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70715

李石增自爆代罪羔羊 王瑞慧上火線反擊

長庚大亂鬥
長庚醫院亂鬥,上演名醫對槓大老闆戲碼!長庚急診醫師上月底爆離職潮,院方指該院決策委員會前主委李石增為此引咎請辭,他昨上午首度公開反擊,宣稱是該院董事長王瑞慧堅持免職2名急診主管,事件才爆發,他只是代罪羔羊,但此說法昨下午又被王全盤否認。針對長庚爭議,衛福部指,已要求院方下周五前提交完整說明,若有問題,「絕對依法行政」,若觸法嚴重恐使該院降級,長庚名譽將蒙受最大創傷;民眾則擔心「長庚好亂」、「好醫生會不會走光」。



今年6月底,林口長庚突將急診部前主任陳日昌、急診醫學科前主任邱德發2人免職,隨即引爆急診醫師離職潮,院內多名醫師將矛頭指向神經外科名醫李石增,質疑免職2人是李發動人事鬥爭所致,而李隨後也在7月3日去職,長庚院方後並宣稱已核准李的辭呈;當時李神隱,前晚卻忽然宣布要公開說明真相,並於昨上午在台北的台大校友會館開記者會說他根本沒請辭,他是代罪羔羊。

王道歉:仍要負責
李石增說,事件導火線起始於他在調查中發現,陳、邱2名急診主管涉嫌在急診醫學部任職期間,將急診相關基金捐款至2人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疑有「不正確發票流向」;處理過程中,王瑞慧堅持盡速免職這2人,因此院方在6月9日決議懲處,但王之後卻將責任全推給他,他也是在院方無預警告知下,才知自己「被離職」。
王瑞慧隨即於昨下午召開記者會反撲,與多名長庚醫院主管親上火線,指李石增說法與事實不符,她表示,長庚於1996年成立決策委員會後,歷任董事長皆將醫療部分授權該會主委統籌,並無李所言、是她指示處分某些醫師,但她在此事仍要負很大責任,也對大家感到抱歉。

稱被離職寫「無言」
與王瑞慧一同出席的長庚醫院行政中心特助蘇輝成,昨在記者會現場拿出李石增自請離職的申請單,但「秒出秒收」,稱礙於個資及醫院行政,不提供給媒體。
至於李石增提到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發票問題,蘇輝成則說,長庚完全沒有權力也無法調查,並強調:「哪來的證據去指控他們不法?」
這場內鬥昨晚又出現新劇情,李石增於臉書(tinyurl.com/y7x9e9ea)再槓王瑞慧,指上月底王致電稱他行政措施不當,隨即發布新聞稿指他遭免職,他請秘書辦理免職手續,事後才發現竟被以辭職方式辦理;他並公開貼出自己的離職申請單,可見他在申請離職原因欄位寫著「無言」二字,重批長庚院方移花接木。

兩急診醫批李抹黑
對於李石增所指、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有不正確發票流向,陳日昌昨駁斥「子虛烏有」,指該會基金是急診醫師小額捐款,沒有發票,也沒有問題;邱德發則批「這是抹黑」;此前公開指李搞「白色恐怖」的骨科名醫陳文哲,昨不回應;長庚急診醫學部主任黃集仁則強調,此基金來源單純,不像台大MG149來源還包括研究經費等,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至於請辭的急診醫師動向,黃集仁昨說明,原有30人遞離職單,但經溝通後,其中10人已願留任,剩下20人將持續慰留,該院急診醫療品質也未受影響。
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昨說,長庚人心惶惶,衛福部卻始終未積極介入,質疑根本是「放水」;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則發文批評長庚做法「比公權力更粗暴」,呼籲衛福部「管管把醫院當作財團的人」。

民憂好醫生會出走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回應,定會介入長庚管理,已請衛生局密切注意長庚各分院狀況,但目前並無人力不足;本月初已去函要求長庚下周五前針對本次事件處理與未來人力規劃提出報告,若在報告中發現問題,「到時絕對依法行政」,尤其醫師人力若補不齊、牴觸《醫療法》第26條,長庚會成為開國百年來從醫學中心降為區域醫院首例,名譽將掃地。
對於長庚內鬥,民眾吳小姐說,感覺內部很亂,「好醫生會一一出走」;林姓傷患則說,長庚急診人力若不夠,患者又一直來,擔心醫師會累死,病人也會遭殃。

王瑞慧52歲
●現職:長庚醫院董事長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
●經歷:
.長庚管理中心副主任
.長庚醫院特助
.成功籌設廈門長庚立戰功
●家世:王永慶三房李寶珠三女
●家庭:育有1子1女,前夫為名建築師劉培森
●身家:逾12億元(繼承父親遺產金額)

李石增65歲
●現職:長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
.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系主任
.林口長庚急重症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脊椎病變、腦腫瘤、腦血管疾病、腦神經急重症等
●家庭:妻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前主任許薰惠,育有1子2女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15/LN01/LN01_003.jpg

「王瑞慧獨斷 遭反咬」 拓展海外版圖立戰功 王文淵也認可

長庚醫院人事風暴,昨演變為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與長庚決策委員會前主委李石增互咬。王瑞慧接下董座不到1年就掀風暴,親近王家人士私下分析,王瑞慧專業能力強,但管理方式較獨斷,決策圈狹小,且好強、固執,遇事往往不願對外求援的個性,讓茶壺裡的風暴愈演愈烈。

台塑老臣私下分析,王瑞慧風格強勢,決策圈較狹小,導致結果往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難免成為管理上的一大盲點。據悉,曾有人向她諫言別用李石增,但王不為所動,仍力挺到底,不料現在卻被李反咬。

李寶珠也管不住
親近王家人士透露,台塑集團、長庚醫院本來就各自獨立,尤其王瑞慧出任董事長後更為明顯,王瑞慧個性好強、執拗,有時連母親李寶珠也管不住。王家親近人士更透露,很多事都是「看媒體報導才知道!」
王瑞慧現年52歲,深耕長庚20年,雖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三房李寶珠三女,但她從基層做起,早年除籌建嘉義、雲林分院,也在王永慶要求下,2005年前往廈門協助建分院,為了拼出成績,她以院為家,每月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廈門。
然而廈門分院籌建初期並不順遂,因廈門政府保護當地醫院,規定長庚不得招募當地醫師,王瑞慧只好親赴北京、上海招募,在不斷奔走下,終讓廈門長庚於2008年營運,她成為長庚拓展海外版圖的大將,立下戰功。

成最年輕董事長
也因此,連堂哥、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也認可其專業,點頭推舉王瑞慧出任長庚董座。當時,王瑞慧曾感性宣告,「希望做到沒有人抱怨、做到100分」。王瑞慧更成為該院40年來最年輕的董事長。
不過上任不到1年,卻傳出王瑞慧要求經營績效,不賺錢的急診室首當其衝。
一名不願具名的林口長庚急診部主治醫師說,自從王瑞慧掌權後,才傳出急診壅塞、留觀等床病人多,還不如住院患者能替醫院增加收入等說法,而院方後來一連串政策,包括急診人事異動、調整日晚班人力等,如同是把急診壅塞歸罪於急診部門,才有這些打壓急診的作為。

傳李「揣測上意」
一名他院不願具名的急診大老說,長庚急診爭議引起許多醫師同仇敵愾,也可證明院方高層打壓急診的消息,應不是空穴來風,甚至有傳言指李石增揣測上意才敢有如此多動作。

長庚急診風暴事件簿
6/27 長庚擬限縮急診人力,並懲處陳日昌、邱德發兩名主管,引起急診醫師不滿,傳有超過40人集體請辭
6/28 長庚院方證實有22名急診醫師請辭
6/29 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下令全力慰留請辭醫師,隔天自美返台滅火
6/30 林口長庚骨科部前部長陳文哲也爆遭免職,痛批長庚決策主委李石增,將急診風暴指為李引起的人事鬥爭
7/02 李石增向長庚同仁發表離職感言,證實下台
7/03 長庚宣布核可李石增請辭行政職務,並撤銷6名醫師懲處案,但仍有30名醫師申請離職
7/14 李石增、王瑞慧分別在台北、林口首度面對媒體,說明事件始末

「家人被威脅」李石增發不自殺聲明

被指為長庚急診醫師離職潮主因、該院決策委員會前主委李石增,日前曾於個人的臉書(tinyurl.com/y7x9e9ea)發布「不自殺聲明」,但外界難辨真假,他昨首度召開自清記者會時,證實該帳號確實是他所開,原因是「擔心家人受威脅,才發這樣的聲明。」
李石增表示,過去他臉書設為不公開,但事件爆發以來,很多治療過的病人需要宣洩管道,所以才將此帳號設為公開;他也說,這段期間外界有些動作讓家人感到威脅,發表不自殺聲明是保障他和家人安全,但他不便說明威脅為何。

醫:不至於吧
一名不願具名的長庚醫師昨說,起初看到李石增臉書時,很多人都以為是假的,但過幾天又看到他臉書上發表離職道別文,這才發現為真;至於李宣稱家人生命受威脅,該醫師說:「應該不至於吧。」
李石增與長庚這場亂鬥,也造成多位名醫離去,包括陳日昌、邱德發,與第一個公開嗆李搞白色恐怖的骨科名醫陳文哲等,昨除陳日昌說明發票相關事宜外,其餘都不再多說明。
目前陳日昌已確認出任衛福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邱德發率5位醫師投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陳文哲則從7月10日起到中山醫院服務,長庚體系失血嚴重。

(蘋果日報)
--
李石增控被犧牲 王瑞慧火線回擊

長庚急診醫離職風暴 兩人首度公開現身對嗆

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離職風暴未歇,被基層醫師點名下台,事件核心人物、前決策會主委李石增昨天召開記者會,自爆被董事長王瑞慧犧牲,當了代罪羔羊。他也表示,七月五日的確在個人臉書發表不自殺聲明,因為發現一些狀況,威脅到他和他家人的安全。王瑞慧為此親上火線,駁斥李的指控「純屬虛構、與事實不符」。

李自爆被辭職 王︰與事實不符

李石增指稱,事件導火線是在跨院區會報中發現急診醫師排班勞逸不均,且兩位前急診主管陳日昌、邱德發涉嫌自急診系務基金捐款至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調查期間發現有不正確發票流向,院方要求兩人須出具帳目明細,卻遭拒絕。

發不自殺聲明 李︰安全受威脅

李石增說,事件送到人事評議會委員會審查後,他本來建議暫緩處置,先做好急診改善,王瑞慧卻指示「儘快處理」,要免職兩名主管,六月九日做出懲處。

免職主管人事內鬥 爆離職抗議潮

不料此人事決議,引爆四十多位急診醫師們集體請辭抗議,外界多認定是李石增和院長鄭明輝為降低急診虧損,決定減少留觀床位,引發「不尊重專業」批評聲浪,院方免職多名主管,則被視為人事內鬥。

為了滅火,王瑞慧緊急回台處理,開鍘李石增和院長鄭明輝,上週長庚醫院撤銷所有醫師的懲處,也全力慰留卅位已遞出辭呈的急診科醫師。

李石增說,王瑞慧為求自保,竟犧牲他,還對外說是他自行請辭,最後全部過錯竟都由他扛下。

王瑞慧強調,長庚醫院一切決策都照著制度走,否認急診部長陳日昌、主任邱德發被免職是由她示意、下指導棋。王瑞慧表示,父親王永慶生前從不要求醫院以營利為目的,「這一次我個人要負很大的責任,覺得對大家很抱歉」,但反省、改善才是最大重點,不是懦弱地辭職,不去面對自己的過錯。

否認指控 王強調決策照制度走

王瑞慧聲明指出,「考量長庚體系有八個院區,早在一九九六年就設立長庚決策委員會,協助董事長處理醫療專業相關事宜。基於對專業的尊重,對醫療部分,均授權決策會主委統籌,並無李醫師於記者會中所說,有指示對幾位醫師處分的情形。」

長庚醫院也公布與李石增聯繫過程,六月卅日王瑞慧電告李石增離職潮事件嚴重性,因其處理不當,決定免除主委行政職務,李石增當時回覆「謝謝」;李石增七月一日以簡訊向各主管致謝;七月二日於長庚內部員工留言板發布「道別」文章;三日提出「員工離職申請單」;院方四日完成核簽流程,離職正式生效。長庚醫院特助蘇輝成表示,李石增的員工離職申請單是主動並委由秘書提出,並非「被辭職」。

李石增昨晚則再度在臉書發文,稱王瑞慧指他行政措施不當,即發布新聞宣布免職,他事後發現是「被辭職」,且火速交由上級主管簽名。李石增痛批長庚院方「移花接木」,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辭去醫師職的想法,如今卻一再抹黑誤解。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15/images/bigPic/600_77.jpg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15/images/bigPic/600_78.jpg

衛福部︰會介入 最重可撤換董座

醫界質疑長庚是醫院還是財團?

長庚醫院林口院區、基隆長庚醫師離職潮一度傳出超過四十人,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長黃集仁昨明確表示,統計有卅名醫師遞出離職單,經積極溝通,十名醫師有意願留任,廿人還在溝通。長庚醫院也指出,「各院區現有急救責任醫院等級,均會維持不變。」

10醫願意留任 20人還在溝通

昨天也有一份以「長庚急診團隊」為名義發出的聲明,內容指決策委員會主委倒行逆施,引起急診部全體七十一名主治醫師具名陳情,四十七名醫師遞出離職單,身為最高行政主管及其執行者不用負責嗎?長庚董事長王瑞慧表示,事件後會好好檢討,未來會多傾聽基層人員的聲音。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強調,本月初已要求長庚醫院提出事件檢討報告,最慢下週五會送抵衛福部,等檢討報告送達後,會詳細了解,衛福部一定會介入。依照醫療法,如有損害法人、其醫院利益或致其不能正常營運之虞,最重可以強制撤換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醫學中心不致降級 先看八月班表

若二十位急診醫師仍決定離職,石崇良解釋,尚不至於讓長庚醫院從醫學中心降級,會先看八月排班表,必要時可隨時啟動實地訪查,確保民眾就醫權益。

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認為,長庚醫院直接將醫師免職的做法,比需要逐級審查才能執行的公權力更粗暴,呼籲衛福部「管管把醫院當做財團的人」。

直接將醫師免職 學者批粗暴

他質疑,財團法人醫院董事長下令立即停止在醫院工作多年、負責照顧病患的醫師醫療業務,是危及病人安全的不當行為,「這到底是一家醫院,還是一個財團呢?」呼籲衛福部應「硬起來」管理。

醫界籲衛福部硬起來管理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昨天也在臉書貼文,要求長庚醫院公布六月初相關會議紀錄,到底當初決策過程與客觀證據為何?衛福部應依法監督介入調查。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說,這起事件的爭議之一是急診壅塞,造成醫院營運問題,這部分除了醫院和政府要做好分級醫療,民眾也不該老往大醫院跑,「急診那麼壅塞,其實很不健康」。

長庚史上最年輕的女董座!掌長庚發豪語「不漏氣」 不到一年陷危機

去年八月二十六日,長庚醫院召開第十四屆董事會,一致舉手通過王瑞慧擔任長庚醫院董事長。當時王瑞慧說:「總裁(王文淵)的要求很嚴格,他推薦我,我就不能讓他漏氣。」不料,上任不到一年,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離職抗議風暴。她讓家族漏氣了。

王瑞慧低調少曝光 獲王文淵推薦

王瑞慧是長庚醫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董事長,五十四年次的她,默默跟在三娘身旁,二十多年來,從興建嘉義、雲林到廈門長庚醫院等,都有她參與的身影。

王瑞慧十分低調,很少曝光,直到去年長庚醫院選出新董座,她在董事會後短暫現身五分鐘,除微笑應對外,還強調:「父親(王永慶)與叔叔(王永在)創立長庚醫院,就是希望可為大家服務,醫院同仁也都很努力,希望未來可以更好。」她強調,醫院是「服務業」,希望未來醫院能做到不要有人抱怨,期待自己能做到一百分。

曾說醫院是服務業 期許沒人抱怨

王瑞慧沒想到的是,患者還沒抱怨,員工先爆離職潮。讓近年來台塑集團積極推動「林口樂活圈」、「宜蘭樂活圈」想扭轉形象的效果大打折扣,長庚內鬥風暴蓋過集團對公益的努力。

集團高層透露,王瑞慧對長庚醫院的感情很深,為人處事重視細節,出發點應是想讓長庚更好,但接下長庚棒子不到一年,就面對風暴級考驗,後續如何處理協調,甚至善後,考驗著她的智慧。

台塑2大金庫 長庚擁2800億股權

台塑集團有兩大金庫,讓王家牢牢掌控經營權,一個是長庚醫院,另一是百慕達四大信託基金,其中長庚擁有台塑、台化、南亞及台塑化等四寶股票市值達兩千八百億元,四個海外信託基金則握有台塑、南亞、台化等三寶股權,市值也超過兩千億元。

長庚醫院是台塑、南亞及台化的第一大股東,台塑化的第四大股,每年領到的股息超過百億元;王永慶生前設在百慕達的四大海外信託基金持有台塑、南亞、台化股權,持股比重分別達十六.五%、十一%、十九.四%,市值也超過兩千億元。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因免稅身分,長期以來被質疑是財團小金庫,財政部的「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針對免稅團體用於創設目的相關活動支出,占基金每年孳息比率,從早年的八十%一路降到六十%,「創設目的」活動支出範圍也不斷擴大。

財政部委外研究,認為醫療財團法人濫用免稅團體身分有必要檢討;大法官釋字第七○三號解釋也認為,相關免稅規定之操作易影響租稅公平與競爭中立,建議財政部予以檢討。

李石增爆挪用院內經費、流向不明 急診前主管怒控抹黑

長庚醫院前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昨指控,兩名前急診主管陳日昌、邱德發挪用院內經費、發票流向不明,在董事長王瑞慧堅持下,將兩人免職;遭指控的陳日昌、邱德發昨天受訪時氣憤地說:「他才是在抹黑人!」陳日昌說,李石增提不出證據就是誹謗,考慮提告。

陳日昌︰提不出證據 擬提告

長庚醫院前急診部部長陳日昌等人上月遭長庚免職,進而爆發集體離職潮,外界矛頭指向李石增,認為是人事鬥爭,但李石增昨天指出,這是因為院內款項移到兩人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且發票有不正確流向。

不過,長庚醫院行政中心特助蘇輝成昨日強調,該基金會非屬長庚醫院體系,長庚無權調查也無從了解。

陳日昌昨日表示,李石增指稱他挪用公款的說法子虛烏有。他強調,這個基金會在衛福部登錄有案、須受監督,經費都是由院內醫師們每月捐贈一千多元,用於做公益、頒發獎學金等,絕不可能挪為私用。

陳日昌氣憤地說,李石增沒提出證據,根本就是抹黑,「連帳本都沒看過,怎敢說帳目不清?」邱德發昨天也說,他不代表基金會做說明,但他知道陳日昌昨天的說法,他和陳的意見「完全一模一樣」。

(自由時報)
--
李石增:王董自保犧牲我 王瑞慧:授權李主委決策

長庚風暴延燒,前決策主委李石增昨上午打破沉默,直指此事導火線由長庚董事長王瑞慧點燃,沒想到「王瑞慧為求自保,竟然犧牲本人」,他成代罪羔羊;王瑞慧下午反擊,強調醫療決策授權主委,至於是否請辭,她強調請辭解決不了事情,她會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

長庚日前宣布免職兩位急診主管、加上急診縮編,引發數十名醫師集體離職。長庚院方緊急滅火,七月三日宣布李石增請辭決策委員會主委,同時離開醫院。李石增昨天偕同律師,以「真相不容被抹黑」的聲明內容,強調自己依院方規定行事,卻無預警「被辭職」。

長庚醫院隨後也舉行記者會,王瑞慧於事件爆發後首次面對媒體。王瑞慧說:「絕無指示李石增處分醫師的情形」,強調從一九九六年起長庚成立決策委員會,有關醫療全權授權主委。

