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10722

基本工資小漲900元 要31趴給5趴 勞工罵:能幹嘛

170萬名基層勞工明年起將加薪!勞委會昨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資、學者、官方歷經5小時會議,決定基本工資月薪從1萬7880元調至1萬 8780元,時薪從98元調至103元,調幅逾5%。但勞方痛罵:「勞動尊嚴竟只值900元!」「能幹嘛!每天連個便當都買不起。」將發起抗爭;資方揚言 年增348億元負擔不起,今找總統告御狀。


這是基本工資10年來第3度調漲,之前2007年調高9.09%、今年元旦起調高3.47%。基本工資明年元旦調漲,150萬名本國勞工和打工族,及20萬名外籍勞工可獲加薪。

勞團抗議未奏功
全國產業總工會、團結工聯等勞團共逾200名勞工昨一早到勞委會前抗議,要求大幅提高基本工資。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上午9時30分召開,資方從不肯漲,改 口至可接受3%(公務員加薪幅度)、3.47%(去年漲幅);勞方則由2萬3459元(漲幅31%)不斷下調至1萬9632元(漲幅9.8%)。
因勞資雙方差異仍大,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最後接受學者建議調高5.03%。她說,2007年調整時是因10年沒調才一次調9.0%,這麼大的調幅可能讓弱勢企業無法支撐,或減少僱員,反讓勞工受害。

取整數調升5.03%
王如玄解釋,去年經濟成長率達10.88%,其中服務業經濟成長率為5.52%,但薪資1.8萬元以下受僱者有58%是服務業,因此學者透過加權估算月薪 1.8萬元以下僱員可分享的經濟成長為4%,加上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96%,基本工資原要漲4.96%,為整數計算方便,向上加到900元,調幅 5.03%。
提出此算法的審議委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此算法不會成為公式,只供今年委員參考用,計算方式仍以物價參酌經濟成長,模式和往年相同。

連便當都買不起
因基本工資需等行政院核定,經濟部對結果持保留態度,媒體問王如玄是否擔心被行政院翻盤?她回說,行政院長吳敦義和總統馬英九都非常照顧勞工。
勞方代表、大同公司工會理事長林進勇說,原來政府眼中,勞動尊嚴只值900元,如此根本無法支撐勞工最低生活水準,將到監察院陳情。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批評,漲幅1天只30元,連便當都買不起,「近日會再向行政院抗議」。
資方代表、全國工業總會監事蔡穗對調漲結果直呼無法接受,基本工資漲5.03%,資方1年成本(含工資、勞健保、勞退)增348億元,恐造成弱勢產業失業潮,工總今將面見總統,要求不要提高基本工資。但王如玄說,官方估算資方1年增加的成本為206.87億元。

對服務業衝擊大
僱有約百名計時員工的美麗華大直影城表示,計時員工因淡旺季不同,最少90人、最高120人,如時薪從98元調為103元,成本將大增5%到7%,將成沉重人事負擔。有員工私下說:「擔心公司會檢討甚至精簡人事,以致工作量大增。」
領基本工資時薪的打工族施先生大罵:「漲5元根本是廉價的施捨,政府沒看到基層勞工活不下去。」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則認為,一次漲5%太激烈,對體 質差的企業殺傷力很大,還沒時間調適,恐怕就會倒閉、外移,「對服務業、輕工業衝擊很大,廠商勢必會減少僱用來因應。」

基本工資調整資訊
◎調漲幅度:
●月薪:17880元漲至18780元(漲900元,調幅5.03%)
●時薪:98元漲至103元(漲5元,調幅5.10%)
◎上路時間:明年1月1日(需經行政院核定公告)
◎計算方式:去年經濟成長率10.88%,加權估算月薪1.8萬元以下受僱者可分享的經濟成長為4%,加上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漲0.96%,因此調高4.96%,以整數計為900元
◎受惠對象:月薪17880~18779元的本國勞工124萬人
領時薪的打工族26萬人、受僱於工廠的外勞20萬人
◎申訴管道:0800-085151

勞健保費調漲 年增336元 百萬勞工受影響 「很不爽」

勞委會昨敲定明年元旦基本工資調漲900元至1萬8780元,薪資在這數額以下的勞工都將加薪;但勞健保費也會隨之調漲,預估有近145萬人受影響,每人每年勞健保費支出最多增加336元。

攤販運將也調漲
除勞健保與勞退外,現行以基本工資做為核發或計算標準的身障代金、原住民代金及社會救助金等項目未來也將一併變動。
勞保局統計,目前有118.6萬名受僱勞工領取基本工資1萬7880元,這些勞工明年起除加薪900元外,勞保和健保每月共需多付28元;19.5萬名薪資在1萬7881元到1萬8300元者勞健保每月共需多付14元。
不過對於6.9萬名薪資在1萬8301元到1萬8780元的勞工來說,原本需以更高投保薪資1萬9200元加保,基本工資調漲後預計將可改以新增的1萬8780元級距投保,反而可調降投保薪資,勞健保每月共可省12元。
基本工資調高後將比現行職業工會投保勞保下限為高,因此部分在職業工會投保的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僱主勞工(如攤販、保母、計程車司機等),雖收入沒增 加,但勞保費用也需調高,健保則無影響,估有38萬人可能每月需多繳22元,但勞委會官員昨說,尚未確定未來職業工會投保級距最低等級。
勞保局預估,基本工資調漲後,勞保每年可增加13億多元保費收入,就業保險每年增1億多元,對整體財務無太大影響。打工族施先生以基本工資投保勞健保,他抱怨:「薪資只有小漲,保費卻要多扣,雖金額不高,但還是很不爽。」

資方年多繳20億
勞資和諧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周建序說,基本工資調漲,估計也將使資方一年須為這上百萬勞工多負擔20多億元勞健保費及勞退金。

「得罪資方 又難獲弱勢選票」

基本工資將從每月1萬7880元調漲到每月1萬8780元,朝野立委普遍認為調幅不夠,藍委更憂心影響選情。藍委張嘉郡說,領基本工資的人通常是最需要幫 助的人,只漲900元,「很難讓民眾有感覺,恐難以幫選情加分。」藍委侯彩鳳直言:「無法接受,基本工資一定要在2萬以上,才符合家庭最低生活水準。」

