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91104

1.8萬物種消失中 爬蟲類 危機空前

由於棲地減少、人類濫捕,全球又有逾1.8萬種生物瀕臨滅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昨公布今年度 「瀕危物種紅名單」(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在普查的逾4萬7000種動植物中,超過1/3有絕種之虞。科學家對此噩耗提出警告,「生物多樣性消失,是對地球及人類整體健康發出的 警訊,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普查全球4萬7677種動、植物的「紅名單」顯示,人類甚少關心的兩棲動物處境最艱困。既知有危機的6285 種兩棲動物有1895種瀕危,相當1/3。以只存活在坦尚尼亞奇漢西瀑布下的「奇漢西水花蟾蜍」為例,該國政府2000年於當地興建水壩後,牠們的數量從 2萬多隻驟減九成。科學家推測,是水壩2003 年一次洩洪,將壩底的殺蟲劑沖到牠們的棲地,使牠們染上兩棲類壺菌感染症,牠們現在唯一生路是靠動物園養殖。

水污染蜻蜓數量減
國 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專家特別呼籲各界關注的還有淡水生物。已知危急的3120種淡水魚,有1147種瀕絕;生活在淡水水域的1989種蜻蜓,也有 261種面臨消失危機。
IUCN物種計劃副主任費伊指出,「很多蜻蜓對生活環境變化敏感」,淡水生態系統一旦被污染、被濫用,就會在蜻蜓數量反映出來。此外,中國雲南省滇池周邊有七種蝸牛,今年首次納入調查,也全數被視為瀕絕,原因是水資源遭污染、外來魚類入侵及濫捕。

伐木開墾破壞棲地
爬蟲類的景況也很糟。今年293種爬蟲動物進榜,其中22種已滅絕,469種瀕絕,僅菲律賓就有165種原生爬蟲類納入名單,如瀕絕的「班乃巨蜥」及存活困難的斑帆蜥(又稱菲律賓長蜥)。由於棲地遭人類伐木、開墾變小,加上近年吹起的寵物風,都威脅到牠倆生機。
IUCN 物種生存委員會主席史都華說:「爬蟲類陷於危機的狀況可能比字面上更糟,我們需要全面調查,卻缺少200、300萬美元(約6500萬到9770萬元台 幣)的經費。」這次普查共有1萬8166種物種,納入絕種、野地絕種、極度瀕臨絕種、瀕臨絕種及存活困難五個類別,南美的斑頸蜂鳥、安地斯皇后鳳梨、非洲 的河馬,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波彭德塔藍眼魚,全都入列。

瀕危物種小統計
普查物種總數:4萬7677種
極度瀕絕數:3325種(7%)
瀕臨絕種數:4891種(10%)
存活困難數:9075種(19%)
絕種暨野地絕種數:875種(2%)

(蘋果日報)
--
吉力馬札羅山冰層 2033年消融

誰對全球暖化的反應最敏感?北極熊?南極企鵝?恐怕最早感到暖化威脅的,是熱帶冰河。美國學者研究指出,緯度接近赤道的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近百年來,高山冰河覆蓋率減少八五%以上,悲觀估計,這座被海明威寫進《雪山盟》裡的白雪之山,最慢二○三三年將融冰殆盡!

此研究發表於本期《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參與研究的麻州大學地球科學家哈帝(Doug Hardy)接受《自然》期刊主編訪問時表示,吉力馬札羅山緊鄰印度洋,印度洋洋流暖化正是導致高山冰河融化的元凶之一。

冰河覆蓋率 近百年來少85%

吉力馬札羅山位在坦尚尼亞境內,標高五八九三公尺,兩大主峰基博(Kibo)與馬文濟(Mawensi)都在五千公尺以上,終年覆雪,雪地有冰原覆蓋、冰河流過。

研究團隊分析一九一二年以降冰河覆蓋率變化發現,二○○○年是快速融冰的轉折點。之前,平均每年減少的覆冰率尚能壓到二%以下,但二○○年測得的數據高達三.九%;二○○七年,冰河面積僅剩一.八平方公里,比一九一二年時的十二平方公里,短少近十倍。

暖 化威脅之下,每條冰河或冰原融化速度不一。研究者鑽探面積較小的弗萬格勒(Furtwangler)冰河發現,二○○○年二月至二○○ 九年,冰層厚度薄了一半,目前僅剩四.六公尺。研究團隊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冰河學家湯普森(Lonnie Thompson)估算,弗萬格勒十年內就將化為雲煙。

印度洋流暖化 融冰元凶之一

湯普森指出,南面冰原雖然面積較大,但至二○○七年為止,七年來厚度減少了二四%。總體而言,推估吉力馬札羅山的冰層將在二○二二至二○三三年間全數消失。

這批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近十年來持續關注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冰河的變化,已在《自然》等期刊發表成果。二年前,在舊金山召開的科學會議上,湯普森曾預言,秘魯最大的庫力卡里冰河(Qori Kalis)將於二○一二年消失。

雪線上升三公里 青藏冰川銳減

《今日美國報》引述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及綠色地球志工研究團隊調查指出,由於冰川持續消融,導致幾條喜瑪拉雅山區河流的上游地區出現雪線後退情況,自二○○一年起青藏高原某些地區雪線已上升三公里多。冰川銳減現象,引起研究人員的擔憂。

環保人士指出,冰川消融速度加快是近十年來溫度上升和暖化所致。中、印以前認為這類報告是杞人憂天,但最近幾個月,中國已開始表達密切關注青藏高原命運的聲音。

中國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表示,全球變暖,青藏高原冰川正以全球其他地方未見的速度大範圍消融,「這將導致湖面擴大並帶來洪水和土石流。長期而言,冰川是印度河和恒河等亞洲河流至關重要的生命線,一旦消融殆盡,這些地區的供水將面臨危險。」

報 導引述國際組織預測,以目前變暖速度,喜馬拉雅山冰川將在卅年內消失。秦大河說,青藏高原的溫度,正以四倍於中國其他地區的速度上升,可怕的後果不僅侷限 中國,整個南亞次大陸都將面臨相同命運。「如果覆蓋高原植被減少,由此帶來的太陽輻射將改變亞洲夏季季風」,秦大河表示,「這樣會加劇中國南部洪水和北部 乾旱」。

根據中國科學院預測,過去四十年來冰川總面積已減少九%,平均每年縮小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位於青海境內的青藏高原冰川是黃河和長江的源頭,這兩條河流對億萬中國居民的生計至關重要。

《真相》曾遭質疑 終獲科學印證

美國科學家研究十多年,進出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多次,推論全球暖化乃導致高山冰原融化的凶手,也為前美國副總統、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洗刷些許冤屈。

事情導因於高爾錄製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成功喚起全球抗暖化意識的影片,二○○七年二月送到英國當作中學教材,卻被一名卡車司機一狀告上法院,指控影片至少有九處錯誤,其中一項就是吉力馬札羅山的冰河融化,無法證實與全球暖化有關。

承審法官最後裁示,包括格陵蘭冰山融化、吉力馬札羅山冰河消融等處,無法通過科學檢驗。雖未強制要求影片下架,但籲請老師教學時須做補充。

媒體當時詢問高爾的回應,他只說:「謝謝指正。」事過二年,美國的科學家多少為他討回一點顏面。

研 究者之一哈帝(Doug Hardy)接受《自然》訪談時指出,長期以來,科學界確實缺乏有力證據推論大氣暖化與融冰有關,但吉力馬札羅山冰河融化與印度洋水溫上升的關係開啟了新 的思考點:暖化危機不僅指室溫的暖化,也是海水溫度的暖化,兩者都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浩劫真相。

濫伐毀生態 納斯卡族滅絕

秘魯首都利馬南方四百公里沙漠中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是古老的納斯卡族於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五百年間打造的神祕圖騰。

從空中鳥瞰,看得到巨型動物、猿猴、鯨和鳥類的圖案,螺旋、三角、梯形等幾何圖形,以及綿延好幾英里的直線。一九九四年,納斯卡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納斯卡族卻在一千五百年前突然離奇消失,原因成謎。

而 英國劍橋大學領軍的考古團隊發現,納斯卡族人間蒸發,和砍伐「美洲角豆樹」(Prosopis pallida)(左圖,摘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脫不了關係。美洲角豆樹是當地常見抗旱樹,也是虛弱生態體系的守護者。研究團隊推斷,納斯卡族大肆砍伐美 洲角豆樹林,導致生態體系崩解,間接造成族群滅絕。報告發表於《拉丁美洲文物》(Latin American Antiquity)期刊。

