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30308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2:42

*北約秘書長:俄軍人海戰術 巴赫姆特未來幾天內恐淪陷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今(8)日警告烏軍,儘管烏克蘭東部市鎮巴赫姆特(Bakhmut)撐過了近幾個月俄軍猛烈的攻勢,但這座戰略要點可能未來幾天之內就會淪陷。

《法新社》報導,史托騰伯格在歐盟國防部長會議期間對媒體表示:「我們見到的是,俄羅斯持續投入更多部隊與更多軍力,俄軍雖然不精實,但他們會試圖用數量來彌補。他們承受了巨大的戰損,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排除巴赫穆特終究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淪陷。」

不過史托騰伯格堅稱:「同樣重要的是要強調,這件事並不一定反映出戰爭的任何轉捩點,這只是點出我們不應該低估俄羅斯,我們必須繼續提供烏克蘭支援。」

*俄軍巴赫姆特損失3萬士兵 西方官員:戰略意義不成正比

烏俄戰爭迄今已逾1年,俄軍持續猛攻烏東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城鎮巴赫姆特(Bakhmut),該區戰況激烈,近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明確指出「烏國土地寸土不讓」,對此西方國家官員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估計,俄軍在爭奪巴赫姆特這場戰役中已有2萬至3萬名士兵傷亡,慘烈程度與巴赫姆特的戰略意義完成不成正比。

根據《BBC》報導,1名西方官員指出,俄軍自去年夏天開始攻佔巴赫姆約6個月左右,雙方持續對戰中,開戰後該區已有約達九成人口逃離,飽受轟炸的巴赫姆特四處都是建築物廢墟和樹木,對於俄軍而言,損傷程度與巴赫姆特的戰略意義完全不成正比,推測俄軍有2萬至3萬名士兵傷亡。

西方官員指出,烏軍在巴赫姆特早已付出沉重代價,但對烏克蘭而言,巴赫姆特之戰是「大量殺死俄羅斯人的獨特機會」,即便最後這區遭俄羅斯奪下,敵軍勢必需花費大量時間,且俄軍勢必得不償失。

西方官員補充,該俄羅斯傭兵集團瓦格納(Wagner)創辦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日前公開指責,俄軍未能提供充足彈藥作戰,顯見領導奪取巴赫姆特的俄羅斯傭兵集團瓦格納(Wagner)正缺乏人力和裝備。

據悉,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於個人Telegram頻道發布國防會議聲明,內容提及烏軍於今年2月損失約1.1萬人,然西方官員不承認這份數據。

*必須堅守巴赫姆特 澤倫斯基:若失守俄軍將長驅直入烏東

烏俄戰爭持續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美國《CNN》專訪時提到,俄軍若占領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俄軍將長驅直入,占領烏東其他主要城市。

澤倫斯基表示,堅守巴赫姆特是烏克蘭的戰術,在俄軍占領巴赫姆特之後,他們可以去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頓州首府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這將為俄軍打開通往烏克蘭其他城鎮的道路,「這就是為什麼烏軍要堅守的原因」。

澤倫斯基指出,烏克蘭了解到,俄羅斯目標是想至少得到一場勝利,「若俄羅斯能在巴赫姆特插上他們的小旗子,將有助於加強社會動員,讓俄羅斯人產生『俄軍是一支如此強大的軍隊』的想法」。

不過當《CNN》主持人提到,一些烏軍指揮官與基層軍官質疑,在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及可能有數千名烏軍將被切斷後路的風險下,守住巴赫姆特是否有其價值。澤倫斯基則聲稱,他從未從指揮官聽到這樣的話,強調他在和參謀等將領會談後,大家都認為必須堅守巴赫姆特,軍隊處境雖是重點考量,但烏克蘭必須竭盡所能,同時間烏克蘭也正在獲得武器及物資,為反攻做準備。

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6日接受《CNN》訪問時曾提到,保衛巴赫姆特主要有2大目標,首先是爭取時間補充部隊兵力,第二是對俄軍造成重大損失,這些烏方皆已達成,是「一個巨大的戰略成功」。

*德國證實搜查疑涉北溪爆炸案船隻 籲勿遽下結論

德國聯邦檢方今天表示,調查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案的人員,搜查了一艘涉嫌運送本案所用爆裂裝置的船舶。但國防部長警告,不可過早認定幕後主嫌,此行動也可能是為嫁禍烏克蘭。

連結德國和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1號(Nord Stream 1)和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去年9月26日遭爆炸破壞,震驚全歐。當時歐洲普遍認為幕後黑手是俄羅斯,德國、丹麥、瑞典、荷蘭、美國的安全機關展開調查,至今未公布結果。

根據「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和「時代週報」(Die Zeit)調查報導,德國檢調人員找到涉案船舶,是由一家烏克蘭人擁有的波蘭公司出面承租,共5男1女將炸藥運到爆炸地點,包括1位船長、2位潛水伕、2位潛水助理及1位女醫生。

法新社報導,對該船的搜查工作在元月18至20日進行,調查人員現仍設法確認船上5男1女的身分和動機,並指出目前還無法下定論,尤其無法確定此案是否由某個國家下令所犯。

檢方倒是強調,出租涉案船舶的德國公司,其員工並未被列入嫌疑人。

路透社報導,「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引述美國官員所查看的情報報導,一個親烏克蘭團體可能是北溪爆炸案主謀。報導雖未指明烏克蘭官方參與其中,但此時烏克蘭正籲請西方盟邦增加高端武器供應,以擊退入侵俄軍。

「德國第一電視台」和「時代週報」也報導,爆炸發生後不久,某西方情報機構就知會其他歐洲情報機構,主導這起爆炸案的是一個烏克蘭團體,此後的其他情報指向是一個親烏克蘭組織所為。

不過,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今天警告,對輸氣管爆炸的主謀不可遽下結論,因為這次攻擊也可能是要嫁禍烏克蘭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

*射AIM-120飛彈絕殺俄軍!美軍擬魔改烏軍米格機

烏俄戰爭持續僵持,先前傳出烏克蘭飛行員已在美受訓,但華府仍排除援助基輔F-16戰機,不過傳出美國軍方正研究把西方空對空飛彈,整合至烏克蘭的蘇聯時代戰機上,比如MiG-29、Su-27。假如成功,將是美國首次讓烏克蘭戰機具備發射空對空飛彈的能力,並解決烏克蘭對額外火力及防空的部分需求。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7日報導,美軍擬把過去都是裝在F-16,或由「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發射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改裝到烏軍現有的MiG-29上。

