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00522

首例人造細菌 可吸廢氣救地球 專家憂變生化武器

生物科學又有重大突破,美國生物學者文特前天宣布,其研究團隊成功以人造DNA(去氧核糖核酸)培養出活生生、可自動繁殖的細胞,造出全球首見的人造微生物,他稱此技術未來可用於發展環保能源、或吸收大氣層中的溫室廢氣、清除油污,也可應用在食品業或製造新疫苗。


但學術界不乏反對聲浪,有人指控文特「扮演造物者」,干擾大自然生態,也有人擔憂實驗失誤會造出可怕的超級病菌,釀成大禍。

可運用在環保能源
文 特(Craig Venter)的團隊致力研究人造生物,投注鉅資、歷時15年才有具體成果,他們以基因構造簡單的絲狀黴漿菌(Mycoplasma mycoides)為研究目標,這種病菌是常造成山羊乳腺炎的元兇,學者先破解絲狀黴漿菌的DNA圖譜,再設法用化學物質合成出一片同樣組合的人造 DNA。
文特用電腦打比方,把這片沒生命的人造DNA,比喻為一套軟體,沒硬碟就不能生存,下一步就是要找合適的硬體把軟體灌錄進去,電腦才能運 作,而硬體就是能讓DNA繁殖的受體菌株。他把人造DNA放入受體菌株,最後用抗生素刻意殺死其中的天然DNA子細胞,只留下人造部分分裂繁殖,新的微生 物就此誕生。
對此成就,學術界反應兩極,麻省理工學院魏斯(Ron Weiss)博士認同這是生物學重大里程碑,相信如文特所說,未來有可能擴大應用於發展環保能源、分解廢氣、清除油污或製造新疫苗,造福人類;而反對者卻 擔憂科學家的野心失控,濫用此技術製造生化武器,會演變成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的電影《我是傳奇》(I Am Legend)中的瘟疫災難。

實驗過程9月播出
文特是美國基因研究先驅,他勇於創新研究,更善於自我宣傳,早已習慣面對爭議,強調他所培養的人造細胞經刻意安排,出了實驗室就不能生存,外界無需過度憂慮。
Discovery頻道過去5年來長期記錄文特研究所的實驗過程,製成電視專題節目,台灣Discovery頻道預定今年9月播出。

(蘋果日報)
--
藻類變燃料 人工細胞能辦到

美國基因科學家文特(Craig Venter)前天宣布,成功製造出由人工合成DNA所驅動的活細胞。這是全球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細胞,未來可用於生質能源、清理海洋或大氣層及生產疫苗等。

文特的研究引發「人類扮演上帝」的倫理抨擊,反對者擔心人工細胞將創造出「科學怪人」之類的試管生物。文特廿日澄清,絕無扮演上帝或創造人工生物的野心。他說:「每當科學或醫界研究有所出突破,這個詞就會出現。」

文特的最新研究是讓合成的DNA接管並驅動一個活細胞,「奎格‧文特研究所」的研究員,使用黴漿菌中的兩個菌種,用化學方法合成了其中M.黴漿菌種的基因組,再把此基因組移植到另一個黴漿菌近親細胞內。合成後的M.基因組成功啟動近親細胞,開始生產只有M.才有的蛋白質。

研究團隊表示,最初的一步只是再造現有的生命,即把一種簡單形式的細菌轉變成另一種,不是從無中生有的人工細胞。文特的目標是創造有機物,使它們有更多用途。他目前正與艾克森美孚公司合作,希望把藻類變成燃料。

專注合成生物學的科技監督組織ETC的孟尼說:「這是一個打開潘朵拉盒子的時刻,正如分裂原子和複製桃莉羊,我們將面對這個令人警覺的實驗的後果。」

英國每日郵報科學主編韓隆表示,這項研究的潛力和危險性都很大,一個在實驗室創造的物種,可能不遵循自然界法則,合成的微生物若變得猖獗,可能毀滅全世界的作物,甚至人類。

一些專家雖然對研究成果表示讚賞,但認為它只能算是部分合成細胞,因為研究是把人造遺傳密碼,塞入一個近親物種的活細胞內,而該細胞仍保有自己的細胞質,因此尚未跨越「無中生有,創造生命」的界線。這項研究刊登於廿一日上市的「科學」(Science)期刊。

(聯合報)
--
全球第一個 人工生命問世

合成細菌細胞 能自我複製

曾率先完成人類基因組定序的美國科學家凡特再傳捷報,在實驗室創造出全球第一個人工合成生命。

這項研究歷時十五年、耗資四千萬美元,以合成方式創造出會自我複製的細菌細胞,為合成生物學寫下新的里程碑。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權威期刊《科學》,但卻遭某些人批評他們在扮演上帝或玩弄生命本質。

費時15年 耗資4千萬美元

主 持這項合成細胞工程的是六十三歲的生物學家凡特,在以他為名的研究院內領導由二十四名科學家、包括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凡特團隊指出,他們 把絲狀黴漿菌的合成版DNA移植到另一個稱為山羊黴漿菌的細菌內,在歷經多次的錯誤啟動後,這個新微生物復活,而且開始在實驗室器皿內複製。