劍橋大學考古研究所的貝雷斯福德─瓊斯博士指出,美洲角豆樹有強大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的養分和水分,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木材和燃料來源。

納斯卡人需要土地種植作物,但並未意識到森林的重要,砍伐達到極致,超出生態系統負荷的底限。

考古學家先前認為,聖嬰現象引發的大洪水是納斯卡族在西元五百年滅絕的主因。

(中國時報)
--
全球17291物種 面臨滅絕威脅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3日公布今年全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在調查的4萬7677種物種中,高達1萬7291種面臨滅絕威脅,逾5分之1的已知哺乳動物、逾4分之1的爬蟲類與70%的植物、3分之1的魚類瀕臨絕種。

紅皮書計畫主持人希爾頓.泰勒說︰「這些結果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數百萬計」未曾評估的物種可能也面臨嚴重的威脅。IUCN今年度的調查比去年增加了2800餘種物種。

該組織的紅皮書是最受推崇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今年相關科學家調查了3120種淡水魚類,比一年前多出510種,結果發現當中的1147種淡水魚面臨滅絕危險。

這份紅皮書也新增1360種的蜻蜓與豆娘,相關調查物種總數為1989種,其中261種有消失之虞。由於許多蜻蜓與豆娘對環境的改變十分敏感,因此是淡水生態系狀況的良好指標,而其高度瀕危的現象,顯示水資源因污染與過度使用的窘境。

此外,今年的紅皮書增加了近300種爬蟲類,而唯一增列其上的哺乳類是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山林的齧齒動物。

生活在坦尚尼亞南部的奇漢西噴霧蟾蜍被認定「野外滅絕」,因為奇漢西瀑布上游的水庫使其生存棲地乾涸,加上壺菌的肆虐,使得該蟾蜍數量所剩無幾。

相同的命運似乎很快的將降臨在體型較大、腿部有飾邊的雷伯氏樹蛙,2006年蛙類殺手壺菌蔓延至巴拿馬中部,一年後科學家才首度發現這類罕見的樹蛙,壺菌藉由貿易與全球暖化擴散,幾乎消滅了這種野生蛙類。

濫墾濫伐 納茲卡古文明隕落

祕 魯的納茲卡線世界聞名,由空中俯瞰才能看出的蜂鳥、猴子的圖像,讓人印象深刻。納茲卡文明在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5世紀間繁榮興盛於現在祕魯南部的乾旱河 谷,最後卻在約1500年前突然神秘消失,其原因之前一直是個無解的謎。但據英國科學家2日發表在「拉丁美洲文物」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納茲卡人因濫砍樹 木、破壞生態環境而加速其覆亡。

納茲卡人曾居住的伊卡山谷(Ica Valley)位於祕魯首都利馬南方193公里,如今已是一片荒蕪,但該地曾是河畔的肥沃綠洲,而一種稱為「huarango」的樹木正是當地土壤肥沃的 關鍵。這是一種豆科灌木,生長緩慢,壽命可達1000年,根部可深入地下逾55公尺,它是沙漠地區的生態基石,可提高土壤養分及水分。

劍 橋大學的考古學家瓊斯及其同僚利用當地土壤中的花粉線索,追蹤納茲卡人的耕作歷史。他們發現,公元4世紀時,納茲卡人顯然停止種植棉花,並開始大量種植玉 米、豆子及其他食物,huarango樹的花粉數目遽降,顯示納茲卡人砍掉其中大部分,可能是為了使用木頭,或需要土地來種植玉米和其他作物,為了農耕而 清地。

劍橋大學主導的這個報告指出,納茲卡人沒有意識到森林對於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逐步地砍伐森林最後超出了生態界限,突然形成了一個沙漠化的環境,使土地暴露於強勁的沙漠狂風,並使伊卡山谷在約公元5世紀時,遭到聖嬰現象引發的大洪水蹂躪。

研究人員發現,這場洪水過後,納茲卡文明就搖搖欲墜,嬰兒死亡率攀升,平均壽命也降低。最後,來自鄰近山嶺間的瓦里(Wari)人征服了僅存的納茲卡人,將他們融入屬於印加帝國之前的瓦里文明之中。

(自由時報)
--
現在去冰島玩 最划算 幣值大貶《寂寞星球》推薦

旅 遊指南權威《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社前天發行新書《2010年旅遊最佳推薦》(Best in Travel 2010),列出旅人明年最適合造訪的地點。過去因物價過高令人退避三舍的冰島及英國倫敦,在金融海嘯後貨幣大幅貶值,分別名列「10大最划算旅遊地點」 的第一與第三名。

薩爾瓦多也入榜
這是Lonely Planet連續第5年出版年度最佳旅遊地點推薦書。新書指出,冰山與溫泉並存的冰島,向來有一種神秘魔力,2010年正是趁便宜造訪此地的良機。倫敦因 英鎊貶值之故,物價對外國遊客而言幾乎只有數年前的一半,「遠比過去可負擔」。各項旅遊排行榜的常客泰國則名列第二,被評為「永遠划算」的旅遊地點。
在 10大最佳旅遊國家方面,有薩爾瓦多、葡萄牙、蘇利南等較冷門的國家入榜;厄瓜多的昆卡、十餘年前飽受戰火蹂躪的塞拉耶佛,則入選最佳旅遊城市。 Lonely Planet亞太區公關經理貝奈特指出,這些精選旅遊地點,無論在地理上或文化上,都能帶給旅人最豐富的體驗,是明年值得考慮一遊的目的地。

(蘋果日報)
--
超值旅遊 冰島、泰國、倫敦中選

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表示,其所出版的全球旅遊勝地指南,搜羅「未來一年最夯旅遊潮流、地點、行程和經驗」。

冰島雖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嚴重衰退,但相對地消費不若以往昂貴。冰島擁有豐富自然景觀,冰河、火山及夢幻的藍湖溫泉,寂寞星球推薦,2010年正是撿便宜前往冰島的好時機。

泰國和倫敦分列最超值旅遊地點的二、三名,寂寞星球說,泰國旅遊「一直都非常划算」,堅強實力令他國難以匹敵,尤其受歐洲客喜愛。倫敦一改過往昂貴印象,物價親民許多,加上英鎊貶值,平價旅館興起,餐廳亦降價吸引顧客。

各 富文化或自然風情的國家及城市,亦被寂寞星球選為10大旅遊國家/城市,例如厄瓜多第三大城匡卡,位於海拔約2,500公尺的高原地區,其城區被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義大利南部城市雷契,充滿巴洛克風格古蹟;火山地形豐富,氣候宜人的薩爾瓦多,以及中東地區阿布達比等。

(聯合報)
--
十大超值旅遊天堂 俗擱大碗

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但人們還是不像承平時期出手大方。有自助旅遊聖經封號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選出二○一○年十大超值旅遊天堂,讓你省錢又盡興。

因金融海嘯受重創的北歐冰島凍蒜超值第一名。寂寞星球指出,拜金融危機之賜,冰島旅遊不再遙不可及,想去冰島看鬼斧神工的火山、探索高山冰帽,不趁現在更待何時。

同樣因經濟衰退,變身超值景點的還有英國首都倫敦。倫敦因食衣住行費用高貴,向來讓觀光客望而生畏,但英鎊持續貶值後,換算物價只有幾年前的一半,外國旅客應把握平價遊倫敦的好機會。

俗擱大碗旅遊排行榜上的熟面孔泰國,則名列第二。其他上榜的還包括南非、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保加利亞、肯亞以及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

《寂 寞星球》也選出二○一○年十大最佳旅遊城市,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愛爾蘭南部度假勝地科克(Cork)、厄瓜多 高原城市昆卡(Cuenca)、土耳其伊斯坦堡、日本京都、義大利萊切(Lecce)、巴爾幹半島波士尼亞共和國首都塞拉耶佛、新加坡和加拿大溫哥華。

《寂寞星球》的二○一○年十大最佳旅遊國家,則分別是是薩爾瓦多、德國、希臘、馬來西亞、摩洛哥、尼泊爾、紐西蘭、葡萄牙、蘇利南和美國。

(中國時報)
--
寂寞星球:旅遊景點首選─冰島

英國知名旅遊指南公司「寂寞星球」3日公布2010年全球最佳旅遊景點,拜經濟危機之賜,冰島、泰國與倫敦成為明年最值得一遊的景點。

在這本年度旅遊指南「2010年旅遊首選」中,南非、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保加利亞、肯亞與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也進入前十大最值得遊覽的榜單。寂寞星球說,這本年度旅遊指南捕捉了「來年世界最熱門的旅遊趨勢、景點、旅程與經驗。」

