苦難89載 柏楊寫下終章
作家柏楊昨天凌晨一時十二分,因呼吸衰竭病逝於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遺體置放第二殯儀館。家屬決定先火化再舉辦基督教安息禮拜,預定五月十四日下午三時在北市濟南教會舉行追思會。
柏楊本名郭定生,筆名「柏楊」源於台灣橫貫公路通車前,他應邀為沿途景致題名,其中一站隧道位於「古柏楊」。柏楊即以這個優美的筆名發表揭發社會黑暗面的雜文,但他的人生道路從此不平。
為柏楊執筆回憶錄的周碧瑟,寫作途中常把筆放下來,凝視著柏楊說︰「您的災難,怎麼沒完沒了?」柏楊的創作分成「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五個階段,而創作往往與苦難相伴。
柏楊廿九歲時在瀋陽籌設「大東日報」,不到一年瀋陽淪陷。逃到台灣辦戶口時,柏楊便以瀋陽淪陷日十一月一日,做為戶口上記載的生日。
一九五○年,柏楊進入屏東農校當人事員,卻因「竊聽共匪廣播」被羈押七個月,這是第一次牢獄之災。出獄後的柏楊,以郭衣洞之名寫出平生第一篇長篇小說「蝗蟲東南飛」,開啟他「十年小說」的寫作生涯。
一九六○年柏楊開始寫雜文,「最初只談一些女人、婚姻之類的話題」,「自由中國」雜誌停刊後,柏楊決定以雜文接下「自由中國」監督政府的擔子。他的雜文尖刻鋒利、痛快淋漓,有著魯迅的影子,卻也讓當局如坐針氈。
一
九六八年,柏楊翻譯在中華日報連載的美國漫畫「大力水手」,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當局認為柏楊故意模仿蔣中正總統的語氣,且漫畫
內容是卜派父子流落到富饒的荒島,樂不思蜀,有意影射蔣氏父子,被調查局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入獄近十年。後來他以三月七日被捕
當天作為生日,來紀念這次苦難。
十年牢獄,柏楊在獄中完成「中國歷史年表」、「中國人史綱」等作品。出獄後,他持續在報上撰寫專欄、批評時政,並矢志為人權奮鬥,後來終於促成綠島人權紀念碑的建立。
「我一生幾乎全在地獄,眼淚遠超過歡笑。」但柏老也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比我更苦」,他的經歷是民族、時代的災難,而不是某一個人的災難。柏楊相信「災難會成為跳板」,兩度把受難日當做生日,激勵自己成為浴火鳳凰。
與柏老相交超過卅年的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柏老生前遺願是將骨灰撒在曾監禁他的綠島附近海面。這個心願不僅象徵柏老的心胸,也代表他的苦難經過昇華,已成為與自然長存、屬於全中華民族的智慧寶藏。
柏楊一輩子說真話 苦於沒人聽
柏楊一輩子都在說真話。他因說真話入獄十年、妻子求去,他無怨無悔;他因說真話成為兩岸中國人的偶像,他也從不驕矜。他曾在封筆之作上寫道「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六
○年代正值政府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際,柏楊卻在報上為文,直指中華文化是「醬缸文化」,中國人是「醜陋的中國人」,給當權者狠狠一巴掌。他自知「每一
篇文章刊登時,對無所不在的國民黨特務而言,幾乎都是一記強力震撼」,「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一遇到不公義的事,就像聽到號角的戰馬,忍不住奮蹄長嘶。」
去
年金庸來訪,王榮文帶著金庸送給柏楊的新書,上山探望柏楊。他問病榻中的柏楊想什麼,柏楊回答:「想為什麼西方民主比東方好?台灣民主比中國好?台灣民主
的品質為什麼不好?」後來柏楊以毛筆回信給金庸,試筆時寫下一段話:「我們都是用西方民主的輪胎走東方的『官場現形記』,不漏氣才怪!」即使在病中,柏楊
念茲在茲的還是台灣的民主,說的依然是清醒無比的真話。
柏老雖被視為「台灣的良心」,但晚年卻常有「沒人聽我說話」的感慨。前年九月封筆前,他對寫作熱情不減,卻只有香港明報找他寫專欄,曾擲筆長嘆「台灣沒人找我寫文章」。
說來諷刺。就在柏老纏綿病榻、開不了口之際,正逢總統大選;他的出入院,病床上無意識的搖頭、點頭或嘆氣,都被藍綠陣營各自解讀成他們想要的答案。這時候的柏老,最後成為一個被政治粗暴挪用的象徵符號。
如今,柏老或許想告訴大家,不要再利用他的嘴巴說話了。如果你想念柏老,就打開他的著作,好好聽聽他不畏權勢的真話。
堅持常識價值的人格者/楊照
八
○
年代柏楊先生開始進行他的《資治通鑑》白話版大工程時,我是個在大學裡自認為努力研讀史學的學生,也曾花過不少時間念完《資治通鑑》,寫過報告分析司馬光
