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717

侵權案 蘋果告贏宏達電 Android手機恐禁銷美「將提上訴」

蘋果(Apple)控告宏達電侵權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行政法官昨凌晨初判,宏達電遭控的10項專利中,2項被判侵權成立,但詳細裁決內容並未公開。宏達電表示,將提出上訴,捍衛自身權益。


但這項判決還須經ITC全體6名委員審議後,才會成為最終判決。ITC具有準司法地位,可禁止貨物進口美國,如最終維持原裁決,部分宏達電使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可能禁止輸入美國。
宏達電法務長雷憶瑜說:「對上訴深具信心,已完成充分準備,將採取所有可能途徑捍衛自身權益。」

將持續買專利權
至於雙方是否可能達成和解,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說:「不排除任何可能。」為避免遭控侵權問題一再發生,容覺生說,宏達電將會持續購買專利權,以鞏固自己的專利庫。外界估計,若雙方和解,宏達電恐須付70至80億元台幣權利金。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這是蘋果對Android陣營廣泛法律行動的勝利前兆。因ITC裁定速度快、又具禁止侵權商品進口強制力,已成法院外,科技業專利戰的戰場。
撰寫軟體專利主題部落格FOSS Patents的智慧財產權專家穆勒(Florian Mueller)大膽預言,在判決不利之下,宏達電Android手機2012年美國市佔率恐掛零,所有採用Android平台的裝置很可能都有侵權問題。

「政府應予協助」
科技網站c.net評論說,蘋果打擊Android手機陣營先拿宏達電開刀,反映由Google開發的Android平台,及快速湧入市場的Android智慧手機,對蘋果iOS作業系統和iPhone威脅漸增。
淡江大學財金所教授林蒼祥說,蘋果告贏宏達電代表美國從以前硬體專利戰轉變至軟體智慧財產權戰,且結合美國政府,產官學力抗對手,宏達電單打獨鬥很難勝算,台灣政府也應協助。

「雙方終會和解」
微 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說,科技大廠互告很常見,最主要就是阻止或延遲對手產品進入市場的手段之一,而台灣廠商在專利權方面所處地位,通常不如歐美科技大廠有 綿密的專利網保護。他說,宏達電決定上訴後並無立即危機,產品還是可繼續銷售到北美市場,預期雙方終究會談判並尋求和解。

(蘋果日報)
--
病患詢問 謝凱生出國也會回電 兒童心臟南霸天

專長兒童心臟醫學、有「兒童心臟南霸天」稱號的高雄榮總小兒科主任謝凱生,行醫35年來,每天工作逾12小時,每天看門診、幫病童做超音波掃描,甚至提供手機號碼給病患家屬,隨時接受「叩應」,他說:「只要病患有需要,都可打手機詢問,縱使在國外也會回電。」
謝凱生上午門診常忙到下午3時,冷掉的午餐就隨意吃兩三口,此時又有多名心臟病童等候做超音波檢查。做完檢查已是晚上6時,緊接著查房,縱使假日,也常出席國內外醫學會議,「同事都笑我何苦這麼忙」,他卻樂在其中。

感謝妻子體諒
他的付出,是無數小病患和家長的「強心劑」。20歲的鄒琬明,剛出生就被診斷罹患複雜性心臟病;鄒母鄭秀娟說,當時醫師評估開刀風險高,勸她放棄,但她不死心,南下求助謝凱生。
謝凱生認為,治療成功機會很大,讓鄭秀娟重燃希望,在女兒5個月大及6歲時,接受人工血管及心臟手術,現在琬明生活作息與常人無異,鄭秀娟說:「很感謝謝主任用心照顧!」
長時間照顧病人,謝凱生卻少有時間留給自己的孩子。他說,孩子很希望他多陪伴或回家吃晚飯,但工作忙碌,「無法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甚至二女兒出生時,都未能陪在太太身旁。」他很感謝太太體諒,全心照顧小孩,讓他無後顧之憂。

救人獲得快樂
出生軍眷家庭的謝凱生,大學原考上成功大學電機系,因家裡無力負擔學費,改讀公費的國防醫學院醫學系,之後赴美進修,並考取美國醫師執照,兩年後回國推動嬰幼兒介入手術。
高雄榮總心臟外科醫師潘俊彥說,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困難,「謝主任醫術精準,照顧病童更是全心投入!」將邁入耳順之年的謝凱生未曾想過退休,他說,看到瀕臨死亡的病童獲救成長,讓他得到無比的快樂與成就。

謝凱生 小檔案 58 歲
現職: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國防醫學院兒科教授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專長:兒童心臟及重症醫學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台北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
興趣:閱讀歷史書籍

愛讀歷史 編首本重症教科書

謝凱生說,早年台灣醫界對嬰幼兒手術態度保守,常錯失治療先機,他赴美進修時看到積極治療成功挽救不少小生命,返國後推動嬰幼兒介入手術,一開始碰到很多抗拒,但他不斷宣導並整合專業醫療人力後,迄今已累積4500例小兒心臟手術,更編著全國第一本重症醫學教科書。

謝凱生工作之餘,除閱讀史書,就是上教堂,但忙碌的醫療工作讓他常無法參加教會活動,他說:「被教友虧說不夠虔誠!」各類史書中,他偏愛科學史、醫學史及倫理史等,從中學習為人處事之道,「以史為鏡可以改變自己行為。」

「每個病患都要顧」
謝凱生有感許多家庭因小寶貝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全家掉進痛苦深淵,而投入小兒心臟及重症醫療領域,花了一年編著全國第一本兒童重症醫學教科書,他說:「醫療沒有微小的事情,每一個病患都需要細緻照顧,不必計較付出與回饋!」

(蘋果日報)
--
台灣年墮胎恐50萬 醫促修法 《優生保健法》待審將給3天思考期

台 灣醫界估計1年墮胎數可能高達50萬,是去年全台新生兒16萬6千人的3倍。台灣大學兒科名譽教授呂鴻基醫師昨指出,台灣生育低主因即是墮胎數多,現行 《優生保健法》讓女性墮胎太過容易,須檢討;衛生署昨指,該法修正案送至立法院待審,若通過施行,孕婦墮胎不能想做就做,將有3天思考期緩衝,以防一時衝 動反悔。