藍:比扁時代好
有藍委私下說,基本工資主要是照顧弱勢,但調幅不夠高,得罪了資方,又搶不到弱勢的票,「兩面不討好」。國民黨人士說,基本工資調整只是反映去年經濟成長及7月軍公教調薪,「能調漲總是好事,比起扁政府8年只漲一次,馬政府的努力民眾應看得到。」

綠籲用選票唾棄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說,台灣的最低工資是四小龍最末,馬執政3年大環境太差,高薪工作少,受薪階層薪資拉不起來,「這樣調薪幅度的無能政府,人民可以用選票唾棄。」
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批,此次調整無法解決台灣社會日益嚴重的工作貧窮問題,馬總統2008年競選時所提的10大勞動政策都跳票,可以清楚看出「馬政府只挺企業,不挺勞工」。

(蘋果日報)
--
基本工資漲900元 時薪破百

備受關注的基本工資調整昨天定案,勞委會主委兼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主席王如玄宣布,明年基本工資調漲九百元,從現行一七八八○元調至一八七八○元,時薪則由九十八元調漲至一○三元,漲幅為百分之五點零三。

調整基本工資案報行政院核定後,最快明年元旦實施,估計約一百五十萬本國勞工、廿萬名外勞受惠。

勞、資、政、學代表昨天閉門馬拉松式討論了五個小時。王如玄一早即預告,要有「長期抗戰」心理準備。王如玄會後轉述,多數委員贊成若勞資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則由勞委會提出建議案;其次否決勞團依據貧窮線標準,提出的二萬三四五九元版本。

因勞資雙方意見分歧,王如玄決定暫停會議,由勞資及學者三方委員,分別闢室會商;王如玄也來回在勞資雙方間斡旋,經溝通妥協,勞團提出一萬九六三二元、二萬一千元兩種折衷版本。

王如玄說,她很希望能「拉近」雙方差距,但勞團提出的「理想目標」,漲幅仍高達百分之九點八,資方無法接受。據了解,資方能接受的「底線」只能比照去年的 百分之三點四七,並強調基本工資不該「無限上綱」。考量景氣好轉,學者代表參考去年的物價上漲指數及經濟成長率,建議調幅百分之五點零三,也就是漲九百 元。

不過勞資雙方都不滿。勞團表示「無法接受」,因為這跟勞團期待落差太大,「一天只多卅元,勞工尊嚴蕩然無存」;資方代表則認為調幅已超過資方「底線」,不排除今天至行政院「告狀」,推翻此案。

面對不滿,王如玄表示,她勇於承擔,還翻開筆記指出,基本工資調高後,人事成本及勞健保每年要多負擔兩百一十五億元,其中資方負擔兩百零六億、勞方四點九億、政府三點二四億;但資方則預估會增加三百四十八億元。

而基本工資調漲九百元後,勞工及雇主的每月勞健保費又增多少?雇主每月共增加一百元、勞工廿八元。

基本工資漲 企業年支出多348億

今年基本工資漲幅百分之五點○三,工商團體昨天大喊「吃不消」,因為基本工資、勞健保費率都漲,估計明年起,全體企業新增人事負擔將高達三百四十八億元。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說,政府不斷加重企業負擔,是「殺雞取卵」,根據工總估算,基本工資調漲百分之五點○三,企業平均人事成本一年增加一百七十五億元,新二代健保費率調高,粗估雇主一年多負擔一百億元。

另今年起至二○一五年為止,勞保費率每年上調百分之零點五,雇主每年支出平均增加七十三點七億元,加總來看,明年開始企業一年的人事負擔增加三百四十八億多元。

蔡練生說,近四十名工總理監事成員今天將「拜會」總統府與行政院,把工總產業白皮書呈送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吳敦義,並對基本工資議題表達資方想法。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說,政府調漲基本工資「損人不利己」,加重企業負擔,損傷企業競爭力,尤其是勞力密集度高的中小企業受害最大。

張平沼說,基本工資增加受惠者多達八成是外勞,本地勞工薪資多數高於現行標準,在人事成本有限的狀況下,反而不利本勞加薪空間。

張平沼建議,基本工資與外勞工資脫鉤,本國勞工才能實質受惠;新加坡就是脫鉤處理的,目前新加坡本國勞工平均薪資比台灣高,外勞工資從兩百到四百元美金不等,換算台幣約五千七百多元至一萬一千五百多元,低於台灣基本工資標準。

張平沼說,就算基本工資不調漲,台灣目前的外勞工資已經比鄰近新加坡、韓國與香港等地來得高。

中小企業協進會秘書長王振保說,基本工資調漲次數太多了,結果外勞受惠最多,應該針對基本工資低於法定標準的本國勞工,加以調改善,而非全面性調漲加重企業成本。

基本工資調整 自付健保費每月增12元

衛生署昨天表示,隨著基本工資調整,全民健保的投保金額分級表的下限,也可望跟著調整,預計個人每月保費將增加十二元,雇主則每人增加四十七元。

現行基本工資一萬七千八百八十元,個人每月自付保費兩百四十四元,雇主負擔九百四十三元;基本工資調整為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個人自付將調為兩百五十六 元,每月增加十二元,雇主負擔九百九十元,增加四十七元。在台居留未滿一百八十三天者,現薪資扣繳金額是按基本工資的一點五倍區分適用稅率,基本工資調 漲,課稅門檻連動調高,每月領取超過二萬八千一百七十元,才需按最高百分之十八扣繳率繳稅。

(聯合報)
--
攻防五小時 漲900元勞資都不滿

根據這項建議方案,初估將有170萬名受僱勞工受惠,工總則預估明年企業將多負擔348億元;與會的勞資雙方代表都不滿意結果。

全案最快下周送行政院核定,一旦拍板,將在明年元旦實施。

勞委會估計,這次調整約有170萬名受僱勞工受惠,包括151萬名本國勞工及19萬名外勞。據主計處統計,月薪1萬8,000元以下勞工在服務業比率高達近六成,基本工資調漲對住宿及餐飲業影響最大。

