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7元 限時信沒比平信快 本地互寄隔天才到 中華郵政遭批年揩1.9億
消基會昨公布針對中華郵政送達郵件時間的調查,結果兩成二上午投遞的本地互寄限時郵件,未按規定在當天送達。整體而言,有四成五的限時掛號郵件與兩成五的
限時專送郵件,均未比一般郵件早送達。消基會指控,每封限時郵件加收民眾五至七元,郵局一年溢收約一點九億元。中華郵政昨指,本地互寄限時郵件逾時未送抵
可退郵資,並會再了解消基會的調查。
時間調查
消基會表示,這次測試共寄出一百六十封信,針對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地區,以本地互寄(相同郵遞區號)、都市城鎮互寄、都市互寄、寄外縣市等四種路
線,分別在上午十一時及下午三時寄出。據中華郵政有關本地互寄的規定,中午十二時前投遞限時專送、限時掛號應在當日就寄到,但消基會調查三十二封上午投遞
的本地互寄限時郵件,其中有兩成二沒在當日內送達。
調查也發現,寄外縣市、都市互寄等四種路線的四十封限時掛號郵件中,有四成五、十八封,與同時寄出的普通掛號同時送達,另外有十封、兩成五限時專送也沒比平信來得快,其中八封還出現限時專送比平信還慢送到。
郵局指逾時可退費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民眾付較高的郵資自然希望得到比較快捷的郵遞服務,除本地互寄沒在規定時間內送達,限時比一般信件的郵資也貴五至七元,但速度卻
沒比較快。如平信七元,限時專送要十二元,普通掛號二十五元,限時掛號就要三十二元,估計一年郵局就因此多賺民眾一點九億元,籲中華郵政應該公開送達時間
資訊,並針對一般、限時可同時送達區域只收一般郵費。
中華郵政公司郵務處處長曾錦雄表示,本地互寄限時信上午寄,若當天沒送達,郵局會全額退還郵資,但有些大樓管理員有特定收信時段,還要再了解消基會調查結
果。中華郵政強調,郵局每月有抽測各個郵遞區號的效率作為品管依據,消基會調查一百六十封,與郵局每年投遞二十六億件相比,樣品數太少。
遭批把民眾當凱子
民眾陳俊平表示,如果平信和限時郵件同時到,簡直是把多付錢求快的民眾當凱子,對消費者非常不公平。
中興大學行銷系教授李宗儒表示,中華郵政應徹底檢討員工作業流程環節,另也可考慮配合顧客寄信習慣調整收件時間、簡化產品內容,重新分配人力等,縮短寄送時間。
(蘋果日報)
--
限時信貴7元 20%竟比平信慢
多收七元的限時信真的比較快送到嗎?消基會實驗發現,高達廿%限時信比平信還慢,四十五%的限掛竟與普掛同時抵達,標榜本地互寄、當日抵達的限時專送也有三成一無法當天送達。消基會粗估,中華郵政每年至少因此溢收一.九億郵資!
消基會選定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十條寄信路線,採「本地互寄」、「跨縣市互寄」等四種不同寄信路線,同時實驗「平信」、「限時」、「普掛」及「限掛」四種類型,共寄出一六○封信、合計四十個樣本,發現竟有高達廿%的限時信比平信還晚抵達,五%限時信與平信同時抵達。
掛號信狀況更糟,多達十八件樣本、高達四十五%的限掛信與普掛信同時抵達。進一步分析發現,所有樣本中,有八件是普掛、限掛與限時三封同時抵達。 另外,
中華郵政在網站公告「本地互寄」的限時專送若在中午前寄出,當天可送達。但消基會實驗發現,十六件樣本中,五件限時專送未當日送達,不合格率高達卅一%;
理應與限時信提供相同時效的限掛信也有二件隔天才送達。
消基會祕書長黃鈺生表示,限時信比平信貴七元,○八年郵政年報顯示,中華郵政收到的限時郵件近一.○二億件,推估限時信、限掛信比重分配,乘上這次實驗不
及格的比例,粗估中華郵政每年至少溢收一.九億元。他質疑,郵資若不夠,郵差會向消費者補收,郵局未依承諾在限定時限送達,也應退還溢收金額。消基會董事
長謝天仁表示,若中華郵政在部分地區因人手不足而無法如時投遞,當地就不應提供限時、限掛服務,讓消費者多花錢卻當了冤大頭。
郵局:遲到可退全額郵資
中華郵政坦言,隨著交通運輸便捷和自動化郵務系統上路,平信送達時間確實比過去快,都市間互寄平信與限時郵件,送達時間幾乎無異。若民眾發現限時信送達時間有延誤,可要求退回所有郵資,未來則不排除取消限時郵件。
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陳賜得說,多年前實施自動化郵務系統時,就曾思考是否取消限時郵件,但怕民眾誤會想快速寄件就得支付更貴的快捷資費而作罷。
熟知郵務作業人員建議民眾,根據中華郵政「國內普通、限時郵件郵遞時效表」規定,除非是本地互寄、中午前投遞的限時郵件可望當天送達,其餘本地或都市間互寄限時郵件幾乎與平信ㄧ樣,都在隔天送達,偏遠地區平信更要第三天才送達。民眾不妨省下七元,直接寄送平信郵件即可。
對於消基會抽樣發現,有五件早上投遞、晚上仍未送達的本地互寄(同郵遞區號)限時郵件,有違上述時效規定,中華郵政說,民眾可上網比照郵件時效表,若發現寄件確有延誤,可前往郵局要求退回所有郵資。
中華郵政郵務處長曾錦雄說,普通郵件每天收件、投遞各一次,無論民眾何時交寄,最快都要隔天才投遞。限時郵件每天收件兩次、投遞三次,民眾在中午十二點前交寄,同郵遞區號當晚可送達;若下午六點左右交寄,就要隔天上午才到。
他也強調,限時郵件假日照常收件、送件,平信卻無此服務,民眾若在周五至周日有郵務需求,選擇限時郵件還是有利,平信就要等到下周一才會遞送。
(中國時報)
--
「郵」夠扯!多付7元 限時比平信慢
同時寄送限時專送和平信,居然一起送抵!消基會寄出一百六十封信件測試郵務品質,發現「多付七元的限時專送比平信還慢」,寄限時的民眾成了冤大頭。
消基會依中華郵政「國內普通、限時郵件郵遞時效表」,分成本地互寄、都市—城鎮互寄、都市互寄及寄外縣市四類型,寄出平信(五元)、普通掛號(廿五元)、限時掛號(卅二元)及限時專送(十二元),總計一百六十封郵件。
測試發現25%限時信比平信慢
結果發現,四十五%的普通掛號和限時掛號同時寄達;廿五%限時專送與平信同時寄達或更慢才到。在台北縣市地區的調查樣本,平信寄達時間都比限時來得快(調查內容詳見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1341)。
中華郵政一年共溢收逾1.9億元
消基會根據二○○八年郵件數量,以調查結果計算,推估中華郵政一年共溢收逾一.九億元。
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陳賜得及郵務處長曾錦雄解釋,若限時郵件在下午交寄,可能和平信一樣在當晚處理後,隔天同步送出,因此可能同時收到;而台北市、台中市、
高雄市等都會區還將平信、限時分開投遞,因路線設計,或部分公司、大樓要求特定收信時間,可能限時反而晚到。對較晚抵達的限時郵件將檢討,但絕非A錢。民
眾若有限時郵件延誤,未達承諾時效可退還郵資。
(自由時報)
--
5.14% 上月失業率17個月新低 仍高於港韓 製造業 營造業職缺最多
全球景氣增溫,企業人力需求大幅增加。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率為5.14%,比4月下降0.25%,下降幅度創史上同期最大,也是13
年來首次5月失業率比4月下滑,失業人數大幅減少2萬6千人。但本月起應屆畢業生陸續投入尋職,官方和人力業者都預估未來3個月失業率又會攀高,提醒社會
新鮮人趕緊卡位。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說,上月失業率5.14%、有56萬7千人失業,失業率下降主因是景氣復甦、廠商用人需求增加,以製造業和營造業最多;政府促進
就業措施也見效,目前政府短期就業方案聘有9萬人,「若沒有政府措施,失業率仍會達5.5%。」而據主計處統計,失業率5.14%已降至17個月來新低,
但仍高於鄰近香港4.6%、韓國3.2%。
6成企業第3季徵才
此外,行政院昨召開促進就業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為減緩失業衝擊,政院決定以後每半個月開一次會,積極因應。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失業率數字很不錯,加
上勞動參與率也高,顯示景氣變好。經建會將參考新加坡振興經濟及促進就業相關作法,訂定具體的經濟戰略目標,並在下月初正式報告,劉憶如說,除持續吸引外
商投資,也可參考新加坡招商工作外包專業公司的模式。
