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91003

芭瑪海上警報發布 注意豪大雨

中央氣象局3日清晨5時30分發布中度颱風芭瑪海上警報。芭瑪3日5 時的中心懷置在北緯16.9度,東經123.5度,即在鵝鑾鼻南南東方約620公里海上。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10風半徑80公里,以每小時15轉 10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未來移動速度有減慢趨勢,預測4日5時中心位置在鵝鑾鼻南南東方約350公里海上。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43公尺,相當於14級 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53公尺,相當於16級風。
中央氣象局並發布豪雨特報:3日台灣東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大雨或豪雨。4日至5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山區並有超大豪雨發生的機會,中南部山區亦有局部性豪雨,請特別注意防範。

警戒區域及事項:巴士海峽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台灣東南部及南部海面將有長浪出現,請注意。

芭瑪恐轉東北 恆春台東戒備

芭瑪雖然減弱為中度颱風,但仍逼近台灣,氣象局預計早上發布海上警報。颱風路徑也可能「急轉彎」,由原本向西走轉向東北,專家認為,如果一如預測,恆春半島、台東先要加強戒備,並祈求:「千萬不要像曾重創北部的象神颱風」。

氣象局昨天下午修正對芭瑪颱風的預測,認為她周日通過呂宋島進入巴士海峽後,有機會轉向東北方前進。氣象局預報員伍婉華表示,由於太平洋高壓減弱,芭瑪移動會牛步化,有可能朝西行,也有可能轉向東北,但後者機會較高。

下周一到周三,颱風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北部、東部的雨勢很大,不排除有瞬間強降雨的可能。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劉廣英分析,如果颱風轉向東北方,海上的風會吹向台東,台東受創的河川地須嚴加戒備,恆春半島也會受影響。

不過劉廣英表示,颱風朝東北走,代表北方冷空氣勢力南下,不利颱風發展,而且在完全北轉之後,行進的速度會加快,影響台灣的時間就不會拖得太久。

如果芭瑪周日往西行,中南部重災區的民眾可能就要繃緊神經。劉廣英指出,此時颱風的行進速度會變慢,對台灣的影響拉長,中南部地區的雨會下得比較多。

八十九年,也是中颱的象神沿著台灣東海岸朝東北方前進,讓台北市、汐止、基隆和宜蘭部分地區成水鄉澤國。

(聯合報)
--
象神翻版? 芭瑪海上警報今早發布

芭瑪颱風很可能成為二○○○年象神颱風的翻版?今年第十七號颱風芭瑪昨日在暴風圈碰觸菲律賓陸地後,雖然減弱為中度颱風,但中央氣象局預測,芭瑪在明日進 入巴士海峽後,移動路徑將從西北轉向東北,不排除有循著曾在二○○○年重創北台灣的象神颱風路徑北上的可能。氣象局已經在今天上午五點三十分發布了海上颱 風警報。

氣象局預報員伍婉華指出,芭瑪暴風圈碰觸菲律賓陸地,環流結構被地形破壞以後,在昨日下午二時從強烈颱風轉為中度颱風,「但還是最強的中度颱風,加上暴風 圈從二百公里擴大二百五十公里,大家不能輕忽它可能帶來的威脅!」且第十八號颱風米勒在芭瑪減弱的同時,卻反而增強為強烈颱風,使兩者之間是否會發生藤原 效應、互相拉扯,變得更為複雜。

伍婉華表示,芭瑪颱風中心在明日穿越菲律賓陸地,進入巴士海峽以後,移動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在原地滯留打轉,這種現象起碼會持續兩到三天。受到颱風 外圍環流影響,明日全台各地都會有短暫陣雨發生,北部和東半部雨勢會比中南部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五日(下周一)到九日大陸高壓南下、東北季風增強,與颱 風外圍環流形成共伴效應,北部和東半部雨勢更加劇烈,不但會有豪大雨發生,局部地區可能會有瞬間暴雨。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李清勝憂心忡忡指出,芭瑪若依氣象局最新預測路徑北上,「北部和東半部一定會很麻煩,當颱風走到台灣東北部海域時,西南部的雨也會起來,全台都要警戒。」

氣象局昨日雖然預測,芭瑪在進入巴士海峽以後,很可能受到米勒颱風拉扯緩慢從西北轉向東北前進,但伍婉華強調,「米勒是不是真的拉動芭瑪,還有待觀察。如 果芭瑪真的轉向東北走,滯留在巴士海峽的時間就會縮短,從原先預測的四、五天變成兩到三天,對中南部的威脅相對減輕。」

伍婉華分析,如果米勒力量不夠大,芭瑪就會持續在巴士海峽滯留或緩慢偏西移動,除了北部和東半部因颱風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時間延長、威脅加劇以外,中南部的風雨威脅也值得憂慮,就怕連續降雨山區受不了。

至於在芭瑪外圍環流開始影響台灣之前,今日中秋節各地天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陣雨,中南部山區午後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局部地區並有大 雨發生的機率,中南部平地及澎湖、金門、馬祖雲量偏多雲,想要賞月還是得靠運氣。此外,受到天雨和東北季風的的影響,北台灣今日氣溫偏涼,外出賞月最好帶 件外套。

芭瑪轉不轉 北東豪雨躲不掉

「目前各國對芭瑪颱風在四日進入巴士海峽前的路 徑預測看法一致。但四日以後,芭瑪的移動速度開始減慢,大家的看法就不一樣。」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指出,關鍵就在於米勒颱風是否能拉著芭瑪颱 風跟著往東北走。但無論芭瑪走那條路徑,颱風環流可能帶來的風雨威脅都不能輕忽。

林秀雯表示,目前各國對芭瑪在四日以後的路徑變化呈現兩派看法。包括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日本氣象廳和我國都認為,已在昨日轉為強烈颱風的米勒,隨著北 方鋒面南下,從四日開始便會被拉著從西北轉往東北走,同時再拉著芭瑪跟著轉往東北移動,朝日本沖繩南方前進;美國和韓國則認為,米勒轉向東北移動以後,拉 不動芭瑪,導致芭瑪隨著低層東北季風,在通過菲律賓以後,緩慢向西通過巴士海峽。

台日歐預測轉東北 美韓指續西走

但無論芭瑪走那條路徑,林秀雯指出,五日和六日兩天,芭瑪或在巴士海峽滯留打轉,或隨著米勒轉向東北前進,這段期間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形成的共伴效應,都會為北部和東半部造成豪雨、甚至是更嚴重的威脅。

但米勒若拉不動,導致芭瑪持續在巴士海峽打轉,颱風環流挾帶的豐沛水氣,就會持續滯留在台灣附近,降雨時間也會跟著拉長,雨水不停往台灣灌,後果難以設想。

林秀雯指出,一九八七年侵台的琳恩颱風,僅在巴士海峽滯留打轉兩、三天,就為北台灣造成嚴重災情,芭瑪若滯留個四、五天,狀況會怎麼樣,實在很難想像。

共伴效應待觀察 學者擔心游擊戰

對於氣象局擔心的共伴效應,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李清勝卻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共伴效應要颱風外圍環流夠強,東北季風也要強。但就目前條件來看,這波東 北季風還不是那麼強,共伴效應不會那麼顯著。「我反而比較擔心,芭瑪在巴士海峽磨太久,颱風環流慢慢消散以後,逐漸往外擴大,變成游擊部隊,在台灣陸地發 展出局部性的旺盛對流,讓氣象局難以掌握。」

(中國時報)
--
成大小鼠研究 多運動會變聰明哦

運動不但有益健康,也會讓人變聰明。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所特聘教授任卓穎、陳洵瑛從小鼠實驗發現,適度運動可增加記憶力及學習力,陳洵瑛建議,適度有氧運動都有這項效果,但每次應持續卅分鐘以上,且讓心跳達每分鐘一百廿次左右,如果不能每天運動,也要每周運動三次。

任卓穎、陳洵瑛研究團隊五月在國際生理學期刊發表由小鼠實驗得到的科學證據,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九月更被紐約時報引用,引發討論。

任 卓穎說,當實驗室小鼠隨性跑步,某些大腦功能的確會改善;如果強迫牠們多跑,腦功能改善會更明顯。團隊將小鼠分成兩組,一組在籠子內放滾輪,任小鼠隨性進 入滾動,對照組將籠內輪子鎖住、無法滾動;另一組小鼠放在跑步機上,每天進行中度運動訓練(慢跑)一小時,對照組則放在不運轉跑步機上,運動訓練為期四 周。

衡量小鼠的「空間學習與記憶力」和「恐懼學習與記憶力」兩項結果,任卓穎研究證實,不論做自主滾輪運動或跑步機運動訓練一個月後,小 鼠空間學習與記憶力都改善,兩種運動效果類似,原因是某些決定神經可塑性的蛋白質增加。但受過跑步機運動訓練的小鼠對於恐懼的學習與記憶的能力較好,自主 滾輪運動無益這種學習。

任卓穎指出,滾輪和跑步機是差不多的運動方式,小鼠一天運動量也差不多,但滾輪運動小鼠未被強迫運動,有時上去三、五秒就下來,未持續運動,也未達一定強度,對恐懼學習效果不佳。