的史學方法與史學立場。白話版《資治通鑑》一出版,我馬上找了書來讀,讀後覺得大失所望。柏楊根本沒有什麼歷史上的創見嘛!他的白話翻譯小心翼翼,卻不見
得注意到一些比較麻煩的字句解釋,而且他的評論,不脫一般的常識的歷史教訓方向。
那個年代,同時也是個解嚴鬆綁的年代。柏楊因政治理由下
獄,他早年用「郭衣洞」本名寫的小說連帶被查禁多年,到那個時候終於得以重見天日。我又熱心地將書找來讀了,還是頗感失望。郭衣洞的小說,有五○年代清楚
的時代氣味,卻沒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更沒有小說技藝上的實驗突破。換句話說,跟他的歷史見解一樣,充滿了可以預見的常識看法。
由於這樣的
閱讀經驗,好多年我將對柏楊的印象,分成兩塊。一塊是寫《醜陋的中國人》、批判「醬缸文化」的柏楊,尖銳犀利,既帶點憤世嫉俗的衝動,又具備信手拈來的諷
刺言詞幽默。另外一塊,則是早年寫小說的「郭衣洞」和後來翻譯《資治通鑑》的柏楊,相反地有點溫吞有點陳腐,和一般常識牽扯得很近很近。
不必說,我欣賞佩服前一個柏楊,卻疏離後一個柏楊,而且認為理解柏楊最大的問題應該是解釋:為什麼同一個人,會表現出如此不同的兩種人格風格呢?
抱
持著這樣的困惑,我讀了柏楊先生後來出版的回憶錄。回憶錄還沒讀完,我領悟了自己完全走錯方向問錯問題。我以為斷裂存在的兩個柏楊,其實是再堅實不過的一
個整體啊!柏楊徹頭徹尾就是個常識感常識判斷強烈的人,他的常識是非價值概念讓他看到中國文化、現實社會裡那麼多不合理的處境,於是發而為文進行批判。他
的常識態度,在小說在雜文在歷史研究中,一以貫之。
真正的問題反而是:為什麼我在之前會看不到柏楊的「常識一致性」?反覆思考,我明白
了。那是因為台灣社會長期離開常識標準那麼遠,一個簡單想要伸張基本常識理性的人,都會在台灣變成異議者,被戴上叛逆色彩。柏楊從來不是個叛逆極端的人,
他甚至不是個刻薄帶刺的人,他從頭到尾只是個堅持溫和常識立場的人。他的異議身分是和社會的錯亂對照對比出來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特立獨行才能突顯自我成就自我。增加了歲月領悟,我們才回頭理解,很多時候,看似沒有什麼創意光芒的常識,比刻意求新的誇飾,更有力量。而且不管在什麼顛沛流離環境中都不放棄常識判斷立場,往往也比以新奇面貌向社會討取掌聲更艱難。
如此,我才真正懂得了柏楊的著作與柏楊生命的確實位置、確實分量。
(聯合報)
--
柏楊病逝 骨灰將撒綠島海域
聞名華文世界的作家柏楊,廿九日凌晨一點十二分,因呼吸衰竭病逝於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妻子張香華與家屬決遵其遺願,將於十七日把骨灰撒入綠島附
近海域。柏楊生前戲稱他的骨灰撒進海裡後,台灣海峽「不妨就改名為柏楊海峽吧!」如今斯人已矣,憶風趣言談,令人唏噓。
前總統府資政柏楊辭世,總統府表示,柏老畢生致力藝文創作之外,更關心民主、人權發展,相關著作甚鉅,堪稱台灣現代歷史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立論
與學說對後代影響甚大,深受國內外學界所推崇,如今不幸辭世,陳水扁總統深感遺憾與哀傷,並指示明令褒揚,同時協助家屬妥善處理治喪事宜。
總統褒揚 推崇代表性思想家
柏楊因罹患吸入性肺炎,住進新店耕莘醫院治療。經兩個多月治療,因柏老排斥插管,太太張香華簽下拒絕插管同意書,放棄急救,昨天清晨一點多病逝。
柏楊過世時,太太張香華、大兒子郭本城夫婦、二兒子郭本垣夫婦、二女兒毛毛崔渝生、外孫曹晉陽等人都隨侍在側,小女兒佳佳郭本明剛離台返回澳洲。人在河南的長女郭素萍聞訊後,趕辦手續來台奔喪。
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恆毅說,柏楊自今年二月廿四日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曾在二月廿七日及三月廿七日兩度發出病危,後經送入加護病房緊急醫治,病情出現好轉,但到四月十二日病情再度轉趨惡化,延至廿九日宣告不治。
林恆毅轉述,柏楊病逝時,面貌安詳,家屬為避免驚動大家,特別囑咐院方不得任意對外發布消息。
林恆毅指出,柏楊住院後精神狀況一直都不好,進食困難,幾乎都得靠插管強灌,只有準總統馬英九來探望時,他的精神曾一度振奮,隨即又轉趨惡化,直到去世前,幾乎都呈半昏迷狀態。
辭世前夕 馬扁先後赴院探視
柏楊於一九九四年心臟開刀後,健康狀況一直不好,近兩年進出醫院次數頻繁。這次係因吸入性肺炎,於二月廿四日入院,期間多次被送入加護病房。除四月十六日,馬英九前往探視,廿六日下午三點五十分,現任總統陳水扁也特地以私人不公開行程赴醫院探訪。
