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80118

北市5.7地震 41年最強 免驚 氣象局:無關大屯火山

台北市北投區昨午1時59分發生芮氏規模5.7有感地震,為有精確觀測紀錄41年來,台北規模最大地震,北市信義區搖晃長達約17秒。日前北投附近七星山噴出大量白色氣體,昨地震遭疑和火山活動有關,但官方和學者都強調,昨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火山引發的地震深度至多20公里內,且大屯火山觀測並無異常,推斷兩者無關。



昨該起規模5.7地震震央位於北市北投區,地震深度140公里,幾乎台中以北都感受到地震搖晃威力,最大震度為新北市、北市信義區、宜蘭市3級,信義區搖晃長達17秒,北市民眾先感受到上下震動,隨後左右搖晃,Ptt網友紛紛大喊:「超大!好搖!救命!」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說,昨地震原因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是自1977年有精確觀測紀錄以來,台北規模最大地震;而近年北投附近2次較大地震,包括2015年11月規模4.6地震、2013年10月規模4.9地震,也是板塊隱沒造成。

岩漿面積約1/4北市
不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學者、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林正洪去年證實,新北市金山、萬里區地下逾20公里處有岩漿庫,推估面積約1/4個北市大小,大屯火山群確認為活火山,一旦大規模爆發,陽明山居民首當其衝,加上日前七星山噴出大量白色氣體,附近居民懷疑是地震或火山活動引起,昨北投又地震,巧合引發揣測。

震央深達140公里
陳國昌強調,昨地震和大屯火山無直接相關,純粹是板塊運動,上次與大屯火山相關地震發生在2012年2月12日,震央在士林區,規模4.0且深度6.2公里,就是後火山運動地底壓力調整導致。
2003年起研究大屯火山群的林正洪說,昨地震時他有感受到搖晃,後來看到地震深度140公里,「心裡就放心」,因一般火山活動引發的地震深度通常10到20公里,目前大屯火山觀測資料也無異常,民眾不必多慮。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曹恕中也說,一般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深度至多20公里內,加上大屯火山並無異常觀測現象,可推斷昨地震與火山活動無關。

台鐵11列次遭延誤
位於陽明山的北市湖田里里長曹昌正說,觀察日前噴氣的七星山裂孔,昨並無冒煙;當地湖山里里長李秋霞說,地震時她正在陽明山會勘,並無很明顯的搖晃感。
昨地震並未傳出災情,僅台鐵表示因當時宜蘭礁溪震度大,列車行經大里至宜蘭,依規定先停車再慢速前進,巡查路線及電車線設備無異常後,昨下午4時許恢復正常行駛,共11列次南下及北上列車輕微延誤,影響1912名旅客。
高鐵、台北捷運、貓纜昨未受地震影響,營運正常。核一、核二、核三廠也未受影響,台電派員巡檢北市石牌、北投、天母等變電所,確認設備均正常。

未發布國家級警報
此外,不少人抱怨昨地震發生時未收到國家級警報簡訊,竟要等下午2時5分後才陸續收到。氣象局說,國家級警報為搶快,都由電腦自動運算判讀,昨因震央太深,電腦判讀規模為4.9,未達規模5以上的警報發送標準而未發布,民眾收到的是地震發生後的警訊通知。

大屯火山群小檔案
●位置面積:台北盆地正北方、約250平方公里
●組成火山:七星山、竹子山、紗帽山等20餘座火山
●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公尺
●形成時間:280萬年前至10∼20萬年前
●最近一次噴發:約5千∼6千年前
●岩漿庫位置:新北市金山、萬里區下方深逾20餘公里處
●岩漿庫體積:約1/4北市大小(約68平方公里)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18/_Other/AA01.jpg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18/_Other/AA02.jpg

大屯火山若噴 影響士林北投天母

台北市北投區昨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民眾憂心與大屯火山有關。去年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林正洪研究首度證實,大屯火山地底下有岩漿庫,確認為活火山,他昨說,大屯火山為爆炸式火山,一旦噴發,北市士林、天母、北投都在影響範圍,但近來大屯火山觀測資料正常,若真有異常活動,至少可提前10天或數周預警,民眾不必擔心。

岩漿移動也可能地震
林正洪現為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他解釋,火山噴發大致分為寧靜式與爆炸式,大屯火山若噴發為後者,有時速上百公里的火山碎屑流,在數分鐘內橫掃數公里範圍內的動植物,士林、天母、北投都在影響範圍。
林正洪表示,火山若要噴發,岩漿會先從深處往地表移動,就會產生地震,這些可透過監測提前預警;昨北投規模5.7地震,讓大家再度重視大屯火山狀況,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將火山災害納入《災害防救法》,顯示政府積極面對這問題。
此外,監測大屯火山活動,2012年底增設地磁場觀測儀器,跨年夜時不斷測到雜訊,之後研究證實,源頭來自台北捷運未完整回收的「雜散電流」,這是全球首次觀測到大眾運輸系統會造成地磁場強度改變。

(蘋果日報)
--
41年來最大!北投5.7地震 與大屯火山群無關

昨地震深度140公里 火山活動深度僅4、5公里

台北市北投區昨下午接近兩點時,發生規模五.七的有感地震,這是北投自一九七七年以來,發生過規模最大的地震,不少北部民眾都感受到瞬間明顯搖晃。由於近日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東南麓噴出大量氣體,民眾憂心昨日地震與火山活動有關聯。氣象局及中央地調所都強調,地震主因來自地層深處的板塊活動,與大屯火山群無關,也不會引發火山爆發。

氣象局地震報告顯示,昨下午一點五十九分,台北市北投區發生規模五.七的有感地震,地震深度一四○公里,屬於深層地震,新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宜蘭市震度三級;台北市、新北市石門區、桃園市三光、花蓮縣和平、台中市德基、新竹市、桃園市、南投縣合歡山、新竹縣竹東二級。台鐵因應地震,大里站至宜蘭站南下、北上列車短暫停駛或減速,計有十一列次、旅客一九一二人受影響。

前氣象局局長、地震專家辛在勤表示,這次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交錯,所造成的深層隱沒帶地震,與火山活動無關,也不會引發大屯火山群爆發。

辛在勤表示,隱沒帶深層地震活動平日很常發生,只是距離地表太遠,所以不會有太大感覺,這次因為活動比較劇烈,因此台北市、新北市最大震度仍有三級。

經濟部中央地調所昨勘查後,也表示與火山或斷層活動無關。地調所指出,根據大屯火山觀測站的觀測資料,昨並無發生異常,因此判斷與火山活動無關;另一證據為氣象局資料顯示,地震深度為一四○公里,與火山活動的深度四、五公里相差非常大。

七星山冒煙 地調所:氣候所致

至於日前民眾發現七星山東南麓噴出大量氣體,地調所現勘發現,當地「帶狀破裂區」無新生成的火山噴氣口,監測資料也顯示,大屯火山地區的火山活動跡象穩定,沒有異常,排除火山與斷層活動,推斷冒煙現象可能為氣候產生煙霧。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指出,這次的地震屬於隱沒帶地震,根據目前資料分析,該地震應與台灣北部區域由南往北的琉球海溝隱沒帶有關,只是隱沒帶的位置鄰近大屯火山群。

馬國鳳說明,隱沒帶深層地震的特色是震動週期較長、晃動較慢,對高樓大廈的影響較為劇烈,因此須特別注意防災工作與風險評估。她也提到,一九○九年發生在台北,深度約八十公里、規模七.三的大地震,就是屬於隱沒帶地震。

規模5以上隱沒帶地震 40年僅3起

北投昨發生規模五.七的有感地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主任陳國昌表示,成因主要是菲律賓板塊向北延伸隱沒到歐亞板塊所造成的活動,包括昨天,近五年大台北地區因類似原因造成的地震就有三起,像是二○一五年震央在雙溪、規模四.六的地震,以及二○一三年在汐止、規模四.九的地震。

位於陽明山次分區的泉源里長陳志成表示,發生地震當下,當地其實沒什麼感覺,而是等到手機接獲地震訊息後才發現。湖山里長李秋霞、湖田里長曹昌正也都說完全無感。不過,陳志成說,近日報導指出大屯火山群是活火山,且七星山噴煙量增加,加上九二一大地震後,當地就未發生有印象的有感地震,里民多少會擔心,但目前都還好。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技正蕭乃祺則表示,如以昨日震央方圓五十公里計算,二○○八年也曾發生規模五.八地震。

陳國昌說明,台灣超過規模五的有感地震,每年約有廿二起,大多是活動斷層造成。全台近四十年發生的隱沒帶地震,超過規模四的才十八起,超過規模五的僅三起,而北投發生規模四以上的則有三起,規模五.七的隱沒帶地震非常少見。

陳國昌說,隱沒帶地震發生在地層深處,若規模不大,民眾也幾乎無感,像是二○一三年震央在汐止、規模四.九的地震,當時只有汐止最大震度二級;這次確實規模比較大,才會有如此明顯的感受。

預警簡訊慢半拍 挨批

昨天地震發生後,不少民眾才收到預警簡訊(見圖,讀者提供),批評慢半拍。氣象局表示,規模五以上的地震,才會透過細胞廣播發送國家級預警,昨天地震發生當時,電腦判讀的規模未達發送等級。民眾稍後收到的簡訊,則是電腦運算後,再經人工判斷所得到的精確結果,過程通常需五分鐘左右。

(自由時報)
--
北市昨晃規模最大震 「無關大屯山火山群活動」

規模5.7 深140公里 震央在北投

台北市昨發生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地震。氣象局指出,昨天下午一時五十九分,發生芮氏規模五點七、深一百四十公里的地震,震央在北投,包括雙北、宜蘭最大震度三級。

外界擔心這次地震與大屯火山群地質活動的關聯性,氣象局說,兩者沒直接關係,請民眾不要擔心。學者也提醒說,這種深層地震對火山沒有影響,反而對都會區的住宅、民眾安全才有直接威脅。

氣象局地震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表示,昨天地震搖晃約一點九八秒,氣象局以這次震央北投,擴大至半徑五十公里搜尋資料顯示,這次地震是歷來北市規模最大,許多台北市民、尤其當時正在高樓的民眾,明顯感到地震搖晃。

地震中心統計,這個地區歷來規模超過五的地震共有十七次,包括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三日曾發生規模五點四八、二○○二年十一月十日規模五點四二、二○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規模四點六、二○一六年六月廿日也有規模達到四點七三的地震,都比這次規模小。

大台北地區一九○九年也曾發生過一次隱沒帶深層地震,規模達七點一到七點三,比昨天地震大很多,曾發生房屋倒塌、人民傷亡事件。但當時震央位於新北市中和一帶,不在這次搜尋範圍。

氣象局:不是大屯火山引起 不必擔心

因近日大屯火山群有地質活動,當地民眾不斷發現有冒煙現象,雖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上周派員勘查,沒發現噴氣現象,也沒發現新生成的火山噴氣口,顯示大屯山地區火山活動跡象穩定。但外界仍然猜測,這次震央在北投,兩者是否有關。

陳國昌說,昨天地震的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造成,地震深度很深,和大屯火山無關,民眾不用過度臆測。氣象局地震中心技正蕭文啟表示,大屯火山岩漿庫距地表約十多公里,與這次地震深度有一百四十公里相差很多,並不是大屯火山引起。

蕭文啟說,這次震央雖落在北投,但因地震很深,因此投影到地表的範圍誤差也比較大,不宜過度強調震央在北投,只能說是在台北市下方。不過,蕭文啟也說,這個地震從很深的地方傳上來,規模還達到五點七,確實比較罕見。過去也有這麼深的地震,可是能量這麼大的比較少。至於後續會不會有餘震?他表示,因為地震深度很深,如果有,也可能傳不到地表,或是民眾感受不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18/1/4428749.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

觀測站研究員:大屯火山只是休眠 不排除再噴發

台北市北投區昨天中午發生芮氏規模五點七的深層地震之後,大屯火山觀測站研究員李曉芬,立即與同仁驅車到各觀測點採取溫泉水分析。她說,地震深度很深,一看就知和火山運動無關,但大屯火山群只是「休眠」,不排除再噴發的可能。

五、六千年前最後噴發

李曉芬長期進駐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火山觀測站,她表示,根據火山灰研究顯示,大屯火山群最後一次噴發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加上地表地熱活動極為明顯,如大小油坑、庚子坪等均有很強烈溫泉與硫氣噴孔,噴氣所含氦的同位素顯示部分噴氣來自岩漿源,暗示火山群地底存在岩漿庫的可能性。

因此,結合科技部、經濟部地調所、氣象局等跨部會和學界成立的大屯火山觀測站,這些年陸續建置地震、衛星定位、地溫、偵測地殼變形的傾斜儀,以及二氧化碳、氡等指標的火山氣體偵測設備,密切掌握這裡廿幾座火山運動情況。

曾測到高濃度二氧化碳

「最讓人提心吊膽的狀況已經過去了。」李曉芬表示,二氧化碳屬於火山深部的氣體,二○○六年偵測到高濃度的二氧化碳逸出,讓研究人員很緊張,所幸後來的數據越來越平穩。昨天地震後,僅靠近北投的小油坑二氧化碳濃度有升高現象,加上是深層地震,第一時間就排除與火山相關,應是隱沒帶的板塊運動所致。

火山運動事前會有徵兆

李曉芬表示,外界用「休眠」火山形容大屯山火山群,指的是火山活動的狀態,過去這段時間沒有噴發,但從各種監測跡象顯示,火山群仍有噴發的可能。不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火山運動事前會有徵兆,給民眾預警的時間絕對足夠,且即使火山噴發,警戒範圍也有限,不會影響全台北市,目前正規畫火山噴發通報機制,讓防災和氣象單位做正確的處置。

地震與大屯火山無關聯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花蓮有一道琉球海溝,由花蓮延伸到台北下方約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昨天的地震是琉球海溝板塊運動造成,屬於隱沒帶的地震。雖震央在北投附近,但跟大屯火山並無關聯。

馬國鳳說,昨天的地震很深,規模五點七相對來說也不至於太大,所以地理學上影響不會很大。但她表示,類似地震類型於一九○九年也曾在大台北地區發生過,規模達到七點一到七點三,雖然當時沒有高樓,但有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案例。

做好深層地震防災準備

她提醒,這種深層地震對於火山沒有直接影響,反而是都會區的建築、大樓逃生等人員安全較有相關,她建議要做好防災教育。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18/1/4428708.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北投里長疾呼:公布火山監測資訊

昨天台北芮氏規模五點七地震的震央位在北投區,震後在地的臉書粉絲團引起不小騷動,網友紛紛留言報平安,也驚訝市區的北投竟然成了「震央」;在地里長則擔心大屯山火山群鬧脾氣,希望政府定期公布火山運動的監測資訊。

北投區湖山里長李秋霞表示,地震發生時,她人在外面會勘,完全沒感覺,事後親友問她有無平安,才知道有地震,所幸沒傳出災情。

她說,十三日小油坑附近山麓冒出白煙,遠遠就看得到,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發現那個地方冒煙,當時就有各種傳聞,之後就沒再看到煙,地震後也沒有。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詹德樞表示,有人檢舉十三日的白煙與在地宮廟焚燒物品有關,還在查證中。

北投區泉源里長陳志成說,過去大家都說大屯山是死火山,但後來又有學者說,種種跡象證明是活火山,這次地震規模這麼大,大家難免擔心火山運動的真假,盼政府定期布火山運動資訊,別讓附近居民窮緊張。

北市規模5.7地震 1977年至今最大

台灣時間下午1點59分發生規模5.7地震。包括新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宜蘭縣宜蘭市都有最大震度達到3級。這次震央在台北市北投區,相當罕見,引發民眾關注。氣象局指出,這次是1977年至今,台北市規模最大的地震。他也表示,這次地震跟大屯火山無關,請民眾不要過度臆測。

氣象局地震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表示,今天下午發生在北投規模5.7地震,台北市有3級,搖況時間約1.98秒,這是1977年至今北市規模最大,北投上一次規模最大是2015年11月12日規模4.6地震。

他表示,今天地震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和大屯火山無關,請民眾不用過度臆測。

氣象局地震中心技正蕭文啟表示,他記得大屯山岩漿庫距離地表十多至數十公里,跟這次地震深度有140公里差很多,不是大屯火山引起。

(聯合報)
--
災防警報先來真的 通知時間竟慢了5分鐘

配合國家通訊委員會NCC政策,全台五大電信業者今(17)日中午12時開始到下午,將陸續進行4G災防告警廣播訊息的測試。巧的是,13時59分北投地區發生規模5.7有感地震,測試災防告警提前「來真的」變成緊急警報!但通告時間竟然慢5分鐘,慢半拍的原因出在那呢?

據國內電信業者指出,國內五大電信業者在14時04分,取得氣象局主動發布的災防告警廣播訊息後同步發布至客戶手機,正常狀況下,民眾今日下午接獲地震通報的時間應該在「14時04分」。

不過,在同一辦公室內、使用同一家電信的用戶,為何有人在14時04分收到訊息通知,但也有不少人是在05或06分才收到通知,就算手機品牌不同、為何同一家電信公司用戶會發生時間落差?

電信業者表示,基於流程,電信公司在收到官方統一訊息時會同步發送給客戶端,時間的落差,可能的原因粗步歸納為三:

一、用戶當時正好在電話上、無法第一時間內傳達。
二、用戶當時處於3G狀態,而非接收訊息一定要有的4G頻道。
三、手機時間原本就不準,並非中原標準時間。

不過,電信業者也說明今日真正的測試時間,將在16時開始,若收到災防通報警示訊息(PWS),手機會發出特殊警鈴聲響與震動,今日為測試作業,特別提醒民眾無須過於驚慌。同時,測試期間將不影響手機使用。但若沒收到通知,反而應向NCC或電信業者客服反映。

據電信業者指出,災防告警訊息是由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所發布,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規劃,告警訊息分為「國家級警報」、「緊急警報」、「警訊通知」及「測試用訊息」四大類。

但因災防告警測試的「每月測試用訊息」頻道,多數手機的預設值都設為關閉,盡量降低對用戶的干擾,因此預計僅有少部分的手機收到測試警報時,會主動發出警告聲響與震動。

(經濟日報)
--
台北規模5地震約10年一次 震度從未達5級

台北市北投今天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震度3級,根據地震測報中心資料,台北大約每10年發生一次規模5以上的地震,但自有觀測以來震度從未達5級,九二一地震在台北震度為4級。

這起地震發生在今天下午1時59分,不少大台北地區民眾都明顯感覺左右搖晃,根據測報資料,新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宜蘭縣宜蘭市震度3級,台北市、新北石門、桃園三光、花蓮縣和平、台中市德基、新竹市、桃園市和南投合歡山各為2級,沒有災情傳出。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受訪指出,這次地震是菲律賓板塊向北延伸到歐亞板塊的隱沒帶造成,和大屯火山群無關,請民眾不要擔心,地震深度140公里相當於台北到台中的距離,因此地震規模雖大,但震度仍只有3級。

他進一步表示,九二一大地震芮氏規模7.3,台北震度為4級,台北有觀測紀錄以來還沒有震度5級以上的地震。

根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觀測,這次芮氏規模5.7地震是北投1977年以來最大,但如果以震央方圓50公里計算,2008年也曾發生過芮氏規模5.8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技正蕭乃祺也說,這種隱沒帶板塊平均每10年就會發生一次芮氏規模5以上地震,這次只是剛好投影在北投,呼籲民眾不要過度驚慌。

北投地震 影響岩漿庫可能性微乎其微

台北市北投今天發生規模5.7地震,民眾擔心大屯火山群是否可能爆發,或影響火山群下的岩漿庫。專家表示,從規模及震源深度來看,地震影響岩漿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林正洪曾發表研究,指出金山、萬里至大屯火山群地底下岩漿庫推估面積約1/4的台北市大小,長、寬約15公里,厚度約4至10公里。

對於民眾擔心地震是否導致火山爆發,林正洪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就過去經驗來看,規模7或8以上的淺層地震對岩漿庫的影響較大;今天下午發生規模5.7地震屬隱沒帶地震,深度達140公里,從規模及震源距離來看,影響岩漿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林正洪舉例,日本311震災達規模9,對當地岩漿庫確實產生影響,但今天發生的規模5.7地震能量相差甚遠,加上岩漿庫深度約是10到20公里,與震源距離較遠,從規模大小與距離來看,都未滿足影響岩漿庫的條件。

由於近日接連發生七星山冒煙及地震事件,都令人聯想到是否為火山活動,林正洪表示,經過實地勘查,七星山並無新噴氣孔產生,雖然兩起事件引人聯想,但調查後發現都與火山活動沒有直接關聯性,民眾不必太過緊張。

林正洪表示,科技部今年開始實行4年期的大型計畫,將在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宜蘭,甚至桃園地區建立更密集的地震觀測網,將對未來監測及研究火山岩漿庫工作有相當大幫助,明年開始將會陸續有成果呈現。

林正洪強調,火山觀測所與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有直接聯繫管道,若觀測數據出現異常,就會立即通報,再由政府通知民眾疏散或其他應變措施。

他說明,每個火山行為不同,但從發現異常到火山真正噴發間,至少會有一個星期時間,如3個月前的印尼峇里島火山噴發,從發現異常狀況到真正噴發之間甚至間隔約2個月,不太可能出現今天發生異常、明天就噴發,沒有應變時間的狀況。

北投隱沒帶地震 學者:不會造成火山噴發

台北市今天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不少民眾憂心造成大屯火山噴發,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這次為深層隱沒帶地震,不會造成火山噴發。

今天下午1時59分,台北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中央氣象局觀測,震央位在北投區,地震深度140公里,台北、宜蘭震度3級,

台灣知名地震學家、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這次地震為深層隱沒帶地震,深度達140公里,跟火山活動的深度相差甚遠,因此與大屯山地質活動無關,就算地震更大也不會造成火山噴發。

馬國鳳指出,根據目前的資料分析,地震應與台灣北部區域由南往北的琉球海溝隱沒帶有關,只是隱沒帶的位置鄰近大屯火山群而已;1909年台北盆地也曾發生一次規模7.3的深層大地震,造成不少損壞,這次屬於正常能量釋放,其實地震越久沒發生反而越危險,因為累積的能量無法釋放。

馬國鳳說,隱沒帶深層地震的特色是震動週期長、晃動慢,對高樓建物影響大,還好這次威力不強,至於下次何時會再發生類似地震,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只能盡力做好防震防災工作。

地震簡訊太慢挨批 NCC:收訊5秒內就發了

北投今天下午1時59分發生地震,不少民眾質疑簡訊通知發送太慢,NCC表示,2時4分收到中央氣象局資料後,電信業者不到5秒就陸續發出簡訊,沒有太慢問題。

今天下午1時59分,台北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中央氣象局觀測,震央位在北投區,地震深度140公里,台北、宜蘭震度3級,多數民眾有收到簡訊通知,不過,有人在地震發生後5分鐘才收到簡訊。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基礎設施事務處副處長徐國根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說,NCC主要是建立通道橋梁,並督導電信業者正確發送簡訊給民眾,告知相關訊息。

徐國根指出,這次地震在1時59分發生後,約2時4分44秒電信業者收到中央氣象局地震資訊,不到5秒時間,業者們就陸續把簡訊發出,所以沒有太慢問題。

中央氣象局規劃預測震央為5級以上、其他區域4級以上(台北市3級以上)地震,將於偵測後依訊息處理時間發送國家級警報(地震速報),至於其他震度則是事後發送警訊通知(地震報告)。

另外,NCC為了避免去年921國家防災日演練,發生部分4G用戶收不到地震測試訊息狀況重演,今天下午4時至4時3分,督導5大電信業者發送測試訊息,做進一步測試確認。

NCC指出,為了降低災防告警測試訊息發布時,造成民眾驚慌,將以測試頻道辦理全區發送測試。測試頻道為專供業者測試使用,民眾手機上的災防訊息頻道中,已預設該測試頻道為關閉,所以不會接收到測試訊息。假使民眾有開啟測試頻道,則將會收到災防告警訊息,也不需驚慌。

北投地震 火山觀測所勘查七星山無異狀

台北今天下午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地調所表示,地震發生後,七星山上的火山觀測所人員已外出勘查並未發現異狀,監測資料也皆無異常。依這次震源深度判斷,與火山活動無關。

今天下午1時59分,台北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中央氣象局今天觀測,震央位在北投區,地震深度140公里,台北、宜蘭震度3級。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曹恕中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一般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震源深度應在10公里以內,最多達20公里,但這次地震震源深達140公里,因此判斷與火山活動無關。

七星山因冒出白煙,有民眾質疑為火山活動,地調所日前調查排除火山或斷層活動可能,曹恕中表示,今天的地震發生後,地調所已與七星山上的火山觀測所聯繫,觀測所人員外出勘查後並未發現異狀,監測資料也皆無異常。

根據地調所15日發布新聞稿,調查人員現勘時,除既有溫泉露頭並未發現劇烈噴氣跡象外,沿裂隙上溯調查也未見新生成的噴氣孔,研判並無新的爆裂口產生。

地調所表示,火山活動發生異常時,會有多種活動徵兆同時發生異常,根據最近的微震、火山氣體及溫泉水質觀測分析數據都相當穩定;曹恕中並表示,地調所會持續與七星山火山觀測所保持密切聯繫。

(中央社)

社會

為富不仁 名餐廳宰長鬃山羊宴客 紅燒山羌 三杯穿山甲 保育類竟入菜 送辦

台北市知名婚宴餐廳彩蝶宴遭爆以保育類野生動物入菜,警方昨前往搜索,查獲山羌、長鬃山羊等保育類動物屠體,山羊頭、腳已遭肢解,全案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送地檢署偵辦,農委會林務局表示,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動保團體痛批業者為富不仁,連小山羌也不放過,網友也激憤揚言抵制。

去年底《蘋果》接獲爆料,彩蝶宴長期違法輸入山羌、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甚至有熊掌等菜單,投訴人提供多張已被剝鱗的穿山甲屠體照片,還有廚師拿菜刀剁頭肢解畫面,菜單則標明紅燒山羌肉、三杯穿山甲等菜色,還註明「戴董事長」宴客,投訴人稱就是彩蝶宴餐廳老闆、ATT集團董事長戴春發。

可囚5年罰150萬
林務局也接獲通報,指示北市動保處會同保七刑大調查蒐證,保七刑大昨約談餐廳幹部、會計等人,但戴春發不在,之後會請戴說明,並彙整資料由檢方調查。
昨抽查彩蝶宴,當場在冰庫查獲大量保育類動物屠體,包括小山羌3隻、大山羌2隻,還有已遭肢解的台灣長鬃山羊頭、腳各1與山羌頭2個。
林務局指出,台灣長鬃山羊、山羌分屬《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等,違者可處最高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至150萬元罰金。
農委會強調,列保育類就是有生態危機,此案最嚴重是商業利用,近年都是野外獵捕保育類動物遭查獲,原住民基於文化傳統可申請,但僅限自用,已多年沒查獲商業利用案。
投訴人透露,保育類動物菜色僅熟客可吃到,《蘋果》之前以顧客身分詢問彩蝶宴,業者稱未提供此菜單。

辯員工私自冷凍的
業者昨回應,屠體是員工未經同意私自冷凍,已加強教育,《蘋果》追問是否為戴春發宴客食材,業者僅稱違法行為,「我們沒販售。」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批,業者不只為富不仁,更是血腥殘忍,根本視法律於無物;該會要求此案應持續追查供應管道、賓客名單,了解非法交易結構及有多少共犯。
民眾林蔚祖批:「吃保育類野生動物很可惡。」民眾楊敏珊說:「連小山羌都不放過,真的很殘忍,這種人應繩之以法。」

網友激憤揚言抵制
此案引發網友激憤,有人說要抵制彩蝶宴。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則說,除非業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否則消費者若因餐廳賣保育類動物而想退訂,恐無法全數退還。

《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與罰則
●第18條
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
●第35條
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
●第40條
違反第35條,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第41條
違反第18條,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聲請搜索票卡關 北市警3度勘查

知名婚宴餐廳彩蝶宴昨遭警方查獲以保育類動物當食材,這次能當場破獲,是林務局和警方合作2個多月的追查結果,還一度因投訴人的資料,遭法院認為是「逾期」證據而拒發搜索票,所幸承辦員鍥而不捨,多次前往周邊勘查蒐證,才順利取得搜索票,當場查獲多件野生動物屠體當物證。

