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080417

塑膠奶瓶含雙酚A 恐致癌

美國聯邦政府十五日首次表示,嬰兒奶瓶等塑膠日用品中的化學成分「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又譯酚甲烷)可能對人體產生致癌等重大健康威脅。


加拿大媒體報導,由於加拿大政府預計十六日宣布BPA為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一些加國大型零售商店十五日即火速將大批含有BPA的塑膠水壺、食品容器下架。若消息屬實,加拿大將是全世界第一個認定BPA對人體有害的國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全國毒理學計畫」十五日發表初步報告指出,針對老鼠研究發現,接觸BPA可能導致乳癌、攝護腺癌、泌尿系統問題、女性性早熟以及行為改變。但這項報告仍呼籲各界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美國政府過去一向認為一九五○年代開始用於塑膠產製的BPA不足以危害人類健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一直宣稱BPA相當安全,這個主張多次遭到美國國會議員和食品安全人士抨擊。這份新報告則顯示美國政府立場有了重大改變。

動物實驗雖然僅能對BPA的風險提供有限證據,但新報告特別強調,BPA對人體健康的可能影響不容忽視。據估計,全美六歲以上人口中,多達百分之九十三的尿液裡含有BPA。

嬰兒是最可能因接觸BPA而受影響的群體,因為奶瓶及許多嬰兒奶粉罐的內層,都使用這種化學成分。

負責監督這份報告撰寫過程的美國政府「人類生育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歇爾畢說,BPA「無所不在」,儘管人類接觸BPA大都經由食品、容器、飲料瓶罐,但水、灰塵,甚至手機都有可能含有BPA。

一 些美國的公共衛生推廣團體表示,這份報告將鼓勵美國政府對含BPA的嬰兒用品發出禁令,但化學產業公會「美國化學委員會」所屬「聚碳酸酯及BPA全球小 組」執行主任韓特蓋斯強調,新報告並未發現BPA對人類健康有「值得高度關切的問題」,而且報告既然說要再做研究,「加強研究總能帶來更多好處」。

「全國毒理學計畫」的最終報告將於今夏公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雖無權管制BPA,但其報告的結論可供訂定化學成分安全限制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環保署參考。

雙酚A 廣泛用於塑膠用品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雙酚A廣泛用於多種塑膠用品,但因為與嬰兒接觸最多,而且嬰幼兒體重輕、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產生的危害比成年人大,更應重視。他呼籲,政府應優先重視嬰兒奶瓶溶出雙酚A的危害。

劉銘龍指出,由於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嬰兒奶瓶溶出雙酚A,去年八月美國卅八位科學家在生殖毒物學網站,聯名發表措詞強烈的聲明提醒各界重視。

環保署表示,雙酚A可能隨工業廢水、家庭汙水或廢棄物等不同途徑進入飲用水水源,必須建立一套良好的篩選機制。

今年三月,環保署已將雙酚A列入飲用水汙染物候選名單,建立抽驗機制。未來也將優先列入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項目。衛生署也已著手收集國際相關資料,訂定奶瓶、嬰兒奶粉罐身等產品溶出基準,最快四月底就會邀業者開公聽會討論。

除 用在塑膠奶瓶等日用品,雙酚A還用在罐頭食品的罐身內壁塗漆保護層。衛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目前全球只有歐盟訂出雙酚A溶出限值為卅ppb,根 據衛署之前抽驗市售產品及去年底消保團體自行抽驗結果,雖驗出嬰兒奶粉金屬包裝含有雙酚A,但溶出的量都在卅ppb內。

雙酚A 高溫溶毒

雙酚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具有質量輕、透明性佳、耐衝擊性、可耐熱等特性。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化(PC)產品,包括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水壺、可微波的食品容器、眼鏡鏡片等。

雙酚A可能導致青春期早熟、肥胖、糖尿病、侵略性傾向、學習及記憶受損、免疫功能受損、乳癌、攝護腺癌、精子異常、影響女性生殖系統、流產等。

含有雙酚A的容器,在高溫時可能溶出有毒物質,衛生署建議,第一次使用塑膠奶瓶前最好先用攝氏九十五度以上的熱水浸泡,沖泡奶粉的水溫不宜太熱,最好維持在四、五十度。

(聯合報)
--
巴金森症 危險基因找到了

知名音樂家李泰祥、好萊塢藝人米高福克斯、拳王阿里,甚至是前中共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這些都是巴金森症患者。有些人正值壯年即發病,令人不勝欷噓,現在透過基因篩檢,就能提早預防及用藥,延緩腦部的退化。

百分之三華人R1628P基因變異

台大醫院巴金森團隊與國內外神經學專家,最近找出了漢人巴金森症患者特有危險基因,為眾多的巴金森症患者帶來了一線曙光,未來可能透過某些特殊蛋白質,就能抑制症狀的惡化。

研究團隊估計,每100個華人當中,就有三個帶有R1628P基因變異,由於先天上對此疾病有較高的感受性,罹患巴金森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

花幾百元 就能做基因篩檢預防

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瑞美強調,並不是每一個帶有此危險基因的人,就一定會罹患巴金森症,但建議,家中若有長輩罹患巴金森症,最好至醫院接受基因篩檢,只要花個幾百元,就能得知自身是否帶有此基因。

吳 瑞美解釋,R1628P基因變異會抑制腦部某些酵素的分泌,動物實驗證實,一旦這些酵素分泌不足,就會影響腦神經細胞纖維的正常傳遞,造成智力退化。體內 帶有R1628P基因變異,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未來可以研發特殊藥物來替代酵素分泌,維持腦神經細胞纖維的傳輸功能,延緩大腦功能的退化。如果基因篩檢發 現,體內帶有R1628P基因變異,就可以提早預防。因為大腦退化初期階段並沒有明顯症狀,此時如果適時補充特殊蛋白質,就能預防腦部老化。

巴金森症 春秋時代就有

華 人巴金森症患者都有共同祖先!台大醫院巴金森中心團隊與國內外神經學專家最近發現,華人巴金森症患者體內,都帶特有的危險基因R1628P,體內帶有此基 因,罹患巴金森症的危險性將增加兩倍。研究人員往前推算,這些患者的致病基因,可源自於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共同祖先。

這個由國內的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國泰醫院以及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新加坡醫院、日本順天堂大學等專家學者共同合作,分析1079個血統為華人漢族的巴金森症病人,及907名正常人的基因,在LRRK2基因中,發現了亞洲人特有的R1628P基因變異。

研究計畫負責人、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瑞美表示,傳統認為只有一成巴金森症患者屬於家族遺傳,其餘屬於偶發性。但2004年國外學者發現了LRRK2基因,不管是家族遺傳或是偶發性患者,都與這個基因有關。

