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10714

5塑化劑 訂每日耐受量 DEHP 體重60公斤限攝取3毫克

為監測食品中含塑化劑是否危害健康,衛生署昨針對DEHP等五種常見塑化劑,發布「每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衛署更宣示,半年內完成市售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並將針對包裝飲料、嬰幼兒食品訂出限量標準。


恐造成精蟲減少
衛 生署參考歐盟標準對五種塑化劑訂出每天每公斤體重的人體可耐受量,其中DBP為○.○一毫克,DEHP為○.○五毫克,DINP與DIDP皆為○.一五毫 克,BBP則是○.五毫克。衛生署官員指,塑化劑可能造成生殖毒性,以DEHP為例,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能使生殖器畸形、精蟲減少。

逾標準值將下架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解釋,食品不允許添加塑化劑,但塑化劑確實存在環境中。當發現食品檢出塑化劑時,TDI可做為風險評估依據,估算正常食用下,該產品是否有害人體,而須採取下架等措施。
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舉例,六十公斤體重成人每日DEHP耐受量是三毫克(六十乘○.○五)。他以此次塑化劑風暴檢出量最高的幾項食品計算,若喝七 百毫升含三十四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DEHP的運動飲料,並吃進五十公克含三千ppm的DEHP的果凍,另服用十公克含六百ppm DEHP的膠囊,則一天攝取DEHP高達一百八十毫克,是耐受量的六十倍。

嬰幼食品訂上限
衛生署預計半年內完成國產與進口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並將塑化劑列為食品例行稽查抽驗項目。康照洲說,若發現食品塑化劑超過背景值,將據TDI評估,若有安全之虞,請業者將產品下架。
台灣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制訂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國家,衛署將針對嬰幼兒食品與包裝飲料訂出上限,未來公告上路後,超標食品可下架、開罰。康照洲說,塑化劑是製造塑膠器具的添加物,若食品製造過程使用塑膠容器,產品可能含少量塑化劑。

(蘋果日報)
--
5種塑化劑 每日耐受量出爐

衛生署昨天公布我國DEHP等五種塑化劑每日耐受量(TDI),預計半年內完成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後,優先制訂包裝飲料及嬰幼兒食品限量標準,未來可要求超標產品下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說,經食品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委員多次討論,確認參考歐盟標準,制訂五種塑化劑TDI(即每天人體每公斤體重的塑化劑耐受量),DEHP為零點零五毫克。以體重六十公斤成人為例,每天不得攝入三毫克以上。

另外,DBP為零點零一毫克,DINP及DIDP為零點一五毫克,BBP則是零點五毫克。

康照洲說,未來除了定期調查國內食品塑化劑含量外,因產品製程也可能增加塑化劑含量,將研擬工業準則,要求業者改善製程。雖然各國並無塑化劑限量標準,但為安全把關,完成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後,將優先制訂包裝飲料及嬰幼兒食品限量標準。

康照洲說,TDI可評估食品汙染的風險程度,當市售食品檢出塑化劑,可估算在一般食用狀況下,是否會吃進過量塑化劑。若查出食品的塑化劑含量,超過一般背景值,會要求加以改善;若換算後超過TDI標準,恐有汙染之虞時,將會進一步調查。

(聯合報)
--
塑化劑耐受量 60公斤成人 每天3毫克

衛生署昨天公布五種常見塑化劑每天每公斤體重人體耐受量(TDI),並宣示將於半年內完成國內及進口食品塑化劑含量背景值調查,再進一步針對包裝飲料、嬰幼兒食品訂定限量標準,違者將勒令全面下架回收,並處以重罰。

衛生署參考歐盟標準,訂出五種塑化劑每天每公斤人體耐受毫克量,分別為DEHP○.○五毫克,DBP○.○一毫克,DINP○.一五毫克,BBP○.五毫克,DIDP○.一五毫克。

一名六十公斤成人在一般環境無汙染的狀況為例,每天塑化劑DEHP容許量為三毫克,以日前塑化劑風暴受汙染的食品為例,六十公斤體重成人吃到五十公克的果醬、七百西西的運動飲料、十公克的膠囊保健食品,則全天總計吃進一八○毫克DEHP,是耐受量的六十倍。

但若無特殊汙染的情況下,假設他一天吃白飯三到四碗、六百西西運動飲料、杯子蛋糕五十公克、益生菌十公克,全天DEHP只共攝取一.三五毫克,低於每日容忍值的三毫克。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訂定塑化劑耐受量目的是用來評估食品風險,未來一旦檢出食品含塑化劑,便可依其分量及濃度,評估民眾健康是否因此遭到危害。

康照洲說,衛生署將於半年內完成國產與進口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並將塑化劑列為食品稽查例行抽驗項目,在這之前,若發現食品檢出塑化劑含量超過TDI值,或有異常現象,仍將請業者將疑慮產品下架,並改善製程 。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衛生署諮詢專家楊振昌表示,目前包括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等國,都訂有DEHP等塑化劑每日耐受量,各國標準不一;雖然歐盟並非其中最嚴格,但考量歐盟標準最齊備,且制定方式合理,因此選擇參考歐盟標準制定。

(中國時報)
--
五塑化劑每日耐受量 超標可下架

塑化起雲劑發生近兩個月後,衛生署終於訂出DEHP等五種常見塑化劑每日耐受量TDI(Tolerable Daily Intake)參考值!衛生署參考歐盟標準,訂出DEHP等五種常見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每日人體耐受量(見下表)。

衛生署並同步將塑化劑納作食品例行抽驗稽查項目,在相關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出爐前,一旦食品單一包裝塑化劑含量超過成人每日耐受量建議值時,不排除要求產品下架。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指出,目前包括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等國,訂有DEHP等塑化劑每日耐受量,各國標準不一,雖然歐盟並非其中最嚴格,但考量歐盟標準最齊備,且制定方式合理,因此選擇參考歐盟標準制定。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指出,在食品產製的過程中,包括管路、器具以及包材等,都可能造成終端產品殘留微量塑化劑。TDI可做為評估這些塑化劑是否可能危害人體、以及可能引起的健康風險的估算依據。

例 如,這次塑化起雲劑事件當中,運動飲料被驗出的DEHP最高濃度為三十四ppm,以每瓶七百西西計算,一罐就含有二十三.八毫克的DEHP。比照我國新制 定的參考值,DEHP為每人每公斤體重○.○五毫克、六十公斤的成年人的每日耐受量為三毫克,顯然該瓶運動飲料所含DEHP已經超標七倍。

康照洲表示,在這波問題食品以及上架產品抽測完成後,將馬上投入背景值調查、希望半年內完成背景值調查、交由食品安全及營養諮議小組委員審查,訂出標準。其中,包裝飲料以及嬰兒食品將優先制定限量標準。標準出爐後,一旦檢出超標,即可依法懲處。