失業率調查32年以來,通常5到8月都會受畢業季影響攀高,而今年則是史上第4次5月失業率低於4月。劉天賜說,下降主因是景氣大幅復甦,但依過去經
驗,6月到8月失業率會再升高約0.3%,年底前要達到政府訂下5%失業率目標,需減少1萬1千名失業者,並新增13萬1千個就業機會給新入職場者。
因應畢業季,政府和民間本周舉辦多場就業博覽會,釋出上萬個職缺。昨新竹就服站舉辦中型就博會釋出1千個職缺,求職的應屆畢業生陳小姐說:「已獲得面試機會,找工作好像比較容易。」
1111
人力銀行昨公布針對400多家企業網路問卷調查也發現,有6成企業打算在第3季徵才,比去年同期高2成。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說,廠商釋出職缺
已從科技業擴散到下游民生消費業,但本月起畢業生投入求職,失業率勢必再攀升。銀湯匙餐飲集團執行董事簡沛恩說,因民生消費增加,預計下半年增開3家店,
近期有30到50名正職和兼職人員及副店長職缺。
總工會:派遣工作多
不過,去年大學畢業求職至今的黃小姐說,待業1年來投了超過100封履歷,「碩士滿街跑,只有大學畢業很難找工作,且很多企業只要有經驗的人,工作很難
找。」待業民眾戴駿凱也說,徵才公司開出的待遇比過去低,但要求卻高很多,很多工作看得見吃不到,要找到真正適合的工作還是很困難。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指出,雖然失業率下降,但許多工作卻是派遣、約聘等職缺,非長期穩定工作,「政府應為勞工創造更多穩定的工作機會。」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李健鴻認為,今年政府提早辦理就業博覽會及搶救畢業生就業政策,讓尋職人數下滑,才會出現5月失業率較4月略低情況,「景氣有好轉,但實際就業情況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榮景。」
新鮮人待業越久 起薪越低
畢業季來臨,許多應屆畢業生陸續開始求職,人力業者昨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越早找到工作的求職者,能獲得的起薪越高,一畢業就找到工作的求職者,起薪比
找半年以上才就業的人高出近3000元。主計處昨也公布1到4月受僱員工調查,發現今年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薪資比去年高出約8%、3000多元。
找得越久易屈就
104人力銀行針對980名近5年畢業的大學畢業生網路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畢業生平均花4.2個月找到工作,在1個月內找到工作的新鮮人起薪有2萬6991元,但新鮮人起薪隨求職時間長度遞減,求職半年到1年才找到工作的新鮮人,只剩2萬4038元。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較有競爭力的求職者,容易很快找到起薪較高的工作,較散漫或條件較差者,時常找了很久的工作後,才勉強屈就低薪工作,「工作機會雖增加,但好工作不等人,企業喜歡積極的求職者,新鮮人應趕緊投遞履歷求職。」
去年大學畢業找了半年工作才順利就業的陳小姐說,現在企業都把起薪壓很低,真的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屈就2萬2000元薪資的工作。
此外,主計處昨也公布1到4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平均薪資為5萬448元,比去年同期高出3000多元,平均薪資漲幅創17年來新高,但薪資仍比前年金融海嘯前低。方光瑋認為,若景氣復甦力道持續,上班族薪資有機會在下半年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蘋果日報)
--
寄200張履歷 放射師找嘸頭路
「我以為醫學相關科系畢業,又有專業證照,找工作一定沒問題,誰知道寄了兩百多張履歷,卻只能在家做代工!」小惠說的是她在家「孵豆芽」一年多的痛苦經驗。
小惠去年從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畢業,畢業前考取放射師執照,她認為,畢業後一定能進入醫院當放射師。
未料一年來寄出的兩百多份履歷都石沈大海,她只好在家裡和媽媽一起做家庭手工。
她說,「政府和學校明知道放射師的市場萎縮,卻仍廣招學生,情況再不改善,和她一樣背景的失業族群會越來越多。」她質疑。剛畢業的學弟學妹將進入職場,她更惶恐了,怕學弟妹打電話問她就業狀況,乾脆關掉手機。
彰化縣醫檢師公會理事長楊玉英說,醫學系訂有招生總額制度,每年畢業生人數和市場需求差不多,因此醫師少有失業問題。
但包括放射師、醫檢師和職能治療師因健保給付缺乏明確規範,且畢業人數比市場需求多出三到四倍,背後隱藏失業危機。
楊玉英表示,全國醫檢師公會曾和各學校商量,希望減收或減招學生,但學校為了經營,哪肯自廢武功?她認為政府應該主動整合各校,避免更多學生受害。
醫技職缺飽和 放眼國外吧
台灣有十所學校設有醫技相關科系,一年招收七百五十人,畢業約六百人,但只有三成可通過考試,取得放射師執照;即使如此,台灣目前醫院診所相關職缺已近飽和,人力需求有限。醫技相關科系畢業生要有相關產業或國外謀職的打算,不要獨鍾在大醫院上班。
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魏聰文指出,目前即使有執照,仍有人三、五年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者,九成五者到醫院上班,薪水約三萬四千多元;少數人到醫材儀器商擔任技術人員,薪水比較好,每月達四、五萬元。
雖然醫院評鑑要求醫學中心每卅床要設有一名醫技人員,實際上,醫院平均每廿三床到廿五床就有一名醫技人員,人力綽綽有餘。
對於對岸開放更多台商醫院,所增加的就業機會,魏聰文表示,還是得比較待遇,才能吸引人才。不過,已有不少台灣醫技人員投身新加坡醫療市場。
魏聰文指出,新加坡近年國際醫療發展蓬勃,醫技人員需求量大,但該國一年約只培育卅名醫技畢業生,吸引不少台灣人前往發展,台灣去年九月至今,已有八到十人在星國就業,未來兩年還需四十位,且待遇好,薪水可近六萬元,做滿兩年又可移民,吸引力大。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像驗血以前多靠人工操作,現在機器代勞,人力需求自然減少,但隨著藥廠需要生技人才,也不失為醫技畢業生的就業管道之一。
(聯合報)
--
高教評鑑 台大法醫所列觀察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公布去年下半年大學校院系所評鑑結果,高教龍頭台灣大學首度受評,其中法醫研究所被列待觀察名單。評鑑中心執行長陳振遠說,該所專任教師僅六人,教學研究負擔很重,也缺乏解剖實驗室與法醫研究中心,空間與師資都要改善。台大回應,將依評鑑建議改善。
本次評鑑有台大、中正、東海、南華、華梵、慈濟、靜宜、台北大學、致遠管理學院等九校,共二百四十三系所、五百一十二班制受評,結果有二十七班制列待觀察,其餘通過。
空間設備都不足
台大一百九十四班制中,僅法醫所待觀察。陳振遠指出,該所畢業門檻高達一百七十學分,其中六十學分為專業學分,專任教師卻僅六人,建議增至十二人;該所空間、設備也不足,建議增設解剖實驗室與法醫研究中心。
台大主秘廖咸浩說,會依建議改善,強調六年前配合政府培育法醫人才政策,成立全台唯一法醫所,現法醫師資全球都缺,將設法聘用非博士級專業人員或外籍教
授。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說,台大法醫所因學分數太多,專任教師才會不夠,建議校方依產業發展現況調整系所員額,讓師資可達至充裕。
(蘋果日報)
--
大學評鑑 9校27班制「待觀察」
高教評鑑中心昨天公布98年度下半年大學評鑑結果,受評9所大學,沒有學校「all pass」,9校共有27個班制「待觀察」,包括獲頂尖大學計畫補助的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及6所獲教卓計畫補助的東海、靜宜等,都有系所列入待觀察名單。