由47個兒少團體組成的「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聯盟」昨舉行研討會,聯盟召集人呂鴻基警告,台灣生育率低,主因墮胎數多,據他私下向各大醫療院所婦產科醫師了解,推估每年墮胎數恐達30萬、甚至50萬。

流失2個北投人口
據北市民政局今年1月統計,全市人口數排名第5的北投區約25萬人,若墮胎數真有50萬,等同台灣1年流失2個北投區人口。
呂鴻基質疑,《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6款太寬鬆,只要女性認為懷孕影響心理、家庭,即可施行人工流產,「未免太自由心證。」
婦產科開業醫師李茂盛對50萬墮胎數持保留態度,他說,每年就醫孕婦約5至8萬人墮胎,推測有2倍人數女性懷孕未就醫,台灣1年應有10到16萬人墮胎,這數字並不少,畢竟全台去年新生兒僅16萬,墮胎數竟與新生兒等量齊觀。

官方統計約24萬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則說,推估墮胎數50萬不誇張,因「門診產檢的女性,平均10人有1、2人想墮胎」,還有許多未婚媽媽不產檢、自行使用墮胎藥。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官方統計台灣每年墮胎數約24萬,黑數則難估計;《優生保健法》修正草案2009年送進立院,女性墮胎只須告知配偶,但有3天思考期緩衝,會比現行法規周全。
民眾鄭承輝批,墮胎多是因為政府無能,大家才不敢生。31歲上班族施瑜雯說,50萬寶寶被拿掉很驚人,但也同情不得不墮胎的媽媽。

(蘋果日報)
--
台大教授呂鴻基:1年50萬胎兒被拿掉

我 國婦女生育率直直落,全球墊底,去年新生兒出生人數更僅十六萬六千多人,創下歷史新低。生育率低,但墮胎率恐不低!台大名譽教授呂鴻基推估,國內一年墮胎 人次恐高達卅到五十萬,等於是去年新生兒人數的二到三倍,他認為國內法規應做更嚴謹把關,政府也應提供更完善的懷孕諮商、輔導及領養管道。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台灣兒科醫學會等多個兒童、青少年團體所組成的「台灣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聯盟」昨日舉辦研討會,關心各項兒少議題。會中呂鴻基指出,台灣生育率持續下降,但據私下和婦產科醫師了解推估,國內一年平均有卅到五十萬名胎兒被拿掉,無緣來到這世界。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也表示,目前懷孕率與十年前相差不遠,但生育率卻較十年前低,顯示墮胎率提升,每年墮胎人次高達卅到五十萬的確有可能,除非龍年,民眾想生龍子龍女,出生率才會相對較高。

他說,以自己醫院門診現況,近年來平均每十位懷孕婦女,就有一、二位要求流產,墮胎原因大多考量經濟能力。但大醫院無論開立RU486或進行人工流產手術費用都較診所昂貴,診所的墮胎數可能又較醫院來得高。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李茂盛卻不認同這驚人數字。他認為現在避孕措施做得好,且知識水準提升,即使加上私下墮胎的黑數,墮胎人次應該沒有那麼高,且接近龍年時墮胎率約會減少百分之十。

「每個小朋友都是寶,一個都不能少!」呂鴻基說,現行《優生保健法》對於懷孕或生產只要是能影響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就能施行人工流產,幾乎是採自由心證。他建議法律應更嚴格規範,且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懷孕諮詢、申報及領養管道。

但潘恆新認為,相關法規嚴格規定只會讓尋求人工流產者更趨地下化,根本之道應該是要改善經濟環境,讓育兒補助措施更完善。

官方數據:每年23萬人次墮胎

國內教授推估,台灣每年約有卅到五十萬新生兒遭被墮胎命運,但官方統計數字也不低,人工流產人次加上RU486使用量,國內平均每年約有廿三萬人次墮胎,等於有廿三萬名小生命無緣來到這世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依據中央健保局統計資料,國內健保有給付的人工流產人次,民國九十三年前約有廿到廿一萬,但從九十四年開始,人工流產人次就低於廿萬,介於十八萬到十九萬人次之間,九十八年的十八萬七千二百五十六為近年最低,但九十九年還沒統計出。

另由於墮胎藥RU486屬於管制藥品,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近三年藥品資料顯示,每年使用RU486平均人次約有四萬一千到五萬四千人次,和人工流產人次相加,等於每年就有廿二到廿四萬人次墮胎。

對於有教授批評《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六款,只要認定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就可施行人工流產,標準過於寬鬆。趙坤郁回應,為了提供懷孕婦女更充足的資訊做決定,衛生署曾針對《優生保健法》提出修正草案。

修正內容包含,懷孕婦女若基於《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六款施行人工流產,原規定已婚女性得先經先生同意才能進行,但為尊重婦女身體自主權,修正草案修改為「告知」配偶即可,另為兼顧胎兒的生命權,設計了「三日思考期」作為緩衝。

另十八歲以下未婚婦女施行人工流產需經輔導、諮詢,且也增列條文明定主管機關應建立生育保健的相關諮詢、輔導服務網絡,但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仍躺在立法院。

(中國時報)
--
一年拿掉50萬名寶寶? 抓娃娃比出生的還多

學者推估 籲修優生保健法

台 大名譽教授呂鴻基昨日在一場兒童青少年研討會上,語出驚人表示,每年推估台灣有三十萬到五十萬的小生命「被拿掉」,台灣總生育率去年創下新低,只有十六萬 六千多個寶寶出生,被拿掉的小生命比出生的還多,政府應重視此一問題,除要有鼓勵生育措施,亦應建立懷孕諮詢申報、輔導及領養管道,儘量解決民眾所面臨的 生育問題。

呂鴻基指出,他是在會議上,聽到婦產科界醫師說的訊息,這麼多的小生命被無辜的拿掉,跟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六項「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規定太寬鬆有關,不少人利用這條法令拿掉小生命,政府應修法改進。

衛署︰一年墮胎約24萬人次

專家推估台灣一年墮胎人次恐高達五十萬。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昨表示,根據近三年來每年人工流產加上使用墮胎藥平均人次,一年墮胎就已約達二十四萬人次。

