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上班族 假日宅在家
職場競爭激烈,上班族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力仲介業者調查一千多名受訪者發現,過半上班族自認壓力大且過勞,壓力多來自上司,而下班後的紓壓方式以睡覺為主,其次是看電視,還有人認為上開心農場偷菜可以放鬆心情,近九成的上班族放假時選擇宅在家,什麼事都不想做。
上網偷菜 補眠紓壓
360d
才庫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公布「上班族職場壓力調查」,發現有六成三上班族自認因工作壓力過大而過勞,超過六成八認為壓力主要來自老闆、上司或客戶。業務員陳
先生表示,除自身業績,主管情緒是額外的壓力負擔,「常會影響到當天工作氣氛。」公關吳小姐說,面對客戶是主要壓力來源,「光想到就很沉重。」
此
調查也顯示,多數上班族認為下班回家後,最能解壓的方式以睡覺、看電視居多,最近超夯的Facebook也受青睞,不少受訪者表示,一回家就上開心農場種
菜或偷菜;八成九上班族在假日多選擇宅在家裡,睡覺或腦袋放空什麼事都不做。也有逾五成覺得自己是「窮忙族」,整日奔波勞動,卻始終無法擺脫貧窮。
(蘋果日報)
--
精子可人造 同性能育後代 幹細胞培育精卵 不孕症與基因大突破
美國學者宣稱在幹細胞生殖研究有重大突破,從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可發育成精子與卵子的生殖細胞,預計2至5年內可成功培育「人造精子」,這項發展對治療不孕症與基因研究都有極大幫助。
美國
史
丹佛大學教授佩拉(Renee Reijo
Pera)的團隊在前天出刊的《自然》期刊發表研究,他們以特定的化學物質與營養劑組合,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只有單染色體的生殖細胞,包括較成熟
的精細胞以及尚在初期階段的卵細胞,關鍵就在於他們發現生殖細胞形成之初,決定性細胞的關鍵基因DAZL和另兩種能影響生殖細胞發育的基因。
估計5年內可成
精子、卵子能以人工製造,衛道之士擔憂人類取代造物者,未來不需要異性就能生殖,「人造寶寶」恐引發道德爭議,但佩拉表示此舉並非為了培育成熟的胚胎,而是用於醫學研究。
人類的生殖複製很獨特,在實驗室裡觀察其他動物胚胎總是無法比擬;如能用人造精子和卵子,觀察人類生殖細胞發育的過程,找出不孕的關鍵,估計5年內可培育人造精卵。
相關研究還可避免生育缺陷,或進一步研究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的基因缺陷。
助精子體外成熟
榮總婦產科主治醫師何積泓說,找出精原細胞發育關鍵,可能有助精子在體外成熟,治療不孕,不過從精細胞到人造精子,還有一段距離。
幹細胞生殖科技突破
2009/07 英國紐卡索大學教授納尹尼亞宣布,率先在實驗室內以胚胎幹細胞培育出人類精子,後因被控剽竊而主動撤回論文。
2007/04 納尹尼亞宣布,其團隊率先利用男性骨髓幹細胞,製造出未成熟的精子。
2007/03 台大醫院婦產部宣布,成功從人類胚胎幹細胞中培育出將可誘導、分化成人類卵子的卵泡組織。
2006/07 德國哥廷根大學科學家與納尹尼亞宣布,利用老鼠的胚胎幹細胞複製出精子,並以該批精子成功讓母鼠受孕,生出7隻小老鼠。
(蘋果日報)
--
幹細胞能製精卵 不孕夫妻福音
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於自然雜誌發表報告,指出成功在實驗室以胚胎幹細胞製造精子與卵子。意謂不孕夫妻可「培育」自己的精與卵,用於試管嬰兒手術。
科學家製造的精子有頭與短尾,成熟度已足可讓卵子受精;卵子的發展仍在初步階段,但已較其他科學家進步。科學家是在找出正確的化學物與維生素組合後,成功誘引細胞變成精子與卵子。
目前科學家是以初期胚胎的幹細胞進行研究,未來將改用皮膚細片。科學家將先以一個混合物,逆轉皮膚細胞的生理時鐘,將它恢復成胚胎幹細胞狀態,再轉化成精子與卵子。以自己的皮膚培育精子與卵子,較不易產生排斥。
這項科學還可能帶來以男性皮膚製造「男性卵子」、女性皮膚製造「女性卵子」的結果,如此一來,同性戀者將可擁有親生子女。
但是因為女性細胞並無男性的Y染色體,某些科學家對於以女性細胞製造精子的可行性,抱持高度懷疑。
上述美國科學家的進展,可望解開精子與卵子製造的諸多秘密,誕生不孕症新藥。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芮妮‧裴拉(Renee Reijo Pera)預期5年內新藥可問世。
她說,男性罹患不孕症的主因之一,是精子數量太少或品質不佳,科學家了解培育精子的方法後,也許可以促進不夠成熟的男性精子發育。
以胚胎幹細胞製造精子與卵子,將徹底改變夫妻「做人」的面貌。不孕以及因為癌症治療無法生育的夫妻,可一圓子女夢,但其中也涉及道德與倫理問題。嬰兒誕生可能全程人工完成,過程中不需要男性,也不需要女性。
反對者警告上述科學將扭曲與破壞家庭成員關係。
(聯合報)
--
生殖細胞演化機制解密 有利不孕遺傳病研究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員發現可以操控生殖細胞演化機制的關鍵基因,在這項技術更加成熟後,不孕症判斷或遺傳病研究將更為準確、方便。
