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00525

搶救畢業失業潮 教部9月開辦「4+1」 大學畢修第2專長

政 府因應六月大學生畢業潮,展開搶救失業大作戰!教育部研擬「四加一專案」,整合開辦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以促進就業。初步規劃大學生畢業後再接受一至兩 年、每年三學期訓練,以培養第二專長,課程內容由學校及企業共同設計,切合產業需求,預計今年九月試辦。有學者批評,依產業要求培育人才已失去教育目的, 若學生把學位班視為避風港,也無助解決失業問題。


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統計,五十九萬三千名失業者中,大學以上學歷就佔十五萬八千 人。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今年大學畢業生約二十七萬人,估計十五萬人投入職場。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去年畢業季過後三個月,有七成六新鮮人找不到工作,今年企業給新鮮人職缺增加,不過推估仍有六到七成新鮮人畢業後三個月 找不到工作。

高科技缺工11萬
林聰明昨說,高科技產業目前需求十一萬人,僅媒合三萬人,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將對焦產業需求,願開班的大學可用招生名額內含方式,招收學位班學生,並依學分費收費,不排除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培養就業能力與第二專長。
教育部技職司長林騰蛟說,學位班也擬實施「定單式」培育人才,如台積電招收的大學畢業生需外語訓練,可與學界合作開班,針對企業需求設計課程。他舉例,曾有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生對餐飲有興趣,再去高雄餐旅學院二技學習餐飲服務,一年後就到飯店任職。
林聰明也強調,「四加一專案」可讓找工作困難的文、法科系學生加強一些高科技專業訓練,「有了跨領域專長,對求職更有幫助。」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支持這政策,但認為,教育基本是讓學生自知要做什麼,學校再從中與企業合作才有意義,若只想搶救失業率讓人覺得「怪怪的」。
政 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秦夢群批評,大學教育依產業要求培育人才,已失去教育目的。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第二專長學位班立意良好,有扭轉 現今盲目升學歪風,但要結合產業需求、證照取得,企業也保證釋出就業名額才吸引人,若年輕人把該班當避風港,恐仍無助於降低失業率。

「改變不了問題」
逢 甲大學主任秘書林良泰指出,「四加一」專案與該校目前和中部科學園區廠商合作的「產業進修專班」碩士學程類似,學校提供師資、廠商提供設備、實習機會及專 業講師,以兩年學習為企業量身打造適合人才。建議教育部最好限定學生第五年學習要與大學四年所學相關,且要求企業提供實習與畢業後的工作。
但亞洲 大學外文系二年級林佳豫就質疑,大學四年就應利用時間拓展人脈,增加相關工作經驗,政府推專案只想降低失業率,事實上不會有利於就業。台灣大學社會系陳姓 應屆畢業生也說:「教育部也要扛降低失業率的責任嗎?」等畢業再進修來符合產業需求,似乎本末倒置,改變不了失業率的結構問題。
大學畢業近三年仍待業中的蔡亞勳直言:「花四年念大學,還要再念不保證就業的專業課程,感覺像延畢。應把專業課程納大學課程,替大學生找就業方向。」

台積電表示歡迎
台積電主管昨表示,若政府期望與企業界配合,台積電對此計劃表示歡迎,因這將增加企業用人管道;對於授予雙學位及是否願意錄用這計劃的新人,台積電主管認為,學位並不是主要考量,用人要看個人的「能力」及其他表現而定。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表示,台灣大學生花四年只學習到一項專長,甚至有可能「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若增加一年「在學訓練」來增加專長,對謀職有幫助。不過,最重要仍是進職場後的認真與責任感,才是最重要的優勢。

學士後第二專長 學位班規劃
●適用對象:以想擁有第二專長的大學畢業生為主,另可配合企業在職訓練開班
●學制設計:修畢專長訓練的學分,授予學士學位,並輔導取得證照
●修業期限:1年分3學期,修業期限1~2年,修業學分不低於40個
●收費方式:比照學分費收費
●招生方式:
˙「定單式」培育人才:配合產業需求設計課程
˙大學端招生:可採口試或筆試,名額規劃內含在大專校院招生名額,不排除到企業實習
˙在企業開班:企業招募的員工若需要增加第二專長,可配合在企業開班
●上路時程:預計今年9月試辦
資料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頻出招 專家批「噱頭」

金 融海嘯前年底開始衝擊台灣就業市場,政府設法搶救失業人口,連教育部也「撩落去」,開辦大專以上人力加值方案、大專畢業生至企業實習方案,前者已於今年初 結束,後者第一階段本月底結束,第二階段規劃九月繼續推出。但人力專家批評,新規劃案只是政府玩「噱頭」,無法解決僱主壓低薪資的問題。

9月再推企業實習
教育部上月統計顯示,九成六企業認為實習方案有助僱用畢業生,七成二企業則保證未來給薪會超過兩萬兩千元。教育部現規劃實習方案第二階段九月推出,改由企業和畢業生依市場機制議定薪資,每聘用一名畢業生,企業須負責其薪資和勞健保費,政府則補助企業每月一萬元。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指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實習方案最受外界批評的就是壓低社會新鮮人起薪,現補助方案雖有修改,仍無法解決原來的問題,政府不如不要推出。
職場達人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吳睿穎則說,之前因為政府補助薪資高達兩萬兩千元,所以吸引企業大舉僱用大專畢業生,但現在補助金額降低為一萬元,對企業的誘因將大幅減少,且企業也不會因此提高大專畢業生薪資,「請政府不要為了失業率數字,玩這些噱頭。」

5.39% 失業率急降製造業納才 降幅15年來最大 仍有11.4萬人失業逾1年

景 氣復甦,廠商聘僱意願大增。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九,比三月下降了零點二八個百分點,失業人數減少三萬一千人,下降幅度創十五年多 來最大一次,以製造業和營造業新增就業人數最多。但官方預估,未來幾個月失業率將因應屆畢業生求職而再次上升,專家提醒求職者必須提早卡位進入職場。

穩定復甦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說,上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九,相當於五十九萬三千人失業,創去年二月以來新低,單月下降幅度則是一九九四年十月以來最大的一次,顯示廠商聘僱意願大增,其中新增就業主要是製造業兩萬五千人和營造業一萬一千人。

