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解決暖化 獎2500萬美元
英國企業家、維珍集團老闆布蘭森爵士9日宣布創立「維珍挑戰」 (Virgin Challenge) 氣候獎,將對設計出從大氣層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的科學家,給予獎金2500萬美元。他說這項挑戰有如17世紀時探索正確地球徑線的競賽。
布蘭森與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和其他著名環保專家共同宣布這項挑戰,這項挑戰是為鼓勵科學家找出一個可行的設計,來捕捉和排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上周「氣候變化跨政府委員會」在巴黎提出里程碑式的報告,指出地球暖化將繼續數世紀,在一百年內會創造一個截然不同的地球。
布
蘭森說:「人類製造了這個問題,所以人類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指出,1675年的一項競賽要求人們設計出正確估計地球經線的方法,結果在60年後,英國鐘
錶匠哈里遜發現了正確的方法,並獲得英王喬治三世頒發的獎金,但地球不能再等60年,「我們希望每一個能夠找到答案的人,今天就把他們的腦力用在這方
面」。
高爾說,地球現在正在「發燒」,世界必須要聽專家的話,上周的報告提出明確的證據,顯示地球不健康,到2100年,地球的氣溫將上升43.5度。
專家同意這項挑戰非常困難,因為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並不存在,北歐的科學家已開始在排放的二氧化碳尚未達到大氣層時,安全地將其除去,但一旦其釋放出來,沒有人可以將其捕捉。
(聯合晚報)
--
我又晚起了/李家同
我又晚起了。
老年人都有早起的習慣,年輕人才會賴床,我的孩子就是賴床大王,到了周末不到十二點,是絕對起不來的,我的那些寶貝學生也是如此;到了周末,我如果想打電話去討論學問,對方一定是答非所問。
當
年,我還沒有退休,早起乃是好事,因為去上班可以避免交通壅塞。但是,我已退休了,一旦退休,就無須上班,也無處可去上班。早起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因
為退休以後,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早上六點鐘起床,到門口去散散步,回來以後,拚老命做頓豐盛的早餐,如此可以殺殺時間。吃完早餐,又只好拚命看報紙,
從報頭看到報尾。如此弄來弄去,我仍然有的是時間。
好在我找到了一個義工的工作,是教一名高中生,我極為認真,每周去他那裡兩次之多,他
當然對我相當感激,我不敢告訴他,我才感激他呢!要不是我有義工可做,我真的要得神經病了。我的學生是高中學生,非常用功,但是他家境不好,必須每周打工
三次,每次打工回來還要挑燈夜讀,真是可憐。我曾經勸他不要打工了,由我給他打工的錢,他不肯,因為他認為我義務做他家教,他已感到不安,如果再拿我的
錢,將來一定要還,但他如果升學,又一定無法還。如果不還,覺得非常不對。我覺得他講得非常有道理,但又覺得這個世界真是不公平,有人時間多得不得了,用
也用不完,有人卻時間老是不夠。
大約兩年以前,我忽然晚起了,本來我是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的,現在卻每天要睡到八點。有好幾次,我都用早上六點鐘的鬧鐘將自己鬧起來,可是起來以後完全昏頭轉向,必須回去睡。我太太笑我老胡塗了,居然老了還賴床。可是晚起對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反正我已退休,有的是時間。
我
的學生很爭氣,他順利考上了大學,這兩年來,我一直替他提心吊膽,因為他每周要去打工三次,我知道一般高中生都不打工的,像他這樣,當然吃很大的虧。他考
上了,我和我太太特地請他吃晚飯,也替他送行。吃飯的時候,當然提到了他的時間不夠用的事,他忽然告訴我們一件奇怪的事,他說他一直感到時間不夠,尤其是
打工回來,已經很疲倦,仍要打起精神來做功課,實在是吃不消。但是忽然之間,他的問題消失了。他發現他做了好多習題以後,以為一定過了一小時了,沒有想到
才過了半小時,也就是說,他每天晚上的時間,好像多了兩小時左右,對他來講,這簡直不可思議,但他一再強調這兩小時是真的,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學,就是因為
他感覺到他每天的時間變多了。
我問他何時開始有這種感覺的,他說大概是兩年以前,我問他現在怎麼樣了,他說他考上大學以後就不再有這種每天時間很充裕的感覺了。
我算了一下,他開始有時間充裕的感覺的日子,正是我每天晚起的日子,他最近沒有這種感覺了,我也每天六點鐘起床了。
想
當年,我很想借錢給這位學生,他不肯,是不是有人安排了我每天借二小時給他呢?我不知道這個答案,但我知道我不可能「借」時間給他的,因為他永遠不能還我
這兩個小時,顯然是有人將我的兩小時轉給了他。我們不是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我有的是時間,一天少兩小時,一點影響都沒有。但是那位學生卻真拿到了他
最需要的東西了。
我早起的好日子不常,上星期開始,我又晚起了,這次我知道原因了,我又在教一位高中學生,他又是家境不好而需要打工的那一種,我又同情他,所以我的時間大概又少了。
我一直擔心,退休以後,我就變成老廢物了,對社會毫無貢獻,可是我現在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友人,我仍能對社會貢獻我的心力,也可以貢獻我的時間,妙哉!
(聯合報)
--
東大生 從小父母不逼讀書
日本「講談社」出版社近日推出《鄰居的小孩是怎麼進東大的?》新書,因為顛覆了許多既有觀念,引起一陣話題,原來許多東大生的父母從來不命令小孩念書,也不認為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且東大生小時候喜歡的讀書空間,並非書房而是吵雜的客廳!