受評學校包括台大、中正、台北、東海、南華、華梵、慈濟、靜宜及致遠管理學院等9校243個系所、512個班制,有484個班制、94.72%「通過」;27個班制、5.28%「待觀察」;無「未通過」名單。
首度受評的台大最受矚目,195個班制只有法醫學研究所被列為「待觀察」。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陳振遠強調,系所評鑑以教學為主,顯示台大教學與研究兼備,應給予高度肯定。
他說,全國唯一的法醫學研究所被評「待觀察」,原因包括師資和設備不足,師資方面,170個學分只有6位專任老師,數量明顯不足,教師工作負擔沉重;設備方面,沒有解剖實驗室和法醫鑑定中心,空間也不足。
待觀察最多的是南華大學,有9個班制待觀察,包括民族音樂學系學士班及碩士班、旅遊事業管理學系學士班等。
6所教學卓越大學中,東海也有法律、日文等6個班制待觀察,中正、台北、華梵、慈濟、靜宜則各有2個班制待觀察。致遠管理學院這次只有應用日語系重新評鑑,成績也是待觀察。
27個待觀察班制中7成是碩博士班,「師資不足」幾乎是共同問題。陳振遠說,師資不足卻不增聘教師,主要是未來生員不足,今年大一新生當年出生人數是32萬,但去年出生人口數只有19萬多。
且民國104、105年入學的大一新生將驟減5萬5千人,很多學校已看到這個問題,不再增聘教師。
但是陳振遠認為大學內部要自行調整,招生不好的系所,要停招或整併。
高教評鑑中心說,「待觀察」系所一年後需接受追蹤評鑑,訪評報告書已公布於評鑑中心網站。
(聯合報)
--
碩博士班浮濫 高教評鑑 19班待觀察
總計9校27班制待觀察
高教評鑑中心昨公布九十八年度下半年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二十七個「待觀察」班制中,就有十五個碩士班、四個博士班,凸顯出國內研究所浮濫增設已出現品質問題。
此次受評學校包括台大、中正、台北、東海、南華、華梵、慈濟、靜宜等八校系所與學程,及致遠管理學院一系所重評鑑。五百一十一個班制中,有四百八十四個「通過」、達九十四.七二%;二十七個班制「待觀察」、占五.二八%。
台大法醫研究所也入列
台灣大學今年首度受評,有一百九十三個班制通過評鑑、通過率九十九.五%,不過,法醫研究所(見圖,林正堃攝)被列為「待觀察」。評鑑中心執行長陳振遠認
為,台大整體表現受高度肯定,不過,台大法醫所是國內法醫界頂尖機構,卻沒解剖實驗室、法醫鑑定中心,且要修習一百七十學分,但師資明顯不足。
台大法醫所主任陳耀昌表示,法醫所發展的確面臨困境,希望政府、台大校方依「法醫師法」,讓台大附設醫院設立法醫醫學部,解決問題。 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則表示,會依建議改進,但法醫師資來源有限,資源也不夠,希望政府協助。
此次「待觀察」名單中,超過七成都是碩博士班;陳振遠指出,大學教學普遍已達基本門檻,但各校廣設研究所,甚至有一系三所狀況,衍生定位不明、師資不足、資源缺乏等問題。
建議中正政治博士班停招
中正大學「待觀察」的外語系博士班被指課程規劃不夠完善,師資和獎助學金均不足,多數博士生另有專職,無法專心研究,導致成立八年還沒有畢業生;政治系博
士班則因研究資源匱乏,近三年博士生論文發表嚴重衰退,評鑑建議可停止招生。中正大學教務長黃柏農坦言,會重新思考兩博士班的未來定位。
南華:私校辦學應有自主性
南華大學九班制「待觀察」,校長陳淼勝說,會依評鑑結果盡快修正。但他也批評,不宜用同一把尺衡量不同學校的辦學,私校辦學應有自主性、才能有特色。
東海有五個碩士班「待觀察」,東海校方除承諾改善外,對日文系未受認同感到非常遺憾,宗教所今年八月將與教育所整併。研發長林良恭坦言:「很意外,挫折感很重!」他強調東海成立碩士班都很審慎,絕無浮濫。歷史與哲學兩碩士班確實在新舊師資銜接期。
八十九學年全國研究所只有一千四百一十所,九十八學年卻暴增為三千三百六十所,研究生已近廿二萬人。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坦承,大學開設研究所確實太多,教育部已建立總量規定,對研究所師資訂出標準,促系所大整併。
(自由時報)
--
燙傷水泡 超過2公分應刺破
Q:炒菜時偶爾會被燙傷手,請問這種小燙傷若起水泡,該刺破嗎?之後傷口如何照顧?
A:炒菜時因燙傷導致手起水泡時,若水泡大小為2公分以上,就需要刺破治療,若水泡小於2公分則不用刺破,但應用紗布覆蓋,避免水泡破裂而引發細菌感染。
患部不宜碰水
若要刺破,可用縫衣針或大頭針刺破。先用打火機燒烤針頭5至10分鐘,再使用優碘或酒精消毒針頭後,將水泡刺破。
水泡刺破後,應用棉花棒或紗布輕壓水泡,讓其中的水分流乾,再於水泡處擦拭優碘,以紗布覆蓋包紮,每天早晚擦優碘和換紗布各一次,約5至7天即會痊癒,治療期間傷口不可碰水。
此外,炒菜燙傷部位應立即冰敷或用沖冷水,約10至15分鐘,以降低燙傷部位起水泡的機率。若2至3天後,燙傷部位仍紅腫、熱痛,應盡速就醫治療。
(蘋果日報)
--
大師的招數/熊秉元(台灣大學經濟系及研究所教授)
對世界各地的法律學者和經濟學者而言,蒲士納(Richard
Posner)是如雷貫耳的人物。因為,在法學和經濟學這兩個領域裡,他的著作都大有可觀。對美國一般民眾而言,他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論文集《跨越
法學》,被《紐約時報書評》選為當年最佳著作之一;法務部控告微軟公司違反《公平法》的官司,雙方同意請他擔任調解人。
他原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講座教授,1981年起擔任上訴法院法官之後,依然論述不輟。他興趣廣,不劃地自限,筆下處理的問題令人讚嘆:《性和理性》、
《法學和文學》、《正義的經濟分析》、《法律、務實主義、和民主》、《道德倫理和道德哲學的困窘》、《防範恐怖突襲》、《反恐》。即使閱讀的速度追得上他
下筆的速度,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只能令人忘塵莫及、甘拜下風。
蒲氏論作甚夥,要討論他的分析方式,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有一點倒是清晰可見:他下筆絕不是溫良恭儉讓,以筆鋒常帶調侃刺蝟來形容,庶幾近之。兩個事例,可以約略看得出他的風格。
美國著名的大法官卡多若(B. Cardozo,1870-1938)終生未娶;他最有名的判例,就是提出「可預見原則」(the
foreseeable
doctrine):意外發生,當事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就以行為時能否預見後果為準。除了判決書之外,卡多若也發表許多法學論述。關於卡多若,蒲士納曾寫
過一本百來頁的小書,探討卡多若的論述、判決以及他歷久不衰的令譽。在分析他的法學論述時,蒲氏提到:卡多若的論點比文采好;而後,在探討他筆下的判決書
時,蒲氏反而表示:卡多若的文采比論點好。這種對比筆法,不是春秋之筆,而是話中有話,褒貶於無形!
言辭激怒諾獎得主
卡多若已經辭世,對蒲氏的臧否無從回應。相形之下,諾貝爾獎得主寇斯(R.
Coase)可就有話說了。1994年前後,蒲氏和寇斯一起參加制度經濟學的研討會,先後作總結性發言。這時候,寇斯已經得到諾貝爾獎(1991)。蒲氏
先開口,對寇斯的貢獻若隱若現地臧否了一番。輪到寇斯時,這位1910出生,又是英國成長的謙謙君子,卻是氣得壓不住自己的怒氣。對於蒲氏的發言,他是這
麼說的:「蒲士納教授對我的恭維,讓我想到這似乎是一條巨蟒,在吞下獵物之前,先在獵物身上慷慨地鋪以自己的唾液!」
對於一位年逾80的英國紳士而言,忿怒之情已經溢於言表,露骨無遺。然而,寇斯心中之怒,顯然無可名狀,他繼續說:「當然,我並不指蒲士納是一尾毒蛇;但
是,我也不能說,這種聯想沒有在我的腦海裡出現過!」在西方文化裡,把人比喻為毒蛇,可是極其嚴重的辭語。能把諾貝爾獎得主這麼有身分的人,激怒到如此的
地步,蒲氏言辭文筆之利可見一斑。
以小見大,數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在蒲氏的言辭文字下皮開肉綻。然而,蒲氏的為人,也不只於此。幾年前上課時,討論蒲士納的經典教科書《法律的經濟
分析》;
對於其中的一個疑點,爭論不休。我要研究生發電子信,直接問作者。研究生照辦,第二天就收到蒲氏的回信。除了回應問題之外,對於千里之外的年輕學子,他還
語多嘉勉。
大師的身手,真是不同凡響!
