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80421

台灣特例 如廁衛生紙 直接丟垃圾桶

游先生全家人跟團遊日本,團員剛過海關在機場大廳集合,台灣導遊就迫不及待提醒:「大家注意喔,上完廁所的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不要丟旁邊的垃圾桶。」導遊還不忘補一句:「因為日本人看到用過的衛生紙,會覺得惡心!」
希望台灣人 學會上廁所

衛生紙丟哪裡,原本是生活裡不起眼的小舉動,但在台灣導遊的耳提面命下,似乎成了台灣人該具備的國民外交「禮儀」。網路上的公民運動「我們的希望地圖」中,不少人鄭重許願:「希望台灣人可以學會怎麼上廁所」。

到底,衛生紙的落點該是垃圾桶或是馬桶?台灣公廁裡的指示也是「一國兩制」,高鐵和部分場所要求直接丟馬桶,衛生棉等才丟垃圾桶。在住家之內的私領域,同一家人也有不同看法。

衛生紙丟哪 夫妻倆大吵

李姓夫婦就曾為了衛生紙去向大吵一架。李太太堅持,「衛生紙會塞住馬桶」,規定小孩一定要丟進馬桶旁的垃圾桶;李先生則認為衛生紙裝在垃圾桶不衛生,清理時實在很臭,主張直接丟入馬桶沖掉。

真相是什麼?造紙業者陳忠民說,市售衛生紙可在水中溶解,適量丟進馬桶不會阻塞,台灣人習慣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是全世界的特例。這習慣由何而來,並風行全台,已經不可考。

台灣觀光客 嚇到日本人

日 本旅台作家青木由香說,台日民眾對衛生紙落點的堅持,真有文化差異,她至今還有點錯亂。她曾經到東京一家飯店,當天有七、八百位台灣人住宿,結果老飯店的 廁所,因為無垃圾桶可丟衛生紙而慘不忍睹。她也在書上說:「給所有的台灣人:為了不要滿地堆滿使用過的衛生紙,請認真、頻繁地打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公廁垃圾桶是讓女性丟棄衛生棉,有時還貼心地提供不透明塑膠袋裝用過的衛生棉,包起來衛生也不惡心;衛生紙則是直接丟進馬桶沖掉,有的公廁還有「衛生紙丟馬桶」的清楚標示。

衛生紙落點 文明的指標

如廁後的衛生紙赤裸裸攤在垃圾桶,會散播病菌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說,就算衛生紙沾了病毒和細菌,只要不碰觸,倒是不用擔心傳染。

「衛生紙的落點,顯示城市和人民的文明程度。」主婦聯盟董事長顏美娟、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吳明修等民間團體和民意代表,發動了衛生紙丟馬桶的「文明生活運動」,希望改善公廁文化,提升台灣的觀光形象。

簡余晏說,科學證明馬桶是衛生紙最好的歸宿,身為首都的台北市應率先示範,在全市公廁加註標示,宣導正確的衛生習慣,杜絕「滿廁黃金紙」現象。

每年清廁紙 要花三億元

她表示,據造紙公會估計,國內每年用掉的廁所衛生紙高達十六萬噸,每年清運處理要花近三億元,相當可觀;若丟進馬桶沖掉,這筆錢就省下來了。

台北市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說,衛生紙丟馬桶不致阻塞化糞池和下水道,終端的汙水處理廠也只會增加汙泥量。環保局官員表示,衛生紙丟馬桶有垃圾減量效果,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曾推行這項運動,最後不了了之;如何讓民眾清楚認知什麼可以丟馬桶、什麼不能,是推廣上的困擾。

自動販賣機 應賣衛生紙

矛盾的是,許多公廁自動販賣機只賣面紙,若未提供衛生紙,民眾情急之下只能用面紙,無異提高了馬桶阻塞機率。台北市公廁除了全面提供衛生紙,市府也將協調廠商,把販賣機的面紙改成衛生紙。

衛生紙遇水解離 不會堵塞

到底什麼紙可以丟馬桶?答案是:衛生紙、坐墊紙;但強韌的面紙、餐巾紙則是一丟馬桶,必塞。

造紙業者說,市售知名品牌的衛生紙,經測試都可在水中溶解,適量丟入馬桶不會阻塞,但消費者大半不知。知名衛生紙(如舒潔)、面紙產品已在包裝加註「可丟入馬桶」或「勿丟入馬桶」字樣,提醒消費者馬桶是衛生紙的好歸宿。

衛浴業者表示,國家標準規範要求測試馬桶對衛生紙的沖力,只要衛生紙不過量都沖得掉,跟建築物新舊無關。

業者也指出,衛生紙投入馬桶,或多或少都會吸水,按鈕沖水時,糞便和衛生紙即可被帶走,除非連接馬桶的汙水(糞)管口徑低於標準的四英寸,或汙水管布設的坡度不符標準,才會出現暫時性的阻塞。

生 產舒潔衛生紙的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家用紙事業部協理陳忠民表示,一般廁用衛生紙是用磨碎的木材纖維製成,不加藥的纖維有親水性,做成的衛生紙沾水隨即 軟化,加上馬桶水流的衝擊,會自然解離分散,不會阻塞汙水管、化糞池或下水道,所以用過的衛生紙丟入馬桶沖掉較衛生,還能垃圾減量。

陳忠民說,如果在紙漿的天然纖維裡加入「溼強劑」,就能去掉親水性,讓纖維溼潤後還能維持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比如面紙、廚房紙巾和餐巾紙都是,所以擦汗、吸油時才不會碎裂。但加了溼強劑就變得遇水不易裂解,所以不能丟進馬桶,否則極易阻塞。

近來部分百貨公司、飯店和餐廳的公廁陸續提供拋棄式坐墊紙,方便使用者墊在馬桶座上,陳忠民說,坐墊紙也摻有暫時性溼強劑,一般而言投入馬桶不成問題,但是否適用每一個馬桶則不敢保證。

提倡衛生紙丟入馬桶,陳忠民認為是正確的作法,但需要造紙廠商、政府、衛浴業者、施工者和民眾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包括用水量少、強調靜音但水流較緩的新式馬桶,沖力不能打折扣;特別是對民眾的教育宣導,才是讓公廁垃圾桶不再紙滿為患的關鍵。

9成2 衛生紙丟垃圾桶

國人怎麼處理如廁後的衛生紙呢?調查顯示,多數人的答案是:丟進垃圾桶!

本報民意調查發現,無論居家或在外,大多數民眾早已習慣將如廁後用過的衛生紙投入垃圾桶,讓馬桶沖掉的只占極少數。

使用公廁時,九成二的人會把衛生紙扔進垃圾桶,只有百分之六丟馬桶;在家中將衛生紙直接投入馬桶者比率略高,但也僅有一成一,八成九民眾仍是丟垃圾桶。

擔心馬桶阻塞可能是衛生紙丟垃圾桶的主要原因。調查發現,近半數(四成九)民眾不清楚目前所使用的衛生紙丟進馬桶可以溶解,僅五成一有正確認知。

此外,只有三成民眾知道將廁所衛生紙丟垃圾桶是「台灣特例」,其他國家很少這麼做。

若在國內推動衛生紙丟馬桶的「文明生活運動」,成功機率如何?在不會造成馬桶堵塞的前提下,六成三民眾能接受,不過,也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堅持不願配合。

這次調查於四月八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八百十五位成年人,另二百十四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四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公共場所標示:別丟異物 不包括衛生紙

如廁後的衛生紙該丟哪?六福皇宮、遠東飯店皆指出,飯店提供的衛生紙、馬桶坐墊紙皆能直接沖入馬桶分解。

遠東飯店表示,客房衛浴間的垃圾桶,都放在洗手台旁邊而非馬桶旁,代表不是用來丟如廁的垃圾;馬桶旁會附上衛生袋,供房客丟棄衛生棉等垃圾。

六福皇宮發現有趣的現象,來自歐美、香港的房客,客房垃圾桶裡都是棉花棒、化妝棉等小東西;台灣房客則會裝滿用過的衛生紙。

台東娜路彎大酒店曾有房客丟入大量衛生紙,造成馬桶暫時阻塞。因此該飯店人員認為,若要推行衛生紙丟馬桶,要先確保排水系統的承載量沒有問題。

國內不少百貨公司或餐廳的洗手間,都註明「馬桶內請勿丟任何東西」的提醒字樣,或許讓國人以為包括衛生紙也不該丟進去。

遠東飯店認為,要讓消費者普遍認知衛生紙正確「落點」,需要配套措施;例如下水道的普及、馬桶的設計、衛生紙的材質及推廣民眾觀念等。

觀光旅遊業者指出,只要政府決定廁所衛生紙應丟入馬桶或垃圾桶,旅遊業可以配合宣導;管理單位也應在國家風景區廁所中改變設計,好引導遊客養成習慣。

導遊沈皒指出,廁所的設備和設計絕對可以影響旅客的行為,只要政策講清楚需求,旅遊業一定配合宣導。

廚餘、絲襪 汙水道殺手

你曾經將什麼東西丟入馬桶?主管下水道的機關公布的答案,琳琅滿目且匪夷所思。常見的阻塞馬桶元凶包括內衣褲、衛生棉、廚餘、抹布、絲襪和極大量的毛髮等;另外,保險套、紙尿褲也很常見。其中,絲襪更是汙水下水道的頭號殺手。

