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00507

兩岸四地大學競爭力 我輸星港 排名第3 國際化不足 但在創新研究拔頭籌

就業情報雜誌《Cheers》昨公布亞洲大學競爭力調查,在十項評比指標中,新加坡在國際化、培育具影響力人才等五項指標奪冠,整體評價排名第一,香港排第二,台灣在創新研究、學界與業界合作、對華人社會貢獻上奪冠,整體評價排名第三。中國則掛零敬陪末座。


人才指標
三至四月間《Cheers》針對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四個地區的一百三十五名大學校長與台籍教授進行問卷,請他們就教師整體素質、學術聲譽、創新研究、國際化、政府投入教育經費等十項攸關高等教育的指標,進行評比。

僑生政策造企業家
調 查結果顯示,整體評價排名由新加坡拔得頭籌,其次依序為香港、台灣、中國,台灣在創新研究、學界與業界合作、對華人社會貢獻上等三項被評最佳,但在培育具 影響力人才、國家投入教育經費、教師整體素質、學術聲譽、國際化、對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校園景觀,均輸新加坡及香港。中國則沒有任何指標拿下最高 分。
《Cheers》副社長劉鳳珍分析,台灣對華人社會貢獻表現突出,和政府早年的僑生政策有關,不少知名人士當年都是以僑生身分來台就讀,如廣達創辦人林百里來自香港、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來自緬甸、導演蔡明亮是馬來西亞。

「辦學不彰應退場」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說,政府致力推動產學合作,加上台灣學生在國際發明、設計大賽中屢創佳績,創新能力有目共睹。但她也坦言,國內大學國際化的程度的確不如新加坡、香港,教育部近年來已鼓勵各大學多招收外籍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說,台灣的創新研究與專業表現不輸鄰國,應繼續維持優勢。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二年級學生林彥甫說,台灣的大學太多了,政府資源過於分散,應盡快要求辦學不彰的大學退場,才能提升競爭力。

亞洲大學競爭力排名
1.新加坡
奪冠指標:培育具影響力人才、創新研究、國家投入教育經費、國際化、校園景觀(5)
2. 香港
奪冠指標:教師整體素質、學術聲譽、對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培育具影響力人才(4)
3.台灣
奪冠指標:創新研究、學界與業界合作、對華人社會貢獻(3)
4.中國
奪冠指標:無(0)
註:10項指標評比,部分指標有2個國家或地區併列冠軍,括號內為奪冠指標數。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
Cheers雜誌調查 我大學國際化指標 亞洲倒數

年年都喊國際化,但台灣的大學國際化幾乎不及格!

大幅落後星港 只比中國好一點

Cheers雜誌昨發表「亞洲大學競爭力調查」,其中新加坡與香港的「國際化」指標最高,分別有八.八與八.七分,台灣為五.九分,中國更僅五.六分。相對於國內大學積極要招收說中文的中國陸生,有學者直指,台灣主要因為缺乏英語教學,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國際學生。

Cheers 雜誌日前針對一百三十五位台灣、香港、新加坡與中國的校長與台籍教授發出問卷,針對教師整體素質、學術聲譽、對國內外人才吸引力、創新研究等十項指標填寫 主觀評分,每項滿分十分。星、港整體評價不相上下,新加坡為七.七分、香港七.六分,台灣則為七分,中國為六.五分。在各項指標中,台灣的「國際化」不到 六分,在台長大、任教香港科大的邢怡銘直言:「不用英語教學,很難吸引國際學生。」

缺乏英語教學 難吸引國際學生

台灣大 學教務長蔣丙煌認為,新加坡與香港的官方語言就是英語,但台灣用的是華語,確實對外籍生吸引力不足,「但其他優勢可彌補,外籍生也重視各領域的傑出研究與 專業,台灣應努力維持強項。」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則說,國內大學國際化確實不如星、港,近年來也鼓勵各大學多招外籍生、提升英語能力。

