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老不來 東京破130年紀錄
日本氣象廳十一日表示,東京市區今冬迄未降雪,已創下一百卅多年來最晚下雪的紀錄。
日本的冬季於十一月初開始。據氣象資料顯示,平均來說,東京會在元月二日左右降下冬季初雪,最後一場雪出現在三月十一日前後,但東京今冬至今尚未降雪。
日本氣象廳人員表示,上個月的日本平均氣溫是一八九八年有紀錄至今,排名第四高的一次。
日本氣象廳一名官員表示,至十一日為止,東京市區今冬仍未降雪,創下自一八七六年有紀錄至今最晚下雪的紀錄,原紀錄是一九六○年降下初雪的二月十日。不過,市區以外的大東京部分地區已經降雪。東京市區尚無整個冬季全未降雪的紀錄。
今年的暖冬已使日本各地與降雪有關的許多大型活動被迫取消,販售冬衣與取暖器材的商家門可羅雀。
(聯合報)
--
初雪還不來 東京破47年紀錄
日本東京都中心截至十一日為止,仍未降下入冬以來的首場「初雪」。日本氣象廳自一八七六年開始觀測以來,今年都中心初雪的延遲情況,已打破一九六○年二月十日才降雪的延遲紀錄,寫下四十七年來的新紀錄。據氣象廳人員表示,今年冬天還有可能成為史上頭一遭沒有雪的冬天。
報
導指出,在東京大手町的氣象廳中,東京管區氣象台的職員二十四小時監控降雪或雨水的觀測器數據,在觀測數據的輔佐之下,若目測到降雪或夾帶雪花的雨水,就
會判定為「初雪」。都中心歷年降下初雪的時間約為一月二日,即便這兩天降下初雪,也比往年延遲約四十天。氣象廳認為暖冬的情況將繼續維持,還可能出現都中
心第一個沒有雪的冬天。
日本今年由於聖嬰現象影響,阻礙日本附近的冷空氣南下,不但全國各地持續高溫,降雪量也創下新低。氣象廳九日表示,日本今年一月平均氣溫為觀測史上第四高,比往年高出攝氏一.四四度,而一月的最高氣溫出現於一九八九年。
(自由時報)
--
掌中乾坤大 真情活歷史
前言: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辭世,與他有忘年之交的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正在日本訪問,獲悉「阿伯」辭世,深感惋惜與不捨。邱坤良接受本報越洋採訪,娓娓道來出十多年來他在黃海岱身上看到的「生活藝術家」風範。
三十多年前做戲劇史研究,田野資料是非常重要的,黃海岱老先生是個活歷史,見證了戲劇歷史的發展,我當然要找他。有幸見識到他與一般民間藝人不同的一面,技藝對他而言,只是一部分,他那份「一輩子真情」的傳統藝人特質,尤讓我敬佩。
最溫暖的問候:「呷飽沒?」
由於陸陸續續訪談,我時常出入黃家,幾乎成了他們家的一份子。阿伯很關心後輩,不講大道理,他最常表達善意的方式,就是問候:「呷飽沒?」
上個月阿伯過一百零七歲生日,阿伯行動不方便、坐著,一看到我,就作勢要起來,我上前扶他,他開口的第一句仍是:「呷飽沒?」
雖然我已很習慣阿伯的真性情,但仍不免會驚喜,有幾次,他寫了詩、對聯裱起來,或寄或親自送到我家裡,即使我不在國內。兩千年,我母親往生,當時阿伯已高齡九十九歲,我不敢讓他知道,他不知從哪裡得知消息,竟跑來弔唁!
我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當戲劇系主任時,阿伯心血來潮,搭著車就跑來(看我),有一年我請他來幫學生上課,阿伯一口就答應,接近上課日期,他問我:「你請我去『受訓』喔?」原來阿伯重情意講義氣的性格,什麼事都願意幫忙。
「跳鍾馗」的絕技 不為人知
阿伯有個不甚為人知的絕技「跳鍾馗」,有一次學校辦活動,我請他來跳,就民間習俗意義而言,跳鍾馗是與惡魔打仗、趕走煞氣,阿伯真的當一回事,當天很賣力
跳,結果回去感冒了好幾天。事後只是淡淡說:「沒注意,運運氣就好。」阿伯的舉止是很質樸、不稍加掩飾的,他菸不離手,「幹」不離口,阿伯的「訐譙」其實
是他的幽默方式,他總是先「幹」一聲,接著瞇著眼,呵呵笑。
二十年前他的徒子徒孫們想偷偷為他做八十八大壽,老友攝影師鄭重其事為他拍照,還有裁縫師量身訂做衣服,他半開玩笑碎碎念:「幹!又不是要娶某,做什麼新衫!」
菸不離手 「幹」不離口
後來得知內情,又是劈頭罵了一頓;徒弟故意逗他,佯稱尊重他老人家不辦了;結果老師父又劈哩啪啦聲聲幹:「頭都洗了!不做更漏氣!」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黃海岱,我會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生活藝術家,他本身就是戲,就是歷史。
八十七年我帶他去法國參加法國文藝季演出,傳統的布袋戲是人在幕後演,出發前我就告訴他:「你要自己來演!」,當天阿伯坐在台上,手操著布袋戲偶,演了幾段小戲、民間笑話,即便語言不通,台下看到一個九十幾歲的老人親自上場,都感染了那分真情。
如何養生 「拚命喘氣就好」
那一趟,有人開玩笑問他,回台灣如果李總統問「在法國看到什麼」怎麼辦?阿伯不加思索回答:「拿破崙(雕像)!」阿伯是個很直接的人,看到什麼說什麼。前些日子生日有人問他如何養生,他仍以典型的海岱式幽默回答:「拚命喘氣就好!」
我一直覺得他很樂天知命,不像一些藝術工作者成名就變樣。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大藝術師,我本來都稱他「阿伯」,他獲頒藝術博士學位後,故意叫他「黃博
士」,他總是一直笑。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親自為他辦追思紀念會,送他走人生最後一程。阿伯一生以「人」為本,最關心的其實是人,阿伯走了,我很想召集關
心他的人,如二十年前祝壽的情景那般,徒子徒孫都到齊讓他高興一番!
