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71201

基因幫幫忙 找回嬰兒般膚質

想要讓時光逆流,重新擁有嬰兒般光滑細嫩的膚質嗎?將來也許不必花大錢買天價保養品,也不需要找整型醫生拉皮或打肉毒桿菌了。科學家已經找到了決定皮膚細緻度的基因,透過這個基因,就掌握了使皮膚變得更年輕的關鍵。
科學家透過對2歲年長小鼠所做的實驗顯示,只要抑制NF-kappa-B基因的作用,小鼠的皮膚就會變得更加年輕,甚至回復到出生不久時的細嫩光滑。

科學家實驗 小鼠皮膚回春

NF-kappa-B屬於名為「轉錄因子」的基因家族,它們控制來自其他基因之製造蛋白質指令的傳達,換句話說,它們是基因活動的調控者,而NF-kappa-B則負責掌控有關老化過程的基因。

根據NF-kappa-B的這項特性,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霍華德.張(Howard Chang)博士領導的團隊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設法使2歲小鼠的皮膚細胞中的NF-kappa-B停止作用,2周之後,這些小鼠皮膚細胞的活動模式回復到 新生時期,細胞的分裂也開始增加。

張博士說,這項研究發現,透過對基因的干預,即使到了老年,老化的皮膚也可以重新「回春」,這意味老化的過程是有可塑性的,因此有可能受到人為的操控,從而減少老化造成的不良後果。但張博士強調,他的研究不會是「青春之泉」,不可能使時光倒流。

對人體有無副作用 不得而知

目前研究人員還不確定,這種使皮膚回春的效果能持續多久,另外長期抑制NF-kappa-B的作用會不會造成有害副作用,也還不得而知。研究人員指 出,Nf-kappa-B製造的蛋白質在人體中扮演著多種角色,包括免疫功能和抗癌,如果長期遏止其作用,可能導致癌症或其他疾病。

(中國時報)
--
最大古城遺址 良渚比夏朝早

中國考古專家歷經近十八個月的發掘,在浙江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古城可能就是良渚國的首都。考古界視為是繼上世紀河南安陽殷墟後中國考古界的另一重大發現。

據《新華網》報導,新發現的古城大致以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九十年代初發現)為中心,城牆東西長約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公尺,南北長約一千八百至一千九百公尺,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這是迄今中國發現最大古城遺址。

考古發現將改寫中國歷史,也就是由現在認定的最早朝代夏、商、周,改成良渚為最先。因為根據出土的陶瓷碎片,古城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距今四千年以前。

良渚文化距今五千三百年至四千年,中國本土上目前發現這一時代的古城約有六十多座,小的只有十幾平方公尺,良渚古城達兩百九十萬平方公尺是最大的。

由於良渚古城遺址的建築群從位置、布局和構造來看,有「中心祭壇」和「中心神廟」,不少人認為良渚時期的中心就在這裡,上有宮殿,生活著王和貴族。

考古專家認為,以良渚文化覆蓋面之廣,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首都,良渚既為國就改寫中國斷代史。因此新發現非常重要。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餘抗杭良渚,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

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表示,良渚文化並沒有消亡,而是在歷史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繼承下來了。

(中國時報)
--
浙江良渚 驚見4千年前古城 中國朝代史估前推千年 價值逼殷墟

中國考古界又有重大突破,浙江省考古專家前天宣布,在代表中國早期文明浙江「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內發現一座距今約4000年、面積達290萬平方公尺、大小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完整古城,是目前發現同時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稱得上是「中華第一城」,價值直逼殷墟。

浙 江《都市快報》報導,古城內部結構有貴族祭祀台,具備王國特徵,是繼河南安陽殷墟後又一重大發現,可望將中國朝代史向前推進一千多年,意義重大。這座古城 環繞著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東西長約1500至1700公尺,南北長約1800至1900公尺,略呈圓角長方形。

