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70703

最富與最窮 所得差逾百倍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一三.三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四七一.五萬元,最富與最窮五%所得差距一○○.三二倍,為史上次高,僅低於二○一四年的一○九.六九倍,分配不均問題仍相當嚴重。



富人避稅有道 實際差更大

財政部官員說明,二○一五年起股利扣抵減半,不少企業搶在二○一四年分配股利,當年股利所得達八七六○億元,二○一五年降至六八七三億元,導致高所得者收入減少,所得差距因此縮小,但低所得者收入並未改善。

另外,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非課稅所得等,且許多窮人可能收入低到不用報稅,富人則有不少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所以實際所得差距可能更大。

最低年所得4萬 最高471萬

根據財政部資料,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五等分,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二十%平均年所得十八.五萬元,最高二十%平均二四六.三萬元,差距十三.三一倍,低於二○一四年的十四.一四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五%平均年所得僅四.七萬元,低於二○一四年的四.八萬元;最高五%平均則是四七一.五萬元,低於二○一四年的五二六.五萬元,由於高所得者收入減少較多,所得差距縮小至一○○.三二倍,低於二○一四年的一○九.六九倍。

不過,國內貧富兩極化趨勢相當明顯,二○○五年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所得差距僅五十五倍,二○○九年攀升至七十五倍,二○一一年逼近九十五倍;二○一二年因軍教課稅稀釋貧富兩極化效果,所得差距首見縮小;但二○一四年所得差距又飆至一○九.六九倍(初步統計資料為一一一.八三倍);二○一五年所得差距因稅制改變而再度縮小,但仍超過一○○倍。

對此,財政部重申,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宜做為貧富差距比較,應以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為準。不過,主計總處的資料將家庭收入分成五等分位,調查樣本僅約一萬五千戶,被質疑太過粗糙,難以了解貧富兩極化現象;而綜所稅申報資料涵蓋六百多萬戶,且分成二十等分位,更能反映貧富懸殊的情況。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3/images/bigPic/600_120.jpg

最富5%所得 超過55%中低所得家庭總合

最富30.7萬戶申報所得總額1.45兆 占全國1/4

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一三.三萬戶,其中,所得最高的五%,申報所得占綜合所得總額二十五.三%,所得較低的五十五%家庭僅占二十二.三%;換言之,所得最高的三十.七萬戶,其申報所得高於三三七.三萬戶的中低所得家庭總和。

財政部統計,二○一五年全國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一三.三萬戶,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約五.七一兆元,低於二○一四年的五.七八兆元,主要是股利所得減少較多。其中,所得最高五%,申報所得總額達一.四五兆元,占綜合所得總額二十五.三%,等於占全國所得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所得較低的五十五%,申報所得總額僅一.二八兆元,僅占綜合所得總額二十二.三%。

換言之,最富有的五%(三十.七萬戶)家庭,擁有全國四分之一所得,且最富有的五%家庭申報所得總額,還高於五十五%(三三七.三萬戶)中低所得家庭的總和。

若按縣市別分析,國內所得分配也出現城鄉差距。二○一五年有三個縣市平均每戶申報所得超過百萬元,台北市平均每戶申報所得一三二.六萬元最高,新竹市平均一二九.二萬元次之,新竹縣平均一一○.八萬元排名第三。

相較之下,嘉義縣平均每戶申報所得僅七十三.二萬元最低,南投縣平均七十三.三萬元倒數第二,屏東縣平均七十三.八萬元倒數第三;這些縣市平均所得都僅約台北市的一半。

蔡政府 別再讓年輕人薪酸

國內所得分配不均惡化,過去馬政府習慣「報喜不報憂」,選擇性引用數據以粉飾問題,導致民心背離。蔡政府則是選前就高喊「創新、就業、分配」,並順利贏得總統大選。不過,過去一年來,分配問題並未明顯改善,政策紛擾卻接二連三,蔡政府能否兌現改善分配的承諾,全民等著檢驗。

根據綜所稅申報資料,二○一五年國內最富與最窮的五%家庭,所得差距超過百倍,雖然低於二○一四年的近一一○倍,但主要是稅制改變影響股利分配,低所得家庭收入未明顯改善。當前台灣貧富兩極化、財富集中化的問題相當嚴重,低薪問題未見改善,有錢人則是「錢滾錢」,相對剝奪感嚴重。

台灣所得分配不均惡化,與低薪問題有高度相關。主計總處統計,一九九六年受僱報酬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超過五十%,營業盈餘約占三十%;但二○一五年受僱報酬占比降至四十三.九七%,營業盈餘占比卻上升至三十五.○八%,顯示經濟成長果實多被企業及大股東拿走,許多勞工面臨工作貧窮的問題。

因此,想要改善分配不均的情況,提升薪資水準是最佳良方。蔡政府高喊「創新、就業、分配」,就是希望增加就業並提升薪資,但發展創新產業並非一蹴可幾,如何達到預期成效,考驗蔡政府的執政能力。

不過,近來政策紛擾不斷,例如「一例一休」、「前瞻建設」 等,其中「一例一休」不僅讓勞工排班及加班受限,影響企業營運及生產,同時推升物價上漲,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基層勞工。蔡政府應正視相關政策爭議,避免政策紛擾影響產業發展及勞工生計。

(自由時報)

社會

潑強鹼 火爆士官長 怨貓屎尿沾衣 貓奴妻灼髮毀容

殘忍莽夫!一名軍情局士官長,不滿妻子養的兩隻貓到處便溺,有次不慎穿著沾染貓尿的衣服去上班遭取笑,前天兩人又為此大吵一架,妻子氣得要離婚,士官長竟將具毒性的氫氧化鈉,溶在水中對妻子潑灑,導致妻子頭、臉、背有百分之三十的二度灼傷,恐致毀容禿髮,士官長逃亡一夜後被捕。國防部表示涉案士官長將列入汰除名單。

警方調查,潑鹼傷妻的朱姓士官長(三十一歲)與陳姓妻子(三十四歲)結婚四年,在北市基河路一處大樓租套房居住,妻子平時在士林夜市擺攤賣飾品,因她是愛貓人士,雖租住套房僅六坪大空間,又堆滿批來的貨品,多年來還是一直養貓為伴,近期貓咪增為兩隻,還不時在枕頭、衣服上便溺,夫妻兩人為此時有爭吵。

妻揚言帶貓離婚
警方表示,朱男日前抱著貓咪去看獸醫,貓咪卻便溺在他身上,讓他非常火大,但妻子態度依舊,總是說「洗一洗就好啦!」夫妻倆積怨日深,爭吵時妻子就說要離婚,前天朱男休假在家,一早又與妻子發生口角,妻子揚言帶著愛貓搬出去,隨即出門說要去找房子。
但妻子其實只是跑去看電影,朱男事後雖傳簡訊向妻道歉,企圖挽回感情,妻子卻堅持離婚,這時朱男滿腔怨怒,竟跑到五金行購買一袋氫氧化鈉片,回家放進水桶溶於水中,待晚上八時許妻子返家,就朝她頭、臉潑灑。
警方說,朱妻被強鹼液體侵蝕頭臉,痛到淒厲大叫,朱男還將她摀住嘴抓回屋內,但妻子奮力掙脫,跑到一樓向管理員求救,大喊「我好燙!我好燙!」管理員與民眾見狀趕緊報案,並幫她沖水緩解,沒想到水一沖,妻子原本綁起來的整束頭髮當場被腐蝕沖落。

頭臉背30%灼傷
妻子送醫後,因頭、臉及背部共有百分之三十面積的二度灼傷,喉嚨也疑遭灼傷無法說話,急救後雖無生命危險,但未來恐面臨毀容、禿髮等永久性傷害,目前仍無法製作筆錄。而朱男行兇時自己也被噴濺的液體灼傷,但仍騎著大型重機一路到宜蘭、花蓮看海閒晃,直到昨早才再騎回住處。
警方發現朱男返家,擔心他情緒不穩,通知朱在苗栗的父母親北上,朱父並陪同警方要求朱男開門,朱男拖了五分鐘才開門就逮,對犯行坦承不諱,朱男供稱妻子的愛貓常在他的衣物、枕頭上便溺,有次未察覺衣服被貓尿尿,穿去上班因而被同事取笑,妻子卻不理會他的感受,夫妻倆多次為貓爭吵。

訊後聲押恐汰除
警訊後,朱男被依重傷害罪、《家庭暴力防治法》送辦,檢方依有再犯之虞,向法院聲請羈押朱男。軍情局昨表示,若查證屬實,將對朱男核予重懲,並檢討不適任汰除。律師周武榮說,用強鹼毀容若毀傷面積和深度傷及顏面神經,會被認定為重傷害罪,朱男恐面臨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徒刑。
成大化工系教授吳煒說,氫氧化鈉具強烈腐蝕性,吸入時會感到灼熱、喉嚨劇烈疼痛而引起呼吸急促症狀,接觸皮膚會紅腫起水泡,若誤食會腐蝕消化道,嚴重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化學老師盧澔表示,氫氧化鈉日常生活是用來疏通水管或馬桶的清潔劑,若不慎碰觸應用大量清水沖洗,再送醫急救。

「回想相愛初衷」
對於養寵物紛爭卻引發家暴,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王以仁指出,夫妻間的關係與溝通互為表裡,關係不佳會導致態度、語氣不好,態度、語氣不好會導致溝通不良,若陷入惡性循環就難以跳脫,萬一夫妻關係惡劣已無法挽回,「離婚也不是可怕的事」,但要想想結婚時相愛的初衷,好聚好散各自開創新人生,千萬別鑽牛角尖、玉石俱焚,「放別人一馬,也是對自己的救贖!」

婚姻問題 求助電話
●家庭暴力全國保護專線 113
●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
●晚晴婦女協會 (02)2708-0126
●內政部男性關懷專線 0800-013-999

家貓亂小便 恐是報復飼主

朱男夫妻因養貓關係惡化,演變成潑鹼水家暴憾事;獸醫師戴瑩乾表示,貓咪很愛乾淨,通常不會隨處便溺,若在主人衣物、床舖上大小便,是「感覺被冷落、遺棄,或想報復主人」,可將牠關籠一周懲戒,再修補關係;寵物訓練師「半糖麻」提醒,養寵物前要與家人達成飼養共識,充分了解寵物的習性、需求,才是負責的飼主。

關籠懲戒勿打罵
戴瑩乾指出,貓咪習慣在貓砂盆大小便,即使因疾病或貓砂不乾淨,頂多便溺在貓砂盆附近,或家中隱密處,若在主人床上或衣物大小便,就表示貓咪正在鬧情緒,此時主人不宜打罵,以免遭愛貓更嚴重的報復,應先關籠一周,再給予關懷疼愛,解決愛貓情緒問題。
此外,未結紮的貓咪會因發情而亂尿尿,尤其公貓領域性強,喜歡在家中佔有自己的地盤,只要將貓咪帶去結紮即可。
對養寵物可能引發的家庭問題,半糖麻說,飼養前務必與家人溝通,在大家了解養寵物的責任義務,並願意接納牠成為家庭成員後再飼養,飼主最好能接受寵物行為課程,在未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彼此相伴,才是負責任的行為。

(蘋果日報)
--
不滿貓尿在衣服上 士官長強鹼潑妻毀容

軍情局朱姓士官長前晚對著陳姓妻子潑灑強鹼後逃逸,消失一夜後,昨晨在北市基河路租屋處被逮,朱男供稱與妻子為了兩隻寵物貓在他衣服尿尿而吵架,憤而預謀潑鹼;警方將朱嫌依重傷害、家庭暴力防治法等罪嫌移送法辦。

一整袋氫氧化鈉溶水 裝桶潑

據了解,朱男供稱,近日不斷為了妻子養的貓發生爭吵,他不滿貓咪隨地大小便,有時還尿在他衣服上,常勸妻子租屋處空間狹小、不該再養貓,要求把貓送走,妻子卻認為尿在衣服上洗一洗就好了,怎麼可以把貓送走?覺得老公不愛護動物,兩人常為此大吵。

朱嫌前天上午與妻子大吵一架,妻子揚言離婚,還要出門找房子分居,朱嫌傳LINE請妻子回心轉意得不到回應,下午一怒到大北路的五金行,購買一整袋結晶狀的氫氧化鈉強鹼,溶入水中,等妻子回家。

朱妻當晚8點42分回家,朱男迎頭就將滿桶的溶水強鹼往妻子的頭上潑,妻子臉部、背部等上半身27%面積二度灼傷。

潑完後騎重機至宜花散心

警方昨午獲悉朱嫌已回家,上門逮人,朱嫌被逮後供稱,潑鹼後沒有看新聞,不知道事情「這麼大條」,騎著重機夜奔宜蘭散心,又沿蘇花公路到花蓮鹽寮看海,度過一整夜,昨天早上10時許回到家整理房間。

警方調查,朱沒有暴力紀錄,妻子也未聲請保護令,他向警方表示十分後悔,還問可不可先去醫院探望妻子再移送,警方礙於規定,將他直接移送士林地檢署。

至於兩隻貓下落不明,警方研判,貓咪在雙方爭吵受驚嚇,逃離現場。

軍情局:將重懲、檢討汰除

據指出,朱是國防部軍情室電訊技術室的士官長,34歲妻子平時在士林夜市擺攤賣飾品;鄰居說,夫妻感情非常好,很少聽說有感情不睦。軍情局昨表示,倘查證屬實將對朱姓士官長重懲並檢討不適任汰除。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婚姻需要好好溝通經營,有溝通基礎再協調養寵物。

氫氧化鈉 常用做水管疏通劑

氫氧化鈉(NaOH)又稱燒鹼或苛性鈉,是具有高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白色片狀或顆粒結晶狀,工業上常用於製造木漿紙張、紡織品、肥皂、清潔劑,家用通常用來當作水管疏通劑。

氫氧化鈉會灼傷皮膚,接觸皮膚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若直接接觸到眼睛,嚴重的話甚至會失明,溶於水中或與酸反應,都會放出大量的熱量,易導致灼傷或點燃易燃物。

(自由時報)
--
為貓亂尿吵架 士官長拿強鹼潑妻

軍情局朱姓士官長與陳姓妻子因家中養貓問題爭吵,他不滿妻子為了貓竟鬧離婚,前天持強鹼潑妻,造成陳女全身百分之廿七的二度灼傷。

朱犯案後連夜騎車跑到花蓮,昨午折返家被捕,依重傷害、家暴罪嫌移送法辦;軍情局表示將調查重懲,並檢討列不適任汰除。

警方調查,卅一歲朱姓男子和陳姓妻子結婚四年,兩人在士林區租套房居住,朱在軍情局擔任士官長,妻子則在士林夜市擺攤賣飾品。

朱妻平時飼養兩隻小貓,因家中狹小,貓常隨地大小便,朱的衣服常沾染貓尿,向妻子反映卻得到「衣服洗一洗就好」回應,兩人多次為貓吵架。

本月一日上午,兩人再因貓爭吵,妻子認為兩人溝通不良提離婚,隨即外出尋找新租屋處;朱多次傳LINE訊息挽回未果越想越氣,到五金行購買片狀氫氧化鈉,返家溶於水後裝在水桶中,於前晚八時許見妻子返家,直接朝妻子頭部潑淋。

陳女頭、臉和上半身遭強鹼侵蝕而痛得尖叫,從六樓衝到一樓向管理員求救,管理員拿清水替她沖洗,再送新光醫院急救;她全身百分之廿七的二度灼傷,食道也因吞下少許強鹼,暫時無法說話,留院觀察。

朱逞凶時自己的臉和手、腳也被強鹼濺傷,他說犯案後騎大型重機離開,一路沿宜蘭走蘇花公路至花蓮鹽寮看海;昨天清晨天亮,再騎車返回台北,上午十時許回到住處。

警方昨天近午發現他的機車停在樓下,派員埋伏,並通知他的父母從苗栗北上協助;員警陪同朱父上樓敲門,約五分鐘後朱開門,態度平和未反抗。警詢時,朱說很後悔,不知妻子傷勢如何,希望有機會能去醫院探視。

(聯合報)
--
紀念齊柏林 號召全台空拍 7/16同步「看見台灣」11縣市額滿

導演齊柏林日前為電影《看見台灣II》空中勘景墜機喪生,震驚各界,為紀念齊柏林,《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發起國內史上最大公益空拍活動,號召各地民眾在合法區域內、於本月十六日同步空拍,一起「看見台灣」,前天開放報名,至昨晚已有七十多人報名,十一縣市額滿。

可跨區參與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規劃本月十六日舉辦「永遠的齊柏林追思紀念音樂會」,《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當天下午二時到晚上八時,將舉辦「憶齊看見台灣」空拍活動,紀念齊柏林。
《壹週刊》表示,齊導關注台灣和環境,很多空拍者也很有使命感,希望藉此公益空拍活動一起向齊導致敬。活動規劃是澎湖、金門與馬祖三縣市共限三名額,另十九縣市則各有三名額,以報名先後決定參與者,前天開放報名,到昨晚已有七十多人報名,其中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台南市、高雄市、雲林縣及金馬澎等十一縣市已額滿;嘉義市尚無人報名,其餘十縣市已有人報名、尚未額滿。
《壹週刊》表示,昨已發出首批郵件通知可參與者,及因報名地區額滿而無法參與者,由於這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空拍活動,為謹慎起見,額滿縣市初步決定不開放增額,因報名地區額滿而無法參加的民眾,建議可考慮跨區報名。
《壹週刊》提醒,參加者須遵守民航局、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單位民航規定,勿接近禁航區,且須注意自身及周邊民眾安全。

勿影響飛安
民航局表示,根據現行規定,機場四周禁止施放有礙飛行物體,違者可罰三十萬到一百五十萬元,只要在合法、不影響飛安情況下使用,民航局尊重所有民眾操作無人機的權利,相關空拍機禁飛範圍可上民航局官網查詢:goo.gl/fbXt1R。

「憶齊看見台灣」空拍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本月16日14:00~20:00
●活動方式:
.各地限額報名
.入選者在活動時間內空拍與《看見台灣》精神相符的主題
.入選者將符合規格的影片上傳個人YouTube頻道
.主辦單位將集合全台畫面,呈現台灣在活動當下的風貌
●注意事項:
.參加者若未依民航局規定拍攝而觸法,需自負法律責任
.參加者如造成他人任何損害,需自負損害賠償責任

(蘋果日報)
--
「最有溫度書店」恐關門 黑道老闆出獄重生 病情加劇 募不到書

從逞兇鬥狠的黑道份子,到堅持只僱用身心障礙者的好心老闆,石皓文創立的愛閱書坊被很多網友稱為「最有溫度的書店」,但他因脊椎損傷及胃癌病情加劇,加上房東不願續租,愛閱十月面臨無處搬遷的關門命運,志工為此在網路發起募款。石說他這輩子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創立愛閱,期盼二手書、誤入歧途或身障者都「值得再一次機會」的愛閱精神得以延續。

石皓文年輕歲月幾乎都在牢裡度過,最後一次因強盜殺人未遂的重罪被判無期徒刑,錯過跟小時候照顧他的阿公見最後一面,悔恨與遺憾讓他決心離開逞兇鬥狠的深淵,後因服刑良好得到減刑,入獄八年後出獄,因緣際會到慈濟當環保志工接觸二手書,先在網路拍賣,七年前在台北市泰順街開設愛閱書坊。