兒孫眼中 他幽默豁達就像怪老子
「多桑幽默風趣、性情豁達,人老心不老,像『怪老子』!」
和黃海岱同獲國家薪傳獎的次子黃俊雄,如此形容父親。他強調,爸爸的外號是「通天教主」,胸襟有如五湖四海能納百川。孫子黃文擇則自勉,將繼續實現阿公未完成的掌中夢想。
布袋戲祖師爺黃海岱走完光輝燦爛的掌中人生,精彩的一生不只國人讚頌,還躍上國際頻道,成為Discovery《台灣人物誌》主人翁,留給子孫美好的回憶與典範。
問大師最像布袋戲中的誰?黃俊雄雖然悲傷,卻難憋戲癮,怪腔怪調地演起「怪老子」,頻念著「告搭你家栽﹝台語,意謂到現在你才知道〕!」口頭禪,令人發
噱。他認為,大師像「怪老子」,開朗豁達、幽默風趣、人老心不老,永遠「六十三歲」。黃俊雄說父親教藝嚴格,早年光是史艷文口音就被父親調整不下百次;父
親教子堅持「賜子萬金不如傳子一藝」,除了教忠教孝教義,還要子孫效法顏回安貧樂道精神「鐘爐貴,但清廉更可貴」。
許多人對大師長壽之道感到好奇,負責照料大師生前起居的五子黃逢時說,「樂觀隨興」就是父親的養生之道。
黃逢時以「人情世故」為父親的為人處世與掌中藝術下註腳。他說,布偶本身沒有喜怒哀樂、愛恨嗔癡,生命完全是人賦予的,戲中父子之親、兄弟之情、君臣之義等,其實都是真實人生的投射與融入。
五媳婦說,大師喜歡坐在客廳專屬椅子上,將腳擱在茶几上,想睡就睡。每個禮拜子媳會用五隻土雞熬雞精,分裝後,讓大師每天固定喝一碗雞精補充營養。大師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編劇情,看到年輕人演的布袋戲,說「舊的很好,新的也很好」,他也喜歡在下午出外喝奶茶。
有「八音才子」美譽的大師孫子黃文擇非常思念阿公,他回憶阿公教戲很嚴格,孫輩對他老人家都很敬畏,其實阿公很「趣味」,心境寬大開朗而快樂,尤其是看到
兒孫滿堂,家族成員和睦團結,最令他欣慰。「阿公曾說,如果再年輕廿歲的話,就要和我們這些兒孫輩的『軋戲』較勁,也可以有更長的時間教我們更多已被時空
埋沒的傳統」。
「阿公是一個很樂觀好客的人,對朋友最講義氣,我們做子孫的全部遺傳到阿公這點。」黃海岱的孫女黃鳳儀,哽咽地說出對阿公的懷念。
黃海岱的忍與變/西區老二
小時候對布袋戲的印象,除了電視上翻著筋斗騰雲駕霧、「水噴噴」的美猴王,莫過於外婆家附近關帝廟每當逢年過節便翻江倒海的稻埕野台;大人們圍坐一旁泡茶
聊天,小鬼頭眼底飛舞著武功高強的劍客,嘴裡啃著濃厚麥芽糖裹的飽滿山渣,就肯乖乖的坐一下午。十幾年過去,糖葫蘆縮水了,布袋戲偶卻長高了。
「史豔文之父」黃海岱先生日昨辭世,過往一整個世紀,他只做一件事:布袋戲。十五歲學戲時,他所想的不是獲選台灣意象票選第一,也不是登上大螢幕、美國迪士尼,博取榮譽博士學位及終身藝術成就獎,而只是和大多數走江湖賣藝的演師一樣:「為了吃飯。」
在求一口溫飽的前提下,布袋戲宛如打不死的蟑螂。清朝退駕,日本人來,要西化?咱就讓史豔文跳「澎恰恰」大搖大擺的出場;禁演古冊戲?咱就改演大河劇「水
戶黃門」;要講日語?咱就加減烙幾句阿里嘎多、莎喲哪啦……日本人走,國民黨來,不給搭野台?咱就搭立體佈景演內台;限制俠義小說進口?咱就自編劇本捲土
重來;觀眾不買門票捧場?咱就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五彩煙硝逐項來;地痞流氓鬧場?咱就做一仙六合大善士來調侃;電視三台不給播,咱就包袱仔款款賣錄影
帶……不管環境怎樣歹,命運多無奈,咱台灣人硬是能變通,硬是會忍耐。
因為忍,一九七○年代,每天中午響起「出埃及記」,集東西洋武藝於一身的雲州大儒俠一亮相,轟動街巷,驚動政府;因為變,素還真不但演電影,更在電玩裡呼
風喚雨。現在的小孩不看霹靂貓了,他們看霹靂布袋戲。凝結我們童年記憶而繼續瘋魔E世代的,正是這樣的「忍」與「變」。
「在這個非常的時代,需要一個非常有氣魄的女性,這款有氣魄的女性,咱著稱呼伊是非常女!」從史豔文到素還真,從苦海女神龍到非常女,從教忠教孝到亦正亦
邪,從委曲求全到敢愛敢恨,從邱蘭芬、西卿到黃妃、荒山亮,從古律古絕到四句聯仔……直到,二○○六年二月,美國有線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首播「霹靂英雄榜之爭王記」,我們熟悉的道白、唸詩與「非常有氣魄」的戲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語發音、搖滾嘻哈的「芭比娃娃戲」。
因此我們不禁要對「忍」與「變」做一個重新的思考。師父的布袋彷彿小叮噹(哆啦A夢,最近流行正名)的口袋,如果小叮噹的口袋裡不再有未來世界的道具,而裝滿了大雄堆積的玩具,那麼,大雄玩膩了以後呢?