「積極求職者加分」
上 月失業人數下降三萬一千人,其中因關廠歇業而失業的人數減少兩萬八千人,降至二十七萬一千人,已連續十個月下降,但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只減少一千 人,還有十一萬四千人。主計處也統計,若政府沒有實施就業促進措施提供公部門短期工作,上月失業率仍會高達百分之五點七八。
劉天賜說,六到八月隨著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失業率還會再因季節性因素升高。若失業率在年底前要降到百分之五以下,還需減少三萬七千名失業者,並再增加十七萬六千個工作機會給新投入職場的求職者,目前觀察有可能達到。
永 慶房屋人力資源部協理吳良治說,今年該公司整體職缺數量和去年相當,不過最近一、兩周發現有許多應屆畢業生提前來投遞履歷求職,「許多人希望一畢業就能進 入職場,企業會對這些積極的求職者加分。」職場達人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吳睿穎說,就業市場有在恢復,但大多還是大型企業在徵才,中小企業招募情況沒有明顯 改善。
待業三個多月的求職者林先生說,最近投遞履歷都有收到回音,但大部分的薪資待遇都偏低,要找到理想的職缺還要花一些時間。
104人 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電子資訊、製造、批發零售等產業人力需求大幅提升,職缺數都已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今年提供給社會新鮮人的職缺也增加。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提醒,目前有意求職或轉職的人,須在下月底前就找到理想工作,否則等六、七月社會新鮮人投入尋職,就業市場競爭又會轉趨激 烈。

薪資漲幅18年新高
此外,主計處昨公布一到三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發現今年第一季平均薪資有五萬三千八百五十八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千一百二十八元,漲幅百分之九點二三是十八年來最高,但因金融海嘯期間減薪太多,薪資未回到前年的水準。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景氣復甦從科技業往一般傳統製造業擴散,提供越來越多工作機會,「上個月就業增加並非因急單效應,看出目前就業市場逐漸往穩定健全復甦的方向走,但要留意長期失業者可能有年輕化的跡象。」

(蘋果日報)
--
5.39% 4月失業率大降

景氣復甦,製造、營造業用人大增,主計處昨天公布四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九,較三月下降零點二八個百分點,降幅為十五年來最大,失業人數降到五十九萬三千人。

主計處四局副局長劉天賜指出,失業人數比三月再降三萬一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減少二萬八千人,減幅達百分之九點三二,是連續十個月以來最大的減幅。

另外,中高齡失業人數為十二點九萬人,比三月減少一萬人,是去年二月以來的新低。失業長達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則有十一點四萬人,亦較三月減少一千人。

三月經常性薪資為三萬六千一百元,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七四,連續五個月正成長。

劉天賜表示,失業率大降,主要是工業部門就業人數大增了三萬四千人,增加人數在製造業及營造業。

不過,在亞洲四小龍中,香港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四,新加坡為百分之二點二,韓國百分之三點七,我國依然最高。

行政院長吳敦義曾公開聲明,如果年底前失業率未降到百分之五,將下台負責。劉天賜指出,要達到百分之五目標,必須再減少三萬七千個失業者,同時增加十七萬六千個就業機會,以消化畢業潮的求職人口。

1111人力銀公關總監何啟聖指出,失業率要有大幅下滑,須觀察四月開始的第二季景氣復甦情況,目前不能斷言;但在國際機構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偏樂觀的狀況下,年底前降到百分之五以下是很有可能的。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第二季以來需求大幅成長,五月職缺達卅三點七萬筆,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六十六,帶動新鮮人工作機會較去年同期翻漲近一倍。

降失業率? 4+1專案圓你雙學位夢想

教育部昨天宣布,九月起將推動「四加一專案」,讓大學開辦「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大學畢業生修習一年課程後,可獲第二專長學士學位,一圓雙學位夢想。

吳揆多次宣示,若年底失業率未降到百分之五,就請辭負責。主計處昨天公布,四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九,較三月下降零點二八個百分點,創十五年來單月最大降幅。

不過,六月畢業潮即將來臨,失業率可能攀升,吳揆指示加強大專畢業生工作媒合,馬總統日前也提出讓大專畢業生接受適當訓練、提升競爭力的想法。

行政院昨天舉行促進就業措施記者會,教育部政次林聰明表示,每年大學畢業生約廿七萬人,扣除出國留學、當兵,預估有五成五、十五萬人投入職場。

林聰明指出,教育部規畫九月開辦「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以「四加一(大學四年加學士後一年)專案」,讓大學畢業生參加三個學期的實務學習課程,學成後頒發學士畢業證書。

林聰明說,「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課程,將由大專校院和職訓中心、企業合作,會和專業證照結合,並加強實務學習,落實「產學訓」合作,「多修習一年的第二專長,就可多一個大學學位」。

根據教育部初步規畫,「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將採申請制,不限應屆畢業生才可申請,修業期限一年將採包含寒暑假的「三學期制」,課程設計偏向實務,大學招生名額傾向不限制,但排除醫學院。林聰明強調,此案仍在草擬階段,預計九月開辦。

1年修完4年課 學位浮濫

教育部準備推動「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讓大學畢業生用一年就拿到第二個學士學位,台大等不少學校和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

「台大學生要學四年的,他們一年怎麼學得完?」台大副校長陳泰然對於一年就可取得學士學位感到驚訝。他說,專班課程可能要經過特別設計,如跟一般台大生上一樣的課,可能會跟不上。

陳泰然表示,目前台大各系所「滿載」,要以照顧四年制在學學生為主,沒有能力再去照顧一年制的第二專長學位班;專班只能開在進修推廣部,且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認為,一年就要速成第二專長,學分要修完很不容易。他認為,與其讓畢業生回校園修雙學位,不如鼓勵職業訓練;而且就算擁有雙學士學位,在職場也不一定吃香,「不如去拿碩士學位」。

政大校長吳思華則表示,校方一直在培養學生第二專長,對於專班樂觀其成;但一般學位學程至少要修六十四學分,專班要在一年內拿到學位,學分可能修不完,要等教育部公布方案細節與配套措施後,校方才能評估。

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大二學生王薇萱說,第二專長班將讓大學生畢業後繼續窩在學校,「會養更多米蟲」。她質疑,人家要花四年學的東西,現在一年就要速成,只是更加造成學士學位的浮濫,她寧願去考研究所,「這種政策很不明智」。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系大二學生蘇彥兆則認為,如果可到台、清、交等名校拿第二個學位,對於學生應該會有吸引力,但短時間就拿學位,程度未必趕得上。

