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91102

「死亡」手術抽光血 救癱女 暫停心跳 重組錯置血管 解除中風危機

英國一群醫學專家,最近透過革命性的「暫時死亡手術」,讓一名先天大靜脈錯置的尼泊爾中風婦人暫停心跳,並將她體內血液抽光,然後幫她重組心臟血管,順利完成手術後,這名婦人情況良好,日後也不用再擔心會發生中風了。


這 名28歲的婦人安妮塔(Anita Gurung),去年9月上班途中突然發生中風,導致她全身癱瘓。雖然幾天後她的手腳就可以活動,但是醫師掃描心臟後發現,安妮塔的心臟血管異於常人,上 腔靜脈天生與左心室而非右心室連接,導致部分攜帶二氧化碳與廢棄物的骯髒血液,完成全身「體循環」即回到左心室,沒有經過肺部過濾(即「肺循環」)就再度 送到全身(包括腦部)。因此安妮塔可說自出生以來,就處在腦中風的危機中。

30年來罕見病例
英國牛津大學婦幼醫院(John Radcliffe Hospital)的魏斯特比教授(Stephen Westaby)說:「血液沒經過肺部過濾就送到全身,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導致病人過早出現中風現象。我動心臟手術30年來,從來沒看過這種病例,我的 同事也一樣。我們認為她隨時會再度中風。」經過完整規劃後,牛津大學婦幼醫院決定為安妮塔進行一次大膽的手術。
外科醫師先將安妮塔麻醉後,把她的頭部用冰袋包住,維持在攝氏17度左右,以避免安妮塔腦部因缺氧而受損。接著醫師為她注射死刑犯所用的藥物,讓她的心臟停止跳動──這也可能是首度有外科醫師希望病人在手術中「死亡」。下一步就是抽光病人全身血液。

術後一周復原良好
為了爭取時間,醫療團隊必須在短短30分鐘內完成手術,將原本與左心室連接的上腔靜脈,改為與右心室連接,再將血液重新輸入體內。手術完成後,心臟恢復跳動,安妮塔宛如重生。
「暫時死亡」手術一周後,安妮塔恢復良好,她的先生布達(Buddha Gurung)說,此後他太太再也不用擔心中風了,「所有家人都替她擔心,現在手術成功、她也在復原當中,我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暫時死亡」手術步驟
【1】病人麻醉後,其頭部用冰袋包住,維持在攝氏17度左右。再注射藥物使病人心臟停止。
【2】抽光病人血液並在30分鐘內完成心臟血管重組手術。再輸回血液,讓心臟恢復跳動。

報你知
靜脈錯接害中風
人 體血液都以心臟為起點,交互進行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即血液游走全身,釋放氧氣並帶回二氧化碳與廢棄物,然後經大靜脈(包括上腔靜脈與下腔靜脈)回 到心臟;「肺循環」是指回心臟的血液經由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繞到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加入新鮮氧氣,再經由肺靜脈回到心臟,通過左心房、左心室,再運 往全身。病患安妮塔的上腔靜脈天生誤與左心室連接,導致部分攜帶二氧化碳與廢棄物的血液未經肺部過濾就送到全身,包括腦部,腦部因此經常出現中風現象。

(蘋果日報)
--
心血管病患 冷天勿晨運

醫師提醒
首波冷氣團報到,醫師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史者,這幾天最好停止晨間運動,以免氣溫過低,誘發病情發作,而天冷也易造成皮膚乾裂,提醒洗澡後應立即擦上乳液,以免有皮膚搔癢等不適。

近日中風患者倍增
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昨表示,氣溫偏低或驟降時,血管較易收縮,因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頭部,應避免冷風吹襲,出門時可戴帽子、圍巾、口罩保暖,而晨間氣溫較低,應減少外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鄭泳松則說,氣溫轉涼近半個月來,所收治中風患者已增加約一倍,預計今、明氣溫驟降後,中風患者又將暴增,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服藥。若要前往泡湯,水溫不宜太高,一旦有頭暈、胸悶等症狀,應盡速起身,以免有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危機。
另天氣變冷,因皮膚缺乏油脂的冬季癢患者也明顯增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門診中冬季癢患者已增加三成,提醒民眾洗澡、泡湯後,可抹乳液來保濕。記者沈能元

天冷保健注意事項
.年長者,若有呼吸、心血管疾病者,應特別注意保暖,最好暫勿外出晨運
.罹患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患者應按時服藥
.呼吸道易敏感者,外出應戴上口罩,而有感冒症狀時則一定要戴
.皮膚較乾、濕疹患者、油脂分泌較少者,避免過熱水溫,並擦乳液,以免冬季癢等皮膚不適
.勿門窗緊閉,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蘋果日報)
--
焦慮手抖 女罹甲狀腺亢進 一度誤為精神病 應少吃海苔海帶