吳 瑞美指出,絕大部分看起來像是偶發性的巴金森症患者,其實都有血緣關係,可以說是遠親,致病基因一代傳一代,只不過,部分世代並沒有發病。為了進一步瞭解 LRRK2基因的影響,台大醫院巴金森中心團隊與國內外專家共同研究,努力破解其中奧秘,更希望能夠研發出治療的新藥物。

研究團隊在LRRK2基因中找到了七個變異基因點,儘管這些變異基因點不會直接造成巴金森症,卻會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險性,R1628P基因變異是華人血緣中特有的基因變異,與一般人相較,如果體內帶有此基因,罹患巴金森症的危險性將增加兩倍。

透過基因共同性的研究,研究人員往前推估華人巴金森症的血緣關係,結果有了驚人的發現,R1628P基因變異,可能源自於2500年前中國漢民族的一個共同祖先,至今綿延了83代,傳給了後代子孫。

吳瑞美指出,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罹患巴金森症,症狀與現代患者差不多,同樣是手抖、智力退化、眼球動作異常以及動作緩慢的運動性功能障礙問題。

由於這項研究找出了亞洲人罹患巴金森症的基因危險因子,獲得國內外神經學專家的重視與肯定,該項研究刊登在今天出刊的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神經學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

(聯合晚報)
--
華人特有基因變異 易罹巴金森症

台大醫院率領國際團隊破解華人後天罹患巴金森症的基因密碼,證明巴金森病人得病與否「因人種有別」!台大在已知關鍵基因上,找到屬於華人特有的基因變異點,保守估計有此變異點者,得巴金森症的機會是正常人的兩倍,且每一百位華人有三人帶有此變異點。

這項研究十六日登上最新一期神經醫學領域排名第二的《神經醫學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研究總主持人是台大神經部主任吳瑞美,成員來自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新加坡醫院、日本順天堂大學及台大、長庚、國泰等醫院。

巴金森症是老年人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肢體顫抖、僵硬及動作緩慢的運動性障礙,最終造成病患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醫界目前尚未完全解開巴金森症成因,但已陸續找到幾個會導致家族遺傳的基因。

位於人體第十二對染色體上的「LRRK2」基因是其中之一,二○○四年底發現,被認為是引起遺傳性及偶發性(非遺傳)巴金森症最重要的基因。LRRK2若突變,引發遺傳性巴金森症的風險就增加。

LRRK2突變易造成家族性巴金森,但並非偶發性巴金森症的主因。吳瑞美率研究團隊分析一○七九位華人偶發性巴金森患者及九○七位健康人士的基因,發現 LRRK2上帶有R1628P變異點者,老年得偶發性巴金森症的機會較正常人增加兩倍。研究團隊並發現「R1628P」是華人特有。

「變異點上的蛋白導致酵素改變,進而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引發偶發性巴金森症。」吳瑞美表示,「R1628P」的發現,可讓醫界更瞭解巴金森的致病機制,也為新治療方式的開發找到契機。

(中國時報)
--
華人獨有 巴金森危險基因

巴金森氏病的基因研究又有重大突破!台大醫院與國內外神經學者合作,首度發現華人巴金森氏病特有的危險基因變異點,帶此基因變異點者,發病風險較常人高出八成四。

研究領導人—台大醫院巴金森中心主任吳瑞美表示,九成的巴金森患者屬「偶發性」,無家族史,過去認為與遺傳無關,不過在經基因研究追本溯源後,卻發現這群患者其實有一些共同的基因變異,很可能源自數千年前的共同祖先。

醫界過去已發現多個巴金森相關基因,這次台大巴金森中心團隊是與長庚、國泰醫院,以及美、日、新加坡等團隊合作,針對一千零七十九個血統為華人漢族的巴金森氏病人,及九百零七名正常人進行基因研究,發現在LRRK2基因上的R1628P多型性變異是華人病患獨有。

研究顯示,每一百位華人中,有三人有此變異點,經基因演化的生物統計方法推算出,此變異點源自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漢民族共同祖先,傳給後代子孫,昨日發表在頂尖臨床神經科學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

吳 瑞美說,巴金森氏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學退化疾病之一,病因至今不明,患者腦部因神經元細胞凋亡,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以致逐漸出現顫抖、僵硬及動作 緩慢的運動性功能障礙,最終會造成生活上的失能、無法行動。而因腦傷、中毒所引發者,則泛稱為巴金森症候群,簡稱巴金森氏症。

台灣巴金森氏病的盛行率為十萬分之一百三十,集中在五十五歲到六十歲發病,越老,風險越高。患者中,有一成具強烈家族遺傳傾向,多為年輕時發病,台大曾接獲十七歲發病的個案。

吳瑞美表示,這些變異點的發現可以讓科學家更了解巴金森氏症的致病機轉,尤其在不同種族的差異性,為將來治療開立一個新契機,針對不同種族的患者設計不同的預防與治療方法。但現階段尚無法運用於臨床,民眾若想基因檢測,目前也無藥物可預防。

(自由時報)
--
巴金森氏症 華人危險基因找出

由台大、長庚等醫院參與的一項跨國研究顯示,人體中名為LRRK2的基因,若在R1628P這段位置上有突變,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常人的兩倍,且此突變僅華人有,起源可能在二千五百年前、約中國春秋時代漢族身上。
這項研究共有美、日、星、台多家醫院參加,比對一千零七十九名巴金森氏症華人患者,與九百零七名正常人基因,昨刊登在國際期刊《神經學》上。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LRRK2基因四年前發現,在此基因裡,找到七個巴金森氏症患者特有變異點,R1628P這段變異是最新發現。

可能源自春秋時期
吳 瑞美指出,研究團隊以往發現,白種人與黃種人患者,在LRRK2基因上會有不同突變點,其中G2385R是華人、日人患者共同的突變,起源可能在四千五百 年前黃帝時代的漢民族;而R1628P的變異,應源自春秋時期,當時中、日種族已分離、各自繁衍,但目前日本患者身上已看不到此位置有變。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美靜說,約九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沒有明顯家族史,但近年不少研究把病因指向基因,民眾若有親屬罹患此症,或進行基因檢測後,若發現自己的LRRK2基因帶有R1628P等變異,應提高警覺。

預防巴金森氏症注意事項
.蔬果食用前須以清水洗滌,若殘留的重金屬累積體內,可能導致此症
.抗氧化物可能有助預防此症,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綠色蔬菜;肉類氧化物含量較多,應酌量食用
.培養激盪腦力的嗜好,如下棋、打牌等,有助預防常伴隨此症的失智問題
.若家族中有此症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若體內LRRK2基因在G2385R或R1628P等位置出現變異,罹病風險較高,應調整生活習慣以避免此症早發

