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法子出庭滾淚珠認錯 毒罪遭求刑1年半
酒井法子吸毒案台灣時間昨中午12時30分在東京地方法院開庭,對檢方起訴的吸食、持有安非他命罪名坦承不諱,遭求刑1年6個月,預定下月9日宣判。她在庭上多次落淚認錯,並表示「想離婚」,戒毒後想從事看護工作,不戀棧演藝圈。
世紀審判
酒井法子上月17日交保後落淚謝罪,自此1個多月都未公開露面。台灣時間昨中午11時43分她搭車進入東京地院,日本媒體描述,她一身黑色套裝,穿了黑褲襪
遮蓋腳踝刺青,自我介紹時說了本名「高相法子」。法官詢問她的職業,她答:「無業。」對起訴書指她在南青山自宅持有微量安非他命,並於今年7月底在奄美大
島吸安等內容全數認罪。
她表示4年前在老公高相祐一慫恿首度吸安,當時覺得「味道很怪」,但因「吸後可消除疲勞、集中注意力」,去年夏天忍不住再
吸,1個月吸食1到2
次,前後共吸10次左右。她聲稱毒品全由老公提供。今年7月底,她和老公、10歲兒子到奄美大島賞日食,她偷偷在飯店浴室吸食,她稱那是最後一次。
想退出演藝圈 轉當看護
她
說去年底夫妻倆曾約定一起戒毒,但毒癮又犯,法官問她:「妳知道吸毒不對嗎?」她答:「是。」法官再問:「為何繼續?」她心虛地說「是」,聲音小得連旁聽
席都聽不見。她打悲情牌哽咽說:「為了戒毒,離婚……是必然之路。」並強調為了兒子,絕不再沾毒,希望法官從輕量刑,她在庭上表示,未來想從事看護相關工
作。由於她非吸毒慣犯,檢方求刑1年6個月,比老公少半年,判決下月9日出爐,老公則於下月27日宣判。
金主願花2億 力挺復出
日
本《東京體育報》披露,和她交情匪淺的建設公司會長富永保雄,願意當金主,代法子前東家「Sun
Music」支付因她涉毒而產生的廣告違約金,金額近2億元台幣,條件是「Sun
Music」必須讓她重返演藝圈。富永是法子繼母的好友,曾幫助法子逃避警方追緝,且願代償數億元;但「Sun
Music」副社長相澤正久昨以證人身分出庭,否認將助她復出。
吸毒紛擾3個月
8/03 老公高相祐一持毒被捕,她下落不明
8/07 日本警方發布逮捕令
8/08 結束6天逃亡投案
8/28 南青山住處被搜出安毒,以持毒被起訴
9/11 坦承7月30日在奄美大島吸安,因吸毒被起訴
9/17 以180萬元台幣交保,謝罪記者會後住院勒戒
10/01 低調出院,行蹤成謎
10/26 出庭坦承吸毒持毒,求刑1年半,下月9日宣判
酒井法子《白色之戀》紅遍亞洲
年齡:38歲(1971╱02╱14)
身材:157公分╱42公斤
婚姻:1998年底與高相祐一奉子成婚,育有1子
出道:1986年演出單元劇《春風一番》出道, 隔年以單曲《想成為男孩》踏入歌壇
重要作品:
單曲《有緣千里》、《碧綠色兔子》
日劇《一個屋簷下》、《白色之戀》
法子出庭6615人爭20名額 旁聽席搶手創紀錄
酒井法子吸毒案於台灣時間昨中午12時30分首度在東京法院開庭,僅開放20個旁聽名額,前晚便有人排隊等抽籤,昨上午10時為止,計有6615人領取號碼牌,中籤率僅千分之3,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眾所矚目
法
子昨在東京地院第425號法庭受審,只開放20個名額列席旁聽。東京地方法院預料必有人潮,將抽籤地點移至鄰近的日比谷公園。昨早東京陰雨連綿,法院臨時
提前15分鐘,於台灣時間昨上午7時45分開始發放號碼牌,至上午10時止,共發出6615號,並於10時30分抽出20個號碼,貼在布告欄上,鄭重其事
猶如大學放榜。
為防止同一人重複領取號碼牌,東京地院自今年8月起,改以號碼手環代替號碼牌,由法院工作人員為民眾繫上,抽中者須憑戴著相同號碼手環入場,若有拆過痕跡即屬無效。
人力仲介公司 推出代排隊服務
不少媒體為增加中籤率,出動多名工作人員排隊;當地人力仲介公司甚至推出「工讀生排隊服務」,每3小時3000日圓(約1059元台幣)起跳,等快排到時,再通知客戶前來繫號碼環。
39歲的金谷勇造自稱「曾是法子粉絲」,前晚10時50分第1個到公園排隊,他惋惜地表示:「很難想像。曾是偶像的她,為何會做出這樣的事?」
前歐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毒氣殺人案於1996年4月24日首次開庭時,開放48個旁聽名額,吸引1萬2292人抽籤,雖創下最多人想列席旁聽,但抽中機率為千分之3.9,如今紀錄被法子刷新。
1995年麻原彰晃主導地下鐵毒氣殺人事件,造成12人死亡,5510人輕重傷,法子吸毒是個人行為,卻更受注目。
毒海沉淪 寫4大驚奇
●吸毒最轟動
首位日本玉女偶像吸毒,從失蹤變逃亡,轉折宛如電影劇情,新聞轟動全亞洲
●收視最吸睛
日本各電視台直播她交保謝罪記者會,總收視高達43.3%,比去年底跨年節目《紅白歌唱大賽》更吸睛
●勒戒很高檔
傳她住院勒戒住VIP病房1晚要價約2.5萬元台幣,有全天候保全和專業醫療團隊守護
●旁聽最搶手
首度開庭6615人領取號碼牌搶旁聽席,中籤率千分之3,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日媒全程緊盯 新聞延長播出
放送焦點
日本各大媒體昨全程緊盯首次開庭的法子吸毒案,NHK電視台也在新聞時段插播相關消息;日本資深媒體人梨元勝大發「法子落難財」,昨開拍法子吸毒的紀錄片。