期間還不慎車禍
《蘋果》去年12月接獲爆料,彩蝶宴長期販售山羌、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甚至疑有熊掌食材,投訴人提供寫有保育類動物食材的菜單,林務局之後也接獲投訴,檢視廚師處理穿山甲屠體等照片後,認為情節重大,指示北市動保處會同保七刑大調查。
起初警方聲請搜索票時,法官認為投訴人提供的去年3月宴客菜單,已「逾期」8個月,並未同意簽發,承辦警員和林務局官員多次勘查現場,保七刑大幹員來回奔波陽明山隊部與台北市區搜查,期間還不慎車禍,自掏10多萬元修車。
林務局表示,為補強事證,保七刑大與動保處會同該局約談檢舉人,並3次勘查周邊環境及規劃查緝行動,前天終於順利取得搜索票,昨搜查彩蝶宴,當場查獲已遭肢解的山羌、長鬃山羊為物證。

(蘋果日報)
--
知名婚宴餐廳 查獲大量保育動物屠體

林務局上月獲報,台北市知名婚宴餐廳「彩蝶宴」疑似使用保育類野生動物為食材宴客,經蒐證取得搜索票後,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刑事警察大隊與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昨天前往現場查緝,當場於餐廳冰庫中查獲大量保育類野生動物屠體,包括小山羌三隻、大山羌兩隻、已遭肢解的台灣野山羊頭、腳各一個、山羌頭兩個。全案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刑事案件移送地檢署偵辦。

彩蝶宴︰員工擅自使用冰庫 與公司無關

彩蝶宴業者昨晚十點左右發出聲明,指保育類動物殘屍為員工擅自使用公司冰庫,與餐廳無關,日後必會加強員工管理,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並就此事造成的不良影響,對社會大眾致上最深的歉意。

林務局說明,去年十二月接獲通報指「彩蝶宴」餐廳疑似烹煮穿山甲宴客,並提供餐廳去年三月間晚宴菜單,菜單標明有紅燒山羌肉及三杯穿山甲等菜色。因屬刑事案件,保七刑大與動保處人員當天晚間十一點趕辦完成筆錄簽認作業後,隔天一早立即前往台北地檢署申請搜索票,但法官認為所提供的宴客菜單時間過於久遠,未同意搜索。

為補強相關事證,保七刑大與動保處會同林務局再度約談檢舉人,保七刑大並於蒐證期間前後三次赴案件地點勘察,昨天終於取得法院簽發搜索票,上午十點半由保七刑大第二小隊與動保處人員前往「彩蝶宴」餐廳搜查,當場在餐廳冰庫中查獲山羌及台灣野山羊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屠體,保七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地檢署偵辦。

不吃不買 違者最重判5年

林務局強調,本次查獲的台灣野山羊、山羌分屬「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違者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卅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呼籲社會大眾,不吃、不買、不賣野生動物,如發現有販售保育類野生動物牟利情事,請立即向主管機關舉報。

彩蝶宴昨晚持續以「開會中」為由拖延,直到晚間十時左右,才由疑似保全人員遞交書面聲明給媒體後迅速離去。聲明表示,從未對外販售保育類動物或其製品,菜單上亦從無保育類動物,警方於餐廳冰庫查獲的保育類動物,乃員工未經公司許可私自借用公司冰庫儲存,為員工個人行為,與本餐廳無涉。

(自由時報)
--
北市知名餐廳 冰櫃一開驚見山羌、野山羊

台北市知名餐廳竟供應保育類野生動物!林務局偕同警政署昨在台北市知名餐廳「彩蝶宴」餐廳冰庫中查到小山羌三隻、大山羌兩隻、已遭肢解的台灣野山羊頭、腳各一個、山羌頭兩個等大量屠體,業者還提供三杯穿山甲、紅燒山羌肉等餐點。昨將業者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刑事案件作業,移送地檢署偵辦。

林務局指出,去年底就接獲投訴,指出該餐廳疑似烹煮穿山甲宴客,投訴者也提供該餐廳菜單,標明有紅燒山羌肉及三杯穿山甲等菜色。林務局隨即指示北市動保處會同保七刑大查處,連夜準備申請搜索票。不過,法官認為所提供的菜單已超過八個月,未同意搜索。

林務局表示,為補強相關事證,保七刑大與動保處會同林務局再約談檢舉人,前後三次勘察周邊環境及規畫查緝行動。警方十六日取得搜索票,昨天上午前往彩蝶宴餐廳搜查,當場在餐廳冰庫中查獲山羌及台灣野山羊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屠體。

林務局指出,台灣野山羊、山羌屬保育動物,依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可處最高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卅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供應三杯穿山甲、紅燒山羌 北市知名餐廳遭法辦

台北市知名餐廳竟然供應保育類野生動物,含紅燒山羌肉及三杯穿山甲等菜色,遭法辦。

林務局指出,上月獲報,台北市有餐廳疑似使用保育類野生動物為食材宴客,經蒐證取得搜索票後,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刑事警察大隊與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今日前往遭投訴的知名餐廳「彩蝶宴」現場查緝,當場於餐廳冰庫中查獲大量保育類野生動物屠體,包括小山羌3隻、大山羌2隻、已遭肢解的台灣野山羊頭、腳各1個、山羌頭2個。全案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刑事案件作業,移送地檢署偵辦。

林務局說明,去年12月5日下午接獲媒體轉通報民眾投訴,指出台北市彩蝶宴餐廳疑似烹煮穿山甲製作料理宴客,並提供該餐廳3月間晚宴菜單,菜單標明有紅燒山羌肉及三杯穿山甲等菜色。同日稍晚,農委會也接獲同案情資。林務局隨即指示北市動保處會同保七刑大立即查處,且因涉保育類野生動物商業性之非法獵捕、宰殺、買賣,屬刑事案件,相關人員立即連夜準備申請搜索票。保七刑大與動保處人員於5日晚間11點趕辦完成筆錄簽認作業後,12月6日一早,保七員警立即前往台北地檢署申請搜索票,守候至傍晚,惟最後法官認為案內提供的3月宴客菜單日期已逾時8月,未同意搜索。

林務局表示,為補強本案相關事證,保七刑大與動保處會同林務局再約談檢舉人,釐清與補充相關細節,保七刑大並於蒐證期間,前後三次赴案件地點勘察周邊環境及規畫查緝行動。終於,警方在本月16日取得法院簽發搜索票,並於今日上午10點30分由保七刑大第二小隊與動保處人員前往彩蝶宴餐廳進行搜查,當場在餐廳冰庫中查獲山羌及臺灣野山羊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屠體。

林務局指出,商業性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獵捕與買賣,會引發自然資源浩劫,政府會盡全力查緝遏止。本次行動查獲的臺灣野山羊、山羌分屬《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依第18條規定,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另依第35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不得買賣,違反者,可依同法最高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聯合報)
--
不忍騎士摔車 自掏腰包10年 善男補路遭撞死

高雄市油罐車司機桂安全不忍機車騎士因道路坑洞摔車傷亡,默默行善鋪補道路坑洞十餘年,前晚他帶長子去補路時,因未穿反光背心蹲在路中央,施工現場前後也未放置警示標誌,遭小客車撞飛10多公尺;第一次跟父親去補路的長子,當場目擊父親倒地,口鼻耳噴血已無意識。桂安全送醫仍不治,他的老母親痛哭:「做善事的人怎會遇到這樣的事呢?實在太不公平了!」

撞死桂安全的駕駛陳世汶(20歲,歌仔戲團員工,汶音同問),酒測值零。他稱,當時桂蹲在路中央施工,他沒看到車道上有人而撞上,車速50多公里;警方說,當地速限40公里,陳男已超速,依過失致死罪送辦。律師葉銘進指,過失致死罪可處2年以下徒刑,駕駛有無過失得視現場狀況,例如有無路燈、交通錐等。

見有窟窿便記下
林園分局調查,桂安全(49歲)住在左營區,育有2子1女,他只要開車遇到道路有破損窟窿,就記下地點,利用下班後或休假,自掏腰包買水泥、沙子、碎石,帶著水桶、攪拌器、快乾劑等,開車獨自鋪補道路。
前晚桂安全到前鎮探視1歲多的孫女後,開車載長子桂銘駿(25歲)去高雄火車站搭火車,準備讓長子去桃園學木工裝潢,他認為時間還充裕,就先到大寮大發工業區華中路與莒光三街口補坑洞。
晚上10時20分,父子到場不久,桂安全拿水泥鋪補凹洞,蹲在路中間施工,突然被陳世汶開自小客車撞上,頭部受重擊,送醫急救1小時後宣告死亡。

填了一半就出事
桂銘駿悲慟說,他們到了施工現場後,父親忙著拿料補洞,他才想下車幫忙,一轉身就看到父親被一輛車撞上。
桂安全的母親(69歲)說,兒子不忍心看到機車騎士因道路凹洞而摔車出人命,出錢出力做善事,她曾勸兒子不要太雞婆,但兒子執意行善,「做善事的人怎會遇到這樣的事呢?實在太不公平了!」
《蘋果》昨回事故現場,但見原本坑洞約60公分寬,最深處近10公分,桂安全已補了一半,沒想到竟出事。

不建議暗夜修補
工業局大發兼鳳山工業區服務中心表示,區內道路因重車往來頻繁,難免損壞,服務中心只要發現路面破損,會盡速通報養護單位修復。桂安全默默行善卻不幸發生悲劇,非常遺憾,將派員向家屬慰問。服務中心呼籲,民眾修補路面很危險,建議通報工業區處理。
高市養工處主秘李政穎表示,民眾若發現路面毀損、有坑洞,可馬上通報1999,養護單位24小時都有輪值,若有立即危險或可能妨礙交通,會派人修補,或先在現場加設閃光警示。
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經常修橋補路,理事長蔡萬華表示,不建議志工晚上補路,因為很危險,尤其是燈光昏暗地區。

「應向市府申請」
高市交通大隊交安組長郭文俊指出,行人不得於道路任意奔跑或蹲坐,民眾補路雖是善行,但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其實也是不行,違者可罰300元;他提醒,任何補路施工都應向市府主管單位申請,且必須有嚴謹安全規範。
郭文俊表示,研究指出,人的瞬間反應時間約0.7秒,以車速60公里計算,駕駛反應距離約11公尺,少於11公尺就可能來不及反應,尤其在夜間照明不足之處,更須小心。

桂安全小檔案
●年齡:49歲
●現職:油罐車司機
●學歷:高市明誠工商肄業(現為明誠中學)
●家庭:離婚,育有2子1女
●事蹟:利用休假、下班時間,自掏腰包修補道路坑洞,防止騎士摔車

夜間道路工作安全 注意事項
1.私人補道路志工,勿在晚上施工
2.道路施工應向市府單位申請,夜間工作務必加強現場照明
3.施工人員要穿反光背心,現場前後50公尺要放反光板等安全警示標誌
4.車潮較多的地方,應有專人指揮交通

開油罐車省吃儉用 月花2千填洞

桂安全鋪補道路不幸遭車撞上身亡,長子桂銘駿說,父親賺的錢都用來養大他們3個小孩,日子並不好過,即使如此,父親仍要行善,省吃儉用,每月約支出2000元買水泥及砂石等配料補路。他說:「我未來會繼承父親遺志,繼續補道路坑洞,也會加強維護自身安全。」

幫葬遭輾斃貓狗
桂安全服役時擔任駕駛兵,退伍後考上大貨車及聯結車駕照,原擔任油罐車司機,月薪4萬多至6萬元,3年多前到花蓮亞泥公司開預拌混凝土車,前年為照顧重病的老父,回高雄再開油罐車。
桂安全18年前離婚,與前妻育有2子1女,長子已婚,有個1歲多的女兒、長女有1名女兒,么子還在讀高中。
桂安全的母親傷心說,兒子常看佛教節目,啟發助人觀念,他不忍騎士摔倒傷亡,10多年來獨自鋪補道路坑洞,「他看到狗貓被輾斃也會下車把屍體移到路旁,甚至埋葬祭拜,很有愛心。」
桂不幸離世消息讓鄰居不捨,鄰長鄭美珠說,桂很孝順,總耐心照顧年邁老父,父親去世前,會看到他載父親去看病。韓姓鄰居嘆:「好人應要有善終才對,這樣的結局讓人難過。」

(蘋果日報)
--
善心男夜間補路 在兒面前遭撞死

49歲油罐車司機桂安全,擔心道路坑洞造成騎士摔車,10多年來只要發現道路破損,就自費親自修補道路,前晚他載24歲兒子桂銘駿到車站前,先到高雄市大發工業區,獨自蹲在路中補坑洞,兒子直覺危險,正要下車幫忙指揮交通,不料父親突遭陳男的車撞飛10多公尺,頭部重創不治,讓目睹意外的桂子悲慟不已;陳男酒測值0,警方依過失致死罪嫌將他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桂安全前天休假,從左營區住家到前鎮載從事木工的長子桂銘駿,到高雄火車站搭車回桃園,但桂男跟兒子說,要先繞去大發工業區修補坑洞。

父子抵達華中路及莒光三街口,桂男將車停在路邊,取下水泥包、掃把、桶子、水泥用快乾劑等工具,很快攪拌出一桶水泥,走到路中央修補坑洞。

當時在車內的桂銘駿,看到父親在路中央施工,直覺很危險,立刻下車幫忙指揮交通,不料從事歌仔戲團工作的20歲陳男,載父親前往大樹區,開車沿華中路從南往北駛來,將桂男撞飛10多公尺遠,讓桂子悲慟不已。

路過的楊姓機車騎士報案,警方深夜10點25分獲報,桂男頭部重創,送醫急救不治。

疑未穿反光背心 沒放三角錐

警方轉述陳男的說法指出,桂男蹲在路中修補坑洞,沒穿反光背心,也未放置警示燈或三角錐等相關防護措施,他沒注意到前方有人而撞上。

由於路口路燈正常,不算過於昏暗,工業區內限速40公里,陳男聲稱時速僅50至60公里,但因沒有煞車痕跡,待警方釐清。

http://img.ltn.com.tw/2018/new/jan/18/images/bigPic/600_165.jpg

自費補路10多年 感動兒追隨善行

桂安全高中肄業,退伍後開聯結車,後來轉開油罐車,長年在高雄工作;2年前父親到花蓮養病,他為協助母親就近照顧,從高雄轉到花蓮開預拌水泥車,去年父親過世,才又重回高雄開油罐車。

記錄坑洞位置 休假再去修補

桂母忍住悲痛表示,兒子開車發現道路坑洞常造成傷亡車禍,10多年前開始發願修補道路,他先記錄坑洞位置,等休假時再開自小客車前去補洞,因此車內副駕駛座及後車廂,塞滿水泥包、塑膠桶、掃把、水泥用快乾劑,甚至接駁用的單車。

她曾告誡兒子:「在路中央補坑洞很危險,不要做了!」但兒子仍堅持做下去;有次為移開1隻被撞死的狗,遭另1隻狗咬傷,但兒子從未抱怨,行善很低調,鄰居都不知情。

桂安全月薪約4萬元,育有2男1女,因么子仍就讀高中,又要照顧家中長者,外孫女去年剛出生,每月所剩無幾,卻要自費修補坑洞,讓桂母很心疼。

為父增福報 曾說要多做善事

桂銘駿表示,約6年前才知父親的善行,曾提醒他要注意安全,當時祖父健康不佳,父親曾說要多做善行,為祖父增福報,深刻體認到父親的孝心,他願意繼承父親的善行,持續修補道路坑洞。

(自由時報)
--
熱心男深夜義務修路 怎料無防護遭撞死亡

高市林園警分局昨深夜10點25分,接獲民眾報案,大寮區華中路與莒光三街口,發生車禍,員警到場時發現桂姓男子當時在路中修補道路,因周邊沒有防護措施,遭汽車駕駛陳姓男子從後方撞上,桂頭部重創,送往小港醫院急救後宣告不治,兩人酒測值為零,汽車駕駛陳涉嫌過失致死罪嫌,肇事原因仍待警方調查。

警方調查,死者是49歲的桂姓男子,案發時桂男的兒子在案發現場,桂男的兒子說,爸爸平時擔任油罐車司機,只要知道哪裡的路有破洞,就會自掏腰包買材料,至少持續5、6年,利用休假補洞,昨晚間爸爸先到前鎮接他,爸爸告訴他,大發附近有道路破洞,順路過去補,沒想到卻發生憾事。

警方調查,肇事汽車駕駛陳供稱,當時沒有看到車道上有人,道路也沒有放置警示燈或三角錐,沒有注意到撞上。警方也將釐清,陳是否有超速情況。

桂男的兒子哀慟,他告訴警方,當時他在旁邊拿東西,聽到很大聲響,看到車子過來時來不及阻止。警方將釐清肇事原因。

父自掏腰包修補道路遭車撞死 子:要延續父遺志

高市桂姓男子平日熱心行善,不忍機車騎士因道路破損摔車受傷,只要在馬路上看到有坑洞,自掏腰包購買材料幫忙補道路坑洞,本月16日深夜10點多,桂帶大兒子到大寮區補坑洞,桂當時蹲在路口施工,疑因沒有穿反光背心,也未放置警示物品,遭陳姓男子駕駛汽車撞上,當場頭部重創,送醫搶救宣告不治。

林園警分局調查,桂姓男子(49歲)16日深夜10點多,桂帶著25歲兒子到大發工業區莒光三街與華中路口,桂當時正修補道路坑洞,陳姓男子(20歲)駕駛汽車從華中路直行經過莒光三街口,沒有看到桂,當場撞上,發生車禍。

警方調查,肇事汽車駕駛陳酒測值為零,陳供稱,當時他到大樹區訪友,當時因桂蹲著沒有看到他,周邊也未做防護措施。肇事原因仍待警方調查,陳涉嫌過失致死罪嫌。

桂的兒子是木工學徒,他說,當晚他在前鎮,父親來接他後,提到大發工業區附近道路有坑洞,一起過去,「第一次跟爸爸修補道路坑洞」,找到坑洞路口後,將車停在莒光三街跟華中路口旁,當時他在車上,準備下車疏導交通時「還沒下車就聽到碰撞聲」。

「嚇到了!」桂的兒子說,趕緊請一旁民眾報案,當時父親已沒有意識,「鼻子、耳朵、嘴巴都在冒血,我一直叫他都沒有反應」。

桂的大兒子說,父親後車廂都載修補道路工具、材料,父親自掏腰包買材料「看到坑洞就想要補」至少超過6年,父親曾擔任砂石車、油罐車司機。

桂的大兒子回憶父親善行,他說,父親先前曾在花蓮工作,花蓮太魯閣富世村附近道路坑洞印象中都是父親修補,當時父親開砂石車,父親曾說「道路連砂石車開都不穩,更何況是汽機車,將道路坑洞補好,讓騎士們騎的安穩、心安」,父親利用深夜時段補道路坑洞,因為晚上車較少。

桂的大兒子說,父親在修補道路坑洞時不幸喪命,「未來繼承父親遺志,也加強維護自身安全」;面對突如其來意外,家屬相當哀慟,17日下午回到事故現場招魂。

林園警分局大發駐在所所長黃旭德說,民眾熱心公益行為值得讚許,但不建議民眾在毫無防護狀況下修補道路,以免發生憾事。

(聯合報)
--
司機修路遭撞死 子誓承遺志

49歲油罐車司機桂安全,經常自掏腰包修補路面坑洞,行善10餘年,16日深夜,他帶著大兒子到大發工業區修路,竟被後方小客車撞上,送醫不治;首次陪父親修路的兒子原在車上等,目睹慘況崩潰痛哭,經一夜平復後,誓言承襲父親遺志,也會準備反光背心,做好防護,記取父親用生命換來的教訓。

夜昏暗 人被撞飛10米

警方調查,桂男晚間帶25歲兒子桂銘駿,到工業區內修路,疑因沒穿反光背心、也未置放三角錐,蹲在路中央倒下一包水泥後,即被後方的小客車撞上,整個人彈飛10多公尺,因頭部重創,送小港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

肇事的陳姓男子沒喝酒,撞死人後嚇得臉色發白,他說,當時駕車要到大樹區找朋友,時速約50公里,行經工業區時燈光昏暗,沒看到路中央有人蹲著,踩煞車已經來不及。

目睹父親慘死的桂銘駿難過表示,他在桃園做木工學徒,最近回高雄,案發當天是在前鎮區的老婆娘家,爸爸來載他到高雄火車站搭車北上,中途要他陪著去補個坑洞,「這是我第一次陪他去修路,他說不會花多久時間,怎麼知道竟然出事!」

子跟班 目睹慘況崩潰

桂安全的媽媽、妹妹及兒子17日回到現場招魂,一度擲無筊,直到桂銘駿開口要爸爸放心,說他會好好照顧妹妹及弟弟,才擲出允筊。

做功德 自費補路10年

「我才罵過他,要他別那麼雞婆!」桂母哽咽說,兒子開油罐車20年,一直是優良駕駛,從沒違規紀錄,自掏腰包修補道路坑洞已10多年,她曾埋怨兒子的修路工具、水泥砂石材料很占空間,但篤信佛教的兒子總回應「這是在做功德!」她說為何不留著給政府做,桂安全卻笑著解釋,政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等到公部門來修,恐怕已有人摔倒受傷。

孝順的桂安全,原在高雄開油罐車,因父親年邁生病,2、3年前改到花蓮亞泥開砂石車,也帶著父親就近照顧,直到父親過世,去年底才回高雄;桂母透露,兒子月薪4萬多,要撫養小孩,手頭不寬裕仍熱心公益。

高巿府工務局養工處表示,不鼓勵民眾這樣做,除道路維護管理本來就是公部門該做的事,另方面也很容易因為品質良莠不齊,導致責任歸責不明,發生死傷更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

(中國時報)
--
薪扣20萬 標扣12萬 稅改加碼拼三讀

影響逾500萬戶、讓9成納稅義務人享有減稅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立法院今拼三讀。立院昨進行朝野協商,在野立委為讓民眾更有感,要求加碼減稅;民進黨團同意將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與身障特別扣除額調高,但對國民黨要求中小企業營所稅維持現制17%態度保留。朝野今早再協商,若無共識就表決處理,料晚上可三讀。

為建立公平合理稅制,民進黨政府去年9月拋出稅改方案,內容涵蓋調高綜所稅三項扣除額、調降綜所稅最高稅率至40%、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自10%降為5%、股利所得課稅新制等。行政院強調,稅改減稅255億元由超過542萬綜所稅申報戶共享,全民獲益。
立院臨時會昨針對修法草案再進行協商,38條修正條文朝野凝聚3大歧異點、8條爭議條文,包括中小企業營所稅是否維持17%、股利所得分離課稅是否採分級累進制,及扣除額調整問題。

稅損恐達174億
政院原版本將薪資特別扣除額由現行12.8萬元調高為18萬元,朝野立委頻頻加碼,最高盼提高至24萬元。
面對加碼要求,民進黨團昨鬆口,同意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與身障特別扣除額,自政院版原規劃扣除額11萬、12.8萬元、12.8萬元,提高到12萬元、20萬元與20萬元。財政部長許虞哲說,若依民進黨規劃,整體稅改稅損規模將擴大到174億元。政院原稅改版本稅損為70億元。

在野盼分級課稅
股利所得分離課稅部分,國民黨和時代力量都認為應分級課稅,但民進黨團反對,釋出政院規劃的單一稅率26%方案可再調整,稅率今繼續討論。企業營所稅政院版規劃由現行17%提高到20%,藍委曾銘宗說可接受,不過應照顧32萬家中小企業,這部分稅率堅持17%;但許虞哲說:「不宜」,未來經濟部修正《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到時再考慮。立法院長蘇嘉全最後裁示,如何照顧中小企業財政部再想辦法。

藍挺營所稅17%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修法要考量租稅公平性跟稅損,稅損太嚴重會造成稅改問題,他很清楚各黨的想法,今天再談,「該讓的讓,如果讓不下去的話,程序還是要走的」。蘇嘉全也說,若協商有共識今可完成三讀。國民黨團則堅持中小企業營所稅維持17%,若協商破局,不排除再度進入冗長發言、逐條表決。

明年報稅適用 小資族可少繳5千

所得稅改革進入立院協商,執政黨立委有意再加碼拉高扣除額,最快明年報稅適用,安侯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芷試算,若薪資所得扣除額調高至20萬元、標準扣除額又提高至12萬元,月領36K的小資女約可較現有稅制少繳逾5000元的稅金,可以買廉價航空從台北到沖繩來回機票。

4口家庭省更多
以目前標準扣除額由9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12.8萬元來試算,若年薪不到30.6萬元,則不需要繳綜合所得稅,而隨著標準扣除額調高至11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調升至20萬元,會計師估計新制上路後年薪若低於40.8萬元將可望不用繳稅。
除小資族外,張芷說,家庭人口較多如4口之家雙薪夫妻受惠空間更大,以年薪182萬元的小家庭試算,應繳稅金可從目前逾8萬元大幅降至6萬多元,省稅金額超過2萬元,足以支付1個孩子公立小學1學期學費和營養午餐。
24歲小資女小慧表示,剛畢業薪資不高,很高興看到扣除額提高,如果可以省5000元,可先還清學貸,減輕壓力,如果錢夠花,也會想去日本玩。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18/LN04/LN04_002.jpg

(蘋果日報)
--
全民減稅 稅改案今拚三讀

攸關全民稅改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立法院可望在今日完成三讀。立法院民進黨團同意擴大減稅,提高標準、薪資、身障等三項扣除額,並將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稅率提高至二十八%。

立法院長蘇嘉全昨就「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召集朝野協商,他表示,這邊多減一點稅,那邊就要加稅,希望最後的稅收損失能控制在一百億元以內。

3扣除額加碼 542萬戶受惠

根據行政院版草案,綜所稅最高稅率由四十五%降回四十%,營所稅由十七%調高至二十%,但保留盈餘課稅由十%降為五%;同時將綜所稅標準扣除額由九萬元調高至十一萬元,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由十二.八萬元調高至十八萬元,估計五四二萬戶受惠。

另外,廢除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股利所得課稅改採二擇一方案,可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給予八.五%抵減稅額、上限八萬元;或以單一稅率二十六%分開計稅、合併申報。此外,為縮短內外資差距,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由二十%調高為二十一%。

不過,國民黨團昨公布黨團版本,主張維持中小企業營所稅稅率十七%,並新增學貸綜所稅扣除額,畢業後五年內每年扣除二.五萬元,減輕青年負擔。

民進黨立委王榮璋表示,一四○萬戶中小企業,已有五十一萬戶因獨資、合夥免納營所稅,直接併入個人綜所稅而不受影響,僅三十一萬戶(占二十二%)會被加到稅,若不增加的話,稅收損失將達二六二億元。

對國民黨希望提高幼兒學前扣除額、增列學貸扣除額。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指出,執政黨團同意標準扣除額提高至十二萬元、薪資及身障扣除額提高至二十萬元,幼兒扣除額等政府六月提出相關修法時一併討論。

股利所得分離課稅 稅率28%

財政部長許虞哲說,若依民進黨團的新版本,稅收損失將從六十九億元,增加一○五億元,達一七四億元;但他也鬆口,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的稅率,可考慮自二十六%再提高。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建議,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稅率可提高至二十八%,讓稅收損失降至一三八億元;他表示,最快今日下午「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就會進入二、三讀,預計今年起實施,明年五月報稅即可適用。

(自由時報)
--
朝野有共識!所得稅3扣除額大加碼 月薪3萬可望免繳稅

「所得稅法」修正草案昨天在立法院臨時會協商獲得重大進展,朝野黨團都有共識在個人綜所稅三項扣除額加碼,包括標準、薪資、身心障礙扣除額都比原行政院版本提高,但稅收損失也可能擴大到一百七十四億元。

立法院長蘇嘉全裁示,今早會繼續協商,若有共識下午就能進行二、三讀。

藍綠拚選舉 這次高度共識...

立法院臨時會開會迄今,陸續通過議案包括勞基法修正、監察委員同意權行使,以及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每項議案朝野都嚴重對立,立法院內院外抗議不斷。不過,因為年底選舉在即,攸關民眾「減稅紅包」的稅改方案,朝野倒是有高度共識。

財政部官員表示,這次的稅改方案聚焦三大主軸,首先是透過調高綜所稅三項扣除額,減輕薪資所得及中低所得者稅負;其次為改採股利所得課稅新制、調降綜所稅最高稅率至百分之四十等作法,讓內外資股利稅負更公平,避免「假外資」藉此避稅;第三是讓獨資合夥事業免營所稅、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降至百分之五,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稅負。

三扣除額大提高 藍綠都說還可加碼...