主導這項研究的培拉(Reijo Pera)表示,學界一直都想揭開胚胎幹細胞產生生殖細胞的機轉,但因為演化期是在胚胎滿兩週前就完成,觀察困難因此一直無法突破。
研究人員這次取得突破的方式是利用胚胎幹細胞做為研究對象,先在胚胎幹細胞中植入能辨識生殖細胞的蛋白質,接著分離出篩檢確定的生殖細胞,進行第二階段研究。
研究人員已經鎖定DAZ、DAZL、BOUL等3種可能基因,經過逐一開啟關閉作用後,發現DAZL是影響生殖細胞轉化的關鍵,DAZL關閉時,生殖細胞產生量只有開啟時的一半。
DAZ與BOUL的作用則是調控減數分裂,讓染色體的數量可以順利在生殖細胞分裂時減半。
培拉表示,這項發現如果與誘發型多功能幹細胞(iPS)結合,在進行不孕症案例判定時,就可以先利用誘發技術將成人細胞還原成幹細胞狀態,接著再研究生殖細胞演化過程到底出現什麼問題,瞭解不孕症的成因。
贊助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則表示,除了不孕症研究,研究成果還能協助瞭解先天畸形與染色體異常的成因。
研究報告今天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網路版。981028
(中央社)
--
救不孕! 人造精卵 五年問世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已在實驗室中,成功利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原始的人類精子與卵子,不僅改變為人父母身分的面貌,也可望為不孕症治療開啟新機,協助因癌症治療致不孕者或甚至是同性伴侶,能夠生下帶有自己基因的下一代。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
人造精卵具潛在好處,如可洞察導致疾病與殘障的重大基因突變等。不過,人工精卵問世至少還得再等五年,且必須排除生殖最後恐怕完全以人工方式包辦,以致男女在生殖過程中退居二線等重大道德與安全障礙。
英國媒體二十九日報導,此一成果令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生殖系統上的能力為之改觀,有助於確認多種基因對製造卵子與精子的重要性;此一突破可望解開精卵形成的諸多謎團,有朝一日在生殖力的回復或保存方面開創新的途徑。
研究人員發現,化學物質與維他命的適當組合,可「誘騙」幹細胞發展為卵子與精子;這種有頭部與短尾的人工精子,被認為已成熟到足以讓卵子受精。人工卵子雖仍處於初級階段,但已超越以往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是用初生胚胎的幹細胞進行實驗,並希望未來能使用皮膚薄膜來重複製造人工精卵的過程。
(自由時報)
--
Google音樂搜尋 可試聽購買 挑戰蘋果iTunes 目前僅在美推出
網
路搜尋巨擘Google要挑戰蘋果iTunes的線上音樂商店霸主地位,前天在洛杉磯推出全新音樂搜尋服務OneBox,不僅提供全曲試聽服務,還有線上
購買連結,希望透過方便的正版音樂購買管道,拯救為盜版所苦的音樂界。不過,這項服務初期僅在美國提供,還不確定會不會在台推出。
Google跟
Lala.com及iLike音樂網站合作推出的OneBox音樂搜尋服務,只要鍵入歌手、歌名、專輯、甚至是一段歌詞,就會自動跳出iLike或
Lala.com的試聽視窗,提供一次全曲試聽機會,以及音樂錄影帶或演唱會等訊息,聽了喜歡再透過旁邊的連結進行購買,希望提高網友購買正版音樂意願。
Google產品經理皮特曼(R.J. Pittman)表示,Google每天有數百萬筆音樂相關的搜尋,為提供使用者更豐富的歌曲搜尋經驗,才會有OneBox的誕生。
不用安裝軟體註冊
Google本身並不從歌曲銷售抽成獲利,而是靠出賣搜尋頁面右邊的廣告欄位賺錢。
Google
新服務可能影響蘋果iTunes線上音樂市場,因為OneBox不像iTunes要安裝軟體,也不用註冊帳號,對怕麻煩的網友來說是一大福音。華納、
EMI、新力和環球等4大唱片公司已授權跟Google合作,環球音樂盛讚這項服務可望改變唱片界生態,「消費者追求簡單便利,Google辦到了。」
(蘋果日報)
--
Google線上音樂 隨你點唱下載
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正式跨足線上音樂領域,廿八日宣布與社交網站MySpace旗下iLike及線上音樂網站Lala.com合作,提供「OneBox」音樂搜尋服務,讓網友把搜尋引擎變成私人點唱機。
日後樂迷在Google尋找歌曲時,只要輸入歌曲、歌手、專輯名稱,甚至部分歌詞,便可找到心愛的音樂。而且iLike或Lala支援的彈出式小視窗,會列出搜尋到的歌曲,提供線上試聽。
OneBox最大賣點是,它不像其他業者只提供卅秒試聽,而讓使用者可聽完整首歌。點選「播放」鍵後跳出的MySpace視窗,可連結到音樂下載和訂購網頁,也能連上相關的音樂影片及歌手演唱會資訊。
Google表示,他們每天收到幾百萬筆音樂相關搜尋,而音樂與歌詞等字眼一直名列搜尋前十名;在前一千個關鍵字搜尋中,有六%和音樂相關。
