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魔 殺1命僅囚百天 豪華監獄如飯店 女獄卒巡房
犯下雙重攻擊案殺76人的挪威魔獸布列維克,昨首度出庭。他落網時供稱獨自犯案,昨在庭上又改口稱還有兩批同黨,且不認為自己有罪,所做所為是為挽救歐洲不落入伊斯蘭手中。
挪威首都奧斯陸法院昨傳訊布列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他稱花9年策劃犯案,指控執政聯盟的工黨辜負挪威。他還稱其組織裡「還有兩批同黨」準備犯案。
憤怒民眾包圍法院
挪威警方昨天大幅下修死亡人數,奧斯陸爆炸中罹難者為8人,但烏托亞島夏令營的罹難人數減為68人,總計76人喪生。檢方昨尋求初步羈押布列維克8周獲准,前4周為單獨監禁,以防他與外界聯絡妨礙調查。羈押期可延長至正式開庭。
布
列維克要求公開聆訊及穿軍服,但許多民眾反對他濫用言論自由,逾6萬名網友加入臉書一個名為「周一閉門」網頁,要求法官拒絕讓他大放厥詞。法官因不願讓法
院成為其個人舞台,下令閉門聆訊。他昨在警方押送下搭防彈賓士車抵達。不少憤怒民眾在法院外包圍一輛被誤以為載他的汽車,有人對車子又拍又踢,高喊「該死
叛徒」、「你背叛了國家」。有人說,「這裡每個人都想要他死!」他的生父昨接受美國CBS電視台訪問時說:「他怎麼能殺這麼多人還覺得OK?他應該要自我
了斷。」
媒體稱「挪威魔獸」
聆訊為時約35分鐘,理平頭、穿紅衣的布列維克離開法院後,一語不發被帶回警車,面露冷笑。因為他愛玩《魔獸世界》等暴力電玩,被挪威媒體稱為「挪威魔獸」。
他
上周五在奧斯陸政府大樓外引爆汽車炸彈,造成8死後,又前往烏托亞小島槍殺夏令營成員,造成至少68死。儘管殺死76人,但根據挪威法令,最多僅判21年
徒刑,平均殺1人只關100天,且服刑滿7年可外出度周末、滿14年可申請假釋。奧斯陸大學教授艾斯克蘭指,若罪犯有再犯之虞,法官可延長刑期,照理可關
他一輩子。然而挪威獄政非常人性化,被視為全球典範,因出獄者重新入獄機率僅20%。獄卒半數是女性,藉此緩和囚犯情緒。而新建成的哈爾登監獄內部擺設更
猶如飯店,若布列維克到此服刑,居住環境恐比大多數人都舒服。
挪威全國昨正午為死者默哀,因奧斯陸大教堂廣場太哀戚,原定1分鐘自動延長至5分鐘。警方尚未公開所有死者姓名,但王室昨表示,王儲妃美提瑪喜的51歲繼兄柏恩森在槍擊案中喪命。
用達姆彈殺傷力強
治療烏托亞島槍擊喋血案受害者的醫師普爾昨指出,兇手使用「達姆彈」,這種子彈進入人體後會爆裂並擴散,造成如上千個針孔傷,搶救困難。由於達姆彈殺傷力大,1899年頒布的《海牙公約》已禁止各國軍隊使用此類子彈。
布列維克 32歲 小檔案
國籍:挪威
生日:1979/02/13
身高:183公分
政治立場:極右派
家庭:父母離異,由母親與繼父撫養
學歷:奧斯陸公立高職企管科、大學短期進修班
職業:獨資經營農業化肥公司
宗教:挪威基督教會(路德教派)
殺人魔面臨的司法程序
1.布列維克昨出庭應訊,法官裁示單獨羈押4周,總共羈押8周,單獨羈押其間不能閱讀書報、寫信或一切對外通訊。
2.精神科醫師將檢查他的精神狀態,判定是否可以受審。
3.正式審判可能要1年後才會進行。
4.挪威法律沒有死刑,最高刑期是有期徒刑21年,但若判定嫌犯有再犯之虞,可不斷延長再關5年,理論上可藉此終身監禁布列維克。
5.即將生效的《反恐法》最高刑期增至30年,但布列維克犯案在先,不適用。
仇恨女性 嗆「要習慣殺正妹」
奪走76條人命的布列維克,究竟是怎樣的人?媒體從他長達1500多頁的網路宣言抽絲剝繭,發現他仇恨女性,曾寫下「要習慣殺正妹」,自稱不想認真交女友,免得耽誤攻擊大計,還計劃預留一筆錢好在犯案前召妓。而多參加社交活動,因他知道這是跟朋友聚會的最後機會。
留錢為犯案後召妓
布列維克的生父是外交官,父母在他1歲時離異,他由護士母親與軍人繼父帶大,15歲前還常去巴黎探望父親,但後來斷絕往來,布列維克認為都是父親的錯,5年前他曾要求見父親,父親卻以健康不佳等理由婉拒。
他
自稱在女權較高的家庭長大的他有點「女性化」,但不贊同女權份子。據傳布列維克在烏托亞小島殺戮時,先挑正妹下手,因他在宣言中寫道:「作戰時也會碰到女
性,她們可是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你,所以最好適應殺女人的想法,尤其是漂亮女人。」他還預留約8.2萬元台幣,打算犯案前找兩名「高檔模特兒妓女」買春。
布列維克愛玩暴力電玩,也愛角色扮演,自稱利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模擬屠殺任務,也宣稱沉迷電玩,少跟人交往的宅男形象,有助掩飾他在家做炸彈。他還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對奧斯陸出現穆斯林移民的不滿,描述某些穆斯林幫派份子搶劫、毆打白人青年。
宣稱扮警混淆敵人
他
還解釋穿警察制服的原因,因假扮警察混淆敵人「至少可以在應付潛在威脅時多爭取1、2秒的應變時間。」媒體指布列維克的長篇大論有不少段落是直接剪貼美國
「大學炸彈客」卡辛斯基的著作。他的日記最後一天是7月22日犯案當天所寫,預告將要發動爆炸,「如果執法人員找到我,他們可能誤以為我是恐怖份子,哈
哈。」
媒體搶快 亂栽穆斯林犯案
挪威傳出爆炸及槍擊案後,歐美傳媒「反射動作」把矛頭指向穆斯林,評論家也立即對伊斯蘭極端主義大加撻伐。在案情水落石出前,主流傳媒搶快報導、讓穆斯林背黑鍋,被批為「挪威的悲劇日,傳媒的羞恥日。」
外來移民不敢出門
包
括英國廣播公司在內的不少媒體,在案發後分析,兇嫌很可能是穆斯林。即使兇嫌證實是挪威人,傳媒仍不死心,稱他可能是改信伊斯蘭教的激進份子。英國《太陽
報》頭版就以《「基地」大屠殺:挪威的911事件》為題,報導「目擊者形容持槍狂徒是金髮藍眼,恐怕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基地』改信者。」
伊拉克出生的英國評論家阿亞戴尼說:「在證明有罪之前都是清白的原則,到了穆斯林身上就變成『在證明清白之前都有罪』。」「多元文化社會」機構發言人達盧則說:「媒體在敏感時刻必須有責任感,以免無辜的穆斯林遭到報復攻擊。」
