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00830

碩博士班招生 促廢筆試 「為上研究所補習很可笑」 大學校長挺甄試

大學碩、博士班招生主要採考試入學,昨招來大學校長批評,指此制度導 致大學生二、三年級即針對重點應試科目補習,「為上研究所而去補習很可笑。」大學生能力被窄化,要求教育部取消甄試入學只能佔總招生名額四成的限制。部分 大學生也認為甄試較能選出對專業領域有興趣和實力的學生。


砲轟制度
全國教育會議昨進行第二天議程,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在會上指出,目前教育部規定,碩、博士班招生,甄試入學名額以四成為上限,其餘六成都靠考試入學,雖專案申請可放寬比率,但各大學研究所招生平均仍有一半採筆試。

大二起惡補窄化能力
彭宗平表示,學生從大二、大三起就到補習班,針對一至三科重點科目惡補,其他學科則放任不管,導致大學生能力被窄化,建議碩士班招生應盡量採計在學成績的甄試入學,博士班更應全面實施甄試入學,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
頂 尖大學成大、交大、清大均對此表示支持,成大校長賴明詔說:「學生為上研究所而去補習很可笑,國外研究所招生完全沒考試,而以書面申請或部分面試加上教授 推薦信等書面資料審查取代。」交大教務長林進燈說,今年交大研究所甄試比率達五成,未來將提高至六成。清華大學招生組長王盛麒說,支持甄試入學比率全面開 放。
但台灣大學註冊組長洪泰雄說:「筆試是最公平、公開的選才標準,以目前的社會知識水平恐無法接受全面甄試入學,現階段台大將維持筆試和甄試六比四的標準。」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研究所甄試入學四成上限僅是原則性規定,各大學若要提高比率可提申請,目前尚無不同意個案;考量目前各大學尚無一致共識,四成上限暫不取消。

「有無實力面試即知」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吳姓學生說:「學生有沒有實力、有沒有興趣,面談時教授都會了解,筆試只是讓學生多花時間。」甫自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的王旻瑜說:「筆試沒必要。」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要考碩、博士班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年紀和學歷,不用筆試也能測出實力。
另外,包括全家盟等多個民間教育團體昨在全國教育會議會場外抗議,謝國清痛批,兩天議程教育部完全未提到十二年國教實施的具體時程,「這根本只是大拜拜、令人遺憾。」
行政院長吳敦義回應,將責成教育部、財政部等單位研議。教育部長吳清基說,預計明年公布十二年國教具體時程。

主要國家碩博士班入學管道
★台灣:主要採考試入學和甄試入學,比例約6:4,其中考試入學須參加統一筆試;甄試入學則以在校成績為主,再透過面試或小型筆試等方式選才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採申請入學大多須提供在校成績、教授推薦函、讀書計劃、參與課外活動經歷等書面資料,或再加口試
★日本:依大學、系所不同而採不同的入學方式,有的只要筆試,也有筆試後還要看在校成績、讀書計劃,有的還會加面試,但也有只需大學教授推薦,入學方式最為多元
★中國:考試入學

(蘋果日報)
--
開學馬上模擬考 國三生哀號

全 國教育會議昨日落幕,諷刺的是,今天剛剛開學,許多國三生就得參加模擬考,當作國三生活開始前的「洗禮」。不只學生哀號,國中教師也痛批升學主義扭曲正常 教學,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教育部長吳清基昨日說重話,要求各校在長假後不能立即實施模擬考,否則列為學校考評時的缺失。

全國教育會議昨日進行分組討論,全教會祕書長吳忠泰在「師資培育」場次發言時,將一疊十多公分厚的考卷重重摔在桌上,痛批升學主義扭曲教學,孩子反覆考試、練習、訂正,教師也得陪同學生應戰。

他以北北基國中為例,國三生參與模擬考,成績單會有班排名、校排名、全部參加人數總排名,一直到基測前,至少有六次模擬考。

吳忠泰說,在「升學才是王道」的潮流下,教師被要求拚升學率,難以全力發展教學專業,「教師評鑑若要『玩真的』,學校、家長、教育部,得先認清這兩者的價值衝突!」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不以為然的說,教師應有專業考量,不能一味怪罪家長是升學至上。