趙 坤郁表示,以健保局人工流產資料分析,除了九十三年有二十一萬四百三十七人次 ,從九十五年到九十八年都在十八萬到十九萬人次。依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RU486平均使用人次顯示,近三年來每年平均約四萬到五萬人次。也就是說 ,一年的墮胎人次就有約二十四萬人次,還不包括透過地下管道墮胎的個案。

趙坤郁說,有關人工流產規範各方意見不同,現行規定因心理、家庭 因素要施行人工流產,需經配偶同意 ,但有民間團體質疑違反婦女自主權,因此,九十八年優生保健法草案送到立法院,改為只需告知配偶,但為了讓婦女有更多的思考,設計三天思考期,讓懷孕婦女 可以透過專業輔導諮商,充分考慮是否墮胎。不過,草案都還在立法院,尚未完成修法。

養不起? 適婚族群墮胎率增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李茂盛則表示,值得警惕的是,過去「刻意」拿掉小生命的族群以青少年居多,但近年來,「刻意」拿掉小生命的適婚年齡族群有竄起之勢,很多人都是因為養不起、怕負擔而拿掉小生命,不少人不婚也不生,即便婚了也不生。

李茂盛指出,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房價飆高、薪水沒調,墮胎率也受到影響高出兩成,不過,隨著龍寶寶的到來可望減緩,預估墮胎率可以降至一成,明年新生兒的出生數,可望上升至十八萬到二十萬。

(自由時報)
--
尿液引螞蟻 恐染糖尿病

Q:我日前如廁時,尿液不慎滴到外面,竟引來螞蟻,有可能是得糖尿病嗎?
A:尿液引來螞蟻有可能是糖尿病。當小便中的糖分較高,或是因為發炎出現尿蛋白、女性陰道有分泌物滴到尿液中時,都有可能招來螞蟻,不過最常見的還是糖尿病,建議這名讀者應到醫院檢查。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肚子變大等,也可能是糖尿病,應盡速就醫。

檢測簡單驗血即知
現在糖尿病的檢查很方便,只要驗血就可以判斷,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126毫克╱百毫升,或是飯後血糖超過200毫克╱百毫升,就是糖尿病。若還有口乾舌燥、小便多、胃口好、體重減輕等,就已經有疾病症狀。
糖尿病可以靠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剛開始可先透過飲食及運動控制,若仍未改善,才需服用藥物,糖尿病患者應好好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產生。

(蘋果日報)
--
親信再下台 梅鐸為竊聽案道歉 登全版廣告滅火 仍挨嗆「可恥」

向 來不輕易認輸且力挺屬下的「新聞集團」大老闆梅鐸,終決定斷尾求生。繼旗下「國際新聞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前天為《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遞辭呈後,梅鐸左 右手、道瓊公司執行長兼《華爾街日報》發行人辛頓也在數小時後請辭,這也是迄今為本案下台的最高級主管。梅鐸並親向竊聽案受害少女的父母致歉,昨更在英國 各大報刊登道歉啟事,改採低姿態以求度過危機。

而曾被《世界新聞報》踢爆召妓醜聞的「一級方程式」(F1)賽車前老闆莫斯利則表態,願出錢幫竊聽案其他受害人打官司求償。

父子倆都被傳喚
這 起醜聞讓新聞集團股價重挫,關掉旗下號稱英國最暢銷周日報的《世界新聞報》,還破壞梅鐸(Rupert Murdoch)收購金雞母「天空電視台」(BSkyB)的如意算盤。梅鐸30年來在英國政壇呼風喚雨,從柴契爾夫人、布萊爾到現任的卡麥隆等歷任首相都 爭取他支持,但現在成了過街老鼠。
67歲的辛頓替梅鐸工作52年,是最受倚重的親信之一,他在竊聽案發生期間任國際新聞公司董事長,布魯克斯則是《世界新聞報》總編輯。他在聲明中說自己難辭其咎,因此請辭並道歉。他也是集團第一位因本案下台的美國高層主管。
如 今外界將焦點擺在梅鐸么兒兼集團內定接班人詹姆斯梅鐸(James Murdoch)的動向上。他在危機剛爆發時接掌集團歐洲業務,坦承批准與竊聽案受害者的庭外和解賠償。梅鐸父子及布魯克斯都已被傳喚,本周二將至英國國 會委員會,為竊聽案及記者付錢給警察買消息的傳聞作證。布魯克斯遺缺預定由義大利天空電視台執行長莫克瑞吉(Tom Mockridge)接任。

見受害少女父母
梅 鐸昨在英國7家全國性報紙刊登全版廣告,內文稱:「我們很抱歉。我們為已發生的嚴重錯誤致歉。我們深深為相關當事人所受傷害抱歉。我們遺憾未能更快採取行 動解決。」先前堅稱只犯小錯的他,也會晤遭《世界新聞報》竊聽手機留言的遇害少女陶樂(Milly Dowler)父母親自道歉,但仍遇抗議群眾嗆「可恥」。

裘德洛也控竊聽
但這些動作並未平息風波。英國影星裘德洛(Jude Law)指控梅鐸旗下另一家八卦報《太陽報》2005與2006年竊聽其電話。

捲入醜聞的新聞集團高層
新聞集團董事長與執行長梅鐸/登報道歉,親訪受害者家屬,周二將出席國會作證
新聞集團歐亞業務主持人、梅鐸么兒詹姆斯/周二將出席國會作證
道瓊公司執行長辛頓/已請辭
國際新聞公司執行長布魯克斯/已請辭,周二將出席國會作證
《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森/稍早被捕,後交保
《世界新聞報》前王室新聞編輯古德曼/因竊聽王室員工電話入獄

(蘋果日報)
--
梅鐸見受害家屬 端出老爸道歉

跨國傳媒大亨梅鐸16日在英國各大報刊登署名的全版道歉啟事,並與受害者家屬會面,兩名愛將15日相繼請辭。一切都是為了替「世界新聞」報惹出的竊聽風暴滅火,英國媒體稱為「贖罪之日」(day of atonement)。

廣告見報的前一晚,梅鐸邀命案被害人米莉‧杜勒的家人在倫敦五星級飯店會面,當面致歉。梅鐸的律師會後說,梅鐸在會談時「道歉連連」,「數度以手抱頭」表達悔意。

米莉的父母說,梅鐸的報紙應率先建立誠實、正直的表率,而不是為了搶獨家不惜觸法,梅鐸對此表示,竊聽行為不符合他的父親和祖母所立下的標準。梅鐸的父親是一位頗受敬重的記者。

