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00613

台大BOT宿舍貴 遭批

台灣大學委託太子建設興建營運的太子學舍,因電費較台大自建宿舍貴1成6,且業者自訂退房費等多項收費名目,引發住宿生上周三在網路(botprotest.blogspot.com/)上發起自救聯盟,3天吸引159名學生加入,並擬赴太子建設台北公司抗議。


換房要收500元
聯盟發起人之一、也住在該學舍的台大電機所二年級學生張晉棠痛批,學舍每度電費要收3.7元,比學校自建宿舍貴了1成6;換房還要收500元、門禁卡要收 200元,坑殺學舍內3600名學生。
住台大自建宿舍的社會系三年級施彥廷則說,學校自建宿舍換房不用錢,太子學舍巧立名目收費。
太子學舍說,電費較貴是因包含人事成本,但同意取消換房費。台大住宿組長竇松林說若業者收費不合理,將要求降價或不收費。

(蘋果日報)
--
台鐵煞車故障 通勤族擠爆 區間車車廂8節變4節 每天影響4千人

採購出包
台 鐵採購出包,火車通勤族遭殃。台鐵今年到貨的一批500型區間車所用的閘瓦(煞車片)出現不良品,導致9輛車車輪受損送修,加上定期保養的車輛,導致台鐵 維修大塞車,影響車廂調度,本月每天有20班區間車從8節車廂變4節,造成尖峰時段通勤族擠不上火車,上車的人也被擠到幾乎無法呼吸,單日影響逾4千人。 交通部表示會要求台鐵改善。

學者指閘瓦品質不良,短期增加維修負荷,長期則恐煞車失靈,影響安全。
台鐵今年到貨的5千片區間車用的閘瓦,出現煞車時過熱刮傷車輪的情況,使用壽命也只有3到4 個月,較正常閘瓦減少一半以上,3月至今有9輛區間車的車輪受損被迫進廠維修,加上每天排定的數百輛定期保養車輛,使得維修大塞車,營運出現車廂吃緊的問題。

影響全西部幹線
台鐵原有400輛500型區間列車,閘瓦出問題致9輛車車輪受損送修,從上月起台鐵即機動減少區間車車廂因應,原本一列車8節車廂減為4節,每列車運能則從400人降至200人,本月起每天更有20列區間車車廂減半,影響範圍涵蓋整個西部幹線。
台鐵最近接獲不少民眾投訴,痛罵火車竟然消失4節,導致列車擠爆,上下班有如難民。一名民眾就寫信到台鐵局長信箱投訴,指他每天從桃園通勤到松山,固定搭上午7時30分的區間車,但因車廂變少,根本擠不上車,好不容易擠上去了也沒把手可抓,很危險。
通勤族梁志清抱怨,最近他帶2名小朋友搭火車時,本來預期會有8節車廂,候車時就站在比較後面,沒想到火車來時只有4節,只見一堆人拔腿跑到前面仍擠不上去,且接下來3班車都是一樣的情況,結果他等了半小時才擠上火車。

長期恐煞車失靈
台灣鐵道國土學會發言人任恆毅說:「閘瓦若品質不良,長期累積影響煞車能力,恐導致煞不住或不作用,危及行車安全,很危險。」《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表示,車輪攸關行車安全及穩定,若因閘瓦造成損傷,短期內須加強車輪結構檢驗,長期則須有計劃地改善。
台 鐵官員指出,問題閘瓦是去年向某廠商採購的,總計購買2萬個,第一批並無問題,直到今年交貨的第二批才出現容易過熱的不良情況,經調查應是該廠商品管不穩 定導致第二批貨出問題。台鐵強調,閘瓦招標規範近期並沒改變,台鐵驗收過程也未發現問題,但使用壽命過短的問題不易在短時間的驗收時測試出來。

