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00520

紅衫軍投降 曼谷火在燒 餘眾四處縱火 23省宵禁

泰國軍方昨拂曉出擊,在裝甲車掩護下推進紅衫軍示威營地,衝突中至少造成6死60傷, 死者包括一名義大利記者。當地時間下午1時紅衫軍7名資深領導人決定投降,結束2個月來在曼谷市中心的抗爭,但部分支持者不肯罷休,在曼谷四處縱火。政府 已宣布包括曼谷在內的23省實施宵禁,股市與所有金融業今明休市。自3月中紅衫軍示威以來,造成逾68死1700傷。


曼谷動亂 第8天
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烏元彥表示,國人在泰沒有傳出傷亡,目前還沒有必要撤僑。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葛葆萱則說,雖然曼谷的紅衫軍領袖已投降,外交部仍會密切注意情勢發展。目前外交部將曼谷列紅色旅遊警示區,泰國全境除普吉島外,也列橙色旅遊警示。
泰 國數百名持M-16步槍的士兵昨荷槍實彈、開裝甲車衝破威示威者用輪胎與帶刺鐵網在示威基地外圍起的路障,和紅衫軍交火,衝突中至少造成6死 60傷,死者包括一名義大利攝影記者。一名法新社記者表示,泰軍攻進營地後,他看到2名示威者頭部中彈死亡。一名荷蘭記者也受槍傷。另一名加拿大記者和4 名士兵被槍榴彈波及受傷。

領袖投降支持者哭
由於無力對抗政府軍,7名紅衫軍高層領導人決定到附近的警察局總部自首,結束2個月 來在曼谷鬧區紮營抗爭行動。因他們不想再看到支持者遇害。紅衫軍重要領袖納塔兀(Nattawut Saikua)被捕時表示:「兄弟姊妹們,很遺憾不能像當初歡迎你們那樣把你們送走,但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回家去吧!」許多紅衫軍支持者掉淚,不 情願地搭上政府準備的返鄉公車。
拂曉出擊9個小時後,政府軍收復紅衫軍示威陣地,大部分示威者也已散去,但部分紅衫軍在曼谷四處縱火洩憤,包括電視台、證交所、多家銀行分行與電影院等20處地點都成目標,他們還在多處地點燃燒輪胎,曼谷市區上空濃煙滾滾。

最大百貨被焚掠奪
被 視為親政府的第三頻道電視台遭縱火後,至少100名員工受困,消防單位還派出直升機救援。英文《曼谷郵報》(Bangkok Post)也因接獲紅衫軍威脅而疏散員工。另外,泰國最大的購物中心中央世界百貨公司,被紅衫軍縱火毀壞,一樓到三樓冒出濃煙,商品也被掠奪。當局派出 900名軍警保護消防人員。
動亂局面還擴大到泰國東北部,烏隆他尼市一處政府辦公大樓被縱火,孔敬市市政廳也遭搗毀。在烏汶市,新聞中還出現軍方被暴民打得節節敗退的畫面。一名官員形容,「仍有許多暴力傾向的示威者非常憤怒!」
為控制局面,政府已宣布包括曼谷市在內,全國23省從當地時間昨晚8時至今晨6時進行宵禁,非經當局許可不可外出。此外政府對當地電視台進行部分管制,只能播出政令宣導新聞。

泰國紅衫軍示威事件簿
3/12 紅衫軍在曼谷示威,3天內達15萬人
3/16-17 示威者捐血,把血潑在總理官邸及總理府前,象徵「為民主犧牲」
3/28-29 紅衫軍及政府代表談判破局
4/10 政府軍企圖清場,造成1名日本記者在內29死800多傷;4天後紅衫軍佔據曼谷商業區
4/22 武裝份子發射5枚M-79槍榴彈,造成1死70傷
5/03 總理艾比希公布「5點和解路線圖」,含提前於今年11月14日大選
5/07 警民對峙,有人開槍及射榴彈,2警死13傷
5/12 艾比希撤回和解提議,限紅衫軍當天午夜前解散
5/13 政府武力驅眾,1死11傷,陸軍前少將哈提亞頭部中彈;政府晚間封鎖紅衫軍陣地,切斷水電及食物供應
5/14-15 軍方開槍鎮壓,紅衫軍反擊,3天混亂至少25死200餘人傷
5/17 政府發出的最後通牒到期,5千名紅衫軍拒退
5/18 紅衫軍願協商,但政府堅持要紅衫軍先解散再談

(蘋果日報)
--
什麼心態? 富商醫師借洋妞腹生4子 「把小孩當芭比娃娃」

真 是心態可議!基隆市一名富商和醫師,只因為認為混血兒很可愛,竟在短短不到三年間,陸續買進三名中亞烏茲別克女子來台當代理孕母,為兩人各生下一名和三名 混血寶寶,但富商並不滿足,再買進一名烏茲別克女子想借腹生子,不料對方遭驗出有愛滋病,這樁有錢人的離譜遊戲才東窗事發。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 敏昨痛批:「這些人的行徑太荒唐!養小孩不能像養寵物一樣!」

警方調查,富商邵復華(50歲)在基隆投資設立和睦家診所及雅登藥局,郭宏 斌(47歲)在診所擔任醫師,郭的表弟連國棟(38歲)在藥局任藥劑師。警方昨將三人依偽造文書、違反《人工生殖法》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檢方訊後邵嫌與 連嫌各以10萬元交保,郭嫌以20萬元交保; 此外,本案協助處理烏籍女子受孕的醫師蔡佳璋以3萬元交保。警方表示,郭嫌等已違反《人工生殖法》相關規定,可處50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到烏茲別克買4女郎
烏茲別克位於中亞,種族多是烏茲別克人,也有俄羅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該國國民平均年所得僅3540美元(約11萬3280元台幣),是我國去年國民所得1萬7660美元(約56萬5120元台幣)的五分之一,相對貧窮。
邵 復華4年前到烏茲別克經商,娶了該國女子邵麗娜(24歲),妻產下一子後無法再生育。邵嫌向警方供稱,2007年底他背著妻子,找烏籍代理孕母以求學名義 來台,代理孕母懷孕期間,他每月支付1千美元(約3萬多元台幣)當生活費,產子後再支付3萬美元(90多萬元台幣),並安排對方離台,孩子則交給保母照 顧,「我向戶政機關登記時謊報孩子為妻子所生,不料成為警方破案關鍵。」