台北市衛工處長吳俊賢表示,從馬桶沖到汙水下水道的「異物」,不但會阻塞建築物的汙水管,導致住戶室內的「爆管」回流,也常迫使該處出動「忍者龜(清理下水道的管渠技術士)」清疏下水道。

吳俊賢說,尼龍材質的絲襪彈性好,具纏繞性,很容易聚集汙物,就像滾雪球般,一隻絲襪就能堵住整條汙水管和汙水道,相當嚴重。

目前台北市汙水下水道接管率超過八成,絕大多數的排泄物和生活汙水都排進汙水道,不到兩成排進雨水下水道(排水溝)。

汙水廠最頭痛的是雞、鴨毛,因為雞、鴨毛是扁平的,很容易通過攔汙柵造成機器故障,甚至燒毀馬達,因此呼籲屠宰業者不要把雞、鴨毛沖進下水道中。

衛工處維護科科長廖俊豪則說,疏通汙水道時發現,近五成汙水道都有油脂阻塞問題,主因是餐廳、小吃攤未使用油脂截流器,直接把廢油、廚餘排進汙水道內。



高鐵屈服民意 添置大垃圾桶

台灣高鐵剛通車,就仿照歐美及日本作法,車站廁所只放小垃圾桶,並標示「生理用品丟棄箱」,為推廣衛生紙丟馬桶做了好示範。

不過,沒多久就有乘客投訴「垃圾桶一下子就滿了!」衛生紙被丟在地上,讓清潔人員清不勝清,旅客更抱怨高鐵太小氣:「垃圾桶買那麼小!」旅客的習慣顯然難以扭轉,也無法理解高鐵放小垃圾桶的用意,在「民意」壓力下,現在高鐵車站的廁所大小垃圾桶都有。

上公廁…7成7 給我蹲式

出門在外上公廁常令人困擾,本報民意調查發現,髒兮兮的廁所最教人無法忍受;如果可以選擇廁所的形式,七成七民眾說:給我蹲式廁所!

調查發現,民眾使用公廁最大的困擾是不乾淨,四成七抱怨廁所太髒讓人受不了;其次是廁所臭氣薰天(一成三),抱怨垃圾桶常滿出來、馬桶常堵塞及坐墊不乾淨者都約百分之四。

如果公廁馬桶有蹲式和坐式可選,七成七民眾會優先選蹲式,一成五偏好坐式。

至於「門後」的世界,如果只有坐式馬桶,民眾最常因應的方式是「半蹲」或用紙擦坐墊後再坐下,比率分別為四成五和四成三,百分之四坦承會直接站在馬桶上,另有百分之五就放棄不上廁所了。

(聯合報)
--
歐亞鐵絲路 倫敦─孟加拉年底開通

在聯合國鼓勵下,一條從倫敦到孟加拉首都達卡,全長1萬1265公里的亞洲大鐵路(Trans-Asia Railroad)預定年底開通。火車旅行的熱愛者可花23天,完成行經土耳其伊斯坦堡、伊朗德黑蘭、巴基斯坦拉合爾、印度德里的這趟「鐵」絲路之旅。

星期泰晤士報報導,已有火車迷形容上述鐵路是「全球鐵路旅行之最」,它比從莫斯科到海參崴,全長9290公里,俄羅斯最長鐵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Trans-Siberian Railway)旅程還要長得多。

根據聯合國的贊助計畫,未來數月,巴基斯坦、伊朗會將他們的鐵路與這條次大陸鐵路接軌,也首次與歐洲搭上線。

聯合國表示,亞洲大鐵路通車,將在亞洲開啟新貿易道路,同時讓前蘇聯在中亞的加盟共和國可透過鐵路,抵達伊朗在波斯灣的戰略海港阿巴斯港。

1965年印巴戰爭發生後,印度加爾各答到達卡的鐵路其後關閉逾40年,本月初重新通車後,亞洲大鐵路才得以順利延伸。

消息人士說,亞洲大鐵路的唯一障礙為,從倫敦到中國大陸雲南省再銜接新加坡時,由於緬甸人權紀錄差,可能找不到外國資金,協助重建緬甸境內距離約350公里的鐵路。

英 國鐵路迷史密斯已興奮地在自己的網站Seat61.com規畫行程,先搭歐洲高速鐵路「歐洲之星」(Eurostar)啟程前往布魯塞爾,在維也納用完早 餐後,再登上火車前往伊斯坦堡換搭渡輪穿越連接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渡輪未來將被地下隧道取代,但目前,乘客有機會欣賞到聖索非亞大教堂與托普卡比宮殿 的迷人景觀。

史密斯接著打算換搭土耳其的快車,前往伊拉克與伊朗邊界的凡湖,再換渡輪,接終點為德黑蘭,車廂極其現代化的快車。伊朗已將鐵路展延到巴斯斯坦邊界,旅客可換搭巴國火車前往奎達(Quetta),再到拉合爾、印度德里、加爾各答和孟加拉達卡。



走趟鐵絲路 北路要32500元

亞 洲大鐵路計畫又名「鐵絲路」(Iron Silk Road),橫越28國,東南起自印尼,穿越北亞、中亞、南亞,進入土耳其,再連結歐洲。2006年,鐵路確定分成北路、南路、東南亞、南北路四條路線, 四條路線總距離為81,000公里。未來數月將如火如荼進行的巴基斯坦與伊朗路段,為南路的一部分。

亞洲大鐵路北路與莫斯科到海參崴的西 伯利亞大鐵路大部分重疊,台灣遊客若想坐火車到英國倫敦,可取道北路進行,先搭機到香港,再從九龍搭京九鐵路到北京,轉西伯利亞大鐵路經莫斯科到倫敦。整 個行程最快需九天,不計至香港的機票,單程鐵路票價約台幣三萬兩千五百元,比坐飛機還貴,但坐臥舖,可省下住宿費。

至於南路,連接土耳 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國雲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至今尚未完成的路段包括伊朗東部、印度與緬甸之間、緬甸與泰國之間、泰國至 雲南之間。未來台灣遊客想搭南路到歐洲,碰到最大的難題還是簽證,以中亞為例,幾乎都要一國一國地簽,且作業時間很長,如果中間卡住一個國家不給簽證,就 無法成行。

早在2004年,世界旅遊組織在新疆烏魯木齊集會時,就呼籲絲路經過的沿線國家,包括中國、吉爾吉斯、土庫曼、哈薩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共推「絲路旅遊護照」一證通各國,但因政經條件有別,中亞又經常有戰亂,到今天還無法付諸實施。



(聯合報)
--
對抗漲價 省錢顧問教你當「省長」

物價漲、薪水不漲,「省錢」成為全民運動。網路上有「省錢顧問」,提供、分享各項省錢術;例如只借不買、交通共乘;更有人用以物易物、專長交換方式,以自有資源換取所需,開源難,就要絞盡腦汁節流。

處 處節省,也會省錢成癖、省上了癮,成為省錢顧問。高雄市的余宥潔在自己部落格分享食衣住行省錢術。她舉例,要省上網費,可以去高雄連鎖餐飲店彩色巴黎,無 限上網廿四小時,最低消費僅卅元,早上還送厚片吐司,但需自備筆記型電腦;愛河家樂福也可免費無線上網,連飲料錢都不必;圖書館、電信局等公家機關也可免 費上網。

計程車費高漲,不想花錢坐小黃,不妨請教公車達人陳佑錚。台北人陳佑錚研究大眾運輸路線有十六年之久,熟悉各路線起訖點及途經街道地標,更隨著環境改變不時更新,他將這項公車專長貼在網路上,沒想到回應踴躍,不少人就衝著想省計程車費,詢問他各種直達、轉乘資訊。

eBay 旗下的免費廣告刊登平台奇集集(Kjiji)去年底成立「省錢合作社」單元,蒐集各類省錢廣告。奇集集總經理蔣馨誼發現,最受市井小民喜愛的省錢排行榜, 以「以物易物」奪冠,其次是「二手買賣」,「交通共乘」排名第三,能省掉學習費、補習費的「專長交換」,還有「只借不買」在最近幾個月竄出。

蔣馨誼觀察,最簡單的省錢法是回歸以物易物,拿不需要的物品和其他網友交換所需物資。例如家中開印刷廠的小倫就是換物達人,在他換物全紀錄中,曾以手機換到一台DVD錄放影機,也曾用Skype話機交換到1GB記憶卡。

油 價狂飆,通勤族號召共乘成為新趨勢,以台北到桃園、台北到新竹兩路線是大宗。住板橋的王小姐在桃園工作,每天開車油錢加過路費要二百多元,長期下來也是一 筆大開銷,她在網路上徵求共乘者一起分擔交通費;前陣子墾丁春吶開唱,網路上徵求從台北共乘到墾丁的人數也暴增,都為了省錢又快速的到目的地。

撿免費家具 吃NG麵包

陳曉衛(化名)是超級省的省錢達人,秉持「別人的垃圾可能是我的寶貝」的意念,租屋在台北工作的她,平均一天只要一百塊錢就能打發。

廿五歲的陳曉衛下決心卅歲前要存出人生第一桶金,扣除房租五千塊,規定自己每月生活費不能超過三千元,一天只能花一百塊。書櫃、鞋架、電腦桌全從大學宿舍撿來,不常用的東西只借,絕不花錢。