凡特說,這是第一個製造出來的合成細胞,因為該細胞完全衍生自一個合成的染色體,一開始先透過電腦重建常見細菌基因組,再使用四瓶化學物質來寫出高達百萬個DNA字母的軟體,最後讓它在一個活的有機體內啟動。

受人造基因控制 不會演化

這 個合成細胞完全受到人造的基因指令控制,未來人們將可以創造出專精於某種功能的有機體,卻不必擔心它會演化。這篇研究指出,這套合成生命的方法,可用來設 計特定細菌,專門協助製造生物燃料或清除環境有害物質。此外,研究人員也希望致力於一套技術,以便加速疫苗製造與生產新的食品成分與化學物質。

凡特的團隊甚至有更大的夢想,亦即創造出不僅新、且帶來可觀利潤的有機體。他已和石油業巨擘艾克森美孚公司談妥,要創造能從大氣層吸收二氧化碳的海藻,並使其轉化為燃料。他有信心這項創新的產值可能超過一兆美元。

技術創造產值 逾一兆美元

凡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反駁自己是扮演上帝的指控,宣稱人類本來就會試圖控制自然,就是這樣才會有馴養的動物。

不過,科學家與哲學家已開始辯論凡特研究成果的潛在效應與道德意涵。有的科學家認為凡特創造出的頂多只是合成基因組,而非合成有機體,因此不算人工生命;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則要求美國政府儘速立法規範合成生物學,避免生命遭玩弄。

環團批評 扮上帝玩弄生命

台 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基因工程科技發展,從最初的基改大豆,到凡特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實概念都是相同的,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複雜度提 高。科技發展出發點原本都是好的,角度是良善的,但是如果不謹慎以對,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科學概念相同,卻有無限的想像與延伸。

蘇怡寧指出,像是基改大豆、黃豆,當初也是基於改善糧荒、產量問題而研發出來,但現在反而是標榜非基改的豆漿價格才比較貴。凡特雖然是想發展複製海藻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否遭到進一步其他目的的利用,值得關切。

(自由時報)
--
Google TV邊上網邊看電視

網 路搜尋龍頭Google為搶食700億美元(約2兆2614億元台幣)美國電視廣告市場,前天發表「Google電視」(Google TV)計劃,使用者可用索尼(Sony)網路電視機,或透過羅技電子(Logitech)產的機上盒,即可同時享受上網和看電視兩項服務。

輸關鍵字搜節目
Google 與跨業合作夥伴索尼、英特爾(Intel)及羅技電子,前天在舊金山發表計劃,Google產品經理錢德拉(Rishi Chandra)說:「Google TV是新平台,相信它能改變電視的未來」,「用戶不需在電視和網路之間二選一;他們可以兩個都用。」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說:「這是自彩色電視推出以來,電視界最大的改進。」但相關產品售價未公布。
Google TV平台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內鍵Chrome瀏覽器,用戶可在電視節目和網際網路之間切換。新產品最大特色就像用電視登入Google網站,只 要在螢幕搜尋欄輸入關鍵字,便可找到想看的直播電視節目、錄影節目和其他網路內容,也可按個人喜好,下載和安裝各種應用程式和軟體。

(蘋果日報)
--
電視機可上網!Google TV來了

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二十日宣布,將聯合包括Sony、英特爾(Intel)、羅技等多家廠商開發 Google TV,提供整合電視機與網路的新服務。

聯合Sony、Intel與羅技等大廠共同開發

Google 是在舊金山舉行的年度開發者會議上,宣布與Intel、Sony、Adobe、Best Buy、Dish Networks與羅技等業者合作開發Google TV,說服電視觀眾將放在客廳的電視機,改造為最新的上網工具。Google TV提供使用者從電視機造訪任何網站的服務,此外也能讓人無需翻閱電視節目表,就能輕鬆地搜尋電視節目與網路影片。

預定秋天上市

Google TV服務將內建於Sony製造的高解析電視與藍光播放器,以及專門生產電腦週邊設備的羅技製造的機上盒,其中羅技所生產的機上盒能讓使用者無需購買新電視 機就可享受Google TV。羅技表示,該公司還將生產一種附有鍵盤的遙控器與週邊設備,好讓Google TV使用者能在沙發上對著電視機上網。這些提供Google TV服務的設備預計今秋上市。

此外,Google TV採用Google原為智慧型手機研發的軟體Android作業系統;無論是Sony製造的電視機或羅技生產的機上盒,也都支援Android應用程式,以及能夠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

Google進軍電視可能面臨若干嚴峻挑戰,包括必須說服除了Sony以外的電視機製造商使用其軟體,以及將零售點拓展至美國影音3C商城Best Buy以外的店家。

此外,截至目前為止,消費者對於透過電視機上網的興趣不大,唯一在乎的是價格;由於Google TV採用的是Intel所研發的Atom處理器,Google TV價格估計不會太高。但Google不願討論價格問題。