據了解,勞資雙方代表都認為應調整基本工資,也未提及外勞脫鉤議題,但勞資雙方對調幅,意見嚴重分歧,王如玄一度暫停會議;資方代表希望不予調整,但考量今年軍公教加薪3%,同意比照調整,並以去年漲幅3.47%為底線,不願再退讓。

勞方代表以三種版本應戰,除了漲幅高達31.2%的2萬3,459元,另有調漲17.45%的2萬1,000元,以及漲幅9.8%的1萬9,632元版本,也有建議月薪和時薪脫鉤。

與會學者建議,以薪資未滿1萬,8000元的勞工結構比,作為權重,加權經濟成長率的半數後,加上去年物價上漲0.96%,得出漲幅4.96%。最後王如玄建議取整數,決定調漲900元,換算出調幅約5.03%。

與會勞資雙方不滿意結果。資方代表之一的全國工業總會監事蔡穗認為,5.03%調幅太高,企業人事成本一年恐怕增加175億元,二代健保一年也要多付100億元,加上勞保每年調漲,合計明年企業要多負擔約348億元。

勞方代表全國產業總工會常務理事林進勇指出,5.03%的調幅不是基本工資,反而像企業加薪,基本工資只增加900元,仍未達到保障勞工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水準,近期將再次向監察院陳情。
--
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昨(21)日拍板明年基本工資漲5.03%,與經濟部只調3.47%的底線差距頗大。經濟部表示,雖不滿意,但願尊重勞資最後協商成果。

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委員會做出基本工資調漲幅度的決定,他對此「表示尊重」。

時薪破百 中小餐飲業最苦

針對勞委會調高基本工資,因大型餐飲、百貨給予員工的薪資條件早超過政府規定,影響有,但此舉對中小型餐飲業者衝擊較大。

中小型餐飲業者表示,服務業員工難找,正職員工的月薪早就超過1.87萬元,平均薪資約2萬元以上,但計時員工的時薪由98元調漲為103元,成本壓力大增。而且,南部薪資水準較低,如果將門檻提高,也可能造成衝擊。

業者分析,國內中小型餐飲業者約有數十萬家,與大型連鎖餐飲業者相較,中小型餐飲業者有三大壓力,首先無法壓低食材成本,其次租金成本也比較高,再加上政府調高基本工資,人事成本提高,將對營運造成很大的壓力。

至於大型連鎖餐飲業者,規模大,衝擊性相對小。王品集團總監高端訓表示,正職員工的薪水原本即超過勞委會公布的最低薪資,這次調薪只影響中南部計時人員薪水,計時人員的成本將增加3%。

西式餐飲龍頭麥當勞表示,麥當勞將依政府法令辦理調薪,麥當勞目前計時員工的薪水,時薪約為100元至205元之間,新進員工時薪由100元調高至103元,對整體營運影響不大。


兩頭賺 短期來台打工族樂

基本工資將上調5.03%,在台停留未滿183天的非境內居住者,薪資稅負也將連動大降,最大減幅接近七成。外勞、短期來台打工族受惠最大。

配合基本工資可能調高為1萬8,780元,財政部配合為非居住者降稅。財政部表示,在台居留未滿183天的非居住者,免向中華民國政府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因此如有薪資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時,只須按6%或18%扣繳率扣稅即可。

以現行基本工資1萬7,880元為例,全月給付額低於2萬6,820元者,按6%扣繳稅率繳稅;超過者則按較高18%稅率扣稅。由於非居住者的薪資扣繳金 額是按基本工資的1.5倍區分適用稅率,基本工資調漲,6%及18%的扣繳稅率雖不變,但扣繳薪資課稅門檻則須連動調高。

(經濟日報)
--
工作貧窮 難靠基本工資解決

基本工資調幅,今天就會拍板定案,但無論調幅大小,勞資勢必都不滿意。事實上,工作貧窮問題複雜,本來就非基本工資可以解決,但只要整體勞工薪資持續零成長,官方又不訂基本工資公式,「基本工資」與「工作貧窮」都將難以脫勾。

基本工資調整因為缺乏明確公式及參考基準,每年都是在勞資高度對抗中進行,年年都有的選舉,也隱約發酵其中,讓單純的勞動議題,成為政治操作對象,最後結果常是勞資都不買帳,勞方覺得被出賣,資方則認為被當成討好選票的犧牲品。

基本工資本質,本來是合理的勞務價值計算,也就是從勞動生產力、經濟成長及就業人口統計變化中,找出資方應該提供的基本合理勞務對價。但近幾年因為工作貧 窮引起關切,基本工資在勞團口中,成了提供勞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基準,要求計入貧窮線門檻,基本工資因而夾雜社會救助意含。

基本工資想要不受政治干擾,唯一方法就是訂定調整公式。無論採物價指數、勞動生產力、工業及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等數據都可,基本工資調整才能避免勞資漫天 喊價,跳脫勞資及政治攻防。只是,在此之前,由於各界賦予基本工資不同功能,恐怕光就釐清基本工資定位,就得先有一番論辯,才能進一步談如何訂定公式,否 則一樣會陷入各說各話泥淖。

基本工資調整,逐年對立,與工作貧窮化趨勢有極大關係,卻不應是主要解決之道。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曾針對基本工資調整後的勞動成本計算,發現適用基本工 資勞工,有8 成受僱於員工30人以下的小公司,也就是說,基本工資調漲增加成本,以微型企業佔最多數。他認為,這些微型企業很多是失業後自行創業者,原本就是利潤微 薄,如果再增加成本,負擔更重。

基本工資若調幅3%以上,可能受影響本勞達183萬人,顯示本勞低薪情況的確嚴重;若計入薪資3萬元以下,人數更高達360萬人,占所有受僱者四成四。基 本工資調幅固然重要,多數勞工更不解的,恐怕是「為何世界各國薪資皆漲,唯獨台灣不漲? 」,這個答案只要一天找不出來,「基本工資」與「工作貧窮」很難有脫勾的一天。