文商跨修科技 要花兩年

教育部將推動「學土後第二專長學位班」,估計修習時間一至二年,至少要修四十個學分。

教育部技職司長林騰蛟表示,目前學士學位要修一二八學分,如在校內「雙主修」,要多修四十學分;事實上,許多大學生都延畢一年以修雙學位,而新推出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只是把雙主修改成畢業後再多修一年。

但文法商畢業生要跨修成為高科技人士,恐怕「跨很大」,一年是否足夠?林騰蛟表示,如工程系、護理系等比較專業的科系,多修個學士學位可能要花兩年。

至於一年共三學期,是否要繳三學期學費?林騰蛟說,屆時會以學分數來計費,收取學分費。在入學方式上,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說,可能採用申請、口試等方式,由各校自訂,單招、聯招都有可能,且不限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畢業很久的人也可再修第二專長。

私 校學生是否會藉第二專長學位班,到台成清交等名校「鍍金」?教育部表示,未來科技大學、一般大學都會開班,但台大可能頂多開一、兩班;因今年宣布倉促,各 校招生名額已核定,今年專班將採外加名額,未來可望採「內含」方式辦理,台大等校可能不會把太多原四年制的學士名額挪來開一年制的學士專班。

教育部官員坦承,第二專長學位班已規畫數月,開過兩次會,但許多細節尚未成熟,昨天端出還「嫌早」。

美化失業數字 一年後呢

吳揆多次宣示年底前要將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否則「請辭負責」,相關單位因而壓力不小;勞委會、經建會、教育部絞盡腦汁創造就業,昨天更想出「四加一」雙學士學位新方案。總之,為了美化數字,機關算盡。

為了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政府早就鼓勵大學開設各種學程,修畢後發給學程證明。但年復一年,修習第二專長的學生畢業後,仍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也造成大學生延畢、攻取碩士的情況;學歷「通膨化」,業界找不到實務、專業兼具的人才,空嘆人才難求。

大學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工作,企業找不到專業人才,這個現象存在已久,且愈來愈嚴重。教育部想出了「四加一」雙學士學位新方案,構想雖好,但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其實,鼓勵大學畢業生修習第二專長協助就業,目前青輔會、勞委會都有相關課程,甚至提供補助;教育部鼓勵大學開設「四加一」課程,還必須做好課程品質控管,暫時把大學畢業生「關」在學校,但一兩年後的閣揆,還是得面對失業問題。

(聯合報)
--
畢業=失業?來當兵!

面對6月大學畢業季節,可能造成連續降低的失業率再度攀高,國防部上午宣布增加一萬名新兵接訓容量,15個新兵訓練營次。大學應屆畢業生可免驗畢業證書,辦理提前入伍。

國 防部表示,去年部分大專院校畢業證書發放期程較晚,使得部份應屆役男無法如願申請提前入營,今年內政部、國防部採取新作為。提前入營申請方式簡化,大學畢 業役男免繳驗畢業證書,今年大專應屆畢業生,確定不再繼續升學役男,可以直接到戶籍地鄉(鎮、市、區)公所填寫儘早入營申請書,不必查驗畢業證書,即可安 排提前入營。

國防部與內政部都鼓勵應屆畢業役男在6月入營,讓兵役與學業無縫接軌,今年為擴大應屆畢業役男提前於6月29、30日兩天入營,國防部已備妥18個營次,總計超過一萬員接訓容量,可以有效縮短待役時間,以達兵役與學業無縫接軌目標。

國防部指出,自即日起至6月18日止受理民國99年6月應屆畢(結)業役男,申請99年6月份常備兵梯次入營,以平衡國軍兵員需求員額。

國防部表示,按照往年6至9月畢業潮,未履行兵役義務役男畢業緩徵原因消滅,多數希望儘早入伍,但是受限於新兵訓練容量,造成每年義務役常備兵入營壅塞情形發生。

減緩畢業失業潮 下半年大增替代役

減緩每年大學畢業季形成失業高峰,內政部自去年起,即以增加入伍梯次,以及提高訓練人數等方式,加速替代役男入伍服役時程。

內政部役政署長郭清泉表示,今年已編列1萬6000名替代役男的入伍服役相關預算,不會出現滯徵或緩徵的情形。

他表示,從去年起,役政署就將替代役男的基礎訓練時間,由原本4周縮短為3周,增加年度的入伍梯次。同時役政署也協調國防部,擴大每梯次的人員訓練量,由原本的1000多人,大幅增加至最大訓練量可達2600人。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以徵召屆服兵役年齡,不再就學的替代役男入伍服役,下半年則是以徵召畢業生為主。上半年,徵召入伍的替代役男,平均每梯次為1000 多人,下半年徵召人伍的替代役男人數,將會明顯增加。

勞委會:大學生所學 多無處可用

政 府各部會全力總動員搶救失業率,但據聞有科技企業老闆向馬總統抱怨找不到可用人才,引起馬總統關切企業缺工問題。勞委會坦承,從職訓局所屬就服中心就業媒 合情形來看,1-4月的確發現不少高科技產業徵才媒合率只有20%-40%,因此勞委會最近正全力了解企業需求,希望可以降低媒合鴻溝,如果可以提高媒合 率,也有助緩和失業率。

為了降低失業率,勞委會也提出多項促進就業方案,預估未來半年內還可增加約6萬多個工作機會,其中包括就業啟航方 案再增加的2萬人,希望就業方案再增加的 2.5萬人,莫拉克颱風臨工新增5千人,以及之前上述方案還未聘完的名額約有1萬餘人。勞委會認為,如果上述6萬多個工作機會都可以順利上工,對降低失業 率將有極大助益。

另一方面,卻有科技老闆直接向總統抱怨企業不是不用人,而是「沒人可用」,據了解,馬總統還請勞委會特別注意企業缺工問題,勞委會為此特別周日加班因應。

勞 委會官員表示,景氣回溫後,增加用人最多的是科技產業,但是從職訓局所屬就服中心的資料顯示,1-4月的媒合率中,高科技產業對於電子、電機、工業工程等 人才媒合率卻只有20%-40%左右,換句話說,科技產業缺工率達到5、6成以上,而無法媒合的不只是工程師,還包括一般的技術工。