日本民眾對此案關切度極高,各台於下午播出的新聞資訊節目也都延長播出時間,並以現場連線報導。
紀錄片搶拍
採訪日本影劇新聞達33年的藝能評論家黎元勝,月初推出內幕書《酒井法子 隱藏的素顏》搶錢,首刷發行2萬2千本,目前在日本大型連鎖紀伊國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居37名。
他昨開拍紀錄片,追溯法子出道走紅到吸毒誤入歧途過程,預定年底上映。梨元勝表示,已有中國大陸業者與他接洽版權,有可能在其他亞洲國家上映。
(蘋果日報)
--
新流感嚴重病例的啟示/金傳春(台灣大學流行病所教授)
世界衛生組職在今年10月中旬,邀集來自全球亞、非、歐、美、中東與大洋洲的近百位臨床醫師、科學家與公共衛生人員齊聚一堂,探討「新型流感流行的嚴重病例之臨床特徵與病人管理」,得到下列幾項重要結論:
(一)
絕大多數人感染此新型流感病毒後,僅出現「類流感」病徵,即未經治療,也可在一周內痊癒;(二)發現極少數病人的病情易快速惡化,以呈現肺炎為主,且易伴
隨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原有哮喘或慢性阻塞肺病者會更加惡化,此時在24小時內也十分需要急診與加護病房進行妥善照顧,在流行幅度變大之際,將造成醫療體系
沉重負擔;(三)以病情來看,初次病毒性肺炎是重症與死亡病例最常見的病╱死因。至於1957年與1968年兩次全球大流行時,較常見的二次細菌感染,迄
今約佔死亡病例30%,即新型流感H1N1可自唱獨角戲而釀成嚴重的肺炎大禍,導致呼吸失調與反射休克為最常見的死因。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流感的嚴
重病例之臨床表現仍與季節性流感迥異,尤其是有潛在疾病者或孕婦,然而有一些健康的年輕患者,至今仍不知其是源於何種因素,也會提升臨床嚴重度。所以醫生
遇到嚴重病例,要特別提醒患者注意發病後的第3至5日是否有病情惡化轉劇而提升危險度的跡象,以盡速就醫,院方在入院後必須隨即提供呼吸器等有助於呼吸的
支持性治療。
轉院錯失治療黃金期
過去的慘痛經驗是不少亞洲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區的病人,因由村醫院轉往鄉醫院,再進一步
轉至縣醫院及最終的省市立大醫院,往往在重重的轉院過程中,錯失治療的黃金時刻,反而造成死亡率的增加。所幸,若能及時提供此類病人抗病毒藥物(如克流
感、瑞樂沙),即使尚未證實為新型流感「陽性」之「前」即給藥,均有降低病情惡化而提高存活率之效。
此外,在病例數遞增時,患有病毒與細菌兩者的共同感染問題也將逐漸浮現,如常見的鏈球菌肺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以及2,6 -二甲氧基苯青黴素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所以醫師對於社區感染肺炎也要同時考慮給予抗生素治療。
最
重要的是醫生見病人入院,即要明瞭:(1)患者是否為慢性肺疾(包含哮喘)、第三孕程孕婦、兩歲以下嬰幼兒、具神經障礙的兒童、肥胖及免疫功能不彰者;
(2)患者是否從事或接觸高危險相關職業者(如禽畜業者、活禽市場相關人員、獸醫╱畜牧人員、醫護人員);(3)是否出現消化道及其他不尋常病徵,以及時
掌握高危險群的黃金治療時機。因此入秋冬流感流行季時,有新陳代謝相關疾病的肥胖人士宜每日規律運動或大步走,提早「減重」以降低新型流感的危險性。
至於眾所皆知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病人與愛滋病患,尤其是CD4T淋巴細胞數低者,要特別留意減少流感與細菌雙重感染、感染控制及嚴防其親密接觸者的感染,這類病人也要留意其是否攜有抗病毒藥物的抗藥性流感病毒株,以免徒增疫情邁向失控的窘境。
(蘋果日報)
--
活該他吃牛肉/張大春
開放美國進口牛肉究竟會讓民眾增加多少罹患庫賈氏症(人類狂牛症)的風險?這是一個機率問題?還是一個政策責任問題?是一個數學問題?還是一個當政者的權力道德問題?
行
政院衛生署回覆消基會對美國進口牛肉的質疑時是這麼說的:「國家研究院今年一月的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如果吃一個巴掌大、厚約0.5公分的帶骨牛肉,從出生
吃到80歲,其罹患『新型庫賈氏症』的風險低於百億分之一;如果每天吃134克、也是巴掌大、厚約0.6到0.7公分的內臟,則其罹患『新型庫賈氏症』的
風險低於百億分之1.5。」
照這個比例看,地球上的人類應該從未罹患過庫賈氏症。而已經確診為庫賈氏症患者的人若非罹患的是其他病症,就是與過去
十七年來國際間繪聲繪影、風聲鶴唳的狂牛恐慌概無關係。總的看來,衛生署希望讓民眾相信的不外兩端:在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前,民眾應該相信食用本地牛肉是
安全的;在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後,民眾應該相信食用美國牛肉也是安全的。台灣真是他媽的一塊福地!