此次稅改全案共卅七條文,朝野立委昨天討論近五小時,多數條文皆達成共識,最後僅保留八條條文,其中最關鍵的營所稅、扣除額、股利稅率等條文,因在野黨團仍有意見,待財政部評估稅收影響後,再做最後定案。

現行標準扣除額每人每年為九萬元、薪資扣除額和身心障礙扣除額則皆為十二萬八千元,財政部版本原設定將標扣提高至十一萬元,薪資及身障扣除額則增至各為十八萬元。但朝野立委都認為還有提高的空間。

外傳因行政院長賴清德點頭,同意將薪資扣除額調高至廿萬元,民進黨團版本也將標準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加碼增至十二萬元及廿萬元,都待今天再確認。國、親黨團則盼將幼兒學前扣除額由現行兩萬五千元提高到十二萬元;國民黨另新增學貸扣除額,在畢業後五年,每人每年可享兩萬五千元扣除額。

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指出,若照民進黨方案通過,粗估月薪三萬元加上一點五個月年終獎金的受薪階級,應不必繳納綜合所得稅;就算原適用最低級距百分之五稅率的納稅人,一人大約可省四千八百元至五千元稅金,對受薪階級相當有利。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18/1/442874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競相加碼圖利誰?討好選民 更應「討好台灣」

這次稅改方案的股利所得改革號稱是「史上最複雜」,不僅拉近內外資股利稅率差距,也重新改革所得稅制結構,讓複雜且事倍功半的設算扣抵制終於走入歷史。但朝野協商結果,原本是配套的調高三項綜合所得稅的扣除額,卻反過來喧賓奪主,朝野逕相加碼調高,討好一般民眾。

稅改案不是減稅不好,但該減的要減、不該減的不能減,與其討好選民,更應該「討好台灣」,以台灣經濟稅制長遠發展為主要考慮因素。

立法院昨天進行股利稅改朝野黨團協商,扣除額要加碼多少成為協商焦點之一,不僅在野黨針對扣除額提出加碼版本,連執政黨也不甘示弱配合加碼。朝野競相加碼慷國庫之慨,稅損恐怕將近二百億元。

扣除額調高,所有納稅人統統受惠,尤其今年又是選舉年,沒人願意扮黑臉;但政府除了面臨龐大的人事費、社福等固定支出,還有「前瞻」基礎建設等支出,當稅收減少,政府只能舉更多的債來因應,債留子孫。

首先,因應國際租稅環境變化,美國稅改將增加各國租稅競爭的壓力,可預見各國將朝「降企業稅」方向進行;但我國股利稅改卻反向而行,拉高企業稅及外資稅,雖然營所稅率百分之十七已是世界很低水準,但一下子拉高三個百分點,是否與財政部原本希望建立符合國際潮流且具競爭力的投資所得稅制目標背道而馳?

其次,此次修法讓富人股利所得最高稅率,從百分之四十五降至廿六,衝擊租稅公平。股利分離課稅已讓富人股利所得享優惠,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已提供首次核准來台工作的外國特定專業人才租稅優惠,是否要調降綜所稅最高稅率至百分之四十,有商榷空間。

此外,包括時代力量黨團、國民黨團都提出股利所得分級課稅,雖使稅政較複雜,但也需考慮分級課稅在租稅公平及財政收入的功能。

在野黨批評這次稅改圖利富人。政府須考慮每年超過二千億元的預算赤字及五點四兆元的國債,畢竟討好選民容易,財政健全卻是知易行難,朝野都無可推卸責任。

(聯合報)
--
稅損的洞 股民來補...股利所得稅率擬增至28%

民進黨團提案加碼三項扣除額,導致財政部原先估計的稅損額度大幅提升。據了解,為彌補稅損可能大幅上揚,民進黨內也有腹案,黨團規劃可藉由提升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的單一稅率,作為緩衝的配套措施。

至於稅率的升幅,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透露,現在政院版的稅率為26%,但黨團認為,「到28%都是可以討論的空間」。但他強調,一切都還需等到今日協商再談。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17)日首度拋出稅改扣除額加碼幅度版本,財政部長許虞哲在協商中表示,如果這樣做,根據估算,本次稅改總稅損額度將大幅上揚。

柯建銘當時即指出,這次民進黨團主動拋出扣除額調整幅度,確實會造成稅損提升,黨團這邊將進一步評估;他昨晚透露,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的單一稅率提高,將是可以同時處理的配套作法。

三項扣除額 綠營全數加碼

立法院昨(17)日針對「所得稅法修正草案」進行朝野協商,民進黨團首度針對稅改三項扣除額額度,提出黨版修正案,包括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與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三項扣除額均向上提高,由於綠營在立院擁有絕對多數席次的優勢,三項扣除額向上升高1萬~2萬元機率相當大。

經由昨日朝野協商,本次稅改案最後剩下五條爭議條文,包含中小企業營所稅是否分年提升到20%、股利所得分離課稅能否分級、三項扣除額的加碼幅度、未分配盈餘稅率與財團法人股利課稅規定等。被視為是朝野對決的深水區,也引來外界高度關注。

立法院長蘇嘉全表示,今日會繼續進行朝野協商,若朝野能夠達成共識,最快今天下午,就可以進入二、三讀程序,否則的話,下午還是會繼續進行協商,不會強行表決,他期望,朝野能在協商結束前,就達到共識,讓稅改案圓滿完成。

五項爭議中,三項扣除額的加碼額度,一直是稅改草案討論時朝野角力主戰場,行政院原送交立法院的稅改版本內容,三項扣除額均已提升,其中標準扣除額拉高到11萬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與身障特別扣除額,均同步調高到18萬元。

昨日協商時,綠委吳秉叡首度提出民進黨團的扣除額版本,在行政院版上再度加碼,標準扣除額提升到12萬元,較政院版高出1萬元,薪資與身障扣除額這兩部分,分別皆增加2萬元,並雙雙提高到20萬元的水準。由於執政黨在立法院擁有絕對的席次優勢,因此,三項扣除額按民進黨版的內容通過的機率相當高。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1/18/2/4428910.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經濟日報)
--
澎湖空難罰300萬 興航抗罰敗訴 法院打臉:7大疏失均與空難有關

復興航空GE222航班四年前在澎湖馬公墜機空難,造成四十八死十五傷,民航局調查認為正副駕駛操作嚴重疏失、興航未落實飛航組員管理訓練,裁罰興航三百萬元並要求改善,興航提告抗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指興航確有疏失且與這起空難有重大關聯,昨判興航敗訴,可上訴。

空難共釀48死
興航馬公空難發生於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GE222航班從高雄小港機場飛抵澎湖馬公機場時,受麥德姆颱風外圍環流的強大側風影響,申請重飛但墜毀機場旁民宅,造成機上乘客、機組員四十八死十傷、地面居民五傷。
民航局依飛安會調查結果,認定興航沒落實飛航組員管理訓練等責任,前年十月依《民用航空法》開罰,興航訴願失敗,改打行政官司主張,公司無法干預飛航人員在遇緊急狀況時的臨場判斷。但法院指出,飛安會調查發現「(興航)機隊對於不遵守程序之操作具有容忍度已習以為常」,且民航局事後檢查興航有七大項、十四小項缺失,均與飛航安全及飛航作業管制有關,可見興航確有缺失且與本件空難有重大關聯,據此判興航敗訴。

(蘋果日報)
--
澎湖空難興航挨罰300萬 提告抗罰敗訴

復興航空GE222班機,2014年澎湖空難造成49死,民航局認定興航違反《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多項規定,裁罰300萬元並立即改善。興航不服提告抗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民航局依據飛安會調查與事證,認定興航未落實飛航組員的組員資源管理訓練、標準操作程序訓練及未善盡安全管理之責,裁罰合法有據,判興航敗訴,可上訴。

復興航空GE222班次2014年7月23日晚7時許由高雄機場起飛,機上包括正副駕駛、兩名組員和乘客54人,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重飛失敗墜毀西溪村,造成49人罹難、9人重傷,地面5人輕傷、11棟民宅受損。

事後,民航局依飛安會調查報告,認定興航違反《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多項規定,裁罰300萬元並立即改善。此外,當時的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荊元武、馬公塔台管制員李佳峯,遭澎湖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但澎湖地院認為正副駕駛未依標準程序降落才是事故主因,判決兩人無罪。

興航不服裁罰提告,並主張飛行本身高度依賴飛航人員的經驗及臨場判斷,為飛航人員獨立作為,於遭遇緊急狀況下更是如此,實非公司所得干預,不能歸責公司。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認為飛行具有高度風險性,不容絲毫失誤,航空業者因此運用標準作業程序,作為飛航組員操作航機時依循基本架構。藉由程序提供準則,以確保飛航組員之操作係於可預測、一致及安全的模式下進行。

合議庭指出,班機駕駛員缺失,與本件飛航事有重大關聯。駕駛員有嚴重操作上疏失,與興航未落實飛航組員的組員資源管理訓練、標準操作程序訓練及未善盡安全管理之責,有因果關連性存在。

合議庭表示,復興航空未落實飛航組員的組員資源管理訓練、標準操作程序訓練及未善盡安全管理之責,民航局審酌興航違反義務,違規情節重大,造成多人傷亡,致罹難者家屬痛失至親,傷者治療復健過程漫長痛苦,也重創我國民航安全形象,影響重大,依民用航空法第112條第2項第5款規定裁罰300萬元,並應立即改善,核屬適法。

(聯合報)
--
澎湖空難 興航抗罰300萬敗訴

復興航空GE222班機2014年澎湖空難造成49人罹難,民航局認興航違反「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多項規定,裁罰300萬元並應立即改善。興航不服提告抗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興航敗訴。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指出,民航局依據飛安會調查與事證,認定興航未落實飛航組員的組員資源管理訓練、標準操作程序訓練及未善盡安全管理之責,裁罰合法有據,判興航敗訴,可上訴。

復興航空GE222班機2014年7月23日晚7時許由高雄機場起飛,機上包括正副駕駛、兩名組員和乘客54人,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重飛失敗墜毀西溪村,造成49人罹難、9人重傷。

事後民航局依飛安會調查報告,認定興航違反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多項規定,裁罰300萬元並立即改善。興航不服裁罰提告,並主張飛行本身高度依賴飛航人員的經驗及臨場判斷,為飛航人員獨立作為,於遭遇緊急狀況下更是如此,實非公司所得干預,不能歸責公司。

合議庭指出,班機駕駛員缺失,與本件飛航事有重大關聯。駕駛員有嚴重操作上疏失,與興航未落實飛航組員的組員資源管理訓練、標準操作程序訓練及未善盡安全管理之責,有因果關連性。

(聯合晚報)
--
將設「大法庭」 統一法律見解 當事人可聲請開庭解釋爭議 「盼增信賴」

司法院為確保最終審法院(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律見解一致,決定增修《法院組織法》等法規,建構終審法院的「大法庭制度」,未來將以開庭方式針對有疑慮的法律爭議做出統一見解,供一、二審法官審案遵循,取代過去以內部開會討論做出判例或決議的方式,相關草案近日會銜行政院後,送立法院審議。

以前總統陳水扁的貪污案舉例,究竟總統職權是否採實質影響力說,法界一直有不同看法,過去這類有爭議見解的案件上訴到最終審法院後,常出現遇到不同庭的法官審理,就會出現不同結果,導致司法引人詬病。

舊制不夠透明
以往最終審法院都是以庭務會議等方式,做成「判例」或「決議」,供下級審法官參考,但此做法常被質疑不透明、越權造法等,為此司法院推動大法庭新制,統一法律見解。
以最高法院為例,未來將增設「民事大法庭」、「刑事大法庭」,各由十一名法官組成,審判長是院長或院長指定的庭長,十名法官包括聲請統一見解的受命法官及其他法官票選出來的九名代表。

類似案件比照
大法庭將以開庭言詞辯論方式,傳喚被告的委任律師、檢察官及相關學者專家,出庭陳述各自意見,最後再由大法庭針對有爭議的法律見解,做出統一見解裁定。
大法庭的裁定結果出爐後,當初聲請裁定的合議庭,須根據裁定結果對原本案件做出判決。
此外往後案件若遇到類似爭議,承審法官也要根據大法庭的統一見解,做出裁判。
司法院祕書長呂太郎表示:「大法庭制度就是透過『裁判』來統一法律見解,因為法律離不開個案,希望透過個案闡述法律精神及內涵。」
呂強調,若大法庭在裁定過程中,合議庭法官有不同意見時,也可撰寫「不同意見書」,與統一見解的裁定一併公布。

「投票比較好」
不僅如此,若訴訟當事人認為最終審法院的法律見解不一致,也有權向大法庭聲請見解裁定。司法院強調,大法庭的優點是程序公開透明,希望藉此增進人民對司法的信賴。
不過一名最高法院法官提出不同意見指出,最高院現都以庭務會議作成的「決議」為主,決議對下級審法官的拘束力,雖不如判例或大法庭裁判,但決議是由全體法官一人一票作成的,應較具普遍代表性。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18/LN10/LN10_001.jpg

(蘋果日報)
--
革命性變革 司院推「大法庭」

最高法院判例和決議制度將走入歷史

終審法院法律見解無法統一,一直飽受各界批評,以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和前總統陳水扁所涉貪污案來說,究竟應否採用「實質影響力說」,最高法院至今仍無定論。司法院為加速終審法院統一法律見解,研擬「大法庭」新制,未來終審法院見解出現歧異時,交由大法庭統一解釋,象徵終審法院實施近百年的判例及民刑庭會議決議制度將走入歷史!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昨天召開大法庭新制記者會指出,新制實施後,台灣司法制度將是嶄新一頁,未來終審法院將「更透明、更具有可預測性」。

呂太郎表示,目前終審法院透過判例和民刑庭會議決議統一法律見解的方式,受到各界質疑。以判例制度來說,就存在適法性爭議;至於最高法院的民刑庭會議決議,並非以法庭形式解決法律爭議,而是用開會方式統一見解,在學理上不周延,也有必要改變。

呂太郎表示,依據司法院研擬的法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未來如終審法院合議庭評議案件時,認為見解和其他庭或先前的裁判不同,或認為具有原則重要性,都可提案移由大法庭審理並作出裁定;當事人若有疑義,一樣可聲請大法庭作出裁定後,最後交由原提案法庭審理並作出判決。

最高院和最高行法官組成大法庭法官

呂太郎說,大法庭成員方面,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將各由十一位、九位法官擔任大法庭法官,採任務編組方式、兩年一任;審判長原則上各由終審法院院長擔任,但因最高法院分為民事與刑事領域,所以另一庭的審判長將由院長指定法官擔任。

另外,大法庭的法官組成,除原提案合議庭受命法官為當然成員,還納入終審法院各庭成員,且大法庭須開庭就法律見解爭議進行言詞辯論,上述受命法官還須負責將大法庭見解移轉原提案合議庭參考。

資深法官指出,各國對大法庭制度應採「一階段制」或「兩階段制」有不同做法,留德學者大多支持採取德國式的兩階段制,也就是終審法院法官遇到法律見解歧異時,可請求大法庭開庭進行抽象解釋後,再轉由原承審的最高法院合議庭,根據大法庭見解作出判決,司法院草案採行此制。不過,留學美、日和法國的法律學者,多主張採取一階段制,認為最高法院法官遇到法律見解歧異時,直接移請大法庭承審,並作出判決。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廳長王梅英表示,司法院院會前天通過大法庭新制後,草案將送請行政院會銜,希望能排入立院下個會期審議,讓法案儘早通過。

《小檔案》「決議」、「判例」

「決議」 民、刑庭會議統一見解

最高法院民刑庭會議作成「決議」,是民、刑事各庭為統一法令見解,或變更過往決議,由院長召集民、刑庭會議進行決議以統一見解。此「決議」雖僅對最高法院內部具有效力、不具法律上的拘束力,但因是最高法院一致見解,對於各審級法院處理類似案件時,仍有一定的影響力。(記者楊國文、溫于德)

「判例」 對下級法院有拘束力

「判例」是由最高法院民刑庭會議抽取具指標性判決的判決要旨或法律見解所產生,並經最高法院依法定程序選編為判例,因產生過程非常嚴謹,可做為法院在處理相同或類似案件的法理依據。

「判例」理論上雖無法律拘束力,但若不依此判決,上訴後遭最高法院撤銷或廢棄判決的機率極高。因此,下級法院多會依判例的法律見解作成判決,也讓判例制度具備事實上的法律拘束力。

學者:大法庭公開審理 保障程序

司法院研擬大法庭新制,法界普遍表示樂觀其成,認為由大法庭統一法律見解,讓程序公開透明,除了可減少「初一十五不一樣」的判決,更是法界的「革命」制度。

部分「判例」早不符民情

台大法律系教授林鈺雄指出,判決歧異影響安定性,未來透過大法庭的公開審理弭平歧異,將可讓神秘的民刑庭會議決議及判例文化消失,保障程序。他認為,判例文化扼殺法官思考,有些判例甚至是民初所作,早已不符社會民情,卻仍拘束現在的法官,造成司法怠惰。日後廢除判例,改由大法庭統一見解,對法官是種革命,也可減少「初一十五不一樣」的判決。

林鈺雄認為,大法庭與大法官是統一法律見解的兩大支柱,未來如果運行順利,建議可跨越審級,讓具爭議或原則重要性案件直上大法庭。

去年參與司改國是會議,並擔任第三組分組委員的高院法官林孟皇亦表示樂見,他說,判例雖具法定地位,但常被斷章取義引用於不同個案,最高法院民刑庭法官會議作成的法律見解決議,根本沒有法律地位,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不過,他希望大法庭成員由法官遴選委員會產生,以素養為依歸,不要票選,才不致受倫理、期別影響,選出資深但不適任的成員。

高院法官錢建榮感慨,倡議設置大法庭多年後,不合時宜、甚至有違憲疑慮的終審法院判例、決議終走入歷史。不過,大法庭制度要可長可久,成員非常關鍵,另須搭配裁判違憲審查制度(個案可聲請釋憲),較為恰當。

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李榮耕則認為,即刻廢除判例很危險,建議把判例當成「最高法院已存在的見解」,較為折衷。

他也表示,司法院大法庭仿效德國制度,如果法官認為有歧異,可依職權發動;換言之,人民「無權」把案提送大法庭,這可能是大法庭的缺點。美國則是把上訴權力交給被告,因為「人民才是使用司法的人」。

司院推「大法庭」制》打官司 不再像玩俄羅斯輪盤

貪污是否採「實質影響力說」 至今見解不一

不少民眾抱怨,打官司如同玩「俄羅斯輪盤」,運氣很重要,也常發生「同案不同命」的怪現象,這是因為法官獨立審判,所以不同法官可能採取不同的法律見解。法界人士指出,最高法院雖可開民刑庭會議統一法律見解,但以貪污是否採「實質影響力說」,開會多次卻遲無決議,讓人質疑有政治力介入,重創司法威信。司法院推出大法庭制度後,這些情形都將成為過去。

法界人士指出,由於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各庭獨立審判,誰也管不了誰,因此同類型案件有時會出現不同的判決結果,不僅被外界詬病為法治亂象,不肖律師或司法黃牛也有機可乘。

以民意代表或官員收受當事人金錢是否觸犯貪污治罪條例的收賄罪,各審級法院應採「實質影響力說」或「法定職權說」,見解不一,最高法院至今仍未能統一見解,導致民眾打官司如同玩「俄羅斯轉盤」,類似的案件,結果可能不同,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和前總統陳水扁所涉貪污案,就是這樣的情形。

如收賄罪採「實質影響力說」,只要官員或民代對於相關機關、公務員的人事、財務及業務執行等事項,發揮實質影響力,就會成罪,美國和日本都採取此種學說。

若採「法定職權說」,就必須要涉嫌收賄的官員或民代,藉由自己的「法定職權行為」,對政府機關、公務員決定公務過程或執行過程發揮影響力,才成立收賄罪。由於「法定職權說」的論罪門檻太高,因此涉貪官員或民代很難成罪。

資深法官指出,現行最高法院是透過判例和民刑庭會議決議來處理法律見解不一的情形,但因只討論少數法律見解歧異案件,且往往從發生見解歧異到作出決議,時間拉得很長,甚至議而不決,不僅讓人懷疑有政治力介入,也讓下級審法官、律師、檢察官都很困擾,當事人更痛苦不堪。

(自由時報)
--
最高法院擬設「大法庭」 打官司不用再碰運氣

司法院昨天公布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在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設「大法庭」統一法律見解。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表示,未來將用裁判解決歧異,透過個案闡述法律精神與意涵,但大法庭只處理法律爭議,非個案終審裁判。

判決見解歧異被司法院視為司法不受信賴原因之首,人民更常一頭霧水,司法院希望藉大法庭解決此問題。行之百年的判例及最高法院目前的民、刑庭決議等統一法律見解方式,將走入歷史。

前總統陳水扁、前立委林益世貪汙案,究竟要採法定職權說、實質影響力說還是折衷說,還有趙建銘所涉台開內線交易案不法所得計算,未來可能須賴大法庭統一見解。

草案規定,最高法院將由各十一名法官組成民事、刑事大法庭,最高行政法院設九人大法庭,成員二年一任,為任務型編組。各審判庭受理案件後若認為法律見解與先前裁判不一,與各庭意見歧異,就有啟動大法庭程序的義務。草案也規定當事人得促請受理案件的審判庭行使歧異提案職權。

司法行政廳廳長王梅英指出,大法庭新制改革除要統一見解,也要做到公開、透明。提案法庭在裁定後,就必須公開提案內容,大法庭則須行言詞辯論,並採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也可請專家與學者表示意見,類似憲法法庭。

如果日後受理其他案件的審判庭認為大法庭見解已「不合時宜」,仍可提請大法庭裁判。

一名法官舉例,幾年前有國立大學教授、副教授拿不實發票核銷專案研究經費案,針對國立大學教授算不算「刑法上的公務員」曾引發辯論,最高法院最後認定他們不是公務員,被告們獲輕判,卻讓其他公務員不服氣。若能透過辯論,請專家、學者到大法庭表達意見,最高法院的法律見解能更服眾。

司改變革! 最高法院將設「大法庭」 統一法律見解

民眾常詬病「法院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為統一法律見解,司法院今提出「大法庭新制」,將在最高法院設置民、刑事大法庭,各由11名法官組成,最高行政法院也將設由9人合組的大法庭。未來最高、最高行各庭審理案件時如出現歧見,提案法庭可在裁定後聲請大法庭統一見解。而大法庭裁判以「法律爭議」為限,不包含提交案件本案的終局裁判。司法院也宣布廢除判例選編制度。

備受爭議的準監察委員陳師孟抨擊「不管是一審還是二審的法官,你可以看他的這個全文,審判文、判決文,就知道他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所謂法律的見解。」,話不中聽,卻也點出判決見解歧異的問題,民眾常一頭霧水。

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作出的裁判有引導下級審判、確保法律適用一致的作用,但兩院都設有數個「小庭」審理案件,也難免會出現不同看法。雖然司法院期待訴訟結構能「金字塔化」,實務上案件數量龐大,難以期待最高院、最高行「只剩下一個庭」,否則怎能消化案件。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廳長王梅英指出,大法庭新制的改革除了要統一見解外,也要做到公開、透明。提案法庭在裁定後,就必須公開提案內容,大法庭須行言詞辯論,並採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也可請專家與學者表示意見,類似憲法法庭。

最高院、最高行目前雖有判例選編和決議機制,對法律見解有一定作用,但無絕對拘束力,大法庭新制將取代判例選編和決議。大法庭審理案件時行言詞辯論,也就是以合乎司法本質作成裁判的方式來解決法律爭議。未來,像是貪污罪的法定職權說或實質影響力說,甚至是「折衷說」,都可能有統一見解。

而當事人為訴訟程序主體,當事人也得促請受理案件的審判庭行使歧異提案職權。

大法庭法官2年1任,為任務性編組,原則上由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院長擔任審判長,但因最高法院分民事與刑事領域,另一庭的審判長將由指定法官擔任。而大法庭成員評議時,少數成員的見解可能與多數不同,但可能也具參考價值,屆時也可補具不同意見書。

但大法庭的裁定並不具通案法規效力,如果日後受理他案的審判庭認為大法庭的見解已「不合時宜」,仍可循歧異提案模式提請大法庭裁判。

法院組織法第57條規定「最高法院之裁判,其所持法律見解,認有編為判例之必要者,應分別經由院長、庭長、法官組成之民事庭會議、刑事庭會議或民、刑事庭總會議決議後,報請司法院備查。」,但事實上從2005年起,就未再編選判例。目前最高法院的有刑事庭會議與民事庭會議,討論各庭提案。

(聯合報)
--
司法變革 終審法院設大法庭!法律適用一致 判決不再像月亮

為確保終審法院的法律見解一致,司法院將增修《法院組織法》、《行政法院組織法》,將在終審法院設置9或11人的「大法庭」合議審理,讓現行選編判例、會議決議走入歷史。未來類似扁家弊案、林益世案所產生的貪汙法定職權、實質影響力說等法律爭議,就會在大法庭對決,作成法律如何適用的見解。避免發生外界常垢病「法院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的情形。

司法院祕書長呂太郎17日表示,大法庭制度就是透過「裁判」來統一法律見解,因為法律離不開個案,透過個案闡述法律精神及內涵。相關修法條文草案,司法院院會昨已通過,近日會銜行政院後,將送立法院審議。

呂太郎說,大法庭成員,最高法院民庭和刑庭,都由11人組成;最高行政法院則是9人,預期對解決法律爭議,可達到裁判一致性和透明性,更符合法治原則。

換言之,未來終審法院受理個案訴訟的法庭,如果認為法律見解跟過去歧異,或個案法律見解具有原則重要性,都可由承審案件的「小庭」移請大法庭裁判;訴訟當事人如認為終審的法律見解不一,也可聲請大法庭裁判,讓法律見解統一。

目前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雖有判例選編和決議機制,各級法官都會遵照決議作出裁判,若違反,判決會被終審法院撤銷、廢棄改判。但因決議不是裁判,屢受質疑,例如扁案、林益世案都因實質影響力、法定職權說,形成貪汙法律爭議,最高法院刑庭為此開了兩次會,仍未作成決議。

司法院表示,大法庭是以裁判法律爭議,統一法律見解為任務的法定裁判機關,由最高法院院長及其指定庭長1人,分別擔任民事或刑事大法庭審判長;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則以院長為審判長。其他成員除提案小庭指定法官為當然庭員,都以票選產生,任期2年。

為使法律問題的各種見解得以充分溝通,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要開以法律爭議為核心的言詞辯論庭,所以要強制由律師代理或辯護;大法庭認為有必要時,可徵詢專家學者意見,強化統一見解功能,做出妥適、周延的裁判,且因裁定屬裁判,有確保終審法院法律適用一致,使裁判具有安定性及可預測性,不會讓下級審或民眾無所適從。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1-18/clipping/656/b02a00_t_05_03.jpg

檢驗起訴書 大家來找碴

為落實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決議,司法院通過《法院組織法》第83條修正案,考量無罪推定原則及被告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規定未來高檢署以下各級檢察署,應在第一審判決後公開起訴書。修正條文將會銜行政院後送立法院完成修法。

此次修正條文內容,與法務部長邱太三去年8月召開的司改議題方案記者會主張相同,邱太三表示,一審判決後公開起訴書,可讓各界檢驗檢察官起訴品質。

基層檢察官也認為,實務上已部分揭露檢察官起訴書內容,日後修法公開起訴書,影響不大。但公開起訴書,可讓外界得知檢察官對犯罪嫌疑形成心證的過程,藉此監督檢察官起訴品質,讓檢察官起訴時會更為謹慎。

司法院表示,檢察官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擔任的角色,不只是一造當事人,更必須居於法律守護者角色,為刑事訴訟案件的開啟及進行把關,應透過資訊透明化,使公眾得藉由對起訴書所載的犯罪事實、證據及所犯法條等事項公開檢驗,也加強對檢察官履行法定性及客觀性義務的監督。

但考量無罪推定原則及被告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修正條文規定起訴書公開的時點,限於第一審宣判後,因此擬具法院組織法83條修正草案,增訂高院以下各級法院及其分院檢察署,應在第一審判決後公開起訴書,並准用法院公開裁判書的規定。

林益世案 有可能進大法庭

終審法院設置「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裁定結果雖是對法律爭議提案作中間裁定,不具有通案的規範效力,只拘束提交案件的小法庭。如此設計較具彈性,日後受理他案的審判小庭,如認大法庭裁定不合時宜想要變更,可循歧異提案模式提請大法庭裁判。而已定讞案子,是進不了大法庭的。依修法條文,林益世案因有法律適用爭議,被認為可能進大法庭。