(聯合晚報)
--
明年調5趴 基本工資漲900 勞資都不滿

眾所矚目的基本工資案,勞委會昨日拍板敲定漲九百元!明年元月一日起,基本工資從每月一萬七千八百八十元調整為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時薪則從九十八元調整為一○三元,漲幅五.○三%。

勞資雙方對這結果都不滿意,資方代表今將至總統府告御狀;勞方則痛批,老農津貼以千元為單位喊價,攸關一百七十萬名勞工權益的基本工資,政府卻錙銖必較,「是不是沒把勞工選票放在眼裡?」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昨日上演激烈攻防,勞方代表分別喊出兩萬三千四百五十九元、兩萬一千元及一萬九千六百三十二元三種版本;資方則從原先的一塊錢都不肯漲,鬆口表示最低限度僅能比照去年漲幅,調整至一萬八千五百元。

由於雙方差距過大,會議一度中止,由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出面斡旋,希望取得共識,達成一個「政府做得到的數字」。據了解,王如玄對勞團所要求的一步到位面有難色,甚至說出「過去十年未調整的帳不應算到我頭上」,讓勞團十分不滿。

勞方代表、全國產業總工會常務理事林進勇說,去年勞委會才因基本工資審議程序有瑕疵,遭監察院發函糾正,今年最終決定權仍舊握在官方手中,讓勞團深感遺憾,預計將在最短時間內前向監察院再次陳情。

全產總秘書長謝創智感慨,老農津貼以千元為單位喊價,基本工資調整卻是錙銖必較,「難道馬總統只聽蕉農心聲,卻看不見底層勞工的辛苦?」他指出,去年經濟成長值高達十.八八%,行政院理應還有加碼空間,勞團願意再給政府一次補考機會。

資方代表、全國工業總會監事蔡穗則說,基本工資漲五%,雇主每年將增加三百四十八億成本,無力負擔的企業,只能被迫選擇外移、關廠或刪減僱用員額,「對於勞工而言絕非好事」。

勞委會統計,排除二代健保上路、勞保費率調整等因素,基本工資調漲總成本約兩百一十五億,分別為政府負擔三.二四億、雇主負擔兩百○六.八七億,以及勞工負擔四.九億。經行政院核定無異議後,將於明年元月一日起實施。

基本工資調升 勞健保一起漲

勞委會昨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長達五小時的馬拉松會議討論,最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下,決議基本工資由現行的一七八八○元,調高為一八七八○元,調漲九百元,漲幅五.○三%。包含一百五十萬本勞及廿萬名外勞皆一體適用,原則上明年元月起正式實施。

此次基本工資調整,對整個社會影響相當大,估計調漲衍生的成本高達二一五億元。其中,雇主首當其衝,每年約新增二○六.八七億元人事成本;政府也增加了三.二四億元的支出;勞工本身也增加四.九億的費用。

因應基本工資調整,勞健保最低投保金額也將配合調整,估計勞工本人每月勞健保費至少增加廿八元,但雇主每聘一人,將新增一○五四元開銷,企業界一年約增加二百億元成本。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去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調漲六百元,今年元旦才正式生效。考量物價指數、經濟成長及就業市場等因素,此次調整方案,委員會建議明年元月再實施。

昨天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共有四名勞方代表、六名資方代表、七名學者專家與政府代表共十七名委員出席。會場外,各方勞工團體聚集並搖旗吶喊,要求「未達二三四五九、勞工當掉馬英九!」希望勞委會正視工作貧窮問題。

雖然委員會決議調漲九百元,不過根據王如玄轉述,經濟部代表對勞委會的建議採取「保留態度」,最終仍需經由行政院核定,才算正式出爐。

配合基本工資調漲,健保費、勞保費最低投保金額,和勞工退休金提撥金額也將跟著調整。

以健保為例,最低投保金額由一七八八○,調整到一八七八○元,個人保費將從每月二四四元,調整為二五六元,增加十二元。但雇主負擔也加重,每聘一人負擔費用從九四三元,調整為九九○元,增加四十七元。

至於,勞保保費,個人每月將增加十六元,雇主則增加五十三元;勞工退休金則視個人提撥額度不同有差異,但雇主必須強制提撥六%,每月每人將增加五十四元。

成本年增348億 工總怨:外勞應脫鉤

基本工資新方案出爐,確定調漲五.○三%。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表示,基本工資調漲後,預估明年起國內企業成本負擔增加三百四十八億元;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說,這是對勞資雙方都不滿意的結果,還會找機會與勞委會、行政院溝通。

蔡練生說,調漲基本工資,不僅是表面的資方薪資調漲,還內含相關勞健保費率等提高。

蔡練生分析,若以現在薪資調漲五.○三%版本計算,企業平均人事成本一年就要增加一百七十五億元,以二代健保來估算,一年也要多付一百億元,勞保在民國一○○年到一○四年,每年調漲○.五%計算,一年要增加七十三.七億元。

總計來看,新版若過關,明年起企業一年就多負擔三百四十八億元一千六百多萬元。

蔡練生強調,政府應認清目前本國勞工薪資都高於基本工資,但現在調漲基本工資其實是間接幫外勞加薪,一味調漲基本工資是壓縮本國勞工權益,並增加企業主負擔。企業可能減少投資,更可能會外移,反而降低國內就業率。

張平沼也說,勞委會的共識,不僅讓勞方不滿,資方也不滿。基本問題就是未將本勞和外勞工資脫鉤。

張平沼說,目前台灣外勞工資甚至比香港、新加坡都來得高,因此建議將基本工資和外勞工資脫鉤,本地勞工才能實質受益。因為以新加坡外勞月薪約二百至四百美元來看,台灣外勞卻能享受基本工資。

蔡練生也說,工總預計今日率近四十名工總理監事成員,帶著二○一一年工總白皮書,分別拜會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長吳敦義。

外勞:層層剝削「實領不到1萬」

抗議資方不斷搬出外籍勞工當擋箭牌,指基本工資調漲只會「肥外勞」,一百多名外勞昨日上午聚集勞委會門外陳情。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顧玉玲說,外勞在台灣已是最弱勢的一群,薪資扣除仲介費、食宿及稅金後,每人每月實領不到一萬,「早就與基本工資脫鉤」。