iLike創辦人、Myspace資深副總裁帕卓維認為,歌手、唱片公司、消費者和協力業者都是贏家。環球音樂公司指出,對唱片業者而言,最重要是OneBox協助音樂愛好者找到合法音樂來源。
Google則強調,他們不會從OneBox分得任何營收。Lala創辦人阮比爾樂觀預期,OneBox可望帶動該公司營收成長十倍,在一年後躋身全球最
大線上音樂零售商之列。由於涉及版權和發行問題,OneBox服務目前僅限於美國,未來Google希望在其他國家洽談合作夥伴,讓這項搜尋服務國際化。
(中國時報)
--
嬰對聲音無感 恐遲緩 親子增互動 訓練反應
耕
莘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陳培濤醫師指出,近1年小兒科門診,發展遲緩患者中有3成2歲以下的嬰兒因為缺乏環境刺激導致遲緩,且觀察門診人數有成長的趨勢。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科許雅雯醫師表示,學習發展遲緩的可以從語言溝通的反應來作基本檢測的依據,若發現出生4個月大的嬰兒對照顧者的聲音完全沒有反應,如同
聽不見,應就醫接受早期兒童療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6歲前發展遲緩的機率約為6-8%,6歲前也是治療的黃金期,其中3歲前的
療效更是3歲後的10倍。許雅雯醫師表示發展遲緩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先天性如基因問題造成就必須在一開始接受早期兒童療育。而後天性會因為生長環境、
營養不均,還有幼兒照護者的照護方式,都會影響,需從日常生活細節觀察。許雅雯醫師表示,可藉由語言行為簡易的判別,如果出現對語言溝通反應遲緩等障礙,
應在3歲前趁早接受早期療癒,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兒童年齡與行為能力判斷
年齡/能力
1歲前:具備簡單的粗動作能力,如3個月會翻身,4個月發出簡單的聲音,6個月會坐,9個月會爬。
1-2歲:模仿父母的聲音,不過尚未能了解詞彙背後的意義。如:爸爸、媽媽
2-3歲:可說疊字語彙,並可以手指出語彙代表的人事物。如:車車、吃吃
多互動
0-3歲聽有聲書
除了親子之間互動的遊戲如捉迷藏及畫畫之外,父母可以利用有聲書,或唸故事給小孩聽,及搭配圖卡培養觀察應對的能力,訓練小孩對聲音的敏感及反應能力。
要避免
電動會延緩學習
0歲至6歲是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因為電玩遊戲場景的重複性高,且從電視中裡電路板中的電磁場發出的輻射線非孩童大腦能負荷,恐影響孩童學習能力。
家長勿溺愛孩童
父母不能只重視孩子生理成長,更要注意小孩的行為,尤其要避免養成小孩有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要適切的讓小孩表達需求和欲望,才能在每個階段有所成長。
醫師說
親子互動需專注
3歲以下的小孩父母應多陪伴孩子,每天至少需花1小時上在親子的互動上,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蘋果日報)
--
椰油加速代謝 助減重 比橄欖油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
用油中的植物油較少引起心血管病,但美國近年研究發現,屬於中鏈脂肪的椰子油比屬長鏈脂肪的橄欖油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病風險,因椰子油的脂肪較易代謝。楊
氏診所院長楊名權表示,人體補充適量脂肪可幫助對抗疾病,而適量椰子油還可助對抗病毒,減少感冒機會,更能輔助減重、對抗手腳冰冷。但若椰子油再加工如椰
酥,可能添加其他有害成分,便失去保護作用。
油脂中若含有飽和脂肪,容易在肝臟轉化成膽固醇,但不會因此出現血栓等,而是膽固醇分類中的
好膽固醇比例若偏低,如抽菸、喝酒、太少運動,使得壞膽固醇比例升高,就會使心血管病風險升高。而動物油因屬於飽和脂肪,再加上又是不易被燃燒利用而代謝
掉的長鏈脂肪酸,所以吃太多動物油脂是不健康的。不過椰子油雖然也有飽和脂肪,但卻是屬於較容易被人體利用代謝的中鏈脂肪酸,甚至可加速消耗體內其他的長
鏈脂肪酸,所以比動物油,若以燃燒代謝速度來看,椰子油比橄欖油更適合需控制體重的人使用。
要了解
長短鏈影響吸收
油脂成分的長短鏈與人體燃燒利用有關,鏈愈長就表示化學式中的碳原子愈多,選擇攝取鏈愈短的脂肪愈不容易變胖,但是在自然食物中有含短鏈脂肪的種類非常少,只見於高度醱酵的起司。
成分與母乳接近
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其中的油脂屬於中鏈脂肪,還可改善嬰幼兒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能吸收維生素、礦物質,增加抵抗力。
建議吃法
可淋生菜水果上
天然椰子油有椰子的香味,除可用來炒菜外,直接淋在生菜沙拉上是最簡單的吃法,或與水果醋混合調成油醋醬再淋在沙拉上。楊名權醫師還說,每天喝一茶匙的椰子油也可以,就像橄欖油的使用方法一樣。
當果醬塗餅乾上