也許,一切的癥結在於,我們不應該和大雄一樣只從袋子裡拿東西,而不放點什麼回去。有了網路、影像、多媒體,像陳明章唱的:「想欲吃擔仔麵,煞無人開店。」開麥當勞賣擔仔麵也許是個好主意,但是,有人會想到擔仔麵攤吃麥香魚嗎?
黃海岱先生曾說:「只要有興趣的人,我都很願意傳承,不一定侷限在我黃家的人,這樣才會聚集人才啊!」布袋戲的靈魂,始終繫於支撐戲偶的那五隻手指。當我們把手張開,就能擁抱一整個舞台。
(中國時報)
--
黃海岱 掌中乾坤 笑看人生
走完一百零七年歲月
一百零七個年頭,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掌中的人物演出忠孝節義,個人則是一輩子實踐人情義理。戲裡戲外,台上台下,大師和他的角色,早已融為一體。
終日笑咪咪活像一尊菩薩的黃海岱,出生於一九○一年,走過二十和二十一世紀,經歷清末、日治與民國三個政權,閱歷豐,地位高,但他從不端架子,總讓人如沐春風。
黃海岱世事洞明、清淨自在,長壽養生之道只有「簡單」二字,除了「搬戲」,黃海岱的家居生活就像鄰居的歐吉桑。滴酒不沾,卻菸不離手,相當喜愛喝茶,酷愛魯肉飯,天天都要吃消夜,為人慷慨海派,總是要熱情請人吃飯。
黃海岱的曾孫黃匯峰,從小就感受到阿祖無限的魅力,雖然父親黃文擇並沒有強迫要學布袋戲,自己心中仍有一種使命感,雖然辛苦還是要向阿祖看齊。
文
建會主委邱坤良對黃海岱有相當深的感念。邱坤良在文大擔任講師時,下鄉作田野採集,跟黃海岱結下了緣分。三年前邱坤良擔任台北藝大校長,黃海岱以私塾講師
身分來校傳習,每星期從雲林北上一次授課,顯得非常開心。後來邱坤良代表校方授贈「榮譽博士」學位給黃海岱。黃海岱第一次穿博士服、戴博士帽,還不斷問身
旁的人:「有緣投(帥)嘸?」黃海岱靈堂遺照正是用老人穿博士服、舞弄布袋戲偶的彩照,邱坤良覺得那可能是老人生前特別歡喜的一刻。
私底下隨和,台上則是要求嚴格,但絕對是以身作則,黃海岱即使年逾百歲,一出手,「生、旦、淨、末、丑」都要演個一遍,每個角色的動作、唱段、口白,唱作俱佳。
手不離卷 擅長改編章回
黃
海岱喜讀古書,尤其是列朝的演義章回小說,更擅長將書中人物、故事改編為劇本,搬上舞台,出口成章,雅俗共賞,總是手不離卷,正是「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
風雲半邊天」。黃海岱的次子黃俊雄,創造出台灣布袋戲絕無僅有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就是改編自黃海岱「忠孝節義傳」的手稿。
「袖裡乾坤大、掌中天地寬」,說的是布袋戲,黃海岱的人生,不也是如此。
黃家五洲園 充滿民間活力
在台灣的布袋戲發展史當中,具知名度的戲班包括李天祿的亦宛然、許天扶、許王父子的小西園、黃海岱家族五洲園,其中黃海岱長久在民間發展,從來不曾自外於市場機制,也因此充滿民間活力。
亦宛然 演出融合現代
台灣這三個目前仍被人熟知的布袋戲團當中,亦宛然以李天祿為首。李天祿父親李金木,是福建泉州出身的布袋戲師傅,李天祿自己也曾學習京戲,他的布袋戲與平劇融合,卻也承襲古式舞台。
亦宛然之後,也有弟子相繼成團,受到國際大導演侯孝賢電影影響,吸引外國人慕名前來習藝。亦宛然演出以現代劇場出發,加上燈光、音樂及佈景,有別於傳統的演出方式。
小西園 古典傳統為主
小西園則堪稱最具傳統的劇團。小西園的團主許王父親許天扶也是布袋戲老師傅,傳至後代,許王繼承其父的「小西園」,許天扶長子許欽則另組「新西園」,許欽之子許正宗又另成立「正西園」。
由許王帶領的小西園,口白典雅,凡是戲偶、配樂等都以古典傳統為主,在大型正式的演出場合更以難得一見的彩樓戲台表演。
五洲園以黃海岱為首。台灣光復之後,布袋戲成為活潑劇種,開始以劍俠戲的演出為主,黃海岱也最能求新求變,不但製作大型戲偶,採用錄音帶配樂,還將傳統小型彩樓舞台改成佈景式的大舞台。
國語政策 一度打壓
不過,即使黃海岱一心只想做布袋戲,卻不敵政治打壓。當時的國民政府以推行國語的名義,禁止台語布袋戲的演出。黃海岱能講的普通話不多,更別提可以寫出國語發音劇本,他不願演出國語布袋戲,沈寂了一段時間。
解禁之後,黃海岱的兒子黃俊雄、孫子黃強華、黃文擇更將布袋戲節奏加快,武戲特效不斷,發揮得有聲有色,其中最知名的「雲州大儒俠」就是由黃俊雄在電視演出之後成名,開展了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傳統與創新兩種迥然不同的發展路線。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表示,黃海岱因為長居民間,感受到市場的改變,後代也都在改變中求生存,讓布袋戲可以跨越年齡層被接受,也讓布袋戲有了跟時代接軌的新生命。
(自由時報)
--
布袋戲國寶 黃海岱辭世 人生謝幕 享壽107歲
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昨凌晨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雲林縣虎尾家中,享壽一○七歲,子孫及徒弟從全省各地趕回奔喪。陳水扁總統聞訊,也南下親至黃海岱靈前上香追悼,推崇黃海岱為一代宗師,對弘揚傳承布袋戲、貢獻良多。家屬說,黃海岱大師「走時很安詳,了無牽掛」。
