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10711

中毒5死解剖 排除馬錢子

南投縣信義鄉五人離奇中毒死亡案,檢方解剖死者遺體,昨接獲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法醫潘志信電話告知,毒物化驗結果排除馬錢子、有機磷、安基甲酸鹽類農藥(納乃得)、毒鼠強、甲醇、氰化物六種毒物中毒;檢方說,將等其他微生物鑑定等檢測結果,才能判定中毒原因。


「不像肉毒桿菌中毒」
南投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宋恭良說,法醫研究所以特急件進行毒物化驗,已排除死者死於上述六種毒物的可能性,至於是否感染肉毒桿菌、破傷風、黴菌及其他微生物鑑定,仍待衛生署檢測報告。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言人施文儀表示,疾管局派出的三名防疫醫師,已從五位死者身上採集心臟、肺臟、肝臟、腦部等二十多件器官檢體進行檢驗,初步認為全案並未涉及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也不像是肉毒桿菌中毒。
台 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認為,此案不可能是水污染造成,否則整村人都會中毒,且四位死者同時破傷風的機率也很低;因此懷疑可能是誤食有毒植物藏紅花色水 芹,誤食身亡者會有四肢僵硬、露出詭異微笑等表現,此植物多種植於歐洲,但台灣找不到種植紀錄,是否因此致死,仍待釐清。

(蘋果日報)
--
一鄉五命解剖驗不出毒 恐慌未解

信義鄉「一鄉五命」疑似中毒案,剖驗結果昨天出爐,各方所懷疑可能中毒原因,包括馬錢子、有機磷、安基甲酸鹽類農藥、毒鼠強、甲醇或氰化物,全呈陰性反應未驗出,死因仍是個謎。

「這個案子很怪!」檢警表示,原本期待五人血液、腸胃內殘餘物的化驗結果出來,全案會有較清楚的輪廓,「沒想到出人意料,全數歸零」,檢警將另闢途徑調查死因。

檢警表示,從五人的死前症狀研判,五人應是死於神經性中毒,但是什麼樣的毒素導致中毒?仍有待進一步化驗。

承辦的南投地檢署檢察官黃建銘說,疾管局目前正對送驗的一百多片內臟組織,作微生物培養,希望能找出若干蛛絲馬跡。

竹山秀傳醫院急診醫師黃伯成等醫界人士指出,食物進入腸胃消化後,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內臟,如果血液和腸胃道殘留物,都未驗出有毒物質,要在內臟切片組織驗出毒物的機會,理論上更微乎其微。

五名死者所住的新鄉、自強、羅娜部落居民,案發後即因五人中毒原因不明,陷入恐慌,檢警及鄉公所原本認為,化驗找出原因後,可望解除居民恐慌,結果出人意料,恐慌效應反而「加溫」。

法醫研究所法醫八日下午「馬拉松式」剖驗五名死者,抽取血液和腸胃道殘留物送驗,經過八百多種毒性物質比對,馬錢子等幾種原先被懷疑的毒性物質,全部都呈陰性反應。

「哪會按呢?」南投縣衛生局長廖龍仁得知結果,顯得錯愕。黃建銘說,若這些檢驗都沒找出任何端倪,就得另闢途徑重起調查。

中毒身亡的林敬儀夫婦等五人,死亡都出現「角弓反張」現象,國內毒物專家都認為,會出現角弓反張的死狀,應該和神經毒素有關。

一鄉五命 三組人「交集」在哪裡

法醫研究所剖驗信義鄉山區五名原住民遺體,檢驗結果,國內毒物專家預測的馬錢子等五、六種可能中毒原因,全部都摃龜,跌破一堆眼鏡。

「這個案件只怪字能形容!」檢警表示,五名死者中,最早死亡的田福榮與林敬儀兩對夫婦,與之後死亡的史達海,都是務農。林敬儀等四人,是在採取蔬菜用餐發生意外,史則是打零工割草。

檢警原本懷疑五人可能因為工作關係,先後接觸到有機磷、安基甲酸鹽類農藥,但化驗結果五人都無這種毒性反應。使得五人唯一有「共同點」的中毒因素暫被排除。

五人分別散居三處,生活飲食都不同,卻又都呈現相似的中毒症狀,檢警及醫界實在找不出還有何共同點,先後奪走五命。「命案怪就怪在這!」

不明原因奪走五條人命,震憾幽靜的山鄉。鄉公所和管區員警都出來宣導,大家都在等待法醫的檢驗結果。沒想到仍「找不到死因」,這下子山上的民眾,將更加恐慌。

六日中毒的四人中,田福榮是唯一到醫院還意識清楚的。他曾告訴家人,與林敬儀夫婦用餐時,喝了一種很難喝的酒,因馬錢子性苦,又含神經毒素。醫師因此研判,死者可能誤食「馬錢子浸泡的藥酒」。但令人不解的是,化驗四人血液均無酒精反應。

也有人懷疑,可能原住民食用的野菜,遭農藥汙染,甚至不排除是山區簡易自來水水源遭汙染,因此馬錢子、甲醇、納乃得、氰化物等毒物,全都被列為可疑對象。

國內各大醫院的毒物研究專家,也紛紛提出具體的質疑,中毒案的「元凶」,似已呼之欲出,沒想到卻是「考倒各路專家」,沒有一位專家猜對,問題又回到原點。

化驗報告無法解謎,但至少說明一點,死亡的五人之間,「因已找不到致命的共通性」,初步排除是「公共衛生的重大緊急事件」,民眾不必太過恐慌。

但中毒奪命即使與公衛無關,為平息各方猜疑,讓原住民尋回平靜的生活,檢警得再加把勁,早日破解怪案之謎。

事後餐具全洗乾淨…地方傳出「謀殺說」

「怎麼會這樣!」信義鄉「一鄉五命」死者田福榮的舅媽,得知化驗報告比對可能中毒原因,全呈陰性反應,滿臉訝異表示,「我們只希望早日了解福榮夫妻怎麼死的,不要死得不明不白。」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則表示,依目前跡證來看,應非影響公共衛生的重大緊急事件。五名死者雖是同鄉,但其中兩對夫妻一同用餐,另一名男子為兩日後死亡,不排除中毒原因不同,只是時間恰巧相近。

死者史達海的妻子石培琪氣憤地說,「解剖沒有結果,豈不是平白挨刀?」自強村村長張明牙表示,檢驗都陰性反應,讓村民更恐慌。

「原 住民上山打獵、做工,都是採集野菜並喝山泉水,水能不能喝,看一看、聞一聞就清楚,不可能誤食。」縣議員史清水表示,地方傳出「謀殺說」,有家屬反映,指 田福榮與林敬儀兩對夫妻,共用晚餐後先後死亡,事後林家餐具洗的乾乾淨淨,懷疑兩對夫妻是遭人設計謀害,他今天會拜訪警察局,要求朝謀殺案偵辦。

(聯合報)
--
信義鄉5人猝死 排除馬錢子

信義鄉發生疑似中毒五人命案,檢方率法醫緊急解剖,將一百多項檢體送至法醫研究所化驗,血液、腸胃道檢測初步結果出爐,排除馬錢子、有機磷、安基甲酸鹽類農藥、甲醇、毒鼠強、氰化物,臟器檢測結果,須等疾病管制局報告。

南投地檢署表示,法醫研究所檢測報告昨天出爐,五名死者腸胃內未發現先前盛傳的有毒植物馬錢子,血液、體液檢測部分,有機磷、安基甲酸鹽類農藥(納乃得)、中國大陸農民常用的毒鼠強,甲醇、氰化物檢測結果皆呈現陰性,媒體之前猜測的可能毒物幾乎全部「摃龜」。

南投地檢署發言人宋恭良表示,肉毒桿菌等菌類、藻類毒素檢測非法醫研究所專長,檢察官要等疾病管制局報告出爐,才會進一步對外發布。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透露,初步檢測結果,未發現原先所傳的馬錢子,五人也未出現感染肉毒桿菌眼皮下垂典型症狀,破傷風、番木鰲鹼中毒也有可能發生角弓反張特殊死法,但還要進一步檢驗,不排除五人中毒原因不同,只是時間上巧合,防疫醫師已在當地採集檢體。

另外,台中龍井陳姓老夫妻九日吃過午餐後,出現四肢發抖、全身膚色發紫等「變性血紅素血症」症狀,台中市衛生局研判兩人誤食含肥料或農藥之化學物,導致化學性中毒,但確切中毒途徑,須等檢體報告確認,最遲五日內會有結果。

(中國時報)
--
南投5死 排除中毒死因仍未明

「比不知道答案更令人困惑…」

南 投縣信義鄉上週五人離奇暴斃案,昨天法醫研究所的檢驗結果顯示皆非毒物造成,幾天來毒物專家及醫生推測的致死原因都一一被排除,負責急救的竹山醫院急診室 主任陳君志得知檢驗結果後,以「比不知道答案更令人困惑…」來形容自己的感覺,他並疾呼衛生當局絕不可坐視,應以十萬火急的精神解開謎團,以解除社會的不 安與恐懼。

醫師籲速解謎團解除社會不安

南投縣信義鄉上週三天內共有五名鄉民離奇死亡,六日先是林敬儀、王美永和田福榮、伍曉珍兩對夫婦死亡,死因仍在追查之際,八日羅娜村民史達海也死亡,五名死者都有「角弓反張」(即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的特殊死狀。

連日來,包括誤食有毒植物馬錢子、毒鼠強、氨基甲酸鹽類、有機磷、氰化物等中毒因子,都曾被懷疑與致死原因相關,但也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以致於部落裡人心惶惶。

九日傍晚起,法務部法醫研究所醫師潘至信,經馬拉松式的解剖作業,採集五名死者的血液、腸胃內容物,以及臟器檢體,其中「血液和腸胃內容物」,由法醫研究所檢驗,「臟器檢體」則委請疾管局檢驗。

法醫研究所快速進行檢驗並經過八百餘項比對後,潘至信醫師昨日傍晚口頭向承辦檢察官報告。南投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宋恭良表示,五名死者血液和腸胃內容物的初篩結果顯示,連日來猜測的馬錢子、毒鼠強、氨基甲酸鹽類、有機磷、氰化物、甲醇等中毒因子,都呈「陰性反應」而被排除。

宋恭良說,肉毒桿菌等檢驗項目還在疾管局進行中,劇毒藻類、蕈類,則因法醫研究所無法檢驗,將找尋國內有無檢驗室可以代為化驗。

不像肉毒桿菌與破傷風桿菌引起

檢方還透露,是否也牽涉到流行病學的領域?將商請疾管局全力協助,任何方向都不放過。

根 據疾管局的了解,從死者症狀研判,都不像肉毒桿菌與破傷風桿菌引起,全案也未涉及飲用水安全、環境毒物危害等重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不過,除了肉毒桿菌與 破傷風桿菌外,檢察官仍指定疾管局協助檢驗包括特定黴菌在內的多個微生物項目,部份檢驗結果昨日已出爐,但礙於檢方要求封口,疾管局無法代為發言。

而對於馬錢子、毒鼠強、氨基甲酸鹽類、有機磷、氰化物、甲醇等中毒因子都呈陰性反應,陳君志極為困惑,他說:「比不知道答案更令人困惑,因為已超乎我在醫學領域中的認知與專業知識」、「在臨床救治個案中,最怕的就是不知名的病毒,因為將無法對症下藥」。

南投縣衛生局長廖龍仁也說,先前推測方向中止,「真的令人納悶、困惑?」

由於五名罹難者都是原住民,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昨天提醒族人,在整體事件未釐清前,對來路不明的藥酒、野菜、食品及飲水,應避免食用,並加強維護居家安全衛生。他另呼籲有關單位能儘速調查整體事件,避免造成國人及族人過度恐慌。

(自由時報)
--
肉毒桿菌瘦腿 僅維持半年

Q 我有著結實的小腿肚,可如何改善?打肉毒桿菌素有用嗎?
A 小腿肚主要是由脂肪及肌肉形成,若是肌肉發達造成的小腿肚結實,打肉毒桿菌素的效果非常好,因肉毒桿菌會阻斷神經末端乙醯膽鹼的釋放,讓肌肉無法收縮,當肌肉不活動時,會出現暫時的萎縮,小腿看起來就變瘦了,但效果只能維持6個月。