椰子油溶點低,約只有22至25℃,可放在冰箱內變成白色凝脂狀保存,忙碌上班族若早餐來不及吃只能在辦公室解決的話,可在茶水間冰箱冰一小罐椰子油,帶全麥吐司或高纖餅乾去,把凝脂狀椰子油挖一點薄塗在高纖餅乾上當果醬也行,簡單又方便。
提醒你
冰存品質較穩定
椰子油的保存方式和一般油品一樣,要避免光源、熱源,但因為椰子油的溶點比一般油品還低,約只有22℃,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所以建議放在冰箱冷藏保存較佳,凝成乳白色狀態後,要使用時再拿出回溫即可。
醫師說
慢性病患特別注意
慢性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攝取油脂種類的選擇,但因椰子油單價較高,若是代謝慢、手腳冰冷、怕胖的人,則可依自己的情況適時選擇其他油品與椰子油替換使用。
(蘋果日報)
--
學者警告:漢堡絞肉可能混雜很多牛神經
我國即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範圍,台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提出警告,許多年輕人都喜歡吃牛肉漢堡,絞肉是漢堡的主要食材。國外發現,17、18歲青少年容易罹患新型庫賈氏病;他建議,政府應拒絕美國牛絞肉輸台。
長期食用牛肉漢堡,英國一名24歲年輕人罹患新型庫賈氏病,原本前途似錦,只能臥床在床,無法控制四肢,最後含怨而死。兒子死後,母親提出控訴,要求英國政府道歉。這是英國BBC電台最近一則紀錄片的內容,讓許多家長看了心驚膽跳。
對於這類悲劇,賴秀穗分析,作為漢堡的絞肉,很有可能混雜了許多牛隻神經,很難檢驗,確實存有一定的風險,對青少年更是一大威脅。25歲以上民眾幾乎就不會感染新型庫賈氏病,
「再等一年也不遲!」賴秀穗認為,我國應以採漸進方式來開放美國牛肉。美國已經有三年沒有傳出狂牛症相關疫情,不妨多觀察一年,屆時再評估是否放寬絞肉、內臟等部位進口至台灣。
賴秀穗指出,許多17、18歲的年輕人喜歡至速食店,吃漢堡、炸雞,而這個年紀正是最容易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病毒的時候。如果政府真的擋不住牛絞肉進口,青少年最好少吃牛肉漢堡。
「這個政府笨笨的!」賴秀穗強調,國人健康應該最重要,怎能用軍售、免簽證、引渡經濟罪犯等條件來交換?他更語重心長地說,曾向衛生署建議,不要一下子就開放這麼多,因為內臟、絞肉風險性較高,比較難控制,但最後結果幾乎是開放到底,等於是全盤照收。
(聯合晚報)
--
說小故事與講大道理/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議論文的寫作,旨在闡明觀點。因此,必須先有想法才有寫作動機。國小、國中的孩童,通常還懵懵懂懂,處於觀察、吸收的階段,這時要他們寫作議論文,確實頗有些難度。即使讀到高中、大學,真正寫出像樣議論文的,依我的觀察,在現在的學生當中也非常有限。
張曉風老師曾提到她的中學老師認定她「只能寫抒情文」。直到中年後,寫了許多的文章,她才憬悟:「十幾歲的我並不是不會寫說理文,而是我那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理,心中沒有什麼道理的孩子那裏說得出理來呢?」
的確!人們總要在觀察過環境、制度,對世態人情有了些許的了解後,才會開始喜歡和人講道理。老一輩的人常在說道理前振振有詞地加註:「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儘管鹽吃多了,只有增加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沒有適度節制,最容易出問題,但終究代表他對這個世界開始有意見。
沒意見,非得擠出點什麼道理出來,這正是如今學生面對作文只能搔首撓耳的原因。眼睛,得先看到世界;心裡,得先有了感情;大腦,得先爬梳問題;嘴巴,要學會清晰表達。這時,下筆才有真心話,文章也才有真精神。
照
說,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心裡應該慢慢有了積累,卻依然說不出個道理來,主要是課堂上缺少表達的機會;老師只負責傳道、授業、解惑,鮮少靜聽學生的意見。學
生學到的知識可能很豐富,但僅限於生吞活剝地應付考試,寫起作文來,往往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本裡的制式說辭,毫無個人想法。這種單向的灌輸,只能教出沒
有意見的順民,這就是我主張課堂上的討論一定不能少的原因。沒有經過腦力激盪,所有的道理都不會真正進到心裡。
審查國小課本,發現抒情、
敘事的文章多半問題不大,而只要一遇到議論文,無不讓審查者傷透腦筋,究其原因,恐怕也是因為道理真的不容易用寫的。所以,這類文章大多說辭夾纏,每段都
大同小異地重複上段同樣的論點,寫那樣的文章讓學生讀,也難怪學生無法心領神會!這部份和真實的人生頗有相互映照的趣味。大多數喜歡講道理的人,都潛藏囉
唆的特質,無法言簡意賅,常常一發不可收拾,讓人聽了備感焦慮,焉能指望這樣的道德教訓會有效果!尤其大人總是喜歡在生氣時才對孩子說道理,這時候,再有
理的話也總夾帶著幾分的憤怒和威權,孩子哪裡聽得進去!