搶食七百億美元廣告商機

Google 去年營收達到兩百三十七億美元,其中網路廣告佔了大部分;如今又推出Google TV,將讓Google搶食價值七百億美元的美國電視廣告市場。

(自由時報)
--
蛋白質過量 腎病男惡化 除少油少鹽 牛奶 肉品也應限制

一名有慢性腎臟病男子,規律用藥,飲食少油、少鹽,但日前卻出現腎病惡化的現象,就醫才知是是未限制牛奶、肉類等蛋白質的攝取,使病情加劇。醫師提醒,過多鹽份與蛋白質,都會增加腎臟負擔,腎病患者均不宜多吃。

飲食控制
收治病例的署立雙和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范揚智昨表示,這名30 多歲男子到院時主訴眼皮浮腫、尿液泡沫多,經檢查男子有嚴重尿蛋白,尿蛋白量為1000毫克,較正常尿蛋白量上限200毫克,多出4倍,顯示腎功能差,隨即安排洗腎療程,病況才好轉。
范揚智指這名男子雖本身有著慢性腎臟病,但一直規律服藥,平日也少油、少鹽,對病況惡化十分不解。

無法正常代謝
經詢問其飲食史,才發現求診男子平日常喝牛奶與多吃肉品,因此攝取過量蛋白質,腎臟無法負荷,才出現蛋白尿、腎功能低下情事。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石光中說,人們所吃的蛋白質,其產生的廢物都是由腎臟代謝,但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因腎臟功能已受損,無法代謝這些廢物,因此要護腎,飲食上除了少油、少鹽外,也要謹記少蛋白質。

兩片排骨超量
三軍總醫院糖尿病中心衛教師林素瓊說,肉類、牛奶、豆類等都富含蛋白質,慢性腎臟疾病者應限制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原則上每1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上限為0.8公克。
以60公斤的腎病患者為例,每日蛋白質攝取上限為48公克,而一片重約150公克的排骨,約有28公克的蛋白質,因此腎病患者一天吃兩片排骨便當中的排骨,即會攝取56公克的蛋白質,超出 48公克的上限,長期下來,易使腎病惡化。

腎臟保健注意事項
.腎病患者應依醫囑用藥與適時降低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以降低腎臟負
.以下5症狀若出現2個以上可能罹患腎病:尿起泡泡(蛋白尿)、水腫、頭脹(高血壓)、頭暈(貧血)、易倦怠
.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者,應按時服藥,避免腎臟功能受損
.不服用來路不明藥物,也不應聽信地下電台的藥物廣告
.有三高問題者,應每半年至一年接受尿液、血液、血壓檢查,以保護腎臟

(蘋果日報)
--
睡前進食易增加胃負擔

Q.我三餐定時且吃飽,但半夜常肚子餓醒,若不起床吃東西,易有傷胃後遺症嗎?
A.三餐定時定量,尤其是晚餐吃得早者,半夜有可能會有飢餓感,但這是一種感覺,不用擔心這樣會傷胃。

半夜餓只是感覺
睡覺不太會消耗體力,不建議爬起來吃東西,因吃完倒頭就睡,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機會,而睡前三小時最好也別進食。
一般來說,半夜肚子餓的感覺,只要適應一會兒,就會漸漸消失。值得注意地是,常胃痛、腹痛有可能是疾病的表徵,有些消化性潰瘍患者,會在吃完東西後好幾個小時胃痛。
因此常好發於清晨、半夜時;有些膽結石患者,則是在吃完東西後一、二小時腹痛,若要釐清,建議就醫進行檢查。

(蘋果日報)
--
國中教育 揠苗助長/鄭秀玲

今 天全台即將有30萬國中生參加基測,以決定他們未來要讀哪所高中。二年前,我也曾是考生家長,深切了解國中生活與準備考試箇中的痛苦和煎熬!大多數都會區 的國三生每天早出晚歸(補習或留晚自習),一天吃2個便當,應付一堆考試,過著慘不人道的日子!十幾歲的孩子本該是燦爛歡愉的,為何大人要讓他們變成考試 機器?

教育變成企業生產
這其中的問題就出在考試領導教育。在政府將基測考題訂在「中間偏易」 的原則下,各地明星高中的名額又很少(例如北北基考區的10萬名考生要搶不到3000名額的第一志願高中),因此在家長們的壓力下,大多數國中的校長和老 師莫不以加強升學表現為主要目標,不斷地以考試來重複演練,訓練考生不能粗心。然而又因為政府要求國中須常態分班,老師在課堂上只好以中段生為授課標準。 無法對前段和後段學生因材施教的結果,有的放棄學習,有的轉而尋求補習。
目前的國中教育猶如我們企業最擅長的大規模生產,把每個學生的資質視為同質,透過一套制式的考試(書商出題、班級和學校排名以及各項才藝競賽評估)以及密集訓練,最後則以二次基測表現,分發到各高中!

