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80108

否認將停售92無鉛 中油:市場有需求

近期國際油價大漲,台灣中油昨宣布,今起國內汽柴油價格依浮動油價機制,每公升各漲0.2元,漲後95無鉛汽油每公升28.4元,創37個月來新高。



越南停售助環保
外傳中油擬評估停售92無鉛汽油,中油昨否認,強調92無鉛仍佔油品銷量2成,市場有需求,不會貿然停售而影響消費者權益。
中油指出,近期主要產油國伊朗政治動盪,加上美國因強烈冷氣團來襲,取暖用油需求增加等,國際油價大漲,今起汽柴油每公升各調漲0.2元,發油量最大的95無鉛新價每公升28.4元。台塑化油價漲幅與中油相同。
昨有媒體報導越南今年起停售92無鉛,改以酒精汽油取代,以達到環保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目標,中油也評估跟進停售。中油昨否認,強調92無鉛1986年在台上市,當年是為逐步淘汰含鉛的高級汽油,也是目前3種無鉛汽油中最早上市的,92、95、98汽油型號代表油品辛烷值,辛烷值是測定汽油抗震爆能力的指標,性能好、高壓縮比的車輛,需要的汽油辛烷值越高。

酒精汽油銷量差
中油說,目前台北、高雄13站有賣酒精汽油,每公升優惠2元,但民眾有疑慮,銷售一直不理想;92無鉛仍有一定消費族群,中油會充分供應。環保署表示,不論92、95或98無鉛,排碳量計算都一樣,影響空污差別是新舊車輛排放標準不同,與油品無太大關係。

(蘋果日報)

社會

男花25萬整牙 用到註銷品 名醫推薦 中山附醫挨批卸責

基隆市謝男投訴,他到台中中山醫大附設醫院整牙,選製25萬元的中國製隱形式牙齒矯正器「時代天使」,事後得知該產品竟早被衛福部註銷許可,且診療過程竟讓學生參觀,「把我當大體老師?」院方推稱矯正器是廠商有問題,另該院為教學醫院,會有實習醫生、學生等參與療程。醫改會痛批院方推責,且須經患者同意才能進行教學。

怨被當大體老師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抨擊,衛福部都有公告合格醫療器材清單供查察,醫院把責任都推給廠商不合理,也不該只聽信廠商說法;另教學醫院仍要遵守「醫療隱私維護規範」,須經患者同意,否則醫師不能這麼做。中市衛生局說,將調查院方有無疏失,再決定懲處。
謝男(34歲)去年9月,由中山醫大副校長兼該院齒顎校正科主任高嘉澤整牙,高提供美國、中國兩種隱形牙齒矯正器供他選擇,他選便宜的中國製矯正器,需每2周換1次,療程為2年,總計要花25萬元,他分期付款先付10萬元。謝男說,製作齒模時被製模液噎到,還未經同意,讓5名實習者觀摩,「把我當大體老師?」去年11月他戴矯正器後不舒服沒再用,經查衛福部網站發現該矯正器去年5月已註銷,質疑從中國違法輸入黑心商品!

「僅該男1人用」
高嘉澤未出面說明,委由該院口腔醫學研究中心主治醫師黃裕峰解釋,該院去年輸入雅麗克思公司進口的「時代天使」牙齒矯正器,廠商有許可證明書,但去年12月底卻被廠商告知產品遭註銷須回收,僅謝男一人選用;該院是教學醫院,有公告會有實習醫生、學生等參與療程,患者可拒絕。
衛福部食品藥物署科長吳正寧說,廠商違反《藥事法》規定,可處3年以下徒刑,得併科罰金1000萬元。《蘋果》昨到廠商位於桃園辦公室,無人上班,無法取得回應。
中市主任消保官康馨壬說,消費者若能舉證權益受損,可依《民法》主張產品瑕疵,要求解除契約全額退費或減價。牙醫張漢明提醒,選製矯正器須配合醫師指示及注重口腔清潔,禁吃喝太冷、熱食物。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08/LN06/LN06_007.jpg

(蘋果日報)
--
爆冷掌台大 管中閔「掉眼珠」

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上周五當選台灣大學校長,為該校34年來唯一非台大畢業的校長。昨他當選後首度露面,坦言自己不是台大學士、碩士畢業,「血統不純正」,得知當選很訝異,但不影響他帶領台大前進的決心,「變革是唯一出路」,強調自己可帶領台大走出複雜變局,解決人才問題將是「重中之重」。
管中閔第二輪投票勝出當選台大校長,外傳他獲得關鍵3名企業界代表票數,並以3票之差險勝對手。管昨與媒體茶敘時說,不清楚是誰投票給他,還透露自己「血統不純正」,原不想參選台大校長,後獲推薦才參選。

爭取與名校合作
管昨坦言當初不覺得自己會當選,所以事先安排本月3日進行右眼白內障開刀,得知當選很訝異,還開玩笑說:「眼珠子都掉下來」。管認為,台灣高教面臨全球化、少子化海嘯,台大面臨航向創校百年的關鍵時刻,「變革是唯一出路」,將透過亞洲旗艦計劃爭取和國際名校深度合作,使台大成為具多重功能的亞洲高教樞紐,他強調自己可帶領台大走出複雜變局。

募5億改善待遇
至於台大未來挑戰,管中閔指出,人才問題將是「重中之重」,若不調整結構,台大搶不到國際一流人才,除提供宿舍、研究經費等誘因,也計劃拉大研究傑出者薪水差距,將募款3億至5億元以改善老師待遇,爭取更多人才;他也將在公開場合表揚研究或教學特別傑出的教師,「要鞠躬謝謝他們,表達台大的衷心感謝,尤其是他們的伴侶。」
管中閔坦言,高教經費越來越少,漲學費或要求政府給更多經費,目前有很大的現實困難,「要多靠自己」,他上任後會想辦法找財源,活化資產並爭取經費使用彈性,另募款擴增學校經費。他也認為大學要負起社會責任,將不再讓台大校務基金投資高污染、高排碳產業,甚至是高爭議的無良企業。

管中閔 61歲
◎家庭:已婚
◎現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講座教授
◎學歷:
.文化學院(現文化大學)經濟系學士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經濟博士
◎經歷: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經建會主委
.國發會主委
◎研究:經濟計量理論、財務計量分析、總體經濟預測、時間序列分析

蘋論:管中閔的試煉

以思想獨立、學風自由、多元寬容、承襲往日北大精神而感到驕傲的台灣大學,上周五選出新校長管中閔,希望他能引領目前徬徨疑惑的台大,走出迷霧,為學生找到定性的思惟與人生方向,也為台灣未來的發展培養並提供人才。
台大的迷惘也是台灣所有大學的迷惘,共計四個面向:一,古典西方大學教育強調獨立思考的能力、人格的培養,特別是誠實和正義感。但是今天的大學教育臣服於勞動市場的需求,以學到尖端科技畢業後領取高薪為職志,對於思考訓練和社會責任都棄如敝屣。

人文學普遍被忽視
二,智能的訓練,特別是哲學(邏輯)。這在西方古典的大學教育裡非常受重視。台灣的大學並不重視這一塊,認為浪費時間和金錢。
三,人文學普遍被忽視,以致理、工、醫科系的畢業生沒有人文修養,生命的情境因而單調乏味;而人文科系畢業生不了解科學,對快速發展的新科技像是人工智慧不甚了了。過去多年來,教育理念是功利主義掛帥,要快速訓練大學生投入經濟發展,以致於理工科學生無暇旁及人文藝術。
四,大學校長和教授們,除了理工科外,都無法對創新科技有全盤了解。所幸管爺看到了這一塊,表示將加強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或智慧農業、生物經濟,重點是數位管理、食品產業供應鏈的研習。
管中閔是傑出的經濟學者,應該在現代科技上、研究市場化上、理論與實務結合上有相當的認識,而非象牙塔裡不知人間疾苦更不接地氣的校長。他可能無意把西方古典主義以及1949年前的北大自由學風帶進台大,而更強調當代科技和人才的發展。不過我們還是期待管校長能賦予台大若干獨立和古典的色彩,讓學生能一窺人類文明的全貌。

與業界共創新經濟
大學轉型很關鍵。我們希望台大能轉型為一個重視思考、腦力激盪、品味高尚、公開辯難的智識殿堂,而非轉型成數位電子王國,以開發新手機為畢生職志。
美國史丹福大學把校園附近變成矽谷,使人類科技發生突破性的進步。要注意的是史丹福大學不但新科技很厲害,其他科目例如人文、社會科學等傳統領域都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學。台大是否可以與業界合作,共創新經濟,像是生化科技等,並擴大跨科系修課,讓學生有做「文藝復興人」的機會和路徑。

(蘋果日報)
--
管爺掌台大 坦言錢永遠不夠

估算每年資金缺口達3億 人才議題重中之重

當選台大下屆校長的中研院士管中閔昨談未來治校理念,提到將仿國外經驗推「國際聯合學院」,台灣要用科技、農業、生技領域去優勢定位,另也想徵才留才等,但明白經費有限,會以人才議題為「重中之重」優先處理。

接到當選賀電 「眼珠都快掉下來」

管中閔說,當初參選台大校長只是想闡述個人理念,但後來意識到台灣從下而上的變革很重要,而台大是最佳場域,決定投入實踐,但有意識到並非「原生台大人」,那天接到選上的賀電,驚訝得「眼珠都快掉下來了!」

管中閔坦言,台大未來面對問題複雜,不論是教育競爭力、人才競逐、研究創新、學術倫理、國際學術地位等,或近年不斷被質疑的排名、經費等問題,但強調,就算給台大足夠經費,體質不變,最終仍不能扭轉台大現在各方面呈現落後的現象,才提出「變革」是唯一出路。

師法中國浙大 設國際聯合學院

看待未來治校,管中閔提出「國際聯合學院」概念,研究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大學的做法,如新加坡引進歐美商業、管理領域,直接設立國際學院,中國則有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採聯合學院方式,認為中國的國際合作角度台灣可學習,可讓國外名校跟台大聯名,但台灣仍有其他優點是中國沒有的,如金融科技、智慧農業、生物經濟等,依此訂定台大的國際地位。

指教師老化 10內年恐需汰換1/3

另,管中閔指出,台大尚有教師老化的人才問題,未來十年恐三分之一教師需汰換,若招到二流人才恐影響三、四十年教育品質;而面臨博士註冊率不佳,他將募款,估算初步金額需二、三億元,來提升博士待遇,「不要讓學生覺得來念博士都沒希望。」

而台大亦有經費逐年減少趨勢,管中閔估算每年基本開支恐有三億元缺口,但直言,不能靠漲學費,或向政府伸手要錢來解決,要先靠自己,會向政府爭取校務基金彈性運用,如計畫未完不要結算,避免年底亂花錢而浪費。

管中閔不論談到國際合作、人才競逐,乃至經費困境等,媒體發現關鍵是「錢」,質疑過多理想但經費恐不夠,管中閔承認:「錢永遠不夠!」希望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強調「人才」是重中之重,未來經費將優先規劃解決人才問題,國際聯合學院會採自籌方式。

面對少子化的招生競爭,管中閔也談到,台大不會跟清華大學進行招生惡鬥,將採合作模式;觀察到台大學生的貧富階級差距,回憶過往聯考制度至少還是個弱勢上好大學的公平機會,如今不可能回到聯考,未來希望盡量提供弱勢一個機會,雖不能全面,但至少有機會。

不推薦票61張/管仍出線 校長向誰負責?

台大校長遴選五日選出管中閔,跌破不少台大教職員生的眼鏡,因台大校務會議曾推薦投票,管中閔的不推薦票累積六十一張,雖未完整開票但仍留下紀錄,最後被選上校長,呈現校務會議與校長遴選委員雙邊不同調的矛盾,未來台大內部擬重新檢討。

校務會議與遴委會不同調 台大擬檢討

對此,這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發言人袁孝維表示,上一屆校長遴選選出楊泮池時,遴選辦法並無校內推薦投票制度,但當時的校務會議認為,「台大校長應向校務會議負責」,因此校務會議開始試辦「假的」推薦投票,提供給遴選委員參考,楊泮池所獲推薦票遠高於反對票,楊泮池也通過遴選委員投票當選校長;校務會議因而修改辦法,將推薦投票制度正式納入校長遴選辦法中。

但此次管中閔雖過門檻,但被開出六十一張不推薦票,其他人的不推薦票如周美吟僅開了卅一票、陳弱水開卅票、張慶瑞開四十五票不等。

袁孝維說,他個人認為,遴選制度中的「推薦投票」制可以檢討,未來會提案修正,以改善遴委會與校務會議意見不一的窘境,也怕對候選校長的當事人不太尊重,其實校務會議的推薦,跟委員遴選不同,因廿一名遴選委員花了相當多時間跟候選人面談,還訪查當事人的長官、同儕了解情況,以二、三個月嚴格檢視,跟校務會議上百名代表看到的東西不同,如今管中閔當選就是遴選委員依職責替台大選出新校長的結果。

但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說,校務會議代表是從台大整體發展與需求的角度思考,遴選委員則是跟候選人有更多接觸機會,其實透過校內推薦投票,可初步篩選候選人,其他細部篩選再交由遴選委員判斷,因此推薦投票制度應保留。

更有台大教授認為,其實更該檢討的是遴選制度,校長人選關乎校務整體運作,校內接受與否當然有其重要性,從這次兩會意見不一來看,也應檢視遴選委員會的組成與運作能否充分表達校內意見,例如台大職員有兩千多人、但只有一席委員代表,學生三萬多人、也只有一席,校內代表九人、不到遴委會委員半數,校內意見能否充分表達?都須檢視。

目前各大學的校長遴選制度各有不同設計,多數有要求通過校內同意或推薦與否的程序,如清大、成大、政大的校長候選人多需先校內行使同意權,過門檻才能參加遴選;台師大則是需經校務會議不記名投票,候選人過半才能參加後續遴選。陽明大學則原則上是採候選人不公開制度,全交由遴選委員會決定。

http://img.ltn.com.tw/2018/new/jan/8/images/bigPic/600_144.jpg

推國際學院擴大募款 台大企業化?

台大選出管中閔為下屆校長,其曾任國發會主委,亦有「大砲」性格,過往言行、政策都屢引議論,獲選台大校長後規劃推動「國際聯合學院」,也將擴大向企業、社會募款等,已有學者警告大學雖應多拓展財源及招生,但需注意開放高學費恐導致教育商品化風潮,與企業過近也恐淪利潤思維,與大學追求真理邏輯不符。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表示,大學企業化除怕企業介入教育人事,更憂企業競逐利潤的價值,影響其背離大學追求真理邏輯之路,未來台大要向企業募款,分際是一大挑戰。

面對質疑,管中閔則回應,未曾看過企業捐錢就影響學校的先例。台灣科大校長廖慶榮則認為,大學須多跟業界接觸,配合國家跟產業發展來培育人才,且大學校長最重要工作是募款,台灣募款不易,多需靠校友跟企業,若台大多接觸企業,募款擴充資源非難事。

而管中閔過往任官時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引發抨擊而未過,他想在台大推動國際聯合學院,也引發外界疑慮將出現「教育自經區」。他擬取法上海交大、浙大等辦國際學院,上海交大國際學院一年學費約收三.九萬美元(約一一四萬台幣);浙大則對中生收十二萬人民幣(約五十四萬台幣)、國際生二十萬人民幣(約九十多萬台幣)。

學費高 恐教育商品化

陳政亮說,其實各大學陸續有類似做法,逢甲、高餐等都跟國際機構合作,但「學費太高」且可能「教育商品化」,台大恐會產生帶頭效應,大學兩種價碼,有錢小孩才可買到,也恐變成公校拿政府經費辦高學費補習班,是不對的。

廖慶榮則認為,國際學院是高教跨國發展趨勢,鼓勵嘗試;但重點是台灣如何吸引國外名校,名校來台需自給自足,學費比國內貴好幾倍,而台灣過去吸引外籍生理由之一是學費低廉,台大需思考配套。

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也說,不反對增加學生多元學習環境,且若台大拿到與國外名校的雙聯學位,更增強留台意願;但可能要砸很多錢,會擔心排擠其他教育經費,整體影響尚待評估。

新聞分析》遴選制度 權責不清

台大新校長遴選出爐,台大財金系教授、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出線獲選,意氣風發談論治校想法;但台大此次校長遴選,不僅有遴選委員會與校務會議票選意見不一的歧異,少數「企業遴委票」的關鍵影響也引發疑慮,部分學者更憂心遴委會中校內人士代表性不足、而遴委會凌駕校務會議卻又是「有權無責」,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檢討呼聲,其實已在校內出現。

管中閔獲選台大新校長,被視為跌破外界眼鏡,主因之一就是台大校務會議,高達六十一票表達不推薦,遴委會卻選出在候選人中高居反對票數第二名的候選人為校長,遴委會與校務會議意見不一,可預見未來新校長的校務推動將充滿變數。

校內代表9人 不到遴委會半數

這也使得遴委會二十一位委員的代表性在台大校內引起議論;台大校內代表僅九人、不到遴委會半數,代表性不足的疑慮難免。

而依大學法,校務會議是大學最高決策組織,台大此次選舉卻也凸顯,遴委會有凌駕校務會議決定校長的可能、卻是「有權無責」,遴委會拍拍屁股走人,校長適任與否不需負責。也因此,大學校內對遴委會選舉結果的質疑經常傳出,成大先前曾傳出師生抗議校長遴選結果不符校內票選排序;陽明大學遴選委員會選新校長,也一度引發黑箱疑慮。