冰島經濟崩潰意味著旅遊冰島不再昂貴到令人卻步,因此榮登最值得旅遊榜的榜首。寂寞星球指出︰「你向來渴望發覺這個神奇、謎樣的國度?想探索冰帽與火山、沉浸於溫泉之中?卻因為過高的價格而裹足不前?那麼,2010年是你圓夢的一年。」

排名第二的泰國因為價格便宜,成為歐洲遊客規劃廉價長假的優質目標。此外,倫敦也不再是昂貴的旅遊據點,因為當前匯率讓外國遊客能以幾年前一半的價碼,找到不錯的旅館與餐廳。

至於榜上有名的其他景點,馬來西亞是專掃便宜貨的遊客的聰明選擇,而南非不僅氣候宜人、保有大量天然奇景、優美沙灘與野生動物,生活開銷也很低,是符合經濟考量的絕佳去處。

(自由時報)
--
風飛沙飆新高「沒法出門」

受 冷氣團與東北季風南下影響,昨下午三時雲嘉南的二十四小時平均空氣污染指標PSI(Pollutant standards lndex)飆到三百一十八,創該區史上新高,達到可能使敏感族群症狀惡化的「有害」等級。環保署預估今天高屏地區空氣品質仍有機會達不良等級,提醒民眾 注意。

雲嘉南空污創紀錄
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新店昨出現攝氏十四點九度低溫,中央氣象局預估這波冷氣團今起逐漸減弱,但早晚溫差 大。「風飛沙」問題仍嚴重,昨下午三時雲嘉南二十四小時平均空污指標還一度出現新高紀錄,雲林縣崙背鄉草湖村村長林景鴻說,這幾天的風飛沙大到沒辦法出 門,「放眼望去三十公尺內完全看不到東西。」家中的沙子掃很久才掃乾淨。
環保署簡任技正張順欽說,雲嘉南空污指標破紀錄,降雨少跟風速強是主因,但昨下午雲嘉南空污指標已下降。環署指今起因冷氣團遠離空氣擴散差,臭氧濃度飆高,高屏地區空氣品質可能達不良等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建議,有呼吸道、心肺與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外出。

空氣品質不良注意事項
.盡量減少外出,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患者。
.老人、小孩及抵抗力較差者避免從事劇烈運動,以免引發呼吸道或過敏疾病。
.到戶外要戴口罩、穿長袖,戴帽子。騎車要戴護目鏡。
.在室內要關窗戶開空調。
.回家一定要徹底清洗全身上下。
註:空氣品質查詢
http://taqm.epa.gov.tw

(蘋果日報)
--
庫賈氏症會自己找出路 但人類呢/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狂 牛症是一牛腦組織海綿性病變的疾病,和綿羊的瘋癢症、鹿的慢性消瘦症及人類庫茲菲德─賈克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簡稱CJD)等皆由「感染蛋白」(prion)引起。感染蛋白有三個特性,第一、不含核酸等遺傳物質,卻能致病,完全顛覆傳統生命科學 理論。第二、經由骨牌效應,使正常蛋白質也受感染。第三、使用傳統如甲醛、高溫或高劑量紫外線等滅菌方式,並無法有效破壞此感染蛋白。

2003 年12月底美國出現第一個狂牛症病例後,嚴重影響每年產值270億美金的牛肉市場。科學家更進一步發現,「感染蛋白」已越過種的限制,從感染綿羊、牛群到 人類,人們可能因接觸或食用感染動物的腦及神經組織,而罹患新「變種」庫茲菲德─賈克氏症(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vCJD),一般CJD發病年齡層為55~70歲,病情進展緩慢,罹患率約百萬分之一;相對之下,vCJD潛伏期可長達20年,患者 病發年齡為20~30歲年輕人,病情進展快,行為上有運動失常及感覺異常等現象,目前在英國已知約有160個以上病例。科學家懷疑吃疫區牛肉和感染 vCJD有關。
今年九月,研究人員進一步揭開此腦病變在北美鹿及麋中散布特別快的謎底。科學家證明:第一、鹿感染後未發病前,即可將感染蛋白隨排 泄物排出污染環境,和狂牛累積感染蛋白於大腦及脊髓中不同。第二、感染蛋白易和土壤中泥土結合,鹿咀嚼草時易感染,故難根絕。第三、從類似病變中整理出各 感染途徑機制,提供快速篩檢新藥的途徑。
日本及台灣先前分別佔美國牛肉出口第一及第六,金額約各10億及0.8億美元。專家認為應多增加篩檢率及食物鏈檢查,美國平均每90頭牛才檢查,歐盟每4頭牛,而日本則檢查每頭牛。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自1998年即嚴格規定,要求屠宰場將牛的內臟器官銷毀,然而這一系統並未徹底執行。1995年9月,臨檢193個屠宰場,發現其中92個未依規定處理,動物體上仍有骨髓。類似情形,在美國又如何呢?

應以全民健康為考量
美 國乃全球科技大國,狂牛症的檢驗系統完善嗎?第二起狂牛症於2004年11月已遭懷疑,在實驗室7個月,經免疫化學及黃金標的等檢查結果後仍為陰性;隔年 六月勉強將檢體送往英國,經兩星期後,即證明為陽性。美國農業部延遲發布狂牛症檢驗結果,相當令人不解。未來又有誰能保證,類似情形不再發生呢?
總 而言之,科學界對於狂牛症與vCJD的預防與治療,至今仍束手無策。政府開放美國帶骨牛肉、腦脊髓進口,著實令人震驚。此事件也暴露出三點重要訊息:第 一、知識經濟時代已來臨,相關單位有責任即時善用科學方式教育百姓,平衡資訊不對稱,並解釋開放進口來龍去脈以服眾。第二、不論從食品安全或政治經濟上考 量,擁有更多智慧勇氣及思緒清楚的談判協商人才,更是當前政府所迫切急需,否則如何面對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判呢?第三、生命科學充滿許多不確定性與例外,感染蛋白是最顯著例子,一切應以全民健康為主軸方為最大考量。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但人類呢?」

(蘋果日報)
--
機會的成本/熊秉元(台灣大學經濟系及研究所教授)

我曾多次應邀到司法官訓練所,為未來的法官╱檢察官介紹「法律經濟學」。有次學員舉手質疑:一個病人經過診斷,身罹絕症,根據經濟學的邏輯,既然必死,所以毋須再耗用浪費醫療資源。這麼一來,是不是「要錢不要命」。

頓時,台下的司法界菁英們個個抬頭挺胸,似乎正氣凜然的揭發了經濟思維的不公不義。
把經濟學對作假想敵或稻草人,對之凌空揮拳的事,我不知道遇過多少次。所以,我一點都沒有見獵心喜的情懷,而是娓娓道來經濟分析的邏輯:如果甲病人確定病入膏肓,即使投入再多醫療資源也無濟於事;那麼,當然不值得再在他╱她的身上耗用資源。
這時候,可以把醫療資源移轉到乙病人、丙病人……的身上。因此,在考量資源如何運用時,經濟思維不是只看到眼前的甲,而是會和其他的乙丙丁等一起考慮。

主觀觀念無從觀察
這種思維方式,事實上涉及了經濟分析最核心的觀念(之一)—機會成本。根據教科書的定義:機會成本是指運用資源時,所放棄的諸多機會裡、價值最高的使用途徑。聽來令人不知所云,其實一點就明。
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親子活動、看電影、釣魚、打電動(等等),各帶來$800、$600、$400、$300的樂趣(假設)。那麼,當然花時間親子活動最好,因為可以帶來最大的快樂($800)。
可 是,一旦選了親子活動,必然不能做其他的事;在所有放棄的其他選項裡,價值最高的是看電影,樂趣是$600。因此,親子活動的機會成本是$600。由此可 見,機會成本的精義,其實是「放棄機會的價值」(value of the opportunity given up)。
而且,這是一個淨值(net)的概念。也就是,看電影要買票、買爆米花、付停車費等,$600是扣除這些支出之後,還有的餘裕。
機會成本,聽起來是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是經濟學者舞文弄墨的花俏字眼。其實不然,這個概念幾乎無所不在;一些常用的詞彙,就可以反映他的身影:「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君子不過危樓」—機會成本都太高矣。
「不要讓青春留白」—趁著年輕時,可以做些孟浪、冒險、傻里傻氣的事,因為時間的機會成本較低。同樣的道理,律師醫生等很少逛夜市;參與遊行示威、絕食靜坐的,大部分是年輕學生。(那麼,「初生之犢不怕虎」這句成語,和機會成本有關嗎?)
1959年,(未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楠(J. Buchanan,1919—)出版了一本小書,名為《Cost and Choice》;一方面回顧歷來對成本的諸多討論,另一方面提出他的敝帚之珍。
他的新見和機會成本息息相關:面對選擇時(看電影或親子活動),腦海裡會不自覺的揣摩,這兩者帶來的情境和樂趣;一旦做出選擇(親子活動),被放棄的機會就此消失不見(看電影)。
因此,(機會)成本是一個主觀的觀念,而且無從在真實世界裡觀察!