長庚特別助理蘇輝成說,免職李石增,主要是他無法在第一時間安撫急診離職風波,同時出示李的辭職單。但李石增晚間回應,此離職單遭院方移花接木,並出示申請離職單,原因直接寫上「無言」二字。

對於急診風暴重創長庚形象,王瑞慧說,她必須為此付出很大責任,但不會請辭董事長。「行政人員不了解醫療需求」,她不夠了解醫療作業形態及文化,以致溝通不良,這是她必須面對的問題。

王瑞慧再三表達歉意,也談到父親王永慶創辦長庚的初衷,對自己未能妥善處理這次事件,深感抱歉。她說,「個人會深刻反省,多傾聽基層人員的聲音」,深入了解醫療需求。

李石增說,年度調查發現急診醫師人力安排長期勞逸不均,並發現時任急診醫學部的主管涉嫌將系務基金捐款挪移至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要求出具帳目細項卻被拒絕。他依規將此事送交相關單位審查,行政中心要求他遵照王瑞慧指示盡快處理,沒想到引發急診醫師戰火,王瑞慧見事態嚴重,為求自保犧牲他。

不過,蘇輝成說,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屬私人所有,每位主治醫師每月從薪水中提撥一千元於基金會中作為善款,「醫院不可能去查」。

20名急診醫師如果留不住 林口長庚恐被降級

林口長庚急診醫療團隊不滿院方免職主管、縮編床位,高達卅位醫師提出離職單,經過一周慰留,林口長庚急診部長黃集仁表示,已有十位同意留任,其餘廿位持續溝通說明中。林口長庚八月將面臨醫院評鑑,若急診專科醫師人數不足,恐被降級,不再是醫學中心,長庚院方昨再度強調:「不會讓這件事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發言人黃璟隆表示,急診醫師不滿院方作法,在無奈與不捨下提出辭呈,但多數急診醫師對長庚有濃厚感情,雖部分醫師已與他院簽下合約,院方也提出離職後仍可接續年資的條件,但不希望醫師破壞信譽與他院毀約,目前爭取到十位急診醫師留任。

但黃璟隆也指出,多數醫師預定離職時間是在月底或八月底,加上今年也會有一批新的主治醫師晉升,評鑑降級一事應該不會發生。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目前規定林口長庚至少應有四十五名專任醫師,其中半數須是急診專科醫師,亦即需要廿三名為急診專科醫師。石崇良說,衛福部已要求長庚擬定急診人力規畫,確保各分院急診服務維持原有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水準;七月初也請地方衛生局密切關注長庚各分院人力異動情形,必要時隨時訪查。

醫院追盈餘 醫療唱哀歌

長庚急診風暴高潮迭起,有如八點檔連續劇,原主委李石增與董事長王瑞慧之前合作無間,現在卻針鋒相對,互揭瘡疤,外界看得霧煞煞。

但長庚宮廷大亂鬥,絕不能只視為八卦、醫界爭議,結局攸關台灣醫療何去何從,在財團法人醫院體系中,管理階層權力真能凌駕於醫療專業之上,甚至輕視醫療專業?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草創長庚體系之初,念茲在茲,提醒院方務必照顧甘苦人,每年自行吸收卅億元。如今長庚體系擁有八大分院,已成國內醫療體系巨人,健保總額平均支出每四元,就有一元進入長庚口袋。

長庚營運績效早已是財團醫院模範生,卻為求更大盈餘,自廢武功、自願降級,上月決議將嘉義與基隆長庚從重度急救責任醫院降至中度,縮編急診,大刀還砍向林口長庚急診,終於引爆基層怒火。

王瑞慧昨天首度坦承犯錯,「行政人員不了解醫療需求」,還當眾念起父親創立長庚的初衷,但長庚形象已受重創,外界不免認為這是她展開董事長保衛戰的緩兵之計,這戲如何演下去,大家都在看。

長庚急診風暴以及健保署發現醫學中心「輕症改登重症」事件,背後原因一致,就是醫療院所營利導向,「向錢看」的企業文化套用在醫療機構,無異吹起台灣醫療的哀歌序曲,宛如醫界土石流,醫療專業蕩然無存,屆時國人只能自求多福。

醫改團體:醫院董事會納公益監察人

林口長庚風波猶如連續劇,長庚前決策主委李石增昨指控董事長王瑞慧為自保而犧牲他;王瑞慧公開回擊,強調院內事務決策尊重醫療專業,全權授權。長庚風暴紛擾不休,醫界呼籲衛福部出手管理;醫改團體則認為,修改醫療法刻不容緩,醫院董事會應設公益監察人、員工代表,確保員工權益與醫療品質。

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認為,長庚事件中,部分醫師看診到半途無預警遭刪帳號、不能調閱病人資料,不僅影響醫師工作權,影響病人就醫權,甚至生命安全,衛福部應立即介入調查,改善該院管理制度。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已要求長庚提出檢討報告,衛福部收到報告後,將視情況採取措施。

對於醫改團體籲修改醫療法,包括醫院董事會應設公益監察人、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基層員工董事、稅後盈餘應優先提升員工薪資與補充短缺人力等。石崇良表示,行政院版「醫療法」修正草案已完成逐條審查,目前交付黨團協商,修法重點有三,一是健全董事會治理,醫院董事會應設立公益監察人;二是董事會成員應包括社會公正人士、員工席至少要有一名;三是董事長連選得連任一次,避免「萬年董事長」。下會期將續推動二、三讀。

王明鉅質疑,醫院管理涉及醫師工作及病人健康,王瑞慧將院內事務授權決策委員會,出事後責任由該單位承擔,決策委員會儼然成為白手套?石崇良說,長庚醫院董事會章程明列決策委員會,本次事件究竟是內部管理出現狀況,或人謀不臧,衛福部要看到長庚檢討報告,才能就情況處理。

衛福部打算八月至長庚進行實地訪查,醫改會認為應早發動。石崇良說,醫事司經由醫院班表掌握人力情況,目前無異常,若現在前往稽查,也不能夠看出人力變化,因此仍持續監測,下月再啟動實地訪查。

急診部確定20人要走 長庚醫院恐被迫降級

林口長庚急診醫療團隊,不滿院方縮編床位,長庚院方日前證實有30人提出離職單,經過1周的慰留,林口長庚急診部長黃集仁表示,有20人確定要離職,10人留下,面對8月的醫院評鑑,長庚醫院恐怕會因為急診醫師牌照不足,被迫降級,對此,長庚回應「不會讓這件事發生,將持續慰留」。

長庚醫院發言人黃璟隆表示,急診醫師因不滿院方作法,在無奈與不捨之下提出辭呈,但多數的急診醫師都是對長庚有濃厚的感情,部分急診醫師在風暴發生後急著離開長庚,已經與他院簽下合約,院方雖然提出離職後仍可接續年資的條件,但不希望醫師破壞信譽與他院毀約,因此在多日的努力下,爭取到10位急診醫師留任。

不過,多數的醫師離職時間是在今年7月底或是8月底,加上今年也會有一批主治醫師晉升,黃璟隆認為,評鑑降級一事應該不會發生。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已依醫療法26條,要求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對於此次事件提出說明和檢討報告,並應擬定急診人力規劃確保各分院的急診服務維持原有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水準不受影響。

另,自7月初也已經請地方衛生局密切關注其各分院人力異動情形,必要時可隨時啟動實地訪查,確保民眾就醫權益。

(聯合報)
--
長庚風暴延燒 王瑞慧認錯

長庚急診集體請辭風暴風波演變為高層互槓,前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指控董事長王瑞慧為求自保反過來對他開鍘,讓他成為「代罪罪羊」。王瑞慧昨天下午也親自出面反擊,認為李石增就該負責,但也首度對外認錯,強調她不會辭去董座職位,會勇於承擔繼續打拚。

長庚自6月下旬引爆急診醫師離職潮後,王瑞慧昨(14)日首度親上火線說明。外傳「台塑三娘」李寶珠對三女王瑞慧處理此次風暴頗有微詞,已傷害到長庚40多年來專業形象,不排除由善於溝通的二女王瑞瑜接棒。

昨天王瑞慧親上火線,對外坦然承認自己過錯,包括忽視內、外科、急診等不同科別的特性,強調急診仍有改善空間。但她也表示辭職不能解決問題,歷經這次風暴後,長庚院內醫師比以前更團結,當前重點為持續反省改善,挽救長庚受損形象,而不是懦弱地選擇辭職,不去面對自己的過錯。

外界解讀,王瑞慧放下身段公開認錯,不過長庚董座地位仍未動搖,家族也期待她能好好做後續處理,順利通過8月衛福部的評鑑考驗,避免林口長庚由醫學中心降級為「全台最大的地區醫院」。

對於外界關切的離職潮問題,長庚說明,原本提出辭呈的急診醫師有30名,經王瑞慧和院方高層溝通後,已有10名醫師打消辭意,另20名醫師仍會持續溝通。

針對李石增指控,將陳日昌、邱德發等二名急診部主管免職,成為引爆離職潮的導火線,都是受王瑞慧指示,卻讓他成代罪羔羊。對此,王瑞慧澄清,儘管身為董事長,但院方的醫療事務,基於對專業的尊重,向來都授權由決策會主委統籌,她也不例外,李石增指控可說子虛烏有。

至於為何對李石增開鍘,長庚表示,主要是李石增6月9日召開體系急診醫學科作業檢討會議,會中他親自具體裁示基隆、嘉義院區改以中度級評鑑標準設置醫師人力,已和院方堅持應維持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理念不符,並引發急診醫師反彈,加上事後也無力平息風波,因此拔除其決策委員會主委職務。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7/15/2/3757544.jpg&x=0&y=0&sw=0&sh=0&sl=W&fw=500&exp=3600

長庚能否挺過危機 尚待驗證

長庚董事長王瑞慧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三房李寶珠的三女,管理作風強勢,外界認為歷經此次風暴後,王瑞慧開始懂得放低姿態,但是否挺過危機有待檢證。

王瑞慧原先在台塑總管理處任職,1996年就進入長庚總管理處工作,為王家二代中最早進入長庚體系,後來轉赴台化工作,直到王永慶欽點轉回長庚,嘉義、雲林、廈門長庚醫院興建都是王瑞慧的戰績,在長庚歷練20年後,去年接任董座。

王瑞慧向來重視細節,處事一絲不笱,有乃父之風,去年接掌董座後,也強調「細節管理」,就有離職醫師觀察,王瑞慧可說是最了解長庚的王家人,但個性耿直的她和前任董事長、她母親李寶珠相較,相對缺少處事圓融、多元看事的優點,才會引爆這麼大的風暴。

危機處理這段期間,王瑞慧除不斷和基層醫師懇談、聆聽外,在昨日記者會中,也坦然承認自己過錯。這次風暴也突顯溝通不夠問題,不夠了解急診作業情況和文化,導致引發很多誤解;另外,在行政上也忽略真正的醫療需求,未來將和醫生做更深度的合作尋求改善。

(經濟日報)
--
李石增爆被辭職

長庚風暴燒不停!上月底長庚醫院爆急診醫師集體請辭,撼動社會,長庚董事長王瑞慧速鍘決策主委李石增止血。李石增對於外界對他的指控,日前一度在臉書發表「不自殺宣言」,昨天首度現身澄清自己是「被辭職」,並強調是遵照董事長王瑞慧的指示辦事,卻又被當成代罪羔羊,拔除主委和醫師職務,「深表遺憾和不平」。

李石增昨日火力全開,面對外界指他「大搞人事鬥爭」表示,整起事件的導火線,始於今年度跨院區調查,發現急診醫師人力勞逸不均,有人月工時190小時、有人60小時,且在平常時間安排大量人力,最忙的大夜班卻人手不足。

遵照指示辦事 竟成代罪羔羊

李石增進一步指出,2名前主急診主管陳日昌及邱德發,涉嫌在擔任急診醫學部主任時,將急診系務基金捐款至自己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且有不正確的發票流向,院方要求2人出示帳目細項,卻遭到拒絕。

李石增表示,他起初僅想優先改善急診,包括減少留觀和急診人次,但王瑞慧堅持要求盡速免職陳、邱二人,才召集跨院區人事評議委員會決議懲處,未料在引起急診醫師反彈後,自己卻成代罪羔羊。

李石增說,上任後發現急診護理人員過年僅有2天假,所以決定透過縮減病床、避免人力閒置,讓他們過年能休到逾4天,面對虧錢的科別,只會就不足處去幫忙,「絕不會為了醫院營利而踐踏急診專業、犧牲同仁權益」。

離職單移花接木 免職逼退

針對王瑞慧董事長親上火線說明,李石增昨晚間再度發出聲明,他從頭到尾都無辭去醫師職的意思,長庚醫院竟然以移花接木的離職申請單辦理免職、逼退他。

另管理階層及人事單位在調查時發現,為何各別醫師交醫院的科費,竟可收到私人基金會之捐款憑證?還有部分醫師向「急診學術交流基金」申請論文修繕費用個人總額高達新台幣200萬,其中是否涉及不法的行為,這些陳述都經過部門調查過,並無涉及誹謗妨害名譽的情事。

反目互控 長庚風暴延燒 王瑞慧駁純虛構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師爆發離職潮,前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自爆「被辭職」,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接任董座以來,首度面對媒體,親上火線駁斥「純屬虛構」,並強調7月3日李由祕書向醫院遞出辭呈,隔天行政程序簽核完成,李就已經不再是長庚員工。

王瑞慧說,醫療向來全權授權主委統籌,董事會也尊重主委決議,絕無李所述要求處分醫師,並強調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是完全獨立自主的醫療法人,一切均依據政府相關法規獨立運作;她更鄭重聲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家族台塑企業互為獨立法人,所有長庚醫療體系的重要決策都由董事會研擬,跟台塑企業沒有關係。

李請辭 已不再是長庚員工

面對連日紛擾,王瑞慧也深感抱歉、自己要負很大責任,但她說:「我不認為請辭可以解決問題!」反省跟改善才是最大重點,絕非懦弱辭職,逃避不去面對過錯。

她表示,這次經驗學到很多,尤其行政人員不了解醫療需求,大家來自不同科系,內外科和急診的特性都不同,這次問題就是溝通不良、了解不夠,導致誤解和誤會,今起要跟醫師密切合作、深入改善。

長庚醫院特助蘇輝成也說,董事長上周起已到各院區傾聽基層聲音,並邀請各專科座談。蘇輝成在會中也一度「秒亮」一張紙,稱是「李石增的離職申請書」,強調院方「不敢空口說白話」但不方便提供。

強調院方不空口說白話

蘇輝成解釋,董事長6月30致電給李免除主委行政職,當時醫師員工身分還在,李隔天7月1日傳簡訊跟各主管道謝,2日在內部留言板「道別」,3日即由祕書代為提出離職單,4日核簽後正式生效,不是員工的李即不能再於長庚內執業,直指李無法第一時間安撫急診離職風波,是被免去主委職務的最大原因。

長庚表示,目前急診室共有30位遞出離職單,院方逐位溝通了解離職原因並懇切慰留,其中10位已願意留任,其他20位還在持續溝通;有醫師表達希望先休息,院方也體諒他們,將待心情平復後再返回工作崗位。

反目互控 長庚風暴延燒》粗暴惡鬥 置病患權益於何地

長庚急診風波,先是高層粗暴免職急診醫師主管,引發急診醫師離職潮,之後又是粗暴免了決策主委,長庚高層似未自前一波的事件學到教訓,仍是粗暴以對,這樣的管理核心卻掌控全國最大的醫療體系,令人捏把冷汗,財團法人醫院是公共財,但民眾只看到私家的粗暴內鬥,置病患權益於何地,白色巨塔蒙羞。

過去醫院內部向來是茶壺中的風暴,長庚急診事件卻十足赤裸在全民眼前上演,各方透過網路社群不斷放話,有如一齣齣連續劇,充滿張力。

管理階層改革醫院,各有考量及盤算,整頓不是不能動,說穿了,就是手法太粗暴,結果兩敗俱傷。

但在第一波事件之後,長庚高層依然沒學到教訓,只想斷尾求生,又粗暴的拔了前主委,一向以管理見長的長庚醫院,讓外界見識到完全沒有處理危機的能力,也暴露出高層管理的毫無章法與急躁。

長庚醫療體系跨足台灣南、北,某前任主委更自豪長庚病歷有700多萬分,等於台灣每3人有一人在長庚看過病,健保每10元就有一元流入長庚醫療體系,足見長庚對台灣的醫療影響,也因此這次的長庚風波,外界無法以長庚自家事等閒視之。

財團法人醫院是公共財,享有免營利事業所得稅,更揹負民眾的醫療健康與社會責任,但顯然長庚高層沒有這樣的認知,把醫院當成一般企業經營;長期以來,財團法人醫院都是董事會說了就算,唯董事長馬首是瞻。

但是目前的醫療法,除非醫療財團法人的董事違反法令或章程,有損害該法人或其設立機構的利益或致其不能正常營運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其他董事或利害關係人的聲請或依職權,命令該董事暫停行使職權或解任。

不過,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損害設立機構的利益,卻沒有標準,自由心證,醫療法很難使得上力。

任何法律都是最低的標準要求,醫院的存在價值不是只有建立在醫療法之上,此次風波重創長庚的醫療專業形象,也影響醫護人員的向心力,這也是為何原來30位急診醫師提辭呈,最後仍有20位決定要離開,長庚急診下滑已是警訊,長庚高層若仍依然故我,內部質變的挑戰才要開始。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15/clipping/656/b08a00_t_03_02.jpg

20醫仍出走 急診量少一成

林口長庚醫院自6月底爆發急診醫師集體請辭後,根據健保署統計,林口長庚急診人數掉了近一成,院方亦證實,目前尚有20位急診醫師仍未撤回辭呈,急診人力仍有隱憂,但不會讓降級事件發生;衛福部則指出,已要求長庚下周提整件事及急診人力報告,月底前要有下個月的急診班表,必要時將發動實地訪查,確保民眾就醫權益。

林口長庚內鬥,也影響到了民眾到林口長庚急診的意願,根據健保署統計,林口長庚在爆發急診事件前一周急診量為3588人,事件發生當周即降為3402人,上周更降至3289人,一周少了300人、將近一成。

長庚醫院發言人、副院長黃璟隆表示,原有30位急診醫師提辭呈,經董事長及新任執行長慰留後,已爭取10位急診醫師留任,但仍有20位急診醫師尚未打消辭呈念頭。

至於急診人力方面,八月將有一批急診主治醫師晉升,補足人力應沒有問題,不會讓降級的事情發生。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已經依據醫療法26條,要求長庚醫院對於本次事件提出說明及檢討報告,並擬定急診人力規劃,確保各分院的急診服務維持原有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水準不受影響。

另,衛福部自本月初請地方衛生局密切關注長庚各分院人力異動情形。雲林麥寮長庚因急診主任離職、支援急診專科醫師調離,7月起沒有急診專科醫師,目前由內、外科醫師代為值班,肝膽腸胃科醫師江明師指出,院方請其他長庚醫院的急診醫師支援,相信麥寮長庚的急診服務不會有問題。

「帳冊不清子虛烏有」陳日昌喊告

長庚風暴未歇,遭開除前決策主委李石增指出,該事件導火線,起於急診部的勞逸不均,以及2名前主管涉嫌將急診系務基金,捐款至自己擔任董事的基金會。遭點名的長庚急診部前部長陳日昌痛批,指控根本是「子虛烏有」,若長庚也提不出證據,將對李的「公然誹謗」行為提告。

陳日昌表示,成立於2000年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受到衛福部監督,每年都要提報財報,經費來源是每名急診主治醫師、每月自願捐出1000元,作為公益、研究獎助金、購買相關醫療書籍等用途;「基金會為法人組織,帳冊自然不能隨意給外人看,否則將涉及背信原則」,因此拒絕李石增「出具帳目細項」的要求。

陳日昌更質疑,李既未看過帳冊,何來「帳冊不清」、「發票不明」之說,指控根本是子虛烏有、邏輯不通,且又拿不出證據,還推託「資料和證據都在長庚醫院內」,若長庚未拿出可佐證的證據,他們將對李「公然誹謗」提出告訴。

