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00825

汽車考照 擬增道路實測 依指定路線開15分鐘 最快今年底試辦

考汽車駕照將新增道路實測。最快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交通部公路總局北、中、南部訓練所將試辦汽車考照增加道路實測,至訓練所報考者依指定路線開車上路十 五至三十分鐘,通過路考即可拿到駕照,不及格者可回駕訓場內補考。交通部盼藉此提升民眾開車素質,學者則呼籲需以交通管理和執法導正。
交通新政
今年四月新加坡媒體報導台灣司機不禮讓行人,交通部長毛治國即要求檢討可否改革汽車考照,提升民眾開車素質。公路總局監理組長謝界田昨說,參考國外實施路考,國內也研議汽車考照採路考的可行性,擬先由公路總局三處訓練所試辦,希望加強開車道德。

公路局訓練所試辦
公路總局規劃,北部訓練所試辦小客車兩條路線路考,從台北縣土城市駕訓場至土城市青雲路再折返,或從北縣中和市駕訓場至板橋市實踐路再折返,路長皆三公里多、車程十五分鐘,考官會同車打分數。
因中南部訓練所下月一日起停辦小客車駕訓招生,中部僅擬試辦大客車和大貨車路考,路線為南投市駕訓場至彰化縣政府或至二高南投交流道下再折返駕訓場,路長 約三到四公里、車程十五分鐘。南部試辦聯結車路考,從高雄縣橋頭鄉駕訓場至橋頭新市鎮或岡山再折返,路長五到六公里、車程三十分鐘。
公路總局官員說,到官方訓練所考照者通過筆試後,再通過路考,即可拿到駕照,不需考駕訓場內的S型道路和一次倒車入庫。未通過路考者可回駕訓場內補考,路考將避開上午九時前和下午四時後尖峰時段。路考另將研議保險理賠,報交通部核定後試辦。

民眾憂會導致塞車
官員強調,現僅官方訓練所增辦路考,民間駕訓班仍在駕訓場內考,訓練所招收駕訓學員前會說明清楚;另將追蹤通過路考者上路後的肇事率,若較平均肇事率低, 顯示路考有助改善開車行為,將可全面推動。南部訓練所主任講師連仁宗說,平時駕訓課程已含道路駕駛,試辦路考難度不高,但擔心降低學員報名意願,轉向民間 駕訓班。
住中和駕訓場附近的民眾王約賀說,很擔心路考新手開很慢會導致塞車甚至撞車。但住橋頭駕訓場旁的民眾高先生說,已習慣教練帶學員出來道路駕駛,「要考照的人一定會更小心吧!」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教授黃台生提醒,台灣社會步調快速,導致開車習慣差,光增加路考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應透過交通管理和執法來引導正確開車習慣。

公路總局訓練所道路實測考照規劃
●北部訓練所
適用車輛:試辦小汽車道路考照
實測路線:
˙台北縣土城市金城路駕訓場→土城青雲路→駕訓場
˙台北縣中和市中山路駕訓場→板橋實踐路→駕訓場
●中部訓練所
適用車輛:試辦大客車和大貨車道路考照
實測路線:
˙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駕訓場→彰化縣政府→駕訓場
˙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駕訓場→二高南投交流道下→駕訓場
●南部訓練所
適用車輛:試辦聯結車道路考照
實測路線:
˙高雄縣橋頭鄉里林東路公路巷駕訓場→橋頭新市鎮→駕訓場
˙高雄縣橋頭鄉里林東路公路巷駕訓場→岡山→駕訓場
註:試辦時程約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

歐美考照 開車習慣列評分

他山之石
在駕訓場內考駕照的制度已實施三十多年,但不少人通過S型道路等高難度考驗後,拿到駕照仍不敢開車上路。學者表示,道路實測在國外行之有年,美國和歐洲考照者不但得開車上路,連開車習慣也列入評分,如換車道得回頭看,不能只看後照鏡,這樣才能應付路況。

台灣考照像「考特技」
在駕訓場內考照得通過S型道路和一次倒車入庫,但實際道路少有S型,平常停車也不會一次就倒車入庫,現行考照因而遭批評像在考特技,且不少人通過這些考驗後,仍不敢開車上路。
交通部運研所運安組長陳一昌說,美國道路考照會將有無良好開車習慣也列入評分,如考官要求變換車道時,不能只看後照鏡,還得回頭看後方車輛;看到前方路口有停車標誌,即便無來車也得停車,數三秒後確認無車才能繼續開;路邊停車則得打方向燈和回頭確認。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教授蔡中志認為,駕訓場模擬跟實際路況差太遠,公路總局應研擬路考保險理賠制度,寧可容許路考者有小擦撞,養成正確開車習慣後再給駕照,也不要讓民眾拿到駕照後,實際開車上路才跌跌撞撞。

(蘋果日報)
--
味全爆假味精 1公斤裝下架

老字號味全味精驚傳有仿冒貨流入市面,北縣消保官昨再度前往土城市供貨商帶回化驗成分,隨後並到味全台中霧峰廠調查,但連生產人員都無法判定真假;消保官 指出,市面上假貨是一公斤裝的味全高鮮味精,將追查業者是否知情。味全公司則宣布回收無雷射防偽標籤的舊版一公斤裝高鮮味精,即起通知通路下架。

假貨加水呈乳白色
北縣消保官昨午至提供假貨的中盤商突擊,業者宣稱是向味全公司北區營業處的葉姓營業員購入,但味全否認批貨給中盤商。消保官發現,假貨的外包裝幾乎與真品一模一樣,不過真品外包裝為蔬菜圖樣,假貨為番茄圖樣,已查扣三包送驗,兩周後有結果。
稍後北縣消保官轉赴味全公司台中霧峰廠,請生產人員教導如何從外觀上分辨,但經過一個小時,專業生產人員也無法判定。北縣法制局長陳坤榮說,這兩天查扣的 商品,外觀和包裝都一樣,「工作人員也無法分辨真假,且除一公斤裝的包裝有做防偽標籤,其他的包裝都沒有,專業的無法分辨,消費者更無法分辨。」
陳坤榮說,只能拆開測試,真的加水後呈透明狀,假貨加水後則混濁呈乳白色;廠區人員表示,未來會在外包裝上加強防偽功能,避免有人買到假的。
味全公司表示,該公司在此次事件中也是受害者,希望政府加強查緝仿冒,民眾如對手上的產品有疑問,也可以撥打專線0800-021-007。