自己脊損又罹癌
因脊椎壓迫、出獄後又延誤就醫而成重殘的石皓文,更能體會身障者求職困難,愛閱堅持只僱用身障者,至今共聘過約二十人,還聘過罕病、腦麻或漸凍症患者,絕大部分離開後仍能獨立生活、有穩定工作,甚至有人自行經營網拍,但書坊因今年面臨低潮,現只剩一名身障員工。
三年多前發現罹胃癌的石皓文,因脊椎損傷越來越嚴重、房東決定十月合約到期就不續租、愛閱這幾年收支僅能打平等因素,導致愛閱缺乏經費搬遷、恐面臨關店命運,常到愛閱幫忙的一群志工,五月起在網路發起募款。

已募得逾半經費
志工希望募到兩百五十萬元的搬遷、裝潢及穩定聘僱一名身障員工經費,若能募到五百萬元,則可聘僱更多身障者及清償愛閱貸款。兩百五十萬元的目標,至昨天在六百人的響應下已達成一半,其中甚至有香港民眾,愛閱雖規劃贊助者都可獲得未來購書基金,但很多人婉謝表示:「留給愛書但買不起書、有需要的人。」

盼民眾能捐舊書
被石皓文選為愛閱接班人的志工謝虹德說,第一天到愛閱,石就給他一個鑰匙圈並說:「東西就是拿到要分享,要把別人的好意分享給更多人。」謝希望愛閱能延續,因這裡用別人捐贈的書去幫助身障者,代表社會互助精神。
石皓文說,愛閱這一年多來面臨募不到書、書籍斷層困境,也希望民眾把不想要的書送到這裡,把一些無用化為大用,愛閱是他這輩子唯一做對的事,希望「這間堅持讓最弱勢的人得到基本生活照顧」的書店,可永遠延續。

石皓文
◎年齡:49歲
◎學歷:台北市西湖工商肄業
◎婚姻:單身
◎經歷:
.水電工
.愛閱書坊負責人
◎書坊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號3樓
◎募款網址及募書電話:
.https://backme.tw/ref/Ew6Yq
.(02)2364-1665

(蘋果日報)
--
女兵遭學長摸大腿 上級竟訓:妳該反省

空軍防空飛彈群一名女性士兵指控,今年四月晚間和陳姓學長駕駛軍用轎車,載指揮官回官舍,回程時,陳姓學長突伸手摸她大腿、腹部。事後她向上級申訴,結果學長只記兩次申誡,而營輔導長還要她反省當時為何要上車,女兵哽咽說:「性騷擾是軍中大忌,長官竟要我反省檢討有沒有保護自己。」
二十二歲女兵指控,今年四月二十日晚間,陳姓學長開軍車要送指揮官回官舍,她因心情低落想散心,徵得指揮官同意後同行。未料回營路上,學長突伸手摸她的大腿,她當下嚇得不知所措,又礙於車輛正行駛在高速公路,她不敢反抗只好假裝彎腰拿物品。

還傳簡訊:需要妳
女兵說:「結果他又將手伸上來摸我肚子,他當時穿著軍服,根本是侮辱軍人身分,真的很噁心!」事後陳姓學長又傳訊給女兵:「我需要妳」等訊息,女兵因此提出申訴。
陳男坦承肢體性騷擾,性騷擾處理委員會建議記申誡二次;委員會根據兩人對話前後文,提及一同執行的任務,認定陳姓上兵傳的「我需要妳」,未必有性騷擾意圖,認定言語性騷擾不成立。

已申誡2次恐汰除
女兵說,李姓營輔導長曾約談她,她原以為是要表達關心,沒想到是要她反省檢討當時為何要上車,如果沒上車就不會發生此事,「他(營輔導長)還舉例就像明知印度有很多性侵案,女生還會去印度嗎?但在軍中許多任務常是一男一女一起執行,難道出事就是女生沒保護自己嗎?」
空軍司令部昨說,已核予陳員申誡兩次處分,並列入汰除名單。律師陳致宇提醒,女兵若遭遇相同狀況,可向相關單位申訴,也可循《性騷擾防治法》提出刑事告訴或求償,加害人最重可判刑二年。

(蘋果日報)
--
天降危機 國道落石砸毀6車 上方橋面工程鑿穿路面 嚇壞駕駛

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昨在龜山區忠義路橋面施工時,疑未做好安全措施、加上施工不慎,導致橋面被挖土機鑿穿後,大量水泥塊傾瀉到下方國道一號的路面,導致一輛客運車、五輛小客車遭石塊擊中,路過車輛誤以為橋樑要倒塌,嚇的打電話到處通報,所幸僅車輛受損,並無人員受傷。
國道警方調查,國道一號北向四十二點一公里林口路段,昨桃園市政府養工處在上方忠義路橋面進行汽、機車安全島刨除工程,早上十時許施工單位不慎挖穿橋面,下方又未設置防護網,傾瀉落石擊中行經車輛,因落石不斷從橋面掉落,行經人車以為橋面崩塌,嚇的打電話通報。

幸無人員傷亡
警方獲報到場發現已有一輛客運、五輛小客車被掉下來的落石擊中,所幸僅是車輛受損,無人員受傷;警方隨即封閉該路段外線三個車道,一個小時後掉在路面的水泥塊才清除完畢,恢復全線通車。
桃園市政府養工處表示,施工人員不慎挖穿路面,才發生落石掉落擊中車輛的事故,除向受害車主致歉,也將會賠償。

(蘋果日報)
--
國道陸橋疑被鑿穿 水泥塊砸6車

國道1號北上42公里林口路段的陸橋下,昨天上午竟下起「水泥雨」,1輛客運、5輛小客車被大大小小水泥塊擊中,所幸只有車輛受損、無人員受傷。警方初步調查疑是跨越高速公路的龜山區忠義路施工,工人使用機具挖穿橋面,導致落石掉落;但桃園市政府養工處則否認挖穿橋面,表示將會負起全部賠償責任。

國道警方調查,事發地點上方為跨越高速公路的龜山區忠義路,案發時忠義路正進行汽機車道的雙向140公尺安全島刨除工程,疑似施工時不慎挖穿橋面,導致落石掉落擊中多輛車,警方獲報後於1小時內將水泥塊清除完畢、恢復全線通車。

根據警方轉述,包商稱昨天是施工的第2天,前天在另一側施工時,刨除路面深度5公分,過程順利,沒想到昨天刨除深度相同,卻不知為何挖穿橋面。

「施工震落下層混凝土」 桃園市府否認鑿穿橋面

桃園市政府養工處主任祕書張育維指出,橋面厚度至少有17公分,不太可能挖穿,而該處為橋梁有伸縮縫,初步研判是施工震動導致橋梁下層的混凝土鬆脫,引發混凝土塊掉落,但詳細原因及責任仍待釐清。張育維表示,養工處已經派技師及專業橋梁檢修廠商到場研擬防護措施及補強改善方法,並向國道高速公路局及國道警察局專案申請緊急施工。而對遭落石波及的車主,會負起全部賠償責任。

(自由時報)
--
落石瀑布襲國道 砸車封路

桃園市政府委外包商昨天上午在龜山區忠義路跨越國道一號橋的橋面上施工,意外把橋挖穿,造成高速公路落石如瀑布,砸傷多輛路過車輛,高速公路北上也因此封閉回堵四十三分鐘。包商聲稱只開挖五公分深,不知會挖穿橋面,市府養工處長劉軍希除向受損車主致歉,也要求包商負責賠償。

國道警方昨天上午十時卅三分獲報,國道一號北向四十二公里龜山路段有多輛車遭「落石」擊中;員警趕抵時,發現路肩停靠多輛受損傷車,站在橋下抬頭看,竟望穿橋梁看見天空。

警方調查,桃園市府因認為忠義路橋的汽、機車分隔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由市府養工處發包施工,預計拆除雙向各一百四十公尺分隔島;前天已拆掉其中一側,昨天再拆另一側。

包商聲稱只刨除路面五公分深度,未料竟然會挖穿橋面,造成水泥碎塊掉落至車來車往的高速公路幹線;由於根本沒想到會如此嚴重,施工單位事前並未在下方加設防止掉落物的護網等安全措施。

警方指出,被掉落水泥塊砸傷的車輛不少,有些認為損傷不嚴重逕行離去,最後只剩一輛國光客運及五輛小轎車留下協助調查、要求賠償,有些車擋風玻璃破裂,有些引擎蓋凹陷,還有一輛賓士車頭標誌立牌被打歪;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車主說,開車駛近橋下,只聽到有人猛按喇叭,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被落石砸到了。整起事故在昨天上午十一時十六分左右排除,恢復全線通車。

(聯合報)
--
女騎士遭雷劈 打到手把逃死劫

真是命大!新北市37歲康姓女子前晚騎車行經台15線西濱公路,剛經過林口發電廠,傳來雷聲巨響,一道紫色閃電突然劈下,康女的機車把手疑遭雷擊,連人帶車滑行約10公尺,撞上道路內側護欄,一度昏厥,警消趕抵時她已清醒,不斷唸著:「手腳好麻,沒辦法動!」且左手有9%的1度灼傷,幸送醫後暫無生命危險,仍在醫院觀察腦震盪傷勢。

一度昏厥 直說手腳麻

警消表示,前晚6點11分接獲報案「有人被雷打到了!」救護人員趕抵台15線18.5公里處(林口發電廠附近),發現康女倒在內側車道無法動彈,報案者撐傘站在她旁邊幫忙遮雨,康女身上有多處擦傷,被雨衣包覆的左前臂有9%的1度灼傷,並無穿透傷;康女雖有意識,但無法清楚表達事發過程,僅頻向救護人員表示自己手腳麻痺,全身無力,救護人員以護頸固定頭部送醫。

康女送醫途中說,前晚騎車要從林口返回北投住處,卻遇到大雷雨,沒想到剛經過林口火力發電廠,突然有道閃電朝她打來,轟隆雷響在耳邊炸開,瞬間被雷擊中,連人帶車摔到內側車道,撞到護欄後一度昏厥,清醒後卻想不起來發生什麼事,只感覺到四肢麻痺且無法動彈。

目擊駕駛嚇得報案

目睹雷擊的小客車駕駛向警消表示,當時行駛在西濱公路,突然一道紫色閃電打在同向的機車道,看到女騎士犁田滑行約10公尺,撞到內側護欄倒地不起,嚇得趕緊報案。

犁田滑10公尺 僅灼傷

警消調查,康女酒測值0,也無遭撞跡象,該路段的台15線同向有2車道,康女遭雷擊時騎在2車道中間,當時僅有康女1輛機車,且內側有段鐵製護欄,初步研判可能因此引來雷擊,但無論是護欄、機車車體甚至路面都未發現雷擊點,僅聞到燒焦味,推測雷擊應該未直接擊中康女,而是透過機車的左把手或空氣傳導感電,幸運僅造成輕微灼傷。

醫師:命大!「雷進雷出」恐喪命

新北市驚傳女騎士在西濱公路林口路段遭到雷擊,警消調查後研判女騎士並未直接遭雷擊中,而是透過護欄或煞車把手感電灼傷。

新北市消防局調查,雷擊現場地屬高處,加上四周空曠無電桿等凸出物,一遇到午後雷陣雨,當時路上僅有康女1台機車,因此引來落雷。

消防局表示,若遭到雷擊,人體會有一進一出的傷痕及呈現焦黑的3度灼傷,但康姓女騎士僅左手有輕微灼傷,即使穿著雨衣傷勢也不會如此輕微,因此研判康女並未被雷直接擊中,雷電可能是擊中內側的鐵製護欄,再透過空氣感電,抑或是擊中機車左煞車把手,導電灼傷康女左手。

桃園市壢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金霍歌指出,雷擊是類似高能量電流,直接被雷擊中,身體會因「雷進雷出」造成燒焦狀傷口,情況嚴重的話,會因肌肉痙攣造成缺氧、呼吸停止,心律不整、心室顫動,甚至心臟麻痺死亡。

《科學觀點》削減能量 「電弧感電」救命

新北市發生騎士遭雷擊,一度昏厥,索性不久意識清醒,僅全身發麻、左手有輕微電擊傷。補教老師張鎮麟指出,該騎士能夠躲過一劫,最大原因應該是發生「電弧感電」現象。

據警方調查,閃電並非直接打到騎士,而是機車把手。張鎮麟指出,閃電打到把手,由於能量的傳導速度變慢,因此不規則向外反彈,這時會發生「電弧感電」現象。

張鎮麟指出,閃電是一種傳導速度非常快的能量,一般都會往尖銳或導電性好的物體移動,但發生「電弧感電」後,反彈的能量是原本閃電能量的4分之1到10分之1不等,因此已經非常弱了,而照過往的經驗,被「電弧感電」波及的民眾,多只有身體發麻或輕微的灼傷,算是非常幸運。

戴安全帽 可避免被雷擊

台灣推行騎機車戴安全帽的措施也有助避免被雷擊。張鎮麟指出,由於安全帽多是塑膠製,導電性不佳,因此保護騎士避免成為目標。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3/images/bigPic/600_54.jpg

《保命之道》雷雨天開車 關手機、收音機

比起雷雨天騎車,開車的安全性高上不少。補教老師張鎮麟表示,汽車本身是一個大型的金屬,可形成一個導電迴路,將能量傳遞到地上,進而保護車內民眾的安全。不過,即便較為安全,張鎮麟仍強調,雷雨天在車內,也儘量不要使用手機或聽收音機。

台北醫大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則建議,若萬不得已,儘量避免雷雨天外出才是上策。高偉峰說明,台灣已經逐步進入雷電頻繁的季節,同時也是進行戶外活動的高峰期,因此若是要從事戶外活動卻碰上打雷,最好在雷聲停止後卅分鐘再外出較為安全。

近年發生多起行人被雷擊事件,2位專家不約而同提醒,除了不要在雷雨天使用手機或收音機外,也不要在空曠的地方撐傘、千萬別躲在大樹底下,最好是能到附近的建築物內躲避,不然很容易成為標的,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

(自由時報)
--
驚!西濱公路雷擊 女騎士應聲倒地

北部地區昨天下午開始雷雨驟降,1名37歲康姓女子傍晚6點多騎機車,途經新北市林口火力發電廠附近的西濱公路往八里方向,突然遭到雷擊,立刻連車帶人摔至路旁。

其實康女自己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但目擊者看見一道閃電伴隨雷聲落在她的附近,研判就是雷擊無誤,立刻報案求救。消防隊和警方趕抵時,康女一度昏厥,稍後恢復模糊意識,不斷重複述說:「我的手很麻!」

救護人員檢視康女傷勢,發現左手約有9%面積的一度燒燙傷,連忙交由救護車送往林口長庚醫院急救,並無生命危險。

由於這兩天北部地區為多雲午後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型態,從事戶外活動要當心。

(聯合報)
--
暴雷降 擊中女騎士 手很麻

37歲康姓女子於1日晚間6時許,騎機車行經林口區台15線18.5K處時,突然被一道暴雷從天而降擊中人車,車輛當場失控摔到路邊,警消獲報到場救援,見康女全身擦傷,直呼「我的手很麻」,趕緊將她送醫治療,所幸無生命危險。

左手1度9%電擊傷

警方調查,1日下午林口區下起間歇性雷陣雨,康女當天6時許騎機車行經林口台15線欲返回北投區住處,疑似突然遭到雷擊,車輛向前滑行約10公尺後翻覆,後方汽車駕駛見狀趕緊報案。

警消表示,救護人員趕抵時,康女雖有意識,但言語略表達不清,口中不斷說「我的手很麻」,經檢視康女傷勢,左手有1度9%電擊傷以及些許擦傷,當下緊急處理後送醫急救,並無生命危險。

藉車體或空氣傳導

根據民眾提供的汽車行車紀錄器顯示,事發當時天空陰雨不斷,一道強光突然落下,落點疑似就在康女機車及一旁的紐澤西護欄間,雷擊過後還激起一陣白煙,康女隨即連人帶車摔倒路邊。

新北市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表示,目前無法判斷雷擊的確切落點,推測雷擊應該未直接擊中女騎士,而是透過機車車體或空氣傳導波及,才會幸運留下輕微電擊傷。

勿躲在涼亭、樹下

消防局八里分隊長邱皓純表示,民眾應盡量不要在雷雨時外出,倘若仍需外出,建議民眾遠離空曠處,聽到雷聲可就地尋找隱密遮蔽物,或選擇有避雷針的建築物底下躲雨,切忌不要躲在郊區涼亭中,或是大樹底下,避免成為雷擊目標。

(中國時報)
--
跨境電商課稅新制 Amazon也入列

跨境電商課稅新制上路滿兩個月,隨著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近日也加入登記行列,登記數量逼近卅家大關。財政部官員表示,當初鎖定幾家大型電商,幾乎全部已主動登記,目前家數也超越預期的首兩月約十五到廿家,並樂觀看待新制可達成首年稅收九億元目標。

據國稅局統計,目前跨境電商營業稅稅籍登記筆數已達卅五筆,之中包含「單一電商一次登記多筆情形」(主要因為電商服務可能同時由來自多國的網域提供);光是從家數來看,目前已登記數量則為廿九家。註冊母國以美國最多,達十五筆,其次為新加坡及荷蘭各四筆。

攤開已登記名單,耳熟能詳的大型跨境電商Agoda、Uber、Netflix、EBAY、Spotify 、Google Play、App Store都包含其中。全球最大電商Amazon也在近日以「Amazon Digital Services LLC US」、「Amazon Services Europe SARL (EU)」、「Amazon Web Services, Inc. (US)」等六家境外子公司名義,來台辦理稅籍登記。

財政部官員表示,隨著Amazon完成登記,當初鎖定的「大魚」,幾乎九成都已納入課稅範圍,本月中會就五、六月營業額,進行首次營業稅申報、繳納。在單筆交易金額高的訂房網站,如Agoda、Hotels.com及Expedia智遊網(兩者合併登記),以及交易頻繁、巨量的Google Play、App Store等大型電商都已納入課稅範圍情形下,首年稅收九億元目標有希望達標。

至於Facebook、Line及Airbnb等知名電商是否同納新制課稅範圍?官員指出,Facebook及Line在台分別設有台灣臉書、台灣連線等子公司,且部分服務提供對象為商家,非一般消費者,初步看來應無登記需要。

據了解,與Airbnb則仍在協調中,主因在於與Airbnb合作的店家,大多為民宿或違法的日租套房,Airbnb想取得民宿、日租套房業者的發票不易,將影響未來繳稅時能扣除的「進項稅額」,導致稅負上升,因此仍在評估。

(自由時報)
--
環署廣設微型監測點 連結分享應落實

環保署現有空污監測站的監測方法、監測站設置地點、數據準確程度,屢受質疑。對於廣設微型監測點新制,環團肯定有必要性,並建議妥善運用監測資料,比如與相關數據比對,橫向的連結分享也要落實。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就說,現有監測站能夠監測範圍有限,且設置地點有的也難以反映現實,例如先前的桃園泰豐輪胎廠大火、基隆協和電廠跳機事件所造成的空氣污染疑慮,環保署的答案都是「還好」,就是受限於監測站少、且有距離遠近及時間長短的差距。如果有微型感測器或行動監測車,可直接到事發地點就近監測,就可真正測得污染確實嚴重程度。

以大甲媽祖遶境為例,跟著遶境的微型感測器或行動監測車,動輒都能測到PM2.5破每立方公尺四千微克的數值,但周邊監測站數值卻起伏很有限,就能看出兩者差異,廣設上萬且可移動式的監測點確有必要。

建立預測空氣系統 可帶動產業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伶志表示,環署新的作法,可增加空品監測時間空間的精細度,並且能夠與民間用來進行監測的「空氣盒子」,做資料比對而相輔相成。這些監測數據都應逐步建立台灣空氣污染物的分布模型,建立更完整的台灣空污即時資訊及長期資料庫。台灣若能進而預測空氣趨勢,建立一套系統,不僅能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也能進一步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她也指出,後續更重要的問題,是在監測資料到底如何運用,以及資料分享的橫向連結是否能夠落實。例如是否能與稽查單位、空污防治機構連線及早稽查開罰,或是能否警告學生民眾避免污染,監測的配套規劃必須更完整。

根據環保署數據指出,目前空氣品質指標(AQI)大於一百(不良紅)的日數,其中受PM2.5影響高達八成,所以PM2.5是最優先的監測項目。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副會長許心欣表示,若後續還可以監測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臭氧、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等,能提供更多類型的大數據去分析是最好。

空污只監測不預警 砸錢徒增恐慌

空污危害人體於無形,環保署投資擴建上萬座微型監測器,有助改善以往空污監測數量太少、分布地點不當的備受詬病問題,更可透過資通科技對民眾達到隨時預警,值得期待與肯定;但監測數據如果只供參考,無法據以啟動空污預警制度及稽查開罰,無異只做了「半套」;增加民眾對生活周遭空品的恐懼,卻無法確實減污。

過去空氣品質監測準確程度常遭到環團質疑,問題包括監測方法與解讀,以及監測站設置地點。環保署如今在全台佈建一萬多個微型感測器的計畫,即能突破以往被攻擊監測站位置不當、以偏概全的問題,值得讓人期待。

但監測的目的是為甚麼?如果真如環保署所言,未來一萬多個都裝完後,數值仍然只能停留在「參考」階段,面對破表數據的空污,政府只能透過連線叫民眾自己逃命嗎?自己避開污染餐廳與路口嗎?