至於李石增指院方在今年1月和3月,接連接獲廠商投訴,骨科在望年會收受獎品,經行政中心調查,發現確實帳目有問題,骨科部前部長陳文哲因而遭開除;陳文哲痛批,根本是李在搞白色恐怖,院方竟以他「16年前當過骨科部部長」為由,要他負連帶責任,其實是李想將骨科部的脊椎科,併入自己專長的神經外科,藉機挪開他這擋路石。

(中國時報)

社會

解嚴今滿30周年 開啟台灣民主大門

改革之路揭密
「我知道台灣民間對我們父子(指蔣介石)很不諒解,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人民懷念我?」台北教育大學榮譽教授李筱峰接受《蘋果》專訪時透露第一手資料說,1985年他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圖書館碰到監委陶百川,陶轉述總統蔣經國的問話,當時陶答「趕快解除戒嚴,力行民主憲政」。2年後,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解除長達38年又56天的戒嚴,開啟台灣民主改革大門。

今天是解嚴30周年,李筱峰說,1985年陶百川要去美國看女兒,向蔣辭行,當時蔣跟他聊天時問要怎麼做才會讓台灣人民懷念?陶勸蔣解除戒嚴,蔣接著說,「沒錯,但是台灣的政治遲早是台灣人的,他們(指黨外運動人士)何必那麼急呢?」
蔣經國所指的便是黨外推動的組黨風潮。時任台灣省議員的游錫堃在1986年擔任黨外後援會召集人,也是組黨10人小組成員。他說,當時組黨聲音大,卻沒有人提方案,有人認為等1987年中央民代選舉後再組黨。游認為,選前組黨,國民黨若抓人,大家會前仆後繼,「如果國民黨不抓人,等於就是承認。」

民進黨創立成契機
為了組黨會議,游錫堃請人借場地,之前首選不是圓山飯店,但因黨外要集會,沒人要借,最後他請人試圓山飯店,沒想到竟有場地。不過當時是以牙醫師公會名義租借。
游錫堃表示,9月27日下午,黨外後援會開預備會議,他宣布「準備好了,明天就要組黨」,現場10幾人有點驚訝,但都很興奮;不過創黨大老康寧祥回憶,928當天本來是新黨發起人會議,沒說一定要組黨,有點且戰且走,但討論新黨名稱時,朱高正卻來個石破天驚的動議,「立即宣布成立新黨」。朱認為,如果不組黨,隔天這股氣就散了。「歷史上大事件發生,從來都是偶然。」康寧祥如此說。
游錫堃是組黨首謀,「我心裡已有最壞打算,就是被抓!」他先把太太小孩接到台北省議會會館,「我看到美麗島事件姚嘉文與張俊宏被抓時,家人都不知道,我希望被抓時讓家人知道,當面講幾句話安慰他們。」游談起這段歷史,情緒仍激動。

蔣經國:潮流在變
至於蔣經國事先知不知情?康寧祥說,美麗島事件後大家口風很緊,所以蔣不知情。當年以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兼蔣經國祕書的宋楚瑜說,國安局有情資,但不確定是否組黨。928當天下午5時,國安局局長宋心濂請示要不要抓人,他那時在七海官邸,蔣開口第一句話就說:「抓人不能解決問題。」
李筱峰說,組黨後一周國民黨開中常會,有中常委詢問,「所謂黨外人士成立民主進步黨,應如何處置?」蔣經國說:「世事在變,局勢在變、潮流在變。」隔天這段談話上頭版,李筱峰感覺,「這些人過關了!」

助李登輝推動改革
宋楚瑜回憶,蔣經國將中常會講稿給他看,其中「世事在變,局勢在變、潮流在變」,原還有「敵人也在變」,他建議刪掉這句,因「不能說敵人也在變,我們才要變。」
宣布解嚴時,《紐約時報》形容「蔣經國終於為封閉30多年的台灣開了一扇窗。」李筱峰說,蔣來不及開第二扇窗就過世;但若無這扇窗,繼任的李登輝恐難推動改革。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15/LN10/LN10_006.jpg

報禁沒了 網路來了 媒體生存更嚴峻

台灣解嚴後,隔年報禁也解除,進入台灣媒體黃金時代,但30年來台灣媒體劇變,如今網路崛起,全面擠壓傳統媒體生存空間。傳播學者表示,報禁解除後,言論自由雖進步,但過去報禁時代是要對抗政府,現商業控制力道卻不遑多讓,媒體如何堅持把關角色是未來重要課題。

社群平台資訊爆炸
戒嚴時期禁止新報紙登記發行,也限制報紙發行張數僅限3張。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表示,報禁解除後,媒體數量和競爭暴增,隨後廣電媒體也加入戰局,在搶新聞、搶收視率壓力下,確實出現不少亂象,但這也象徵高度自由開放下的活力,展現台灣多元民意,代表言論不再受到當權者管控。
胡元輝觀察,現在媒體最大挑戰是科技不斷進步,改變人和人溝通方式,尤其近10年手機和臉書等社群平台興起,讓傳統媒體不再主導輿論,很多資訊流通根本不需媒體擔任中介角色,但媒體仍有守門價值,如何讓兩者協作產生新活力,挑戰媒體經營者智慧。

「勿關注瑣碎話題」
自辦「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獨立媒體的傳播學者管中祥說,報禁解除不代表試圖影響新聞的力量減弱,只是過去對抗政府,現則要對抗廣告主買新聞、威脅抽廣告等壓力,加上近年各大媒體把力氣轉向衝高網路點閱率後,又讓很多破碎化的即時新聞、廢文充斥版面,造成深度調查報導不復見,作為第四權監督政府的能力已大為減弱。
但管中祥認為,包含報紙等主流媒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畢竟各大社群媒體、網路討論的仍是媒體報導出來的訊息,不過若主流媒體只關注瑣碎話題,只是削弱自身影響力,未來要生存會更困難。

戒嚴─台灣人最好的時刻/吳乃德(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民主動力
近40年的戒嚴,政治令人恐怖,人與人互不信任,政治權力宰制教育,也指定我們閱讀的書籍,干預我們唱的歌曲。那是一個令人厭惡的時代。然而如今看來,那似乎也是台灣人最好的時刻,尤其是最後那10年。

民眾熱烈出錢出力
最後那10年,台灣人開始公開訴說共同的夢想。在寒冬的夜晚,老人與青年、富人和窮人、來自社會不同角落的人聚集在龍山寺,在雨中聆聽政治反對者編織未來的夢想。最後那10年,台灣人有清楚的目標:可以不必對政治權勢屈膝,可以自由說話、自由想像未來;人的精神內涵可以免於獨裁政權的型塑。
可是夢想和努力在極短的時間挫敗,所有集結在《美麗島雜誌》主張民主的人全部被逮捕。宰制台灣多年的蔣經國,或許認為他可以複製在蘇聯目睹的史達林審判秀,容許媒體全面報導對民主運動者的軍法審判。雖然面對死刑的威脅,所有被告都沒有依據檢察官和情治人員安排的劇本演出,沒有人在法庭上求饒。
「民主自由是人類有史最佳的生活方式,所以民主自由成為我追求的目標。」「我相信民主運動的推展,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民主運動的領導人在軍事法庭上這樣說。雜誌社高雄分處一位業務員,在普通法庭中說:「台灣是美麗島,我們生於此、長於此的寶島,我把我的心獻給美麗島,以及島上1700萬人民。」

長久被查禁的普世價值和人文理念,經由媒體穿透恐怖氣氛觸動眾人的心靈。一般人可以貢獻的畢竟非常有限。然而這些有限的行動,卻顯示了台灣人對價值的共同追求。一位生意人每星期從台北開車到高雄鄉下,到他不認識的被告家裡,送5000元給被告的父母。當許多民主運動者的家屬和辯護律師參與選舉,民眾熱烈地捐錢。南部一場政見會通常可以募得5、60萬元;10場晚會總共可以募到6、700萬元。
特別值得緬懷的是遍布各地的運動志工。他們談吐或許不夠文雅、衣冠經常不整,可是卻在現實生活的折磨和壓力下,慷慨捐出時間和勞力。他們如今已經從台灣人的歷史記憶中全然消失。在民主呼聲被武力壓制之後,台灣民眾反而付出更強烈的支持。掌權者終於認知:暴力逮捕反對者只會創造更多反對者,壓制民主訴求只會讓人民更支持民主。民主妥協是威權政黨生存的唯一途徑。這是台灣快速民主化的重要動力之一。

對價值的熱情何在
捷克總統哈維爾說,他的國家的民主革命「顯現了蟄眠於社會中巨大的人道、道德及精神的潛力。」回顧那個戒嚴的時代,我們有相同的感受。
如今政治桎梏已經解除。我們面對更大的挑戰,也面對更強大的敵人。新生民族的安全、繁榮以及世人的尊敬,這些都是迫切的任務,也是艱難的工作。可是我們是否仍保有上一代對價值的熱情?我們是否延續著上一代的努力?
第二次大戰期間,當美國尚未參戰,納粹帝國已經佔據幾乎整個歐洲,英國勢單力孤在艱苦中奮鬥,邱吉爾首相鼓舞人民說,千年之後如果英國還存在,人們依然會說:「這是他們最好的時刻(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如果台灣民族能倖免於滅亡,後代的台灣人或許會說:戒嚴時期是台灣人最好的時刻。

(蘋果日報)
--
贊助拍片 台達電鄭崇華慟「找嘸另個齊導」

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告別式昨舉行,長期支持齊導拍攝《看見台灣》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對齊疼愛有加,每次碰到齊就會問他:「拍攝會不會危險?」齊總是回他:「我會很小心。」在齊不幸逝世後,雖台達電表達將持續支持拍攝,但鄭崇華嘆:「台灣找不到另一個齊柏林。」

鄭崇華昨也出席了齊柏林告別式,他與齊結識7年,當初在台達電員工引薦下,鄭透過齊的作品認識他,當時鄭就認為,齊的取景不論是角度、色彩與美感都很好,不同於一般人的拍攝,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他累積了20多年經驗,飛行超過上千小時換來的。

能喚起環保意識
當齊柏林準備辭去公職,全心投入《看見台灣》拍攝時,鄭崇華相當擔憂,擔心贊助反而害了他,直到確定齊柏林已離職,且抵押了房子準備拍攝紀錄片,鄭立刻決定支持《看見台灣》拍攝計劃,這也是齊柏林找到的第1筆贊助。
紀錄片完成後,鄭崇華在公益首映會上說:「《看見台灣》片子出來以後,能讓有些對這方面沒有注意的人,會有一種感受,之後他會更去注意環保,讓子孫有美麗的居住環境。」

鼓勵8K影像處理
台達電指,2014年台達電安排齊柏林前進日本推廣《看見台灣》時,當時齊就在思考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希望能鼓勵更多人擁有國際觀,除環境議題之外,也希望能加入人文的關懷,在那時《看見台灣II》已悄悄在齊導心中萌芽。
當齊柏林構思成熟,向台達電提案要拍攝《看見台灣II》時,台達電透露,內容、格局讓人耳目一新,更計劃走出台灣,在日本、紐西蘭、馬來西亞、中國等地拍攝。台達電當時還鼓勵齊,能用比目前高畫質電視解析度還好的8K系統影像處理,並期許他能成為全球知名空拍導演。

各國取景挑戰多
台達電也透露,《看見台灣II》走出台灣拍攝會有挑戰,例如有些地方禁飛直升機,只能改用空拍機,但空拍機有時會有訊號死角;而有些地方拍攝後,會有相關人員要求交出影片等,這些在續集勘景時都曾發生,也都是要面臨的挑戰。

鄭崇華 82歲
●學歷:成功大學電機系
●家庭:已婚、育有2子
●經歷:
1971年成立台達電
2012年交棒
●特殊事蹟:投入綠建築10年,台達電產品多以環保、節能為主,因此鄭崇華有「環保傳教士」美名
●身家:約300億元

兒悼父 問蒼天「墜機是最好安排嗎」

導演齊柏林上月10日為《看見台灣II》勘景時墜機身亡,他的長子齊廷洹昨主持告別式,悲痛悼父:「我爸爸摔下來,燒成焦屍就是神最好的安排嗎?我爸爸沒有留下什麼給我,除了他的肚子他的鬍子之外,他留給我最好的東西就是兩件事,一個叫做仁義、一個叫做寬厚。」情溢乎辭,令人動容。

周美青哽咽弔唁
昨告別式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周美青夫婦,名攝影師李屏賓、導演沈可尚、文學大師張大春等到場弔唁。因馬英九夫婦與齊家是舊識,《看見台灣II》記者會時,周美青也應邀出席,昨告別式現場,周與齊柏林遺孀擁抱了20幾秒,場面哀戚,離去時周眼眶泛紅。
李屏賓感嘆說:「齊柏林為國家、為台灣做了很多事,大家都會記住他。」至於續集,他說:「每個人拍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他是無可取代的。」
告別式會場選用齊柏林意氣風發照片搭配台灣山脈。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音樂會明天舉行
導演吳念真一早到場參與家祭,離去前強忍哀痛說:「我們活著的人可能就繼續愛護這個島嶼吧。除了這個地方,我們也沒有地方可去。」是否會為續集獻聲?他說,有人找就會答應。
告別式結束後,齊柏林遺體於第二殯儀館火化,並安葬於新北市金山的金寶山園區,下月17日另有進塔揭碑儀式,並在名人碑林區為他立碑;「永遠的齊柏林」紀念音樂會則訂於明下午3時30分在台北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

「一陣怪風墜機冒火」目擊者驚恐

齊柏林搭直升機勘景時,在花蓮縣豐濱鄉墜機罹難。《蘋果》訪問了第一時間目擊殘骸的靜浦村民黃正勝(60歲),他當時在家中屋頂搭設黑網防曬,突然一陣強風吹來,黑網差點被吹垮,沒多久就接獲親友告知:「有飛機墜落,冒黑煙了!」後來得知罹難者之一有齊柏林,都十分震驚。
《蘋果》日前使用空拍機,模擬齊導飛行的「最後一哩路」發現,墜機現場種植芒果,封鎖線至今未拆除,而墜機地點是秀姑巒溪沿岸山頭相對平坦、開闊的地方,凌天航空駕駛很有可能是「刻意挑選」此處迫降。

滅火後見3具焦屍
黃正勝告訴《蘋果》,當天豐濱鄉舉辦壘球比賽,農場工作人員也去參賽,比賽到一半因為強風中斷,隨後便發生墜機事故。而他後來直奔失事現場,發現飛機包在火球中,消防員滅火後找到3具焦屍。
靜浦村民陳綉花當時正協助清大教授曾晴賢在秀姑巒溪復育毛蟹,因齊柏林和曾教授是好友,她得知齊導不幸罹難後,受曾教授之託,趕到墜機現場,協助齊柏林家屬善後。她說當時的確有一陣強風,風大到能把未拆封的菸盒從桌上吹落,「真的很奇怪!」
而在齊柏林墜機前1小時,他原本與台東池上鄉法林寺住持釋常田約好見面,但齊導晚到半個小時,兩人未碰到面,釋常田也隨即出遊高雄,第一時間並不知齊導墜機。

最後現身台東寺廟
根據法林寺錄到齊柏林的最後身影,齊導搭乘的凌天航空直升機降落寺旁空地後,直接進入寺內正殿,虔誠跪拜祝禱,隨後添香油錢,齊導又再次跪拜,在寺內停留超過2分鐘才離開。

機身故障或天候肇事 調查需1年

導演齊柏林墜機,調查結果尚未出爐,花蓮地檢署指出,第一時間已排除直升機遭流籠等鋼索鉤住,也沒有空中爆炸,目擊者提及當時風速強勁,已調閱資料釐清是否有風切或氣流干擾,機械部分也正在鑑定中,目前尚無定論。
花蓮地檢署指出,因飛機摔毀損壞程度嚴重,第一時間抵達的搜救人員誤以為「有人摔出機外」,調查後確認齊柏林等3人都死於機艙內,齊跟助理屍體距離比較近,另一具被誤以為摔出機艙外的屍首,最後確認是機師張志光,身上還有燒灼的皮帶痕跡。
據目擊者說法,事故發生時有強風,懷疑直升機遭強風吹落,檢方表示,因墜機處是河谷地形,直升機在空中定點飛行時,最怕遇到風切及不穩定氣流,這些資料都有待彙整,才能進行判讀。另外,齊柏林家屬質疑機身故障,因機身損毀嚴重,還是要等原廠分析結果才能確認。

凌天:會配合調查
檢方指出,現場遺留的空拍攝影機及直升機發動機,已送回原廠進行資料判讀,調查方向是確認航跡圖路線,若能洗出空拍照片,才有辦法分析當時飛機的大致高度跟最後執行何種任務。飛安會目前仍未有進一步調查報告,最終報告最快可能也要等一年。
對於失事原因,凌天航空董事長特助李正貴說已配合調查,部分空拍影像也設法擷取,他說:「一切調查就以飛安會公布的為準。」

(蘋果日報)
--
女誆懷孕測真愛 嚇跑男友 怒po假胎兒照批負心 誹謗罪起訴

真愛測試吃癟!桃園一名女子想知道男友是否真心愛她,向男友謊稱「我懷孕了」,男友不僅無任何喜悅,還嚇得連夜搬家辭掉工作,躲回南部老家避不見面,女子氣炸到其親友臉書上痛斥男友沒擔當,「如果不是有了他的小孩,我不會抓狂!」還說生下孩子後要去認祖先,男友不堪其擾提告,檢方認為女子沒有懷孕,卻到處說男友始亂終棄,昨依加重誹謗罪起訴。

桃園地檢署調查,住在桃園的彭姓女子(35歲)曾有過一段婚姻,離婚後與劉姓男子(40歲)交往,為了測試男友是否真心愛她,去年8月在沒有懷孕情況下,向男友謊稱:「我懷了你的孩子!」未料男友嚇得辭掉工作、連夜搬回南部老家,自此失聯。

嗆帶孩子認祖先
彭女找不到男友,怒不可抑,從網路下載胎兒超音波和驗孕棒的照片傳給對方,甚至將照片轉po至男友的老闆、姊姊、妹妹和友人臉書上,嗆說:「如果不是有了他的小孩,我不會抓狂!」
甚至還請親友轉告「沒擔當的那個人,沒有臉面對,就不要隨便騙女人上床,生理期也硬要,實在讓人覺得可恥」,甚至揚言「等著我生下來,我會帶小孩去找你們家祖先!」

施壓親友逼出面
劉男不堪其擾提出告訴,他告知檢方,彭女和前夫糾纏不清,他早想分手,也懷疑彭女根本沒有懷孕,卻故意說謊,所以不想理她,沒想到她竟到親友臉書上不斷攻訐他,讓他在親友面前丟臉。
彭女向檢方坦承「確實沒有懷孕」,當初只想了解男友心意,才會捏造懷孕消息,沒想到男友態度冷淡,甚至斷了聯繫,才會從網路下載驗孕棒和胎兒超音波的照片,向其親友施壓,逼男友出面講清楚。

「觀察取代欺騙」
桃園地檢署偵辦後,認為彭女並未懷有劉男的胎兒,卻在劉的親朋好友臉書上編造已懷孕等不實訊息,還指控對方始亂終棄、詆毀對方,昨依涉犯加重誹謗罪起訴,最重可處1年有期徒刑。
針對彭女用懷孕測試愛情,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淑慧表示,驗證真心的方法有很多種,「不用騙來騙去!」
張淑慧建議,在交往的過程中觀察對方能否融入自己的生活?是否願意介紹親友給自己認識?承諾的事是否合理又能否做到?
張說,雙方相處時可討論未來計劃,如果對方啞口無言或逃避不談,顯示對方只想階段性交往,還不想定下來,強逼只會傷害彼此關係。當兩人面對共同難題(如結婚、懷孕),雙方能否共同面對?如果對方遇事就退縮,就要考慮是否還要交往下去。