官員 表示,從科技業缺工情形來看,顯示未來失業問題可能不只是單純的沒有工作,也可能是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例如各職訓中心接受職訓成員中,有75%是大學 畢業生,可見大學生所學無處可用的問題也很嚴重。因此勞委會一方面提出就業促進方案,一方面也要解決企業求才與求職無法媒合的鴻溝。

(聯合晚報)
--
徵才指定台大碩博士提包、開車 屈就?磨練?畢業生想法兩極 有工作前景最重要

政府實施「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方案」(廿二K),台灣大學日前收到一家企業申請,對方竟明白表示要徵求一名台大應屆畢業碩、博士,工作內容包括幫老闆開車、提公事包,擺明要讓台大高材生顏面掃地。台大學生則反應不一。

因不符「廿二K」的規定,台大沒有公告這項徵人訊息,該信函最後被當成垃圾處理。一位教職員私下表示,該公司是高雄一家中小企業,不具名氣,但給台大的申請書流露「土財主」的霸氣。

據指出,這封徵人信函表明應徵資格限碩士資格以上,最好是博士,年齡不限,工作就是打雜,顯然想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滿足企業老闆的虛榮心,「幫我開車的是台大博、碩士。」

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表示,這種徵才方式對台大學生不具意義,犯不著覺得會對台大造成負面影響,應徵與否,台大學生自有考量。他對台大學生的能力很有信心,相信他們出社會找工作不會遭遇太大困難,沒必要強迫屈就自己。

對於企業界這種獨到的「青睞」,今年七月即將畢業的台大光電所碩二學生胡佳寧直截了當說:「我有資格拒絕開車、打雜的工作。」

身為台大熱門系所高材生,胡佳寧自認受過各種訓練,「我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即使企業高薪雇他擔任老闆司機,他也不考慮,「我在乎的是這份工作的future(前景)。」

台大物理系畢業、現就讀政大新聞所碩三的陳彥廷則也不以為然說,薪水那麼少,而且是沒啥意義的打雜,「就算我不是名校碩士,也不會考慮,除非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工作。」

台大政治系畢業、現讀台科大科管所碩二的楊荏傑說,他不會考慮幫人開車、提公事包,他在乎的是工作挑戰性以及未來發展機會,「符合這兩項要件,起薪再低也可接受。」

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台大新聞所碩三學生葉冠妤畢業後有志投入新聞界,願意花一至兩年從基層開始學習,當打字或影印小妹也在所不惜。

她把這當成「學習階段」,認識新聞產業環境,並可仔細考慮這份工作的升遷機會,以及產業是否有發展性。

她說,為了喜歡的工作,她願意吃苦,但一、兩年後看不到進一步學習新聞專業的機會,她會轉行。但不後悔,「至少先碰了一鼻子灰才離開,而不是從未嘗試過。」

提升就業力 大學辦第二專長班

為 解決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同時滿足企業界人才需求,教育部計畫推出「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根據就業市場需求設計為期一年的課程,供謀職不易的科系 畢業生申請就讀,學成後授予大學學位。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說,此一措施不須修法或報行政院,只要教育部完成規畫,就可在今年九月實施。

針對冷門科系 培訓職場技能

林聰明表示,此舉用意在藉「跨領域學習」培養大學畢業生第二專長,使更符合就業市場需求。這項措施源自科技業提出高達十一萬的人力需求,但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僅三萬多人。為滿足就業市場不足,教育部特別規畫「訂單式人才培訓」,以一年密集課程為企業訓練技術人才。

林聰明說,這項稱為「四加一」的專案,針對部分謀職不易的科系畢業生設計一年的密集課程,內容以產業需求的實務訓練及外語能力為主,意在強化文史等科系畢業生的職場能力。例如,外語系畢業生申請就讀半導體課程,便可獲相關大學學位,並進入半導體業工作。

不限應屆畢業 一年可拿學位

據 教育部規畫,課程對象不限應屆畢業生,申請門檻及名額由開設學位班的大學自行決定,經費按學生修的學分數繳學費支付。若實行情況良好,不排除發展為常設措 施。教育部統計,今年大學畢業生約廿七萬人,其中約五十五%投入職場。這項措施若於九月實施,今年畢業生直接受惠,預計也可減緩畢業潮對就業市場的衝擊。

壞現有學制 減緩畢業潮衝擊

由於這項措施打破大學必須修滿至少四年或一定學分數才能獲學位的制度,引起媒體質疑政府為降低失業率,不惜破壞現有學制。林聰明強調,授予學位只是為了增加誘因,提供大學畢業生職訓之外的不同選擇,具體實施方式會與經建會及各大學討論。

事實上,馬英九總統曾於十九日指示,大學生可以接受與所學相關科系的專業訓練,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如機械科系學生到電子業工作。與教育部設計的文史學系學生進入科技業有很大不同。

清大不解 學生不愛 教部:企業下單 大學開班

教 育部研擬今年九月起推動「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培養更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但清大教務長唐傳義表示,過去大學和企業有很多合作,推廣教育就可培養企業 需要的人才,不知道為何教育部還要推「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企業招人常有自己想法,這項產學合作開班的政策授予修課學生學位,他擔心將扭曲學校的角 色。

東吳大學經濟系學生胡孟瑀認為,教育部應設法讓大學生在四年內就具備職場該有的能力,一直將年輕人留在學校,不能解決問題。他今年夏天年就要進入職場,不想參加「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

教育部說,政策一旦推動,大學可接受「訂單式人才培育」,幫特定企業培育人才,任何企業都可提出人才需求,大學配合開班,且發給另一個學士學位。

現在大學生可修習雙學位,原領域課程修滿一二八學分,另一專業領域修滿四十學分,就可同時拿兩個學士學位。教育部決定擴大雙學位作法,大學畢業拿一個學位後,再經過三學期、至少四十學分以上專業訓練,可拿另一學士學位。

教育部技職司長林騰蛟說,此做法的法源是《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大學招收已取得學士或副學士學位者修讀學士學位,可縮短修業年限。

教育部表示,企業現在最缺的是電子、機械、工業工程、材料及外文等領域人才,未來各大學「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就是針對這些需求,學生一拿到學位,馬上可為企業所用。

教育部舉例,曾有德文系畢業生四處找工作碰壁,後來接受半年職訓半導體方面專業能力,馬上就有好幾個工作機會。「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就是要讓年輕人具有兩種以上專業能力,更符合企業用人需求。

