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20925

基本月薪 不加了 150萬勞工失望 王如玄哽咽要請辭

近150萬領取基本工資的底層勞工明年恐加薪無望。勞委會上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 員會,敲定明年起基本月薪調漲267元、時薪漲6元,但行政院昨召開審查會決議時薪先漲、月薪緩漲且無時限,最快會在一、兩天內由行政院長陳冲核定後拍 板。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指若拍板會請辭負責。勞團則怒吼:「月薪增267元,一天才漲一顆茶葉蛋,緩漲就是在向勞工宣戰!」


基本工資是我 國勞工最低保障薪資,目前約有123萬9000名本勞及25萬1000名外勞領基本月薪1萬8780元,29萬7000人以基本時薪103元計薪。如這次 行政院敲定月薪緩漲,將是20年來首次推翻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資方粗估因此減少的勞健保、勞退和薪資支出一年將近50億元。

時薪僅僅小增6元
勞委會上月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學者、經濟部、經建會共同審議,決定明年元旦起,基本月薪微調267元至1萬9047元,調幅平均一天不到9元、被勞團譏只買得起一顆茶葉蛋;時薪則小漲6元至109元。因部分政務委員認為將影響產業發展,政院遲未核定此案。
行 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薛承泰昨邀集勞委會、經建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聯席審查基本工資調整案,但首長只有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出席,經建會推派副主委陳小紅參 加,經濟部僅由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到場。台灣勞工陣線昨率領多個勞工團體到行政院門口抗議。他們手拿茶葉蛋,痛批陳揆是「打壓台灣低薪勞工的最大幕後黑 手」,並怒喊「沒有茶葉蛋,陳冲就滾蛋」口號。
勞團舉高標語,怒喊口號,要陳冲滾蛋。

「經濟好了就可漲」
經3小時討論, 審查會最後敲定明年時薪先調到109元,但月薪視「景氣狀況好轉再調整」。行政院高層說,景氣是否好轉,將由經建會、主計處研議出可觀察景氣轉變的明確指 標,「明年一旦經濟好了,月薪就可調漲。」這項審查建議將送交行政院長陳冲拍板定案,最快會在一、兩天內核定。
據了解,審查會中王如玄強調,調漲案都是參考去年物價指數,是「反映去年的情況」,沒理由不調整月薪,財經官員則認為,國際景氣前景不明,調漲工資將對中小企業造成很大營運壓力,主張緩漲;但王如玄仍表明不能接受月薪緩漲。
會後,反對調整基本工資案的管中閔低調表示:「已經表達意見,不再多說,由陳揆決定。」王如玄昨被媒體追問是否院長一核定緩漲,她就要下台負責,她僅回應:「對。」

勞團動員後天砸蛋
對於基本月薪恐調漲無望,領基本工資月薪的單親媽媽董小姐說,現靠1萬8780元收入撫養3名小孩,已很難過日子,原勞委會宣布的調幅雖小,但至少讓人覺得有希望,現卻取消調幅,「看來真的不能相信政府,靠政府會餓死!」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指出,月薪緩漲根本是完全不顧弱勢勞工處境,連茶葉蛋都不給,形同向勞工宣戰。全國產業總工會也表達「強烈憤怒」立場,昨傍晚已對全台分會發出動員令,預計後天到行政院丟雞蛋抗議。

「打審議會一巴掌」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秉彬指出,基本上領時薪的勞工較少、領月薪的較多,對企業僱主來說,成本負擔毋須變動過大,對產業界衝擊也較小,可接受審查結果。
不願具名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學者成員則說,這建議案已考量景氣不好因素,如政院不接受審議委員會的各方協調結果,「那以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否還有存在必要?」勞動法學者、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則批評,這項審查結果等同打了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一巴掌。

底層勞工好慌「物價一漲心就痛」

領取1萬8780元基本工資的學校廚工江小姐,昨聽到基本工資月薪調漲可能跳票,既失望又生氣地說,之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決定將基本工資月薪調漲267元,金額很少,但聊勝於無,現在連這麼小的漲幅都無法落實,底層勞工無法生活,「會讓勞工很恐慌。」

全家收入僅夠開支
49 歲的江小姐說,丈夫工作不穩定,她是家中經濟重要來源,家中兩子女已成年,但母子三人月薪總計僅5、6萬元,只夠應付全家每月的房貸、生活費用。過去物價 漲幅不像這幾年高,基本工資即使非年年漲,還可讓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家庭活得下去,但現在油電雙漲帶動物價飛漲,「物價每調漲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每 月開支都得精打細算,生活很吃緊。
對於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揚言下台負責,江小姐說,勞工不關心誰當主委,「但若能換一個聲音被政府高層重視的主委,將是勞工之福。」

失業率4.4% 逾50萬人沒頭路 「工作會更難找」下季僅43%企業徵才

失 業率飆高,痛苦指數破表!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率4.40%,創12個月來新高,其中15到24歲青年失業率攀升到13.61%,為各年齡層最嚴 重。整體失業人數也飆高到50.2萬人。職場專家分析,職缺持續緊縮,工作將越來越難找。有失業者說:「找工作越來越無力。」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率4.40%,比7月上升0.09個百分點,失業人數增1.2萬人,增幅是近10年同期最高,失業人數也飆升到50.2萬人,我國失業情勢持續位居亞洲四小龍之冠,比上月香港3.2%、韓國3.0%、新加坡6月2.0%都還高。

青年失業率13.61%
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年增率,上月我國痛苦指數已達7.82,不僅比前月6.77飆升,創2年半來新高,也是亞洲四小龍中生活最痛苦的國家。
馬英九總統昨晚宴請國民黨籍立委時表示,對於主計總處公布的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等數字都感到很不安,政府要提高警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說,失業率上升主因是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加上景氣趨緩,就業市場無法吸納所有求職者。接下來要密切觀察9月失業情況,往年9月失業率會回落,若沒有如預期下降,代表景氣更嚴峻。
除失業率升高,多項就業指標看壞,包括就業人數年增1.1%、1到7月就業市場流動率僅2.24%,都是近3年最低,代表廠商不徵才、員工不敢轉職。上月青年失業率更飆升到13.61%,是2010年10月以來新高。

大學以上學歷最慘
此 外,若以教育程度別來看,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84%最高。24歲葛先生說,最近找工作真的很困難,退伍1個多月來投了數十封履歷,至今只有2個面 試機會。26歲的研究所應屆畢業生黃小姐6月畢業至今都找不到工作,陸續投約100封履歷,雖有10次面試機會,但因她沒工作經驗而未被錄用。她靠打工每 月賺7000元過活,直言:「找工作越來越無力。」

房仲逾萬人丟工作
1111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說,針對498家企業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下季僅43%受訪企業有意徵才,比去年同期調查大減7個百分點,顯示企業主用人意願保守、就業市場工作機會難求,9月失業率恐怕很難回落。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說,雙北市已成政府打房、奢侈稅等政策下的「重災區」,過去房仲失業率約5%左右,今年已增加到15%,光雙北市房仲就有8、9千人失業,全台逾1萬人失業。

「應速推立即上工」
文 化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李健鴻表示,政府應比照金融海嘯期間做法,迅速推類似「立即上工」的就業政策,加強對青年失業族群的協助。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 成之約認為,政府應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符合目前高教育水準的人力資源職缺,才能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勞委會回應,就業情勢「還算平穩」;但已備妥就業協助方 案,會適時針對弱勢或青年等對象推出。

百封履歷沒用 難道返鄉啃老

38歲的劉先生原在網路科技業工作,8月下旬公司突縮編而遭資遣,他原以為很快可重回職場,但近1個月投遞了100多封履歷,絕大多數都沒回音,上周不得已到就服站申請失業給付。他無奈直言:「景氣真的很差,再找不到工作,恐怕得回南部老家當啃老族了。」

批政府像在睡覺
劉先生說,從南部上來台北10多年,還沒見過景氣這麼差的時候,以前就算是金融海嘯期間,投多封履歷後多少會有回音,但現在的工作機會真的少得很誇張。面對物價不停上漲,他只能省吃儉用,「之前還趁中元普渡賣場特價的時候,先買一些米、麵條等食物存放,多少省下一點錢。」
他批評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什麼事都沒做,好像是在睡覺,沒看到民眾過得如此痛苦。如果下個月還找不到工作,要考慮回南部,看是否在工廠打零工,最不濟只能暫時倚靠長輩,被迫當啃老族了。

剩千元活命錢 只盼有收入

剛 滿19歲的小李去年考上大學後,因考量4年要負擔的學貸與生活費高達50萬元,加上不確定所念的食品科學系未來是否有出路,今年初決定休學,進入連鎖飲料 店做了5個月後,因公司經營不穩定決定辭職,不料從8月求職至今都無下文,昨他感嘆的說:「沒想到要找一份2萬元的行政助理工作也這麼難!」

2萬月薪成奢求
上月起失業後,小李每天上網查人力銀行職缺,找行政助理或文書處理等比較穩定的內勤工作,先後投了約400封電子履歷,期望薪水只有2萬元,但只獲得4個面試機會,其中2家已拒絕他,2家沒回音。
小李說:「沒頭路又急又慌,存款花到只剩1000多元,不知能撐多久,現急著找兼差,餐飲業送外賣的都行,只要能有收入,期待快快找到全職工作,最好能存點錢。」

減1.83% 實質薪資倒退15年

物 價漲翻天,上班族實質收入下跌,苦日子過不完。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1到7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員工每月固定領取的經常性薪資為3萬7362元,比去年同期 增697元,但加上各類獎金及加班費,整體平均薪資為4萬8029元,反比去年縮水116元,若再計入物價上漲因素,實質薪資僅剩4萬4360元,比去年 少825元、1.83%,倒退回與15年前相若。

跌幅史上第3高
今年1到7月實質平均薪資比去年同期縮水1.83%,是僅次於金融海嘯2008、2009年的史上同期第3大跌幅。主計總處分析,廠商並未大規模明顯調薪,加上去年第4季開始景氣趨緩,今年獎金發放也減少,造成平均薪資縮水。
在女鞋品牌擔任行銷的琪琪表示,出社會已6年,薪水才約3萬6000元,每月還要扣掉1000多元勞健保費、福利金等,公司也2年沒調薪,目前的薪水讓她連夜店、唱歌這種娛樂活動都不敢參加,更不敢奢想在北市買房或成家立業。
在屏東一家工廠工作的35歲鍾先生也說,國中畢業16歲就開始工作,做到現在快20年,月薪都還是2萬多元,「很多東西都變貴、收入也減少,日子很難過。」

學者:困局難解
輔 仁大學統計資訊系教授謝邦昌表示,這項薪資統計象徵10多年來政府的產業政策都在原地踏步,在產業外移、鎖國政策下,政府沒法創造出新產業填補,讓台灣市 場越來越小,企業主在沒法獲利狀況下,薪水自然不可能給得大方,但在目前藍綠政治嚴重對抗下,都只顧反對對方,但拿不出辦法,台灣要走出困局幾乎無解。

外勞鬆綁 年底增額1.1萬人

失 業率高漲,產業界仍喊缺工,籲政府鬆綁外勞配額。勞委會昨召開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決議調高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封裝測試等6個行業外勞配額, 將增1萬1057名外勞來台,最快年底上路。另各部會也已達成共識讓企業「加錢加外勞」方案,細節下周一再開會敲定,勞團憂外勞人數恐暴衝,影響本勞就 業。
目前有44萬外勞在台工作,現行規定特定製造業可聘外勞,比率依產業採5級制,外勞可佔總僱用人數10%到35%不等。勞委會職訓局外國人聘 僱管理組長傅慧芝說,將放寬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外勞配額由10%增為15%,自行車零組件製造由15%增為20%,冷凍冷藏肉類製造、行李箱及 手提袋製造業和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則由20%提高至25%。

製造業上限40%
此外,製造業廠商僱用外勞每人每月須繳2千元就業安定費,昨也達成共識可讓廠商「加錢加外勞」,即加付就安費即可增聘5%到15%的外勞,但上限不超過40%。
勞委會盼就安費能加收6千至1萬元,但經濟部僅提要加收1千到3千元。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強調,若訂太低會造成外勞的假性需求,外勞不應取代本勞的工作機會。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說,企業只想跟政府要便宜外勞,結果就是減少本勞就業、壓低本勞薪水。封測大廠日月光主管表示,日月光台灣廠區人力達2萬人,外勞比率也達10%的上限,已經開始出現人力缺口,樂見政府開放提高外勞上限,未來將持續在台灣投資。

(蘋果日報)
--
八月失業率、青年失業率雙創新高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八月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四,青年失業率也達百分之十三點六一,雙創今年新高,主因是碰到畢業季,求職人數增加。

至於景氣是否有影響失業率,主計總處認為「有一部分影響」。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每年五至八月因畢業生湧入求職市場,失業率會逐漸上升,等到九至十二月就會逐步下降。

勞委會職訓局表示,八月失業人口為五十萬二千人,較上月增加一點六萬人,但就業人口也增加了一點八萬人;八月的勞動參與率也比去年同期略增,就業市場「還在掌握範圍內」。

職訓局就業服務組組長黃孟儒說,如果就業市場發生較大負面變化,會有短、中、長期措施推出,到時會看哪個族群受影響最大,推出不同方案。

主計總處指出,八月失業人口中,因初次求職而失業者新增八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導致失業人數新增三千人。

主要國家最新失業率分別為美國百分之八點一、香港百分之三點二、南韓百分之三點一,新加坡則為百分之二。

基本工資 時薪先漲、月薪緩漲

行政院昨天跨部會審基本工資調漲案,與會部會支持財經部會提出「時薪先漲,月薪緩漲」的主張,即明年元旦起,時薪先調至一○九元、後年再調至一一五元;月薪部分,「等景氣好轉再調」;政院高層昨晚表示,這項方案已經簽報,待行政院長陳冲拍板定案。

審查會結束後,陳冲昨天下午與馬英九總統會面,向馬總統報告會議相關訊息,府院高層已有共識,紛擾一個半月的基本工資案可望落幕。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昨天上午的跨部會會議「以一擋多」,堅持依原案調漲。明年一月一日,基本工資從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調高至一萬九千四十七元。王如玄說,如果月薪緩漲,「所有該負的責任我都會負」。

昨天下午王她出席勞保監理會主委交接,一開始在場外微笑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心情一切如常;但後來一度語帶哽咽。

昨天審查會最主要的爭執點是,月薪要不要調?若緩調、待何時再調?官員轉述,會中王如玄希望如期於明年元旦調漲月薪,聯席主持的管中閔、薛承泰等則反問王如玄,如果景氣真不好是否還要硬調?但王如玄仍堅持。一名政院高層說,「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給,讓人頭痛呀!」

王如玄昨天表示,基本工資調整最後仍須由陳院長拍板定案;到時候就是她負責任的時候。是否就是下台,王如玄僅表示,基本工資審議已考量台灣經濟情勢,自己有責任在。

被問及有無向馬總統報告基本工資,王如玄說「遵守行政倫理」;在院長拍板前會持續努力遊說、提供相關資料。政院高層表示,所有數字均照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結論通過,只加了「暫時不調」但書,不解王如玄為何仍解讀成「不調」?

