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30305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3:11

*槓上俄羅斯! 摩爾多瓦宣布羅馬尼亞語為官方語言

烏俄衝突戰況激烈,鄰近的摩爾多瓦也深陷危機,日前還傳出俄羅斯正策劃在該國發動政變。據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RFE/RL)報導,摩爾多瓦國會通過議案,決定羅馬尼亞語為官方語言,將摩爾多瓦語從官方立法中刪除,改為羅馬尼亞語。這是與俄羅斯明顯的決裂,會加劇俄羅斯對德涅斯特河沿岸爆發衝突的恐懼。

摩爾瓦多是位於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的東歐內陸國,也是歐洲唯一沒有與俄羅斯接壤的前蘇聯國家。1990年,摩爾多瓦最高蘇維埃通過共和國主權宣言後,操俄語人口占多數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反對摩爾多瓦從蘇聯獨立,並於當年9月自行宣布成立「聶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nistria),但未獲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報導稱,前述法案由親西方的總統桑杜(Maia Sandu)領導的執政黨行動與團結黨(PAS)提出,在101席議員組成的國會中獲得56位議員的過半贊成票。「羅馬尼亞語」一詞旨在取代憲法和所有​​官方文件中目前使用的「摩爾多瓦語」、「官方語言」、「國家語言」和「母語」等用詞。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的主體民族相同,而前總統多東(Igor Dodon)等親俄人士希望保留官方語言名稱為「摩爾多瓦語」,儘管「摩爾多瓦語」實際上並不被視為一種語言。

「摩爾多瓦語」被認為是政治的產物,該國憲法中提到的「摩爾多瓦語」與羅馬尼亞語其實是同一種語言,當該國在蘇聯控制下時,官方語言才被更名為「摩爾多瓦語」,而超過80%的摩爾多瓦人以羅馬尼亞語為母語,並認為自己說的不是摩爾多瓦語,而是羅馬尼亞語。

羅馬尼亞語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2017年摩爾多瓦憲法法庭即裁定,1991年獨立宣言中使用的「羅馬尼亞語」一詞在法律上優先於憲法中使用的「摩爾多瓦語」。

*短兵相接?英國防部曝俄軍帶「鐵鍬」準備打肉博戰

俄烏戰爭衝突持續,近日英國國防部披露,部分俄羅斯動員兵曾指出,他們參戰時除了攜帶步槍,也被要求帶上挖掘戰壕用的鐵鍬,疑似準備與烏軍「短兵相接」打肉搏戰。

英國國防部官方推特今(5)日發文指出,今年2月下旬曾有俄羅斯動員兵表示,當他們執行攻擊烏軍一處加固據點時,被要求攜帶一款於1869年設計,用於挖掘戰壕的MPL-50鐵鍬。英國防部指出,這款鐵鍬也被俄軍用於近距離肉搏戰。

英國防部也提到,根據最近戰場上的資料顯示,雙方近距離交戰的次數有所增加,原因可能是俄方指揮官堅持以步兵作為進攻主力,與俄軍彈藥短缺砲兵部隊無法支援等原因。

*愛沙尼亞今大選 對烏克蘭政策成關鍵分野

愛沙尼亞週日(5日)舉行大選,該國堅定支持烏克蘭的執政團隊,正面臨極右翼政黨的挑戰。極右翼政黨試圖利用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憤怒,呼籲將烏克蘭難民拒於門外。

據《路透》報導,早前的民調指出,現任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所屬愛沙尼亞改革黨(Estonian Reform Party)有望再次組建自由派聯合政府。如此一來,將進一步鞏固波羅的海3國的親歐陣線;愛沙尼亞也得以繼續拓展綠色能源,並接收來自烏克蘭的難民。

然而民調也顯示,本次極右翼的愛沙尼亞保守人民黨(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 of Estonia)可能得到第二高票。保守人民黨宣稱將反對綠色能源,削減鉅額開支以挽救經濟;該黨甚至宣稱將因為經濟因素,不再接收烏克蘭難民。上述訴求在該國部分地區受到支持。

由於愛沙尼亞的多黨制體系,現任總理卡拉斯、及保守人民黨主席赫爾姆(Martin Helme)本週雙雙對外表示,自己有信心領導下一屆的聯合政府。愛沙尼亞政治觀察家沃格(Aivar Voog)指出,卡拉斯或許有機會排除保守人民黨,組建自由派聯合政府,但可能性相對較低。

卡拉斯強調,選民必須在她所描述的「愛沙尼亞的兩種不同模式」之間做出選擇。卡拉斯說:「改革黨始終支持開放、友好、歐洲思維,追求建設明智的國家。而保守人民黨只在乎自己,竟為了切身利益,拒絕幫助烏克蘭」。

保守人民黨主席赫爾姆則表示,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但前提是停止接收烏克蘭難民。赫爾姆說:「保守人民黨希望可以順利組建聯合政府。愛沙尼亞人對未來感到恐懼,主要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始終沒有給出任何正確答案」。

投票於當地時間晚間8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晚間6點)結束,大多數選區預計在午夜前結算所有選票。2021年,總理卡拉斯乘著聯合政府瓦解之際,成功整合並達成執政至今。

*習近平無法坐視俄國戰敗 德媒:中國可能借道白俄軍援俄軍

中國是否軍援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持續受德國媒體熱議。多家德媒指出,中國或許會借道白俄羅斯向俄軍提供軍火,藉此規避責任,因為中國迫切需要俄國協同對抗自由民主陣營,不可能坐視俄國戰敗。

《德國之聲》(DW)4日報導,《德國編輯部網路》(RND)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日前訪問中國為例指出,此行已構成對自由世界的挑釁,「習近平完全不顧忌歐盟根本不承認盧卡申科為白俄合法總統,依舊為他鋪開紅地毯。他這是在故意嘲諷西方?」

文中又援引西方情報圈人士指出,盧卡申科和習近平可能正在商量借道白俄為俄軍提供中國武器,而且雙方公開聲明中也確實提到「國防、刑偵、安全合作」,強調要「訓練士兵應對恐怖主義及顏色革命」。「反恐裝備」和軍火之間本來就界線模糊,且白俄和俄國之間有關稅同盟協議,運送到白俄的軍火很容易轉手給俄國。