標準出爐前,單一產品暴露量超過每日耐受量、或是雖未達每日耐受量,但明顯超過一般產品的背景值三到五倍,會要求廠商下架或即刻改善。

(自由時報)
--
切除痔瘡後 須定時排便

Q.我有痔瘡、讓我疼得坐立難安,但聽說痔瘡手術,術後會痛很多天,有辦法用藥物根治嗎?
A.肛門疼痛,不一定是痔瘡,有可能是肛門潰瘍,兩者區分的關鍵在疼痛有多久,若是痔瘡,通常痛1至2周即會改善,而肛門潰瘍則也許會痛到3周,甚至更久。

藥治肛門潰瘍
若是肛門潰瘍,一般不須手術,使用抗發炎、消腫、軟便劑、局部藥膏等,便可產生療效;若是痔瘡,用藥只能改善不適,想要根治,只有進行開刀予以切除。痔瘡手術後1周,確實會患部疼痛、很不舒服,不過第2周起疼痛會減輕,第3周多可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割除痔瘡後,日常生活應多吃蔬果,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習慣,否則仍有可能再長痔瘡。

(蘋果日報)
--
勿以保護婦女之名 行父權控制之實/陳昭如(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公 眾人物的感情生活經常成為大眾窺探的對象,而媒體對於名人的採訪報導行為,也時而挑戰新聞自由與隱私保障的界限。在大法官針對媒體採訪名模孫正華而遭警方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的釋憲案召開言詞辯論之後,各界都在引領觀望,大法官將會如何界定新聞自由與隱私保障的範圍。然而,多數的討論卻忽略了性別問 題。這不禁令人擔心,大法官的解釋是否可能助長《社會秩序維護法》以保護婦女之名,而行父權控制之實?

「禁跟追」過於模糊
《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無正當理由而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者,處三千元以下的罰鍰或申誡。依據立法院公報的紀錄,立法者的目的是禁止跟追他人之後或 盯梢婦女等行為,避免妨害他人的自由行動。有些人便因此主張這個規定的目的正當,而且處罰並未過當,因此合憲。雖然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社維法》跟追案件相 當稀少,顯見該法在適用上未能達到保護婦女的目的,但也有論者認為,實效性偏低並不影響該法的合憲性,未來如果對民眾多加宣導法律常識,警方也加強執法, 就可以實現立法目的。
女性的人身安全是我國《憲法》明文保障的基本人權,《憲法》增修條文並且明白揭示「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然而,以《社維法》禁止跟追的規定來保障婦女的人身安全,既不適當,也並不有效,基本上是一種保護主義思維的表現。
放 眼世界,已有一些國家制訂禁止追纏騷擾(stalking)的法律,例如德國與美國。這些立法例大多明確定義追纏騷擾之危險性與侵害性,例如反覆施行、對 造成被害人相當的威脅恐懼等。相較之下,我國《社維法》僅規定「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顯然過於概括模糊不清,將不具侵害性的行為也一併納入處罰的範圍, 尤其是偏離性別常軌(gender non-conforming)的行為,例如積極主動追求男性的女性、性少數的追求行為等等,都可能因為特別容易遭致社會厭惡與恐懼而成為處罰對象,因而 壓抑了性別弱勢。再者,對於造成被害人恐懼而嚴重影響其生活的追纏騷擾行為,只是申誡一番、開張罰單,不足以達到制止侵犯、保護被害人的目的。因此,《社 維法》禁止跟追的規定不僅違反明確性原則,也違反比例原則。

應宣告條文違憲
從性別平等的觀點出發,真正應該禁止的,不是所有跟隨 他人的行為。真正該做的,也不是找警察來申誡或開罰。經驗上,追纏騷擾的被害人主要是女性。雖然我國並無相關的實證調查可供參考,但以美國為例,美國司法 部於1998與2009年所做的追纏騷擾調查都顯示女性是主要的被害人,而從立法史觀之,美國各州所制訂的《反追纏騷擾法》(anti-stalking laws)也都與保障女性有關。基於性別的追纏騷擾是一種性別歧視:騷擾者將性別弱勢的被害人置於其控制之下,使她處於不自由、被支配與貶抑的位置,所侵 害的不只是人身安全與自由,也貶抑了平等的公民身分。這種追纏騷擾行為才是國家法律應該加以管制的對象。
而且,在一個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中,權力控 制往往運用現實上的不平等關係,因此在判斷是否構成追纏騷擾時,也不宜使用「客觀一般人」標準,而應該與性騷擾一般,適用「具有性別政治敏感度的合理女 性」標準。最後,如果要有效地保護追纏騷擾的被害人,就應該經由法院介入,提供民事保護令的制度。我國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已經有關於追蹤與騷擾的禁止規 定,不僅定義相對明確,也有民事保護令的制度,但是適用的範圍僅限於家庭成員。因此,如果大法官與立法者想要實踐《憲法》保障女性人身安全的要求,就應該 宣告《社維法》該條規定違憲,並且思考如何明確界定追纏騷擾的行為,擴大《家暴法》的保護範圍,而不是讓女人繼續懇求警察無效的保護,強化警察國家的父權 控制。

(蘋果日報)
--
檢討急診醫療制度/謝炎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1950年初,台大醫院經常有醫師被毆打,甚至於有人攜槍至醫院恐嚇,當年傅斯年校長親身經歷眼睛出血求醫,要等待四個多小時的不合理待遇,他不允許警察情治人員干預校務,而是撤換台大醫學院兼醫院院長,整頓院務。

1963-1966 年間,我在台大醫院內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第一年整年在病房照顧八位病人,由總住院醫師監督和教導,下午五時以後,繼續接受楊思標教授等胸腔科醫師的胸部 X光片判讀訓練,臨床講師以上老師的病房迴診教學,屬次要項目,每周在醫院工作和學習,超過100小時。第二年住院醫師開始輪值日間急診,仍然由總住院醫 師監督和教導,第三年住院醫師才輪值夜間急診,由總住院醫師支援。當時沒有超音波、電腦斷層和磁共振檢查,兩年間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急診處工作。 1966-1971五年間,我在利比亞的密蘇拉達醫院(現在利比亞反抗軍作戰的城市)天天看急診,返國後也常到台大醫院的急診處作迴診教學,從來沒有遭逢 暴力事件。
當年台大醫院急診處,由內科、外科和小兒科的住院醫師值班,沒有檢傷分類,有其他科別的病人至急診求醫時,由在場的值班醫師先行處理, 再通知病房值班醫師支援,運作良好,少有失誤糾紛,但是民眾不滿急診處由年輕住院醫師值班,要求應有主治醫師負責診治,因而產生急診專科醫師制度。

