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710

流血50年 南蘇丹獨立 成全球第193個國家 數千人歡慶

原本是非洲最大國家的蘇丹,於當地時間9日凌晨零時(台灣時間9日清晨5時)一分為二,南蘇丹正式獨立建國,成為聯合國承認的全球第193個國家。聯合國安理會8日已投票通過,成立多達7000人的維和部隊,維護南蘇丹安全。


「不是二等公民」
昨天凌晨零時鐘響後,全世界最新的國家南蘇丹誕生,在首都朱巴市區,數千民眾瘋狂慶祝期待已久、脫離北蘇丹的日子終於到來。煙火照亮天際,市區擠滿車輛,到處可見駕駛人猛按喇叭,乘客也從車窗揮舞新國旗。
34歲的民眾阿格尼說:「終於自由了!」47歲的希里洛則說:「今後我再也不是二等公民!」
獨 立儀式於當地時間中午舉行,新總統奇爾(Salva Kiir)宣誓就職,共30位非洲國家領袖和西方官員參加,包括曾統治南蘇丹的北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與美國前國務卿鮑爾等。巴席爾因涉及該國達富爾地區大屠殺,成為國際刑事法庭追捕的通緝犯,他的出席讓西方國家 代表十分尷尬。

石油戰一觸即發
盛產石油但缺乏基礎建設的南蘇丹,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今年1月南蘇丹經公投決定脫離北蘇丹 獨立。南北分裂後,北蘇丹的油藏立刻減少四分之三。北蘇丹不但是第一個承認南蘇丹的國家,總統巴席爾更藉出席獨立儀式釋善意,但兩國邊界與石油收入分配等 爭議尚待解決,若無法達成協議,恐將再陷入戰爭。
南北蘇丹在2005年簽署和平協議,結束逾50年的兩次內戰,內戰共造成2百萬人無辜死亡,4百萬人流離失所。
我國外交部昨發表聲明,自即起正式承認南蘇丹,同時對蘇丹尊重南蘇丹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意願,表達敬佩。

南蘇丹共和國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首都:朱巴(Juba)
˙首任總統:奇爾(Salva Kiir)
˙獨立日:2011年7月9日
˙領土面積:61萬9745平方公里(約台灣17倍大)
˙人口:750萬~970萬
˙官方語言:英語、阿拉伯語
˙主要出口:石油。南蘇丹石油儲量佔原蘇丹儲量的75%,仰賴北蘇丹油管出口

(蘋果日報)
--
南蘇丹獨立建國 有人吹哨有人拭淚

南蘇丹於7月9日正式獨立,成為世上最新的國家,國名為「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美國與台灣隨即宣布給予承認,我外交部同時對蘇丹共和國尊重南蘇丹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意願,深感敬佩。

在首都朱巴舉行的建國大典中,南蘇丹國會議長伊嘉在數十位國家領袖與外國政要面前宣讀獨立聲明:「我們,民選的代表,遵循南蘇丹人的意願,根據人民自決公投的結果,特此宣布南蘇丹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見證歷史時刻的政要包括蘇丹總統巴希爾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南蘇丹旗幟升起時,群眾高喊「我們永不投降」,有人吹哨,有人拭淚。其後南蘇丹總統基爾簽署臨時憲法,並宣誓就職。

南蘇丹若順利於下周加入聯合國,將成為第193個會員國。中華民國外交部聲明指出,民族自決係聯合國認可的基本權利,國家未來掌握在全體人民之手,南蘇丹人民歷經多年險阻,終於得以透過公民投票和平獨立,誠屬可貴。

(聯合報)
--
南蘇丹獨立 聯合國第193個會員國

衝突不斷、但盛產石油的南蘇丹經過半世紀的努力,9日終於宣告獨立,可望隨即加入聯合國(UN),成為第193成員國。在南蘇丹新首都朱巴市區,大批民眾聚集圍繞著倒數計時鐘,零時鐘響起後,便開始瘋狂慶祝期待以久的獨立日子到來。

煙火照亮天際,市區擠滿車輛,到處可見駕駛人猛按喇叭,乘客從車窗揮舞新國旗。

剛從埃及返國慶祝獨立的27歲大學生努爾,站在閃著「終於自由」字幕的鐘旁,久久難以表達心中情緒。他說:「我們奮鬥了這麼多年,屬於我們的日子終於來臨,你很難想像這感覺多美好。」

不過,慶祝獨立之際,國際仍憂心南蘇丹未來發展。聯合國安理會8 日投票通過組成一支7000人的維和部隊,前往貧窮的南蘇丹維持和平,以免邊界情勢不穩,再度引爆衝突。本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德國駐聯合國大使維地希告訴記者說:「這是支持南蘇丹的強烈信號。」

但蘇丹當局已明確表示,反對聯合國維和部隊持續留在蘇丹,各界因此憂心未來情勢可能不穩。

(聯合晚報)
--
南蘇丹獨立 經濟挑戰大

南蘇丹共和國的人民9日歡慶正式獨立,成為全球第193個國家,但這個新國家面臨貧窮率高居非洲之冠、貪腐、國內叛軍威脅和北方邊境衝突等諸多挑戰,蜜月期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南蘇丹和北方的蘇丹歷經50年戰亂後,9日正式脫離蘇丹成為獨立國家,總統克爾(Salva Kiir)在正午宣誓就職,首都朱巴(Juba)街道充滿歡欣氣氛,居民手舞足蹈地慶祝這得不來易的獨立地位。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已紛紛承認南蘇丹為主權國家。

南蘇丹本周也可望成為聯合國承認的第193個國家,和第54個非洲會員國。不過慶典結束後,南蘇丹將回到現實,面對種種嚴峻挑戰。

前蘇丹每日生產49萬桶石油,南蘇丹將掌控其中約75%,並將仰賴石油收入來改善人民生活。根據聯合國統計,南蘇丹85%的成年人是文盲,800萬人口中約一半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南蘇丹20億美元的預算中,石油收入提供占98%。

不過南蘇丹境內沒有煉油廠,生產的石油也須透過蘇丹的輸油管才能到達市場,但南蘇丹和蘇丹協商數個月來,仍未針對如何分享石油營收達成協議。雙方原則上同意,南蘇丹將須付費使用輸油管和利用蘇丹港出口原油。

南蘇丹和蘇丹的軍事緊繃近幾周也已升高,因為雙方軍隊在爭議邊界地區爆發衝突。兩國談判代表雖已同意撤軍,但都還沒實現承諾。

南蘇丹能源部會主管歐克旺說,如果蘇丹封鎖輸油管或兩國再度爆發戰爭,南蘇丹將以部分石油庫存作為擔保,依賴信貸生存。南蘇丹資深官員說,已有數個機構願意提供信貸以交換石油。

此外,在南蘇丹邊境地區活動的叛軍日益擴大突擊,也正威脅該國穩定。今年是南蘇丹2005年內戰結束以來,暴力衝突最嚴重的一年,共逾2,300名平民因叛軍攻擊和種族暴力而喪生。