(蘋果日報)
--
味全味精有假貨 外觀難辨

味全高鮮味精傳出有假貨,北縣官員前晚至昨天查扣到部分問題味精,並帶到台中縣霧峰鄉的味全工廠,但廠方無法分辨究竟是正品或偽貨,消保官今天將請味全人員進一步說明,不排除要求先全部下架。

台北縣政府法制局長陳坤榮說,目前無法證實查扣的三種包裝、六盒高鮮味精有沒有偽貨。但據零售商、味全人員分別指稱去年七月警政署保智大隊曾在苗栗查獲偽貨、今年六月在土城回收偽貨,及味全正與涉嫌製造偽貨的王姓男子打官司,顯示味全早知市面有偽貨。

他說,兩年前市面上已發現仿冒的味全味精,味全卻未公布周知,反而低調回收偽貨,令人不解。

北縣府除通知縣內學校及公立機構餐廚暫停使用味全高鮮味精,並要求味全派員說明,不排除以未充分揭露資訊開罰,要求產品先全部下架。

北縣主任消保官楊舜惠說,查扣的六盒,僅一盒有味全鐳射防偽標章,但圖案、文字標示卻乎一模一樣。
--
味全經理陳文敏表示,目前查獲的偽裝味精都屬於業務用一公斤裝,多為攤商或小吃店所使用,對一般消費大眾的影響較小。

味全去年已在味精盒上加印防偽標籤,但因為味精保存期長,市面上還有未加印的存貨在流通,味全決定將未加印防偽標籤的產品先回收,待驗明正身後再出貨。

他另提醒辨別真偽方法,偽品易有粉末凝塊;放入水中,正品清澄透明、偽品呈混濁樣。

(聯合報)
--
仿冒味精真假難辨 恐要全下架

台北縣消保官查獲疑似仿冒味全高鮮味精流入市面案,昨天將查扣的六包疑似仿品送往味全台中廠,未料連工廠人員也無法辨識,消保官今天將請味全人員到案說 明,如無法消除疑慮,將強行要求所有產品下架。味全表示,即日起全面回收市面上無雷射防偽標籤的「業務用味全高鮮味精一kg裝」商品,並將追究仿冒者民刑 事法律責任。

北縣消保官日前接獲檢舉,指稱土城市廣明街一家雜糧行、慶利街一家米店販賣味全高鮮味精仿冒品,經檢驗後確認成分僅為澱粉、鹽,並非味精。

零售商人員向消保官表示,販售味精全部來自味全供應廠,今年六月味全公司曾回收一批疑似仿品,研判可能當時回收沒完全,仍有部分商品流出;但消保官懷疑業者並未吐實。

法制局長陳坤榮、消保官楊舜惠立即查扣兩家店共六盒疑似仿冒味精,其中僅一盒印有味全雷射防偽標章,但無論是圖案、文字幾乎一模一樣,無法辨認真偽。

兩人昨天下午帶著這六盒味精,到味全台中霧峰廠查證,沒想到廠方人員也無法辨識真偽,僅確定有雷射標籤保證真品,但沒有雷射標籤也不見得是仿冒。

廠商人員表示,九十八年公司發現市面上出現仿冒品,爾後出產包裝已加裝防偽雷射標籤。

雖從外包裝無法辨識,但廠方提供消費者辨識方式,真品顆粒較細緻、仿冒較粗;加水後真品清澈、仿冒混濁;喝起來真品不會有鹹味、仿冒喝起來有鹽的鹹味。

消保官楊舜惠強調,味全應該採取更積極態度面對仿冒品,今天將請總公司人員到縣府說明,如果無法消除疑慮,將要求產品全面下架。

(中國時報)
--
味全味精遭仿冒 隱瞞近1年

番茄圖樣包裝是假貨 味全廠方也難分辨

台北縣政府消保官接獲消費者反映「味全高鮮味精」疑似出現仿冒品,前天深夜在台北縣土城市商家查扣七包問題味精。消保官昨天拿著問題味精到味全台中霧峰工廠要求辨識,除印有雷射防偽標籤的包裝可確認為真品外,其他產品連味全人員也不敢打包票。

味全食品表示,遭仿冒的味精是供應餐廳通路使用的「一公斤裝業務用味全高鮮味精」,家庭用包裝高鮮味精並未傳出仿冒情形,請消費者安心。

主任消保官楊舜惠表示,味全高鮮味精目前在市面上有印「大白菜」和「番茄」兩種包裝,其中「大白菜」又有一千克和五百克兩種規格,但味全公司目前只有在一千克的「大白菜」包裝有加上雷射防偽,其他包裝真偽,消費者根本無法分辨。

經詢問味全後,確認外包裝印上番茄圖案的高鮮味精是假貨,但除印上雷射防偽標籤確認是真品外,其他外包裝完全一樣。

去年就知悉卻未回收 僅悄悄加雷射防偽

消保官還查出,味全公司去年就已得知市面上有仿冒品出現,但只在新包裝加上雷射防偽,舊包裝並未回收也沒有告知消費者,且中盤商聲稱都是向味全業務員叫的貨,味全營業處卻沒有相關出貨資料。

法制局長陳坤榮說,若味全公司對消費者隱瞞有仿冒品的訊息,只在新包裝加上雷射防偽標籤,甚至私下回收仿冒品,作法很不適當,若被認定有損害消費者健康之虞,最高可開罰一百五十萬元。

另外,中盤商說,貨品是味全方姓業務員提供,但營業處卻沒有相關交易紀錄,貨源為何有必要釐清。也會請衛生局對被查扣的疑似仿冒味精進行化驗。

味全食品協理陳文敏表示,接獲業務用高鮮味精遭仿冒消息後,已自去年十月一日起在「一公斤裝業務用味全高鮮味精」產品條碼上加印「雷射防偽標籤」。

由於味精的保存期限長達五年,市面上還有部份未加印雷射防偽標籤的舊包裝,該公司即日起將全面回收無雷射防偽標籤的「一公斤裝業務用味全高鮮味精」。至於在量販店、超市販售的家庭號包裝的味全高鮮味精,會在最短時間內加印雷射防偽標籤。

(自由時報)
--
台灣黑熊的未來/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我近五年多次收到不同民眾(包括一位美國華僑)的來函,請求協助救救被囚禁在狹小又骯髒的籠舍內的熊。甚至曾有一知名外籍出版社的員工們拜訪我,有意募款 購買土地,義務提供較合適的環境給這些可憐黑熊居住。每每收到這樣的來函都令我十分感動,表示有人願意為被迫害的動物們挺身而出。但遺憾的是,當民眾的檢 舉函送至相關地方管理單位時,當局多以該動物已依法登記,或將加強督導為由回覆之,事情就這般不了了之。故想當然耳,我後續又再收到不同民眾的類似投書。

