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91026

手機用10年 長腦瘤多39% 世衛跨國訪問上萬人「應限制兒童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即將提出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會導致腦瘤的研究報告。其中證據指出,長期大量使用手機者,罹患腦瘤的風險較高,此研究可望作為各國制定手機使用指導方針時的相關依據。


這項研究斥資2000萬英鎊(約10億6287萬元台幣)、歷時10年、訪問對象橫跨13國、共1萬2800人。WHO資助並監督「Interphone」 機構研究,訪問腦瘤患者與健康者手機使用方式是否不同。初步分析結果發現,在某些研究中,使用手機達10年或更久時間者,罹患腦瘤的風險大為增加。

無線電波輻射影響
其 中8國研究裡,有6國顯示罹患神經膠質瘤(最常見腦瘤)機率增加,其中1國甚至增加39%。研究聽神經瘤的7國研究中,有兩國研究報告顯示,使用手機達 10年者,長瘤風險會提高,瑞典報告指出罹患機率為3.9倍;以色列研究發現,大量使用手機者,罹患腮腺瘤機率則高出50%。Interphone研究機 構負責人表示:「目前研究尚未有決定性結果,但顯示無線電頻率輻射的可能影響。我們同意限制兒童使用手機,但我們不要求禁用,畢竟手機是重要工具。」
英 國健保局發言人表示,現仍無證據顯示手機危害健康,但應讓兒童知道除非必要,不宜打手機;法國明文禁止銷售手機給12歲以下兒童;澳洲政府建議兒童只在 「緊急狀況」使用手機,並在晚上關機;以色列則勸導勿在公共場所使用手機;在德國,低輻射手機會標示「藍天使」字樣,讓消費者更安心選購。

多喝水可排掉毒素
台 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高能量電磁波確實與腦瘤形成有關,但一般人生活暴露在太多毒素中,包括食物、空氣污染與工作壓力等因素都不 能排除。以台灣的高手機普及率來看,如電磁波會直接造成腦瘤,腦瘤個案應會增加,他觀察近5年來的病患數字並無顯著成長。但他也不會斷言,兩者一定無關。 他建議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喝水可排掉毒素,維他命C則能修補受損的DNA。
WHO的研究報告作者目前對結論呈現方式仍有所爭論,所以發表日期延後,但已送交一家科學期刊,定於今年底前發表。

減少手機輻射方法
.購買低電磁波手機
.長話短說,或多用簡訊取代通話
.手機與頭部保持距離,用免持裝置或用擴音接聽
.如果手機頂端有天線,使用時應持手機底部
.接收訊號弱時,手機會散發出更強電磁波,應避免使用或換到訊號強的地方使用
.限制兒童使用手機,讓他們習慣使用免持裝置

(蘋果日報)
--
踢爆濕地復育假象 北縣買泥鰍唬人

連 抓泥鰍都要造假,真是離譜!台北縣府最近為宣傳人工濕地復育政績,耗資3000萬元舉辦了一系列到淡水河抓泥鰍、摸蛤蜊的活動,卻有參與民眾拍照爆料,指 泥鰍與蛤蜊都是事前放入,與復育無關;《蘋果》前天實地直擊,發現現場的泥鰍竟是市場買來的,根本不是野生的!專家痛批:「辦這種活動根本是騙人!」

台北縣長周錫瑋視淡水河水清及濕地生態復育為重要政績,去年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Jane Goodall)來台時,還特地帶她到樹林市鹿角溪人工濕地參觀;北縣環保局也從上個月開始舉行「愛上淡水河˙親水嬉遊季」的抓泥鰍、摸蛤蜊等活動宣揚政績。

每場編3千元預算
不過,《蘋果》調查卻發現,這項耗資3000萬元的活動,其中1700萬元為活動經費,宣傳費用竟高達1300萬元,宣傳意味十足。經費當中還有個很特別的項目,就是「買泥鰍」,費用共3萬6000元,每場編3000元購買5斤泥鰍。
參與民眾向《蘋果》爆料指出,上個月他參加摸蛤蜊活動時,發現根本是一場騙局,「蛤蜊是活動前10分鐘放進去的,再讓周錫瑋帶領民眾去撈拾,覺得很馬屁。」
日前,這名民眾又去參加縣府舉辦的大漢溪「新海三期」人工濕地抓泥鰍活動,再度發現泥鰍也是活動前偷偷倒進濕地,再讓大家進場抓泥鰍,他認為北縣府以「有泥鰍可抓」證明濕地生態復育成功,擺明是造假。

活動前再倒入芋田
《蘋果》獲報,上周日前往現場直擊,發現主辦單位在上午8時就開著公用「掃街車」到水芋田旁,將原本裝在塑膠袋內的泥鰍,倒入白色水桶中。
等到上午10時許,工作人員接獲通知,隨即拿起裝著泥鰍的水桶,將泥鰍一一倒入濕地芋田當中,10分鐘後,20多名參訪的民眾到達濕地後,以為是復育成功的野生泥鰍,隨即開心地下水抓泥鰍。
《蘋果》前午再度到場,記者向兩名在場準備泥鰍的工作人員詢問,他們自稱是北縣環保局的工讀生,坦言上午到市場購買泥鰍,準備等活動開始前,再倒入濕地芋田中。
不料,此時另一名工作人員突然上前,低聲叮囑工讀生:「待會不要放泥鰍,明早也不要再買了!」

「這不是在騙人嗎」
由於工作人員發現有媒體開始調查「抓泥鰍造假」事件,於是工作人員隨後一改先前態度,當場向參加活動民眾解說稱:「泥鰍是早上買來的,現場本來並沒有泥鰍。」因現場未再倒入泥鰍,前天下午參加的民眾,只能抓上午殘存的泥鰍,或是撿拾水田內的福壽螺。
對此,北縣府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陳美玲事後還解釋說,該活動是讓民眾體驗舊時農村樂趣,並且強調「活動時也告知參加者該處原本沒有泥鰍,是從市場買來的」。她喊冤說:「泥鰍不是水質及生態的指標,沒必要放泥鰍造假作弊!」
不過,參與活動的民眾對於官員的辯解卻質疑地說:「活動前,根本沒告知大家泥鰍是市場買的!」民眾潘小姐說,活動用意很不錯,但是買泥鰍來野放就很詭異,「這樣不是在騙人嗎?」民眾王先生也認為,事前買泥鰍來野放根本是多此一舉,「感覺就是造假!」

周錫瑋昨不願回應
民眾張小姐表示,體驗濕地生態很有意義,「主辦單位可能是想用泥鰍來吸引人,但不用刻意去買吧。」民進黨籍台北縣議員張瑞山則痛批:「辦活動也要造假,會被笑啦!」
昨天台北縣環保局長鄧家基接受《蘋果》採訪時強調,抓泥鰍活動目的不在宣揚生態復育績效,只是要讓民眾體驗抓泥鰍的田園樂趣。
而北縣長周錫瑋昨晚出席垃圾費隨袋徵收環保之夜活動時,則不願對該事件回應。

報你知 人工濕地
台 灣環境資訊協會指出,人工濕地是運用自然機制所構築的天然淨水場,讓污水經土壤、微生物、植物、空氣的交互作用後,污水中的污染物質轉變成生物和植物的營 養 ,不僅污水得到淨化、周圍的生物也獲得所需養分 ,因此人工濕地在淨化污水的同時,也可以豐富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並兼具保育、景觀和教學功能。

周錫瑋引爭議事件
★2009/10
周錫瑋宣傳淡水河整治成功、濕地復育有成,舉辦濕地抓泥鰍活動,遭爆泥鰍是在市場購買,活動前一刻才野放。
★2009/03
台北縣民懸掛一幅「台北縣長周錫瑋下台」巨型看板,遭縣府環保局火速開罰拆除,刊登者又在原處掛上「周錫瑋當選」回嗆,諷刺縣長不准人民批評。
★2008/07
台北縣重罰、禁止遊客在三峽大豹溪14個危險水域戲水,被網友戲稱「周錫瑋繼上山打老虎後,又要下水除蛟龍」。後來因禁令造成大豹溪商家、遊客不滿,政策急轉彎,其中6處水域開放讓民眾戲水。
★2007/06
台北縣林口鄉嘉寶村洪家羊場的羊群遭咬死,疑有老虎出沒,縣長周錫瑋親上陣打虎,隔天抓到是狗不是虎。
★2005/12
台北縣長周錫瑋上任5天,違背出租五星級縣長辦公室補貼財源的政見,反花百萬元裝潢豪華縣長辦公室。事後,周錫瑋出面道歉,但堅稱裝潢只花21萬元,並進駐辦公。

專家抨擊 揪民眾抓泥鰍 「要命錯誤」

台北縣政府揪民眾到濕地抓泥鰍、摸蛤蜊,還大費周章倒入大批買來的泥鰍,企圖營造生態復育有成的假象。專家抨擊此舉根本是破壞濕地生態,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也指出,縣府不但欺騙民眾,還誤導對生態復育的觀念,「要命的錯誤」!