美國的蘇丹國際發展局主管漢明克認為,南蘇丹立刻就能取得石油收入,處境會比賴比瑞亞等國家好得多,但該國反貪腐部門缺乏起訴權力,迄今也尚無官員因貪腐遭審判,成為一大隱憂。

倫敦FM資本合夥公司研究分析師歐岡理說,除了石油,南蘇丹的農業也極具發展潛力,該國80%的土地為可耕地,能種植棉花、花生、小麥和甘蔗等作物。

(經濟日報)
--
南蘇丹歡喜建國 美英加、歐盟承認

全球最新國家、位在非洲東部的南蘇丹共和國九日正午時刻在首都朱巴市舉辦建國大典,並舉行升國旗典禮,全球數十領袖蒞臨觀禮。美國總統歐巴馬隨即宣布承認南蘇丹,英國、歐盟及加拿大等跟進,都讓南蘇丹人民雀躍不已。

南蘇丹國會議長伊加(James Wani Igga)當著數十國領袖、外國要人及數萬南蘇丹民眾宣讀獨立宣言,「我等身為人民民主選出之議員,依南蘇丹人民之意志,以及公投自決之結果,由是宣布南蘇丹成為主權獨立國家」。

宣讀完後,建國典禮進行降下蘇丹國旗、升起南蘇丹國旗儀式,群眾瘋狂喝采,流下眼淚並大聲歌唱。南蘇丹領袖基爾(Salva Kiir)接下來簽署臨時憲法,並宣誓就任首屆總統,矢言將致力國家發展,謀求南蘇丹人民福利。

九 日蒞臨南蘇丹建國典禮的世界領袖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前國務卿鮑爾及數十國領袖,連蘇丹總統巴希爾都在噓聲及竊竊私語聲中參加。巴希爾在致詞時對南 蘇丹建國表示道賀,他說:「我們已履行承諾,協助南蘇丹跨出新國家的第一步,我們希望它成功,因為它的成功也就是我們的成功。」

巴希爾並宣布特赦所有過去與蘇丹政府對抗的武裝團體,承諾將為蘇丹與南蘇丹邊界地區帶來和平。

南蘇丹建國之後,可望在下周成為聯合國第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及第五十四個非洲成員國。建國之後,新政府面臨諸多艱巨挑戰,如改編虛胖且經常劫掠平民的軍事部隊,另將決定國內數十種族、軍事派系間的政治權力分配。但至少在今天,這些棘手難題都擱置匿聲,代之以微笑與歌舞。

(中國時報)
--
南蘇丹獨立 人民狂喜相擁

成千上萬名南蘇丹民眾九日走上街頭狂歡熱舞,慶祝歷經連年戰爭、好不容易才贏得的國家獨立,但南蘇丹這個全球最新的國家也將面臨不確定的新時代。

南蘇丹與蘇丹總統 並肩參加儀式

南蘇丹總統基爾九日與前內戰死敵、蘇丹總統巴席爾並肩參加南蘇丹獨立儀式,由南蘇丹國會議長伊加負責宣讀獨立宣言,宣言中指出,「根據南蘇丹人民意願、並經由公民自決公投結果確立後,南蘇丹民選代表在此宣布南蘇丹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伊 加在儀式中表示,南蘇丹未來將致力於和「包括蘇丹共和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維持友好關係」,並將尋求加入聯合國、非洲聯盟、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等 國際組織。基爾總統隨即簽署臨時憲法,並正式宣誓就任為南蘇丹首任總統,誓言「促進南蘇丹人民的發展與福祉」。基爾也宣布特赦曾攻擊南蘇丹的武裝部隊,承 諾將與巴席爾共同努力,為南、北蘇丹交界地區帶來和平;在外交上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不會成為「侵略者或麻煩製造者」。

接著,蘇丹國旗降下,南蘇丹新國旗在全場觀禮群眾的如雷掌聲中緩緩升起,興奮的群眾一邊高唱「我們永不會投降」,一邊拭去眼中的淚水並互相擁抱。

巴席爾在儀式中致詞,祝賀南方兄弟建立新國度,「南方民眾的意願必須受到尊重。」曾經致力維持蘇丹統一的巴席爾到場是表達北蘇丹釋出善意的重要象徵,但也讓在場的西方外交官員感到尷尬,因為國際刑事法庭已依涉及達佛戰爭罪行罪名,對巴席爾發出了通緝令。

中、美、英、法及歐盟 都承認

南蘇丹正式獨立後,馬上受到中、美、英、法國及歐盟的承認,法國總統薩科茲並已向基爾建議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互派大使。

聯 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約三十個非洲國家元首均參加這場獨立儀式,其他觀禮賓客中還包括約兩百名達佛反抗軍領袖努爾的支持者,努爾所領導的蘇丹解放軍(SLA )部隊正在距南蘇丹北方邊界不遠處與喀土木當局部隊進行一場已長達八年的戰爭,努爾支持者參加南蘇丹獨立儀式,也可能代表南蘇丹已獲得新的盟友。

還 有更多群眾早在九日凌晨零時倒數計時前數小時即湧進首都朱巴市區,街頭擠滿了慶祝車輛,一待零時鐘響駕駛人就狂按喇叭,乘客則從車窗揮舞著新國旗,喧鬧聲 震耳欲聾。安全部隊原本打算控制街頭的慶祝人潮,但隨後決定撤退,興奮的群眾則在街頭不斷熱舞並高喊「南蘇丹歐耶,自由歐耶」等口號。

當官員們正式宣布南蘇丹成為全球最新的國家後,一名三十四歲男子阿加尼不斷走動與其他人握手,「終於自由了」,他說,「脫離北方後才是完全的自由。」四十七歲男子西瑞洛把手放在兒子的肩頭說,「你想當二等公民嗎?不,我想在自己的國家裡當個一等公民。」

雖 然蘇丹政府八日是第一個承認南蘇丹的國家,有助化解南北對立氣氛,但南北雙方領袖尚未就阿布耶伊邊界問題及石油收入等重要議題達成協議,分析家擔心南北蘇 丹仍可能為了石油重新爆發戰爭。原本蘇丹七成五的石油蘊藏量在南部,但南部的石油運輸與煉油都要靠北部港口與設施才能輸出。

(自由時報)
--
又爆神祕中毒 夫妻險死 血液變黑 四肢抽搐 為連日第3起

南 投相繼發生5死中毒案後,台中市昨也有一對務農的老夫妻中毒險喪命,兩人吃完午餐不到10分鐘就四肢抽搐、手腳嘴唇發黑,被送往梧棲童綜合醫院急救;院方 檢驗血液呈棕色,研判是變性血紅素血症,緊急施打已過期的解毒劑奏效,成功救命。但神祕中毒案接二連三發生,專家呼籲,國家的毒物中心要積極介入調查,盡 速找出中毒原因,減少民眾疑慮。

昨午,台中龍井區陳利雄(73歲)與太太陳蔡阿夏(68歲)出現頭暈、嘔吐、手抽動、四肢與嘴唇變黑、臉 部蒼白發紫的症狀,家人緊急將他們送醫。因與一般食物中毒症狀不同,患者情況罕見又危急,收治的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馬上聯想到南投5死中毒案,心頭一 驚、立即向台北榮總臨床毒物中心諮詢。