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民眾不可私自飼養、展示或買賣保育類野生動物,而所謂的合法登記則是指該動物個體是在相關法令公告前便已被人飼養,所以須向主管 機關申報登記之。但對於何謂虐待動物則無詳細規定,承辦人遂也無所適從。當前法令似乎還不能完全滿足管理單位的需求,或是迎合民眾日益提升的保育意識或動 物福利的水準。
有人說要了解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看看民眾對於飼養動物的態度就略窺一二了。我很遺憾,有些飼主認為可提供該動物溫飽便已算仁至義盡,更遑論須定時餵食或 考量飼糧內容,餵食餿水或三餐不繼似乎就見怪不怪了。看看不時出現虐待或棄養貓狗的新聞,令人怵目驚心。是無法可管抑或執法不力,還是國人尚未了解尊重生 命的真諦?

「食補」觀念害死熊
在北美洲或是日本的一些地區,黑熊是可狩獵的動物,透過政府研究單位長期的族群監測及經營管理,允許民眾購買有限額的執照,開放適當的狩獵活動,但對於獵 物,法令卻多嚴格禁止商業性的交易活動,以減少非法狩獵的誘因。在這些地區,黑熊並未因狩獵而族群衰退,「活的」動物不僅具有生態價值,還可滿足人們觀賞 及遊憩之需,兼具商業價值。
反之,在許多中國文化所及之處,野生動物卻是死後價更高,導致滅絕之虞,如老虎、犀牛、黑熊等。這些大型動物在自然界鮮有天敵,如今卻栽在人的「嘴巴」 上。一個高雄縣的獵人說他民國85年打的一頭熊賣得16萬元,該時一公斤熊肉價值可逼近1500元。雖然鮮有原住民專門去獵熊,但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情況 下,「看到就打」似乎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獵殺,販賣黑熊的情況並沒有因被列為瀕臨絕種而終止。國內研究指出,民眾為了進補、好奇、美味的理由而嗜吃山產,市場上黑熊的高價位則 是因為其稀有性及進補藥性。中國人有迷信吃野味的「食補」觀念,以為野生動物具有奇特精華:吃腦補腦,喝血補血,食鞭補陽,無病也可強身。熊掌和熊膽自古 以來被視為珍饈及名貴藥材。諷刺的是,國際研究報告也指出,亞洲人對熊的食用需求已導致世界各地的熊類遭到非法屠殺,嚴重地威脅這些動物的野外族群,比如 馬來熊、眼鏡熊、棕熊等。就連在野生動物經營管理最健全的北美地區,野外竟可發現熊被人非法挖走膽囊及砍斷腳掌而棄置的屍骸。
依據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世界上所有的八種熊都嚴格禁止商業性的國際貿易。黑熊在台灣不僅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所有熊類在亞洲大部分國家也皆 受到保護,獵殺和買賣都是非法的,卻也是保育的主要威脅。因此,我們需要積極保護台灣黑熊,全民也應齊力杜絕使用各種熊產製品,相關管理單位更應加強查緝 非法走私和買賣,以及保育教育宣導。

(蘋果日報)
--
環境價值 補償金額值多少/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近來由學界、醫界連署反國光石化廠之興建與六輕五期的開發,及台北高等法院對中科三、四期停止開發的裁定。如果再加上之前藝文界對南港202兵工廠濕地的 聲援,差一點被徵收的田寮洋濕地,及近兩日六輕居民認為台塑提出之補償金太低等,這一連串的發聲,除了人們對於決策資訊不公開未能適時參與的怒吼外,更凸 顯了相關當局無法掌握維護整體環境或是保護特定濕地,及無視農地資源對人們帶來之價值及價值有多大的盲點。

濕地、保護環境及維護農地資源到底有何價值、對誰有價值?當一國所得尚低時,人們當然先顧肚子,濕地自然成為垃圾傾倒處,環境維護必然是奢侈的妄想。
農地雖然是從事耕作者謀生的主要來源,然而人們與農地互動的情愫,對絕大部分沒有從事農業耕作的我們,也享有了農耕所衍生的文化,及農地存在帶來綠油油、黃澄澄的田園景觀價值。
且當國民所得高至一程度後,人們除了對環境品質之要求日益提升外,尚且益形注重生活品質之內涵。為了濕地的保育與數百隻黑面琵鷺或不知名翩翩飛舞鳥類的過 境之旅,維護海洋資源、讓白海豚優游其中,人們會質疑是否必須犧牲一輩子賴以為生的魚塭與農地,或者更替讓得以繁榮地方經濟與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工業區的設 立?

未考量當地人影響
由於每個人對於這些決策的優先順序,認定這些資源是否需要維護的價值高低各不相同,因此,「環境影響說明書」才需要納入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而「環境影 響評估報告書」更要記載、分析與評定開發的影響範圍,或者開發對居住在該環境的人、物與生態的種種影響。然而,這些影響不能只以很大、很小;很嚴重、輕 微、無影響等抽象、空洞、讓人們得以漫無邊際的想像方式表示。更遑論如今這些可能受開發影響的對象與範圍,有意無意的被忽略,受影響者所認定的價值完全無 法呈現在評估中,以致衍生出騎虎難下、進退失據的結果。
要評估與分析維護環境與保育資源對人們帶來的價值,自1970年代中後期,世界各國至今已累積成千上萬個案例。由於魚穫、農業或工業區設置的收益都可以明 白的以金額來表示,然而,對維護濕地與環境及保護農地資源帶給人們的滿足,或是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害也應比照對應的以金額表示,此乃促使資源環境經濟學 家發展一系列方法,評估維護或保育環境資源對人們的價值。這類評估對實際問題之解決,1989 年Exxon石油公司在美國阿拉斯加漏油事件賠償金額之估算,所發揮的關鍵性角色乃是最具代表性的個案之一。

資源量化以利協商
將諸多種種沒有市場價值之環境與資源量化、進而貨幣化的做法,正可以提供補償依據的參考。有了這些評估結果,方得以讓人們在道德情操的發揮下,以更具體的數據做為相關彼此協商的依據。
當世界各國早已開始以綠色國民所得帳,調整傳統經濟發展帳本時,此正是考驗著我們如何在發展的思維下,納入環境損害及保育資源價值的永續作為。而不只是一味停留在環境資源保護的道德訴求,及發展經濟救民生的無止境拉扯中。