大師殞落 1901~2007
布
袋戲界素稱「通天教主」、「黃天師」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昨凌晨約零時十五分過世,停靈於五子、前立委黃逢時宅,家屬為黃海岱老先生布置素雅的靈
堂,特別選用黃海岱大師生前最喜愛、二○○二年獲頒台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時上台領獎的照片作為遺照。黃海岱的孫子、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表示,家族
將為爺爺舉辦一場由所有弟子演出五洲園布袋戲最精華戲碼的追思會,呈現給爺爺。
生日成雲林布袋戲日
雲林縣政府也表示,將每年一月二日的黃海岱生日訂為「雲林布袋戲日」,表達對他的尊崇。
為表達對大師尊崇,陳水扁總統昨親至靈前上香致意,總統對黃海岱一生傳承發揚布袋戲,將布袋戲推向國際極為推崇和肯定,並表示政府將會為黃舉辦一場國家級大型的追思活動。
黃逢時說,父親黃海岱創立的「五洲園」木偶率先出現塗紅抹綠,道具服裝更為精緻絢麗,促成布袋戲從此日新月異,父親不僅未將這項技藝視為一己之私,反而來者不拒廣收門徒,將經驗和絕活傾囊相授。
創立五洲園門徒眾多
黃海岱一手調教出來的第一代弟子中,包括兒子黃俊卿、黃俊雄共有二十三人,個個都得真傳,弟子們持續將這項藝術薪火相傳,黃海岱要求門生,自組布袋戲團時,團名必須冠以「五洲園」的名號。這也是號稱台灣布袋戲五大門派之一的「五洲園派」。
獲
知黃海岱過世消息,昨行政院新聞局及Discovery頻道共同宣布自製的節目《台灣人物誌II》,將以「國寶」、「台灣的迪士尼」角度為黃海岱拍攝紀錄
片,意在彰顯他在戲劇發展史上的卓越成就。由於該特輯早在去年就已拍板定案,如今大師驟逝,新聞局表示,內容將會適度調整。
此外,昨霹靂布袋戲的素還真後援會在台北舉辦年度大會,五百多位戲迷獲知黃海岱過世消息,不少戲迷難過落淚,活動進行前還為黃海岱默哀一分鐘。
黃海岱大事記
出生:1901/01/02,生於台灣雲林
15歲:在父親黃馬的「錦春園」戲班習藝
31歲:與弟弟組「五洲園」布袋戲
41歲:日本政府指示成立「五洲園人形劇團」
45歲:廣收門徒,徒子徒孫遍布全省
51歲:次子黃俊雄學成,組「真五洲」
85歲:榮獲台灣省教育廳優良劇團獎
86歲:獲第二屆民族藝術薪傳獎
96歲: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駐校講師
97歲:當選教育部第二屆民族藝術師
98歲:獲行政院文化獎
99歲:獲第七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終身奉獻獎」
102歲:獲頒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藝術博士」
107歲:2月11日凌晨病逝,雲林縣將黃海岱生日訂為「布袋戲日」
(蘋果日報)
--
任立渝來教課 台大首開氣象主播課 學生搶破頭
「氣象主播也要專業級高手!」為提升新聞媒體工作者專業形象,台灣大學首創培育「氣象達人」專業課程,創設亞洲各大學研究所第1堂氣象主播課,師資包括家喻戶曉的「晴雨先生」任立渝等人。課程一推出,選修名額就被學生搶訂一空。
台大新聞研究所打造專業氣象主播,下學期正式開授「氣象傳播學」,25個名額已搶光。台大新研所長彭文正表示,新聞所和大氣科學所敲定推出碩士雙學位學程,研究生在大氣所、新研所各修課1年,學分相互承認,最快2年就可以拿到新聞、大氣科學雙碩士學位。
新研所與大氣所合作 9月入學
彭文正表示,有感於新聞人社會地位日低,台大新研所努力建構新聞人的專業能力,訓練氣象主播的「氣象傳播學」是起步。新研所也與環境工程所洽妥,打通碩士
雙學位學程,未來也要和醫學院、財經商管學院合作。彭文正認為,將來這些經過正統專業訓練的新聞新兵跑新聞時,專業度將令受訪者另眼相看。
彭文正表示,大氣所的碩士論文學分,在新研所可用針對該論文深度報導的方式修畢,此一構想獲得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支持,新聞和大氣兩所於是積極拓展合作。
台大大氣所長陳正平表示,最快可望下學期4、5月進行單獨甄試,如果順利,碩士雙學位學程學生9月就可入學。
主播傳授經驗 教授教學理
彭文正表示,「氣象傳播學」結合實務界經驗和大氣科學專業訓練,網羅前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任立渝、大氣所教授李清勝、林博雄,由任立渝傳授30年的氣象播報經驗、技巧。
陳正平指出,除了氣象播報能力,也期待修雙碩士學程的學生具備科學報導能力,例如面對全球暖化等議題時,能加入科學觀點的報導。他表示,礙於《大學法》限制,碩士雙學位若干規定有待克服,但已得到校方和新聞、大氣所全力支持。
氣象主播:永遠沒有颱風假
眼看有那麼多的後進都想當氣象主播,正牌氣象主播有何建議?民視氣象主播林嘉愷說:「急不得,急不得,一定要有實務的播報經驗,理論和播報一定要相互應用。」中視氣象主播張雅婷說:「我們永遠都沒有颱風假哦!不要以為氣象主播就是化好妝、穿套裝那麼簡單。」