(蘋果日報)
--
天熱孩童易流鼻血 急救勿後仰 前傾捏鼻可止血
夏天氣溫不斷飆升,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英宏表示,近幾周因天氣較熱,每周至少有5~6位家長,因小朋友常流鼻血,緊張地帶來看醫生。其主要原因
為夏天血管易擴張、血流旺盛,尤其15歲以下小朋友,因鼻腔黏膜發育尚不完全,容易因日曬流汗或運動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微血管破裂,導致流鼻血。彰基
急診醫學部專科護理師組長許秀櫻表示,如果小朋友流鼻血,最忌諱讓他後仰,可能會導致血液流進氣管而窒息,應該前傾並在鼻樑上加壓止血。
陳英宏醫師強調,小朋友流鼻血的原因較成人簡單,最常見的還是運動後,血流和血壓增快、升高,導致鼻黏膜下微血管破裂,或因鼻子過敏,小朋友常捏、揉鼻
子、挖鼻孔,黏膜受外力破壞而出血。這些出血原因只要正確急救止血,通常都會在30分內緩解,如果沒能止血,應盡速就醫找出原因。不過,成人如果無外力因
素,一周流鼻血次數超過3次,則可能是鼻部腫瘤,也應就醫找尋原因。
錯誤急救恐窒息
許秀櫻護理師指出,大部分最常見的錯誤止鼻血的方式包括讓患者的頭往後仰、使用衛生紙塞住鼻孔,以及拍打患者額頭,或捏鼻子止血捏錯位置。
鼻腔持續出血時,頭若往後仰會使血液流進支氣管,如果出血量大,就有可能嗆到或導致窒息。
用衛生紙塞住鼻孔,會導致血塊凝結在鼻腔,而且衛生紙拿出時容易扯下血塊,導致二度出血。
若在鼻腔出血時拍打患者額頭,會刺激血液循環更加快速,而導致出血量不減反增。
正確加壓止血位置在鼻樑硬鼻骨末端與軟骨交界處。捏在鼻樑山根、鼻骨或鼻翼上,無助於止血。
急救法
前傾捏鼻冰敷止血
Step1
如果患者精神狀態尚好,則可先讓他坐下,前傾45度。若患者已臉色發白、嚴重頭暈,則應找地方讓他躺下,並將頭部枕高45度。
Step2
以食指與中指,輕捏山根的下方鼻骨末端較軟的地方,再加壓夾住。此時可請身旁第3人準備step3的冰塊。
Step3
將5~6顆乾淨的冰塊放入塑膠袋中,並加入些許常溫水或冷水,以防冰塊的尖角戳破袋子,導致水滲出,把塑膠袋確實綁好以後,再以毛巾包住冰袋,進行step4的冰敷動作。
Step4
將冰袋放置在兩眉之間,約在鼻樑山根上方,手仍持續捏鼻;若患者是躺下狀態,冰敷的位置則與捏鼻相同,約10分鐘後檢查是否持續出血。
這樣做
少吃荔枝 巧克力
陳英宏醫師指出,夏天的水果如荔枝、龍眼等,或是巧克力等比較容易上火的食物,因為食用後血管會擴張、血流流速加快,就比較容易破裂出血,所以不應該讓鼻黏膜發育還不完全的15歲以下小朋友吃太多。
冷氣房內放杯水
許秀櫻護理師強調,有許多小朋友都是在半夜流鼻血,這可能是因為在冷氣房內,空氣不流通,加上冷氣運作使得空間內濕度下降、讓鼻黏膜過於乾燥,而容易裂開出血,因此建議家長可在小朋友房內放一杯水,增加空氣濕度。
專家說
鼻咽內視鏡檢查
鼻咽內視鏡可在短時間內知道鼻腔及鼻咽部是否有不正常腫瘤。如鼻腔經急救30分鐘後仍持續出血,或是次數過於頻繁,每周超過3次,患者都應就醫詳細檢查。
止血後4小時不擤鼻
止血後4小時內出血處仍非常脆弱,應避免用外力刺激鼻腔,導致二度出血。另外也不應喝熱水、熱湯或酒,使血管擴張,讓傷口再度破裂。
(蘋果日報)
--
有此一說 黑車比白車 車禍風險高47%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根據澳洲一項研究,駕駛黑色汽車最危險,發生車禍的風險比白色汽車高出47%。
研究人員說,駕駛白色、金色、黃色和橘色汽車最安全,原因不在於由誰駕駛,而是汽車的能見度。黑色、灰色、銀色、紅色和藍色的汽車在馬路上和其他汽車之間不顯眼。
澳洲蒙那許大學研究小組檢查過去20年間的85萬件車禍紀錄,取得有關汽車顏色、在一天當中車禍發生時間和撞擊種類的資料。計程車和租用的白色小巴士不包含在內。
他們研究莽撞的駕駛人比較容易撞上哪些顏色的汽車,結果發現黑色汽車最容易出車禍,其次是灰色和銀色,接下來是紅色和藍色。
在白天,黑色汽車發生車禍的風險比白色汽車高出12%,在黎明和黃昏則高出47%。
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橘色汽車比白色還安全,但科學家對此存疑。
(聯合報)
--
手塗藥膏效果好 別用棉花棒
天氣濕熱,很多人悶在鞋子裡的香港腳又犯了,有人看診擦藥很快改善,有人卻老是好不了,署立新竹醫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發現,不敢用手指塗抹,而用棉花棒擦藥,效果都比較差。
一名40歲男子因香港腳癢發作求診,黃瑞雲問他在家怎麼擦藥?如她所料,這名男子說「我都是用棉花棒擦藥」,比較衛生,手不會被傳染。黃瑞雲建議他,應該把手洗乾淨後,直接用手擦才對,他一臉訝異。
黃瑞雲說,越來越多人用棉花棒塗抹藥,不敢碰病灶,雖是自己的腳趾。其實濕疹(即皮膚炎)和抗黴菌(即香港腳)的藥都應該用手擦,濕疹不會傳染,香港腳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傳染,因為皮膚被傳染,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才行。
她說,用棉花棒擦藥,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效果不好,正確的擦藥方式就和擦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的把藥膏擦到完全看不見為止」,如果只用棉花棒,就會留下白白的、沒抹勻的痕跡,而且藥膏還被棉花棒吸收掉。
如果真的潔癖嚴重,不願意用手擦藥膏,或是照顧病人有所顧忌,她建議不妨戴上薄的橡膠或塑膠手套擦藥,而不要用棉花棒。
外用藥膏Q&A
Q:外用藥膏須擦多久?有時擦1-2次就好了,還要繼續擦嗎?
A:外用藥膏包括眼用、耳用、止痛劑、抗感染製劑等,因不同症狀,適用不同的製劑,使用多久,需根據疾病種類、嚴重程度而有所差異。建議用藥時詢問醫師或藥師。
Q:皮膚外用藥適合長期使用嗎?
A:雖是皮膚外用藥,但如大量且長期使用,仍有可被吸收到體內,對人體產生副作用,除非專業醫療人員指示,建議不要大量且長期使用。
Q:藥膏存放過久,前面會變色,是否把它擠掉仍可使用?
A:已開封的藥膏,放久了會因氧化、潮解而變色、變質,應避免再度使用。未開封的藥膏,只要在使用期限內,使用不會有問題。一般眼藥膏開封後一個月,不管是否變色,都不要再使用,因為無法保證其無菌程度。
Q:油性藥膏和水性藥膏有差嗎?
A:油性藥膏特性為不溶於水、不易被水洗去,因此封閉效果好,所以持久性較佳,一般用在厚皮組織。水溶型藥膏為可溶於水,水可以洗去,無油膩性,因此封閉效果較差。一般建議先用水性藥膏後再使用油性藥膏,如此水性藥膏不易滲入皮膚內。
Q:為何有些外用藥不可大面積使用,只可局部使用?有些皮膚用藥規定頸部以上不可使用?
