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慘 貧富差距8.22倍 每人年所得剩26.6萬 縮水2.6%創紀錄
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受金融海嘯影響,不僅
可支配所得88.8萬元較前年減少2.6萬元,扣除社會福利等政府補助,最高和最低所得組的差距高達8.22倍,貧富差距創史上新高,更比日、韓嚴重。專
家認為,政府稅制不公,減稅多利於富人也是導致貧富差距嚴重的原因。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在行政院會表示,政府有責任正面因應並積極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政院副院長陳冲將組成專案小組深入研議,以有效縮短貧富差距,增進社會公益。
差距倍數高過日韓
據
主計處統計,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等分為5組,去年最高的2成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79萬元,為最低所得組28.2萬元的6.34倍,差距倍數
僅次於2001年的6.39倍,為歷史次高,但仍高於日本的6.25倍、韓國的4.94倍。若扣除政府福利補助等收入,貧富差距更高達8.22倍,為史上
新高。
除家戶可支配所得縮水2.9%外,去年每人可支配所得26.6萬元,也較前年少2.6%,縮水7000元,兩者縮水幅度均為歷年最多。因家庭可支配所得減少,平均每戶儲蓄18.2萬元,也是近20年來新低。
主計處長石素梅表示,去年受金融海嘯影響,衝擊就業市場,失業人數驟增,導致家庭所得差攀升。主計處官員表示,經濟不景氣,受僱的基層員工衝擊最大,整體薪資明顯減少。
民眾陳啟銘說:「每月只能領固定薪水,公司去年還把獎金取消,收入減少,物價卻不斷飆漲,加上房貸、車貸,手頭越來越緊、生活痛苦,政府一直喊經濟成長率變高,小老百姓卻沒感受到。」
學者批減稅利富人
台
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批評,政府稅制不公,去年推動產創條例、減稅都利於富人,老是在薪資所得扣稅,對基層員工不公平,導致所得分配擴大。政大社會系教授顧
忠華表示,這幾年財富分配嚴重失衡,減免遺產等稅制都對富人有利,窮人沒受惠,且社會福利不足,政府應重新思考財稅分配的正義性。
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與儲蓄
★每戶可支配所得
2009年:88萬8000元
2008年:91萬4000元
年增率:-2.9%
★每人可支配所得
2009年:26萬6000元
2008年:27萬3000元
年增率:-2.6%
★平均每戶儲蓄
2009年:18萬2000元
2008年:20萬8000元
年增率:-12.7%
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組
組別1:28萬2260元(最低)
組別2:54萬4532元
組別3:77萬1572元
組別4:104萬9242元
組別5:179萬0418元(最高)
資料來源:主計處
近10年所得差距倍數
(蘋果日報)
--
8.22倍!台灣原始貧富差距飆新高
去年(九十八年)經濟出現史上最大衰退,失業率也飆升到歷史新高,結果造成國內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主計處昨天公布最新調查,去年國內最富有家庭群組,平均每戶所得為一百八十二萬五千餘元;最貧窮家庭群組僅有二十二萬二千餘元,兩者差距倍數高達八‧二二倍,創下歷史新高。
如果加計政府為了縮小貧富差距而實施的社會補助,包括各種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補助、各項社會保險保費補助等,去年國內的貧富差距縮小為六‧三四倍,仍是歷史次高。
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在行政院會表示,政府對此有很大的責任,必須正面因應,積極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他指示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召集專案小組,深入研議。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轉述,馬總統認為失業率不低、貧富差距居高不下,是未來政府的經濟挑戰。
主計處每年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計算方式是將全國「每戶可支配所得」,依高低畫分為五組,然後以最高家庭組(所得最高的前百分之二十)除以最低所得組(所得最低的後百分之二十),結果得出去年貧富差距是八‧二二倍;較九十七年度的七‧七三倍更惡化。
另外,去年全國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為八八‧八萬元,較九十七年的九一‧四萬元,減少兩萬六千元,減幅高達百分之二點九,也創下歷史新高。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指出,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去年景氣不佳,失業人數大幅增加、受雇員工數量下降,所得減少,在消費支出沒有變化下,家庭儲蓄隨之下降,抬升最高和最低組別所得差距。
他坦言,全球多數國家都有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台灣也不例外;另外,小家庭崛起,少數人口即可獨立成為一戶,也容易擴大所得差距。
太有錢 8千萬屋買感覺 出租麻煩就擺著
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可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形容。有人長期失業,只能打零工賺吃飯錢;有錢人卻不把錢當錢花,曾有一位富豪路過一個新的建案,只因「感覺不錯」,就眼也不眨的花七、八千萬元買房,買房子如同買玩具一樣簡單。
匯
豐銀行昨天發布二○一○年「亞洲富人理財行為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富人的富裕程度排在亞洲第三,流動資產平均高達十五萬五千一百六十二美元(約新台
幣四百九十五萬元),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而台灣的有錢人投資理財的最愛是買股票,過去一年投入的平均金額將近一千七百五十萬元,居大中華區之冠。
某位歐系外商私人銀行主管不諱言,有錢人累積財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錢滾錢」。他說,一般人想踏進私人銀行的大門,在銀行的資產若沒有一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二百萬元),根本是「門兒都沒有」;而有資格進門的人,想的除了讓自己更有錢,還有「如何富過三代」。
私
人銀行主管還說,當財富累積到一個程度,很容易不把錢當錢用。曾經有位私人銀行的客戶,有天路過台北市大直,看到一棟新蓋好的豪宅,「感覺相當不錯」,當
場下訂購屋,花了七、八千萬元眼睛也不眨一下。後來房子一直空著,他和理財顧問商量是否出租,細算後發現投資報酬率不高,加上擔心出租後太麻煩,決定讓房
子「繼續養蚊子」。
有錢人的需求也與眾不同。美國運通信用卡公司的白金祕書,專門滿足頂級客戶的需求,之前有位美國運通卡會員,想在自己辦公室放個舊火車頭,理由無他,就是「想看兼懷舊」,希望白金祕書幫忙。
此外,有位美國運通會員非常看重流年,有一年算命仙要他在除夕夜入住東京迪士尼樂園附設飯店的七○三號房,可以「保證來年大發」。
為了達成使命,美國運通立刻配合動員日本美國運通的職員參加抽籤,但後來沒被抽中,還好等到有人出讓,白金祕書立刻標下,順利完成客戶的心願。
