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戲泰斗 黃海岱寫完一生腳本
在布袋戲界有「通天教主」之稱的黃海岱,今天凌晨零時十五分病逝。他上月二日才度過他一百零七歲的生日。雲林縣府已決定將他生日訂為雲林布袋戲節。
黃海岱的兒子黃逢時說,他父親上月十六日因感冒引起肺炎,住進台大雲林分院,昨晚因心肺衰竭病危,家人依習俗將他從醫院接回。
享壽一百零七歲的黃海岱,一生活躍布袋戲界,藝術成就「轟動武林、驚動萬教」。布袋戲在新聞局舉辦的台灣意象票選活動中奪魁,今後提到台灣,就會讓人想到布袋戲,而提到布袋戲,就少不了國寶級大師黃海岱。
黃海岱見證台灣百年來的布袋戲史,他的故事就是布袋戲故事。黃海岱從父親黃馬手上,傳承布袋戲藝術,卅歲創立五洲園(取名揚五洲之意),台灣光復後廣招門生,歷經黃家四代、及傳承至今六代的徒子徒孫開枝散葉,成為台灣布袋戲最大門派,佔戲團三分之一以上。
黃海岱祖籍福建詔安,一九○一年(清光緒廿七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日,生於雲林縣西螺鎮詔安里,父親黃馬是北管布袋戲師傅,師承蘇總,人稱「馬師」。黃海岱是家中長子,有兩位姊姊、一名弟弟及一名妹妹,家庭不富裕,無法到日本人設的公立學校就讀。
黃海岱聰穎好學,十一歲每天走路到尖庴崙(今二崙鄉)鍾姓公廳,受教於詹火烈的私塾習漢文,歷時三年,打下漢文基礎,勤讀歷史章回小說,奠定編劇本口白基礎,到了十五歲,在父親錦春園戲班當二手學徒,三年後學藝有成,十八歲升為頭手,主掌戲班。
歷經三個世紀的黃海岱,十八歲就獨當一面,行走各地演出。他手不離卷,被同行誇稱「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風雲半邊天」;他擅長將歷史演義人物,改編劇本,搬上舞台,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能寫能編,既說又唱。
他從小打下北管戲表演藝術基礎,運用在布袋戲口白演出,讓他的五音口白分明,無論「生、旦、淨、末、丑」各角色,由他詮釋演來,人偶合一,戲迷聽音即可看戲。
黃海岱還會一項幾近失傳的「跳鍾馗」絕活,那是早年用來驅邪除煞的宗教儀式,屬「驅鬼」儀式,一般同行不敢輕易嘗試,傳言跳不好,會損及身體及生命。
黃
海岱一生寫下輝煌的布袋戲歷史,他的長子黃俊卿是六○年代台戲霸主,次子黃俊雄透過電視演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布袋戲大師,第三代黃俊雄的兒子黃強華、黃文
擇兄弟,融合現代影音媒體,開創霹靂布袋戲,建立衛星電視台,八十九年推出首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今年黃家偶戲,還首次登上美國電視頻道播出。
黃海岱對黃家子弟將布袋戲推陳出新、發揚光大的投入精神,相當感動,他曾說「再年輕個廿歲,我會和孫子一較掌上功夫高下」。
史豔文前身… 黃海岱劇中人
「我是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看我的純陽掌……」黃俊雄在台視製播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曾經帶起金光布袋戲的超級旋風。但催生史豔文的始祖其實是「通天教主」黃海岱。史豔文正是脫胎自「忠勇孝義傳」的主角史炎雲。
據
學者研究,外號「雲州玉聖人」的史炎雲,黃海岱早在日據時期就以「忠勇孝義傳」搬上舞台演出,這齣戲改編自清代章回小說「野叟曝言」,黃海岱將小說中的主
角文素臣、隨身家僕、做生意的劉大郎等角色,變成為國除奸的儒俠史炎雲、庸兒、言語詼諧的劉三,這本文言文古書在黃海岱巧手改造下,成了通俗易懂、生動活
潑的布袋戲齣。二次大戰後,黃海岱的長子黃俊卿還接續在戲園演出,並曾出版過「忠勇孝義傳」錄音帶。