林騰蛟也說,如企業需要某些專長人才,「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可量身訂做。譬如台積電需要要五十個具良好外語能力的電腦工程師,就可跟大學合作開設外文方面的第二專長學位班。

教部回嗆土財主:大學非職訓所

有企業要找台大碩博士生提皮包、買便當。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嗆,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企業用人,必須想想自己是否該盡一下人才培育責任。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也表示,學生畢業後就業「不可能無縫接軌」,企業一定要花時間培訓,不要以為可直接用。

教育部統計,八十八年國內大學碩士班學生五萬五千人、博士班一萬兩千人;九十八年,碩士班十二萬三千人、博士班三萬三千人。十年來雙雙成長一倍以上。

也因此,碩士生滿街走、博士生不再高貴,更面臨找不到工作的情形。現在有大學已開始裁員教師,剛拿到博士學位者想進大學教書,非常不容易。

面對碩博士生過多現象,何卓飛表示,教育部已在控制不讓碩博士生人數繼續成長,大學必須在總額內調整,不能增加招生名額。但他也強調,大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職業訓練所。

對有企業表示要找台大碩博士打雜,何卓飛相當不滿表示,在人才培育上,這些企業應想想自己該負擔什麼責任,如果只是一直怪教育,很不公平。吳武典也說,這家企業「太過分了」、「簡直在欺負台大」。

吳武典表示,企業如果只是想找人開車、買便當、幫老闆提皮包,不用到大學找,找中小學畢業生就可以。大學教給學生的是博雅教育,企業要用特定專長的人,剛大學畢業的人通常無法法勝任,企業一定要花時間培訓。

吳武典提醒,學位不是就業的保障,要讀碩博士學位,要想清楚自己想達成什麼目的。如果只是要一份工作,那去考證照、學一技之長,比讀碩博士學位有用。有人認為讀博士未來就該進大學教書,他說「夢該醒了」,這樣的想法現在愈來愈難如願。

畢業即失業 學歷愈高愈冷

對高學歷人力在市場的評價與「價格」,人力銀行業者表示,今年大學、碩士職場起薪都呈現負成長,以碩士學歷貶值近十%最嚴重,高學歷光環明顯褪色。企業主認為碩士生與大學生表現差不多,不值得多花錢。

主計處調查,教育程度大學及以上,四月份失業率五.五二%,較去年高點六.四七%明顯下滑,但仍高於教育程度國中以下及大專以上,成為失業率的潛在隱憂。

人力銀行調查,五成三企業認為,碩士生與大學生表現相去不遠,薪資自然難有差異。一○四人力銀行發言人方光瑋直言,碩士生如不能展現優於大學生特質,根本沒學歷競爭優勢,要爭取更高薪資如緣木求魚。

這種「高學歷表現未必好」的評價影響企業擇才心態。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七成三受訪企業主不願優先錄取學歷較高者,怕他們自恃甚高、大材小用而留不住,也擔心服從性差等。企業看高學歷者失業原因多與「學歷不等於工作表現」相關,包括無法反應專業能力、實際工作經驗不足。

我失業率降至 5.39% 四小龍最差

景氣觸底反彈,失業率再降!主計處昨日公布,四月失業率五.三九%,較三月下降○.二八個百分點,是連續第八個月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海嘯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有淡化之勢,四月整體就業人數達一○四一萬人,是近一年半新高,直逼金融海嘯前水準。

整體就業人數增加主因是製造業增加了二.五萬人。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解釋,原因是景氣復甦,廠商用人需求增加。

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表示,今年失業率若無法降至五%以下,就要辭職,外界相當關注如何達成五%以下目標。

劉天賜說,若失業率要降到五%以下,到今年底以前,必須減少三.七萬人失業,並增加十七.六萬人就業,兩項條件同時達成才有可能。若全年平均值要降到四.九%,除減少九.六萬人失業,還得再新增二十五萬人就業。

但六到八月為畢業潮,新鮮人出籠,失業率恐向上飆升,目標更難達到。劉天賜認為,政府持續推出就業措施,到年底前將增加十三.八萬個就業機會,對降低失業率有一定幫助。

人力銀行認為,四月失業率大幅好轉,與三月份因轉職潮釋出大量職缺陸續補齊有關。

全年要拚五%以下,得視經濟復甦力道,關鍵在畢業生求職態度;如能避免新鮮人失業潮拉高整體失業率,應不難達成五%的目標。

與其他國家相較,雖我失業率連八降,但亞洲四小龍中仍敬陪末座,落後香港四.四%、韓國三.七%及新加坡二.二%。日本三月為五%,加、德、英、美都超過八%。

別為救失業 濫發大學學位

受 了大學教育卻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捧著薪水卻找不到人才的企業,只要有政策能媒合兩者,無疑是一項德政。教育部推出「四加一」專案,意圖解決就業問題、同 時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立意良善。但為了吸引更多大學生「培養第二專長」,不惜用「一年制大學學位」為誘因,難道是政府只想把大學生留在校園,讓失業率數字 「好看」一點。

教育部用一年密集課程培養大學畢業生的跨領域專長,為企業培養「客製化人才」,是件好事。但捨職業訓練或證照輔導的既有方法不用,硬要濫發大學學位,吸引大學生投入,對花了四年或更多時間,紮紮實實接受大學訓練的大學生太不公平。

事實上,大部分大學在通識課程、第二外語和開放選修課程等設計已考量培養學生多元專長及職場競爭力。不少大學生也意識到求職困難,自行修習其他專業知識。培養第二專長或跨領域學習已是社會共識,似乎不需用學位為誘因。

教 育部為求將更多謀職的大學畢業生留在校園,不至成為就業市場的待業或失業人口,不惜破壞長期以來的大學體制,讓畢業生循「捷徑」獲取學位,讓學校可「出 售」學位,主要就為了拯救政府的就業支票。教育部犧牲行之有年的學位制度,甚至不需要國會或行政院同意,救的究竟是大學生的工作,還是頂頭上司的烏紗帽?