但任卓穎也提醒,有研究發現運動「過猶不及」,平時不運動的人若突然過度運動,不僅不會改善腦功能,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對此,教育部昨天強調,非常鼓勵學生多運動,學校最好讓學生天天運動卅分鐘以上,教育部也會要求學校不可將體育課挪作他用。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學校最好要設法讓運動變有趣,鼓勵學生愛上運動。

(聯合報)
--
成大研究團隊證實:適度有氧運動 腦袋變聰明

小鼠實驗結果 腦功能明顯改善

誰說「四肢發達」通常就「頭腦簡單」?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所的研究團隊證實,慢跑、游泳、騎單車、有氧舞蹈等有氧運動,可促進腦部海馬迴、杏仁核中的某些決定神經可塑性的蛋白質增加,持續性的適量有氧運動可讓人變聰明。

成 功大學生理所特聘教授陳洵瑛認為,小鼠的腦部結構和人類差不多,只是尺寸較小,因此,研究團隊花了兩、三年進行嚴謹的小鼠實驗。團隊將小白鼠分組測試「滾 輪式運動」、「跑步機運動」,每天一小時、連續一個月跑步,並對照不跑步、隨意自主跑步的小白鼠,一個月後以「水迷宮」測試小鼠的空間學習與記憶能力,並 以「被動避險行為」測試小鼠的恐懼學習與記憶能力。

結果發現,不論「滾輪式運動」或是「跑步機運動」,都使得小鼠腦部海馬迴、杏仁核中的 某些決定神經可塑性的蛋白質(TrkB、SytI)增加,對於小鼠改善空間定位的學習記憶確實有正面影響。同時,規律性的跑步比自主隨意的跑步對腦功能的 改善更明顯。不過,如果壓力過大,就會適得其反。

國際期刊發表 紐時引述並分析

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生理學期刊 「Journal of Physiology」,「紐約時報」亦於九月十六日引述這項研究,並綜合美國國家老人學研究院的分析,各種成長因子需要大量血流才能從身體周邊組織進到 大腦內部,去開啟一連串的分子作用鏈,當在進行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時,血流就會大量增加;至於舉重只刺激肌肉,各種生長因子也只留在肌肉裡, 與腦沒有關係。

陳洵瑛建議,一般人每天持續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心跳維持在每分鐘一百二十下上下,可能就會變得更聰明。成大生理所特聘教授任卓穎呼籲,這項結果也希望能讓面臨升學壓力的國、高中學校及學生了解,運動不是浪費時間,體育課也不應被挪去當其他學科的教學。

突做劇烈運動 反可能傷害身體

不過,任卓穎也提醒,一個平時不運動的人,如果突然做超出能力範圍的劇烈運動,不僅不會改善腦功能,反而可能傷害身體。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國防醫學院教授祝年豐認為,國外已進行多年研究,認為某些運動、飲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荷爾蒙分泌,不過,成大的這項研究中,老鼠的腦分泌是否可推論在人的腦分泌,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專家:運動 改善輕度失智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觀察到運動與記憶、認知表現相關,專家認為,不論是間接還是直接影響,適度運動絕對是有利無害。

高 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神經科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劉景寬表示,對於大腦來說,有氧運動不只是體力運動,也會有心智方面的影響。過去多項研究顯 示,輕度失智症或是輕微認知障礙的患者,運動可以使其腦部獲得正回饋的刺激。中度失智症患者的躁動、憂鬱等行為,經提升體能活動後,也會變得比較主動、比 較能與人互動。

運動對於腦部的好處,除了可以藉此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理事胡 朝榮指出,曾有研究發現運動會使得老鼠腦內的類澱粉蛋白量減少,而類澱粉蛋白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物質,因此,不少人建議輕度失智症或是輕微認知障礙的患 者,增加體能活動。

他指出,成大這個研究,觀察到了運動與記憶、學習相關的特定蛋白質表現。除了更加確認適度運動除了有助身體健康、對心智也有好處之外,「說不定以後不用費力運動,只要補充特定物質,也能提升技藝表現」。

榮 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灣精神科醫學會秘書長周元華說,成大發現的重點並非是運動可以提升記憶,而是發現了運動影響記憶的一個可能「機轉」。可惜的 是,這個研究所觀察的蛋白質受體同時會受到多種因子的影響。民眾若為此決定適度運動當然很好,但若要進一步發展成失智症等治療方式,機會不大。

(自由時報)
--
固定30分鐘 每天運動可變聰明 跑步騎車 均可讓心跳每分鐘120下

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所特聘教授任卓穎、陳洵瑛研究團隊證實,運動有助頭腦更聰明,凡能提升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包括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有幫助,但要達到變聰明的效果,建議仍應「持續、規律、適當強度運動」,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運動時要使心跳達每分鐘120下。

成大研究
成大該篇研究論文今年5月發表在國際知名生理學期刊,《紐約時報》更於上月16日的〈到底哪種運動會使得我們變得更聰明〉新聞報導中,大幅引用該份研究成果。成大校長賴明昭強調,該研究「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

鼠用跑步機增腦力
任卓穎昨說,研究以小白鼠為對象,將小白鼠放在跑步機上,強迫每天跑步1小時,每周跑5天,持續4周後,發現用跑步機的小白鼠確實變聰明,比隨機在滾輪內跑動的小白鼠,固定用跑步機運動的小白鼠,尋找水上迷宮時耗費較少時間。
陳洵瑛認為,有氧運動能促進腦神經活動,跑步使小白鼠腦子的「神經可塑性蛋白質」增加,意謂腦部的確得到改善;建議一般人應該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可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提升心肺功能。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陳仁澤說,動物和人類仍有差別,不能就此認定運動能促使人變聰明,但「規律運動對身體有益無害」;其他醫學研究也顯示,有運動習慣的老人,罹患失智症機會比不運動的老人低,另如打麻將也可降低老人失智發生率。

不易失眠或消化差
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賴金鑫認為,持續、規律從事有氧運動的人,較不易有失眠或消化不良問題,但能否變聰明,他則持保留態度。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建議,想促進腦部活力者應避免熬夜。

促進腦部健康注意事項
.避免熬夜
.處於發育期者應攝取均衡醣類、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素,一般人可多吃魚類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某些運動可增強小白鼠的學習能力,建議民眾持續進行適當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使心跳達每分鐘120下,以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最佳
.年紀較輕者除上述運動外,可再增加重量訓練或打籃球等運動

(蘋果日報)
--
胸罩改防毒面具 「搞笑諾貝爾」頒獎

諾貝爾獎將於下周陸續公布各領域得主,一本幽默雜誌趕著為諾貝爾獎暖身,1日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得獎研究千奇百怪,包括發現取名字的乳牛產量較高,在酒吧打架拿空酒瓶K人殺傷力最強,或是發明能改為防毒面具的胸罩等。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每年搶在諾貝爾獎公布前一至兩周頒獎,鼓勵人類在科學、醫學及其他領域,以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用科學方法研究人性和有趣的一面。

主辦單位為「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名稱則源自諾貝爾相似字noble(高貴的)的反義詞「ignoble」(卑賤的,不光彩的),連取名都不忘幽本尊一默。

此獎創於1991年,旨在選出「乍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每年有10個領域的研究獲獎,包括傳統諾貝爾獎的五個領域物理、化學、醫學、文學與和平,再加上公共衛生、工程、生物和其他學科。

得主的研究題目通常十分荒誕離奇,乍看之下得獎似乎並不光彩,主辦單位表示,如果得獎人覺得受辱,他們會撤銷提名。但事實上多數獲獎者都很高興,主辦單位還會請來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擔任評審委員。去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就獲邀出席。

多數得獎者也認同搞笑諾貝爾獎,覺得是種另類的榮譽,雖然沒有獎金,而且要自付旅費,大部分得獎人仍會親自出席,從正牌諾貝爾獎得主手中領獎。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庫載尼基(Karl Kruszelnicki)甫於30日來台訪問及演講。致力於推廣科普教育的庫載尼基在澳洲主持廣播節目,曾有聽眾問他「為什麼肚臍垢大多是藍色的?」卡爾翻遍文獻都找不到答案,乾脆自己研究。

庫載尼基得到的結論是,因為大多數衣服是藍色的,不然就是含有藍色染料,他因這項發現獲得2002年搞笑諾貝爾跨學科研究獎。



(聯合報)
--
搞笑諾貝爾 胸罩變防毒口罩

二○○九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得獎名單一日出爐;美國三位科學家因發明可迅速變身防毒口罩的胸罩,榮獲「公共衛生獎」;一群瑞士科學家發現,空啤酒瓶比滿的酒瓶,在幹架時揮擊頭部威力更強,而勇奪「和平獎」。

搞笑諾貝爾頒獎典禮依例在麻州劍橋市哈佛大學舉行,今年為第十九屆;頒獎人為正規諾貝爾獎得主,過程笑鬧不斷。主辦單位科學幽默雜誌《荒誕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表示這獎旨在表揚乍看好笑、實則發人深省研究。

