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失業率4.37%創5年新高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十月失業率為四.三七%,創五年來同月新高,已是今年以來連續第四個月攀新高,且
未來一年失業率要下降恐不易。受景氣影響,今年前九月國內實質性薪資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二%,創三年來同期新低;若計入高漲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性薪
資較去年為負成長二.九五%,是廿八年來最大負成長。
國內現正上演「失業三部曲」。主計處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失業潮湧現前,通常先是企業減少員工工時,再減薪,最後一步就是裁員。台灣員工的工時過長現象
也改變,根據統計,國內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平均每月工時從七月的一八九.五小時,降至八、九月的一八三.四及一八二.一小時,悄悄上演失業潮首部曲。
黃建中解釋,國內科技業、航空業、傳統產業等已出現無薪給假現象,導致工時驟降,加班工時減少也是平均工時減少的原因之一。
主計處統計,十月失業人數四十七萬六千人,因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十六萬六千人,較九月增加兩萬一千人,創五年來新高;合計九、十月新增三.五萬人,增幅及速度皆為歷年之最。
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者,今年十月達七萬人,較上月增加四千人,創近三年四個月來新高。以教育程度分,今年前十月,大學及以上的平均失業率四.六八%,仍居各教育程度之冠,也創歷年同期最高。
所有失業人口中,中高齡「循環性失業者」也逐漸呈增加趨勢,大多數為非自願失業,且其失業對家庭及社會影響較大。受失業人數波及人口從九月的九十六萬人,增加至十月的九十九萬八千人,再創五年來同月新高,此一人數在未來一年恐持續增加。
觀看主計處歷史資料,民國八十九年至九十年「網路泡沫化危機」時,失業率經季調後,仍連續十六個月走高。今年失業率自七月份起攀升,至十月已連續四個月增加,黃建中不諱言,一年內恐難見到整個景氣好轉。
失業率攀新高,另方面,就業市場也很冷清,今年前十月平均就業人數為一千零四十萬七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十二萬七千人,年增一.二四%,創近五年增幅新低,顯示整體勞動市場成長趨緩。
(中國時報)
--
十月失業率 4.37% 創五年同期新高
台灣勞工正面臨最嚴酷的寒冬,不但失業率逐月攀高,實質薪資減幅持續擴大,而且工作難找,公立就業服務系統求供比續創新低。更糟的是,短期內看不出好轉跡象。
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今年十月失業率四.三七%,創五年來同月新高,其中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者,兩個月增加三萬五千人,增加速度及幅度創歷年之最。主計處並警告,國內勞動市場充斥裁員、減薪的現象,失業率走高恐長達一年以上。
實質薪資減幅仍持續擴大
根據主計處統計,十月就業人數一○四二.四萬人,一至十月平均就業人數則是一○四○.七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二四%,增幅是五年來同期最低,顯示勞動市場成長動能趨緩。
十月失業人數四十七萬六千人,受失業波及人口九十九萬八千人,創四年八個月來新高,其中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者十六萬六千人,創五年來同月新高,並較九月增加二萬一千人,增幅創歷年次高,顯示受景氣衰退影響,「循環性失業者」持續增加。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中高齡(四十五至六十四歲)失業問題也值得關注,十月中高齡失業九萬八千人,較九月增加十五.二二%;一至十月中高齡平均失業人數八萬三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十一.七五%,增幅居各年齡層之冠。
他表示,一至十月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者較去年同期增加一萬一千人,其中八千人是中高齡者,占六十六.八%,由於中高齡勞工多屬於非自願性失業,對家庭及社會影響較大。