吃前夜剩菜發病
患者媳婦表示,公婆午餐吃前一夜煮的竹筍湯、苦瓜和魚,不久兩人一起冒冷 汗、臉色發白,後來公公嘴唇發黑、手腳變黑,整個人癱軟,家人趕緊開車送醫。她指出,竹筍加熱時雖發現顏色較黃、較深,但婆婆說味道沒變,把湯吃下肚, 「我看到這兩天南投發生中毒事件,還以為公婆也一樣,嚇死我了。」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研判老夫婦應是少見的變性血紅素血症,血紅素的鐵質遭外來因素氧化還原的病症,需速打甲基藍解毒劑,否則將會缺氧危及性命。

7中毒者全務農
但該院甲基藍解毒劑已過期,經和北榮討論,並取得病患同意後注射,及時救回老夫婦性命,兩人恢復良好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
中 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變性血紅素血症多數是因民眾吃到含硝酸鹽的肉品醃製調味粉中毒,這種調味粉可讓醃肉顏色漂亮,卻可能引發中 毒。但盧立華表示,這對夫婦未吃醃製肉品,但肥料或農藥的化學成分也會引起變性血紅素血症,將化驗兩人嘔吐物追查。衛生局也採取檢體及剩菜化驗。
南投、台中短短4天內發生3起不明原因中毒案,已造成5死。與南投2案相較,台中2夫妻雖沒出現雙手蜷縮、角弓反張的神經中毒症狀,但發病同樣又兇又急,且目前3案、7名中毒者,都是務農。
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昨說,從地緣與症狀來看,南投、台中兩地中毒事件應無關聯,但會了解釐清。

毒物中心應介入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科教授章順仁表示,「看起來相當不單純,不可能是巧合!」死亡個案分布分散,應不是飲水問題,可能是商品化的食物類,「應大規模訪視比對調查死者曾吃下的食物,進一步追查。」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衛生署在各地設置的毒物中心應在不明中毒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積極介入,派出疫情調查人員到現場採樣。詹長權也呼籲,國家毒物中心要積極介入,由第一現場的醫師完整回報,才能盡速找出原因。

解毒劑全過期 大膽施打救2命

分秒必爭
中毒個案相繼冒出,意外揭露出國內連救命解毒劑都不足的窘境。昨天台中梧樓童綜合醫院收治的中毒夫妻,經詢問台北榮總毒物中心,研判要施打解毒劑甲基藍救命,但甲基藍已過期,醫院大膽施打、所幸救回2命。

緊急委藥廠產製
負責全國解毒劑儲備藥物採購及管理的台北榮總,自去年起透過各種管道,卻無法買到甲基藍,現國內儲備上百支甲基藍全過期。
衛生署昨說,甲基藍在國內並無許可證,因用量低,藥廠生產意願低,衛署日前決定委託國內藥廠產製,現正進行採購程序,盼盡快儲備。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變性血紅素血症是紅血球失去攜氧能力,注射甲基藍來幫助紅血球恢復功能,每年個案不多、約10例,嚴重會致死。

遇病例應速諮詢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昨指出,急性中毒個案,救命分秒必爭,昨他和北榮醫師討論後,決定先「趕快用下去」,確實也發生效果。
盧立華建議,所有急診醫師在甲基藍缺貨時,遇病例即使藥劑過期,仍要趕緊諮詢、使用。

(蘋果日報)
--
上半年生育數 11年首升

今年逢兔年,內政部統計發現上半年共有9萬1658名嬰兒出生,不但較去年增加11%,更是連續10年下滑後首次回升。
內政部長江宜樺說,過去2年結婚率和失業率大致成反比,代表大環境經濟改善,年輕人有工作後確實會提高結婚意願;加上政府陸續推出育嬰津貼、托育補助等,也會提高生育信心。但婦團認為,短期看不出是因生肖因素還是官方政策奏效。

兔龍年都會衝高
托 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認為,以過去來看,每逢虎年生育數最低,兔、龍年生育數都會衝高,但接下來就會連續下滑。今年生育數雖較去年增加11%,比上 次兔年(1999年)僅比虎年(1998年)增3%來得好,但因2009年正好是孤鸞年,才導致今年生育數增幅較高。劉認為有增加是好事,但政府宣稱4年 內要讓生育率回升到1.2、相當於1年要有約24萬名新生兒來看,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不堪長輩「催生」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說,政府不斷宣導生育率下降是「國安問題」,加上藝人結婚生子效應,也會刺激民眾生育意願。但她也提醒,過去發現許多收入很低的家庭,會藉多生小孩換政府津貼,但最後都因無力照顧出養,內政部應進一步分析近年生育家庭的經濟情況。
剛生小孩的何歆蓓說,名人效應、國安問題「都離一般民眾太遠」,主要還是受不了長輩「逢三餐問候」催生,「不然誰想一結婚就多個負擔?」

(蘋果日報)
--
8年之癢 不景氣延後離婚 婦團:分住開銷大 選擇隱忍

瑪 麗蓮夢露主演的經典電影《七年之癢》描述婚姻第7年前後易發生外遇等考驗導致離婚,但內政部統計發現,去年國人離婚時婚齡的中位數,已由10年前的 7.52年延後為8.51年,變成「8年之癢」!婦團指出,國外研究,經濟不景氣時因分居開銷較大,夫妻就算不和也會暫時忍耐,可能是近年國人離婚時婚齡 延後的主因。
除離婚時婚齡中位數延後,內政部統計也發現,2000年約有5萬3千對夫妻離婚,其中婚齡未滿5年佔3成6,5到9年佔2成4;但2010年,5萬8千對離婚夫妻中,婚齡未滿5年降到2成8,5到9年卻上升到3成1。

沒小孩分手較易
台 大社工系教授王雲東說,過去最常離婚的時間點是在結婚之初,因當時還沒生小孩,雙方萬一合不來,在沒包袱的情況下容易做出離婚決定;但有小孩多會為了孩子 忍耐,到老了也不想離,反而傾向「將就」下去。但現在女權意識提高,女性認為孩子大了無後顧之憂,選擇追求自我、斷然離婚的比率增加,可能是造成離婚時婚 齡出現「雙高峰」的原因。至於離婚時婚齡延後,可能也受近年孩子獨立年齡延後影響。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說,國外研究顯示,經濟不景氣時,夫妻離婚後要各自租屋、打理生活,開銷較大,加上失婚婦女較不易就業,選擇隱忍的情況增加,也會延緩離婚的決定。

「要適應的很多」
結婚6年的張太太說,結婚要適應的很多,「我到現在也還在摸索。」張太太坦言「離婚」念頭想過很多次,最嚴重的一次是去年抓到老公出軌,但一想到離婚要找哪個律師、要跟親友交代「就覺得很繁瑣」,情緒消了就算了。