「文學獎」頒給一位愛爾蘭交警,因為他連開五十幾張罰單給一位超速的波蘭觀光客,觀光客把波蘭文的駕駛執照拿給他,於是他老實不客氣地在「違規人」姓名欄填寫「Prawo Jazdy」,而在波蘭文裡,其意為「駕駛執照」。

「獸醫學獎」頒給英國新堡大學兩位專家,因為他們發現如果給乳牛取名字,較受關愛的牛隻分泌的乳汁比無名牛要多上一到二公升。顯然乳牛願意回報人類的溫情。

「生物學獎」頒給日本相模原市北里大學醫學研究所三位專家,他們發現,使用大貓熊排泄物萃取的細菌,能讓廚餘減少逾九成。

「經濟學獎」則由冰島四家銀行高階行員合得,因去年他們大搞金融泡沫及房貸連動債,最後弄得政府宣布破產;「茲事顯示,小小銀行及小國經濟體可以迅速壯大,反之亦然。」

非洲辛巴威共和國中央銀行總裁郭諾則勇奪「數學獎」,因為他叫銀行發行的紙鈔,面額由一分錢迅速擴大到一百兆元,老百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輕易學得如何應付如此龐大數字。

美國加州八十三歲的過敏學家昂格這次榮獲「醫學獎」。小時候他愛把手指關節折得啪啪作響,母親警告他這樣易得關節炎。因此,昂格十幾歲起便進行實驗,每天折左手指關節兩次,但右手不折,當成對照組,進行六十多年,最後證實媽媽的話不合乎科學。

而美國兩位學者研究,女性懷孕時,腰椎骨會出現變化,以平衡胎兒日益沉重的孕婦身體重心,因此免於跌跤,骨骼及背部肌肉也不致於承受額外壓力。此成就榮獲「物理學獎」。

另外,「化學獎」頒給墨西哥兩位學者,他們以龍舌蘭製作人造鑽石。

(中國時報)
--
搞笑諾貝爾獎 乳牛有名字 奶水較多

「搞笑諾貝爾獎」一日在美國哈佛大學頒獎,表彰多項乍看無厘頭,卻不乏實用性的研究,像是有名字的乳牛比沒名字的乳牛更懂得在泌乳「泉湧以報」;酒吧起爭執時拿空啤酒瓶打頭的效果比較好?以及女性胸罩能發揮保命功能變裝為防毒面罩。

空酒瓶打頭 效果最佳

「搞笑諾貝爾獎」是由哈佛大學數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編的亞伯拉罕斯所發起,每年都是趕在諾貝爾獎揭曉前一週發布得獎名單,今年已是第十九屆。今年的主題是「風險」,頒獎人則是貨真價實的正牌諾貝爾獎得主,包括去年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與四名同僚共同證明空啤酒瓶比裝滿的啤酒瓶更適合打頭的瑞士伯恩大學鑑識醫學系主任波林傑說,獲頒此獎並非其個人學術成就顛峰,但他坦承,能獲獎當然是「畢生最有趣或值得紀念的時刻」。

波林傑等人的研究並未真的打爛人頭,而是以鐵球替代,至於啤酒瓶容量則為半公升。波林傑說,相較於滿裝的啤酒瓶,空酒瓶更堅固耐操。不過,儘管空酒瓶充作攻擊武器的效果較好,但無論空的還是滿的,啤酒瓶都能打破頭骨。

一如大多數得獎人,波林傑強調其研究具有正當合理的價值,因為律師與法官會在法庭上詢問酒瓶能對人頭造成多大傷害,以協助裁判。

原 籍烏克蘭、現居美國芝加哥的波德納博士,則是將胸罩變身成為一對防毒面罩(一個給自己用,一個給朋友用)獲獎。儘管該發明看似荒誕,但波德納以一九八六年 車諾比電廠核災為例說,當時民眾若能在第一時間拿到廉價且取得方便的防毒面罩,或許能逃過一劫;九一一恐怖攻擊與日前澳洲雪梨沙塵暴也能派上用場。

胸罩變身防毒面具

「你隨時隨地都得做好準備,而所有女性幾乎都會穿胸罩。」波德納說,罩杯大小不是問題,胸罩防毒面罩都能掩蓋住口鼻。波德納的發明已申請專利。

英 國新堡大學的羅林森與同僚道格拉斯,則以「有名字的乳牛產奶量高於無名乳牛」而獲獎。羅林森解釋,為乳牛命名只是他們研究的一個層面;他們的研究顯示,當 人類善待動物時,動物也會回報人類的感情。羅林森等人在研究中善待一群尚未產子的乳牛,包括輕拍、梳毛與命名,但對另一群乳牛則保持中立,然後觀察這些命 名乳牛首度產子與開始產奶後在擠乳間的差別,發現備受呵護的乳牛奶器較不會踢蹄,產奶量也多一、二公升。

美國德州大學人類學教授夏皮諾等人的研究,解釋了為何身體正前方增加大量負荷的孕婦還能維持平衡─女性的腰椎稍微不同,有助於彌補重心的改變。夏皮諾說,女性脊椎比較彎,所以能在懷孕時讓脊椎變得更彎,但又不會對骨頭與後背肌肉造成額外壓力。



(自由時報)
--
胸罩當口罩 奪搞笑諾獎 學者創意發明 遇沙塵暴 自用還可送人

美 國哈佛大學《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的第19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前天依例在諾貝爾獎揭曉前頒發。今年主題為「風險」,發明口罩內衣的學者、研究出空酒瓶比滿酒瓶更適合打人的科學家,都是得主。

瑞 士伯恩大學學者波立格(Stephan Bolliger)與同僚獲頒和平獎,他們實驗證明,空啤酒瓶與滿啤酒瓶皆可敲破人頭,但滿酒瓶因含碳酸,較易破裂,因此空酒瓶更適合用作打架武器。波立 格得知獲獎,坦承「這並非我學術成就的高峰」,但仍肯定這是他「專業生涯最有趣、最值得紀念的一刻」。

發行百兆大鈔獲數學獎
獲頒 公衛獎的烏克蘭裔美國學者波德娜(Elena Bodnar),學術生涯的起點是研究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她發明的特製胸罩,必要時可拆成兩個防毒口罩,一個自用,一個分旁人。她強調,在 911恐怖攻擊,甚至日前籠罩澳洲雪梨的沙塵暴中,這種胸罩都很實用。
今年數學獎得主是辛巴威儲備銀行及銀行總裁戈諾(Gideon Gono),他們為因應驚人的通貨膨脹率,印行面額小至1分、大至100兆辛巴威幣鈔票,讓民眾每天都得練習處理大量數字,因而獲獎。英國學者道格拉斯 (Catherine Douglas)等人則證明,有名字的乳牛比沒取名的乳牛,分泌較多乳汁,獲頒獸醫獎。

2009年搞笑諾貝爾獎部分名單
◎文學獎:愛爾蘭警署對Prawo Jazdy開逾50張交通罰單,Prawo Jazdy是波蘭文「駕照」之意。
◎生物學:日學者田口文章及華裔宗國富與張光磊證明,貓熊糞便的細菌有助減少9成廚餘。
◎醫學獎:美學者恩格(Donald Unger)60年來不斷拉扯左手指關節使其劈啪作響,證明這麼做不會導致關節炎。
◎經濟學獎:一度瀕臨破產的冰島,4家銀行高階主管讓迷你銀行快速擴張為大型銀行,再還原為迷你銀行(過程適用全國整體經濟)。
◎物理學獎:美學者惠康(Katherine Whitcome)等研究出,女性因腰椎曲線較大,所以懷孕時能保持平衡,不會跌倒。
◎化學獎:墨西哥學者莫拉萊斯(Javier Morales)等從龍舌蘭酒提煉鑽石。

(蘋果日報)
--
440萬年前證據:人猿非人類祖先

科學家在1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一具44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骨骸顯示,人類並非從類似黑猩猩的祖先演化而來。

他們表示,這個消失的環節,也就是人類與現代人猿的共同祖先,與兩者均有不同,而且由那個共同祖先到目前,人猿的演化程度不亞於人類。

科 學家強調,1992年出土的「雅蒂」(Ardi)也許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但她並非就是上述的消失環節。協助率領研究團隊柏克萊加大的懷特表示: 「這有440萬年之久,我們找到很接近(消失環節)的東西。」雅蒂腦容量很小,身高120公分,體重約50公斤,住在林木茂盛區,利用四肢爬樹,以兩腳行 走。

他們描述,這個僅有部分的骨骸出自於一名女性「拉密達猿人」(Ardipithecus ramidus),也就是「雅蒂」。這名古人類440萬年前居住在現今的衣索比亞,存活年代比科學家1970年代發掘的古猿人「露西」早100萬年以上。

科學家在透過「科學」期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雅蒂顯然是人類祖先,而且後代並未長大成為黑猩猩或其他人猿。