具備王國特徵
城牆四面完整,高約四公尺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墊石塊,寬度達40至60公尺,較明朝西安古城牆底部寬度多出約一倍,上面堆築夯實純淨黃土。專家從城牆內出土的陶瓷碎片研判,這座古城屬於良渚文化晚期,距今約四千多年。
古城內發現大片夯土層等建築遺跡及成排柱洞,顯示上面曾有大型建築,還有六個供祭祀使用大土坑。從位置、布局和構造研判,屬於近似統治階層的「祭壇」或「神廟」,具備王國特徵。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嚴文明表示,「良渚文化」的勢力範圍一度擴張到江蘇省北部,逼近山東省。而商周青銅器上也曾發現類似「良渚文化」玉器上的花紋,顯見影響力重大。此次發現古城地位相當於良渚時代的「首都」,嚴文明驚嘆:「這個發現有多重要!」
此外,更有考古專家大膽研判,「良渚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可能重寫中國斷代史,取代夏、商、周,成為中國最早王朝。但這仍須更多文物佐證。

良渚文化位置圖
以浙江省餘杭市良渚鎮為核心區域,距今約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內,發現一座大小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完整古城,是繼河南安陽殷墟後又一重大發現,可望將中國朝代史向前推進一千多年。

良渚文化小檔案
◎年代
距今約5300至4000年,較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早一千多年
◎位置
分布太湖流域,即今浙江省餘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鎮內
◎特色
文物:黑陶和玉器為主,玉器製作發達,工藝精湛。一塊高8.8公分、直徑17.6公分的祭祀神器「玉琮」,重6.5公斤,彌足珍貴,考古界稱為「琮王」
古城:面積達290萬平方公尺,相當於北京頤和園

(蘋果日報)
--
僑生也應該全面正名/吳子文(台灣大學外文所研究生,馬來西亞僑生)

如果我告訴你,現在大部分的僑生其實並非真正的僑生,你相信嗎?

台灣每年分發入學的僑生人數約為四千人,其中以港澳生人數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僑生,再來是印尼僑生和緬甸僑生。單單這四個地區的僑生人數加起來就佔掉了 所有僑生人數的一半以上,然而這些地區的所謂僑生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擁有外國國籍的華裔學生,並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所以嚴格來說,他們並非真正的僑生。

僑生是「華僑學生」的簡稱,我們先來看看華僑所指為何。根據僑委會的規定,華僑指的是「僑居國外國民」,而「國民」指的當然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所以華 僑學生也同樣必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僑生,然而僑委會卻籠統的將僑生界定為「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並取得當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之華裔 學生」。換言之,只要是具有華人血統(長得像華人)者,不管國籍屬於哪個國家,通通可以僑生身分來台升學,因此東南亞華裔外籍生也往往被一廂情願的劃歸為 僑生。

為什麼台灣會把華裔外籍生誤認為僑生呢?其實,早期的在台僑生教育是為了中國國民黨「反攻復國」的基本國策而服務,透過招收僑生回國來和中共競逐代表中國 的道統,加上美援的加持(每招收一名僑生可獲新台幣兩萬元的補助),中華民國政府自然力求放寬僑生資格的認定,以血統主義將所有海外華僑華裔青年統統「一 網打盡」,希望僑生能夠源源不絕的回到「祖國」的懷抱,卻種下日後僑生國籍不分的禍根。

日前,就讀於中正大學化工系的胡姓馬來西亞僑生因志趣不合,以外籍生身分申請轉入雲林科技大學視傳系就讀,後來「東窗事發」,被校方發現胡姓同學身兼僑生 和外籍生雙重身分,觸犯了僑生不能轉換為外籍生的規定,結果被勒令退學,來台升學之路頓時成了幻夢一場。其實胡姓同學擁有馬來西亞國籍,是名副其實的外籍 生,結果從僑生「正名」為外籍生的舉動反慘遭校方殺雞儆猴,充分顯露現階段僑生政策的荒腔走板與不合時宜。