分手誹謗挨告案例
2014/01/20
新竹宋姓男子與女友分手後冒用對方名義,在酒店打卡並於臉書po文「在美國那段時間都當美國性奴隸」,遭判刑4個月
2013/05/02
高雄張姓教授寄黑函給前女友的同事,指她因升等遭拒,「決定跟另一個貴校的傢伙睡覺」,被判拘役70天
2012/05/09
新北張姓男子在臉書暗諷前女友「最少被4、50個人用過」,挖苦新男友「改開連結車或火車來載」,遭檢方起訴
2012/03/05
新竹高姓男子在女友住家旁張貼「尋找愛妻」公告,公布其照片,還載明身體特徵,遭送辦

(蘋果日報)
--
MOD復播46頻道 後天加碼台數 突下架70萬訂戶罵翻 協商2周獲共識

中華電信MOD豪華套餐頻道無預警下架事件轉彎!中華電昨宣布,從今天起恢復播送先前下架的46個頻道,另從後天(17日)起增加台視新聞、台視財經等多個頻道。消基會昨說,目前最重要是推動頻道「單選單買」。有訂戶昨說,退訂的人太多才復頻止血,信心全失不再續訂。

台互分潤談不攏
中華電信MOD因推行新的頻道分潤制度,與頻道營運商台灣互動電視談不攏,遲遲無法簽約,致7月1日起豪華餐無預警下架46個頻道,損70多萬訂戶收視權益,經2周協商,昨達成共識,今起恢復播送台互、友量與中華超聯旗下所屬家庭套餐頻道。並從17日起增加台視新聞、台視財經、台視綜合、民視台灣台、11 sports、dreamworks等頻道。
中華電說,豪華餐將恢復台互44個、友量2個頻道,超值及優質套餐恢復中華超聯2個頻道。家庭豪華餐/優質餐/超值餐7月1~31日間,分別以145、90、80元優惠價計收,15~31日間不會因復頻增加費用。8月1日起是否恢復原價270、100、210元,將與頻道商研議。
中華電昨宣稱兩周來用戶不減反增,否認退訂太多恢復頻道。台互強調,為了訂戶收視權益已與中華電達成協議。

「優惠方案無感」
NCC昨要求,套餐種類、單頻內容及相關訂閱金額皆屬重要消費資訊,有任何變動,要有適當的告知時間,不可突襲消費者。並應提供消費者是否訂閱及內容種類的選擇權,不可強逼消費者接受,並提出適當補償方案。
MOD退訂戶高先生說,到門市退訂發現大批民眾都跑去退訂,應是退訂太大量才復頻止血,新優惠方案僅1個月,沒實質感受,擔心未來會再發生不想續訂。訂戶劉先生說,復頻還加碼頻道算有誠意,會續約看下去。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說,恢復原先減少的頻道且祭出優惠,對收視戶是好消息,但復頻不足以彌補中華電荒腔走板的處置,最重要是推動「單選單買」,讓民眾挑選自己喜歡的頻道。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15/LN12/LN12_002.jpg

(蘋果日報)
--
MOD消失的頻道 今天要回來了

消失的中華電信MOD「家庭豪華餐」回來了!台灣互動電視、友量娛樂科技、中華超聯多媒體昨聲明表示,為了收視者權益,與中華電信達成協議:「家庭豪華餐」、「家庭超值餐」、「家庭精選B餐」以及在「家庭優質餐」的四十八個頻道,將於今日恢復訊號。

家庭豪華餐17日起增到113個頻道

中華電信補充表示,「家庭豪華餐」自十七日起,增加台視新聞、民視台灣台等頻道,總頻道數增加到一一三個。七月一日推出的「家庭豪華餐」、「家庭超值餐」、「家庭優質餐」優惠價格(一四五、九十、八十元)到月底,八月一日起是否恢復原牌告優惠價(二七○、一百、二一○元),由各套餐頻道營運商決議。

分帳的加權比例 台互將持續協商

對於引起爭議的收視率分帳的加權比例,台互執行長嚴立行表示將持續協商,計畫三個月內有結果。至於價格,應該會恢復原牌告優惠價。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指出,消費者若要解約,不應收費。中華電信表示,七月底前家庭豪華、精選B、優質等餐客戶如未滿約期退訂,不收解約金。

(自由時報)
--
MOD豪華套餐 今復播44個頻道

MOD頻道異動風暴落幕!中華電信昨(14)日宣布,MOD將從今(15)日起恢復播送台灣互動、友量與中華超聯等三大頻道代理商旗下所屬頻道節目。

中華電在7月1日推出MOD新分潤機制,引起上述三大頻道代理商不滿而未簽附約,導致多達44個頻道節目在「豪華套餐」頻道組合裡「消失」。

中華電信表示,近日積極與台互、友量與中華超聯等三家營運商協商,13日已簽妥相關合約後,15日起MOD恢復播送台互等三家頻道代理商旗下所屬家庭套餐之頻道。換言之,此波「頻道異動風暴」也暫告落幕。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在發給內部員工的一封信表示,很多人質疑「董事長,他們把你罵得那麼慘,為什麼你輕易就答應讓他們回來?」對此,他解釋說,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台互等頻道商同意中華電信提出的分潤制度;第二,台互的頻道數量有助於MOD與其他業者的競爭;第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要「接管」MOD市場,他決定拋下糾葛,盡快重新出發。

鄭優強調,在與頻道商的協商過程當中,可以看出哪些公司是MOD的忠實夥伴,而又有哪些公司只顧私利,「他點滴在心頭」。

他說,這次風波之後,中華電信會繼續努力,今年仍然要挑戰200萬用戶目標。

(中國時報)
--
MOD頻道風暴落幕 44頻道恢復播出

MOD頻道異動風暴落幕!中華電信昨(14)日宣布,MOD將從今(15)日起恢復播送台灣互動、友量與中華超聯等三大頻道代理商旗下所屬頻道節目。

中華電在7月1日推出MOD新分潤機制,引起上述三大頻道代理商不滿而未簽附約,導致多達44個頻道節目在「豪華套餐」頻道組合裡「消失」。

中華電信表示,近日積極與台互、友量與中華超聯等三家營運商協商,13日已簽妥相關合約後,15日起MOD恢復播送台互等三家頻道代理商旗下所屬家庭套餐之頻道。換言之,此波「頻道異動風暴」也暫告落幕。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在發給內部員工的一封信表示,很多人質疑「董事長,他們把你罵得那麼慘,為什麼你輕易就答應讓他們回來?」對此,他解釋說,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台互等頻道商同意中華電信提出的分潤制度;第二,台互的頻道數量有助於MOD與其他業者的競爭;第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要「接管」MOD市場,他決定拋下糾葛,盡快重新出發。

鄭優強調,在與頻道商的協商過程當中,可以看出哪些公司是的MOD的忠實夥伴,而又有哪些公司只顧私利,「他點滴在心頭」。

他說,這次風波之後,中華電信會繼續努力,今年仍然要挑戰200萬用戶目標。

中華電信同時宣布,MOD家庭豪華餐將從17日開始,新增台視新聞、台視財經、台視綜合、11 sports、dreamworks、民視台灣台等7個頻道節目。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陳明仕透露,三立inews財經新聞台也在這個月月初加入MOD平台,最受矚目。

台灣互動電視執行長嚴立行昨晚表示,台互、友量、中華超聯等三大頻道商已與中華電簽訂附約,44個頻道今天開始恢愎上架至MOD,後續會再與中華電協商分潤機制中有關收視占比如何調整事宜。

不過,由於這次MOD爭議,凱擘有線電視向台灣互動等頻道代理商招手,嚴立行證實,台互旗下寰宇新聞台等部份頻道已確定將首度在凱擘有線電視旗下系統台上架。

(工商時報)
--
遠雄再贏 北市府大巨蛋工期展延922天

歹戲拖棚的台北大巨蛋工期展延仲裁結果昨出爐,遠雄巨蛋公司針對北市府以環評要求增加綠建築標章、工法調整為由,提出工期展延1452天,仲裁揭曉獲得展延922天。柯市府與遠雄工期展延仲裁案已二連敗。
北市府發言人劉奕霆昨說,遠雄此次所提工期展延事由可分為「取得銀級候選綠建築證書」、「大型室內體育館球場高程降低」及「增設地下161KV變電站」等3部分,共請求工期展延1452天。他證實仲裁同意遠雄展延工期922天。

停工損失得賠償
劉說,此仲裁結果與2015年5月20日因遠雄未按圖施工遭北市府勒令停工係屬二事。呼籲遠雄向北市府提出都審、環評等各項審查申請,經主管機關完成變更建造執照,始得復工,履行本件合約。
《蘋果》昨晚未取得遠雄說法。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遠雄副總楊舜欽說,遠雄獲展延922天,工期將算到今年10月底,證明遭北市府勒令停工當下屬遠雄合法工期,若停工的行政訴訟結果出爐,停工期間損失,遠雄可向市府求償。

(蘋果日報)
--
與酒駕一樣危險 毒駕將重罰9萬

酒駕罰鍰最高可到九萬元,但駕駛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管制藥品時,卻要等到超過到案日期六十天,才會加重罰到九萬元。因此,交通部將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二條,直接提高罰鍰額度至法定最高額九萬元,最晚今年底前可上路。

依現行罰鍰標準,毒駕在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判決,罰鍰六萬,逾期卅日內罰七萬、卅日以上六十日以內罰八萬、六十日以上罰九萬元。

(自由時報)
--
毒駕頻傳 交通部提高罰鍰

毒駕問題頻傳,今年6月到屏東墾丁遊玩的黃姓男子,載3名友人由恆春鎮大光路開往白砂時,疑因吸毒後神智不清,以逾70公里時速沿路擦撞4輛機車,造成6名結伴出遊的男女大學生受傷,1男1女傷勢較重,顱骨骨折和頭部撕裂。

立委關切,毒駕造成的傷害不低,罰鍰比酒駕的最高罰鍰還低,非常不合理,交通部昨天傍晚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將毒駕罰則從6萬元提高至9萬元,最晚年底前上路。

交通部表示,從講習、記點、吊銷駕照等毒駕與酒駕的處罰一樣,唯有罰鍰部分不同;酒駕依情節輕重,1.5萬元起跳,最高9萬元,吸毒駕駛在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判決,罰鍰6萬元,逾期才追加罰鍰,60天以上才罰到9萬元。

交通部說,鑑於駕駛人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仍駕駛汽車行為,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現行罰鍰期限內到案為6萬元,將修正提高罰鍰額度至法定最高額9萬元,以達警惕之效。各階段同樣都是處9萬元罰鍰。

(聯合晚報)
--
吸毒駕駛最高罰9萬 預計年底上路

交通部今天表示,吸毒駕車罰則也要提高,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未來毒駕罰鍰將提高至新台幣9萬元,預計年底前上路。

現行酒駕罰鍰最高為9萬元,不過吸毒駕駛最高罰鍰僅6萬元,為了降低毒駕發生,交通部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將毒駕罰鍰由目前的6萬元提高至法定最高額9萬元,預計最快年底上路。

交通部表示,毒駕的危害比酒駕更嚴重,今年4月就有一名男子毒駕,衝撞等紅綠燈的機車,導致1死4傷的悲劇,不只害了自己,也導致其他無辜家庭破碎,因此在立委要求下決定修法,希望達警惕效果。

(中央社)
--
詭!教主病死放遊艇 信眾拜腐屍等復活

「彌陀淨宗學會」負責人趙基久,將造價1.2億元的「知遇號」遊艇打造成海上寺廟,進行海上超渡,據聞傳輸教義時,告知信眾他死後會復活。趙男今年3月在住艙往生,信眾無人報案,反而為他換上白衣白褲、蓋被膜拜,還每日為他擦拭身體,至少停屍10天等待趙基久復活;知遇號靠泊台南安平港時,警方獲報登艇,發現死者已成腐屍。

宣傳教義 自稱死後會復活

檢警會同法醫驗屍無外傷,認定是病故,相驗後將遺體發交家屬領回。記者昨採訪信眾,一名信眾表示,知遇號已在台南停留一年多,每逢週末仍會出海超渡;被問到趙基久去向,信眾回:「主法(趙的尊號)出國,沒有時間受訪。」

不信身亡 宣稱「主法」出國了

立案宗教團體「彌陀淨宗學會」57歲負責人趙基久,尊號「主法」,常乘信眾捐贈的知遇號遊艇出海超渡「無形眾生」,據聞死忠信眾約30人。知遇號原本停泊基隆,去年7月停靠台南安平港,通常週末出海進行超渡儀式。

病死逾10天 信徒天天擦身

趙基久幾乎以船為家,今年3月在船上往生,被信眾放在主臥船艙膜拜。警方3月下旬獲報,前往安平港進入船尾的主臥,信眾見狀鳥獸散,員警發現船艙地板鋪滿白色浴巾,趙基久被包裹在白色棉被中,放在雙人床中間;警方打開裹屍棉被,見他穿著白背心與白色貼身短褲,研判死亡10天以上,但屍水不多、衣著乾淨,顯見信眾持續為他擦拭屍水、身體和更換衣物。

警登船處理 被屍臭逼吐

趙男放在船艙的隨身物品不多,都用紙箱裝著,警方找到許多藥袋,袋子內多為腸胃藥。趙的胞兄指出,趙基久生前喜歡喝酒,有腸胃病,因信眾相信他會復活,所以不願報案,天天膜拜遺體。

遺體已發交家屬領回

一名登船警員透露,船上屍臭味極重,連處理屍體有經驗的鑑識人員也感到不舒服,還有警官下船嘔吐。

船停安平港 夜夜誦佛經

趙基久的遺體被領回後,知遇號遊艇似乎沒人管理。部近的釣客向警方反映,最近幾天又見信眾來到知遇號,晚間播放佛經,船尾的甲板上疑供奉很多娃娃,讓人覺得有些神秘。

家族皆死忠信徒 唯獨老哥急報案

信眾阻止 兄找理由脫身

「主法」趙基久宣稱死後會復活,他的大嫂、姪子都是他的信眾,也對趙的「復活說」深信不疑。趙基久的胞兄今年3月專程從基隆南下台南,目睹信眾膜拜胞弟的遺體,嚇得立即向台南警方報案。

趙基久的胞兄透露,他的妻子與孩子都參加了弟弟趙基久的「學會」,妻子深信趙基久死後會復活,即使在他面前,妻子也稱胞弟為「主法」。今年3月28日,他從妻子口中得知「『主法』往生,但是會復活」,他聽後嚇了一跳,立即南下台南了解。

趙基久的胞兄進入知遇號遊艇,確認胞弟死在遊艇內,雖然遊艇屍臭濃重,但信眾仍繼續膜拜胞弟遺體。

報案後 連妻、兒也失聯

當時他急著要報案,一度遭信眾阻止,後來找理由才下船;脫離現場後,他立即趕往警局報案,直到警方到場,信眾才一哄而散,連他的妻子、孩子也不見蹤影。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15/images/bigPic/600_130.jpg

1.2億遊艇當道場 富商半賣半相送

趙基久多年前夢見海中有「無形眾生」向他呼救,所以租船到海上進行法會,但小船搭載人數有限,沒想到他與信眾都夢到一艘大船(指知遇號),不久就有一名香港富商,將名下遊艇以優惠價格賣給他,於是知遇號成為趙基久的法船遊艇,一次出海可搭載30名信眾。

自稱菩薩託夢要他乘船到海上超渡

管理遊艇碼頭的業者表示,趙基久自稱有菩薩託夢要他乘著「法船」到海上超渡,當時他就租了小船到海上超渡,但部分船家不願跑到外海,小船也容易暈船,最後菩薩又託夢,要彌陀淨宗學會買阿茲姆型90呎的遊艇。

但是趙基久看見遊艇型錄,類似遊艇都要價上億,正為經費來源煩惱時,菩薩又託夢給趙,要他別擔心,連學員都夢到相似的夢,不久就有一名香港富商,用優惠價格將遊艇賣給趙基久。

知遇號船身長約30公尺、寬6公尺,有兩間主臥艙、兩間側臥艙及一處公用客廳。

遊艇曾停尹衍樑帆船旁引注目

2013年購入知遇號後,趙基久於同年7月停靠基隆碧砂漁港,就停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帆船「大鵬一號」旁,當時還引起其他遊艇注意;同年8月初,趙基久帶著彌陀淨宗學會成員,開始了海上法會,自稱要到海上替無形眾生超渡。這一年來,知遇號都停泊在台南安平港,停泊費一日約400元。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15/images/bigPic/600_131.jpg

(自由時報)
--
教主遊艇內往生 信徒堅信會復活幫擦屍體

台南市安平港遊艇碼頭有艘掛有大幅「阿彌陀佛」布條的奇特遊艇,這艘名為「知遇號」、造價1億多元的遊艇「法船」屬「中華彌陀淨宗學會」,今天因傳出該會創始人「主法」趙基久在艇內往生後,信徒竟未通知家屬而是「每天擦拭更衣、持續膜拜祝禱」近一周,引發議論;上午該學會成員準備許多祭品陸續送上這艘遊艇,午前出發到台灣海峽近海地區「超渡海上亡靈」。

上午「知遇號」傳出陣陣誦經聲,艇旁碼頭陸續出現近10名該學會成員,在碼頭邊搭棚、準備各式超渡用的神明與亡靈牌位,及獻祭用的人偶與貢品、花束等,接力送上遊艇,艇上祭壇除了神像還有排列寫有在海上身亡及死亡水族甚至去年台南大地震等亡靈牌位。

艇上人員面對記者詢問趙基久及該學會任何相關問題,都表示「不知道」,並要求記者要尊重他們的隱私權,不要拍攝。

記者詢問附近釣客與住戶,都表示每逢假日這艘遊艇就會出海,出港前陸續有人載來一些祭品,不清楚他們在做什麼,平日經過碼頭日夜都隱約聽到誦經聲,得知有人死在艇上多日還在膜拜,有人說「覺得有點恐佈」。

警方表示,趙的胞兄3月底要連絡他回北部掃墓時一直找不到人,南下察看赫然發現後報警,檢警追查死者生前有酗酒習慣,「常酒後昏睡數日」,經相驗無外力介入,家屬也沒有意見而結案。

承辦員警指出,該學會是合法立案宗教團體,趙與信徒集資超過6千萬元購買造價1億多元的義大利製遊艇,信徒稱趙基久為「主法」,定期率信眾乘「知遇號」出海普度「海上亡靈」。趙基久單身沒有子女,長期居住在信徒稱為「法船」的遊艇上。

因傳出趙生前曾「預示」信眾指稱「羽化後將復活重生」,今年3月底信徒發現他在遊艇艙內沒有呼吸心跳,認為他將「死而復生」,未報警也未通知家屬,反而持續膜拜遺體「等待復活」。

員警表示,3月28日下午獲報打開裹屍被,勘驗趙基久死亡近一周,遺體散發異味還未發黑,滲出屍水都被擦拭、還天天更換新衣,員警都是頭一次見到,覺得不可思議。

(聯合報)
--
台灣自行車 歐洲多國市占第一

台灣自行車整車製造業年產值突破六百億元,僅次於中國,排名全球第二名。相較中國以休閒代步的中低價位成車居多,台灣走高單價產品路線,這可從台灣在自行車競技運動風氣鼎盛的英國、德國、荷蘭的市占率皆高居第一,凸顯出台灣自行車的高品質、輕量化及高單價的地位。

年產值破600億 全球第2名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自行車整車與零件的海外市占率,我國在英國、德國、荷蘭、中國的市占率皆位居第一;在美國、日本居第二;另我國自行車與零件以歐洲為最大市場,其次是北美洲,第三是亞洲。

經濟部指出,因歐洲國家的自行車競技運動風氣鼎盛,我國對歐洲出口多是高品質、輕量化及高單價車種;至於我國在日本自行車與零件的市占率達十四%,中國更高達八十四%,主因是日本進口自行車,以低單價通勤用車為主;而台灣自行車大廠多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主要也以休閒低單價的成車為主。