而過去掌管財經政務的「管爺」此次獲選台大校長,富邦金控董事長等企業遴委代表的三張關鍵票更引議論。其實高教界對企業校友介入大學校長遴選越來越深一直是有疑慮。

例如交大校長遴選,經常傳出許多「科技大老」校友的操作,聯電副董宣明智等老闆級校友就曾發聲明逼退前校長吳重雨,有校友甚至坦言,交大選校長受到企業校友影響已是傳統。不少台大人士因而憂心,校長遴選若受到企業選票太大影響,推動恐很難避免企業化導向。

台大此次校長遴選,過去備引爭議的「管爺」當選新校長,能否把持中道、贏得校內支持有待觀察;而需檢討的更是台大校長遴選制度,如何去除代表性不足的疑慮與遴選可能受少數影響的可能弊端,急待台大師生發揮智慧找出解方。

(自由時報)
--
曾經不想選…管中閔:當選時眼珠快掉出來

國內高教龍頭台大近年受排名下滑等影響,社會觀感不佳,學生也被詬病「眼高於頂」。台大新校長管中閔昨表示,台大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應盡更多社會責任,勇於承擔,認為台大學生不只要念書,要培養關心社會的責任,盼能改變外界的刻板印象。

他說,接掌台大的任務之一是「未來學習」,讓學生在台大所學不只是文憑或專業,而是能在社會「生根」,發揮多重能力,因應變遷時代。

至於文化大學畢業的管中閔非台大人出身,目前雖受聘為台大財金系講座教授,但打破台大近卅四年來校長都是校友的紀錄,遭指「非純血統」。

管中閔昨天對此說法笑說,得知當選時,剛動完眼部手術的他,嚇到「眼珠子快掉出來」,還說搞不好連教育部的三票也投給他。

他坦言,台大人有一股很強的認同意識,「當初曾因此不想選」,但看到台灣高教低迷,仍決定站出來。

對於未來如何與各界溝通,他稱自己「不當雲端校長」,會極力做好溝通。

另管中閔也重申,台大校務基金將不會投資高排碳、高汙染的產業外,也須建立投資規範,每年將會出版對社會的投資責任報告書,克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聯合報)
--
管中閔:引進一流師資 當務之急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昨(7)日表示,目前台大師資老化情形嚴重,估計未來會有超三分之一的教授,集中於十年內退休,雖然汰換新血是好現象,但若挹注教師新血時,台大搶不到國際一流人才,到時進來的將會是二等、甚至更差的師資,人才問題已迫在眉睫,是他接任校長後重中之重的工作。

他認為,一個老師可以教30、40年,學校有無競爭力,取決於師資,現在台大資淺老師的比率太低,助理教授占比僅18.1%,40歲以下老師310人(15%);教授占比57%,50歲以上老師1,099人(53%),人才問題對台大來說迫在眼前,須馬上解決。

管中閔說,台大有教學需求,須補足老師,而年金的改革問題,也可能引發中間菁英老師的出走。

面臨人才出走及師生流失,他建議參照日、韓、星等國家政策,並提出「亞洲旗艦計畫」,未來可爭取名校間深度合作,讓台大成為具有多功能的亞洲高教樞紐。管中閔強調,沒有國際競爭力,聘來的老師不會好!

管中閔表示,人才問題是重中之重,除了提供宿舍、研究經費等誘因外,薪水部分,將會有差別,研究特別突出者,會乘以一點幾方式,同時邀請研究或教學特別突出的老師,在公開場合表揚,要鞠躬謝謝他們,表達台大的衷心感謝,尤其是他們的伴侶。

管中閔補資金缺口 向企業募款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昨(7)日表示,外界都認為台大很有錢,但台大每年的資金缺口有3億到4億元要補足,除了開源節流,也會對外募款,包括校友與企業界。有人擔心向企業募款,可能有企業因此干涉校務,管中閔對此有信心,表示「沒聽說過會有這樣的事情」。

管中閔說,世界在變,台大也要預見未來,開始布局、轉型,當然經費很重要,他和很多人都互動過,所以募款當然也包括企業,沒聽過因為向企業募款校務就因此被干涉,他也不會為了募款,和高汙染、高排放、高爭議的企業合作。

他表示,現在聽到很多校友對於台大的募款都很支持,他才剛開始要做,希望一年後可以有數字,給大家看他的表現和成績。

既然台大有資金缺口,除了對外募款,是否也想過調漲學費?對此,管中閔表示,他在進行校長甄選時沒有向委員提過要漲學費,經費來源有很多種方式,漲學費不是當前要考慮的事。

他還指出,現在很多高學歷畢業後未必學以致用,如何讓課程符合新時代的需求,而老師如何開發出這些新課程,都很重要,台大現在就有進行產學合作,有企業會將他們的需求告訴學系。

(經濟日報)
--
管爺保證 台大學雜費不亂漲

管中閔當選台大新校長後,昨天首度與媒體見面,他保證學雜費不會隨便漲,未來台大經費如有不足,學校要先做一些事,而不是動不動就在學生身上動腦筋。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1月5日選出管中閔成為新校長,2月1日將上任。

由於,管中閔在國發會主委任內,曾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畫,將高教納入其中,在示範區內的大學,學費可以更有彈性,被外界質疑是為「高學費」政策開一條路。如今,面對國內大學已多年沒有調漲學雜費,台大動向成為注目焦點。

活化資產 不當伸手族

對此議題,管中閔昨天在記者會中轉趨保守,他表示,台大不應該只是「永遠伸手」,自己要先做一些事,獲得肯定後,再去爭取更多經費,不是一開始就從學生身上動腦筋。

管中閔表示,學校經費困難,雖然可以跟政府伸手或是漲學費,但都有現實困難,他上任後,會努力活化校園資產及募款,同時也希望教育部在經費運用上給大學更大彈性,台大經費不足問題就可獲得緩解。

管中閔昨天與媒體茶敘,對於校務基金的投資,也決定推翻既有模式,明確表示,企業都有社會責任,大學當然也要負起社會責任,他上任後,將不再讓台大校務基金投資高汙染、高排碳的產業,他甚至還加碼,連高爭議的無良企業,台大校務基金也不會投資。

校務基金 拒汙染產業

台大17億校務基金中,高達15%、2.6億元的基金,投資於高汙染、高碳排等不利永續的化石燃料相關產業,包括近期備受爭議的亞泥、台塑等企業。在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台大學生會要求新校長應具體承諾「重新設定投資方案」、「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等訴求。

對於大學考招制度台大和清大這一、兩年來互相攻擊,成為高教笑話。管中閔表示,他不知道為何兩校會發展成這樣,國內大學要互相合作才有前途,他可以保證,未來台大和清大會有更多合作,不互相攻擊,因為攻擊不能解決問題。

新聞側寫-管中閔自爆年輕很魯蛇 老爸冷戰4年

管中閔自稱年輕時是「魯蛇」,大學時就是打麻將、聽搖滾樂及讀新詩等三件事,父親覺得他沒救了,4年不跟他講話。他表示,因為自己不是一直都很成功,所以不會高高在上,他習慣聽別人講,上任後,也會聽台大師生的心聲。

管中閔1月3日眼睛才因為白內障開刀,所以很怕光,5日聽到自己當選台大校長,非常意外,「眼珠子幾乎快掉出來」。他在談治校理念的正式記者會結束後,後續加碼閒聊近1個小時,談他的「魯蛇生涯」及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困難,並直言當選台大校長是意外。

管中閔大學讀的是文化大學經濟系,但在那段時間,他的生活相當荒唐,就是打麻將、聽搖滾樂及讀新詩,每天回家時,爸爸就睡了,父子互動很少,甚至有4年不講話。一直到當兵時,他寫信給父親,放假回家時父子聊天,父親遞給他一支菸,父子關係才漸漸解凍。

台大學生會去年12月19日舉辦8位校長候選人說明會,管中閔提出自己的「魯蛇生涯」與學生搏感情,並引用「草東沒有派對」的〈山海〉歌詞,「你們給不起我的美好,你們給不起我希望的未來」,呈現他能感同身受現代年輕人艱難的處境。

管中閔昨說,「草東沒有派對」的歌詞看似很厭世,但他們的主唱的公開發言,顯示對社會仍充滿熱情。他不是一直很成功的人,因此希望分享翻轉的經驗,給台大學生希望。

管中閔說,現在年輕人很茫然,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在台灣要找什麼工作?在國際上怎麼跟人競爭?因此,他當教授時,辦公室的門都是開著,因為學生可能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來找老師,不該讓他們吃閉門羹。

管中閔不是一開始就想選台大校長,他說,自己不是台大畢業,「如果遴選時,人家把我當外人,那我當選的機率是0」。後來一些台大老師找他談,希望為台大帶來改變,他才參與遴選。

管中閔說,他在台大沒有班底,遴選過程中,到底誰投票支持他,他實在不知道。因此,他1月5日得知自己當選台大校長時,真的是很意外,驚訝到「眼珠子幾乎快掉出來」。

台大老化嚴重 憂淪二流師資

台大校長新當選人管中閔昨天表示,台大教師老化嚴重,資淺教師比例太低,加上年金改革可能引發中間菁英教師出走,如果現在不趕快想辦法因應,台大搶不到國際一流人才,到時進來的將會是二等、甚至更差的師資。

管中閔指出,台大現有2063位教師呈現「老化狀態」,資淺老師比例太低,助理教授僅占18.1%,40歲以下老師310人、占15%;教授占比57%,50歲以下老師1099人、占53%;估計超過1/3老師將於10年內退休。

「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管中閔說,台大有教學需求,必須補足教師,但若無國際競爭力,未來台大進用的老師不會好?他表示,未來將透過募款取得3至5億元經費,來改善老師待遇,以爭取更多人才。

管中閔表示,台大面臨許多困境,包括教育競爭力、人才競逐、研究創新、學術倫理及國際學術地位等,都亟待提升,他就任台大校長後,希望帶來改變。

因此,他提出三大驅動台大改變的引擎,包括:一、C School(具前瞻性的創意平台),培養破格思考與創造力的人才;二、U School(連結美歐的國際學區),與國際名校合作,建立新的國際品牌;三、T School(終身學習的人才基地),推動延伸教育,成為台大學生與校友的終身學習中心。

「要將台大從現代大學調整成未來大學。」管中閔說,他將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仿造上海交大、浙大模式,在徐州路校區建立國際聯合學院,在資訊工程、人工智慧、數位分析等領域,藉由國際合作奠定台大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

(中國時報)
--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人才問題迫在眉睫

台大新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昨(7)日表示,台大教師老化嚴重,資淺教師比例太低,加上年金改革可能引發中間菁英教師出走,如果現在不趕快想辦法因應,台大搶不到國際一流人才,到時進來的將會是二等、甚至更差的師資。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1月5日選出管中閔成為新校長,明年2月1日上任,昨天下午,管中閔首度與媒體茶敘。他表示,1月3日眼睛才因為白內障開刀,所以很怕光,5日聽到自己當選台大校長,非常意外,「眼珠子幾乎掉下來」。

管中閔表示,台大現在面臨許多困境,包括教育競爭力、人才競逐、研究創新、學術倫理及國際學術地位等都亟待提升,他就任台大校長後,希望帶來改變。

管中閔指出,台大現有2,063位教師呈現「老化狀態」,資淺老師比例太低,助理教授僅占18.1%,40歲以下老師310人、占15%;教授占比57%,50歲以下老師1,099人、占53%;估計超過1/3老師將於10年內退休。

「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管中閔說,台大有教學需求,必須補足教師,但若無國際競爭力,未來台大進用的老師不會好?他表示,未來將透過募款取得3至5億元經費,來改善老師待遇,以爭取更多人才。

「要將台大從現代大學調整成未來大學。」管中閔說,「現代大學」主要負責教學及研究,但這已不符時代所需,因為學生學習的方式已改變,大學還要盡社會責任、並跟國際連結,因此他上任後,必須超前布局,才能逐步將台大調整成「未來大學」。

管中閔提出三大驅動台大改變的引擎,包括:一、C School(具前瞻性的創意平台),培養破格思考與創造力的人才;二、U School(連結美歐的國際學區),與國際名校合作,建立新的國際品牌;三、T School(終身學習的人才基地),推動延伸教育,成為台大學生與校友的終身學習中心。

管中閔說,他將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仿造上海交大、浙大模式,在徐州路校區建立國際聯合學院,在資訊工程、人工智慧、數位分析等領域,藉由國際合作奠定台大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

台大校務基金將拒投資... 污染產業、無良企業

台大新校長管中閔表示,他上任後,台大校務基金不會投資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高爭議的無良企業也將予以拒絕;此外,台大經費不足,自己要先做一些事,而不是動不動就在學生身上動腦筋要漲學雜費。

管中閔昨天與媒體茶敘,對於校務基金的投資,他決定推翻既有模式,明確表示,企業都有社會責任,大學當然也要負起社會責任,他上任後,將不再讓台大校務基金投資高污染、高排碳的產業,他甚至還加碼,連高爭議的無良企業,台大校務基金也不會投資。

國內大學已多年沒有調漲學雜費,因為經費不足,高教競爭力逐漸降低。管中閔當國發會主委時,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高教納入其中,在裡面的大學,學費可以更有彈性,但卻被外界質疑是為「高學費」政策開一條路。

「自由經濟示範區」無疾而終,管中閔現在當選台大校長,他會讓台大漲學雜費嗎?對此議題,管中閔昨天在記者會中轉趨保守,他表示,台大不應該只是「永遠伸手」,自己要先做一些事,獲得肯定後,再去爭取更多經費,不是一開始就從學生身上動腦筋。

(工商時報)
--
月月賠錢 當沖客白忙一場 交易愈熱賠愈兇 券商:「並非適合每位投資人」

活絡市場
2017年政府祭出當沖降稅,締造台股奔萬點、交易活絡的榮景,但根據交易所統計,實施降稅這8個月當沖客卻月月都賠錢,且是「當沖愈熱、愈忙、卻也賠愈兇」。券商大老直言,因高稅費成本幾乎全數吃掉了獲利,當沖客天天白忙一場,面臨賠錢窘境。

去年12月當沖月均佔比衝上26.55%高點,當月所有玩當沖的投資人,平均每天虧5777萬元,較當沖剛上路時,平均每天只賠2550萬元,幾乎是翻倍跳增,顯示投資人多「沖」多「賠」,瞎忙還賠錢。
若再進一步除以集中市場平均每天約3萬戶當沖客來看,光12月平均每天每戶當沖客就賠了1926元,累計每戶在12月21個交易日總共虧損4萬元。券商主管說,菜籃族做當沖,本來想賺小錢、沒想到連買菜錢都賠了。

上月每戶均虧4萬
以當沖交易佔比來看,當沖交易愈熱時、當沖客賠愈兇。根據交易所統計,過去8個月降稅期間,全體當沖客幾乎「月月都賠錢」。
大老認為,此舉反映2大現象,一是當沖客很難賺價差,當沖並不適合所有投資人,二是稅費成本吃掉獲利,讓當沖客賠很大。

稅費成本吃掉獲利
券商解釋,當沖想賺錢,不僅「賣價」大於「買價」才是賺錢外,還要考量付出成本,目前券商手續費是當沖買進賣出最低各收千分之0.8,再加上當沖交易稅收千分之1.5(賣出時收取),合計稅費的交易成本是千分之3.1。
以2017年4月28日當沖降稅上路到年底,共172個交易日來計算,以總賣出金額、大於總買進金額的「名目獲利率」共151天賺錢,但若以扣除稅費成本的「實質獲利率」來看,卻只剩下25天有「賺小錢」,前後差了6倍。

延長降稅吸引法人
券商表示,操作當沖有2大目的,一個是賺取價差,一個是買錯立即反向沖銷的避險交易,但並非每個投資人都手腳夠快、賺錢可以迅速獲利出場,「當沖並非適合每位投資人。」
券商大老提醒,當沖想要賺錢,要得挑有具流動性、高波動的個股,但具高波動度的股票,就得時時刻刻緊盯,否則一個不小心閃神,手腳不夠快,今天就做白工了。
據資料顯示,國內當沖9成都是散戶在玩,為吸引更多機構法人進場,金管會力主延長當沖降稅期間,從2018年4月28日屆滿後,再延長7年到2025年,並已將相關稅式支出報告送交財政部。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08/BN01/BN01_001.jpg

(蘋果日報)
--
加魚湯不成 惡客開車撞店 催油門怒喊「全部閃開」還波及騎士

台南一名男子前天上午到新營一間魚粥店用餐,因魚湯快喝完,兩度向店家要求加湯,因太小聲,店家沒回應,男子講第三次時忍不住提高音量,老闆兒子反問「那麼大聲衝啥?」雙方一言不和扭打,男子離店後,竟開車衝撞店家,老闆兒子也抄鐵棒反擊,男子倒車時還不慎擦撞一名機車騎士,事後男子和店家互不提告,警方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送辦。

警方調查,前天上午八時許,沈姓男子(四十九歲)到魚粥店吃早餐,疑工作人員太忙未注意到沈男「加湯」請求,男子第三次大聲要求加湯,林姓老闆兒子(二十七歲)回:「喊那麼大聲衝啥?」雙方爆發衝突。

