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00604

女比男多活6歲 壽命差越拉越大 十大死因癌居首 每13分鐘奪1命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28年高居首位。去年因八八風災導致事故傷害是死亡率唯一上升死因。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延長達79歲,但男女平均壽命差距越拉越大,女性比男性多活6.6歲。學者認為由於寡婦變多、鰥夫少,女性老來獨居將成趨勢。


衛生署昨召開國人十大死因記者會,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去年有 14萬2240人死亡,較前年減少0.4%,是12年來首度出現死亡人數下降。男性平均壽命75.9歲,女性82.5歲,差6.6歲,而1940年代男女壽命差距僅3歲。

婦女老年獨居成趨勢
衛生署公布的去年十大死因排行與前年相同,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不含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臟疾病。黃旭明說,各項死因中僅事故傷害比率較前年高,增加2.6%,乃八八風災導致。
十 大死因榜首癌症,去年共奪去3萬 9917人性命,平均每13分10秒有一人死於癌症,較前年縮短20秒。十大癌症死因中,前3名為肺癌、肝癌、腸癌,三者的死亡人數佔總癌症死亡人數5 成。去年男性癌症死亡率是女性1點7倍,除口腔癌、食道癌是男性居多癌症,男性肝癌、肺癌死亡人數也是女生2倍多。
衛生署統計室專委陳麗華說,男性壓力大、意外風險高,且易有菸、酒等不良習慣,而女性生病較主動求診,使男女平均壽命逐年拉大。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王宗道說,女性更年期前受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發病年齡較男性晚10年。
社會學者、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說,男性生活上較依賴女性,老夫妻中,若老太太先走,先生3年內往生風險高;若先生先走,老太太仍可活8到10年。
儘管國內新生兒男多於女,但老來卻女多於男。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說,此現象各國皆然,但國內女性勞動參與率低,女性晚年經濟生活保障不如男性,政府規劃長期照顧時,應特別考量老年女性經濟生活保障。

「或許該找小老公嫁」
林萬億說,男女平均壽命差距拉大,迫使女性老來面對獨居生活,社政單位應多關心老年女性家庭關係及生活照顧是否足夠。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指,要改變男女壽命逐漸拉大,政府須跨部會檢討施政,降低男性在工作及社會上負擔壓力。
對 女比男活得久,曾獲網友票選為演藝圈模範夫妻的陶晶瑩昨說:「我有對李李仁(丈夫)開玩笑,『那我只好再嫁』,若小孩已是大人,我就跟老公一起走,會看看 屆時有無安樂死。」她並指,女人比男人會發洩情緒,較不會內傷,因此活得久。藝人王仁甫娶同屬藝人季芹為妻,王仁甫昨說:「不管誰先走,另一方都很難過, 現不想此問題。」
已婚男性民眾蔡金堂說,夫妻中有人早走,留下的最難捱,會努力讓自己健康。未婚女性上班族李怡萱說,為防守寡,或許現代女性該找小老公嫁。

去年國人死亡統計
●壽命:平均79歲;男性:75.9歲 女性:82.5歲
●死亡人數:14萬2240人。每天約389人死亡,相當於每3分42秒就有1人死亡
●罹癌死亡數:3萬9917人。每天約109人死亡,相當於每13分10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
●自殺身亡數:4063人。每天約11人自殺身亡,相當於每2小時9分22秒有1人死於自殺

每天11人自殺 多為青壯族群

亟須防治
自殺連續13年進國人十大死因,去年有4063人自殺身亡,平均每天有11人。相較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主要殺手,自殺是年輕族群重要殺手。據衛生署昨公布資料,去年國內自殺身亡者中,最年輕是6名10到14歲少男少女。自殺身亡者比一般人少活26年。
據衛生署統計資料,去年自殺死亡者主要是25到44歲壯年,有1541人、佔3成8,45到64歲中年自殺死亡為1490人、佔3成7,15到24歲青年自殺死亡為203人、佔百分之5。最年輕自殺年齡層為6 名10至14歲少男少女。

男性為女性2.2倍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說,約4到6成自殺身亡者生前曾透露尋短念頭,學生族群中,同學常比家長、老師還早發現自殺者有輕生念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說,在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絕對有助預防學生輕生。
衛署資料亦顯示,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2.2倍。張家銘說,與男性採取自殺方法較激烈,且較不願主動求助有關。他說,除尋求醫療資源,也可致電安心專線 0800-788-995或生命線1995求助。