我以為,小學階段其實不急著和孩子講道理,更不用讓他們辨識什麼是「論點」?什麼
又是「論據」、「論證」,鬧得學生越發糊塗。道理應潛藏在故事中,讓孩子聽出趣味、整理大要並歸納出意義,花點兒時間,請他們將心得扼要說出來。必要時,
再請他們設法編寫一個小故事,練練想像力及表達能力,這樣也就足夠了。一般人容易被鮮活有趣的小故事所感動!誰喜歡聽別人說的長篇累牘大道理!
(聯合報)
--
國際選美烏龍問答 拉美新奇觀…長城 孔子哪國人…日本
廿八日在南美玻利維亞舉行的國際選美活動,出現集體出糗的搞笑局面,目前難以確定原因是高原缺氧,還是美女程度太差。
「西語系美洲皇后」選美今年在蘇克列市公園露天舉行,當地《責任報》在比賽前向廿一位參賽佳麗提出七個機智問題。部分參賽者的答案搞笑連連。
佳麗的回答被主辦媒體分為「愛國愛鄉」和「純屬無知」兩大類型。前者如尼加拉瓜小姐,她回答「新世界七大奇觀」有幾處位於拉丁美洲時,堅稱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的劇院是其中之一。巴拿馬小姐則認為巴拿馬運河之外,長城也是拉丁美洲新奇觀。
純屬無知型答案中,代表前宗主國參賽的西班牙美女米爾最令人瞠目結舌。她被問到哥倫布在哪一年首度踏上美洲大陸時,回答:「一九八○年」,比正確答案一四九二年晚了近五個世紀。
這些佳麗的搞笑本領,直追今年五月巴拿馬選舉「環球小姐」代表時,候選人柯莎蕾莉的神來之筆。主持人問:「孔夫子是哪一國人?」她答:「孔夫子(Confucio)啊,是日本人…不,中國人?confusion(混亂)一詞就是由他而起的。」
(中國時報)
--
有預兆偏頭痛 腦中風機率高
一項最新的國際醫學研究證實,年輕女性若出現「有預兆偏頭痛」(aura migraine)症狀,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若患者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下、有抽菸習慣、又服用避孕藥物,更是腦中風的高風險群。
偏頭痛是好發於女性的常見疾病,又分為有預兆偏頭痛與無預兆偏頭痛,前者約佔偏頭痛患者的三○%,病人在頭痛發作前會出現某些預兆,最常見者為視覺錯覺,如眼前浮現星點、火花。
英國心臟基金會指出,高風險群女性患者最好戒菸,並使用不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因為雌激素可能會對人體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偏頭痛病友組織則建議,有預兆偏頭痛患者應訂立健康管理計畫,盡量降低發病頻率。
(中國時報)
--
咖哩薑黃素 可殺死食道癌細胞
愛爾蘭「寇克癌症研究中心」(Cork Cancer Research Centre)發現,以黃咖哩烹調的菜餚不但下飯,黃咖哩的薑黃素(curcumin)成分還有殺死食道癌細胞的功效。
根據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從事的實驗,薑黃素會於廿四小時內啟動促使致命癌細胞凋亡的信號,而癌細胞隨後也會開始自噬。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研究團隊領導人麥肯納女士表示,科學家早已知某些天然成分會令癌細胞凋亡,而薑黃素可能具有治療癌症的價值。
英國癌症研究院(Cancer Research UK)的沃克博士指出,這項發現為運用薑黃素所含天然化學物質研發抗食道癌藥物開啟了契機。
黃咖哩所含的薑黃素長期被視為具有療效,目前已有運用薑黃素治療關節炎與老年失智症的臨床試驗。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食道癌罹患率增加近一倍,據信與肥胖、酗酒和胃食道逆流症日趨盛行有關。英國每年約有七千八百人罹患食道癌。
(中國時報)
--
十七帖/蔣勳
王羲之給周撫的信多是草書,有漢代章草的意味,二人書體自有默契。優美灑脫自在的書法,談的內容都是家常平凡小事,一問一答,十分親切,反覆閱讀,書風文體都有韻味。入秋以來,每日細讀一帖,如讀秋光。
《十七帖》在宋代刊刻時,搜有二十八件王羲之的信。其中包括「遠宦帖」在內,大多是寫給當時在四川做益州刺史的周撫的,算一算,超過二十封。
《十七帖》第一帖是──「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已具,示復數字。」這就是王羲之寫給周撫的短信。十七日王羲之已經寫了信給周
撫,託他的妻舅郗曇帶去,郗曇還沒出發,王羲之又收到周撫的信,可見他們書信往來很頻繁。因為王羲之前一封信已經一一回答了周撫的問題,因此這一封信只寫
了簡短的幾個字。這封信開頭有「十七」兩個字,因此被稱為「十七帖」,成為王羲之摹刻法帖名稱的來源。
《十七帖》唐代摹刻時並沒有那麼多件,我懷疑有可能是唐太宗完整蒐集到當時留在蜀地的一批王羲之寫給周撫的信。南北朝三百年,中原戰亂,四川相對是比較安
定的,王羲之的信帖也可能在周撫家族手上保留得比較齊全。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的《十七帖》後來增補加入了六帖,合成了總共二十八件的王羲之《十七