一名國一少女突然出現焦慮、手抖等異狀,家長以為是罹患精神病,送醫治療才發現是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經治療後少女的怪異症狀完全消失。
醫師提醒,甲狀腺機能患者常有不自主手抖、嘴部抽動等症狀,和部分精神病症狀很像,及早就醫才能對症治療。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良慧日前受訪表示,少女本在校成績佳,但突然出現焦慮、手抖、嘴巴不自主抽動等異狀,才被帶來就醫。

頸部兩側腫大
在問診時,張良慧即發現少女脖子兩側都比正常人來的腫大,懷疑有甲狀腺問題,安排甲狀腺荷爾蒙檢查,證實是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
張良慧說,經投以治療甲狀腺亢進藥物一個月後,少女手抖、嘴部抽動等怪異舉止完全消失。她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和部分精神病的病患,都常有不自主運動等症狀,要就醫才能釐清。
高雄醫學大學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謝明家表示,很多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發病時,會被當成精神疾病,尤其是少女正值甲狀腺長大期較易發病,但若及時正確用藥,一到二個月多可恢復,而患者平日應少吃海苔、海帶等含碘食物,以防病情復發。

甲狀腺亢進注意事項
.甲狀腺亢進患者應少吃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苔等
.烹調時可用無碘鹽巴,兼顧美味與避免病發
.應禁菸、避免情緒波動
.藥物治療應1年至1年半,停藥後需定期追蹤以免復發
.若有突發性行為改變、不自主抽動,可能是罹患甲狀腺亢進,應就醫檢查

(蘋果日報)
--
鼻涕倒流 熱毛巾敷口鼻緩症狀

中央氣象局預測,周一起天氣將轉冷,北部可能出現13度低溫,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文正指出,當氣溫愈低,鼻過敏和感冒患者愈容易出現鼻水倒流症狀,患者 濃稠鼻涕卡在鼻子深處,擤不出來也吞不下去,十分難受,提醒出現鼻水倒流症狀患者,不要自行服用含抗鼻過敏的藥物,否則鼻涕會更黏稠,症狀亦發嚴重,建議 可以使用熱毛巾敷口鼻並吸氣,幫助濕潤鼻黏膜能緩解症狀。

自行服藥症狀加劇
陳文正醫師指出,不少鼻過敏患者只要出現鼻子癢、流鼻 水症狀,便自行服用抗鼻過敏藥物,因這些藥物含抗組織胺成分,能減緩鼻癢不適。但當患者症狀加劇,已出現鼻涕濃、鼻黏膜發炎時,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會使得鼻 黏膜分泌更黏稠,鼻涕更易卡在鼻腔深處,出現鼻涕倒流症狀,提醒患者不要自行服藥,可以毛巾沾熱水後擰乾,敷在口鼻處並正常呼吸10秒左右,能減緩鼻涕倒 流的不適。

症狀未見緩要就醫
陳文正醫師強調,多數鼻涕倒流是因感冒和鼻子過敏,引起細菌入侵鼻腔,不過也有患者是因萎縮性鼻炎和 胃食道逆流引起,建議若以毛巾熱敷後仍沒有緩解的患者,還是必須就醫檢查。一般而言,若是感冒和鼻子過敏引起者,會給予7到10天口服抗生素藥物,或類固 醇的鼻噴劑,治療鼻腔發炎。

(蘋果日報)
--
齒酸見血 恐罹敏感牙 速洗牙 牙齦可回復

時序已入秋,自 來水水溫下降許多,不少人早上用冷水漱口時,牙齒突然感到酸酸的,耕莘醫院牙科醫師李偉明表示,一般人常誤解敏感性牙齒如同敏感性肌膚般,是先天體質問 題。其實,牙齒敏感是因牙齦退縮,露出牙本質,使得牙髓受到刺激,才會出現短暫酸酸的感覺。而罹患敏感牙齒初期,最大特徵是在刷牙時會出血,此時應盡速就 醫,清除牙結石後,牙齦還能長回,但若置之不理,3個月後不僅牙齦無法長回,還可能必須開刀清理牙周。

李偉明醫師說,牙齒對於冷熱食物、 水敏感,是因為牙齒上附著牙菌斑、牙結石,使牙齦退縮,露出牙本質,而高溫、低溫的食物經過牙本質的洞孔刺激牙髓,就會感到牙齒深處酸酸的,而牙本質長期 暴露下,洞孔也會逐漸增大,患者對於溫度就會愈敏感,建議對冷水敏感的患者,可使用抗敏感牙膏,減緩不適。

