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70709

薪資減少 最窮5%申報所得10年降35%

貧者愈貧!根據財政部統計,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六一三.三萬戶,所得最低五%(三十.七萬戶)平均申報所得下滑至四.七萬元,遠低於二○○五年的七.二萬元,等於十年來減少三十四.七%;若進一步分析所得結構,主要是薪資所得減少。對此,財政部官員表示,光從統計數字難以論斷實際原因,包括低薪、工作難找、稅制改變等都是可能因素。



財政部官員說明,綜所稅免稅額及扣除額不斷提高,以單身上班族為例,目前年收入三十萬元以下課不到稅;但綜所稅規定有申報才能退稅,有些所得已被扣繳稅款,例如薪資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等,所以有些低所得者為了退稅還是會申報,這些人申報的薪資所得很少,大多是兼職或打零工收入。

最富5% 申報所得增至471萬

根據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最低五%,二○○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七.二萬元,二○一五年降至四.七萬元;反觀所得最高五%家庭,二○○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三九六.九萬元,二○一五年增至四七一.五萬元。因此,所得最低與最高五%,所得差距由二○○五年的五十五.一三倍飆至二○一五年的一○○.三二倍。

若按所得結構分析,二○○五年所得最低五%申報各類所得合計一八七.六四億元,以薪資所得八十.八四億元最多、占四十三.○八%;不過,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五%申報各類所得降至一四四.一四億元,主要是薪資所得下滑至四十四.四五億元、占比三十.七八%。

另外,所得次低五%,二○○五年申報各類所得四四八.七四億元,二○一五年增至四八五.五六億元,但薪資所得卻由三一三.五八億元降至二四四.二三億元;至於其餘九十%申報戶,申報薪資所得均呈增加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來,綜所稅申報戶申報薪資所得占所得總額均維持在七成以上,但所得最低五%申報薪資所得占其總申報所得卻偏低,且呈下滑趨勢,由二○○五年的四成以上降至二○一五年的三成。

財政部官員指出,從統計數字來看,所得最低十%申報薪資所得下滑,可能是家裡有工作的人減少,也可能是低薪的因素;另外,稅制改變也是可能原因,由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等提高,愈來愈多人符合免申報標準,如果沒有事先被扣繳稅款,就不用申報綜所稅。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49.jpg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48.jpg

避稅手法多 有人年賺逾千萬免稅

國內低薪問題嚴重,但受薪階級仍是繳稅主力。根據統計,二○一五年薪資所得占綜所稅所得總額七十五.八二%,高於二○一四年的七十二.四八%。不過,受薪階級一毛錢也跑不掉,有錢人卻有許多避稅管道,繳的稅可能比一般上班族還少,二○一五年有四.三萬戶申報所得百萬元以上卻不用繳稅,其中還有兩戶申報所得兩千萬元以上。

4.3萬戶年所得百萬以上免稅

財政部初步統計,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六一三.三萬戶,申報所得總額五.七一兆元,平均每戶申報所得九十三.一萬元。各類所得中,以薪資所得四.三三兆元最多,占綜所稅所得總額七十五.八二%;股利所得六八七三億元居次,占十二.○三%;利息所得二六二五億元排第三,占四.六%;財產交易所得一八二億元,僅占○.三二%。

財政部官員指出,薪資所得占綜所稅所得總額雖逾七成,但不少受薪階級不用繳稅或適用較低稅率,因此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占綜所稅稅收約五成;而股利所得雖占綜所稅所得總額僅一成二,但應納稅額占綜所稅稅收約三成。至於財產交易所得偏低問題,官員認為,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長期下來應可慢慢改善問題。

不過,二○一五年全國有四萬三○二七戶申報所得百萬元以上,卻不用繳稅,其中兩戶所得一千萬元以上、兩戶所得兩千萬元以上;相較之下,二○一四年申報百萬元以上卻免稅僅兩萬七二七一戶。財政部官員說明,二○一五年綜所稅免稅額及扣除額大幅提高,因此有更多申報戶適用免稅。

利用捐贈、醫藥費等列舉扣除額避稅

官員表示,有錢人常利用捐贈、醫藥費等列舉扣除額節稅,因為列報醫藥費沒有上限,捐贈民間公益機構雖僅能扣抵所得總額的二十%,但透過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對私校的捐贈可扣抵五十%,對政府機構的捐贈更可百分之百扣抵,若扣掉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後所得淨額為零,就不用繳稅;這些避稅手法,有些是合法節稅,若是非法避稅,例如以假捐贈收據列報等,一定會追查到底。

(自由時報)

社會

《蘋果》調查 去年9千家企業違法 家樂福中油 最血汗

《勞基法》血汗企業「黑名單條款」上路滿6年,《蘋果》彙整過去一年違法企業名單,發現逾9千家企業上榜,違法項次達1萬5千多項,以量販業龍頭家樂福違法最嚴重,其次是台灣中油。業者回應都已在改善中;勞團批評,目前企業違法不管讓多少勞工權益受損都僅「一案一罰」,對大企業來說根本罰不怕,應改為一人一罰來嚇阻。

從2011年7月起《勞基法》規定各縣市府須公布違法企業名單,《蘋果》連續第6年彙整全國22縣市、3大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公布的違法企業名單,發現過去1年有9159家企業涉1萬5214項違法,企業數較去年增加613家、約7%,項次則小增27項。前十名違法企業中,家樂福、中油、華航已連續上榜3年,嘉里大榮物流也上榜多次。

幹部常12小時起跳
違法最嚴重的情節是加班未依法給加班費、超時加班、未置備勞工出勤紀錄或未記載至分鐘。因一例一休檢查期本月才開始,過去1年各縣市公布違法企業項目大多為原有法令。
量販業龍頭家樂福違法36項次最多,違法包括超時加班、加班和女性夜間工作未經工會同意、工資未全額給付等。家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說,過去各分店出勤、加班費計算都是用手寫,去年起陸續電腦化,減少人工計算誤差;有些店因盤點而未注意工時過長與休息時間不夠,會持續改進。
在家樂福工作約10年的員工張小姐說,公司制度雖有改善,基層員工超時已有加班費,但助理、課長級以上幹部屬「工時無極限區」,一天工作常12小時起跳,甚至還有課長不堪負荷要求降級。
國營事業台灣中油今年違法29項居次,中油副總畢淑蒨回應,因對輪班同仁有發「夜點費」應不屬工資;但勞動部認為是工資,導致加班費、勞退金發放有差距而挨罰,去年底已函請經濟部將夜點費列入。但經濟部昨說,此舉恐導致所有國營事業比照,傾向視法院判決個案處理。

保全物流業入前10
前10名中仍以保全和物流業居多。國興保全和主要從事影印機租賃業務的台灣富士全錄各違法19項次排第3,第5名起為禾頡物流、中華航空、嘉里大榮物流、南山人壽、艾莉詩服飾、東京都保全與新竹物流。
國興保全母公司、中興保全廣告宣傳室總經理朱漢光說,國興業務量大,較易遭抽檢,但只要有抽到的都會改進。台灣富士全錄說,已積極改善,日後應不會再上榜。去年曾有罷工爭議的華航表示,挨罰多半是部分空服員未簽署責任制約定,會繼續溝通;但將《勞基法》工時套在航空業是制度缺陷,應修法。
禾頡物流說,部分案件加班費計算爭議仍在法院釐清爭議;物流業長期人力不足,一例一休上路後工時縮減、駕駛薪水下降,流動率更高,做不完的工作已陸續發包給其他物流公司承接。

勞動部將複查追蹤
嘉里大榮物流說,物流士長期人力短缺,即便月薪提高到5萬多元,還是不好找;今年納8周彈性工時適用後,未來班表應會調整。新竹物流回應,已不斷提高待遇補人,會持續努力。南山人壽回應,挨罰主要是加班未經工會同意,正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其餘項目則均改善。艾莉詩服飾、東京都保全不回應。
大樓保全楊先生說,保全工作不像政府所說「中間沒事可以休息」,得收宅配、修漏水,雜事多,工作12小時只領22K,很血汗。
勞動部職安署長鄒子廉說,近年勞動意識覺醒,勞檢次數增加;接下來除會複查追蹤勞工遭欠的加班費,也會輔導企業合法。

應「一人一罰」遏止
東華大學財經法律所副教授張鑫隆分析,《勞基法》去年底將罰則從最高3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但最低罰鍰未提高,大小企業一律從2萬元起跳,大企業評估若守法成本高於違法成本就不太願意守法,籲應依企業規模制定不同裁罰基準。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秘書賈伯楷也認為,數字顯示資方過去根本不遵守法律,應將《勞基法》改成一人一罰,如欠100人加班費就該罰100次。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09/LN01/LN01_002.jpg

超時加班沒給加班費 佔4成

工時過長是台灣職場長期累積的問題,《蘋果》彙整過去1年全台違反《勞基法》項目中,違法最嚴重前2項也都與加班有關,「加班未給加班費」達3153項次,「超時加班」有2737項次,兩者合計佔違法總項目約4成。

年工時全球第6高
我國法定工時雖從去年起由2周84工時降為單周40小時,但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我國勞工全年總工時仍達2034小時,全球排名從第5高降為第6高,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南韓、希臘。
上班族趙小姐說,只要工作做不完,主管還是要求大家打卡準時下班再繼續工作,根本不願意發加班費,勞檢也查不到,「就算一例一休實施、加班費增加、工時下降,勞工還是領不到。」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勞檢是由政府主動檢查,但台灣工時調查是詢問企業,企業若違法讓勞工超時工作,也不會主動揭露,就會產生工時下降,但違法情況並未改善的現象。
勞動部說,近幾次《勞基法》修法就是希望落實周休二日、縮減勞工工時,會持續協助並督促企業遵守法令。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709/LN01/LN01_004.jpg

槓上工會 家樂福挨罰19次 工會不准加班 資方硬幹 惡性循環

量販龍頭家樂福1989年進入台灣,近年勞資爭議不斷,屢因違反勞動法令受罰,員工在2011年成立工會後勞資對立激化,工會依《勞基法》否決加班和女性夜間工作同意權,讓資方受罰更重,形成惡性循環。勞動部籲資方應和勞方對等協商,一起幫企業守法。
服務業營業時間長,過去量販業常違反《勞基法》,但近年情況改善,僅家樂福屢次登上違法排行榜,項目不減反增。

拒絕發夜班津貼
《蘋果》分析今年違法項目發現,主因是《勞基法》規定企業若要讓女性晚上10時到隔天早上6時工作,及加班或實施彈性工時須經工會同意,但家樂福工會成立後,屢次抗議工時制度不合理和領不到加班費,未同意實施加班和女性夜間工作。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加班和實施彈性工時「不是僱主說了算」,《勞基法》設計工會同意權,是為避免僱主濫用;但許多僱主仍以為老闆可以決定一切。
過去一年家樂福遭罰36項次中,就有19項次和資方未取得工會同意權有關。家樂福工會理事長籃世華說,工會不是要讓資方無法營業,只要求女性夜間上班加發津貼,但資方嚷著沒錢不同意。

業者:已可溝通
家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說,和工會關係從5、6年前的對立,現在已可坐下來談,每1、2周和工會開會,會持續溝通。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其他違反《勞基法》上榜企業,台灣富士全錄過去1年因未取得工會同意權遭罰11項次,該企業工會理事長鄭炎說,因公司片面改員工加班要主管申請,導致員工加班時數被吃掉,當然不給加班同意權。
勞動部說,近年勞工意識覺醒而組工會,盼資方能坐下來跟工會談,透過提高勞動條件的方式說服工會同意,避免受罰。

(蘋果日報)
--
逼脫褲 景文「淫」新 7學長姊挨告 沒收手機限制活動 涉強制罪可囚3年

迎新宿營玩進法院!新北市景文科大去年9月舉辦迎新宿營,有新生向《蘋果》投訴,學長姊安排荒腔走板遊戲,強迫男生要脫內褲、女生要脫內衣,還要含別人身上的糖果、喝別人吐出來的水,甚至高喊「胯下打開給我弄」隊呼,多名新生嚇得連夜向老師哭訴:「太噁心了,我想回家!」事後有3名新生告上法院,警方完成相關筆錄後,前天將7名帶隊學長姊送辦。

景文科大行銷物流管理系、應用外語系、電子系及環境科技與物業管理系的系學會,去年9月在苗栗西湖渡假村舉辦3天迎新活動,有新生向《蘋果》投訴活動過於情色,讓人不舒服,連夜向學校告狀,校方得知後包車將新生接回,並向家長道歉,事後也懲處系學會幹部,但仍有鄭姓男學生(20歲)及2名陳姓女學生(21歲、20歲)控告當時帶隊的7名學長姊。

女生遭扣脖舔額
警方調查,3名學生控告7名學長姊在迎新宿營期間沒收手機、香菸,並限制活動範圍,同時強迫參與人呼喊「胯下打開給我弄」等帶有性暗示隊呼,20歲陳姓女同學還指控在遊覽車上,遭一名高姓幹部扣住脖子,供另一名男同學舔額頭;鄭姓及另一名陳姓女同學則指控遭人強壓貼臉拍照還被錄影。
警方陸續完成相關涉案人筆錄,其中5名學長姊坦承犯行,另2人矢口否認,前天依妨害自由、妨害秘密函送地檢署。
迎新宿營演變成對簿公堂,景文科大主秘林淑端昨表示,學生玩嗨了忘記拿捏尺度,事後也表達懊悔,校方持續進行輔導,不論是提告或被告學生,若需要學校協助,校方會盡力幫忙。

遊戲要你情我願
多數網友都支持新生提告,「學長姊不尊重他人,被告只是剛好而已」,還說「讓行為人受到懲罰,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提醒未來規劃團體活動要切記「玩遊戲要你情我願,不然就不是遊戲,而是霸凌了!」

未構成妨害秘密
律師廖芳萱表示,學生幹部強行要求學弟妹交出手機,並限制活動範圍,已觸犯《刑法》強制罪,可處3年以下徒刑;至於男女同學遭強壓臉貼臉拍照錄影部分,因拍攝地點在遊覽車上,屬於公開場合,也沒有拍攝私密部位,並未構成妨害秘密,而是屬於強制罪範疇。

景文迎新離譜玩法
◎男生要脫內褲、女生要脫內衣
◎大聲呼喊「胯下打開給我弄」等口號
◎強壓貼臉拍照,或被扣脖被人舔額頭
◎咬別人身上的糖果或舔別人的腳趾頭
◎含一口水吐到另一個人嘴裡,然後吞下去

(蘋果日報)
--
迎新變「淫腥」 帶活動7學長姊送辦

新北市景文科技大學四個系所去年9月舉辦聯合迎新活動,學長姊要求男女新生玩荒腔走板遊戲,要男生脫內褲、女生脫內衣,還喊出「胯下打開讓我弄」等有性暗示的隊呼,除當初引發議論外,事後有3名學弟妹認為遭辱,對7名主辦活動的學長姊提告妨害自由以及妨害秘密,警方訊後將7人函送偵辦。

景文科大主任秘書林淑端表示,事發後校方對兩造學生給予密集性別意識輔導,也懲處行為人,學生表示對於當時未能深思感到悔意,未來會記取教訓不再犯,校方未來對於迎新活動也會安排老師、教官隨行。

景文科大有四個系於案發前共同成立社團「MEAP」,去年9月在西湖渡假村舉辦活動,由20歲吳姓學長擔任總召,與21歲陳姓學長、21歲陳姓學姊、20歲陳姓學姊等4人設計活動,決議「包包集中管理,不可帶手機」,展開為期3天宿營活動。

其中「支援前線」遊戲由陳男及21歲張男擔任主持人,要新生脫內褲與內衣,遊戲處罰還有含別人身上的糖果,喝別人吐出來的水,隊呼則是「小隊5個洞,胯下打開讓我弄,一桿進洞」。不少學生認為遭騷擾,泣訴「想回家」。

陳姓學妹指控,在遊覽車上遭21歲高姓學長以手扣住脖子,讓男學生舔弄她額頭,20歲林姓學姊在旁攝錄;另有學弟妹遭強制沒收手機、逼喊口號、遭強制懲罰等。3名學弟妹控告7名學長姊妨害自由,並對用手機攝錄的林姓學姊加告妨害秘密罪。

警詢時有5人承認有上述行為、2人表示「太久的事,忘記了」。吳姓總召表示,沒有要沒收手機,是因玩遊戲怕東西搞丟,才將包包集中管理;陳男表示,當時玩得太高興,才講出要內衣、內褲等要求。

律師周武榮認為,活動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想要做的懲罰或是指令,明確表達出不要後仍遭強迫,就會構成妨害自由罪章的強制罪嫌,因宿營是私人活動,若攝錄者未經同意拍攝並公開散布,也會構成妨害秘密罪嫌。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62.jpg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63.jpg

專家:性教育 成年也不能放鬆

精神科醫師、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楊聰財認為,台灣的性教育其實還有很大空間,現在青春期已經重新定義為十歲到廿五歲,也就是這些大學生們仍在青春期,轉大人的階段對性有高度興趣,常常在一群人的時候起鬨,也容易做出不好的舉動。

楊聰財說,這些學生或許當下覺得好玩,但不知道這已經踩到性騷擾的紅線,而叫人脫衣服或內衣,因身體是秘密且敏感部位,重則會觸犯強制罪、妨害秘密罪。學校老師和家長都該多注意孩子的性教育,別以為成年了就可以放鬆。

(自由時報)
--
景文科大迎新太過火 學弟妹哭訴提告 7學長姐法辦

新北市私立景文科技大學系所去年10月舉辦迎新活動,進行遊戲活動時,學長姐要求男生脫內褲,女生脫內衣,甚至要吞下別人喝過的水,事後有女學生忍不住在社群媒體Dcard發文說「真的很噁心、很下流」。當時帶隊的7名學長姐遭3名學弟妹到地檢署按鈴提告,經新北市警方陸續傳喚、訊問後,昨天依妨害自由、妨害秘密等罪嫌函送偵辦。

私立景文科大電子、環境科技與物業管理、應用外語、行銷物流管理4系於去年10月7至9日,前往苗栗某度假村聯合迎新,共43名學生幹部、136名新生參加;雖有老師同行,但未全程參與。

據了解,脫序行為在前往苗栗的遊覽車上出現。有新生被要求舔陌生人牙齦,當事人因「噁心」而拒絕,並向小隊輔反應;卻有學長姐說「我們以前玩更大」、「現在已經算節制」,未上報活動長。

當天下午大地遊戲,小隊比賽衣服排最遠者獲勝,男新生被要求脫內褲、女生脫內衣,不少新生因同儕壓力無奈照做。有女生因同學異樣眼光,大感不舒服;有男生看到其他男生裸體奔逃,打電話向姊姊哭訴。

景文科大主任秘書林淑端表示,迎新活動當天晚上確實有3位女同學明確表明,活動設計讓她們不舒服,學校也派了一輛遊覽車到活動現場 (西湖度假村)載回25名學生,對當天發生的脫序行為,學校也依性平程序通報教育部,並由輔導人員為學生做心理輔導。

景文科大迎新惹議 校方緊急聲明:已加強性別輔導

新北市私立景文科技大學系所去年10月舉辦迎新活動,進行遊戲時,學長姐要求男生脫內褲,女生脫內衣,甚至要吞下別人喝過的水,當時帶隊的7名學長姐遭3名學弟妹到地檢署按鈴提告,經新北市警方陸續傳喚、訊問後,昨天依妨害自由、妨害秘密等罪嫌函送法辦。

景文科大今天下午針對迎新事件緊急發出聲明表示,自去年10月迎新事件發生後,學校隨即對行為人及被行為人給予性別意識密集輔導,對於行為人亦給予適當懲處,後續因受害學生提出告訴,負責迎新活動相關行為人已陸續接受警方及地檢署傳喚。

學校表示,在性別意識輔導過程中,負責活動學生們表示,當初活動進行中,未能深加考慮後果,而發生部分脫序行為,均已表示悔意,並深切記取教訓,再三聲明今後絕不再犯。

校方指出,這段期間由於媒體持續報導,學校與學生均已深切感受社會輿論對此類事件的關切。學校強調,今後自當加強以人為本之性平教育,希望各界能夠給予學生們一個純淨的學習環境。

(聯合報)
--
景文科大迎新染黃 7生遭函辦

景文科技大學去年9月底舉辦四系聯合迎新宿營,卻出現要求新生脫內褲或內衣、喊出有性暗示的隊呼等荒腔走板內容,引發新生不滿痛批「迎新變酒店趴」,事後3名新生對7名帶隊學長姊提出妨害自由、妨害祕密告訴,警方陸續傳喚7人到案後,7日函送北檢偵辦。

警方調查,景文科大行銷物流管理系、應用外語系、電子系及環境科技與物業管理系去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苗栗西湖渡假村舉辦聯合迎新活動疑似「嗨過頭」,讓團康遊戲走樣,部分新生當場感覺噁心、不舒服,事後將相關照片及影片貼上網路引發熱議。

受害女新生控訴,坐遊覽車前往迎新地點途中,就被學長以懲罰為由,用手扣住脖子,讓其他學生舔弄她的額頭,讓她備感羞辱,但因是新生而不敢反抗;另有男新生說,一到宿營地點,手機就被學長姊沒收,活動範圍也被限制,感覺很不舒服。

受害新生更泣訴,團康活動要求新生分組,設計高喊充滿性暗示的隊呼,例如「小隊5個洞,跨下打開讓我弄,一桿進洞」、「LP萬歲」等,當下覺得很噁心,但喊得不夠大聲還要遭受懲罰。

雖有新生當場反映覺得不舒服,但學長姊竟變本加厲,要男女新生互相咬下別在對方身上的糖果、逼吞對方含過的礦泉水,甚至要求男新生脫內褲、女新生脫內衣等,直到多名新生受不了大喊說「我不玩了!」學長姊才罷手。

多名新生嚇得連夜打電話向老師或家長哭訴,翌日上午家長抗議電話湧入學校,校方趕緊派遊覽車接回新生;活動影片被貼上網路後,引來網友痛批「是把大學當酒店嗎?」、「怎麼會把變態遊戲當有趣?」

景文科大主祕林淑端表示,校方去年事發後已公開向新生及家長致歉,學生幹部經校方性平會調查懲處後均表達悔意,校方也安排受害學生心理輔導,並規畫性別平等講座向全校師生宣導,盼外界給學校及犯錯學生改過機會。