A:大面積使用會增加藥品全身性吸收的量,增加藥品產生全身性副作用機率。頸部以上皮膚較細嫩,有些皮膚用藥較刺激,會造成臉部肌膚傷害,如強效類固醇,由於副作用較強,建議避免用於頸部以上,有些皮膚病,如成人,疥蟲不會侵犯頸部以上,因而不必使用於頸部以上的皮膚。
使用外用藥膏注意事項:
1.使用藥品前後,需以肥皂將雙手洗淨。
2.遵循藥品說明書及醫師指示使用。
3.塗抹病灶為具感染性的濕疹等,建議由外往內塗,以免病灶擴大。
4.塗抹部位若有傷口,請向外螺旋塗抹,以避免傷口感染。
5.塗抹藥膏不宜太厚,輕輕塗抹一層即可。
6.皮膚較薄處,如眼皮、陰囊等,吸收程度較好,建議藥膏不需塗太多、手掌、腳掌相對皮膚較厚,可以多塗;腋下、胯下易出汗,也不宜多塗。
7.以乾淨的衛生紙擦掉管口多餘藥劑,擠出藥膏或乳霜不可再抹回容器內,以免汙染。
8.使用藥品完畢後,應將蓋子確實蓋緊,以免藥品變質。
9.塗藥後,除非醫師指示,不宜貼上OK繃或包覆塗藥處,以免藥物刺激且不透氣。
(聯合報)
--
香港腳搽藥 醫師:用手才正確
許多民眾感染香港腳,都不敢直接用手搽藥,採用棉花棒搽藥。皮膚科醫師說這是錯誤的觀念,用棉花棒搽藥不但浪費,且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導致效果也不好,正確塗抹方式應該像搽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的把藥膏搽到看不見藥膏為止。
新竹署立醫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表示,問香港腳或溼疹的病人怎麼搽藥時,許多人會說用棉花棒。當他告訴病人這是錯誤觀念,應該要用手搽藥時,病患會很驚訝地說:「很噁心!」、「這樣不會傳染嗎?」
黃瑞雲說,溼疹(如皮膚炎)和抗黴菌(如香港腳)藥都應用手搽。溼疹不會傳染,香港腳沒想像中易傳染,被傳染的皮膚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才行。如果覺得噁心不願用手搽香港腳藥膏,可戴上薄手套,即手術用手套來搽藥,不要再用棉花棒了。
(中國時報)
--
上藥膏 用手直接擦
您怎麼擦藥?日前一名40歲左右男子因香港腳反覆發作就醫。醫師好奇問他,究竟是如何擦藥?病患說:「我都是用棉花棒。」衛生署新竹醫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表示,其實用棉花棒擦藥不容易把藥塗勻,建議病患以後,應把手洗乾淨,或者戴上醫療手套後直接用手擦。
黃瑞雲說,近年門診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如果問病人:「您怎麼擦藥?」大部份的人是一臉不解地回答:「用手擦啊!不然呢?」其實這是正確答案。但是另一種情況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最近很多病人的答案是:「用棉花棒擦藥,因為我根本不敢用手碰病灶!」
黃瑞雲說,其實溼疹(皮膚炎)和抗黴菌(香港腳)的藥都應該用手擦。溼疹不會傳染,香港腳也沒有想像中容易傳染,因被傳染的皮膚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
才行。用棉花棒擦藥不但浪費,且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導致效果也不好。正確的擦藥方式就和擦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地把藥膏擦到完全看不見藥膏為止。
燙傷傷口勿用手觸碰
不過有一種特殊狀況就不能用手擦,黃瑞雲說:「二級以上的燙傷換藥,是絕對不可以用手觸碰病灶。」
她解釋,這是因為手不是無菌的,燙傷的傷口很脆弱,應先拆掉原有紗布後,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掉舊藥及分泌物,再拿消毒過的無菌棉棒輕輕拭乾傷口,之後再拿新的無菌棉棒抹上燙傷藥膏,燙傷藥膏要塗白白的一層,有一點像在蛋糕上抹鮮奶油,然後蓋上新的無菌紗布固定好。
如果真的不願意用手擦藥膏,或是照顧者替病人擦藥膏有所顧忌時,黃瑞雲建議,可以戴上薄的橡膠或塑膠手套,也就是類似醫師檢查,或手術用的那種手套來擦藥,而不要用棉花棒。
(自由時報)
--
藥膏怎麼擦?醫生:用手擦
「請問藥膏怎麼擦」?這是皮膚科醫生常被病患詢問的話!醫師指出,不少皮膚病患者擔心手會感染皮膚病菌,而以棉花棒擦藥。醫師強調,除非是燙傷,否則棉花棒擦藥不但效果不好,而且皮膚角質也無法完全吸收。因此醫師建議擦藥時,最好的方式還是將手洗乾淨後再擦上藥膏。
署立新竹醫院皮膚科黃瑞雲主任表示,一位四十歲左右男子因香港腳發作而就醫。醫師根據多年經驗,詢問﹂請問怎麼擦藥」?病患楞了一下才回答﹂用棉花棒擦」。
醫師指出,不少病患認為香港腳會有病菌,擔心用手擦藥之後會感染病菌,因而以棉花棒來擦藥。事實上,包括濕疹和香港腳的藥膏,都應該用手搽。因為溼疹不會
傳染,香港腳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傳染,香港腳被傳染的皮膚,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才行。使用棉花棒搽藥不但浪費,而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導致效果也
不好。正確的搽藥方式就和搽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的把藥膏搽到完全看不見藥膏為止。醫師也反問病患是否會用棉花棒來搽保養品,並留下白白的、抹不均勻的痕
跡。
黃瑞雲主任也建議民眾,一般皮膚炎和香港腳的藥都應該把手洗乾淨後直接用手搽;如果真的不願意用手搽藥膏,或是照顧者為病人搽藥膏時有所顧忌,則建議戴上薄的橡膠或塑膠手套來搽藥,黃瑞雲主任也提醒民眾,如果是二級以上燙傷換藥,才以綿花棒來擦拭。
(中廣新聞)
--
一座安於旁觀的城市/楊照
即使四年前,都還不是這樣的。台北安安靜靜卻興味盎然地觀看、討論遠在南非進行的世界杯足球賽。
每天不同時間進入不同的咖啡館、點心鋪、餐廳,幾乎都可以聽見鄰座有人在談論足球賽。而且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話題。最多的,當然是昨晚到今天凌晨進行的
比賽結果。其他還有討論南非的冬天看起來不太冷(另一個人反駁:不能看球員,要看場邊教練穿的衣服才準確!),足球員的平均身高(另一個人解釋:腿太長了
踢球會打結!),越位的判定標準(另一個人激動地強調:是看傳球的那瞬間,是那瞬間的位置決定的!)……
不過,若是和過去每四年一次的氣氛相比,今年顯然少了一個重要的話題,不管是私下談論,或報紙、電視的評議,很少再聽到有人或尖銳或無奈或諷刺地問:「什麼時候我們的球隊才能去踢世界杯?」
四年前,報上還幾乎天天有人講:「我們的世界杯在哪裡?」最嚴重的是韓國主辦的那年,「韓國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是最理所當然的表達方式。那一年,突然
之間,每個人對足球發展,都有了熱情、精采的意見,如何重金禮聘國際級教練,如何培養職業球隊,甚至如何把一個非洲窮國的國家隊一起買來……更重要的,幾
乎每個人都相信,培養能打入世界杯的球隊,對台灣的世界地位極度重要。
今年,這些聲音消失了。或許是大家死心了,看清現實,明白了足球實力不是可以這樣吃靈藥三級跳的。更有可能是,大家開始學會了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有些事可以和自己無關,但仍不失其有趣、值得注意的性質。換句話說,有時候當個「旁觀者」還滿有意思、滿享受的。
長期以來,台灣太過於重視別人的眼光,觀看別人時,總想著:「那什麼時候也讓人家看我?」用一種強烈自我中心的態度,將所有事情都投射成和自己有關,結果就弄得事事關己,沒有事不關己的一種餘裕閒適;同時,倒過來也就對實在和自己扯不上關係的事,發生不了真正的興趣。
偶爾做做「旁觀者」,其實挺好的。至少在台北,至少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間,人們說著閒閒的風涼話,話說得再多,也絕對不會面紅耳赤,有風度得很,感覺上也就安安靜靜的,不吵不鬧,和以前很不一樣了。
(聯合報)
--
沒有誘因 誰要踢足球/方祖涵
周末在網球場,碰到幾年不見的丹尼斯小朋友。我上次看到他時,他剛滿十歲不久,那是三年前的事,我在這裡寫了一篇名為〈運動和贊助的食物鏈〉的文章。丹尼
斯的爸爸老王是從浙江來的物理學家,發現丹尼斯對網球的興趣後,就常常帶他到球場練習。十歲不到,老王就知道這個小孩將來的大學獎學金已經是十拿九穩。在
美國,許多運動一直有源源不絕的新血輪投入,就是因為在選手育成的過程中,努力跟收穫顯而易見的對等性。就像老王在丹尼斯身上投注的訓練,價值幾百萬台幣
的大學獎學金當然是動力之一。
回家以後在網球球探的網站上,找到丹尼斯現在的成績。他今年球季的戰績是四十三勝十八敗,算是四星級的球員。他現在是初中生,目前在全國同年齡的孩子當
中,排名大約在五十到六十名之間,可望在五年以後,從大學聯盟最高等級的學校拿到獎學金。對於小丹尼斯來說,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網球明星,或是至少能在網球
場上得到比較多的社會資源。老王的努力沒有意外的話,會有不小的收穫。
這幾天在報紙上看到許多對台灣變成足球沙漠的批評,畢竟對愛比較的我們來說,世界排名一百六十幾是蠻難堪的一件事情。不過我還是不太懂為什麼總是每隔四年
政府就要被罵一次,好像是有一種讓台灣變成足球強國的特效藥,可是執政者寧願把它藏起來不用。其實台灣已經解嚴很久了,也不再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化國家,足
球運動發展的緩慢,是市場經濟的結果。在台灣,足球一直是小眾的運動,沒有足夠的經濟力來支撐整個金字塔,就算把整個體委會一年幾十億的預算全部給足球,
也只是杯水車薪,不會有甚麼奇蹟發生。而且如果真的把所有經費撥給一個單項運動,用來蓋各式閒置運動場館的費用不見了,蚊子變得無家可歸該怎麼辦呢?