(蘋果日報)
--
從醫學倫理看加工自殺罪/江盛(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日前高雄市一名丈夫勒死患有慢性齒顎疼痛,體重僅剩30幾公斤,又有長期自殺念頭的妻子事件令人同情,但這是安樂死嗎?加工自殺罪和安樂死相關嗎?它們的 層次等同嗎?為什麼台灣以及其他國家對於這類慈悲動機的殺人案件總是從輕發落呢?吳秋燕在遺書中說:「請不要為難及責難我的丈夫,我有死的權利。」這句話 在自由的社會顯得鏗鏘有力,但在現實的法律下又顯得蒼白無力。

人有死亡的權利嗎?為什麼法律不追究自殺者,卻又不給人民死亡的權利,這是什麼邏輯?現代人應該要有死亡的權利,但不幸的是台灣規範死亡的法律只有《安寧 緩和醫療條例》而已;該法適用的對象係指末期病人,意即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但是死亡的原因各式各樣,而傳統上安寧緩和醫療又常和癌末患者 聯結在一起,使得一般人以為只有到了癌末,人才有不急救的死亡權利。

我死權立法進展差
台灣規範臨終生命的法律演化過程並不像美國從《自然死法案》,《病人自我決定法案》到《醫師協助自殺法案》,更不必談像荷蘭、瑞士、比利時等安樂死合法的 國家。簡言之,台灣對於死亡權利的立法仍在孩童階段而已;不幸的是,這種避諱死亡的文化也是造成台灣加護病房內許多誇張案例以及導致醫護人員不理性的原 因,例如醫師往往要求家屬自己去關掉親屬的呼吸器,這在小兒加護病房尤其常見。
死亡並非最糟的命運,但是台灣未能在死亡權的立法上求得進展確實令人不安;或許我們可以從醫學倫理名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辛格(Peter Singer)的話得到啟示,他說:「在科學、科技和人口發展的壓力下,未來將只有一小撮什麼都不懂的基本教義派才會捍衛人類生命從受精到死亡都神聖不可 侵犯!」
吳秋燕案件有待釐清和審判,但是勒死並非一般人對安樂死的想像,部分媒體將本案延伸成安樂死的層次並不準確,除了陳義太高,離現實也遠,並將一例可能屬於 醫療和社會支援失敗的案例搞錯方向地導入安樂死的爭議當中,其缺點將是令大眾更疑慮死亡權,也令支持安樂死的政客更不敢出聲。
這是一起不算罕見的「加工自殺罪」,但不是安樂死,事件本身並不符合安樂死的定義與見解,因為即使在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執行安樂死也有嚴格的規定,它必須 是有行為能力患者的主動意願,同時需要兩位醫師來證明病人無法醫治並且即將在短期內死亡,而患者必須處於無法減輕的疼痛和不能忍受的絕望當中。
安樂死是醫學倫理的重要議題,它牽涉到病人或代理人的意願,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或停止,或撤除治療等讓病人自然死亡的討論,它有「好死」或「無痛苦死亡」的意涵,但吳秋燕案件無論從疾病本質或勒死的過程來看都非安樂死的認知範疇。

(蘋果日報)
--
把文章寫好/熊秉元(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二十餘年前任教開始,我寫了許許多多的文章。學術論文和各種教材,當然不在話下;此外,還有長短不一,為一般社會大眾而作的作品。

這些「社普」(社會科學普及化)文章的成果,差強人意。幾點事實,可以稍稍佐證:第一,有兩篇短文,被選為高職「國文」教材的課文;第二,曾多次應邀,到 文學營裡擔任「散文寫作」的講師;第三,《聯合文學》和《印刻生活文學雜誌》,是台灣兩本重要的文學類刊物,在這兩本刊物裡,我都曾經寫過專欄。第四,為 香港的《信報》和大陸的《南方週末》,也都曾定期撰稿。因此,雖然不是文學科班出身,也絕對不是文藝青年;我執筆為文超過二十年,而且稍有成果。既然如 此,我就不揣淺陋,記下寫好文章的一得之愚。
首先,最重要的觀念:文章為讀者而寫。為自己寫的是日記,其餘無論是學校的作文、機關公司裡的文案計畫、或報章雜誌書刊裡的各類文稿,都是為讀文章的人而 寫。因此,在構思和落筆時,必須以讀文章的人為基礎,包括他╱她的知識經驗、好惡、注意力等等。無論在內容、遣詞用字、敘述╱論述方式上,都要考慮到讀者 的接受能力。
然後,在讀者現有的基礎之上,作者的文章能添增一些新的材料。在學術領域裡,常用的字眼是「增值」(value added)──你這篇論文的內容,為現有文獻添增多少價值。副刊裡許多文章,都是處理前人已多次處理的問題或情境,愛恨情仇等等;一篇文章能夠露臉,一 定是和前面類似的作品相比,至少有一點新意。同樣,能在民意論壇刊出的文稿,也一定是這篇讀者投書比其他類似的投書多了一些成分。
因此,構思文章時,有兩個步驟:第一,在這個主題上,讀者們的理解或感受程度為何? 第二,自己要增添的元素,又是如何? 事實上,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有助於掌握文章的主旨。無論文章長短,作者必須能以一兩句話,總結文章的精髓所在。如果自己都不能掌握文章的核心觀點,試問讀 者難道會有興趣借箸代籌?在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要捕獲讀者的眼球和注意,這點尤其重要。

句子宜短用字白話
其次,文章的內容,透過文字來表達。因此,文字的處理,是寫文章的另一個關鍵所在。絕大多數寫文章的人,都不是文學專業或科班出身。在文字的素養上,自然無從太過苛求。不過,即使不求文采斐然,文字的運用還是有高下好壞之分。
對我而言,謹守幾個簡單的原則:句子最好不要太長,而且多用句點。原因很簡單,句子長,讀者不容易掌握文意,增加閱讀成本。兩三個逗點之後,最好就畫下句 號,重新開始下一句話。如果文義必須連貫,就以分號隔開。就文字本身,引經據典和採用成語,都能使敘述活潑有變化;但是,之乎者也等等虛詞,能不用最好不 用。平凡直敘的白話文,容易閱讀,溝通成本最低。李白的詩能跨越古今,原因之一是文字曉白,老嫗能解!
檢驗文字流暢與否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文章完成之後,自己從頭到尾默念一次。如果能口語般地念完,表示文字像講話般地自然。如果拗口或喘不過氣來,甚至 無以為繼,就表示或者句子太長,或者敘述不平順。自己念給自己聽是一種方式,念給朋友或家人聽,是另一種方式。重點是,能平順念完的文章,已經有一定的水 準,讓讀者能不費力地看完。
一言以蔽之,寫好文章的基本原則就是:通順、言之有物!