此外,失業者的失業時間也延長,十月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二十六.一週,較九月延長一.七週;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達七萬人,較九月增加四千人,並創下三年四個月以來新高。
至於高學歷、高失業率問題也未見改善,十月大學以上失業率四.九三%,一至十月則是四.六八%,仍居各教育程度之冠,且是歷年同期最高。
因應景氣寒冬,有不少企業祭出「無薪休假」,導致實質薪資減幅持續擴大,今年一至九月實質平均薪資與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負成長三.○九%及二.九五%,均創下一九八○年調查以來、即近二十九年來最大減幅。
根
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前九月受僱員工每人月平均薪資四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元,僅較去年同期增加○.八八%,增幅是六年來同期新低;經常性薪資則是三萬七
千零五十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二%,增幅是三年來同期新低。由於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四.一%,扣除物價漲幅之後,今年一至九月實質
平均薪資四萬二千七百一十三元,創六年來新低,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千三百六十四元;實質經常性薪資則是三萬三千九百零一元,創九年來新低,較去年同期減少一
千零三十二元。
另外,「無薪休假」的現象也反映在工時縮短上,今年八月受僱員工每人月平均工時一八三.四小時,較七月減少六.一小時,九月平均工時一八二.一小時,較八月再減少一.三小時,平均工時已連續兩個月減少。
求供比僅零點六九創新低
失
業率升高,找工作也越來越困難。勞委會公立就業服務系統最新統計就顯示,十月份平均一個求職者只能分到零點六九個職缺,繼上個月的零點七九後,再創新低,
與去年同期求供比一點二一相較,就業競爭激烈度形同倍增。公立就業服務體系已經持續半年呈現新登記職缺低於求職人數的情況,而且求供比一路走低,呈現競爭
一個月比一個月激烈的慘況。
(自由時報)
--
失業大軍 年底恐突破50萬 前兩月因關廠暴增3.5萬人「沒見過這麼慘」
金
融海嘯衝擊下,國內爆發關廠歇業潮,今年9月、10月兩個月就有3萬5000人因此失業,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是歷年僅見。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的10月失業
率攀升到4.37%,創5年來同月新高,相當於47萬6000人失業。主計處分析未來1年情況恐難好轉,勞委會也首次成立穩定就業輔導團,希望減緩裁員風
潮。
日益惡化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昨說,受景氣衰退影響產生的失業者逐漸增加,10月失業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45個百
分點,約增5.5萬人,也比上月增加1.2萬人;而受失業波及的失業家庭總人數更逼近百萬人,創4年來新高。他說整個就業市場在往壞的方向轉變,從過去
1980年代和2001年兩次不景氣經驗來看,「今年底失業人數恐接近或突破50萬人。」
製造業哀鴻遍野
《蘋果》記者昨走訪板橋
就服站,一早就有上百名失業者湧入找工作,求職者抽號碼牌等待就業諮詢或媒合服務都要排100號以上。失業1年、多次到就服站找工作的謝先生說:「情況真
的越來越糟糕,感覺要找到工作是遙遙無期。」就服站人員也說,人潮不斷湧入,工作人員每天加班2、3小時才處理得完求職者資料,「以往沒見過這麼慘的情
況。」
黃建中說,這波失業潮最令人憂心的是因關廠歇業而產生的失業人數大幅增加,今年8月失業人口中有13萬1000人是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至上
月增至16萬6000人,顯示9月、10月新增了3萬5000人,是史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一次。主計處分析,關廠歇業集中在三個產業,以製造業(含科
技製造業)1萬9000人最多,其次為住宿餐飲業1萬1000人,批發零售業5000人。
勞委會創輔導團
不願具名的科技業主管說,因國外定單大幅萎縮,該公司不得已連續3個月裁員,以求公司生存,若國外景氣未回溫、定單未回流,恐持續裁員。
為避免企業以解僱勞工為手段降低營運成本,造成大量失業潮,勞委會昨也破天荒成立「穩定就業輔導團」,即日起到年底將針對有裁員計劃或主管機關認為有輔導必要的事業單位,會同專家及主管機關進行企業諮詢及勞資協商,希望企業用替代方案取代裁員。
勞