「對華人社會貢獻」分數最高

特別的是,台灣在「對華人社會貢獻」指標卻是最高分、達七.七分,居四地之冠。Cheers雜誌副社長劉鳳珍認為,「僑生」在校園中長期都佔相當比例,九十八學年就有一萬兩千八百多名,諸如廣達創辦人林百里、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名導演蔡明亮等都是僑生。

整體評價吊車尾的中國,則是幾乎每項指標都落後,根據Cheers雜誌觀察,中國的大學超過兩千所、M型化更是嚴重,整個中國的高等教育仍集中資源在少數大學,「即使政府開放採認中國學歷,企業招募員工時仍偏愛名校生。」

(自由時報)
--
虧損2年 《新聞周刊》喊售

美國《華盛頓郵報》公司前天宣布因不堪連年虧損,將「盡快出售」旗下《新聞周刊》(Newsweek)。該刊是全美發行量僅次於《時代》(Time)雜誌的周刊式新聞雜誌,如今公開求售,顯示隨著網路即時新聞與評論的興起,周刊式新聞平台的重要性已逐漸式微。
《新聞周刊》自1933年創刊,1961年由《華郵》集團入主,由於廣告與銷量大減,該刊已連續虧損兩年。

敵不過網路媒體
雖然全美各印刷媒體都因金融海嘯與網路媒體競爭而面臨生存危機,但對於時效性較差的周刊而言,求生顯得特別困難。去年《新聞周刊》為了力拼網路媒體,特別重新設計印刷版與線上版版面,但觀察家指出,該努力「注定失敗,因為沒有讀者需求。」
《華 郵》公司執行長葛拉漢(Donald E. Graham)前天說:「《新聞周刊》員工已經做出驚人努力,節省成本、推出好雜誌,但我們看不出有任何可以持續獲利的方式。」《華郵》公司已委託投資銀 行Allen & Co.積極尋找買家,目前並未設定銷售期限。

《新聞周刊》 小檔案
◎創刊:1933/02/17
◎母公司:《華盛頓郵報》(自1961年入主)
◎發行量:2009年發行量為230萬本
◎特色:美國第二大周刊形式新聞雜誌,僅次於《時代》雜誌

(蘋果日報)
--
夫妻結紮 5個月竟2度懷孕 先後作避孕手術均無效「機率僅10萬分之一」

一 對三十多歲、已有三個孩子的夫妻,為節育先生做了結紮手術,但太太一個月後竟懷孕;人工流產後,太太進行結紮,三個月後卻又再懷孕。醫師說,夫妻先後結 紮,卻在五個月內受孕兩次,機率僅十萬分之一,建議男性結紮術後,應回診確認輸精管是否殘留精蟲,女性術後也應接受輸卵管攝影,以確定手術成功。

罕見病例
收 治這對夫妻的開業婦產科醫師鍾尚霖受訪時表示,這對夫妻為節育,先生先來做結紮術,將輸精管截斷,但術後一個月,妻子竟懷孕。一般來說,男性結紮後,須射 精十五至二十次,才能讓殘留在輸精管內精蟲射乾淨,在未做確認輸精管無精蟲檢查前,仍得避孕,但這名先生術後未做檢查,性行為時也沒採避孕措施。

長出廔管精卵結合
這 對夫妻選擇流產,且妻子也做了把輸卵管截斷的結紮術,但三個月後,她又懷孕。經檢查發現這名妻子體內子宮與卵巢間出現新生廔管(通道),讓精卵可經此管道 結合,才又受孕。因這對夫妻已有三個孩子,仍決定作人工流產,妻子並在子宮內裝有投藥功能的避孕器,以阻絕受孕的可能性。
鍾尚霖說,男、女進行結紮術後,再受孕機率各為千分之二與千分之五,換算這對夫妻結紮後,卻都再受孕的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非常少見。
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提醒,男性結紮後要再就醫確認輸精管中沒有精子,才可以不作避孕進行性行為,因術後輸精管中殘留的精蟲若未完全排出,半年後精蟲都還有可能活著,一旦進行性行為即可能讓女方受孕。

術後應回診作檢查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昨建議,女性進行結紮術後,最好也回診進行輸卵管攝影,用X光進一步確認手術是否成功,以利在安全情況下「盡性」。