推動12年國教治本
為了追求比較公平的分發,目前的考試制度讓我們付出了斲傷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成本,還有家長們的大筆補習費!
沒有好的基礎教育,奢言創新強國,文化興國!長期而言,最釜底抽薪的辦法是推動12年國教,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短期的解決之道則是改進考試辦法、修正命題方式、增加各地明星高中的名額和推廣社區高中,以舒緩國中生的升學壓力。
近 年來隨著產業和人口變遷,招生不足的小學或後段大學逐漸成為政府頭痛的問題。政府其實可積極輔導位於明星高中周邊的招生不足小學轉為高中校地(或分校), 或幫助一些硬體設備和校園空間條件好的後段大學轉型為區域性優質高中。這樣除了可提升我國高中教育的競爭力,還可以促進區域發展,降低跨區就讀的升學壓 力。

(蘋果日報)
--
海灘怪物 毛身野豬臉 尾長30公分 網友稱「進化蒙托克怪獸」

2008年美國紐約長島蒙托克海灘上,發現所謂「蒙托克怪獸」屍體,迄今牠的真實身份仍成謎。5月初,加拿大安大略省基赤納梅庫西鎮,又有民眾發現類似的怪物屍體,最近照片公開後,網友揣測牠是新進化的「蒙托克怪獸」。

加拿大
新 發現的怪物,毛長,但頭、腳和臉沒有毛。赤納梅庫西鎮(Kitchenuhmaykoosib)兩名護士是在5月初溜狗時,狗狗發現河中異物,用鼻子不斷 地嗅,護士也四處察看。後來狗狗將怪物屍體從河裡拖出來,護士拍照後將牠留在原地,但鎮民回頭去找時,怪物已不見蹤影。

美數百人宣稱看過
該鎮官網(www.kitchenuhmaykoosib.com/id77.html
) 上描述,「怪物的尾巴像老鼠尾巴有1呎(30公分)長。」怪物的身體有點像水獺,臉部則非常神似野豬,牙齒很長。當地警長莫利斯也很困惑:「牠到底是什 麼,我也不知道,我和大家一樣好奇。」牠的照片也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一名部落客說:「看牠的長相,恐怕只有媽媽不會嫌棄牠」。網友認為牠是傳說的吸血 怪物(chupacabra),近年來在美國有數百人稱看過這種怪物。
不過更多網友認為牠和2008年紐約長島發現的「蒙托克怪獸」(Montauk Monster)很相似,可能是新品種的「蒙托克怪獸」。「蒙托克怪獸」身分成謎,有人認為牠是浣熊的一種。

各地發現的怪物
2008/07/12 美國紐約長島海灘發現無毛、有利齒、嘴部似鳥類的「蒙托克怪獸」(Montauk Monster)屍體。
2007/06/02 一名英國人在尼斯湖拍到1隻形似巨鰻的生物快速游過畫面。1930年代首度出現影像,之後稱拍到水怪的影片逾4千段。
2006/02 /20 馬來西亞原住民稱在柔佛州興樓雲冰國家公園看見大腳怪,站立時高4公尺。
2005/07/31 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1名工程師發現「水怪」活動,並拍照。水怪有翅膀狀的「大鰭」拍動水面,是近百年來長白山天池水怪發現史上的第一次。

(蘋果日報)
--
蒙淘克怪獸 加國現蹤!

英國《每日郵報》二十一日報導說,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小鎮的居民,最近從湖中打撈出一個外型奇特的動物,體毛甚長,但頭部、四肢與臉部卻是光禿禿。網路盛傳這可能是著名「蒙淘克怪獸」(Montauk monster)進化版。

臉部無毛 水獺身+野豬牙+長鼠尾

報導說,這個怪物是兩名女護士在遛狗時發現。由於狗開始在湖中狂嗅,使得她們察覺有異,後來狗就把已死的這隻怪物屍體從水中叼了出來。她們在替怪物拍照後就逕自離去,當地居民決定回頭去查個究竟,並取回怪物屍體,詎料怪物已不見蹤影。

這 些照片被刊登在當地網站上,一種說法是它是今年五月初在湖邊被人發現,當時它在水中,臉部朝下,尾巴形似老鼠尾巴,約一英尺長。網路有人說它的身體有點像 水獺,但臉上卻有長犬牙,超像野豬。這個怪物可能是新種的「蒙淘克怪獸」,因為照片與○八年出現在紐約蒙淘克海灘的怪物相似。

也有一說是吸血獸卓帕卡布拉

「蒙 淘克怪獸」的確切身分從來沒有獲得官方證實,但一般的共識是它是某種浣熊。另外也有其他部落客揣測,新怪物是「卓帕卡布拉」(Chupacabra,西班 牙文,意思為吸食山羊血的野獸),過去幾年,美國有好幾百人宣稱看過卓帕卡布拉,但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認為這是傳說而已。