(中國時報)
--
喉嚨有異物感 少吃辣

Q:我喉嚨常有異物感,總忍不住想清喉嚨,這有可能是喉嚨長繭嗎?
A:喉嚨出現異物感,或忍不住想清喉嚨,多與喉嚨長繭無關,較有可能是罹患慢性咽喉炎,但若要確診仍需就醫檢查。慢性咽喉炎成因多與胃食道逆流、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過於辛辣等有關。

恐為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患者因胃酸逆流到喉嚨,或生活過於疲累、飲食過於辛辣等,這都可能造成喉嚨慢性發炎,使喉嚨常有異物感。
常清喉嚨不致對健康有不良影響,但常清喉嚨、會有聲音,可能讓旁人覺得「刺耳」、不舒服,影響人際關係,建議先就醫檢查是否罹患胃食道逆流,且平日應少菸、少酒、少吃辣,都有助避免一再刺激喉嚨,產生異物感。

(蘋果日報)
--
學生誤用辭彙 新加坡式華語溝通難

新加坡學者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學生常誤解一些中文成語和書面用語涵義,例如以為「怠慢」是指「很慢」,「良師益友」是指「好幫手」。另外,新加坡人除了自創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還自創星式華語,和其他國家華人溝通時可能成為障礙。

新加坡聯合晚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王惠,最近進行「新加坡華語辭彙量調查」,發現上述問題,不少新加坡人常會誤解華文報刊的辭彙,例如以為「弱勢」是指「力量」,「打量」是「眼光」。

王惠從新加坡華文報刊、圖書、電影、電視等華語用詞整理出約5萬3000個基本詞彙,從中抽樣選出100個詞,邀28名中學生和35名大學生進行測試,要他們寫出100個詞的同義詞、簡單解釋並進行造句,發現上述問題。

王惠說,不少辭彙口語不常用,因此新加坡人對這些辭彙的意義與用法不太明瞭。

調查也發現,新加坡學生對流行文化辭彙反而比較清楚,包括「人氣組合」、「配唱」、「現場秀」等,學生都能正確理解。

另外,調查發現,新加坡人因受到閩南語等方言影響,自創許多新加坡式華語,如「敢敢(勇敢)」、「風胎(輪胎)」等。

王惠認為新加坡式華語能增加群體認同感,沒什麼不好,不過,可能造成與其他國家華人間的溝通障礙。

王惠說,和英文一樣,新加坡人必須知道哪些是新加坡式華語,正確的用法又是什麼,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語言。

(聯合報)
--
超級光碟 容量比DVD多5000倍

科學家24日表示,日本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新材料,可用來製作低成本的超級光碟,資料儲存容量比現在的DVD光碟多出5000 倍。

東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大越慎一表示,這種材料以光線照射時,可從導電的黑色金屬轉變成褐色的半導體狀態。

這種新材料是二氧化鈦的新結晶形態,如果在室溫環境下並暴露在光線下時,可在金屬與半導體狀態之間往復來回,產生儲存資料的有效通斷功能。

大越表示,這種材料可望作為新一代光學儲存裝置之用。

能夠隨著光線改變顏色的材料可用於製作儲存裝置,因為顏色反映不同光線,可容納不同訊息。

大越領導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將這種材料製作成粒子狀,直徑在5到20奈米之間。

如果研發出相應的資料讀寫裝置,以最小粒子製作的光碟所儲存的資料可能超過藍光光碟的1000倍。一片單層藍光光碟儲存的資料是一般傳統DVD光碟的5 倍,因此新超級光碟容量將達一般DVD的5000倍。大越團隊的研究報告已透過英國《自然化學》期刊發表。

大 越表示,二氧化鈦的市價約是稀有元素鍺銻碲合金的百分之一。後者目前被用於製造可重覆寫入的藍光光碟及DVD。大越表示:「不必擔心稀有材料取得的問題。 二氧化鈦便宜又安全,已用於粉餅、白漆等多項產品中。」不過他表示無法預測以這種新材料製作的超級光碟什麼時候可以量產上市。

(聯合報)
--
超級鈦光碟 容量DVD的5千倍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大越慎一24日宣布,已發現一種新的光記錄材料,這種新材料可儲存相當於目前一般DVD光碟的5千倍、藍光光碟(Blu-ray Disc)的1千倍的資料,價格更只有藍光光碟的百分之一,可用來製造更便宜、容量更大的超級光碟。

這 種超級材料是大越團隊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發表於科學電子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大越表示,這種材料是一種氧化鈦的新結晶型態,可望成為新一代光學儲存裝置的明日之星,它所製成的新光碟,容量將是藍光光碟的1千 倍。一片單層藍光光碟的容量,是傳統DVD的5倍。

大越以廣泛應用在光觸媒的氧化鈦進行研究,進而發現這種新的光記錄材料。這種新材料為 五氧化三鈦(TI3O5)的奈米結晶(粒徑為5至20奈米),結晶本身是一種黑色的粒子,以相當於紫外線—近紅外線波長的雷射光加以照射時,結晶結構會產 生變化,成為一種不易導電的半導體;實驗中也確定另一種完全相反的變化。

換句話說,這種金屬氧化物,只要透過光照,就能產生導電與不導電的兩種變化。

能隨著光線改變顏色的材料,可用來製造儲存裝置,因為顏色反應不同光線,可容納不同訊息。若能研發出相應的資料讀寫裝置,以最小粒子製成的光碟,所儲存資料可能超過藍光光碟的1千倍。

目前用光束進行資料讀寫記錄的光碟產品,包括DVD和藍光光碟,都是使用鍺(Ge)等稀有金屬的合金為材料,而大越發現的這種金屬氧化物,價格不到它們的百分之一,而且安全性高,可大量生產。

(自由時報)
--
Discovery傳下架 NCC關切

全 球知名的Discovery頻道,今年代理權從第二大系統台凱擘,轉到第一大系統台中嘉網路關係企業,引發凱擘反彈,凱擘五月揚言將Discovery頻 道下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上周緊急介入協商,為避免年初購物台斷訊事件重演,NCC要求兩大系統商一周內完成調處,強調一定不會讓 Discovery下架。

根據業者透露,Discovery頻道去年底以前,係由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凱擘關係企業所代理,去年底合 約到期,Discovery頻道所屬新加坡全球紀實公司,改向台灣第一大系統業者中嘉關係企業全球數位簽約。由於跳槽後每戶授權金從四元調漲到六元,漲幅 高達五成,凱擘擔心新加坡紀實另一個頻道──動物星球頻道,合約到期後也會跳槽到中嘉,因此五月分申請頻道變更,準備把Discovery下架。