玩弄戲法欺瞞民眾
的確,台灣地
區從未發現過由食用牛肉而發生的狂牛症病例,而所通報的新型庫賈氏症又沒有確鑿的、因食用牛肉而致病的證據,於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當然可以夸夸其談地宣
稱:民眾不宜過度恐慌。但是,衛生署卻不敢告知社會大眾:為什麼國家研究院的這個統計數字和我們已經具備的最基本的常識是相違背的。
以國家研究院
的數字遊戲為骨幹所形成的這份說帖有真正的理據嗎?老實說:沒有。它唯一的支持點就是賈庫氏症的潛伏期可以長達十年到數十年,當一種已經被醫界辨認出來的
突變性蛋白質(普利昂蛋白質)導致海綿狀腦病變,引發大腦空洞化的症狀慢慢明顯,而患者也即將(通常是在一年以內)死亡的時候,誰能夠提出足夠有力的證據
說明:這是在十幾二十或是二十幾三十年前,患者吃過的哪一塊牛肉、牛迴腸、牛扁桃腺所致呢?
正因為目前還沒有診斷上的實證,迫於國際貿易談判壓力
的馬政府就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大肆玩弄欺瞞民眾的戲法,甚至還能夠出之以義正辭嚴之教訓:終爾一生,日日食牛肉牛雜,罹病之可能也只有「百億分之一」、「百
億分之1.5」,這分母、分子之間的巨大數差就成了國人「應該相信無危險」的安全瓣;對美國(或是世界上任何狂牛疫區之國)試圖進口牛肉到台灣的抗拒都出
於一種無視於「客觀數字」的恐慌。然而,政府有義務告訴國人實話應該是:「新型庫賈氏症雖然是一種可怕的病,無法逆轉,不能治癒,且無從推證病源!不過,
等你罹患了這病之後,也沒有百億分之一的機會證明是我開放進口的哪一塊牛肉讓你變成這樣的。」
數十年來,國民黨每於社會認知出現重大歧異之時指責持異議之對手或群眾「不理性」。表面上看,以為「百億分之一」、「百億分之1.5」為多麼高的機率確乎不理性,但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假「不理性」為詞而無視於「恐慌」之本質,就只能禍國殃民了。
(蘋果日報)
--
少女久坐打電腦 下背痛到坐輪椅
下背痛是很普遍的毛病,過去大多是提重物等原因引起,但醫師發現,下背痛有年輕化的現象,有一名才十四歲的國中少女因長時間坐在書桌前作功課及打電腦發生下背痛。醫師提醒,長時間坐著的學生、上班族,最好半小時就起來活動一下。
收治這名國中生的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柏旭說,該少女一周前出現背部疼痛、右腳抽筋、疼痛,到門診時坐輪椅由爸媽推進來,檢查發現,原來是長時間坐在書桌前讀書、上網,且一坐就好幾個小時,導致下背痛。復健後症狀已改善。
坐半小時須起身
陳
柏旭指出,下背痛有年輕化的現象,但十幾歲就出現下背痛並不常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說,在臨床上已看到很多有下背痛的大學生,現在的年輕人喜歡
上網,有的還趴在桌上打好幾小時的電玩,長期坐姿不良,更易出現下背痛。提醒民眾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最好半小時就起身。
陳柏旭說,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像是提重物、長時間坐著等,導致下背軟組織的急慢性傷害、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等。目前可用藥物、復健等方法改善。
預防下背痛注意事項
.打電腦、坐著辦公時,最好半小時就起身動一動
.必須久坐時,可將腰動一動、屁股挪一下,變化姿勢,可減輕對下背的壓迫
.注意桌椅適當的高度,坐時應維持肩膀放鬆、上肢靠近身體的姿勢
.有下背痛時可熱敷,緩解疼痛感
(蘋果日報)
--
根除幽門桿菌 罹胃癌降3成 國內研究證實 領先全球 高危險群應篩檢
剷
除體內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胃癌!國內醫界完成全球首份確認「胃癌與幽門桿菌關連」的人類研究,不但證實此菌是胃癌高危險因子,且感染者若用藥根除病菌,
還可降低三成罹癌風險。醫師說,有胃癌家族史與罹患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患者,應主動就醫篩檢,確認感染則應使用抗生素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跨院合作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醫院、台中榮總與義大醫院共同合作,分析全民健保資料庫中八萬名因消化性潰瘍住院、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患者,平均年齡五十歲。
治療一周效達85%
追蹤八年發現,胃潰瘍患者兩年內罹患胃癌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十倍。胃潰瘍病患一年內用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與三年後才用藥者相比,可降三成胃癌風險。研究成果刊在八月份的《消化學》國際期刊。
台
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明賢說,幽門螺旋桿菌屬糞口感染,半數國人感染,八成終其一生會胃炎,近兩成罹患消化性潰瘍,百分之一到三會惡化成胃癌,「胃
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五位,但症狀不典型,發現時多已是晚期,治療成績有限。但此研究證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防胃癌。」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說,儘管國內感染率高,但並非人人都需要篩檢,「有胃癌家族史或罹患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高危險群,才需要做胃鏡加切片。若確認感染應盡速治療。療程一周效果達八成五。」