勞團高喊:沒有茶葉蛋 陳冲就滾蛋

行政院昨天審查基本工資案,一早勞工團體在行政院門口抗議,高喊「沒有茶葉蛋,陳冲就滾蛋」,要求行政院調漲基本工資,否則將「號召更多人來抗議」。

台灣勞工陣線、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等勞團昨天上午到行政院前抗議,高呼「拒當負二代」。並在向行政院遞交抗議書時,將茶葉蛋放入抗議書資料袋,表達憤慨。

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這次基本工資案僅隨物價指數微調百分之一點四二,月薪增加二百六十七元,換算起來「一天才漲一顆茶葉蛋」。行政院卻想犧牲底層勞工拚經濟,連一顆茶葉蛋也不願給。

孫友聯表示,經濟成長如果只追求GDP成長,以低薪過勞的「血汗經濟」換取「流血GDP」成長,絕非台灣人民樂見的經濟發展方向。

台 灣勞工陣線表示,亞洲其他「三小龍」大學畢業生起薪都高於台灣,換算成新台幣,新加坡約六萬七千五百元,韓國約四萬五千三百元,香港約三萬四千元,台灣只 有二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元。過去半年台灣出口不斷衰退,其他三國出口還是正成長。政府拚出口拚不過別人,還要拿勞工當祭旗,「這樣的財經內閣難道不用負 責?」

台灣勞陣同時指出,基本工資應隨生產力調整,九十九年製造業勞動生產力上升指數百分之十七點二四%,去年上升百分之三點四二,基本工資難道不該跟著調整?

(聯合報)
--
失業率增 政院、職訓局都說:季節性因素

行政院表示,八月失業率確實略增,但升幅介於過去10年平均與20年平均之間,主要是受季節性調整及求職人數增加影響。;八月就業人數較上月增加1萬8000人,一至八月勞動力均持續增加,顯示就業機會並未減少,國內就業市場尚呈穩定。

行政院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疲弱,國內經濟景氣維持低緩,政府密切注意未來幾個月的就業情勢變化,經建會也會於近期舉行會議討論促進就業措施。

行 政院表示,外界將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上漲率相加,稱為痛苦指數,歐美國家因失業率偏高,痛苦指數多數達二位數,明顯較亞洲國家高出不少。亞洲四小龍中,去我CPI溫和上升,與失業 率合計5.8%,低於香港8.7%、南韓7.4%,以及新加坡7. 2%,今年第一季,我國痛苦指數也仍是四小龍中最低。

行政院表示,今年第二季5月與6月因國內天候不穩,受到豪雨颱風影響,蔬菜價格大幅上揚,使得CPI漲幅擴大,6月痛苦指數攀升略高於南韓,但仍低於新加坡與香港。豪雨颱風影響是短期現象,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積極因應,等復耕蔬菜正常供應後,相信痛苦指數就可以下降。
--
主計總處公布8月失業率增加到4.4%,但勞委會職訓局就服組組長黃孟儒表示,8月無論從勞動力或是勞動參與率數據來看,都呈現成長,因此失業率增加應是8月季節性因素,以及畢業生求職人數增加,整體就業市場仍算平穩。

黃孟儒說,首先從勞動力來看,1-8月勞動力是上升,8月也較上月增1.8萬,就業機會未減少。

外勞進用比率 政院、勞委會新拉鋸

勞 委會下午舉行外勞政策諮詢小組,可望敲定產業外勞3K五級制鬆綁政策。除了產業外勞進用比率上限由35%放寬到40%,另外增訂三級距「增額進用比率機 制」,亦即廠商可以有5%、10%、15%增額進用比率,但必須繳交增額就業安定費,其中增額超過5%者,勞委會傾向就業安定費必須1萬元以上。

儘管勞委會已經同意放寬產業外勞進用比率到40%,但與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及經建部門希望提高到50%仍有一段距離,將是行政院與勞委會下一個拉鋸戰場。

至於經建部門一再提出希望對台商回流及新增重大投資案鬆綁外勞,勞委會表示,這部分仍由行政院協調中,因此暫不納入今天政策諮詢小組討論。

今天會議也將討論「看護外勞外展方案」,也就是勞委會希望明年開始試辦的看護外勞派遣新制,希望聽取學者專家意見。

目前產業外勞適用的3K五級制,進用外勞比率從10%-35%,但企業界不斷以缺工為由,要求進一步放寬,勞委會召開多次會議會後,提出初步鬆綁方案,將在今天政策諮詢小組討論定案。

官 員表示,產業外勞進用鬆綁,必須在「區隔」及「鑑別度」兩大原則下進行,也就是同時兼顧「解決廠商缺工」、「不會排擠本勞就業機會」、「不會降低本勞勞動 條件」,換句話說,雖然可以提高進用比率,或是增額進用外勞,但必須以提高就安費為配套措施,確保廠商缺工不是「假性需求」。

根據勞委會 規劃,3K五級制外勞進用比率上限將調高為40%,但會增訂三級距「增額進用比率」,最高增額進用比率為15% ,但合計比率不能超過40%。三級距增額進用比率分別是1%-5%,6%-10%,及11%-15%。也就是如果原來適用進用外勞比率是10%的產業,最 可以到25%,但若是原本適用35%,則最多只能增額進用5%,合計40%。

為了防止廠商「假性需求」,勞委會祭出「以價制量」措施,亦即增額進用部分必須繳交附加就安費。

例如,增額進用5%以下,每名繳6千元以上;超額6%-10%者,繳交1萬元就安費;10%-15%者,就安費1.4萬元以上。但確切附加就安費金額,將由今天政策諮詢小組討論決定。

(聯合晚報)
--
9行業 擬放寬萬名外勞

3K產業五級制調整初步定案,放寬半導體封裝測試及印刷電路板製造業等9個行業外勞核配比率,預估可望增加進用1.1萬名外勞,最快今年底公告實施。至於外勞核配上限及增額進用搭配就業安定費額度,預定於下周一(10月1日)再戰。

勞 委會昨(24)日召開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歷經5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討論後,僅達成3K產業五級制基本面的調整共識,包括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封 裝及測試、自行車零組件、冷凍冷藏肉類、行李箱及手提袋、成衣及其服飾品配額比率上調5%,新增塑膠安全帽、清潔用品及化妝品等3項製造業。

新增的3個行業,原來劃分在塑膠射出製造業及其他化學用品業,這次調整後,獨立成新增行業。據統計,新增的3個行業除外,其餘調整的6個行業,依現行核配比率上限進用外勞人數為2萬3,913人,加計新增3行業放寬配額後,預估增加外勞人數1萬1,057名。

其中電子業部分,將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核配比率由原來的10%放寬至20%,可望新增進用近9,000名外勞。

(經濟日報)
--
失業率連4升 亞洲4小龍 台灣「最痛苦」

受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影響,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八月失業率攀至升四.四%,較上月增加○.○九個百分點,不僅是連續四個月上升,也創下自去年九月以來的新高紀錄(去年八月失業率達四.四五%)。

由於台灣八月遭逢颱風侵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三.四二%,民眾痛苦指數飆至七.八二%(失業率加CPI),台灣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中生活最痛苦的國家。

為何失業率讓痛苦指數雪上加霜?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八月失業人數為五十.二萬人,較七月增加一.二萬人,與近四年相比,也創下單月最大增幅;官員解讀,除了與應屆畢業生大量投入勞動市場外,也受景氣欠佳,勞動市場沒辦法提供足夠就業機會吸納畢業生有關。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指出,受季節影響,八月往往是失業率最高的月份,只要解雇裁員的情況無大幅攀升,九月以後尋職的畢業生會陸續找到工作,失業情況即可緩步獲得紓解。

人力銀行對失業率的看法則相對悲觀。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指出,八月進出口仍持續負成長,經建會公佈的景氣燈號更傳出第十顆象徵低迷的藍燈,加上企業徵才意願較去年同期保守,九月失業率恐怕難以反轉,一舉攀升至四.五%的機率相當高。

若依教育程度別觀察,高學歷、失業狀況也愈嚴重;再依年齡層區別,十五至二十四歲(大專生畢業年齡)失業率達十三.六一%,不僅創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相當是失業率四.四%的三倍,顯示青年失業是社會嚴重的問題。

就亞洲主要國家來看,日本失業率為四.三%,香港、南韓與新加坡的失業率,則分別為三.二%、三.一%以及二%;若加上當地CPI數字,新加坡痛苦指數僅次台灣、為七.三%,南韓則為亞洲四小龍最低僅四.二%。

基本工資 王如玄:會負責 時薪漲、月薪緩

行 政院昨舉行基本工資跨部會審查會議,初步決定將採「時薪先漲、月薪緩漲」兩階段折衷方案,明年元旦打工族時薪確定從現行一○三元調高到一○九元,以免衝擊 青年就業市場。至於月薪一萬九○四七元的調漲案何時上路,政院保留彈性迴旋空間;高層強調,「那顆茶葉蛋還在,大前提是財經景氣要先好轉」。

堅持時薪、月薪同步調漲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則強調,「該負的責任都會負」,會捍衛勞工權益到最後一秒,只要最後確定月薪緩漲,「院長核定的時候就會是我負責的時候」。

勞委會八月初將基本工資呈報給行政院後,一度引發勞資雙方隔空喊話,政務委員管中閔、薛承泰昨舉行跨部會審查,會議做出「時薪先漲、月薪緩漲」初步共識,隨即將全案報請行政院長陳冲同意,管中閔昨低調說,「就等院長最後裁決」。

政院高層透露,陳冲傾向等到景氣好轉再來考慮月薪調漲的立場不變,最後通過「時薪先漲、月薪緩漲」版本的機會很高,預期明年元旦僅時薪調漲方案能如期上路。

在 昨日審查過程中,王如玄先報告工資案,她堅持明年元旦時薪、月薪同時調漲。會中時薪調漲案並無太多爭議,但經建會、經濟部分別以「中小企業壓力很大」等各 種理由反對月薪調漲,另名政委管中閔也出聲反對月薪調漲。薛最後裁示月薪調漲「暫緩實施」,王如玄對此持保留立場,並列入最後會議紀錄。

月薪調漲兩百六十七元被勞工形容是「買一顆茶葉蛋的加薪幅度」,如今連一天一顆茶葉蛋也飛了,媒體問王如玄有什麼話要跟勞工說?原本還強顏歡笑說自己「心情一樣」、「一切如常」的王如玄,突然語氣哽咽強調會「盡最大努力繼續爭取」。

昨也有大批勞團前往政院抗議,高層表示,政府要顧及勞工權益,也要兼顧產業發展。高層解釋,九月上半月出口已經轉正,成長高達十%,加上政院推升經濟動能方案剛剛起步,「才點燃那把小火,豈能瞬間又被澆熄?」

盼不到一顆茶葉蛋 勞工很有感 基本工資緩漲 資方省50億 照顧企業、漠視勞工的作為 小老百姓只能怨歎「真的很命苦」

被留校察看的行政院長陳冲說要拚「有感施政」,沒想到話才說一天,就端出讓資方和勞工都「相當有感」的基本工資緩漲大禮,不僅資方很有感的省下五十億元的加薪成本,也讓底層勞工有了痛徹心扉的無奈感。

先看看政府怎麼拚經濟。拚了命幫資方增加外勞核配比例,衝擊本勞就業;擔心企業加重負擔,拚了命阻擋基本工資調漲;連電價緩漲,台電董事長黃重球也不小心透露受益最大的其實是企業主。這種「靠攏企業、打壓勞工」的政府作為,基層民眾豈會無感?

底層勞工真的很命苦,經濟跌谷底,物價拚命飆,結果政府沒能力幫小老百姓管住物價就算了,還反過頭來不讓薪水愈變愈薄的底層勞工每天加一顆茶葉蛋。

行政院高層口口聲聲說,經濟環境不佳,調漲基本工資「時機不宜」。但根據勞委會估算,基本工資月薪漲到一九○四七元,每年雇主因加薪和增加的勞健保成本,不過五十億元,這還是所有企業共同承擔的總數,真的是沉重負擔嗎?

大環境景氣差,企業經營艱辛是不爭事實,但難道底層勞工面對物價飛漲,生活快過不下去就可視而不見?政府「拚經濟」和「救勞工」未必不能兩全,不能企業界聲音大就聽企業的話而犧牲勞工。

誓言捍衛勞工茶葉蛋到最後一秒鐘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最終可能逃不了下台命運。但拍板決定基本工資緩漲案的高官們,則依然穩坐位置,豈不諷刺?

景氣差 企業徵才意願低

全台百貨公司周年慶正如火如荼展開,但受大環境不景氣影響,業者「保守」看待周年慶業績;人力銀行統計,目前百貨販售、服務與醫療等產業的企業主徵才意願雖高於其他業別,不過企業主坦言,即使還有職缺,但職缺數已較去年同期減少三.五%。

景氣低迷加上政府打房,更令房仲業職缺數明顯下滑,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表示,房仲業職缺數八月較七月下滑五.四三%,較整體求職市場職缺數減少○.五九%高出許多。

另台北市和新北市房仲公會統計,今年以來雙北市房仲業已經關門一八○家,關店率十五%;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聯合會理事長李同榮說,加計頂讓的店數上看一百家,「換算下來等於雙北市房仲的失業率為十五%,推估全台今年以來的失業房仲人員近萬名」。

據了解,全台房仲家數約五千九百家,李同榮說,雙北市有新的關店統計,但其它縣市未有最新統計,因此真實情況會較這個數字更多。就以前每年各地房仲家數淘汰率約五%分析,今年雙北市高至十五%,實屬罕見。

景 氣不佳,衝擊民眾消費意願,天母大葉高島屋總經理矢倉史朗昨表示,今年周年慶業績預定目標為八.二億元,雖然較去年持平,但累計今年前八月的業績已衰退 八%,其中,又以女裝業績衰退一成最嚴重,只有餐飲業還維持成長態勢。來台工作六年,日本籍的矢倉史朗形容,今年經營百貨業是最辛苦的一年,景氣好比在隧 道裡開車,開了許久還看不到出口在哪?