報導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及知情人士說法稱,烏克蘭已握有一批AIM-120,美軍正研究是否可將AIM-120安裝在烏克蘭現役米格戰機上。預料整合過程充滿挑戰,除了尺寸影響安裝外,必須解決飛彈與米格戰機雷達相容問題。關鍵問題在於,美國和蘇聯的武器系統差異極大,導致飛彈與飛機難以「溝通」。

美國在過去幾波軍援中,曾經提供烏克蘭AGM-88B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並將該款飛彈安裝在米格機上,用來攻擊雷達和防空系統等地面目標,美國國防部也移交了一批增程型「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ER)給烏軍。

美軍預計,烏克蘭希望在6至8週內發起大反攻,因為天氣正在回暖,及在德國接受聯合作戰訓練的部隊將學成回國,惟美國憂慮,烏克蘭的防空能力正在下降。

*38國際婦女節 澤倫斯基感謝烏克蘭婦女衛國奉獻

今(8)日為國際婦女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談話中讚揚了烏克蘭廣大的婦女們在抵抗俄羅斯入侵時扮演的關鍵角色。

澤倫斯基在一部影片中表示:「我認為今日表達謝意非常重要。感謝所有在工作、教書、研究、援助、治癒、戰鬥的女性,為了烏克蘭而奮戰。」

澤倫斯基又說,今日也是「紀念、追思、感懷為我們祖國奉獻生命的女性」的一個日子,「團結起來我們就無比強大,團結起來我們就戰無不勝,團結起來我們就能得到自由,團結起來我們一定能獲勝,我們一定會贏。」

*南韓出手抗俄!首度證實放行波蘭「蟹式」自走砲援烏

《路透》8日獨家報導,據南韓官員透露,波蘭援助烏克蘭的「蟹式」(KRAB)155公厘自走砲,其中使用南韓K9雷霆式(K9 Thunder)自走砲底盤,早在去年就獲得南韓政府批准出口許可。這段話首度確認,南韓正式默許,至少間接提供烏克蘭武器零件,來進行對抗俄羅斯的戰爭。

波蘭自烏俄戰爭爆發後,就提供大量軍備武器給烏克蘭,戰車至少250輛,還有18門「蟹式」自走砲。烏軍砲兵表示,「蟹式」比蘇聯時期留下的舊式戰車好很多,有高科技的 GPS 系統,射擊能更精準,高機動性也讓士兵更安全,操作模式上也很簡單,培訓兩週就能投入實戰。

據《路透》報導,先前南韓官員拒絕就波蘭「蟹式」自走砲發表相關評論。這引發外界猜測,韓國是否已經正式同意放行,或只是睜隻眼閉隻眼。

報導引述南韓防衛事業廳國際合作處歐亞分部主任金亨哲(音)表示,防衛事業廳轄下國防技術保護局經過審查後,批准這批武器轉移。

波蘭研製的「蟹式」自走砲」,結合南韓 K-9自走砲底盤、英國 AS-90M 自走砲砲塔、155公厘52倍徑榴彈砲、自動裝彈機,以及波蘭 WB 電子公司的火控系統與「杜鵑花」(Azalia)戰場指管系統,可發射所有北約標準155公厘榴砲彈;一般榴彈射程為 32公里,火箭助推增程彈射程則達40公里。

除了火力之外,蟹式自走砲的射控系統也具備致命性與高生存性,能在停車後30秒內射擊出第1砲,並具備30秒內完成撤離的速射與脫離能力,全程耗時僅約1分鐘,是波蘭陸軍中最先進與生存性最強的自走砲。

*不堪烏俄戰爭折損 「瓦格納」招募精神病患上戰場

不斷從監獄補充兵源的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Wagner)上月宣稱,現已奉命停止在全俄監獄徵召人犯前往烏克蘭作戰的行動,該集團會對已入伍作戰的人犯善盡一切義務。不過如今傳出,瓦格納開始召募曾在精神病院接受過治療的人。

《莫斯科時報》7日報導,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格津 (Yevgeny Prigozhin)與國防部發生衝突並被阻止招募監獄囚犯後,轉向了精神病院。與瓦格納有關的Telegram頻道「灰色地帶」(Gray Zone)出現一條公告,稱如今申請加入瓦格納,無須檢附醫生開立的精神鑑定證明。

該報記者假借志願者的身分撥打了瓦格納募兵熱線,稱他因心智衰弱正在精神醫院接受治療,結果瓦格納的招聘人員並未讓他吃閉門羹,而是要他自我評估,還說「如果一切順利,我們會等你。」

報導稱,根據瓦格納公布的募兵條件,該集團不收「患有嚴重疾病、干擾執行任務的人員、吸毒成癮者以及B型及C型肝炎患者」,但實際上,瓦格納不會認真對應徵者進行體檢,通常只快速驗血驗尿,判定他們是否吸毒。

瓦格納招聘人員在俄羅斯社群媒體「保持聯絡」(VKontakte)公開解釋說,對招募對象的要求下降,是為了「消除不必要的官僚作風。」

據美國情報,去年12月,瓦格納戰士的人數達到5萬人,其中只有1萬人是職業傭兵,還有4萬人是普里格津招募的前囚犯,而該傭兵集團已在烏俄戰爭中損失超過3萬人。

*烏軍單日擊殺1060俄軍 擊毀山毛櫸飛彈系統

俄羅斯軍隊近期猛攻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除此之外,盧甘斯克州(Luhansk)多地也遭受俄軍攻擊。烏克蘭國防部7日公佈當天戰果,烏軍當天擊殺1060名俄軍、擊毀多輛裝甲載具與火砲;烏軍總參謀部也提到,烏軍對俄軍陣地實施多次打擊,更摧毀了俄軍的「山毛櫸」(9K37 Buk)防空飛彈系統。

烏克蘭國防部指出,烏軍7日當天擊殺1060名俄軍,擊毀9輛戰車、11輛裝甲車、23門火砲系統、3座防空系統、1架軍機、9架無人機、16輛一般軍用車輛。另外,電戰、雷達等特殊裝備也被擊毀2具。