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指出,只要企業或勞工提出申請,就會前往該企業進行個案輔導。輔導團成員、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表示,許多企業面對不景
氣,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員降低成本,但當景氣回春時,反而因為缺乏人力賺不到錢,「透過輔導團幫企業把脈,找出營運上真正的問題,或許就能減低裁員的機
會。」
應給予就業協助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認為,除非大環境改善,否則輔導團對勞工幫助有限。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助理教授李健鴻表示,政府應多設法創造大規模就業機會,並鎖定1年以上長期失業者給予就業協助,否則失業的問題很難馬上解決。
史上最糟 實質薪資縮3%
景氣寒冬
行
政院主計處昨公布最新受僱員工薪資統計數據,發現今年1到9月上班族平均薪資為4萬6681元,只比去年多出405元,漲幅0.88%創6年來同期新低。
計入物價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只剩4萬2713元,呈現史上最嚴重的負成長,薪資大幅減少約3%,是這項調查進行28年來最慘的一次。
「不管薪水多少都做」
主
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指出,台灣已出現普遍的裁員減薪現象,員工薪資短少,可能是因僱主面對不景氣要求勞工縮短工時、休無薪假影響。「企業一定是最後逼
不得已才會裁減員工,一開始企業會先縮短工時、減薪、休無薪假,這從失業率數字看不出來,但看薪資成長趨緩就可以發現這個現象。」
104人力銀行
公關經理方光瑋認為,企業在不景氣時不可能加薪,分紅獎金也縮水,若景氣未改善,明年的薪資恐怕會負成長。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說:「未來1年情
況只會更惡化,這波不景氣才剛開始,很多受僱員工被迫轉為派遣、打工等,薪資會持續下探,對於還沒找到工作的社會新鮮人來說,薪資恐會被壓得更低。」
上班族林昱翔說,薪水已經2年沒漲,現在這麼不景氣,能保住工作就不錯,不奢望還會加薪。大學畢業近半年的吳小姐仍未找到工作,她感嘆:「剛開始找工作時,薪水沒有3萬元根本看不上眼,現在不管薪水多少我都願意做,但仍找不到工作。」
(蘋果日報)
--
不景氣賣更多 康寶逆勢成長
伴隨金融危機而來的經濟不景氣,讓美國人勒緊褲袋,節衣縮食,以前常上館子吃吃喝喝的家庭,現在改用「康寶湯品」(Campbell Soup)食品端上餐桌,《彭博》通訊社廿三日報導,康寶是不景氣中少數幾個股價逆勢上揚的公司,華爾街投資分析師也看好其股價前景。
康寶湯品公司成立至今已一三九年,據統計,它已度過廿八次經濟衰退、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廿世紀三○年代的大蕭條,不但屹立不搖,還持續成長。今年八月起的金
融大海嘯,美國產業雖哀鴻遍野,但康寶是少數逆勢成長的企業。康寶湯品產品的銷售自八月底起已在沃爾瑪超商成長一二到一四%。
康寶產品物美價廉,全美八成五的家庭都買過康寶產品;尤其罐頭湯裡的料相當豐富,吃來頗有飽足感,對一般人來說經濟實惠。而康寶在一年五十億美元商機的美國湯品市場,市場佔有率達七成,不但是美國最大,也是世界第一。
康寶為何穩居第一,最主要是不斷研發創新,二○○一年接任公司執行長的柯南特(Douglas Conant),上個會計年度投入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研發,開發出易開罐包裝,可微波加熱的罐頭,最近並推出一系列少鹽少化學添加物的產品。
(中國時報)
--
不敵中國廉價品 日漆器業度寒冬
「漆器」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環,被歐美視為日本的象徵,也被稱為「JAPAN」。一千五百年來日本人愛用木質漆器餐具用品,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上中國大量生產漆器製品壓境,此一日本獨特手工技藝已逐漸面臨失傳的危機。
福井縣鯖江市河和田地區是日本少數的漆器產地,越前漆器協同組合副理事長森下桂樹指出,日本自古愛用漆器,但現在已漸被瓷器、塑膠產品取代,當地漆器的營業額也比從前減少約六成。
日本有八成的旅館、料亭都採用越前漆器,過去春夏秋冬和正月,全年共採五種不同花色的餐具,現在為降低成本,大多全年通用單一花色餐具,甚至用中國塑膠製品。
森下無奈地表示,現在為考量成本,即使日本製的漆器碗也大多從中國進口半成品來加工。
卅多年前中國製湯碗漆器在百貨公司的售價為六百日圓,日本製售價為六千日圓,因此日製漆器的賣場越來越小,五、六年前起連百圓 商店都開始賣中國製漆器餐具,對產地造成極大的打擊!