柏楊生前對身後事相當豁達,曾經多次開玩笑表示,因為親友眾多,若都要來送他最後一程,坐船比坐飛機的人數多了好幾倍,所以他的骨灰應該註定是要搭船了。
柏楊的遺體已經移送至第二殯儀館,家屬決定先火化,再於五月十四日下午三點在台北市濟南教會舉辦安息禮拜,開放各界人士前往追思。
不為帝王唱歌 穿過歷史駭浪的好漢 重要人權鬥士
「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這應該是柏楊這一生的中心思想。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說:「他是一個有單純信仰的人,認為什麼事情總有一個最後的答案。」
柏楊從文學出發,然而他一生顛簸的人生成就,卻緊緊與台灣政治相扣牽連。
他畢生成就可分成三方面來論定,一是文學創作,二是譯寫歷史,三是他對人權的投入。
柏楊作品之中,以《醜陋的中國人》最為人熟知,他犀利的將華人社會比喻成腐臭的「醬缸」,引起高度矚目、反省與批判的聲浪。他更撰寫大量的文章批評政治與
人權環境,影響深遠。然而,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認為:「柏楊的評議雜文,掩蓋了大眾對他的文學成就應有的重視。」
李瑞騰也指出,柏楊的短篇小說擅長處理從大陸離鄉背井人們的顛沛流離:「他也是極少數一九五○年代小說創作者之中,注意到底層人民貧窮慘況的作家。」
「柏楊的小說也經常融合了他的評論雜文筆法,極盡挖苦的能事,讀來相當過癮,之後也沒有再出現如此的小說家。」李瑞騰以導演李行曾經改拍成電影的《龍眼粥》舉例,柏楊的短篇小說文筆流暢,易讀、故事強,衝突性也大,「文學技巧好得不得了」,可惜較少受到注意。
李瑞騰說:「柏楊對理想與道德嚴苛,但是對人卻很寬容。」李瑞騰回憶柏楊譯寫《資治通鑑》時,經常打電話和他聊天、向他「請教」某些古文細節:「這個對我們後輩來說像是巨人般的作家,竟然如此『不恥下問』,純真的人格特質實在令人難忘。」
旅美歷史學家唐德剛形容,《柏楊版資治通鑑》「是本難念的經」。
縱使許多「正統」歷史學者認為《柏楊版資治通鑑》無法登上學術殿堂,唐德剛卻表示,如果有人要他列學生必讀書目,胡適、梁啟超都不是他心目中的人選,由於《資治通鑑》是他認為最重要的經典:「看不懂原文,那就讀柏楊版白話通鑑。」
唐德剛認為,柏楊堪稱是穿過歷史三峽驚濤駭浪的好漢,單看他帶帶著嘲弄意味寫《柏楊曰》,對照《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必恭必敬的「臣光曰」,就不難了解他並不是花拳繡腿之流。
「以嚴謹的學術標準看來,柏楊不一定被公認為舉足輕重的歷史學者。但他從喜好為文打抱不平,到親身受冤獄壓迫後,對歷史的反芻,卻使他的歷史書寫與著作,有著另一層重要的意義。」王榮文長年以來在台灣出版柏楊的所有著作,以出版人的身分與柏楊相交長達卅年以上。
他說:「對柏楊而言,從評論雜文,走向詮釋歷史,是他心中有質疑,想尋找解決之道的方法。」
柏楊生前創立人權教育基金會,也積極參與國際間各種人權組織的活動,是位重要的人權鬥士。
「柏楊曾告訴我,他猛力批評華人文化的弱點,用意是想要把人權相關論述,『有機』的融入華人社會之中。」前人權促進會會長黃文雄與柏楊是多年知交,經常至柏楊位於新店花園新城的寓所暢談:「他對人權有極高的敏感度,也是積極投入的運動者。」
黃文雄回憶,他有一次無意間向柏楊提到,有人寫了一部從佛教經典看廢除死刑的著作,柏楊頻頻打電話跟他要書。
可惜柏楊晚年力衰,來不及將他的評論與人權直接連結。
黃文雄感慨,柏楊也曾表達想推動安樂死的人權理想,如果可能,自己將以餘生替好友完成。
王榮文直言,柏楊晚年因病不能清楚表達意見之後,許多名流政治來尋,媒體因為有時不能掌握他的想法,經常諸多臆測,對柏楊來說並不公平。
王榮文感傷地說:「我看他最後口不能言,表情卻很清楚。我相信他到死去那一刻,頭腦還是非常明白的。」但柏楊其實比當代任何一位作家都要幸運,因為「讀者都愛他」,經濟不虞匱乏,晚年也受到悉心照護。
儘管評價兩極 大陸知青深受柏楊影響
柏楊著作影響著八○年代迄今的整整兩個世代中國人,或許是「醜陋的中國人」六個字過於聳動,在大陸歷史時空環境不同下,柏楊辭世消息昨日在大陸各網站,引發網友們兩極評價。
大陸各大入口門戶網站,昨日均大幅報導柏楊辭世消息,網友們的回應十分兩極,看過柏楊書籍的網友,多言簡意賅地表達敬意,激動的「憤青」們則援引李敖論點謾罵柏楊,並無中肯評論。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於一九八八年進入中國,掀起一場重新認識中國人的啟蒙改造,與魯迅、胡適、陳獨秀的政治社會批判不同。當時正就讀研究生的北京大
