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批台大醫學生不敬業
「學生也要敬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最近參與評鑑台大醫學院,發現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還在課堂上吃泡麵、啃雞腿、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大覺,「這樣的上課態度,我們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
洪蘭擔任今年醫評會(TMAC)醫學院評鑑委員,十月下旬訪視台大醫學院後,深為學生擔憂,在天下雜誌發表「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一文。
洪蘭說,她看到台大醫學院學生上課秩序「極不好」,很多學生上課打手機、傳簡訊;遲到的同學不是悄悄在後面找位子坐,而是大剌剌叫坐在外面的同學起來讓他進去,「好像菜市場,視授課老師為無物。」
洪蘭強調學生應該「敬業」,不敬業的人能力再好,也不會成功,對醫生來說,還會害死人。
洪蘭還看到台大醫生參加早上八點的晨會遲到,沒穿白袍、也還沒巡病房;但以往是七點要先巡房,八點來開晨會,「難怪台大校長在歡迎新生時,講的不是如何立志做大事,而是晚上不要熬夜、不要蹺課、要替媽媽洗碗。」
洪蘭沈痛地說,台大是她的母校,但知識分子要說真話,看到不對的事卻不說,就成了「共犯」。
台大醫學系助教把文章轉寄給系上學生看,有些學生認為是該檢討;也有學生覺得洪蘭太嚴厲,台大本來就比較自由開放,學生考試、念書還是認真的。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認為,上課吃東西、講手機的確不好,希望各大學督促學生改善。有人稱此為「開放的美式風格」,但林聰明說:「我是留美的,也沒有這樣。」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國外各大學及系所因風格不同,學生上課的莊重程度也有差異,天主教大學比較保守,讀商管、法律的學生較重視衣著。台灣的大學一向崇尚自由,不需一板一眼,但影響別人就不好。
被批秩序太差 台大要開禮儀課
被批上課秩序「極不好」的台大人,也要上「禮儀課」了。台大學務長馮燕與該校職涯中心規畫從下學期開始,在台大男、女生宿舍各設一間禮儀教室,教學生職場、情場及家庭禮儀,「希望他們都能成為令人喜歡、又受敬重的人。」
為了鼓勵台大人參加禮儀課,馮燕說,希望能請到吸引學生的夢幻講師團隊,一期約十八小時的課程上滿後,學生還能得到一張證書,證明已從「台大禮儀課」畢業。
馮燕說,台大學生花很多時間研究專業,卻忽略了應對進退、情感表達、生活方式也該花時間學習,因此將在宿舍的讀書室、聯誼室開辦禮儀課,除了聽講,還要討論與角色扮演。
馮燕表示,很多人其實不相信台大人普遍有兩個特質,就是不夠自信及害怕犯錯、失敗;看似沒有反應或傲慢的背後,其實只是害羞與太過謹慎。有些人看台大bbs站討論的用語過於粗鄙,以為台大人講話就是這樣,也不公平。
在職場禮儀上,馮燕希望上過禮儀課的學生,都能學到好的應對進退,穿著打扮,給雇主良好第一印象,「還有學生字寫得亂七八糟,雖說履歷都用電腦打字了,還是該把一筆字練好。」
除了職場禮儀,為何還要教「情場」與「家庭」禮儀?馮燕說,從她擔任心理輔導工作的經驗,台大學生在與父母、手足、男女朋友相處上的煩惱,甚至多於課業。
對於洪蘭的批評,馮燕表示,她也要為學生說句話,因被批上課秩序不好的是十一點多的一堂「醫療與社會」通識課,授課的年輕女老師來自校外,安排先看電影、再做討論,有些學生解釋因已看過電影才遲到或趴著休息。
尸位素餐? 醫學生:以偏概全
洪蘭發表文章直指台大醫學生上課不敬業,浪費自己的生命,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這些言論讓台大醫學生很憤怒,甚至投書本報,回應教授不該「以偏概全」。
台大醫學系學會會長鄭喬峯說,針對洪蘭教授的批評,醫學生虛心接受,但有些言論過度「誇大」,讓學生忿忿難平,認為已傷害到學生。他們要平反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如此,不該把看到的個案,全部聚集寫在一起,塑造醫學生「負面表象」。
鄭喬峯指出,洪蘭教授當天訪視的課程是醫學系大二通識必修課「醫療與社會」,每周都是不同老師上課,當天由台大社會系教授上課,因為教室地點在台大醫院旁,學弟妹必須從校本部公館搭校車抵達,又剛好該堂課是下午一時,同學可能都是買了午餐後進教室。
台大醫學系副會長劉子弘補充,學弟妹說當天教授上課前半段看影片,才導致有學生一邊上課一邊吃午餐,洪蘭教授此篇文章登出來後,系辦還轉寄給一至七年級所有醫學生,要大家檢討上課情形,但不少同學看了都很生氣,覺得被「消費」了。
高雄醫大學生柳林瑋則說,除了學生自我檢討外,全台大學的通識課程有多少是「營養學分」,不該全把台灣學生貼上「不爭氣」的標籤,卻不正視改善教育制度的問題,這樣不夠客觀。
有學生在批踢踢透露,在此課堂後,有同學問出很有深度的問題,連老師都讚嘆,「這一幕,委員您看到了嗎?」
通識當營養學分 醫學生較嚴重
醫學院授課老師指出,醫學生太聰明,加上專業課程繁重,把通識教育課程當成營養學分的情形,可能較其他系學生來得嚴重。
某醫學院上午十時通識課程「醫學史」,授課老師設計不同主題,請中研院學者演講,但幾周下來,包括醫學系在內半數學生打瞌睡。老師看不下去,要學生「要睡乾脆待在宿舍或家裡睡」,但所有人一律到研究室個別考試。
針對洪蘭批評,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昨天語帶無奈說:「有點嚴厲了!」他說,洪蘭看到的「應是個案」,當天選課也不只是醫學生,還有其他系學生,以他自己授課經驗,絕大多數醫學生上課都很認真。
楊泮池指出,醫評會委員那天看到的狀況,是上通識教育課程「醫療與社會」,因老師上課時間拉得比較長,學生下午還有課,來不及吃午飯,才會帶食物進教室吃。
洪蘭也提到,醫師開晨會遲到、不著白袍。楊泮池解釋,醫院要求醫師以病人為優先,可先巡房照顧病人,晨會遲到沒關係,也允許醫師不穿白袍開晨會,外界不瞭解情形,就指責醫界紀律鬆散,有失公允。
醫學生上專業科目,就比通識教育用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長曾啟瑞說,醫學生都是學測考試篩選出的頂尖學生,「的確會聰明到對一些課不在意」,被視為營養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在醫學生眼裡或許沒挑戰性。
曾啟瑞也慨歎,國內醫學教育缺乏退場機制,醫學生在師長期望下選讀醫學系,醫學系當人比例又不高,即使到醫院實習,也大多會過關,即使有人缺乏行醫熱忱,也能當醫師。
不過,曾啟瑞說:「老師也可以把通識教育上得有趣」,有些大學,如成大通識教育,是理、醫、文等學院可跨學院選修,如醫學生也可選文學院的課。
老師不同 學生態度也不同
上課不能吃東西,那穿短得不能再短的熱褲、夾腳拖鞋可以嗎?台大校園甚至有老師本身就穿短褲、拖鞋。不少教職員認為,不同老師有不同風格,學生的態度也會相應調整,說學生不敬業有點「太沈重」。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說,他也教通識課,但從來沒有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因他學期開始就會與學生約法三章,要求學公衛的學生要改掉邊走邊吃,或拿塑膠袋裝熱茶熱湯的壞習慣,「一頓飯就要坐在餐桌上好好地吃。」
但台大社工系教授馮燕對待學生的態度就較寬鬆,碰到早上八點的課,她會主動提醒學生,「有帶早餐的可以拿出來吃,沒吃又沒帶的人,請同學好心分他們一點,不然趕快跑出去買,吃完才有精神上課。」但她也會要求學生九點以前要吃完。
馮燕說,台大有兩千位教授,其實人人風格不同,有些老師覺得上課可以輕鬆點,只要學生把書念好、作業寫好、考試考好,其他都不是問題;但也有老師對穿著不夠整齊的學生都會提點。
台大教職員也分析,校內社會科學、人文科系的老師穿著大多較輕鬆,學生也就跟著「隨便」;但醫學院的教授多穿有領襯衫並打領帶,「你看他們上楊泮池院長的課絕對不敢隨便。」
詹長權認為,上課秩序不好,與老師管理班級的能力也有關係,「不是念到博士,就會教書。」
他說他當年從哈佛畢業後,還當了一段時間助教,但剛回台灣教書時也還是不懂得如何帶一個班的學生,年輕老師恐怕也要多學習如何教學。
以先看電影再討論的課程安排方式,詹長權覺得就不盡理想,看電影應在課前先看,學生來上課就能討論,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課程品質比較高。
尸位素餐? 洪教授未見全貌/鄭喬峯(台大醫學系系學會會長)
日前,洪蘭教授到本系進行教育評鑑時,對同學與醫師的上課與開會態度做出了批評,並以此質疑敬業和國際競爭力。洪教授的文章在同學之間引起了廣大的回響,並促使我們檢討與反思。我們願意虛心接受洪教授的批評,但是,我們必須要說,洪教授,您看到的不是事實的全貌。
醫
學院課程十分忙碌充實,學生也非常認真。由於課程的內容太多,老師上課超時相當常見。有時上到太晚,課後若又詢問老師問題,等到有空吃飯時,往往已經接近
接下來的上課時間。為了不蹺課、為了跟上學習進度,很多同學只能在老師的同意之下,拿著便當在教室的最後兩排座位上,一邊聽課、一邊吃飯。有時熬夜唸書,
即使體力不支,也是勉強打起精神,希望能多少聽點東西,以免落後了飛快的課程進度。
象徵醫師專業的白袍,在每天的晨會並不被要求穿著,因
為這裡是同儕互相學習,以讓病人得到更好照顧的場合。但有時病人需要緊急處置;有時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病人討論病情,因而耽誤了時間。即便如此,多數醫師,
仍在全心照顧每一位病人之餘,盡量參與每一次的晨會,期盼藉此讓自己精進、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病人的健康,為我的首要顧念」這是當
我們披上白袍時,共同舉手宣誓的醫師誓詞,也是當我們從進入學校開始,師長諄諄告誡我們的一句話。對我們而言,「敬業」並非在意枝微末節,而是一種態度。
「敬業」是尊重自己的專業,也尊重他人的專業。一個醫師敬業與否,端視其對病人是否認真負責、是否具備足夠學識。絕非片面論其開會遲到,而忽略其在病人身
上花費多少時間。更重要的是,不逾越自己的專業領域,不用自己的傲慢和偏見,來踐踏別人的專業。
考試機器 為了評鑑才到課/季瑋珠(台大公衛系暨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昨天聯合晚報報導洪蘭教授在天下雜誌的專欄,痛批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不敬業,在醫評會訪視時,發現學生遲到、吃飯、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覺。記者訪問楊泮池院長,楊院長說他的課沒這種現象。
洪
教授和楊院長都沒說錯,因為他們說的是不同的課。洪教授看到的是「醫療與社會」,是「不重要的課」,楊院長上的是醫學專業的課程,是「重要的課」。做為一
位公衛老師,我要說,洪教授看到的,還是因應評鑑的表現。我們平常上公衛,和「重要的」基礎醫學排在一起,當然是被歸為「不重要的課」,學生根本不來,出
席率通常不到三成,一切靠同學輪流抄「共筆」,就是共同筆記,應付考試。其實考試的成績也不是很好,但是所佔學分很低,不影響大局。
我們
無論變換什麼上課方式,大班、小組、老師講授、學生報告、校外教學,都是如此。等到學生打老師的分數時,卻讓我們飽受功利主義與菁英教育下,這群職業考試
機器人的傲慢,好像只有他們最優秀,其他專業都沒有存在的價值,而且怎麼做都無法令他們滿意。即使對我們這些老校友(公衛有不少老師包括筆者在內是醫學系
畢業)也是如此,還有學生問是否我們因為當初成績不好,才來公衛任教?大學都這樣嗎?才不!別以為我們沒有教過其他學系!
