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緩漲 時薪多6元 王如玄含淚辭官 「要壓多低才能生存,台灣要這種產業嗎」
行政院長陳冲昨敲定基本工資調整案,明年元旦起時薪
從103元微調6元為109元,月薪緩漲,須連續兩季GDP超過3%,或連續兩月失業率低於4%,才從1萬8780元月薪微調267元到1萬9047元。
陳冲宣布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隨即淚崩宣布辭職。月薪緩漲將影響近150萬名基層勞工,勞團昨怒斥馬政府徹底偏向資方,今將到行政院前抗議。
政府何時可達到連續兩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各國以此為衡量經濟強弱的指標)成長超過3%,或連續兩月失業率低於4%?陳冲說:「無法估測。」政院高層坦言:「短期間
不太可能。」據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第4季、明年第1季GDP分別為4.23%、4.79%,意味最快明年第2季(4至6月)可調漲基本工資。但有學者
認為門檻很高,勞團則指這兩個門檻「難如登天」。民眾謝怡蒨痛批:「搞好經濟不是政府的工作嗎?為什麼要懲罰勞工不能調薪?」
65%受訪者反對緩漲
《蘋果》昨民調結果顯示,僅24.43%受訪民眾支持陳冲政策,高達65.49%受訪者則認為「日子快過不下去了,還不漲,氣死人」。
勞
委會上月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明年元旦基本月薪微調至1萬9047元,調幅平均1天9元,被諷只能買顆茶葉蛋;時薪漲6元、達到109元。上月調漲案送
政院後,政務委員管中閔反對,本周一政院政務委員審查會審議,決定基本月薪緩漲。陳冲昨下午宣布基本工資案,對於勞團痛批政府連一天一顆茶葉蛋的調薪都不
願給,陳冲說:「我不是冷酷無情的人,對於勞團的訴求感到抱歉!」
王如玄昨上午赴立院委員會備詢時直言,台灣勞工過得很辛苦,月薪漲267元不多,若廠商為267元就認為競爭力會下降,「薪水要壓到多低,廠商才有辦法生存?」、「這樣的產業是台灣要的嗎?」
下
午陳冲召開記者會後,王如玄向正要質詢的立委段宜康借時間,她站上備詢台說:「我已做到最後1分鐘,爭取到最後……」隨後淚崩,邊痛哭邊拿出擬好的聲明宣
布請辭。她說,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要維護勞動人權價值,「我從民間來,卸任後會再度回到民間。」她哭著說,她自覺非常堅強,但她累了、需要休息。
勞團今到行政院抗議
勞團今將到政院前抗議。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說,陳冲的發言像工商團體代表。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痛批:「要達到政院提出的兩個門檻難如登天,根本是羞辱勞工、宣判調整基本工資死刑。」
馬英九總統昨晚與藍委餐敘,吳育仁轉述,陳冲指昨下午跟王如玄談過,王堅辭。另據轉述,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說將親自慰留。
行
政院開出的調薪但書何時實現?我國GDP連續兩季3%以上是去年第3季前的事,前一次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在4%以下,則是馬政府上任的前兩個月,即2008
年5月和6月。去年我國GDP是4.03%,去年第3季起下滑,今年第二季單季是-0.18%,失業率更從馬政府上任第3個月後連續50個月超過4%。
學者:門檻其實蠻高
不過,主計總處預測台灣今年第4季、明年第1季GDP分別為4.23%、4.79%,意味最快明年第2季可調漲基本工資。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說,這樣的門檻很容易達到,「預估明年就可調漲工資」。
台
大國家發展所副教授辛炳隆則認為,若政府擔心基本工資調漲影響景氣,就應用景氣指標,而不是用GDP和失業率,這兩條件可能達成的時間點「門檻其實蠻
高」,除非景氣預測失準,今年底前GDP連兩季成長3%是不可能的。至於失業率條件能否達成?辛說,這條件比GDP還難達成。
領基本月薪的勞工張小姐說:「對高官或大老闆來說,口袋裡隨手掏出的零錢就超過267元,但勞工能多吃好幾餐,月薪不漲,對政府真的很失望。」
商總:景氣好再調薪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說,若能共體時艱,待景氣好再漲,企業主或勞工都可接受。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秉彬指領月薪的人較多,對僱主來說,成本負擔變動不大,對產業界衝擊較小。
王如玄 50歲
●家庭:已婚,夫為法務部參事黃東焄,無子女
●學歷:
◎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士
◎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律師,曾辯護家暴受害者鄧如雯殺夫案、呂秀蓮「嘿嘿嘿」案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台北市長顧問(陳水扁任市長時)
◎北市府市政顧問(馬英九任市長時)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
◎勞委會主委(2008/5/20上任,昨宣布請辭)
資方需索無度 勞權女將敗陣
4年多前馬政府找來婦權律師王如玄擔任勞委會主委,她上任前就放話會為捍衛勞權不惜辭官,如今果真為了她堅守的「價值」掛冠求去。勞團認為,王去職原因恐不僅是基本工資,而是無法抵擋後續資方需索無度的外勞配額,和違反人權的本勞、外勞基本工資脫鉤。
王如玄一上任就遇金融海嘯,無薪假、薪資倒退等問題接踵而至,她任內更出現創我國史上最高的6.13%失業率紀錄,不服輸的她每天工作逾12小時,有勞委會官員戲稱她把主委當科長在做。勞委會推動多年的勞保年金、育嬰津貼、《工會法》修法等重大政策,都在她任內修法上路。
勞團憂新官傾向資方
勞委會官員說,就業市場許多問題不單是勞委會業務,但以王如玄個性,最後都是勞委會概括承擔。像金融海嘯時教育部推爭議很大的22K計劃,補助企業用2.2萬元聘大學畢業生,最後勞委會出面協助收尾,王當年受訪脫口一句:「兩萬二還嫌少?」曾讓她飽受批評。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昨說,陳冲內閣完全傾向財團,未來外勞配額、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議題,勞委會勢必會有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他擔心,陳內閣恐怕會直接找偏資方的人接主委。
(蘋果日報)
--
基本工資月薪確定緩漲 王如玄請辭
行
政院長陳冲昨天拍板基本工資案,時薪照基本工資審議會決議、明年元旦由一○三元先漲至一○九元;月薪則仍暫時維持目前的一八七八○元,等到「連兩季GDP
成長逾百分之三,或連兩月失業率低於百分之四後」,再調到勞委會建議的一九○四七元;不過,不能接受此議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在立院宣布請辭。
「我已經做到最後一分鐘,爭取到最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到立法院備詢一整天,下午四點多,確認行政院長陳冲已宣布基本工資方案後,在立法院宣布辭職,才說了第一句話就淚流滿面。
王如玄說,昨天她早已知道行政院公布的結果、早就遞出辭呈,仍站在立法院備詢一整天,只因不想辜負各界對勞委會主委的期待;「我覺得我也累了,我要休息;謝謝大家,我請辭。」簡短說了五、六分鐘的感言,中途數度哽咽而中斷發言,未待委員會結束即離開。
陳冲表示,連兩天跟王如玄懇談,她都「間接表達做了四年、夠了」之類的意思;但他也告訴王如玄,團隊有不同意見是正常、健康的,「還是會慰留」;陳冲也兩度肯定王為勞工的努力,並指她「是可講道理的人」。
記者會結束,媒體再追問如何看待王如玄在立法院哭著請辭?陳冲拍拍胸腹、雙手一攤,並未回應。
據了解,馬英九總統昨晚已致電慰留王如玄,但兩人並未深談;此外,馬總統昨晚宴請黨籍立委後,陳揆向與會立委表示,在拍板之前就已經有找王如玄談過,也跟她說,執政團隊就像是打壘球一樣,「不要因為一個人的漂亮姿勢,造成團隊損失。」
「對勞工朋友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不是冷酷無情的人。」陳冲表示,他深知勞團「要顆茶葉蛋、滷蛋」的訴求,但問題並不那麼單純,這也是為何指示勞委會要儘速完成四項工作的原因。
陳冲說,自二○○八年以來,基本工資累計漲幅達百分之八點七,已超過製造業、工業及服務業薪資漲幅,以及CPI漲幅,絕無「對勞工小氣、虧待勞工。」
(聯合報)
--
基本工資 月薪2條件調漲 王如玄辭官
GDP、失業率過關 才調漲
行政院長陳冲昨召開記者會,宣布基本工資時薪採勞委會建議,自明年一月一日起調整為一○九元;月薪可採勞委會建議調至一萬九○四七元,但「應等連續兩季GDP成長超過三%,或連續兩個月失業率低於四%後施行」。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在確定基本月薪暫緩調整後宣布辭職,她哽咽表示,「已經堅持到最後一分鐘,也已經盡力了」。陳揆則表示會再找王懇談,希望她留下來,總統馬英九也說會親自慰留王如玄。
對基本月薪設下兩道調整門檻,政院高層私下坦承,失業率「現在都在四點多,還會再升」、「前一次的景氣循環經濟都到谷底,之後失業率還連升六個月到七個月」、「失業率當然是落後指標」;要做到連續兩個月失業率低於四%「真的不容易,我們這幾年都在四%之上」。
失業率連兩月低於4% 不易
陳揆昨下午核定基本工資案,隨後率政務委員管中閔、薛承泰召開記者會。媒體詢問評估何時可調月薪?陳揆不願正面回應,僅說他心裡的確有一預估,但這場合不適合談,且還有些變數存在。
陳揆表示,這兩天他曾向馬英九總統說明基本工資案,前天、昨天也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懇談」,希望她留下來共同努力,團隊中有不同的聲音是好事、是正常健康的;王則向他表達,若結果有任何打折,她會做她的決定。
昨記者會舉行到一半,傳來在立法院備詢的王如玄「哽咽請辭」,陳揆回應說,他還是會找她懇談、會慰留她,「她是講理的人,希望她留下來」。
對
勞團批評行政院「連一顆茶葉蛋都不給」,陳揆強調,他不是冷酷無情的人,對勞團的訴求感到抱歉,因此也要求勞委會改善「職類別薪資調查」的方法,以確實了
解領取基本工資的人數,做為決策參考;另要求檢討基本工資計算方式、現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否每年召開等,以利基本工資審議制度化。
王:撐到最後一分鐘 盡力了
王如玄昨在立院表示,其實她的辭呈早就送到行政院,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結果未能被行政院接受,她身為勞委會主委願負起最大責任;她來自民間,未來也將回到民間,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好好睡一覺」。
王如玄離開立法院後不久,勞委會員工都收到她給大家的一封信,標題是「與夥伴道別,共勉勿忘初衷」,信中細數上任一千五百多個日子以來,和各局處同仁共同打拚的心路歷程。
傳單驥接勞委會 馬說會留王
馬英九昨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他會親自慰留王如玄;但對基本工資調整案的政策決定問題,馬未多表示意見,總統府也指出,有關基本工資調整案的問題,目前由行政院處理。
外傳單驥將接任勞委會主委,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昨晚指出,很多人亂傳謠言,現階段全力慰留王如玄,完全沒有考慮繼任人選。
勞團痛批 兩門檻判基本月薪案死刑
行政院昨拍板基本工資案,時薪調整到一○九元、但月薪緩漲,且如要調漲月薪多出兩門檻。勞團痛批,這無疑是判處基本工資死刑,因為要達到這兩個門檻,難如登天,更是獨步全球,淪為國際笑話;資方則鬆了口氣,月薪緩漲,讓資方一年至少可省近五十億元負擔。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政府早就制定有基本工資調整公式,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來當參數;行政院這次訂出GDP與失業率兩門檻,來合理化緩漲,根本是違法宣告,監察院應立即調查行政院長與相關政務委員違法事實。
馬上任五十二月來 失業率僅兩月低於四%
他批評,馬總統在二○○八年五月就任後,只有在當月與六月失業率低於四%,如今馬政府還有臉以這個指標,來限制基本工資調整,真是對勞工最大的羞辱;而GDP目前連保二都很困難,居然還要求達到三%以上,更是天方夜譚。
全產總諷財團內閣 今動員勞團到政院抗議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也不滿地說,政院開出的兩項條件與基本工資「風馬牛不相及」,這說明陳揆根本不了解基本工資意涵;財經內閣簡直應稱是「財團內閣」,完全向資本家靠攏,無異是向台灣勞工宣戰,全產總今天下午將動員所有勞團到行政院大門口表達訴求。
資方則是鬆了口氣。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林秉彬表示,基本工資本來就不該每年都調,得先看時機與目標,當初所謂集合勞、資、學、政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中,資方一直是持反對態度,但在勞委會及勞方代表的強硬態度下,才勉強過關,本來就不公平。
他說,企業界算是鬆了口氣,因以目前領基本工資的本勞及外勞約有一五○萬人來說,若月薪調高二六七元,等於企業界每年將增加四十八億元負擔,這還不包括因加薪而增加的勞健保成本。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也指出,企業界並不是要基本工資「凍」漲,只是「緩」漲,台灣景氣燈號連續出現九個代表低迷的藍燈,休無薪假的人數持續擴大,才會希望能與勞工一起「共渡難關」,等景氣恢復,不一定明年可以調漲得更多。
馬無能 苦果卻逼勞工吞
政
院敲定基本月薪緩漲,宣稱連兩季GDP成長超過三%或連兩月失業率低於四%再調;但以當前台灣經濟情勢來看,短期根本無法達成。更何況,台灣GDP負成
長、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施政無方應負最大責任,財經官員個個推諉卸責已夠難看,馬政府竟還將自己的無能,做為基本月薪不能調漲的障礙,簡直欺民太甚!
基
本工資原定明年起調漲,但行政院用GDP或失業率設下障礙後,基本月薪緩漲已確定。根據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第三季GDP成長一.九九%、第四季四.二
三%、明年第一季四.七九%;換言之,最快也要明年第二季以後,才符合基本月薪調漲的條件,這還是最好的情況,因為主計總處的預測是出了名的樂觀。
如果以失業率衡量,基本月薪要調漲就更難了。馬政府執政五十二個月來,除了剛開始兩個月(二○○八年五、六月),失業率從未低於四%,反而創下飆破六%的歷史紀錄;近幾個月失業率開始攀升,八月失業率達四.四%,想降到四%以下,不僅今年不可能,明年恐怕也難達成。
油電雙漲 怎不考慮經濟情勢
馬政府不想調高基本月薪,以經濟情勢不好當藉口;但當初推動油電雙漲時,為何不考慮經濟情勢?油電執意雙漲,基本工資卻緩漲,難道基層勞工的生計比不上國營企業的獲利?況且,基本工資調整,為何考慮GDP跟失業率?為何不考慮CPI?
近
幾年台灣工作貧窮逐漸普遍化,低薪、高失業問題,加上物價、房價高漲,實質薪資已倒退十五年,人民痛苦指數不斷飆高。但馬政府施政仍是「重財團、輕小
民」,對富人及企業減稅,一出手就是幾百億、上千億元;調高基本月薪僅增加企業成本約五十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增加成本相當有限,卻仍被硬生生擋下來,馬政
府真的視基層百姓如無物。
(自由時報)
--
利息扣健保費 門檻擬變5千
二代健保明年元旦上路,衛生署
已
公告補充保費的存款利息起徵門檻是2000元,引發民怨與拆單潮。國民黨黨政平台昨討論此案,主張將門檻上調至5000元,將在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作出附
帶決議。藍委透露,衛生署原底牌是4000元,經溝通,5000元也可接受。初估將影響200萬、300萬存戶,政府保費可能短收20、30億元。
每年估短收30億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昨會後不願證實,但說若真提高到5000元,全台每年保費將短收至少30億元,恐無法有效發揮補充保費挹注健保費收入的目標。
藍委蔡錦隆、鄭汝芬、吳育仁與蘇清泉昨呼籲行政院順應民意,將利息起徵點調高至5000元。國民黨昨中午舉行黨政平台,達成調至5000元初步共識。
「證明政策錯誤」
黨政平台也討論費率,藍委與衛生署有共識,明年上路時維持4.91%費率。另據了解,藍委也提議股票股利不收補充保費,與衛生署規劃每張股票徵收10元也有歧異,但曲同光不正面回應,僅稱「會與各界持續交換意見」。
民
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不管補充保費提高多少,民間團體都無法表示意見,「因為根本不知道(數字)怎樣算出來」,總之下限若一再提高,保費會愈收
愈少,相對各民間企業與政府機關,為要繳、收這筆錢而消耗大量人力、行政成本,更證明這是錯誤政策,呼籲執政黨重新修法、依家戶總所得收取保費。
(蘋果日報)
--
二代健保明年上路 全台半數人口保費增
二代健保將於明年元旦上路,雖然執政的國民黨力守健保費率下修到百分之四點九一,但由於將取消已實施兩年多的健保費差額補貼,加上新制會加收補充保險費,健保局粗估全台仍有半數人口會多繳保費。
健保局指出,明年二代健保費的計收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除了按個人投保金額乘以負擔比率再乘以固定健保費率,每月該繳的保費外,只要領取高額獎金、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等六項所得,都要加收補充保險費。
以擔任房仲業的陳先生為例子,他每個月收入為四萬元,在工廠上班的太太月入三萬五千元,家中兩子隨母投保,陳先生另外有銀行利息六千元,業績分紅有五個月薪水,太太也有兩個月的獎金。
若是按照現制,陳家月繳兩千零三十三元。明年二代健保即使健保費率僅調高到百分之四點九一,由於政府取消既有的保費補貼,陳家一般保費和補充保費每月可能要比目前至少多出一○八二元。
醫改會:二代健保沒救了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課徵辦法一變再變,健保局前總經理朱澤民說,「整個補充保費,就是一群蠢蛋做出一堆蠢事。」醫改會直言,「二代健保沒救了。」
朱澤民指出,若只有利息課徵門檻提高,其他補充保費不比照辦理,應驗了「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他說,有存款的人至少還有「存糧」,有老本可吃,不少兼差的人窮到入不敷出,賺來的辛苦錢卻還要繳補充保費。
至於股票股利不課補充保費,朱澤民則形容,「這是柿子挑軟的吃」,專挑好課的課,課徵成本高就放棄。
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組長朱顯光說,補充保費設計畸形,無論怎麼修改都不對,都會落入父子騎驢窘境。
朱顯光表示,二代健保當初是為一代健保收支失衡而起,但修法時漫天喊價,訂一個無法實現的費率,簡直是政治操弄,只為討好選民,未來恐債留子孫。他說,二代健保有這麼多問題,衛生署應盡速研議新制,改採家戶總所得。
「乾脆放棄補充保費算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股票股利本來就課不到保費,一旦補充保費課徵門檻全部提高,弱勢者雖能少繳一點保費,但一定會影響保費收入及費率,民眾還不是要多繳保費。
不只如此,她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調高補充保費門檻,民眾只會愈來愈積極規避保費,所得移轉是可預期的事,二代健保上路第二年就看得到。
二代妥協版 千瘡百孔!
