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塌20年 柏林骨牌圍牆今推倒 德花2.4億元辦趴 千片木板華勒沙首推
20年前的今天,惡名昭彰
的柏林圍牆倒塌,讓分裂45年的東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統一。柏林圍牆原來的位置,最近豎起一道逾兩公尺高的圍牆,不過是由1000片厚木板組成的
骨牌圍牆,將在今晚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慶祝活動中,由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等人推倒,重演柏林圍牆一夕崩塌的場景。
德國當地時間9日晚上,
歐洲最大的官方派對將在柏林登場。德國總理莫克(Angela Merkel),將和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法國總統沙柯吉(Nicholas
Sarkozy)、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捷夫(Dmitry
Medvedev)等人,一同目睹骨牌圍牆被推倒的壯觀景象,象徵20年前一連串事件的發生,促成冷戰的結束,同時也引發骨牌效應,讓東歐共產政權相繼垮
台。
煙火慶「意外驚喜」
骨牌圍牆從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綿延至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長約1.9公里。推倒第一張骨牌的人,包括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波蘭前總統暨人權鬥士華勒沙(Lech
Walesa)和當年准許東德人過境匈牙利前往西德的匈牙利前總理納密斯(Miklos
Nemeth)。此外,1989年改變世界的要角: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前西德外交部長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也會加入。
整個官方派對花費約460萬英鎊(約
2.4億元台幣),包含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古典音樂會與搖滾樂團「邦喬飛」(Bon
Jovi)演唱會,此外在骨牌推倒同時,同步推出煙火秀。這一切都是為了慶祝1989年11月9日那個寒冷的夜晚,因人心浮動、民主示威、加上官方誤判與
誤解導致的柏林圍牆倒塌,正如德國媒體形容的,它是「意外的驚喜」。
德東耗資62兆重建
沒有人敢說統一不需經濟代價,前天一項統計顯示,為了重建封閉45年的東德,政府已動用了西德1.3兆歐元(約62.7兆元台幣)的經費。儘管如此,德東失業率仍高達11.8%,幾乎是德西6.6%的兩倍,經濟學家指,德東想要像德西一樣富庶,還需要好幾年。
此外雖有部分德東人懷念東德時代治安良好、福利健全的日子,但多次民調顯示,只有極少數德東人希望柏林圍牆重新豎起。不過面對全球經濟不振,德國已走出不景氣,德國一家媒體社論前天寫道:「就算我們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至少我們是個快樂的國家。」
柏林圍牆小統計
長:43.1公里
寬:東、西柏林之間有邊界牆,東柏林一方另築一道內牆,兩牆之間寬度不一,自6公尺至數十公尺不等
高:邊界牆和內牆高度為3至4公尺
建立:1961年
拆除:1989年
瞭望塔:東柏林一方沿圍牆建造了302座瞭望塔
跨越圍牆人數:1961年至1989年,約5千人跨牆抵達西柏林
逃亡失敗死亡人數:估計約100至200人
柏林圍牆大事記
1945/05 二次大戰結束,柏林一分為二,東邊屬蘇聯,西邊由美、英、法3國管轄
1948~1949年 蘇聯封鎖共產黨所控制東德境內的西柏林,盟國對西柏林空投物資達15個月
1949年 西德於5月23日建國,東德於10月7日創立
1961/8/13 東西柏林邊界關閉,士兵開始興建柏林圍牆
1963年 美國總統甘迺迪造訪柏林圍牆,自稱是柏林人,矢言保護西柏林人
1973年 東西德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87年 美國總統雷根訪問柏林,促蘇聯領袖戈巴契夫拆除圍牆
1989/09 匈牙利開放其與奧地利邊界,數千東德人逃往西方
1989/10 戈巴契夫訪東柏林,警告東德當局勿拖延改革
1989/11/04 東柏林1百萬人參加民主示威,促成東德政府3天後下台
1989/11/09 成千上萬東德人聚集圍牆邊界哨站要求通過,警衛讓民眾拆牆慶祝,柏林圍牆倒塌