(蘋果日報)
--
我上網 我才存在→網路成癮症

如果上網後,就不想離開,離開電腦才沒幾分鐘,卻又急著想再度上網,最好找精神科專科醫師徹底診斷,確認是否罹患了網路成癮症。根據最新統計,高達15%網友罹患這種精神官能症,患者整天想的、做的,無非是上網,若不及早治療改善,後果堪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警告,成天打電動、逛網站、與人聊天或談情說愛,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且會忽略現實生活中該負的責任與人際關係。

不久前,多位國內精神科醫師架設網站針對網友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5%受訪網友出現不等程度的網路成癮症。這些網友以男性居多,年齡大都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通常擁有大學以上的高學歷,每天上網時間長達3至5小時。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剛指出,13到19歲是自認同危機的高峰期,這些年輕人需要對象協助人格成長,他們最常倣同的對象是爸爸媽媽,但爸媽往往忙於工作,沒空理他們,迫使得他們只好轉而向同學、朋友或偶像團體尋求心靈慰藉。

當同學、朋友或偶像團體都無法讓他們如願,自我認同危機就開始浮現,不用面對面接觸的網路世界就可能取而代之。陳志剛說,在上網玩線上遊戲或賭博時,大腦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及腦內啡,讓他們有種飄飄欲仙的滿足快感,終至沈陷其中,無法自拔。

王仁邦表示,網路成癮症可分網路性成癮、網路人際關係成癮、網路強迫症、電腦成癮症及資訊缺乏恐慌症等五種,出現這些病態的網友,上網尋找的往往不是資訊,而是社會支持、性滿足,甚至在網路上創造一個全新的人格。

最讓王仁邦擔心的是,部分網路成癮症患者合併有焦慮、強迫症、社交畏懼症及失眠等精神症狀,如果不儘速就醫接受專業治療,日常生活很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對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面對成天上網的孩子,陳志剛建議家長別放任不管,也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打人,應給予更多的愛與關懷也不妨陪他們一起上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再和孩子訂下約定,協助他們逐漸脫離網路的控制。

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明天起分別在北中南區舉辦第6屆心靈影展,放映「虛擬偶像」、「網交甜心」、「電車男」、「勾引陌生人」、「刺青」及「網路上身2」等6部電影,民眾可免費入場觀賞。

網路成癮症 8種症狀自己檢測

上網可蒐集資訊,可和遠方朋友聊天打屁,也可打發時間,但如果成天掛在網路上,就要懷疑是否罹患了網路成癮症。美國匹茲堡大學設定的一套檢測標準,也許可讓每個網友測試自己有無此一傾向。

這套已被全球精神科醫師廣泛採用的檢測標準,共提列8種症狀,如果符合其中5種以上,就可能達到網路成癮。

(聯合晚報)
--
抗痘 別拖別擠 抗痘要早

根據調查,幾乎百分九十的人一生中都長過青春痘,很多人對青春痘的觀念似是而非,以為「青春期過了就會好了」、「結婚後就好了」或「作息正常、臉洗乾淨就會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青 春痘在臨床上又稱為「痤瘡」,因好發在青春期又稱為「青春痘」。台北市青少年抗痘關懷協會理事長黃美月醫師表示,青春痘困擾許多人,臉上長滿青春痘,心理 就矮人一截,特別是求學中青少年,很多人因此無心上課、成績受影響,社會新鮮人較不易找到工作、交不到男女朋友,情況嚴重,甚至有人產生輕生念頭。

黃美月強調,任何青春痘都是可以治療的,但要先了解屬於那種成因,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青春痘主要成因

內分泌荷爾蒙失調、毛囊開口部位的角質細胞代謝速度異常,層層堆疊形成「微小粉刺」,皮脂腺分泌阻塞毛囊通道,痤瘡桿菌感染、發炎。

拿出皮膚組織剖面圖,黃美月直指禍首就在毛囊母細胞!毛囊主要功能是生長毛髮、分泌油脂,如毛囊黑色素母細胞作用太強,皮脂分泌旺盛導致毛孔受阻,就會產生膿皰或囊腫,或釋放黑色素讓皮膚長斑。有趣的是古時候挽臉,去除臉上雜毛,也是相同治療的原理。

西醫抗痘 戰痘標準作戰守則

輕微
皮膚狀況1:皮膚上有小粉刺
怎麼辦:第一優先塗抹外用A酸,杜鵑花酸或果酸,1到3個月情況可改善。

皮膚狀況2:粉刺發炎破裂,形成小皰狀丘疹及膿,數量少於15顆。
怎麼辦:外用A酸+抗生素藥膏,持續使用約3個月到半年。

中級
皮膚狀況1:丘疹及膿多於15顆
怎麼辦:外用A酸+口服抗生素,視情況在痘痘上塗少量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簡稱BPO),藥妝店產品稱痘痘凝膠。

皮膚狀況2:囊腫性痤瘡少於3顆
怎麼辦:外用A酸+口服抗生素+BPO;替代療法是單獨口服A酸。

嚴重
皮膚狀況:嚴重及團聚型痤瘡
怎麼辦:口服A酸;替代療法高劑量口服抗生素加上外用A酸+BPO。(口服A酸,懷孕嚴禁使用)
註:以上依世界及亞洲治療痤瘡分類

楊醫師的叮嚀

不論是哪階段的青春痘,積極治療後3到6個月,仍要持續做保養性療法,避免毛囊、皮脂腺持續分泌皮脂和角化累積,又開始粉刺丘疹、膿皰或囊腫、痘疤的惡性循環。

保養性療法
擦外用A酸或杜鵑花酸、水楊酸、果酸,或在青春痘上適量擦抹痘痘凝膠。

西醫抗痘新利器 光療.美白針.光動力

醫學科技日新月益,治療青春痘除傳統擦果酸、服用抗生素等,美容光療法最近幾年爆紅,回春的基本原理大致都相同——運用不同波長、深度光照,破壞皮膚膠原蛋白、刺激皮膚組織重新增生。

1.光療

治療青春痘的光療,經醫學臨床實驗已證明有效的以波長約415nm的藍光為主,其次是波長590~600nm波段的紅光。以染料為激發介質的染料雷射,宣傳重點在改善發炎中痤瘡,但效果見人見智。

還有一度造成話題的「黃金面膜」,作法是在臉部約廿公分處照射黃光,也是一種美容的噱頭。

今 年2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有9位皮膚科醫師在演講中討論到「無痛負壓科技」的青春光PPx,國內也有人引進。大學醫學美容皮膚科主任侯宗昀表示,透過物理性 負壓提拉皮膚,用探頭吸附毛囊內的粉刺及膿頭,可減少用手或器具擠壓產生的細菌感染,配合光照讓皮脂腺萎縮、減少皮脂分泌。

2.美白針

不 少醫美中心結合美膚SPA模式經營,在光照療程加上打「美白針」,來增加亮膚效果。這個因大S公開推薦形成話題的療程,主要成分是一種傳明酸,到底有沒有 效?楊麗珍醫師表示,傳明酸外擦有美白效果,口服主要是給開刀後患者止血功能,成分基本上對人體無害,但並沒有人體實驗對照組證明是否有效,且長期注射也 要考慮肝腎代謝功能。