家庭去年儲蓄僅18.2萬 減幅史上最大
行政院主計處最新調查,台灣平均每個家庭去(九十八)年儲蓄金額僅一八‧二萬元,較前一年的二○‧八萬元,下降二‧六萬元,年增率為負的百分之十二點七;這也是有史減幅最大的一年。
東華大學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吳中書表示,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負成長百分之一點九一,所得大幅下降、消費卻未同幅度下降,儲蓄自然就會下來;但這只是短暫的現象,不用太擔心。
根據主計處數據,去年每個家庭的可支配所得為八八‧八萬元,扣除同期每戶消費支出約七○‧六萬元,儲蓄僅約一八‧二萬元,終結過去連續三年皆維持在二十萬元的水準。依主計處定義,可支配所得包含薪資報酬,以及財產所得等。
(聯合報)
--
所得集中 貧富差距擴大
行政院主計處昨(19)日公布去(98)年家庭收支調查,在不景氣下,家戶所得如預期下降,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88.8萬元,較97年減少2.9%。貧富差距擴大到6.34倍。
不景氣的去年,家戶消費支出並沒有減少。平均消費支出70.6萬元,還較前年微增0.04%。醫療保健支出比重續增為14.5%,這項支出一直隨著人口老化而成長。
所得下降,消費又沒減,那減的當然是儲蓄。去年每戶儲蓄18.2萬元,這是18年來最低水準,較前年下跌12.7%。
但所得集中、貧富差距擴大趨勢不變。占家戶20%的最高所得組掌握40.3%的所得,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179萬元;最低所得組只分配到6.3%,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28.2萬元,跌到30萬元以下。
最高所得組家戶所得是最低所得組的6.34倍,這是歷年次高水準。97年為6.05倍。
各所得組的所得都受到不景氣衝擊,五等分位組全都縮水,但低所得組縮減的幅度大,下跌7.0%,高所得組跌2.4%。
你家的所得水準處在上半部?還是在下半部?主計處官員說,這要看中位數家庭可支配所得,98年的中位數是77萬元,如果扣稅、健保等等,家庭所得在77萬以上的,就在上半部。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指出,世界所得趨勢有兩個,一是國與國之間的所得差距在縮減,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率高,慢慢追趕已開發國家;一是國家之內的所得差距在擴大,隨著城市化和小家庭化,所得差距明顯拉大。
(經濟日報)
--
每戶每人可支配所得遽減 去年破紀錄
主計處最新調查發現,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去(九十八)年最高二○%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為一七九萬元,是最低二○%家庭(二八.二萬元)的六.三四倍;若不納入政府移轉收支(政府單位推動的各項社會福利措施、補助津貼),差距將擴大至八.二二倍,創史上新高。
不僅如此,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八八.八萬元,比前(九七)年下滑約二.九%;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也「縮水」二.六%至二六.六萬元,兩者跌幅雙創史上最高。
主計處上調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逾八%,但經濟持續成長的果實,並非由全民共享。
主計處的調查也發現,台灣各縣市間的貧富差距也在加深。去年各縣市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台北市以一二四.六萬元拔得頭籌,新竹市(一一三.三萬)、新竹
縣(一○一.一萬元)分居二、三名,鄰近的桃園縣以九四多萬元緊追在後;雲林縣則以不到六一.五萬元的數據敬陪末座,連台北市的一半都不到。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不同縣市不同所得水準,反映台灣側重高科技業的產業結構。台北市、新竹縣市分別有內湖、新竹科學園區加持,桃園中壢也有多家國際科技業者進駐,足以帶動經濟成長動力,收入水準隨之提升。
而經濟衰退時,窮人受害最大,也在數據中顯露出。去年最高所得組的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七九萬元,較前年衰退二.四%;但最低所得組的二八.二萬元,卻較前年衰退七%。
主計處昨公布九八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第三局局長蔡鴻坤分析,由於金融海嘯重創國內外景氣,並衝擊就業市場,導致失業人口激增,使國內貧富差距更形惡化。
去年所得最高二十%與最低二十%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為六.三四倍,來到歷史次高,僅次於民國九十年的六.三九倍。
但由於政府祭出多項社福措施(如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補助、各項社會保險、發放消費券等),已縮短所得差距一.八八倍,否則貧富差距將惡化至八.二二倍,比去年的七.七三倍還嚴重。
此外,本報昨報導指出,將申報綜所稅的所得資料細分二十等分,得出最高五%的平均所得是最低五%的六十六倍。蔡鴻坤也特別強調,主計處的調查樣本僅一萬三千多戶,若再分成二十等分,將削弱其代表性,故不適用此方式。
台灣富人排名亞洲第3 僅次星港
匯豐銀行昨日公布「亞洲富人理財行為調查報告」,針對流動資產或房地產價值最高的十%人口,進行調查發現,以流動資產來看,台灣富人平均資產達十五.五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近五百萬元),是「亞洲第三富」,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
有錢歸有錢,不過台灣富人與香港富人相比,流動資產仍「差很大」。香港富裕人士擁有的流動資產,約三十萬美元(折合台幣近千萬元),差近一倍。第二名的新加坡為十八.三萬美元(折合台幣近六百萬元)。
排名台灣之後者,分別為大陸、印度、印尼及馬來西亞。匯豐發現,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大中華區富裕人士偏好投資股票及外幣存款;也因近期股市復甦,流動資產亦大幅提昇,享受到這波經濟快速翻揚帶來的「好運」。
根據匯豐調查,大中華區的富裕人士,至少七成投資股票,香港以近八七%居榜首,中國、台灣約在七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雖投資股票的台灣富人,比例少於香
港與中國,但近一年用於投資股票金額達五十四萬美元,是大中華區內最高者,也反映出台灣人「瘋炒股、因股票而貴」現象。
除此之外,匯豐也發現,台灣富裕人士平均年齡為四十三歲,較香港的四十八歲、新加坡的四十四歲為低,但仍不及中國大陸的三十六歲。而台灣富人高達八八%為已婚有小孩,相較於其他地區富人,至少一成未婚,已婚比例竟是亞洲區之冠。
經濟成果看得到 吃不到
主計處公布今年經濟可望飆新高的同時,也公布我國去年貧富差距擴大至六.三四倍,不含社福及稅負等政府移轉收支,更達八.二二倍,創史上新高。雖然兩者數據是不同年份,但對比之下,仍相當諷刺。
拿近十年的經濟成長看,雖然有兩年負成長,但大部份都能維持四到五%的成長率,不過,貧富差距則一直擴大。這種經濟成長,但大部份民眾所得成長少或甚至無
成長,讓民眾看得到,但卻享受不到經濟果實。尤以出口亮麗背後,顯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現象,對一般民眾所得無法提昇,也無助於改善失業率。