合併抽脂效果好
要 注射肉毒桿菌素瘦小腿,應先判斷結實的小腿主要是脂肪還是肌肉造成,可墊起腳尖測試,若此時糾結成一塊,捏起來是軟的就表示脂肪成分較多,可試著用抽脂改 善,但若摸起來是硬的,是肌肉較多,可選擇注射肉毒桿菌素。若脂肪與肌肉都很多,可合併抽脂與注射肉毒桿菌素,以達最佳效果。

(蘋果日報)
--
出生5天 女嬰噴乳下體出血 憂塑毒致性早熟 醫:應荷爾蒙殘留

一名出生五天的女嬰,竟下體出血、雙乳噴出乳汁,被嚇壞的媽媽連忙帶她就醫。
醫生檢查後表示,初生的女嬰體內仍殘留母親的女性荷爾蒙,因此在滿六個月大前,都可能會出現噴乳或陰道少許出血的假性月經症狀,這都算是正常現象。

新生男嬰亦恐噴奶
收治個案的新竹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盧英仁受訪時表示,這名產婦頭一次當媽媽,抱著女嬰來就醫時神情慌張,她自述懷孕時,吃了不少益生菌,懷疑產品遭污染,因此吃進不少塑化劑,才讓女兒「性早熟」,出生五天就噴乳且月事來潮。
經檢查後,盧英仁認為女嬰很健康,且噴乳、陰道出血症狀,都與性早熟無關,而是體內還殘留著母親的女性荷爾蒙所致,而初生女嬰的陰道出血,又稱為假性月經,並非真的月事來潮。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中明表示,新生兒因先前在母體「住」了近十個月,出生時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都會較高。
除了女嬰會噴乳、有假性月經外,新生男嬰也可能有噴乳情形,但這些症狀都會隨著女性荷爾蒙逐漸消退而消失,不需要治療。

未滿6個月屬正常
盧英仁提醒,未滿六個月的嬰兒,出現噴乳、陰道少許出血情形,大多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可先進行觀察,但如果嬰兒滿六個月大後,仍持續有噴乳等症狀,則可能是有內分泌異常疾病,須立即就醫進行檢查。

假性月經小檔案
成因:初生的女嬰體內仍帶有母親的女性荷爾蒙
症狀:陰道流出少許血絲,通常是換尿布時發現
治療:會逐漸消失,不須治療
注意事項:女嬰若滿6個月大,仍有陰道出血,應懷疑非假性月經,而是內分泌異常,須就醫檢查

(蘋果日報)
--
團購優惠餐券 訂位總說「客滿」

網 上團購夯,但超殺折價券竟「易買難用」,網友罵聲連連。消保會今年上半年接獲的團購投訴,即較去年全年暴增3倍,達206件,有團購半價拉麵的桃園民眾在 兌換期屆滿前半個月訂位,卻遭店家一直以「客滿」搪塞而無法使用;還有人買到火鍋店套餐優惠券,現場卻不准享用冰淇淋,讓網友不禁大罵:「看不起拿團購券 的人嗎?」消基會指團購網站業者應負連帶責任,賠償消費者損失。

據統計,國內團購網站上月營業額高達2.61億元,台灣現有GROUPON、GOMAJI團購麻吉、17Life、yam揪便宜等團購網,推出餐廳美食、美容美髮、住宿等類型5折優惠券,每檔限量搶購商品,熱門的可吸引3、4千民眾於十幾分鐘內即搶購一空。

投訴案暴增3倍
但《蘋果》近期接獲多起民眾團購後卻無法兌換商品的投訴,包括團購優惠券使用期內店家倒閉、產品原價灌水但實際優惠沒很多、無法成功訂位等十大類形團購投訴。而消保會單今年上半年就接獲206件團購網相關投訴,比去年全年53件暴增3倍。
在團購網17-shopping買「伊太郎」半價拉麵優惠券的桃園民眾黃先生不滿地說:「兌換期到本月22日,但本月6日預約,卻被告知每天只限十組,期限內都被訂滿,就連要外帶,店家也都拒絕。」
在 GROUPON買「蜀汗饌」火鍋店套餐團購券網友,則指只要在店內消費即可享冰淇淋和飲料,買團購券時網上也沒聲明不提供,但實際持團購券到店消費時,卻 遭店家拒絕免費供應冰淇淋與飲料,網友留言抱怨:「難道持團購券不是客人嗎?看不起團購券的人嗎?這間店不會再去了,如果有買團購券的人請退款,免得吃得 一肚子氣。」

亂漲價突停兌換
網友DaDa則在GROUPON購買位於北市京站八千代迴轉壽司、100元可抵200元消費優惠券,但店內價格卻跟團購網公布資訊不同,最多漲5成,有些壽司從40元漲到60元,上月底該店還因租約到期停止兌換。
《蘋 果》記者實際在GROUPON購買Candy’s Coffee台灣傳統小吃雙人套餐,原價600元、特價199元,下殺3.3折,有752人購買,電話預約時,店家聲稱周末中午時段已訂滿,須至下午才有 位,周六中午到場,現場未滿座,記者未訂位但仍可用餐,稍後另名持券民眾前往,則因滿座且未預約無法順利用餐,忍不住抱怨:「怎會這麼麻煩!」

平台業者須負責
團 購網熱門的采棠肴餅舖,也遭網友批評原價灌水虛報,網友fairykitty表示在GROUPON團購6吋楓糖布丁乳酪蛋糕,原價400元、團購價199 元,去提領時店員給了目錄,才發現8吋楓糖布丁乳酪蛋糕原價僅299元,抱怨說:「小學生都算的出來,8吋原價較便宜,老早就聽說小心團購價格虛報,真的 太誇張。」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平台業者也要負連帶責任,確保優惠也能執行,如不能兌換,除退費外,還要賠償包含電話費、消費撲空車資等損失,但民眾需舉證。消保會表示,如網站上所列菜色、價格和實際不同,涉及廣告不實;店家倒閉或始終無法訂位成功,都可要求退費。
對於推出的促銷屢遭爭議,GROUPON台灣以美國總公司要求不能對外發言為由,拒絕回應;另一業者GOMAJI表示,碰到客訴會積極查證,如民眾真不滿意,可無條件退費 。

商機上看90億元
遭 點名漲價的八千代迴轉壽司表示,在推出團購前就漲價,但團購網站未更正。采棠肴負責人胡小姐表示,8吋蛋糕內餡材料較少,口感較差,但6吋蛋糕較厚,且用 料豐富,成本較貴。蜀汗饌負責人李儀德則表示,團購券本就沒寫冰淇淋與飲料,因有熟客抱怨福利比團購還差,才提供免費冰淇淋,團購客人得加購餐點才能免費 享用。記者昨未能聯絡上「伊太郎」做回應。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表示,團購模式夯,許多網購平台紛加入,利用超殺優惠當行銷工具,預估今年有近90億元商機,因多數業者規模不大,如管控不佳,相關爭議還會增加。

團購網常見10大消費糾紛
.團購優惠券使用期限內,店家倒閉停業。
.店家片面漲價,價格和團購網刊登資訊不同。
.持團購優惠券消費,服務打折,如不得享用店內免費供應的冰淇淋、冷飲等。
.產品原價灌水,聲稱下殺超低折扣,但實際沒優惠很多。
.實際產品內容和網頁圖片落差很大、分量縮水。
.買百元抵200元優惠券,事先沒說明消費限制,到店時店家卻指限一人使用,同行者另設最低消費。
.團購優惠券上預約電話,店家不接或很難接通。
.持團購優惠券消費者電話訂位時常遭店家刁難,比未用券者難訂到位子。
.店家聲稱熱門時段或假日都已滿座,持團購優惠券很難用,有人等3個月才訂到位。
.店家超賣優惠券,使用期限內無法消化,消費者來不及享用。

(蘋果日報)
--
7.3強震 東日本發海嘯警報 浪高僅10公分 福島電廠未受影響

日本東北昨天早上再發生規模達7.3的超強地震,被認為是311規模9.0大地震的餘震,導致東日本大地震災區在311後首次發布海嘯警報。幸好實際侵襲的海嘯浪高最高僅10公分,災區內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也穩定控制中。

東京高樓感受威力
地 震發生在昨上午9時57分,震央在宮城縣牡鹿半島東方約180公里處海域,震源深僅34.9公里,是淺源地震。磐城市官員綠川表示,有了上次教訓,「這次 地震海嘯警報讓我們覺得不能對海嘯掉以輕心。」日本氣象廳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一開始都評為規模7.1強震,日本隨後更上調至7.3,美方卻下調 至7.0。強震的威力使遠在400公里外的東京高樓也搖搖晃晃。日本氣象廳在震後發布海嘯警報,原本預估會有50公分高的海嘯,但隨後僅在岩手縣大船渡市 與宮城縣相馬市測得10公分海嘯。海嘯警報隨後在中午解除。
在311強震中嚴重毀損、導致輻射大量外洩的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不受此次地震影響。管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表示,電廠未遭受明顯的地震衝擊。在311大地震中,福島第一核電廠曾遭受14公尺高的大浪侵襲,導致冷卻系統停擺、爐心融損。

皇太子為賑災義演
此外,311強震至今屆滿4個月,許多災民生活仍待援,日本皇太子德仁昨在東京學習院大學的音樂會演出,為311強震賑災募款。

(蘋果日報)
--
日又7.3強震 驚動核電廠

規 模7.1的強烈地震10日襲擊日本東北海岸,並引發海嘯警報,福島核電廠的員工隨即撤離。不過,稍後日本氣象廳在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 上午10時45分),宣布解除對岩手、宮城及福島等3縣的太平洋沿岸海嘯警報。氣象廳隨為後也將震度上修為規模7.3。

氣象廳表示,在宣布解除海嘯警報後,太平洋沿岸作業的民眾及船隻,仍然要注意潮汐水位的變化,以免發生意外。

這起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0日上午9時57分,震央位於本州外海的三陸海域、牡鹿半島東部180公里處,深度約10公里。宮城縣測到的震度是4,意味感受的度是中度強烈,青森、岩手、山形、福島、茨城、櫪木各縣與東京都荒川區測到的震度都是3。

日本當局警告沿海區域居民撤離,並表示若干地區可能出現1公尺以內的海嘯,但沒有立即的傷亡災情傳出,各地的機場也正常運作。

NHK電視台後來報導,東北沿岸測到約10公分的海嘯。電視畫面顯示的岩手縣大船渡市的港口,看不到任何海嘯的跡象,水面相當平靜。

東京電力公司說,在3月大地震嚴重受創的福島核電廠,沒有傳出任何新的狀況。不過,10日海嘯警報發布後,電廠仍然告誡海邊的員工移往高地避難。

日本東北沿岸地區3月遭到強烈地震與大海嘯的侵襲,造成將近2.3萬人死亡或失蹤,並在嚴重受損的福島核電廠引發一場核子危機。

(聯合晚報)
--
311大震滿4個月 日又7.3強震 核電廠虛驚

在三月十一日發生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屆滿四個月前夕,東北地區十日上午將近九點時,再次發生規模七.三餘震,並引發十公分高的海嘯,所幸並未傳出新的災情,核電廠也未傳出異狀。

小海嘯10公分高

這 場餘震發生在台灣時間上午八點五十七分,震央位於牡鹿半島東方一八○公里處的三陸海域,深度約三十四公里,日本氣象廳起初發布地震規模為七.一,後來上修 為七.三。不過,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原先表示強震規模七.三,後來又下修至七.○。三一一地震重災區岩手、宮城及福島三縣,均觀測到四級震度,包 括東京等關東地區多處則有三級。

2.4萬人仍住在避難所

由於該地區上次發生規模七.○以上餘震是在四月十一日,這次又首 度觀測到海嘯發生,一度引起恐慌。三縣沿海區立即以廣播或出動消防車呼籲民眾避難,民眾邊走邊說:「怎麼又來了?」露出不安神情。東京電力公司福島核一廠 也緊急將員工疏散到高地,所幸核電廠並未傳出受損災情或異常狀況。海嘯也僅約十公分高,並未發生大規模海嘯,氣象廳在一個多小時後解除海嘯警報。