其中一女罹患愛滋病
郭嫌則供稱,他與前妻育有一對兒女, 看見邵男的混血兒子十分可愛,於是也想生個混血寶寶,當時他正與妻子進行離婚訴訟,情商表弟連國棟與烏籍女子Rita假結婚,表弟向Rita謊稱無法生育 得進行人工受孕,Rita後來生了一名女兒,因Rita產後堅持不肯跟表弟離婚,遭趕出門。
郭嫌並稱,他自己不久離婚後,到烏茲別克再找一名當地女子,人工受孕後接來台灣,又替他生了一對孿生子。
警 方表示,邵嫌即使有了2個像娃娃般的男孩,他疑因太喜歡混血小孩,又找來烏籍代理孕母假冒Rita,不料該女遭衛生局驗出愛滋病,且遭比對出其身分與真實 的Rita不符,於是報案,並調查發現邵妻生下第一胎後曾動過手術,不能再懷孕,邵男才和盤托出,坦承找代理孕母違法過程。
針對找外籍代理孕母生 混血兒行為,長期關懷混血兒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柯宇玲表示,一般人想生混血兒的動機,多半是認為愈遠的種族生下的小孩較健康,但因混血兒可愛,連續找外 國代理孕母生產,的確罕見。她批評,此舉簡直是把混血兒當成「可愛芭比娃娃」,將小孩當成滿足個人欲望的工具。

竟因混血兒可愛就生
兒 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則對一干嫌犯的行徑痛批「荒唐」。她說,只因為混血兒可愛,在好玩的心態下,花錢將孩子製造出來,卻沒給完整的家庭,「養小孩不 能像養寵物一樣,以為給他物質生活就夠了。」王育敏表示,「這樣被生下的孩子名不正言不順,不知道媽媽是誰,在某種程度下有點像棄嬰。」且挑選烏茲別克孕 母的心態也很可議,像在篩選品種,根本不是愛孩子的表現,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分析,四、五十歲年紀 會想領養或找代理孕母,通常有三種心態,第一為天性,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母親身上;第二是年紀較長,想要有小孩含飴弄孫;第三則是將小孩當成寵物,尤其混血 兒外貌漂亮、可愛。他指出,經濟能力許可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展現自我能力的表現,好像代表自己很有辦法,這種情況在國外一些影星身上常見。

烏茲別克 小檔案
◎英文名:Uzbekistan
◎首都:塔什干(Tashkent)
◎語言:烏茲別克語
◎ 歷史:1991年從蘇聯獨立
◎位置:位於中亞地區中部,北鄰鹹海與哈薩克,東接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南與土庫曼、阿富汗連接
◎面積:44萬 7400平方公里
◎人口:2760萬人(多是烏茲別克人,也有俄羅斯、卡拉卡爾帕克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和朝鮮等少數民族)
◎ 政治:憲法上是民主體制,其實是威權政府,自從烏茲別克自由民主黨的總統卡里莫夫(Islom Karimov)1991年上台後,他和所屬政黨就沒下台過,連傳播媒體也受政府控制
◎台商數目:外交部表示極少,可能只有個位數
◎主要產業:石油出口、農業、紡織
◎國民平均年所得:3540美元(約11萬3280元台幣)

(蘋果日報)
--
擔心「被韓國」 就怕丟正宗地位

南韓駐台辦事處昨天大動作否認有關唐朝詩人李白,被南韓學者考證為南韓後代的大陸報導,突顯近年來南韓與中國檯面下的文化之爭,已讓大陸民眾反感。

這個現象也反映了大陸民眾的擔心,擔心南韓搶中國的文化當自己的文化,中國會對不起老祖宗,甚至失去正宗文化的發言權。

二○○五年起,南韓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此外,前兩年南韓以自行編纂的「東醫寶鑒」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功,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一樣是大陸的報導,認為該書百分之九十五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並非原創。不止如此,南韓正重新梳理「中國風水」,將其列為南韓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不僅僅是李白,唐朝的詩人李商隱、李賀、李涉等「李」姓詩人,全都變成韓國人的後代。

以致大陸學者還為了這些報導出面解釋,南韓如此樂此不疲爭奪中國文化,是出於「文化焦慮」,希望藉此彌補自己民族文化的先天不足。

依大陸的說法,過去中國名人、中國文化「被韓國」的,最早有「山海經」的炎帝、蚩尤、誇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南韓稱他們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所以這些神話傳說都源自韓國。

至聖先師孔子也「被韓國」,南韓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明朝開國元勳朱元璋。姚明是韓裔,連熊貓的故鄉都在韓國。

在宗教部分,道教也「被韓國」,南韓首爾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就曾經聲稱,道教鼻祖張道陵也是韓國人。

現在大家書寫的漢字,也有南韓學者稱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南韓學者還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中國發明的文物中,活字印刷術變成南韓發明的;「渾天儀」最近被印到最新版的一萬元韓圜的背面,成了韓國人的專利;甚至連「豆漿的發源地」也變成南韓。

(聯合報)
--
重要發明排行 iPhone勝過洗衣機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英國人有多麼愛iPhone。受訪的英國人被問到「什麼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iPhone高居第8,排名甚至領先洗衣機(12名)、電冰箱(14名)或英國人最愛的足球(69名)。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這項由特易購(Tesco)電信實施的全國調查,訪問4千名18至65歲民眾,請他們選出心目中的「歷史上重要發明」,總共列出 100項。結果由輪子奪冠,第2至3名分別是飛機和燈泡。

令人意外的是iPhone高居第8,排名比一般行動電話(21名)領先甚多,同為蘋果家族的iPod(56名)也受英國人青睞。iPhone自2007年問世以來,全球已售出約4千2百萬支,蘋果下月將發表第四代iPhone 4G,可能掀起另波熱潮。