騎士送醫幸無大礙
旁人見狀趕緊勸架,沈男怒氣沖沖離店後,開車折返到魚粥店門口怒喊:「客人全部給我閃開!所有人都閃開!」
在場的客人和店員趕緊閃避,沈男接著朝店內撞去,林姓老闆兒子氣不過也拿起一旁鐵棒反擊,朝擋風玻璃怒砸,沈男隨後倒車快閃,又撞及一名騎機車路過的林姓男騎士(三十三歲),無辜受波及的林姓騎士被送醫救治,幸僅右肩、臀部等處擦挫傷。
目擊民眾被突如其來的混亂場面嚇得驚聲尖叫並報警,還有人用手機錄下沈男駕車衝撞影片,並在多個臉書社團轉傳分享,引發熱議,網友直呼:「不就為了加湯,差點演變成蓄意謀殺,值得嗎?」

「幸好理智線沒斷」
一名自稱店員的網友留言:「並非我們拒絕加湯,是那位客人先大小聲,從頭到尾沒聽到他要加湯,並且是他先動手……老闆、老闆娘為人良善!並無與人交惡!更不可能會拒絕加湯!」
警方調查雙方之前並無嫌隙,而沈男和林男事後雖表明不願提告,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送辦;新營警分局偵查隊長葉景星說,「幸好沈男理智線沒有全斷,衝撞前還有先叫民眾閃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蘋果日報)
--
喊加湯沒被聽到 回家開車撞進魚粥店

49歲沈男前天至台南1家魚粥店喝魚湯,他連兩次要求店家加湯,疑音量過小店家稱沒聽到,第三次提高分貝,遭老闆的兒子回「講那麼大聲衝啥?」雙方發生肢體衝突,沈男離開後竟駕車衝進店家,老闆的兒子持鐵棒敲打擋風玻璃,車子倒車時還造成一名機車騎士摔倒,雖店家、顧客互不提告,警方仍以社維法送辦。

誤會釀糾紛 事後皆不提告

有網友將衝突PO上臉書「爆料公社」,網友自稱是該店家的常客,每次要求加湯,店家都很客氣,老闆跟老闆娘都很好,沒有必要為了一碗湯發生這樣的事。

昨店家鐵門深鎖,門口貼出「內部整修、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而魚粥店吳姓店員則在網路回應表示,並未拒絕幫客人加湯,而是對方先大小聲,又先動手,再回家開車衝入店內,店家老闆與老闆娘為人和善,不可能不幫客人加湯。

警方表示,前天上午8時許,沈男至新營太子宮附近的這家魚粥店,坐在店外餐桌喝魚湯,因要求店家加湯,連兩次疑音量過小,店內員工稱沒聽到,第三次提高音量再要求加湯,遭店家老闆的兒子回以「講那麼大聲衝啥?」雙方進而發生肢體衝突。

沈男離開後返家駕車,衝進店家前高喊要大家閃開,造成店內設備與桌椅毀損,老闆的兒子見狀立即手持鐵棒反擊,猛砸自小客擋風玻璃,沈男駕車倒退時,造成路過一名機車騎士摔車,這時沈男下車走向店家,一旁有人直喊報警,機車騎士則僅受皮肉傷。

社維法裁處 暴衝男最重罰1萬8

雙方都是在地人,至派出所警訊時都低調表示不願提告。警方指出,沈男駕車衝撞前有通知大家閃開,並無蓄意傷人意圖,倒車至路上造成騎士受傷,應是未注意車後狀況,因此無法以公共危險等罪嫌送辦,加上雙方都無意提告,改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7條妨害他人身體財產,包括加暴行於人者,互相鬥毆者等移送裁處,可處3日以下拘留,或1萬8000元以下罰鍰。

據當地人表示,魚粥店開了10幾年,有虱目魚、草魚湯與肉燥飯、魚粥等,還有一些小菜,口味不錯,從沒聽過有糾紛,對傳出遭車衝撞意外感到錯愕。

(自由時報)
--
不滿加湯不成 男駕車衝撞魚湯店

沈姓男子在台南市新營區魚湯店消費,疑因要加湯,和店家起衝突扭打,沈男一氣之下,駕車衝撞店家,倒車時還擦撞到一輛剛好路過的機車,衝突雙方都吃上官司。

台南市警局新營分局太宮派出所長陳俊宏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沈男昨天駕車到新營區太子宮的魚湯店消費,當時店家顧客多,人聲鼎沸,沈男疑要加湯,一連說了兩次,店家沒聽到,沈男第三次大吼,引來店家林姓老闆兒子的不滿,雙方起口角衝突。

沈男先是掐住林男的脖子,林男反擊,兩人扭打,在場眾人趕緊制止,沈男怒氣爆發,要求魚湯店所有人離開,再駕車衝撞魚湯店,汽車就卡在店門口,林男氣憤地拿起鐵條猛砸沈男汽車。

沈男看到汽車被砸,快速後退,卻擦撞到一輛剛好路過的機車,林姓機車騎士連人帶車摔倒,所幸只有輕微挫傷。

警方獲報趕往處理,沈男、店家及林姓機車騎士都未提告,但警方仍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送辦沈男、林男2人。

(中央社)
--
喊加湯沒人理 男開車撞魚粥店

49歲沈姓男子6日到台南新營1間虱目魚粥店吃早餐,因魚湯喝完要加湯,連續向店家要求2次未獲回應,第3次他放大音量,反遭林姓老闆兒子回嗆「哩系咧大聲啥!」雙方一言不合爆發肢體衝突,沈男竟氣憤開車衝撞店家,老闆兒子也拿起鐵勾敲打擋風玻璃,沈男倒車時還撞上路過的機車騎士,所幸騎士僅受皮肉傷。警方據報將沈、林2人帶回警所訊問,但雙方均不提告,全案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

警方指出,沈男要求店家加湯,前2次因太過小聲,正在忙碌的店家沒有聽到,他情緒一來,大喊「加湯啦!」林姓老闆兒子回嗆「是在大聲什麼」,沈男突然起身勒住林男,2人扭打成一團,在場眾人將雙方架開。

不料,沈男走出店外後仍忿忿不平,開車駛向店門口,搖下車窗,先高喊「閃開!全部都給我閃開!」隨後就踩下油門衝入店內,現場一片狼藉。店家拿出鐵勾朝轎車的擋風玻璃猛敲,沈男急忙間倒車想離開現場,還擦撞到1名機車騎士,造成他右肩、臀部挫傷。

現場民眾驚呼連連,有人錄下影片上傳,還能聽到「夭壽唷,現在是怎麼了!」網友對沈男的誇張行徑罵聲連連;還有人表示,只是要喝湯,搞得像是要殺人「真的太扯了!」

警方表示,沈男以打零工為生,並無前科,應該是一時情緒失控,沈男及店家雖都表示不提起告訴,但對於沈男在公共場所造成騷動,仍需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

(中國時報)
--
健保給付指示用藥 首波取消維骨力等31項

估影響15萬人 但可年省1.4億

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不列入健保給付,但至今仍有九二八項相關藥品由健保給付、違法多年。健保會委員去年底提案取消給付,衛福部健保署近日決議先取消給付維骨力等含葡萄糖胺成分的三十一項藥品,待衛福部長核定後實施,估計影響十五.一萬人,但可年省約一.四億元。

指示藥不需經醫師處方,民眾可自行於藥局購買,因相對較安全、易取得,健保法明文規範不納入健保給付。但考量民眾用藥連續性,健保開辦迄今持續給付九二八項指示藥,包含瀉藥、軟便藥、消脹氣藥等胃腸道用藥,以及感冒、過敏性鼻炎、止咳化痰等呼吸道用藥,另有葡萄糖胺等肌肉骨骼用藥、人工淚液等感官用藥,一年支出至少十七.一億元。

迄今仍有928項藥品 違法給付

健保署指出,去年健保會委員提案全面取消給付指示藥,經醫師公會評估,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含葡萄糖胺成分藥品療效不明確,健保署近日決議先取消給付三十一項相關藥品,給付價介於一.三一元至三十二.二元,以維骨力(VIARTRIL-S)給付最高,近期送至衛福部核定後公布實施時間。其餘指示藥預計二月再討論分批取消給付。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指出,取消指示藥評估已討論多時,畢竟健保資源有限,應做更有效益取捨。北榮副院長劉建麟則強調,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疼痛的健保處方藥尚有二十幾種,民眾不必擔心無藥可用。

藥師沈采穎則提醒,相關成分產品可分藥品級與食品級。以藥品級、國外原廠維骨力來說,自費五百粒約四千五百元,食品級則單方五百粒約一千五百元、複方六十粒約一千至一千五百元,藥品級多含硫酸鹽,恐不利血壓控制,高血壓患者補充食品級即可。

醫改會則強調,指示藥較安全、藥價不太貴,不給付不致衝擊大,省下經費可用於擴增給付新藥,效益更高,但建議落實指示藥標註警語,民眾買藥前可告知藥師用藥史,降低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自由時報)
--
夾娃娃機一窩蜂 泡沫蛋塔成隱憂

近年來台灣街頭巷尾興起「夾娃娃」熱潮,店面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業者經營模式從初期寄賣,到寄賣市場飽和轉為買斷模式,越來越多業者開始擔心會不會變成90年代爆發的「蛋塔熱」下場。

出售娃娃機的林姓業者指出,「夾娃娃」的店家在去年達到尖峰,光是彰化市,3個月內至少新開10家。以寄賣方式來說,有只提供場地和負責環境清潔的「場主」,以及場地和機器都供應的「雙場主」。若是做「場主」,每月收取每台機具2000元租金,10台機具月租金收入2萬元,比當單純的出租店鋪更划算;而「雙場主」提供場地及機具給個體戶當「台主」,「台主」每月付租金給「雙場主」,費用為小台4500元,大台約6、7000元,機台裡面的布偶娃娃等商品則是「台主」自理,「雙場主」利潤在於每台租給個體戶的租金,若全租滿以10台算,每月進帳4萬5000元,比「場主」多1倍的利潤。

但是近來市場競爭激烈,不少「雙場主」在找不到「台主」承租機台下,變成雙重角色,既是「雙場主」也是「台主」,為目前新興展店經營的主模式,市場稱「買斷」,場地和機具一手包辦。

在彰化市開設夾娃娃機店的謝姓業者說,買斷經營店裡擺放10台機台和1台換幣機,再裝設監視錄影器,投資成本30、40萬,地段好、人潮多,月進帳10多萬元,扣除水電費和補貨成本,淨收7、8萬元,約半年回本。

(自由時報)
--
曾勇揭長官變態 男警偷拍女警如廁

前台北市警局交通分隊陳姓警員,數年前曾勇敢揭發長官在女同事內衣褲上塗精,被不少同仁視為英雄,不料去年7月底,他自己卻在分隊女廁裝針孔偷拍女同事,被台北地檢署依妨害秘密罪起訴;台北地院審理後,日前將他判刑2月,得易科罰金6萬元,可上訴。

竟稱好玩 判刑2個月

據悉,42歲陳男對攝錄器材頗有興趣,多年前曾靠自己在分隊內裝設的攝影機,揪出某長官將精液沾在女同事內衣褲上,因而受封「正義警員」,英勇事蹟不僅登上媒體版面,也讓女友答應嫁給他;沒想到去年間,卻把使用監錄器材的專長,拿來偷拍女同事如廁,不少同事、同學皆感驚訝。

檢警調查,去年7月31日,陳趁著留守機會溜進分隊女廁,利用磁鐵將隨身碟大小的針孔攝影機,吸附在廁所隔板底部的鐵片上,藉此拍攝到2名女同事如廁畫面,其中一女眼尖發現通報上級處理,警方隨即根據監視器畫面,找上曾在女廁外徘徊的陳男。

在督察人員追問下,陳男坦承犯案,表示是愛慕女同事才犯錯,後又改口稱,犯案只是為了「好玩」,去年10月被起訴;法院審理期間,女同事表示願和解,但陳男始終未到庭參與調解,因而被法官判刑。

(自由時報)
--
PM2.5空污費 最快4月開徵

空污議題火熱,除自今年起對二行程機車汰換也補助延長,對於外界多有呼籲的工廠等固定污染源空污費徵收也有進度。環保署昨指出,預計近日預告對PM2.5細懸浮微粒排放業者,開徵季節性空污費差別費率方案,最快四月上路。環保署也考慮今年提高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空污費、最多可能調高一倍,管制也會更加嚴格,以逐步改善空污。

環署研擬將硫氧化物空污費調高一倍

環署去年十月構想針對PM2.5開徵空污費,以總懸浮微粒排放量超過十公噸的第一級業者為例,春夏時依防制區不同每公斤收三十六至四十元、秋冬則是四十至四十四元;排放量在一公噸以下的第三級業者,每季收費四五○元。環保署表示,相關法案可望近日預告,最快四月、最慢七月就能實施。

此外,在空污來源中,工業排放平均占了三分之一,一直是眾矢之的。環保署去年五月起先針對原本就有收空污費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調高徵收秋冬差別費率,預計每年第一季(一至三月)、第四季(十至十二月)時,除季排放量小於一公噸者,其餘依照排放量等級,每公斤調漲兩元至五元,配合減排者達到兩成才會退費。

環保署長李應元去年底談到,固定污染源加收空污費若未達到減污理想,不排除明年秋冬再增收三至四成。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昨表示,針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正研議調高費率,有可能調漲到一倍之多,不過詳細的狀況要等到這個空污季過了之後,才會有比較明確的檢討方向。

二行程機車汰換獎勵逐年遞減

在移動污染源部分,環保署也祭出管制及獎勵並重措施,要從淘汰一百多萬輛的二行程機車著手。獎勵部分,原先去年汰換者可得到一五○○元獎勵,今年起剩一○○○元,明年再遞減至五○○元,後年起不再補助;管制方面,則透過排放標準加嚴,不定檢得撤銷牌照的方式,讓民眾感到不便,加速淘汰二行程機車。

(自由時報)
--
讀對系 選對行 做得久 薪情好

有證照專業人員 起薪甚至比同行高近5成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前年參選時總統時喊出「四年內要將基本工資提高到三萬元」,如今蔡總統說夢想基本薪資是三萬元,時空背景雖不同,但同樣被狂酸。到底基本薪資要多少?勞工薪情才會好。對比財政部、教育部及勞動部調查報告顯示,讀什麼科系、是否常換「頭路」,對薪水會有影響;不同行業、有無專業證照,起薪可相差三到五成;低薪三大族群大多集中在非上市櫃公司、四十歲以下,且多是勞力密集與計時人員。

根據教育部「大專院校畢業生薪資巨量分析」,有三科系畢業生常換工作,設計、民生及人文科系學士畢業後三年換工作比率高達七到八成;有轉換工作的畢業生平均月薪低於三年在同一公司任職者,幅度達一到兩成。

讀什麼科系、薪水也有差。設計學門畢業四年後平均月薪二.九萬元最低,其次是餐飲、旅遊、觀光等民生學門的三.一萬元,較最高的醫藥衛生學門五.五萬元約少了八、九成薪水。

另依勞動部「初任人員薪資」調查,是不是入對行、有無專業證照,起薪差很大。金融及保險業平均起薪可達三萬一○二五元,較平均起薪最低的其他服務業(如洗衣、美髮及美容美體等)二萬三五九八元,相差可達三成一、約七四二七元,等於九十二個八十元便當錢;但同樣是金融及保險業,有證照專業人員較基層技術勞力,起薪多了近五成。

財政部去年十月則發布一份「台灣薪資樣貌」報告,財稅月均薪資為四.五到四.八萬元,中位數為三.三到三.五萬元,都超越蔡總統的夢想門檻。

逾百人規模企業 平均薪可達4萬

報告顯示,薪資與企業規模有關,百人規模以上企業,月均薪資可達四萬元,是五人以下的兩倍;且薪資與年齡同步成長、同齡間差距亦逐漸擴大,主因是高薪者較易隨年齡累積人力資本,但不容易累積技術者,易陷入低薪泥淖。

http://img.ltn.com.tw/2018/new/jan/8/images/bigPic/600_226.jpg

(自由時報)
--
紙袋較環保? 環署:沒比塑膠袋好

擴大限塑政策實施後,相關被納管業者不得再提供免費塑膠袋,不少店家改給免費紙袋。但紙袋比塑膠袋環保嗎?環團提醒,紙袋雖可分解,但製紙的環境負荷不比塑膠袋低;環保署也說,只要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都不環保,都是長期要減量的目標。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全台每年約使用五點四億個紙袋,雖較塑膠袋使用量少,但仍舊可觀。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塑膠袋與紙袋對於環境都有很大影響。紙袋不僅不易重複使用,製紙不但耗水還要砍伐森林,載運木頭過程等還會排碳、耗能,而製作塑膠袋則須開採石油,兩者都一樣來自有限的資源。他認為,一個好的環保政策不只是限塑,而是不管什麼材質,都應要有適當的機制管制。

塑膠袋不環保、紙袋也會造成環境負擔,國外調查還發現,連布做的環保袋,導致暖化的情況也可能比其他材質高。究竟如何才能相對環保?環團建議民眾,盡量選擇裸賣、裸裝的物品,盡量使用家中已有的袋子,塑膠袋也可重複利用。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紙袋製作過程耗水,環境負荷確實比製作塑膠袋高,現階段先擴大限塑,希望民眾多重複使用自己的袋子,讓大家先養成習慣,是否再納管紙類,未來再逐步擴大推動,長期目標是減少「用過即丟」的東西。