其實,醫學院,特別是醫學系的傲慢,還不止於此。全台大有統一的教學評鑑,醫學院偏偏自己有一套每堂課結束就作一次的評鑑,堪稱校內不受校方管理的獨立王國。原來因為醫學院上課方式十分特殊,一門課有十幾位老師講授,學生根本搞不清誰是誰。
醫
療與社會應屬醫學人文領域,是近年來受頗重視的學科,理應由醫學院和台大文學、社科等人文領域的資深教授任教,卻煩勞外校年輕老師幫忙。講起課來,投影片
一張接一張,令人目不暇給,學生只好共筆應付。現在雖有小組討論,彌補其不足,但筆者帶小組的經驗,也不甚愉快,許多同學不願發言,或者胡亂應付,言談間
更透出對於健保、基層醫療等公衛相關制度的誤解與輕視。這樣訓練出來的醫師,我們能期望他們術德兼備、視病猶親嗎?
果真長大後的醫師和公
衛最常見的互動,就是指著我們罵健保,或不屑地要求我們把他們草草收集的資料,變出一個「統計上顯著」的P值,以便投稿SCI期刊,換取功名利祿。大家都
想不出怎麼挽救這些憤世嫉俗,只會用共筆應付考試的機器人,只能寄望將來,由他們服務的對象來教育他們了。
(聯合報)
--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全世界大學都在搶頂尖人才,台灣的大學生有危機意識嗎?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撰文痛批,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遲到、打瞌睡、吃泡麵,散漫的態度令人搖頭。她嚴辭炮轟,「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想讀的人呢?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
這篇文章〈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刊登在近日出版的《天下雜誌》,提及她擔任醫學系評鑑委員,上月底到「台灣最頂尖醫學院」的評鑑訪視經驗,雖未指出系名,但外界普遍聯想到台大醫學系,洪蘭也向媒體證實。
上課吃泡麵啃雞腿睡大覺
洪蘭描繪她親眼見到台大醫學系學生的上課情形。已經打鐘了,有學生才姍姍來遲;進來後,有人吃泡麵、啃雞腿,或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大頭覺,打手機、傳簡訊的情況更不用說。
遲到的同學不是悄悄在後面找位子坐,而是大刺刺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絲毫不尊重其他同學的上課權,視授課老師為無物,讓知識的殿堂有如菜市場。
洪蘭感嘆,她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定離開。但讓她驚訝的是,再回到教室查看時發現,不但原先睡覺的同學沒醒,又更多同學「陣亡」。「假如這是我們大學生的上課態度,我們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
不只台大醫學系學生不敬業,洪蘭文中也批評,醫生也一樣不敬業。她說,早上八時開晨會,評鑑委員發現醫生不但遲到、沒穿白袍,也還沒巡房;即便來開會了,也是坐在後面做自己的事,「紀律鬆散令人咋舌」。
醫生紀律鬆散也令人咋舌
「敬業是最基本的做事態度、是個操守,不敬業的人,能力再好也不會成功,對醫生來說,還會害死人。」
洪蘭強調,學生應做好本分,好好學習,那些上課不認真的學生形同「尸位素餐」,「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想讀的人?」
洪蘭直指,國際競爭如此激烈,但台灣有學生未感受到這股壓力,浪費生命,也浪費國家資源,她看了難過,也感到憂心。若不及早覺醒,下一代到別的國家當「台傭」的擔憂,可能不是杞人憂天了。
洪蘭心情沈重,昨天早上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寫完這篇文章後便關手機,也不收電子郵件,還做好「不要去台大看病了」的心理準備。
洪蘭說,她也是台大人,但知識分子要說真話,看到不對的事就要講,不然就變成共犯。她向台大喊話,政府花五年五百億拚卓越大學,台大不能只拚世界百大,卻沒把學生的品德教好。這樣的教育不僅走偏了,而且很危險。
學生反批:以偏概全 太誇張
台大醫學系通識課遭學者洪蘭批評學生上課態度不佳,台大醫學系學生不以為然,認為洪蘭「以偏概全」,將個案拼湊成非事實的圖像。但也有醫學系學生坦言,確實有同學上課會睡覺、吃東西,「但沒有她寫得那麼誇張!」
台大醫學系系學會副會長劉子弘認為,一班總有少數表現較散漫的同學,若將這些個案當作「常態」,對大多數認真向學的同學不公平,也造成傷害。
台大醫學院院方日前將洪蘭的文章以電子郵件寄給醫學系學生,多數同學讀後不以為然,甚至感到憤怒。有人認為,該篇文章已將台大醫學系所有學生汙名化。
也有台大醫學系學生直言,「感覺自己被洪蘭教授消費了」,認為洪蘭將台大醫學系少數同學不認真的行為「誇張化」,增加該篇文章的可看度。
一名台大醫學系劉姓學生說,課堂上確實會有人睡覺,但沒有文章寫得那麼嚴重。「這是大學生普遍的現況吧!要改進?只能大家一起努力了。」
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則坦言,遭糾正的通識課上課秩序確實有問題,將要求同學改進。但他強調,大部分台大醫學系學生求學認真,絕非散漫不敬業。「至少在我的課堂上,沒有人吃東西、睡大覺,大家可以來看看!」
楊泮池表示,洪蘭當時看到的班級為通識課「醫療與社會」,開放外系選修,但多數還是醫學系學生。該堂課中午一點半上課,由於前一堂課晚下課,又正值用餐時間,部分同學才會拎著午餐直接進教室上課。
洪蘭批評醫生開晨會時也態度散漫,楊泮池澄清,台大一向教育醫學生「病人優先」,先照顧好病人再開會,才會出現開會晚到情形。
他並說,台大規定醫生巡房、診治要穿白袍,但內部開會僅需配戴名牌即可,評鑑委員有誤解,才做出不實指責。
但「有錯就要改,」楊泮池說,未來會以更嚴格的規範,導正學生上課態度。
評委主席:洪不應隨便放話
大學醫學院評鑑委員、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在《天下雜誌》撰文「分享」她去「台灣最頂尖醫學院」訪視的「心得」,引來媒體轉載、討論,掀起社會軒然大波。
評鑑委員主席、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表示,他可以理解洪蘭的心情,但也認為她的作法形同「放話」,是「評鑑倫理的瑕疵」。
陳定信說,他絕非護短之人,但身為評鑑委員,「有話可以拿到會議上討論,不應該隨便對外表示個人意見。」
事實上,全國醫學院評鑑還沒結束,洪蘭可說是「主動」透露正在進行中的評鑑。她投稿批評看到的醫學生「不敬業」,被報紙轉載,並點名文中所指「頂尖」的醫學院就是台大。陳定信反問:洪蘭這麼做,有無失職?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也是評鑑委員,接受本報訪問時極為謹慎,堅持不透露她即將前往評鑑的學校。但她說,「看到洪蘭教授在媒體上發表意見,我很shocked(震驚)。」、「或許她太擔心,已經受不了了,」吳妍華幫洪蘭打圓場。
不過,如果就事論事,陳定信也說,指控如屬實,不只是學生,老師也該反省是不是「教得太簡單」,看到學生上課「啃雞腿」,早就應該把學生趕出教室。
但陳定信也強調,洪蘭筆下台大醫學院學生的惡形惡狀一定也在其他學校發生,「任何學校的學生都不應該」。
台大醫學院是「頂尖中的頂尖」,卻被狠批「尸位素餐」、「不敬業」。吳妍華認為,台灣的大學學費偏低,「寵」壞了學生。
吳表示,國內公立醫學院一年學費約八萬元,幾乎都是家長出錢學生普遍認為教育機會得來「太容易」,所以對老師課上得好不好,也就「no feeling at all」(不痛不癢)、不在乎。
而美國的學費是台灣的卅倍,多數學生須打工、貸款才能念書,課堂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錢,所以比較珍惜每一次上課機會,也要求老師必須教給學生最好的。
醫科評鑑始自九十年
醫學系評鑑分「全面評鑑」與「追蹤評鑑」,除剛成立的馬偕醫學院免受評鑑之外,其餘全國十一所醫學系均需接受評鑑。
國內大學醫學院評鑑由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所屬之獨立運作單位「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辦理。醫學系評鑑自九十年開始,開始只有台大醫學系過關,之後其他醫學系陸續跟上。
九十四年起,教育部推動「醫學教育六年改進計畫」每兩年對全國十一個醫學系評鑑一次,分近程、中程、遠程目標評鑑。今年遠程目標評鑑訪視期間自十月七日起、至十二月二十二日止。
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成員包括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賴其萬等人。
評鑑並不給等第,但以受評單位是否能依設院宗旨達成卓越境界,為病人與社會服務,作為評鑑的標準。
大學都嘛這樣?