從台灣教育部的角度而言,胡姓同學以僑生身分入學其實已享受了一次優待,既可免試申請入學,又享有僑生的福利,所以在情在理都不應「僑」裝成外籍生,再享 受一次面試申請入學的優待。這樣的說法固然言之成理,但是此問題的解決之道並非如校方所言,應該加強對於華裔外籍生的身分審查,以避免僑生冒充為外籍生這 類低層次的技術性枝節,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替僑生進行全面性的「正名」,把所有華裔外籍生排除在僑生之外,僑生則回歸台僑,然後再將釋出的僑教經費納入 外籍生的經費裡頭,讓僑生的資源能夠和所有外籍生共享,如此台灣招收外國學生的政策才能夠回歸正常的軌道。

表面上,大馬華裔學生似乎可以選擇以外籍生或僑生身分來台升學,其實相較於教育部每年開放給僑生申請的八千個大專院校名額而言,分配給外籍生的名額實在非 常有限,所以大部分大馬華裔學生仍需「被迫」以僑生身分來台升學。許多大馬學生來台以前並不知道自己會被冠上「僑生」的標籤,也萬萬沒有想到台灣教育部居 然會將外籍生分成兩種等級:外籍生和僑生,堪稱台灣高等教育的奇觀。

台灣現行積極推動的國際化政策說穿了其實就是歐美化,砸下大把金錢無非希望吸引西方的白種學生來台,黃皮膚的東南亞華裔外籍生則反被「隔離」在僑生群體裡頭,居然不被算作「國際化」的一部分,如此有失偏頗的「國際化」實在叫人感到心寒。

筆者希望,台灣的高等教育日後能夠朝更為開放與更為平等的方向發展,如此才能獲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

(中國時報)
--
網上匿名 有時行不通/余曜成(元智大學資社所研究生)

前一陣子,網路作家藤井樹為了世棒賽的門票問題,跳了出來號召國內喜愛棒球的迷群一起包圍棒協,並且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公佈出來以示負責;網路作家九把刀因 為在彰化二水服替代役而被動由媒體將名字公開,並且鄉公所也透過他的名氣宣傳及舉辦活動;動漫畫評論團體傻呼嚕同盟在二○○六年國際書展漫畫館規畫的活 動;動漫畫評論者蒂芬妮也曾在近年的活動使用真名;樂生的事件,從共享書籤HEMiDEMi的募款到街頭運動,網友從匿名的串連到真名連署陳情…這些從代 號轉變真名的例子,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此外也看到另外種狀況,譬如在一些使用網路平台而去援交的網友,他們對於代號的使用就不那麼絕對,常以不同的代號「上下場」;政論板也可以看到對於藍綠不爽者紛紛使用非自己以往的代號;一些動漫族群會到的Komica網站更可以看到不留代號的狀況出現。

匿名或真名,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呢?

虛擬社群的匿名性有外國研究者提出名譽系統來解釋。例如以駭客社群來說,他們不斷使用同一種代號宣告在破解的軟體上,使這些軟體在流傳時容易讓使用者辨 識,也透過不斷累積的名氣而成為破解界的老大,即使駭客社群因此較容易被抓,但是仍然樂此不疲。國內盜版軟體上游大廠XYZ,從還未有網際網路開始就在光 華商場周圍販售、使用同一名稱,讓使用大補帖的民眾認識是由誰製作,也導致有「偽XYZ」者還被「真XYZ」要求使用者抵制的情況。

此外,國內也有研究者稱呼網路匿名具有三種類型(匿名性、異名性、同名性),真正的匿名、同名性的情況較少,多是以異名性的代號方式呈現。而實際上這三種 匿名性是互相鑲嵌的,也就是這些匿名有種流通性,他們會自行去轉用這種匿名來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例如在不利自己以往代號的情形,他們會自己放棄而使用其他 代號,常使用網路論壇、BBS者對於這種情形應屢見不鮮,經常會發現論戰時會被人懷疑你究竟是否為「分身」還是「本尊」,以至於最後的焦點都已經模糊了。

日本有傳播經濟學者使用資料探勘的統計方式,針對日本最大的網路討論區2 channel內的動態社會現象提出解釋,例如「匿名」會正向反應到網友活動,對於張貼文章會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對於內容會呈現負向的狀態。換句話說,使 用「識別性」的代號則會深化討論的內容,至於如何管理這種全匿名的討論區則支持一個論點:「如果討論的議題重要、需要讓人相信時,該使用能識別的代號」。