在資本社會裡,大部分的社會問題,都是經濟問題,運動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經濟上的誘因,丹尼斯的爸媽不會讓他在網球場上花上這麼多的時間。如果有一天,踢
足球變成一件有前途的事情,踢足球的孩子就會變多。值得慶幸的是台灣的足球觀眾在最近幾屆的世界盃轉播中逐漸增加,這個緩慢成長的經濟體,總有一天會讓幾
個孩子超越林家聖,就像棒球場上的郭源治跟陳金鋒,成為首位加盟英超,歐洲頂級聯賽,或是美國職業足球的球員。等到那天來臨之後,更多的家長會讓孩子追隨
他們的腳步,台灣遲早會有夠多的球員,讓我們在亞洲足壇變成有競爭力的國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年,更可能需要幾十年。而在那天來臨之前,大家就省下一點
口水,盡情為其他國家加油吧。至少,這任總統沒有沒有亂開甚麼世足支票……嘿,我覺得今年的大力神盃屬於巴西,你覺得呢?
(中國時報)
--
聽MP3一小時 聽力會受損
使用iPod、MP3聽音樂要特別小心聽力受損。比利時最新研究發現,只要用耳機聽iPod、MP3一小時,聽力就會受到傷害。
署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鈞鼎提醒,最好不要在捷運、火車、公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聽iPod、MP3,因為這些地方背景噪音音量很大聲,聽音樂時必須加大音量才聽得清楚,有時甚至達九十到一一○分貝,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聽覺細胞大受耗損。
比利時根特大學漢娜‧肯普勒博士(Hannah Kempler)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只要使用耳機聽音樂一小時,聽力就可能受到衝擊,外耳道毛髮細胞會受到損害,對聽力造成暫時性傷害。黃鈞鼎醫師表示,如果讓耳朵日積月累承受這種傷害,聽力很容易比同齡者差。
比利時這項研究發表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檔案」。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聽流行音樂、搖滾樂等,每次聽一小時算一輪,陸續聽六輪,參與研究的人使用不同種類耳機,音量也會做調整。
每聽一輪音樂,研究人員會測量受試者聽力反應,共有二十一位男女參與研究,年齡在十九歲到二十八歲,另外還有十四人為控制組。結果發現,聽MP3一小時就會對聽覺系統造成短期影響,聽力大受影響。
黃鈞鼎醫師建議,如果真想聽iPod或MP3,最好選擇安靜場所聆聽,音量盡量調小聲,最好在五十分貝左右,用耳機聽音樂盡量不要聽太久,這樣才能保護聽力不受損害。
(台灣新生報)
--
馬內自畫像 10億賣出
印象派大師馬內(Edouard Manet)自畫像,22日在倫敦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以2240萬英鎊(約台幣10.6億元)成交,刷新馬內自己畫作的交易紀錄。
蘇富比發言人告訴記者:「這次拍賣,刷新了馬內畫作成交紀錄。」馬內一生只畫過兩幅自畫像,這幅1878年的「拿著調色盤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Palette)含買方佣金在內,以3320萬美元或2700萬歐元成交。
該發言人說,在此之前,成交價格最高的馬內作品,是紐約佳士得(Christie’s)1989年以1640萬英鎊賣出的1878年畫作「王子殿下街旗幟飄揚」(La Rue Mosnier Aux Drapeaux)。
雖然這幅自畫像畫價締造新紀錄,但這次的成交價並未達到原先預估的最高價格3000萬英鎊。
蘇富比說,這場拍賣會還刷新另一項紀錄,德朗(Andre Derain)的「科里烏爾的樹木」(Arbres a Collioure)以1630萬英鎊(1950萬歐元)賣給一位不透露姓名的電話競標者。
德朗之前成交價最高的作品,是「科里烏爾港的帆船」(Barques au port de Collioure),2009年11月在紐約蘇富比以860萬英鎊,或1400萬美元落槌。
(聯合晚報)
--
暴雨多又集中 乾旱危機高
台灣地區降雨型態出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乾旱危機!中央氣象局分析二○○九年全台各地降雨日數均有明顯減少,台南等八個氣象站更驟減三十天以上,在年雨量變化不大、降雨日卻劇減,暴雨又過度集中的情形下,台灣乾旱危機有升高趨勢。
氣象局統計,全台廿五個氣象站去年降雨天數全部比歷年平均少,除了蘇澳僅少七.七天以外,其他地區降雨日減少的天數均超過十天,台南、宜蘭、蘭嶼、大武、
成功、日月潭、阿里山和玉山等地,更減少三十天以上,大武創下當地歷年降雨日最少紀錄,台中、阿里山、台南及成功在設站以來降雨日排名第二少。
去年在阿里山、玉山、大武、台南、高雄、恆春和嘉義出現的超大豪雨(日雨量大於三五○毫米),全發生在八月七日到九日莫拉克侵台期間,台南、大武、玉山和阿里山還創下當地單日最大降雨紀錄。
氣象局長期課長賈新興分析,台灣地區去年總降雨量變化不大,但降雨天數卻明顯減少,出現豪大雨、甚至是劇烈降雨的天數就相對增加。這項結論,剛好跟中央研
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研究發現各地發生小雨天數減少、大雨天數增加的趨勢相互呼應,證實台灣地區降雨型態確有改變,對水資源調度造成更嚴苛的考
驗,出現乾旱的機率更高。
(中國時報)
--
一至四月每月百男遭家暴 隱忍者暗泣
家暴不再是女性專利,有愈來愈多男性受害。根據司法院統計,今年一至四月,聲請保護令的女男約六比一,全台法院每月收到一百名男性被害人提出,但北市警分局資深家暴官指出,男性被害者往往顧及顏面不願出面提告,實際被害人數應該比統計數字更高。
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十二年來,男性因家暴求助的比例逐年增加;今年台北市就增加至一成六,高雄市也有一成三;不過男人被老婆打,要拉下老臉求助並不容易,家防中心認為躲在暗處的受害男性應不少。
高雄市一名體格瘦弱的公務員,自恃學歷比純家庭主婦的妻子高,講話粗聲粗氣,根本不把老婆看在眼裡,心裡不痛快還會打老婆出氣,太太為了孩子百般隱忍十多年。
後來,身材壯碩的老婆反擊,把老公打得鼻青臉腫,這名公務員嚇得向家暴中心求助,堅持要離婚。
北縣一名縣議員因被妻子懷疑另結新歡,並帶著么兒在外居住,而在返家拿取衣物時,被妻子與一對兒女強拉進屋,慘遭三人聯手毆打,堂堂縣議員成為家暴受害者,其妻兒事後也遭法院判處拘役,但宣告緩刑。
北市一名員警妻子疑因女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而心情躁鬱,長期毆打丈夫,甚至拿刀擲向丈夫,性格溫和的員警隱忍多年,最終忍無可忍透過法院判決離婚;竹科一名碩士工程師因升遷不順,不僅飽受妻子言語羞辱,還遭拳腳相向,最後也是走上法院終結婚姻。
據統計,男性以遭妻子語言或精神暴力居多,老婆太嘮叨讓老公受不了;有些一家之主失業,沒收入,老婆在言語上極盡奚落、諷刺之能事,讓老公痛苦不堪而求助。
至於遭老婆毆打的男性,有不少是老婆隱忍多年後爆發動手,也有的是老婆在身材上佔優勢,因發洩情緒把老公痛扁一頓。
男性受暴求助比例,數字會說話!台北縣去年為七%,今年提升至九%;高雄市也由九十三年的七.三%,上升到今年的一三%;台北市比例更高,九十七年一二.一%,今年一到五月暴增至一五.九%。
北市社會局家暴防治中心成人保護組廖芳瑩分析,近來男性反控遭女性言語暴力,是認為未來上法院之後對自己比較有利,所以男性家暴比例才會增加。
但數據無法顯示男性家暴比例增加,跟失業率有直接關係,大多是夫妻失和所致,而且被家暴男性都有工作。
台中縣家暴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吳文楦也指出,中縣男性遭到女性家暴個案中,以老夫娶大陸少妻的家暴案較多;老夫少妻因生活習慣不一、觀念相左而起衝突,雙方拳腳相向,老夫不敵少妻而申請家暴。