日本漆器碗的製造從木材刨光、塗漆到彩繪都由專人負責,丸物木地師清水正義、丸物塗師大久保隆三、沈金師清水恒夫都是有五十年資歷的一流技師,三人都從學
徒做起,也是碩果僅存的少數傳統工藝技師。漆器技藝向來代代相傳,但大久保表示,「已可預見此行業沒有未來,所以沒有讓兒子繼承。」
而當地業者正積極研發中國做不到的新產品,已開發出耐熱且可進洗碗機的漆器碗,還推廣將漆器技藝用在其他產業,例如,製造高爾夫球頭、化妝品盒裝飾等以強調日本風味,希望藉由異業合作,不賣產品改賣技術,讓漆器產業得以延續。
(中國時報)
--
滅火器+警報器 基因修復監測機制 中研院找到了
中研院生醫所廿四日發表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成功找到基因修復與監測機制,細胞在面臨微小傷害時,監測機制的警報器立即啟動,通知身體的修復蛋白趕快「滅火」。這項發現有助癌症預防及藥物研發。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沈志陽與副研究員謝小燕及博士生周文城共同發表基因修復機制研究論文,十月卅日登上國際生子分物學的領導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期刊》(EMBO Journal)。
沈志陽指出,人體細胞隨時受到各種來自內在與外界的傷害,例如曬太陽、空氣汙染,甚至呼吸產生的自由基。但細胞不會坐視這些傷害,身體的「基因自動修復」系統會降低傷害。自動修復系統還可防止基因突變或癌症的發生。
沈志陽表示,細胞修復蛋白好比「滅火器」、監測檢查蛋白如同「火警警報器」,能夠更有效的監測基因體的傷害,並通知啟動基因修復系統,趕快到受傷的區域「滅火」。
科學家發現,ATM-Chk2與ATR-Chk1是二大監測檢查蛋白,一個掌管DNA斷裂,一個負責監測DNA上的大型突變結構;當人體面對結構較小、數量非常龐大、來自細胞內部的自然傷害時,細胞會發展出鹼基切除修復系統。
這篇研究發現,ATM-Chk2扮演雙重把關角色,同時監測DNA斷裂及鹼基切除修復系統;當細胞遇到小型突變傷害,它就被啟動,與鹼基切除修復系統的成員之一XRCC1聯手,立即快速修復基因體。如果細胞帶有缺損的XRCC1,修復功能會降低。
沈志陽表示,ATM-Chk2異常是重要的乳癌基因,當婦女同時帶有異常的ATM-Chk2與XRCC1時,表示體內監測機制不健全,罹患乳癌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這項研究將進一步運用在調控監測蛋白活性,降低癌症用藥的抗藥性,作為新藥研發的關鍵資訊。
(中國時報)
--
治癌新鑰 基因修復機制找到了
中
研院生物醫學研究又有獨步全球的突破!學者發現人體基因修復機制的奧秘,人體一旦出現小型突變結構傷害,會促進人體修復機制
ATM-Chk2路徑啟動,並活化XRCC1聚齊鹼基切除修復系統所有成員,前往突變位置,修復基因體。這條神奇路徑有助了解癌症成因,並提供癌症藥物研
發新方向。
研究論文登國際期刊
中研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沈志陽、副研究員謝小燕與共同指導的博士生周文城,共同合作完成基因修復機制研究論文,登上最新一期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期刊。
論文第一作者周文城說,人體細胞隨時都在面對內在、外在的傷害,但是細胞會發展基因自動修復系統,讓傷害降至最低。目前主要的研究都指出,ATM-Chk2與ATR-Chk1是身體裡二大監測檢查系統,因應不同的基因傷害。
沈
志陽表示,過去的乳癌研究,多是針對下游「修復細胞」的了解,對於上游「監測細胞」的運作機制卻十分陌生,該研究發現,異常的ATM-Chk2是重要的乳
癌基因,女性如果出現異常ATM-Chk2與XRCC1,罹患乳癌的危險性比只帶有ATM-Chk2變異基因型者高出許多。
周文城表示,
該研究最大成果,是首度發現小型突變結構對生物細胞造成傷害時,就會促使ATM-Chk2路徑啟動,此時「鹼基切除修復系統」成員之一XRCC1就會產生
活化作用,召集「鹼基切除修復系統」的所有成員,包括PoIβ與Ligase,一起前往突變位置,快速修復基因體。
沈志陽說,人們以為只
有大型突變結構,例如游離輻射、尼古丁或是其它化學傷害,才會損害細胞,但實驗發現,生物呼吸產生的自由基,其實是數量非常龐大的小型突變結構傷害,還好
細胞很聰明,它會發展出「鹼基切除修復系統」,解決這些傷害,只是過去科學家並不知道「鹼基切除修復系統」是否被特定的監測檢查蛋白所啟動。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名,每年約有六千五百名新發生病例,發生率與死亡率更是逐年攀升,醫學研究者都在與時間賽跑,希望爭取「及早發現、治療,以提高治療率」機會。
沈志陽提醒,人類基因不可能改變,但透過基因篩檢,卻可做好次級預防,提醒疾病高危險群做好健康管理風險。
(自由時報)
--
台大,過眼雲煙/孫亦文
40年前考進台大時,趾高氣揚,不可一世。4年受教期間,不但享用充沛的教育資源,並備受社會的寵愛和他校學生投以欽羡的眼光。台大的光環真是令人目眩神迷!