一名北約組織(NATO)內部人士推測,「屆時中方是否會咬文嚼字地對美國表示,並沒有『向俄國供應軍火』?」

與此同時,《焦點》週刊的評論文章則指出,看似中立的中國實際上非常擔心俄國戰敗,因為對北京而言,俄國在合作對抗自由民主國際秩序上佔據最重要的位置,要是俄國總統普廷倒台,由民主反對派掌控俄國這個核武大國,習近平就要經歷一場噩夢。

作者接著指出,美蘇冷戰期間,中蘇關係也因意識形態爭執而降至冰點,這直接導致美中兩國相互接近,讓蘇聯不得不獨自面對兩個大國。如果普廷倒台,情況就會是另一番模樣:中國失去最重要的盟友,也失去便宜的能源和軍事科技。屆時,習近平就會發現民主國家的勢力已推進到專制陣營家門口。

作者認為,北京和莫斯科稱兄道弟,可說是走入歧途。只有在俄國獲勝的情況下,中俄聯盟才能抵禦西方制裁衝擊,也才能進一步鞏固專制聯盟。所以,北京實際上並不中立,習近平對俄國擊敗烏克蘭有著濃厚的興趣。

*札波羅熱公寓遭俄軍飛彈攻擊 釀11人喪生

烏克蘭南部城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的一棟公寓日前遭到俄羅斯飛彈攻擊。國家緊急服務部門表示,截至今日,死亡人數已達到11人。

路透社報導,緊急服務部門在Telegram上發文稱,2日清晨,這座5層樓公寓遭到攻擊,罹難者包括1名兒童。

地方政府官員在另篇貼文中說,1枚俄軍S-300飛彈擊中這座建築物。

攻擊發生後不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Telegram上發文,承諾將追究俄方責任。

他說,「恐怖主義國家想把我們人民的每一天都變成恐怖的一天,但邪惡將無法統治我們的土地。」

「我們會把所有占領者趕出去,他們一定會為一切罪行負責。」

*官兵坦言「每小時都像在地獄」 烏克蘭仍堅守巴赫姆特

烏克蘭與俄羅斯在烏東頓內茨克(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已經鏖戰數月,烏軍仍堅守該城,但俄軍聲稱已經包圍巴赫姆特。烏克蘭東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奇列瓦蒂(Serhiy Cherevatyi)4日表示,巴赫姆特的控制權仍掌握在烏軍手中,烏軍也沒有大規模撤離。

綜合外媒報導,奇列瓦蒂指出,巴赫姆特的戰鬥大部分發生在郊區,這座城市由烏克蘭武裝部隊、邊防衛隊與國民警衛隊駐守。針對外界聲稱有部分烏軍已從巴赫姆特撤離的說法,奇列瓦蒂強調,烏軍並沒有大規模撤離行動。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4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俄軍多次試圖包圍巴赫姆特,但是皆未成功,烏軍擊退俄軍多次攻勢。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一名指揮官4日指出,「在巴赫姆特的每一個小時都像是在地獄,俄軍一週前在巴赫姆特北部進攻順利,烏軍在過去幾天反擊後,前線已經穩固」。

*烏俄鏖戰巴赫姆特 美智庫:俄軍無法快速包圍該城

俄羅斯軍隊進攻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已有數月之久,近期俄軍聲稱「已包圍」巴赫姆特,但烏軍表示,俄軍多次試圖包圍但皆未成功。美國軍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3月4日發布的最新戰情分析中也提到,俄軍很有可能無法快速包圍巴赫姆特。

「戰爭研究所」指出,俄軍在巴赫姆特取得足夠的戰略位置優勢,可以對巴赫姆特某些地區採取包抄行動,俄軍在巴赫姆特的緩慢且逐漸推進,這不代表俄軍能很快地包圍該城,更不用說俄軍能透過正面進攻來占領巴赫姆特。

「戰爭研究所」提到,俄軍成功地從東北方逼進巴赫姆特的關鍵交通道路,轉移進攻路線威脅烏克蘭的撤退路線,俄軍進攻路線轉彎是迫使烏軍放棄已經準備好的防禦陣地。

雖然俄軍打算在巴赫姆特包圍烏軍,但烏軍指揮部已對外透露,聲稱烏軍最後有可能會撤退,而不是承受被包圍的風險。「戰爭研究所」評估,烏軍撤退的可能性遠大於被包圍的可能性,如果烏軍願意嘗試,他們仍有可能堅守陣地,但烏軍指揮官會評估面對俄軍攻擊與失去撤退路線的風險,以此來決定烏軍要留在巴赫姆特還是撤退。

*北約盟軍最高統帥:俄軍在烏克蘭損失逾20萬士兵、 2000輛戰車

烏俄戰爭持續超過一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皆傷亡慘重。北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兼美軍駐歐洲司令部司令卡沃里(Christopher Cavoli)日前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已有超過20萬名士兵傷亡,損失超過2000多輛主戰車(MBT)。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指出,卡沃里日前出席德國漢堡市政廳的晚宴時致詞提到,俄軍傷亡慘重,在戰爭中超過20萬名俄軍士兵傷亡,其中包括1800名軍官。卡沃里提到,當北約遭遇困難時,「硬實力」就非常重要,「如果對方有戰車,你也應該有戰車」。

卡沃里提到,過去從冷戰中吸取到的教訓是「武器精準度」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國防工業生產能力也很重要,「誰能以最快的速度生產,誰就會贏得戰爭」。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也曾發布分析報告,俄軍在戰爭第1年約承受25萬傷亡,其中6至7萬人戰死,俄軍在烏俄戰爭中陣亡士兵數比起俄羅斯與蘇聯在二戰後所有對外戰爭的死亡總數都還高。

*烏克蘭2名飛行員 在美接受F-16模擬器評估

美國官員證實,烏克蘭2名飛行員已在亞利桑那州圖森的軍事基地,進行F-16戰機模擬器評估,以便了解訓練他們駕駛F-16需要多久時間,而且美方已批准烏國本月最多能有10名飛官接受測試。