吳清基進行道德勸說,呼籲家長不要給老師太多壓力。他也強調,「教師是專業工作者,應斟酌為什麼每天讓孩子考試?」教師會應發函學校教師,要求減少考試。

對於外界期盼中小學教師評鑑盡速上路,吳清基說,「大學教師已實施評鑑,沒有什麼後遺症」,中小學教師評鑑試辦四年,社會已有共識,教育部將在《教師法》中訂定中小學教師評鑑辦法的法源。但家長團體感到失望的是,教育部未承諾立法時間表。

「教師不接受評鑑,教學無法進步」,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常務理事李柏佳強調,推動教師評鑑,是要「讓努力的老師獲得肯定,提醒怠惰的老師要努力」。

研究所取消筆試 教部:很贊成

台灣很多大學生去補習準備研究所考試,忽視學校正式學習課程。昨天全國教育會議中,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表示,碩士班與博士班入學考試應捨棄傳統筆試,並逐年提高「甄選入學」比率。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應,大學願意放棄筆試全部採甄選入學,教部很贊成。

彭宗平表示,國內大學碩士班、博士班招生除推甄入學外,大部分都採至少半數學科筆試入學。這種入學考試雖然公平,但很多大三生紛紛進補習班補習,強化研究所考試的一到三科,對原本課程缺乏興趣,長期下來,大學教育被考試窄化。

彭宗平建議,大學博士班入學考試應廢止筆試,全部改採面試;碩士班甄選入學比例則再提高,並以採計在校成績及面試為主。元智大學甄選入學比例達到五成,是國內大學中比較高的。

「學生要有創意,如果僅為考試,如何培養創意?」成大校長賴明詔說,現在許多大二、大三學生就去補習準備研究所考試,這樣不好。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永斌贊成研究所招生方式更彈性,他以國外學校為例,美國一流大學憑推薦信、自傳與在學成績就能挑選好學生,台灣研究所也應放棄筆試,才能找到真正有興趣做研究的學生。

何卓飛回應,國內大學研究所推甄招生名額占四成,若各校需要提高推甄比例,只要提出申請,教育部原則上都會同意,教育部也支持各校研究所考試廢除筆試。

(中國時報)
--
雪隧熱爆 將裝風機降溫 高溫飆破46度 「車子像開進烤箱」

雪 山隧道變烤爐,今年暑假雪隧內的高溫破新高,高公局監測發現雪隧面臨高溫攀升危機,去年最高溫突破攝氏四十四度,但今年最高溫飆破四十六度,整體平均比去 年多出一到二度。由於高溫易影響保養不佳的老車在塞車時拋錨,導致塞車更雪上加霜,高公局正在研議加裝噴流式風機降溫救雪隧可行性。

北上上坡路多較熱
國道公路警察局曾接獲訊息指雪隧七月中一度出現攝氏五十六點五度高溫,公警局持續三周巡邏時也針對雪山隧道測溫,發現北上隧道比南下熱,時常突破四十度高溫。高速公路局今年隧道內監測儀器測到最高溫為攝氏四十六度,整體監測均溫也比去年高出一到二度。
高公局表示,只要溫度超過三十八度時啟動噴流式風機,可降低一到二度,但今年暑假特別熱,且全球溫度不斷攀升,考量高溫且遇到塞車時,老舊保養不佳的車恐拋錨,內部已研議增加噴流式風機數量的可行性。
國 道公路警察局第九隊隊長邱忠源表示,北上隧道較南下熱,暑假一個多月來有近一百二十輛故障車,大多集中在北上隧道故障,且六成五都是十年以上老車,北上較 熱主要是都是上坡路段,得不斷加油再遇上塞車導致排放熱氣,導致剛進隧道僅僅攝氏三十多度,要出隧道就已經飆到攝氏四十度以上。