從網路匿名在重要議題的使用原則來看,可以了解網友匿名不僅具有背景行為的意義,同時在這個行為上也有著機制的規範。我們也因此看到真正要落實公民參與時,匿名轉真名或是可辨識的代號是有必要性,尤其是網路上存在的隱匿性不能完全揭露時。

(中國時報)
--
感染愛滋病的3途徑

從1984年發現第一名病例到今年10月,台灣已經有15,345人感染愛滋病病毒。

HIV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有3種:
1.不安全的性行為:與愛滋病毒感染者進行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性行為,包括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
2.輸血、共用針頭和針筒:輸入感染愛滋病毒血液,或與感染者共用針頭、針筒而遭受感染。
3.母子垂直感染:感染愛滋病毒的母親,在懷孕、分娩和哺乳時,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這些行為不會被傳染

說話、握手、擁抱、共餐、共同生活,並不會傳染愛滋;淺吻、咳嗽、打噴嚏、游泳、蚊蟲叮咬、捐血,也不會感染愛滋。

如何判斷是否感染愛滋病?目前只能透過抽血,但愛滋感染有6至12周的空窗期,因此驗血後須持續追蹤半年。

1996年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博士研發「三合一雞尾酒」混合新藥療法,為愛滋感染者帶來了治癒曙光。衛生署在1997年引進「雞尾酒」的混合療法,為感染者進行治療。

(中國時報)
--
這裡,正在旅行/李明璁

「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想察看自己視線佇足之處,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這是一九五二年三月九日,當時二十四歲、還在醫學院就讀的切?格瓦拉(E.Che Guevara)於偷渡往北智利船上,所寫下的日記片段。

讀到這話時,我在句子旁緩緩畫了道線。那是一九九六年,我正在苦熬論文、碩士班的最後一個春假。很巧的,我也滿二十四歲,但我還未曾有過自己的摩托車之旅。台灣這塊島嶼對我來說,雖然美麗偉大,但卻有點抽象虛浮。

切在展開他兩千多公里南美大旅行前,其實還不是個激進革命者,頂多只是個勇敢闖蕩的浪漫派。在他改變世界前,無疑他先讓世界改變了自身。「我的皮鞋沾染上真正的塵土」,他如此表達土地人民所帶給他的一切。

歷經長達八個月的壯遊,返抵家門後,他重新發現了自身:「寫這日記的人,在回到阿根廷時,就已死去。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我。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自己的改變比我想像中還要深刻劇烈。」

然而,與「被旅行徹底改頭換面之二十四歲的切」相對,二十四歲的我卻陷入了幽暗而苦悶的瓶頸,在理論、實踐與自我想望共構的泥沼中慌張不安。自從大學第一年,搭上了野百合學運列車,我開始潛意識地壓抑「青春就該浪遊晃蕩」的奢侈慾念。

總是和社團伙伴們,練習搞一波波的擬革命想像和行動。我們信奉馬克思所說:「不只要解釋世界,更要改變世界」;卻沒想過,在日以繼夜的集會與辯論之餘,或許更該「到處走看」,讓紛雜撩亂的庶民邏輯,先磨尖自己的天真。

畢業後我進入政治領域工作,但所謂「理想」的賞味期限卻加速來臨。而台灣社會的轉型,也以一種讓許多人都消化不良的方式,囫圇吞棗地進行。二十六歲那年,我決定遠離,展開了有陽光也有風雨的探險旅程。

六載寒暑,我從二十青年過渡到三十中年。在跨文化的反覆流動中,不知不覺地,一步步讓世界重新改變了自己,同時,也讓自己重新發現了:這個既全球又在地化的新世界。

如果韓波(A.Rimbaud)的詩句「生活在他方」,曾在1968年鼓舞著巴黎學生進行一場「用想像力奪權」的浪漫革命,並且引領著1990年代後期、 滿身疲憊與疑惑的我,離鄉背井追尋人生下一階段的夢想;那麼最終,回到原鄉,或許該有一種嶄新而謙遜的姿態,面對這島嶼一切。