3.光動力療法

此外,據醫學中心醫師透露,臨床上運用在治療皮膚癌的「光動力療法」對嚴重性的痤瘡,有很好的療效,但療程使用的感光劑價格太高,是一缺點。

中醫抗痘 內服湯藥 也可敷臉針灸

不想走西醫路線,中醫治療青春痘也有妙方。

中醫稱青春痘為「肺風粉刺」或「酒刺」,由素體血熱偏盛、飲食不節、復感外邪致氣血凝滯,血鬱痰結,陰滯皮膚,發竅所致。

內服湯藥

黃裕昌醫師表示,臨床上可以清上防風湯來治療因肺熱薰蒸,血熱蘊阻肌膚所造成的紅疹痘,讓臉色更有光澤。如果是因吃辛辣油膩食品,濕熱橫生,皮膚阻塞發炎痘瘡,可以調胃承氣湯做加減。

長在口鼻周圍及眉間的紅疹,建議服桃紅四物湯加減。女性月經前的青春痘,可以加味逍遙散來調整內分泌。月經不順引起的粉刺面皰,可以桂枝茯苓丸來治療。化膿性痘瘡服用麻杏薏甘湯來治療。

外用敷臉

以中藥物外敷洗面已行之數千年,而且效果顯著。發炎化膿嚴重的青春痘,可以由大黃、黃芩、黃柏組成的三黃粉加水調和外敷,或以水煎後,待涼洗臉。

平常保養可以用珍珠粉、冰片、薏苡仁、黃芩、白芨組成的「抗痘方」外敷。但醫師提醒敏感皮膚,不論任何藥物化妝品,外敷前皆應做過敏試驗。

針灸治療

「合谷穴」調整脾胃、並上行治臉。「曲池穴」來促進皮膚血循。「三陰交穴」平衡內分泌,局部加「迎香穴」。紅腫熱痛的青春痘,可以「圍刺」或局部放血來減緩症狀。

中醫抗痘 痘痘位置 反映體內問題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虛實會反映在臉上不同部位,因此從長痘痘的位置,也是一種參考指標。

額頭: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環有問題,可能是過於勞心傷神,這類的人脾氣較不好,應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睡眠充足,並多喝水。如長在兩眉之間,要注意呼吸系統。

鼻子:如果長在鼻梁,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現問題;鼻子中段可能跟肝膽有關。鼻頭處,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統異常;鼻頭兩側,可能跟卵巢機能或生殖系統有關。若是在人中或是鼻孔下方,則要注意泌尿系統。

下巴:可能腎功能受損或內分泌系統失調,女生容易在下巴或是嘴唇周圍長痘痘的,可能是月事不順所引起的。

左邊臉頰:可能是肝功能不順暢,例如肝臟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狀況,或是因熬夜、喝酒或是情緒易怒、起伏不定造成。

右邊臉頰:可能是肺有熱或是功能失衡。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 無藥物副作用

台大醫學院博士班黃忠信醫師鑽研一種新治痘——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其理論是為何有些人會反覆長青春痘,有些人從來不曾發生?原因在人體健康狀態與對外界細菌的抗衡能力。

青春痘經常會在熬夜、壓力、焦慮、經期等狀況下出現,上述狀況下身體機能較差,原先和平共存的痤瘡桿菌大舉入侵,人體免疫系統也同時動員白血球對抗,戰況激烈不免死傷,細菌發炎、化膿就產生青春痘。

此治療法採用一種特殊的脈頻共振波,直接作用在相對應的體表神經點,將調整波的訊息傳輸到中樞神經,調整失調部位的交感神經活性。黃忠信醫師表示,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生活作息 痘痘一族請注意!

太甜、太油、太辣的食物,以及花生、巧克力、龍眼、荔枝、芒果等容易刺激皮脂腺分泌或讓細菌活化的食物,都會讓痘痘更惡化;維他命B6、B12也會加強皮脂腺分泌。

生活作息應避免熬夜,外出要加強防曬,尤其在紫外線強的季節,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外出;一天維持洗臉兩次即可,如臉上真的太油膩可用面紙按壓,洗太多次臉反而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使皮膚更敏感且油脂被刺激分泌更多。

(元氣周報)
--
點錯眼藥水 當心失明

點 錯眼藥水小心失明!一名患者因點錯錯眼藥水,造成雙眼突然視力模糊,且有畏光現象。檢查後發現,原來病患錯點了兒童用的近視控制藥水,造成睫狀肌麻痺、瞳 孔擴大、病患因此失去正常的對焦功能。眼科醫師黃世欣表示,在門診中常常會發現許多民眾誤點眼藥水,其實避免誤點眼藥水的唯一途徑就是多次確認眼藥水是否 是自己的,才能安心點用。

眼科醫師黃世欣表示,點眼藥前要確認是不是自己需要用的眼藥水(膏),若非是己所需除了沒有療效外,藥物本身或 是其中添加的防腐劑可能引起眼睛刺激、過敏。過期的藥物,更有可能如此。有些藥水(如含類固醇者)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眼壓升高(即藥物性青光眼)。青光眼的 藥物(如乙型傳導阻斷劑),甚至可能引發氣喘或心律不整等。

眼科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平常在使用眼藥水或藥膏前,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眼藥水是否是眼科醫師日前給你的處方用藥而不是以前用剩下或是其他家人的?
2.請仔細觀察眼藥水有無異狀、有無渾濁之異物?瓶口有無污染現象?
3.在看看眼藥水有沒有過期?(未開封看包裝的保存期限,已開封則應在一個月內使用完)。
4.若看診時的症狀已經消失或停藥後,短期內又出現類似情形,應該再請眼科醫師檢查一下,不要持續點用上一次的藥水。

(台灣新生報)
--
定期吞維他命A 死亡風險多16%

世界上有許多人每天服用各式各樣的維他命,希望藉此強身去病,甚至延年益壽。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項新研究指出,有些補充劑不但對身體沒好處,甚至可能縮 短性命。英國衛生部十五日表示,一般人應經由均衡飲食攝取維他命,最好不要服用大劑量補充劑,包括維他命和礦物質。

近來流行吃抗氧化補充劑,包括維他命A、E、C、胡蘿蔔素和硒,據說可消滅導致疾病和老化的自由基(過氧化物)。但哥本哈根大學專家針對六十七項相關研究 (受試健康人士共達廿三萬三千人)進行綜合分析後發現,並無可信證據足資證明這些營養補充劑可延長壽命,有些甚至會增加死亡機率。