林子凌指出,生態復育的要點就是「排除人為干擾」,北縣府在大漢溪「新海三期」人工濕地舉辦抓泥鰍活動,簡直是變相鼓勵到復育的濕地抓泥鰍,干擾生態環境。

破壞生態平衡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賴榮孝也認為,應挑選適合該處濕地的生物放養,若亂放外來種生物,恐破壞濕地生態平衡;為免民眾過度到濕地抓泥鰍、摸蛤蜊而破壞生態,他也呼籲,縣府應做好總量管制的後續配套措施,才能在生態保育與人類寓教於樂間取得平衡。
近來濕地生態的破壞頻傳,去年七月,藝人蕭敬騰為拍歌曲《收藏》MV,在中縣高美濕地燒鋼琴,台中縣政府最後對製作公司、導演與製片開出40萬元罰單。專家也呼籲,北縣府應以此為鑑,善待環境。

(蘋果日報)
--
美牛內臟將放行 醫界籲全民抵制 署長竟改口贊同 稱「我們吃嫩牛」

衛 生署日前宣布美國牛肉下月將大幅開放,引發的批評聲浪不斷升高,除綠營的兩位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謝長廷昨都痛批政府草菅人命,連藍營台中市長胡志強也 說:「馬總統先吃(美國牛肉),我就吃!」衛生署長楊志良昨雖改口表示認同談判結果,但醫界批衛生署的談判「根本是輸到脫褲」,籲全民抵制可能危害健康的 美國帶骨牛肉與內臟。

爭議未息
美國過去因牛隻染狂牛症,遭各國禁止進口,人們食用感染狂牛症的牛肉,可能會在多年後出現新型庫賈氏症,多數患者一年內死亡。台美近日簽訂開放美國帶骨牛肉、牛內臟等進口我國協議。

楊:美才喪權辱國
台 中市長胡志強昨主持中市集團結婚時,被媒體詢及以後會不會吃美國牛肉,他回應:「馬總統先吃,我就吃!」他還說:「兒子在美國求學,別人吃美國牛肉他只好 跟著吃,但如果從美國回台,媽媽會不會給他吃就不知道,因為這是每個為人父母不放心的地方!」不過總統府並未正面回應,僅說:「總統對食物本來就不會特別 挑剔。」
胡志強表示,政府應向民眾說明為何要將開放尺度放大,「如果政府說不清楚,民眾依然有疑慮且堅決反對,就不應該開放。」
兩位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謝長廷昨在民進黨縣市長競選造勢場合中,也痛批台灣大幅開放美國牛肉政策。蘇表示,在他行政院長任內,面對美國牛肉進口問題不是沒壓力,馬英九就任總統才一年多,就開放美國帶骨牛肉,根本罔顧民眾健康。謝長廷也痛批政府不顧民眾死活。
原對我國開放美國牛內臟表示失望的楊志良,昨則改口認同談判結果,他說談判不可能百分之百照我方意思,此次開放進口的牛產品都是世界動物組織認可,可在各國自由銷售買賣、認為安全的,對喪權辱國的說法,他不能接受。
楊志良還說,我國限制三十月齡以下的牛肉才進口,美國人自己卻吃老牛,他們吃老牛,我們吃嫩牛,還挑肥揀瘦,美國這樣才喪權辱國。

專家要求公布合約
對於開放美牛進口是否國安會主導,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以「政府是一體的」間接證實。他說,開放美國牛肉可以增進台、美之間的貿易發展關係,政府會嚴格把關。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昨則再痛批衛生署「根本是輸到脫褲」,他更呼籲全民抵制美國帶骨牛肉與內臟,並要求衛生署公布與美方簽訂的合約細節。

衛生署長對美牛言論反覆
★10/22 內臟暫時不會進口,牛絞肉須看協商結果。
★10/23 對開放內臟表示失望,對外界要求衛生署負責,他回應:「好吧,我就下台。」
★10/24 不滿意,也只能接受,若外界仍認為開放太寬鬆,「我會知所進退。」
★10/25 對談判者高度肯定,談判不能都照自己的意思來,我當然希望內臟不要,但談判不可能百分之百照我們意思。

如何避免吃問題美國牛肉
★食用漢堡時,到有出示牛絞肉來自紐澳地區的速食店消費
★盡量不要到坊間沒說明牛肉、牛雜湯食材來源等小吃店消費,避免誤食來路不明的牛腦與脊髓
★最好別吃美國牛肉製品,尤其是內臟或絞肉
★盡量選擇不帶骨的牛肉,因去骨牛肉至少有經過監督,較為安全

國內速食業 都吃紐澳牛肉

消除疑慮
美國牛肉將大幅開放進口台灣,其中牛絞肉因可能摻有含變性蛋白的危險物質,被視為問題肉品。國內速食業者包括麥當勞、漢堡王等昨紛澄清自家的漢堡肉來自紐澳,強調短期內不考慮用美國絞肉,麥當勞還拿出「百分之百澳洲純牛肉」的包裝,要消費者安心。

避吃來路不明肉品
台 灣麥當勞公關部副理潘瑞蓮強調,不管是三層牛肉吉士堡或大麥克中的漢堡肉,都從澳洲進口,全亞洲統一採購,台灣麥當勞「不會、也不允許」自行採購美國牛絞 肉,因此絕無問題牛絞肉的疑慮。漢堡王公關經理趙敏夙也指出,該店使用的漢堡肉都來自紐西蘭或澳洲,目前不考慮更換。肯德基則強調,店內的肉品並無牛肉, 因此不會有問題牛絞肉的疑慮。摩斯漢堡則表示,只用來自紐西蘭的牛肉。
愛買、大潤發等大賣場均表示,國內牛絞肉的市場並不大,進口美國牛絞肉的意願不高。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則強調,民眾最好不要到販售牛雜湯等小吃店去消費,因小吃店用的牛肉,來路不明的機率更大,最好方法就是先不要吃,或是改吃其他肉品來替代。

果然來個害命的/姜皇池(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本 月23日凌晨所公布之《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中,規定11月初將進一步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內臟及絞肉。衛生署署長表示「不滿意」,國內「海綿狀腦病變 (BSE)」專家,幾乎亦皆表示驚訝,並同聲譴責。然此決策已超越食品衛生專業,是整體國家利益之通盤考量。惜此一決策,誠待商榷。

或許 國人認為美國人怕死,吃牛肉,也沒問題,有什麼好怕?問題是生活習性不同,管控能力有別。美國不吃牛雜,我們卻大快朵頤;美國不將內臟或可能有高度感染力 之部分做成絞肉,然台灣商人進口牛肉、內臟、絞肉後,再輾轉做成漢堡、熱狗、牛肉餃,內容物將是何物?下游商家是否會因成本考量,混入較低成本之「牛的其 他部分」?從今往後,國人在路邊可能買「牛肉漢堡」,卻吃下「牛內臟漢堡」?
政府說美方壓力很大,無庸諱言,美國可加諸台灣壓力之管道與模式甚 多,可說「族繁不及備載」。縱使是陳前總統,表示渠僅是美國軍事佔領代理人,事事受美國指揮,在此情況下,尚能挺住,僅開放不帶骨牛肉,徹底拒絕帶骨部 分、內臟與絞肉等等。對照新政府,不論從任何角度觀察,新政府所能承受來自美國壓力之可能,應遠大於當年對美國高度依賴的民進黨政府。台海相安無事,情勢 更是大好,美國打中國牌可能性微乎其微。就國內政治而言,新政府縱使抵死不從「美帝」要求,堅持底線,以致與「美帝」決裂,別說是執政黨本身黨員,就連反 對黨亦不敢興風作浪,恣意東西。
如此不顧國人健康風險,所為何來?政府官員有意無意指:可換取外交利益,包括過境禮遇、美部長級人物來訪、及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