烏軍總參謀部7日指出,烏軍在24小時內針對俄軍陣地打擊9次,並摧毀俄軍「山毛櫸」防空飛彈系統,烏軍還擊退了俄軍在頓內茨克州的多次攻勢。另外,俄軍還針對哈爾科夫州(Kharkiv)、阿夫迪夫卡 (Avdiivka)、利曼(Lyman)等地區持續進攻。俄軍方面也對烏克蘭發動19次空襲。

*德國防部長:是否固定駐軍立陶宛取決於北約組織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周邊國家相繼提高防備意識,包括北歐國家芬蘭日前宣布將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上興建圍牆,立陶宛當局則疾呼希望德國軍隊常駐立陶宛領土,對此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於本週二表示,德國是否在立陶宛固定部署一支德國旅及規模駐軍,這項決定將取決於北約組織的規劃。

根據《路透》報導,自2017年以來,德國在立陶宛領導1個擁有約達1500名士兵的國際營(battalion),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阻止俄羅斯攻擊波羅的海地區的部分措施之一,因波羅的海地區被視為北約組織東側最薄弱的地方之一。

針對波羅的海地區等國提出增加德國長駐士兵提議,佩斯托瑞斯7日在立陶宛帕布拉德(Pabrade)訓練場參觀數百名德國士兵演習時說:「這不是取決於誰想要什麼,或者誰想要提供什麼,而是取決於北約組織。」

佩斯托瑞斯補充,北約仍需提交地區性計畫,這些文件將詳述北約組織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調整的防禦計畫,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提交,這個議題將在今年7月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北約峰會討論。

自從俄羅斯去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呼籲北約組織應進行更大規模和固定的部署,以保衛其國土安全。

據悉,柏林還有一支約達3千到5千名士兵的旅在德國待命,據稱如果需要,可以在10天內部署到立陶宛;立陶宛國防部長阿努紹斯卡斯(Arvydas Anušauskas)曾表示,希望該旅永久部署在該國領土上。

*瑞典和芬蘭申請入會 北約秘書長:有些許進展

瑞典和芬蘭於去年5月同時申請加入北約,但至今仍被卡關,對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近日造訪瑞典與該國總理總理克里斯德森(Ulf Kristersson)會晤,會後他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土耳其將在當地時間9日與兩國重啟談判,兩國停滯入會申請進程「有了些許進展」。

根據《法新社》報導,芬蘭和瑞典必須得到所有約30個會員國批准才能正式入會,目前還有土耳其和匈牙利2國尚未同意,肇因於瑞典極右派人士在今年1月於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館前焚燒伊斯蘭教的聖典《可蘭經》,引發土國總統艾多根(Tayyip Erdogan)表示不再支持瑞典加入北約,並停止與兩國談判。

與此同時,史托騰柏格堅持造訪瑞典,並與總理克里斯德森會面商討入會事宜,會後雙方於7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時表示,土耳其與芬蘭、瑞典於當地時間9日將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進行新一輪談判,「這對於停滯一段時間的入會有了些許進展」。

史托騰柏格說,瑞典政府已經遞交去年與土耳其簽署的一份協議,這份文件目的是替該國加入北約打下基礎,他認為「現在是完成批准程序的時候了」。

另外,人在瑞典的匈牙利議會副議長韓德(Csaba Hende)向記者透露,該國有望在未來數週投票表決贊成兩國,亦即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組織。

*喬治亞國內分裂加劇 親歐派示威抗議「俄羅斯法案」

與俄羅斯毗鄰的喬治亞最近躍上國際新聞版面,因為喬治亞國會朝野兩黨議員,針對一項具有爭議性的「俄羅斯法案」爆發口角,最後在議場內上演全武行,還從主席台一路追打到場外,場面十分火爆。

根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今報導,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Tbilisi)爆發大規模示威,警察用水砲和催淚瓦斯驅離示威民眾,民眾則用汽油彈和石塊還擊。

喬治亞議會最近在審議一項法案,內容要求接受國外資助達20%以上的非政府組織和媒體,都必須註冊為「受外資影響的代理人」,受到司法部門的監督。

執政黨國會議員表示,「社會大眾當然有權知道,接受資助的組織有哪些,包括資金的來源跟流向,重點是它的透明度」。

反對派認為,這項法案跟俄羅斯2012年通過的一項法案類似,它現在已成為普廷打壓異己跟媒體的工具,所以被稱為「俄羅斯法案」,大批群眾也在國會外面發起示威、高喊口號。民間團體領袖指出,這項法案標註外國代理人,對喬治亞將是一場災難,因為在俄羅斯就是如此。

而在美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喬治亞總統薩洛姆·祖拉比什維利(Salome Zurabishvili)在其Facebook帳戶上聲援示威者的,並指出該法律草案是「根據俄羅斯的命令」制定的,「該法案無論如何都應該要被廢除」。

在野黨議員和總統認為,法案一旦通過,喬治亞不但跟西方國家的關係會變得疏遠,甚至會被認為是跟自由世界為敵,加入歐盟的機會就變得更加渺茫,國際特赦組織也呼籲喬治亞應該撤回議案。

南高加索國家議會議長沙爾瓦·帕普阿什維利(Shalva Papuashvili)稱,約有76名代表投票贊成該法律草案,13名代表投票反對。並且,喬治亞是內閣制國家,國會對總統具有否決權。

*俄偵察機在境內遭炸 白俄總統:20餘名共犯遭拘捕

白俄羅斯強人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週二宣布,已有20多人因涉嫌攻擊俄羅斯軍用飛機而遭拘留。

《法新社》引述白俄官媒白俄羅斯通訊社(BelTA)報導,克里姆林宮的重要盟友盧卡申科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0多名身在白俄羅斯的共犯遭到拘留,其餘的人都躲起來了」。

不過,他一口咬定此案主謀是一名同時具有俄羅斯和烏克蘭公民身分人士。

上月26日,流亡的白俄反對派稱其游擊隊在首都明斯克(Minsk)附近的臨時空軍基地摧毀一架俄羅斯飛機;本次行動是由2名白俄人執行,案發後他們已逃離該國。

盧卡申科週二證實,一架俄軍A-50偵察機成為攻擊目標,但他聲稱這架飛機「並無重大損壞」。

他將主嫌描述為受過基輔訓練的「恐怖分子」,並說主嫌「顯然在2014年曾被烏克蘭特種部隊招募,他是名IT專家或精通IT人士」。

盧卡申科還說,本次攻擊是利用小型無人機進行。

*《紐時》:美官員稱新情報顯示 親烏團體炸毀北溪管線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美國官員檢視的新情報顯示,去年波羅的海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氣管線遭炸毀一案,是一個支持烏克蘭的團體所為,但沒有證據顯示烏克蘭當局涉入此事。