特易購電信執行長貝柴勒(Lance Batchelor)表示:「入選的所有發明,都永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其中吸塵器(23名)、遙控器(43名)等物品使人類生活更便利,也有茶包(54名)、魔術胸罩(77名)和便利貼(90名)這類有趣的玩意。

除了iPhone,亦有其他電子或網路相關產品入選,例如Google(25名)、電子郵件(27名)、筆記型電腦(35名)、社交網站 Facebook(82 名)等。

(聯合報)
--
84秒看1病人 監委糾正衛署

醫師看病時間太匆忙,是常見民怨之一。監察院接獲檢舉,查出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一年看診超過六萬人次,每個病患平均獲得看診時間,僅一點四到三點七分鐘不等。

「一點四分鐘等於八十四秒!」監委認為這種情況對醫師、病人是雙輸,昨天提案糾正衛生署,要求兩個月內要改進。

監委程仁宏、楊美鈴接到匿名檢舉,指民生醫院的骨科醫師超收病患非常嚴重,經調查,這名醫師每診實際看診人數介於一百卅三人到三百卅九人間,平均每診看診人數約二百廿三人,去年一整年看診六萬一千三百六十六人次。

今年一月至三月,這名醫師共看了五十七個診次,其中卅五次看診時間超過八小時,甚至有兩次超過十二小時;一次是二月八日,從上午將近八點看到晚上十一點多,看診時間達十五個多小時;另一次從早上九時許看到深夜十一時五十八分,也看了將近十五個小時。

程仁宏統計,這名醫師每個診次,給病人的平均時間介於一點四分鐘到三點七分鐘之間,而且這是「連醫生吃飯、喝水、上洗手間的時間都算進去」。一點四分鐘,「椅子還沒坐熱」就看完診了。

程仁宏表示,從資料看來,這名醫師今年的看診量為全國各大醫院之冠。程仁宏不願說明醫師姓名,但據了解,這名醫師是民生醫院的骨科主任吳明峰。

程仁宏指出,現行法令沒有限制醫師看診人數,衛生署長期坐視這種現象不管,甚至還有「一個醫師同時幫三、四個病人看診」的畸形情況,「門診人數超多、醫師看診時間超長、病人看病時間超短」的「三超」,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痛風名醫 每次門診600人掛號

國人迷信找名醫,從健保開辦前就已如此,如已故的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痛風科主任陳清朗,每次門診掛號超過五、六百人的「天量」,以及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當年在台大創下一診看三百零八名的紀錄,恐怕在醫界無人能及。

在 國內居龍頭地位的台大和台北榮總,可謂「名醫」搖籃。過去台大未實施限制掛號,教授級名醫一個診看一、兩百名病人,司空見慣;有的教授從早上看診,中午不 休息,看到傍晚;有的教授則是下午一開診,候診病人要到晚上八、九點才逐漸散去。即使是中生代的醫師,也有死忠的老病號,甚至不遠中南部而來。

由 於朱樹動是國內執行心臟移植手術第一人,名氣響亮,病人多到爆,一度突破三百人;他的診間有兩、三名住院醫師協助過濾病人,病情穩定的直接按過去處方開 藥。另一名知名的新陳代謝科教授,為了快速消化求診人潮,由護士一次叫進五個病人,但慕名求醫的病人還是如「潮水般湧入」。

不過,如果要談「看診天王」、「空前絕後」,應首推市立和平醫院痛風科前主任陳清朗,由於他是台灣首位痛風治療權威,病患不乏原住民因酗酒而罹病,當年逢他看診那天,總是有來自宜蘭或桃園等縣市的病患,包好幾輛遊覽車北上求診,平均一個小時要看一百多名病患。

由於陳清朗醫術精湛,加上待人親切,口碑傳開,他病故時,許多患者還自動參加他的公祭。

吳明峰:我也不想 老病患:阮甘願等

時間是凌晨一點,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終於看完最後一名病患,熄燈走出診間;還沒用晚餐,他無奈地說:「我平均每名患者看診至少二分半鐘,不是『只瞄一眼』。」

吳明峰昨天看了二百四十八名病患;他說,「我經常一天只睡三小時」、「若政府不要我看那麼多病患,我遵辦」;吳明峰強調,「我也不想看那麼多病患」,曾限診、限號,但病患找有力人士要求加號,「對一般病患公平嗎?」

「監察院不讓吳明峰看那麼多診,叫我們病患怎麼辦?」七十歲的患者王永吉,聽聞吳明峰看診太多被糾正,破口大罵。王永吉與老伴林阿鳳都是吳明峰的老病患,為了看診常等上二、三小時,「但阮甘願等!」

吳明峰昨晚夜診依舊「門庭若市」,晚上六點起看診,下午四點多診間就坐滿病患,多是上了年紀者,有持枴杖、坐輪椅,還有推床來的。為免病患等太久,總是請四名病患同時進入診間,看完一個馬上接看下一個。

多數病患有膝關節毛病,若需要打針,吳明峰總是親自注射。「最近好嗎?」「還痛嗎?」吳明峰幾句問候,讓久候多時的病患很貼心。

七十多歲的王姓三姊妹昨晚一起看診,老三說,三姊妹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我們就喜歡吳醫師的親切」;一名婦人推著坐輪椅的婆婆來,聽到吳明峰被批評看診時間短,她說:「亂講,他看好幾分鐘」。

吳明峰是民生醫院之寶,看診人數三、四百號是常有的,他苦笑說「我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跟診護士形容,吳明峰常看到次日凌晨一、二點,沒時間吃飯,午餐變晚餐,晚餐變消夜;連上廁所都有患者跟。