另外,台灣自行車擁有完整產業鏈及聚落,有利於產品高質化及產值提升;我國自行車成車、零件工廠共有八二○家,其中台中、彰化等地區共有六三八家、占全國的七成七,是台灣自行車產業重鎮。

(自由時報)
--
獄中錢不夠用 受刑人聲明異議遭駁回

卡拉OK店萬姓老闆因共諜案遭判刑執行有期徒刑14年6個月,萬男在服刑期間,因每月獄中勞作金、保管金,遭地檢署函令高雄監獄酌留1000元後全部沒收,萬男認為不夠開銷,請求調整合理金額,向高雄地院提出聲明異議後,遭高雄地院駁回。

法官認為,萬男是遭高雄高分檢起訴,經高雄高分院判刑後由最高法院駁回確定,萬男應向高雄高分院聲明異議,裁定駁回。

(聯合報)
--
警察怕刺客? 警所地板藏鐵釘 走過去「鶯聲」陣陣

日據時期的警察也怕刺客?1912年蓋好的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最近進行古蹟修復,意外發現室內地板一踩就發出類似黃鶯叫聲,推測是特殊的「鶯聲地板」日式設計。

早期台灣不少老舊日式警察廳舍會裝置「鶯聲地板」,但至今完整保留的不多。新竹縣警局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昨天修復完工,未來將規畫為旅客服務中心,內部仍在設計,預計年底開放參觀,讓民眾體驗。

拆解「緣側」 意外發現地板有秘密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是縣定古蹟,有105年歷史,十餘年前已無法居住,去年開始修復,施工團隊拆解「緣側」時,意外發現了地板的秘密。

「緣側」是日本傳統房屋建築中很奇特的部分,泛指屋簷下的外廊,或外牆邊的室內走廊,可以玩耍、聊天、享受日光浴,坐在地板上吃零食、喝小酒等,享受悠閒時光,是日劇常見場景。

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有兩處緣側,被發現藏著「鶯聲地板」,旁邊有所長寢室「座敷」(榻榻米房間)和「應接室」(接待客人的地方)。

敢來造次?那你最好會輕功水上飄

文化局表示,「鶯聲地板」起源於日本中世時期、西元12至16世紀,是為防止敵人入侵的一種緊戒措施,主要使用在城堡和寺廟。見證德川家族興衰、京都二条城內的「二之丸御殿」地板,也採這種設計。

鶯聲地板的鋪設方法很特別,是在地板和木條之間,用勾狀等鐵製購件保留空隙,只要有人在地板上行走,體重壓迫地板,就會使鐵件摩擦木頭,發出像黃鶯鳴叫的聲音,目的是提醒和警示「有人接近」。

修復後的所長宿舍,其實屋外周圍的碎石地,和通往宿舍的碎石步道,踩上去時也會發出聲響,這樣的設計在日本也常見,都有警示作用。

現代警廳防備 靠感應器和流浪狗

關西分駐所興建的用途就是做為關西鎮警察辦公廳舍,所長宿舍自然是主管使用,在日據時期殖民環境中不難想像,鶯聲地板某種程度的確能發揮作用。

新竹縣警察局表示,年代較久遠的派出所或警廳,所長宿舍、員警宿舍都和辦公廳分開,當年需要防人、防賊,但措施較陽春。現在的宿舍設置在辦公廳樓上,比較沒有入侵的問題,加上有警鈴、感應器,只要有民眾進大門,或車子進來,感應器會大響。

至於6人以下的派出所,因人力不足,通常超過凌晨12點就「鎖門」,因現在一般人報案幾乎都是撥打110,少有人會直接到所報案。但為了提醒有人上門,有的派出所認養流浪犬看門,靠狗狗吠叫幫忙防範。

(聯合報)
--
台鐵局台北機廠 戰時它曾遭美軍轟炸

總面積18.82公頃的台鐵局台北機廠,1935年竣工,曾經遭遇美軍轟炸,下周開放參導覽觀後,民眾都可親睹員工澡堂、鍛冶工廠、西露天吊車、總辦公室等,鎮館之寶是1889年的古董級蒸汽槌。

台北機廠曾在戰時遭美軍轟炸,高16米的組立工場也被戰火肆虐,1953年完成戰後維修復建。最早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員工澡堂,兩座大浴池內徑5.75米;1950年代加溫熱源來自原動室的燃煤鍋爐,不像近代用高效率的熱交換器間接加溫。

澡堂內有三座冷水槽供調節水溫,水槽上方的銅製水龍頭是自家熔鑄工場製造,早期北廠工匠技藝精湛,連鑰匙、手工具都自己打造。當時廠內熔鑄工廠、鍛冶工場、原動室燃煤鍋爐員工終日與煤屑為伍,澡堂供員工洗滌身軀、消除疲勞;1953年時共有三座公共浴室,每天有1500人次沐浴。

鍛冶工廠自1950年代至今配置改變不大,有三座「鎮館之寶」1889年蒸汽鎚,原型是來自於1842年英國工程師所設計。蒸氣錘昔日可以單人操作錘打加溫後的大型鋼鐵工件,如大型蒸汽機車動輪的傳動桿等。

(聯合晚報)
--
再加碼!印度、印尼、越南列簽證放寬國

因應新南向政策,外交部陸續針對相關目標國家採取簽證便利措施,繼首波泰國、汶萊試辦免簽證,第二波的菲律賓試辦免簽證以及斯里蘭卡、不丹簽證待遇提升後,官員透露,印度、印尼、越南將被列為第三波放寬簽證措施的對象。

去年8月1日,外交部宣布試辦泰國及汶萊兩國民眾來台免簽措施,期間因為成效良好,泰國來台旅客大幅增長,經過一次延長將試辦到明年底;今年6月1日起則提升斯里蘭卡與不丹的簽證待遇,開放兩國民眾得向我駐外館處申請觀光簽證來台。

官員指出,其實在今年4月間,觀光局就提出要放寬印度、印尼、越南等國的簽證措施,目前各部會正在作業中,並針對護照安全性、國民來台逾期停留紀錄、國民來台犯罪紀錄、國民所得等客觀條件進行評估,若一切都在可容許範圍內,即會通過簽證放寬。

官員表示,新南向是當前政府重大政策措施,對於放寬目標國簽證措施,一直是在滾動式檢討,而且要透過跨部會研議,畢竟各部會訴求不同,像是觀光與國安便有考慮方向即不同。印度、印尼、越南三國本來就被列在第二波觀察名單,但當時因為無法滿足各項客觀條件,因此暫緩。

不過,在簽證措施放寬後,不論是觀光、商務、外勞、外配對國內的衝擊都會持續納入檢討。

此外,外交部自從試辦泰國來台免簽之後,因為泰國仍未正式對我開放免簽,引起輿論批評有違「對等」原則。官員說明,我方長久以來便持續向泰國要求給予我國人免簽證待遇,尤其是在我方對泰國試辦免簽後,更是加大力道對泰方提出訴求,但泰方則是回應台灣是唯一可以「當天申請、當天取件」,簽證措施已經相當便利。

官員強調,免簽試辦每半年都會進行檢視,泰方是否同步開放我國人免簽證,也是日後評估要不要繼續給泰國免簽的項目之一,若我方不滿意,也不排除取消免簽試辦。

至於原訂6月1日試辦的菲律賓免簽證,則因為菲律賓南部動亂以及穆斯林分離份子的因素,將暫緩到世大運過後再實施。官員坦言,目前國內警政、境管機關,都將人力投入在世大運,我方希望在確保安全無虞後再開放免簽,因此還需要有多一點的時間與菲國交換情資。

(中國時報)

生活

學測、指考 明年起取消准考證

准考證掉了或忘記帶,總會讓考生嚇出一身冷汗。現在大學指考已經可以讓糊塗考生當場補辦,明年起大學學測及指考則連准考證都不需要了!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發言人黃璀娟表示,一○七學年度起會將准考證改為考試通知,上面記載姓名、身分證字號、試場及節次等資訊,若遺失,考生可自行上網下載列印。應考時即便沒帶考試通知,也可透過具有照片的身分證、健保卡、護照、居留證,提供考場人員驗明身分。

另外,一○七學年度考試簡章將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三項考試簡章,彙整為一本年度考試簡章。以往個別購買,各需花費卅、四十、四十元,彙整成一本後只要五十元。

大考中心考試委員會昨開會討論今年指考考生提出的七件申訴案,其中三件申訴成功,爭取到減少扣分,甚至加分。

監考老師帶錯座位 考生獲加分

獲加分的是高雄考生,他指物理科開始後,被監考老師帶至座位,他發現座位號與准考證號碼不符,監考老師告知考生不是這間教室;出去後經志工查詢將他帶回該教室,監考老師堅持他走錯考場而趕他出去,第三次進入原教室後終於找到正確座位,但考試時間已過十分鐘,嚴重影響心情。

高雄考區則指稱考生是自行找尋座位但坐錯座位,監試人員請他確認試場;再次進考場後,也僅提醒務必確認試場。委員會最後認為可給予分數補償,但依據多少時間計算?還要確認,若以兩分鐘計算,約可增加一至兩分。

另有考生坐到缺考者座位,但因及時發現、尚未作答,不扣其成績;還有監試人員放錯答案卡,導致考生填錯,但考量前者須正確發放,考生也要自行檢查,最終從考區提報扣五分變為扣兩分,該監試人員也遭警告並停聘兩年。

此外,今年卅七件答案卷上,有考生寫「評分老師辛苦了」、抄寫佛經,每項都扣減該科成績兩分。

(自由時報)
--
診所住院安胎 開放勞保傷病給付

需要安胎的職業婦女有福了。勞保局近日宣布放寬勞保傷病給付標準,孕婦不用住大醫院,在一般婦產科診所住院安胎,第四天起,就能請領勞保傷病給付,每日給付金額為勞保單日投保薪資的五成,補償孕婦因安胎無法從事工作的經濟損失。

勞動部表示,勞保普通傷病給付主要目的,為補償被保險人「住院」無法工作的經濟損失,但看門診和在家療養期間均不在給付範圍。「醫療法」規定,設有病房收治病人才是「醫院」,只有門診稱為「診所」,但婦產科診所依醫療業務需要,可設置產科病床。

不過,在婦產科診所住院安胎,是否比照入住醫院請領傷病給付,長期有爭議。

勞保局統計,在婦產科診所住院安胎請領傷病給付,今年截至五月就有廿多件。過去也有孕婦不符申請給付被拒,提請爭議審議,勞動部爭議審議會建議檢討規範。勞動部近日做出函示,決議放寬傷病給付標準,在婦產科診所住院安胎,也可依規範請領傷病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規範,自住院第四日起得請可領普通傷病補助費,金額為被保險人住院診療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除以卅日再除以○點五,以平均勞保投保薪資三萬九六○元為例,孕婦診所安胎每日傷病給付為一○三二元。

勞動部提醒,勞保給付的請求權為五年,也就是近五年內未申請,或申請中仍在行政救濟未定讞者,皆可重新提出。

對此,鄭姓孕婦說,「很好」,現在多數女性都為了工作延後生孩子,高齡產婦愈來愈多,連帶著胎位不穩定或羊水破掉問題多。生病也不是孕婦願意的,本來就應不分醫院或診所提供補助。另外她也建議,若要鼓勵生育,應鬆綁天數限制,減輕孕婦的經濟壓力。

蔡姓孕婦也認為,政策良善,可有效減輕有經濟壓力的孕婦負擔,但「安胎傷病給付恐被濫用」,診所可能為了多賺錢,配合孕婦開立證明,畢竟安胎病徵不像其他疾病病情明確。

(聯合報)

國際

劉曉波妻弟 突失聯 中國防墳墓成「聖地」施壓劉霞速火化

連屍骨都不放過!在中國監禁中病逝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傳當局意圖安排遺體火速火化,並將骨灰海葬,藉此抹去所有痕跡,避免其屍骨所在處在未來成為民主聖地。包括劉妻劉霞與劉的兄弟等家屬昨突然全部失聯,外界憂心恐遭當局施壓以便同意火化安排。對於中國官媒宣稱劉霞「現在是自由的」,親屬反駁說劉霞和弟弟劉暉自劉曉波去世到昨下午未有任何音訊,算什麼自由!

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透露,劉曉波家屬前夜表明欲冰存遺體,讓親友瞻仰遺容,官方卻試圖讓遺體盡速火化,藉口「死者當地風俗習慣」以海葬方式「抹去所有痕跡」,但劉家屬隨後強烈否認願意海葬。有分析指,當局嚴密持續控制劉霞,是想藉「恢復自由」做為讓劉霞同意火化安排的交換條件。

鬼扯「劉霞自由」
中國當局對劉霞「失聯」解釋為「失親悲痛」反應,官媒中新社強調「劉霞現在是自由的,但她剛剛失去親人,正在悲傷中,盡量讓劉霞在劉曉波後事處理期間不受干擾,是家屬的希望。」
香港網路媒體端傳媒昨獨家披露劉霞友人引述劉曉波7月5日最後手稿,是給劉霞將要出版的攝影集《我陪伴劉曉波的方式》做序。
劉霞好友、「編輯G」口述手稿背後故事:「6月27日我收到來自曉波的一條語音:『這麼長時間都沒見了,不用擔心我,我這是鐵蛋坯子,這麼多事兒都經過了,這點事兒不算事兒,我一定好好的,堅持到底,為劉霞……』說到『為劉霞』三個字,他忽然哽咽,說不下去。」丈夫獲獎後,劉霞已在沒有任何控罪的情況下,被非法軟禁近7年。

拒諾獎主席赴中
諾貝爾委員會昨對劉霞情況「深感憂慮」,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說,中國拒絕其欲赴中參與劉曉波葬禮的簽證申請。美國總統川普、國務卿提勒森、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外相強森、德國政府、歐盟、聯合國、我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台北市長柯文哲等,均對劉曉波離世致哀,多國也呼籲中國當局釋放劉霞。

醫院辯全力救治
此外,主管劉曉波獄中情況的瀋陽司法局昨在官網發布一段長達5分鐘的「劉曉波救治經過」影片,強調醫院全力救治、盡心服務家屬,自我辯解意味十足。
而中國外交部昨重申「敦促有關國家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利用劉曉波案干涉中國內政」,還批美、德、法及聯合國專員等各方「發表不負責任言論」。

(蘋果日報)
--
赴中弔祭劉曉波 諾獎主席簽證被拒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十三日病逝,對國際社會批評聲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十四日回應稱,劉案純屬中國內政,外國無權說三道四,中國「已向發表不負責任言論的國家提出抗議」,至於其妻劉霞會不會獲准出國,中方「並無預設立場」。中國官媒、社群媒體十四日持續封鎖劉曉波相關新聞,連當年決定頒和平獎予他的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申請赴中簽證來祭弔劉曉波,都遭中國官方刁難。

安德森十四日表示,她向中國駐挪威奧斯陸領事館申請簽證,擬赴中國參加劉的葬禮,但卻遭拒。領事館方面聲稱,其簽證申請書填寫有誤,她即將前往拜訪的人並未給她邀請函。

美國眾議院十四日針對劉曉波案召開跨黨派的聽證會,邀請劉曉波夫婦的國際律師甘瑟、知名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以及中國公民力量發起人楊建利出席。甘瑟與楊建利主張,將中國駐美大使館前的道路命名為「劉曉波廣場」,美國政府應制裁那些直接造成劉曉波死亡的人。與會者並一致敦促美國政府盡速協助劉霞離開中國,重享自由。

眾院外委會非洲、全球衛生與人權,以及國際組織小組主席史密斯說,劉曉波永遠不會被遺忘。前眾院議長裴洛西則表示,世界因劉曉波去世而失去一位道德巨人,美國必須承擔道德責任為那些被中國壓迫拘押的人發聲。

幾乎所有中國媒體皆未報導劉曉波去世消息。新浪、網易、百度等中國熱門入口網站的新聞首頁,也看不到這三個字。在中國社群媒體「微博」搜尋劉曉波這三個字,頁面只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的文字。網友還發現,在微博發文已無法發蠟燭的表情符號,此前發的蠟燭圖樣則變成「蠟燭」兩字。有網友欲藉「RIP(願逝者安息)」繞過網路審查,但仍遭中國當局刪除。

劉霞失聯 中國官媒:別打擾家屬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逝世,外界焦點轉向其遺孀劉霞今後動向,多國政府一致呼籲釋放劉霞。劉曉波友人和劉霞親屬十四日說,仍無法聯絡上劉霞。針對劉霞持續失聯的情形,中國官媒中新社當天報導稱,「劉霞現在是自由的,但剛剛失去親人,正在悲傷中,處理後事期間不受干擾,這是家屬的希望」。

收治劉曉波的瀋陽市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十三日在記者會中表示,劉臨終前,多名親屬在場,他向劉霞道別,告訴她「好好活下去」。香港端傳媒報導,劉曉波本月初在嚴密監控下,仍為劉霞即將出版的攝影集寫下三頁序言,也是他留給髮妻的臨別禮物。

但在劉曉波病故後,中國當局仍限制劉霞與外界的聯絡,她目前在哪也不清楚。包括美、德、英、日等國家、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與諾貝爾委員會,都呼籲中國讓劉霞自由,或是解除對劉曉波家屬的行動限制,讓劉霞照其意願決定是否離開中國。

劉曉波的遺體已送到瀋陽的西鶴園殯儀館,據親屬表示,劉曉波的後事會在瀋陽舉行。與此同時,總部在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十四日表示,劉曉波的家屬希望能長久冰存遺體,但中國當局則欲盡快火化。

筆名「北風」的中國維權人士溫雲超推文寫道,當局逼迫家屬答應立即火化後海葬。中新社則報導,有關部門會尊重「死者當地生活習慣」,將尊重家屬意願,提供協助。不過,劉霞家屬十四日指稱,劉曉波夫婦是北京人,當地「沒什麼風俗習慣」,「保留家屬骨灰,才百分之百是中國人的習俗」,絕對反對海葬。而據媒體報導,劉霞、劉曉波的妻舅劉暉、哥哥劉曉光、弟弟劉曉暄現仍遭中國公安限制自由,亦無法與外界聯繫。

(自由時報)
--
打壓民主 香港又有4議員失格 泛民連丟6席失否決權 痛批法院粗暴

香港泛民4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去年10月宣誓就職時在誓詞「加料」,遭港府提出司法覆核,要求裁定宣誓無效,香港高院昨天宣判4人宣誓無效,議員資格被取消,震撼香港政壇。連同先前已遭褫奪議員資格的梁頌恆、游蕙禎,泛民連失6席,否決權不保,梁國雄昨抨擊法院粗暴剝奪港人選擇,4人表示將上訴。

梁國雄(綽號長毛)等4人於去年10月宣誓就職時,手持「結束一黨專政」標語的黃傘等特殊方式宣讀誓詞,港府於12月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要求裁定4人宣誓無效,法院昨判決4人宣誓違反香港《基本法》與《宣誓及聲明條例》,判決宣誓無法律效力,取消議員資格,即自去年10月12日在立法會首次宣誓時起,即失去議員資格。

在就職誓詞加料
判決書指,梁國雄「不符合莊重規定」,喊口號、撕紙張,與宣誓真正目的無關;劉小麗故意慢讀誓詞,是「拒絕及忽略作出立法會誓詞」;姚松炎違反嚴格形式與內容規定,並另加字句;羅冠聰的誓詞「沒有表現出真正及忠實意圖會致力擁護、遵守和履行誓言的責任」,而他將「國」字的聲調提高,「是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特區的合法主權地位,表達質疑和不尊重。」判決書指,據香港《基本法》第104條與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確立宣誓3原則,認定4人宣誓無效,取消資格。
判決宣布後,正在開會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緊急暫停,要求4人離開,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稱,將去函4人於2周內收拾物品離開,並研議追回期間發放的每人逾300萬元台幣總薪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強調,會建立溝通橋樑,但司法程序會繼續。