(自由時報)
--
不良真空包 肉毒桿菌更活躍

四月至今,國內已出現多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多人仍在院治療、一人死亡,衛生署警告,多數人對「真空包裝」存有迷思,除非業者依規定做足真空包裝的程序,否則寧願以一般包裝販售,因為不良的真空包反而容易讓肉毒桿菌孳生繁殖。

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民眾常以為真空包裝食品一定安全,反而忽視可能風險。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也表示,近年肉毒桿菌中毒的致病嫌疑食 品,多為真空包裝類的豆干、發酵豆類食品與醃漬物,肉毒桿菌喜於厭氧環境下生存,但部分真空包裝食品並沒有用最嚴格的滅菌條件處理。

蔡淑貞說,今年第一起事件發生六日後召開的專家會議結論即是,真空包裝的即食食品,若是常溫販賣,須經過商業滅菌程序,符合如罐頭食品的良好衛生規範,包括溫度等條件,才可確保安全。

若工廠沒有設備,可以用其他加工技術滅菌,包括食品酸一點、水分含量低一點,使肉毒桿菌菌體、芽胞不易生長;若這些設備或加工技術都無法達成時,就須要求低溫冷藏運送、販賣,或根本不再用真空包裝販售。

林 頂補充說,業者使用真空包裝,卻未利用真空包裝應有的正確處理方式,包括滅菌、冷藏管理,發生問題時,外觀上根本無法判斷;反倒是,未真空包裝者,可以避 免厭氧性的肉毒桿菌生長;雖可能有其他微生物汙染,但至少腐敗酸臭易察覺,不像肉毒桿菌無色、無味,無法判定,毒性卻更強。

蔡淑貞呼籲,肉毒桿菌不耐熱,即便是真空食品,也建議民眾加熱後食用,或以冷藏保存。

巧!豆干代工 上次出包那家

國內再傳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衛生單位懷疑大溪鎮帝王食品公司的真空包豆干,是可能禍首之一;記者追查發現,帝王食品真空包豆干,是委託上次中毒事件的大溪正祥食品代工,業者表示,「一切交檢驗,我無話可說。」

帝 王食品是大溪知名度甚高的「廖心蘭豆干」所有,業者廖宜宗昨晚一時間獲悉帝王食品的真空包豆干被懷疑導致民眾中毒,十分驚訝說,「怎麼會這樣?我都委託正 祥食品代工」。由於衛生單位查扣待驗豆干,製造日標示為「九十九年七月一日」的未來食品,記者要再度查問他的說法時,已關機無法聯絡。

正祥食品曾被懷疑是四月間發生的苗栗婆媳肉毒桿菌中毒案的關係豆干廠之一,公司負責人曾繁祥說,「我真的很倒楣,之前被衛生署通報,已停工一個多月,現今還未復工,現在又傳出是我代工豆干出狀況,一切交由衛生署檢驗處理吧,我無話可言」。

曾繁祥表示,他是從大溪一家生產工廠直接批購豆干半成品,再抽地下水,用RO逆滲透過濾後使用,桃園縣衛生局根據他的說法,已往上追查上游的豆干半成品工廠。曾繁祥說,「這次豆干應是之前生產的,我至今仍未復工,日後恐怕不可能再從事豆干製作生意了!」

(聯合報)
--
夏鑄九:台大,日本的南國想像

「台大,是日本對南國的想像!」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夏鑄九發表新書《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他想告訴讀者,不要停留在狹窄的「審美」層次看台大校園,而要進一步看見「殖民大學」的建構和競爭。

夏鑄九指出,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大前身),在建築、規畫上,都和「母校」東京大學類似。當時的椰林大道就像東大的「銀杏大道」;台大的樹種多為樟樹、白千層,也和東大、京都大學的樹種一致。

台大曾經作為日本南侵的「知識基地」,夏鑄九指出,以前椰林大道終端的「南方研究中心」說明了當年的「歷史任務」;路面材質是便宜的石子路、柏油路,他認為正代表殖民軍國主義的權力展現,「可以拿來集合軍隊操演。」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更計畫建立「工學部」,蓋十七棟整齊劃一、像軍營般的建築物,大廣場甚至比現在的椰林大道寬一倍。只是隨著台灣光復,這個計畫也被遺忘了。

書的第二部分是校園規畫,詳述台灣光復以來台大的規畫、改建過程。夏鑄九批評,一九八○年代陸續蓋的新建築是各院、各勢力範圍的角力結果,決策過程也代表決策關係的改變,快速成長下的結局就是「埋葬校園特色」。

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表示,台大校園吸引人的地方是「神秘感」,舟山路「從直變曲」的枝葉扶疏、掩映更是近年校園規畫的成功案例,未來也會繼續「增加神秘、改變肅穆」。夏鑄九在最後說,希望退休前,可看到椰林大道變成充滿人文氛圍的草地。