而富者更富,貧窮家庭還是一樣沒錢,主因在於中低收入戶的所得,都是來自固定薪資。只要失業率提高,所得就會被影響,而罪魁禍首就是台灣過去因應全球化浪潮時,政府跟民間皆以產業外移,取代結構轉型。
換言之,全球化後台灣產業結構從過去勞力密集,轉型到資本及技術密集領域,人力需求因此銳減。在此同時,政府開始輔導服務產業接軌,但教育政策未能有效銜接,導致人力需求與人力結構出現斷層,失業人口只能尋找低所得、高替代率的工作。
一般來說,社會福利及稅負也可以達到所得重分配目的,但近年來,政府不斷降低富人稅負,把遺產稅最高稅率從五○%,稅到一○%,營所稅也從原來的二五%,
降到一七%,甚至資本利得也不敢課稅,造成貧富不均現象維持不變。景氣好時,有錢人更有錢;景氣不好時,貧富兩極化發展更為明顯。
雖然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認為,藉由內需投資等產業結構的改變,可改善貧富差距。但台灣畢竟只是小島,內需創造的就業率依舊有限,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國人技能專才能否跟得上經濟結構調整的腳步,可能才是更需要重視的問題。
(中國時報)
--
「呼呼塞拉」 吹進牛津辭典
南非足球迷愛用的塑膠喇叭呼呼塞拉(vuvuzela)在今年世界盃足球賽一鳴驚人,也把vuvuzela這個字吹進昨修訂出版的《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裡。
網路衍生新詞最多
《牛
津英語辭典》與歷史悠久的《牛津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略有不同,以常用字為主,因網路衍生的新字詞最多,如microblogging(微網誌)、tweetup(經推特
twitter安排的聚會)、defriend (從facebook把朋友除名),源自日文的hikikomori(繭居族)也上榜。
金融海嘯也帶來toxic debt(拖欠風險極高的債務)等新字。因暖化而生的新字如carbon storage(碳封存),指在燃燒燃料過程,留住二氧化碳並封存在某處。
(蘋果日報)
--
巫巫茲拉夠搶戲 吹進牛津大辭典
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搶盡風頭、為每場球賽提供背景配音的塑膠喇叭巫巫茲拉(vuvuzela),成為牛津英語大辭典最新收納的字之一。
新修訂出版的牛津辭典,會依據每個字詞使用的頻繁程度,決定是否將它們納入。
上個月針對全球語言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vuvuzela是本屆世足賽最重要的字。
編纂單位請60多國的320多位語言學者,選出他們認為對本屆世足賽影響最大的字,結果有75%選擇vuvuzela。
牛
津辭典第3版新收入2000多個字詞,vuvuzela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新字包括與氣候變遷有關的carbon
capture(碳捕捉)和carbon storage(碳封存)。經濟危機也製造出新詞,包括toxic
debt(有毒債務),意思是可能無法償還的債務,還有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指的是中央銀行增加全國貨幣供應量。
(聯合報)
--
日湧1.2萬人 林口長庚門診量最大 民眾:醫生看這麼多人 很怕不專心
醫學中心總是人滿為患、一床難求。衛生署最新統計全國十九家醫學中心,以林口長庚醫院門診人最多,每天湧入一萬兩千多人,奇美醫院則以佔床率百分百居冠。衛生署與醫改會建議,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小醫院,以免看病久候。
全台調查
衛生署公告醫院評鑑資訊,公布全國五百家醫院去年每日門診人數、健保病床佔床率等。其中醫學中心佔床率約七到九成,除奇美醫院百分之百,高雄長庚、亞東、台中榮總、馬偕醫院都逾九成,台大醫院及林口長庚各是七成六與八成三。
奇美佔床率百分百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昨說,佔床率與門診平均人數資料可供民眾就醫參考,佔床率與分科有關,「內科容易滿床,但產科可能有空床。」他提醒,佔床率五到七成的醫院較易等到病床,若逾八成五,民眾可考慮其他醫院。
奇美醫院佔床率百分百,院長邱仲慶回應,該院不像其它醫院設保留床,「即使跨科調床,會優先讓病人入住,避免病人在急診苦等。」醫界私下透露,保留床除用於隔日開刀病人,也用於關說。
此外,林口長庚多年蟬聯每日門診人數第一,平均每天一萬兩千七百多人,該院低調回應,這是病患的選擇;石崇良分析,此情形與林口長庚規模大、診次多有關。
民眾王維德說,到診所看病不放心,到大醫院排隊又痛苦,「醫師看這麼多病人,很怕看診不專心。」
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黃經祥呼籲,衛生署與醫院應說明,如還有床卻為何不讓人入住,導致急診等床病患大排長龍。
醫院認養偏鄉醫療
大醫院塞到爆,偏遠地區卻因交通不便,貧病者就醫困難,健保局為此已陸續安排鄰近醫院認養、醫師定點定時巡迴偏鄉醫療,如奇美醫院柳營分院即提供十條免費接駁車路線,接送偏鄉病患就醫。
醫學中心佔床率與門診人數最高前5名
http://a342.g.akamai.net/7/342/86068/v001/tw.img.nextmedia.com/images/twapple/640pix/20100820/_Other/AA22001.jpg
註:佔床率算法是住院人數乘以住院天數,除以醫院病床,再除以365天,得出平均每天每張病床使用率。
資料來源:衛生署(http://www.doh.gov.tw ,點選右側「醫院評鑑資訊公開專區」)
(蘋果日報)
--
醫院人滿為患 林口長庚第一名
國內的醫學中心果然人滿為患。依據衛生署最新資料,去年林口長庚醫院每天門診人數平均高達1萬2764 人,而台北榮民總醫院占床率則高達93%。難怪醫院診間會比市場還熱鬧,住院也一床難求。
相較之下,中南部少數醫院就診人數每天只有個位數,屏東地區的佑青醫院,每日門診人數為0.6人,泓安醫院0.8人,每天平均就診人數不到一人。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佑青醫院專門收治精神患者,周一至周五兩名醫師輪流看診,但只有三名患者前來就診。
為
了提供民眾更多的就醫資訊,衛生署於網站上設立「醫院評鑑資訓公開專區」,資料顯示,林口長庚醫院連續多年蟬聯國內每日門診人數最多的醫院,去年每天多達
1萬2764名患者就診,每日住院人數為2973人,都居台灣醫療院所之冠。至於台灣醫界龍頭台大醫院,就診人數落到第四名,每天就診患者1萬546
人,比也少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加總)1萬2393人、台北榮總1萬893人都少。台北馬偕第五。
占床率方面,台北榮總占床率為
93%比率最高,其次為台北馬偕(90.2%)、林口長庚(83.4%)、台北市立聯合醫院(78.3)、台大醫院(76.5%)。患者對長庚體系似乎情
有獨鍾。高雄長庚的就診人數、住院人數也在大高雄地區排行第一,每日住院人數高達7856人。中部地區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奪冠。想住進這些醫院,恐
怕都不容易。
(聯合晚報)
--
每日門診量12764人 林口長庚又奪魁
不少大醫院一床難求,衛生署公布去年度醫院評鑑資料,醫學中心佔床率約七到九成不等,又以台南奇美醫院、高雄長庚、台北榮總名列前三。
奇美醫院佔床率百分百 一床難求
衛生署指出,佔床率越高的醫院,病床越不好排,但民間團體表示,衛生署與醫院應向民眾說明,為何有些大醫院明明有床,民眾卻住不進去?「究竟是真的沒床,還是沒特權?」
衛生署在民間團體要求下,最近在官網設立「醫院評鑑資訊公開專區」,公布全國五百家醫院九十八年度的門診人數、佔床率、評鑑等級、醫事人力等醫院評鑑資料。
去年國內醫學中心佔床率前五名,依序為奇美醫院一百%、高雄長庚九十四.七%、台北榮總九十三%、亞東九十二.四%,以及台中榮總九十.三%。