今天的立法院專案報告二代健保時,若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代健保要改成二代?恐怕有千百個答案。
談起一代健保的「不公不義」,很多人都能罵上兩句。也都能高舉「公平公義」、「社會正義」、「所得重分配」,甚至「劫富濟貧」等的美麗辭彙。
從
一代到二代,其實最大的變革就是補充保費的收取,補充保費的設計原是家戶所得暫代品。因為在一代健保的保費收取設計中,絕大部分是依賴薪資所得而來;換句
話說,當初一代健保要進化到二代健保的一項重要目的,是因有感於保費收取過度集中薪資所得者,對於其他非薪資所得的部分,也應該繳一些錢分擔健保支出,才
擬議家戶總所得的草案,以朝「有所得就需繳保費」的方向進行。
這個目標固然擴大及於原來不用繳保費的族群,如利息所得者、股利所得者、房租所得者加入繳費的義務族群,但是,另一個重大意義是:原來的薪資所得族群者,應該可以藉繳費族群的擴大,減少應繳保費的負擔。
但是,現在看來,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出爐的版本中,健保費率根本沒有調降,衛署草案維持在五點一九;另一方面,在銀行團提出利息兩千元起徵門檻的「拆單潮」疑慮後,兩千元成為討價還價的「箭靶」,繼利息後,還有兼職所得、股利…,一字排開等著發動。
如果是要解決社會的不公不義,面對拆單潮,並不一定以調整門檻退守為代價。不斷地往上疊高利息起徵門檻,無異於不斷棄守二代健保高舉「社會公義」的堡壘。
回首二代健保改革初衷,再回頭看看現在千瘡百孔的二代妥協版,你還記得:一代健保為什麼要改成二代健保嗎?
補充保費怎課 衛署節節退
再過三個月,二代健保就要上路,補充保費該怎麼課,至今仍無共識。但衛生署政策變來變去,不只民眾霧煞煞,企業更不知道二代健保怎麼做。
以補充保費的股利徵收為例,單是股票股利要不要課保費,衛生署立場一改再改,不見專業堅持。補充保費最初提出兩千元起徵金額,沒人知道立論依據;銀行界一砲轟,衛生署馬上退縮。
衛生署原本預估,補充保費每年可收兩百卅六億元。一旦補充保費徵收門檻從兩千元調高至五千元,一年少收卅多億元,但這筆錢對健保局來說,三天都不夠用,卻重傷政府形象。
二代健保修法之際,衛生署曾勾勒美好願景,強調僅百分之廿的人須繳補充保費,多數民眾的保費會減少,因有了補充保費挹注,健保費率可降至百分之四點九一,可維持五年財務平衡、保費不漲。
不過,民眾拆單,股票股利不收,若加上補充保費開徵門檻提高至五千元,新法未上路,保費已注定無法收到預估金額,凸顯當初四點九一費率只是欺騙國人的謊言。
銀行:利息門檻調成五千 拆單仍免不了
立委提議,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中的定期存款利息所得代扣額度,自原訂的單筆二千元提高到四千或五千元。但銀行業者昨天表示,不管門檻拉高到多少,還是無法避免定存單拆單風潮。
銀行公會日前表示,單次給付利息達兩千元,目前存款總筆數約一千四百九十九萬筆。如果以一年期定存利率百分之一點三五五計算,民眾若存款卅萬元,一年利息有四千零六十八元;若存款達卅八萬元,一年下來利息為五千一百四十八元。
給付利息達四千或五千元的存款總筆數,目前有多少?銀行公會人員昨晚不願提供,但表示相關資料已提供衛生署參考。
銀行主管說,若代扣門檻從二千元提高到四千或五千元,等於存款金額要拉高到卅萬或卅八萬元,才會被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被影響的範圍會縮小一點。
銀行公會表示,如果衛生署不同意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建議可比照年度申報綜合所得稅方式,用一次扣繳年度利息所得方式來取代。不然若衛生署執意維持「低扣費門檻」,還是有民眾會考慮拆單,衛生署也無法收到預期的補充健保費。
(聯合報)
--
利息扣繳健保費 下限擬調至5000元
衛生署昨趕在今日向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報告二代健保推動情形之前,先透過黨政平台與執政黨立委溝通,達成共識:補充保費利息所得下限考慮由二千元提高到四千元或五千元;股票部分只課徵股息。費率方面則將綜合研提可能方案,陳報行政院核定。
衛署傾向不徵股票股利
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利息下限若從兩千提高到五千,補充保費收入會少十多億元。另有委員建議將兼職所得、租金、股利所得等六項補充保費的下限,全都自兩千元提高到五千元,則整個補充保費收入將會少三十多億元。
股票股息部分,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指出,估計這部分的補充保費可以收到一百四十億元;股票股利部分,衛生署認為窒礙難行,在不增加稽徵成本的考量下,傾向不徵。
藍委建議費率微降為5.1%
費
率究竟是要兌現前任署長楊志良承諾的四.九一%,或依監理會及費協會委員建議維持現行五.一七%,蘇清泉表示,如果費率要降為四.九一%,健保收入將短少
三百五十億元,他堅持不應調降。若一定要降,應透過調高菸捐收入彌補,但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明確告訴他,行政院等明年經濟狀況好轉後才會考慮,因此他建議
費率折衷微幅調降為五.一%,否則健保財務會出問題。
有關出國停保制度的存廢問題,原本衛生署打算報請行政院決定,但立委認為基於平等原則,只要持有中華民國護照,都有繳納保費義務,因此取得維持停保制度的共識。
督保盟呼籲回歸家戶總所得
民
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補充保費下限要一致,若下限僅有利息脫鉤處理拉到四千或五千,有違反二代健保法之虞。她說,補充保費在民眾合法規避的情
況下,一年會收得比一年少,花那麼多的行政成本,只能收到少少的錢,不如趁早放棄補充保費,現行的五.一七%費率還足夠,朝野應及早修法,回到「家戶總所
得」。
(自由時報)
--
新冠狀病毒 擬列法定傳染病 英命名「倫敦1號」我加強入境篩檢
中東出現2例感染類似SARS的新型冠狀病毒後,丹麥前天發現5個疑似病例,但昨晚證實只是一般感冒。台灣疾管局已加強篩檢入境發燒旅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上午將召開防疫會議,不排除提升現有防疫等級。香港計劃把這種新病列為法定傳染病,台灣也考慮跟進。
疾
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昨指,接獲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通報後,已要求防疫人員發現來自中東旅客,如有發燒症狀,應要求他們戴上口罩自行就醫;也對醫界發函,要求醫師若診治
到不明原因急性呼吸道疾病與急性腎衰竭,且有中東旅遊史患者,應將其收治到負壓隔離室治療。
英國健康保護局(Health
Protection Agency,HPA)前天把新病毒暫時命名為2012倫敦1號新冠狀病毒(London1_novel CoV
2012),並指來自卡達的49歲病患現僅靠體外心肺維生系統續命。該病患與約3個月前喪命的沙烏地男子,都驗出與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類似的新型冠狀病毒。
發燒逾38℃須隔離
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Odense University Hospital)公布,接收5名疑似感染新冠狀病毒患者,包括1男2女及2名幼童,全都到過沙烏地阿拉伯或卡達,回丹麥後因發燒入院。但昨晚宣布檢驗報告顯示僅是B型流感,並非新型冠狀病毒。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說計劃將新冠狀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考慮跟進,一旦列入,收治疑似病例的醫師就有通報義務,不通報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罰款9萬至45萬元。
世衛並發布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病例的識別方針,包括患者發燒逾38℃、咳嗽,需要住院,或有下呼吸道感染而非其他致病源引起,及過去10天曾與患者接觸者,都是需要隔離觀察的疑似病患。
「人傳人可能性高」
但中研院院士、病毒專家賴明詔說,以冠狀病毒易突變特性來說,未來人傳人可能性仍高。
(蘋果日報)
--
與SARS同源病毒 丹麥驚現5例
丹麥25日發現5人疑似感染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同源的一種新病毒。丹麥歐登斯大學醫院表示,已將5名病患隔離。5人的檢體已送檢,檢驗結果26日出爐。
歐登斯大學醫院主任醫師彼得森說:「5人有發燒、咳嗽,與類流感症狀。」彼得森說,5人有4人是一家人,父親曾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另一人與這4人無關,但去過卡達。
5人在丹麥當局建議去過沙國與卡達,且出現發燒、咳嗽、呼吸短促與困難者,應尋求醫療協助後前往醫院,結果發現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彼得森說:「不了解這個病毒的傳染途徑,因此加以隔離。我們尚無可對抗的藥物。」
世衛發布識別病例方針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識別新病毒可能病例的方針。根據「病例定義臨時指南」,感染類SARS病患的症狀可能包括高燒攝氏38度以上、咳嗽,且需要住院者應接受進一步檢查。
此外,10天內曾與可能或確診病患親密接觸的民眾若感不適,或曾至發現病毒地區旅遊民眾,也符合WHO列出的條件。
「親密接觸」的定義為曾與感染病毒者同地相處,或與病患在教室、飛機、計程車中隔鄰而坐。照護病患者也有相同風險。
WHO表示,新病毒與SARS「大不相同」,但迄今發生於中東兩個病例的嚴重性,令衛生官員高度警戒。兩個確診病例目前一死一病危。
沙國感染新病毒的男子今年初已死亡,卡達的49歲男子11日被從卡達送往英國就醫後,目前靠人工肺維生,情況危急。他也曾經去過沙國。
(聯合報)
--
丹麥傳新冠狀病毒 疾管局商防疫
昨日丹麥傳有五人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已發函醫院提高警覺與通報意識,並依院內感染控制指引加強醫院感控措施。國內目前尚無感染風險,今天與專家商討是否提升國內防疫等級。
一般冠狀病毒多只造成輕微呼吸道症狀,此種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疾病嚴重程度較高,兩名曾至阿拉伯及卡達地區旅遊的當地民眾,疑因感染此種新型冠狀病毒,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合併腎衰竭,其中一人不治。我國已接獲世衛組織通報。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目前還未證實丹麥五人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國內尚無傳染風險,民眾不用過度緊張。醫師如遇不明原因急性呼吸道疾病及急性腎衰竭患者,近期並曾至沙烏地阿拉伯或卡達等地旅遊,應以負壓隔離室治療,接觸者應戴上口罩,進行健康監測七天。
(中國時報)
--
丹麥遭隔離5人 並未染新型冠狀病毒
丹
麥傳出有五人疑似感染日前英國證實的新型冠狀病毒,已在醫院隔離治療,後來證實他們感染的是一般B型流感病毒,並非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
二十五日針對這種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同屬冠狀病毒家族的新型病毒,發布可能感染症狀辨識指南,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達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及
咳嗽等。
丹麥歐丹斯大學醫院主任醫師彼得森說,這五人有發燒、咳嗽和類流感症狀,已採取檢體送驗,由於不知道這種病毒傳染模式,醫院已將他們隔離,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這五人中的四人是同一家庭,父親曾去過沙烏地阿拉伯,另外一名患者也去過卡達;五人中有兩人未滿五歲。
醫
院表示,這五人是丹麥衛生當局二十四日呼籲曾去過卡達或沙國,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民眾與醫師聯繫後,主動聯絡醫院。英國衛生署二十
二日通報世衛,證實在一名卡達男子身上驗出這種新冠狀病毒,這名男子還在倫敦醫院治療,仰賴人工肺維生;另外一名證實感染的沙國男子,已在三個月前死亡。
WHO
二十五日對一百九十四個會員國發出這種新病毒「病例定義臨時指南」,呼籲醫護人員警覺發燒達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咳嗽需要住院者,以及十天內曾與疑似或確診
病患接觸,或曾至發現病毒地區而出現不適症狀者。WHO表示,尚無新增感染病例,但正持續調查,現在還不清楚新病毒傳播模式、感染人數,以及感染後是否都
為重症。
香港政府計畫將這種新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因應下個月的麥加朝聖,沙國衛生部也表示將加強監控。我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則表示,今天將邀集國內多位病毒專家開會商討防範對策,且發出醫界通函,提醒醫師小心不明原因肺炎又有旅遊史者。
(自由時報)
--
明年115天假 春節連放9天 民眾叫好 企業叫苦:太多了吧
行
政院昨核定明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總計全年放假115天、3個連續假日,包括農曆除夕及春節(2月9日至2月17日)計放假9天、兒童節及清明節併
同周休二日(4月4日至4月7日)以及中秋節併同周休二日(9月19日至9月22日)各連放4天假。春節連假長達9天,民眾昨紛紛叫好,旅遊業視為大利
多,將推優惠促銷活動,企業界則反應不一,有的質疑「太多了」,但有不少企業認為影響不大。
此外,明年元旦適逢周二,連同周休二日及今年12月31日(周一),也有4天跨年的連續假期。其他放假的紀念日與節日,包括和平紀念日(2月28日)、端午節(6月12日)和國慶日(10月10日),都於當天放假一天。
清明中秋皆4天
行
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昨表示,依「周休二日實施辦法及假期調整原則」規定,明年農曆除夕及初一(2月9日、2月10日)適逢周六、日,將於2月13、2月14
日(周三、四)各補假1日,次日(2月15日)為周五,予以調整放假,並於隔周的周六(2月23日)補行上班。至於中秋節9月19日為周四,次日周五調整
放假,並於前一周9月14日(周六)補行上班。兒童節及清明節併同周休二日(4月4日至4月7日)也放4天。
旅遊業將推促銷
行政院長陳冲昨強調,春節無論放6天或9天都不影響總放假天數,企業可彈性調整假期,「不影響競爭力」。業務員許秉豪說,春節假期大家都回鄉團聚,應固定放9天連假,不必每年討論,才符合民心。公務員薛紀雲說,3個連續假期可規劃和家人的旅行計劃。
新
竹縣六福村行銷公關部經理王永豪表示,連續假期對遊樂園是大利多,入園遊客人數會呈倍數增加,一定會推出多項優惠促銷方案和一連串表演活動,搶搭商機。雲
林縣劍湖山世界協理施樂萍說,連假有助推廣國內旅遊,將致力開發家庭旅遊客群,除部分園區大規模改裝、推出新設施與遊具,亦將與飯店共同舉辦促銷活動。花
蓮遠雄海洋公園暨悅來飯店行銷體系副總李成麗說,10月會開會決定明年各種優惠方案。
宏碁:影響有限
不過,對春節連假9天,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昨直言:「太多了吧!」年假期間上班薪水要加倍、增加僱主負擔,放這麼多天假,勞工回來上班會更累,往往要多適應幾天才能回復平日工作效率。
工總祕書長蔡練生則說,應不至於影響到工廠的生產力與產能,春節若加班,僱主本就會發紅包或給加班費,不覺得太超過。
至
於明年連假多又長,是否會造成企業競爭力下降,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說,台積電生產線全年無休,員工輪流休假,不會影響生產線調配。宏碁發言人汪島
雄說,對企業影響有限;台達電說,公司假期天數比政府規定還多,沒有影響。但化纖廠力麗主管說,春節9天連假將影響人事成本或出貨計劃,海關若放假,恐影
響提貨時程與船期,影響營收獲利。
(蘋果日報)
--
喔耶!明年春節放9天 寒假30天
行政院昨核定一○二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明年有三個連續假期,春節連假有九天,清明節連假四天,中秋節連假也是四天。
但因全年總放假日數不變,有兩個周六要補班。受春節連假影響,明年中小學寒假長達卅天。
明年春節將從二月九日放到十七日,也就是除夕放到初八,其中有一個周五(農歷初六)彈性放假,改到恢復上班後那一周的周六(二月廿三日)補班補課。
兒童節、民族掃墓節併同周休二日,從四月四日放到七日,一共四天。中秋節併同周休二日,從九月十九日放到廿二日,也是四天,但前一個周六(九月十四日)要補班補課。
教育部很早就決定明年寒假從一月廿一日起,加上之前的周休二日,等於十九日就開始放,收假日期則配合行政院彈性放假,一路放到二月十七日。但一開學就因周六補課,要連上六天課。
人事行政總處一周前呈報行政院的春節連假方案為兩案併陳,長版的九天方案外,還有短版的六天案;一度讓民眾非常失望。因此,昨天聽到行政院核定的春節年假有九天,很多上班族都高興喊「耶」!