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北溪天然氣管線去年9月因水下爆炸嚴重受損,瑞典檢方表示,調查人員在受損的地方發現爆炸物痕跡,證實遭到人為蓄意破壞。

根據《紐約時報》,美國官員檢視的前述新情報資料將有助判定這項破壞行動的責任,但他們並未發現證據顯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或他的重要親信涉及此事,或者破壞分子是受烏克蘭政府官員的指示行動。

美國官員說,目前對這些破壞分子所知仍有限,這些新情資只顯示,他們反對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V. Putin),但並未明確說明這個團體成員的資料,以及是誰指示或付錢要他們發動這項攻擊。

這些官員不願多透露這項情報資料的性質,以及是如何取得。他們表示,尚未就此作出確切結論。

*榮耀歸烏克蘭!遭俄軍爆頭處決烏兵身分確認 成抗俄新象徵

近日,社群平台「推特」流傳一段影片,片中一名被俘虜、且手無寸鐵的烏克蘭軍人在高呼「榮耀歸於烏克蘭」(Glory to Ukraine)後,遭到俄羅斯士兵殘忍地開槍爆頭處決。烏國軍方7日已查明該名士兵身分,而烏克蘭各界為紀念這位殉國烈士,在網路上發起大規模快閃活動,其肖像已成為舉國團結抗俄的新象徵!

據《烏克蘭真理報》報導,遭俄軍毒手的烏克蘭軍人,是1982年出生的薩杜拉(Tymofiy Shadura),現年41歲,來自烏克蘭西北部的日托米爾州(Zhytomirs'ka oblast)他去年12月22日被徵召入伍,隸屬烏克蘭陸軍第30獨立機械化旅,2月3日在巴赫姆特(Bakhmut)地區與俄軍交戰後,宣告失蹤。

報導稱,據薩杜拉本人提供的資料,他被徵召入伍前已有作戰經驗,此前他曾在第92旅服役(但未註明時間)。

薩杜拉之死,烏克蘭舉國悲憤,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7日呼籲國際刑事法院對此事展開調查,而烏克蘭各界也在全球網路發起快閃行動,而薩杜拉壯烈成仁的形象,也成為不少藝術家與網友創作的素材,更成為烏克蘭舉國團結抗俄的新象徵。

(自由電子報)
--
*俄烏激戰數周!俄瓦格納傭兵團宣布「已掌控巴赫姆特東部」

俄國瓦格納傭兵集團創辦人普里格津8日宣稱,瓦格納集團已掌控烏克蘭鹽鎮巴赫姆特「東部所有地區」。

在一段錄音檔中,普里格津說:「瓦格納集團的士兵已完全占領巴赫姆特東部地區,也就是所有巴赫姆特河以東部分。」

俄軍與烏軍近幾周激烈爭奪烏東戰略重鎮巴赫姆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烏軍將堅守巴赫姆特,他警告若巴赫姆特被俄軍奪下,恐將為俄軍「打開通往烏東的大門」。

巴赫姆特是烏東一鹽礦小鎮,俄烏戰爭前原有8萬人口,如今已成為俄烏戰爭中最血腥的戰場之一。

*烏俄戰爭最長一戰 西方官員:俄軍在巴赫穆特戰場傷亡2至3萬人

BBC報導,西方國家官員7日表示,俄羅斯軍隊在過去六個多月試圖攻下的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戰場中,已有2至3萬名士兵傷亡,慘烈程度與此地戰略價值完全不成比例。

西方官員沒有公布烏軍在巴赫穆特戰場上的傷亡情況,但稱遠低於俄軍。一名官員指,對於烏克蘭而言,這是讓大量俄羅斯人戰死的好機會。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則稱,此地是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重要防禦樞紐,因此攻佔行動仍要繼續進行。並指烏克蘭僅在2月就損失了1萬1000名士兵,但西方官員不認同該數據。

開戰以來,巴赫穆特90%的居民已經逃走。烏方指,此地仍有不到400名0平民,其中包括38名兒童。

*死守到底!澤倫斯基:巴赫姆特若失守 俄軍將長驅直入烏東

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巴赫姆特(Bakhmut)爭奪戰持續進行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CNN專訪時表示,俄軍若拿下巴赫姆特,俄軍將長驅直入,占領烏東其他主要城市。

澤倫斯基表示,堅守巴赫姆特是烏克蘭的戰術,在俄軍占領巴赫姆特之後,他們可以去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頓州首府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這將為俄軍打開通往烏克蘭其他城鎮的道路,「這就是為什麼烏軍要堅守的原因」。

澤倫斯基指出,烏克蘭了解到,俄羅斯目標是想至少得到一場勝利,「若俄羅斯能在巴赫姆特插上他們的小旗子,將有助於加強社會動員,讓俄羅斯人產生『俄軍是一支如此強大的軍隊』的想法」。

報導指出,儘管巴赫姆特並不具有重要戰略價值,但與斯拉夫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公路相接,這兩個城市是位在西北部的人口稠密工業城市中心,奪下這兩個地區的控制權,將是俄軍下個目標。

一些烏軍指揮官與基層軍官質疑,在傷亡人數不斷增加甚至可能有數千名烏軍將被切斷後路的風險下,守住巴赫姆特是否有其價值。澤倫斯基反駁,他從未從指揮官聽到這樣的話,強調他在和參謀長和軍事總指揮官等將領會談後,大家都認為必須堅守巴赫姆特,軍隊處境雖是考量重點,但烏克蘭必須竭盡全力,同時間烏克蘭也正在獲得武器及物資,為反攻做準備。

*北溪管線遭破壞 烏克蘭防長:與我們無關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今天表示,烏克蘭政府沒有涉入去年炸毀波羅的海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氣管線的破壞行動。

紐約時報昨天報導,美國官員檢視的新情報顯示,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北溪天然氣管線遭炸毀,是一個支持烏克蘭的團體所為。列茲尼科夫(OleksiyReznikov)在斯德哥爾摩與歐盟國防部長會晤之前告訴記者說:「不是我們做的。」

根據紐約時報,美國官員沒有見到證據表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涉入此事,也沒有指明情報來源或所涉組織。