1990/10/03 兩德統一
口誤創歷史「那一夜 改變世界局勢」
1989
年9月匈牙利開放奧匈邊界,蘇聯控制下的共產鐵幕出現缺口,數萬東德人民經匈牙利、捷克等地到西德追求自由,東德街頭要求開放的示威越演越烈,掌權的共黨
政治局11月9日召開會議,決定稍微讓步,逐步解除通行禁令,預定次日生效。傍晚,政治局發言人夏堡斯基(Gunter
Schabowski)說明新政策,不習慣電視實況轉播的他竟失言說出解禁令「即刻生效」,立即引發騷動。
東德民眾原懷疑共黨媒體不可靠,僅數百人聚集在柏林圍牆邊,直到看見西德新聞大批民眾才湧到牆邊,對數十公尺外的西柏林人揮手:「我們就快過去了!」
警衛很為難,因上級沒指示開放關卡,逐漸增加的人潮不斷施壓,民眾說:「我們只要到西柏林喝杯啤酒,明天會回來上班。」守衛決定逕行放人。
西柏林免費啤酒歡慶
西柏林當晚成不夜城,酒店免費供應啤酒,嶄新西德賓士車與東德「拖笨」(Trabant)老爺車在街上並駕齊驅,西柏林一婦人說:「此生已別無所求。」
圍
牆倒塌後,當時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丟下外賓與老布希總統研商,貝克說:「我這一代在冷戰時代成長,而我畢生所知的世界局勢已在那天改變了。」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則已入睡,屬下在次日清晨向他通報,他已有心理準備:「我並非急於開放,但這是不得不然的趨勢,解決德國問題的時機到了。
(蘋果日報)
--
希望勝冷戰 柏林圍牆倒下今滿20年
20年前的11月9日,他們在柏林圍牆上跳舞,用力踐踏著這個冰冷的水泥高牆,振臂高呼勝利,如雷的掌聲象徵友誼和希望。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數十年的分隔和緊張化為無法置信的自由,以及一個沒有邊界守衛、秘密警察、告密者和共黨獨裁的未來。
為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悼念1961至1989年間試圖穿越圍牆被射殺的136人,德國沿著這堵牆的舊道路,堆起約一千個色彩繽紛的大型塑膠泡綿骨牌,準備9日時再次將它推倒。
由德國學生以泡綿堆起的骨牌「圍牆」長1.5公里,每個高2.3公尺,9日將由在東歐共產集團解體中扮演要角的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率先將它推倒,接著再推上一把的是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與西德前外長根舍。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沙克吉、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均會出席這場慶祝活動。
這一切慶祝活動都比不上20年前那種歷史性的歡樂。那場「派對」盛況空前,從9日圍牆倒塌開始,4天內有超過3百萬東德人造訪西德,西柏林商店通宵營業。
一切都從1989年11月9日晚間那場記者會開始。當時共黨政治局委員夏波夫斯基宣布,將開放東德人申請出境。沒想到他話說得太快了,「我們今天決定,每位東德公民都能穿過檢查哨離境」。
各
國媒體馬上傳開,「柏林圍牆倒下了」。圍牆旁的檢查哨立刻擠滿數百位東柏林人,讓邊防士兵手足無措。深夜11點半,人潮愈來愈多,又遲遲沒有上級指示該如
何處理,一名東德軍官只好自己作主,下令開放檢查哨,接著東西柏林間的檢查哨一座接一座放行。當晚上萬東柏林人尖叫歡呼,踏上西柏林,這個象徵冷戰的高牆
終於倒下。
統一太快 普亭: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
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解密外交文件及媒體報導試圖還原或重現當年外交現場時,一致指出德國統一潮來得太快,各國領袖都沒有準備好。俄羅斯總理普亭評論柏林圍牆倒塌,表示「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或許是最好的註解。
1989年6月27日,沿著匈牙利和奧地利兩國邊界修築的鐵絲網被剪破,共黨垮台浪潮已起,連德國邊界警察也阻擋不了,柏林圍牆早在11月9日前一周,即被大膽的民眾動手破壞。當時的西德總理柯爾面臨歷史狂潮帶來的強大壓力,一度不知如何是好而出國避風頭。
蘇聯末代總統、78歲的戈巴契夫被問到,為何未動用當時駐守在東德的50萬蘇聯大軍鎮壓示威時,他說:「如果蘇聯想要,就不會有這種事(柏林圍牆倒塌)和德國統一。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一場大浩劫甚或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主張開誠佈公,以民主取代流血。」
