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帶骨牛肉 下月進口
經濟部昨宣布最快2月中旬開放加拿大30個月齡以下的帶骨牛肉、牛雜進口,比照美國牛肉進口標準,但頭骨、眼、腦、脊髓、絞肉及內臟仍禁止進口。開放後,將提供國內消費者更多選擇,餐飲、飯店、進口業者樂觀其成,對國內肉牛產業衝擊不大。
「本土衝擊不大」
進口肉商樹森表示,最快3月初引進牛小排、帶骨肋眼沙朗等產品,加拿大牛和美牛價格、飼養方式、口感皆相近,但美牛餵食玉米,加拿大亞伯達省則為小麥,油花較美牛少。晶華酒店公關協理蔡惠茹表示樂觀其成,已聯絡進口商,由館內廚師先試吃,視品質決定是否推出。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表示,國內牛肉市場94%採進口,其中帶骨更只有3%。台灣牛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傳忠說,台灣本土牛肉市佔率約6%,最大賣點是不使用瘦肉精,且有死忠愛好者,衝擊不大。
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這對台灣爭取加入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有助。經濟部次長梁國新看好,今年上半年有機會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展開投資協定談判。
醫師坦言很危險
不過林口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直言「很危險」,因牛唇、橫膈膜等軟組織,可能殘留瘦肉精,牛骨則會累積具神經毒性的重金屬鉛。食品藥物管理署則評估,即使每天攝取加牛,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風險僅千億分之1.22。
(蘋果日報)
--
趁立院休會︰加帶骨牛、美牛雜 開放進口
閃電宣布 朝野立委質疑
政府利用國會剛休會的空檔,閃電宣布春節後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而且美牛雜碎也可比照進口。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質疑,開放加國帶骨牛肉如果沒有爭議的話,為什麼要趁國會休會才來報告?有這麼急嗎?國民黨立委王惠美說,不排除有「避免外界爭議、躲避立委監督」的可能性。
專家會議 還沒做成結論
更扯的是,食藥署昨天邀集牛海綿體腦病變學者,以及風險評估、食品相關專家,出席「食品管理業務說明」專家會議,並在臨時動議中提案要開放加牛進口。臨時赴會的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會議並未做成結論,但他走出會議室,接到記者來電,才知道原來政府已經宣布擴大開放了。
經濟部長張家祝、外交部長林永樂、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聯袂到立法院向王金平院長、朝野黨團報告台加經貿議題,表示為營造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有利環境,將簽署台加牛肉輸入協議,開放卅個月齡以下加國帶骨牛肉進口。隨後即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決定。
王金平表示,官員向立院報告後才簽署協議,且簽署後卅天才生效,沒有規避國會監督的問題。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表示,我國從二○○七年就同意加國卅個月齡以下去骨牛肉進口,對方一直爭取帶骨牛肉進口,現新增開放加拿大卅個月齡以下「帶骨牛肉」及牛肉產品進口,與美牛相同;至於頭骨、眼、腦、脊髓、絞肉及內臟等仍禁止進口。
不過,輸入協議上頭註明,我方已同意加拿大進口牛雜碎品項,基於「不歧視原則」,也必須對美國開放相同品項的牛雜碎進口。梁國新證實,只要台加協議生效,美牛雜碎也能進入台灣市場。
外交部次長石定表示,曾經四次派員赴加拿大考察,加拿大終於同意我國的「三管五卡」措施適用在加拿大的帶骨牛肉。
畜牧處:對國產牛影響小
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指出,帶骨牛肉僅占進口牛肉三%,對國產牛肉影響不大。
衛福部食藥署長葉明功表示,確定肉品來自加國核准的肉品工廠才能進口,若查獲不合格就立刻銷毀;一旦加國發生新增牛海綿狀腦病,必要時可以行政命令暫停進口。
朝野黨團總召都認為加牛風險比美牛低,只要能兼顧公平貿易及飲食安全,又能落實三管五卡,會予支持。
擴大開放牛雜 專家︰後續叩關壓力更難擋
「錯了第一步,後面還能怎樣?」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為了消費者健康,加拿大帶骨牛肉最好都不要開放,但美國帶骨牛肉都已經開放了,只能希望政府做好把關。
加國病牛比美國多 風險也高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人類庫賈氏症專家陳順勝強調:「問題在於外控因素,包括屠宰時可能造成的污染等,風險分析並沒有放進去。」陳順勝表示,從加拿大牛肉的進口量及加拿大的畜牧管理看來,確實不比美牛風險高。問題是,一旦擴大加拿大牛肉進口,其他歐洲國家也會排隊等進來,將難抵擋。
據了解,除了加拿大之外,目前申請叩關的國家還有荷蘭、日本、法國及義大利。
他強調,台灣並不能只以世界動物組織(OIE)的標準當作門檻,而認為只要OIE認定非高風險物質、就可以叩關。OIE給的是最低標準,台灣既然是非疫區,應以更高標準對待。
周晉澄表示,加拿大與美國的飼養方式相同,但管理方式以及生產履歷做得比美國完善,每隻牛都能從生產履歷追溯得到。不過,該國報告的病牛數比美國多,風險計算自然比美國高,即便在可容許風險中,「仍然可能在屠宰過程中遭到污染。」
周晉澄說,加國帶骨牛肉早在二○一一年的專家會議就通過,前年食藥署也做了查廠,昨天僅是再確認,但他認為,報告內容很簡單,引用的資料很舊,做出來的風險自然很低,「能重算一下更好!」
前家衛所所長劉培柏說,開放狂牛症疫區的肉品進口,最大影響還是民眾健康,說不定國內早有人得到新型庫賈氏症,因為台灣的「疑似」病例很多,但家屬及病患都不願接受腦部的切片檢查,「有做就有、沒做就沒有。」
消基會︰政府應做到逐批檢驗
消基會副秘書長林宗男憂慮指出,政府之前跟全民承諾針對進口美國牛肉定下「三管五卡」的管制措施,但後來都陸續發現未達效果,現在又開放加國帶骨牛肉進口,政府應進一步說明把關方式,讓全民安心。林宗男認為,政府至少應做到逐批檢驗,才可確保進口牛肉是健康的。政府若無法做好把關,商家、消費者根本無法防衛,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拒吃。
研議開放帶骨加牛 食藥署竟以臨時動議處理
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台灣的政策,昨日在食藥署竟然是以臨時動議的方式、出現在「食品管理業務說明」專家會議中討論。受邀與會的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感覺上不像是已經做成開放的決議,應該是還需要溝通。
董氏︰無法接受連牛雜也放行
昨日傍晚才收到開會通知的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連同牛雜都一併開放,她無法接受。畢竟美、加等國人民並不吃這些牛雜,對於這些產品的管理、甚至藥物殘留、瘦肉精殘留等管理是否夠完善,都還有疑問。
會議通知太晚 食藥署道歉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會議通知寄發太晚,她已致電道歉。這次的會議性質是業務報告,加拿大牛肉風險評估部分,先前已經多次開過專家會議討論。
食藥署引據專家的風險評估報告,指稱國人從出生到八十歲,就算每天都吃加拿大牛肉,其感染俗稱狂牛症、也就是新型庫賈氏症的風險僅有千億分之一.二二。
加拿大與美國一樣,允許於牛隻使用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目前被世界動物組織(OIE)列為風險可控制國家。
郝龍斌︰開放應先確保食安
人在中南美洲出訪的台北市長郝龍斌認為,加拿大帶骨牛肉開放應以「確保民眾食用安全」為首要考量,北市府會配合「三管五卡」的措施,與業者做好「源頭管理、流向管制」工作。
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傳忠表示,國產牛肉沒用瘦肉精,品質好、有市場區隔,客層也穩定。
(自由時報)
--
加拿大帶骨牛 最快春節後解禁
繼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後,經濟部、農委會昨天宣布,最快春節後解禁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及經我公告核准的牛雜碎產品;加拿大同時對我釋出善意,同意啟動台加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替未來台灣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鋪路。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指出,明年起,受惠加國修正普遍優惠關稅制度,我國的貿易競爭對手國,如:大陸、韓國、新加坡等國,已遭加拿大取消優惠關稅。
經濟部官員指出,過去因關稅落差,我方未享公平競爭待遇,經我叩關七、八年之久,且適逢加拿大重新檢視給他國的優惠關稅,加國已允諾「一視同仁」,讓貿易競爭對手國的關稅和我平起平坐。
經濟部官員舉例,以往我自行車輸加國關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三,但大陸等國卻僅百分之八點五;餐具及廚具稅率百分之六點五,優惠關稅國家只有百分之三,兩類產品都是我出口加拿大主力產品,明年起,我國輸往加拿大的產品關稅,將與南韓等國相同。
現行我核准美國進口的牛雜碎產品,未來加拿大也比照適用,近期擬再擴大開放兩國牛唇、耳、背板筋和腹膈膜等產品。
此外台加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已進入最後磋商階段,近期就可簽署。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說,台加洽簽雙邊投資協定可替我加入TPP熱身,因TPP談判設有投資專章,藉由台加磋商過程,有助我掌握TPP談判最新進展。
經濟部長張家祝指出,加國要求我開放帶骨牛已久,頻質疑「為什麼美牛可以,加拿大不行?」隨加拿大「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病)風險已受控制,及全球五十七國對加國帶骨牛肉解禁,解禁是遲早的事,否則我們站不住腳。
張家祝透露,其實去年就應解禁,但我方希望「再磨一磨」,爭取到加國同意啟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加國貿易部長也於雙邊會談中屢強調,只要解決帶骨牛,投資協定「就不是問題」。
開放加牛 朝野都挺
台灣擬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衛福部認為加拿大管控比美國嚴,民眾可安心,朝野黨團也表支持。
經濟部長張家祝、外交部長林永樂、衛福部長邱文達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上午連袂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及朝野黨鞭。王金平認為,在安全管制無虞下,進口「加牛」可兼顧公平貿易,也有助台灣爭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四部會首長昨到立法院報告時,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並未與會。但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會後發表聲明指出,若開放後有助台灣加入TPP,民進黨團樂見其成。
立法院本周二休會,馬上冒出「加牛」議題,引發部分立委疑慮。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就質疑,行政部門刻意挑立院休會期間「突襲」宣布開放,莫非想逃避監督?
王金平說,應不至於有此問題,因談判有時程,報告後才簽署。
食藥署:加控管比美嚴 風險趨近零
馬政府決定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及十一項牛雜碎進口,預計農曆年後加國帶骨牛肉就可輸台,雖然加國三年前才爆發狂牛症,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加國帶骨牛肉對國人健康風險趨近於零。
加拿大去骨牛肉二○○七年就可輸台,這次開放包含卅月齡以下的帶骨牛肉,以及牛舌、牛骨、橫膈膜(俗稱肝連)、睪丸、牛鞭、牛尾、牛筋;另外,背板筋、牛唇、牛耳與腹隔膜也預計在年後開放。
加拿大三年前才爆發一隻七十七月齡的成牛染狂牛症,目前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未列為狂牛症可忽略國家;但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這代表加拿大有監控牛隻,才會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管控比美牛嚴格。
姜郁美表示,食藥署四次赴加國考察肉品加工廠與屠宰場,也經兩次風險評估,認為加國牛肉安全無虞;且加國也承諾萬一有新病例發生,會立即通報我國。
狂牛症被認為與人類的新型庫賈氏症有關,而食藥署專家報告認為,一般人從出生到八十歲,若每天吃加拿大牛肉,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風險是千億分之一點二二,內臟則是千億分之三點五五,絞肉是千億分之三點四三。
國產牛肉目前只占全台市場百分之六,其他都仰賴進口牛肉。其中以澳洲牛肉占四成六為大宗,美牛次之,加拿大牛肉僅占國內市場百分之零點三;姜郁美表示,這樣算起來的風險極低,幾近於零。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質疑,過去開放美牛是為了自由貿易協定,這次也是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但我們讓步那麼多,最後有換得什麼嗎?」消費者只能靠睜大眼睛看清牛肉原產地。
狂牛症專長、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則擔憂,一旦開放加國帶骨牛肉,其他仍為疫區的歐盟國家,也可能向我叩關。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若政府能做好風險管控,沒有理由反對加國帶骨牛肉進口;但貿然開放,感覺政府拿國人健康當經貿籌碼。
餐飲業:吸引力低 難撼美牛地位
政府開放加拿大三十月齡帶骨牛肉進口,餐飲業者反應兩極,高端飯店對加拿大牛「是張白紙」,初期持觀望態度,一般餐廳則興致勃勃,但業者都同意,加牛無法撼動美牛在台餐飲地位。
美牛、加拿大牛同樣多是吃穀物,肉質都是台灣人喜愛的軟嫩質地,但即使加拿大牛開放,飯店業短時間不會以身「試驗」,因加拿大帶骨牛的愛好者只占小宗,吸引力無法勝過美牛。
主廚宋健良分析,相較於台灣餐飲業與美牛出產牧場多為長期配合,早已知道各家牧場牛肉品質與價格區間,但對加拿大帶骨牛的出產牧場不熟,且初期進口數量不多,價格估計將較美牛高。他強調,加拿大帶骨牛未來登台價格將決定它的定位與地位。
北投麗禧酒店主廚李中煜曾用過加拿大牛做排餐,比起台灣流行的美牛,他認為加拿大牛纖維較粗,牙口不好咬不太動,在風味上也不及美牛甜,但優點是「牛」味很重。加拿大牛肉接受度應會比草飼紐澳牛肉高,價位上也會比美牛更具優勢。
加拿大帶骨牛肉將開放進口台灣,家樂福、頂好、city’super願意評估上架,全聯、愛買、大潤發與好市多則不計畫販售。
家樂福公關經理何默真表示,加拿大帶骨牛肉的價格低,推測進口商會採船運方式來平衡成本,最快也要三月初才會在賣場上架。
全聯、愛買、大潤發則認為,儘管加拿大與美國牛隻飼養方式相似,肉品口感差異不大,但台灣民眾在購買上仍以美牛為優先,加上目前消費者對加拿大肉品尚不熟悉,不考慮販售。
(聯合報)
--
背板筋、牛耳朵、腹隔膜 去年公告進口?
經濟部宣布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開放生鮮或冷藏、冷凍唇、耳、背板筋及腹隔膜等。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99年已公告牛舌、睪丸、橫隔膜等牛雜碎進口,且美國已經有申請輸入國內,去年則是再公告背板筋、牛耳朵、腹隔膜可以進口。
俠醫林杰樑的徒弟、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腹隔膜等屬腹膜腔中,在健康上絕對有其危險性。不只是新型庫賈氏病風險,舌、腹隔膜等部位,也容易殘留瘦肉精、環境毒物、重金屬等。
他抨擊,不少國外業者會走灰色地帶,一旦國內條文定的不明確,就可以走漏洞,把這些部位都歸為牛雜碎。但他反問,這些真的跟內臟部位沒有關連嗎?他認為政府應該更嚴格把關。
休會才宣布開放加牛進口 時機走巧門?