但這次攻擊嚴重損害俄羅斯透過向西歐出售天然氣賺取數十億美元的能力,從而使烏克蘭受益。此事還引發能源價格飆漲,給烏克蘭主要盟友帶來壓力,尤其是德國。

根據紐約時報,這項情報顯示,這些破壞分子是「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的反對者」。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昨天透過推特表示:「烏克蘭與波羅的海的事故無關,也沒有關於『親烏克蘭破壞組織』的訊息。」

根據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顯然策劃這次攻擊的人想要轉移注意力,這很明顯是一項配合得宜的媒體宣傳攻勢。」

培斯科夫還說:「這整件事不僅不尋常,還明顯是樁駭人聽聞的罪行。」

俄羅斯表示,自己被排除在瑞典、丹麥和德國當局進行的調查行動之外,而且這些調查未將此事歸咎於任何一個國家或行為者。

*北溪管線被炸是親烏團體手筆?克宮發言人斥「媒體騙局」

紐約時報8日稱美方審核的新情報顯示俄歐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氣管線被炸幕後黑手可能是「一個親烏克蘭的團體」,德國媒體隨後披露動手的是一個6人小組。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此表示,這是「媒體騙局」(media hoax campaign)的一部分。

根據CNN與俄羅斯官媒RT的轉述,培斯科夫8日告訴國營俄新社(RIA Novosti),「顯然,攻擊的策劃者想轉移注意力,這明顯是場協調一致的媒體騙局」。他據報還指出,北溪天然氣管線恐攻的新聞與最新報導「不只是奇怪,聞起來像是一場滔天罪行」。

根據俄方媒體引述的培斯科夫說法,克里姆林宮對美方官員怎麼可能未經調查就對北溪管線被炸「做出關於恐攻的假設感到困惑」。他說,俄方仍然未獲邀參與北溪事件的調查,但在幾天前收到了丹麥與瑞典的照會,「至少,管線的股東國與聯合國應該要求緊急透明的調查」。

*地雷遍布農田和現金短缺 烏克蘭春播面積減少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在面對布滿地雷的農田和資金短缺的困境下,許多農民今年春季作物種植面積可能會減少,在去年產量和出口下滑後,這可能對全球糧食供應造成進一步打擊。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是供應世界市場小麥和玉米的主要出口國,去年由於戰爭導致產量和出口大幅下滑,使得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之後才回穩。

由於包括肥料在內的成本飆升,農民深受其害,加上烏克蘭的出口量能因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部分地區以及昔日前線附近還有地雷而受到嚴重限制,供應可能會進一步受到擠壓。

農民上週開始種植春季作物,他們的收入也比以前少,因為買家考慮到戰爭帶來的物流成本和風險增加,使農民沒有動力將產量最大化。

大型農業生產商HarvEast執行長斯科爾尼亞科夫(Dmitry Skornyakov)說:「目前種植幾乎所有農作物都會虧損。」

最大的農民組織烏克蘭農業委員會(UkrainianAgrarian Council)表示,在烏克蘭大部分土地種植作物的農業公司還缺400億荷林夫納(約新台幣330億元)來展開春季播種作業。烏克蘭春播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油籽和蔬菜。

烏克蘭農業委員會副主席馬恰克(Denys Marchuk)預期,肥料密集型的作物玉米種植面積將比去年下降20%,而去年收成面積也減少27%。

總體而言,政府預期春季種植面積僅比去年減少5%,凸顯出官方對潛在損失的評估較為樂觀。

烏克蘭春季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正值冬季種植的小麥收成預期將大幅下降之際,但尚不足以導致出口限制加大。

諮詢商「綠色廣場農業諮詢」(Green Square AgroConsulting)主管李伊(Mike Lee)說,農民可能會優先種植成本較低的向日葵。傳統上,穀物在烏克蘭的農田中占大宗,但成本較低、定價較高的油籽在戰爭期間愈來愈受歡迎。

在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之前,烏克蘭是世界第4大玉米出口國,也是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

*烏克蘭戰俘遇害影片瘋傳 聯合國認為內容真實可信

社群媒體上瘋傳一名被俘虜烏克蘭軍人遭到俄羅斯士兵處決的影片。聯合國今天指出,相關內容可能是真實的。

法新社報導,影片內容似乎顯示,一名被俘的烏克蘭戰士站在淺溝中抽著菸,當他說出「榮耀歸於烏克蘭」時遭以自動武器射殺多槍。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我們知悉上傳社群媒體的這段影片,內容顯示一名喪失戰鬥力的烏克蘭士兵看起來遭到俄羅斯武裝部隊處決。根據初步檢視,我們相信這段影片可能真實可信。」

「自從俄羅斯於一年前對烏克蘭進行武裝攻擊以來,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就記錄到為數眾多違反戰俘相關國際人道法,包括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戰俘即決處決。」

「必須對所有相關指控展開公正而且有效的調查,並且對應負責任者究責。」

烏克蘭矢言對這起殺害事件進行報復。基輔官員歸咎俄軍,並且要求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Criminal Court)展開調查。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Volker Turk)昨天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毀滅規模將會危害好幾代人的權利。他說這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普世人權觀念的「背叛」。

圖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致詞指出:「烏克蘭戰爭已經導致平民死傷,毀滅程度令人震驚…未來數個世代烏克蘭人的權利將會蒙受其害。」

圖克定31日針對烏克蘭戰爭發表進一步講話。

*南韓官方首度證實 放行波蘭蟹式自走砲供應烏克蘭

一名南韓國防部防衛事業廳官員今天告訴路透社,南韓政府去年批准出口許可,讓波蘭可將使用南韓零件製造的蟹式(Krab)自走砲供應給烏克蘭。

這段話首度確認,南韓正式默許,至少間接提供烏克蘭武器零件來進行對抗俄羅斯的戰爭。

先前首爾官員拒絕就波蘭蟹式自走砲發表相關評論。這引發外界猜測,南韓是否已經正式同意放行,或只是睜隻眼閉隻眼。

南韓防衛事業廳國際合作處歐亞分部主任金亨哲(Kim Hyoung-cheol,音譯)表示,防衛事業廳轄下國防技術保護局經過審查後,批准這批武器轉移。

金亨哲在防衛事業廳總部受訪時說:「我們內部審查了所有文件,並審視可能的問題…之後我們做出授予波蘭出口許可的決定。」

蟹式自走砲是由波蘭的胡塔斯塔洛瓦沃拉公司(Huta Stalowa Wola)生產,結合南韓的K9雷霆式(K9 Thunder)自走砲底盤、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的砲塔、法國奈克斯特系統公司(Nexter Systems)的155公厘砲管,以及波蘭的射控系統。