報告指出,她有類人猿的頭部及相對的腳趾,使她得以輕鬆自如的爬樹,然而她的雙手、手腕及骨盆顯示她的步伐類似現代人類,且未如黑猩猩或大猩猩般,用手指關節輔助行走。

(聯合報)
--
440萬年前 最早人類祖先

一具在非洲衣索比亞出土的化石遺骸,將人類歷史往前推100萬年。科學家說,這位人類最早祖先,活在約440萬年前,身高約122公分、體重約50公斤,能用雙腳直立行走。

化石遺骸推出
科學家指出,1994年在衣索比亞發現化石遺骸「雅荻」(Ardi),取代1974年所發現、生活在320萬年前的「露西」(Lucy),成為人類最早的祖先,把人類史往前推100萬年。
科學家利用頭顱、牙齒、骨盆等125片遺骨,拼湊出「雅荻」模樣與生活型態。科學家說,她生活在林地,用四肢爬樹,有長手臂和手指及可相對的大腳趾。她的腦容量約與黑猩猩相同,卻擁有人類特徵,例如可靠雙腿直立行走。
學者針對「雅荻」在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11項研究,形容「這是人類演化研究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研究作者、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演化生物學家勒福喬伊說,這項發現顯示「人類演化成我們今日模樣,至少花了600萬年。」

(蘋果日報)
--
防可塑劑毒 穿園丁鞋要穿襪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一張穿園丁鞋卻穿襪子的照片,很多人都笑他很「俗」,但這卻是免於與毒性可塑劑接觸的好方法。消基會抽查市售十二款園丁鞋(布希鞋),有五款的可塑劑含量超過標準。

「可塑劑加得愈多,會讓園丁鞋更軟更好穿」,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塑膠材質商品在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來軟化塑料,但這種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為「環境賀爾蒙」。

吳家誠解釋,環境賀爾蒙具有雌性荷爾蒙的作用,在體內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有研究指出,孕婦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濃度愈高,產下的男嬰陰莖短小、先天畸型的風險就愈高。成年男性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濃度愈高,精子品質跟活動力愈差。甚至有研究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在動物實驗有致癌的跡象。

經 濟部標檢局今年八月公告,塑膠鞋的可塑劑含量總和不得超過百分之○點一,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指出,在抽檢的十二件樣品中,有五件不合格,而且都是在大潤 發、家樂福、寶雅生活館等大賣場大量販賣。市面上知名品牌的園丁鞋,像是crocs、SKECHERS、PUMA的RS100 Injex型號等,在消基會這次的可塑劑測試中均合格。

吳家誠說,合乎標準的園丁鞋並不表示完全沒有有毒可塑劑,他建議消費者如果要穿園丁鞋最好穿上襪子,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穿完後也應立刻用肥皂清洗足部。

消基會提醒女性消費者,如果手部或足部擦有乳液類的保養品,最好不要接觸園丁鞋,因為乳液中含有機油脂,容易將可塑劑溶出,乳液也容易讓溶出的可塑劑被皮膚吸收。

(聯合報)
--
4成布希鞋 可塑劑超量

近年布希鞋(或稱園丁鞋、洞洞鞋)滿街跑,消基會抽檢卻發現有四成鞋子可塑劑超量,可能透過油脂進入人體,提醒民眾擦過乳液後不要再接觸布希鞋,也不要赤腳穿布希鞋。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添加可塑劑用於軟化塑料,讓鞋子穿起來柔軟舒適,但可塑劑為環境荷爾蒙,除具致癌性外,也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造成性別錯亂。孕婦可能產下畸形兒,成年男性影響生殖能力。

消 基會昨天公布布希鞋的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測試報告,十二件抽查產品中,五件可塑劑超過容許值(○.一%),比例高達四成,檢驗出「鄰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等物質。吳家誠表示,不僅超量比例高,甚至有超 量百倍之上。

吳家誠說,DEHP及DBP為環保署列管第四類毒性化學管制物質,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DNOP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管制物質,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或因生物蓄積等作用,致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

五 件可塑劑超量鞋子分別在寶雅生活館、大潤發、家樂福等知名賣場,還有傳統市場販售。家樂福表示,被檢出不合格的布希鞋已下架;大潤發表示,該鞋款只剩中和 分店還有賣,昨已下架;寶雅生活館表示,該商品是七、八月促銷檔期賣的,目前門市沒賣了,但公司仍會請廠商補做相關檢驗證明。

標準檢驗局表示,已陸續抽檢市售布希鞋的可塑劑含量,但目前有關布希鞋可塑劑含量尚未列入應施檢驗項目,未來考慮實施。

吳家誠建議,民眾接觸布希鞋後,最好使用肥皂洗淨;手部擦過乳液之後,就不要再接觸布希鞋,同時也要避免在擦過足部乳液後穿著布希鞋。

(自由時報)
--
4成園丁鞋 害嬰雞雞變小

流行的塑膠材質「園丁鞋」暗藏危機。消基會昨公布抽查12件園丁鞋,竟有5件可塑劑含量超標,不合格率42%。醫師警告,孕婦吸收過量可塑劑,恐導致男嬰的生殖器官短小;標檢局將要求業者下架。

可塑劑超標
消 基會抽查12件園丁鞋,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有5件不合格,各產品的6類可塑劑含量總和超標,不符政府公告的塑膠鞋含量標準0.1%。有問題的包括大 潤發販售每雙138元JA HER FANG牌、家樂福販售每雙399元Re:getA牌、板橋南雅夜市每雙190元RoosteR牌,另2款無品牌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醫師林杰樑說,過量可塑劑恐使孕婦腹中男嬰生殖器官短小,使男性精子品質變差。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建議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鞋子。民眾韓貞真說:「太恐怖!以後不敢買給先生和小孩穿。」大潤發和家樂福昨均下架。

未滿20歲男孩少穿布希鞋 防性早熟

消 基會昨(2)日公布市售布希鞋,又稱園丁鞋中的可塑劑含量調查報告,發現逾4成超標。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可塑劑對人體最大影響是造成雄性荷爾蒙濃 度不平衡,可能使男童有性早熟等問題,連帶影響心理,所以20歲以下體內荷爾蒙分泌還不穩定的男孩,建議少穿這類鞋子。一般人若要減少接觸可塑劑,何一成 醫師提醒,可先穿襪子再穿鞋,或摸完鞋子要抓東西吃之前先洗手。

多洗手也可減風險
可塑劑是加在塑膠中讓材質柔軟有彈性的物質,何一成醫師說明,最常見的接觸方式是把玩具放在嘴巴咬時吃入可塑劑;與皮膚直接接觸則是第二常見的接觸法;最後則是透過材質表面的揮發性質吸入人體。所以穿布希鞋較保險的方式為穿上襪子後再穿鞋,不然就是不要穿此類塑膠鞋。
如果還是想穿布希鞋,應在每次以手碰過鞋子後先以肥皂等洗手用品清潔雙手後,再吃飯、摸口鼻,就能減少可塑劑被吃入體內的危險。

玩具地墊也含可塑劑
何一成醫師還說,舉凡玩具、塑膠地墊等都有相同物質,這些物品無法以 泡消毒水、光照、加熱等方式去除可塑劑,所以要多洗手、隔一層襪子或手套,不直接接觸,減少可能危機。

(蘋果日報)
--
給我一個吻 --憶臼井儀人/張夢瑞

以 《蠟筆小新》漫畫系列成名的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日前失足墜谷過世,消息傳出後,讓喜愛他的讀者相當震驚。台灣各媒體即時刊出一張有一頭捲毛長髮、圓胖 臉、上嘴唇還蓄著一撮鬍子的中年男子照片,說此人即是臼井儀人。由於臼井在日本從未曝過光,更遑論為讀者簽名,因此很少人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初看這張照 片時,我嚇了一跳,「他是臼井儀人嗎?怎麼變成這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主要是臼井曾於1995、98年兩次來台舉行簽名活動,當時我是《民生報》 文化版記者,曾近距離看過他,並拍了照片,怎麼看那個捲髮男都不像是斯文男臼井儀人。

隔了幾天,有網友查出這張照片是日本藝術家黑田征太郎,不是臼井;錯誤源頭來自大陸一家網站的一篇貼文,該網友誤把黑田征太郎的照片當成臼井貼在網上。各媒體在臼井遇難時,遍尋不到他的照片,於是上網搜尋,張冠李戴用了黑田征太郎這張。

前面說過,臼井在日本堅持不露臉、不曝光,也不為讀者簽名,《蠟筆小新》在日本火紅時,連臼井的兩個女兒都不知道同學間熱烈討論的小新,竟然是她們的爸爸。在這種情況下,臼井怎麼會兩度飛抵台灣,為台灣的讀者簽名?最後一次還答應拍照?

1958 年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的臼井,念完工業高中後,打算做個插畫家,白天以畫複製畫為主,晚上再去設計學校上課。二十七歲臼井開始投稿參加新人獎漫畫比賽,他畫 了很多部漫畫,卻一直沒有成名,直到他創作了《蠟筆小新》,才大鳴大放。《蠟筆小新》於1990年在日本《動感》漫畫周刊連載,二年後才出版第一集,同時 拍成電視,沒有料到立刻造成轟動,一至九集共售出兩千五百萬冊,周邊商品更是賣得嘎嘎叫。《蠟筆小新》尤其受到女性讀者的歡迎,日本不時討論《蠟筆小新》 的造型簡單,畫工又十分拙劣,為什麼會令人絕倒?