避孕 注意事項
.男性可用保險套;女性可裝置子宮內避孕器或服避孕藥
.避孕藥安全性已提高,但有高血壓、凝血功能異常疾病,或35歲以上有抽菸習慣婦女,若用避孕藥較易併發血栓
.上述避孕方式若使用正確,避孕成功率都在99%以上
.男性輸精管、女性輸卵管結紮,避孕成功率更勝上述方式,男性結紮失敗率為0.2%,女性結紮失敗率為0.5%
.男性結紮後,在射精約15至20次後要回診檢查,確認輸精管內是否殘留精蟲;女性結紮後,得特別進行輸卵管攝影,才能確認手術是否成功

(蘋果日報)
--
盜汗易暴躁 更年期報到

從事美容業的賈女士,五年前出現易流汗、易怒等不適,與子女關係緊張,得念大悲咒佛經文來穩定情緒,後就醫才發現是更年期作崇。醫師提醒,年逾四十五歲婦女,若有出現盜汗、情緒不穩等現象,有可能是更年期報到,可就醫用藥改善。

服荷爾蒙2周改善
從 事美容業多年的賈女士,昨出席更年期衛教記者會時表示,五年前進入更年期,出現嚴重盜汗情況,常濕透上衣,「客人還以為我去游泳」,一天得洗澡三、四次, 後更變得易怒暴躁,子女都不想和她說話,她只好念佛經來調適,持續兩年多,就醫才發現是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治療兩周後,症狀全改善。
中華民國更年期協會理事長、婦產科醫師李奇龍表示,婦女進入更年期後,因荷爾蒙變化,易出現盜汗、失眠、情緒不穩等狀況,甚至影響與親友相處。據該協會在上月針對五百零三位四十五歲以上更年期女性所做調查,有四成七更年期女性每周失眠超過三天。
李奇龍說,更年期婦女若就醫用藥,多能改善不適,提醒為人子女們關心母親,若發現年逾四十五歲媽媽常出現情緒波動等反應,有可能是更年期報到,應鼓勵其就醫。

更年期自我快速篩檢
.經常感覺腰痠背痛
.每晚頻尿如廁超過3次(含)以上
.每周超過3天(含)睡眠時間不逾5小時
.常感覺心悸、臉潮紅與不適
.月經周期不正常
.陰道常感乾澀不適
.超過2周心情鬱悶不愉快
註:45歲以上婦女適用上表自我檢測,符合任1項,代表可能已進入更年期

(蘋果日報)
--
不敵影城 西門町、景美老戲院熄燈

許多老戲院伴隨不少人度過青春歲月,但近年不敵外商影城攻城掠地,台北市西門町、士林、景美及中永和等地一些老戲院,紛紛被建商買下改建,從公共場所變身為私人高級住宅。

老戲院多位於商業區,產權單純、占地廣大,成為建商眼中的黃金地。房地產業者多表示,民眾對老戲院有懷舊感情,「有回憶來加分」,讓建案銷售創佳績。

舉例來說,台北市景美夜市旁的僑興戲院,因有完善的設備及四個影廳,曾經是數一數二的大電影院;但後來轉為播放二輪片吸引學生族群,二○○七年為配合都市更新,走過半個世紀的僑興終於悄悄停止營業。

最近僑興戲院原址已由基泰建設改建成樓高卅三層的摩天豪宅「岳泰峰範」,占地一千兩百坪,是最近五二○檔期北市南區指標大案。業者表示,將以每坪預售價八十萬元問世,創下區域新高價。

另外,台北市公館台電大樓對面的「大世紀戲院」也已歇業,將改建為豪宅「基泰台大」,每坪開價約一百六十萬元,本月就要動工。

基泰建設前年也買下士林光華戲院現址及土地,基地約兩百多坪,預計兩年後推豪宅案,目前還在擴大基地中,目標面積一千坪以上。

西門町則有中國戲院改建成「阿曼TiT」,每坪成交價至少五十多萬元。中和目前最高開價的「弘暉首富」,也是戲院改建案,原址為中和戲院。

另外還有幾間老戲院,也傳出有建商在洽談中。信義房屋舉例,永和美麗華戲院、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的東區全球影城,近來一直都有聽說建商來洽談,但尚無下文。