胃酸高不易罹胃癌
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說,胃酸高者不易罹胃癌,高胃酸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需用藥根除。他並提醒,有腸胃不適應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胃潰瘍或胃癌。
遠離胃癌須知
.若發生常見消化不良症狀,如腹脹、腹痛、噁心、胃灼熱等,不要自行吞胃藥,應就醫檢查
.胃潰瘍患者遵醫囑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可降胃癌風險
.胃癌家族史、罹患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小腸黏膜出現胃黏膜上)等胃癌高危險群,應做胃鏡加切片,檢查是否有胃潰瘍或癌前病變,與是否染幽門螺旋桿菌
.一般民眾若無症狀,尤其是兒童,不需篩檢
.多吃新鮮蔬果,避免燒烤、醃漬或太鹹、太辣等刺激性食物
.戒菸、避免過量飲酒
(蘋果日報)
--
殺幽門桿菌 胃潰瘍轉癌機率減
防治胃癌,必須斬草除根,掃蕩元凶「幽門螺旋桿菌」。我國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罹病兩年之內,如果未及時滅殺幽門螺旋桿菌,惡化成胃癌的機會高達正常人的卅倍;一年內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發生胃癌的機會能減為健康者的一倍。
台大醫院、台中榮總及義大醫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歷時八年(一九九七至二○○四年),追蹤八萬多位消化性胃潰瘍患者,得出上述結論,成果日前登上腸胃
科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消化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受到日、韓、大陸等胃癌盛行國家注意。
發病第一年 防胃癌黃金時期
胃癌長年高居我國癌症死因第五位,早有研究指出,飲食與基因是導致胃癌的主因,幽門螺旋桿菌經食物與飲水進入胃部及十二指腸。日本學者二○○一年發現,胃癌只發生在幽門螺旋桿菌宿主身上。
另外,這種細菌也會導致消化性胃潰瘍,澳洲籍醫師華倫及馬歇爾,還因此獲頒二○○五年諾貝爾醫學獎。
我國團隊把幽門螺旋桿菌、胃潰瘍、胃癌的關係串起來,主張這種細菌進入體內並引發胃潰瘍後,應立刻剷除。
論文第一作者、台中榮總肝膽腸胃科醫師吳俊穎分析發現,發病後第一年是預防胃癌的黃金時期,平均而言,第一年就殺光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日後罹患胃癌機率比一年後才除菌者,降低卅%。
胃若潰瘍要殺菌 四周可搞定
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表示,幽門桿菌經食物、飲水進入體內,國內近半人口已被感染;每一百位帶菌者中,約十五至卅人發生胃潰瘍,罹癌者一至三人。
台大內科教授、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認為,民眾不用恐慌,因為高達八十%的帶菌者一生只有胃炎的毛病,若有消化性胃潰瘍問題,就應詢問醫師是否可儘早除菌,通常依指示服用抗生素,三至四周就可殺光細菌。
你一口 我一口 幽門混入口
親朋好友圍桌吃飯,筷子攪來攪去,不但散布B型肝炎病毒,也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增加罹患消化性胃潰瘍的風險。醫師建議,居家或團體生活應避免餐具接觸造成的感染。
流行性感冒與腸病毒是國人常聽到的集體傳染病,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而且通常經「共食」感染。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說,B肝感染率是十五%,幽門螺旋桿菌高達五十%。
特別是傳統的鄉下地區,多數長輩有「我含一口,孫子吃一口」的習慣。如果長輩是幽門螺旋桿菌帶原者,被餵食的寶寶極可能被傳染。軍隊伙房的碗筷總是隨便洗洗,幽門螺旋桿菌也就這樣傳來傳去。
醫師建議,應隨身攜帶個人專屬筷子,抗菌又環保。
(中國時報)
--
根除胃幽門螺旋桿菌 可防胃癌
台灣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國內學者首度以人類的大規模研究證實,透過根除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可有效降低兩成三的胃癌發生率,且根除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胃癌發生率 有效降低兩成三
由國衛院、台大、義守大學、台中榮總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八萬多名消化性潰瘍住院並接受過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的患者,追蹤10年後,發現胃潰瘍患者罹患胃癌的機會較高,但服用抗生素根除幽門桿菌後,可降低罹癌風險且越早根除越好。
該論文已刊登在消化系醫學最頂尖的期刊「消化學雜誌」。義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表示,拜全民健保資料庫之賜,台灣才能夠取得寶貴且龐大的研究樣本,此研究結果將改變亞太地區的胃癌診斷與治療策略。
台中榮總內科部醫師吳俊穎表示,過去幽門桿菌與胃癌的相關研究,僅在動物實驗中被證明,人體試驗不但少且無法釐清兩者間的因果關係,這次台灣的大型追蹤研究,是首度在人類身上證明,根除幽門桿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發生。