林嘉愷當初進民視之前,在氣象局已有9年氣象預報資歷,轉眼到民視已8年。他表示,氣象局的資料保守,因此學校教的和實務播報間有很大落差,「如果光看氣象局資料播報,會很虛;如果自己對天氣有判斷,播出來的內容才會有自信,也更生活化。」
林嘉愷建議,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到氣象局參與播報氣象會更好,「台灣的氣候千變萬化,一年四季只有一個周期,2年也才歷經兩次經驗,所以千萬不要太急。」
和林嘉愷一樣,都是文化大氣科學系畢業的張雅婷在中視播報氣象4年多,是任立渝的愛將。她說:「別看氣象主播播3分鐘氣象很輕鬆,沒有專業是不行的。氣象局資料很籠統,要看得懂,消化分析後自己判斷播報,不然會被觀眾批評『報不準』。」
颱風天更慘,她說:「刮風下雨也要出去連線報氣象,早上5點半就到氣象局看資料,早晚一刻不得閒,隨時注意颱風動態。」平時也好不到哪去,「電視台6點半開播,我們5點半要到,天還沒亮就出門了。」
(中國時報)
--
亞洲第一班 結合大氣學與新聞學 培育氣象主播 台大開課
首開辦氣象新聞傳播學
搭起攝影棚、架上麥克風,龍頭學府台灣大學將變身成為電視氣象主播培訓班了!
為提升國內氣象播報專業度,同時擁有罕見的大氣系及新聞研究所師資的台灣大學,下學期將開辦國內第一個「氣象新聞傳播學」實務課程,不僅首開國內大學紀錄,甚至號稱是「亞洲第一」。
聘任立渝等名主播授課
台
大新研所所長彭文正表示,過去電視台氣象播報員通常被視為新聞主播跳板,大多選擇具亮麗外表的記者,著重服裝引人、口齒清晰,卻欠缺專業氣象知識,不僅不
具說服力,更常常造成錯誤,輕者被引為笑談、重者可能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也使得專業的氣象主播炙手可熱,年薪直逼千萬卻還是可遇不可求。
國
內除中央大學及文化大學有大氣系外,台大大氣系也是國內極少數具有氣象學學術資源的學術單位,因而參考美國有大學專門培訓專業氣象主播的作法,與新研所合
作開辦「氣象新聞傳播學」,涵括氣象學、播報技巧及新聞後製能力等三類課程,除有大氣所及新聞教授教導專業學術,甚至聘請前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任立渝等
實務界人士授課,力求學術與實務兼顧。
這項課程利用台大最新投資擴建的多媒體中心、數位攝影棚,學生將全部在攝影棚上課,上課第一天就要錄製播報錄影帶,目標在十八週課程後,所有學生就能蛻變成專業的氣象主播,要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結合數位科技,將捉摸不定的天氣和深奧難懂的天氣圖,說得讓老嫗童子都能理解。
藉著台大大氣系的氣象學術優勢,台大甚至計畫架設網路「氣象播報站」,由權威專業的大氣教授學者來解析氣象資訊,讓民眾上網可以看到另一種氣象預報;彭文正笑言:「台大不是要向氣象局挑戰」,而是要讓民眾分享台大的學術資源與智慧,也讓氣象預報有更多創新性與多元性。
一班招24人 爆滿須抽籤
由於氣象新聞傳播學只預定招收一班二十四人,大學部及碩士生選課人數早已爆滿,必須抽籤決定;台大新研所計畫下學年將陸續開辦環保新聞、政治新聞、財經金融新聞等專業實務班,甚至計畫跨國與日本東京大學開辦國內第一個跨國的「新聞雙學位」課程。
主播經驗談 看老天臉色 氣象預報糗事多
「天氣」就像「人心」一樣變幻莫測,氣象預報「不準」似乎已成為民眾的刻板印象。台大開出國內第一個氣象主播培訓課程,各台氣象主播樂觀其成。
氣象主播 成新聞主播跳板
民視氣象主播林嘉愷便說,氣象預報是盡可能準確提供資訊,而訓練專業人才是「氣象人」長久以來的願望,更是當務之急。
許多新聞台多是新進記者擔任氣象主播,日後再轉任新聞主播,如TVBS-N主播張珮珊、華視主播王薇等,前三立氣象主播賴佳琳更因外型甜美目前朝演藝圈發展。而體育專家傅達仁、資深主播盛竹如等,早年也都播過氣象新聞而聲名大噪。
建議後輩 累積經驗免出糗
學校理論與實務經驗畢竟有差距,林嘉愷也常建議有志於當氣象主播的「學弟」們不要急,多累積經驗就能避免出糗。
他說,氣象預報員當了九年,剛站上氣象主播台時,第一天就發生麥克風沒聲音的糗事,第二天,講到一半麥克風掉了,他還講得口沫橫飛,壓根兒沒發現又是「無聲預報」。
預報下雪 攤販一堆不見雪
台
灣氣象預報出了名的不準,有一回氣象主播預報陽明山飄瑞雪,造成陽明山深夜大塞車,攤販也出現了,結果根本沒下雪。還有氣象局已發布低溫特報,電視台打出
的跑馬卻是兩天後溫度才下降。地震新聞更是烏龍百出,最典型是地震規模五、震度五級,卻被報成地震「規模五級」,完全風馬牛不相干。
林嘉愷說,錯誤難免,加上氣象局預報與新聞播報時間相差兩小時,中間變化大,但有些主播無「氣象播報證照」,無法更改預報,也偶有天氣不準的情形。
(自由時報)
--
左耳說情話 她會更動心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想在情人節當天向心儀的對象示愛,不妨試著在對方的左耳說情話,因為這會較右耳容易令她動心。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人類的左耳能接收及識別70%有關情感的字句(如愛情、接吻及熱情),而右耳的接收及識別率只有58%。這是因為左耳由右腦控制,而右腦就是主導所謂的情感區,對情感的反應較靈敏。