可讓新鮮空氣進入
民眾黃先生說:「雪隧裡真的很悶熱,車子像進入烤箱,冷氣得開到最強才行。」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藍武王指出,長隧道易造成高溫,可用加裝設備和管制流量兩種方式改善,但管制流量易造成民眾困擾,「增加風機的數量和大小,可讓新鮮空氣進入,應可解決。」

行駛長隧道注意事項
★進入隧道時即打開車頭大燈
★保持安全車距、勿變換車道
★收聽廣播隨時掌握路況
★車輛故障時駛入停車彎待援,無法駛離車道時應放置故障標示
★遇緊急事故時使用隧道內緊急電話,即可接通行控中心

(蘋果日報)
--
隱形眼鏡 竟在眼中裂兩半 剛戴上就刺痛 眼角膜受損「真的太扯」

戴 隱形眼鏡竟發生鏡片在眼中裂成兩半的驚魂記。民眾陳小姐向《蘋果》投訴,指上月底配戴視康公司生產的隱形眼鏡,戴不到五分鐘,左眼突然一陣刺痛,眼中的鏡 片竟裂成兩半,就醫發現眼角膜受損。醫師表示,隱形眼鏡在眼中破裂,將使角膜受傷,嚴重恐影響視力,民眾戴隱形眼鏡若有不適,應盡速就醫。

品質堪憂
陳小姐說,上月二十九日她配戴視康晴艷日拋式彩色隱形眼鏡後開始化妝,結果不到五分鐘左眼突然感覺刺痛,發現左眼的隱形眼鏡在眼中裂成兩半,由於當時無法自行取出破裂的隱形眼鏡,經緊急就醫才取出破掉的鏡片,眼角膜也因此受傷,幸經治療後已痊癒。
陳小姐直呼:「真的太扯、太可怕了,業者應找出原因,避免其他人也受害。」

嚴重恐影響視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說,民眾因隱形眼鏡在眼中破裂就醫案例,門診並不少見,可能是隱形眼鏡過於乾澀、使用時間過久,導致變質、破裂。若隱形眼鏡在眼中破裂,將使眼角膜受傷,嚴重時將引發細菌感染,使得角膜結疤,可能影響視力。
他建議,當配戴隱形眼鏡時,若出現眼睛疼痛、搔癢、泛紅等不適症狀時,應速將隱形眼鏡取下,並就醫檢查。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說,民眾配戴隱形眼鏡,應注意材質和含水量是否適合自己,若淚液分泌不足,應隨時補充人工淚液,避免隱形眼鏡過於乾澀,造成變形、變質。另配戴、卸下隱形眼鏡時,切忌使用指甲、指尖,應用指腹,並避免過度搓揉眼睛。

業者將負起責任
視康行銷部品牌經理傅雅琳說,目前除陳小姐外,還接獲另一民眾也出現隱形眼鏡破損情況。她說,該公司會負起責任,將與投訴者至眼科檢查眼睛受傷情形,並將破損鏡片送至美國總部進行化驗,找出破損原因。

配戴隱形眼鏡須知
★配戴、卸下隱形眼鏡時,應使用指腹,避免眼鏡破損
★淚液分泌不足時,應補充人工淚液,避免隱形眼鏡乾澀,造成變質
★隱形眼鏡平時應做好清潔、保養,避免材質變質,導致破損
★應選擇材質、含水量適合自己的隱形眼鏡
★戴隱形眼鏡時,若出現眼睛疼痛、搔癢、泛紅等不適症狀,應速就醫

(蘋果日報)
--
台灣教育與少年殺手/葉大華(台灣青少年權益促進聯盟祕書長)、蕭宏祺(世新大學傳管系副教授)

日前角頭命案少年殺手廖國豪投案,未細談案情前,面容憔悴地先歸罪台灣教育害了他,姑且不論其心態及動機,但這樣的話語從一個剛滿18歲、曾是中輟生的青少年口中說出,聽來的確令人心痛。