司法院最早在2013年研議設置終審法院「大法庭」,原規劃採一階段處理,即有法律見解歧異案件,全交由大法庭裁判。昨公布的修法條文,係參考德國制度,改採「二階段」處理。

所謂二階段,指的是大法庭就提案的法律爭議作成裁定後,由原提案承審民刑庭或行政訴訟小庭,依大法庭所採的法律見解為基礎,進行本案終局裁判。

由於大法庭是對小庭提交案件的法律爭議作中間裁定,不具有通案的規範效力,因此僅拘束提交案件的小法庭。如果有其他審判庭日後審理的案件,認為大法庭所採見解不合時宜想要變更,如作為裁判基礎的法律見解與先前裁判不一致,經徵詢其他各庭意見,確定仍有見解歧異情形存在,這時就可循歧異提案模式,提請大法庭統一見解。

司法院說,如此設計讓大法庭比較具有彈性,可適時調整、變更原有的見解。另自2003年以後,最高法院就未再選編新判例,大法庭制度立法同時,也會刪除原有的選編判例、決議制度規定,但原有判例,如背離司法個案裁判本質,就會在大法庭制度生效後停止適用;其餘則回歸先前終審法院某庭所作的裁判,與未選編為判例的裁判效力相同。

(中國時報)
--
拆屍線再縫回 無良業者騙解剖錢

雲林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黃明政,利用檢察官相驗解剖機會,趁死者家屬心力交瘁之際,誆騙「屍體縫合」需2萬元,被雲林地方法院以詐欺取財罪,判處有期徒刑5月,雲林地檢署重申,檢察官相驗及解剖完全不收費。

雲林葬儀公會前理事長 判刑5月

檢方調查,2016年11月3日間,呂姓女子在雲林縣西螺鎮某旅館投宿,因跌倒死亡,檢察官到虎尾鎮惠來公墓殯儀館相驗、隔日解剖。

經營殯葬業多年且曾擔任雲林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黃明政(43歲),長期從事此等公益性質甚高之事業,竟不懂潔身自愛,趁家屬心力交瘁之際,向死者兒子及胞弟佯稱辦理後事費用,包括「法醫解剖後之屍體縫合費用」需2萬元、解剖助理費1萬2000元等,導致死者家屬誤信「法醫僅負責解剖而不負責縫合屍體」等錯誤訊息,事後並交付黃該筆3萬2000元等費用。

剪開法醫縫線 取信家屬

事後黃明政指示不知情員工將法醫縫合完成遺體胸腹部縫線縫合部分拆剪後,再另行縫合,以取信家屬,全案經雲林地檢署接獲民眾檢舉查獲,黃明政雖否認犯行,但經死者家屬及相關證人指證歷歷,且有檢察官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喪葬費用明細及收據可證,事證明確經檢方提起公訴。

全案經雲林地院審結,以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判處黃有期徒刑5月。

檢:相驗、解剖不收費

檢方以黃明政認為一般民眾不諳地檢署相驗及解剖作業詐取款項,踐踏公部門公信力,惡性重大;並提醒民眾,檢察官依法相驗及解剖均不收任何費用,如有殯葬業者以相驗及解剖為名義收取費用就涉嫌詐欺,應儘速報案。

(自由時報)
--
缺德殯葬業者 將遺體拆線重縫 向家屬詐財

雲林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黃姓前理事長,涉嫌利用檢察官相驗解剖的機會,趁死者家屬悲慟難耐,向其詐欺「法醫解剖後的屍體縫合費用」,事後家屬寫信向檢察官詢問,才揭露此事,雲林地方法院以詐欺罪,判處黃嫌有期徒刑5月,可易科罰金。

檢方表示,一名中年婦女在2016年11月投宿雲林縣一家旅館時,因不慎跌倒死亡,檢察官獲報後到虎尾鎮惠來公墓殯儀館相驗,預計隔天進行解剖,黃嫌得知後,竟向死者家屬表示可協助辦理後事,並佯稱辦理後事費用包括「法醫解剖後的屍體縫合費用」2萬元及解剖助理費1萬2千元。

家屬悲慟之際不疑有他,誤信黃嫌,黃嫌在法醫解剖後,指示不知情的員工將法醫縫合的遺體胸腹部縫線部分拆除後,另行縫合,事後家屬越想越覺得奇怪,寫信詢問地檢署,才揭露此事。

黃嫌曾擔任雲林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與父親及弟弟去年涉嫌以暴力霸占虎尾殯葬所「生意」,2016年1月才涉嫌帶人公然汙辱殯葬所管理員,被判有期徒刑4個月,同年7月又因殯葬業糾紛跟同業打架,被判有期徒刑4個月,沒多久又趁人之危詐欺。

雲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怡華表示,檢察官何金陞接到檢舉信後,再次勘驗遺體,發現確有重新縫合的狀況,循線查獲黃嫌,黃嫌一開始矢口否認犯行,並且稱縫得比法醫漂亮,但是家屬指證歷歷,且又有喪葬費用明細以及收據,才坦承犯行,並將詐欺所得返還家屬。

(聯合報)
--
惡劣!遺體拆線又重縫 殯葬業者詐家屬解剖費

雲林縣一名黃姓殯葬業者,涉嫌在2016年11月以法醫解剖屍體後要縫合為由,向死者家屬詐得3萬2000元,事後家屬向檢察官反映,才揭露此事。黃姓業者坦承犯案,雙方事後和解。雲林地方法院以詐欺取財罪,判處黃嫌有期徒刑5月,可易科罰金。

檢方表示,死者在2016年11月投訴雲林縣一家旅館時,因不慎跌倒死亡,檢察官獲報後到虎尾鎮惠來公墓殯儀館相驗,預計隔天進行解剖,黃嫌得知後,竟向死者家屬表示可協助辦理後事,佯稱辦理後事費用包括法醫解剖後的屍體縫合費用2萬元及解剖助理費1萬2000元。

家屬不疑有他,誤信黃嫌,黃嫌在法醫解剖後,指示不知情的員工,將法醫縫合的遺體胸腹部縫線縫合部分拆除後,另行縫合,事後家屬越想越覺得奇怪,寫信詢問地檢署,才揭露此事。

主任檢察官黃怡華表示,檢察官何金陞再次勘驗遺體,發現有重新縫合的狀況,循線查獲黃嫌,黃嫌一開始矢口否認犯行,但家屬指證歷歷,且又有喪葬費用明細及收據,最後才鬆口坦承犯行,將詐欺所得返還家屬。

黃嫌曾擔任雲林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與父親及弟弟去年涉嫌以暴力霸占虎尾殯葬所生意,2016年1月涉嫌帶人公然汙辱殯葬所管理員,被判有期徒刑四個月,同年7月又因殯葬業糾紛跟同業打架,被判有期徒刑四個月,沒多久又趁人之危詐欺,相當惡劣。

(聯合晚報)
--
海外就醫核退新制 健保給付減半

民眾海外就醫返國後可申請健保核退,但今年元旦起,相關費用的核退上限基準,從原本以國內醫學中心平均費用,改為各級醫院與診所平均費用計算。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今年一至三月核退上限,門診每人每次剩不到千元,縮水逾五成,急診、住院減幅均兩成以上,估計一年影響三萬六千人。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在境外發生不可預期之緊急傷病或緊急分娩,可申請健保核退自墊醫療費用。

健保署最新公告今年一至三月海外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上限,分別是門診每人每次九二○元、急診每人每次二六八一元、住院每次五七二一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二○○一元、三六三六元、七五三五元,降幅達到五十四%、二十六%、二十四%。

健保署專門委員林寶鳳表示,過去相關費用的核退上限基準,以國內醫學中心平均費用計算,屢遭外界反映健保給付國內外同一疾病的金額落差太大,質疑不公平,經評估後,今年起改為各級醫院與診所平均費用計算,估計一年可為健保省下約一億元。

(自由時報)
--
海外就醫請領健保 門診剩不到千元

健保海外核退新制今年元旦上路後,今天首次公告1到3月核退上限,以門診給付降幅54%最多,從去年的新台幣2001元縮水至920元,預估今年將有1億元回歸國內醫療使用。

根據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民眾如在海外發生不可預期緊急傷病,應於門、急診當日及出院日起6個月內申請核退,每3個月就會公布當季門診、急診、住院核退金額上限。不足上限者核實支付,超出上限者僅能取回上限金額。

過去民眾在海外緊急就醫,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診所,一律以國內醫學中心的平均費用作為核退上限,但隨醫療費用逐年攀升,海外核退上限也屢創歷史新高,光是2016年核退金額就高達3.77億元。

不過,健保署因近年多次查出中國大陸診所與台灣人聯手詐領健保費,加上有些感冒案件,國內僅給付新台幣4、500元,一旦到國外看診卻高達1200元,引發公平性質疑。

因此,健保署今年元旦起祭出新制,將過去「去國內醫學中心平均費用」改為「各級醫院與診所的平均費用」,給付金額也將大縮水。

健保署今天公告今年1到3月海外核退金額上限,每次門診最多給付920元,比去年同期2001元降幅達54%,縮水最多;急診每次2681元,比去年同期的3636元,降幅約26%;住院一天5721元,相較去年同期的7535元,降幅約24%。

健保署醫管組專門委員林寶鳳告訴中央社記者,新制上路後,全年預估將減少約1億元健保支出,將全數回歸國內醫療使用,預計將有3.6萬人受影響。

林寶鳳呼籲,健保的境外核退制度其實是補償性質,並非全額支付,民眾若要到醫療費用較高的歐美國家,應自行評估加買醫療保險,提醒慢性病患者若要出國應記得定期服用藥物,以維護個人安全及健康。

(中央社)
--
規模大、嚴重違規露營區 優先清查

違法露營場地遍布全台,全台逾一千七百個露營場地,超過九十%都不合法,交通部長賀陳旦昨直接表態,接下來會先挑選規模最大、違規情況最嚴重進行清查,預計今年三月底前,公布不合規定、但可以改善的名單;觀光局昨也表示,露營專區網站第二波將持續公布合法露營場地名單,同時揭露違法名單。

觀光局「露營專區」日前上線,首波公告八十五個公有、合法露營場地,原預計下一波要公布違法名單,但觀光局長周永暉日前卻推說要地方業者優先公布,再加上全台已知露營場地高達一千多個,但觀光局掌握數量卻不到五%,外界認為有包庇業者嫌疑。

交長︰違規但可改善者 3月公布

賀陳旦表示,觀光局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清查並公布合法業者名單,已算是擔下重擔,未公布非法名單,或許是因業者或民意代表的壓力。賀陳旦強調,這個壓力不一定是負面,畢竟台灣長久以來沒有明確規範,突然要畫一條合法的線出來,的確很困難。

賀陳旦表示,公布合法名單後,可以讓消費者去選擇合法露營場地。對於許多有心經營的業者,不合規定但並非不合法的部分,政府也要思考主管機關是否有放寬的可能性,能夠如何輔導讓業者合法;涉及用地違法的業者,應盡量趁早結束合約、減少投資。

觀光局表示,民間自行公告的露營場地,有些是涉及露營場地土地申請使用、開發許可、有些是因為露營設施等安全要件,將協調地方政府積極查報,待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盤點資訊,列為後續公告名單。

(自由時報)
--
露營區非法名單 交長賀陳旦:3月公布

交通部觀光局上周表示將主動公布非法露營業者名單,但前天「露營專區」上線,卻只公布八十五處合法露營區,占國內一千七百多個露營場地不到百分之五,觀光局還改口指第二波「應由地方政府優先公布」。交長賀陳旦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觀光局不夠勇敢」,也或許有「民代或業者的壓力」,要求三月底前公布初步名單。

賀陳旦昨中午視察蘇花改工程與媒體餐敘時表示,觀光局應於三月公布第一波改善名單。觀光局傍晚也隨即發新聞稿表示三月會公布第二波合法及非法露營場地。

對於觀光局前天表達難以掌握地方政府清查時程,賀陳旦表示,困難點在部分露營區業者有心、並非隨便經營,有「不合規定」之處,不能直接稱之「違法」,但觀光局應訂出工作時程,交由地方政府分批訪查,並向土地使用主管機關溝通是否有放寬可能性。對於觀光局對公布非法名單有所卻步,賀陳旦也緩頰說,畢竟露營地長期沒有遊戲規則,要「畫一條線」已不容易。

(聯合報)
--
95%非法露營區 3月底前公告

交通部觀光局前天公布85家合法露營業者名單,外界赫然發現,全台有近1800個露營區,合法比例竟不到5%。交通部長賀陳旦昨表示,觀光局接下重擔已不容易,但還不夠勇敢,不公布非法名單可能有來自地方或民代壓力,已要求觀光局3月底前公布一波名單。

賀陳旦認為,觀光局公告合法名單時,就要同步公告非法名單,過去露營區沒有明確的管理機關,因此各式各樣場所都有,包含農牧用地、林業用地等,現在既然已經公告合法露營區,就應該要同步公告非法名單。

他說,現在較困難的在於,部分用心的露營區做出口碑,但用地屬性違規,這是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為難之處,業者不是「違法」而是「不合規定」。

賀陳旦表示,將要求觀光局訂出工作時間表,至少提出概略時程,讓地方政府可以訪查完,就算來不及,也可分為第一波、第二波,例如第一波可能是當地最大、也可能是最嚴重的業者。對於違法佔用土地、完全違法無法改善者,也應在公布時讓業者知道,可以提前結束合約或減少投資,「法令不可能為你改變」。

觀光局昨也回應,自2017年11月已函請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提供轄區內違反水土保持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森林法、建築法等規定及開罰場地資料提供彙整,目前相關目的事業主管單位尚在查核資料,除可由相關單位即時公布此資料後,也將同步公告於「露營專區」網站,3月底會有第二波公告。

(中國時報)
--
竹聯2度開槍砸攤 北投警唬住民眾疑吃案

竹聯幫囂張開槍示威和破壞車輛,竟傳出警方疑使用話術,讓被害人知難而退未報案!

「須知誰做的才能報案」

竹聯幫戰堂大哥金長暉為替小弟解決感情糾紛,上月間找上台北市一間檳榔攤開3槍示威,檳榔攤老闆女婿的車也遭人撞毀破壞,楊姓女老闆前往北投警分局石牌派出所報案時,員警問:「知道對方是誰嗎?」「不知道恐怕無法受理」,楊女因而作罷離去,直到金男等人被新北市警方逮捕,北市警方疑似吃案一事才傳開來。

惡煞被新北警方逮捕

據悉,竹聯幫戰堂大哥金長暉的旗下小弟,與北投台聯幫黃姓幫眾的謝姓女友合照,造成雙方不爽,一來一往在臉書互嗆,金男為替小弟出頭,上月21日到黃男親友開設的檳榔攤開3槍,隔天約黃談判,還號召近50名小弟當街擄人,所幸黃男友人趕來,開車將金男等人的車輛逼開,金男等人才離去。

永和警方獲報介入調查,發覺金男與其他戰堂重要成員,會在右大腿刺上「戰」字,其中有槍砲、組織犯罪等前科的金男,去年初帶小弟不斷犯案,看誰不爽就撂人火併,去年5月到永和找人討債,沒遇到欠債人,即持槍向欠債人的年邁雙親恐嚇取財。警方昨將金男等7人逮捕,查獲2把長槍、3把短槍、防彈頭盔、防彈背心、大麻等,依組織犯罪、槍砲等罪嫌送辦。

金男等人落網後,隨即傳出檳榔攤老闆楊女,在店內遭金開槍當天,前往轄區北投分局石牌派出所報案,據悉楊女當時告知警方,聽到可疑不明聲響,而且女婿的車遭不明人士撞毀破壞。不料警方派員到場採證後,卻說:「妳知道對方是誰嗎?」「不知道就無法受理」,以致於楊女沒做筆錄離開,未完成報案程序,未料隔天凌晨,金男竟又派出黑衣人前往檳榔攤再開1槍和砸攤。

北投警:當事人說不告

對於遭質疑吃案,北投警分局表示,21日當天即通知偵查隊值日小隊及鑑識小隊前往採證,是楊女表示暫不提告;隔天檳榔攤又遭開槍,分局致電楊女,楊女認為非營業時間、沒傷亡,所以未再報警。

北市警:若屬實會懲處

台北市警局昨天指出,若有吃案被發現屬實,會依情節記申誡或記過,若涉及湮滅證據,還可能吃上湮滅證據罪的官司。

用話術打發報案人 警界不能說的秘密

警察職責是打擊犯罪,防止一切危害,因此受理民眾報案天經地義,不過報案件數若太高,代表治安惡化,基層難向上級交代,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數警察會利用話術,技巧性將大案化小、小案化無,成為惡質的吃案文化,是警界不能說的秘密。

一名警官說,吃案與「懶惰」跟「壓力」息息相關,常見把搶案受理成竊案,就是因為搶奪屬重大刑案,會有不得不破案的壓力;也有人會把竊案受理成遺失,原因是竊案屬刑案,遺失不算,可讓警方在治安統計的「帳面數字」漂亮些;此外,有些警察是因為懶得辦案、看監視器,甚至不想耽誤下班時間而故意吃案。

資深刑警指出,不肖警察吃定民眾不熟警察工作、法律常識,再靠「三寸不爛之舌」打發報案者,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目的。

這名刑警舉例,早年曾有幫派份子為了警告建設公司,派人槍擊公司大門,員警到場發現沒圍觀民眾,索性撿走彈殼,再拿硬物打碎玻璃,把槍擊案吃成毀損案;另外,若遇被人尋仇「蓋布袋」毆打或砸店,常用的吃案手法就是告訴被害人:「傷害罪(或毀損罪)是告訴乃論,不知對方是誰怎麼告?」

(自由時報)
--
財團法人變相避稅 財部修「長庚條款」

支出未達創設目的60~80% 不能免稅

為打擊財團法人淪為大財團控股機構、避稅管道亂象,財政部昨預告修正相關免稅適用標準,明訂依收入規模不同,與創設目的相符支出至少應達六十%到八十%,拉高適用門檻;並限制不可購買主要捐贈企業的股票、公司債,否則將喪失免稅資格。新制最快將於預告期六十天期滿後上路。

財政部預告修正「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也被外界稱為是「長庚條款」。財團法人等機關團體是否需課稅,主要看是否符合該適用標準第二條規範的九項要件;舉例來說,依現制若達「當年度與創設目的相關支出高於收入六成」的門檻,就可免稅;若未達門檻,則須申報繳稅,僅股利所得,因所得稅法第四十二條給予特別免稅優惠,而不需課稅。

不具名會計師指出,長久下來,一些大型財團利用財團法人當成控股機構,一年獲配上億、甚至百億元以上股利,卻可不用課稅,形成避稅漏洞。

財政部趁本次稅改,廢除所得稅法的股利免稅優惠,相關條文現正待立法院朝野協商通過。同時雙管齊下,預告修正免稅適用標準,拉高與創設目的相關支出占收入比重的門檻,由現行一律六十%,改為年收一億元以上者,占比須達八十%,年收五千萬至一億元者,占比須達七十%,其餘則維持現行。

買主要捐贈企業股債 將須課稅

此外,也限縮除主管機關法律核准外,未來財團法人等機關團體,若再購買主要捐贈人或關係企業的股票、公司債,或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由主要捐贈企業派任的董監事人選,或不正當讓利給主要捐贈企業的行為,將剝奪免稅資格。

會計師解讀,新制主要衝著大型規模財團法人而來,尤其是每年股票孳息上億大戶。以一年獲配股利五十億元的財團法人為例,與創設目的相符公益支出至少要達四十億才可免稅,規模越大越難規避,預估初期將造成一定衝擊。

會計師表示,因不溯及既往,對原有控股關係影響不大,但會限制未來增加持股空間;既然財政部有心導正財團法人公益性不彰亂象,未來也應配套加強查核,以免效果不彰。

(自由時報)
--
景點驟減十幾萬人次 「千萬觀光客」去哪?

交通部觀光局公布去年來台旅客達一○七三萬人次,連續三年突破一千萬人次國際旅客目標,不過北中南主要觀光景點網站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遊客比前年動輒驟減數十萬人次,觀光、餐旅業者質疑觀光局統計的「千萬觀光客」去了哪裡?

據各網站內容,福隆遊客中心去年遊客比前年驟減四十一萬人次、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少五十萬人次、墾丁貓鼻頭少七十二萬人次,連故宮去年參觀數都少廿三萬人次,故宮南院參觀數更跌破百萬。

墾丁國家公園各景點前年遊客八百餘萬人次,去年幾乎腰斬,墾管處長劉培東還說,無法排除重複計算,實際更少;這二年陸客急凍,大陸團客和自由行遊客大幅下滑,總體旅遊人次當然「暴跌」。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指出,觀光局公布人數和各地業者感受有明顯落差,他聽過不少業者質疑政府美化數字,「實際沒那麼多」。

「最大差異應是陸客!」林務局阿里山工作站主任賴龍輝坦言,二年前陸客團多,每天六千到八千人,但去年陸客團減少,平日約三千人,假日近六千人。黃姓特產店長苦笑表示,今年店內經常只剩馬英九人形立牌陪他顧店,比起過往盛況,不勝唏噓。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主任鄭天明認為,數字有落差應探討統計源頭,包括來台目的是否不同,如商務客或觀光客;若自由行、背包客數增加,不太去主要風景區,又去了哪裡?是否以都會區為主?也可調查入住旅店,讓實際數字說話。

蕭博仁也說,觀光局應分門別類公布入境遊客細目,如入境觀光、商務考察、參訪團、個人旅遊、洽公等,不能將移工、以觀光名義來台打工,甚至只是轉機過境,都算進國際旅客數。

東南亞客增…但少消費

「我們覺得購買力比來客數更重要!」不少觀光相關業者直言,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東南亞國家旅客雖然增加,但無論柬埔寨、越南或泰國客,消費力都比陸客差很多。

台灣區觀光旅遊總會理事長蘇佳男表示,過去半年走訪南部觀光、餐旅業,業者回報新南向「成果」,每店每天約增加一輛東南亞遊覽車觀光客。

觀光局:觀光客占八成

被質疑千萬旅客統計真假,觀光局表示,觀光客統計雖然也納入移工來台、商務考察,但去年以觀光為目的來台的旅客仍占千萬旅客近八成。不過交通部長賀陳旦也關切觀光局應全面檢視統計資料客觀程度,但強調愈來愈多旅客採自由行,一定會減少集中特定景點,真正基礎仍在於旅遊整體滿意度與品質提升。

觀光局說,去年縣市風景區同期比去年成長二成四,下滑部份會整合地方,包裝具吸引力的活動。

(聯合報)
--
爆胎先叫救援沒放故障標誌害死人 法官認定有過失

李姓男子前年駕駛大貨車行經八里地區時,因貨車爆胎停在路邊,開啟煞車燈警示,他便坐在車上等待救援,未料陳姓老翁駕駛農耕車自撞貨車後方,陳傷重不治。李因未放置故障標誌,被認定有過失,李辯稱先打電話叫救援來不及放標誌,但法院認為他本末倒置,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6月徒刑。

61歲李前年11月中五開車送貨,行經八里龍米路時,因貨車前輪爆胎,他將車停放在畫有紅線的路邊,開啟煞車燈做為警示後,他坐在車上等待維修人員到場。

未料,78歲陳駕駛紅色「鐵牛車」載外傭行經該處,不慎撞及貨車車斗,陳因創傷性休克送醫不治,外傭則臉、頭部、頸部多處挫傷、骨折等。警方獲報到場處理,將李移送法辦。

李訊時坦承因車爆胎才停在事故地點,之後遭陳從後方追撞,但他否認犯行,辯稱「我因為車子前輪爆胎,才將車子停在那裡,並有開警示燈,我還來不及放交通錐,陳就自己撞上來了」、「我想先打電話叫輪胎行來修理,再下車放交通錐」。

法官認為,李貿然將貨車停放在禁止停車區域,又未依規定放車輛故障標誌,僅開煞車燈警示來車,導致肇事,顯然有過失。另依規定車輛故障應先立故障標誌,李先連絡維修人員是本末倒置,審酌李尚未和家屬達成和解,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6月徒刑,可易科罰金,可上訴。

(聯合報)
--
舊機型機師恐失業 高齡機落日條款不排除延後生效

交通部修正「民航運管規則」原定今年1月公告,明年1月1日強制機齡滿26年的民航機退場。不過遠東航空有異議,認為1年不足以汰換機隊恐讓舊機型機師失業,盼寬限為3年。民航局表示會考量遠航意見,不排除調整落日年限,但要交通部同意。

民航局標準組長林俊良表示,維護良好的高齡機並非不安全,但異常頻率會偏高,必須妥為使用,「當年輕飛機一樣操,恐故障造成延誤,旅客不便。」國際間不將民航機的機齡與適航性畫上等號,不過航空公司會有機隊的機齡政策,美國的航空公司就決定今年底將已停產的MD-80系列全數淘汰或封存。台灣的遠航也有8架MD-80系列,其中2架機齡逾26年。

林俊良說,政府可以不需強制規定,但為加速各公司制定機隊機齡政策,讓增補培訓組員等配套步入健康循環,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下決定修改規定,目的不在懲罰,是盼業者的營運透明化、有前瞻度。

目前國籍航空公司機隊機齡最高的是遠航,平均22年左右,董事長張維綱去年底宣布6年內完成汰換。去年也確實引進兩架ATR,主要執飛國內線。也就是說,若兩架高齡機明年元旦起停飛,對遠航日本、兩岸航線的調度影響不小。

遠航營運長曾金池表示,這次修法要求以機齡汰除,或許是迫於民意、民代要求,遠航尊重。但新機汰換準備工作複雜,尤其機師、維修技師等從業人員要重新訓練,1年後淘汰的話他們就要失業了,盼給3年緩衝。

遠航有8架MD-80系列、2架ATR,但波音的MD已停產,遠航新機勢必要買新的機種。曾金池表示,1個月內會選定機型,目前窄體客機市場波音737-800 與Air Bus230/321各占一半,預計1年內引進1-2架,民航局五階段認證還要再1年左右。

(聯合報)
--
罵人「不男不女」犯不犯法? 法官:判拘役30日

吳姓男子去健身中心消費,不滿于姓副理處理會籍升級,當眾罵于「不男不女」被訴;吳辯稱「不男不女」並沒有辱人的意思,台北地院認為,吳的話「客觀上使人難堪」、「主觀上貶損他人人格」,今天依公然侮辱罪判吳拘役30日,得易科罰金3萬元。可上訴。

去年1月8日晚間8時28分,吳在健身中心櫃台處對于說「我就罵你不男不女,我是客人欸,你是發生什麼事,狀況內好不好?」,于認為受辱,向檢警提告,檢察官將吳起訴。

法官判決指出,公然侮辱罪是指對人謾罵、嘲笑、侮蔑,只須以公然方式足以使他人在精神上、心理上感受難堪或不快,並以減損人聲譽、人格及社會評價即成立;吳指于「不男不女」客觀上確屬使人難堪的言語,且主觀上確有侮辱、貶損于的人格及社會評價。

法官考量吳僅因會籍升級內容的單純消費糾紛,就在公眾場所侮辱告訴人,法治觀念淡薄,且不知反躬自省,犯後態度不佳,考量他是碩士等因素,判吳拘役30日。

(聯合報)
--
縱火害6命 判賠4千萬 喊沒錢

桃園市翁姓男子前年除夕夜趁家人吃團圓飯時潑油縱火,造成6死5傷慘案,一審判死刑後,遺族和傷者向他求償,桃園地院判他賠償4千多萬元。

桃園地院審理時,翁男沒有出庭也沒提答辯,先前曾雙手一攤說「沒錢賠」,親人氣憤痛責「沒人性」。

律師陳志峰指出,民事求償案判決確定後,如果翁沒錢還,被害人可向法院聲請債權憑證,日後翁如有繼承祖先土地或財產時,可直接聲請強制執行,如果都沒錢,可能只能保留債權憑證。

桃園地院調查,翁在前年除夕夜用寶特瓶、牛奶罐分裝20公升汽油,趁家人吃團圓飯時,先在三合院潑灑,再返回屋內朝餐桌處的家人淋澆,以報紙引火,瞬間成火海。

翁的父母、姪子、姪媳等5人及外籍看護葬身火窟,另有5名親友灼傷,一審時翁被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等罪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他的7名親人提民事求償6千多萬元。

法官審理後,以翁犯罪事證明確,對親人造成永難抹滅的傷害,依被害人年齡、個別條件衡量後,判翁要賠親人和家屬4476萬餘元。

(聯合報)

生活

年省20億 跨院就醫可線上調病歷

健保署元旦起升級「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醫師可線上調閱患者近期在他院做過的CT、MRI等影像,和手術、過敏用藥等資訊,民眾到不同院所看病,不必再花錢耗時燒錄光碟,一次可省200至600元,若節省健保資源有成,未來也能維持檢驗檢查免部分負擔。
健保署長李伯璋昨說,每日百萬門診就醫人次,約30萬人次會做檢驗檢查,去年6月起試辦將檢驗檢查結果上傳雲端,供醫師跨院查詢,每天有24萬筆查詢,半年就替健保省下7億8000萬元。

患者不須花錢影印
李伯璋說,今年加碼將電腦斷層攝影(CT)、磁振造影(MRI)、超音波、胃鏡、大腸鏡與X光片等影像上傳,至本月中已有逾7成醫院上傳、6成4醫院調閱資料,患者不須再花錢燒光碟或影印報告,且減少重複檢查,健保估1年可省20億元。
先前健保署研議重啟檢驗檢查部分負擔,李伯璋說,若能減少浪費及精準審查檢查量異常高的醫院或醫師,也許就不必重啟部分負擔。開業診所醫師洪德仁說,以前光碟檔案格式可能不同,轉檔耗時或讀不出來,現上傳雲端格式統一,下載僅20多秒很便利。

(蘋果日報)
--
檢驗影像上雲端 跨院看病省時省錢

過去民眾跨院就醫可能需要重複檢查,或在原醫療院所花錢燒錄檢驗、檢查的影像,從今年元旦起,衛福部健保署推動醫院將病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等影像上傳至雲端,患者不論在哪一家醫療院所看病,醫師均可直接在網路上調閱相關資料,省時又省錢!