挪威首都奧斯陸大多數計程車司機都是外來移民,案發後不少人躲回家避鋒頭。司機亞提夫說:「我雖然是摩洛哥裔,但自認是挪威人。案發後大家立即認定這是伊斯蘭份子攻擊,把矛頭指向我們。」
籌劃9年 從英極右派啟發
挪威殺人魔布列維克與英國關係匪淺。英國《每日電訊報》昨報導,他犯案前在網路發表的《2083:歐洲獨立宣言》是從倫敦發出,還自稱是在9年前倫敦一場極右派高峰會上,激發出摧毀挪威社會的靈感。英國當局對此極為重視。
倫敦奧運維安堪慮
布
列維克在宣言中自稱「正義的騎士團指揮官」,也是2002年4月倫敦一個自稱「聖殿騎士團」(The Knights
Templar)祕密組織領袖之一。該組織以驅逐穆斯林為目標,共8名成員。他稱一位叫理查的英國人為導師。文件顯示,布列維克用9年策劃上周五的襲擊,
並花3年撰寫該文件。他相信此次攻擊將在西歐引發效應,「最好每5至12年就有一次大規模攻擊。」
本案牽扯到英國,令明年倫敦奧運維安備感壓力。
英國警方正查證童年隨外交官生父住挪威駐英使館的布列維克是否獨自犯案。還將調查他近年是否來過英國策劃類似攻擊。雖然布列維克自稱曾與極右「英格蘭防衛
聯盟」(EDL)接觸,但EDL和他劃清界限,創辦人藍儂說對此「非常反感」,罵他是「怪物」。
(蘋果日報)
--
本要殺「國母」 凶手:還有兩共犯
挪威雙恐怖攻擊案凶嫌布雷維克廿五日出席調查庭,庭開卅五分鐘結束。法官下令開閉門庭,不讓法院成為布雷維克暢所欲言的表演舞台。法官表示他坦承犯案,且表示有兩名同夥,但堅稱自己無罪,所作所為是對付穆斯林「殖民」的必要行動。法官諭令將他繼續羈押八周,以利調查。
庭前接受偵訊時,布雷維克稱他到烏托亞島是為狙殺前往該島演說的挪威「國母」、前總理布倫特蘭德。他開始屠殺時,布倫特蘭德已離開,逃過一劫。布倫特蘭德一九九八年到二○○三年曾任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
載送布雷維克的深藍色車輛抵達首都奧斯陸法院時,遭到民眾圍堵與用力拍打車輛,群眾高喊「血腥叛徒」,警方制止後,車輛才順利前進。
透過律師,布雷維克開庭前提出兩大要求,一是調查庭全程公開,二是他要穿著軍服亮相,明顯想在法院繼續宣揚個人激進理念。法官決定開閉門庭且不開放旁聽,民眾也反對讓屠殺案凶手在法院公開大放厥詞。
主審法官海格於庭訊結束後表示,布雷維克出庭時說,攻擊行動目的是向挪威人傳達強烈訊息,且有兩個潛伏的共犯,法院已告知警方此事。
布雷維克在他披露於網路的宣言中,稱自己是「獨立作業的烈士細胞」,也是西歐國家八十餘個潛伏的「細胞」之一。細胞間不聯繫,也無組織。海格說,布雷維克說兩案都是他幹的,受害人推動多元文化,是「背叛行為」,死有餘辜。
挪威王妃手足 島上遇害
挪威王室廿五日表示,挪威王妃梅特瑪麗的同母異父兄長伯恩特森,在烏托亞島大屠殺罹難。
伯恩特森是一位警官,當時已經下班,並未配槍。挪威「世道報」引述目擊者的說法指出,凶手開始屠殺時,伯恩特森和十歲兒子都在島上,他把兒子帶到安全地點躲藏後,試圖逮捕行凶的布雷維克,「然而凶手殺人不眨眼,槍殺手無寸鐵的伯恩特森」。
五十一歲的伯恩特森,當時擔任挪威執政黨工黨青年團在烏托亞島舉辦青少年夏令營的私人警衛。伯恩特森是梅特瑪麗王妃生母的第二任丈夫之子。梅特瑪麗二○○一年嫁給挪威王儲哈康。
布雷維克行凶前宣言 召妓喝紅酒
挪威屠殺案凶手布雷維克在網路上發布的文件中表示,他打算雇用兩名妓女並飲用昂貴的法國紅酒,大開殺戒前好好享受。
他在一千五百頁宣言中說,他一直貯藏三瓶昂貴的紅酒。
挪威屠夫殺1命關100天 7年後可離監度假
挪
威爆炸案和烏托亞島屠殺案至少造成七十六人喪生,但挪威最高刑期為廿一年,凶手布雷維克即使獲判最重刑,算起來每殺一人只需坐一百天牢,法律還規定服滿三
分之一刑期就可申請周末出獄「度假」,如此寬鬆的刑罰引起各方憤怒,網路上出現數十個「判處布雷維克死刑」的網頁,要求將他處死或終身監禁。
瑪莉.考吉魯德在臉書上說:「他殺了這麼多無辜的人,沒有權利活在世上。」她的「處死布雷維克」臉書粉絲團有一七八三人。
挪威在一九七九年全面廢除死刑,最後一次處決人犯是在一九四八年以叛國罪槍決親納粹領袖歐斯林。
布雷維克被捕後坦承行凶,依反恐法起訴,廿五日開調查庭後還押,警方可要求把他單獨監禁八周。稍後由醫生診斷他的精神狀況是否能夠出庭。法律專家表示,實際審判可能在一年後。
挪
威警方廿六日將兩起慘案死者總數從九十三人下修為七十六人。布雷維克殺害七十六人若都判最重刑,加起來刑期將近一千六百年。但挪威法律規定所有刑期合併執
行,奧斯陸大學刑事法教授艾斯克蘭表示:「不論他殺了多少人,最多只坐廿一年牢。」挪威準備將反恐法最高刑期提高到卅年,但新法尚未生效,布雷維克不能依
該法受審。
卅一歲的伊朗裔商人穆斯塔法說:「廿一年後他才五十三歲!不能讓這樣的人生活在人群中。」不過,他和多數人一樣反對死刑,主張終身監禁。
刑期屆滿時,如果法院認為他有再犯之虞,依法可每次延長刑期五年。艾斯克蘭說:「理論上,他可能坐一輩子牢。」但這種例子非常少。
挪威殺人犯很少坐牢超過十四年,即使判最高刑期廿一年,服刑三分之二即可假釋;而且許多受刑人服滿三分之一刑期,就可在不受監督下在監獄外度周末。所以布雷維克若定罪,也許七年後即可在周末離開監獄。
凶手素描 「他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挪威大屠殺的凶手布雷維克在同學和前同黨同志眼中,是個毫不起眼的傢伙,很容易被忘記,也許就是這種先天的特質,加上這幾年刻意過著低調生活,讓他能掩飾他的「殉道行動」,周遭的人完全看不出他會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紐約時報報導,卅二歲的布雷維克這幾年除了籌畫大屠殺計畫和製造炸彈外,多半時間忙著打電動、寫部落格、聽歐洲流行音樂和看美國電視影集「嗜血真愛」(True Blood),每個星期天會和母親共進晚餐。