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回憶指出,「想要走向現代化之路,就要批判傳統,柏楊對傳統思想文化的批判精神和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成為一種很經典的認知,
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大陸青年知識分子認同柏楊,出於思索國家興盛富強的功利動機。當年首次回到大陸,面對讚賞與憤怒的中國讀者,柏楊表示,寫書時已經離開大陸卅多年,「我是看到台灣以及海外華人中存在的現象而寫的。」但中國人的醜陋共性,開始像幽靈般盤據中國,只是時代關懷點不同。
一九九三、九八年,柏楊又回到大陸兩次,二○○一年柏楊新書《我們要活得有尊嚴》在大陸出版,目的是用培養「尊嚴」作為「醜陋」解藥,但二十多年的經濟快
速發展與富裕,讓大陸民眾的關懷點從「反思」轉為直接要尊嚴,柏楊的「國民性批判」更常成為年輕一代憤青們攻訐目標。
對於中國人是否已經「脫醜」,去年柏楊接受大陸媒體詢問時,僅以「中國人肯定有改觀,但新的問題層出不窮」作為回應,畢竟醬缸文化依舊太陳太濃。
大陸網友對於柏楊的兩極化看法,其實反映出柏楊觀點至今的鮮活。陳曉明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詮釋柏楊對於民族的必要性指出,「柏楊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即使是以後五十年,中國更加發達了,仍然需要柏楊。」
(中國時報)
--
人權作家柏楊病逝 享壽89歲
備
受華人敬愛的人權鬥士與作家柏楊(本名郭衣洞),昨天凌晨一時十二分因呼吸衰竭,病逝於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家屬初步決定,遺體將先火化,未來將
會遵照柏楊遺願,將骨灰灑在他最鍾愛的綠島海域上,家人並預定五月十四日下午三時於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為他舉行安息禮拜。
骨灰將灑在綠島海域上
新
店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恒毅表示,柏楊在二月廿四日因肺炎併發呼吸衰竭住院,三個月來持續有呼吸不穩定的情形,期間並曾經兩進兩出加護病房,四月十二日
病情穩定轉入普通病房,家人就曾表達不忍再見柏楊受苦,簽下同意書,表示柏楊下次再出現呼吸衰竭情形將放棄侵入性治療。
廿八日上午八時
許,柏楊再度出現呼吸衰竭情形,意識更顯模糊,院方再度確認家屬意願後,未轉入加護病房插管搶救,隨著患者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氧氣下降,在廿九日凌晨
一點十二分宣告不治,柏楊妻子張香華,長子郭本城夫婦,次子郭本垣夫婦、上週才從中國來台的女兒「毛毛」崔渝生與外孫曹晉陽等均隨侍在側。
扁表哀悼指示明令褒揚
廿六日曾前往探視柏楊的陳水扁總統昨天對柏老病逝表達最深的哀悼之意,並指示明令褒揚,同時協助家屬妥善處理治喪事宜。
總統府表示,柏老畢生致力藝文創作外,更關心民主、人權發展,相關著作甚鉅,堪稱台灣現代歷史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立論與學說對後代影響甚大,深受國內外學界所推崇,如今不幸辭世,總統深感遺憾與哀傷。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也肯定柏楊對人權法治的奮鬥,並強調,柏楊一生堅持的理念將由他們繼續貫徹,他會在五二○後要求部會確實落實。他也會儘快與家屬聯繫,前往探望柏楊遺容。
馬表示將貫徹柏楊理念
即將接任教育部長的鄭瑞城也說,柏楊見證台灣歷史縮影及辛酸史,不但令人尊敬,也是人道主義的典範。
柏
楊過世消息傳出,文壇人士也都深表哀悼,瑞典文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評審馬悅然表示,他與柏楊並無來往,不過他有次讀到雜誌上柏楊與人對談,柏
楊說,南方人從小是讀三國演義長大,北方人則是讀水滸傳長大,馬悅然覺得這人實在「太幽默」,「真正懂得中國文化。」馬悅然夫人陳文芬過去多年採訪柏楊,
她說柏老人非常好,他一直怕台灣經濟不好,怕大家沒工作,怕文人餓肚子,「因為我們無法了解肚子餓是啥感覺。」