邊緣生成「異鄉人」
首 當其衝的當然是他之前就讀的國中,當時的級任老師對媒體細數2、30次的探視家訪,仍無法拉他回學校,他搖頭嘆息、很洩氣,並努力舉證廖如何是個走偏的個 案,因為該國中今年有人從台中一中滿級分考上大學,也有進入醫學院的。只是在台灣教育體制下長大的我們,很可以想像一個老師的努力怎麼被這特殊個案辜負時 的心寒,卻不一定解讀得出來廖姓少年對於學校教育控訴的真正原因。
國中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經費資源投注相對貧乏的階段,但少年時期是發展自我認 同、學習社會參與的關鍵時期,國際社會對此階段資源挹注遠超我國。從少年權益角度來看,我們能體會廖姓少年為何不回去那所國中;台灣教育資源投資的錯置及 主流升學主義意識形態,造成青少年在國中階段已遭「社會排除」,因為不是上台中一中等等受關注的那群,提早被學校教育邊緣化,成校園裡的「異鄉人」。這些 尋找不到定位與認同的青少年,如果在學校或社區體系沒有足夠的資源協助多元發展,訪視其實更是把他越推越遠。因為學習成就的剝奪感造成的反社會情結,其實 已經無關乎家庭的社經地位好或壞,否則之前陳銳的案件也就不會成立。這些校園內的「異鄉人」,載浮載沉游走法律邊緣,必需在教育與社會幫派間選邊站,如此 冷血叛逆的青少年,其實是人生困境中看似荒謬、卻也合理的選擇。

官方自我感覺良好
試想面對老是惦著上台中一中的老師與學校,中輟 生該去哪裡呢?我們準備了嗎?周末舉辦的「全國教育會議」,攤開議程內容,完全沒有提及現階段國中教育無法正常化,如何解決校園內「異鄉人」的議題毫無討 論,卻急急忙忙去回應兩岸交流及國際競爭力。教育部每年只拿出兩億元經費進行的中輟生中介教育措施,官方數據看起來可觀,但中輟生人數在減少,其實是少子 化及過時狹隘中輟定義所造成的假象。即便每年只剩下約5000名中輟生,現行資源也僅只能服務不到一半的中輟生,未來如果推動12年國教,恐怕龐大的高中 職中輟數據更會讓人「輟」手不及;此外更多校園內的「異鄉人」,又有何機制可以處理呢?面對現今 2500名學校社工的大缺口不視,盼全國教育會議不會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秀場,應積極從少年殺手事件當中檢視國中中輟生的結構性問題!

(蘋果日報)
--
台灣男女嬰110:100 6年來失衡最嚴重

台灣人口結構再惡化。今年上半年出生率創歷年新低,新生兒性別失衡更急遽惡化,男女嬰比為一百一十比一百,為近六年來最嚴重。

另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出生通報資料,第三胎起男女嬰比率嚴重失衡,四十歲以上高齡產婦的胎兒性別,更較年輕產婦失衡,平均每三名四十歲以上高齡產婦只生一名女嬰。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茂盛分析,顯然產婦在「傳宗接代」的壓下力,透過母血篩檢等手法,只為「求得一子」。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生兒只有八萬兩千七百一十二人,男嬰四萬三千三百四十八人,女嬰卻只有三萬九千三百六十四人,比男嬰少了近四千人。

相 較於去年,十九萬餘名新生兒,性別比為一百零八比一百,雖然是近十年新低,卻仍高居全球男女嬰性別失衡第九高。原已稍為緩和的男女嬰比,今年上半年卻又驟 升,創下六年來新高。國民健康局指出,自然情況下,嬰兒出生的男女比率約在一零五、一零六比一百之間。今年女嬰特別少,性別比例失衡明顯惡化。國健局局長 邱淑媞認為,應該跟今年適逢虎年,出生率下降有關。

另外,國健局還進一步分析產婦年齡及新生兒性別比,結果發現,各地區四十歲以上高齡產婦產下男嬰機率比年輕產婦來得高,男女比幾乎未低於一百一十比一百,甚至還有高達一百三、四十比一百。