民生醫院院長蘇健裕說,骨科有五名醫師,院方衡量醫師體能,不樂見吳明峰看診過多,但若限號、限診,病患就告到市府、議會,醫師及院方都很困擾。

監委:衛署容許名醫迷思

名醫診間「爆量」,一天看兩、三百個病人成常態。監委程仁宏表示,他在約詢衛生署官員過程中,有官員認為很大因素是民眾「名醫迷思」作祟。

衛生署官員對這種心理也無可奈何,只好建議「應容許此一自然現象」。

程仁宏先後約詢健保局副局長黃三桂及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調查何以國內部分醫師門診量偏高。黃三桂歸納原因有四,分別是「醫師專科為特殊專科」、「醫師開診數少,以致病人集中」、「台灣醫生有不忍拒絕病人的傳統」及「部分具經驗醫師可在短時間內為多數病人看診」等。

不過,陳再晉對監委提出另一個觀點,認為「名醫迷思」影響很大,衛生署曾推廣「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觀念,鼓勵民眾到社區就醫,並推動轉診制度,增加未經轉診就直接到醫學中心就醫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但成效並不顯著。

衛生署昨天對監察院的糾正表示尊重,並將會虛心檢討。

醫生看多少病人 「難限制」

針對監委糾正衛生署任意讓名醫看診數爆量,影響醫療品質,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組長蔡淑鈴指出,該局早已訂定醫院、診所的合理門診量標準,給付診察費時,會依醫師看診人數遞減,唯仍無法限制個別醫師一診只能看多少病人。

蔡淑鈴指出,該局自健保開辦的第三年即開始實施合理門診量,做為給付醫師門診診察費的依據,以診所為例,每天病患少於廿五人者,醫師診察費每人次可給付三百廿元,看診人次在五十一到七十人者,診察費減半,如果每天看超過一百五十人,超過部分的診察費就只有五十元。

她表示,健保局訂定合理門診量就是以診察費遞減法的反誘因讓醫師自動限縮看診人次,以便兼顧醫療品質。

但由於國人迷信找名醫,「合理門診量確實無法管控到名醫的看診人次」,更不能限制病人求醫選擇,只能呼籲民眾若非特殊疾病才需找特殊專長的醫師,否則就近尋找家庭醫師,不用跟大家擠。

(聯合報)
--
醫師看診平均1.4分鐘 監院糾正

高 雄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是病患眼中的名醫,每日看診最高曾達三百餘人次。但「爆診」現象也引來監委關切,監委程仁宏指出,國內醫院普遍有醫師看診量超 多、工作時數超時、病患就診時間卻超短的「三超」現象,衛生署明知情卻未解決問題。監察院已通過糾正案,要求衛生署兩月內提出改善措施。

骨科吳明峰 一年看六萬人

監 院調查報告指出,吳明峰去年一整年總看診人次逾六萬,今年一到三月更高達一萬三千六百餘人次。初步瞭解,應是全國醫療院所中今年看診人次最高的醫生。吳明 峰每周看診五次,看診總時間最短五小時,最長逾十五小時,平均每診看診人數約二三三人,每名病患平均獲得的看診時間最短約為一.四分鐘。

程仁宏指出,民眾就診時,常連氣都還沒喘過來、屁股還沒坐熱,門診就結束,甚至有醫生一次看三、四個病人,「一起看診、一起出去。」他表示,醫生超量、超時看診,對病人能否詳實照顧,令人懷疑。

超時超量超短 品質令人憂

程仁宏強調,醫生工作很辛苦,也不忍責備醫生想要盡力替每位病患看診的用心;不過醫生的工作必須直接處置民眾的身體,有時亦涉及健康或生命安全的判斷,若長時間超時工作,難免會疲勞,非但其執業安全未獲充分保障,連帶病人的安全亦可能受影響。

現行法令未規範醫生每診看診人數上限,衛生署亦未制定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實施「限診」之規定,程仁宏批評衛生署放任相關問題持續存在,未從法規面、制度面有效處置,以保障醫師執業安全及病患醫療權益。

防醫療浪費 監控回診必要

監委楊美鈴則指出,衛生署轄下之署立醫院皆已訂定合理的看診規範及限制,根據滿意度調查,病患亦普遍肯定其有提高醫療品質之效。楊美鈴質疑,既然署立醫院都做得到,何不積極研擬相關措施,管制、輔導及協助全國的醫療院所?

至於是否也將診所納入規範?楊美鈴表示現階段暫以醫療院所為主,未來再考量是否將診所納入規範。

對於有部分醫師每次看診後要求病患連續回診,並立即替病患預約掛號的情形,程仁宏要求健保局監控回診的必要性,避免醫療資源費。此外,調查報告也指出,國人就醫時仍有「名醫迷思」,但未見政府積極教育導正民眾就醫習慣,衛生署也有缺失。

名醫爆診 有人反感 有人甘願等

醫師一天看三百多個病人不稀奇,根據健保資料,曾有醫師一天看診破千人,這些掛號掛到爆的名醫,甚至看診到半夜二、三點。有些民眾對這樣的看診品質頗不以為然,但因為這些名醫技術好、又有耐心,病患心甘情願排隊久候,只為給名醫看上一眼。

一位曾擔任健保審查委員的皮膚科醫師透露,在台北師大路開業的黃禎憲醫師,在皮膚科創下的紀錄,目前無人能及。一般皮膚科診所每月健保申報量約一千八百至二千人次,月門診量三千人已是「門庭若市」。但黃禎憲一個月申報量曾高達二萬四千件,扣除周休,平均一天看超過千人。

因長痘子向黃禎憲求診的黃小姐說,當天一早八點打電話去掛號,撥了廿幾分鐘才掛進去,結果排到晚上。晚上八點半輪到她看診,醫生前後交代不到十句話,大約只花一分半鐘。雖然看診時間很短,但她覺得黃醫師的藥就是有效,才擦三天就改善,病人多是有道理的。

這家診所已蔚為師大路奇觀,甚至到半夜兩、三點才看完診。診所人員說,他們一定會向掛號的人說明要等候多久,醫護人員都採輪班制,雖然忙到深夜,醫師還是會讓病患掛號。

也有民眾對這種超級名醫的看診方式相當「感冒」,一位女學生對難預約、排隊時間長頗有怨言。她說,最難忍受的就是看診都是七、八個人一起進診間,她剛好是第一個,只好在眾目睽睽下給醫生看過敏的地方,她覺得很不自在。