目前國內共有四十萬三千多名外籍勞工,排除不適用《勞基法》的十八萬三千多名家庭看護工與幫傭,約有廿二萬名外勞的薪資,將隨著基本工資調整波動。然而來台工作長達七年的菲律賓籍廠工密莉安無奈表示,外勞被母國仲介和台灣雇主層層剝削後,所得根本沒有外界想像的多。

顧玉玲指出,每當勞委會要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時,不願額外增加人事成本的資方,就會把最弱勢的外勞推出來當擋箭牌,要求脫鉤於基本工資外。

顧玉玲表示,領取基本工資的外勞,每個月扣掉三千五百元到四千元不等的住宿費、一千到兩千不等的仲介費及第一年來台工作高達廿%稅金後,實際上根本很難領到一萬,更不用說會有伴隨年資的加薪。

顧玉玲表示,國內四十萬三千多名外勞中,已經有將近一半的家事服務工,從十四年前開始被排除在《勞基法》外,全職待命卻僅領微薄薪水。外勞不求基本工資可以調高多少,只求能與本勞享有同等待遇。

該調多少 早點訂出公式吧

基本工資怎麼調?勞資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加上明年總統大選引發的政治效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無論勞委會如何穿針引線、道德勸說,最終的結果只會換來勞工雇主都拒絕埋單。

公務員確定加薪三%後,勞委會跟著喊出基本工資漲幅「至少三趴」的承諾。無奈兩者計算基礎不同,勞工團體試算,同樣是三趴,公務員與勞工薪水之間,仍有很大一段差距。

勞委會在去年重修《基本工資審議辦法》,調高勞資代表名額,本意在於鬆手讓勞資雙方自行協商。不料接連兩次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即便中間遭逢監察院糾舉,最終的決策主導權,依舊緊握在官方手裡,讓審議機制一再淪為紙上談兵。

平心而論,夾在中間的勞委會實在難做人,過猶不及的結果都是兩邊得罪。如果勞委會不想每年被迫承擔破壞勞資和諧罪名,就應以行動兌現主委王如玄所說的「勇於承擔」,提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計算公式,讓基本工資調整有所依循。

否則不難預見,往後每年到了調薪時刻,同樣的戲碼將不斷上演,勞資對立情形也將越演越烈。

學者:明、後年應該再調整

基本工資調漲至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調幅五.○三%,中研院經濟研究員周雨田表示,近兩年來,經濟成長表現不錯,調漲九百元實在太少,但為降低企業「一次性」衝擊,建議明、後年基本工資要再做調整,舒緩台灣貧富差距、M型化的社會問題。

這次基本工資調漲九百元,勞、資雙方都不滿。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建議,勞委會可將這次調漲的參考指標如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家戶所得等,向勞、 資雙方說明,並建立未來計算基本工資的「公式」。當勞、資、官、學都取得計算公式的「共識」後,不僅能建立制度,也能降低未來勞資雙方對基本工資認知的衝 突。

不過,成之約坦承,依據目前的現況來看,要取得多方對基本工資調漲公式的「共識」,確實有點難度。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則認為,以「實質可支配所得」(已考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納為基本工資的重要指標,將會比經濟成長率更為直接。

梁國源解釋,經濟成長率並未考量富人課重賦、窮人可領補助等問題,以「實質可支配所得」作為基本工資調漲指標會更貼切。

基本工資調漲五.○三%,預估雇主一年將增加三百四十八億元的人事成本,且些不含連動調升二代健保、勞保、勞退支出。

周雨田認為,若一次調漲逾三成,企業一次性衝擊太大,肯定吃不消,為避免勞、資雙方失衡,明、後年應該再次調整,降低台灣財富不均的問題。

(中國時報)
--
超商:時薪增5元 年成本多4億

超商業表示,若基本工資調漲5.03%,時薪從98元跳到103元,增加5元,全台9,000家便利店,粗估一天將多負擔108萬元的人事成本,一年多負擔4億元,若要打平這筆多出來的支出,一年得多做130億元業績,對便利店而言,無疑是個頗沉重的營運壓力。

全台擁有4,700多店的統一超表示,時薪增加5元,單單以PART TIME的人員粗算,一年就增加3,000多萬元人事成本,這還不包含勞健保的部分,對企業而言,當然是一個負擔,尤其每個加盟店的成本也會變沉重,由於中南部的業績不若都會來的高,壓力更重。

據業界粗估,若以時薪多5元計算,一天9,000店就多出108萬元,1年多近4億元,而這都僅是保守估算,若要平衡這個多出來的數字,全台便利店得再增 加130億以上的業績才行;令人不解的是,時薪多5元是怎麼算出來的,沒人通知,也沒有召集業者舉辦公聽會,更沒有任何計算公式。

不過,針對基本工資調整,包括麥當勞、肯德基與摩斯漢堡等速食連鎖業者均表示,雖然原物料上漲使經營成本增加,且外食餐飲市場在更多業者投入後競爭更形激烈,一旦基本工資調漲定案,均將比照辦理,絕無異議。

在外食餐飲市場中,速食連鎖業者對計時人員的需求較一般餐廳多很多,近年由於星級飯店增加,使年輕人選擇機會也多,速食連鎖業者為確保人力不虞匱乏,基本薪資其實早超過目前標準,甚至是未來標準,故對於時薪從98元調高到103元,都還可以忍受。

以龍頭麥當勞為列,計時人員起薪每小時100元起跳,隨著工作級職與工作時間內容不同,最高每小時達205元,所以新制確定實施後,麥當勞初步決定根據調幅比照辦理。

邏輯推算 勞委會奇招奏效

儘管勞、資雙方對於新基本工資都說要告狀推翻。但勞委會今年改出奇招,由學者在會中拋出調整的「邏輯」,讓勞資雙方算的頭昏腦脹,即使對最後數字不滿,但在勞委會宣布後,勞、資想要求政院翻案,已不可能。