由 於Discovery頻道是國內少數優質頻道,過去幾年,更與新聞局、台北市政府等機構多次合作,推出以台灣為主題的《台灣人物誌》、《瘋台灣》、《台灣 綠建築》等紀錄片,上周五NCC召開有線電視審議委員會,討論凱擘系統台頻道變更申請,台北市政府文化觀光局甚至親自出馬,為 Discovery求情。

業者表示,Discovery頻道如果調高價格,NCC有線審議委員會,很可能要求Discovery頻道,提高節目的首播率,目前該頻道雖然節目品質優良,但首播率僅二五%,重播率偏高,如果要漲價,NCC就會要求提出改善計畫。

(中國時報)
--
數位當道 全台照相館倒了6成

數位時代來臨,到處可見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然而,數位相機的普及卻導致傳統照相館的沒落,短短不過四、五年,過去全台灣有超過四千五百間照相館,如今卻只剩不到一千五百間,傳統相館已成昨日黃花。業者還透露,照相館的收入比起過去至少減少一半到三分之二。

方便的數位影像,讓民眾捨棄傳統底片相機,幾年之內像一股突如其來的旋風,事前毫無跡象,讓照相業者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一個個倒了下去。

沖洗量銳減 全台只剩一千五百間

台灣省照相商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劉燦煌表示,才在幾年之前,全台北縣還有四百間照相館,全台灣還有四千間,但如今北縣只剩一百五十間,全台僅存的照相館也只剩約三分之一,不到一千五百家。

劉燦煌說,自從數位時代來臨,為了沖洗數位相片,業者須增購近五百萬元的數位沖洗機、選片機,加上每年的維修保養費用近十萬元,當然也不能捨棄傳統的沖洗機,然而,這筆大幅增加的固定開銷卻無法保有過去的營業量,前來洗照片的人越來越少。

開學、寒暑假期間 較多顧客上門

傳統照相館的主要業務是拍證件照及沖洗照片,其中沖洗部分占了五成至七成,自從數位當道以後,沖洗部分收入幾乎完全消失,除非是開學前後,或是寒暑假期間,才會多些人來洗大頭照或是出遊照。

新店的國建攝影沖印老闆娘陳玥華說,以前聽過有店家一個星期洗一、二百捲底片,但現在一天能洗一捲就要偷笑,「沖洗基本已經變成額外服務。」

一般而言,照相館的收入比起過去至少減少一半到三分之二,如果店面是用租的店家,大概都已經結束營業,只有自己擁有店面,還可以勉強支撐。

劉燦煌指出,一般民眾會認為,景氣不好,把照片洗出來並非必需,反正在電腦上可以看。其實實體照片仍有它的好處,想看時隨手拿起照相本翻閱非常方便,特別是對於上了年紀的民眾而言,還無法習慣用電腦看照片。

面對數位科技的咄咄逼人,照相業者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想出專型方案才有繼續生存的可能,有的業者開始代客做杯子、印T恤,將影像用其他方式在實體上呈現。然而,這樣的改變能否扭轉頹勢,沒有業者敢打包票。

沖印業轉型 開發影像個性化商品

數位相機大熱賣,相機商樂開懷,傳統沖印業者卻坐困愁城;業者感嘆,民國八○年代正值經濟榮景,全台沖印館多達四千餘家,印照片如同印鈔票,如今國人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照片拍多了,實體沖印卻乏人問津,業者只能各自尋求轉型、開發新商品及新通路,在逆境中闖出一片天。

新莊麗來數位影像店長蕭力維是家族事業第二代,他說,過去只要一台傳統光學沖洗機,全家人能「呷一世人」,現在機器汰舊率快,三、五年就得更新。

蕭力維說,顧客的影像知識不斷提升,對品質越來越挑剔,為了留住客人,他堅持沖印品質,提供專業服務,不輕易削價競爭,反而因此培養出一群死忠的玩家顧客。現在他主要經營的品項是數位沖印兼掃描、證件照,以及相本書。

蕭力維說,沖印利潤很薄,早已非利潤主力,開發多元的影像個性商品是成功關鍵,例如他主打投資成本較低、不退流行的相本書,至於T恤、馬克杯等商品,還需投資一筆錢買熱轉印機,他就選擇和其他業者合作。

蕭力維感嘆,雖然許多傳統沖印店轉向網路化,藉此打破地緣限制,降低溝通服務成本,但蕭力維認為,網路上難以維持沖印品質,且競爭者多,業者不惜流血下殺,沖一張照片利潤僅幾毛錢,反而更難賺。

許多店家也在沖洗之外,將主力商品漸漸轉向大圖輸出、服飾業型錄和婚紗攝影,軟片沖印大約只占利潤來源的一成。

位於宜蘭礁溪的日光照相館則轉型為數位髮廊,結合知名的觀光資源,遊客除享受泡湯,可在此做造型並拍大頭照,許多社區婆婆媽媽也常到此洗髮,順便照相,成為社區聊天聚會的中心,同時抓緊在地人與觀光客的心。

(中國時報)
--
扭曲的「愚」樂新聞/張景為

一 名在西遊記電玩中扮演女版孫悟空的小模,先是以依偎在唐三藏懷中說出「取經」的曖昧雙關語,受到媒體注目報導;繼而又不斷自曝與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過從甚 密,成為近來最夯的娛樂頭條。這名小模因此暴紅的行銷手法,原本頗有創意,也似乎符合娛樂圈的操作常態,但後來的發展不僅亂了套,還出現了令人意外的發 展。

當媒體追問其與周董互動的細節時,在小模與其經紀人露了餡也顯然說謊後,這種為求快速成名而造假的惡例,不但沒有受到譴責或抵制,反而還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年輕甜美的小模更以其顛三倒四、時哭時笑的無厘頭風格,躍身為電視談話節目的賣點。

由 於媒體的密集、發達與惡性競爭,台灣一直是個「新聞」氾濫的社會,娛樂新聞更是其中最詭異的變體。一方面看娛樂新聞的人既多且年輕化,另一方面正常新聞例 如求真與平衡等原則與規範,碰上娛樂新聞往往完全走了樣。號稱八天就賺了百萬元的悟空妹事件,說了大謊還能繼續暴紅得利,媒體還要樂此不疲互相利用,換成 正常的政治、財經或社會新聞的當事人,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這或許是娛樂新聞的特殊性使然,卻也向年輕人傳遞了扭曲的價值觀。

這不禁讓我 想起過去港台娛樂圈所發生過的緋聞事件,好歹也得有照片或指控者等基本證據,例如之前的黃立行;如今卻只要單憑當事人一張嘴,就能扯出是非與無限想像,照 舊博取媒體青睞。而在悟空妹事件中,周杰倫的反應處置顯然是聰明的,原本外界還半信半疑,但他既沒有氣急敗壞地否認甚至提告(對方只說他要電話、邀入臥 室,但無不軌指控,恐怕告也告不成),也展現了天王體諒新人求紅的風度;只不過這樣的「姑息」,會不會刺激了更多娛樂圈內為求成名、不擇手段的風氣?