陳曉衛說,要找到合適的免費家具,暑假開始前兩周就要密集注意各大學BBS站,宿舍垃圾堆更是寶庫,陳曉衛說,大學生太浪費,她曾經挑出連牌子都沒剪的全新JOJO洋裝、能水洗卻因嫌髒丟棄的NIKE運動包,「這些東西會哭泣的」。

最大花費就是飯錢,她會到早餐店要土司邊,或是買「NG麵包」,用速食店番茄醬包或超商醬料包抹土司,她最喜歡黃芥末與酸黃瓜醬,胡椒粉和胡椒鹽拌飯也可吃上幾碗。

陳曉衛靠幫大家跑腿買東西,曾經不花半毛錢蒐集到全套超商磁鐵,賣了還小賺一筆。她分析,要賣超商贈品要訣是「快」,還沒集全就上網換,湊到全套趕快脫手,免得潮流過了價值變低。

她補充,家中最好選擇長條日光燈,用電量較少,燈管旁貼上鋁箔紙可增強照明;加油贈品面紙能拿就拿,使用前剪半,張數增一倍,可愛圖案的面紙盒還可當分類收納盒;天氣冷想泡澡,先把保特瓶裝水放進浴缸裡,可增高水量,達到泡澡效果,泡完的水當然要繼續沖馬桶、洗浴室。

教廚藝…換補數學

上才藝班學才藝,一期課程好幾千元,請家教惡補價碼更高。有日本料理廚師、漫畫家善用「專長交換」,補了數學、上了鋼琴課,學到變魔術、織圍巾,省不少學費。

在日本料理店兼差的大學生張家麟,去年年底期末考前,想請人惡補微積分,他在網路上登出「我教你日本料理廚藝,你教我數學」廣告,沒想到竟有十幾個人回應。

首次見面是烹飪課,他帶數學老師挑食材和指導作菜,接著就上數學課。張家麟說,一堂數學家教費用三百至六百不等,幾次下來,省了六千多元。

後來張家麟陸續以日本料理廚藝找到鋼琴家教,又學到織圍巾。他打聽過行情,音樂系科班出身的鋼琴家教,一堂課要一千多元,十幾堂課就省一萬多元。

江志煌的工作是教小朋友畫畫,他想學魔術、口語英文,他用電腦繪圖技術,兩個多小時就「換學」到價值五千元的魔術技巧。他計算若包含硬體和軟體版權費用,一期電腦繪圖課程至少一萬元起跳。

江志煌出版過立體摺紙書籍,也會做手工布娃娃,他準備用手工布娃娃技能,來換學口語英文,每個月可省近萬元學費。

上網借…免冷氣錢

「我沒有足夠預算,但想玩Wii,誰願借我玩!」「我有張快到期的溫泉體驗券,想跟你換東西!」省錢術當道,網路上越來越多網友加入節約一族,強調以物易物、只借不買。

奇集集總經理蔣馨誼說,奇集集曾出現一位不習慣吹冷氣的屏東孕婦,懷孕期間正值盛夏,酷暑難耐,孕婦本想裝冷氣,但想到生小孩後冷氣就無用武之地,不如到網路上借,沒想到真有網友願意無償借給她。

大四吳同學曾把不要的眼線筆和口紅,拿去和朋友交換名片夾。她說,優惠彩妝組合比原價少五百元,善用以物易物,她拿到一個新名片夾。

吳同學也用價值三千元的旅館折價券,換到一千多元的隨身碟,覺得划算。畢竟以物易物的價值看個人需求,「我沒時間用那張折價券,不如換些需要的。」

(聯合報)
--
走過,不留痕跡…預約綠色喪禮

「凡走過必留痕跡」已不吻合現代環保觀念,不僅活著要做環保,死也要死得環保。英國首都倫敦上周末舉行了一場綠色喪禮博覽會,吸引不少人興致勃勃的參觀紙棺材、貝殼形骨灰甕以及可以填充骨灰的焰火。

英國首開環保喪禮先河,已有228處自然墓園,並開發出各種環保喪葬用品,這種綠色葬禮概念並逐漸影響到美國、澳洲等地。

舉辦喪葬博覽會的「自然死亡中心」表示,許多人不想身後給環境和子孫留下負擔,頗能接受環保葬禮的觀念。綠色喪禮每一個環節都以盡量不傷害地球環境為原則,壽衣由天然纖維裁製,棺木使用可分解材料,墓穴也盡量不破壞天然環境。

傳統葬禮造成的環境負擔包括火化時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屍體防腐處理的甲醛汙染大地,棺木塗料和黏合劑也含毒,以及用到 熱帶雨林樹木的傳統棺木。

綠色喪禮中,往生者遺體不進行防腐處理,而改用冷藏或乾冰,以免甲醛滲入供水系統。傳統的紅木棺材也由可分解棺材取代,十幾年前,環保棺以硬紙板製成,但現在的質材已進步到用竹、柳枝、麻和香蕉葉等編織而成。

環保棺木通常三個月內可自行分解,業者表示,紙板做的環保棺木最大問題是不太好看,而且弄濕時可能出狀況,但可讓親人自行裝飾。有些參觀者甚至稱贊柳條編織的棺材,看起來「很舒適」。

在 稱做自然墓園的環保墓地,大理石墓碑不受歡迎,移靈時的車隊也盡量使用小型車輛。這種自然風也吹到澳洲,澳洲的第四座自然墓園定7月1日開幕,在彷彿森林 公園的環境中,親友可以漫步林間,選擇喜歡地點讓往生者長眠。業者保證五公尺範圍內沒有「鄰居」,日後掃墓時可用業者提供的衛星定位系統到精確的安葬位 置。

環保葬禮可以很簡樸、也可以辦得很豪華,但希望遺愛人間的人多認為,何必和地球上64億活人搶資源。

(聯合晚報)
--
世界地球日 關燈1小時=種17萬棵樹


實踐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理念,經濟部能源局籲請全國民眾從關燈、換盞燈做起,共同推動「照明革新」的新生活運動。據能源局與專家的推估,全國民眾如果關燈1小時,可以省下509萬度的電力;國內使用中的2218萬顆白熾燈泡若全面汰換,估計每年可省下約8億度電。

經濟部能源局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啟動照明革新計畫,除協助新竹縣司馬庫斯部落首創全體住戶換裝高效率照明燈具,作為全國示範性照明模式外,也籲請全國民眾共同從關燈、換盞燈作起,全面推動照明革新。

能 源局表示,大家節能減碳應不拘小「節」,每個人若能由小處作起,將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辦公室為例,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20Wx4螢光燈具)1 小時,可省下0.08度電,減少53公克二氧化碳排放;而政府部門年用電量約47度,其中照明用電約占26%,因此如果關燈1小時,可將節省用電50萬 度;若商業部門也進一步響應,將可節能達188萬度。

能源局說,如果全民響應關燈1小時,就可省下509萬度電,相當於49萬個家庭日用電量、減少325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造林17萬棵樹。

為使公部門全面帶頭響應節能,能源局已函請所有政府機關及學校,在4月22日中午12時至13時,響應關燈1小時活動。

換燈具 照明革新省更多

能 源局指出,響應關燈1小時只是節能行動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全面照明革新,希望全國民眾能檢查住家及工作場所目前照明器具使用狀況。該局表示,若能進一步汰 換辦公室、商業場所、家庭、道路及建築等場所使用之低效率照明燈具(如白熾燈、鹵素燈、T8螢光燈管及傳統安定器等),節能潛力達30~80%。

例 如:汰換家庭、市場、飯店及農業用等高耗電白熾燈為省電燈泡,節電達75%,全面汰換每年可省8億度電;汰換一般辦公室常用的T8螢光燈具,改換為T5 螢光燈管具,平均省電30%,全面汰換每年可省54.6億度電;汰換辦公場所之出口指示燈及消防指示燈,可節電50%,全面汰換每年節電4.5億度。



--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說,關燈、換盞燈的照明革新,只是落實節約能源的開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節約許多能源,能源局特別提供民眾參考。

穿著透氣衣物,冷氣調高1℃,約省6%

每年使用1200小時的冷氣機(2.2kW)可節省158度電;如果全國響應這項措施,每年夏季(6至9月)可省10億度電。

拔除不必要之待機電力,平均省電9.5%

依據工研院統計,一個家庭DVD、電腦、音響、ADSL及數位電視每年所消耗的待機電力約95度,如果全國750萬戶家庭共同響應,每年可省7.2億度電。

電腦不用時關機

根據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測試,電腦每天減少開機1小時,每年可節省75度電;如果全國家庭每年可省5.6億度電。

電熱水瓶加裝定時器

每日保溫時間24小時調整為9小時,每年可節省98.6度電;全國家庭每年可省7.4億度電。

每週1日不開車

依交通部統計,國內自小客車平均每天行駛49公里,每週1日不開車每年可減少193公升汽油;全國568萬輛自小客車落實,可省110萬公秉汽油。

COOL<2 ℃ 101秀密碼提倡減碳

台北101很「COOL」!為了表達台灣願意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的減碳行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台北101大樓於今晚舉辦舉辦「台灣氣候密碼」行動,101大樓將點亮「COOL 」、「<2 ℃」等字樣。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以往歲末年終之際,某些跨國企業為了台北101大樓秀出企業識別LOGO,就必須花上近千萬元,而這是台北101大樓首次為環保發光,且是完全免費。