但是隨著人生旅程的歷練和年齡的增長,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經常自問:台大究竟給了我什麼?或許該反過來說:我從台大獲取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在社會上打
滾三、四十年,曾因為是台大人,而處事較果斷明快嗎?學識較他人豐富而令人折服嗎?做人較別人圓融而工作較順利、升遷較快、待遇較豐厚嗎?似乎沒有。
如今已自職場退休,和其他同樣寄情於山水之間的銀髮族有何區別?彼此間的話題不外:退了多久?退休金拿了多少?老伴怎樣了?身體還好?有誰會再說:「你是台大畢業的哦?了不起!」
台大,只不過是白雲蒼狗、過眼雲煙。
雖然現在閒時我還常在美麗的台大校園漫步、賞景、觀人,並在回憶中尋找當年自己穿梭校園時忙碌而活潑的身影,但學校的舊時景觀在腦海中已漸模糊,難再顯
現,取而代之的是逐漸增多的高聳建築和更廣袤的校區。在後來也就讀台大的兒子身上,似乎也看不到昔日台大人孤傲不群、神采飛揚的脾性,而是現在台大人特有
的隨興和蠻不在乎。
這是好?還是壞?我茫然!
(中國時報)
--
從空氣榨出水 小家電抗水荒
空氣中的水分,也能化為飲用水?加拿大一家公司研發出一種可從空氣中榨出水分的革命性家電,名為「空氣榨水機」(WaterMill),只要三個燈泡的電力就可將空氣中的水分轉化為飲用水,解決全球日趨嚴重的水荒問題。
英國衛報23日報導,加拿大「第四元素」(Element Four)公司所研發的空氣榨水機,可望繼微波爐之後,成為新主流小家電,本周末還將參加美國「連線」(Wired)雜誌主辦的年度展覽,此展旨在展出雜誌編輯群評選將改變世界的最新發明。
空
氣榨水機外觀有如切半的大型高爾夫球,直徑約90公分,由白色塑膠製成,可掛在牆上。榨水機簡單來說就是水分收集器,抽進空氣後,過濾掉灰塵和微粒,再將
空氣冷卻至露點以下,凝結的水經紫外線殺菌,並再次過濾後,輸送至冰箱、飲水機或廚房水龍頭,濾得的水據說比自來水、甚至礦泉水都乾淨。
從空氣中汲水以解決家庭用水的想法,的確是令人匪疑所思,但第四元素創辦人、空氣榨水機發明人的李奇(Jonathan Ritchey)表示,「等著看吧!水的需求已破表,供水系統也不可靠,大家都希望有更方便取用的水資源。」
空
氣榨水機預計明年春天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澳洲和日本上市,但一台要價1,200美元(約台幣4萬元),恐令許多消費者卻步。但李奇指出,其製水成本每
公升只要0.3美元(約台幣10元),遠比瓶裝水便宜,幾年後就可還本。衛報也報導,榨水機可能會吸引重視環保的消費者,因為塑膠瓶垃圾嚴重破壞生態。
未來半年內,「第四元素」還計畫推出以太陽能或風力為動力的榨水機。
(聯合報)
--
垃圾伊媚兒 你可求償2千元
許多民眾每天都為電子信箱中垃圾郵件困擾不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正式通過取締濫發電子郵件管理條例草案,並加入團體訴訟制度,每一封垃圾郵件,民眾最高可求償兩千元,透過他人「代發」也一樣視同違法。
NCC昨天通過「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草案,針對垃圾郵件的求償機制有了明確而嚴厲的規範。接到垃圾郵件的民眾除了仍保留民事損害賠償機制外,草案更新增,每一封電子郵件,受損害一方可以申請五百元到二千元的損害賠償金,並加入團體訴訟制度。
為協助民眾透過團體訴訟求償,新法中也明定,負責團體訴訟的機構,可以向「服務提供者」、「廣告主」或「廣告代理商」要求提供濫發人資料,並定有行政罰則,提高業者配合意願。
草案也有拒絕「強迫中獎」的條文,明訂收件人擁有「默示拒絕」的機制,要求發信人,必須提供免費的回傳機制,表達是否接收的權利。其次,明定業者之間採過契約方式約定,協助代發垃圾郵件,視同違法。
近來有不少業者利用字母順序,採用「字典式」的全面發送,同樣也被NCC認定為違法行為,接受委託的業者,可以拒絕傳遞或者接受相關來信。
NCC表示,草案將在近日內報請行政院後核轉立法院審議,希望盡快完成立法程序,透過公權力遏止垃圾郵件氾濫。
(聯合報)
--
濫發電郵 1封可求償500~2000元
國內電子郵件濫發情況嚴重,行政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日討論通過「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待立法院通過後,未來對於濫發電子郵件者,每一封郵件都可提出五百至二千元的損害賠償,並可透過團體訴訟方式,向濫發商業電子郵件者求償。