除了高齡產婦產下男嬰機率較高,從國健局分析來看,第三胎起,男女嬰比也嚴重失衡,甚至達一百廿幾比一百。李茂盛說,國內每年透過人工生殖產下的嬰兒約兩千多名,不可能因此造成性別比例失衡,「不孕的人通常只求生得出來,不見得會挑性別」。



性別失衡 重男輕女 嘉義縣市失衡嚴重

那些地方最重男輕女?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分析,去年連江縣男女嬰失衡情況居全國首位,達一百五十六比一百,其次依序為嘉義市、嘉義縣、宜蘭縣,以及新竹縣。

專 家指出,非都會地區男女嬰比例失衡,可能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或早期農、漁業縣,需要較多的勞力人口,會儘可能選擇生男;而現今大都會不排除是因為醫療資 源與資訊較多,經濟水準也相對較高,民眾肯花錢也比較懂得利用醫療科技做性別篩選。這可以從高齡產婦新生兒嚴重失衡可見一斑,她們的經濟能力及傳宗接代的 壓力都較年輕婦女高。

國健局分析發現,連江縣除九十六年及九十七年沒高居失衡首位縣市外,直到民國九十二年,都排名第一,尤其是當年,還高達兩百一十七點六比一百。國健局指出,原因仍待了解,但不排除連江縣新生兒少,只要多生幾個男嬰,性別比例就會「差很大」。

至於去年高居性別失衡第二位的嘉義市,男女嬰比為一百一十五比一百,前年情況更嚴重,高達一二二點三二比一百,高居廿五縣市之首。去年居第三位的嘉義縣,男女嬰比則是一一三比一百。

衛生署目前已鎖定,接生性別比例顯著大於一點零六的十九家醫療院所、四十九名接生者,積極比對,以了解人為操控性別的嚴重度。

為「一舉得男」,有孕婦選擇花費新台幣七、八千元到一萬元,以母血篩檢胎兒性別。但婦產科醫師說,孕婦的目的可能是不想「誤生女嬰」,但在胎兒細胞很少的情況下篩檢,下場卻可能是「誤殺男嬰」。

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昇平說,若產婦兩次懷孕時間非常接近,第一次懷孕後動過流產手術,以母血篩檢胎兒性別即可能失準。

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則表示,雖然母血篩檢的準確率相當高,懷孕第六周時就可檢測胎兒性別,但這時候,胎兒細胞量仍很少,較難「精準」取得胎兒細胞,取得的很可能是母體細胞;卻誤以為懷的是女嬰,「在這種情況下墮胎,很可能拿掉的就是男嬰」。

(聯合報)
--
明年115天假 史上最多

明年政府辦公日曆表出爐。例假日及紀念節日總數一百一十五天,史上最高,不僅連續假期高達六個,周休二日制以來,首度將兒童節納為國定放假日;可惜的是,春節連假期較短只六天。

人事局已草擬完成明年放假日曆表草案,今天將邀工商、勞工團體及各部會代表,商定放假內容,送行政院長核定,國人可提早規畫明年旅遊計畫。

明年六個連續假期,除春節假期六天外,二二八紀念日、兒童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國慶日都很巧地碰到周一,形成連續假期;四月四日兒童節列入國定假日,第二天四月五日為清明節,與周六、周日形成四天的連續假期。

明年兩個特定節日,五月一日勞動節是周日,九三軍人節是周六,都無法放連續假,但勞工若於勞動節上班,可領加班費。另外,明年除夕是周三,無法透過補上班上課,彈性形成九天連續假。

官員說,明年春節假期雖為六天,但如果有公務員在除夕前兩天請事假或休假,連接周六、周日後,可將春節假期技術性延長為十天。最近三年的春節連續假,去年、今年春節雖長達九天,但去年僅兩個連續假期、今年也只有三個連續假期。

官員表示,內政部去年底研商「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首度將兒童節納入國定假日,若年底前無法完成立法,人事局將修正「紀念日及節日放假辦法」,以行政命令規定兒童節放假一天,讓教育部門可及早規畫明年上課的行事曆。