每日門診人數,則一如往年,由醫院規模最大的林口長庚蟬聯第一位,平均每日有一萬二七六四人就診。
衛署建議找佔床率較低醫院看診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就診人數與醫院規模大小有關,比較不具參考意義,但是佔床率九成以上則代表病床已「轉不動」,門、急診等候病床的民眾,可能得等上好一段時間,建議民眾選擇佔床率七、八成以下的醫院。
佔床率計算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每日病床的利用率。佔床率九成,代表醫院若每天有十個人出院,當天就有九個人立刻要住進同一張床。
高居佔床率第一的台南奇美醫院院長邱仲慶指出,奇美帳面上佔床率高,但不像其他大醫院設有五%到十%的保留床,提供隔日開刀病人。奇美無保留床,只要一有空床就給有需要的病人住,可避免病人在急診苦等。
佔床率達九成四,高雄長庚表示,以患者需求、病況為主要考量,未使用床位因牽涉科別差異、醫護人力與品質等因素,不輕易動用、挪用。
北榮評估病患住院狀況 協助轉院
台北榮總醫企部副主任李偉強表示,北榮連續四年獲讀者文摘票選為心目中最好的醫院,顯示北榮深得病患的信任,佔床率高表示院內的床位都有做充分的運用,周轉率也高;北榮的急診也沒有因而人滿為患,對於病患的住院狀況,北榮會評估掌握,如果有困難也會協助轉院。
健保局副局長黃三桂表示,佔床率高表示病人還是喜歡往醫學中心跑,將透過宣導,希望養成民眾「小病去診所、大病上醫院」的觀念。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還是會有病床過剩或空床等情形,也會與醫界溝通,盡量做好分流。
督保盟呼籲公布百大醫院排行榜
此外,醫改團體雖然樂見衛生署公布評鑑資訊,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衛生署不應公布民眾看不懂的資訊,應比照國外先進國家公布「百大醫院排行榜」,會比起評鑑等級來得更容易理解。
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黃經祥表示,有些醫院佔床率不高,急診病患卻住不進去,衛署和醫院應該說明;衛生署也應公布護理人員人力與病床數的比例等醫療品質指標,將更有意義。
一個台灣 兩個世界 大醫院擠爆 偏鄉看病難
台灣大都市的醫院塞爆病患,偏遠鄉村地區的老人家,卻因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全靠愛心醫師定期巡迴看診,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如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就是偏遠鄉村的縮影,這個鄰近烏山頭水庫的偏遠村莊,村民世代種植龍眼與柳丁為生。嶺南村村長夫人洪龍鳳說,社會各界比較關注「後山」(東部)的醫療需要,但較少看見「前山」偏遠地區的匱乏。
山村老人忍無可忍才就醫 延誤病情
村長陳顯茂說,嶺南村半數人口外出工作,村中只剩四百多名老弱婦孺,半數以上是老人,普遍家境不好,若要坐車外出到大醫院就醫,光一趟車錢就要六百元,不少老人家都是病痛到「忍無可忍」,才勉強就醫,病情因而嚴重延誤,血壓、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常拖到要叫救護車送醫。
陳顯茂說,距離村莊兩公里路程雖有一間診所,但駐診的醫師也已七、八十歲。今年四月,他們找上一位在東中村開業的內科醫師鄭瑞璋,經兩度請託,他答應每週固定到村中的活動中心看診一次,病患只要刷健保卡,不用額外付費;近幾個月,村民緊急叫救護車的次數,明顯下降。
鄭瑞璋已六十二歲,身材清瘦、白髮蒼蒼,他每週固定兩天從診所載運大批藥物、開半小時山路,到青山村與嶺南村做巡迴醫療服務,犧牲診所業務,雖然收入減少,但他說:「在地人應該幫助在地人,最重要的是,能幫助這群老人家的慢性病獲得控制。」
愛心巡診醫師 看診完不忘買菜助貧
健保局南區業務組組長毛燕明說,巡迴醫師大多很有愛心,有醫師看診後,將窮苦病患自家種的蔬菜都買回家,載了滿滿一車,幾乎是倒貼看診;一位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南村巡迴看診的賴醫師,甚至將巡迴看診的所得,全數又捐回給華南村自治協會,幫助當地窮苦村民。
在雲嘉南偏遠地區醫療服務投入方面,以奇美柳營醫院最具代表性,該院提供的免費病患接駁車所行駛路線數多達十二條。奇美醫院總院院長邱仲慶指出,每月高達七十萬台幣的交通費,由奇美醫院吸收;該院也提供行動不便患者到宅醫療服務。
毛燕明表示,為鼓勵醫院、醫師投入巡迴醫療,報酬採論次計酬與論量計酬雙軌並行。論次每次三小時,一般日支付四千五百元、例假日則提高到五千五百元,然而偏鄉病人人數有限,靠的還是巡迴醫師們無私奉獻的心。
醫病互信 造就長庚一年700萬門診人次
林
口長庚醫院再度蟬聯門診量冠軍,專家表示,並不意外。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指出,林口長庚醫院的病床數比台大、榮總都多,體系醫師也多,「多開一
個門診,就多三十個病人」。他認為,長庚早年以平民化醫院出發,病房收費只在中等以下,多年下來累積聲譽,加上醫院科別完整,自然有一定的門診量。
對於成為全國門診人次最高的醫院,長庚醫院則是不做回應。估計長庚醫院全台七個分院,目前一年約達七百萬門診人次,住院則超過二十五萬人次。過去有統計指出,全台灣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在長庚看過病。
長庚究竟有何過人之處?長庚員工私下表示,除了早年率先廢除醫療保證金制度,挖角各方人才外,長庚醫院從創院開始就不惜重金投入各項設備。據說當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是在參觀完長庚後,馬上指示撥款百億給榮總等公立醫院,以免公立醫院落後私人醫院。
醫師態度親切 口耳相傳
實際走訪長庚、詢問就醫民眾則發現,多數民眾都是「經人介紹」、慕名而到長庚,其中甚至有人每個月從澎湖搭機來台,就是為了到長庚看病。
「台北幾家大醫院都看過,花了兩年時間,最後經人介紹,到了長庚,才找到真正有效的醫生!」吳小姐說,她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她帶著孩子到台北看診。一開始,先在其他大醫院掛號,但始終沒有獲得控制,後來經人介紹到長庚,病情真的好轉。
吳小姐說,重點是醫師態度親切、講解又詳細,像現在自己懷第二胎,醫師還會提醒注意事項,降低孩子過敏的風險。
不
少患者慕名看診的兒科部黃璟隆醫師則表示,外界都以為長庚是為了業績衝門診量,其實健保實施總額制度,看越多病人對醫院反而是負擔,但患者既然來到醫院,
總不能視若無睹。其實醫師也會設法將患者轉到在地醫院,但有些患者不久後還是會回來,主要還是因為患者與醫師間的互信關係。
(自由時報)
--
維他命C抗氧化 中研院解謎
中
央研究院解開維他命C進入細胞粒線體之謎,領先全球發現主動脈血管扭曲症候群的致病機制。基因「GLUT
10」可把維他命C帶入粒線體,並可回收再利用維他命C,讓細胞維持抗氧化功能,若此基因突變,較易發生心血管問題和糖尿病。專家建議多吃蔬果補充維他命
C,以增加細胞抗氧化力。
多吃蔬果護心血管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李宜靜昨說,GLUT 10也稱為第十型葡萄糖運送子,原以為和葡萄糖運送有關,卻找不出相關性,而各國研究陸續發現,此基因與罕見疾病「主動脈血管扭曲症候群」及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帶領的研究團隊細胞實驗首次證實,GLUT 10應是運送維他命C進入粒線體,並回收細胞內維他命C後再釋出,維持抗氧化能力。研究已刊於國際知名期刊《人類分子遺傳學》。
李宜靜說,在高血糖下,突變GLUT 10會提高脂肪細胞內氧化物質,導致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恐加速第二型糖尿病惡化或提早發病。