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對企業主第四季徵才意願調查顯示,有四十三.三七%受訪企業有徵才意願,若較 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七.四四百分點,徵才意願如此保守,主因是受訪企業預估,景氣平均還需要十三.六個月才會好轉,甚至超過兩成以上的企業主認為,景氣要 轉好至少要等兩年以後,對景氣預估普遍「悲觀」。

勞團:沒有茶葉蛋 陳冲就滾蛋

勞團昨早赴行政院抗議基本工資緩漲案,不僅高呼「拒絕負二代」,還嗆聲「沒有茶葉蛋、陳冲就滾蛋」,未料勞團前腳才走,行政院跨部會議隨後就營造出月薪緩漲的共識。勞團揚言,將發動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用生雞蛋回敬政府不給勞工茶葉蛋。

台 灣勞工陣線和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昨到場外抗議,還在陳情書資料袋中奉送行政院一顆茶葉蛋。抗議勞團直指,行政院最終若將基本工資翻案,除了勞委會主委王如玄 必須下台負責,陳冲也應下台滾蛋。勞團痛批,陳冲早在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召開前,就不打算調升基本工資,最後又推出管中閔來配合演出,是打壓台灣低 薪勞工的最大幕後黑手。無奈勞團喊的再大聲,行政院為免經濟不好又增加企業負擔,最後還是敲定月薪緩漲。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說,這次基本工資調整是以去年物價指數為依據,讓底層勞工至少在物價飆漲時得以勉強維生,但行政院卻拿底層勞工當拚經濟的犧牲品,根本是將勞工推入物價火坑,痛批行政院竟以低薪過勞的「血汗經濟」來換取「流血GDP」的成長。

孫 友聯認為,台灣經濟不佳,是產業經濟政策錯誤所致,但錯誤決策的製造者至今依舊坐領高薪,沒負起任何行政責任,如今卻把錯誤政策轉嫁由底層勞工來承擔。他 還說,出口和民間消費都是GDP重要元素,衝刺GDP不能光靠出口,提振內需、擴大民間消費才是有效之道,替底層勞工加薪可促進消費。

(中國時報)
--
物價漲、失業增 台灣人最痛苦

8月失業率4.4% 增幅10年最大

行 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八月失業率四.四%,為近一年來新高,較七月上升○.○九個百分點;失業人數五十.二萬人,較七月增加一.二萬人,失業率及失業人 數增幅都是近十年來同期最大,失業情勢不樂觀。其中,青年失業問題最嚴重,十五至二十四歲失業率達十三.六一%,為近兩年來新高,較七月大幅攀升○.六五 個百分點,等於八個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

痛苦指數飆高 亞洲四小龍最慘

我國八月失業率四.四%仍是亞洲四小龍最高(若加計「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廣義失業率五.六六%),加上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三.四二%,失業率與CPI相加的「民生痛苦指數」高達七.八二,不僅是近兩年半新高,也是亞洲四小龍中最痛苦。

此外,由於物價高漲、薪資倒退,扣除物價漲幅後,一至七月實質平均薪資減少一.八三%,為史上第三大減幅,實質平均薪資倒退十五年,上班族日子愈來愈難過。

主計總處︰受季節、景氣影響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說明,八月失業率上升,與畢業生投入尋職的季節性因素有關,加上景氣因素影響,廠商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限,就業人數增幅是近三年最低;因此,今年八月失業率走高情況較為明顯,九月失業率能否像往年一樣回降,仍有待觀察。

根 據主計總處調查,八月就業人數一○九○.一萬人,較七月增加一.八萬人,較去年同月則增加十一.九萬人,年增率一.一一%是近三年同月最低。八月失業人數 則是五十.二萬人,較七月增加一.二萬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八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也增加三千人。

青年失業嚴重 8人有1人失業

若按年齡層分析,以青年失業問題最嚴重,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十四.四一%最高,較七月上升○.九個百分點;十五至十九歲失業率九.三一%居次,下降○.七四個百分點;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失業率也達七.三八%,上升○.一一個百分點。

另外,按教育程度分析,以大學以上程度失業率五.八四%最高,較七月攀升○.二個百分點,大學程度失業率更高達六.三八%,上升○.一九個百分點,高學歷、高失業問題持續惡化。

陳 憫表示,根據往年經驗,九月以後,若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未大幅增加,初次尋職的社會新鮮人慢慢找到工作,失業情勢可望逐漸紓解;但今年七月因業務緊縮 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一千人、八月又增加三千人,已連續兩個月增加,雖然增加人數不如金融海嘯時期的上萬人,但和前幾年減少的情況相異;因此,暑假過後失業 率能否回降,還要看勞動市場需求而定。



漲時薪凍月薪 王如玄︰該負責任都會負

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薛承泰昨邀相關部會審查基本工資案,決定「時薪調漲,月薪待『景氣好轉』時再調」;對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如果行政院長陳冲不支持勞委會版本,「該負的責任我都會負」,但她避談「下台」兩個字。

勞委會八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建議為,明年起月薪從一萬八七八○元漲到一萬九○四七元、時薪從一○三元漲至一○九元,若經濟情勢無重大變化,後年起時薪再調為一一五元。

陳揆拍板才算定案 明後天揭曉

不過,昨政院審查會方向為「時薪調漲,月薪待『景氣好轉』時再調」;政院高層表示,「景氣好壞」的依據,將由經建會、主計總處研議可觀察景氣轉變的明確指標。此案還須交由行政院長陳冲拍板才算定案。

行 政院昨對會議結論避而不談,薛承泰也不願說明會議結論,只說「等院長拍板,你們明、後天就知道了」。倒是王如玄會後受訪公開表示,會議結論是「時薪漲、月 薪緩漲」;她並透露,各部會代表對時薪調至一○九元有非常高的共識,但財經部會擔心目前經濟情勢,希望月薪緩漲,待景氣好轉再做調整。

王如玄強調,基本工資調整案最後仍須由陳冲核定,目前經濟情況確實不好,但勞委會會堅守原有立場,希望明年月薪能和時薪同步調漲。

王如玄表示,早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時,勞、資、政、學四方就已把經濟因素考慮進去,如今財經部會的說法說服力薄弱,如果最後核定結果不如預期,該負的責任她都會承擔。

勞團︰沒有茶葉蛋 陳冲就滾蛋

台灣勞工陣線等勞工團體昨天上午帶著茶葉蛋赴行政院抗議,高喊「沒有茶葉蛋、陳冲就滾蛋!」要求政院為勞工捍衛基本工資調漲案。

立委︰月時薪雙漲 並隨CPI調整

對 「時薪調漲、月薪暫緩」的方向,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蔡其昌痛批,「完全不能接受,馬政府連勞工的一顆茶葉蛋都要吞掉」,呼籲王如玄持續捍衛立場,「拿烏 紗帽來據理力爭」;立法院台聯幹事長許忠信也批評,這是避重就輕的做法,要求月時薪雙漲,且未來應隨物價指數(CPI)逐步調整基本薪資,建立合理的調薪 機制。

(自由時報)
--
未及時診出腦中風 醫挨告不起訴

案例
朱姓老翁前年10/19呼吸急促到 署立雙和醫院急診,診斷為右側膿胸敗血症,經置放胸管引流進加護病房觀察2天,同年11/1意識模糊、呼吸衰竭,昏迷指數從12分降至5分,急救後仍死於 腦中風。家屬怒控主治醫師張志誠沒開朱男原使用的神經藥物,且插管急救仍未清醒,應可判斷非胸腔疾病造成昏迷,卻未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涉嫌延誤醫治。

偵查
醫師供稱,家屬指稱的神經用藥具抗凝血效果,不宜使用以防大出血,而朱男呼吸衰竭時瞳孔仍有反射,研判應無腦部問題。醫審會鑑定也指出,朱男有多項病史,醫師急救以穩定血壓和生命徵象為優先,並持續追蹤觀察,處置均符合醫療常規。板橋地檢署據此將張志誠不起訴。

腦中風小檔案
病因:腦血管狹窄、畸形或溫差過大、過度勞累。
症狀:臉部表情左右不對稱、單側手腳無力或失去知覺、口齒不清等。
治療:
★阻塞性腦中風發病3小時內,可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出血性腦中風視出血部位與出血量,決定是否開刀。

(蘋果日報)
--
多發性硬化症 口服新藥 納健保 副作用恐心跳變慢 首次服用需觀察

26 歲的賴小姐與男友分手後經常突然昏倒,寫字時手中的筆掉了也沒發現,原本還以為是因為失戀而恍神,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使用干擾素針劑治療,但 要長期打針、又有發高燒等副作用,讓她十分困擾。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巫錫霖醫師昨(24)日表示,多數病友常因此中斷治療,現在有口服新藥剛通過健保局 審核,除了不用再打針,患者年復發率也可降低5成,但副作用是心跳變慢,並不適用所有人。報導╱張雅淳 攝影╱張世平

巫錫霖醫師表示,多 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40歲女性,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有關,免疫細胞會攻擊神經傳導細胞而破壞神經系統,隨著不同部位的神經系統受損,出現的症狀 也不同,包括手腳僵硬麻痺、失去平衡、視力模糊、記憶力衰退、逐漸癱瘓等,由於症狀很多,因此容易被誤診。

【先了解】常發作病況恐惡化
多發性硬化症分為3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復發緩解型,經常反覆發作,有8成患者屬於此類型,若是發作頻率變高,可能會惡化成次發進展型,例如原本是雙腳無力,逐漸惡化成下肢癱瘓;最嚴重的是原發進展型,病況嚴重且不會好轉。

干擾素治療易中斷
多發性硬化症傳統採干擾素針劑治療,但根據國外研究結果,近3成患者在治療後半年中斷或放棄治療,主要是無法忍受發燒、過敏等副作用,再加上許多人無法接受長期打針,因此經常中斷治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這樣做】口服新藥較為方便
今年9月健保局正式給付多發性硬化症口服新藥,此款口服新藥可使此病的年復發率降低5成,而傳統干擾素降低3~5成,口服新藥每天要服用1次,干擾素需1周打針3次,口服仍較打針方便。

副作用要注意心跳
口服新藥雖效果好又方便,卻非每個人都適用,心跳變慢的副作用要特別小心,首次服藥醫師需同步觀察至少6小時,確認心跳是否正常,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適用,可先採干擾素治療後,再考慮用口服新藥。

【醫師說】
多發性硬化症目前仍無法痊癒,病友從青壯年起就要一輩子面對疾病,因此易感到沮喪,建議仍要積極控制病情減少發作次數,病況才不會惡化。

(蘋果日報)
--
3歲以下腦死器捐 下月上路

放寬腦死判定適用年齡下月底上路,足月出生嬰兒到未滿三歲者,經兩名小兒專科醫師判定腦死即可捐贈器官。另為減少婦產科醫療糾紛,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劃下月將試行,孕產婦或胎兒、新生兒若因不可避免的機率導致傷亡,政府提供最高兩百萬元救濟金。
腦死判定適用年齡原為三歲以上,小於三歲者無法判定腦死器捐,導致部分嬰幼兒不易等到體型適合的器捐者。

須兩專科醫師判定
衛生署已在腦死判定準則修正草案中,將腦死判定適用年齡降至懷孕滿三十七周、足月出生的嬰兒,未來深度昏迷、腦部結構損壞的嬰兒,經兩名小兒專科醫師判定腦死就能器捐。
衛生署統計至上月底,國內五歲以下等待器官移植者,等候心臟四人、肝十九人、腎兩人。亞東醫院外科主任陳芸說,歐美早已放寬三歲以下可腦死判定,提供需器官移植孩童一線生機。
另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指出,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劃為期兩年,可追溯至今年出生的新生兒,一年編列三億到四億元,推估每年補助兩、三百人。

(蘋果日報)
--
小便10分鐘後仍有泡沫 疑有尿蛋白

台灣每8人就有1人是慢性腎臟病患,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醫師表示,全台現約有6萬人洗腎,盛行率冠居全球,但潛在腎功能衰退患者其實更多,估計僅3.5%的人知道自己腎功能出問題。
腎臟病患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且選擇雞蛋這類動物性蛋白質較好。資料照片

尿蛋白是觀察指標
陳 漢湘醫師表示,尿蛋白是腎功能衰退的重要指標,而泡沫尿是主要徵兆,男生尿液從較高處灑落在馬桶中,多少都有泡沫,但一下子就會消失,若10分鐘後泡沫仍 在,可能有尿蛋白問題;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代表內分泌有問題,腎臟功能衰退機率也高。許多人忽略水腫症狀,首先應觀察下肢是否有水腫,地心引力 緣故,人體水份會先往下半身累積。用手指按壓腿部皮膚,若皮膚表面較慢回復原狀,代表有水腫,可能是尿蛋白流失所致,若上半身、甚至臉部都出現水腫,可能 尿蛋白流失情形嚴重,建議就醫檢查。
腎臟病患也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每公斤體重約攝取0.9公克蛋白質,且以動物性蛋白質較佳,如雞蛋等,因動物性蛋白質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較高,較能修復受損組織,有助控制病情。

(蘋果日報)
--
血友病患健身 別選抖動器材

Q 請問血友病患適合使用會讓身體抖動,號稱可健身的「動動機」運動器材嗎?
A 血友病患若從事激烈運動,常見手肘、手腕、膝蓋或腳踝關節處,因劇烈伸展導致出血,血液淤積在關節,會使患者活動受限,膝關節一旦出血,患者恐無法站立行走,若關節反覆出血,更可能導致變形。
「動動機」運作過程會使身體上下抖動,關節快速震動將增加出血風險,並不適合血友病患使用。

先補充凝血因子
提醒血友病患若要從事打球、跑步、登山等激烈運動前,應先徵詢醫師意見,必要時先補充凝血因子,預防出血不止;同時建議患者可游泳、騎單車,循序漸進增強肌力,關節較不易出血。

(蘋果日報)
--
「與SARS相像」新病毒奪1命 咳嗽發燒 源頭疑在中東 WHO警戒

SARS(嚴 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2002至2003年間傳遍全球,奪走800多條人命,令人聞之色變。英國前天證實發現一種跟SARS一樣會致命的新種冠狀病毒, 至少造成1死1重病,病毒源頭可能在中東地區,世衛組織(WHO)呼籲各國注意。我衛生署官員表示已接獲世衛通知,此病毒對人類健康威脅有多大仍待釐清, 香港也提高警戒。

一名49歲卡達男子,最近到沙烏地阿拉伯旅行,回國後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9月3日就醫,7日進入加護病房,11日急送英國治療。

患者均停留過沙國
英國健康保護局(HPA)經實驗室檢驗,與先前荷蘭化驗結果比對,發現他與日前病故的沙烏地阿拉伯男子,感染的冠狀病毒有99.5%相符。英國當局提及過去3個月在中東有不少急性呼吸道病例,懷疑還有另一名在倫敦病故的中東男子,也因同種新病毒喪命,但均尚未證實。
在沙國傳出的首起病例60歲,因肺炎併發腎衰竭死亡,學者指出他和第二例卡達病患並無關聯,共同點是曾在沙國停留。潛伏期約為7天,初步症狀為咳嗽、發燒,跟流感相似。
香港衛生當局昨午獲悉後開會商討對策,通知各入境口岸加強監察,公立醫院今日起會追查因肺炎入院的病人,有否曾到過沙烏地及卡達,必要時會隔離及進行病毒測試。

推測傳染性並不強
英 國官員表示,由於只有2起確診案例,推測傳染性並不很強,多洗手、勤消毒應可殺死病毒,民眾無須擔憂。英國依例向世界衛生組織與歐洲疾病管制中心通報。世 衛官員則認為此時提出旅遊警戒還言之過早。媒體點出,下月24日至29日是伊斯蘭朝覲期,大批穆斯林將會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聖地麥加,屆時應小心防範病毒傳 播。
我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昨說,已接獲世衛通知,從兩名病患身上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醫療照護人員等接觸者未出現疑似感染。

要多注意個人衛生
周 志浩指出,新型病毒與SARS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但基因序列不同;但此新病毒確實是在SARS後,首次聽到冠狀病毒導致人類死亡,對健康威脅仍待釐清。他 提醒,國內醫師若收治疑似病患並曾旅遊沙國或卡達等地,應收治負壓隔離室治療。近期欲赴中東者,應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若有呼吸道和發燒症狀,應戴口 罩盡快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

新病毒Q&A
Q:這是怎樣的病毒?
A:冠狀病毒大致可分3種,通常會造成人或動物的呼吸道疾病,流感、SARS都是冠狀病毒所致,但這次發現的是全新病毒,目前全球僅2起確診案例,醫界所知有限。
Q:主要症狀為何?
A:現僅知類似呼吸道疾病,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難。
Q:新病毒很容易傳染嗎?
A:跟流感一樣會由人傳人,尤其在病患咳嗽與打噴嚏時。由於全球3個月內只發現兩起病例,推測傳染性不強。病毒離開宿主24小時後即會死亡,清潔劑可殺死病毒。
Q:新病毒是否跟SARS相似?
A:新病毒與SARS都屬冠狀病毒家族,目前兩起病例都造成嚴重呼吸道感染,症狀跟SARS相似。
Q:新病毒是如何發現?
A:一名去過沙烏地阿拉伯的卡達籍病患在英國就醫,證明感染新冠狀病毒,與今年稍早在沙國發生的死亡病例相同。
Q:如何治療?
A:資訊有限,目前無疫苗,建議就醫後隔離病患,以呼吸器輔助,給予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療,醫護人員應穿防護衣戴口罩。