(蘋果日報)
--
腸胃科權威 李嘉龍一診看200人 耐心如初

新竹國泰醫院院長李嘉龍出生於醫生世家,爸爸是牙醫、媽媽是小兒科與內科醫師,他從小就在媽媽開設的診所裡,幫忙包藥,長期耳濡目染,讓他從小就立志要當醫生。
李嘉龍說,父親與母親自日本學醫返台後,即在南投鄉下當起「小鎮醫師」。李嘉龍記得,那時的藥還沒錠劑、膠囊,都是一大桶,開藥給病人時,要將藥丸磨成粉,再用紙包成四角形藥包,李嘉龍就成了媽媽的小幫手,在旁邊包藥。

受母親醫德影響
在李嘉龍印象中,年幼時大家很窮,有的病人看完病後沒錢付醫藥費,媽媽都說沒關係,等到收成時,種菜的就送菜來,養雞鴨的就拎著雞鴨來,這也深深影響李嘉龍對待病人的態度。他對病人很親切,即使一診要看200人,看到最後一個病人仍像對待第一個般有耐心。
李嘉龍本想當心臟科醫師,後來卻成了腸胃科的權威,「因為當年的心臟科只有聽診器,和照起來螢幕不清楚的超音波,但腸胃科有胃鏡,至少還可用胃鏡進到病人肚裡,診治疾病。」

從下午忙到凌晨
李 嘉龍說,以前在醫學院時,教授上到胃食道逆流時就跳過,「因那時生活艱困,沒魚肉吃,胃食道逆流患者很少。」隨著經濟起飛、飲食西化,胃食道逆流病人愈來 愈多,李嘉龍到美國耶魯大學深造,20年前更引進食道壓力檢查,是國內前驅,他做出的檢查結果,連儀器廠商都讚嘆和教科書一樣好。
李嘉龍升任新竹國泰醫院院長後,台北門診只剩一個門診,一個診約要看200人,有時下午的診,要看到隔日凌晨1點。有病人從台北追到新竹去,光是來回車程就要2個多小時,「他們說在台北看病要等6個小時,到新竹反而較快。」

學新知不遺餘力
台北國泰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洪至聖說,李嘉龍只要對可治療病人的新技術都很有興趣,像小腸有6公尺,過去無法用一根管子將小腸從頭檢查到尾,後來以色列發明膠囊內視鏡,只要吞顆有鏡頭的膠囊,就可將小腸一覽無遺,8、9年前李嘉龍也決定引進,現各醫學中心都有此檢查。
李嘉龍的家族是典型的醫生世家,三代有13個醫師,涵蓋各科,幾乎能開一家綜合醫院。現醫療糾紛多,很多醫師不再希望兒女當醫師,但李嘉龍4個子女中就有3個是醫生,問李嘉龍會希望孫子也走上學醫之路嗎?他笑說,現還沒孫子,將來有了「不鼓勵也不反對。」

李嘉龍 59歲 小檔案
◎婚姻:已婚,育有2男2女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現職:新竹國泰醫院院長、台灣內視鏡醫學會理事
◎專長:治療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與消化性潰瘍、大腸癌、B、C型肝炎等疾病

自嘲「芭樂族」 耐操體能佳

在南投鄉間長大的李嘉龍除了從小就很會念書外,也很好動,健行、爬山、打球樣樣都來,還曾完成徒步環島。
直到現在李嘉龍已年近60歲,體力都還很好,他自稱是「芭樂族」,耐操又耐摔。

體力比年輕人好
李嘉龍說,現在的年輕人被喻為「草莓族」,一碰就爛、抗壓力差,他從小一下課就去打球,玩到天黑才回家,長大後當了醫生,仍常外出運動;自小多運動的習慣,讓他的體能一直維持得不錯,且抗壓性也較高,他笑說自己是「芭樂族」,較硬,耐操、耐摔。
直到現在、當了醫院的院長,李嘉龍的體能還比許多年輕醫師來得好。他笑說,有次約年輕醫師下午去打高爾夫球,原預期要打完十八洞,但年輕醫師才打十洞,就嚷著走不動,他跟年輕醫師說,那下次早上來打好了,但年輕醫師回說,太早爬不起來。

「培育孩子運動」
李嘉龍認為,現在的孩子體力不好,與自小缺乏運動有關,加上多吃、少動,肥胖、疾病等易纏身。
李嘉龍認為政府應重視此問題,培育下一代有運動習慣,除了可強健體魄、少生病,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外,自己也才能好好打拼,為國家社會有所貢獻。

(蘋果日報)
--
糖尿病人 罹癌率多2成

國內大規模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兩成,且以乳癌、肺癌、肝癌、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等六種癌症罹癌風險較高。醫師說,糖尿病患務必控制血糖,定期做癌症篩檢。
彰化基督教醫院與高雄醫學大學以健保資料庫,分析近74萬名成年國人、2000至2008年間健保就診資料,其中有6萬多人是糖尿病患。研究昨發表於亞太糖尿病衛教會議。

陰道感染也增加
彰基體系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謝明家說,結果顯示,糖尿病患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17.6%,當中以罹患胰臟癌風險最高(是一般人2.038倍),其次是肝癌(1.582倍)、肺癌(1.296倍)、腸癌(1.206倍)、攝護腺癌(1.137倍)、乳癌(1.111倍)。
謝明家指癌症與糖尿病有肥胖、不運動等共同危險因子。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發表另項研究則指,女性糖尿病患陰道感染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6%。

水腫與基因相關
而糖尿病用藥─胰島素增敏劑,常造成服藥者四肢水腫,台大、榮總昨開記者會指經兩院研究發現可能與2個與水分、鹽分吸收的基因變異有關;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涵栩指胰島素增敏劑以梵帝雅(Avandia)最知名。

糖尿病防治注意事項
.控制飲食,少糖、少高油脂食物
.多蔬果、高纖飲食,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減重、規律運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不抽菸,少飲酒
.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血脂與癌症篩檢
.出現以下症狀應就醫:視力突然模糊或清楚,三多(尿多、喝多、吃多),疲倦、體重減輕、手腳麻、傷口不易癒合,但患者也可能無症狀

(蘋果日報)
--
切除扁桃腺 也會喉嚨痛

Q 扁桃腺切除後,為什麼還會喉嚨痛?會演變成腫瘤或癌症嗎?
A 扁桃腺發炎是造成喉嚨痛的常見原因,但不是唯一,另一常見病因是咽喉炎,所以即使切除扁桃腺,當咽喉炎發作時,仍會造成喉嚨疼痛。
建議如果有反覆咽喉炎情況,要盡量避免疲勞、不熬夜,話也別講太多,因當免疫力下降,或咽喉過度使用,都可能使咽喉炎復發。

吞嚥困難恐為腫瘤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咽喉長有腫瘤,也是有可能導致疼痛。而要區分是咽喉炎或腫瘤,除就醫釐清外,自己可先注意吞嚥時的感覺,若只是有異物感,會比較偏向咽喉炎,但如果有吞嚥困難的情事,則不排除長有腫瘤的可能性,應速就醫。

(蘋果日報)
--
恐起訴抄家 梅鐸帝國將垮 竊聽風暴鬧大 么兒難脫罪

英 國周日八卦小報《世界新聞報》因涉及竊聽醜聞,在今天發行最後一期後停刊,但母公司「新聞集團」及接班人詹姆斯梅鐸的夢魘未因此結束,可能面對英美的刑事 起訴、罰款、沒收資產,他本人接班機率也降低。英國首相卡麥隆前天與詹姆斯梅鐸、該報團英國分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劃清界線,但仍無法阻止這起醜聞燒到自 己。