梅鐸會後步出旅館時,有示威者對著他高喊「丟臉!」13歲的米莉‧杜勒2002年3月在下課回家途中失蹤,近半年後屍體才被發現。倫敦「衛報」7月4日報導,世界新聞聘請的私家偵探駭入米莉的手機語音信箱,聽完後刪除留言,以免信箱塞爆,但此舉讓家人誤以為米莉依然在世。

梅 鐸會見米莉家屬前的幾小時,他的愛將布魯克斯辭去世界新聞發行公司執行長的職務。不久後,跟隨梅鐸52年的華爾街日報發行人辛頓也跟著下台,成為新聞集團 為這次竊聽風暴請辭的最高階主管。辛頓15歲進梅鐸旗下的澳洲報社擔任實習記者後,從未事過二主。辛頓原計畫明年退休,顯然計畫趕不上變化。

「世界新聞」的記者於2002年竊聽命案受害人的手機訊息,延誤破案時機,布魯克斯是當時的總編輯,而辛頓當時則是「世界新聞」的發行公司、新聞集團英國子公司「新聞國際」的董事長。

英國政府15日公開英相卡麥隆與媒體的接觸紀錄,顯示卡麥隆上任不到15個月,已與梅鐸旗下新聞集團高層私下碰面26次,遠高出英國其他媒體,可見雙方的往來相當密切。

傳媒大亨梅鐸16日在英國各全國性報紙刊登全版廣告,為新聞集團旗下報紙「世界新聞」的竊聽醜聞道歉。廣告內容是他的公開信,全文如下:

「我們很抱歉。『世界新聞』的工作是要叫人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卻沒做到。

我們對發生的嚴重不當行為感到抱歉。

我們對當事人受到的傷害深感抱歉。

我們對於未能更快妥善處理此事感到遺憾。

我知道光是道歉,並不足夠。

我們經營事業的基本理念是,自由開放的報紙應為社會的正向力量。我們必須做到這一點。

未來幾天,我們將採取進一步具體措施,解決相關問題,並彌補這些問題所造成的傷害。我們未來也會有更多說明。

魯伯特.梅鐸敬上」

(聯合報)
--
道瓊執行長下台 梅鐸集團大地震

國際傳媒大亨梅鐸的媒體帝國「新聞公司」15日發生劇烈高層人事變動,繼集團英國分支機構「新聞國際公司」總裁麗貝卡‧布魯克斯辭職後,旗下道瓊公司執行長兼《華爾街日報》發行人辛頓也宣布辭職。

67歲辛頓 梅鐸倚重的左右手

67歲的辛頓是英國《世界新聞報》爆發竊聽醜聞以來,新聞公司下台的最高階主管,他在新聞公司的資歷長達52年,15歲就在梅鐸擁有的澳洲報社擔任實習記者,如今是梅鐸倚重的左右手。

梅鐸在2007年買下道瓊,交由辛頓整頓,他是為梅鐸在美國打天下的功臣,在辛頓的領導下,道瓊完成數位化,《華爾街日報》也超越《紐約時報》,躍居美國銷售第一的報紙。

辛頓原本計畫明年退休,卻無法全身而退。在紐約,他辭職的消息宣布後,道瓊總部員工訝異得鴉雀無聲。

難擋野火 一天內連斬兩愛將

梅鐸表示,以「最沈重」的心情接受辛頓辭呈。在《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發生時,辛頓是新聞國際公司董事長、布魯克斯是總編輯,梅鐸一直力挺布魯克斯,讓竊聽案的野火愈燒愈猛,讓梅鐸終於抵擋不住,而演變成布魯克斯和辛頓相繼辭職的局面。

辛頓表示,他在紐約看著醜聞延燒,感到非常難過。他說,竊聽受害人的痛苦令人難以想像,就算自己對竊聽醜聞不知情也已「無關緊要」,離開新聞公司是「適當」的做法。他在聲明中並向因《世界新聞報》受到傷害的人致歉。

辛頓2007年和2009年兩度在英國國會的聽證會保證,竊聽行為是「個案」,公司的內部調查並沒有發現其他違法行為。

新聞界人士表示,辛頓是為了新聞公司「揮劍自裁」,梅鐸一天之內連斬兩名愛將,顯然是為公司築起防火牆,以免一向聲譽卓著的《華爾街日報》受到波及。各方多認為,梅鐸可能把在英國的報紙都脫手,因此保護《華爾街日報》更加重要。

梅鐸登報 署名公開說對不起

梅鐸處理竊聽風波嚴重失策,先是為了力挺布魯克斯而不惜關閉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不顧200多名員工的生計。而且直到昨天他仍然堅持新聞公司對危機的處理「在各方都表現優異」,只有「一些小失誤」,甚至對媒體的「負面頭條」報導表示不快。

不過一天時間,梅鐸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除了親自向竊聽案受害者道歉,並署名在英國所有全國性報紙刊登全版道歉聲明,公開說「對不起」 (We are sorry),承諾盡力補償所造成的傷害。

梅鐸左右手辭職 媒體帝國崩潰邊緣?

痛失兩愛將 王國恐崩潰

澳洲出身的媒體大亨梅鐸15日痛失兩名愛將,媒體帝國籠罩在暴風圈中。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報導,竊聽案延燒,情況越來越嚴重,可能導致梅鐸在美國的媒體王國「崩潰」(unravelling)。

前白宮官員:報應到了

雖然白宮對此事保持沉默,但主管歐巴馬政府權力交接的民主黨重量級人士、前白宮幕僚波德斯塔認為,梅鐸擁有的福斯新聞網,多年來透過猛攻自由派和民主黨,在美國獲得暴利,現在是梅鐸王國遭到「報應」的時候了。

「新聞帝國行為規範解體」

波 德斯塔在接受加拿大媒體訪問時說「這不是一個流氓編輯惹出來的禍,這個新聞帝國所標榜的行為規範開始爆炸和解體。」還說:「他們慣於賄賂官員,現在爆發的 事件將延燒一陣子,我不認為這件事會在兩周內平息。」波德斯塔是美國進步研究中心的創辦人,該自由派組織曾呼籲聯邦政府,根據美國的對外行賄法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FCPA)調查梅鐸的「新聞公司」。