(中國時報)
--
司改決議 自主墮胎降為18歲 73%家長怒反下修

司改國是總結會議開會在即,第五分組5月做出女性墮胎自主權,從20歲降為18歲的決議,也將列入討論,一旦決議通過,未來高二、高三女學生嘗禁果懷孕,可未經父母同意逕行墮胎,此決議廣受婦團支持認為符合社會需求,但《蘋果》針對全國家長、少女進行民調,高達73%的家長反對,更有家長痛批:「少女不懂事,政府還倒果為因!」

據《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2項規定,未滿20歲的未婚女性若懷孕,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施行人工流產;已婚者須經配偶同意。第五分組委員交大科法所教授林志潔直指,台灣成年門檻非常高,是少數將成年人訂在20歲的國家,18歲可繳稅、當兵,卻無墮胎自主權,況且《民法》規定16歲可結婚卻不能流產,顯見生育自主權保護嚴重不足。

女學生有38%贊同
另名委員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盧映潔指,當初訂定須有法定代理人同意,是擔心未成年人不清楚人工流產對身心的傷害,國外有專業第三方協助醫療評估,建議修法時應列入此機制。
分組會議最後決議,18歲少女即有墮胎自主權,未滿18歲者與法定代理人意見不一時,可由司法或行政機關介入協助。
《蘋果》針對該議題透過電話民調訪問全國家長,僅不到2成家長贊同,73%家長反對修法;《蘋果》另隨機街訪北中南300多名女學生,反對修法者有42%,贊同者有38%,意見參半。

全台逾3000小媽媽
黃姓家長指出,若將年齡降至18歲,等於高三生就有墮胎自主權,墮胎對他們身心會造成傷害,台灣觀念還未像歐美開放,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足,現還不到可降低年齡階段。台中陳姓女學生認為,18歲還未成熟到可處理這種事,且可能讓性關係更複雜:但另名學生則認為18歲足以對自己負責。
國健署調查,2015年全台有3230名未滿20歲的少女當媽媽,其中未滿15歲懷孕生子有49人,年紀最小僅12歲;國健署表示,國內沒有墮胎數統計,只能以國外文獻推估,未成年少女墮胎黑數可能更多。國健署表示,《優生保健法》在1984年訂定,當時是依《民法》規定,認定20歲以下為未成年人,未來若決議修法,建議一併下修《民法》成年人年齡。

18歲公民權是趨勢
勵馨基金會總督導曹宜蓁表示,去年向勵馨詢問未婚懷孕問題有3616人次,實際輔導557人,其中20歲以下達465人,顯示青少年初次性行為年齡降低,下修墮胎自主權年齡才符合現況,或許家長會緊張,但實務上確有此需求。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也認為,16歲已有性自主權及兩小無猜條款,18歲給予墮胎自主權較符合實際做法。
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李逢堅表示,不管墮胎自主權訂在幾歲,需要的人總有管道墮胎;但從教育積極面來看,墮胎是人生慘痛經驗,更重要的應是預防工作,從多重管道提供正確性教育,才能避免少女需面對墮胎與否的抉擇。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18歲公民權近年屢被討論,這是未來趨勢,墮胎自主權年齡下修短期內可能讓家長不適應,但多數家長已越來越能接受。

被迫生下孩子 卻因養不起而夭折

少女產子等同提前結束青春期,進入人生下個階段,《蘋果》專訪多名年少產子過來人,有人選擇生下來,卻因經驗不足、沒外援,小孩1歲就病死;也有人來不及墮胎被迫生下來,但親手哺乳發生感情後,卻面臨是否出養的掙扎;另有少女勇敢求援,一步步學習如何當媽媽,看著小孩茁壯從中獲取成就感。

爸私下罵女兒亂來
19歲小玉來自單親家庭,有3個弟弟,她高一休學工作分擔家計,去年2月分手的男友藉口談復合卻性侵她,她發現懷孕時胎兒已逾20周。「我一直不敢跟爸爸說,來的太突然,家裡經濟又這麼困難」,後來同事幫她跟爸爸講,爸爸雖沒罵她,但偶爾還是會氣得跟別人說:「女兒跟人家亂來……」
小玉表示,男友懷疑孩子是別人的,她告男友性侵也沒告成,她想到家裡經濟狀況只好決定出養,去年11月孩子提早出生,小玉和孩子只相處1天,孩子就被抱走,讓她至今很遺憾,「一次經驗得到一次教訓,只希望兒子過得好,不要跟著我吃苦。」
另名19歲小媽媽「小娟」從小與奶奶同住,去年6月懷孕,奶奶勸她墮胎不成後即尊重她,但懷孕過程讓她很惶恐,今年初她向勵馨基金會求助,社工陪她產檢教導她育兒常識,今年3月孩子出生後,她全職照顧小孩,「雖然總是手忙腳亂,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真的很有成就感。」

「若重來不會結婚」
現年34歲的小芬,19歲時與男友奉子成婚,但因經濟能力不佳,一家3口生活困頓,兒子1歲多生了重病去世,「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選擇走入婚姻,如果我不是小媽媽,我應該懂得怎樣把兒子照顧好!」
兒福聯盟社工林禹慈表示,多數少女懷孕後都很無助,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單親家庭的19歲女子,她和男友分手後才發現懷孕,當時男友因案入獄服刑,且礙於她未滿20歲沒有法定代理人同意無法墮胎,最後生下一名男嬰。
林轉述,男嬰現已5個月大,但少女經歷為人母過程,看見真實生命在手中,親自餵養母奶後已自然流露母性,對於是否要出養小孩,已讓少女陷入天人交戰。

嬰靈文化 讓少女背負陰影

台灣家庭生命關懷協會執行長姜裕芳指出,墮胎自主權從20歲降到18歲,雖只差2歲,但18歲是高中生,20歲已上大學打工或出社會工作賺錢,心理成熟度、經濟自主能力確實不同,未滿20歲懷孕,怕父母責備加上沒錢,可能私下找便宜、品質堪慮的墮胎管道,造成身體傷害甚至生命危險的風險頗高;生下孩子則須面對是否放棄學業、無力扶養等問題。
姜裕芳認為,少女懷孕最掙扎的是「要不要生下來?」若選擇生產,立即面臨有無能力養育、學業中斷,以後帶孩子會不會影響交男友、結婚等恐懼。姜舉例,曾輔導一名懷孕女大生,她決定生產後,還抱著嬰兒到校上課,BABY常放聲大哭,同學報以噓聲,所幸教授都體諒她的處境,支持她帶孩子完成學業。

9成女孩術後自責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表示,約9成少女墮胎後會出現自責、後悔等情緒,加上台灣嬰靈文化讓其心中留下陰影,少女因不敢求助而沒機會走出傷痛,「這種少女重複墮胎的比率相當高,曾遇過墮胎11次的個案,她沒從經驗中學到因應方式,始終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生活全亂了套。」
律師廖芳萱解釋,墮胎自主權年齡有修法空間,是因《刑法》認定18歲即屬成年人,但《優生保健法》援引《民法》規定,認定滿20歲才屬成年人,成年人才可經醫師診斷以生產恐招致生命危險、影響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等理由,施行人工流產手術。
廖指出,過去個案顯示,少女生子常發生男方也很年輕養不起小孩,乾脆不認帳,女方後續須面臨打官司確認孩子生父是誰的窘境。

身心受創 16歲暗找密醫墮胎 月經錯亂「天天來」

少女墮胎究竟會有哪些負面影響?《蘋果》專訪一名曾在16歲時墮胎的OL「小惠」,小惠說當年墮胎後怕被別人知道,只好如常上課、補習,未調養身體,先是2年沒月經,接著月經天天來了1年,她始終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不管健康出狀況、生活遇困難,我都認為是我扼殺了自己小孩的原因,我是罪有應得,這些都是我的報應。」

現年30歲的小惠(化名)出身書香世家,16歲時意外懷孕,當時男友僅14歲,2人一度信心滿滿要共組家庭,提早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豈料男友後來膽怯了,「我當下很難過,覺得被背叛,但想想男友比我還小,如果換作是我,我也沒有能力在那個階段撐起一個家。」小惠說,當時沒有多想,就主動表明願墮胎。

不敢求助悲傷自責
現行法令規定,未滿20歲墮胎者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但小惠不敢告訴父母,更不敢跟同學、親友討論,唯一管道就是上網搜尋墮胎資訊,後來她輾轉得知一間隱藏在民宅內的非法診所,花8千元「解決」。
小惠說,當時她沒做任何檢查,密醫拿一顆藥物要求她服用後平躺,「等待藥效發作的時間很漫長,我的情緒從被男友背叛的憤怒轉到悲傷,最後只剩茫然,想著自己原可有個家,但我卻沒能力給這孩子幸福,也想著我正在傷害自己的孩子。」
墮胎後小惠身體很虛弱,但她仍照常上學,深怕父母察覺異狀,父母只知道她心情不好、身體微恙。

始終自認不配幸福
但墮胎後不久,小惠身體逐漸出現異狀,先是月經驟然停止兩年,接著又持續來潮一年多,但小惠不敢就醫,「我怕墮胎的事會曝光,我始終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覺得自己罪有應得,必須概括承受。」
小惠說,當時看了許多墮胎後遺症的網路文章,她一度認定此生無法生育,她與小男友分手後,即便她遇到好對象,也不敢與對方深交,直到遇到現任男友,小惠才重燃生兒育女的盼望,所幸經檢查後身體已恢復健康。
台灣家庭生命關懷協會執行長姜裕芳以自己為例,今年40歲的她,10年前曾因未預期懷孕而墮胎,手術後她在恢復室大哭,隨後陸續面臨子宮和精神疾病,她常夢見身邊帶著一個孩子,動輒陷入莫名哀傷、憂鬱,最後還有自殺念頭。
姜說,當時家庭、工作均受影響,後來接受心理治療,才發現美國曾針對墮胎婦女面臨的身心靈受創做研究,而她的症狀完全相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深層創傷竟來自墮胎,她為此加入台灣家庭關懷行列,以自身經驗陪伴墮胎婦女們走出傷痛。

「寧可給孩子生命」
姜裕芳表示,如果當時知道社會上有許多協助婦女的團體,「我會選擇生下孩子出養,我寧可給孩子生命,幫他尋找有愛的家庭,而不是扼殺他。」姜感傷說:「他(胎兒)沒能力保護自己,還被母親扼殺,世上沒比這更殘酷的事!」

未成年懷孕求助管道
★衛福部全台未成年懷孕求助站(勵馨基金會承辦)
.https://goo.gl/2FxBI
.諮詢專線:0800-257085
★國民健康署「Teens幸福9號」全台83家醫院諮詢門診
.https://goo.gl/BBtqrE
.諮詢專線:04-22172200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https://goo.gl/QyvjPM
.諮詢專線:06-3124626
★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
.http://www.cs.org.tw
.諮詢專線:02-26625184
★台南市私立麻二甲之家
.諮詢專線:06-5701122

墮胎術前術後注意事項
◎人工流產手術需要麻醉,術前一定要空腹8小時
◎患者若對藥物過敏或有其他特殊狀況,術前應告知醫師
◎子宮內膜刮搔術易傷子宮,建議採真空吸引較少後遺症
◎術後須遵醫囑按時服用消炎藥、抗生素避免感染
◎手術後2至3天須回診照陰道或腹部超音波,確定子宮收縮正常無血塊

少女懷孕生子負面影響
◎怕父母責備又沒錢,找便宜劣質密醫墮胎,造成大出血等傷害甚至生命危險,衍生身體後遺症及醫療糾紛
◎生下孩子無力撫養,棄嬰造成社會問題甚至殘害小生命
◎生子後被迫放棄學業
◎若男方不願負責或人間蒸發,須打確認親子關係官司,孩子在法律上才有生父
◎若生下孩子但男方不認帳,恐造成女方情感障礙,不利後續健全發展感情或步入婚姻

墮胎後症候群「源自罪惡感」

青少女未婚懷孕後迫於無奈選擇墮胎,是否會造成心靈創傷或罹患所謂的「墮胎後(壓力)症候群」?光能身心診所精神科醫師鄭光男表示,「墮胎後症候群」並非醫學上的正式診斷,但臨床上常有人墮胎後產生精神困擾,原因在於罪惡感,「延續生命是人類本能,你有機會延續生命,但你卻去破壞他的生存,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種壓力。」

親友鼓勵避免刺激
鄭光男說,與一般人認知不同的是,因墮胎造成的心靈創傷與年齡關係不大,而是要看個人特質,例如原本個性就多愁善感者影響較大;而通常越年輕者,因墮胎產生精神困擾的比率也越低,反而是成年人墮胎後身心出狀況的比率較高。
尤其若當事人本來就憂鬱體質,墮胎的罪惡感可能讓她身心承受額外的壓力,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原本脆弱的體質衍生身心性疾病,例如失眠、焦慮甚至憂鬱症。
台安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表示,所謂「墮胎後症候群」其實屬「創傷後症候群」的一種,但未必每個墮胎者都會有類似身心狀況或壓力反應。他提醒,若身邊親友因非自願墮胎產生心理、精神症狀,包括恐懼、自責,陷入憂鬱或悲傷反應,就應尋求醫師協助;此外,非自願墮胎者往往會很無助、受挫,知情親友需提供她安全的支持環境,避開外界壓力、減少負面刺激,才能幫助她們走出陰影。

買藥引產防大出血
婦產科醫師指醒,少女不論找私人診所墮胎或自行買藥引產,均要預防突然大出血,特別是沒做產檢,若子宮外孕又不自知,一旦破裂失血,極可能危及孕婦生命,或不完全流產的殘餘組織留在體內造成感染,日後可能不孕。

男人甩孕女友「應立法懲罰」

未婚懷孕後不應只由女方單獨承受,需由雙方共同面對,但男方貪圖一時歡愉卻不願負責的案例層出不窮。曾有網友發起「拋棄懷孕女友或配偶之男性,應負《刑法》傷害罪刑責」連署案,盼立法懲罰男性並保障女性。不過法界認為,男方並非刻意傷害女方導致懷孕,和傷害罪構成要件不同,恐難成罪。
曾有署名「母親」的網友,發起「拋棄懷孕女友或配偶之男性,應負刑法傷害罪的責任」連署。發起人表示,一名女性好友和男友交往7年,女方為配合男友不戴保險套習慣,努力精算安全期仍意外懷孕,男方承諾結婚,不料後來以家人反對為由要求墮胎,自此避不見面。

連署未獲網友支持
發起人陪伴友人走過這段重大打擊,發現國內沒有保障未婚懷孕女性的法律,友人只能獨自承受親友「她已髒掉」的壓力,「社會用異樣的心態看待未婚懷孕女性,男方卻不用負起道德指責,女方如果成為未婚媽媽,母子只能一同受苦。」但此連署案最後未獲網友支持。
律師林俊峰認為,現行法律對妻子在婚姻中懷孕但丈夫要離婚,並無處罰規定,若修法會變成對男女朋友的保護,比已婚夫妻還周到;況且「男女朋友」只是社會通俗說法,法律無明確定義,雙方關係可能會有認定上的爭議。

律師:難算傷害罪
律師蔡皇其指,《刑法》傷害罪主觀上須有傷害故意,客觀上有損害他人身體行為與結果,若要對拋棄懷孕女友或配偶男性提告傷害罪,得先證明拋棄行為造成什麼傷害才可能成罪,無法僅以拋棄行為認定成立傷害罪。
蔡建議,《刑法》有遺棄罪規定,最重可判刑6月,若因而致女方死亡或重傷,最重可判刑5年、3年,建議可考慮提告遺棄罪。

(蘋果日報)
--
健保署長機上救人 被讚活菩薩 醫治腹痛美籍乘客 謙稱「分內事」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前天搭乘日本航空班機赴美時,同機一名73歲美籍男子忽然身體不適,機長隨即廣播尋求醫療協助,而李聽到後,馬上從署長化身醫師,診斷發現該男腹痛合併血壓升高,給予胃藥、降血壓藥服用後,助男子平安抵美;日航後頒感謝函給李,他僅說:「這本來就是醫師該做的事。」

半小時觀察一次
李伯璋前天從東京轉機飛波士頓參加「美國健康經濟學會年會」,他說,該名美籍患者一周前因腸阻塞在東京開刀切除部分小腸,術後短暫休養欲搭機返美,不料在機上突右腹疼痛,他聽到機長廣播後表明醫師身分,診斷後給患者胃藥與降血壓藥,且航程中每半小時觀察一次直到其症狀緩解。
日航空服員全程目睹李伯璋救治過程,機長及座艙長後特地頒發感謝函,李則強調,救人是醫師該做的事,醫師要有擔當去面對病人疼痛,期待與醫界共勉。
台南市長賴清德過去搭高鐵、巡視地方建設時,曾多次化身賴醫師救人,而長期在南部行醫、具外科背景的李伯璋,這回也不是首次在醫院外行醫,7年前時任成大醫院移植外科主任的他,便曾在高鐵上救治氣喘急性發作婦人,事後高鐵台南站長還代表乘客赴成大致謝。

心肌梗塞避長班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方震中指,機上備藥、急救器材有限,若遇病況緊急的患者,也只能告知機長須緊急降落、送患者就醫,建議民眾若有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病史,且服藥順從性不佳,最好少搭長途班機以防意外。
任職科技業、經常出國的民眾劉伯村坦言,搭機最怕身體臨時出狀況,「在機上救人的醫師,根本就像是活菩薩了」。

(蘋果日報)
--
醫師魂上身 健保署長機上救人獲感謝信

健保署長李伯璋前天從日本成田機場飛往美國參加健康經濟學年會,在飛航途中遇上73歲美籍乘客腹痛,李伯璋主動協助緩解患者症狀,日航還特別出具感謝證明。

同行的健保署人員轉述,飛機起飛7小時後,機長突然廣播詢問:「飛機上是否有醫師?」原來美籍乘客因腸阻塞在東京開刀、切除部分小腸,但在飛機上突然出現右上腹部疼痛,急需幫助。

李伯璋聽到需要醫師,便主動要提供協助,診治後發現患者有合併血壓偏高現象,於是給予胃藥、降血壓藥,每半小時觀察一次,病患症狀逐漸緩解。

診治過程中,空服員全程都在旁邊,對於台灣醫師及時見義勇為,機長吉田及座艙長伊野睦生特別出具感謝證明和免責聲明。

李伯璋:醫師該做的事

李伯璋昨透過電話受訪說:「這本來是醫師該做的事。」之前也曾在高鐵上幫忙救治乘客。他提到,很多醫護人員擔心醫療糾紛,常會裹足不前,但其實只要拿出在醫院面對病患時的態度就好,航空公司也都會給予最大的法律支持。未來若再遇到類似事件,仍然會挺身而出。

(自由時報)
--
機上急問有無醫師 健保署長站出來救人

健保署長李伯璋昨天搭乘日航準備從成田機場飛往波士頓參加美國健康經濟學年會,起飛7小時後,機上廣播「目前飛機上是否有醫師」,李伯璋立刻起身表明自己是醫師身分,協助救治1名73歲的美國籍旅客,解決腸阻塞術後的腹痛問題,從發現到降落李皆在患者身邊,關注血壓及生理變化,他說「能夠發揮醫師的才能,是令他高興的事」。

李伯璋表示,「這是我第2次在飛機上救人」,這次這名美籍的患者,上周因為腸阻塞於東京進行手術,切除部分小腸,昨與他搭乘同班班機前往波士頓,但是起飛後,他的右上腹部疼痛,擔心是手術傷口破裂,趕緊向機組人員求助,由於機上人員並非具有醫療專業,機組人員馬上廣播詢問飛機上是否有醫師。

李伯璋自告奮勇前往協助,經過初步診斷,這名患者的血壓偏高,已到了180到190毫米汞柱,李伯璋盤點機上資源,立即開立藥品給予胃藥、降血壓藥協助,每30分鐘緊盯血壓變化,直到下機前,他皆在患者身邊觀察他的生命跡象。

他說,過去只要遇到這類的事件,一定會自告奮勇協助,曾有學生問過他「老師你怎麼敢在飛機上幫忙診治,不怕有醫療糾紛嗎?」他說,飛機上的醫療資源本來就很少,如果真的有患者在你面前倒下,自己明明有能力卻沒有付出協助,怎麼對得起醫療專業。

他強調「當醫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病患因為你的診治病情好轉,更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李伯璋協助乘客後,日航也給予他感謝函,以及在飛機上進行醫療將全力協助免責的保證書。

(聯合報)
--
將台灣中國化 民嗆退捐款 綠色和平道歉

綠色和平澄清是誤植

去年在台灣小額募款二.五億的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其北京辦公室日前在官網《中國煤電產能過剩與水資源壓力研究報告》中,將台灣列為中國一部分,引發台灣民眾強烈反彈,台灣辦公室雖解釋為北京辦公室成員誤植,並鄭重向台灣民眾道歉,但網路批評聲浪發酵,甚至有人痛斥該組織為「詐騙集團」,要求退款聲浪不斷;綠色和平台灣辦公室昨晚回應,所募得捐款都運用在各項環境專案,如要取消捐款可直接來電或發訊,會有專員處理。

去年在台募款達2.5億

綠色和平組織總部設在荷蘭,在全球超過四十國設分部,成立至今四十六年,關注全球暖化、商業捕鯨等議題,在台的組織行動多聽命全球總部。根據台灣綠色和平所提供的會計師簽證財務報表顯示,去年募款收入含利息約為二.四九億,支出為一.八二億,賸餘約六千七百萬,其中環保專案等支出超過一.一三億,相較於其他環保團體苦哈哈,綠色和平募款能力非凡。

這樁爭議起因網友日前發現,「綠色和平」在官網上竟把台灣列為中國領土,引發民眾不滿聲浪,屏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前會長邱毓斌在臉書發文痛批,「來台灣海撈,然後還踐踏台灣」,讓人看不下去,呼籲民眾把錢捐給其他環保團體。

網友怒斥是詐騙集團

「綠色和平」眼見事態擴大,七日晚間發聲明指出,這份統計資料是《中國煤電產能過剩與水資源壓力研究報告》,研究範圍並不包含台灣,強調「地圖上誤植」。但抗議聲浪昨天在網路大發酵,有網友痛批綠色和平為詐騙集團;網友周先生因捐錢給綠色和平兩年多,表示要看綠色和平對台灣的尊重有多少,才決定是否再捐款;綠色和平專員林忠政在臉書PO文表示,地圖的事確實是誤會,請外界不要「抹紅」一個為地球努力的組織。