《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2002年僱私家偵探,駭進失蹤少女陶樂電話語音信箱一事上周曝光,隨後案情如滾雪球擴大。目前除該報確定停刊、5人被捕、4千人可能受害 外,梅鐸(Rupert Murdoch)一手創立的媒體帝國「新聞集團」搖搖欲墜,卡麥隆(David Cameron)、警方與媒體的聲望都受到打擊。

如「水門案」翻版
英國《獨立報》形容本案足以與導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下台的水門案相提並論,堪稱是英國版水門案。
因此,卡麥隆把矛頭指向梅鐸之子詹姆斯(James Murdoch),稱詹姆斯在該報掩飾竊聽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仍有疑問,包括坦承付錢給竊聽案受害人等,都「必須講清楚」。
卡麥隆批詹姆斯,沒接受案發時任該報總編輯、現任新聞集團英國分支「國際新聞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的辭呈,還說她應識趣下台。他坦承因希望爭取梅鐸報團支持,使他在該報違法證據漸趨明朗時,「視而不見」。
身 為梅鐸么兒的詹姆斯梅鐸,目前是新聞集團副營運長兼國際新聞公司董事長,他坦承誤導英國國會,但強調當時未掌握事件全貌。有報導說,公司員工固定付錢給警 方買情報,總額逾10萬英鎊(至少462萬元台幣)。這件案外案可能導致新聞集團、甚至詹姆斯本人被美國依《反海外貪污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FCPA)起訴,英國也可能根據禁止竊聽的《調查權規範法》論罪。律師指,本法不只針對公司,若高層同意或默許犯行,也可能遭起訴。

梅鐸赴倫敦止血
雖然英國電話竊聽案也在美國引起公憤,但華府司法當局不太可能直接就本案採取行動。不過,由於國際新聞公司隸屬在美國上市的新聞集團旗下,付錢給英國警方的舉動,仍可能引發美國司法部介入調查。本案爆發後刻意保持低調的梅鐸,昨飛往倫敦處理危機。

高層刪電郵自保
外 傳國際新聞公司某高層,刪除內部檔案庫可追溯到2005年數以百萬封電子郵件,顯然是要阻撓警方調查。《衛報》稱,此人刪除電郵共兩次,最近一次是今年1 月。若屬實,正好戳破該公司稍早稱與警方充分合作的說詞。英國廣電主管機關Ofcom對本案「嚴重關切」,正調查國際新聞公司是否適合收購天空電視台。

「為一個女人 關掉一間報社」

《世界新聞報》竊聽案發時擔任總編輯的國際新聞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前天告訴員工,更嚴重的爆料還沒出現,若不停刊,「還會有兩年麻煩」。布魯克斯深陷醜聞卻仍能獲梅鐸父子力挺,也顯現其高明手腕和受重用的程度。

害200員工丟差
布魯克斯前天和《世界新聞報》即將失業的員工開會,氣氛火爆。有員工私下說:「公司關掉一整間報社,只為保住一個女人的工作。」一名編輯說,若她能第一時間辭職,或許能保住2百名員工飯碗。但布魯克斯反駁,她留任是為了處理危機,宣稱有更嚴重的指控還沒被爆出來。
現年43歲的布魯克斯,21歲進報館只是小祕書。在男性稱霸的英國八卦報界,布魯克斯平步青雲,32歲當上《世界新聞報》總編輯,34歲成為《太陽報》首位女總編輯。她追新聞毫不手軟,會用盡手段取得資料。
布魯克斯對梅鐸非常忠誠,據說梅鐸也把她當自己小孩看待。她也是英國首相卡麥隆的鄰居兼好友。一名前員工說,她很會逢迎上司和男性總編輯,「讓他們都把她視為專屬顧問和親信」。

(蘋果日報)
--
八卦報關門效應 英狗仔媒體剉咧等

隨著世界新聞報因愈演愈烈的電話竊聽風暴而墜入關門大吉的窘境,採訪時的誇張行徑不遑多讓的其他英國八卦報,莫不感受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無形壓力,八卦報老闆與從業人員莫不提心弔膽,不知自己何時也會遭遇相同命運。

英國公關大老克里夫佛德說,世界新聞報事件是對艦隊街(英國媒體總部聚集區)的警告,因為導致世界新聞報垮台的竊聽伎倆,在英國八卦新聞界是司空見慣的陋習。

竊聽、花錢買消息、擅闖偷拍 採訪歪風特多

業 界目前正等著看誰是下一家被踢爆非法竊聽的八卦報。英國首相卡麥隆已暗示會有更多人倒大楣,宣稱「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這種非法且完全令人無法接受的作為; 數小時內,警方便現身八卦報「每日星報週日版」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辦公室,帶走一片與世界新聞報王室特派員高德曼有關的電腦資料光碟。高德曼曾因竊聽威廉與 哈利王子的手機語音信箱而入獄,也是引爆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的起點。

英國八卦報記者向來以搶獨家聞名,無論是得翻垃圾桶、靠三寸不爛之舌穿越警方封鎖或擠進門禁森嚴的記者會都願意;其中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每日鏡報曾派遣記者混入白金漢宮擔任男僕達兩個月。這些報導手段有些具有道德爭議,但有些則無疑已經違法。

八 卦報最知名的扒糞利器之一,就是透過不入流的私家偵探(例如跟高德曼合作竊聽的穆爾凱爾),花錢賄賂取得私密的個人消息。根據英國隱私權主管監督機關「資 訊專員辦公室」(ICO)二○○六年一份報告指出,有三十一家平面媒體的三百零五名記者涉及非法交易個人資訊,來源包括國家警察資料庫或監理所。

據 稱英國八卦報界在高德曼案爆發後,對電話竊聽已逐漸收斂。曾任職世界新聞報的記者麥克穆蘭曾說,包括每日郵報等不少八卦報,都靠竊聽名流電話以取得新聞題 材。每日郵報發表聲明宣稱該報記者都遵守法律,但不願透露記者過去的行為細節。另一名八卦報前記者莎朗.瑪歇爾則在去年告訴紐約時報,英國到處都有電話竊 聽,「這種事遍及業界。」

莎朗在她二○一○年的「八卦報女郎」(Tabloid Girl)一書中說,在充斥酒精、毒品、咒罵,以及記者虛報開銷中飽私囊的八卦報編輯室文化下,身披白袍溜進醫院偷拍昏迷中的名流,或衝過警方封鎖線擅入 車禍現場,是司空見慣再正常不過的事。當時世界新聞報曾讚該著作是「令人興奮的紀錄」,還給予四顆星的高評價。

(自由時報)
--
沒邦交?受災留學生援助金 日將我排除

日本大地震時,台灣是全世界捐款給日本最多的國家,金額高達一百七十億日圓(約六十億台幣)。但是日本政府發給受災的留學生獎學金,竟然以「沒有邦交」為由把台灣排除在外,許多日本人都為台灣叫屈。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說法是「因為日本與台灣沒有邦交」,所以台灣留學生沒有領取日本政府獎學金的資格。但大地震時台灣對日本大力捐輸,卻獲得日本政府這樣回報,許多日本國民都覺得汗顏。