可治療
洗牙清除結石
刷 牙如果發現牙齦出血,且非牙刷柄誤戳牙肉,代表牙齦已因牙結石與牙菌斑侵蝕而後退,此時應就醫洗牙清除牙結石,讓牙齦慢慢長回,使得牙齒較不敏感,也不會 再出血。另外,可在洗牙後針對自己牙齒的排列與咬合,詢問醫師刷牙時應特別注意的地方,未來刷牙時加強清潔,就能避免牙齦萎縮。

結石嚴重深度清除
李偉明醫師說,刷牙出現牙齦出血後,約3到6個月,細菌會開始向下侵蝕,破壞牙根以及牙床構造,形成嚴重結石,需以特殊工具刮除結石,療程須耗上3至6個月,即便完成治療,牙齦也已無法長回,未來牙齒都會處於敏感狀態,但若不治療便可能需要開刀治療。

牙齒鬆動須開刀
當牙齒非外力造成鬆動,則代表牙周受細菌侵蝕嚴重,使得牙床無法包覆牙齒,此時牙根整平術已無法徹底清除結石,需開刀進行牙周手術,清除結石與細菌後再縫合,手術過程繁複,不過,若再不治療牙齒可能脫落,屆時也無法植牙修復,提醒患者應及早治療。

這樣做
飯後睡前刷牙
李偉明醫師指出,刷牙是最好的預防方式,睡前一定要仔細刷牙,因睡覺時唾液分泌少,口腔處於保護力低的狀態,易滋生牙菌斑。而食物讓細菌容易入侵牙齒,因此應養成飯後潔牙習慣。

刷牙輕刷牙齦
李偉明醫師強調,刷牙時,牙齦不能遺漏,因牙齦易附著細菌,形成齟齒,提醒刷牙時可以牙刷刷毛輕刷牙齦,尤其後排牙齒的牙齦,但力道不宜過大,輕輕掃過牙齦即可,否則容易造成傷口。

吃無糖口香糖
無糖口香糖能有潔牙效果,是因利用咀嚼口香糖,讓唾腺自然分泌唾液,達到口腔保護的效果,因此較不易蛀牙,建議沒有帶牙刷在身邊的人,在飯後可吃無糖口香糖或喝水,提昇口腔免疫力。

用抗敏感牙膏
抗敏感牙膏是利用特殊化合物,將牙本質的洞孔補起來,讓食物不易經過洞孔刺激牙髓。但抗敏感牙膏持續效果有限,在刷牙後2、3小時效果較明顯,因此增加使用抗敏感牙膏刷牙頻率,能減緩不適。

醫師說 洗牙找有信譽診所
不少人認為洗牙是一項簡單的療程,但其實洗牙若不慎很容易破壞牙齒琺瑯質,因此建議患者應找有信譽的牙醫診所或醫院,若發現診所讓護士洗牙,必須要求停止療程,並向衛生署檢舉。

(蘋果日報)
--
香港職缺逾千 明年台恐爆教授出走潮

香港、大陸的大學不僅向台灣優秀高中生招手,也挖走大學教授。

政大這學期就被挖走前傳播學院院長羅文輝等三人,由於香港的大學即將改為四年制,需才孔急,多位校長擔心明年台灣會引爆一波「教授出走潮」。

政大陸續有霍德明等兩位商學院教授被北大挖走,前年有資管系教授留職停薪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這學期有三人轉到香港和大陸任教。

不滿六十歲的政大新聞系教授羅文輝八月一日退休,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當教授,校長吳思華雖極力慰留,沒有成功。早在羅文輝之前,新聞系教授汪琪也辭掉台灣教職到香港浸會大學任教,這兩年才又回任政大講座教授。

此外,政大商學院財管系教授劉玉珍前年留職停薪到北大任教,這學期正式向政大辭職,和在會計系任教的先生,一起到北大教書。

台大也有教授被挖。台大國企系教授巫和懋早就轉到北大任教,這個暑假又有兩、三位人社領域教授去北大;中山等大學有教授到香港的大學去當客座教授。

吳思華指出,香港的大學二○一二年從三年制改為四年制,需要增聘一千位教授,最近頻來台挖人,因薪水是台灣三、四倍,台灣的教授未來被挖走會更多,政大只有六、七百位教授,即使只走掉十人,都是損失。

曾在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任教的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指出,會兩文(中、英文)三語(英語、普通話和廣東話)的人才,最受香港青睞。

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指出,香港的大學也挖優秀博士生,之前吸引台灣學生到香港讀博士,開出一個月生活費達一千八百美金,相當於台灣博士後的薪水。