向業者求償400萬
對通勤族擠不上車問題,台鐵局長范植谷昨承諾,將盡速恢復通勤區間車的運量。台鐵官員也強調,閘瓦每月都會檢查1次,一旦發現車輪刮傷就會立即維修,安全沒問題。
台鐵表示,不便透露賣不良閘瓦的廠商名字,但已向業者求償400多萬元,且已研擬將驗收期間從半個月拉長為半年,並將販售不良品廠商列為不得投標名單。交通部次長張邱春說,將了解詳情並請台鐵改善調度。

報你知
閘瓦摩擦鋼輪可煞停火車
台灣鐵道國土學會發言人任恆毅指出,閘瓦(brake shoes)功能和汽車的煞車片相同,置於火車鋼輪的踏面上,藉由閘瓦與鋼輪的摩擦,達到煞車目的。
閘瓦材質分為鑄鐵與合成材料兩類,台鐵列車多採用以樹脂為主的合成閘瓦。相較於鑄鐵閘瓦,合成閘瓦噪音低、煞車時旅客較不會感到顛簸,且相對耐用、可降低對車輪傷害,缺點是煞車時摩擦鋼輪會產生燒塑膠的臭味。

台鐵閘瓦問題
問題
.一批用於500型區間列車的閘瓦出現不良品,僅用3到4個月就磨耗刮傷車輪,較一般能用8到 12個月期限縮短一半以上
.3月至今共9輛區間車因車輪受損被迫提前維修,能上線的區間車減少
影響
.5月起區間車陸續出現車廂由原本8個變成4個,載客量從400減至200人,致上下班尖峰時段旅客擠不上車或車廂塞爆
改善
.司機員改變煞車技巧,先減速再煞車,避免閘瓦加速磨耗
.緊急採購新閘瓦,預計年底前到貨
.檢討招標和驗收規範,驗收測試期擬從半個月延長到6個月,出現不良品業者將禁止參與後續標案

(蘋果日報)
--
周末深夜趕工 城林橋封1個月

為使北縣西側地區交通便捷,交通部規劃興建「特二號道路」,銜接五股及土城交流道,行經五股、泰山、新莊、板橋、土城等地,預計明年前陸續通車;為進行城林橋至土城交流道段新建工程,交通局宣布昨天起至下月4日止,每周五、六、日夜間至凌晨封閉城林橋,建議駕駛改道。

交通局指出,為了使車輛能快速進出五股、泰山、新莊、板橋及土城等地區,規劃以高架方式興建「特二號道路」,預定經費300多億,長約16.82公里,計劃明年前分階段通車,「現在從土城開車到新莊、五股大約要40分鐘,未來特二號道路通車後,只要10多分鐘就可到達。」

建議車輛改道
為興建「城林橋至土城交流道段工程」,進行鋼箱梁跨越城林橋上方的吊裝作業,交通局從昨天起至下月4日止,每周五、六、日(例假日)夜間10時半起至隔日早上10時止,封閉城林橋,遇雨則順延封閉時間。
交通局指出,城林橋封閉期間,建議來往車輛改道,板橋地區南下車輛請改行新興橋接浮洲橋,鶯歌及山佳、樹林地區北上車輛請改行柑城橋或柑園大橋。

(蘋果日報)
--
校長跳天鵝湖 李家同批畢典媚俗

畢業季來臨,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昨天在一場演講中指出,學校畢業典禮應該莊重,校長跳天鵝湖娛樂學生和家長,學生致詞變成講相聲、講笑話,都是媚俗,媚俗就是不好。

李家同新書「李家同談教育」最近出版,他昨天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以此為題發表演講,談到學校不該太媚俗。

他甚至指出,最受不了的是所謂的親善大使,大學為了有些典禮活動要招待來賓,派出一些學生,女生穿長旗袍、腳踩高跟鞋,男生則穿西裝、打領帶。

李家同說,最令他不安的是親善大使會裝出一種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迎賓,更可笑的是他們「請往這邊走」的手勢是全國一模一樣,這讓他想到飯店服務生,而穿旗袍的女生鞠躬等動作,「就像機器人」。