(蘋果日報)
--
台灣女性比男性 長壽6.6歲

女 人越來越長壽,男人當自強?衛生署統計室昨天發布「九十八年主要死因統計」,國人平均壽命明顯延長,其中女性高達八十二點五歲,比男性多出六點六歲;專家 認為,女性也許在先天有基因上的優勢,但男女個性有別,加上男性後天不良的生活習慣,才是兩性壽命差距越來越大的關鍵。

衛生署統計,去年 國人死亡人數十四萬兩千多人,經人口結構調整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四百六十六點七人,為二十年來最低,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九歲,男性平均壽命七十五 點九歲,較前一年增加零點四歲,女性平均壽命八十二點五歲,增加零點五歲,相較於民國四十六年男女差距不過三點五歲,這幾年國內女性壽命大幅延長,比男性 越來越長壽。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恢復室主任余黃平說,從各國陸續發表的研究,可以看出女性荷爾蒙,以及雌性荷爾蒙接受體因不同原因被啟 動,都與長壽相關。以女性荷爾蒙為例,特別是其中雌激素的雌二醇(Estradiol)有保護心臟效果,可減少引發血栓的血管發炎、氧化壓力,這種血管調 控能力就是一種性別優勢。另外,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雖然會隨著年齡而遞增,但女性比男性要晚十歲左右。

不過,專家認為,後天因素更重要。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說,除了女性比男性具有抗壓及堅韌的生命力外,由於男性比較易衝動、喜冒險,加上平常不良的生活習慣及危險因子,因此反映在事故傷害較多、自殺「意志堅決」。

邱淑媞說,十大死因前幾名的癌症、中風、心肺疾病,男性死亡率遠高於女性,多半與抽菸有關。

邱淑媞說,男性想要和女性一樣長壽,就要懂得「趨吉避凶」,改變不良習慣,因為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少一半,戒菸五年,中風風險就與未抽菸者一樣。

當老伴先走一步… 多動動才能走出傷痛

近年統計顯示,女性比男性壽命長;醫師提醒,當老伴「先走一步」,若要擺脫喪偶的悲傷與壓力,就一定得「動」,動腦、動身體、還得有人際互動。

台中榮民總醫院老年身心科主任卓良珍說,一般來說,女人喪偶「比較撐得住」,也許與生理、心理及文化因素都有關,女人通常還願意一個人過生活,或陪著孩子、孫子。

不過,如果另一半先離去,若沒有辦法走出傷痛,消極以對、把自己關在家,不僅容易出現憂鬱症狀,導致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疾病,甚至沒幾年就可能跟著「走」了。

卓良珍建議,喪偶婦女應該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或者是出席社區大學、各種有興趣的活動。

她說,透過積極的出外活動,比較沒有時間悲傷,而且保持人際的互動,經由學習及運動可持續刺激腦部結構「海馬迴」,也就是掌管記憶力儲存、學習機制、壓力排解處。

卓良珍表示,只要平常多「動」,與每天早、晚曬太陽二十分鐘,海馬迴幹細胞就會持續生長,「再大的壓力也沒問題」。

10大死因癌第一 子宮頸癌死亡率明顯下降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榜首,根據統計,九十八年台灣地區每十三分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但死亡率明顯較前年下降百分之零點九,其中因子宮頸癌拜近年來「六分鐘護一生」的大力宣導,死亡率下降最明顯。

衛生署統計室科長彭花春說,去年前十大主要癌症與前年相同順序者,依序是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其中食道癌、胰臟癌各往前進一名,居第八、九名,子宮頸癌退到第十名。

癌症也是二十五至六十四歲中壯族群的主要死因,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比率比女性高,但肺癌、肝癌、子宮頸癌、胃癌的標準化死亡率皆有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口腔癌、食道癌、胰臟癌都有兩位數字的成長。

國 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食道癌、口腔癌的發生率、死亡率在其他國家有下降趨勢,但在我國,這兩種癌症死亡年齡的中位數最年輕,各為五十五歲、五十八歲的 中年人口,研究顯示,它與吸菸、喝酒、嚼檳榔有關。至於上升中的胰臟癌,雖然發生原因不明,但與因酗酒造成的胰臟炎相關。