蕭介夫說,香港大學向該校材料系主任武東星招手,興大讓武東星留職停薪,明年暑期到該校客座三個月。

成大校長賴明詔表示,該校之前有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台灣的大學教授,「明年可能會有一批人走」。



教部已授權 薪資差距 礙於人情沒做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指出,為留住優秀教授,教育部除推動大學法人化、公教分離,讓教授薪資更有彈性,也儘量鬆綁獲五年五百億和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學校。

對校長提議關掉辦學不佳大學,讓高教經費分配更充裕,林聰明說,「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困難」。台灣不是共產國家,不可能無故要大學關掉,只能配合市場機制,逐步退場。

林聰明說,教育部早已授權大學,教師薪資可有兩到三成的差距,砍表現差的人來補表現好的人,但大學基於人情,不敢執行。

他也表示,目前頂尖大學和研究中心已增加使用經費彈性,讓學校可用較高薪水去聘請好老師,教學卓越計畫方面也會比照處理。

私校挖名師 捧上年薪300萬

薪資彈性高的私立大學常重金挖人,不乏公立大學教授提前退休轉任私校。最近就傳出某私校打算以三百萬年薪挖一名政大教授。

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大教授指出,,據他了解,最近就有某所私校計畫用年薪三百萬挖走一名準備退休的政大教授,連同月退金,這名教授年薪可能近四百萬。

世 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私校通常在國立大學教授快退休時,把他們挖過來;或用「講座教授」禮聘好教授。例如幾年前,世新情商當時還任教台大管理學院的徐木 蘭提早退休,轉任世新管院院長,沒幾年就擦亮世新管院招牌。她現在又被明新科技大學挖角聘為講座教授,但仍在世新兼課。

元智大學人事室主任陳啟光則說,以前私校沒退撫制度,私校表現好的教授常被國立大學挖角,元智今年二月比照國立大學推動退撫制度,盼把好教授留在私校。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表示,吸引人才不完全靠薪水。香港薪水雖高,但房子和交通貴、人情味淡。他建議台灣用「人」的因素來打動教授,例如研究上有團隊支持,能量就大,香港的大學人數少,不可能如此。

(聯合報)
--
被莫拉克颱風攪碎 蘭嶼珊瑚只剩18%

莫拉克颱風不僅為陸地上帶來生態浩劫,對海底珊瑚礁也造成莫大災難。今年台灣地區珊瑚礁總體檢報告昨天出爐,原本是潛水客天堂的蘭嶼,珊瑚礁覆蓋率從五年前的六成八,驟減為只剩18%。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合辦這次珊瑚礁體檢,從五月到九月,共調查台灣東北角、台東杉原、小琉球、綠島、蘭嶼、澎湖東嶼坪等六區十六個點。調查志工耿璐說,這次調查狀況最好的竟是台灣東北角,平均珊瑚礁覆蓋率約三成,最佳覆蓋率五成二,跌破大家眼鏡。

莫拉克颱風後,調查小組發現蘭嶼、小琉球附近珊瑚礁受創最嚴重,有不少斷枝和重達數噸的大型微孔珊瑚屍體。這次調查顯示,蘭嶼珊瑚覆蓋率平均只剩百分之十七點八,小琉球也只有兩成。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解釋,颱風對珊瑚礁的傷害有三種,最嚴重是颱風攪動海水,造成的浪在海中淘翻力量強,有時把珊瑚連根拔起;其次是流入海中、重達數噸的漂流木「槌擊」,台東杉原一帶最嚴重。此外,從山上瞬間沖刷下的洪水飽含泥沙,也讓珊瑚礁奄奄一息。

陳昭倫感傷形容,淺海地區的珊瑚礁「就像被壓路機壓過,也彷彿被果汁機絞碎」。

調查團隊根據國際間對珊瑚健康狀況的評比,將覆蓋率百分之卅七點五訂為及格線,十六個點中,就有七成五是不及格的「劣質珊瑚礁」。台灣近年珊瑚礁覆蓋率在九十三年達高峰,之後因珊瑚黑病及幾次颱風侵襲而下滑;綠島從六成四下降到四成五,蘭嶼也從六成八降到一成八。

(聯合報)
--
全台珊瑚遽減 蘭嶼剩不到2成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也是海底珊瑚的重大浩劫!保育團體「二○○九珊瑚礁總體檢」結果出爐,風災後,全台多處海域珊瑚礁遭重創,蘭嶼珊瑚覆蓋率往年都在三十%以上,二○○四年一度達六十八%,今年下降至十七.八%,狀況最慘。

「連重達二噸的珊瑚都被巨浪連根拔起,以『倒栽蔥』形式陣亡!」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昭倫形容颱風過後,蘭嶼海底世界的「慘況」,一百公尺內的珊瑚礁海域一片死寂,珊瑚都被風浪、滾動的泥沙攪爛了。