李家同表示,他不懂大學為什麼要搞這種玩意,大學的典禮應該力求莊重,大學生也該保有自己的尊嚴。

李家同說,很多學校想拉近老師與學生距離,這是件好事,只是有時學校似乎做得過火,所以出現媚俗行為。他演講後接受訪問指出,媚俗就是不好,學校如想拉近跟學生的關係,要靠「愛與關懷」,也可以「不要考難的題目」。

李家同在書中談到,幸好他的母校台大仍保持典禮的莊嚴性,他曾去參加過台大教授與王文興教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沒有穿旗袍的親善大使,也沒有司儀在講笑話,他以母校為榮。

至於什麼才叫莊重的典禮,李家同說,例如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天主教的彌撒、前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就職大典或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這些都強調莊嚴、莊重。

學生反問:什麼叫莊重的典禮

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昨天批評部分學校畢業典禮太「媚俗」,又說受不了畢業典禮的「親善大使」學生。北市數所高中校長都認為這說法太嚴重,世新大學畢業典禮八位「pink lady」之一、廣播電視電影學系二年級曾宥誼則說,如果只看表面,對努力維持校譽的她們並不公平。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每個學校都有自己風格,年輕人的文化也不一樣;台科大學務長欒斌「尊重李家同的想法」,但不認為是媚俗,有親善大使可讓典禮更順暢莊重。

本月四日剛辦過畢業典禮的建國中學,今年以「Big Bang」(大霹靂)為主題,鼓勵畢業生都能像宇宙的「大霹靂理論」一樣,有個新的開始。校長蔡炳坤更戴上面具、披肩,裝扮成星際大戰中的「黑武士」上台致詞,讓許多畢業生印象深刻。

蔡炳坤表示,學校畢業典禮是屬於學生的,學生也很希望成為畢業生難忘的經驗。大人應該對學生創意給予鼓勵,說媚俗實在太過嚴重,大人不應抹殺學生創意、熱情。

曾 宥誼表示,畢典當天下雨,她們八個人輪流撐傘連成「小遮雨棚」供外賓通過,頒獎時負責遞獎品。「這些事要有人去做,本來就要挑一下啊!」台灣科技大學應用 外語系三年級的黃鴻紋昨天就擔任畢典親善大使,她聽到李家同的批評哈哈大笑,但也「很訝異」,第一次聽到這種「新思維」。她想反問李家同:「什麼才叫莊重 的典禮?」

台大戲劇學系畢業生周典樂表示,彌撒之類的儀式太嚴肅,像新生訓練讓人想睡覺,但畢典通常不會。他認為諾貝爾獎和彌撒是西方的,不見得要用在東方人身上。

(聯合報)
--
老校長的話「人生重要儀式應像彌撒維持莊嚴」 學生:輕鬆何妨 畢典變調嘉年華 李家同批媚俗

現 在學校的畢業典禮形式越來越多元,不僅有學生社團表演,甚至是校長也要搞醜搞怪,跳天鵝湖娛樂學生,總統府資政、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十二日痛批是「媚 俗」;他認為,畢業典禮是人生的重要儀式,應維持穩重莊嚴,「就像天主教舉辦彌撒!」李家同昨天應邀至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席間,他對近來畢典的發展提出 意見。

他強調,學校想拉近師生距離是好事,但把畢業典禮搞得像「嘉年華會」就太過火!學生致詞不斷搞笑,司儀淨講俏皮話,大走「學生路線」,的確讓典禮變得有趣 些,但也失去原本意涵。他認為畢業典禮應像諾貝爾獎、天主教的彌撒、總統的就職大典,維持一定莊嚴,也讓大學生保持自己的尊嚴。

李家同對大學常見的「親善大使」也頗有意見。他說,女學生穿長旗袍、踩高跟鞋,男學生穿西裝打領帶,兩手都戴白手套,比出全國一模一樣的手勢。更讓人不安的是,親善大使總是裝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讓人想起飯店服務生,看不到學生的樣子。