綠色和平則強調,對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遵守中國「地圖管理條例」規範,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踩了台灣不少網友的政治紅線,未來會更謹慎應對。

網友也質疑綠色和平在台灣每年募款超過兩億元,應交代捐款用途,綠色和平台灣辦公室資深專案主任李之安表示,所有經費都來自民眾小額捐款,所募款項也用在台灣辦公室專案運作,包括能源、循環經濟、海洋保育、塑膠等。

綠色和平踩紅線 環團「不意外」

乏在地連結 應徵員工曾問統獨立場

綠色和平組織將台灣列入中國引發爭議,台灣環團多感到「不意外」,直言聽聞其過去行動就多以「政治」考量,應徵員工還曾詢問「統獨」立場,也有環團指綠色和平關心的議題缺乏在地連結。但綠色和平表示,全球綠色和平組織都只有環保立場,沒有政治立場。

綠色和平︰只有環保立場沒政治立場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徐光蓉直批,綠色和平不關心台灣環保問題,只會關心北極熊,要關心全球暖化,卻也不見其在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節能減碳等,感覺很多議題,都是為了「募款」行動,分析其內部分工精細,且募款應該有業績壓力。

環團︰感覺很多議題是為了募款行動

徐光蓉說,過去曾發現,綠色和平招募員工時,傳出詢問員工「是否支持獨立」,聞訊特地向勞動局抗議。她還發現其組織會因不同政府選擇抗議議題,例如在中國竟不管嚴重的空污、水污染,或是在德國、歐洲反核,卻沒在中國、台灣反核等。徐光蓉直言,「環保不分國界」,不應有多重標準。

綠色和平昨回應,全世界所有綠色和平組織都沒有政治立場,應徵員工最重視的是對環境工作的熱忱。

想在台灣扎根 應更關心在地議題

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林子淩表示,綠色和平是全球性且有長期歷史的環團,可惜看不到其對本土議題扎根,感受不到情感、深度連結,因碰觸不到敏感議題,上街募款也較討喜。綠色和平經費充裕下,操作議題、媒體公關、形象包裝都非常成功,呼籲綠色和平若想在台灣扎根,也應關心在地議題。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點出,中國環境惡化也會衝擊鄰近國家,綠色和平組織是少數可在中國行動的國際組織,但在中國無法募款,其資金依賴境外,捐款者本來就要清楚用途,如果不認同就可拒絕。但何宗勳也說,綠色和平成立近半世紀,還是要肯定其貢獻。

醫勞盟常務理事錢建文則認為,綠色和平對台灣在地議題冷漠,可能是受到綠色和平中國的影響,這點讓人質疑,台灣辦公室是隸屬中國辦公室。

綠色和平表示,二○一○年起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便投入改善台灣的遠洋漁業管理問題,督促政府增修「遠洋漁業條例」;二○一二年起也透過多次農藥檢測,要求各大超市與量販店禁用劇毒農藥,更在台灣推動能源轉型,都屬在地環保工作,未來有許多尚待進步的地方,會更加努力。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41.jpg

成立46年 逾40國有分部/操作議題搶版面 作法激烈

因主權問題觸及台灣敏感神經的綠色和平組織,其總部設在荷蘭,在全球有超過四十國設有分部,屬於跨國型的非政府環保組織,成立四十六年來,關注全球暖化、商業捕鯨等議題,但其「直接行動」的做法卻也引來非議,如組織成員曾損壞世界文化遺產、秘魯「納茲卡線」等,讓外界褒貶不一。

綠色和平組織的活動,大多聚焦跨國性議題,如全球氣候暖化、漁業過度捕撈、生物基因工程、反對核能發電等,並且不接受國家、企業或政黨捐助,僅靠民眾捐款與獨立基金贊助。台灣民眾最常在街頭遇到其志工,高喊「愛護北極熊」等口號,吸引民眾駐足、捐款。

綠色和平擅於議題操作,經常「攻佔」媒體版面,例如在海上直接擾亂捕鯨船隊,闖入法國核武測試水域,強登鑽油平台等;其中最為著名的爭議行動,就是三年前闖入秘魯的世界文化遺產「納茲卡線」(西元四百年的古文明遺跡),鋪設地面標語,遭當地文化部控告,最終落得賠款下場。

綠色和平在台灣設有分部,但組織行動多聽命全球總部,配合全球行動,過去曾發動點名全台六大量販店的農藥管理、抗議跨國連鎖服飾店製程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反對世界足球賽產品含有毒物質等。

台灣分部也曾趁知名服飾品牌GAP新店開幕時,突襲垂掛大型抗議布條、派模特兒彩繪足部「毒鞋」。

不與環團串聯 綠色和平自成一派

綠色和平去年在台募款二‧五億,這筆金額大概可以養活二十個傳統環保團體,台灣環境運動中,環團擅長串聯、相互拉抬氣勢,但綠色和平自成一派,個別運作,常以突襲方式進行抗議,竟也走出一條路。

傳統環保團體抗議活動簡單明瞭,拉起布條,眾人輪番發言,頂多演個行動劇;但綠色和平創造出環境運動的「抗議美學」,畫面一定經過設計,譬如抗議大賣場水果含有農藥,一群白雪公主咬了一口蘋果,躺在大賣場水果區前面天人永隔,畫面唯美哀戚;抗議紙漿業者破壞印尼熱帶雨林,志工扮成受害的老虎,楚楚可憐。最近一次則是為了喚起國人對於海洋污染的重視,從環保署大樓頂樓凌空而降,舞者排成一排翩翩起舞,奪人眼球。

經營手法方面,傳統環保團體常出現社運明星,但綠色和平檯面上並無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相較於一般環保團體以監督環評重大開發案,綠色和平比較不接地氣,其關注議題以國際性環境事務為主,譬如海洋污染、過度捕撈、雨林議題等,透過該組織橫遍全球進行跨國性的串聯,營造環境議題影響力,鎖定對象除了政府單位,最常見的是跨國連鎖企業,且多是獨來獨往,不與其他環團串聯,策略相當明確。

有人認為綠色和平吸納了環團募款資源,此想法值得商榷,因綠色和平訓練員工穿著制服走上街頭,如同業務員般推銷環境理念,爭取小額捐款,這種募款手法,傳統環保團體根本不願或無人力可如此做,雙方並無競合關係。反倒是以往主管機關從未考慮到環團有大額募款能耐,未來該如何有效監督綠色和平每年上億募款使用方式,才是需要關注之處。

看上台灣民主自由風氣 自由之家擬在台設點

擬以活動據點 進行合作交流

繼無國界記者組織選定台灣成立首個亞洲辦公室後,消息人士透露,總部位於美國華府、關注世界民主自由及人權的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也考慮來台設點。正籌備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中心的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證實,年初曾與自由之家接觸,該組織表示將進一步評估進駐可能性。

考量中國打壓 準備工作低調

據了解,自由之家若決定落腳台灣,可能以「活動據點」方式進行人才訓練、資訊交流等合作項目,與台灣相關倡議團體接觸,扮演幕後協助的角色。但因事涉敏感,且考量中國可能打壓,準備工作相當低調。

創立於一九四一年、資金主要來自美國政府的自由之家,主要任務為支持民主、政治自由與人權相關研究,每年定期發布對各國民主自由程度的年度評估報告,在全球民主自由發展評估上極具參考意義。台灣在今年初的自由度報告中,總得分超越美國,自由程度十年內首次躍升至「最自由」。

過往國際組織在亞洲設立據點大多考慮曼谷與香港,前者主要因聯合國亞太區活動據點設在曼谷,後者則是考量能就近關注中國人權議題。

自由之家內部評估,近期泰國情勢在泰王蒲美蓬去世後變得較不穩定,香港在主權移交中國廿年後,政治受中國掌控程度也越來越多,許多國際NGO都在尋找亞洲新據點,台灣因地利之便,加上民主風氣自由,成考量選項之一。

台中市府證實 年初曾經接觸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證實,今年初曾與自由之家接觸,向他們介紹市府的INGO計畫,自由之家對此表達興趣,並表示會進一步評估進駐可能性。

長期接觸自由之家的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表示,自由之家一直都很想來台灣設據點,但礙於台灣法規對外國人有諸多限制而沒能成行;包含來台NGO工作者簽證、外國組織募款門檻,以及軟硬體設備的籌畫等問題,都需要政府加緊腳步解決,以降低NGO來台設點門檻。

台中INGO中心 歡迎自由之家落腳

位於美國華府的自由之家考慮來台設立據點,外交部與台中市政府合作,已向國發會提出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計畫,預計以五年廿二.二億整修霧峰區光復新村,作為INGO中心基地。

自由之家曾表達意願

台中市社會局指出,自由之家目前正在亞洲尋找新據點,其中包括台灣在內,該局今年初曾與自由之家接觸,並介紹市府的INGO中心相關計畫,自由之家對此表達出興趣,並表示會進一步評估進駐的可能性。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表示,政府歡迎自由之家來台設據點,也歡迎國際非政府組織來台設立據點。

台中市府今年三月研提INGO計畫可行性評估,經行政院審議與討論後,目前以外交部提送計畫、委由台中市政府規劃執行的合作模式。外交部計畫書已於六月廿七日送國發會審議,國發會目前正請相關部會審議提供意見中;該計畫以五年廿二.二億整修霧峰區光復新村,作為INGO中心基地。

台中市府指出,光復新村早期是省府員工宿舍,九二一地震後荒廢多時,後來由市府代管,成立摘星計畫由在地青年活化成文創園區,使得生機再現;而園區面積多達十九公頃,除摘星基地外仍多閒置空間。台中市長林佳龍選擇光復新村作為INGO中心基地,即看中霧峰未來具有國際化發展潛力。

中市社會局表示,未來園區將成為國內外NGO教育訓練中心,人才交流培育平台,規劃有辦公區、住宿區、會議區及活動區,並善用資訊網絡聯結,不只國際NGO可使用,國內NGO也可藉由國際議題能力的提升,達到組織永續及人才培育的目標。INGO中心成立後,可以讓國際NGO認識台灣,台灣與國際組織人才交朋友,實踐全民外交,並展現台灣在國際參與及國際議題的軟實力。

陳建仁力邀INGO來台

事實上,陳建仁副總統去年六月接見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公共資訊部門(UN NGO/DPI)」執委會主席納茲(Bruce Knotts)一行人時,即表達希望未來INGO能來台駐點,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支援非政府組織的領航者。

陳建仁當時強調,台灣是亞太地區的中心點,地理位置優越,搭配幾十年來累積豐沛的民間資源與能量,是INGO進入亞太地區設點的首選;外交部已與台中市政府協調,積極接洽INGO來台設點,過去台灣本土的非政府組織多半依靠自身或政府的力量扶持,僅有少數具國際級的規模,並具備國際參與的能力。若能在台建置「NGO國際中心」,將可吸引INGO更加關注台灣,或以台灣為重要基地,讓台灣成為INGO的重要載體與媒介。

焦點評論》吸引國際NGO 讓世界看見台灣

創立於一九四一年的自由之家考慮來台設點,這是繼無國界記者組織在台灣成立首個亞洲辦公室後,台灣民主價值彰顯國際的另一里程碑。

民主人權價值是彰顯台灣特色最好的「軟實力」,也是區隔台灣與中國本質完全不同的最佳方式,政府應把握此不可多得的契機,主動打造能吸引國際NGO的舞台。

當中國全面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一方面以外交手段威脅利誘台灣友邦,另一方面以各種手段阻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會議,台灣想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除採取策略性突圍的外交戰術外,創造台灣讓國際社會看見的舞台也是可參考的策略之一。

當前國際NGO組織在亞太地區據點的選擇上,對台灣相對有利,除了民主自由的誘因,台灣地理位置鄰近中國,對於想進入中國的國際組織,既可保有運作獨立性,亦能不耗費過多成本,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地點,加上周邊國家情勢不穩,更凸顯台灣當前擁有的優勢。

由於中國言論空間緊縮與人權評比持續下滑,台灣相較中國一黨獨大的專制體制,自解嚴以來蓬勃發展的媒體、數度政黨輪替、法規鬆綁,以及日前大法官做出的重要婚姻平權的解釋文等,在在彰顯台灣自由民主多元的價值,與中國專制維穩的社會大相逕庭。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政府應抓準時機,讓台灣特色成為吸引國際NGO來台設立據點的考量,並藉機凸顯中國與台灣本質上的不同,在國際社會上樹立民主台灣的招牌。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135.jpg

(自由時報)
--
陣痛230天 北門周邊路型改造完工

去年二月拆除忠孝橋引道讓北門重現以來,「西區門戶計畫」正式啟動,柯市府投入主要人力,直到昨天北門周邊路型的重塑終於宣布大功告成,不僅人行空間拓寬,北門周邊原本交錯複雜的多岔路口,也簡化為北門為軸點的十字型路口。

號誌未調 行人跑步過馬路

但忠孝西路一段路寬約三十五至四十公尺,人行道紅綠燈秒數不到四十秒,民眾甚至得小跑步才來得及過馬路,對此,交通局坦言,該區域路口狀況確實複雜,後續會評估是否調整行人穿越秒數。

柯市府耗資兩億○八六○萬元,從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對忠孝西路北門周邊路型進行改善,在今年五月路型定型後,最後將全線車道做瀝青混凝土銑刨加鋪更新,歷時二三○天,動用五萬人次人力、讓全工程於七月八日完工,期間共完成七二○七平方公尺人行道鋪面、忠孝西路一.五公里長的車道瀝青路面銑刨、總施工面積達五萬五千平方公尺。

七個岔路口複雜 減為五個

北門周邊在路型改善前,原本圍繞延平北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塔城街、中華路、忠孝西路的七個岔路口,簡化為較單純的十字路口形式,岔路口減少為五個,中華路、博愛路無法再直行延平北路,但用路人不必再花長時間等交通號誌,且只需注意一個主要路口即可,人行道寬度也擴至四公尺。副市長林欽榮說,現在只剩七月底等北門廣場完工,就完成西區門戶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北門路型改善記者會昨風光舉辦同時,有導覽人員正帶著遊客解說北門歷史,從延平北路穿過忠孝西路走向延平南路側的北門,由於綠燈僅約四十秒,才邊解說邊走到一半,就只剩十數秒,導覽人員得催促團員趕緊小跑步才來得及過馬路。另一側行人,看到秒數只剩十幾秒,乾脆在原地等待,但下一次人行道綠燈,已是約兩百秒以後。

交工處規劃科長黃皇嘉表示,設置行人號誌秒數,採一公尺為一秒的行走速度為原則,以延平南北路為例,車流量不大,因此行人穿越秒數也不多,相較之下,中華路轉忠孝西路一段車流量相當龐大,若行人認為忠孝西路一段穿越秒數過短,就得在車流量兩百秒的行經時間不變前提下,評估調整全區的紅綠燈秒數,將觀察後續情況與需要做調整。

(自由時報)
--
「警盤查不合法」吸毒危駕 罰單判撤銷

法官:不應是列管人口就攔查

一名利姓機車騎士遭警方攔查發覺持有毒品,事後驗尿也有吸毒反應,認定利男毒駕,開罰6萬元及吊扣駕照;刑事部分遭判刑確定,但另一法官審理裁罰案,認為警方不能因利男出現在「常有毒品交易場所」附近,及認出他是列管毒品人口就攔查,以警方盤查不合法之由撤銷罰單。

利男於2015年9月2日騎機車行經高雄市大寮區永芳路,遭錢姓員警盤查,利男交出一包安非他命,採尿送驗有毒品反應,林園警分局除依毒品罪送辦,另以利男有毒駕行為開罰6萬元、吊扣駕照1年。利男表示自己僅「持有」毒品,否認吸毒,提起行政訴訟抗罰。

驗尿證實吸毒 刑事仍判有罪

錢員出庭主張,當時他加強巡視常有毒品交易的場所,看到利男在這個地點出入,騎車出現進入某房又短時間騎車出來,認定可疑,加上尾隨認出是轄區毒品人口,依此攔查無不當。

林園警分局指稱,員警認出利男是毒品人口,當天他騎車闖紅燈,又東張西望形跡可疑,因而攔查,並經其同意採尿送鑑定,確有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刑事也被法院判決有罪,過程完全合法,但仍尊重法院判決。

承辦法官指出,臨檢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甚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須以「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並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高雄地院法官認為,利男僅在警方所謂「常為毒品交易場所」的路上騎車,就攔查他,警方卻無任何合理的懷疑,不能因他為列管毒品人口,又出現在上開場所即構成攔查要件,因而認定舉發程序有瑕疵,撤銷警方裁罰。

據了解,利妻當初四處陳情,以利男是原住民低收入戶,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希望撤銷6萬元罰單。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9/images/bigPic/600_158.jpg

(自由時報)
--
國軍夫妻搞外遇 對象是同袍夫妻

大搞四角戀 鬧上法院

周姓男子與妻子都是職業軍人,在北部某空軍同一單位服務,未料周妻疑與丈夫同袍許男搞外遇,周男為了報復,竟找上許男的妻子搞曖昧,爆出「交叉四角外遇」疑雲;事後周男提請離婚,獲一審法官判准,周妻上訴台南高分院,表明可以原諒丈夫,希望重新開始,台南高分院認為周男需負較大責任,廢棄一審判決,仍可上訴。

判決指出,周男婚後拈花惹草,曾經外遇被周妻抓包簽下改過切結書,夫妻倆後來調到同一單位,在外人眼中夫唱婦隨,令人羨慕,未料周男去年春節旅遊時,發現妻子神情有異,查看妻子手機發現,許姓同袍趁留守時與妻子搞曖昧,周男提出兩人曖昧對話訴請離婚,獲一審法官判准。

周妻否認外遇,上訴供稱與許男的曖昧對話,僅屬朋友間關心,同時也拿出對話紀錄證明丈夫勾搭許男妻子,對話包括丈夫要許妻快點來親他等。周男宣稱是因為妻子與許男關係曖昧,才刻意與許妻認識,否則也不會喜歡許妻;周妻表示,她願意原諒丈夫與許妻的曖昧,希望能重新開始。

妻願原諒 廢棄離婚判決

台南高分院合議庭指出,周男夫妻都是職業軍人,對於忠誠義務本應有高於一般人的認識與要求,然雙方卻未恪遵婚姻忠誠義務,各有做出傷害對方的舉止,足認雙方婚姻已出現重大破綻,雖然一審判決周姓夫妻離婚,但周男責任較大,因此廢棄一審判決。

(自由時報)
--
玻璃廟散熱有一套 盛夏透清涼

打破玻璃屋好熱的既定印象,台灣玻璃館俗稱「玻璃廟」的「護聖宮」,運用不同材質的玻璃與生態工法來降溫:屋頂採用網點反射膠合玻璃,中井是水池,後方有蓮花池,「玻璃廟」四周都有生態溝環繞,讓遊客盛夏也覺得透清涼。

「玻璃廟」位於彰濱工業區鹿港區,供奉琉璃媽祖,這是台明將公司打造台灣玻璃館的觀光工廠,展現玻璃工藝的最佳傑作。

運用不同材質玻璃

台灣玻璃館董事長林肇睢表示,如果玻璃屋採用一般玻璃,屋內的溫度會比戶外高6度;但「玻璃廟」即便在中午時分,頂多跟戶外同溫。而玻璃特性是不會聚熱且降溫快,所以廟內均溫還比戶外低3度左右。

原來,「玻璃廟」屋頂採用網點反射膠合玻璃,反射玻璃可以讓光源反射,網點玻璃又能阻絕熱源。牆面部分,底層也採用網點玻璃,實心不透光的網點可擋掉太陽光。牆面上層採用有色玻璃,可以營造色彩美感,並降低光線穿透率。

傳達綠能建築意義

為符合綠建築概念,林肇睢說,「玻璃廟」中井直接注水,變成小水池,四周是生態護城河,廟的後方是蓮花池加綠地。琉璃石廣場沒有柏油,只有植草磚與泥土,泥土地上再撒上琉璃石。此外,電源來自太陽能,並全部採用LED燈具。為了通風起見,在牆面與屋頂之間還特別留有空隙。

建築佔地300坪,加上前廣場、後水池,總計將近1千坪,林肇睢希望展現的不只是台灣玻璃工藝的實力,更要傳達綠能建築的生態意義。

《世界之最》閃亮玻璃廟 展現東方信仰特色

生產玻璃起家的台明將公司打造「台灣玻璃館」觀光工廠,卻蓋了一間玻璃廟,還供奉琉璃媽祖;只因為台灣玻璃館董事長林肇睢曾被媽祖託夢,請他蓋一座廟!

林肇睢曾任鹿港天后宮、鹿港護安宮主委,跟寺廟結緣很深,但被託夢交代蓋廟,仍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他在彰濱購地蓋了觀光工廠後,與玻璃團隊思考在工廠旁蓋一座世界最大的玻璃樣品屋,為了展現東方信仰的特色,最後的共識就是蓋玻璃廟。

「玻璃廟」建築語彙融入台灣在地元素,從玉山到特有種生物都有,深藏林肇睢多年來投入生態保育行列的用心。

原來,林肇睢在921大地震前一天,買下南投國姓200坪土地。賣主全家當晚就搬離老家,隔天凌晨的大地震,讓賣主老家全被土石流掩埋,令他震撼不已,自此深信保存適合生物覓食棲息的環境,就是生態保育的第一步。(

(自由時報)
--
國家語言法發展法草案出爐 擬讓幼兒園教母語

教育部規定國小必須推動本土語言教學,但成效不彰。文化部日前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明定「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將母語教學提早至幼兒園。草案預計於下個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將是台灣母語教育的重大變革。

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3月起陸續舉辦7場公聽會,據此擬定草案。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經7場次公聽會所蒐集的民意,皆表示幼兒的語言教育是「黃金學習期」,應多方學習其母語或相關國家語言。文化部上周一(3日)上網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月底將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修正定案,提送行政院審查,再送入立法院審議。

根據此一草案第2條規定,「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草案第8條則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構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

對此,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表示樂觀其成。他指出,國教署已嘗試推動不少「沉浸式母語教學幼兒園」,根據幼兒園所在地區的主要族群推動母語教學,包括原民語、客語等,立法後將「做更多」。

全球化時代,許多幼兒背負家長壓力學習英語,如今還要加入母語一項,學習壓力會不會太大?