健保署近年積極將「健保雲端藥歷系統」升級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擴充功能,醫師進行診療時,可以查詢病人近期在其他醫療院所做過的檢驗檢查、手術、用藥等十一項資訊,除了文字資料外,今年上路的新制更增加檢驗檢查的影像資料。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未來民眾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不必在原醫院花費兩百至六百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也不用再影印抽血檢驗檢查報告,醫師可以直接經由雲端調閱相關資料,病人也能節省等待醫院作業的時間與金錢。

有診所醫師說,過去若患者帶醫院檢驗檢查影像的光碟片就醫,可能因為各院所系統格式不一致,需要花時間轉檔,光是讀取就要花上五分鐘,甚至可能根本沒辦法看,但新系統經測試只要二十五秒就可看到資料。

有病人一年做了24次電腦斷層

健保署統計,有二十項檢驗檢查項目一年支出超過六百億元,甚至有病人一年做了二十四次電腦斷層,等於每月都跑醫院照電腦斷層。以目前每天一百萬門診就醫人次、約三十萬人次接受檢驗檢查,新制上路約半個月,已經有七十一%醫院上傳檢驗檢查影像,六十四%醫院已調閱,且呈上升趨勢,民眾減少重複檢驗檢查,不僅可以減少花費的時間,一年也可以為健保省下二十億元。

醫界出身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昨日出席記者會也說,此舉可節省健保費用,也能提升醫療效率、落實分級醫療,對於緊急醫療也可即時提供患者最適當的幫助。

(自由時報)
--
影像報告雲端共享 就醫不必重複檢查

過去民眾若在醫院做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後,若要去其他院所就診,還需要申請影像病歷光碟片,除需花數百元,還得排隊,花錢又花時間。健保署昨天宣布,今年起實施「雲端資料共享」,囊括用藥紀錄、醫檢影像資料與診斷報告等,都能透過雲端分享,全國各院所醫師可透過患者健保IC卡調閱,幫助民眾省時省錢,一年也為健保省下20億元。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避免重複醫療檢驗造成浪費,健保署去年起建置雲端資料共享平台,今年起病人在大型醫院做的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造影等影像資料與報告等十一項檢查、用藥資訊,都能透過雲端共享,同一疾病短期內可以不再重複受檢。

李伯璋表示,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病患調閱核磁共振等影像的件數達6.4萬,預估新制上路,可以幫所有民眾至少省下2600萬元,患者及家屬不需要在原來醫院花費200至600元影像複製費用。

該技術也有望結合衛福部將推的「遠距醫療」,造福就醫不便的患者,去年試辦5個月為健保省下7.8億元,包括電子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與超音波等三大檢驗項目,總計較前年同期減少近62萬件,估計今年能為健保節省20億元。

健保署昨天展示雲端資料共享成果,由醫師在現場示範調閱雲端影像文件,只花了數十秒就下載完成大量影像資料,直接進行判讀。

醫師表示,過去若病人須帶醫檢影像資料去他院就醫,除需申請光碟片,加上各院所軟體格式不一致,有時把光碟片放入電腦中,至少還得花5分鐘才看得到影像,而最近實際測試新系統,則只需要25秒,對看診相當方便。

(聯合報)
--
健保醫檢雲端下載 省200~600元

民眾過去到大醫院照超音波、電腦斷層時,若要到其他醫療院所尋求第二意見或醫療時,得再跑一趟原醫院,並花200~600元燒錄光碟,未來不用再麻煩了!今年元旦起,各大醫院做的影像檢查及病史報告,均會即時上傳到健保雲端,到其他醫院時可立刻透過雲端下載看到,不僅民眾省時又省錢,每年健保也可省下超過20億元。

調閱資料最多25秒

衛福部健保署自今年初推動醫院將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上傳至健保雲端,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本月15日止,已有71%醫院上傳,有64%醫院進行相關影像調閱,平均每筆資料調閱僅需10~25秒。

健保署長李伯璋解釋,過去民眾在第一家醫院做完檢查後,若要到同層級醫院尋找第二意見或後續照護時,不是要再次檢查,就是要跑回原醫院、花200~600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胃鏡大腸鏡等影像光碟,抽血的檢驗檢查報告也得重印;現透過雲端,可看到不同醫院的檢驗檢查報告,不僅省時省錢,也降低重複檢查的潛在健康風險。

降低重複檢查風險

40多歲的張先生說,過去到其他醫院詢問第二意見前,得去原醫院花幾百元、將先前做的電腦斷層影像用光碟燒錄出來,光等待就花2個多小時,到其他醫院後,又得花上好一段時間讀取資料,非常不方便。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透過「影像共享」,能讓病人不再往大醫院擠、達到分級醫療的效果,且當面對緊急醫療,像是發生車禍需立即開刀時,醫院也可透過雲端知道患者過去病史,提供最恰當的治療。

減少浪費年省20億

陳時中說,過往每次推分享機制,常常會遇到困難,近來透過推動「分級醫療」和「影像共享」兩大政策避免資源浪費,病人也不用重複跑醫院耽誤治療時間,大讚健保「影像共享」是世界第一,對此感到「相當興奮」。

健保署官員表示,目前共有11個項目可在健保雲端看到,包括雲端藥歷、特定管制藥品用藥資訊、檢查檢驗紀錄、手術明細紀錄、牙科處置及手術、過敏藥、特定凝血因子用藥、檢驗(查)結果、出院病摘、復健醫療、中藥用藥。

李伯璋說,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腹部超音波的影像跨院資訊分享,已在去年開始試辦,光是去年7~11月的試辦期間,30日內再次檢查次數就較前一年同期少1萬2136次,替健保省了7.86億元,今年正式上路後,年省超過20億元絕對不是問題。

(中國時報)
--
醫療資訊雲端共享 健保年省20億

以往民眾只要跨院就診、可能需重複進行多項檢查、或額外花錢燒錄、複製原檢查影像,但今年元旦起,衛福部推動新制,將醫療資訊上傳雲端與調閱分享,民眾不管在哪家醫療院所看病,醫生可以透過雲端在網路上調閱檢查資料,預計一年可替健保節省20億元支出。

逐步落實「社區好醫院,厝邊好醫師」,中央健保署長李伯璋昨(17)日透露,下一步要公布新的轉診系統,也就是當病人在各大醫院完成治療後,可以轉診至區域醫院或一般醫療院所,給適合診別、醫師進行後續的治療及追蹤。

健保署昨舉行「醫療資訊上傳雲端與調閱分享,無遠弗屆,分級醫療新紀元」記者會,賴揆及衛福部長陳時中共同主持。賴揆表示,醫療資訊上傳與分享,不僅節省健保費用,也產生許多醫療服務效益,讓區域醫院或一般醫療院所可透過雲端,瞭解病人先前在各大醫院所做的檢查、診斷及治療情形,有助於基層醫療院所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讓病人不必集中在醫學中心,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李伯璋指出,對民眾而言,至同層級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不需再花費200至600元燒錄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MRI)、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也不必再影印抽血檢驗檢查報告,只要由雲端資料調閱,就可看到檢驗報告,不但節省等待醫院作業流程跟金錢花費,也可降低重複檢查的潛在健康風險。

李伯璋說,今年健保支出約6,600億元,按每年5%成長率估算,2021年就要再提高健保費,鑑於未來要調漲保費有其現實的難處,必須加強節流,健保署統計自2004年至2016年間健保申報件數已達40億筆,審查資料量達3,000萬筆,從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控制不必要檢驗檢查及用藥是重要關鍵。

基於部分小型診所未有足夠的設備連上雲端系統,李伯璋表示,健保署與中華電進行合作,提供電信升級方案,讓未使用光纖醫療診所能直接升級,「由於符合健保指標項目可累積點數、再由點數換成費用」,等於健保署會補助診所系統升級,讓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更加普及。

(工商時報)
--
蘇花改蘇澳-東澳段 農曆年前通車

給東部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第一階段蘇澳─東澳段,預計農曆年前通車。車流順暢情況下,蘇澳到東澳行車時間約十分鐘,比過去的蘇花公路約可省下廿分鐘。

後續兩段 明年底前竣工

蘇花改全長三十八.八公里,分為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三路段。蘇澳─東澳段通車後,後續兩段以明年底前竣工、後年農曆年前通車為目標。

農曆年前通車的蘇澳─東澳段全長九.七公里,北起蘇澳鎮蘇港路,先以長兩百五十四公尺的蘇澳隧道貫穿丘陵地,續以白米高架橋往南沿蘇澳溪前行,再接永樂高架橋,並在台鐵永樂車站附近,由三.四公里長的東澳隧道北口銜接,往南經過兩百一十二公尺的東岳隧道後,於東澳與現有的蘇花公路銜接。

公總局長陳彥伯表示,通車前要先完成三階段履勘,前日已通過第二階段履勘,預計一月二十二日結合警察、消防、衛生機關,進行最後一次大型演練;二十三日進行第三階段履勘,再花一週改善缺失。目標是過年前通車,但又不要太靠近過年,希望至少有一週時間讓民眾先熟悉路況。

省20分鐘 限小汽車通行

通車初期,將僅限小型車通行,再視情況開放大客車、大貨車通行,因長隧道內空氣較差,也暫不開放機車通行。若如期通車,交通部預期除了返家車潮,還會吸引許多嘗鮮的民眾,春節前兩日及收假日可能最壅塞。交通部長賀陳旦昨表示,交通管理重點是要先預告,讓民眾盡量避免擁擠時段上路,「希望民眾對於過年擁擠情況可多擔待」。

速限60 評估是否放寬

蘇花改速限為時速六十公里,是否會導致塞車?賀陳旦表示,只要保持適當車距、車速,不見得就會減少道路容量,雪山隧道也是經過不斷調整才逐漸提高速限;且省道速限大多是六十公里,未來蘇花改也會評估是否有放寬速限的空間。

蘇花改蘇澳─東澳即將通車,為避免車流造成蘇澳堵車,宜蘭曾建議蘇花改與國五相連,交通部評估兩者車道數不同,國五車潮若長驅直入蘇花改, 恐回堵在長隧道內,十分危險。較可行做法是國五從蘇澳延伸到台九線再銜接蘇花改,優點是往返國五跟蘇花改,不用繞進蘇澳市區;經費約廿億元,僅是國五直接銜接蘇花改的十%。預計今年完成綜合規劃,施工期三年,但還有環評、用地徵收問題,通車時間未定。

http://img.ltn.com.tw/2018/new/jan/18/images/bigPic/600_309.jpg

蘇花改拚明年底竣工 最大挑戰是長隧道

蘇花改蘇澳—東澳通車後,後續還有南澳—和平約二十公里、和中—大清水約九.一公里待完成。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許鉦漳表示,目前較大困難是,南澳︱和平段的谷風隧道,去年十月發生大規模抽坍後,還需要時間來補充地質。另有兩座隧道尚未貫通,就是和中—大清水間的中仁隧道及仁水隧道。依照目前工程進度,蘇花改全線仍以明年底前竣工為目標。

位於南澳—和平間的觀音隧道,是蘇花改中最長的隧道,長度達七.九公里,克服困難的觀音及樟樹山斷層變質岩區,於前年全線貫通後;後續還要與相鄰的谷風隧道,透過長六十公尺的鼓音橋,連結成約十二.六公里的長隧道,是蘇花改整體計畫的關鍵工程。完工後,將會是國內第二長的公路隧道,僅次於雪山隧道。

谷風隧道去年抽坍 估9月完工

與觀音隧道連結的谷風隧道,雖於前年十月貫通,不過去年十月發生嚴重抽坍意外,初估有一萬平方公尺土方崩落,受影響路段約一百二十八公尺。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處長邵厚潔表示,去年抽坍後,隨即開始補充地質,目前已再前進逾十公尺,預計今年九月可恢復完成,不會影響明年底完工通車路段。隧道內未受抽坍影響路段,預計明年初能完工。

長隧道行車具有潛在危險性,隧道照明、消防、通風、避難導引、監測、交管、廣播及通訊等,是確保行車安全重要設施。蘇花改第一階段要通車的路段中,長達三.四公里的東澳隧道,是全台第一座採複合型點排式通風系統,並配置主動式水霧消防系統隧道,讓隧道發生火警事件時,可適時啟動噴流風機限縮煙霧飄散範圍;水霧系統自動噴灑可降低火場溫度,提升火災發生初期,火場環境避難安全性及救援可及性。

(自由時報)
--
「蘇花改」蘇澳至東澳段 農曆年前通車

歷時五年工程,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第一階段蘇澳—東澳段將通車。交通部長賀陳旦、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昨到蘇花改視察,賀陳旦表示,廿三日完成第三次履勘後,第一階段一定會在農曆年前通車。

公路總局表示,通車後走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只要十至十二分鐘,比走蘇花公路節省廿分鐘;第二、三階段,南澳至花蓮、和中到大清水,可望於明年底前全線通車。

蘇花改全長卅八點八公里、開鑿八個隧道,蘇花改分為三路段施工,分別是宜蘭蘇澳至東澳、南澳至花蓮和平、和中至大清水。

第一階段通車的蘇澳—東澳段全長九點七公里,北起蘇澳鎮蘇港路,先以長僅二五四公尺的蘇澳隧道貫穿丘陵地,續以白米高架橋往南沿蘇澳溪前行,再接永樂高架橋,並在台鐵永樂車站附近與三點四公里長的東澳隧道北口銜接,往南經過二一二公尺的東岳隧道後,於東澳與省道蘇花公路銜接。

賀陳旦早在蘇花改環評時代就常參與會議。他昨天坦言,過去他對蘇花改是「恨鐵不成鋼」,昨到現場百感交集。不過他說,蘇澳到東澳工程長達兩千多個日子,其中有四百多天,都須克服抽坍等工程困難,難以作業,能在艱苦環境中,趕在原訂時程完工,非常了不起。

蘇澳—東澳段前天通過第二階段履勘,一月廿二日將有最後一場防災演練,廿三日啟動第三次履勘,改善缺失後,公路總局預計最快可在二月初通車。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司李忠璋說,這段路程近五年阻斷十次、預警性封閉廿二次,又因線行不佳、肇事率高,列入第一優先改善路段。

賀陳旦強調,蘇花改是以安全、抗災為目的,並非以「大量通行」為目標,他坦言,通車初期一定會有「黑暗期」,但不一定要透過工程,交通單位會透過管理、預警,盡量避免壅塞並在短時間內排除,整體仍希望民眾善用公共運輸。

蘇澳—東澳段通車後,初期只限小型車通行,大客車、大貨車、大型重機皆無法行駛。

(聯合報)
--
蘇花改2年後全通 最大挑戰長隧道工程

蘇花改第一階段蘇澳到東澳預計農曆年前通車,這段路約只占蘇花改1/3。根據公路總局規劃,另外2/3的路段,可望在民國109年農曆年前啟用,最大挑戰是長隧道工程。

蘇花改是改善蘇花公路危險路段,由3個不相連路段組成,全長38.8公里,第一階段通車的是蘇澳到東澳9.7公里,另兩個仍在施工的路段包括南澳到和平20公里、和中到大清水9.1公里。

公路總局副局長許鉦漳說,蘇花改剩下約2/3的路段,預計民國108年底完工,109年農曆年前,也就是2年後通車。

許鉦漳表示,蘇花改共有8座隧道,將通車的蘇澳到東澳有3座,蘇澳到東澳路段完工後,還有5座隧道是未來工程的挑戰,尤其7.9公里的觀音隧道和4.7公里谷風隧道,以鼓音橋串連成12.6公里長隧道,僅次於國5雪山隧道,工程困難度很高。

觀音隧道和谷風隧道都是2016年貫通,前行政院長林全還在谷風隧道貫通典禮上開香檳慶祝,但去年10月因連續多日大雨,谷風隧道出現大坍方(工程界稱抽坍),施工機具遭埋,是蘇花改施工以來最嚴重一次。

許鉦漳說,進行隧道工程時,只能透過儀器監測,掌握地質破裂帶及地下水的情形,但無法做到百分之百,隧道內不知何時會發生抽坍,仍是蘇花改工程未來的挑戰,長隧道的挑戰更大。

除了工程難度高外,長隧道的機電、防災設施安全可靠度標準要求更高,需要的測試時間也更長。

許鉦漳說,蘇花改另兩個路段雖還要兩年才會通車,公路總局現在已開始規劃機電、通風、消防等設施,並將在南澳設交控中心,掌握蘇花改的交通動態。

蘇花改第一階段通車 民眾憂「可怕大塞車的開始」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即將通車。地方憂心,蘇花公路東澳到南澳段沒有改善部分,恐因蘇澳到東澳段湧入車流而塞車。公路總局表示,東澳到南澳段將進行彎道改善,提升交通品質。

蘇花改工程分三個路段施工,分別是宜蘭蘇澳至東澳、南澳至花蓮和平、和中至大清水。改善主要原因分別是當地道路線形不佳、易肇事、落石坍方阻斷頻繁及路基狹窄。

面對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即將於農曆春節期通車,屆時行車環境將從過去多處彎道的蘇花公路,變成筆直又沒有落石危險的道路;蘇澳到東澳段之間行車里程也將從16公里變成9.7公里,但這樣便捷的交通路線於行駛到東澳之後,還是要在東澳到南澳之間,改回行駛多彎的蘇花公路。

地方人士憂心,蘇花公路東澳到南澳段未來恐因蘇花改湧入車流,嚴重塞車。東澳到南澳段也應納入蘇花改第二期工程,「完成交通改善最後一哩路」。

此外,也有人認為,蘇花改第一階段通車將是「可怕大塞車的開始」,屆時車流恐會回堵在蘇澳鎮。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副處長陳營富表示說,蘇花公路東澳到南澳段將發包進行多處彎道改善工程,提升當地蘇花公路交通品質。

此外,國道5號尾端蘇澳匝道到蘇花改入口沿線一般道路的50多處交通號誌,也將納入養護工程處監控系統,必要時在假日會啟動相關管控作業,緩解蘇澳鎮塞車情況。

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認為,就運輸觀點來看,國5雪山隧道就是閘門的概念。理論上平日閘門放多少車輛通過,再往南到花東的車子基本上不會變多,還在可控制範圍內。

他說,蘇花改蘇澳到東澳通車後,原本的蘇花公路還是保留通行,等於從宜蘭到花蓮的路線有兩個選擇,容量會是現在的1倍。

蘇花改東澳隧道地質複雜 大坍方、湧水都遇到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澳到東澳段的東澳隧道雖只有3.4公里,但卻是蘇花改地質最複雜的工程,受斷層影響,曾發生多次抽坍、湧水,施工人員還得忍受隧道內不佳的空氣環境。

蘇花改全長38.8公里,開鑿8個隧道,即將在農曆年前通車的第一階段東澳到蘇澳到東澳段全長9.7公里,歷時5年多的施工,難度最高的東澳隧道於民國102年8月起開挖,長度只有3.4公里,歷經約3年貫通。

根據蘇花改工程處統計,東澳隧道在3年多開挖期間,北上線就曾發生過11次較具規模、耗時處理的大坍方(工程界稱抽坍)與湧水災害,南下線14次。隧道最高總湧水量達每分鐘12噸。

蘇花改東澳工務段長項授青向中央社記者說,開挖隧道最怕碰到大湧水,為了避免當年東澳台鐵新永春隧道在開挖時遭遇大量湧水的前例,東澳隧道在開挖時儘量避開湧水路段,並抬高路基、稍往海邊移,但在開挖過程中還是屢遭險阻。

他表示,東澳隧道在開挖之前,隧道內的岩盤就幾乎早已破碎;開挖後,施工單位曾遭遇小帽山斷層帶、猴猗山斷層帶、大理岩層的湧水段,隧道上方覆蓋的土石厚度最薄段只約7公尺。此外,在斷層帶之間還有擾動剪裂密集破碎帶,常見抽坍,工程人員常面臨開挖前進1公尺,卻又要退後5公尺的窘境。

項授青回憶,東澳工務段員工過去在東澳駐地生活與工作時最怕遇上颱風,若加上鐵路、蘇花公路不通、通話訊號不良又停電時,工務段辦公室就成孤島,這更加證明為何花蓮人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

他也說,因為台灣沒有固定的隧道工程,負責鑽孔埋炸藥到引爆危險性高的隧道坑夫,人力青黃不接,加上東澳隧道過去以24小時輪番施工,過去曾險些發生過月薪新台幣8萬元,卻聘請不到坑夫的情況。

東澳隧道歷經約3年打通後,雖象徵已克服最大障礙,但後續挑戰還是接踵而來。

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說,東澳隧道在去年貫通進行後續襯砌工程時,再度先後發生4次局部抽坍,一度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所幸施工人員加緊趕工,迎頭趕上原定的進度。

除要克服地質惡劣之外,過去工人在開挖東澳隧道時還要面臨高溫與空氣不佳的環境,隧道內溫度動輒超過攝氏30度,工人揮汗如雨,在暗黑環境下工作。

福清營造公司經理李健鴻說,當年他們在負責開挖地質破碎、含水量又高的東澳隧道時,為了提升環境舒適,還要啟動送風及通風設備。

李健鴻指出,此外,過去以怪手開挖時,見到湧水越來越大時就要馬上撤退;等到出水量穩定後,工人還要穿上雨衣,在宛如大雨環境下補強岩壁,進行防水施作,或是在水深及膝下,涉水進入施工。

「當年前進深度越深,空氣品質越不好」施工人員說,東澳隧道過去以鑽炸開挖後,若經過氣體偵測器最低合格標準後就要進入施工,當時不僅煙霧、粉塵尚未完全消散,空氣中還夾雜機具在旁運作的柴油臭味。

東澳隧道雖非整個蘇花改工程中最長的隧道,但卻是地質複雜及困難度最高的隧道,它位處高降雨量與地震頻繁環境,在多重因素下屢次干擾施工進度,工程困難不言可喻。

值得一提的是,為營造救災安全環境,東澳隧道設有全國首座隧道水霧自動設備,一旦未來通車後有濃煙或火警時可即時啟動,先有3分鐘時間讓用路人逃離現場,3分鐘後再啟動現場附近100公尺的水霧自動設備,降低溫度滅火,最後再讓救災人車進入執行任務。

未來蘇花改的觀音隧道、谷風隧道、中仁隧道及仁水隧道等甲級隧道也將分別建置,及時阻止災害發生。

蘇花高變蘇花改!美麗又危險的路 環保糾結10年

蘇花改第一階段蘇澳到東澳終於在農曆年前要通車。這一條讓東部人安全回家的路,因環保團體憂心花東淨土遭破壞,糾結長達10年,從原先的國道蘇花高變成省道蘇花改。

現在蘇花公路清朝就已闢建,原本只是沿山壁開挖的步道,之後逐漸拓寬,由單線車道變為現在的雙線,裸露在外的岩石隨著自然風化,一有大雨或地震,就落石坍方,是條美麗卻危險的道路。

政府20多年前就想改善,確實也曾完成蘇花高規劃並通過環評,最後仍因環保因素糾結,讓蘇花高出局。

曾任國道新建工程局長的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說,蘇花高原本是國道環島路網的一環,當年政府希望透過國道環島路網實現台灣一日生活圈。

鄭文隆直言,透過現代工法,國道是對環境生態影響最小的道路建設,與環團的戰爭,他打輸了很可惜。

鄭文隆回憶,蘇花高原本2003年底要動工,有兩個標案都在他任內發包,機具及人員也進駐工地,但因環保反對聲浪大,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緩建,國工局還賠償業者動員費用。

國工局副局長陳議標當年是規劃組組長,參與過蘇花高設計,他感慨,環保抗爭讓原本准予開發的蘇花高遲遲無法動工,後來還必須做環境差異分析,結果仍敵不過時代氛圍,加上政黨輪替,環差未能過關。

陳議標說了一個笑話,他說,當時在環保因素質疑下,「蘇花高」三個字好像變成髒話,最好不要說出口,否則就會遭圍攻。

根據交通部的資料,政府在1990年就將改善東部交通列入環島高速公路計畫,1998年行政院核定東部國道可行性研究,並指示先辦理蘇澳到花蓮路段,2000年蘇花高環評過關,2002年蘇花高還被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2003年納入新十大建設計畫。

不過,2001年開始出現環保人士反對建蘇花高,認為蘇花高11座共長達40公里的隧道,會破壞環境保育,並形容是生態浩劫,尤其2006年國道5號雪山隧道通車後,大量遊客湧入宜蘭,讓更多環保人士擔心花東淨土也會遭殃。

蘇花高緩建後,因超過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通過環評3年內開發期限,後來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決定再推動時,只好依法做環境差異分析。

不過,蘇花高環保議題持續發酵,連文化界人士都加入戰場。2008年4月,環評大會以上位政策不明、背景條件變動及專業技術問題未釐清的情況下,將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當時正值選舉結束後政黨輪替,是否建蘇花高的政策交由新的政府決定。

前交通部長毛治國2008年5月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邀相關單位檢討蘇花高,並向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評估外界對蘇花高反彈太大,但考量蘇花公路落石不斷的危險,用路人安全受威脅,及常常一有大雨就封路造成的不便,一定要另建一條蘇花新路。

時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2008年7月宣布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卻讓環保人士不滿,直指是蘇花高復活。

2010年初,政府定調推動蘇花改,長度38.8公里,比蘇花高86公里少了一半以上,路線與蘇花高大部分相同,主要是改善蘇花公路山區危險路段,但不再是國道而是省道,因全線隧道有8處,環保團體的質疑仍未停過。

毛治國當時形容非另闢一條蘇花道路的理由很生動,他說蘇花公路像饅頭,已無多餘空間可退縮,只有另謀出路。

2010年10月21日發生陸客團遊覽車在蘇花公路遭巨大落石砸中掉落海中,是蘇花公路通車以來最嚴重坍方事件,震驚社會,更讓政府堅定推動蘇花建新路的方向正確。

環保署環評大會當年11月9日快速通過蘇花改環評案,雖遭環保團體批評蘇花改環評才兩次初審就過關,太草率,但當時交通部的說法是已溝通一整年,堅持蘇花改在2011年1月動工。

原本毛治國希望由具雪隧經驗的國工局,執行蘇花改工程,但後來顧慮外界聯想蘇花改就是蘇花高,加上蘇花改是省道,最後交由公路總局負責。

前國工局長邱琳濱認為,如果能從環島國道路網思考,就不會陷入用西部的生活思考方式,決定東部人的命運,讓一條蘇花改糾結了10年。

(中央社)
--
蘇澳←→東澳10分鐘 春節前通車

蘇花公路最危險的蘇澳-東澳段,經蘇花改工程5年多努力後,即將於農曆春節前通車,交通部長賀陳旦與宜蘭縣長陳金德17日前往東澳隧道視察,對硬體及消防安全系統表示有信心,一定要趕在農曆春節前通車,這也代表蘇花改工程進入新的里程碑。

2012年9月17日,蘇花改計畫蘇澳-東澳段開工,施工的1948個日子裡,長達400天環境險阻暫停施工,在工程團隊努力下,將於春節前通車。蘇花改全長38.8公里,分為宜蘭蘇澳-東澳、南澳-花蓮和平、和中-大清水等3段施工,其中有東澳、觀音、谷風、中仁、仁水等5個長隧道。