莫拉克折磨 二噸重珊瑚被拔起

陳昭倫說,台灣各珊瑚礁區海域因過度漁撈、海岸汙染,體質已很差,近年氣候變遷引起的極端氣候、超級颱風頻率增加,更加速珊瑚礁消失。莫拉克颱風就是壓死台灣珊瑚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根稻草還特別大支!」預估自然復原至少得五十年,甚至百年。

台灣執行珊瑚礁總體檢超過十年,今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主辦,完成東北角、台東杉原、小琉球、綠島、蘭嶼及澎湖東嶼坪六個主要珊瑚礁區水下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六礁區、十六個潛水點的珊瑚礁,高達七成五屬「劣質」狀態。歷經近二年颱風侵襲,蘭嶼海域珊瑚受創嚴重,綠島珊瑚礁平均覆蓋率也從二○○四年六十四.二%,下降至今年四十五.一%。

小琉球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但人類活動嚴重破壞珊瑚礁,平均珊瑚覆蓋率自二○○四年廿四%,下降至今年廿%以下。

許多生態系指標魚類 已看不見

台東杉原海岸在莫拉克風災後布滿許多漂流木,陳昭倫說,大量漂流木在海裡「咚咚咚」衝撞,珊瑚難逃死劫;許多珊瑚生態系指標魚類已不見,也難見到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櫻花蝦等。

澎湖東嶼坪珊瑚覆蓋率約卅%,學者樂觀表示,當地因人為開發少,珊瑚體質健康,加上未被風災連根拔起,復原之路不會太久。台灣東北角珊瑚礁海域遊憩壓力 重,珊瑚也被嚴重破壞,雖然今年體檢結果覆蓋率五十二%,狀況最佳。但保育團體強調,那是因為東北角海域躲過風災重創,不代表此區生態有所改善,可說是 「悲哀的冠軍」。

(中國時報)
--
為什麼美國狂牛令國人抓狂?/朱敬一

台美談判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最近 引起極大的風暴,風暴源頭是:老美要求開放範圍要包括牛骨、牛絞肉、牛內臟,但台灣有不少專家對此有疑慮。AIT官員說,吃牛肉得狂牛症的機率極低,遠低 於騎機車出車禍的風險。行政院官員也說,吃進口牛肉得病機率是幾億分之一。但是以上說詞顯然無法取得國人認同;至少台北市與地方政府的抵制活動已經是一呼 百應。這背後的經濟推理,值得拿出來好好檢視一般。

少數壞商品 可摧毀市場

先談機率問題。去年底全世界金融海嘯的罪魁禍 首之一,當然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損失。但如果我們看美國次貸損失的額度,即使是最慘的時候也只是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這區區美國一地百分之三的損 失卻能掀起全世界許多國家GDP近百分之十的衰退,是不是有些不成比例?這種不成比例的渲染效果,在經濟社會中其實所在多有。

直觀而言, 銀行所出售的結構債、基金等衍生性金融商品,有若干比例都包裝了次貸相關的品類。照理說,在次貸風暴時,市場上的金融商品應該只有「與次貸有關」的遭殃, 但與次貸無關的應該都沒事。但由於社會大眾分不清楚,所以將所有的金融商品都視為潛在含毒,統統拒買,遂造成金融市場全面崩盤。影響所及,全世界都受池魚 之殃。

產品難分辨 擴大衝擊面

同理,以往有不肖份子將某些運動飲料下毒,並向廠商勒索。就比例而言,販售該飲料的超商可 能上萬家,而每家所陳列的商品也上百瓶,真要算機率,消費者買到毒飲料的機率也只有數百萬分之一。可是只要千面人新聞一曝光,就再也沒人要買那種飲料。這 情形與數千萬分之一的美國牛肉瑕疵,是不是有些類似?所謂「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不知道老美有沒有類似的成語。

除了產品無法分辨而 造成的混淆之外,另一項影響消費行為的關鍵,就是「有沒有其他選擇」。騎機車的人自己當然也知道鐵馬穿梭車陣的風險;但或是因為居家或目的地落點偏僻、或 是攜帶物品不便等考慮,他們無法搭乘捷運或計程車,遂不得不騎機車。換言之,騎機車所面臨的高風險,是人民欠缺替代選項下的不得不然。但是牛肉則情形不 同。除了美國牛肉,還有澳洲牛、紐西蘭牛、日本牛,消費者選項極多。甲牌飲料被下毒,還有數十種其他選擇。如果知道其中一種有風險,消費者當然會改而選擇 其他了。

民眾選擇多 被迫換品項

美國以為「擴大」進口項目是對該國有利,但事實卻不然。擴大品項到風險項目,而消費者又沒有辦法分清楚哪些有風險、哪些沒風險,就會產生「老鼠屎」效應。我一向喜歡烹美國牛排;但面對那幾千萬分之一的風險,我也要考慮一下改變消費習慣了。

(聯合報)
--
惡鬥愛因斯坦 FBI檔案大解密

有兩百多部傳記問世,被當作無數書籍、電影甚至漫畫主題的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後人眼中始終是個慈祥又充滿童心的老人;然而,他在世時卻曾經被列為頭號「危險反動分子」,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長年抹黑與獵殺,其中原委是什麼?