2005年夏天,當我站在中橫最高處、海拔兩千五百多公尺的大禹嶺時,彷彿親見稀世家傳珍寶般的感動,即便連蘇格蘭令我畢生難忘、壯闊至極的高地景色,都 無可比擬。我清楚意識到,「旅行在自家」(原來旅行的樂趣和價值也可以近在咫尺地被實踐),正是「生活在他方」的一體兩面。

在伊索寓言中,有個好說大話的人,總是炫耀自己曾在海那端的羅陀斯島上跳得很高很遠,結果被人家說:「這裡就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躍吧」。後來黑格爾和馬克思都借用這典故,轉化成另一頗具詩意的句子:「這裡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如果,所有向外伸展的旅行,最後目的地都是家;那麼,我們不也該試著:重訪家鄉。讓屬於這島嶼的所有美好細節,鉅細靡遺而歷久彌新地旅居在,我們煥然一新的身體內。

(中國時報)
--
沉默基因 增加罹癌機率

大家都從生物課中學到,遺傳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科學家發現,若其中一方的基因在遺傳時就沒有發揮作用,另一個基因又出問題,將增加人類患病的風險。

研 究人員形容,這些「沉默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不會發揮原本功用的基因)就像是開關被關掉的基因。在兩兩成對的人類基因中,如果其中一個基因產生突變,另一 個又恰好是沉默基因,人類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將相對減弱。這種在遺傳過程中父母親其中一方基因訊息關閉的基因組,稱作「印記基因」。

科學家用一架配有兩具引擎的飛機作比喻,如一具引擎有問題,剩下的那具引擎也壞掉時,飛機就會失事。人類的抗癌基因若先天就有一個是「沉默基因」,剩下的一個基因也故障時,人類罹患惡性腫瘤的機率就會提高。

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展開這項「沉默基因」研究,在人類基因中找出兩百個可能和健康有關的基因,建立這種獨特基因的首張圖譜。這項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探討環境因子如食物、壓力或汙染和基因間的互動,並觀察基因決定某些人生病,某些人卻不會的情況下環境因子扮演的角色。

研究團隊領導人傑托提到這兩百個沉默的印記基因時形容:「我們就像是有一袋金塊,這些金塊(基因)中有些是貨真價實的金子,有些可能是愚人金。」

杜克大學研究團隊找出的兩百個印記基因中,有許多位於和肥胖、糖尿病、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有關的染色體上,其中一個基因被辨識出可預防膀胱癌。這項研究卅日發表在「基因組研究」期刊網站上。

(聯合報)
--
上夜班 較易罹患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下月將把夜班工作列入可能致癌因素,因為研究發現,上夜班的人較易罹患乳腺癌和攝護腺癌。

美國防癌協會也可能這樣做。之前該協會認為,夜班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不確定、有爭議或沒有證實」。

癌症的高發病率並未證明上夜班就會導致癌症。在上夜班的人中,可能存在導致他們罹患癌症的其他共同因素。

然而科學家認為,夜班確實存在這種危險,因為上夜班干擾人的正常生理周期。遏制腫瘤生長的荷爾蒙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夜班會導致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另外,上夜班的人往往睡眠不足,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這也是容易發生癌症的一個原因。

如果夜班致癌的理論最終獲得證實,全世界數百萬人將受影響。專家估計,開發中國家有兩成員工從事夜班工作。

康州大學健康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史迪文斯教授最先發現夜班與癌症有關。他在1978年發表論文指出,夜晚的照明與乳腺癌有關係。他發現工業化國家三十年代乳腺癌患者激增,與工人上夜班有關。大多數科學家並未認可他的看法。

但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長期上夜班的婦女確實較易患乳腺癌。另外動物實驗顯示,改變動物的生理時鐘會使動物罹患癌症,並縮短其壽命。還有些研究顯示,從事夜班工作的男子較易罹患攝護腺癌。

由於這些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護士和航空機組人員,科學家還需對不同行業做更廣泛研究,才能最後證實或否定此一理論。