(蘋果日報)
--
喧賓奪主的錯別字/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經常有機會應邀參與各式文學獎的評審工作,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錯別字數量之驚人。一般說來,前來參與徵文競賽的,應該都是對文學一往情深的,如果連這 一批文學的粉絲在使用文字時都連連出錯,就遑論一般大眾了。業師張曉風教授就曾經幾度半開玩笑的提議,得獎作品如果錯字太多,應計量扣除獎金,以提醒競賽 者對文字的敬重,藉此改善錯別字的嚴重現象。

錯別字之嚴重,從學測、指考的作文看得最清楚。每份卷子幾乎都或多或少出現「小時後」、「以經」、「性趣」、「女姓」……等錯別字,有些別字常在文章中造 成奇異的啼笑皆非,譬如今年指考就有學生描寫屈原,說「劍一般的眉毛是他剛正的性徵。」在題為「應變」的作文中有人寫著:「游泳是我最大的性趣。」有人強 調:「做人不要同流河汙。」看來不管學測或指考,主其事者顯然都已存心放棄對文字正確性的要求,雖然有「酌予扣分」的辦法,卻顯得欲振乏力,這由今年推薦 的高中二次基測滿分作品中錯字不少可以看出。

大考中心規定閱卷者不得在錯字旁標示符號來提醒複閱者注意,就是唯恐有人扣分、有人不扣分,造成另一種不公。但是這般的縱容,已導致考生越來越馬虎,甚至 乾脆將不會寫的字空下,連替代文字都懶得思考。其結果就是就業之後,即使是從事文字精密度講求較高的行業,依然故我,我們從近年來平面媒體的標題及電子媒 體的字幕頻頻出錯可見一斑。

錯別字之所以層出不窮,跟練習太少、記憶不深有關;而電腦自然注音法的自動選字也脫不了關係,眼看字都對了,但在按下輸入鍵的剎那,卻經常自動豬羊變色,防不勝防。

除此之外,我對錯別字還有另類觀察。近年來,各政府單位發包公共工程,尤其是藝文活動,前來競標者總挖空心思,希望出奇制勝,於是大量諧音字出籠,音同字 異的Slogan被印在旗幟上滿街招展,令人怵目驚心。譬如:親字(自)出馬—馬祖文學獎、篇篇(翩翩)起舞—台灣現代詩刊與詩集特展、鶯陶(櫻桃)派對 —國際陶瓷藝術節、NCO超.樂(超越)系列—音樂大不同~「箏」符(征服)琴(情)海、桐言桐語(童言童語)話三和—二○一○客家桐花祭、寫作達人—就 是要你語(與)眾不同、馬部(不)停蹄—部落客駐馬祖計畫、育藝(寓意)深遠—藝術教育啟蒙方案……。

類似的諧音錯置,原先還加括弧標示,或只是偶一為之,俏皮機趣,很能達到會心一笑的吸睛效果;誰知其後耽溺成習,括弧索性拋開,文字逐漸被橫征暴斂地耍弄到淪肌浹髓的地步。

本來讓新字彙、新事物加入語言的世界,也是文學家所追求的,但真正能寫出類似「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這樣優美合度Slogan的可說少之又少, 其餘如上述別字翻為主流的喧賓奪主,對基礎尚未穩固的學生而言,只讓他們正訛難辨,更加困惑。所以,若要認真究責錯別字之氾濫成災,政府單位以滿街招展的 活動旗幟領頭示範,堪稱幫凶。孔子「惡紫之奪朱」,憂心且厭惡以邪代正、以異端充當正理,恰恰道出了許多文學教育工作者對錯別字日增所造成文字災厄的憂 心。

(聯合報)
--
滿月嬰臉發青 竟得百日咳

一名出生剛滿月的嬰兒,日前忽然臉色發青,家人趕緊送醫,經檢查發現是百日咳。據衛生署統計,百日咳疫情有升溫趨勢,上半年已有四十二例確診病例,比前年一整年還多。
醫師提醒,成人若咳嗽達兩周,要到大型醫院檢查,但兒童不能只觀察咳多久,只要嘴唇發紫、臉色轉黑,得立即就醫。
收治病例的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邱南昌說,該幼兒住院後,因發生臉色黑紫、血氧下降等現象,轉至加護病房,後又出現白血球增加、一天嘔吐數十次等症狀, 甚至呼吸一度中止,因而懷疑是感染百日咳,經隔離治療,確診為百日咳,所幸已痊癒出院。由於家中不只一人長期咳嗽,推測是被家人傳染。
邱南昌表示,台灣近年來百日咳疫情漸升溫,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全台光是上半年已有四十二起百日咳確診病例,比前年一整年的四十一例還多,其中近三成是未滿一歲新生兒,和去年全年九十例相比,疫情也維持在高峰。

保母應注射疫苗
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許德耀醫師表示,台灣民眾托嬰情況普遍,應針對保母宣導注射百日咳疫苗。
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執行長劉杰說,會加強推廣保母接種如百日咳等高傳染性疾病疫苗。

百日咳注意事項
●初期症狀像感冒,如流鼻水、輕微咳嗽;2周後咳嗽加劇,會咳出濃厚黏液,甚至咳到缺氧,也可能嘔吐
●途徑為飛沫傳染,近距離接觸病人即可能被傳染
●成人咳嗽達2周,且每次都非常劇烈、須大力吸氣,應至大型醫院檢查;小孩咳嗽不能等2周,若已咳到嘴唇、眼眶發黑,立刻就醫
●傳染力強,不易診斷,理想預防方式為施打疫苗