拿國人健康換利益
吾 人不解,難道值得用國民健康換取政府官員之過境方便與禮遇嗎?美國部長級人物來訪,又能如何?不論何種部長來訪?國際法上,除非是美國總統或國務卿來訪, 否則其他功能性部長來訪,對國家外交地位而言,意義有限。至於台灣經濟發展,簽署台美經濟貿易協定,攸關緊要。美國「表現熱絡」願意重啟談判。縱使「為謀 財即可害命」,亦同樣失算。用國民健康風險,換美國跟我國重開談判?以往談判無法解決的問題,難道會因此迎刃而解?縱美國前來談判,亦無義務必須談判有所 結果。即使有所結果,就必然是有利於台灣?談判若仍無所突破?不歡而散,而人民健康風險已成定案,又能如何?
政府表示因應之道:強制保險,建立賠償機制?彷若知悉必將有人因此喪命,所以同時要求業者保險。縱不論將來舉證問題,如此作為,彷彿直接地跟國人說:「死了就賠,不要吵?」難道此即是配套措施?
八八風災過後,網友譏諷政府更迭是:「去個謀財的,來個害命的。」雖不無過激之虞,然放寬美國牛肉進口項目,擴及內臟與絞肉,然肯定是個害命的決定。

(蘋果日報)
--
被批喪權 楊志良:有嫩牛吃 還挑三撿四

放寬美國牛肉引爆爭議,面對喪權辱國的批評,衛生署長楊志良說:「我絕對不接受」。他強調已盡最大努力,但談判不能盡如人意;還說除非台灣廠商主動申請,美方不能輸入牛脊髓、腦、頭骨及牛眼。

楊志良態度從日前「失望」改口為「可以接受」。他坦言:「我一開始也希望內臟不要進來,只要進有骨頭的就好了。」他說談判不可能百分之百照自己意思,反問:如果這樣就是喪權辱國,以後誰還敢去談判,還能夠派誰去談判?

楊志良還對參與談判的衛生署、經濟部及農委會官員表示「高度肯定」。他說:「美國有三億人口,這麼大的國家還委屈地跟台灣談判這麼久。」話鋒一轉,甚至說:「他們吃老牛、台灣吃嫩牛,台灣還挑三撿四、挑肥撿瘦,美國養殖業者一定認為美國農業部喪權辱國。」

楊志良強調,除非台灣廠商主動申請進口,否則美方不能把脊髓、腦、頭骨及牛眼輸入台灣,「在技術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無法進口的」。他說,台灣內臟市場不大,若進口商非進口不可,在法令許可範圍內可以慢慢審查、逐箱抽驗。

他還說,食品業者投保產品責任保險下月二日上路,雖然不是針對美國牛肉設計,萬一有什麼風險,可以獲得補償。

技術上無法進口,何不白紙黑字寫明白?楊志良解釋,美國人不希望白紙黑字寫清楚,況且台灣也想把東西賣給人家,若台灣的限制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動物組織差太多,美國人也會反過來設限,「外貿是互相的,若有人願意去談判,所有內臟都不准進來,我非常歡迎」。
--
政府擴大開放進口美國牛肉,遭朝野立委質疑「喪權辱國」。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將列席立院委員會報告,府院高層昨天表達力挺決心;政院高層說「楊署長會把政策說清楚,沒有請辭的問題」。

有關談判底線,傳出由國安會全盤主導,最後我方才同意開放進口內臟。知情人士則解釋,我方底線就是「不開放牛腦與脊髓」,一開始就告知美方,沒有所謂讓步或政策轉折。

美牛進口談判 專家批「輸到脫褲」

美國牛肉放寬進口案爭議持續,國內庫賈氏症權威陳順勝昨天形容,整個談判「輸到脫褲」,要求政府公布完整談判內容及未來進口細節。

曾擔任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的陳順勝建議,應增列美國農業部「不實資料」協定,若發現美方提供評估資料或屠宰證明不實,台灣有權立刻停止牛肉進口,並要求美方對所造成的傷害負責。

陳 順勝說,台灣目前沒有新型庫賈氏症(即人類狂牛症)及牛海綿樣腦症(狂牛症)風險評估專家,陳順勝說,萬一未來有人感染狂牛症,病理診斷還須送到美國、英 國,台灣並無診斷能力,一切都只能聽美國的。他說,日本只准許進口廿月齡以下的美國牛肉進口,就是因為日本可自行檢驗狂牛症。

(聯合報)
--
嫩牛售台 楊志良:美才喪權辱國

開放美國牛肉全面進口,參與談判的衛生署被部分人批評「喪權辱國」,衛生署長楊志良廿五日說:「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他強調,政府已盡了最大努力,雖對 眼、腦、脊髓、頭骨等四項危險部位無法白紙黑字明列禁止,但雙方已達成共識,美國「不出口」這些部位,衛生署也會「技術性」從嚴把關。

楊志良甚至說,美國為了賣牛肉給我們,經過冗長談判,三億美國人自己吃「老牛」,台灣人吃的是卅月齡以下的「嫩牛」,還被「挑肥撿瘦」,已經「很委曲」,美國農業部才應覺得喪權辱國!

談判結果 政府盡最大努力

楊志良強調,衛生署要求所有食品百分之百安全,因應美國牛肉進口,十一月二日開始,所有食品進口商都須實施「食品業者投保產品責任保險」,進口商販賣商品都須繳交一定費用,未來若出現消費糾紛,消費者可獲得補償。

原本一直希望美國牛肉內臟不要進口的楊志良,在中美雙方談判隔天才得知結果,一度表示「失望」,昨天他出面釐清,高度肯定參與此次談判人員的努力。

楊志良說,外界批評這樣的談判條件是「喪權辱國」,他無法接受。台、美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也認為美國牛的頭骨、脊髓、腦、眼睛四個部位可自由販售,但「我們還是嚴格把關」。

楊志良表示,此次談判結果雖然不滿意,但雙方可以接受。站在買方立場,把關當然越嚴越好,但賣方一定要求越寬越好,他本來也希望不要進口內臟,但談判不能 百分之百依照我方意思。尤其,外貿要互惠,「若對美國設限太多,美國也會對我們的東西設限。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危險部位 技術性從嚴把關

楊志良說,此次政府開放美牛進口是比照韓國模式,但不開放眼、腦、脊髓、頭骨四項。美方是考慮到全球市場,希望不要白紙黑字明文禁止這四項,雙方的共識是 美國不出口,除非台灣進口商主動申請。而衛生署將「從嚴慢慢審查」,並逐箱查驗,做「技術性」把關,相信進口商會知難而退。

楊志良強調,抽菸、吃檳榔得到癌症的風險,是吃美國牛肉的一萬倍以上,但不代表不用把關。衛生署也會視情況需要,不定期派員到美國實地查核。

速食業暫不用美牛

美國牛肉解禁,牛絞肉也在開放之列,國內速食業者為了顧及消費者觀感,多表不考慮更換。麥當勞、摩斯漢堡將繼續用澳洲、紐西蘭牛肉;漢堡王表示,短期內不考慮使用美國牛肉;肯德基則根本沒有牛肉產品。

麥當勞表示,在國內一直都是使用澳洲的牛肉製作漢堡肉餡,已行之有年,目前不會因為政府開放美國牛絞肉進口而更換食材。

摩斯漢堡表示,在美國傳出狂牛症病例以前,摩斯曾使用美國牛肉製作米堡、漢堡,但二○○三年後就改用紐西蘭自然牛肉,一直延用至今。

漢堡王說,今年食材採購量還很充足,是採用澳洲及紐西蘭的牛肉,美國牛被禁主要是因為安全的問題,現在開放,還有顧及消費者的反應,還是要看市場的反應,至少今年底前,漢堡王不不會考慮使用美國牛肉。

以雞肉產品為主力的肯德基,產品線沒有牛肉製品,根本不會考慮要不要使用美國牛肉。

用牛肉交朋友,划算嗎/周晉澄(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

我在電視上看到衛生署楊署長對於美國牛肉開放的範圍表示失望的新聞轉播,畫面立刻就轉成蕭副署長表示係根據國際動物衛生組織的規範,做出相關決定。另一畫 面是行政院吳院長表示做為世貿組織會員國需要盡的權利義務關係說明,楊署長也即說交朋友嘛!但同一電視畫面下方的跑馬燈,卻亮出了義大利新通報有疑似人類 狂牛病的病例。用美國牛肉交朋友,究竟划得來嗎?