(蘋果日報)
--
新冠狀病毒症狀像SARS 中東2例已1死

英 國衛生當局向聯合國通報,一名在倫敦就醫的卡達男子,經英國衛生當局檢驗後,確認感染一種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屬於同一科的新病毒。一 名60歲的沙烏地男子今年稍早死於同一種病毒引起的嚴重呼吸道疾病。這兩個確診病例,都出現類似SARS症狀,需住加護病房且合併腎衰竭。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聲明指出,檢驗證實,這名最近曾經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的49歲卡達男子,被一種新冠狀病毒感染。聲明說:「由於這種冠狀病毒前所未見,WHO正在蒐集更多相關資訊,以確定它對大眾健康的影響。」WHO暫未發布旅遊警訊。

WHO全球預警暨因應組發言人哈特爾澄清,新病例不是感染類SARS(SARS-like)病毒,而是新種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不同。

2002年,中國大陸出現SARS疫情,受到控制前,總計在全球各地造成大約800人不治。

倫敦皇家學院呼吸感染中心主任奧本修表示,這種新病毒目前暫時不至於威脅大眾健康。他說:「我會密切注意後續發展,但不會太擔心。」冠狀病毒科的種類很多,有的只會引起類似感冒症狀,有的會引發致命的SARS。

WHO 指出,這名卡達男子本月3日首次在卡達求醫,7日送進卡達首都多哈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11日由空中救護機緊急轉送英國治療。WHO表示:「英國健康保護 署(HPA)檢驗後證實,這名病人被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感染。」這名男子曾經前往沙國,因為出現腎衰竭等症狀而轉送倫敦治療。至目前為止,倫敦醫院的相關 醫護人員並未出現任何類似感冒的症狀。

WHO又說,HPA的專家比對這名卡達男子體內的病毒基因排序與荷蘭專家自前述沙國男子肺部組織 取 得的病毒樣本基因排序,結果發現,兩者幾乎完全相同。奧本修表示,這2個病例互無關聯的事實意味「類似的罕見病例可能未受到確診」。他又說:「若有持續性 人傳人或接觸傳染的任何證據比較令人擔心。它意味,另一種類似SARS病毒的新病毒隨時可能出現。」

(聯合報)
--
中東出現新冠狀病毒 1人死亡

衛生署昨天接獲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指中東地區出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已造成一人死亡。網路有人把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稱之為「類SARS病毒」,疾管局官員批評根本是「亂扯」,民眾對新型病毒的出現固應提高警覺,但無須危言聳聽。

據指出,兩名曾至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地區旅遊的當地民眾,疑因感染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合併腎衰竭,其中一人隨即宣告不治。但包括醫療照護人員在內的其他接觸者,迄今未出現疑似感染。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一般冠狀病毒多只會造成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這種新型病毒衍生的疾病嚴重程度確實較高。「但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目前沒有任何專家指出其基因序列與SARS相近,兩者的臨床症狀也明顯不同。」

(中國時報)
--
世衛提出警告 疾管局嚴密監視中 中東出現新冠狀病毒 1死1病危

聯 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二十三日表示,英國在一名最近曾赴沙烏地阿拉伯的卡達男子身上,發現一種與SARS病毒類似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這名男子情況危急。世衛「全球預警暨因 應組」(GAR)發表聲明,證實這種新型病毒的存在,但也強調這種新型病毒是否會爆發疫情,目前還言之過早。

類似SARS病毒 接觸者未感染

冠狀病毒是病毒中一大類,此類包括引發普通感冒的病毒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徵是出現嚴重肺炎及腎衰竭。聲明說:「由於這是新型冠狀病毒,世衛組織目前致力取得進一步資訊,以確定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世 衛表示,英國這名四十九歲男子最近曾至沙國旅遊,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後 ,本月三日首度就醫,七日在卡達杜哈送加護病房,十一日透過空中救護機,從卡達轉往英國。今年稍早,另一名六十歲的沙國男性也被驗出類似病毒,該名男性三 個月前已經死亡,死後肺部組織亦分離出序列相似的新型冠狀病毒。

這兩人臨床表現都是需要加護病房治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合併急性腎衰竭,所幸包括醫療照護人員在內的接觸者迄今未出現疑似感染。世衛表示,英國衛生署在實驗室檢測後證實這種新病毒。

英衛生署:無證據顯示人傳人

英國衛生署呼吸性疾病部門主管華生教授表示,目前沒有具體證據顯示這種新病毒出現人傳人現象。據世衛、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衛生部門初步調查,認為此兩個個案各自獨立,彼此間並無流行病學的相關性,因此世衛目前也沒有對沙國或卡達等地發佈旅遊警告。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呼吸道感染中心主任歐潘蕭表示,新病毒現階段看似仍未構成威脅。SARS病毒二○○二年出現在中國,造成全球八千多人感染、七百多人死亡後,疫情才獲得控制。

國內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由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僅出現兩個病例,顯示傳染力有限,但WHO 會對全球發出警訊,顯示其對世界公共衛生具有威脅,且有跨國傳染可能,需要各國對於後續發展保持關注。

疾管局提醒 赴中東少去人多地方

周志浩指出,雖然世衛目前並不鼓勵各國做出旅遊管制,但是疾管局為了因應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還是呼籲近期欲赴中東地區,如沙烏地阿拉伯或卡達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並儘量避免至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至於最近曾至沙烏地阿拉伯或卡達地區旅遊的民眾,如出現呼吸道症狀或有發燒症狀則應配戴一般外科口罩並儘速就醫;國內醫師如發現急性不明原因肺炎且發病前七日曾赴中東地區的病患,應儘速通報衛生機關,並依院內感染控制指引加強醫院感控措施。

台灣隊上週在東京舉行的亞洲盃男籃賽,曾與卡達隊交手,總教練許晉哲強調,未看出卡達球員有任何異狀,最後還獲得第三名;至於已返台的台灣隊球員,沒聽到有身體不舒服。



SARS殷鑑 專家籲疾管局 留意中東班機及旅客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表示,病毒一直都在演變,一般的冠狀病毒多只會引起感冒等輕微病症,但若出現突變,傳染性及致病嚴重度都可能會增加,像過去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即是突變的冠狀病毒所引起。

致重症病毒 傳染力不會太強

蘇益仁指出,現在已出現兩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接下來就要密切注意其傳遞、重症死亡情形及有多少人被感染;同時也要確認究竟是經由呼吸道還是腸胃道傳染?相信美國疾病管制局一定已經派員前往瞭解,包括這兩個病例之間是否有關係,及是否能找出發生的城市。

依 目前的狀況來看,比較可以稍微放心的是,出現的兩例都是重症病例,依病毒的特性來看,致重症的病毒通常傳染力都不會太強,但亦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重症多是 由輕症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展成為重症,在還不瞭解新型冠狀病毒特性之前,國內疾管局應注意自中東來的班機及旅客,一旦機上有旅客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最好 馬上採取隔離措施,確實將病毒阻隔於境外。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教授指出,冠狀病毒族群中,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除了前 幾 年出現的SARS冠狀病毒之外,已知就是「OC43」以及「229E」兩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一樣是RNA病毒,雖然不像流感病毒那麼容易突變,但一樣 會突變。先前由於SARS的關係,研究人員持續在監測冠狀病毒。當發現人類感染了非SARS病毒、也不是兩種人類冠狀病毒時,就會通報。

一 般來說,如果發現的感染案例只是單一個案,有可能是人類零星感染動物病毒的案例;而這次之所以世衛會提醒,主要是因為在兩個人類檢體中發現了基因序列非常 接近的新病毒,顯示有可能是在人類間互相傳染的病毒。但畢竟目前案例還少、也不代表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擴散,並不需要過度緊張,「畢竟連世衛也並未放在主 要網頁」。

零星感染案例 毋須太緊張

專長病毒感染機制的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蔡明道表示,站在學理立場,任何病毒 都 可能發生變異,隨時都有機會再回來,SARS病毒也不例外。他也說,世衛昨天宣布的新案例尚無法得知是否與SARS抗藥性有關,也說重症案例與病毒傳染力 並無直接相關或反相關的關聯;最重要的是,汲取過去的SARS經驗,做好準備,確實預防與隔離。

冠狀病毒小檔案

冠狀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只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人類冠狀病毒是引起人類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

2003年台灣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即是突變的冠狀病毒所引起,因大眾皆無抗體,加上其傳播力、致病力均比一般的呼吸道病毒強,病患可能會發生肺纖維化,甚至引發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

2012年9月新型冠狀病毒於中東再度現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各國均密切注意新型冠狀病毒後續發展。

(自由時報)
--
蘋果不能只鎖定侵權/林健正(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

最近美國司法判決三星侵犯蘋果的專利權,而德國地方法院判決,三星與Google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並未侵犯蘋果專利,如此判決反映了公共福祉的觀點:科技文明不能被完全壟斷,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有 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專利更是一大抄。但是,一支愛瘋涉及相關的專利,數目高達25000項,彼此間又是多麼地錯綜複雜。其實真正的原創少之又少,在不 斷地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由少數的原創激發更多的進步。若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為提供創新研發的誘因,讓更多人投入研發創新的工作上,促進文明科技的進步, 那麼這些類似的相關專利訟訴,哪家沒有從產品技術領先的優勢中,汲取了它應有的商業利益?

應承擔社會責任
蘋果從商業競爭中,靠 著 它的創新研發,已獲取應得的龐大商業利益,它的股票市值富可敵國。接下來的問題是,司法要保障的是少數企業更大的利益或廣大消費者的權益?蘋果是否願意承 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讓地球上的每個家庭、學校、或慈善機構等都能少付一點費用而分享產品研發創新的成果?
對專利的保護應到什麼程度,才不致造成 不 公平競爭,最後讓少數企業壟斷市場?這也許是比專利本身更令人費思量的議題。美國的反托辣斯法不就是要建立自由市場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嗎?當年法院都以促 進科技進步為由,讓一眼就看出高度模仿蘋果麥金塔的微軟Windows 95,從侵權訴訟中安然脫困,也讓個人電腦的技術快速擴散,創造社會最大福祉。
高技科發展速度一日千里,蘋果、三星等企業正試圖透過司法,建構新保護主義的壁壘,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幸好法官並非全然聽命行事。Windows 95對抗iOS作業系統的侵私戰爭,法官的判決不是隱約地指點私有產業除利益外,其實也該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嗎?

(蘋果日報)
--
醫療崩壞 病人怎麼辦/施壽全(馬偕醫院副院長)

稍早前有則新聞,大意是台大住院病人腹痛死亡,法院認定醫師無疏失,但以未安排足夠人力為由判醫院賠50萬元。此案值得注意之處是發生於2004年。醫界龍頭台大竟在8、9年前就人力不足,可見一日之寒未及早處理,才會造成當前冰凍三尺──六大皆空、醫療瀕臨崩壞的局面。
醫 療情勢嚴峻,但一些改善方案,包括提高健保給付與人員待遇、簡化醫院評鑑、醫療糾紛責任合理化、落實醫療救濟制度等,推動起來,不是有氣無力、搖擺不定就 是阻力重重。一些醫界同仁日前成立「醫勞盟」,訴求伸張醫療人員基本權益,不能再讓血汗與過勞繼續下去,也為醫療的未來景況增添變數。
所以,若勞動條件始終惡劣,醫療缺工只有日益嚴重,急診就醫恐演變為「限時限量」的模式,遑論一床難求的困境能紓解了!
以「科學」為本的醫療若品質江河日下乃至崩解,一個荒謬可嘆但卻不是不可能發生的狀況:遺憾與悲劇,只好靠「哲學」來解決!

延誤診治誰負責
譬如,送急診卻遇到醫院「休息」、突發危況恰逢唯一的值班者正在急救別人等;延誤診治先機,找誰負責呢?再賠50萬嗎?或依賴「哲學」轉個彎「灑脫」的思考:運氣真不好,一切都是命,算了吧?
科 技的醫療是及時與精確的工作,但若因故重返某種形式的「聽天由命」,在文明國家可說是相當諷刺。病痛失能是小眾,性命危殆更是少數,所以醫療崩壞的震撼, 很難期待政府以最高規格的危機來處理。不過,畢竟人命關天,若不幸事件恰好發生在自己或親人身上,你,願意「認命」嗎?

(蘋果日報)
--
香港反洗腦 然後呢/孫瑞穗

近來香港知青大動員,反對中國政府通過「國民教育科」來進行愛國洗腦運動。台灣也曾有近40年的戒嚴和洗腦歷史,所以也反對。香港是該反洗腦,然後呢?
據B. Anderson對帝國和民族主義的研究,大英帝國對所屬殖民地有兩道控制手法,一是通過貴族與高等知識菁英的收編及其意識形態主體的馴化,把他們洗腦成 「假帝國主體」,為「港人治港」帝制服務。二是把一般百姓訓練成帝國所需物資的勞動者及帝國文化的消費者。換言之,在被殖民期間香港人腦子裡的豆腐渣,就 是如何屈從於帝國所需提供各種勞務、服務及商品,毫無主體性可言。
直到60年代第三世界開始民族解放運動,亞洲地區許多民族獨立建國。香港才從加工出口區轉型國際金融中心,以方便帝國企業主作投資及資金運轉,加入亞洲新興國經濟活動,並促使香港更有效率地被整編進入戰後的新國際分工體系。

菁英催生本土化
有 趣的是,香港和台灣在80年代經濟高峰期均出現殖民地自己長出來的「本土化」運動。說來諷刺,那些被帝國收編的香港貴族和高等知識菁英理應成為準統治階 級,卻因高等教育吸收了豐富又完整的西方民主化知識,突變為本土化運動的領導者。尤其在出版資訊發達的80中期,這群菁英共同催生了有意識形態翻轉意義的 主體性政治運動,重建了新香港人在地認同。在四小龍興起的經濟高峰期,借用西方啟蒙知識來召喚殖民地的主體啟蒙運動,這些言論與思想後來便成了殖民地重新 認同自己的本土化思想體系。
跟台灣退出聯合國引發重新自我追尋之需求不太一樣的是,香港的主體翻轉跟80年代中期逐漸穩定的中國經改有很大的關聯。它使香港在東亞區域中的分工角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本 土化運動中因此出現回歸祖國的國家統合主義思想,有別於西方的民主改革思想。總之,本土化運動有兩股重要力量,一是主張香港現代化體制改革的自由主義建制 派,另一是主張建立社會民主制的左派,左派中又有統獨之別。前者主要指通過立法局普選而生的政治代表,後者則是由殖民政權留下的現代福利體系生產出來大量 的社工人員及社區組織者。
筆者以為,洗腦該洗去的,恐怕是那些殖民時期由帝國所灌輸的封建思想和假帝國主體,但根本無須洗去的,是這些曾強化香港人民主體性的民間社會思想。
中 國政府根本無須焦慮於複製帝國殖民策略,再次通過國家統合主義思想教育來整編香港,倒是可以考慮通過國民教育科的機制,讓香港人民可以發展在地的現代公民 主體和現代社會。因為,那些民間思想正是當年香港抵抗帝國收編及摧毀的重要社會基礎,未來也將會是香港立足全球化新亞洲最有競爭力的遺產。

(蘋果日報)
--
執法不力 交通永遠不會安全

在 捷運車站,經常可發現寫著「從『心』讓起」的宣導標語,捷運的禮讓文化,已成為台北令人驕傲的城市文明。但要如何讓這樣的禮讓文化走出捷運,進一步延伸成 為普遍的駕駛習慣,教育(Education )、工程(Engineering)與執法 (Enforcement),三者缺一(E)不可。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表示,在形塑禮讓的交通文明,首先大家都必須認知到,所有的人都會是行人,即使是以車代步者,車子九成以上的時間都是處在靜態,不管使用任何交通工具,「禮讓行人就是禮讓自己」。

曾 任台北市交通局長的淡大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觀察,台灣人都是「會走路就開始騎腳踏車、會騎腳踏車就開始騎摩托車、會騎摩托車就開始開車」,於是「汽 車當成摩托車開、把摩托車當腳踏車騎、腳踏車把自己當行人,」造成了交通的混亂,「關鍵是,每個人只有『自己』,都很自私」。