老戲院變身 走入記憶…許多鄉鎮看不到戲院

看電影曾是國人的庶民娛樂,早年各鄉鎮幾乎都有戲院,有的甚至多達五、六間,但隨著家庭視聽的普及,戲院已在不少鄉鎮「絕跡」,在老一輩民眾心中留下無限追憶。

民國六十年代的全盛時期,苗栗縣內戲院近卅家,現僅苗栗市、頭份各一間,其中苗栗市僅存的國際戲院已超過六十年。

竹南鎮廿多年前曾有四、五家戲院,如今全數消失,其中民生、萬國戲院關閉後,相繼變身為生鮮超市,也有戲院拆除後改建公寓。

東平路的厚昇戲院,光復後就設立,廿多年前關閉後淪為廢墟,戲院門口前還有拾荒者寄居;牆上未完全剝落的老海報,彷彿將時光定格在民國七十年代。

厚昇戲院早期上演歌仔戲,苑裡鎮公所前主秘林坤山說,當時民風保守,男女觀眾都自動分開坐,男左女右,小孩子就兩邊跑。遇到歌仔戲演員登台,地方首長或仕紳都來捧場,戲院不僅是娛樂場所,連政令宣導都借戲院場地辦理。

通霄早年也有三間戲院,四、五年級生都還記得,以前生活貧困,孩童都到戲院看「戲尾(電影快結束時),此時都會開放出入口,湧入看電影不用錢,享受電影的最後一、二十分鐘。

說起老電影院,屏東市區有一家專演日本電影的「末廣館」,觀眾席還是榻榻米,當時的觀眾入場得脫鞋盤坐。

光復後,末廣館變成光華戲院,市區電影院一家家興起,最盛的時候,市區電影院曾多達十二家。

老台北地標 明星咖啡館 可能因都更打烊

其實不止電影院,還有醫院、飯店、孤兒院、幼稚園等設施,由於產權相對單純、整合較易、也多位在人口稠密區,也成為建商相中的改建對象,近年此類設施的更新開發愈來愈常見。

但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認為,北市府應想辦法活化老戲院等設施,不然城市的風味、特色會慢慢被消滅,城市發展邏輯將被商品邏輯決定。

醫 院方面,近來市場傳出,某大建設公司計畫以廿億元買下仁愛路上的宏恩醫院大樓進行都市更新,另隨少子化趨勢,大台北有許多幼稚園改為住宅的案例,如永和成 功路的榮美幼稚園,已改建為「昇陽國艷」;天母忠誠路「心園幼稚園」改建為豪宅「仰哲」,前陣子標出天價的天母聖道兒童之家,也是一例。

飯店部分,有遠雄近年在台北市中山區推出的「富都」,該案廣告都以舊富都飯店的舊照當素材;還有位於萬華康定路上的麒麟大飯店,目前大片土地已整好,伺機而動。

位於北市敦化商圈、有五十多年歷史的救國團台北學苑,將於年底搬遷,兩千六百多坪土地與房舍將全數歸還國防部,外傳不少建商早就躍躍欲試。還有老台北人藝文地標之一的明星咖啡館,未來也可能因都市更新而走入歷史。

(聯合報)
--
觀眾變心 建商青睞 不敵影城、盜拷 二輪老戲院變身豪宅

外商影城大舉搶灘,國內許多陪伴著四、五、六年級生長大的老戲院,紛紛吹起熄燈號。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近年來全台八家二輪老戲院敗下陣來,卻受惠土地 含金量高,成了建商眼中上等建地,紛紛插旗推案。

像位於北市景美羅斯福路的僑興戲院,搖身一變,將推出北巿卅三層最高住宅大樓,每坪開價七十至八十萬元,創區域行情新高;位於士林光華戲院則由基泰建設取 得,未來也將推出豪宅。

受到影片租出店林立、盜版光碟充斥、外商影城瓜分巿場下,許多本土傳統老戲院紛紛關門、歇業。根據主計處統計,國內戲院、影城家數已從一九九五年的二百一 十六家,銳減至去年的一百零一家,十四年間,銳減逾半。