(聯合報)
--
丈夫比老婆快樂… 易導致離婚

研究報告指出,婚後丈夫愈覺得比妻子快樂,婚姻愈可能以離婚收場;反之,如果丈夫沒有妻子快樂,婚姻反倒比較可能維繫。

研究人員觀察了英、德、澳三個國家共數萬筆夫妻關係的資料,發現夫妻之間的「快樂溝」(The Happiness Gap,對快樂的感受差距)關乎婚姻能否維繫。尤其重要的是,這種現象只出現在丈夫感覺比妻子快樂的情況中。

報告表示,當妻子負擔泰半家務、薪資高於一般水平,或夫妻的社交背景不同時,快樂溝會擴大;若夫妻擁有相同社交背景、共同信仰、平均分擔家務,或妻子是家庭主婦、學生或退休人士,快樂溝就會縮小。

參與研究的澳洲研究員古溫說:「過去研究顯示,相似教育程度、年齡、出生國、種族、宗教和社交背景相近的夫妻,婚姻也維繫較久,我們的研究傾向支持這個觀點。」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的一分經濟報告中,報告名為「你不可以比你的妻子還快樂:快樂溝與離婚」。

(聯合報)
--
美歷任總統 甘迺迪最有錢 門羅潦倒死

華 爾街快訊「24/7 Wall St.」分析美國歷任總統的財產,並換算成2010年的美元,43位總統財富差距極大,最富有的甘迺迪身家10億美元,也有總統破產。第3位總統傑佛遜可 謂大起大落,最富時身家2.12億美元,卸任後竟負債累累,被迫把私人圖書館賣給國會;第20位總統賈菲德死時身無分文。

第一位總統華盛頓家大業大,凈資產5.25億美元,在維吉尼亞州的莊園有8000英畝農地,分成5個農場,養了300名奴隸。妻子也繼承了大筆遺產,華盛頓的薪水更令人稱羨,是1789年美國國家預算的2%。

由於有些總統在短短幾年內財產快速縮水,這項分析以他們最有錢時的凈資產計算。

不是每位總統都享盡榮華富貴,第5位總統門羅卸任後窮困潦倒而死;第18位總統葛蘭特被華爾街騙子詐騙並罹患癌症,把回憶錄賣給馬克吐溫,才勉強維持家計。

美國總統的財產與身處時代有關。華盛頓之後的75年,歷任總統靠土地、收成和大宗商品投機買賣賺錢。在連年歉收後,有幾千英畝土地的總統可能賠掉全部財產。

由於早年沒有中央銀行,對大宗商品市場也缺少管理,市場易出現恐慌。聯邦政府負債和棉花價格大跌導致1819年的市場恐慌;經濟衰退引起1837年恐慌。美國前14位總統的財產受同時代經濟影響大幅波動。

1850年起美國總統財務狀況進入新紀元,總統多為律師並擔任公職多年,極少累積大筆財富,財產多來自薪水,算是中產階級。林肯就幾乎沒有財產。

20世紀幾任總統繼承家產,如老羅斯福、小羅斯福、甘迺迪和布希父子。甘迺迪雖未正式繼承家族財產,但老爸約瑟夫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妻子賈桂琳也是富家女。

詹森是近代最有錢的總統,身家9800萬美元,在德州有1500英畝土地,豪宅稱為「德州白宮」,並在奧斯汀擁有電視台和電台。

(聯合報)
--
暑假機票漲3成 一位難求 歐美、大陸航線價錢漲最多

今年暑假航空票價提前到六月調高,個人票價至少漲三成,旅遊團費更是創十年新高,機位還一位難求,留學生苦等一個多月排不到機位返國,還有人要返台奔喪,因訂不到機位,差點無法看到親人最後一面!

「全世界都找不到位子!」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趙政岷表示,商務旅客需求大增,加上國際旅遊自由行風氣盛,航空公司大幅減少團體票、低價位個人票,旅行社及一般民眾很難訂到機位!

趙政岷指出,去年東京航線票價約九千至一萬元,今年喊價一萬三千至一萬四千;巴黎航線去年票價兩萬八千,今年三萬四千元起跳;兩岸直航班機,部分航線去年還有一萬元以下機票,今年沒有一萬兩千元搭不到機位,過去暑假機票分三段,今年則是統一採最高價!

易遊網指出,今年各航線的個人機票價格平均調漲兩成,美加航線及大陸直航班機票價調漲最高,超過三成,「預估五月底,大概暑假期間的機位都訂不到了!」

世群旅行社董事長葉庭林則表示,現在最痛苦就是沒有機位!美國航線四萬元以下機票,現在已經訂不到機位了,台北美國航線機票價格最便宜的馬來西亞航空班機,兩萬六千元台幣的機票,三個月前就沒有機位。

飛雁國際旅行社董事長吳雁輝指出,今年團體機票和個人機票幾無價差,過去票價差距約三成,所以今年出國旅遊團費至少再漲兩成,創十年來新高,七月團費還可能再漲。

世 邦旅行社經理周祖修表示,歐元與台幣匯率,去年一比四十五,今年跌到一比四十,但機票卻大漲,加上歐洲當地住宿及交通費提高,今年暑假歐洲團費七萬元起 跳,比去年漲約一萬兩千元。趙政岷說,東京迪士尼親子團今年團費四萬五千元起跳,還不一定有機位,去年不到三萬元,漲幅超過五○%。