檢討的結果是,透過小新這個孩童,打破男女的藩籬和上下的疆界,小新的天真和調皮,還有破壞傳統的秩序,使讀者的感情得到渲洩。小新扮演的是一個反射的角色,把成年人的荒唐和胡鬧很自然地暴露出來。

《蠟筆小新》於1994年七月登陸台灣,立刻颳起一陣史無前例的「小新旋風」。當時《蠟筆小新》每集銷售量都超過二十五萬冊,第四集印製量更高達四十五萬冊,打破國內漫畫單行本印製量的最高紀錄。香港方面也由東立發行,前三集售出六十餘萬冊,盛況不輸台灣。

《蠟 筆小新》引進台灣時,同樣受到不少批評,特別是有關討論「性」方面的事,被一些讀者批評為利用小孩子的天真無知做護身符,剝奪小孩的童真。甚至有些家長認 為,這本漫畫言詞太露骨,不適合給孩童閱讀。當時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為文表示,這本書雖然是漫畫,但較適合大人和心智成熟的讀者,至於書中有些言詞太露 骨,他則認為《蠟筆小新》比黃色笑話更無傷大雅,也沒有惡意,讀者無需太緊張。

其實《蠟筆小新》不管在日本或在台灣的連載刊物,都是屬於成年人思想模式的漫畫。未滿十八歲的讀者,已算越級閱讀了。

就 在讀者熱烈討論《蠟筆小新》的當兒,東立出版社告訴我,臼井將於18日抵台為讀者簽名,那是1995年三月的事。東立還說,這次臼井願意來台,主要是他認 為台灣沒有人見過他,也沒有人認識他,日後碰面的機會不多,所以才答應飛台簽名。不過他有很多禁令:不接受訪問、簽名現場不許拍照,一定要主辦單位承諾保 證,他才願意來台。

東立謹守承諾,動員近百名員工,在現場保護臼井不受干擾。主辦單位挑選了二百位讀者接受作者簽名,其中女性讀者占了不 小的比例,年齡層比一般漫畫讀者來得高,這也是以往少見的情形。臼井給人的印象是平實近人,他的生活與一般人相差無幾,沒有請助手,每天與家人一起進餐。 臼井表示,就是因為與家人一起進餐,才會有《蠟筆小新》這本漫畫出現。對不少人好奇他的靈感來源,臼井透露,他是照著實際體驗再加以變形。

簽名當天,工作人員再三提醒大家不要拍照,來賓都很合作,因此未發生不愉快事件。許多沒有接到邀請的漫畫迷,不願錯失機會,只好站在外圍,遠遠目睹他們心中的偶像。臼井的魅力果然驚人,簽名當天現場同時推出《蠟筆小新》第五集,結果前後售出一萬本。

原 以為簽名會就在臼井抬頭、低頭,默默無語的情況下悄然結束。豈知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有一位妙齡少女透過翻譯告訴臼井,她是臼井的超級紛絲,今天是她的生 日,可不可以親吻一下臼井,這將是她最難忘的生日禮物。三十八歲的臼井得知此事,毫不忸怩地站起來,隔著桌子,把頭伸向前方,接受少女的親吻,然後以日語 再加上九十度的鞠躬說:「謝謝,這是我的榮幸。」由於事出突然,大家都不知道會發生這段插曲,全場你看我、我看你,等回過神來,臼井已坐下來繼續簽名,左 臉頰清晰地留下兩片殷紅的唇印。他刻意保留唇印,直到簽名會結束邁出大門才擦掉。

儘管現場嚴禁拍照,但基於職業本能,我找了個角落,趁人不注意時,輕按快門,把臼井臉上留有唇印繼續為讀者簽名的鏡頭保留下來。為了謹守承諾,我當時未將這張照片發布出來。

臼井雖然不接受訪問、拍照,但是當我向他提出,向《民生報》的讀者問候時,臼井欣然同意,立刻拿出紙筆,用他漂亮的中文寫下:「給民生報讀者,我愛你,一起吃飯好嗎?」充分顯露他的風趣,同時附上他的招牌畫及簽名。

我 以為日後不會再與臼井見面,未料1998年二月他竟二度來台,參加第六屆台北國際書展,並在會場為讀者簽名。臼井原本為一百五十位讀者簽名,但是人潮實在 太多,個性隨和的他,當場決定再多簽一百五十位,滿足漫畫迷的需求。臼井這次來台仍要求不要拍照,沒有想到當他看到我時,竟透過翻譯告訴我,可以讓我拍他 簽名會上的照片。我一聽整個人呆住了,稍後才拿出相機,一連拍了他十幾張照片,最後挑中一張刊登在報上,心想:這次臼井終於在報上亮相了。

那 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自從臼井爬山失蹤、罹難的消息陸續傳出後,我每天都很關注這個消息。24日看到臼井的葬禮報導說,葬禮會場上沒有臼井的任何遺像,也 沒有牌位,只有擺設花朵,殯儀館門口也沒有任何有關臼井葬禮的標示,且全面對媒體封鎖。讀到這,我迫不及待地翻出當年那張未曝光的照片,隱約中似乎又看見 那個住家男人,臉頰留著唇印,低著頭努力為讀者簽名的塵封往事。

(聯合報)

--
閩南語用字 「雄雄」要統一了

國中小閩南語教科書用語要統一用語了,愛哭要寫成「愛吼」,「喝」不是喝水,而是「喊、叫」;「陷眠」的正解是「作夢」;閩南語發音「現世」,不是「現實」、「當代」,而是指「丟人現眼」。

教育部今天公布第三批300個「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要提供國中小教科書商,未來編輯教科書時能統一採用。從99學年開始,中小學的鄉土語言教材就必須使用台灣閩南語的正字。

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這300個字主要是蒐集教科書常出現及日常用語的用詞,經過專案小組討論後,有些經過考據找出「本字」,有些詞則考慮能用電腦打字,而使用「借音字」和「訓用字」。

很多人常朗朗上口的閩南語,便有了標準字,例如「好加在」、「好家在」,現在要統一寫「好佳哉」;香菸的閩南語要寫「薰」;鴿子是「粉鳥」,閩南語「突然間」要正名為「雄雄」,勿再寫成「熊熊」。

參 與制訂閩南語用字的台灣師大台文所所長姚榮松解釋說,推薦用字的選字有兩大原則,先考據文獻用詞的本字,如果原始用字太偏澀,且電腦無法打字,在借用字時 則要考慮「語感」。例如,國語「幸好」,建議閩南語用字為「好佳哉」,不用「好家(或加)在」,因「佳」字語感比「家」、「加」來得好;「哉」則取「善 哉」同樣的語助詞。「雄雄」也比「熊熊」更有語感。

一般認為閩南語「現世」有「現實」之意,教育部今天公布的資料,則指「丟人現眼」之意。姚榮松指出,「世」、「實」讀音不同,古語「現世」意指「呈現在世人之前」,國語「丟人現眼」本來也是同樣意思的中性語詞,但是後來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現在應該是「正本清源」的時候。

推薦用字中把「雞婆」正名為「家婆」,而「家婆」在客家語指「婆婆」。姚榮松表示,國語「雞婆」是借用自方言,他認為好管閒事的人,跟「雞」一點關係也沒有,倒是「管家婆」,有會管事情的意思,因此「家婆」才是正確用詞。

但他也承認,專案小組在討論部分語詞時,也會騎虎難下,針對爭議語詞,最後是以多數決來決定。

教育部表示,今天公布的第三批推薦用字,多為生活常用詞外,但部分與「華語詞」的寫法有差異。如「家私」(華語義為「工具、槍械武器」)、「克虧」」(華語義為「委屈、吃虧」)等,希望民眾於學習時,能比較、了解不同文化間的異同,進而尊重彼此的文化內涵。

閩南語用字 小學校長:教聽說不教讀寫

99學年度開始,國中小閩南語教科書用詞不能再百家爭鳴,各說各話。但「吼」變成「哭」、「翁」變成「丈夫」,對還在加強國語能力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會不會造成混淆?小學校長說,「一定會混淆」,建議低年級教學只要教聽說,不要教太多讀寫。

台北市鄉土語言輔導團召集人、百齡國小校長紀清珍說,小學生閩南語教學應著重在聽、說的溝通,不要太強調拼音和寫字。針對部分可能造成國台語混淆的用語,他 認為老師教學時要有策略,什麼該教、什麼不該教,要拿捏得好。有爭議的語詞只要教讀音就好,否則就要跟學生講解清楚,同一個字在國語、閩南語的字義不同。 例如,國語「翁」是老先生,台語「翁」則是指丈夫。