聽到明年寒假長達卅天,學生們也說「好爽」。但有家長抱怨,標準寒假長度為廿一天,一下子多這麼多天,很難適當安排。台北市一位陳姓國小生家長抱怨,孩子往年都把寒假作業拖到最後一天寫,這回要連「編」卅天日記,比往年難度更高。
明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登載於人事行政總處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dgpa.gov.tw)。
(聯合報)
--
史上最爽 春節長假9天清明、中秋各連休4天 明年總放假115天
就
在基本工資決定緩漲之際,行政院對勞工釋出另項利多!根據最新核定民國一○二年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明年公務員不僅將有史上最長的一百一十五天放假日,春
節連價假期多達九天,另還有清明節、中秋節兩個連續四天的長假。人事總處解釋,這是兼顧企業與勞工權益的折衷版放假方案。
人事總處指出,歷年公務人員全年總放假日數介於一百一十日至一百一十五日,例如今年總放假日一百一十二天,明天放假一百一十五天雖平歷史紀錄,卻也符合慣例。
不過,企業界先前多次疾呼減少放假天數,避免衝擊企業拚經濟動能,不少企業主更主張春節應維持六天假期,政院最後卻核定春節九天、放假總天數史上最高的版本,也等於是向勞工釋出大利多。
人事總處主秘張念中對此解釋,在先前協調過程,企業界確實有建議放假不宜太過頻繁,但考量春節交通疏散,最後仍維持春節九天假期的版本,同時也取消二二八與國慶兩個連續假期,各方意見都有納入考量。
換言之,倘若依照人事總處規畫,包括二二八、清明、中秋、國慶日將有連續四天的彈性放假日,最後修正成為僅清明、中秋兩個四天長假。
不過,張念中也提到,今年底跨年適逢六日假期,十二月三十一日(周一)彈性放假,再搭配明年元旦(周二)放假日,等於也是四天連續假期。
根據政院核定放假日,明年三個連續長假都需要補假。農曆假期從二月九日(周六)放到十七日(周一)共九天,二月十五日(周五)彈性放假,並於二月二十三日(周六)補上班。
明年兒童節與民族掃墓節同一日且逢星期四,四月五日(周五)放假一天不用補班,因此連續假期為四月四日(周四)至四月七日(周日)。
中秋節九月十九日是星期四,九月二十日為(周五)彈性放假,並於九月十四日(周六)補班。
人事總處強調,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僅適用於政府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公營事業機構人員放假,原則上比照辦理,軍人放假規定,是屬於國防部主管權責,各級學校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
至於民間企業人員放假涉及勞動基準法相關事項,人事總處說,應依勞委會相關規定辦理。
(中國時報)
--
明年春節放9天 寒假長達30天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昨表示,行政院已核定明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農曆除夕及春節假期自二月九日至二月十七日(星期六至次週星期日),共放假九天;兒童節/民族掃墓節連假四天、中秋節連假四天。
下學期開學日228
為配合行政院彈性放假,下學期學校開學日訂為二月十八日,寒假由一月二十一日到二月十日長達三十天。
歷年公務人員全年總放假日數介於一一○日至一一五日,明年公務人員全年總放假日數為一一五日。
人
事總處指出,明年放假的紀念日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一月一日)、和平紀念日(二月二十八日)及國慶日(十月十日);放假的節日有:農曆除夕(二月九
日)、春節初一至初三(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兒童節/民族掃墓節(四月四日)、端午節(六月十二日)、中秋節(九月十九日),都在節日當天放假一天。
清明、中秋各4天連假
由於明年兒童節四月四日與民族掃墓節為同日,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兒童節與民族掃墓節同一日時,於前一日放假,逢星期四時,於後一日放假。
明年兒童節與民族掃墓節同一日且逢星期四,連續假期為四月四日(星期四)至四月七日(星期日)。
人事總處並指出,農曆除夕(二月九日)及農曆初一(二月十日)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於二月十三日(星期三)、二月十四日(星期四)各補假一日,但二月十五日為星期五,予以調整放假,並於次一週星期六(二月二十三日)補行上班。
中秋節九月十九日為星期四,次一日(九月二十日為星期五)調整放假,並於前一週九月十四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寒假長 教部︰提早因應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說,各縣市教育局及學校要提早因應,妥善安排學生的寒假作業。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說,以往中小學寒假多只放三個星期,明年寒假加春節年假,多放一個星期,學生們可能因此太鬆懈,家長和教師可提早幫忙學生規劃有意義的假期。
(自由時報)
--
台鐵訂票 擬自動組合分段空位
尖峰時段台鐵列車票一票難求,台鐵調查六成五北迴線旅客半年內曾買不到首選班次,從旅運人次推算,每月可能高達二十萬人買不到北迴線尖峰班次或太魯閣號。台鐵表示,明年底新車大量上路後會改善此問題,另將研擬修改訂票系統,未來可幫旅客自動組合分段空位。
「高興到想磕頭」
不
少買不到全程台鐵車票者,若分段買就有空位,如把台北到花蓮切成台北到宜蘭、宜蘭到花蓮,分開買就較易買到票。未來訂不到全程票者,不用再自己辛苦分段買
了,台鐵研擬修改訂票系統,取消現行台北到宜蘭或台北到花蓮各分配多少座位的配位措施,改採大區間如整個北台灣的選位方式,未來訂不到全程票時,系統會自
動尋找大區間內的分段空位,幫旅客自動組合成一張全程直達票。
台鐵指出,未來售票將更彈性,乘客更易買到票,也不會明明訂不到座位,上車卻發現
仍
有空位,但因修改訂票系統工程浩大,上路時程仍待評估。民眾陳小姐說,現在一張火車票要試訂好幾次才能買到,真的很痛苦,若台鐵系統以後能自動幫旅客組合
空位賣票,「真的讓人高興到想磕頭。」
(蘋果日報)
--
中秋 最易集體食物中毒 肉沒烤熟 保鮮不當 平均21起
周
日是中秋節,很多人準備烤肉慶祝,據衛生署資料顯示,每年九月為國人最容易發生集體食物中毒的月份,自一九八一至二○一一年,三十一年來九月集體中毒事件
累計達六百七十六件、平均每年九月發生二十一點八件;推測與民眾中秋烤肉吃進沒烤熟或保鮮不當食物有關。醫師說,民眾烤肉時切記將生、熟食分離,且肉品須
烤熟再吃。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召開中秋烤肉衛教記者會,並公布自一九八一至二○一一年國內二人(含)以上集體食物中毒統計資料,結
果
顯示,最好發集體食物中毒的月份是在九月,共多達六百七十六件、平均每年九月有二十一點八件,最少的是十二月累計共二百九十六件、平均每年十二月九點五
件,兩者差距逾一倍。
肉類蔬菜應分開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餐飲衛生科長鄭維智說,集體中毒每年以九月最多,推測是因中秋節多在九月、民眾有烤肉習慣,許多民眾烤肉時未注意食材清潔、保存,以致吃到含致病菌食物,造成腸胃不適等食物中毒症狀。
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洪志聖說,每年中秋節後,因吃不潔烤肉造成嘔吐、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病例約增二成。
洪志聖建議,民眾在烤肉前應將食材洗淨,燒烤時將肉類、海鮮、蔬菜分開處理,避免食材交叉污染,且要吃烤全熟的肉。
醃製沾醬鈉破表
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營養師陳怡婷也說,民眾烤肉時常吃醃製肉類,又沾烤肉醬等,易造成鈉攝取過量,以玉米半根、香腸一支、醃製肉片三片等食材,搭配
五十克烤肉醬為例,鈉攝取量為一萬五千毫克,較衛生署建議一餐鈉攝取量約八百毫克,高出標準十七倍多。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張志華說,民眾吃太鹹易使高
血壓患者血壓升高。
烤肉注意事項
★烤肉前應將食材洗淨,肉品須烤熟食用,降低食品中毒的機會
★燒烤應將肉類、海鮮、蔬菜分開處理,減少食材交叉污染的機會
★未烤完的食材應冷藏,再度食用前應高溫加熱
★食用烤肉後,若出現嘔吐、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烤肉時應減少烤肉醬、醃製肉類等高鈉食品,因鈉攝取過量,不利於心血管健康,且可能使高血壓等宿疾復發
(蘋果日報)
--
中秋烤驗 血壓失控增2成
中
秋節到了,全民運動瘋烤肉,但一嘗烤肉香的代價,卻可能教血壓失控飆升。醫院門診統計,最近高血壓患者激增2成以上,本來沒高血壓的,一下子高了起來,而
高血壓老病號,也突然控制不好,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一問之下,全是禁不起嘴饞,誤觸月餅、烤肉、沾醬、酒類、運動飲料等5大秋節NG食物。
一名40歲、在夜市擺攤賣大腸包小腸的中年男性,日前就急忙跑到新光醫院掛急診,一量血壓,竟已飆高近180亳米汞柱,原來有高血壓病史已5、6年的他,一直用藥控制良好,但最近生意難做,捨不得丟掉賣不完的香腸,只好一股腦全往自己肚裡塞。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適吉指出,中秋「烤」季效應已開始發酵,上門求診的高血壓患者較平常足足增加2成以上,而5大NG食物,就是肇事主要元凶。
蔡適吉解釋,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鈉,攝取高鈉,會讓水分滯留人體無法排出,循環血量增加,導致血壓上升;另外也會造成交感神經反應性增強,讓高血壓雪上加霜,增加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腎病變等器官損傷的潛在風險。
不過,高血壓患者並非完全不可吃月餅、烤肉,醫師建議,月餅切片分食,別挑高膽固醇、高鈉的鹹蛋黃口味,烤肉少吃香腸、培根、海鮮,多吃香菇、青椒等青菜,減少使用烤肉醬都是好方法。
蔡
適吉強調,現有5大類降血壓藥物中,以新一代ARB類藥物副作用較低,且已有二合一或三合一複方藥物,搭配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或利尿劑等降壓藥,常常能發揮
「一加一大於二」的降壓效果。除了降壓效果較佳,這種複方藥也可以讓各藥物間的副作用互相抵消,減少病患的藥丸數量,增加服藥順從性,減少健保藥費負擔。
以健保今年通過給付的新一代三合一複方藥物為例,一天僅需服用一次,一次僅需一顆,打破過去慢性病患一整天藥不離手的困擾。
(中國時報)
--
啤酒醃肉 致癌物質不下肚
中秋節烤肉,選對醃肉方式可以大幅降低致癌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肉品經過高溫燒烤容易產生異環胺(HA)等致癌物質,因此原則上不該太常吃烤肉。若只是要應景在中秋「烤」一下,建議可用啤酒、紅酒或是橄欖油等適度先將肉醃一醃,等於上一層保護膜,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致癌物產生量。
一般人以為要把肉烤焦了才有致癌風險,林杰樑指出,其實不然。他表示,使用高溫烹調肉類食物的過程中,就可能產生致癌異環胺,且烹調溫度越高、烹調時間越長,產生的異環胺也就越多。
林杰樑指出,異環胺會導致染色體突變,目前認為可能與大腸癌、乳癌相關。台灣近年新增最快的癌症就是大腸癌、女性乳癌則有發生年齡下降趨勢,因此為了遠離風險,日常烹調本來就應該盡量減少採用燒烤等「高溫」烹煮肉類的方式。
如果一定要烤肉,近年來有研究發現,事先在醃肉的醃料上做些調整,有助於降低烤肉時異環胺的產生。
例如有研究顯示,烤肉前先以啤酒浸泡6小時以上,可以降低部分異環胺達88%,如果沒有啤酒,用紅酒也可以降低約40%。
不過,由於烤肉多半是闔家團聚,並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接受以酒來醃漬肉類,這時可以改採另一個配方。
林杰樑表示,另一項研究顯示,使用大蒜、洋蔥、加上檸檬汁,以及橄欖油,在烤肉前一天就開始醃肉,估計也可以降低部分異環胺達90%。
他表示,這種醃肉方式可以在肉類外表形成保護膜,藉以降低異環胺的產生量。建議烤肉前一天,可以用1大顆的洋蔥、2瓣切碎的大蒜、1/2杯的橄欖油、加上適量檸檬汁,這樣的醃料比例,先將肉醃好。
除了調整醃料組合,不易烤熟的食物,像是雞翅、雞腿等,可以先煮熟再烤,如此一來可以減少烹調時間,食材不易烤焦,也能減少高溫致癌物質產生。另外,也可使用鋁箔紙包裹烤料,或是用烤盤替代烤網,讓食物受熱均勻。
健康過中秋 先烤蔬菜再烤肉
中秋節烤肉先烤蔬菜再烤肉,可以避免吃進過多脂肪及鹽份!
衛生署衛生教育推動委員會昨日提醒民眾,採買烤肉食材時,要注意生、熟食要分開,記得要用冰桶保存生鮮食材,烤肉時也要注意通風,以免吸入烤肉燒碳產生的一氧化碳之外,食物油脂經加熱後會產生多環芳香烴(PAH),那是會致癌的油煙,吸入過量會危害人體健康。
營
養師陳怡婷表示,民眾烤肉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吃了太多肉、喝了一大堆的含糖飲料及吃下一堆的烤肉醬。以市售5人份烤肉餐為例,1人份的烤肉餐點中,平約含
有鈉1萬5千毫克、脂肪330公克及總熱量1600大卡,分別為每日營養素攝取量基準值的15、15及2倍,若過度食用,不只是熱量攝取過高的問題,鈉與
油脂的過量攝取也會造成身體負擔。提醒民眾烤肉時多用心,運用食材替換搭配,多攝取纖維質,先烤蔬菜再烤肉,先吃飽蔬菜後,就不會吃下太多的肉,才能烤得
健康。
陳怡婷也建議民眾,多選擇新鮮魚類做為烹調食材,少用加工食品例如香腸及培根等,而在油脂方面,香魚及秋刀魚的油脂含量較少,又是當季魚,民眾可以多選擇替換;至於烤肉醬,建議稀釋後再刷,可以減少吃進烤肉醬的量。
藥膳專家林秋香教民眾,秋節烤肉時可以多烤玉米筍,因為它可以利水、消腫,烤青椒不僅含有纖維質,也含有維他命C,有利排除毒素,也可以多烤地瓜,因其富纖維質有助消化。
(自由時報)
--
洗臉水溫 應貼近體溫
Q.請問洗臉要用冷水洗嗎?或是用溫水也可以呢?