「以前戲院只靠播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名片,一播大半年,即可吸引民眾前仆後繼買票觀看、賺滿荷包的年代已不存在!」去年底才在交九開設京站威秀的京站 時尚廣場總經理柯愫吟說,新一代影城不論空間、聲光效果、坐位都大幅顛覆傳統概念,且一座影城就擁有八至十二個廳,播放六至八部影片,像是威秀影城規模相 當於過去一整個西門町。除了設備規模外,時下影城與購物中心、餐飲等結合,採複合式開發,一次滿足消費者多重需求,也是傳統戲院敗陣主因。

儘管做不成戲院生意,但戲院地主卻毫不寂寞,因為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建商、中介人前來「喬」土地。

信義代銷協理呂信銓即表示,傳統戲院多開設在早期成熟商圈,土地身價不凡,而擁有這些戲院土地的地主,多是口袋夠深的望族、地方士紳。

「這些私地主,多是很有錢。」呂信銓說,他們多很懂得理財,不會輕易出脫手中黃金土地,像是景美僑興戲院、士林光華戲院等很多都是在不動產巿場中接洽數 年,甚至十年才談定名地。

據瞭解,僑興戲院基地附近,當年就有十餘家建商插旗,岳泰建設為拿下這塊地,直接拿出六千萬現金,快、狠、準地買進才順利出線。呂信銓說,這些名地開發 商、投資客搶得很兇,有時地主才約A建商要在第二天簽約,但消息走漏,B建商就在前一天深夜造訪,提高價碼,搶先議價。

據信義代銷調查資料顯示,北、中、南都有這種二輪戲院、老戲院變身為住宅、豪宅案例。除上述僑興戲院被岳泰建設買下,且推出北巿最高樓層住宅案外,還有光 華戲院由基泰建設買下,計畫推出豪宅案,位於北巿西寧南路的中國戲院由阿曼開發取得已推出「阿曼TIT」、北縣中和巿的中和戲院經弘暉機構整合後推出「弘 暉首富」、台中的樂無台戲院經整合為「鼎泰風華」案出售,台南巿也有南都戲院、中國城戲院分別由巨唐建設、巿政府整合。



曾經車水馬龍 如今多吹熄燈號…

曾經是大多數人最主要娛樂的電影院,隨著新型態媒介的興起,陸續走入歷史,恰如幕起幕落,也令業者感嘆戲如人生。

台中市風光卅多年的南華戲院,四年前拉下鐵門;全市電影院至今剩不到十家。「電影院風光時,台中市卅多家戲院,每個星期天成功嶺放假的大專兵,一早就到戲 院排隊,連站票都搶著買。」萬代福戲院老闆黃炳熙說起當年,仍熱情十足。

從南到北經營卅多年電影院的黃炳熙,對電影院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現在更進步到環繞音響,座位舒適,觀影人潮為何不再進電影院,苦思經營對策。面對 DVD及坊間租片業興盛,大螢幕的視覺享受,遭遇大考驗。為重現台灣輝煌電影史,黃炳熙成立台灣第一座民間電影博物館,全力投入蒐集、整理黑白電影、海報 和古董放映機的行動。他還耗資千萬整修老牌的萬代福戲院,還設計企業包場,推出一次可欣賞兩片的組合套票。如果今天只看一場,第二場可保留改天來看。他又 將電影海報製成像電話卡的電影卡,影迷爭相留做紀念。

出租DVD、3D影城、網路電影興起,傳統戲院一家家打烊歇業。台北縣曾經風光一時的三重金國、永和樂華、九份昇平等著名戲院,早已成為過往雲煙。

三重距離北市僅一橋之隔,是外來人口的集散地,民國四十年代起大小戲院陸續開張,五十年代一度高達十多家。其中天台戲院與金國戲院一直是最響亮的兩大招 牌。當年每當碰上強檔片上映,如《明治天王》、《乞丐與藝旦》、《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就會在三重幾間戲院外看到大排長龍,有人甚至會強入售票亭強搶先購 票。現在除了天台戲院轉型為影城,大部分戲院已銷聲匿跡。