帖》。
周撫在四川做三十多年的地方官,王羲之對沒有去過的蜀地很有興趣,充滿好奇。《十七帖》中有好幾封信是詢問周撫關於四川的山川景物文化產業等等。
「成都城池帖」問的是成都城門城牆是不是秦代古蹟──「往在都,見諸葛顯,曾具問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令人遠想慨然。為爾
不?信具示。為欲廣異聞。」王羲之聽說遠在四川成都還保留了秦代的城池建築,他對這麼古老有歷史的建築很是嚮往,特別問周撫是不是真的,很想增廣異聞。
對於蜀地的文化人物歷史的嚮往,還表現在《十七帖》的「嚴君平帖」中──「嚴君平、司馬相如、楊子雲皆有後否?」很短的一封信,問起漢代蜀地一些歷史名人,很想知道他們在四川還有沒有後代。
另外一封「漢時帖」,問的是四川漢代的「講堂」──「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
取,當可得不?信具告。」王羲之對四川漢代留下來的講堂很好奇,想知道是漢代哪一位皇帝設立的。又聽說講堂裡有三皇五帝以來帝王聖賢畫像,畫得很精妙,因
此問周撫:有沒有人能臨摹畫下來寄給他看。
蜀地的文化歷史常在王羲之嚮往中,蜀地的山川自然之奇也讓他心馳,「蜀都帖」裡談到他看了周撫對蜀地山水的描述,覺得比揚雄〈蜀都賦〉、左太沖〈三都賦〉
都還詳盡。因此與周撫約定要一遊蜀地,「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已馳於彼矣!」只是構想,還沒有行動,已經心魂飛馳到四川了。
王羲之對四川特有的「鹽井、火井」也充滿興趣,「鹽井帖」中問周撫──「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看來王羲之並不是只讀死書的書呆子,他問周撫有沒有親眼看到鹽井、火井,要周撫詳細告訴他真實情況,很有實證的精神。
周撫也常寄送蜀地的特別物產給王羲之,有一次寄的是●竹手杖,王羲之回信致謝──「去夏,得足下致●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
惠之至。」王羲之把四川土產●竹手杖分給年紀大的老者,也讓大家知道周撫遠方捎來的好意。周撫送●竹杖的事,王羲之還在另一封信中提到
──「周益州送此●竹杖,卿尊長或須今送。」這是他為了分送竹杖寫的短簡了。
王羲之給周撫的信多是草書,有漢代章草的意味,二人書體自有默契。優美灑脫自在的書法,談的內容都是家常平凡小事,一問一答,十分親切,反覆閱讀,書風文體都有韻味。入秋以來,每日細讀一帖,如讀秋光。
(中國時報)
--
美牛事件的七門課/周桂田(台灣大學科技暨生醫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美國牛肉進口爭議越演越烈,中央政府棄守把關之責,而將風險責任直接轉嫁到消費者個人身上,形成風險個人化之危機;同時,全國也陷入地方或民間自主管理、自律之迷思,而行政院長也附和鼓勵,真是奇觀。套句台北縣長周錫瑋所說「這是自欺欺人」。
事實上,自一九九○年代末,世界各主要國家對於具有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潛在風險的問題,皆視為軍事及經濟之外的國家安全事務。除了高度重視採取預警原則之外,更重視在進行決策過程與公民進行溝通,而取得決策的正當性。
此次,中央政府宣稱煞費苦心的談判及決策,一方面掉入了發展型國家唯經濟發展優先的迷思,忽略了國民健康之非傳統安全因素,而造成錯置的比例原則判準,可
見高層並不具備全球化風險事務的視野;另一方面,迴避科技決策的民主與溝通,即使綠黨、主婦聯盟於前數個月要求衛生署舉行開放美國牛肉政策之聽證會,也被
迴拒。整體違反國際上之科技民主潮流,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一課。
而在這樣的決策類型引發全國譁然,決策者試圖亡羊補牢,匆忙的要向充滿憤怒的公眾進行所謂的「加強溝通與說明」,或向國會議員遊說,以阻擋食品衛生管理法的修正,在早已充滿不信任的氣氛之下,進行無效的風險溝通。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二課。
看來,行政院是決定硬著頭皮幹,然而,狂牛症病毒潛藏至少二十年,一旦爆發開來將造成連續數十年動物疫病傳染及人類生命的風險威脅,不但漠視現行消費者的
權利,也當波及未來的世代。不要忘了,馬總統數個月前才簽署聯合國社會、文化及經濟公約,此舉乃違背世代正義,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三課。
二○○六年扁政府時代開放美國牛肉政策,衛生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風險評估,不但涉及以計算戴奧辛汙染的模式計算使用美國牛肉的風險之謬誤,同時,
衛生署也扭曲專家委員會的判斷「共識」,而造成數位重量級專家憤而請辭;而本次的委託台大公衛學院之風險評估過程,也傳出衛生署強力的行政介入之疑。此種