大教授出手,果然不一樣!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參與年度醫學院評鑑後,忍不住在雜誌發表專文,痛斥「台灣最拔尖的大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進了教室啃雞腿、開著筆電看連續劇、甚至趴在桌上睡覺…,她用四個字形容這群天之驕子:尸位素餐。
這篇措詞嚴厲的批評,在「拔尖的大學」投下一顆震撼彈。校方坦承,洪教授前往訪視的課程是醫學院的通識課,學生是比較懶散,但不表示其他課程都這樣;也有學生抱屈說:「大學都嘛這樣。」
不論是校方的辯解,或學生的委屈,都更令人心驚。大學享有最多的教育資源,拔尖的大學更是國家五年五百億投注的主力,學生一路過關斬將,進了眾人欽慕的最
高學府,沒想到連聽堂課都不肯用心。不要說教授看不下去,家長們看到教授的批評,大概都要抓狂,擔心自家小子是否就是那個啃雞腿或打瞌睡的混蛋。
學生不用心的原因很多,可能出在老師:課實在上不好;也可能出在學校:課程設計真的太差;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如何看待自己人生學習歷程中該扮演的角色,和該付出的心力,就算不敬重教書不精采的老師,也該敬重每個學期為學費愁白頭髮的老父老母吧。
不必怪大教授出手太重,台灣教育的競爭力已經持續下滑,再不警惕,未來大學開學前大概得先開一門課:如何認真上課。
(中國時報)
--
洪蘭批台大醫學生 上課睡覺吃泡麵
擔任國內醫學院評鑑委員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近日在媒體撰文,質疑國內頂尖的台大醫學院「上課好像菜市場」,有學生姍姍來遲,還有人吃泡麵、啃雞腿、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覺,她痛批「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別人?
憂學生不敬業 將來當醫生會害死人
洪
蘭表示,全世界大學都在搶人才,香港的大學提供十萬港幣獎學金來台招募好學生,國際競爭這麼激烈,「我們的大學生卻沒感受壓力,上課睡覺的一堆『陣亡』,
令人擔憂。」文中也指出,學生要「敬業」,父母出錢繳學費、國家出錢蓋教室、買儀器栽培,就要好好學習,這是一種負責任態度,不敬業的人,能力再好也不會
成功,對醫生來說,還會害死人。
她並批評,早上八時的晨會,醫生們不但遲到,連白袍都沒穿,紀律鬆散令人咋舌。看這現象,就了解為什麼台大校長在歡迎新生時,講的是晚上不要熬夜、不要蹺課、要替媽媽洗碗等,這些是該對小學生講的話,假如大學生還要這樣教,能叫大學生嗎?
對於洪蘭的批評,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回應,願虛心接受,他也將文章轉寄給全體學生,強調有錯就要改,未來將以更嚴格的規範,導正學生的求學態度。不過,楊泮池也強調,課堂秩序不佳並非常態,絕大多數學生都很認真,希望外界不要以偏概全。
醫學院長︰有錯要改 但非常態
楊泮池說明,評鑑時看到的是下午一點半的通識課程「醫療與社會」,許多學生因前一堂課結束較晚,中午來不及吃午餐,才會有人遲到、帶食物到教室。
台大學術副校長陳泰然認為,老師上課規定不同,有些嚴格規定不得遲到或吃東西,也有老師體諒學生辛苦,不喜歡以權威壓學生,各有觀點,沒有對錯。
台大主秘廖咸浩表示,理工醫農的學生上通識課的態度也許有改善空間,這不只是台大的問題,也反映國內教育的普遍問題,因很多學生在高二分流後,就很少接觸人文社會學科,對國民素質有很大影響。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指出,會請各大學加強改進。另有其他大學主管則指出,現在學生學習態度確實和早期不同,自主性高且愛聽不聽的。
(自由時報)
--禁藥超標66倍 大陸走私 毒鮑魚侵台
市
面上近期出現廉價大陸活鮑魚,《蘋果》將在市場買到的該種活鮑魚送驗,竟檢出早已禁用的致癌抗生素硝基呋喃(Nitrofurans),含量超標六十六
倍。記者追查後,發現有大陸黑心鮑魚冒稱宜蘭鮑在台販售,主要銷路為外燴及平價餐廳。消基會董事長吳家誠怒批:「政府把關不嚴,讓毒鮑魚流入市面,危害國
人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硝基呋喃在動物實驗上證明致癌,孕婦食用可能導致畸形兒,其代謝物殘留在體內仍可能
有遺害,肝、腎功能不良者食用可能代謝不良,過敏者食用,甚至可能引起肺部發炎。」也有學者認為,吃進多少硝基呋喃才會有害,目前尚未有醫學標準,若民眾
不常吃,就不用過分擔心。
進口鮑竟非檢疫項目
二
○○六年十月,衛生署驗出陽澄湖大閘蟹含致癌禁藥硝基呋喃代謝物四點七ppb(parts per
billion,十億分之一,標準值為一ppb),使陸產大閘蟹退出台灣市場。此次《蘋果》送驗的活鮑魚驗出的禁藥,為當年大閘蟹含的禁藥濃度十四倍。對
此,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動物檢疫組竟表示,進口鮑魚不是規定檢疫項目,因此不會進行檢驗;另《蘋果》上周五起,打電話訪問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至
截稿前,均以「發言人外出開會」為由,對毒鮑魚流竄市面不願回應。
最近活鮑魚在市場上很搶手,台商李先生上月底向《蘋果》爆料,這些活鮑魚是走私
進口的大陸鮑,他並指大陸產的鮑魚含過量抗生素殘留,《蘋果》至北市萬大路台北魚市場,其中萬大路順發海產行店員向記者推銷深褐色螺殼、掌心大的鮑魚,店
家稱是台灣宜蘭貨,每台斤七百五十元,記者買了宜蘭鮑、南非鮑各半斤。
《蘋果》再至西門町昆明街建華海產行買大陸鮑魚,老闆向記者說:「我們都是做大批發給餐廳、外燴的。」老闆從暫養池撈起深褐色外殼的大陸鮑魚,外觀與所謂宜蘭鮑十分相似。
《蘋
果》將順發海產行購得的宜蘭鮑及南非鮑,及建華海產行購得的大陸鮑,同一種樣本分成兩份,送往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及台美檢驗公司檢驗,結果顯示,
順發海產行的宜蘭鮑,SGS及台美分別驗出達六七點四ppb及七點八七ppb硝基呋喃,而南非鮑,SGS及台美分別驗出一點三九ppb及零點三一ppb硝
基呋喃代謝物殘留。至於建華海產行的大陸鮑則未檢出禁藥。
冒充宜蘭鮑入海產店
記者昨晚撥通順發海產行店東住家電話,告知店裡販賣的鮑魚驗出含有超標禁藥,但接電話的婦人只表示:「怎麼樣?有事明天再說。」
《蘋
果》追查發現,宜蘭鮑其實是大陸鮑冒充。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者表示,目前經桃園機場每月進口的大陸活體鮑魚約二點五公噸。有快炒店店家說:「大陸鮑魚若
來路不明、沒經過檢驗,我們開店的都不敢進貨,聽說都是做外燴的在進貨。」萬大路一家水產批發店直言:「鮑魚應該都是大陸產的,那些宜蘭鮑應該就是大陸
的。」
台北縣鮑魚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洪進添為台灣鮑魚抱屈:「目前台灣鮑魚只在貢寮少量試養,今年十二月才收成,市面上根本還沒有台灣鮑。」他推測是未檢疫的大陸鮑假冒台灣鮑傾銷,已通知貢寮鮑魚養殖戶送驗鮑魚自清。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鑑定,所謂宜蘭鮑其實就是福建養殖的盤鮑,對於被驗出硝基呋喃殘留,他推測可能是採收、移動時會刮傷到鮑魚的角或腹足造成感染,因而下藥讓它賣相好一點。
專家抨政府怠忽職守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漁業設施及養殖組副組長黃友義表示,若業者違法使用禁藥依照《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條之三規定,可處業者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將管制業者不能買賣,一個月後再行複檢。
聽到有毒鮑魚侵台,消基會董事長吳家誠震驚表示,台灣每季從大陸進口農產品檢查率不到五分之一。他怒批:「食品衛生單位怠忽職守、嚴重瀆職,應負起責任。」他提醒,政府應落實食品進口台灣前先境外檢驗,不是到了台灣才抽驗;消費者也應請餐飲業者提供食材生產履歷。
報你知
硝基呋喃 可能導致畸形兒
林
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硝基呋喃是常用於水產品及畜產的廉價廣效抗生素,早期多添加在飼料用以抑菌、促進生長,在動物實驗上證明致癌,並可
能導致畸形兒,經過代謝殘留體內仍可能有遺害,1995年起歐盟便宣布禁用,台灣也於2002年起禁用。吃了含硝基呋喃的海產後,又吃到巧克力、酒、起
司,會造成心悸、心律不整甚至昏迷,若肝、腎功能不良者食用可能代謝不良,過敏者食用甚至可能引起肺部發炎。
(蘋果日報)
--
10萬人慶 柏林牆拆20年 莫克 華勒沙 戈巴契夫 重演衝破鐵幕歷史鏡頭
1989年11月9日,
因為東德共產黨政治局發言人口誤,宣布「立即」解除東德人民旅遊禁令,成千上萬東德人湧向分隔東西柏林的柏林圍牆,促成柏林圍牆倒塌、也是東歐共產主義崩
解的開始。昨天德國官方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年的活動,約有10萬人參加,規模之大是歐洲數十年來之最,多國現任和前任領袖聚首一堂,為自由歡呼。
昨
天德國總理莫克(Angela Merkel)與總統柯勒(Horst Koehler)首先到前東柏林的客西馬尼教堂(Gethsemane
Church)參加紀念活動,這裡是也1989年東德民主示威時,異議人士聚會的地點。稍後莫克在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和波蘭前總統華勒沙(Lech Walesa)陪同下,和前東德異議人士共同穿越波爾豪摩史特斯檢查站(Bornholmer
Strasse),重演當年東德人衝破鐵幕呼吸到第一口自由空氣的歷史鏡頭。
推骨牌煙火秀壓軸
稍後莫克則到當年被柏林圍牆隔絕的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主持紀念活動,包括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古典音樂會、「邦喬飛」(Bon
Jovi)演唱會,及壓軸好戲推倒象徵柏林圍牆的一千個巨大骨牌和煙火秀。出席的包括歐洲、美國、俄羅斯現任與卸任領袖。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致辭時盛讚,柏林、德國和歐洲的統一,是「了不起的」成就。布朗說:「柏林圍牆是被最偉大的力量推倒的-是那些敢在黑暗中作夢的男男女女、
牢不可破的意志。」