據《NBC》報導,美國官員表示,這項工作主要有2個目的,亦即提高烏國飛行員的駕駛技能,並評估安排適當的培訓計畫需要花多長時間,但他們同時也強調,烏軍飛官在美國期間不會駕駛任何戰機,只能使用模擬器。

美國國防部政策事務次長卡爾(Colin Kahl)表示,美軍估計烏克蘭需要50到80架F-16來取代現有空軍,但由於美方尚未決定是否援助烏國F-16,因此進行系統訓練是沒有意義的。

卡爾透露,如果美國提供全新生產的F-16,將需要3至6年的時間才能交付給烏克蘭。假如提供的是翻新的F-16,那麼會縮短為18個月至2年,目前評估訓練所花的時間也在18個月左右。

卡爾指出,援助F-16的成本將高達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56億元),會花掉軍援剩餘經費的一大部分。據了解,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多次希望美方提供F-16,但美國總統拜登也多次回絕。

*俄外長在國際會議聲稱烏克蘭發動戰爭 台下觀眾哄堂大笑

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日前在印度一年一度國際多邊會議「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聲稱烏俄戰爭是由烏克蘭針對「祖國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台下觀眾聽到不禁哄堂大笑,拉夫羅夫似乎也被觀眾的反應嚇到,在一片笑聲中結巴地說完整段話。

根據《衛報》報導,拉夫羅夫日前參加瑞辛納對話,他在與會期間表示,俄羅斯正試圖阻止由烏克蘭針對俄發動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影響俄各層面的政策,亦包含能源政策。

不過,就在拉夫羅夫言談進行時,台下觀眾聽到他宣稱烏俄戰爭是烏發動,不禁哄堂大笑。從影片可看出,拉夫羅夫似乎沒料到觀眾對此番言論的反應會如此劇烈,最後在結巴中結束這段對話。

實際上,俄羅斯總統普廷自2022年2月24日發動烏俄戰爭,並稱這場戰爭為「特別軍事行動」,與拉夫羅夫的說詞完全相反。

瑞辛納對話緊接在G20會議後登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瑞辛納對話告訴拉夫羅夫,美國不會放棄對烏支持。

*強化對烏軍援 萊茵金屬計劃在烏克蘭打造戰車工廠

德國「萊因郵報」今天引述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執行長派培格說法報導,該公司計劃在烏克蘭打造一座戰車工廠,目前正與烏國政府進行相關談判。

路透社報導,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專門製造彈藥、各種軍事裝備,以及德國同意派往烏克蘭的豹式戰車,這款戰車是與德國軍火商克勞斯瑪斐魏格曼公司(Krauss-Maffei Wegmann)共同生產。

派培格(Armin Papperger)告訴萊因郵報(Rheinische Post),「可投入約2億歐元資金,在烏克蘭設立萊茵金屬工廠,預計每年最多可產生400輛黑豹(Panther)戰車。」黑豹戰車是該公司旗下最新款主力戰車。

他還透露,「與烏克蘭政府的談判前景看好,我希望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做出正式決定。」

儘管西方盟國正向烏克蘭運送大量武器,但烏國目前仍沒有足夠裝備可以收復所有領土。

派培格認為,烏克蘭需要600輛至800輛戰車,為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迅速開始打造新戰車。

(自由電子報)
--

*烏克蘭飛行員赴美訓練 但美未鬆口提供戰機

美國政府仍未表明是否提供烏克蘭戰鬥機或是先進遙控無人機,但三名美國政府消息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兩名烏克蘭飛行員正在亞歷桑納州駕駛飛行模擬機,並接受美軍評估,了解他們要花多少時間學習駕駛F-16等美國戰機。

一名美國軍方官員告訴隨國防部長奧斯丁前往中東的記者們,烏克蘭飛行員在亞歷桑納州南部皮馬郡圖森進行「熟悉活動」,「這是個例行活動,是美烏軍方與軍方間對話的一部分」。

該名官員表示:「熟悉活動基本上是兩國空軍間的討論,及觀察美國空軍如何運作。這場活動得以讓我們進一步幫助烏克蘭飛行員成為更有成效的駕駛,並且進一步給予他們如何發展自身能力的建議。」

一位匿名的美國政府行政部門官員指出:「這項計畫包括觀察烏克蘭駕駛如何在飛行模擬機中從事任務規劃及執行,以確定我們如何進一步提供烏克蘭空軍關於運用自身能力的建議。」

上述兩名官員表示,目前沒有關於是否承諾提供烏克蘭F-16戰機一事的最新資訊。該名行政部門官員指稱:「這是關於在他們自己的飛機上訓練他們,與F-16無關。」

CNN指出,儘管目前沒有跡象顯示飛行訓練正在進行,但這個舉措暗示美國目前沒有完全關上提供F-16戰機的大門。

不過,美國國防部次長卡爾上周在國會作證時說,訓練烏克蘭飛行員駕駛F-16需要一年半,時間太長且成本太高。

*西方將提供戰機? 美官員:烏克蘭駕駛赴美飛模擬機

美國政府仍未表明是否提供烏克蘭當局戰鬥機,或是先進遙控無人機。值此之際,美國兩名官員今天指出,兩名烏克蘭飛行員正在亞利桑那州駕駛飛行模擬機,並且接受美軍評估。

路透社報導,美國及其盟邦持續提供烏克蘭大量武器,包括標槍飛彈(Javelin)及海馬士(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但西方盟國迄今未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先進戰鬥機及最大型武裝無人機。

一位美國國防官員今天不具名指稱,在亞利桑那州的「熟悉活動」是首例,將促進烏克蘭及美國人員間對話,並提供一個觀察美國空軍如何行動的機會。

這名國防官員表示:「這場活動得以讓我們進一步幫助烏克蘭飛行員成為更有成效的駕駛,並且進一步給予他們如何發展自身能力的建議」。

一位匿名的美國政府行政部門官員指出:「這項計畫包括觀察烏克蘭駕駛如何在飛行模擬機中從事任務規劃及執行,以確定我們如何進一步提供烏克蘭空軍關於運用自身能力的建議」。