李家同肯定台灣大學的畢業典禮,仍維持莊重。他表示曾參加台大授予王文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沒穿長旗袍的親善大使,也沒講笑話的司儀,「我以我的母校為榮!」

巧合的是,台灣科技大學昨天的畢業典禮,就有親善大使登場,學生穿著較為緊身的旗袍接待外賓。司儀還由曾擔任兼職Show Girl的學生洪珮瑜擔任,不過整場活動維持莊嚴,唯一的表演活動是學生演唱驪歌。親善大使、應用外語系三年級的黃鴻紋表示,旗袍是表示對活動和來賓的尊 重,且服裝設計上不暴露、不知有何不妥。

台灣師範大學親善大使、教育系三年級的李宜倩也說,旗袍除了莊重,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身份的表徵,穿著讓人有自信,「就像明星高中學生都愛穿制服一樣!」

政治大學教育系陳同學則認為,畢業典禮父母、家長都會到場,除了代表學生自己邁入另一個里程,也需向長輩展現學習成果,因此一些輕鬆的表演無可厚非。

(中國時報)
--
畢典像嘉年華 李家同批媚俗失莊嚴

繼台大校長李嗣涔在畢業典禮上對於台大十三妹發出「可惜」之嘆,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昨天痛批,很多學校的畢業典禮像嘉年華會,校長跳天鵝湖,學生致詞變成講笑話,親善大使女生穿旗袍,男生穿黑西裝,皮笑肉不笑歡迎嘉賓,像飯店服務生,失去典禮應有的莊嚴與大學生的尊嚴。

大學親善大使 穿著、動作像服務生

李家同昨天在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講題副標是「希望有人聽他的話」,李家同表示,學校想拉近老師和學生距離,原是好事,但有時做得過火,反而媚俗。

李家同說他最受不了的是,大學派出學生當親善大使,女生一概穿長旗袍、腳踩高跟鞋,男生一概穿黑西裝,打深色領帶,戴白手套。還會裝出一種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來歡迎嘉賓,「請往這邊走」的手勢全國一模一樣,令他想到飯店服務生。

李家同建議大學負責人看看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或者天主教的彌撒、俄羅斯總統在克里姆林宮的就職大典,都強調莊嚴,而他也慶幸他的母校台大仍保持典禮的莊嚴性,以台大為榮。

台科大洪珮瑜:當show girl有助職涯

昨天舉行畢業典禮的台科大,剛好有show girl,又有親善大使。畢業典禮主持人、科管所畢業生洪珮瑜,更在大學及研究所期間擔任數十場show girl和主持人,剛畢業就有生技公司和食品公司的工作等著她,薪資超過時下一般畢業生行情。

台 科大學務長欒斌是洪珮瑜的指導教授,又負責培訓台科大的親善大使,昨天他忍不住說,洪珮瑜家裡開早餐店,讀大學和研究所的六年,所有學雜費都是靠她自己打 工賺取。至於親善大使,欒斌以台科大的親善大使社團為例說,會教導學生美姿、美儀課程,以及國際禮儀。而女生穿著旗袍或小禮服,男生穿著西裝,都是正式的 服裝。

洪珮瑜說,平常以功課為重,週末才會兼職。show girl和主持的經驗剛好可以訓練自己的台風和口條,對於未來想要從事產品行銷規劃的工作,非常有幫助。

台北市大同高中校長李慶宗表示,年輕人重視創意,講媚俗太「沉重」,十年前帶頭變裝跳天鵝湖的校長也只是想鼓勵學生多閱讀。

台大生:高興就好 不必太拘泥形式

台大法律系學生許仁碩認為,畢業典禮是師生共同紀念的場合,只要經過師生共同籌備討論,可展現該校校風,有紀念意義即可,主角「畢業生和老師」高興就好,不必拘泥形式。

(自由時報)
--
冰館改名開幕 媒體擠、人潮湧現

北市永康街遠近馳名的冰品名店「冰館」,今年一月驚傳歇業,改名「永康十五」後,昨天上午在綿綿細雨中,對外試營運,開幕現場各家媒體到齊,把小冰店擠得水洩不通,直到午後饕客湧現,彷彿雨後彩虹,永康街生機再現。