賀陳旦表示,蘇澳-東澳段開通初期,當地交通難免會有黑暗期,預估春節前2天與收假前2天,交通會最塞。

農曆年前通車的蘇澳-東澳段,全長9.7公里,包括長3.4公里的東澳隧道,未來蘇澳-東澳只需10分鐘,比過去蘇花公路,可省下20分鐘車程;第二階段南澳-和平,以及第三階段和平-大清水,將於2019年底通車。

賀陳旦指出,蘇澳-東澳通車之後,速限60公里,且僅限小型車通行,一段時間之後,再視情況開放大客車、大貨車通行。至於是否開放機車行駛,他解釋,沿線有許多超過3公里的長隧道,由於空氣較差,必須考慮機車騎士健康與安全,但未來也不排除特定時段可開放機車。

公路總局昨向媒體展示全台第一座主動式水霧消防系統,當系統偵測到溫度變化後,隧道會亮起綠色標示燈疏散民眾,並在120秒內啟動噴流風機,限縮煙霧飄散範圍,同時打開排煙風門與軸流風機;接著在60秒後噴灑水霧,降低火場溫度,提升火災發生初期的火場可救援性。公路總局局長陳彥伯表示,有信心能夠安全通車。

(中國時報)

政經

台股攻上11000大關 28年新高 台積電走強 料有紅包行情

受亞股和美股近期頻創新高,台股昨盤中伴隨台積電走強,帶動指數由黑翻紅,終場上漲18.69點、收11004.80點,成功挑戰11000點大關,創下近28年來新高,成交量1470億元。分析師表示,觀察台股走勢,今年應有紅包行情,但提醒「若農曆年前急漲,建議適度獲利了結;緩漲則可抱股過年。」

亞股美股也創高
2018年首月亞股與美股就頻創佳績,其中以港股及美股最亮眼,恒生指數與道瓊工業指數本周雙改寫歷史新高,台股與日股也創下至少27年來最佳紀錄。
元大投顧資深經理李政諺分析,由於美元持續走弱,加上農曆年前內資持續加碼台股,兩大資金回流加持下,成為台股強力支撐。
李政諺表示,後續觀察重點在大型電子股是否利空出盡,否則只有金融、傳產孤軍奮戰,指數上攻腳步偏慢。由於今天台積電將舉行法說會,李預估,投資市場應會正面解讀台積電的訊息,「在指數續創高時,建議投資人偏多看待股市。」
在族群選擇上,李政諺認為應選近期較強產業,像原物料、印刷電路板、3D感測、伺服器、網通族群等,許多中小型電子股都有機會。李說,台股將呈遍地開花走勢,每個族群都有機會表現,投資人只要避開高基期個股,在美股還沒轉弱前,沒有反轉理由。
在台積電法說會前夕,部分外資看好台積電今年營運並調高目標價,昨終場台積電上漲1.5元,收242元。由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將親自出席,很可能是今年6月退休前最後一次參加法說會,格外受注目。

急漲應獲利了結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表示,去年融資餘額開始回升,權證交易量、現股當沖行情都很熱絡,「看來散戶真的回來了,也有賺到錢。」黃說,今年應有紅包行情,但投資人要小心,若農曆年前大盤走急漲格局,建議應適度獲利了結,若走緩漲格局則可抱股過年。
自由業劉小姐說,從去年到今年1月投資台股有賺到錢,「這波要賺到錢不難,我不會去猜指數,會挑選好的個股依紀律進出。」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118/LN03/LN03_006.jpg

(蘋果日報)
--
萬點第168天 台股攻上1萬1千點

國際股市輪動表態,台股多頭氣盛,外資昨(17)日大買超108.22億元,為近半年新高,指數在萬點第168天一路發,終於成功站上1萬1000點整數關卡,成交值1486億元,上漲18點收1萬1004點,再創近28年新高,市值直逼33兆元,寫下歷史紀錄。

值得留意的是,外資在台股萬點168天期間,意外賣超482.78億元,顯示在萬點行情下,外資進出反較為保守,且有往大型權值股集中現象,惟外資昨天一舉買超逾110億元,且是半年來最大買超,似有回頭認錯意味。

法人認為,此波萬點行情除了由外資堆疊起多頭柴火外,本土資金陸續回流「共襄盛舉」,持續點燃台股,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台股自去年5月23日登上萬點已走了第168天,指數穩步墊高,昨日國際資金湧入,外資大舉加碼108.22億元,鎖定面板雙虎、開發金、新光金等金融族群,以及台積電、中鋼等權值股,強力推升指數攻上1萬1004點,市值達32.98兆元,刷新歷史新高,今天衝關33兆元。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台股攻上1萬1000點,主要受惠台指期拉高結算及美元走弱帶動,開年來指數偏多收紅,拉高結算價有利外資拉大獲利部位,加上近期美元指數下跌,歐元表現強勢,激勵國際資金持續往新興市場流入。

蔡明彥分析,從外資常用的技術指標、軌道區間看此波多頭行情,預估大盤在年線乖離率約10%可能出現短壓,指數約在1萬1200點附近震盪走揚,可望維持「驚驚漲」行情。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資金輪動速度加快,呈現量增價揚,且均線齊揚,有助指數持續往上墊高,從籌碼面看,近日尾盤指數明顯拉抬,融資餘額也未明顯增加,都屬正向訊號,而櫃買指數昨小跌,後續若市場追價意願轉強、政策利多發酵,中小型股有機會跟漲。

10個月不吃喝 買不起一張台積電

台股昨衝破1萬1000點,創下近28年(1990年4月3日)以來新高,但庶民卻感受不到熱鬧喧騰氣氛,堪稱史上最長、最無感的萬點行情;中央大學台灣經濟中心主任吳大任表示,很多年輕人正處低薪窘境,10個月不吃不喝也買不起1張台積電股票,這波台股上漲,與基層民眾生活幾乎脫鉤,相反地,卻可能替台灣製造財富分配更惡化的問題。

股市專家、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則表示,這次台股突破1萬1000點是「虛」的表現,2000年台股上萬點融資餘額高達5581億元,相較於前(16)日1749億元的餘額,占比不到3分之1,顯見過去投資台股是全民運動,現在散戶熱情不再,外資才是最大贏家。

台股突破1萬1000點,民眾仍享受不到財富外溢效果;朱成志進一步分析,這與政府政策錯誤有關,不論藍綠執政,只要政府財源短少,就把腦筋動到投資市場上,舉例來說,藍綠分別打著「公平正義」、「轉型正義」的口號,卻都把投資市場當自家「開心農場」,投資人參與除權息,股利不僅納入個人所得,還要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粗糙的手法等於剝了2層皮,可怕的是,政府拔了農場裡的鵝毛後,鴨子、麻雀統統嚇跑,投資市場被搞得「奄奄一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台灣金融帳已連續27季淨流出,總規模高達10兆元;朱成志解讀,這顯示台灣資金嚴重外移,如此惡性循環下,企業國內實質投資愈來愈少,股市、經濟前景堪憂。

在總體經濟方面,去年出口表現出色,已連續好幾個月呈2位數成長,但多數民眾的薪資卻無法及時反映;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68%來自服務業,對多數受雇員工來說,無法及時反應出口暢旺帶來的實質效益,政府積極解決低薪,絕對不是靠單一藥方、提高基本工資就能解決,應同時搭配製造業創新轉型、服務業鬆綁法規以及提升附加價值,才能有效解決低薪問題。

(中國時報)
--
彈劾記名投票 新監委贊成 現任質疑

張博雅:要大家同意才行

十一位補提名監委即將走馬上任,新任監委陳師孟、楊芳玲等人提出彈劾記名投票的主張,希望改變現行不公開透明的弊端,而記名彈劾只要修改「監察法施行細則」即可實施,不過,現任監委也提出不同意見。監察院長張博雅昨受訪時表示,「這部分還要大家討論,要大家同意通過才行」,至於她的態度與立場則不願透露。

楊芳玲表示,在立院審查時,同組審查的被提名人楊芳婉、蔡崇義、趙永清、陳師孟等人曾私下交換意見,大家意見相當一致。不過,她認為,監委調查過程應比照檢察官辦案的偵查不公開,以免影響當事人名譽,或讓調查受干擾,但彈劾結論出來後,就應該公開誰同意、誰反對,因為資訊公開是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

楊芳玲:可提不同意見書

楊芳玲建議,彈劾案可仿效大法官會議,不同意見可提出不同意見書,但相關細節還要討論。她強調,這是監察院最容易推動的改革,只要修改「監察法施行細則」,並送到立法院備查即可,不過,仍要與所有監委溝通,獲致共識後才有辦法推動。

新任監委張武修也認為,監院過去被認為績效不彰,原因之一就是不夠公開透明,立院為推動議事透明,已全程網路直播,監院應朝此方向努力,讓民眾瞭解監院決策方式,這對監院是正向的發展。

新任監委高涌誠表示,外界詬病彈劾案過程與結果不夠透明,他認為不只是結果,討論過程也應公開,並比照法院公開審理的模式,不過,過程公開不見得是直播或旁聽,而是在案件終結時,透過完整的會議紀錄或錄音,事後讓民眾可以閱覽。

高鳳仙:記名恐關說干擾

現任監委楊美鈴說,對於彈劾記名,上屆與本屆監委都有討論,贊成與反對的聲音都有,但未獲共識。她支持不記名,這樣對爭議案件審查比較沒有壓力,但可有例外情形,例如重大或爭議案件,至於如何界定,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現任監委高鳳仙指出,不記名是讓大家敢於表達意見,如果記名,反而因為人情關說,造成審查上的干擾;事實上,一般議事規則,是對人不記名、對事記名,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也規定,立委在罷免案投票時是不記名的。

投票不記名 監院彈劾常惹議

監察院歷來處理彈劾案,投票過程不透明,外界不瞭解監委贊成、反對原因,過去曾發生過涉關說縱放酒駕嫌犯的前基隆市長張通榮、涉洩密的前檢察總長黃世銘在司法上罪證確鑿,彈劾卻未通過,引發極大爭議。

依監察法規定,監察院認為公務人員有違法或失職情事,可予以彈劾,彈劾案經監委二人以上提議、九位以上監委審查通過後成立,但彈劾成立,最後懲戒仍由司法院公懲會決定。

監院彈劾官員過程中,最具爭議性的是彈劾投票不透明,最多僅能知道票數,不能得知哪位監委同意或者反對,都是監委自由心證,讓外界質疑政治人物可透過關係影響監委投票。

二○一二年九月間,時任基隆市長的張通榮涉嫌關說、縱放酒駕嫌犯,違法事實明確;二○一三年八月間,監委提出彈劾案,第一次審查會,以四票贊成、八票反對未通過。提案監委補強資料後再開審查會,投票結果為六票對六票,未通過彈劾門檻,依照程序,監院無法再進行彈劾。

張通榮彈劾案在監院二度碰壁,引發輿論譁然,甚至時任監察院長王建煊也下重口,怒批「監院關門算了!」

而黃世銘在二○一三年的「九月政爭」中涉及洩密,黃世銘因此辭官,還遭判刑一年三個月定讞;監委曾在二○一三年十二月、二○一四年一月二度提案彈劾黃世銘,卻以五票對五票、六票對六票,二度未彈劾成功,也引發非議,法界痛批有政治力介入。

依監院規定,未通過的彈劾案不得對外洩漏,雖然張通榮案、黃世銘案兩案彈劾未過,受外界矚目,但到底哪位監委投下「贊成」、「反對」?外界迄今仍無法知悉。

(自由時報)

國際

CIA內鬼 害20中國線民遭捕殺 入境被逮 美30年最大情報災難

美國司法部前天宣布,逮捕中央情報局(CIA)華裔前幹員李振成(又名李順興),他是CIA和聯邦調查局(FBI)追緝多年的CIA內鬼,涉嫌將機密情資交予中國,使得約20名在中國的CIA線民被捕或被殺,將美國在中國多年苦心經營的情報網扯出大破洞,成為美國近30年來最大的情報災難。中國外交部昨對李被捕僅說:「不掌握相關情況!」

美國《紐約時報》率先報導,司法部前天公布,周一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逮捕53歲前CIA幹員李振成(Zhen Cheng Li,音譯),他前天在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出庭,目前仍被關押、無律師,他被控非法持有國防資訊,若罪名成立將面臨最高10年刑期。

未透露為何赴美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引述官員稱,李被當局控以間諜罪的機會不大,一是美國政府手上證據不足,二是政府不想在法庭公開機密。
消息指53歲的李振成現定居香港,在知名拍賣公司任職,FBI顯然掌握他即將赴美,上周六緊急提出相關指控,在本周一他踏上美國國土後逮人,但他之前曾被FBI多次訊問,相關單位未透露他為何甘冒被捕風險赴美。
《紐時》去年5月報導,CIA在2010年時,成功吸收多名不滿中國貪腐的中國官員為線民,獲得大量有價情資,但2011年初,CIA發現中國握有諸多CIA機密情資,且重要線民一一消失,甚至有人在任職的政府機關、眾目睽睽下遭槍殺,殺雞儆猴意味明顯。中國情報人員甚至滲透台灣情報體系,破壞台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在台監控行動,連CIA徵才管道中也出現中國特工。
情報官員指,這波損失對CIA來說是「毀滅性的挫敗」,CIA在2012年起,與FBI聯手展開代號「蜜獾」的調查,CIA最初不信有內鬼,懷疑中國駭入通訊系統,或情報人員因行事草率而暴露,直到調查線索指向李振成。他曾在美國陸軍服役4年,1994年進入CIA,2007年離職後定居香港。

搜索到機密名冊
2012年他曾赴美,FBI趁他住旅館時2度搜索他的行李,找出2本小冊子,詳細記錄有關線民的姓名及電話,以及CIA幹員與線民的會面時間地點及其他機密,與他在CIA任職期間能掌握的情資相符。2013年FBI曾5度訊問他,但未逮捕,之後他返香港,直到周一赴美被捕。

中官媒反應低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在記者會上對此問題僅說:「不掌握相關情況。」事後公布的記者會文字稿也未列入此問題。官媒《環球時報》未大做文章,只在網路上貼出《紐時》去年5月報導出爐後,《環時》指若報導為真,那要稱讚中國反間諜系統出色,另批評《紐時》報導有線民在眾目睽睽下遭槍殺,完全脫離現實,「通曉事理的人一聽就是瞎編的」。

近年中美諜戰案例
2017/06 美國CIA前幹員馬洛里(Kevin Mallory)被捕,他涉嫌以中國提供的通訊設備,傳送多份機密等級文件給中國
2017/03 美國國務院女員工克萊本(Candace Claiborne)被捕,她涉嫌向中國洩密換取現金、禮品、一間公寓等
2013 美軍一名情報軍官疑中美人計,向27歲中國女友洩露包括美軍當時戰爭計劃、核武部署等機密
2012 中國國家安全部一名副部長秘書助理,被指向美方提供大量國家機密被捕,傳他在香港落入美方美人計,遭拍照勒索而變節,有報導指此案牽連350多名官員,是中國近年最大間諜案

(蘋果日報)
--
華裔前幹員出賣 美中國情報網瓦解

美國司法部新聞稿十六日指出,五十三歲的前中央情報局(CIA)華裔幹員李春興(Jerry Chun Shing Lee,譯音),十五日因非法持有機密國防資料,遭聯邦調查局(FBI)逮捕。紐約時報報導,李春興可能是造成美國在中國間諜網被破獲、美方情報人員死傷慘重的內賊。

司法部指出,李春興又稱為李振成(Zhen Cheng Li,譯音),目前住在香港,入境紐約甘迺迪機場時被捕。李春興已歸化為美國公民,一九九四年成為中情局幹員,有接觸最高機密的管道。若判刑確定,最高面臨十年徒刑。不過,李目前尚未被控涉犯間諜罪。

中情局20線民 遇害或入獄

司法部表示,李春興在二○一二年八月與家人由香港返回維吉尼亞州居住,途中在夏威夷與維州的旅館停留,聯調局人員獲法院搜索狀到旅館搜索後,發現李非法持有包括中情局線人、臥底探員的電話與真實姓名,中情局作業地點、中情局與線人會議紀錄及地點等機密資料。

紐時引述數名前情報官員的話指出,中國從二○一○年開始有系統地鎖定中情局在中國佈建的線民,十八到廿名線民因而遇害或入獄,造成美國情報界近年來最慘重的情報損失。聯調局從二○一二年開始密集調查,懷疑李春興是潛伏的反間諜,但也有人懷疑中國是透過網路駭客竊取到這些資料,中情局與聯調局甚至因為情報網遭中國破獲的真正原因而內鬨。李春興於二○○七年離開中情局,前往香港定居。

持機密國防資料 疑是內賊

根據北維州法院的起訴書,李春興畢業於夏威夷太平洋大學,一九九三年取得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位。他曾於一九八二年至八六年間在陸軍服役,九四年進入中情局。李在中情局任職達十三年,受過偵察、佈建等訓練。二○○七年離開中情局後,接觸最高機密管道已被取消,但李曾簽署終生不對外揭露這些機密資料。

李入住夏威夷和維州旅館時,聯調局幹員趁李外出後進入搜索,將查獲的兩本記事簿與一本聯絡簿的內容拍照,但並未取走任何證物,因此李並不知道自己被鎖定。經調查,中情局認定李非法持有國防相關資料,且從未揭露自己持有這些機密。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十七日回應說:「不掌握相關情況。」中央社報導,中國外交部事後公布的記者會問答文字稿,甚至將此提問刪除。

CIA高層︰美諜報手法太馬虎 遭中滲透

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華裔幹員李春興(譯名Jerry Chun Shing Lee)案,與二○一○年起CIA在中國情報工作遭中國滲透有關。紐約時報去年曾報導這起數十年來美國最嚴重的情報網被瓦解事件,此事件導致兩年內至少十二名線人喪生,也癱瘓接下來數年間美國的情報收集工作。

中國自二○一○年起,有系統的瓦解美國在中國的情報工作。根據多名前美國官員說,一○年底到一二年底這段期間,就有至少十二名CIA線人喪生,其中一人甚至是在一棟政府辦公處的廣場,當著他同事的面被擊斃,意在殺雞儆猴,警告其他CIA線人;若加上遭監禁者,人數達十八到二十人,耗費數年建立的情報工作網形同瓦解。儘管情報行動曝光造成的後果難以評估,但是官員指出,這起事件被認為格外具有殺傷力,美國在中國折損的情報資源,足以比擬出賣情報給前蘇聯和俄羅斯的CIA官員艾姆斯(Aldrich Ames)、聯邦調查局(FBI)幹員韓森(Robert Hanssen)叛諜事件的損失程度。

二○一○年正是CIA經過多年布局,從北京當局內部線人取得中共情資品質最好的一段時間,但是到了年底,情報開始枯竭,翌年初CIA高層才明白出了大問題:在中國的線人一個個失蹤。CIA和FBI反情報單位高層親自主導下,展開代號「蜜獾」(Honey Badger)的聯合調查行動。

CIA臥底幹員、線民名單等機密文件,何以會落入中國手中,一種說法是懷疑有內鬼,另一種是中國政府破解CIA與線人聯絡的秘密通訊網,或者前兩者因素都有,導致情報工作網被滲透。

包括CIA反情報部門高官凱頓(Mark Kelton)在內,部份官員遲遲不願相信出了內鬼這個推論,認為問題出在美國諜報手法太馬虎,如特務太常依循同樣路線到同一地點與線人會面,某個會面餐廳早被中方安裝監聽器,就連服務生也是中國情報員偽裝,特務卻渾然不覺。另有些官員懷疑是自己人「搶地盤」。但調查行動最終鎖定曾在CIA中國事務部門工作的華裔美籍情報官李春興。數名前官員指出,當時的情勢讓CIA自己人搞鬼這個說法很有說服力:中國特務透過滲透台灣情報機關,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台灣的情蒐活動;CIA在該局招聘作業中發現為中國蒐集情報的人。

李春興離開CIA後,與家人遷居亞洲、做生意,據信都是由中國情報當局安排的。他在二○一二年受到CIA和FBI釋出承包情報單位工作的機會引誘回到美國,遭一連串盤問後回到亞洲。至於當時FBI為何僅蒐證、卻未立即逮捕李春新,以及李春興這次為何願意冒險返美,FBI拒絕評論。

(自由時報)
--
CIA前華裔幹員 出賣20大陸線民

美國司法部十六日聲明指出,中央情報局(CIA)前華裔探員李春興(Jerry Chun Shing Lee,譯音),因涉嫌非法持有國防機密資料,十五日從香港搭機入境美國時,在紐約甘迺迪機場被捕。調查人員懷疑李春興協助中國大陸破獲美國諜報網,導致約廿名提供情報給美國的大陸線民被殺或被抓。

五十三歲的李春興又名李振成(Zhen Cheng Li),為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被捕前定居香港。法院紀錄顯示,他從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六年在美國陸軍服役,一九九二年在夏威夷太平洋大學取得商管學士,一九九三年拿到人資管理碩士學位。他一九九四年加入中情局擔任特工,擁有絕對機密等級的安全通關證,二○○七年離職,到香港一家知名拍賣公司工作。

紐約時報去年曾報導,二○一○年到二○一二年底,大陸殺害了至少十二名中情局線民,監禁至少六人,導致美在陸情報網癱瘓,是數十年來美情報界最嚴重的洩密事件。紐時當時指出,中情局懷疑這些線民遭「內奸」出賣,二○一二年起調查,矛頭指向一名現居亞洲的「前幹員」,但尚無足夠證據將他逮捕。

法院紀錄顯示,李春興二○一二年自港返美,一度與家人同住在維吉尼亞州。當年他先後在夏威夷、維吉尼亞州投宿飯店,聯邦調查局人員曾持搜索票搜查李春興下榻房間及行李,查獲他持有未經授權的國防機密文件,包括中情局人員、線民名單和聯絡方式等。隔年他遭聯調局訊問五次,但並未被捕,他那年還與中情局前同事見過面。

前情報官員說,李春興雖已離開中情局,可能仍以論件計酬等方式幫中情局工作,因此他幾年前遭密集約談卻未被捕,而且明知自己已被聯調局盯上還敢回美國。至於為何美方現在出手抓他,原因仍不清楚。

李春興持有中情局特工名單等機密文件,罪名如果成立,恐面臨最高十年刑期。

對於此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十七日說:「不掌握相關情況。」

(聯合報)
--
CIA前華裔特務 害死20名美情報員、線民

美國司法部16日聲明指出,前中央情報局(CIA)華裔探員李春興(Jerry Chun Shing Lee,以下均音譯),因涉嫌非法持有國防機密資料,15日晚間從香港搭機入境美國時,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遭到逮捕。據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李春興一案恐怕不僅只是持有機密文件的層級而已,案情可能繼續向上發展到更嚴重的罪名,亦即為大陸從事間諜任務。

消息人士指出,調查人員懷疑李春興私下傳遞情報給大陸,導致共有大約20名美國情報人員因此殉職或入獄,這是數十年來美國情報界最嚴重的一次機密外洩事件。

紐約時報則指出,調查人員懷疑李春興協助大陸瓦解美國在大陸的間諜網。中情局因在大陸的線民陸續身亡或落網後,在2012年間展開調查。

53歲的李春興又名李振成(Zhen Cheng Li)為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被捕之前定居香港。法院紀錄顯示,他在1994年加入中情局,擔任特工,並擁有絕對機密等級的安全通關證。在中情局任職期間,李春興曾多次簽署保密協議。

法院紀錄顯示,李春興2012年8月與家人從香港返美途中,先後在夏威夷、維吉尼亞州投宿飯店,聯邦調查局(FBI)人員持法院搜索票搜查李春興下榻房間以及攜帶的行李,查獲他持有未經授權的國防機密文件。

李春興私藏的機密文件,包括兩本書頁裡有著手寫機密訊息筆跡的書籍,內容記錄著某些中情局秘密特工的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另外還有開會討論的行動綱要,以及某些中情局化名機構的詳細地點,這些情資向來是中情局最為嚴密保護的重要機密。李春興如果罪名成立,恐面臨最高10年刑期。

紐約時報去年報導指出,中情局在大陸的情報網路遭大陸破解,根據當局內部討論,曾懷疑一名後來住在亞洲的中情局離職特工,可能就是洩露機密訊息的雙面間諜;經過聯調局特別小組追查後,李春興涉嫌程度越來越高。

(聯合晚報)
--
FBI逮捕李春興 時機啟人疑竇

美聯邦調查局(FBI)逮捕前中情局幹員李春興涉嫌私通中國,協助指認臥底美國情報人員。FBI不願評論為何此刻逮捕他,美媒更不解李春興為何甘冒被逮危險,此時自港返美。

「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中情局(CIA)近幾年來情報間諜網嚴重挫敗之一。情報系統當初懷疑內部有人洩密或遭中國網軍駭客,導致20名美國線民有系統地在2010到2012年間陸續遭到殺害。

李春興(Jerry Chun Shing Lee,音譯)從1982年至1986年服務於美國陸軍,1994年起加入中情局,後因發展受限,2007年不滿意地離開,並在香港一家知名拍賣公司工作。2012年自港返美,與家人同住在維吉尼亞州。

聯邦調查局探員在2012年在李春興旅行維吉尼亞州、夏威夷期間,搜索下榻旅館房間,發現兩本小冊子裡,盡是手寫機密資料,包括線民與中情局臥底幹員會面資料,還有這些人的真實姓名、人數與連絡電話。

報導提及,目前不清楚李春興為何此時甘冒被逮危險,自港返美。這次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重大挫敗,比得上1990年代協助蘇聯的前CIA特務艾姆斯(AldrichAmes)和前聯邦調查局幹員漢森(Robert Hanssen)所造成的損失。

李春興之前赴港工作前或返美後,皆曾與前中情局同事及其他政府官員會晤。聯邦調查局引誘他返美後,曾於2013年5月及6月之間,前後5次約談李春興。當時不少情報人員對他不怕遭調查返美感到意外,惟每次約談後,他都再回到香港。

這也解釋許多情報人員的看法,懷疑李春興當時是按件計酬的退休臥底幹員,才能每次約談後再度離境。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聯邦調查局不願評論為何2012年時不逮捕李春興,而是選擇此刻。

現年53歲的李春興,昨天晚間在紐約甘迺迪機場被捕,美國司法部指控他非法持有高度機密資料。

(中央社)
--
CIA華裔探員變雙面諜 害死12情報員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15日以非法持有文件為名逮捕涉嫌破壞美國在大陸情報網的前中情局(CIA)華裔幹員李春興。美國媒體報導,他的被捕和至少18名中情局大陸線民被處死或監禁有關。不過,相關案件發生在2010年,FBI與李春興又多次交手,為何之前都沒逮捕?如今卻自投羅網前往美國也令人不解。

《紐約時報》報導,53歲前CIA幹員李春興(Jerry Chun Shing Lee,音譯,另化名為Zhen Cheng Li,音譯為李振成)因非法持有高度機密資料,15日晚間自香港飛往紐約時在甘迺迪機場被捕。

情報網遭滲透 FBI追蹤多年

李春興是歸化的美國公民,1982年到1986年曾在美國陸軍服役,1994年到2007年為CIA工作,受過監控、偵察、布建等訓練,也曾在大陸執行任務。後來因發展不順,帶著不滿情緒離開CIA,搬到香港居住,在一間拍賣行上班。

美國司法部表示,2012年,李春興前往美國維吉尼亞州和夏威夷旅行期間,FBI探員曾搜索他的旅館房間,發現他的行李中藏有2本小冊子,裡頭有許多手寫機密資料,包括CIA在大陸的線民名單、線民與中情局人員的交談細節,還有他們的真實姓名與電話等。

檢方指,小冊子裡的內容和李春興任職CIA期間呈報的資料相同。2013年5月至6月間,FBI共訊問李春興5次,他皆未透露任何小冊子的相關訊息,訊後返回香港,期間還與前中情局同事及官員見面,卻沒有把相關資料還給美國政府。

傳CIA設局 騙內鬼返美逮人

FBI尚未以間諜罪名指控李春興,僅指他非法持有文件。中情局發言人波伊德(Dean Boyd)以全案仍在偵查為由拒絕評論;李春興的聯邦公設辯護人也不願表示意見。

《紐時》去年5月報導,自2010年到2012年間,大陸處決了至少12名中情局線民,還監禁了至少6人。中情局追查「內奸」行動指向1名現居亞洲某處「前幹員」,但尚無足夠證據將他逮捕。