災區廢棄物 僅清除34%

三 一一震災十一日屆滿四個月,據警察廳統計,至九日為止,死亡人數為一萬五千五百四十四人,失蹤五千三百八十三人。讀賣報導,東北三縣重災區至今仍有約十萬 人過著避難生活,其中二萬四千多人還住在學校、公民會館等臨時避難所。首相菅直人雖曾表示,要在八月中旬盂蘭盆節前,讓所有希望住進組合屋的災民都能入 住,但因宮城縣部分村町市找不到適合用地,恐怕難以如期達成目標。

據報導,岩手、宮城及福島三縣因震災產生的大量瓦礫殘骸,多達二千二百萬噸,至今仍有六成以上尚未清除,清除量僅約三十四%。災區連日來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五度以上,災民抱怨空氣中飄散著魚腥味、海嘯留下的污泥臭味,蒼蠅、蚊蟲飛來飛去,生活環境極為惡劣。

(自由時報)
--
《世界新聞報》黯然收攤 最後一期沒扒糞 所得捐慈善

因 竊聽醜聞一發不可收拾,被母公司「新聞集團」老闆梅鐸下令停刊的英國《世界新聞報》,昨頭版以「謝謝,再見」(THANK YOU & GOODBYE)標題向讀者告別。發行168年、8674期的《世界新聞報》自此走入歷史。但英國警方未停止調查竊聽案,梅鐸昨赴英國企圖防堵危機拖累其 媒體帝國。

《世界新聞報》總編輯邁勒前晚高舉最後一期報紙說:「這不是我們希望的結局,我們也不該承受這樣的結果。這是向750萬名讀者致上最後敬意,這(報紙)是獻給大家,也是獻給員工,謝謝。」逾200名員工面臨不確定未來,有人穿上道別標語T恤上班,有人落淚。

最後一期500萬份
記者艾德華茲稱,最後一天工作心情「非常激動」,「我們想昂首離開。多年前發生的種種(指竊聽案),都跟我們昨離開的這批人無關。」
最後一期印量增倍,達500萬份,並附贈創刊號,販賣所得將捐給慈善機構。最後一期沒再踢爆醜聞,而是報導威廉王子夫婦訪美,及《哈利波特》最終集電影影評,還以題為《我們記錄歷史,也創造歷史》的長篇社論,替報社168年來的功與過做辯護。

「竊聽為一貫作業」
社論強調全盛時期每周熱賣逾800萬份,至今仍然是全英周日報賣座冠軍的《世界新聞報》「早已是英國的一部分」,但也坦承犯錯,「簡單來說,我們迷失了。本報為竊聽電話真心致歉。如此低劣的勾當,沒有藉口能開脫。」
2006 年8月爆出該報記者與私家偵探竊聽王室成員電話被捕,後來不時有竊聽名流政要電話的指控,直到最近爆出早在2002年就駭進失蹤遇害少女陶樂的電話語音信 箱,後來又竊聽陣亡英軍家屬電話,因此淪為全英公敵。梅鐸(Rupert Murdoch)眼看此事恐威脅其收購英國天空電視台案,決定停刊。
曾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案的倫敦警察廳助理總監葉慈指,非法入侵電話語音留言,是該報一貫「標準作業」,高層再幫忙一手遮天。

傳布萊爾幫其關說
《每 日郵報》報導,導致《世界新聞報》關門的工黨議員華特森(Tom Watson)兩年前著手揭發該報涉嫌竊聽案時,與梅鐸及國際新聞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私交甚篤的前首相布萊爾,曾為布魯克斯關說,要求當時首相布朗勸華特森收手,但遭拒絕。
傳華特森還被恐嚇說:「布魯克斯將會一輩子糾纏你。」華特森指,布魯克斯對竊聽事件全盤知情。傳警方將傳訊2000年到03年擔任《世界新聞報》總編輯的布魯克斯,梅鐸前天被記者問到布魯克斯是否仍舊擁有其支持時,簡短回答:「完全。」

竊聽案最新發展
★蘇格蘭警方稱,至少9名記者和3名警察將面臨牢獄之災,更多人將被捕
★倫敦警察廳助理總監葉慈指他2年前誤信竊聽案只是1名不肖記者所為,故未重啟調查,他向受害者道歉,指摘《世界新聞報》不配合調查且隱瞞真相5年
★國際新聞公司2007年內部調查顯示《世界新聞報》的竊聽行為比他們承認的更普遍,該報記者固定付錢給警方買情報
★多份文件揭露約6名記者組成私家偵探穆克萊爾的「守門人小組」,報社每年付他逾461萬元台幣竊聽電話
★竊聽進行時的《世界新聞報》總編輯布魯克斯,在給下議院內政委員會會長的書面回應中表示,她對「陶樂案或其他任何案件的電話竊聽皆毫不知情」
★多封電子郵件顯示庫森2003至07年任《世界新聞報》總編輯時,付鉅額費用給貪官,以取得密件
資料來源:英國《周日泰晤士報》

《世界新聞報》小檔案
★發行:1843/10/01-2011/07/10
★銷量:平均每周逾281萬份(最後一期500萬份),是英國銷量第2大報
★售價:1英鎊(約46元台幣)
★年營收:賣報1億3500萬英磅(約62億元台幣)、廣告約13.8億至18.5億元台幣
★員工:200人
★大事記:
※1950年代顛峰期每周銷量達800萬份
※1969年梅鐸入主《世界新聞報》
※1984年轉型為專挖名流政客醜聞的八卦報
※2006年爆發聘用私家偵探竊聽王室隨扈電話醜聞
※2011年被發現竊聽對象涵蓋命案死者、及陣亡英軍家屬等一般人的電話,引發眾怒,宣布收攤

(蘋果日報)
--
世界新聞停刊 全版社論為醜聞道歉

英國銷售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新聞」10日發行第8674期、也是最後一期,結束168年歷史,頭版大標題只有幾個大字:「謝謝,再見」(THANK YOU & GOODBYE);三版的全版社論則為竊聽醜聞道歉。

社論說:「很簡單,我們迷失了方向。竊聽電話是事實,我們深感抱歉。對於這可怕的違法行為,我們沒有話說;對被害人造成的痛苦,也沒有話說;對於報紙的優良歷史被玷汙,更沒有辯解。但在贖罪後,希望歷史能評斷我們的長期表現。」

結束最後一天的工作,總編輯邁勒9日深夜拿著最後一期報紙向200多名員工說:「這不是我們希望的結局,我們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結果。為了向750萬讀者致上最後敬意,這(報紙)是獻給你們的,也是獻給員工的,謝謝。」

預期最後一期會引起收藏熱,世界新聞把印刷量由260萬分增至500萬分,果然搶購一空,收入捐給四個慈善機構。梅鐸雖表示最後一期免費提供公益團體刊登廣告,但公益團體都保持距離,不願染臭名。

梅鐸已抵達倫敦善後,在野的工黨黨魁米利班呼籲梅鐸開革曾任世界新聞總編輯、現任新聞國際公司執行長的麗貝卡.布魯克斯,並放棄收購付費電視頻道BSkyB。

倫敦警局正在調查布魯克斯2000年到2003年擔任世界新聞總編輯期間的作為,包括她是否知道員工竊聽電話及行賄警察取得新聞。引起全英國公憤的竊聽被綁架女童手機留言案件,就發生在2002年,布魯克斯宣稱她不知情。

梅鐸迄今仍挺布魯克斯,他說:「我不會遺棄無辜的人。」

梅鐸的兒子詹姆斯是世界新聞的母公司新聞國際公司董事長,由於行賄警員買新聞觸犯英國和美國法律,他可能在英美遭起訴。

世界新聞許多員工質疑,梅鐸決定關掉該報是為了保護布魯克斯,卻不顧報社200多員工的生計。

員工身上的T恤上寫:「再見,殘酷的世界新聞,今天我要離開你!」也有人在推特上發言表達對布魯克斯的不滿說:「8674期、740萬讀者,全部付諸東流,只為了保住一個女人。」

(聯合報)
--
竊聽風暴 世界新聞報停刊

頭版︰謝謝&再見

在 傳出竊聽綁架謀殺被害人、恐怖攻擊案和陣亡官兵遺屬電話、行賄警方換取情報的漫天醜聞後,百年老店「世界新聞報」十日以一句「謝謝您,還有,再見了」,為 其一百六十八年的歷史畫下句點。在下台一鞠躬的告別版中,世界新聞報坦承「迷失方向」,為導致關門大吉的竊聽醜聞道歉,但也為其持續領導報導的歷史辯護, 堅稱該報也曾是「良善勢力」。

警方將傳喚前總編輯

總編輯邁勒九日晚間在員工的陪伴下,高舉十日出刊的最後一期(第八千六 百七十四期)報紙,對著在倫敦總部外守候的媒體表示:「走到這一步不是我們想要的、也不是我們應得的。但這是一份給七百五十萬讀者的最後獻禮,這份報紙, 獻給你們、獻給員工們,謝謝你們」。世界新聞報的員工黯然離去時,不少人哭了起來。最後一期的世界新聞報主動提供多個慈善機構免費廣告版面,但遭拒絕。

工黨稱杯葛天空併購案

世 界新聞報老闆、澳洲媒體大亨梅鐸,十日一臉疲憊地搭車來到世界新聞報所屬「新聞國際」設在東倫敦的辦公室。涉嫌主導○二年該報竊聽事件的前總編輯布魯克斯 將遭警方傳喚,但八十高齡的梅鐸九日現身時,仍表示支持布魯克斯。梅鐸急欲併購英國最大付費電視公司「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六十一%股權,但 本案已導致工黨黨魁米勒班主張,在警方完成犯罪調查前,不能讓併購案過關。

殃及澳洲擴大廣播版圖

在梅鐸的老家澳洲,梅鐸準備斥資澳幣二億兩千三百萬元,爭奪澳洲廣播電視台國際頻道,但澳洲綠黨已表示,將在國會提案,要求通訊部長調查新聞集團澳洲子公司的採訪手法是否涉及不法,新聞集團擴大澳洲廣播版圖的計畫恐怕也會生變。

接班生變 動搖梅鐸媒體帝國

英 國媒體猛烈攻擊布魯克斯,引述梅鐸集團內部知情人士說法,批評現任新聞國際執行長的布魯克斯搞垮世界新聞報和「太陽報」的誠信,指她的職業生涯自始至終只 有一個目的:吹捧自己,報紙只是她達成目的的工具。而新聞國際董事長、被視為梅鐸帝國接班人的梅鐸之子詹姆斯.梅鐸,也因此承受極大壓力,不僅可能面臨 英、美兩國的刑事起訴,甚至可能影響其接班計畫。

據英國媒體引述資深員警說法 ,非法入侵語音信箱是世界新聞報的「標準作業」,高層還幫忙一手遮天。 該名警官曾在二○○九年負責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案。據稱至少有九名記者和三名警察將面對刑責。

分析家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詹姆斯和集團高層多年來對英國政壇確實發揮某種獨特影響力,只是他們現在都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妥善處理自身犯下的大錯。

(自由時報)
--
驚人爆料「幽浮害核彈失聯」 美基地去年離奇斷電 謠言多

去年10月23日,美國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的洲際飛彈發射控制中心傳因電腦異常,一度無法操控50枚核子洲際彈道飛彈。日前該基地3名工程師爆料稱,電力中斷當時,飛彈發射場上空曾出現幽浮,而且持續長達26小時,但軍方卻試圖掩蓋真相。

這 批義勇兵3型飛彈,佔美國洲際導彈總庫存量的1/9,一旦不小心發射,破壞力等同廣島原子彈的500倍。當時空軍發言人稱電力中斷,是因為連接飛彈發射控 制中心和飛彈的地下電纜「硬體出現問題」所引起,當時軍方完全掌控飛彈的安全,不致出現核彈意外發射的危機。但因情況緊急,事後曾對總統歐巴馬進行簡報。

稱軍方刻意掩蓋
英 國《每日郵報》報導,專研不明飛行物的作家海斯汀(Robert Hastings)近日稱,3名在該基地維修飛彈、不願具名的工程師爆料,軍方刻意掩蓋當時曾有「大型雪茄狀幽浮在發射場上空出現」的事實。海斯汀接受美 國線上AOL網站訪問時稱:「幽浮出現在周末,從飛彈失靈當時持續到隔天」、「停電時間斷斷續續,長達26小時,而非軍方所稱的59分鐘。」

英美都有過傳聞
海 斯汀去年9月曾和6名過去在美國空軍任職的軍官,一起在華府召開記者會,公布他們在基地上空目擊或遭遇幽浮的事件。他們宣稱自1948年起,美英兩國核彈 基地上空,都曾出現幽浮盤旋導致核彈失靈的事件,甚至有幽浮降落在英軍基地。其中退役飛官薩拉斯指,軍方不希望他們對外透露真相,不過美國空軍否認下過封 口令。

美英軍方遇幽浮事件簿
★1967/03/16:美國飛官薩拉斯目睹幽浮飛近蒙大拿馬姆斯卓空軍基地,當幽浮靠近時,基地內10枚核彈全癱瘓,一周後相同情況再現
★1957/05/20:駐英美軍奉命截擊看似B-52轟炸機的不明飛行物,欲瞄準時,飛行物瞬間消失
★1947/07/08:美國新墨西哥州空軍稱收集到1具墜毀的「碟型飛行體」殘骸

(蘋果日報)
--
美軍基地核彈秀逗 幽浮造訪搞的鬼?