李宜靜建議,為保護心血管和預防糖尿病,可多吃蔬果以增加細胞抗氧化力。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提醒,維他命C攝取過多,恐會過量氧化、損傷細胞,鼓勵從蔬果攝取,每天至少吃五份蔬果(每份一個拳頭大),勿吃高劑量補充劑,以免傷身。
(蘋果日報)
--
解維他命C抗氧之謎 關鍵在「走沒人走的路」
抗氧化是預防退化性疾病及延緩老化速度的王道,可以運送維他命C到細胞粒腺體的「第十型葡萄糖運送子」 (GLUT 10),是近年來最受期待的希望之一。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率先解開維他命C進入粒腺體之謎,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選擇一條別人從沒走過的路。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李宜靜表示,2006年她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回國後,即加入生醫所所長陳垣崇的研究團隊,心想別人多年來做不出來的方法,她就算花再多時間,大概也做不出來,當下決定找些別人沒想到的方法,全力研究。
她
大膽猜想,「GLUT 10」應該不在細胞表面,而是在其他地方,於是透過細胞染色方法,一一測試所有的細胞,最後發現絕大多數的「GLUT
10」出現在主動脈平滑細胞的粒腺體,以及脂肪細胞的高爾基氏體,並發現脂肪細胞受到胰島素刺激後,「GLUT
10」才急忙跑到粒腺體裡面,不僅找到「GLUT 10」的作用機制,也一舉解開維他命C進入粒腺體之謎。
維他命C抗老機制 中研院解謎
中央研究院又有重大研究成果,該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與博士後研究員李宜靜所帶領的本土研究團隊,成功解開維他命C進入細胞粒腺體之謎,可望為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帶來一線希望。
這
項重要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國際重要期刊「人類分子遺傳學」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由2300位國際頂尖生物學家所組的知名專業生物學家評鑑網站「Faculty of 1000
Biology」更選為必讀論文,專文介紹其重要性。
在解開維他命C進入細胞粒腺體之謎後,李宜靜建議心臟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平常不妨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補充足夠的維他命C,這樣才能減少氧化物質對細胞的傷害,延年益壽。
李宜靜表示,陳垣崇早在2001年於美國杜克大學實驗室,即找到「第十型葡萄糖運送子」 (GLUT 10),但一直不曉得它的功能。直到2006年,才由另一實驗室證實「GLUT 10」的突變會導致主動脈血管扭曲,進而出現血管瘤及血管狹窄,但致病機制卻完全不知。
李宜靜說,細胞的氧化和人類健康有關,很多退化性疾病及老化都與此有關,維他命C又有抗氧化作用,會和氧化物質作用,減少氧化物質對細胞的危害,在和氧化物質作用過程產生DHA這種氧化型維他命C。若能源源不斷補充維他命C,就可預防這些退化性疾病,保持年輕。
研
究團隊發現,「GLUT 10」雖隨處可見,但大都存在於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及脂肪細胞裡面;主動脈平滑肌細胞的「GLUT
10」都一直待在粒腺體內,而在脂肪細胞的「GLUT
10」,則是靜靜地在高爾基氏體休息、待命,一旦胰島素出現,就會把細胞質裡面的DHA運送到粒腺體,再還原成維他命C,繼續和氧化物質作戰。
李宜靜將「GLUT 10」比喻為「特製直達列車」,負責將細胞質裡面的DHA運送到粒腺體,當DHA在粒腺體裡面還原成維他命C,「又是一尾活龍」,可以四處找尋氧化物質並與之對抗,有效降低細胞內的活性氧化物質,減少細胞產生氧化壓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
當「GLUT 10」出現突變時,將DHA運送到粒腺體修復整補的能力即大幅降低,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得不到維他命C的保護,即可能出現血管瘤或血管狹窄等病變。脂肪細胞長期處在氧化壓力下,會出現對胰島素的不敏感,加速第二型糖尿病高危險族群的發病時程。
(聯合晚報)
--
一湧愛意 罕病男立即癱軟 苦成「不能愛的人」 看感人電影也會發作
愛,是人類基本情緒,卻成為美國奧勒岡州男子佛瑞金的牢獄。他罹患比猝睡症更特殊的「猝睡猝倒症」,每當心頭湧現對妻小的愛意,就會閉眼、垂頭、身體癱軟,甚至看到陌生人間濃情密意,都會刺激其發病,讓他成為不能愛的人。
美國廣播公司(ABC)周二報導,39歲的佛瑞金(Matt Frerking)4年前罹患猝睡猝倒症,每當他心頭湧現對51歲妻子崔希、兒孫的愛意時就會發作,因此得避免付出和接受愛意。他在專訪節目中試圖回答主持人有關愛的問題時突發作,陷入癱軟。
罹猝睡猝倒症
猝
睡猝倒症,是猝睡症合併猝倒症,屬於神經性失調。諷刺的是,佛瑞金本身就是神經科學家,他現在服用中樞型清醒維持劑緩和症狀,把自己當研究對象,希望找出
治療之道。他最近看到3歲孫女穿制服要上場踢足球賽,「可愛到不行」,整場比賽都陷入發作狀態。他看感人電影預告也會發作,因此很少和妻子去看電影。
佛瑞金稱,「和妻子牽手最多只能幾秒鐘,除非坐著否則不敢攬她肩膀」、「親熱是件難事」。與他結婚13年的崔希說「很辛苦,想念撫觸他的感覺」。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主治醫師徐崇堯昨表示,猝睡猝倒症除了白天嗜睡的干擾,情緒也會誘發猝倒,國外這類案例很少見。他指,台灣目前就診的猝睡猝倒症病例約350例,佔全國比率約0.0015%,屬特殊病例。
報你知
猝睡猝倒症
猝
睡猝倒症(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是指猝睡症(narcolepsy)病患合併猝倒症(cataplexy),屬神經性失調。猝睡症最嚴重為嗜睡,影響白天活動;猝
倒症會突短暫喪失肌肉強度的能力。情緒會誘發猝倒症發作,導致患者在清醒時突說話不清,嚴重時癱軟跌倒。
(蘋果日報)
--
阻礙二代健保的三塊大石/林國明(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二
代健保的財務改革要取消職業分類、論口計費,改以家戶總所得來課徵保費。很少人會否認這些改革方向會使健保的財務負擔,比起現行制度更加接近量能負擔的公
平原則。既然這樣,為什麼立法院不趕快通過修法呢?因為朝野之間,以及政府和民間團體之間,至少還有三大爭議有待協商。
第一是費基和費
率。有些立委和民間團體認為,目前所得稅制並不公平,二代健保在計算家戶總所得時,如果把一些免徵所得稅的所得項目也排除在外,那豈不複製所得稅制的不公
平?地下經濟掌握不到所得,也就罷了。但資本利得(如股票或期貨交易、房屋交易和土地交易所得)、海外所得與退職所得,都是政府能夠掌握的所得項目,應該
納入家戶總所得來計算,才更能符合量能負擔的原則。將這些所得納入,擴大費基,也能降低費率。
二代健保因為取消論口計費,所以一些無扶養親屬的單身者的保費負擔會提高。這些人很多是剛入職場的年輕人,賺錢不多。二代健保的費率初估是2.7%。目前
不計眷口的單身受薪階級的保費負擔比率,大概是薪資的1.5%,改制後保費提高將近一倍。如果能夠擴大費基以降低費率,將可以減少保費增長的幅度。
第
二是論口計費。行政院的二代健保版本其實並沒有全部取消論口計費,
家戶所得在上限和下限者,需要論口計費,一戶最多要繳四份保費。不計眷口數,是基於量能負擔的社會保險原則,保費計算只管你家戶所得高低,不管你家裡有幾
個人會用健保。論口計費則混進了使用者付費的商業保險原則。同一個健保制度,有人論口計費,有人不論口計費,兩套相衝突的原則並存,簡直錯亂!