我本身曾是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也曾為此到美國參訪兩次,因為對過去不帶骨牛肉開放建議有不同意見而主動退出該委員會,沒想到這次的非科學依 據協議開放作為,就不僅只是失望而已。怎會有拿不好的東西來交朋友?好像是哈毒有志一同般,可是有哪些國際動物衛生組織會員國這麼大方全盤接受呢?詳讀相 關資料,會發現我們開放得比韓國還多,自己調侃說會逐批檢驗、私下協議牛腦、頭骨及脊髓神經等部分,未來不會進到台灣。但這如何有憑據?公務員須依法執 行,豈可以道德自由心證為之,不可能的。且以目前的執行可有效檢驗出有問題者嗎?

狂牛病病牛如果未出現症狀,生前幾乎無法驗出。屠宰時如日本要求般逐一檢驗是可以降低部份風險,但不是全部風險,因為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如這次的流感篩檢正確率不高般),何況美國屠宰牛有如此檢驗嗎?

如果我們的政策是要確遵國際動物衛生組織規範,光考量狂牛病因素,現在就可用同一標準開放給全世界所有牛隻進口,這當然包括加拿大、日本與歐盟等國。因國 際規範說是安全的,而且這些國家的疾病透明度與安全衛生管控都絕對不亞於美國的,那就多交幾個朋友,如何?好吧,三十個月齡內除扁桃腺與迴腸末端風險外就 可忽略嗎?本來規避風險的用意在於其他部份幾乎不含有風險的病原,實際上是這樣子嗎?

參考英國確認狂牛病牛隻年紀資料可以發現,仍有一定比例病牛是小於三十個月齡,因此日本嚴格要求屠牛必須是二十個月齡內,以杜絕目前所知的最低可能發生年齡。可想而知,原來進口不帶骨牛肉僅在於冒著被汙染的風險,現在則主動輸入可能帶有風險的物質。

如果不幸是病牛且其被發現的年紀是三十六個月齡,進口帶骨與內臟病原還是有,只是比較少;但如果發病年齡是三十個月齡或以內,那麼容許進口牛肉產品中帶有病原最多的並不是在扁桃腺與迴腸末端,而是牛腦與脊髓等神經組織及可能因此汙染的脊柱骨頭等。

至於內臟、絞肉雜碎等,認為將輸入不多,也不太會直接到大家口中,是否太低估產品的多樣使用情形?除製成看不出是牛源的食品或製品(含化妝品)外,亦可能 轉進至其他動物的口腹中,最後病原將永存於台灣,台灣人也可能因此而食用有致病原的台灣動物性蛋白了。主要問題在於狂牛病病原很難被破壞與消除,可以存在 於多種動物體內與環境中,我們難道不需要更小心?

我們好客要交朋友,將美國人不要的全收了,自己安慰說反正感染機會很低,台灣人可以承受這個風險,然而我相信開放的原因絕對不是這麼的單純。問題在於也許 這個事件帶來的感染發病將是十年、二十年後了,中間將參雜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要回溯原委更難了,屆時誰要或誰肯負責?願意照顧台灣人民的官員可以這樣 子嗎?

(中國時報)
--
美牛內臟半年後再議立場 政府棄守

一位了解 內情的外交人士透露,台灣原本的腹案是先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內臟和絞肉則是帶骨牛肉開放一百八十天後再審議,沒想到最後關頭決策大轉彎,且趕在年底前迫不 及待完成談判;相關人士分析,馬政府要的,確實是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但真正的關鍵仍是兩岸即將進入正式協商階段的ECFA。

美國作球 願重啟TIFA談判

台灣駐美代表袁健生面對媒體詢問,選擇沈默以對。據了解,這次談判確實是國安會直接操盤;政府官員昨也透露,此案涉及國家安全、民眾健康安全及外交等層面,最後拍板的決策者,當然是「極高層」。

為了避免加拿大帶骨牛肉比美國牛肉先進台灣市場,國安會甚至連加拿大同意給台灣免簽證待遇都先擱在一邊不處理;駐美官員也承認,這次的開放確實是個政治決定,因為美方極為在意台灣開放牛肉進口,而且明白表示這個議題影響到台美TIFA的談判。

外交官員指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美國評定為「狂牛症風險受管控國家」後,美國官員認定台灣拒絕美國牛肉進口,是心理因素大於科學依據,台灣已經陸續派過幾個團來參訪美國的屠宰和加工作業,在談判桌上,台灣並沒有強硬的籌碼或證據做後盾,抵擋美國牛肉進口。

馬送大禮 牛肉帶內臟一併談完

據相關人士指出,馬英九總統在今年六月出訪中美洲回國後,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就已是既定政策,進入正式談判階段,馬政府就開出清單,而牛內臟、絞肉列入,是在談判開始後的事,而國安會對開放的項目及底線,絕對是決策的主導者。

參 與當時開放事宜的人士則指出,對於美國牛內臟、絞肉是否開放,政府相關部門曾徵詢進口商,台灣進口商進口美國牛肉,著眼點在中高品質的帶骨牛肉,牛內臟及 絞肉,台灣的進口商明白表示並沒有興趣也不會進口,至於是否因為如此成為談判桌上我方棄守的籌碼,相關人士並未進一步說明。

相關人士分析,為了讓兩岸簽訂ECFA不被反對黨抹紅,並且證明兩岸簽ECFA,有助於台灣與其他國家協商自由貿易協定,因此台美TIFA具有最重要的指標意義,目前訊息顯示,台美TIFA有可能在下個月就重啟談判,而美國退伍軍人部長下個月也將訪台,這些動作環環相扣。

相關人士表示,一旦明年兩岸簽訂ECFA,最遲一到兩個月內,台美就會正式啟動部長級的TIFA談判,美國作球給馬政府,馬政府當然要拿大禮回報,這也是國安會為何甘冒反彈風險,一舉完成美國牛肉進口的談判。

互推責任 黨內點名國安會負責

有關國安會直接操盤的說法,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衛生署不管政治,這個我不知道。」他說當初只有指示蕭副署長,要多考量幾個方案;國安會昨天對此仍不回應,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則重申政府一體,衛生署一定會為消費者健康嚴格把關。

對於總統府、國安會仍在推責任,黨政人士昨痛批,負責談判決策的國安會,當然要出面說明,如果談判結果是喪權辱國,誰決定的政策,誰就要「負責下台」。

決策不透明 拿全民陪葬

馬政府放寬美國帶骨牛肉、內臟及絞肉進口,引發軒然大波。當外界追究這項重大爭議的決策過程時,府院體系卻籠罩在「諱莫如深」的氛圍,講不清楚、說不明白。令人氣結的是,這不是馬政府決策不透明的首例,全民利益動輒被拿來當賭注,稍有不慎,就成了陪葬品。

民主化可貴之處,在於政府施政決策須有一定的透明度,但以這次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為例,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都已簽完了,等於負責談判的官員是依據拍板定案的決策去洽簽,但如此重大政策的決策過程、真正的操盤者與決策者、談判取捨的內容等,政府迄今沒有一件說得清楚。

當 專家學者以「喪權辱國」的重話批判美國牛肉開放政策,政府官員急得跳出來反駁,但是對於決策的過程,府院卻刻意模糊化,相關官員不是噤若寒蟬,就是態度隱 諱,反令外界更加質疑這項決策過程潛藏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尤其此案涉及國民健康安危,不僅沒有模糊空間可言,政府更無權棄守防線。

政策透明是民主化的必要內涵,有權決策的人,該為決策負責就站出來,別再隱身幕後當藏鏡人,馬政府更別再玩唬弄手段,人民可不是好欺瞞的。

挺過頭? 楊志良:美國才委屈

馬 政府開放進口美國帶骨牛肉及內臟引起軒然大波,外界痛批是「喪權辱國」,衛生署長楊志良昨日態度丕變,挺身為談判結果辯護。他強硬回應表示,絕對無法接受 這樣的批評,並說,美國這個三億人口的大國,要賣東西來台灣,不但得歷經漫長談判,還得委屈地被我們「挑肥揀瘦、挑三揀四」,這對美而言,才是喪權辱國; 行政院長吳敦義則強調,將要求進口商必須強制投保食品安全險,加強對國人生命安全保障。