(聯合晚報)
--
zitcom/zit
zitcom 是由 zit 加 comedy(喜劇)而來,取 sitcom(情境喜劇)的諧音。zit
就是pimple(青春痘)的另一種說法。為什麼喜劇會和青春痘有關?原來青少年處於發育期,臉上通常長滿痘痘,因此 zitcom
指的便是專為青少年所製作的電視情境喜劇。
說到「情境喜劇」,大家都知道其英文是 sitcom,這個字則是從
situation comedy(情境喜劇)而來。至於何謂 situation
comedy?顧名思義,這種電視影集的每一集都會有一個獨立的情境(situation),不是誰和誰吵架了,就是誰被老闆開除了等等之類。這幾年最有
名的 sitcoms 非《Friends》(六人行)和《Seinfeld》莫屬,其他如《Will and Grace》、《Everybody
Loves Raymond》、《King of the Queens》等也十分受歡迎。
在國外有哪些火紅的 zitcoms 呢?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播的《Fast Times》由青少年主演、而且以青少年為收視對象,因此可算是標準的 zitcom。另外如《Orange County》(橘郡)也是標準的 zitcom。
除了 zitcom 之外,現在也有很多的 soapopera(電視肥皂劇)針對青少年而來。soapopera
很類似台灣的八點檔連續劇,既誇張又會拖,收看者幾乎都是家庭主婦。不過現在因應年輕人的需求,teen
soap(青少年肥皂劇)也越來越盛行,例如《One Tree Hill》、《Life As We Know It》就是很受歡迎的 teen
soaps。不過 teen soap 可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喔,因為早在許多年前就有一部超受歡迎的《Beverly
Hill》(飛越比佛利),可算是teen soap 的始祖。
(中國時報)
--
宇宙射線 全球暖化元兇?
根據一份爭議性的新研究指出,宇宙射線會直接改變覆蓋地球的雲量,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比過去全球暖化專家認為的還要深遠。
射線減少 導致大氣雲層變薄
地球上空的大量雲層,會將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冷卻地球,而丹麥國家太空中心的氣象科學家史文斯馬克認為,目前進入大氣層的宇宙射線少,地球正經歷雲層覆蓋量較少的自然階段,這正是全球暖化的主因。
聯合國國際氣候變遷小組的科學家,上週才撰寫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在本世紀結束前,讓地球增溫攝氏四點五度。
但史文斯馬克宣稱,上述推測忽略了宇宙射線對雲層覆蓋的影響,人類活動造成的氣溫上升可能沒那麼多。他說,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比科學家認為的低。假設他的理論正確,可能代表人類將有更多時間,降低我們對氣候的影響。
史文斯馬克說:「以前的看法認為氣候變遷產生了雲,但我們現在看到,氣候變遷是因為雲量引起。二氧化碳對氣候影響的模型中,並未將此因素列入考量。」
史
文斯馬克上週在「皇家協會期刊A:數學,物理與工程科學」上刊登歷時五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宇宙射線對造雲的影響。他的研究指出,宇宙射線碰觸大氣層時會製
造帶電粒子,「這些粒子吸引大氣中的水分子,進而濃縮成雲」。他宣稱,射入地球的宇宙射線量,隨太陽周圍的磁場活動而改變,磁場活動高峰期,宇宙射線碰觸
地球較少,形成的雲量因此較少,造成氣候暖化;活動低潮期則產生較多雲量,進而冷卻地球。
全球六十多名科學家也準備群聚日內瓦,以粒子加速器進行一項實驗,複製宇宙射線射入大氣層的影響,希望實驗能證實太空輻射線改變雲層覆蓋量,若研究真的得出如此結果,或將迫使氣候科學家重新評估他們對全球暖化的看法。
(自由時報)
--
網路成癮、購物癖 暴食症徵兆
盛行率高於厭食症
很多人把青少女與「紙片人」聯想在一起,不過國內青少女暴食症盛行率已經與國外相當,約為百分之一,遠高於厭食症的盛行率。
醫師指出,有暴食傾向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會伴隨其他困擾,包括網路成癮、強迫性購物、甚至是病態性賭博,也就是臨床上所說「衝動控制」的問題。
屬衝動控制疾患
長
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指出,臨床上認為所謂的「衝動控制疾患」(Impulse Control
Disorder)與體內血清素缺乏有關,導致一些行為失控。過去定義以病態性賭博、偷竊癖等較嚴重的問題為主。但近幾年來隨生活形態演進,包括網路成