(聯合報)
--
綠島觀光保育費可能怎麼收? 東管處:隨交通票徵收

國內首創「觀光保育費」收取辦法近日將公告,得依國籍、淡旺季等收取30-200元不同費率的費用,專用推動自然生態及人文景觀的保育工作。交通部表示辦法公告後各地還要畫設範圍、公告費率、備查等,至少半年後才可能上路。

交通部表示,訂定《觀光地區與風景特定區及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觀光保育費收取辦法》預告期已結束,會銜原民會以後,近日公告。有民眾反應沒有兒童、學生等優惠辦法,官員表示,規費法未定兒童、學生為減收的對象,不過這個辦法已有明定各機關學校辦理業務或教育宣導得減收或停收。也就是說,跟學校的活動有優惠,兒童、學生跟家人出遊這筆費用恐不能免。

交通部官員表示,過去各地風景區收的停車、清潔費須上繳統籌應用,現在是專款專用於公告區域,維護自然環境、教育訓練等有助當地保育的工作,也有許多地方政府在詢問如何畫定收費。

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東管處)表示,轄區內以封閉型的綠島最可能收取觀光保育費,初步構想是隨船票或機票收取附加費,用這筆經費來培訓保育員、解說員、為清理海洋垃圾志工添購設備等。東管處副處長高堂貴指出,靠觀光為生的綠島居民擔心遊客因此不願來綠島玩,影響生意,他們不會貿然實施。將召開座談、公聽會說明保育費是改善觀光環境、對物種保育有正面功能的雙贏策略,溝通取得共識。

依收費辦法,每年有20幾萬人次造訪的綠島可收60-120元保育費。高堂貴說,他們要考慮的是環境承載量,包括垃圾清運、淡水電力使用量、汙水處理量及遊客增加對生態的影響,他們有海底生物調查指標,值得高興的是,綠島生物有慢慢恢復。

(聯合報)
--
6億恆春機場 淪為練功館

機場也能練氣功?目前已無班機起飛的恆春機場,為了活化航站,開放場地租借,每周固定有氣功養生團體到航空站內練功,團員稱讚「機場的氣場很優!」航站亦租借給環島鐵馬活動、無人機練習試飛,希望免除「蚊子機場」惡名。

氣功團員大讚氣場好

恆春在地氣功養生團體,每周五晚上租借航站場地練功,已有1年多時間,日前還在航站內舉辦尾牙。團員稱讚機場是「五星級的場地」、「寧靜祥和的空間裡,開發人體自癒功能,1年多來已讓許多人經脈通暢,喜悅健康!」

恆春機場斥資6億元改為民用航空站,於2004年啟用,不過受落山風影響,遊客數每下愈況,2014年9月後已無飛機起降,存廢爭議不斷。屏東縣政府並不放棄,一直希望將「已在安寧病房」的恆春機場「救活」,提出開放國際商務包機試辦計畫,獲民航局支持,去年3月底試辦2年,但經9個多月,始終「等嘸人」,無任何包機起降。

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黃建嘉表示,墾丁每年有幾百萬名觀光客,遊客量絕對不是問題,不過在航權、禁航區等行政問題上,能否配合航空公司,相關技術和細節有待協調,尤其恆春機場跑道僅1800公尺,只有ATR機型(雙螺旋槳發動機)可起降,部分航空公司飛機受限;若跑道能加長2400至2600公尺,ERJ機型(噴射客機)就能起降,機型選擇多,包機的機會就大。

恆春機場靜悄悄已成日常,去年8月,首次有飛行訓練雙螺旋槳飛機降落,讓機場人員非常興奮,搶著合影。恆春航空站主任韓瑞生表示,政府政策短期內無廢除機場計畫,就要想辦法活化。

廣告、MV也來取景

他說,機場有租借管理辦法,航站大廈目前除了氣功團體租借外,每年3、4月也有自行車團體租借,做為環島起終點站。另配合地方公益團體、學校,舉辦敦親睦鄰或戶外教學,帶小朋友參觀塔台;長榮大學航運管理系也曾舉辦航空營。

機場並開放做為學術研究單位,及軍方無人機練習、試飛場地,民營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訓練機,則會從台東基地飛至恆春機場,進行越野飛行訓練。此外,機場亦開放影片拍攝場地,曾有汽車廠商來拍攝廣告,電視劇、MV都看中機場美景,前來租借取景。

恆春機場編制目前僅剩主任1名、工務員與航管員各1名、航警3名,及消防隊7名,消防員同時支援航站行政工作。

恆春機場小檔案

恆春機場是台灣本土最南端,也是最小的機場,又稱為「五里亭機場」,在日據時期就存在,原為軍用機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以平衡區域發展為由,花6億元改為民用機場,2004年元月10日啟航,但受恆春落山風側風影響,冬季班機時常無法正常起降,影響載客數,2004年台北-恆春航線有2萬3000多人次,2014年只剩768人次,終於在該年9月停航。

(中國時報)
--
雲林再傳禽流感 鴨場也淪陷

雲林東勢鄉1處土雞場及虎尾鎮1處養鴨場1月4日出現異常死亡,防疫人員採樣送驗後,昨確診感染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場內1萬1160隻雞隻及601隻土番鴨已全數撲殺並完成消毒。防檢局表示,本周寒流來襲氣溫走低,業者務必做好生物安全。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虎尾鴨場飼養隻數大於500隻,卻未依法完成牧場登記,將由縣府依規定裁處3萬元至15萬元的罰鍰,防檢局也呼籲養禽業者,本周寒流來襲,氣溫將驟降,業者務必加強禽場保溫及生物安全工作,以防範疫情發生及傳播。

今年第一個禽流感案例是雲林東勢鄉的紅羽土雞場,防疫人員2日採樣,5日確診感染H5N2禽流感,當天就撲殺了場內1萬461隻,算一算,今年以來全台已有3處禽場驗出禽流感,總共撲殺2萬2222隻家禽,全部集中在雲林縣,病毒種類也都是H5N2。

對此,施泰華指出,雲林縣是養禽大縣,有較高機率出現疫情,防檢局今年也會加強禽流感主動監測,由於鴨隻感染禽流感後較無病徵,容易保存病毒,預計1月16日開始至3月底止,全台鴨場都須經檢驗未感染禽流感,才能屠宰上市。

施泰華表示,在土雞方面,至3月底之前,防檢局每月會抽檢90場,至於蛋雞場,預計今年總共會抽檢360場,以防範疫情。

(中國時報)
--
全台違建愈拆愈多 10年暴增20萬戶

國內違建愈拆愈多!根據營建署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止,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占全國住宅存量約8%,與2007年的47.3萬件相比,10年內全台違建數量暴增近20萬件,等於每年以2萬件的速度快速增加,全台每百戶住宅就有8戶有違建,全台違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雙北市違建接連大火,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喊話,考慮取消前市長陳水扁的「違建特赦令」,涉及公安的大型違建,不論是既存違建或新違建,都要依法拆除;此外,新北市也展開大動作,宣示將開始全面執行頂加分租套房拆除。

而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止,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較2016年同期增加逾4,000件,占全國住宅存量854萬戶約8%,全台違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北市違建數量最多,高達約19.3萬件,高雄市也有12.2萬件,北市有8.6萬件,以違建數占住宅存量比重來看,新北、高雄市皆為12%,台北市則為10%。

觀察2017年前10月六都違建戶數消長情形,與2016年相較,除新北市減少約1.4萬件、高雄市小減15件之外,其餘各都仍逆勢增加。其中,台北市儘管在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對於違建態度強硬,但台北市違建數量2017年仍持續增加1,288件。目前雙北尚未拆除違建高達28萬件,占全國違建數量42%,違建數量驚人。

此外,新北市違建數量19.3萬件,等於每百戶就有12戶有違建情況,其次為高雄市的12.2萬件,同樣每百戶就有12戶違建;以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占全國住宅存量約8%來看,等於全台每百戶住宅就有8戶有違建。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雙北市違建數量龐大,與高房價、人口眾多脫離不了關係,過去頂加產品為首購族想在雙北市擁有較大居住空間的一個主要選擇;就實務來看,頂樓加蓋的價格,大約只要樓下樓層的三分之一,購屋者只要再多付出原本購屋總價不到三分之一的金額,就可以擁有2倍使用空間,負擔相對輕很多。

甚至,因北市有「違建特赦令」,對民國84年以前興建、沒有安全疑慮的「既存違建」,依法可以緩拆,造成過去市場有很多購屋者、投資客都指名這類「違建特赦令」購屋,認為政府不會拆,而仲介業者也不斷依此作為推銷術語,使得近年北市頂加產品價格不斷被炒高。

陳傑鳴表示,地方政府雖想拆違建,但受限於經費與人力不足,加上「不少」個案排定拆除後就會陳情,地方政府每月執行拆除量能相當有限,導致違建戶無法有效降低,10年全台違建數量暴增近20萬件,等於每年以2萬件的速度快速增加,值得政府有關單位加以重視。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1-08/clipping/656/a05a00_t_01_02.jpg

大火燒破抗跌神話... 頂加變燙手山芋

雙北市接連發生違建大火,造成多人死傷,燒破頂加保值抗跌神話。在雙北市拚拆違建下,根據統計,2017年雙北市頂加待售物件量有明顯攀升跡象,北市年增逾7成、新北年增也超過3成;不僅待售量增加,頂加售價也鬆動,北市下修5.4%、新北下跌4.1%,不少頂加屋主、投資客開始急於脫手。

近來雙北市政府加重拆除違建力道,根據屋比房屋比價平台統計,2017年雙北市共有640間頂加物件在市場拋售,較2016年同期的440間,多出了200間。其中,北市待售量259間,較2016年大增73%,新北市待售量381間、年增31%,遠較其他縣市整體平均10%的成長率高出許多。

進一步分析雙北市頂加待售區域,北市以士林區待售物件35件最多,其次為文山區的33件,信義區、內湖區也分別有30件,位居前三名;新北市則以板橋區82件最多,新莊區49件次之,土城區39件居第三。

除雙北市頂加物件待售量有明顯攀升跡象外,屋比進一步統計還發現,2017年雙北市頂加待售物件開價也較2016年同期出現不小跌幅,北市每坪開價由67.2萬元下修至63.6萬元,年跌幅5.4%;新北市也由38.8萬元下跌至37.2萬元、年跌4.1%。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隨著雙北市加重拆除違建力道,讓不少頂加屋主開始急了,認為這次政府可能是玩真的,因此開始陸續拋售,甚至藉由降價吸引買方,只求順利脫手,但以目前雙北共約28萬戶列管違建戶來看,預期頂加賣壓將進一步快速攀升,過去所產生的溢價空間都將消失,房價將出現明顯下修。

(工商時報)

生活

4G下載速度 電信三雄並列第一 中華電遠傳台灣大皆逾30Mbps 為全球均速2倍

行動網路測速業者OpenSignal近日公布最新台灣行動通訊網速報告,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平均4G下載速度都超過30Mbps,幾乎不分上下、並列第一;且台灣4G保持國際先進水準,電信三雄4G下載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速度16.6Mbps的2倍。
OpenSignal去年7月首度公布台灣版行動網速報告,遠傳一枝獨秀,4G、3G和整體下載速度多項獨居第一,此次調查電信三雄4G下載速度相差不大,被認定並列冠軍。

亞太提前終止3G
遠傳這次測得4G下載速度32.3Mbps,中華電31.33Mbps,台灣大30.33Mbps;另台灣之星18.61Mbps,亞太電信16.34Mbps。
如以不分4G、3G的整體下載速度來看,中華電24.27Mbps和遠傳23.01Mbps並列冠軍,台灣大21.77Mbps居次,亞太16.34Mbps、台灣之星15.32Mbps。
至於4G可用率,亞太已提前終止3G,用戶連線到4G逾9成,奪冠並無意外,其他業者也都逾8成2。
本次調查是去年9月至11月底,收集安裝OpenSignal測速App的手機網速資訊,手機1萬7132支、測量數據近3.9億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曾於去年7月,首次公布去年上半年網速調查,遠傳4G在絕大多數縣市奪冠。

(蘋果日報)

國際

美國體感-70℃ 雪梨熱破47℃ 1億人凍到皮皮挫 「柏油路熱到融化」

地球怎麼了?北半球酷寒入骨的同時,南半球卻熱到柏油融化。美國東岸經歷上周奪走19條人命的炸彈氣旋後,周末持續寒徹骨,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的體感溫度僅-70℃,東岸約1億人被凍到皮皮挫,各地機場逾3420班飛機延誤,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被大雪延誤的旅客幾乎暴動。反觀時值夏天的澳洲雪梨,昨因熱浪衝上1939年來最高的47.3℃,甚至有柏油路被熱到融化,當局禁止民眾在戶外用火,以免釀成森林大火。

籠罩在冰天雪地中的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和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機場,是這次受炸彈氣旋影響最大的機場,眾多班機延誤,加上機場設備被吹壞,旅客氣得跳腳。旅客抱怨:「我們早上8時就在這裡等了,他們先是說行李輸送帶結凍,沒辦法把行李送下機,然後他們現在又說飛機被大雪困在停機棚裡!」

10分鐘就凍傷
飛機即使降落後仍得花上2到4小時等機門下客,至少12班國際線班機因不耐久候,乾脆掉頭又飛回出發地。坐在機上等了3小時,等領行李又花掉2小時的旅客艾倫推文抱怨:「我已經失去耐心。2個小孩又渴又餓又累,領行李的地方又一團亂,糟透了。」
每周均有航班飛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長榮航空昨表示,長榮航班起降時間多有變動,國人搭機前最好先上官網查詢。中華航空也說,昨CI-012桃園到紐約航班延後24小時起飛,搭機前應利用華航企業網站查詢。
紐澤西州民眾抱怨:「今天早上我的車跟冰箱一樣,即使我的暖氣已經開到最大。」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也只有-50℃,皮膚只要裸露10分鐘就會凍傷。

創近80年紀錄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面對熱浪來臨如臨大敵,雪梨近郊的彭里斯昨測得47.3℃高溫,創下近80年來的紀錄。當局提醒民眾多喝水以免中暑。警方也警告民眾不要把寵物、兒童單獨留在車上,以免熱死。

近日南北半球氣候異象
●美加東部
上周「炸彈氣旋」奪走19條人命,部分地區降雪深達60公分,風速達颶風等級,新罕布夏州的體感溫度竟達-73℃。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也冷到-50℃
●美國南部
一向溫暖的佛州降到冰點以下,墨西哥灣幾百隻海龜被凍到在海上無意識漂流,許多綠鬣蜥也被凍得從樹上掉下來
●澳洲
澳洲雪梨測得1939年來最高的47.3℃,柏油路都被熱到融化

(蘋果日報)
--
南北半球 氣候失控 雪梨高溫飆47.3℃ 華盛頓山體感零下69℃

南半球澳洲雪梨市郊的彭里斯七日因熱浪侵襲,創下攝氏四十七.三度高溫紀錄,包括澳網、澳英板球賽都受影響,東岸南部的維多利亞州則熱到柏油路面融化,引發交通安全疑慮;全澳多地傳出野火,數州已下達禁火令。另一方面,北半球美國與加拿大東部則遭「炸彈氣旋」侵襲,美東約有一億人籠罩在破紀錄低溫之下,新罕布夏州的美國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天文台更測到攝氏零下六十九度的體感溫度,比火星表面更冷!