前身「冰館」由羅駿樺與張介梅夫妻檔,以及張介梅胞姊張秋萍共同經營,自今年一月因家庭糾紛驚傳歇業。走過風雨,蟄伏五個多月,永康冰館改名「永康十五」,由F&B美食集團接手,今天正式對外開幕。

總顧問兼發言人高嵩看著下午陸續排起的人龍,這才說:「鬆了一口氣,會更努力。」因為前一晚他張羅相關事項,到凌晨四時還不敢闔眼。

高嵩說,現階段保留原來永康冰館特色,今年秋天也會以新思維改造用餐環境,「會朝更符合售價的水準改進。」

大永康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說,冰館歇業的這幾個月,周邊店家的生意掉了兩成多。北市議員李新笑稱:「還好重新開幕,沒有走入歷史成為『記憶中的永康冰館』!」

來自大陸廣州中山大學的十一位學生,早從台灣綜藝節目認識「冰館」,兩天前抵台便直衝永康街撲空,一行人昨天巧遇重新開幕,直呼:「很幸運!」東京遊客 Remy則說,不知道這裡發生什麼事,第一次看到台灣媒體如此大陣仗追新聞很新鮮。

小冰館年初暫時謝幕,永康商圈生意流失不少,此次重起爐灶,附近商家認為有活絡地方的效果。「魚幫水、水幫魚啦!」胡椒餅攤販等都說,好久沒看到這麼多人潮。

但現場也出現意外的叫囂場面,「冰館」前店長郭秀華說,曾加盟開了三間分店,但因羅駿樺未善加輔導,導致虧損約五千萬,並罵:「不要吃這種沒良心的冰!」羅駿樺本人手機則沒有接聽,無法回應。

(聯合報)
--
二殯環保 火化熱氣變冷氣

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耗資700萬元打造的「火化場熱能轉換系統」正式啟用,火化場2樓休息室搖身變成咖啡廳,室內吹的冷氣,正是由火化遺體產生的高溫熱能「能源再生」而成,環境明亮還可喝咖啡、上網,讓向來被視為禁忌之地,不再陰森森。

二殯「尊榮大道」昨天也正式完工。過去家屬來往告別禮堂與火化場間,常須吹風淋雨,尊榮大道搭起天棚、鋪上紅地毯、播放音樂,夏天時每30秒還會灑水消暑。

市府殯葬處副處長楊薏霖表示,火化場每天至少火化60具遺體,春節前治喪高峰更達120具。每天12小時火化的廢氣熱能,即日起將即時轉換成休息室冷氣。

火化遺體後的熱廢氣先經「高溫煙道」到「熱交換器」,熱交換器把熱廢氣產生的熱水經由「LS吸收式空調主機」調節成冷卻水,再透過冰水循環產生冷氣。

殯葬處長杜英輝表示,二殯火化場熱能轉換系統堪稱全國首例,估計一年可節省19萬7100度電力、減少125公噸排碳量,每年還可替市庫省下49萬 2750元。

但先進作法並非人人領情,去年有市議員質詢時質疑這作法,認為把焚燒先人遺體的廢氣變成冷氣,家屬吹起來會「毛骨悚然、透心涼」。

為減少外界疑慮,昨天啟用典禮,特邀民俗信仰學會教授吳永猛舉行「灑淨祈福」儀式,希望藉民間習俗趨吉避凶,降低民眾「心裡怪怪」的感受。

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二殯經綠美化、醫療級汙水處理設備、懷恩專車接駁服務、一日志工等軟硬體改善,已煥然一新,不再是過去令人卻步的殯儀館。