衛生署表示,由於肺癌、肝癌較不易早期篩檢,但衛署近年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讓更多患者能早期發現,使得子宮頸癌死亡率明顯下降,呼籲民眾踴躍配合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腸癌篩檢。



男性自殺死亡率 女性2.2倍

衛生署昨天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二十八年高居榜首,自殺死亡人數則略微下降,但男比女自殺率多二點二倍,事故傷害死亡人數因莫拉克風災,比前一年增加。

統計發現,九十八年國人十大死因的順位與前一年相同,前三名的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在男女排名相同,但男性死因第四名為「事故傷害」,女性則是糖尿病。

自殺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六十五歲以上自殺粗死亡率最高,每十萬人口有三十三點九人,但十五至二十四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率,則較前一年略高,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二點二倍。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副祕書長張家銘說,有自殺意圖的女性其實並不比男性低,但男性因選擇自殺的方式較激烈、堅決,往往難以挽回,且男性遇到問題時,願意求助的比例也相對少得多,這是造成男性自殺死亡率偏高的原因。

台 北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朱開玉說,該協會與衛生署合作的安心專線服務(○八○○—七八八—九九五請幫幫救救我),近年來求助人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九十七年 為四萬多人次,到九十八年超過六萬人次。所幸,該專線成功阻擋一百四十三人自殺,協會呼籲民眾,有需要時應勇於對外求助。

去年事故傷害死 亡人數超過七千人,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二點六,也是唯一死亡率升高的主因。不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扣除莫拉克風災死亡人數五百九十九人, 事故傷害死亡人數與死亡率較前一年低;上一次事故傷害明顯增加就是九二一大地震,顯示自然災害是事故傷害是近年增加的主因,台灣又將進入颱風季節,國人應 多提早防範。

(聯合報)
--
癌症蟬聯10大死因之首

衛生署公佈最新國人10大死因,其中,癌症連續28年居國人10大死因首位,每13分10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若統計死亡率,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則是 威脅國人健康前三名殺手。

此外,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緊追在癌症之後,分居國人死亡率的第二及第三名。

衛生署公佈98年國人10大死因,並首度發佈「主要死因發生時鐘」,以時間概念顯示死亡率。

其中,98年平均每日死亡人數為389人,每3分42秒有一人死亡。每日約109人死於惡性腫瘤,相當於平均每13分10秒有一人死於癌症。另外,平均每 日11人自殺身亡,等於平均每2小時9分22秒有一人自殺死亡,每天發生20人意外事故死亡,平均1小時11分26秒就有1人死亡。

98年10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28.1%)、心臟疾病(10.6%)、腦血管疾病(7.3%)、肺炎(5.9%)、糖尿病(5.8%)、事故傷害 (5.2%)、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5%)、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5%)、(自殺2.9%)、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2.8%)。

98年10大死因的順位與97年相同,但除事故傷害外,其他的死亡率都略有下降,衛生署說,事故傷害死亡率高於97年,與88水災導致多位民眾罹難有關。

分析98年國人主要死因,癌症仍是民眾健康最大威脅。若依各種癌症致死率排名,死亡率最高的仍為肺癌佔2成,其次是肝癌19.7%、結腸直腸癌 11.0%、女性乳癌4.0%、胃癌5.9%、口腔癌 5.7%、攝護腺癌2.3%、子宮頸癌1.8%、食道癌3.7%、以及胰臟癌3.5%。



(工商時報)
--
連28年居10大死因之首 每13分10秒 癌症奪走一條命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二十八年高居榜首,平均每十三分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去年莫拉克風災災情慘重,五百九十九人罹難,以致事故傷害 死亡率比去年增加。此外,男女雖然都越活越長,但女性比男性約多活六.六歲。

粗死亡率微減0.4% 12年來首見逆轉

二○○九年國人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自殺及腎病,排序與前年 相同。

去年我國死亡人數共十四萬兩千兩百四十人,平均每十萬人中有六百一十六人死亡,粗死亡率比前年微幅減少○.四%,是近十二年來,死亡數首度微幅減少,也是 死亡率上升趨勢首見逆轉,原因尚待研究,平均每三分四十二秒有一人死亡。

十大死因中只有事故傷害的死亡率增加,增幅二.六%,肇因去年因莫拉克風災災情慘重,全年共計七千三百五十八人死於意外事故。事故傷害死亡者,平均每人少 活二十八年,生命損失年數最高。