美國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去年十月發生五十枚洲際核子飛彈突然故障「失聯」,軍方宣稱是停電導致控制中心與飛彈之間的通訊系統出問題,不過現在有研究「幽浮」(UFO,意即「不明飛行物」)的專家指出,飛彈失聯期間,有「幽浮」造訪該座基地。

此 事發生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該基地五十枚義勇兵三型飛彈與五座負責發射作業的飛彈發射警戒設施控制中心失去聯繫,「離線」將近一小時,數量相當於美國洲際 飛彈總數的九分之一。空軍發言人說,是因「硬體問題」導致控制中心與飛彈之間的通訊中斷,不過沒有人為破壞,也沒有任何意外發射飛彈之虞,軍方在斷電期 間,仍能透過空中控制指揮中心控制這些飛彈。然而,事發後總統歐巴馬聽取了相關簡報,顯示情況嚴重性。

工作人員稱目睹「雪茄狀」幽浮

針 對軍方說法,「幽浮」研究專家哈斯丁說,事情沒那麼單純。他說,該基地三名飛彈技術人員匿名向他透露,斷電當時,目睹了「一個大型雪茄形物體飛臨飛彈發射 場上空」,而且「整個週末都出現在那裡,(飛彈)故障當天和隔天」,但此事被軍方嚴格保密。哈斯丁還說,根據他掌握到的資料,斷電時間比軍方宣稱的還久, 「空軍說(飛彈)故障五十九分鐘,其實是二十六小時」。

這三人都認同,他們目擊的飛行物長寬比例非常類似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齊柏林飛船,呈細長形,但沒有乘員艙,船身上也沒有廣告,不是打廣告用的「商業飛艇」。但是他也說,這三人並沒說他們目睹到的幽浮「造成」基地斷電。

這不是哈斯丁首次披露幽浮現身核彈基地。去年九月,他找六名退役空軍人員出面揭露自己、或者涉及他人在英、美飛彈基地目睹幽浮的事件,其中一次幽浮甚至降落在英國一座基地。

(自由時報)
--
台灣就業減少 中國惹的禍嗎/史惠慈

台灣的失業問題最近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中國大陸又變成所謂的禍源,都是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創造上百萬個就業機會所造成的。事實真的如此倒也好辦,政府下令禁止赴大陸投資,所有台商都回到台灣來創造就業,不就解決了嗎?

可 惜就業與投資都不是簡單的數學式,台灣的失業現象也並非單純僅是台商赴大陸投資引發的。首先,赴大陸投資並未減少對台灣的投資。根據主計處的資料顯 示,2010年台灣整體產業的民間固定資本形成金額達699億美元,是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的4.8倍,顯示雖然廠商投資大陸逐年增加,但對台灣的投資 並未減少。
其次,台灣經濟發展的提升,廠商在台灣的投資布局已然轉型。就赴大陸投資引人注目的大型台灣電子業來看,其在台灣設立的是研發中心,維 持「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模式,台灣扮演的是營運總部的角色。轉變的主要原因很明顯的在於成本競爭的加工產業不得不逐成本而居,就像紡織品配額實行之 時,紡織品廠商不得不逐配額而居一樣,事實上即便在中國大陸的廠商也同樣因為成本的原因,由東南沿海轉移到中西部或越南。由此觀之,企業的移轉乃是投資環 境轉變下的必然結果,而硬要廠商將在大陸僱用員工的機會搬回,台灣人民又是否願意屈就呢?答案很明顯,如果台灣人願意從事低薪的勞力工作,那麼台灣就不需 要引進這麼多的外籍勞工了。

工作機會供過於求
再者,從求職人數及求才人數的統計數字亦可發現,2010年台灣的求職人數是118 萬人,而求才人數則有149萬人,是求職人數的1.26倍,顯示台灣目前的勞動市場處於工作提供超過求職需求的情況,屬於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換言 之,這不僅是單方面求職者面臨失業的問題,廠商也面臨了嚴重的缺工狀況。
要僱用外勞有限制,要聘用台灣勞工找不到人,要外移大陸又面臨責難,不創造台灣就業機會,動輒得咎的廠商該如何是好?所以大聲呼籲廠商根留台灣,增加台灣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該審慎檢視國內的相關政策,如教育體系與勞工在職訓練、失業轉輔就業等,要符合市場的需求。
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台灣應該深思問題的真正原因,反省自我並思解決之道,以中國大陸為擋箭牌推卸責任,並不能解決台灣的困境,表面的藉口推托更無法帶動台灣的就業。

(蘋果日報)
--
77萬人貢寮朝聖 海洋音樂祭風光落幕

貢寮海洋音樂祭昨晚落幕,蘇打綠樂團在大雨中壓軸演出,征服全場。新北市政府統計,累計五天共七十七萬五千人次到福隆朝聖,比去年多了廿萬人,再創新高。估計在食、宿、玩樂等消費創造十億元商機,也比去年的六點四億高出許多。

市府表示,貢寮海洋音樂祭已成為培養台灣歌手的重要搖籃,將透過各種管道行銷海祭及得獎樂團。觀旅局長陳國君說,市府一開始就鎖定海祭為吸引陸客的主題活動,除了到北京、上海旅展廣為宣傳,並透過擁有一億五千萬人收視的新浪微博連續五天直播,果然引起大陸樂迷注意。

陳國君說,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張和平,從新浪看到海祭訊息,特率團到貢寮觀賞,請市府協助在貢寮代訂住處,但他只能說「抱歉」,因為距貢寮半小時車程包括瑞芳、平溪、雙溪、基隆等地住房都被訂光,有些人還住到宜蘭。

他說,中新社、央視等陸媒也都連日報導海祭,昨天他就先後碰到兩批陸客,一批約八人、另批十幾人,都約四十多歲,他詢問後才得知他們是自由行陸客;國際媒體也很注意,國家地理頻道特地來台記錄,德、英、法及澳洲都有媒體來採訪。

陳國君說,市府正安排獲今年海洋獨立音樂大賞的SE樂團,八月到大陸山東參加迷笛音樂節、十月到香港參加海洋音樂祭,並請執行單位映畫公司協助發片,一如過去協助蘇打綠、盧廣仲樂手發揮創作長才。

昨天音樂祭的主題是「飛越五大洲」,來自日、澳、南非、加、法、英等國樂團熱情演出,台下樂迷尖叫聲不斷。壓軸的蘇打綠在粉絲的吶喊聲中出場,主唱青峰正準備演出第一首歌「包圍」時,天空下起大雨,青峰跟樂迷表示「我跟大家一起淋雨」,唱完第三首歌雨也停。

五天都從台北開車到福隆參加音樂祭的楊盛涵表示,可以一次看到這麼多樂團演出,實在很值得。貢寮海洋音樂祭美食區原本鬆軟的福隆沙灘,五天來經過幾十萬名遊客來回踩踏,到昨天幾乎已被踩實,成了硬的地面。

海洋音樂祭63噸垃圾 明年加強開罰

貢寮海洋音樂祭昨天落幕,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統計,五天共出動清潔人力七百四十人次,清出約六十三噸垃圾。

環保局長鄧家基昨天到場巡視,他說,四處可見隨意丟棄的飲料罐、塑膠袋、尖銳的竹籤、菸蒂,他打算明年加設一處醒目的「環境維護指揮中心」,讓遊客看了就能自覺,不能光靠別人維護環境,同時也要建議市府明年海祭加強開罰亂丟垃圾者。

環保局表示,今年海祭也開出罰單,一家米粉攤因攤前免洗碗亂丟屢勸不聽,開罰一千兩百元。

(聯合報)
--
「自行車麥加」荷蘭 單車取經聖地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為讀者規畫「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國外採訪系列專題,並以影音、幻燈片、廣播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報導,邀讀者一起走向數位匯流的新媒體時代。

先進國家首都中,荷蘭阿姆斯特丹堪稱最安靜、空氣品質最好的一個,因為這裡的人愛騎自行車。眾所周知,荷蘭人對色情行業、大麻的管理很開放,其實,荷蘭人對單車環境的思考也很前衛,到底荷蘭做了什麼事,讓民眾就算風吹雨打,也要騎鐵馬?

感謝中國信託贊助此次國際採訪計畫,長榮航空提供交通協助,與國人一起放眼世界,關懷台灣。
--

●世界真的變了。當開始變有錢的大陸民眾忙著買汽車時,先進的歐美國家最近幾年,不約而同大力擁抱自行車,各國取經的地點,都是被自行車友稱為「自行車麥加」的荷蘭。

阿姆斯特丹市西邊,有個由海埔新生地建造的新區Ijburg,從這裡進入舊市區,汽車道要繞一大圈,但若是單車,可走「自行車高速公路」直接連接兩地,當 中有座造型優美的鐵橋Nesciobrug,還拿下二○○六年Nation Steel Award建築獎。這座自行車橋實在太方便了,我們造訪時,還看到有汽車偷偷的開上橋。

單車高速路 汽車羨慕

美則美矣,這輕巧的橋造價不便宜,總共花了六百五十萬歐元(約兩億七千多萬元台幣)。「只為服務單車使用者,花這麼多錢,值得嗎?你們的議會沒疑問嗎?」

阿姆斯特丹計畫管理局副局長尼可寇斯說,「我們有優美的運河和建築,我們可不想讓停在路邊的車子,把美景都擋了。」

近幾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有計畫的減少汽車停車位,就算是新開發的區域,主要道路都不准停車,停車位更是經過嚴密計畫,最高只容許一戶一車位,市中心停車位刪減計畫持續進行。

造價不便宜 成效值得

他解釋,大家都知道少開車有一大堆好處,但要讓民眾願意少開車,就得讓不開車的生活很方便。「那座自行車橋,造價的確不便宜,但很值得」,因為它減少了空氣汙染、噪音、民眾的肥胖和難看的街景。

根據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統計顯示,這個城市每年約花一億歐元(約四十二億元台幣)在單車計畫,這僅占百分之五的交通預算,卻支撐起百分之四十交通量。

實在有太多國家及自行車團體想問荷蘭有關自行車環境塑造,荷蘭政府乾脆設自行車政策研究中心,今年七月預計要邀請製造商加入,改組成法人組織。

火車站 快被單車攻陷

在此擔任國際協調員的漢斯佛肯特(Hans Voerknecht)表示,荷蘭自行車環境的形成,很主要原因是多數人都是從小騎到大,且沒有中斷。

他解釋,其它國家的小朋友也都騎單車,但進入青少年後就不騎了,但荷蘭十一至十五歲的人口,平均每天騎七公里,顯示他們不但每天騎,而且騎到很遠的地方。這段經歷對於習慣的養成,以及和道路上其他交通者的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時候,騎單車比較快!」他強調,雖然荷蘭的大眾運輸也很方便,但總還是要等車,開車就更麻煩了,很多單向道、停車位難找,停車費又貴。