政府就算無法據此微型監測數據立即開罰,難道無法啟動目前已有的啟動空污預警制度,讓學生停止戶外教學,建議路口車輛管制、工廠降載等等因應,那麼這些微型感測器似乎只是徒增民眾恐慌。

兩、三億的公帑用來建置上萬監測器,若不能將整個空污治理步驟連結起來,為民眾有效減污把關健康,再多監測站,都只是浪費、虛設。因此,在發展及採購微型感測器的同時,環保署就應著手將空污數據與空污預防、稽查開罰等機制進行連結及串聯規劃。

政府單位應該了解,建立多強大的系統、有多少的大數據,都只是附加價值,真正回過頭來,解決民眾關心的事情,才是第一要務。

(自由時報)
--
長庚開鍘?決策主委留言道別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大規模的急診醫師離職潮,有媒體報導,指院方縮減急診是因主管級急診醫師成立小金庫,將醫院經費轉至個人口袋,且有排虛班領值班費、刻意製造急診壅塞等情形。前林口長庚急診部主任陳日昌昨強調這都是不實抹黑,將對爆料者採取法律行動。

另外,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被認為引爆離職潮,昨午長庚的員工留言板上,出現以「李石增」為名發出「道別」留言,似乎證實外界傳出他被高層開鍘的消息。記者昨天多次致電林口長庚醫院發言人李學禹,均未接電話,無法證實。

(自由時報)
--
傳「被辭職」 李石增留言道別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出走潮,疑因急診醫學部前任部主任陳日昌及等人,被院方以「急診賠錢」、「管理疏失」等為由免職,據傳主導者為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為平息風波,前天傳李遭院方撤職,但未獲證實,李石增昨則在院內網路留言版以「道別」為題的留言,象徵告別。

長庚高層說,李石增認為此事件對院方造成重大傷害,主動向董事會請辭負責,但人事案須經董事會討論才定案;至於李留不留長庚,還無法明確答覆。

李石增文中說,與大家共事這段期間,感謝各位的協助包容,也提到妻子十多年來中風二次深受照顧,但無法逐一道謝及道別,覺得抱歉,文末還加註不要在版上進行情緒化討論。

長庚風暴 醫界促醫療法修法

林口長庚醫院擋不住人事鬥爭延燒,導致急診醫師集體出走,讓醫界再度將焦點轉向醫療法修法必要性。醫療法部分條文草案五月下旬通過立法院初審,但「終結萬年董事長」條文未獲共識,尚待黨團協商。衛福部說,最快立法院九月開議後,力拚挺進二、三讀。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長庚風暴可看出醫院內部管理出現問題,修正醫療法才有機會降低內部管理漏洞,將積極爭取修法排程、完成三讀,尤其就董事會部分,一定要加強人事與財務管理。醫療法修法重點,包括董事會成員需有社會公正人士及員工代表,衛福部也需派公益監察人監督等。

「修法是為了健全財團法人醫院的體質,強調醫院的社會公益責任。」立委林靜儀說,長庚醫院出現管理凌駕醫療專業的狀況,導致急診醫師走人,而醫院盈餘對薪資和勞動條件改善不完全,盈餘還可能投資台塑母公司股票,沒切割釐清;修法除加入政府及員工監督,使財報透明,若有股票買賣也應強制信託,盈餘也應優先挹注員工薪資及公益。

但衛福部提議終結萬年董事長,條文尚未獲共識。林靜儀說,一般財團法人醫院董事長一任四年,新規是出爐後連選得連任一次,倘若才當上院長就修法通過,任期怎麼計算,還搞不定。立委邱泰源也說,有宗教性質的財團法人醫院規定,董事長須由總主教擔任,確實也要考量。

不具名醫界大老說出,有些財團法人董事長只是「精神象徵」,但包括長庚在內的財團法人醫院,董事長握有實權,可掌控醫院經營方向,修法終結萬年董事長有助醫院正常發展。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說,政府原本就高度管控全台財團法人醫院,修法版本更嚴上加嚴,若只因急診離職事件而又影響修法方向,並加重管控,恐失公平。

長庚急診醫師出走事件 醫療法修法再成焦點

長庚醫院擋不住人事鬥爭延燒,導致急診醫師集體出走,讓醫界再度將焦點轉向醫療法修法的必要性。醫療法修法重點,包括董事會成員需有社會公正人士及員工代表,衛福部也需派公益監察人監督,但「終結萬年董事長」條文未獲共識,尚待黨團協商。衛福部表示,最快立法院九月開議後,修法可挺進二、三讀。

立委林靜儀表示,長庚醫院出現管理凌駕醫療專業的狀況,導致急診醫師走人,而過去醫院盈餘對薪資和勞動條件改善不完全,盈餘還可能投資母公司的股票,沒切割釐清。

林靜儀說,醫療法修法是為了健全財團法人醫院的體質,強調醫院的社會公益責任,除了加入政府及員工監督,使財報透明,若有股票買賣也應強制信託,免得虧損,盈餘也應優先挹注員工薪資及用於公益。立委邱泰源強調,財團法人醫院在稅務上有優待,但壯大醫院同時,盈餘當然要協助減輕醫療血汗現象。

不過,衛福部提議終結萬年董事長,但條文尚未獲共識,仍有變數。林靜儀說,一般財團法人醫院董事長一任四年,但若才剛當上董事長,新規定出爐後,任期怎麼計算,還搞不定。立委邱泰源也說,有宗教性質的財團法人醫院規定,董事長必須由總主教擔任,確實也要考量,應廣納意見,不能通殺。

不願具名的醫界大老指出,雖然有些財團法人董事長只是「精神象徵」,但包括長庚、國泰、新光及亞東醫院,其董事長都握有實權,可掌控醫院經營方向,修法終結萬年董事長有助醫院正常發展。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說,政府原本就高度管控全台約60家的財團法人醫院,醫療法修法版本更嚴上加嚴,雖說醫院願意接受挑戰,但他提醒政府,財團法人醫院服務技術與形象都算好,長庚更是名列前茅,醫護薪資也沒被虧待,若只因急診離職單一事件,又影響修法方向而加重管控,恐失公平。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修正醫療法才有機會降低財團法人醫院的內部管理漏洞,該部將於立法院九月開議後,積極爭取修法排程、完成三讀,尤其就董事會部分,必定要加強人事與財務管理。

(聯合報)
--
李石增辭職 留下道別信

林口長庚急診醫師爆發集體離職潮愈演愈烈,繼有院內高層爆料,指院方縮減急診是因主管級急診醫師成立小金庫後,被認為大搞鬥爭、剷除異己,引起急診部不滿的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石增,在昨天下午證實已向高階主管發出離職信,向同仁道謝、道別。

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上周五緊急返台,外傳在主管會議中已火速拔掉李石增職務,昨天下午院內高層證實,不少主管收到李石增透過院內電郵系統發出的離職信,信中表示,與大家(院內同仁)共事的這段期間,感謝各位的協助與包容,對於內人十多年來2次中風,院內同仁參與照顧、治療還有關切,銘記於心,抱歉無法親自一一前往道謝及道別,祝福大家。信件最後還補充「煩請各位不要在此處進行情緒化討論,保護自己。」

院內高層表示,李作為最高領導者,卻惹出這麼大的風波,應該也過意不去,離職確定由他主動發起,醫院這2天也找不到李。院方也強調,「請辭是李的權力,慰留與否,還要看董事會決定。」

此外,有院內人士爆出,長庚急診醫師工作認真且優秀,但少部分主管級急診醫師透過「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將院方經費捐至基金會,再轉進個人口袋;且有部分的急診醫師遭檢舉排虛班領取值班費,例如人不在雲林麥寮,卻報行政班;院方甚至掌握證據,部分患者已經可以轉至病房,但有醫師不願轉床,讓患者在急診滯留時間拉長。

這次爆發離職潮的關鍵之一,就是不滿急診部前主任陳日昌遭院方懲處,陳日昌昨痛斥,該言論子虛烏有,他表示,「急重症發展基金會」是根據衛福部規定成立,一切合法,完全沒有來自院方的經費挹注,經費來源是急診醫師每個月捐出1000多元,用於編輯緊急醫療相關書籍、研究獎助金等,「就算要圖利,也不會是這一點小錢。」

長庚急診醫師群也在臉書回應該爆料,急診科沒有排虛班,排誰上班就是要上班,且急診醫師第一希望民眾身體健康不要來急診,第二希望病患急診看診後快速離開,回家或住上病房,沒人希望龐大的待床病患讓醫病雙方痛苦難熬,「這爆料是以為急診室醫生頭殼壞去嗎?」並感嘆,「若無法規勸盈利色彩的財團法人醫院經營方向,就讓心碎的醫師好好離開轉職吧!」

(中國時報)
--
電線走火奪2命 房東判1年2月

苗栗市一出租公寓前年火警奪走兩條人命,起火原因經鑑定是老舊電線短路;該屋屋齡已近四十年,電線從未更換,台中高分院認定老舊電線易有絕緣劣化等問題是用電常識,徐姓屋主長期出租營利卻未注意維修更換,應負過失之責,判刑一年兩個月確定。

這起火警發生在前年一月廿七日晚上,波及多間房屋,造成二死;消防火災調查後研判是屋室內配線老舊短路引燃,徐姓屋主被依過失致死罪嫌起訴。

苗栗地院審理時,徐辯稱出租前台電人員曾到場做電力設備安全檢查,一切正常,並無需要改善事項;台電每三年一次檢查都合格,證明房子電線狀況良好,主張自己並無過失。

法官認為,電力公司每三年對用戶有至少檢驗一次義務,建築法規定建物所有權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者,二者規範之義務主體不 同;就算台電已做檢查義務,也不代表房屋所有權人在此期間內無需再依據建物實際狀況,隨時注意電力設備安全狀況。

且經查,台電人員是二○一四年元月進行檢測,距離火災發生時間已經一年;該屋又位在市場內,環境潮濕,可能有老鼠、白蟻啃咬加速電線裂化,徐姓屋主有責任注意電線外皮是否因此老舊破損造成短路,認定徐有過失,判刑一年二月;徐上訴,台中高分院駁回,全案確定。

二審法官認為,徐出租房子賺租金,卻從不更新室內配電線路,罔顧公共安全,終釀火災,致兩名被害人逃生不及;死者家屬悲憤,徐卻至今否認自己有過失,且拒與死者家屬和解,維持一審判決。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7/03/1/3707583.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電線走火/牢記4不1沒有 家電安心用

台灣去年因電器或電線設備起火所引發的火災有六百零八起,共造成四十九人喪生,台北市消防局說,老舊電線走火,延長線不當使用是常見原因之一,民眾一定要注意延長線使用年限與功率,同時切記「四不一沒有」原則,減少意外發生。

四不一沒有是指不要超過負載、不要損傷電線、不要放在可燃物旁、不用不插及沒有安全標章產品不買不用。

李姓機電師傅表示,現在電線和以前比起來,已相當重視安全規格,但與其倚靠電線產品的安全性或配置,還不如定期檢查使用狀況;他建議民眾兩、三年就檢查一次,發現電線老舊就更換,如此才能將電線走火可能降到最低。

消防局說,實務上發現部分火災是因住戶使用多條延長線,這些延長線因老舊,或插上耗電功率較大的電器導致短路起火;因此延長線千萬不可插接太多電器產品,且要注意使用年限與功率。

不管是何種電源線,都不可拉扯或擠壓、綑綁,因拉扯可能造成電線內部斷裂,擠壓除內部電線斷裂可能外,也會造成外覆絕緣層損傷,都有電源線短路風險。

至於電路配線,因分室內配線及室外配線,消防局分析過去案例,認為室內配線電線走火可能性較高,原因多是沒有依照「屋內線路配線規則」,使用可撓性金屬或絕緣塑膠管收納;在長年使用或鼠咬、老化後,導致短路發火。

消防局說,民眾可要求電力公司人員針對已裝置的用電設備,每三年至少檢驗一次,換屋入住前也要找合格電機人員檢修並抽換室內配線。

(聯合報)
--
單身納稅戶過半 呈現逐年成長

財政資訊中心公布104年度綜所稅初步核定統計專冊,超過613萬個報稅戶數,其中單身納稅戶數322萬戶,占比達52.42%,相較五年前、100年度增加2.16個百分點,逐年成長。

觀察近五年綜所稅納稅義務人家庭情況,單身有無扶養者占整體納稅戶數逐年成長,以2015年綜所稅初步核定統計專冊來看,單身者為322萬戶、占52.42%,相較2011年的285萬戶成長超過兩個百分點,顯示單身納稅義務人逐年增加。

財政部表示,雖然應從最終核定的申報統計相比,但從初步統計數據來看的確單身納稅義務人有增加,但除了完全單身者,還有一種可能是包含「老夫老妻」的類型,例如老公有賺錢,但媽媽年紀大、給已成為納稅義務人的子女扶養,所以老公就自己申報,也是可能之一。

而若是從年齡來看,納稅戶數則仍以30~40歲的族群較多,約有181.6萬戶的納稅人年齡在30~40歲,占整體納稅戶數29.6%,相較2011年增加約15萬戶,但在20~30歲、40~50歲納稅戶數則相對減少。

財政部指出,我國報稅戶可能也顯示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受少子化、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延遲就業等因素有關,導致20~30歲的申報戶愈來愈少。

而在綜合所得總額、所得淨額、應納稅額等項目來看,皆僅有60歲以上占比相較2011年成長,其他年齡層皆衰退。60歲以上綜合所得總額占整體納稅戶數,從2011年個位數,成長至2015年的雙位數10%。應納稅額部分,雖仍以50~60歲為主要納稅的來源,但2015年占比卻相較2011年的三成衰退至28.47%。

(經濟日報)
--
直營店來了 Apple卻來不了

蘋果(Apple)在台首家直營店7月1日開幕,但原本要同日一起進入台灣的蘋果保固服務(AppleCare+),卻因有違反保險法的疑慮,金管會將正式回函蘋果,暫時不宜引進此項服務到台灣,以免觸犯刑責。

付費保固契約惹議

目前購買蘋果手機、平板等商品的消費者,都擁有1年保固服務,維修則需到蘋果授權的維修站,蘋果在全球直營店有額外提供付費式保固商品AppleCare+,大約是99美元,可再增加1年的保固期(即合計有2年的保固期間)。

同時,手機螢幕若因意外破裂,並不在保固範圍,大約要4000多元以上維修,其他地方故障則可能要6000到1萬多元的維修費用,但有蘋果的保固及AppleCare+,可有二次意外損壞維修,螢幕維修大約只要900元以內,其他部分毀損則約99美元的維修費,且直營店可以提供較快速的維修及相關維修判斷。

原本蘋果打算7月1日將AppleCare+商品引進台灣,未來國內電信業者銷售蘋果手機時,也可能會搭售AppleCare+商品;但5月中行政院消保官已先針對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疑似違反保險法,邀集國內5大電信業者、NCC及保險局開會,要求確定未來管理方式,而保險局也正在判斷付費保固契約是否涉及違反保險法136條,即非保險業不得兼營保險業務,違反者將是刑責,必須移送檢調偵辦。

將修改相關法規

據了解,蘋果透過律師正式去函金管會詢問AppleCare+是否有違反保險法疑慮,7月1日引進台灣是否可行?保險局內部評估後,將正式回函建議蘋果暫時不要引進AppleCare+到台灣,等國內法規及付費式保固服務確定處理方式後,才不會有被移送的風險。

保險局表示,本周就會邀集國內產險業者確定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的處理方式,未來會修改相關法規,之後若蘋果付費式保固服務要引進台灣,也必須符合新的辦法,否則不得在台銷售。

手機付費保固 擬改為個人保單

手機付費保固服務擬要求改為「個人保單」。保險局本周將再度邀集產險業者開會,應會確定目前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要改為個人保單模式,即消費者買手機時可加買一張手機保固保險,而電信業的相關銷售人員,必須加考產險業務員執照才能販售。

保險局日前已要求產險業者詢問5大電信業者的配合意願,有電信業者擔心前台工作人員都要加考保險證照,短期內恐難達成,且行銷手機時又要行銷保單,法令規定增加,難度將大幅提高,但電信業者也擔心若不配合,保險局就要依違反保險法136條移送檢調偵辦,希望保險局能給予一定的緩衝期。

為解決目前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恐違反保險法的問題,保險局初步解決方案為所有手機的付費式保固服務,改為個人保單銷售,一手機投保一保單,受保險法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保障;二是銷售人員要考取產險業務員證照,但保險局可研議「單科證照」,即只銷售手機保險的證照,考試範圍及難度會大幅下降。

三是確定目前各大電信業者投保手機修護責任保險的情況,確定現行銷售方式的「落日期間」,即個人保單正式上路日期,考慮會給予一段緩衝期。

保險局副局長施瓊華表示,研究電信業者目前提供的付費保固契約內容,與保單差異不大,同時電信業者也承認「自己並未承擔風險」,等於是將手機維修的相關成本及道德風險,都移轉給背後的產險業者,實際上這些電信業者就是在從事保險業務,所以保險局仍希望「回歸正道」,既然具有保險性質,就回歸保單方式。

施瓊華指出,目前付費式保固服務超越「瑕疵保障」,即消費者不小心摔壞手機、手機進水、遭重物輾壓,都可以免費維修、更換螢幕,若無法維修,消費者只要付極低的成本,即可換一支新手機,明明是保險的性質,卻用保固契約來規避,若電信業者不願改為個人保單方式銷售,就會一直存在違反保險法136條的風險,且消費者也較沒有保障。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03/clipping/656/b08a00_t_02_02.jpg