(聯合報)
--
子曰:「教改猛於虎」/朱敬一

自己參與若干國家政策的研擬及討論,難免都會有些挫折。有些時候,政府需要遊說新觀念,但是總會碰到一些腦袋控固力的人;有些時候,觀念與政策都溝通順暢,惟偏偏主事者抓不到執行重點,讓人覺得事倍功半。

但是一般而言,這些挫折只會使我減少推動事務的衝勁,卻少有情緒上的傷感。政策推不順,唯一會讓我感到痛到心裡的,就是教育改革。看到年輕孩子一代一代在壓抑與扭曲的環境下受教,看到政策完全沒有方向感地變來變去卻使孩子們增加痛苦,我總有一種錐心刺骨的不忍。

最近幾個月,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局推出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所謂教改方案,一下子說要基測兩次變一次、一下子說基測要增加難題以提高鑑別力、一下子要改量尺成績 為百分計分、一下子要增加免試入學的比例、一下子又說免試只是免去基測,但要採計在校成績、一下子要推國民教育向下延伸至五歲、一下子又要高職入學部分免 費、一下子又說只有成績前四○%者適用免試。

外界若是向中教司長或技職司長詢問以上任一項政策,他們都能侃侃而談、講出一堆推動理由與周全準備。但是,我們不想要為難負責執行的事務官,而想請問教育 部高層,這些零零雜雜改革案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整體方向與理念?我相信他們會支吾其詞,講不出什麼道理。「支離破碎、沒有方向」,是許多人對最近十幾年 教改政策的感想。

就拿擴大免試入學一項來說吧,我就完全無法同意教育當局「採計在校成績」的爛設計。誠如家長團體代表所說,採計在校成績,就必然使國中生將同學視為競爭對 手、將平時視為戰時、將一次次段考視為爭勝場所,而非自我評量學習成果的手段。這種所謂免試入學,只是為了增加免基測人數而胡亂拼湊出來的鋸箭式政策,完 全不論「免試」的目的,也完全不顧採計在校成績給學生帶來的痛苦。民進黨時代的教育部也許意識形態太強,太想在教育內容上塞東西給學生。但現在的教育部卻 是完全欠缺宏觀教育觀念,只會枝枝節節胡亂改,卻不知不覺地將孩子們帶向更大的災難。

全世界與台灣經濟實力相當的國家,都已經採行十二年國教,在六至十八歲期間展開義務教育。國民教育的重點,在於開發性向、接觸多元、教育通識、培養公民。 這四項教育目標都不著重篩選、分流,是真正的基礎教育。篩選分流不是不能做,但要等待孩子十八歲性向較成熟時才去做。這些,不是我獨創的新論,而是發展教 育學的ABC。

既是如此,我們就不得不問:十五歲國中畢業階段,有必要、有理論基礎去做什麼分流嗎?基測也好、免試分發採計在校成績也好,都是實踐十五歲錯誤分流政策的 手段。如果原本就沒道理逼迫幾十萬十五歲的孩子集體考測百米,現在的做法,卻只是在百米熱身規則、碼表刻度、釘鞋尺寸、練習記錄採計與否等無聊技術細節上 打混,這是不是本末倒置、手段凌越目標?

台灣社會有些人主張多元適性教育的十二年國教,希望十八歲以後再去分流,但也有一些人欣賞聯考的公平,認為「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這是兩條南轅北轍的 分歧道路。我們的總統、院長、教育部長都得把話講清楚:你們要選哪一條路。千萬千萬,不要模稜兩可、雙面討好,以多元教改之名行十五歲分流、聯考分發之 實。這種不三不四的所謂教改,正如孔子所說,其危害更甚於猛虎。