《冷熱兩極》澳洲熱浪狂襲 美加颳冰風暴

南北半球極端氣候再現!澳洲七日面臨熱浪侵襲,雪梨市郊的彭里斯(Penrith)氣溫飆升至攝氏四十七.三度,創下一九三九年以來最高溫紀錄,高溫導致部分路面的柏油融化,甚至陸續傳出野火,當局警告民眾儘量待在室內。相較之下,美國與加拿大東部則繼續遭「炸彈氣旋」侵襲,美東約有一億人受到破紀錄低溫影響,新罕布夏爾州的美國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天文台更測到攝氏零下六十九度的體感溫度,比攝氏零下六十一度的火星表面更冷。

澳洲野火亂竄 柏油路面熱到融化

澳洲南部與東南部受到「災難性」熱浪襲擊,共有數千英畝乾燥土地發生野火,其中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附近的修姆公路(Hume Highway)路面柏油融化,以致約十公里長路段變得又軟又黏。該州共傳出四十九處野火,造成四百名居民無電可用;墨爾本氣溫飆升至攝氏四十度以上,郊區大火失控。

另外,大雪梨地區也發出嚴重火勢警告,並下達全面禁火令。正在舉行的雪梨網球大滿貫熱身賽,則在溫度超過四十度後要求球員暫時離場。法國女將美拉德諾維奇(Kristina Mladenovic)推文驚嘆,當時球場熱到攝氏四十三度,這是她生涯首度中途離場。與此同時,雪梨也正在舉行的板球「灰燼杯」賽事,澳洲與英國球員經歷攝氏四十三.四至四十三.七度高溫,創下賽事自一九○八年以來最高溫紀錄。

「炸彈氣旋」橫掃美國 比火星更冷

在北半球,美東有三分之二地區體感溫度低至攝氏零下四十三度,暴露不到十分鐘即有可能凍傷。在德州及威斯康辛州等地區,也因「炸彈氣旋」橫掃傳出至少十九人喪命。全美六日有超過三四二○架出入境航班受到延誤,其中以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與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國際機場最為嚴重。東北風暴也造成麻州海岸出現九十公分高的浪,接近一百年來最高紀錄。

美國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則測得攝氏零下卅八度低溫,最大平均風速達每小時一五九公里,最大陣風每小時一百八十公里,體感溫度降至攝氏零下六十九度,使當地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姆斯壯鎮(Armstrong)並列當天全球第二寒冷地方。紐約時報報導,低溫加上寒風吹襲,連睫毛也會結冰,幾乎無法眨眼,臉部與耳垂凍到麻木。

除美東外,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北部溫度也降至將近攝氏零下五十度。

(自由時報)
--
地球怎麼了?南北半球 溫差直逼100℃

極端氣候作祟,北半球的美國和加拿大近日天寒地凍,已造成二十一人死亡,海陸交通大亂,加拿大低溫甚至下探攝氏零下五十度;南半球的澳洲卻遭熱浪強襲,雪梨氣溫飆上攝氏四十七點三度,刷新近八十年來紀錄,墨爾本部分柏油路融化,當局頒布全面禁火令,以免星火燎原。

美加東部遭大雪、刺骨低溫和強風侵襲,美聯社說,約一億人受影響,從威斯康辛州到德州,至少十九人死亡,加拿大也傳出兩死。惡劣天氣造成美國數以千計航班取消,六日逾三千四百廿架次延誤,其中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和南卡查爾斯頓國際機場情況最嚴重,許多跨洋班機掉頭或轉降。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地區數以百計學校關閉,鐵路服務暫停或減班。

極地寒流和危險寒風讓美東體感溫度降至攝氏零下四十五度。美國國家氣象局警告,皮膚暴露在此情況下,十分鐘就可能凍傷。新罕布夏州最高峰、海拔一千九百九十公尺的華盛頓山山頂六日氣溫降至攝氏零下卅八度,只差最低溫紀錄兩度,但在時速高達一百八十公里的最大陣風強襲下,體感溫度達攝氏零下六十九度,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姆斯壯市並列全球第二冷。

六日全球最冷的地方由加拿大北部尤里卡和俄羅斯雅庫次克並列,兩地氣溫都是攝氏零下卅九度。但氣象預報指出,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北部氣溫恐繼續下探至攝氏零下五十度。

反觀澳洲最大城雪梨郊區彭里斯市,七日高溫飆上攝氏四十七點三度,刷新當地一九三九年以來的紀錄。澳洲網球公開賽在雪梨的暖身場熱到延賽,墨爾本休姆公路約十公里路段融化變得軟黏,影響交通。當局頒布全面禁火令。

專家表示,澳洲一九一○年來平均氣溫升高約攝氏一度,氣候變遷推升海陸氣溫,使炙熱天數和野火季都將延長。

雪梨高溫47.3度 刷新近80年來新紀錄

極端氣候作祟,北半球的美國和加拿大天寒地凍,部分地區氣溫降到攝氏零下29度,南半球的澳洲東南部卻因為熱浪來襲,氣溫高到部分柏油路面融化,澳洲最大城雪梨西部郊區彭里斯市7日氣溫飆上攝氏47.3度,刷新當地1939年來的氣溫紀錄。

2016年12月到2017年2月間,澳洲全境刷新200多項氣溫紀錄,包括嚴重熱浪、森林野火和洪災等。

澳網公開賽的暖身場次、雪梨國際賽7日在氣溫超過攝氏40度後,宣布賽程延後。

世界排名第11的法國網球選手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因為天氣太熱導致身體不適,生涯首度中途退賽。

(聯合報)
--
比火星更冷 美國一億人籠罩冰封氣溫下

由於極地風暴和致命冬季風暴相繼襲擊,美國約有一億人口目前籠罩在酷寒氣溫之下。位在美國東北部最高峰的華盛頓山天文台更測到攝氏零下69度的體感溫度,比火星表面更冷。

美聯社報導,令人牙齒打顫的氣溫橫掃美國東北部。在佛蒙特州(Vermont)的伯靈頓市(Burlington),氣溫降至攝氏零下18.3度,體感溫度更跌到攝氏零下34.3度。

在費城和紐約,氣溫則分別下滑至攝氏零下13.3度。在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哈特福市(Hartford),氣溫跌到攝氏零下12.2度,體感溫度來到攝氏零下29度。

位於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華盛頓山天文台(Mount Washington Observatory)今天測到攝氏零下38度氣溫,在1900公尺的山頂,最大陣風達每小時超過140公里,使體感溫度落到攝氏零下69度。

華盛頓山天文台在官方推特(Twitter)帳號發文指出,這樣的氣溫,使得當地與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的阿姆斯壯鎮(Armstrong)並列當天全球第2寒冷地方。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報導,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提供的最新數據,火星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61度。換句話說,待在華盛頓山天文台外面的體感溫度,比火星還冷。

波士頓(Boston)的氣溫雖「只」降至攝氏零下12度,卻面臨另一項不同挑戰。波士頓市長華爾希(Marty Walsh)表示,由於氣候造成大批鉛管凍裂需要搶修,該市已面臨鉛管工人短缺。

波士頓4日因遭受激烈暴風雪襲擊,部分地區出現洪水。民主黨籍的華爾希當天指出,這凸顯了波士頓因氣候變遷引發海水上升而可能面臨問題。

華爾希當時表示:「若任何人想對全球暖化提出質疑,只需看看洪水出現在哪些地區。」他說,一些洪災區域在30年前並不會淹水。

東北風暴造成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海岸出現90公分高的浪,是接近100年來的最高紀錄。

在新澤西州,許多人待在家裡躲避外面的攝氏零下溫度。由於暴風雪造成部分地點本週稍早積雪逾30公分,有些人必須在外頭清理積雪。

威廉斯(Julie Williams)坐在傑克森鎮(Jackson Township)一間便利商店裡邊啜飲熱咖啡邊說:「今天早上我把車內暖氣開到最強,我的車仍感覺像個冰櫃。」

羅德島州(Rhode Island)有數十人因暴風雪而受傷,在醫院接受治療。該州首府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降下逾35公分大雪。

「普羅維登斯日報」(The Providence Journal)報導,在普羅維登斯和新港(Newport),至少有40人因氣候原因在醫院接受治療,包括心臟病發、因吹雪機或鏟雪而受傷、凍傷和其他傷病。

8日預期將是2017年12月以來氣溫首度高於結冰溫度的日子。下週紐約市溫度應該可達攝氏4.4度。

即使在更南部的地點,也未躲過寒災。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特區這週末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比往年同時間氣溫還低了攝氏6度。

(中央社)
--
天哪!體感-69℃ 美加爭當「全球最冷」

衝擊美國東岸的強烈冬季暴風雪終於過去,嚴酷的北極寒流卻持續加強,從大湖區到東北部6日都籠罩在徹骨寒氣裡,氣溫比平常低了20至30度,不僅超過1億美國人得在酷寒中生活,更對幾千萬名還在忙著清理積雪的民眾造成危險情況。

從佛羅里達到新英格蘭和中西部北面,都發布嚴寒警告,從堪薩斯到俄亥俄州也發布冰雨警告。大雪和酷冷已造成至少18人喪生,包括北卡羅來納州有四個人車禍喪生,德州也有三人死亡。

美東許多地區氣溫低到華氏零度 (攝氏零下18度)以下;新罕布夏州華盛頓峰峰頂氣溫為華氏零下37度,加上時速超過90哩的強風,感覺溫度低到華氏零下93度(華式-69.44444度),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姆斯壯鎮爭奪全球最冷的地方頭銜。

佛蒙特州柏林頓氣溫為華氏零下1度,感覺溫度為零下30度;費城和紐約都冷到華氏8度;康州哈特福氣溫10度,感覺溫度為零下20度;波士頓氣溫11度;新澤西州氣溫也只有個位數。

連更南部地區都未能逃過寒氣侵襲,巴爾的摩和華府周末期間氣溫都降到個位數,比平常低了大約20度。

有些地區警告居民,在戶外皮膚暴露幾分鐘就可能凍結。從休士頓到波士頓等各地城市都加強把遊民送進收容所。

國家氣象局說,東岸和中西部的酷冷將持續整個周末,而且可能愈來愈冷,7日上午氣溫最低,新罕布夏和緬因州氣溫可能降到華氏零下45度,連北卡羅來納都可能冷到5至10度。

氣溫要到8日才會回升到冰點以上。紐約市下周氣溫可望達到40度。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6日出現華氏8度(攝氏零下13度)的歷來最低溫。這座機場4日到5日因大雪關閉,一些旅客的行程6日繼續延誤,因為中國南方航空一架班機在跑道上擦撞到科威特航空的噴射機機尾。

(世界日報)
--
歐媒憂川普失智 「常見談話跳針」 新書引爆話題 「無法理性對話很喪氣」

一本上周出版的暢銷書把美國總統川普描繪成「心智能力正在下滑」的人,使川普怒發推特反駁。川普的精神狀況一直受外界關注,新書內容引發新一波爭議,歐洲媒體的報導也顯示歐洲憂心川普的神志。

外界批川普自戀
美國記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的新書《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寫到:「所有人都痛苦地發現他(川普)重複詞句的頻率愈來愈高,以前可能是30分鐘的講話會出現重複字句,現在是可能10分鐘就會出現。」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直重複句子可能是短期記憶喪失,甚至老人失智。神經學家發現71歲的川普運用複雜句子的能力正在退化,上月還出現說話含糊、要靠雙手拿水杯的狀況。額葉掌管肌肉操作協調能力,英國國家醫療體系(NHS)的網頁寫說,額葉退化性失智可能症狀有「缺乏同情心」、「暴食」、「容易分心」、「說話發音有困難」。
一些評論認為川普有自戀型人格障礙,但撰寫自戀型人格評估準則的美國心理學家法蘭西斯指出,川普的自吹自擂、自我中心行徑是造成他人的壓力,而不是自己感到壓力,因此不像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新書內容曝光後,英國《泰晤士報》上周以頭版頭題報導「川普的心理健康遭高層助理質疑」,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直接下標:「川普神志正常嗎?」反映出歐洲人的憂心。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畢爾林說:「歐洲主要國家都對川普無法理性對話感到喪氣。」新書加深歐洲領導人對川普的疑慮。

不應當政爭工具
川普的精神狀態被視為可能用來逼他下台的手段,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規定總統若無法視事,內閣有權解除總統職務。哈佛法學院教授德修茲反對以此當政爭工具,「我們不該用精神醫學體系來對抗他」,他認為想靠精神問題扳倒川普的人只是「一廂情願,脫離現實」。

質疑川普精神狀態的親信
●國務卿提勒森被指去年夏天批評川普是「白癡」,但他不願證實報導
●共和黨籍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寇克去年8月說:「川普並未展現出當一個成功的總統所需的定性和能力。」10月又推文形容白宮是「成人日托中心」
●川普莫名指控在大選期間遭到監聽,聯邦調查局局長康梅因此告訴同事,川普「不正常」且「瘋狂」,後遭川普開除

(蘋果日報)
--
川普不服「書」:我是非常穩定的天才

剛出版的新書「烈焰與怒火:川普之白宮內幕」質疑川普總統心智有問題,川普六日一早發表連串推文,自稱「非常穩定的天才」。

川普推文說:「我這輩子兩個最大的資產就是精神穩定和非常聰明。我從非常成功的商人,變成頂尖的電視明星,再變成美國總統(第一次嘗試就當選)。我認為這不只是非常聰明,而是天才,而且是非常穩定的天才!」

他後來在大衛營會見記者時也顯然有備而來。擁有賓州大學學士學位的川普說:「我上的是最好的大學。我是非常優秀的學生,賺了幾十億,成為頂尖的生意人,又在電視做了十年,非常成功,然後第一次選總統就當選。」

他把箭頭對準新書作者沃爾夫,宣稱「我認為這根本是虛構的小說」,並抱怨美國的誹謗法太弱,表示打算向現行「非常弱的」誹謗法開刀,尋求修法限制自由言論。川普說,美國的誹謗法如果夠強,「就不會發生這種想到什麼說什麼的事」。

沃爾夫的書中描述,川普的作為連他最親近的顧問都質疑其心智狀態,想免除他的三軍統帥職責。

川普也強烈反駁沃爾夫曾深入訪問他的說法。「我很久以前為一篇報導,跟這個傢伙做過很簡短的訪問,可我根本不認得他,在白宮長時間訪問只是他想像的。」

川普的情緒穩定早就受到質疑,可是新書的聳動描述和川普不斷地為自己的心智健康辯護,更令人質疑他是否適任總統。共和黨前聯邦眾議員華爾許推文說:「如果你必須告訴人家你是穩定的天才,你就不是穩定的天才。」

川普的心智健康最近成為電視新聞的熱門話題,民主黨議員甚至提案要求成立委員會,研究總統身心是否適任,或是要副總統和內閣促使川普接受身心檢查。

(聯合報)
--
不僅政敵 身邊親信也質疑川普心智

美國作家沃爾夫新書點出川普總統疑有初期失智徵兆,使得川普心理健康再度成為關注焦點。歐美媒體報導,質疑的聲音並非如川普所控,出自反對他的人,更來自川普身邊的親信。

沃爾夫(Michael Wolff)新書「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暫譯)指出,部分幕僚私下質疑川普的心智狀態,懷疑他的領導能力。

川普6日推文反擊,他說自己是「非常穩定的天才」,最大的2項資產就是「心理穩定,以及很聰明」。

川普指出,質疑他心理是否健康的人,通常都是他的政敵。

如果川普心理健康真的有問題,總統大位恐不保。根據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如果總統喪失履行總統權力和責任的能力,總統職務應移交副總統。

茲事體大,英國「泰晤士報」、「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及「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爭相報導川普的心理健康問題。

「華盛頓郵報」指出,質疑川普心理健康的人,並非如川普所言都是政敵,不少人是川普的親信,名列名單之首的是參議員寇爾克(Bob Corker)。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寇爾克在2016年一度最被看好將會擔任川普的競選搭檔,後來成為國務卿候選人之一。身為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寇爾克曾稱讚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外交政策理念「思慮縝密」,甚至當年親自拜訪川普。

但是,寇爾克的高評價在川普總統任期第一年就消失了。去年5月,媒體報導指出川普不慎對俄羅斯說出國家機密,寇爾克表示「令人擔憂」。數月後,川普顯然稱讚維吉尼亞州沙洛茲維爾(Charlottesville)白人至上主義者遊行,寇爾克痛批放屁。

寇爾克指出:「總統迄今無法展現穩定性或是能力,來證明他的執政是成功的。」

寇爾克的發言震撼華盛頓部分人士。「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共和黨參議員也曾稱川普反覆無常,不過是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期。

有關川普的評語,寇爾克沒有轉好的跡象。去年10月,他推文嘲笑白宮是「成人日照中心」,並向記者表示:「我看不到向上的進展。事實上,對我而言似乎幾近每況愈下。」

「紐約時報」報導,上任才2個月,川普指控前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時對他進行監聽。川普並未提出證據,對此感到困擾的人,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James B. Comey)是其中之一。

柯米告訴同事,川普「不在正常範圍內」,並且「瘋狂」。數週後,川普開除柯米。

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去年夏天對川普忍無可忍,當著其他內閣官員的面,罵川普「白痴」。

國務院一名女性發言人否認提勒森說過「白痴」一字,但是提勒森本人一開始並未否認。面對CNN提問,提勒森不願答覆,只說川普是「我們在現代史上所見過最為特別的總統」。

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和民主黨參議員利德(Jack Reed)在參議院一個小組委員會聽證會結束後,抱怨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在刪減預算方面反覆無常,以及川普對於管理的無知。

由於某人沒關麥克風,2人的談話曝光。利德說:「我認為-我認為他瘋了。」「我的意思是,我不是隨便說說。我覺得他有夠蠢。」柯林斯回應說:「我很擔心。」

(中央社)
--
庫西納公司涉濫用簽證遭調查

美國「駙馬爺」庫西納的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涉及「通俄門」外,現又傳出家族企業「庫西納公司」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是否涉嫌濫用投資移民簽證EB-5,在海外撈金。不過,該公司聲稱,海外招商「完全配合法規,無不當之處」。

主打中國土豪
《華爾街日報》前天報導,庫西納家族持有的庫西納公司(Kushner Companies),去年5月接到美國證交會傳票,要求提交關於該公司如何使用EB-5簽證的資訊。
EB-5簽證堪稱外籍人士取得「綠卡」的捷徑,條件是向創造10個以上新工作機會的美國企業,投資至少50萬美元(約1472萬元台幣)。該簽證每年有1萬個名額,顯然以中國土豪為目標。
儘管庫西納接任白宮顧問後,即退出家族企業經營,但該公司去年5月赴中國宣傳「紐澤西中央大廈」開發案時,卻毫不避諱打出他的名號,引發外界質疑涉及利益衝突,事後聯邦檢察官也發傳票索取開發案相關資訊。

(蘋果日報)
--
在中國招商 川普女婿遭美調查

華爾街日報六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兼白宮高級顧問庫希納(見圖左,路透檔案照)名下的地產公司「庫希納公司」(Kushner Cos.),去年五月利用EB︱5投資移民簽證計畫在中國招商,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

據報導,庫希納公司並未公開上市,但此舉被視為發行股票,才引起證交會注意。此前,華爾街日報去年八月也曾引述知情人士指稱,庫希納公司已因利用EB︱5在中國招商,遭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傳喚調查。