A.民眾用於洗臉的水,其溫度以室溫或貼近自己體溫的水溫為佳,例如夏天使用一般水龍頭的常溫水,而冬天則可使用攝氏約35度的溫水,主要以肌膚感覺舒服為主,不要因水溫與體溫之間溫差過大,使肌膚受到刺激。
過度清潔恐發炎
洗
臉次數與產品選擇也須注意,建議每天早晚各洗一次臉即可,油性肌膚者2次洗臉都應使用洗面乳,若仍覺得臉泛油光,可再輔以清水洗臉。乾性肌膚者建議早上以
清水洗臉、晚上才使用洗面乳,洗後以肌膚感到舒適不緊繃為佳。過度以洗面乳頻繁清潔肌膚,恐會破壞臉部的水、油平衡,易使肌膚敏感、發炎。
(蘋果日報)
--
點藥緊貼眼球 婦刮傷角膜
一位患有慢性結膜炎的中年婦人,迷信眼藥水點越多越有效,每次點眼藥水都緊貼眼球點五、六滴,結果眼球因瓶口摩擦,導致角膜刮傷。醫師表示,眼藥水大多含有防腐劑,過量使用恐致結膜炎,且角膜刮傷若惡化成潰瘍,還可能因而失明。
收治病例的書田診所眼科醫師廖昶斌昨說,婦人單手點眼藥水,藥水常滴到睫毛或眼皮才流入眼睛,且瓶口頻繁碰觸致角膜刮傷,經用藥後恢復正常,若延誤治療,恐引發角膜潰瘍。
點太多反致結膜炎
廖昶斌說,正確的方式應以慣用手拿藥水瓶,另一手支撐慣用手讓藥水瓶口與眼球保持約三公分距離,曾有患者把眼藥水點在眼皮上,導致眼藥水沾染皮膚或睫毛的細菌,而造成感染。
目前市售眼藥水可合法含防腐劑,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主任賴旗俊因此建議,民眾點眼藥水每次一滴即可,否則恐點進過量防腐劑,反致結膜炎。
使用眼藥水注意事項
★眼藥水一次點一滴即可,點太多恐因防腐劑過量傷害健康
★須點2種以上的眼藥水時,應隔3~5分鐘
★點眼藥水正確姿勢應雙手輔助,藥水瓶開口距離眼球約3公分
★應避免單手點眼藥水,預防藥水沾染睫毛、皮膚,讓細菌流進眼睛致感染
★若點完藥水後,眼睛有刺痛感,應立即停用盡速就醫
(蘋果日報)
--
嬤點眼藥水刮傷角膜 越點越模糊…
秋
高氣爽,不少人因眼睛乾澀而需點眼藥水來潤濕,不小心被藥水瓶刮傷角膜,視力明顯下降,只好緊急就醫治療。
國泰內湖分院院長林思源發現,點眼藥水不慎刮傷角膜的個案經常可見,入秋後明顯增加,且大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家。他們不是看不清楚眼睛的正確角度,亂點一
通,就是手不穩,點眼藥水時常出問題。
台北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指出,不少患者在眼科門診試著點眼藥水時,方法都是錯誤的,比如有人習慣用單手點眼藥,有人點眼藥水時藥水瓶緊貼眼球,有
人怕沒點到,就多點幾下,也有人只是將藥水點到睫毛上。
廖昶斌說,多點幾下眼藥水,或是把眼藥水點在睫毛上,頂多是浪費眼藥水,或沒發揮效果。可是一旦藥水瓶接觸到眼球,就可能將角膜刮傷。
最近有一位年近80歲的老阿嬤,眼睛長期乾澀不舒服,每天眼藥水,沒想到越點視力越模糊,就醫檢查才發現她每次都把藥水瓶緊靠著眼球點藥,結果不小心把角
膜刮破,造成感染。
林思源表示,角膜刮傷破皮,一般只要點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膏,2、3天就可痊癒,怕的是有些患者眼球表面有感染原,並從傷口進入角膜裡面,就可能引發後續
感染,直接影響視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穎正發現,大多數老人家手常會抖,增加點眼藥水的難度。他建議手不穩的患者,不妨請家人代勞,避免角膜受到傷害。
點眼藥水3步驟→
1.頭往後仰,眼睛往上看。
2.以沒拿眼藥水的手,食指中指一起拉下眼皮。
3.將拿眼藥水的手靠在拉下眼皮的手背上點藥。
(聯合晚報)
--
點眼藥水怕失準刮傷角膜反效果
一名70多歲老婦人因慢性結膜炎看診,點了一星期的眼藥水後,卻愈不舒服,眼睛不僅刺痛,還伴隨異物感,直覺是藥水品質不好,回醫院複診後,才發現原來是點眼藥水方式不正確,造成角膜刮傷、破皮!
台北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表示,臨床上常有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因點眼藥水後不適上門求診,排除因體質造成的藥物過敏和不舒服,部分原因多是點眼藥水方式不正確,造成角膜受傷。
這名老婦人上門求診時表示,點眼藥水時眼睛會有刺痛感,初步檢查角膜有些微刮傷、破皮,請婦人示範點眼藥水方法,才發現婦人習慣以單手,將藥瓶靠在眼眶旁,又怕滴不準,藥水頭來來回回移動,因此刮傷角膜。
這名婦人所幸發現得早,約休息一周角膜傷口就自行癒合,但若拖延發生感染,角膜恐潰爛。
廖昶斌說,很多民眾常怕眼藥水點不進去,多點幾滴,但眼睛空間有限,藥水溢出造成浪費,還不至於對眼睛有多大影響,若直接將藥水近距離靠在眼周,一旦不慎易造成角膜破皮,若此時眼藥水頭不慎被病原菌汙染,還恐愈點愈糟。
廖昶斌提醒,點眼藥水正確做法,應採坐姿,第1步:頭先向後仰、眼睛往上看;第2步:以慣用手拿眼藥水,沒拿藥水的手的食指及中指併攏一起拉下眼皮;第3步:將拿藥水瓶的手靠在拉下眼皮的手背上點眼藥水。
廖昶斌說,很多民眾習慣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拉開眼眶,滴眼藥水,但另一手易因懸空,無法穩定和眼睛保持一定距離;以正確方式,將手靠在手背上,此時眼藥水和眼睛距離不至於太遠,更能避免藥水滴不準。
(中國時報)
--
掌握333原則 避外食地雷
根據聯合利華飲食策劃與台灣營養基金會外食族飲食營養調查,發現超過7成民眾認為外食不營養,營養師吳佳穎表示,外食地雷不少,包括高油脂、高熱量等,但只要掌握三餐按時吃、少鹽少糖少油脂、多纖多穀多鈣的3餐、3少、3多,簡稱333原則。報導╱張雅淳 攝影╱陳逸宏
這
份外食族飲食營養調查也顯示,高達9成8的外食族願意支付更多金錢選擇較健康料理,不過,大多數餐廳為了使菜色口味符合大眾口味,常會添加較多調味料、油
脂,若長期吃這些高油脂食物,會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另外,外食族普遍較少吃蔬果,也會因此缺乏纖維質,容易造成便祕、排便不順,甚至可
能成為大腸癌的危險族群,還有三餐也要按時吃,才不會飢餓地大吃大喝,容易攝取過多熱量。
【這樣做】飲食黃金比例
以外食餐盤為準,下方份量應是米飯,建議選糙米飯,上方3格中,2格為青菜,1格為肉類,如此就能符合米飯:青菜:肉=3:2:1的黃金比例。
多纖維助排便
多數外食族很少吃蔬果缺乏纖維質,全榖類含豐富纖維質,如薏仁、地瓜等。另外,外食易缺乏鈣質,建議多喝牛奶或多吃小魚乾等高鈣食物。
建議慎選菜色
中式料理要避免勾芡、油炸類如糖醋排骨,熱量高、調味料也太多,可選蒸魚等清淡料理。西餐則避開加奶油食物如濃湯,可選蔬菜湯較健康。
觀察餐廳環境
建議觀察餐廳地板是否油膩,桌椅是否乾淨,自助餐要注意擺放菜色地方是否有玻璃罩,或服務人員是否有戴口罩,以免口水噴入菜餚中。
【專家說】
餐廳使用食材是否安全,消費者難得知,但若餐廳注重衛生,通常代表自我要求較高。
(蘋果日報)
--
確清潔 單車基礎保養撇步
騎單車是一件對身體有益、對環境友善的事,單車與汽車、機車一樣,使用一段時間,就需保養維修,不但能讓下一次騎乘時更順暢,也能延長單車壽命。社區大學單車維修保養老師程計源表示,騎單車運動風行一段時間了,騎久的單車應定期檢查與正確保養,才能讓單車保持最好狀態。
【清潔單車】★沖洗
單車使用一段時間,輪胎、車架和鏈條上會沾上灰塵,此時可用蓮蓬頭從單車上方將水往下沖淋。
注意
水柱的力道勿過大,且需避免直接沖在踏板與車身連接處、鏈條或輪軸上,以免單車原廠的保護油被水沖掉而生鏽。
★晾乾
沖洗時水會流進車架中空管內,有些車架下方有小孔洞能讓水流出,但效果不佳,可將單車倒立晾乾。
注意
下雨天騎單車時,雨水也可能流入車架中空管內,必須將座椅抽出,單車倒立晾乾,避免生鏽。
Step1 晾乾單車時,要先打開調整座椅的開關,並將座椅與支撐架整支抽出。
Step2 將整台單車倒立,並用電風扇吹乾,可加速水分蒸發並讓車架內的水流出。
★刷輪框
輪框易卡細砂石,導致煞車器無法夾住輪框使單車馬上停止,程老師建議,下雨天騎單車後或覺得煞車不順時,就用菜瓜布沾水刷洗輪框,最後再用衛生紙擦拭乾淨,就能延長煞車器使用壽命。
★導輪與張力輪
變速車後輪有兩片齒輪,靠近輪軸為導輪,可引導變速,張力輪是在變速後將鏈條撐開,使踩踏時不落鏈。
Step1 將鏈條從張力輪拿下來,用一字起子刮除齒輪上污垢,最後用乾淨棉布擦拭。
Step2 將張力輪往左扳開會看到下方導輪,用一字起子刮除導輪齒輪上污垢,用棉布擦乾淨,並將張力輪與鏈條歸位。
【檢查保養】★鏈條
想用清潔油保養只能用在鏈條上,鏈條黏有污垢就需保養,其他像踏板與車身連接處、煞車器和輪軸等都不能用清潔油,避免破壞原廠潤滑油。
注意
市面賣的潤滑油又稱黃油,雖能潤滑,但因質地濃稠易沾黏灰塵,不適合用在單車鏈條上,應選購萬用清潔油保養鏈條。
Step1 將清潔油噴在棉布上,勿用毛巾,因棉絮易卡鏈條中。一手用棉布包住鏈條,一手轉動踏板,鏈條轉動時即清除污垢。
Step2 最後用不要的牙刷從鏈條上、下方刷掉鏈條裡的髒污。
Tips:當踩單車時,覺得鏈條鬆、難施力,可在鏈條上放鏈條規,若鏈條規兩端尖角掉入鏈條中,表示鏈條已太鬆或是壞了,建議盡快更換,以免鏈條斷掉發生危險。
★變速線
檢查車輪上的變速線末端是否有用鋁尾套包住,因末端鋁線細又尖銳易刺進皮膚造成受傷。可自行購買鋁尾套包住變速線末端後以尖嘴鉗固定。
★輪胎
1個月用手往輪胎兩側按壓檢查1次,有凹陷需打氣,否則碰到尖物易刺破內、外胎。正確檢查方式為從輪胎兩側向內按壓即可。
【專家說】
若鏈條斷裂,有些人為省錢會用重覆性快釦將鏈條重新接上,但重覆性快釦容易扣上,也易脫落,易造成騎乘危險,建議直接換新鏈條;另外,平時有空可以檢查車架是否有裂痕,若有裂痕須盡速送修,讓專業廠商評估是否換零件、焊接或換車架,以免騎乘時車架斷裂造成受傷。
【那裡買】
萬用清潔油在大賣場、五金行可以買到,1瓶大約100~150元。鋁尾套可在單車行買到,1個約2元。
(蘋果日報)
--
獲通知需立住院 醫院被批不合理
案例
台北施先生投訴指出,太太罹痔瘡到新北市汐止區綜合醫院就診,醫師診斷後表示須有空病床,才能開刀,要他們接電話通知當天到院,未報到則無法保留床位。施先生表示無法接到通知立刻請假,院方卻表示無法配合他們時間,讓他不能接受。
專家意見
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說,醫院會依手術急迫性及術後是否須住院照護來安排,痔瘡術後護理很重要,須住院照護,因此病床數不足時,較難事先安排開刀時間,建議病患依需求選擇醫院,並與院方多溝通。
醫療糾紛申訴管道
★各地衛生局
★消基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會 (02)2700-1234 (04)2375-7234
★《蘋果》爆料投訴專線 0809-0120-555
(蘋果日報)
--
通識課程開太少 大四生被迫買課 選不到怕延畢 po「2千元跪求」
目前各大學正值選課高峰期,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昨舉行記者會,抗議必修的核心通識課程開太少,有大四生怕選不到課被迫延畢,只好上臉書開出每門課一千至二千元的價碼買課,批評學校造成這波買賣課歪風。
台師大學生自治會昨公布七百五十名大二到大四生的問卷結果,發現在必修的六大核心通識課程中,哲學領域最難搶修,目前有高達三成九的大四生尚未搶到課、還未修過,大二、大三生更有八成六的人沒搶到課;而依規定在六大課程中,學生必須各修一門才能畢業。
學生自治會並公布校內學生在臉書的對話,有人直接po文:「我想買課,哲學入門,要出一千元跪求。」也有人開出哲學入門二千元的價碼,詢問是否有選到課的人願出售。
校方允協助加簽
台師大學生自治會長謝慧霆批評,因學校開出的核心通識課程不足,迫使學生出錢買課,以求如期畢業。台師大東亞學系四年級學生何世昌說,這學期未選上哲學領域的核心通識課程,很擔心明年無法畢業。
台師大副教務長劉美慧說,未選到核心通識課程的大四學生可向老師或學校反應,校方會協助加簽,不會讓學生因此延畢。台師大主秘林安邦說,會檢討目前的選課流程,至於開價買課若查證屬實,會對學生輔導。
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的學生張芷菱說,一些熱門的通識課程很難搶到,有些同學會透過請喝飲料等方式請別人讓課給他,沒聽說有直接的金錢交易,但這確實反映學校開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請學妹讓選課權
台灣大學林姓研究生說,大四學生為求畢業,常會請同學或學弟妹讓出選課權,通常是請客或以另一門課交換,涉及金錢交易的案例很少。
(蘋果日報)
--
選不到通識課 台師大生抗議
大學生選不到通識課,於是用錢「買課」?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昨天痛批校方在核心通識課程的開課數目嚴重不足,有學生選不到課而延畢,甚至有人在網路PO文想「買課」或「賣課」。
台師大主任秘書林安邦回應,經調查,在網路上說要賣課的學生說只是開玩笑;通識課程量整體供過於求,但部分課程太熱門、人數爆量,有些學生可能因此覺得選不到課。
台師大學生會權益部課程小組組長黃師揚說,學校的通識核心課程分六大領域,須至少各修一門才達到畢業門檻。但開課數目嚴重不足,尤其是哲學領域;開學後二周,學生會發問卷,回收到七五○份。
台師大學生會統計問卷發現,仍有四成大四學生未選到哲學領域通識,大二、大三生更超過八成;數學與科學思維領域亦有二成五大四生尚未修過。
「我想買課,哲學入門急需,拜託好心人」、「星期三哲學入門兩千元,有人願意出售嗎?拜託拜託」有台師大學生擔心搶不到通識課而在臉書上出價「買課」。但有人義正嚴詞回應,不要帶起買賣風氣。
據了解,學生若想彼此「換課」,會先取得彼此默契,約好同一時間退選和加選。
黃師揚表示,學生會更注意到網路上買、賣課的文章,但不確定是否真有交易行為。主秘林安邦說,校方進一步了解情況,找到在網路上表示要賣課的大三學生,學生表示,說要賣課僅是開玩笑。林安邦說,如果學生真用金錢買賣課,是不適當的行為。
林安邦表示,本學期加退選結束後,核心通識課程尚有五五七個缺額,其中哲學領域有四十六個,顯示通識課程應無不足情形,但針對學生訴求,校方與通識中心會再討論,盡量滿足學生需求;並再檢視選課流程,讓選課作業更周延。
(中國時報)
--
台師大通識課不足?上網喊價買課 一門課喊到2千元
有大學生為搶上熱門通識課,竟在網路上喊價買賣!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昨天指控,因校方通識課程開設不足,使學生在網路公開喊價買賣「上課權」,價碼從數百到上千元不等,尤其是哲學領域的通識課竟有人喊到二千元。
台師大學生會長謝慧霆表示,校方規定每名學生大學四年,須在六個領域各修一門通識課,以大學部人數除上八學期,每領域通識課應有九百廿六個名額,但哲學、數學和公民三個領域的通識課名額都嚴重不足。
學生會擺設「選課抱怨區」攤位,短短兩週即有七百五十多位同學填寫對選課問題的不滿及意見。