東京大學是日本的最高學府,政經界許多名人都是東大出身,家長更一心期望子女能進東大。知名漫畫《東大特訓班》不管推出小說或電視劇都大受歡迎,講談社更利用東大特訓班之名,推出「必上東大格言集」、「東大特訓班參考書」等系列叢書,傳授考進東大的秘訣。
《鄰居的小孩是怎麼進東大的?〡東大生親子一千人談育兒術》,調查一千個東大生的童年和家庭教育,從飲食、家人、生活、習慣、運動、遊樂各方面,觀察東大生在四歲到七歲時如何渡過童年。
書中指出,有八成以上的東大生每天一定吃早餐,約六成的三餐是以和食為主,近六成的東大生父親會回家吃晚飯,近九成會幫忙做家事,九成左右東大生不曾考私
立小學。此外,東大生小時候喜歡自己畫迷宮,家長大多喜歡溝通、交談、稱讚,從不命令他們唸書或強迫要考上某學校等等。
東大生讀小學時多早睡早起,據說小孩九點以後才睡會造成學習能力低落,而家長讓小孩早睡的方法多是讓他白天多到戶外發散精力,而不是大吼「快上床睡覺」。
東大生小時最常去的是公園,其次是超市、百貨公司,超市是訓練小孩算術和生活常識的最佳場所,對小孩的影響可能比去博物館、美術館還直接。
另外,東大生喜歡在客廳讀書,也喜歡在餐桌上聊天。六成東大生的家庭會在用餐時間聊天,四成則邊看電視邊吃飯,而且電視還是東大生與家人溝通的重要管道。看來有些家長可能會想改變「吃飯時不要講話、不要看電視」的家規了!
除了書籍之外,最近日本房地產業也推出標榜可讓小孩變聰明的住宅。「伊藤忠都市開發」推出的「讓腦袋變聰明的住宅」,即把客廳當成親子溝通的空間,廚房採
開放式櫃檯面對著客廳,小孩房也設在客廳旁並用透明玻璃隔間,讓母親可以邊作菜邊看小孩讀書、遊玩。客廳的牆面則採用白板裝潢,讓父母方便教小孩功課,也
方便家人在白板上留言。
此設計理念是根據一項「二百個東京有名私立中學生的家庭環境」調查,調查中同樣指出,要讓小孩變聰明,要訣是增進家人溝通的機會。與其讓小孩在自己的房間讀,還不如在父母陪伴下一起在客廳讀書。
(中國時報)
--
SARS 國賠 遲來正義/涂醒哲(衛生署前署長、長榮大學教授)
和平醫院林重威醫師因SARS而犧牲,將近四年的司法纏訟,終於得到國家賠償748萬。這是國賠的首例,也是科學及正義的勝利。身為當年主管全國衛生醫療的衛生署長,我不能不為林重威父母感到欣慰與敬佩,也不能不感嘆正義的遲來。
市府作秀疫情惡化
遲
到的正義還是比沒有正義好。但選在馬英九已經下台後才結案,時機上也未免顯得太政治了些,四年也顯得太久了。同樣SARS的受害者五位和平醫院的醫護及行
政人員,在SARS期間由於太慢回到有如悶燒鍋又缺乏真正隔離設施的和平醫院,竟被馬英九市府以抗命作嚴厲的行政處分,其中周經凱醫師甚至被記大過免職。
這五位同仁也在最近,得到法院無罪確定。真是遲到的正義。
在這一場「中國製造」的SARS浩劫中,我剛好只當上署長70天。雖然我馬上由
美國CDC請調專家協助,疾病管制局陳再晉局長(現副署長)也劍及履及,快速反應。衛生署幾乎全體動員,每天開專家及跨部會會議,每天兩場記者會。但這一
切的努力仍難擋中國不斷輸入的個案以及台北市的防疫崩盤。台北市衛生局長幾乎不參加疾病管制局的專家會議,對專家建議的召回隔離也無能落實。馬英九更以
「召回」與否來處罰所屬同仁,而不處罰未能落實「隔離」的衛生局及醫院,以致和平員工在召回但未隔離,反而集中混住大禮堂等違背防疫原則的情形下,弄得人
心惶惶,疫情擴散。台北市在疫情燒起來後,還不時擺出作秀的姿態,以政治而非科學的態度,以砲打中央而非服從領導、合作的方式來抗SARS,以致疫情一發
不可收拾。
SARS事件過後,衛生署的檢討成為不做事的人記功,做事的人記過。台北市政府該追究的掩蓋疫情,防疫無能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反而一些公務人員被以抗命起訴,幸好最近也都得司法清白。
良醫早逝哀傷不捨
SARS
是一個大家都不了解的新興傳染病,在沒有一個人有經驗之下,仍然要以科學的方式研討,以民主的方式決策。新興傳染病來襲正是考驗台灣社會成熟與否的契機。
台灣政治是否凌駕專業,台灣媒體社會公器或是否淪為政客工具或作為社會公器?台灣中央地方權限劃分是否有效?台灣防疫體系及法規是否跟得上新興傳染病的時
代潮流?SARS是一面鏡子,照出政治上的貪婪、醜陋、無知,也照出人民的愛心、熱心及守法的智慧。
做一個也算是SARS受害下台的政務
官,我為林重威醫師的國賠案高興。但對這一位醫師後輩的早逝,我也有無比的不捨與哀傷。對任何一對培養出這麼優秀醫師的父母,748萬的國賠豈能補償其失
落煎熬於萬一?如果台灣連這麼一點起碼的反省能力都沒有,連國賠都不能成案,則台灣仍然是一個落後野蠻的國家。因此
SARS於此不但是一個新興傳染病,也是帶來台灣新興的動源。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