由庫希納家族運營的庫希納公司,去年五月在中國上海舉辦投資說明會,利用美國第五類優先職業移民(EB︱5)簽證計畫,招募中國人投資美國新澤西州房地產「新澤西中央大廈」。當時的預期募資金額,佔該開發案總經費的十五.四%,達一.五億美元(約四十五億台幣);庫希納的胞妹妮可.梅爾並親臨現場招商,還提及庫希納的白宮職務,引發廣泛關注,也引起外界對庫希納家族依靠裙帶關係牟利的疑慮。之後,庫希納公司為提及庫希納致歉。

對於庫希納公司遭證交會和聯邦檢察官調查的消息,庫希納、白宮、紐約檢方和證交會均未回應。庫希納公司發言人泰勒(Christine Taylor)透過電子郵件表示,「如同我們數月前所說的,我們正在配合政府所有要求,提供過去合法使用EB︱5簽證計畫的資料。」

EB︱5簽證計畫在美國備受爭議,外國投資人只要向一家可提供或保障十份工作的美國企業投資至少五十萬美元(約一千五百萬台幣),即可取得綠卡(美國永久居留證)。

(自由時報)
--
川普女婿庫許納 遭證管會調查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因利用聯邦政府投資移民計畫吸引海外富人投資旗下房地產公司,日前已遭到證管會(SEC)及紐約聯邦法院調查。

根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財務資料,現任白宮資深顧問的庫許納,雖在去年初接下公職後辭去自家房地產公司Kushner Cos執行長一職,但他在該公司仍持有股權。

去年5月庫許納胞妹妮可‧庫許納(Nicole Kushner)代表Kushner Cos在上海主持招商會時,曾大動作以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EB-5投資移民計畫為誘餌,吸引大陸富商投資Kushner Cos與KABR Group在紐澤西州推動的豪宅興建案。

這項名為One Journal Square的興建案預定在紐澤西州打造兩棟兼具商辦及奢華公寓的摩天大樓。當時妮可‧庫許納在招商會上特別提到庫許納,且受託協辦招商會的大陸移民代辦公司「僑外」也在文宣中指出,Kushner Cos希望利用EB-5投資移民計畫從海外募得1.5億美元,為這項開發案籌措15.4%資金。

EB-5投資移民計畫是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合法移民管道之一;外籍人士若在美國投資50萬美元以上建立企業,並雇用10名以上美國人,就能合法在美國取得永久居留證。這項計畫長年以來吸引許多大陸富商投資美國取得綠卡。

儘管Kushner Cos不是上市公司,但證管會認為該公司利用EB-5投資移民計畫招商之舉與企業發行股票募資無異。儘管Kushner Cos在上海招商會後隨即發布道歉聲明,試圖與庫許納撇清關係,但依舊引來證管會介入調查。

紐約聯邦法院也在去年5月要求Kushner Cos提出相關資料,說明該公司利用EB-5投資移民計畫招商始末。

Kushner Cos發言人稍早發布聲明表示:「我們在數月前已表明,公司正密切配合政府調查,也提交一切關於公司合法利用EB-5投資移民計畫的文件資料。」

(工商時報)
--
6度飛太空第1人 楊恩87歲病逝

美國傳奇太空人約翰楊恩(John Young)上周五因肺炎併發症病逝於波士頓家中,享壽87歲。楊恩是第一個6度飛上太空的太空人,曾經登陸月球,也是太空梭第一次飛行任務的指揮官,橫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三個世代的太空計劃。NASA發文追悼楊恩,代理署長萊特夫特表示:「NASA和世界失去一位先鋒……我們將站在他的肩上,前瞻下一個人類新疆界。」

(蘋果日報)
--
太空人中的太空人 楊恩87歲病逝

美國航太總署6日宣布,曾6度飛往太空、環繞月球軌道飛行,並登上月球漫步的美國傳奇太空人楊恩(John Young)5日晚間因肺炎併發症,在德州休士頓自宅辭世,享壽87歲。

楊恩保有多項第一紀錄,包括他是唯一飛行過雙子星、阿波羅和太空梭計畫(也是首位太空梭飛行指揮官)的太空人,也是曾6度飛往太空的第一人,而且一度是總共在太空中待最久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堪稱「太空人中的太空人」。

(自由時報)
--
登月先驅 傳奇太空人楊格逝世

美國太空總署(NASA)6日宣布,登月太空英雄楊格(John Young)5日在休士頓家中過世,享年87歲。

楊格是在1962年獲選為太空人,六次上太空,他是在1965年在雙子星計畫下首次上太空,兩度征月,1972年4月21日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時首次登月,成為了第九個踏足月球的人。

楊格是美國航天史上生涯最長、執行任務最多的太空人之一,除了是第一個六次到太空的人外,也是唯一參與雙子星計畫(Gemini program),阿波羅登月計畫以及太空梭計畫太空人,也就是參與了所有NASA的載人太空計畫。

楊格還創下了美國航天史上的另一個「第一」:將一個鹹牛肉三明治「走私」帶上了太空船上太空,被發現後還是被訓了一頓,有一段時間,NASA甚至不知該如何處置他。

楊格最初是阿波羅7號的候補成員,但最後成為阿波羅16號指揮官,1972年4月成功登陸月球,當時是他第四次上太空。阿波羅計畫結束後,他繼續擔任太空人,並執行了兩次太空梭任務,包括太空梭的處女航STS-1以及首次使用太空實驗室的STS-9。

太空總署署長賴特(Robert Lightfoot )發出聲明悼念楊格逝世,讚譽這位先驅人物照亮了三代太空計畫。前總統老布希也稱楊格是「好朋友」。

在太空總署的推文中,被形容為「最富經驗太空人」的楊格,在NASA服役42年後,於2004年12月退役,但之後仍多次參與公開活動,介紹他的登月經驗及講述月球的地心吸力問題。

有評論認為,也許楊格的名氣不及同時代的一些太空人,但他的太空人生涯卻非常輝煌,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傳奇人物。

(世界日報)
--
美威力球開獎 一注獨得168億

美國上周末有兩注彩券贏家晉升百億富翁!繼「百萬大樂透」上周五一注獨得4.5億美元(約133億元台幣)頭彩,「威力球」頭獎前晚也由一注獨得,獎金高達5.7億美元(約168億元台幣),是美國樂透史上第7高獎金。

稅後可抱走106億
「威力球」本期中獎號碼為12、29、30、33、61,威力球號碼26,中獎率2.92億分之一。每張威力球彩券為2美元(約59元台幣)。根據官方公布,新罕布夏州有一注獨得頭獎,獎金達168億元台幣。此外,有4州也各開出100萬美元(約2950萬元台幣)的中獎彩券。
得獎率3.02億分之一的「百萬大樂透」,上周五也開出一注獨得的頭彩得主,幸運兒在佛羅里達州一家超商購買彩券,目前尚未出面。
根據規定,彩券贏家可以29年分期領取獎金,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次領取,此次威力球贏家稅後可抱走3.585億美元(約106億元台幣),百萬大樂透贏家可獲2.81億美元(約83億元台幣)。
美史上最高彩金是前年1月開出的威力球,頭獎16億美元,但由3注均分;去年8月開出的次高頭獎7.587億美元,則是一注獨得。

(蘋果日報)
--
美國兩彩券接連開出頭獎 各獨得上百億

美國連續兩天產生獨得上百億台幣獎金的彩券大贏家,先是佛羅里達州一注兆彩彩券贏得4億5000萬美元大獎,接著新罕布什爾州又有幸運者買威力球彩券獨得5億7000萬美元。

美聯社報導,昨天開出的威力球(Powerball)頭獎中獎彩券是在新罕布什爾州麥立馬克(Merrimack)的一家便利商店售出。中獎獎號是12、29、30、33、61,外加威力球號碼26,獎金總額相當台幣169億元。

店東沙法(Sam Safa)表示,他不知道得獎人身分,但希望是店中常客中了這項美國歷來第7高的彩金。

沙法說,能夠售出頭彩彩券,感覺就像自己中獎一樣興奮。這家小店將可獲得7萬5000美元(台幣約222萬元)分紅。

兆彩彩券(Mega Millions)的頭獎獎號是28、30、39、59、70和10。獎金總額相當台幣133億元。

佛羅里達樂透公司(Florida Lottery)表示,5日晚間開出的頭獎中獎彩券是在里奇港(Port Richey)一家7-Eleven便利商店售出,店家可獲10萬美元(台幣約296萬元)分紅。這位幸運得獎人的身分也還不清楚。

(中央社)
--
禁用氟氯碳化物奏效 南極臭氧層修復中

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RL)期刊四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根據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衛星觀測,自二○○五年以來,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消耗率減少約二十%,意味著破洞正逐漸縮小。此為科學界首度證實,臭氧層修復是因為氟氯碳化物(CFCs)的禁用奏效。

2005年起 臭氧層消耗率減20%

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SFC)研究人員依據氣流衛星(Aura)上的觀測微波臨邊探測器(MLS)資料,檢視南極冬季七月初至九月中旬的上空化學物質變化,時間是二○○五年至一六年。研究人員發現,臭氧層的破洞正在縮小,為證實與氟氯碳化物的禁用有關,他們聚焦於南極冬季的氯氣標準,因為氟氯碳化物中的氯氣,會與甲烷產生化學效應產生鹽酸,而鹽酸可由氣流衛星測量。

平流層上半部的臭氧層可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動植物;紫外線可能引發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受損。當氟氯碳化物上升至平流層,會釋放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分子。研究證實,南極上空的氯氣平均每年減少○.八%,意味觀測期間臭氧層的破壞減少二十%。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研究著重數據分析,只能證實臭氧層破洞縮小,無法證明與氟氯碳化物有關,而這項研究聚焦於臭氧層破洞內的化學物質變化,首度證實兩者的關聯。

臭氧層完全癒合 最快得等2060年

據推測,隨著氟氯碳化物在大氣層中減少,南極臭氧層破洞也逐漸癒合,但完全恢復需要數十年時間。研究共同作者道格拉斯(Anne Douglass)表示,氟氯碳化物可存在五十至一百年,因此臭氧層破洞應該到二○六○至八○年才會癒合,屆時可能仍會有一小破洞。

科技新聞網站Ars Technica指出,這項研究顯示一九八九年生效的《蒙特婁議定書》奏效,該協議對破壞臭氧層的物質進行規範,並規定逐步汰換氟氯碳化物產品。

(自由時報)
--
禁用氟氯碳化合物奏效! NASA首證實臭氧破洞因此縮小

德國之聲6日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分享證據,顯示大氣中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正逐漸減少。這是第一次有完整的科學證據,可證實全球禁用氟氯碳化合物(CFCs)奏效!

NASA透過衛星直接觀測,發現全球禁用氟氯碳化合物,讓臭氧層破洞逐漸縮小。這項新研究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科學家表示,自2005年以來,臭氧消耗速率已減少約20%。

氟氯碳化物是穩定性高的氯化物,平流層上半部的臭氧層可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但當氟氯碳化物上升至平流層,會釋放出氯原子,最後破壞臭氧分子。臭氧層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動植物,紫外線可能引發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受損。

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大氣科學家、本研究主要作者蘇珊‧斯卓罕(Susan Strahan)表示:「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臭氧洞中氟氯碳化物的氯分子逐漸減少,因此有較少臭氧被消耗掉。」

研究人員自2004年中期便持續測量全球大氣,這份研究指出:「南極臭氧洞正緩慢自癒,因為造成破洞的人為化學物可以存在很久。」

過去研究只仰賴臭氧洞大小的數據分析變化,來判斷臭氧正逐漸恢復。但這份研究首次測量臭氧洞中的化學組成,證實減少使用氟氯碳化物,成功讓臭氧消耗減緩。

共同研究人員安娜‧道格拉斯(Anne Douglass)表示,氟氯碳化物可停留50-100年,因此南極臭氧洞要到2060-2080年才可恢復,但屆時還是會有一小個洞殘留。

(聯合報)
--
梅克爾最後機會 5天組閣談判開跑

德國總理梅克爾七日展開新一輪組閣談判,希望終結選後三個多月無法組成新政府的僵局。這場為期五天的談判將有梅克爾的基民黨、姊妹黨基社黨和對手社民黨參與,被視為她組成穩定執政聯盟的最後機會。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過去十二年,中間偏左的社民黨共有八年跟梅克爾的中間偏右基民黨聯合執政,但社民黨在去年大選創下史上最差成績後,黨魁舒茲就誓言要成為反對黨。然而,去年十一月梅克爾未能跟自由民主黨和綠黨達成組閣共識後,社民黨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

梅克爾現在必須說服舒茲雙方擁有足夠的共同目標,能在三月或四月前展開正式談判。她七日在抵達談判會場時表示,對達成協議感樂觀,舒茲也說自己不會畫任何紅線,並稱「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政治」。

法國等其他歐盟成員視德國為歐盟穩定支柱,他們希望梅克爾此次能談判成功,但七日一項民調顯示,三分之一德國選民認為會失敗,雖然有五成四的人表示,左右兩大黨共治的「大聯合政府」對德國有利。

報導指出,移民、歐盟、稅收和醫療保健均為談判中可能的爭議點,而選後逾三個月仍無法組成新政府,已創下德國史上最長紀錄。基民黨和社民黨雖有歧見,也有共同利益,雙方都不想組成不穩定的少數政府,也不願重新大選。

(聯合報)
--
氣候失控!美加體感-67℃ 澳洲柏油路融化

極端氣候作祟,北半球的美國和加拿大天寒地凍,部分地區氣溫降到攝氏-29℃,6日晚間的體感氣溫則是-67℃。南半球的澳洲東南部卻因為熱浪來襲,氣溫高到部分柏油路面都開始融化,當地緊急救援服務單位警告民眾待在室內。

英國獨立報報導,這種「災難性」炎熱天候,導致墨爾本的休姆公路有10公里長路段變得又軟又黏,對想進城的汽機車造成重大破壞。

墨爾本外郊的野火失控、燒毀房舍並威脅生命後,維多利亞、南澳和塔斯馬尼亞州現在都頒布全面禁火令。

維省卡拉姆唐斯地區一處威脅到數十棟民宅的野火,讓當局出動了300名消防員、50輛消防車和3架直升飛機滅火。

維省全區據報共有49起林地野火,儘管規模尚小且能輕易撲滅。

該省醫急救護管理專員雷普斯利說,高溫加上乾燥天候、強勁風力和風向轉變,使情況變得危險。

澳洲東南部的氣溫預料將高於攝氏40度,根據澳洲氣象局的預測,彭里斯最高溫可達攝氏45度、里奇蒙44度、利物浦43度,大部分地區都被緊急救援服務單位評為「災難性」或「紅色警戒」程度。

南澳省消防單位對位於和維省交界處的雪伍德、布林巴哥、羅溫谷、麥考倫和辛尼爾等區發布緊急警告聲明:「如果你在這些地區,會有危險,可能危及你的性命和財產。請到堅固建築裡尋求庇護。不要開車或徒步進出這些地區。現在離開太晚,路上並不安全。」

新南威爾斯州衛生局也發布聲明說,醫急救援服務已準備因應炎熱天候可能造成的事故。該局環境衛生主任史卡利說:「近南威爾斯上月發布的研究發現,極端熱浪導致死亡人數和叫救護車的次數都上升逾10%。身體會有很大負擔,恐造成脫水、熱衰竭、中暑。」

(聯合晚報)
--
法出版社擬重印反猶作品 正反兩派激辯

法國出版社打算重印一位知名小說家的反猶小冊子,引發支持和反對兩派激辯,今天連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也加入論戰,站在贊成出版的一方。

法新社報導,法國首屈一指的出版社伽里瑪(Gallimard)5月間將把塞利納(Louis-FerdinandCeline)1930年代撰寫的3本種族主義小冊子集結成冊,讓不少人氣得呼籲政府查禁。

菲力普今天表示,他認為這些小冊子應該出版,但必須附上審慎編纂的評論。

他接受「法國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訪問時表示:「我不擔心這些小冊子出版,但必須附上審慎的評論。」

「你有很多好理由厭惡這個男人,但不能否認這位作家在法國文學的重要地位。」

塞利納被認為是法國最重要、卻也是最具爭議的現代小說家之一,最為人所知的是1932年作品Journey tothe End of the Night。

他的反猶3部曲Trifles for a Massacre、Schoolfor Corpses、A Fine Mess將收在Polemical Writings一書中。

維權人士波提耶(Frederic Potier)要求伽里瑪不要出版此書。波提耶平時替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遭驅逐出境的法國猶太人奔走倡議。

(中央社)
--
瑞典地鐵站外爆炸 疑路人揀手榴彈釀禍

瑞典警方今天表示,一名男子在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外,揀起地上一枚疑為手榴彈的裝置後,不慎在他手上爆炸,男子送醫不治,身旁的女伴受傷。

美聯社報導,地區警方發言人奧森(Sven-Erik Olsson)表示,爆炸是當地時間上午11時發生於瓦比加德(Varby Gard)地鐵站外。

奧森表示,男子從地上揀起不明物後爆炸,受到重傷。這名60多歲的男子旋即被送往醫院,但仍告不治,另一名40多歲的女子則是臉部與雙腿輕傷,兩人當時行經不明裝置時,男子停下後揀起檢視才發生意外。