我國駐日代表處向日方查詢此事。日本對台窗口「交流協會」解釋說,來自台灣的大學院生(研究生),有廿五人拿了交流協會獎學金,相當於國費生一般,所以沒有歧視待遇。

駐日代表處說,大學部的留學生(大學生)以往就不在日本政府獎學金的對象內。此次聽說有三名大學部的台灣學生想要申請這項獎學金遭拒,事情才被掀出來。

文部科學省說,日本政府為了支援受地震災害的私費留學生,以「緊急援助採用」方式,發放獎學金。從三月下旬起就通知日本東北地方與關東地區的大學,以一定成績為條件,接受申請,每人可以接受十二萬五千日圓(約四萬五千元台幣)的緊急援助獎學金。

可是,來日本留學的國費留學生,必須是「與日本有邦交國家」的留學生,台灣留學生就被排除在資格之外。櫪木縣的私立大學中,就出現台灣留學生向大學方面抗議的例子。

文部省說,除了上述緊急援助獎學金之外,受災的私費生從二○一一年度的四月到七月,還有一種不問國籍、每月發放四萬八千日圓的獎學金制度。台灣留學生雖然也可以申請,但不能與「緊急援助」一併提出申請。

據日本學生支援機關的統計,台灣留學生目前在日本的人數,到去年五月大約為一千八百名。

(聯合報)
--
首度測得 福島牛含輻超標5倍多

日本東京都政府9日表示,一批來自核災區福島縣的牛肉驗出銫含量超標5倍多,是3月核災爆發後,首度在肉品中測得輻射反應。

這一批遭輻射汙染的牛肉,牛隻來自核災區福島縣南相馬市的同一農場,共有11隻牛運往東京,全都檢出大量放射元素銫,每公斤牛肉高達1530至3200貝克的銫,最高值是日本法定安全值500貝克的6倍多,但沒有流入市面。

飼養這些牛隻的農場位於距福島核電廠20至30公里之間的所謂「緊急疏散準備區」(按:20公里之內為疏散區),由一名農人獨自飼養。福島縣當局除了以儀器檢驗輻射外,還會調查農場飼養牛隻的方法及飼料,從上游開始把關,出事的牛隻也全都通過了檢驗。

(聯合報)
--
福島輻射牛肉 銫超標6倍

日本媒體九日報導,核災區的福島縣南相馬市生產的牛肉,被驗出三千兩百貝克的輻射銫,是日本《食品衛生法》暫定標準值的六倍多。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這是首次從食用肉品中,檢測出含量超標的銫。

受銫汙染的牛肉來自一家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廿至卅公里內的農場。八日該農場共送了十一頭牛到東京都屠宰廠,十一頭牛肉的輻射銫含量介於一千五百卅貝克至三千兩百貝克,遠超出法定標準值五百貝克。目前這些牛肉都由東京都保管在實驗室裡,並未流入市面。

不過東京一位官員透露,之前來自同一農場的五頭牛,屠宰後已在五月卅與六月卅日流入東京市場。目前當局正設法追查肉品的流向。該農場就位於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半徑廿公里禁區的外緣。

為避免民眾恐慌,厚生勞動省八日已緊急通知福島縣及鄰近六縣,加強牛肉的輻射檢測。此外,福島縣也立刻要求南相馬市停止出貨。

(中國時報)
--
尋音溯跡找源頭 台灣族的消失與重生

二 ○○九年八月八日因莫拉克風災滅村的小林村,今年一月,小林一村落成、小林二村動工。面對重生,小林村重建協會會長蔡松諭難掩激動:「即使小林村只剩下一 個人,我們都堅持要把家蓋回來。」小林重生不只是當地人又活了過來,文化、歷史意義上,小林人因具有最古老自稱「台灣人」的血統,也代表著台灣人歷經磨難 後,在這塊土地上浴火重生。

在小林重建賀典上,行政院長吳敦義曾講到一段一般人罕以知道的背景,「小林居民多屬平埔族中的大武壟族。」但即便話說至此,小林更驚人的身世仍不為所悉。小林人,很可能就是最早的「台灣人」。

大武壟族 最早自稱台灣人

對 於「台灣」起源,目前多接受是荷蘭人於一六二四年佔領台灣時,遇到一群自稱「Tayovan」的人,荷蘭人之後以此發音命名其所登陸的地方為「台窩灣」 (即今日台南安平)。後來漢人登陸,又以較接近的大員、台員、大灣等字借音,長久演變成目前我們指稱全島的「台灣」。英文部分,因後來改採羅馬拼音, 「Tayovan」的y改成i、v變成w,於是成了今日慣用的「Taiwan」。

「Tayovan」經複雜的歷史、地理、人文演變變成今日的「Taiwan」,但令人好奇的,荷蘭人登陸時遇到的「Tayovan」,也就是最早自稱「台灣」的那群人,哪裡去了?小林人與這群古老的「台灣人」之間,又存在怎樣的聯繫密碼?

小林重建的臨時公廨中,存有的特有捕魚工具「笴」,證實其大武壟血統;在小林研究平埔族文化十多年的高苑科技大學副教授簡文敏表示,小林村後來雖有他族入住,但大部分是大武壟族。

Tayovan 住在台窩灣的人

台 灣學者李筱峰指,荷蘭人把最早登陸台灣的地方稱為「Tayovan」,學界有的認為那是指地點,亦有認知是以族群之名命名。原民會委託的「台灣平埔聚落現 況調查計畫」主持人、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主任林清財表示,「Tayovan」的「van」在南島語族指的是「什麼地方」或「住在什麼地方的人」,林清財 說,那群人的原意是,他們是「住在台窩灣的人」。

這群可能是讓台灣成為今日所稱台灣的「住在台窩灣的人」,一般被認為是西拉雅族,依據日 本台灣語言學權威小川尚義,以及台灣中研院院士李壬癸的劃分,「大武壟」正是西拉雅族支族。更有意思的是,「大武壟」的原音Tayovan,和荷蘭人曾經 記錄的Tayovan發音一模一樣。

那群「住在台窩灣的人」後來哪裡去了?以人的「自稱」追逐,尋找西拉雅二十多年的林清財說,目前全台灣除了大武壟外,找不到任何古老族群自稱「台灣」,他們連釀的酒,都叫「台灣酒」。

一 九八六年,林清財因緣際會加入中研院台灣歷史研究所前身「台灣史田野研究室」,為要確立原住民音樂起源,以「祭禮」音樂為研究核心,「因祭典不能學習外 族,一定得是『祖靈』要的。由於須確立樂禮來源,得問「你們是什麼人」,結果有一群人,始終自稱「台灣人」,林清財說,乍聽之下覺得奇怪,還心想,「那我 也是台灣人啊!」

「正」台灣人 講「舊人話」

後來發現,其實他們的發音是「Tayo『van』」。林清財說,因語音演進,小林的年輕一輩不發「van」音,但老一輩的發音都是「van」,在更老一輩的口述歷史裡,他們甚至堅稱,自己的祖先「早期住在海邊,是被人趕上山的(舊稱Tayovan的安平,原在海邊)。」

林清財又指,進一步追問他們講的是什麼語言,他們回答是「舊人話」。簡文敏說,「舊人」和「古人」的閩南語音近似,意思是他們是古時候的人、很久以前的人。

對於大武壟人自古至今自稱「台灣人」,八八風災中倖存的耆老徐吉綠說,「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一直聽阿公、阿祖說,我們是『正』台灣人。」但「正」台灣人與一般人自稱的台灣人有何不同?另一耆老徐大林說,「,只知道大意是『原來就住在這裡的人』。」

小林夜祭 祭台灣「祖靈」?