民國五十四年成立的永和樂華戲院,不僅見證國片興衰,還推動樂華商圈的發展。在台灣電影的全盛時期,一廳可容納千餘人的場地,不但坐無虛席,還有不少人寧 願花同樣的錢,買站票入場。有時上一場還沒播映完,等待看下一場電影的民眾,已大排長龍,其中以國片《英烈千秋》最賣座。

山城九份在過去採金高峰期間,娛樂業一度輝煌,著名的昇平戲院更是車水馬龍。當時為讓觀眾了解電影內容,戲院會請辨士講述情節,讓劇情更加精采。如有新片 上映,院方更是敲鑼打鼓、抬著海報上街宣傳。由於當時看電影的人多,攤販開始聚集,戲院附近酒樓茶室及撞球間林立,盛況猶如不夜城。

「長春」突圍 藝術電影保生機

在連鎖影城生態的全面入侵下,台北市能夠獨立生存的戲院越來越少,放映國片、藝術電影與獨立製片的空間屈指可數,其中長春戲院更是難得成功生存的異數。年 初「長春」傳出吹熄燈號,讓影迷同聲一嘆,幸好在接手經營的國賓集團規劃下,仍將以藝文空間的形式保留放映藝術電影的空間。

由六福集團經營的長春戲院,過去原本一度也放映好萊塢電影,但票房總無法與其他戲院相比,於是約在二○○四年開始轉型,專心經營非好萊塢與藝術類型電影, 沒想到日片《黃昏清兵衛》光是單廳就可突破百萬票房,讓「長春」對於此一另類路線更具信心。

長春戲院硬體雖不算新穎精緻,但因服務態度親切且尊重藝術創作,電影放到片尾字幕也不提早結束,成為專業影癡型觀眾的最愛。但在整體藝術電影市場滑落的大 環境下,「長春」仍開始感受到生存的威脅,去年僅靠《送行者》與《貧民百萬富翁》兩片大賣才不至賠本。因此在鄰近的學者影城關門大吉之後,六福集團決定與 接手經營「學者」的國賓影城合作,重新規劃為「國賓影城長春廣場」。此後「長春」大廳雖改映好萊塢電影,但藝術電影仍可轉移到原本「學者」的小廳映演,至 少為藝術電影保留一線生機。

(中國時報)
--
北市十大爛路 大度路居首

十大爛路出爐!台北市大度路3段去年有206件「坑洞」報修案件,名列爛路第一名。她批評,十大爛路竟有4條是已完成路平專案道路,包括東昇路、中山北路5段、德行東路、基隆路1段,讓人質疑工程品質。

市府新工處長吳俊賢表示,報修數量是去年度統計數據,但4條路去年底、今年初都已陸續完工,目前已無坑洞,其他路段多數都編列預算納入路平專案,未來陸續施工。

市議員李彥秀昨公布十大爛路,她統計去年路面坑洞通報件數達6965件,十大爛路就占2成。中山北、基隆路連3年上榜,其中,中山北路去年就有2段、3段及5段共3路段擠進前二十大,共289件報修,遭批「爛路之王」。北投區則有4路段上榜,登「爛路行政區」之首。

李彥秀也指出,前20名道路包括文林路、環河南路2段、延平北路2段、塔悠路、重慶北路2段,竟有5條未納入路平專案,她質疑是否「爛路永遠是爛路!」

吳俊賢說,文林路已納入施工,其他路段因路況相對較佳,考量施工「優先順序」,目前尚無納入更新計畫。

李彥秀表示,依交通大隊統計,十大爛路包括大度路、北安路、中山北路、長春路、基隆路去年已造成13人受傷;北市去年受理279件國賠案,主因是道路坑洞、凹陷、不平與人孔蓋突出的更占兩成以上,高達66件。