吳俊穎表示,該研究發現,潰瘍住院病患每增加一歲,罹患胃癌的機率就增加3%,因此越早根除越好,研究發現,提早3年根除幽菌,罹癌風險可降低3成。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表示,感染幽門桿菌的人口中,只有一到兩成會得到消化性潰瘍,有1到3%會變成胃癌。目前建議除了家中有人得胃癌等高危險群外,一般沒有症狀者,不必刻意篩檢,但若健檢過程中發現感染,就應該要考慮積極根除幽門桿菌。
林肇堂教授則表示,兒童因免疫力未成熟,治療後還是有可能反覆感染,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進行篩檢與治療。
(自由時報)
--
蝦蛄辨12色 助研高畫質CD機
英
國、美國、澳洲三國科學家聯手研究發現,分布於東亞及澳洲的「蝦蛄」(mantis
shrimp),因眼睛含有特殊感光細胞,故能看見12種原色,是人類雙眼的四倍。科學家希望經由破解蝦蛄的眼睛構造之謎,將其原理用於新一代DVD或
CD播放器製造,增強其顯像功能。
人類只能看三原色
蝦蛄視覺勝過人類的關鍵,在於眼睛充滿八個一組的感光細胞,且每顆眼珠獨立運
動,能同時聚焦在三個不同區塊,這使牠們的眼睛可隨大環境的明暗變化自行調校感光,所以當人類只能看到三種原色時,他們能看到12種原色,還能看到其他動
物看不見的圓型極化光,也就是螺旋狀的光波。
目前的DVD或是CD播放器只能處理一種圓型極化光,因此,科學家有意藉著液晶技術模擬出蝦蛄視覺,讓未來的放映器能像蝦蛄的眼睛一樣,處理可見光譜中,從紫外線到紅外線這兩端間的所有光線,使其畫質更加清晰。
蝦蛄(mantis shrimp)小檔案
◎種類:俗名蝦蛄(蛄音同姑)、蝦鉤彈、攋(音同賴)尿蝦等,屬下共有400多種不同的蝦蛄
◎分布:台灣、澳洲西部、日本、南韓及東南亞沿海
◎功效:據說能治兒童的泌尿疾病,故得「攋尿蝦」之名
◎特徵:頭、胸部有似螳螂前肢的前足、腹部有尾鰭
(蘋果日報)
--
2歲以下喝羊乳選無蜂膠 防腹瀉
根
據臺北市立衛生局的一項檢驗報告中發現,抽驗市面上14家羊乳產品,其中有4件羊乳片、及1件羊乳檢出牛乳成分大於5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陳淑
美營養師表示,有些羊乳為增加口感常添加蜂膠等,雖蜂膠富含維他命B,但因含有肉毒桿菌,2歲以下小朋友因腸胃發育不健全,食用後則可能引發腹瀉。
肉毒桿菌易致瀉
陳淑美營養師表示,添加蜂膠的目的是因為蜂膠的甜味能覆蓋羊乳的羊騷味,讓小朋友更喜歡喝,但是因為2歲以下孩童的腸胃道、腸胃壁尚未發展健全,若是喝下含有蜂膠的羊乳,可能因蜂膠內的肉毒桿菌孢子,在腸道中釋放毒素,造成食物中毒,此時便應盡速就醫治療。
乳品加熱60℃為限
榮
新診所李婉萍營養師建議,乳品加熱溫度以不超過60℃為主,若超過會造成免疫球蛋白被破壞,失去活性,讓乳品內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流失,所以建議乳品加熱
時,最好用隔水加熱,水量需超過乳品,在加熱之前,先用小火將水溫加熱以觸碰鍋子邊緣不燙手約60℃為原則,再關火將乳品溫熱約10分鐘即可,如此將可保
持乳品的營養價值。
(蘋果日報)
--
孕期至少一次 乳房超音波檢查 懷孕逾3個月罹乳癌 可化療或開刀
台
大醫院外科部主任張金堅指出,粗估每年有約5%左右孕婦發現罹乳癌,且因孕婦體內荷爾蒙分泌多,使乳房增大不易經觸診檢查發現,同時也促使癌細胞快速生
長,使在孕期發現患者,病況多已嚴重,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至少做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而若在懷孕初期發現罹乳癌,建議放棄孩子保住母體,但若懷孕超過3個
月,則可選擇含艾黴素的桃紅色化療藥物,就是俗稱的小紅莓化療,或開刀切除乳房腫瘤,都不會影響胎兒。
正在上映的電影《余命:為愛而
生》,敘述一位女性外科醫生,在婚後10年終於懷孕,卻同時發現罹患乳癌,她在顧及孩子的健康與延續自己生命間掙扎,故事感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
的第1名,張金堅醫師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身體因荷爾蒙改變,雌性激素、黃體素等分泌變多、乳腺發達,在自我檢測難發現、判斷是否異常,且孕婦不適合採用
判斷乳房腫瘤較為精準的乳房x光攝影、核磁共振等含輻射線檢查,以免產生畸胎,因此,許多孕婦發現乳房有腫瘤時,都已相當嚴重,提醒孕婦除了例行產檢外,
在懷孕期間也應到外科門診做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要注意
忌油膩高熱量食物
愛吃油膩、高熱量食物者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且肥胖者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增加,利於癌細胞繁殖、增生。因此,懷孕期間也要控制油脂攝取、少吃油炸食物。
曬太陽補維他命D
張金堅醫師指出,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充分攝取豐富維他命D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危險較低,然而含維他命D的食物不多,如部分魚肉等,人體主要攝取來源還是曬太陽,再由身體自行合成,建議婦女盡量每天到戶外散步,約10分鐘左右就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
可治療
12周內放棄孩子
張金堅醫師表示,若在懷孕初期,也就是12周內發現乳房有腫瘤,因胎兒較不穩定,不適合做治療,且距離生產還有一段時間,腫瘤恐繼續惡化,建議患者先放棄孩子,做準確度較高的乳房X光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在第一時間處置腫瘤,避免腫瘤惡化。