佛肯特聽說我們是搭火車到烏特勒支和他見面,半開玩笑說,「看到了吧! 荷蘭的火車站都被自行車攻陷了。」

立體停車場 指標清楚

他的話一點都不誇張。烏特勒支(Utrecht)是荷蘭第四大城,上班時間從中央車站前的馬路一看,各式各樣的單車從各地湧入,四線單車道交雜在電車、巴 士、自小客車、行人間,觀光客眼花撩亂,但荷蘭人顯然都知道該怎麼走。車站四周有各色立體單車停車場,有的甚至在入口有電子看板,讓來客知道那一行還有空 位。

再如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前門,有個三層樓可停二千五百台單車停車塔,但車實在太多,和它相連的地面鋪了密密麻麻單車,車站後門緊臨港口,市政府建兩個大型停車船,也只供單車用。

當務之急 減少偷車賊

佛肯特表示,若真要講荷蘭的自行車有沒有缺點,那就是停車問題,現在全荷蘭有兩萬三千個單車停車場,但遠不及需求量,未來五年,至少還要增建四萬個。

荷蘭的單車多,還造成其它問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去年的施政目標之一就是減少四成偷車賊。

另一個問題是,荷蘭到處都有運河,絕大多數沒有護欄,單車常是沿河放,但車太擠難免就會掉進河裡,所以阿姆斯特丹每隔一陣子就要派船去撈車,看過那景象的台灣留學生形容,「有夠壯觀。」

自行車教育3歲開始 移民學單車政府出錢

台灣的小學生,有極高比例是父母開車接送,台北市的小學生甚至不准騎單車上下學,除非父母寫同意書給校方。

荷蘭大中小學生,多數是騎單車上學。根據荷蘭官方資料,荷蘭人平均是在四歲生日時收到第一輛自行車。記者隨機問了近廿個父母,他們的小孩通常兩三歲就開始騎單車。

荷蘭自行車政策研究中心國際計畫協調員漢斯佛肯特表示,荷蘭人騎單車幾乎都是跟父母學的,他就曾跟在兩個孩子後面騎了六、七公里。讓三、四的小孩開始學單車,一方面是這時身體的協調性足以承擔,另一方面是讓他們可以學習在路上怎麼和別人相處。

荷蘭還有一種其他國家少見的自行車教育。離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約十五公里,有個名叫Zaandam的小鎮,這裡的人口三分之一是穆斯林,來自阿富汗、土耳其 等地。鎮上活動中心有專為穆斯林婦女開的單車課。這些穿著長袍婦女,有的是文盲,聽不懂荷蘭文或英文,所以為了這堂課,需要社工、教騎術志工、排除交通狀 況的志工、翻譯志工等。

社工馬歇爾表示,來自中東或非洲的穆斯林婦女,很多人之前沒摸過自行車,到荷蘭後,她們和原來的社交網絡隔絕,搭公車對她們來說又太貴,所以這些人幾乎是被囚禁在家庭中、沒有外援;但若會騎單車,「最重要的意義是找回行動能力和自由」,甚至能到外面找到工作。

她舉例,曾有一位育有六個子女的婦女,因不會騎單車,被子女嘲笑「廢物」,她在傷心之餘,鼓起勇氣,參加了單車班。馬歇爾回憶,當這名穆斯林胖媽媽終於學會騎車的那一天,她哭了,社工、志工及其它同學也都深受感動,個個紅了眼眶。

馬歇爾說,讓外來移民學會騎單車,是融入荷蘭社會很重要的一步。所以費用多數是政府支應,上課的人只要交廿二歐元,就可以上十五堂課。

管好開車族 荷蘭讓兩輪族安心騎

荷蘭交通安全、公共工程及水資源管理部公布的政策說明資料,明白寫著,「別的國家,也許認為自行車是危險的,但我們的邏輯是,開車的人才是最危險的。只要管好開車的人,道路就會很安全。」

至於自行車,荷蘭政府的規範極其簡單明瞭,只要有車燈就OK。而且對於騎士的隨意騎,原則上是極度容忍。「因為荷蘭經驗證明,馬路上愈多人騎自行車,道路就愈安全。」看統計數字,荷蘭的交通死亡率正是全歐最低。也因騎單車的人多,對於相關政策走向極具影響力。

常有人開玩笑說,荷蘭的路上,行人最大,騎單車的其次,開車的排最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官員說,「這是真的,若單車和汽車發生車禍,法院的基本推定就會認為是汽車有錯。」

但可別誤會,荷蘭看似隨興自由的自行車環境背後,實則有著一套系統很認真在執行。從進入托兒所、幼稚園開始,荷蘭小朋友就要學自行車安全行為和單車禮節(如轉彎要先伸手指示等),每年四月有全國性小學生單車路考等。

台灣早年為了減少汽車等待的時間,很多圓環被鏟除,但荷蘭很多路口都刻意蓋成圓環,為的是保護單車騎士、喊少汽車駕駛人的視覺死角。

再如紅綠燈,台灣的紅綠燈對開車的人看來剛好,但對等候位置較前面的單車騎士就累了,頭得抬得老高;荷蘭不但設有單車紅綠燈,位置就裝在騎士平視面上。

荷蘭政府還做了很多會被台灣人罵的事。例如把原本很寬的路改窄,把部分斑馬線取消,甚至把路口號誌燈取消。

理由是,路窄一點及沒有號誌燈的路口,會讓汽車駕駛人比較專心、速度放慢,至於斑馬線取消,則是讓行人會更注意左右來車。

荷蘭到處都有單車道,它們也有道路編號,拿著地圖就可騎遍全國。騎累了,單車隨時可上火車,折疊車免費、不能折的不論距離一律六歐元。



荷蘭 每人1.2輛單車

荷蘭人有多愛騎自行車?每周三來回要騎四十公里去當志工的上班族葛瑞絲(Grace Slack-Vimisela)說,她有五輛自行車,一輛上班騎、一輛購物騎、一輛運動用、一輛穿短裙時騎,第五輛呢?她歪頭想了半天,「想換心情時就騎。」

我們在萊登(Leiden)遇到的伊芃也說,「大家都有汽車啊!不過還是騎單車方便。」

根據荷蘭基礎建設與環境永續發展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荷蘭一千六百萬人擁有一千八百萬輛單車,他們平均花五七九歐元(約台幣二萬四千多元)買一部單車。至於荷蘭人為什麼愛騎單車?安靜、便宜、健康、乾淨、不占空間,都有人支持,但最多人的答案:「就是喜歡。」

馬斯垂克大學助理教授張瓊婷說,荷蘭政府對於自行車的推動,真是全方位,像她到馬斯垂克教書的第一年就有單車購買補助,到第三年又有新一筆補助。她說,看到這些補助,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荷蘭人平均有一點二輛自行車。

倫敦 鐵馬時尚天堂

紅色雙層巴士與黑色計程車,一向是英國倫敦給人的經典印象。去年,六千部藍色公共單車走上倫敦街頭,既豐富街景色彩,也成為引領倫敦走向低碳時代的開路先鋒。去年是倫敦的「單車年」,短短一年便增加七萬單車族。倫敦是怎麼做到的?

今年四月廿九日,威廉王子與凱特舉行世紀婚禮的那天早上,王室重金禮聘的婚禮攝影師穿越重重車陣與人潮,準時抵達白金漢宮前。他們搭的不是豪華名車、也不是經典黑色計程車,而是被倫敦人暱稱為「兩輪(Two Wheels )」的單車。

一如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凱特婚紗,曾被視為過時的單車,在新世紀以時尚之姿重返倫敦街頭。

單車高速路 優雅飛馳

早上八點,交通樞紐倫敦塔橋照例又被巴士和汽車攻陷。動彈不得的車龍中,只見一個個單車騎士曲折穿梭,優雅的速度宛如一場夢境。倫敦去年興建完成兩條單車高速公路,其中一條終點便在塔橋旁。

下班時刻,倫敦奧運國際關係部主任高北斗(Charles Garrett)脫下西裝,搭電梯到公司的地下停車場。但他拿的可不是汽車鑰匙,走向靠牆的單車架,「咻」的一聲,高北斗和他從台灣帶回來的黑色單車滑向出口。

當台灣人還視「開名車上班」為地位象徵時,單車已成為倫敦白領眼中時尚的工作夥伴。旅英台灣單車騎士施豪峰指出,在政府大手筆補助下,倫敦多數辦公大樓設有單車停車場與淋浴間,員工還可透過公司申請補助購買單車。

汽車城 蛻變為單車城

單車也是各企業用以凝具員工向心力的工具,每年六月舉辦的單車團體大賽「London Cycle Challenge」,鎖定企業或組織組隊參加,參賽者每日計算單車通勤的哩程數,累積最多哩程的企業抱走大獎,讓單車迷可像足球、籃球一樣組隊PK。

曾任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駐台副代表的高北斗,駐台時正逢台灣吹起單車熱,吸引他一周三次從陽明山的家騎到東區辦公室。兩年前他帶著兩部單車返回倫敦,驚喜發現這座「汽車大城」已蛻變為「單車大城」。現在他每天騎近兩小時的單車上下班。

高北斗將這股單車熱歸功於倫敦市長波利斯(Boris Johnson)。二○○八年當選的他是個單車狂,每天騎單車上下班,經常牽單車、頂著一頭被風吹散的亂髮出席各類活動。

郊區騎到市區 快易通

去年波利斯成功說服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利(Barclay),投資二億英鎊打造倫敦第一套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與十二條單車高速公路。這十二條單車高速公路塗上易於辨視的藍漆,沿路裝置單車紅綠燈,讓單車騎士可從郊區的家一路騎到市區。

時光倒流一百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陷入汽車熱的倫敦瘋狂打造郊區直通市區的高速公路,「四輪」打敗「二輪」成為進步象徵,單車人口從百分之廿遽降至百分之二。

以汽車為中心的都市設計,卻讓倫敦陷入塞車和永遠沒有足夠停車位的噩夢,缺乏運動和空氣汙染更導致肥胖等健康問題。

避開塞車稅 兩輪更夯

在環保當道的新世紀,單車與汽車的命運再度逆轉。

倫敦百分之八十的碳排放量源於道路交通,汽車是主要殺手,塞車更造成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的經濟損失。倫敦因此率先在二○○三年開徵世界獨一無二的塞車稅,凡開車進入市中心塞車區域,每天須繳交八英鎊的費用。

二○○八年,英國政府通過全球首個氣候變遷法,立法要求各地政府必須編列預算減碳,倫敦便訂下在二○五○年減少百分之六十碳排放量的目標。高北斗指出,單車被波利斯視為達到減碳目標的秘密武器,並為明年舉行的低碳奧運準備。

低碳當道 倫敦人覺悟

為了減碳,波利斯還鐵腕淘汰倫敦古典象徵的黑色計程車。明年一月起將有上千部廢氣排放量不符環保時代的黑色計程車,消失於倫敦街頭。

波利斯在市府網站上以「單車革命」形容此時的倫敦;他指出,「單車是讓倫敦成為世界最佳城市的最重要工具」。倫敦人已覺悟,「單車大城」比「汽車大城」更符合廿一世紀的「好城市」標準,台灣呢?