(中國時報)
--
AppleCare+恐違法 暫不得登台

蘋果(Apple)在台首家直營店7月1日開幕,但原本要同日一起進台灣的蘋果保固服務(AppleCare+),卻因有違反保險法的疑慮,金管會將正式回函蘋果,暫時不宜引進此項服務到台灣,以免有刑責。

目前購買蘋果手機、平板等商品的消費者,都擁有1年保固服務,維修則需到蘋果授權的維修站,蘋果在全球直營店有額外提供付費式保固商品AppleCare+,大約是99美元,可再增加1年的保固期(即合計有2年的保固期間)。

同時,手機螢幕若因意外破裂,並不在保固範圍,大約要4,000多元以上維修,其他地方故障則可能要6,000元到1萬多元的維修費用,但有蘋果的保固及AppleCare+,可有兩次意外損壞維修,螢幕維修大約只要新台幣900元以內,其他部分毀損則約99美元的維修費,且直營店可以提供較快速的維修及相關維修判斷。

蘋果原打算7月1日將AppleCare+商品引進台灣,未來國內電信業者銷售蘋果手機時,也可能會搭售AppleCare+商品;但5月中行政院消保官已先針對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疑似違反保險法,邀集國內5大電信業者、NCC及保險局開會,要求確定未來管理方式,而保險局也正在判斷付費保固契約是否涉及違反保險法136條,即非保險業不得兼營保險業務,違反者將是刑責,必須移送檢調偵辦。

據了解,蘋果透過律師正式去函金管會詢問AppleCare+是否有違反保險法疑慮,7月1日引進台灣是否可行?保險局內部評估之後,將正式回函建議蘋果暫時不要引進AppleCare+到台灣,等到國內法規以及付費式保固服務確定處理方式之後再引進,才不會有被移送的風險。

保險局表示,本周就會邀集國內產險業者確定手機付費式保固服務的處理方式,未來會修改相關法規,之後若蘋果付費式保固服務要引進台灣,也必須符合新的辦法,否則不得在台銷售。

(工商時報)
--
提升醫療隱私 專家:分科規範

「我以為是要看診,沒想太多就把衣服都脫下來,沒想到,進來十幾個年輕男女醫生,還有學生拿著手機對我拍照,當下既錯愕又羞憤,生病加上沒被尊重,當下在醫院難過地崩潰大哭…」。

病人有拒絕的權利

衛福部在2年前修改《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包括門診、住院、急診等醫療機構都適用的《醫療隱私維護規範》,要求醫院若有醫學生在旁,應主動告知病人,診間外也必須掛出教學門診告示牌,讓民眾決定是否配合教學掛號看診;但規範推出許久,不少醫院卻根本不甩或不如實遵守,病人也多半不清楚原來有拒絕的權利。

1名30歲女性皮膚病患者林小姐,日前全身從臉部到腳底都長滿紅疹、掉皮,至台北榮總住院,住院期間遇到教學巡房,只見數十名醫學生圍著主治醫生大陣仗看診,原以為是醫生要檢查患部,脫去衣物裸上身,沒想到,醫生只對學生說明病情及如何用藥,還有醫學生拿手機拍照記錄,當下讓她非常不舒服。

林小姐表示,她事後向護士反映,護士只回應這是教學醫院,當初住院簽署住院同意書上即說明須配合教學,讓她如啞巴吃黃蓮,「住院當天一陣慌亂,怎有時間一條條看清楚同意書,而且不簽就不能住院,根本是被迫接受」。

嚴格限制教學人數

還有1名26歲游姓小姐,因經痛到婦產科門診,門口沒有標示教學門診的告示,進去診間才看到有實習醫生,內診時毫不避諱,游小姐氣憤說:「他們一直對我的下體指指點點,討論一些學術術語,我的隱私呢?我的感受呢?」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目前台灣訂的《醫療隱私維護規範》只是行政指導,幾乎沒有任何效力,醫院常便宜行事,加上病人多半不清楚有拒絕的權利,往往都是「衣服脫一半了,突然有一大群人進來,搞得進退兩難,只能被迫趕鴨子上架」;有的病人則擔心不配合就得不到好的醫療照顧,因此雖感到不舒服,仍不敢拒絕。

朱顯光指出,隱私相關規範是一體適用,例如在教學醫院直接在住院時讓病人簽寫同意書,內容包山包海,卻只能勾選「全有或全無」,病人以為不簽就不能住院。他認為,隱私規範應該分則且更細緻的分科,例如婦產科、泌尿科或是精神科等。

他建議,衛福部訂出例如泌尿科檢查,應有1名護士陪同,或是嚴格限制教學巡房、教學門診可以進入的人數等;進行醫院評鑑時,應該加強病人感受的項目,可以仿效國外找病人代表來評分。

教學醫院:要兼顧教育傳承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坦言,目前的醫療隱私規範,確實是以一體適用方式擴大到所有醫療機構,規範不足處,各醫療院所應該要因地制宜尊重患者隱私,患者隱私部分,目前也已列入醫院評鑑考察。醫事司科長呂念慈也表示,醫療隱私規範雖沒有強制力,但若接到患者檢舉,衛生局仍可輔導。

衛福部醫事司表示,現行醫療隱私規範包含若是教學醫院有教學門診需求,必須在門診預約單或時間表上註明是教學門診,讓病患能自行選擇掛號與否;在門診診間門口貼出告示,說明什麼是教學門診;但若要檢查私密部位,病人也可以拒絕實習醫生在場。

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表示,榮總屬教學醫院,因此院方會認為病人「知情、同意」配合各項教學,因此往往忽略再次向病人說明,尤其對教學醫院來說,傳承是很重要的工作,每位資深醫護人員都是從菜鳥當起,不過,因個人對隱私感受度不同,若病人覺得不妥,都可和醫護人員事先溝通。

李偉強說,醫學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不然年輕醫師接觸不到患者,讀再多書也是不懂;但他也坦言,教學門診同意書沒辦法寫得很仔細,未來將會加強年輕醫師對病患隱私權的概念,患者也應該學著當聰明的病人。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若是一般性門診,會在診間及門診表註明,且看診前會讓病人簽署示範教學同意書;若是住院期間,住院醫師則需帶著實習生主動向病人說明這些人的身分,若患者不願意,則會註明,不會勉強。

台大醫院、花蓮慈濟等教學醫院指出,示範教學或醫護實習生要服務病患,都會取得患者或家屬同意。

(中國時報)
--
職災案量過大 個管員疲於奔命

勞動部「職業災害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開辦近10年,協助超過2萬名職災勞工及其家庭,但由於職災案量過大,有時個管員負荷案量恐高出預設值7成,部分職災勞工或家屬的不理性,更讓個管員疲於奔命。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全台19縣市中有47位個管員,其中,台北4位、高雄6位、桃園4位、台中、台南、新北皆為5位,原先設定每位個管員每年新接案約45件案件,但新、舊案例累積,有時部分個管員每年案件量可高達77件。

此外,根據勞動部統計資料,勞工保險職業災害死亡給付人次,從2014年245人、2015年263人到去年277人,顯現近3年職災致死案量不斷增加,個管員工作量也是與日俱增。

在基隆市政府擔任個管員的林美清認為,《勞基法》表面上是保護勞工,實際上卻是讓擁有較多資源的雇主知法玩法,有些雇主為了閃避讓勞工復工,想方設法終止僱傭關係,勞工復工相當沒有保障。

「這個工作,熱忱跟耐心很重要」,擔任個管員9年的林美清說,有些勞工會故意不復工,他們也要從中處理,而非只是站在勞工角度思考。調解不成立時,就只好連結資源,找尋法律扶助基金會幫忙,遇上勞資爭議時,有時雇主不給勞工補賠償,甚至會在現場互相大聲咆哮,這些都是他們要面對處理的問題。

在台北市政府擔任個管員的陳威寧表示,除了實質上的金錢資源外,更多勞工與其親屬,需要的是周邊的心理衛生資源,但受到社會風氣影響,個案其實不容易接受引導,2年來經手近百案,大約只有2到3個案才願意跨出去尋求協助。

勞動部職安署指出,個管員要懂勞資爭議、勞動相關法令等,學習內容廣泛,同時兼具勞工、社工專業職能,培訓時間長,通常至少要經過2到3年才能獨當一面,有些業務單位會外聘相關督導來帶領,地方政府也會視需求派訓,持續強化個管員需要的職能,已協助勞工處理職災之後的問題。

「案量的問題其實較難處理」,勞動部職安署官員坦承,人力永遠不足,但近年有持續進行檢討,去年重新調整過,六都和提出申請的彰化各增加1位個管員,個管員數量已從40位增加至47位,之後也會持續檢討。

(中國時報)
--
爸媽真辛苦 小孩念到大學要172萬

英國匯豐控股(HSBC)針對全球15個國家地區進行教育支出調查,結果發現香港父母栽培下一代最不手軟,每名子女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平均花費超過13萬美元(約合台幣400萬)。台灣家長也很捨得投資子女教育,以平均支出5.6萬美元(約合台幣172萬)排名第5。

匯豐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香港父母平均在每位子女身上砸下13萬2161美元的教育支出,在所有受調的15個國家地區中高居第一。

排在2到5名的依序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新加坡、美國、台灣。6到10名為中國、澳洲、馬來西亞、英國、墨西哥。11到15名為加拿大、印度、印尼、埃及、法國。

匯豐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努恩(Charlie Nunn)指出:「調查的15個國家地區中,有9個地方家長最大的財務負擔,正是來自子女的教育費,高於房貸、房租及家用支出等其他開銷。」

匯豐訪調全球將近8500位家長,他們至少育有1名23歲以下的在學子女。這些受訪父母被要求估算每年花在孩子學費、教科書、交通、住宿等方面的費用。

匯豐統計出父母教育支出的全球平均值在4.4萬美元(約台幣130萬元),連同台灣在內的前5名國家都超過此平均值。

教育支出的高低通常與念公立校還是私立學校有關,家長將子女送進公立學校就讀的花費,遠比進私校來得少。以香港為例,讓子女念公校的家長平均支出9萬6735美元,子女念私校的花費平均高達21萬1371美元。

調查還發現,亞洲父母對子女前途最樂觀,例如85%的印度父母及78%的中國父母,相信自己兒女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但在法國,只有3成家長有此信心。

(中國時報)
--
子女教育費 台灣全球第5高

英國匯豐控股(HSBC)針對全球15個國家地區進行教育支出調查,結果發現香港父母栽培下一代最不手軟,每名子女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平均花費超過13萬美元(約合台幣400萬)。台灣家長也很捨得投資子女教育,以平均支出5.6萬美元(約合台幣172萬)排名第5。

匯豐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香港父母平均在每位子女身上砸下132,161美元的教育支出,在所有受調的15個國家地區中高居第一。

排在2到5名的依序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新加坡、美國、台灣。6到10名為中國、澳洲、馬來西亞、英國、墨西哥。11到15名為加拿大、印度、印尼、埃及、法國。

匯豐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努恩(Charlie Nunn)指出:「調查的15個國家地區中,有9個地方家長最大的財務負擔,正是來自子女的教育費,高於房貸、房租及家用支出等其他開銷。」

匯豐訪調全球將近8,500位家長,他們至少育有1名23歲以下的在學子女。這些受訪父母被要求估算每年花在孩子學費、教科書、交通、住宿等方面的費用。

匯豐統計出父母教育支出的全球平均值在4.4萬美元(約台幣130萬元),連同台灣在內的前5名國家都超過此平均值。

教育支出的高低通常與念公立校還是私立學校有關,家長將子女送進公立學校就讀的花費,遠比進私校來得少。以香港為例,讓子女念公校的家長平均支出96,735美元,子女念私校的花費平均高達211,371美元。

匯豐的調查還發現,亞洲父母對子女的前途最樂觀,例如85%的印度父母及78%的中國父母,相信自己兒女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但在法國,只有3成家長有此信心。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03/clipping/360/a06a00_t_02_02.jpg

(工商時報)

生活

家戶水污費 明年暫不開徵/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待提升 4口之家每年可少支出360元

環保署原定明年元月起向一般家戶徵收水污費,臨時喊卡。環保署坦言,要改善家戶污水排放,只能透過提升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來達成,但若民眾家戶沒接污水下水道卻仍要被徵收水污費,有「懲罰」的疑慮,因此暫緩徵收,估計四口家庭能因此免收每月約卅元、每年約三百六十元的水污費。未來是否會徵收?視相關法條後續修訂狀況而定。

視相關法條後續修訂狀況徵收

《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早在二○○六年就訂定,但遲因預算問題沒有開徵,日月光污水事件後,開始分階段實施。當時立法院首先對企業開槍,二○一五年五月一日起已優先針對畜牧業以外之事業及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徵收,今年元月一日起增加畜牧業,家戶水污費則規劃於明年開徵。

但環保署水保處長葉俊宏昨說,收水污費本來是打算利用經濟誘因去促使排放者先處理好污水,例如工廠、畜牧業的話,就可以透過強化自身廢污水處理設施,少繳水污費。但家庭用戶是否與污水下水道接管,沒有選擇餘地,應該由內政部依據下水道接管情形,收下水道使用費。

葉俊宏說,先前在立法院審預算時,就有立委對此表達疑慮,因此後來經過討論,決定明年元月起針對家戶開徵的水污費,先暫緩徵收;若未來有立委提案修法刪除,就不會收取,否則,要怎麼收還必須再研議。

北市每度水收取5元下水道使用費

環保署原打算自明年元月起,針對家戶徵收每度水○.八元水污費,以一家四口每人每日使用三百公升水來計算,需多支出大約卅元。而目前有收取下水道使用費的城市為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較高的台北市及高雄市,台北市每度水收取五元下水道使用費。

(自由時報)

政經

央行:直升機撒錢 風險高爭議大

為刺激經濟成長,國際上有人大膽建議,可由各國中央銀行出錢買政府發行的債券,以推動基礎建設,對於這種猶如「直升機撒錢」的貨幣性融通政策,央行認為,其政策風險極高且充滿爭議。

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主要國家央行不得不採行量化寬鬆(QE)、負利率等非傳統性貨幣政策,甚至連更激烈的直升機撒錢策略都被拿來討論。

日央最早撒錢 引發財政失控

1930年代,日本大藏大臣(亦即今日的財務大臣)高橋是清曾祭出包括貨幣性融通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對策來刺激經濟,當時是由日本銀行(日本央行)認購日本公債,堪稱是全球最早採直升機撒錢策略的案例。

但結局是,高橋雖協助日本脫離通貨緊縮,卻因財政失控而招來殺身之禍。

央行表示,儘管實施直升機撒錢的初衷良善,但最終可能貽害無窮;直升機撒錢策略並非免費午餐,其可能帶來惡性通貨膨脹、損害央行獨立性、破壞財政紀律、不利經濟穩定等嚴重風險,代價相當高昂。

此外,央行指出,直升機撒錢策略在多數國家都於法無據,台灣現行法律亦未賦予財政部與央行可採行直升機撒錢策略的權力。

台灣不缺錢 貨幣政策寬鬆

央行表示,相較於歐美,台灣的貨幣政策適度寬鬆,市場資金充沛,目前所缺少的不是沒有廉價資金可供運用,而是如何引導這些閒置資金在國內進行實質投資;因此,疏通投資管道與改善投資環境,方為提振經濟的根本之道。

〈小檔案〉直升機撒錢典故 出於諾獎得主

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的稱謂,最早出自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Friedman)於1969年的論文:「一架直升機飛過城鎮,從空中撒落千元美鈔,民眾急忙伸手抓住…。此外,每位民眾都相信,這僅是特殊事件,以後再也不會發生。」對於這筆從天而降的財富,民眾會樂於拿去消費,因而提升整體經濟活動,推升通貨膨脹。

直升機撒錢通常是指中央銀行印鈔票,直接融通擴張性財政政策(大規模的公共支出或減稅),或是由央行直接創造貨幣,交由政府發放現金給民眾,則整體支出擴大,而貨幣供給額亦將隨之永久增加,又稱為「公然的貨幣融通」(overt monetary finance)。

(自由時報)

國際

加拿大國慶 竟發陸製紀念品 立國150周年 原住民示威「不是人人都想慶祝」

加拿大前天慶祝立國150周年紀念日,數萬人聚集國會前參加盛大慶典。總理杜魯多強調,加拿大因種族、宗教、性傾向不同的國民而強大;但面對印第安原住民抗議,杜魯多坦言這一天「不是人人都想慶祝」。此外,政府發送的國慶紀念品多為中國製,也引發爭議。

加拿大政府為這一天的慶典籌備數年,但當天卻降下滂沱大雨,戰機空中分列式被迫取消,遠道而來的英國王儲查爾斯與王妃卡蜜拉,以及約2.5萬民眾冒雨觀禮。
愛爾蘭天團U2應邀獻唱,主唱波諾(Bono)意有所指地讚揚加拿大接納大批難民:「當別人築牆時,你們打開大門;當別人製造歧異,你們張開雙臂。」加國國寶級的太陽馬戲團也在慶典中演出。

盼與原住民和解
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致辭時說:「無論你來自何處、信仰何種宗教、愛的對象是誰,加拿大都歡迎你們」。他強調加拿大「不想當大熔爐」,因為深知多元文化帶來的「真正國力與韌性」。
在舉國歡慶之餘,印第安原住民也舉行和平示威,抗議加國歷史上對原住民的剝削侵奪。
杜魯多在演說中沒有迴避,表示自從首批歐洲探險家發現加拿大後,「原住民成為壓迫受害者數百年」,加拿大人未來數十年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與原住民和解。

租黃色小鴨挨批
舉國歡慶之際也有爭議。加國政府耗資逾200萬加元(約4700萬元台幣)訂製各式國慶紀念品,但其中7成為外國生產,中國企業拿到逾115萬加元(約2700萬元台幣)訂單是最大贏家,引發國會議員質疑未嘉惠本國廠商。
此外,安大略省耗資20萬加元(約470萬元台幣),租來高19公尺、重13噸的全球最大黃色小鴨,預計要巡迴展出2個月,也被批評浪費公帑,且與加拿大文化毫無關聯。

【報你知】加拿大
加拿大早在西元前2.45萬年就有人類活動,原住民包括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等;西元15世紀後歐洲人大舉殖民,原住民人口銳減。如今的加拿大採君主立憲制與聯邦議會制,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1867年7月1日通過《憲法法令》,加拿大省、新布朗斯維克、新斯科細亞等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組成加拿大聯邦,其中加拿大省分為安大略與魁北克。
之後100多年,其他英屬北美殖民地陸續加入,組成目前共10省與3個地區、國土998.5萬平方公里的全球面積第二大國,人口3700萬人。

(蘋果日報)
--
加拿大建國150年 大雨澆不熄狂歡氣息

各界期待已久的加拿大建國150週年慶祝活動今天在滂沱大雨和若干抗議聲中登場,儘管天公不作美,仍澆不熄群眾狂歡的熱情,湧上街頭享受音樂表演和遊行。

路透社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嚴密的維安管制之下,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e Trudeau)帶領全國展開一連串慶祝活動,大約2萬5000人聚集在首都渥太華國會大廈前一同歡慶。愛爾蘭搖滾樂團U2主唱波諾(Bono)和其他團員也受邀演出,讓現唱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波諾說:「當別人築起圍牆,你們敞開大門;當別人陷入分裂,你們張開雙臂;你們帶領,他人跟隨。」