美司法部部長證實正在查「新聞公司」

美司法部部長霍爾德15日證實,聯邦政府正在調查「新聞公司」,這是美政府高官首次就此事件發表公開談話。

美民主黨參議員競選委員會發動網路廣告,呼籲支持者「要求梅鐸自清,不竊聽美國人」。該廣告說:「梅鐸的帝國經常不公平地攻擊民主黨和進步思想,我們要梅鐸告訴我們,他的公司有沒有竊聽美國人。」

(聯合晚報)
--
為竊聽案止血 梅鐸連砍兩愛將

媒體大亨梅鐸的新聞公司15日發生劇烈高層人事變動,繼英國分公司新聞國際公司總裁麗布魯克斯辭職後,旗下美國道瓊公司執行長兼華爾街日報發行人辛頓(Les Hinton)也宣布辭職。梅鐸並且在英國全國性報紙刊登廣告,向竊聽案受害者道歉。

67歲的辛頓是英國世界新聞報爆發竊聽醜聞以來,新聞公司下台的最高階主管,他在新聞公司的資歷長達52年,15歲就在梅鐸擁有的澳洲報社擔任實習記者,如今是梅鐸倚重的左右手。他的辭職將使梅鐸在美國最重要的資產前景平添不確定性。

梅鐸在2007年買下道瓊,交由辛頓整頓,他是為梅鐸在美國打天下的功臣,在辛頓的領導下,道瓊完成數位化,華爾街日報也超越紐約時報,躍居美國銷售第一的報紙。

辛頓原本計畫明年退休,卻無法全身而退。在紐約,他辭職的消息宣布後,道瓊總部員工訝異得鴉雀無聲。

梅鐸表示,以「最沈重」的心情接受辛頓辭呈。在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發生時,辛頓是新聞國際公司董事長、布魯克斯是總編輯,梅鐸一直力挺布魯克斯,讓竊聽案的野火愈燒愈猛,讓梅鐸終於抵擋不住,而演變成布魯克斯和辛頓相繼辭職的局面。

辛頓表示,他在紐約看著醜聞延燒,感到非常難過。他說,竊聽受害人的痛苦令人難以想像,就算自己對竊聽醜聞不知情也已「無關緊要」,離開新聞公司是「適當」的做法。

他在聲明中並向因世界新聞報受到傷害的人致歉。

辛頓2007年和2009年兩度在英國國會的聽證會保證,竊聽行為是「個案」,公司的內部調查並沒有發現其他違法行為。

新聞界人士表示,辛頓是為了新聞公司「揮劍自裁」,梅鐸一天之內連斬兩名愛將,顯然是為公司築起防火牆,以免一向聲譽卓著的華爾街日報受到波及。

各方多認為,梅鐸可能把在英國的報紙都脫手,因此保護華爾街日報更加重要。

梅鐸處理竊聽風波嚴重失策,先是為了力挺布魯克斯而不惜關閉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不顧200多名員工的生計。

而且直到昨天他仍然堅持新聞公司對危機的處理「在各方都表現優異」,只有「一些小失誤」,甚至對媒體的「負面頭條」報導表示不快。

不過一天時間,梅鐸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除了親自向竊聽案受害者道歉,並署名在英國所有全國性報紙刊登全版道歉聲明,公開說「對不起」(We are sorry),承諾盡力補償所造成的傷害。

專家看法 家族壟斷 集團致命傷

公司治理專家指出,新聞公司董事長梅鐸旗下的兩位高層主管請辭,仍無助於決這個媒體帝國的公司治理問題,因為癥結在於企業文化和董事會缺乏獨立性。

專 家指出,要求主管負起責任下台,可能是防止危機擴大的第一步,但新聞公司仍須矯正造成問題的文化。法律業者Gould & Ratner公司主管譚能堡指出,新聞公司一直未採取果決行動,令人難以置信,他說:「如今他們應該採取最高的標準,包括新聞道德、事實查證及決定該如何 取得事實。」

專家認為,如果新聞公司早就作好公司治理,包括更獨立的董事會,應該就能儘早採取行動,讓相關人士負起責任,控制住公司信譽的損害程度。

新 聞公司董事會充斥梅鐸家族成員和公司主管,早已引發外界批評缺乏獨立性。根據申報資料,新聞公司16名董事中有九人為獨立董事,符合那斯達克交易所的上市 規定,但這九位獨立董事中有三人曾任該集團資深主管;而且新聞公司股東投票採雙軌制,梅鐸家族掌控近40%投票權,對董事人選有主要發言權。

德拉瓦大學Weinberg公司治理中心主管艾爾森指出,即便新聞公司照規定成立獨立董事會,董事也欠梅鐸家族人情,因為該家族仍握有投票權。

艾爾森說,許多報業公司都採雙軌投票架構,以隔絕短期獲利壓力,但現在或許該調整這個架構,因為當經濟利益和投票利益分歧時,就會出問題。

新聞公司董事會自竊聽醜聞爆發以來,始終保持沉默。梅鐸已任命公司主管克萊和獨立董事迪恩監督此該事件,並向董事會報告情勢。

專家說,新聞公司董事會可能迫於法律責任的威脅而採取行動。

數家機構投資人,上周在美國控告新聞公司董事會對竊聽醜聞「一直保持沉默且態度消極」,顯示董事屈服於梅鐸的主宰和控制,不僅失職,也可能使公司蒙受數十億美元損失。

(經濟日報)
--
到陽明山看山野草 一窺神秘風貌

位於陽明山區的北市花卉試驗中心明天起至年底將舉辦「山野草展」,民眾不妨抽空上山,欣賞他們小巧可愛的模樣及散發迷人的清新氣息。

市府公園處指出,山野草雖不若觀賞性植栽那樣擁有瑰麗迷人的風采,卻能夠在山邊、林下及水岸邊自成一格。野草雖然無法成為景觀上的焦點,但卻是構成整個山林綠意,展現自然美景最重要的元素。