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被東德共黨垮台和兩德統一的速度嚇壞了。
據一分英國檔案指出,柏林圍牆倒塌前2個月,柴契爾告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英國和西歐都不希望德國統一,她甚至以「危害國際局勢穩定」為由,和法國聯合要求蘇聯出兵阻撓統一。
俄國總理普亭3日在電視訪問中說,柏林圍牆倒塌時,他正為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在德勒斯登。普亭在提前曝光的訪談片段中說:「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我認為分裂的德國絕無未來。」
兩德混搭婚姻 文化差異仍在
20年來,德東與德西民眾結婚人數日益增加。有「兩德混搭婚姻」者認為,兩方人民本是同根生,沒有太多差異,卻也有人認為,兩德存在文化差距,除了共同母語,另一半根本就是外國人。
39歲的凱特琳‧施密特來自德西,10多年前愛上來自德東、37歲的伊芙。施密特花了一番心力,改掉伊芙的生活習慣,教她捨棄廉價甜酒,改喝好一點的紅酒。伊芙開了一間髮廊,每當假期外國遊客增加,需要說英文時,施密特得出面幫另一半接待客人,因為伊芙只會說德語和俄語。
兩人在柏林圍牆倒塌6年後認識並相守,且於3年前正式登記,成為合法同志伴侶。多年後,兩人外型及習慣已嗅不出德東、德西人的明顯差距。伊芙說:「那段東西分離的歷史,對我們而言已經過去了。」伊芙親戚當過東德秘密警察的事,也不再成為兩人之間的阻礙。
47歲的德西人凱薩琳‧洛勒,12年前認識德東的丈夫。她說,「以前帶他認識我的朋友時,就好像帶外國人般新奇,但現在不會了」。
不過洛勒坦言,她仍然感受到兩德分治造成的差異。她抱怨丈夫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什麼都要省,和她「東西舊了就丟掉買新的」想法大相逕庭。
洛勒家中廁所的捲筒衛生紙,是用一支舊桿麵棍串起後,用繩子掛在牆上。她形容丈夫「認為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再利用」。
宗教是另一個困擾洛勒之處。儘管不太虔誠,洛勒仍跟隨父親信奉路德教派,但另一半是無神論者。
德國記者席夢‧許莫拉克以兩德關係為題材,2005年寫下「德國-德國關係」一書,她指出,據1995年統計,兩德聯姻占德國結婚人口的4%,此後就沒有調查數據,不過德東女嫁德西男的例子較多。
婚姻諮商專家克朗佛說,12年前他開始這一行時,東西德身分的確是婚姻問題,但現在沒那麼嚴重。
以往德西女人看不上打扮邋遢、個性無趣的德東男,現在也改變了。德西女發現,因為以前的德東女人都要工作,德東男反而尊重兩性平等,可以接受妻子把小孩送去托嬰,回到職場工作。
大致而言,德東人對金錢比較謹慎,德西人則較大方。但在艱困環境下成長的德東人,長於找出婚姻問題與解決之道,也比較願意努力改善婚姻關係。
東歐共黨政權劇變 嚇壞中共
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全球最緊張的政權莫過於中共。當年6月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江澤民剛接黨總書記,地位還不穩,東歐共黨國家劇變,讓中共簡直嚇壞了。經濟
學人雜誌報導,當時鄧小平在內部會議出面穩定軍心,連說三次「冷靜」,並提出堅持改革開放、避免意識形態論戰的方針,讓中共免於步上東歐共黨政權後塵。
1989年底,中共陷入嚴重焦慮,外交政策舉棋不定,外人很難想像它能夠適應不同以往的全球新秩序。此時的中共新任總書記江澤民權力基礎仍然薄弱。
柏林圍牆的迅速倒塌,讓中共萬分驚訝,事先萬萬沒有料到。事發前一個月,中共才指派一名高階領導人訪問東德,參加東德共產政權40周年慶,當時人民日報還發
表文章,宣稱「東德人民如今加強團結在黨的領導下」。沒想到時年77歲的東德領導人何內克沒過幾天就辭職下台,震驚中共。
那年東歐共黨政權的變化,讓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必須親自出馬,9月在黨內高層會議中呼籲「冷靜、冷靜再冷靜」,同時堅持以經濟為主的改革。
此一呼籲與稍後的闡釋至今仍是中共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中心訊息經常被歸納為「韜光養晦」四字。鄧小平希望中國大陸的經改及建設得以持續不輟,同時迴避意識形態之爭。如今證明發展經濟果然保住中共的命脈。