疑為新法案鋪路
梁國雄等4人與泛民議員隨即召開記者會,抨擊港府濫用司法竄改選舉結果,梁說,此舉意味著港人喪失以選票選出議員與監督政府的功能,自去年9月立法會選舉後,6名泛民議員資格遭剝奪,是「任何有民主的文明地區,都不會發生。」他憂心泛民對抵擋涉及洩密罪的《基本法》23條立法,會更吃力,局面會「非常嚴峻」,並指未來將準備補選,為港人發聲。
羅冠聰稱,35席直選議席中,泛民有19席,如今減至14席,而親政府的建制派擁16席,泛民將失去過半的否決權優勢,抨擊港府利用法治達到政治目的。劉小麗批,港府正建立威權管治模式,判決是為《基本法》23條立法等議案鋪路;姚松炎則指民主運動需要大家支持。

400人上街聲援
台灣政黨時代力量昨稱,判決結果是中共對香港司法制度的操弄,對香港民主自決運動的進一步打壓,對中共政權表達最強烈的譴責。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昨號召民眾晚間到政府總部外的公民廣場聲援,有逾400人出席,譴責港府打壓民主。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15/LN08/LN08_004.jpg

泛民陷「回歸以來最大劣勢」

學者分析
香港4名泛民議員遭取消資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昨分析,連同已被取消資格的本土派政黨「青年新政」前議員梁頌恆、游蕙禎,泛民共失6席,包括5名直選、1名功能組別,如此將導致「分組點票」泛民少於親政府建制派,陷入「回歸以來的最大劣勢」。
梁、游兩人去年就職宣誓時,出現將中國稱作「支那」,展示「香港不是中國」標語等情形,遭法院取消議員資格。
據議事規則,港府提出的議案,須獲出席議員過半數通過,但由議員提出的議案或修正案,須分別獲直選產生的議員及功能界別選舉產生的議員,各過半數,才能通過,被稱「分組點票」。

補選有利建制派
另據香港《基本法》,特首產生辦法若須修改,須經至少2/3議員投票通過,換言之若擁有逾1/3席次,則保有否決權優勢。原本70席中,建制派擁40席、泛民和其他擁30席,不但保有特首產生辦法否決權優勢,在35個直選議席中,建制派16席、泛民19席,席次過半,也具有優勢。如今泛民總席次減至23席,勉強保住特首產生辦法否決權優勢,但直選席次減至14席(姚松炎為功能界別,不算在內),喪失否決權優勢。
蔡子強說,未來若6席補選,恐都流向建制派。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指,判決結果太不合理,上訴空間大,過去梁國雄也曾有類似宣誓行為,但都宣誓成功,質疑人大釋法收緊香港司法空間。

(蘋果日報)
--
宣誓踩痛 中國紅線// 港4泛民派議員 資格遭撤銷

泛民重創 1/3關鍵席次失守

香港高等法院十四日裁定,四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梁國雄、劉小麗與姚松炎在去年十月的宣誓就任儀式中,由於沒有真誠宣讀誓詞,因此宣誓無效,四人喪失議員資格。四人隨後表示將上訴。這項判決意味泛民主派陣營在立法會中將失守三分之一的關鍵席次,不再握有足以封鎖親北京政改議案的否決票數,不僅重創香港反建制力量,也必然對香港的政治言論引發寒蟬效應,令人忌憚公開挑戰中國政府。

該案源於青年新政的梁頌恆、游蕙禎在立法會宣誓中,將誓詞改為效忠「香港民族」,並稱中國為「支那」,立法會雖裁定兩人宣誓無效,但立法會主席允許兩人重新宣誓。此舉讓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不滿,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撤銷兩人議員資格,去年十一月,中國人大常委會趕在判決進行前,主動解釋香港基本法的宣誓條例,明令香港公職宣誓人必須真誠、莊重的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特區政府,否則宣誓無效,也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誓詞加料 高院:宣誓無效

在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歐慶祥一如預料,判定梁、游喪失議員資格後,梁振英與律政司也對羅冠聰等四人的宣誓行為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撤銷議員資格。羅冠聰在宣誓前表示「我絕不會效忠於殘殺人民政權」,宣誓中三度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字語調,宣誓後又高呼「權力歸於人民,暴政必亡,民主自決,抗爭到底」。劉小麗耗費十分鐘才唸完七十七字的誓詞,宣稱「慢讀是要彰顯誓詞的虛妄」。姚松炎在誓詞中加入「定當擁護香港制度,爭取真普選」,梁國雄則是手持黃傘宣誓,最後撕破基本法紙板。香港泛民陣營議員在宣誓儀式中加入反抗小動作儼然成為傳統,在重新宣誓後,他們四人的宣誓皆被當時立法會的監誓人裁定有效。

承審法官歐慶祥十四日裁定,四人無意真誠宣誓,因此議員資格自去年十月十二日宣誓當日失效,他同時發出禁制令,禁止四人再自稱立法會議員或履行立法會議員職責,他們並須支付律政司訴訟費用。

港人抗議 喊選舉不容竄改

約千名支持民主陣營的群眾與議員十四日晚間在公民廣場舉行集會,他們高呼「選舉結果不容竄改」、「反對政府推翻選舉結果」等口號。羅冠聰所屬的香港眾志譴責北京政府「褫奪民選議員議席,並打壓民主人士」。姚松炎說,這是香港民主運動最黑暗的一天,也是民主運動重新起步的一天,他呼籲市民協助他們重奪立法會。

6議席遭取消 港淪內地城市

剩23席 政改表決陷劣勢

在香港高等法院十四日裁定泛民派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與姚松炎喪失議員資格後,香港立法會火速要求四人在兩週內遷離立法會。未來補選的席次若全由建制派取得,泛民派將僅剩廿三席,在七十席的立法會中,無法就香港特首選舉與立法會選舉等政改法案達到三分之一的否決席次,除非獲得立法會中唯一中間派議員、醫學界的陳沛然支持。

本案裁決引發人權團體高度關注。「人權觀察」指判決敲響香港自治警鐘,「國際特赦」組織指這是對批評香港政治制度者的「消音及有效懲罰」。資深傳媒人程翔表示,事件反映香港政治愈趨一國化,言論自由也勢將收縮,漸變成「內地」城市。

羅冠聰稍早表示,本案是政治機關凌駕香港司法的判定,屬政治打壓,也令香港在國際社會上蒙羞。梁國雄表示,小圈子政權利用法律程序,改寫去年立法會選舉結果,未來可能有更多議員被當局循此手段剝奪議員資格,他也指責中國人大釋法變相曲解基本法,趕走最令他們討厭的四名議員,與「謀殺」劉曉波的邏輯相同。

姚松炎呼籲:「政府越邪惡,市民越要努力!」劉小麗指出,中共與港府以「蘿蔔與大棒」對待香港,「不要輕視這件事對香港的意義」。

香港立法會近期將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追討四人薪資事宜。香港01報導,這四名議員任職約十個月,計算薪資與辦事處營運的開支,每人被追討的薪資將逾四百萬港幣(約台幣一千五百七十萬元)。報導說,四名議員可在高院判決後廿八天內向上訴法庭申請上訴,並申請暫緩執行令,如此可保留議員席次,不過,若上訴庭拒絕頒布暫緩令,四人將立即喪失議員資格。在所有司法程序結束後,依法須在廿一天內舉行補選,遞補懸缺。

暫成灰燼 長毛無悔衝撞港府

香港泛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活躍於社會運動和民主示威活動,因其一頭長髮的招牌形象而有「長毛」綽號,二○○四年首次當選議員,在立法會的這十三年間屢有激烈抗議舉動,十四日遭高等法院剝奪議員資格後,梁國雄在議會的抗爭之路將暫時劃下休止符。

現年六十歲的梁國雄一九七五年開始投入街頭運動,一九八八年與左派成立「四五行動」,數度因聲援中國民主、批判政府的示威活動被定罪入獄。二○○四年經由直選首度當選立法會議員,進入議會的「長毛」不改其批判和衝撞性格,二○○六年參與成立社民連,將街頭的激烈抗爭作風帶進議事廳,常見喊口號、拉布條,甚至丟香蕉等方式表達訴求。

梁國雄在二○○八、一二和一六年三度連任議員,曾是一二年新界東選區最高票「票王」,卻也在一六年以千餘票險勝,吊車尾當選。

他二○○四年宣誓上任立法會議員時,在誓詞加入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釋放中國政治犯等口號,當時未被當局藉此要求法院覆核其議員資格。十四日遭法院剝奪議員資格後,梁國雄說,香港政府至今透過法律途徑成功取消六名議員資格,「是對選舉結果不容爭議的竄改」。

他說從不後悔反映香港人對普選的要求以及在議會監督政府,但不能容忍的是,港人僅能用選票選舉立法會議員監督「小圈子」政府,如今這個功能已經喪失;他自稱暫時「將成灰燼」,未來民主派在立法會抵擋廿三條立法將更吃力,局面非常嚴峻,會用各種方式為港人發聲。

(自由時報)
--
核污水擬倒海裡 福島民眾超反彈

6年前遭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釀成核災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核事故後殘留輻射物質的污水將排放入海!負責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川村隆近日透露,此事已做出決議。當地住戶和漁民擔心受到直接衝擊,強烈反彈。

憂魚穫賣不出去
共同社披露,這是東電高層首次在正式場合談及排放入海。當年核電廠6座反應爐中的1至3號機組受重創,持續向反應爐裡熔落的核燃料注水冷卻,這些高輻射污水經由淨化設備可去除62種輻射物質,惟有氚(音同「川」)難以與水分離。
存放氚污水的儲槽現已累積有580座,總容量達約77.7萬噸。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擔心這會拖累除污作業,且若再有大地震或海嘯來襲會危及安全,要求東電把氚污水排放入海,對此,東電稱須與政府委員會和經濟產業省共同討論。然而川村隆前天向媒體透露,「東電已作出排放入海的判斷」,但仍待政府拍板定案,並尋求福島縣理解。
日本反核團體綠色行動(Green Action)執行長史密斯批核災已6年,當局早該想出解決方式,「他們說海洋很大,可把相對小量的氚稀釋掉,但此例一開,任何人都可把核廢料倒進海裡」。當地漁民協會主席立谷健志(譯音)更擔心海域形象將受損,導致魚穫賣不出去。

(蘋果日報)
--
核災廢水擬入海 福島人氣炸

六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負責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日前表示,欲將含有輻射物質氚的汙水排放入海,引起當地住戶、漁民的強烈反彈,復興大臣吉野正芳也反對。

綜合媒體報導,吉野正芳表示,反對含氚的污水排放入海,因為這樣做必然會導致形象受損。希望不要進一步逼迫漁業人員。

反核團體綠色行動表示,「他們(東電)說海洋很大,可把相對小量的氚稀釋掉,但此例一開,任何人都可把核廢料倒進海裡」。當地漁民協會主席立谷健志更擔心海域形象將受損,導致魚產賣不出去。

當年核電廠反應爐機組受重創,東電持續向反應爐裡熔落的核燃料注水冷卻,這些高輻射汙水經由淨化設備可去除62種輻射物質,惟有氚(音同「川」)難以與水分離。

如今,存放氚汙水的儲槽已累積580座,總容量達約77.7萬噸。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擔心這會拖累除汙作業,且若再有大地震或海嘯來襲會危及安全,要求東電把氚汙水排放入海。

(世界日報)
--
通俄門川普護子 遭打臉有說客在場

美國總統川普十三日針對長子小唐納捲入「通俄門」醜聞首度做出公開回應。他表示,小唐納去年六月總統大選期間,與俄羅斯女律師維塞尼茨卡雅密會,屬於「標準競選操作」,這場會面「什麼都沒發生」。不過,就在川普公開護子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十四日報導,在那場會面中,還有一位曾任前蘇聯反情報官員的說客在場,且被懷疑目前和俄國情報單位仍有聯繫。

「標準競選操作 什麼都沒發生」

川普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聯合記者會上指出,就實際觀點而言,多數人都會赴會,此乃對敵營進行研究。對候選人而言,了解對手的負面消息實屬平常,且此會面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川普也強調,小唐納是「優秀的年輕男性」。他會見的是俄國的民間律師,雙方的會面相當簡短。川普此前曾含糊其詞,稱自己可能知悉這場會面,也許曾在某個時間點提過,但不了解會面內容。

然而,美媒十四日打臉川普,報導那場會面還有一位出生在俄國、後來移民美國取得雙重國籍的俄裔美國說客阿克米辛在場。NBC報導未指名這名曾在前蘇聯軍隊服役的說客是誰,但強調一些美國官員質疑其仍與俄國情報單位有關係,只是該說客完全否認。阿克米辛稍後向美聯社承認他是說客,對此報導,小唐納與川普女婿庫希納都暫時沒有回應。

共和黨籍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葛萊斯里表示,他計畫致函小唐納,要求他最快在下週出席國會聽證會解釋。如果小唐納出席,將是川普核心圈中首位前往國會聽證、接受「通俄門」調查的親屬或白宮幕僚。

(自由時報)
--
埃及度假勝地砍人事件 2死4傷均女性外國遊客

埃及紅海度假勝地赫爾加達(Hurghada)14日發生外國人遭歹徒持刀攻擊的事件,導致2名女遊客死亡以及4名外國人受傷,其中2名傷者為捷克人。所有死傷者皆為女性。

負責紅海地區治安的少將穆罕默德·哈姆扎維向路透表示,兩名被持刀殺害的是德國人,並非原來所說的烏克蘭人。

安全官員表示,歹徒先在加哈比亞飯店(Zahabia Hotel)內殺害2德籍女遊客且傷害了2個人,之後跑到鄰近的薩爾瓦多帕拉西奧度假飯店(Sunny Days El Palacio resort )再傷了2個人。

目前歹徒已遭到逮捕,犯案動機仍在調查當中。

(聯合報)
--
埃及紅海休閒勝地傳持刀攻擊 2死4傷

埃及地方當局與安全消息來源表示,埃及紅海休閒勝地今天發生持刀攻擊事件,造成2名德國女觀光客喪命及另4名外國人受傷,其中包括2名捷克人。

安全消息人士表示,攻擊者從鄰近公共海灘游泳前往加哈比亞飯店(Zahabia Hotel)殺死2名德國人及殺傷另2人,其後在附近的赫加達(Hurghada)陽光日子埃爾帕拉西奧(Sunny Days El Palacio)渡假勝地攻擊另外2人。

紅海省安全主管告訴路透社,已查出那兩名女性受害者是德國人。醫院消息來源先前指稱,喪生的兩名女子是烏克蘭人。

埃及內政部表示,攻擊者已被捕,仍在調查犯案動機。

赫加達位於首都開羅南方約400公里處。

(中央社)
--
義大利貧窮人口十年增兩倍 失業率達11.3%

十年來因經濟兩度陷入衰退,且歷經最長衰退期,義大利處於絕對貧窮線之下的人口增加近兩倍,去年底達470萬人,占總人口7.9%;失業率也由5.7%最高升到13%,目前仍達11.3%。

(經濟日報)
--
耶路撒冷聖地襲警 2以色列警傷重身亡

以色列當局表示,2名以色列警察今天在耶路撒冷舊城遭阿拉伯裔持槍攻擊者槍擊,傷重死在醫院。這是近年來耶路撒冷發生的最嚴重事件之一,恐升高以巴緊張情勢。

法新社報導,警方證實2名警察死亡。而3名阿拉伯裔以色列攻擊者犯案後逃到舊城高度敏感聖地,遭安全部隊擊斃。

路透社稍早報導,以色列警方發言人席姆瑞(LubaSimri)說,持槍歹徒來到穆斯林稱「崇高聖所」(Haram al-Sharif)、猶太人稱「聖殿山」(TempleMount)的聖地,然後走向舊城附近1個大門。

席姆瑞說:「他們見到警察就朝他們開槍,接著逃往聖殿山其中1座清真寺。」警方追上後將3人擊斃。

警方表示,攻擊造成多人受傷。

巴勒斯坦新聞通訊社瓦法社(Wafa)報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今天打電話給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譴責這起槍擊攻擊案。

瓦法社說:「阿巴斯表達強烈反對並譴責發生在艾格撒清真寺(Al Aqsa)的事件,同時反對任何一方發起暴力事件,尤其是祈禱場所。」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以色列警察已下令關閉艾格撒清真寺,並說此地今天不舉行禱告。

耶路撒冷聖地襲警 歐盟譴責暴力

耶路撒冷聖地今天發生2名以色列警察遭襲擊不治,歐盟除譴責暴力,並認為這是對聖地的褻瀆,呼籲盡所有努力恢復安全。

歐盟外交政策辦公室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在耶路撒冷對以色列警官發動的致命襲擊事件,首先對槍擊事件的受害者家屬表示哀悼。

新聞稿指出,這起襲擊事件不僅是犯罪行為,也是對聖地的褻瀆,耶路撒冷是宗教神聖的城市,歐盟呼籲所有領導人譴責暴力和恐怖主義行為,並努力恢復這個聖地的尊嚴和安全。

據外電報導,以色列當局表示,2名以色列警察今天在耶路撒冷舊城遭阿拉伯裔持槍攻擊者槍擊,傷重死在醫院。這是近年來耶路撒冷發生的最嚴重事件之一,恐升高以巴緊張情勢。

以色列警方發言人席姆瑞(Luba Simri)說,持槍歹徒來到穆斯林稱「崇高聖所」(Haram al-Sharif)、猶太人稱「聖殿山」(Temple Mount)的聖地,然後走向舊城附近1個大門。席姆瑞說:「他們見到警察就朝他們開槍,接著逃往聖殿山其中1座清真寺。」警方追上後將3人擊斃。

(中央社)
--
埃及檢查站遇襲 5名警員喪命與IS有關

埃及警方與國營電視台指出,吉薩省(Giza)一處檢查站今天遭到攻擊,5名警員遭殺害。

法新社報導,這場攻擊發生在距離開羅約20公里的拜德爾舍因鎮(Badrasheen)附近。

這場殺戮發生的時刻,正值尼羅河流域及西奈半島遭到一連串攻擊後,軍警正加強圍剿好戰分子與聖戰士。

自從軍方2013年推翻伊斯蘭主義總統穆希(Mohamed Morsi),鎮壓他的支持者後,埃及始終難以壓制西奈半島的聖戰團體伊斯蘭國(IS)以及位於本土的較小型好戰團體。

(中央社)
--
前總統烏馬拉夫婦涉收賄 秘魯法官裁羈押

秘魯法官今天下令將前總統烏馬拉(Ollanta Humala)與前第一夫人艾瑞迪亞(Nadine Heredia)羈押長達18個月,同時檢方準備以洗錢罪名正式起訴他們。

路透社報導,法官康謝普遜(Richard Concepcion)作出有利於檢察官華瑞茲(German Juarez)請求的判決。華瑞茲認為烏馬拉與艾瑞迪亞審前應遭羈押,以防止逃亡或干預他近3年的調查。

康謝普遜表示,他們已在國際上被通令逮捕。康謝普遜是在一片噓聲中作出裁決。「時代雜誌」(Time)引述美聯社報導,康謝普遜宣讀裁決時,可聽見法庭傳來抗議聲。

烏馬拉與艾瑞迪亞的律師告訴記者,前總統伉儷否認犯行,但將向當局投案。

電視畫面顯示,許多攝影機包圍一輛從烏馬拉的利馬住家駛離的轎車。

烏馬拉在推特(Twtitter)說:「這證實了濫用權力,這是我們在捍衛自身和所有人的權利時,即將遭遇的情況。」

華瑞茲指控烏馬拉與艾瑞迪亞非法收受已故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Hugo Chavez)與巴西建設公司Odebrecht和OAS的資金,據稱用在烏馬拉的競選活動與私利。

(中央社)
--
倘若地球毀滅 這小生物命超硬竟然能活下來

若巨大隕石撞地球,或恆星爆炸輻射煮沸海洋,人類和多數生命體將毀滅;但今天公布的研究指出,有一種物種絕對能活下來,而且只要太陽不死,就能一直存在,至少能再活100億年。