但 娛樂圈內的較勁與加料,絕對不會因此停歇。在年輕一輩的藝人中,最近的「破處」新聞,一波接一波,愈演愈烈到幾近離譜的地步。有些是像范植偉欠缺道德地自 曝與王心凌的隱私,引發圈內公憤與網友撻伐;有些則是如周杰倫、阮經天等當紅偶像遭新人歌手自曝、或被匿名者扯入相關的指控中;在一陣混亂、淚水與嘻笑 中,有人賺到了知名度、有人受到了傷害,而留給社會的只剩下莫名其妙的八卦,以及預示著敢講就會贏的躁鬱!

在成年收視群方面,近年來電視 節目中所謂「大嫂團」等不斷自曝藝人夫妻間的床笫私事、當場吵架翻臉等真假莫辨的場景,甚至來賓已明顯鬼扯誇大,更是蔚為奇觀。縱橫兩代之間,觀眾以窺探 藝人私事為樂,藝人以販賣隱私或製造效果為常,所謂的娛樂新聞再以媒體為平台,結合影像與文字,炒作各種不堪的話題、流言乃至謊言,當娛樂新聞進化(退 化?)到此境界,大概也只能稱之為「愚樂」新聞了吧!

(中國時報)
--
好貴的畢業展! 新一代設計展 變學生燒錢大賽

好貴的畢業展!年年吸引超過十五萬人次參觀的新一代設計展昨落幕,雖達吸睛效果,但也引發「貴死人」批評,從設計到場地與裝潢費,都高得嚇人,幾乎各校花費都超過百萬,讓學生直言:「都是錢堆出來的畢業展!」

某科大總計花逾兩百萬

新一代設計展每年都被視為國內設計相關科系的畢展重頭戲,今年就有五十三校、超過五千件作品參展。只是,每單位租金要價一萬兩千元,北部某科大有百名學生參展、每人交兩萬元畢展基金,總計下來花費超過兩百萬。

學生抱怨聲浪四起,熱門社交網站「臉書」還出現「四天展覽,一次破產」粉絲團與「新一代展是在貴殺小」社團,社團人數近六千人;新一代展場也出現「反新一代設計展」的貼紙,學生醞釀要求主辦單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公布收支明細。

教授批新一代成大拜拜

還有學生批評,都已花錢參展,竟連參加設計賽還得花報名費,「兩千六百多件報名,光報名費就收一百五十萬,金獎卻僅五萬獎金!」

到底設計畢展有多貴?有大學光三十三個單位、場租就近四十萬,加上裝潢、專刊、文宣等,全班數十人砸下一百五十萬;有教授批評,新一代簡直成了大拜拜。

其實,光是為了畢業展,有人得打數份工、有人得貸款,平均一個設計系學生花費四萬到十八萬不等,數位媒體科系學生也得花費超過兩萬元。許多畢籌小組還提早一年規劃,每月先固定繳費;有科系則自大一起分期收費、先「存」畢展基金。

學生抱怨場地費貴、還另售參觀門票,卻連參展工作證也不夠用,有學生得每天自購門票。發起社團的劉姓學生說,新一代展很有意義,但花費實在太貴,希望可調整收費,讓學生也能從門票收益中分紅。

台創:場地費比世貿低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回應,近年陸續接到學生陳情、抱怨校外展與學校掛勾,「可理解科系要驗收學習成果,但應給學生多點選項,讓學生自由選擇是否要參加校外展。」

台創解釋,世貿展場每單位原是三萬到五萬不等,台創只收學生一萬兩千元,門票收入也是彌補不足費用。

雖然畢展昂貴讓學生抱怨,但多數設計科系學生還是嚮往新一代舞台,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簡志丞就砸下十七萬元設計作品「轉變」,將自己的書架創意打造成真,奪下設計特別獎,也有廠商上門洽詢未來合作可能。

(自由時報)
--
壓力大 高中女耳中風

除了腦中風、眼中風,小心壓力大也會造成耳中風!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最近收治一名「耳中風」的高三女生,她連續4天都聽到蟬叫聲,但同學們卻沒聽到,就醫檢查竟是右耳「中風」,聽力僅剩正常的1/3,幸經治療後,聽力已恢復。

熬夜過勞 免疫力下降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鄭盛源昨天表示,這名高三女生可能因熬夜致身體過度疲勞、造成免疫力下降,引起右耳「中風」,如未即時治療,可能就此失去聽力,造成耳聾。

鄭 盛源醫師表示,引發耳中風的原因很多,大部份是病毒感染造成,年輕人則與壓力及睡眠不足有密切關聯,因為當身體一直處於疲勞狀態時,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導 致內耳微血管不當收縮或壓迫而形成阻塞,造成聽力功能喪失、形同「耳中風」;另外,糖尿病、洗腎或免疫低下的病人,罹患耳中風的風險更高,復元機會也較 低。

他指出,「耳中風」指的是突發性耳聾,通常是單邊耳朵出現耳鳴或暈眩,病情嚴重者會重聽,影響身體的平衡感,該名高三女生發病時,已達中度聽障的程度,還好她在病發1週內即就醫,聽力並未受損。

病毒感染 致聽力喪失

如果只是單純的壓力或疲勞造成的耳中風,鄭盛源醫師表示,當壓力獲得紓解並接受藥物治療後,血管不再過度收縮,血管阻塞的機率會慢慢下降,通常聽力可以慢慢恢復至正常。

最近可能因季節變換的關係,2週來,他已收治6名耳中風患者,除了該名高三女生外,其餘5名患者都是30歲到50歲,家庭、事業兩頭忙的青壯族。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