劉銘龍指出,這次「台灣氣候密碼」行動將自4月21日起在連續七天晚間6時半至9時30分,於台北101大樓頂端點亮「<2 ℃」與「COOL」字樣的氣候密碼。

劉銘龍解釋,「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2 ℃」則代表我們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攝氏兩度(與工業革命前相較)。

劉銘龍強調,台北101大樓是全球最高的建築物,這次透過101大樓打出「COOL」、「<2 ℃」等字樣,向國際社會表達了台灣重視關心地球暖化議題。

外界質疑,當全球各大城市透過熄燈來喚醒民眾的環保意識,台北101大樓卻是背道而行,連續七天點燈,對此,劉銘龍表示,點燈行動約耗電364度,等同於排放232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的平均用電量。

這次台北101大樓以環保公益方式點燈,環品會已向世界地球日總部網站購買了400度由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也在南投溪頭台大實驗林設置的氣候保護紀念林種了10棵樹,來減少這次行動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聯合晚報)
--
百年來台灣夏季變長 耗電量增

中央氣象局統計分析台灣百年氣候變化發現,均溫上升,四季也明顯變暖,尤其二月到四月的春季、十月到十一月的秋季,增溫幅度相對較高,出現夏季變長、冬季縮短的特殊現象。也使得民眾開冷氣時間延長,消耗更多能源。

明天是「世界地球日」,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成為各地活動焦點。配合國科會最新一期《科學發展》月刊,氣象局製作「氣候變遷」專題,分析台灣地區自一九○一年至二○○六年的一○五年氣候變化。此次除了年際變化,特地增加分析每個月氣溫變化差異。

均溫上升 達全球增溫率的二倍

氣象局長期課長陳雲蘭分析,自廿世紀以來,台灣的均溫在百年間上升約攝氏一.四度,為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二倍,且台灣氣溫變暖不僅表現在全年均溫的升高,一年四季都明顯變暖。

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這種變化將使民眾延長使用冷氣的時間,消耗更多電力和能源。

氣象局比較一九○一年到一九三○年,與一九七七年到二○○六年的均溫發現,一月到十二月都明顯變暖;再仔細比較每個月增溫幅度發現,有兩個時段氣溫上升幅 度相對較高,分別是二月到四月的春季均溫上升一.二度到一.三度;十月到十一月的秋季均溫上升一.三度到一.四度。

春秋轉暖 冬季天數少了一個月

陳雲蘭指出,二月到四月是從冬季回溫的季節,十月到十一月是溫度下降,準備從夏季進入冬季,這兩個時序交替的季節出現特別明顯的升溫,代表氣候改變,使春季天氣提早脫離寒冷;而秋季停留在暖季的時間變長,讓人產生夏季增長的感覺。

因此,冬季跟著縮短。依時序分,每年十二月到翌年二月是台灣的冬季,以全天均溫低於十八度為實際冬季的定義,過去百年的前三十年冬季大約從十二月下旬到二 月中旬;最近三十年要等到一月以後,均溫才明顯下降到十八度以下,而二月上旬均溫就開始迅速回升,冬季最寒冷時間前後各縮短約十天。

氣象局又分析最近十年觀測資料,冬季全天均溫低於十八度的時間,只剩下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冬季的天數足足比廿世紀初縮短長達一個月。

日出前日落後 該涼卻變熱

受氣候暖化影響,台灣地區不僅四季平均氣溫上升,連每天逐時平均氣溫也明顯增溫,日出前、日落後的氣溫更明顯變暖。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夜晚或清晨氣溫該變涼卻沒變涼。

受氣候暖化影響,台灣地區不僅四季平均氣溫上升,連每天逐時平均氣溫也明顯增溫,日出前、日落後的氣溫更明顯變暖。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夜晚或清晨氣溫該變涼卻沒變涼。

氣象局長期課長陳雲蘭指出,台灣地區自一九六一年以來,每天早上八時前及晚上七點後,也就是太陽升起前與下山後,是一天中氣溫上升最明顯時段,晚上又甚於清晨。

比較最近十年(一九九七年到二○○六年)與一九六○年代(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年),夜晚和清晨均溫上升達一到二度。

氣象局表示,這種現象並非台灣獨有,而是全球普遍的現象。氣象局研判,除了全球暖化,都市發展造成環境改變,增加夜間保溫效果是可能因素之一,也不排除與天空雲量增多有關。

氣象局分析,晚上是地面熱輻射、熱氣返回天空的時候,雲量如果增多,就像罩上毯子,減緩地面散熱的速率。空氣品質惡化、懸浮微粒增多也可能抑制地面散熱速率。

台灣百年氣候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每年出現攝氏卅五度以上高溫的天氣明顯增加。以台北為例,廿世紀前半葉每年出現卅五度以上高溫的天數不超過卅天;廿世紀下半世紀,有四、五十天的情形屢見不鮮。

相反的,每年攝氏十度以下低溫的寒流天數,過去百年有減少現象。廿世紀前期,每年寒流大約十到廿天,甚至有超過卅天的紀錄。最近十幾年都在十天以下,還出現一天的案例;二○○五年回升到十七天,算是近幾年相當罕見的情形。

(中國時報)

--
寶特瓶用量新高 4年增3.5萬噸

國際正吹「拒喝瓶裝水、多喝白開水」風潮,但環保署最新統計發現,台灣寶特瓶使用量和回收量都在去年創歷史新高,冷飲用的PP杯和保麗龍杯也不遑多讓。環 保署坦承,寶特瓶絲毫沒有源頭減量的傾向。然而在地球暖化愈趨明顯下,製造一個寶特瓶,會生產九三公克的溫室氣體。

近來倫敦、舊金山市長都呼籲市民「抵制瓶裝水」,國內也有不少人自備水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研究專員張楊乾的一篇〈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更在網路廣為流傳。

拒喝瓶裝水運動看似風起雲湧,但實際成效呢?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會統計發現,去年寶特瓶回收量達九萬七二九八噸,較九十五年整整高出六千噸。以國人最常攜帶的六百西西寶特瓶計算,回收瓶身數量高達四十二億支,可堆疊出三座以上一○一大樓。

製一瓶身 產生九三克溫室氣體

基管會指出,細分寶特瓶使用對象,以往以碳酸飲料最多,如今以茶飲料成長最快速,回收的寶特瓶十之三四都是茶飲用,國人即使不喝瓶裝水,但茶飲料喝得更凶,寶特瓶用量仍成長迅速。

寶特瓶原料用量也有飆漲趨勢,基管會執行秘書林建輝表示,民國九十三年以前,每年約十萬噸左右,之後一路漲,去年已有十三萬五千多噸,絲毫看不出「源頭減量」─即國人減少購買寶特瓶飲料的跡象。

除寶特瓶飲料外,林建輝坦承,茶飲店最常用的盛裝容器原料有增無減,多數茶飲連鎖店使用聚乙烯材質PP杯,去年和前年均維持在高水準,約七萬五千噸到七萬七千噸。其中「發泡PS」(保麗龍杯)節節高升超過萬噸,研判和茶飲店有密切相關。

源頭減量失敗 大家愛喝瓶裝水

林建輝說,國人的塑膠容器使用量有增無減,未回收的遠超過已回收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源頭減量」觀念未落實,目前礦泉水比汽油還貴,但很多人還是願意花錢 買水、買飲料,顯示國內源頭減量仍有很大努力空間。從寶特瓶到冷飲店用的PP杯、保麗龍杯都有大幅成長趨勢,尤其去年寶特瓶使用量和回收量都飆到歷史最高 峰。

德國採重複使用減量 環團促效法

國際大力倡導「少喝瓶裝水、多喝白開水」,國內卻反其道而行,寶特瓶用量又創新高,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認為,環保署應比照德國提供誘因的作法,鼓勵寶特瓶重複充填。

劉銘龍說,國人即使不喝瓶裝水,也可能受廣告影響改喝茶飲料,茶飲料大打健康牌,標榜可瘦身、清腸、去油脂,難怪大行其道。既然國人從源頭難以減量,環保署就應考慮從制度著手,鼓勵業者使用寶特瓶消毒後重複充填。

劉銘龍進一步表示,德國多年前就重複再利用寶特瓶,以目前的消毒技術應不成問題。環保署該做的是提供誘因,例如,重複裝填就不需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甚至給予補貼,並教育民眾接受重複充填的寶特瓶產品。

此外,台達電子基金會研究專員張楊乾寫的〈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一文在網路上廣泛流傳,在最近又寫了一篇〈瓶裝水請留步,搭纜車讓水壺去就可以了〉,他指出,台北市政府之前對搭貓纜的遊客免費提供造型礦泉水,根本是走「回頭路」,令人不解。

張楊乾文中提及,英國倫敦市長Livingstone公開呼籲市民抵制瓶裝水,改喝倫敦市提供的飲用自來水;義大利威尼斯樞機主教籲請教友省下買瓶裝水的錢,以協助泰國沒有水的偏遠村落興建自來水系統。

張楊乾表示,現在瓶裝水行銷愈來愈高竿,形塑喝瓶裝水是流行和時尚。尤其很多大明星都標榜非某法國品牌的礦泉水不喝,更帶動風潮,連帶很多高級餐廳都對客人送上一瓶礦泉水,讓消費者更熱衷喝瓶裝水。