另一方面,中共也深入分析東歐與蘇聯共產主義覆亡的原因,並試圖從中記取教訓。初期震撼逐漸消褪後,中共不但主動與東歐的新興民主國家強化關係,同時積極擘畫有助於它免於重蹈覆轍的戰略。
美
國知名中國事務專家沈大偉表示,東歐共產主義瓦解給予中共的最重要教訓是,僵化的黨國合一體制及黨組織、教條式的意識形態、根深蒂固的精英集團及停滯的經
濟均是導致共產主義失靈的重要原因。沈大偉說,柏林圍牆倒塌讓中共主動推展政黨改造,各項政策隨著客觀環境調整,唯恐步上前東歐共產國變天的後塵。
民主幻滅 東歐人懷念從前
柏林圍牆倒塌,東歐共黨集團隨之瓦解,然而在德國沐浴於慶祝圍牆倒塌20年的歡樂氣氛之際,民調結果顯示,東歐人民普遍懷念且渴望回到社會主義的年代。
對西方資本主義失望透頂,東歐人特別懷念過去零失業率、低犯罪、低糧食價格的時日,老一輩的東歐人尤其如此。現今的東歐人收入雖增加,但食物價格升高,生活仍難改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被迫前往外國就業。
東歐人普遍對民主幻滅,民調組織說,東歐政治精英領導國家加入歐盟,反而嚴重失去民心。
於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匈牙利,在10月一項民調中,有七成受訪者對政權改變表達失望。受訪者於1989年均已是成人。
在前南斯拉夫國家,有人特別懷念獨裁領袖狄托的年代。70歲的馬科維契說:「那個時代什麼都比現在好。零街頭犯罪、飯碗捧得牢、薪水夠過像樣生活。現在每月單靠370美元年金,我沒法過日子。」
在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日夫科夫領導的33年,似乎成了黃金年代。如今官員貪汙與高犯罪率,導致逾六成的保國人認為過去的日子更好。儘管當年排隊是家常便飯、購買好東西須走後門,沒有牛仔褲、可口可樂,買車得花10年排隊等候,保國人顯然認為社會安全比自由更可貴。
保國的前共黨高幹與特勤頭目,在共產垮台後搖身變成掌控經濟大權的寡頭。保國黑幫橫行是公開秘密,迄今無官員因非法斂財入罪。
柏林圍牆倒塌與台灣海峽開通/聯合報社論
今天是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德國方面贈送台灣的一堵柏林圍牆切體,在台北市信義路台灣民主基金會前庭剪綵展示,馬英九總統應邀致詞。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兩德民眾聯手推倒,在西方本位的歷史詮釋中,此一事件標誌著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將世界撕裂對立的冷戰之結束。
其
實,若以更具高度的大歷史觀點來看,共產主義的動搖,與冷戰對立的結束,皆非始自柏林,而是肇發於台灣海峽。世人以為,共產主義的醒悟始自一九八六年蘇聯
元首戈巴契夫的「新思維」,但真正的答案卻是始自一九七八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世人也以為,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兩德民眾推倒柏林圍牆,是受統治者對共產
政經體制的抗議經典事件,但真正的答案則應是早在當年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四日持續了七周的北京天安門事件,給了兩德民眾啟示;世人又以為,冷戰局面的化解,
始自一九八九年的柏林圍牆的倒塌,但真正的答案卻應是肇端自一九八七年蔣經國的解嚴與開放台海兩岸交流。
柏林圍牆的推倒,其實是一個偶發
事件。當時,東德當局原本只是計劃開放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此一決策卻被錯誤地發布成即將開放柏林圍牆的命令;但這個錯誤的政令立即受到民眾熱烈歡迎,使
上街慶祝的兩德民眾在激情中將圍牆推翻。相對而言,蔣經國宣布解嚴與開放海峽交通,卻是經歷了至少十餘年的反省及經營,而在他用盡了上天給他的準備時間
後,才宣布並啟動開放海峽。幾十年來,台灣因與大陸的軍力與綜合國力相去懸殊,在所有「分裂國家」間(南北越、東西德、南北韓)受共產政經體制的威脅最
大;但因蔣經國的因應、經營、準備,遂在大小懸殊的凶險情勢中,仍能將局面撐持至「台灣全面民主/大陸改革開放」的今日。因此,對蔣經國及台灣而言,海峽
開放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經歷深刻規劃與經營的事件。
同樣的道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早在一九七六年就發生「粉碎四人幫」,及一九七八