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表
示,柏楊是他非常敬重的作家,即使是纏綿病榻,柏楊依舊充滿勇氣,一以貫之。遠流表示,柏楊身受病痛之苦的近幾年,仍不斷有媒體與政治人物登門造訪,但他
一方面受限於體能衰弱無法「奮筆疾書、盡述胸臆」,一方面已不想多講些什麼。這段期間所表達的意見,雖然被各方拿來做南轅北轍的解讀,卻都無法完全代表他
真正的看法。
柏楊一生著作等身,由於他不拘小節,幸賴妻子張香華為他詳細蒐集所有相關資料與尋求出版。因此,他所有作品、書信與個人文獻幾乎都經過有系統的整理,未來將引為出版各國與不同語文版本、絕版書重新出版、改編的依據。
柏楊部分手稿去年已捐給國立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也在去年六月廿七日開幕,內容包括一九四九年抵台後的重要證書、結婚證書、資治通鑑手稿、校對稿、雜文手稿等。兩年前,柏楊也同意將五十六箱、共計一萬餘件文獻、文物捐贈予中國現代文學館,去年二月也已正式移交。
挑戰威權 致力人權 兩度坐牢
由於兩度坐政治牢,使柏楊的生平和白色恐怖歷史關係密切,也使他的文學作品充滿批判精神,勇於挑戰威權。
柏楊到台灣後不久,就在一九五○年因「收聽匪區廣播」被判刑六月,一九六○年起,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擔任專欄作家,寫作的雜文對於現況有很嚴厲的批判。
翻譯大力水手漫畫 被認為影射蔣
一
九六八年的「大力水手」事件導致他入獄九年多,當時柏楊因「中華日報」《大力水手》翻譯漫畫,文中提及卜派父子流落到一個物產豐富的小島,樂不思蜀,兩人
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選文宣,當時柏楊將「Fellows」(伙伴們)翻譯為「全國同胞們…」,遭國民黨政府情治單位解讀為暗諷蔣中正父子,以「共產黨
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
一九七五年,因蔣中正逝世,柏楊獲減刑為八年。七六年刑滿後仍被留置於綠島,後來因為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的要求才被釋放,柏楊一共被囚禁九年又廿六天。
柏楊在獄中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他的上萬件文獻、文稿、文物,於近年分別捐贈給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台灣台南大學,台南大學並頒授榮譽博士給柏楊。
柏楊遺孀張香華說,當年出版「醜陋的中國人」時,當時台灣尚未解嚴,他數次獲大學邀請前往演講,他欲以此為講題,卻被要求換題目,甚至臨時婉拒他出席。
柏楊在一九九四年進行心臟手術後,身體大不如前,但仍致力人權志業,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還拖著老邁身軀四處奔走募款籌建綠島人權紀念碑。
親身受到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柏楊從體會到原諒,以幽默取代仇恨,自己親身關注台灣人權,關心人權教育,柏楊堅持國家是為促進與保護人民的權利而設,希望政府重視人權,讓台灣成為一個人權與人責都能彼此平衡的國度。
當後來監院完成調查報告,正式為他在戒嚴時期被依叛亂罪判刑十二年的罪名進行平反時,柏楊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果不還我清白,那才奇怪。」 柏楊曾說,他特別感謝這個時代,「因為我也活得長,可以看見結果。」
柏
楊後來回憶說,所謂的「蔣氏暴政」直到江南案後才告終結,江南奉獻生命,「化作壓死暴政的最後一根稻草—證明蔣氏父子的政權,已墮落為赤裸裸的多行不義的
權力。」柏楊說,「江南之死,引起整個政權潰散的骨牌效應。」柏楊在民主、人權、史學及人文社會領域成就非凡,並對傳統中國提出反思檢討,他的貢獻受到肯
定,他曾說:「大陸可戀、台灣可愛,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深刻描繪他對自由的珍惜與追求。
柏老長眠 作品人間流轉
作家的天職是凝視世界,並且藉由筆下的文字與世界對話,甚至與人們激辯,期盼能與世人一起找出生命的真理。柏楊這次終於永遠閉目而沈默,但是他的畢生所見所言,已徹底留在人間流轉,不會缺席。
柏