分裂45年的德國雖在1990年統一,不過事隔20年,德國總理莫克卻說:「統一大業尚未完成。」莫克認為,德國仍未擺脫分裂
的陰影。莫克是德國統一後、第一位在東德長大的領袖,她在接受ARD公共電視台訪問時,回憶柏林圍牆倒塌當天情景表示,人們在聽到邊界開放消息後,「都說
不出話來,但很高興。」然而面對今天德東失業率是德西將近兩倍的現實,莫克說:「如果要讓(德東和德西)生活品質達到同樣水準,就得好好處理問題。」
法總統po推牆留影
美
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呼籲,希望大西洋兩岸國家聯手,讓目前仍遭壓迫的人們獲得自由:「歷史並未在柏林圍牆倒塌的那一晚結束,為讓更多人獲得自由,我們不能接
受許多人仍不自由的現狀。不能接受除共產主義外,還有以宗教或種族為名所進行的壓迫。」
應邀出席的法國總統沙柯吉(Nicholas Sarkozy),則在他的Facebook網頁,分享他20年前參與推倒柏林圍牆的那刻:「我們趕到查理檢查站,去看東柏林真面目,也是我最後一次面對柏林圍牆,還親自敲下圍牆一部分。」
包括英國倫敦、波蘭華沙、保加利亞索非亞、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洛杉磯、法國波爾多等世界大城,都有相關活動,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或在原版的柏林圍牆前,讓人重溫20年前柏林圍牆倒塌的歷史畫面。
東歐共產黨垮台大事記
1989
06/04 波蘭舉行共產統治40年來首次部分地區自由選舉,由「團結工聯」領軍的反對勢力,在所有選區勝選,取得國會1席。
08/24 團結工聯的顧問馬佐維斯基(Tadeusz Mazowiecki)出任波蘭總理,成為前蘇聯集團中首位非共黨元首。
09/11 匈牙利開放與奧地利邊界,迎入東德難民,加速共黨鐵幕崩解。
10/07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出訪東柏林,力促東德改革。
11/07-08 前東德國家主席何內克(Erich Honecker)及其掌管的政治局多數成員辭職。
11/09 柏林圍牆倒下,兩德邊界開放。
11/17 前捷克斯洛伐克學生與警察衝突,史稱「絲絨革命」。
12/29 前捷克斯洛伐克共黨結束執政,前異議份子哈維爾(Vaclav Havel)當選總統。
1990
10/03 兩德統一
12/09 波蘭團結工聯前主席華勒沙(Lech Walesa)當選該國首位民選總統。
各國領袖談柏林圍牆倒塌
德國總理莫克(Angela Merkel)
即便是在1980年代,我也從來不認為柏林圍牆會在我有生之年倒塌。
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
20世紀柏林圍牆的倒塌提醒所有人,我們何其幸運能看到歐洲和德國的統一。
俄羅斯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
當我們看到德國統一後的發展,就很慶幸我們在新的基礎上建立良好關係。當然懷舊就變成次要的事了。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
促使柏林人推倒圍牆的理由至今仍適用;當時所擁護的自由今日仍彌足珍貴。
經濟差 東歐人懷念大鍋飯
柏林圍牆倒塌是東西德統一的序曲,也是資本主義戰勝共產社會的象徵,當初脫離鐵幕枷鎖的東歐人民,開心擁抱民主自由,如今感受資本主義的缺點與生計壓力,反而開始懷念物價低廉、有大鍋飯吃的共產統治。
美國皮尤民調機構調查,烏克蘭民眾對民主政體支持率暴跌到3成,相較於1991年的7成2支持率,有天壤之別;保加利亞和立陶宛,支持率也從1991年的7成5降到5成。金融海嘯使東歐經濟不再成長,過去想追趕上西方的壯志雄心,變成痛恨貧富懸殊的情緒。
「以前治安好飯碗穩」
「以
前什麼都比較好,治安好,飯碗穩固,薪水也夠用。」70歲的保加利亞男性馬可維奇說:「我每月只有1萬2千元台幣的養老金,根本難以維生。」老一輩的保加
利亞民眾開始懷念共產時代吉夫寇夫(Todor Zhivkov)長達33年的極權統治,政府會安排工作,失業率是零。
東歐人民受到美國影響最深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追求物欲,23歲的匈牙利學生基斯指出:「我父母那一輩較容易滿足,現在大家變貪心,什麼都想要。」
東德「拖笨」轎車走紅
這股懷念共黨風潮也在東歐造就商機,羅馬尼亞獨裁者西奧賽古(Nicolae Ceausescu)的肖像熱賣,還有商人經營(南斯拉夫獨裁者)「狄托」咖啡館,或用蘇聯秘密警察KGB之名開店。
過去曾因品質粗糙,功能陽春而飽受嘲笑的鐵幕產品,現在也成當紅炸子雞。外型樸拙的東德「拖笨」(Trabant)轎車又走紅,還有人刻意買一台須用人力排水的法尼雅(Frania)單槽洗衣機,早年農人用這種洗衣機攪拌奶油,波蘭製造商表示,目前每年仍有4萬台銷量。
(蘋果日報)
--
齊聚柏林 10萬人重溫牆倒那一刻
在歡樂的氛圍中,德國柏林9日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多國領袖抵達參與慶祝盛會,預計多達10萬的民眾將聚集於布蘭登堡大門前,加入慶祝行列,重溫20年前,圍牆先是意外洞開,繼而再被德東人推倒的歷史。
不過,當年見證德國統一的美、英、法、俄四國,僅美國總統歐巴馬缺席,批評者稱他忽視這項由美國主導的民主勝利。
白宮解釋因歐巴馬訪問亞洲在即,分身乏術,由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率領一支「極高層級」代表團代理。有人認為歐巴馬缺席,是為避免刺激莫斯科,因為美國是目前僅存的超級強權。
柏
林圍牆原址8日即重現人潮,爭睹在已拆圍牆原地上立起的一千個,高2.5公尺,重20公斤的巨型骨牌。這些骨牌將在一天慶祝活動進入尾聲時推倒。波蘭前總
統華勒沙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將帶頭推倒骨牌,象徵柏林圍牆倒塌的連鎖效應和新歐洲的誕生。柏林市長沃瑞特說,由學生協助彩繪的骨牌,是為協助
對圍牆一無記憶的年輕人,了解那一段歷史。
德國領袖9日上午齊聚前東柏林的客西馬尼萬國教堂參與祈禱儀式,為紀念活動揭開序幕。教堂是當年德東示威者的集會點之一。
沃瑞特9日上午為新的博物館「柏林圍牆文件中心」揭幕,同時為當年在東西德邊界遭射殺的136名死難者禱告。
下午,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前蘇聯共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前波蘭團結工聯主席華勒沙等東歐民主運動的前鋒,徒步跨過波荷木鐵橋(Bornholmer Bruecke)、也就是20年前最早開放的東西柏林檢查哨,重現柏林圍牆被東德人民推倒的歷史。
柏林地標布蘭登堡大門前9日晚將舉辦盛大的露天音樂會,由猶太裔指揮家巴倫波因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另外美國搖滾天團邦喬飛也將演唱歌曲。
開放圍牆的守衛:我不是英雄 只是做對了
葉格(Harald Jaeger)是個忠誠的東德邊界守衛,受到賞識和信任,他在東柏林波荷木街通往西方的一個過境檢查哨擔任幹部。
1989年11月9日晚上,東德當局宣布,封閉28年的東西德邊界恢復開放,大批民眾湧入他的檢查哨,他下令放行時,深感羞愧。
他說:「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了解黨和政府背棄了我,特別是,當時我的意識形態徹底崩潰。」
當天晚上,他的檢查是最早開放的。
葉格隸屬東德秘密警察,官拜中校,當晚他已交接下班,正在餐廳吃三明治,然後他聽到東德政治局委員夏波夫斯基在電視上宣布,准許東德民眾前往西方旅遊的新規定立即生效。
和他一起看電視的長官也愣住了,打電話請示上級,但沒有人給予進一步指示。
半小時後,人潮陸續湧入,民眾塞爆檢查哨外,並開始鼓譟。葉格當下決定,徹底開放邊界。
20年後,66歲的葉格對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看法。他說:「事實上,那是正確且勢在必行的,而且時機完全正確。」
葉格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當晚做對了事。」
戈巴契夫籲 拆掉氣候變遷危牆
9
日是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促成柏林圍牆倒塌和東歐民主化的要角、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9日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呼籲各界慶祝柏林圍牆倒塌之際,莫忘氣候變遷這道隔絕人類未來的無形巨牆,各國領袖應再度發揮決心,「拆
掉這道牆」。以下是戈巴契夫此文摘譯:
德國與全球各國人民9日熱烈慶祝柏林圍牆拆除20周年。可在人類集體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分水嶺事
件不多,柏林圍牆倒塌是其一,因為此事為全體人類帶來希望與機會,並為1980年代帶來充滿喜悅的終曲。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即將結束之際,這值得我
們深思,而人類向前邁出大步的機會卻又正在悄悄流逝。
無形巨牆 隔絕我們與未來
另一場全球性的危機已經形成。氣候變遷危機是另一道隔絕我們與未來的無形巨牆,當今的領導者卻嚴重低估它的急迫性及可能難以收拾的後果。
有人說,人類註定在一切化為烏有之前,爭鬥不懈。氣候變遷的威脅使這個預言更顯得真切。如與柏林圍牆拆除前夕的世局比較,其間的對比確實驚人。
氣
候變遷對全球安全與人類的未來構成空前嚴重威脅,任何國家均無力單獨面對及因應。主張改弦易轍的仍然是各國公民。正如德國人當年表達對統一的強烈渴望及意
志,全球公民一致要求各國領導者以具體行動因應氣候變遷,同時矯正由此衍生的不公。20年前,居關鍵地位的世界級領袖展現堅定無比的決心與信念,面對反對
與強大壓力卻毫無懼色,柏林圍牆終於傾頹。當今的世界級領袖能否再次發揮同樣的精神有待觀察。
對立者眾 賴改觀跳脫政治
因應氣候變遷必須配合巨大變革。我們必須跳脫政治領域的常態思維。改革開放觸動的巨變使蘇聯及東歐獲得躍進式解放,並為扭轉歷史的民主革命奠定基礎。氣候變遷不僅極為複雜,而且與其他挑戰息息相關。我們必須改變價值觀與輕重緩急。
有待推倒的牆不只一道。它們橫亙於工業化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促成氣候變遷的元凶與被迫承擔後果的受害者、正視科學證據與迎合既得利益的陣營,以及主動改變行為並希望各國共同採取有力措施與令他們一再失望的領導者之間。