要找出讓勞資雙方心悅誠服的調整公式難如登天,但眼見明年大選將登場,勞資都得罪不起,如何讓大家「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及條件處幕僚想破頭。

據了解,勞委會最後仍向學者討救兵,學者則建議,既然公式難尋,不妨改由「邏輯」下手,降低勞資反彈力道。

這項邏輯,先鎖定基本工資適用最多的是服務業及製造業,然後再以去年經濟成長率10.8%,搭配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中,服務業及製造業勞工平均薪資低於基 本工資的比例,作為計算權重,再算出服務業及製造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是8%。由於勞資都有貢獻,所以各取一半就是4%,加計去年物價上漲指數0.96%後 成為4.96%,但4.96%調幅換算金額後有小數點,因此取整數900元,倒推回去調幅就是5.03%。

儘管對邏輯推出數字不滿,但現場無人提出反對意見,加上大家先約法由勞委會最終裁決,眼見再吵也難有結果,勞資雙方決定「轉移戰場」,同意散會,讓王如玄鬆口氣。

這套邏輯明年是否適用,勞委會官員很坦白「明年事明年再說」,但肯定的是,就算明年將改選基本工資審議委員,但精通邏輯推理的學者一定不會在名單中缺席。

(工商時報)
--
基本工資漲900 勞資都不滿

最低時薪九十八元調至一○三元

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昨日歷經五小時激烈攻防,決議基本工資月薪將調漲九百元,調幅五.○三%,從原本一萬七八八○元調升至一萬八七八○元,最低時薪則從九十八元調漲至一○三元;此案將報行政院核定,預定明年元旦實施。

由於基本工資調整,加上勞保、健保及勞退金均連動調漲,明年起雇主僱用一名適用基本工資勞工,每個月會增加一○五四元的人事成本;至於目前領一萬七八八○元的勞工,明年每月則需多繳二十八元的勞、健保費。

外勞、餐飲、零售業影響較大

根據勞保投保資料,預估將有一百七十萬人因基本工資調漲受影響,包括一百五十萬本勞及二十萬外勞,若從產業面來看,影響較大的台灣勞工行業是住宿、餐飲、美容、零售業等,這些行業的正職勞工薪水低或大多是領時薪的工讀生。

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王振保表示,調高基本工資對大多數的台灣勞工來說是「無感」,因為大多數勞工的薪資都高於基本工資,有調沒調根本沒差別,政府應該深入 去了解,那些領基本工資者的工作型態,他們一週的工時有多長?是做兩天休三天?還是一天做不滿八小時?調高基本工資對台灣勞工權益沒有增進,受惠者主要還 是外勞。

工業總會預定今天將帶著工總白皮書會見馬總統,將當面溝通基本工資五.○三%的調幅太高了,對中小企業不利。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昨天登場,場外有勞團抗議、場內則是勞資激烈攻防,在兩度動用表決權,在勞資仍未取得共識下,由勞資帶開討論,歷經五小時的討論,最後仍由會議主席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裁示、做成調漲五.○三%的最終決議。

這項結果勞資雙方都不滿意,連經濟部也持保留態度。原本勞團在開會前提出基本工資調幅三十一.二%的版本,開會時則再提出調幅十七.四%與九.八%的版 本,共三個版本,而資方底限則是最多與去年一樣、調漲三.四七%,最後勞委會依學者提出的五.○三%建議漲幅,才正式拍板。

王如玄說,在勞資雙方無共識下,有學者提出考量基本工資、經濟成長率、去年物價漲幅的關聯性,利用一個經濟模型換算後,採用五.○三%的調幅。

勞資代表難接受 都說要陳情

不過,勞資雙方都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資方代表、工業總會監事蔡穗表示,最多只能接受三.四七%的調幅,若以五%的調幅來計算,等於企業一年就要多出三百四十八億元的成本;不過這個數字與勞委會有出入,勞委會試算資方則約增加兩百零七億元成本。

代表勞方出席審議委員會的全國產業總工會常務理事林進勇也強調,無法接受,這樣的漲幅根本無法達到勞工最低生活水準,甚至不符馬政府所提「尊嚴勞動」,根本毫無尊嚴可言,將儘快跟監察院陳情。



前四月經常性月薪3.65萬 不如3年前

勞委會拍板基本工資調漲五.○三%,能否改善薪資停滯的問題,恐怕是個大問號。今年基本工資調漲三.四七%,但今年一至四月經常性月薪平均為三.六五萬元,僅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三六%,還不如二○○八年同期的三.六六萬元,等於過去三年來平均月薪不增反減。

實質薪資倒退十二年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定義,平均薪資含固定月薪、年終獎金及紅利等,今年一至四月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不含年終獎金及紅利等)僅三.六五萬元,尚未回到馬政 府執政前水準,如果計入通膨因素,今年一至四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三.四四萬元,僅較去年同期微增○.○八%,還不如一九九九年的三.四五萬元,實質薪資水 準等於倒退十二年。

官員表示,雖然景氣復甦,企業獲利增加,今年廠商發放年終獎金情況比較好,但經常性薪資成長卻不明顯,可能是廠商調整待遇的方式愈來愈多元,改以發放獎金等方式取代本薪調整,而「非典型就業」(部分工時、臨時工或派遣工作)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主計處調查,去年全國八○六.六萬受僱者,月薪不到二萬元有一○三.八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更高達三五七.七萬人,佔總受僱者約四十五%,國內窮忙族愈來愈多,工作貧窮問題日益嚴重。

不過,官員認為,經常性薪資已連續十八個月正成長,顯示隨著經濟持續好轉,勞動市場漸趨活絡,薪資水準將逐漸上升;至於企業加薪情況能否如外界預期、基本工資調漲能否帶動薪資上揚等,則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自由時報)
--
「太空計程車」將取代太空梭 亞特蘭提斯號退役 開啟新紀元

在全球關注下,美國「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太空梭昨天載4名太空人重返地球,於台灣時間下午5時57分順利著陸。此行不僅替美國長達30年 的「太空梭時代」劃下句點,同時也昭示以CST-100、「龍」太空艙等新一代載具,載人前往太空旅行的百家爭鳴時代正式揭幕。