楊平生有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等歷程,共完成《柏楊全集》、《柏楊版資治通鑑》、《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等文學、
歷史、思想著作百餘冊,約莫一千五百萬字。柏楊的文學創作曾獲得國際桂冠詩人獎與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重要獎項。柏楊不但以歷史作品聞名,更多人認
為,柏楊其實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及思想家,更有「台灣魯迅」之稱。
一九五三年柏楊發表第一篇散文之後,後來走上創作及論述之路,一九六一年在自立晚報連載的「異域」,受到好評。六八年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譯文事件,身陷牢獄近十年,卻仍在獄中創作不輟,精神令人感佩。
柏
楊的文學成就包括柏楊版《資治通鑑》,柏楊將《資治通鑑》翻譯成白話文,柏楊編的《資治通鑑》之所以深受歡迎,因為它通俗易懂,柏楊將一千年前的文言文翻
成現代白話文,柏楊認為,語言是隨時更新的東西,時時隨社會發展而改變,柏楊舉例,日本光是對《西遊記》的翻譯如今已是好幾代,就像莎士比亞、大仲馬的重
要作品在英法等國家也都多次開頭重譯,柏楊希望《資治通鑑》是他起個帶頭作用,就像「兵部侍郎」,柏楊就把他翻成「國防部長」,果然一下子就可以進入狀
況。
除此之外,柏楊的報導文學也充滿能量,他的《異域》講國民黨渡海來台之後,遺下在中國和東南亞老兵被人遺棄的悲慘遭遇,老兵回不了
家,又不願投降中共,但又沒有國民黨的援助。柏楊的《金三角.邊區.荒城》出版之後,更引發社會上長達數年之久的「送炭到泰北」運動,這都是柏老的貢獻。
(自由時報)
--
柏楊走了 享壽89歲 夢回綠島 遺願骨灰灑大海
一生敢言、不畏權勢的知名人權作家柏楊,昨晨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病逝北縣耕莘醫院,享壽89歲。遺體將依生前遺囑,火化後灑在綠島海域,象徵當年曾因文字獄坐十年綠島黑牢的他,禁錮多年的軀體,靈魂終究獲得自由。
人權作家柏楊逝世專版 1920~2008
總
統陳水扁昨也透過總統府發表聲明表達哀悼。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昨難掩悲傷,形容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準教育部長鄭瑞城昨表示,柏楊見證了台灣歷史的縮影
與心酸,不只受人尊重,更是人道主義的的典型。他說,過去他曾到柏楊家中拜訪,柏楊想要寫東西給他,卻拿塊板子蹲在牆腳,後來鄭瑞城從柏楊妻子張香華口中
才知道,這是長期囚禁在監獄的反射動作。他感嘆的說,現代人很難想像那時代的人要發表這些言論,要有多大的勇氣。
與柏楊合作出書多年的遠流出版社表示,柏楊一生歷經文學創作、牢獄與人權奮鬥;過去45年來簡單說可以說是五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十年通鑑,與十年人權的集錦。
嘻笑怒罵抨時政
1968年,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譯文事件,在綠島坐了近十年黑牢。柏楊後來在綠島人權紀念碑上寫下感動無數人的銘言:「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他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柏楊嘻笑怒罵批判時事的文字,以及後來許多批判性的作品,奠定柏楊人權作家地位。
8年前起柏楊的身體狀況不斷,先是因心肌缺血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前年底又因肺炎住院,此後不斷因肺部問題進出醫院。
柏
楊主治醫師、新店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恆毅昨表示,今年2月24日柏楊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緊急送醫,病情曾經嚴重到兩度進入加護病房。本月12日柏楊病
情好轉,離開加護病房後,家屬曾提及,如再有類似危急狀況,將放棄插管急救,「讓柏楊有尊嚴的走。」前天一早柏楊出現危急狀態後,家屬明確向院方表示不要
再讓柏楊遭受痛苦,同意放棄急救讓柏楊有尊嚴的辭世。昨天凌晨1時12分,柏楊因呼吸衰竭病逝,妻子張香華、家屬、親友等隨侍在側。