骨科也是經常爆量的科別。被監委點名的高雄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是病患眼中的名醫,一星期看五天,每次看診三百多人。

長 庚醫院骨科部主任陳文哲也是病患眼中的名醫,看診人數破百稀鬆平常。他說,骨科要看到三百人,可能多半是複診或回診拿藥,他主要是看脊椎問題,每個病患都 需要做神經檢查。原本他一診只打算看五十人,但常有病患一直拜託,或其他醫院轉診前來,他只好一直加號延診。病患都了解,也願等久一點。

西園醫院特約醫師、前中興醫院院長林永福也是骨科名醫,病患經常遠道從中南部前求診,病患覺得他超有耐心,明知他的門診很難掛,還是一早就排隊等候。西園醫院為疏解病患,替他在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開自費診,每次掛號費一千元,還是有人願意花錢看名醫。

日診兩百多人 病患替吳明峰抱屈

「病患來了,不忍心拒絕,公立醫院遵照辦理,不看那麼多就不看,但可能影響一般民眾就醫權益!」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的病患,每天大排長龍,從早看到晚,一天要看二百多人,不料,竟遭監察院糾正,讓吳明峰感到無奈;病患則替他抱不平。

針對看診超量超時,被指每名病患看診時間只有一點四分鐘,吳明峰則予否認。他說,看診視病患病情而定,有的廿分鐘、半小時也在看,平均也有兩分鐘。病患多,他只是更辛苦而已,公立醫院不能拒絕病人,現在已把每天看診病患壓到三百人以下,有的人大老遠跑來,實在不忍心拒絕。

吳明峰昨晚有門診,掛號高達二百四十八人,多數是老人家。不少病患說,吳醫師醫術好,對病患親切,他們是朋友介紹來的。大家獲悉監察院糾正吳明峰,都替他抱屈。病患玉永吉說,他們有病找醫師,由醫師來看有何不對?百姓最大,監察院糾正沒道理。

民 生醫院代理副院長翁豐榮形容是「名醫效應」,他說,吳明峰擅長利用微創手術換人工關節,許多老人家從屏東、嘉義來看診。要他們換其他醫師都不願意,堅持要 看吳醫師的診,從早上等到晚上也甘願。翁豐榮說,醫院只敢將吳醫師排上午的診,擔心再排下午的診,吳醫師會看不完。不過,他通常是上午的診看到下午四、五 點,相當辛苦,被監察院糾正,感覺很委屈。

迷信大牌 不如找好醫生

全省各地都有許許多多名醫,但名醫的醫術真的醫如其名嗎?

一位醫師分析,門診會爆量的名醫,有的只是空有虛名,因為身居要職,例如掛名主任、學會理事長等等。但要能持續擁有超人氣的名醫,一定有自己的「撇步」,除了技術好,診斷精準、用藥正確,對病患也非常有耐心,因此「值得等待」。

名醫超量看診,病患等得累,醫生也不輕鬆。一位醫師坦言,門診一天看一百五十人,就已經讓人忙得焦頭爛額,要看到三百人,甚至上千,醫生的壓力很大,因為看診時間等於從早到晚,幾乎是不吃、不喝、不拉,毫無生活品質,但看到遠地來求診的病患,「實在不忍心拒絕」。

不過,一位醫界人士也透露,有些醫院會刻意塑造「超級名醫」,做為打響醫院知名度的招牌,加上看診人次越多,醫師的獎勵金也分得越多,當然也能助長醫院業績。有的醫院還對健保遞減給付的制度,研擬了一套因應措施,多請幾位醫生掛名,分攤名額,以免給付被打太多折扣。

每個人生病,總希望身心得到最好的關照,找名醫,不如找個好醫師。好醫師視病如親,讓病患安心,會真心為患者著想,不吝於轉介。多方打聽,不必迷信大牌名醫,才是「先生緣、主人福」。

(中國時報)
--
隱居五年…齊邦媛的巨流河 寫出一生大願

一向低調的名作家齊邦媛,昨天和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四十名成員見面,首次對外暢談創作「巨流河」的心路歷程。她為了專心寫作,堅持住進長庚養生村,直到「巨流河」完成,才和反對她住養生村的兒子「和解」。

「那是很多聲音叫我寫的!」快滿八十六歲的齊邦媛,去年完成廿五萬字、記錄一九四九年中日戰爭的回憶錄「巨流河」,為了這本巨著,她八十歲那年,不顧兒子反對,堅持住進長庚養生村,耗時五年完成。

五年來,為了創作拒絕接觸外界的齊邦媛,昨天談起她八十歲後的人生,一開講就四十分鐘,眼前資深的女作家,隨她的妙語如珠,時而大笑,時而情緒起伏!

「我很快樂,真的很快樂!」齊邦媛說,從沒想過活到八十;真的八十歲時,偶然發現她來日不多,因為丈夫突然倒地、送醫插管,再也沒回家,「我很可能也會那樣」。

齊邦媛說,她在二○○三年曾去美國兩個兒子家住了半年,跟著五歲孫女過著如天堂的生活;「人不適合活在天堂,死後才要進天堂」,她不快樂,「我從來是很孤僻的人,我喜歡做我的事、我的夢」。

齊邦媛說,在美國,看到台灣寄來的信,光看到郵票就要掉淚,台灣是如此美好遙遠,她跟兒子說要回台灣,兒子說:「你個性真的太強了」。她滿心期盼「過我自己的生活」。

齊邦媛說,決定住進養生村才告訴兒子,兒子大怒:「我們對妳有什麼不好嗎?」學生獲知也在電話裡哭起來:「老師為何您要到那種地方」。

她回憶說,剛來半年很不快樂,但當她開始動筆寫「巨流河」,不再生病也不煩惱,每天只嫌時間不夠;上月兒子來信居然說:「也許妳到這裡才能寫妳的書」,對她來說是很大轉折,「我和我兒子和解了」。