癮、暴食(一週超過兩次的飲食失控)、到強迫性購物都算是這類疾患。
她說,門診曾經遇到許多狂吃的個案,排除其他精神疾患後,仔細問起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網路成癮、或者無法控制的購物慾望。有的個案是一看到眼影就買個不停,有的家裡已經有幾十條口紅卻還一直買口紅,也就是強迫性購物。
蕭美君說,美國精神醫學會雖認為,強迫購物已普遍存在,但仍暫不列入一種正式診斷,原因是擔心「疾病化」後會變成推卸債務責任的藉口。她認為,隨網路普及,相關的「衝動控制疾患」將成為比暴食問題更大、更嚴重的隱憂。
耕
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則表示,暴食症最常見的共同疾病,包括憂鬱、焦慮、邊緣人格及厭食;不過,近年確實也見到一些與衝動控制疾患共病的患者。他說,門
診有名女電子新貴,由於對容貌沒有自信,全心投入工作。工作稍有不順,便覺得自己主管地位可能被取代,就會出現失序行為,「回家的路上沿路亂買,不管是用
的、吃的,通通帶回家。」回家後還把所買的東西通通吃下肚,即使撐不下也一定會吃完為止,然後才去催吐。
藥物治療可改善
「這樣反反覆覆的失控行為,逼得她只好就醫治療,到目前為止已經治了一年多。」
所幸暴食症以及衝動控制疾患,目前的治療結果比厭食症好得多;蕭美君表示,使用血清素類藥物,配合相關認知行為治療介入,多數可以獲得控制。
暴食症自我檢測
美國、西歐國家、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暴食症的比例都比厭食症高出許多,超過九成病人是女性。
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師陳冠宇調查兩所高中職發現,高職女生有暴食症的比率為三.三%、高中女生則有○.九%,換句話說,在所調查的學校中,每一百名高職女生至少有三人是暴食症。
「如何知道自己只是單純的食慾好,還是患了暴食症呢?」有醫師認為,「只要有嘔吐的行為就有問題」,暴食症的標準還包括每週超過兩次、持續三個月,「自覺飲食失控」,吃東西後會催吐、吃瀉藥或拚命運動等。
至於對食物失去控制的病態性飲食行為(binge eating),現在慢慢被歸在衝動控制疾患,則含有以下特徵:
一、吃東西速度快於常人。
二、常吃到飽脹不舒服。
三、不餓時也常吃下大量食物。
四、常獨自進食擔心旁人看到自己吃很多。
五、吃後覺得有罪惡感或厭惡自己。
(自由時報)
--
亨丁頓氏症 一種遺傳性的舞蹈症
亨
丁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是一種遺傳性的舞蹈症,其病因為第四對體染色體出現異常擴增的三核?酸(CAG)重複序列,此段CAG轉錄的是多麩胺酸
(polyglutamine),過多的多麩胺酸會產生細胞毒性,進而導致腦部細胞退化或死亡。
依發病年齡可分成:成人型(發病年齡30至50歲之間)、少年型(發病年齡在20歲之前)。
此病屬自體顯性遺傳,男女生得到此病的機會一樣。遺傳方式具有極高的anticipation(前發現象),也就是「下一代患者總是比上一代患者較早發病且較嚴重」,若異常基因來自父親,此「前發」現象會更明顯。
臨床症狀主要在動作、智能及精神三方面表現。
●在動作方面,約有90%的患者會出現頭、四肢、軀幹控制不住、不自主地晃動及擺動,看起來就像是在跳舞一樣;情況嚴重的話,會影響到走路及平衡。
另外,還會在臉部出現怪異的表情,或在眉毛、前額有重複且不自主的動作;說話節律不順、吞嚥功能變差也是常見的現象。
●在智力方面,患者思考、記憶、判斷等能力變差,對於對人、時、地的定向感退步。日常生活一些需要專心及協調性的事物(如:開車)也會變得無法勝任。
●在情緒、精神方面,患者容易顯得憂鬱、沮喪、易怒、焦躁;會出現幻覺、妄想、懷疑心重等精神情況。通常不修邊幅、不重視個人衛生。另外,衝動、任性、常無緣無故發脾氣、攻擊性強、自殺傾向也是常見的。
在臨床上要診斷亨丁頓氏症,包括詳細的身體檢查及神經學檢查、精神狀態評估及家族史。確切診斷仍須倚靠基因的檢查。台灣已有許多醫學中心可提供這個疾病的基因診斷。
通
常患者不會因此病而直接死亡,較多因疾病之併發症如感染而死亡;一般而言,約發生在發病後的15至25年。日常生活可提供患者物理治療,協助患者持續緩和
運動,必要時,使用輪椅;給予職能治療,幫助患者進行一般日常生活如洗澡、如廁等;安排語言治療,幫助病人增加溝通能力、改善吞嚥功能。
飲食調理方面,應攝取高卡路里飲食,食物也需要切碎過濾後再食用,以避免噎到而發生危險。
目前醫學界並無治癒或減緩亨丁頓氏症的方法,但某些症狀如憂鬱、焦躁、不自主運動等可靠藥物來改善。
除外,目前在小鼠的研究上已發現海藻醣、肌酸、抗氧化劑、低蛋白質飲食等治療,可改善其不正常行為,預期可運用於治療此類病人。
(自由時報)
--
虎口下的歷史教學/蔡蔚群(北一女歷史教師)
幾天前記者電話訪問我,為的是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南京大屠殺」相關敘述消失問題,昨天新聞出來,標題聳動,又有幾位記者來採訪我,為平日安靜的社區製造了一陣騷動,真是始料未及。