他在二○○○年代初期是挪威右派政黨「進步黨」黨員。他的同黨同志佛耶爾斯卡尼斯說:「他沒說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他在人群中毫不起眼,我的意思是,你會忘掉他。」
布雷維克的父親是外交官,母親是護士,父母在他一歲時離婚。
他高中讀貴族學校,與當今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同校。在同學眼中,他安靜聰明,喜愛塗鴉,有些許反叛傾向。他高中最後一年加入進步黨青年黨團,認同該黨的反移民政綱和資本主義論調,但同黨同志對他沒有印象。
熟識他的人說,之後他的父親搬到法國,他所依賴的姊姊伊莉莎白搬到美國嫁給美國人。他的兒時玩伴說;「伊莉莎白是他唯一的依靠,她的離開對他影響很大,我認為他從那時開始改變。」
布雷維克在宣言中說:「直到十五歲,我與父親和他再婚的妻子關係良好,但我十五歲以後就沒有和父親說過話,因為他封閉自己(他對我十三到十六歲的塗鴉很不高興…)。」
救人英雄 裝修工駕船救三十命
在挪威烏托亞島屠殺發生時,一位德國遊客在第一時間反應,率先駕船開往該島,冒生命危險搭救約卅名跳進水中逃生的青少年,被譽為這次事件的英雄。
卅二歲的葛雷夫是屋頂裝修工人,廿二日傍晚五點多,他在湖邊的露營區跟家人享用咖啡,一邊收看奧斯陸爆炸案的電視新聞,對面約六百公尺外的湖上小島突然傳出槍聲。葛雷夫說:「我馬上認出那是自動武器射擊的聲音。」
他從露營車停放地點快跑到兩百公尺外的小艇碼頭,看見有青少年跳進水中,意識到問題嚴重,馬上發動小艇到附近救人。他說:「這是直覺反應。碰到這種情況,你不會感到害怕,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葛雷夫也看到凶手手持武器,蹲在小島的岩石上。令他意外的是,有些在水中的青少年叫他不要靠近。葛雷夫事後才知道,凶手布雷維克在開始殺戮之後,不時叫四處躲藏的青少年出來,謊稱他是警察,會保護他們,一旦有人出來,他就開槍射殺。
血案直指穆斯林 「新聞界可恥的一天」
挪威血腥事件發生後,當局未在第一時間懷疑任何組織,全球媒體最初的報導卻把箭頭指向穆斯林,如今則是一片檢討指責聲,因為凶手證實是挪威本土極右派反穆斯林分子。美國布朗大學的歷史學家席娃‧巴拉吉為媒體最早的報導總結說:「挪威悲慘的一天,也是新聞界可恥的一天。」
她在阿拉伯研究網站上寫道:「在這個新聞全天候播送的時代,恐怖主義專家用Google來做研究,每分鐘推特一千次,讓新聞的製播更加瘋狂。這時候,新聞記者應該小心。」
以報導聳動新聞著稱的英國「太陽報」廿三日頭版全幅標題是:「凱達大屠殺:挪威的九一一」。內文雖然說凶嫌是個金髮男子,但又補上一句:官員認為這名男子可能是「受凱達組織吸收的本土人士」。
除了報社編輯之外,評論員和社論主筆也受到批評。一名專家就宣稱,凶嫌布雷維克可能已改信伊斯蘭教。不過,也有人為這樣的聯想辯護。「大西洋」月刊作家戈德堡說,一般民眾在聽到大型恐怖活動時想到凱達恐怖組織,並不奇怪。
意想不到的殺手/聯合報黑白集
北歐是全球公認「幸福感」最高的地區,挪威則自認是免於恐怖攻擊的國家;在其國安機構的設想中,安全威脅應是來自西亞的伊斯蘭移民。誰知,周末造成九十二死的雙突襲事件,禍首竟是一名本土金髮青年。
這
個卅二歲的凶手,是一個農場經營者,被警方描述為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右翼份子;在宗教上憎惡伊斯蘭,在政治上反對移民。但喪生在其炸彈和槍口下的,卻全是
和他同膚色的基督徒,都是他的同胞。他屠殺夏令營青少年時毫無憐憫,被捕後也毫無悔意;他還告訴律師,殺戮是「必要的」。
布雷維克平日並不瘋狂,也鮮少露出偏激行徑,他卻默默策劃,準確完成冷血的殺戮。自由社會再怎麼謹慎,也防範不了這種無跡象的敵人。誰能想像一名農夫會執行這麼大的屠殺計劃?誰能想像肥料被製成炸彈?誰能想像一個基督徒的警世預言竟是用其他基督徒的鮮血寫下的?
同
樣難以想像的,是挪威的安全防衛及反應能力。奧斯陸政府辦公區遭到嚴重的爆炸攻擊,凶嫌不僅輕易脫身,還能喬裝警察犯下更血腥的屠殺,他單槍匹馬,那個由
執政黨主辦的夏令營卻無人阻擋。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奪走九十多條人命,挪威法令最多只能判他廿一年徒刑;因此,他犯案後冷靜地自首。
此次事件最大的警語是:小心歐洲極右勢力的興起。凶手曾是第二大黨「進步黨」黨員,他下手目標則對準執政的「工黨」,不管他有無共謀,政治針對性相當明顯。歧視是培養仇恨的沃土,進步黨也許忘記自己問政時添加過什麼祕方,卻真真實實塑造出一個怪物。
(聯合報)
--
狂人凶殘 達姆彈「行刑」
治療挪威雙恐怖攻擊事件受害傷者的主任醫生透露,在烏托亞島濫開殺戒的兇嫌,使用特別的子彈犯案,這種子彈會在人體內碎裂,造成很大的傷害。
美聯社報導,荷尼佛斯林格里克醫院的醫生浦爾說,治療烏托亞島青年營槍擊受害者的醫生沒找到完整的子彈,找到的都是很小的子彈碎片,「這些子彈會在人體內爆炸,子彈力道全深入組織,造成很可怕的傷害。」
彈道學專家說,達姆彈重量較輕,就算距離不同,也較具精準度,這種子彈通常只有空中警察和獵人在用。
(世界日報)
--
太平歲月也要有憂患意識/聯合晚報社論
挪威發生炸彈爆炸以及小島槍擊事件,全國驚恐,連總理都說,一夕之間從天堂變成了地獄。原來災禍來源很可能就潛藏在人們身邊。
美
國在911事件之後,防範恐怖活動不遺餘力,機場安檢嚴密到令美國公民本身都嘖有煩言,但政府執行安全防護仍不敢稍有懈怠。但這次震驚國際的恐怖爆炸和槍
擊屠殺,卻發生於意料之外。挪威在其國家安全報告中,自認不會遭到國際恐怖份子攻擊,因而掉以輕心,沒想到恐怖攻擊來自國內。落網兇嫌目前看來不是恐怖組
織成員,但一套假警察制服就可輕易騙過守衛,製造一場屠殺悲劇。
挪威是舉世稱羨的北歐福利國家之一,人民幸福指數高,卻仍孕育出這樣一名
兇殘且有計畫行兇的反社會行為者,採取如此激烈手段表達不滿。那麼,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人越來越沒有希望的台灣,我們可曾思考過,因貧困、階級差距、
甚至族群衝突產生的社會問題,是否可能成為安全漏洞?