台師大學生會提出臉書上學生對話佐證,有台師大學生寫著:「我想買課,急需」、「出一千,跪求。」「哲學入門二千元,有人願出售嗎?」
對於買課傳聞,台師大主秘林安邦表示,校方找到一位在臉書上寫著「順利賣出課了,謝謝大家」的大三學生,不過這名學生正在國外當交換學生,他聲稱只是開玩笑。
台師大︰通識課還有缺額 大四生有優先選課權
林安邦並表示,這學期通識課的缺額還有五百五十七名,哲學領域有四十六個缺額,甚至有課只有十人選修,且大四生有優先選課權,學生延畢應不是修不到通識課;上課權不宜買賣,對想要買賣的學生,校方要介入輔導。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表示,台師大是頂尖大學,通識課要用買的當然不宜;如果是通識課總數開設不足,影響學生畢業,教育部會加以了解。
台大學生會長林韋翰表示,台大熱門的通識課也要搶,不過因為加簽授權碼要登記學號,無法轉讓,沒聽過買賣問題;超額的通識課,有老師會小測驗決定誰能修課,也有老師用抽籤。
中央大學教務長李光華表示,中大通識課分四領域,學生只要任選三個領域任一門課即可,且可採百人大班上課,即使搶不到最熱門的,也有其他可選。
成大教務長林清河則表示,二、三年前通識課開較少,也曾有學生買賣上課權的傳言,後來多開課,選課電腦登記也設計成不能私相授受,已解決搶課問題。
(自由時報)
--
搶錢 北市垃圾袋比新北貴6元 差價1年超過千萬 環局挨轟圖利
雙
北市民倒垃圾都要買專用垃圾袋,但價格差很大!北市議員昨質疑,北市府同規格、數量的大宗專用垃圾袋採購,發包製作的廠商有價差,更比坊間垃圾袋零售單價
貴,疑涉圖利,北市一百二十公升專用垃圾袋單價五十四元,新北市下月一日降調後僅四十八元,北市足足貴六元。北市環保局辯稱合法,民眾批北市府搶錢。
北市議員林世宗昨開記者會指出,北市與新北市專用垃圾袋分為三到一百二十公升等七種規格,一百二十公升每包五個、北市共賣二百七十元,單價五十四元;新北市下月起調降賣二百四十元,單價四十八元。他說,即使新北市現每包二百五十二元,單價五十元,北市仍貴四元。
須攤還焚化廠費用
林
宣稱在台北後火車站買材質、規格與專用垃圾袋相同的一般垃圾袋,十四公升一包二千一百六十個,共一千零五十元,單價零點四八元,比北市專用垃圾袋單價六點
三元,便宜五點八元。他也發現環保局發包兩家廠商製作同規格、數量的垃圾袋,單價六點一元與四點四元,計算價差一年高達六百多萬。他批,天龍國專用垃圾袋
比坊間貴,一年差價破千萬,質疑環保局涉違法圖利。
北市環保局主祕盧世昌昨說,北市要攤還焚化廠建置費,專用垃圾袋售價才比新北市貴,且須加檢驗費等費用,才比坊間零售垃圾袋貴。發包兩廠商是因數量龐大只給一家怕斷貨,依《採購法》公開招標,絕無不法。政風處科長陳文玲說,將調查有無不法。
「為何北市不降價」
北市主婦姜小姐批,北市硬要搶錢,油電雙漲連垃圾袋也被貴到。北市民眾郭小姐質疑,「新北市可降價,為何北市不能?」
(蘋果日報)
--
垃圾袋比新北貴 北市:品質較高
台北市議員林世宗昨天指出,北市專用垃圾袋價格比零售貴,每年價差上千萬元;甚至比新北市專用垃圾袋昂貴,如民眾常使用的14公升小型垃圾袋,每個平均6.3元,但新北僅5.6元,質疑市府涉嫌違法圖利。
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盧世昌說明,北市專用垃圾袋與坊間不同,是垃圾費計價容器,品質較高,另內外袋均印刷專用垃圾袋標誌及宣導文字圖樣,也黏貼防偽標籤,加上人工方式逐袋黏貼,故成本高。
不過,林世宗說,坊間垃圾袋材質及規格與環保局相同,零售商店14公升每包2160個,售價1050元,平均每個0.486元;北市專用垃圾袋一年採購1800多萬個,單價高達0.86元,官方與民間價差77%。
林世宗表示,市府今年4月與德賢塑膠公司簽約作專用垃圾袋,120公升袋31萬7000個,預算單價6.15元;但與東鴻塑膠公司簽定31萬7000個,單價4.487元,兩公司不僅有價差,也比市價4.08元高。
他說,北市120公升袋,每套5包、售價270元,但新北市同樣容量垃圾袋售價240元,政風處應介入調查,查明疑似違法圖利的真相,向市民清楚交代。
新北市環保局說,目前120公升袋5包價格為252元,預計10月1日降價至240元。
但盧世昌說,若由單一廠商承製,無法交貨時影響甚巨,故採「複數決標」方式招標,每種規格垃圾袋均有2家以上廠商得標承製。而東鴻公司曾在原物料價格低時購足存量,故價格較低,符合採購法。
北市政風處第二枓長陳文玲說,依採購法,市府可採「複數決標」,由不同廠商得標,至於議員所說的「價差問題」,須再進一步調查。
(聯合報)
--
垃圾袋大量買反而貴 挨批圖利 議員:同材質、規格垃圾袋較環局採購便宜近5成 環局:專用袋須加印字樣、貼標籤不能一概而論
環
保局垃圾專用袋大宗採購,價格理應比市售的一般垃圾袋便宜,但市議員調閱資料發現,相同材質、規格的垃圾袋,環保局專用袋比市售價高出四七至七七%,一年
差價破千萬,有圖利廠商之嫌。環保局回應,專用袋須加印宣導字樣、貼防偽標籤,規格限制多,不能和市售垃圾袋一概而論。
議員林世宗廿六
日
指出,北市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後,民眾須到商店購買指定的垃圾袋,材質規格和環保局所用的差不多,以一二○公升為例,商店每包二七○個,售價一千一百
元,平均每個四.○八元;相較之下,環保局專用袋今年採購六十三萬四千個,每個單價高達六.一五元,差額高達五○%。
另十四公升是一般家庭最常用的規格,坊間賣價平均一個○.四八六元,市府專用袋年採購量一千八百萬個,單價達○.八六元,差額七七%,議員質疑有圖利廠商之嫌。
環保局主祕盧世昌解釋,環保局專用垃圾袋品質要求比一般塑膠袋更高,內袋、外袋印刷標誌及宣導字樣,送檢驗測試耐撕、耐摔度,人工黏貼防偽貼紙,單張抽取包裝及售後保固等,成本較高,不能和一般垃圾袋相比。
議
員也說,環保局招標過程令人質疑,相同規格、採購量的垃圾袋,不同廠商價差高達十七至四一%。環保局今年向德賢塑膠、東鴻塑膠分別採購卅一萬七千個一二○
公升專用垃圾袋,德賢單價六.一五元、東鴻四.四八七元,每個垃圾袋就差了一.三七元!其餘規格也都有價差,要求政風處調查,是否涉及不法。
盧
世昌回應,因每年採購五、六千個專用袋,若由單一廠商承攬,無法依約交貨,將嚴重衝擊全市垃圾收運作業,因此專用袋招標採取「複數決標」,開出七種需求規
格,每種均開放二家以上廠商得標承製,另像廚餘回收也採同樣作法,確保供應不斷絕,「『複數決標』是雞蛋不能放同一籃子的概念。」
因此,儘管東鴻、德賢兩家公司價差甚大,都低於底價。就往年得標價來看,東鴻因原料存量充足,能壓低售價,德賢雖不跟進低價,但價格仍屬合理,招標流程一切合法。
(中國時報)
--
Google街景 看見大堡礁
Google地圖推出「海底散步」新功能!原本的Google街景服務,可以讓你走在馬路上瀏覽路上風光,現在Google街景支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觀,你可以從沙灘一路散步走進海裡,飽覽海龜、熱帶魚、珊瑚遍布的大堡礁海底風光中。
這個新功能已經上線,只需用電腦的網路瀏覽器開啟http://tinyurl.com/8gwqocf,就馬上可以下海去看大堡礁!
(蘋果日報)
--
安迪威廉斯癌逝 享壽84歲
以《月河》一曲(Moon River)聞名全球的美國歌壇傳奇人物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辭世,享壽84歲。公關人員昨表示,安迪威廉斯與膀胱癌奮戰1年後,於前晚告別人世。
雷根推崇「國寶」
安
迪威廉斯的歌唱事業在1960年代達到高峰,他的《月河》是1961年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主演名片《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的主題曲,大紅大紫,並在1962年獲頒葛萊美獎(Grammy)年度最佳專輯。他的另一名曲是1970年電影《愛的故事》
(Love Story)主題曲,他共得過18張金唱片與3張白金唱片,已故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曾推崇他是「國寶」。
安迪威廉斯常主持葛萊美獎和金球獎(Golden Globe)頒獎典禮。2006年安迪威廉斯曾來台舉辦演唱會,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連戰全都出席聽歌。
2011年11月安迪威廉斯曾表示,醫生診斷出他罹患癌症,但他仍要繼續表演工作,等於自1938年出道以來,演藝生涯長達75年。
安迪威廉斯84歲
★生卒:1927/12/03~2012/09/25
★身分:歌手、唱片製作人、演員
★家庭:曾兩度結婚,有3名子女
★名曲:
月河《Moon River》
奪標《My Way》
《愛的故事》主題曲《Where Do I Begin》
《教父》主題曲《Speak Softly Love》
《出埃及記》主題曲《The Exodus Song》
《西城故事》主題曲《Tonight》
(蘋果日報)
--
美國傳奇歌手 安迪威廉斯病逝
出道七十五年,曾來台演唱的美國老牌歌手安迪威廉斯,在與膀胱癌搏鬥一年後,廿五日晚病逝密蘇里州家中,享壽八十四歲。安迪威廉斯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最知名的一首當推贏得奧斯卡最佳歌曲獎的「月河」(Moon River),也是一九六一年電影《第凡內早餐》主題曲。
嗓音柔滑的安迪威廉斯是美國的傳奇歌手兼節目主持人。一九二七年出生於愛阿華州,一九三○年代末期和其他兄弟組成四重唱,一九五二年展開獨唱生涯,一九六○年代達到個人事業顛峰,美國已故總統雷根曾讚美他是國寶。
安迪威廉斯輕柔歌唱的方式一度遭搖滾樂取代,晚年再度以偶像歌手之姿現身,畢生擁有十七張金曲與三張白金唱片。
安
迪威廉斯以「月河」這首歌曲奠定歌壇地位,國家廣播公司因此於一九六二年開始為他開闢「安迪威廉斯劇場」(Andy Williams
Show),並贏得三座「艾美獎」;另一首《永不能失去妳》(Can't Get Used To Losing You)也讓他名利雙收。
安迪威廉斯形容「月河」是他的「招牌歌曲」,擁有「很棒」的旋律和「雋永」的歌詞。他說:「我從未試著唱得跟其他人一樣,幸運地,我的歌聽起來也和別人不一樣。」
安迪威廉斯與第一任妻子克勞汀育有三名子女,與第二任妻子黛比在一九九一年結婚。
他在二○○九年出版的回憶錄「月河與我」中,坦承與米高梅電影的聲音教練湯普森有婚外情,湯普森大他十八歲。
安迪威廉斯老家當地媒體六月底報導,安迪威廉斯為慶祝入行七十五年,將於九月十日到十月廿三日,一連七周舉辦演唱會,每周都將邀請以往合作過的藝人當特別來賓,包括黛比雷諾、奧斯蒙兄妹、白潘與黛比潘父女等明星。如今,月河已成絕響,歌迷只能追憶。
兩度訪台 明星政要瘋安迪威廉斯
因膀胱癌過世的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曾兩度造訪台灣,第一次為一九九○年,第二次則是二○○六年前亞洲巡迴演唱會至台灣,當時在台北巨蛋開唱,近萬張門票銷售一空,掀起一陣「安迪瘋」。
台灣政經界如連戰、宋楚瑜、張忠謀等,到演藝圈如張菲、余天等人,紛紛化身小粉絲搶票追星,當時他來台從機場、到下榻的飯店,沿途都有近百位粉絲追逐,安迪親切的巨星風範令人深刻,當時還創下一晚賣出兩千張專輯的傳奇佳績。
他
的粉絲年齡層集中在三年級到五年級,迷哥迷姐都懾服於他深情又醇厚的嗓音,唱紅的歌曲不計其數,尤以電影主題曲最深植人心。二○○六年,他與哥哥唐納一同
來台,當時安迪身穿有米老鼠圖案的毛衣、戴著一條花生墜子的項鍊、腳踩紅色拖鞋,絲毫沒有巨星的架勢,當時他在機場,還掀起外套要記者看他的米老鼠,還笑
說:「我也喜歡米妮」。
安迪威廉斯能唱出好聽情歌,也生性浪漫,他當年在亞洲巡迴演唱會時,遇到西洋情人節,還透過秘書訂花送給老婆,而且當時他來台開唱,抵達飯店後第一件事情,是跑到LV專賣店,只為買包送給老婆。
他當年來台開唱,一連唱二十二首歌曲,當時因為歌迷年齡層偏高,中場還休息二十分鐘。而他壓軸歌曲為經典的「Moon River」,唱完全場起立鼓掌,只是安迪威廉斯慣例沒有安可曲,即使當晚歌迷跺腳、歡呼請他出場,他仍堅持原則。
他對台灣美食印象深刻,後因飲食偏向養生,只透露最愛吃龍蝦義大利麵,平日則打高爾夫球等運動養生,上回來台,工作人員還播放阿妹、孫燕姿專輯,讓他接受台灣音樂,沒想到日前才傳出生病,短短兩個半月即因癌症離世,消息傳出,令歌迷惋惜不已。
(聯合報)
--
美抒情歌王安迪威廉斯癌逝
以《月河》(Moon River)、《愛的故事》等歌曲享譽全球的美國傳奇抒情歌手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見圖,美聯社),廿五日在其密蘇里州布蘭森市老家去世,享壽八十四歲。過去一年,威廉斯一直在與膀胱癌搏鬥。
安
威廉斯除演唱多首知名經典抒情歌曲,一九六○年代曾在國家廣播公司(NBC)主持電視節目「安迪威廉斯秀」(The Andy Williams
Show)近十年之久。此外,安迪威廉斯曾多次主持葛萊美獎和金球獎頒獎典禮。他也曾經來台灣開過演唱會。終其一生,他熱愛演唱,一九六○年代達到其事業
高峰,直到八十多歲,他都還登台獻聲。
(中國時報)
--
唱紅Moon River 安迪威廉斯辭世
以經典名曲「月河」(Moon River)風靡全球的美國老牌歌手安迪威廉斯,昨天在密蘇里州的布萊森家中因膀胱癌病逝,享壽84歲。安迪威廉斯11歲就出道,於60年代登上事業巔峰,將自己74年的生命奉獻給美國樂壇,備受演藝圈景仰。
安迪威廉斯的曲風以爵士、鄉村、流行、輕音樂為主,唱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抒情曲,他的唱片銷售更是輝煌,多年來累積了18張金唱片和3張白金唱片的銷量。他曾多次主持葛萊美獎和金球獎頒獎典禮,他也曾擁有自己專屬的綜藝節目「安迪威廉斯秀」。
去年11月,安迪威廉斯透露自己罹患了膀胱癌,他表示只要休養好了,他隔年就會重返演藝圈,不料他仍舊不敵病魔,昨天在老婆及3個孩子的陪伴下平靜辭世。
(自由時報)
--
法官評鑑只是紙老虎/林峯正(民間司改會執行長、律師)
台
灣高等法院詹駿鴻法官當庭要求被告撤回上訴,告以得直接易科罰金不必再跑法院,因被告遭判刑之法條並不在得易科罰金之列,被告聽信詹法官的說法,撤回上訴
卻不能易科罰金,只能依法服刑。法官評鑑委員會調查後,認詹法官之行為應交付懲戒,但又認詹法官因工作負荷量大,情有可原而未直接移送監察院彈劾,改交司
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議處,並建議記過兩次。
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上周作成決議,經比較《考績法》及《法官法》懲處之規定後,依據從舊從優原則,應適用《法官法》,而予以書面告誡之警告處分。
如果法官連能不能易科罰金都可以弄錯,法官的專業何在?應給予相當的處罰是共識。只是,法官評鑑委員會不是說要記過兩次嗎?為何最後的結果竟是警告了事?