年就出現了「改革開放」的思維,更在一九八九年發生驚天動地的天安門民運;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皆不像柏林圍牆倒塌那般臨機性,而是因經歷了「三十年浩
劫」長期蘊蓄而爆發。畢竟,前三十年的中共政經體制,相對而言,是同期歷史中最殘暴愚昧的政經體制;因此,黨內的反省也最深刻(所以有「粉碎四人幫」的鞭
屍政變,及「改革開放」的大修正主義),民間的抗議與期待也最強烈(所以有六四事件)。就某種意義來說,中國大陸之所以有今日,其實是由中共內部以鄧小平
為首的反省改革,與以六四事件為代表的民間期待,所協力完成。這些轉折殊非偶然,而皆是幾十年的生靈血淚所催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世
紀末葉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軍事對立的冷戰之熄火,不是始自戈巴契夫的「新思維」,而是始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也不是始自柏林圍牆倒塌,而是始
自蔣經國開通了台灣海峽。而且,朝今後的歷史來看,中共的「改革開放」仍將是共產專政修正轉型的指標樣板,而台海兩岸的互動更有可能為人類文明的「和平發
展」寫下新頁。
不須讚嘆柏林圍牆的倒塌,兩岸人民應知,台灣海峽的開通其實是更重大的歷史事件。德國人拆除了人造的柏林圍牆,兩岸則開通
了天然的台灣海峽。柏林圍牆既倒,兩德必須立即面對;但台灣海峽既開通又區隔,卻給了兩岸從容進行「和平發展」的條件。六十年來,從解放台灣、反攻大陸,
走到改革開放、開放交流、雙贏共生、求同化異;從「和平統一」,走到「和平發展」;兩岸其實一直走在歷史(戈巴契夫/柏林圍牆)的前面,未來更有機會為人
類歷史創造新的典範。
共產專政的轉型與戰爭陰影的消除,其實柏林圍牆尚未給世人最後的答案;此一答案是由台海兩岸領先作答,經二十年來的互動激盪,如今在「和平發展」的主旋律下,愈來愈理智,愈來愈昇華,世人應可期待一個典範式的答案,將在不日繳卷時呈現。
(聯合報)
--
東德成長停滯 追上西德…難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統一。整合這兩個經濟體,可說是人類史上最大膽的經濟實驗。20年過去了,東德生活水準看來大幅提升,企業的成長速度也比西德快,但兩德的差距仍大,甚至可能再度擴大。
要把共產體制下的經濟體,融入西方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市場之一,目前在歷史上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例子。兩德統一的成本以兆歐元計,這些經費用在對企業的直接補助、基礎建設的重建經費、設立新的政治組織及為1989年住在東德的1,670萬人提供社會福利等。
從一些經濟數據來看,這些投資確實達到了預期的成效。
失業問題,很頭痛
1991年時,前東德的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為西德的43%,如今已達71%;每人可支配所得和西德相比,也從60%增加到80%。不過,失業率也急速攀高。
從人民的生活水準來看,西德還是遠高於東德,不過東德六邦的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平均壽命增加了六年之久。寬頻和高速公路等公共建設的品質改善,過去有「死亡地帶」之稱的區域,如今也成了稀有野生生物的自然保護區。
從2002年以來,東德企業平均比西方同業成長的更快,獲利也更高,單位薪資成本較西德低將近20%是原因之一。去年席捲全球的經濟衰退,東德所受的衝擊也較小。
亮眼數據,灌水的
然而,德國在經濟上的重新整合,離完全成功還很遠。統一後的德國如今要邁入第三個十年的階段,專家卻愈來愈擔心,東西德的鴻溝會再度加深。
從某方面來看,這個憂慮其實已成真。從2005年來,隨著東德的經濟成長速度減緩到和西德一樣,兩德的人均GDP在絕對值上的差距又開始擴大。就算以相對值計算,東德追趕的過程,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幾乎已接近停滯狀況。
來自東德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坦承,20年前設定讓兩德經濟完全融合的目標,如今顯得遙不可及。
政府補助,變毒藥
就算上述部分表面上很亮眼的數據,不少都有「灌水」之嫌。
例如可支配所得看起來相當高,實際上卻包含大量的社會補助金;東德在這波經濟衰退中災情較輕,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就是因為東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本來就微不足道。