(中國時報)
--
莫拉克災後 山麻雀少一半

莫拉克風災滿一年,生態也隨之改變,棲息於山區原住民部落的山麻雀,不僅隨原住民遷移,整體數量也岌岌可危,根據估計,全國山麻雀整體數量可能少了一半以上。

鳥會估計剩不到五百隻

無論在都市、鄉村,常可見到麻雀蹤影,但看起來跟麻雀很相似的「山麻雀」,數量卻非常稀少,前年已被林務局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全國族群量過去估計在千隻,不過,中華鳥會根據鳥友回報資料彙整,推估全國可能剩不到五百隻。

屏東鳥會調查員余楊新化表示,山麻雀主要分布在海拔五百到兩千公尺山區,山麻雀喜歡覓食植物種子、穀類和昆蟲,因此須生活在山區人為開發的農墾地,但八八風災改變山地部落的地景、地貌,原住民被迫暫時遷居,也使得山麻雀跟著搬家。

余楊新化發現,山麻雀棲地往下遷移,總量明顯減少。原本海拔一二六○公尺的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近年來紀錄約一百二十隻山麻雀,但最近卻只看到八隻;海拔八百公尺高的霧台村,過去鮮少山麻雀,最近卻紀錄到三十五到四十隻,他推測是阿禮村的山麻雀遷徙到霧台村。

余楊新化說,山麻雀往下遷移,正好與部分山區的麻雀棲地、領域相互重疊,為了適應環境,有可能因此改變,必須要進一步調查。

中華鳥會成員謝依霖表示,山麻雀體型與麻雀相同,約十四公分大小,體色偏褐紅色,且臉部兩頰較白,喉部亦無麻雀的黑線條。與成群的麻雀不同,山麻雀平時都是單獨或成對活動,在入秋繁殖期結束後才會集體覓食,甚至共同夜棲。

謝依霖指出,近年在台中武陵農場、南投力行、嘉義阿里山、台南青山、高雄南橫、屏東霧台阿禮、宜蘭四季南山、台東南橫等地還有山麻雀紀錄。鳥會也發起全國大調查活動,希望鳥友見到山麻雀能回報,並將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三到六時、二十六日早上五到九時同步普查。

(自由時報)
--
美最新研究︰新好男人 只是廣告詞

這年頭「新好男人」一詞大行其道,不少男性改變大男人形象、挽起袖子幫忙做家事,但女性的負擔真的少了嗎?根據調查,根本沒有,「新好男人」根本只是商業廣告創造出來的謊言!

大多還是老婆做家事

美 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丈夫平均一週做7小時的家事,而太太做家事的時間,雖然比30年前的每週19.5小時要少,但平均還有14.5小時,而且做家事的 時間減少,也並不是因為老公幫忙,而是多了微波爐、洗碗機這類工具代勞;經濟狀況好一點的,甚至還會請幫傭,女性做家事的時間才因此略有下降。

研 究還指出,女性所得增加,做家事的時間也會隨之減少,每多賺6000英鎊(約29萬7800台幣),每週平均少做49分鐘的家事,但大部分的家事還是她們 在做。研究人員表示:「這和『為人妻』的經驗有關,不同於丈夫,就算一名妻子賺取高薪,他們做家事的時間還是遠多於丈夫。」據調查,約26%女性收入比另 一半高,高於1980年的15%。

(自由時報)
--
中國遊客沒水準 引爆日中摩擦

日本政府從今年7月擴大開放中國觀光客赴日旅遊簽證,大量中國觀光客湧入日本雖然帶來商機,但因中日文化與生活水準的差異,各地觀光名勝也產生不少怨言,第一個引爆的衝突點,竟然是發生在日本的公廁內。

上公廁亂丟衛生紙、泡溫泉前未先沖澡

產 經新聞以斗大標題,報導日前在東京著名觀光名勝淺草寺的公廁,爆發的「日中摩擦」事件。淺草寺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名勝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各種膚色的觀 光客到訪,7月起日本放寬中國觀光客簽證後,淺草每天接待的中國觀光客突然暴增,淺草寺旁公廁內用過的衛生紙也跟著暴增。

日本人如廁的習慣是用過的髒衛生紙,必須丟進馬桶內跟著水沖掉,所以廁所內放置的垃圾筒通常只用來裝非紙類的衛生用品,容量非常小,暴增的髒衛生紙不但擠爆小垃圾筒,還散落在地面上,讓清潔人員大呼受不了。