急診業務應功能編組
可 是,自從由急診專科醫師負責急診醫療業務以後,急診醫療糾紛不減反增,而且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道理何在?以內科急診為例,病人常因胸痛、呼吸困難、頭疼、 暈厥或發燒求醫,疾病範圍跨越心臟、胸腔、腦神經、感染、癌症和風濕免疫等各次專科,單一急診專科醫師,不可能勝任眾多次專科的診療業務,因此,由急診專 科醫師單獨負責急診醫療業務,醫療品質反而降低。
目前台灣的醫療品質普遍不佳,急診醫療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原因包括健保制度的不合理給付、醫院重視營運業績、升等看論文和學位、缺乏優良臨床教師的教學訓練和受訓者不認真學習。
工 業革命創造財富,衍生利益分配問題,工人階級以為奉行共產主義,進行階級鬥爭,可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結果適得其反,中國大陸的進步富裕,就是修改共產體 制。同樣的道理,要解決急診暴力事件,應該改善台灣的醫療大環境,重視教學訓練,修正急診醫療制度,廢除急診專科醫師訓練,將急診醫療改為其他專科的次專 科,例如腫瘤急診、內科急診等,急診醫療業務改為功能編組,由各專科的資深住院醫師和總住院醫師負責第一線業務,各次專科的研修醫師負責第二線業務,各次 專科主治醫師輪值在家待命,隨時應召支援。

(蘋果日報)
--
誤報江病逝 總編輯被炒 當時在家休養 山東新聞網遭封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上周三傳出病逝消息,事後新華社指消息「純屬謠言」。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昨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江上月因發燒住進北京301醫院,他被傳病逝時正在家休養。另外,先前報導江逝世消息的山東新聞網傳已被關閉,母公司《山東商報》長官遭懲處。

香 港《南華早報》報導,江澤民上月因發燒住進北京301醫院,在本月1日90周年黨慶前出院,目前在家休養、逐漸康復中。報導指,由於全程參加長達2小時的 慶祝儀式,江的身體可能撐不住,所以醫師建議他當天留在家。而造成江住院治療的原因不明,但並非如外界揣測的中風或心臟病發。

長子外訪未告急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新華網周一報導江的長子、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上周六在內蒙古公開亮相,被認為再次釋放江澤民還沒死的訊息。評論認為親人離開北京外訪,顯示江澤民的健康狀況仍未「告急」。
山東新聞網上周三晚間將網頁改為哀悼領導人逝世的黑白版本,《財經》雜誌指,山東新聞網因違規發布逝世消息被關閉,《山東商報》社長韓源泉被降級,總編輯趙京橋、龐道峰被免職。截至昨天,山東新聞網網頁仍無法連結。
另外,廈門遠華集團走私案主嫌賴昌星,匿居加拿大12年後,可能於本月下旬被遣返中國。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現任政協主席賈慶林,是江派的核心成員,隨著江不能視事,可能會出現「江派被爆料」,賈慶林可能因涉及賴昌星案,因而急欲擺平各方利益。

賴昌星將遭遣返
賴昌星曾表示,他若回國「很多高官睡不著、要出事」。賴1994年成立廈門遠華集團,涉嫌走私金額高達近3兆元台幣,為中共建國以來最大走私案。專家分析賴昌星若遭遣返,可能影響明年11月中共十八大人事布局,甚至明年初香港特首選舉。

江澤民病危傳聞 事件簿
◎7/01:江缺席中共建黨90周年黨慶活動,引發健康不佳傳聞
◎7/05:博訊新聞網稱,江因大面積心肌梗塞,住進北京301醫院
◎7/06:博訊、香港亞視先後報導江病逝。山東新聞網也一度將網頁改為哀悼領導人逝世的黑白版本,網頁隨後關閉
◎7/07:新華社稱,江病逝「純屬謠言」。亞視發表聲明,撤回6日有關江逝世報導
◎7/12:山東新聞網傳被關閉,母公司《山東商報》社長和總編受罰
◎7/13: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稱,江上月因發燒住進301醫院,目前在家休養

(蘋果日報)
--
酷暑狂流汗 狐臭求診增3成

炎炎夏日讓人汗如雨下,甚至有濃濃體臭味。整形外科醫師林孟羲昨(13)日表示,暑假狐臭求診的人數較平常增加3成,狐臭輕微的患者可嘗試雷射導針手術,但若狐臭較嚴重,則建議採用雞尾酒微創除狐臭手術,可根治狐臭異味。

頂漿腺 分泌汗水
林 孟羲醫師表示,狐臭的產生主要是頂漿腺分泌的汗水,因含有較油膩乳狀的物質,因此容易被細菌分解形成異味,大多數發生在腋下兩側。目前常見除狐臭的方式有 雷射導針手術、傳統手術開刀、雞尾酒微創手術3種,皆需要局部麻醉,其中雷射導針是利用雷射能量破壞頂漿腺,傷口僅針孔大小,但頂漿腺清除率低,較適合狐 臭輕微的患者;傳統手術與雞尾酒微創手術皆能清除9成的頂漿腺,但雞尾酒微創手術傷口較小約0.8~1公分,恢復期較短、疼痛感較低,但費用也相對較高。
不管選何種除狐臭手術,術後5天要避免搬重物,或過度拉扯傷口,如發現傷口越來越痛,就要懷疑是否有血腫現象,要趕緊就醫。此外,林孟羲醫師提醒,若不想做除狐臭手術,平時可多注重衛生,例如每天更換衣物,選擇通風舒適衣物等,也要少吃味道重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等。

(蘋果日報)
--
藥袋仔細瞧 確保用藥安全 原廠藥雖貴 品質較有保障

心 臟內科醫師吳靜芬表示,許多人服藥前不看藥袋,建議看清藥袋上藥物名稱,確認沒拿錯藥,也可跟醫師確認是否為原廠藥,學名藥雖主成分和原廠藥相同,但其他 藥物合成劑、穩定劑不同。心臟內科主任陳清埤醫師表示,因學名藥便宜,醫院除原廠藥外也會採購學名藥,建議直接向醫師要求開立原廠藥。

以 治療血栓等疾病的Clopidogrel成分藥物為例,最早由外國藥廠經過研究後推出,即原廠藥,等藥物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便可推出主成分相同的血栓藥 物,即學名藥,這類藥物國內沒有經過大型研究,價格比原廠藥便宜一半。吳靜芬醫師表示,據了解近7成學名藥都在大陸製造,陳清埤醫師表示,輕微病症使用學 名藥雖療效較差但差別不大,若疾病嚴重,學名藥與原廠藥差異就會相當大,建議可詢問醫師原廠藥的藥名、藥廠,領藥袋時可再次確認。

先了解
多數不看藥袋
門診中發現民眾用藥最常犯的錯誤是不看藥袋、忘記吃藥。另外,許多慢性病患一天要吃10多顆藥,因此經常忘記吃藥,由於慢性病如果沒吃藥不會有立即症狀,因此往往不會發現。

要吃藥
親友從旁協助
部分病患忘記吃藥,有些則是不記得自己到底有沒有服藥,建議應有親友當守門員,也可購買有標示日期、或時間的藥盒來放置每日所需的藥物。

早晚定期檢測
若常忘記服藥,除親友從旁協助,建議早晚定期檢測,例如高血壓病患應早晚各量一次血壓,若測量數值有異常,便可提醒病患是否忘記服藥。

看藥袋
核對基本資料
拿到藥袋後,首先要核對基本資料如姓名,確定是自己的藥袋與藥物,另外,也要注意藥局名稱、藥師姓名,服藥完畢後將藥袋留底,未來若有用藥糾紛較清楚責任歸屬。