不接受「喪權辱國」批評

對於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引發的爭議,政院急著滅火,除院長吳敦義、秘書長林中森致電立委溝通外,也定調美國牛肉進口政策回歸專業說明,不希望橫生枝節,但對於決策過程,行政部門仍是語多保留。

吳敦義昨仍強調,只要是歐美國家不吃的部位就不同意進口,更要求農委會、衛生署嚴格檢驗把關。對於國內養牛戶抨擊將對本土牛肉市場帶來衝擊,揚言動員至總統府抗議,吳揆表示,政府有義務維持本土牛肉市場的穩定,將針對進口美國牛肉所帶來的影響,提出完善配套措施。

政院滅火定調回歸專業

至 於日前曾對談判結果表達「失望」,還說不排除下台負責的楊志良,昨轉而挺身為談判結果辯護。楊志良說,美國要賣東西給我國卻得受委屈,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諮 商談判,「美國人自己吃老牛,我們吃嫩牛;美國要賣給我們,我們還要挑肥揀瘦。」「人家可以自由販售,我們卻挑三揀四。」

楊志良說,連我國本次未開放進口的頭骨、脊髓、腦、眼睛,都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可以自由買賣的,雖然我國業者可提申請,但衛生署絕對會「好好審查」,「業者應該聽得懂」。

楊志良說,談判就是雙方都不能滿意,但還可以接受。若談判結果不能百分之百如願,就是喪權辱國,以後哪有公務員敢代表國家去談判?他強調,「講我們喪權辱國,我們絕不能接受,我們已盡了最大的力量!」

楊志良強調,衛生署在九十六年五月公告「食品業者投保產品責任保險」,其中進口商食品部分,將在今年十一月二日生效,若食品安全發生任何問題,民眾就能獲得補償。

台中市長胡志強昨回應「要不要吃美國牛肉」時表示,如果政府保證沒問題,馬總統先吃,他就跟著吃。

含牛組織化妝品等 面臨壓力

隨著美國牛肉進口條件放寬帶骨牛肉、牛內臟,外界擔憂,美國接下來可能進一步要求我方開放含牛組織、內臟與骨骼成分的化妝品、生物製劑以及醫療器材,其中最知名的,就屬膠原蛋白、胎盤素等宣稱可抗老、去斑、美白的化妝品。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陳順勝等部分學者並疑慮,此次台灣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及內臟進口,其他完全禁止美國牛肉輸入的中國等國家,將來會不會因此拒絕購買台灣農業生技製品等,風險實在難評估。

台灣農技製品 恐添風險

我國自九十年起公告禁止使用疫區的牛、羊組織製成的化妝品,包括膠原蛋白、胎盤素等。此外,凡是使用疫區牛、羊組織製成胰島素、生物製劑所使用的血液培養基,與用來做骨移植的牛骨醫療器材,也在禁止之列。

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化妝品、藥品跟這一波美國牛肉的談判完全無關。衛生署藥政處長康照洲則說,除非農委會對於疫區相關原料的禁令解除,衛生署才會同步開放業者提出進口申請,通過審查後,針對製程、原料進行風險評估,確認無安全疑慮後,才會核發許可證。

康照洲表示,含牛、羊組織的疫苗、生物製劑的血液培養基,目前分別歸疾管局、醫事處管理,明年藥物食品管理局成立後,將統一管理,但屆時也不可能一次全面開放。

養殖業則擔心肉骨粉混入美國牛骨,危及飼料安全。農委會昨強調,目前是禁止美國牛骨製成肉骨粉。至於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勢必衝擊國內牛肉市場,農委會表示,我國的肉牛目前只有七%市佔率,正積極輔導我國牛肉專賣店,以溫控形式販售,歡迎民眾選用台灣牛肉。

(自由時報)
--
巴格達自殺炸彈 136人亡 政府大樓成廢墟 受傷達632人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昨驚傳兩起汽車自殺炸彈攻擊,歹徒將攻擊目標鎖定位於市中心的政府辦公大樓,至少造成136死,逾600人受傷。此為該國今年死傷最慘重的一次攻擊。

幾分鐘內連環爆
這 兩起攻擊發生在當地時間昨上午10時30分(台灣時間下午3時30分),先是司法部及勞工部大樓附近傳出巨響,隨即對面的省政府大樓也遭炸彈襲擊,兩起攻 擊相距不到數分鐘。爆炸威力驚人,司法部大樓玻璃全被震碎,冒出大火。不少罹難者是被活活燒死,救難人員必須用毛毯包裹屍體,才能搬運遺體。消防人員利用 雲梯進入高樓層,裡面恐有更多受困者傷亡。
目擊者形容,街頭遍布罹難者的殘體斷肢,爆炸發生當時人車熙攘,警方立即封路,讓消防車和救護車進入搶救。一名全身沾滿血跡的男子哭喊:「為什麼他們要如此對待我們?一定是因為選舉,這些人想要挑釁政府。」
攻 擊發生後,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立即前往遇襲大樓視察。他僅與官員短暫討論,並未發表言論。警方指出,兩起爆炸至少造成136人死亡,632人受傷。而距離其中一起 爆炸地點僅約50公尺的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也遭波及,強大爆炸威力將使館門窗幾乎全部摧毀,有兩名中國廚師受傷。
分析家指出,昨天的攻擊應與明年1月舉行的全國大選有關。目前各派政治領袖對選舉法意見相左,陷入僵局,大選可能延遲。

(蘋果日報)
--
吃蟹起疹 女嘴腫像香腸 進補季節 過敏患者增2成 「少吃帶殼海鮮」

近 期天氣變化大,加上正是吃蟹季節,皮膚科醫師近日陸續接獲吃螃蟹、海鮮導致蕁麻疹發作的患者,其中一名三十多歲的女性一口氣吃了兩隻處女蟳後,蕁麻疹發 作,出現眼腫、嘴翹,身上長滿奇癢無比的紅疹。醫師表示,近期臨床上發現蕁麻疹患者約增加二成,建議民眾注意溫度變化,有過敏體質的人少吃帶殻海鮮。

過敏忌口
收治這名病患的書田診所副院長、皮膚科醫師曾興隆說,這名女性在吃完處女蟳一、二小時後,即誘發蕁麻疹,且眼睛、嘴巴都腫起來;緊急就診、注射抗過敏針及服用藥物後,症狀才改善。

天涼進補容易誘發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日前一名四十歲的女性,起床後眼皮浮腫,嘴唇腫得像香腸,全身都起了蕁麻疹,後來這名患者回想起,前一天晚上曾去吃海鮮,其中也包括螃蟹,有可能是這些海鮮類食物造成蕁麻疹。
此外,現在天氣轉涼,不少民眾會吃薑母鴨、麻油雞進補驅寒,黃毓惠說,每年冬天都會出現不少因吃薑母鴨、麻油雞造成蕁麻疹發作的病患,提醒曾因此過敏的民眾,在吃這類食物時要特別小心。
曾興隆表示,蕁麻疹又有風疹之稱,在天氣變冷時,蕁麻疹易發生,而最近蕁麻疹的病患約增加了二成,不過,造成蕁麻疹的原因相當多,像藥物、溫度變化、食物等都誘發。

連服兩周藥避復發
黃 毓惠指出,食物中以帶殼海鮮最易造成過敏,有過敏體質的人應特別注意,若有吃到某種海鮮而出現蕁麻疹時,下次應少吃,若確定對某種海鮮過敏,就不要再吃。 而很多病患在發生蕁麻疹後以為只要打一針就好,怛因過敏物質還在體內,很可能過二天再發,患者最好服一至二周的藥物,降低復發機會。

避免蕁麻疹發作注意事項
◎帶殼海鮮,如螃蟹較易造成過敏,誘發蕁麻疹,易過敏的人應少吃
◎季節交替時,溫度變化快,蕁麻疹易發作,此時盡量避免讓皮膚過度曝露在溫差大的環境
◎冬天吃薑母鴨、麻油雞等也應注意,有人吃這些食物會發生蕁麻疹,尤其是曾因此發作過的人,應特別小心
◎蕁麻疹發作後除了打抗過敏針外,最好服藥1至2周,以免復發