張楊乾說,不論喝白開水會或瓶裝水,對健康的影響都差不多,只要人人都能帶水壺或杯子,實在沒有必要喝瓶裝水。

瓶裝水大戶 雀巢公司遭縮減取水量

被視為個人解渴恩物的瓶裝水,其實不見得比自來水乾淨,製水及製瓶過程還有喝完的空瓶更不環保。美國及加拿大各界已展開行動,盼能協助解決瓶裝水衍生的問題。

世人相信:瓶裝水比自來水乾淨,其實是產品行銷造出來的效果,真相並非如此。美國官方及環保署對自來水設下與瓶裝水同樣嚴格標準,定期檢查水質中細菌及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

瓶裝水經常只是重新包裝自來水,而且不全是很乾淨。美國環保團體「國家資源保護協會」(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最近檢驗各品牌瓶裝水有無異常化學物質,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瓶裝水都算乾淨,但受測的有牌瓶裝水中,二二%至少有一瓶的化學物含量超過 嚴格的全國衛生標準,長期飲用可能導致消費者罹患癌症等疾病。

瓶裝水會致癌的原因在其塑膠瓶。「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在最新一期《癌症研究》期刊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常用於製造塑膠水瓶的化學物質「雙酚A」可能導致乳癌。

瓶裝水也會傷害環境。據環保組織「和平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指出,二○○六年單是美國一地為了生產瓶裝水,就耗費一千七百餘萬桶原油,還不含運輸時消耗的油料。生產瓶裝水造出二五○餘萬噸二氧 化碳;製造每一加侖瓶裝水,要消耗三加侖普通水。

瓶裝水衍生出這麼多問題,美國、加拿大開始關心。美國明尼蘇達市長芮貝克投入反瓶裝水運動,市府資源大量投資在維持該市水質;並提倡「想想瓶外」此一環保口號。芮貝克今年二月獲當地環保團體頒獎推崇。

加拿大安大略省貴湖市限制瓶裝水巨擘「加拿大雀巢公司」每天的取水量,並將取水執照由五年縮減為二年。

保麗龍杯大戶 環署點名清心福全

國內茶飲店近年大量使用保麗龍杯,環保署直接點名全國連鎖品牌清心福全茶飲店,該店大量使用保麗龍杯,但製造業者從未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環保署已行文各縣市,要求追繳付費。

據了解,環保署從民國九十二年開始限禁用保麗龍餐具,茶飲店雖不在限禁用行列,卻也從善如流多使用紙杯或聚乙烯材質的PP杯,但近年有愈來愈多茶飲店改用保麗龍杯。

根據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會表示,發泡PS的保麗龍杯回收量從九十五年開始有回升跡象,比九十四年暴漲足足一倍,去年衝過一萬噸。因保麗龍杯體積大、材質輕,加上回收價不高,以致未回收數量更是驚人,幾乎都被當垃圾棄置。

基管會直接點名,指帶頭的茶飲店業者就是從南部起家、如今已擴及全國的清心福全茶飲店,該店使用保麗龍杯的數量堪稱全國第一。但追查發現,製造生產的業者根本未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卻製造大量保麗龍杯,增加社會成本。

基管會執行秘書林建輝說,日前已行文給各縣市環保局,要求協助追查製造生產保麗龍杯販售給清心福全的業者,並徵收回收清除處理費用。目前初步消息是總公司推給各分店,各分店又推說不知道,完全沒有社會責任觀念。

保麗龍杯幾乎已無大廠生產,林建輝說,因為在製造技術不高,只要一部壓縮成形機器,家庭就可以開工。而家庭式工廠「打帶跑」,地方環保單位追查不易。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正積極研擬相關政策和配套,林建輝說,最重要的還是「源頭減量」,希望民眾能有所選擇,不要再購買使用保麗龍杯的茶飲,否則再多政策也徒勞無功。

(中國時報)
--
「喪禮服務」丙級技術士 年薪百萬 大學搶開殯葬禮儀課

內政部公告殯葬禮儀納入證照管理,勞委會也公布「喪禮服務」丙級技術士檢定考試,使得殯葬業搖身成為熱門行業。大學校院推廣部搶開相關課程、學分班或訓練班,每人收費從五千五百元到九千元不等,學校幾乎變成「補習班」。

《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大型殯葬企業必須聘用「合格禮儀師」,加上殯葬業者積極建立專業形象,近來喪禮場合漸漸出現儀態清新、穿著整齊且談吐得宜的喪禮服務人員。

尤其人力銀行公布殯葬禮儀師年薪多達百萬元,大學畢業生爭相列為就業新選項,影響所及,以往「土公仔」叼香菸、嚼檳榔且不修邊幅的負面印象,完全改觀。

殯葬公會估計,台灣每年死亡人數約十三、四萬人,一名禮儀師若每個月承作五例,殯葬業界至少需要二千多名專業禮儀師。目前台灣約有三千多家殯葬公司,粗估從高階禮儀師到實際運作人員,喪葬業預計新血人力將破萬人。

南華大學在民國八十七年率先開設「生死學」系所,之後台大、陽明、北醫、高醫等也開設相關課程,但這類課程都以該校學生為主。內政部、勞委會相繼公告殯葬 禮儀師與檢定考試後,有大學校院推廣部基於「錢」景看好,與公部門合作,出現以喪禮服務為名的培訓班、訓練班等。

最早開班是高雄師大與青輔會九十四年合辦的「殯葬禮儀師培訓班」。去年開始,勞委會提撥就業安定基金,與高縣、南縣、中市、彰縣、竹市等合辦「喪葬服務人員培訓班」,承辦學校有嶺東、輔英、華梵、大仁、空大等教育推廣部。

授課對象以非自願失業與弱勢族群為主,並由勞委會補助費用,但學員不乏一般民眾,每人繳費從五千五百元到九千元不等;授課三個月、約二百到三百小時,平均每班卅十人,班班客滿。

勞委會中辦表示,喪葬業以往多師徒相傳,談不上「師資」,坊間補習班又無力開班,大學校院推廣部才有機可趁。但學校宣稱「取得培訓始能報考檢定」的廣告並不正確。有意報考者,可自行上網查閱喪禮服務人員檢考內容。

術科闖三關 寫訃文、碑文、遺體化妝

上考場考試要寫祭文,還要為遺體化妝?首次開辦的「喪禮服務」丙級技術士檢定納入今年第三梯次全國技術士檢定考試類目,術科考試要連闖三關,從寫訃文、碑文到為遺體洗身化妝,還要會布置靈堂。

勞委會中部辦公室指出,學科測驗內容包括喪葬禮儀、公共衛生與遺體清洗、穿衣、化妝、殯葬相關法令以及職務倫理等四大部分;成績預定十二月十二日公布,及格者始可報考術科測驗。

術科測驗分三關,第一關是「殯葬文書實作」,包括撰寫魂帛〈靈位牌〉、魂幡、碑文、骨灰罐銘文、傳統訃聞等五種。測驗方式由監評人員徵求一名考生為代表,從前述五種文體抽出一題當場施試。

第二關「遺體洗身、穿衣及化妝技能等實作」,第一階段洗身與穿衣有四十分鐘、化妝有卅分鐘。現場抽測遺體,從洗身、穿衣、化妝實測;化妝部分,考生須「自備」模特兒,男女皆可。

第三關「靈堂布置技能實作」,考生只能以術科場地提供之器材、物件參加檢測,不得自行攜帶任何工具器物。每關成績各以一百分為滿分,三關成績必須都六十分以上才算及格,如有任何一關未達六十分,以不合格計。

喪 禮服務丙級技術士檢定考試訂在十一月十六日舉行,九月九日到十三日團體現場報名,個別現場報名為九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年滿十五歲或國中畢業都可報考。相關 細節可從勞委會中辦網站(www.labor.gov.tw)、技術士技能檢定報名與學科考試試務工作網站 (training.aidc.com.tw/skill)查詢;勞委會中辦將在六月底公告。乙級技術士檢定考可能明年度辦理。

殯葬文書學問大 「母配孟德」大不敬 「婦女千古」鬧笑話

經過技術證照檢定考試篩選,未來殯葬場合懸掛的「音容宛在」輓額就不易再發生「音容苑在」的錯誤;陳姓墓碑堂號的「潁川」也不會寫成「穎川」;更不會出現司儀把「潘新科」念成「番斤斗」的糗事。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徐福全指出,國文應用文教育大多只教公文、會議紀錄、契約、柬帖與婚慶彌月等內容,有關喪葬禮儀部分較少,或請學生「自行參閱」,以致一般人對殯葬禮儀文書很陌生。

以往喪禮工作人員多是師父帶徒弟或自學出身,良莠不一,經常發生錯誤與笑話。

徐福全舉例,輓額的「德配孟母」形容女性死者的德範,但有人寫錯為「母配孟德」,也就是把死者匹配給一個叫孟德的人。不但貽笑大方,更對死者不敬。

此外,死者為男性,花圈、輓聯或輓額上款要寫「千古」;女性應寫「靈右」或「幃右」,但很多花店與殯葬禮儀店都寫成「千古」。甚至因趕工疏忽,把「某府某公千古」寫成「某府千古」,好像「一家人」都作古。

長庚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學系講師陳姿吟說,國人講究習俗禁忌,為了辦頭七、二七或三七,死者遺體必須長時冰存。直到出殯吉時前一、二時才「退冰」。