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功成身退後,將與現存的「發現號」和「奮進號」太空梭,分別進駐佛州、維州和加州的博物館。

「看見廣闊地平線」
目前美國航太總署和民間業者正努力研發新一代的太空載具,有致力於長程太空探險,也有些是著眼於商業太空旅遊的「太空計程車」(space taxi)。
正如「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指揮官佛格森(Chris Ferguson)所言:「我們要將主控權交給商業夥伴,接下來幾年,我們將看見更為廣闊的地平線。」

令太空迷十分感傷
未來數年內在新太空載具出爐前,美國太空人將得搭俄羅斯聯合號(Soyuz)太空船進行任務,令許多美國太空迷感傷。

太空梭「接班」載具
CST-100
由波音公司研發,設計來搭載太空人與貨物到國際太空站,獲1億美元(約28.9億元台幣)研發補助,同樣可搭載7人,預計2015年升空。在返回地球時採用降落傘和氣囊輔助,將應用在太空旅遊業上。

龍(Dragon)
由SpaceX研發的太空艙,可搭載7人,獲7500萬美元(約21.7億元台幣)補助,今年稍晚即將進行飛往國際太空站的無人任務,2014年起即可正式載人。目前僅能降落在水面上,該公司打算研發可著陸的推進器系統。

追夢者(Dream Chaser)
由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研發,獲航太總署1億美元(約28.9億元台幣)補助,可搭載7人,且能在傳統跑道著陸,預計2015年升空;它是唯一外型類似太空梭的載具,但僅10公尺長。

MPCV
「多用途載人載具」(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MPCV)由美國航太總署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可乘4人,迄今已投入約1444億元台幣,預期可在2030年展開火星任務。

新謝帕德號(New Shepard)
由美國亞馬遜網站創辦人貝佐斯名下「藍源」公司研發,可搭載7人,採Atlas V火箭,並將自行研發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共獲2500萬美元(約7.2億元台幣)補助,預料明春發射升空。

美國太空梭發展史
★1977/08/12:企業號測試用太空梭首度試飛
★1981/04/12:哥倫比亞號首度升空
★1986/01/28: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7名太空人不幸罹難
★1998/12/04:太空梭開始運載建造材料到太空,協助興建國際太空站
★2003/02/01: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解體,7名太空人罹難
★2004/01/14:在安全顧慮下,布希總統決定讓太空梭退役,建議研發其他太空載具重返月球
★2011/07/21:亞特蘭提斯號完成第135次任務後返航,光榮引退,並替太空梭時代劃下句點

(蘋果日報)
--
探索30年 亞特蘭提斯安降 太空梭謝幕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台灣時間廿一日下午五時五十七分安然降落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角甘迺迪太空中心,歷時卅年的美國太空梭計畫在完成第一百卅五次任務之後,也就此譜下終曲。

亞特蘭提斯號此行載運四名太空人,任務進行十三天,任務指揮官佛格森降落後,告訴德州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的NASA任務管制中心說:「任務完成,休士頓。服務全世界卅餘年後,太空梭已贏得歷史地位。」

佛格森也讚揚數千名獻身太空梭計畫的人士說:「太空梭改變了我們觀察地球和宇宙的方式,今天大家百感交集,但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永遠不會停止探索。」

近兩千人聚集於甘迺迪太空中心跑道附近迎接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它功成身退,未來將陳列於中心永久展示。

美國太空梭計畫共建造五架太空梭,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二日展開飛行第一次任務。其中「挑戰者號」在一九八六年一月發射時解體,「哥倫比亞號」二○○三年二月返航時在高空爆炸,各造成七位太空人殉職,太空梭機隊也僅存三架。

亞特蘭提斯號是美方打造的第四架太空梭,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首航。友機「發現號」與「奮進號」已先除役,分別安置於洛杉磯「加州科學中心」與「史密森學 會」華府「航空暨太空博物館」北維吉尼亞州分館。用於著陸測試而從未執行太空任務的「勇往號」則落腳紐約市「無畏號航空母艦海空暨太空博物館」。

卅年來,五架太空梭共飛行約八億七千二百卅萬公里,環繞地球逾二萬一千一百五十次,載運來自十六國的三百五十五名太空人,在太空則待了一千三百卅三天,相當於四年歲月。

據估計,太空梭計畫的研發與運作耗資超過二千億美元,其影響既深且遠,除了將一百七十九個人造衛星與太空探測器送入軌道外,太空梭發射並維修「哈伯太空望 遠鏡」,也建構國際太空站,打開地球探索無垠宇宙的眼界,計畫衍生的百餘項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醫療、工業等領域,繼續造福人類。

美國為節省每年四十億美元的作業與維修成本而結束太空梭計畫,未來資金將轉用於研發可登陸小行星、月球甚至火星的太空飛行載具。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提圖斯維爾人口四萬五千人,太空中心四成員工均在此定居,商業活動也繞著太空計畫打轉。

這裡是觀看太空船發射的最佳景點,每到升空日,飯店、餐館總是熱鬧滾滾。每年約有百萬觀光客造訪。

太空梭退休後,中心逾八千名員工將成無業遊民,到七月底僅剩兩千人留守。佛州失業率高達一一%,加上這波失業潮,恐將導致「超完美經濟風暴」。類似經濟衝擊,靠太空中心吃飯的「太空海岸」眾城鎮亦無法倖免。

面對沒有太空梭的未來,鎮民感傷又茫然。民眾表示,歐巴馬取消「星座」月球探測計畫,等於宣告太空中心大幅裁員已成定局。不過有居民認為,一旦私人企業展開建造載人太空船計畫,況且退休的亞特蘭提斯號將在太空中心「養老」,人潮不至於散盡。

15年內 太空人登陸近地小行星

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廿一日返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角甘迺迪太空中心,美國歷時卅年的太空梭計畫就此畫上句點。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強調, 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事業仍然一片光明,NASA正全力擘畫下一個劃時代的太空探險任務:在十五年內送太空人登陸近地小行星(NEA)。