干預人體運作機制 適得其反

這項研究發現,健康人定期服用維他命A會使死亡風險增加十六%,胡蘿蔔素會使死亡風險增加七%,維他命E則會使死亡風險增加四%。維他命C雖無明顯害處,但也無證據顯示它可預防感冒等疾病。

服用這些膳食補充品為何會增加死亡風險,目前哥大還沒有答案。研究人員猜測,有些營養補充劑可能會干預人體運作機制,例如胡蘿蔔素會改變人體使用脂肪的方式。

哥大衛生系這項研究由國際知名的實證醫學資料庫Cochrane Library發布,其研究只涵蓋化學合成的營養補充劑,不包括從蔬果攝取的天然維他命。

維他命補充劑 應予規範

英國營養學會的柯林絲說,這項研究顯示,政府應規範維他命補充劑,不能像目前這樣完全放任。根據統計,西方人約十%至廿%固定服用維他命補充劑,全球維他命補充劑市場一年約廿五億美元。

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從日常飲食獲取他所需的所有營養,有些人就是無法做到,只能靠服用維他命或礦物質來補充。

英國營養學者霍厚德指出,只要服用得當,配合食用蔬果的健康飲食、足夠份量的運動和不吸菸,抗氧化補充劑還是有助於維持並增進人體健康。

(中國時報)
--
暖化是人禍?少女架網站唱反調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正設法讓外界相信人類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兇,那麼克莉絲汀.柏恩茲(Kristen Byrnes)就是你最大的夢魘。住在美國緬因州的克莉絲汀僅十六歲,卻在自己的網站上勇敢質疑主流科學觀點,並成為知名的氣候變化懷疑論者。

克莉絲汀在她的網站「思索芒得」(Ponder the Maunder)發表一篇批判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導拍攝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的文章後,由於點閱者太多,網路服務業者甚至向她家發出警告。

克莉絲汀在校成績優異,先天就具備科學家特質─懷疑的精神。大約一年前,她開始查閱科學證據,有疑問就諮詢她的繼父麥可.卡森,並從網路列印出多專業資料。

克莉絲汀相信懷疑論者的說法,她開始寫文章,擷取他們的重點,再加上自己的意見。她表示,地球是在暖化,但不是人類造成,而是自然的氣候循環。

接著卡森著手設立網站,由克莉絲汀的母親打字,不久「思索芒得」網站就誕生。芒得指「芒得極小期」(Maunder Minimum,亦稱太陽活動極小期),這段時期太陽黑子數目極少,而太陽黑子被視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之一。

克莉絲汀的網站圖文並茂,氣溫紀錄圖表、聖嬰監測指數及同位素比值都臚列其間。她年紀雖輕,面對高爾的奧斯卡獎、諾貝爾和平獎及前副總統光環卻毫無畏懼, 也大膽挑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首席氣候科學家吉姆.漢森。她收到許多讚美的電子郵件,主要來自氣候變化懷疑論者,他們樂見後繼有人。

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殷荷夫(James Inhofe)因為形容地球暖化是一場騙局而聲名大噪。他也寫信鼓勵克莉絲汀。

主流科學家反駁,克莉絲汀網站上的許多論點都是混淆視聽或已被束之高閣,也有人發電郵與她論戰。

許多證據都來自詳細的電腦模型,科學家對其中某些細節意見分歧。普遍的共識是,人類造成全球暖化,且後果堪慮。

(中國時報)
--
稻江同學:想到就覺得毛 去年劇本 就是教授撞死學生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五名大四學生,十個月前籌拍一部短片,劇情描述一名大學生被教授開休旅車自後追撞身亡,殺青當晚卻發生總務長撞死女學生事件!兩者間的諸多巧合,令劇組、演員不禁心裡發毛。

應用藝術系五名大四學生,為了繳交畢業作品,決定籌拍一部描繪時下大學生生活寫實的校園短片《交叉點》,而整齣戲的靈魂人物,就是身兼編劇、導演的陳妃琳。

有感於大學生生活充斥著網路、線上遊戲、MSN、戀愛,甚至多角關係,看似充實,但缺乏意義和價值。陳妃琳把質疑融入劇情,創造出主角阿峰等四個角色,採 取多線敘事,將阿峰的生命濃縮成一天,呈現在短短卅分鐘的影片中,最後並以車禍死亡做為生命的結束,灰暗手法藉以反映現實生活。

而為了營造劇情張力,肇事者被塑造成具有社會地位,即將退休的大學教授,且還是主角朋友的父親。事發當晚,阿峰騎著機車載著好友外出,被一輛休旅車自後追撞,阿峰當場慘死,而載著教授夫妻、女兒三人的休旅車卻疑似畏罪潛逃。

這部短劇共花了劇組近十個月才完成,為了找尋適合演員,劇組透過網路,跑到台南燈會、退休教師聯誼會等人多的地方尋角,歷經兩次換角才搞定,扮演教授者是嘉義協志高中退休教師宋崇浩。

光是拍攝車禍這場戲,劇組就花了三天時間,事前為模擬追撞過程、人怎麼飛出去、休旅車怎麼打滑等也花了好一番功夫,好不容易四月二日晚上九點多整部戲拍攝完成,同時間就發生稻江總務長酒駕撞死學生的意外。

隔天劇組從媒體得知消息,全都嚇了一大跳,「我們的戲跟新聞報得超像」,學生姚芃直說好恐怖;楊佩蓉則說,「想到就覺得毛毛的。」至於扮演教授的宋崇浩則說,想不到拍完就發生如此雷同的事,他心裡也覺得奇怪。

據了解,昨天《交叉點》在稻江首映,片長僅廿五分鐘,教授撞人的那段被刻意剪掉。陳妃琳直言,因為時機敏感,為了不讓學校為難,因此她才決定不放映,但日後對外比賽、販售的完整版絕對會真實呈現整齣戲最精采、撼動人心的部分。

事實上,看到自己一手執導的影片竟與真實社會案件如此相似,陳妃琳雖感到不可思議,也表示已經從中得到啟發,未來可能以此作為主軸,發展出更為寫實、更凸顯黑暗的作品。

(中國時報)
--
闊腹螳螂吃害蟲 量產技轉民間

為善用自然界的天敵物種,減少農藥使用,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經數年研究,成功研發出本土「闊腹螳螂」的繁殖技術,並移轉給花蓮縣社區,成為國內首件將天敵量產技術移轉民間應用的案例,除可投入防治病蟲害,還能作為生態教育展示用。

昆蟲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占有重要角色,其中螳螂為大型捕食性天敵昆蟲,具有捕食量大、捕食時間長、食蟲範圍廣泛等優點。苗栗農改場在五、六年前開始投入天敵昆蟲量產技術的研發,並選定本土種「闊腹螳螂」為對象,今年量產技術已成熟。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主任黃勝泉說,螳螂為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全世界約有兩千種,台灣已知有卅多種,較常見的是中華大刀螂、闊腹螳螂、小螳螂三種。螳螂為肉食性,只捕食活蟲,包括蛾類、蠅類與蝗蟲等。