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波蘭在去年5月提供18門蟹式自走砲給烏克蘭,兩國還簽下額外數十門的供應訂單。

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去年指控美國盟邦南韓提供烏克蘭武器,並表示首爾這項決定會破壞雙邊關係。

南韓總統尹錫悅當時回應說,南韓並未供應烏克蘭任何武器。尹錫悅政府表示,這項政策並無改變的計畫。

根據尹錫悅的說法,依照南韓法律,南韓很難直接出售武器給正在發生衝突的國家。而儘管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南韓施加越來越大壓力,盼其提供武器與彈藥給烏克蘭,但首爾卻一直不太願意激怒俄羅斯。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月訪問首爾時,敦促南韓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他當時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其他國家已經改變原本不提供武器給衝突中國家的政策。

*俄烏開戰後3度到訪…聯合國秘書長抵烏克蘭 商討黑海穀物倡議

聯合國宣布,古特瑞斯秘書長今天抵達遭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將會見澤倫斯基總統。這是俄軍全面攻烏後,古特瑞斯第3次到訪。

法新社報導,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的副發言人哈克(Farhan Haq)告訴記者,古特瑞斯「現在已在烏克蘭」。稍早聯合國官員說,他在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路上,已抵達波蘭。

古特瑞斯辦公室表示,他預定今天稍晚抵達基輔,明天早上會見澤倫斯基。同時他預定當天離開烏克蘭,9日返抵紐約聯合國總部。

古特瑞斯會見澤倫斯基是「為了要商討黑海穀物倡議(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的全面效力持續以及相關問題」。

古特瑞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俄烏戰爭開打一週年舉行的會議中斥責,俄軍侵烏「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

*取代葵花籽油!烏克蘭直接出口種子 化解全球食用油市場危機

葵花籽油出口僅次於俄羅斯的烏克蘭,出口持續受戰爭影響,不見改善。既然出口不了壓榨好的葵花籽油,農民改出口種子,進一步穩定全球食用油市場。

華爾街日報報導,烏克蘭是全球第二大葵花籽油出口國,但戰爭爆發,導致烏克蘭的榨油系統和基礎電力設施在戰爭中遭到破壞,葵花籽油出口專用港至今也仍處於關閉狀態。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量下滑,買家爭先恐後搶買替代品,讓葵花籽油和其他食用油的價格在俄羅斯入侵初期飆升。

葵花籽要經過清理、磨碎、壓榨和加熱精煉等加工步驟,才會成為市面上所用的葵花籽油。戰爭爆發前,這個加工部分多是在烏克蘭境內完成。根據黑海榖物諮詢業者SovEcon數據,烏克蘭今年1月葵花子油出口量,從2022年1月的61萬2000噸,減少到34萬7000噸。

不過近幾個月來,烏克蘭農民不再先將葵花籽壓榨成油販售,而是改出售葵花籽給海外買家自行加工。

根據SovEcon,烏克蘭今年1月葵花籽出口量達19萬噸。相較之下,2022年戰爭爆發前的葵花籽出口量僅達4000噸,2021年則是出口了的12萬噸。

美國農業部(U.S. Agriculture Department)預計,全球葵花籽出口量在2022-23年農業季節將達265萬噸,高於2022年的162萬噸。而在戰爭之前,烏克蘭在2020-21年農業季節則是出口了19萬1000噸。

市場資訊公司Fastmarkets 含油種子價格分析師Anna Platonova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基本上改寫了烏克蘭向日葵貿易走向。」

如今,隨著加工過程的外包,因烏俄戰爭而陷入混亂的全球食用油市場,也終於恢復穩定。根據市場數據公司 Mintec Ltd.,葵花籽油在2022年3月達到每噸2414美元以上的高峰,但近期已經下降至每噸1049美元左右。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陳亦偉(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羅宋湯是一道營養豐富的濃湯,通常以甜菜根為主食材。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國家及波蘭都是一道常見的料理,烏克蘭還視羅宋湯為國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2年7月1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

教科文組織指出,由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並考量到戰爭對「這項傳統造成的負面衝擊」,引發它啟動快速審批程序通過這項決定。

教科文組織官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ICH)裡描述烏克蘭的羅宋湯烹煮文化,稱烏克蘭羅宋湯是一道傳統菜餚,用肉湯和甜菜根、甜菜或發酵甜菜汁烹煮。羅宋湯也分很多種,各種做法也誕生出不同食譜、烹飪方法與適合享用的場合。

凝聚斯拉夫民族味蕾 烏克蘭羅宋湯入選非遺
羅宋湯通常會搭配麵包或大蒜麵包一起食用,最初主要是婦女在吃,如今許多男性也將羅宋湯作為日常菜餚。

羅宋湯的製作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在各個家庭不斷傳承,孩子們也多會參與煮湯準備工作。作為傳達熱情與好客的表示,烏克蘭羅宋湯能在餐桌凝聚所有年齡、性別和背景的人。

除了日常餐點,羅宋湯也是某些典禮儀式不可缺的項目。像烏克蘭中西部的波多里亞(Podillia)地區,當地習俗是婚後第三天,公婆要登門拜訪,吃媳婦做的羅宋湯,與唐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羅宋湯在烏克蘭的故事、民歌和諺語中普受稱讚,更被視為烏克蘭的生活方式和身分標誌。但自俄羅斯2022年2月底入侵以來,烏克蘭的羅宋湯文化元素正受各種因素威脅,包括烏克蘭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被迫自羅宋湯烹煮、飲食的文化背景抽離,「民眾不能相聚⋯⋯這破壞群體的社會和文化福祉」;此外,戰爭對周圍環境和傳統農業的破壞,使很多烏克蘭人無法烹調羅宋湯或種植所需的本地食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個委員會2022年7月1日宣布,烏克蘭羅宋湯烹調文化被納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目的是要引起外界關注,在這項文化面臨存亡威脅下確保它獲得保存。委員會指出,俄烏戰爭已經「威脅到」烏克蘭這道湯品文化的「續存能力」。