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雖是大部分比照現行美牛進口標準,不算是重大的政策轉彎,但仍有較之前標準更擴大的情況,在此刻國人對食品安全仍惶惶不安、缺乏信心,且行政、立法兩院互信仍嫌薄弱之際,行政部門在立法院才剛休會三日,隨即宣布開放加國帶骨牛,操作方式不免惹人非議。
食品安全與產業競爭,意義畢竟不同,上次美牛開放,有許多人已是不得不含淚接受,有些人更是含怨無力阻擋,就算立法院長王金平第一時間緩頰,卻仍難免給外界走巧門、規避立委質疑的聯想。
今日,經濟部長張家祝、外交部長林永樂、衛福部長邱文達、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四位部長大動作親赴立院說明,約莫也是著眼於此,以動作澄清不尊重立委的質疑。儘管在我國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避免經濟被邊緣化的大前提下,台聯已經表態願意支持,但民進黨團上午並未派代表聽取4行政部門的報告,黨團幹部並直言黨內還需討論,民進黨團未對此案背書,也形同留下伏筆,此事未來的發展,仍然存在變數。
馬總統在今年的元旦祝辭宣告,今年目標只有一個「拚經濟」,可以想見,各部會都面臨兌現承諾的龐大壓力;只是從兩岸簽署ECFA、服務貿易協議,到台紐、台星的經濟協議,行政部門屢屢被抨擊,過程不夠透明、未受民意充分監督,儘管國際談判或許有很多事前說不出口的苦衷,立法委員也不都是忠貞的守密者,但國會畢竟代表民意,反映民眾的擔心與不安,行政部門仍應有一定的尊重與溝通,以免經濟問題衍生成更複雜的政治爭議。
尤其未來我國若加入TPP、RECP等國際組織,開放項目勢必越來越多,大門越展越開,對外談判與對內溝通之間,行政部門是必得磨合出一套適當可行的模式,否則,爭取到國際合作卻失了國人信心,也無法平順的帶著國家繼續向前。
學者憂:開大門 防疫形同破功
經濟部宣布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研究庫賈氏病專家陳順勝今天表示,「當初開放帶骨美牛就不對了」,現在再開放加拿大,等同廣開大門,「形同破功」。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強調,開放加拿大帶骨牛仍要依照食管法規範,需為30個月以下月齡的牛隻,且頭骨、眼睛、絞肉、脊髓、內臟等部位均不能進口,並須提供相關安全證明文件等。食藥署曾實地赴加拿大屠宰場等考察並進行風險評估,食用加拿大牛肉風險趨近於零。
陳順勝說,國內進口家加拿大牛肉較少,開放沒有實質意義,「但這是原則問題」。他反問,「未來不是連日本、歐洲也可以開放?」
姜郁美表示,國內在民國96 年6月開放加拿大去骨牛肉進口,期間加拿大曾申請全面開放,但國內一直進行風險評估,在93、96、97、100年實地至加拿大肉品加工廠、屠宰場等考察,並經八次專家會議審查,兩次的風險評估報告都認為,國人從出生到80歲,若每天吃加拿大牛肉,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風險,牛肉是千億分之1.22、牛內臟是千億分之3.55、牛絞肉是千億分之3.43,結論是風險趨近於零。
姜郁美說,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早已將加拿大列為狂牛症風險可控制區,國內加拿大牛肉市占率約僅0.3%,數量並不多。
不過陳順勝認為,就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台灣與這些國家,同樣列為狂牛症風險可控制區,但台灣不算疫區,不能以此分類為開放與否的依據。他說,美國牛肉輸台比率成長驚人,今年7到10月輸入量成長158%,價格則成長222%,開放帶骨牛根本是貿易、外交考量,對民眾健康無益。
(聯合晚報)
--
加拿大帶骨牛 下月登台
繼美牛開放進口後,帶骨加牛也將登台。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與外交部昨共同宣布,開放加拿大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進口,包括牛雜碎的唇、耳、背板筋、腹隔膜等,且也同步擴大開放美國牛雜碎的唇、耳、背板筋、腹隔膜等4項肉品進口,最快一個月內實施。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葉明功說,不論美牛與加牛,凡是頭骨、眼、腦、脊髓、絞肉、內臟等7項產品,依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是禁止進口。外交部次長石定說,為保障民眾食安,新開放進口項目適用進口美牛「三管五卡」查驗與管控措施,且在協議草案中,明定我國可派員前往加國實地查核工廠。
葉明功強調,加國30月齡以下幼牛未有新增狂牛病案例,未來一旦發現有狂年病,如BSE(牛海綿狀腦病)案例,加國要立即通知我方,且提供充分資訊,我方則採必要措施,以行政命令暫停進口。
經濟部長張家祝說,由於台灣已開放美牛進口,再加全球57個國家已開放加牛進口;且加國過去3年未有新增狂牛病案例,因此昨天他為開放加牛進口與朝野立院黨團溝通時,獲得支持與諒解。
台灣在2007年6月已開放加國30月齡以下去骨牛肉進口。這次開放加國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以及生鮮、冷藏、冷凍的骨、舌、鞭、睪丸、尾、橫膈膜、其他冷藏或冷凍食用牛雜碎等。為有效管理,廠商進口牛雜碎,均須事先申請輸入許可證。
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強調,目前國內牛肉9成4是進口,每年進口10萬公噸,其中帶骨牛肉每年進口300公噸,如美紐澳牛等,本土牛肉僅占6%,因產地直銷,屬於新鮮、溫體牛肉,且事先與業者協調溝通過,因此開放加牛進口對國內幼牛產業不會造成衝擊。
黃國青說,每年加拿大去骨牛肉進口至台灣計300至500公噸,未來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估計可能100公噸,且台牛每公斤價格600元,優於紐澳牛每公斤300元,未來加牛來台後,可望替代紐澳牛。
梁國新和葉明功皆表示,2月中生效台灣開放加牛進口協議,新增開放牛雜碎等品項,2009年前開放美牛進口時,這些項目並不在開放之列,核准加國相關肉品進口後,屆時也將對美國同步開放此新增項目。
加國帶骨牛進口12品項
政府宣布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另開放牛骨、牛舌、睪丸、橫膈膜、牛鞭、牛尾、牛筋、牛耳、牛唇、背板筋及腹隔膜共計12項,預估第1批加牛最快2月底抵台。
飯店業者目前多半持保守開放態度,表示會進少量試做試吃,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零售通路只有家樂福表示願意考慮引進,其他業者都暫不跟進。
開放軟組織 醫有疑慮
針對開放加牛牛舌、睪丸等軟組織進口,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有疑慮」。他說,牛肉安全風險相對小,但軟組織或內臟器官容易累積狂牛症的變異蛋白質、重金屬、環境荷爾蒙及瘦肉精,且就算加熱烹調也無法破壞這些毒性,增加民眾毒性暴露風險。
加國目前仍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公告的狂牛症疫區,依現行法規,10年內曾發生狂牛症的地區禁止進口全牛,因此加牛無法進口頭骨、眼、腦、脊髓、絞肉及內臟。
食管署:風險相對低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加拿大96年9月第1次申請全牛進口,6年多來,農委會及衛福部經3次實地查核、2次風險評估,對加國飼養、屠宰及加工過程查核,並提到專家諮議會討論,確認可有條件開放,未來將比照美牛邊境逐箱查核進口品項,肉品安全可「掛保證」。
她說,依風險評估,加牛風險同美牛。國人若從出生到80歲每天吃加牛,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風險僅千億分之1.22,也就是趨近於零;且加拿大3年前爆發的染狂牛症牛隻是77月齡,國內則開放風險較低的30月齡以下牛隻,風險相對更低。
以往台灣94%的牛肉須仰賴國外進口,加拿大去骨牛肉市佔率則僅0.3%,進口牛肉以澳洲、美國、紐西蘭為主,另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馬占少數。
賣場僅家樂福擬引進
量販店大潤發、愛買與全聯超市都表示,因消費者不熟悉加國牛肉,賣場採購也不了解加國肉品的品質,因此暫不考慮引進。家樂福則正審慎評估,公關總監何默真表示,目前因亞洲大陸、韓國搶購美牛,需求大於供給,連帶使台灣的美牛價格居高不下。若加牛價格合理、口感好,不排除嘗試引進,讓牛肉價格可更平穩。但受限於船期,就算引進加牛,最快也要到3月之後。
晶華酒店Robin’s鐵板燒主廚陳春生得到消息,立刻致電採購先進一批牛肉來試做。他坦言,國內無論是主廚或顧客,對於加拿大牛肉的掌握和接受程度,都不如美國和澳洲牛肉。透過少量引進的方式試作,讓老主顧嘗鮮,再看消費者的回應,決定是否放進正式菜單。
經部:台加租稅協議 半年內簽署
台灣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後,台加雙邊經貿關係,也有重大進展。經濟部政務次長梁國新昨宣布,今年上半年將完成簽署台加租稅協議,避免重複課稅;同時今年將啟動台加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創造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有利條件。
外交部次長石定也表示,去年台加簽署航權協議,台加航班由13班增加到17班,2015年11月後將再增加到21班。這對目前在加國10萬名華僑、1萬名台灣留學生以及每年台灣15萬人次赴加國旅遊的民眾,都將有相當助益。
外界質疑我方去年中便可開放加國帶骨牛肉來台,拖至今日,只為換取台加簽署稅租協議及啟動投資協定談判,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強調,「並不是你要換,別人就願意換。」他說,開放加牛,主要目的與國際接軌,表達台灣推動國際經貿自由化決心,以及爭取加入TPP。
張家祝強調,今年是加入TPP的關鍵年,但TPP的12個成員國,對台灣開放項目,各有不同的需求。他舉例說,我國與越南雙邊談判之時,對我國限制火龍果、磁磚進口,越方認為是貿易障礙。
張家祝說,目前已展開搜集韓美、韓歐加入FTA,以及加入TPP的資格與條件等資料,因此各部會要全面檢視經貿自由化,是否遠低於國際標準。尤以通案處理為優先,如開放白領階層人才來台、移民政策等。然後再處理個別國家的需求與主張。
梁國新指出,加拿大已與美國、歐盟等9個貿易夥伴簽定FTA,也是TPP重要成員國。政府已積極從農業、賦稅體制合作與投資三方面,與加拿大拓展雙邊關係。
梁國新強調,加拿大是台灣重要貿易夥伴,近年來加國對我釋出善意,包括給予免簽證待遇、簽署青年渡假打工備忘錄、關務合作協議、簽署台加航權協議、修正加國普遍優惠關稅制度,在2015年確保我產品出口與韓中等競爭對手在加國市場公平競爭。展望今年,台加經貿關係將會更上一層樓。
梁國新表示,TPP第一輪談判今年上半年完成,而TPP的12國總貿易占台灣貿易總額35%,實不能持續缺席,否則對國內經濟與產業發展有很大影響。
梁國新強調,台加租稅協議案,雙方已展開諮商,期能在上半年完成。至於啟動台加雙邊投資協定諮商,因TPP談判有投資章節,有助我國爭取加入TPP。
(中國時報)
--
助攻TPP 加國帶骨牛准登台
台加雙邊經貿突破!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昨(17)日宣布,將以堆積木方式,逐項與加拿大堆疊出完整的經合協定(FTA),1個月內解禁加拿大帶骨牛肉與相關產品來台,上半年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並積極洽談簽署雙邊投資協定(FIFA)。
我國民國96年開放進口加拿大30月齡以下的去骨牛肉之後,加拿大即不斷要求我國開放帶骨牛肉進口,尤其在99年我國公告擴大美牛輸入品項後,更要求比照。
此次並對美、加新增開放背板筋、牛耳朵、腹隔膜、唇等,後者也將適用在美牛,但高風險的內臟、頭骨、眼、腦、脊髓、絞肉仍禁止進口。
行政部門記取先前開放美牛的教訓,因此經濟部上午由次長梁國新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的同時,部長張家祝與次長卓士昭分頭在立法院進行溝通,尋求支持。
張家祝表示,美加邊境相近,如果僅限美牛解禁,不合乎道理;此外,加國帶骨牛肉可以出口到57個國家,為何唯獨台灣不能進口呢?「對於他國有理由站得住腳的東西(議題),我們要去面對它。」
他進一步說,台灣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前,必須慎重了解其成員國關切的議題,如果不理會或拒絕處理,「不但不合理,根本是緣木求魚」。
由於去年APEC期間,加方允諾,只要解決牛肉議題,就可以著手進行相關經貿協議談判,也讓經濟部決定呼應加方需求,不過雙方不直接談完整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從FIFA開始。
張家祝形容「都還沒有成為好朋友,就說結婚」,是有點困難,這也是為何選擇用堆積木方式進行,也讓彼此建立信心。
至於台加投資協定,梁國新表示有三大部份,包括投資促進、投資保障與投資自由化,其中,在投資自由化部分,可望比照台日投資協議,在市場開放將會採納我方現行僑外投資負面表列清單。
由於台紐與台星經合協議都順利簽署,經濟部預期,屆時台灣若要加入TPP,星、紐應該不會反對。
其他TPP會員體關切的議題,如果是涉及到個案,例如美國豬肉扣關、或是越南出口火龍果與瓷磚等,我方視情況處理。
綠營:若有助經貿 有條件支持
經濟部長張家祝、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17)日赴立院拜會朝野黨團,爭取朝野支持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在野黨表示,如果此舉若真有助於台灣加入TPP,不反對為增進自由貿易而作的努力。
張家祝、陳保基與外交部長林永樂、衛福部長邱文達昨天連袂赴立法院,向王金平及朝野黨團報告,預計1個月完成相關作業程序,開放加拿大30個月齡以下帶骨牛肉進口。
王金平表示,加拿大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國家,在肉品安全管制無虞下讓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對於換取台灣加入TPP應該會有幫助,雙方今後也將積極交涉避免重複課稅、投資協議等議題。
由於加拿大3年前曾發生狂牛病,目前仍是世界動物組織(OIE)列入的狂牛病風險區,媒體追問,是否會像過去開放美國帶骨牛肉一般引起爭議?王金平表示,開放美牛或加牛對台灣牛肉不會造成競爭,衛福部也認為肉品安全沒問題可以管制得很好。加拿大管控也比美國嚴,民眾可以安心。
與會的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表示,台灣與加拿大都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台灣既然已經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加拿大要求比照辦理,有法律根據,且能兼顧公平貿易和飲食安全,台聯支持。
民進黨團因幹部有事未能與會,不過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此舉若真能有助於台灣加入TPP ,民進黨黨團不反對為增進自由貿易而作的措施及努力,也樂見其成。
雖然加拿大牛肉進口量相對較少且安全風險相對較低,但柯建銘強調,民進黨仍要求行政院必須督促相關部會在開放的同時,落實三管五卡、管制源頭、邊境及市場等把關作業,做好食品安全風險控管。
做好安全把關 何樂而不為?
政府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曾經也是國家對外經貿談判成員之一的工商協進會秘書長范良棟指出,在為國民做好健康把關的前提下,又能為台灣加入TPP助威,何樂而不為?