山野草展將展出包括春天的菫菜、夏天的山月桃、秋天的台灣山菊、冬天的火炭母草等,民眾可一窺他們神秘的風貌,尤其他們細緻的葉片與可愛的小花,伴著蟲鳴鳥叫聲萌芽開放,只要停下腳步來細細品味,即可體會出獨到的清秀美麗。

公園處提醒,陽明山地區假日皆有交通管制,呼籲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山(公車260、303、紅5、小15、皇家客運金山線至山仔后派出所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即可到達緊鄰加油站的花卉試驗中心)。

花卉試驗中心地址:仰德大道4段175巷32號。

(聯合報)
--
莫札特死因 科學家:太陽曬太少

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札特英年早逝,他的死因在科學家心中一直是個問號。如今有科學家宣稱,太陽曬得不夠以致缺乏維他命D,是莫札特健康欠佳的根本原因。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天才作曲家莫札特每天日夜顛倒,埋頭寫曲,又住在全歐洲日照最少的國家奧地利,讓他失去了許多曬太陽的機會,因而缺乏足夠的維他命D來維持健康,35歲就因病去世。

莫札特生前飽受疾病之苦,曾患腎疾、天花、傷寒、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美國太空總署退休科學家葛蘭特認為,缺乏維他命D是他健康走下坡及英年早逝的主因。

葛蘭特在「表演藝術家的醫療問題」月刊上發表文章指出:「幾乎每種疾病都與維他命D有直接關聯,如果當年莫札特能注意到這點,多出門曬太陽,他的創作一定可以多出一倍。」他認為,現代音樂家也未意識到他們長時間處於室內,會造成體內維他命D的含量不足。

文中同時提到,英國大提琴家杜普蕾及奧地利作曲家馬勒英年早逝,可能也與太陽曬得不夠以致缺乏維他命D有關。

1791年12月,莫札特死後三天即入土,未做解剖,死因就此成謎。

(聯合報)
--
仰賴網路、GPS 人腦明顯退化

網際網路已全面改寫人類生活,網路搜尋、手機通訊錄、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生活不可或缺的大幫手。不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顯示,Google的興起,已改變人腦記憶資訊的方式。英國研究也發現,過度仰賴衛星導航系統(GPS),人腦逐漸退化,反而變得不會認路了。

哥大助理教授史派羅(Betsy Sparrow)說,搜尋引擎出現後,人腦越來越仰賴網路存取記憶,就如同以前我們會仰賴朋友、家人、同事、筆記等幫我們記憶。

換言之,現代人懶得花心思記住可以在網路輕易找到的資訊,對於不容易在網路找到的資訊,人腦才肯費心記憶。

史派羅解釋,網路已成為心理學家稱之「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工具,亦即人腦不再記憶資訊本身,轉而記住存放資訊的資料夾。

史派羅的研究認為,Google出現後,記憶力不見得會變差。她說:「人類記憶正在適應新的通訊科技。我們不是不會思考、再也記不住東西的傻瓜。但我們卻變成是,只善於記得去哪兒找東西。」

她指出,改變人腦記憶模式未嘗不是好事,因為人不用再費力背誦一些網路隨手可得的資訊,可將大腦花在更須創造力的事務上。

不過,英國蘇格蘭鄧迪(Dundee)大學教授蘭斯頓(Rosamund Langston)研究GPS對人腦的影響後發現,過度仰賴GPS,人類天生的方向感以及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卻出現明顯退化。

她舉《糖果屋》故事主人翁為例,小鳥吃掉了他們用麵包屑作成的路標之後,主人翁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蘭斯頓說,人若只會依照導航器上的指標箭頭開車,一旦導航當機,就完全失去方向感,甚至寸步難行,實在非常荒謬。

她指出,聽導航單調的指令開車,只是在聽命行事,完全沒動腦也沒啟動任何記憶,下次再經過同樣的路段,一樣認不出路,只好更依賴導航。

(中國時報)
--
兒童電腦斷層檢查 14%輻射超量

電 腦斷層掃描(CT)已成為民眾接受輻射醫療相關檢查最高輻射曝露,歐美等國近年陸續研究認為,過度接受CT診斷可能提高致癌風險,促成原子能委員會決定加 速推動CT納入「輻射曝露醫療品質保證」。原能會全國總普查發現,國內兒童接受腹部CT診斷,高達十四%輻射曝露超過即將實施的劑量限值。

根 據美國最新版游離輻射安全報告,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人次,雖僅占所有輻射相關檢查十六%,但造成的民眾輻射曝露劑量,卻占所有輻射相關檢查的四十九%,顯示 CT已成為民眾醫療輻射曝露最高劑量。原能會指出,國內民眾每年接受CT檢查高達一百四十萬人次,凸顯相關問題在國內已不容忽視。

原能會 經歷年餘,完成全國各醫療院所共四百廿八台CT的總普查,若以七月廿九日即將實施的劑量標準評估,成人頭部CT檢查,接近九.六%超過每次八十毫戈雷(人 體吸收輻射的劑量單位,一戈雷等於一公斤吸收一焦耳的能量)的標準限值,劑量最高者甚至達到一百七十六毫戈雷,是標準限值的二.二倍。

兒 童接受腹部CT照射劑量,超過廿五毫戈雷標準限值的比率高達十四.二五%,劑量最高達九十.五毫戈雷,是標準限值的三.六二倍,凸顯國內兒童CT過度診斷 情形,遠比成人嚴重。為及時改善這種現象,原能會配合CT納入輻醫品保,過去一年在執行全國總普查過程,也同步輔導劑量超過限值的醫療院所。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醫療院所新購買的輻射醫療器材都需經由原能會核准,查驗合格才能正式運行,器材使用時輻射劑量是否符合標準,也由原能會進行稽查。原能會新措施公布,醫療院所應該會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病患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不但每人每次平均輻射劑量偏高,更有二百一十八部CT、占五十.二三%被評定為影像品質未達法規標準,可能影響診斷的正確率。經原能會輔導後,仍有三部CT不及格,在輻醫品保實施後,將成首波被要求改善的醫療院所。

(中國時報)
--
台北火車站 辨色找出路

台 北火車站正進行內部翻修,動線亂、車站陷入黑暗期,不過眼尖民眾也發現,被批是全台最大地底迷宮的B1,最近開始陸續更換新指標,文字、字體、燈箱高度和 圖示全都標準化,還以顏色作為動線辨識,出站黃色、進站白色,像廁所或逃生通道的緊急指標用綠色,旅客可以一路辨色找出路。