邱乾國指出,幼兒園的母語教學和國小不同,主要採「沉浸式教學」─用遊戲、聽故事、聽兒歌等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親近母語;也不像國小的本土語言課程,有固定教材與授課時數,相信不會造成幼兒學習壓力。

丁曉菁也說,此一立法的原意是「保障權利」,而非「強迫學習」;立法也傾向「多一項選擇」,而非強制規定學習。她指出,幼兒園學習母語是延續家庭中的母語環境,並非學習一個全新的語言,和學英語的壓力不同。

至於推動母語教學衍伸的師資問題,丁曉菁表示,文化部將與教育部協商,希望教育部輔導並協助各大專校院培育所需的國家語言師資。

邱乾國則說,幼兒園所需的「沉浸式母語教學」方式和國小不同,未必需要專門師資或專業認證。目前不傾向比照國小的本土語言教學,要求幼教人員具備母語教學認證。關於幼兒園的母語師資培育方式,未來還會再研究討論。

幼兒園教不教母語? 學者:母語「復健」關鍵在家中

為了增加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即使教育部規定幼兒園不能學英語,不少家長還是讓孩子上雙語、全美語幼稚園。如今國家語言法展法草案擬要求幼兒園要「加學」母語,台灣的孩子,壓力會不會太大了?

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林佳怡認為,幼兒園的母語教學並非「增加學習」一種語言,而是延續孩子原來的語言環境。

她指出,台灣許多幼兒園不鼓勵說母語、甚至否定母語。許多家長反映,他們在家中辛苦打造母語環境,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後卻「破功」,孩子回家後不想講母語。她期待國家語言發展法可保障幼兒學母語的環境與機會。

林佳怡說,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很強,可以同時學習、轉換兩、三種語言。如果幼兒園的母語教學是「打造自然的母語環境」,讓幼兒透過遊戲、唱歌親近母語;而不是把母語當成「第二外語」學拼音、文法,幼兒不會有學習負擔。

最近出版台語有聲書的作家廖玉蕙,擁有兩名學齡前孫女。她指出,讓幼兒學母語是一件「盤根錯節」的事,無法簡單表示贊成或反對。她舉例,原民孩子如果來大都市上幼兒園,如何擁有母語環境?

「國家應該尊重所有母語。」但廖玉蕙指出,母語衰微的關鍵是「家裡不教」;如果家長不在家裡說母語,再多、再早的母語教學也沒用。

「家裡說是最有效的母語學習方式;如果家裡不說,學校裡花那一點點時間學習,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同意廖玉蕙看法。他表示,作家黃春明曾說過,母語應以在家「復健」的方式來恢復,而不應在學校「教學」。

廖咸浩指出,目前母語教學的方式不但把母語當作與中文無關的語文,還要另學音標;不但增加小孩負擔,也可能會干擾中文的學習。但如果幼兒園的母語教學只限於唱唱歌、唸唸童謠,「倒是還可以。」

幼兒園未來擬教母語 採沉浸式教學非「強迫學習」

教育部規定國小必修閩、客、原住民等本土語言,因上課時數少、又缺乏練習機會,十幾年來教學成效不彰。文化部日前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明定「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將母語教學提早至幼兒園,草案預計於下個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將是台灣母語教育的重大變革。

不過,文化部和教育部強調,和國小不同,幼兒園不會強迫母語教學,且會採沉浸式教學,用唱遊、聽故事方式寓教於樂,避免給幼兒壓力。

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三月起陸續舉辦七場公聽會,擬定草案。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民意顯示幼兒的語言教育是「黃金學習期」,應多方學習母語或相關國家語言。文化部上周一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月底將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修正定案,提送行政院審查,再送入立法院審議。

草案規定,「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中央教育主管機構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

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表示「樂觀其成」。他指出,國教署已嘗試推動不少「沉浸式母語教學幼兒園」,根據幼兒園所在地區的主要族群推動母語教學,包括原民語、客語等,立法後將「做更多」。

許多幼兒背負家長壓力學習英語,如今還要加入母語;邱乾國強調,幼兒母語教學和國小不同,主要採「沉浸式教學」,用遊戲、聽故事、聽兒歌等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親近母語,也不像國小的本土語言課程,有固定教材與授課時數,相信不會造成幼兒學習壓力。

丁曉菁也說,此一立法原意是「保障權利」,而非「強迫學習」;立法也傾向「多一項選擇」,而非強制規定學習。

至於推動母語教學的師資問題,丁曉菁表示,文化部將持續與教部協商,希望教部輔導並協助各大專培育所需的國家語言師資。邱乾國說,未必需要專門師資或專業認證,目前不傾向比照國小本土語言教學,要求幼保人員具備母語教學認證。

政府美意 但…偏鄉師資難找

政府擬將母語教學提早至幼兒園,家長多樂觀其成,但偏鄉教育現場仍面臨幼教母語師資不足問題。

台東學生家長希婻.米飛浪說,政府美意很好,語言本來是愈早學習效果愈好,只是擔心師資不夠,政策無法推動。

高雄市茂林國小校長洪英雄是布農族人,他說,「很慘啊!沒有師資……」學校附幼過去努力推母語沉浸式教學,但師資要有修過幼教相關學分及母語認證「雙條件」,即便是有如此條件的師資,偏鄉又很難留得住,耆老是最適合教母語的,但耆老會修過教育學分嗎?

另有學校幼兒園教師說,政策立意雖好,但師資真的難找,本土語言教師授課有廿小時上限,有些大學校,班級數多,教師不必四處兼課。小學校班級少,要達成授課時數上限,得兼三、四所學校,交通問題導致教師不願到小校開課。

台中潘姓園長說,現在幼兒園不可能再聘母語教師,因此不能保證每個園所母語教學水平都一樣。

潘姓幼兒園長說,幼兒學習能力很強,多學一種語言壓力不大,正因如此,幼兒母語教學應該聘任合格師資,教得「正確」非常重要,否則怕適得其反。

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清玉推廣台語文化活動,她認為,讓母語向下扎根,才能落實台語生活化,且師資培育應加強,幼保師資在校園學程中應增加母語課,已在線上的幼教老師則能透過在職進修、考取相關證照,提升母語教學品質。

家長:融入生活 學母語才有感

文化部公告國家語言法草案,將母語教學提早至幼兒園,雖不會比照國小強迫教學,家長仍普遍認為,國小本土語言教學成效不彰,主要是沒落實生活,若要延伸到幼兒園,仍須重視如何融入生活,否則,不僅老師不一定會教,也可能徒增幼兒壓力。

全國家長會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觀察,很多家長擔心以閩、客等本土語言與孩子溝通,會造成孩子聽不懂、誤會或溝通不良,導致在家幾乎都用國語溝通,也失去學母語的機會。能在國小學習很不錯,但若要向下延伸到幼兒園,他擔心,幼稚園是正開始與同儕溝通的階段,若不是以用同語言,很可能造成兒童壓力與溝通障礙。

陳鐵虎認為,現在的本土語言教學都太流於形式,仍應透過政策建立語言環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黃國盛認為,若是在原住民等部落,學習部落語言、融入環境,學生比較「有感」。但在大城市中,學生來自不同地方,很難共鳴。他認為,無論國小或幼兒園,學校都應與社區合作,建立社區型的學習環境,才能讓語言學習具有延續性。

家有一年級學童的侯爸爸認為,孩子在校學習閩南語,雖然一年多來沒辦法和人用台語溝通,但聽到有趣的仍會記得幾句,比如「卡緊」、「呷飯」等等,回家也會講,仍有些效果。但他不贊成向下延伸,「幼兒園連國語的意思都不見得很懂了,再教多種語言反而會混淆」。

家裡小一、小五生都選修客語的邱媽媽說,國小已將本土語言編成歌曲,孩子雖會唱、但不懂意思,也不會應用,頂多讓孩子「不排斥」該語言,但難上手,也讓學習失去成效。她認為,本土語言還是家庭環境較重要,家中不講,難發揮效果。

專家:母語衰微 關鍵家裡不教

為增加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即使教育部規定幼兒園不能學英語,不少家長還是讓孩子上雙語、全美語幼稚園。如今幼兒園要「加學」母語,孩子壓力是否太大,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林佳怡認為,幼兒園的母語教學並非「增加學習」一種語言,而是延續孩子原來的語言環境。

林佳怡指出,台灣許多幼兒園不鼓勵說母語、甚至否定母語。許多家長反映,他們在家中辛苦打造母語環境,將孩子送幼兒園後卻「破功」,孩子回家後不想講母語,期待國家語言發展法可保障幼兒學母語的環境。

林佳怡說,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很強,可以同時學習轉換兩、三種語言。如果幼兒園的母語教學是「打造自然的母語環境」,讓幼兒透過遊戲、唱歌親近母語;而不是把母語當成「第二外語」學拼音、文法,幼兒不會有學習負擔。

最近出版台語有聲書的作家廖玉蕙,擁有兩名學齡前孫女。她指出,讓幼兒學母語是一件「盤根錯節」的事,無法簡單表示贊成或反對。她舉例,原民孩子如果來大都市上幼兒園,如何擁有母語環境?

「國家應該尊重所有母語。」但廖玉蕙指出,母語衰微的關鍵是「家裡不教」;如果家長不在家裡說母語,再多、再早的母語教學也沒用。

「家裡說是最有效的母語學習方式;如果家裡不說,學校裡花那一點點時間學習,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同意廖玉蕙看法。他表示,作家黃春明曾說過,母語應以在家「復健」的方式來恢復,而不應在學校「教學」。

廖咸浩指出,目前母語教學的方式,不但把母語當作與中文無關的語文,還要另學音標,不但增加小孩負擔,也可能會干擾中文的學習。

(聯合報)
--
引爆長庚急診離職潮 陳日昌退休轉任桃園醫院

長庚醫院突然將急診部主任陳日昌、邱德發兩人免職處分,引爆急診醫師集體離職潮事件,儘管長庚高層滅火撤銷陳日昌、邱德發六名急診醫師處分「還回清白」,不過陳、邱兩人終將離開長庚。邱德發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任職,陳日昌近日將自長庚退休離開入桃醫,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鄭舜平今天下午證實,該院將借重陳日昌長期在急重症醫學的專業,網羅他擔任該院副院長,負責該院急診、加護病房、社區醫療領域,提升該院急重症醫療水準,讓桃園鄉親有更好的緊急醫療照護。

引爆長庚急診醫師集體離職潮的陳日昌、邱德發兩人,長庚高層為降低社會觀感和急診部衝擊,儘管恢復陳日昌、邱德發兩人清白,但是對長庚傷害已經造成,邱德發已與中國醫藥大學簽約2年、陳日昌也將近日辦理退休,兩人雙雙離開長期服務的長庚醫院。

桃園醫院聘陳日昌為該院副院長,預定17日走馬上任,鄭舜平表示,陳日昌長期在急重症醫學領域的專業,受到醫界肯定,正好桃園醫院朝醫學中心發展,希望借重陳日昌急重症專業、社區醫療管理經驗,提升該院急重症、社區醫療水準,且陳日昌長期在桃園服務,雙方有些機緣,更希望讓桃園鄉親有更好的緊急醫療照顧。

(聯合報)
--
蛇愈傳愈大尾 泰安人不敢坐馬桶

苗栗縣泰安鄉山區近幾年眼鏡蛇出沒頻率暴增,居民驚恐之餘,外人「放生」毒蛇傳聞不脛而走,且傳言眼鏡蛇愈來愈「大尾」,甚至有手臂粗的金剛眼鏡蛇現身,部落「聞蛇色變」,縣議員黃月娥甚至稱上廁所都不敢坐馬桶。

黃月娥日前質詢時,要求農業處加強宣導毒蛇防治,安撫鄉民恐慌情緒。她說,2年前泰安後山突然出現大批眼鏡蛇,今年又大量出現,族人不怕其他蛇,但對眼鏡蛇就非常恐懼,因在浴室洗澡、廚房、客廳都可能有眼鏡蛇出現,實際上也有人目睹家裡有眼鏡蛇不請自來。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指出,眼鏡蛇是台灣原生種,棲息在旱田、蔗田、稻田等田野,近年各地開路、開露營場、蓋學校,這些人為開發行為逼得眼鏡蛇「拓展」生活領域,民眾與蛇相遇的機率提高,教育大家自保是當務之急。

山區部落確實聞蛇色變,受眼鏡蛇入侵影響,有村民果園以草生法栽培,草原本要長到60多公分高才割,現在長20公分就割除,就是怕有蛇!

為安撫居民情緒,農業處前年還到部落分送捕蛇夾。士林村長徐正明說,部落過去只見過龜殼花、青竹絲、雨傘節,不曾見過眼鏡蛇,村內有婦人曾目擊廂型車載鐵籠放生毒蛇,大家才深信毒蛇是外來的,前年就打死上百條眼鏡蛇!

徐正明說,部落居民本來就習慣養狗,近年毒蛇變多,更多人養狗防範,幸運的是沒有人被咬到,但賴姓婦人鍾愛的狗「乳牛」去年6月被眼鏡蛇咬死,至今仍心有餘悸。

象鼻村長尤幹尤給指出,住了50多年,這2年才見到眼鏡蛇,他抓過一條「有手臂這麼粗!」象鼻消防分隊長林連成說,士林村以前沒有眼鏡蛇,象鼻雖有,但數量不多,但從民國99年之後,眼鏡蛇就常出沒,一次會捉2、3條,而且都很大條。

林連成說,撒石灰對蛇沒有用,要小心暗處,張大眼睛留意,像冰箱底下、廚房、客廳的角落處等,都曾發現毒蛇躲藏。

居民說,老一輩族人以前抓到毒蛇會吃掉,但現在部落居民看到眼鏡蛇就怕,打死後也沒人敢吃。

蛇來了! 專家:用掃把推到牆角

「眼鏡蛇、雨傘節等毒蛇根本不會主動攻擊人。」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長林文隆說,遇到毒蛇登門拜訪不要慌張,用掃把把蛇推往牆邊就能輕易制伏。

傳言泰安山區有人放生毒蛇,苗栗縣府農業處在泰安鄉舉辦2場宣導活動,首場在士林村登場。該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張葦說,現在又是眼鏡蛇出沒季節,但縣府從未接獲放生檢舉,因此請專家做蛇的習性介紹,供鄉民應變參考。

林文隆說,台灣各地3、4月眼鏡蛇都會變多,他以在台中市捕獲的眼鏡蛇及苗栗在地捕獲的黑腹眼鏡蛇示範,地上的眼鏡蛇都不會主動攻擊人;他刻意激怒蛇,蛇頭立起發出嘶嘶聲響,他以掃把將蛇推向講台邊,蛇順著牆邊鑽向預放的蝦籠,試了幾次結果都一樣。

林文隆說,有眼鏡蛇進屋,可用掃把推到牆角,蛇就會自動沿壁緣走,只要放個捕蝦籠或塑膠桶,並用布鋪平牆角隙縫,蛇就會自動鑽進蝦籠。

「雨傘節是最膽小的蛇!」林文隆拿掃把往雨傘節的頭輕敲,蛇就縮成8字型,這是山區道路常見雨傘節被壓扁成8字型的原因。另外,雨傘節對震動也很敏感,把牠推往牆邊也會鑽往牆角的蝦籠。

他說,利用掃把、畚斗把蛇夾進垃圾桶,其實很簡單,但呼籲民眾不要動手捉蛇,捉蛇還是請專業單位比較保險。

傳聞山區出現金剛眼鏡蛇,林文隆說,這種蛇類單價達數十萬元,不會有人拿來大量放生,目前看到的多數是台灣原生,如果不透過宣導會一直以訛傳訛,影響部落族人作息。

(聯合報)
--
塔塔加妻樹根部有大洞 專家:遲早會倒

台大實驗林日前邀集植病、森林專家前往塔塔加夫妻樹現場勘查,發現妻樹雖未倒伏,但根部的一個大洞,比一個成人還要高,目前雖無法預估它何時會倒,但強調,「將來一定會倒!」建議目前盡速加強對妻樹的固定措施,且增設傾斜觀測的儀器,並無立即放倒的計畫。

台大實驗林副處長李正和指出,塔塔加夫妻樹50多年前先遭森林大火吞噬所有枝葉後,20年前再遇雪殛,毀損得更加嚴重,僅剩下中空樹幹屹立迄今,植病專家認為早就是枯立木,本身木頭已無利用價值,移動下山不如遺留在現場,甚至將倒伏在懸崖旁的夫樹吊回,移放到妻樹一旁,不但可做為妻樹的支撐,也不至於「形單影隻」,成為最好的生命教育展示區。

包括台大植病教授孫岩章等專家在內的場勘人員,上周五來到塔塔加夫妻樹就發現妻樹的根部中空,擔心遊客越過警戒線拍照,建議將樹洞封住並加強根部固定,也希望加強對妻樹的支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對此表示尊重台大實驗林的處置。

(聯合報)
--
也獵山羊「自用」 王光祿還在非常上訴…

花蓮近來就原住民採玫瑰石及獵殺山羊案,都援引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以原住民「傳統領域」及「非營利行為之自用」為由,判決無罪;但各法院見解不一,最高法院就王光祿案仍未作出統一見解的判決,不只原住民有意見,第一線執法人員更是無所適從。

原住民族在傳統領域進行採集及狩獵,被視為重要傳統文化,過去不時因民族文化與國家法律有所衝突,不少原住民甚至因此遭判刑、入監。原民會和農委會在上月初共同發布「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廿一條之一第一項解釋令,只要符合「自用」原則,原住民在原住民區域可合法狩獵動物,不再受限於豐年祭等傳統祭典,一般婚喪喜慶等情況也可以狩獵自用,放寬原住民合法狩獵限制、保障原住民族自然資源主權。

太魯閣族族群委員吉洛.哈簍克牧師表示,狩獵是原住民的文化與成人的過程,但並非每一天都會進行,是依照歲時與季節,有限度的取用自然資源,「自用」也是族人共享的概念。

反觀另一案,台東布農族人王光祿在二○一三年,持獵槍獵捕台灣野山羊、山羌要給母親吃,被法院以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保法判處三年半確定。去年底原要入監,但因外界聲援、抗議不斷,檢察總長顏大和提起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二月高調開庭後,至今卻沒下文,仍未發揮統一見解的終審功能。

律師簡燦賢表示,「原基法」相關配套未齊備,相關連的法律並未一併檢討修正,才導致各級法院見解不一。

針對最近花蓮地院連續在兩起案件中,法官以原基法精神做出無罪判決,法界人士意見不一,但多認為應催促立法讓整個制度更完整,符合原基法立法精神;王光祿的非常上訴案,最高法院更應盡快作出統一見解。

保七第九大隊副隊長梁智先表示,解釋令頒布後,對族人的「自用」狩獵,以不干預為原則。他也提醒,在現行法令下,進行狩獵還是籲請族人依相關規定提出申請。

獵保育山羊 原民無罪…引原基法勝訴又一例

楊姓太魯閣族人上山獵殺被列為保育動物的台灣野山羊(台灣長鬃山羊)被查獲,檢方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起訴,花蓮地院法官認定他是供自己及家人食用,且展現太魯閣族「與自然共存」等傳統文化,引用原住民族基本法判決無罪;這是花蓮地院繼日前引原基法,判決原住民上山採兩百多公斤玫瑰石無罪後,另一件引發關注的原住民案判決。

檢方指法院判決引用原基法的精神,但相關法條規範並不明確,將提上訴,盼上級審法院統一見解。

去年七月廿六日凌晨,楊姓原住民騎車載溫姓友人上山,行經銅門林道龍溪段時,發現有動物在芒草中,楊借用友人無照的原住民自製獵槍,獵殺一隻台灣野山羊,帶下山時被警方當場查獲。

楊矢口否認非法獵捕保育類動物,辯稱誤認是山豬,才開槍獵捕,並強調基於太魯閣族習俗,在山上獵捕動物後,若未帶下山,以後在山上將獵不到任何動物,才將獵物帶下山。

花蓮地檢署起訴指出,楊非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亦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持獵槍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涉嫌違反野保法,且侵害國家「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及維持自然生態平衡」。

法院合議庭審理後認定,楊是為供自己及家人食用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展現太魯閣族「與自然共存」、「識別族群」、「展現勇氣及膽識」的價值,並依習慣將獵物視為食物來源,屬太魯閣族傳統文化,合於野保法中可例外獵捕的「傳統文化」,也符合原基法所規定的「非營利行為之自用」。

判決指出,野保法就原住民在原住民族地區基於「自用」而獵捕野生動物行為部分,在原基法公告施行後,未予檢討、修正。未來仍有賴行政及立法機關衡量原住民族對土地及自然資源的權利、維護物種多樣性及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衝突,同時深入調查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及避免恣意獵殺者,供各機關及原住民族各成員遵循,以免類此爭議再生。

(聯合報)
--
不當開車門肇事 本月起加開罰單

汽車駕駛人或乘客不當開啟車門常會釀成車禍,彰化縣警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就發生428件車禍、306人受傷,從本月開始,開車門不當釀成車禍,除駕駛人要負民刑事責任外,還要吃上罰單,警方呼籲民眾開車門最好是兩段式開門,以維護他人及自己的安全。

機車及自行車騎士上馬路,最怕遇到汽車突然開啟左側車門,輕則跌得踉蹌,重則車毀、人傷亡。依彰化縣警察局統計,因不當開啟車門發生的車禍案件,彰化縣104年共289件254人受傷、105年也造成289件203人受傷,到今年上半年,則更達428件306人受傷。

警察局交通隊組長蕭汝上說,過去,汽車駕駛人臨時停車或停車時,未依規定開啟車門,如果肇事造成傷亡,雖然要負民刑事責任,但沒有行政罰,在本月1日上路的修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就是增列針對肇事汽車的駕駛人處罰,處以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但計程車駕駛人或租賃車輛代雇駕駛人已盡告知義務,乘客仍未依規定開啟或關閉車門而肇事,則處罰該乘客。

警方舉案例指出,嘉義一名婦人停車後,因從左側開車門準備下車,後方駛來一名機車騎士閃避不及,撞上車門後不治,這名婦人被判處6月徒刑,還賠償家屬460萬元。在道安條例修訂後,此類事故還要再處行政罰鍰。

蕭汝上說,汽車駕駛人臨時停車或停車時,原則上乘客是開啟臨路側的右車門,而且要兩段式開啟,先微啟車門,先看後方沒有行人或車輛,再開車門,才能避免肇事。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7/09/1/3733311.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