第一,台灣駕駛習慣差、普遍欠缺禮讓精神,一大關鍵就是出在過於寬鬆且脫離現實的考照制度。

羅孝賢說,台灣考照只管倒車入庫、路邊停車,「只管技術不管駕駛道德」;台灣採取場地考,但國外先進國家幾乎都是實際上路考試,像在美國無號誌路口,考官會觀察,考生看到「停讓」標誌,有沒有全停?有沒有注意左右兩邊、有沒有禮讓行人?非常重視路況。

他說,考試引導教學,在這樣的訓練之下,自然慢慢成為汽車文化,但「台灣頂多只在筆試時會考,沒有意義」。在台灣,如果駕駛人看到「停」的標誌,真的停下來,「不但會被後面罵,甚至還會被追撞」。

張學孔說,過去台灣監理一國多制,現在都已回歸中央,正是改革考照制度契機,從源頭管制,讓駕駛人在考照過程中體驗「人本交通」的觀念。

第二,透過交通工程設計可以讓車子不得不讓或方便禮讓。

羅孝賢說,在英國,行人穿越道會做成Z字型,讓行人面向來車,提升安全;日本把一些行穿道設計在馬路中間,減少左轉右轉燈的衝突,包括將行人起步延滯,透過時間差,保障行人的安全。

張學孔說,台灣缺乏工程手段,交通號誌設計不太好,明明廿秒號誌,偏要設定成一分鐘,造成駕駛人不耐煩、不遵守。他指出,為何很多人說中南部的紅綠燈是「參考用的」,第一因設計不好,再來就是動態執法不嚴。

張學孔進一步分析說,路口就是時間與空間的分配,透過行人與車輛號誌的時間差、標線、槽化線等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將時間分配到最好,兼顧人流與車流;但台灣交通號誌缺乏細膩的設計,只想到簡單的左轉、右轉,即使在首善之區台北市也一樣,「台灣的交通控制還停留在十年前」。

台北市長交通局長林志盈表示,這幾年來,台北市對於行人路權愈來愈重視,以前行人要走天橋、地下道,把地面空間留給車輛,現在他們「反過來」在地面畫上了行穿道,「車子反而應該走地下」。

但林志盈也承認,台北市部分路口針對行人與車輛設計不同時相,「但仍屬少數」,將來會陸續增加。

第三,台北市車禍鑑定委員會委員、警大交通系教授郭守穗說,行人走在斑馬線,不 管是不是紅燈,「絕對都要讓」,這是行人在行穿道上受到絕對保護的「帝王條款」。

羅孝賢說,「執法是最好的社會教育」,問題就出在執法的寬嚴。執法「三分鐘熱度」像打擺子似的,是禮讓習慣遲遲無法建立的原因。

張學孔說,國外執法是routine(例行公事),會維持一定的強度,以塑造駕駛文明,再透過教育等方式,使違規變成不是普遍行為,而是例外,我們剛好「反過來」。

透過三E的對策,捷運的禮讓文明,才能延伸到各種交通工具,讓「禮讓」成為每個駕駛人心中共同的語言與價值。

見警率太低 民眾守法精神不見了

台南去年A1類死亡人數較前年暴增四十六人,增加率近三成,市民楊華珍批評就是見警率太低,駕駛人「才這麼隨便」;市政府一名官員也說,台南雖已升格為直轄市, 但治安卻逐漸鄉村化,沒看到警察,久而久之,守法精神就愈來愈低落。

不願具名的官員指出,「台南市好像是鄉下,很少人會遵守交通規則。」他認為行車習慣好壞固然重要,但主政者是否重視才是關鍵。

縣市合併後,台南市警察局遷到新營,雖然交通大隊還留在台南市區,但警察局長等高層就像頭腦,交通大隊只是手腳。「長官沒在身邊盯著,你也會稍微放鬆一點吧!」高層不在市區,自然影響見警率。

台南市交通大隊長呂青霖解釋,局長陳子敬一上任就在各大路口設置了一百多個交通崗,努力提高見警率;但台南汽機車數量暴增,從前年的一百九十九萬多輛,增加到去年的兩百零四萬輛,車多就會提升車禍機率,顯示必須要有一條鞭的配套做法。

執法強度和見警率對交通是否相關?數字會說話。台北市二○○九年舉辦聽奧期間,雷厲風行取締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當年行人傷亡人數不到兩千人;但聽奧結束後,執法強度也跟著下降,傷亡陡增了三百卅六人,去年數字仍持續攀升。

以全台過去兩年來看,警方執行不禮讓行人與行人違規勤務的取締件數,台北市幾乎是其他縣市的總和,都在五千件上下。但今年一到七月,台北市執行件數約兩千六百件,其他縣市共四千一百多件。

來 台兩年的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傅康就觀察,台灣警察似乎比較偏重「事後補救」,「如果看到路上發生車禍,警察一定很快就會出現」,但比較少做到事先預 防,荷蘭警方執法就非常主動;有時,他在路上看到交通違規事件,例如騎機車三貼,警車就開在後面,「但什麼事也沒發生」,令他很疑惑。

台北市交通大隊長黃勢清表示,相較於其他各縣市,台北市交通隊員勤務繁多,加上交通警力奇缺,在執行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的勤務上,難免力有未逮,無法全時段、路段執行,但這項勤務仍持續進行中,各分隊在市區路段選定兩個路口執行,郊區則是一個路口。

黃勢清說,各分隊評比項目中,取締未禮讓行人都列在前三項,不過要真落實,也須各分局支持,「警方在執行上也有難處,拉高執法強度,動輒被扣上搶錢大帽子,強度弱了,又會被外界批評不夠重視。」

「公司會懲處,司機就會怕。」首都客運多年來在路口取締該公司駕駛未禮讓行人,稽查員和司機都有很深的感受。若將首都客運當成社會的縮影,要建立禮讓文化,除了宣導及交通工程面,警方的執法強度仍是一大關鍵。

馬路設計不良 「街道會殺人!」

「台灣的道路設計不足以保護人車安全。」長期研究街道設計的中原大學教授趙家麟說,當大家把目光聚焦在駕駛和用路人的違規行為上,常忽略不良的街道設計,其實 「街道,會殺人。」

「車道寬不一定安全。」趙家麟統計新竹市的行人、腳踏車相關車禍,做出一張「血跡地點圖」,發現九成的車禍,不是發生在巷弄,而是在大馬路。

「為什麼?因為大馬路上好飆車。」趙家麟說,台灣不少市區道路,一個車道寬度幾乎都在三點五公尺以上。

他曾到歐洲、日本考察,發現國外有些車道僅寬二點五公尺,車禍發生率反而低。

趙家麟說,台灣有太多事情長期都向美國學習,包括道路設計也是,「這根本學錯了!」「台灣是島國,面積小」,遇到塞車就要求增道、拓寬,「結果就是沒了人行道 。」

趙家麟說,卅公尺的斑馬線,老婦人拄著拐杖蹣跚走過、媽媽抱著嬰兒跑過的畫面,天天在台灣上演。年輕人身強體壯,過馬路不是問題,但身障者、老人要過長長的行人穿越道,是很大的壓力。

他表示,英國、荷蘭街道設計,有許多保護行人穿越馬路的設施,其中一樣就是「跳島」設計,行人不必一次就過完馬路,走到「跳島」時可以暫停等車過,兩端有柱墩提醒車輛閃過,保護中途暫停的行人。

趙家麟說,違規的駕駛或行人當然都不對,但車禍有很多因素,但我們的道路設計的觀念與技術都太落後,無法讓各種不同用路人的行為,獲得有效引導或規範,以至於街道亂象與事故不斷,大家同蒙其害。

曾鑑定過車禍的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張新立,也長期關注道路的安全。

張新立表示,不管搭哪一種車,「最後一哩路,一定是用走的!」所以道路設計首要的考量,「是給行人走的空間」,國外有些小巷弄,甚至禁止車輛通行,只保留給行人。

但他發現,台灣從以前到現在,從沒改變的道路思維,「車子走完了再給人走,」張新立直言:「這是殘暴的設計,一點都不正義!」政府在規畫交通工程時沒做,回頭再來談取締、處罰。

張新立說,「動」車和行人搶道,「停」車也和行人搶,到處可見路邊違停,停一排不夠、再停第二排。久了大家不願走路,「就像輪迴一樣,一直找不到轉好的那個點 。」

張新立認為民眾要教育,但更該教育的是公部門和立委。

各重要路口 應設監視器揪出違規

台 灣駕駛習慣惡名昭彰,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相繼提出呼籲,提醒國人來台注意交通安全。長期關注交通安全的汽車專家龐德建議,政府應該「硬起來」,在重 要路口全面設置取締監視器、鼓勵民眾以行車記錄器檢舉等方式,大刀闊斧以違規影像開罰,在短期內建立國內交通秩序與民眾守法習慣,才是當務之急。

警政署統計,去年全年共發生兩千零三十七件重大死亡交通事故,總計造成兩千一百一十七人死亡,平均每四小時就有一人喪命;過去五年,車禍死亡人數每年突破兩千人。

依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警方目前可用科學儀器以影像逕行開罰的違規行為,包括搶越紅燈或平交道、搶越行人穿越道、蛇行、危險駕車、超車等。台北市交通 警察大隊警務正胡谷展指出,民眾的檢舉並不限特定的違規項目,幾乎所有交通違規行為若有明顯違規事實,都可透過錄影畫面,向警察單位舉發。

台北市建置近一萬七千支新式監視器,多數用來防範暴力犯罪、竊盜等治安案件。有感於以科學儀器取代執法警力,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年曾提出透過監視器抓違規停車,但民代反彈,暫停此議。

「新加坡之所以強,呈現的就是秩序與守法,凡事看似自由的台灣,每年卻換來公路上的兩千條人命。」龐德舉例,一回開車由台北市重慶北路交流道下來,在環河北路左轉酒泉街,他看著前方左轉燈號尚未亮起,眼見對向車道並無來車,就跟著前車違規左轉,遭警方攔下開單。

龐 德認為,若警方每隔十天、一個月才到定點取締一次,民眾容易抱著僥倖心理慣性違規,沒跟著違規的車輛還會被後車按喇叭,若警方十天內有九天都在站崗取締, 「沒來那天,駕駛人還以為警察躲起來而不敢違規。」但執法人力長期不足,「這時候就該借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每天廿四小時全天候的路口取締監視 器。」

面對執法不夠嚴格的質疑;警政署交通組規劃科長張夢麟說,很多人都知道闖紅燈、超速、媽媽讓小孩站機車前座很危險,但只要被開罰單就說警察搶錢,多少影響執法強度,再反過頭批執法不嚴,對警察並不公平。

警 察大學交通系主任曾平毅認為,警方維持一定執法強度才是重點,像酒駕大執法只是特效藥,初期可能有嚇阻作用,但實施久了,民眾會摸熟警方取締動向並避開路 檢點。曾平毅建議,平時應以密集的巡邏取代定點式路檢,除提高見警率讓民眾安心,也可隨機檢視民眾行車狀態攔查取締,讓駕駛人不敢心存僥倖。

日駕照代價高 新手超速就吊照

日本考駕照的代價高,不小心違規,很可能就被吊銷駕照,在駕訓班裡,業者提供多種交通意外情境,考驗學員的反應 ,並加以糾正。 特派記者黃義書/日本攝影

學者認為建立良好安全的交通環境,要靠教育、工程和執法。日本人相信,有安全觀念和駕駛習慣的駕駛,才能尊重行人、維護交通安全。培養這樣的駕駛人,第一步就從考駕照開始,這是教育駕駛人最重要的一個關卡。

和台灣一樣,絕大多數日本民眾會先上駕訓班學開車,再考照。但日本駕訓班的學費是出了名的貴,一般約卅萬日圓(約台幣十一萬四千元)。

東京都尾久自動車學校校長宮川德一表示,日本共一三一○家合法立案駕訓班,東京都有四十七家。九成五的駕駛人會報名駕訓班考照,交通法規的學科(筆試)訓練廿六小時,路考訓練共卅一至卅四小時。

實際考照時,除了固定場地的路考之外,更重要的是實際道路駕駛。

五年前在日本考駕照的田燕妮,上的是一期廿七萬四千日圓的駕訓「普通班」,比保證考取的「放心班」便宜七萬四千日圓。

駕訓班的規定非常嚴格,不論筆試或路考,只要一次沒過,就得再掏錢補課,一節課五千一百五十日圓。

「我 補了四節課,多花了兩萬多日圓。」田燕妮準備報名考照時,友人就警告她「在日本考路考要很小心,稍不留神就是『死刑』」,例如變換車道時看後視鏡的時間不 足、右轉時未完全確認對向來車……,馬上就被教官趕下車。因此,駕訓班會模擬實際考照情形嚴格要求學員,也藉機收取額外的學費。

為了訓 練 駕駛人的臨場反應,日本駕訓班通常有電腦模擬駕駛教學,就像航空公司訓練機師一樣,設定各種意外狀況,考驗學員對危機的應變能力,同時加以糾正。 宮川德一說,日本的駕駛人有十五點的犯規上限,但嚴格規定新手駕駛只要犯滿三點就吊銷駕照,「超速一次就滿了」。一旦駕照被吊銷,就得回駕訓班重新買課 程、再教育一天,代價是一萬五千日圓,吊銷期滿才能再上路。

自動車安全運轉中心理事石川博敏表示,日本道路交通法對吊銷駕照的程度不一,例如駕駛人若不禮讓行人,被警察告發,就扣兩點,扣滿六點即吊銷駕照;而酒後駕車遭吊銷駕照的期間更長。

「取得駕照的代價昂貴,就是希望駕駛人好好珍惜。」石川說,駕訓班或考照過程的種種要求,都是希望駕駛人隨時注意車輛和行人的安全,「當駕駛變成行人時,也能安心走路。」

荷蘭七秒沒看一次後照鏡 路考重來

靠 近海牙郊區的anwb駕訓班辦公室,滿是青春面孔。十七歲的van Bruggen跟著教練Jan Venugen坐上了車頂掛著「L」字樣的車子,發動引擎、緩緩地開上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開車上路。荷蘭駕駛人普遍遵守交通規則,是禮讓文化成功的原因 之一,此外,嚴謹且嚴格的駕訓與考照過程,更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荷蘭街頭常可看見掛著「L」(learning)學習車牌的車輛。 anwb是當地頗具規模的駕訓班,經營項目還包含保險、道路救援等業務,一年學員超過一千人,anwb Rijswijk區總負責人M.van Ruiten說,荷蘭青少年十六歲半就可報名駕訓班上路學習,過去規定十八歲才能考駕照,去年降到十七歲,但十八歲前開車,需有五個名單中至少其中一名監 護人在旁,不可單獨上路。

台灣採場地考、路考還在試辦階段,考生只要熟記口訣,要拿駕照一點都不難;甚至不少駕訓班還會打出「原地考照」吸引學員,考生拿到駕照後,不是不敢上路,就是把交通法規統統「還給」駕訓班。

van Ruiten說,荷蘭駕訓班包含四十至五十堂課,除了先上十堂理論課,教導車子結構,其中還包括五堂駕駛模擬機,教練會根據學員的反應與資質安排適合的道路課程。

anwb沒有「駕訓場」,學員就是直接上路學習,像van Bruggen這樣的實駕課程至少就有廿堂課,包含一般道路與高速公路,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視路況。