平均壽命增長 女比男多活6.6歲

雖然國人的平均壽命持續增長,男性為七十五.九歲,女性八十二.五歲,但男女平均壽命差距持續增大為六.六歲。國健局研判,這可能與男性工作壓力大、意外 風險較高、菸、酒、檳榔使用率高、有病較晚就醫等因素有關。

對於男女壽命差距拉大,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表示,有一種說法是,女性基因是雙套,等於還有「備胎」,較不易因基因受損罹患疾病。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 祝年豐表示,女性生活習慣較佳,生病後較主動就醫且遵從醫囑。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表示,女性在停經前,女性荷爾蒙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衛生署統計發現,雖然不分男女的癌症死亡率均持續上升,但男性為女性的一.七倍。拜醫療普及與進步之賜,絕大多數主要癌症的死亡年齡中位數均延後,唯獨食 道癌的死亡年齡不斷提前,食道癌患者竟然比十年前平均少活八年。

食道癌年輕化 比10年前平均少活8年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十大癌症死因中,以食道癌、胰臟癌死亡率增幅較明顯,約三%,兩者都不易早期發現與治療。近十年來,男性口腔癌成長三十六. 四%、女性胰臟癌成長十八.二%,研判可能與嚼檳榔、酗酒等因素關係最大。

(自由時報)
--
高跟鞋磨腳 A酸助代謝

愛 穿高跟涼鞋的短裙辣妹,腳後跟、腳趾外側易有脫皮或深色厚皮繭,麥茵茲美形診所總監黃美月指出,材質硬的高跟鞋易與腳跟摩擦,讓角質代謝不良形成厚層硬 皮,加上黑色素沉澱,看起來像「農夫腳」。可用5%的A酸或水楊酸乳液擦在厚皮處,並以保鮮膜包覆,期間不再穿高跟鞋,1個月後就能明顯改善。

黃 美月醫師強調,高跟鞋每天穿超過2小時,就會出現厚腳皮,建議應穿平底鞋出門,待重要場合需要時再換上,長時間行走時更不應穿高跟鞋,否則容易因鞋跟高, 腳板順勢向前滑,腳趾必須支撐大部分的體重,壓迫之下腳趾甲就容易變形,而腳趾旁、腳掌等長期壓力較大處,下層皮膚細胞發炎、上層角質持續加厚,形成一碰 就痛的雞眼,就必須手術或貼雞眼貼片才能治癒。

這樣做
A酸乳液敷腳跟
到皮膚科買濃度3%到5%的A酸或水楊酸,每晚塗在腳厚皮處以保鮮膜包覆約6到8小時,早上再拆掉,加速代謝角質及淡黑色素,約1到2個月能見效,但期間不應再穿高跟鞋。

不自行去腳皮
不少女性看見自己的腳皮又厚又黑,會自行購買磨腳皮的器具,或是直接以剪刀剪去腳皮,黃美月醫師說,此舉雖然會馬上讓皮變薄,但也會讓皮膚角質為了恢復,會愈磨愈厚,黑色素也更容易沉澱在同一個部位。

雷射可淡色素去皮
想快速恢復光滑白皙的腳,可進行二氧化碳雷射或飛梭雷射療程,依角質累積狀況進行約3到10次不等療程,每次療程約2到5千元,就能將厚厚的老化角質去除,同時也能利用能量打散黑色素。

穿高跟鞋應穿絲襪
黃美月醫師說,高跟鞋因為鞋型關係,一定會與足部摩擦,就會使角質代謝不良,除了每天最多穿2小時,穿高跟鞋時也應該先穿絲襪,降低皮膚和鞋子的摩擦力,也能避免形成厚腳皮。

醫師說
起水泡應擦藥
高跟鞋不合腳使腳跟、腳趾摩擦引起水泡,只貼ok蹦就繼續穿的話,水泡破皮又繼續摩擦容易細菌感染,曾有個案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必須開刀清創,建議起水泡後應就醫,並擦消炎藥膏。

(蘋果日報)
--
愛吃漢堡汽水 童增氣喘風險 一周3份以上 易引發呼吸道水腫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兒童一周吃三個或以上的漢堡,同時喝汽水,罹患氣喘的風險會提高,而若多吃蔬果等低脂飲食,則有助於降低罹患氣喘風險。國內醫師表示,過去已知高油、高熱量食物易使氣喘發作,建議家長最好少讓孩子吃漢堡等高脂食物,並落實天天五蔬果。