然而,惡劣天候意味加拿大戰機飛行表演必須取消,傍晚一場演唱會也因暴雨延後1小時登場。

萬眾期待的加拿大建國週年慶典,還包括雜技表演和各大城市舉辦的特殊慶祝活動,最後以絢爛煙火畫下句點。

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巨型黃色小鴨,則在加國最大城市多倫多(Toronto)港口展出。卡加立(Calgary)居民計畫穿上紅白兩色服裝,排成「人肉國旗」。

溫尼伯(Winnipeg)則有數千人聚集在一個十字路口,排成全國最大的巨型楓葉圖案。

在英國王儲查爾斯(Charles)的陪同下,杜魯道與聚集在渥太華的若干狂歡者握手。

杜魯道告訴群眾:「我們之間的差異,是加拿大強盛的助力、而非阻力。」

儘管全國各地正在舉行一連串歡慶活動,大約有100名原住民抗議群眾在多倫多遊行,他們手中舉著紅旗,有些人則拿著倒插的加拿大國旗。

(中央社)
--
憂 劉曉波癌細胞轉移多處骨骼 中共剪輯影片 稱劉的妻舅「鞠躬感謝醫治」

罹患肝癌末期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腫瘤已經大逾10公分,仍無法獲得中國放行到海外就醫。為了自圓其說,北京當局前晚發放一段醫療團隊向劉家人介紹治療情況的影片,顯示劉家人對治療方案滿意,且對當局「鞠躬感謝」。

可行走也能搭機
劉曉波上周證實已肝癌末期保外就醫,劉曉波夫婦希望赴國外治療,但至今未獲批准。總部位於香港的民運組織「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指,劉曉波的腫瘤達11乘10公分,癌細胞已轉移至多處骨骼。目前劉曉波可以行走、也能搭飛機,但官方仍未幫他辦護照,也不同意把最新檢查的斷層掃描(CT)底片複製給家屬,顯示仍不同意他出國治療。

外籍醫會診受阻
154名諾貝爾獎得主已連署呼籲中共放人,讓劉曉波赴美就醫,我陸委會上周也表示歡迎劉曉波來台就醫。自由亞洲電台(RFA)前天引述劉曉波友人表示,有外國醫師希望會診,但官方稱必須持有中國政府發出的《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才能診治,至於目前能隨時探望劉曉波的家屬,只有妻子劉霞,其他家屬若要探視,必須獲得警方批准。
中共當局為堵外界質疑,前晚放出一段上周三醫療團隊在會議廳向劉曉波家人通報的影片,片長1分44秒。但影片並非連貫,明顯經過剪輯並配上字幕,且無法看清片中人的樣子表情。據指出席者包括劉霞及劉霞弟弟劉暉。
片中一男子說:「我們是從6月7號收治劉先生的……總之,劉先生目前治療開展很順利。」隨後,家屬中戴眼鏡男子(字幕指是劉暉)說:「我代表家屬……感謝相關領導協調國內各方面的資源。」影片字幕又稱:「溝通結束時劉曉波家屬向醫療救治小組的醫生鞠躬表示感謝。」

「家屬被迫配合」
北京異議人士胡佳指出,劉暉遭當局以詐欺罪判刑入獄,是保外就醫的囚犯,實際上是當局控制劉霞和劉曉波的人質,「他一直生活在恐懼中,此次是不得不感謝官方,表現順從及配合。」

(蘋果日報)
--
香港新世代 僅3%自認中國人

較回歸前 認同少十倍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今年屆滿二十年。香港大學六月二十日公布訪問一二○名十八至二十九歲年輕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三.一%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相同的調查二十年前首次進行時,有三一%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路透訪問一九九七年出生的十名香港二十歲年輕世代,他們對「香港」的忠誠感大於對「中國」,基本上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二十歲的周可愛(譯音)表示,中國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橫掃獎牌榜,囊括四十八面金牌時,「心裡好興奮。我覺得中國好強盛,如果你那時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會說,我是」,但在參與二○一四年「雨傘運動」被捕後,「現在…我不想說我是中國人,這讓我感覺很差,即使你問我一百次,我也一樣不承認。」

力爭民主 推動自決權

雨傘運動、銅鑼灣書店老闆「被失蹤案」、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等,隨著中國逐漸壓縮香港自治權,高壓管制民主活動,香港二十歲年輕世代,反對中國的態度愈趨堅定,愈來愈多年輕人推動「自決權」(self-determination),甚至是獨立;中國原本承諾讓香港維持自治,至少五十年。

為有效監管年輕世代,中國計畫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運動。一日上任的香港行政長官(特首)林鄭月娥,六月二十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不能讓港獨傳播」,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教育「我是中國人」,加強香港公民的身分認同,但此舉引發批評。

強迫愛國 反彈反更大

二十歲的黃喬約(譯音)表示,「政府怎麼就不了解,越強迫香港人愛中國,就會引來更多反彈?」同齡的學生盧凱蒂(譯音)指出,「你能看見管制在中國是如此無所不在,如果香港的情況再惡化,可能會變成那樣,香港將不再安全」、「這是種無形的恐懼」。

不過,也有年輕世代認為,「香港人」或「中國人」的身分認同並不衝突。聲稱對政治冷感的吳菲利(譯音)表示,他會先說自己是香港人,接著才說自己是中國人。未來志向是當公務員的商科學生路多維克‧陳(譯音)認為,「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可以共存…,兩邊要試著更了解彼此。」住在香港三年、就讀商科的中國學生岳又希(譯音)指出,「二十年只是開始,他們漸漸會有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來自文化,而不是政治。」

回歸20年 反中多過反英

從有軌雙層電車、賽馬場到司法制度,還有港人愛吃的午餐肉(Spam),即使倫敦已將香港主權移交北京近廿年,英國殖民時代的遺緒仍在香港迴盪。在「一國兩制」下,也成為抗議中國打壓的象徵。在許多港人認為北京干預香港政治、教育及媒體漸深下,可見香港的反中運動人士與支持香港足球代表隊的球迷,揮舞英國國旗裝飾龍、虎圖案的英屬香港旗幟。

對北京憤怒的香港年輕運動人士正推廣「港獨」思想,但也有像賴綺雯這樣的運動人士說,她寧可回歸英國。這名卅九歲的藝術家兼設計師,常在政治集會上揮舞昔日的英屬香港旗幟,她還領導名為「香港歸英運動」的小抗議團體。她說,香港與英國已在一個被證明運作良好的體制下,共存近兩世紀。中國完全不適合治理香港,港、中在思考、生活方式上,皆有所不同。

中國統治 是一場災難

此外,香港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中國投資客在香港炒房,香港本地人難以負擔飆高房價。從銀行退休的莎拉.吳(Sarah Ng)懷念回歸前的日子。她說,過去廿年間,事物逐漸變遷,如生活水準、人民的自由,這是一場災難。

香港郵局兩年前曾計畫遮蓋郵箱、郵筒上的英國王家徽章,但激怒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人士;這些人士二○○七年也曾在港島皇后碼頭組成人牆,試圖阻止港府拆卸。曾在英軍服役廿四年、官拜上尉的六十五歲香港亞伯特.黎(Albert Lam)說,有愈來愈多本地人要求他講述日本一九四一年入侵香港的歷史,並探訪當時幾處戰場。他說,近年來,有更多人對香港自己的歷史感興趣,但他強調,港人雖對英國人不反感,不過英國人並沒比中國人好多少。

厭惡內地化 港人拒說普通話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香港「回歸」中國廿年,當地社會在各個層面皆深受影響,甚至包括語言。回歸前夕的一九九六年時,香港語言使用的比率中,「普通話」為廿五.三%;到了二○一六年,已提升到近五成的四十八.六%。如此「翻一番」的現象意味著,愈來愈多港人不情願地意識到,能流利使用中文,可能是在香港邁向財富和成功的關鍵。

同時,部分港人對普通話的反感也正在形成,普通話像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象徵,提醒他們香港深化中的「內地化」。他們擔心,香港獨特的文化及身分認同,最終會被吸納至中國大陸,甚至懷疑廣東話(粵語)及與這種語言密切相關的香港,是否正行將消亡。

BBC報導,九七年時,全港僅約廿五%的人口會講普通話。廿年過去,就在愈來愈多港人能以普通話交流之際,也有港人對此失去興趣,甚至直接拒說。香港理工大學語言學者陳瑞端指出,港人的普通話整體水準正在提高,尤其是年輕人,但其中一些人根本是抗拒。香港大學去年六月一項民調結果也與這種現象呼應。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自豪者已降至卅一.二%,創下這項調查自一九九七年以來新低,反觀沒有因此感到自豪的比率,則大增至六十四.八%,為九八年以來新高。BBC認為,香港社會對普通話抗拒的同時,代表港人開始質疑自己的中國人身分認同。

港府收買學校 改普通話教課

香港教育局於一九九九年宣示,長期將以普通話做為中文科的授課語言。二○○九年,港府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補助兩千六百萬港幣給各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最多有一六○所當地學校可參與這項為期四年的計畫。廣東話專家包睿舜(Robert Bauer)認為,香港教育當局基本上是「收買(bribing)」學校,促使校方從粵語改為以普通話講授中文課。

香港教育局二○一四年曾在官網載明本地語言政策時表示,廣東話只是「中文方言,而非官方語言」,引發港人強烈反彈,教育局不得不在道歉後將其刪除。關注廣東話保存的團體估計,全港現有七成小學與廿五%中學改以普通話教授中文。

香港記協:中資入侵 35%港媒染紅

港26家主流媒體 年底將有9家被掌控或入股

中國和香港特區政府一日才熱鬧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廿週年暨新任特首就職,隔天,「香港記者協會」就發表以「一國圍城:北京肆力向香港傳媒施壓」為題的言論自由年報。根據該年報,今年底,香港廿六家主流媒體裡,將有九家遭中國掌控或有中資入股,屆時這類媒體佔全港主流傳媒的比率將攀升到卅五%。

更令人擔憂的是,逾八十五%主流媒體的老闆或新聞部主管不是獲委任為北京建制成員,就是曾獲頒港府勳章,例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前新聞部主管、現任助理總經理袁志偉。與此同時,「資訊自由法」及「檔案法」卻未見蹤影,香港在立法保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上毫無進展。

寒蟬效應 港媒自我審查惡化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兼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五月廿七日在「紀念香港特區基本法實施廿週年」座談會中,確立「一國」重於「兩制」,嚴斥所有與本土自決或港獨有關的言論,要求港府立法維護國家安全。香港記協憂慮,這將引發嚴重寒蟬效應,使港媒體業已存在的言論自我審查情況更形惡化,對言論與新聞自由產生不利影響。

該年報主編、香港資深媒體人麥燕庭直指,新聞工作者應保持獨立性,若領受政府勳章,日後在處理涉及政府的新聞時,會不會有「額外想法」?港媒還曾有暗助中國政府迫使異議人士、維權律師證明自己有罪的「自證其罪」情形,例如「南華早報」刊登維權律師李和平助理趙威的「認罪」訪問。

竟刊登維權人士「被認罪」訪問

在媒體所有權方面,年報指出,截至二○一六年,廿六家主流港媒裡,中國政府或「內地」企業已確保直接控制或入股其中八家,佔比已達卅一%,包括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中國日報香港版、成報、南華早報、「鳳凰衛視」和TVB。

在中國官方的海外宣傳計畫下,發行明報周刊等數本雜誌的香港「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去年八月宣布,將旗下「萬華媒體集團」七十三.○一%的股份售予中國國企「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香港「有線寬頻」(i-Cable)也宣布,包括中企「永升(亞洲)」在內的財團將注資達七億九百萬港幣(約廿八億台幣),一旦完成法律程序,「染紅」的主流港媒佔比即增至三成五。

年報指出,以TVB為例,在中資進入後,至今已出現多起自我審查案例,三月時,該台名為「玩轉香港日與夜」節目有一集介紹一間由台灣人在香港經營的餐廳,台籍老闆在店內放置多面中華民國國旗,但播出時這些旗幟遭特效處理,從原本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變成通紅,服務生制服上的國旗別針同樣因特效而難以辨識。

(自由時報)
--
公投一年後 過半英人想留歐

英國與歐盟的分手談判正如火如荼進行,但英國企業界近日傳出消息稱,由於與歐盟在「分手費」問題上談不攏,首相梅伊之後有意退出談判,以向英國民眾證明政府絕不低頭。在此同時,英國最新民調顯示,英國民眾對脫歐的態度丕變。倘若再次舉行公投,有逾半數選擇留在歐盟;即使完成脫歐,也有六成民眾傾向保留歐盟公民身分。

分手費喬不攏 傳梅伊擬退出談判

英國與歐盟已於上月十九日展開漫長的脫歐談判,雖然目前尚無重大進展,但雙方已商定首先解決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包括英國境內三百萬歐盟公民、歐盟各國一百萬英國公民的權利,以及北愛爾蘭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的邊境問題,與爭議性最大的「分手費」問題。然而,英國「週日電訊報」指出,英國企業界領袖日前已由梅伊政府一名高階幕僚告知,必須為梅伊政府可能退出脫歐談判做好準備。

報導指出,企業領袖是在上月八日大選結束後被告知這項訊息,而當時負責簡報的幕僚已因內閣改組離任。據悉,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五月即表明,歐盟若堅持向英國索取一千億歐元(逾三.五兆台幣)的脫歐費用,英國應當拒絕談判。隨著談判開始,雙方若遲未取得共識,梅伊可能於今年九月退出談判,藉此向英國民眾證明,梅伊在「分手費」一事上將強硬到底。唐寧街十號尚未回應此傳聞,但內部消息指出,退出談判不在英方計畫之內。

脫歐派支持率 從近52%降到46%

另一方面,英國去年公投確立脫歐後,政治和經濟前景混沌不明,從前首相卡麥隆手中接下燙手山芋的梅伊,原先秉持「硬脫歐」立場,主張退出歐洲單一市場、拿回移民主導權等,不料在上月的提前國會大選中苦吞敗仗,意味民意似已出現變化。果不其然,英國民調機構「Survation」最新民調顯示,如今五十四%的英國人選擇留在歐盟,而支持脫歐者僅剩四十六%,與脫歐派在去年公投中,以五十一.九%比四十八.一%勝出的結果大不相同。

該民調另顯示,五十五%的英國人希望組成一個跨黨派聯盟,代表英國與歐盟談判,僅有不到卅二%的民眾認為,應該交由保守黨籌組的少數政府單獨進行這項工作。不過,仍有五十一%支持梅伊主導脫歐談判,遠高於工黨黨魁柯賓的卅五%。儘管如此,卅六%的民眾仍傾向立即停止脫歐談判,也有卅二%認為,英國應該支付費用繼續維持關稅同盟,而僅有不到廿四%支持先脫歐、再與各國商討貿易協定的策略。

(自由時報)
--
全球暖化為人禍 美環保署長想翻案

美國總統川普過去批評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六月初更直接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川普立場相同的環境保護署(EPA)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近日卻向政府高層力推「紅藍辯論」,期望藉由客觀的討論,讓美國人更了解,全球暖化是否確實肇因於人為碳排放。

普魯特六月初接受極右派新聞網站「布萊巴特」專訪時,首次提出設立紅隊、藍隊,並推動兩陣營彼此辯論的想法,「針對二氧化碳進行一場真實、客觀、清楚的討論,是美國人應得的」。政府高層仍在討論舉辦「紅藍辯論」的可能性,有官員透露,和氣候科學有關的聯邦機關,包括國家航太總署(NA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等,都將參與討論。環保署六月卅日則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普魯特力推「紅藍辯論」,挑戰主流氣候科學研究。世界資源研究所專家萊文(Kelly Levin)指出,九十七%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暖化肇因於人為碳排放,科學研究成果必須經過同儕審查,「科學結論應透過科學方法建立」,而不是透過一個幼稚的色彩大戰,辯論以取得共識。有EPA雇員更直指,紅藍辯論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侮辱」。

普魯特一月就任以來,已阻止超過三十個環境規則。EPA資深雇員透露,普魯特制定主要政策時,很少諮詢署內具有數十年環境法律和科學研究經驗的下屬,反而更常聽信遊說團體、政府官員、相關企業的說法。普魯特二月廿一日至三月卅一日的行程公開資訊顯示,他和石油、天然氣、農業等各產業的管理階層和遊說團體多次會面,卻很少會晤環保團體和職業工會。

(自由時報)
--
易容逃亡30年 巴西大毒梟落網

巴西當局2日證實,逃亡長達30年、綽號「白頭」的南美洲古柯鹼毒梟羅察(Luiz Carlos da Rocha),已經落網。羅察行事謹慎,行蹤宛如幽靈,逃亡期間整形易容改名,同時經營跨國毒品貿易。他在秘魯、玻利維亞等國生產古柯鹼,並銷往歐美等地,每月可生產約5公噸,也是巴西里約、聖保羅的主要古柯鹼供應商。警方發起代號「光譜」的緝捕行動,最終在巴西馬托格羅索州的城市索里蘇(Sorriso)將羅察緝捕到案,並沒收總價值估計1千萬美元(約3億台幣)的飛機、名車、農場等財產。羅察已被聯邦法院判定逾50年刑期。

(自由時報)
--
白宮要調選民資料 22州拒繳

美國總統川普於去年大選贏得多數選舉人票,但他指控數百萬選民非法投票給民主黨對手希拉蕊,以致他輸掉普選票,於是他成立調查委員會,但迄今共有二十二州不願配合。為此,川普一日推文痛批,許多州拒絕提供資料,難道是欲蓋彌彰。

川普於今年五月簽署行政命令,成立「總統選舉誠信諮詢委員會」(Presidenti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Election Integrity),發函給全美五十個州,要求提供姓名、住址、出生日期、政治立場、投票歷史、重罪定罪紀錄、以及社會安全保險號碼末四碼等選民資料。

不過,加州、紐約州、肯塔基州、麻薩諸塞州、維吉尼亞州、新墨西哥州、南達科他州和密西西比州等州的選舉官員先後表示,此舉沒有必要且侵害隱私,拒絕提供部份或全部資料。

加州州務卿巴迪亞(Alex Padilla)反批,川普利用選舉舞弊的謊言,合理化對選民的鎮壓。請聚焦俄羅斯,停止調查美國民眾。肯塔基州州務卿葛林姆斯(Alison Lundergan Grimes)則質疑,委員會是基於川普的謊言成立。

諷刺的是,就連部份共和黨州也認為白宮反應過度。委員會主席與副主席是由副總統彭斯和堪薩斯州州務卿柯巴奇(Kris Kobach)擔任,但彭斯所屬的印第安納州宣稱依法不能給予部份選民資訊,堪薩斯州則無法提供社會安全保險號碼資料。

除上述多州,田納西州和康乃狄克州的選舉官員也指出,該州法律禁止提供選民資料。威斯康辛州則強調,該州願提交合法選民資料,但委員會最高必須支付一萬兩千五百元美元費用。

對此,白宮副發言人桑德絲(Sarah Huckabee Sanders)告訴記者,拒絕提供資訊的州多數在耍「政治噱頭」。這些州長不願呈交資料,但委員會討論的部份內容已獲兩黨支持。

(自由時報)
--
川普疑幽靈投票? 美22州拒交選民資料

美國總統川普曾指有非公民或使用他人身分的人在去年總統大選中投票,因此白宮專責選舉舞弊的委員會要求各州提交共2億選民的資料,但遭各州一面倒地反對,不僅是民主黨執政的州,連共和黨掌政的州也認為白宮反應過度,已有20多個州拒絕呈交。