不 像台灣考照有「評分表」,荷蘭考官沒有一定的標準,全憑「自由心證」,一點小誤失,就可能被判出局,下次再來。很多人在駕訓班待上一年還拿不到駕照,是稀 鬆平常的事。 高中時跟著父親外派荷蘭,留在當地定居、工作的張雲塵,也是第三次才過關,他說,第一次被刷下來,是因「沒有每七秒看一次左右照後鏡」,第二次則是弄錯了 路權優先順位,「在不該讓時讓了」,也不行。

荷蘭駕照不只難考,還非常昂貴,初次報名費用在兩千至兩千五百歐元間(約台幣七萬兩千元至九萬元),若第一次沒過,就要再花上五百歐元(約一萬八千元)。當van Ruiten聽到台灣駕訓班學費只要荷蘭十分之一,簡直不敢置信。

在荷蘭留學,也留在當地工作的謝安琪說,她有朋友前後足足花了一萬歐元才拿到駕照,簡直已是台灣一輛國產小車的價格。

由於台灣駕照可直接換成荷蘭國際駕照,「朋友都羨慕死了!」一般來說,荷蘭考照過關率約僅五成。

台灣考駕照 未來將納入實際路考

職業婦女楊玲鳳過去為了獨立接送孩子上下課而考取汽車駕照,實際上路後,卻發現總得躲避四處亂竄的機車、隨意急停載客的計程車,以及時常切換車道的公車,「每回開上路,腦細胞都死了大半。」

每次上路就少掉一些自信心,後來又因搬家到學校附近,不再需要接送孩子,楊玲鳳取得駕照沒幾年,開車能力完全打回原點。

上班族陳宛青是個取得汽車駕照多年、也勇於開車上路的女性駕駛,但是她的朋友搭她的車,卻需要十足勇氣。

一回陳宛青自告奮勇開車與友人去宜蘭來個周末小旅行,想到在國道上頻頻被後方來車 按喇叭,在宜蘭也總有對向汽車朝她們閃大燈。假期結束回台北的路上,她們才發現原來兩天來都沒正確開過大燈,夜間僅開了小小的霧燈前進。

五 ○年代在台灣要取得汽車駕照,至少需要四個月期間,其中多達十周為實際道路駕駛, 訓練期間就能完全熟悉實際路況。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人員訓練所所長施金樑表示,後來因為經濟起飛,在汽機車數量、考照人數倍增下,民國六十二年之後以場內 考照取代實際道路考照。長年「考試引導教學」的結果,使得實際道路訓練時間攔腰砍半,拿到駕照卻不敢上路的駕駛愈來愈多。

施金樑指出,實際開車上路需要緊急應變能力,因應瞬息萬變的道路交通環境,但透過駕訓熟悉路況,至少需要十周。台灣考照制度回歸場內考試至今,確實有些取得駕照的民眾,欠缺上路時間、經驗,最後有駕照卻不敢上路。

為 了協助取得駕照多年卻不敢上路的族群,公路人員訓練所設有駕駛再訓班,以每小時五百元,每次至少四小時的代價,幫助他們熟悉實際上路的駕駛技能。只是來參 加的民眾每月僅二、三名,多半都是取得駕照十多年依舊不敢上路的女性駕駛。 交通部也注意到台灣考照問題,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未來將逐步納入實際道路考照制度。

交通部擬在明年與績優民間駕訓班合作,擴大試辦實際道路考照範圍,之後推行場考、路考雙軌制,預計後年起全面強制納入實際道路考照。施金樑表示,駕訓班存在的目的,不只要幫助民眾考上駕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民眾成為能夠遵守規定上路的好駕駛。

車讓路、人快步 路權更有保障

知 名的小惡魔(mobile 01)論壇日前出現一篇「大搖大擺的行人還要禮讓?」的文章,有網友說,雖然開車會禮讓行人,「但若遇到過馬路慢慢走、打打鬧鬧的行人,我一定給它『刷』 下去」。此文一出,引發網友圍剿,但也有人聲援,認為台北市交通繁忙,車子雖應當禮讓行人,但行人也應基於同理心,在能力範圍內快速通過,「給願意禮讓行 人的駕駛鼓勵」。

開車都會禮讓行人的王家輝說,他常常在十字路口,看到很多年輕人或中年人,明明路口排了一堆車等著他們過,但還是當成在行人徒步區散步,或低頭看手機,或打鬧聊天,「都會讓人失去耐心」,不僅「會讓排在第一輛的車子壓力很大」,行人自己也危險。

王家輝說,除非是走不快的老人或小孩,否則行人若看到有車在等他們過馬路,如果能想到「有車在等我,我也要快一點」,大家以同理心相互設想,快步過馬路;尤其台灣現在才剛開始要培養禮讓文化,如果行人能在能力範圍內加快步伐,相信會讓更多駕駛人樂於禮讓。

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中,也明白規定行人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時應「小心迅速通過」。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潮儀說,三年前交通部甄選禮讓行人標語,「車讓路、人快步,生命有保固」獲得最佳的金句獎,因為不只提醒車要禮讓,人也要加快速度,人車路都兼顧,獲評審一致肯定。

他說,像現在義交在路口指揮交通,在擋車讓人先通過時,也會加上一句「謝謝,請趕快通過」。他說,在車輛禮讓行人的同時,行人加快腳步,這也是一種尊重對方、禮尚往來的精神,有助於禮讓文化「善的循環」。

台北市交通大隊長黃勢清說,除了汽機車要禮讓行人,行人也要被教育,除了快步通過外,也不要隨意穿越馬路,才能擁有最大的路權保障。

友善設計 行人專用時相 車流暫靜止

隨著時代進步,交通治理的顯學從「以車為本」逐漸轉化到「以人為本」。台北市近年來推廣行人專用時相、行穿線普遍化、通學巷與標線型人行道,都是針對行人的友善設計。

每天早上七點到傍晚七點,走在市府路與松壽路口,會發現小綠人亮起時,十字路口四方的車輛都得停止下來,讓行人一次通過,這就是行人專用時相。行人可選擇跨街或是對角線走法,安全快速地到達想去的地點。

北市交通局表示,行人專用時相分隔了行人與車輛的通行時間,可有效避免人車交織問題,保障行人安全。民國八十年代引進後,目前已有一百五十二處採用行人專用時相,頗受好評。

不過,行人專用時相並非廿四小時運轉,而是針對當地行人較多的時段,如靠近信義商圈的松壽路與松智路口,考量到夜間族較多,行人專用時相時段也比其他延後,為每天早上九點到晚上十點。

早年交通以車為本,馬路優先讓車輛通行,政府設置了許多天橋、地下道,將行人趕到馬路外。近年來,人本運輸精神抬頭,考量到年長者與行動不便者,交通局開始大量於原有天橋上或地下道上劃設行人穿越線,供行人多一個選擇。

如北市永春地區的大路口忠孝東路與松山路口,車流量與行人流量皆十分高,行人流量尖峰時刻每小時可達一千五百人。北市交通局已決定在天橋之下劃設行穿線。

北市府也從九十二年開始推廣「標線型人行道」,這並非實體磚塊堆砌的人行道,而是虛擬人行道。交通局於人行道旁約一米半距離劃出一條虛線,虛線內漆滿綠色,並劃上「大人牽小孩」圖象,以示「行人專用」。

然 而,議員也批評,標線人行道常被貪圖方便的民眾拿來臨時停車,根本形同虛設。學者也曾批評,走在標線型人行道上,行人和汽機車沒有實體區隔,易出現「人車 共道」情形,反而置行人於險境,夜間視線不明時更嚴重。交通局交工處處長陳學台表示,標線型人行道是在「條件受限下最好的方式」。有些道路土地屬於私人財 產,市府無法隨意擴建實體人行道,才會劃設標線型人行道。

(聯合報)
--
預算少5.6億 立委轟教部「輕技職」

多名立委昨天指十二年國教政府編列的技職教育預算不升反降,對高職投入預算太少。立院教育委員會召委鄭麗君要求教育部重編預算,否則拒審。

昨天教育部長蔣偉寧到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立委鄭麗君指出,教育部今年技職教育總經費還有卅多億,但明年竟只剩廿五億,短少了五點六億。

立委蔣乃辛也表示,從每名學生能使用的經費來看,九十四年度高教和技職生分配到的教育經費相差七萬五千多元,到了九十九學年度差距拉大,達九萬多元。

他說,十二年國教政策中,高中職優質化方案總經費共十五億元,但高職預算只占五億,不到總數的一半。十二年國教只是重蹈「重高中,輕技職」弊病。

蔣乃辛說,政府對技職和高教補助經費差距逐年加深,過去高職生一人一台車床,現在十幾個人一台,加上設備老舊,嚴重落後於業界使用的機種,技職畢業根本學非所用。

蔣偉寧表示,經費並沒有短減,而是少子化後,免學費員額減少,念高職人數下降,所以整體預算看起來下降,但在高中職適性輔導經費仍有微幅成長。

蔣偉寧表示,教育部只要爭取到新的經費就會優先給技職,如現在為典範科大計畫爭取十億元,技職再造計畫也希望再爭取二百億元的預算;而優質高中職的經費十五億元,高職占五億元的落差,教育部會再檢討,也會重新整理十二年國教預算。

立委江啟臣也表示,不願意看到技職走入歷史,他說自己朋友開汽車修配廠,苦於找不到技工,現在因有自動化維修,只要看得懂英文就能操作,他朋友願意讓員工進修英文;員工卻說,「如果看得懂英文,就會去念高中?」

但蔣乃辛直言,高職不能光靠適性探索,否則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女兒,不會念完博士才去做烘焙;高職到現在還是以分數做分流,教育部應思考如何扭轉社會價值觀。

招生名額換經費 私校多妥協

對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接受政府學費補助私校,直升比率擬定上限五成的門檻,雙北的私立高中有的認為影響不大,有的則認為不合理。

嘉義縣市協同中學校長俞繼光表示,協同高中部學生大部分是國中部直升,如果不接受補助可以換取學校辦學自主性,保有現行直升學生人數比例,學校會審慎評估,但要徵詢家長意見後決定。

台北市再興、東山兩校目前直升率約六成。再興校長朱正宇說,如上限調為五成,對他們影響不大。

但東山高中校長陳佳源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目標就是適性發展、多元學習,讓各校各自發展特色,對私校設立直升五成的比率,莫非是對十二年國教沒信心?

新店區及人中學校長洪騰祥則說,如果教育部要拿免試名額來卡私校,實在相當不合理。教育官員應考量,私校和公立學校立足點本來就不公平。

新北市中和區私立南山中學校長蔡銘城表示,根據新北市教育局一百年度教育年報,一名公立高中學生平均一年要花費二十八萬元教育成本;但教育部卻限定私校每個學生一學期僅能收二萬八千多元學費。

從成本上可看出,私校每招收一名學生,就幫政府省下了很多的教育成本。何況私校學生大多家中經濟條件不佳,反而讀公立學校者家庭背景較好。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教育部更應將教育經費放在照顧弱勢學生,而不是打壓私校。

桃園縣私立復旦高中則表示,若不接受補助,學校財源會比較緊迫,財務、開支恐怕也有問題,學校還是希望接受教育部補助,願意配合教育部規定。

復旦高中教務主任王晏說,復旦已兩、三年沒有調整學費,每學期學費二萬多元,加上雜費三萬多元,相較其他私校六萬、八萬元,收費算低,若不接受補助,財源較緊迫。

(聯合報)
--
不拿補助私校可收費 須釋出名額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一○三年上路,教育部推動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政策,目前正規畫一項「例外」,若私立學校完全不接受政府補助,教育部對其約束會較少,招生彈性大,可收學費,但基於學校有公共性,仍須釋出十到十五%的免試入學名額給非該校畢業的國中生。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這項規畫是尊重私校私人興學的理念,假使私校不拿政府補助,則教育部保留一點彈性,讓學校有運作的空間。但他也強調,在教學正常化、五育均衡、聘任合格師資等大方向,無論公私立學校,都要遵守政府的相關規定。

針對十二年國教之下私立高中職公共性議題,教育部近期將公布完整規畫。

目 前已知教育部研擬對私校採「雙軌制」,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受教育部的規範較少,招生較有彈性,也可以收學費,但教育部對其仍有「公 共性」要求,亦即須提供十到十五%的免試名額給非該校畢業的國中生。蔣偉寧說,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不會有太多所」。據了解,這類私校應不會超過十 所。

至於私校接受政府補助者,教育部擬要求國中部學生直升比率,不超過招生名額的五十%。

教育部官員表示,現行多元入學辦法,私校原則上提供二十%的招生名額,給非該校畢業的國中生免試入學,以此看來,私校國中部直升比率可達八成,不過,直升比率超過七成以上的學校已是「非常少數」。

(中國時報)
--
染上「超憶症」 生活細節忘不掉

你能記起2006年每一天做過什麼事嗎?英國青年海曼可以。不僅如此,20歲的他還能告訴你,從他大約11歲以來,任何一年的某一天他吃什麼、穿什麼、當天的新聞,甚至是當天的天氣!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海曼患有「超憶症」(hyperthymesia),包括他在內,全球到目前為止僅有20例。大多數人回憶時,過去每一年裡最多只能想起11件事,海曼卻能想起所有細節,無論是聽過的對話內容或看過的節目,都難不倒他。

海曼對童年早期的印象很模糊,就跟多數人一樣,不過大約11歲起,事情有了變化。他說:「我並沒有立刻察覺記憶力變好,直到14歲時,我才發現自己能很快想起好幾年前發生事情的細節。」

一般人回顧過去時,是從大腦右額葉的長期記憶中提取資訊。海曼也是如此,但他連負責語言的左額葉及大腦後方負責儲存圖像的枕葉區也兼用來儲存長期記憶,所以記性特別好。

海曼說:「回憶的過程非常依賴視覺,就像可以快速從檔案櫃中拿東西一樣,過去的每一天都是圖片,所有日子合起來就是一連串圖片。」不過,目前在英國德倫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的海曼說,只能記住生活大小事,超強記憶力對學業沒有太大幫助。

(聯合報)
--
日立新技術 玻璃存檔「能保留好幾億年」

美國歌手鮑伯狄倫和滾石樂團已證明好音樂歷久不衰;如今日本高科技巨擘日立公司表示,資料的壽命可以更長,能保存好幾億年。

日立公司24日公布一種在石英玻璃薄片上儲存數位資訊的方法,這種材料耐得住極端溫度和惡劣條件,不會損壞,幾乎可永久保存。

對於將黑膠唱片轉錄成CD保存,後來又發現得把CD音樂放到MP3上的人來說,這項永遠不需要改變儲存裝置的技術很吸引人。

日立研究人員表示:「每天製造的資料量急遽增加,但就保存資料給後代而言,我們從開始在石頭刻字的那天以來,就一直沒有改進。」

他說,「遺失資料的機率可能增加」,目前現有的CD和硬碟等數位媒體,都只有數十年壽命,最長一世紀。

日立的新技術將資料以二元方式儲存在石英玻璃薄片內,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即可讀取。這個儲存裝置原型由石英玻璃製成,長寬2公分,厚度僅2毫米。

這塊薄片耐抗許多化學物質,且不受無線電波影響,還能直接暴露在高溫火焰中,加熱到攝氏1000 度至少2小時而不受損。

這個裝置能防水,能倖免於自然災害,例如火災和海嘯。

(聯合報)
--
國道計程收費 短程族日增約20元

國道計程收費預計明年第一季上路,將衝擊現階段走國道不需付費的短程通勤族,未來開上國道扣除免費里程後,其餘路段就要「走多少、付多少」。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表示,短程通勤族在計程收費後增加的費用,相當於一張公車或捷運票價。

若以台北市一張公車票十五元或一段捷運廿元計算,短程族每月平均增加三百元到四百元。

毛治國重申,計程收費的原則為國道維持每年兩百廿億元收入,長程收費不會比目前高,且一定會有免費里程,免費里程數多少尚未定案。

計程收費標準、免費里程數何時公布?昨天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要求下,交通部預計十月八日前往立法院進行計程收費專案報告。