面對抉擇好好斟酌
布氏的體會,可以做很多不同的闡釋。其中之一是人們面對抉擇時,特別是人生中重要的取捨時,就值得在腦海裡好好斟酌,各種取捨所涉及的利弊得失;一旦作成選擇,毋須再對被捨棄的選項瞻前顧後。
而且,面對各種情境,更值得主動的思索,除了眼前的狀態外,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a better alternative)。
因循舊章、墨守成規、不求變通,都平白放棄了改善現況、尋求新意的機會;這麼做的成本,顯然非常可觀——當然,這是對「機會成本」的另一註腳!

(蘋果日報)
--
戀動物糞癖/甯應斌(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

台大朱姓研究生為抗議進口美國牛肉,忍噁吃下牛糞。然而世界上卻有偏好與動物親密的動物戀者,喜歡嘗動物大便。其實在深入理解其心理後,會發現他們也不是什麼病態。
首 先,遠古人類和動物十分接近,並不特別厭惡屎尿;人類對屎尿的厭惡是在歷史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即使在西方中世紀晚期,我們還看到教導人們應該避免屎尿的禮 儀書,例如不要去聞屎臭後,還叫別人也聞。如果這類事情是需要向成人教導的禮儀,那就表示當時逐臭者仍然不少。但是文明化過程使得現代人越來越厭惡他人或 自己的屎尿,公共場合中出現屎尿(包括動物的屎尿)引發極大的嫌惡或強烈情緒,現代都市逐漸不再是尿臊味沖天,「禁止隨地小便」的標記越來越少,公共廁所 的氣味與清潔也變成「現代化」的指標。

但私底下,今日仍有很多成人對自己的屎尿並不厭惡,他們╱她們偶爾會聞聞自己肛門味道,洗澡時讓尿流過下半身等等。
雖 圍繞著強烈社會禁忌和厭惡,屎尿、放屁卻永遠是鬧劇電影的笑話題材,一方面是壓抑禁忌被突破而來的解放快感,另方面則是尷尬情感的轉化。同樣的,屎尿雖讓 人連帶對性(生殖器)感到嫌惡,但也可在特定的情境下反而讓人轉化情感能量、得到解放快感。易言之,屎尿或其氣味可以轉變成性的刺激物,提高性興奮。這就 是屎尿戀。
既然我們不嫌惡所愛的性對象的屎尿,那麼當我們喜愛的性對象是動物時,喜愛動物糞便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某動物糞戀者就曾經撰文寫過《馬 糞的樂趣:馬糞愛好者手冊》,仔細研究內容,其實發現頗能言之成理。例如作者強調馬糞由純粹綠草與乾草構成,十分乾淨,不是軟軟黏黏像稠液般,而是堅實有 型、大而厚重,味道不會讓人掩鼻,有著很好聞的馬味,等等。
牛糞氣味讓人上癮

在台灣鄉下偶爾看到的牛糞亦有些類似品質。很多人不 小心踩到時都會發現其實並不那麼髒或臭,樣子也蠻可愛的,真的是大而重且有款有型。許多小孩還會玩弄牛糞。以前印象中的台灣鄉下人並不特別排斥或嫌惡牛 糞。事實上,牛糞與牛是台灣鄉土的一大特色。愛牛糞與愛台灣不是沒關聯,呂正惠教授曾提到日據時代皇民文學作家以「鄉間土臭」來嫌惡台灣,這個「土臭」大 概也夾雜著牛糞味。從抵抗外來殖民政權的角度來看,牛糞確實有些台灣精神象徵。
2006年《蘋果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反毒機構發現:牛糞成為新的毒 品替代物,新鮮牛糞含讓人上癮的氣味,有些人靠聞牛糞味道滿足毒癮。馬來西亞防止濫用毒品協會主席表示,目前牛糞不受毒品管制法令管制,馬國官方已開始檢 討法令。將牛糞列法管制,是否比吃牛糞更荒謬呢?其實人間最珍貴的就是存在各種差異,尊重彼此差異與偏好應是基本素養,不應對自己不熟習的事情驟下判斷, 吃動物糞便只是例子之一而已。

(蘋果日報)
--
花朵煙火 周六綻放

台北大稻埕煙火節將於本周六在大稻埕碼頭登場,配合明年十一月舉辦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今年特別以花博為主題,耗資四百萬元、施放二萬一千八百多發煙火,組合出梅花、蓮花、蝴蝶蘭、向日葵等一百二十種花朵造型煙火,屆時搭配音樂照亮大稻埕碼頭,營造浪漫炫麗的夜晚。

浪漫相迎
北市觀光傳播局長脫宗華昨天表示,考量八八水災,今年煙火節舉辦日期由往年的暑假延至十一月,另外因為花博明年十一月六日開幕,今年煙火節恰為花博倒數第三百六十五天的隔天(倒數第三百六十四天),因此定名為「倒數迎花博──二○○九台北大稻埕煙火節」。

分三個主題施放
脫宗華說,周六晚上八時半,將於忠孝橋北側、淡水河三至五號水門河域施放煙火,規劃「為台灣點燈祈福」、「花飛花舞花滿天」、「花火起舞迎花博」三個主題,各主題都有不同的花卉造型煙火。
觀 傳局昨播放煙火模擬畫面。河面先發射兩千零九個高空煙火,在夜空閃亮四十秒,再發射代表國家的梅花煙火及象徵平安的蓮花煙火;接著施放波浪式花束煙火、動 態式愛心煙火、雙向跑動式煙火,最後施放有枝有葉的花朵造型煙火,迎接花博到來。下午起,另有歌手、街舞等表演及市庇護工廠設愛心攤位販售商品,協助北市 弱勢團體。

六點半開始交管
活動當天將交通管制。北市交通警察大隊長方仰寧說,周六晚上六時半起,大稻埕碼頭周邊道路將實施階段性交管、加強取締違規停車,三至五號水門也將管制汽機車及單車進出。
民眾林欣怡說,這次煙火節有多種花卉造型煙火,想跟男友一起前往欣賞,「應該會蠻有感覺的。」民眾高淑萍表示,能看到一百二十種花朵造型煙火很吸引人,她會到場觀賞。

台北大稻埕煙火節資訊
時間:本周六15:00~21:30
網站:www.2009fireworks.taipei.gov.tw
地點:大稻埕碼頭(北市民生西路與環河北路交界)
特色:
.當天20:30~21:00施放30分鐘、21800多發煙火,有梅花、蓮花、蝴蝶蘭等120種花朵造型
.現場有街頭藝人、街舞、樂團 、歌手表演和花式投籃比賽
.現場設花博主題專區,舉辦有獎徵答
.北市庇護工廠現場設愛心攤位販售商品

(蘋果日報)
--
大稻埕煙火節 周六爭輝

台北市政府七日舉辦「倒數迎花博─台北大稻埕煙火節」,民眾可欣賞長達卅分鐘百花爭豔、蝴蝶飛舞的煙火。交通警察大隊長方仰寧說,若民眾在中興橋、忠孝橋、台北橋上駐足觀賞煙火,將以違反道路交通處罰條例,處三千至六千元罰鍰。

原訂七夕情人節舉辦的大稻埕煙火節,因八八水災順延,本周六將在大稻埕碼頭舉行。北市觀光傳播局長脫宗華說,為迎接明年花博,今年斥資四百萬、施放兩萬多發,組合出一二○種梅花、蓮花及向日葵等花朵造型煙火,要讓台北的夜空很美麗。

脫宗華說,今年規畫三種主題煙火,「為台灣點燈祈福」,施放梅花及蓮花造型煙火;「花飛花舞花滿天」,波浪式花束煙火在忠孝橋上波動;「花火起舞迎花博」,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技,讓大稻埕天空形成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景象。

同時舉行有台灣歌謠作詞家李臨秋老師特展,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也贈送限量筊杯手機吊飾,詳情可洽市民當家熱線。