黃勝泉進一步指出,闊腹螳螂體型大,只要是活蟲幾乎都吃,很適合作為種植蔬果的天敵昆蟲。而研究人員進行試驗發現,在五十平方公尺大的苦瓜農園中放入五十隻闊腹螳螂,就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其中蠅類、蛾類的密度大為降低,效果相當顯著。

研究人員吳春美表示,經觀察、試驗與研發後,已能掌握其生態習性,並可在室內飼養闊腹螳螂,投入民間使用。日前已有花蓮縣社區以產學合作方式取得量產技術移轉,授權金四萬元,非合作對象授權金為十萬元。

苗栗農改場場長侯鳳舞強調,闊腹螳螂為本土性天敵昆蟲,體型大容易觀察,除了可以防治害蟲,還可供休閒農場作為生態教育的活體展示,兼具經濟、教育用途。

由於現今注重智慧財產權,闊腹螳螂量產技術採有價技術轉移,但轉移不限單一對象,且有權繁殖出售。

繁殖關鍵 防母螳螂殺老公進補

螳螂是自然界的獵捕高手,還會互相殘殺,體型較大的母螳螂與公螳螂交配過程中,為刺激公螳螂射精,並補充自身營養,常會把公螳螂的頭砍斷並吃掉身體。減少小螳螂相互殘殺與母螳螂的「殺夫育子」,是成功量產繁殖的關鍵之一。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主任黃勝泉說,螳螂成長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母螳螂一次可產二至七個卵囊,一個卵囊約可孵出二百至三百隻若蟲(小螳螂)。若蟲出生後就開始尋找食物,相互殘殺嚴重,導致存活下來的若蟲數量大減。

黃勝泉指出,螳螂交配過程中,公螳螂騎在母螳螂背上,由於公螳螂頭部的中樞神經有抑制射精作用,母螳螂為刺激公螳螂射精,往往會用鐮刀狀的手將其頭部砍掉並啃食,甚至吃掉公螳螂,以補充懷孕期間所需營養。

黃勝泉還進一步表示,每隻公螳螂可與好幾隻母螳螂進行交配,但若交配一次就被母螳螂給吃掉,就減少其牠母螳螂懷孕機會。

因此,要將闊腹螳螂量產,除要了解成長過程、研製食物配方,還必須設法減少小螳螂間的相互殘殺及母螳螂殺「夫」。

研究人員吳春美指出,若蟲出生後即四處爬行或藉風力擴散尋找獵物,此時可提供蚜蟲、果蠅等食餌,若不立即提供,便會互相殘殺,非常凶殘。另可利用人工配對的方式,讓公母順利完成交配任務,並減少公螳螂折損率。

(中國時報)
--
世界糧荒 小心面對/杜宇

近年來不僅小麥、黃豆、豬肉、食用油等漲聲不斷,國際米價更是在短短三個月幾乎漲了一倍。考量本國糧食安全,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國不但未增加出口,反而調漲 出口稅,讓問題雪上加霜。自古以來糧食問題關係著國計民生,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而國際間任何糧食貿易也都是在不影響本國糧食安全的前 提下進行。我們如何面對這一波的世界糧荒?

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在主要發展中國家,目前食品價格的年上漲率為十一%,較二○○六年的四.五%顯著為高。不少開發中國家因而出現通貨膨脹,不僅要擔心 荷包縮水,更擔心窮人可能發生暴動,造成社會動盪。聯合國糧農組織甚至預言稻米、玉米、糖和黃豆價格還要漲好幾年。種種跡象顯示糧食危機似乎一觸即發,也 因此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才會發出,農產品短缺將繼次貸危機後,成為下一場風暴所在。

造成國際糧食價格急漲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需求大增(中國每人每年平均肉類消費量從一九八五年的二十公斤,增加到二○○六年的五十公 斤,而每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用掉八公斤的飼料糧食,所以在這些國家中肉類消費增加會引起糧食需求的增加。),天候不佳導致澳洲等糧食大國的出口量銳減。

再加上許多稻農轉種報酬率高的生質能源作物,導致稻米產量縮水。都市化與沙漠化也導致農地短缺,而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國際資本的炒作也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等。從這些原因綜合研判,最近糧食價格的暴漲恐怕是結構性危機而非如過去是由於氣候變化等短期性因素所造成,也讓問題更加棘手。

過去對於糧食安全所考慮的大多局限於稻米、穀物,事實上隨著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轉變,人類對於食物的追求已擴大到其他品項,因此在觀念上應該將過去所謂的「糧食安全」存量轉為「食物安全」存量,範圍應從稻米、雜糧、肉類,擴大到水產品。

目前台灣糧食的自給率仍偏重在稻米、穀物,但近十年持續下降,最大宗的榖物自給率由近五十四%降至四十四.五%,小麥、玉米的自給率則不到十%;肉類的自 給率雖達七十二%,但也集中於豬肉,牛肉的自給率亦不到一成,顯示台灣的糧食供應仍高度依賴進口,無法避開全球糧食危機。

面對國際糧食短缺與價格長期的看漲趨勢,國內除了可以針對現有二十二萬多公頃的休耕土地重新做適度的復耕與整體規劃,並透過生物技術運用培育適合台灣土 壤、氣候的優質基改農作物,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以降低對進口糧食依賴。目前水產品是提供人類所需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中成長最快速者,魚類養殖的利潤更是優 於豬、羊、牛及雞等。

由於魚類為變溫動物,不需要消費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因此在蛋白轉換過程中所需的飼料也明顯少於畜禽類,相較之下魚類屬於資源節約型養殖產業,符合未來 環保需求。根據專家以健康和安全為主要指標,調查全球消費者對食物滿意度(包括:瘦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無藥物殘留和病原菌等要素)結果發現豬肉、牛 肉、雞肉、魚類分別為三.○、三.五、三.九、四.二,魚類明顯高於豬牛雞。從健康和營養觀點,水產品勢將在提供人類動物性蛋白質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台灣過去在水產養殖成就深受國際讚譽,可惜的是受到管理不當與守法精神不足等人為因素影響,養殖造成部分地區地層嚴重下陷,引起社會輿論撻伐。近十年台灣 在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如:鰻魚與黑鮪魚的完全養殖、水產商用疫苗開發、新興魚種育成、無水運輸、綠色飼料等明顯落於先進國家之後,讓國內高經濟魚種產量難 以達到規模經濟,致逐漸失去產業競爭優勢。是民間生命力依舊旺盛。