依據農委會的資料,台灣牛肉自產的自給率僅6%,94%都是靠進口,主要來源國是澳洲、美國及紐西蘭,加拿大的去骨牛肉僅占0.3%,未來開放帶骨牛肉進口後,預估會在進口牛肉市場產生競價效應。
經濟部昨日對外說明後,說帖亦快速提供國內工商團體,范良棟看後發現重點是放在TPP及區域整合課題,他特別提醒,過去有美牛爭議的經驗下,政府首要課題是要確實做到保護國民健康及食用安全,才不至於讓國民有著「用國人的健康來換TPP」的疑慮。
而加牛進口的規範,他說,是完全照美牛進口的規範,因此可以相信政府能確實為國人健康把關。
在確保健康的前題下,范良棟說,開放帶骨加牛的進口,不僅可促進台加經貿合作關係,還因為加國與美國、歐盟簽有FTA,且為TPP的成員國,可進一步為台灣加入TPP創造好的機會,是「和樂而不為」的事。
開放帶骨牛肉的這一小步,將為台灣融入區域整合「助大威」,他說,去年工商協進會到歐洲訪問時,所到國家、所見到的當地官員與企業,只要談到FTA或ECA,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問:「你們真的做好開放的決心了嗎?不是為了簽而簽?」
范良棟認為,當時因兩岸服貿卡關,而讓外國人有著「沒有誠意的感覺」,因此,開放帶骨牛肉的這一小步,至少可以讓外國人看到台灣確實有開放的決心。
(工商時報)
--
反eTag聯盟 今嗆遠百
民怨未歇
國道計程上路已逾半個多月,遠通電收聲稱已增人力,但民眾近幾天打客服電話依舊無人接,苦等十多分鐘超火大。eTag不爽裝聯盟今將到遠東集團旗下百貨,嗆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要讓徐知道民眾有多不爽。遠通電收昨說,正研擬推網路免費電話加入服務。
將增設網路電話
遠通客服電話難打雖稱有改善,但《蘋果》昨仍不斷接獲民眾投訴,住高雄的張先生說,他前夜用家裡電話撥打,都沒人接,他一直聽語音耗等十多分鐘,最後憤而掛掉,浪費長途電話費。
昨也有台灣人權促進會、澄社等9個民間團體前往交通部抗議,訴求「我的個資不要BOT!eTag全民公敵!」質疑即便沒裝eTag,行車紀錄和個資也會被蒐集,侵害人權。民間發起的eTag不爽裝聯盟今上午也要到北市遠東百貨嗆徐旭東。
遠通電收表示,以往單日只有2千到3千通電話,到昨為止每天仍有1萬通,已加強處理速度;春節後研議推出網路免費電話。
高公局指,已列合約缺失,要求春節前改善,也已禁止遠通將個資作為收費以外使用;但再恢復人工收費並不可行。
另台中市長胡志強與高雄市長陳菊昨贊成春節連假期間,國道全面暫停收費以檢驗eTag。但交通部認為將影響春節疏運效果,不可行。
車主算錯錢爆錯料
另台中市議員邱素貞周三曾指eTag計程收費問題,有2名用路人走國道相同路段,一人須繳5元,另一人卻僅繳3元;但昨遠通電收查證後確認是用路人對扣款不熟悉所致、並未扣錯款。◎綜合報導
國道計程收費申訴管道
★交通部
.交通部申訴專線:0800-231161
.高公局客服專線:1968
.高公局局長信箱:www.freeway.gov.tw/POM/POMailBoxInfo.aspx
★遠通電收
.客服電話:(02)77161998
.客服信箱:www.fetc.net.tw/portal/customerQuestion/create
(蘋果日報)
--
eTag契約不對等 擬提團訟
民間反eTag聲浪不絕,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邱文聰說,遠通定型化契約要求車主放棄個資自主權,契約內容不對等,將協助民眾提起集體訴訟。台聯秘書長林志嘉則要求高公局儘速以「違約情節重大」,與遠通解約,將計程收費回歸國營。
批遠通要車主放棄個資自主權
邱文聰強調,遠通eTag事件顯示全民被國家、財團監聽、壟斷,「民眾開車上國道要被知道位置,平常上街需要嗎?」而且美、日、韓的ETC都保留人工收費,要求恢復部分人工收費車道供人民選擇。
高公局官員表示,解約有解約的條件,若非雙方合意解約,就必須列舉遠通嚴重違約且無法改善。高公局指已啟動查核機制,下週將進行收費可靠度成功率(須達九十九.八%),兩週內會有結果;若有缺失限期不改,不排除解約。
至於「恢復部分人工收費車道」的要求,高公局官員明確表示:「回不去了。」大部分收費站春節前就會陸續拆完,如今有三一九個門架,「難道要再建三一九個收費站?」至於eTag定型化契約涉及個資部分,主契約已規定個資不能轉作他用。
針對南部縣市要求春節國道暫停收費,交通部長葉匡時則回應說,若日夜都不收費,則無法在夜間疏散車流,將衝擊春節疏運,因此不考慮。
eTag不斷出包,北市孫姓電腦刺繡商南下高雄發送一萬張「eTag不爽裝,免儲值一樣上國道」貼紙,今天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在高雄市內向咖啡(市中一路二六八號,近七賢路口)進行。「eTag不爽裝聯盟」代表周于萱則說,今天早上十一點在西門町遠百前發「不爽裝eTag」貼紙表達抗議,呼籲退租eTag。
(自由時報)
--
高公局:不可能恢復人工收費
台灣人權促進會、eTag不爽裝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昨天群聚交通部抗議,質疑國道計程收費政策變相迫使用路人提供姓名、車號、行車路線等個資,侵害民眾隱私,要求恢復部分人工收費。高公局回應,用路人個資僅供收費,不會挪作他用,且收費站已拆除,不可能恢復人工收費。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邱文聰說,國道電子監視系統讓民眾逃無可逃,即便非eTag用戶,遠通電收照樣能透過監理資料庫抓取個資,呼籲eTag用戶若質疑個資安全,應寄存證信函,要求遠通不得將自己的個資做收費以外用途。
今天上午十一點,還將在西門町遠東百貨前發貼紙、演出行動劇抗議。
澄社社長劉靜怡質疑,遠通頻出包,顯見高公局驗收標準太寬鬆、內容太草率,緊急啟動稽查效果有限,監察院應主動調查是否有相關人員涉及違法失職。
(聯合報)
--
eTag過年停收?交部:不考慮
國道計程收費eTag問題引發民怨,台中市長胡志強17日表示,他贊成春節連假國道全面暫停收費,在年假期間全面檢驗eTag,年後給民眾的最大禮物就是達到「零誤差」,才能「零民怨」,不要讓政府也跟著賠上信譽。
「如果有民怨,一定是政府有的地方做得不夠好」,胡志強說,高速公路以往在過年時都採取停止收費,今年eTag引發全國爭議,更應該在過年期間停止收費,全面檢驗後達到「零誤差」。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宣稱只有少數誤差,但胡志強認為,誤差很小也可能影響幾10萬人,建議年假妥為檢驗,年後達到「零誤差」,才能不再民怨沖天。
媒體問他如何看待eTag亂象?他質疑為何不先從高速公路支線的路段開始實施,先做3個月、6個月,所有系統都檢驗一次,而不是「熊熊(台語)」就開始做,難道推動前沒有進行實驗性的測試嗎?
交通部長葉匡時昨天表示,春節期間國道如果不收費,屆時車流量必定暴增,不但民眾無法順利返鄉,也無法有夜間分流的效果,所以交通部不會考慮。
(中國時報)
--
200學生諷成大「朕難容」 失言教授道歉:無意批鄭是炸彈客
成大「南榕」風波延燒,200名學生昨午齊聚新廣場,高舉「朕難容」白布條反諷校方,要求校長黃煌煇等人道歉,並決定下學期自行立碑「南榕廣場」;而因「鄭南榕像炸彈客」言論挨批的該校歷史系教授王文霞,昨也終於發表聲明,向鄭南榕及其家人表達歉意。
成大「零貳社」和學生會在臉書發起活動,昨200多名學生在引發命名風波的廣場,高舉「弔大學精神已死」、「慟校園民主之亡」等布條標語,表達譴責校方失信卸責、行政濫權、帶頭違法等訴求,並發放印有鄭南榕肖像的「我主張南榕廣場」貼紙,被索取一空。
痛批成大「沒品」
「零貳社」前社長林易瑩和學生會權益部長張書睿等學生輪番上場演講,除講述鄭南榕因捍衛言論自由而拒捕自焚的歷史,更要求校方對整起命名事件向學生道歉。林易瑩也呼籲學生別對王文霞做出人身攻擊,「我們必須尊重她發言的權利,這才是自由民主的精神。」
成大護理系大四生張哲瑋說:「不管校方最終會不會改變,反正成大學生會永遠流傳這裡就是南榕廣場!」
昨廣場旁的校園建築還被學生張貼「成大校方,作莊輸了沒品就怪賭客,如何成為泱泱名校」紙條,被網友拍下轉載。
邀教授逛紀念館
因在校務會議評論鄭南榕「很像伊斯蘭的自殺炸彈客」的王文霞教授,昨發表公開聲明致歉,「這次在成大校務會議對鄭南榕先生的發言引起社會紛擾,也傷害了鄭南榕先生家屬葉菊蘭女士、鄭竹梅小姐,我願意表達誠摯的歉意。」她強調,校務會議簡短時間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並非將鄭南榕先生與炸彈客劃下等號」,強調沒否認鄭南榕對台灣的貢獻。
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昨也在鄭南榕基金會網頁上發表公開文章,「不論成大廣場叫什麼名稱或沒有名稱,過程中展現何種素養,是每個人的自我挑戰」。
鄭竹梅也邀請王文霞參觀鄭南榕紀念館,一同對鄭南榕的歷史定位、教育與尊重生命等議題,清楚完整表達意見。
議員嗆改南榕路
台南市議員李文正昨痛批成大校方反民主,他將提案請市府將成大校區的大學路改名為南榕路。
對於一連串抗議,成大校方昨發聲明強調,學校重視學生意見,但校務會議已做成廣場不命名決定,校方只能依循遵守。
至於改路名提議,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陳宗彥說,鄭南榕的自焚犧牲是台灣民主和言論自由轉捩點,他對台灣的貢獻和價值,未必要用取路名方式紀念,但既然有議員提出想法,市府會審慎評估。
【報你知】鄭南榕
鄭南榕遺孀、行政院前副院長葉菊蘭說,1947年出生的鄭南榕讀過成大工學院、輔大哲學系和台大哲學系。1984年鄭創《自由時代》周刊,因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1989年法院以涉叛亂罪傳訊,鄭誓言「國民黨只能捉到我的屍體,不能捉到我的人」,自囚於總編輯室;4月軍警包圍雜誌社,自囚71天的鄭在總編輯室淋汽油自焚,得年41歲。
(蘋果日報)
--
挺南榕廣場 成大生諷校方「朕難容 」
學生聯合聲明 要求校長黃煌煇道歉
兩百名成大學生會、零貳社等社團與學生,不滿校方不尊重民主、技術杯葛票選出的「南榕廣場」名稱,昨天中午在廣場集結,拉白布條、呼口號抗議,並發表譴責聲明,要求校長黃煌煇、主任秘書陳進成為行政疏失與卸責道歉;學生並預告,二二八前將舉辦大型活動,目前規劃在廣場豎立紀念石碑。
擬豎紀念碑 校方:依法處理
對於學生的指控與要求道歉,成大採冷處理、不予回應;但指出,立碑若破壞廣場,將依法處理,若未造成損壞,則視為障礙物撤離。
成大重申,舉辦票選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新廣場的關注,校長黃煌煇已聽到學生的聲音、也尊重票選結果,指示將最高票的「南榕廣場」提送主管會報討論,並轉校務會議議決,最後以七十比二十一通過「廣場不命名」的替代案。成大強調,校方雖然重視學生意見,但校務會議既已決定,也只能遵守。
成大零貳社前社長林易瑩、學生會權益部長張書睿指出,校長黃煌煇、主秘陳進成失信卸責、行政濫權,帶頭違法並自行訂立廣場名稱(NCKU square),應出面道歉;此外,成大新聞中心錄製的校務會議影片無法觀看,校方掌握龐大行政資源,欲規避學生與外界檢視,有違民主內涵,是可恥行為。
學生在聯合聲明稿中,並指歷史系教授王文霞扭曲史實、錯誤解讀民主精神與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的決心。抗議活動中,學生拉起「弔大學精神已死」、「朕難容」、「慟校園民主已死」白布條,並發放「我主張南榕廣場」貼紙,提供支持「南榕廣場」的同學與民眾索取。
本土學界 轟成大不尊重民主
成大學生票選將新廣場命名為「南榕」,不但遭成大校方推翻,成大歷史系教授王文霞還以「炸彈客」形容鄭南榕。台灣教授協會等本土學術團體認為,這場推翻命名的校務會議會是成大之恥,盼校方尊重民主程序,恢復學生所票選的「南榕」。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歷史學會、陳定南教育基金會昨召開記者會,還原鄭南榕自焚殉道的史實。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指出,王文霞身為歷史研究者,應去了解鄭南榕自焚的原因及過程,僅以結果論來看,恐失於偏頗。而成大校務會議決定推翻學生的票選結果,以及相關教授的發言,均反映出他們缺乏對這塊土地的感情。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形容,這是「成功大學河蟹南榕廣場事件」,要談民主價值,就應堅守程序正義,尊重學生所票選命名的「南榕」。
他指出,當時的台灣社會只剩台獨言論無法突破,鄭南榕以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說出這最後一點,還用自焚來堅持到底;這是讓民進黨、故台大教授張忠棟轉向台獨路線的關鍵。
輔大歷史系教授陳君愷表示,鄭南榕因確信自己的言論正確,因此付出代價;現在的學者、政治人物,還有多少人確信自己說出來的話?只要任何人敢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確信,都令人尊敬。
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指出,當年的聯合報造假新聞,指稱鄭南榕用汽油彈攻擊警方;但鄭南榕從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起自囚七十一天,都是抱著汽油桶,而非汽油彈;就連當時帶隊攻堅的侯友宜也說,沒有鄭投擲汽油彈的證據;鄭唯一傷害的人就是自己,哪來「炸彈客」?