司法部官員拒絕說明,為何FBI發現李春興握有機密資料時,不馬上予以逮捕。有前情報官員表示,李春興明知自己被盯上還自行返美,讓他們難以理解,也有人猜測,可能是CIA以重回局內任職設局引誘。

除李春興之外,去年6月前CIA幹員馬洛瑞(Kevin Patrick Mallory)也被控向大陸提供機密資料。去年3月,國務院雇員克萊彭(Candace Marie Claiborne)對被控與陸方官員接觸一事對調查人員說謊。一連串的事件讓美方懷疑,陸方已鎖定前CIA幹員做為重要情蒐滲透對象。

(中國時報)
--
制裁北韓 20國加強海洋封鎖 阻止海上走私 提勒森:嚴肅看待開戰可能性

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朝鮮半島安全穩定外長會議」前天落幕,包括美日南韓等20國一致同意實施海洋封鎖等更多制裁,迫北韓放棄核武。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重申欲以外交途徑解決危機,但拒絕「雙暫停」的提議,並警告全球要嚴肅看待與北韓開戰的可能性,美軍近日也罕見地在關島部署9架匿蹤戰略轟炸機。

該會議由美國及加拿大共同召開,與會國多為在韓戰時期的美國盟友國。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前天在會後記者會被問到,是否可能與北韓開戰時回答:「我們全都必須非常嚴肅看清目前局勢」,強調北韓危機正在升高,如北韓拒絕談判協商,就可能引發戰爭選項。

美拒絕「雙暫停」
提勒森表示,美國欲以外交途徑解決核武對峙,但北韓尚未證明自己是「可靠的談判夥伴」,北韓須停止挑釁,美才會與之對話,目的是北韓徹底永久非核化。他表示,美不接受中國及俄羅斯提議的「雙暫停」,意即美國及南韓停止軍演,換取北韓停止發展核武。
提勒森敦促所有國家加強海洋封鎖,阻止北韓透過海上走私突破制裁。與會國一致同意對北韓實施更多制裁,但未提出細節。美聯社分析,此會議象徵團結意味大於實質意義,但北韓的盟友中國與俄羅斯未受邀。提勒森籲中俄履行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但兩國齊聲譴責在兩韓會談時召開此會議,結果「傷害多於好處」。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前天表示,北韓與南韓談判只是想「爭取時間發展核武及飛彈計劃」,呼籲外界不要天真盲目,被北韓的「魅力攻勢」迷惑。他強調要對北韓繼續施壓,並稱北韓願意談判,象徵之前的施壓奏效。

罕見增派關島軍力
根據《朝鮮日報》,美軍繼上周在關島部署3架B-2遠程匿蹤戰略轟炸機及300名兵力後,本周又增派6架B-52,極為罕見。B-2及B-52皆可搭載核武。此外,美軍派1架電戰機EC-130H從日本飛往南韓,加強對北韓的軍事施壓。

聯合國對北韓制裁
2017/09 堪稱歷年對北韓最嚴厲制裁,包括限制石油進口數額、全面禁對北韓提供液態天然氣和凝析油、禁止出口紡織品,禁止安理會成員國僱用北韓外派勞工,已僱勞工合約期滿禁續約
2017/08 禁止所有的煤、鐵、鉛和海鮮出口。並對北韓的外交貿易銀行實施新縣治,禁止增加北韓外派勞工的人數
2017/08 限制北韓煤炭出口,禁止銅、鎳、鋅和銀出口。中國隔年2月表示將全面禁止進口北韓煤炭

(蘋果日報)
--
狠鎖13子女 施虐夫婦「沒精神疾病」

美國加州警方前天就駭人父母狠鎖13子女虐童案說明細節,初步判斷施虐者特賓夫婦「沒有精神疾病」、子女也無遭性侵跡象。警方表示,搜查時至少3名子女被鐵鍊鎖在家具上,當地社福機構則稱這些子女都營養不良,顯然是「持續相當一段時間」遭到餓肚子等虐待。

子女未遭性侵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特賓夫婦篤信基督教「五旬節教派」,但警方不確定宗教是否虐童有關。受虐子女未遭性侵,父母也無精神疾病,目前仍不清楚13名子女被關多久,夫婦虐待子女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警方描述,逃脫報案的17歲少女,因營養不良看起來只有10歲,其他孩子被鎖在骯髒惡臭的房子,孩子被虐有如酷刑。
受虐子女的小姑向媒體表示,特賓夫婦不會和家人往來,甚至沒參加父母的喪禮。鄰居對夫婦描述則差異甚大,有的人表示從沒看過那家人的孩子,有人卻見過幾名孩子在院子割草,但「皮膚白的像吸血鬼」。
受虐子女的祖母則語出驚人,說這對夫婦十分保護孩子、是值得尊敬的一家人,全家出遊會按年齡、性別排隊,穿一樣的衣服。

(蘋果日報)
--
南北韓有共識 冬奧開幕共舉半島旗入場

北韓即將派出230名正妹組成的啦啦隊,參與南韓下月主辦的平昌冬奧!兩韓為冬奧頻繁磋商,昨會議雙方各派3人與會,南韓首席代表為統一部次官千海成;北韓代表以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副委員長田鍾秀為首。南韓政府表示,雙方同意冬奧開幕式持共同旗幟一同入場,女子冰球聯合組隊,北韓代表團將由西海線陸路進入南韓。

北韓派出230名啦啦隊
國際奧委會周六將於瑞士洛桑總部,與南北韓代表根據這次談判結果,討論女子冰球聯合組隊、使用朝鮮半島統一旗等事務。。北韓表示將派出230名正妹組成的啦啦隊,這些色藝雙全的啦啦隊員多來自北韓專門的藝術教育學校「金星學院」,每次到南韓表演總成熱門話題,北韓第一夫人李雪主同樣出自金星學院,也曾以啦啦隊員身分赴南韓。
至於合組女子冰球聯隊,官方積極促成,但南韓逾七成民眾反對,民眾發陳情書到青瓦台網站,指與北韓組隊,會排擠辛苦受訓的南韓選手參賽機會。
南韓《中央日報》呼籲政府:「勿強迫運動員為國犧牲。」南韓女子冰球隊教練莫瑞也質疑,不宜離比賽這麼近才要組聯隊:「我們的球員會受傷害,也會影響團隊氣氛。」

(蘋果日報)
--
南北韓議定 平昌冬奧開幕共持統一旗入場

朝鮮半島緊張關係出現進一步緩解跡象,南北韓今天同意在平昌冬奧開幕式舉統一旗共同入場,以及共組一支女子冰球隊參賽。

南北韓連日進行跨境會談,今天針對北韓參加南韓平昌冬奧的人數交換意見。

南北韓會後發布聯合新聞稿,路透社根據南韓統一部提供聯合新聞稿報導,北韓將會派遣超過400人的代表團參加平昌冬奧,其中包括230名啦啦隊、140名表演者以及一支30人組成的跆拳道隊伍進行示範表演。

新聞稿中強調,北韓參賽項目和選手人數必須和國際奧會(IOC)討論後才會確定。

北韓將派一支150人代表團參加3月登場的帕運(Paralympics)。

聯合新聞稿指出,南北韓將在平昌冬奧開幕式舉統一旗共同入場。

南北韓也同意共組一支女子冰球隊參賽。南北韓先前曾經共同組隊角逐其他國際賽事,奧運比賽則是第一次。

南韓表示,南韓將派遣滑雪選手前往北韓馬息嶺滑雪場(Masikryong ski resort)和北韓選手一起受訓,為比賽做準備。

南韓平昌冬奧預定2月9日揭幕,25日閉幕。北韓代表團預定25日起陸續抵達南韓。

平昌冬奧兩韓將同入場 共組女子冰球隊

南北韓今天商定,雙方代表團在2月9日平昌冬奧開幕典禮上,將高舉白底、藍朝鮮半島圖案的統一旗共同入場。雙方滑雪選手將在北韓共同集訓,並共組女子冰上曲棍球隊參賽。

南北韓17日在兩國邊界板門店舉行副部長級冬奧工作會談,就11個事項達成共識,會後發表聯合新聞稿。

根據新聞稿,在平昌冬奧開幕前,南北韓將在北韓金剛山地區舉行聯合文藝慶典,並在北韓馬息嶺滑雪場展開南北韓滑雪選手的共同集訓。為此,南韓將於23至25日派先遣隊前往北韓實地考察。

雙方還商定繼續透過板門店聯絡管道,以書面形式討論北韓參奧、金剛山文化聯演、派先遣隊踩點等相關具體事宜。

雙方還就北韓派遣30人規模的跆拳道示範團訪問南韓,在平昌和首爾舉行示範表演達成共識。

此外,北韓將派出230人規模的啦啦隊南下,與南韓選出的啦啦隊為兩韓選手共同加油。

雙方就北韓民族奧林匹克委員會代表團、選手團、啦啦隊、跆拳道示範團、記者團經由京義線(南韓首爾至北韓新義州)陸路南下訪問南韓,選手團於2月1日、其餘團體於2月7日入境南韓達成共識。

至於平昌冬季帕奧,北韓打算派遣由民族奧林匹克委員會代表團、選手團、啦啦隊、跆拳道示範團、記者團等150人組成的團體參加。南北韓將繼續磋商有關細節。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這場南北韓副部長級冬奧工作會談,包括全體會議、首席代表接觸等各類會談共進行8次,持續到17日晚間9時多才結束。

平昌冬奧將於2月9日至25日舉行。

(中央社)
--
兩韓將舉統一旗 共組女冰球隊

南北韓17日上午針對平昌冬奧舉行第3次會議,這次是副部長級會談,不到1小時便落幕。雙方在11個事項達成共識,商定在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舉統一旗共同入場,兩韓並共組女子冰上曲棍球隊參賽。

另外,北韓將派出230人啦啦隊赴冬奧,並派遣30人規模的跆拳道示範團,在平昌和首爾舉行示範表演。

這次協商在板門店南韓方的「和平之家」舉行,旨在討論一些事務性問題。按聯合國制裁規定,南韓不得直接提供資金補助北韓交通與住宿費用。此外,北韓若搭船或搭機進入南韓也將違反南韓對北韓的單邊制裁,北韓提出「西海線陸路」經板門店入韓方案。南韓統一部官員稱,這可能是指經由開城工業園區的京義線陸路。

統一部表示,南韓代表團會與對方協商出讓冬奧可以和平進行又不違反聯合國制裁的兩全辦法。統一部透露,雙方還就北韓代表團參賽項目、參賽人數、跆拳道表演團規模、南北韓聯合文藝表演、讓北韓馬息嶺滑雪場分擔部分訓練活動等深入交換意見。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是,北韓除了參加平昌冬奧,也將派團參加帕奧。平昌冬奧組委會主席李熙範說,由於這將是北韓首次參加帕奧,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合組女子冰上曲棍球隊,南韓民間與體壇仍有些雜音,因為大家心知肚明,北韓參加冬奧作秀的成分居多,不可能因此放棄核武,若因為合組隊伍,導致南韓必須因此犧牲多位為這次盛會而流血流汗準備多年的運動員,不讓他們上場,等於是讓他們做了兩韓政治的犧牲品。而開幕式若不能懸掛南韓的太極旗,改掛「統一旗」,也讓南韓民間難以接受。

兩韓將於20日與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開會協商,並依照17日會談結果繼續磋商並敲定方案,最終確定北韓參賽項目及運動員人數等。

(中國時報)
--
歐盟拚2030年前塑膠全回收

「50年後海裡的垃圾比魚多」

由於中國決定自今年一月起禁止包括塑膠廢料等廢棄物品進口,迫使歐洲聯盟積極思考「減塑」方案。歐盟執行委員會十六日宣布,至二○三○年前,全歐洲的所有塑膠包裝都必須是可回收或重複使用,並且逐步淘汰咖啡杯等只能使用一次的塑膠用品,以對抗環境污染問題,將投資三.五億歐元(約合一百二十六億台幣)進行相關研究。

歐盟執委會第一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告訴歐洲媒體,歐盟的首要之務是嚴禁只能使用一次的塑膠產品,包括吸管、瓶子、咖啡杯、蓋子、攪拌棒、餐具及外帶包裝等丟棄製品,「這些產品生產只需五秒鐘,使用五分鐘,卻要花上五百年分解。」

另外,歐盟也計畫透過改變塑膠的設計、生產及回收方式,創造商業機會。堤孟思強調,海洋裡每天有七百公斤塑膠垃圾被沖上岸,必須阻止讓塑膠進入海洋、食物及人體,「否則五十年後海裡的垃圾比魚多」,長期解決之道正是藉由回收與重複使用,降低塑膠垃圾。

歐盟也計畫採取措施限制化妝品及除臭劑裡的塑膠微粒;將對港口與航運業祭出限制,確保船隻產生的垃圾不會排入水中;將額外投注一億歐元研究資金,促進對抗塑膠問題的科技創新,歐盟國家將有義務監控及減少其海洋垃圾。

據統計,歐洲人每年製造二千五百萬公噸的塑膠垃圾,但回收率少於三十%。歐盟希望於二○三○年前使五十五%的塑膠得以回收,於二○二六年前減少個人塑膠袋使用量,從每年九十個減至四十個。

歐盟還計畫促進自來水飲用,以減少瓶裝水需求;提供會員國改善塑膠回收分類的指導;提議使用更清楚的塑膠包裝標籤,令消費者更能辨識。然而,歐盟執委會並未提出對塑膠包裝的全歐徵稅方案。歐盟預算專員歐汀格(Guenther Oettinger)曾於上週表示,徵收塑膠稅可以填補英國脫歐後留下的一百三十億歐元預算空洞。

(自由時報)
--
墨西哥發現 全球最大水底洞穴

經過數個月探索後,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學協會(INAH)團隊在墨國東部的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發現兩個水底洞穴系統彼此連通,不僅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底洞穴,還有助於一窺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的古馬雅文明。專門研究和維護尤加丹半島地下水域的「Gran Acuifero Maya」專案人員表示,他們在度假勝地圖盧姆(Tulum)附近發現263公里的白色洞穴(Sac Actun)與83公里的雙眼洞穴(Dos Ojos)相互連結,合而為一。馬雅人居住的城市滿是稱為溶洞的地下水洞狀陷穴,部分溶洞對馬雅人具有特別的宗教意義。

(自由時報)
--
世界最大水底洞穴 墨西哥現蹤

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學協會(INAH)專家團隊在墨西哥東部的尤加丹半島發現兩個水底洞穴系統相互連通,這不僅讓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底洞穴,還有助於一窺古馬雅文明。

路透社報導,Gran Acuifero Maya是一項專門研究和維護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地下水域的計畫。計畫人員表示,經過數個月探索地下水道迷宮後,他們發現這個有347公里的水底洞穴。

Gran Acuifero Maya在聲明中表示,這支團隊在海灘度假勝地圖盧姆(Tulum)附近發現263公里的白色洞穴(Sac Actun)與83公里的雙眼洞穴(Dos Ojos)相互連結。因此白色洞穴現在與雙眼洞穴合而為一。

Gran Acuifero Maya負責人兼地下水考古學家安達(Guillermo de Anda)說,「令人驚奇」的發現有助於讓後人瞭解該區域在遭西班牙人征服前,豐富的馬雅文化發展。

尤加丹半島遍布巨大的馬雅遺跡,而馬雅人居住的城市滿是稱之為溶洞的地下水洞狀陷穴。

部分溶洞對馬雅人具有特別的宗教意義,當地還有馬雅人後裔持續居住在這個區域。

(中央社)
--
國會傳巴農作證 白宮下封口令

美國總統川普的前愛將、前白宮策士巴農十六日就通俄門調查前往國會眾議院的情報委員會提供證詞,但巴農卻以被白宮下令噤口為由,拒絕回答國會議員的問題,即便稍後遭該委員會發傳票強迫回答仍三緘其口。在此同時,負責帶領通俄門調查的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也已對巴農發出傳票,要求他在大陪審團前作證,這也是穆勒首度動用大陪審團來取得證詞。

巴農是自願出席眾院情報委員會的閉門會議並接受詢問,為他首度就川普競選團隊是否與俄羅斯串謀影響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提供證詞。但當面對眾議員的問題,巴農卻行使為保持政府運作而允許總統不對外公開特定資訊的「行政特權」,拒絕回答。眾院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成員海姆斯(Jim Himes)抨擊巴農及其律師過度解釋行政特權,畢竟能行使行政特權的是總統,「巴農及其律師因而與白宮商議,結果白宮說,任何發生在巴農任職於白宮或政權移交期間的事情與通訊,都不得對外透露。」

由於巴農不肯在自願的情況下作答,眾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努尼斯(Devin Nunes)便發出傳票,強迫巴農提供證詞;結果巴農又使出相同招數,在與白宮商議後再度拒答。眾院情報委員會另一名民主黨人希夫(Adam Schiff)在會後表示,巴農拒答是受到白宮指示,白宮根本就是對巴農下了噤口令。希夫還說,該委員會打算再度找巴農來作證。

白宮發言人桑德絲女士表示,白宮無人鼓勵巴農在接受國會詢問時有所隱瞞;巴農就是否答覆國會的問題與白宮商議也是司法程序所需,因為任何觸及白宮的國會調查,國會在取得機密資料前都得與白宮諮商。

巴農對通俄門內幕能三緘其口到何時,不得而知。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十七日晚間報導,特別檢察官穆勒已對巴農發出傳票,為必須在大陪審團面前就通俄門作證的最高階川普白宮幕僚;CNN十七日報導,巴農已與檢方達成協議,將接受穆勒的調查團隊詢問,而非在大陪審團面前提供證詞。紐約時報指出,穆勒發傳票可能是談判戰術,藉施壓巴農向大陪審團作證,來換取他讓步同意私下接受約談。

(自由時報)
--
加州鬧分裂 新加州爭取第51州

二○一六年創立的「新加州」運動本週終於有了行動,發起者十五日在加州馬里斯維爾市(Marysville)宣讀《獨立宣言》,跨出脫離原加州的第一步。他們聲稱為擺脫當前的加州暴政與無法無天,決定施行憲法權利另立「美國第五十一州」。

「新加州」運動的臉書寫道,他們將聯合原加州鄉村地區及內陸諸郡創建第五十一州,排除北起舊金山、南至洛杉磯的都市沿海郡別。他們依美國憲法賦權,在當前「成長階段」展現自治能力,期獲加州議會及美國國會許可,以成功複製一八六○年代西維吉尼亞州脫離維州而立的創州經驗。

打算成立「新加州」的他們並不打算進階建國,但覺得民主黨多年當道的加州因為高昂賦稅的「暴政」統治,「導致加州已無法治理」,除了稅賦太高、法規繁雜外,當地教育、執法、防火、運輸、居住、健康照護、投票權、金融、退休金、監獄、公園、水資源管理、基礎建設也統統出問題,以致商業環境在美國敬陪末座,才決定共同出走,把原加州盛名留給沿海地區獨享。

「新加州」共同創立者普雷斯頓(Robert Paul Preston)強調,這是加州的「鄉村」與「都會」的對立分裂,不僅打算獨立的鄉村地區面臨困境,原加州各郡其實處境相同,問題正出在「該州如何治理及賦稅」。基於過去其他獨立運動的前車之鑑,儘管阻力或唱衰聲不少,目前已有各郡代表組成議會及委員會;他們有志一同,準備十到十八個月後再依美國憲法第四條第三項規定,和原加州議會及美國國會談分手。

(自由時報)
--
撇不撇要多少撇?哈薩克邁向新文字 總統建議惹爭議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A. Nazarbayev)擔任總統26年,是該國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的總統,他能擺平各方利益,還能與俄羅斯、中國大陸及美國維持良好關係,近日卻因一件乍看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發爭議:撇號在哈薩克新文字中的角色。

紐約時報報導,哈薩克目前使用的文字是改良後的西里爾字母,那是一種斯拉夫語字母,顯示該國歷經前蘇聯的統治,至今許多哈薩克人還經常說俄語。納扎爾巴耶夫在去年五月宣布,將在2025年改用以拉丁字母為主的一套新字母,「實現先人夢想,也把年輕世代帶往未來」。

此舉廣獲民意支持,但這項決定引發棘手問題:哈薩克語屬突厥語族,由遊牧民族發展出來,沒有本身的字母,一向以外來字母書寫,現在要如何用一套新字母把它寫出來?納扎爾巴耶夫提議多用撇號('),以「哈薩克共和國」為例,寫成這樣:Qazaqstan Respy'bli'kasy。

過去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政策在哈薩克幾乎沒有人挑戰,但他關於撇號的建議卻引來多方攻擊。

去年成立的語言改革委員會中,政治分析家薩爾姆就說:「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問題──總統說了什麼或在餐巾上寫了什麼,人人都得鼓掌。」他還說,總統把國家治理成區域內最穩定且最繁榮的國家,的確有功,但語言是非常微妙的領域,「不能由官員下令規定」。

有些語言學家建議,遵循土耳其語的例子,使用變音符及其他音標,而非使用許多撇號,因為後者看起來很醜且不精確。其他還有人抱怨,多用撇號會使得哈薩克文在谷歌上無法搜尋到,也無法在推特中設主題標籤。

薩爾姆說:「我們原應把語言現代化,這樣一來是自外於整個網路。」

紐時指出,納扎爾巴耶夫過去不容反對,但這次他似乎願意改弦更張,他的盟友、哈薩克參院議長托卡耶夫上月說,此事尚未做出最後決定,讓報紙及其他場合開始使用許多撇號「還言之過早」。

(聯合報)
--
不給庇護請回家!歐洲這國慷慨送出每人11.4萬返鄉費

德國近年來一直提供「返鄉費」,鼓勵未獲庇護的難民及移民返鄉,上月德國政府加碼推動此政策,引發批評,但其實歐洲各國都有這種「返鄉費」,而且價碼不同,若以單身者為例,瑞典最慷慨,目前發給每個返鄉的移民3萬克朗,約台幣11萬4000元。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德國規定在今年2月28日之前,未獲庇護的移民若自行返鄉,單身者最高可得1000歐元(約台幣3萬6700元),家庭最高可得3000歐元(約台幣11萬),協助他們返鄉後支付房租或購買家用品。反對者直指這是賄賂,贊成者則稱此舉向那些筋疲力盡想回家的移民伸出援手。

學者指出,這種要求申請庇護失敗者拿錢走人的辦法,已有至少20年歷史,澳洲、英國、加拿大等國都嘗試過。

歐洲各國返鄉費價碼不一,目前最高的是瑞典,單身者可獲台幣11萬4000元,家庭則為28萬5000元。西班牙及英國給的返鄉費居次,單身者為7萬3000元;芬蘭排第三,一人5萬5000元。

其他國家如奧地利、波蘭、愛沙尼亞、法國、匈牙利,提供給未獲庇護移民的返鄉費分別是3萬6700元、3萬5000、2萬6000、2萬4000、1萬8000元。目前最低的是葡萄牙,一人1800元。

歐盟去年曾警告,各國返鄉費差異大,可能讓部分移民前往最慷慨的國家拿錢走人。

(聯合報)
--
馬克宏零容忍難民營挨批 自辯人道立場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誓言,法國不會再容許像「叢林」這樣聲名狼藉的難民營存在,並為移民立場轉趨強硬引來盟友批判一事辯護。

法新社報導,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一場眾所矚目的演講上承諾,將帶給國民一套更有秩序的移民政策,對「叢林」(Jungle)這樣的難民營態度零容忍。

馬克宏在加萊(Calais)警察局演講說,「叢林」不會重建,「也不容許非法占據公共空間」。

「叢林」距加萊這個北方城市的港口不遠,是個骯髒的貧民窟,曾有約1萬名對英國懷抱憧憬的移民居住此地。

2016年末,法國清拆「叢林」,數百移民卻沒有離開加萊,每晚都試圖偷偷坐上卡車,穿越英法間的海底隧道往英國駛去。

加萊一直是英法關係中的一根刺,馬克宏18日將首次以總統之姿訪問倫敦,出發前他再次呼籲,兩國在邊境管理上應合作得更好。

移民議題讓馬克宏面臨棘手挑戰,他新成立的中間派政黨「共和前進」(LREM)內部對移民政策意見分歧。

馬克宏的前任高級顧問畢薩尼-費瑞(JeanPisani-Ferry)今天和數名中間偏左的工會和智庫首長聯名撰寫措辭嚴厲的公開信,說馬克宏此舉恐賠上人道主義者形象。

馬克宏表示,希望嚴加驅逐經濟移民,同時加快庇護申請通過的等待時間,他並讚揚這個作法結合「人道」與「效率」。

法國處理庇護申請的流程,目前平均得花上18個月,馬克宏今天承諾會將耗時縮短到6個月。

(中央社)
--
抗暖化大發現!這種催化劑能有效把二氧化碳再生成塑膠

英國獨立報報導,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方法,能有效地把二氣化碳廢氣轉化成塑膠。他們說,他們的研究結果有助於減少進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有助於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和加拿大同步輻射中心,成功研發出二氧化碳轉化為乙烯的理想條件。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

乙烯用於製造聚乙烯,也就是最常用的塑膠。

實驗的核心是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可用於把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各種不同的物質。

在這種反應中,不同的金屬可用來當催化劑,但研究人員選擇銅,用銅可以生產聚乙烯。

帶領研究的德隆納(Phil De Luna)說:「銅是神奇金屬,因為銅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的化學物質,像是甲烷、乙烯和乙醇,但要控制銅產生什麼很困難。」

研究人員能夠設計一種催化劑,並找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時將乙烯生產極大化,並把甲烷和一氧化碳生產極小化的確切條件。

(中央社)
--
加泰隆尼亞議會開議 選出獨派議長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今天選出獨派人士托倫德為議長,這是獨派議員迎回自我流放在比利時的當地領袖普伊格蒙特以重掌政權的第一階段計畫。

法新社報導,對獨派議員來說,讓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重新擔任自治區主席的第一步,是選出一名獨派議員擔任議長,以取得議會控制權。

這正是今天的情況,有65名議員投票支持主張獨立的左翼共和黨(ERC)黨員托倫德(Roger Torrent),另有56名議員投給反對獨立的候選人。

要被選為自治區主席,理論上普伊格蒙特應在議會選舉主席時到場,但他希望透過視訊現身,或委由其他人宣讀他所寫的講稿。

加泰隆尼亞議會的法令規定,自治區主席候選人必須「向議會發表政見」。

法令並未詳細規定,政見是否必須由本人提出,但若干法律專家以及反對獨立人士及中央政府堅稱,此事無法透過遙控完成。

(中央社)
--
極端氣候、天災發生機率最高

世界經濟論壇(WEF)周三發表《2018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今年全球面臨的各類風險惡化,其中最可能發生的前5大風險包括極端氣候、天然災害及網路攻擊。

世界經濟論壇固定每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並在會前發表最新全球風險報告。這項報告訪問1,000名全球各領域專家及政府官員,依照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社會及科技等5大面相來預測可能風險。

周三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受訪者當中有多達59%都預期今年全球面臨的風險惡化,只有7%認為今年全球風險降低。

根據調查,今年全球發生機率最高的前5大風險依序是極端氣候、天然災害、網路攻擊、網路攻擊、個資詐騙竊盜及氣候變遷對策失敗。值得注意的是,這5大風險當中就有3個屬於環境面相,可見去年全球經歷熱浪、野火、颶風等天災肆虐後,今年將繼續面對大自然的反撲。

去年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當中,極端氣候已是發生機率最高的風險,不料今年蟬聯榜首。今年報告列舉的30種全球風險當中,包括生態圈瓦解、人為環境災害在內等隸屬環境面相的5個風險,無論就發生機率或衝擊力道而言都名列前茅。

單從衝擊力道來看,周三報告顯示今年對全球衝擊力道最強的前5大風險依序是大規模毀滅武器、極端氣候、天然災害、氣候變遷對策失敗及水資源危機。去年以來中東及北韓不斷向西方挑釁,無疑造成區域情勢惡化。

除此之外,周三報告也呼籲各國不應忽視潛在的經濟風險,例如近8年來持續上漲的資產價格恐怕接近頂點,且各國負債持續增加。然而,全球經濟復甦也為今年的風險對策帶來希望。

周三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可望加速成長,因此各國更應把握機會推動各項改革,例如加強實施氣候變遷對策。

(工商時報)
--
谷歌建新海底電纜 加快雲端運算速度

谷歌周二宣布公司正在全球增建3條海底光纖電纜,預計明年完工後將讓谷歌雲端服務拓展到芬蘭及香港等5個新市場,以便拉近與亞馬遜及微軟的市占差距。

過去10年來谷歌為了提升自家網搜及雲端服務品質,已投資數百億美元在全球各地興建資料中心及海底電纜。這些基礎建設讓谷歌得以處理全球25%的網路流量,但谷歌目前在雲端運算市場仍落後亞馬遜及微軟。