倫敦單車「藍色交響曲」 自由的象徵

五月初舉辦的倫敦東區電影節中,演奏了一曲令人難忘的「單車交響曲」。每位樂手皆戴頭盔、穿黃背心,以單車騎士的時尚打扮現身舞台;台下則聚滿騎單車前來聆樂的市民。當指揮將指揮棒指向聽眾,他們轉動單車鈴伴奏,自身也成為樂曲的一部分。

倫敦是由各種族群交織而成的交響曲,而單車,讓這首交響曲音色更豐富、曲調更和諧。

在倫敦,人人騎得起單車。倫敦投注巨資虧本經營的藍色公共單車波利斯,市民只要花上四十五英鎊的年費,便可享受每日半小時的免費騎乘。而遊客只要一張信用卡和一英鎊便可以取得使用權,租賃系統還貼心地以十九種語言展現。

為汽車打造的倫敦馬路一向是階級的象徵─富人端坐私家車、中下階級乘巴士。單車打破了這些限制,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不乏西裝革履的紳士加入「兩輪族」,連警察也騎單車值勤。

被稱為「單車狂人」的市長波利斯尤為表率,他力倡高官取消政府派車,並被媒體拍到騎單車勇截違法汽車的經典畫面,扭轉汽車高於單車的權威形象。

波利斯在給市民的「倫敦單車革命」一文中寫道,「單車讓街道上的各類使用者彼此尊重」。當單車進入馬路,「四輪」開始學習尊重「二輪」,而單車也得學會尊重行人。

台灣人很難想像,在倫敦這樣擁擠的大都市中,單車可以如此優雅地穿梭來去,卻聽不見喇叭聲。發展出民主制度的英國,擁有台灣人缺少的一種生活哲學─「大讓小、多數尊重少數」,在道路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公車會禮讓單車,而單車會禮讓行人。

當我跨上波利斯單車在倫敦街頭奔馳,終於明白了倫敦單車為什麼選擇藍色。藍色代表自由,但只有彼此尊重,才擁有真正的自由。

打著減碳之名的單車,減掉的是人與人之間以金錢、權力或意識形態堆出的隔閡。它不只是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理想的時代精神。當各種膚色、階級的單車騎士在倫敦各角落流動、微笑招呼,這才是真正的大都市。

「波利斯單車」 低碳夢上路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舉行前,歐洲自行車協會寄信給與會代表,指出百分之四十的二氧化碳來自繁忙交通。倫敦市長波利斯隨後表示:「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將是未來城市的主要都市計畫。」

去年七月卅一日,波利斯騎著一部藍色單車現身摩天輪「倫敦眼」前,向市民介紹新推出的巴克利公共單車租賃計畫。這部被暱稱為「波利斯單車(Boris Bike)」的單車,從此載著上百萬倫敦人進入低碳時代。

波利斯單車就和市長波利斯一樣,乍看不怎麼起眼。它笨重(廿三公斤)、線條稱不上優雅、輪胎更是粗得嚇人,最麻煩的是不提供車籃和鎖。它的費用設計也很匪夷所思,前半小時免費,滿一小時收費一鎊,之後急遽增加,一天高達五十鎊。

這些設計其實富含深意。它的笨重是為了不諳倫敦交通的遊客著想,避免騎得太快釀禍;沒有車籃是不想讓車籃變成垃圾筒。而倫敦單車失竊率太高,不提供鎖可迫使遊客將單車停回租賃點、減少失竊率。

波利斯單車就像波利斯一樣,越看越順眼。如今它擁有十二萬名年度會員,一天創造兩萬四千趟旅程。原本被批為「沉悶」的藍色也鹹魚翻生被譽為「經典藍」。

一九七○年代,世界單車之都阿姆斯特丹便發展出第一套公共單車。然而如何掌握停在各租賃點的單車,達到「甲地借乙地還」的精確與效率,是無法突破的障礙。

拜網路之賜,加拿大PBSC公司在二○○八年發表的蒙特婁公共單車,可讓使用者在各租賃點以電腦查詢其他點的停車狀況,停車格也可靈活拆卸。這項設計入選 「時代」雜誌年度發明榜,公共自行車也從此擁有呼應計程車(Taxi)的英文單字「Bixi」。倫敦波利斯單車便是和PBSC公司合作。



北「微笑單車」 不敵倫敦「波利斯」

王比利剛騎上仁愛圓環旁的敦化單車道,一輛汽車馬上切進,追著他的小摺猛按喇叭。放眼望去,這條「單車道」擠滿汽車、巴士,就是找不到單車的身影。出版「小摺快跑」等多本單車書的王比利說,被台北當「示範」單車道的敦化單車道,「是一個最好的錯誤示範!」

地球另一端的倫敦,旅英台灣鐵馬族施豪峰悠閒地騎在CS3單車高速公路(Barclays Cycle Superhighway)上。這條路長十三公里,一路連結郊區Barking與市中心倫敦塔橋而不中斷,沿路塗上單車專屬藍漆、設置單車專用紅綠燈,讓 鐵馬族安心又不會迷失。

台北比倫敦更早推行單車,台北公共單車「微笑單車」也早於倫敦「波利斯單車」,成效卻遠不及倫敦。施豪峰認為,兩地單車政策差異的關鍵在於,台北只把單車當假日的休閒工具,而倫敦卻把單車當天天使用的通勤工具。

他認為,台北打造河濱休閒單車道相當成功,但這些單車道缺乏與市區交通幹道的連結,並不適合通勤。倫敦單車道卻是為了上班族量身打造,十二條單車高速公路從郊區一路直達市中心。

敦化單車道 樣板觀光道

「台北單車道是樣板性質的『觀光』車道!」王比利以敦化單車道為例,一旁綠樹成蔭風光如畫,卻因路線規畫不良、出現多個公車站與汽車停車格,導致公、汽車與單車爭道,險象環生。

「鼓勵單車最基本的規劃,是安全便捷的單車道和號誌。」施豪峰說,倫敦單車道不僅漆上鮮明顏色,許多路段還用水泥分隔島隔離車道;台灣單車道卻分隔不明, 甚至還「發明」由民眾及員警自行判斷的「隱形車道」,讓鐵馬族無法安心上路。此外,倫敦允許單車使用公車專用道,公車也習慣禮讓單車。

「微笑單車」 敗在規模小

二○○七年,台灣掀起單車熱,台北、高雄競相打造單車道、公共單車。然而敦化單車道啟用未久便因使用率不高飽受抨擊,單車熱退燒後,去年改成只在假日使用 的「彈性」單車道;台北公共單車「微笑單車」同樣乏人問津。王比利指出,兩者失敗原因都是「規模太小」,「但單車政策需要決心和整體計畫」。

以微笑單車為例,王比利認為,由捷安特操刀的微笑單車本身不遜於倫敦,卻僅在信義區設十一個租賃點,騎乘範圍有限,使用率當然不高。

波利斯單車 大手筆推出

施豪峰指出,倫敦波利斯單車甫推出便是六千台的大手筆,四百個租賃點遍布市區,迅速形成風潮。而波利斯單車找來巴克利銀行贊助,成為倫敦新象徵後成功提升企業形象,「以倫敦為鏡,相信台灣企業也樂於贊助微笑單車。」

此外,遊客來到倫敦,只要一張信用卡便可租借波利斯單車;來到台北,卻得同時擁有信用卡和悠遊卡才能租借微笑單車。王比利認為,悠遊卡限制了微笑單車的使用者。

王比利認為,單車熱為台北累積了一批假日騎小摺的「慢活」單車客。然而台北想從「汽車大城」轉為「單車大城」,光是把單車當休閒工具還不夠,必須靠政策的引導。

要讓單車騎士安心上街,停車位是關鍵。王比利指出,四年前追逐單車熱的單車騎士,添購的多屬價格不菲的小摺。要讓他們返回街頭,台北必須提供專人看管的單車停車場。

倫敦市政府近年砸巨資打造六萬六千個單車停車場,其中不少是辦公大樓內的地下停車場,讓單車族與汽車族共享警衛。因此倫敦到處可見時尚單車的身影,不像台北單車族擔心失竊。

大眾運輸系統 支援單車

大眾運輸系統能否支援單車,也是單車普及關鍵。在倫敦騎了六年單車的台灣騎士蘇浩誌表示,倫敦地鐵載客量大於台北,卻允許單車在非尖峰時段免費上地鐵;火 車也對鐵馬族免費開放,長程火車還會在特定車廂設單車專用架。此外,倫敦在火車站廣設單車停車場,就連國際機場希斯羅(Heathrow)也設單車停車 場。

而台北只允許單車在假日上捷運,須另付八十元。小摺雖可在平日免費上捷運,卻規定以攜車袋包裹。王比利認為,如果十幾公斤的行李箱上捷運不須「遮醜」,為什麼「偏厚」小摺,「台北根本是一個單車歧視的城市!」

棄四輪騎兩輪 這是一種城市價值

「台北想成為單車大城,第一步是讓自行車融入大眾運輸系統與都市計畫之中。」倫敦奧運國際關係部主任高北斗(Charles Garrett)認為,單車人口未達一定數量之前,打造單車道與公共自行車系統是緣木求魚。

單車政策必須多管齊下。高北斗以倫敦為例,政府先開徵塞車稅減少民眾對汽車的依賴,接著鼓勵企業提供單車設施、並讓單車融入地鐵等大眾運輸系統之中,吸引倫敦人「棄四輪投二輪」。等單車通勤人口累積到一個程度,單車道、公共單車系統自然水到渠成。

衡量台北現狀,單車作家王比利認為,累積單車人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在捷運多掛一節專供單車使用的車廂,允許單車族在非假日使用。

即使捷安特MIT單車聞名世界,觀光局也以擁有眾多風光明媚的單車道自豪,但在許多單車騎士眼中,台北甚至稱不上「對單車友善的城市」。王比利認為,推行單車通勤,更重要的是消除台灣人的「單車歧視」。

在倫敦、紐約等時尚大城,最時尚的潮人是騎單車到有機商店消費。台北卻「反潮流」,王比利透露,位於單車示範區信義區裡、號稱最「潮」的一家百貨公司,大門貼上「禁止小摺入內」的警告。

許多人認為台北太熱不宜單車通勤,王比利不同意,「紐約、東京冬天冷到下雪,單車族就消失了嗎?」對於交通部長毛治國曾以「機車太多」為由,認為台灣不宜發展單車通勤。王比利更不認同,「真正搶走單車空間、對騎士造成危險的,是汽車不是機車」。

「汽車所代表的身份象徵,在台灣人心中根深蒂固。」王比利說,台北不僅城市設計以汽車為核心,「汽車至上」的觀念更深深隱藏於市民和官員的價值觀中。

汽車和單車、機車相比,「服務的人最少、占掉的空間和消耗的能源最多」,王比利納悶,整個台北城卻是為了最少的族群服務;「我們必須明白,單車是一種價值,推展單車不是為了單車客,而是為了整個城市的未來。」



市府回應:河濱單車道 像單車高速公路

針對台北捷運對單車收費,北市府交通局長林志盈表示,打造單車友善環境,會研究其他國家作法納入評估,檢討是否有取消收費的必要。至於要求小摺必須收入車袋,捷運公司表示,是擔心輪胎髒汙影響其他旅客,甚或刮傷列車。

單車族質疑,為什麼嬰兒車或代步車不需收費?捷運公司表示,自行車定義為交通工具,嬰兒車、輪椅、代步車則是特定需求的旅客在通行時所必須,因此與自行車收費的性質完全不同。

林志盈表示,公共單車是城市交通發展的趨勢,市府打算耗資兩億七千萬,以捷運站或公車站集散點為中心,三年內在北市建置超過一百六十二站、共五千三百五十 輛的公共單車租賃站,今年底前率先評估增設卅站。台北也計畫將單車打造成第三大轉乘工具,也就是捷運下車後,搭公車轉乘後,一些較小路段或區域將透過單車 轉乘,讓大眾運輸無礙接駁。

發展單車成為通勤工具,需要完整的單車路網規畫及配套。林志盈表示,現有位於市區的單車道較零星,未來配合新設捷運路線完工復舊,北市都會陸續打造自行車道,並形成一完整單車路網,提供更完整、安全、順暢的單車騎乘環境,單車通勤就會水到渠成。

他表示,配合捷運信義線完工復舊工程,包括信義路、仁愛路都會增設自行車道。未來松山車站鐵路地下化後也會復舊打造單車道,加上既有的北安路、敦化南北路以及新生南路單車道,讓北市單車路網漸趨完整,北市也才有發展單車通勤的本錢。

林志盈表示,北市現有的河濱單車道已非常完整。未來河濱單車道就像是單車的「高速公路」,民眾從郊區騎單車上「單車高速公路」後,就在各個水門、閘門「下交流道」,串連至北市市區的單車路網,讓單車成為城市另一重要、便捷的交通工具。



(聯合報)
--
地球磁場影響你我牠/林中斌

您若駕車奔馳原野,曾注意吃草牛群整齊排列嗎?