(蘋果日報)
--
免疫力差 恐引發帶狀皰疹 正常作息不熬夜 飲食中攝取B群

一名女童暑假因熬夜造成額頭、眉毛長了紅色水泡甚至潰爛,眼皮也腫脹到眼睛張不開險失明,確診為帶狀皰疹,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門診中常見年輕 人因熬夜或睡眠不足等誘發帶狀皰疹,提醒作息要正常,減少壓力,避免熬夜,並從飲食攝取B群增加免疫力。罹患帶狀皰疹應適度休息,避免刺激性飲食如菸酒、 咖啡,出現皰疹時皮膚保持乾燥,避免傷口碰水造成細菌感染。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曾得過水痘的人病毒藏在神經節內,當免疫差如熬夜、壓力、過度勞累時會誘發,皮膚有紅腫、水泡甚至潰爛,一般以抗病毒藥、止痛劑等治 療,發病時多休息再佐以藥物約2-4周可痊癒,但有些患者痊癒後會有神經痛,以老年人居多,因神經修復力降低,維持數周至數月,繼續治療痛感會減輕。皰疹 長在臉上要趕快就醫,不要用手碰或揉眼睛,否則會失明,而未長過水痘者要隔離,避免經飛沬及接觸引發感染。大部分病患一生只會長一次,但免疫力極差如癌 症、糖尿病、愛滋病患等易一再復發,嚴重恐併發水痘性肺炎,因此要特別小心。

先了解 帶狀皰疹小檔案
˙成因:感染水痘病毒會長水痘,病毒並未完全消失藏在神經節裡,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會誘發帶狀皰疹
˙好發部位:會沿著神經節長出皰疹,胸部、腰部、手掌心、肢體單側、臉都有可能
˙好發族群:60歲以上老年人、若年輕人或兒童 免疫力差也可能罹患
˙傳染途徑:飛沬及接觸傳染
˙治療:抗病毒藥膏、口服抗病毒藥、止痛劑

要注意
發病期要隔離
帶狀疱疹可經由飛沬和接觸傳染給未得過水痘的成人、小朋友或一歲以下嬰兒,還沒長過水痘的成人或小朋友應積極注射水痘疫苗或以隔離的方式來預防。

勿用手搓揉眼睛
帶狀皰疹病毒會沿著神經末稍分布的皮膚長出疱疹,當長在臉上接近眼睛,要趕快就醫,同時不要用手去碰觸或搓揉眼睛,否則眼球感染就有可能造成失明。

要注意
正常作息不熬夜
預防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方式是多休息,平時應維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也不要太過勞累,最好保持充足的睡眠,睡足7-8小時,並適時抒緩壓力,以提高身體的免疫系統。

勿吃刺激辛辣物
罹患帶狀皰疹要多休息,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飲食應清淡,避免酒、菸、咖啡等刺激性飲食,也不要吃辣食如麻辣鍋、薑、辣椒、油炸物等,以免引起發炎或症狀惡化。

飲食中攝取B群
可補充維他命B群,增加抵抗力,不過,因B群屬於水溶性,易溶於水而流失,最好每天從飲食中攝取富含B群的食物,如牛奶、紅肉、深綠色蔬菜、乳酪、豆類等。

傷口勿碰水
有皰疹時勿泡澡,若水泡潰爛嚴重應乾洗,碰水引發細菌感染;水泡完整可用醫師開立的藥水擦於患處,加速乾燥,若水泡破裂先以生理食鹽水清洗,再塗藥膏後蓋紗布。

醫師說 民俗療法無效
不少人會以民間療法治療,如斬蛇、敷草藥等,卻因弄破皰疹引起次發性細菌感染,皮膚潰爛後留下疤痕,甚至有可能引發敗血症。

(蘋果日報)
--
慢性疲勞和病毒有關 恐經輸血感染

科學界早就懷疑「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與病毒有關,美國一個研究小組23日公布他們在患者身上找到的第二種與老鼠有關的病毒,進一步證明這種疾病與病毒有關。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食品藥物管理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他們在15年間收集的37名病患的血液採樣,其中32名病患,也就是 86%的病患採樣驗出有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但這種老鼠致癌病毒出現在健康人血液樣本中的比率只有6.8%。

由阿特爾(Harvey Alter)領導的團隊說,需要更多研究才能決定這種病毒在人體內的普及率,以及它究竟是致病原因,或只是無辜旁觀者。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他們的研究增加了這種使人衰弱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證據。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這是第二個被認為與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關的老鼠病毒。2009年另一項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身上帶有一種逆轉錄病毒「異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virus),或稱XMRV。

美國大約有100到400萬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是長期和極度的疲勞,以及身體疼痛等,過去不少人認為這些症狀都是心理疾病,雖然有專家懷疑是病毒引起,但直到最近才發現這兩種病毒和這種病有關。

病患的支援團體認為這項新研究結果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可望找出病因和治療方法。

這兩種可能和慢性疲勞症有關的病毒,和愛滋病毒一樣,都是屬於逆轉錄病毒。一般而言,逆轉錄病毒並不會通過空氣或飛沫傳播,而是透過性行為、母嬰之間或血液傳播。

因此,這種病毒可能因輸血感染。有鑑於此,加拿大和澳洲已自今年4月起要求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不要捐血,美國還沒有這種規定,但美國疾管局等單位已在考慮是否將這類病毒列入捐血篩檢名單。

(聯合報)
--
英國細菌 在太空活了553天

從英格蘭南部小漁村的懸崖採集到的細菌,竟能在外太空存活553天,令科學家嘖嘖稱奇。

科學家把從畢爾(Beer)漁村採集的微生物放在國際太空站外面,觀察它們如何適應地球大氣層以外的惡劣環境。

在一年半後,他們驚訝的發現,部分微生物還活著,而且把它們放到實驗室裡,還能繼續繁殖。

這項驚人發現支持過去的一種主張,也就是地球的生命源自其他星球的細菌,在隕石撞地球時,把其他星球的細菌帶到地球,成為地球生命的源頭。

這項實驗的目標是尋找可用於超越低地球軌道的太陽系太空探測的微生物,例如,人類在月球或火星建立基地時,可利用這些細菌提煉岩石裡的礦物質。

科學家表示,這項實驗顯示外星的微生物可以在星球與星球之間傳送。

這些微生物暴露在強烈的紫外線、宇宙射線和溫差極大的環境中,科學家正在研究這些寄生在小石頭上的微生物如何存活。

這些微生物被分類為OU-20,與一種稱為Gloecapsa的細菌類似,它們的厚細胞壁可能是讓它們能長期存活的原因。

(聯合報)
--
適者生存? 英學者聚焦生存空間

達爾文十九世紀發表《物種原始》以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被奉為演化論的圭臬,但英國學者最新研究質疑此說,認為「生存空間」(living space)可得與否,才是演化最關鍵的力量。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博士生薩赫尼(Sarda Sahney)與同學使用化石資料,研究最近四億年的演化形態。他們的焦點為陸地動物,即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及鳥類,結果發現,生物多樣性與其長久而 來有無生存空間密切相符。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