台灣基本上「太平歲月」已久,社會整體的安全意識很低。在公共區域和集體活動的層
次,如福隆海洋音樂季、墾丁春吶、小巨蛋演唱會和選舉造勢大會,幾乎都是「門戶洞開」,如果有心人要肇事,後果難以想像。而在真正需要全安戒備的場所,已
有前例證明,一個並無縝密計畫的尋常婦女,隨隨便便就可以跑到停機坪的客機上睡覺。何況在此科技時代,電腦掃描器、相機、手機等組合起來,蒐集機密資訊和
偽造證件都不是難事。日前一則新聞報導,一對失業夫妻用印表機竟也能印出假鈔行騙數年,則傳統的安全措施可能只有形式作用而已。
這一方面
說明,台灣社會的安全意識和防護多麼脆弱;另一方面也提醒,沒出事不代表沒問題,安全防護不能只是靠運氣。一個社會雖無須鎮日杯弓蛇影,但安全意識還是應
上緊螺絲,形而下者包括各領域的安全步驟應盯緊標準作業程序,形而上者則要防止仇恨言論和製造社會衝突的不安因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傳統教訓不是
沒有道理!
(聯合晚報)
--
「文明的衝突」是21世紀人類宿命?/經濟日報社論
7月22日挪威首都奧斯陸與鄰近的烏托亞島發生的爆炸與槍擊事件,造成逾百人死傷,震驚全球。
疑
犯是一個32歲的挪威人布雷維克,被捕後承認他開槍殺人和進行炸彈襲擊,但否認這是犯了罪;他說他的作為雖然殘忍,但卻是「必須」的,指這樣才能為國家帶
來改革;他強烈反移民、反伊斯蘭教、反多元文化;他認為當前的世界政治已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進化為「國家主義」與「國際主義」之爭,認為多元文化
主義及移民政策的結果,將摧毀「民族國家」和基督教文明。
真相幾乎已相當清楚了,就是「文明的衝突」!這是上個世紀末(1996年)美國
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提出的概念。杭廷頓在20世紀末預言的「文明的衝突」,一進入21世紀就獲得驗證:911的恐怖攻擊。恐怖攻擊是穆斯林世界對基督教世
界的襲擊,反恐則是後者對前者的反擊(當年美國總統布希脫口而出「新十字軍東征」,旋即改口)。在相當程度上,1995年發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由美國青
年麥克維犯下的「聯邦大樓爆炸案」,以及這次布雷維克的行動,還有近年來在歐美各國頻繁出現的一些極右組織,何嘗不都是一些「新十字軍東征」的概念。
從人類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2001年的911或許可以被視為一個分界點,之前的20世紀,主潮流是全球化;之後的21世紀,全球化的大潮流中開始出現了反全球化的逆流。
人
類20世紀的全球化進程,說到底就是一個「市場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這個進程來之不易,有布列敦森林體制的貢獻,也有由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引領眾多計畫
經濟體制國家紛紛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功勞,更有網絡革命帶來的推波助瀾效應。當市場經濟從個別國家向外擴展延伸,覆蓋到一個更大的區域(即區域化),甚至是
全球範圍(即全球化)時,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優點,如優化配置、優勝劣汰、優勢互補等,也就從一個國家逐漸擴大到了整個地球,為全球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全球
經濟在20世紀末享受了一段長期的低通膨、高成長,正是全球化帶來的紅利。
但有道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全球化帶來的福,並不能
掩蓋全球化埋下的禍。市場經濟的優點既然可以從一個國家之內,向外擴展延伸到整個地球,市場經濟的缺點,當然也一定一個不少地從一個國家延伸到全球。市場
經濟的缺點包括了貧富差距的擴大、區域發展的失衡、局部地區失業的增加,以及許多類似環境破壞等所謂「外部不經濟」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國之內,通常還可
以通過國家治理來解決,但如今因為全球化而延伸到了國際之間,目前看來卻缺乏一些有效的國際機制來妥善處理,例如全球氣候問題、南北差距問題、全球金融危
機等。
不僅如此,一個過去通常在一個國家(尤其是所謂單一民族、單一宗教的「民族國家」)之內,即使是市場經濟下也未必存在,或即使存在也未必就很嚴重的多元文化及多元信仰的文明衝突問題,如今卻極有可能在一個持續全球化進程的國際社會中出現,並形成爆炸性的威脅。
近
年來歐美各地頻繁出現的極右傾向,以及相關極右政黨得票及議會席次的普遍增加,反映的就是那些在地民族對外來移民所帶來的令他們產生諸多不滿的「反制」,
溫和一點的,就像法國國會通過的禁止在公共場合穿著蒙面伊斯蘭袍子的法律,激進的,就是各種國際的及本土的恐怖行為了。
「文明的衝突」難道因此就是人類新世紀的宿命?當然無人接受。該怎麼辦?全球人類恐怕需要的是一種深切的文明的反省、道德的反思與行動的再出發。否則,人類就不配享有全球化。
(經濟日報)
--
挪威殺人魔出庭 聲稱有共犯
挪威恐怖攻擊事件凶嫌布瑞維克廿五日首次出庭應訊,他要求過程公開,並允許他穿軍服出庭。唯法官裁定提審不公開,以免他藉機宣揚反穆斯林觀點,也不准他穿軍服。他在庭上則警告,他的恐怖網路另外還存在兩個潛伏「細胞」,與他這次的攻擊進行合作,警方正進一步調查。
另外,警方當天也對爆炸和槍擊的死亡人數做出修正,奧斯陸汽車爆炸案罹難人數由七人增至八人,於特島槍擊罹難人數則由原先的八十六人下修至六十八人。總共死亡人數為七十六人。
卅二歲的布瑞維克廿五日下午被押送到首都奧斯陸地方法院,進行審前「罪狀認否程序」(arraignment),讓他對起訴內容承認與否作答辯。