為羅宋湯主權搶翻天 俄羅斯、波蘭也參一腳
羅宋湯材料和料理方式依季節及地區不同而差異顯著,但也是東歐很受歡迎的湯品,在烏克蘭更被視為國民料理。不僅家庭日常會享用,在慶典、節日或婚喪喜慶時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色,甚至被視為象徵烏克蘭文化與民族主義的代名詞。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宋湯的發源地一般認為是烏克蘭。但因為沒有正式的歷史紀錄,也有別的國家搶著想要這道紅豔湯品的主權,俄羅斯和波蘭就是其中的兩個代表。巧合的是,他們在歷史上都曾以武力支配烏克蘭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俄羅斯經常將羅宋湯介紹為本國的傳統料理,激怒許多烏克蘭人。

俄烏從領土吵到餐桌 雙方早爆羅宋湯大戰
同屬斯拉夫民族的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當年4月底俄羅斯總統蒲亭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兩人間首場峰會,晚宴包含當時是以俄羅斯傳統湯品身分上桌的羅宋湯。2014年俄國索契冬奧時,羅宋湯也以「俄羅斯國手料理」身分登場,向世界昭告「俄羅斯的味道」。

2019年5月,俄羅斯外交部官方推特的一則貼文引發戰火。貼文稱「永遠的經典!羅宋湯Borsch是俄羅斯最有名、最受喜愛的食物之一。同樣也是我們傳統料理的象徵。有一說是Bor sch這個名字源自於俄語的borchevik(大豬草),據說borchevik在古代羅斯(Rus)常被用來製作湯品!」但這則推特下方留言引來不少烏克蘭網友撻伐,稱「羅宋湯很明確是屬於烏克蘭的。莫斯科的文化剽竊又來了」。

2019年8月,烏克蘭國營電視台UATV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頻道上傳新聞影片反擊,標題為〈為什麼羅宋湯是烏克蘭料理,而不是俄羅斯料理〉,影片不只加上英文配音,還特別點出「不管俄羅斯再怎麼努力想奪走它,羅宋湯仍是在烏克蘭歷史中深深扎根的文化傳統料理」。

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這場「羅宋湯大戰」,還一面倒向烏克蘭,自然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烏克蘭文化部長特卡欽科(Oleksandr Tkachenko)在社群媒體Telegram寫道:「羅宋湯之戰的勝利屬於我們⋯⋯羅宋湯之戰和俄烏戰爭,(烏克蘭)都將贏得勝利。」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抨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項行動,表示這是要讓羅宋湯屬於「單一民族、單一國家,這是仇外心理」。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黃齡儀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瑞典雖然在2010年廢除徵兵制,但2014年發生俄羅斯併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事件後,在2017年起恢復徵兵,無論男女都必須參加徵兵測試,之後再透過測試結果層層篩選和分發服務單位。

也因為備戰的危機意識,2018年再次將《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時》備戰手冊分送到每家戶,該手冊曾在1943年至1991年間分送,距離最後一次分送已有27年之久。大多數瑞典人都熟記傳單中最著名的一句話:「任何放棄抵抗的說法都是假消息。」負責此項業務的瑞典民事應急署在其網站上公布所有防空洞的信息,方便人們快速找到最近的防空洞。

徵兵測試不論男女 層層關卡精選兵員
瑞典議會在2009年時決定從2010年起廢除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然而,2014年發生戰事,俄羅斯併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後,瑞典決定於2017年重新開始徵兵,該年7月1日起徵召4,000名1999年出生的青年。根據2016年的民意調查,當時約有70%的受訪者同意重新徵兵,其中有87%的人認為如果重新引入,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有當兵的義務。瑞典女性從2017年7月後被納入義務役對象。

過去瑞典的徵兵制大多數為期約240天至365天,役齡為18至47歲。退伍之後,每6年或12年重新教召。在1970年代曾有過徵召女性入伍的政治討論,但最終決定不這樣做。冷戰結束後,軍事緊張局勢有所緩和,在這段時間裡,越來越少的男性必須服兵役。實際上,任何不想服役的人都可以在徵選面談中說明他們缺乏動機,就可能免役。

從2007年開始,政府引入線上徵兵測試,亦即年滿18歲男女在網路上回答徵兵調查(瑞典自1994年後開放女性從事自願服役),再根據調查結果,僅有部分人員能接受進一步體檢和面試,經過面試之後再分發到不同單位。

事實上,真正被徵召進入軍隊的人員比例不高,在2009年和2010年,每年只有約5,000人應徵召入伍。2017年恢復徵兵後,真正被徵召的人員比例也不高,僅有約4%。

瑞典徵召制度非常嚴格,設有重重關卡以核定此人適合軍旅生活。這些測驗包括:詞彙、邏輯思維與空間理解、一般健康狀況、自行車測試與心理醫生的面試(如果目標是擔任領導角色,這一點尤其重要)。而最後會有專人與應試者一對一討論測驗結果與感興趣的分發單位,如果有興趣在菁英部隊服役,會被要求進行一些更嚴苛的身體測試。

去年對2004年出生的10萬6,000名青年進行了線上徵兵測試,其中,有1萬9,000人被選入面試,經過各種測驗,最後僅有6,000人被選中服兵役。被選中的人是根據他們的動機和軍隊的需要被認為是最合適的人。服兵役是一種義務,而不是自願,意味著有義務回答線上徵兵測試,而如果被要求,就要去面試以及服兵役。也因為這重重關卡,青年認為能服兵役是一種榮耀,是對自己體能和智能的一種肯定。

被徵召入伍的青年依據不同服務單位服役約6至15個月,每月可領4,400克朗(約新台幣1萬3,200元),若能完成所有訓練,結訓時所有月俸加倍作為獎勵,因此月俸可達8,800克朗(約新台幣2萬6,400元)。

俄升高地緣政治緊張 瑞典備戰將擴大徵兵
如此低的徵召率是基於國防預算有限,且有論者認為,在現代軍隊中,擁有少數高素質的士兵,比擁有大量低技能、低積極性的士兵更為重要。如果每個人都必須服兵役,就更難得到公眾的認可,人們會感到沒有自由,壓力太大,且大多數人還認為戰爭的風險很低,為什麼要強制大家去做呢?