但每名死者的家屬都挑相同的吉時,遺體多、退冰不完全易含水氣,化妝品無法著妝,最後只能「亂塗」。尤其長時冰存的遺體,容貌多塌陷,就算化妝也不能呈現其生前容貌。

從公共衛生、人性尊嚴而言,陳姿吟說,喪禮服務人員接體後,應先清洗穿衣,以免遺體肌肉鬆弛,排出糞尿弄髒。九成五遺體屬完整型,喪禮服務人員接體都在醫院太平間、住家、殯儀館或「打桶」(不冰存),只有五%的遺體係受創而須修補。這些都列為檢考實做項目。

(中國時報)
--
搶考禮儀師證照 11月首辦吸千人 有經驗者月入7萬 通過薪資增3成

禮 儀師因薪高,每有招募活動都吸引大批民眾投履歷。勞委會今年十一月將首辦「喪禮服務」技術士證照考試,要拿到證照,除學科筆試要考各宗教的殯葬禮儀習俗, 術科考試還得限時內完成布置靈堂、幫遺體穿衣化妝等。業界預估拿到證照的禮儀師,薪資可較一般傳統殯葬服務人員高三成,將吸引上千人報考。

熱門行業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死亡率逐年攀升,去年全台有十四萬人死亡,俗稱「土公仔」、「禮儀師」的喪禮服務人員越來越熱門。

70分須完成遺體化妝
承辦此證照考試的勞委會中部辦公室說,因應《殯葬管理條例》修正,未來具有一定規模的殯葬業者,一定要僱用合格禮儀師,因此現在執業中的禮儀師應有不少人會想考取證照。
這項證照考試九月中旬接受報名,筆試都是四選一單選題,內容包括台灣殯葬習俗和各宗教的葬禮禮節;術科則要求考生撰寫訃聞、牌位等殯葬文書,還要在七十分鐘內幫假人清洗、穿衣,並幫朋友扮的遺體化妝,以及在二十分鐘內完成標準靈堂布置。

「殯葬業走向證照化」
中 華往生文化協會秘書長梁濬哲指出,剛入行的禮儀師月收入約三至四萬元,有幾年經驗後,月收入平均可達七至八萬元,預估取得證照後,薪資可再多出三成。他分 析,術科考題和禮儀師平時工作內容很相似,「沒有經驗的人對處理遺體、布置靈堂很陌生,建議新鮮人可先有工作經驗後再考證照,會比較容易。」
殯葬業者國寶集團認為,未來殯葬業會走向證照化,已鼓勵旗下禮儀師去考證照,並讓部分員工修習禮儀師學程。
執業八年的禮儀師陳祥睿說,這份工作並不輕鬆,幾乎是二十四小時待命、隨傳隨到,他建議有意投入此行業的年輕人要用心對待工作,不要看到高薪就貿然入行或考照。
大學應屆畢業生林先生說,曾因收入高而想投入殯葬業,「但想到要洗屍體,就覺得怕怕的。」

喪禮服務技術士證照考試
◎報考資格:滿15歲或國中畢業
◎報名:9/9 ~9/18
◎考試日期:
.學科:11/16
.術科:另行通知
◎考試內容:
學科:各宗教殯葬禮儀、公共衛生、殯葬法規、職務倫理
◎術科:
.撰寫靈位牌、魂幡、碑文、骨灰罐銘文、訃聞
.70分鐘內完成遺體洗身、穿衣、化妝
.20分鐘內完成靈堂布置
◎題庫下載:www.labor.gov.tw 點選熱門主題→測試參考資料97年版→喪禮服務
◎諮詢電話:(04)2259-5700
註:今年首次開辦丙級證照,較高階的乙級證照預計明年開辦。

(蘋果日報)
--
正視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困境/朱敬一

教育研究者常將教育過程切為兩塊,其一是基礎教育,包括國小、國中階段,其二是高等教育,指的是專科、大學階段。至於處在基礎與高等之間的高中,則是兩者 的銜接,介於灰色地帶。大體而言,台灣的教育問題我們也可以比照切割成基礎/高等兩個面向來談。基礎教育原本是為了培養學子的「基本」生存能力,但台灣的 家長卻傾向將它視為升學的備階、跳板。這種升學競逐的社群期待使得最終的基測、學測等集中考試主宰了教學過程,也造成社群價值與教育理想兩者之間的衝突。 許多人都同意,前述衝突正是基礎教育教改失敗的癥結,也是初等教育多元化理想難以落實的原因。

至於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則截然不同。幾 乎所有理性的人都了解:我們的大學數目太多,一百六十所大學在台灣密度實在太高;我們的若干國立大學該努力邁向世界一流,不能只在本地當老大。既然對高等 教育大目標有清楚共識,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如何達成大專退場、又要如何將若干大學推向世界一流。在這裡,我暫且不論大學退場的問題,只談一談大學邁向世 界一流所面臨的制度性障礙。

我聽說有不少學術研究單位最近徵才困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挑戰似乎是台灣高等教育面臨的共通困境,值得拿出來檢視。在十幾年前,東南亞地區的大學 學術研究者多屬「悠遊學派」;他們多是廣義公務員、薪資由年資決定、一生不必有什麼認真的學術研究,平時管管學生批批時政,數十年教書時光一眨眼就過去 了。這樣的悠遊主義,大約在十幾年前產生了改變。率先邁進的是香港科技大學。他們在成立之初即依循美國的誘因制度,招募人才、嚴格評審、彈性待遇,在極短 的時間內就把研究水準拉了上來,也把香港另外幾家老牌大學給比了下去。數年之後,港大與中文大學也比照跟進,隨後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最近則是北京、清華等 重點大學。

以北大、清大為例,雖然整個中國大陸的所得水準並不高、儘管其學術體系內還是有不少悠遊學派的餘緒,但他們採取雙軌制,以種種名義、頭銜、加給、外快,創造出有別於舊體制的彈性制度,嚴重威脅到台灣高等學術人才的延聘。

當然,前述薪給與待遇的彈性依領域不同而有別。一般而言,文史領域「市場」較不活躍,彼此的待遇差異有限;但工程、財務、生物醫學、社會科學等學科,待遇 高低即有明顯落差。以現在的行情來看,新加坡的入門薪資動輒是台灣的三.五倍、香港約是我們的三倍、北大清大一.八倍、甚至連廈門大學、內陸某些大學,開 出來的條件台灣都無法匹及。簡言之,台灣的教授薪水是東亞華語諸國中最低的。台灣的自由開放環境或許能彌補小額的待遇差異,但新進人員薪資一旦差達數倍, 則人文環境或鄉土情懷往往就難以彌補。更嚴重的是,台灣絕大多數的國立大學其資深教授的薪資彈性也有相當限制;有些是薪水只答應三年、有些則是民粹壓力之 隱性束縛,無論如何就是綁手綁腳,沒有辦法與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搶聘資深優秀人才。如果資深、資淺人才台灣都搶不贏別人,我們要如何維繫本地學術 研發能量的優勢,就非常令人擔心了。

為什麼東亞諸國之間研究人才的搶奪戰最近數年如此熾烈呢?這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全球化的衝擊:在全球化時代,許多企業的策略,諸如生產、行銷、運 輸,都需要跨國界的估算與規畫。在此大趨勢之下,高級人才延攬當然也更不可能畫地自限。其次,中國大陸最近數年經濟實力大增,也漸漸體認到高級研究人才的 重要性,而開始加入戰局。一旦中國大陸開始重視人才,則整個東亞市場當然就增加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也因而把市場競爭逼得更緊。台灣的若干研究型大學最近在 教育部經費挹注下,開始人才延攬的競爭。但遺憾的是,由於五年五百億經費分配基本上是「國內大學互比」,大多數的大學競逐都是著眼於國內,人才搶來搶去只 是要爭國內的排名評比,卻未必能體認學校地位在全世界評比中未必有所進步。像這種只看國內卻忽略國際的心態,恐怕也是造成國內人才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

怎麼辦呢?台灣有什麼因應之道呢?也許有人會說,要把台灣的經濟給弄好;經濟實力強了,才有能力在國際人才市場中真槍實彈地搶奪人才。這話當然沒錯;但是 坦白說,我們面對的問題並沒有這麼單純。國內大學在數十年舊體制的影響之下,「平頭平等」式的民粹風還是極強,若干教授仍舊有公務員式的悠遊錯覺。台灣目 前名列前茅的大學多是公立大學,而公立大學的教授都是廣義的公務員;薪資大致劃一、保險納入公保、授課時數僵硬、校長的彈性權力卻是小的可憐。這樣的僵化 制度與東南亞諸國有極大的差距,如果不能改變,台灣的大學要成為世界一流,那恐怕是難上加難。若要真正提升我們的彈性,就必須要從制度面徹底改變,開展大 學教師「公教分途」的規畫與設計。如果只做枝節的邊際調整,成效絕對是有限的。

博鰲會結束之後,台灣與中國大陸冰封已久的經貿關係開始有解凍的跡象,對台灣諸多產業的運籌、布局、代工等規畫,當然是一大利多。此處所謂兩岸之間的經貿 活動,是指商品、原料的運輸與人員的流動便利而言。但是我想要提醒當局,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游的代工或銷售所能獲得的利潤額度已經很小,台灣能不能抓到上 游的研發創新優勢、或是下游的品牌行銷地盤,才是台灣經濟致勝的關鍵因素。最近十數年,在中國大陸與越南崛起之後,台灣的優勢顯然不在於代工、原料等成 本,而在於研發、行銷的上下游專業人才。博鰲會談成功,是因為兩岸彼此對經貿互惠存有善意。但是就高等人才競爭而言,難道台灣還能繼續蹉跎、等待海峽對岸 的善意嗎?