法新社及美國「華盛頓郵報」(WP)報導,這種地表最強動物就是緩步類動物,牠們極微小、如同蛆、擁有8隻腳,能在水中或陸地上生活,也能在極度高氣壓或低氣壓中生存。

緩步類動物還能忍受酷熱嚴寒、高輻射、30年沒進食,甚至乾掉。

儘管體積小到僅不到1公釐,但緩步類動物被視為地表最強動物。

來自牛津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緩步類動物能逃過所有可預見的天文物理災難,包括小行星撞擊、恆星(超新星)爆炸和伽瑪射線爆發,可再活至少100億年左右。

研究共同作者、牛津大學的巴蒂斯塔(RafaelAlves Batista)表示:「若沒有科技保護,人類是相當敏感的物種。我們生活的環境若有微小改變,就會對人類造成巨大衝擊。」

(中央社)
--
聯邦法官裁決 重擊川普禁穆令

美國總統川普禁止敘利亞等6個穆斯林為主國家公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穆斯林禁令),一再遭遇司法挑戰。美聯邦法官13日裁決,穆斯林禁令不適用在美居住的6國穆斯林之祖父母等近親。

美國夏威夷州當局對於川普穆斯林禁令關於「近親」的認定提出法律挑戰,主張川普當局對於近親的詮釋謬誤。夏威夷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瓦特森13日裁決,川普政府對於最高法院上個月部分允許其執行穆斯林禁令的裁決所作詮釋過於狹隘,有關近親的解讀違反常識。

此一裁決給予川普的穆斯林禁令最新的一記重擊。對此,川普政府可向聯邦第9巡迴上訴法庭或是最高法庭提出上訴。

川普當局認為唯有與居住美境的穆斯林具「真實家屬關係」者才能入境美國,而「真實家屬關係」不包括祖父母、孫兒子、姊夫與妹夫、兄嫂與弟媳、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姨媽、姑媽、舅媽、伯母、外甥與外甥女、姪子與姪女、表兄弟姊妹與堂兄弟姊妹。

瓦特森法官則持不同見解,他認為前列的家族成員均足以被定義為近親,他並下令不得禁止在美穆斯林前列親屬入境。瓦特森指出,政府的詮釋對近親做了「過度限制」,例如「就常識而言,近親的定義涵括祖父母。」

夏威夷州華裔檢察長金士敬表示:「川普總統的穆斯林禁令只是違法與違憲的歧視藉口,並無扼止恐怖主義的基礎。」

(中國時報)
--
脫歐分手費 英國認了

金融時報報導,就在英國與歐盟下周即將就脫歐「分手費」展開談判前,英國首度明確承認脫歐後仍須對歐盟負起財政義務,可望避免雙方屆時發生全面衝突的場面。

英國政府周四致函給國會,書面聲明裡提及脫歐談判的「財政協議」,坦承「英國對歐盟負有財政義務,這點在脫歐後仍然不變,而這議題有待解決。」

此份聲明由脫歐事務大臣安尼利(Joyce Anelay)公布,歐盟方面也隨即認定這是脫歐談判的重大進展。安尼利在聲明裡指出:「在財政協議這方面,正如同英國首相梅伊所說,英國政府將與歐盟共同合作,在遵從法律規範與雙方持續往來的前提下,在英國脫歐權利與義務上達成公平的協議。」

歐盟外交官員指出,比起首相梅伊日前表示英國願在某些義務上與歐盟達成「公平協議」,此段聲明的用字顯得「進步許多」。一名歐盟談判代表指出:「這段聲明可望防止下周談判出現大規模衝突。若雙方在財政協議上毫無進展,那問題就會很大。」

英國方面並不將此聲明視為重大讓步,而是認為這有助於改善雙方談判論調。英國雖承認對歐盟負有財政義務,卻在聲明裡指出這些義務目前難以量化成具體金額。

英國與歐盟將於下周一展開新一輪談判,英國分手費將是其中最大焦點,歐盟估計英國最多須付出高達1,000億歐元的分手費。英國預計於2019年3月完成脫歐,雙方談判代表擔心若分手費遲遲無法談攏,將浪費寶貴時間並延誤後續貿易談判進程。

英國外交大臣強生(Boris Johnson)本周稍早指出,若歐盟堅持要向英國「敲詐」不合理的分手費,那英國必會拒絕。歐盟首席脫歐協商代表巴尼爾(Michel Barnier)則警告,除非英國同意脫歐後仍須負起具法律約束力的財政承諾,否則雙方談判難以進行下去。

脫歐衝擊英鎊 溫布頓獎金縮水

美國老將「大威」維納斯(Venus Williams)再度闖進溫布頓女單決賽,有機會抱走冠軍獎盤與220萬英鎊的獎金。但是由於英國脫歐造成英鎊貶值,大威若奪冠,換算為美元的獎金少了近60萬美元。

除了大威確定打進周六的決賽,男單4強則僅有奎瑞(Sam Querrey)為美國選手,他周五需先撂倒克羅埃西亞的西里奇才能拿到冠軍賽門票。

不過對於美國選手來說,今年奪冠的獎金將面臨大幅縮水。而這都得怪英國脫歐,英國脫歐前的2015年溫布頓公開賽,當時英鎊匯率為1.55美元,如今則已跌到1.29美元,貶幅達17%。

今年溫布頓單打冠軍獎金為220萬英鎊,相當於284萬美元,若以2015年溫布頓時的匯率,則有341萬美元,縮水近60萬美元。

要不是大會大方調高獎金,那今年美國選手進帳的獎金還會少更多。2015年溫布頓冠軍獎金為188萬英鎊,當年女單冠軍為小威,抱回290萬美元獎金,2016年溫布頓冠軍獎金調漲至200萬英鎊。

英國於2016年6月公投決定脫歐,投資人擔心脫歐後將重創英國經濟,英鎊首當其衝成為市場拋售的標的。

溫布頓主辦單位英國網球俱樂部表示,「每年獎金都會依據全球的商業與經濟情勢做調整,其中也包括匯率因素。」

溫布頓單打冠軍獎金已連6年調漲,今年的漲幅則達10%,遠高於前幾年。

不過,溫布頓冠軍獎金這幾年的累計漲幅十分可觀,從2011年到2017年的單打冠軍獎金已足足翻了一倍。

(工商時報)
--
梅伊就職1周年 提案廢除歐盟法

英國首相梅伊選在就任滿周年的13日,向國會遞交與脫歐有關的法律修正或廢止草案。梅伊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同日播出的專訪中坦承,保守黨上月國會改選喪失多數優勢,她從丈夫口中知悉出口民調結果時,「掉了幾滴淚」。

梅伊遞交的「廢除法案」(Repeal Bill)將為既有的歐盟法律轉換成英國法律鋪路,讓這數千法條在英國脫離歐盟後得以先維持不變,再由國會加以增修或廢止。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說,此案將確保英國脫歐後仍具有「功能完全的法律系統」,確保英國能在保有最大確定性、持續性和掌控性的情況下脫歐。

不過,要廢止英國國會1972年制訂的的歐洲共同體法,進而全面修整已使用40多年的法律並不容易。且反對黨已要求修正「廢除法案」內容,否則拒絕支持該案。自由民主黨黨魁法隆認為,英國就脫歐細節進行的國會辯論將會十分慘烈。反對黨對政府提議使用特別行政權,不經國會全面檢視就強勢通過法案尤感不滿。執政的保守黨就算聯合北愛民主聯盟,也只能在650席的國會中具有13席的優勢。

另外,梅伊接受BBC就職滿周年專訪時表示,她上月8日從丈夫口中得知大選出口民調結果時備感「震驚」,花了幾分鐘才回過神。梅伊說,丈夫給她一個擁抱,試圖安慰她,而她掉了幾滴淚。上月改選結果讓保守黨丟掉國會多數,梅伊面臨黨內外要她下台的壓力,但從未考慮下台,自認要做好「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好」的首相。

(世界日報)
--
全球擴張受挫 優步撤出俄羅斯

華爾街日報報導,叫車服務公司優步(Uber)周四宣布,該公司俄羅斯業務將與當地最受歡迎的叫車服務Yandex.Tax合併,並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此舉顯示目前身陷困境的優步為了減少虧損,因此退出成本高昂的海外競爭。

這間合資企業將由Yandex.Taxi執行長負責經營,而Yandex.Taxi母公司Yandex NV將擁有59.3%的多數股權,優步擁有36.6%股權,剩餘股份則由該合資企業的員工持有。

此公司估值約37億美元,預計於今年第4季完成交易。該公司也將在其他6國展開營運,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喬治亞與哈薩克。

優步退出競爭激烈的俄羅斯市場,或許顯示出優步願意放棄部分國際市場,以減少公司虧損,期盼未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時能吸引投資人目光。優步去年創造65億美元的營收,但虧損卻擴大至逾30億美元。

對優步而言,此次退出俄國形同再度於海外市場受挫。優步過去投資數十億美元於全球逾70國拓展業務,優步為了打敗對手,提供旗下司機現金獎金、給予乘客車費折扣,但在部分國家仍遭遇嚴峻挑戰,競爭對手在當地關係良好,更不惜與優步大打折扣戰。優步指出,為了在俄國市場與Yandex.Taxi一較高下,優步過去3年來共砸下約1.7億美元。

優步先前與中國叫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展開激戰,雙方為搶奪市佔率各砸下數億美元,最後優步於去年出售中國業務以交換對方2成股權,而滴滴出行則承諾投資優步10億美元。

對於優步來說,全球迅速擴張已非優先要務,投資者大聲疾呼,優步必須立即處理公司企業文化與財政問題。優步近來風波不斷,包括官司纏身、性騷擾醜聞等,導致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上個月遭股東施壓而黯然下台。

(工商時報)
--
國際薯條日 邪惡炸物征服人類500年

7月13日是國際薯條日,金黃香酥的炸薯條,雖然被標籤為垃圾食物,仍令人愛不釋手。由美式快餐店發揚光大的薯條,是法國人發明?還是比利時的小吃?不論如何,這項小吃已在人類美食史叱吒風雲500年。

薯條的英文是French fries,這個名字似乎說明了薯條是法國發明的,不過數百年來,鄰國比利時堅持自己才是炸薯條先驅。2013年比利時荷語社區甚至發起運動,爭取把比利時薯條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有說法是,早於16世紀的比利時列日市(Liege)及迪南(Dinan)附近的村落,有街邊小販會售賣炸魚,但冬天時因河流結冰,無法捕魚,於是小販把薯類切成一條條小魚般來炸,成為了炸薯條。然而在同一時期的法國,薯類卻被視為低下的食物。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把馬鈴薯由南美帶回歐洲,法國尤其對這種蔬果存疑,農民甚至認為薯類是有毒的法國政府在1748年起禁制薯類,種植及消費都是非法的。在1771年,法軍藥劑師Antoine Auguste Parmentier於七年戰爭中被俘虜,在囚期間只獲餵食薯類,居然發現薯類根本無害,法國才於1772年解除禁令。

現時比利時的人均薯條消耗量仍是全球之冠,對於他們來說薯條是正餐,比利時薯條偏厚、內軟,通常是放入尖紙筒裡,用手撿來吃的街頭小食。

法國的薯條則偏小及脆,以配菜方式伴著淡菜或牛排是很常見的法式食法。在17世紀的移民潮,歐洲人把French fries帶到美國,美國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薯條大國」,現時每名美國人每年平均吃下30磅薯條。

19世紀初期,經過近百年的時代變遷,英國薯條與炸魚兩大炸物漸漸走在一起。英式薯條通常是連皮炸,跟美式薯條明顯不同。

(世界日報)
--
澳洲防恐 逼臉書交加密訊息

澳洲政府14日提案,將強制臉書和WhatsApp等社群媒體,向警方提供恐怖分子嫌犯和其他罪犯的加密訊息。法案料將在數月內通過,令澳洲成為第一個通過針對加密訊息立法的國家。

綜合媒體報導,澳洲總理滕博爾警告,恐怖分子、毒販及戀童癖犯罪集團愈來愈常用加密訊息,並要求讓立法現代化,以便警方執法。

滕博爾說:「我們必須確保網路不會被壞人當成隱藏犯罪活動躲避法律的暗處」,還說這些科技巨擘必須「面對他們的責任」。

澳洲警方目前只能從電信商取得資料,一旦通過新法,將可從加密資料以保護用戶隱私的網絡公司取得資料,電子裝置生產商和科技公司需協助執法人員,攔截及解讀疑犯發出的訊息。

不過澳洲政府此舉勢必得槓上不少大型科技公司,蘋果拒絕就此事置評,不過蘋果早前曾以保護隱私為由,拒絕提供類似資訊。臉書發言人也未回應。

一但法案通過,澳洲有望成為第一個通過針對加密訊息立法的國家,而法國和英國等數個歐洲國家也表示,將推出類似法律。

(世界日報)
--
炸彈客襲葬禮 奈國19死23傷

奈及利亞警方表示,有四名女性自殺炸彈客,在奈及利亞東北部城市邁杜古利(Maiduguri)引爆炸彈,已證實造成19人喪生,另有23人受傷。

波諾州警察廳長楚克武(Damian Chukwu)說,這四名炸彈客11日晚間鎖定市郊莫萊科萊法里(Molai Kolemari)一場葬禮,對哀悼者發動攻擊。

受害人大部分為民間自衛隊成員,他們協助軍方獵捕好戰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分子。

楚克武說,「有12名自衛隊成員、7名村民,以及4名自殺炸彈客,總共23人喪生」,另有23人受傷送醫。

邁杜古利為波諾州首府,在好戰組織博科聖地八年叛亂期間,屢屢遭受攻擊。已有越來越多婦女與年輕女孩充當自殺炸彈客,襲擊諸如清真寺、市場和巴士車站等人潮擁擠的「軟目標」。

喀麥隆2爆炸案 14死30傷

此外,安全消息人士13日表示,兩名自殺炸彈客在喀麥隆東北部引爆,造成14人喪生,30人受傷,部分傷者傷勢相當嚴重,案發城鎮已封鎖。這起攻擊也可能是博科聖地所為。

消息人士說,兩起爆炸事件13日晚間發生在靠近奈及利亞邊境的瓦扎鎮(Waza),鎖定鎮上一處繁華地區發動攻擊,炸彈客襲擊區域有「餐廳、電話亭與攤販」。

(世界日報)

健康

牙線會讓牙縫變大? 醫師﹕不清潔才會

很多人不愛使用牙線清潔牙齒,認為牙縫會變大,但牙醫師駁斥這是錯誤迷思,若長期不用牙線,牙縫沒清乾淨,讓牙菌斑孳生,反而會導致牙周病,出現牙齦萎縮,甚至牙齒鬆動,牙縫變更大。因此除了每天要刷牙清潔口腔,更要利用牙線清潔牙縫。

台中寬庭牙醫診所副院長劉得廷強調,刷牙最多只能清潔到大面積的牙齒,但牙側縫隙刷不到,這時只能用牙線刮除牙菌斑。如果牙齒沒清乾淨,牙齦會發炎紅腫,正確使用牙線清潔後,牙齦消炎消腫,可還原牙齒原貌,也預防牙周病的發生。

劉得廷說,門診中,也常有患者誤以為洗牙會讓牙縫變大,其實洗牙機頭不同於鑽牙齒,是利用超音波震動,震掉附著在牙齒的結石,不會損傷牙齒,有時牙縫塞滿結石,震掉清除後,露出牙齒縫隙,患者還誤以為是牙齒被鑽出洞。

正確使用牙線的方法為何?劉得廷建議,可使用捲軸型牙線,其清潔、包覆效果較好,先拉一個手臂長度,雙手以中指捲起來固定,用食指、大拇指控制牙線,將牙線拉緊放入牙縫清潔兩側,貼住側壁把牙菌斑(牙垢)由下往上刮出,來回清潔,接著同一牙縫,貼住另一側壁再往上刮,每個牙縫左右各刮10至15下。

劉得廷強調,使用牙線絕不是拉進去再出來,這樣清除不到牙菌斑,也不是用像鋸刀前後拉,必須由下往上刮除,但不要刮牙齦,牙線不需清完每個牙縫就換,可用清水沖一下或用衛生紙擦。

民眾剛開始使用牙線時,可能牙齦會流血,這種情形有可能是牙齦發炎造成血管增生腫脹,一碰會流血,但只要持續正確使用、力道穩定,久了以後就不會流血,也代表牙齦變健康,提醒民眾不要見血就放棄,可向牙醫師詢問正確使用牙線的方法。

(自由時報)
--
肝癌藏在總膽管 男子莫名上腹痛/陳忠宏(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58歲的汪先生(化名)已連續3天莫名上腹痛。原以為是應酬吃壞肚子,可是吃了腸胃藥,症狀卻未見改善,只好抽空到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罹患了肝癌。

汪先生不明白,不過是突然的肚子痛,怎麼就這麼嚴重?其實事出必有因,癌症不會是突然冒出來的。

汪先生的抽血檢查報告顯示,肝功能指數高出正常值的10倍之多,黃疸指數也高於正常值4倍,進一步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有總膽管阻塞情形,於是採用電腦斷層掃描肝臟和膽管。影像顯示在肝門總膽管交會處有異常顯影現象,剛開始懷疑是總膽管結石,但是再做膽道內視鏡檢查,終於揭開謎底,並不是石頭,而是一個超過2公分的血栓,病理化驗後證實是肝癌。

肝癌長在總膽管裡?病理科多次的化驗及多方討論,確定此化驗結果無誤。推論應是肝癌細胞分化時,進入總膽管,而在膽管裡形成血栓。此血栓經膽道內視鏡手術取出後,汪先生腹痛的症狀就有明顯改善,而且黃疸指數也逐漸回到正常。

汪先生的肝癌血栓雖然已移除,但仍需進行相關的影像檢查並密切追蹤,建議最好是切除異常的膽管,以防後患。

此血栓的形成不排除與B型肝炎有關。汪先生有B型肝炎,但從未追蹤。

國人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癌或肝硬化併發症,而造成這些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別是B型肝炎。

B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檢查目的在早期診斷肝功能變化,避免肝臟破壞持續進行,以及早期診斷併發症,給予有效治療,減少憾事發生。

癌症的病因大多與我們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建議民眾少吃加工食品、化學色素飲料、來路不明的藥物、勿吃隔餐食物等,最重要是保持運動習慣、定期健康檢查,以維護自己的健康。

(自由時報)
--
2種降血脂藥併服 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75歲的王先生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和胃潰瘍等慢性疾病,雖然每天都服用史他汀類(Statins)降血脂藥,但他仍大啖海鮮、肥肉等高膽固醇食物,以致服藥效果不佳,於是在服藥第8年時,醫師再加開另一種纖維類降血脂藥物讓他合併使用。

不料王先生出現肌肉痠痛,甚至全身無力,需坐輪椅代步,到大醫院檢查後才確診是橫紋肌溶解症。

收治王先生的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單獨使用史他汀類可能引發副作用的機會不高,但是合併使用纖維類降血脂藥物時,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就會增加,王先生就是這樣的案例。

張嘉修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會出現肌肉疼痛、無力、腫脹或尿液呈暗棕色等症狀,若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恐怕會引發腎衰竭或其他併發症等。所幸該名患者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後便立即停藥3天,患者肌肉無力的症狀緩解,重新調整藥劑量後,終於可再正常行走,且腎臟功能也正常。

張嘉修提醒,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的患者不可輕忽肌肉痠痛,若出現前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建議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同時患者的飲食也要控制,避免吃海鮮、肥肉等高油脂食物,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停藥。

(自由時報)
--
史他汀類合併纖維類藥 7旬翁橫紋肌溶解

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是降膽固醇常見用藥,約有十萬分之一的機率會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國泰醫院日前收治一名75歲老先生,使用史他汀類藥合併纖維類(Fibrates)降血脂藥物,引發全身疼痛無力,須以輪椅代步,就醫檢查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史他汀類藥物又稱還原酶抑制劑,常見副作用是輕微的肌肉痠痛,有時會引起肌肉細胞損傷。不過,單獨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引起肌肉病變與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極低,若與特定藥物併用,如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病人可能用到的纖維類降血脂藥物,則恐大幅增加發生率。

這名老先生因高血脂症、糖尿病及胃潰瘍,每天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由於鍾愛海鮮、肥肉等美食,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指數居高不下,醫師因此加開纖維類藥物,未料逐漸引發肌肉病變。所幸及早就醫發現,依循醫囑停用所有降血脂藥物、輔以飲食控制膽固醇,3日後緩解全身肌肉不適,且能自行走動。

張嘉修說,史他汀類藥物劑量多寡也與肌肉病變風險正相關,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患者會使用較高的劑量,用藥後須特別留意身體變化,若用藥後一周內出現無特定位置的痠痛、虛弱無力、尿液呈暗棕色疑似血尿,就須提高警覺,及早提醒醫師評估是否需減量或換藥。

張嘉修說,史他汀類藥物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患者中,各年齡層皆有,臨床上曾見3、40歲患者在用藥不久後出現肌肉痠痛,但年輕人活動量大,肌肉痠痛感覺明顯,較易察覺身體有異。

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指出,病患若經醫師評估給藥,且正常使用下,且無藥害救濟法13條列舉情事,可申請藥害救濟。

(聯合報)
--
洗腎病友控糖不佳 易視網膜血管病變/林怡汝(展欣眼科集團總院長)

一名健身教練罹患糖尿病多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已接受洗腎治療,日前就醫時表示,2天前因為搬動機車,突然間眼前像被墨汁噴到一樣,黑影慢慢暈開,最後呈現一片漆黑。檢查後,原來是視網膜血管病變,一個瞬間出力的動作,造成視網膜大量出血。

◎糖尿病控制不好,視網膜容易出現血管病變,病程分為3期

●第1期:視網膜上開始出現散落的紅色小出血點,這個時期一定要開始嚴格控制血糖。
●第2期:血糖控制不良,血管繼續損壞,開始產生大出血點,以及像棉花糖一樣的白色缺血斑。
●第3期:大範圍的視網膜出血,視網膜表面長出像厚蜘蛛網似的增生膜,拉扯視網膜造成視網膜破洞、剝離,對視力產生嚴重損害。

◎糖尿病視網膜血管病變的治療,依照破壞嚴重程度,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
●雷射凝固術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

上述治療健保都有給付,但最重要的還是一開始就好好控制血糖,半年至一年一定要到眼科散瞳,檢查視網膜。

(自由時報)
--
想寶寶健康長大 孕期應滴酒不沾/曾翌捷(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親朋好友難得聚會,享受美食之外,不免小酌幾杯活絡氣氛。婦產科醫師總說:只要食物均衡攝取,來源乾淨衛生,孕婦飲食百無禁忌。但孕婦能不能喝酒呢?