二殯新建火化場前年啟用,採綠建築設計,14個火化爐今年2月更全部汰舊換新,每兩組爐設一套空汙防制設備。

火化場1、2樓前段分別是祭拜區及家屬休息咖啡廳,中段是火化爐,後段則是空汙防制設備。

(聯合報)
--
5保健食品天天吃 爆肝亡

一位「鑽石級」的女直銷商,每天吃五種她所銷售的保健食品,卻在日前突然爆發藥物性肝炎死亡,醫師研判,可能和她吃太多保健食品,造成交互作用有關。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說,女直銷商約五十多歲,送院時已全身黃疸,正常人肝功能指數約四十,但她飆到兩、三千,全身凝血功能喪失,肝臟急速衰竭造成肝昏迷,因當時缺乏活體捐肝機會,入院不到十天就死亡。

簡榮南說,女直銷商沒B型或C型肝炎病史,也未吃其他藥物,就是吃自家賣的保健食品,一吃數年,家屬提到其中一種保健食品是卵磷脂。「她的先生坦言,真後悔讓太太做直銷。」

醫師研判女直銷商是藥物性肝炎,可能因長期吃過多保健食品,造成肝臟急性發炎,也可能是其中某幾種保健食品,因交互作用產生毒性,引起肝細胞大量死亡,導致猛爆型肝炎而喪命。也不排除她體質特殊,肝代謝基因和別人不一樣,所以別人吃沒事,她卻有事。

「常有肝病病人問我,可不可吃保健食品來保肝?」簡榮南說,醫師的立場是,有肝病應對症下藥,最好不要再吃保健食品,否則反而增加肝臟負擔;若一定要吃,切勿超過一種保健食品,尤其有慢性B、C肝炎或肝硬化者,因肝功能本來較差,吞太多丸錠一定會讓肝臟受不了。

保健食品+慢性藥 這樣吃好嗎?

不少人在中年以後,常因心臟病或糖尿病得服用藥物,但醫師提醒,應避免和部分保健食品併用,以免產生交互作用加重病況或服藥無效。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遠近馳名,不久前,半島電視台到衛生署做亞洲專題,主題就是不法食品、藥物濫用,採訪人員到中部訪問,就鎖定亂吃保健食品弄壞身體的病患。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老年人免不了會有心臟毛病,一旦有心房顫動或更換人工心臟瓣膜,常服用抗凝血藥Warfanin以預防中風,但 Warfanin和不少保健食品會互相衝突。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Warfanin和阿斯匹靈都有抗凝血作用,如果服用這類藥,又吃保健食品銀杏,很可能會造成大出血,因為銀杏也號稱促進血液循環。

另外,如果吃Warfanin,又服用維生素K(多數綜合維他命都含有這個成分),王宗道表示,維生素K的作用是幫助凝血,但Warfanin是抗凝血,兩者作用抵消,就會失去藥效。

在保健食品類中很夯的紅麴,王宗道說,紅麴也不能和降血脂藥Statin併用,因為Statin類藥理,是從紅麴萃取而得,兩者一起吃會加重劑量,血脂會降得太低。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說,日前他聽過一個病例,為降血壓猛吃某種保健食品,後來就醫檢查,卻發現血液查出降血壓藥物成分,顯示有些號稱具療效的保健食品,其實是業者私下羼加藥品,消費者若不察,很可能吃出問題。

(聯合報)
--
歐元兌美元 明年貶到1:1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上周五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季報預測,歐元會在2011年貶值到兌1美元的平價水準,假如歐元在那之前還沒有崩解的話。

CEBR還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在今年底啟動升息,以反映美國經濟成長回溫。反之,歐洲央行「因為歐洲經濟孱弱,還是會綁手綁腳地被迫維持低利率。」

CEBR執行長麥威廉(Douglas McWilliams)說,這份季報假設歐元在未來一年還能存活,但是他看空歐元長期展望。「歐元在某個時候崩解幾乎是不可避免,」他說,「有可能很快,也有可能在5到10年間。但可以確認的是,歐元將會積弱不振。」