(聯合晚報)
--
教部為雞平反 「家婆」才愛管閒事

教育部二日公布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三批,為長久以來錯用、誤用的寫法「正名」。許多寫法都和常見用法不同,例如「嗆聲」正確寫法是「唱聲」、「燒聲」正確為「梢聲」、屁股則要寫成「尻川」。未來教科書、KTV歌詞、文學作品,都建議使用這些用字。

教育部彙集語言專家學者的意見,曾於九十六、九十七年公布兩批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因為部分選字較為生澀遭到反彈,例如不能寫「熊熊」而得寫「雄雄」,不能寫「好家在」而要寫「好佳哉」。

教育部昨天又公布第三批、三百個用字,仍有許多寫法和一般民眾的印象不同。例如網路上形容某人很囂張,常常說「(你很)搖擺喔!」教育部的推薦寫法為「囂俳」。罵人很骯髒,網友常寫成「胎溝鬼」,推薦寫法則為「癩 鬼」。

另外,像是罵人愛講閒事,因讀音的關係常寫成「雞婆」,專家追本溯源,認為寫法應是「家婆」,為受到誤解多年的雞洗刷汙名。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祕書陳雪玉表示,台灣閩南語用字相當分歧,坊間用法也不見得統一,為了教學需要才接連公布三批、總計七百個常用字詞,以尊重本字、訓用字、借音字為原則,將每個語詞追本溯源,若原本的字詞太過冷僻、電腦打不出來,再選擇其他常見字代替。

陳雪玉舉例,例如閩南語中的走是「行」,「走」則是跑的意思,這和文言文的用法類似;又如「青盲」、「才調(本事)」等詞,保存了古漢語的用法,基於尊重傳統,都予以保留。

參與制訂用字的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所長姚榮松解釋,有些原使用字太艱澀,電腦都打不出來,在借用字詞時便需考慮「語感」,例如形容突然間發生的事,「雄雄」就比「熊熊」更有語感,也更接近本意。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教授洪惟仁則認為,閩南語用字應盡量通俗,但也要照顧到教學方便,接近本意較佳。他說,教育部公布的用字一定會有人覺得怪怪的,就連參與討論的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但已是盡量尋求最大的共識,建議兩年後再重新省視一番。

國語會執祕陳雪玉強調,不會「強制」社會各界使用,而是「建議」教科書、KTV等盡量以教育部的推薦用字為準,以求和教學同步。

(中國時報)
--
學閩南語 教部教你怎麼寫

很 多人會說閩南語,卻不知道該怎麼寫,教育部昨天公布官方版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公公」要寫成「大官」、「婆婆」是「大家」、「前天」是「昨日」、「屁 股」是「尻川」、「嗆聲」是「唱聲」、「喊拳」則是「喝拳」,知名閩南語歌曲「酒後的心聲」中,「狠狠一嘴飲乎乾」則要將「狠狠」改成「雄雄」。

教 育部國語會為了改善台語用字歧異,經廣蒐中小學閩南語教材及KTV排行榜閩南語歌曲,邀請大學台文系所教授及中小學閩南語老師花費三年時間研究,分三批公 布共七百個推薦用字,昨日公布最後一批,並彙整設計為隨手冊及字卡公布於教育部網站;下學年起,將做為中小學本土語言教材使用,也希望KTV業者製作台語 歌詞時使用推薦用字。

參與制訂閩南語用字的台師大台文所所長姚榮松說明,選字有兩大原則,先考據文獻用詞的本字,如果原始用字太偏澀,且電腦無法打字,在借用字時就要考慮「語感」,例如,台語的「狠狠」寫成「雄雄」,就比「熊熊」更有語感。

北市大安國小閩南語老師蔡淑如支持閩南語用字統一。她表示,應讓孩子一開始就學正確的閩南語用字,但她也坦承有些用字與民間俗用差太多,不利推廣教學。

家有小五生的楊媽媽表示,孩子在學校講國語,回家也習慣講國語,重點在營造閩南語環境,要求學艱深的閩南語用字,恐會造成孩子不想學。

北市百齡國小校長紀清珍表示,教育部公布的用字是妥協的產物,有些字連大人都不認識,依九年一貫課綱,小五、小六要學會寫簡單的閩南語用字,但國小老師很少教「寫字」,都以聽說為主,官方版參考就好。

外 界認為官方公布的閩南語用字和目前習慣用字不同,部分字詞讓人看不懂,姚榮松強調,那是站在國語觀點的批評,沒有意義,因為閩南語的母語教學就是要回歸閩 南語本位,在教學上必須正本清源;例如,一般人常用「雞婆」形容多管閒事,但其實用「家婆」的發音比較正確,且國語也有「管家婆」一詞,省略來說就是「家 婆」。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系教授洪惟仁則指出,學者討論時,許多字詞確實意見分歧,目前公布版本已是最大共識,他建議兩年後可重新審視。

(自由時報)
--
1年放生750次 生態隱形殺手

放生亂象多!保育團體今天公布台灣放生現象的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有750次以上的「放生活動」,每天平均2.1次,除了麻雀、青蛙,蟋蟀、田螺、魚虎也都可以放生,不只在國內放生,還遠渡重洋放到國外去,連國外保育團體都直呼「太誇張!」

動物社會研究會曾在2004年訪查全台2007個寺廟、團體,發現483個單位大量放生;另外6成鳥店販售各式放生物,種類超多,也販售外來物種。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國際人道協會今天發表最新追蹤報告,發現部分寺廟仍不斷舉辦「放生活動」。

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年1到9月重新訪查483個從事放生的單位,再加上1個放生組織,合計484個;最後成功訪查388個單位,其中256個單位繼續放生,比率達到6成6,又以密宗團體持續放生的比率最高。

更驚人的的是,放生地點除了國內,還有組織會到海外放生,地點遍及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尼泊爾、印度、西藏,不只危害台灣生態,也破壞他國的生態。

放生物種類也很千奇百怪,最常見的鳥類包括麻雀、斑鳩、黑嘴筆;水族類則有淡水養殖魚、海魚、泥鰍、土虱、鱔魚。甚至還有青蛙、烏龜、蚯蚓、蝦蟹、蜆、田螺、蟋蟀及蛇。還有放生組織在苗栗鯉魚潭水庫放生魚虎,吃光水庫中其他魚類。

動物社會研究會更發現,也有放生組織為避免爭議,仿效政府單位「放流魚苗」,今年就有一個團體在新竹漁港放生「50萬尾」虱目魚苗。

該會質疑,宗教團體放流魚苗難道是為了讓民眾有源源不決的海鮮?根本不符合宗教意義,甚至已經危害動物的生存權益。

(聯合晚報)
--
宗教放生年逾七百次 生態大浩劫

身體不舒服要「放生」!婚姻不幸福要「放生」!保育團體統計,台灣宗教團體每年至少放生七百五十次、平均每天兩次以上,但這些未經規畫的放生動物不但無法順利存活,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公布「○九年台灣放生現象調查」,五年前,全台灣會放生的宗教團體約有四百八十三個,今年下降到二百五十五個,但整體放生情況卻沒有趨緩,每天至少仍有二.一次宗教團體放生,還不包括只准內部成員參與的放生次數。

若以宗教別分析,○四年曾有放生活動的宗教團體中,目前本土佛、道教僅剩六十%繼續放生,但密宗卻高達九十六%仍堅持放生,現況令人擔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鳥店探知宗教團體放生的日期後,多會「增量」捕捉鳥類,再以「放生價」賣給宗教團體;但這些鳥經過長時間在籠內「羈押」,身心飽受折磨恐懼,學者研究放生鳥至少有一到五%的比例放生後因太過虛弱無法飛行,甚至死亡。

魚類放生後狀況更糟,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說,宗教業者大量訂購魚苗放生,但無法一一檢視是否混有其他種類魚苗,若混雜強勢外來物種,一旦長大後,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此外,大量魚苗放生也會有一定數量的魚體受傷死亡,更會引發水質敗壞。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更直接點名,由釋海濤法師成立的「生命基金會」,每年至少在國內外放生一百多次,平均每月十次,今年在新竹漁港更一口氣放生五十萬尾魚苗,嚴重威脅當地生態。

保育團體呼籲政府立法管制,但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相關討論一直在進行,但各界對於是否由中央建立統一法規仍乏共識,目前僅授權地方政府依照狀況訂定「自治條例」管理放生行為,全台目前也只有南投縣有相關規定;但林務局承諾會繼續由教育面加強宣導。

(中國時報)
--
「臉書」農場夯 佃農搶商機

Facebook(臉書)開心農場現在出現「網路佃農」!上班族忙打拼又怕開心農場荒廢,網路開始出現開心農場佃農,每天只要廿元,就有專人幫你澆水、除草、除蟲,讓網友搞笑回應,「說不定接下來還會有開心農場三七五減租。」

原先在網路販賣布衛生棉、布護墊的網友Mindy,看中上班族、學生族一邊上班、一邊害怕農場荒廢的焦慮,日前在自己部落格上成立「Facebook護理 之家」,網友可委託她幫開心農場翻土、澆水,開心水族箱的玩家則可委託Mindy餵食、蒐集寶物,每天只要廿元就可聘請「網路佃農」幫你顧田。