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首先,回顧《法官法》立法過程,官方與民間對於不適任法官退場機制,也就是法官評鑑機關究應歸屬於司法院內或於院外設置的問題,民間強力主張不應再將這樣的機構設於司法院內,但司法院抵死不從,認為若依民間主張,法官評鑑終將失控,甚至流於民粹。
直至立法前夕,民間被迫妥協,乃得出目前法官評鑑委員會設於司法院內,但其委員由律師及學者等外部委員佔多數的折衷方案。此外,又區分情節輕重,將犯錯嚴重的法官移送監察院審查,這是所謂外部懲戒;反之,則交付司法院內的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
外部委員威力有限
法官評鑑委員會迄今為止公布3件決議書,其中2件交由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議處,均建議記過兩次,只有1件認應移送監察院審查,建議休職6個月。
法官評鑑委員會實際運作的結果已開始透露一些訊息:
第
一,長期以來,囿於《憲法》審判獨立的要求,法官犯錯原則上都要求法官自律,法官以外之人無從置喙,惟自律功效不彰,乃研議在《法官法》中加強法官評鑑的
功能,外部監督機制的建立應該才是解決之道,但立法妥協的結果,外部委員在法官評鑑委員會中威力極為有限,否則不會得出3位法官犯錯,只有1位移送監察
院,另2位還是留在司法院內處置的結果。
第二,將犯錯的法官留在司法院內懲處的結果,卻發生外部委員(11人中佔7人)居多的法官評鑑委員會依法只能「建議」懲處的種類,而真正有權做「決定」的竟是絕大多數法官(27人中佔24人)組成的人事審議委員會。
第三,法官評鑑委員會決定建議記過兩次,人事審議委員會則決定更改為警告,還說了一些法律上的理由,似乎暗批法官評鑑委員會專業不足,連法律適用都弄不清楚,真是情何以堪!
法官評鑑本是一個嶄新的制度,成立時還讓司法院拿來視為司法改革的一大成就。如今,出師未捷身先死,極可能成為一隻紙老虎。若放任事態發展下去,《法官法》修法聲浪再起之日不遠矣!
(蘋果日報)
--
外勞人權只能靠鐘點嗎/王品(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前不久各報都以醒目位置報導勞委會明年將試辦「鐘點外勞」方案,並稱此為我國外勞制度之突破性變革。「鐘點外勞」的構想來自丹麥的社區「走動式」鐘點服務,由一名服務員服務多名長輩。
比
起目前的家庭外勞,鐘點外勞最大的優點是:1,若不需要24小時看護,聘用鐘點外勞的費用比較划算,且無需繳納就業安定費與健保費;2,鐘點外勞讓家屬比
較省事,不必承擔外勞食宿與逃跑的責任;3,鐘點外勞可提升外勞人權,不必擔心被惡僱主剝削濫用;4,鐘點外勞方案可望降低我國引進外勞的數量。
學丹麥走動式服務
「鐘
點外勞」方案的關鍵是「鐘點」,還是「外勞」?也就是說,如果把「外勞」置換成「本勞」,是不是也完全合乎邏輯?事實上,「鐘點本勞」方案早就存在,我國
長照10年計劃所推動的居家服務就是鐘點式走動服務,的確吸引了大量的中高齡轉業者與單親婦女投入在地照顧,這即是2002年經建會規劃照顧服務產業的初
衷。近年來技職學校開設老人照顧相關科系,培養年輕人投入長照工作。「居家服務」也成為衛生署如火如荼推動長期照護保險立法之主要服務給付形式。但是居家
服務迄今服務量有限,什麼原因?
「居家服務」與「鐘點外勞」有4個關鍵差異:1,鐘點外勞的鐘點費用較高:現行居家服務若無政府補助,自費的鐘
點
費是180元,而鐘點外勞的鐘點費據說將接近240元;2,鐘點外勞的勞工月薪穩定:全國居家服務的本勞每小時薪資150元,每月薪資平均為2.5萬到3
萬元,但起伏不定;鐘點外勞的勞工則以月薪聘用,薪資穩定。
3,鐘點外勞的服務多樣化:居家服務只提供星期一到五,每天一次或是數天一次白天時
段
的1到2小時服務,沒有單天長時數、夜間、全天、周末、假日、臨時、或是單天多次的服務;鐘點外勞則前述服務都提供;4,繳稅與管理:居家服務的本勞薪資
要繳稅,每日並按照政府的長照管理規格製作紀錄、接受督導、在職訓練;鐘點外勞方案下的本勞與外勞,需要繳稅與接受煩瑣的長照規格管理嗎?
丹麥
並
沒有引進外勞,因此丹麥的「走動式」鐘點服務受歡迎,完全是因為其制度設計成功。台灣要改進現有的居家服務,就該參照丹麥經驗看4個變因的影響:1,薪資
穩定且夠高,是否較能吸引本國勞工就業?2,服務多樣化,是否較能吸引民眾使用?3,服務好用則價格提高一點,民眾是否也能接受?4,簡化管理規格是否較
能節省管理單位的行政成本?簡言之,實驗改良版的鐘點「本勞」方案,就可以一一得到結論,何須改為鐘點「外勞」?
事實上,過去10年來台灣已經
有
多個民間團體實驗了改良版的居家服務,也證實上述4點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為什麼連改良版的鐘點本勞方案其服務量成長也很緩慢?因為現行的長照與外勞是
雙軌制,申請外勞與使用外勞都充滿了管理上的漏洞(例如申請外勞不需要到宅評估),才會造成我國的長照需求幾乎都被合法與非法的外勞吸納光了的現象:家庭
外勞每年成長1萬人,今年全台已有超過20萬家庭外勞。
管理鬆脫如何鎖緊
勞委會嘗試改善外勞人權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外勞人權的保障一定要仰賴「鐘點」嗎?還有哪些管理上重要環節的鬆脫可以鎖緊?諷刺的是,在長期捍衛本外勞薪資不脫鉤的王如玄主委請辭之際,恐怕連鐘點外勞的人權也不見得保得住,長照也將更無解。
(蘋果日報)
--
借鏡荷蘭 行人至上 電車遇到人也要停
七
月盛夏,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前盡是旅人,車站前幹道Nieuwezijds
Voorburgwal,沿途小巷餐廳林立。占去約一半路幅的軌道,電車在路中央不斷來回穿梭。這時,一群從小巷鑽出的行人穿過馬路,汽車停了,行進中的
電車也緩緩地停了下來、等待,抬頭不見任何號誌、也沒有警察站崗。再尋常不過的一幕,無聲卻具體傳達了「禮讓文化」。
行人死在斑馬線 難以想像
荷
蘭面積是台灣一點一倍,一千六百多萬的人口約台灣四分之三,不論大小或人口密度,在歐洲各國中,與台灣最相近,都是地狹人稠。台灣汽車數約六百五十萬輛,
荷蘭卻高達近八百萬輛。如此高的人車數,但荷蘭卻名列世界上交通最安全國家的前二名;去年荷蘭有六百六十一人在交通意外中喪生,台灣是兩千一百一十七人,
是荷蘭的三點二倍,若換算成人口比例,也有二點二四倍。荷蘭,是如何辦到的?
單車王國,是荷蘭這幾年來最為外界所熟悉的圖像;但「行人路權」仍受到絕對的尊重。即使在人車比最高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行人過馬路時,不必擔心會被突如其來的汽車嚇一跳,台灣層出不窮「行人死在斑馬線上」的事件,在荷蘭絕難聽聞。
禮讓單車、行人 變自然習慣
荷
蘭駕駛人習慣禮讓行人,與單車文化息息相關。荷蘭人被形容是「在腳踏車上長大」的民族,「每個荷蘭兒童四、五歲大時,爸爸就會教他們怎麼騎單車,」台夫特
理工大學城鄉所助理教授ir.R.M.Rooij
說,荷蘭人在成年學會開車前,都是資深的單車騎士,單車與行人都是屬於道路上相對弱勢族群,當他們坐上駕駛座,自然習慣禮讓行人 與腳踏車。
當
然,光靠「同理心」是不夠的。VVN是荷蘭專門推動交通安全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荷擁有五萬名義工。走進位在Amersfoort車站附近的辦公室,許多企業的名稱與標誌組合而成的大海報就貼在入口處,著名的「殼牌石
油」公司占據最顯眼的位置。這些都是贊助VVN的企業,每年企業贊助金額超過一百萬歐元(約新台幣三千七
百萬元)。VVN利用企業捐款與遍布全荷的義工,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協助政府推動各種交通安全教育。
道路不寬 交通工具和平共處
荷蘭道路通常不寬,除公車、汽車、腳踏車,愈來愈多的機車,成為荷蘭交通部門的新挑戰,加上台灣所沒有的電車,他們如何讓五種以上的交通工具「和平相處」?
根
本就在於落實「人本交通」的概念,不是靠道德口號,而是透過縝密的交通工程、都市規畫,讓汽車不得不慢、不得不讓。荷蘭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的道路
設計,是以「車」為本,規畫與管理者的出發點是,如何讓車子「順行無阻」;但荷蘭是從「人」的角度出發,行人或單車騎士的優先順位永遠排在機動車輛之前,
汽車是路上的「弱勢族群」。簡單地說,是「價值」的選擇。
城市再小 也有足夠空間行走
除了從小灌溉的教育、嚴格的考照制度、細膩且人性化的交通工程設計,荷蘭更透過嚴格的執法,從自律到他律,逐漸內化成文化的一部分。這幾項,缺一不可。
阿姆斯特丹市負責交通事務國際新聞官Tahira Limon說,阿姆斯特丹約七十八萬人口,但每年有高達五百萬名旅客,也是地小人密的城市,還是規畫出足夠空間讓行人行走,包括車輛禁入的行人徒步區。
她說,駕駛人雖「也會有抱怨」,但他們的理念是「Give the way to the pedestrian」(讓行人有路走),禮讓行人已變成文化,為了維持這個良好的 傳統,會有相對應的包括公共工程、法規等在內的配套措施。
車撞行人 要負百分百責任
荷
蘭對行人絕對路權的保障也體現在保險理賠概念上。anwb是海牙一家大型駕訓班,還經營保險、道路救援等業務,anwb
Rijswijk區總負責人van
Ruiten說,如果汽車駕駛人撞到行人,大部分都是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除非有目擊者能證明行人的錯,但就算駕駛人在法律上無罪,在保險上仍要付給對方
一筆費用;他說,雖然法律上是人人平等,但在保險上不是,「弱勢的人權利比較大」。
在台灣,「人本交通」還是句口號,在荷蘭,卻像植入DNA般根深柢固。任何文化的養成都是一段漫長的歷程,更不是與生俱來,背後需要細膩且堅實的教育、執法與工程面相互配合,才能做到「像呼吸一樣自然」。
借鏡荷蘭 首創交通寧靜區 門前可踢球
荷蘭是「交通寧靜區」的發源地,處處可見限速卅公里的標誌,提醒汽車放慢速度。 特派記者曾吉松/荷蘭攝影
台北市交通局去年在大直明水路兩條巷弄,規定每天上午七至九點禁止右轉,且規定巷道內實施限速卅公里,民眾覺得「莫名其妙」。市議員會勘後發現,當地豪宅林立,質疑是為「好野人」(有錢人)量身訂作的「特權」。在批評聲浪下,兩個月後取消。
寧靜區 減速丘隆起、入口窄
這
種結果,搬到荷蘭,他們肯定也覺得「莫名其妙」;在荷蘭,隨處可看到寫著「限速卅公里」牌子,並豎立「大人小孩在屋子前踢球」的標誌,就知道到了交通寧靜
區(woonerf)。就算沒留意到標誌,也可從突然變窄的入口、特殊材料鋪面、隆起的減速丘輕易判斷。尤其站在社區入口處一眼望去,道路「歪七扭八」、
高低不平。以台灣眼光來看,道路品質根本「不合格」,更需要「路平專案」。
荷蘭一千六百多萬人口中,約有兩百萬、八分之一人口生活在交通寧靜區。「交通寧靜區」的概念最早就是起源於荷蘭,現在不僅歐洲國家普遍採用,連日本也開始學習。台北市交通局其實是仿效歐洲「交通寧靜區」的概念。
廣設圓環 車子被迫慢慢開
交
通寧靜區最早是在一九七○年代,發源自荷蘭台夫特(Delft)。當時因車輛變多、速度變快,社區居民決定自力救濟在社區入口設置路障,要求車輛「不減速
就不准進入」,促使荷蘭政府立法確保行人與單車安全。荷蘭基礎建設與環境部道路安全處長Michele
Blom說,很多民眾都希望住家社區被規畫為交通寧靜區,「他們希望孩子能在家門口玩球」。
到過荷蘭的人還會發現,荷蘭有三多:單車多、號誌多、圓環多。汽車、單車、行人都有專用號誌,不論是在市區或市郊,簡直已到「三步一小環、五步一大環」的程度,設圓環用意就是要讓車子減慢速度,被迫「慢慢開」。
汽車單車行人 速限差別小
為
什麼要讓車子開不快?生產測速照相器的GASTO公司行銷處長Edmar van der
Weijden說,荷蘭很多路段都有不同速限,因為汽車、自行車、行人三種速度都不一樣,如果三者速度差別太大,一旦發生意外,後果非常嚴重,當彼此間速
度差別不大,就能降低傷亡。荷蘭在道路基礎建設、機械設計及交通管理上就是盡量讓道路使用者間的速度不要相差太多,保持永續的安全
(sustainable safety)。
台灣政治人物常將「開闢道路」當成政績或選舉支票。但在荷蘭,GASTO政府事務處長 Philp Wijers說,很多社區管委會甚至投票要求,主要道路不要通過該社區;他說,通往阿姆斯特丹的A10國道速限八十公里,交通單位一度要提高至一百公里,就遭居民強烈反對。
試辦寧靜區 初期別搞太大
對於台灣試辦「交通寧靜區」遭遇的問題,台夫特理工大學城鄉所助理教授Remon Rooij建議,可以選擇一處有比較多「脆弱的人」,包括像老人、身障者的地區當成先驅計畫試辦,「一開始不要搞得太大」,等到這些人感受到好處,就能再慢慢推動、擴大。
在荷蘭,有為數眾多的行人徒步區,靠近海牙市政廳鄰近是知名觀光景點。跟著海牙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專案負責人Inge Molenaar腳步,來到全荷蘭最大的行人徒步區,總共有一點五公里乘一點五公里平方。遊客信步穿梭在不同的古老建築、街道,充滿優閒氣氛。
這
時,一輛公車緩緩靠近,原本設在路口的柵欄打開,公車從容開進徒步區,公車通過後,柵欄再度闔上。路上圓柱型路障突然「下降」沒入地底,原來有輛警車正要
通過,類似的活動式路障,在荷蘭處處可見。Inge
Molenaar說,貨車只能在上午六點至十一點半進入裝卸貨,其餘時間,「連皇后也不行(開車進來)!」
設行人徒步區 商機變好了
三
年前,這裡還是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Inge
Molenaar說,當時要規畫成行人徒步區時,「全城都反對!」但實施後,原本擔心不准開車進來會讓生意一落千丈的商家發現,更多逛街人潮被吸引進來,
業績反而上升。同時他們也開闢了許多環外道路,就算進入市中心,也得繞道。
同樣是該專案負責人的Jaqueline Pieters說,荷蘭人三成的移動是靠步行,他們相信「Trip starts with walking」,因為沒了車輛威脅、空氣變好,透過徒步、腳踏車與大眾運輸的結合,反而吸引了更多城市的拜訪者。
借鏡荷蘭 高速路 龜速車不霸占內車道
儘
管已傍晚時分,七月的荷蘭依舊太陽高掛。從荷蘭東部Deventer,車輛行駛筆直的A28高速公路上,朝一百公里外的阿姆斯特丹前行。單向僅兩車道的路
幅,若非沿路指標,會讓人以為是在台灣開車的錯覺。尖峰時間車流不斷,但向左側望去,內車道卻是一片空曠,幾乎看不到車輛,這樣的景象,就知道「很不台
灣」。
「我回台灣開車最不習慣的一件事,就是高速公路好慢!」高中時就在荷蘭求學、就業的張雲塵,一年總會回台探親好幾次。雖然台灣高速公路速限普遍比荷蘭高,就算在非尖峰時段,國道速度卻沒有比較快,問題可能就出在內車道被占用了。
台灣交通法規雖然規定內車道是超車道,卻又表示「要以最高速限行駛」,造成模糊空間,取締上也有一定困難。
張雲塵曾有在無速限的德國高速公路內車道開一百七十公里「照樣被叭」的經驗,就算大家都以最高速限行駛在內車道,還是照塞。占用內車道情況,不僅拖累國道行駛效率,也是某種「公路不正義」。
但荷蘭高速公路車道與台灣相仿,單向多在二至六車道間,為什麼荷蘭的內車道可以做到幾近淨空?荷蘭擔任交通顧問的資深警官A van.Lubek說,荷蘭交通法規明白規定,內車道「僅供超車」,荷蘭人普遍都有「不占用內車道」的駕駛習慣。
荷蘭警方也透過「嚴刑峻法」,強迫規範用路人。Lubek說,高速公路每隔二至三公里就有監視器,「如果一直開在內側車道,就會接到罰單」,他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We are watching you」!