德國經濟資訊研究院(Ifo)主任拉格尼茲指出,東德經濟的最大問題,在於其是否能自力更生。
許多企業不只依賴政府奶水,還依賴實際上也是政府變相補貼而來的內需。他擔心東西德經濟整合所仰仗的動力,可能逐漸消失。
德國政府為振興東德經濟,2004年推出第二套規模1,565億歐元的補助方案,訂2019年到期,各地方政府因此被迫開始撙節支出。
在此同時,東德人口急速萎縮,從1990年至今已流失近200萬人,這代表需求和稅收會同步減少。
一名地方政府官員發現,東德許多破產企業,經營模式都是建立在政府補助金上。斷絕這些補助來源,整個模式也就瓦解。
協助重建 西德砸1.9兆美元
最新研究顯示西德為了協助東德進行重建,一共砸下約1.3兆歐元(1.93兆美元)鉅資。
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的日子,柏林市當天將推倒1,000張色彩鮮豔的骨牌作為慶祝。這些骨牌7日沿著冷戰時期柏林圍牆遺址排列,全長1.5公里。
德國星期世界報報導,據哈雷經濟研究院(IWH Halle)調查,從西德輸入東德的資金淨額過去十年內「大幅增加」;1.3兆歐元相當於德國2008年經濟產能的五成以上。
東德近年已經擺脫共產時代的許多束縛,部分原因得歸功於西德的資金援助。不過東德的失業率仍比西德高出將近一倍,經濟學家也表示東德的經濟想要迎頭趕上德國其他富有地區,還需要好幾年。
據媒體報導,哈雷經濟研究院這項尚未公開發表的報告,原本是在2006年接受德國政府之託進行,但德國財政部在報告出爐後臨時決定抽腿,原因是統計與計算方式有很多不同意見。
德國總理梅克爾9日將與全球領袖會面,共同慶祝此一歷史性的紀念日。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與英國首相布朗,也將在柏林公開發表演說。
冷戰結束前在東德擔任科學研究員的梅克爾,在她每周例行的播客(podcast)表示,柏林圍牆的倒塌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快樂的一天」。
東德老品牌 找到新市場
柏林圍牆倒塌雖然已經滿20年,昔日東德共產政權早已煙消雲散,但不少東德的老字號商家經歷兩德統一後,至今仍屹立不搖。
小紅帽(Rotkaeppchen)氣泡酒、Florena化妝品、Spee清潔劑,以及Zetti牌巧克力脆餅,這些東德品牌雖然在德國境外知名度不高,卻展現一個難能可貴的趨勢:來自東德的老牌子在統一的現代化德國,依舊享有特定市場與立足點。
柏林圍牆倒塌時,許多人擔心東德可能得花上數十年光景,才有機會追上西德。但到今天,東德的經濟產值已經突破西德產值的70%,比起1991年只有西德三分之一成長許多。
令人訝異的是,一些東德老企業在法蘭克福、漢堡與慕尼黑等富裕且挑剔的大城市裡,不但存活至今,而且已在市場打穩根基。
德國經濟研究院主任賀瑟(Michael Huether)表示:「當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合國後,原本的組織架構幾已消失。許多產品不符合統一市場需求的公司被迫整併。但今日東德的五個邦已經不再是工業廢墟。」
總部位於Saxony-Anhalt的小紅帽氣泡酒公司,目前已成是全德氣泡酒第一品牌,市占超越來自西德萊茵高(Rheingau)製酒區的競爭對手。該公司生產的飲料在德國餐廳與夜店大受歡迎,深受東德與西德消費者的喜愛。
71歲的普里耶表示,他與太太到現在還會購買昔日在東德用慣的品牌,包括小紅帽氣泡酒、Florena與Spee。他說:「我們不會因為產品來自東德就決定購買;對我們來說,產品的品質與價錢都很重要。但若品質與價格一樣,我會選擇東德產品。」
東德產品大受歡迎的另一原因,是德國境內近年興起一股懷念前東德生活的社會現象。在這股懷舊風吹襲下,德國近來冒出許多緬懷共黨統治的電影,和對當年東德製小車Trabant重燃的興趣。復古風的東德時尚傢俱,以及東德生產的Schwalbe與MZ摩托車,也備受青睞。
據德國經濟研究院統計,東德經濟過去20年成長速度比預期快一倍。該院估計再過12年,東德的五個邦的經濟表現將趕上西德境內較窮的幾個邦。
梅克爾憶當時 正在洗三溫暖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當晚,東德的物理學者梅克爾(Angela Merkel)正洗完三溫暖準備回家,20年後她擔任德國總理,不再和群眾擠上街頭慶祝,而是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紀念的主持人。
梅克爾上周受訪時表示,經歷多年處理東西德統一的問題後,現在是回顧柏林圍牆倒塌歷史的適當時機。她說:「我們已脫離困境,也已完成最重要目標。」