另一警方消息來源表示,從死傷者傷勢與現場發現的跡證,顯示爆裂物可能是一枚舊式的手榴彈。

法新社報導,斯德哥爾摩近郊一處地鐵站外今天傳出爆炸,造成一名男子死亡與另一女子輕傷,警方表示意外應非恐怖攻擊。

瑞典的「快報」(Expressen)和「晚報」(Aftonbladet)指出,引起爆炸的裝置疑為一枚手榴彈;不過警方發言人奧森表示,目前尚言之過早,技術人員仍在檢查,沒有跡證顯示死傷者遭人鎖定,也沒有證據顯示與恐怖主義有關。

(中央社)
--
反對拿伊朗國內示威當工具 德暗批美

德國外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今天表示,歐盟將邀請伊朗外長,討論關於近期伊朗國內的反政府示威,並表示德法都反對拿伊朗國內衝突當特定議題的工具。

法新社報導,嘉布瑞爾告訴德國第2電視台(ZDF)說:「我們與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茉格里尼(Federica Mogherini)一道,同意邀請伊朗外長,可能的話可望下週登場。」但他未提出更多細節。

伊朗自去年12月28日以來爆發全國性示威,已造成21死與數百人被捕,示威群眾由原先對經濟的不滿轉為抗議伊朗政權,攻擊政府建築與警局。

嘉布瑞爾說:「我們重申支持表達意見的自由,伊朗政府也應對此支持。」

在此同時,嘉布瑞爾表示,德國不會跟隨美國總統川普的腳步,去要伊朗民眾對抗政府。

川普還藉近期伊朗的動亂,再次痛批多方與伊朗達成的核子協議有嚴重瑕疵;不過嘉布瑞爾表示,德國與法國均「反對把伊朗國內衝突工具化的企圖」。

(中央社)
--
沙國停止補助水電費 11王子宮廷抗議被逮

沙烏地阿拉伯媒體6日報導,11名王子聚集在首都利雅德的王宮,罕見地針對當局停止補助水電費等緊縮措施展開抗議。沙國當局已將他們拘留在一處監獄中候審。

路透報導,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已展開改革,包括刪減補助、開徵增值稅(VAT),並削減給王室成員的津貼等措施,試圖因應原油價格下跌而估計今年將高達1950億里亞爾(約593萬5694美元)的預算赤字。

SABQ新聞網站報導,11名王子聚集在歷史性的利雅德王宮,要求取消國家停止為王室成員繳納水費及電費的王室法令。SABQ表示,他們還針對一名親屬遭判處死刑提出賠償的要求。網站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說:「當局向王子們傳達所提要求所犯錯誤,但他們拒絕離開王宮。王室下令衛隊進行干預,他們遭到拘留,並送往赫爾監獄準備接受審判。」

沙烏地阿拉伯去年以反貪名義展開突襲,拘捕多名王室要員和地方權貴,包括被稱為「中東股神」的沙烏地親王阿瓦里德 (al-Waleed bin Talal),將其扣留於利雅德的五星級麗思卡爾頓飯店,被視為王儲穆罕默德鞏固權力的舉措。

沙烏地阿拉伯因油價暴跌而推動首度徵稅在內的經濟改革,周一宣布將汽油價調升近一倍,並徵收5%增值稅。為減輕公務員和軍人因加價造成生活成本上升,當局宣布調高公民津貼和福利。國王沙爾曼5日晚間頒布王室法令,指示發給軍事人員和公務員1000里亞爾的生活津貼。官方聲明指出,學生津貼將調高10%。

(世界日報)
--
土耳其加入歐盟 法:不可能

土耳其加入歐盟前景堪憂!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5日出訪法國,原意修復與歐洲的關係,但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卻直言,不滿安卡拉在流產政變後的清算,建議土耳其應放棄加入歐盟,改與歐盟建立夥伴關係。

綜合媒體報導,馬克宏5日宣稱,與厄多安進行「非常坦白」的會談,土耳其人權現況是主要的癥結點。他直言,依照土耳其與歐盟目前的關係,土耳其「沒有機會」加入歐盟,「我若說,我們可以開啟新頁,這就是說謊」。但他認為,歐盟與土耳其保持緊密關係仍然很重要,建議土耳其與歐盟建立較鬆散的夥伴關係,「土耳其的定位仍能朝向歐盟」。

土國批歐盟無告知理由

對此,厄多安表示,土耳其為加入歐盟,在1963年跨出第一步,事過54年仍未有進展,土耳其對持續尋求加入歐盟感到疲累,批評布魯塞爾要安卡拉「在門外等待」數十年。他說,「我們尋求理由,歐盟無法告知,最初他們以15章(歐盟政策)要求阻礙我們,然後又將數目升到35章。」現在「精疲力竭」,他不得不「做個決定」,但未進一步解釋。

厄多安此行是國內2016年政變後首次訪法。厄多安在政變後大規模鎮壓逮捕異端人士,至今有14萬人被撤職,逾5.5萬名記者、官員和學者等人被捕,引起歐盟批評。

去年土耳其舉辦擴張總統權力的公投,厄多安不滿歐洲多國禁止土國官員在海外拉票,甚至為此批評德國總理梅克爾實行「納粹做法」,雙方關係陷入最低點。

馬克宏5日也譴責厄多安的人權紀錄,呼籲「民主應完全尊重法治」,但他和厄多安稱許雙方在打擊中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合作。

以言論火爆聞名的厄多安5日被問到土國情報單位運武器給敘利亞激進分子的報導,馬上變臉反駁記者,「這是『葛蘭恐怖組織』(FETO)的說法」,還警告「你提問時,在這一點上小心一點,不要人云亦云」。FETO是流亡美國的穆斯林教士葛蘭(Fethullah Gulen)的旗下組織。厄多安指控葛蘭策畫政變,但葛蘭否認。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07/4/4401597.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

(世界日報)
--
只關了4個月... 巴西性侵犯任國會議員惹議

曾性侵少女的60歲男子納因姆(Nelson Nahim)將成為巴西國會議員,引起民眾譁然。有文件揭露納因姆在2008年至2009年期間,在鄉下別墅中與2名被迫賣淫的少女發生性行為,遭法庭判處12年有期徒刑。納因姆上訴後假釋,只關了4個月。同案有12人被判刑。

英國衛報報導,巴西政壇去年傳秘密帳戶醜聞,讓巴西總統泰梅爾(Michel Temer)聲望重挫。現在又爆出同屬「巴西民主運動黨」的納因姆醜聞。

女議員巴西兒出任勞動部長,由納因姆遞補。巴西國會目前休會,下月復會後,納因姆才成為議員,但巴西兒下周上任,納因姆就具備國會議員身分。

巴西民眾利馬(Jos de Lima)在臉書上寫道:「這令人感到噁心作嘔。巴西國會總是有辦法變得更糟糕。」

納因姆來自里約熱內盧,是該地一個賣淫集團常客。該賣淫集團經常囚禁未成年少女,強迫其吸食毒品進行性交易。

(世界日報)

健康

肝癌術後發現腫瘤 不一定是肝癌復發/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是肝癌患者,1年前手術切除肝腫瘤,原本一切穩定,直到上週回診,醫師告知腹部超音波有看到1顆約1公分的腫瘤,疑似血管瘤,已再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我好擔心肝癌是不是復發了!

請問肝癌術後有可能長出所謂的血管瘤嗎?如果是血管瘤,有需要治療嗎?會不會之後也轉變為肝癌呢?

A:肝癌患者通常每3個月要做1次抽血及超音波追蹤檢查,難免心情會有些忐忑不安。不過,肝癌患者治療後,若再發現腫瘤,不一定就是肝細胞癌,也有可能是血管瘤或增生性的結節,有時或許是脂肪分佈不均的陰影,都還需要再進一步釐清。

日前回診發現肝臟有一顆疑似血管瘤的陰影,是有可能的,肝內血管瘤算是肝內血管的增生,與個人的體質較有關係,只是有時候小型血管瘤的特徵不是很顯著,跟肝癌細胞不容易區分,加上又是肝癌病患,更要謹慎處理,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是必要的,以不同的成像原理進行比對,以了解是否有變化。

如果電腦斷層檢查結果較偏像血管瘤,持續保持追蹤觀察即可,並不需要做治療,也不需用藥,一般來說血管瘤變大的速度很慢,也不會轉變為惡性腫瘤。但如果電腦斷層檢查仍無法判定,可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

若仍無法判定良惡,可先保持密切追蹤腫瘤的大小及性質有無變化,日後若有必要再考慮做切片檢查。

(自由時報)
--
肝癌發現得早 術後復發率小/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

老友梅開二度,在婚禮上侃侃而談:「三年前收了各位第一次紅包,今天又收了各位第二次紅包,實在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我跟各位保證,這次絕對是最後一次了!」

十多年過去了,這位仁兄果真還信守諾言,沒有再收紅包。

不管梅開幾次、紅包收幾次,看在全國肝膽腸胃科醫師的眼裡,實在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再收红包其實很像肝癌的一再復發。肝癌的特點就是開刀或其他治療後容易再發。

復發有兩種,一種是肝癌完全根除了,但肝臓其他部位的肝細胞又癌變長出肝癌出來。通常肝臟正常或纖維化或硬化程度較輕者,在手切除後復發的機率也越少。

另一種再發是指肝癌在治療前就跑到肝臟其他部位,或轉移到其他器官,這種情形通常是肝癌發現得太晚,或腫瘤靠近血管,在開刀或治療前就散開了出去。反之,如果肝癌發現得越早,肝腫瘤越小治療後復發機率也較少。

再發的壓力是每一位肝腫瘤病友及家屬心中的痛,也是目前醫學上極需研究突破的課題。然而斧底抽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要感染B、C肝炎,有了B、C肝炎就要及早就醫診治,必要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研究知道,長期B、C肝病毒感染會使肝臟發炎、變質,而變質的肝是肝癌發生的溫床與基地。一旦肝臟發生質變,即使B、C肝病毒使用藥物治療成功了,一輩子發生肝癌而且再發的機率雖然會大幅降低但風險是永遠存在的。

因此,目前沒有一位外科或肝膽腸胃科醫師,敢像這位再婚的好友一樣,在病人面前拍胸膛保證:「不好意思,這一次開刀是最後一次了!」有不少病人開了刀幾十年都平安無事沒有復發,通常是因為平常有定期追蹤,肝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結果。因此,凡我全國B、C肝民眾,平時就要用心寶貝你的肝,就好比婚姻有用心經營,將來離異再婚的機率就會大幅減少一樣。

(聯合晚報)
--
幼兒感冒「聽不到」 急性中耳炎作怪/羅巧微(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3歲的綜綜(化名)已經感冒一個多禮拜了,每天鼻涕鼻塞很難受。半夜睡到一半,忽然哭醒說:「右邊耳朵好痛!」媽媽好不容易哄他睡著。早上他一起床就跟媽媽說:「媽媽,我耳朵好像聽不到了!」

媽媽趕緊帶他到門診來,檢查後,發現是明顯的右側急性中耳炎合併中耳蓄膿,需要先口服抗生素再回診追蹤。

急性中耳炎是兒童常發生的疾病,通常是感冒鼻炎數日後,因耳咽管功能失調所發生的併發症。家屬聽到急性中耳炎這個診斷,常常就會問:「是不是我幫他洗澡的時候耳朵進水了?」

其實正常的狀況下,鼓膜會分隔開外耳和中耳,像洗澡水等異物是不會直接進到中耳的,所以我們平常才能正常地游泳或是沖澡。如果真的有髒東西進到耳朵,通常頂多造成外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狀像是耳朵痛、發燒、聽力減低、聽到水聲或其他耳朵悶悶的感覺。嬰兒可能會莫名哭鬧、用手摳抓拉耳朵等。有些比較厲害的中耳炎可能會出現耳漏,就是已經發炎到鼓膜破裂了,中耳的積膿流出來。

醫師使用耳鏡檢查時,若看到中耳的積液積膿造成鼓膜膨出,伴隨著其他急性發炎的徵象,例如充血、發紅等,就表示是急性中耳炎。

治療急性中耳炎時,會直接使用口服的高劑量抗生素,若劑量不足,比較難到達中耳將細菌清除乾淨。若是年紀大一點且病情很輕微的兒童,或許可以考慮先觀察而不使用抗生素,但是需要密集回診追蹤病情是否惡化,有時對家屬來說可能有點不方便。

治療中耳炎的抗生素雖然沒有太大的毒性,但是有些兒童可能會出現腹瀉的副作用,甚至有些小孩可能會因為腹瀉嚴重,而需要換藥治療。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抗生素拿回家之後一定要按時服藥,如果有副作用,可以回診跟醫師討論是否換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抗生素一定要使用到中耳炎治療痊癒,以免日後造成聽力受損的後遺症。

(自由時報)
--
長期接觸空污 皮膚老得快/葉昱廷(國際皮膚科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這幾年來台灣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日益增加,不只對呼吸器官的刺激及健康的影響,也會加重一些皮膚疾病的症狀及加速皮膚老化的現象。

常見的空污成分包括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臭氧和香菸煙霧等,前述多種成分已被證實會增加肌膚組織中的自由基及氧化反應,也會破壞或消減皮膚的抗氧化能力。

皮膚老化的表現包括:皺紋、斑點、血管擴張、膚色暗沉、失去彈性及皮膚乾燥等。

簡單來說,原因大致可以分成自然老化及外因性老化兩種因素。自然老化大多是細胞組織的氧化及自然凋亡所致。然而,外因性老化大多來自紫外線、吸菸、或環境污染源等所帶來的氧化性傷害。因此,倘若皮膚暴露於空污的時間過長或過於頻繁,將會導致老化的過程加速,提早出現皮膚老化的現象。

另外,有些研究也發現,同時暴露於紫外線及部分空污成分(例如:多環芳香烴及臭氧)將會加重皮膚組織中的自由基及氧化反應,進而讓皮膚老化的情況加劇。因此建議民眾,在空污嚴重的月份更要加強紫外線的防護及防曬。

要提醒的是,除了減少暴露及防曬之外,為減少空污微粒停留在皮膚的時間,建議民眾工作、上學返家之後可以儘快進行洗澡及適當清潔,以減少相關的危害。

(自由時報)
--
寒流來了洗燙水…溫差太大恐傷「心」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空曠地區低溫下探七度。醫師提醒,天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和循環不佳,三高民眾、老年人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做護心準備,穿好保暖衣物,洗澡水溫也不宜過高,避免血管在「一縮一張」下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

許多人喜歡在寒冷天氣泡溫泉、洗熱水澡。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提醒,血管因溫度的變化一縮一張,反而容易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建議泡溫泉不泡太久,泡前先喝水,在家洗澡時,水溫也不要超過四十度。

心肌梗塞危險群包括三高患者、老年人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者,平常沒在護心的民眾,寒流來要特別當心;年輕人也沒豁免權,若經常熬夜、睡眠不足,也須當心。

文獻研究發現,六成二的男性及四成六的女性可能於首次心肌梗塞發作就猝死,且發作前幾乎無症狀。洪惠風呼籲說,心肌梗塞難預警,平時一定要養心護心。

台中市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吳肇鑫也說,老人因表達能力變差,當身體出現異狀時,晚上可能會輾轉難眠,當氣溫將持續下降。

三高患者應確認血壓、血糖數值,狹心症者須注意有無胸悶、冒冷汗和呼吸順暢與否。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08/1/4402697.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

寒流來襲怎護心?醫:保暖、不洗高溫熱水澡

寒流將於明天來襲,台南以北可能降溫到10度以下。醫師提醒,三高民眾、老年人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做護心的「防颱準備」,穿好保暖衣物再出門,洗澡水溫也不宜過高,避免血管在「一縮一張」下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

許多人喜歡選在寒冷的天氣泡溫泉,洗個熱水澡也過癮。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提醒,血管因溫度的變化一縮一張,反而容易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建議泡溫泉不泡太久,泡前先喝水,在家洗澡時,水溫也不要超過40度。

洪惠風表示,假設心血管是公路,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要預防土石流,公路就應做好水土保持。也就是民眾平時就應控制三高、不抽菸、規則運動,做好血管的水土保持,以預防心肌梗塞土石流。

洪惠風說,寒流來襲,就像是公路遇上颱風天下大雨,除了平常血管的「水土保持」做足外,也要做好「防颱準備」,衣物穿暖再出門,別等冷了再穿;有時真的太冷,就不要勉強到戶外運動。

心肌梗塞危險群包括三高患者、老年人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者,不過平常沒在護心的民眾,寒流來更要當心。

洪惠風說,年輕人也無豁免權,若經常熬夜、睡眠不足,血管公路保養差,就可能永遠處於「颱風天」狀況。文獻研究發現,62%的男性及46%的女性可能於第一次心肌梗塞發作就猝死,且發作前幾乎沒有症狀。

「心肌梗塞難預警,才應視為土石流,平時要養心護心。」洪惠風呼籲,當民眾發現胸口有壓迫感,包括悶、緊、脹、痛,或一走路就難受、一休息就會好的狀況,心中警鈴就應大作,盡快就醫治療。

(聯合報)
--
久坐不愛動 蜘蛛網爬上腿

深層靜脈栓塞 恐引發要命肺栓塞

張姓老奶奶長期腿部靜脈曲張,腳上突起的靜脈好似青綠色蜘蛛網,她總說以前是做粗重工、很正常,年紀大不在乎美觀。而因她年長膝關節退化,不愛活動,老坐著看電視,常常一坐就坐到家人提醒吃飯,才緩緩起身。