(聯合報)
--
簽賭狂輸200多萬 法官:「賭債非債」判免還

桃園趙姓男子3年多前迷上簽六合彩,先是小賭,後來愈賭愈大,輸了更想翻本,一年多下來,輸了200多萬元,先後還了100多萬,剩下的債務被黃姓組頭要求簽30萬元本票,這筆錢沒還,黃姓組頭拿本票向桃園地院聲請本票裁定後,查封趙的房子準備強制執行。

趙姓男子擔心房子不保,以這筆錢都是賭債,打官司訴請本票債權不存在及對本票裁定聲明異議。

桃園地院審理時,黃姓組頭疑擔心吃上賭博罪官司,不敢出庭,也沒提出答辯。

趙姓男子提出雙方交涉還債的錄音,其中趙說:「就是還賭債嘛,我也還了不少,剩下的可不可以緩一下」、組頭:「你輸不用付錢喔」、「賭也是你心甘情願的,對不對」等。

法官根據對話錄音,認定本票的債務是因賭博而起,而賭博是違法行為,且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衍生的債務無請求權,判決本票債權不存在、不得強制執行。

律師潘維成指出,賭博是違法行為,因賭博衍生的債權債務,在法律上不生效力,輸家如果拒還,贏家無法從法律上討回,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賭債非債」。不過法律也反向規定,如果輸家還了錢,也無法透過法律途徑討回。

(聯合報)
--
每年講不要,還是有人這樣做...賞原民豐年祭請尊重

台東縣今年7月、8月共145場原住民豐年祭舉行,各部落祭典期間,常見穿著華麗傳統服的族人穿梭街頭,尤其省道台11線常見,甚至短暫封道過路及舞蹈,熱鬧景象令不少遊客感到驚喜;但部落族人呼籲:「請別太興奮就貿然進入部落祭典,先做功課、抱著尊重的心再來!」

往年原民豐年祭不時聽聞外來客妨礙歲時祭儀進行,各部落最憂心、討厭的狀況,包括誤闖祖靈屋等莊嚴場域、闖入非開放會場取景、把族人當寵物般無禮拍攝、大會舞尚未迎賓即搶參與共舞等。卑南族人卡拉哇斯等人表示:「這些注意事項每年都在呼籲,但還是會有人做。」

今年就有卑南族卡大地步等多個部落為此在豐年祭前訂出「慶典旅遊須知」,呼籲「不要用以客為尊的心態進到部落」,尊重他人也自重,否則無法以禮相待。

陳姓卑南族人表示,豐年祭是部落年度大事,有如漢人過年,歡樂也莊嚴,像卑南族部落有祖靈屋、巴拉冠(男子集會所)、少年會所等建築,是祭典期間族人與祖靈溝通、進行青年培訓的嚴肅場域,不同族群也都有其重要的祭典場域,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但還是會有少數不事先做功課、也不徵詢現場的遊客誤闖,甚至極少數個案明知不可進入卻偷偷進去參觀、拍照,最要不得。

「對遊客而言,這像是場嘉年華會,對我們而言是保有很多禁忌、延續生命與文化的大事。」卡拉哇斯說,多數攝影師都會先詢問拍攝點或開放時間,抱持尊重態度在不影響儀式的角落取景,但還是有人認知不同,闖入非開放的會場取景,或硬是要到中心點拍特寫,令人氣憤。

而原住民族人多半盛裝出席豐年祭典,成為難得一見的場景,陳姓卑南族人說,「這時就會有人把族人當寵物一樣,肆無忌憚地指揮要求拍照,遠拍、近拍,拍拍拍」,感覺很不好;另外,部分聚落大會舞一開始僅開放穿著統一服飾的族人參與,此時歌舞並非對外表演,而是一種隆重的儀式,卻有搞不清狀況的遊客硬是要「參一腳」。

排灣族人葛姆西洋表示,有些禁忌會場不會公開告知或規定,遊客一定要做功課,例如排灣族在其祈福過程中會要求不可以打噴嚏,否則會招來噩運等;另外,好奇的遊客不要在儀式間拉著族人問東問西,不僅發出吵雜聲,也妨礙族人參與,而團體遊客,因參與人數眾多,更須自律。

「只要抱持著尊重的心,做點功課,原住民是很友善好客的!」阿美族人、台東縣政府觀旅處副處長王國政表示,原住民各部落祭典1天至7天不等,通常會設定1天為「迎賓日」,歡迎外來賓客同樂、分享豐收的喜悅,此時參與為最佳時機,縣政府都有整理公布於網站,供遊客參考。

(聯合報)
--
薪資男多大於女 這三項職業卻相反

據主計總處所編「性別圖像」年刊,104男女年性別薪資差距為14.5%,女性平均時薪為新台幣253元,低於男性296元,但在支援服務業、不動產業與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女大於男。

針對兩性薪資成長趨勢,據主計總處所編製的「2017年性別圖像」,從性別薪資差距來看,104年國內非農部門受僱員工平均時薪女性為253元,低於男性的296元,性別薪資差距為14.5%。

與2005年相較,女性薪資增21.1%,高於男性的13.8%,致性別薪資差距減5.3個百分點。

若按行業別觀察,多數業別男性平均時薪大於女性,104年薪資差距以醫療保健服務業44.4%最大,其次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的34.2%與製造業的26.8%。

而各大業別中僅支援服務業、不動產業與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女性平均時薪大於男性。

主計總處也分析兩性就業者的職業結構,105年女性就業者則以「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最多,占23.6%,其次為「技術人員及事務支援人員」,分別占約2成。

男性就業者主要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最多,占42.4%。

觀察各職業占比10年變化,女性就業者以「專業人員」及「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增幅較多,提高3.4及2.5個百分點;男性就業者中「專業人員」增加1.6個百分點,「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則減少1.9個百分點。

(中央社)
--
攜寵物鳥搭大眾運輸工具 交通部評估

貓狗可以帶上大眾運輸工具,鳥權也引發關注,5000多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爭取攜帶寵物鳥上大眾運輸工具,交通部回應評估中,已經在蒐集各方意見。

為防治禽流感疫情,2005年開始交通部公布禁止鳥類登上大眾運輸工具,以免造成疫情失控,依照現行規定,違者可罰新台幣1500元到7500元,不過,許多飼主認為寵物鳥感染禽流感機率低,盼能跟貓狗等寵物享受同樣權利,目前已有5000多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響應。

對此,交通部表示,目前正向農委會、衛福部以及各地方交通主管機關蒐集意見,將評估是否開放讓寵物鳥可被帶上公車、客運、捷運、雙鐵。

台鐵指出,目前是不允許人鳥同車,但如果飼主有運送的需求,可以透過行李包裹專車專送,另外,高鐵則表示,若是發現民眾帶鳥上車,不會罰鍰,但是由於目前規定禁止,會請該乘客下車。

(中央社)
--
爭鳥權 5千人連署帶寵物鳥上大眾運輸

為寵物鳥上大眾運輸工具請命!為配合禽流感疫情防疫,交通部多年前發函規定禁止寵物鳥登上高鐵、捷運、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但鳥友不滿指出,寵物鳥感染禽流感病毒機率低,應與貓狗享有同等權利,因而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迄今獲得5200餘人連署。交通部則回應,正在蒐集各方意見,希望盡快做出決定。

2005年全球禽流感疫情擴大,甚至有傳染給人的危險,當時相關單位建議交通部,禁止鳥類登上大眾運輸工具,以免造成疫情失控,交通部於是發函給各大眾運輸工具主管機關,禁止旅客攜帶鳥禽類動物搭乘。

依現行規定,若帶鳥搭上捷運,可處1500元至7500元罰鍰;高鐵、客運則拒絕載送,不過沒有罰則,若中途發現旅客違反規定,將請旅客下車。台鐵則表示,不允許人鳥同車,但可透過行李包裹專車託運。

鳥友多年來爭取解禁,提案人認為,國內近年養鳥的人愈來愈多,飼主搭乘交通運輸工具時只能偷渡、找代理飼養或放在家裡,非常不便,寵物鳥與野鳥不同,接觸禽流感病毒的機率很低,並無太大風險,不該以10多年前的情形一直限制下去,寵物狗、貓等可裝籠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寵物鳥也應擁有相同待遇。

交通部路政司營運科長王昭明回應,半個月前已經發函給農委會、衛福部以及各地方交通主管機關,希望能盡快做完意見蒐集,再評估做出決定。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開放寵物鳥進入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與否,決定權在農委會,疾管署已回覆農委會,相較於一般野生禽類,寵物鳥確實和禽流感、沙門氏菌等傳染病「沒有太大的關係」。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則說,國內仍偶爾傳出禽流感案例,今年即已有150件案例,站在防疫立場,自然希望減少鳥與人的接觸;但他也坦言,目前寵物鳥的禽流感案例為零,會把這些資訊提供給交通部參考,並尊重其決定。

(中國時報)
--
食安預算少得可憐 1人僅壹圓

行政院國發會火速通過前瞻公共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839億,其中「城鄉建設」逾363億,占預算最大宗;但藍營主張列入的「少子化」、「人才培育」,僅分到11.7億、23.85億元,「食品安全」更只有2700萬,占總預算千分之1不到;換言之,蔡英文總統口中「人民最在意的」食安,在此次前瞻計畫中,平均下來,全國每人只分到1塊多。

人民最在意成總統空言

對此,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彥秀昨晚表示,食品安全是人民最優先在意的事,蔡政府卻以這種心態敷衍,國民黨無法接受。國民黨團書記長林為洲也痛批,「這不是綁樁,什麼才是綁樁」?

《前瞻》條例上周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前瞻公共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預計周一報行政院會通過、核定。接著,民進黨團預計周三舉行黨團大會凝聚共識,再正式向立法院提出召開臨時會。最快周三召開全院委員談話會,隔日即可召開院會,由行政院長林全報告前瞻預算,再將預算案交由相關委員會審查,最快一周內通過。

城鄉小工程疑補助樁腳

而國發會通過前瞻公共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106下半年至107年),其中軌道37項170.897億、水環境12項207.7億、綠能4項61.324億元,城鄉12項363.425億、少子化11.7億、食品安全0.27億、人才培育23.85億元,總計839.166億元。

對於城鄉建設預算占最大宗,林為洲抨擊,城鄉建設包含的項目就像「大雜燴」,造橋、鋪馬路、修繕學校等小型工程款都納入其中,這些項目不具「前瞻性」,透過編列一般公務預算也能做;他質疑是想藉編列城鄉建設預算,補助地方樁腳。

對於食安項目只編2700萬,李彥秀表示,國民黨提出的無毒家園,是人民最優先在意的事,政府就應列入前瞻重點項目,「按照現在看到的數字,我們是無法接受的」。她說,既然人民這麼重視,政府就該編列一定的比例,預算至少要排在前面幾大項。

少子化項目挨批為交差

對於少子化項目,李彥秀也說,相信各相關部會首長都很清楚,要解決少子化問題,不是做幾個友善育兒環境、硬體建設就能交差了事,「請問你這樣做,婦女就會願意多生小孩嗎?」

「用這種敷衍心態,我們無法接受!」李彥秀強調,政府此刻要做的,是要具體說出要做哪些事、未來能達到什麼成效,只要確實有需要、且能達到效果,立院當然願意通過預算。所以,呼籲行政院送立院審議預算,除了要有金額,也務必告訴國人花這些錢到底要達到哪些成果,若交代不清,國民黨絕對無法接受。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09/clipping/656/b04a00_t_01_03.jpg

(中國時報)
--
舉債超限 公懲會判劉政鴻申誡

前苗栗縣長劉政鴻因任內舉債過多,超過法定權限,大規模擴張歲出,也未積極清理債務,導致苗栗縣政府發生財務危機,發不出員工薪水。監察院去年彈劾劉並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理,公懲會認定劉違失事實明確,判決申誡。

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申誡屬於最輕的處分,且劉卸任後,已無公務員身分,申誡對劉並無實質懲處效果。

彈劾案由指出,劉無視2006年苗栗縣府短期公共債務比率31.55%,財政狀況明顯惡化,自2008年起大幅擴張歲出,至2014年間歲入歲出短絀金額高達361.75億。

2011年苗栗縣府公共債務大幅超限時,劉不僅未清理債務,還與金融機構改訂契約將透支額度提高至80億,且於2012年大幅舉債,致苗栗縣府公共債務至2014年達398.1億,大幅逾越法定債限,且違反逾債限不得再舉借規定。

劉還違法要求所屬,將虛假平衡預算案送縣議會審議,導致因歲入不敷歲出造成財政短絀,2015年爆發付不出員工薪資及無法支付廠商工程款財政危機。另違法留用中央政府對苗栗縣府所轄鄉鎮市公所的災害補助款2.1億餘元,除造成鄉鎮市公所財務運作窘境,也有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之虞,嚴重戕害苗栗縣府形象。

劉辨稱,他任縣長9年,上繳中央稅收從2006年的198億,到2014年卸任時攀升到347億;造成苗栗財政困境的主因,是財政收支劃分法不公,他主政時苗栗比屏東多上繳稅款478億,但中央統籌分配款卻比屏東少分配700億。

但公懲會認為劉應知財劃法的計算以及苗栗縣府可分配的統籌分配款額度,應在可用財源內,核實編列預算辦理縣政,卻大幅擴張歲出造成嚴重的公共債務問題,還推諉歸咎財劃法及中央政府的土地政策不公,違失事實明確。

(中國時報)

生活

供電吃緊 冷氣26度配電扇較省

今年供電最大挑戰來了!台電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多出1.7 %,調度單位計算7到9月夏季用電量只高不低,整個夏季最低備轉容量率將出現在本月中、下旬,跌到僅3.4%,只要一部大型機組與一部中型機組故障就要限電。

台電呼籲民眾:「本月冷氣不要開低於攝氏26度!」請大家一起節約能源,共度難關。如果真的熱,就開風扇搭配冷氣降溫。

台電主管表示,其實本周起就開始高度戒備了。因為根據氣象局預報,這周午後雷陣雨範圍將大幅縮減,氣溫會真正開始悶熱起來,要慎防連熱幾天的「熱累積」效應,導致用電量突然飆高。尤其和平電廠1號機周四晚破管,廠商預計要到明後天才會修好,這牽扯到65萬瓩容量電力。

由於經濟復甦與天氣炎熱,台電統計,2017年1到6月份全台總計消耗1000億度電力,比去年同期成長1.7%。主要來自工業電力使用730億度,成長2.9%,住家總用電量則減少1.4%。

台電主管指出,以平均成長1.7%去計算7到9月用電量,夏天尖峰用電量將達到3635萬瓩高點,因此7月中、下旬電力備轉容量率會跌到3.4%,供電拉警戒。8月則也好不到哪裡去,備轉率只有4%左右,要到9月上旬,才會拉高到5.8%。

由於3%到4%,機組備轉容量約只剩下123萬瓩到146萬瓩,只要一部大型機組(100萬瓩)與中型機組(50萬瓩)掛點就要限電,因此電力可說非常吃緊。雖然大潭7號緊急發電機組本月18日會上來,但因初期試車,台電並未將其計算在電力機組容量中,因此下半月用電仍呈現緊張狀態。

台電主管憂慮,天氣過熱對老舊機組是考驗,到時會不會破管真的很難講,只能儘量做好維護保養。也要感謝前陣子梅雨鋒面,為水庫帶來豐沛雨量,光是大甲溪電廠110萬瓩機組就滿載發電,多出3%電力,否則調度將更吃力。

(中國時報)

國際

雙普熱談2小時「起化學作用」 G20閉幕 安倍向習近平保證遵守一中

在德國漢堡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昨天閉幕,各國領袖昨把握時間「捉對廝殺」召開多場場邊會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時,要求日本對歷史、台灣等議題「重信守諾,按規矩辦事」。美國總統川普前晚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首次會談,預定談半小時,欲罷不能講了超過2小時,川普也向普丁提及俄國干預美大選一事,不過會後兩國對此事的解釋出現歧異。

習近平對安倍表示,中、日過去就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問題確立了原則,要求日本在這些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的問題上,「不能打任何折扣,更不能有一絲倒退」,希望日本把改善中日關係的意願,體現在政策和行動中。
中國官媒新華社指,日本近年不願承認戰爭罪行,覬覦釣魚台列嶼、意圖修改和平憲法等行為,都損害中日關係。今年以來,台灣與日本交流升級,北京也多次表達不滿。安倍稍後表示,日本在1972年《日中共同聲明》中闡明,在台灣問題上立場沒有變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川習昨也二次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昨也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這是今年4月兩人於美國會面後的第二次「川習會」,商討議題包括雙邊關係及其他全球關注議題,對於美、中都關心的北韓問題,川普告訴習「有些事情必須做」,「這可能要比我所希望更長的時間,可能要比你所希望更長的時間,但是無論如何,最後會成功的。」

老婆勸阻也沒用
川普前晚則是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舉行場邊會議,會談原定35分鐘,但兩人整整講了2小時16分鐘。與會的美國務卿提勒森會後表示,川普與普丁很快就建立關係、「明顯有正面的化學作用」,談話內容「具建設性」。由於超時太久,美官員一度請美國第一夫人瑪蓮妮亞進入會場,希望幫忙結束會談,提勒森說她離場後,「我們又談了1小時,顯然她失敗了!」
美國國內強烈要求川普當面向普丁表達關切俄干預美國大選,提勒森也說才會面,川普便提及此事且「不只一次施壓」,兩人經過「激烈和長時間」討論,普丁否認俄國干預,要求川普提出證據。同樣與會的俄國外長拉夫洛夫說,川普當場接受普丁「俄國沒有干預」的說法,不過提勒森指很難講兩國能否對發生的一切達成共識,認為川普著重放下歧見「向前走」。

促成敘西南停火
兩人會談最實質成果,是促成敘利亞西南地區今起停火。提勒森指,這顯示美俄雙方能在敘利亞問題上合作。對於川普在會談上提及俄干預大選,美國媒體認為算滿足了最低要求,但質疑他「放下歧見」的態度,似乎太輕放俄羅斯。
另有媒體指,會談內容包括敘利亞、北韓、烏克蘭、網路安全等議題,滿足普丁想要被視為政壇重量級人士的願望,但是美國爭取與俄國合作的議題,仍待考驗,認為這場會談「是川普的好日子,是普丁的大好日子」。

G20的雙邊會談
●美國與英國
川普與英國首相梅伊對談後表示,「我們正努力敲定(貿易)協議,非常非常大的協議,非常非常有力的協議,對兩國都有好處,我們會非常非常快就完成。」
●美國與新加坡
川普告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兩國關係「非常親密」,可以一起做「很多很棒的事」,兩國關係已非常成功,但在川普領導下「可能會有更成功的關係」
●中國與法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中法可深化核能、航空、農業食品、金融等領域合作,馬克宏也盼在經貿、投資、汽車製造、食品等領域合作
●中國與英國
習近平與梅伊都確認兩國關係「黃金時代」大方向,習強調雙方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梅伊說將運用兩國將加強貿易、投資、人文、安全等交流合作

(蘋果日報)
--
當川普面 普廷否認干預美大選

美俄雙方正面評價會談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廷七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場邊,進行兩人首次面對面閉門會談,在最受矚目的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一事上,普廷當面向川普否認俄方曾涉入,且雙方還傾向「釋懷」此事,以發展兩國友好關係。但美國紐約時報分析,「雙普會」的成果有限,美俄關係仍然充滿不信任。

普廷稱說服川普

普廷八日在峰會閉幕的記者會上,首度公開談論兩人會面狀況,稱川普追問所謂俄國干預大選的問題,且探究細節,而他給了川普詳盡的回答,似乎讓川普相信俄國沒干預大選,「但這一點你們最好還是去問川普」。普廷還說,他與川普建立了「工作關係」,也認為兩國至少可以有部分合作。普廷說,他認為川普本人和電視上看起來是不同的人。

川普和普廷此次會晤由兩國外長作陪,原定卅五分鐘,但相談甚歡的兩人一聊兩小時十五分鐘,無視川普愛妻梅蘭妮亞中途進場提醒,更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苦等普廷多時。川普八日直言會談「意義重大(tremendous)」,國務卿提勒森也表示,川普和普廷的會談有「正面的化學反應」,雙方針對俄方干預去年美國大選一事進行「漫長且扎實」的討論,川普開門見山就向普廷提及美國人民十分關切此事,但遭普廷當面否認。

同意通俄門阻礙兩國關係

對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稱美方須為指控俄方干預大選提出證據,但同時亦強調川普已接受普廷的說法,提勒森卻提出不同看法表示,美方仍要求俄方保證,未來不會做出破壞美國和其他國家民主制度的舉動。而針對未來的美俄關係,川普和普廷一致同意,通俄門事件已成為雙方關係正常化的阻礙,華府和莫斯科必須放下這個成見,才能令兩國關係有所「進展」。

川普和普廷另就敘利亞西南部自九日正午起停火達成協議,白宮亦將指派新任特使協助解決烏克蘭危機,並針對透過網路散播恐怖主義、進行駭客活動等展開合作。

沒引用美情報單位調查 民主黨批川普

路透和美聯社報導,川普雖依共和、民主兩黨所願,向普廷提及通俄門事件,但沒有引用美國情報單位的調查成果質問普廷,此舉立刻被民主黨砲轟為「輕視美國情報單位」,且讓普廷的否認之詞更加擲地有聲,發送出錯誤訊息。

《紐時》認雙方仍互不信任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原盼藉由會談,中止外界對其勝選的流言蜚語,而普廷則希望為俄方自併吞克里米亞以來,美方向其祭出的經濟制裁尋求解套,但雙方顯然都未能如其所願,這點從提勒森和拉夫羅夫會後各執一詞就可看出。

(自由時報)
--
雙普、川習累積談判籌碼 心機深

趁出席G20峰會之便,與會國領袖在場邊密集會談。其中最受到注目的峰會,當推美國總統川普與俄國總統普亭的首次會談,以及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二次會談。

自詡為談判大師,行事作風高調的川普,面對特務出身、給人低調陰沉印象的普亭,許多專家認為川普將落居下風。雙方會面從原訂的卅分鐘延長到一百卅五分鐘,欲罷不能,印證了川普會前所說,雙方有很多問題要討論。

對川普而言,他希望俄國能配合美國的敘利亞政策,以及不杯葛美國聯合沙烏地阿拉伯波灣國家圍堵伊朗的政策。就普亭而言,如何讓美國及歐盟早日解除對俄國的經濟制裁,為首要任務。簡言之,雙方各有所需,都有求於對方。