因此在思考糧荒危機時,期盼新政府能有新的思維,並儘速調整農漁業政策,讓台灣能遠離下一個風暴。

(中國時報)
--
近視族日增 眼科常識遜

國健局以電話訪問4026位成人,有關近視的3個常識題,完全答對者僅8.3%,全錯者則高達64.8%。

國人近視率逐年攀升,最新調查小一生近視比率近20%,高三學生更高達85%,「成績」傲視全球。惟衛生署昨天公布一項全國性電訪結果,顯示國人近視相關衛教常識明顯不足,近70%民眾甚至誤認雷射手術同時可預防近視相關合併症。

■近視比率 小一19.6% 高三85%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眼科主任林隆光每5年進行一次的「台灣地區6到18歲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2006年最新調查結果,國內小一生近視比 率為19.6%,較20年前成長6倍以上;高三學生近視率更高達85%,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比率亦近17%。

令人訝異的是,國人的近視相關衛教常識反而低落、缺乏得嚇人。

根據國健局昨天公布的2007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系統」部分內容,以電話訪問4026位18歲以上成人,結果,在3題有關近視的常識題中,完全答對者的比率僅8.3%,答對2題者也只有26.9%,全錯者的比率則高達64.8%。

其中,多數人都有近視雷射手術迷思,林隆光表示,近視成因主要分為屈光性近視(角膜屈光度過大、球形水晶體及核性白內障等),以及軸性近視(眼球軸長增加)兩種,國內近視族發生近視成因多為後者。

■雷射手術患者 某些併發症比常人高

由於雷射手術只是針對角膜的屈折力進行改變,故對軸性近視患者來說,其已增長的眼軸長度並不會改變;所以,患者罹患高度近視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的機率,仍比一般人高。

(中國時報)
--
法國會立法 對抗紙片人歪風

在 極重視形象的法國鼓吹極度纖瘦,未來很可能面臨三年牢獄之災與台幣約二百一十七萬元重罰。法國下議院「國民議會」十五日通過罕見且破天荒的反極瘦法案,數 週內將提交參議院表決。如果完成立法程序,那些建議厭食者如何捱餓的網站都將依法遭取締,法國獨步全球的時尚工業龍頭也可能因此重創。

反瘦法案 全球最嚴苛

這 是舉世首見以法律手段解決神經性厭食症(以極端恐懼過重為特色的飲食障礙)問題,不僅衝著媒體與時尚圈而來,矛頭更對準那些支持厭食運動的網站與部落格。 雖然許多網站與部落格聲稱只是給予精神支持,但有的提倡捱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教人如何跳過正餐不吃。不少妙齡少女與女孩刊登自己或名人骨瘦如柴 的照片,給有志瘦身的同儕「打氣」。

諸如Facebook、MySpace等社交網站,最近遭英國與其他國家施壓,禁止刊登鼓吹厭食的內容。時尚業專家也指出,如果該法案獲參議院通過,將是全球同類法律中最嚴苛,而且有鑑於法國長期以來身為國際時尚首都,全球時尚業都會遭池魚之殃。

鎖定鼓吹厭食運動網站

在 二○○六年巴西女模蕾斯頓(見圖,取自網路)因厭食症身亡,促使國際時尚業開始致力處理聘雇極瘦模特兒引發的後續健康效應後,外界提出各種對策。法國議員 與時尚業者上週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憲章,提倡更健康的身體形象。西班牙二○○七年也禁止紙片人上伸展台,模特兒身體質量指數不能低於十八。

不過,反瘦法案的細節部分付之闕如。批評者說,該法案沒有具體說明是針對誰,也未替「極瘦」下定義。專門治療神經性厭食症的醫師與心理學家對法國這項努力樂觀其成,但也表示厭食症與媒體形象之間的關連性仍很模糊。

制裁傳播者 而非個人

對於法案支持者而言,法案傳遞的訊息更重要。法案起草者、法國保守派議員波耶女士說,她要鼓勵對於婦女健康與身體形象的討論。衛生部長巴榭蘿說,鼓勵年輕女孩捱餓的網站,不應受到言論保護。

法 案規定,因鼓勵他人長期營養不良致面臨死亡危險或傷害健康者,可處最多兩年徒刑,最多三萬歐元罰金。若有人因此死亡,則徒刑加重為三年,罰金也調高達四萬 五千歐元(約二百一十七萬台幣)。巴榭蘿說,這項法案將讓法官得以制裁那些刊登過瘦模特兒雜誌照片的人,這是法案本文的目的。但她也堅稱不是要懲罰模特兒 或厭食症患者本身。

(自由時報)
--
劣質鉚釘 鐵達尼號沉沒元凶

十年來,冶金學家主張,「鐵達尼號」是因為使用次級鉚釘,才會在撞上冰山後迅速沉沒,造成一千五百多人喪生。

現在,一組美國科學家潛入更深的海底、找出造船廠的文件紀錄,宣稱解開九十六年前那場悲劇的謎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書「鐵達尼號沉沒的真正原因」。

科學家發現,北愛爾蘭貝爾發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當時一次要建造鐵達尼號、奧林匹克號與布列塔尼號三大客輪,有很多年都無法取得足夠的鉚釘,與打造鉚釘的鉚工。

這三艘船每艘都需要三百萬支鉚釘,缺鉚釘的情況,在建造鐵達尼號時特別明顯。

團隊從鐵達尼號的四十八支鉚釘、現代測試、電腦模擬,與已有一世紀歷史的金屬比對,並參閱同時期工程師與造船商的詳細紀錄,蒐集其他線索。

科學家說,這三項龐大的造船計畫,迫使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轉往平日沒往來的供應商與較小型的鐵工廠後,麻煩開始接踵而來。

這些小鐵工廠通常比較缺乏技術與經驗,而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買來製造鉚釘的鐵,並不是「特等」的四號鐵,而是「上等」的三號鐵;科學家也發現,當時的造船廠一般都使用四號鐵來製造船錨、船鏈與鉚釘。

科學家發現,在北大西洋海底撈起的鉚釘,許多含高濃度爐渣,這些爐渣可能讓鉚釘易碎、易斷裂。

另據文獻指出,這家公司在一九一一年底到一九一二年四月間,也有鉚工短缺的問題,要製造好的鉚釘,需要技術純熟的鉚工,將鐵加熱到艷紅色,再以鐵鎚敲打,二流技術可能暗藏問題。

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是以鋼來製造鉚釘,事實上哈蘭德與沃爾夫製造鐵達尼號時,也已使用鋼製鉚釘,只是鋼製鉚釘只用在受壓最大的中段船身,船尾與船頭仍選擇鐵製鉚釘。

科學家認為,若是鐵達尼號當時使用品質較好的鉚釘,可能足以在海上漂流到救援到來。

但當年一名鉚工的孫子對鐵達尼號沉船是因為鉚釘品質不佳的說法嗤之以鼻,哈蘭德與沃爾夫船廠也打破沉默,駁斥材料有問題的指控,該公司發言人說,同期的奧林匹克號使用二十四年間,就從未發生事故。