上述兩名官員表示,目前沒有關於是否承諾提供烏克蘭F-16戰機一事的最新資訊。該名行政部門官員指稱:「這是關於在他們自己的飛機上訓練他們,與F-16無關」。

*與西方關係修復機會渺茫 俄擬封存北溪管道

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將封存去年遭破壞的「北溪」天然氣管道,沒有立即修復或重啟的計畫。據傳,俄國認為與西方關係重修舊好的機會渺茫,因此沒有修復的計畫。

去年9月,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因不明原因而爆炸破裂。據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表示,修復破裂的管道在技術上可行,但俄方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與西方的關係幾乎沒有改善的可能性,因此暫不需要修復這些管道。

知情人士透露,俄方雖然沒有修復破裂管道的計畫,但至少會將管道保存,以備將來可能重新啟用。路透指出,俄方可能想將破裂的管道兩端密封起來,並塗上一層塗料,防止海水進一步腐蝕。

俄烏開戰一年以來,歐洲大幅削減進口俄羅斯能源,但有俄羅斯消息人士說,如果美國LNG賣給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繼續上漲,歐洲可能準備從俄羅斯恢復購買天然氣。

受西方制裁後,俄羅斯轉向亞洲尋找新的買家,從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成為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買家,大量進口便宜能源產品。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上月發布一份調查報告,指美國以北約軍演為掩護,祕密派海軍蛙人在北溪天然氣管道下放置炸彈,釀成爆炸事件。白宮對此否認,德國等歐洲國家則保持沉默。

*德國民調:應由烏克蘭人自行決定何時談判

自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揮軍入侵烏克蘭至今,戰事已持續超過一年。無數城市被毀,大量軍民死傷。俄軍目前佔領五分之一烏克蘭領土,俄羅斯總統普京仍不罷休。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將奪回所有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這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總有一天會落幕,而且可能終於談判桌上。

但俄烏戰爭終戰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德國電視一台「德國趨勢」節目委托民調機構Infratest-Dimap在今年2月進行相關民調,共1311名具選舉資格的德國民眾接受調查。民調結果顯示,73%的多數受訪者認為,烏克蘭應該自行決定何時與俄羅斯談判。這項決定不應該受到美國或歐洲支持者的影響。各黨支持者原則上都同意這一觀點,其中綠黨(83%)支持的比例尤其高。

該份民調還詢問了受訪者,烏克蘭是否應該割讓領土以換取與俄羅斯的和平協議。只有35%的少數受訪者認為烏克蘭應作出讓步,其中以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另類選項黨(AfD)的支持者佔多數(64%)。54%的受訪者則反對讓出任何領土,持此觀點的多數為綠黨和社民黨支持者。

儘管戰爭爆發初期的沖擊更大,人們仍舊擔心戰爭對生活造成影響。58%的受訪者擔心德國會捲入戰爭,69%認為德國的經濟形勢會進一步惡化。

過去數周,關於向烏克蘭交付武器的爭論尤為激烈。德國民眾在俄烏戰爭屆滿一年之際走上街頭支持或反對輸送武器。47%的德國公民認為,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是合適的,佔比超過反對者。與此同時,受訪者普遍認為德國迄今為止為結束戰爭所做的努力還不夠(53%)。

在烏克蘭戰爭期間,誰主掌國防部對德國公民而言成為關鍵問題。一個半月前,社民黨人鮑裡斯·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出任國防部長。在此之前,多數德國民眾對這位下薩克森州前內政部長知之甚少。皮斯托裡烏斯憑借著親力親為、坦率的態度、堅定的決心和與軍隊的良好關系,在短時間內成為德國最受歡迎政治人物。52%的民調受訪者對皮斯托裡烏斯的表現感到滿意。受歡迎程度緊隨其後的是綠黨籍德國外長貝爾博克(47%)以及副總理哈貝克(41%)。德國總理肖爾茨的滿意度則為38%。

近日德國總理正對多國進行訪問。肖爾茨與拜登在華盛頓舉行會談。這是拜登第二次在白宮會見德國總理肖爾茨。兩國在支持烏克蘭戰爭方面是最緊密的伙伴。

肖爾茨和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希望重新調整德國的外交政策,尋找更親密的盟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莫斯科已不再被柏林視為伙伴。而儘管中國提出願意在俄烏戰爭中居中調停,但各界對於在經濟和政治上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不斷加劇。如果詢問德國人世界上最信賴的伙伴是哪個國家?59%的受訪者回答美國,第二名是烏克蘭(47%),印度排名第三(33%)。只有8%的德國人認為中國是重要外交政策伙伴。

聯盟黨支持率創新高
德國如今的外交政策極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民眾對聯邦政府工作表現的評價幾乎沒有改變。三分之一受訪者給出正面評價,三分之二持批評態度。這對在野政黨而言顯然是一優勢。

如果詢問德國人,若周日舉行聯邦大選會投給誰?基民盟和基社盟的支持率創下兩年來的新高,增加四個百分點達到31%。執政聯盟的三黨的支持率都出現下滑。社民黨支持率為18% (-2),綠黨17%(-1),而陷入困境的自民黨支持度又下跌1點,跌至7%。選項黨的支持率維持14%(-1),左翼黨則達到5%(+1)。

德國距離實現平等還很遙遠
德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一項目標是「女權主義外交政策」。本周貝爾博克提出了她的構想,應賦予女性觀點更大的關注度。

貝爾博克特別選擇在此時提出更側重女性的新外交政策別具意義,因為馬上就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該節日旨在關注全球婦女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在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德國-仍未實現性別平等。

根據聯邦統計局數據,德國女性的平均時薪比男性低18%。77%的女性感覺自己在工資收入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在老年保障(71%)和親戚照護(69%)方面,女性也自認處於明顯劣勢。多數男性對此的看法相同。然而,男性和女性對於女性擔任領導職務的觀點存在相當大的差異。infratest-dimap的民調結果顯示,61%的女性受訪者認為,女性在擔任領導職方面處於劣勢,但只有47%的男性持相同看法。