川普本人對此頗感不滿,他1日在推特發文說:「許多州都拒絕提供資訊給非常卓越的選民舞弊委員會。那些州是在隱瞞什麼?」

川普去年雖因獲得多數選舉人票而入主白宮,但普選票數卻輸給民主黨對手希拉蕊‧柯林頓,川普認為是數以百萬計的非法選民投票支持柯林頓,因此成立這個總統顧問委員會。委員會副主席柯巴克曾致函要求選舉官員交出有關數據,目的顯然要在全國範圍內找非法選民投了票的證據。

除了選民基本資料,例如姓名及所屬政黨之外,委員會還要求提交個人資料,包括出生日期、犯罪紀錄、過去十年的投票歷史、社安號的最後幾個數字等。

本身是堪薩斯州務卿的柯巴克表示,他希望這些資料能夠比對選民資料,例如外國居民及無證移民的聯邦紀錄等。儘管目前找到的證據不多,但他仍然確信這些非法選民不在少數。

不過各州愈來愈多選舉官員,婉轉或直接的表示,他們不會或不能提供這些資料;紐約時報報導,諷刺的是,就連柯巴克及委員會第二號人物、印第安納州務卿康妮‧勞森都透露,隱私法禁止收集個人的選舉資料。

報導說,至少22個州的選舉官員已部分或完全拒絕委員會的要求。

加州、麻州、維吉尼亞、紐約及肯塔基等州,全部即時拒絕要求,而康州、田納西等州選舉官員表示法律禁止提供選民資料。威州則表示願提交合法選民資料,但委員會須每人支付1萬2500元費用。而肯塔基州務卿格里姆斯則指成立那個委員會本身就是錯誤。

(聯合晚報)
--
自動化生產 窮人脫貧機會消失

從二戰以來,亞洲各國數十年來組織產業發展的經濟模式,現在已遭打破,自動化正威脅阻擋區域內貧窮國家從勞力密集的紡織業起步,循著鋼鐵、汽車和電腦、網路產業至金融服務業的階梯爬升之路;取而代之,配備大量工業機器人的廠房如春筍般冒出,剝奪數以百萬計民眾離農脫貧的工作機會。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並警告,逾8成東南亞成衣廠工人兩年後恐面臨失業高風險,以及伴隨潛在社會動盪的可能。

8成東南亞成衣工恐失業

中國江蘇民營紡織業者金昇實業集團在離新疆庫爾勒30分鐘車程的灌木荒漠地帶,興建耗資160億人民幣的最新廠區,占地約1500萬平方英尺(約42萬1500坪),相當於台北101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的3.7倍,生產線每班卻只需要幾百名工人。金昇集團董事長潘雪平在公開演講時不諱言指出,紡織業過去是勞力密集產業,現正在轉折點上,「這個行業可以達到無人工廠」境地。

彭博商業週刊指出,金昇集團是在紡織業「自動化操作」的先鋒趨勢例子之一,卻可能對亞洲其他最貧窮國家造成災難性後果。服飾、鞋子之類的低成本製造業是經濟階梯的第一級,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南韓、台灣、中國等亞洲國家都曾循階梯爬升而掙脫貧窮。數十年來,這個過程跟著類似發展模式:當較早發展的經濟體轉移到如電子業等較成熟產業時,較貧窮國家就接手先前國家在紡織業的位置、提供傳統低技術工廠需要的廉價勞動力。

自動化阻擋窮國發展經濟

這也是歐美大型超市如沃爾瑪(Walmarts)、特易購(Tesco)得以從世界各地製造商取得低廉商品,而貧窮國家得以首次提供大量的製造業工作機會,給予人民在辛勤農業勞動以外的另類就業選擇。

彭博商週指出,今日孟加拉、柬埔寨和緬甸都在攀爬經濟階梯的早期階段(紡織業),但運用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操作,威脅阻擋這些經濟體的上升路徑。例如,中國企業未把勞力密集的產業轉移到亞洲其他人力資源豐沛但成本較低的國家,反而在國內新建大幅配備工業機器人的工廠。協助中國政府擬訂勞動政策的人口學家蔡昉指出:「新興國家的機會之窗正被關上,他們將不會有中國過去的際遇。」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最快兩年,就會出現低技術勞工被機器人大量取代的情形;該組織研究員Chang Jaehee指出,東南亞成衣工廠超過80%勞工面臨自動化而喪失工作的高度風險。她回憶向該區域某國政府報告此研究結果時,該國官員回應,果真如此,則後果很可能會發生社會動亂。

一直到最近,即使機器人接收很多在汽車、噴射機引擎等大型產品製造上的工作,把自動化應用在織巾或洋裝縫製方面的前景看起來仍遠。縫製衣服是很精細的作業,一件看似簡單具有胸前口袋的女裝可能需要78個分開步驟,可匹配人類手指靈巧度的機器仍稀少昂貴,且科技創業家為低毛利產業來設計自動化系統的誘因不大,鑑於該產業仍有大量管道可取得廉價勞力,沒有充裕現金可花在複雜器械上。

不過,一群喬治亞理工學院工程機器人學教授於2007年新創的SoftWear Automation(柔穿自動化)公司,目標就在克服機器拿起彈性布料和精確定位於哪裡針縫和切斷的困難。SoftWear執行長拉將(Palaniswamy Rajan)表示,公司花了7年研發原型機器人,在美國國防部旗下機構的資金贊助下撐過來,迄2015年首次在美銷售發明品「縫製機器人」(Sewbot),去年營收飆升10倍,預估今年將以同樣速度維持營收成長。

縫製機器人去年營收飆升10倍

彭博商週指出,縫製機器人目前可處理10步驟以下的產品,包括毛巾、床單、枕頭套在內,不過SoftWear正在升級機器,以便能生產T恤、最終更複雜產品如牛仔褲、連身洋裝;拉將說,該公司終極目標在「完全自動化,從一捲原料到完成品」,已有中國、南韓、日本等亞洲多國客戶表達興趣。

隨著自動化發展加速,一旦勞動成本不再是考量的主因,紡織相關製造業就沒有理由無法重新調配生產地,改到具有大量顧客的北美和歐洲市場生產,還可因此消除長途運輸的成本和避免貨運延誤。運動用品大廠Adidas(愛迪達)已把一些鞋子生產搬回德國安斯巴赫市(Ansbach)高度自動化的「極速工廠」(Speedfactory),預計今年就可開始大規模運作,美國另家類似工廠也將啟動。

報導指出,自動化的輸家可能是指望依靠大規模製造部門的就業,來創造繁榮的貧窮國家。

(自由時報)
--
卡達面臨中東斷交困境 股市跌11.9%

卡達二日面臨接受阿拉伯四國所提出政治要求的最後期限,由於仍未有解決跡象,股市盤中重挫百分之三點一。自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巴林與埃及於上月五日宣布與卡達斷交以來,卡達股市已跌百分之十一點九。

(聯合報)
--
捧他為神 沙國國王下令專欄作家停職

沙烏地阿拉伯媒體2日報導,1名專欄作家因過度熱情,奉沙國國王沙爾曼為神,慘遭沙爾曼下令停職。

81歲的沙爾曼2015年登基後,根據尊敬王室的傳統,當地媒體專欄作家經常對沙爾曼歌功頌德。但沙國日報「半島報」(al-Jazirah)的Ramadan al-Anzis專欄,經常以伊斯蘭中對神的尊稱,稱呼沙爾曼,被認為讚美過頭。

沙國遵循的是伊斯蘭四大律法學派中的瓦哈比派,禁止將人神格化或將神的九十九種尊稱用於常人。

半島報7月1日公開向國王致歉。

沙國媒體報導,國王下令對這家報紙採取行動,但並未明確指示何種行動。

(聯合報)
--
不留任信理部長 教宗拔除改革開放的最大阻礙

梵蒂岡1日表示,69歲的教廷信理部部長穆勒樞機主教任期屆滿,教宗方濟各決定不留任,改由73歲的信理部祕書長、西班牙總主教拉達里亞接任。外傳方濟各不續任穆勒,是因為穆勒5年任期間常批評方濟各支持更開放的教廷。

一名神父告訴路透,拉達里亞和教宗方濟各「有共同想法」,拉達里亞「乖順而且不會與教宗起爭執,也不會威脅教宗」。

天主教雜誌《美國》編輯兼梵蒂岡傳播秘書處顧問的馬丁神父表示:「此舉讓教宗終於有機會將自己的人馬安插在重要位置。對於許多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信慕者而言,樞機主教穆勒是最後一位採前教宗風格行事的人。」

2012年前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穆勒擔任教廷信理部部長,隔年本篤十六世辭職,方濟各獲選為教宗。

方濟各與穆勒兩人意見相左有跡可循,穆勒質疑方濟各要讓「不完美」的天主教更開放的作法,包括允許離婚或再婚天主教徒領聖餐,對此穆勒曾在梵蒂岡報紙《羅馬觀察報》上發表長文,稱此舉「不符合教義」。方濟各曾建議成立法庭審判主教性侵案件,穆勒認為這在「法律上」有難度而不了了之;對於方濟各考慮邀請女性擔任教會執事,穆勒也斷然稱此改變「不可能」成真。

紐約時報導,方濟各強調多元天主教,推動更多計畫,此次人事任命可能也一併拔除其在意識形態上的最大阻礙。

樞機主教穆勒未獲留任前,澳洲籍樞機主教裴爾因性侵案件也遭免職,天主教兩大保守勢力的離職讓教宗飽受批評,有人認為他像是操縱政治的老狐狸,企圖掃除教廷保守勢力。對於方濟各能否容許教廷內部有不同意見時,穆勒僅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不便多說。

(聯合報)
--
教宗不留穆勒 改自己人接信理部長

梵蒂岡1日表示,69歲的教廷信理部部長穆勒樞機主教任期屆滿,教宗方濟各決定不留任,改由73歲的信理部祕書長、西班牙總主教拉達里亞接任。外傳方濟各不續任穆勒,是因為穆勒5年任期間常批評方濟各支持更開放的教廷。

一名神父告訴路透,拉達里亞和教宗方濟各「有共同想法」,拉達里亞「乖順而且不會與教宗起爭執,也不會威脅教宗」。

天主教雜誌《美國》編輯兼梵蒂岡傳播秘書處顧問的馬丁神父表示:「此舉讓教宗終於有機會將自己的人馬安插在重要位置。對於許多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信慕者而言,樞機主教穆勒是最後一位採前教宗風格行事的人。」

2012年前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穆勒擔任教廷信理部部長,隔年本篤十六世辭職,方濟各獲選為教宗。

方濟各與穆勒兩人意見相左有跡可循,穆勒質疑方濟各要讓「不完美」的天主教更開放的作法,包括允許離婚或再婚天主教徒領聖餐,對此穆勒曾在梵蒂岡報紙《羅馬觀察報》上發表長文,稱此舉「不符合教義」。方濟各曾建議成立法庭審判主教性侵案件,穆勒認為這在「法律上」有難度而不了了之;對於方濟各考慮邀請女性擔任教會執事,穆勒也斷然稱此改變「不可能」成真。

紐約時報導,方濟各強調多元天主教,推動更多計畫,此次人事任命可能也一併拔除其在意識形態上的最大阻礙。

樞機主教穆勒未獲留任前,澳洲籍樞機主教裴爾因性侵案件也遭免職,天主教兩大保守勢力的離職讓教宗飽受批評,有人認為他像是操縱政治的老狐狸,企圖掃除教廷保守勢力。對於方濟各能否容許教廷內部有不同意見時,穆勒僅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不便多說。

(聯合晚報)
--
印尼火山噴發 直升機墜毀兩死數失蹤

印尼官員表示,中爪哇省一座火山今天噴發後,當局派出一架搜救直升機監控情勢,但直升機撞崖墜毀,至少造成兩人喪生,還有數人失蹤,這是印尼最新一起飛安事故。

英國「太陽報」(The Sun)與法新社報導,社會事務部官員表示,這架直升機至少載有八人,包括四位機組員,下午在中爪哇省城鎮特曼根(Temanggung)撞上山崖墜毀。

這位官員說:「那裡是山區,但人員可以抵達,我們的搜救小組已經到達現場,我們將盡力找尋其他乘員。」

他又說,已經找到兩具遺體,身分尚未確認。

由於中爪哇省狄昂高原(Dieng Plateau)一處火山口今天噴發,這架直升機奉派前往監控情勢。

美聯社報導,西雷利火山口(Sileri)噴出冷卻的岩漿、泥漿和火山灰,高度約50公尺,當局很快派出人員到這處熱門觀光景點疏散人員,但仍有10人受到輕傷。

印尼過去幾個月屢傳空難事故,航空安全紀錄欠佳。

(中央社)
--
德前總理柯爾葬禮 親生兒杯葛

歐洲各國領袖今天加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向已故前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致敬。柯爾促成德國統一、終結冷戰,不過家族失和卻讓他的葬禮蒙塵。

柯爾擘劃出現代歐洲,於1982至1998年間擔任德國總理,上個月16日辭世,享壽87歲。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Juncker)在歐洲議會所在的法國城市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演說時表示:「柯爾不僅一手促成德國統一,他實質調停歐洲歷史與歐洲地理,貢獻無人能出其右。」還說,沒有柯爾「歐洲就不會有歐元」。

柯林頓(Bill Clinton)說:「柯爾給我們機會來參與事務,這些事務大於小我、大於執政任期、也大過我們短暫職涯。」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說:「柯爾是法國有幸得到的夥伴、是不可或缺的盟友,但他不僅於此,他是1個朋友。」他說:「我們今天在此對他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致敬。」

選在法國史特拉斯堡舉行悼念儀式,象徵意味濃厚。坐落在萊因河上、緊鄰德國邊界的史特拉斯堡所在區域,曾引起法德雙邊覬覦,引發血腥爭奪戰。

法德一度為敵、現都隸屬歐盟國家,這個地區也成為兩國戰後和解象徵。

葬禮儀式不久在德國斯派爾大教堂(SpeyerCathedral)舉行。柯爾十來歲時,曾在這個大教堂躲避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

他的靈柩用直升機從史特拉斯堡飛到老家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接著用船載至斯派爾(Speyer)。

不過儀式遭到兒子們和他們的家屬杯葛。

柯爾的長子華特爾‧柯爾(Walter Kohl)曾痛批父親第二任妻子麥卡(Maike)拒絕德國國葬的提議。

比丈夫小34歲的麥卡婉拒國葬的裡由之一,是她至今仍不滿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待「良師」柯爾的方式。

梅克爾1990年代在柯爾政府出任部長,後因為柯爾在收受100萬美元非法選舉現金捐款上扮有一角而撕破臉。

麥卡小心翼翼捍衛丈夫政治遺產,導致和繼母長年不和的華特爾多年未與父親聯絡,最後還是從收音機上聽到父親過世噩耗。

(中央社)
--
史無前例!德前總理柯爾逝 歐盟「國葬」追悼

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的葬禮1日在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歐洲議會舉行,靈柩覆蓋歐盟旗,凸顯對歐洲一體化的貢獻。這項「歐盟國葬」堪稱史無前例,各國領袖到場送別這位時代巨人。

德國之聲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發表談話時,先回憶柯爾擔任總理時期對兩德統一以及推動歐洲一體化做出的貢獻,並表示歐盟失去了一位戰後偉人,沒有柯爾歐元就不存在。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向他的靈柩瀟灑敬禮,輩份和年齡最輕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恭敬地鞠躬,至於跟他反目的「徒弟」、德國總理梅克爾,則垂頭不語一臉肅穆。

曾任盧森堡首相的容克,是席上少數跟柯爾在同一時期活躍政壇的領袖。兩人非常要好,首次「歐盟國葬」便是他和柯爾遺孀雷克爾主導下為而舉辦的。他表示,「柯爾是位德國愛國者,也是歐盟愛國者。他是位真正的歐洲人和朋友。他為歐洲作出極大貢獻,我們失去一位戰後年代的巨人。」

一手摧毀柯爾政治生涯的「叛徒」梅克爾則透露兩人間「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相較他一生的成就,那些事情便顯得毫不重要。假如沒有柯爾,數以千萬計人民的生命軌跡會完全不一樣,包括我在內。」表示一切昔日恩怨不再重要,「親愛的柯爾先生,多謝你。因為有你,我今日才能站在這裡。多謝你為我和很多很多人帶來機會,一展所長。」

柯爾於6月16日辭世,享壽87歲。歐盟為柯爾舉行國葬,靈柩覆蓋歐盟旗,並非德國國旗,此舉也引發討論,有輿論認為歐盟藉此凸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性。

(世界日報)
--
美阿肯色州槍擊案 28人受傷

美國南部阿肯色州首府小岩城一處夜店2日凌晨2時30分許發生槍擊案,造成28人受傷,其中25人係遭到槍擊,另3人則非槍傷,「所有傷者可望保住生命」。警方指出,這起事件可能與幫派糾紛有關,並不是恐怖攻擊。

案發於小岩城市中心的Power Ultra Lounge夜店,當時店內正舉行饒舌音樂會,突然在短短10多秒間接連傳出數十聲槍響,引發店內顧客驚慌大叫、四處竄逃。

警方並未逮捕任何嫌犯,但據現場狀況研判,應有多名兇嫌涉及這起槍擊案。共有25名16到35歲的人在夜店內遭槍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另有3人在恐慌中逃生時受傷。市警局長巴克納表示,應變人員處理迅捷,因而沒有人在此案中喪生。

小岩城市府官員說,當局將在3日依據犯罪防治方案關閉該夜店。該店房東的辦公室代表曾於1日晚間在店門口張貼驅逐通知,表明店家不符合安全條件,限令其3天內搬離。

案發當晚在夜店內表演的饒舌歌手是Finese 2Tymes,他在邀請民眾參與音樂會的宣傳影片裡,竟出現一名男子持槍指著攝影鏡頭的畫面。小岩城市長史托多拉說:「我們的社區完全完全不應接受這種顯然鼓勵暴力的事情。」

在案發前9天期間,小岩城接連發生了12起槍擊案。市警局長巴克納說:「這看來像是某些地方幫派持續不斷的糾紛事件。」

(中國時報)

健康

夏天不保濕 老化速度增3倍 臉身體都要兼顧 冷氣房要加強

炎炎夏日,愛美的女性一定不會忘記防曬,深怕紫外線會讓皮膚老化速度變快,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防曬當然相當重要,但也別忘記保濕,根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只做防曬、不擦保濕乳液,相較於同時防曬又保濕的人,1年後皮膚出現細紋的速度會加快2~3倍。另外,臉部、身體都要注重保濕,尤其長時間在冷氣房更要加強。

台灣夏季氣候炎熱且潮濕,所以大多數人都會很重視防曬,而忽略皮膚需要保濕,趙昭明醫師表示,事實上皮膚的保濕相當重要,如果皮膚保濕力不夠,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容易受損,皮膚就容易變得暗沉、產生皺紋,國外就曾有研究顯示,如果只注重防曬、而不做任何保濕,1年後皮膚出現細紋的速度會加快,相較於防曬、保濕都注重的人,皺紋出現的速度快上2~3倍,由此可見,夏季防曬之餘、也不可忘記保濕。

【這樣做】冷氣房加強
夏天氣候炎熱,大多數人可能一整天都待在冷氣房,或是頻繁進出冷氣房,趙昭明醫師表示,這類人的皮膚會因此更乾燥、敏感,需要更加強保濕,而且除了臉需要保濕、也別忘記身體,否則身體皮膚變得粗糙也會透露年紀。