他「同情」王文霞也是媒體抹黑、扭曲的犧牲者,後來卻當上教授,繼續用錯誤的認知去教育下一代。
鄭南榕基金會創會董事葉博文強調,成大學生比老師進步、有良知;這場校務會議會是成大之恥。
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東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等台派社團,昨也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籲成大應展現校園民主的精神,尊重並啟用成大教職員工學生的最高票選結果「南榕廣場」為唯一命名;校方強行撤銷「南榕廣場」的命名,不僅凸顯政治考量的傲慢,無法讓人信服,更反映出威權體制的遺毒,依然存在於成大校園。
南市議員促大學路 改名南榕路
成大「南榕」廣場命名爭議不斷,台南市議員李文正昨天召開記者會,批評成大、王文霞教授違反民主;他說,既然成大不願以「南榕」為名,他要求市府將大學路改為「南榕路」。零貳社學生對此表示樂觀其成。
市府民政局長陳宗彥表示,市府肯定鄭南榕推動台灣民主的貢獻,其價值、精神已超越外在形式,不一定要以道路命名,這樣反而減損其價值,市府將評估後再說。
李文正、台灣教師聯盟昨天邀請成大零貳社成員張書睿等人,在台南市議會舉辦聲援鄭南榕記者會,抗議成大、王文霞違反民主。
李文正表示,將要求市府把成大前的大學路改為南榕路,此事不必經過成大同意就能做。張書睿則說,學校的做法實在很可笑,應該道歉,「我們以後都會叫它為南榕廣場」。
宜蘭爭取在五結鄉設「南榕廣場」
成大不願設「南榕廣場」,鄭南榕家鄉宜蘭縣出面爭取。縣長林聰賢說,將與家屬及鄭南榕基金會協商,爭取「南榕廣場」在五結鄉中興文創園區設置。
今年適逢鄭南榕逝世二十五週年,宜蘭縣政府與鄭南榕基金會合作,將於四月七日自焚日前後舉辦一系列追懷活動。
林聰賢說,追思紀念場地就在鄭南榕出生地,也就是五結鄉前中興紙廠;紙廠未來將規劃為「中興文創園區」,縣府希望爭取「南榕廣場」在鄭南榕故鄉設置,紀念其追求自由的精神。
(自由時報)
--
成大學生要校長、主祕道歉
「南榕廣場」風暴越演越烈,不滿成功大學難容「南榕」,成大零貳社、學生會昨號召200多人齊聚廣場高舉「朕難容」布條,諷刺校方取消命名的專制行為;學生也發表聲明要求校長黃煌煇、主祕陳進成道歉,校方低調不回應。
日前於校務會議將炸彈客與鄭南榕相提並論、引發軒然大波的歷史系王文霞教授,昨天兩度透過校方發表聲明致歉,中午先針對其發言引起社會紛擾及不同解讀致歉,也否認指控鄭南榕是恐怖分子,下午則為發言傷害葉菊蘭、鄭竹梅,表達誠摯歉意。
成大零貳社除在臉書發起「譴責校方,我挺南榕」活動外,也與成大學生會號召各系學生站出來力挺南榕廣場。大批學生昨天中午拿著白色對聯「弔大學精神已死」、「慟校園民主之亡」布條標語,抗議校方處理「南榕廣場」手段粗暴。
零貳社及多名學生代表也公開點名指責多位教授於校務會議的不當發言及阻礙學生發言權益。參與校務會議的學生代表林易瑩、張書睿直指廣場命名案最大阻礙者是校長黃煌煇、主秘陳進成,兩人須為廣場命名案的失信卸責道歉。
「零貳社」前社長林易瑩呼籲,縱然不能接受王文霞教授言論,但希望大家不要對王教授人身攻擊,「我們尊重她的發言權,這才是體驗民主精神」,獲得一陣掌聲。
南榕廣場命名提案人邱鈺萍說,南榕是主張南方大榕樹,不只標記鄭南榕。零貳社重申,下學期前3周將舉辦南榕廣場啟用,並立碑正名。
護理系大四生張哲瑋說,不管校方立場最終會不會改變,成大學生會還是認定「這裡就是南榕廣場!」台文系畢業生洪彥安說,大學養成教育是要教導學生正確理念,4年來,他在成大學了許多知識,卻在踏出校門之際,錯愕學校做錯誤示範,所以站出來。
學生們也在現場發放「我主張南榕廣場」貼紙,讓參與學生貼在胸前、手臂,象徵支持「南榕廣場」命名。
台南市政府新聞處長趙卿惠表示,市府尊重大學自治與民主過程,鄭南榕為民主奉獻的精神及貢獻,無庸置疑,歷史定位早已深植台灣人民心中,台南市政府更率全國之先選在鄭南榕殉難的4月7日這天,訂為言論自由日。
(中國時報)
--
3私大漲學費 遭教育部駁回
淡江、實踐、世新等3所私立大學上月向教育部申請調漲大學部學雜費,調幅從1.125%到1.5%不等,但昨遭教育部駁回,加上無其他大學提出申請,因此下月新學期各大學學雜費確定凍漲。
「只是暫時性勝利」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昨說,本月1日召開學雜費審議小組會議,發現淡江、實踐因校內助學金比率未達獎助學金總額7成,不符調漲學雜費的審議基準,世新則因研議調漲學雜費的程序不夠公開透明,說明會、學生參與度均不足,因此駁回3校調漲案。
黃雯玲說,考量學雜費攸關學校財源收入,教育部將於立法院下會期提出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經立院同意後實施。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砲轟,教育部先預設不能漲的立場,審查時故意對大學「雞蛋裡挑骨頭」,現在也只能希望部裡盡快訂出規則,並依法行政。淡江大學校長張家宜說,尊重教育部決定,但盼未來學雜費審議基準更明確。實踐大學主秘胡寶麟嘆道,校方只能縮衣節食,希望教育部了解私校處境,再凍漲下去高教將失去競爭力。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碩士生陳炯廷說,調漲案未過關,只是學生暫時性勝利,長遠來看,教育部應擴大補助私校的教育經費,以免私校因財務吃緊衝擊教育品質。
(蘋果日報)
--
實踐、淡江、世新3校調漲學雜費 教部全部打回票
教育部昨天否決了實踐、淡江、世新三所大學學費調漲申請案,淡江、實踐因助學金占獎助學金比率未達七成的基準 ,世新大學則是「研議公開程序」不完備。
審議結果意味全台所有大專校院新學期學雜費仍維持凍漲。教育部則承諾未來會建立一套可支持大專長期發展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
世新︰早預設不給漲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昨表示,雖然被打回票,但這樣依法行政走了一次,「感覺窄門開了一些。」他希望其他學校未來「只要符合標準就提出申請,不要動不動就被道德勸說。」他坦言,對於審議結果並不服氣,「原因是太雞蛋裡挑骨頭,早就預設好不給漲」。
身兼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賴鼎銘也向總統馬英九喊話,希望總統召開教育國是會議,確定「到底台灣高教要向左還是向右?向左走,就是政府出資;向右走,就是快點通過學雜費彈性調整方案。不要年年都讓學雜費變成議題,賤賣高教。」
不排除打憲法官司
賴鼎銘表示,打算循法律途徑控告教育部。首先是教育部一再凍漲阻礙私人興學,有違私校法之嫌;另外,恐涉違反憲法對大學自主的保障,不排除打憲法官司。
門檻太細 實踐︰失望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失望表示,校方照程序提出申請,但最後的門檻太細、太嚴格,讓大學不知道如何拿捏。
淡江︰尊重教部決定
淡江大學發表聲明表示尊重教育部決定,希望審議基準應更明確,並儘速通過實施「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
(自由時報)
--
調漲學雜費遭駁 世新批教部吹毛求疵
教育部昨天駁回世新、淡江、實踐等3所大學調漲學雜費的申請,下學期的大學學雜費仍然全面凍漲。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校長賴鼎銘批評,教育部已有預設立場,用小動作來阻止,根本是「吹毛求疵」、「雞蛋裏挑骨頭」,他非常不服氣。
大學學雜費已凍漲多年,實踐、淡江、世新、大葉於去年12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希望下學期調漲每學期學雜費600元至800元,不過,在教育部長蔣偉寧多次呼籲大學要共體時艱後,大葉率先撤回申請案,但其他3校仍堅持調漲。
教育部依法組成學雜費審議小組,昨天駁回3校的申請。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說明,淡江、實踐是因助學金占獎助學金比率不符合助學指標「獎助學金的助學金比率逾70%」,至於世新是因為「研議公開程序」未完備,建議校方增加公開說明會的場次,提高學生參與度。
不過,賴鼎銘不以為然,強調世新是依法行政,並質疑學雜費已凍漲多年,根本是賤賣台灣的高等教育。他呼籲,馬英九總統應邀集各界,召開教育國是會議,讓大家好好辯論,台灣的高教及學雜費政策到底是向左(公共化)?還是向右(市場化)?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坦言,對結果感到「失望、遺憾」,希望教育部把學雜費調整規則訂得更清楚,不要讓大學白忙一場。
淡江校長張家宜回應,尊重教育部的決定,希望教育部提出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能夠儘速通過,提升大學辦學品質。
世新大學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成員高詩雯強調,反對大學調漲學雜費,也不支持教育部把學雜費調整的權力下放給各大學,不能讓各校自行喊價。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認為,經濟不景氣,且薪資倒退回16年前,因此,現階段大學學雜費沒有調漲的空間,駁回大學申請是明智的確定。另外,他贊成政府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全面檢討高教政策,不要再鴕鳥了。
(中國時報)
--
銀杏藥 擬取消健保給付 無助失智症 46萬人次可改替代品
近年含銀杏藥物可改善血液循環的效果被大肆宣傳,甚至宣稱可減輕失智症,據統計去年全台約有46萬人次使用含銀杏藥物,但中央健保署昨指,因此類藥物療效不明確,擬取消健保給付。醫師指,大型試驗已證實含銀杏藥物對失智症無效,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可能也有限,健保若不給付,還有替代藥,民眾毋須擔心。
銀杏被用於製藥已有很長時間,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將其歸類為功能性的健康食品,但我衛生福利部仍把其當成藥品管理,正式核准的用途為輔助治療末梢血管循環障礙。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施如亮說,至去年底,此類藥物共有59種獲健保給付,其中處方藥有52種,剩下7種為不須醫師處方箋的指示用藥,除口服藥,也有注射劑。
性質為輔助治療
施如亮說,由於此類藥物的性質為輔助治療,是為加強正規治療效果的次要治療,且有其他價位較低的替代品,所以該署多年來積極管控含銀杏藥物的健保使用情形,全台各醫療院所使用該類藥的總費用已從2005年的2.7億元降至去年的0.49億元,去年使用人次約46萬人次。
全面改成指示藥
施如亮說,含銀杏藥物的療效目前無一致評價,所以食品藥物管理署傾向逐步全面改為指示藥,健保署也在評估取消健保給付的可行性。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任勗龍(勗音同序)說,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含銀杏藥物只能作為改善血液循環的輔助藥物,且價格在效果相同的藥中較高,對民眾而言,既然有其他藥可用,就不用擔心。
民眾:負擔增加
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5年前連續發表3項大型研究結果,都看不出含銀杏藥物能改善失智症,所以神經內科醫師現多不認為可增強認知功能,現長庚已不開立這類藥品。
有吃含銀杏藥物的民眾劉小姐說,若取消健保給付就得自費買,目前有些巿售藥品平均1顆要20元左右,負擔會增加。
含銀杏藥物資訊
◎醫學用途:在部分小規模實驗中,銀杏葉萃取物被發現可改善血液循環,因此大約從20年前起,陸續被西方醫學界用於製藥,並宣稱可改善失智症症狀
◎近年發現: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5年前左右,接連發表3項大型研究結果,發現銀杏藥物對失智症療效不顯著;最近的數篇研究報告,甚至認為連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也有限
(蘋果日報)
--
含銀杏藥效具爭議 擬取消健保給付
銀杏葉萃取物藥品(Ginkgo)一般多用於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及輔助預防老人失智症,但考量銀杏葉萃取物藥品在臨床療效上的證據仍無法獲得一致性的疾病治療效果,健保署最快今年提健保會評估取消健保給付,預估可節省近5000萬元健保藥費,影響46萬人次。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長組施如亮表示,銀杏葉萃取物經核准用途為末梢血管循環障礙的輔助治療,多數國家諸如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均已將銀杏葉萃取物歸類為健康食品,但台灣仍將銀杏葉萃取物當成藥品管理,目前食藥署逐步將此成分藥品改成「指示用藥」,健保署亦評估取消健保給付的可行性。
施如亮指出,截至102年12月止,健保署給付含銀杏葉萃取物藥品的品項數共59項,其中口服液劑、滴劑有14項,注射劑有6項,錠劑有39項,錠劑的健保支付價格從2.18元至2.79元不等,其中指示用藥有7項。
健保署統計,94年醫院及西醫診所銀杏葉萃取物藥費總計約2.7億元,於95年10月實施管控措施後,至101年全年醫院及西醫診所銀杏葉萃取物藥費只剩下約0.49億元,處方件數從74萬餘件降到23萬餘件,呈大幅下降的趨勢。
(自由時報)
--
銀杏藥給付 健保擬取消
全國一年有46萬人次使用銀杏葉萃取物藥品,但銀杏葉萃取物臨床療效證據不一致。健保署今天表示,將提案對健保給付的59項銀杏葉藥品改為指示用藥,一旦通過後,健保將完全不給付。
銀杏葉萃取物 (Ginkgo)經核准為末梢血管循環障礙的輔助治療,常用於手麻、腳麻、手腳冰冷等,截至102年12月,健保署共給付含銀杏葉萃取物藥品59項,包括口服液劑、滴劑、注射劑等,其中以錠劑為大宗,錠劑的健保支付價格從2.18元至2.79元不等。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施如亮說,多數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都將銀杏葉萃取物歸為健康食品。他強調,為了將藥費用在癌症等需要積極治療的病患身上,95年10月起,健保署開始管控醫療院所對銀杏葉萃取物的處方率,當醫院處方件數比率超過3.2%、西醫診所超過1.7%,超過的部分,健保不給付藥費。
健保署統計,94年醫院及西醫診所銀杏葉萃取物藥費總計約2.7億元,95年10月實施管控措施後,96年藥費已降為約1.6億元,101年藥費只剩下約0.49億元,共有46萬人次使用。
由於銀杏葉萃取物的療效無一致證據,今年決定提案至健保會,將銀杏葉萃取物改為指示用藥。若健保會通過,未來將完全不給付,有需要的民眾需自費用藥。
(聯合晚報)
--
銀杏萃取藥品 擬取消健保給付
含銀杏葉萃取物(Ginkgo)的藥品,多被用來輔助治療手麻、腳麻或預防失智症,但從醫學實證角度看,療效不明確。中央健康保險署昨表示,將向健保會提案取消銀杏葉萃取物藥品的健保給付,讓健保資源花在刀口上。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督導蔡富雄說,銀杏是傳統品項,多運用在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預防失智症,但實際效果於西方醫學的證據力不夠充分、療效不明確。
健保署副組長施如亮說,多數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將銀杏歸類為功能性的健康食品,台灣還是當成藥品管理,目前健保給付59項,其中7項是民眾在藥局就可購買的指示用藥,大多數還是醫生才能開立的處方藥。
施如亮表示,考量銀杏葉萃取物藥品臨床療效實證不足,健保署預計今年提案健保會,評估銀杏葉萃取物藥品取消健保給付。
事實上,健保署早在95年10月起控管銀杏藥品,若醫院申報銀杏葉萃取物處方件數的比率超過3.2%、西醫診所超過1.7%,超過的藥費健保就不支付,醫院得自行吸收,結果藥費明顯下降,從94年約2.7億元,降為96年的1.6億元左右,至101年是0.49億元,處方件數則從74萬多件降至46萬多件。
(中國時報)
--
政府管太多:「機車優先」引誤解汽車衰挨罰
各縣市常在慢車道旁劃設機車優先道、機慢車優先道,很多汽車駕駛望文生義,只要車旁、車後沒有機車行駛或空間很大,就大剌剌開車上道,反被逕行拍照舉發,也造成優先道不僅未保障機慢車路權,更讓吃紅單的汽車駕駛人大罵是自己中文不好,還是優先道根本是坑錢優先道,「借道」一次900元起跳。
四處送貨的靳姓男貨車駕駛幹譙說,行駛台北市只要發現「機車專用道」這幾個字,就算專用道上沒車,也不會開過去,又不是和錢過不去。
優先無排除意思
靳男說,但在北市以外的縣市,多是出現「機車或機慢車優先道」,只要發現前方一般車道塞車或車況不佳,優先道上又沒車,依「優先」字義,順理、順勢借道一行,居然吃上「佔用優先道」紅單,半天薪水就不見。