最新研究
法新社、路透、英國《每日郵報》等多家外國媒體報導,德國烏爾姆大學研究人員,用十年時間,以二十個國家、五萬名年齡介於八至十二歲兒童為研究對象,發現每周吃三個或以上的漢堡,搭配汽水,氣喘風險明顯提高;多吃蔬果的兒童,罹患氣喘機率則較低。

飲食應天天五蔬果
不過,若兒童只是肉類吃得多,卻沒有相同結果,研究人員推論,影響氣喘風險因素不在吃肉太多,而在攝取蔬果太少。
而蔬果可能對防治氣喘有益,可能因蔬果含有抗氧化劑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此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胸科》。
台 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江伯倫表示,以往多項研究都發現速食等高脂食物,會提高兒童氣喘風險,因高油、高熱量進入人體,會使體內發炎物質增加,促使呼吸道變得水 腫、狹窄,黏液分泌也變多,易引發氣喘發作。建議家長應培養孩子均衡飲食習慣,天天五蔬果,而高脂漢堡等速食,最好少吃。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黃立心則說,兒童過敏原因複雜,漢堡等高熱量食物雖可能誘發氣喘,但不會是單一原因,生活型態、環境污染,都可能是氣喘元兇。

氣喘兒:少吃一點
十二歲的氣喘兒王凱帆說,若吃速食易使氣喘變嚴重,他會少吃一點。公務員張建輝說,高脂漢堡本來就不能吃太多,此研究結果出來後,可以此告誡氣喘兒少吃速食,保障健康。

氣喘防治注意事項
.定期整理居家環境,以防灰塵、塵等過敏原誘發氣喘
.依照醫師指示、按時使用抗氣喘藥物
.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但建議患者運動勿劇烈,否則恐降低免疫功能,使氣喘惡化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兒童每周吃3個或以上的漢堡,同時喝高糖飲料,較易罹患氣喘,國內醫師建議盡量少吃

(蘋果日報)
--
牙齒照X光10次 罹癌風險增5倍

科學家警告,英國每年有數百萬人接受牙齒X光掃描,但照射次數多了,可能會導致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大增。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站今天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被牙醫以X光照射至少10次的病人,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增加了5.5倍。

報導說,儘管許多牙科手術照射X光是極普通的項目,但現在他們警告不應對例行檢查或初診病人施予X光掃描。

由於30年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增加了1倍以上,科學家表示,X光照射牙齒的危險時常遭到輕忽。

據 報導,布瑞頓暨蘇塞克斯醫學院(Brighton andSussex Medical School)研究員梅孟(Anjum Memon)博士說:「研究突顯了我們的關切,正如胸腔等人體上半部X光照射,當病人有特定臨床需要時,再由牙醫師決定施行牙齒X光照射,不能做為例行檢 查或向牙醫掛號的一部分。」

牙科權威人士建議,病人在照射X光時,要保護甲狀腺,可以穿戴輕型的鉛製頸環或圍兜。

研究人員就照射了多少次X光的問題,詢問了313名甲狀腺癌病患和類似人數的健康者。

在納入所有涉及醫院X光治療因素後,他們發現,牙齒照射X光達4次的男女病患,比起那些牙齒從未照射過任何X光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超過2倍。

報導引述期刊「腫瘤學報」(Acta Oncologica)報告說,照射5-9次的病患,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增加到4倍以上。

(中央社)
--
專利數目的表象和真相/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台 灣的技術能力經常在國際競爭力的評比中獲得肯定,其重要因素之一,在於許多評比引用美國專利局所核准各國專利數目之排名。在這方面,台灣表現的確相當爭 氣。我們獲美國核准的發明型專利去年有六千多件,為世界第五,僅次於美、日、德和南韓;過去還曾是第四,近兩年才被南韓超越。

美國核准的發明型專利數目多,當然值得稱道,但如果根據這個指標,就判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技術大國之一,恐怕就言過其實了。專利不能只看數目,還要看「品質」,也就是這些專利能不能在很多的產業領域,讓其他廠商出錢取得授權,以免受侵權之訴。

是否已成為世界技術輸出大國,一個可以用的衡量指標是「技術貿易的輸出占輸入的比例」。此比例大於一,代表這個國家為技術的淨輸出國,也就是說,從他國得到的技術授權費用,高於自身支付給別人的權利金;相反的,如果比例小於一,則代表為技術淨輸入國。