齊邦媛說,寫「巨流河」是她一生的大願,「我寫我父母、祖父母、朋友,抗日戰爭的中國,是最好、最有骨氣的中國,我一定要寫出來」。

「我晚上一直哭、一直寫,那個時代應要留下什麼…」她說,希望大家不要想是齊邦媛寫的,「那是很多聲音叫我寫的」。

(聯合報)
--
手機充電器 明年起統一

全球手機充電孔與充電器將在二○一二年統一標準,將採用歐盟制定的規格;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宣布,台灣將比全球提早一年,明年元旦起就「一統天下」,消費者換新機不用再買新充電器,既環保又省錢。

台灣每年售出七百萬支手機,每支都會附上一套充電器,很多民眾家裡充斥各種廠牌及各式各樣的充電孔,不但使用不方便,也非常不環保。統一規格後,充電器將不再是必備配件。

明年起在台灣,不管是2G、3G、PHS系統,或者是未來出廠的WiMAX手機,充電設備都採「統一標準」,消費者不管換哪款手機,不管在車上、家裡、公司甚至機場,隨處都可找到同樣介面的設備充電。

同時,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htc、iPhone等各式各樣手機,明年起一旦未符合法定充電器規格,在進口型式認證時就會被NCC擋下來;不過為了讓廠商有一年緩衝期,明年各大廠手機只要配備規格化的轉接線與插座即可。

(聯合報)
--
NCC:手機充電器 明年統一規格

手 機充電器規格,明年將正式統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日公告2G、3G、PHS手機充電器規格,所有充電器插頭與電源線須可拆開,並採用標準 USB接頭連接,手機端的充電介面,必須採取micro-AB或 micro-B的微型USB介面;一年緩衝期過後,未達標準的手機,將禁止上市。

台灣民眾每年購買六、七百萬支手機,由於早期手機充電器規格都不相同,民眾只要換手機,原本的充電器就毫無用武之地,非常不環保;包括歐盟在內,已經有許多國家,準備在未來幾年,統一手機充電器規格。

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充電插座,有些孔比較大、有些比較小,為了讓手機充電介面規格,於二○一二年統一與國際接軌,NCC去年九月修改行動電話技術規範,將充電器列行動電話機必要檢驗項目。

「手機充電器就像輪胎一樣,統一規格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不論是哪一種汽車,換輪胎的時候所有輪胎都可以用」陳正倉說,未來民眾就算購買不同廠牌手機,手機充電器都可以共用,這不僅減少資源浪費,也可增加使用便利性。

須採用標準USB接頭連接

NCC 技管處科長黃銘真表示,目前手機手機充電連接介面,有mini-B、micro-AB、micro-B三種,明年起使用mini- B介面的新款手機,必須額外提供轉接器,才能獲得NCC產品認證,一年緩衝期過後,所有手機的充電連結介面,都必須使用micro-B或micro- AB。

另外,充電器插頭與電源線必須採可拆式,電源線與插頭的連結介面,則統一採用標準USB介面,黃銘真表示,電源線從插頭拔下後,USB接頭可以像iPod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一樣,插在電腦上充電。

一年緩衝 後年未達標準禁上市

黃銘真說,為了推動手機充電器規格統一,NCC邀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與相關業者,開過四次會議,由於全球手機電器二○一二年規格均將統一,業者都表示樂於配合,業者以往每年都繳給環保署一筆回收費用,該基金可以用來推動舊的充電器資源回收。

NCC營管處處長陳國龍表示,目前手機充電器是手機必備配件,未來一旦統一充電器規格,業者就可將充電器變成選項配備,無形中也可減少資源浪費。

業者:改選配 更環保

對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規定統一的手機充電器介面規格,手機廠商多不受衝擊,近期推出的新機種已經逐漸採用相關規格。不過統一規格只是讓消費者要充電時更方便,如果要達到環保減量的目標,業者坦言可能要改變現在買手機就內附充電器的方式,而將充電器改為選配。

未 來統一手機端充電的介面後,好處之一是往後消費者若出門在外,借用其他人的充電器來充電會很方便,不會如現在因為廠牌甚至是機種不同,無法通用充電器。再 者是手機充電線與充電插座分離,不再一體成型,且採一般USB規格連接,消費者就可以讓手機利用充電線直接以USB介面連結電腦就可充電,不必一定要找插 座。

對於手機端充電介面未來要統一採用micro USB的規格,包括諾基亞、三星等手機大廠都表示,NCC做出相關規範,會全力配合,諾基亞也指出,超過九成的產品都已經朝向未來要求的規格發展。

宏 達電從今年開始推出的手機,都會陸續導入micro USB規格,甚至除了手機端的規格已經符合,連充電插座與充電線之間必須可以一般的USB介面連結的要求,也都已經到位。索尼愛立信也是新機種幾乎都已經 採用micro USB規格,充電線與充電插座間的介面要求也已經符合規範。

除了讓消費者充電更方便,統一充電器介面規格的目的還有環保減量,往後消費者買手機不一定要同時買充電器,業者表示,短期內還是會維持手機包裝內附充電器出貨,長期來說,應該要讓充電器變成選配才能真正減量。

另外也有業者指出,不只是手機,包括相機、mp3播放器等隨身3C用品其實都可以共用同樣的充電器。

(中國時報)
--
研究:老公幫忙做家事 離婚率低

一分針對3500對英國夫妻所做的研究指出,丈夫會幫忙操持家務的家庭離婚率比較低。

這分由倫敦政經學院(LSE)所做的研究發現,丈夫分擔的家務越多,離婚率就越低。這分18日發表的研究以「男人的無薪工作與離婚」為題,分析了在 1970年開始生第一胎的夫妻,當時大部分的幼童母親都在家照顧小孩。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去年底就發現,共同分擔家務的夫妻比「男主外、女主內」或「男主內、女主外」的夫妻更快樂。研究指出,理想上,夫妻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承擔超過60%的家務。