1989年出現不可思議的巨變。它並非偶然致之。變革反應當時普遍存於人心的希望,各國領導者以具體行動響應。我們推倒柏林圍牆所秉持的信念是,未來的子孫必能攜手迎接並克服挑戰。
目睹當今的貧富懸殊差距,觸發全球金融海嘯的無盡貪婪,以及各國對於氣候變遷各自為政的敷衍了事,我只能痛心疾首。打造更安全、美好、團結新世界的契機已平白浪費。
我
要在此呼籲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印度總理辛哈、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梅克爾及其歐洲夥伴:「拆掉這道圍牆!」因為這是你們的牆,你們的
關鍵性時刻。你們不能逃避歷史的召喚。我要鄭重呼籲各國領導人下個月前往哥本哈根出席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時,攜手拆除這道牆。全球人民指望你們帶領他們邁向
解救的坦途。千萬不要辜負他們。
(聯合報)
--
資本主義20年 德東仍是經濟拖油瓶
柏林圍牆1989年11月9日一夕倒塌,德國次年10月3日統一,並開始建設德東。
東德在1989年垮台時,全國經濟情況只有「可憐」二字差堪形容,至少與西德相較之下是如此。絕大多數經濟部門不見生機,街道、房屋情況惡劣。1990年,當時的德國總理柯爾發出豪語,成為名言:他發動「重建東部」大計,承諾將德東建設成一片「花團錦簇的風景」。
1989到1998年擔任德國財政部長的維格爾,在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前夕,回憶統一不久,他和一位美國頂尖企業CEO的一席話,那位CEO說,德東經濟成長遲緩,失業率太高,失望情緒瀰漫,西德接收東德是一場「拙劣的投資」。
CEO之論,對,也不對。因為彼一時,此一時。
「重
建東部」的確代價不菲。由於國家已經統一,不容易一刀切出全國歲出有多少錢用於東部或西部,但根據德國媒體粗估,20年來,德國政府至少為百廢待舉的「重
建東部」砸下1兆4000億歐元
(台幣45兆4700億元)。德國在2000年以後的經濟成長率一度落後其他歐洲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拖著德東這個大油瓶。
統一前夕,東德的基礎設施還比不上捷克、匈牙利、波蘭等東歐集團其他兄弟邦,主要高速公路有45%不堪使用,五分之一鐵路只能龜速行駛,河道的攔河壩有80%是二次大戰前所建。七百萬棟公寓裡,四分之一沒有馬桶,18%沒有浴室,只有五分之一家庭有電話。
統一之後,德國政府大力在德東展開現代化,為了籌措經費,只有向民間取「金」,1995年以後,德西每一個人、每一家公司行號在原有的稅賦之外,要繳「團結附加捐」,1998年為止是7.5%,之後是5.5%。政府平均每年要徵大約一百億歐元團結附加捐。
此外,聯邦政府依照所謂「團結契約」,每年注入德東一百多億歐元,預計要到2019年才結束。都市更新每年另外要55億歐元,史蹟保存要15億歐元。
交通是國家血管,因此「重建東部」的主角,當推1991年啟動的「德國統一17大運輸建設」,內容有舊路升級和建設新路,包括九條鐵路、七條公路和一套全國水路網,總預算385億歐元。目前,17大建設有的已完成,有的在趕工。
這
還只是政府的角色。包括國內外廠商在內民間投資德東,也同樣積極。2006年,美國半導體巨擘超微 (Advanced Micro
Devices)進駐德勒斯登,初期投資25億美元,德國政府融資補助五億美元。德勒斯登周圍地區成為歐洲半導體業重鎮。汽車業也往東擴張。歐寶在北部的
艾森納赫設廠,保時捷和BMW到來比錫。
經過20年,「花團錦簇的風景」可謂有模有樣,德國政府和民間功不唐捐。但這是硬體建設。至於德東人對這樣的發展作何感想,為什麼統一以來估計有170萬人 (德東人口的12%)不能安居樂業而遷至德西,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事關政治和心理,就像柏林選舉,得票分布是活生生的「心理地圖」:西區人清一色投基民黨,東區人則支持老共黨和社會主義者結合的「左黨」。
根據10月底最新民調,七個德國人有一人懷念統一前的日子,包括16%德西人、10%德東人。前者不滿統一的成本,後者抱怨20年來生計困難。
或者,就如許多德國人和柏林人說的,柏林圍牆不只是一道水泥牆,而是心牆,至今仍橫在他們腦子裡。
經濟想追上德西 德東要靠教育
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經過聯邦政府1兆多歐元的拉拔,德東的經濟完全擺脫共產制度,大有起色,但努力的空間仍然可觀,德西的經濟遠優於德東,「西佬」 (Weissis)的生活水準遠高於「東佬」(Ossis)。
1991年以來,德東的生產力幾乎增加一倍,人均經濟生產達到德西的69%。比起1991年的33%,進步看來不小。
但在兩邊的1990年起跑點上,德東實在輸太多。「統一總理」柯爾在1995年推動「德國團結契約」,2005年起,「第二階段團結契約」生效,到2019年截止,要提撥德東數千億歐元。
可能的成效如何?根據著名的「IW德國經濟研究所」本月5日公布的評估,二期團結契約如果順利實施到2019年,德東的人均GDP可以趕上德西最差的幾個邦,到2020年可以達到整個德西人均GDP的80%。
共黨政府最愛拿東德臭氣遠播,漫天黑煙的化學工廠當振興工業的宣傳樣板。那些工廠已消失十之八九。但空氣好了,工作沒了。年輕人沒飯碗,只好去德西。根據統計,1990年以來,德東人口減少將近二百萬,目前持續每年減少0.5%,但18到29歲這個年齡群的消失率是1%。
今天,德東的失業率高達11.8%,德西是6.6%。
德東嚴重人才短缺,不但在地的年輕科技人力不好找,想從西邊吸引人才,一樣困難。在德國藍籌股DAX掛牌的企業,幾乎沒有一家總部設在德東,都只設分公司。
智庫「哈爾經濟研究所」 (IWH)經濟學家路德維希說,德東的經濟前途繫於能不能好好教育年輕一代。他說:「三件事很重要:第一件,教育,第二件,教育,第三件,教育。」
德國央行一份研究報告同意此見。教育程度夠,比較容易找工作,這是德東各邦政府的當務之急。中程看來,德東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民心不滿,不滿導致走人。報告說:「不快樂的公民對經濟發展不太有利。」走出中程,才有遠程。
(聯合晚報)
--
柏林牆倒20周年 各國政要同慶
德國九日以盛大的慶典,迎接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來自各國的多位現任和卸任國家元首以及政府首長齊聚柏林,紀念這一發生在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的劃時代事件。柏林圍牆拆除後,緊接著東歐各國共黨政權如骨牌般倒下,隨後兩德統一,冷戰也告結束。
自八日深夜起,各項慶祝活動陸續展開。今天上午,梅克爾總理、柯勒總統等德國政要前往位在原東柏林的「客西馬尼教堂」參加一項祈禱活動。當年東德反政府人士就是從這裡出發,展開和平抗議活動,最終迫使當局開放東、西柏林邊界。
梅克爾感謝戈巴契夫促成改革
在東德長大的梅克爾在演說中,讚揚東德民眾的勇氣,使柏林圍牆得以被推倒,「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那天夜裡,我們實現了夢想。許多人參與其中,但若非東德人民的勇氣,這件事不可能發生。」
九日下午三時過後,梅克爾在柏林市長渥維萊特陪同下,與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前波蘭總統華勒沙以及當年東歐著名異議人士,一起走過當年波荷木街
(Bornholmer
Strasse)鐵橋哨站,廿年前的今天,興高采烈的東柏林人首次不受約束穿越這道關卡,進入西柏林一遊。梅克爾說,柏林圍牆倒塌,是長期壓迫及對抗壓迫
的結果。她特別感謝戈巴契夫促成了這一切,這不僅是德國歡慶的日子,也是歐洲歡慶的日子。
華勒沙推倒象徵共黨政權骨牌
梅克爾一行隨後前往柏林布蘭登堡門,參加在那裡舉行的主要慶祝儀式。梅克爾以東道主身分歡迎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以及其他歐盟國家領袖在內的各國代表。出席的貴賓還有前捷克總統哈維爾和前南非總統曼德拉。
慶祝活動在樂聲中展開。在布蘭登堡門前,沿著過去柏林圍牆所在的邊界線,豎立起由一萬五千名學童和年輕人彩繪的一千枚發泡膠製作的巨型骨牌。前波蘭團結工
會領袖、後來當選波蘭總統的華勒沙,將負責推倒第一枚骨牌,象徵當年東歐共黨政權在風起雲湧的和平革命中如骨牌般倒下。
慶祝活動一直進行到入夜後。傍晚七時,柏林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在猶太裔指揮巴倫波英帶領下,於布蘭登堡門舉行音樂會。接下來,搖滾樂團邦喬飛(Bon Jovi)演唱歌曲《We Weren’t Born To Follow》。
骨牌推倒後,東德出身、曾贏得葛萊美獎的DJ保羅凡戴克(Paul van Dyk)則發表他的歌曲《我們是一家人》(We Are One)。
守牆衛兵未動武 促成兩德統一
廿年前的十一月九日,惡名昭彰的柏林圍牆被圍牆兩邊的人民合力摧毀,進而促成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土崩瓦解,但這個事件的發生實在太過突然,如果不是當時看守圍牆的衛兵知所節制,歡樂的圍牆倒塌之夜可能以悲劇收場。
一九八九年東德的抗議浪潮風起雲湧,人民不斷上街要求改革,更要求取消旅行限制,讓他們可以自由來往東西德。面對龐大壓力的東德共黨政治局十一月九日召開會議,會中東德最後一位共黨總書記克倫茨(Egon Krenz)拍板定案,決定取消限制人民旅行的禁令。
這個決定原本要等到隔天凌晨四點才公布,並宣布實施相關的新規定。但政治局發言人夏博斯基當天傍晚召開國際記者會,快結束時有人追問此問題,夏博斯基搞了一個烏龍,答稱政治局已決定讓人民自由出入邊界,而且新規定即刻生效。
此一宣布經在場記者傳播後造成舉世震撼,成千上萬東柏林人聽到消息後趕往圍牆檢查哨,要求衛兵讓他們通過邊界。但這時衛兵單位根本未接獲開放邊界的指示,根據上級的一貫命令,他們必須阻止任何人通過,於是衛兵與蜂擁而來的人潮形成對峙,緊張氣氛不斷升高。
當年以政治局委員身分參加那場會議的莫洛說,事後看來,我們必須感謝看守圍牆的衛兵,他們不顧上級一貫命令,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決定:開放邊界。
接下來圍牆兩邊都聚集龐大人潮,群眾中開始有人試圖推倒圍牆。人在現場的前CNN特派員布萊史東回憶當時情景:圍牆西面畫滿塗鴉和不堪入目的字眼,代表多元社會紊亂;圍牆東面一片潔白、死寂,東邊的人拚命往外推,西邊人往裡拉,圍牆終於倒下。
那一晚的柏林城開不夜,整個城市充滿了歡樂和激情,路透記者華肯廷回憶說:柏林人平常難得友善,但那個晚上他們是地球上最快樂、最友善的人,到處都有人在吶喊「瘋了」,讓他永難忘懷。
終結冷戰里程碑 開啟歐洲新困境?