當天下午三時至晚上十點半市府提供接駁公車,分別從台北車站東三門、捷運中山站及捷運雙連站,到中興醫院、南京西路及塔城街口及延平北路大稻埕碼頭站活動現場。

當 日也將實施交通管制,第一階段從晚間六點半至八點,管制範圍北至歸綏街、南至鄭州路、東至延平北路(歸綏街至南京西路)、塔城街(南京西路至鄭州路)、西 至環河快速道路。第二階段晚間八點至活動結束,往南擴大延伸至忠孝西路。第三階段若人潮眾多,管制範圍擴大至延平北路。

(中國時報)
--
腸胃炎細菌襲肝 腹脹險死 男子吃壞肚子拖一周 引發肝膿瘍

民眾罹患腸胃炎別掉以輕心。一名男子用餐後,感噁心、腹痛,以為是吃壞肚子,一周後右側腹部腫脹才就醫,腸道細菌竟已隨血液跑至肝臟,引發肝膿瘍,經手術撿回一命。醫師提醒,腸胃炎患者大多一、二天會痊癒,若有三天以上腹痛、腹脹等不適,可能是罹患肝膿瘍,應速就醫。

不可不慎
上 個月收治病例的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表示,這名二十多歲的男子,平日健康,他自述,就醫前一周吃壞肚子,一直都沒有好,最近因為右側腹 部腫脹才去就醫,經電腦檢查,發現他的肝臟積滿了膿汁,罹患肝膿瘍,隨即開刀引流膿汁,並做細茵培養,發現致病菌為腸球菌。

疑食用不潔食物
葉姿辰說,腸球菌平時存在腸道中,男子應是食用不潔食物,先導致腸道發炎,又未及時治療,以致腸球菌經血液循環蔓延至肝臟,引發肝膿瘍,造成持續腹痛、右腹腫脹等,所經治療一周已痊癒,否則恐併發敗血症,有致死的危機。
葉姿辰表示,一般腸胃炎腹痛、噁心或拉肚子等症狀,多在一、二天內可改善,但若持續三天以上腹痛、右腹腫脹等,可能是罹患肝膿瘍,應盡速就醫。

年輕個案較少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蕭奕宗說,因腸胃炎導致肝膿瘍,多發生在免疫力較差病人,如糖尿病患,年輕個案很少見,可能是當時患者較疲累,且未積極就醫,才引發肝膿瘍。
蕭奕宗說,近期變冷,因食用麻辣鍋導致腸胃炎病例,已增加一、二成,提醒民眾一般腸胃炎在吃腸胃藥後,多可痊癒,且右腹不會鼓脹;若持續有腹脹,可能不是單純腸胃炎,而是合併肝膿瘍等感染,須就醫確診。

腸胃炎防治注意事項
.進食前洗淨雙手
.在外用餐時,少生食、冷飲,且熱食、冷食最好間隔5分鐘,避免腸胃太過刺激
.若有發燒、腹瀉等症狀,應多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
.腸胃炎期間進食須細嚼慢嚥,並少量多餐,減輕腸胃負擔
.若腸胃不適症狀持續3天以上,且合併有右腹腫脹情況,有可能是罹患肝膿瘍,應盡速就醫診治

(蘋果日報)
--
注射自體血清 可治蕁麻疹

蕁麻疹病患原需吞抗組織胺藥丸度日,且不能根治,不過署立雙和醫院皮膚科研發「自體血清注射療法」,抽取病患自體血液,連續注射八周後,八成病患大幅度改善,甚至完全治癒,雙和醫院決定推廣在臨床治療。

署立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德朋說,他與另兩位醫生一同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病患,有四到六成過敏來源存在自己的血液中,經以免敏療法連續注射自己的血液八周,八成病患明顯改善;該研究也是國內第一篇以自體全血注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研究報告。

治療民眾八成有效
深受慢性蕁麻疹折磨近十年的楊小姐,常「癢到想把腳剁掉!」尤其深夜常癢到不能睡,曾試過擦酒、草藥都無效,只能服藥止癢;進行全血注射後,近一年來很少發作。
雙和醫院指出,傳統療法只在發作時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嚴重者才考慮用類固醇,此次篩選出九名「自體血清注射試驗」陽性病患,連續八周注射自己血液治療,注射三c.c.到五c.c.的全血在臀部,誘發病患身體產生免疫耐受性,有八名病患成功降低身體引發過敏的反應。
自體血清注射與傳統療法比較

(蘋果日報)
--
黴漿菌肺炎專攻成人 感冒頻喘速就醫

感 冒可以不需要吃藥,但如果引發肺炎,就應盡早就醫,才不致有生命危險。天氣愈來愈冷,抵抗力太差的人感染到感冒病毒後,很可能會引發肺炎,而許多細菌性肺 炎中對老人、小孩致命性較高且較常見的是鏈球菌肺炎,死亡率約10%至30%,但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提醒,成人族群不可忽略黴漿菌肺炎的威脅,雖然 疾病嚴重度較低,死亡率約10%,但也需要2周以上的治療才能痊癒,提醒若是感冒之後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等情況時,不要誤以為只是感冒還沒好,應盡快就 醫。

佔成人肺炎7至8成
何一成醫師解釋,在門診統計中可發現青壯年、中年的肺炎患者中有70%~80%是屬於黴漿菌肺炎,另外 20%左右是鏈球菌肺炎,這種情況剛好與老人及小孩的常見肺炎相反,65歲以上老人及5歲以下的小孩有70%~80%是鏈球菌肺炎,20%是黴漿菌肺炎, 而且老人及小孩的抵抗力比青壯年差,得到肺炎後變成重症的機率也較高。北榮家醫部社區醫學科主任陳曾基提醒,免疫力差的人容易在感冒之後因抵抗力下降,而 併發肺炎,若自己可以明顯感覺到呼吸聲音怪怪的、換氣不順,都應該盡快看醫生,但幸好黴漿菌肺炎目前還未有抗藥性過高的問題,通常以四環黴素、紅黴素治療 後即可痊癒。

打流感疫苗降低發生
進入秋冬感冒流行期間,想預防黴漿菌肺炎目前並無疫苗可打,因為目前僅有針對肺炎鏈球菌疫苗,如 果是經常感冒的人,可以考慮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因為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旦入侵人體,會使抵抗力降低很多,其他病菌對健康的影響性就會增加,所以打流感疫苗 避免感染流感病毒,也可間接減少肺炎的發生。

(蘋果日報)
--
25歲起就要保骨本 3新成分 鈣質吸收增1成

預 防骨質疏鬆約從25~30歲開始就要加強補充鈣質,以免到老就來不及了。不過市面上的鈣片無論吸收利用率多高,頂多都只有25%~35%,為了能使鈣質被 人體更有效地利用,日本研發出新的促進鈣質利用率的保健食品,可促進成骨細胞形成,讓鈣的吸收利用率增加6%~10%。但臨床藥物專家黃鶴群藥師提醒,這 些新成分吃愈多種,是否可讓鈣質的吸收利用率倍增,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所以只要產品標示中至少出現1種即可。

吃進去的鈣質能夠有效吸收 利用才能夠保骨本,而為了提高食物中鈣質或是保健食品中的鈣成分能夠更有效吸收利用,現在有初乳基礎蛋白(Colostrum Basic Protein,CBP)、乳鹽基蛋白(Milk Basic Protein,MBP)以及專利型維他命K2(Menaquinone-7,Mena Q7)這3種,市面上都已經有含這3種成分任一種的保健食品出現,購買時看包裝標示即可。另外,也有一些兒童奶粉、兒童保健食品中添加新成分,大人其實也 可以買兒童用保健品來吃,劑量不用加倍,按原本的標示來吃即可。

新成分
初乳基礎蛋白CBP
CBP是從牛乳初乳中萃取出的一種成分,分子小、好吸收,從日本實驗中證實可增加體內鈣質吸收利用率。黃鶴群藥師說明,CBP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並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對骨骼生長方面效用是這3種新成分中最佳的,所以也可拿來當作孩子生長發育時的輔助食品。

專利型維生素K2
專利型維他命K2指Mena Q7,目前並無只含Mena Q7的產品引進台灣,都同時含CBP。專利型維生素K2主要從納豆萃取出來,能使鈣離子不流失,作用功能和CBP、MBP不同,但結果一樣,可增加體內鈣質整體吸收利用率。

乳鹽基蛋白MBP
MBP也是從牛乳中萃取出來的一種微量蛋白,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並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可當作預防骨質疏鬆的輔助食品,但幫助生長發育的效果就沒有CBP來得好。

要挑鈣
檸檬酸鈣吸收最好
市面上的鈣片有很多種化學型式,從實驗中已證實檸檬酸鈣的吸收率最好,約25%~35%;牛奶鈣次之,約20%~29%;貝殼鈣則只有18%~27%。所以買鈣片時建議以檸檬酸鈣為主,吸收率較高。