致癌因素很多,包括酒精飲料和避孕藥。美國防癌協會的網站指出,致癌因素未必一定導致癌症。英國著名醫學雜誌「刺胳針腫瘤學」十二月號將刊登IARC的研究報告,可以消除許多懷疑者的疑雲。

(聯合報)
--
認識扁平足/林頌凱(桃園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

當兵的俊傑趁著休假來看病,從新兵訓練開始,他的腳痛就沒有一天停過。「林醫師,其實我有看過部隊裡的醫官啦,但他們只說這是扁平足。給我吃了藥也沒有改善,反而現在連腳後跟的部位也越來越緊,我會不會殘廢啊?如果真的是扁平足,我是不是可以申請退役?」

我 先請俊傑把鞋襪脫掉,光著腳站著給我看,再請他在診間走一圈,觀察他走路的樣子。我發現他的足弓雖然比較不明顯,但還不到完全看不到的地步。我順手拿起他 脫在地上的鞋子,「林醫師,你要做什麼?那鞋子很臭耶!」我告訴他:「看看你的鞋底就可以判斷你有沒有扁平足呀!」…「好啦!告訴你:你沒有扁平足。你的 腳痛可能是因為穿了太緊又太硬的鞋子,然後又因為長時間走路才導致肌腱發炎。至於退役,你就打消這個念頭吧!」

◎扁平足要怎樣診斷?

復健科醫師會先審視赤腳著地,然後觀察類似踮腳尖的動作,再測一測肌肉的力量,最後看看鞋底磨損的情形(所以你一定要穿平常最常穿的鞋子去看醫師)。必要時,醫師還會用X光檢查,看看骨頭是不是有不正常的地方。

◎扁平足要怎樣治療?

沒有症狀的扁平足,不需特別治療。如果腳痛很嚴重、腳踝或小腿明顯僵硬、或是覺得足弓越來越平的時候,就需要找復健科醫師檢查。

扁平足的治療要從選鞋子開始,要選後跟有較硬護套、或是在內側足弓處有較硬材質的鞋子,市面上也可以買到特殊的鞋墊來加強足弓部位的支撐。嚴重的扁平足,或是已經產生後遺症的病患,復健科醫師會建議使用特製的鞋墊。

◎扁平足是不是可以不用當兵?

從小就聽說:「扁平足可以不用當兵」,也常常在門診被問到同樣問題。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會讓很多準阿兵哥們失望,扁平足雖是體位判定項目之一,但要合乎「免役」的標準一定要先照過X光,而且骨頭與骨頭一定要達到某個角度以上才行。

真要到合乎免役規定,代表腳板的骨頭已經近乎「塌陷」,這樣是連簡單走路都可能有困難的。想要用扁平足來免役,絕對不是單單站在地板上發現足弓不見了就可以如願以償的。

此外,小孩子是不是容易有扁平足呢?其實3歲以前的小朋友,全身的關節韌帶都比較鬆弛,腳的肌肉力氣也不夠,再加上腳底厚厚的脂肪層(這是正常的),足弓自然就看不見。等到再長大一點,足弓就會慢慢出現,有些甚至要到10歲才能發育完成呢!

雖然有相當比例的人光腳丫站著都看不到足弓,但是真正要矯正或治療的人卻不多。扁平足是一個「現象」,但絕對不是「結果」。很多人都以為腳痛就是因為扁平足所引起,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扁平足背了很多的黑鍋。

扁平足如何辨識

光著腳站在地板上,然後低頭看看腳板內側(大腳趾側)的中間部位,是不是有一個與地面懸空的地方?這個部位就叫做「足弓」。

每一個人的足弓大小都不盡相同,用腳印來看就可以很清楚。正常的足弓大約佔腳底寬度的2分之1,足弓太大的,腳著地的時候會有個很大的空隙,看起來好像拱門一樣,叫做「高腳弓足」;相反的,如果足弓太小,甚至完全沒有足弓,就叫做「扁平足」。

腳板的形狀,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家裡如果有人有扁平足,其他家人有扁平足的比例也會比較高。但是有一些先天的腳變形(例如骨頭發育不完全)、受傷(例如骨折、脫臼、肌腱斷裂)、關節炎、以及天生「筋」太鬆的人,也會發生扁平足。