「今年以來歐元已跌掉30美分,等到情況明顯顯示美國將要升息,而歐元區還要維持低利率,屆時歐元可能再下跌20美分,到達兌1美元平價。」

反映這種悲觀氛圍,金融市場做空歐元的部位已逼近歷史高水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公佈資料顯示,在截至8日的最近一周,放空歐元的空頭部位增至111,945口合約,接近5月11日當周創下的 113,890口歷史紀錄。

歐元於上周一跌到兌1.1876美元的盤中低點,上周五收在1.2097美元。

布朗兄弟哈里曼資深匯率策略師Win Thin表示,歐元短空部位逼近歷史高水位顯示投資人仍極為看淡歐元。

(工商時報)
--
老師作弊 笑話鬧到國外

研究計畫及論文抄襲、數據造假、將貢獻不多的人一起掛名,「違反學術理論」檢舉案件近年來直線上升。

學生作弊,會被記過、退學,那老師作弊呢?國科會數十年來接獲不少「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包括研究計畫及論文抄襲、研究數據造假、將貢獻不多的人一起掛名等。情節輕微者剝奪申請計畫的機會,重則身敗名裂,甚至鬧成國際笑話,終身無法在學術界立足。

網路抄襲容易 人肉搜索捉包

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抄襲變得容易,但科技是兩面刃,連網友都能運用「人肉搜索」找到把柄,觸犯紅線者,越來越難逃法網。根據教育部及國科會統計,近年涉 及「違反學術倫理」的檢舉案件,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光是碩博士畢業論文就有十五件,其中七件已被認定「犯行確鑿」。

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長胡志偉日前出席「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主管聯席會」,即以「大學老師的第一課」為題,向全場一百多位學者提出建言。

胡志偉表示,社會對於學者的道德、倫理要求,總是用放大鏡檢視。韓國黃禹錫曾是國家的榮耀,政府甚至為其量身修法,讓其得以進行生物科技的相關研究。然而,當程序問題的醜聞陸續揭露,英雄頓時變成狗熊,甚至被冠上「民族之恥」的頭銜。

韓國黃禹錫 英雄頓時變狗熊

然而,黃禹錫所觸犯的學術紅線,在台灣也屢有所聞。胡志偉說,根據國科會綜合處的整理,台灣最常發生的倫理案件,分別為計畫書內容雷同、抄襲、未適當引註、研究資料造假等。

計畫書雷同的問題,最讓國科會審查者哭笑不得。曾有兩位教授共同合作一個研究,卻分頭提出計畫書,其中一人心地較好,將另一人列為「共同主持人」,後者的計畫卻沒讓前者掛名,明顯是想獨占功勞。

抄襲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台灣曾發生一個案件鬧到海外。國科會接到國外教授檢舉,指其論文遭到台籍博士班同學抄襲,經過調查,違反規定的人被處以停權十年, 不得申請任何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包含差旅費全數被追回,這是台灣發生過最嚴重一個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把國家的臉都丟光了!」

論文寫作規範 台灣訓練不足

胡志偉感嘆地說,台灣學者觸犯倫理,許多不是故意違規,而是不懂學術規範。台灣的大學教育鮮少有類似訓練,連他自己,也是到國外念研究所,才學到論文寫作 的規範。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也說,台灣的確有少數教授訓練不足,最常見的就是不知道國科會計畫不得「一稿多投」,教育部已將相關案例收集成冊,準備發予 各校傳閱,期盼能減少類似問題的發生。

不過,學術倫理也不乏模糊地帶。主管單位發現,許多檢舉案件事後查證根本是子虛烏有、挾怨報復,最常見的就是立法委員轉來的「為民服務」案件,校方大費周章調查,嚴重浪費行政資源。

胡志偉表示,類似狀況的確實常發生,國科會就曾接到一個檢舉,檢舉者和被檢舉者原本是一對戀人,分手後針鋒相對。然而為求謹慎,國科會接到任何投訴,一律會按程序處理,避免錯放任何破壞學術風氣的人。

(中國時報)
--
誰讓醫學中心變雜貨店?/滕西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

是誰讓台灣的醫學中心變成什麼都看的雜貨店?就是衛生署自己!