(自由時報)
--
台大政大表態漲學雜費

大學學費吹漲風,多所大學昨紛傳醞釀調漲學雜費。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昨公開表示,將爭取九月起調漲學雜費百分之五,台灣大學主任秘書傅立成也表態,將提高學雜費百分之五至十,除政大、台大外,另有陽明、交通等大學也醞釀調漲學費,估將影響數十萬名大學生。

多所學校評估可行性
教育部高教司昨指出,配合《私校法》修訂,放寬績優大學可有較大收費彈性的相關辦法,教育部正草擬大學調漲學雜費準則,將於五月新部長上任後於部務會報討論決定,預計可於六月初開始收件,七月確定哪些學校可調漲。
反 高學費聯盟發言人游湧志砲轟,教育不能商品化,學費應和物價脫鉤;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擔心,學雜費調整將會帶動新一波物價上漲。吳思華昨表示, 政大已兩年沒調漲學雜費,為解決財務吃緊的窘境,九月將調漲學雜費百分之五;傅立成也表態指受不了物價飛漲,台大將研議提高學雜費百分之五到十。而交通、 成功、陽明、淡江、輔仁、銘傳、世新、元智等多所大學昨受訪也表示,將評估調漲的可行性。

「窮學生活不下去了」
近年大學學費漲幅從未超過百分之三,東吳校長劉兆玄近日以準閣揆身分受訪時,對調漲學費一事,僅強調調整學雜費不能無限制開放,使各大學對九月學雜費漲幅可望鬆綁樂觀看待。
政大學生會長羅翌痛批,學校已決定九月要漲宿舍費,如今又要漲學費,學生等於被扒兩層皮;台大法律系林姓學生則抱怨,「窮學生快活不下去了。」

大學學雜費調漲規劃表
◎將調漲:
台灣大學:5%~10%
政治大學:5%
◎醞釀漲:陽明、交大、成大、淡江、輔大、銘傳、世新、元智
◎確定不漲:清大、中央、中正、東吳大學
◎教育部方案:未定(去年漲幅上限為3%,但配合《私校法》修訂,放寬績優私校可有較大收費彈性,預定7月公布績優學校認定標準及放寬的漲幅上限,且公立大學一體適用。)
◎實施時程:9月
註:教育部尚未公布新的學費調漲準則,多數大學還在觀望,未擬漲價方案

(蘋果日報)
--
英研究 防塵蟎產品效果不佳 醫師認國內濕度高無法比照 防蟎可降氣喘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市售防塵蟎產品,如防蟎保潔墊、防蟎吸塵器,和空氣清淨機等,防蟎效果都欠佳,不值得買。國內醫師認為,台灣濕度高、塵蟎多,不能與英國環境相提並論,仍建議選購防蟎商品。

環境不同
昨天BBC等英國媒體報導,國際性獨立研究組織考克蘭合作研究機構(Cochrane Collaboration),最近檢視五十四篇,共以三千人為研究對象的防蟎研究,發現大部分的防蟎產品都沒有效果,而在其中十七項研究中,塵蟎有減少,但仍會引起氣喘。

床上勿擺絨毛娃娃
該研究主筆表示,「結論是根本沒必要買防蟎吸塵器、保潔墊,因這些都無法有效消除家中塵蟎造成的過敏原。」英國氣喘協會建議,要預防塵蟎誘發氣喘,最好的方式是以高溫清洗床單,床上也不要擺絨毛娃娃。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潘俊伸昨受訪時表示,市售防蟎寢具有兩種作法,一是採特殊布織法,織得比較密,讓塵蟎不易附著,另一種作法是在防蟎寢具上浸泡防蟎藥劑;臨床發現,使用防蟎產品後,氣喘者症狀可改善。
潘俊伸認為,台灣氣候潮濕、塵蟎比歐洲多,國外研究不見得適用推論國內環境,且台灣曾有本土研究建議除濕機和防蟎寢具同時使用,可降低室內八成塵蟎濃度。
本身即是氣喘患者的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過敏是多重因素造成,僅單純採取一項預防措施不會有效;英國研究可能只有看單一因素,才推論防蟎產品無用。他建議,家中彈簧床墊等都有很多塵蟎,若無法避免,可用經醫學研究證實有效的防蟎套蓋住,或改睡木板床。

寢具應常清洗曝曬
銷售僑蒂絲寢具的居家賣場HOLA昨指,選防塵蟎套只是防過敏第一步,使用方式和地點會影響效果,定期清洗、曝曬並保持乾爽,才能杜絕塵蟎。

預防過敏注意事項
.床單、被套、絨毛玩具清洗前應以55℃溫水浸泡30分鐘,或冷凍24小時後再洗
.少用地毯、布沙發、厚窗簾、椰床、彈簧床、海綿墊、絨毛玩具和布娃娃等易藏塵的東西
.床舖建議睡木板床為佳,避免彈簧床
.清淡飲食,多攝取蔬果,運動增強免疫力
.25~28℃時塵最多,應避免長期吹冷氣,每天至少開窗2小時通風
.不養寵物,以降低蟑螂、黴菌孳生機會

(蘋果日報)
--
太晚生育易有妊娠糖尿病

懷 有雙胞胎、5月即將臨盆的好萊塢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傳出為糖尿病所苦,整個人雙腿浮腫、鬱鬱寡歡。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思銘表示,懷孕前未患糖尿病,懷孕才出現高血糖,稱為妊娠糖尿病,台灣 懷孕婦女發生率約3%。有家族病史、體型過胖、晚生和懷有雙胞胎,較易罹病,現代女性較晚婚,也較晚生小孩,罹患機率提升,人數也可能增加。

晚生提高罹患率
懷 孕期間胎盤分泌的荷爾蒙會使血糖升高,大多數孕婦的體內能產生胰島素使血糖下降,維持血糖正常。約3%的懷孕婦女胰島素製造不夠,使體內處於高血糖狀態, 即為妊娠糖尿病。陳思銘醫師表示,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較易血糖篩檢異常而引發妊娠糖尿病,由於年紀大,加上卵子和生殖器官老化,罹患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 血壓的機率較年輕孕婦高。陳思銘醫師提醒,若超過35歲懷孕,要控制飲食,如血糖無法控制,需注射胰島素或服用降血糖藥,以免產下巨嬰或導致胎死腹中。

懷雙胞胎較易得病
懷 有雙胞胎的孕婦比懷單胎者更易罹患妊娠糖尿病,因為懷雙胞胎會改變孕婦體質,引發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較高,且易發生某1胎胎死腹中。陳思銘醫師表示,除了家 族史或糖尿病患者,體型過胖也是影響因素。懷單胎孕婦懷孕期間增重應控制在12到15公斤,不可高於20公斤,懷雙胞胎者則不要超過25公斤,注意澱粉與 總熱量攝取。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