借鏡荷蘭 不逼車 卡車溫和友善像大象
剛
過早上八點,從阿姆斯特丹出發前往鄰近廿公里Harrlem,車行在A2高速公路上,上班尖峰時間,車流不少,但井然有序。從右照後鏡望看,一輛輛聯結車
上了匝道,形成綿延車隊,看不到隊伍盡頭。儘管車形龐大,但他們穩穩地開在外側車道,與前方及左側車輛都保持一定間距,不會讓人感到壓迫,更不會步步進
逼。
在台灣,不少小車駕駛人都有過在高速公路上被大車「逼車」的經驗,有些大貨車駕駛憑恃著「車高馬大」或為搶快,會對小車閃燈、按喇
叭,甚至故意貼近,或是利用超車道「包夾」小車,甚至因此發生事故。懷有八個月身孕的葉貞妤,日前開車行駛國道疑似遭大貨車逼車而翻車,這起事件再度讓國
人關注逼車問題。
「大卡車不會傷害其他車輛,就像大象雖然巨大,但對其他動物非常友善。」荷蘭交通顧問公司Goudappel
Coffeng城鄉設計運輸顧問Richard ter
Avest說,要改善大車逼小車現象,還是要透過公權力、基礎建設等相互配合,才能讓高速公路上的大車變成與其他車輛和平共處的「大象」。
Richard說,為保障小車安全,荷蘭規定大車只能走外側車道。這些規定台灣也有,但為何荷蘭可落實?記者詢問駐荷蘭台北辦事處人員,得到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問題,荷蘭人可能難以理解。」在他們的駕駛文化中,惡意逼車是很陌生的事。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文化差異」,最關鍵恐怕還是從小扎根的禮讓文化,除了對「人」的尊重外,也包括對路上其他交通工具的尊重。
借鏡荷蘭 單車路考 交通規則 10歲就要考
走在荷蘭街頭,雖然同時有五種以上交通工具上路,道路複雜度不輸台灣,人車卻多半能和平相處。看似「自然和諧」的景象,看不見的背後卻是交叉運作且相互配合的「三條線」—宣導教育、交通工程與嚴格執法,形塑出荷蘭的駕駛禮讓文化。
宣導教育 幼稚園就開始教
每
隔兩個月,許多荷蘭幼稚園到國小會收到一分「Stap
Vooruit」雙月刊,這是荷蘭推動交通安全NGO組織VVN發行的刊物,針對幼稚園到國小高年級兒童設計不同內容。VVN經理Rob
Stomphorst說,兒童從小就被教導交通安全規則、如何避免危險,父母都是孩子最初的老師,「誰能做得比父母好?」他們都是「learning
by doing」。
荷蘭基礎建設與環境部道路安全處長Michele Blom說,兒童上小學後,除學校有關於單車交通安全課程,十歲還要接受單車路考及交通規則考試,會有校外指導員站在路口或須注意的地方幫學生打成績,有時警察也會幫忙,考過後發給證書。
交通工程 行人號誌分段設
走在阿姆斯特丹街頭,汽車、自行車與行人都有專用號誌,不論是行人或腳踏車過馬路時,都會按下按鈕,專屬號誌很快就會變成綠燈。雖然市區道路多數不寬,但都會設計二至三段行人號誌,行人可分段過馬路,不必擔心「走到一半紅燈亮了」。
街頭也看得到熟悉的「小綠人」,但與台灣不同的是,荷蘭的小綠人「只會閃不會跑」。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負責交通事務的國際新聞官Tahira Limon說,在阿姆斯特丹「行人不用跑」擁有絕對路權。
行人單車燈號 比汽車先亮
但
問題是,儘管有好的駕駛習慣,但路就那麼寬,人要過、車也要過,要如何避免轉彎車撞到行人及單車?荷蘭生產測速器GATSO公司的行銷處長Philip
Wijers說,荷蘭道路設計,行人與單車的燈號會比汽車先亮;若三者燈號一起變綠,行人與單車速度慢,加上車子有視覺死角,就會造成危險,利用特別的時
間差,保障行人與單車騎士的安全。
Michele Blom說,荷蘭將行人、慢車、快車區隔,讓他們都有專屬車道,並透過道路設計來控制車速,例如在一些車子容易開快的路段,就設計比較陡的角度、圓環或減速丘,讓車輛一定要減速。
超速開罰 還要上課、吊照
GATSO出產的測速器被廣泛運用在荷蘭高速公路與一般道路。超速除會吃上罰單,在荷蘭只要超速超過五十公里,就要面臨吊扣駕照三個月以上甚至終身的處罰,駕駛人還得上一堂一千歐元(約台幣三萬七千元)的交通安全課程,才能拿回駕照。
借鏡荷蘭 防車輛進市區 停車費1小時150元
「現
在是下午五點,卻沒塞車。」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規畫局資深都市規畫師Maurits de Hoog
MSc 看了看表,窗外正對著阿姆斯特丹運河區熱鬧的Weeperplein路。荷蘭人通常四點半下班,四點半至五點是通勤時間。但這條穿越阿姆斯特丹古
城區的市中心道路,汽車以不算快卻流暢的速度前進。
腳踏車、行人 享最多空間
在台灣,汽車享有道路上的絕對優勢,設計者與管理者會把最多的空間留給汽車,設法提高車輛的流量、速率,接著才會思考到車輛以外的使用者。在此思維下,即使在台北市,還是經常發現,六線道甚至八線道的大馬路,人行道卻是狹隘的一點二五公尺,車好走,但人難行。
但
荷蘭,尤其是在像阿姆斯特丹一些大城市,汽車卻是不折不扣的「弱勢族群」,他們把最多的空間留給公共運輸、腳踏車、行人,最後才是汽車。但是車不會憑空不
見,荷蘭是如何讓車子不進入市區?阿姆斯特丹也曾歷經一番「汽車革命」。Maurits說,從一九六○年代開始,經濟開始好轉,有車的人多了。這時激烈的
爭論開始出現,「到底 要不要給車子相較於行人與腳踏車更多的路權?」
進入市中心 車輛限制多
爭辯持續到七○年代,
「政 策改變了」,在既有人行道外,過去十年間,給單車空間愈來愈大,大部分車道通常只有二點五公尺,甚至比人行道窄。
但對於進入市中心的車輛,除了設下重重限制外,停車費更是嚇人。以Weeperplein為例,一小時就要四歐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元)。Maurits
說,十五年前,阿姆斯特丹停車費約僅一歐元,現在有些地區甚至要到六歐元;接近「擁擠費」的概念。
阿姆斯特丹開車 找罪受
荷
蘭透過都市計畫與政策手段,提高私人運具成本,讓開車成為最後選項,很多人形容,在阿姆斯特丹開車簡直找罪受。但要做到抑制車輛成長,當然要有配套。首
先,便利完整的公共運輸是先決條件,就算非得開車,也透過完善接駁系統讓車輛不進市區;其中「P+R」計畫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人潮分流 減少市區車流
Maurits
攤開阿姆斯特丹市區地圖指著上頭標示著「P+R」標誌,他說,阿姆斯特丹從十年前開始推動「P+R」(Park and
Ride停車換乘)系統,在環城道路周邊車站設置大型停車場,開車族將車停在停車場,持停車卡可換取最多五張的交通券,並收取非常低廉停車費。使用者不僅
可免費搭火車或其他大眾運輸進入城市,還能免費搭乘市區電車、公車等公共運輸,透過良善的公共運輸接駁系統與創造誘因,成功降低進入城市的車流。
借鏡荷蘭 地窄人稠 交通安全世界第二
「你們為什麼會選擇荷蘭?」來到位在海牙的基礎建設與環境部,一頭俐落短髮的道路安全處長Michele Blom劈頭先「訪問」起到訪的我們。荷蘭最被世人所熟悉印象是「自行車天堂」,但談到駕駛禮讓文化,歐洲先進國家不遑多讓。
關鍵在「像」。歐洲國家中,荷蘭與台灣最相似,不論是面積、人口,就連道路複雜程度,都不比台灣「遜色」,但能名列全世界前二名的交通安全國家之一。
但
荷蘭也不是沒有煩惱,走在阿姆斯特丹街頭,愈來愈多的摩托車,成為交通部門新興的挑戰。荷蘭沒強制規定摩托車騎士戴安全帽,若有戴,可行駛在慢車道、時速
可到四十五公里,若沒戴,則行駛在腳踏車道,時速不能超過廿五公里;但還是常看到騎在自行車道的摩托車呼嘯而過,甚至人行道上行人還得「閃車」。
此行,除實際了解到荷蘭如何建立禮讓文化,更深刻感受到荷蘭政府的企圖心與政府組織整合能力。
不同於台灣有專責的「交通部」,荷蘭交通政策是由基礎建設與環境部統籌。荷蘭政府組織架構,不像台灣分得很細,強垂直整合,不會出現像台灣河川整治「上游歸中央、下游歸地方,中游沒人管」的情況。
台灣歷經八八風災後,交通部開始強調「橋河共治」的概念,荷蘭將交通畫歸在環境部,更顯其遠見了。這幾年,台灣一直喊「組改」,卻被外界批評只是「玩大風吹」;看到荷蘭如何讓整合政府組織發揮最大效益,也足以借鏡。
(聯合報)
--
北捷東門站30日通車 衝擊中永和
捷運東門站30日將正式通車,衝擊新北市中、永和地區約65萬民眾通勤習慣。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昨天邀資深主播盛竹如主持捷運分流記者會,告訴民眾如何搭乘捷運才可以更便利、省錢。
新北市交通局長趙紹廉說:「中和—新莊」、「中和—蘆洲」線貫通後,有助分散台北車站轉乘人潮,預估可紓解台北車站約三成轉乘量;「台北車站—忠孝新生站」的擁擠程度也將下降一成七。分流貫通的「中永和-新莊線」是台灣第一條直達體育園區捷運線,未來球迷看球更便利。
台北捷運公司副總經理沈志藏說,中和線班距將由目前6到8分鐘縮短為3到4分鐘;中永和民眾在古亭站同層月台,轉乘新店線列車只要10到15秒,屆時會加開台電大樓站到北投站區間車,每3到4分鐘一班,縮短候車時間。
台北捷運工程局規畫處處長王偉說,「中永和-台北市東區」分流後,往東區的旅客可經由東門站在忠孝新生站轉乘板南線,站數少了3站,且僅需上下一個樓層,搭乘時間可縮短5到6分鐘。
(聯合報)
--
人的耳朵不會動,真的嗎?
正解:不一定。外耳殼由軟骨組成,控制外耳殼的肌肉,若為隨意肌,例如像狗,耳朵便能自主上下調整。
人類外耳殼肌肉久未使用,已成為不隨意肌,無法自主揚起或垂下,但少數人透過訓練,讓神經恢復連結,能控制外耳輕微晃動。
(聯合報)
--
白浪滔滔去保釣 如何不暈船?
記者在外跑行程,上山下田在所難免,但很少有機會可以出海體驗。這兩天保釣護漁行動正烈,回想九月初與馬總統登上彭佳嶼的海上經驗,大家吐得七暈八素不說,踏上平地後還暈過夜,終於知道討海人家的辛苦與偉大。
今年因為釣魚台主權問題,媒體有了畢生難得的「海上」經驗。9月7日,馬英九總統大陣仗到彭佳嶼宣示主權,因為隨行記者人數眾多,飛機機位有限,只好搭海巡署的「和星艦」前往。
鑑於7年前陪陳水扁總統登彭佳嶼的慘痛經驗,眾家媒體前輩事前紛紛叮嚀,暈船藥省不得一定要吃,如果平時就會暈車,最好連防暈貼布也帶著。
當天一早六時在總統府集合,近50名記者浩浩蕩蕩前往基隆碼頭,帶著「遠眺釣魚台護主權」的決心,生龍活虎地在「和星艦」旁開始採訪。此時暈船藥藥效還沒發作,有記者擔心效力不夠,不是再補吞一顆,就是請同業幫忙在耳後貼防暈貼布,務必在開船前做好萬全準備。
出海後,海巡署做行程簡報,並帶媒體在艦上參觀,拍攝操演畫面。約莫半個小時,眾人感覺陣陣睡意襲來,連身強體壯的攝影大哥都忍不住哈欠連連,眼皮彷彿千斤重般,愈來愈難張開。
沒多久,艙內休息廳就睡成一片,所有記者不分男女都趴了;有人沒位子,乾脆直接坐在地上呼呼大睡。因為直接睡倒,所以整趟行程沒人暈也沒人吐,一覺睡到目的地,「看到了看到了!」直到被海巡署人員挖醒,才趕緊扛起器材準備上工。
回程情況亦然。準備離開彭佳嶼前,媒體又很聽話的再吞暈船藥,果然歷經千辛萬苦從陸地回到船上後,「和星艦」又是一片鼾聲。媒體集體睡倒的場景實在罕見,連同艦返回台灣的學者都忍不住拍照留念。
本
來以為回到台灣本島就平安無事,沒想到藥效過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和星艦」約晚上8時30分靠港,不少記者大概在晚上11時左右發作,在陸地暈得宛如
遭逢八級風浪,邊打稿邊反胃,連路過的行人都好像有「分身」、「重影」,在眼前晃來晃去,直到隔天早上睡醒後,暈眩惡心感才逐漸散去。
隨行記者笑說,這次總統府準備的暈船藥超有效,「根本就是安眠藥」,讓你一覺睡到目的地,果然保證不會暈。
暈船除了吃藥…上船前少吃點 上船後看遠方
出海保釣機會不多,但海釣卻常有機會。秋天是海釣白帶魚的季節,包含基隆碧砂漁港及東北角深澳漁港等地,可見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搭船出海,體驗海釣樂趣。
陳先生報名碧砂漁港夜釣白帶魚,不同其他人滿載而歸,長達四小時的海釣,他一條魚也沒釣到。不是陳先生釣魚技術差,而是暈船讓他整整在船艙中躺了大半夜,直到上岸才恢復元氣。
「暈船的感覺,就像是在原地連續旋轉50圈一樣。」他說,船上的柴油味,上下起伏的船身,都讓他有股想吐的感覺。
其實像陳先生這樣的遊客不少。有21年行船經驗的船長蔡志鴻就說,有些遊客儘管吃了止暈藥,還是照暈不誤,「體質容易暈船,就是沒辦法。」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方德詠表示,暈船與體質有關。她說,眼睛、耳朵、肢體感覺是構成人體平衡的三項因素,只要三個因素感覺不平衡,就會暈眩。甚至也有患者因嗅覺勾起暈船回憶,只要聞到類似氣味,也會暈船。
方德詠說,止暈藥能讓神經細胞對外感覺敏感度降低,但無法治療暈船,只能暫時抑制、延緩。
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江裕群表示,坊間流傳喝感冒藥水止暈,其實是因為感冒藥水有鎮靜效果,喝了容易嗜睡。他說,如果真的容易暈船,只要止暈藥就夠,建議上船前一小時就吃。
江裕群說,正常情況下,眼睛、耳朵與身體感覺的資訊,必須同步傳送到大腦,一旦三方有任何一方沒有同步,就會暈眩。他說,如果開始暈船,建議可以把眼睛閉起來,或甚至眺望遠方,降低暈眩感覺。
蔡志鴻行船21年,其實他剛開始也會暈船,只是因為工作需要,習慣成自然。江裕群說,以毒攻毒確實可以習慣海浪的起伏,但不建議一般人以激烈方法嘗試,畢竟過程痛苦。
蔡志鴻以過來人的經驗說,上船前不要大吃大喝,避免吃發酵食物,以免船身搖晃讓胃不舒服,導致嘔吐。他說,保持心情放鬆,自然能快樂出航。
耳石位移 也會像暈船
不必坐船,也會像暈船,醫師指出,會有這種「暈船」感,可能是耳石位移所致。
除聽覺外,耳朵也是人體重要平衡器官。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江裕群表示,內耳中的半規管專司人體平衡;半規管中有數顆非常細小的「耳石」,就像平衡儀一樣,一旦脫落,就會暈眩。
內耳發炎、感染、老化都可能造成耳石位移。江裕群說,耳石位移的患者,常發覺某姿勢特別容易頭暈,所幸耳石通常能在短時間內,自動復位。
但江裕群也說,耳石位移治癒率極高,但如果超過數日還覺得暈,可找醫師進行耳石復位術,讓醫師轉動患者頭部,調整耳石復位。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方德詠說,暈船或暈眩與體質有關,但後天因素也不可輕忽,感冒也可能造成單側內耳發炎,導致兩邊內耳平衡出問題。
方德詠表示,有人搭船,上岸後仍感覺「餘震」,可能是左右耳平衡感本來就有差異,再受到刺激所導致。
(聯合報)
--
氣候變遷再不救…未來20年恐逾億死
20個政府委託製作的一項報告26日指出,如果全世界未有效處理氣候變遷問題,2030年以前將總共有上億人因此喪生,每年並減損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2%。
由人道組織DARA策劃的這項報告表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帶來冰帽融化、氣候極端化、乾旱與海平面上升等問題,都將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生計。
報告推算,氣候變遷與密集排碳經濟導致的空氣汙染、饑饉與疾病,每年約造成500萬人喪生,如果目前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的模式持續未減,衝擊還會加深。到2030年時,每年因此喪生的人數可能升高到600萬人。
該報告估算氣候變遷在2010到2030年間,對全球184個國家人口與經濟衝擊可能造成的衝擊,報告表示,前述的死亡逾九成將發生在開發中國家。
報告表示,氣候變遷的效應每年削減全球GDP的1.6%,或相當於1.2兆美元,如果全球氣溫繼續升高,到2030年時,每年對全球GDP的衝擊可能倍增到3.2%,到2100年時更超越10%的水準。
報告估計,在2010年代的十年間,全球轉向低碳經濟付出的代價,將約占GDP的0.5%。
英國經濟學家史特恩早先曾經表示,全世界每年應該投資相當於GDP的2%,以限制、預防和適應氣候變遷的衝擊。他在2006年提出的氣候變遷經濟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氣溫在未來50年升高攝氏2到3度,可能減損全球每人的消費達20%。
全球近200個國家在2010年達成協議,將致力把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以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危險衝擊。但氣候科學家警告,化石燃料加速消耗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更形增加,達成這個目標的機率已愈來愈小。
(聯合晚報)
--
氣候變遷 全球GDP恐年減3.2%
最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未能妥善處理氣候變遷議題,2030年前將有上億人因此喪生,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將減少3.2%。