確認藥物名稱
若經濟尚可,建議主動請醫師開立原廠藥物,拿醫師處方簽至一般藥局領藥時更要注意,部分藥局為了增加利潤,雖然處方簽開立原廠藥,但只要病患沒有主動告知,就會將原廠藥換成學名藥。若想選便宜的學名藥,吳靜芬醫師建議挑選較知名的廠商較有保障。

應注意副作用
藥袋上皆會註明藥物副作用,臨床上約有1~2成患者服藥後會出現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太過強烈要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減少劑量或換藥,如果藥物副作用為頭痛,而本身又有偏頭痛毛病,也要趕緊告知醫師。

提醒你 避免陽光直射
要注意放置藥物的地點,要避免放在陽光直射、或過於潮濕的地方,以免影響藥性。另外,許多病患會將藥物自行分裝,吳靜芬醫師表示這樣容易導致吃錯藥,除非已經非常了解藥物外觀才可考慮這樣做,但還是盡量避免較好。

醫師說
公開研究資料
國外學名藥會在網路註冊名稱,並公布研究報告,讓民眾了解與原廠藥差異,但國內無相關法規,建議應依循此原則,公開學名藥研究資料。

部分民眾不知
門診經驗上,發現許多民眾不了解藥物有原廠藥、學名藥之分,尤其在資訊不普及鄉下地區更常見,也因此不懂得主動要求醫師開立原廠藥。

(蘋果日報)
--
溺水救人5步驟 安全戲水防意外

夏 季溺水意外頻傳,不諳水性、未做暖身操,又或者進入危險水域戲水,種種不當的行為都會增加自身危險,為了安全,遵守戲水的安全須知,才能開心出門,平安回 家。新北市搜救協會總隊長張建章表示,除了自身準備外,環境與戲水過程都有需要注意的重點,若有人不小心溺水了,千萬別貿然下水,以免自己也成溺水者!

戲水安全須知
自身準備

注意環境
戲水過程
在泳池或開放水域中游泳,都需隨時戴上蛙鏡維持視力,不可閉目或戴耳塞,以便觀察水中周邊狀況,避開危險。進水的耳塞也有可能壓迫耳膜造成危險。

溺水救援方式 救人口訣 叫、叫、伸、拋、划
若看到有人溺水,應遵守溺水救人口訣步驟行動,若身邊已無道具可岸邊救人,也不能輕易下水,以免救人不成,反成溺水者。


若看到有人溺水,應先大聲呼救,讓四周人注意到有人溺水,可增加救援人力。


趕緊打電話至119,請專業救生員到場救援。


在岸邊以竹竿、雨傘、魚竿等細長硬物,伸至溺水者面前,救援者應蹲低站穩,以免溺水者力量過大,將救援者拉入水中。


若身邊有繩子或救生圈,應先將繩索繞圈收整齊後,再拋到溺水者下游處,讓溺水者看到繩子或救生圈的下一秒可順利抓住獲救。繩索未收整齊,較難順利拋向溺水者,也可能讓救援者的腳勾到繩索而跌倒。

Tips
若拋在溺水者面前或上游處,因人體比繩子重,人體流速較快,會讓溺水者與繩子距離更遠。但在靜止的水域中,則直接將繩子拋至溺水者面前即可。


專業救生員或受過救生訓練的人,成功救援溺水者的機率較高。救生員會背著救生浮標下水,讓溺水者抓住,並與溺水者保持一個救生浮標距離,避免被拖入水中。

抽筋自解4招
若戲水期間發生抽筋現象,需趕緊回岸上做肌肉伸展,確認身體復原後才能再下水。

腳趾抽筋
坐在地上,用雙手或單手的手指拉住腳趾,並往身體方向拉約10~15秒,讓腳板與腿部肌肉適度伸展,膝蓋盡量避免彎曲。

大腿前側抽筋
小腿向後彎曲至大腿與小腿後側貼合,並用手壓住腳背大約10~15秒,使腿部肌肉放鬆。若重心不穩,可坐在地面進行伸展。

小腿抽筋
用雙手或單手的手指先按住靠近腳趾的腳底板,再往身體方向拉約10~15秒,使腿部肌肉適度伸展,膝蓋盡量避免彎曲。

大腿後側抽筋
將抽筋的腳抬起,先用另一側的手抓住抽筋腳的腳踝,再用抽筋腳那一側的手,輕輕按摩揉捏大腿後側約10~15秒。

專家說
救溺是專業的救援活動,一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民眾下水救人,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在有救生員的水域戲水,才是最安全保險的選擇。

(蘋果日報)
--
不該醫醫相護 楊志良籲限制醫師執業年齡

醫師執業是否該有退場機制?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天表示,有八、九十歲老醫師出了門,找不著回家的路,限制醫師執業年齡既可維持醫療品質,又能杜絕醫師借牌弊端,「曾向醫師公會提過五次以上,一直無下文」。

「人難免生老病死,任何行業都有退休。」楊志良以德國為例,逾六十七歲就不得擔任健保特約醫師,台灣醫師執業年齡卻未設限;不少高齡醫師早已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出門找不著回家的路,依舊名列健保特約醫師。

他說,追查後發現,高齡醫師家屬把醫師證書租借出去,實際看診卻是密醫。

楊志良說重話,「不該醫醫相護」,健保不該與高齡醫師特約,醫師公會應透過自律、內規,不僅能避免借牌歪風,亦可維持一定醫療品質。

「吃飽沒事幹!」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回應說,限制醫師執業年齡將違反憲法賦予人民的工作權,中風、殘障、有嚴重疾病的醫師不該繼續執業,但反對退場機制單由年齡決定,且醫師有許多科別,不該一概而論,高齡醫師當然不該動手術,但可教學指導、傳承寶貴經驗。

根據醫師公會全聯會資料,去年登記執業的最高齡西醫師高達一○一歲,但全聯會無法確定這名醫師是否仍在看診。

健保特約醫師中有四十七人已超過九十歲,另有七名年逾九旬醫師雖有執業登記,未與健保特約;八十歲以上執業醫師,更多達五百八十二人,其中,五百卅四人為健保特約醫師,占了九成二。

以現行醫師法規定,除非違反肅清煙毒、麻醉藥品管制條例等,且判刑確定,才可以撤銷或廢止醫師證書。此外,有精神疾病、身心狀況違常的醫師,若經主管機關認定,不能執行業務者,得廢止或不發給醫師執業執照。

楊志良直言,基層醫療院所裡,常傳出高齡醫師被綁架,由密醫代替看診。但他強調,高齡醫師並非都是人頭,許多醫術精湛的老醫師,仍有充沛精力與體力,繼續看診沒問題,就算沒健保局特約,上門求診患者仍絡繹不絕,不會受影響。

老醫師未必體衰 態度才是關鍵

台灣二百多個鄉鎮,有不少小鎮醫師是八十、九十歲高齡者,他們一生在偏鄉小鎮中服務,許多醫生既是家庭醫生,更是鎮民的好朋友。

苗栗縣公館鄉九十歲醫生謝春梅在公館鄉開業六十六年,旁邊鄉鎮銅鑼、大湖、泰安等醫療資源貧乏的居民,寧可走三、四個小時找他看診。

開業66年 家族五代依賴

「患者從年輕到現在五十、六十歲了,我不能拒絕。」九十歲謝春梅穿上醫師袍,問診、量血壓、打針都不假手他人,一通電話打來,他又忙著提著醫師包,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出診,鄉內不少家族四、五代都是他的病人。