為了揭開聯邦調查局對愛因斯坦的祕密鬥爭,美國資深記者佛萊德.傑羅米(Fred Jerome)出版《愛因斯坦檔案》一書,透過一九八○年代後解密的調查局檔案、大量政府文件,以及對許多前調查局官員的訪談,鉅細靡遺地陳述案件始末,中文版將在台推出。

美記者出書 訪談前調查局官員

愛因斯坦曾說:「我的生活分成方程式和政治兩個部分。」傑羅米指出,愛因斯坦是個反種族歧視、反法西斯、反戰的和平主義者,但其激進的政治立場卻在他死後被美國當局給抹去。

傑羅米回溯自一九三三年初,愛因斯坦與夫人從德國抵達美國,至一九五五年逝世為止,在美國超過廿年的時間內,始終被擔任調查局局長的胡佛(J. Edgar Hoover)列在首要黑名單之上,並透過線民、竊聽、放話中傷等各種非法手段,對愛因斯坦執行嚴密監控和醜化。

書中提到,愛因斯坦在一次大戰前從任教的瑞士搬回德國,四年的戰爭歲月讓許多德國科學家成了超級愛國狂,堅定反戰的愛因斯坦成了學界少數。戰後他繼續參與和平組織的工作,更以他的聲望號召全民對抗政府高壓。

一九三三年愛因斯坦受邀到美任教,不久希特勒掌權,納粹沒收他所有物產,成了永遠的流亡者,沒想到卻在美國見識到調查局不亞於納粹的一面。

扣他紅帽子 胡佛採監控和醜化

在調查局厚達千頁的愛因斯坦檔案中,詳細記載了愛因斯坦的政治關係,指稱他與數以百計的親共團體廣泛牽連,被胡佛為首的美國右派扣上紅色大帽。

但傑羅米指出,愛因斯坦為了幫助反法西斯分子以及受迫害的移民、弱勢等族群,常將他的名聲借給許多左翼辯護的組織使用,而檔案中更充滿線民提供虛實混雜的情報。

被評論家南方朔稱為「穿西裝流氓」的胡佛,手中握有大量名流、政治領袖的「黑檔案」早已不是新聞。包括影界天王卓別林、作家海明威、黑人精神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等人,都曾被他建檔列管,種種不擇手段的作法,使美國聯邦調查局遭致前所未有的惡評。

(中國時報)
--
搶救地球生態 拚壓低生育率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在一七九八年發表《人口論》,預測糧食生產將趕不上人口增加率。兩百多年後,先進國家生育率急速滑落,家庭規模越小,人們也更富裕。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現在就連開發中國家生育率也逐步下降,在通常被認為子孫滿堂的巴西、印尼,甚至印度部分地區,孩子越生越少。全世界有半數地區生育 率不到二.一%,這是被視為人口穩定成長的神奇數字,又稱為「人口替代率」。預期二○二○到二○五○年,全球生育率將遠低於人口替代率。

不過,人口成長減緩並非全然是壞事,至少對經濟成長有利。直到一九九○年代,開發中國家很少同時出現生育率下降和收入增加的情況,但現在案例越來越多。從 食指浩繁的貧窮大家庭,轉變為成員逐漸老化的富裕小家庭。生育率不太高也不太低,沒有許多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靠人奉養的祖父母,夾在中間人丁興旺的第二代則 努力工作生產。

對人口結構轉換的國家來說,人口替代率往下掉,是絕無僅有的寶貴機會。但馬爾薩斯信徒認為,對地球脆弱的生態體系而言,人實在太多,人口增長早該打住。

沒錯,全球人口仍在增加,到二○五○年增至九十億高點之前,就會先把環境破壞殆盡。若窮國依循富國的經濟軌跡發展下去,這種後果就可能發生。

最窮困的非洲與亞洲民眾,每人一年製造○.一公噸二氧化碳,美國人則多達廿噸。經濟成長能讓幾億人脫貧,但如果窮人複製歐美創造財富的途徑,他們也會把資 源耗光。況且,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面臨氣候變化時受傷也最重。人口持續增加,還會讓水資源短缺,糧食產量下降等全球暖化的後果更形惡化。