往年谷歌推動的海底電纜計畫都是和電信業者或其他科技大廠合作,但這回谷歌為了超越對手決定打破慣例。

谷歌周二宣布的海底電纜興建案包括一條以法國科學家居禮夫人(Marie Curie)命名的光纖電纜,從洛杉磯到智利全長6,200英里,是全球第一條完全由谷歌出資打造的洲際海底光纖電纜。

谷歌雲端運算部門副總裁特雷諾(Ben Treynor)表示:「我相信這是目前連接到智利的最長海底電纜。」

谷歌正在興建的另一條海底電纜則是與臉書合作,預計從美國東岸經由愛爾蘭連接到丹麥,全長4,500英里。第三條代號「HK-G」的海底電纜則是連接香港與關島,全長2,400英里,途中銜接澳洲、東亞及北美其他海底電纜。

若將上述3條新電纜計算在內,明年起谷歌總計將有11條海底電纜支持雲端運算平台,也將讓谷歌雲端服務打入加拿大蒙特利爾、荷蘭、洛杉磯、芬蘭及香港等5個新的區域市場。

特雷諾坦言谷歌發展網路基礎建設投入的資本相當駭人,但考量到雲端運算市場的龐大商機,公司還是決定擴建海底電纜。

谷歌持續提升雲端運算速度也獲得不少企業用戶肯定。線上付款服務業者PayPal就因此在去年,將部分研發及測試系統移轉到谷歌雲端平台。

PayPal技術長席瓦南達(Sri Shivananda)表示,谷歌雲端處理速度快又穩,符合線上付款交易的需求。

(工商時報)
--
纏訟3年 荷蘭王子私生子認祖歸宗

英國電訊報和衛報報導,荷蘭王子卡洛斯(Prince Carlos)的私生子經過三年訴訟,終於成功推翻他出生時的一項非正式協議,可望獲接納成為王室成員。但恐怕不會有雜誌跨頁報導或電視專訪相隨。

克林斯特拉(Hugo Klynstra)現年21歲,父親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的表兄弟卡洛斯,母親是布莉姬克林斯特拉,這兩人是曾經交往的青梅竹馬。

克林斯特拉的母親於1999年經法院訴訟確立兒子和卡洛斯之間的親子關係。但卡洛斯向來堅持,在克林斯特拉懷孕時已與她達成協議,小孩不會有王室頭銜或其他權利。他說她的前任女友做出生子的「獨立決定」。

克林斯特拉滿18歲時不顧卡洛斯反對,決定挑戰此一安排。他展開法律戰,爭取王室頭銜,並要求名列荷蘭貴族。

荷蘭王室諮詢機關樞密院15日以閉門會議討論此事,雖然卡洛斯立場未變,但根據荷蘭媒體,可望在幾周內做出有利克林斯特拉的決定,終結3年來的爭訟。

已婚的卡洛斯育有3名子女,從未否認克林斯特拉是他的兒子,但堅決反對授予王室特權。他絕口不提此事,僅形容其為「悲傷私事」。兩年前,跡象顯示他勝訴無望,荷蘭司法部後來做成克林斯特拉主張合法的裁定。

(世界日報)

健康

公費流感疫苗 10月升級「四價」

為提高流感疫苗保護力,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研擬從三價改成四價,防護範圍更廣,待報請行政院核准後,預計今年十月可開打。未來符合資格的民眾不必再自費接種四價疫苗,每人可省下約一千元,估計有六百萬人受惠。

回顧二○一五年至二○一六年流感季,疫情大爆發,造成二○○五例重症、一六三例死亡,外界將矛頭指向疫苗接種涵蓋率過低,行政院因此動用第二預備金增買數量,二○一六年十月開打的疫苗採購量,由前一年的三一六‧三萬劑增至六百萬劑,涵蓋率也從十三%提高至二十五%。

世衛猜錯病毒株 保護力降至3成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原本預測本流感季的流行病毒株包含A型的H1N1、H3N2與B型的維多利亞株,但實際流行的B型卻是山形株,我國三價公費流感疫苗主要是參考WHO的預測選株,造成疫苗保護力從原本的六、七成降至三成。

根據疾管署統計,近期連續兩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已逾十萬人次,疫情升溫中,累計去年十月進入本流感季以來,已有一百六十例流感重症,其中十七例死亡。

類流感就診 連2週逾10萬人次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當初公費流感疫苗擴充至六百萬劑時,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就建議未來要朝四價流感疫苗發展,因為涵蓋更廣,可降低與流行病毒株不吻合的風險,估計再提高防護力約一、兩成。

相關經費從7億增至15億元

陳時中指出,疾管署與醫藥品查驗中心專家經評估後,均建議公費流感疫苗由三價改採四價,從經濟、成本效益,對整體人民的健康,都是一件好事,預估相關經費自七億增加至十五億元,要再報行政院,但「這個方向幾乎已經是確定」,預計今年十月可開打。

不過,前年曾經發生四價流感疫苗缺貨,疫苗供應量充足與否也受關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說明,目前國內提供四價流感疫苗包含國光生技、葛蘭素史克、賽諾菲等藥廠,未來採購量估計仍以六百萬劑為基準,若五月前下訂,在國際市場爭取,加上國內業者調度,貨源應該足夠。

(自由時報)
--
莫名下背痛逾3個月 當心罹僵直性脊椎炎

30歲王先生平時熱愛網球、游泳等運動,在就讀醫學系期間,開始出現下背痛症狀,但不以為意,拖了大約兩年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之後選擇成為免疫風濕科醫師,希望治療與他有一樣困擾的患者。醫師提醒,若莫名下背痛持續超過3個月,小心可能就是僵直性脊椎炎找上門!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表示,國內約20幾萬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此為免疫系統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好發於20至40歲男性,主要症狀為晨間僵硬與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持續3至4個月,但由於下背痛症狀容易被忽略,往往會延誤就醫,從發病至確診平均需要5年。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說明,近日該會針對100名20至40歲男性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當出現下背痛症狀時,僅不到3成會就醫,且多選擇復健科、骨科,而非免疫風濕科,造成確診時間拉長。

未妥善治療 恐脊椎沾黏駝背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指出,若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遲遲未接受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可能造成脊椎沾粘,並演變為嚴重駝背,將導致生活起居障礙重重、無法自由行動,也帶來心理陰影,更可能增加脊椎骨折風險。

黃光永提醒,當家人、親戚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可能要提高警覺,自己罹病風險也會較高,同時莫名下背痛超過3個月,最好進一步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另外,為了提高國人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認知,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與藥廠合作推出2款數位互動遊戲「CASplay 保背診聊室」、「私僵偵探出任務」,有興趣的民眾可至網站(http://as.campaigns.com.tw/#/)體驗。

(自由時報)
--
醫師值班竟偷懶?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作怪

王姓醫師熱愛網球及游泳,但4年前開始下背痠痛持續沒緩解,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疼痛讓他難以起床值班,被護理師抱怨偷懶,就醫竟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表示,多數民眾不認識僵直性脊椎炎,但若未及早發現治療,脊椎恐因沾黏而致嚴重駝背。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指出,男女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比率為三比一,其中又以20歲到40歲男性為僵直性脊椎炎高風險族群。此外,若民眾有HLA-B27基因,一等親也罹病,發病機率也比一般人高約五成。

高正表示,該會日前進行「僵直性脊椎炎疾病認知度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國內140名20到40歲男性。調查發現,七成男性遇到僵硬或發炎性下背痛等僵直性脊椎炎症狀時,僅做運動舒緩,不會就醫診斷。

此外,高達六成五的男性認為,不管是下背痛或是僵硬問題,身體可自行康復,若真的要求診,只有1%的人知道要去風濕免疫科就診,不是找錯復健科就是骨科。而且,因網路資訊複雜,潛在患者放棄求診,成為疾病「藏鏡人」。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指出,患者確診平均為發病後5到14年,但錯失黃金治療期,脊椎沾粘恐致駝背,嚴重有如穿上「鋼鐵衣」,行動受阻,且不好看的外觀會使患者有心理陰影,失去彈性的脊椎也易骨折。

黃光永說,他最近才收治一名30歲男子,他駝著背走進診間,男子老婆向他抱怨,二人7年前結婚,老公還能「直挺挺」,沒想到才過幾年就變了一個樣。

王姓醫師也是黃光永收治的病人。王說,他以為下背痛來自運動傷害,僵硬感是因工作太累,直到某次值班,護理師向黃光永抱怨他「偷懶」,黃發現他起床值班,得先花5分鐘克服僵硬,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作怪,最後替他確診。他為了克服疾病,現在也成為一名免疫風濕科住院醫師。

黃光永說,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式有三種,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可達消炎止痛、防沾黏效果。他也提醒,因疾病會造成不可逆的脊椎沾黏問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抬頭挺胸、多做伸展運動、避免熬夜。

為提高民眾對疾病的認識,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與台灣諾華發表二款疾病衛教互動遊戲,只要手機上網僵直性脊椎炎特約中心(http://as.campaigns.com.tw/m/),進到「保背診聊室」及「私僵偵探」遊戲,再使用VR實境眼鏡,即可在遊戲中了解僵直性脊椎炎。VR實境眼鏡可向協會免費索取。

●該怎麼發現僵直性脊椎炎?

1.睡覺時,半夜會因莫名其妙的背部痠痛而痛醒。
2.每天都有晨間僵硬感,得花時間伸展身體才起得了床。
3.當發生下背疼痛或僵硬時,愈休息會愈痛。
4.四肢關節可能合併腫痛,但易誤認是不小心扭到。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該注意這些事情

1.抬頭挺胸、坐姿端正:避免駝背狀況更嚴重。
2.作息正常:罹病與自體免疫失調有關,應保持正常作息。
3.多運動:多伸展身體,以游泳為佳,有助脊椎與關節不沾黏。
4.按醫囑服藥:服藥有助消炎止痛,並控制疾病進程。

(聯合報)
--
蒜頭飯治高血壓、坐骨神經痛? 專家︰沒那麼神

蒜頭是眾人所知營養價值高的辛香料,不過近日坊間流傳「吃蒜頭蒸飯可治療高血壓與坐骨神經痛」。專家直言:「蒜頭沒那麼神啦!」建議民眾還是要接受正規治療方法,不要道聽塗說。

成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表示,雖然醫學期刊有研究發現「蒜頭有助於降血壓」,但是從蒜頭中萃取高濃度的蒜頭精才有一點點效果,一般人不可能從食物中攝取這麼大的量,所以吃蒜頭飯並無法達到治療高血壓的效果。

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也說,坐骨神經痛是起因於神經壓迫,諸如長時間坐姿不良、沒有足夠的肌力、或提重物、或是老化等原因所造成的,我們無法靠吃蒜頭來解除神經壓迫,需要靠止痛藥舒緩,或是物理治療,甚至是手術等方法,解除疼痛。

營養師鄭欣宜說,蒜頭是營養價值高的辛香料,雖然可抗發炎、提高免疫力等好處多多,但並不能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問題。不僅如此,她說從食物中攝取,也很難確切知道實際吃下的有效劑量,因此治療高血壓還是要尋求正規方法。

吳至行建議,有高血壓或是坐骨神經痛問題的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外,平時也應注意均衡飲食,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可有效控制血壓,以及舒緩坐骨神經痛的問題。

(自由時報)
--
防長期夜班勞工過勞 雇主須安排強制健檢/陳怡志(永和耕莘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日前勞基法再度修法,使得「過勞死」成為熱門的話題。近年來,國內的確發生有過勞導致心肌梗塞、猝死的職安案例,再加上心臟疾病有年輕化趨勢。30年前好發族群為55歲左右,目前已下降為35至40歲之間,甚至有29歲年輕患者就裝心臟支架,顯示勞工健康問題不容輕忽。

依據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新進人員應接受體格檢查,在職人員則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另外,針對從事噪音、游離輻射、特定化學品等危害性較高的作業者,還會提供特殊健康檢查。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雇主必須定期為員工安排的健檢項目包括:病史、身高、體重、腰圍、視力、辨色力、聽力、血壓等身體檢查;胸部X光攝影;尿蛋白、尿潛血;血色素、白血球數;血糖、肝指數、腎指數、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這些檢查可以提早發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也可找出肝腎異常或貧血的問題;有些企業為照顧員工健康,還會提供規定以外的健檢項目。

此外,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安署)發現,長期值夜班可能導致身心疲勞、睡眠障礙,甚至增加心血管與肝臟疾病的機率,為此正計畫修法,要求雇主替長期值夜班的勞工強制健康檢查。

依職安署規劃,長期夜間工作勞工將列為特定健檢的實施對象,並參考國外,將晚間10時至上午6時定義為「夜間」時段,在此時段內工作3小時以上,即列入夜間工作時數;一年內夜間工作逾6個月、或夜間工作時數達700小時,都屬長期夜間工作,須強制健檢。

至於健檢內容應包含:夜班工作樣態、自覺症狀、身體檢查、血液與尿液檢測、心電圖評估等。這項健檢最快今年試辦,為期兩年,除了強化保護長期夜間工作勞工的健康,也為蒐集本土資料,以決定是否將夜班勞工每年定期健檢,正式納入「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勞工定期健康檢查,是為避免勞動人力疏忽身心健康,無預警因過勞問題引發疾病,造成傷亡。

(自由時報)
--
女性常「嗯」不出來 尿道與膀胱炎更易來敲門

經常「嗯」不出來的女性,尿路與膀胱炎更容易找上門。醫師表示,女性尿道較短且與肛門接近,若經常便祕,肛門細菌容易藉由不當的擦拭習慣、游泳、三溫暖或性行為等進到尿道,提升尿路與膀胱發炎風險,建議培養排便習慣,可每天固定在早、中、晚餐選定一餐後,讓身心放鬆,專心「嗯嗯」。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殷約翰表示,相較於男性,女性尿道較短、尿道口且與肛門較近,一旦便祕,肛門細菌容易藉由不當的擦拭習慣、游泳、三溫暖或性行為等進到尿道,提升尿路與膀胱發炎風險。臨床上不乏年輕女性患者,部分因頻繁的性行為而有所謂的「蜜月期尿道炎」或「蜜月期膀胱炎」,更年期後的女性則因荷爾蒙改變、外陰部抵抗力減弱,更易感染。

在治療方面,殷約翰表示,一般而言,使用抗生素治療就可治癒,但若反覆發作,得警覺是其他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如泌尿系統中有異物或結石、或者因慢性病致使抵抗力低落等。

近日就有一名中年女性長達兩年反覆因膀胱感染就醫,卻始終沒有痊癒,經靜脈腎盂攝影(IVP)與膀胱鏡檢查才發現,原來多年前手術縫線材質不被吸收,在身體內不斷移動,甚至穿破膀胱壁、泡在尿中,使得尿中元素在上頭沉積、產生結石,釀成膀胱炎反覆發作。

便祕是女性尿路與膀胱炎常見的危險因子之一,殷約翰說,預防之道除了注意飲食、運動與喝水習慣,每天宜選定一固定時間排便。人體的胃到大腸有反射作用,當吃進食物,大腸會隨之蠕動、產生便意,建議可固定在早、中、晚餐選定一餐後、能夠感到身心放鬆的時段,專心坐在馬桶上,也許第一次不見得有效果,但幾天後就有改變。

(聯合報)

評論

天秤垂下的蜘蛛絲/張嘉宏(彰化地檢署檢察官)

芥川龍之介在《蜘蛛之絲》寫道,佛祖偶然瞥見大盜犍陀多在地獄血池受苦,念其生前曾有避免踩踏蜘蛛的善舉,隨手垂下一根蜘蛛絲,助他逃出地獄。一番折騰後,一切照舊。
法律有「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程序規定有變動時,個案尚未終結的要適用新法,但此前程序的合法性不受影響,已確定的也不會翻案。《刑事訴訟法》第376條規定7種案件不得上訴三審,就是典型的程序規定。
去年7月28日公布的第752號解釋,把前兩種(最重本刑3年以下與竊盜罪)切割出來,說一審無罪、二審改判有罪的可以上訴三審,且效力及於「解釋公布之日尚未逾上訴期間者」。大法官給聲請解釋與所謂尚未逾上訴期間(共7件)的被告垂下蜘蛛絲,但想爬的人可多得很,跟故事一樣。
儘管解釋文白紙黑字寫了搆不著《刑訴法》第376條後5款,信解釋效力的,照說也該遵守界線。可就有高院法官說,最重本刑3年的案件都可以上訴了,後5款的最重本刑5年,哪有不能的道理,大筆一揮「被告得上訴」。這是第一批。

上訴三審競相鬆綁
法官有教的會上訴,沒教的打聽到了也跟進。高院收到這種顯不合法的案件,原應逕予駁回,但很快發覺最高法院把「法官有教的」違法上訴擺著不結,必有深意,於是也不當壞人了,一股腦地轉發出去。第二批。
因應第752號解釋的《刑訴法》修正案火速排入立法議程。審查會場,立委聽聞司法院呂秘書長敘及上述情事,不可置信之餘卻也心嚮往之,要求大開回溯之門。呂秘書長說此前內部研究,範圍難以取捨,毋寧不定明文,留給法官決定。立委不肯買帳,提出修正動議,「尚未執行完畢」就可以,院、部官員竟然束手。惟因主席想到修正動議無法涵蓋頭兩批違法上訴,緊急喊停,接著大家形成「法院可先受理違法上訴,回溯條文通過再處理」的創見,定案。
去年11月7日修正案三讀,一周後,最高法院遵照立委與院、部巨頭創見,決定《刑訴法》第376條後5款的違法上訴案件暫不審結,新法施行再處理。新法同月18日施行,但涉及回溯範圍的施行法修正案年底才付委,不知要等到何時。於此期間,案卷押在最高法院,檢方無從執行,只能看著眾人爭相攀爬了。
《蜘蛛之絲》洗鍊精簡,角色偶然轉念,構成何種因果,著實發人深省。第752號解釋宛如致敬之作,只是納稅人供養的立委、官員跟法院彷彿嫌細絲不趁手,駸駸然要將之改寫成《傑克的魔豆》。看在原著的大法官眼裡,不知道有何感受?

(蘋果日報)
--
農產品驗證若不把關 食安何在/張佳燉(台灣彰化地方法院法官)

民以食為天,站在民眾的立場,我們可以不在意監察委員要不要用顏色辦法官,也可以不介意農田水利會會長到底要不要改為官派,因為這跟一般人的生活沒有直接關係,但我想沒有人會不關心我們吃的東西到底安不安全。
驗證制度提升信心

與民眾「吃的安全」有關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顧名思義著重在消費端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而農產品生產、加工之管理,其主管機關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雖有不同(前者為農業委員會、後者為衛生福利主管機關),但不容否認地,它當然是廣義食品安全衛生的一環,且相較於食品,農產品的概念毋寧更接近生產端,也就是說,更接近食品鏈的源頭,若能從源頭為妥善的管理,自然可以減少後續有害食品危害的機會。
又對於農產品的管理,除了從消極面出發,對於違反規定者施以行政處罰乃至刑罰外;另方面也可以更積極地鼓勵業者使用有機、對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產,配合產銷履歷的追蹤,來提振民眾購買農產品的信心。
事實上,農委會早已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授權,訂有《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農產品驗證機構管理辦法》作為相關規範,也時常透過媒體宣導相關的驗證制度讓大眾知悉,所以各項農產品的驗證、認證機制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而且可以想像的是,重視健康者如你我,大多會願意為了驗證機構的加持而掏出更多荷包內的現金來購買經過驗證的農產品。
然而,驗證機制看似晦暗不明食安環境中的一盞明燈,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完美的制度,如果參與者不遵守遊戲規則,都會造成制度的崩壞。
以筆者承審過的案子為例,農民向驗證公司申請產銷履歷驗證時,理論上驗證公司應該要實際派員前往農民所種植之農地採樣土壤與農產品送驗,以確保所驗證的農產品符合規範,其中道理顯而易見,今天如果農民自己攜帶農產品前來送驗,若是您會直接收下來檢驗嗎?申請人自己帶來的農產品,究竟是否申請驗證的農地所生產,除了該申請人之外,還有誰能知道。但受理驗證的機構卻還是把他收下來了,最後當然認為農產品驗證合格而發給驗證書。結果不僅申請人之後販賣的農產品被檢驗出有超標之農藥殘留,甚至發現當初申請驗證的農地實際上根本沒有種植所送驗農產品的張冠李戴情形。
且依人性角度來看此事,如果市場上有兩家驗證公司,一家非常嚴格,送驗不容易通過;另外一家管制鬆散,可以輕易取得驗證書,如果是有心人士,您覺得他會向哪一家申請驗證呢?這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慎防劣幣驅逐良幣
行筆至此,無非是希望農委會落實《農產品驗證機構管理辦法》,對於驗證公司資格的取得、驗證程序、乃至故意或過失造成驗證錯誤之處罰,除了有明確規定外,也應該確實執行。否則,如同上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恐非全民所樂見,尤有甚者,若造成民眾對於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機制的不信任,則主管機關多年欲建立民眾「食的安心」之努力恐怕將付諸東流,不可不慎。

(蘋果日報)
--
理性論辯是否開放日本核食/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日本核災區商品是否開放進口爭議多時,中國大陸同意與日本進行談判,而我國政府也正朝向解禁的方向作業。既然蔡政府一再強調要與國際接軌,那麼台灣有必要參照國際相關規範來進行,並與相關利益關係人作充分且雙向溝通,才能避免再度引發抗爭耗費社會資源。
國際間水產動物及其產品的貿易與交流,隨著交通運輸便捷、物聯網的廣泛使用以及貿易自由化的推動,更為頻繁,也會給進口國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針對這些進口物,進行風險分析有其必要性。不過因風險分析數據不足、方法不同、標準不一等因素,導致國際間的貿易爭端和糾紛。為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特別制定《水生動物衛生法典》供會員國參考。

國際準則分析風險
而為了改善水生動物健康、增進水產養殖動物福祉及水生動物國際貿易安全,並避免不公平的非關稅障礙,OIE於2017年最新公布的「水生動物健康準則」(Aquatic Animal Health Code)中,針對進口水產動物及其產品,該如何進行風險分析,提出基本方法、步驟及指導原則,希望減少水產動物及產品的國際貿易摩擦與紛爭。謹分析如下:
OIE風險分析準則包含4大組成:1.危害鑑定,即針對進口水產品是否存在潛在性危害的致病因子進行確認的過程,包含對野生動物健康機構 、疫病與控制計畫、生物安全隔離區化體系等評估。2.風險評估,即針對危害因素造成之相關風險進行評估,評估步驟為入境評估、暴露評估、後果評估、風險估算等;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且不同情況須採取不同的評估方法無法一體適用,但須確保透明及一致性,可受公評檢驗。
3.風險管理,即為確保OIE成員國能達到保護水準所採取相關措施的過程,降低疫病及病原菌入侵的可能性,將對經貿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包括風險評估、被選方案評估、實施及監測修訂。4.風險溝通,即採取公開、互動、反覆、透明等方式交流,對象為國內養殖漁業業者、休閒、商業漁民、野生動物保護團體、消費者團體及國內外產業集團,即便在進口後還要繼續進行溝通。相當值得台灣政府參考,來避免開放國外農漁產品進口引發的紛擾。

科學驗證方法檢視
日本核食進口攸關民眾健康以及民眾對政府把關缺乏信心,政府不能硬幹。雖然執政黨於立法院擁有絕對的人頭優勢,若無法拿出讓人民信服的保證,執意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在野黨不宜再做無謂的杯葛,也不要只忙著選舉卡位,應主動邀集相關學者專家以及關心此議題的消費及社運團體,針對政府提出的評估報告及同意開放理由,透過科學驗證方法,認真予以檢視(包括使用初始數據、試驗方法、結果推論等準確性)並挑出不合理之處,甚至要求公開辯論,讓沉默的大眾了解反對的理由。即便最終執政黨還是霸王硬上弓,也會在往後的選舉付出代價。請留給民眾對「政黨政治」的最後期望!

(蘋果日報)
--
水利會改制最先要做的事/曾肇昌(全國律師公會前理事長)

農田水利會之核准設立,依《水利法》第12條規定:主管機關得視地方區域之需要核准設立農田水利會,秉承政府推行農田灌溉事業。前項農田水利會為「公法人」,其組織通則另定之。按農田水利會為「公法人」,其法律上之性質與「地方自治團體」相當,在法律授權範圍內享有自治之權限,並享有水利設施及其他依法令或該會章程規定之權利。
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農委會表示這項修法結果,能讓灌區擴大,可逐步統整全國耕作農田逐步納入灌區,也讓農田水利工程能系統化,更有效率,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並可免除選舉弊端,改善公權力不足的問題。
按水利會既是「公法人」,與鄉、鎮公所的地位相同,則其決算理應送審計部審核,何以水利會的年度決算,始終未送審計單位審核,其之預算、決算,只經水利會選出的「代表會」決議通過即可。

預算決算未送審計
誠如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驚爆財政黑洞648億元,搞個人秀、爭民調,議會竟連21年對縣府預算「零」刪減,可說是苗栗縣財政「希臘化」的推手之一,而審計單位亦嚴重疏失未能建立財政紀律,至為遺憾。水利會辯稱其係「人民團體」,與農會性質相同,其決算不必送審計單位審核,顯然涉有投機之嫌!
記得過去李國鼎接見美國田納西水利會長,對於催收會費表示:我國繳費率高達90%以上,表示農民守法。而田納西水費僅達60%而已。殊不知,我國水利會費欠繳,因「公法人」關係可移送執行處強制執行之故,因此,水利會既訂為「公法人」,即應權責相符依法享有公權力,並負擔其義務,不應投機取巧!
故這次水利會改制,官派會長應遵行良好的「公法人制度」,建立公正的財政紀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並免除選舉弊病是盼。

(蘋果日報)
--
立法院已失去應有功能/林騰鷂(經社法制學者)

立法院臨時會前天(16日)舉行「監察委員同意權行使案」,其中被提名人陳師孟在審查會上,表示要查辦辦綠不辦藍的法官,公然違反《憲法》增修條文第7條:「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規定,以致引發法官、檢察官、律師界的嚴正批判。不過,在民進黨團全力護航下,他和另10位監委候選人均獲得高票過關。

立法院對總統任免行政院長、部會首長、駐外大使、國營事業、財團法人董事長,均已無聽證與同意權,現又失去對行政院可行使糾正、糾舉、彈劾權的監察委員的人事同意把關權,立法院在憲政上應有的制衡功能,幾已蕩然無存。
又立法院昨天凌晨三讀修正「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將農田水利會長改為官派,3000億元資產全充公,停止15個農田水利會會長及會務委員之選舉,並將渠等今年5月任滿之任期延長至2020年9月30日。這種違反大法官釋字第518號、第527號、第628號解釋所明示,農田水利會為地方水利自治團體意旨,侵犯了《憲法》所保障地方自治團體的自主組織權,也顯示立法院立法功能之缺失。
立法院在民進黨多數鴨霸下,基於政治需要,未先廢止「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未先制定「農村建設及農田水利署組織法」、「農田水利會改制條例」及「農田水利法」等相關法規,就將合議制、人民組織的「會」,改為行政首長制的公務機關,在法制作業上是一種失能。特別是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將增加近2000位公務人員,不只違反《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之規範,也將造成政府嚴重之財政負擔。

未善盡憲法的任務
立法院之失去應有功能,更顯現在預算的審議上。《預算法》第51條明文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1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即每年的12月時全部審議完畢。但現在已經是1月中旬了,不只近2兆元的107年度中央政府總府總預算案,未審議完竣,5兆多元的國營事業及非營利事業基金預算,也全未開始審議。
另外,立法院對於《憲法》之付託任務,也未善盡其功能,如《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4項:「國家對於公營金融機構之管理,應本企業化經營之原則;其管理、人事、預算、決算及審計,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之規定,但從民國83年《憲法》增修條文修正後,至今仍未制定法律,以致公營金融機構之弊端叢生,造成全民的損害。同樣的,《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3項:「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之規定,至今也未被立法院落實。

憲政民主極大隱憂
蔡英文在2014年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在媒體上發表的「我對憲政改革的主張」,認為台灣最重要的憲政議題,是「當前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而今日立法院在《前膽建設條例》、一例一休反覆修法以及在《所得稅法》、《公司法》修正的種種表現上,也正凸顯了立法委員已失去代表民意的功能,這是台灣憲政民主的極大隱憂,值得國人共同關切。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