禁演下 日語念白 家族血淚
世人所見,常止於黃海岱家族縱橫電視、電影、名揚國際的輝煌歷史與豐功偉業,但黃海岱家族對今日的成功,卻絲毫不敢忘掉「坎坷、心酸的過去」。
黃
俊雄說,日人據台時,黃海岱的戲已很出名,但日人嚴禁傳統戲劇演出,連布袋戲也被禁。他的父親認為,布袋戲是台灣、中國的文化,怎麼可以被日本人消滅?從
未學日語的黃海岱自己惡補日文,以日語演布袋戲,讓日本人不知從何禁起。黃俊雄說,當時他跟著父親四處演出,看到日本人拿布袋戲沒轍、禁不了布袋戲,「感
到非常光榮」。
黃逢時說,最嚴重的一次衝擊,曾讓黃海岱有一段時間幾乎不想再演布袋戲,因為黃海岱唯一的弟弟程晟(從母姓)被日本人關在獄中死亡,黃海岱一直強烈自責、內疚,認為如果沒有讓弟弟參加戲團就不會慘遭橫禍。
黃家人說,程晟因為晚間集合戲團的工作人員討論戲劇,被日本人指控違反當時宵禁的規定,程晟等工作人員與日本警察發生衝突,就被日本人帶走;後來,程晟的太太接到獄方通知,以為丈夫要獲釋,還特帶去了一套新衣服要給丈夫換,沒想到竟是接回一罈骨灰。
程晟的遇難,對情感深厚的黃家和戲團造成無以彌補的傷害。黃逢時說,他曾聽大哥提起,二叔出殯時,父親親手寫了祭文,但只講「阿晟,你跟我做兄弟,真不幸…」就哭得唸不下去,這樣的情景,在這個家族心中一直縈繞不去,也是黃海岱一生最大的遺憾。
從黃海岱到兒子黃俊卿、黃俊雄及孫子輩的黃文擇等,都面臨過「地方人士」、「道上兄弟」等的壓力,甚至在衝突之中受傷。
黃逢時說,早年四處表演的辛苦,只能以「顛沛流離」、「生離死別」來形容;當時要維持全團及團員家族的生計,全省巡迴表演,但有時在東部演出後,卻沒有足夠的盤纏回家,總要靠到東部發展的鄉親協助,介紹到鄉村、社區再趕個幾場,湊夠了錢就馬上回來。
長途跋涉也常讓在外地演出的團員無法照顧家人。黃逢時說,他的兄弟就有數人在四、五歲前就夭折了,當時通訊不發達,總是找保正(里長)證明後就掩埋,有時父親自外地演出返家,才發現家中少了人,連何時埋葬的都不知道,「那種在亂世中面臨生離死別的哀痛,難以形容」。
民國五十九年起,布袋戲在電視很出名,但當時推行國語運動,布袋戲受到壓力,曾有八年在電視上禁演,卻也因觀眾對布袋戲的支持而延續。
黃逢時說,他的父親、兄長、一家人挺過坎坷的過去,才有今日的台灣布袋戲。
五洲派教主 十指搖動古今
百年縱橫,被尊稱為布袋戲「通天教主」的黃海岱,開創、奠定布袋戲最堅實的發展基礎,不只國人對他的評價高,在子孫的眼中,他的藝術成就更是無人可及。
黃
海岱的兒子黃俊雄、黃逢時,孫子黃強華、黃文擇都認為,沒有黃海岱的「堅持」,台灣沒有今天的布袋戲,在他們眼中,黃海岱不只在布袋戲的「傳統」藝術登峰
造極,在藝術的「創新」也是開風氣之先;黃強華以「空前絕後」來形容阿公的成就,黃逢時以「人情世故」總結父親一生的掌中藝術。
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董事長黃強華說,布袋戲的傳統建立在阿公時代,要形容阿公的成就很簡單,「阿公是樹的主幹,沒有阿公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沒有現在的開枝散葉」。
黃強華對祖父黃海岱的評價比別人還要高,「尤其在傳統的部分,阿公的地位無庸置疑」,因為阿公堅持布袋戲的傳統,才有現代布袋戲榮景。
黃強華的弟弟、霹靂國際多媒體總經理黃文擇補充說,除了口白的表現外,布袋戲的布景、美術、音響、音效、服飾、繡補等都是傳承,這些要隨時代的變遷而保留並不容易。
而黃海岱為了維持布袋戲的傳統所做的「創新」,更讓黃強華、黃文擇折服。兄弟都表示,阿公開創布袋戲「腳本」、創造「劍俠戲」,就是開風氣之先,也讓布袋戲持續發展。
他們說,傳統布袋戲都是口傳,但口傳會口誤,阿公率先寫出布袋戲的劇本,讓戲曲可以「筆傳千秋萬世」;另外,早期布袋戲團演出的都是「古冊戲」(古書、演義),劇情的發展大家耳熟能詳,阿公獨創「劍俠戲」,自己編寫劇本、演出當時的武俠劇,讓表演藝術的空間更開闊。