女兒探親成訣別
柏
楊與第二位妻子生的女兒崔渝生(小名毛毛)上周三才從大陸來台探望父親,沒想到竟是來看父親最後一面,崔渝生昨在柏楊位於北縣新店家中接受《蘋果》訪問
時,哭著說:「當年父母離婚時,我曾失去父親,之後才又重獲父愛,如今父親走了,我再也沒有父親了。」柏楊妻子張香華昨一整天均未露面。
遠流出版
社董事長、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王榮文表示,人權教育基金會昨緊急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柏楊身後事,依家屬意願,暫定5月初火化遺體,並依柏老遺願,將於5月
17日帶著柏楊的骨灰先赴綠島,讓柏老最後再看一下綠島人權紀念碑與綠洲山莊,接著再把柏楊骨灰送到台東與綠島間的海域灑放。
柏楊語錄
◎談政治人權
.不反對暴政,暴政一定再來。
.大陸可戀,台灣可愛,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
◎談情感家庭
.社會是一個戰場,家庭則是一個堡壘。
.嫉妒的心理基礎是恨,愛慕的心理基礎是愛。
.當貧窮從前門進來的時候,愛情就會從後門溜走了。
◎談文化人性
.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斫喪,中國人在這個醬缸裡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到醬缸的污染。
.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
◎談生命
.人必須有出世的精神,才可做入世的事業。
.誰不怕死?…但死亡是絕對的價值。
直筆寫春秋 高舉反威權
原籍河南開封的柏楊,本名郭衣洞,1961年以筆名鄧克保寫下《異域》一書,成為重要華人作家,他嬉笑怒罵批判時事的文字更獨樹一格,在威權時代,勇於批評時政,但也因文賈禍,飽受牢獄之災。
聞扁提戒嚴氣得絕食
1999
年,柏楊結合民間力量推動在綠島設置「人權紀念碑」,讓「人權在綠島萌芽」,為白色恐怖時代劃下休止符;2000年政黨輪替,陳水扁總統對柏楊相當敬重,
邀請柏楊擔任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他發揮創意舉辦「人權婚禮」,參與婚禮的新郎與新娘簽署「人權版結婚證書」,立下人權盟約,成為人權家庭的種子部隊。
2004年7月,總統府啟動憲政徵詢之旅,第一站就是拜訪柏楊。柏楊向當時擔任總統府秘書長的蘇貞昌建議,「人權立國精神應該入憲」,並提及如果修憲,國旗應恢復原有象徵五族和諧平等的「五色旗」,而國歌當中的「吾黨所宗」,應改成「吾民所宗」,彰顯民主人權。
近
年來,柏楊因疾病纏身鮮少露面,惟去年底,扁曾提及有人向他建議如果立委選舉,藍營堅持兩階段投票導致混亂可能採取戒嚴,柏楊知道後,好幾天拒絕進食,妻
子張香華將他緊急送醫。即使躺在病床上,柏楊仍痛批扁:「怎麼會這樣講呢?這樣老百姓怎麼好過呢?我們到台灣來,我們還活什麼?」
從少年到白頭,面對當權者,柏楊從不假詞色,因為他堅信:「民主必須建立在人權磐石上;人權必須建立在個人尊嚴和個人尊重兩大支柱上。」終其一生,柏楊都為此信念努力奮鬥,即使飽受牢獄之災,仍至死不悔。
譯《大力水手》坐黑牢
文字獄
柏楊是台灣白色恐怖年代受害者的代表。1968年1月,他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文中提到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豐饒的小島而樂不思蜀,遂在島上建立國家,各自競選總統。
用老蔣的話觸地雷
柏楊還將文中英文的fellow(夥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和當年蔣介石演講的開場白一樣,國民黨政府認為他以此暗諷蔣介石,並以「挑撥人民與政府感情」、「侮辱元首」等名義遭調查。
當
年3月7日柏楊被捕,移送軍法處,由軍事檢察官以叛亂罪唯一死刑起訴,最後判處12年徒刑。當時旅美學人孫觀漢、劉樹先,及美國輿論界都予聲援;隔年,柏
楊妻子倪明華提出離婚要求,柏楊在獄中絕食21天,並被移送綠島;1975年蔣介石過世,蔣經國指示特赦,減刑3年,柏楊仍坐了9年又26天文字獄。
出獄後,柏楊鑽研中國歷史,耗費10年工夫,完成72冊《柏楊版資治通鑑》;也出版《醜陋的中國人》,痛陳中國人的「醬缸文化」。他曾說:「大陸可戀,台灣可愛,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