此外,通過後的條例中也明訂,透過契約方式委託他人「代發」商業郵件視同違法,至於採用以字母順序,進行「字典式」全面濫發郵件,也被認定是違法,網路業者可以拒絕接受委託;若是商業郵件,發信人須在主旨欄標示「廣告」、「商業」。
NCC指出,新法案對於合法發送郵件,要求採取「默示拒絕」及免費回傳機制,發信人可發首封信,收信人若未表示同意,視同拒絕接受後續來信,同時發信人也應提供收信人免費表達是否願意接收後續來信的回應機制,不能像現在,不管收信者願不願意,就將商業郵件濫發給收信人。
新增團體訴訟機制
未來新法案實施之後,也將增加團體訴訟機制,NCC表示,新法案明訂團體訴訟機構得向服務提供者、廣告主、廣告代理商要求提供濫發人資料,藉此遏止電子郵件濫發的行為。
(自由時報)
--
想當天才 得練習1萬小時
古諺云,天才是1分的天分加上99分的努力。但99分是多少,現在科學家表示,是1萬小時的練習。
研究者追蹤柏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觀察其練習時數和日後成就。發現他們的起點相同,通常5歲開始習琴,每周練習2至3小時,練習時數隨年齡增加。成年之後,差異浮現。頂尖樂手到20歲時,累積的練習時數已超過1萬小時;單純的優秀學生累積時數約8,000小時。
研究並發現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也花了同樣時數鑽研技藝。神經學家李文亭(Daniel Levitin)表示,「可見我們的腦袋就是需要這麼長的時間(1萬小時),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葛
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新書《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奇人:成功的故事,暫譯)中以披頭四為例,早年在漢堡時每晚表演8小時,每周7天。走紅前,披頭四已有1,200場現場演唱經驗,時數
遠超過目前大多數樂團畢生的表演份量。
(聯合報)
--
消基會:紙餐盒 加熱恐釋毒
微波爐加熱食物雖然快
速、省時,但還是有很多器皿不適合微波,消基會秘書長、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部分紙製便當盒、牛奶盒為避免紙質遇水軟化,內層都塗有工業蠟、蜜蠟
製成的防水膠膜,若材質較差,一旦加熱可能溶出長鏈碳氫化合物,「不僅具毒性,身體也無法分解,建議裝在玻璃或瓷器中再加熱。」
台北市衛生局和消基會都建議,「玻璃、瓷器材質較適合微波。」塑膠餐盒常被用來作為微波食器,衛生局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擇素面的餐具,避免選用鮮豔顏色的餐具,以免加熱熔出有毒物質。
消
基會過去檢測,在有色盒蓋上驗出超過一百ppm的重金屬「鎘」。吳家誠指出,鎘會累積在肝腎、血管壁與骨骼,長期食入低量的鎘會造成腎衰竭、及全身痠痛的
「痛痛病」。「即使是標示可耐高溫的塑膠容器,也不代表不會溶出有毒物,民眾最好選購透明或碳黑色塑膠容器,相對安全。」
吳家誠表示,只要塑膠產品不是透明原色,像辦桌常見的紅色免洗碗,基本上都具有毒性,只是毒性多寡之別。消基會也建議,微波食物時應避免使用保鮮膜,若真的要用,也需與食物相距二點五公分以上。
依環保署規定,塑膠容器在後方三角型標示上會有一到七類塑膠標示以利回收。吳家誠表示,塑膠第三類「PVC氯乙烯」與第七類「PC聚碳酸酯」,因含有「雙酚A」,毒性最強,都不適合用來微波。這類材質最好拿來盛裝蔬菜或冷食。
多數的超商便當除外層收縮膜外,尚有上下兩層塑膠包裝,甚至在內部放有塑膠片。消基會過去調查發現,部分超商便當的塑膠包裝甚至多達四層,吳家誠說,只要便當所使用的塑膠容器在加熱後變形,就表示塑膠已釋出有毒物質,建議不要食用。
金屬容器、保麗龍、鑲金邊的瓷碗都不可當成微波容器,吳家誠說,金屬容器在微波加熱時,金屬中的電子會跑到表面,可能產生火花,易使微波爐壞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修訂公告「塑膠製餐具」國家標準,特別要求商品應該標示耐溫範圍,以及是否可用於微波爐、可否微波加熱等注意事項。至於可反覆使用的塑膠餐盒,需區分「耐煮沸性」與「耐微波性」。
微波餐盒 用玻璃、瓷器最安心