從 這個比例來看技術發展的層級就非常明顯了:台灣的比例不到零點三,代表支付他國的技術費用,是自己所能賺取技術費用的三到四倍。我們輸出的對象,還包括許 多在大陸的台商,如果把這些母子公司間技術移轉扣除,就更低了。真正的技術大國,還是先進國家,例如日本是三點五倍,美國是一點八倍,德國是一點一倍。在 新興國家中,南韓以零點四居首,但仍低於多數西歐和東歐國家。

另一個常被用來衡量專利「品質」的指標,是一個專利能否同時在美、日、歐獲得核准。在二○○七年,台灣此種專利有二百零四件;而在同一年,日本有一萬四千多件,美國有近一萬六千件,南韓已經達到二千四百八十八件,以色列有四百九十四件,都比我們高得很多。

台 灣在美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資訊、通訊和光電產業,生技方面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不到百分之三。曾經有一個說法,就是台灣生技專利有「潛力」,只是沒 有被好好地商業化。以政府過去在這方面研究的投入而言,我們非常希望這是事實。但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一個「假說」,有待證實。用市場經濟的方法來看,全 世界的生技創業投資公司都在找有潛力的好案子,如果有許多願來投資台灣的生技專利,就表示這個「潛力」被看到了,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即使未來有人願來投 資,真正的商業化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以其目前所占的比例而言,要能成為我國技術發展的主幹之一,恐怕還言之過早。

千里之行,始於足 下。任何國家一開始都不可能質量兼備。目前台灣有足夠的量,已經不容易,但質方面明顯不足,也是不能不面對的真相。最近經濟部有意就許多產業的關鍵零組 件,加強鼓勵研發,以取得核心技術,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其實,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只是目前的誘因體系,沒有發揮應有的整體動員功能。我們的體系似乎假設台 灣在製造方面的優勢,會一直存在,「萬事太平」。但是世界沒有太平,相反地,競爭日益激烈。我們希望這方面的問題能夠儘早解決,才能將台灣的競爭力繼續向 上推升。

(聯合報)
--
百年老香鋪 裊裊香火傳7代

製香是一種特殊的手工業,擁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鹿港施金玉和施美玉兩家香鋪,可能是台灣最老的店家。隨著鹿港龍山寺、天后宮的香火鼎盛,施金玉與施美玉香鋪的生意綿延不絕,新一代經營者透過網路把香品外銷到美、加與東南亞,讓鹿港香火傳播到海外。

文史工作者李奕興說,清朝乾隆時期,鹿港和泉州對渡,興建了龍山寺、天后宮等精美廟宇,居民信仰虔誠,鹿港又因為八卦山竹子材料豐富,促進了製香業的發達。由於擁有最古老祖傳的祕方,再加上採用天然材料,老師傅的紮實功夫代代相傳,鹿港香一直享有盛名。

「日治時期,『施錦玉奇楠香』曾是日本皇室御用香品。」李奕興指出,鹿港店家因源遠流長與分家,造成許多分鋪,著名的香鋪可能都源自於同一施姓的祖先。施錦玉因後繼無人於一九六○年代結束營業;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是施美玉香鋪的後代。

鹿港施美玉、施金玉 最老香鋪

施 美玉香鋪第一代於一七七四年(清乾隆三十九年)在福建晉江設立,第二代渡海到鹿港,目前由第七代的施振錕經營,開發多種香品外銷美國、加拿大、香港和馬來 西亞等地;鄰近天后宮、城隍廟和新祖宮的施金玉香鋪,擁有廿多種祖傳祕方,在台灣製香業樹立口碑,國外顧客也聞香而來。

許多人從小跟著父母親到廟裡燒香拜拜,卻少有人清楚製香的程序。走進嘉義新港鄉菜公村的「香藝文化園區」,撲鼻而來的是檀香與沉香,這是全國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占地廣達一.五公頃的園區內,包含香藝文化館、香料香草文化園區、八卦祈福園圃與香藝庭園餐廳。