鈣片不要空腹吃
曾有研究顯示,當鈣質在胃裡有食物的情況下,吸收率會比較高,所以建議吃東西時可配鈣片一起食用,或吃飽飯後的2、3小時內就吃鈣片。而促進鈣片吸收利用率的CBP、MBP、專利型維他命K2則跟著鈣片一起食用較佳。

專家說
保養關節骨骼所需成分不同
骨質保健和關節保養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同,要預防硬骨質發生骨鬆,應加強鈣質吸收利用;若要保養關節軟骨,應使用葡萄糖胺。而硬骨質的保健應從年輕開始,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更快,趁25~30歲時加強補充鈣質,降低未來發生骨鬆機率。

(蘋果日報)
--
消費兩極化 單車銷量衰兩成

還記得兩年半前馬英九總統、捷安特老闆劉金標和電影「練習曲」帶動的全台單車熱潮?去年高峰期小摺狂銷、單車環台成為全民運動,如今銷售數字顯示單車購買熱度已降。

捷安特發言人許立忠預估,今年總量為九十萬輛,比去年的一百廿多萬輛衰退兩成多,但台灣的單車人口與單車文化卻在深化中。

衰退主因是去年基期過高之故,首先呈現在小摺退燒上。過去小摺一車難求,占了總銷量三分之一,價格也不斷創新高,dahon小摺三個月內價格漲兩倍、捷安特一輛至少兩萬元起跳;目前小摺熱度已退,售價也降兩三成,而且都可立刻取貨。

目前市場上單車消費出現兩極化,價格帶從三、五千到三、四十萬不等。有人愈玩愈高檔,手工車熱賣,許多專業旗艦店提供量身訂製及專業配件的高價車款,而低價單車透過量販等通路也大幅成長。許立忠表示,高價單車已成時尚表徵,捷安特有款歐洲冠軍紀念車,報價高達四十五萬。

愛買公關楊冬寧也指出,單車銷量雖減,但整體營業額未下滑,因為平均單價提高了;過去以兩、三千元小摺最受歡迎,目前客人也能接受五、六千元的車款。

至於過去兩年風靡一時的單車環台人口則還持續,許多學生和年輕上班族把單車環台當做「轉大人」的成年禮,青輔會和原民會等單位都在幕後推動。

美利達副總鄭文祥表示,單車環台就像登玉山,是一輩子要做一次的事,但需要相當的體力與耐力,並非人人適合;因此,今年雖未如去年狂熱,但環台人口還是穩定成長。

不分價位 小摺新車滿倉庫

去年爆紅、點燃國內單車樂活風潮的小摺,如今明顯降溫,無論是數萬元一輛的進口貨或是大賣場幾千元的國產品,業績都比去年衰退三到五成;從一車難求到新車堆滿倉庫,小摺熱儼然成為另一蛋撻效應。

「去年是不正常的啦!」知名單車專賣店「七號公園」的姜老闆說。他以曾紅透半邊天的功學社KHST3為例,去年即使要他貸款進一百輛,他都會毫不猶豫;如今廠商出兩輛車給他,他都要再三考慮,因為要放很久才可能賣掉。

代理知名摺疊車的「輪粹生活」老闆Ben也回憶,小摺熱賣時,曾有廿多個客人等著買同一台車,車進店裡連標籤貼紙都還來不及貼就賣掉了,甚至還有客人因等太久,威脅說不給車就要來砸店!如今小摺業績一路滑落了約五成,迄今倉庫有一堆庫存。

高價小摺車如此,大賣場數千元的小摺也同樣出現退燒情況,家樂福、愛買及大潤發的小摺銷售業績,都較去年衰退二至三成。

過去小摺爆紅原因,主要是去年油價高漲、樂活風帶動,以及河濱公園自行車道整頓完成等環境條件下,造成騎單車人口大增,小摺方便休閒及移動,因而造成流行。加上當時一堆廠商的行銷活動都用小摺當獎品,許多廠商產能不及跟上,市場供不應求,讓小摺炙手可熱。

如今各大廠小摺產量充足,但原本湊熱鬧或當休閒娛樂的人漸散去,真正迷上單車的人又進階轉向騎公路車、登山車,小摺人氣才會滑落谷底。

玩法改了 「單車人口仍成長」

雖然單車銷售趨緩,但單車人口仍在成長;根據單車騎士協會統計,今年參與單車活動人口將達五十二萬人次,比去年成長兩成。

美利達副總鄭文祥分析,台灣單車運動並未退燒,只是型態改變,從運動轉而與休閒生活融合。以往單車屬個人化運動,現在全家帶著單車旅行變成流行;參加單車比賽與活動的年齡層也更廣,像上周末捷安特的比賽就出現年僅五歲的參賽者。

國內兩大車廠也針對國人定點旅遊的習慣,在全台加速擴展服務。捷安特和風景區的飯店合作設置服務據點,美利達近日也與統一超商合作於全台觀光區附近門市設維修服務站,免費提供打氣筒與簡易維修工具;全家便利商店也有類似的服務。

鄭 文祥指出,目前單車年銷近一百萬輛,以一輛車使用壽命七到八年來推算,目前全台至少有七八百萬輛;以人口平均計算,目前台灣每人擁有自行車不到零點五輛, 離先進國家每人一至兩輛的水準還有一段距離,顯示台灣的單車人口還有相當的成長空間,單車文化也正朝向深化方向發展。

(聯合報)
--
饅頭、街頭、人頭 台灣需要理性抬頭/高希均(遠見雜誌創辦人)

如果今天把社會上與媒體上「無所不罵」的「台灣現象」輸出,那會是削弱競爭對手的秘密武器。

落實優質民主 代價何其沉重

半世紀以來,台灣走過的路:有民間的活力、有經濟的成長、有教育的普及、有開放的起伏、有民主的艱辛、有省籍的挑撥、有統獨的對立、有政治的貪腐、有戰爭的威脅,這種複雜的拼圖正提供了在尋求進步的開發中國家一面鏡子。

用坊間的話來說,政府是先求人民有更多饅頭(生活改善),安定社會;一旦有了饅頭,就有人走向街頭(群眾力量),爭取人權;最後各方認清只有數人頭(投票選舉),來決定民主進程。這個過程從最好的角度看,就是提升經濟、保護人權、推動民主的「寧靜革命」。

寧靜革命是個起步,一連串的考驗是要落實在優質的民主上。也許是難以避免的,西方國家經過一、二百年後出現的政治運作的弊端,已完全併發在一個年輕的、正在學習民主的台灣,這使得台灣人民感受到對民主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何其沉重,甚至懷疑:西方式的民主適合東方社會嗎?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我概括地說過:在蔣經國執政時代(一九六九—八八),是用改善的經濟,來合理化他的威權統治;也就是以增加饅頭的誘因,減少街頭運動的提早出現,用以換取時間,安排民主勢力的出頭。

解決病態民主 端賴理性抬頭

高所得國家如美歐,今天面臨了多重挑戰:金融法規鬆弛、社會老化擴散、能源消耗嚴重、政治僵持難解、道德危機不斷重現。就政治運作而言,台灣也出現四個與美國相似的民主病態:

(1)金錢政治(Money Politics): 民主是比人頭,選舉就需要捐款。出錢的金主,地方勢力與大企業主就要在捐獻中獲得有利於自己的行政裁決與立法。阿扁的貪腐,希望再也不會在台灣政壇復活!