(中國時報)
--
網路上的雙刃劍/洪敬富(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日BBC World播出了一則關於流行於中國網民間的一首創作歌曲「做人不能太CNN」的新聞。這首饒舌歌曲主要是反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中國處理西藏暴 動事件的污衊與歪曲報導。其實這一波從三月十四日西藏拉薩動亂所引起部分西方國家抵制與阻擾北京奧運聖火的事件,已經點燃了中國網民的「網路民族主義」 (cyber nationalism)情緒。對中國民主發展的影響,值得觀察。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的統計,中國網民已達二.一億人,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網路人口最多的國家,廣大的中國網民號召民眾抵制法國知名量 販超市家樂福,而美國的速食快餐店肯德基亦是在抵制報復的名單中。許多網民更在其MSN暱稱上加註「紅心China」及逾五百萬網民聯署的「全球華人反分 裂護聖火」的愛國運動,彰顯中國網民團結與愛國情操。

中國政府舉辦北京奧運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民族情感的投射,是用來洗刷近代中國遭逢西方列強與帝國主義國家侵略與殖民的恥辱,也是新中國用來展示中國人民站 起來了。這種躍昇中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操眼看就要在今年八月的北京奧運中發光發熱,卻在近日受挫。這種中國民族主義揉合了特殊時空下的新愛國主義在虛擬 的網路空間找到發酵的空間,也再一次喚醒越來越多的中國知識階層與網民,積極表達對於國家或公共事務的關心與行動。

其實遠自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尼的排華運動,一九九九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前總統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述,二○○一年 美國偵察機在海南與中國戰機撞機事件,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靖國神社參拜,到近日中國輸日毒水餃風波和輸歐美有毒玩具回收等所引發的商品民族主義事件。 這種由下而上、由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到尋常百姓的普羅大眾,網路承載了一種劃時代和革命性的政治和公眾參與新角色。

網路民族主義促進並強化了當前中國的民族主義,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中國政府可以利用它成為中國政府對外關係和外交軍事政策的支持與對內統治合法性的政治面、經濟面、和社會面支撐;但另一方面卻可能成為反動性言論與行動的集結溫床。

因為線上(online)網路論壇的討論與爭辯往往可能成為線下(offline)政治社會運動的先導,一旦中國領導當局的實際作為不符合廣大網民與群眾 的期待時,或是政府所設定的議程被人民挑戰、修正、甚至推翻而另定人民自己的議程時,這種原本支持中國民族主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對外群眾力量,就可能轉化成 對內不滿的民族情緒與力量,也成為中國政府穩定發展戰略下所無法承受之重。

因此,在接連幾個中國一線和二線大城市發生抗議法國駐京使館和法資家樂福連鎖超市後,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呼籲「樹立大國風範…,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包容、自信與自強」的文章,要求人民群眾「理性」和「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是當前最大的愛國」。

這凸顯了中國政府可能擔心日益升高的群眾抗議示威活動將激化中國政府已經因西藏問題而受損的國家形象,唯恐中國政府苦心經營和塑造的「和平崛起」意象,被 部分西方人士進一步質疑是一種「不和平」的崛起,是威脅到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與民主價值。而根據最新一期英國「金融時報」對西歐五國(英、法、德、西、 義)人民的調查中,中國已以三十五%的比例超越美國的二十九%、伊朗和北韓成為全球穩定的最大威脅來源。

運動從來都不是完全的與政治分開,百年來的奧運競技場上更是如此。二○○八北京奧運將是中國在揮別近一兩世紀羞辱的近代史中正式走向世界、並向世界展現中 國崛起的重要政治場域;但卻也可能是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重新審視人民的力量,特別是網路人民力量在傳統由上而下的中國統治傳統中的地位與角色的一項重要契 機。

(中國時報)
--
鏡子/隱地

每個深夜,這些歌聲陪伴我,來來回回不停地聽,無非想把自己和父母同在的童年歲月拉回來找回來……

看不見自己,於是有人發明鏡子。

世界上多的是自戀狂,有了鏡子之後,自戀的人喜不自勝,攬鏡自照,越發喜歡自己,早也照,晚也照,穿起不同的衣服照,脫光了衣服仍然要不時的照,自憐自艾,自戀到了幾乎令人發噱的地步。

自戀者最好隨時隨地能看到自己,只要發現鏡子,一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臉上可有光澤,頭髮是否亂了,衣服上可有灰塵,一切都滿意了,甚至對鏡子微微一笑,然後面對人群。

和自戀者相反的是,另有一種討厭鏡子的人;不喜歡照鏡子也就罷了,居然把鏡子當成世界上第一號大敵人。

只有正常的人,不會特別喜歡和厭惡鏡子。鏡子只是人世間的一面靜物,它會讓你看到自己,偶爾在鏡子裡和自己打個照面,說聲哈囉,增添一些生活情趣。整天和 鏡子裡的自己說話,甚至從早到晚不停地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這樣的人,一定是精神狀況出了問題;至於見了鏡子就閃躲的人,或者看見鏡子就想將鏡子擊破,人生 至此,大概去日無多,不過鏡子也有靈魂,它從年輕的時候就陪伴著主人,讓主人看見自己青春煥發的臉,讓主人看見自己曲線玲瓏的美好身材,現在主人老了,鏡 子深知主人心情,聽見主人的腳步聲,鏡子跑得比誰都快,它就是不願讓自己和主人打照面。有一天,風姑娘來拜訪,乘著風姑娘的狂笑,它借力使力自殘了斷,主 人看到鏡面破碎了,就不必再費力氣謀殺它,從此主人很自在的在黑屋子裡游走,過著還算平靜的晚年生活。

鏡子其實也受不了天天來看它的人,左照右照,有什麼好照的?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讓你看到了自己,看完了就應該去工作、去玩,而不是繼續看你自己。

愛照鏡子的人可以去做美容師或設計師,表面上為別人美容或替對方設計髮型,在洗髮剪髮燙髮或染髮之間,設計師和美容師幾乎天天在鏡子裡看著自己。看著看 著,有一個設計師終於走進了鏡子,啊,鏡子裡的世界原來全是裸體的,每一個裸體的人都在照鏡子,鏡子國的人不吃飯不睡覺也不做愛,男人和女人見了面只是快 樂的微笑,像跳舞般的轉一個圈子,彼此又去尋找另一面鏡子。「照鏡子就是我們全部的生活!」尋找鏡子,之後微笑的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每一個鏡子國的國民快 樂得不得了,只要有鏡子照著他們,鏡子國的國民永不衰老,所以他們熱愛裸體。他們看見一個穿著衣服撞進他們國度的人大為吃驚,全部圍了過來,讓設計師嚇出 一身汗,原來他一恍神竟睡了過去,理髮店的客人忍不住抱怨:「天啊,你怎麼亂剪我的頭髮,你在作夢嗎?」

照鏡子的確就是作夢,且是一種惡夢。明明照著鏡子的是美少女和美少年,怎麼照著照著,鏡中出現了老婦人和老頭子?有人說,鏡子騙不了人,你看鏡子裡的自己老了,老得連脖子的肉都鬆了下來,你禁不住錯愕起來,你會相信鏡子裡的影像,真的就是你自己吧。

(中國時報)
--
5.23以後改登記制 法院公證結婚 不會取消

司法院昨日緊急宣布:「法院公證結婚絕對不會取消!」司法院秘書長謝文定強調:「法院公證結婚禮堂永遠為民眾而開!」

坊間盛傳,今年五月二十三日後結婚制度改採「登記制」,法院行之有年的公證結婚將失去法律效力,因此全國各地法院的公證結婚服務將會取消;上述訊息引發不少新人驚慌。

只花一千元 儀式簡單隆重

由於到法院公證結婚,儀式莊嚴隆重,只要花一千元就能得到代表國家的法院祝福,民眾紛紛透過民代和媒體反對停辦。司法院民事廳長吳景源也強調,公證結婚持續辦理,絕對不會走入歷史。

現行結婚制度採取「儀式婚」,只要有公開儀式和兩個以上的證人,法律上便承認婚姻生效。不過「儀式婚」缺點是,萬一雙方未到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常成為薄情郎推翻婚姻的「著力點」,向法院打「確認婚姻不存在」官司。

根據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規定,五月二十三日之後,法院公證結婚已不具法律效力,新人一定要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法律上才會承認婚姻的合法性!