雲林縣警局婦幼隊表示,男性受家暴多是被另一半精神虐待,嘲笑老公性無能、工作能力差、不給睡覺等,也有少數是被太太海K,最近有個五十歲的老公把老婆發飆當「發瘋」不理,結果被拿鋤頭打傷。
(中國時報)
--
烏龍術 28%骨科醫師曾開錯刀
「醫生,病人關節開刀位置是Left Side(左邊)嗎?」醫生更正說「Right!(右邊,與「正確」同字)」但是護士會錯意,以為是:「正確」,病人就這樣子被開錯腳。這並不是醫界笑話,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手術烏龍。
醫生開錯刀並不少見,骨科醫學會曾針對會員進行調查,結果有廿八%醫生聽過同業發生「手術錯誤」,所有錯誤事件中,以開錯部位居首。
這項調查是前衛生署長侯勝茂擔任骨科醫學會理事長任內進行,當時有一篇美國骨科論文統計,當地醫生一生行醫約三十五年,醫療犯錯機率高達廿五%,也就是每四個醫生就有一人曾犯錯,台灣恐怕也好不到那裡。
骨科醫學會將手術錯誤事件區分為三類,聽過同業「開錯部位」者高達五十六%,開錯方式占卅六%,還有八%是離譜的「開錯病人」。僅五.四%在術前及時更正,四十八%在手術中發現錯誤,四十六%更「後知後覺」,手術後才發現。
目前擔任新光醫院院長的侯勝茂說,醫生不是聖人,不會故意開錯刀,但無意的行為仍可能危及病人權益,出錯事件尤以開錯病人與開錯部位最不應該。
侯勝茂在骨科醫學會大力推動「術前標記」運動,鼓勵醫生手術前在動刀部位做記號;衛生署長任內又推動「病人安全」政策。根據加拿大經驗,推動「術前標記」,降低近六成二的手術錯誤。
醫界透露,開錯手術部位最易發生在「對稱性」器官,如眼睛、耳朵、手、腳、腎臟等。早年骨科開錯刀多半因X光片掛錯,左右擺反而開錯骨折部位;也有眼科醫師「看走眼」,把患者左右眼度數弄反,或弄錯白內障患眼,無辜的患者開完刀視力更模糊。
國外也曾發生醫生左右不分,本來要開刀切除長腫瘤的右腎,醫生卻切掉正常的左腎,害病人終生洗腎。
醫師表示,部位左右顛倒若發生在疝氣這類小手術,醫師通常會趕在麻醉藥退前,趕緊補開正確的一邊,並在術後想盡辦法圓謊說兩側都需要開。而不知情的病人則平白挨刀,還得多躺幾天才能出院。
(中國時報)
--
台灣製造 傘閃動人 鞋寫傳奇 創業一百年 生存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皮鞋與洋傘都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奢侈品。光復之後,台灣的製鞋、製傘等勞力密集產業興起,外銷產值均曾創下世界第一,為台灣贏得「製鞋、製傘王國」美名,許多默默無聞的小公司不斷創新求變,如今發展為知名大企業,他們奮鬥不懈求生存的故事,充滿了傳奇。
阿瘦皮鞋 發跡自擦鞋攤
寶成集團董事長蔡其瑞回憶,光復初期鹿港小鎮上家家戶戶農忙之餘,以手工編織涼鞋鞋面為副業,賺取外快。一九六九年,原本在小學當老師的他在親友影響下,轉換跑道投入塑膠鞋製造。從最早生產動物童鞋的小廠發展為全球運動鞋代工龍頭,寶成集團成為鹿港的一頁傳奇。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來自宜蘭的羅水木把身上唯一的手錶典當,以一百二十元在台北大稻埕「東雲閣」酒家門口展開擦鞋攤的生意。有一天,鞋架上一雙雙黑得發亮的皮鞋,路人誤以為是新鞋,主動詢問,這個意外插曲,讓羅水木投入製鞋生意,結果一炮而紅。
綽號「阿瘦」的羅水木開始賣鞋時,許多人不看好,不過,他的鞋子卻越賣越好。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都是十多年的老客戶。從擦鞋起家做到鞋店老闆並自創品牌,只有小學三年級學歷的羅水木創造了不凡的事業與人生。
美濃紙傘名號 國際響亮
高雄美濃的製傘技藝最初來自大陸廣東,為紀念紙傘由廣東梅縣傳進,美濃的店名多以「廣」字為頭,例如廣進勝、廣華興和廣德興等。家傳三代廣華興老闆曾啟華說,「五○年代前,油紙傘與菸葉為美濃重要收入來源,每年產銷量逾兩萬把,產值超過四千萬元。」
一九七○年間,廣進勝紙傘登上英文漢聲雜誌封面故事,打響美濃紙傘名號。五十二歲的林榮君,從事焊接公司顧問退休後,決心把家裡廣進勝紙傘招牌再掛起來。他說,「不忍這項技藝在他這一代消逝。」他和太太吳劍瑛把傳承紙傘技藝當作後半輩子使命。
許多人到國外旅遊,喜歡買LV、Burberry、Valentino等名牌雨傘,其實,這些名牌傘的幕後代工者都是台商。一九七○年代是台灣傘業黃金時
代。製傘公會總幹事刁世勳表示,當時台傘生產量戰占全球市場七成,到了八○年代末期,台灣傘業展開大遷徙,幾乎全數出走到大陸。
「當年桃園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洋傘、雨傘縫製工作,全盛時期桃園的製傘工廠有二百多家。」國巨洋傘董事長李銘智,廿三年前也到大陸設廠,但設計中心仍留
在桃園。為了把雨傘由消耗品變成精品,他花了五年時間拜訪巴黎LV總部,終於感動對方,目前最頂級的精品傘可以賣到三萬元。
國際名牌傘 代工皆台商
近幾年台商第二代開始接班,為台傘注入年輕創意,例如LED傘可以在黑暗中發出光亮,讓行路更加安全;將薄膜型喇叭安裝在傘布下,讓雨傘也可以播放音樂。
刁世勳說,「傘的功能與款式越來越多元,有釋出芬多精的香傘,還有會唱歌的傘,想像濛濛細雨中,一對戀人依偎相擁,輕柔的樂音在傘下迴盪,多麼浪漫啊!」
為了求生存,當年的小學老師創立了全球最大鞋廠,小擦鞋攤變成知名皮鞋品牌,他們各自開創了不同的人生格局;而製傘業者則開發出奈米傘布、碳纖傘骨、不畏強風的「颱風傘」,大大扭轉昔日「台灣製造、一吹就散」的不良形象,也為台傘走出一條新活路。
(中國時報)
--
韓戰禍延60年/林博文
六十年前(一九五○年)的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四時左右,十萬北韓「人民軍」摸黑衝過三十八度線大舉南侵,韓戰爆發了。魯莽、自大的北韓頭子金日成向蘇聯領導
人史達林誇下海口:「三星期內一定可以統一全韓。」史達林半信半疑,但相信的成分多於懷疑,因金、史皆很有把握地認為美國不會出兵,只有毛澤東擔心美國會
出兵。結果,金日成把美國、中共和其他聯合國部隊拖下水了;只有蘇聯躲在幕後,看他的小老弟北韓和中共對付美國。
六十年來,有關韓戰的中英文著作及論文,可說汗牛充棟,一直有新材料出土。這裡主要是談幾個問題,第一是韓戰到底是誰先發動?朝鮮半島在二戰結束後被畫成
南北韓,雙方以三十八度線為界,畫線的人就是日後在甘迺迪和詹森政府當國務卿的魯斯克。北韓被金日成統治,獲蘇聯支持;南韓則由李承晚當家,獲美國撐腰。
南北韓都急切希望統一,雙方都有一群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和愛國者,南北韓軍隊常在三十八度線一帶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從史料上來看,南韓軍方發動的糾紛多
於北韓,有南韓軍政大員包括李承晚在內亦屢次公開表示支持軍方在三十八度線滋事。華府無法壓制李承晚,但不願事態擴大,乃拒絕幫南韓成立空軍。
李承晚希望統一全韓,馬克思主義者金日成更企盼早日以武力完成使命;他知道北韓軍力超過南韓,一旦打起來,南韓絕非對手。金日成早在中共建國(一九四九年
十月)後即一再要求史達林支持他南進,曾一連發了四十多通電報,並數度前往莫斯科當面向史達林陳述。史告訴金,要打仗一定要找毛澤東支持。關於中共如何介
入韓戰,十多年來不斷有中英文著作論及,如現任教康乃爾大學的大陸學者陳兼(南伊利諾大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的楊奎松和華東師大的沈志華等。除毛澤東之
外,中共老帥都反對出兵(包括劉少奇、周恩來),幾經論辯,最後毛一人拍板定案。
毛澤東向金日成表示美國如越過三十八度線,中國一定會出兵。韓戰的開打,是由金日成發起的,已無可置疑。但美國左翼異議報人史東(I.F.Stone)曾
於一九五二年出版《韓戰秘史》一書,首先提出李承晚挑釁北韓,金日成火大才發動南侵的說法。一九九○年芝加哥大學史學教授康明思(Bruce
Cumings)出版第二冊《韓戰的源起》,呼應史東之見。但廿年來,史東和康明思的說法在陸續出土的蘇聯檔案和其他史料的對照下,已站不住腳。也就是
說,不管李承晚有沒有挑釁,金日成早已決心打南韓,他認為南韓不堪一擊,三星期內就可把李承晚打垮,他太過自信了。