大部分扁平足不會有任何疼痛!但部分小朋友可能會抱怨站不久或走不遠,放學回家後總是喊腳痛。對成年人來說,初期只是走路走久了會感覺腳踝和腳板部位的疼痛,但是慢慢延伸到小腿、膝蓋、髖關節,甚至產生下背痛。

(自由時報)
--
101防災監視器 3.5公里屋內看透

台北市消防局斥資四千萬元,近日已完成在台北101大樓九十五樓,裝設全球鏡頭倍數最大、裝設位置最高的遠端監視系統,以回傳地震、火災等即時影像,以便即時派員趕往救災。消防局目前正進行系統測試,預計本月中啓用。
除木柵和部分南港地區不在監看範圍內,整個台北巿的建築物都可入鏡。攝影專家估算,距離101大樓三點五公里以內如兄弟飯店、民生東路等區域,甚至可清楚看到人臉和屋內布置。

爭取救災黃金時間
消防局技正周鍾驥表示,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震後十分鐘內的「黃金救災時間」,防災中心未接到任何一通報案電話,推測應是民眾陷入極度恐慌,但也因此錯失搶救先機,因此,未來一旦大地震發生,鏡頭就會先掃一遍台北巿區內的建築物,並直接通知救災人員前往事故地點。
另外,目前一一九接到民眾通報火警,通常要消防員趕到現場才知道狀況,未來只要一接到民眾電話,遠端監視系統就會根據報案地址鎖定火場,並將火場畫面傳回救災中心,以方便救災人員研判情勢及掌握受困人數。
消防局表示,遠端監視系統配備八十六倍數的鏡頭,是目前全世界倍數最大的監視系統,製造該系統的日本,目前雖有使用相同設備,但裝設在五十層高樓上,高度比台北101約四百五十公尺高的九十五樓,少了近一半。台北巿這套監視系統創下鏡頭倍數和裝設高度「雙高」的世界紀錄。

嚴防窺探民眾隱私
消防局災害管理科秘書游家祝說,遠端監視系統可做一百七十度旋轉。台北縣攝影學會理事長潘敏雄表示,依據該鏡頭推估,台北市三點五公里內,只要天氣好光線足、大樓內明亮,大樓內人員走動與表情、擺設都可能看得一清二楚,距離七公里則僅看到大樓外觀。
民眾楊孟峰說,如果消防局內部管控不嚴,拿高倍數鏡頭窺探民眾隱私或進行非法監控,那就會很可怕。游家祝強調,正著手訂定人員使用規範,進入系統均需帳號密碼,絕不會讓這套設備被用作公共安全以外的事。

消防局遠端監視系統小檔案
裝設地點:台北101大樓95樓(約450公尺高)西北角露台
監看範圍:距離101大樓3.5公里內的民生東路、研究院路及兄弟飯店等範圍,可看到清晰人臉,距離7公里範圍包括林口台地、關渡、北投、圓山、大直、總統府,則可清楚看到區域內建物
造價:約4000萬元
功能:擁有86倍鏡頭,可高空監控全市火災、地震、水災等狀況

(蘋果日報)
--
職場憂鬱症 考慮列職業病 曾有遭僱主羞辱得病 申請給付被拒

根據研究,國內約有百分之五到十上班族因工作壓力造成情緒低落,引發憂鬱或併發焦慮症狀,其中百分之一點五屬重症。不過,勞工因工作罹患憂鬱症,目前仍難以請領職業病給付,勞團昨前往勞委會抗議,勞委會鬆口,同意明年底研議將憂鬱症列為職業病。

重新檢討
四 十三歲的電子公司員工陳巧蓮因嚴重憂鬱症在年初住院,醫師診斷是職場壓力導致,一年來她無法回到職場工作,向勞保局申請職業傷病給付時卻遭駁回。陳巧蓮昨 在丈夫及工傷協會成員共二十多人陪同下,到勞委會前泣訴患病經過。她說,自己是遭僱主羞辱而得病,勞保局上周卻發函指稱是她個人應對能力有問題,而駁回職 災給付申請,造成二度傷害。