(聯合報)
--
疼得要命 咬牙切齒的恐懼

俗 諺有云「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在專業牙醫眼中,牙痛可能是病,不管如何,牙痛確實很要命。馬偕來台行醫三十年,為病患拔牙超過二萬顆,當時缺乏 口腔衛生觀念,民眾常常一口爛牙,拔牙可解決民眾切身之痛,馬偕也被人們視為「救命恩人」。一顆牙齒看似不起眼,背後卻述說著百年醫療故事。

「看 牙比生孩子還要可怕啊!」平時犀利問政的立委黃淑英,是兩個孩子的媽,提到看牙就直呼,生產的痛苦都比不上看牙的煎熬。她從小就是一口爛牙,部分原因即是 害怕看牙醫,往往拖到牙齒發炎,甚至神經壞死,「每次聽到磨牙機的聲音,我就頭皮發麻,全身緊張,擔心牙醫的工具會刺到舌頭或牙齦神經。」

早期都沒錢看病 牙痛只能忍

看牙總是「神經兮兮」的黃淑英,等到留學美國,看牙價格尤其昂貴,她改到牙醫教學門診掛號,沒想到,牙醫系教授竟當著醫學生面前毫不客氣說:「像這樣一口爛牙的病人,就是最需要治療的病人。」她羞得想要當場挖洞鑽進地下。省了錢,卻賠了面子。

黃淑英的例子,也是許多人害怕看牙的寫照。其實,早期台灣人看牙醫並不方便,台大牙醫名譽教授韓良俊表示,當時社會充斥密醫或齒科仔(齒模技工),二次大戰後才逐漸建立正規牙醫,尤其健保推行後,牙科專業才受到重視。

八十年老牙科 與病患成世交

生 長在高雄縣漁村的五十三歲婦女廖韻喨回憶,童年時只要牙疼就是忍著,不然就喝白開水止痛。民間還流行偏方,將蛀牙的地方點上味精,或者是塞一顆「臭藥丸 仔」(治療肚子痛的征露丸),臉頰外面則塗抹綠油精或萬金油之類,想盡辦法減少牙疼。「當時一般人連生病都沒錢就醫,更何況是牙齒痛。」

位 在基隆孝一路崁仔頂魚市場的「長壽牙醫診所」,開業已逾八十五年,診所傳承三代,第一代楊阿壽是日本大學齒科醫學士,兒子楊金波克紹箕裘,第三代周振才從 台北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再赴日本進修,他因舊俗「抽豬母稅」改姓周,十五年前返回基隆接手。這是基隆唯一的三代牙醫,並都當選牙醫公會理事長。

診 所的老病患早已超越一般醫病關係,昇華到「世交」的信任感,甚至也有五代都在這家老診所看牙。六十三歲的周振才,為照顧死忠病患,打消了六十歲退休念頭。 他回憶一段有趣故事,一位到澳洲留學的女學生,強忍牙痛搭了十幾小時飛機回台,一下機場就直奔基隆,為的就是給他治療,希望能對症下藥找出毛病。

從醫療到矯正 已成美麗符碼

周 振才初中時,就跟著父親見習,充當學徒助理,早期牙醫師少,光復初期,基隆僅有兩家台灣人開的牙醫診所,「診所椅子常客滿,病人在外排隊等看牙。」他表 示:「早期牙醫的醫療椅,猶如理髮椅,病患是坐著接受治療,牙醫站著看牙,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工作量大,牙醫看病看的腰酸背痛。」如今看牙已發展到 病人躺著治療,牙醫可以坐著看診,比起過去輕鬆多了。

走過百年,牙疼從束手無策到普及醫療,牙科除了治療牙病,愈來愈重視預防保健,也有愈來愈多人帶過牙套。牙齒除了健康,更已成為現代流行的美麗符碼。

(中國時報)
--
智永/蔣勳

經歷梁、陳、隋、唐,一直到唐太宗年代,高齡逾百的智永,像一則傳奇,成為何延之「蕭翼賺蘭亭」故事裡那個私藏著「蘭亭序」稀世珍寶,在唐太宗面前裝愚賣傻,矇騙過大唐天子的神祕高僧。「蘭亭序」的秘密關鍵是否真的在智永身上?