對法令文字嫻熟的檢察官們也認為,「優先道」字眼,應沒有排除其他種車輛使用意思,只要優先道上的車況、空間許可下,其他車種當然也可順道行駛,但遇前方機車慢速、擋道,不得超車或按鳴喇叭催促。
教育部訂頒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解釋,專用,是「專供某些人或某種需求而使用」;優先,則是「在次序上先實行」,沒有排除意思。
但警政署表示,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74條規定,機車專用車道,是指示僅限機車行駛的專用車道,其他車種及行人不得進入。同規則第174之1條規定,機車優先車道,則是指示大型重型機車以外的機車,優先行駛的車道,其他車種除起步、準備停車、臨時停車或轉向外,不得橫跨或佔用行駛。
應改標禁行汽車
汽車違規行駛,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0條第2項第3款規定,以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不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裁處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
綱友SURE說,機車優先道「真是挖好大一個洞叫人跳」;TEAM也反映:「在北港往新港的路上也有這樣的陷阱,那裡抓很大喔,還有看過警察在錄影的。」WROTE則指出:「這種名稱真是一個大陷阱,聽起來就是讓機車先走的意思,並不是汽車不能走,除非把機車優先道改為機車專用道,或是禁行汽車,這樣才不會讓人誤解。」
政府回應
交通部路政司運輸管理科長廖謹志說,機慢車優先道是2000年因應地方政府用路特殊需求而新設,法規明定其他車種僅能「借過」,不能「借道」,若汽車駕駛人因「優先道」名詞而產生用路誤解,將研議、檢討此一名詞的適當性。
(蘋果日報)
--
炸彈襲素貼 曼谷示威36傷 差30米險中 衝突升溫 軍方恐干政
曼谷動盪
曼谷反政府示威者昨遭炸彈攻擊,至少36人受傷,反政府示威領袖素貼差點遇襲,使緊張局勢急速升溫。這是「關閉曼谷」抗議事件本周開始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身分不明的暴徒先前也擲彈攻擊反對派領袖住所,衝突步步升高恐使泰國軍方再次干政。
約在當地時間昨天下午2時,曼谷巴吞旺區西方一輛示威者駕駛的車輛遭爆裂物襲擊,多人受傷倒地,憤怒的群眾衝往附近建築搜索襲擊者。警方表示爆裂物是「類似手榴彈」的炸彈,從鄰近大樓扔向卡車。
幸無台灣人受傷
醫護人員表示共有36人受傷,傷患多是腿部受傷,有些人恐怕要截肢。經《蘋果》與我駐泰國代表處查證,得知並沒有任何台灣人在此爆炸案中受傷。
反政府示威者指控,這枚爆裂物有意襲擊示威領袖素貼(Suthep Thaugsuban)。素貼當時正帶領車隊準備通過襲擊地點,距襲擊現場僅30公尺遠,逃過一劫。1名跟隨遊行的男性目擊者告訴《中央社》記者說:「素貼當時正跟著我們車隊後面,但我們這輛車有擴音器,聲音很大,他們(炸彈客)以為素貼在車上,就丟出炸彈,炸到正在遊行的抗議群眾。」
執政當局與示威者互控對方要為近來的暴力衝突負責。泰國副總理蘇拉朋昨說:「這是一場陷害運動,正造成一系列針對示威者和領導人的炸彈襲擊。」支持示威的曼谷市長素坤攀親王官邸,周四晚間遭投擲手榴彈襲擊。反對黨黨魁艾比希宅邸,周二也遭手榴彈襲擊。兩起攻擊都無人受傷。
去年底開始的泰國反政府示威已有8人在衝突中喪生。示威者要求盈拉總理下台,用非民選的委員會接管政權,杯葛下個月將舉行的大選。
旅遊警示未升級
盈拉政府的支持者憂心,一系列攻擊事件可能導致泰國軍隊以平亂為由,再次發動政變。
我外交部發言人高安昨表示,駐處持續密切關注情勢發展,目前因當地發生爆炸案,有群眾受傷,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已更新旅遊提醒文字,也隨時檢討是否調整旅遊警示燈號。因目前各主要國家針對泰國旅遊的警示等級都未改變,目前暫時維持原來的「黃色」燈號,意指特別注意旅遊安全並檢討應否前往。
(蘋果日報)
--
手榴彈攻擊 泰示威36傷
街頭喋血 政盪愈烈
曼谷反政府示威群眾十七日遊行遭一枚手榴彈攻擊,至少三十六人被炸傷,反政府領袖蘇德幸運逃過此劫。這是封鎖曼谷抗議行動五天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攻擊案,恐使泰國的政治僵局更趨緊張。
抗議活動發言人阿卡納表示,手榴彈在示威者駕駛的一輛卡車附近爆炸,距離蘇德僅三十公尺,事發後,他的隨扈立即護送他回到集合中心。
差30米 反對派領袖蘇德險遭殃
目擊者指出,爆炸後,人們驚慌四竄,有些人協助抬離手腳鮮血直流的傷者,受損的卡車前輪爆胎,汽油洩出,周邊路面血跡斑斑。電視畫面顯示,一些人躺在地上,救護車緊急將傷者送醫救治,至少一人傷勢嚴重。
數百名示威群眾手持棍棒搜查附近建物,警方防爆小組也徹底搜索該區,結果發現五具無線對講機、數把刀械與步槍零件。
蘇德稍後指控總理盈拉應為爆炸案負責,強調會奮戰到底無所畏懼。盈拉所屬的為泰黨則反駁蘇德的說法,稱這是反對派因為發現示威並不成功,只好自導自演企圖怪罪政府。警方指手榴彈是從遊行隊伍附近一間廢棄建物內丟出來的。
示威群眾自十三日起發動「封鎖曼谷」行動,曼谷許多重要路口被佔領。警方指出,兩名摩托車騎士十六日晚間對支持抗議群眾的曼谷市長蘇煌班德(Sukhumbhand Paribatra)的官邸投擲手榴彈,之前抗議群眾也曾遭人開槍攻擊。
不過,分析家認為,十七日的爆炸將攻擊行為提升到新程度,因為它是光天化日之下犯案,顯然想造成重大傷亡。泰國總理盈拉的支持者擔憂這場暴力的目的是要引發另一場軍事或司法政變。盈拉十六日已經因為出口稻米到中國遭到國家反貪委員會的調查,若有罪,盈拉恐被迫辭職。她的支持者認為,這是反對派企圖利用法律逼迫盈拉下台。
(自由時報)
--
曼谷驚爆 38傷
曼谷市區的反政府示威群眾遭投擲美製M26手榴彈,造成卅八人受傷。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十七日下午一點左右,距離示威者領袖素貼約卅公尺。素貼立刻宣稱是盈拉政府所為,表示不會被嚇倒,將抗爭到底。泰國政府尚無回應。
手榴彈疑似從示威者遊行附近的一棟三層樓建築物中拋出,該建物已被列為拆除對象。示威組織糾察隊不讓警方進入,擔心現場證據遭到湮滅。電視台報導,糾察隊在樓層內發現兩個警用袋子和四具對講機,還有白板上面載明攻擊示威者的計畫。
依過去案例,泰國群眾運動中的意外事件,不見得是對立雙方指揮、發動,有時候甚至是「第三方」勢力想藉機挑起衝突,引軍方出動干預。
泰國外長蘇拉朋稍早表示,取回曼谷控制權的時機已到,官員組成的一個代表團並將在軍警護送下,前往負責核發護照的政府大樓,以說服示威民眾同意讓公務員恢復辦公。然而官員並未出發。泰國外交部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曾經透過電話與示威領袖溝通。有鑑於稍早發生爆裂物爆炸事件,我們的安全顧問建議我們不要前往。」
盈拉已決定二月二日舉行大選,同時自任看守總理,結果遭到示威者與各在野黨抵制。在此之前,示威大致平和,然而示威群眾與警方、政府支持者之間的零星衝突已經造成八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目前的示威是支持塔信的民眾二○一○年四至五月間癱瘓曼谷以來規模最大的。那一次示威最後由泰國軍方出面收拾亂局,造成逾九十人死亡。
(聯合報)
--
曼谷反對派遊行 手榴彈驚爆36傷
泰國反政府抗爭暴力衝突升高。示威領袖素貼領軍的一支遊行隊伍,17日下午1時行經朱拉隆功大學附近時,遭不明人士投擲手榴彈攻擊,素貼雖逃過一劫,但造成36人受傷,至少1人重傷。這是13日「封鎖曼谷」行動展開迄今,最嚴重的一次暴力攻擊。
抗議群眾 渾身是血
「藍天」(Bluesky)電視台的畫面顯示,許多抗議群眾渾身是血,大多是腿部受傷,部分傷者被人從小貨卡上抬出,送上救護車緊急送醫。這輛小貨卡車身滿布彈孔,顯然曾遭子彈射擊過。事發後,陸軍憲兵旋即封鎖現場,進行調查和蒐證工作。
反政府團體說,手榴彈是從一棟廢棄的3層樓建築物內扔出,部分示威群眾在爆炸後進入建築物內,企圖搜尋攻擊者的蛛絲馬跡。
領袖素貼 毫髮無傷
一名抗爭民眾說,遭攻擊的小貨卡上裝有擴音器,聲音很大,對方以為素貼就在車上,便扔出手榴彈,炸傷小貨卡上的人和周遭群眾。
發言人艾卡納說,手榴彈攻擊距離素貼約30公尺,所幸他毫髮無傷。事發後,保鑣立刻護送他回到一個集會地點。抗爭領袖沙提特說,這起攻擊不會嚇到示威群眾,但看守內閣總理穎拉必須為此負責。有鑑於暴力攻擊頻傳,他會與素貼討論安全問題。
反對派展開「封鎖曼谷」行動以來,陸續發生「民主黨」主席阿批實的家族宅邸遭丟擲爆裂物、遊行群眾遭槍擊等暴力事件。泰國陸軍總司令帕拉育透過發言人說,他擔憂可能有一個武裝組織在幕後策動這些暴力攻擊。
勸離行動 宣告取消
反政府示威群眾癱瘓政府部會和曼谷重要路口,泰國外交部長蘇拉朋17日在記者會上,被被問到當局是否打算採取行動時說:「快了,該是(取回曼谷掌控權的)時候了。我們必須開始做點什麼。」
蘇拉朋說,他將派遣一群官員,由軍警護送前往發放護照的政府辦公室,勸離示威群眾,好讓公務員順利工作,「倘若奏效,其他部會也可跟進。」
不過,外交部發言人稍晚說,因突然發生手榴彈攻擊,在反對派領袖及安全顧問建議下,外交部已決定取消這次任務。
(中國時報)
--
美殘忍行刑 死囚掙扎25分鐘
美國俄亥俄州前天執行具爭議性的死刑,初次採用新的混合藥劑注射處決死囚,拖了約25分鐘才死透,過程還不斷發出噴氣聲。死囚家屬認為此行刑方式侵犯人權,打算告州政府。
現年53歲的麥奎爾(Dennis McGuire)1989年姦殺22歲孕婦史都華,遭判死刑。先前歐洲藥廠禁止美國監獄使用他們製造的藥物執行死刑,因此俄州官方決定改用俗稱藍精靈的鎮靜劑咪達唑崙(midazolam)與止痛劑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混合的新藥劑處決麥奎爾。麥奎爾的律師上周提出反對,認為此藥劑在美國從未使用過,且會造成囚犯呼吸困難,感受到巨大恐懼和痛苦窒息而死。
家屬批侵人權擬告
行刑前麥奎爾向家人告別:「我要上天堂了,我們天堂見!」目擊記者說,麥奎爾被注入藥劑後,先靜靜躺在死刑台上,之後藥效發作,約有十幾分鐘不斷痛苦喘氣,拖了約25分鐘,官方才宣告死亡。麥奎爾家人目睹執刑過程,女兒安柏看到父親痛苦掙扎,驚嘆:「我的老天!」
麥奎爾家屬則認為州政府侵犯人權,讓他經歷「殘忍而不必要」的懲罰,計劃提告。
(蘋果日報)
--
先熱敷 防大掃除傷肌腱
年關將近,不少家庭主婦忙整理家理環境,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張光華醫師表示,以往過年前夕,因過度操勞導致手肘肌腱發炎的患者都會明顯增加,提醒民眾打掃除前可以先熱敷前臂,放鬆肌肉、增加柔軟度,可降低肌腱受傷機會。
冰敷 防二次傷害
張光華醫師表示,許多動作看似使用手腕出力,但是肌肉連接點卻是在手肘肌腱,像是持抹布伸手擦玻璃就常過度拉扯導致手肘肌腱發炎引起網球肘而出現痠麻疼痛、手臂無力等症狀。可先局部熱敷或洗熱水澡,預防受傷;工作後若感到疼痛,則可於疼痛點以冰塊包裹毛巾敷2-3分鐘,或將濕毛巾冷凍後敷5-6分鐘,可減緩發炎肌腱纖維的出血,同時提升肌腱韌度,預防日常動作造成二次傷害。
戴護肘 休養肌腱
如果無法適當休息,即便受傷後也還是得維持工作量者,可於醫療用品購買魔鬼氈式的護肘,綁在疼痛點往手腕端的5-10公分處,改變肌肉施力的支點,工作時可減少發炎肌腱的刺激,也可使用繃帶、手帕纏在同樣部位,以肌肉出力不易鬆脫的緊度為原則。
(蘋果日報)
--
鏟冬季肥 勿陷油切迷思 想消脂不忌口 體重恐難瘦
市面上油切產品如油切茶、油切錠等,主打能解油膩助消除脂肪,但營養師楊承樺提到,油切產品成分不外乎為多酚類如兒茶素、膳食纖維如多醣類、纖維素等,雖可在進食時適度降低膽固醇的吸收,卻無助消除體內已堆積的脂肪,想剷除冬季肥,除了勿久坐多運動,也要控制熱量攝取,單靠油切產品不忌口,體重恐難瘦。
楊承樺表示,冬天一到食欲大增,為滿足食欲又怕胖,許多人受油切產品廣告影響,認為靠飲用油切茶飲、服用油切錠,即使大吃也可消除體內脂肪兼瘦身。但觀察油切產品中所含的兒茶素與膳食纖維等成分,兒茶素能抗氧化、減緩老化,對抑制脂肪吸收較無效果;而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具有較難消化,並可助膽固醇代謝的特性,卻無法消除身體已累積的脂肪,建議民眾勿過度迷信油切效果,想減重仍得從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下手。
【提醒你】膳食纖維勿超標
膳食纖維雖具健康效益,但也不宜過量攝取,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約25~35公克,超標恐影響體內礦物質如鐵質、鈣質吸收,建議每天約2碗的糙米飯,可攝取16~24公克的膳食纖維;加上3份的蔬菜類如香菇、蒟蒻、木耳,與2份的水果如蘋果、橘子,可獲得6~12公克的膳食纖維,每份約拳頭大小即可。
【這樣做】勿迷信油切產品
以油切茶、油切錠等最常見的膳食纖維成分,主要在攝食時,可在腸道中與膽酸、膽鹽結合幫助膽固醇代謝,一般會建議在飯前使用,但並不會讓身體已存在的脂肪減少,且過度倚賴油切產品成習慣,飲食照樣不忌口,胃部容量一撐大,反而不利減重成功。
天然食物可取代
油切茶飲1瓶約35~45元,相較市售的無糖茶飲約20元更高,油切錠產品更動輒數百到上千元,其實天然食物中如蘋果,或洋菜做成的果凍等均富含膳食纖維,可充作點心或下午茶食用,且天然食物的多樣化營養素更有益健康。
日常飲食宜忌口
多攝取膳食纖維無助消除已累積的脂肪,剷除冬季肥首要從飲食控制開始,避開高熱量食物如麻辣鍋、炸雞等,正常吃三餐少食用零食、消夜、含糖飲料,另外,別時常為了犒賞自己,就三兩天往吃到飽的火鍋、燒烤店跑,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的熱量。
規律運動勿久坐
冬天一到,活動力降低,更要督促自己多多運動,民眾常因工作忙碌、下班時間不定等,久坐辦公室連吃飯都在辦公桌上,極度缺乏運動實為肥胖元凶,建議應把握空閒時間運動,若怕冬天氣溫低,不妨可上健身房騎飛輪、跳有氧舞蹈等,每周至少2~3次,每次以45分鐘到1小時為佳。
【專家說】
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五穀類的糙米飯、黃豆等較難消化,有消化系統問題者,建議勿過量攝取,如糙米飯可從1碗減為半碗,另一半用白米飯取代,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蘋果日報)
--
手腳長繭 可擦水楊酸藥膏
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詢問,手長厚繭該如何處理,能否自行剪掉?醫師說,手或腳長厚繭,可擦水楊酸藥膏,或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改善,不建議自行剪掉。
北榮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志強表示,長繭是皮膚受到持續壓迫與磨擦,使表皮角質過度增厚,例如騎摩托車時手指按壓握把的部位,或是寫字時筆壓著手指的部位等,都可能會長繭,建議民眾減少反覆摩擦,或戴手套以減緩摩擦壓力。
防傷口染蜂窩炎
陳志強說,民眾如果長繭,應避免自行修剪,以防傷口被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臨床治療上會開立水楊酸藥膏,幫助角質代謝,平時民眾也可擦凡士林保濕,避免長繭部位乾裂。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志祥指出,長繭除擦藥膏治療,也可做冷凍治療,以零下196℃的液態氮凍傷角質與表皮細胞,讓長繭部位產生水泡,水泡剝落後再持續冷凍治療,以破壞增生的角質,療程約3到6次,每次需間隔1到2周,有健保。
(蘋果日報)
--
通聯救了他們的命/林宏松(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通聯紀錄與通訊監察不同,通聯紀錄沒有記錄通話內容,只有通話時間、長度、通話方門號、手機序號及基地台位置等資訊。實務上除了偵查犯罪之用外,亦常用來當成救命工具,而且也確實成功救回數條寶貴生命。
100年11月25日《蘋果》電子報報導「發話地點搜索2小時 警救回吞藥尋短男」、95年8月13日《自由》電子報報導「背債尋短 兩警及時救命」、98年6月11日《自由》電子報報導「簡訊交代後事 母奔綠島救命」
上述三則救命故事的共通點,都是警方及時調閱通聯,依手機之基地台位置,找出親人的所在位置,才能及時阻止悲劇發生,挽救生命。
新法生效恐誤救援
但是,在新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生效後,上述3條生命,可能都將無法救回。因為在新的條文中,第11條之1規定要最重本刑為徒刑三年以上之罪的案件,才能由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取得調取票後才能調取,例外情形也要符合特定罪名,檢察官才能依職權調取。而上述三則事件,均不是有涉嫌人之刑事案件,連向法官聲請都不能聲請,就算法官、檢察官想核發,也不能依職權核發,根本無從取得欲尋短親人的通聯紀錄,無從得知其發話位置,《通保法》生效後,警方束手無策。
立法委員說修法後更加保障人權,到底是保障了誰的人權?在新法生效後,如果又有與上述故事類似的情形發生,家屬也不用報警了,應該直接找立委諸公們陳情,看能不能「及時」修法,以挽救生命?