生存空間在生物界正式的名稱叫「生存棲位概念」(ecological niche concept),指的是某種生物體想欣欣向榮必備的特殊需求,包括能否取得食物及合適的棲息地。

薩赫尼等人指出,演化堪稱大變動的時刻,係動物遷徙至空曠而沒被其他動物盤踞的生存空間。

例如鳥類演化出飛翔能力,自此擁有龐大的機會,其他動物無法取得,導致演化大爆發。而恐龍絕種,也讓哺乳類幸運取得喘息空間。

這項概念挑戰舊有想法,即物種棲地過度擁擠,各方競爭資源,才是演化的主動力。

(中國時報)
--
大學教育不必跟著美國起舞/潘震澤

在各式各樣的全球大學排行榜裡,美國大學總是名列前茅,且為數眾多;因為無論在校園環境與設施、師資陣容與論文發表量,以及校友成就上,美國頂尖大學的統 計數字確實高人一等。因此,「以美為師」成了許多開發中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模式,國內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也不例外。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美國大學也有一籮筐的問題引人詬病;其中包括不斷攀升的天價學費、討好學生的政策與無用的營養學分、疊床架屋的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只重研究不重教學的大牌教授等。不幸的是,國內大學沒學到多少美國頂尖大學的優點,缺點倒是學到不少。

我先從教授談起。為了維護學術自主、不受政治與宗教干預,美國大學賦予教授最高的講學自由;此外,終身職制度更保障了教授的工作權。就算教授薪水比不上許 多行業,但每年寒暑假以及教授休假年的制度,仍讓許多行業羨慕。當然,要在美國一流大學立足並不容易,但美國各地的二三流大學及學院為數甚多,其中教師也 享有同樣福利。每隔幾年,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都會代表教師向學校爭取一分新的合約,內容不外要求更多的薪水與保險福利等;教授因談判不成而罷課 情事,也時有所聞。

至於這一代美國大學生引人詬病之處,只多不少:他們希望宿舍像旅館一樣舒服,學校則像休閒中心,娛樂設施無線上網一應具全;他們對電腦遊戲與飲酒作樂的興 趣遠大於讀書學習,甚至有人認為只要出席,不聽講不做筆記就該獲得好成績。分數給得甜的教授不但選課的人數多,評鑑成績也高;要求嚴格的則反之,還可能不 時遭學生申訴抱怨。

學校的主體原本就只是老師與學生,然而美國大學卻多出了一大批管理階層,與師生鼎足而三。這些行政人員原本只是協助學校運作,許多「長」字級人物也由教授 出任;但近年來這些人卻把學校當成企業經營,一切都向錢看,校長的年薪也與CEO媲美。由於學生是金主,於是如何吸收並留住學生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討好 學生成為常態,教育反成了末節。多數教授為了自身利益,也與之配合,到後來反受控制。

美國大學的另一個問題,是重研究而輕教學。美國的一流大學都以研究出色知名,其中雖多屬私立院校,但它們從研究計畫獲取的聯邦經費之多,等於變相國立大 學。不可諱言,許多研究出色的教授講課也是一流,但只要有研究計畫就可以少上一兩門課,任誰都會欣然接受,更別提計畫帶來的許多好處。至於大學部課程,則 由新進教師甚或廉價的兼任教師去上可也。

對國內大學而言,上述許多現象當不陌生。所幸與美國相比,國內大學學費尚稱合理,行政單位反賓為主的現象不算嚴重,教師會也還不成氣候。教育在我國有悠久且優良的傳統,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更圓。國內大學雖不能自外於國際學術社群,但也不必隨國外大學排名而起舞。

(中國時報)
--
漫畫不是洪水猛獸/何榮幸

李家同教授最近警告小學生戒掉漫畫,用心良苦擔憂學生沒辦法「思考性閱讀」。但一來戒漫畫跟戒網路一樣困難,二來漫畫往往可以豐富人生,青澀歲月與成人世界同樣受用,曾經因為漫畫而馳騁想像、拓展視野的人,恐怕都會覺得李教授實在多慮了。

四年前,好友的小孩升國中後變得鬱鬱寡歡,我自告奮勇在部落格上開了張漫畫書單,鼓勵這位同學開啟多元思考,藉由漫畫沉澱、轉化現實世界的困頓。或許如此,讓我在李教授開炮後格外感到罪惡感,因為我不僅從小愛看漫畫至今,更大力推廣這項李教授眼中的洪水猛獸。

當時開書單的理由,還包括有些大人說看不懂漫畫,不知道上下左右從何看起,但我認為,這些大人連談話性節目裡那些胡說八道都看得懂了,怎麼可能看不懂漫畫?漫畫中自有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迷人世界,不看漫畫的人真是可惜了。

那份漫畫書單洋洋灑灑,從我小時候喜歡的《娃娃看天下》瑪法達到《惡女》的田中麻里鈴,從運動類的《天才小釣手》、《青少棒揚威記》、《野球狂之詩》到深 具教育意義的《家栽之人》、《夏子的酒》、《光之島》,再從勵志類的《將太的壽司》到手塚治蟲經典《怪醫黑傑克》(小時候它叫做「怪醫秦博士」),以及看 似搞笑實則嚴肅寫實的《去吧!稻中桌球社》。

除此之外,我還超齡介紹刻畫人生百態的《人間交叉點》、歷史故事《墨攻》、政治漫畫《政治最前線》、剖析菜鳥醫生掙扎的《醫界風雲》、記者本行的《新聞英 雄》、《真相夜線》,以及近年我最激賞的浦澤直樹作品《危險調查員》、《怪物》、《二十世紀少年》、《冥王》,並提醒莫忘從《漫畫台灣史》了解這片土地。

現在看來,這份開給國中生的漫畫書單真是太貪心、也太一廂情願了,部分限制級漫畫更須成年後再來欣賞。而且,當前國中生根本不需要我推薦,應該早已看過更精彩、更多元的漫畫了。

至於我自己,小時候書架上的《好小子》、《小拳王》,只是換成了時報出版社的「認識」系列(包括尼采、傅柯、卡夫卡)、立緒出版社的「思潮與大師」系列(包括佛洛伊德、馬克思、凱因斯)等知識性漫畫及大師作品。好看的漫畫太多,能夠看漫畫的時間卻太少,如此而已。

而那位我希望她能夠快樂的國中生,據她媽媽形容,如今已是樂觀成性的高中生了。我不知道漫畫在她的血液裡埋下了什麼因子,我只知道,《二十世紀少年》等漫畫對我的影響不會消失,在人生某些重要時刻,我的耳畔還是會響起「讓我們一起把旗幟奪回來吧」的聲音!