世界主要國家領袖九日聚集柏林,同慶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然而,有關一九八九年歐洲共產主義瓦解的傳奇,歐美和俄國間,意見依然分歧。
柏林圍牆倒塌雖導致德國統一,東西冷戰結束,但各界對這項歷史傳奇,看法不一。質疑者認為,一九八九年後偏激的民族主義,反而造成歐盟的新分裂。突然開放的自由經濟市場和民主社會,令許多生活在前共產社會主義人民,適應不良。
英國政治評論家卡頓亞許(Timothy Garton Ash)指柏林圍牆倒塌後,歐洲會一片和樂,廿年後的實際情況是,東歐對前共產社會仍存集體記憶,迄今無法完全融入新歐洲。
中歐國家一九八九年後的分歧尤其嚴重,好不容易從前蘇聯控制中解脫的自由派政客,面對如今必須把國家主權交給歐盟情況,強烈抗拒。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和現任總統克勞斯之爭,便是最佳例子。
老西歐在共產解體歐盟持續擴大後,則面臨如何加強團結的問題。
在國際關係上,密特朗政府時期的法國前外長維德金(Hubert Vedrine)指出,一九八九年雖結束了東西冷戰的兩極世界,卻也終結了美國獨霸的時代。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帶給西方世界的驕傲,隨著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逐漸消退。
法國國際關係協會(FIIR)的莫以西也認為,八九年後,全球勢力已分散到不同區域國家如歐洲、中國、俄國、印度和巴西,美國已逐漸式微。
許多俄國人則仍強烈認為,終止華沙公約時應把北大西洋組織一併解散,或至少禁止其擴大、讓前蘇聯國家加入。
俄國外交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拉崗那夫(Sergei
Karaganove)表示,俄國對美歐仍是挑戰。美國自認是冷戰的勝利者,但他不認為俄國是失敗者,強調俄國最終期待的是「尊嚴的和平」。柏林圍牆倒塌
廿年後,或許,誠如法國前外長維德京所言,「我們以為勝利了,歷史結束了,其實才開始。」
(中國時報)
--
柏林牆塌20年 巨頭齊聚憶往
在
祈禱、悠揚樂聲及華麗遊行隊伍中,世界各國前後任領袖及德國民眾九日齊聚柏林,以感性方式紀念柏林圍牆倒塌屆滿二十週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前波蘭總統華勒
沙,以及在當地仍頗孚眾望的前蘇聯末代領袖戈巴契夫,與當年的異議人士一同走過波荷木街的檢查哨,這是當年數百名東德人在圍牆倒塌後,首次嘗到自由滋味的
地方。
梅克爾向戈巴契夫致謝,因為他的改革促使東德共黨轉變。她也向華勒沙表示敬意,因為波蘭民運鼓舞了東德。當時,東德共黨當局在歷經
數週抗議後,決定逐步解除通行禁令,結果當晚政治局發言人在宣布時情急口誤,隨即引發騷動,大批東德民眾湧向西德。當時擔任東德研究人員的梅克爾在洗完蒸
氣浴後,還去喝了杯啤酒,結果離開酒吧時發現自己深陷於洶湧人海,隨著民眾大舉湧向西德。
九日有成千上萬人將通往柏林圍牆的路線擠得水洩不通。此次紀念慶典主要儀式,乃是梅克爾與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茲、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布蘭登堡門見證歷史。
不過,這段歷史遺緒的是非功過至今仍未塵埃落定,連梅克爾都說德國仍背負分裂的傷痕。身為首位出身東德的領導人梅克爾說︰「德國統一仍未功德圓滿。我們如果想要達到平等,就必須處理此問題。」
八
九年柏林牆塌引發歐洲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變革,但也在東方與西方、法國與德國、歐洲與俄國之間,帶來新的裂痕與狂熱民族主義,至今仍困擾著歐洲。若干裂痕
來自於一九八九年成就該歸功於歐洲或美國,亦即是堅決反共的前美國總統雷根,還是西歐給予東歐的誠摯擁抱?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戈德基爾說,二十年來爭論不
休的問題是「功勞是誰的?」許多美國人認為,雷根反共政策居功厥偉,但也有另一種觀點:全球化與民主化沛然莫之能禦,冷戰結束是靠宣傳戰、外交與赫爾辛基
協定等「軟實力」才落幕。
(自由時報)
--
舌破數月未癒 年輕男罹癌 不嗜菸酒 誤為火氣大 無痛潰瘍是警訊
一名男子舌頭破了幾個月,因不會疼痛他未在意,直至日前痰中有血才就醫,竟發現是罹患舌癌。醫師提醒,口腔潰瘍若超過二周未痊癒,即應就醫,尤其是舌癌的口腔癌所引發潰瘍,大多不會疼痛,更應視為警訊、及早就醫。
慎防病徵
收治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凱評受訪時表示,這名二十八歲的男子,沒有抽菸、喝酒與嚼食檳榔等不良習慣,就醫時自述舌頭上有個約五元硬幣大小的潰瘍,因為不痛,他自認是火氣大,拖了好幾個月都沒看醫師。
塗藥無效應速就醫
張凱評說,男子直到最近發現痰中有血絲才來就醫,經為他安排切片等檢查,證實男子罹患舌癌,在以手術切除病兆周遭舌頭組織後,現男子的病況已穩定。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說,門診中時而可見舌癌患者,在出現舌頭潰瘍症狀,自以為是火氣大不在意,拖了幾個月才來就醫,卻已延誤治療舌癌的契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宗翰昨受訪時表示,一般舌頭等口腔潰瘍在二周內,即會逐漸痊癒,而在口腔潰瘍發生之初,民眾可先塗抹含有低劑量類固醇的口內藥膏,來加速傷口癒合,但如果是舌癌等癌病變引發的口腔潰瘍,塗抹口內藥膏就沒有效,應盡速就醫。
手術併放療效果佳
楊宗翰說,舌癌好發於嗜菸、酒、檳榔者,但也可能發生在無上述不良習慣者,主要症狀有舌頭上出現白斑、久不癒合的潰瘍等,較特別的是舌癌所引發的潰瘍,大多不會疼痛。
楊宗翰表示,舌癌所引發的潰瘍與一般火氣大或疱疹病毒所引發的潰瘍,動輒痛得難以說話、進食,有很大不同,因此提醒民眾若有無痛、超過兩周未癒合的舌頭等口腔潰瘍,則可能是罹癌。
楊宗翰說,舌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部分患者還須合併放射治療,早期舌癌治療效果很不錯,患者五年存活率約有七至八成,提醒民眾少菸、少酒與檳榔,以降低舌癌發生機會。
口腔潰瘍 注意事項
˙口腔潰瘍時,可塗抹含有低類固醇的口內藥膏,促進傷口癒合
˙食用滾燙食物、麻辣鍋時,易增加口腔潰瘍機會,最好少吃或待涼一點再吃
˙若口腔、舌頭潰瘍,但傷口不痛,超過2周仍未痊癒,可能已罹患舌癌等口腔癌,應盡速就醫檢查
(蘋果日報)
--
專家教認 護肝保健品成分 少熬夜 多排便就能保肝
市
面上有許多護肝、保肝的保健食品,多會標榜能降低血中GOT(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GPT(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值,不過近年醫學界皆提出呼籲,一般人若要預防肝病,平常吃具有降低GOT、GPT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許有幫助,但若已有肝臟發
炎或肝病者,應以西藥治療為主,否則易延誤病情。所以使用保肝保健食品前,先做肝臟檢查比較保險。
有些天然植物萃取出的成分經動物實驗證
實,可以降低血中GOT、GPT這兩個與肝臟發炎有關數值的證據,但臨床藥物專家黃鶴群藥師表示,GOT、GPT指數上升時,有時不代表肝臟發炎,可能是
身體發炎情況所造成的,也可能只是因為最近幾天熬夜、感冒等原因,使體內GOT、GPT值升高,所以不能單用這兩個數值就判定肝臟健康與否。況且這些保健
食品只經動物實驗,並無人體試驗,是不是真的有效,無法確定,但若是當做無病者的保健預防產品,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傷害,在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可以買來
吃。
看成分
產品無太大差異
依照衛生署目前發出的健康食品認證,有申請對肝功能有助益的保健產品成分如:五味子、芝麻素、
蜆精、樟芝、洛神花、綠茶、人參,這些都只做過動物實驗,能降低血中GOT、GPT,有些還能促進肝臟修復功能的白蛋白,但不是絕對必要,這些產品在藥妝
店、一般藥局都有販售。而在部分國家也用來做藥品,此外台灣保健食品的護肝成分水飛薊素,只在藥局有販售。
護肝成分功能分析
★註 降GOT、降GPT、增白蛋白這3個功能,同一個產品中具有愈多種功能,不代表愈好,可連續吃6個月以上經追蹤檢查,確認產品對身體的幫助後,再決定是否要繼續吃。
B群有些許助益
肝臟負責人體解毒功能,需要維生素B群來幫助此功能正常運作,若經常熬夜、酗酒,肝臟會耗損大量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所以平常可補充維生素B群來維護肝臟健康。深綠色蔬菜中就有很多維生素B群,像是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等,也可買市售綜合維他命或維生素B群保健食品來吃。
要小心
5大傷肝事件
1.熬夜
通宵不睡會讓肝臟無法獲得充分休息,即使只是發呆度過整夜,都很傷肝,會消耗過多營養素。所以充足睡眠與休息就是保肝第一件事。
2.酗酒
過多酒精會嚴重影響肝臟機能,造成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所以適量喝酒即可,以酒精濃度約15%的紅酒為例,每天100毫升即可。
3.亂吃止痛藥
部分止痛藥在長期服用之下,很容易造成肝機能損壞,包括解熱鎮痛劑。有疼痛問題最好找醫師診斷,盡量避免自行吞止痛藥了事。