12至30周可化療
張
金堅醫師說,目前已證實,使用桃紅色的艾黴素化療藥物,一般俗稱的小紅莓,並不影響胎兒生長,建議懷孕3到7個月間發現腫瘤婦女,不必害怕化療。不過,在
生產前3到6周時,則應停止化療,避免影響分娩甚至造成難產。另外,開刀切除腫瘤也是孕婦在此時期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
30周以上評估產子
張金堅醫師說,一般孕婦還是怕化療藥物會影響胎兒,多半不肯接受治療,因此若在懷孕30周左右發現,由婦產科醫師評估胎兒重量、身體狀況能否早產,再打催胎針自然生產,休養3到5天後便進行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
小提醒
標靶治療不哺乳
張金堅醫師指出,因乳癌標靶藥物如賀癌平和癌思婷,具有胚胎毒性及致畸胎性,因此即便適合標靶治療的乳癌病患,在懷孕期間也不能服用標靶藥物。而標靶藥物會抑制血管新生,產後若接受標靶治療,則應避免哺乳,否則可能嚴重影響嬰兒發育。
放療胎兒恐畸形
放射治療使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阻止癌細胞發展,因此對於胎兒有嚴重影響,恐造成胎兒畸形。另外化療物質包括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在動物實驗中證實有胚胎毒,以及荷爾蒙治療也都會影響胎兒生長也可能造成胎兒畸形,不適合孕婦。
醫師說 癌細胞轉移先保母體
若在懷孕期間發現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無論懷孕多久,都建議放棄孩子保住媽媽,接受完整治療,避免短時間內癌細胞快速惡化。
(蘋果日報)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孫維新(台灣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恐龍滅絕的原因言人人殊,最不學術的一個理論,說恐龍是被豬害死的。
話說當年諾亞造了方舟,帶上各種動物,希望能度過洪水之厄,沒想到動物太多,船隻超載,必須要有動物犧牲自己,跳下船去,才能夠拯救大家。諾亞苦苦思量,決定大家輪流講笑話,講的笑話要大家都覺得好笑,才算過關,要有一個不笑,講笑話的就要跳下船去。
抽
籤過後,恐龍先講,講完後大家都笑,就是豬不笑,恐龍只好黯然跳船,從此絕種;第二個講笑話的是始祖鳥,也是講完之後大家都笑,就是豬不笑,始祖鳥也只好
跳船;第三個是馬,馬有前車之鑑,講得十分緊張,沒想到才講了一半豬就開始大笑,大家好奇,豬說:「我終於想通了剛才恐龍那個笑話的意思了!」
對這個故事的結果另有一種解釋:豬其實是極為聰明的動物,知道怎麼樣技巧地減輕船的重量。
天體撞地球 地表生態重新洗牌
時
至今日,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為何滅絕,已經有了一個多數科學家願意接受的說法:在一個北半球的春天裏,正當萬物蓬勃萌發的時候,一個直徑十幾公里的天體,
以將近七萬公里的時速破空而下,瞬間穿越了一百多公里的大氣層,撞向今日墨西哥灣東岸猶加敦半島的岸邊淺海,這個劇力萬鈞的撞擊所產生的後續效應,導致了
當年地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種相繼滅絕!
從七○年代開始,科學家認真追索恐龍滅絕的真相,才發現歷史上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有些的確和天體撞擊地表有關,也才發現地球上的生態演化,不單只經由生物之間的交互影響,這些來自天外的瞬間撞擊,也是讓地表生態重新洗牌再塑風貌的關鍵原因。
課堂上學生逗趣提問:當時全球各洲都已經有了恐龍的足跡,為什麼一個大小不過中型城市的天體落了下來,就能在短時間內將散布全球的恐龍一舉盡殲?難道恐龍們剛好約了一起到墨西哥旅遊?
其
實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撞擊那一剎那的天崩地坼,而在於撞擊之後產生的長期氣候變遷:凜冽寒冬渺無盡期,酸雨無所不在,全球的生態環境和海洋的酸鹼
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於是包含恐龍在內的絕大多數物種,在那次撞擊之後的幾十萬年中陸續滅絕,少數生物僥倖逃過劫難,就成了後來生物再次勃發的始祖。
區區數百年 人類作孽瀕臨失衡
好
萊塢電影在這個題材上精心包裝,把彗星和隕石塑造成了地表生物的天敵,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終極毀滅的陰影。然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地球四十六
億年的歲月中,天體撞擊本來就是自然循環的一部份,所以聖人才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類和萬物一樣,沒有特殊地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
果沒有當年那次來自天外的巨大撞擊,使得大型爬蟲類黯然退出地球的生態舞台,今天我們這些小型哺乳類恐怕仍然只能在恐龍的威權體制下殘喘求生。天體撞擊是
福是禍,端賴我們是站在受益的一方還是受害的一方!
話說回來,即使明天就有一個天體撞擊地球毀滅萬物,老天也已經對我們十分寬厚了,因為
它給了我們六千五百萬年的時間成長茁壯;反觀我們的人類朋友,工業革命之後不過數百年,就已經把地表氣候推到了瀕臨失衡的懸崖邊緣;天作孽,猶可違,自己
作孽,我們無話可說,有這樣的朋友,我們其實不需要敵人了。
(聯合報)
--
什麼都靠補習的畸形教育觀念/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為什麼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會願意付出極為昂貴的金額,請人家虐待自己的小孩?是不是這些家長都被用什麼方式洗腦了?