聲寶綜合行銷處長陳柏蒼指出,居家的玻璃、陶瓷碗具就是最好的微波器皿,實在不需要購買微波專用的器皿,因為微波爐當初的設計就是為了符合大部分的家用餐具。
LG公關陳存性也表示,理想的微波器皿還是瓷碗瓷盤。在使用微波便當盒與微波保鮮盒時,也應標示使用溫度的上限與材質,並標示盒蓋或其他部位是否可微波加熱,若其上蓋為可微波的材質,應注意將透氣孔打開、打開扣把或是避免密封。
另外,辦公室和學校教室使用的蒸飯箱,業者也強調,蒸飯箱跟電鍋的原理一樣,只要不把塑膠製餐盒放進去蒸都不會有問題。
(聯合報)
--
台灣科學家 發現新「黑死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台灣科學家發現可以從老鼠傳染給人類的「廿一世紀黑死病(鼠疫)」。
報
導說,中興大學的張照勤教授在十二月的「醫用微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發表研究報告說,最常見於歐洲的大褐鼠身上的跳蚤,會把一種新的病菌傳染給人類,可能引起嚴重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脾臟和神
經系統感染。
這種新病菌稱為Bartonella rochalimae,去年美國科學家在一名前往秘魯的美國婦女身上發現這種病菌,這名婦女出現類似傷寒症狀,而且脾臟腫大。
張照勤教授表示:「我們分析台灣溝鼠(Rattus norvegicus,又稱大褐鼠)身上細菌,這種大褐鼠也是歐洲最常見老鼠。我們分析溝鼠細菌的DNA,發現一種與Bartonella rochalimae極相近的病菌株。」
九
○年以來,科學家發現廿多種Bartonella細菌。科學家已發現鼠類帶有幾種Bartonella病原體,例如Bartonella
elizabethae,會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Bartonella
grahamii,會引起視神經視網膜炎。雖然科學家不確定傳染途徑,但最可能由跳蚤傳染。
張照勤的研究小組對五十八隻老鼠進行研究,包括五十三隻大褐鼠、兩隻小家鼠和三隻黑鼠。
他說:「研究的樣本很少,不能肯定地說,大褐鼠傳染Bartonella rochalimae病菌。」
(聯合報)
--
吃昆蟲可降血壓 比利時研究新發現
比利時根特大學(Universite de Gand)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顯示,未來有可能靠吃昆蟲,就可降低血壓。
「比利時通訊社」今天報導,根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昆蟲體內的一種蛋白質,可以用來降低血壓。
報導指出,高血壓病人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因此必須使用一些酵素來調節血壓,其中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就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只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經常含有合成的抑制劑,會產生副作用。
報導說,根據這項新發現,根特大學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未來昆蟲是否能用來實際對抗高血壓疾病。
(中央社)
--
「丟掉滑鼠」 手勢能控電腦 電影《關鍵報告》真實版 軟體千元台幣搞定
好
萊塢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當中,男主角湯姆克魯斯揮手隔空操縱電腦的那一幕又酷又炫,令人印象深刻。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用雙手代替傳統滑鼠,美國洛杉磯的科技
業者日前宣稱手控電腦技術即將普及上市,科幻片當中的神奇科技已不再遙不可及。
美國
曾為《關鍵報告》提供技術諮詢的電腦工程師恩德柯夫勒,親自展示他所領導研發的「G-speak」作業系統,也就是用手勢(gesture)來發號施令(speak),指揮電腦。
只要戴上特製的紅外線感應手套,再加上攝影機捕捉手勢,雙手可以是滑鼠游標,點選出想要的資料;也可以是擴大縮小的箭頭,把手靠近身體,就拉近螢幕鏡頭局部放大,伸手出去,又能拉大格局,看到更完整的畫面。
雙手也能取代遙控器,手指一揮,播放中的影片可以快轉、倒帶;用手指在街景當中圈選,馬上就能從電腦叫出特定大樓的相關資料;這套系統還能讓兩人以上同時用手操縱電腦。