(蘋果日報)
--
吃豆製品 攝護腺肥大風險降7成 應多攝取抗氧化蔬果

50 歲以上男性若呆站馬桶前超過1分鐘才能斷斷續續解尿、且排尿過程裡發生小便中斷、分岔等問題,可能罹患攝護腺肥大。男性50歲過後約有50%的機率有攝護 腺肥大問題,北醫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表示,靠每日攝取充足抗氧化物、異黃酮等,就可延緩、預防攝護腺肥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 喝約240c.c.豆漿或2塊豆腐、1顆大番茄,就可減少男性發生攝護腺肥大7成的機會。

攝護腺肥大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由於體質老 化,使得攝護腺腺體細胞與間質細胞間的荷爾蒙失衡,造成腺體細胞增生所致,原本如栗子大小的攝護腺有時會腫成像雞蛋一樣大。攝護腺肥大的早期徵狀不明顯, 只能從排尿狀況來檢視,包括小便中斷、尿流分岔、夜間頻尿、鼠蹊部痠痛等。楊淑惠表示,黃豆中所含的黃豆異黃酮有抗氧化功能、減少自由基產生,能降低罹患 攝護腺肥大機會,而除了黃豆外,新鮮的深色蔬果中也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質,能降低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風險。另外,楊淑惠也提到,冬天排汗量減少容易忘記喝 水,提醒每天應該要喝7至8杯水,並且需排尿7次,才能保護攝護腺。

這樣吃
每日吃2塊豆腐
胺基酸是蛋白質組成所需的最小分子。沒有適當的胺基酸組合,蛋白質無法存在,便無法提供人體細胞所需要的蛋白質,所以楊淑惠建議每日食用2塊豆腐,就可以提供足夠的胺基酸形成最佳蛋白質。

搭配五榖主食
因為豆製品都缺乏甲硫胺酸,攝取後無法組成最適合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因此豆腐需搭配五榖主食中的甲硫胺酸,組成最好的蛋白質,才能夠提供足夠且適合人體的蛋白質利用,讓細胞有修護功能。

茄紅素可護攝護腺
茄紅素有很高的抗氧化價值,楊淑惠說,體內自由基過多會加速攝護腺肥大老化,日常飲食中建議多攝取具抗氧化功能的蔬果,其中又以番茄中的茄紅素效果最好。但茄紅素需經加工後才能有效發揮,像番茄醬、番茄汁、炒番茄等,都比生吃番茄來得好。

3蔬2果要吃足
蔬果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而這些營養素都可延緩攝護腺老化,依照衛生署公告,建議每日應該攝取3種蔬菜及2種水果,才能保持營養均衡。而深色蔬果又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質,可提高攝取比例。

提醒你
攝取足夠水分
每天早上起床是人體最缺水份的時候,建議起床後先喝一杯水,下午5點前,則要補足人體一天所需水份的70~80%,約1200c.c.,而晚上活動少,身體代謝慢,不易排出水份,因此睡前僅需補充300c.c.的水量。

每日應排尿7次
冬天因為天氣冷,不容易流汗,所以常常會讓人忽略上廁所,甚至因不想活動而懶得跑廁所,因此時常憋尿。楊淑惠表示,正常每天固定應排尿7次,藉由定時上廁所,舒緩膀胱的壓力,也是保護攝護腺的方式。

專家說
避免攝取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中含過高三酸甘油脂及高膽固醇,會增加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機率,建議避免攝取。

(蘋果日報)
--
洪蘭:潛能開發 沒這回事

「根本沒有潛能開發這回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惡魔式的訓練方法絕對不正確,小孩若長期恐懼,神經反而會萎縮;她也說,坊間流行採智商測驗(IQ Test)、皮紋檢測來測孩子的智能、性向也不準。

洪蘭昨天在教育部補助發展一流大學的成果展中,以「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為題發表演講;她認為,給小孩的學習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但台灣顯然是「太多」了,希望台灣家長別急著要小孩吞火,要有耐心等待小孩成熟,到時就會水到渠成。

洪蘭指出,很多潛能開發業者都說,我們只用了大腦的百分之十,另外沒有用到的百分之九十要靠「潛能開發」,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以在地震中被土石掩埋的孩子為例,短短五天沒用眼睛視物,視覺皮質馬上就會被觸覺、聽覺皮質拿去用了。

「人的大腦是用進廢退,需要終身學習!」洪蘭說,「別輸在起跑點」觀念也是錯的。

洪蘭並指出,智商測驗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夠準確,也不利於文化刺激較少地區的孩子;且當初發展的目的,是在篩出不能閱讀的孩子,而不能藉此挑選出菁英。

洪蘭也反對補習式的反覆練習,並且以三個不同容量水瓶的裝水實驗說明,重複套用公式的孩子,會喪失思考的能力;反而是第一次參與實驗的孩子,可以自己想出最簡單的解法。

優秀人才到底該如何教出來?洪蘭花了很多時間談品德及閱讀。她建議家長,教品德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教重於言教」,如走路走得到的地方,就不要浪費錢坐計程車。

至於閱讀,洪蘭則推薦「親子共讀」,「抱著孩子讀一本書,會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覺得閱讀很好玩、溫暖,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錄音帶是不能取代母親的。」

皮紋檢測要價六千 家長趕流行

許多家長對皮紋檢測趨之若鶩,最近業者鎖定失業族,開課培訓「皮紋分析師」,兩天十二小時的課程,要價兩萬元以上;還有業者賣皮紋分析軟體,一套要四萬多元。

入行五年的皮紋檢測業者林攸餘指出,皮紋檢測生意競爭激烈,良莠不齊,有幼稚園園長自己去學皮紋檢測,就遊說孩子父母都做檢測,只印發一張A4大小的檢測數據,就索價六千元。

林 攸餘表示,很多人都誤會皮紋與腦紋對應,但事實上兩者並不相關,皮紋檢測的理論基礎建立在統計學,美國學者曾有大規模統計,建立資料庫後,分析出三大類十 一型指紋的人格特質,並在引進亞洲後,再多加黃種人的三種特殊指紋,「我們有些業者想跟洪蘭女士說明,但她都婉拒了。」

林攸餘說,他兩個孩子分別在一歲、六個月時做皮紋檢測,了解他們是「體覺型」,不擅視覺性學習,而適合操作,對他日後教孩子有很大的指引。林攸餘開設「先天智慧評量」的專門機構,還有才滿月的嬰兒就來檢測。

多數皮紋檢測要價二千至六千元,也有不少幼稚園或安親班以免費檢測作為招生手段,或以一百元的「體驗價」做初檢,吸引家長再花錢做第二期詳檢。

台北市何先生說,女兒就讀的幼稚園曾邀家長到園參加免費初檢,「它會分析小孩的個性是活潑還是內向,乍聽之下還滿神奇的,但我還是有點半信半疑,就沒花錢做第二期。」

桃園林小姐說,業者可能為了迎合家長的心態,會把小孩說得很棒,「但我後來覺得不是這樣。」

皮紋測大腦?被質疑偽科學

國內有數以萬計的家長帶孩子做過「皮紋檢測」。但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指紋與腦紋並無關聯,要靠皮紋來了解孩子的智能與性向,並無科學根據。

洪蘭昨天下午以「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為題發表演講,會後有家長問:「皮紋檢測到底有沒有用?」

洪蘭表示,孩子的大腦發展其實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並非終生不變的。洪蘭表示,胎兒的指紋是在懷孕四個月時出現,大腦皮質溝迴約在七個月時生成,兩者發展時期不同,也沒任何關聯,不可能用指紋來測大腦的皮質溝迴。

洪蘭數年前曾出版「大腦的主張」一書,提到很多父母相信手指指紋可測出大腦的發育,認為十分離譜;但恐嚇是最有效斂財方法,父母只要一聽說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便心急如焚地花錢想補救。

洪蘭指出,皮紋檢測完全沒科學根據,但是想知道孩子性向、特長的父母仍趨之若鶩,甚至還有高中生去做皮紋檢測來決定要報考哪一組?也很匪夷所思。

皮紋檢測在十幾年前引進,早期業者是以油墨拓印指紋、手掌紋及腳掌紋,再人工分析;第二代則進步到如海關使用的光學掃描指紋,再以電腦分析,據稱可從皮紋測出大腦發展及性向。做一次皮紋分析費用約在二千至六千元之間。