所有的學習都花錢來換
社會新聞引發的問題,很值得探究。不過與其去探究那個虐待小孩的補習班如何對家長洗腦,還不如退一步看看,早在進入那個補習班,聽到補習班的宣傳前,這些家長可能已經被集體社會風氣洗腦改造了的部分。
一
個影響家長的社會觀念,是相信所有的學習都應該要花錢來換,連帶地也就相信教育的品質跟花錢行為,把錢花在哪裡、花多少,息息相關。台灣的補教產業蓬勃發
展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最驚人的,是補教項目的五花八門,什麼東西都可以補,也就什麼東西都需要補。支撐這麼龐大產業的,正就是受教育要花錢,花越多
錢能得到越好教育,不花錢就會害小孩「輸在起跑點」的這一套連環價值觀念。
真的什麼都可以靠補習來教嗎?真的什麼都需要靠補習嗎?語文學習用補的,美術學習用補的,音樂學習用補的,體育技能也用補的,這樣一路補下去,自然就會變成連智力測驗也可以補,最後,連人格養成、個性發展都可以也都應該依賴補習班來幫忙了!
人
格養成、個性發展,本來是「自我」最核心的部分,而人的成長,最重要也最關鍵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進而明白
自己擁有怎樣的能力,適合做什麼樣的事。人類文明經驗給我們的教訓,解決「自我」問題,不能靠別人給的答案,必須自己去歷練去追尋,不是自己歷練追尋出來
的,就不是「自我」。
沒耐心給小孩自我歷練
今天的家長沒有耐心也沒有勇氣,給小孩自我歷練、自我追尋的空間。這是最大的
問題。相信錢、相信補習班,其實是一種逃避、自欺的態度,努力說服自己:我已經花那麼多錢教小孩了,一定對小孩有幫助有好處。花了錢送小孩進補習班同時也
就可以推卸掉責任,不必真正關心小孩實際的個人成長感受,反正國文該這個名師負責、數學該那個名師負責,連小孩不要變成軟弱的草莓族,都可以靠貴死人的補
習班來代替負責。
真正發揮最大洗腦作用的,是這樣的逃避與自欺吧!花了錢家長自我感覺良好,但小孩呢?小孩被剝奪了找出自己生命道路的寶
貴時光,因為總是在聽命於老師接受別人提供的學習內容,而喪失了找出自己真正興趣及未來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是小孩付出的昂貴代價,補習班會在乎嗎?做家
長的,可以矇著眼睛不管不在乎嗎?
(聯合報)
--
科學驗證 「老」婆是丈母娘翻版
西方有句老話:「想知道妻子老了之後什麼模樣,看看丈母娘就知道了。」如今有專家宣稱這種說法有其科學基礎。根據最新研究,母親和女兒臉部起皺紋和皮膚鬆弛下垂的「模式」幾乎完全一致。
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醫學中心坎普醫師主持,他和同事找來十對外貌相近的母女,年齡在十五歲至九十歲之間。透過最先進的臉部掃描造影技術和3D電腦模
型,他們發現母女臉皮鬆弛下垂和失去彈性具有同樣模式,特別是眼睛周圍的皮膚和軟組織。
坎普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對母女在淚管和下眼皮附近都發生「一貫模式的萎縮與退化」,對眼睛周圍軟組織的分析則顯示,同一對母女眼皮失去彈性的情況類似。研究人員說,女兒到了卅五歲左右,與母親的外貌相似度最明顯。
坎普宣稱,以往對臉部老化的研究大多是透過觀察和憑藉主觀印象,這項研究首度以科學方式證實母親可以反映女兒未來的相貌。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整型外科學會」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年會。
通常女性比男性容易顯老,因為女性變老後更容易受到重力影響,導致皮膚鬆弛失去彈性。女性顯老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們年輕時臉型較橢圓,隨年紀增長逐漸變成方臉,男性臉型本來就比較四方,不會隨年紀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動拉皮手術的多是女性。
(中國時報)
--
庫賈氏症病例 無關狂牛症
台北榮總證實九月中確有一庫賈氏病病例自台大轉至北榮,但其為人類傳統的庫賈氏病,主要為神經退化所引起,與狂牛症無關;國內庫賈氏病權威陳順勝教授則指出,一九九六年起國內監測庫賈氏病迄今,共有二百二十二例庫賈氏病病例,但與狂牛症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目前尚未發現。
北
榮神內主治醫師王培寧表示,這名病患為五十九歲女性,七月發病,期間曾至台大就醫住院,九月中轉至北榮,病患有快速失智現象,視力也急速下降,目前已失去
行動力,只能臥床,經腦波、電腦斷層掃描及臨床症狀表現,診斷為人類傳統庫賈氏病,與狂牛症無關,由於庫賈氏病無藥可醫,僅能給予支持性療法或是併發症例
如尿路感染或是肺炎治療。
陳順勝表示,傳統人類庫賈氏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特徵為腦部組織逐漸死亡及空洞化,初期會有快速失智、
步態不穩等症狀,多發生在六十歲以上,發病後多活不過三年;至於新型庫賈氏病,其主要臨床症狀則為憂鬱、行動失衡不協調及快速失智等,其發病年齡較年輕,
平均不到三十歲,發病後亦多活不過三年。
世衛只承認英國檢測結果
陳順勝表示,目前國內僅有農委會家畜試驗所有庫賈氏病普
利昂蛋白的檢測能力,包括牛隻及人類的抗體樣本都有,但也都只有一部分,一般多取病例的脊髓液或腦組織送往比對檢測,如果比對不出來,就須送到美國及英
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只有英國的實驗室做出來的結果,才會被承認。
陳順勝指出,最近一年,台灣有一名病例因普利昂蛋白突變點不在一