*烏軍死守巴赫姆特「像在地獄」 俄防長罕見視察烏東前線

俄烏兩軍近月在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交戰,根據英國國防部公布報告,當地烏軍壓力愈來愈大。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一名指揮官今天指出,「在巴赫姆特的每一個小時都像是在地獄」。俄國傭兵集團瓦格納3日稱幾乎已包圍當地,俄羅斯國防部今天更指出,國防部長蕭依古罕見視察部署在烏東的俄軍。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俄軍多次試圖包圍巴赫姆特,但是皆未成功,烏軍擊退俄軍多次攻勢。但英國國防部今天稍早於推特發文表示,烏克蘭正派遣精銳部隊增援巴赫姆特地區,同時瓦格納傭兵部隊已推進到巴赫姆特的北部郊區。貼文還提到,巴赫姆特的兩座重要橋梁於過去36小時內被摧毀,而且烏克蘭掌控的出城補給路線越來越有限。

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日前發布影片,稱已「實際上包圍」巴赫姆特,烏軍只剩一條通道可逃生,包圍網正持續收緊。路透當天目擊俄軍猛烈砲擊巴赫姆特以西的通道,其中一條連接西方小鎮克羅莫夫(Khromove)的橋梁毀而砲擊。

外部評估,烏軍守城難度愈來愈高,更似乎為了撤出作準備。巴赫姆特副市長承認兩軍在街頭激戰,但城市尚未淪陷,也否認大規模撤走部隊,只有一支作戰了110天的無人機部隊撤離。

*愛沙尼亞大選登場 反援烏民族主義勢力或壯大

愛沙尼亞人今天前往投票所投票選舉新國會,選舉結果可能讓一直反對向烏克蘭運送更多武器的極右翼民族主義者勢力更加壯大。

法新社報導,根據民調結果,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的中間偏右「改革黨」(Reform Party)將贏得選舉,但可能得籌組聯盟才能繼續執政。

根據 Kantar Emor2月調查,改革黨預計贏得28.7%選票,極右翼「愛沙尼亞保守人民黨」(EKRE)則以18.2%的得票率排第2。

這份2月份的民調還顯示,中央黨(Centre Party)支持率為13.4%,愛沙尼亞200黨(Estonia 200)支持率13.4%,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支持率為10.1%,祖國黨(Isamaa)則為8.5%。

與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人口130萬,擁有一個101席的一院制國會。

作為歐洲聯盟(EU)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的這個波羅的海國家,過去一年帶頭呼籲提供更多軍事援助,來協助烏克蘭擊退俄羅斯的入侵。

目前愛沙尼亞對烏克蘭的軍援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

卡拉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我們支持一個開放、友好、具有西方思想的、歐洲的、聰明的國家」。

但愛沙尼亞保守人民黨黨魁赫默(Martin Helme)表示,愛沙尼亞不該進一步加劇與莫斯科的緊張關係。

愛沙尼亞保守人民黨打著反對增加對基輔軍援的政見選舉,呼籲不再接收烏克蘭難民、減少移民比率,藉此保護愛沙尼亞勞工。

*媒體:美從俄取得情資 稱中國有意軍援俄國

近期美國政府與北約官員透露,有情資顯示中國可能提供致命性的武器給俄羅斯;週六(3月4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引述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說法,稱此情資是從俄國官員手中「辛苦取得」的,之後美國政府花費數週時間,透過其他來源及其他盟友提供的資訊,多方證實此消息。

根據NBC報導,情資顯示中國打算提供彈藥、火砲給俄國,引起美國官員警戒,擔憂中國若這麼做,可能讓俄烏戰事傾向有利於俄國一方。一名資深美國官員表示,俄軍如果有了中國武器的助力,「在軍事上會更加致命,能力更強大」;如此一來,「對烏克蘭人來說不是好事」。

不具名的知情官員透露,初步的情資尚不明確,還無法確知中國考慮援助俄國的軍備具體是什麼,也不確定中國是否打算提供市面上沒有的無人機。另一名資深美國官員說,中國對此事有多認真,美國政府內部對這一點也有不同的評估。

針對此報導,白宮國安會拒絕了NBC的置評請求。

歐美官員多次呼籲中國勿援俄
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等人,皆曾公開表示相信此情報。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Jens Stoltenberg)2月接受美聯社訪問時也說過,有「一些跡象」顯示中國可能打算這麼做。

3月初,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呼籲中國應運用影響力,敦促俄國撤軍,不要提供武器給侵略方。路透社則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正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盟友磋商:若中國確實軍援俄國,美國打算爭取盟友支持,共同對中國祭出制裁。

美國對外雖頻頻釋出消息稱中國有意援俄,但也坦承,現階段並未看到證據顯示中國已經決定這麼做。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科比(John Kirby)2日透露,美國研判中國並未把此事完全排除在考慮範圍之外,但也還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推進此事。

週五(3日),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說:「我們認為,俄國在烏克蘭的戰爭讓中國陷入困難處境,難以真的往那個方向(軍援俄國)推進。」她表示,中國每向俄國靠近一步,都讓中國跟歐洲還有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更加艱難;不過,美國仍認為,與中國維持溝通管道暢通非常重要。

CIA局長伯恩斯週日(5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向全國」節目上則證實,美國公開釋出這樣的消息,目的是為了嚇阻中國,迫使中國不做出援俄決定。現階段,美國暫時不會進一步解密相關情資,一方面顧慮情資來源的敏感性,一方面也因為美國向中國傳遞信息的目的,似乎已經見效。

中國先前否認指控 重申「勸和促談」
針對歐美指控中國可能提供武器援俄,中國先前多次否認,稱此為「虛假信息」。中國發言人毛寧3日再度批評美國提供武器援助烏克蘭,「推高緊張局勢」,並稱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危機政治解決」。

2月24日,在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之際,中國發表12點聲明,提出中國版的俄烏和平計劃,標題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不過,專家告訴DW,這份文件實際上缺乏誘因,難以施壓、說服俄羅斯改變行為;唯一值得注意的一點在於,中國提到了「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