(蘋果日報)
--
被健保扒兩層皮的接案人生/米果
跟我一樣靠文字為生,或是靠設計、翻譯、音樂接案過活的人,自從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實施之後,就過著被健保扒兩層皮的接案人生。
因為不受僱於企業,按規定以健保第六類身分投保,亦即「區域內無固定僱主投保人口」,但不表示沒有工作,只是工作待遇並非如上班族那樣支領月薪,而是不定時不定額的收入,慘澹的時候,有可能一整個月都沒有酬勞入袋。
企業為了節省退休金與勞健保負擔,多年以來,多傾向於將編輯、撰稿、美術設計、攝影等案件外包,這幾年甚至連學校老師也多是約聘,等同於另一種形式的外包,這些在各學校奔波兼課的老師,也只能選擇成為第六類健保投保人。
這些「區域內無固定僱主」的工作者,或稱為SOHO族,也不是每個人都志願如此,不少人是遭到企業資遣,再也回不到職場,某些為了延續之前在企業體上班的勞保權益,會選擇在熟識的公司掛名員工,但實質並無支領薪水,勞保與健保費除了自己負擔的部分,還要額外貼補企業體負擔的部分,除非勞保投保年資夠久,否則一點也不划算,還是回到區域內當第六類投保人,每個月扣659元(或749元)健保費,如果一整個月都沒有接到一件案子,還是必須按照政府以虛擬收入為計算基準,按時繳交保費。
政府寧可錯殺一百
從去年開始,除了這些以虛擬收入計算的每月固定健保費之外,另外還要繳交補充保費,任何超過5000元的稿費收入,都要先扣掉2%的補充保費,根據擬定計算標準的政府官員的說法說,這些收入叫做「兼差」,但是對許多靠接案過活的工作者而言,這就是「正職收入」。
也就是說,這些人每月先按照「虛擬所得」被扣一次固定保費,再按照實際案件收入再扣一次補充保費,依照「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女士在2013年12月20日投書《蘋果日報》論壇的內容,一個失業者如果有一筆收入5千元,月繳保費加上補充保費,等於月薪5萬7600元的受僱者保費;也就是說,靠接案過活的人,就算這個月只有5千元收入,卻要負擔等於月薪超過5萬元上班族的健保費,但是那筆在政府眼中虛擬的5萬多元收入,到底在哪裡呢?
因此在補充保費的政策一宣布,各職業工會好像成為救星,惟有加入工會才能躲過補充保費,但職業工會存在的意義只有這樣嗎?
企業老闆為了節省各種保費與退休金負擔,將案子外包的模式,將使得未來世代要成為正職員工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四處兼課的大學老師都可能是區域內無固定僱主的失業人口,如果健保政策不修正,往後會有更多人先是被政府扣上「虛擬所得」計算固定保費,真實收入又另外被課補充保費。最慘的是,靠接案過活的人,月收入根本就少於五萬元,政府單位為了防堵那些高收入者藉由第六類投保身分規避保費,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結果倒楣的是這些把接案當正職的族群。
真的想要賴帳的人,早就用盡各種方法逃脫了,更何況,要填補健保黑洞,怎不去追回北市府積欠的健保費呢?
(蘋果日報)
--
不理支付命令 被詐5千萬
實在太恐怖,一紙法院「支付命令」就讓人天外飛來5千萬元債務!黃姓婦人接到這紙公文,認為是詐騙伎倆而不理會,因而未在規定的20天內向法院提出異議,竟遭扣押查封家產,連吃飯錢都沒了,只能向兒子伸手,如今連「晚上睡都睡不著」。
曾被假公文騙 這回不理
民事訴訟法「支付命令」的規定,原本是要讓債權人透過支付命令方式,得以更簡便、迅速解決債權糾紛,不料竟被詐騙集團利用來A錢;立委江啟臣昨陪黃婦召開記者會,痛批「法院淪為詐騙集團幫凶!」他要提案修法。
江啟臣說,黃婦曾連續4次被偽造的法院公文詐騙207萬元,因而不再相信法院公文。結果,詐騙集團聲稱,她曾借款將近5千萬元(4990萬7125元),還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要求黃婦「償還」她根本沒有欠的虛擬債務。
黃婦聲淚俱下說,她以為這紙支付命令又是詐騙伎倆,置之不理,誰知過20天,財產就被扣押,導致生活陷困境。她的委任律師陳居亮說,詐騙集團僅附一張「未曾寄出過的存證信函」,法院就通過審查,核發「支付命令」,而依民事訴訟法規定,收件後20天內,若未提出異議,支付命令就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
立委:法院核發太寬鬆
江啟臣說,法院核發支付命令的條件太寬鬆,立法院下會期他將提出修法。首先針對民事訴訟法第511、513條,要求支付命令的聲請人,必須表明其聲請原因,並解釋清楚,若未合乎規定,法院應駁回。
律師陳敬暐提醒,收到法院核發的支付命令,千萬別掉以輕心,倘有不服或困惑,一定要在20天內提出異議,否則,支付命令就具有判決確定的效果,到時債權人就可聲請強制執行你的財產。若逾期才提異議,當事人雖能提「再審」,但須符合可提再審的13項條件之一,勝訴機率更低。
鑽法律漏洞 教授也受害
支付命令的騙術,黃婦不是第一樁,台北市警察局防制詐騙專區記載,某大學教授收到法院寄來的支付命令,教授認為是詐騙而不理會,未向法院提異議,直到收到法院執行命令,將強制執行學校發給他的薪資,才驚覺事態嚴重。
支付命令 效果等同判決
支付命令是債權人請求法院對債務人發出命令,督促債務人在收到命令後,向債權人清償金錢等費用。此種請求方法較訴訟程序簡便、迅速、省費,且效果與確定判決相同。
債務人接到支付命令後,可在20日內向發支付命令的法院,不附理由提出異議,這時支付命令就會失去效力,否則該支付命令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亦即,如債務人不清償的話,債權人可憑該支付命令,對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
支付命令異議 20天內要提出
▲馬上打電話給法院,確認是否核發支付命令,若屬實,務必於收到支付命令起20天內,向核發的法院聲明異議,就可阻止支付命令生效,詐騙集團目的亦無法達成。
▲支付命令一旦確定後,要提起再審程序做為救濟將十分困難,且曠日廢時。
(自由時報)
--
詐團聲請支付命令 婦背債5千萬
詐騙集團僅憑一紙「未寄出的存證信函」向法院聲請發出「支付命令」,就讓黃姓婦人背負近五千萬債務,導致她財產全數遭扣押,連吃飯錢都沒有。她昨天由立委江啟臣陪同開記者會,哽咽表示活到這把歲數竟遇到這種事,很想走上絕路。
熟悉強制執行的法官指出,黃婦案例十分不合理,負責強制執行的司法事務官或法官,可要求債權人再提出相關資料,債權人若因此避不見面,司法事務官或法官即可駁回債權人以支付命令聲請的強制執行,再啟封被查封的不動產或撤銷扣押的動產。
司法院表示,債務人收到支付命令請求時,不必附任何理由就可提起異議,阻止支付命令成立;司法院會加強宣導,讓民眾知道遇到不明債務支付請求,一定要在廿天內表示不同意見,以免財產權受侵害。
黃姓婦人前年九月曾在一周內四度接獲以檢察官、監管科、執行處等名義寄發的假公文,指其健保卡、身分資料遭冒用;她先後領出兩百零七萬元交付詐騙集團。警方在歹徒第五次取款時逮捕車手。
去年八月黃婦收到法院核發的「支付命令」,指她投資借款積欠四千九百多萬元,她自認沒向人借錢,以為又是詐騙集團偽造的假公文,不予理會。不料,因她未在廿天內提出異議,支付命令生效,詐騙集團依此聲請法院強制執行,她的財產全數遭扣押。
黃婦的委任律師陳居亮表示,支付命令能讓擁有正當債權的民眾迅速請求款項,立意良善但核發條件寬鬆,只要花五百元就能向法院聲請核發;有些歹徒捏造債務金額僅數萬元,待支付命令生效後就告訴被害人花錢請律師更貴,藉此詐財。律師打算替黃婦提出詐欺的刑事告訴。
刑事警察局表示,防詐騙專線並未接獲類似個案,但會加強宣導。江啟臣說,將提案修民事訴訟法,讓未來聲請支付命令須提出具體陳述及佐證資料,避免法院淪為詐騙集團幫凶;司法院官員說,實務上已有法官、司法事務官會做此要求,黃婦案的承辦人員若找債權人提供進一步資料,或許可讓詐騙集團知難而退。
(聯合報)
--
詐騙集團新手法 以法院命令斂財
透過法院向債務人要求償款,竟然不需檢附相關文件證明?黃姓婦人陳情,詐騙集團利用向法院申請「支付命令」條件寬鬆的漏洞,要求她償還因借貸欠下的鉅額款項,收到公文後她不以為意,但20天後命令生效,法院即強制查封財產。立委江啟臣痛批法律漏洞和法院疏失,變成詐騙集團的幫兇。律師蘇家宏提醒,民眾收到支付命令時應馬上提出異議,因其效果同於三審定讞。
立委江啟臣17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法院核發「支付命令」,卻淪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提出抗議,認為條件太寬鬆,才使詐騙集團得逞。
黃婦哭訴,101年9月間她就曾4度收受詐騙集團以公務、司法機關名義寄發的偽造公文,前後提領現金達207萬。去年8月,她又收到法院寄來的「支付命令」,指稱她投資欠下近5千萬元,黃婦認定又是偽造公文,遂未多加理會,孰料依據民事訴訟法518條,若未於收到命令後20日內提出異議,將視同三審勝訴生效。
被害人律師陳居亮表示,「支付命令」申請的門檻和程序簡易,原意是方便債權人與債務人快速解決債務糾紛。他指出,正常情況下,債權人應先對債務人寄發存證信函後,才能申請支付命令,但法院在核發時往往只作形式審查,詐騙集團深諳這項特性,因此亂槍打鳥,先後3次向法院申請,成功在未檢附任何證明文件的狀況下通過。
根據民事訴訟法511條,債權人申請支付命令僅須註明當事人、請求賠償的款項或物品數量及請求的原因事實,512條同時註明,法院無須訊問債務人,就可依聲請直接裁定。
黃婦之子表示,母親的存款和股票都被凍結,只能倚賴他過日子。他說,命令一旦生效視同經過三審程序,救濟機會渺茫,詐騙集團可能在海外進行操作,申請人都只是人頭,即使要求申請人出面,只要對方避不見面,就沒有再審翻盤機會。
江啟臣表示,假冒公務機關詐財的手法屢見不鮮,像此類利用法院職權和民事訴訟法漏洞的手法相當細膩,應在警政署165專線中建立相關範例,提供民眾防範未然。他說,將於下個會期針對支付命令條文提出修法。
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蘇家宏指出,一般民眾對於法律常識認知不足,以致於輕忽法律公文的嚴重性。他說,收到支付命令時就要馬上提出異議,其效果同三審定讞,若想要翻盤就必須進行再審,法官會檢視理由,決定有無再審之必要。至於法官核發命令的標準不一,他認為,法官必須據法執行,不能要求債權人檢附太多證明。
(台灣醒報)
--
高中課本修改 立委痛批馬去台灣化
馬政府大中國之手再度伸入高中課綱,鋪天蓋地就是要「去台灣化」!
提到中國處 都改中國大陸
立委鄭麗君昨踢爆,馬政府「偷雞摸狗」假借課綱微調之名,要把高中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課程課綱所有提及「中國」的部分,一律改成「中國大陸」,把台灣主體史觀改為大中國史觀。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昨天舉辦北區「普通高中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公聽會,這次課綱微調召集人由台大教授王曉波擔任,他曾要求馬政府必須對民進黨執政時所修訂的課綱「撥亂反正」。在歷史科「兩岸分治與中共黨國體制的建立」主題說明中,出現「政府遷台後,我國主權範圍仍及於全中國,惟治權不及於大陸地區」等文字。
課綱委員、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表示,課綱微調有三個主要方向: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並且全面檢視課綱中用語是否符合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的用語,例如在歷史及地理科提及「中國」兩字,實際上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中國大陸」,因此均改稱為「中國大陸」。
新課綱 最快今年8月適用
謝大寧強調,課綱說明中一定要明載「有關中華民國播遷來台後之歷史已在台灣史中有所陳述,不再重複」,這段話非常重要,代表中華民國是播遷來台,「否則會變成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只有中共、中華民國只有在台灣,加這段話也才符合我國憲法」。
這份新微調課綱最快可能適用今年八月的高一教材。
鄭麗君痛批,馬政府前年透過「民眾意見書」及空降非歷史專業的教科書審定委員的方式,要將高中歷史課本「去台灣化」,被踢爆後暫未得逞,如今竟直接調整課綱。
鄭麗君:強化中國治台史
鄭麗君指出,現行歷史課綱在一○○年五月才發布,教育部又突然微調課綱,企圖竄改教科書,包括將「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並將原先沒有的「鄭氏政權覆亡的經過」寫入課綱,不強調建立,只強調覆滅,以凸顯「台灣在鄭氏時期也為中國統治」,強化中國統治台灣的歷史。
此外,在當代台灣部分,也新增「光復」與「政府遷台」的用詞來矮化台灣主體,讓「大中國」、「大一統史觀」重新復辟。鄭麗君指出,這不禁讓人懷疑,歷史教科書去台灣化是否也跟服貿協議一樣,是馬英九為了馬習會的伴手禮?