以交通部日前公布的五十七種計程費率,固定免費里程加單一費率的計算方式中,免費里程為五公里時,超過五公里後為每公里零點九元;免費里程十公里時,超過十公里後為每公里一元。免費里程越長,扣除免費里程後每公里費率越貴。

目前走國道一號由基隆到台北交流道為廿五公里,途中會經過一個收費站,通行費為四十元。以免費里程五公里及十公里計算,明年通行基隆-台北需付出十八元到十五元,與毛治國的「一張公車或捷運票價」相當。

對於長程旅客而言,現階段走國道一號由台北-高雄會經過九個收費站,通行費為三百六十元,以五或十公里免費里程的費率計算,明年將付出為三百零三元到三百三十二元,比目前略少。立委蔡其昌指出,交通部的計程費率模擬算法,等同於要把免費里程限縮在廿公里內。

交通部強調,短程通勤族每天增加廿元為平均概略算法,並非所有短程族每天都會增加廿元。



計程收費採階梯式 裝eTag最划算

國道計程收費明年三月前就要上路,計程費率卻尚未出爐。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在立法院重申,計程收費未來針對裝有電子標籤eTag、未申裝eTag但有註冊儲值帳戶、未申裝也沒有儲值帳戶三種方式採「階梯式費率」;其中以裝有eTag車輛費率最低。

截至昨天共有一百廿九萬車主申裝eTag,加上原有的一百一十萬O

BU車上機用戶,日前已開始進行OBU轉換eTag工作;全台六百萬小型車中的eTag申裝率超過三分之一。

立委管碧玲指出,由高雄市走東西向高路公路到旗山,為許多中小企業通勤族重要通道,現階段不必付費,計程收費後若以每天行駛六十六公里,每公里一元費率計算,一年將增加上萬元支出。小型車多付費來補貼長途客運業的政策,形同「劫貧濟富」。

立委李昆澤、蔡其昌、葉宜津等人提案,要求交通部將目前不用收費的國道四號、八號及十號等東西向國道改為快速道路,排除在國道計程收費範圍之外。

李 昆澤表示,台八十二東石到嘉義、台八十四線北門到玉井、台八十六線台南到關廟等快速道路屬於城際道路,功能與東西向國道一樣,若快速道路可以免收費,同屬 區域聯絡道路的東西向國道,為何無法排除收費?蔡其昌認為,大台中生活圈東西向沒有其餘平面替代道路,國道四號也應改為快速道路,未來不必收費。

毛治國指出,國道改快速道路並非更名即可,背後牽涉複雜政府財務問題。

國道擬設查費通道 即時顯示餘額

ETC欠費,補繳手續費高、電子標籤eTag無法顯示餘額等,引發立委砲轟。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在立法院表示,高公局將在國道沿線設置「查費車道」,車輛通行經特定車道,前方就能即時顯示帳戶餘額。

立委蔡其昌表示,ETC每月超過百萬輛次扣款有問題,其中高達四成五為餘額不足,過去使用OBU車上機還能顯示餘額,eTag卻「無聲無息」,造成民眾困擾。

毛治國指出,高公局研擬在國道開闢「查費車道」,車輛經過可即時顯示餘額。

據了解,遠通電收規畫利用車道天線設備感應,車輛經過感應後,餘額將會顯示在車道前方的查價螢幕上;正評估在國道服務區、大賣場、加油站等設置查費車道的可行性。

若eTag帳戶沒有餘額,過站無法扣繳,又未在補繳期內儲值,目前每過一站將加收五十元手續費,預計下月起改為每過十六站算一筆五十元手續費。計程收費後將按日計費,每十六日未繳加收五十元手續費。

另外,遠通電收的ETC過站未繳手續費、eTag超商儲值手續費都成為立委抨擊焦點。

立委管碧玲指出,eTag超商儲值手續費一年二點二億;另外,過站欠費補繳每月上百萬件,欠費補繳手續費一年就收八到十億元,相當於可聘僱兩千多名月薪三萬元的勞工一年,「簡直是搶錢。」

遠通電收發言人周世惠表示,ETC每天約有兩萬多筆儲值,六成透過超商儲值,若以每筆五元計算,一年約兩千多萬元,年底前由遠通電收自行吸收。

計程收費後,部分超商要收手續費,遠通及遠傳門市、超商等共三千多個據點仍維持免費儲值。

(聯合報)
--
國道短途通勤族 每月多付千元

國道計程收費明年上路,交通部部長毛治國表示,現行駛高速公路的短途通勤族因沒有經過收費站,所以不用繳交通行費,計程收費後,平均每位短途用路人一天需多負擔一張捷運票價或一張公車票價。

毛治國昨到立法院業務報告,立委們針對明年國道計程收費費率提出質疑。國道計程收費是使用者付費概念,現行短途國道使用者沒有經過收費站不用繳通行費,立委李昆澤表示,國道計程收費上路和油價高漲,短途通勤族每月恐怕要多支出一千元的交通費。

毛治國表示,國道計程收費明年上半年實施,原本不會被收到通行費的短途用路人,計程收費上路後,每位用路人一天平均需多負擔一張捷運票價或一張公車票價。推估約十五元到廿元。

不過交通部說,並非未來所有短程族每日都會增加廿元,負擔是否會增加要根據國道里程和費率來計算,交通部下月八日將至立法院提出國道費率計程收費專案報告。

立委管碧玲也反對計程收費,她說,除非每天有二十公里到五十公里的免費里程,否則就是劫貧濟富,補貼長程客運公車,而讓開車族增加交通費。

立委李昆澤、蔡其昌、葉宜津等人則提案要把東西向的國道四、八、十號改成快速道路。委員們認為,計程收費後,東西向國道也納入收費範圍,造成同屬縣市境內的東西向連絡道,卻因分屬公路系統和國道系統,而有收費與不收費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交通部應將東西向國道改為快速道路。

毛治國表示,國道是國道建設基金興建,快速道路則由政府編列預算,國道若要改為快速道路將涉及政府財務問題。高公局總工程司吳木富表示,行政命令是否可以直接將國道改為快速道路、有無違法,高公局仍需進行研究評估。

eTag無法顯示帳戶餘額也讓用路人怨聲載道。吳木富表示,現行扣款不足會以簡訊通知,未來在特定收費站會設置查價車道,初步規畫在國道三號北中南各設一處,車輛只要行駛上該車道,查價機就會顯示用路人目前的帳戶餘額。

(中國時報)
--
國道計程收費 立委籲20到50公里免費

國道計程收費明年上路,但相關費率卻遲遲未公布,有立委質疑,計程收費估計將讓通勤族每月增加千元支出;交通部長毛治國則承諾,國道收費計程方式將在十月八日到立院專案報告,未來用路人平均每天增加費用約為一張公車或捷運票價,也有可能根本不增加。

提案國道四、八、十改為快速道

朝野立委除了關心通勤族負擔將加重,還提案要求將國道四、八和十號等橫向國道都改為免收費的快速道路。

立 委李昆澤指出,國道實施計程收費後,很多現在不收費、駕駛人用來短途通勤的高速公路,都要多付通行費,以高雄小港到旗山為例,若沒有免費里程,約二十三公 里路程,一個月二十二天來回通勤,以每公里○.九元費率估算,每月就要多支出九百一十元;相同條件下,旗山到岡山更增加一千七百八十二元,北部汐止到圓山 也要多花五百一十五元。

通勤族每月恐增加千元支出

立委管碧玲說,以高雄市區到旗山為例,如每公里收費一元,每年更將增加一萬多元費用,交通部要提供的免費里程,應要二十到五十公里才合理。

立委林明溱則建議,大台中居民目前使用國道,多不必付費,現在景氣不好,希望交通部考量等狀況變好後再實施。

交部:一天頂多增加20元上下

不 過,毛治國則回應,國道計程收費後,絕對不可能像立委估算增加這麼多費用,對原本不用付費的短途通勤開車族來說,預計平均一天頂多增加一張公車或捷運票的 費用,且在某些使用情境下,用路人負擔不會增加,或增加有限。交通部表示,公車或捷運票價平均約二十元上下,但還是要依行駛里程作精算,希望大多數民眾可 以不增加負擔。

目前每天使用國道約一百六十八萬車次,毛治國還說,國道實施計程收費不會晚過明年第二季,且國道收入亦將維持原本一年兩 百 二十億元的總額,全數做為國道基金使用,用來維持國道養護和新建國道開銷,國庫收入不會因此增加,且因繳錢民眾增加,費率不會太高,長程民眾負擔也不會增 加。

學者:免費里程越長 效益越差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則認為,計程收費目的是要改善高速公路短程 旅 次過度使用,和交通分配不均情況,從整體效益來看,計程收費後,使用者會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線,雖會付出部分費用,但高速公路壅塞情況也獲紓解,省下的 時間和油耗,效益會比付出的通行費更多。

李克聰也說,最理想情況是不要有所謂「免費里程」,若有也最好不超過五公里,否則效益就會遞減,對長途者也未必公平,更考驗政策公平性。

(自由時報)
--
音樂會的十個干擾/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一場音樂會的呈現,除了演出者和樂曲內容外,表演場地的聲響設計對演出效果的影響甚鉅。聲音的傳播包括樂音本身,以及來自舞台、牆壁、天花板的反射聲響,都是音樂廳設計所需考量的重點,使聲響在室內空間的反射能趨於完美,音樂家對於樂曲的詮釋能被忠實傳遞。

一般而言,在設計良好的環境演出,不需使用麥克風,觀眾聽到的就是最純粹真實的樂音。而台上的表演者、台下的觀眾、前後台工作人員等都是音樂會的一部分,一舉一動皆會影響整個節目的品質與氛圍。若能盡可能的避免相關干擾因素,成就一場盡善盡美的演出絕非難事。

一、遲到。遲到觀眾進場對音樂情境的延續多少都會造成衝擊,有些人的來回走動,尋找座位,其他觀眾便會受到影響。聽音樂會難免會有不得已遲到的情形,最好等中場休息再入場;若由服務人員導引入場,也要盡量避免擾動他人。

二、拍照。演出期間使用相機或手機拍照,閃光和快門的聲音更對表演者與觀眾造成嚴重干擾;除非特殊節目,否則即使是中場休息,拍照的行為,對演出或製作團隊的著作權也是有所侵害的。

三、手機。在演出過程中響起或震動,會使表演者的情緒鋪陳中斷,關機或調為靜音,有其必要性。在黑暗中使用手持裝置,螢幕亮光也會影響演出者和其他觀眾。

四、 鼓掌時機。隨著高潮或情節起迭,某些曲子在演出告一段落,報以掌聲,雖是觀眾情感回響的表達,然而有時候短暫的「留白」,其實是樂曲的一部分,驟現的掌聲 反而破壞音樂的完整性。不急於樂曲一結束就拍手,將讓樂曲多了一些餘韻迴盪,給予演出者情感與呼吸沉澱所需的緩衝時間。

五、交談。不斷與身邊朋友竊竊私語,可能是在解說作曲背景、樂章特色等,或是分享自己的心得,這樣的行為可是相當擾人的。

六、細微聲響。從塑膠袋、紙袋取出物品的摩擦聲,或手提包的拉鍊聲。有些人會體貼地放慢速度或試圖降低音響,但卻在無意間拉長了干擾他人的時間,因為這些細微聲響在安靜的室內,會被放大好幾倍。

七、急著離開。欣賞演出是一件令人愉悅和放鬆的事,如果步調過快,反而有點像是被迫去做功課。或許想避開人潮去開車、搭車,但表演者謝幕、安可曲都是音樂會的一部分。不斷有人起身走動、提早離席,無法完整的參與、聆賞,十分可惜。

八、工作人員。引導遲到觀眾進場、阻止拍照等行為,也是一種干擾。目前雖有舉牌、雷射光筆等替代方式,但仍需更多一點的貼心設想與舉措。

九、仍是工作人員。節目還沒快開始就催促觀眾進場,中場休息還沒結束便趕觀眾回座位,演出一結束就急著要觀眾離開等,影響觀眾感受音樂會的整體經驗。

十、錄音錄影人員。一不小心便對周遭觀眾造成聽覺、視覺的干擾,例如舞台上的吊桿、耳機發出的交談聲比音樂還大聲,或穿著非深色服裝等。

熟悉音樂會禮儀,以及演奏者、觀眾和工作人員間的同理心,必能為音樂會帶來共鳴及化學反應,整個藝術饗宴就會變得不一樣,或許也更能體會約翰.凱吉(John Cage)探討聲音是什麼、音樂是什麼的作品《四分三十三秒》。

(聯合報)
--
亞洲近三成核電廠 受海嘯威脅

歐洲的研究者表示,在歷史、考古、地質,以及設備等因素的多方評量下,東南亞包含了74個反應爐的23座核能電廠均受到海嘯破壞威脅。科學家指出,2011年日本因海嘯而起的福島核災,讓他們在全球核能危機上做進一步的觀察。

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災難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藍恩斯指出,「我們所處理的是全球分布於海岸旁,且受海嘯威脅的民用核電廠。」

研究團隊進一步表示,福島核災位於高度發展的日本,其在科學上的知識和科技上基礎設施的標準高於一般國家,便已發生嚴重後果;若是海嘯發生在缺少抵抗災難所需設備的國家,對全球來說,將會造成更嚴重且不可預期的後果。

(台灣醒報)
--
全球漁產需求爆增 魚源拉警報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漁產消耗量已達歷史新高,每人平均1年更要吃下近19公斤的魚肉。雖然養殖漁業的發展填補人類對水產的需求,但大規模的捕撈仍使海洋枯竭的問題更加明顯。近期東亞各國為領海權磨擦不斷,除戰略考量外,漁權也成為另一關注焦點。

1960 年時,全球30億人口每人1年能分配到9.9公斤的海產消耗量;半世紀後,全球人口數突破了70億,每人平均1年也吃下了18.8公斤的魚肉,人均食用量 增加近2倍。這除得利於科技外,亞洲起飛的經濟也帶起各國對於海產的需求。過去10年來,亞洲的漁產消耗就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二---而超過50%的漁產更 進入了中國龐大人口的胃裡。

根據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IGAR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4億人口倚賴魚類補充動物性蛋白,但若照目 前 的消耗比率,2050年時,全球漁產將衰退超過40%。悲觀的漁產預期,也伴隨著沿海各地的經濟嚴重衰退以及集體飢荒的可能性。目前全球魚獲總量有超過四 分之一是在西北太平洋捕獲,若整體捕撈政策不變,則該海域的漁場也將面對莫大衝擊。

而養殖漁業被認為是平衡海洋魚荒及解決糧食需求的方 法 之一,在中國,八成以上的漁產即來自於魚塭。但飼料成分差異,仍使養殖魚的口感和營養成份普遍遜於野生魚類。以餐桌上最常出現的鮭魚與鮪魚等大型魚類為 例,人工養殖魚所含的OMEGA 3魚油脂肪酸等高價值營養成分就較野生魚少。

另外和畜牧業相同,養殖漁業也使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的來幫助魚群生產,同時,魚塭養殖的水系生態也較封閉,相對於海洋系統的開放,其汙染風險也高出不少。

漁產的消耗也影響海中生態系,過去30年內鯊魚的數量銳減80%,而每年更有超過32萬隻海鳥死亡。各國對於海洋的過度捕撈,反倒使人類成為海洋中最危險的掠食生物。

(台灣醒報)
--
瑞士禁菸公投 三分之二否決

瑞士廿三日針對室內、公眾場合是否完全禁菸進行公投,結果三分之二選民投票反對,讓飯店餐廳業者鬆了一口氣;另外,針對取消外國有錢人享有減稅優惠一案,兩個州選民看法不一,支持與反對者各有。