般的神經組織,而在神經組織與神經組織的接合處,台灣比對不出來,美國也比對不出來,最後在英國做出來,雖然其臨床症狀表現為人類傳統的庫賈氏病,但直到
看到報告,大家才鬆一口氣,確定目前台灣尚未出現新型庫賈氏病。
截至去年底為止,全球已出現二百一十二例與狂牛症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其中又以英國最多,有一百六十八例,其次為法國有二十三例,美國則有三例,三例中有兩例在英國有居住史。
病理診斷配抗體檢測 可驗狂牛症
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症,病原是具有感染力的變性普利昂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 PrPsc)。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對於狂牛症的診斷檢測,主要是以組織病理學診斷,搭配抗體檢測,可確認牛隻是否罹病。
家畜試驗所長黃金城指出,變性的普利昂蛋白主要侵犯腦部,造成腦部空洞化,藉觀察病牛的腦組織切片的病理變化,可進行初步判定。要確認腦組織中是否有變性普利昂蛋白的存在,則可以利用特定的抗體來辨識。
黃金城說,其作法是先把腦組織研磨後,加入酵素。由於變性普利昂蛋白跟正常的普利昂蛋白大小不一樣,酵素從變性普利昂蛋白會切出不同的片段,抗體會辨識這些片段,最後將結果呈現在底片上。一般來說,整個檢驗大約需要兩到三天,目前已經有檢驗套組。
美牛若當廚餘餵豬 恐釀狂豬症
前環保署長陳重信昨語出驚人的表示,政府這次大幅放寬美國帶骨牛肉、內臟、絞肉、脊髓、牛腦等風險物質進口,進入廚餘回收系統後,台灣特有的廚餘餵豬文化,恐造就全球首例的「狂豬症」病豬,將嚴重衝擊養豬產業。
一旦成全球首例 將重創養豬業
陳
重信表示,跟二○○五年美國牛肉首度開放進口相比,這次的台美協議簡直是不可思議,不但開放許多危險部位,而且一旦美國發生狂牛症疫情,原本我國有權立即
全面禁止美國牛進口,關起大門,這次協議卻大幅讓步,就算美國出現多起病例,還必須先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評估是否提升美國疫情等級,我國才能被動地宣布禁
止,形同任人擺佈,喪失了「關門」的自主權。
立委黃淑英表示,這次協議更規定,一旦有美國牛肉被驗出違規,衛生署竟只採取加強抽批查驗,被抓到第二次,才會禁止該業者繼續進口美國牛肉製品。
廚餘處理過程 病原可能進入食物鏈
此
外,陳重信憂心忡忡地表示,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會把廚餘拿去餵豬,但是台灣會,台灣進口美國牛內臟、絞肉,甚至腦、脊髓、眼、頭骨等高風險物質後,不只國
人染病風險提高,人吃剩的食物將變成廚餘進到豬隻腸胃中,說不定全球首例的「狂豬症」會在台灣出現,對台灣的養豬產業,絕對會形成巨大衝擊。
陳重信表示,狂牛症最早是從羊傳給牛,再傳給人,連人都會被傳染了,豬被感染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國家沒有狂豬病例,很可能只是缺少傳染途徑,但台灣卻有廚餘養豬文化,足以讓美國牛中的致病蛋白進入豬的食物鏈。
陳重信表示,台灣每年回收數百萬噸的廚餘,主要用途就是餵豬,當年他贊成不帶骨牛肉進口,但堅決反對內臟、絞肉等危險物質,原因之一,就是擔心狂牛症致病蛋白,會透過廚餘進入豬的食物鏈,感染豬隻。
民
進黨時期曾任疾管局長、衛生署長的立委涂醒哲昨日指出,當初民進黨政府也面臨美方甚大壓力,但還是挺住、堅持專業底線。涂醒哲表示,依據目前國際對狂牛症
的研究進展,如果他還是署長,最多也只能同意幼齡牛隻的帶骨牛肉進口,絕不會開放其他危險部位,馬政府不能為了政治利益,把人民健康當犧牲品。
(自由時報)
--
網路革命!多語言網域名稱 本週可能通過
主管全球網路網域名稱的「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域管理機構」(ICANN),本週可望通過多語言網域名稱系統,開放使用如中文、韓文、日文等非英語文字,這將是網際網路四十年以來最重大的技術變革。
開放使用非英語文字
ICANN
召集千名網路專家、該組織理事會成員等,本週起在南韓首爾召開「國際公開會議」討論網路政策,最受矚目的就是將開放非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用於網域名
稱。ICANN理事會主席斯洛許說:「這是網路從四十年前問世以來,技術上的最大變革。」他預期將在三十日最後一天議程中做出正式宣佈。
預定二○一○年中實施
ICANN預定下個月開始接受申請、二○一○年中實施,屆時網域名稱可完全使用中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希臘文、印度文或俄文,而非目前僅能部分使用,或者限於拉丁語系字母A到Z、數字0到9和連結號。
該組織執行長貝克斯壯說,這項變革是因應有越來越多網路使用者是非英語系。「網路世界統計資料組織」的數據顯示,這類使用者在今日全球十六億網路使用者中佔六成。
斯
洛許說,為了實現這項變革,需要創造一套轉譯系統,讓多語言網域名稱轉換到正確的網路位址,ICANN已經測試多年,現在準備好要正式上路。至於拉丁語系
國家使用者要如何連結到採用其他語系網域名稱的網站,貝克斯壯認為,搜尋引擎將扮演很重要角色。這次會議還將討論網址後贅字,貝克斯壯說,網址將不再限於
使用.com、.org之類的「通用頂級域名」,而採用更彈性的「國際化域名」(IDN),如.post、.bank等,如此使用者可以少敲幾次鍵盤就能
連結到所想前往的網站,「一天大約可省下六百億到一千億次的按鍵次數。」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