○八年德國生物教授柏達和貝葛爾(Hynek Burda & Sabine Begall)發表震驚世界的研究:他們用谷歌提供的衛星空照圖(Google Earth)仔細比對全球六大洲三○八個牧場裡八千五百頭在吃草的牛隻頭尾排列方位,發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皆為南北走向。次年,他們補充:在高壓電纜附 近,牛群排列混亂。

近卅年來,科學家發現愈來愈多生物對地球磁場有感應。其中「地磁方向感」(magnetoreception)最為明顯。信鴿為何能長途飛行認路?靠星辰?靠氣味?靠視覺?一○年,紐西蘭大學教授丹尼斯(Todd Dennis)證實,信鴿只靠地磁感應便可回家。

鱷魚是另一例。如果牠騷擾在地的居民,而被移遠處,能以每周十六公里的速度找路回來。○四年,墨西哥恰帕斯(Chiapas)的鱷魚科學館把磁鐵用膠布貼在鱷魚鼻子上,使牠們迷失方向,再把廿隻鱷魚送往他方。從此再見!

無脊椎動物龍蝦呢?○三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波爾斯和羅曼(Larry C. Boles and Kenneth J. Lohmann)請潛水伕捉些加勒比龍蝦,蒙上眼睛,放車上、船上繞道,丟入卅七公里之外海中。牠們居然游回原居地。

科學家已證實有「地磁方向感」的動物有:蝙蝠、知更雀、海龜、鮭魚、鯨魚、海豹、果蠅、帝王蝶、蟑螂、甚至某些螺旋藻類的細菌等。

大多數生物體內都已證實含對磁場感應的物質:極微小的磁鐵礦或膠黃鐵礦結晶,還有一種蛋白質叫「隱花色素」(Cryptochrome)。

那麼人呢?

一九八三年英國貝克教授(Robin Baker)發現人的鼻竇中含有微小的磁鐵礦結晶。九二年,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柯世韋因克(Joseph L Kirschvink)和同仁們發現每公克人腦組織中有上五百萬以上極微小的磁鐵礦結晶。去年英國教授雷波特(Steven Reppert)發現人體含「隱花色素」。

顯然人的方向感不如其他動物明顯,我在山裡探礦就迷路過。

可是,科學家最近廿多年來陸續證實:地球磁場波動會影響至少部分人類身心的狀況,而太陽活動會影響到地球磁場。

九四年,英國精神病學專家凱伊(Ronald W. Kay)比較十年精神病院的紀錄中三千多病例,發現在太陽磁爆引發地球磁爆之後兩周,因躁鬱症進醫院的男人增加百分之卅六。

九五年,俄國科學家戚布立金(VM Chibrikin)等比對莫斯科十四年來犯罪紀錄和地磁波動時間,發現兩者間有明顯的關連。

○六年,澳洲精神病學教授柏克(Michael Berk)率隊研究發現:六八之後卅四年間全國自殺的五萬多男人和一萬六女人,他們自殺率和地球磁爆有關係。

我們體內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有修補功能的賀爾蒙,可穩定情緒。每晚由腦中松果腺分泌。在八八年,科學家解剖自殺人體,發現體內退黑激 素顯著偏低。○八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自殺防範專家波斯訥(Kelly Posner)發表研究:地磁風暴減少人體內退黑激素分泌,可能是地球磁場波動導致人情緒低落或傾向自殺的原因。

地球磁場強的區域人性抗拒改變,政變少,如歐亞美洲北部。地球磁場弱的區域人性浮動,政變多,如中南美、非洲。近年來,地球磁場弱化加速。

同時,各地人心浮躁行為乖張。親子相殘、持械濫殺、群體暴力、奔蹋致死現象比比皆是。除了人口爆炸、貧富不均等社會因素之外,不能排除地球磁場弱化的背景。在此大環境下,個人靜心更為重要。

(聯合報)
--
女駕駛 交叉路口較易出車禍

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美國1988年至2007年的車禍資料,選擇具有全國代表性的650萬起車禍為樣本,進行研究後得出這一結論。結果顯示,男駕駛人間的車禍比例沒有預想的高,僅為31.9%,女駕駛人卻為20.5%。

調查還發現,女性在通過十字路、丁字路口及高速公路聯絡道時,會覺得困難,在這些地點發生車禍的可能性較高。主持調查的西瓦克教授說:「研究結果還顯示,在特定的車禍現場中,男駕駛人間的車禍次數較少,女駕駛人較多。」

西瓦克估計,男女身高差異也是因素,女性在交叉路口比男性容易出事。通常,女性右轉時常被左邊過來的車撞到,反之亦然。他補充說:「車禍原因與駕駛人主要有3個關聯,包括駕駛時間、地點的選擇、自身駕駛技術和對方駕駛技術。」

(Upaper)
--
明年起 台灣捕鯊限全魚上岸

華人喜愛吃魚翅,早年許多漁民捕鯊魚時,總是只割下魚鰭(魚翅)載回,將魚身丟棄海裡,既殘忍也易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為讓魚源永續,漁業署決定全面要求台 灣漁船捕鯊時,要「全魚入港」、「帶鰭上岸」,違者不僅會依法罰款,情節重大違規甚至會被吊銷執照。新規定最快明年實施,是亞洲第一個針對鯊魚割鰭棄身開 罰的國家。

台灣現行的三大洋作業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規範,漁民捕捉鯊魚後禁止割鰭棄身,鰭身可先分割後,再一起上船進港,但鰭身比不得超過5%。也就是每捕獲100公噸鯊魚,割下來運上岸的魚翅不得超過5公噸。

漁船進港後,檢查人員會登船檢查船艙、重量及報表,但因為檢查程序麻煩,且魚鰭是否自漁民捕撈的同一尾鯊魚身上取下,也不得而知,讓不肖漁民有許多取巧的模糊空間。

目前全世界鯊魚約有380種,除鯨鯊、大白鯊及象鮫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育禁止捕捉,國際上並未禁止捕撈鯊魚。漁業署決定,將根據漁業法,修 訂三大洋作業管理辦法,明訂捕鯊必須「鰭不離身」,鯊魚與魚鰭必須連在一起不可分割,必須全鯊上船,一旦漁民將魚鰭割斷即可開罰,最重可收回漁業執照。

美國、哥斯大黎加都已採取相同措施,台灣是亞洲第一個立法規範全鯊入港的國家。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即日起漁業署將在東港、蘇澳、南方澳、成功漁港等重要港口,派超過30名查緝人員到各地漁港宣導,最快明年就要開罰。

沙志一說,台灣並非完全禁捕鯊魚,不吃魚翅也非終極目標,但一定要讓魚翅來源合法,必須是合法取得,而非非法屠宰,才能兼顧飲食文化與漁民利益,讓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他也強調,早年因為魚翅價格高,鯊魚肉不值錢,漁民為了追求利益,才會有割鰭棄身的行為,近年魚價不斷上漲,很少漁民再這麼做;但為漁業資源,還是要進一步推動全鯊上船。

(聯合晚報)
--
英爵士揭與慈禧荒誕性史 巴恪思稱以性伴身分進宮 刻劃2人多年情慾 並爆與親王男男性事 尤指慈禧遭袁世凱槍殺 更震撼史學界

英國爵士巴恪思所著的《太后與我》(左上圖,印刻出版提供),描繪清末宮廷貴族間男男性愛、人獸性交,光怪陸離,聳人聽聞;巴恪思更細膩地回憶書寫他與慈 禧多年的情慾性史,及他和諸親王間糾纏不清的男男性事,堪稱中外罕見的情色奇書;書中揭密慈禧死因係遭袁世凱槍擊身亡,顛覆傳統清史論述,同樣受到史學研 究者議論。

巴恪思在書中說,慈禧在他第一次以性伴身分祕宣進宮,從原本太后威儀與外國非正式使臣的對話,變成情侶裸裎的尷尬時刻(即使李蓮英讓他服了媚藥,並且繁複工序讓他沐浴、擦香膏,但他還是忐忑畏懼),太后對他說的第一句話竟是:「霜重衾冷,盼一解寂寞。」

皇戚大臣 聚同志浴室開轟趴

慈禧太后還曾當著皇后和宮女面前,探詢巴恪思有關維多利亞女王的戀史,在聽了英女王虐待其媳婦之八卦後,轉頭對光緒皇后說:「妳聽到了嗎?皇后,我是否虐待過妳?」「從來沒有,老佛爺,您對我比我親娘還好。」

巴恪思在書中描述清末皇戚、親王或軍機重臣經常聚會尋歡作樂的男同性戀浴室,更是過去宮廷紀事與民間傳說極為罕見的聲色轟趴。

有一回,巴恪思與恭親王及其侍寵在清淨浴室寬衣聊敘時,突然傳來一聲喝令:「跪下!」聲音威嚴,令人不敢不從,但是慶親王之子載扶由於任性慣了,回道: 「放你的屁!」巴恪思聽命跪倒,恭親王及其男侍也都跪下,進來的正是慈禧太后,以風領遮頭,穿著黃色騎服、男式長褲和高底鞋,李蓮英和崔德隆攙扶著她,她 步履穩健,惱怒地說:「誰敢出言不遜?」

載扶嚇得魂不附體,其餘幾人代他答道:「是載扶,老佛爺,饒了他吧!」載扶不停地磕頭,老佛爺斥罵他自負妄為:「你驕縱無禮,爾父必也聽聞。跟你兄長離開這裡,外頭冷,先穿了衣服吧。下流東西,太不成事體!」

「我素知老佛爺喜怒無常,看得出她此刻的怒火有一大半是做作。我們依然跪著,太后坐在矮轎上,讓我們平身,與我談了幾句話,顯是偏愛有加,我雖身分不如恭親王高,但當時獨享恩澤。」

慈禧興起 觀同性調情開眼界

「今晚我禁止你與任何人行樂,也不許任何人和你行樂。你若不從,我就要李蓮英當我和其餘人的面揍你,『從後面』。」再轉向恭親王說:「你和你這可人兒又摟 在一起啦?」親王道:「回老佛爺,他不過是洗浴之時在旁伺候。」太后說:「我自然知道他正合你的特殊口味,不過別過度,你妻子會如何講?」

此刻有人為老佛爺奉上茶,她賞我們坐下,又道:「我到這兒可不是執行禮法來啦,我想開開眼。你們這同性調情是如何做法?你們都該當去閹了,或者將屁股眼兒堵了,斷其迎送之路;不過這既無可能,你們、至少是你們其中幾人,須得給我好好演示一番。」

慈禧開眼後,離開新淨浴室,示意李蓮英安排巴恪思進宮服侍。李蓮英拿了媚藥讓他服用。「經過相當長的等待,媚藥有足夠功夫將我的塔挑逗到新的高度,充滿淫慾,李稟報主人,我已經按時到了,回來急切地說道:「快點!她正等得心焦,別耽誤啦,不必通傳了。」

巴恪思對他在太后寢宮的服侍過程描詳細寫道:「夜甚涼,但寧壽宮下有地窖,保持溫暖。電燈大放光亮,似新婚夜。我猜我二人的來往,此刻已經是公開之祕,再無需遮掩。接著穿過冰冷的露天長廊,到了裡面的廂房。」

巴服媚藥 32歲二戰70歲老婦

「我按李的指示除去衣衫,赤條條站著,直到我聽到那個熟悉的假聲:『你快來,等著幹嘛?我急啦!』我並不尷尬,只覺慾火焚心,怎會如此?卅二歲男子在七十歲老婦面前,我跪在新備的鳳床之前,那床的規格似龍床。『奴才在此,隨時效命於太后陛下之需。』」

「很好。」太后說:「你有情慾,我也高興。我說得對不對:我猜我去新淨之前,你已經走身子啦?」「是的,陛下,我不能說瞎話。今晚早先時候,我與已故軍機大臣啟秀之子恒虞相處甚歡。」

「我全心感激總管太監李蓮英,以及他那萬能的春藥,我感覺自己能排山倒海,就好像朝中飽馬一樣。一番徹底的放浪之後,兩人都是酣暢淋漓。此時已近三點,李進來,為太后奉茶,為我帶來第二劑媚藥。」