對梅克爾來說,這個時點也恰到好處。這位東西德統一後首位來自東德共產政權的總理,9月時才剛贏得連任,如今又能親自主持這個別具意義歷史事件的20周年紀念,讓她一反平日嚴肅的形象,展現出輕鬆自適的態度。
談到促使柏林圍牆倒塌的原因時,梅克爾認為純粹是運氣使然,並非出於理想,「這是那個世代的宿命,他們的期望無法獲得滿足,也必須為東德失靈的經濟付出代價」。
東西德統一至今,前東德地區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薪資水平普遍低落,讓許多期待生活水準能迅速追上西德的東德人夢碎。
不過,海爾經濟研究中心(Halle)的總裁布倫指出,前東德經濟的發展比外人想像還好。例如,距離萊比錫一小時車程的耶拿市(Jena),正崛起成為新的高科技中心,但這類成功故事往往被其他負面印象掩蔽了。
梅克爾在訪談中點名其他協助打垮共產主義的幕後功臣,包括波蘭的團結工會運動(Solidarity),以及匈牙利對奧地利開放邊界,使數千名東德人得以移居到西德。她說:「柏林圍牆20周年不只是德國的慶祝活動,它已成為歐洲的共同象徵。」
柏林圍牆倒塌四天後,梅克爾前往波蘭演講,當時她的波蘭朋友告訴她:「下次我們再見時,德國就統一了。」但她當時並不認同。然而不到一年,東西德正式宣布統一,事後回想起來,梅克爾說:「我們看得沒有波蘭人清楚。」
梅克爾認為,即使生活在極權國家,人生也不會完全受其擺佈,「每個人都有苦樂交織的回憶與經驗,沒有人願意完全放棄負面的部分」。
(經濟日報)
--
德東趕上德西 難逃失業潮
一
九九○年東西德統一以來,德東地區受惠於德西地區的金援與中小企業興盛的助力,逐漸縮小與德西的差距。一九九一年迄今,德東生產力成長近一倍,平均每人經
濟產值原為德西水準的三三%,如今躍升至六九%,經濟表現亮眼。然而發展不均也讓德東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優秀人才紛紛出走的困境。
柏林圍牆倒塌後廿年間,德東逐漸擺脫共產統治的陰霾,大規模重建,首先得歸功於德西的經濟援助。
德國政府頒布「團結方案」(Solidarity Pact),規定於二○一九年以前,德西每年需挹注德東大筆經費,其中二○○六年至二○○八年間,德西便提供德東四百五十億歐元的基礎建設基金,迄今金援總額高達一兆歐元(約台幣四十八兆三千億元)。
近年德東地區的中小企業也逐漸站穩腳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知名科技大廠如耶拿(Jenoptik)等公司穩健成長,讓德東無需過度仰賴德西金援。
德意志銀行近期發表的報告中預估,德東地區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較小,因為該地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且經濟發展仰賴出口。
但德東目前卻也面臨發展窘境,失業率直逼一一.八%,幾乎是德西的兩倍。德東地區發展不均衡,發展落後地區的青年認為前景悲觀,大量出走至德西或海外。
經濟學家指出,德東十八歲至廿九歲的青壯人口,每年都減少一%,自一九九○年以來,該區總人口已銳減約兩百萬,成為德東社會迫在眉睫的問題。學者專家建議,要解決眼下的窘況,唯有從教育著手,全面提升青年素質,才能改善就業率。
(中國時報)
--
柏林圍牆倒塌20年 德東人懷念過去
二十年前,因冷戰被劃分為東德與西德的德國人,在柏林圍牆上又唱又跳,張開雙臂高呼勝利。在那個寒冷的夜晚,多年的分離與緊張化成難以置信的真實自由,眼前面對的是不再有邊界警衛、秘密警察,以及共黨箝制的未來。不過,統一滋味並不美好,代價更是沈重。
德政府砸1.3兆歐元重建 德東失業率仍是德西近兩倍
九
日是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紀念日,柏林將舉辦號稱歐洲最大規模的音樂會,推倒一千張沿著圍牆遺址排列、全長一.五公里的骨牌;同時也將舉行追思儀式,悼念
一九六一年到八九年間一百三十六名試圖跨越兩德邊界而喪生的東德民眾,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茲,及前波蘭總統華勒沙、俄羅斯
總統梅德維傑夫、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等各國政要,也將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共聚一堂,紀念這個標誌冷戰告終、兩德統一的歷史里程碑。
二十年過
去了,當年的柏林圍牆遺址只剩下一些磚塊供人憑弔過去,但據統計德國政府共挹注一兆三千萬歐元(約台幣六十二兆七千億元)重建東德,相當於去年德國經濟總