林姓婦人說,全家都找謝春梅看病,婆婆常叮嚀謝春梅要保重,「不然我們以後要找誰看病?」

謝春梅說,十年前兒子就勸他退休,但想到多年累積的醫療技術要奉獻給病人,而且「我每天有事做,過得充實,身體更健康。」

屏東縣最老的醫師是八十四歲養安精神科診所院長陳鵬飛,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許多年前就想退休,但許多病患指名要他看診、聊天,「病就好了一半。」

「我不是名醫,但期許自己是有耐心的良醫!」廿年前轟動一時的電影「瘋女十八年」,就是陳鵬飛的女病患真實故事改編,當年他趕到病患家救人,供吃供住、免費醫治,半年後,女子康復出院。

憑眼神 看出哪裡不舒服

新竹縣關西鎮九十歲陳秋水和六十七歲范文勝,兩人是對翁婿醫生,范文勝說,「我和岳父都立志要看診到一百歲。」

范文勝說,陳秋水前年在親友建議下退休,仍掛念老病患,每天回診所提供醫療諮詢,和老朋友閒話家常。

王姓鎮民的全家三代都是陳秋水的病患,他笑稱,老醫師一手包辦王家人的健康,「光憑眼神,就能看出哪裡不舒服」。

泰雅族潘姓鎮民說,兩位醫師更是他的好朋友、老鄰居,沒有別的醫生可以取代。

范文勝固定進修,努力程度不輸年輕人,他表示,良好的身體,固然是醫生的必備條件,但不代表年老就身體差,「看診態度才是關鍵」。

高齡醫師異常看診 健保局:確實比較多

健保局稽核發現,與年輕醫師相比,高齡醫師異常看診異常情況確實比較多,問題查獲率達百分之七、八十。有些老醫師明明已住院或出國,竟還申報健保看診費。

健保局曾私下查特約醫院、醫師看診情況,發現雲嘉南地區部分退休醫師,早期曾充當密醫人頭;還有健保特約診所,背後金主為藥劑師,向高齡退休醫師借牌開診所,安排密醫看診。

官員私下表示,有些不肖診所雖由密醫看診,老醫師仍會在旁觀看,不過,早期也曾有南部診所聘請北部醫師,因交通往返時間太長,老醫師根本不在現場,由密醫獨當一面。

為揪出不法之徒,健保局比對兩萬多家醫療院所看診量、病歷及健保申報資料,甚至包括醫師出入境紀錄、地緣關係等,尋找異常之處。

官員透露,過去曾發現高齡醫師人在國外,或已生病住院,診所仍繼續申報健保費用,實際了解才發現,老醫師執照遭人冒用。還有老醫師因病、中風不良於行,根本無法看病、執筆寫病歷,就診量仍日日暴增。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也指出,一名七十多歲老醫師透露,退休後到美容診所擔任駐診醫師,每周只要上班數小時,負責術後觀察及換藥,連誰動手術、做哪些醫療項目都不清楚;老醫師三、四個月後就請辭,不敢再賺這種「輕鬆錢」,以免日後發生醫療糾紛,吃不完兜著走。

地方衛生局官員透露實地訪視經驗,老醫師年近八旬,患有帕金森氏症,因肢體不協調,連寫病歷都覺得吃力,不少患者病況描述、病歷及用藥一模一樣。

衛生局人員詢問老醫師,不料對方回答,「我的病人很少,不是感冒就是皮膚病」,既然症狀差不多,所以用一樣的藥。至於就診患者的答案更妙,「我就是要給老醫師看,不然想怎樣?」雖然老醫師寫一份病歷得花四、五分鐘,但只要不違法,衛生局人員也沒轍。

不過,並非高齡醫師就無法執業。有地方衛生局人員表示,四、五年前查訪一名九十多歲老醫師,不只身體硬朗、頭腦清楚,講起話來還中氣十足,看診完全沒問題。老醫師也說,「我身體好好的,還可以看病。」

百歲中醫病患信賴 生命最後一刻仍看診

生病到底敢不敢給老醫師看診?有民眾認為,應該要看科別,如果是中醫,會找有口碑的老醫師,且「愈老愈好」,即使要三更半夜排隊掛號,也無怨言。

已逝世的中醫師姜通,逾百歲仍在看診,不少政商名流及名人都是他的患者,診所牆上高掛名人致贈匾額。生前儘管年紀一大把,走路卻健步如飛、精神奕奕。他曾透露五十多年沒吃過米,養生秘訣除了多吃蔬菜、多運動,每天還喝三千西西牛奶加好立克,不少人仿效。

家住林口的張小姐說,如果看中醫,反而不敢找太年輕醫師,「老醫師經驗豐富,熟悉各種中藥材」。她很放心老醫師看診及用藥,尤其是有口碑的老醫師,半夜排隊掛號也願意。

不過,若是看西醫,張小姐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認為,西醫得不斷學習新療法、新技術及新觀念,老醫師吸收新知能力可能比不上年輕醫師,一旦醫師年紀超過七十歲,她會避免找他們看病。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謝文輝,在南投行醫卅多年,非常讚揚老醫師。他說,「老醫師是年輕醫師的典範與楷模」,每次只要看到老醫師年紀這麼大,依舊在南投偏遠鄉鎮服務,就會提醒自己,「老醫師都這麼拚命,年輕人不該喊累。」

謝文輝說,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岳父唐嘉材,九十多歲高齡仍在南投小鎮行醫。懸壺六十年的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當年要領獎時,陳維昭要老丈人提早北上做健康檢查,唐嘉材直到北上當天,仍先看完上午診才出門,醫師對患者的承諾與責任感表露無遺。

市場淘汰 醫療很現實 看不好就沒病人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建議限制醫師執業年齡,新竹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國治表示,「醫生這個行業,看不好病人就不會來!」醫療市場很現實,醫生能否適任由病人決定,市場自然會淘汰不適任者。

吳國治說,全市超過七十歲的執業醫還有十七人,對醫師用年齡設定退場機制非常不公平,像大學教授退休後,還能以榮譽教授回聘開課,王永慶到八十、九十歲,還在掌管公司。

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正泰表示,楊志良的意見應該早十年提出。早年密醫或老兵轉型「老芋仔醫師」充斥,但現在老醫師都出身正統醫學系,品質不受影響。

八十歲台中市婦產科醫師謝秀華也說,德國雖限制醫師的執業年齡,但「還是要看科別」,現代人六、七十歲的體力都還不錯,「成熟的醫師經驗更豐富」,外科醫師年紀到了會自己停刀,但皮膚科、小兒科醫師「老了還是好用啦!」