(中國時報)
--
違法攻大霸尖山頂 還PO網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今年七月二十三日已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山頂」,但台北縣樂山會及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帶領台北縣消防局人員,共五十八人在八月五日攀登大霸尖山,其中至少十二人擅自登頂,事後還PO影片上網炫耀,因行徑囂張,民眾向雪管處檢舉。

首度開罰12人

雪管處昨天表示,將依違反國家公園法,每人罰款一千五百元,這是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山頂以來,民眾遭處罰的首例。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鍾銘山表示,大霸尖山的地質因風化情形日益嚴重,以前供登山客攀頂的鐵梯早在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就拆除,但近年來仍有登山客冒險攀登。

鍾銘山說,當初核准五十八人從馬達拉溪登山口到大霸尖山及小霸尖山的登山路線,事先還提醒不得攀登大霸尖山山頂,未料這群登山客依然我行我素。

(自由時報)
--
葉黃素補眼 不宜過量

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現代人用眼過度、「三高」疾病盛行,使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眼睛提早退化,甚至出現視網膜病變,醫師提醒民眾可多吃深綠色蔬菜保護眼睛,若要補充葉黃素食品也不要超量,每天只要6毫克就足夠,多吃無益,徒增肝臟負擔。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指出,他近年收治最年輕的黃斑部病變患者只有25歲,近視高達1500度,因高血壓又長期外食,導致單眼視網膜眼底出血,經過治療後,卻在30歲時,另一隻眼睛也出血,如今兩眼視力只剩0.2。

根據統計,國內失明原因有近半都是源自視網膜病變,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就連過去是銀髮族比較需要擔心的退化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都有年輕化 的趨勢,可能原因包括:生活型態改變、用眼需求增加、使用電腦時間增加、近視人口比例偏高、高血壓、糖尿病年輕化、臭氧層破洞,使得眼睛對紫外線的暴露增 加等。

蔡景耀表示,過去認為補充葉黃素有助於預防黃斑部病變,但近年研究顯示,若加上抗氧化劑(維他命C、E與B群)、玉米黃素以及必須脂肪酸Omega3(DHA、EPA),更有助降低自由基對於視網膜的傷害,並可補充視網膜的色素流失。

多吃深綠色蔬菜

他並指出,美國進行中的大型研究發現,對於單眼眼底已出血的患者,長期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抗氧化劑等營養素,有助保留殘存視力。民眾不妨多吃深綠色蔬菜或黃色與橘色的水果,如花椰菜、甘藍菜、菠菜、玉米、奇異果、西瓜等,也可考慮服用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品。

不過,蔡景耀提醒,這些營養素屬脂溶性,會在體內堆積、不易排出,民眾需注意不要過量。

根據美國FDA建議,每天只要吃6毫克就足夠,門診有部分病患因求好心切,每天吃到30毫克之多,若眼部疾病已穩定,或只是為日常保養,吃太多不但不會更有效,反倒徒增肝臟負擔。

(自由時報)
--
餐前兩杯水 多瘦2公斤

減肥不用花大錢,喝水就能辦到,而且效果比只斤斤計較卡路里數還好!這是美國一份研究提出的論點。這份研究說,吃低卡路里餐再加每餐飯前先喝2杯水,可比光吃低卡餐多瘦約2公斤。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戴維博士,找來48名年紀55歲到75歲的人分成兩組,他們都吃低卡路里餐,但是第一組三餐前先喝下約1品脫(約473毫升)水, 第二組餐前不特別額外喝水。3個月後,餐前喝水的人平均每人瘦了約7公斤,第二組人瘦了將近5公斤。戴維說,「人們應該多喝水、少喝含糖、高熱量飲料,這 是有助體重管理的簡單方式。」

這份在波士頓召開的美國化學學會全國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屬於處方藥的減肥藥會減少身體吸收脂肪、或改變大腦荷爾蒙作用,但喝水就是單純的用零熱量的水 把胃填飽,胃裡都是水,人就有飽的感覺,也就吃得少。戴維之前的研究發現,中年以上的人餐前喝水,每餐攝取的熱量少75到90卡路里,一天三餐就相當於少 將近300卡。

不過,研究人員和其他專家也提醒,短時間內喝太多水也可能造成健康問題,嚴重甚至可能致死。英國營養基金會則認為,喝湯、燉品等其他含水量多的食品來減重,會比單純喝水還好;另外多吃蔬果,也同樣能達到用較少熱量填飽肚子的效果。

(自由時報)
--
全球最難數獨 答案獨一無二

芬蘭一位數學家花了3個月時間,設計出號稱是「全世界最難的數獨」,一般有些數獨題目看似很難,但有時解出的答案卻不只一個,通常會讓玩家感到失望。這份最難的數獨,強調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摒除「瞎猜」的答法,靠邏輯可以推敲出每一格的數字,玩起來非常夠味。

芬蘭雙學位博士設計

這份數獨是由澳洲營養補充品公司Efamol,委託芬蘭的學者奧圖依卡拉(Arto Inkala)設計,依卡拉擁有科學與應用數學的兩項博士頭銜。由於嗆聲說是全世界最難的數獨,最近在日本網路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大家一窩蜂加入解題的 行列。日本雖然不是數獨的發源地,卻是將數獨發揚光大的國家,日文發音的「sudoku」因此成為這項風靡全世界億萬人遊戲的名稱。

這份9 乘9格的數獨題目,已填好的部分有23格。依卡拉博士說,這個數獨題目是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設計而成,或許有人靠瞎猜就能馬上找到解答,或是歪打正著先猜 中3、4個,再花個15到30分鐘完成全部解答。依卡拉說,如果靠直覺瞎猜,或許會覺得一點都不困難,但如果不循此途,而是認真地以邏輯推敲作答,恐怕得 花上好幾天時間,就像在玩西洋棋或日本象棋一樣,非常有意思。

依卡拉本身雖然是數學高手,但他說喜歡玩解謎遊戲的人,不見得要會加減乘除,只是需要邏輯能力、專注力,最後一項就是耐心,這才是當數獨高手的關鍵。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