竟寧可錯殺貧窮人
更
荒謬的是家戶所得在下限者要論口計費。規劃的理由是:一些以下限計費的家庭,可能很有錢,只是掌握不到他們的所得,讓他們只繳一份保費,未免太便宜他們。
但為了不願縱放逃漏稅者,卻寧可錯殺貧窮人,讓近貧家戶繳交四份保費!試想一下,如果所得下限是15萬,同樣是四口之家,年所得20萬的家庭每月要繳
450元的保費,年所得15萬的家庭反而要繳1350元!這不荒謬嗎? 二代健保既然要促進保費負擔的公平,怎麼可以製造這麼明顯的不公平!
第三
是差額負擔。根據行政院版本,有些價格昂貴的新藥,健保將只給付部分費用,民眾要負擔差額。有些新藥不見得療效更好,但不論好壞,差額負擔給了醫界相當的
獲利空間,醫院可能會說服病人放棄健保全額給付的傳統藥物,改用要付差額的新藥。有多少病患和家屬會拒絕醫師的建議?窮人只好借貸來付差額。如果窮人負擔
不起,大膽跟醫師說,「不,謝了,我用健保全額給付的藥就好」,那就只有不怕花錢的有錢人可以享受新藥的部分給付。健保給付的基本精神是要降低民眾就醫的
經濟負擔,讓民眾有平等享用健保資源的機會。差額負擔卻要加重民眾的負擔,製造就醫的階級差別。昂貴的新藥如果真有好的療效,那就該考量整體健保財務、經
濟效益和民眾付費意願等因素,評估是否納入全額給付,不該以差額負擔來毀壞健保給付的基本精神。
民間團體要求擴大費基以降低費率、全面取消論口計費、不要差額負擔,都有非常正當的理由,都可以讓二代健保更公平!政府如果真的有心要推動更加公平的二代健保,應該在這三個爭議點上同意民間團體的訴求,切莫讓三大爭議成為二代健保無法過關的絆腳石。
(蘋果日報)
--
陸生三法過關 明年開放2千陸生來台就讀
立法院臨時會昨天通過陸生三法修正案,在「限量、限校、限領域」前提下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第一年兩千人。教育部長吳清基說,研究生最快可在明年寒假前入學,大學部在明年暑假前招生。
吳清基表示,國內有許多人士在修法前就到大陸求學,並完成學歷,但為顧及法律的公平性,修法通過前的大陸學歷,不予追溯承認。
原本行政部門計畫以行政命令管理陸生來台措施,但民進黨堅持必需入法,經朝野多次協商,最後達成「一限二不」入法共識。
所謂陸生三法,包括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限二不則指「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陸生不得報考與國家安全機密相關系所」,「大陸人民除非在台定居設籍並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不得持大陸學歷參加公務員、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考試」。
吳清基強調,陸生來台創造國家社會、大專院校及兩岸學子的三贏,未來除陸生外,也要加強對其他國家招生,有助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陸生三法修正一波三折,藍委洪秀柱痛批國民黨處處退讓,「當初在委員會的架都白打了」,藍委吳育昇、趙麗雲等也一度反對「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入法;但國民黨團表示,反正已經贏得「裡子」,留一點「面子」給民進黨也好,希望立委諒解。
民
進黨團另外提出「陸生學雜費應為私立大學台生的兩倍」及「五年內不得調整陸生來台相關辦法」的附帶決議,均被國民黨否決。立委管碧玲在台上向支持者鞠躬,
表示民進黨實力有限,只能阻擋到這個程度,「我們已經盡力了」;民進黨立委涂醒哲則「感謝國民黨配合」,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
(聯合報)
--
老鳥想走 菜鳥太嫩 桃機航管亮紅燈
桃園機場日前因航管疏失,險些發生飛機相撞事件,但據了解,民航局因航管站改制,很多資深航管員全在這兩年趕辦退休,先後至少流失兩成,進場、航路雷達人才全都「青黃不接」,前述這起事件,更凸顯這個飛安隱憂。
民航局昨天承認,去年就發生至少十起飛機隔離不足事件,全都起因於管制疏失與不當。此外,桃園機場天天挨罵,年底又要改制公司,桃園航空站一百多位公務員中,有四成不願意轉入機場公司。其中,三位副主任還計畫提前退休。
桃園機場一連串事件,資深航管員與機場公務員紛求去,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發出公開信打氣,希望公僕要勇於承擔,任何責難不能推諉責任,在哪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毛治國指民航局在很短時間完成兩岸直航的階段性任務,像「久未上場的板凳球員,未熱身就主投,雖勝投但後遺症很多」他提醒民航局同仁,不管服務或軟硬體規畫,都要與時俱進。
據了解,民航局與桃園機場最近弊端連連,各界交相指責,民航局士氣嚴重低落,從局長、副局長全換過一輪了,進而引發資深航管人員包括航管組、飛航總台多位主管都萌生去意。
日前,民航局還發生航管組某位主管遞出辭呈獲准,公文一路到交通部長毛治國手上,發現不對勁,立即要求民航局長尹承蓬「退回辭呈」強行留人。
民航局目前採用ATCAS舊航管系統,明年將升級為新的CNS-ATM系統,原本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台東管制站與區管中心,將合併為南、北管兩中心,其中位在台北市的區管中心、松山台北航管站都要遷移到桃園觀音鄉。
不少資深航管員認為,觀音的北管中心太過偏僻,加上得常輪班,想退休的真的不少,民航局三一三位管制員中,這兩三年至少已換上兩成新血。
但成熟的管制員至少得花十一個月訓練塔台管制,再受一年近場雷達或航路雷達訓練,若要三種全會至少要花三年養成,加上許多菜鳥經驗不足,遇狀況容易緊張,多少成為飛安隱憂。
飛航總台副總台長錢元琳承認,改制遷移與更換新的航管系統,多少會造成人員流失,目前航管員已足額,但明年還會再招考六名。
起薪6萬多 條件高壓力大 航管員心臟要強
電影「空中塞車」中,看著雷達上密密麻麻的航路,壓力大但多金又帥氣的飛航管制員,讓觀眾印象深刻,台灣現有三百一十名航管員,全是經過民航特考錄用的公務員,雖然起薪六萬多元比一般公務員高些,但壓力卻大了很多。
飛航總台副總台長錢元琳指出,航管分為塔台管制、近場管制和區域管制,塔台管制又分機場管制(負責引導飛機起降)和地面管制(負責引導飛機滑行道的移動),日前出錯的就是地面飛航管制員。
近場管制與區域管制都要靠雷達,前者負責飛機起飛後到兩萬呎以下的範圍,區域管制則負責兩萬呎以上的航路管制。
航管責任與壓力很大,成為合格航管員的門檻也很高,英文好是必要條件,通過民航特考後,還要通過體格檢定及術科檢定,才能拿到執照。
民航特考一般人員的年齡上限是四十五歲,但航管員考量體力及反應需要,通常限定卅五歲以下才能報考。
(聯合報)
--
失蹤人瑞/王道還