化妝棉輔助
趙昭明醫師表示,很多人化妝後就再也不擦乳液,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做法,如果化妝後臉上出現出油、出汗的狀況,建議可以先用化妝棉按壓清潔,做為輔助,然後再來擦保濕乳液,這樣會比使用吸油面紙的效果來得更好。

質地需清爽
相較於冬天需要較滋潤的乳霜,夏天保濕建議使用清爽的乳液,趙昭明醫師表示,挑選乳液時可先看看成分是否天然,如果含有人工香精可能會導致過敏,也建議選擇含燕麥成分的乳液,研究顯示既保濕、又不易造成過敏。

仍需要防曬
雖然夏天要多多保濕,但也還是別忘記防曬,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也很大,建議選擇防曬係數SPF20~30以上的防曬乳,且要勤加補擦,趙昭明表示,現在防曬乳都做得很好,所以不必選擇太高係數,因為係數高、代表化學成分也較多,容易導致過敏。

【醫師說】
無論是臉部或是身體,只要覺得乾燥就應該趕緊擦乳液,以免皮膚皮脂腺受損,容易產生細紋。

(蘋果日報)
--
壓力大熬夜又偏食 小心20歲就長白髮

隨著老化,50~60歲過後,長白頭髮很正常,不過長白髮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陳玫妃表示,臨床上觀察,近年20~40歲就長白頭髮的比例,比起過去約增加3成,研判包括壓力、熬夜和營養不均,是造成年輕就長白髮的3大關鍵。應注意適當紓壓,作息正常,飲食定時維持均衡,另外可吃些紅色、黑色食物補肝與養腎氣,幫助預防白髮的生成。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中醫認為,壓力大容易造成全身氣血往上衝,在頭部形成阻滯,導致頭髮難以吸收營養。而熬夜會引發腎氣與肝血虛弱。還有,營養不足也容易讓頭髮難以獲得養分,尤其如果本若有身氣血不足的狀況,更容易讓頭髮滋養不夠,讓髮色難以烏黑亮麗。

多紓壓 配合補血養肝腎
陳玫妃中醫師表示,工作之餘應適當紓壓,從事休閒活動或多運動,幫助疏肝理氣。並應避免熬夜,最好晚上11點就上床睡覺,以養足腎氣與肝機能。同時吃東西應三餐定時,避免暴飲暴食與偏食。不過,如果經常熬夜的人,可以補充吃些紅色補血食物,如葡萄、櫻桃、蘋果、紅鳳菜。還有補腎養肝的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帶等。
陳玫妃中醫師建議,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白髮,可配合穴位按摩,按壓三陰交穴及腎俞穴。其中,三陰交穴位於腳踝上4指幅,而腎俞穴位於脊椎旁約2指寬處,按壓到有痠脹感,一次按10分鐘,一天2次,幫助養肝補腎氣。另可配合喝茶飲保養,藥材準備紅棗5顆、核桃3錢、杜仲2錢,用1000c.c.水煮成800c.c.,放溫飲用,對於補肝血與加強腎氣、減少白髮的生成都有幫助。

(蘋果日報)
--
啪!隱翅蟲皮膚炎暴增

入夏後高溫潮溼,皮膚問題多,除了常見痱子、汗斑、曬傷外,更是隱翅蟲危害高峰期,皮膚科醫師李琴心表示,一期稻作收割後是隱翅蟲皮膚炎高峰期,民眾不論在室內外都要注意防範。

一名國中女學生因皮膚潰爛在媽媽陪同下到斗南詮華診所就醫,李琴心一看皮膚有片狀紅斑、斑塊中還有水泡、黃白色糜爛膿狀物,且患者自述有灼熱、刺痛及搔癢感,是典型的隱翅蟲皮膚炎。

李琴心表示,隱翅蟲是常見蚊蟲之一,外型黑黃相間,因翅膀不明顯得名,喜歡棲息在水田、草叢裡,一期稻作收割後,牠們沒地方棲身,加上又有趨光習性,入夜後會飛到燈火通明的住宅區,且因體型細長,可以輕鬆鑽過住家的紗窗、紗門,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李琴心指出,隱翅蟲又名「復仇蟲」,因爬到人類身上,大部分的人會用手拍打,牠則因驚嚇分泌出體液及毒素,引起皮膚灼傷、刺痛。

李琴心說,6至8月是隱翅蟲危害高峰期,近半個月來診所的患者,每天幾乎都有3、40人因隱翅蟲皮膚炎就診,甚至有人因延誤就醫皮膚潰爛一大片,塗抹藥膏後,傷口約要1、2週才會痊癒。

李琴心提醒,民眾到戶外儘量穿著長袖衣物,晚上睡覺不要開燈,若有蟲在身上也不要拍打,發現皮膚上有蟲液先用清水清洗,出現線狀或片狀紅斑,有灼熱、刺痛感應儘速就醫。

(自由時報)
--
烤柳丁可治咳?! 醫師:拖治更嚴重

坊間流傳「吃烤柳丁,可治咳嗽」,讓許多怕看醫師又討厭吃藥的民眾錯誤以為這樣做,就可以緩解症狀。不過醫師指出,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光吃烤柳丁,小心反而咳嗽加劇,建議還是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衛福部台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煌斌指出,常見的咳嗽原因有呼吸道感染、感冒,以及慢性咳嗽患者(例如:鼻竇炎、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氣喘或是肺部腫瘤等)。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研究證實「吃烤柳丁可治療咳嗽」,反倒是因胃食道逆流導致咳嗽的患者,恐怕還會因為吃柳丁,加劇咳嗽和胃的不適症狀,或延誤治療等。

林煌斌說,「烤柳丁」非正規治療法,咳嗽患者應避免吃會誘發咳嗽的刺激性食物(例如:冰涼飲料、手搖飲料),也應少吃辣(例如:麻辣火鍋)、酸(例如:檸檬),並減少吃甜食,因為太甜的食物不僅會讓免疫力下降,且容易生痰或增加痰的黏稠度等。

林煌斌建議,若出現咳嗽症狀時,最好還是先就醫,釐清咳嗽原因,再對症治療,才可根本解決問題。若咳太久又藥物治療無效超過一個月以上時,有可能需要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X光檢查。

(自由時報)
--
超音波發現肝腫瘤 需以不同影像確認性質/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父親最近身體檢查發現有一顆肝腫瘤,大約2.5公分。兩年前體檢並沒有看見這顆腫瘤,醫師幫我們轉診到大醫院,醫師看了之後也無法判斷腫瘤是良性或惡性,於是幫我們排了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可是聽說電腦斷層檢查對身體不好,請問一定要做嗎?

A:臨床上很多的肝腫瘤都是做超音波時,無意間發現的,主要是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很難靠自身感覺出肝臟有沒有問題。您的父親過去檢查肝臟並未看到異狀,今年卻看到一顆2.5公分的腫瘤,此情況一定要到肝膽科追蹤,確認腫瘤的性質。

不過有時候在一開始很難明確區分,因此,醫師通常會視情況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加以確診。

電腦斷層是利用多重X光穿透人體後,再經由電腦運算,呈現人體內組織的各斷層面。

針對肝腫瘤的病患,檢查時通常需從血管注射顯影劑,以更清楚了解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明確分析腫瘤的特性。目前電腦斷層算是相當普遍且方便的檢查,不過,缺點就是有輻射的風險。

若腎功能不好或對顯影劑有過敏的患者,就不適合做電腦斷層了。

如果醫師認為有需要做電腦斷層,且本身腎功能也正常,對顯影劑無過敏病史,最好還是要配合檢查。假如真的擔心會對顯影劑過敏,或是顧慮電腦斷層的輻射線,核磁共振檢查也是另一項選擇,雖然核磁共振也需要施打顯影劑,但其顯影劑不同,且是利用磁場的原理形成影像,因此無輻射的問題。

總之,若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腫瘤,但腫瘤的性質不明確,還是需要用不同的影像檢查加以確診,以免延誤了腫瘤的診斷與治療。

(自由時報)
--
未滿月嬰兒死因 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連5年居冠

衛福部統計,國內未滿四周的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占一歲以下嬰兒五成以上,這些未滿月嬰兒死亡的禍首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專家表示,晚婚導致先天性畸形風險增加,也提高嬰兒夭折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陳妙心說,已於今年展開「台灣兒童死亡原因複審及分析先驅計畫」,盼建立本土兒童死因複審機制,進一步研擬預防介入措施。

國內未滿四周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五年來始終占一歲以下嬰兒死亡五成以上,從二○一三年的百分之五十九點八,上升至去年百分之六十二點三,近五年約有兩千五百名新生兒,不到滿月即死亡。

根據衛福部報告,造成嬰兒未滿月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已連續五年居冠,其次是「周產期呼吸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疾患」、「事故傷害」及「特發於周產期的感染」位居第二到五死亡因素。

陳妙心說,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是一歲以下嬰兒最常見的死因,目前雖無法得知這一趨勢,是否真正與母親年齡相關,但根據眾多實證及科學證據,皆發現母親年齡增加,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風險隨之提升。

馬偕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許瓊心說,適合懷孕、生產的婦女年齡為廿五至卅歲,女性年齡逾卅四歲就為「高齡」產婦,高齡懷孕會增加卵子突變風險,提高胎兒不健康情形。

她坦言,臨床明顯觀察出,以前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嬰兒,母親約卅多歲,現在卻發現母親為四十歲以上者大幅增多。

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院長徐金源說,不少胎兒異常是在孕程中、後期才能被檢查出,以羊膜穿刺檢驗胎兒細胞的染色體分析、一般產前檢查或高層次超音波等,都無法百分之百檢驗出胎兒異常,頂多只能檢查出六至八成異常,仍有一定比率是在寶寶出生後才發現。

嬰兒十大死因統計 近5年4080名嬰兒活不到一歲

衛福部力推「少子化辦公室」,但國內一歲以下嬰兒近5年死亡率最高曾達千分之四,5年就有4080名嬰兒死亡,連續5年死因首位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年死100多名嬰兒。醫師與研究皆指出,隨著女性晚婚、大齡懷孕趨勢,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增加,應把握25到30歲,想生要趁早。

衛福部日前公布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去年計811名嬰兒死亡,在一歲以下嬰兒中,「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連續5年居冠,「周產期呼吸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疾患」、「事故傷害」及「特發於周產期的感染」位居第2到5名死亡因素,占率約53%。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未滿4周的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就占整體5成以上,比率從2013年的59.8%,逐年微幅上升至去年百分之62.3%,5年來近2500名新生兒,不到滿月即死亡。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陳妙心指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是國內一歲以下嬰兒最常見的死因,目前雖無法得知此因素的死亡趨勢,是否真正與母親年齡相關,但根據眾多實證及科學證據,皆發現母親年齡增加,細胞染色體減數分裂時發生不分離機率升高,造成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風險隨之提升。

馬偕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許瓊心指出,逾卅四歲為高齡產婦,高齡生子會增加卵子突變風險,提高胎兒不健康情形,臨床明顯觀察出,以前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嬰兒,母親約30多歲,現在40歲以上的產婦大幅增多。

在嬰兒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中,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以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目前國健署補助高風險及家族曾有遺傳性疾病的孕婦,於產程16到18周進行羊膜穿刺,取出胎兒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約可找出10%到15%的胎兒先天畸形、智能異常。

而國內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死亡占率較高,陳妙心指出,目前因這些新生兒死亡證明書所載資訊簡要,無法分析真正死因,據國外研究,大於28日的兒童死亡個案,約有百分之卅八可預防,為分析死因提早介入,已於今年辦理「台灣兒童死亡原因複審及分析先驅計畫」,建立本土兒童死因複審機制,研擬預防介入措施。

(聯合報)
--
揪出異常胎兒靠產檢 小心仍有漏網之魚

孕婦產前檢查,確保胎兒出生健康。但臨床醫師觀察,產檢發現胎兒異常的孕婦,孕程多已24周以上,超過法定終止妊娠的規定,寶寶出生沒多久就無法存活、或醫師診斷預後不佳,父母讓孩子自然死亡,一來是因產前檢查僅能驗出60%到80%,加上有些疾病發展到能被檢查出時,早已懷孕後期。

馬偕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許瓊心說,曾收治過一名孕婦,胎兒在產前檢查時,發現罹患先天性水腦,而先天性水腦又分為良性和惡性,要等到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透過極高層次的3D產檢區分,等到能透過檢查確定時,卻已到產程後期,準父母下定決心,選擇將寶寶生下來。

孕婦在生產前,至少會進行10次以上的產檢。但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院長徐金源指出,疾病產生並非單一因素,不少胎兒的異常,是在孕程中、後期才能被檢查出來。以胎兒常見的水腦症來說,發展要到孕期第25、26周,才能真正看出端倪,如侏儒症、先天心臟性疾病等,也多在孕程第24周後,才能透過產檢確定。

徐金源解釋,以羊膜穿刺檢驗胎兒細胞的染色體分析、一般產前檢查或高層次超音波等,都無法百分之百檢驗出胎兒異常,頂多只能做到60%到80%,仍有一定比率的漏網之魚,是在出生後,才發現異常。

許瓊心也說,周產期(出生28天內)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有70%到80%屬於早產,以懷孕僅22周到25周,再加6天為基準,被稱為超低體重早產兒,在台灣存活率低於10%,國外約10%到20%。

隨著孕婦高齡化,衛福部國健署有補助高危險群孕婦羊膜穿刺檢驗費用,針對可能罹患遺傳性疾病個案及家屬,提供遺傳性疾病檢查補助,包含染色體、基因及生化遺傳檢查,及提供所有孕婦10次產檢等,也提醒婦女,預防胎兒異常,應遠離菸、酒及檳榔等危害。

(聯合報)
--
多重性伴侶可抗癌? 醫:增加染性病風險

攝護腺癌是「老」男人們一大隱憂,罹癌機率更隨年齡正向成長,國外近來有多篇報導指稱男人「多射少癌」,經常做愛或射精的男性可降低罹癌風險,但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莊恆彰認為,射精不是最佳抗癌之道,性活躍可能增加感染性病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曾發表一項研究,指稱每月射精21次或以上的男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減少22%;另外,澳洲也有研究指出,男性每周射精4.6至7次,比每周少於2.3次的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低36%。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近年來更發表一份研究調查,男性一生中如能和超過20名女性做愛,就能大幅降低28%的罹癌率,而種種研究與報導在網路上不斷流傳,許多台灣男性將其「奉為圭臬」,台中就曾發生有一位中年男子招妓被抓,他向警方辯稱嫖妓是為「通攝護腺」。

莊恆彰表示,研究指出多重性伴侶,可以降低罹癌風險,但他覺得性行為過度頻繁、不固定伴侶,反而會增加性病、傳染病感染風險,太過活躍也可能導致攝護腺發炎,長期下來更容易癌變,因此他認為刻意追求「射精次數」、「伴侶人數」或「做愛次數」,都不是最好的抗癌方式。

他指出,攝護腺癌或稱前列腺癌,有排尿疼痛、排尿困難、頻尿、夜尿或血尿等病症,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建議50歲以上、45歲以上有家史的男性,每年都要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以及肛門指診檢查。

若不幸罹患攝護腺癌,目前治療多採用手術切除整個攝護腺,如患者年紀大、有心臟與肺部疾病等問題,會改用冷凍治療或放射治療,要預防攝護腺癌,除定期檢查,規律飲食、作息、適當運動與性行為,才是最佳抗癌秘訣,仍建議不要「著迷」於射精次數、性伴侶多寡。

(聯合報)
--
流感塞爆急診 上周2.1萬人次掛急診逼近過年前夕

盛夏流感疫情不降反升,急診醫師感受深,不少流感併發症患者跑急診、待床滯留造成急診壅塞。臉書社團「搶救急診室」貼文質疑,疾管署監測資料低估了類流感的急診人次,也質疑今年流感病毒完全適應夏季高溫,是否和疫苗政策有關。疾管署回應,急診類流感監測方式與往年相同,疫苗接種過半年保護力雖遞減,但仍有85%H3N2病毒與疫苗株吻合,因天氣「慢熱」才導致疫情延遲。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截至昨日,急診類流感就診為2萬1584人次,較前一周2萬742人次增加,其中周日因流感跑急診就醫人次,比起平日又多出一倍,目前疫情仍處於流行期,相當於去年過年前一日的急診就醫2萬2529人次,氣溫雖逐漸升高,流感疫情仍須小心。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為達即時監測流感疫情,疾管署蒐集急診資訊,會透過全國約170家責任醫院,將急診就診的健保診斷碼等資料,即時、自動傳送進系統,包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類流感等數百個診斷碼,從去年1月開始轉換編碼後,定義未曾改變。

至於去年10月開始,加碼接種的600萬劑的公費流感疫苗,莊人祥解釋,據實驗室監測,目前社區流行病毒為H3N2,近4週抗原性監測資料顯示,85%的H3N2病毒仍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僅是今年流感疫情,可能與去年流感疫苗接種量加倍,壓制冬天疫情,等到此時,因疫苗接種逾半年保護力遞減,加上氣候慢熱等因素,疫情才延遲發生。

莊人祥預估,隨著氣溫升高,學生開始放暑假減少群聚接觸,疫情有望趨緩,根據目前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觀察,前三周前單周約1萬7000人次、前兩周為2萬742人次,前一周為2萬1584人次,上升幅度逐漸趨緩,雖稍微看出鋒頭往下趨勢,仍需密切觀察。

疾管數呼籲,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可至鄰近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診所就醫,避免集中至大醫院急診;如有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者,應速至大醫院就醫。

(聯合報)
--
流感上周急診人次 創5年新高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提前公布流感疫情監測資料,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達2萬1584人次,較前1周2萬742人次,增加842人次,創下近5年來同期新高,逼近去年大流行的盛況,民眾要多留意身體健康。

去年初爆發嚴重流感疫情時,正常看診的農曆春節前1周,出現急診就診2萬2529人次,春節期間因眾多醫療院所休診,流感病患湧向急診,造成單周最高達到6萬2000多人次紀錄,目前國內流感疫情類似去年高峰期。

因此,臉書「搶救急診室」提出質疑,認為「官方的數字有明顯低估,現在國內類流感病患的急診人數幾乎逼近去年大流行期盛況,夏季流感的疫情越趨嚴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官方數字取得的方式,導致與實際狀況的差異?」

對於這個疑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全國各地責任醫院急診就診的健保診斷碼等資料即時傳送至疾管署,急診類流感診斷碼包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與類流感等數百個診斷碼,編碼定義與去年一樣,未曾變更,所以不會隱瞞任何數字。

目前流感疫情持續中,且處於高水平狀態,單日急診就診人次居高不下,尤其周日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平日1倍,單日就診上看5000人次,平日平均約2600人次。

由於長庚醫院急診人事風波而引發國人關注急診的訊息,莊人祥表示,他對於急診醫護人員的努力付出,表達高度感謝與肯定,同時呼籲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請至鄰近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診所就醫,避免集中到大醫院的急診。

另外,「搶救急診室」指出,今年流感病毒完全適應夏季高溫氣候,是不是和疫苗有關?疾管署回應,目前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仍以H3N2為主,最近4周抗原性監測資料顯示85%的H3N2病毒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莊人祥認為,去年流感疫苗接種量大增、效用不錯而壓制冬天的疫情,導致疫情延遲不退。

(中國時報)
--
誤食姑婆芋中毒 喝甘草水解毒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自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其根與莖曬乾後切片即能生用。古醫書《神農本草經》記載,甘草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能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還能解毒。甘草是草藥界的「和事佬」,《本草綱目》就提到其能協和群品,能調和其他藥性較強烈的草藥,有元老之功。