布瑞維克抵達前,法院對守候在外的成群記者和民眾宣布,審訊過程不會公開。法官黑格(Kim Heger)聲明說:「從調查及安全角度而言,嫌犯在場的公開聽證會可能導致極其艱難的情況。」
布瑞維克發動攻擊前就已備妥一份準備在法庭宣讀的講稿,他公布上網的宣言也表明要把庭訊當成舞台。在挪威,有人呼籲媒體應管制布瑞維克受審的有關報導,不讓他有作秀的舞台。
庭訊歷時約四十分鐘結束,布瑞維克隨即被押上囚車離去,囚車均經由法院地下室進出。法官黑格隨後在記者會上說,布瑞維克還押後至少被拘禁八周,前四周不得與外界接觸,以便警方釐清案情。
黑格表示,布瑞維克承認犯案,但「不認罪」。他宣稱自己要拯救挪威和歐洲避免遭穆斯林和馬克思主義者控制,所以才發出這一強大的訊號。
奧
斯陸《晚郵報》(Aftenposten)報導,布瑞維克告訴警方他本來的目標是前總理布蘭特(Gro Harlem
Brundtland)。布蘭特於一九八○到九○年代領導三屆勞工黨政府,常被挪威人稱為「國母」,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間曾任世界衛生組織(WHO)
祕書長。
廿二日當天,布蘭特前往案發現場之一的於特島,向島上參加夏令營的「勞工黨」青年發表演說。布瑞維克到達之前,她已經離開。
布瑞維克廿二日在奧斯陸引爆一枚汽車炸彈,隨後前往鄰近的於特島大開殺戒。挪威廿五日仍陷在愁雲慘霧之中,全國各地於中午十二時,為罹難者默哀一分鐘。
殺人魔:大屠殺是宣言「行銷方式」
根據挪威大屠殺凶手布瑞維克的說法,造成九十三人喪生的奧斯陸爆炸案和於特島槍擊案,是廣為傳播其《二○八三年:歐洲獨立宣言》的「一種行銷方式」。
布瑞維克也在《宣言》中聲稱,他備妥了三瓶高價的法國紅酒,最後一瓶將留待執行任務之前慶祝其「最終的殉道」,並計畫「召來兩名高檔的模特兒妓女共享」。不過,宣言中並未明確透露他究竟有沒有落實這項計畫。
在網路上發表的《宣言》,文中明白指出,他炒股多年終於在二○○六年有錢撰寫這份《宣言》,但仍無足夠的資金來廣為傳播,於是他決定推動「B計畫」,藉由大屠殺來吸引人們注意他的寫作。這次的軍事行動是個「子任務」,也是傳布《宣言》的「一種行銷方式」。
布
瑞維克這份一千五百多頁的《宣言》中,有部分幾乎逐字逐句抄襲美國「大學炸彈客」(或稱「郵包炸彈客」)卡辛斯基於一九九五年發表的反科技宣言《工業社會
及其未來》。卡辛斯基在一九七○年代到九○年代於美國各地犯案,共造成三人喪生、廿三人受傷,因而被判處終生監禁不得假釋。
布瑞維克的宣言只是將卡辛斯基對諸如「左翼思想」的批判,代之以他個人厭憎的「多元文化主義」,或是「文化的馬克思主義」。布瑞維克也表示,他的父母親都支持中間偏左派的「勞工黨」,他個人則認為,勞工黨已被馬克思主義者滲透。
布瑞維克也指出,一九九○年到九一年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他只是個十二歲少年,「當時完全無知也沒有政治意識」,然而當一位伊斯蘭教的朋友為伊拉克以飛彈攻擊美軍喝采時,這種對他和整體西方文化的「全然不尊重」,促使他的人生道路開始轉向。
服刑滿七年 就能假釋度周末
挪威大屠殺凶手布瑞維克,殘忍的手段造成大眾的撻伐聲不斷,但由於挪威現行法律沒有死刑,他最高可被判的刑期僅為廿一年,而且最快十四年就可望出獄;甚至在服刑七年後,還可在周末時假釋,離開監獄度個自由自在的周末。
布瑞維克殺了至少九十三人,但挪威法律規定,有罪者須合併服刑,最高刑期廿一年,布瑞維克不能被連續判刑九十三次。
不過挪威奧斯陸大學刑事訴訟權威艾斯克蘭德博士(Staale Eskeland)指出,若法院裁定布瑞維克有累犯的風險,可以再加五年刑期,而這五年加刑是可續判的。也就是說,理論上布瑞維克可能在牢中度過餘生。
挪威殺人犯即便被判最高刑期廿一年,大部分會在服刑滿三分之二後獲釋,或是服刑三分之一後,就可在周末享受假釋的待遇。挪威因為牢房不足,有些犯人甚至可能等上數星期甚或數個月才正式入監。
挪威王儲妃兄 證實罹難
挪威王室廿五日證實,挪威王儲妃梅特─瑪麗(Mette-Marit)現年五十一歲的繼兄柏恩斯坦,是本次於特島槍擊血案的七十六名罹難者之一。柏恩斯坦為王妃母親的第二任先生之子。
挪威執政黨「勞工黨」廿二日在於特島舉辦青少年夏令營,柏恩斯坦因當天休假,在島上擔任夏令營保全。凶嫌大屠殺時,柏恩斯坦先確認自己的兒子平安無事後,便試圖逮捕布瑞維克。但布瑞維克將未帶武器的柏恩斯坦擊斃。
極右團體涉入?英挪聯手調查
英國首相卡麥隆廿五親自主持國家安全會議,召集高層閣員、軍事首長、安全情報機構首腦,討論英國與挪威大屠殺的關聯。英國警方蘇格蘭場也已派員前往奧斯陸,協助挪威當局調查大屠殺案。
挪威大屠殺案兇手布瑞維克宣稱,自己是在二○○二年於倫敦舉行的一次極右集會中,為兩名英國極端分子吸收,共有八名人士參加那次聚會。
而在布瑞維克發動大屠殺的一千五百頁的「宣言」中,日期則標示著「倫敦二○一一」。
蘇格蘭場與挪威官方已展開密切合作,全力調查布瑞維克和英國極右派分子在倫敦的聚會,及這些極端分子和這次挪威大屠殺的關係。
布
瑞維克並宣稱曾和英國反伊斯蘭的極右組織「英格蘭防衛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領袖有所聯繫。他在「臉書」上曾有超過六百名的「英格蘭防衛聯盟」友人。然「英格蘭防衛聯盟」發表聲明,否認與布瑞維克有任何正式聯繫,並
表示其臉書共有十萬名支持者,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布瑞維克曾為這十萬名支持者之一。」
英國警方表示,資料顯示,布瑞維克今年並未入境英國。但這並不排除,他和英國極右組織有聯繫。
「反聖戰」部落客 出面撇清
據
《紐約時報》報導,挪威大屠殺凶手布瑞維克深受美國一小群反伊斯蘭部落客與作家的影響,他的宣言內容顯示,他密切地關注美國方面有關伊斯蘭教的激烈辯論。
其《宣言》中至少引據美國「伊斯蘭聖戰警戒網站」(Jihad Watch Web)站長羅勃.史班塞的說法六十四次。