八十四年健保開辦時,全台醫學中心為十三家,十年後最高為二十七家。醫學中心會變成今天像雜貨店一樣什麼病都看,主要原因都與衛生署的政策執行有關。一定 規模以上的醫院要成立或擴張必須由衛生署核准,並非憑空得來或想蓋就有。全台醫學中心總床數加起來超過三萬床,甚至某些法人申請成立醫院時,刻意以「醫學 中心規模」建造,先以千床以上的「地區醫院」設立,再逐步透過醫院擴大經營與評鑑變成醫學中心,當醫院規模如此龐大,當然就得招攬或服務各式各樣的病人。 一般民眾或許知道大醫院和小醫院差別,但看病前會分辨哪家是地區醫院、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嗎?民眾為何相信大醫院比較好?是因國家沒有提供一個可以讓民眾 選擇醫院資訊的平台,所以只好相信「大醫院就是好醫院」、「大醫院什麼都有」,使得大醫院變成「大型超市」,而健保就因醫學中心林立而形成給付負擔。

其二,醫院評鑑制度嚴重失焦,當醫院被要求多科都得朝向頂尖發展時,自然無法達成目標,因此就會形成署長口中CMI值偏低的現象。我們沒鼓勵各醫學中心朝 向獨有特色或專長科別發展的制度,特定科別發展傑出的反而成績較差或無法變成醫學中心,比如說馬偕醫院的新生兒與燒燙傷照護,或是像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美 國有許多具規模與口碑之醫學中心,都是具醫療科別的專精特色。因此台灣的評鑑好壞無法支持醫院進行品質排名,醫院當然只好每種病人都看。加上區域以上規模 之醫院評鑑時並未優先扣除住院醫事人力,反而從門診算起,如此,住院人力縮減,如何提供良好重症住院服務?

其三,我們允許並要求醫學中心開設慢性床與設立居家護理部門,這一制度相當荒謬。醫學中心之任務須負擔急重症照護,特別是在住院與手術等服務,但當衛生署 核准醫學中心大量開設慢性床時,且要求須設立居家護理部門,意謂著醫學中心必須大量服務慢性或需長期照護之病患,它不收輕症或加強門診業務要如何創造盈 餘?醫學中心當然要包山包海,從出生看到死亡,甚至連殯葬業都可以做了!

其四,政府同意、甚至「拜託」醫學中心接管或承攬經營不善的地區醫院,從公立到私立的醫學中心,多數已經「進軍」地區或區域醫院的經營,某些財團經營甚至 超過四千床,當醫學中心必須費盡心思去搶或分心地區小型醫院的經營時,醫學中心的醫師能夠專注在研究發展或重症治療嗎?醫學中心自此沈淪在追求利潤的遊戲 中,醫師們也必須盲目地隨波逐流,它能是正常的醫學中心嗎?

最後,給付並無顯著有利於急重症發展。可想像醫學中心急診的腫瘤科病人可留置急診超過一個月嗎?各級醫院要朝向不同服務病患的發展,給付是重要手段,醫學 中心的重症給付,包含外科手術或器官移植,乃至腫瘤治療,是否有足夠誘因使得醫學中心會轉往重症治療,而在門診少收初級照護病患?因此為達到最大「醫師服 務效益」,當然要在門診多多發揮。

政府不能只是強迫民眾轉診或是指責醫院亂收病患,民眾不是署長,署長就算只是在基層就醫或是大病到小醫院也會得到帝王般的待遇,不是一句「我也在某某醫院 就醫,也得到很好的服務」就能夠解釋或影響民眾的就醫行為,更非一句醫學中心「留校察看」或「不夠格」,就能改變醫學中心的經營發展。說到底,這能怪別人 嗎?最先要檢討的對象就是衛生署!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