第二個問題是中共志願軍,究竟傷亡多少?韓戰時期主持中共總參謀部的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我們在朝鮮打了三十三個月,也有不少傷亡,但比美軍要小。」事
實上,中共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遭史達林和金日成脅迫出兵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志願軍」,據美方估計志願軍死亡八十萬至九十萬,蘇聯官方同意這個說
法。美軍陣亡三萬三千,十萬五千人受傷。北韓軍隊死亡六十萬至七十萬,南韓軍隊死亡四十二萬。南北韓平民等死亡二百萬。中共官方稱志願軍死亡三十六萬,這
個數字比實際死亡人數少了一半以上。
第三個問題是韓戰的後果與代價。中共被迫參戰,調派大批被收編的國軍赴韓作戰,除了戰死,所謂「非戰鬥減員」(即被凍死者),數目驚人。中共剛剛建國,被
金日成和史達林逼迫出兵,還得向蘇聯借錢買軍火打仗。聶榮臻說,中共向蘇聯借了三十億四千萬美元,但據其他資料顯示中共向蘇聯貸款五十億至一百億美元打韓
戰,一直還到一九六五年始還清。韓戰是美國與中共首度正面交鋒,雙方沒有輸贏;中共在國際上打出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但美國從此認定中共在亞洲實行擴張主義
和赤化政策。直到越戰,美國仍認為中共是北越的幕後推手。
日本和台灣是韓戰的最大受益者。日本做美軍的後勤基地,從二戰廢墟上重建,成為經濟強國;台灣受到第七艦隊保護,開始接受美國軍經援助,曾一度被杜魯門政府「唾棄」的蔣介石政權從此在風雨飄搖中穩住腳跟。南韓亦是韓戰的受益者,六十年來在美國的保護下亦已躍為經濟強國。
凡事有變與不變。六十年來第一個不變的是南北韓依然對峙;第二個不變的是北韓仍舊在金家父傳子的極權專制統治下,民不聊生黷武好戰。第三個不變的是,六十
年前,中共被迫出人出錢出命,六十年後,中共仍不得不每年提供大批糧食、汽油和其他民生用品給北韓這個「惡鄰居」。金家「一蟹不如一蟹」,未來必有大事發
生,東北亞將無寧日矣!
(中國時報)
--
夏天才來 科威特氣溫已飆到攝氏54度
夏天才剛來,位在中東的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就遭到熱浪侵襲,兩國最近的高溫,都高達攝氏50度以上,其中科威特的最高氣溫,一度衝到攝氏54度,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科威特的高溫天氣,比往年提早近一個月來,最近一段時間氣溫狂飆,幸好未來有沙塵天氣降溫,氣溫將維持在攝氏43到48度之間。
酷熱天氣也讓用電量飆升,科威特國民最近一周的用電量,讓電力部門不堪負荷,開始分區停電,幼稚園也從上星期四起開始停課。
(中廣新聞)
--
麻疹傳染力強一個案可傳18人
麻疹疫情增溫,流行趨勢從境外轉為本土個案,疾病管制局憂心社區感染風險大增,疾管局指出,麻疹傳染力強,如果出現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
狀,應該戴上口罩就醫,家長務必讓屆滿一歲的小朋友,按時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至於要帶不到一歲、年滿六個月的嬰幼兒出國,最
好先打單劑麻疹疫苗,增加保護力。
麻疹屬於呼吸道疾病,可以藉由空氣、飛沫、密切接觸傳播,傳染力強過天花,一位個案平均可以傳給12到18人,其實麻疹一值是世界衛生組織急欲消除的疾病
之一,不過最近一、兩年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現,麻疹疫情又有增高的趨勢,包括鄰近的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與日本等,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今年12例麻
疹,本土與境外移入各占一半,特別是今年個案多屬成人,而且有四例找不到感染源頭,社區感染風險大增,疾病管制局目前正密切監測疫情發展。
疾管局指出,麻疹具有高傳染力,如果民眾有發燒、紅疹、鼻炎、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狀,就要特別留意,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營養不好的小孩、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果染上麻疹,容易合併其他症狀,可能加重病況。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說:「尤其針對譬如說營養比較不好的、免疫受到抑制像是癌症病患或現在服用免疫抑制劑,或者環境比較不好、營養不佳的小孩,當他如果感染合併有一些包括中耳炎、肺炎或者腦炎就會比較麻煩。」
疾管局指出,麻疹不是專屬小朋友的疾病,有時候成人甚至是年紀較大的患者,染上麻疹後,病況比小孩子還嚴重,甚至需要住院,呼籲民眾如果出現可疑症狀,最好戴上口罩,就醫時不要搭乘大眾交通系統,醫護人員看診時也要提高警覺。
(中廣新聞)
--
沒膽了,怎麼辦?
我第一次做成人健檢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竟發現膽囊內,長了一顆0.6公分息肉,隔了半年再追蹤,沒想到它已經長成1公分大小,醫師建議手術切除。
我心裡不禁想著:「難道只能開刀切除?不能再等嗎?沒膽了,怎麼辦?」但經過審慎考慮後,我還是痛下決心,斬草除根,免除息肉轉成惡性癌症的可能。
◎為何要切除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就是膽囊壁的最內層黏膜層,在它的上面突然隆起的小結節就稱為息肉,常見有炎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腺肌瘤、腺瘤性息肉、膽囊癌等。膽囊息肉不一定有症狀,常見於健康檢查或超音波掃描時發現;無法以藥物讓其消失。
◎何時做膽囊切除?
須先考慮有無惡性的可能,大多以息肉數目、大小及內視鏡超音波做判斷參考,數個微小息肉同時存在時,以良性為多;直徑越大,惡性的機率越大,尤其超過1公分時,最好接受膽囊切除術,其他若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為腺肌瘤、腺瘤性息肉或膽囊癌,則不論大小,都建議切除。
◎膽囊切除後的注意事項:
●術後須待排氣,才可進食,依腸蠕動情形,採漸進式飲食。
●術後飲食要以低脂、低油為主,採低油飲食。
●手術後,通常會給口服止痛藥,若仍有傷口疼痛時,可告知護理人員,必要時,給予止痛劑,減輕疼痛。
●傷口盡可能保持清潔、乾燥,以防感染。必要時,以優碘棉棒消毒,如有異常出血滲液、分泌物,請告知醫護人員。
●手術後當天即可下床,但需有人陪同,以防範意外,早期下床活動,可預防手術合併症的發生。
●術後6週內,應儘量避免提舉重物(2公斤以上),以防腹壓增加。
●少部分病人於手術後可能有:
(1)輕微肩痛情形,這是因為手術時,刺激橫膈所致。
(2)輕微發燒,在一至兩天可消失。
(3)輕微腹瀉現象,不必太擔心,症狀會逐漸改善、痊癒。
◎膽囊切除後的影響?
膽囊主要的功能是暫時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再依食物的種類,將膽汁送到消化道,來調解腸道的酸鹼值,並且活化消化酵素,以達到輔助消化、吸收的功
能,尤其是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更是需要膽汁的輔助,所以有些人在膽囊切除術後,脂肪類的食物等較油膩飲食較不易消化。在手術後的前幾個月容易腹瀉,通常
一段時間就會適應,建議飲食方面採低脂、低油為主,其餘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由於膽囊息肉通常不會有明顯不適症狀,容易讓人忽略它的存在 ,放任膽囊息肉恣意生長,往往容易導致惡性膽囊癌,奪走寶貴的生命,所以早期發現、治療仍是最佳的健康保障。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