布瑞維克同時也援引了其他多位與他觀點一致的西方作家,他們共同認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外來移民對西方文化構成重大的威脅。
布
瑞維克受美國反伊斯蘭言論影響一事經美國多個部落格披露後,史班塞等「反聖戰」活躍人士紛紛為自己的言論提出辯解。史班塞在其部落格貼文指稱,「卸責諉
過」的戲碼已經登場了。他表明,殺害一大群孩子的行為,無助於他們對抗全球聖戰與伊斯蘭至上主義,也與他們的任何主張都沒有關聯。
世界已倒退回十字軍中古時代!/南方朔
美國黑色穆斯林民權領袖麥爾坎X(Malcolm X)於一九六五年二月慘遭暗殺,他在生命晚期曾說過:「如果你們視我們為雜草而丟往後院踐踏,很快雜草就會長滿你們客廳。」
他
的這句話,意思是說:白人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欺壓黑人,縱使可以欺壓成功,但他們那種邪惡的欺壓之心已經形成,並成為每個人的一部分,這種邪惡的心就會進入
每個人家最光鮮亮麗的客廳,成為種籽等著發芽害自己。麥爾坎X死後,美國各類極右派民兵組織大盛,反政府暴力急速增加,最恐怖的乃是極右派民兵成員麥克惟
以肥料汽車炸彈一舉炸垮奧克拉荷馬聯邦大樓,死亡人數將近兩百人。恨已成了美國政治文化的重要元素。
現在,這種型態的恐怖暴力又出現在挪威,一個嗜殺的極右派暴徒布瑞維克先後以汽車炸彈及瘋狂掃射的方式濫殺無辜,造成九十三死九十六傷的駭人殺戮案件。布瑞維克和美國的麥克惟相同,他們都不是瘋子,而是「有理的瘋狂」。他們的「理由」是甚麼,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人
們都知道,今天的世界雖說已經全球化,但在精神狀態上,那種恃強凌弱窮兵黷武的風格卻以更體制化,更強勢的支配方式在展開著。當代歐洲思想家艾柯
(Umberto
Eco)早就指出過,現在是個倒退的時代,正在退回到中古世紀的十字軍時代。十字軍時代覬覦東方的富庶而大動干戈;現在新十字軍則覬覦原油而意圖染指壟
斷。十字軍時代東西方在實力上仍難分軒輊;新十字軍時代則政軍經媒體力量差距拉大而更加不對等。它所造成的反抗也更加悽厲。西方已在宣稱,這場新十字軍戰
爭,乃是必勝的世界末日之戰。由於這是有理由的戰爭,那些按火箭飛彈電鈕的手也更加肆無忌憚。
這場新十字軍戰爭和古代的十字軍相同,當第
一線的戰士都成了被歌頌的英雄,第二線第三線的戰士祕密組織如「聖殿騎士團」、「薔薇騎士團」、「共濟會」等當然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自封為戰士的菁
英組織,終極目的是要達成十字軍支配世界的目標,而例行手段則是藉著編織神話,祕密的文宣及動員徵召,俾讓十字軍的戰士前後相望,使這場接力賽一直持續下
去。近代研究西方極右派祕密組織的學者早已發現到,近代歐美極右翼祕密會社,都保有中古教會的儀式和結構,以及獨特的獻金管道,更有統治全世界的意識形
態。近年來由於全球網路日益發達,它們透過網路招募成員及通風報信更為方便。包括製造肥料炸彈的方法都很容易自動學會。
就以挪威的這個極
右暴徒布瑞維克為例,他顯然就是個自命為「聖殿騎士團」的祕密成員,他有清楚的反伊斯蘭世界觀,他也知道自己的濫殺無辜非常的殘酷,但他卻自認自己的所做
所為乃是一種殉道的軍事行動。他其實並沒有發瘋,而是經過長期自我洗腦和被洗腦而成的戰士。他和那些在飛機上冷血按下電鈕,讓飛彈一下子就殺掉幾百名伊拉
克人的勇士們並沒有什麼不同。伊斯蘭恐怖主義戰士認為正是因為美國人民的縱容,美國才對伊斯蘭國家濫殺無辜,因而每個美國人都是共犯。而在布瑞維克的邏輯
裡,挪威對伊斯蘭國家軟弱,每個人也都是共犯,殺之亦不足為惜。這個世界之所以恐怖,乃是不管用什麼方式殺人,不管殺誰,都成了有理由的事。人類講了幾千
年的仁愛、慈悲,居然那麼的脆弱無用!
因此,艾柯說現在的世界已倒退回到中古十字軍時代的確不是危言聳聽。現在美歐對世界的論述,乃是個
新十字軍論述。近年來各國的極右政黨和團體的確在擴張之中。布瑞維克毫無疑問是西方客廳裡所長出來的最邪惡的雜草,但這顆邪惡的雜草絕非平空裡突然長出來
的,近年來西方世界已把太多人當成雜草丟進後院去踐踏,是他們踩別人的腳帶回來那顆邪惡的種籽!
遭創的「挪威森林」/晏山農
作
為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地,又是備受世人稱羡的福利善國,小國寡民的挪威堪稱是人間淨土;祇不過,上周奧斯陸的爆炸案及其後於特島(Utoya)的殘虐槍擊
事件,造成九十多人死亡的駭人慘劇後,世人終將發現「世間本無淨土,惡行轉眼即至」。雖然此一事件的傷亡數字並非舉世無雙,然而它對挪威、乃至於整個歐洲
的心靈、文化衝擊,將直追納粹大屠殺(Holocaust)之後。
挪威雖是小國寡民,但在近代人類文明史上卻留下不滅的印記,想想有「現
代戲劇之父」稱譽的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全面扭轉了人們對於話劇的看法─從純粹的娛樂轉為高尚的藝術,他對於傳統、中產階級的強烈批判,更全面改造了近代中國的文學面貌,魯迅、胡
適、曹禺等五四旗手,都是易卜生理念的傳播者。挪威提供的唯一負面實例,則是二戰期間引納粹大軍入侵挪威的政客魁斯林(Quisling),如今在英文辭
彙裡,quisling已是「賣國賊,叛國者」的同義字。那麼今回鑄成大禍的凶嫌布瑞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會衍成何者意象的同義字呢?
布瑞維克在犯下滔天罪行之前,曾上傳一份名為〈二○八三年:歐洲獨立宣言〉的文件,聲稱歐洲
將全面爆發內戰,直到二○八三年方始落幕,屆時「文化馬克思主義者」將悉數處決,穆斯林亦遭驅逐。此一長達一千五百十八頁的〈宣言〉,詳述了他對伊斯蘭的
懼怖,並渴切中世紀的「聖殿騎士團」可以復活。案發之後,他對犯行供認不諱,針對策畫近兩年的行動,他冷靜表示「雖然凶殘,卻屬必要」。驀然間,希特勒
《我的奮鬥》(Mein Kampf)之幽靈就像佛地魔,即將換胎重生!