運務人員舉例,像是往捷運或台北轉運站的站外動線,指標文字統一用黃色,若要到月台或高鐵售票處等站內動線則用白色,旅客沿路「視覺閱讀」更連貫,可以一路好走不困惑。

(中國時報)
--
行得正 坐得正 遠離腰痠背痛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通病,吃藥打針甚至手術不見得是萬靈丹,唯有正確的姿勢與適度的運動,才能遠離背痛。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全美高達8成人口有背痛的經驗,每年約15%因為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下背痛而就醫治療。

背痛病患每年的醫療支出大約是7千美元(約台幣21萬元),反觀無背痛者,醫療支出大約只有4千美元(約台幣12萬元)。

專家指出,治療背痛的方式形形色色,但迄無科學證據顯示,哪一種療法是百分之百安全與有效,唯有預防勝於治療。

追根究底,背疼的肇因在於肌肉與韌帶長期緊繃(或無力),若能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的肌力與耐力,加上正確的站姿與坐姿,背痛就不會輕易上身。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鍛鍊方式:

1、糾正駝背的習慣。若須久坐,選擇與自己腰部弧線相符的靠墊,不然也可拿一條毛巾,捲起來,墊在腰間。下背部有了支撐,腰桿自然容易挺直,肩膀也會跟著放鬆。

2、維持良好體態,須增加背部與腹部等核心肌群的肌耐力,始能支撐脊椎。動態的「皮拉提斯」(Pilates)身體療法或靜態的瑜伽都是不錯的課程。亦可向復建醫師請益,設計適合自己的肌力鍛鍊計畫。

3、調整辦公桌椅、電腦螢幕、鍵盤的高度,讓身體維持在舒適與放鬆的人體工學角度,減少肌肉負擔與緊繃。

4、工作每30至60分鐘,記得站起來伸伸懶腰。坐久了,不管姿勢再怎麼正確,肌肉難免會疲勞,最好起身活動一下。例如可將雙手貼在下背部,緩緩將臀部往前推,伸展背部。重新坐下後,下巴縮緊,將肩膀往後繞圈約10次。

維持良好體態,不僅是為了好看以及遠離背痛,更是增添自信的利器。反觀彎腰駝背者,則給人未老先衰、自卑害羞的負面形象。

(中國時報)
--
只要健美不要傷害 享受運動先熱身

炎熱的夏天,不少人會選擇享受戶外運動的快感,尤其是騎腳踏車或跑步,除了流流汗還可以保持健美體態。不過骨科醫師提醒,每年到了夏天,門診因為運動傷害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許多,運動雖然有助身體健康,還是要避免運動傷害。

台北中山醫院院長暨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周休二日實施後,許多民眾相當熱衷運動,卻因運動不當或過量而造成身體出現運動傷害,原因除了運動前缺乏暖身及使用器材和護具的方法不正確,運動用力過度、運動時間過長,也是導致運動傷害頻傳的關鍵。

根據門診統計顯示,患者最容易受到運動傷害的部位是肌肉和韌帶,如果運動過量而不是漸進式的運動量,或熱身時間不夠,都非常容易導致肌肉、韌帶的運動傷害。

一般來說,肌肉的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下肢部位,包括大腿和小腿,運動傷害也會因運動形式而不同,其中短跑或瞬間必須發揮爆發力的運動容易導致大腿肌肉拉傷;至於長跑或耐久力的運動,用力部位多在小腿和足部,小腿部位的腓腸肌最容易拉傷。

另外,跟骨腱也是跑步時極易出現拉傷的部位。因為,從事跑步運動時,大都是前腳掌先著地、接著才是後腳掌,這樣一前、一後的過程中,也正是跟骨腱在做伸、縮運動,頻率太快或是太過於疲勞,也容易造成跟骨腱的傷害。

防止運動傷害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熱身,吳濬哲醫師提醒,運動傷害可能隨時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熱身的目的是讓肌肉鬆弛、血液循環,使人的身體能夠從平靜狀態,順利轉化成運動狀態。

尤其像在清晨起床後、寒冷的冬天沒有足夠的熱身,而冒然從事運動,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相同情形,年紀大的人因身體僵硬、循環慢,比年輕人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年紀大的人從事運動前,必須花費更多熱身的時間。

為 什麼熱身很重要?吳濬哲以橡皮筋收縮原理解釋,假設橡皮筋最多可以拉長10公分,硬拉到11公分,就會斷裂,而肌肉的伸縮和彈性就如同橡皮筋,但肌肉經過 熱身後,伸縮度和彈性相對變大,可以從10公分變成12公分,原來11公分會導致斷裂的力量,經過有效熱身後,就不會發生斷裂,也不易產生運動傷害。

台大骨科醫師蔡文基則指出,不適當或過量的運動也會傷害關節,例如:在沒有暖身的情況下就跑步,或從事踢足球、登山、打籃球等激烈運動,都容易造成膝關節的負擔。

他建議,多做伸展關節、增加柔軟度與肌肉力量的運動,例如:游泳(避免自由式和蝶式)、騎腳踏車、做柔軟操、做瑜伽(避免蹲、跪的動作),或是慢走,可以鍛鍊肌肉,保護關節;平時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復健運動。

醫師強調,運動前一定要暖身,運動後也要記得做緩和的動作,讓肌肉和關節獲得休息。合宜、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柔軟度,還能夠加強肢體平衡與協調能力,最重要的是心肺功能也會增強。

運動三不 多存骨本

要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除了暖身,觀念也要正確,專家提醒,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另外,也可以從日常飲食儲存骨本,多補充強化骨骼的鈣質等營養,增加骨骼的強度與韌性。

吳濬哲醫師提出三個基本觀念,來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率:

1.運動不能危及生命安全:有心臟病變包括心律不整、心絞痛等,或血管病變如血糖過高、血壓高等,患者須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選擇適合身體狀況的運動項目。

2.運動環境是否合適:不適合的運動環境非常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例如天氣太熱,容易造成中暑、熱衰竭,許多世界級比賽安排賽程都會參考比賽當時的溫度、氣候、環境而定,用意也就是防止運動傷害。