到法院公證 每年約兩萬對

台北士林地方法院公證處主任張滋偉指出,目前到法院辦理人數並未明顯增多;司法院統計,每年到法院公證結婚人數約為兩萬對新人。

資深民間公證人楊昭國表示,民間公證結婚業務量不會有太大變動,理由是法院辦公證結婚,禮堂一次可容納約二十對新人,民間公證結婚受限場地,一次只能辦一對,他預估民間公證案件量仍會維持法院的三成。

想免去傳統迎娶繁複禮俗,又想擁有簡單隆重婚禮,公證結婚一直是許多新人最佳選擇,而且手續費平日一千元,假日也只要一千五百元,如要英文版的結婚證書,再加四百元即可,但最好事前預約;據指出,司法院秘書長謝文定的孩子也是在法院公證結婚。

修施行細則 續辦已有法源

吳景源表示,司法院為因應新制,上週修改公證法施行細則,最快本週可審核完畢,行文給全國各法院,為婚姻新制實施後,法院繼續辦理公證結婚事項取得法源依據。

吳景源指出,現行公證法施行細則仍採「儀式婚」精神制定,因此有翻修必要,司法院為免來不及完成修正的法定程序,日前發函全國各法院,要求五月二十三日後暫緩辦理公證結婚,不料引發不少誤解,現在修法過程順利,已沒有暫停辦公證結婚的問題。

(自由時報)
--
有此一說 空污 讓花香難傳遞 昆蟲難授粉

一項新研究顯示,污染讓花越來越沒有香味,妨礙大自然一些最基本的程序,干擾昆蟲生活,也危及食物供應。

香氣分子傳遞距離縮短

這項可能非常重要的研究,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研究發現,主要由汽車廢氣形成的氣體,讓花朵無法吸引蜜蜂等昆蟲,科學家擔心,昆蟲驅逐敵人與吸引伴侶的能力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污染嚴重降低了花朵香氣傳送的距離,領導研究的富安帝斯教授說,「在污染較少的環境中,花朵製造的香氣分子約可傳送一千到一千兩百公尺,但今天香氣僅能傳送兩百到三百公尺,蜜蜂與其他昆蟲越來越難找到花」。

影響昆蟲禦敵繁殖能力

科學家研究金魚藻散發的氣味後發現,香氣分子易揮發,會與臭氧及硝酸根等污染物迅速結合,進而產生化學變化,花朵因而失去原本的氣味,昆蟲無法取得足夠的食物,植物無法獲得足夠的授粉繁衍,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污染讓蜜蜂更難生存

農作物主要的授粉昆蟲蜜蜂,最近在全球各地都有數量減少的情況。美國四分之一的蜂群近來已因為神秘的蜂群衰竭失調現象(CCD)大量死亡。研究人員承認他們還沒找到導致CCD的原因,但認為污染的確讓蜜蜂等昆蟲更難生存。

(自由時報)
--
選白鯧 看肛門 挑真鱈 辨鱗片 時令魚產 採買有高招

市面上有些不肖業者會魚目混珠,如以便宜的油魚充當較貴的鱈魚販售,以求賺取較多的利潤;而春、夏兩季盛產的白鯧與墨魚,也有挑選秘訣,請專家教你,如何買到新鮮美味的鱈魚、白鯧魚和墨魚,讓全家吃得安心又健康!

圓鱈 扁鱈 油魚
圓 鱈、扁鱈及油魚是家庭常見食用魚,一年四季都買得到,但因外觀、體型類似,販售時都是切片處理,且油魚常被稱為是「仿鱈魚」或者被誤認為「圓鱈」,導致民 眾購買時很容易搞混,而且三者價差甚大,圓鱈最貴,接著扁鱈,油魚最便宜,以致於有些店家會混充販賣,以求賺取更高的利潤,挑選時更要小心。

鱗片細緻為鱈魚
買魚的時候可注意去除鱗片後魚皮所留下的紋路,油魚鱗片較粗,鱈魚鱗片則較細緻,可從兩者魚皮上的紋路去分辨。油魚的肉色比較偏乳白色,肉質較粗,魚肉的肌理間隔較大,而鱈魚肉色較偏白,魚肉的肌理間隔較小。

魚肉愈白透愈新鮮
鱈魚在市面上,多以切片販售,外觀看起來愈透明表示愈新鮮;而魚肉顏色愈白,表示油脂愈肥厚,吃起來口感更滑潤不乾澀。



(蘋果日報)
--
口交染HPV 男易舌癌女扁桃腺癌 有傷口不宜口交 醫:應戴保險套

醫 界發現口交時口腔若是遭到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會增加罹癌的機會,且因男女生理結構不同,女性易得扁桃腺癌,男性易得舌癌。國家衛生研究院即將進行人類乳 突病毒與女性扁桃腺癌的研究,以釐清口交與罹癌間的機轉。醫師則提醒,口交應使用保險套。

最新研究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任侯勝博昨表示,美國這幾年罹患扁桃腺癌的婦女正在增加,大多是四十歲婦女,其中六成患者的扁桃腺,被驗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病毒型別多數是與子宮頸癌有關的第十六及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因此推測與口交有關。
參 與國衛院口腔癌研究計劃的侯勝博說,國內過去曾有研究發現,女性扁桃腺癌患者中,有百分之十二點六的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隨著性觀念開放,口交行為可能增 多,推估未來國內女性扁桃腺癌患者也可能隨之增加。國衛院將研究人類乳突病毒與女性扁桃腺癌的關係,以利釐清口交與患者罹癌的機轉。

感染到發病需10年
侯勝博指出,女性口交時,若扁桃腺黏膜受傷,人類乳突病毒第十六及第十八型即可能藉此感染扁桃腺,有可能引發扁桃腺癌。一般遭到病毒感染演變為癌症,約需八至十年,女性若是在年輕時就開始口交,有可能到了中年就發生扁桃腺癌。

可打子宮頸癌疫苗
振 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指出,扁桃腺癌是口腔癌的一種,菸、酒、檳榔等是危險因子,但真正的成因不明,尤其臨床上常常看到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榔女性 也罹癌。國內扁桃腺癌的女患者不多,問診時不會特別問這些患者是否有口交的行為,但若病毒在扁桃腺反覆感染是有罹癌的機會。
侯勝博呼籲,有口交行為男女,最好用保險套,避免女性因此罹患扁桃腺癌,男性罹患舌癌。至於子宮頸癌疫苗能否預防扁桃腺癌,侯勝博認為,若是在還沒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十六、十八型前及早施打,理論上也可預防。

預防扁桃腺癌注意事項
.抽菸、嚼食檳榔,酗酒易導致扁桃腺癌,最好戒除
.最好不要口交,尤其是口腔、生殖器有傷口時更不宜口交
.若要口交應使用保險套,防止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若痰中出現血絲,且合併咽喉疼痛、吞嚥困難等疑似扁桃腺癌症狀,應盡速就醫

(蘋果日報)
--
維他命吃太多會致命 水溶性過量 有毒

近 日國外有一份整理了67個臨床試驗的分析報告指出,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和硒這幾種維生素,吃太多時不但補不了身,還會增加死亡率。其中最易被 忽略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硒,大多數人都以為會隨尿液排出,但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提醒,在隨著尿液排出之前,營養素在血中的濃度過高時,就會 對身體產生傷害。

維生素C太多致胃潰瘍
曾有胃不好的個案因每天吃2到3克的維生素C想補充營養,結果沒幾個月就胃潰瘍復發。何一成醫師說明,門診中的確有許多人誤以為維生素營養補充品可以無限制地吃,更有人認為反正是水溶性維生素,吃多了頂多隨尿液排掉。
維 生素C為水溶性,屬抗氧化物質,缺乏時可能會牙齦腫、老得快、抵抗力變差等,但如果過量補充如每天攝取2克以上,就會出現反效果,也就是「過氧化」的情 況,反而會有腎結石、胃潰瘍、胃炎等狀況。若要單獨攝取維生素C營養補充品,每日60到500毫克便足夠,其他應從均衡飲食中增加攝取蔬果來補足。

綜合維他命比單種好
補充維生素時,最好的方法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但如果是少吃蔬果的外食族,可能較會有水溶性維生素缺乏的問題,何一成醫師建議,不如補充綜合維他命,好過猛吃單一成分維他命。
綜 合維他命的好處是平均攝取各種維生素時,同時也可讓它們在體內產生協同作用,意思是互相調配,減少濃度過高或過低的問題。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近日發表的 研究報告並未針對研究對象的死因做追蹤,所以吃維他命時最好平均攝取多種類,並且不要過量,以綜合維他命來說,每天1到2顆便已足夠。

常見水溶性維生素過量可能症狀


(蘋果日報)
--
腳底傷口當雞眼 竟是汗孔癌

一名男子自認右腳底長雞眼,十年來一直用市售雞眼貼布治療,始終未痊癒,日前就醫才發現是罹患「惡性汗孔癌」。醫師說雞眼多半長在腳趾側邊,表皮平滑,不會流血,民眾若自認是雞眼,卻無上述特性,應就醫診斷。
接獲病例的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哲豪表示,多年來這名五十歲男子都自認右腳底是長雞眼,長期使用可消蝕硬皮的水楊酸雞眼貼布,但症狀時好時壞,日前到該院進一步檢查,才診斷出是惡性汗孔癌。

用貼布無效應就醫
男確定罹癌後,許哲豪隨即安排他進行全身檢查,所幸癌細胞未轉移至淋巴系統,經切除腳底病灶,並從大腿取下四平方公分面積皮膚進行移植後,男子已出院,還須接受追蹤。
三 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趙昭明昨表示,雞眼與皮膚癌不難區分,因雞眼常長在第五根腳趾的斜側面,觸感平滑,罕見出血,好發於愛穿高跟鞋女性,且用雞眼貼布 療效多不錯,這些表現都與癌變症狀不同,所以腳部有長疑似雞眼的民眾,若使用雞眼貼布長期無效,應就醫釐清病情,以防是惡性病變。

惡性汗孔癌小檔案
.成因:汗腺所增生的惡性腫瘤
.好發部位:全身都會出現,包括頭頸部、頭皮、臉等;約半數案例集中在下肢,30%在小腿,18%在腳底
.好發族群:50至80歲中老年人
.症狀:外型有凹凸不平的角化,表面潰瘍,有時會流血
.治療:手術切除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