川普在競選期間屢屢表示,如果俄國能配合美國政策,他支持解除制裁。當選總統後,要不是國會掣肘,川普可能真的會這樣做。競選團隊和俄國聯繫的陰影揮之不去,壓縮了川普的迴旋空間。

美國各界敦促川普和普亭會面時,一定要談俄國介入美國總統大選的事。川普賣了半天關子,照國務卿提勒森的說法,川普與普亭會談一開始就提俄國介入美國大選,後來還提了好幾次。不過,川普是否接受普亭的矢口否認,提勒森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的說法兜不攏,成為羅生門。

值得注意的是,在川普與普亭以及川普跟習近平會談前,美方都有動作。川普在波蘭批評俄國在烏克蘭製造動盪,間接提到俄國可能干預美國大選。另外,美軍戰略轟炸機先後飛越南海以及朝鮮半島的板門店。就談判策略而言,都是在川普與俄中元首會談前,藉由施壓累積籌碼的一種方式,要求對方讓步。好像在對北京喊話:你不處理北韓,我就要動手了。

美國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對北京施壓或引起不悅,包括對台軍售。然而,北韓是北京的重要戰略資產,不會輕言放棄。況且,美國一旦動武,倒楣的將會是南韓(包括駐韓美軍與僑民)以及日本,豈能不三思而後行。

俄干預美選?「雙普」各自表述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七日在德國漢堡首次「雙普會」,雙方同意在敘利亞西南部停火;此外,川普不止一次逼問普亭關於俄羅斯是否干預去年美選,普亭否認涉入。原訂三十分鐘,結果談二小時十五分鐘才結束。

「雙普會」後,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分別召開記者會;提勒森在記者會上指出,會議非常具建設性,川普與普亭談及敘利亞、烏克蘭、北韓等國議題,以及俄羅斯是否干預美國總統大選。

提勒森說,川普在會議一開始時就向普亭提出美國人民對於俄羅斯干預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關切,雙方在此議題上進行非常充實且長時間的討論;「川普不止一次逼問普亭關於俄羅斯是否涉入;普亭否認涉入,要求提出證據。」

提勒森接著說,川普與普亭同意,這對於美俄關係向前邁進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也同意就關於不干涉美國及他國事務和民主進程的承諾進一步合作,這方面還需要做更多工作。

路透報導,拉夫羅夫在記者會上也提及俄羅斯干預美選表示,川普說美國有傳言指俄羅斯干預美選,但美方無法證明,普亭則再次否認俄羅斯干預;拉夫羅夫並稱川普接受了普亭的否認。

此外,這次「雙普會」敘利亞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美俄與約旦同意在敘利亞西南部停火,提勒森稱將在一周內完成;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指出,停火協定將在大馬士革時間九日中午起生效。

至於為何三十分鐘的會議,「雙普」講到超過二小時才結束?提勒森說,川普與普亭之間有相當正面的化學效應,且雙方都認為,美俄關係非常重要,需要找到相互合作、前進的方式。

提勒森還告訴記者,美俄關係複雜,有許多需要討論的議題,他們都不想停下來;外面等待的人甚至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進去,看她是否能讓會議結束,但沒有成功。

G20峰會落幕 氣候變遷無共識

在德國漢堡舉行兩天的廿國集團(G20)峰會八日落幕,與會國在氣候變遷與貿易議題上,對美國總統川普作出關鍵性讓步,藉此換取廿國集團的團結。這次集會是廿國集團峰會立場最分裂的一次,聯合公報也險些難產,靠著幕僚漏夜談判,美國官員最終點頭同意接受保留打擊保護主義字眼後,聯合公報才得以拍板定案。

在巴黎氣候協定與全球暖化議題上,與會國最後達成折衷方案。由所有廿國同意的最後聯合公報指出,包括俄羅斯、中國大陸、歐盟在內的十九個經濟體「注意到」美國決定退出二○一五年訂定的巴黎協定。此外,十九國還順應美國的希望,指出「美國將努力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協助美國取得和使用更乾淨與更有效益的化石燃料,以及協助美國部署再生與其他乾淨能源來源。」

儘管聯合公報保留了反保護主義宣誓,公報也首度強調,各國有權「以正當貿易防衛工具」保護其市場。

這些用字遣詞給予川普推動「美國優先」政策的空間,同時說明,與會的全球頂尖經濟體最終決定留同存異,團結為上。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兩天會議結束後告訴記者:「我認為這很清楚表達我們並未達成共識,但這些歧見並未加以掩飾,而是清楚載明。」

英國首相梅伊主張,美國可以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梅克爾表示無法認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峰會結束後隨即宣布,將於今年十二月十二日舉辦氣候峰會,檢視兩年前敲定的巴黎氣候協定落實的情況。

媒體認為,川普是本次峰會大贏家。捍衛自由貿易和對抗氣候變遷是峰會兩大議題,高舉保護主義大旗的川普卻能讓聯合公報載明各國有權以正當貿易防衛工具保護本國市場。被視為氣候變遷元凶之一的化石燃料也保住生機,說要更乾淨更有效益地使用。

難民看G20場外示威:暴民瘋了

德國漢堡20國集團(G20)高峰會期間場外出現大量抗議民眾,當地的阿拉伯難民8日表示,暴動分子摧毀這個寬容收留難民的城市簡直無法理喻,他們也對警方的制暴手段感到驚愕。

2011年赴德的29歲埃及難民阿里表示:「如果他們在埃及這樣暴動會被開槍。德國政府提供一切所需:住所、失業給付和教育,但他們還是不滿意,我真不明白。」

阿里和另外兩名敘利亞難民販售啤酒、油炸鷹嘴豆餅、鷹嘴豆泥、塔布蕾沙拉和其他中東小吃給抗議民眾,警方對暴動分子噴射高壓水柱,驅趕他們離開思騰舒茲廣場。

一年半前到德國的32歲敘利亞難民哈勒比說:「他們瘋了,我無法相信眼前所見。他們有這麼美麗的國家卻破壞它。」哈勒比用不流暢的德文說,他持續關注G20,只是想知道世界領袖能否想出終止敘利亞內戰的方法。

哈勒比說,他對此沒抱多大期待,所以他7日從社群媒體得知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國總統普亭同意在敘利亞西南部停火時,並未太過失望。他表示:「那是玩笑話,他們沒當真。他們有興趣的不過是保留自己在敘利亞和中東的利益。」

德國總理梅克爾8日捍衛自己舉辦G20高峰會的決定,讚譽警方的協助,並表示民眾將獲得賠償。哈勒比的看法跟當地不滿梅克爾的民眾不同,他提到梅克爾歡迎難民的政策並表示:「沒有她我就無法來到這裡。」

(聯合報)
--
G20達共識 力抗保護主義

20國集團(G20)峰會公報顯示,各國針對貿易議題達成妥協,卻未對氣候議題達成共識,除了美國,其餘G19都同意氣候協定不可扭轉,凸顯這次峰會中川普與各國領袖的「貌合神離」。

不過,這也顯示川普的貿易與氣候兩陣線都獲得勝利。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既然G20對氣候議題沒共識,那麼這種歧見也必須出現在公報上。針對貿易議題,G20既同意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同時認同美國總統川普對鋼鐵產能過剩及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說法。官員說,各國官員討論到8日淩晨2時才針對貿易問題達成妥協。

公報顯示,「我們將維持市場開放,重視互惠與互利貿易與投資架構的重要性」;G20將「繼續對抗保護主義,包括所有不公平貿易行為,並認同合乎法治的捍衛貿易工具」。這個「捍衛貿易工具」措辭的讓步,也讓全球籠罩美國課徵關稅的陰霾下,並讓川普獲得推動「美國優先」政策的空間。

G20在討論全球經濟政策時曾出現重大衝突,因川普堅持「美國優先」的原則,強調「不公平」貿易對美國造成的種傷害。峰會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也表示,各國元首需對鋼鐵過剩找出共同的解決方法,否則將使「片面行動」的風險升高。 官員指出,G20已保證將致力於因應鋼鐵業的超額產能問題。

不過,G20並未針對氣候變遷達成集體共識。除了美國以外的G20成員國則都同意,巴黎協定「不可逆轉」。之前G20對氣候變遷議題的癥結點在於,美國希望在公報內加入各國能夠持續出口並擴大使用化石燃料的措辭。

法新社指出,G20同意在貿易議題上讓步,並且同意在公報上呈現內部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歧見,象徵川普在這兩大陣線都贏得勝利。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7/09/2/3733582.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首次「雙普會」 美俄談成敘利亞停火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亭7日在德國漢堡首度會面,普亭允諾在敘利亞西南部停火,給了川普面子,但其他問題毫無斬獲,讓普亭贏了裡子。

川普8日也將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雙方棘手的問題毫不亞於「雙普會」,北韓試射導彈、美國對台灣軍售、中國鋼品輸美,都是極其敏感的議題。

川普和普亭兩人原訂30分鐘的談話,卻談了2個多小時才結束,會談中,俄國入侵烏克蘭、力挺敘利亞獨裁者阿塞德、對付「伊斯蘭國」不力、支持伊朗政權等問題,川普全未追究。

不僅如此,川普對於俄羅斯介入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爭議似乎只是點到為止。川普只是提醒普亭,美國政界為此打算加重制裁,但他個人卻未說明具體懲罰。

(經濟日報)
--
川普問有無干預大選 普丁否認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7日在20國集團(G20)峰會場邊舉行「雙普會」,討論烏克蘭、敘利亞,及眾所矚目的俄干預美大選議題。川普一開始就質問普丁是否干預美總統大選,普丁矢口否認。不過雙方話談得投機,讓原定半小時會談延續逾2小時餘,欲罷不能,也讓準備與川普會晤的日相安倍,在外枯坐了1個多小時。

川普8日與英相梅伊會談前受訪表示,和普丁開了一場「很棒」的會議;普丁說,與川普就所有關心問題交換意見,且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協議,會談非常真誠友好。

雙普閉門會議結束後,與會的美國卿提勒森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分別開記者會,發表不同解讀。拉夫羅夫說,「美總統說:他聽到普丁表明沒干預,且他接受此聲明」。

提勒森則表示,川普跟普丁會面時,開頭就提深受美國人民關切的俄干預美總統大選議題。兩位總統對此展開「龐大而冗長」的交流,川普不只1次逼問普丁俄國關於干預的問題,「普丁否認此事,正如他過去所說」。

然而,提勒森沒說川普是否接受普丁說法,僅稱因俄國不承認干預,川普決定討論其他問題,不過美國並未排除俄國的責任。兩位總統轉而討論「俄國承諾未來不干涉美國事務與民主」。提勒森說,「他們沒爭論太多過去的事」。

此外,提勒森說,美俄與約旦3國達成敘利亞西南部停火及「降低緊張情勢協議」。停火協議自大馬士革時間9日中午(台灣時間下午5時)起生效。提勒森說,「我認為這是美俄能在敘利亞問題攜手合作的第一個象徵」。

雙普也討論烏克蘭衝突。雙普會前,提勒森宣布任命前美國駐北約大使沃爾克擔任烏克蘭談判特別代表,他將於9日隨同提勒森訪烏克蘭首都基輔,和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討論如何助其結束烏東分離衝突。倘若談判有成效,美國對俄國的制裁或可放寬。

雙普首次見面談話,原預計只有半小時,但兩人像一見如故的老友,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來,會談2小時16分才結束。提勒森說,會談逾1小時後,官員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進會議室,希望她把會談結束,結果失敗,雙普繼續談了1個多小時。日俄領袖首腦會談被迫延後。日相安倍晉三只好苦等,與普丁會談時間也從1個半小時,縮短為50分鐘。

貿易、氣候變遷 川普獲重大讓步

G20峰會8日閉幕,美國總統川普成功取得各國領導人在貿易及氣候變遷議題做出重大讓步,以維持該集團的團結形象。雖然會議公報重申支持自由貿易,卻首度折衷表示各國可保護本國市場和公司,不受不公平貿易傷害。

本次G20會議公報按慣例,維持反對保護主義立場,但附加表示,當一個國家面對貿易夥伴採取補貼或其他不公平競爭時,可使用「合法貿易防衛手段」。世貿組織(WTO)目前的全球貿易法規有時允許防衛性措施。這是G20峰會第一次強調各國有這種權利。

採取這種措詞,是為讓川普總統有空間實施他主張的「美國優先」政策。在白宮7日發布的總統「每周廣播談話」中,川普便再次強調要堅守「美國優先」,重申「美國在經濟發展上投降的年代已告終」,須貫徹「聘請美國人,買美國貨」的概念。

氣候變遷部分,G20公報中形成19國與美國對立的局面。各國確認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仍將繼續努力採取全球暖化對策並遵守協定。美國則堅持公報中須提及石化燃料。

在美國要求下,公報附加一段:美國「將致力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以協助他們取得並且更潔淨及更有效率地使用石化燃料。」這段話意思是,各國仍可繼續使用被指為造成全球暖化元凶的石化燃料。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記者會表示,這是各國在氣候變遷議題找到「最適合」的折衷。

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閉幕後記者會上表示,G20成員國領袖表明須開放市場,反對保護主義及不公平貿易手段,公報中有關應對氣候變化部分,有反映美國的立場,但她很高興其他國家堅守《巴黎氣候協定》的立場。梅克爾也表示,她並未附和英國首相梅伊要求美國重返該協定。

(中國時報)
--
G20閉幕 川普獲重大讓步

20國集團(G20)漢堡峰會周六閉幕,美國總統川普成功取得各國領導人在貿易及氣候變遷議題做出重大讓步,以維持該集團的團結形象。雖然會議公報重申支持自由貿易,卻首度折衷表示,各國可以保護本國市場和公司不受不公平貿易傷害。

本次G20會議公報按照慣例,維持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但附加表示,當一個國家面對貿易夥伴採取補貼或其他不公平競爭時,可以使用「合法貿易防衛手段」。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的全球貿易法規有時允許防衛性措施,這是G20峰會第一次強調各國有這種權利。

這種措詞,是為了讓川普總統有空間實施他主張的「美國優先」政策。

在氣候變遷部分,形成19國與美國對立的局面。各國確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仍將繼續努力採取全球暖化對策並遵守協定;美國則堅持公報中必須提及石化燃料。

公報表示,各國「注意到」美國決定退出該協定。在美國要求下,公報附加一段:美國「將致力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以協助他們取得及更潔淨與更有效率地使用石化燃料。」

這段話的意思是,各國仍可繼續使用被指為造成全球暖化元凶的石化燃料。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會後記者會表示,這是各國在氣候變遷議題找到「最適合」的折衷。

德國總理梅克爾則表示,公報表達了美國的態度,但她很高興其他國家堅守巴黎協定的立場。梅克爾也表示,她並未附和英國首相梅伊,要求美國重返該協定。

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宣布,他將在12月12日在法國主辦新的氣候峰會,討論對抗氣候變遷的新措施。

至於受到矚目的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首度會晤,兩人單獨晤談的時間長達2小時又15分鐘。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表示,他們就外界指稱俄羅斯介入去年美國總統大選進行了「充實且長時間的交談」。

提勒森亦參加了這場會談,據他轉述,美俄領袖「很快就產生共鳴」,「非常氣味相投」。

(工商時報)
--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 藏人憂迫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七日宣布,中國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五十一個世遺據點。面積達台灣一.二五倍的可可西里,是藏人傳統的遊牧生活區,西藏權益團體批評說,UNESCO的決定將讓中國加強該區管控、迫遷區內藏民,進而威脅藏人的遊牧文化與相關環境。

可可西里(Hoh Xil)位於海拔四千五百餘米的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面積廣逾四萬五千平方公里,含括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與曲麻萊縣,是兩百多種動物的棲地,當中逾二十種為中國政府明訂的重點保護動物,也是瀕危的藏羚羊遷徙路線。

「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組織(ICT)則聲明說,可可西里居於中國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中,這些保護區逐漸禁止藏人土地利用,例如遊牧,並鼓勵大量觀光,「沒有進一步的詳細評估而將其列入世遺,形同這個國際文化遺產機關為中國的野心政策,包括將西藏牧民遷離其土地,強力背書。」中國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移居西藏牧民,北京當局表示,該政策旨在提升牧民的生活水準,為他們的牲畜與草藥創造市場,及控制世界屋脊環境惡化。

在該決定出爐後,ICT執行長穆勒抨擊UNESCO委員會「漠視藏人,特別是牧民,才是該地景的管理者,及其對保護野生動物至關重大的事實」,該組織警告,中國為了可可西里的申遺,付出巨大成本,為了回收成本,當局可能開放該區的旅遊業,進而破壞生態。「自由西藏學生運動」組織執行長貝瑪洋子說:「UNESCO理應維護世界文化,但這個可恥決定將反其道而行,最終將協助中國否定藏人的基本權利。」UNESCO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承諾不會有迫遷發生,「他們也承諾與社群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確保可可西里的管理與保護」。

改編自一九九四年藏人索南達傑捨身阻止藏羚羊獵捕惡行的影片「可可西里」讓世人關注該區的脆弱生態,中國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指出,申遺成功將使當局承受更大的監督壓力,對該區生態保護有很大助益,不過可可西里最大的隱憂是氣候暖化以及遊客大增造成環境污染。

(自由時報)
--
鋼鐵銷美若遭限 歐盟擬清單反制

美歐貿易戰一觸即發!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川普政府計劃以「國家安全顧慮」為由,限制鋼鐵產品進口;對此,歐盟官員已開始彙編一份包含波本威士忌、柳橙汁、乳製品在內的美國產品名單,做為可能的報復對象。

美開徵關稅 恐傷及傳統盟邦

廿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連兩天在德國漢堡舉行,「金融時報」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在G20會談前表示,歐盟已知悉美國華府正考慮於近期內推出針對鋼鐵進口的保護措施,「如果這真的發生了,歐盟會知道該如何適當回應」;他不諱言,歐盟主戰氣氛越來越濃,布魯塞爾對華府的反制行動不會要等好幾個月,而是「數日內」。

法新社指出,川普誓言對進口鋼鐵課稅以保護美國產業,華府可能最快本月十三日就會開始課徵關稅。川普四月援引美國「一九六二年貿易拓展法」第二三二款,啟動對中國等國鋼鐵業者的貿易調查;該調查若發現危及「國安」的證據,授權美國總統可對進口設限。不過,美國調查未打擊到中國廉價鋼鐵的傾銷,卻可能波及其他傳統盟邦。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官員堅持川普計畫主要是對中國輸出廉價鋼鐵的行徑升高施壓,但近年來中國銷美的鋼品已顯著下滑(由於美國增加「反傾銷」調查及課稅),反而是加拿大、德國、日本和南韓等盟邦業者可能受衝擊,例如歐盟銷美鋼品高達一二○億美元可能受到影響。歐盟和上述G20友邦政府都已呼籲,華府應把他們從打擊範圍剔除。

美國光對某些進口鋼管課稅,就會影響到美國去年一億五二六○萬美元的進口額,以德國(三八八○萬美元)和中國(二九四○萬美元)占比最大,接著依序是瑞士、印度、南韓和義大利。歐盟官員表示,一旦歐盟對美國的出口受到限制,歐盟擬「相當快」施以報復,除了擬訂可能反制的美國產品名單外,也準備向WTO(世貿組織)提告。

歐盟資深官員表示,歐盟欲傳達的訊號是,「絕對準備好和美國一起合作,對中國鋼鐵採取強硬手段」;不過,若美方做一些傷害歐盟的事情,將使歐美在貿易上合作的前景受到嚴重質疑。

(自由時報)
--
鋼鐵擬課重稅 美中歐恐爆貿易戰

在德國漢堡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自由貿易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由於美國近日可能針對鋼鐵傾銷課徵懲罰性關稅,歐盟7日對此強硬表態稱,如果美國真的這麼做,歐盟將立即採取應對措施。如此一來,美國、中國與歐盟國家可能爆發貿易戰爭。

白宮預定近日內公布鋼鐵產業相關調查結果,這可能引發美國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鋼鐵傾銷課徵懲罰性關稅,或採取其他限制進口措施。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7日警告,「如果美國針對歐洲進口鋼鐵實施關稅保護措施,歐盟已準備好做出立即且適當的回應。」

美國總統川普曾誓言透過關稅壁壘,保護國內產業。據悉,美國最快本月13日,就可能開始施行新的保護性關稅規定。去年在美國,單是某些類別的鋼管進口量總額就高達1.526億美元(約台幣46.7億元),其中德國(3880萬美元,約台幣11.8億元)與中國(2940萬美元,約台幣9億元)占最大宗,瑞士、印度、南韓、義大利居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新發表的鋁業報告,也指中國傾銷。

目前,歐盟已經以政府不當補助生產商、導致市場不公平競爭為由,針對中國鋼鐵採取反傾銷措施。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導,歐盟領袖為反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快速擬出1份美國進口商品清單,包括波本威士忌、柳橙汁、乳製品等,以隨時對美國進口商品進行報復性制裁。

在本次G20峰會中,占全球鋼鐵產量約一半的中國並未在鋼鐵貿易問題上多所著墨。但上個月中國指歐盟不了解其產業貸款補助機制,中國對外貿易部資深官員王賀軍表示,「歐洲把自己的產業問題怪罪到中國頭上,這是帶有偏見且不公平的」。

(中國時報)
--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羅培茲 改為居家監禁

委內瑞拉最高法院8日考量該國著名反對派領袖羅培茲的健康問題,將他從監牢中釋放,改為居家監禁。

羅培茲的律師克里馬德斯說:「羅培茲目前人在卡拉卡斯的家中,與妻小在一起。但他並未獲得自由,而是受到居家軟禁。」

(聯合報)
--
科技雙強谷歌和臉書 挺「網路中立性」

為支持「網路中立性」原則,科技業兩大巨頭Google和臉書都表示,將參加12日的「行動日」(day of action)活動,支持繼續實施禁止網路供應商偏袒特定網站的規定,使政府與民間對網路中立性的爭鬥愈演愈烈。

財星(Fortune)雜誌網站報導,雖然Google和臉書至今都是網路中立性的忠實支持者,但這兩家公司從未為此出面辯論,但兩家公司卻雙雙決定加入其他企業的行列,向消費者表達反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計劃廢除目前規定的立場。

報導指出,Google和臉書的參與可能會扭轉整個風向,因為這兩家公司網站的美國用戶有數億人,發出的聲明可能會為FCC計畫帶來新一波的反對勢力。

一個月前,亞馬遜先宣布要加入Reddit和Etsy等公司參與的「行動日」活動,成為首家投入該活動的大型科技公司,隨後Netflix等企業也紛紛宣布參加。

雖然不清楚12日的活動是否足以動搖FCC廢除網路中立性的提案,但抗議活動若受到夠多民間支持,將可能讓美國國會或白宮向FCC高層施壓,要求委員會重新考慮終止網路中立性的計畫。