然而,近年來情勢劇變,包括俄烏戰爭、瑞典申請入北約仍遭卡關、右翼聯盟在瑞典民主黨支持下在議會中贏得了2022年秋季的選舉等事件,使得徵召比例很可能會繼續上升。

根據去年12月瑞典國家電視(SVT)訪談國防部長強生(Pål Jonson)的報導中指出,「當前徵兵人數將從每年5,000人左右增加到7,000人,且不分性別,盡快達到1萬名」。瑞典三軍總司令巴登(Micael Bydén)則提出明確時間表,他告訴SVT,「到2030年,應徵入伍人數應為1萬人」。這意味著徵召比例將提升至少一倍以上,以因應當前歐洲緊張局勢。 

*拉長最血腥戰役!烏克蘭堅守巴赫姆特 成破壞俄精英部隊良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示烏軍將繼續保衛東部城巿巴赫姆特並派增援部隊。此舉將導致這場最血腥戰役拖長,但因當地兵力折損比例極有利烏方,成為破壞俄方精英部隊的大好機會。

路透社報導,莫斯科近數週已經派遣數以千計兵力,用人海戰術展開攻勢,試圖奪下巴赫姆特(Bakhmut)以取得超過半年以來戰場上首勝。烏軍則將戰壕進一步往西挖掘,最近數日似有準備撤退跡象。

但是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深夜演說中的上述說法意味著基輔不但選擇留在當地繼續奮戰,而且還要對這座城巿增兵,顯然對於俄軍試圖強攻蒙受的折損仍然遠高於陣亡守軍一事深信不疑。

澤倫斯基說,「指揮部一致支持」不撤退決定。他說:「沒有其他立場。我告訴總司令找到適合部隊去幫助我們在巴赫姆特的士兵。」

一年前全面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聲稱占領巴赫姆特是奪下頓巴斯地區(Donbas)這項戰爭主要目標的其中一步。

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在電視轉播的談話中說:「解放阿特莫夫斯克(Artemovsk)的工作持續進行中。」阿特莫夫斯克是巴赫姆特在蘇聯時期的名稱,入侵的俄方已重新採用此一名稱。

「這座城巿是保衛頓巴斯地區烏軍的重要樞紐,將它納入掌控可以讓我們深入烏克蘭防線發起進一步攻勢。」

西方策士指出,已成廢墟的巴赫姆特價值有限,但是因為冬季攻勢投入數以十萬計徵召入伍預備役軍人和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的僱傭兵,俄方強攻這座城巿或許是受到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此刻亟需象徵性勝利所趨使。

烏克蘭軍事指揮部今天通報過去24小時有創紀錄的1600名俄軍戰死,不過這種敵方陣亡數字無法查證,而且雙方都沒有公布己方傷亡數字。但是這與烏方過去於俄軍進襲出現重大失利之際通報俄軍陣亡激增的情況相符。

巷戰通常對守軍有利。一些烏克蘭官員近日提出在巴赫姆特俄、烏兵力折損比例高達7比1。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War)指出:「在耗損梯度對烏克蘭極其有利的防衛性巷戰背景下,去破壞瓦格納集團精英,以及同時破壞可能也投入作戰的其他精英部隊,這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機會。」這為烏克蘭此刻不撤軍的決定作出解釋。

戰爭研究所表示,對巴赫姆特的攻勢先前由主要從監獄中招聘的犯人組成的瓦格納集團主導,俄方現在則對當地投入重要性更高的部隊,讓烏克蘭更有理由進行保衛。

巴赫姆特戰役也已曝露俄羅斯正規軍和瓦格納之間的嫌隙,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Prigozhin)近日公布影片,指控俄羅斯國防部扣住提供集團僱傭兵的軍火。

俄羅斯國防部向來否認扣住提供瓦格納集團的軍火,不過國防部對普里格津最新的指控沒有回應。克里姆林宮則對這場內鬥保持沉默。

*烏克蘭戰俘疑遭射殺影片瘋傳 烏軍方稱「已確認身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昨天向全國發表談話說,根據一段影片,俄軍「殘忍殺害」了一名烏克蘭軍人,他誓言將找出凶手。烏克蘭方面今天表示,已確認這名遇害烏軍的身分。

影片顯示,似乎是烏克蘭戰俘的一人站在淺溝中抽著菸,當他說出「榮耀歸於烏克蘭」時遭到射殺。法新社報導,這段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廣為分享,令觀者義憤填膺,烏克蘭官員要求調查此事。

被射殺者說出的這句口號昨天已大舉登上社群媒體。烏克蘭高層官員將此事歸咎俄軍,並要求討回公道。

烏克蘭軍方今天在社群平台Telegram留言說:「根據初步資料,遇害者是第30獨立機械化旅的弟兄沙杜拉(Tymofiy Mykolayovych Shadura)。」

留言說,沙杜拉在烏東巴赫姆特市(Bakhmut)附近作戰,自2月3日即失蹤;並說,「在找回他遺體後,最終證實了他的身分」。

烏克蘭方面表示,這名遇害官兵的遺體是在現由俄軍控制的地區內尋獲。

記者無法獨立證實前述影片是何時在何地拍攝,以及影片中的遇害者是否如同烏克蘭官員和社群媒體用戶所說,是一名烏克蘭戰俘。

澤倫斯基昨天對全烏發表談話說,影片顯示俄軍「殘忍殺害了一名烏克蘭軍人」;並說,「我們會找出凶手」。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稍早呼籲國際刑事法院,調查影片中的事件。

俄羅斯和烏克蘭已多次相互指控,在俄軍全面侵烏後的一年中殺害戰俘。

*是否在立陶宛固定駐軍?德國防長:取決於北約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今天在回應立陶宛要求北約擴大在立陶宛駐軍的呼籲時說,是否在立陶宛固定部署一支德國旅級規模駐軍將「取決於北約」。

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在立陶宛帕布拉德(Pabrade)訓練場參觀數百名德國士兵演習時告訴媒體:「這不是取決於誰想要什麼,或者誰想要提供什麼,而是取決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德國從2017年以來在立陶宛領導一個擁有約1500名士兵的國際營,這是北約阻止俄羅斯攻擊波羅的海地區的部分舉措。波羅的海地區被視為北約東側最薄弱的地方之一。

柏林還有一支約3000到5000名士兵的旅在德國待命,如果需要,可以在10天內部署到立陶宛。

但自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一直呼籲北約進行更大規模和固定的部署,以保衛其領土。

佩斯托瑞斯說,北約仍需提交所謂的區域計畫,這些文件將說明北約為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調整的防衛計畫,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提交。

佩斯托瑞斯說,這個問題將在7月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北約峰會上討論。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