透巧思 陳文忠闢建香藝文化園區

退 伍後因緣際會投入製香業,至今已達廿三年的陳文忠,回憶起草創時期的艱辛,感觸良多。「往昔香品多以祭祀用立香與家庭用環香為主,一九八○年代多數工廠外 移大陸,回銷香品卻多為廉價劣質貨」,不甘心傳統香藝逐漸式微、傳統店鋪紛紛倒閉,他因此大膽接受小鎮醫師陳錦煌建議,闢建香藝文化園區。

陳 文忠設立的香藝文化館,羅列各國有關香與香料的典故與文化;怕民眾不了解製香素材,廣植名貴的沉香、檀香與肖楠等;自創「沾搓浸展掄沏晾染曬」香功九式立 牌,由入行近卅年製香師傅涂桎嘉等三位坐鎮。涂桎嘉表示,兩、三百年的香藝文化傳承中,信眾透過「香」所產生的裊裊生煙做媒介,達到與神明溝通的目的,也 讓心靈獲得沉澱。

如今,「香」早已跳脫祭祀用香的目的,成為廣泛多元的創意香品,擄獲許多民眾的心。例如製香師傅發想設計出「馨香燈」,榮獲二○○七年台灣設計大賞,還有各種造型的「手捏香」,利用線香概念做出代表愛情、運勢等的「虎爺香」。

在傳統與創新間 延續活力生命

「製香絕非夕陽產業,關鍵在於推廣與創新;香品市場絕對無限,關鍵在於如何開發。」陳文忠堅信,製香業將從「家庭產業」蛻變而成「文創產業」。

在香煙裊裊中,百年香鋪走過了悠久的歷史,創造了鹿港香的傳奇;香藝文化園區則透過創意與巧思,讓「香」以各種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增添生活情趣,也讓兩百年老產業有了新生命。

(中國時報)
--
摘棉花── 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李黎

通過寬恕,這兩個人建立起一份獨特的友誼,藉這本書發聲,提醒人們注意僅靠人證的審判方式可能存在的缺失,呼籲公眾的同情與支持,來推動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司法制度。

一個嬌小的金髮女子,和一個高大的黑種男人,除了年齡相同以及兩人都住在美國北卡州以外,毫無其他任何共同點。然而他們是摯友和夥伴,合寫了一本書,並且一同到全美各地旅行,巡迴演說……是甚麼促成兩個生命的交集?

或許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

那 本書是2009年美國的暢銷書,書名叫Picking Cotton──摘棉花。這是個雙關語:除了字面的「摘棉花」,Cotton是人名,就是這個黑人的名字,考頓;picking 有指認的意思,在這裡是指罪犯被證人指認出來。而「摘棉花」原本是美國蓄奴時代,從非洲販來的黑奴的主要工作。

他倆生命交集在四分之一個 世紀前。1984年夏天的一個深夜裡,還是個大學生的珍妮,在住處被一個闖進來的黑人持刀強暴。即便身在被侵犯的恐懼和痛苦中,珍妮還是牢牢記住了這人的 相貌。事後警方根據她的描述繪製了嫌犯的圖像,然後根據圖像拘留了幾名形跡可疑的人,照了相;珍妮依據相片指出嫌犯,警方便逮捕了這個名叫考頓的年輕黑 人。當一排罪嫌站在面前要她指認時,珍妮一眼就認出他來,並且深信自己絕無可能認錯人。

考頓雖然堅稱自己無罪,但珍妮的指認確鑿,這個貧 窮的黑人請不起好律師為他辯護,於是被判終身監禁外加五十年。更糟的是:另一樁類似的強暴和盜竊案也扣到他頭上,於是又是無期徒刑外加五十五年──也就是 說,兩個終生刑期加上一百零五年,考頓就算活上三輩子也絕無可能出獄了。

坐了十一年牢之後,考頓聽聞一種新的科學測試可以證明他的無辜,於是要求重審。果然,經由現場證物的DNA比對之下,發現他並不是強暴珍妮的人;而且警方也找到了那名真正的罪犯──他跟考頓確是頗為相像。

珍 妮聽到這個消息真如五雷轟頂,內心登時充滿罪咎之感。經過一番掙扎,她終於鼓起勇氣去見考頓,要求他的原諒。對於這個幾乎毀了他一生的女人,考頓選擇了寬 恕。他倆竟然結為朋友,並且開始合作進行一件極有意義的事:合寫一本書,讓世人知道他們的故事:法治大國的冤獄,他們受到的傷害、羞辱、冤屈,其後的和解 與寬恕,覺悟與補償。