現職從事翻譯的Mindy說,自己也是開心農場的忠實玩家,一開始朋友都會互相偷菜、放蟲,勾心鬥角搞得大家心情很不好,後來她改為主動到朋友農場澆水、除蟲,大家互相關懷,心情都變好了。

由於Mindy工作時間剛好與一般上班族相反,漸漸開始有朋友委託Mindy白天幫忙照顧農場,Mindy這才萌生開辦「Facebook護理之家」的念頭,委託者從學生、上班族、業務等通通有。

另外,網友最近瘋狂轉寄一張富邦人壽內部公告「開放『非死不可』Facebook菜圃耕種時間」,提到「為鼓勵同仁早起耕種及正常工作,並效法農夫早起之 習慣,即日起開放早上六點至八點半、晚上六點至十點開放伙伴認真耕種」,「除上述時間內,嚴禁上網種菜」,最後更加大字體表示,「畢竟在冷氣房耕田是沒收 入的。」

網友熱烈轉寄這張公告,公告的始作俑者、富邦人壽北二區部經理黃權民卻絲毫不覺自己已成了網路名人。

相較於其他公司雷厲風行的禁止,黃權民笑說,「其實我也是禁止!」仔細一看公告開放上網種菜的時間,剛好都是該公司上班前及下班後的時段,有網友說,才不 要為了種菜,那麼早上班呢。黃權民說,業務工作沒有底薪,只要成交才有薪水,如果整天「待在冷氣房耕田」當然沒收入,希望藉此提醒年輕人「走到戶外打 拼」。

開心農場 種菜、防偷自己來

「開心農場」是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的網頁模擬經營類小遊戲,玩家透過自己的Facebook扮演農場經營者,從購買種子、澆水、施肥、噴農藥、 收成、出售給市場整個過程都必須管理。玩家可以對好友的農場除草、噴農藥,也可以到好友農場偷菜、放蟲,另外還可以購買「農民幣」擴建農場、添購看門狗防 止好友偷菜。

(中國時報)
--
不要「臉」的羅浮宮/張小虹(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由中、法、比、荷與歐盟共同出資拍攝的《臉》,乃以法國羅浮宮首部典藏電影掛保證,詭異的是羅浮宮在《臉》中幾乎沒「露臉」。

博物館出資拍片已非首例。與羅浮宮並列世界五大博物館的台北故宮,也曾為慶祝八十歲大壽,以「時尚故宮」為形象,出資邀約侯孝賢導演、王小棣導演、鄭文堂 導演拍攝以故宮為主題的電影,而這些作為形象促銷的電影,當然也相當程度以故宮的知名典藏藝術品為敘事主軸,故宮的主體建築為場景,讓「故宮」作為一個文 化與空間符碼認同的「臉」,清晰可辨。而高雄市政府、台北市政府等也先後出資獎勵拍片,只要電影中有一定比例的場景在該市拍攝,而後又能獲得國際影展大 獎,便給予巨額獎金。最有名的例子便是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獲柏林影展銀熊獎,片中有清晰可辨的高雄左營龍虎塔場景,遂獲得高雄市政府頒發的一千萬元獎 勵金。這些獎勵辦法旨在以影視力量行銷城市,只要能讓這些城市在影展中「露臉」,增加國際能見度者,通通有賞。當然這些獎勵辦法也往往回過頭來綁住創作 者,拍台北就一定要有西門町和101大樓,將城市感性化約為固定的景觀符號而失去了創意。

而這回羅浮宮出資拍片,重點不在形象促銷,而在藝術創作,故捨棄對法國文化耳熟能詳、對藝術史如數家珍的申請者,選中來自馬來西亞、台灣的「異鄉人」導演 蔡明亮,就是希望此跨文化的「異界結盟」,能激發出全新的創意火花。果然在《臉》中看不見眾人熟悉的羅浮宮符碼,沒有玻璃金字塔,沒有蒙娜麗莎,甚至連羅 浮宮主體建築的外部景觀與內部空間也幾乎付之闕如。《臉》中的羅浮宮是模糊難辨的下水道,沒有人會把羅浮宮跟下水道聯想在一起,也沒有人可以判別此乃羅浮 宮而非他處的下水道。《臉》中的羅浮宮表面上像是聚焦於達文西《聖約翰施洗者》的館藏藝術品,但這張小畫卻又只是一個敘事的「假面」,企圖帶出的乃是「莎 樂美」的故事,而此「莎樂美」的故事又不只是聖經的故事,而是上一個世紀末英國作家王爾德筆下的《莎樂美》,充滿唯美頹廢與酷兒情慾的「假仙」美學。 《臉》中的羅浮宮化為杜勒麗花園、拿破崙三世廳與宗教畫畫廊的驚鴻一瞥,卻又都不是羅浮宮舉世聞名、可一眼就認出的那張「臉」。

為什麼全球首部羅浮宮典藏的《臉》中卻看不見羅浮宮的「臉」?蔡明亮的《臉》究竟要拍什麼樣的「臉」?羅浮宮曾開放給《達文西密碼》等電影實景拍攝,所以 要看羅浮宮驗明正身的「臉」,好萊塢電影就可提供大量的影像畫面。蔡明亮的《臉》要拍羅浮宮,也不要拍羅浮宮,繞個彎帶出來的歷史與時間流變,不在羅浮宮 的建築本體,也不在羅浮宮館藏的藝術文物,而在電影中一張張老去的臉,楚浮演員班底尚皮耶李奧、芬妮亞當、珍妮摩露、娜塔莉貝葉的臉,蔡明亮演員班底李康 生、陸弈靜、楊貴媚、陳湘琪的臉,這些臉都在悼亡青春,都是時間流變電影膠卷上的影像印記,如幽靈,似鬼魂。而電影中那張五官最精緻最美麗的臉,法國首席 名模蕾蒂莎卡斯塔的臉,也是唱對嘴老歌、跳七紗舞莎樂美的臉,則成為導演蔡明亮作為藝術的「假面」,得以揭露創作者最私密的孤獨、挫敗、焦慮、慾望、對衰 老與死亡的恐懼。正如王爾德所言,「給他一個面具,他將告訴你真理」。「臉」在《臉》中是世事無常敏感脆弱的表面,是情感強度的戲劇獨白,更是「靈魂假 面」與「靈魂之窗」在虛實交界處的魔幻展演。

就因為羅浮宮膽敢不要那張歷史悠久、清晰可辨的「臉」,才可以與蔡明亮團隊共同創造出另一張前所未見、令人驚艷讚嘆的《臉》。從達文西到王爾德,從羅浮宮 到楚浮,從巴黎到台北,《臉》的文化異質性打開了藝術創作的全新可能。觀看著無人稱的《臉》彷彿聽見,親愛的,我把實體的羅浮宮變不見了,所以作為創作能 量的羅浮宮便無所不在了。

(中國時報)
--
拯救「波妞的港灣」之後/黃菁菁

現代人應以追求生活便利為先,還是應重自然景觀的維護呢?日本廣島地方法院於十月一日在一項判決中,否決了廣島縣福山市的「 之浦」的填海、造橋計畫,認 定自然文化景觀屬於國民共同的財產。連日本的名導演宮崎駿都親自召開記者會,讚賞法官的勇氣,因為「 之浦」正是賣座電影《崖上的波妞》的誕生地。

「鞆之浦」是位於廣島縣瀨戶內海中央,饒富古風的小漁村,在此至今仍可看到江戶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街道、燈塔、碼頭等,從小山丘上俯瞰的港灣風光更讓人驚嘆大自然之美。這個人口稀少、經濟蕭條的小鎮,因為《崖上的波妞》一片而聲名大噪。

宮崎駿在電視節目受訪時表示,他與所屬的吉卜力製作公司員工於○四年赴 之浦旅行,就迷上了當地遺留的江戶時代氣息,○五年二月還特地到當地租了可眺望港灣的獨棟民宅,住了整整兩個月,邊逛老街邊構思《崖上的波妞》的情節,這個小漁港帶給他許多創作的靈感。

《崖上的波妞》片中出現許多場景與「鞆之浦」十分雷同,如片中出現的「TOMO」超市,船上掛著寫了當地神社名字的旗幟等,都讓波妞迷確信這裡就是波妞一片的舞台背景,隨著電影的賣座,「鞆之浦」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前往。

不過,廣島縣為解決道路過窄、交通不便等問題,宣布要在二○二六年以前完成鞆之浦填海、造橋計畫,擬填平約二公頃大的港灣沿岸,建蓋一百七十九公尺的大橋,並於○八年六月向中央政府申請造橋許可。

當地居民對於廣島縣的此一決定意見分歧,贊同的人指出,當地的對外交通太不方便,使得年輕人紛紛外移,人口越來越少。反對的人則指出,這裡難得保留著獨特 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不應輕易破壞。上百名當地居民還在○七年四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廣島縣知事停止這項建設施工計畫。