一名在東京辦中文報的中國人解釋說,中國的衛生紙紙質較差,不易溶解,用完直接丟到馬桶會造成堵塞,所以中國人習慣丟垃圾筒,並無惡意。淺草商家了解中日生活水準的差異後,只好在公廁內貼上中文使用說明,但衛生紙量的減少程度仍然有限。

相 同的情況也發生在電器街秋葉原及京都風景名勝嵐山,嵐山地區商家的怨言還不只是衛生紙而已。據京都新聞報導,商家抱怨中國觀光客一大群人進入一家店,卻只 有一個人點餐,且在未經允許情況下拚命對著個人或私人住家拍照,或不詢問店員便逕自打開貨架上包裝好的商品。嵐山地區的商家最近還邀請留日的中國學生舉辦 座談會,希望能藉由交流了解中日文化的差異。

其他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讓日本人皺眉頭的行為,還有中國觀光客泡溫泉時,沒有先沖澡就直接進浴池,或是穿著塑膠拖鞋一腳踩進浴池,理由是防滑。還有,中國媽媽直接在電車上幫小孩換尿布、穿著鞋子直接踩上榻榻米,或是在旅館或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高聲談天。

據說中國為了教導國民出國旅遊禮節,還特別印製了一本「中國國民海外旅行文明行為指南」,其中列舉許多在海外不可出現、有辱國格的行為,包括不能隨地丟垃圾、不隨地吐痰、隨手沖馬桶、不可高聲喧嘩等。

(自由時報)
--
累了嗎? 注意心「肝」寶貝

日前病房來了一位皮膚很黃且意識不清的病人,他的母親非常焦慮地說:「怎麼會這樣!前幾天只是聽他說工作很累,精神不好,很想睡覺而已,現在卻變成這樣,是不是碰到了不乾淨的東西?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經由診斷發現,他是一名B肝帶原者,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應酬喝酒,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而引發急性肝炎發作。

肝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沒有神經,所以病發時,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出現,或可能只是疲倦、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不適現象。但隨著病情加重,皮膚及鞏膜會出現黃疸、茶色尿、腹水、下肢水腫,及容易出血,甚至意識混亂、昏迷不醒。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肝病,總認為有定期的抽血檢查,都說肝功能沒有問題!檢驗報告GOT、GPT都正常,所以等到病況嚴重才到醫院求治時,可能都為時已晚。

◎在國內引起肝病最常見的原因為:
●病毒性肝炎(B型、C型肝炎)。
●酒精性肝炎(長期酗酒引起)。
●自體免疫肝炎(免疫系統異常)。
●鐵、銅沉積引型起的肝病(肝臟代謝異常)。
●藥物性肝炎。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約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其中B、C型肝炎更是引起肝病的原兇。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肝病?

第一步必須先知道是否有B、C型肝炎。如果是B、C型肝炎帶原,就必須檢查GOT、GPT及胎兒球蛋白指數,並做腹部超音波了解肝臟是否有纖維化、肝硬化或肝腫瘤。但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肝炎,在超音波之下,並無法區分,所以超音波與抽血檢查二者缺一不可。

當知道自己是慢性B、C型肝炎,且肝功能異常時,必須接受進一步治療。如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均可到醫院的肝膽腸胃科就診。

◎除此之外,肝病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並遵守以下事項:
●規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與壓力,養成適度運動習慣。
●採均衡飲食,不吃含黃麴毒素的食物(發霉食物容易有黃麴毒素)。
●戒菸、戒酒。
●避免亂服成藥或偏方。
●定期檢查包括抽血及腹部超音波。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如下:
●避免血液接觸:如刺青、穿耳洞、紋眉、注射毒品、共用刮鬍刀、牙刷等行為。
●採取安全性行為。
●注射B肝疫苗。
●不抽菸、不喝酒。
●勿聽信秘方或亂服成藥。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