有業者宣稱皮紋檢測應用到皮紋學、遺傳學、胚胎學、腦神經科學及統計學,但也有人質疑是「偽科學」,或是「科學算命」。

醫界:智商數據供參考 學習最重要

許多家長相信皮紋檢測、智商測驗,兒童心智科醫師指出,智商高不表示學習一定順利,高智商也可能低成就;與智商測驗相較,皮紋檢測缺乏客觀依據,不宜用來評斷孩子。

「醫師,皮紋檢測說我兒子過動,怎麼辦?」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指出,門診常有家長帶著皮紋檢測結果,除了問孩子學習、適應問題,還有人問:「皮紋說這孩子右腦能力特別強,該怎麼教他?」許正典說,他會告訴家長,皮紋檢測最多只能參考,重點是孩子實際的學習狀況。

曾有皮紋檢測業者說孩子有自閉症,家長嚇得趕緊帶到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虛驚一場。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說,自閉症的診斷靠行為觀察,不能靠單一檢查或測驗診斷。

至於智商測驗,吳佑佑說,智商不是一切,也未必和成績成正比,孩子不論智商是九十,還是一百廿,「該教的還是要教」,不能因為孩子智商高就少教一些。

許正典說,臨床也有智商不低,但考試分數極低的孩子,因為學習牽涉許多層面,若智商高卻注意力不足,學習成果還是不會好,家長不宜過度依賴測驗結果。至於想暸解孩子的潛能,認真觀察幼兒行為是最簡單的方法,家長必須和跟孩子有足夠互動。

智商鑑定資優 「無法測出潛能」

有學者認為以智商測驗來測孩子的智能、性向不準確。有數理資優班的北市志清國小校長楊士賢昨天說,資優班遴選主要還是依照智商測驗,他不否認施測的量表,可能因生長環境不同,無法測出孩子的潛能。

楊士賢說,北市資優班招生鑑定流程,學生智商測驗應贏過同年級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測驗圖形、推理及邏輯,還要觀察學生適應與否。

北縣樹林國小校長葉振翼表示,資優生須經瑞文氏智商測驗篩選,可以測出學生的思考力、創造力,他認為很公平。

何謂智商測驗

智商是智力商數(IQ)的簡稱,經由空間、語文題目組成的測試,測量其在同齡孩子間的智力。

第一個正式的智商測驗由法國學者比奈開發,目的在找出學習困難的孩童,給予補救教學。根據這項測驗,一般人智商多在85到115之間,智商140以上為天才,智商70以下被歸為智能障礙。

(聯合報)
--
大腦潛能開發?洪蘭:騙人的

一些家長將小孩送去「學吞火」進行潛能開發,引起社會震驚。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昨表示,人的大腦一直都在用,且「用進廢退」,不會有多餘的部分可以用來開發潛能。她並直言,坊間「潛能開發」訓練是騙人的。

台大等十五所大學組成的「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昨天在國父紀念館舉行成果展,並邀請洪蘭專題演講「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吸引眾多民眾聽講。

大腦用進廢退 沒有多餘部分開發

許多坊間業者認為,人的大腦只用到一部分,所以可用各種方法讓大腦全部派上用場,即「潛能開發」。但洪蘭認為,從科學角度來看,大腦每個部位隨時在動,沒有可以再開發的部分。

她舉例,盲人眼睛看不見,更倚賴聽覺或觸覺。他們的大腦中的視覺皮質區逐漸消失,然後轉化為聽覺或觸覺皮質區。大腦所有部位都有用、且功能隨時調整,不會毫無功能,也就沒有多出來的腦可以再去開發。

洪蘭說,以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身高和體重而言,他的腦正常重量應該是一三五○克,但實際僅一二三○克,比一般人還小。後人分析愛因斯坦的大腦發現,他的腦部結構確實跟一般人有差異,但那是後天不斷思考造成,不是天生就贏別人。

如何教出優秀人才 身教和閱讀

如何教出優秀人才?洪蘭認為,身教及閱讀是關鍵,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小孩子看到父母言行,就會跟著做。閱讀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洪蘭說,要用有限的人生汲取無限的知識是非常困難的;唯有透過閱讀,不必親身經歷就能得到知識。

洪蘭表示,小孩子喜歡玩什麼,那就是他們的天賦。家長只要順其自然,讓他們好好的玩下去,就會能培養出專長、甚至變成天才。

(中國時報)
--
洪蘭︰兒童不需急著開發潛能

坊 間有各種標榜潛能開發的課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昨天表示,大腦幾乎是百分之百在使用,基本上是「用進廢退」,如果腦內有部分未使用,就自然 會被拿去作為其他用途,因此,坊間潛能開發課程宣稱腦部只有10%在使用,因而需要激發潛能,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她也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吞火」。

大腦幾乎100%使用中

洪蘭昨天出席「5年500億成果展論壇」,並演講「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

洪蘭舉例,盲人的大腦視覺皮質區沒有使用,就會轉化用於觸覺、聽覺,因此,盲人的聽力會比一般人好,這就是大腦產生「用進廢退」的原理。

她也批評,日前有心智研究機構逼孩子吞火及徒手劈木,宣稱可以開發學童潛能,但這種魔鬼訓練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恐懼,而長期恐懼會殺死腦部海馬迴的細胞,反而產生反效果。

洪蘭強調,「身教」和「閱讀」是教出優秀孩子的兩大關鍵,因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大人罵髒話,小孩自然就會講三字經,另外,閱讀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她鼓勵「親子共讀」,讓孩子從小感受到閱讀是件溫暖、享受的事,學會專注力,養成閱讀的習慣。

洪 蘭進一步說明,許多人以為腦大就等於聰明,但其實不然,愛因斯坦死後把大腦捐出來做解剖,發現他的大腦重1230公克,但按照他的身高體重比例,他的大腦 應該重1350公克。因此,聰明才智是和大腦內神經連結密度、連結的方式相關,至於活化腦神經的關鍵是與後天的經驗相關。

她也指出,台灣教育目前大多還是「老師講、學生聽」,因此,老師和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採取小班教學,不要一直要求背誦和死記標準答案。她也提醒家長,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老是拿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較。

(自由時報)
--
兒盟調查 4成學童放學還去上「夜班」

過去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飯」,現在沒辦法回家吃晚飯的不是爸爸,是留在安親班(或補習班)裡寫功課的子女。兒福聯盟調查國小三、四年級學童,發現近七成五放學後要到安親班,晚上七點後才能回到家的比率超過四成。

兒盟六月間隨機抽樣調查,發現有六成學童周一到五都要去安親班,補習學校教的內容,其次是課輔、寫作業、學外語;有三分之一學童表示不愛去。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台灣兒童課後照顧的三大問題是:時間長、壓力大,及不安全。由於家長晚上要加班,孩子被迫也得在安親班待到很晚。調查顯示,晚上七點到九點回家的孩子約占三成,超過九點才能回家的孩子竟達一成一。

不光待在安親班的時間長,安親班的「晚班功課」可能比學校份量還重。超過八成安親班會另外出作業和考試,三成受訪學童認為「出得比學校還難」。

小五學生Money每天要寫完安親班功課才能回家,「有時候字寫太醜還會被老師罵」。他最不喜歡安親班老師當著所有同學的面罵他考不好,「這樣有被侮辱的感覺」。Money媽媽認為是因學校老師要求多,安親班老師才跟著要求,「但還算合理」。

但也有學生看過安親班老師用棍子打人。兒盟調查顯示,有四成四孩子曾經在安親班被體罰,甚至有家長因為學校老師不能打學生,反而拜託安親班兇一點。

也不是所有小學生都討厭安親班。Sarah喜歡安親班,因為那裡同學很多可以一起玩;小毛參加學校的課後照顧班,有很多遊戲、閱讀活動,功課壓力小,比較開心。

這份調查隨機抽樣十四所國小,發出一三三六份問卷,回收九五四份,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百分之三。

身心俱疲…小小年紀 累到潰瘍

在外面待超過十二小時才能回家,吃飯時間不正常加上學校及補習的雙重功課壓力,台灣學童國小階段就領略到「身心俱疲」,有人小小年紀就得了十二指腸潰瘍。兒福聯盟呼籲家長,再怎麼忙,也要把陪伴孩子卅分鐘列為每天「重要事項」

兒盟也發現,七成學童因爸媽還沒下班,只好去安親班,不能跟家人吃晚飯。像錢媽媽的兩個孩子一個小五、一個小二,大兒子每天先在安親班寫完功課才回家,大概晚上七、八點才吃家人為他準備的便當。錢媽媽說安親班在下午四、五點會給小朋友吃點心,所以不擔心兒子餓過頭。