政治凌駕相異者的專業意見,或扭曲風險評估的方法及過程,似乎仍充斥在我國的各種環境影響評估,而往往引發決策品質的低落與公眾的高度不信任。這是我們學
到的第四課
而目前,與扁政府時代同樣,行政部門大玩風險評估數字遊戲,宣稱美國狂牛症牛肉風險只有幾億分之幾,聽者霧煞煞,但信者恆信之。請不要忘記,二○○六年開
放美國牛肉,當時宣稱帶骨牛肉有較高的風險,不予開放,而與目前開放的說詞大相矛盾;也請不要忘記,美國每年銷售三千六百萬隻牛,只有約一%也就是三十六
萬頭牛的篩檢,而仍有三千多萬頭牛未曾篩檢,其潛藏風險之高可以想像,而日本、歐盟是每頭牛皆篩檢。到現在官員還大玩數字迷障,專業獨大而仍無法理解民眾
的恐慌在何處,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五課。
再者,無論是上到總統或到衛生署官員,都宣稱將嚴格把關,加強查核,然而,這些說詞套用在我國國情上,民眾相信嗎?比較日本,二○○六年在開放美國牛肉,
發現帶骨牛肉旋即於該年六月再次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反觀我國,同樣在二○○六年一月開放美國牛肉,而分別於三月及四月發現帶骨牛肉試圖闖關進口,衛生署並
未積極處理。鬆散的管制能力屈服於政治壓力之下,這是我們學到的第六課。
最後,中央政府沒有把關,將風險推到個人化責任,一方面行政院又「溫柔的期待」業者的自律,另一方面政府又宣稱煞費苦心的談判不易,國家安全的邏輯只落在
發展型國家重視經濟發展優先(或許有軍事優先吧)、而繼續犧牲我國已經千瘡百孔的環境權與健康權。要不要正視這些全球化生態、健康、食品風險所鑄造新典範
的非傳統安全問題,這是我們目前最急迫應該學習與反省的一課。
(中國時報)
--
一塊牛肉不只是一塊牛肉/胡晴舫
食物與能源,已是全球現代人生活的兩大隱憂。由於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台灣社會終於開始大量討論。
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與依賴能源的程度幾乎同步演化。我們已經沒法想像不能搭車自由移動、無法上網溝通的日子,也早已習慣飲食方便、想吃就吃的生活。
一切環境機制,都為了服務現代人這些生活習慣與期待。舉目,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一點都不理所當然。買一雙打折促銷的運動鞋,扯上石化原料、區域關稅,還有一位年輕女工的青春與她的健康;原想藉多走路而節能減碳,買了這雙鞋後倒先增加了碳足哩數。
同樣,裹了保鮮膜在市場販售的一塊牛肉從來也不只是一塊牛肉。
任何人讀過美國記者艾瑞克西洛瑟(Eric
Scholsser)上世紀末經典之作《速食國度》─尤其關於屠宰廠的篇章─想要吃牛肉之前都會再思。無關宗教不鼓勵殺生,而是整個由牛到牛肉的過程過於
驚悚,彷如從人類惡夢最深處蹦出來。當然,那些地獄情景不會跑到你的餐桌上來,就像現代生活的其他經驗一樣,我們所見所觸的一切往往已是整套人工產業的最
終成品,早已經過高度處理、精心包裝,只剩下感官美感,包括我們自己的死亡。
西洛瑟因此用美國軍事基地來形容食品工業,看似一座躺在大自然的普通山脈,景觀萬年不變,裡面卻早已經挖空,鑿出無數房間、通道、樓層、實驗室,裡面有美
髮院、球場、電影院、雜貨店,就算發生核爆,世界毀滅,幾千員工仍能自給自足幾年。那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城市;放在你桌上的豌豆,雖然看起來、聞起來、
吃起來是豌豆,卻不是豌豆。新鮮豌豆經過冷凍、包裝、運輸、解凍、烹調之後,成分營養早已起了變化,不再是原來的那把。
當消費者站在冰櫃前選肉,或坐在餐廳等著上菜,已是食品工業作業流程的最後一站。
人們對車禍、戰爭等所能造成的生命危害抱持高度警覺,卻對自己天天必要吃下肚的食品掉以輕心。當我們終於懂得質疑盤中食物時,通常如西洛瑟所描述的那位美
國母親早已付出慘痛代價,她親眼目睹八歲寶貝兒子經歷了迅速而激烈的死亡,卻完全不明白發生什麼事。大腸桿菌潰爛了孩子全部器官,包括大腦,臨死前已不認
得自己的母親。而她只是帶他去速食店,吃了一個漢堡。
然而,如西洛瑟寫書採訪時發現,食品工業其實是世上最大的黑幫生意,牽涉太多的利益輸送、市場壟斷、政治掛鉤乃至暴力,當他走訪那些與食品工業合作的農家
牧場時,沒有人願意開口,很大原因出自害怕。資訊的不透明、生產方式的不公開,讓食物變成現代人生活安全的最大變數。
尤其在全球化時代,食物整天飛來飛去,縱使檢驗機構多如牛毛,當消費者在超級市場想要辨識食品,還是只能靠那一張張業者自行張貼的標籤,業者仍可能為利潤
說謊,日本餅乾「白色戀人」就曾篡改了製造日期。食物,如同水與空氣,需要政府介入,嚴立法規,替所有人強力把關。
全球食品工業發展至此,也有跡可循。我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如同對待現代生活的所有事物,總是渴求豐富便利,還要價格低廉。精進食品工業的驅力其實跟發現原