答案是:一口都不行!

孕期酗酒已被證實是導致胎兒先天缺陷、發展遲緩及神經發育障礙的頭號兇手。其中,孕期酗酒最廣為人知的後遺症就是「胎兒酒精症候群」,症狀包含顱顏異常、身材矮小、體重過輕、智力不足,以及聽視覺受損等。

據統計,相較於滴酒不沾的孕婦,酗酒孕婦所產下的寶寶罹患「胎兒酒精症候群」的風險高達65倍;就算孕婦在第一孕期後戒酒,也仍有12倍風險。

美國兒科醫學會在2015年10月再度發表聲明:為避免酒精對非預期懷孕的傷害,建議所有預備懷孕以及懷孕婦女避免飲酒。

然而,國人勸酒文化盛行,盛情難卻下總猶豫該不該一口回絕。到底孕婦飲酒有沒有安全劑量?

根據澳洲學者艾芙琳 .瑪格麗(Evelyne Muggli)今年6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JAMA Pediatrics)」的論文。研究團隊利用3D成像軟體,將415名1歲寶寶的面貌分成7萬個部分仔細分析,參考母親孕期飲酒記錄。

結果發現: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喝酒,即使只是小酌幾口,嬰兒面貌和滴酒不沾的母親相比,五官也會產生影響,例如人中變平、上脣變薄、眼瞼裂隙變小、鼻子可能較短或鼻尖上翹。雖然這些變化非常細微,肉眼幾乎察覺不到,但是也讓研究團隊為酒精對孩童未的智能與神經發育的衝擊感到擔憂。

因此,為了胎兒的健康,建議孕媽咪遵守以茶代酒的原則,確保母胎健康平安。

(聯合報)
--
腸胃有問題 空腹可別吃香蕉鳳梨

有些人為了節食瘦身,空腹就吃香蕉、番茄等水果,營養師表示,健康族群在空腹情況下可以吃任何水果,但若有腸胃道問題的患者應避免空腹吃香蕉、鳳梨、番茄等水果,菠蘿等高油脂麵包也盡量少吃,另外,更提醒民眾應均衡攝取營養,勿隨意節食。

奇美醫院營養科小組長賴春宏指出,若有胃部疾病的民眾族群,攝取鳳梨、奇異果、橘子或山楂等較酸的水果,可能會有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不適感。香蕉、番茄、柿子等水果富含果膠,由於果膠屬水溶性膳食纖維,當食用過多時,除了胃會不舒服之外,飯前吃可能會造成腹脹感,導致無法正常吃正餐。

因此,賴春宏提醒,患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等腸胃道疾病的人應盡量避免空腹食用這些水果,建議在飯後吃才不會不適。賴春宏也指出,甜食或精緻麵包等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出現心灼熱感,因此蛋糕、菠蘿麵包、奶酥麵包等也盡量少吃。

他建議,早餐主食類以全穀根莖類為主,由於白米含精緻澱粉,因此吃飯糰時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五穀類,麵包也可選擇糙米、全穀根莖類;蛋白質食物則可選擇蛋、豆漿、豆腐等;一天建議攝取1.5杯低脂牛奶,以補充鈣質。

(聯合報)
--
抗老要趁早 4招讓你年輕10歲

晚睡、壓力大、工作忙碌、抽煙都是老化快速的殺手,人體到了25歲,會慢慢出現衰老跡象,與年齡抗戰,最重要的是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多喝水。

專業藥師曾建凱表示,人體到了25歲,體內新陳代謝氧化後自由基過多,細胞容易壞死,一般食物抗氧化物含量較低,會慢慢出現衰老跡象,「自由基」也稱氧化劑, 一旦與DNA、細胞膜、蛋白質,或其他讓身體正常運作的細胞構造結合並產生破壞,就會造成老化或影響身體機能。

與年齡抗戰,最重要的是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下四招可以有效抗老。

第一招、如何「吃」出青春活力呢?

蕃茄、紫葡萄、花椰菜、洋蔥、堅果、薑黃、枸杞、黑芝麻、山苦瓜、鮭魚、綠茶、豆漿和紅酒等是備受推崇的抗老食物。而在2017年,許多歐美美食家和營養學家認為,造就日本「長壽國」美名的海帶、昆布、紫菜及綠藻等藻類食材,成為新寵兒之一。

綠藻高纖低熱量又營養,有助減重、延緩老化,近年研究發現藻類有防癌抗癌的效果。

第二招、運動抗老

國人近年來愈來越重視運動,許多人天天藉由慢跑、騎單車和游泳來訓練體能。但常見的現象是,上班上課已經很累了,根本沒有多餘的體力來運動。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體力越來越差,身體一旦疲勞就更不想運動。運動需要更多的耐力及協調性,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

第三招、美麗肌膚,好睡眠抗老

人的睡眠時間不足,代表大腦一直處於無法休息的狀態,大腦過勞就容易缺氧,進而造成細胞機能下降、神經血管效能變差,導致體內毒素和廢物無法被有效排出體外,時間一久,壞東西在體內累積變多,就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皮膚乾燥、臉色黯淡、色素沈澱等老化現象。

晚上 11點到凌晨3點是呵護肌膚美麗的關鍵時刻,充足睡眠是維持美麗的關鍵秘密。任何保養品和飲食都比不上好好的睡一覺。

第四招、多喝水抗老

人體有70%是水,多喝水可以幫助體內廢物的代謝,而且水裡面含有微量礦物質,亦可以輔助體內抗氧化物完成氧化還原作用,達到日漸抗老的目的。

(中央社)
--
腰痛誤認扭傷 就醫發現輸尿管結石惹禍

蔡姓男子右側腰部莫名疼痛,起初以為是搬運扭傷引起,日前更因呼吸衰竭送急診,檢查才發現是因輸尿管結石引發水腎,加上濫用止痛藥造成病情惡化,經治療後才擺脫洗腎噩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表示,人的兩顆腎臟其中一側受損時,另一側會有代償維持尿毒代謝的功能,所以當單一腎臟因先天性受損、萎縮、切除,或如同蔡姓患者因結石阻塞而失去功能時,另一側的負擔就會加重。

林崇智指出,患者本身有高血壓,卻未規律服藥控制,同時半年多前開始間斷性出現腰痛症狀,當痛得受不了時,就在住家附近診所注射止痛藥,只是腰痛狀況仍時好時壞。

患者原本打算先到骨科檢查腰痛原因,沒想到離家後覺得胸口特別悶、喘不過氣,到院時竟然呼吸越來越急促甚至缺氧,經轉送急診室檢查,發現嚴重貧血以及急性腎損傷,同時合併肺水腫及呼吸衰竭,接受緊急血液透析治療肺水腫及尿毒症。

林崇智指出,患者腎臟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結石阻塞併發嚴重積水造成水腎,而左側腎臟則有萎縮纖維化的現象,造成腎功能急遽惡化。藉由引流右側腎積水,並透過震波碎石打通輸尿管阻塞治療。

林崇智提醒,患有三高的民眾仍應規律服藥控制,但若身體出現其他不適,千萬不可擅自使用消炎止痛藥,必須經由醫師檢查評估,安全的狀況下進行治療。

(中央社)

評論

走康有為的路 流譚嗣同的血/王丹(六四民運領袖)

劉曉波去世的消息傳出之後,我迅速在臉書上報告了這個消息,大批的網友留言表示哀悼。其中,有一位網友的留言我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他說,劉曉波是「走康有為的路,流譚嗣同的血」。

之所以分享這句話,是因為我認為非常精闢和值得我們深思。說劉曉波「走康有為的路」,當然不是說劉曉波是保皇黨,主張君主立憲,而是說,劉曉波的政治主張和他的基本立場,其實是非常溫和的,正如同當年的康有為一樣。劉曉波從來沒有主張革命,他甚至主張「我沒有敵人」。但是結果,他的結局卻如同當年的譚嗣同一樣的慘烈:為了改革和進步,最終被當局迫害致死。歷史,有的時候真的會重演。

開明專制錯誤期待
但是,劉曉波之死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其實很清晰,但是大家都不願承認的事實,那就是:對於中共來說,即使最溫和的主張,只要是以憲政民主為基礎的,都是不可接受的。不管這樣的主張多麼溫和,不管提出主張的人如何地表達善意,對於中共來說,都是「國家的敵人」,都是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的。從體制內的前總書記趙紫陽,到體制外的異議人士劉曉波,從來都是如此,毫無例外。
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了,所有那些寄希望於中共會主動引領政治改革的人,所有那些認為只要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中共就會走向民主的判斷,所有那些對習近平或許會開明專制的期待,都是完全錯誤的,極端幼稚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知的。劉曉波之死,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這一點非常重要,原因在於: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未來的轉型過程是否平順對全世界,對周邊國家,都牽連甚大。作為執政黨的中共,如果願意接納溫和反對派的主張,未來的轉型就有可能是平順的和平轉型;而中共如果連劉曉波這樣溫和的反對派都不能包容,都要迫害到死,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斷絕了溫和派之路,在社會上積累仇恨。斷絕可能的改良之路,中國就只有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對抗,就只有流血的革命。這樣的前景固然不是我輩願意看到的,但是一旦發生,中國內部必將陷入動盪,而內部的動盪必然引發針對外部的效應,直接波及到周圍國家乃至全世界。這,才是劉曉波之死,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擔憂。

劉曉波付生命代價
劉曉波的慘烈結局,固然是中共毫無人性的迫害所致,但是正如紐約大學法律系教授孔傑榮所指出的,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人權問題越來越淡漠,幾乎到了放棄的地步,這樣的縱容和綏靖政策,也難辭其咎。劉曉波之死,必將在國際社會激發起巨大波瀾,要求檢討對華人權政策的呼聲也將取得更大的話語權。面對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慘死,再親中的政黨和政客恐怕也只有瞠目結舌,重新思考。
換句話說,劉曉波的去世,很可能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個轉折點:一向以經濟高速發展的形象在全世界收買人心的中共,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背負劉曉波之死的包袱,形象必將大受損傷,其氣焰也會受到重挫。這當然是我們所樂見的事情,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劉曉波的生命,確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和時代的悲劇。
劉曉波用他的生命,用他最後的一口氣,告訴我們的這個事實──中共,已經成為新納粹集團──希望能夠令全世界深思。

(蘋果日報)
--
從劉曉波之死看中共對言論之管控/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中國大陸一直有一條言論界線的紅線存在,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的過世,讓世人再度關注大陸的人權與言論自由問題,值得吾等注意的是,近年來這條紅線還日益緊縮。

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中共也曾試圖鬆綁言論自由的尺度,特別在1989年前,大陸人民還可適度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即使發生「六四天安門事變」後,大舉限縮言論空間,也比現在的尺度還要寬鬆。
當年參與六四學潮的學生們,目前正值知天命之年,筆者就讀北京大學時接觸的學長姊,表示當年他們大都曾參加學運活動,中共也都留有紀錄,目前仍可居各大學的教授或院長級高位,除少數領導人物之外,似乎都未影響其就業。
之前對待異議人士的態度,也與現在有很大差別。縱然無法忍受其意見,同樣以法律繩之,但礙於國際壓力常會留一個轉圜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轉赴西方各國,從此無法回大陸,由於其對中國的疏離,批評中共易與大陸現況脫節,對大陸研究難以深入,國際影響力逐漸消失,自然的走向邊緣化。

對不同立場零容忍
然而,近年來大陸領導人的態度丕變,對不同立場的言論幾乎是零容忍,並從不同的管道管控言論,不要說是涉及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洩漏國家機密、威脅國家安全、損害國家榮譽或擾亂社會秩序,僅是批評中央及共產黨等都可能被定罪。
尤其在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更加緊縮,對於有可能挑戰其權威之人從不手軟,以「710維權律師抓捕事件」為例,前年7月上百位中國大陸的律師、民間維權人士、上訪民眾及其親屬,突然遭到逮捕,不少人被認定觸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罪,而身陷囹圄。而且還頻傳政治犯在監牢內受到不人道的待遇,慢性和重大疾病得不到合理的治療,以收殺雞儆猴的效果。
中共並將手伸進司法系統,當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有些人誤會中共要開始推動「依法行政」的理念,然而事實上剛好相反,其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依法治國,政黨勢力堂而皇之的介入司法。今年兩會司法系統還將「依法起訴、審結周世鋒、胡石根等顛覆國家政權案」列為「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的重要政績。
新媒體也是中共言論審查的重心,原本就有為數甚眾的網軍監控網路內容。目前更藉著「魏則西」事件,加大對舉足輕重的網路公司進行監控;中國大陸為限制國際網路資訊,進而建構全世界最嚴密的網路長城,只要不符合中共的內容,就會遭到屏蔽,所幸目前仍可透過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PN)翻牆取得被屏蔽的資訊。惟近期已經傳出,明年2月將全面封鎖VPN,全面阻隔大陸境內取得國外的資訊。

毫不理會西方壓力
當前大陸對言論的管控尺度,已達到改革開放後之最,對反對者施以嚴厲的懲罰,而且幾乎不理會西方社會的壓力。劉曉波不是單一個案,只是劉因獲諾貝爾獎而備受關注,還有成千上萬的異議份子還受到人權迫害。

(蘋果日報)
--
台灣民主如何前瞻?/范雲(社會民主黨召集人)

公民參與
我是五年級後段班,就是在戒嚴體制下成長的最後一個世代。在這體制下成長的人都經歷了「威權社會化」,因為體制有牙齒會咬人,任何人的生命尊嚴,都可以因為國家與集體而被隨意傷害。從制服髮禁台語禁的身體口舌管控,到政治權利的剝奪,經歷威權社會化的世代,無形中也內化了這樣的價值,因為,那是體制設定好的生存路徑,要求個人的尊嚴就得準備付出代價。

缺制度化參與管道
戒嚴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深遠。長期被威權社會化的體質,如何開始學習尊重人的自由與權利,需要整個社會共同面對過去、清理過去,所以,推動轉型正義刻不容緩。如同民間真相和解與促進會所呼籲的,轉型正義不是只有黨產歸還,還有歷史真相與和解。如何系統性地面對過去的不義,透過歷史記憶的保存與教育,修復被壓抑的,包括原住民在內的本土多族群文化,才能逐漸讓被傷害的人開始重建尊嚴與主體。
解嚴30年內,我們是從選舉開始學習民主。然而,我們有了選人的民主,卻沒有討論的民主。我們選出了首長與民代,但,卻發現宛如開出了空白支票,所有的政策,人民都得埋單。在許多民主國家,大型的開發案要經過一定程序的公民討論。公民參與,不只需要花錢,更要花時間。從流程設計到資訊的充分提供,這些都需要從政策前期啟動。不是決定要哪裡蓋輕軌或大巨蛋後,才來象徵性地問你的意見。

如何在政策決定的過程中,聽見人民的聲音,不是沒有人在努力。過去10年內,台灣民間有許多人在各地推動民主審議的各種模式,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只是,通常擁有權力的人,只願在特定無害的領域,邀請人民參與。高舉開放政府當選的柯文哲是少數成立公民參與委員會定期運作的人,成果值得關注;但,因缺乏法定人力資源,加上被議會掣肘,在在彰顯了台灣缺乏制度化的公民多元參與管道。
法國人民經過20年的努力,才有了不受中央與地方政治人物影響的國家級公民辯論委員會。它可以帶領地方公民用一年的時間,開放性地討論地方是否需要大型開發案,以及如果需要,那,還有沒有替代方案。最近發生的《前瞻條例》與特別預算爭議中,民間版條例中,明定10億元以上的計劃,應提撥規劃經費的5%的預算委託民間團體作公民參與,可以說就是多元公民參與政策的理念推進。只是很可惜,這樣的建議,沒有被國會嚴肅地對待。
公民多元參與的制度化,並不是要取代代議民主。台灣的代議民主,有許多缺失需要改革。總統直選後,憲政體制如何權責相符學界討論已久,蔡總統的政見中,也有憲政改革、降低國會政黨門檻等承諾。除此之外,如何節制金錢在選舉中的影響力是一個相當關鍵卻經常被忽略,甚至被視為民主常態的大問題。

金錢權力誘惑蔓延
戒嚴雖然壓迫人性,但,台灣也一直存在著默默支持反抗的美好價值,在一次次選舉中,支持本土政治力量壯大。只是這樣的美好價值與信念,在兩次政黨輪替後,似乎慢慢在公共領域中流失。當參與政治,不再被視為公民美德,相反地,是爭奪龐大的個人權力與利益時,選舉中美好的承諾也逐漸失去了感染人的熱情與動員力。
當然,政治不是不能平庸,民主政治本來就平庸。只是,當金錢不受節制、選舉文化又不鼓勵政策辯論時,金錢就慢慢地滲透選舉,成了選舉的永遠贏家。這使得未來許多的民主改革,能否得到足夠的力量支持,讓人憂心。如果具備大量金錢或媒體資源,就有更大的當選可能,那麼,我們的代議民主,不僅離公平選舉很遙遠,它本身反倒成了裙帶資本主義的源頭。要求這樣選舉文化所產生的政治代理人反過頭來節制財團的影響力,為低薪青年、勞工與弱勢者代言,豈不是緣木求魚?也因此,如何節制金錢在選舉中的作用,對台灣民主改革的進程,非常關鍵。
說到底,民主就是一個學習尊重每一個不同背景的個人,學習如何集體自我管理的過程。解嚴至今,台灣人民用了30年的時間,終於走出了一條蜿蜒的民主道路。下一個30年,威權確定褪色,然而金錢與權力的誘惑正在我們的腳下蔓延。台灣民主如何前瞻,正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與心志!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