台灣魯迅 不畏強權 「民族良心」文學成就獲肯定
知名作家柏楊辭世兩岸文學界同聲哀悼,不僅國內媒體大篇幅報導,中國各新聞入口網站也紛紛報導他的死訊。國內學者表示,柏楊的敢言,不畏政治強權,堪稱「台灣的魯迅」。中國文壇學者則肯定他的文學成就,稱其為「中國民族的良心」。
人權作家柏楊逝世專版 1920~2008
從事柏楊研究的專家、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昨表示,柏楊每個文類表現都很好,但小說光芒比較被其他文體掩蓋,文學評論應該重新評價這個部分。他也讚美,柏楊的雜文充滿現實性與攻擊性,面對問題更是窮追不捨,讓人在閱讀時會忍不住會心微笑,卻又感到無盡悲哀。
曾獲「桂冠詩人獎」
詩人向陽指出,柏楊雜文內容多在針砭台灣時局與華人文化,在當時的威權年代來說,堪稱「台灣的魯迅」。此外,柏楊在小說、報導文學、古典詩也都有相當成就,曾獲世界詩人最高榮譽「桂冠詩人獎」。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陳義芝昨回憶,柏楊曾送他一首古詩,詩中敘述一隻受傷的雁在不適合飛翔的日子裡,卻仍帶箭飛翔,「這如同柏老一生寫照,他不是一個隱遁的人,是非常社會的,希望贖世報國、整頓世道人心,柏老的行事風格與獻身方向,標示了文化人的方位。」
中
國知名編輯與評論家韓浩月說:「柏楊最大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的文學和史學著作,更體現在中國人的劣根性逐漸被美飾得近乎虛假的時候,再次揭開全體中國人的
瘡疤。」韓浩月並稱:「感謝柏楊,他扮演的啟蒙者角色,幾乎無瑕,接近完美。」不少中國網友對於柏楊鼓吹自由人權不遺餘力,則說:「中國就需要這樣一位作
家。」
引發中國「柏楊熱」
柏楊深受中國大陸文壇稱譽,批判中華文化及中國人民族性的《醜陋的中國人》,因為話題麻辣,該書曾在中國遭到查禁,直到2004年才重新正式授權出版。
但早在1986年,盜版本的《醜陋的中國人》就已在中國激起熱烈迴響,柏楊也成最受大陸民眾議論的台灣作家。2006年,《柏楊版資治通鑑》等40本著作同時在中國發行引發「柏楊熱」,中國出版界還將當年訂為「柏楊年」。
柏楊作品橫跨雜文、古典詩、小說與報導文學,甚至嘉惠弱勢族群,1982年時柏楊在拜訪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時意外看到穿山甲人張四妹的照片,為其不幸遭遇難過落淚。返台後,柏楊在報紙發表《穿山甲人》引發迴響,張四妹還因此獲得長庚醫院免費治療。
國立台南大學去年頒贈柏楊榮譽博士學位,這也是著作等身的柏楊所獲得的唯一一個榮譽博士學位,台南大學並成立柏楊文物館,收藏柏楊部分著作手稿及生活用品,該校還規劃成立柏楊研究中心。
柏楊改名與筆名典故
郭定生:出生時的原名。
郭立邦:1935年柏楊就讀百泉初中二年級,因頂撞校長被開出,隔年以同等學歷考取開封高中,柏楊為方便轉校而改名為郭立邦。
郭衣洞:1943年夏天柏楊與友人赴河西走廊,因用假證件被拆穿,遭就讀的甘肅學院法律系開除,隔年再偽造學歷證件分發至三台的東北大學政治系,並改名郭衣洞,開始以此名創作小說。
柏楊:1960年柏楊赴中橫公路進行通車採訪,並造訪附近的原住民部落「古柏楊」,柏楊十分喜歡該部落,開始以柏楊為筆名在《自立晚報》撰寫「倚夢閒話」專欄,是其使用最久的筆名。
鄧克保:在以柏楊為筆名的同時,1961年柏楊以小學時摯友鄧克保的名字為筆名,創作《異域》。
《異域》一出 震撼威權時代
創作成就
文
壇大老柏楊以一枝筆批時政、護人權,早期描寫孤軍流亡作品《異域》,被形容為威權時代的震撼作品;批評華人醬缸文化(意指一起打混擺爛的習性)的《醜陋的
中國人》一書,則令許多華人又愛又恨;後期柏楊以十年時間寫成《柏楊版資治通鑑》,還在文中加入「柏老曰」的現代觀點眉批,更被譽為創時代作品。
柏楊從1950年開始創作,約60年間書寫近兩千萬字作品。1953年出版首部作品《蝗蟲東南飛》,1961年以鄧克保為筆名創作的《異域》,還喚起「送炭到泰北」社會運動。柏楊友人表示,該書問世暢銷,版稅多到足以在他入獄後為他養家。
花十年譯《資治通鑑》
遠流出版社編輯部主編游奇惠昨表示,《醜陋的中國人》銷量也逾數十萬本,文中批判中華文化與中國人民族性,讓當時封閉社會為之愕然。詩人向陽說:「那是一本文化反省的書,用演講稿方式寫成,不艱澀難懂,更點醒中國人民族性格劣根性。」
游奇惠說,《資治通鑑》是重要史書,一般人很難讀懂,柏楊卻花十年翻譯成白話文,寫成《柏楊版資治通鑑》。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