根據《創世記》,人類始祖亞當儘管犯了罪,給趕出伊甸園,還是活到九百卅歲的高壽。他的七世孫活得最長:九百六十九歲。後來造物主大概因為人有色慾,而地球容不了太多人,就為人壽設了限:一百廿年。巧的是,東方古籍〈養生經〉藉黃帝之口開示的壽限,也是一百廿年。
但是在廿世紀之前,沒有一個社會平均壽命超過五十,絕大多數還不到黃帝所謂「下壽」八十的一半。難怪自古就有人追求長生。
然
而長生術總涉及難以學習、更難以實踐的訣竅。求仙煉丹就不說了,看來中規中矩的告誡,都似乎違反人性。例如竹林七賢之一嵇康所說的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
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反而可能讓人覺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痛快。甚至年輕人慷慨歌燕市的豪邁,也可能出自對於年老體衰、生
趣全無的恐懼。
論老年:從不惹人厭到炫耀
東方與西方雖然對於人壽的上限有一致的結論,羅馬演說家西塞羅的名篇〈論老年〉,東方倒沒有類似作品。西塞羅旨在駁斥對於老年人的偏見;那時他六十出頭,有資格倚老賣老。但是西塞羅支持共和、政治失意,心境苦多樂少,論證以守勢為主,例如「對老年我無所責備」。
到
了十六世紀,柯爾納羅(Luigi
Cornaro)才將西塞羅的觀點鋪張揚厲成老年的頌歌。柯爾納羅比西塞羅大氣,也許是他寫作時已八十三歲。一開始他就指出長壽是服侍上主之道。因為人過
八十便可擺脫肉慾,於是遠離淫邪罪惡,既年高又德劭,最適合與神同行。九十五歲那年,他宣稱自己正在同時享受人間、天上的人生:高壽的人才有油盡燈枯、無
疾而終的福份。
柯爾納羅是有福份的人。在文藝復興巔峰時期,他出生於義大利文化、學術名城巴度亞,活到九十八歲,有機會目睹達文西、米開
朗基羅、拉菲爾的傑作,自己的著作也成為「繼承古典、注入新生命」的典範。至於他熱衷推薦的養生秘訣,歸納後只有八個字:節制飲食、規律生活。與嵇康的告
誡一樣,談何容易。
不修行也長壽
現代人大多能合理期望活到七老八十。可是透過各種管道傳播的養生之道,只要是免費的、出
自善心的,仍然與嵇康、柯爾納羅的建議合拍。有趣的是,科學證據支持節制飲食:無論線蟲、猴子,嚴格限制每日攝取的熱量,都能延長壽命。老化的生物學,以
及與老人健康似乎有關的再生醫學,如幹細胞生物學,成了受尊敬的領域。
二○○六年八月廿五日,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教授山中伸彌,
發表將已分化的細胞轉化為多功能幹細胞的技術,為幹細胞生物學開啟了新頁。到目前為止,山中已得到國內外十個科學大獎,其中以美國的拉斯克(Albert
Lasker Award)獎最受人矚目:得獎者接近一半後來得到諾貝爾獎。
但是,近來關於日本失蹤人瑞的新聞,卻讓我們警覺到一個殘酷的現實:高齡老人的處境。
公元兩千年是人類人口史的分水嶺:全球老年人的數目超過年輕人。這是史無前例的局面。五年前,日本成為世上第一個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佔五分之一。從來沒有一個社會有那麼多老人!十年後,就是我們了。
我們需要現代版的〈論老年〉勾畫願景。日本的失蹤人瑞,提醒我們的也許是:高齡老人最需要的是人的關懷,而不是物—不是老人年金、也不是老人科學。
(聯合報)
--
快9月了…颱風都沒來 創史上最晚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昨天說,今年還沒有颱風到台灣來、也沒發過颱風警報,日前已悄悄刷新氣象局單年最晚紀錄,而且還在持續。
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從一九五八年開始,根據資料庫,「拖到」八月颱風才來的年份只有四個。單年最晚的紀錄是一九九三年輕度颱風塔莎,在八月十七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而今天已經廿日,颱風還沒蹤影。
氣象局曾在六月底預估今年西北太平洋生成颱風總數、侵台個數都比正常值略少;結果今年到目前為止,西北太平洋海域只有四個颱風生成,更沒有颱風侵台。
鄭明典指出,聖嬰年之後的反聖嬰年颱風少,而且生成時間晚,很多氣象學者都在討論為什麼今年還沒有颱風來,但還沒有共識。鄭明典表示,現在西太平洋赤道區的東風比平均值強許多,垂直風切也強,很難構成颱風。
鄭明典提醒民眾,颱風常常「一團一團」生成、侵台,也就是一次會來好幾個;相較於一般年,反聖嬰年的颱風生成位置距離台灣比較近,他認為不宜輕忽。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說,這兩天台灣西半部還是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東半部偶有短暫陣雨;但從下星期日起,南方的低壓雲系逐漸北移,台灣附近水氣增多,南部、東半部地區不分日夜都會有些雨勢。
鄭明典預測,下星期西太平洋上會有一些較為活躍的對流活動,會不會形成颱風還要觀察。
(聯合報)
--
Google TV年底問世 好萊塢皮皮剉
網
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揮軍電視版圖,預計年底推出Google TV。《洛杉磯時報》報導,Google
TV尚未問世,但已引起好萊塢電視業者恐慌,擔憂娛樂產業將步上流行音樂和報紙走下坡的後塵。分析師直言,網路才是王道,不管有無Google
TV,家庭電視網路化都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Google TV結合網路和傳統電視機,未來消費者只要購買新款Google電視或機上盒,便無須透過無線電視網或有線電視台觀賞電視影集與電影。Google TV用戶可用鍵盤下達指令,也能以iPhone或其他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操作。
Google TV強勢壓境,好萊塢業者戒慎恐懼。不少娛樂產業主管擔心,Google
TV祭出免費欣賞電視節目勢必嚴重打擊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業者,未來每個月會支付七十美元帳單的訂戶肯定不會太多。也有人憂慮,Google
TV無法封阻盜版電影與電視節目,將助長盜版歪風。
Google盼與好萊塢共創雙贏,認為藉網路無限制的儲存空間,用戶可隨時觀賞自己想看或錯過的節目,從而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
媒體分析人士表示,「網路電視」將是繼數位錄放影機後,家庭客廳最大的變化;五年內,可連結網路的電視或機上盒將非常普及。業者的恐懼可以理解,但
Google TV代表未來,他們也可能因此提高收益。且網路電視是唯一能提供「互動式廣告」和「目標廣告」的媒體,優勢無與倫比。