(經濟日報)
--
從高空籠中跌落 西班牙特技男活活摔死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1場音樂節1名特技演員在驚恐萬分的觀眾面前活活摔死,主辦單位在事故發生後拒絕中止表演活動,引發外界撻伐。

法新社報導,定居英國的西班牙表演藝術家孟羅伊(Pedro Aunion Monroy)昨晚在瘋酷(Mad Cool)音樂節表演舞蹈時,從大約30公尺高處跌落。

根據英國「太陽報」(The Sun),事故發生時,他在1個小籠子裡表演特技,背景播放著已故傳奇歌手王子(Prince)的「紫雨」(Purple Rain)。

孟羅伊家屬在臉書上貼文說,「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他今天辭世」、「他當時在做他最愛的事…我們身心交瘁。」

這場為期3天的音樂節主辦單位發表聲明說,儘管發生這起「可怕的意外」,活動將持續進行,引發許多網友猛烈批評。美國搖滾樂團幽浮一族(Foo Fighters)與年輕歲月(Green Day)排定登台演出。

1名去了音樂節的網友推文說:「我才剛看到有男子摔死,畫面全都被投放到大型螢幕上,而數以千計民眾還在繼續跳舞。我無言以對。」

年輕歲月昨晚照計畫上台演出暢銷歌曲,顯然不知孟羅伊不久前才摔死。

年輕歲月在推特上說,「我們才剛從瘋酷音樂節下台,接著就聽到這件令人不安的消息。名為佩德羅(孟羅伊)且非常勇敢的藝術家,今晚在悲慘事故中失去生命。」

(中央社)
--
聯合國通過《禁止核武器條約》

聯合國大會7日通過首個全球《禁止核武器條約》,然而包括中、美、俄及北韓等所有9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均未參與相關談判或投票。美、英、法3國駐聯合國大使齊聲批評說,該條約顯然漠視國際安全環境的現實,例如北韓正積極研發核武帶來的問題。

該條約由奧地利、巴西、墨西哥、南非與紐西蘭領銜,共有141國參與起草。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表決會議上,122個國家(將近聯合國2/3成員國)投支持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荷蘭投下唯一反對票,新加坡則棄權。

會議主席、哥斯大黎加駐聯合國大使戈梅茲女士說:「我們為全球無核武的目標撒下了首批種子。」日本廣島核爆的倖存者節子女士也指出,浩劫餘生者們「畢生致力於確保任何人都不要再遭受這樣的暴行」。

該條約將於9月開放各國簽署, 一旦獲50個簽署國國會批准,90天後條約即正式生效。條約內容要求各批准國無論如何決不研發、測試、生產、製造,或取得、擁有、囤積核武。

然而,中、美、俄、法、英、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及北韓9個確知或據信擁有核武的國家,全都不支持《禁止核武器條約》。這些國家的許多盟邦也未參與聯合國相關會議,其中包括唯一遭受過原子彈攻擊的日本,和荷蘭除外的北約組織各成員國。

美、英、法3國駐聯合國大使發表聯合聲明指出,3國當局均無意簽署、批准或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聲明並稱,該條約「顯然漠視國際安全環境的現實」,且「與維繫歐洲與北亞逾70年和平的基本核武嚇阻政策格格不入」。

聲明表示,該條約未針對北韓核武研發計畫構成的嚴重威脅提出任何解決方案。不處理這類問題的條約「終究難以消除核武,也無法強化任何國家的安全及國際和平與安全」。

擁核國家普遍主張,當前應做的是強化已有近半世紀歷史的《禁止核武擴散條約》。

(中國時報)
--
學者搶救佛州珊瑚礁

美國佛羅里達礁島群是著名珊瑚礁觀光勝地,但近年氣候暖化造成大量珊瑚礁白化、染病與死亡。礁島人民擔憂新政府上任會導致生態被進一步破壞。有科學家實驗人工種植方法,希望挽救瀕臨絕種的稀有珊瑚礁。

■The pattern of decay is shaping up as one of the sharpest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and a direct threat to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Keys,a haven for diving,fishing and coastal tourism.

氣候變遷的爭論常常被定位成「就業」和「環保」之間的拉鋸戰。美國川普政府宣稱會努力保護前者,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放寬國內環保法規。

佛羅里達礁島群邊緣有長度數百公里的珊瑚礁,它是最原始的海洋生命。但史登與同事調查發現,已有無數珊瑚礁生病甚至死亡。此現象除了顯出氣候變遷破壞環境,也直接威脅礁島居民的經濟活動:潛水、捕魚和觀光。

在海平面下6公尺,美國自然保育協會生物學家史登游到幾株大珊瑚上方,從腰帶抽出幾張卡片。一張卡片寫著「生病」,她手指外表長白斑的珊瑚。另一張卡片寫「近日死亡」。

113英里(約181公里)長的跨海高速公路,將美國本土與西礁島與其他礁島串連起來。一路上可見碼頭、魚餌與釣具店,還有數不清的海鮮餐廳。

觀光業是經濟命脈

不論是觀光客從大礁島包船出海潛水、居民捕龍蝦、石斑魚、鯛魚的當地漁業,佛羅里達礁島群上幾乎每一件事,都跟珊瑚礁有關。

羅克拉夫特和朋友合開「西礁島潛水店」,提供包船行程也賣潛水用具。他們生意好壞全看珊瑚礁是否健康生長。潛水的人不太想觀賞死掉或者生病的珊瑚礁,因為它們無法吸引魚群,而且可能被水藻覆蓋。羅克拉夫特說,礁島居民都明白接受這個經濟現實,但是其他國民卻未廣泛接受。

羅克拉夫特說,觀光業「是礁島的經濟命脈,它(珊瑚礁)和黃石公園一樣重要,懂嗎?」她協助建立包船評鑑制度,船員需接受保護珊瑚的訓練,例如停泊符合規定,以及確保遊客潛水時不會戳弄珊瑚。

佛羅里達礁島群屬於門羅郡管轄。郡政府指出,該地區居民7萬5千人,每年觀光人次卻高達350萬人,比例大約是1比47。觀光業提供54%的工作機會,經濟規模27億美元。

對礁島人民而言,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要性超越兩黨意識形態。雖然去年總統選舉時,這裡的選民有51%把票投給川普,但是他們支持政府推動保護環境計畫的立場,與川普截然不同。今年3月,門羅郡一個專門委員會呼籲川普政府維護環保局扮演的角色,不要斷絕環保局保育珊瑚計畫的金援。

這幾年來,礁島投入上百萬元(部分源自聯邦政府)改善汙水下水道系統,使人類排泄物不再從化糞池滲漏到海裡。不過,珊瑚礁生態系面臨的威脅,需要更多人合力解決。

氣候暖化影響生態

生態學家表示,長度579公里的佛羅里達礁島群是地球的寶藏,這裡有世界第三大的堡礁。問題是這一大片礁石被活珊瑚覆蓋的比率,如今少於10%。科學家預測,最快從2020年起,可能每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白化事件,意為海水熱度改變珊瑚新陳代謝,部分珊瑚因而死亡。距今最近的白化事件發生在2014與2015年。

如今佛羅里達珊瑚礁生態系有些在白化之後,集體感染疾病死亡。根據美國自然保育協會調查,這裡有21種珊瑚感染多種疾病,其中7種珊瑚瀕臨絕種,包括鹿角珊瑚與麋角珊瑚。

科學家正在嘗試使用激進新穎的方法挽救珊瑚生態。「重建珊瑚基金會」在大礁島東南方海面下形狀像木桶的礁上遍植鹿角珊瑚,它們穩定成長。

基金會科學計畫經理李波說,「像小指一樣大的珊瑚經過6個月,就能長到跟葡萄柚橫切面一樣大」。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珊瑚能不能頂得住氣候變遷。人工種植這種實驗性質強烈的方法,或者全球多國一同進行的環保政策如《巴黎氣候協定》會不會有進展,也有待觀察。

(工商時報)
--
美國核電廠除役之後

廉價天然氣,導致美國數百家燃煤電廠關門大吉,2005至自2016年碳排量因此大幅滑落14%。氣電熱潮,連帶壓縮核電廠的生存空間,只得提前除役,但這趨勢對氣候變遷反而帶來不利後果。

■Current energy markets don't value climate change properly. So states are essentially trying to find a backward way into carbon pricing, first by subsidizing renewables, and now by trying to save nuclear. But it's a really messy way of getting there.

美國還在運作的核反應爐有99座,提供五分之一電力需求。由於風力、太陽能發電擴充速度無法填補核電缺口,核電廠除役後,得靠燃煤和天然氣支撐,造成碳排不降反增。

長期反對核電的環保團體,如今另有想法。「環境保護基金會」首席顧問費尼根指出:「我們不支持無限制補助核電廠運轉,但我們擔心,如果今天就關閉核電廠,(電力)會被天然氣取代,碳排會上升。」

核電廠面臨關閉,多州正考量祭出一個不受歡迎的選項:補貼現存核反應爐,讓它們未來幾年持續運轉。

美國能源業者Exelon宣布,將在2019年關閉賓州三哩島電廠一號機,除非決策者介入並支持它運作。三哩島1979年發生美國本土史上首件核電廠事故,二號機事發後停用。廉價天然氣讓賓州電價腰斬,現有9個反應爐已無利潤。

綠電容量 難補核電缺口

賓州州議會除探討可讓核反應爐運轉的政策,也研究他州補償生產零碳電力的核電業者的案例,一切都基於氣候變遷考量。賓州前環保局長漢格說,關閉三哩島,賓州失去的零碳電力,遠高於所有再生能源總和。

4年來,佛羅里達等5州共5座核電廠,因政治壓力和不敵天然氣發電而除役。另外6座,包括三哩島與加州惡魔峽谷電廠,已宣布在2025年之前關閉。這6座核電廠去年總發電量達6千萬百萬瓦時,比美國太陽能面板發電總額更高。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發現,如果美國所有反應爐全部退休,以天然氣電廠取代,美境發電廠碳排將增加4.9%,因氣候變遷而降低的燃煤碳排都將被抵銷。該校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董事帕森斯說,「低廉天然氣電價危及核電廠,我們面臨低價天然氣的經濟利益,和傷害地球之間的取捨問題。」

有些業者打算以興建新核電廠取代,但因高成本和建造的困境而卻步。一旦現有反應爐除役就不能重啟,關閉就是永遠關上。紐約州去年8月以製造零碳電力為由,補貼3座有關閉之虞的核電廠,因為如果核電廠關門,該州無法達到減碳目標。伊利諾伊州議會去年12月通過法案,擴大對再生能源支持,並以「零碳排榮譽」金援2座財務困窘的核電廠。環保團體同意妥協,但燃煤和天然氣業者憤而訴諸法律,主張支持核電的補貼有損其市占率。

聯邦部門也研究修改電力批發市場法規,讓核電廠能因生產零碳電力和燃料多元性獲得補償。但專家指出,聯邦法規改變也無法挽救三哩島等核電廠。俄州等州議會,基於工作機會和汙染疑慮考量,也研議新政策讓瀕危核反應爐免於停機。

減碳vs.無核 業者角力

支持者主張,能源市場未適度評價核電的低碳排優點,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反倒因政府的各種保護措施,得以壓低電價。但反對者態度強硬。在賓州,天然氣製造商痛批州政府補貼核能業者。他們強調,自由市場競爭應由消費者決定,任何獨惠單一產業的手段,只會拉高電價,造成納稅人和製造業損失。

核能還有未來嗎?

一度被認為可源源不絕供應能源的核能發電日趨式微,業界期望透過研發更安全、低成本的模組化反應器,以及更快速可靠的核電廠除役技術,維繫核電在21世紀能源市場的一席之地。

■The market is essentially "dysfunctional"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due to the short-term attitude of those eyeing fossil fuel investments.

倡議核能發電者始終無法說服疑懼核電的人們,無庸為核災擔驚受怕、不必對放射性廢棄物的毒危害提心吊膽。更何況能源市場當前對天然氣這類廉價化石燃料的偏好,遠勝於高成本的新核能發電廠。那麼核電在21世紀還有一線生機嗎?

確保福島核災不重演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與海嘯引發福島第一核電廠嚴重核災後,核能業界監管當局與技術人員同心協力,試圖改善核電廠的設計及提升核能安全,確保不會再發生類似福島的重大核災。

然而,福島核災對核能業界的衝擊終究不容低估。日本當地輿論不遺餘力,口誅筆伐核電廠。某些地理上鄰近福島的地方更受到諸多影響。積極發展核能的南韓甚至考慮縮減核電。德國後來決定在2022年底前分階段逐步關閉全境核電廠,部分原因也是鑑於福島核災。

這與1950年代的核能宣傳影片有天壤之別。當年推廣核電者會告訴大家,核能發電可源源不絕地供給能源,不但能滿足整個城市的用電需求,還可常態供應船艦、飛機與火車所需的電力。

時移勢轉,如今核能在某些地方根本無施展餘地。瑞士近期剛通過公投禁止核電廠,並決定投資研發可再生能源。此事凸顯,至少在某些能源市場,可再生能源正逐漸贏得民心。

不過,仍有某些國家毫無放棄核能發電的意願。中國今年計劃建造完成5座新核能發電廠,且將再新建8座核電廠。法國也大幅依賴核能發電,迄今仍有約75%的電力靠核電廠供給。而英國最近也批准了欣克利角核能電廠建置案,其建成後將是英國發電量最大的核電廠。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前氣候科學家韓森認為,廢除核能發電並非明智之舉,他指出,可再生能源具有變異性,大型的已開發國家要仰賴這類能源尤其困難。英國前首席科學顧問、已故的麥凱教授也相信,若要靠風力、太陽能與生質能滿足全英能源需求,相關設施將占滿英國大片的陸地與領海,且成本將不勝負荷。

核能發電成本相對高昂

然而,與其他更廉價的替代性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相比,核能發電的成本相對高昂。以美國為例,近日報導指出,新核能發電廠每瓩(千瓦)的發電成本較新天然氣發電廠高2美分。這已足以讓投資者三思而後行,更遑論新核能發電廠的建構成本遠高於新天然氣發電廠。

況且核能發電廠一旦不再能發電後,更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除役的過程,且基於核電廠結構極其複雜又有輻射問題,其中牽涉諸多安全風險。

更安全的核反應器與核電廠設計,或可助益核電在21世紀的能源市場保有一席之地。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發中的熔鹽式核反應器,其主冷卻劑以至燃料本身都是熔鹽混合物,可在高溫下工作保持低蒸氣壓,從而降低機械應力,提高安全性。

而研發中的行波反應器若能市場化,因其以「耗乏鈾」(用過核燃料)做為燃料,成本將比其他使用「濃縮鈾」的反應器更低。

英國女教授賈維斯等科學家正研發可使核電廠除役過程更安全且更快速的工具,或許也可使核能在21世紀持續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儘管核電業界傳統上並不熱中於採用新科技。

賈維斯的維利迪安諮商公司開發出一套稱為Viridiscope的新技術,至遲在2018年春季於英國5個核電廠進行測試,其可運用雷射切割、移除鋼筋混凝土牆,以便進行放射性分析。

環團「人性能源」的歌根女士指出,核能電廠必須降低成本。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表示,目前已有一些關於研發小型的模組化核反應器的提案,或許將對核能在21世紀的存續有所助益。致力於此方面研發的包括NuScale,該公司說新技術將使核反應器更容易生產與安裝,甚至更加安全。

(工商時報)
--
越南小鎮保育紅樹林

氣候變遷使海平面上升,越南面臨百年內被海淹沒的危機。國際環保團體在中部臨海小鎮會安推動保育「水椰」計畫,藉著結合環保與觀光,為小鎮帶來收入,同時提高鎮民與觀光客的環保意識。

■With a dire forecast and limited resources, Vietnam doesn't have a lot of options. In 2015, then Minister of the Environment Nguyen Minh Quang told the press that the country's best bet was to plant more mangrove trees.

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使三面環海的越南面臨被淹沒的危機。100年以內,越南南部稻米生產中心湄公河三角洲可能部分沉入海裡。該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預測,到2100年海洋將吞沒該地區逾1/3土地,胡志明市也會被波及。越南中部鄰海小鎮會安位在秋盆河與南海交會口,居民早已習慣在每年雨季時把家具拖到高處以免泡水。

悲觀的預測加上有限的資源,越南沒有太多路可以走。前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阮明光2015年表示,最好的辦法是種植更多紅樹林。

紅樹林是自然界處理氣候問題的超級英雄。生長於海岸沼澤帶,樹幹細而蜷曲,底下像蜘蛛腳般細長的根插入暗沉的海水中。它的根能過濾鹽分,並且拓展受損的海岸線。

國際林業研究中心研究員沙斯敏多指出,「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有機碳儲存量,是其他林種的3到5倍」。

開發帶來環境破壞

但是自1940年代以降,水產養殖和都市發展使越南紅樹林折損超過一半。開發中經濟遇上環保主義,產生一個永恆的問題:空氣品質與食物,要選哪一個保護?

為了養蝦淨空土地,可能在短期帶來利益。保護紅樹林則對整體漁業有極大益處:維持海水鹽分濃度正常,增加海洋生態多樣性,意謂可以抓到更多種類的魚。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IZ)「海岸恢復計畫」主任亨克斯表示,如果保護好紅樹林,越南近海漁業產值據估計每年高達4.4億美元。

單靠冷冰冰的數字,無法讓沿海的居民產生共鳴,像GIZ這樣的國際組織試著把環保以及地方產業結合,讓居民能夠賺錢。

國際組織「未來紅樹林」(MFF)在會安捐款給當地保存紅樹林的計畫,頗有進展。該組織從2013年開始在會安積極活動,目標是保護隔絕該市與海洋的水椰林。

水椰是紅樹林生態圈中的特殊角色,羽狀複葉高高伸出水面,是唯一一種適應海水的棕櫚科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雖不如紅樹林,仍然足以擔當淨化空氣、保護海岸線與生態的任務。

環保、經濟兩相宜

水椰林所在的錦青鎮,漁民乘坐竹子皮編織成的「桶船」,穿越水中的椰樹。現在桶船也開始載遊客。在MFF協助下,錦青鎮開創一項結合環保與觀光的計畫:漁民帶遊客乘桶船觀賞水椰林。這計畫不但增加環保意識也讓鎮民賺錢,更使得水椰身價在鎮民心目中水漲船高。

起初此計畫只有男性鎮民參與,如果整個社區參與效果一定更大。因此MFF又撥款幫助地方女性把屋子改為民宿,但從環保和文化角度設定嚴厲資格限制。

例如,開設民宿的家庭至少要2代同堂,讓一起住的客人學習社區文化以及歷史。客人跟主人一起下田,乘船觀賞水椰林,學習做當地食物,參加家庭活動。這屬於小規模計畫,第一與第二間民宿今年3月開張,還有2間正在申請許可當中。

欲提高錦青鎮環保意識的MFF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一項是許多鎮民沒有事態急迫的感覺。他們更在乎維持生活與餵飽家人。環境改變的威脅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比較難認真看待。

負責計畫的錦青鎮女性聯盟成員Huyen Tran Ngo說,「人們時常談到氣候變遷,但沒有明確感到威脅」。

保存紅樹林是否能夠解決越南海平面上升危機,抑或只是權宜之計,沙斯敏多與亨克斯都無法明確肯定,但是他們都認為這樣做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工商時報)

健康

適時遠望 抑制孩童近視 點藥治療須規律 否則度數恐不減反增/莊怡群(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

近視的原因與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用眼習慣都有關係。據統計,父母親都罹患近視的學齡兒童,其近視發生的機率增加6倍,近視進展的速度也較快。而不管父母是否近視,近距離工作(小於30公分)都可能造成近視的形成及惡化。

主要決定近視惡化的因素是「連續使用時間(duration),而不是「總時數(total time)」。因此提醒孩童每隔一段時間要「望遠凝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動作,望向遠方目標物凝視,可以使眼部肌肉舒展,減輕眼睛疲勞。

可考慮角膜塑型片
根據2016年Ophthalmology雜誌發表的整合分析,高濃度的藥物「阿托品(Atropine)」是唯一能夠達到高效能抑制近視的方法,最明顯的副作用是怕光及近距離視力模糊;而中低濃度的阿托品及改變周邊屈光度的眼鏡如「角膜塑型片」,則可以達到中效能效果。
近代研究發現,阿托品濃度愈高,停藥1年後的最終近視度數越高,不規律使用反而可能造成學童近視不退反增。雖然很多家長愛子心切,信誓旦旦地認為只要能有效控制近視,他們一定能夠貫徹點藥,但是事實上持之以恆絕對有其難度。因此個人建議,如果不能確保患者能夠持續點藥,還是不要輕易開始點藥治療。
除了點藥治療,學齡孩童的近視控制方式還可以考慮角膜塑型片。許多學者認為,不同於「相對周邊遠視」增加近視惡化的可能性,角膜塑型片抑制近視的作用要歸功於配戴後所形成的相對周邊近視。優點除了能夠有效控制近視以外,還包括白天可以不戴眼鏡,對於學齡孩童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2歲前應禁用3C
眼睛是靈魂之窗,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盡早建立正確的用眼觀念。應注意年紀愈輕,近距離工作的時間要愈短,2歲以前盡量不要閱讀,並禁止使用3C產品,尤其不要讓孩子養成邊看影片邊吃飯的習慣。
戶外活動亦有助於近視的延緩,鼓勵父母多帶孩子出門活動,特別的是,近視的預防和曝曬在太陽光下的時數有直接的關聯性,而與做什麼活動沒有關聯。所以,只要坐在太陽下,即使是閉目養神,也可抑制近視。

(蘋果日報)
--
三代互動調適 克服隔代教養挑戰/鄭安安(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阿嬤,媽媽說我不乖要我去罰站啦∼」「乖孫,阿嬤秀秀」「媽∼囝仔不乖就要教」「孫是我的,你叫他去罰站我會捨不得啦!」
家庭結構改變,小家庭、單親家庭、雙薪家庭都變多,加上高齡化社會等因素,「隔代教養」成為現今普遍現象。「會養不會教」是社會對隔代教養家庭常見的刻板印象,包括祖父母可能因年紀、體力等因素,只能追趕著孫兒維護安全;新舊世代間的教養價值觀有落差,或因老人家缺乏適當的教養知能,無法勝任親職功能等,皆是隔代教養家庭須面對的挑戰。