要減緩人類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對策不外乎人口政策、科技和法令規範。不過,全球人口增長早已自然快速減緩,除非像中國祭出高壓一胎化政策,才能把生育率壓得更低。

(中國時報)
--
絕對多數制 更符合民主基本精神/陳長文

上次本專欄是從「選舉風氣」的角度來談絕對多數制。這次,我則想從民主的基本精神來談這個問題。

民主制度解決爭議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至於「多數尊重少數」的部分,則通常是透過憲法或法律來保障少數的權利,於茲暫不闡論。然而從二 ○○○年的總統大選作為實例來看,僅管當時的泛藍陣營有近六○%的支持度,當選者卻是近四○%支持度的泛綠陣營。以少數卻贏得選舉的陳前總統,並沒有得到 過半數人民的支持背書,因此形成了民主正當性不夠堅實的問題,反映在其施政過程中,也容易形成一種信任危機。在野黨在心態上會不服氣,認為自己才是「多 數」,也容易合理化對執政者的政策抵制。為了避免這種少數困境的再度出現,應該要從選舉制度上去思考改進。

此外,絕對多數制兩輪投票設計,也有替代黨內初選的部分功能。以台灣選舉實務經驗言,最困擾政黨就是分裂參選問題。而政黨之所以要在內部設計公平、透明的初選制度,就是要讓不被提名的人心服口服,而避免分裂。然而目前的初選制度,存在著不一而足的問題。包括:

其一投票資格問題:若以黨員認定,則容易形成「人頭黨員」,造成黨內初選為少數黨員大戶把持。不以黨員來認定,又擔心初選結果為對方陣營操弄。民進黨在○ 八年立委選舉時,設計出了所謂的「排藍民調」,卻也引來黨員的批評是自我放棄中間選民,而在之後的立委選舉中大敗。但是若「不排藍」,卻也會有其他的問 題。舉例而言,如果A黨有甲乙二位候選人參加初選,採取普遍式(未排藍或排綠)的民調決勝負,則也有可能給競爭的B黨反動員民調的機會;例如B黨若覺得甲 的實力較強,則可以反動員B黨支持者在接到電話民調時,表示其支持乙,使較弱的對手有較高的機會在A黨的黨內初選中出線。

其二選舉公正性的問題:包括黨員大戶、賄選、設立電話專線影響民調等。由於目前選罷法的規範不及於黨內初選,以上的公正性問題無法可管。由政黨自行調查,又缺少公權力的資源。導致初選選風敗壞,無足夠財力的人根本無法通過初選的門檻。

單一名額選舉採用二輪投票的絕對多數制,可以相當程度解決上述的問題。假設選區裡只有A、B兩個政黨,兩黨各有兩位候選人參選,而每個選民都投給自己的第一偏好候選人。則第一輪投票之後會有三種結果:

一、某一人獲得過半票數:表示該位候選人實際上獲得絕對多數的支持,不論是那一種選舉制度都會當選。選舉結果符合民意的真實偏好。

二、沒有人獲得過半票數,A、B兩黨各有一人進入第二輪選舉:第一輪投票篩選出的候選人也就是自己政黨內的優勢候選人。此時第一輪投票等於是負擔黨內初選的功能,而第二輪投票就可篩選出多數政黨。最後的當選者為多數政黨裡的優勢候選人,符合民意偏好。

三、沒有人獲得過半票數,而某黨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選舉:則第一輪投票篩選出多數政黨,而第二輪投票反過來負擔黨內初選的功能,篩選出政黨內的優勢候選者。最後的選舉結果一樣符合民意偏好。

基本上,選舉制度的好壞應以選舉結果是否符合民意的真實偏好來判斷,而絕對多數選制,其結果會比較接近選民真意。當然,選務成本的增加,會是絕對多數決選 制的缺點。也許不一定所有的單一名額選舉都要採絕對多數決選制,可依重要性作不同的衡量;總統最需要(但可能涉及修憲),縣市長與區域立法委員則其次(修 法即可),到了鄉鎮市長層級,則就可以在選舉成本的考量下,仍以較簡單的相對多數決選制行之即可。

筆者認為,民主是一個需要精練進步的制度,絕對多數決選制當然不會是導正所有民主制度缺點的萬靈丹,但卻是一個讓民主運行更合理並減少弊病的一個思考起點。

(中國時報)
--
家長喃喃唸 寶寶牙牙學語快多了

「語言」是人類最便利的溝通工具,它是一種約定俗成、有組織的符號編碼系統,讓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手語」、「書面語言」、「口語」三種方式來表達、溝通和互動。