兩年內將可量產
恩
德柯夫勒表示,他的構想就是「丟掉滑鼠,改用平常最得心應手的工具」,目前部分企業與學術機構都已研發類似科技,而G-speak最大特點在於平民化,不
需超級電腦與高昂設備,只要普通電腦就能安裝這套手控作業系統,他預計兩年內就能量產,售價希望壓低在1000至2000元台幣之間。
遙控電器電腦新方法
2008/06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團隊發表舌頭駕駛系統,將米粒大的磁鐵植入舌下,使用者能以移動舌頭來駕駛輪椅或操控電腦螢幕游標。
2008/05 美國研究團隊在猴子腦部植入電極,實驗僅用腦力即能操作機械手臂,拿食物並送進嘴巴。
2008/03 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發明能感應太陽穴搏動的小型電子系統,戴上後只要眨眼,就能開關及調整電器。
2007/10 台灣中央大學電機系徐國鎧團隊研發視覺腦波操控系統,全癱但意識清楚病人可由視神經與腦波,控制智慧型病床周遭裝置。
(蘋果日報)
--
媒體真有選擇顏色的自由嗎/洪浩唐
台
北地方法院日前針對東森新聞S台當年被新聞局撤照的事件做出判決,要繼受新聞局業務的NCC賠償3.4億元,地院法官並於判決書中表示:「媒體有決定顏色
的自由,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自由」。原本上述這句近乎繞口令的「箴言」若出自於一名自由藝文創作者之筆,則(不管同不同意)我們都應予以尊重;然而既然
這句話是出於法官之口,顯然已涉及公眾事務,社會大眾實有必要對此作進一步思考或討論。
首先,讓我們先針對下聯:「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
自由」來看,法官的這句話暗示(或已經「明示」)了「顏色」已然箝制媒體──關於此點,若有足夠的證據(新聞局有無明示或暗示「迫害」藍媒的公文或會議紀
錄?),偵辦過程也符合程序正義,那麼作為社會公民的我們,基於尊重法治,確實也無可置喙。
立場問題引起詬病
再則,針對上聯:「媒體有決定顏色的自由」,我們要問的是:在現行的法律以及媒體生態下,台灣的媒體真的可以光明正大地「標示」其顏色?或勇於承認該媒體只為特定政黨服務嗎?
就
法律面來看,如果媒體真照台北地院法官於判決書所言「有決定顏色的自由」,那麼去(2007)年由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的新修《選罷法》第49條第3項規定
的:「廣播電視事業從事選舉相關議題的新聞報導或邀請候選人參加節目,應為公正、公平的處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的差別待遇。」豈非違法?那些礙於此法,而
大幅降低其「批判(修理)力道」(若按其經營理念,恐怕勢必也降低不少收視率)的政論節目、電視台是不是也可以據此(判決書)來向立法院或中選會申請國
賠?
再就媒體生態來看,事實上「立場」問題一直是造成台灣(甚至全世界)的諸多媒體在報導(政治)新聞時,最常為外界所詬病的主因。但即便如此,
卻鮮少有媒體願意公開承認,他們到底是站在「哪一邊」?這原因顯而易見──「公正、公平」是新聞報導的核心價值,相信只要是沒有自虐傾向並且心智稍微正常
的閱聽人,恐怕都不會自願選擇收看(聽)並相信那些敢於宣稱自己「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媒體吧?
就算此間媒體完全沒有「公正、公平」的自我角色
認知或期許、法官也完全忽略媒體作為一「社會公器」的特殊位置,而只將媒體當成一般以追求最大利潤為主要目標的企業的話,為了要對(也算是消費者的)廣大
閱聽受眾的權益負責,那麼往後媒體(作為一個仍須受法治規範且負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是否也應比照食品製造業(於食品外裝標示內容、來源、製造者、營養成
分……)一樣,對外宣告該媒體所代表的顏色──以防對該顏色過敏的消費者「誤食」而產生權益受損?
觀眾難抵媒體暴力
而最令人擔心的是,一旦法官為媒體選擇顏色的「自由」背書,那麼無異為往後他們可能的「不公正、不公平」報導找到「法源依據」──最後失去抵抗媒體暴力「自由」的,將是「手無寸鐵」(沒有法律、財力奧援)的閱聽大眾!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