甘草藥性平,藥味甘,歸至心、肺、脾、胃四大經絡。甘草被稱作「百藥之王」,可清熱解毒,治療皮膚膿瘍、咽喉發炎、緩解食物中毒;可去痰止咳,治療感冒與氣喘咳嗽,保護氣管粘膜;可緩急止痛,解運動抽筋或胃腸平滑肌痙攣;以蜂蜜炒製過的甘草又稱「炙甘草」,可補中益氣,治療心氣不足造成的心悸、心律不整,補脾氣虛弱所致的倦怠無力、食不下嚥。

今年多次傳出民眾誤食姑婆芋中毒,此時除了大量漱口沖洗、大量喝水或喝牛奶加以稀釋,大量的甘草水也有助解毒;平時若因細菌感染造成腹瀉,可飲用甘草與綠豆、黑豆共煮的湯;感冒咽喉腫痛時,甘草與桔梗共煮後飲用,有助緩解症狀。

(聯合報)
--
過敏鼻涕擤不停 輕忽治療共病更嚴重

根據統計,台灣每3人就1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醫師說,有過敏性鼻炎者常流鼻涕、鼻子癢,但自認症狀緩解就輕忽,長期下來可能讓氣喘、鼻竇炎更嚴重。

35歲趙先生平常在外跑業務,因有過敏性鼻炎,晚上常因嚴重鼻塞難以入睡,就算睡著後也會因為無法呼吸而醒來,上班總是精神不濟,且見客戶簡報常流鼻水、聲音沙啞,簡報品質很差,工作效率大受影響。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臨床上常見趙先生這樣的個案,台灣因氣候因素,環境常有塵(蹣)、黴菌,是過敏性鼻炎的常見過敏原。根據資料統計,過去1年前,每3名國人就有1人曾發生過敏性鼻炎,只是嚴重程度輕重之別。

蔡易錚說,當過敏原與人體內特異性IgE抗體結合產生免疫反應,造成鼻黏膜血管擴張、黏液分泌增加,會出現流透明鼻水、鼻子癢、打噴嚏等症狀,若反覆發作,會導致黏膜組織腫脹、增生,就會引發鼻塞。

過敏性鼻炎病友常因症狀緩解輕忽治療,蔡易錚表示,若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不但影響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引發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耳咽管功能失調等併發症,甚至有人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過敏性鼻炎也會伴隨其他過敏類型疾病,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等,發作時也會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蔡易錚說,雖然過敏性鼻炎難以根治,但長大後免疫力提升、加上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等,可能緩解免疫反應,讓過敏狀況不這麼明顯。但病友仍應重視症狀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遵照醫囑不要隨便停藥,避免反覆復發。

過去的藥物常有專一性不足、容易嗜睡等問題;蔡易錚表示,新一代口服抗組織胺已改善嗜睡問題且兼顧療效,也較不會引起藥物交互作用,建議就診時告知醫師工作及生活型態,討論合適的藥物選擇。

(中央社)

評論

蘋論:急診醫師大出走

醫院的急診室是個忙亂的地方,裡面有最顯示人性的事物,因為上急診室的病人不是病情緊急,就是血淋淋的外傷;而親友家人的焦急、擔憂、恐懼都表現在臉上。急診室也是溫暖又讓人產生安全感的地方,對急病的病患和親友都有舒緩、放心、或許可以找到解答以及有把病治好的希望。
林口長庚急診室醫師突然爆發離職潮,22名醫師辭職,基隆院區有17名主治醫師辭職,總計北部院區共有40名急診醫師求去。白色巨塔裡面發生什麼事?外界不得而知,只知道如有緊急傷病,送到長庚急診室是白搭,反而耽誤了去別家醫院急診的時機。

營利被高層掌握
長庚醫院的急診量全國第一,年營業額也是全國第一,但別的部門都賺錢,唯獨急診部賠錢。管理階層對利潤的追求非常積極,因此給急診部的醫師很大的壓力,院方眼中只有賺錢,沒有醫師們的身心健康和士氣的激勵,使年輕醫師鄙夷院方,是這次醫師出走的長期因素及背景。長庚營運所產生的高利潤,都被高層掌握,年輕的小醫師分不到多少,工作量卻多得驚人,常常晚上睡不到幾小時,連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長時間下來過勞死的醫生比比皆是。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已被探討過多次,卻仍然發生醫師出走潮。改革之難無以復加。

院方不尊重醫師
除了醫師對抗醫院,包括勞資糾紛之外,院方欠缺對醫師的尊重也是醫師們轉身離去的主因。醫師,特別是急診醫師,經常暴露於流氓、黑道、潑婦、渣男的威脅恐嚇之下,甚至挨打挨罵,毫無尊嚴可言,院方對他們的保護相當馬虎,以致當年高分考進醫學院的天之驕子無法接受暴力的對待以及遭到的輕視、漠視。
站在病人的立場,絕對是要醫院保持急診部門的存在。我們呼籲各大醫院不可以賺賠為標準來對待不同的部門,那樣太現實、太勢利,也忘記了醫院和醫師的社會責任。只因為急診部賠錢就砍急診醫師,是可恥的作風。

解決醫療糾紛的深層思考/陳賜良(執業律師)

繼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27號判決做出舉證責任倒置之見解後,「面對醫療紛爭層出不窮,醫改會也曾經分析近千件醫糾諮詢個案,發現約4分之1主因來自醫病溝通不足,衛福部將大幅修正手術及麻醉同意書格式」以加強資訊透明化,降低醫病誤解的可能性,進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衛福部的作法基本上是正確的,然為更有效的防免醫療糾紛,下列事項更是衛福部與國人應持續努力的目標:
一、更強化與賦予病人知的決定權
早在1999年美國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年報便提倡應揭露醫療疏失的資訊。揭露醫療錯誤及不可預期結果是誠實之舉,不揭露真相,不但與專業倫理有違,是不道德的,更可能涉及違法。雖然如此,醫界仍有許多的掙扎。當揭露資訊與道歉這個管道不存在時,病方便會藉由各種方法來尋找心理的治療,復仇將會是讓他們平靜的方法,他們會藉由訴訟來獲得公開討論,以便獲得事件完整的真相。尤其當家屬發覺事實被隱瞞時,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他們會極度懷疑醫師有疏失,並且引起他們的憤怒。從醫師的角度,在沒有真誠公開的討論真相前,醫師將會面臨另一種風險,那就是無法續行醫療介入解決,以便緩解已發生的不良結果,如此病患的傷害便會加重,醫師陷入法律責任的風險將愈形增加。

建立病人為主文化
誠懇公開所有資訊,協助病患追尋原因,滿足其知的需求,是每位病患的期待,資訊的揭露與告知是雙方坦誠合作的開始,縱使在做任何檢查或醫療行為之前讓病患與其家屬有完全知的決定也都是必要的。尤其在有醫療紛爭發生之時,為免紛爭與對立的擴大,病患的知便更形重要。
二、建立以病人為主的醫護文化
告知與揭露資訊對醫療紛爭的解決與預防是如此重要,然由於溝通環境的不安全,致生無法自在的探討醫療風險與揭露疏誤,是主要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尚未建立以病人為主的醫護文化,全以醫師與醫療院所的保護為中心」。
三、制定醫病雙方紛爭解決協議契約
營建以病人為主的醫護文化,揭露資訊讓一切公開透明,鼓勵告知,讓當事人有明確知的決定(informed decision),如果是趨勢是潮流,與其去攔阻不如思考如何有效預防紛爭的發生及圓滿解決才是重要。醫療紛爭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犯錯是人的本性,即使建立了以病患為主的醫護文化仍難杜絕,然而一份好的紛爭解決協議契約卻可以預防與圓滿的解決醫療紛爭。紛爭解決協議契約現已甚為國際各團體與交易當事人間重視,國際間更基於紛爭解決之原理,來創制適合其領域的紛爭解決協議契約解決其專業或團體領域間的紛爭,因此定立一份醫病雙方最好的紛爭解決協議契約刻不容緩。

(蘋果日報)
--
土雞城老闆的司法改革/蕭逸民(民間司改會申訴中心主任)

2年前,一則「不理支付命令土雞城被侵吞」的新聞引起全台關注。詐騙集團利用聲請支付命令只需形式審查的法律漏洞,指揮成員聲請數以百計的支付命令詐財,形同把法院當成詐騙幫兇,土雞城老闆只是眾多受害人之一。為了修補法律漏洞,民間司改會提出修法草案,沒想到司法院竟然大力反對。
司法院否認有法律漏洞,強調修法會讓人民不再聲請支付命令,導致每年約40萬件支付命令變成訴訟案件。也有法官投書警告「支付命令修法將釀訴訟洪災」,甚至還有學者援引德國法制,痛批這是「貽笑國際的支付命令修法」。但是像土雞城老闆一樣的悲劇持續發生,司法院束手無策,面對民意壓力,立法院通過民間司改會修法草案,在2年前的今天正式施行。

新法未釀訴訟洪災
儘管事前已經盡力的沙盤推演,但誰也沒有把握新法上路後,能否通過實踐的檢驗?因此新法上路後,民間司改會首要任務就是協助土雞城老闆聲請再審,在義務律師的努力下,高雄地院以104年度雄再簡字第5號與9號判決,免除土雞城老闆所有債務,成為支付命令再審成功的指標案例,證明新法確實可以幫助無辜的受害人。
接下來就是關注會不會發生司法院預言的訴訟洪災?2年來,支付命令件數從修法前的44.5萬件(2010)、38萬件(2014), 下修到2016年的30萬件。同時間第一審起訴件數從修法前的15.3萬件(2010),13.7萬件(2014),持平到2016年的14.7萬件。數據顯示大部分民眾還是繼續選擇支付命令處理債務。而支付命令減少的案件量,也沒有造成訴訟案件顯著增加,可見所謂訴訟洪災只是危言聳聽。

修法首要考慮現實
最後的問題是新法是否會造成法制混亂。所幸,當初修法沒有仿效德國兩階段的作法,而是沿用既有的強制執行制度,原有函令多能繼續使用,變動很快為各界熟悉。也許新法理論上不及德國嚴謹,但可能比較適合台灣,修改法律首要考慮現實,最好的理論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案。
當前,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即將要進行總結會議,支付命令的經驗值得參考。首先是改革要能解決人民實際的問題,就如同支付命令修法能解決土雞城老闆債務問題一樣。其次,總免不了會有人誇大改革的風險,但謹慎做好風險管控,就不必杞人憂天。最後,無需追求理論完美,衡量利弊得失才是關鍵。期待總結會議務實地提出司改方案,讓所有像土雞城老闆這樣的小老百姓都能實際受惠。

(蘋果日報)
--
觀塘是北部接收站最不安全場址/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面對第三接收站之爭議,代表國家之中油公司不應說觀塘之場址是唯一選項。甚至根據流體力學質量守恆之原理,觀塘正好是北台灣之突出處,是台灣海峽北部最狹窄的區域,因此成為北部海上風速最大的地方。每年11-4月風速超過12m/s是常態,對天然氣船之進出皆有極大之限制度,以能源安全而言是北部最不好之場址。且船席之大小,已比中國、日本及韓國之接收站可以容納Q-Flex、Q-Max等級之天然氣船為小,勢必讓進口天然氣之成本高於上述國家。
關於北部接收站之評估,20年前在北部第三接收站之選址評估。技術可行之場址至少就有7處:淡水、八里、桃園大園北端、大園北端、觀塘、永安北端及永安南端等,不應說觀塘是唯一場址。
20年前評估之7處場址中,八里之場址,目前已成為台北港,其吞吐量已超過基隆港,成為台灣北部第一大港了;而其西側林口,台電也建了碼頭了。
反而目前中油之唯一場址觀塘及其於南,是這7處場址中風速最常超過12m/s的場址。當初中油公司所根據東帝士2000年之環評報告,接收站港進出港之條件限制,風速需小於12m/s。

能源政策輕率不得
根據3公里解晰度WRF中尺度氣象模擬之資料庫,挑選2016/6-2017/5每月1日0:00 之資料統計,有5/12之時數超過這限值(8、11、1、2、4等月),而台北港及台電林口卸煤碼頭則僅有2/12之時數超過這限值(8、11等月),而如在淡水北側甚至皆無超過這個限值。也就是觀塘港比台北港或林口不可進港之時間多了一倍以上,尤其是冬季更為嚴重,甚至整個11月至隔年2月,幾乎都無法進出港。而夏天如有在東部登陸或通過之颱風(如2016/8/1之颱風),在登陸前風速亦會達12m/s,而使觀塘港無法使用。
而淡水於北側如設接收站,整個冬季皆無超過12m/s,甚至在8月這颱風有大屯山擋住,風速亦小12m/s。觀塘之所以風速如此大之原因,是因為其正好是北台灣之突出處,東北季風時是台灣海峽北部最狹窄的區域,根據流體力學質量守恆之原理,自然是北部海上風速最大的地方。
更重要的,新巴拿馬運河船深可達15.2 m,長366m,此時水深需達20m,才能合乎天然氣船大型化之趨勢。新巴拿馬運河之船之容量是原巴拿馬運河船之2.6倍。如果台灣要扮演美國頁岩氣在東亞最重要的港口,要降低進口天然氣之成本,第三接收站之船席水深就需能達20m。但目前之觀塘接收站之船席水深却只有12m,並不符合這條件。
能源建設是台灣百年基業,輕率不得。建議放棄觀塘案,在淡水河北側、台北港及林口港三處挑一處作為第三接收站。這三地,除往南可作大潭電廠之氣源,往北亦可為未來核一、核二,甚至協和電廠改燃氣機組之氣源。才能解決北部能源安全的問題。

(蘋果日報)
--
軌道建設和地區發展迷思/謝旭昇(京都大學都市社會工學博士生)

軌道建設當然很好:舒適、方便、時間信賴度高。但重述一次,是「搭乘的人」舒適、方便、時間信賴度高。軌道建設的局限性在於無法及戶,亦即,它必然是考量運量的產物。
因此,以「區域內」來說,軌道建設必然選擇人口較多的沿線。如此,它對於偏鄉交通正義的翻轉難有助益;反而偏鄉地區居民的稅金,卻得流入此建設的龐大成本,而產生對偏鄉居民不公平的問題。
再以「跨域性」來說,城際的軌道建設時常被宣稱能縮減「城際發展差距」。然而,試想在台北市和A城鎮之間以軌道運輸連通,反而更多A城鎮的居民將往台北工作、建立事業,因為返鄉的成本降低了。亦即,兩者間的活動人口和產業差距反而加劇。
難道軌道建設對地方發展是沒有幫助的嗎?當然不是如此,但我們必須思考「交通建設先行」的局限。交通終究是人們為進行活動而有的衍生活動,故並非盲目建設軌道運輸地方就會繁榮、發展;反而可能排擠真正能助益地方發展所需的資源、關注。軌道建設若是沒有配合都市計劃調整,缺乏對都市活動、產業的想像和思考,無非是向大海撒錢。

缺乏評估猶如撒錢
說到錢,如桃園機捷,每公里成本約22億,尚不包含土地區段徵收的1000多億。軌道建設當然美好,令人陶醉,令人忘記有個東西叫做「本益比」。我也知道京都老店鰻魚飯一定比我自己做菜好吃,且鰻魚肥美有營養;但,我負擔得起嗎?我需要「哪些營養」來維持我進行「哪些活動」?運用我現有和未來將有的資源,如何符合效益地獲取我的所需?公共建設亦同,沒有「研究、評估、而後向大眾說明」的,都要領受撒錢之嫌。
「目標」是甚麼?還是只是「我就要建設」?如果是後者,就直接略過了其他也可能達成目標的方案。公車系統或BRT考慮過了嗎?和軌道建設的益本比相較如何呢?把幾千億更聰明地花費在「運量不足以支撐軌道建設的地區」而改善交通,並非做不到的事情。相反地,台中BRT的直接報銷,而非改善問題、增進品質,不啻可列為近年十大愚蠢事件之一:錢太多、眼光短、政策不連貫、潛在幻想軌道建設的結果。
要知道的是,台灣的大發展時代已經結束了,台灣不需要再多透過軌道建設連帶徵收的新開發區,未開發的都市計劃區合併起來都可以獨立建國了;全台灣計劃區的計劃人口2500萬,實際1800萬,有700萬是每日在我們背後的幽靈。未來的重心,應該放在如何更妥善地整建、更新現有城區,維繫生活文化,深入探討地區發展不同所需,以及更聰明地運用資源。這和規劃範型無關,這和當今自然資源衰減、人類發展階段抵達門檻有關。

(蘋果日報)
--
香港政治與北京「底線」/林泉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任何危害國家安全,挑戰中央,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這是習近平出席7月1日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宣誓就職禮時所發表的演說中最受矚目的一句。關鍵詞的「底線」,開宗明義指的就是「挑戰中央」。在此「底線」的設定下,不僅「港獨」不可能被允許,香港的政治發展也容不得有任何被視為挑戰北京權力思維的空間。

其實,在習發表演說之前,北京進一步框定香港政治體制的發展方向早已呼之欲出。身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中共位列第三號人物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於今年5月27日出席「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發表談話時指出:「香港《基本法》規定特區政治體制不是三權分立,而是以特首為核心的行政主導」。此言一出,引發泛民政黨人士的一片撻伐,並以「《基本法》列明香港有獨立司法權」作出回應。

港居相對弱勢地位
張德江拋出「行政主導論」,從後續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其目的在於強調「中央和香港是授權和被授權關係」及「不容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權力」。
筆者從張德江的「行政主導論」,配合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於2015年9月12日提出的凌駕於三權之上的「特首超然論」,再加上2014年「佔中」以來北京諸多對重政改態度趨於保守的立場表述中,就已看出北京既想強化特首在香港憲政中優於立法、司法的特殊地位,又在中港關係中強調特首及特區政府居於「被授權」的相對弱勢地位,並透過如此的定位,控制特首,以達到其掌控香港的目的。
其實,北京著眼的已不限當下的「香港問題」,而是「50年不變」結束的2047年之後。近年來在論述香港憲政體制與中港關係頗受到高度關注的北京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近期執筆的《行政主導過時了嗎?─香港憲制模式再思考》中,指出「2047 年不是『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的存廢時刻,而是新生時刻,也是行政主導與香港行政長官的新生時刻,而當下的所有爭議皆屬於路途中的理念與條件準備」。此文道出了中共以「行政主導」鋪墊的權力思維不會放棄,而且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繼續構築。

往「權威體制」轉型
因香港在1997年之前雖然沒有充分的選舉,但是一般威權政體缺乏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學術自由還是受到相當程度的保障。不過,從回歸後北京延後07、08年的「雙普選」,再到規範2017特首選舉的「八三一決定」的出爐,已可清晰看出北京所理解的香港高級別的選舉包括特首及立法會的「雙普選」,都必須是在「可控」的條件下實施。
此外,北京在香港回歸後推動「國民教育科」、製造「銅鑼灣書店事件」,近期準備直接插手香港的教育制度,也不難看出香港往「威權政體」轉型的路線圖呼之欲出。
台灣也經歷過威權主義時代,不過最終也走向民主化的方向。然而,香港無論是當下的「威權主義化」,還是日後會否走向「去威權主義化」的方向,毫無疑問地都牢牢地掌控在北京手裏,這是香港與台灣最大的相異之處。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