子的動機沒什麼不同,一切開端未見得惡意,卻是好意。譬如基因改造農作物,原本是為了量產、減少蟲害,乃至幫助人體自製維生素,結果卻引發許多莫名病症,
專利權更淪落為企業的金錢遊戲。
已不光是美國牛肉,而是我們所吃的一切的一切。紐約已經發起百里飲食,就地取材,只吃時令;而巴黎餐廳也吹新風,打破連鎖,避免中央廚房,回歸小規模,廚師每日親上市場挑菜。現代人類的飲食習慣創造了一頭怪物,唯有透過改革飲食文化才能摧毀它。
(中國時報)
--
台大博士生 吃牛糞抗議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一席「機車論」,引發網友譏諷「吃屎也比騎車安全,美國人怎麼不去吃屎」,台大社會所博士生朱政騏更直接演出「吃牛糞」,抗議麻木不仁的馬政府,表達指「吃美國牛比吃牛糞還恐怖」、「馬英九、吳敦義的話若能信,大便也能吃!」
名為「我吃牛糞,我抗議!」的影片昨天放上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fMMxNJCs9e0),立刻引起熱烈點閱與討論。
影片最後,朱政騏說:「馬英九政府不顧人民生命,還騙大家,你只要選擇不吃就沒事,其實一旦開放,美國牛將無孔不入,不要以為你還有選擇。」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力挺,網友midwooton痛罵:「政府官員罔顧人民健康,才應該每天去吃屎!」
(自由時報)
--
倫敦新點子 推出二手墳墓
人口高達八百萬的英國首都倫敦,自有人居住以來歷經二千年,因此地底下還有更多數以百萬計的先人骸骨長眠地底,而倫敦現在就快要沒有墓地可用了。如今,倫敦市最大的公墓只好試圖說服市民與陌生人共用墳墓。
共有約將近一百萬倫敦人安息的「倫敦市立公墓」管理官員柏克斯說:「很多人說,『我不要把我的父親葬在二手墳墓』。你必須處理這種心態。」
許多其他歐洲國家定期在數十年後重新使用舊墳墓,但英國受限傳統與政府很少管制,這變成是英國特有問題,對許多人來說,英格蘭人的墓穴就像是家,是自己的城堡。
這項觀點在美國也很普遍,美國就像英國一樣,傾向於視墳墓為不朽且不能受到打擾。不過美國比起英國還有很多空間,所以下葬危機沒有這麼嚴重。
在
英國許多地區,重新使用舊墳墓依然不合法,但倫敦市立公墓打算鑽法律漏洞,讓凡是在首都尚有剩餘空間的墳墓在七十五年後得以重新收回使用。自從去年修法
後,公墓工作人員展開更敏感的工作,包括挖掘舊骸骨、重新安葬到更深的地底,之後安置新屍骨於頂端,形成所謂的「雙層墳墓」。
(自由時報)
--
睫毛膏天天刷 小心惹上眼瞼緣炎
美麗的妝容是許多女人的夢想。完整的彩妝包括粉底、蜜粉、遮瑕霜、眼影、眼線、睫毛膏、腮紅、唇蜜以及口紅等,這些美麗繽紛的彩妝用品可以變化出不同的造型,但是每天重複使用這些產品,真的安全嗎?
儘管衛生署對於化妝品訂有相關的規定,包括重金屬限量規定、微生物的容許基準等,也定期抽檢市售的化妝品,但是市售商品驗出不合格成分的事件仍時有所聞,選購及使用時,要特別留心。
重金屬在化妝品的成分中,被歸為不純物,大部分存在於色素分子中,因此不會在成分表中被標示出來。
●衛生署的規定,化妝品中的鉛和鎘不得超過20PPM,而砷不能超過10PPM;可能含有鉛或砷的彩妝品包括眼影及口紅。
過量的鉛會導致血紅素下降,長期累積在體內造成鉛中毒,而且過量的鉛會經由臍帶進入胎兒體內,進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因此懷孕及哺乳的女性要更加小心。
在沙烏地阿拉伯有一種傳統的化妝墨(kohl),是中東及北非婦女用來塗黑眼睛周圍的化妝品,含有大量的鉛,民眾如果去當地旅遊,購買化妝品時要特別注意。
●汞也是另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重金屬。衛生署明文規定化妝品中不得含汞。含有汞的產品會影響小孩的神經系統發育,也會影響對肺部及腎臟功能,因此千萬不可使用來路不明的化妝保養用品。
●衛生署所規定的微生物含量基準,在嬰幼兒使用及使用時會接觸到黏膜的化妝品,其生菌數限制為100CFU/G以下,其他類化妝品的生菌數限制為1000FU/G以下。
最值得注意的產品是睫毛膏,國外有一個研究。檢驗睫毛膏中的細菌,全新未使用的睫毛膏沒有細菌,但使用3個月之後,有高達36.4%的睫毛膏含超量的表皮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細菌。
由
於睫毛上本來就有一些微生物,刷具沾染睫毛膏塗抹於睫毛上的化妝過程,可能使刷具表面沾有細菌,被「污染」的刷具又再放回睫毛膏的容器內,每天重複的過程
就產生了超量的細菌,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急性或慢性的眼瞼緣炎。若處理不當,有可能造成眼瞼外翻,甚至使結膜受損。因此使用睫毛膏及眼部的彩妝用品時應特別
小心。
彩妝在現在的工商社會已被認為是基本禮儀,在美麗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才能真正容光煥發!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