(2)特殊利益團體(Special Interests): 這些利益團體,可以是某些產業、某些個人、地方政客,也可以是單一議題(Single Issue)團體,如果防止或疏導不當,就會在壓力之下,讓特權不斷出現。

(3)誇大與二極的媒體(A Sensationalist Media): 要贏得讀者的眼球及影響力,報章雜紙、電視、以及網路時代的新工具,常以誇大的手法誤導新聞,脅迫公共政策,達到特殊目的。

(4) 強烈意識主張的團體(Ideological Attack Groups):布希與阿扁的二任都是意識型態主張分裂的八年。有些美國學者認為:民主政治本質就是僵持政治。這樣的僵持(在美國如自由持槍,在台灣如統 獨),迫使各方妥協與合作,才能避免獨裁;低效率的決策過程就變成了民主政治的「必要之惡」。更多的人是不同意這種說法。

美國專欄作家札 卡瑞亞(Fareed Zakaria)認為,十九世紀大英帝國衰退是來自經濟上的力不從心,美國國力的「相對下降」則受害於一事無成(Do-Nothing Politics)的政治對立。上述的四項病態,是他對美國的擔憂;也是台灣理性還沒有抬頭的結果。

二十年來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表象的成就(如直選總統、言論自由),但它基本的殘缺正證明了史丹福大學戴蒙教授(Larry Diamond)的話:「如果太天真看待民主,將會受到社會混亂的反噬。」

已經做過執政黨的民進黨,有時不能忘情於街頭;已經做過在野黨而又執政的國民黨,還是缺少足夠的人頭。握有選擇權的民眾現在祇有一個選擇:盡一切力量讓理性抬頭。

(聯合報)
--
八月最後周日 訂為祖父母節

台灣即將新增一個國定節日「祖父母節」,訂在八月最後一個周日。教育部昨天表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達一○.五七%,加上現在國中、高中生多由祖父母帶大,社會結構改變,因此研擬訂出「祖父母節」,推動倫理道德教育。

聽聞政府要訂祖父母節,八十五歲的王中天直呼,這點子很好,他很期待。希望孫兒有何表示?王中天笑說,「大家都很含蓄啦,不太說『我愛你』,一起吃吃飯就很開心了。」

根據國際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十%即是高齡化社會;超過廿%就是超高齡化社會。台灣現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一○.五七%,預計一一四年超過廿%,已是十足的老人社會。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現在三代同堂狀況愈來愈少,倒是隔代教養的「祖孫戶」愈來愈普遍。台灣現在十二歲到十八歲青少年中,七十三.八%年幼時由祖父母帶大,因應新時代趨勢,教育部決定訂出「祖父母節」,並建請內政部納入國定節日。

吳 財順說,訂開學前最後一個周日為「祖父母節」,希望三代間可趁此日聚在一起吃頓飯;幼稚園或國小開學時,阿公、阿嬤帶孫子去上人生的第一堂課。目前美國、 新加坡、香港、波蘭等國都訂有「祖父母日」。台大社工系教授王麗容說,現代人家庭關係薄弱,如果可藉「祖父母節」,讓不同世代的家人充滿感恩的聚在一起, 是一件好事。但她認為,不該是因為愈來愈多阿公阿嬤照顧孫子才訂出「祖父母節」,而應從感恩角度出發,意義更大。

七十一歲的林阿公及六十八歲的林阿嬤照顧過三、四個孫子,有孫子在,他們生活更快樂。林阿公說,有沒有「祖父母節」不重要,只希望孫子們常回來,家裡熱鬧一點。

(中國時報)
--
敬老尊賢 擬增祖父母節

屬意八月最後一個週日

老人化社會來臨,繼教育部訂十月底為祖孫週之後,在現今十九個國定假日之外,政府也擬增訂「祖父母節」,目前傾向八月最後一個週日,教育部鼓勵阿公阿嬤過完節後牽著孫子去上學,最快明年起實施!

但台大學務長馮燕認為不妥,她表示,祖父母帶孫子多是出於無奈不得已,她呼籲政府不要讓祖孫「父」合理化,名正言順幫父母卸責,還不如訂定「家庭節」放假一天,讓為人父母者陪著阿公阿嬤帶著孫子一起過節,重振家庭倫理。

幫父母卸責 學者不認同

教 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目前是每十人有一個六十五歲老人,到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則會增加為每五人有一個老人,現在是高齡化的社會,未來是超高齡化社會,增訂 「祖父母節」有其必要,帶動社會尊重老人的氣氛。而因應離婚率高的社會,波蘭訂一月廿一日為祖母節、一月廿二日為祖父節,不過台灣目前傾向訂在一起。

隔代教養「祖孫父」也很普遍,選在開學前,是希望祖父母在過節時送文具給孫子,特別是小一或幼稚園新生,隔天開學日牽著孫子去上學,增進祖孫互動。教育部也研議在祖父母節讓阿公阿嬤免費帶孫子去科博館、海生館等公立館所遊玩,促進祖孫感情。

但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表示,在小孩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親不能缺席,家庭功能才會正常,政府制訂政策要全面,官方怎忍心鼓勵祖父母送東西給孫子、帶孫子上學?而且,現今已有重陽節,訂祖父母節是疊床架屋,對獨居老人更是情何以堪。

平常負責照顧讀幼稚園孫女的徐阿嬤則表示,阿公阿嬤有時候也想出去玩,或跟朋友喝下午茶,但總不能要孩子請假,如果政府能建立社區臨時托兒中心,有老師能幫忙接放學的孫子,並照顧數小時,讓想「請假半天」的阿公阿嬤安心才實惠。

網友小白質疑政府在增訂祖父母節之後,是否還要增訂曾祖父母節?況且政府只紀念不放假,意義不大。北市陳小姐則表示,父親節、母親節已經要吃大餐,再增訂祖父母節,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自由時報)
--
《六合三俠傳》名角多罹難 黑白郎君死裡逃生 黃俊雄倉庫大火 戲偶「傷亡」慘重

布 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倉庫三日失火,「傷亡」十分慘重,尤其是《六合三俠傳》內的名角幾乎無一倖免,唯一死裡逃生的是黑白郎君。估計有四、五百尊第一代本尊戲 偶及早期佈景被燒燬,黃俊雄非常不捨,實際財物損失近五十萬元;但文化資產無價,這場大火宛如台灣布袋戲的文化大浩劫。

「還好,當年每個戲偶都刻製了三尊!」眼看多年心血慘遭燒燬,黃俊雄難掩神傷,樂觀的他要戲迷別傷心,其他地方還典藏了第一代正尊。數百萬史迷關注的史豔文正在雲林布袋戲館內展覽,《雲州大儒俠》人物損失較少。

位於虎尾鎮林森路的「美地塢」是黃俊雄和小兒子黃立綱錄製布袋戲劇的攝影棚,後方搭建鐵皮屋為倉庫。三日中午,後側突然起火,瞬間濃煙密布,員工發現立即報警。

 昨日風勢雖然不大,但倉庫內盡是木造、塑膠、布幔等易燃品,火勢竄燒很快,約廿分鐘,近卅坪倉庫便付之一炬。還好消防隊搶救快,未波及毗連的攝影棚。

火勢蔓延之初,黃立綱和員工冒險進入火場搶救道具與戲偶,黑白郎君幸運地「死裡逃生」,躲過回祿,但半邊白面受傷,差點成了「全黑郎君」。許多早年電視拍片的人工彩繪佈景與機器道具都陷入火海,火勢撲滅,化為灰燼。

黃俊雄聞訊趕往火場,看到早年心血典藏的寶貝被燒得面目全非,黯然神傷。他強調,實際財物損失不算什麼,難過的是,被燒燬的布景、道具全是老一輩藝師繪製,而這些老藝師泰半已凋零,文化資產是無價之寶,無法以金錢量計。

除 了佈景、道具被焚燬,戲偶損失也很慘重,包括《封神榜》、《大唐演義》、《六合三俠傳》、《雲州大儒俠》、《射鵰英雄傳》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主人翁六合善 士、秘雕、老和尚、賣唱生、劉三、郭敏三郎、憨杉、天生散人、郭子儀…全都「罹難」,黃俊雄心疼得不得了,死亡「偶」數多達四、五百尊。

由於起火點後方有幾叢竹子,警消懷疑可能是機車騎士亂丟煙蒂引起。但黃立綱說,失火當時見到一部車停在後方產業道路上,行跡可疑。黃俊雄則懷疑有人縱火,因為最近有離職員工曾到公司鬧事,且倉庫外堆放一批大型木料,不是煙蒂星星之火就足以引燃的。

縣消防局火場鑑識人員到現場採樣,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將透過科學鑑識進一步釐清實際失火原因。

黃俊雄嘸甘:該為戲偶保險

「是該為偶保險!」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名劇古偶葬身火窟,猶如一場傳統戲曲文化大浩劫,驚醒大師考慮為戲偶投保,他也希望雲林縣布袋戲傳習中心儘速成立,把他收藏的古董偶和大家分享,讓偶有個妥適的家。

縣長蘇治芬聽到「噩耗」,十分難過。她表示,布袋戲是台灣意象首選,大師保存的木偶非常珍貴,希望別再有類似的文化災難發生。縣府願提供必要協助,與大師商討如何更安全地保護這些文化資產。

雲林國際偶戲節今年以黃俊雄和史豔文為主軸,為了系列展演活動,黃俊雄出借五、六十尊第一代《雲州大儒俠》偶角在雲林布袋戲館展出,因此逃過火劫。首代的正尊,也有部分收在霹靂館內。

黃俊雄雖然安慰戲迷別傷心,但對於慘葬身火海的木偶還是非常「嘸甘」(心疼)。他說,早期戲偶實際價值不高,但製工更精細,藝師都是雲彰地區的知名巧手,包括佈景彩繪的細緻手工,都是現代速成藝匠望塵莫及。