(中國時報)
--
生死一百年 祕而不宣的經驗 赤腳仙非神仙 紅包禮送不得

台灣醫療發展過程中,雖然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日新月異的進步成就,但也有一些「祕而不宣」的文化,和民眾求醫經驗緊密相連,密醫和紅包文化無疑都是當代醫療亟待解決的沉痾。

窮鄉僻壤 看病只能找密醫

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陳錦煌,廿九歲回到家鄉新港開業,放棄台大住院醫師的優渥工作。他的父親陳得祿從日治時代末期到光復初期,當過大約十年左右的密醫,陳錦煌返鄉行醫,是受到父親的啟發與影響。

「當時一個村莊固定都會有兩、三個密醫,幾乎是公開的祕密,」陳錦煌回憶說,早年鄉村因極度困乏、交通不便,加上看診昂貴,民眾多選擇「密醫」就診,以 解決當時醫療需求。

陳得祿是獨生子,原本服務於郵局,因祖母捨不得他外派,他便辭職到林懷民祖父林開泰開業的診所當助手,服務三、四年後,因林開泰過世,民眾卻仍有就醫需求,便運用所學返回崙仔村擔任「密醫」工作,深得民眾信賴。

穿上白袍 陳錦煌一償父願

「我當醫師一方面是服務鄉里,一方面也是完成父親的心願,」陳錦煌表示,他父親一直想當「正牌醫生」,但囿於學歷無法如願,就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高中時期都會緊盯他的學業成績,「只要一收到成績單,父親便會拿起算盤算成績,」希望他能考上醫學院,有朝一日穿上白袍。

早期「密醫」又稱「赤腳仙仔」,因為醫療專業尚未確立,在界定上也有多種解釋,陳錦煌說,當時鄉村盛行「寄藥包」,有時會從事醫療行為,藥房除開藥外,私底下也違法兼營「打針」生意,此外,也有牙醫、獸醫等轉任「密醫」,不一而足。

誤診失聰 諧星阿西受害

早年密醫雖解決了「無醫村」的民眾就醫需求,卻也衍生嚴重的公共衛生與誤診問題。曾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五十六歲諧星阿西(陳博正),常在電視上娛樂大家,其實他童年因遭密醫誤診,導致雙耳重聽,但他從不自憐,鏡頭前還是敬業演出。

阿西念小四時,因常常咳嗽,同學的爸爸幫阿西治病,但他就此變成重聽,後來才知道同學的爸爸因為密醫被捕,當初同學爸爸下藥太重,導致他聽力受損,重聽長達四十六年,但他還是打趣說:「這證明看病不能亂捧場。」

除 了密醫問題,醫院一度流行「送紅包」的陋習也備受抨擊。蛇毒大師李鎮源曾痛斥,台灣醫學教育最大弊病就是「醫學倫理太差」,所以他在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八 年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任內,率先對紅包文化開第一砲,積極推動「醫師專勤制度」及「不開業獎金制度」,不過,大刀闊斧的做法,引起極大反彈,改革最後也未 能實現。

破除陋習 醫界鐵腕改革

曾任台大醫院院長的林芳郁,在二○○四年接任後,除了以身作則,也正式在院務會議向「紅 包文化」宣戰,對查獲收紅包者一律予以格職,逐漸改善紅包現象。林芳郁指出,紅包文化是受到日本影響,日本人非常重「禮數」,病患不只送醫師,也送護士, 只要住院期間照料到病患的醫護人員,人人都有一份「小禮物」,但台灣竟演變成「紅包」,台大很多教授也都想破除紅包陋習。

從過去到現在,密醫和紅包文化是庶民醫療記憶的一部份,也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變遷,逐漸遭到揚棄,醫界大步跨出了改革步伐,醫療文化的改變則需要更多時 間。

(中國時報)
--
寵物「旁聽」 多數家長、學校反對

玄奘大學同意讓學生帶寵物到學校上課,許多家長、大學院校被詢問到意見時,幾乎是一面倒反對。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明確表示,上課是很神聖的事,「豈可視為兒戲?」他覺得很不可思議,清大是絕不可能同意的。

新竹教育大學主祕江慧真說,沒聽說過校內學生有同樣要求。她認為專心學習是學生的本分,寵物待在教室裡,學生怎麼可能不會分心?若在實驗室裡還可能引起危險,寵物毛髮也可能導致氣喘。

「私立學校的學生要比其他學校更花心思在課業上,哪還有多餘時間分心在寵物上?」大華技術學院校長石慶得說,基於對家長負責的態度,他絕不會同意。

中華大學主祕蔡永培認為,即使校規沒有明文規定,帶寵物上課會受到什麼樣的處分,或者學生提出要求,為了讓學生能專心上課,中華大學說什麼也不會退讓。交通大學則不表示意見。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說,除非是和飼養寵物相關的通識教育課程,寵物才能帶進教室裡,否則動物在實驗室跑跳,出事到底誰負責?