宮崎駿在法院判決前向媒體表示,他住在鞆之浦的兩個月,每天都從窗口欣賞海的景色,發現海有各種不同的表情,當時若是沒有到此,就沒有《崖上的波妞》這部 電影。他還強調,人們若是認為公共建設可填補漁村人口減少、高齡化所產生的寂寞,那只是個錯覺,老後的寂寞是無法靠搭橋、蓋摩天樓而改變的。

此案在判決前就受到眾人的矚目,廣島地方法院負責審理的三名法官還親自到當地視察,最後判決指出,鞆之浦的文化、歷史景觀不僅是當地居民的財產,也是國民的財產,公共的利益,因此以應保護景觀為由,命令廣島縣知事不得批准此建設工程案。

這是日本司法判決中,以保護景觀為由,喊停大型公共建設工程的首例,判決結果可能影響廣島縣的施工計畫,也可能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是否核發造橋許可的決定。宮崎駿對此結果表示,日本應該今後如何做,此判決可說是踏出好的一步。

的確,現代人的生活講究迅速、便利,不知不覺中,自然、文化、歷史景觀正被一點一點地吞噬。人與大自然爭地的結果是,走到哪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冷冰冰的人造建築。

如何在現代建設與人文自然景觀之間做個明智的取捨,的確是現代人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不只會發生在日本,也同時會發生在世界各地。

(中國時報)
--
青春秘訣 少吃可延壽20%

青春永駐的秘訣,可能就是少吃點。英國實驗發現,透過阻止老鼠體內產生某種蛋白質,減少吸收卡路里,不僅可減少生病機率,還可延長20%壽命。

阻體內S6K1生長
英 國倫敦大學健康老化中心科學家透過基因控制,阻止老鼠體內S6 Kinase 1(S6K1)蛋白質的生長,可延長雌老鼠20%壽命,還可減少罹患老年疾病機率。S6K1會隨食物攝取量不同而改變,阻止S6K1生長,效果等同攝取較 少食物。研究負責人威瑟斯教授指出,阻止S6K1生長的老鼠不僅活更長,體型更苗條,行動更活躍,也較健康。
科學家1930年代就發現,老鼠少吸 收30%熱量,就可延長40%壽命且更健康。近期靈長類動物實驗也有類似發現,科學家設法透過基因改造控制 S6K1,免節食可減少熱量攝取。威瑟斯說,多家藥廠著手研究控制S6K1藥物。另活化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蛋白激酶也可阻S6K1生長,但市面活化AMPK藥物還不能做為抗老藥。英國此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科學》期刊。

(蘋果日報)
--
七年之滅/陳文茜

我們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國才會破家才會亡。
請打開你的眼睛,看看2009。從7月以來聖嬰現象席捲全球,8月莫拉克颱風登陸台灣。那一刻台灣已成為地球聖嬰現象的一部分,我們台灣人雖只把它當成縣長不在國內、總統支持度最低點。秘書長父親節吃了地瓜「大餐」的代名詞。但災難,並沒有結束。

氣候變遷取代戰爭
9月土耳其伊士坦堡、美國喬治亞、菲律賓馬尼拉……都泡在水裡;雪梨、昆士蘭蒙在沙塵暴裡;東非二千萬人饑荒。
自今年7月以來,不過短短三個月,世界上已有數百萬人國土破裂,家園毀滅;總計各國死亡人數超過十萬人,上百萬人經歷生離死別。
氣 候變遷取代了戰爭,原來國破家亡,不需以砲火為前提。菲律賓本周末第二個颱風直撲本島,才不過五天前凱莎娜颱風剛肆虐馬尼拉,整座城市淹沒,人人穿上救生 衣逃命,總統府只好打開大門,當災民收容中心。五天災情仍未退,山嶺有若莫拉克後走山的高屏地區,滿目瘡痍;土質仍飽含雨水,新的超強颱風又登陸了。菲律 賓慘狀比二次大戰日軍入侵還糟。
菲律賓與台灣、琉球三地並列太平洋第一颱風島鍊,都是太平洋上三大最容易颱風橫掃之地。今年我們沒有菲律賓的悲 慘,科學家認為只是僥倖。現在全台緊盯強颱未來二十四小時走向,CNN報導它有四條路線可能性,琉球、關島、台灣或直撲大陸;但無論哪一條,菲律賓免不了 都是第一站。全球暖化導致聖嬰成了常態,聖嬰又使得颱風已無分輕度、中度、強度,皆是破紀錄超大雨量;山洪、土石流與颶風歷次狂飆。今後每一個風和日麗的 日子,都是人生僥倖。
七年之後,我們會發現台灣免於大災難的地區愈來愈少。一本新上市的書籍《365號殖民島》想像大洪水後人生未來常景,每一年 都在搬家,能住一年就算安穩了。於是龍應台回憶的《大江大海1949》,七年後不需大戰爭,年年都是1949。人類不斷地移居,尋找安全之地;生離死別發 生在每一個山區與靠海之處;我們再無家鄉的意念,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許多城市、村落,都可以從地球上抹掉,沉入海裡。不斷地逃亡, 逃亡……發動戰爭的是地球,戰爭源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天崩地裂,勝過萬馬奔騰,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大國擋得住。於是緬 懷、回憶、紀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閱讀聯合國氣候變遷資訊越多,我越知道老世代的人,正如何扼殺年輕人未來。我們現在有投票權及經濟大權的成 年人,只想保住眼前利益。石化工廠、石油公司想辦法不為碳付任何代價,成年人不想改變生活方式。每個人雖想挽救地球,但都不願犧牲。於是整個地球共同實現 數學家定義的「囚犯難題」,人人都想搭便車,於是都成了「暖化的囚犯」,一步步目睹毀滅。
我想勸告年輕朋友們,拿回生命主導權;你們比任何人都應 大聲斥責那些毀滅地球的成人們。科學家們估計2020年左右北極將完全融冰;地球走上毀滅性的關鍵2度,只剩七年。那時你可能只有27歲,可能不到40 歲。你會來不及體驗享受太多人生,卻被迫與父母年年大遷徙。如果一切不改變,七年之後,我們都將不斷的經歷1949。

(蘋果日報)
--
流感隔離 飲食不辣不油 餐點分為個人份 用餐少說話防傳染

疾 病管制局指出,H1N1新流感疫情感染數增加幅度趨緩,但天氣變涼後將進入高峰期,目前估有2萬多人快速篩檢成陽性反應,自我隔離在家休息。署立雙和醫院 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指出,無論是確定感染流感或因避免群聚感染而隔離在家的民眾,都應盡量少外出,並戴上口罩,每天早中晚各量一次體溫,且因新流感易侵 襲呼吸道,隔離期間應避免吃辣及太油膩的食物。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指出,對於出現類流感症狀的患者,或經快篩檢驗確定為流感的患者,建 議應在家休息、自主隔離5到7天,待療程結束且症狀消失後再恢復正常生活。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自主隔離的患者,與家人一起用餐時,座位應保持距離 一公尺以上,盡量能將餐點分為個人份,若要共桌用餐,則一定要使用公筷母匙,且在餐桌上盡量少說話,避免飛沫傳染。

隔離中
每天量3次體溫
流感患者有沒有發燒和發燒持續時間的長短是很重要的指標,因此居家隔離中,應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量一次體溫,若連續發燒三天,便應就醫篩檢是否感染新流感。

飲食清淡避辣食
流感最容易侵襲呼吸道,因此,隔離期間飲食應清淡,不宜吃太辣的食物,如麻辣豆腐等,也要注意食物不應太油,如菜盤底可見一層油,建議將青菜或肉片過湯或過水後再吃。

不抽菸少喝酒
香菸中的焦油與尼古丁對於呼吸道、肺部嚴重傷害,加上新流感最易併發肺炎,居家隔離的民眾不應抽菸,何一成醫師說,飲酒有害身體健康,已用藥的病患更不能喝酒。

一人在家也應戴口罩
居家隔離中的民眾,即便白天在家裡只有一個人,也應戴上口罩,避免病毒藉由口沫沾黏家具,葉姿辰醫師建議,只能在睡覺、吃飯、洗澡時脫下口罩,其他時間都應戴上口罩。

連續睡眠8小時
出現類流感症狀的病患通常會感到十分疲倦,建議應趁著居家隔離的時間,充分休息,每天連續睡眠應達8小時以上。而為一般避免群聚感染而停課的學生,則應保持正常作息,否則開始正常上課時可能精神不繼。

家人做
餐點分份不共食
自主隔離者與家人用餐時,應盡量將餐點分為每人一份。若習慣共桌用餐,則使用公筷母匙,在餐桌上也避免說話,降低飛沫傳染機率。

每天清洗衣物
家中有自主隔離病患,外出時應戴上口罩,且有空時就應多洗手,每天穿的衣物更應清洗,而辦公桌、滑鼠等常用物品,每天也應清潔。

注意是否肌肉痠痛
若有家人在自主隔離,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肌肉痠痛、倦怠等症狀時,就要注意自己體溫,若發燒超過3天,就應就醫。

醫師說
不主動告知防恐慌
若因避免群聚感染而自主隔離,建議不必主動告知同事或主管,以免引起恐慌,只要勤洗手,並戴上口罩即可。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