4.便秘
黃鶴群藥師提醒,肝臟是沉默的解毒器官,若沒有定時排便將體內毒素排出,經人體回收系統會加重肝臟負擔,所以常便秘的人要注意肝功能。
5.嗜油炸物
高油脂食物很容易加重肝臟負擔,黃鶴群藥師說明,內臟脂肪的囤積非常不利肝臟正常機能運作,同時也會提高罹患其他慢性病的機會。
提醒你
每年做腹部掃描
要得知肝臟健康與否,建議可做腹部超音波,包括肝臟掃描來確定,而且,抽血檢查時也不能只看血中GOT、GPT數值,還應該看甲型胎兒蛋白等數字,由醫師綜合判讀較準確。
專家說
要少吃生冷食物
少吃生冷食物也有助於減少肝臟損害,因為生冷食物若未處理乾淨,可能會有肝吸蟲寄生其中而吃下肚,損害肝功能。整體而言多吃天然蔬果,少吃加工食品,都可幫助肝臟維持正常機能。吃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與專業人員討論,並先檢查肝臟功能。
(蘋果日報)
--
臉書是非多 被爆安全有漏洞
臉書Facebook網站紅了是非也多,程式開發人之一Yvo Schaap在部落格上爆料,直指臉書有安全漏洞,網友資料可能早已外洩。
另一項全球人氣最旺的農場遊戲FamVille供應商Zynga則捲入網路廣告詐騙疑雲,Zynga預計今年營收達一億美元,但有高達三分之一是靠著遊走
道德邊緣的廣告賺的。Facebook已決定先停掉Zynga的養魚遊戲以正視聽,當紅的FamVille尚未決定是否開鍘。
臉書遊戲免費賺取虛擬貨幣的方式很多,點擊遊戲上方廣告、留下資料、答問券、填註冊表格、發邀請函給朋友都行。使用者獲得農民幣,廠商獲得網友個人資
料,Zynga獲得廣告費,皆大歡喜。但社交遊戲上隱藏很多超小字體廣告的陷阱,可能讓玩家信用卡失血。遊戲基地主編林志駿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玩
家為了拿虛擬農民幣,填一堆註冊資料,有些並不是那麼單純,後面還有很多關卡,尤其是牽涉到信用卡的註冊,玩家最好不要輕信。
比開心農場擁有上千倍粉絲群的FamVille目前已有上億名全球玩家,這二天遊戲程式正在更新,農場裡豢養的動物還會自由移動。
FamVille不時更新這些小程式,讓粉絲時常有驚喜感受,是優於臉書其他遊戲的主因。這次被踼爆原始程式有漏洞,對臉書與Zynga遊戲公司都是嚴重
打擊。遊戲專家呼籲,玩臉書遊戲如果涉及要求填寫信用卡資料,最好避免。
(中國時報)
--
公立教授退休轉任 禁雙薪
為解決公立大學教授退休轉任領雙薪問題,教育部昨天表示,將修改《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政府捐助超過二○%以上的財團法人機構,即應停止領取月退俸及每月最高三萬一千兩百元薪水,由財團法人另計薪水。
現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政府捐助超過五○%的財團法人,除領取月退俸,每月最多可有三萬一千兩百元的薪水。教育部決定修改《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將五
○%降為二○%,公立大學退休教授到這樣財團法人任職,只能領一份薪水;由於禁止領月退俸,新的薪水就不受三萬一千兩百元的限制。離開財團法人職務後,再
恢復領取月退俸。
以大考中心主任簡茂發為例,他是從台師大校長退休後,現在每月領月退俸加三萬多元薪水。未來不能領月退俸,但大考中心給他的薪水不受三萬一千兩百元限制,可以高達十萬元以上。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由教育部捐助成立,現任董事長劉維琪之前曾任中山大學校長,但劉維琪表示,他是以義工性質擔任現職,沒有領一毛錢薪水。劉
維琪表示,財團法人的工作不一定非要大學教授來做。政府限制公立大學退休教授轉任財團法人只能領一份薪水,如果這樣可以找到人來做事,未嘗不可。
現在有公立大學教授五十多歲就辦退休,轉到私立大學或財團法人機構任職,他們領雙薪,引發爭議。教育部決定從修改《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著手,縮減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的待遇。
翁啟惠:薪資不應齊頭平等
國內大學教授薪資落後新加坡和香港,還被對岸迎頭趕上,學術界擔憂影響我國人才延攬,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呼籲政府正視此問題。他強調,長久以來,我國大學教授薪資制度看似公平、其實並不公平;應建立同儕競爭機制,打破齊頭式平等,讓精英享有差別待遇。
翁啟惠昨日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他最近與各大學校長共同研商如何改善大學教授待遇的問題。他說,國內的大學教授分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每個層級無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做得好不好,薪水都一樣。升到教授後,就領一定的薪水,「等於是要大家等退休。」這樣的制度不公平。
翁啟惠強調,政府應創造環境讓同儕良性競爭,如果不管能力好不好,領一樣薪水都,好的人就無法突出,不好的人也不會被淘汰。「我比較擔心的是,台灣的研發
環境無法跟國際競爭,人才一定是往好的環境發展。」他說,學術競爭不可能僅局限在台灣,而是在國際,因此要有不同設計。政府不敢突破大學教授的薪資限制,
就是被長久以來的公務體系思維所束縛!
翁啟惠認為,提高國科會研究計畫管理費補助比例,是短期內改善大學教授待遇的可行辦法。在美國,只要研究做得好,管理補費助比例甚至可達一○○%,有能力
爭取到研究經費的學者也可擁有相同額度的管理費補助。翁啟惠評估,國科會如果把現有管理費補助比例從一五%提高到卅%,每年僅約增加四十億預算,對研究型
大學就有很大幫助。但這筆錢必須另外編列,不是從現有科技預算勻支,才不影響研究計畫核准補助件數。
「長期方案是推動制訂《科技基本法施行細則》,現行《科技基本法》提到人才延攬薪資鬆綁等精神,缺乏施行細則。」翁啟惠指出,中研院協助國科會研擬施行細則,預定明年完成草案。
行政院應正視台灣人才流失的危機/中國時報社論
國內若干媒體最近報導了台、港、新、中幾地大學新進教師的薪資差異,相當令有識之士憂心。資料顯示,香港、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上軌道的好大學,他們給助理
教授的起薪,大約是台灣國立大學的三至四倍。即使不看名校,中國大陸已有約十五%的大學其新聘薪給優於台灣,而台大與中研院等單位也逐漸感受到招募不到優
秀教授的壓力。行政院科技顧問們也提出警告:長此以往,台灣的人才優勢將逐漸流失。坦白說,一旦台灣無法吸引人才,我們將一無所有。
過去十年,台灣的經濟情況相對於亞洲諸國不算好;以實質薪資來看,大學教授已經有十幾年不曾調薪。但台灣是個民粹極強的社會,許多民眾都要求齊頭平等。然
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研發創新幾乎是一切經濟成長的原動力。如果我們不能對研發人才給與較高薪酬,吸引他們加入,則台灣的經濟必將走下坡,每一個人的待遇都
會再往下修。簡單地說。以民粹觀點極端地看不得別人加薪,其結果就是自己也會減薪。
其實,要提升台灣的科研競爭力,並不需對「所有」的大學教師加薪,只需要花點小預算、動點小手術,就能克竟其功。以下,我們就描述一下這局部手術要怎麼做。
第一,在大學法的規定下,各大學原本就可以設置講座教授,對他們提供彈性薪給。因此,表現優良、國際上爭相挖角的資深教授,原本就可以得到頗高的待遇,但新進資淺者的待遇卻是全無彈性。故我們想要改革的,是部分新進資淺教師的薪給調整,而不是全面性的薪水調整。
第二,全台灣一百七十幾所大學中,真正在與新、港等地爭搶人才的,也許不到廿所,故為爭搶人才而需要調整待遇的大學,為數並不多。換言之,並不是所有大學都需要調薪,而只有受到國際競爭壓力的才有此需要。
第三,即使在台大、成大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學裡,也不是每個領域、每個教授都有調薪的客觀必要。有些學域是國際冷門、有些教授表現也不見得傑出。故真正要有薪給彈性的領域與範圍,只有一小部分。
總之,為吸引人才而設計的彈性薪給,並不需要統統有獎,但必須要做到資深/資淺區隔、學校品類區隔、校內教師區隔。這裡的問題看似複雜,但只要把握兩個原
則即可:(一)學校之「內」的區分,依大學自治原則由各校自行決定。(二)學校之「間」的區分,依各校研究表現、國際競爭情況決定。把握住這兩個原則,則
其他細節就不難處理了。由於並不是全面調薪,故需要增加的預算金額並不大。
報載大約半年前,中央研究院曾經向行政院提出了一套符合前述原則的解決辦法,也得到了教育部、國科會、人事行政局、主計處、與全台各知名大學的支持,甚至
連所需預算、挪籌方式都設想好了。無奈所有的動議一旦遇上政治,不是停擺就是脫軌。中研院所提辦法的基本概念,是以提高研究計畫管理費比例的方式,將新增
管理費撥給大學,並指定用於彈性教授薪給,由各大學的內部程序決定其校內分配。但最近教育部表示,他們希望從薪給制度上做根本的改變。
基本上,我們贊成教授薪水的彈性化,而且這個彈性一定要與大學的研究表現掛勾,如此才能正確反映國際人才競爭的實情。而即使行政院想在薪給制度上做根本改
變,也一定要創造出彈性,反映跨校之間、資深與資淺之間、跨領域之間的需求差異。中研院所提做法,其實就是一種實質反映前述三種差異的建議,客觀上頗具可
行性。當然,教育部可另起爐灶,訂出其他的彈性做法。但平心而論,如果要照顧到前述三種彈性,恐怕也逃不出與研究經費掛勾的設計。無論如何,假若教育部想
不出更好的做法,就必須要考慮接受現有的提案,總不能以從長計議為由,半年下來一事無成吧!台灣人才競爭力流失的問題如此嚴重,行政院應督促所屬加把勁,
趕緊提出矯治的辦法吧!