嘉義縣八十六歲開業醫師劉瑞卿每天看診二到三名病人,衛生局曾派長庚醫院評估他的看診能力,確定沒有問題。他很生氣地說,「楊志良是嫉妒我」、「年輕醫生醫術會比我好嗎?」

很受患者歡迎的苗栗縣九十歲醫師謝春梅卻說,「有退場機制沒什麼不好,我畢竟是少數!」醫師若無法勝任工作就該退休。

花蓮縣八十一歲長濟診所負責人孫宏詠也支持楊志良,他說,醫師法應修正,最好規定七十五歲強迫退休。孫宏詠每天清晨五時起床運動一小時,至今耳聰目明,雖還在看診,但想過閒雲野鶴的晚年,決定月底退休。

限制醫師執業年齡 恐違憲法

衛生署醫事處與健保局表示,高齡不代表不健康,醫師執業權需法律專案研究及社會更多討論。醫改會也指出,限制醫師執業年齡,恐涉及年齡歧視,建議透過醫師自律,由地方衛生局介入處理較可行。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把高齡醫師問題搬上檯面,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肯定他的作法「很勇敢」。但她說,人頭醫師及醫德事涉敏感,「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醫師退場機制難用年齡規範。

張苙雲建議,地方衛生局應全面檢視、查核轄區醫師,檢調配合隨時介入。另外,醫師公會以高道德標準自律,可避免高齡醫師被充當人頭,及年齡歧視爭議。

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法定年齡不等於生理年齡,年紀大也不代表不能勝任,每人體能狀態不同,有人即使年事已高,仍處於極佳狀態,「單用年齡判定能否繼續執業,太過武斷。」美國、日本都未限制醫師執業年齡。

「醫師證書由國家核發,終生有效。」石崇良說,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取得醫師證書,就像律師、建築師及護理師一樣,任何專技考試都是如此,只要核發後,不會因年紀喪失資格。

石崇良說,憲法賦予人民工作權,若修改健保特約管理辦法或健保法,限制醫師執業年齡,可能牴觸憲法,需謹慎討論。

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說,「醫療品質不見得與年紀成正比」,年輕醫師不見得看診品質佳,年紀也無法成為不特約標準;台灣城鄉差距大,醫師不患寡而患不均,在醫療資源過剩地區可考慮限制執業醫師年齡,但資源不足地區,「老醫師總比沒醫師好。」

但據了解,健保各分局會以查看醫院設備等名義,私下了解高齡醫師是否仍具備執醫能力,一旦發現異常,就通知地方衛生局進一步鑑定。蔡淑鈴說,這也是醫師退場機制之一,若衛生局認定醫師生病、不具執業能力,可吊銷執業執照,健保局自然不再特約。

(聯合報)
--
右派政府裡中間偏左的官員/楊照

我知道政府裡的其他部長跟他有多麼不一樣,我更明白絕大部分的部長,我是根本不願意訪問的……

在電台節目訪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談到他奇怪的毛病──常常掉東西,任何貴重的東西到他身上就是留不住,人家送他的名錶、相機,甚至iPhone,都在幾天內就掉了,所以他帶的是舊錶、舊手機。

為 什麼會有這樣的毛病?一個解釋:因為他很糊塗,很健忘。可是真糊塗的人,照理說也就留不住舊東西,偏偏他的舊包包沒有掉,舊錶、舊手機也都沒掉。所以應該 還有另外的解釋:他無法覺得這些貴重的東西重要,無法讓自己看重這些別人理所當然會看重、會擔心遺失的東西,於是就總是讓貴重東西從身上失去了。

這 符合楊志良的行事風格與形象。訪談中,和他的新書裡,都有這麼一句值得一記的話:「一個右派的政府,竟然能執行中間偏左的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我能參與這件 事,覺得與有榮焉。」他是「全民健保」當年訂定時的召集人,會進政府當衛生署長,也是為了推動「二代健保」,讓「健保」不至於破產。中間經過波折,但畢竟 讓「二代健保」案通過,他也就隨而辭職了。因為他是個真正中間偏左的人,一心一意要衛護這個「台灣奇蹟」。

正式訪談開始前,我跟楊志良說了一件事。我聽過兩位醫界的朋友聊天,其中一個心有餘悸地慶幸:「還好楊志良下台了,不然我們都慘了。」另一個問:「會怎樣?」回答:「他已經規畫好,要讓醫生以後每個月平均收入壓低到十五萬!」

楊志良搖搖頭,這當然不是事實。但這樣的對話,一方面反應了這個社會部分人士對於一個有左派形象的政務官的反感與害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因為「健保」制度對醫療產業的巨大影響,醫生才會相信一個衛生署長有辦法管到每位醫生平均每個月收入多少錢。

楊 志良是一個少數讓我敬重的台灣官員,沒有官氣、不說官話、不戀棧官位。今年三月他辭職時,交接完,自己走出衛生署大門,直接去搭捷運回家,絕對不再多用一 分鐘官車。然而在訪談中有一個問題,我卻很不滿意他給的答案,我問他:「你不會覺得自己和政府裡的其他官員很不一樣嗎?」他的回答是:「沒有啊,他們都很 支持我。」我不禁皺了眉頭,明明你自己說這是個右派政府的啊!

更重要的,是因為我知道政府裡的其他部長跟他有多麼不一樣,我更明白絕大部分的部長,我是根本不願意訪問的,他們會很客氣很禮貌,會說幕僚幫他們準備好的發言稿,懂得如何避重就輕實問虛答,我幹嘛浪費聽眾的時間和我自己的精神,來聽他們說官話、門面話呢?

(聯合報)
--
汽車空調吹送毒素 專家提警告

網路上幾年前就傳出汽車室內潛藏有毒物質,空調加重危機的消息,夏日炎炎,情況更嚴重。由於汽車內部充滿了塑膠製品,會釋放出「苯」的毒素,進一步致癌;因此,專家警告駕駛人,上車絕對不要立即開啟空調系統,第一優先應放下所有車窗,讓空氣流通。

在台灣,汽車空調系統不僅夏天需要,冬天也一樣不可或缺。在夏日天候炎熱的大白天下,停在戶外的車輛,經過大半天的曝曬後,室溫常常高達攝氏60度,甚至更高,許多人更有被方向盤「燙傷」的經驗。

事實上更嚴重的是,在這種高溫下,車內從擋風玻璃以下的儀表板、方向盤、座椅(無論是塑膠、絨布或真皮)、地毯等等,無一不是經過化學處理。這些處理過的物質,會釋放出「苯」的有毒元素。

苯在一般室內的可容許成分是每立方英呎50毫克(mg),而一般轎車密閉下室內空間常常量測出高達400 – 800毫克的成份。可怕的是,只要華氏60度的溫度下,車廂內的相關物質就會大量釋放「苯」,含量高達2000 – 4000毫克。

「苯」會影響腎臟、肝臟而致癌,甚至侵蝕骨骼造成貧血、降低白血球數量。長期下來會導致白血病、其他癌症,懷孕的女性則會有流產的威脅。更糟的是,這種毒素進入體內後,很難排出。

化學專家建議,任何情況下駕駛人應養成停車時關閉空調的習慣,再進入車輛時,第一優先動作打開電門,再把所有車窗放下,盡可能的讓空氣流出,然後啟動引擎、開啟空調。

相關信息可參考網站:

http://urbanlegends.about.com/od/automobiles/a/benzene_in_car.htm 或

http://simplelife4u.blogspot.com/2011/04/car-cabin-air-pollution.html

(台灣醒報)
--
傳奇「亞特蘭提斯」現身北大西洋?