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期間,中國外長秦剛3月2日在印度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會面,過程中有談及烏克蘭。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稿,秦剛「呼籲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並且「反對拱火澆油,反對破壞和談,反對雙重標準,反對制裁施壓」;拉夫羅夫則稱俄國對談判「始終持開放態度」。

*烏克蘭東部戰火不歇 俄國防長罕見視察前線俄軍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指出,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罕見視察了部署在烏克蘭的俄國軍隊。俄軍一年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俄國軍事高層就很少視察烏克蘭前線。

俄羅斯國防部宣布,蕭依古在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Donetsk)地區「視察一處前線指揮所」,但沒有說明具體的視察地點和時間。

國防部發布的影片可以看到,蕭依古頒發勳章給俄國軍事人員,並跟東部軍區指揮官穆拉多夫(RustamMuradov)上將一同巡視一座殘破不堪的城鎮。

蕭依古從2012年起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但他在俄烏戰爭期間的表現受到主戰派人士嚴厲批評。

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上個月指控,蕭依古和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不提供彈藥給他的旗下戰士,還說這無異於叛國。

*俄軍續攻巴赫姆特 英情報:烏克蘭部隊壓力漸增

英國國防部今天發布每日情報公告指出,保衛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的烏國部隊正面臨俄羅斯軍隊越來越龐大的攻勢壓力,兩軍正在巴赫姆特周邊地區激烈戰鬥。

英國國防部今天於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烏克蘭正派遣精銳部隊增援巴赫姆特地區,同時俄羅斯正規軍和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部隊已推進到巴赫姆特的北部郊區。

貼文還提到,巴赫姆特的兩座重要橋樑於過去36小時內被摧毀,而且烏克蘭掌控的出城補給路線越來越有限。

烏克蘭軍方指揮部則指出,俄國軍隊依然試圖包圍巴赫穆特,但在過去一天,烏克蘭部隊仍擊退了俄軍攻勢。

巴赫姆特戰役已經持續長達7個月時間,俄烏戰爭開打前當地人口約有7萬人,但這座城市已經在兩國軍隊交戰中被炸成斷垣殘壁。

*「巴赫姆特爭奪戰」意義重大…俄烏誰有勝算?專家這樣看

倫敦國王學院軍事倫理學中心研究員米隆(Marina Miron)認為,巴赫姆特(Bachmut)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軍隊來說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俄軍若攻下這座城市將意味著在頓巴斯地區的進一步推進——應該是向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的方向。

「他們將控制重要道路,切斷烏克蘭軍隊補給,令其更難自衛」,米隆說。此外,這也會削弱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士氣,並使其西方盟友對烏克蘭軍隊戰鬥能力產生懷疑。

德國聯邦國防軍前上校蒂勒(Ralph Thiele)也指出了這一點。「基本上烏克蘭方面被逼著必須得拿出成績,壓力也來自其西方伙伴,因為西方在一定程度上要不斷向公眾解釋,為什麼要為烏克蘭提供這麼大的支持」,這位軍事專家解釋道。

蒂勒還強調了巴赫姆特保衛戰與之相連的心理層面的因素。「人們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激勵,被鼓舞著堅持下去。這當然也會成為向整個烏克蘭發出的一個信號——向其平民和在其他地區堅守的士兵」,他補充說,雙方為奪取或保衛這座城市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並非可取。

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員馬丁(Mike Martin)認為,俄羅斯如此堅決地試圖奪取巴赫姆特,是因為這符合普亭所宣布的戰爭目標,即「解放頓巴斯」。

馬丁表示:「去看一下公路和鐵路線的走向,就會發現巴赫姆特以西還有兩座大城市仍處於頓巴斯地區,即斯洛維揚斯克(Slowjansk)和克拉瑪托爾斯克(Kramatorsk)。佔領這兩座城市——作為實現其戰略目標的必要條件,他(普亭)必須拿下領巴赫姆特。」

誰的勝算更大?
蒂勒(Ralph Thiele)認為,烏克蘭在巴赫姆特爭奪戰中的勝算較小。根據他的說法,俄羅斯軍隊幾乎包圍了該城市。「有一小塊四公里寬的狹長地帶仍可以自由通行,供逃離、增援或補給。但四公里根本不算什麼,俄羅斯人就像馬蹄鐵一樣把城市包圍著,而且還在試著不斷將馬蹄鐵的兩端並攏起來。」

除此之外,蒂勒認為,就軍事力量而言,俄羅斯在巴赫姆特也比烏克蘭更勝一籌。他表示:「如果看下整體情況,就會發現俄羅斯各方面軍事裝備的數量要多得多,不管是裝甲車、坦克、火炮還是飛機。」相比之下,烏克蘭還需要等待西方軍事援助的到來。

說到援助問題,蒂勒的看法並不太樂觀:「如果我們看到整個歐洲一個月生產的彈藥還不如俄羅斯一天發射的多,就會對是否真正能夠給予足夠的軍事援助打一個問號。光是坦克的問題就極其困難。我們總是說:坦克可以給,不過得把它們開過去,但許多橋梁無法承受它們的重量。也就是說光把坦克運到目的地就很困難。如果坦克損壞或需要維修,也無法在現場進行,而是可能需要再開900公里返回波蘭或斯洛伐克進行處理。」

烏克蘭進攻的可能性
關於未來戰況走向,奧地利聯邦軍上校雷斯納(Markus Reisner)表示:「雖然在巴赫姆特取得勝利將意味著俄羅斯人再度佔領一塊領土,但並不意味著是對深入該地區的一種突破,因為下一道防線緊隨其後。」

在哈爾科夫(Charkiw)和切爾松(Cherson)附近獲得勝利後,烏克蘭決定相對迅速地發起第三次攻勢,從扎波羅熱(Saporischschja)出發朝向梅利托波爾(Melitopol)。由於烏克蘭軍隊在巴赫姆特附近受到的壓力,基輔被迫不斷向那裡調兵。