黃俊雄仔細說明早年偶頭雕刻繁複過程,雕好粗坏後,得用「雞毛紙」包紮噴水掠乾再磨修,如此反覆五次,接著上粉、上漆,最後再彩繪。不像現在,雕好立即噴漆,細膩度遠遠不及古早。

經此震撼,黃俊雄鄭重思考要為戲偶投保,同時期盼縣布袋戲傳習中心早日成立,讓保貴的文化得到妥善保存。

(中國時報)
--
模仿的年代,也有一種感動/邱坤良

戲 劇或其他表演藝術所具有的好玩、遊戲性質,與祭祀儀典的神聖性,俱為劇場產生的要素,模仿、偽裝則是進入戲劇的第一步,有遊戲的好玩(play),也有嚴 肅的儀式意義。因此,戲劇演員即便在舞台上裝瘋賣傻,也不代表他們就是窮極無聊之人。表演的元素存在於每個人的基因之中,各行各業,多少都會演一點戲,也 必須演一點戲,處理「眾人之事」或吃政治飯者,善於演戲,更是站上政治舞台的基本功夫。

從解嚴至今,台灣社會早已陷入集體性的模仿、偽 裝,並且形成一條生產線。例如每天一早各電視台根據早報頭條做成新聞,晚報再由早報與電視新聞擴大處理,成為下午、晚間電視新聞的重要線索,談話性新聞節 目趁勢請名嘴批判,隔天早報繼續追蹤,環環相扣,相互模仿,匯集成強大的「民意」,又成為全民討論、模仿的對象…。

其實,文化的傳播,本 來就包括仿冒、拷貝、複製與創造的過程,若謂台灣社會史的底層,就是一部文化移植的歷史,並不為過。現代的台灣遭受東西方文明的衝激,應變之道也是不斷的 向強勢文化看齊,一切講求速成、便利。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源自外國的名詞突然流行,其中不乏本來就存在於台灣社會的名詞、概念或行動,例如「軟實力」 (Soft Power),某一天被當頭棒喝似的,突然大行其道,人人琅琅上口。

這幾年在新聞題材與電視節目相互複製的同時,藝人的模仿 秀受到觀眾的歡迎。從藝人模仿另一名藝人表演歌舞,到模仿政治人物、企業家、宗教領袖,以及所有能成為社會話題的廚師、股市分析師,甚至卡通、電影人物, 並發展成常態性的節目,展現製作單位的創意,也反映社會大眾的觀賞品味,包括看熱鬧的心態,以及喜歡「名人」出糗的補償心理。

模仿節目有 娛樂性,也有創造性,好的模仿秀誇大模仿對象的特色,凸顯事件,謔而不虐,終極目標仍在提供社會更多的創作空間。即使像西洋萬聖節、日本cosplay或 本土的白雪綜藝團這類模仿、偽裝或反串,也都含有表演者的創意。不過,模仿秀易做難工,其成敗與化妝造型、題材內容有關,更重要的關鍵則在表演者本身的人 格特質與創造能力,一味模仿,缺乏創意,沒有累積,往往「橘逾淮而枳」,甚至招致東施效顰之譏。

最近每周一至五晚間九點至十點,我常會打開電視,收看一個以模仿秀做號召的綜藝節目,這個帶狀節目每天要找出話題,並讓藝人立刻裝扮、即興演出,極不容易。他們大體上能抓住新聞題材與社會脈動,內容熱鬧逗趣。

經 常出現在這模仿節目的藝人接近十位,都有各自模仿「代表作」,由於表演功力與敬業態度不一,有些演員穩定性不足,所模仿的人物常缺乏辨識度,演出效果也參 差不齊。節目中某位經常出現的美女藝人模仿許多角色,但無論動作、神氣、語氣或表演內容,幾乎都雷同。此外,節目製作單位常不自覺表現政治偏見與意識形 態,例如至今仍以固定單元打落水狗似地消費牢裡的阿扁。因此,我觀賞這個節目的時間,常隨著藝人、模仿對象、內容而定,有時觀賞半小時,有時僅僅幾分鐘, 甚至可能在知道所模仿的對象與討論的議題之後,就轉台或關掉電視了。

做為觀眾,我不得不佩服節目中的一位藝人。十幾年前電視上看到的他還 是一個搞笑的「豎子」,但幾年下來,愈來愈讓人刮目相看。他的成功來自敬業的態度,沒有絲毫僥倖,透過對被模仿人物的觀察、學習、沉澱,終能運用自如。在 這個模仿秀節目中,他所模仿的角色,極少失敗。許信良、陳定南、蘇貞昌、郭台銘、葉金川、王郁琦…等,在他的模仿下,不論外型、角色性格與言談都唯妙唯 肖,帶點誇張,又符合人物特質,效果最佳。

這位叫郭子乾的藝人,讓我在電視機前開懷大笑或會心微笑之餘,看到一種模仿的創造,也由衷產生一種感動。(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中國時報)
--
風險評估的理性與感性/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能源稅是否課徵?美牛肉應否進口?對這兩個議題,民眾反彈聲浪大,使得部會首長、甚而行政院長、總統都要出面消毒,頗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無奈。然民眾真是全然無理嗎?

這 兩個看似毫無相關的議題其實有些共同處,一來二者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另一就是專家一再以所謂科學客觀機率數據告訴民眾風險大小。專家的警言與科學數據顯 示,再不課徵能源稅,以價制量的約制能源的消耗,因二氧化碳排放量累積所引發溫室效應,將使得台灣承受數倍的風險與機率來自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災難;也就是 發生氣候災難機率雖然很小,但不可不慎。而吃到患有狂牛症牛肉會罹病機率,也不過是區區的一百億分之一,機率只是微乎其微。

但對這些數據絕大部分民眾都不買帳,如此似乎反應著,不接受能源稅的課徵,人們表現出來的是不畏懼未來更無常氣候,對生命財產帶來的威脅;而不希望美國牛肉進口,所顯示則是人們又惜命如金,民眾反應果真不可理喻?

首 先我們應該瞭解,所謂客觀的科學性風險評估,是一種純然的技術性理性衡量,而民眾對於風險的認知則是對於政治文化之信任與決策過程的感性反應。再者,客觀 的科學性風險評估一般是以冰冷的統計數值與機率呈現,而民眾所認知的風險則是關注於與其利害相關的社群或是家人的影響。最後,是否為民眾自願性選擇下而產 生的風險,在在也都影響人們對不同科學風險評估結果的接受度。由此可知,民眾對風險的認知,基本上是主觀且直覺的,以致經常與科學評估的客觀結果難以契 合。

當我們理解到民眾對風險認知的感性與社會面,就不難理解,何以人們不願接受能源稅的課徵。而願意選擇遠離《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所揭櫫 無悔政策,因為站在個人立場,能源稅一課徵,損失的是立即可見的瘦身荷包,但無常氣候的發生,又不是一個國家更不是他個人可以操控;而站在國家的立場,為 因應氣候的變遷,除課徵能源稅的無悔政策一途外,產業結構調整所需耗費的代價,猶如使得重病未癒的經濟再受病菌感染。因此,可以見到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如 何達成二氧化碳減量的承諾,一般是喊口號擘劃願景勝於實踐。

而對於美國牛肉的進口,既然對照於騎機車、連續遭雷劈發生意外的機率,當然也 可以對照於搭飛機與開車發生意外的機率;這種有著極大懸殊的意外風險發生機率,既然無法嚇阻人們繼續騎機車,也不會因此而不遨遊四海與開車,然卻對可能發 生極低罹病機率的美國牛肉誓死不從。如此的差異,明顯反應著民眾抗拒政府做出對人們生命有威脅的決策,更反應出民眾對相關風險管制單位的不信任與無信心, 且一旦罹病就是零與一的差別,不是幾百億分之一的問題,更不要說民眾真的可以自主決定所吃的牛肉來自何處。

其實,人們對風險認知的主觀與 直覺在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科學上的數據不都顯示,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罹患肺癌機率高一、二十倍;嚼檳榔比不嚼者罹患口腔癌機率也高達近三十倍;而過量飲酒 者比起不飲者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甚至肝硬化,也都有高達十倍有於的嚇人機率。但卻無人會因此抗議煙、酒及檳榔進口,因民眾認為是否會有這些不幸,完全是他 歡喜吃甘願受的結果。

溝通、不斷的溝通、耐心的溝通、有效誠懇的溝通,而非強制接受,是讓民眾對風險的主觀認知與科學的客觀評估趨於一致的良方。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