地質學家最近發現,英國西北方的北大西洋海底,有一處面積約一萬平方公里特殊地形,上面河道縱橫,山峰聳立,顯然曾經隆起於海平面以上,後來又沉入海底,疑似傳說中失落的大陸「亞特蘭提斯」(Atlantis)。

這塊特殊地形位於奧克尼與昔得蘭群島(Orkney-Shetland Islands),上方覆蓋厚達二公里的沉積物,估計約有五千六百萬年歷史。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生哈特利(Ross Hartley)領導的團隊,研析石油公司運用先進「回聲測深」技術蒐集到的資訊,發現這個海底奇觀。論文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專家使用金屬圓柱體發射器,將高壓空氣打進海裡,從而產生多道聲波,傳向海床表面,並深入其下的沉積層。當聲波在不同質地的岩層中傳導,就會有回聲傳向海面,由纜繩拖曳的收音麥克風錄下。利用這些回聲的資訊,可建構出海底岩層三度空間影像。

研究團隊發現,這處海底地形有至少八條河道,採集的岩石樣本則出現花粉和煤炭,足以證明此處昔日露出海面時,曾經有陸地生物棲息。

劍橋大學地質學家懷特說,目前最讓人迫不及待想解開的謎團就是,這塊地型當初為何會隆起露出海面,二百五十萬年後又再度沉入海裡。從地質學的觀點來看,二百五十萬年只是一瞬間。

懷特與同僚提出的理論認為,北大西洋海底有一道「冰島熱柱」,會以熱對流作用將地函(mantle)內的高溫物質送出地殼,形成巨大「熱漣漪」,將這塊地型推上海面,等到熱漣漪消退之後,它也隨之沉入海底。

腐敗墮落遭神譴?「謎」沉大海

亞特蘭提斯古大陸最早的描述,見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兩本對話錄。傳說在西元前九千六百年左右,海洋強權國家亞特蘭提斯征服西歐與非洲大部分地區,準備入侵雅典時,突然爆發地震和洪水,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沉入海底。

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是由海神波塞頓創建,中央的衛城有祭祀波塞頓的神殿,殿內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亞特蘭提斯王國十分富強,但不斷腐化,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其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而讓它沈沒。

一些學者認為,柏拉圖虛構此一故事用意在激勵當時腐敗的雅典後裔重新振作。

不過也有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相信亞特蘭提斯確實存在,只是地理位置成謎,從直布羅陀、南極、克里特島、愛爾蘭到塞浦路斯,眾說紛紜。

(中國時報)
--
曾經奪走3命 催芽劑有重嫌?

南投縣信義鄉五死疑案,死者田福榮的堂哥田添福懷疑說,萄葡園用的催芽劑,據說是劇毒且中毒後驗不出來,希望檢警查明。田氏家族上周即指出催芽劑至少在信義鄉造成四人中毒、奪走三命,中毒案有人為可能;警方表示,將會慎重向檢察官報告,並納入偵查重點。

催芽劑的首要用途,是「強迫」葡萄同步萌芽,讓新芽的大小與成熟度均一,以利同步開花、結果;其次是讓冬季非萌芽期也能萌生新芽,過年前後竄新綠,四、五月收成一次,夏秋再一獲,可以年收兩期。

施藥方法是先統一修莖剪枝,然後將稀釋的催芽劑,用布槌沾點。因藥劑無色透明且含劇毒,為避免重覆點藥或誤觸中毒,沾布多先浸泡過紅色染料,使施藥過的芽眼沾有紅點。

農友透露,廿年前,在林敬儀四死案發生地風櫃斗社區,曾有黃姓及王姓農友在沾點催芽劑時,隨手摘食旁邊成熟的葡萄串,不幸中毒迅速死亡。死者田福榮夫婦居住的新鄉部落,四年前也有一名原住民婦人酒後施點催芽劑,沒幾個鐘頭就中毒身亡。

農友表示,催芽劑中毒並未有身體緊繃或握拳情形,反而是虛弱放軟;民眾用不著恐慌,但要有防備。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馮海東說,催芽劑主要成分是「氯乙醇」,屬於劇毒的一種、藥效反應極快;不小心喝下一瓶,數小時內就可能死亡,它不但屬於中樞性神經的毒物,對皮膚也會發生刺痛等作用。

馮海東說,催芽劑水溶性強,溶入水中確實不容易被人察覺,它溶化後味道甜甜的,若不慎拿來烹調,很容易就被民眾誤吃,加上它的分子極小,一般性檢驗程序不容易驗出。

(中國時報)
--
學生不是教育政策白老鼠/許育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中 國時報》過去兩周的持續報載,有關北北基聯測的「高分低取」爭議,如同連續劇一般,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從一開始台北市教育局的強硬態度,要求受害學生自行 參加轉學考;到十二日台北市長不僅親自道歉,並且宣布可改分發。我們從此朝令夕改的決定看出:原來執政者的教育政策可以如此的人治、原來學生從來不是教育 政策施行的目的、原來台灣教育改革的失敗,就在執政者短視選票的民粹執著!

今年六月底北北基聯測成績出爐,卻造成許多學生「高分低就」的 結果,對此,台北市教育局竟然強硬表示說:「談不上什麼疏忽啦!」經過兩個星期的抗議,台北市長最後宣布: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並完成報到的考生,只要認為 自己有高分低就的情形,即可報名「改分發」。然而,問題是何謂「認為」自己高分低就?這樣的「主觀」判斷標準如何界定?改分發名額僅有二千,但高分低就的 學生有四千名,那究竟又該捨棄誰呢?有哪個考生會在主觀上捨棄自己?有哪個家長會在主觀上捨棄其子女?已報到學生的註冊費學校又如何善後?……這些可能出 現的問題,難道在做決策時都沒有想到嗎?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個爭議的產生,歸根究柢在於市長競選時的一綱一本政策,但是,這個以「學生」 為名的政策,卻忘了國中生的壓力在「升學主義」,而非一綱一本還是一綱多本,雖然政策是一綱一本,國中生還是不斷考模擬考、做參考書或測驗卷、補習,到底 有沒有減壓?實在令人懷疑!為了貫徹這個競選諾言,無視外界的反彈,而堅持舉辦北北基聯測,最終產生這個無法彌補的錯誤。

然而,在各界質 疑北北基聯測之際,市長除了表示歉意外,更進一步表示:「聯測是因分發技術不夠周延,導致部分考生誤判情勢,但採取『一綱一本、自辦基測』的政策方向並沒 有錯。因此,明年將續辦北北基聯測。」由此看來,競選政策的執行率(未來選票的爭取),永遠凌駕於學生之上。試想:學生的求學無法中斷也無法重來,這也是 教育政策好壞的重要性。每個莘莘學子的未來,不是道歉可以彌補,也不是如同實驗般,隨時可以「砍掉重練」。

除了「高分低就」學生權利的受 損外,「重分發」的決定,也將對參與二次基測的學生產生衝擊。因為改分發的公立高中職的名額,原本是會回流給參加二次基測的考生,如採行「重分發」將造成 回流的名額蒸發,顧此失彼,直接摧毀考試的公平性。其實,由於當初台北市教育局的斬釘截鐵,使得許多考生摸摸鼻子去參加二次基測,考完試後,卻被告知名額 的變動,讓這些再度努力一個多月的考生情何以堪?在此,或許官方會以「政策沒有信賴保護的問題」直接打回人民的請求,最後只能又淪為「陳情」、「抗議」的 迴旋!