據雷斯納介紹,烏克蘭軍隊目前正在集結8個旅,並在尋找一個合適的進攻地點,有可能是梅利托波爾以北地區。若能成功,那麼克里米亞、扎波羅熱以及切爾松地區的俄羅斯部隊將被切斷後勤補給線。

「這樣一來,相比於思考怎麼在頓巴斯進一步發動攻擊,俄羅斯人更應該愁的是怎麼解決部隊補給的問題」,雷斯納說。

但來自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東歐問題、國防專家格雷塞爾(Gustav Gressel)認為,烏克蘭反攻的時機尚未到來。格雷塞爾解釋說:「如果要發起反攻,必須組織和集中資源,在戰線和戰鬥之外以取得突破。在現階段,這樣做是有風險的。即使烏克蘭人突破了俄羅斯防線並擴大其控制範圍,俄羅斯仍然擁有強大的後備軍以及大量部隊可以投入戰鬥。俄軍可以同時從多個方向向烏克蘭人發起進攻。」

「如果我們再等幾個月,等到俄羅斯的進攻潛力耗盡,並開始消耗其後備軍以維持當前進攻,那麼一旦烏克蘭軍隊突破了俄羅斯防線,就會有更多的回旋餘地來擴大控制範圍。這樣烏克蘭就可以以同等的傷亡人數和戰力部署解放更多的領土。」格雷瑟爾說。

今年還有可能實現停火嗎?
德國聯邦國防軍前上校蒂勒表示:「現在結束這場戰爭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各方自然都在施加壓力,特別是對烏克蘭方面,現在也可能通過印度和中國向俄羅斯方面施壓。」

同時,蒂勒也警告說,俄羅斯仍然擁有讓戰爭大幅升級的潛力,不僅僅是通過核武器,「還包括根本沒引起我們注意的超音速武器,這些武器讓普亭可以瞄準世界任何角落精準打擊,我們卻很難抵禦。」

在蒂勒看來,現在西方的任務是防止局勢升級:「我們現在必須看看如何能說服普亭讓步,這基本上得由那些支持他的人來完成,包括中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和南非。這是一個真正可以對俄羅斯施加壓力的群體。」

蒂勒同時認為,對烏克蘭而言,任何軍事上的成功都將有助於在停火前鞏固其談判地位。

談到未來戰爭的走向,蒂勒認為,缺乏士兵可能不會成為烏克蘭停止抵抗的理由:「我認為,對於烏克蘭人而言,這場戰爭的終點是要麼他們贏了,要麼是西方停止向他們提供武器。」

*烏克蘭戰火中的隱喻 什麼是白天使、黑暗天使和無敵中心?

英國衛報報導,烏克蘭戰爭創造出一些隱喻,在俄烏兩軍激戰長達7個月的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有所謂的「白天使」(White Angels)、「黑暗天使」(Dark Angels)、「生路」(road of life)和「無敵中心」(Invincibility Centre),這些隱喻指的是什麼?

「白天使」指的是負責撤離居民的警隊,在被砲彈摧毀的危險地區搜查,撤離老人和兒童。

「黑暗天使」指的是收屍的人,「無敵中心」則是有提供電力,並有仍留在城裡的義工供應居民飲水和熱食的地點。「生路」指的是巴赫姆特通往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的公路,俄國的私人軍隊「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幾乎已包圍整個巴赫姆特,只剩下一條通往烏軍的道路,但也十分危險。

(聯合新聞網)
--
*拜登蕭茲密談逾一小時 堅定挺烏

傳中國軍援情報來自俄官員
美國總統拜登三日在白宮接待到訪的德國總理蕭茲,兩人密談超過一小時,確認兩國在力挺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上步調一致。此外,拜登和蕭茲也對中國向俄供武表示擔憂,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披露,美方最早是從俄國官員口中得知中國考慮軍援俄國,但目前採取的勸阻策略看似奏效。

拜登和蕭茲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密談超過一小時,連顧問團隊都被支開。談話結束後,拜登戲稱兩人已自行解決全世界所有問題,但並未說明是否達成任何協議,也沒有舉行共同記者會,凸顯談論的話題不易解決。在兩人會晤之際,白宮宣布提供烏國四億美元軍援。

拜登感謝蕭茲增加國防預算,擺脫對俄國能源的依賴,以及對烏國的軍援和支持。蕭茲提到只要烏克蘭有需要,西方必須「不計時間長短」力挺。兩人也討論到中國可能向俄提供武器,但兩國都尚未掌握到相關證據。

歐盟稱提供武器即逾越紅線 必祭制裁
與此同時,一名現任及一名前任美國官員向NBC透露,美方最早是從俄國官員口中得知中國考慮提供俄國彈藥、火砲等致命武器,可能提升俄軍能力,並增加殺傷力,對烏克蘭將極為不利。

拜登政府花費數週從不同管道及盟友消息驗證情報後,研判現在先不要公開公開情報來源,一來是考量情報來源敏感性,二來是拜登政府喊話阻止中國實際行動的策略,目前看來奏效。歐盟三日重申,中國若供武給俄國,絕對是逾越「紅線」,歐盟必祭出制裁。

美司法部長 閃電訪基輔
美國司法部長賈蘭三日閃電訪問基輔,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出席一場有關戰爭罪行的會議,並重申美方堅決要求俄國為戰爭罪行負責。

烏死守巴赫姆特 俄稱包圍
烏俄兩軍已在烏東頓內茨克州巴赫姆特市鏖戰數月,烏軍仍誓死堅守,但烏國官員近日坦言處境艱難。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首領普里格津四日宣稱,他們已實際包圍該市,僅差一條道路就能全面控制。

英國防部四日戰情報告也指出,當地烏軍壓力與日俱增,雖烏國菁英部隊馳援,但俄軍和瓦格納集團仍朝巴市北部郊區挺進,兩主要橋樑已在過去卅六小時內被毀,烏軍的補給路線愈發受限。

俄防長前往頓內茨克視察
俄國國防部四日宣布,部長紹伊古前往南頓內茨克一個前線指揮所視察,向官兵授獎,並巡視滿目瘡痍的城鎮。自烏戰爆發以來,俄國高階軍官親赴前線十分罕見。