1960年代以來的理論主張,男人專心外出上班賺錢,女人在家操持家務,這樣的婚姻最穩定,但此觀點已開始遭到挑戰。

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發現,離婚率最低的夫妻組合是太太當母親之後不上班,同時為人父的丈夫高度參與家務和照顧小孩。

研究員溫蒂‧席格-魯希頓表示,經濟學家過去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神,試圖解釋女人外出工作跟離婚率之間的關係,「然而,這卻讓他們鮮少注意男人的行為。」

她說:「這項研究發現,不論母親的就業狀態為何,父親在家中的無薪貢獻能夠使婚姻穩定。儘管母親上班會增加離婚風險,不過如果她們的先生分攤更多家務、幫忙帶小孩,離婚率就會大幅降低。」

(聯合報)
--
穿梭病榻的天使 撫慰身心

護士是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白衣天使穿梭診間,細心呵護病人的身影,貫穿不同年代。隨著時代演進,性別意識平等,原本單一女性的護士工作,愈來愈多「男丁格爾」加入行列。不管男或女,照顧病人的天職始終不變。

看護婦養成所 護士教育先端

西 方教會醫療引進現代護士制度後,不少護理宣教士在台灣留下動人故事。新樓醫院前院長戴仁壽曾在一九一七年編寫《內外科看護學》,成為台灣第一本護理教科 書。日治時期的護理人員大都由醫院或私人診所培養,台北醫院(台大醫院前身)設立「看護婦養成所」,則是開啟了台灣公立護士教育先端。

鍾信心一生 如台灣護理簡史

八十八歲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鍾信心,投入護理領域超過一甲子,她兩度隨醫療團到沙烏地阿拉伯服務,曾任台南護校創校校長、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與高醫護理研究所所長,並獲醫療奉獻獎,一生猶如一部「台灣護理簡史」,被尊稱為「台灣精神科護理鼻祖」。

「護 士可以獨立、專業,並非醫生助手,而是『照顧專家』。」鍾信心桃李滿天下,她一路見證護理人員的地位演變,以前護士地位很低,只被當成醫生的助手,受委屈 也不敢講,現在護理人員學歷雖大幅提升,也有「博士護士」,完全不輸醫師,但與病人接觸過程仍未被尊重,未受到平等待遇。

鍾信心回顧一生工作經歷,起初接觸精神病的病友也會害怕,「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打我?」但發揮耐心與愛心後,發現病友內心其實更軟弱無助,相處就日漸融洽,病友甚至還會主動關心護理人員。

目前全國執業護理人員中,男性僅占約百分之一,但男性投入護理職場已改變護士刻板印象。台南縣長榮大學護理系成立十三年,今年首次出現新生男多於女的情況。台北榮總手術室副護理長戴宏達,就是醫院裡萬紅叢中一的點「綠」。

戴宏達是台北護專第二屆招收的男學生,民國七十五年分別考上屏東農專和台北護專,要不要進入「女人天下」的護理圈,他心裡曾有掙扎,現在不但樂在其中,也越來越喜歡接觸人。

在 戴宏達廿幾年的護理生涯中,曾遇到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需要開刀,麻醉前緊張的不得了,細心的戴宏達不斷安撫阿姨,上麻藥時,他還應阿姨要求,幾乎全程握著 她的手,陪病人走過最焦急忐忑的一刻。阿姨在手術後特地寫了謝卡,雖然他平時穿著綠制服在開刀房工作,在阿姨眼中,依舊把他當成「白衣天使」,戴宏達也深 深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男性護理 打破刻板性別印象

基於體力上的需要,男護士服務的科別主要是急診、精神科或開刀房。戴宏 達指出,過去的護理工作一直以醫療為導向,但現代護理工作同時往醫療前端及後端延伸,不僅要從疾病的預防保健做起,並拉長到長期照護工作。「護理是服務人 群的好工作,愈來愈趨近於中性角色,也需要男性投入。」

「願意付出奉獻,有心協助別人,才是一個好護士。」鍾信心以這段話為護士工作留下註腳,並且勉勵徒子徒孫。儘管護士的工作負荷沉重,不同年代的病床邊卻永遠流傳著白衣天使的動人故事。

(中國時報)
--
五年五百億的功與過/周祝瑛

教 育部自二○○五年推動五年五百億一流頂尖計畫,日前因「追求百大目標不明」、「預算執行排擠正常教育資源」與「重研究、輕教學」等問題而被監委糾正,消息 傳來,整個學界為之譁然。尤其是拿到補助的所謂「頂大」紛紛提出辯解,認為監院的糾正有所誤解。然而同一個時間,另一項原本非頂大計畫的年輕學者中原大學 助理教授林政鞍則接受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來台專訪,肯定他在奈米生物醫學領域的傑出表現。這兩項看似無關的報導,其實正透露出 五年五百億頂尖計畫實施以來的問題。

無可否認,隨著台灣大學數量兩三倍快速擴張之後,高校資源吃緊的情形日益嚴重,五年五百億的經費挹 注,可謂是久旱逢甘霖。各大學將以前比較寬鬆的教學與學術環境,改變成各種具體的量化指標,透過新型的各類研究中心、教學發展中心、國際合作部門,與頂大 辦公室等新型單位的成立,幾年間將整個大學翻轉過來。

許多校園更是引進外籍學生與重金禮聘各種領域的外籍專家或顧問,希望能夠與國際接 軌。其中,如上述的林政鞍教授,也是在這樣的國際化思維下,獲得補助,前往德國接受世界一流研究團隊的指導與合作,完成重要的奈米生物醫學發現。從現實面 來說,以台灣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採取重點發展,集中火力發展前端科技,在短期內能夠整體提高國內學術論文數量與增加世界學術能見度,五年五百億的經費挹注 與方向引領,不能說沒有功勞。

然而,監察院糾正書中所糾正的正是這樣的政策由於設計上的粗糙,卻變成少數大學贏者通吃的局面,在遊戲規則過度傾向國際期刊發表與引用數量後,造成大學M型化,也無法真正改善重研究、不重教學的問題。