「我們在一起很是喜樂。」太后言道。李蓮英答:「我看得出,老佛爺,看到侯爺能令您滿意,我也喜歡,且等這藥力發作,他好再顯威武,寬慰慈懷!」

袁逼退位 開槍擊中慈禧腹部

對慈禧的死因,巴恪思更有顛覆清史的說法。書中寫道:袁世凱與軍機大臣鐵良請求太后接見時說:「您應當在頤和園幽靜之所頤養天年。臣與鐵良同請太后再頒一詔,宣布您決意退位,任我二人為太師,共同攝政,輔助新帝處理政務。」

老佛爺大發雷霆!她憤怒地叫道:「你這賊子,不,你們這兩個賊子,我待你們不薄,你們便如此報答?我這就罷免你二人,送到刑部去受審,你們千死萬死不足蔽辜,簡直惡貫滿盈,滾下去聽我吩咐!」

軍機處的鳳山當時在側廳、鐵良跪在龍座前,二人都說,袁世凱拔出六連發手槍,向太后連發三槍。他們都說他原本想嚇嚇她,進而逼使她同意,最後近距離向她平射,打中腹部。太后並沒有立時不治,而是喊道:「反賊!拿下袁世凱,殺了他。逆子,為什麼我饒他這麼久?」

英國政府聽聞慈禧太后死因真相,威脅巴恪思不可將實情大白於天下,因英國政府錯誤地信任「叛賊袁世凱」。巴恪思寫道:「一九一一年,袁世凱再回到朝中,他提出每年付我三千五百英鎊,直到我死,只要我能修訂《太后統治下的中國》,為他歌功頌德。」

人物檔案-牛津高材生 巴恪思評價兩極

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北京隱士」、評價兩極的巴恪思爵士,生於一八七三年,曾就讀英國牛津大學。一八九八年來到北京,精通漢語、滿語,曾任《泰晤士報》及英國外交部翻譯。據稱,他具有英國情報機構的背景。

一九○三年,滿清政府擢升巴恪思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法律和文學教授。一年後成為英國外交部專員。一九一○年巴恪思與《泰晤士報》記者布蘭德合著《太后統治下的中國》一書,出版後旋即風靡全世界。

巴恪思合著的《太后統治下的中國》一書,據稱是根據高官景善的日記所編寫,但「景善日記」的真偽曾引發質疑。據萊頓大學杜文達科(Duyvendak)教授說,日記純係偽造,但巴恪思始終聲稱,日記是他發現並翻譯的。

該書以獨特視野,向世人展示中國帝制最後一位統治者慈禧太后與清朝形象,披露鮮為人知的諸多內幕,被傳為曠世之作。

據稱擁英國情報機構背景

隔年,清朝滅亡,作者聲名如日中天。後人對慈禧太后的間接印象,或多或少都與巴恪思的介紹有關。

一九四三年,巴恪思七十一歲時,先後寫完《往日已逝》和《太后與我》。他曾在北京居住多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住在英國使館區,離群索居。一九四三年初夏,他進入法國聖邁克醫院,一九四四年一月八日去世。

受委託編輯出版回憶錄的賀普利,一九三○年至一九四一年間,是北平協和醫學院職員,太平洋戰爭期間,他成為瑞士榮譽領事,負責美英和荷蘭在北平的事務。隨後與巴恪思相識,並經常拜訪他,直到巴恪思去世。

據了解,巴恪思生前的著述,包括為倫敦外交部和北京的英國領館翻譯官方文件。他並為《倫敦時代》、《威斯明斯特公報》、《大西洋月刊》撰寫文章,還為中國雜誌寫稿。他曾搜集大量資料編寫《漢英詞典》,但卻未能出版。

此外,賀普利指出,《太后與我》完成於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至隔年五月間,巴恪思緊接寫《往日已逝》,六月底完稿,他不可能參閱書籍,也沒有助手,完全依靠記憶。這兩部書能在短短六個月完成,對七十歲的老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賀普利在一九四六年預期「要正常出版這兩部書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將每部手稿複製四份,希望在他死後轉給英國博物院圖書館、牛津大學博多萊安圖書館、巴黎國立圖書館、美國哈佛學院圖書館,每所圖書館獲贈兩部書副本。

(中國時報)
--
熱天硬擠事業線 犯癢又出包

天氣炎熱,人們越穿越清涼,許多美眉也跟著明星、名模流行風,紛紛以擠出「事業線」的低胸性感穿著秀身材,不過,醫師卻發現,在高溫潮溼的天氣,穿機能內 衣或塞襯墊,硬擠出又深又長的乳溝,已悶出一堆皮膚病號,甚至有隆乳美眉義乳變形移位,「波霸美女」成了「健美先生」。

爆乳事業線流行風潮,從娛樂圈、模特兒,也吹向了上班族和一般年輕辣妹,但並非人人都有天生真波的火辣好身材,多數人都是靠外力和穿衣技巧擠出事業線。

皮膚科醫師廖苑利發現,太陽大、紫外線強,外加汗水刺激,因擠事業線悶出胸部皮膚溼疹甚至黴菌感染的年輕美眉,明顯增加了兩成。若不好好治療,自己胡亂擦藥,可能反覆發炎感染,留下難看的黑色素沈澱。

熱中大秀事業線以十幾至卅幾歲的年輕女性居多,秀出問題多半都是因穿的內衣太緊或不透氣,胸罩脫掉後,皮膚出現一大片界限分明的紅疹,有的則是乳暈遭擠 壓,悶到長汗疹,癢的不得了,還抓到破皮,較肥胖或擠太久的人,則常在乳溝中線出現一條明顯的紅疹,又紅又癢只好緊急求醫。

整形醫師林靜芸表示,經常看到許多「特異功能」胸罩所帶來的後遺症,因過度擠壓乳房疼痛、乳暈搔癢,或是肩帶磨擦肩膀出現深深的印子,有人則是過度講究集中,壓得胸骨出現壓力性潰瘍。

更離譜的是,有的女性隆乳後,跟流行硬擠事業線,穿集中托高的內衣,把義乳往上擠,時間一久,竟卡在上面下不來,內衣脫掉時,就像練過舉重健美先生的「胸肌」,無法回到正常位置,看起來很「假」。

長庚顯微重建外科主任鄭明輝指出,受流行風氣影響,越來越多隆乳女性會要求做出「事業線」,技術上可以將義乳距離放近一點,但剝離須非常小心,坊間已陸續出現隆乳女性因義乳太靠近,結果導致「雙峰相連」,由醫院收拾善後重做。

夏天穿胸罩小叮嚀

一、接觸皮膚部位,應選擇棉質等天然材質及適合自己尺寸的內衣。
二、機能型、調整型內衣只能偶爾穿,不宜整天穿著,即使待在有空調的室內,也是以六至八小時為限。
三、如果流汗,應利用上洗手間時,脫開內衣,讓皮膚透透氣,並用紙沾水將汗擦乾。
四、隆乳女性不能長時間穿機能型等內衣,若非穿不可,每二小時即應解開,按摩一下胸部,讓義乳有空間活動,以免變形移位。

擠得有技巧 A也能變E

平地也能造山?胸部要從A罩杯變成E罩杯,沒問題!很多女明星都有各式各樣擠出「事業線」的方法,網路上甚至出現一位男網友示範,靠著簡單的步驟,男人竟也能擠出傲人的事業線。

造型師表示,只要擠的有技巧,A罩杯升級到E,確實不難,但這種方法只能暫時「應急」,不能長期用。

網路上日前出現一位胸部平坦如飛機場的男性,全程露兩點,以英語解說,他先在腋下兩側的胸外側黏上第一層隱形胸罩,再貼上有膠帶的第二層,之後穿上集中型內衣,事業線果真無中生有,吸引不少人點閱。

「原來胸部是從旁邊那麼遠的肉,擠到中間來的喔!」有的網友直呼神奇,有的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樣子硬擠,看起來好痛。

造型師李雅琴說,要把A罩杯女性擠成E罩杯,技術上確實不難,很多新娘為了美美的穿上露肩禮服,秀出事業線,造型師確實會用兩層隱形胸罩,加上內部厚厚的襯墊,及超級黏的寬版膠帶,把胸部向上向內集中托高,「再沒肉的人,也擠得出來」。

皮鬆贅油求出線 醫師批變態

代表女人乳溝的新名詞「事業線」,近來成了性感美麗新定義,醫師從人體解剖學分析,想要擠出能刷卡的乳溝,要件就是「皮夠鬆」和「贅油多」,這是很變態加變調的審美觀!

長庚顯微重建外科主任鄭明輝指出,女性天然的胸型,兩側乳房的距離至少在三至四公分,一般人沒穿胸罩時兩乳是自然分開的,除非穿內衣故意擠壓,才可能出現所謂的乳溝。

前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整形名醫林靜芸直言,「事業線」根本不是女人身上正常存在的「線」,乳房是由脂肪、乳腺構成,乳房外側有較多的乳腺,是孕育下一代的關鍵,兩乳內側比較容易囤積脂肪,也就是俗稱的「贅油」!

林靜芸說,乳溝在解剖學上是一種「皺褶」,大都與年齡、皮鬆、肥胖有關,就像身體的法令紋、頸紋等等也是。

有的女人乳房夠大,但皮膚緊實,如果不用力推擠,也弄不出乳溝,但肥胖又下垂的木瓜奶,不需要擠,就自然會有乳溝出現。所以,想要有乳溝,除了皮要夠鬆垮以外,還需要有足夠的贅油。

現代人的審美觀竟然會欣賞乳溝,她痛批,「這是人類營養過剩且生活奢糜的表現!」以女性有沒有乳溝來代表一個人事業發展的論調,從醫學的眼光來看,其實是「變態加變調」,完全不足取。

(中國時報)
--
4大非傳染性疾病 威脅地球人健康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指出,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4大「非傳染性疾病」(NCD),正對全球公衛造成嚴重威脅,聯合國9月中旬將召開國際會議,集思廣益,向NCD宣戰。

潘基文表示,NCD暴增的主因,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吸菸、缺乏運動、肥胖與酗酒。儘管它們不像愛滋病、流感、結核、瘧疾等傳染病深受國際關注,但無聲無息在全球蔓延,將造成驚人的經濟損失。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8年全球總死亡人數5700萬人中,3600萬人死於NCD(占63%),比例近2/3,其中近8成來自開發中國家,900萬 人死亡時不到60歲。世衛4月的報告指出,至2030年,NCD將奪走5200萬條人命。美國癌症學會執行長史佛林則推算,2030年之前因NCD死亡人 數將是傳染病的5倍。

哈佛公衛所教授布魯認為,NCD導致的經濟損失,在未來20年將演變為驚人的經濟負荷。布魯的研究團隊估計,全球新診斷癌症病例所耗費的治療開銷,光去年 就逾3千億美元,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更達4千億美元。從2005年至2030年,全球因NCD導致的產能下滑和經濟產出損失,將高達35兆美元。

(中國時報)
--
部分藥物併服葡萄柚恐有副作用

葡萄柚(汁)富含大量纖維質及維生素,熱量又低,是許多愛美女性的減肥聖品,但許多民眾可能不知道在服用某些藥品又併服葡萄柚(汁)時,可能會造成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在醫院拿到藥袋時,會發現有些藥袋上,特別註明「本藥請勿與葡萄柚(汁)併服」,因為葡萄柚(汁)含有flavonoids,此成分會抑制肝臟代謝酵素 CYP3A4。許多藥物是經由肝臟CYP3A4酵素代謝,所以在服藥期間併用葡萄柚(汁),則會導致增加藥物血中濃度及副作用。

但並不是所有藥物併用葡萄柚(汁)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以下將列舉常見不可併用藥物類別。

●降血壓藥物:降壓藥中鈣離子阻斷劑不可與葡萄柚(汁)併服。
●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Simvastatin(Statins類藥物)。
●抗組織胺(過敏)藥物:新一代抗過敏藥物,如astemizole、terfenadine不可與葡萄柚(汁)併服。
●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Tacrolimus。
●鎮靜安眠藥: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am)的鎮靜安眠藥不可與葡萄柚(汁)併服。
●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

若有服用藥物,千萬不要覺得把藥吃下肚就好了,許多藥物和日常生活中常見飲食會產生加成或削減作用,在領取藥物後,請詢問藥師應特別注意事項,以能安全的服用藥物,並達到最佳療效。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