這本書,Picking Cotton: Our Memoir of Injustice and Redemption(指認考頓──我們對於不公與救贖的回憶),第一部分是珍妮被強暴的恐怖回憶,及隨後指認強暴犯的經歷;第二部分是考頓的奇冤:十一 年的黑牢,一個貧窮的黑人蒼天無告的絕境,一而再的司法冤獄……。第三部分則是最令人動容的「救贖」:通過寬恕,這兩個人建立起一份獨特的友誼,藉這本書 發聲,提醒人們注意僅靠人證的審判方式可能存在的缺失,呼籲公眾的同情與支持,來推動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司法制度。他們接受主流媒體的訪談,到法律和人權機 構演說,以自身的痛苦與創傷作為見證,希望悲劇不再重演。

這樁冤獄不僅喚起司法界的重視,也引發心理學者的探討。珍妮以為自己的記憶絕對 可靠,其實那只是尚未凝固的短期記憶,當她看見警方繪製的圖像和因之獲得的照片時,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短期記憶已經轉換成了照片中的影像,以致當她見到考 頓時便斬釘截鐵的指認他。人的記憶是否絕對可靠?人會誤製記憶,記憶也會誤導人;當記憶出現謬誤,當審判僅僅取決於所謂目擊證人根據記憶而言之鑿鑿的指 證,冤枉無辜的可能性是絕對存在的。

幸而考頓沒有被判死刑,否則他將永無沉冤昭雪之日。所以關於死刑的爭論,即使不牽涉到倫理和人道的層次,也應考慮冤枉錯殺於萬一的可能。是人,就會犯錯──即使是我們最信賴的記憶,有時也會欺蒙我們。

(中國時報)
--
學者建議 考生別熬夜助記憶力

七月大考將來到,聽聽傑出學者的良心建議,多朗讀、別熬夜!

中央研究院二○一○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昨日公布,獲得人文組獎項的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趙軒甫,建議即將面臨大考的考生,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和腔調來朗讀書本取代死背課文,可以獲得較深的記憶力;晚上儘量不要熬夜、維持充足睡眠,將有助注意力的提升。

生命組得獎人、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伶汝則建議學子的學習選項,不妨考慮跨領域的不同組合,例如她在美國讀大學時就雙修音樂與生物,因為跨領域音樂的學習讓她可以從多方面想事情,也比較懂得與病人溝通。

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陳佩燁從事胺基酸序列如何影響蛋白質摺疊及如何導致錯誤摺疊的機制,並評估不同種動物間交互傳染的可能性,狂牛症即為一例。

陳佩燁表示,哺乳類動物腦部組織的普立昂蛋白研究,台灣目前只允許進口一隻大頰鼠的均質化腦部組織作研究,期盼法規鬆綁,以利研究。

15位學者獲獎 可獲頒20萬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今年共有十五位學者獲獎,得獎者可獲頒二十萬元、研究獎助金三十萬元及獎牌一面。

(自由時報)
--
海平面上升淹沒島國? 新研究提質疑

「新科學家」雜誌二日刊登的研究報告,對過去認為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逐漸淹沒低窪太平洋島嶼的警告提出質疑。

紐 西蘭奧克蘭大學與斐濟南太平洋應用地球科學委員會的科學家,研究二十七座低窪太平洋島嶼,並比較六十年前的空照圖與現代的衛星圖像之後,發現二十七座島嶼 中,僅四座面積縮小,其餘半數面積維持不變,另半數面積反而增加。這二十七座島嶼在六十年間的海平面平均上升十二公分,顯示島嶼對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的 反應各有不同。

這份研究顯示,某些珊瑚礁島嶼由於波浪、海流及風將珊瑚碎屑從周圍的礁岩沖刷至岸上,面積反而變大。奧克蘭大學的肯區說,「結果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模式能套用於所有情況」,不要只是說海平面正在上升、島嶼必定全數消失。

以吐瓦魯為例,該國最高處只比海面高四.五公尺,但九座島嶼中,七座面積平均成長了三%。吉里巴斯三座主島也同樣成長,面積增幅從三十六公頃到○.八公頃之間。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前年還警告,吉國可能在一個世紀內沉入海中。

肯區表示,接下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觀察低窪的太平洋島嶼會如何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更精確地找出各太平洋島國中,哪些島嶼最能適應海平面上升,或許就能遷村到那些適宜人居的島嶼上。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