錢媽媽的小孩晚上十點半睡覺,第二天早上七點四十五分到學校,親子晚上相處時間只有兩個多小時。但她強調,周末一定全家人一起活動。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現在父母都很忙碌,但每天一定至少撥「卅三分鐘又三秒」與孩子互動:藉「三秒鐘擁抱」傳達父母的愛、花「三分鐘傾聽」發現孩子生活上的問題,再留「卅分鐘陪伴孩子」看喜歡的書或影片。

(聯合報)
--
74%孩子上「大夜班」安親班體罰多

近來惡質安親班、補習班案例頻傳,學童被要求吞火、踩碎玻璃訓練勇氣,又或是被罰「笑」一小時,笑到又哭又吐,令人不忍。兒福聯盟調查發現,高達七成四的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或補習班報到,其中三成讀的是未立案機構,近一成在通風不良的地下室上課,家長應多注意。

兒福聯盟昨日公布「二○○九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概況調查報告」,今年六月五日至廿六日間,針對北、中、南、東四區七縣市隨機抽樣十四所國小三、四年級學童,共回收九五四份問卷。

調查發現,台灣雙薪家庭愈來愈多,父母無暇照顧子女,七成四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或補習班報到,逾一成在補習班或安親班待到晚上九點以後才回家,每天在外超過十二小時。

「放學後上『夜班』,簡直快成為台灣孩子的全民運動!」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有三成孩子表示不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原因包括補習班作業太多、不想每天都很晚回家、安親班的晚餐好油好難吃…。

值得注意的是,約三成孩子課後去的照顧機構根本未立案。兒盟表示,補習班立案規則較寬鬆,許多業者為節省成本,以補習班立案,卻行安親班之實,不僅違法, 孩子也被迫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活動,政府應積極稽查。調查也顯示,三成八孩子感覺娃娃車很擁擠,三成四認為上課教室擠,近一成孩子甚至在地下室上課。

兩成受訪學童表示,常在安親班或補習班被體罰,與兒盟過去的調查比較,是學校體罰的三倍之多;三成三孩子曾聽過補習班老師用很難聽的話罵同學。

王育敏提醒,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後托育空間,務必認明有立案機構,並親自參訪,多看、多比較。

(中國時報)
--
台灣碩博士即將達百萬之眾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是北宋詞人柳永科舉落第後所填的《鶴冲天》一詞,雖然詞意豁達,視功名為浮名,表現出對科舉的蔑視,但柳永還是一考再考,直到五十歲才中了進士,做了個 屯田員外郎的小官。終其一生,飄泊潦倒,家徒四壁,功名並沒有為這位詞人帶來舒服的生活,多數時候他仍是靠填詞為生。

古人熱中功名,十年寒窗的目的就希望能一舉成名,考上進士不但是窮人改善經濟生活的期望所在,也是讀書人一輩子所服膺的最高志業,無法在考場上揚眉吐氣可 說是士子們一生最大的憾事。如今雖早已沒有科舉可考,但還有很多考場可以揚名立萬,過去人人拚命擠大學窄門,如今人人爭相攻讀碩、博士,那種希望透過學位 提升地位的動機,與柳永那個年代,並沒有太大差別。

國內大學如今一年培養出多少碩、博士?根據教育部統計,以碩士而言,一年取得學位者即高達5.4萬人,比起十年前的1.4萬人高出好幾倍,至於每年畢業的博士也高達3千多人,比起十年前每年幾百人,台灣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數,近年成長也極為驚人。

依內政部統計,台灣社會如今擁有碩士、博士的人數已直逼80萬,與十年前的14萬相比,整整成長了近5倍,依這種速度,最多再過四年,台灣擁有碩、博士的人數就會升逾百萬之眾,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數字,台灣蕞爾小島,竟有一百萬個碩、博士。

擁有碩、博士學位,過去在職場上確實炙手可熱,不論是職位與薪水都高人一等,但如今由於碩、博士人數眾多,供過於求,優勢不再,非僅薪資沒比大學生高出多 少,甚至如果所攻讀的是領域偏冷的話,還有可能長期找不到工作。但這似乎並不妨礙大家攻讀學位的熱情,每年報考研究所全職班、在職班、學分班的人依然如過 江之鯽。

如今取得碩、博士既然邊際效用這麼低,何以每年還有這麼多人絡繹於途,奮戰不懈的去攻讀學位?這種心理大概就如同柳永一樣,雖然中了進士只當了屯田員外郎 這種芝麻小官,生活依舊清苦,但那種從鄉試、會試、殿試一路考到天子腳下所取得的桂冠,其所象徵的榮耀,已非金錢所能衡量。

由台灣碩、博士人數急速成長推計,未來這個高學歷族群的就業、失業問題將會紛至沓來,惟依我國現行就業統計的學歷分類,最多僅分到大學而已,顯然,在這個傳統的統計上多加個碩、博士分類,已是時勢所趨,不得不然,行政院主計處得儘早做好規劃才行。

(工商時報)
--
周年慶 她傻瓜,你聰明?/黃宗慧(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每年百貨公司周年慶大戰陸續開打的時候,總是可以見到「閃靈刷手」級貴婦們血拼的相關報導,以及「姊姊妹妹向前衝」的消費盛況。女性的驚人消費力加上以精 品化妝品為大宗的消費內容,長期以來於是予人「女人的錢特別好賺」的印象,彷彿在父權凝視下努力想留住青春美麗的女性,總特別難逃受制於資本主義商品召喚 的命運。

然而在報導中受訪的女性消費者,卻往往流露理性又精明的一面,暢談「閃靈刷手」的行為如何可以享受信用卡紅利集點、滿千送百、以折扣價購得高價化妝品、再 領回一堆贈品的多重好處。將女性視為愛美又缺乏自制力的消費者,這樣的看法是否已不再適用?又或者女性的精明形象只是自欺欺人的產物?

換個問法:我們究竟能否判斷,當女性亟欲以時尚精品或彩妝保養來美化自己時,是彰顯了女性主體性的崛起,還是仍有附庸父權社會美的定義之虞?這個問題的答 案,恐怕從百貨公司興起、時尚女人成為都會現代性的重要特色/景觀以來,在女性主義內部就已爭論不休。正如十九世紀末展現光鮮亮麗風采的巴黎時尚女性,她 們一方面被視為像巴黎鐵塔般令法國人自豪不已,另方面也被質疑只是開啟了女性本身不斷自我商品化的命運。直到今天,這些號稱幫助女性自我表現、增加魅力與 自信的時尚彩妝品也依然有如雙面刃,不要說旁觀者分不清女性消費者是「為悅己而容」或是「為悅己者容」,恐怕女性自身也很難下定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花大錢卻自覺賺到」的這種心態,其實毋須硬是被刻板化為女性消費者才有的非理性行為。德國社會學家齊默爾在分析金錢與商品文化的關係 時,曾把金錢類比於技術發展,以說明「手段」變為「目的」的過程:各種技術的發展與精進,最初都是為了服務某個更高的目的,但到頭來,技術發展這個手段本 身會成為一種目的,因為在達到目標的漫長過程中,如果每一個環節都是以要能掌握全局、實現最終目的為原則,就得時時揣測某個手段到底有沒有用,如此所耗費 的心靈能量未免太大,因此我們會選擇把重心直接放在眼前的這個手段上,手段也就如此漸漸脫離原本的目的而獨立了。

金錢亦然,原本只是我們用以獲得某個商品的手段,真正的目的,在於享受得到商品的快感,但是齊默爾發現,在「賺錢、花錢、擁有錢所換得的商品」這三部曲 中,每一個步驟本身都會獨立為一種目的,各自發展成快感的來源。百貨公司周年慶之所以吸引人,或許就在於因應了這樣的心理機制:消費者明明是在花錢,但同 時又得到了滿千送百帶來的「賺錢」快感,以及擁有商品的滿足感,這也就難怪受訪的消費者會津津樂道自己如何因精打細算的花/賺錢方式而大有斬獲!

一般認為百貨公司周年慶大賺女人錢的致勝之道,在於掌握了「她傻瓜,你聰明」的訣竅,不過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來,一次擁有「三合一」的三倍快樂,或許也未必是絕對的輸家吧?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