暮春三月去了紹興山陰,這個時節來,當然是為了王羲之的蘭亭序。

有人認為「蘭亭集序」是後人偽托的作品,文章是假的,書法也是假的。

這一派議論中最著名的是郭沫若。他從新出土的「王興之墓誌」、「謝鯤墓誌」比對東晉書法,證明當時還沒有「蘭亭序」的字體。他也從文學上比對,認為「蘭亭序」是依據東晉「臨河序」增添而成的後代偽作。

有學者把偽托的箭頭指向隋唐之際的智永。智永禪師本姓王,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勤練二王書法,推廣二王書法。

王羲之寫過「千字文」,但流傳不廣。梁武帝命周興嗣整理,把原來習字的範本,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可以朗朗上口,方便學習傳誦。

「天 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周興嗣編著的「千字文」,把宇宙、天地、日月、山川,一直到四時、寒暑、雲雨變化,一一整理出秩序。「寒來暑 往,秋收冬藏」、「雲騰致雨,露結為霜」,「千字文」成功地結合了詩與哲學的內涵,是一千五百年來漢字文化圈所有兒童藉以啟蒙的基礎教科書。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千字文」藉著童蒙初啟,建立了不可動搖的宇宙倫理的秩序信仰。

經歷梁、陳、隋、唐,一直到唐太宗年代,高齡逾百的智永,像一則傳奇,成為何延之「蕭翼賺蘭亭」故事裡那個私藏著「蘭亭序」稀世珍寶,在唐太宗面前裝愚賣傻,矇騙過大唐天子的神祕高僧。

「蘭亭序」的秘密關鍵是否真的在智永身上?

智永把當時童蒙教育廣泛流傳的「千字文」書寫成真、草兩種對照字體,謄寫了將近一千本,分送江南各寺廟,使王羲之書法影響力擴大到兒童基礎教育。經過這一次教科書的革命,後世認識的「王羲之」也自然而然是「智永體」的王羲之,與東晉王羲之的書帖文字頗有一段距離了。

閱讀《萬歲通天帖》裡王羲之的「姨母帖」,用筆還頗有漢隸遺風。「蘭亭序」的線條書法行氣,卻使許多人不由得聯想起智永的「千字文」。

現藏日本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現藏西安碑林的北宋「千字文」石刻本都很完整,拿來與「蘭亭序」比對,早已有人注意到相似之處。「千字文」與「蘭亭序」都工整華麗嫵媚,而王羲之「姨母帖」一類的手札卻顯然更率性灑脫自然。

智永繼承二王美學,滲入自己的創作,有當時隋碑的謹慎收斂,使人想起同一時間的「董美人墓誌」和「蘇慈墓誌」,而「蘭亭序」的美學氣息也近似隋碑,而與東晉人的爛漫自在並不相同。

智永有可能在「臨河序」的基礎上添油加醬偽造了「蘭亭序」嗎?

這 個一生勤練王羲之技法的高僧,又是王家嫡系(王徽之)子孫,書法好,文學也好,何延之的「蘭亭」故事裡總讓人覺得這名高僧智謀廣遠,深藏不露。他會不會在 圓寂之後留了一招,透過他的弟子辯才,騙過了蕭翼,騙過了唐太宗,或許,連辯才和尚也蒙在鼓裡,以為被「賺」走的是真本蘭亭。

何延之的「蕭翼賺蘭亭」故事其實是可以重新解讀的小說,「賺」這個字有趣;「賺」到蘭亭的未必是蕭翼,也不是唐太宗,或許正是早已不在人世的智永老和尚。

多次暮春時節到蘭亭,紹興城改變很大,水渠不見了,石橋也不見了,幽深的巷弄也不見了。蘭亭的茂林修竹,曲水流觴已很人工,康熙和乾隆書寫蘭亭的「御碑」打壞過,重新拼接修整,供遊客拍照。

如果蘭亭是漢字歷史中忘不掉的故事,一千六、七百年間,穿鑿附會,真與假錯雜,交織成「故事」裡難分難解的部分。

走在蘭亭的路上,微風吹來,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這一個春天,也如永和九年那個春天,一樣花開爛漫。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