歷史課綱稱微調卻重寫台灣史 學者痛斥教部瘋了
教育部正在進行的普通高中課綱微調草案,歷史科在當代台灣部分,欲改以編年方式,從光復到政府遷台開始,每廿年為一個主題。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直批,這樣大規模的改變不僅沒有學術上的道理,也不是微調,根本是「重寫」、嚴重作弊。
薛化元表示,用廿年切割沒道理,也不符合台灣人民認知,例如台灣經濟發展主要靠中小業,但草案看不到中小企業和台灣人民的努力,政治上則完全是國民黨架構,將台灣視為工具或暫時過渡所在,為「母國」(中國)利益存在。所謂的課綱微調不只是荒謬,更是「瘋了、瘋了」。
將台灣視為暫時過渡所在
現行課綱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大主題,但課綱微調草案卻把「中華民國時期:當代台灣」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光復到政府遷台」,說明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內容與中華民國憲法的制訂與台灣代表的參與,二二八事件,說明國共內戰、中央政府遷台、戒嚴令發布、韓戰爆發與國際地位的確定等過程。
第二部分從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政經發展,包括三七五減租等土地改革與地方自治、兩岸關係、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保釣運動及政府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的過程與影響等。
第三部分是民國六十年代以後的政經發展,說明我國發展實質外交的努力,並說明台灣民主發展:增額立委選舉、美麗島事件、開放黨禁、解嚴、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十大建設、資訊業發展等經濟政策;兩岸關係演變,從三不政策、開放探親、國統綱領、辜汪會談、飛彈危機到兩岸經貿關係。
第四部分則是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討論台灣在人口、性別、族群、家庭結構等變遷。
台灣主體改為大中國史觀
立委鄭麗君也痛斥,草案用編年方式處理當代台灣歷史,細究可發現,台灣被緊緊和中國綁在一起,兩岸關係成為主軸,是將台灣主體史觀改為大中國史觀,將台灣主體倒退回「兩蔣」的復興基地。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八成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能讓政治決定教育,否則只會重演「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荒謬可笑的戲碼。政府要藉課綱對年輕學子進行洗腦教育,是太低估台灣民主自由化程度,恐會適得其反。
課綱不能替台灣人決定未來
全國教師總工會副理事長吳忠泰指出,鄭氏三代統治台灣,在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和其孫鄭克塽統治台灣時,明朝早就滅亡,改成「明」鄭統治時期恐不能被國際史學接受,台灣是要獨立或統一,應該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決定,課綱不能替台灣人決定。
北一女中一年級陳姓學生表示,大人們就算改歷史課本,也不會改變事實,出國時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外國朋友都知道她是台灣人、住台北市,根本不會介紹是中華民國。
(自由時報)
--
彰化2電鍍廠業者 收押禁見
彰化地檢署偵辦彰化市、和美鎮福馬圳沿線五家電鍍廠涉嫌偷排廢水案,連夜將4名業者聲押,院方認為順柏昌公司業者楊福村、昶景公司業者楊福進兄弟有串證之虞,17日裁定羈押禁見。至於從義豐公司挖出的暗管都已自行封閉,認為業者已知警惕,未再繼續排放廢水,裁定義豐公司負責人張秀美、廠長林添福請回。
另外,檢方在和美鎮勝平公司挖出暗管,偵訊業者黃錦文後,認為他仍有所隱瞞,訊後以250萬元交保。天佑工業社業者黃福春已向彰化縣政府申請停工,並拆光生產設備;不過,廠區地底被挖出二袋電鍍污泥,訊後以3萬元交保。
(自由時報)
--
食管法未過 消基會批立委懈怠
第八屆立法院第四會期已經結束,但攸關全民食品安全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卻未在會期結束前完成三讀。消基會昨天召開記者會,怒批立院懈怠,他們更發出問卷詢問立委對於食管法盡速完成修法的態度,竟發現有47名國民黨立委未回覆問卷,占全部藍委的7成多。
消基會榮譽董事長謝天仁說,立委諸公不該漠視全民食品安全,放任食管法修法再次拖延。消基會副董事長陸雲呼籲消費者打電話到立委辦公室,表達希望食管法盡速通過的立場,發揮監督力量。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表示,他贊成開臨時會通過食管法草案,但他並未回覆消基會的問卷,因為他從來不會填任何團體的民調。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自己沒有看到問卷(因此沒回覆)。羅淑蕾也說,修法版本有幾條還有爭議,建議先協商,協商有共識再開臨時會。
(自由時報)
--
7成藍委 不甩食管法
消基會發函要求立委們針對加開臨時會通過食管法修正案表態立場,昨天公布調查結果,65名藍委中有47位、高達7成未回覆問卷,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陳智義抨擊,「由此可見,到底誰在扯誰的後腿,不開臨時會。」消基會呼籲選民,打電話到各立委辦公室,發揮最大監督力量。
攸關全民食品安全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未在會期結束前完成三讀,消基會本月15日向全體立委發出問卷,調查是否贊成加開臨時會盡速通過修正案。
112位委員中,贊成有60人,包括民進黨40人,國民黨16人,其他黨派4人;未回覆50人,其中國民黨47人,其他黨派3人。
消基會表示,調查結果,民進黨團40個委員全數同意召開臨時會,「但僅限處理食管法」,國民黨16位委員自行回覆表示贊同,但沒有黨團代表回應。
另外,有回覆問卷但表達其他意見者有2人,包括國民黨委員盧嘉辰回覆限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恐無法召開臨時會,建議直接提早開議第5會期,將食管法修法列入最優先處理法案;另一位國民黨籍委員孔文吉也持相同意見。
消基會榮譽董事長謝天仁強調,年關近,也是消費者採買年貨的時候,現在最需要《食管法》保障消費權益,立委諸公們不該放任延宕修法。
消基會副董事長陸雲也痛批,這是他20幾年來參加記者會最沉痛的一天,「立委這是什麼態度!」立法部門也不能只想要放年假,選民應加以撻伐。
(中國時報)
--
年關越近越憂鬱
年關將近,走在路上越來越可以感受到熱鬧的年節氣氛。農曆春節是孩子們一年中最期待的節日,因為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收紅包,還有吃不完的零食糖果。但是,對許多成年人而言,伴隨熱鬧年節而來的卻是沉重的壓力。
向久未聯絡、見面的親友拜年,是過年期間的重要社交活動,但是親友們的問候總在婚姻、工作、家庭、學業這些話題打轉,例如:「有沒有對象?怎麼還不結婚呢?」「什麼時候生小孩?」「在哪裡工作?薪水多少?」「兒女怎麼沒有回家團圓?」「小孩在學校考第幾名啊?」等。
被問候的人儘管有苦難言,卻仍勉強撐起笑臉回應,短短數天年假所需承受的人情壓力,可能比平時應付工作、家庭還要沉重而困難。因此,提醒大家過年向親友拜年時,除了多說吉祥話之外,最好也須留心,過多的關切是否可能帶給對方壓力,適可而止的關切更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善意。
近期若在經濟、生活或情感上面臨人生轉折,譬如:親友過世、經濟遭逢巨變,每逢佳節,尤其是第一個過年特別難適應,如果尚未準備好面對社交場合,也別自我勉強,不妨只與至親家人共度,選擇平靜不被打擾的活動及地點,或是安排旅遊外出散心,暫時遠離年節氣氛、親友這些壓力源。
假如因年節壓力而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諸如情緒煩躁、胸悶、失眠、疲倦等,建議到心理衛生科或是心理諮商中心求助,接受評估及進一步處理,以免狀況持續惡化。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因應壓力,就不必擔心年節憂鬱也來拜年了。
(自由時報)
--
歲末大掃除 藥效期看清楚
歲末大掃除可別忘了檢視自己的藥盒是否有剩餘的藥品,也該做個總整理。只是有些人常會疑惑要如何分辨藥品包裝上的英文縮寫?
◎LOT或BATCH(B):這是藥品批號(LOT∕BATCH number)的縮寫。藥廠主要用來監控與統計每批藥品的品質,也有利於藥品售出後的追蹤。
◎MNF或MFD:另外還有MAN、MFG等英文縮寫,指的都是藥品的製造日期 (Manufacturing Date)。藥品批號若以日期表示,也可視為製造日期。需留意原裝藥品(如瓶裝藥錠、大瓶裝藥水藥膏)經再分裝成小包裝,則「分裝日期」就不等於是原藥廠的製造日期。
◎EXP(E):為藥品的有效期限或保存日期(Expiration Date),是指藥品在「未開封」且保存條件良好,經藥廠連續試驗,仍能保存規定含量或效價的最後期限,亦稱為末效期。日期會以民國或西元,月∕日∕年、年∕月∕日或年∕月等不同格式呈現。
藥品領回後,因住家溫濕度、光照等儲存環境的不同,即使未開封的藥品,有效期限不盡然能達包裝上的標示日期,因此也得留意包裝是否完整,藥品外觀有無變色、斑點、潮濕或碎裂等。
◎BUD:藥品「開封後」或「分包裝後」的使用期限(Beyond-Use Date)。一般散裝口服藥使用期限在6個月內,多次用眼藥或胰島素針劑開封後建議一個月內使用完;抗生素乾粉製劑加水泡製後,多需放冰箱冷藏,使用期限為1-2週,其他藥品無特別指示則不需冷藏,以免溫度變化而變質;外用藥因使用頻率、保存環境的影響,建議仍以當次看診療程使用完畢。
遵照醫師、藥師指示規律用藥,使用前注意藥品有效∕使用期限標示、外觀有無變化,不僅剩藥不浪費,也能為自己的用藥安全來把關。
(自由時報)
--
青少年高度近視 潛藏視網膜剝離大隱憂
小陳是高三學生,正忙著準備大考。有一天左眼又紅又腫,由於高度近視,他怕視網膜剝離,連忙跑來找我。仔細檢查後,告訴他:「這只是過敏性結膜炎,跟視網膜剝離完全沒有關係。」
其實小陳的擔心沒有錯,雖說網膜剝離的案例並不多,一年當中一萬人只有一人,但高度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變長,以及視網膜變薄,比起同年齡的人更容易產生剝離。只是視網膜剝離的症狀並不是一般眼睛常見的症狀,像眼睛紅、眼睛痛、眼睛腫或是眼睛癢,而是突然出現的閃光或漂浮物。這裡強調的是「突然出現」,若是一直都存在的飛蚊症就不算。
另一個危險因子就是老化。眼睛好像以前的照相機,在底片的位置就是視網膜,視網膜的前面是玻璃體,玻璃體的前面是水晶體。玻璃體是一個球狀結構,魚眼睛的膠狀物質,用來撐起眼球。隨著年紀增長,玻璃體漸漸變質、液化、萎縮,原本和視網膜緊緊相連的地方就會脫離,就是玻璃體後剝離,算是視網膜剝離的前期。
根據1982年的一項統計,60-70歲的人約1∕4會發生,超過70歲的人則有將近2∕3會有玻璃體後剝離。雖然只有少數會進展到視網膜剝離,但畢竟年紀大就是要小心。
還有一個危險因子是白內障手術,開刀時會取出已白化的水晶體,如此玻璃體有可能往前滲漏,這樣就有機會引起視網膜剝離。
不過對小陳而言,除了近視以外,重要的是防止外傷。因為眼球受傷也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而且剝離不只當下發生,也可能在受傷後的數週、數月,甚至數年後才出現。
年輕人喜歡打籃球,這種近距離、衝撞式的激烈運動很容易就傷到眼睛,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受傷。
所以任何人—特別是高危險族群,只要有突發性的閃光或漂浮物,就一定要緊急去找眼科醫師或視網膜專科醫師,以保存珍貴的視力。
(自由時報)
--
北部明年恐缺電 核一、二擬延役
核四(龍門發電廠)能否如期商轉,替核一廠如期除役增添變數。經濟部昨天表示,核一、二、三廠延役評估,「一直以來都在做」,隨核一廠運轉執照期限逼近、北部缺電危機隱憂及配合原能會法規要求,最快今年核一廠除役或延役的問題就會浮上檯面。
經濟部規劃,核一、二、三廠運轉執照將分別於二○一八年十二月、二○二○年十二月和二○二四年屆滿四十年,台電已向原能會提出延役報告。至於三座核能廠將於何時「除役」?台電主管說,最後通牒為明年十二月,但一定會早於截止日送出。
換言之,屆時可能會出現核一廠申請延役、除役同時並存的現象。
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憂心指出,明年採用燃油的基隆協和電廠將除役,北部將出現用電缺口;而再生能源根本補不上缺口,興建天然氣新接收站也緩不濟急。
據經濟部預估,若核四未如期併聯供電,明年北部將有缺電危機,必須倚賴「中電北送」;只有核一、二廠延役,才能化解北部缺電危機。
台電主管坦言,穩健減核大方向不變,除役是既定的政策,然而考量維持合理電價、能源供給穩定前提下,「延役就成為備案」。
台電公司主管表示,早在日本福島核災前,就曾向原能會提出核一廠延役申請;後來因福島事件,主動提出暫停審查至今。
根據原能會「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延役評估報告須於執照期滿五年前提出、除役報告則是三年前。
核四安檢報告 最快六月公布
經濟部最快六月公布核四安檢評估報告,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表示,總體檢作業從去年五月啟動至今,評估整體作業進度,並綜合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實地檢驗,他「對核四安全有信心」。
張家祝指出,今年中將公布核四安檢報告,結果將不會如外界預期一翻兩瞪眼的「安全或不安全」;因為不安全的話,報告就無法完成。
他以健康檢查為喻,健檢結果只有紅字和正常兩種指標,但核四卻是發現問題就必須「修正到好」。
對核四商轉的不確定,張家祝說,核四安全今年一定有答案,但商轉與否是政治決定,只是「拖得越久對核四越不利」。
台電「強化安全檢測小組」從去年五月執行核四廠一百廿六個系統再檢視,截止今年一月中,已完成通過九十八個系統。
(聯合報)
--
經長:核四若不商轉 三廠要延役
核四案備受爭議,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表示,核四安檢報告預計6月底前出爐,以目前核四作業進度及他接觸國外核能專家後,他對核四有信心。但他強調,未來核四要不要商轉,是政治決定,若核四不商轉,內部已評估核一至核三廠要延役。
張家祝強調,核四能不能商轉,最晚今年底前決定;但核四要不要商轉,後續是否由公投、立法院決議或其他方式達成政治決定,這不是經濟部能決定。
6月底前完成安檢
核四廠「強化安全檢測小組」自民國102年4月起進駐核四,進行強化安全檢測籌備工作,同年6月展開重新試運轉測試,且強化安全檢測的系統再檢視、試運轉程序書再驗證工作,相關查驗工作預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以確認核四工程安全無虞。