一般嬰幼兒的家長比較關心,也最容易警覺到的是:「我的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為什麼都已經2到3歲了,孩子仍只會叫爸爸、媽媽(雙疊語)」或甚至「怎麼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

其實,口語是經由非常複雜的管道所建立,不會說話或話說得不好,有其複雜成因。

兒童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會將所聽到的口語訊息儲存起來,再連結所看到的人、事、物等動作情境,進而組合、記憶起來。例如:聽到「尿尿」,連結屁股溼溼和換尿布的情境,就學會了「尿尿」這個詞彙的意義;聽到「吃飯」,連結到食物,就學會「吃飯」這個詞彙。

所以,說話是藉由所聽到、看到和當下的情境,及相對應的物品、事件、動作和人物作連結,進而慢慢儲存、記憶、累積而來。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生活經驗的累積、文化的刺激、有利的學習環境等,才能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要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家長應蹲下、坐下,和孩子面對面一樣高,注意孩子視線的焦點所在,引導他們觀察,訓練其注意力,並隨情境改變。

引導孩子分辨環境中不同的聲音,要求他們去模仿聲音和說話,孩子的大腦裡就會記憶、累積各種不同的語料、語彙、句型,再教他們如何造句、表達、說故事,久而久之,就能與人有效溝通和互動。

只要家長全心投入,越早發現孩子說話的問題,越早進行刺激和療育,就能減少語言發展遲緩的遺憾,讓心肝寶貝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自由時報)
--
愛吃滾燙食物 小心食道癌來犯

老王因為交際應酬,總是菸酒不離手。他最愛吃滾燙的食物,尤其是滾燙的熱湯。但是最近吃東西時,他老是覺得容易哽到。他心想是食物太乾了,所以就配著湯湯水水進食,卻仍覺得吞嚥困難。

因為情況一直沒改善,最後乾脆改吃流質的食物,一個月下來居然瘦了一大圈,且不時發生胸悶的狀況;朋友們擔心他得到「食道癌」,催促他去看醫師。

◎食道癌的發生率:

食 道癌從民國95年進入台灣十大癌症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資料顯示,食道癌已是男性第七大癌症,佔所有癌症病例4%;更重要的 是,近5年來,食道癌新發生病例增加的速度僅次於口腔癌,居第二位,遠超過常見的肝癌、肺癌,推究原因多半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

◎食道癌的症狀:

「食道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是偶爾會被肉類、乾麵包或熟蛋黃哽到,故容易被忽略;嚴重一點的就會發生吞嚥困難、胸悶等症狀,因患者多會改吃較流質的食物因應,在飲食改變及食量變少下,患者多半有體重減輕的情形。

◎食道癌的診斷方式:

針對極早期的病變可利用「窄頻影像辨識系統」及「染色內視鏡」檢查;確定診斷多是經由內視鏡(胃鏡)加上切片確定,在確定診斷後,還會再藉由電腦斷層掃描以了解有沒有轉移病變,及利用內視鏡超音波,可以更清楚看到食道癌侵犯的深度。

初期的食道癌像一個小瘜肉或潰瘍,後期則會出現狹窄、整圈的腫瘤或大的潰瘍。

◎食道癌的癌細胞分兩種:

●中上段食道的鱗狀上皮癌,危險因子包括種族(中國、新加坡、非洲及伊朗等,發生率較高)、菸酒(酒量越多越危險,烈酒更危險)、食物(含亞硝基化合物的食物,如鹹菜、臘肉、鹹魚、檳榔及過熱的茶)、頭頸部癌症病史。
●下段食道靠近胃的腺癌,在歐美國家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危險因子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的食道病變、吸菸及肥胖。

◎食道癌的治療:

●表淺性的治療方法包括食道切除手術及內視鏡切除,它是有機會根除的,所以應該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但到底要用哪一種方法?須看癌症侵犯深度,及身體狀況而定。
●後期食道癌的治療目標在於維持生活品質、吞嚥功能及好的營養。
●無法手術的食道癌以同步的化學、放射治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可以增加存活時間,以及改善吞嚥困難。
●無法接受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又有吞嚥困難的情形時,可以用內視鏡治療(包括狹窄擴張術、食道支架放置、雷射治療及光動力治療等)來改善症狀。

最 後除了奉勸酒國英雄要收起豪氣,以身體為重,癮君子要改掉有害身體的習慣外,亦提醒飲食上,要避免吃太過滾燙的食物,以及醃漬、醃燻、發黴等食物。即使罹 癌了,因為現代診斷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都有機會即早發現病灶,增加根除機會,重要的是,平時要多加注意身體健康,一旦有狀況時,一定要即早就醫,才能 有良好的預後。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