(自由時報)
--
*聚焦俄烏 蕭茲赴美會拜登

德國總理蕭茲三日造訪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烏克蘭戰事;蕭茲表示,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西方盟友將持續支持烏克蘭,並施壓俄羅斯總統普亭;此外,美國宣布軍援烏克蘭四億美元。

俄烏戰爭逾一年,美國與德國在過程中,從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制裁到德製「豹二」與美製「艾布蘭」戰車支援,都曾意見分歧,然兩國最終仍維持支持烏克蘭,並制裁俄羅斯的統一立場。

拜登在橢圓辦公室對蕭茲表示,德國挺身而出提供重要的軍事支援,還支持烏克蘭人民,德國為此增加國防開支,調整能源進口來源,在在不容易,蕭茲的領導讓世界變得不同;身為北約(NATO)盟友,美國與德國使聯盟更加強大且有能力。

蕭茲前年十二月接任德國總理,去年二月訪問華府,當時俄羅斯軍隊尚未跨越烏克蘭的邊境。

蕭茲說,因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安全構成的危險威脅,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團結起來協助烏克蘭至關重要,德國會持續努力。

同日,拜登政府宣布軍援烏克蘭四億美元,多數為彈藥,這是拜登政府第三十三次軍援,累計總額超過三百億美元。

白宮表示,兩人會談約一小時,重申美德強健的雙邊關係,強化兩國在支援烏克蘭戰爭的協調性,包含持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人道、經濟和政治支持;拜登與蕭茲重申,要讓俄羅斯為侵略付出代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德國正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以換取俄烏展開結束戰爭的安全談判,這項行動勢必也須與美國溝通。

兩人的公開談話聚焦俄烏,並未提及中國;CNN報導,閉門會議討論到關注中國可能提供俄羅斯致命武器的發展,外界憂心中俄的軍事合作將徹底改變這場戰爭的走向與結局。

美國近日頻頻示警北京不要提供莫斯科致命武器來攻打烏克蘭,否則將承擔後果;蕭茲二日在德國議會演講時呼籲北京,運用對莫斯科的影響力,要求俄軍退出烏克蘭,也不要提供武器給侵略者俄國。

路透引述消息報導,美國正與盟友商討,若中方軍援烏克蘭,將制裁中國;一位歐盟資深官員說,「中國援俄武器」是「不容置疑的紅線」,倘若如此,歐盟就會祭出制裁。

不過,美國和德國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北京這麼做的證據,他們正密切關注此事。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表示,中方對俄國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可能使北京與歐洲及全球各國的關係更加艱困。

白宮定義此行為「工作訪問」,蕭茲抵白宮後與拜登會談,事後只有簡短新聞說明,沒有聯合聲明,也沒有聯合記者會。

*援烏有芥蒂…「拜蕭會」沒歡迎儀式 缺聯合聲明

德國總理蕭茲去年二月訪美時,俄國大軍在烏克蘭邊境蓄勢待發。一年後,蕭茲再度訪美,俄烏戰況陷入膠著。

蕭茲在國會演說完畢後馬上搭機赴美,沒有任何媒體隨行,三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沒有歡迎儀式,雙方沒有幕僚在場,不回答記者提問,會後也沒有聯合記者會或聯合聲明,低調到不行。

俄烏戰況不明,俄軍似乎頗有斬獲。美、德異口同聲表示,對烏克蘭,「打多久,挺多久」。有意思的是,華府與柏林都認為對方應該做的更多。

戰車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德國堅持提高豹二式戰車的前提是美國必須提供M1A1艾布蘭戰車,拖到美國承諾後,德國同意提供六十二輛豹式戰車,但美國又說戰車沒有現貨,至少今年內無法提供。德國國內沒那麼多現貨,還得跟其他國家買回,對於美國的這種作法,自是點滴在心頭。

雙方另一個爭點是中國。蕭茲不久前才對最大貿易夥伴北京喊話,運用影響力讓俄國撤軍。美國這陣子不斷用各種暗示影射方式,指控北京「可能」、「正考慮」、「計畫」軍援俄國,甚至宣稱雙方進入議價階段。美國要求歐洲盟友配合,屆時一起制裁中國。

歐盟沒有明說,但是態度跟北京一樣:「拿出證據來!」一名歐盟官員表示:「迄今我們仍未看到中國計畫軍援俄國的任何具體證據」。

繼蕭茲之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預定十日訪問白宮,這議題也躲不掉。蕭茲與拜登都沒有公開證實會談是否觸及中國在俄烏戰爭角色的問題,拜登甚至拒絕回答記者提問。

白宮新聞稿表示,兩位領袖討論讓俄國為侵略持續付出代價,「對全球議題交換意見」;還是沒提中國。

*俄女高音演出遭取消…莫北協控國籍歧視 外交部反批俄侵烏

俄羅斯女高音安娜涅翠布柯原訂今天在台灣舉辦的音樂會遭取消,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台北代表處在臉書發文表達遺憾,並強烈譴責任何以國籍為由,歧視人民包括文化人士的企圖。外交部昨天回應,莫北協的評論,忽略台灣朝野及絕大多數社會各界,均不認同俄羅斯軍事侵略烏克蘭的事實。

莫北協駐台代表處表示,對台灣當局在最後一刻決定取消安娜涅翠布柯音樂會深感遺憾,安娜涅翠布柯擁俄羅斯和奧地利雙重國籍。

莫北協表示,過去幾天裡,收到許多來自台灣創意知識分子、外國公民以及居住在台灣的俄羅斯民眾的電話和信件,對活動的突然中斷深表關切和失望,且明顯的是,「主辦方提到所謂民意是牽強附會和政治化的」。

外交部表示,尊重國家交響樂團NSO因考量輿論及社會安全,所做的獨立自主決定,並支持文化部有關未來應建立檢討機制的立場,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表示,台灣相關單位做出決定,展現台灣與國際社會站在同一價值。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表示,現在確實時機敏感,只能說國際形勢與時機,會影響事情的發展。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