張家祝強調,核四安檢工作不同於一般健康檢查,只分為合格或不合格,而是發現問題時,就要改正完成,甚至還要赴美國總部原廠維修,因此若安檢完成,代表核四就是安全。
經濟部指出,核四安檢在6月底前完成後,「核四試運轉測試報告」送交原能會審查,預計9月底前完成。
拖延會增加建造成本
今、明兩年適逢選舉年,對核四商轉是否有不利影響?他說,這個時間點是有些敏感;而核四案拖得愈久,對核四愈不利,恐造成建造成本增加。
他強調,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以及不要有缺電或限電危機,早在他擔任經濟部長之前,對核四若不商轉,內部即已評估核一至核三廠延役方案。
由於核一、二、三廠運轉執照,分別於民國107年12月、110年12月、113年7月屆滿40年,目前核一廠延役及除役準備工作已併入規劃中。
延役能維持合理電價
據經濟部對核一、二、三廠的延役評估計畫,若核四廠無法如期併聯供電,民國104年後北部電源將出現缺口,須靠中電北送,若核一、二延役,北部缺電危機即可化解。
經濟部估計,核一、二、三廠延役總投資費用約1100億元,以延役20年平均計算,每度核能發電成本將由0.72元增加為0.86元,仍低於其他能源發電成本,有助維持合理電價。
(中國時報)
--
保養瓶瓶罐罐 臉卻愈擦愈爛
一名38歲貴婦,皮膚白皙緊致,卻經常紅、癢、脫屑,就醫證實是接觸性皮膚炎。
詢問發現,貴婦每天至少擦10多種保養品,單是精華液就有抗老、淨白、保濕等不同種類,每晚一堆化學成分、香料抹在臉上,造成皮膚刺激而過敏。貴婦停掉所有保養品,使用類固醇藥膏,兩周後症狀逐漸緩解。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徐嘉琪透露,因為遺傳,她從小臉上就長滿許多雀斑,國中開始用媽媽的淨白保養品,打工及零用錢全花在保養品上,全盛時期,桌上的瓶瓶罐罐超過30瓶,舉凡磨砂膏、洗臉、卸妝、去角質、各種精華液、乳霜、晚安面膜等,多到數不清。每天塗塗抹抹,直到大四那年額頭及眉心反覆發癢紅疹,就醫證實是接觸性皮膚炎。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除了保養品、面膜,部分化妝品含有油脂等成分,容易造成過敏,門診常見許多患者每天卸妝或勤擦保養品,卻導致皮膚過敏,眼皮整個腫起來,冬天求診者較夏季多兩成。
開業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表示,保養品中的化學物質容易刺激皮膚,許多都含香料、防腐劑等添加物,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發炎,一旦塗抹太多,使皮膚太油膩,又沒清洗乾淨,還會阻塞毛孔,皮膚愈保養愈糟。
「自己的油脂最安全。」徐嘉琪說,保養品多是化學原料,1瓶至少20、30種成分,擦太多對皮膚是負擔。她建議保養愈簡單愈好,平時不需擦化妝水,每天只要洗完臉塗抹保濕乳液,視情況配合使用眼霜,其實已足夠。
「做好清潔、保濕、防曬才是美肌關鍵。」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陳志強說,部分保養品含A酸或果酸,本身容易刺激皮膚,一旦去角質過頭,皮膚天然保護膜被去掉,恐致紅腫過敏機會大增。
過度清潔 臉洗到紅癢過敏
20多歲上班族女性,重視「面子」,每天花在臉上的時間至少1小時,有無出門,一定卸妝、洗臉,且要洗兩次臉,就怕髒汙沒洗乾淨。但前陣子變冷,臉上出現過敏性濕疹,又紅又癢又脫屑,就醫發現原來是皮膚過度清潔引起。
收治這名個案的開業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表示,冬季皮膚乾燥,不建議選擇清潔力太強的洗臉產品,以免愈洗愈乾,皮膚缺乏油脂保護,恐誘發過敏,出現紅癢等症狀,急性期整張臉還會腫起來,慢性期則會脫屑。
「清水可以洗掉皮膚80%的髒汙,已經足夠。」書田皮膚科雷射美容中心主任醫師徐嘉琪說,做好清潔,不需過多繁複的洗臉步驟,沒化妝也不需卸妝,早上用清水洗臉即可,臉上留著一層薄油脂還能保護肌膚。
不少人以為保養品擦厚厚一層可以滲入深層皮膚,但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擦太厚反而阻塞毛孔。」保養品只能在表皮角質層形成薄膜,無法滲透至真皮層,擦太厚只是浪費,還可能造成皮膚緊繃。
常見迷思還包括,愈早保養愈好,可讓肌膚凍齡,還有成人可用孩童專用防曬品。徐嘉琪表示,與其早保養,不如提早防曬,皮膚80%的老化都是紫外線引起;孩童專用防曬品的成分多為中性膚質設計,成人若屬於油性膚質或乾燥肌膚,未必適用。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志強表示,紫外線暴露是皮膚老化元凶,會造成肌膚乾燥、出現細紋、斑點、毛孔粗大、鬆垮下垂等問題,以每天勤擦防曬的貴婦及辛苦下田的農婦為例,紫外線屬於外生性傷害,對皮膚的傷害不言而喻。
(聯合報)
--
切子宮領錢 巧門修不修?
前言:國內嚴禁器官買賣,堅守不讓器官變成生財工具。沒想到公保及勞保等的生育失能給付,因制度設計,誘使許多婦女為了一、二十萬元的給付,切除了原可保留的子宮或卵巢,好發一筆小財補貼家用。我們希望透過深入的報導,提醒政府應正視其間的道德風險,加速檢討。
子宮切除可請領勞保失能給付,勞保婦女可領五個月投保薪資,平均約15萬元;公保則可請領六個月,超過20萬元。勞委會每年單是生育失能給付金額就近九億元,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強烈建議,應下調給付期數,降低誘因,減少道德風險。
連賢明建議,生殖失能給付應該從勞保五個月、公保六個月,分別下調至2.5及3個月投保薪資,把給付金額減半。如此一來,應可降低切除子宮手術的道德風險。
政大財政系教授連明賢分析公保勞保婦女子宮切除比率,40歲前的變化不大,但從42歲開始顯著增加,呈現上升趨勢,到了44歲達到高峰。而沒有參加各項保險的人,就未出現類似的切除子宮年齡高峰;而是在44、45歲之後微幅上升。連賢明無奈地說,從曲線圖來看,確可看出部分婦女「動機可疑」。諷刺的是,不孕症婦女反而請領不到這項補助。
健保署近五年各年齡全子宮切除申報資料顯示,從2008年至2012年中,41至45歲全子宮切除人數,都明顯高於40歲前、46至50歲、51至55歲及56歲以上等各年齡層。
「實在沒有道理給付!」連賢明表示,全世界只有台灣、日本兩國以現金給付生育失能個案,正因現金誘惑,讓許多婦女接受預防性切除,這也使台灣可能是全世界無子宮婦女比率最高的國家。
閱報秘書 切除子宮失能給付
女性切除子宮屬於勞保失能給付第11等殘,可領投保薪資160天失能給付,以基本工資19047元計算,至少可領10萬1584 元。若是最高投保薪資43900元,則可領23萬4133元。
切子宮 賺給付?
為請領公保勞保生育失能給付,台灣可能是全世界無子宮婦女比率最高的國家!學者調查發現,國內平均每年約有2萬2000名40至50歲婦女切除子宮卵巢,其中不少人是為「貼補家用」,請領至少十幾萬元生育失能給付,趕在45歲請領生育失能給付年限前動刀。
針對這個奇特現象,勞委會日前邀集婦產科醫學會、婦女團體開會討論。參與會議的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警告,勞委會應儘速修改給付,否則切子宮領錢的這股歪風,將更加氾濫。
據統計,勞保局每年平均給付3萬1000件失能個案,其中生育失能給付約占兩成(6700件),政府需支付近九億元。其中,因切除睪丸請領給付的男性僅個位數,絕大部分給付對象都是女性。
連賢明調查發現,國內每年約有2萬2000名40至50歲婦女切除子宮卵巢,其中44歲為明顯界線。勞委會規定,只要女性年滿45足歲,即喪失請領生育失能給付資格。
連賢明表示,根據OECD最新資料,韓國婦女平均切除子宮比率為千分之3.29、芬蘭千分之2.43、德國千分之1.77、美國千分之1.04、英國千分之0.26。台灣歷年來44歲婦女切除子宮比率約千分之4。
以2010年為例,當年共有1414名43歲婦女切除子宮卵巢,44歲婦女卻高達1894人,明顯增加三成多,但45歲則只有1103人。連賢明推測,少了給付誘因,人數即急速下降。
調查也發現,切子宮貼補家用怪風氣與景氣息息相關,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該年切除子宮卵巢的44歲婦女幾乎創下歷史新高,共有2147人。但45歲幾乎減了一半,僅有1193人,43歲則有1446人。
花蓮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也觀察到這個現象,發現景氣越差,到門診主動要求切除子宮卵巢的患者就越多,因為開刀可以領錢,拿子宮來換取十幾萬元。
讓人驚訝的是,連教育水準較高的公保族群也是如此,公保婦女在45歲前切除子宮卵巢,可獲得20至26萬,幾乎等於許多弱勢民眾一年的薪水。
醫改會:切器官拿錢 違背原意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說,勞保的失能給付,原意是在勞工因職災、傷病住院,補償損失的勞動力,但如今卻演變成切除特定器官就能拿到錢,已經背離法條的原意。
醫改會曾接過一起「奇特」申訴個案,當事人在45歲生日前一天切除子宮,依規定無法請領生育失能補助,自認損失慘重而投訴,希望醫改會主持公道。
劉梅君說,與世界各國相較,台灣切除子宮的個案確實較多,早年不少婦女「呷好鬥相報」,告訴同事有「好康可A」,可見領失能給付確實可能是背後不當的經濟誘因。
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分析,勞委會生育失能給付,在醫療上確實存有「灰色地帶」,此灰色地帶正好給患者切除子宮卵巢的「誘因」。原本可切可不切,但部分患者為了錢,要求醫師幫忙切除子宮。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勞保是勞工保險,應該著眼於在職場發生傷害導致失能,或是失能後會造成工作能力喪失才給予賠償,現行生育失能給付確實有違原意。 她主張應該重新思考「失能」的意涵,通盤檢討,否則藉助人工生殖,「到60歲還是可以生」,在放寬給付年齡上做文章,爭論會沒完沒了。
劉梅君強調,勞保局檢討生育失能給付,應考慮如何降低給付,而不是去討論延後婦女給付年齡。
45歲給付界線 有人喊緊縮 有人促放寬
現行勞保對男性因生殖障害領取失能給付並無年齡限制,但女性切除子宮等,卻有45歲以下才給付規定。去年11月曾有立委質疑,要求取消年齡限制,勞委會表示,還在徵詢各方意見,但看法分歧。有人認為45歲以上生小孩的比率極低,目前規定已涵蓋多數案件,也有人認為應放寬年齡限制,讓更多人可申請給付,目前還沒有定論。
勞保局統計,民國97年以來,近五年失能件數約每年2.9萬到3.3萬件,其中「喪失生育能力」案件從97年7千多件降到101年的6千多件,件數逐年降低,但比率都約20%到22%,亦即約佔1/5,足見案量非常大。
勞保局表示,子宮切除領取失能給付,係從「喪失生育能力」考量,因此凡「切除子宮」、「切除兩側卵巢」及「因為化療或放療致喪失生育能力」等,都符合失能給付,但考慮女性大都45歲以後就不生育,因此限制45歲以下才給付。因此在醫界呼籲應緊縮給付之際,反而有另一派人士主張,不應有年齡歧視,不限制給付年齡。
至於是否放寬給付,勞委會表示,雖然目前女性生育年齡普遍延後,但真正45歲以後生育比率極低,約不到0.01%,可見若為了喪失生育能力而給付,45歲以下已涵蓋多數案例。但也有人認為訂45歲界線,造成45歲上下成為切除子宮高峰期,因此是否適度延後,也是一派意見。所以目前尚無定論。
切子宮賺給付貼家用 中南部嚴重
「再不切,就來不及請領給付了!」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秘書長、台北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王功亮說,門診收治過多名常常大量出血的子宮肌瘤患者,原本還猶豫要不要開刀,但卻在45歲生日前夕趕著開刀,原來就是希望請領勞委會的生殖失能給付。
「不拿白不拿」
王功亮說,醫師不能揣測病人突然決定開刀的目的,但確實有部分病人直接挑明說,生育失能給付不拿白不拿,如果符合摘除子宮卵巢的規定,就要開刀。
切子宮、摘卵巢貼補家用的怪風氣,中南部更為普遍常見。前嘉義長庚醫院婦科主任、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坦言,近幾年景氣欠佳,中南部地區「拿掉子宮卵巢賺給付」情況相當嚴重。
趕在44歲開刀
曾志仁觀察,44歲是子宮卵巢摘除的高峰期,從病患角度來看這可是「黃金」期。這個年齡女性即將進入更年期,其實多半再觀察一兩年,子宮肌瘤引發的各項問題就可能不藥而癒,但不少人卻趕在44歲開刀,因為「再不開刀,就虧大了!」
切了子宮有錢可以拿,不少人「吃好鬥相報」,連沒有症狀的婦人也想試試。曾志仁無奈地說,就有婦人到了診間,表明想拿子宮,儘管不符相關規定,但還是「盧」(糾纏)醫師,就是想開刀。
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最近就收治一名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就是利用灰色地帶,要求切除子宮。由於切除子宮恐有骨盆腔沾黏、性生活不美滿等風險,他強烈建議這名患者,接受內科治療即可,但該婦女仍堅持切除,就是要請領勞保局給付。
亞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莊乙真表示,曾有一名子宮肌瘤患者41歲開始接受治療,即使大量失血導致貧血,本來還堅持採用輸血及症狀治療,但最近突然回診,要求開刀切除子宮。
莊乙真無奈地說,身為醫師雖知患者心裡打著什麼樣的算盤,但也只能就醫學專業給予建議。如果病人堅持,病情又合乎動手術標準,醫師也只能配合開刀,畢竟請領失能補助這扇巧門,並非醫界所開。
該不該切 「看病情需要 不是看年紀」
在生兒育女之後子宮「無用」,切了沒關係?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任趙灌中表示,子宮有助於維持及穩定骨盆腔結構,且子宮切除手術有一定風險,術後可能引起沾黏。部分女性也會因切除子宮引發焦慮,覺得自己不夠完整,多名醫師建議,即使因疾病因素考慮動刀,仍應多尋求幾位醫師的意見。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人工生殖技術進步,雖然可讓極少部分不孕症患者很晚懷孕生子,有人甚至到54歲才當媽媽。不過一般情況,45歲以後要自然懷孕的機率極低,需不需要切除子宮,不應以年齡為考量。
他指出,切除子宮後是否影響性行為滿意度,目前尚無定論。但最新研究發現,子宮全切除後,會影響骨盆的結構支撐度,日後可能增加尿失禁風險。由於子宮肌瘤發生的機率高,有些女性選擇手術根治;但黃閔照建議,婦女可先做保守療法,如果肌瘤復發,還可以再選擇其他治療方式,但一旦選擇子宮切除,就不可能再復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洪耀欽也認為,要不要切除子宮應該是看病情需要,而不是看年紀,有些婦女雖苦於子宮肌瘤,但熬過更年期就不見得需要開刀。
洪耀欽說,只要開刀,就有麻醉、輸血、感染等風險,切除子宮後至少要休養四到六周才能恢復元氣。如果勞保將給付年齡延長到50歲,恐吸引更多人開刀,對健保給付也是一項負擔。
「勞保局變相鼓勵不應有的醫療行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批評,如果取消生育失能年齡限制,利之所趨,可能讓更多人被誘導接受不正常醫療行為,台灣恐將成為「無子宮」王國。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