簡文敏又提及,去年台南市政府徵收土地時,發現「古時候」的小林人有土地在安平,日治時期又有些小林的土地被拍賣時,是台南人來標的。簡文敏說,二者之間的關係,因小林村被淹沒,造成追蹤上的斷點,但無疑是非常特殊的。

從 地緣看,荷蘭古地圖顯示的Tayovan原是個沙洲,之後台江內海淤積,島嶼和陸地連在一起,曾文溪向北改道,流近了大武壟居地。 簡文敏說,以學術要求 的精確,尚無法證明小林村的大武壟人,就是從遠古台窩灣遷徙過去的「台灣人」,但確實也不能排除,兩地人曾是同一族群的人。由遷徙的可能性、語言的相近 性,以及記憶的傳承看,林清財認為,「著名的小林夜祭,祭的很可能就是台灣『祖靈』。」

小林的源起、遷徙、融合、轉化、失落、重生過程,與台灣四百年命運牽繫,因此小林重生不只是部落重建,而可以從文化、本土與歷史意義上更深刻地琢磨。

時光膠囊-大員、台窩灣、大灣→台灣

現有台灣之名如何而來,不少台灣史學者如李筱峰等人認為,應是源自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發音,不過,其他還存在諸多不同看法。

如連橫著「台灣通史」,指台灣原意「埋冤」(台語發音),明代漳泉人入台,常因天氣、瘴氣而死,視此為「埋冤」之地,但「埋冤」不吉利,改為台語音近且較文雅的台灣。

亦有主張指,台灣之名起於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游篇》的「台員」;和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台灣由「大員」「台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稱謂轉化而來。

荷蘭文獻對台灣有Tayovan、Tayovoan、Tyovon、Teijoan、Toyouan等紀錄,漢字曾有台窩灣、梯窩灣、大員、台員、大灣、埋冤等寫法。

邵秦於《台灣名稱由來考略》一文,以中荷兩種不同民族語言對該地稱呼基本一致的記載,認為台灣應是安平地區土著台窩灣族,以其族名稱其地,「大灣」等寫法即「台窩灣」的同音異字。一六八三年,鄭克塽降清,清廷設立「台灣府」,自此「台灣」二字被用於稱呼全島。

永遠的連結 劫後重生 小林人緊隨根的所在

小林人源出的大武壟(Tayovan)族,有可能是台灣之所以稱為台灣的淵源,因年代久遠,學術上找不出確切證據。不過,遷徙的親近性、周邊證據,及同源部落耆老堅稱自己是「正」台灣人,卻讓大武壟和台灣間的呼喚,「有感」地存在著。

為了維持與古老部落的呼應,即使重建過程有三次機會可以選擇他處搬遷,不少居民堅持要回距離小林村原址最近的五里埔「小林一村」,抽中籤王「甲仙區小林里西拉雅路一號」的潘建誌說,「我的祖靈住在這裡,我當然要回到這裡。」

協 助重建小林一村的紅十字會祕書長陳士魁說,居民一直希望蓋回他們傳統部落的模樣,還曾想用「茅草」蓋屋頂,後來因安全因素改用較堅固的材質,但仍維持其原 始的斜頂;又如門口高階,本來擔心不方便老人家出入,但居民堅持那是其原住於河谷附近的部落,避免蚊蟲的設計,重建團隊入境隨俗,尊重其意志將屋子蓋得高 一些。

歷經二○○九年莫拉克風災滅村,小林村因重建爭議與妥協,目前分三區,分別是小林一村五里埔區、小林二村杉林區、以及小林小愛區。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徐報寅說,小林一村距原部落較近,被視為小林的「根」,往後會朝文化面發展;小林二村強調平埔族的「遷徙」特色,建在對外較便 利的杉林區,往後將成為「根」的一村與外界聯絡平台。

未來,一村還將蓋起擁有公廨、太極殿等文化與信仰中心的小林平埔文化園區;二村則著重產業新生,徐報寅說,「大家努力地以平埔族特色,要把小林村打造成高雄新亮點。」

(中國時報)
--
腳傷困擾 姚明決退休

就算球迷再怎麼不捨,「移動長城」姚明這次走定了!遲遲不肯公開未來動向的姚明,昨天遭美國雅虎運動專欄作家瓦納洛斯基搶先爆料,在過去兩天內,已向休士頓火箭、NBA紐約總部、NBA中國先後報備退休,姚明離開NBA已成定局。

姚明是在NBA最成功、最具代表性、最會賺錢的中國球員,○二年以選秀狀元(史上首位外籍狀元)加盟火箭隊,新人球季就打滿八十二場例行賽,留下場均十三點五分、八點二籃板的成績。

隨後姚明逐年奠定「火箭一哥」的地位,不過兩年前的季後賽成為其NBA生涯重大轉折點。他雖在首輪率隊擊退拓荒者,隊史闊別十二年打進第二輪;可惜左腳嚴重骨折讓他提前報銷,從此陷入沒完沒了的復健期。

左腳層出不窮的傷勢,無疑是姚明無奈決定退休的主因,他雖在NBA生涯前三季只缺席兩場例行賽,接下來三季共缺席八十六場,○八年球季雖打七十七場,隔年卻整季報銷,上季更只打五場,就因左腳舊傷復發缺賽。

即將滿卅一歲的姚明,總計在NBA出賽四百八十六場,平均拿下十九分、九點三個籃板、一點六次助攻與一點九個封阻,生涯罰球命中率高達八成三三,堪稱NBA長人中罕見的罰球好手。

至今姚明左腳仍有半公斤鋼板和鋼釘,他本來計畫下個月宣布退休,卻遭美國媒體搶先曝光,面臨趕鴨子上架窘境。「姚之隊」(姚明專屬顧問團)雖否認,卻放話下周三(廿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姚明「未來個人事業發展規畫」,等於間接承認他的退休。

會讓「姚之隊」不敢太早承認姚明退休,主要是中國男籃國家隊仍等待他歸隊,就算姚明從NBA退役,並不代表他退出國家隊。中國隊仍想藉地主優勢,在九月十五日武漢男籃亞錦賽奪冠,拿下倫敦奧運門票,姚明是他們不可缺少的精神戰力指標。