瑞士通訊社報導,禁菸公投議題,只有日內瓦以略微過半票數支持更嚴格管制,全國其他廿五州總票數則顯示,六成六反對。

「瑞士商業聯合會」指出,公投結果讓人窩心,更嚴的禁菸令只會對經濟造成負擔,對餐飲部門更是如此,何況餐飲業者已做了不少投資來保護不抽菸者。

瑞士聯邦兩年前推動法令,禁止在工作地點、公眾場合抽菸,但法令准許有些例外,而且在全國廿六個州執法寬嚴並不一致。

另一項公投只在兩個州進行,提案是要不要廢除給外國富人的減稅優惠,結果巴塞爾鄉村州支持,伯恩州則反對。

(中國時報)
--
阿嬤抱孫子 胸椎應聲骨折

怎麼會這樣,一名72歲的阿嬤彎腰抱起兩歲孫子,沒想到咯嚓一聲,胸椎應聲骨折,一檢查早已嚴重骨質疏鬆,才會彎腰用力就骨折,澄清醫院骨科醫師鐘文隆提醒,骨折疏鬆沒症狀,患者通常都在一次用力後出現骨折才發現「問題大條了!」他呼籲透過早期篩檢和診斷防範未然。

根據研究顯示,國內65歲以上婦女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盛行率高達19.8%,男性則為12.5%,造成高齡者骨折原因中又以骨質疏鬆最多,鐘文隆提醒,骨質疏鬆症已有藥物可以治療,早期篩檢和診斷骨質疏鬆有其必要。

這 名72歲的阿嬤,半年前在家裡與孫子玩耍,一高興就彎腰抱起孫子,突然聽到自己胸椎發出咯嚓一聲,背部一陣劇痛,經家人送到醫院求醫,X光檢查發現她的第 12胸椎有壓迫性骨折,再做骨質密度檢查赫然發現其密度為負3.2,是嚴重的骨質疏鬆症,經給予背架穿著和骨鬆藥物治療,並建議阿嬤增加運動及曬太陽,約 6個月後才逐漸恢復。

鐘文隆表示,一般人的骨質密度在負一以上屬於正常,在負1至負2.5之間屬於骨質稀少,超過負2.5就很容易引起自發性的脊椎骨折,尤其以胸腰椎交界,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最易發生,病患除疼痛難忍外,也會出現脊椎駝背變形、無法直立走路等症狀。

他指出,東方人飲食常缺鈣,台灣人又不太喜歡曬太陽,據醫學報告指出,台灣人的骨質密度是亞洲國家中最差的,低於韓國、日本,甚至是泰國。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均衡飲食、養成每周運動3天每次持續30分鐘的習慣、每天曬太陽10分鐘、避免過量菸酒和咖啡、規律作息。

(中國時報)
--
骨鬆沒症狀 阿嬤抱孫 喀嚓!胸椎斷了

骨質疏鬆症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可能就直接骨折了!

骨質密度為負3.2

一 名72歲的阿嬤身體並無病痛、平日活動力十足,半年前彎腰抱兩歲孫子時,脊椎發出喀嚓聲,背部劇烈疼痛,胸椎應聲骨折,送醫作X光檢查,第12胸椎有壓迫 性骨折,再作骨質密度檢查為負3.2,為嚴重骨質疏鬆症;澄清醫院骨科醫師鐘文隆給予補骨藥、鈣片和背架固定治療半年,建議阿嬤要多運動和曬太陽,骨折癒 合近9成,不再疼痛。

鐘文隆說,一般人骨質密度在負1以下為正常,負1至負2.5屬骨質稀少,超過負2.5就很容易引起自發性脊椎骨折,骨鬆性脊椎骨折以胸腰椎交界(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最常見,疼痛難耐還會出現脊椎駝背變形、無法直立走路等症狀。

鐘文隆強調,骨質疏鬆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一名48歲剛停經的女性,三餐不正常又挑食,全身痠痛長達3年,骨質密度檢查竟是負2.1,骨質流失大半、骨量不足,身體形同「海砂屋」,禁不起「強震」,容易發生脊椎或髖骨骨折,治療一年後,骨質密度提升到負1.5。

據醫學報告指出,台灣人的骨質密度在亞洲國家中最差,低於日、韓、泰等國家,65歲以上婦女脊椎壓迫性骨折盛行率高達19.8%,男性為12.5%。

鐘 文隆說,東方人少喝牛奶、飲食常缺鈣,台灣人怕黑不曬太陽,缺少維他命D輔助;從食物中攝取鈣到骨骼,一般人在30歲時鈣質充足、骨頭最堅固,30歲後走 下坡,中年後要補充鈣質,飲食中牛奶、豆漿、豆腐、小魚干及深綠色蔬菜富含鈣質,也可每天吃鈣片,建議攝取量約1000至1500毫克。

台中醫院放射師林純如也提醒,婦女停經後可作骨質密度檢測,停經後荷爾蒙變化造成骨質流失,現在婦女有的30幾歲就停經,也有27歲小姐每天喝咖啡造成骨質疏鬆,很瘦的男生營養吸收不好,鈣質吸收也不夠。

預 防骨質疏鬆症要均衡飲食及運動,至少每天曬太陽10分鐘。過量菸酒傷肝腎,一天喝超過3、4杯咖啡,也不利鈣質吸收。鍾文隆強調,骨質疏鬆症沒有症狀,長 期腰痠背痛時,骨頭可能已產生裂痕,現在骨鬆症有藥物治療,早期篩檢及診斷很重要,骨質密度檢查可做到腰椎、雙側髖骨3個部位,一次定位同時測量。

(自由時報)
--
海空觀測推估 24年後地球升溫2℃

中央大學聯合長榮海運與華航建立全球最大海、空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觀測研究發現,工業活動密集區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海上或空中均超過四百ppm,且呈上升趨勢。研究團隊推估,二○三六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四百五十ppm,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二度C。

「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由國科會與環保署支持,二○○九年開始執行,長榮航運九艘貨櫃輪航行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四大洋時,協助執行海上二氧化碳濃度觀測;華航機隊今年六月加入觀測行列,海、空觀測累積達二四七航次。

經三年觀測研究顯示,在乾淨且遠離工業活動的海洋區域,二氧化碳濃度值約三九二ppm。靠近工業活動密集區域,濃度高達四三○到四九○ppm。

研究團隊最訝異的是,華航班機在距離地表約十公里高度的國際換日線不只監測到溫室效應氣體,還偵測到近地表的汙染物一氧化碳。

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指出,一氧化碳通常來自工業汙染、汽機車廢氣或森林大火等。在高空觀測到一氧化碳,應由旺盛對流傳輸,把地表空氣汙染物傳輸到高空,再隨氣流向外擴散,產生全球連動效應。

研究團隊分析,大氣二氧化碳從二○一○年到二○一一年上升一.九三ppm,去年到今年八月又上升二.三三ppm。依此速率推估,全球大氣背景二氧化碳濃度三年後就會超過四百ppm,二○三六年衝破四五○ppm,導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二度C。

王國英表示,若真的飆破四五○ppm,甚至衝上五○○ppm,達到工業革命時期的二倍,到時地球變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中國時報)
--
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 首度公布數據

在 環保署與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中央大學二○○九年啟動「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經華航與長榮海運分別提供運具搭載觀測儀器測得的數據顯示,在乾淨的 海洋區域,二氧化碳濃度值約為三百九十二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台灣附近測得的數據約為四百三十ppm。

台灣海域CO2濃度 430ppm

針對「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長榮提供九艘全球貨櫃輪,三年來完成一百三十個航次觀測,以太平洋海域為主,蒐集相關氣體資料。華航則於六月啟用A340-300商用民航機,兩個月蒐集到一百一十七個航次資料。

中 央大學昨天公布首波科學數據,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指出,乾淨且遠離工業活動的海洋區域,二氧化碳濃度值約為三百九十二ppm,越靠近工業活動密集區 域,二氧化碳濃度則迅速升至超過四百三十ppm,且持續三年不墜。目前來看,秋冬時期的北美東岸和墨西哥西岸濃度最高,高達五百一十ppm,而台灣約為四 百三十ppm。

「機測」方面也有令人驚訝的發現。王國英指出,飛機飛到離地約十公里(約三─三.五萬英里)高度時,卻測到近地污染物 「一 氧化碳」達到兩百七十ppbv(Parts Per Billion by Volume,體積的十億分之一),相當於飛機剛起飛時測到的濃度。由此可證,來自工業污染、汽機車廢氣或森林大火等近地一氧化碳,會經由空氣旺盛對流一 路傳輸到高空,顯示大氣會將人為的污染物很有效率地作全球擴散,產生全球連動效應。

觀測計畫首波以一氧化碳、臭氧、水氣等為主,明年將增加高空及水下二氧化碳濃度監測。

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表示,這些前所未有的飛機與船舶監測到的資料,可作為全球二氧化碳背景值,環保署將積極爭取將此二十年的計畫提報為國家型科技計畫。

(自由時報)
--
傭兵、屠夫、水電工/龍建旭

近 日媒體報導一位台灣青年數年前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離鄉背井赴法國參加外籍軍團;這位軍事迷如今退役返國,他不僅完成了軍事夢,更利用超過千萬台幣的薪酬 在巴黎置產。這則新聞讓筆者聯想到了前陣子引發熱烈討論的澳洲打工度假議題,這兩個例子點出了一些台灣社會存在已久的問題。

首先浮上檯 面 的是職業歧視的問題。台灣社會到現在仍存有傳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於是在清大屠夫事件裡,我們看到了大家質疑一個擁有高學歷,看似符合 社會期待即將踏入美好人生的畢業生,為何會跑到外國去做一個只需求勞力的工作;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選擇是不務正業、浪費國家教育資源,於是在此議題產生了 相當激烈的爭論。

而本次傭兵歸國新聞,我們卻看到輿論多以正面角度看待。究竟受雇拿武器殺人跟受雇拿屠刀殺動物之間的分別是由誰決定 的? 而當新聞報導水電工收入高卻招不到人,社會歸咎年輕人不願意吃苦時,有沒有考慮過社會對於水電工這份職業的既定印象,或是說白話一點,誰願意把女兒嫁給水 電工?

再來,年輕人無法在台灣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這個現象究竟決策階層注意到了嗎?在有關青年就業問題的討論裡,我們看到了部分位居 社 會中堅的企業主或政府官員整天說著空話,對年輕人灌輸只要肯吃苦肯做事就會得到報酬的觀念,卻不肯為這些辛苦的社會新鮮人多增加一點薪資福利來肯定。試問 到國外當屠夫不算肯做事,當傭兵冒著生命危險又不辛苦嗎?台灣青年沒有不肯做,是工作環境和待遇讓人無法接受。部份決策階層挾帶著舊時代的思維,限制了年 輕人的發展,當年輕人勇敢離開令人失望的環境,出外拓展視野尋求更多機會時,又以嘲笑的方式來安慰自己。

台灣社會持續的故步自封,這就 像 八國聯軍與義和團的現代翻版,面對各國船堅炮利的經濟及人才爭奪戰,台灣企業主始終以不變應萬變,以「工作先求有再求好」、「責任制」、「共體時艱」來創 造績效,不會藉由創新帶來附加價值,更可悲的是部分政府機關和政治人物也支持這樣的論點。

筆者認為,在社會變動快速,全球經濟關係更加緊密的現在,台灣如果仍然不願意打開眼界、正視這些問題的結果,可能不只是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吊車尾、痛苦指數第一名而已;再這樣下去,恐怕連與快速竄起的東南亞各國相提並論的資格都沒有了。

(中國時報)
--
奢侈稅上膛 房仲萬人陣亡

過去號稱年薪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房仲業,因奢侈稅實施後,房市交易量嚴重萎縮,加上同業惡性競爭,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寒冬。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奢侈稅實施一年兩個月,房仲從業人員已陣亡約一萬人、失業率超過十五%,慘況超過金融海嘯時期。

房仲公會全聯會表示,雙北市房仲是奢侈稅後的重災區,交易量平均衰退三成,新北市最慘時更萎縮五成,但房價根本沒有下跌。目前全國平均每月每店成交戶數僅○.二戶,等於五個人一個月才成交一戶;相較奢侈稅未實施前,全國平均每月每店成交○.三五戶,衰退幅度超過四成。

估年底前全台關店500家

根 據房仲公會全聯會調查,一般狀況下,房仲從業人員每年平均以五%幅度增加,房仲店數以五十家增減。金融海嘯時期,房仲從業人員陣亡不到十%,失業人口約 七、八千人,關店數不到百家;反觀奢侈稅政策祭出,房仲業交易量萎縮,關店、頂讓店數不斷增加,目前全國房仲約五九九七家,預估年底雙北市關店數將超過兩 百家,全台預估關店五百家,加上約萬名房仲失業,關店、失業規模都超過金融海嘯時期。

平均月薪下滑超過16%

李同榮指出,房仲最風光的時期應是二○○五到二○○八年上半年,百萬年薪的業者比比皆是,一年賺到二、三百萬元不是難事。

根 據全聯會統計,全台平均有近十萬名房仲從業人員,房市大多頭時,房仲加計底薪和獎金的平均月薪約五.二五萬元,北部房仲月薪較高約六.五萬元,南部房仲四 萬元。但奢侈稅實施後,全國房仲平均月薪約四.四萬元,北部房仲平均月薪約五萬元,南部約三.八萬元,全國房仲月薪平均下滑幅度超過十六%。

(自由時報)
--
美研究︰乳癌分四種 發現基因標記

美國衛院大型研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領導的大型研究顯示,乳癌其實可根據基因類型不同細分為四種,而且這四種乳癌中,也發現有其他癌症的基因標記,換言之,其他癌症藥物或許也能用於治療乳癌。

歷來對乳癌最廣泛的基因分析

這是歷來針對乳癌最廣泛的基因分析,重新塑造了我們對乳癌的了解,也可望為乳癌療法開啟新道路;但研究團隊表示,目前還需要更廣泛的臨床研究才能證實相關成果,因此可能還要數年時間,此份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應用在乳癌治療上。

這份研究觀察最常見的、乳腺管引起的乳癌,著重觀察尚未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初期乳癌,藉此判定可攻擊的基因改變,以在癌細胞轉移前加以阻止。研究辨識出至少四十種藥物可攻擊的基因變異,而其中多數是已有藥物可供治療、其他癌症的基因變異。

研究最驚人的發現,就是找到腫瘤細胞與皮膚以及汗腺基底癌細胞類似的乳癌。這種乳癌罹患率最低,與其他乳癌也截然不同,反而比較像是卵巢癌與一種肺癌。

也就是說,未來這種乳癌或許能以卵巢癌用藥、例如新型的PARP抑制劑來治療。

第二與第三種乳癌最常見,其表面有蛋白質,會攫取雌激素,加速癌細胞成長。由於此種乳癌產生自乳腺的管細胞,因此稱為管狀A型與管狀B型乳癌。管狀A型預後佳,管狀B型則否,因此管狀A型乳癌或許能以荷爾蒙療法,來抑制雌激素刺激癌細胞生長,管狀B型乳癌則需化療。

第四種癌症稱為HER2陽性乳癌,這類乳癌患者通常擁有兩對HER2基因,一種稱為賀癌平(Herceptin)的藥物可阻止這種基因,並改變病患預後。

這份二十三日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是分析八百二十五名乳癌病患的腫瘤後得出的成果。此份研究是大型聯邦計畫癌症基因組地圖(Cancer Genome Atlas)的一部分,同一計畫內針對肺癌與大腸癌的基因分析最近也已公布。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