這
些問題歸納起來不外乎:你覺得教科書應該取消南京大屠殺敘述嗎?如果取消南京大屠殺敘述會不會影響學生的歷史記憶?這些問題背後的邏輯是:歷史教學與歷史
記憶有關,歷史教學可以強化或弱化歷史記憶,或者更明白的說,歷史教育連結了國家認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是政治立場、國家認同、民族情感挾持了歷史教
育,而非歷史教育改變了政治立場、國家認同、民族情感或歷史記憶。
雖然大家都說政治不應該干預教育,事實上,大家都用政治左右歷史教育,除了藍綠
各擁一套史觀左右歷史教育,許多民眾也以自己的政治、國家、民族信仰認定一套「正確的」歷史教育,就連那些歷史學者,也披掛著歷史專業的外衣(實際上對歷
史教育一竅不通),隱藏自己的政治立場,暢談所謂歷史教學、教科書(在歐美,「歷史」與「歷史教育」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領域)。
不設立場避免偏見
在教學現場,教科書幾行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敘述與完全不寫並無太大差別,寫,老師在進度壓力下多半只能匆匆帶過,不寫,教師一樣可以設計相關活動,會認為有差別的是已認定某一套歷史的政客、學者、民眾,因為這冒犯到他們的「歷史情感」。
難
道有較不受干預的歷史教科書?我舉個例子:英國教科書百花爭鳴,主題範圍可自訂,也不必送審,其中有本歷史教科書就叫《納粹大屠殺》
(Holocaust,2003),透過許多1930年代的納粹文宣、當時人描述、新聞、大屠殺生還者的記錄,教科書編者設計許多問題,要學生判讀史料後
提出說法,整本教科書的標題都是疑問句,答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套」,學生透過一整冊主題式的學習,才有機會進入過去那個陌生的國度,才能掌握那個已消
逝時代的情境,降低屬於現代人必然的偏見。但是,英國學生也不見得一定讀這本課本,不同課堂可以討論不同的歷史議題了解「過去」,沒有哪一個議題是一定得
談的。
認真看待歷史教訓
南京大屠殺該談嗎?如果要談,就要花很多時間談,進入1937年的情境談,如果不談,也可以談1864年
曾國荃攻入天京、死傷一樣慘重的那次大屠殺,談
1915年那一次死亡百萬、被世人遺忘的亞美尼亞大屠殺,或者,也可以不談大屠殺。用現在教科書的邏輯談南京大屠殺,效果比起枕邊故事、連續劇、電影、新
聞都還不如,講又如何,不講又如何?就算講了,學生又怎麼面對社會上紛雜多變的南京大屠殺敘述?
我們是把南京大屠殺當成政治符號,還是一段該認真
理解的過去?英國首屈一指的歷史教育學者李彼得(Peter
Lee)說:「歷史的有用是在於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提不提南京大屠殺本身不是重點,問題在我們是否已經先有某種結論,還是真的想了解作為歷史事件
的南京大屠殺。
(蘋果日報)
--
練呼吸 可防自律神經失調
快過年了,許多上班族可能趕著年前結案,主婦
們也開始清潔打掃,張羅過年用品。這段時間大家壓力都不小。如果本來就是容易緊張、焦慮的人,更可能因慢性壓力累積,在特別忙碌時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包括
常胸悶、心悸、頭痛、失眠等。北醫附醫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表示,想要避免自律神經失調或緩解緊張情緒,多練習呼吸是有幫助的。
計算呼吸秒數
面
對壓力時,體內交感神經較活躍,這時手指溫度下降、皮膚導電度增加、呼吸變成每分鐘19、20次。壓力解除後,副交感神經會較活躍,手指溫度回升、皮膚導
電度降低、呼吸頻率每分鐘約8到12次。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會在壓力事件解除後,所有生理反應都仍處於緊張狀態,像是手指依然冰冷、呼吸仍急促,甚至有更
糟的情況。若要讓自律神經不會失調,最簡單的就是訓練呼吸。方法是深吸一口氣2秒鐘,然後憋氣1秒,再吐氣2秒鐘。最好用腹式呼吸練習,就是吸氣時肚子鼓
起;吐氣時再收回肚子。藉拉長呼氣和吐氣的時間,調慢呼吸速度,長久練習會發面對壓力時,身體不再不舒服。
察覺壓力累積
盧世偉表
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很多人「忘了」放鬆,長久處於壓力下,變成慢性壓力,只要有新壓力出現,就會煩燥、焦慮,久了自律神經可能失調。想知道是否自律神
經失調,可在壓力解除後,摸手指看是不是冰冷、還會不會覺得吸不到氧氣,會就表示應學習放鬆技巧。或到醫院以「生理回餽儀」,由測手指溫度、呼吸頻率等生
理數值變化,判定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情況。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