由20國政府委託人道組織DARA製作的報告26日公布,報告指出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造成冰帽融化、極端氣候、乾旱與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問題,人類的生存與生計將備受威脅。
據報告估算,氣候變遷與密集排碳國家導致的空氣汙染、饑荒和疾病,每年約造成500萬人喪生。如果按照目前大量消耗石化燃料的模式,將造成更大衝擊,到2030年,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數可能增加至600萬人。
報告指出,因氣候變遷死亡的人數逾九成將位於開發中國家,至2030年止,死亡人數總計預估達1億人。該報告估算在2010年和2030年氣候變遷對全球184個國家的人口與經濟造成的可能衝擊。
報告說,氣候變遷效應每年已使全球GDP減損1.6%,相當於1.2兆美元。
如果全球溫度持續升高,2030年時每年對全球GDP的衝擊可能倍增至損失3.2%,到2100年將超越10%。
即使是最大型或發展最快速的經濟體也無法倖免於氣候變遷。2030年前,受衝擊最大的中國可能損失1.2兆美元,美國GDP可能減少2.1%,印度GDP將減少逾5%。
報告估計,至2020年止的10年間,全球轉向低碳經濟付出的代價僅約占GDP的0.5%。
英國經濟學家史特恩(Nicholas Stern)表示,全球每年應投資等同GDP的2%,以限制、預防和適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他6年前提出的氣候變遷經濟報告指出,若未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全球人均消費最多將減少20%。
全球氣溫已比工業時代前上升約0.8度C,2010年時全球近200個國家達成協議,將致力把全球平均氣溫的增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以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但科學家警告,化石燃料加速消耗,導致溫室氣體加速排放,達成這個目標的機率已愈來愈小。
(經濟日報)
--
氣候變遷若加劇 2030前 恐死億人
全球GDP 將年損3.2%
人
道主義研究機構DARA以及「氣候變遷脆弱國家論壇(Climate Vulnerable
Forum)」廿六日在紐約發布一個關於全球氣候危機的重要報告,指出全世界如不能有效處理氣候變遷問題,二○三○年以前將總共有上億人因此喪生,每年並
減損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二%。
對184國人文和經濟影響報告
這份「氣候脆弱性監測」報告是二十個易受氣
候
變化衝擊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委託DARA完成,估算從二○一○年到二○三○年氣候變化對一百八十四個國家的人文和經濟影響。報告中警告,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
球平均氣溫上升,帶來冰帽融化、氣候極端化、乾旱與海平面上升等問題,都將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生計。
報告稱,目前每年有約五百萬人死於氣候變遷和碳排放過度而引發的空氣污染、飢餓和疾病,而如果延續目前化石燃料消費的模式,到二○三○年與此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升至每年六百萬人,其中超過九成將在開發中國家。
報
告中說,氣候變遷效應正使世界經濟每年遭受約一兆兩千億美元(約三十五兆三千億台幣)損失,相當於全球GDP的一.六%,如果不採取因應措施,到了二○三
○年,持續升高的氣溫與相關的排碳污染,會使全球經濟損失攀升一倍,達到全球GDP的三.二%,在二一○○年前則超過十%。
相較下,報告估計,至二○二○年,推動全球經濟低碳化的成本,只相當於GDP○.五%左右。
「氣候變遷脆弱國家論壇」主席、孟加拉總理哈席娜回應該報告時稱,氣候變遷將對孟加拉具有毀滅性的影響。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孟加拉會損失十%的糧食生產,這相當於四百萬公噸的糧食,價值達廿五億美元,亦相當於孟加拉二%的GDP。
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指出,政府對氣候變遷的不作為,造成的損失「令人震驚」。國際樂施會執行主管霍布茲說,二○三○年前,僅農漁業的損失每年就可能超過五千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數百萬人仰賴農漁業維生的赤貧國家。
DARA指出,全球最赤貧國家面對乾旱、水源短缺、作物歉收、貧窮與疾病的風險升高,更是無力招架,到二○三○年經濟損失可能達GDP的十一%。
不過,即使是規模最大、發展最快速的經濟體,也難逃一劫。報告中估計,到了二○三○年,美國與中國的GDP將各自損失二.一%,印度也將損失超過五%。
(自由時報)
--
西國抗撙節、希臘掀暴動 歐債野火又起
西班牙與希臘將推撙節措施,激怒兩國民眾上街頭舉行大規模示威與罷工,社會動盪加深投資人對歐債危機惡化的疑懼,西班牙10公債殖利率26日更飆破6%,導致歐股重挫,油、金價格走跌。
西班牙政府27日將推2013年撙節預算案,希臘財政部也敲定規模約150億歐元的新撙節措施,在兩國引爆大規模示威與肢體衝突。西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至6.04%,逼近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承諾收購受困國公債之前的水準。
總理拉霍伊表示若借貸利率滯留在無法承受的水準,將尋求全面紓困。歐債危機升高疑慮再起,歐股26日全面下跌,西班牙股市盤中重挫逾4%。
公
債殖利率飆高,加上西國央行警告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明顯下滑,衰退趨於嚴重,西股26日盤中重挫4.09%,道瓊歐洲600指數跌1.78%;
歐元兌美元貶至2周低點,盤中貶0.4%至1歐元兌1.2842美元;商品市場亦受影響,紐約原油11月期貨盤中跌逾2%,報每桶89.36美元,跌破
90 美元大關;紐約黃金12月期貨跌1.1%,報每英兩1,746.9美元,跌幅為7周來最大。
歐元區政府先前已同意向西班牙提供最高1,000億歐元(1,250億美元)的紓困金,如果西班牙申請全面紓困,將啟動ECB6日提出的受困國公債收購方案。
(經濟日報)
--
西遲未提全面紓困 歐股重挫 內閣今通過撙節預算案 民眾聚集抗議 尋求獨立的加泰隆尼亞宣布提前大選
儘管面對金融市場和人民街頭抗議的雙重壓力,西班牙政府預定廿七日通過二○一三年撙節預算案,避免走向全面紓困的命運。但市場擔憂,西班牙政府遲遲不願申請全面紓困,恐拖累歐元區陷入更大困境,歐洲三大股市廿六日全面重挫,馬德里股市的IBEX指數大跌三.二二%。
數
以千計飽受經濟之苦的西國憤怒民眾,廿五日傍晚聚集在首都馬德里國會大廈附近的海神廣場,抗議撙節預算案,要求內閣總辭,重新舉行國會大選。晚上九點半
後,現場一千四百名鎮暴警察展開驅離,與民眾爆發火爆衝突,場面十分混亂。示威活動一直延續至廿六日清晨,計有六十四人受傷,其中包括廿七名警察。另外,
約卅五名抗議民眾遭逮捕。
西班牙內閣廿七日將通過的明年預算案,預計削減支出、增稅,共計三百九十億歐元。政府預估,今年經濟萎縮一.五%,明年萎縮○.五%,但西班牙央行的看法顯然更悲觀。該國央行廿六日表示,今年第三季經濟產出明顯下滑,衰退情況日趨惡化。
儘管財政搖搖欲墜,但西國政府遲遲不願申請全面紓困,令市場忐忑不安。西國總理拉荷伊廿六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鬆口表示,他已準備尋求新的紓困方案,但前提是:西國的借債融資成本仍過高,且持續時間過長。
如果西班牙申請全面紓困,將正式啟動歐洲央行(ECB)在六日宣布的受困國家公債收購方案。但拉荷伊強調,西國是否需要申請這項援助,還需檢視紓困附帶條件是否合理。分析師表示,西國政府廿八日將宣布的國內問題銀行稽核報告,結果如何至為關鍵。
此
外,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主席馬斯(Artur
Mas)廿五日宣布,將提前於十一月廿五日舉行大選,也令拉荷伊備感壓力。馬斯要求西國政府授予更大徵稅權和開支權,上周遭拉荷伊拒絕。西國媒體報導,馬
斯計畫在大選後舉行獨立公投。加泰隆尼亞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長期以來一直有意脫離西班牙,追求獨立。
受夠撙節案 希臘人罷工、示威
希臘公僕及民間工人廿六日響應工會號召展開全國大罷工一天,並在首都雅典街頭示威遊行,抗議政府為了歐洲聯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的新紓困貸款,再實施大規模撙節開支方案。罷工導致客機與鐵路班次暫停,商店拉下鐵捲門,醫院只有急診人員上班。
希臘今年迄今已有三次全國罷工,但六月新聯合政府上台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在雅典市中心的「憲法廣場」,示威年青人戴著面具,在抗議人群周邊丟擲汽油彈,打醉玻璃窗,放火燒垃圾,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則回敬以催淚瓦斯,另祭出震撼手榴彈,驅散為數約二百人的示威者。
為了取得新紓困貸款,希臘政府敲定配套方案,將於二○一三到一四年間再砍掉總數約一百一十五億歐元開支,另擬改善稅收增收廿億歐元。這次削減政府開支內容主要為減薪、減退休金及福利補貼,數千希臘公僕將受到影響,而過去兩年之間他們已減薪四成。
近三萬四千名民眾在雅典示威遊行,警方據稱部署五千人力,嚴防出現類似二月示威時的嚴重暴力行為。希臘公營事業工會理事長齊克里卡斯指出,新撙節方案令人無法接受、不公平,只令希臘經濟更為惡化,故決心抗爭到獲勝為止。
希臘民眾指出,撙節方案一波接一波,生活已瀕絕境,而且國家並未因此轉危為安。
(中國時報)
--
歐債危機升溫 西班牙不妙
歐債危機又告升高!遲遲不願開口要求紓困的西班牙政經情勢周三益趨不穩,在周四宣佈撙節預算計畫前夕,遭逢人民激烈抗議,而西班牙央行又警告第3季經濟下滑情況嚴重。與此同時,希臘周三的大罷工也演變成流血暴力衝突。
市場大為緊張,歐元大跌至1.285美元,是2周來的低點。歐股全面重挫,西班牙、義大利、希臘與葡萄牙等南歐諸國股價跌幅都逾3%。在此同時,西班牙與義大利的公債殖利率也告飆升,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再度升至6%以上,創下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購債計畫以來最高。
西
國政府周四預定宣布並且通過2013年撙節預算計畫,周五則將公佈該國大型銀行的稽查報告。市場認為這是該國政府將請求紓困的先聲。然而華爾街日報周三刊
出西班牙總理拉赫伊專訪,拉赫伊表示,只有在西班牙舉債成本太高又太久,才會請求紓困。市場擔心西班牙若是遲遲不肯詩求紓困,財政就會崩潰。
西班牙將在周四提出2013年撙節預算計畫,目前所知將涵蓋刪減支出與增稅這兩大主軸。就前者而言,將減少失業救濟支出、社會福利經費與凍結公務人員的增聘。至於後者則將透過調高銷售稅與其他賦稅,預定將為國庫帶來150億歐元收入。
西國政府希望能在2012年到2014年這段期間削減超過1,500億歐元的支出,其中今年減少620億歐元、明年390億歐元與後年的500億歐元。
但是最受外界關注的退休年金議題,儘管其經費占整體支出約25%,但由於西班牙總理拉赫伊為履行競選承諾,因此不會被觸及。
此外,西班牙央行周三表示,在金融情勢高度緊張下,今年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持續「大幅滑落」。
西國今年第2季經濟萎縮0.4%,至於前兩季也都萎縮0.3%,失業率則攀升至24.6%高點。西班牙政府預估今年經濟將萎縮1.5%,明年則是萎縮0.5%。儘管如此,外界還是認為官方預測恐怕是過於樂觀。
(工商時報)
--
反撙節 上街頭 希、西爆流血抗爭
希臘昨發動二十四小時大罷工,估計超過五萬名希臘民眾走上雅典街頭,抗議政府進一步薪資削減和更嚴苛的撙節方案。此外,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週二也爆發抗議衝突,因西班牙政府將公布明年預算,包括新一波不受歡迎的撙節措施。這兩場抗爭最後都演變成暴力衝突。
希臘罷工由兩個最大工會號召,兩大工會代表希臘二百萬勞工,約占希臘全國一半左右,這是希臘今年以來第三度全國大罷工,也是新政府上台以來首次。此次罷工是要抗議希臘政府接受三大債權人的要求,同意實施更嚴苛的撙節措施。
包
括教師、醫師、船員和公務員等各行各業都會響應罷工,希臘公共服務幾近癱瘓,醫院僅有緊急人力留守,公家機關停止服務,但公共汽車和地鐵正常運行,以便讓
抗議者前往示威地點。不過,集會結束後,數十名蒙著黑色面罩的青年向鎮暴警 察丟擲石頭、汽油彈與水瓶,警方則發射催淚瓦斯回應。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週二也爆發抗議衝突,三十八人被逮捕,包括警察在內的六十四人受傷,因西班牙政府預定週四公布明年預算,包括新一輪不受歡迎的撙節措施。示威者表示,公務員薪資和健保、教育支出一再被削減,讓他們受夠了。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週三在被問到是否申請援助時表示,如果西班牙借貸成本高到無法維持,他百分之百保證將申請紓困。
(自由時報)
--
高教評鑑 就像系所健康檢查/魏炎順(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處長,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為
了學生學習保障與高教良善發展,高教品質保證工作早已是世界趨勢,台灣更不能推卸對高教學生的責任,也符合社會各界的期望。很可惜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所
辦理的高教評鑑多年來一直被部分人士混淆化和汙名化,將各種不屬高教評鑑中心辦理的評鑑,推到高教評鑑中心身上,非但無助於解決問題,也會讓社會對高等教
育機構更為失望。
「實事求是」應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精神,但是許多「義正辭嚴」的批評,卻連基本的名詞定義都混淆不清。如果高教學術社群就連基本的求真精神都做不到,卻還能振振有詞的提出發現與結論,如何能讓社會信賴高等社群能承擔促進社會進步的責任?
大
學校院對於高教評鑑的應對方式不一,但逐漸趨於成熟,評鑑成為學校系所「自我檢查」與「外部諮詢」的重要契機。不可否認,極少部分學校或許以作文比賽的心
態面對評鑑,但是高教評鑑中心辦理的評鑑採取多元方法,除文件檢視外,還包括觀察、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以求交叉檢證。在這點上,高教評鑑中心早有先見
之明,真有學校系所只想將評鑑當成作文比賽,高教評鑑中心無能為力,這樣的系所當然過不了評鑑的最低認可門檻。
評鑑的確會花費學校、系
所
與教師的時間,個人參加健康檢查也會花費時間。健康檢查是為了個人,系所評鑑是為系及學生的良善發展,都需投入時間與精神。所以,重要的是學校系所能不能
由評鑑中得到辦學的重要反省與檢視,以成就系所的發展,恪盡對學生與社會的責任,這樣的時間花費就是有意義的。
高教評鑑中心所辦理的校務與系所評鑑,從來就不是以個人為評鑑單位,即使孔子生在現代,也不會是高教評鑑中心辦理評鑑的標的。
在
高教評鑑中心所辦理的評鑑中,「孔子會被當」是個假議題,根本不可能存在,再次顯現部分人士對高教評鑑中心所辦理評鑑的嚴重誤解扭曲。值得慶幸的是,第一
週期評鑑,絕大多數的學校與系所都通過,說明台灣高等教育具有一定品質,有許多彰顯孔子精神老師,承擔著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作育英才工作。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是對學生學習與福祉的保障,也是讓台灣高等教育行銷國際的基本要求。高教體系一般大學校院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已經啟動,期盼高教社群發揮求真求是的精神,才能帶來正向改進的力量,建立社會大眾與其他國家對台灣高等教育的信心。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