祖父母可分擔壓力
當然,隔代教養家庭也有優勢,包括共同分擔親職、減輕父母親經濟支出及照顧心力等負擔,三代同堂的互動營造新的家庭氣氛、祖父母有時較有耐心及時間陪伴,也能成為孩子跟父母的溝通橋樑,增加祖父母的自我認同與價值感。
為克服挑戰、善用隔代教養優勢,祖父母可多分享過去經驗,尋求合適資源、充實相關知能,了解並尊重新時代的教養觀點;也需要調整角色,尊重自己的孩子成為父母之後的教養信念及態度。

雙方須有教養共識
另一方面,父母須尊重世代間的差異,多分享新時代的教養觀點,同時和祖父母一起觀察及了解孩子,討論處理及回應孩子的行為策略;當然也須考量祖父母的體力及教育背景等,在托管孩子時建立適當的期待,建立穩定一致的教養共識。
如遇親職壓力過大時,須適時自我照顧及調適壓力,必要時可尋求兒童心智科或兒童復健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等專業人員協助。
祖父母或父母在家庭中都有各自的發展任務及生命階段,須不斷調整,才能發揮各自的角色功能,營造正向的家庭環境,讓三代人一起幸福。

(蘋果日報)
--
睡前吃B群會失眠? 專家:沒問題啦

B群可以提神、增加能量,不過坊間流傳「睡前不能吃B群,否則半夜難入睡」。對此,專家表示,吃B群並不會造成失眠,補充維生素B群的每日建議劑量,反而有助睡眠。

嘉義縣藥師公會理事趙坤賢指出,維生素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本身不含熱量,適當的補充,可以幫助更有效的代謝營養素,進而產生能量、達到提神的效果。

趙坤賢表示,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也可在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讓色胺酸能轉換成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幫助睡眠。

不過他也提醒,B群是水溶性保健食品,攝取過多並無益,加上攝取B群後體內需有食物供給其轉換能量,因此建議民眾最好還是依照藥品標示建議量服用,並選擇早餐飯後攝取,更有助於加速代謝、轉換食物能量,以及補充一天所需要的體力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提醒,素食者恐怕會缺乏維生素B12,而上班族、學生等也需要補充體力,因此建議可每日攝取足夠的B群。要注意的是,並非只有保健食品中含有維生素B,天然食物諸如五穀飯、綠色蔬菜或是瘦肉等,也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均衡攝取可增加體力。

(自由時報)
--
患陰囊濕疹 男人有癢說不出/林政賢

45歲的陳先生一走進診間,就面有難色地說:「醫師,我的『蛋蛋』長期以來,一直都好癢啊!」

我請陳先生到診間的布簾後,仔細地幫他檢查隱私部位,發現他陰囊的皮膚除了發紅、脫皮外,變得像牛皮一樣厚,且紋路變得很深。

我問他:「您這樣的情況有多久了?」

陳先生說:「大概有6、7年了。一開始只是稍微癢而已,但後來就愈來愈嚴重。我有買藥膏擦,但是一直反反覆覆發作,非常痛苦。有時在公共場合,突然覺得發癢,就會忍不住隔著褲子搔抓,實在是非常難看!」他一面講著,一面又抓了起來。

我告訴他:「您這是典型的陰囊濕疹,屬於慢性濕疹的一種。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內褲太緊,或是久坐,或是運動流汗,而產生癢感。然後去搔抓,抓了之後,皮膚受到刺激,為了抵抗這種『搔抓』的傷害,而自發性地增厚。增厚的皮膚會變得更癢,患者再去搔抓,皮膚就愈來愈厚,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

在開立了適當的藥物治療,並配合我的建議,減少穿著過緊的內褲(如緊身三角內褲)及外褲(如緊身牛仔褲),避免陰部的悶熱,陳先生在一、兩個星期之內,症狀就有很大的改善。

對於男人的陰部搔癢,除了陰囊濕疹以外,有時還要先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例如,陰蝨、股癬、念珠菌感染、對磨疹等,在治療上完全不同,用錯藥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要特別小心的是,有一種發生在男性的皮膚惡性腫瘤,叫「乳房外帕杰氏症」,外觀上就長得非常像濕疹,如果用藥錯誤,可能會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後果。

(自由時報)
--
年紀大又勞累 次發性不孕增多

28歲的李姓護理師婚後第1年自然懷孕生子,一直想要生第2胎。但是拚了2年遲未懷孕,就醫後發現,她要輪值日夜班又要帶小孩,氣血兩虛、肝鬱血瘀造成不孕。經中藥調理受孕,下個月將再當媽。

醫師表示,「次發性不孕」愈來愈多,老化、勞累等是主因,建議要計劃性生育、不要拖。

台中榮總中醫師張炯宏說,「次發性不孕症」是曾經懷孕,之後卻無法再受孕,這類患者約佔不孕門診的4成病例。患者常質疑既然能自然懷孕第1胎,為何卻不能再懷第2胎?常努力了3至6年仍不孕。

張炯宏說,次發性不孕症原因包括有年紀老化問題,現代人第1胎已經超過30歲,隔了幾年想再生,但年紀愈大,卵巢功能退化、卵子品質不佳,影響受孕;以及行房次數減少,不少夫妻白天工作、晚上顧小孩,疲勞、壓力大,以前1週行房1、2次,變成1個月2次。

也有患者原本就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懷第1胎時還算正常,產後年紀大加上生活勞累、飲食等原因讓症狀加劇,排卵異常;還有剖腹產、曾子宮外孕等可能造成沾黏、輸卵管阻塞,影響受精和胚胎著床。

張炯宏說,李姓護理師在加護病房工作日夜輪班、下班照顧小孩,壓力大、疲倦、臉偏白、痛經,診斷是氣血兩虛兼肝鬱血瘀,影響排卵品質和子宮氣血,不利受精和著床,給予補養氣血及疏肝化瘀處方,如黨參、白朮、當歸等中藥,她也戒吃冰涼、多休息和配合排卵行房,6個月後順利懷孕;另一名吳姓護理師也因同樣症狀,中醫治療後,目前懷孕6個月。

不孕症權威、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指出,不少夫妻生下第1胎後不久意外懷孕,卻未準備好,選擇人工流產,有些可能造成婦科問題不孕,有些是因為工作、照顧小孩,時間拖久了生不出來,建議生不生第2胎要事先計劃好,第2胎應約隔2年,且不要超過35歲。

(自由時報)
--
防中風阿斯匹靈非萬能 心房顫動引起中風難預防

一名50多歲的中年大叔,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卻在某天感覺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心房顫動,心房組織的不正常放電,增加腦中風的風險,聽聞服用阿斯匹靈能預防中風,持續乖乖吃藥,卻在服藥一段時間後仍然中風,衝擊家人與家中經濟。

「台灣民眾對阿斯匹靈預防中風的觀念根深蒂固。」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但阿斯匹靈預防中風分不同族群,對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預防效果有限,不同於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導致的血栓預防來得有效。

李應湘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患者因心房組織快速且不正常放電,心房無法正常收縮,影響血液流通,便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血液到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增加死亡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的治療用藥,李應湘說,去年「華人心房顫動治療指引」指出,阿斯匹靈預防中風效果並不明顯,提醒醫師,可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但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在台灣盛行率約4%,其中仍有4分之1的患者,仍在服用阿斯匹靈。

李應湘解釋,由於患者的用藥習慣、希望服藥次數少等因素,當部分患者在醫師建議換藥時,可能因平時感受不到中風威脅,對藥物降低戒心,缺乏換藥意願。

提醒民眾,隨著年紀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增加,50歲後、曾有心臟疾病、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是罹患心房顫動的高風險群,一旦確診,應與醫師討論治療、預防用藥,降低中風風險。

(聯合報)
--
懶人包/助聽器的6大誤解 耳鼻喉醫師來破除

聽力退化是高齡族群常見現象之一,但不少民眾觀念誤解,聽信坊間傳言。對此,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益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亮宇,共同提出6大誤解,要為民眾一次釐清。

一、 越早戴助聽器,聽力退化會越快?

回應:錯誤觀念。正確配戴助聽器,不僅不會傷害聽力,還因為有持續給予腦部語言刺激,減緩退化速度。

二、 戴助聽器易引起注意?不敢帶出門!

路上看到行人戴眼鏡,頂多會覺得對方有近視問題而戴眼鏡,同樣地,在路上看到有人配戴助聽器,大家也知是因為聽力有問題而需配戴,不會有多餘的遐想,不需要過度擔心。目前助聽器逐漸普及,體積越做越小,外觀也越做越好看。

三、助聽器超級貴,一般民眾負擔不起?

助聽器依據品牌及功能的差異,有很大幅度的價錢差異,貴則一副十幾萬元,便宜者有一萬多元。 除非聽力受損程度嚴重或屬於特殊狀況需選配特殊功能,其實2到4萬元就可以購入。

四、助聽器隨便挑一側戴就好,不需要帶雙側。

這觀念錯誤的,如果雙側都有聽力退化受損的情形,雙側耳朵檢查起來都適合配戴助聽器的話,建議雙側配戴助聽器,避免習慣性頭側一邊來與人溝通,對於聲音來源的定位有更佳的能力,獲得更佳的聲音平衡及音質。

五、助聽器的價位越貴,等級越高,用起來效果一定越好?

助聽器種類眾多,價位不同,要依據每個人的實際狀況來選配,當然比較貴的品牌故障比率會較低,比較有商譽,不過還是建議依據個人的聽力狀況、需求及經濟能力來做選配。

六、只要買最高等級的助聽器,就可以回到年輕時正常的聽力水準?

「助聽器」是將聲音擴大,幫助聽力損失者聽到聲音的輔具。並非是替換健全耳朵功能的醫療設備,建議戴助聽器,應從安靜地方開始,早期先短時間配戴,習慣後再逐漸加長配戴時間。

(聯合報)
--
國人十大死因 肝病可望除名

肝病有國病之稱,但有台灣「肝帝」之稱的中研院士陳定信預言,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最快明年起自十大死因除名。他指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去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十名,若能擴大C肝篩檢、放寬C肝口服用藥給付條件,肝病與慢性肝硬化患者勢必減少,可望退出國人十大死因。

跨國性非營利組織、亞太撲滅病毒肝炎聯盟發表亞洲病毒性肝炎調查報告,訪問十三個亞洲國家,發現大部分國家肝炎篩檢計畫不足,使高危險患者普遍存在,僅台、日、澳有較全面的肝炎防治計畫,屬防治前段班。但目前台灣仍有二三○萬慢性B肝及六十萬慢性C肝患者,陳定信認為,國內肝炎防治仍有努力空間。

陳定信指出,肝臟纖維化是慢性肝病死亡主因,近年治療已有成效。台灣在卅五年前就制定肝炎防治目標,從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篩檢慢性B肝,健保給付B肝治療藥物等,今年再納入C肝口服新藥,肝病與肝硬化可望自十大死因除名,與現在的第十一大死因敗血症或第十二大死因自殺易位。

陳定信呼籲,衛福部應放寬C肝篩檢及治療,比照A、B型肝炎,找出患者;另外,C肝口服藥雖納入健保給付,卻規定肝硬化達第三期以上才能申請,也建議放寬。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高嘉宏指出,C肝口服新藥治癒率高,將能使肝硬化死亡人數明顯減少。

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指出,目前正討論降低B、C肝炎篩檢年齡,由四十五歲降至四十歲;國健署也將與健保、大學新生入學健檢、兵役檢查等資料庫連結,從中分析未篩檢,或發現帶原卻未受治療者,加強治療。

(聯合報)
--
民國75年前出生 小心B肝潛伏/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

王小姐新來上班,老闆問同仁對她的印象。「她每天都帶著『孝』來!」,「『帶著孝?!』她家怎麼了?應徵時怎沒說?」,「每天上班都笑嘻嘻的,真的是帶著『笑』來!」,原來此孝非彼笑!

一字之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僅文字一字之差有那麼大的後果,用之於民國73年前後出生的新生兒,有時甚至影響生命。前一陣子因肝癌去世的藝人安均燦就是個例子,他是民國72年出生,可能由上一代垂直感染得到B型肝炎、成為帶原者,就像大部分的B肝帶原者一樣,感染B肝通常沒有感覺,在長大成年過程中也和一般小孩一樣,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年輕人也不會檢查身體,直到症狀出現、感覺疲倦求診,才發現肝臟長腫瘤,不到幾個月就往生。事實上,假如他晚生一年,就有機會接種B型肝炎疫苗,因此,大概就不會垂直感染得到B型肝炎,也不會演變成肝癌。

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B肝帶原母親所生的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民國75年全面對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因此民國75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我們稱之為「新台灣人」,他們血液內幾乎都有B型肝炎抗體,不怕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他們的帶原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多;但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就是「舊台灣人」,B型肝炎帶原率為百分之十五左右,為數高達兩百多萬人,他們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險群,必須密切定期追蹤診斷、以防萬一。

至於目前三十歲以下的新台灣人,仍有少數為B肝帶原者,未能產生B肝抗體主因,可能是母親B型肝炎病毒量太多,即使注射B肝疫苗仍無法保護而感染B肝病毒,這些青少年朋友就要更小心,好好找專科醫師診治。因此,一字之差,與一年之差,看似差不多,但背後的意義可真要讓人省思啊!

(聯合晚報)
--
白朮補氣利水 有效解疲憊、消水腫

功效:健脾補氣,燥濕利水。

注意事項:白朮能燥濕,口乾舌燥、皮膚乾癟、糞便乾硬等陰虛內熱體質者不適用。

專家的話:挑選上,以乾淨、聞來新鮮,切面孔洞明顯者為佳。

白朮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冬季採收後取其根莖。古醫書《神農本草經》記載,白朮氣味甘溫,無毒,可止汗除熱、治療風寒濕;《名醫別錄》提到,白朮有利腰臍間血,也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等。現代藥理學指出,白朮含有揮發油,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營養吸收好,也能改善水腫虛胖。

簡言之,白朮有治療脾氣虛弱、去除體內溼氣等兩大功效,脾氣虛弱的外顯症狀為疲倦、腹痛、胃口差、嚴重者可能消瘦,臨床上常搭配人參與黨參同用,含有白朮、人參、茯苓、甘草四味的「四君子湯」就是補氣良方;體內溼氣重的外顯症狀為水腫、疲憊、腸胃不適、腹瀉等,此時常搭配茯苓使用,含有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四味的「苓桂朮甘湯」,或是含有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五味的「五苓散」,都能有效利水滲濕、溫陽健脾。

較簡易的服用方法,可取白朮3錢,與適量參類或茯苓共煮至水滾,關小火滾15分鐘後,就是一杯能調整脾胃虛弱、水瀉、水腫的飲品。不過仍建議使用前先諮詢中醫師,對證再用藥。

(聯合晚報)
--
抽菸不只會致病 青少年小心長不高

暑假是學生染上菸癮關鍵時刻,醫師吳憲林說,不管是紙菸或電子菸都有大量有害物質,吸入會阻礙內分泌和腦部發展,不僅思慮變遲鈍,還會延緩成長,抑制身高。

為預防暑假期間學生受到更多誘惑、染上菸癮,甚至接觸毒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和董氏基金會號召民眾,跟隨拒菸義工、藝人張鈞甯腳步,在臉書換上「拒菸舞士頭貼」。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青少年吸菸後,將來使用大麻機會提高8倍,使用海洛因的可能性更高出22倍。台灣目前雖然成年吸菸人呈現逐步下降,但青少年吸菸問題並未獲得積極的控制。

抽菸不僅有致癌、引起全身性疾病,對青少年的成長更會造成危害。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表示,無論燃燒的紙菸或是電子菸中都含有大量有害物質,且有高度成癮性,吸入後會阻礙內分泌系統和腦部發展,使思慮變得遲鈍,還會延緩青春期成長、抑制身高。

吳憲林說,有些人甚至以為吸菸可以減重,這是錯誤的想法,吸菸可能讓人病態消瘦,如果想要好身材,應該要靠均衡飲食、運動、拒菸才是健康方法。

董氏基金會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身邊有吸菸的朋友、或發現孩子有吸菸用品、身上有菸味時,一定要多花時間瞭解與陪伴。家長若有抽菸習慣,除了不要在家中、孩子面前吸菸外,也要把菸品收好、不要刺激誘惑孩子。最好是規劃戒菸,也可讓孩子陪同去戒菸門診,或撥打0800-63-63-63免費戒菸專線。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中央社)
--
染燙太頻繁 頭皮紅腫狂掉髮

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常能獲得外界更多的注目眼光,但「頂上功夫」若做過頭,當心愛美不成反傷身!一名34歲女性,每2個月就染一次頭髮、3個月燙一次頭髮,結果漸漸出現斷髮、掉髮,頭皮也跟著紅腫發癢。醫師表示,染、燙都會對頭皮及頭髮造成刺激,兩者應要間隔開來。

夏天是頭髮生長較快的季節,平均每個月會長1公分,部分有染頭髮的民眾,因不想頂著「布丁頭」不自覺增加染髮頻率。

最好間隔一周以上

收治上述病例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無論是燙髮、染髮所用的材料,幾乎都含有化學成分,差別只是含在主成分還是副成分而已;這些化學物質在改變頭髮顏色、質地時,除了會讓頭髮變灰變脆,同時也會刺激到頭皮,久了會導致頭皮乾澀,進而增加掉髮機率,「所以兩者絕不可一起進行,至少要間隔1周以上較好」。

趙昭明說,這名女性因為天生頭髮較稀疏,加上有少年白,每3~4個月便會去把頭髮燙蓬,每2個月會染一次頭髮,有時燙染還會一起來,之後漸漸發現,原先較稀疏的頭髮「掉得更厲害」,頭皮也出現紅腫發癢的情形,嚇得趕緊就醫,經醫師分析建議後,才改掉頻繁染燙的不良習慣。

一年最多燙髮2次

趙昭明補充,除了染、燙之間要相隔逾1周外,彼此的頻率也有限制,對頭髮頭皮較傷的燙髮,每年應以2次為上限,等於這次燙完,間隔半年後才能再燙一次;染髮間隔時間則為3個月,避免染髮變漂亮、年輕的目的還沒達到,就讓頭髮、頭皮的健康亮起紅燈。

衛福部食藥署官員則提醒民眾,染髮頻率和風險成正比,每次間隔最好達3個月以上,且務必選購有許可證字號的產品,頭皮有傷口時千萬不可染髮,也切記勿將染髮劑用於染眉毛、睫毛或鬍子等部位。

(中國時報)

評論

編個快樂指數吧/于國欽

痛苦指數是由經濟學家歐肯(Arthur Okun)所提出,係通膨率與失業率之和,但將其發揚光大的是美國總統雷根,雷根於1980年問鼎白宮時經常講一句話:「你們過的生活比4年前好嗎?」

■我們在1989、1990、1991年的痛苦指數為6.0%、5.8%、5.1%,比過去3年5.16%、3.47%、5.32%來得高,但顯然今日並未比當年快樂。

自雷根在1980年代使用痛苦指數描述總體經濟後,多年來大家還是慣用這一數字來呈現人民的感受,然而30年來全球經濟風險已由通膨轉為通縮,非典型就業也日趨普及,在這一情況下,痛苦指數顯然很難反映民眾的心情。

痛苦指數低 不代表快樂

我們就以台灣為例,今年上半年概估一下我們的痛苦指數只有4.4%,與歷年比較這個數字是低的,去年5.3%,也低於1980年代多數時候,那麼大家有比那時候快樂嗎?當然沒有,這些年內閣之所以經常改組,總統的聲望之所以一直下滑,就是因為人們覺得不快樂。

雷根那個年代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物價、失業雙雙走高,物價走高讓所得縮水,失業升高讓所得無著,兩者都是痛苦的事,加總後確實可以呈現民生痛苦的情況。隨著全球化生產,供貨無虞,通路普及,大大降低了漲價囤貨的預期心理,自2000年以來,全球已不可能再重現石油危機年代的高通膨。

另外,就業市場隨著派遣人力、部分工時及臨時僱用愈來愈普遍,各國失業率也不太容易像昔日狂飆,日本、韓國失業率都很低,但這類非典型就業卻是愈來愈多,收視率極高的韓劇「未生」、「菜鳥上班族」所描述的正是非典型就業者的苦悶,而這個苦悶卻難以呈現在傳統的痛苦指數上。

全球化生產、通路競爭抑制了通膨,而就業型態改變也紓緩了失業,這使得傳統的痛苦指數遠低於昔日,但這並不代表天下太平,人們安居樂業,而是痛苦以另一個型態潛藏在社會,隱藏於每一個家庭裡,痛苦指數捕捉不到的痛苦只怕是更痛苦,更容易被政府所忽略。

就業+薪水 一窺快樂程度

痛苦指數失靈了,那麼該如何呈現這個讓人們苦悶的現象?我們從人們每天唉聲嘆氣薪水倒退17年、找不到正職這兩個角度思考,若一個社會正職(全時工作者)比例高一點,是否大家會快樂一點?還有如果大家實質薪資高一點,是否又會快樂一點?如果這個邏輯沒錯,那我們即可將「全時就業比例」的增加率加上「實質經常性薪資」的增加率得出一個指數,姑且稱其為快樂指數,這個快樂指數若逐年提高,則人們會快樂些,若下滑則會痛苦些。

我們以此來檢驗過去5年會發現,由於我們非典型就業逐年升高,去年已將近80萬人,占全體就業的比率也由6.5%升至7.0%,另外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極緩,甚至5年之間就有2年負成長,因此這一快樂指數確實反映出人們的苦悶。經計算,近5年快樂指數依序是-0.95%、0.06%、0.62%、1.59%、-0.11%,人們的不快樂非常明顯,尤其去年是新政府執政第1年,指數竟轉為負數,執政當局應該加以注意。

政府的施政目的應該是促進多數人的快樂、幸福,因此除了追求經濟成長,也要注意所得分配,這些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編製幸福指數就是要讓各國政府了解民眾生活是否更快樂些,我國自2013年起也編了幾年,但當局決定自今年起停編,這毋寧是令人遺憾的事。我們期待執政當局可以再做些研究,藉由簡單的指標整合,編一下快樂指數,以多了解隱藏在人們心中的苦悶與快樂,如此想必有助於政府未來的施政。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09/clipping/656/anla00_t_01_03.jpg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