近日,老奶奶的家人發現,她的小腿變得腫脹,手指按壓彈不回來,於是帶她就醫。經超音波檢查,醫師發現阿嬤竟發生「深層靜脈栓塞」,自股動脈到髂動脈都有血栓,醫師提醒奶奶,「再不治療,可能會發生肺栓塞」。

振新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明,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兩大系統,動脈血管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周邊,靜脈血管則從周邊送回心臟。靜脈疾病常見於下肢,若久站或長時間靜止不動,血液就會囤積在下肢血管,使血管內的壓力增大,淺層靜脈越來越凸,形成靜脈曲張。

黃建龍說,靜脈曲張時間久了,腿部就會出現一條條青綠色的紋路,小腿可能因血液不回流而水腫,嚴重時可能皮膚潰爛或傷口不易癒合。

手壓腿彈不回來 要有警覺心

黃建龍說,淺層靜脈發生曲張,除了影響美觀,更令人擔心的是肉眼看不見的深層靜脈若發生血栓,嚴重可能造成血流回堵,致使患肢缺血壞死,或者血塊隨血液循環造成併發症如肺栓塞,即血塊塞住心臟通往肺部的肺動脈。

他提醒,當淺層靜脈曲張病人發現腳部水腫,手指按壓彈不回來,就得警覺有深層靜脈栓塞的可能性。

搭長途飛機 小心深層靜脈血栓

黃建龍說,靜脈曲張的好發族群是久站或久坐不動的人,如不愛運動的上班族、櫃姐、憲兵警衛等,建議即使工作時間長,至少50分鐘要起來活動10分鐘;長坐或長站過程,可作些簡單的腿部伸展運動,讓活動牽引肌肉收縮,將血液從下支擠壓送回心臟;下班回家後可將腳抬高,舒緩腿部壓力。

並不是淺層靜脈曲張的病人才可能發生深層靜脈血栓,黃建龍提醒,搭乘四小時以上長途飛機若完全沒有活動,腿部的靜脈血流會變差,加上飛機上空氣乾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可能突然發生深層靜脈血栓,俗稱「經濟艙症候群」。日前就有一名40歲粉領族自英國返台,在十數小時的飛機上睡著,一抵台就發病送醫。他建議,長途機上的旅客要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

給久坐久站者的5點小叮嚀

1 工作時,腿部適時做伸展運動

2 工作時,至少每50分鐘起身活動10分鐘

3 下班後,腿部抬高,或腿部泡熱水、輔以按摩

4 輕度靜脈曲張者可著彈性襪,比襪子緊一些即可

5 當靜脈曲張釀水腫、手指按壓彈不回來,應警覺深層靜脈血栓的可能

(聯合晚報)

評論

當政府錯誤把人民土地變少/劉昌坪(律師)

據報載,有一位張姓民眾在1993年購入雲林縣一筆土地,卻被斗六地政事務所登記錯誤,少了24坪多土地,損失100餘萬元,因此提出國賠請求,雲林地院以已逾時效為由,駁回其國賠請求。張先生不服提起上訴,日前台南高分院逆轉,改判斗六地政事務所應該要賠償張先生,全案確定,不可再上訴。

合議庭認為,斗六地政事務所職司土地登記業務,卻放任土地登記錯誤長達20多年,如果以超過時效為由不予國賠,反有鼓勵登記機關延宕至時效完成後始更正錯誤,以規避賠償責任之虞,不僅對地籍管理正確性的公共利益有害,亦有違誠信原則,因此改判斗六地政事務所敗訴。
近年來土地登記錯誤的案件層出不窮,影響人民權益甚鉅,但是當事人被通知時,卻往往已超過《國家賠償法》的消滅時效。因此,在此類案件中,應否允許政府主張時效抗辯,實值得進一步思考。首先,依《民法》第128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如當事人實際上「無從或難以發現損害」,卻使時效開始進行,顯然不符合時效制度的本旨。實務見解曾指出,權利之行使「可被期待甚或要求而不行使」,乃權利因時效而消滅的理由,若當事人根本不知道可行使權利,卻蒙受時效的不利益,實非時效制度的本旨。非以不動產買賣為專業的人民,當然是信賴地政機關的登記,鮮少有人會再申請土地重測。更何況,即便是地政機關,也是事後重測才發現錯誤,又何能苛責一般人民應較地政機關更早發現登記錯誤,而在時效內行使權利?

應可藉由重測確認
時效制度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則是為了避免因時間久遠舉證困難,以致認定事實不易。然而,土地登記錯誤的事實可藉由重測而確認,不致發生舉證困難的情形。特別是在地政機關已發現並通知當事人「登記錯誤」的案件中,更沒有舉證困難的情形。因此,如以超過時效為由不讓當事人行使權利,恐非基於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而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此外,依《土地法》第70條規定,地政機關所收取的登記費,應提存「百分之十」,專備《土地法》第68條所定賠償之用(即登記錯誤、遺漏或虛偽)。正因此,監察院曾於報告中指,《土地法》的登記儲金,兼具「產權保險」的概念,亦即登記儲金其實是登記申請人基於相互保險所繳的費用,只是由政府代管及處理。因此,因土地登記錯誤導致損害賠償的案件,不應單純視為一般國賠案,請求權應不適用消滅時效。
監察院更進一步指出,自2000年至2009年,全國土地登記費總收入約543億元,扣除保留逾5年未使用而解庫者約18億元,總計有高達518億元納入地方政府公庫,佔「登記費總收入95%」以上,已變相成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手段。
不動產登記須遵守嚴謹程序,內容更須正確真實,與真實權利關係一致,方能兼顧人民「財產權保障」及「維護交易安全」(參照大法官釋字第600號解釋)。在此類國賠案件中,法院如基於案件特殊性、公益原則、誠信原則、比例原則,及貫徹《土地法》「登記儲金」之制度目的,不讓政府主張時效抗辯,以保障無辜受害人民的權利,實值得予以肯定。

(蘋果日報)
--
醫療事故救濟的可能性/陳昭姿(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陳文雯(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

近日立院三讀通過《醫療法》修正案,目的是讓醫療責任更明確化,然各界似乎仍有疑慮,擔憂拉高民刑事責任構成要件門檻,減輕醫師與醫療機構責任,可能剝奪病人求訴求償機會。
病方發動醫療糾紛,不外乎「事實資訊」與「損害填補」之需求,若能從制度上回應,將此訴求導向理性處理,即可望化解。衛福部已建立多項訴訟外制度之試辦,包括多元雙向計劃、醫院關懷小組,或是現有的調處、調解管道,然由各種機關窗口負責,各縣市做法、啟動時機和流程不盡一致,對民眾而言,如果使用不便或無法理解之機制,訴訟就可能成為不得不的選擇。

如何回應民眾對「事實資訊」的需求?可由建立「即時的溝通說明管道」與「平易近民的專家評析機制」來達成。醫療事故發生時,病人期待獲得適當說明和解釋,此時醫院內有關懷小組,基層院所有專業團體協助,避免因早期的溝通不良或誤解,導致懷疑或憤恨加深。
如果仍然無法解決病方質疑,可由申請官方「專家意見評析」機制,初步釐清問題。根據國內調查,超過九成家屬提出訴訟,目的是為了解真相;醫改會調查也顯示,遭遇醫療爭議的民眾,最期待政府能幫忙「看病歷釐清醫療問題」、「提供醫糾鑑定」等,因此,一個近民的專家意見評析機制,應可消弭多數的不必要訴訟。

藉由調解填補損害
至於民眾「損害填補」的需求,則可藉由「以事實為基礎的調解」及「特定風險的事故補償與責任險」來達成。取得專家評析意見後,民眾若有損害填補需求,可申請調解,這亦可視為對醫事人員的保護機制。調解雖已於各管道普遍進行,但其專業性和公平性一直受到挑戰,未來若能以事實為基礎,整合現有各種調處、調解管道並加以法制化,將可提升調解品質與意願。
補償機制必須建立在事實認定的基礎上。若醫療事故確可歸責於醫事機構或醫事人員,可藉由調解達成雙方合意,亦可由政府設立強制責任險來理賠;若屬於事前可預期的醫療風險或病程進展,本為告知同意範圍,理應病方承擔;若屬事前難以預期或避免的特定風險,可比照藥害救濟或生產事故救濟,設立醫療事故救濟基金,對於有因果關係卻無可歸責的重大事故予以補償救濟。
台灣是世界上少數設有藥害救濟制度的國家,20年來在藥害救濟基金會的協助執行下,已從事後救濟走向事前預防模式,此成功經驗可作為醫療事故處理之參考,一是落實醫療不良事件通報評估機制,鼓勵醫療人員、醫事機構與病人,參與醫療不良事件之通報,透過事故資料庫的分析與評估,輔以大數據訊號偵測方式發現風險,預防事故再次發生;此外,還應從溝通教育著手,縮短醫病之間對醫療風險認知的落差,賦予病人更多參與醫療決策的知識、能力和責任,期能建立醫病合作互信的環境,共同面對真正的敵人──疾病。
藥害救濟基金會致力於維護病人安全近20年,我們擁有豐富的藥害、生育事故及手術麻醉事故救濟之經驗,我們願意與產官學、醫法病各方攜手合作,期能共創病人安全就醫、醫師安心行醫之新紀元。

(蘋果日報)
--
不適任法檢評鑑「金包銀」/黃暐庭(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

依據司法統計,兩年來司法院共接受了1萬3766件人民陳情,法務部則是連數據都未公布,積累這麼多民怨,司法院卻只請求評鑑2位法官、法務部則只請求評鑑1位檢察官,人民陳情的數據與司法院、法務部主動處理之案件量存在天大落差,官方刻意消音民怨的處理方式致使評鑑委員會空轉,讓人誤以為評鑑制度的存在,已達到有效監督,實則無法滿足人民期待的制度,就像「金包銀」的傷口表面結痂乾燥,內裡卻是生癰發膿,掩蓋了人民不信任司法的癥結。

從這兩年法官、檢察官評鑑委員會的決議不難發現,檢舉態度惡劣與不當言行的案件類型,統統不被成立,其原因在於評鑑委員會與送評鑑單位各自繕打的錄音譯文與人民的直接感受有很大的落差,單純的文字無法還原法官開庭當下的聲調語氣與人民的害怕失措,也無法探求、還原現場的情緒氛圍下,到底是「語意中止」或是「語意未完被打斷」、「大聲喝斥」還是「伴隨情境之語調自然起伏」往往淪為各說各話。
欠缺人民直接表達管道的制度造成評鑑委員無法體認開庭時法官與庶民之間的角色階級差異,以及未警覺在這之下權力行使的影響與合適性,才會做出錯誤且悖離人民的決議。

須給直接評鑑權力
如此的情形,恰恰反映出現行制度禁止人民可以直接向評鑑委員會表達開庭感受的缺陷,同時相當程度壓制司法使用者對司法環境的回饋,不僅使得民情無法順達,真正有問題的法官、檢察官亦無法被監督淘汰,進而使民眾心裡充滿不諒解,一旦這種社會矛盾到達臨界點,反應出來的便是對司法的極度不信任。
其實重拾人民對司法的信任,評鑑制度可以做更多更好。「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的故事人盡皆知,評鑑制度不該淪為鴕鳥政策,應避免真實狀況無法獲得反映而導致制度虛設空轉,解決這樣狀況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賦予人民「直接向委員會請求評鑑的權力」,不須再透過民間團體。
這不僅代表司法使用者有權利去選擇一個更理想的體制,評鑑委員透過與申訴民眾面對面直接請求與審查過程,亦能避免長期以來評鑑結果無法被人民接受的問題。
真正溝通的過程,才能使評鑑委員同理人民因司法所受的傷害,進而找出不信任司法的病灶,發揮制度該有之監督成效,才是達到提升司法信任度的真正途徑。

(蘋果日報)
--
九本農民曆/邱傑(畫家)

去年我家一共收到9本農民曆。剛剛開始的2018年農民曆還在陸續收到中,會不會打破去年紀錄目前還不得而知。面對一本一本收不停的農民曆,忽然懷念起古早年代的春牛圖了。
農民曆之為物,可說古已有之,而今氾濫幾已成災。印製農民曆成了許多機關團體廠商不約而同的嗜好,年關一到,一個單位印他一本,完全不管受者是否需要?是否領情?

做為一個單位的自我行銷,印農民曆似乎是最簡單也最萬無一失的手法,這年頭連堂堂外交部為國民印一本護照都搞得烏煙瘴氣而被全民罵到臭頭,相信外交部來年或許會想到乾脆印農民曆人手一本貼個國徽和照片當護照算了。
印農民曆之蔚為風氣第一正是圖個簡單方便,裡頭林林總總自有套裝版本,千古傳來,大致上總不離譜,頂多只有若干版本各有所源,偶有相互矛盾,接受者也不以為忤,畢竟是免錢得來之物,隨意翻翻,沒人當真。

公然行銷主管業務
其次印農民曆可用以行銷單位,主管更可以公然是行銷之主角,何樂不為?許多農民曆封面直接便印著單位主管的大頭照,以及一兩句問候語,除了農民曆,他還能有其他機會當封面人物嗎?
除了祖傳制式農民曆必備內容如佔滿一整頁的古春牛圖記載:吉凶方位八卦、新春開市開工吉日、新春出行出國吉日、天赦吉日,及接下來每月一個跨頁的四時節氣、每日宜忌、每日沖煞、每日胎神占方、每日吉時、每日喜神、每日財神諸表,從元月1日一直記載到12月的最後一天,外加12生肖每月吉凶運勢、算命不求人、百歲年齡生肖對照表等等,現代版的農民曆再加些急救常識、法律宣導、節能減碳宣傳、高鐵捷運路網之類,當然更少不了單位主管的講話、單位各部門主管的照片和聯絡電話、主管業務之類的「實用資訊」。
古早年代農家依四時耕作植栽,商家看良辰吉日開市,農民曆或許重要,頂多也只每家一冊,珍惜使用。再有放大版的春牛圖,密密麻麻印一張濃縮版農民曆,貼在牆上以供整年查考。現代家庭真有人看農民曆嗎?如果真有人看,一家一本也夠了,成千上萬本農民曆成為地球資源一年一度的大剝削和大浪費,上頭宣傳的愛惜資源遂成反諷。

(蘋果日報)
--
「不能」集會遊行法 何時落日/王凡妮(公務員、水瓶時代部落客)

時代力量立委這兩日在總統府前冒著低溫大雨進行陳抗,抗議《勞基法》修惡。再次地,陳抗者與主管機關又陷入是否應予驅離的爭執。這個實例,涉及定點式的集會自由如何保障,以及法律為何種限制方為合憲。然而,大法官釋字第718號解釋早已宣告現行《集遊法》諸多違憲之處,為何這部「不能」《集會遊行法》仍然不能落日?

針對室外集會自由,現行法仍維持事前許可制,並臚列許多原則禁止陳抗區,例如:總統府、行政院。集會之申請書尚須鉅細靡遺載明集會、遊行之目的、方式及起訖時間、集會處所、集合、解散地點等內容。主管機關不予許可集會的條款則包含:有明顯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者、不符合第9條申請書要求載明之內容。縱然主管機關許可了,仍可基於維護社會秩序、公共利益或集會、遊行安全之緊急必要,廢止許可後,命令解散。因此,集會自由在現行法的規範以及長期以來主管機關的執法策略下,成了不能《集會遊行法》。這種規範模式,使《集遊法》反倒成了掣肘陳抗者的武器,益彰顯現行法其實是秩序凌駕於《憲法》保障的自由權之上。在主管機關眼裡,朝會式的集會、中元節普渡拜拜,方最符合其對於集會自由的想像。

國家須提供集會地
然而,《憲法》集會自由,旨在保障人民以集體行動表達意見,與公眾進行溝通,以形成或改變公共意見並影響政策。集會遊行在使用場地上,固然需國家提供外在資源才能實現,例如:陳抗者必須使用馬路、某些公共空間。然大法官釋字第445號解釋文已明確表示國家為保障人民之集會自由,應提供適當集會場所,並保護集會、遊行之安全,使其順利進行。在保障自由的前提下,國家不但須提供集會場所,其限制亦不得逾越比例原則。例如:在不妨害人車通行的情況下,似無必要劃定禁止陳抗區,又許可制的實際操作,也應避免成為人民對公眾發聲的障礙。室外集會與言論自由的差異,即在於集會自由,有時是透過與陳抗場域與集會目的連結,形塑為發聲內容,例如:在總統府、行政院前的陳抗,具有高度對於執政者的呼籲,此亦應視為集會自由所內蘊的表達內容,應予保護。

命令解散早已違憲
且觀諸後來的大法官釋字第718號解釋,針對事起倉促非即刻舉行無法達到目的之緊急性集會遊行,仍課予許可制之限制,並動輒命令解散之規範宣告違憲,應自104年1月1日失其效力,並課予立法者積極修訂一部符合《憲法》保障集會遊行自由的法律。理論上,今日許多陳抗者與主管機關對立,應早在103年就該因為前揭2號大法官解釋,而定紛止爭了。
時至今日,《集遊法》處於違憲但未被廢止的狀態長達3年,實是立法者怠於修法之故。時隔數年,歷經政黨輪替,一部合憲的《集遊法》似乎從來不是執政者心中最重要的事。而這部還在運作的「不能」《集會遊行法》,何時才能落日?陳抗者的自由是否就在明天?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