電視台主管仍持觀望立場。先前數次協商中,Google聲稱Google TV可讓電視台賺更多錢,但對方疑懼Google在網路電視節目廣告擁有太多的主導權。
(中國時報)
--
人力派遣無法可管嗎/張平吾(銘傳大學安全管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根據昨日中國時報報導,全台貧富差距已達六十六倍,筆者必須指出,近年來派遣業的急速擴張趨勢,恐將更惡化中低階層的實質收入,拉大貧富距離。
這幾年來,人力派遣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舉凡清潔、機電、庶務及事務人力等都是服務範圍。人力派遣業並冠冕堂皇的標榜可彈性運用人力、降低人事成本、
減少福利、退休金及保險支出負擔等,使人力派遣可節省成本的效果成為業界主流而持續成長。殊不知這些問題正是保障勞工基本權益的核心所在,人力派遣增加,
勞工權益卻減少,甚至惡化。
日本在經濟泡沫化之後,許多企業為節省成本開支,勞工進用紛紛採取雇用關係,使人力派遣公司大量出現。二○○三年,日本政府並通過派遣法擴及製造業的提
案,導致現今日本有三成勞工來自派遣雇用。但由於低成本勞工工作及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及貧富差距日大的M型社會出現,導致民怨沸騰,希望政府改弦易轍,目
前已成為日本朝野爭論經濟政策及發展的兩難困局。
可惜的是,我國政府單位不以為鑑,更帶頭錯誤示範,紛紛進用派遣人力及臨時雇員等非正式編制人員。政府單位自二○○九年組織精簡以來,也紛紛進用人力派遣
的臨時工制度。根據統計,去年中央政府各級機關人力派遣人員已達一萬四千餘人,且已超過正式員額的四分之一;另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國從事人力派
遣工作者已近七十萬人,約占全體就業人口的百分之七。
最令人擔心的是,目前缺乏一套明確的法律規範,人力資源運用及管理考核等相關的配套措施又付諸闕如。導致勞雇之間的糾紛層出不窮,彼此之間又惡性低價競標,剝削勞力,已嚴重影響勞工基本權益,並影響及威脅合法且對勞工有保障的保全業者正常經營發展。
人力派遣基本上屬於臨時工性質,大量進用必然會擠壓正職人員工作機會。一般駐衛警或勞務外包方式,官員為避免承擔責任的風險,大抵採取「最低標」(非最有
利標)原則,一標三年。而派遣公司與保全公司間為求生存,常低價競標,且以降低(犧牲)勞工薪資吸引企業客戶,並以年長者或偷工時方式降低成本,導致勞工
素質差、專業維修能力不足、工作不穩定及薪資嚴重惡化。
此種「非典型勞動」不受勞基法規範,市場不斷擴大結果,雇主再將工時改為按鐘點計酬的部分工時制,或以勞力派遣方式,或以約聘契約金額計算。這種做法雖然使部分弱勢者容易找到工作,但在層層剝削之下,收入卻微乎其微,必須兼職工作。
大量人力派遣的結果,雖然有替政府美化及降低失業率的作用,卻也衍生出勞工缺乏工作保障、無工作即無收入、更無法與正職人員享有保險、退休金等相關福利的
保障,且造成職場專業嚴重扭曲,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近日發生在桃園機場的「糞水事件」,便是此一惡性循環結果的縮影。
筆者以為,目前人力派遣公司良莠不齊,相關勞工的福利與保障制度更付諸闕如,政府與民間機構卻因預算與組織精簡導致人力縮編,及勞動新制加重經費負擔等因素,紛紛採取短線措施的勞務政策。面對這樣的趨勢,實應未雨綢繆,速謀妥善對策。
建議政府應速邀集相關業者,協調相關單位,儘速提出勞動派遣相關立法,以保障合法保全及勞工權益,避免剝削、超時加班、退休無保障、加班費要抽成及由誰出、勞資糾紛等問題持續不斷發生。
(中國時報)
--
低卡碳酸飲料喝太多 早產機率高
丹麥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孕婦應避免喝摻有人工代糖的低卡碳酸飲料,因為這些飲料可能導致孕婦早產,但並非是直接導致早產的原因。
英國每日電訊報19日報導說,這項針對丹麥近6萬名孕婦所做的研究發現,飲用有人工甜味汽水的孕婦,不論有沒有氣泡,早產的機率都較高。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主持人是丹麥哥本哈根「國家血清研究所」的哈多森。
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一罐人工代糖發泡飲料的孕婦,懷孕未滿37週的早產機率高出38%;每天喝4罐的孕婦,早產的機率甚至高出78%。
研究人員說,喝沒有氣泡的人工代糖碳酸飲料孕婦,早產效應較輕,且早產與飲用一般含糖飲料並無關聯。
研究發現,這些低卡碳酸飲料並未直接導致早產,而是造成孕婦體內發生變化,而使得早產有其必要。有人認為,這些變化可能是血壓升高或糖尿病所引起,但研究人員已排除這項因素。
研究人員說,一般認為,人工代糖會在人體內分解成化學物質,進而使子宮產生變化。據稱某些人工代糖含有甲醇,可能導致早產。不過,這項研究未檢視飲料中,究竟含有哪些人工代糖。
美國營養學學會發言人麥奎爾說:「就防止早產而言,這些發現可能很重要,特別是那些因為孕婦照護人員引發的早產案例。當然,在進行更多實驗前,本研究提醒孕婦應避免攝取人工代糖飲料。坦白說,孕婦本來就應該多喝營養價值高的飲料,譬如牛奶與果汁,而且別忘了喝水。」
早產因素多 準媽媽要吃得健康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金源表示,孕婦多吃自然、健康食物的做法是對的,不過早產並非是單一因素所引發或導致,而是多發因素。
徐金源說,無論國內、外,有關孕婦飲食、生活習慣的研究相當多,的確孕婦是需要特別注意自己及胎兒的健康,若攝取過多甜食或喝碳酸飲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好,也會造成胎兒虛胖,是沒有好處的。
不過他也說,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外國人不太相同,國內孕婦應比較少會把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當成開水喝,常喝碳酸飲料的人應是把它當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了,偶爾喝,應沒關係。
早產的原因包括:孕婦懷多胞胎、低社經地位、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懷孕期間感染細菌或病毒、吸菸、喝酒、使用成癮藥物、太過勞累、衛生習慣不良、高血壓、妊娠毒血症、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形等,都有可能造成早產。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