一年接獲30精神病例
工傷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說,近一年來協會就接獲近三十例因職場引起的精神疾病, 「許多勞工被排除在職災給付外,非常可惡。」黃小陵說,現行勞保規定,憂鬱症須達殘障等級才能申請殘廢給付,而無法申請一般職災傷病給付或補償金。若憂鬱 症等精神疾病納職業病列表後,只要因工作導致生病無法工作,每月就可領七成薪資的補償費,相關補助也較優。
勞委會勞保處長孟倫昨表示,職業病分類表已多年未修訂,勞委會已邀集相關學者,預計會增列精神病、癌症等多項疾病,預計明年底完成。

一成上班族引發憂鬱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陳喬琪指出,根據國內研究,約有百分之五到十的上班族因工作壓力造成情緒低落,引發憂鬱或併發焦慮症狀,其中百分之一點 五為重症。他認為,把憂鬱症列為職業病是好事,「臨床上可經過會談、家屬訪談、心理衡鑑等程序,判斷是否因長期工作壓力造成憂鬱症,但勞委會須謹慎訂定標 準。」

憂鬱症勞保給付規定
◎現行可領:殘廢給付
認定:無須與職業相關,但須接受1年以上精神專科治療,使用3種不同藥物仍殘存顯著障礙
給付:依程度發14.7~40個月投保薪資
◎未來可領:職災給付
認定:須證明與職業相關,規定待研議
給付:無法工作期間每月可領投保薪資7成的補償費,另有看護、器具等補助,殘廢給付也可加領50%
◎洽詢電話:勞保局 0800-078777
註:憂鬱症現不屬職業病,預計明年底前檢討增列工作因素造成的精神障礙。

(蘋果日報)
--
秋冬眼乾用手揉 易致眼瞼炎

秋 冬季節交替時,氣候乾燥寒冷,眼瞼油脂和淚液分泌不足,易讓眼睛乾癢或痠澀,這時用手揉眼睛,容易引發眼瞼炎。書田診所眼科醫師王司宏表示,揉眼睛時,易 把細菌和感染原揉進眼瞼,秋冬因揉眼睛導致眼瞼炎發作的病人比夏天約增加1成,症狀是眼瞼發炎、紅腫,甚至有潰爛和睫毛大量脫落的情況。

眼乾濕敷熱毛巾
王 司宏醫師說,若覺得眼睛乾癢或痠澀,避免用手揉,因揉眼過程易把細菌和周遭過敏原揉進眼睛,使眼瞼受到感染而發炎,眼睛會出現紅腫、灼熱的情況,嚴重的甚 至會眼瞼周遭潰爛、毛囊壞死而長不出睫毛。王司宏醫師建議,眼睛覺得乾癢時,可用熱毛巾濕敷15分鐘,讓眼睛四周保持濕潤,可減輕乾癢情況。
王司宏醫師提醒,只要眼睛感到刺痛、灼熱或眼瞼出現脫屑情況,就要趕緊到眼科就醫治療,醫師會視嚴重情況給予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或眼藥水治療。若自己買眼藥水而延誤就醫,恐怕會引發如眼瞼腫瘤等結膜或眼瞼病變,嚴重者甚至會視力退化。

畫眼線更易發炎
另 外,雨天應該盡量不要化妝,雨水潑濺到臉上,容易溶解眼睛上的睫毛膏、眼線和眼影。王司宏醫師表示,其實眼瞼就是俗稱的眼皮,如果使用不防水的睫毛膏,遇 水溶解後就有引發眼瞼炎的可能,建議使用防水型睫毛膏,不易被水溶解,對眼瞼影響較小。而眼線多畫在睫毛根部,較靠近眼瞼邊緣,眼線遇水容易溶解而接觸到 眼瞼,因此畫眼線者發炎機率比畫睫毛膏還要高。
王司宏醫師建議,若一定要化妝,可到室內後再上妝,或使用防水型的眼部彩妝品;購買時要避免挑選來路不明、廉價的彩妝品。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