產值的一半。而且,經過多年重建,德東雖擺脫共產主義枷鎖,失業率卻仍是德西的近兩倍。經濟學家表示,德東經濟發展水準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德西。
兩德生活水平一致 仍需20年
即
便東西差距漸小,許多德東人也因為當年期望過高,以為兩德差距馬上就能打平,以致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政府砸大錢補助德東,但錢顯然並未用在刀口上,常
引起輿論和政界撻伐,而原本人人有工作的德東,統一後失業率飆漲,一度還出現新納粹主義者攻擊外國人事件景氣差連帶引起人口外移,更顯德東蕭條落寞。
二○○七年德國發布的兩德統一經濟現況年度報告顯示,○六年德東經濟成長首次超過德西,但兩者融合速度仍然緩慢。兩德統一十七年後,德東經濟仍未獨立自主,據估計還要二十年,兩德生活水準才能漸趨一致。
前德國總理柯爾堅稱,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十一個月後的兩德統一,是德國人驕傲的歷史。諷刺的是,二十年前已經揚棄共產主義的東歐,如今卻許多人懷念社會主義時代,因為資本主義無法提升生活水準,也無法壓制貪污。連莫斯科也開不少蘇聯時代主題餐廳,吸引顧客上門。
法學者預言 歐洲將出現「資本社會主義」
象
徵冷戰結束的柏林圍牆倒塌屆滿二十週年,全球至今走過什麼樣的變化,展望未來又將迎接什麼樣的發展?當初以嬰兒死亡率等數據洞燭機先,率先預言蘇聯崩解的
法國著名歷史人口學者托德(Emmanuel
Todd),日前在日本「讀賣新聞」的對談報導中指出,人類正在見證美國帝國繼蘇聯之後逐漸崩解,歐洲則出現所謂「資本社會主義」的新體制,第三世界識字
率的提升,也將促進當地的民主化發展。
下一步是超強美國的崩解
與托德進行對談的日本著名經濟學者松原隆一郎教授,對於托德當初能以人盡皆知的指標數據預言蘇聯崩解,表示「令人驚奇」。托德則說,自己預言時感覺就如同安徒生童話「國王的新衣」中,指著裸體國王說「國王沒穿衣服」的少年。
在
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後,托德指出,我們現仍身處全球金融危機之中,即便美國最後沒有徹底崩毀,國力也會變得相當虛弱。「雖然有人期待美國總統歐巴瑪能提出
解決對策,但這只是幻想而已。還沒有任何實際作為的歐巴瑪,居然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不過就是上述幻想的外在表現罷了。」
反觀歐洲,托德指
出,已開始學會不再從「自由市場」的角度思考,轉而逐漸形成一種所謂的「資本社會主義」,也就是以政治力介入金融體系的全新制度。托德直言,美國應為全球
金融危機負責,但各國元首反而齊聚美國,商討世界經濟制度,這就像是銀行聚在搶劫銀行的強盜家中,討論今後的防盜對策一樣荒謬可笑。
托德認為,世界經濟必須大規模重整,才能度過當前危機。目前最大經濟問題,在於全球性的需求不足,若各國設下關稅壁壘或進口配額,即可保護(本國)經濟,提高薪資水準,進而帶動消費。不過,他也坦承歐洲與亞洲情況不同,適用對策無法一概而論。
托德還說,他目前正密切關注各國識字率和人口變化。例如,第三世界的識字率正逐漸提升,二○三○年前全球應該就會達到完全識字化。識字化可促進政治參與,成為民主化的原動力,因此第三世界的民主化也將有所進展。
柏林圍牆大事紀
柏林圍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東西冷戰的指標性建築
◎1961年8月13日:午夜過後,東德軍隊開始建造東德共黨總書記烏布利希所謂的「反法西斯主義保護屏障」,即俗稱的「柏林圍牆」,以阻止愈來愈多東德人湧入西柏林。
◎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費查(Peter Fechter)試圖攀越圍牆,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成為第一個因攀牆逃亡而遭射殺者。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座牆」演說,呼籲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
◎1989年10月18日:東德反政府示威越演越烈,東德共黨總書記何內克被迫辭職。
◎1989年11月9日:何內克繼任者克倫茲宣布,次日起只要申請簽證,即可前往西德,卻被誤傳為柏林圍牆「即將開放」,東德人開始包圍邊界檢查哨。至午夜時分,成千上萬東德人開始破壞柏林圍牆湧入西德,矗立28個年頭的柏林圍牆終於倒下。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