其實姚明不只在球場表現傑出,投資事業也很成功,擁有包含餐廳、飯店、健身中心、科技公司、音樂網等個人事業,他更在兩年前買下前東家上海大鯊魚隊的經營權,躍身中國甲組男籃老闆之一。

NBA打開中國市場 姚明居首功

儘管王治郅、巴特爾、孫悅、易建聯等中國球星陸續挑戰NBA成功,但沒有一個人的成就能與被譽為「移動長城」的姚明相提並論。因為姚明不只擴展NBA在中國的龐大商機,更在全世界創造驚人影響力。

成為二○○二年選秀狀元前,姚明在國際籃壇已擁有高度人氣;但真正造就姚明成為亞洲、甚至全世界無人不曉的籃球巨星,還是他這九年來在NBA的優異表現,無論場上或場外,確實帶來不少改變。

首先是成功開拓NBA夢寐以求的中國市場,在姚明打NBA前,中國球迷對NBA比賽興趣缺缺;眾家球星到了中國訪問,也難獲真正重視。這一切卻因姚明而改變,特別是他所效力的休士頓火箭隊。

光是中國廠商每年投在火箭隊的廣告預算就屬天價,甚至只要是火箭球員,管你牌子大小,都因姚明而沾光,簽約、代言、巡迴活動接不完。正在中國巡迴的查克黑斯就是最佳例證,他恐怕連自己也不懂為何能在中國這麼「牛」!

其實不只火箭的球員,就連布萊恩、詹姆斯、韋德、霍華等NBA一線球星,近年也大受中國球迷擁護,中國熱身賽幾乎年年舉辦。這股NBA中國熱潮都由姚明一人創造,讓NBA總裁史騰都不禁公開感謝姚明的貢獻。

如今姚明宣告退役,適逢NBA面臨封館的尷尬時期,如同在傷口撒鹽的負面效果,是否刺激勞資雙方加快談判腳步,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姚明的影響力就有這麼大,無論NBA勞方或資方,都須正視這個震撼消息。

目前美國媒體希望姚明舉辦正式退休儀式,更認為以他的職業素養與國際影響力,都有資格把他的火箭十一號球衣退役,甚至入選籃球名人堂。而姚明的驚人影響力,並不會因退休而消失,反而繼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時報)
--
中暑刮痧散熱非人人適合

天氣酷熱,頂著烈日工作經常讓人覺得頭昏腦脹、脖子頸背又酸又重,一般民眾夏天一旦出現這種症狀最常自我診斷為「中暑」,總也會效法老祖宗古老的「刮痧」,於是夏天裏經常可見男男女女露出的肩頸手背紅紅紫紫的斑痕。

「刮 痧」到底能不能治癒中暑?刮痧為什麼能治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整合科醫師潘天健說,中醫講的痧病多以熱毒為主,其中最常見的就屬「暑痧」,其病因 來自夏秋又濕又熱天氣,經常在烈日下工作或活動者,熱氣積聚體內,無法透過流汗等循環正常散熱,就是俗稱的「熱到」,類似西醫「中暑」。

署 立台中醫院中醫師康玉典指出,台語稱「熱到」症狀多半是頭昏腦脹、胸煩鬱悶、全身痠軟無力提不起勁,病患總感覺到有一股鬱熱悶在身體流竄。刮痧就是循著經 絡,藉由體表細小經絡的刺激,使積聚在體內的濕熱之氣可以向外疏散,以達到疏通經絡、袪除邪氣的目的,中暑或感冒初期時的不適便可解除。

至 於刮痧的部位,康玉典認為,多以肩、頸、上肢,循膀胱經、膽經、大腸經、肺經等經絡輕輕滑刮,只要體內有熱氣,真為中暑,輕刮就會出紅點,他強調,刮痧不 是比力道,刮得愈重愈好,常看到背部紅紫深淺像瘀血,其實是力道太過,過度刺激會引發大腦產生不好腦內啡,也可能造成皮表破皮、纖維化並不適宜。

刮痧時,宜用清水、茶、米醋或凡士林當潤滑,再拿湯匙、茶杯、銅錢、刮痧板等邊緣光滑的物品,以均勻力道,由上往下刮,重覆廿、卅次直到皮膚出現紫紅痧點為止。

潘天健說,在手法上,除用刮痧板、徒手拍打,還有一種抓痧,部位一般選在頸部、胸部、背部、眉間、太陽穴、大椎、肩頸、印堂,用食指和中指將穴位處的皮膚揪起再鬆開,可聽到「啪」一聲,重複十餘次,直到皮膚出現紫紅色痧痕即可。

康玉典建議,經常「中痧」的患者,應考慮臟腑體質病因,從根本調理治療,反覆頻繁的刮痧非但不能調整體質,恐使氣血由體表散失,體質更加虛弱。

基本刮痧法

1.在刮痧前要在患部塗抹潤滑物品。
2.遵循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方向,大約刮廿、卅下。
3.刮痧期間要注意保暖,勿受寒。
4.出痧後宜喝杯溫開水或是綠豆湯、仙草、愛玉,但忌冷飲,加強血液循環,並把體內廢熱氣帶出。
5.出痧完三小時後再洗熱水澡。

刮痧的禁忌

1.力道宜輕,刮到起紅點顏色不再變就可停止。過大的外力刺激會造成局部過強的發炎反應,甚至破皮感染造成反效果。
2.不可強求出痧,用蠻力。
3.妊娠、經期不宜刮
4.皮表有傷口者,傷口處不宜刮痧。
5.有凝血功能疾病者,如血友病、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都不宜刮。
6.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忌用。
7.過度飢飽、過度疲勞、酒醉者也忌用,以防陽氣瀉過度引起虛脫。

(中國時報)
--
失落170年 螢光蘑菇重現巴西雨林

美國學者在巴西一座雨林找到了在一八四○年被發現以來就再也沒人看過的螢光蘑菇,並已採集樣本以及將其發現發表於真菌期刊Mycologia。

消失一百七十年的螢光蘑菇,是由科學家達斯賈汀與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團隊在二○○九年時於巴西一座雨林再度發現。研究人員將之重新命名為Neonothopanus gardner。

全世界約有七十一種螢光蘑菇,但Neonothopanus gardner的稀奇之處在於其特別亮,亮度強到足以閱讀,而且直徑可超過七公分,比其他螢光蘑菇都大,研究人員希望能解開這些菌類如何以及為何發光之謎。

英國知名植物學家賈德納在一八四○年時舉報,在巴西看到一群男童在玩名為flor-de-coco的螢光蘑菇,男童們還向賈德納展示螢光蘑菇就長在一棵矮棕 櫚樹基底處的腐葉上。賈德納將螢光蘑菇送往倫敦的英國皇家植物標本館,於是螢光蘑菇便被以賈德納之名命名為Agaricus gardneri。但外界此後再也沒有看過螢光蘑菇。

研究人員深信,螢光蘑菇就跟螢火蟲一樣,是透過混合發光素化合物與冷光酵素來發光,但目前還沒有在螢光蘑菇內找到發光素與冷光酵素。相較於動物發光只是突然亮一陣,螢光蘑菇持續發光意味其發光酵素隨時源源不絕,至於原因,科學家仍未找出答案。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