布瑞維克是狂徒?是人魔?當世人責其為「人民公敵」時,凶嫌卻可
能以易卜生同名劇作的主人翁自居─揭露真相,卻受公眾攻訐的正義之士。歐洲極右勢力是否熾盛?眾人毋須憂心忡忡。畢竟,「大蕭條」時期造成法西斯幽靈四處
漫遊的惡象,和今日是迥然有別。固然凶嫌徹底震醒了防人之心全無的挪威人,國家白血球指數驟然間會升高;但我深信,向來對其思想價值自傲的挪威人,絕不會
就此盲動失措。
文化多元主義不是不可批判,國族主義更不可能寂滅;所當反思者,在於面對陰翳魔影,人們是否能如斯賓諾莎所言「不哭不笑但
求理解」。斯氏所居的荷蘭,海上霸權早在十八世紀就已消退;但他們展示的容忍、多元性格,正是歐洲精神之晶鑽,挪威亦如是!村上春樹以披頭四彈奏的〈挪威
森林〉為題,小說所述雖非挪威本身;但傳遞的挪威意象,對於今之悲劇該有淨化作用吧!
(中國時報)
--
挪威殺人魔 供稱有2名同夥
「做好餘生在牢中度過」準備
犯
下挪威奧斯陸雙重攻擊案的兇嫌布瑞維克,二十五日首度露面出席羈押庭,法官裁定羈押至少八週。布瑞維克在庭訊前要求穿制服、公開向全世界說明犯案理由,但
遭法官拒絕,庭訊也未開放旁聽。法官說,嫌犯承認犯下攻擊,聲稱這是對抗穆斯林「殖民」挪威的必要行動,藉此挽救挪威和歐洲免於受穆斯林和馬克思主義者宰
制,還說有兩名同夥,但不認為自己有罪,已做好餘生在牢裡度過的準備。
羈押庭在當地時間下午約一時五十分(台灣時間同日晚間七時五十分)召開,歷時約四十分鐘,下午二時三十分結束,法官接受檢方要求,裁定羈押至少八週,是一般四週羈押期的兩倍,且其中一個月單獨禁閉、禁止外界會面、通信。
潛伏西歐的80多名烈士細胞之一
法
官海格說,布瑞維克承認犯下攻擊案,還說與兩名「細胞」合作,這兩人已準備好發動類似攻擊。這個說法呼應他日前曝光的行動宣言中,自稱是潛伏西歐多國的八
十多名「烈士細胞」之一。他自稱二○○二年曾在倫敦參加一場八人會議,被極右派極端份子吸收,精神導師是一名名為「李察」的英國人,英國和挪威警方已對此
展開調查。
庭訊前,法院外已聚集大批媒體和民眾,民眾見到一輛警車駛進,以為裡頭載著布瑞維克,就上前拍打車窗,還有人飆髒話,喊著「血腥叛徒」、「出來、出來」,表達抗議與憤怒。據挪威廣播公司(NRK)報導,布瑞維克是搭乘警方防彈車,避開人群,從後門駛入地下室進入法院。
布
瑞維克被控兩項恐怖罪行,但正式開審可能得等上一年,而且挪威無死刑,他若被定罪,最高只會判二十一年徒刑,且服滿三分之一刑期就可在週末外出。也就是
說,他可能坐牢七年後就能放假度週末。不過,法庭在最高刑期屆滿後,將評估是否有延長監禁必要,每次以五年為限,可一再延長。
布瑞維克原
本要求穿制服出庭,但未說明是哪一種制服,並要求公開審判,讓他對挪威和全球民眾說明犯案理由,他甚至在犯案前就準備好要在法庭上發表的演講稿,顯然早有
計劃要將法庭當做宣示個人意識形態的舞台。這些要求都被法官拒絕,社群網站「臉書」上也有數萬人連署,要求審訊不公開、媒體不要報導這名殺人魔的理念。
使用國際禁用的達姆彈
據
波蘭調查,布瑞維克製造炸彈的化學原料,有一部分購自波蘭。另據救治攻擊案傷患的林格里克醫院外科部門主任普爾說,兇嫌可能在攻擊中使用「達姆彈」,因為
許多傷患體內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子彈,都是碎片,這些子彈進入體內後爆炸,在體內造成極大傷害。達姆彈因過於殘忍,為國際法明文規定禁用。
死者下修76人 挪威王儲妃胞兄也殉難
挪
威國王、王后和總理史托騰伯格二十五日在奧斯陸大學,率領現場約一千人和全國民眾,在中午為攻擊罹難者默哀一分鐘,丹麥、瑞典等北歐鄰國也同聲致哀。警方
二十五日將烏托亞島槍擊死亡人數,從原本的八十六人下修為六十八人,同時奧斯陸爆炸從七人上修一人、為八人死亡,總計兩起攻擊共七十六人喪生,不過警方仍
在搜索其他罹難者,因此尚未公布罹難者名單。挪威王室二十五日證實,王儲妃梅特-瑪莉同母異父兄弟、警官伯特森,也在烏托亞島喪生。
人魔告白 網PO殉道宣言 召妓舒緩緊張
從挪威冷血殺手布瑞維克發表在網路上一份長篇文件,可窺見他的異常思維,他說︰「我試圖避免愛情關係,因為這只會讓我的計畫複雜,甚至危及我的任務。」然而他存了兩千歐元(約台幣八萬三千元),要在行動前與兩名高級妓女共赴雲雨。
這份長達一千五百餘頁的「歐洲獨立宣言」,是布瑞維克從二○○二年四月至今年七月二十二日攻擊前的書寫結晶,他去年十一月寫著,雖然去年八月他在黑市沒買到槍後,在布拉格與兩名女子大玩3P,但他對一夜情操弄女性不再感到舒服。
他說,他默認男性不完美,因為他們被生理需求所擾,然而婚外風流若與他殉道任務所產生的浩瀚恩典相較,只不過是小罪惡,而且「為所應為以維持高水準的道德與動機是必要的」。
他說,他存了兩千歐元,準備在任務執行前一週找高級妓女,「這將有助於放鬆我的精神,我想像自己會緊張、十分不安,如果在生理、心智上放鬆,就比較容易面對死亡」。
他說,他也買下三瓶一九七九年產的法國紅酒,其中兩瓶已與親友分享,而最後一瓶則打算作為慶賀殉道之用,「將與行動前一週包下的兩名高級妓女共享」。他補充︰「我對『完美騎士』的解釋是,他不會,也不應是獨身禁慾。」
他十分重視形象,他說,「反抗」領袖的外表不能看起來像是「穴居人」,如「開打」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他建議有心作為鬥士者,「拍照前至少健身七天,花幾個小時日光浴,看起來氣色會更好」。
點名英國王儲與政要
英國電訊報報導,他在犯案前數小時傳給朋友的這份檔案,敦促其他人效法他,殺掉包容伊斯蘭的任何人。他也點名一些英國政治人物、記者與公眾人物為攻擊「目標」。
其