黃
海岱還開創「捉戲」的作法。黃文擇說,早期「古冊戲」劇情較鬆散、節奏較慢,阿公會將一些不重要、不具代表性的劇情刪除掉,讓劇情更緊湊,當時有人會質
疑,怎麼有些劇情沒有演出?但就戲劇的本質而言,這種不重要的過場戲刪了之後,對整體劇情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劇情反而更吸引人,以當時的眼光來看,「也是
一種非常大膽的創新」。
黃文擇認為,創新,是阿公藝術成就最大寫照。黃海岱的兒子、立法院顧問黃逢時則以「人情世故」總結父親一生的藝術表現。
黃逢時說,布袋戲的戲偶沒有表情,主演、編劇就是將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歷練投在其中,戲台下看戲偶表演,其實是人在表演,從父親一脈相承下來,這是家族表演時的自我期許,也是對觀眾的責任。
「所
有的人都說,父親的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做得最好,因為他把許多人生的歷練融入布袋戲中。」父親最大的藝術成就就是「人情世故」。用布袋戲融入很多人生
的真實面,例如演三國的時候,父親先看過腳本再演出,演到兄弟之情、君臣情義時,許多現實的經歷,就在布袋戲中投射出最真實的情感,人情世故的歷練,讓父
親和創作更練達。
(聯合報)
--
布袋戲大師 黃海岱辭世
才剛度過一百零七歲大壽的布袋戲國寶級大師黃海岱,今天(十一日)凌晨因感冒引發肺炎病逝虎尾,家人傷痛逾恆,大師遺體暫厝其五子黃逢時虎尾住處,子弟及地方各界痛失一位慈祥可親的長者。
上月甫過一○七歲大壽
今
年一月二日,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建會主委邱坤良等人,才到雲林為黃海岱大師祝賀一百零七歲的高壽,推崇「紅岱伯」一生致力於國家文藝傳承的貢獻,且宣
佈元月二日為雲林縣布袋戲日,會中大師不僅精神奕奕,且頻頻向眾人道謝,其謙遜和悅的身影、笑容尚在,卻成為大師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未料該場生日慶典過後,加上連日天候不穩、寒流頻頻,黃大師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住進台大雲林醫院,直到今天凌晨因肺炎引發器官衰竭,病逝在其五子黃逢時虎尾青埔住處,結束大師精彩一生,更留給後人無限哀思。
黃海岱十五歲出道,九十餘年來都活在布袋戲的世界,舉足投手充滿人情義理,凡接近過大師的人都敬稱他是台灣人的典範,更見證台灣百年的布袋戲發展史,而其一生尊重神佛,行事早就跳脫一般俗世,老而彌堅的精神令後輩望塵莫及,被視如台灣「國寶」當之無愧。
因為搬演布袋戲,黃海岱不僅敬重神佛,人情義理、忠孝仁愛也都抱持獨到的見解,更自然融入布袋戲的腳本及其舞台演出,其個人更在日常生活默默實踐佛陀的慈悲心,向世間散佈真、善、美,更帶領黃家布袋戲走向顛峰,如今大師的辭世,也將帶給所有熱愛台灣布袋戲的人無限懷念。
偶戲通天教主 台灣國寶
有台灣布袋戲通天教主美譽的黃海岱,不但親自見證了從清朝、日治到中華民國的台灣歷史風雲,更是台灣戲曲史的發展見證人。雲林黃家四代全都致力於台灣布袋戲的傳承,他們的技藝不但豐富了台灣人民的娛樂民生,簡直就是一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
黃
海岱出生在雲林縣西螺鎮埔心,十五歲跟隨開創「錦春園」的父親黃馬學習布袋戲,卅一歲自立門戶創立「五洲園」,勤學與聰敏是他被後人尊稱為通天教主的主要
原因,他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從小就練功健身,特別注重練拳及「吞吐納氣」的基本功,所以後來才能將自己的習武心得轉化成為生龍活虎的劍俠戲,同時他改良傳