「學生是不是吃飽太閒?還是課業太輕鬆?」家長曾彩鈺認為,大學階段的課業對人生很重要,如果真的對寵物難捨難分,乾脆去念動物相關科系,不必浪費父母賺的辛苦錢。

有四個孩子的鄭雅惠說,既然可帶寵物進教室,那帶狗上體育課也不能反對吧,試想若一群狗在操場亂跑,上課成何體統?孩子胡塗就算了,連學校也不會明辨對錯,「台灣教育真的出了問題!」

(中國時報)
--
泡泡腎會遺傳 一人發病最好全家檢查

「醫師,我的腎臟長了水泡,有沒有關係?」、「醫師,腎臟長了水泡是不是就要洗腎?」程先生是一名30多歲的年輕人,常感疲累、胸悶不適。至醫院求診時,超音波檢驗下,偶然發現肝臟及兩側腎臟長滿了大小不一的水泡,轉診至腎臟內科後,確診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

長水泡未必影響腎功能

腎 臟有水泡,並不等於多囊腎,隨著年紀的增加,單純性水泡(腎臟的水泡並不影響腎功能)發生的機會也增多,除非水泡過大造成壓迫、破裂或出血,一般來說,並 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家族性多囊腎還可分為:「自體隱性多囊腎」、「髓質囊狀腎臟病」,發生率較低,並以小兒時期發病為主。

顯性多囊腎會遺傳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俗稱「泡泡腎」,佔透析病患約5%至10%。男性及女性的患病機率是一樣,多囊腎可以一代傳一代遺傳下來,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

大多數患者都在症狀較為明顯時,才被檢查出來。由於基因的缺陷,第16對染色體(PKD1)與第4 對染色體(PKD2)基因變異,患者兩側腎臟會長滿無數顆大小不一的水泡。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的診斷,目前主要經由影像學檢查及家族史。超音波最為簡便、便宜、不具輻射性及侵襲性,若囊泡內有懷疑出血、膿瘍、結石或腫瘤時,再考慮電腦斷層進行進一步檢查。

症狀:血尿 蛋白尿 結石

自體顯性多囊腎在胎兒時期即存在,不過初期常沒有症狀,也不容易看到水泡。隨著年紀的增長,水泡漸多,才容易產生腹部不適或疼痛的壓迫症狀,患者也可能發生血尿、蛋白尿、尿路結石、高血壓等情形。

當正常腎臟組織逐漸被水泡佔據之後,腎功能會逐漸衰退。大部分病人在40歲之後開始出現症狀,隨著腎功能的惡化,在50至60歲時演變至尿毒症,才需要透析治療(即洗腎)。

除了腎臟的水泡之外,多囊腎患者也可能併發肝臟、胰臟的水泡、腦動脈瘤、心臟瓣膜疾病或結腸憩室。都是在追蹤腎臟功能時,需要另外注意的部分。

多囊腎是一種需要長期抗戰的疾病,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停止水泡的生長,即使病患邁入了透析階段,水泡仍會繼續生長。

治療方面主要在於高血壓及控制飲食、防止腎臟感染、避免腎毒性藥物(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中草藥),並與醫師配合,規則至門診追蹤腎功能。

此外,家族中若有多囊腎患者,建議家族中其他成員追蹤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及治療,延緩腎功能惡化進程。

(自由時報)
--
你累了嗎 小心B肝作祟

37歲的銀行行員趙先生由於超時工作,常感覺到疲倦,經檢查發現肝指數偏高,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濃度超過標準,醫師建議使用每週施打一次干擾素來治療。

在治療兩個月後,趙先生發覺他開始大量落髮,疲倦的問題也只稍稍改善,加上繁重的工作,讓他出現自殺的念頭,於是回到診間求助,在改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落髮及想自殺的問題逐漸消失,在病毒濃度下降後,疲倦症狀也得到改善,讓趙先生不再困擾。

◎目前治療B型肝炎的方式有兩種:

●每週施打一次干擾素,利用干擾素誘發自體免疫系統攻擊病毒,達到抑制,並去除病毒的目的,但缺點是患者必須每週回診,對患者來說較為麻煩,且容易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免疫力下降、出疹、掉髮及出現自殺意識等副作用。

● 另一種治療方式為,每日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抑制病毒,目前常見的抗病毒藥物有4種,缺點是一旦出現抗藥性,其他藥物也就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早期的抗病毒藥物 服用4年的抗藥性約為27%至70%之間,目前較新的口服藥由於藥物結構不同,連續服用4年的抗藥性不到1%,對於患者來說,是較好的選擇。

一 般患者常誤以為自己是長期疲倦,所以導致B型肝炎病毒有機可趁,其實是B肝病毒先發作,才讓患者感受到疲倦等症狀。建議已知自己有B型肝炎帶原及被感染 者,應每年定期驗血檢查病毒量及抗原,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B型肝炎帶原者,民眾不可不慎。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