中英國前首相布朗,與伊斯蘭恐怖組織「串通,讓倫敦成為全球伊斯蘭銀行業務中心」,而被判定沒有遏阻伊斯蘭擴散的「戰犯」,他說,英國前首相布雷爾讓更多
移民進入英國,使英國更為多元而該當受罪,英國王儲查爾斯則因贊助牛津伊斯蘭研究中心而受到譴責,這也顯示「我們的傳統精英與伊斯蘭密謀反對我們」。此
外,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茲也在列。
他詳列歐洲「A、B類叛徒」,他說,這些人應被處決,在英國,他眼中的叛徒達六萬兩千兩百餘人。他也列舉歐洲「直接、間接支持歐洲伊斯蘭化」的百大政黨,英國的保守黨、工黨與自民黨都在列。
人魔側寫 母親扶養缺父愛 少年時代轉向民粹
挪威冷血殺手布瑞維克二十五日首次出庭,更多關於其成長背景的細節也持續曝光。據報導,布瑞維克出生外交官家庭,一歲時父母離異,之後由母親撫養長大,是典型的「乖寶寶」,過去的生活也如一同普通年輕人,友人都想不到向來害羞的他,竟會犯下如此重大兇案。
不過,據布瑞維克網路宣言,他雖出身好,但其實很看不起自己放任過頭的家庭,而童年穆斯林朋友對美軍遭攻擊叫好的經歷,也讓他從對政治毫不感興趣的天真男孩,轉變為民粹主義的右翼份子。
布
瑞維克出生於一九七九年,一歲前隨任職挪威大使館的經濟學家父親居住倫敦,父母離異後,隨母親搬回奧斯陸,之後一直在媽媽呵護下長大,直到兩年前離家,三
十年來都與母親同住。他在網路張貼的一千五百頁行動宣言中說,自己從來沒擔心過錢,如果真要說有什麼抱怨,「
就是我有太多的自由了」。布瑞維克在如同自傳的宣言中表示,十五歲前,他常到巴黎探望後來轉駐法國的父親與繼母,直到父親因為對叛逆期的他老與朋友廝混、
在牆上塗鴉不滿而疏離,兩人才漸行漸遠。布瑞維克說,兩人的疏離都是父親的錯,「他有四個小孩,但都斷了聯繫,是誰的問題顯而易見。我五年前曾想跟他連
絡,但他說,他還沒準備好」。
母親放任教育 自承欠紀律女性化
而布瑞維克雖與母親關係親近,但字裡行間對放任式的教育卻
滿是抱怨,「我不贊成超級自由、母系家庭式的教養,因為完全缺乏紀律,某種程度也造成我的女性化」。他也批評同母異父的姊姊性伴侶太多,還說母親嫁給繼父
「沒判斷力」,因為繼父人雖好,卻是「非常原始的性野獸」,與母親仳離後,都在泰國與妓女廝混。對於在使館負責處理移民申請文件的繼母,布瑞維克的描述也
好不到哪兒去,他形容她雖「聰明」,但顯然是「背叛者」,「透過持續伊斯蘭化挪威,間接屠殺挪威人」。
在父親眼中對政治毫不感興趣的布瑞
維克,是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才開始轉變。當時一名穆斯林朋友對美軍遭飛彈攻擊的報導大聲叫好,「我那時一無所知,也不關心政治
確實引發我對政治的興趣和熱情」;而北約
一九九九年轟炸塞爾維亞,對他更「發揮決定性作用」,空襲讓他了解到,他終究不可能透過和平手段阻止他所謂的「歐洲伊斯蘭化」。
勇救30人 德國觀光客真英雄
三十二歲的德國觀光客格列弗因在挪威恐怖槍殺案中,單槍匹馬駕船往烏托亞島搶救手無寸鐵的夏令營學員而被視為英雄。英國電訊報報導,他的小艇來回四、五趟,約救了三十人的生命。
手無寸鐵 冒死駕船來回
格
列弗指出,二十二日約下午五、六點之間,他與父母在烏托亞島對岸的露營地喝著咖啡,突然聽到槍聲大作,然後看到煙柱升起,他說︰「我立即認出這是自動武器
的聲音,然後看到兩個年輕人游離該島,接著煙霧彈出籠,並出現數起從自動武器而來的爆裂聲,我透過望遠鏡看到水面上有許多人。」他也看到了兇手布瑞維克。
他立刻衝到湖岸,開船朝烏托亞的方向駛去,他說︰「水裡到處都是人,我拋出救生衣,用繩子將他們拉上岸,他們全在哭喊。」當他的小艇回到本土湖岸後,他的母親與其他露營者立即為驚魂未定的年輕人裹上毛毯,將他們載送到營地辦公室。
格列弗駕著小艇來回四、五趟,直到後來警方趕抵,叫他停止後才罷手。他說,有些年輕人擔心他是布瑞維克的同謀,對他大呼「走開…別再靠近」,也有人問他︰「你要射殺我們嗎?」
掃射先挑最正的妹
針對英勇救人行為,他認為「我這樣做是出於本能。」「這些年輕人非常優秀,他們互相打氣,還說先幫助有需要的人。」有生還者指稱槍手布瑞維克殺戮時先挑最漂亮的女生下手。
搶新聞栽贓穆斯林 媒體糗很大
挪威兩起恐怖攻擊案兇手未明之前,許多媒體報導千夫所指的都是穆斯林,所以當兇手身分證實是一名自封為十字軍的反穆斯林挪威人之後,為搶新聞而妄下斷語的媒體,反成眾人指責、挖苦的對象。
布朗大學歷史學家巴拉吉,將這類報導描述為「挪威悲慘的一天,新聞業可恥的一天。更因反恐專家以Google和推特做研究而愈趨瘋狂的新聞循環中,記者務須謹慎。」
二十二日事發當天,網路媒體與廣電媒體逐漸把焦點轉向本土右翼好戰份子,不過,平面媒體、特別是歐洲的報紙,卻仍在當晚報紙即將付印之際,才領悟到新聞發展與寫稿走向截然不同的尷尬局面。
例如梅鐸集團八卦報「太陽報」二十三日頭版的斗大標題是「開打屠殺:挪威的九一一 」。內文指出,警方懷疑兇嫌是「轉投開打的本地人」。
伊拉克出生的英國評論家在www.huffingtonpost.com總結道,每當提到穆斯林,「證明有罪前都是清白 」,都會變成「證明清白之前都是有罪 」,「負責任的媒體需要努力做得更好,這可能攸關無辜的生命」。
學者批媒體懶惰又惡毒
倫
敦城市大學的政治新聞學教授蓋伯則認為,部分媒體「懶惰 」又「惡毒
」,受到過去事件既有的「新聞議題」影響,部分媒體甚至是根據持續改變的威脅名單,不斷對讀者散佈恐懼,「我們製造了道德恐慌,因為受歡迎的媒體就是靠著
局外人的恐懼成長茁壯,今天受歡迎的是伊斯蘭恐怖份子,所以那一點就會立刻被提出來」。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