(中國時報)
--
人定勝天?地球工程抗暖化
英國皇家學院歷經一年科學研究指出,
人類或可藉「太空遮陽板」(Space sunshades)、造雲船(Cloud-making
ships)、仿「平流層懸浮微粒」(Stratospheric aerosols)、「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zation)及塑膠「人工樹」(Artificial
trees)等「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搶救全球暖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這些構想著眼於若全球減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失敗,則可藉助地球工程技術來扭轉氣候變化。雖然學院的報告認為若干地球工程技術可望奏效,但也擔心可能會引發始料未及的後果。
利用科技 扭轉氣候變化
所謂太空遮陽板技術是指,把可反射日光的遮板或反射鏡送上地球上空軌道,據信可在數年內降低全球溫度。英國皇家學院估計,要降低二%的太陽輻射強度,所需的太空遮陽板約相當於印度國土面積大小。
造雲船技術則利用風力或海水動力的無人駕駛船艦,將霧化的海水噴進空氣中,讓海面上的低雲層阻擋更多太陽輻射,從而降低氣溫。
加強排碳 冷卻溫室效應
在公路旁豎立塑膠人工樹則可捕集、壓縮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以液態形式儲存起來。而對海洋施以含氮、磷和鐵的肥料,可增強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生物泵(biological pump)作用,使其吸收更多海洋表面的二氧化碳,並在深海處釋出。
仿平流層懸浮微粒技術,則運用飛機、火箭或巨炮將硫微粒子射入大氣層,使其產生類似火山噴發時散射粒子遮蔽陽光冷卻氣溫的效應。
智庫「哥本哈根共識中心」的主任隆博積極鼓吹運用地球工程技術,甚至認為京都議定書定出的先進工業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行不通,而推展地球工程技術可作為這類國際協議的替代方案。
一舉兩得 創造工作機會
該中心的研究甚至暗示,只要斥資九十億美元研發造雲船技術,就可能在短期間內抵銷掉本世紀的地球暖化效應。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的福斯博士估計,到二○五○年時,地球工程技術領域將創造近二百萬個新工作機會。
(中國時報)
--
學術審查不是樂透開獎/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科會哲學學門諮議委員)
日前國科會突然發函通知我上該會研究人才網填寫學術專長(至多六項)。函中並說明:「本會……決定初審委員須有三分之一人數由電腦系統自研究人才資料庫中
隨機產生,並自九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案開始試辦。」經我打聽的結果,才知道這是監察院的要求。迄今為止,國科會的專題計畫是由各學門分別組成涵蓋各
種專長的複審委員會,來推薦審查人(即初審委員)。這個制度行之有年,未聞有重大的弊端,如今卻因少數監委的要求而做此重大變革,而且未經公開討論,就倉
促地「試辦」。
無論就理論還是實務而言,這都是一個很荒謬的辦法。就理論而言,它混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公平」概念。我們說樂透是公平的,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率中
獎。反之,研究計畫的審查制度並非要保證每個申請人都有同等的機率獲得補助,而是要保證研究能力較強的人有較大的機會獲得補助。這是完全不同的「公平」概
念。將這兩種不同的「公平」原則放在一個制度裡,是邏輯的錯亂。如果前項「公平」原則可適用於學術審查,為何不完全由電腦來選擇審查人,讓學術審查與樂透
一樣「公平」呢?
就實務而言,這項新辦法完全不可行。它的基礎是根據學者自行填寫的學術專長所建立之人才資料庫。但問題是:學者自己認定的專長充滿主觀性。有些研究能力不
強的學者可能自認為無所不知,會填滿六項專長;而研究做得好的學者反而可能比較謹慎而謙虛。結果是前者被電腦抽中擔任審查人的機率大於後者。又如在哲學學
門的專長分類表中有「西方哲學史」一項,但西方哲學史的範圍很廣,電腦選擇的結果可能會將一個探討古希臘哲學的研究計畫送給研究現代哲學的學者審查,造成
外行審內行的情形。
此外,推薦審查人的工作需要細緻的考慮,除了審查人的專長之外,它還需要考慮審查人過去的表現、評分標準的寬嚴、與被審查人的關係(如派系關係或私人恩怨)等等,這些都不是電腦所能考慮到的。此類問題甚多,無法一一說明。
學術審查基本上是一種同儕審查。國科會現行複審委員會有一定任期,且採集體決議,委員間自然會相互制衡,何況還有申覆制度可補救。如果它還有弊端,也只能
調整召集人及複審委員,斷無由電腦越俎代庖之理。恕我孤陋寡聞,實不知世界上有哪個學術先進國家採取這種審查制度。監察委員管不該管的事,是濫權。國科會
的主事者不能據理力爭,而屈從於這種無理要求,亦屬失職。因此我回函國科會,拒絕填寫我的學術專長,以示抵制。我敢斷言:這個新辦法將引發更多的問題與爭
議。
(中國時報)
--
黑社會、黑政治、黑經濟的共同體/南方朔
看過港片《五億探長雷諾傳》的人都知道,一九七○年代中期以前的香港是個莫名其妙的社會;英國殖民官員高高在上,整個華人部分則擺著讓它爛,居間的則是華
人探長和警察,他們參加到了賭娼毒每種行業,暴利的一部分則讓英國殖民官吏分享。這是個白道黑道的命運共同體,也是個罕見的超穩定結構。
而打破這種畸型超穩定結構的,乃是一九七四年「廉政公署」及同時期「撲滅犯罪委員會」的成立,前者最早打擊對象是警界,後者針對黑道。由於雷厲風行,一九
七九年香港警察甚至爆發大示威,攻入廉政公署。由此可見整飭官箴,打擊犯罪是多麼的困難。要對一個畸型的結構進行大改革,它不可能靠做秀,而必須付出代
價。香港在肅貪掃黑後,才開始成為一個現代社會。
而由最近的職棒打假球以及吳揆與黑道大亨同遊事件,我們可以說台灣的黑道問題已到了不容只是淪為口水戰爭的時候了。最近職棒球員拿錢拿車收女人的新聞鬧翻
天,這些球員儼然成了公敵,我則為他們抱屈。當社會黑道猖獗,以潛在的暴力為後盾,給錢給車給女人誰敢不收?這些球員如果有罪,他們的罪只是「怯懦」和在
畏懼下無法抗拒誘惑,更大的罪應該由那些不能使他們免於恐懼的政治人物來承擔。由黑道炮製出打假球事件,再加上吳揆出遊事件,已到了政府不容再把台灣社會
擺著讓它爛的時候了。
中國民間社會,包括台灣在內,從清朝開始就黑道盛行。滿人以異族進行少數統治,對多數的漢人社會鞭長莫及;再加上滿漢矛盾,於是漢人民間社會遂根據「自組
織」的原則發展出龐大的幫派組織。如沿海的「洪門」,長江及江南運河地帶的「清幫」,西南的「哥老會」等等,這些民間社會和清王朝處於一種既矛盾但又並存
的狀態。而在價值上,這些幫派一方面模擬「天地君親師」等舊價值;另方面則又講究適者生存的實力原則。它們講江湖義氣,好勇鬥狠,乃是典型的灰道,視情況
而變成白道或黑道。由於它是民間社會最大的組織,「同盟會」和「興中會」在倒滿革命時遂與洪門掛鉤,而蔣介石在當權抗日時則和清幫結盟。
而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來台後,由於中央政權需要地方勢力支持,遂使得它對地方幫派的態度相當消極縱容,只有在這些幫派組織搞得太過火時才用「掃黑」名目加以
辦理,多半的時候則維持著一種合作共存的關係。這乃是長期以來台灣始終存在著極大的黑道勢力的原因。台灣經濟裡具有超高利潤的這個板塊,包括賭博、娼妓、
批發及市場等,長程運輸業、砂石業、地下金融業、走私等,由於都需要以成幫結派,好勇鬥狠為要件,都成了黑道賴以成長的棲地。當然更別說情治系統與黑道掛
鉤,甚至出現「江南案」這種特例了。就像打假球案裡,即有情治人員與黑道掛鉤,插乾股分錢之事。
從打假球到吳揆出遊案,都顯示出台灣黑道問題的嚴重性。假球問題不能只辦球員不辦黑道。吳揆出遊事件,也不能只是一陣口水,然後用「我爛你也爛」這種招
數,相互抹黑就讓它過去。因為由這些事情都透露出問題的根本仍是黑道。而且據個人所知,近兩年來台灣經濟不振,於是相對的黑經濟這個板塊遂開始日益發達,
台灣的地下放貸公司增加了約八百家,賭博詐騙及民間典當業也都開始興旺。黑經濟不一定都黑,但都多少要有一些黑關係。如果台灣再不針對反貪掃黑做出結構重
整的大改革,只會讓台灣的黑化加深。
除貪與掃黑從來就是一體,它必須政治上無特權,司法公正而獨立,不能選擇性辦人辦案;必須改革白經濟讓黑經濟沒有生存空間,一個社會只有在這方面大改革,才夠資格稱為現代社會。如果黑道氾濫,黑白一體,連當個棒球選手都要提心吊膽,這又算什麼社會呢!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