尤 其把排名工具當目標,將大學推向一個重視有形量化指標的組合體、把大學教授當成生產論文的工具、不顧各領域學術研究的差異本質,以齊一的論文發表數量來評 估所有學術成就。於是大學成了服膺政府高教政策的競技場,爭取所謂的大學有形資源成了最終目標,大學的服務社會、培養人才及批判社會的本質淪為次要。

尤 其日前公布的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更是變本加厲,如再度加強「在該領域權威期刊或國際研討會發表的論文數到達世界前十名」,以及「延攬國外專任教師、研 究人員成長二五%,專任教師中屬國內外院士、重要學會會士增加兩百人」等,更加深了重洋輕土、重理工輕人文、重外來學術明星,忽略本土教師長期作育人才努 力的迷思。

尤其在追求所謂單一化的學術卓越下,整個技職體系的發展也遭受嚴重的忽略(連技職體系也在追求SSCI等期刊發表),造成了國內高教生態追求數量等表象的風氣!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台灣高教除了追求世界頂尖排名之外,還有培養廣大下一代、照顧那百分之八十的非學術頂尖學子的重大責任啊!

(中國時報)
--
美最新研究 寶寶3到6月 一成新手爸爸憂鬱

一般認為,產前/產後憂鬱症是新手媽媽的專利,但美國學者研究發現,不少初為人父者在寶寶三到六個月大時也有類似症狀,比例約十分之一,最高可達四分之一,尤其是美國老爹。不過,這些憂鬱老爸往往鬱卒無人知,也沒有獲得適當治療。

這 份十八日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的研究報告指出,東維吉尼亞醫學院研究團隊在分析四十三份涉及英美等十六國、共兩萬八千多人的相關文獻後 發現,從寶寶誕生到寶寶幾週大這段期間,新手爸爸最能感受到為人父的喜悅,但從寶寶三個月大開始,新手爸爸就開始因為睡眠被剝奪、生活習慣改變、夫妻生活 受影響、責任感帶來的壓力、另一半產後憂鬱等因素,開始出現憂鬱症狀。

這份由兒科學副教授鮑爾森和副研究員巴茲墨主持的研究發現,約二十 五.六%的新手爸爸在寶寶三到六個月大時,最容易開始覺得鬱悶,新手媽媽罹患產後憂鬱的高峰,也正好落在這段期間。跨國比較的話,有十四%的美國老爹有過 產前/產後憂鬱症狀,拔得頭籌,高於其他國家的八.二%。

母親罹患生產憂鬱的機率約為父親的兩倍,有懷孕或分娩相關憂鬱症狀者將近二十四%。研究發現,產後憂鬱似乎會傳染,如果媽媽產後出現憂鬱症狀,爸爸也會跟著blue起來。

專 家建議,為人父母對男女來說,都是人生經歷中最重大的變化之一,但生產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影響目前少有研究,多少人可能會有生產相關心理問題也尚待釐清。不 過,也有人從兩性關係角度看待男性生產憂鬱問題,認為生小孩的畢竟不是男人,新手老爹的憂鬱其實是來自於對生產過程的參與,如被迫戒酒、陪老婆產檢、感受 生產的痛苦等。

(自由時報)
--
順暢溜溜 腸保健康

不少人有排便不順的困擾。理論上,吃進多少食物,就應該排出多少廢物,沒有排出的廢物久積在大腸內,容易併發其他疾病與問題;在台灣,大腸癌分居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一及第三位,且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值得注意。

腸道健康與大腦息息相關

美 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細胞生物學教授,也是醫學博士Michael D. Gershon提出「第二大腦」的學說,也就是,每個人都有兩個大腦,一個位於頭部;一個藏在人體肚子裡的腸道,又稱為「腹腦」。腸子在結構與神經化學層 面上,與大腦息息相關,「頭腦」與「腹腦」兩者必須合作,否則肚子亂糟糟、腦袋慘兮兮。

腸子分泌重要的荷爾蒙—血清素,在腸道會促進腸道蠕動,也作用在大腦,是大腦的幸福分子,與情緒平衡有關。當血液中的血清素濃度太低時,即會感到心情低落、憂鬱。

您是否曾發現,如果一早順利排便,肚子輕鬆了,心情相對也會開心、不焦慮。腹腦和大腦相互聯繫,一個出毛病,另一個也受影響,所以保養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很重要。就健康的角度來說,我個人建議一天至少一次排便。

◎如何「腸」保健康,解開「閉」秘呢?

● 緩慢、輕鬆吃飯

細嚼慢嚥,用心吃下每一口食物。吃飯時,若三口併兩口吃完一餐,無法讓食物充分在口中咀嚼,到腸胃裡,就無法被完全消化,容易出現飯後胃酸多與腹脹。

●全穀蔬菜水果多

攝取足量的食物纖維可使腸子的蠕動加快,消化道通暢,增加排便的分量與次數,減少便秘。一般建議,成人每日纖維質以20g至35g攝取較為適當,相當3份蔬菜加2份水果;主食吃糙米五穀飯;多植物蛋白質,如豆莢類、黃豆為主,即可達到所需的量。

●多喝乾淨的水

一天每日水分建議攝取約在2000c.c.(每人每天喝水量=體重(kg)×30至 40c.c.)。尤其蔬菜、水果攝取比較多,或服用有益菌、酵素時,也要多喝水,以幫助腸道蠕動與身體的廢物排出。

●適度補充酵素或乳酸菌

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或壓力大的學生,或纖維攝取不足時,可適度補充酵素或乳酸菌。建議可詢問醫師或營養師、藥師後,再購買,比較安全。

●腹式呼吸法保養雙腦

腹式呼吸是幫助大腦與腹腦之間協調的保健,每天找時間讓自己沉浸於一個安靜的情境中,放個輕鬆的音樂,閉上雙眼,雙手放在腹部上,慢慢吸氣,讓腹部凸起;反之,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反覆數十分鐘,如此可以按摩腹部,讓腸子有足夠的力量運動,並放鬆腦部,雙腦輕鬆和諧。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