統「天地童」的偶戲機關,讓偶戲操作更加自如;至於當時的戲班人力有限,當家台柱都要嫻熟「生、旦、淨、末、丑」的每個角色的動作及唱段,但是黃海岱不是
只會背死書的人,他只要覺得「古冊戲」的戲文有不盡情理之處,就會自動增刪,靈活機動的調整,更讓「五洲園」從日治時期一路紅到台灣光復後,都是台灣最受
歡迎的布袋戲團之一。
黃海岱的戲劇人生唱作俱佳,通權達變更是本事,面對日本人時一方面演出皇民劇應付長官,一方面則是不時就偷渡漢文戲
碼娛樂百姓。正因為遵行傳統,又懂得調整身段,他堅信棍下出高徒,所以對學徒子孫都要求得極嚴格,出師子弟都有一人兼飾多角的基本功力,後來他的兒子黃俊
雄結合了金光戲和電視技術,在電視上打響了「雲州大儒俠」戲碼,中興布袋戲風潮,孫子黃文擇和黃強華兄弟更進一步自創「霹靂電視台」,將霹靂戲偶在新世代
換穿流行文化風潮,不但有洋人,還可以穿洋服、穿洋歌,大力拓展傳統布袋戲的領域,黃海岱對子孫的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多加肯定,後來霹靂布袋戲團到國家劇
院演出舞台劇「狼城疑雲」,甚至還拍起電影「聖石傳說」,他都是最熱情的擁護者,一點都不以子孫的顛覆傳統為忤,甚至只要體力許可,他都還親自巡迴宣傳,
要將布袋戲的美麗傳統透過現代科技更加發揚光大。
他的百歲人生充滿了傳奇,他打造的布袋戲世界更是戲文中所說的「袖裡乾坤大,掌中天地寬」的具體寫照,如今駕鶴西歸,留給台灣人的是無盡的思念和感佩。
(自由時報)
--
睡不夠 影響腦細胞
英國廣播公司(BBC)十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不睡覺,可能使大腦停止生出新細胞。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他們以老鼠為實驗觀察對象,發現缺乏睡眠會使皮質酮濃度增高,從而影響職司形成記憶的腦部海馬迴。
研究人員比對被剝奪睡眠七十二小時的動物和睡眠正常的動物後發現,前者的皮質酮濃度高於後者,海馬迴區的新生腦細胞數量也大幅減少;如果皮質酮濃度保持不變,細胞增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因缺乏睡眠而導致皮質酮濃度提高,可能是成熟大腦的新細胞生成量減少的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儘管神經細胞生成在成熟大腦內扮演的角色仍然有待探討,「但與長時期剝奪睡眠有關的認知功能受損,可能就是因為成熟神經細胞受到壓抑」。
(聯合報)
--
Daniel
出自希伯來文,意思是「上帝是我的裁判」,可解釋為「我的行為是否正義唯天可知」,中文舊約聖經將它譯做「但以理」,是個音義兼顧的好翻譯。對於動不動搬
出「天理」、「公道」、「人心」的中國人而言,理就等於天,亦即冥冥中的主宰者。不過常人不理會那麼複雜曲折的推理命題,就把這名字音譯為丹尼爾,它的暱
稱是Danny或Dan。
聖經裡的先知但以理,從猶太國被擄到巴比倫,因為精於解夢,深受君王寵信,曾服事過將近十位異國君主,包括後來併吞巴比倫的波斯王居魯士與大流士,享受一
百年的榮華富貴。他最膾炙人口的事蹟是因堅持固有信仰被丟進獅窟,獅子不攻擊他,滿朝文武從此不敢非議他的異教立場。Daniel一名在英語世界很受歡
迎,例如「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狄福(Daniel
Defoe);也做姓氏使用,例如美國JackDaniel牌威士忌酒廠的創辦者。現在很多二十歲左右的人取名Daniel,則很可能是受Elton
John的同名歌曲影響。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