3.正確選擇運動器材:許多人運動時一味崇尚名牌和時尚,但名牌通常是運動明星促銷,未必適合一般民眾,因此,常有小腳穿大鞋、大腳穿小鞋的現象,選擇運動器材時,必須注意材質、品質和實用性,而不是一窩蜂跟流行。

另外,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則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日常飲食,保健關節與骨骼,減少運動傷害。例如富含葡萄糖胺的豬耳朵、蹄筋、海參、山藥等食物,都能保護關節軟骨。

黃豆製品與奶製品富含鈣質,有助於鞏固骨骼,對於肌肉收縮、血液凝結與神經傳導都相當重要,民眾每天喝兩杯牛奶,就可能發揮保養關節與骨骼的功效。

(中國時報)
--
喚醒遺忘的記憶 不是夢

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已首次研發出一種電子式大腦輔助器,植入實驗室大鼠腦中,可以協助大鼠喚醒牠們遺忘的記憶;科學家希望這種設備有朝一日可以協助罹患失智症、中風或腦部受傷而記憶損失的人克服腦力障礙。

這項研究係由南加大維特比工學院及北卡羅萊納州魏克森林大學的專家合作進行,其著力點在於大鼠的腦海馬迴。海馬迴職司記憶的形成,其兩個次區域之間的溝通,可以讓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在 實驗中,大鼠學會按下某個拉桿而取得食物,不斷重複之後,大鼠海馬迴兩個次區域間的訊號傳遞,便把行為化為長期記憶。專家們研究出次區域的神經元訊號以 後,接著用藥物令大鼠喪失該長期記憶。專家下一步把複製該神經元訊號的電子式大腦輔助裝置,植入大鼠海馬迴的兩個次區域之間,一經啟動,大鼠便恢復記憶, 但如果關閉,記憶又告喪失。專家另發現,電子裝置若植入正常大鼠,可以加強大鼠的記憶力。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神經工程學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研究團隊希望接下來能在猴子身上測試這種電子裝置,最終盼望有朝一日能用來幫助因各種原因而喪失記憶的病人。

(中國時報)
--
週末愛當夜貓族 當心月胖0.2公斤

你是到了週末,就成為晚睡、晚起的假日夜貓族嗎?小心,這可能就是你發胖的原因。

最新研究顯示,比起早早上床睡覺的人,夜貓族晚上8點以後進食的熱量明顯增加,平均一天因此多攝取248大卡。換算下來,總愛趁著週末夜狂歡、睡到日正當中才起床的週末夜貓族、一個月很可能因此胖上0.2到0.3公斤。

深夜飲食 熱量明顯偏高

研究人員建議,如果你是晚睡晚起的夜貓一族,不妨隨時把握機會多做一些體能運動,避免自己成為胖胖夜貓一族。

這項研究由西北大學進行,研究人員共分析51名參與研究的成年人,依據其睡眠時間,分為23名夜貓族及28名一般時間睡眠族,除了記錄受試者飲食與睡眠習慣,受試者同時也配戴活動腕表紀錄器(actigraph)監測其睡眠以及活動。

結 果發現,晚上3點以後才上床睡覺的夜貓族,與12點左右上床睡覺的人,吃的食物內容大不相同,夜貓族的菜單裡,蔬菜水果明顯比較少、碳酸飲料喝得多、速食 也較多,換句話說,會傾向吃一些從營養成分來看,算是「低品質」的食物;且晚上8點以後攝取的熱量也明顯比較高。也因此,即使兩者整體睡眠時間差不多,夜 貓族比較容易變重。

睡眠時間不算少的夜貓族,為什麼會發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林文元認為,可能跟夜貓族的活動度以及可選擇飲食內容受限有關。

活動靜態 體能消耗有限

他指出,與日間工作活動度比起來,夜貓族晚上的活動通常相對靜態,除了看電視、打電動、用電腦,即使在辦公也比較少需要在外面跑來跑去。也因此,體能活動比較少,飲食的選擇也受限,錯過了一般人的用餐時間,可以吃的食物真的也沒有多少。

由於過去研究睡眠與肥胖的關係,主要都是與睡眠時間長短有關。例如,睡太多可能是因此錯過早餐,早午餐一起吃,食用過量所致;睡太少、睡眠不足6小時,則被認為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造成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導致肥胖。

但是晚睡晚起,是否也會影響這些荷爾蒙分泌呢?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這個倒是沒有看過相關報告。但過去研究顯示,輪班工作者因為生理時鐘被打亂,睡眠品質受到影響,確實會出現食慾大增的情況。

一 般人能夠不當夜貓族,對健康當然比較好;但有不少人是因為工作的因素不得已當夜貓族,蕭敦仁建議,晚上過了正常用餐時間,如果真的有飢餓感,不需要忍著不 吃,只要避開泡麵、炸雞等高熱量食物,改成芭樂等相對低熱量、營養密度高的食品;或是多加一些體能活動,夜貓族也可以避開肥胖危機。



控制熱量 晚上8點後還是可以吃

很多人都說,晚上8點以後吃東西,脂肪容易累積在身上,特別容易發胖。這次的研究發現,夜貓族會發胖,跟8點以後攝取熱量超高,明顯相關。不過,對於夜間工作者來說,晚上8點以後真的就不該進食?其實並非如此。

肥 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表示,一般人說,吃消夜會發胖,可分成幾個情況來看。首先,胃排空一餐的時間大約需要4到6小時,也因此,一般如果在6、7點吃晚餐, 過了12點還不睡覺,就特別容易餓。這個時候,如果吃了消夜,第二天起床還是如常吃3餐,那麼因為一天吃了4餐,多吃了一餐,自然會發胖。

如果是第2天起床沒有吃早餐,那又可能因為早午餐一起吃,結果導致飲食過量。

也 因此,重點可能不是吃東西的時間,而是熱量的總量,以及身體活動度。尤其是因為工作因素每天都要晚睡晚起的夜貓族,晚上不可能不吃東西,則要切記即使正餐 吃得比一般人晚,也不該受限於飲食選擇少,而老是吃些泡麵、鹽酥雞、雞排,還是應該要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同時控制三餐總熱量。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