沒錯,從法理來看,政策確實沒有主張信賴保護的可能。但是,從教育政策施行→抗議→修改政策→再抗議→再修改…的輪迴來看,攸關全體國民的教育政策,永遠處於「人治」的狀態。為避免責任的訴追,一切以政策之名運作,逃避法治國家保障人民權利的「法治」監督。

影 響成千上萬學生的教育政策,由於選票的因素,而一變再變,在在顯示出我國距離「法治」國家還有一段長遠之途。台灣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執政者是否 將教育政策的目的對焦於學生。而台灣學生的悲哀就在於,總是成為教育政策的白老鼠!如果教育政策的規劃是以學生人權保障為出發點,那法治國家的基礎即得以 在學校生根。

(中國時報)
--
核災緊急應變區不足 民罵拿命開玩笑

立委批台電麻木不仁 核安失守

台 電核一、核二、核三廠緊急應變區檢討修正報告出爐,將核災緊急應變區從五公里擴增至八公里,卻沒有加入海嘯以及用過燃料池受損等因素作評估,與日本福島核 災禁制區二十公里相較明顯不足。立委田秋堇直言:「很不夠,台電麻木不仁,原能會竟然還通過,顯見台灣核安全面失守。」

三座核電廠所在的新北市石門萬里地區、屏東恆春地區居民一片譁然,認為台電的修正方式簡直是「拿他們的命開玩笑」,根本是敷衍百姓。

現 行核一、核二、核三廠的緊急應變計畫區是以單機組事故,疏散干預基準為一百毫西弗所制定出來五公里的範圍,於九十五年公告,依法每五年檢討修正一次。有鑒 於福島核災多部機組同時熔毀,台電公司今年以兩部機組同時發生爐心熔毀與五十毫西弗干預基準分析結果,核三廠七.五公里的範圍最大,取其整數成為八公里。

核二、三逃命圈 不乏高檔飯店

地方人士表示,如果以八公里為範圍,則核三廠逃命圈的範圍最北是恆春機場、最南到船帆石,已將墾丁大街、恆春鎮等商業活躍區都概括進入。至於核二新逃命圈範圍內,也有當地最高檔的飯店「萬里印象休旅會館」。

新修版本 竟沒評估海嘯因素

台電日前將新版修正報告提報原能會,據了解,原能會內部多位同仁都覺得難以置信說:「怎麼會那麼少?沒把海嘯算進去!」更有官員不願為台電背書而拒絕簽核,由部屬代簽。

立委田秋堇直批:「八公里根本是個笑話。」核災賠償只限於八公里內,「那八公里外的人民怎麼辦?任其自生自滅嗎?」以福島核災而言,禁制區為二十公里,二十公里內的災民必須絕對撤離,「應變區劃定為二十公里都嫌少。」田秋堇痛批台電不負責任到極點。

原能會核能技術處處長陳建源坦承,修正報告並沒有特別加入海嘯以及用過燃料池受損而作評估;國科會的海嘯研究十月份出爐,屆時會請台電加入海嘯因素詳細分析。

他強調,八公里是數學模式的運算分析結果,並不代表實際疏散範圍僅八公里,會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也會訂定配套措施,備妥十五至二十公里範圍內的相關整備作業。

陳建源說,八公里應變區為原能會初步核定,本月將與地方居民和環團進行溝通,若能獲認同,將於九月底之前公告。

新北市前金山鄉代、反核運動人士許富雄說,不管是八公里、十公里、廿公里他個人覺得都沒用,不能改變核電廠危險的事實,最好就是核一、核二、核三停止運轉,核四廠停建,核廢料怎樣處理再來討論。

屏 東縣議員曾瓊慧表示,以核三廠為例,八公里的緊急應變區,附近的車城、滿州鄉仍在應變區範圍外,難道真的發生事故時,得要等恆春居民「逃離經過」,他們才 知道要撤離?車城居民楊太太說,核三廠距離車城大約十公里遠,又有香客眾多的福安宮及三軍聯訓基地等機關,竟然無法納入緊急應變區。

(自由時報)
--
eTag明年上路 消基會籲減收通行費

質疑高公局護航遠通

明年二月,電子標籤(eTag)新方案即將上路。消基會昨質疑,高公局一再給遠通電收機會,歹戲拖棚且有護航之嫌;也建議高公局應思考取消一車綁一機的規定,在計程收費上路以後,也應評估降低費率。

高公局:費率會變低

高公局承諾,未來國道進入計程收費階段後,每公里平均費率一定比現在低;遠通電收則強調,未來eTag形同免費,家裡有幾台車就貼幾張!沒有「一車綁一機」的疑慮。

消基會表示,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自九十五年啟用後抱怨不斷,包括買機、裝機要錢、儲值卡要押金、電池要錢、消費者被迫使用指定信用卡、一車限用一機等。

消 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指出,遠通電收為達到電子收費第三年平均利用率四十五%的規定,曾推出裝機上盒降價、通行費打九五折、免裝機體驗等方案,但九十九年六月 底滿三年,利用率仍僅三十六.六%。但高公局還同意再給業者一年改善期;但推案期間包含ETC占用車道,造成塞車等問題,卻都由全民承擔。

目前國道平均每公里要付一.一八元,高公局委外試算的費率平均每公里約○.八元到一.五元,計程收費實施後,少了人工收費開銷,應考量全面減收。

消基會昨並要求高公局修正OBU一車綁一機缺失,而eTag是否提供保固?餘額查詢或不想使用時的餘額轉出,以及繳費是否無障礙?高公局都應說清楚。

高公局組長彭煥儒表示,給予遠通改善期是根據合約規定,ETC使用率今年六月仍未達標準後,遠通提出eTag措施,因為會建置新系統改善使用率且投資金額高於罰款,暫時不開罰。

他也表示,未來費率一定比目前每公里平均一.一七六元低。

至於一車綁一機問題,彭煥儒認為,未來eTag形同免費裝機,還是一車一機為宜,由於eTag無法顯示帳戶餘額,高公局會督促遠通電收,eTag餘額不足前,應以簡訊通知用戶且比照OBU有三年保固期。

遠通電收發言人郎亞玲則表示,尊重消基會意見,她保證eTag推出後一定會有保固期,時間長短會在明年二月啟用前公布。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