登陸近地小行星的主要目的,是要評估小行星上的水、鐵、鎳、白金等資源,實驗開採方法;並且研發及測試預防小行星撞地球的方法。

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已拿到NASA六十四億美元合約,建造「獵戶太空艙」(Orion capsule),未來將載六名太空人登陸小行星,甚至可能在二○三○年代之前登陸火星。

獵戶太空艙預定二○一六年首度升空試飛,但NASA必須先解決發射系統問題,而最大變數在於預算。

其實因為預算前景黯淡、缺乏政治共識等因素,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前景,至今無法提出具體規畫,許多人擔心美國太空事業領導地位可能從此一落千丈。

NASA副署長葛芙(Lori Garver)女士聲稱,美國在太空飛行持續扮演領導地位,起碼未來半個世紀仍佔優勢。

但這種樂觀的看法與現實不符:過去廿年來NASA遲遲無法研發出新的發射技術。美國至少三次雄心勃勃開發新的發射系統,但每次都無功而返,現在並無開發中的新硬體。

連NASA高層都承認,隨著太空梭時代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科學家與技術人員退休,NASA面臨工業基礎與專業知識流失的嚴重問題。

太空梭時代結束對整個太空工業造成深遠影響,譬如:液態火箭引擎成本已暴增三倍,因業務量減少,間接成本就上漲。

如果NASA在未來幾年真的束手無策,美國載人太空飛行將再由軍方主導。全球安全網站總裁派克估計,美國家安全和軍方的太空預算,將達到四百億至五百億美元,為NASA全部預算的兩倍以上。

(中國時報)
--
太空梭時代謝幕 亞特蘭提斯號返家

美國最後一艘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及其搭載的四名太空人,美東時間二十一日清晨在眾人的淚水與歡呼聲中,順利從國際太空站(ISS)返抵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甘迺迪太空中心,航太總署(NASA)長達三十年的太空梭任務,也正式劃下句點。

兩千人擠跑道 爭睹最後一眼
亞特蘭提斯號在當地時間二十一日清晨五時五十七分(台灣時間二十一日傍晚五時五十七分)降落,在此之前跑道上已擠滿破紀錄的兩千人,包括四名太空人的家屬與親友,以及NASA管樂隊,歡迎亞特蘭提斯號返航並向它告別。

位於休士頓的任務控制中心也被擠得水洩不通,另有數百名詹森太空中心員工透過大螢幕觀看亞特蘭提斯返航,見證此一歷史性時刻:在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二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度發射升空的三十年又三個月後,NASA史上最長的太空飛行計畫正式告終。

亞特蘭提斯的任務指揮官佛格森,向地面任務控制中心回報:「任務完成,休士頓」;地面任務控制中心則回覆:「做得好,美國。」亞特蘭提斯號的最後任務,是 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補給品,且只搭載四名太空人,而非以往的六到七人,因為亞特蘭提斯號若不慎受損,以致無法返回地球,美國將沒有備用的太空梭進行救援。

總計過去三十年來,太空梭艦隊共執行一百三十五次任務,飛行八億七千兩百萬公里,繞地球超過兩萬一千一百五十次。五架太空梭總共搭載過來自十六個國家的三 百五十五名太空人,合計在太空中停留一千三百三十三天,將近四年。在亞特蘭提斯號除役後,美國未來幾年將仰賴俄羅斯聯合號(Soyuz)太空船將太空人送 上太空站。

NASA共發射過五架太空梭,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奮進號與亞特蘭提斯號,其中挑戰者號一九八六升空時、哥倫比亞號二○○三年在返航途中 爆炸墜毀,造成十四名太空人喪生,還能從事飛行任務的太空梭也只剩下三架。此外,原型機勇往號從未發射升空。這四架太空梭將長眠於博物館。

NASA恐八千人失業
由於每次太空梭任務的開銷約五億美元,加上美國預算緊絀,歐巴馬政府決定結束太空梭計畫,並透過NASA鼓勵民營企業建造與發射商用太空船,作為太空人未 來往返ISS的「太空巴士」。預計民營公司將在今年展開為太空站進行補給的商業飛行,最快在二○一五年送太空人上太空站。

太空梭任務走入歷史,數千名NASA工作人員也飯碗不保。甘迺迪中心本週內將解僱兩千三百名員工,下月還會再辭退一千人,最終裁員規模可能達八千人,許多人現在還沒找到新工作。

太空梭科技 人類持續受用

美國太空梭計畫二十一日正式劃下句點,但過去三十年間用來發展太空梭的科技,將繼續長存在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裡。

太空梭計畫除了將一百八十個衛星送上地球軌道,還促成了超過一百項應用於醫療、工業等領域的附加科技。舉例來說,製造太空梭燃料幫浦的技術,帶動輕於一百 一十三公克的迷你人工心臟幫浦的發展;一九九九年發現的太空梭電線問題,開啟全新自癒性絕緣材料科技,這項技術目前由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出資進行 商品化。

此外,原先用來探測太空艙是否有氫氣外洩的系統,福特汽車應用於製造天然氣動力車款;一九七○年代建造太空梭的技術,更早為飛機製造帶來變革。當時飛機仍由手動控制,但在太空梭問世之後,飛機陸續採用線傳飛控技術,類似技術現在也為汽車工業廣泛應用。

美國航太總署(NASA)過去四十年為了太空梭計畫所投下的研發與營運資金高達兩千億美元,並付出十四名太空人喪生的代價。這項投資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在今年完工,由十六國參與的國際太空站計畫。

在一百三十五趟太空梭任務中,NASA貢獻了三十七趟用來組建國際太空站,前後費時十二年。NASA期望,未來在國際太空站上所進行的研究與成果,能為全人類與地球帶來更大的利益。

太空梭退役讓美國空出經費來研發能前往月球、小行星與火星的新太空船;NASA也期望民間業者能研發商業用的太空巴士,運送太空人往返太空站。

NASA的發射作業主任連恩巴哈表示:「太空梭計畫對我來說,是離開地球、航向天際的革命性一步,我們已學會如何在低地球軌道居住與工作,需要去思考,如何在這個星球之外長期居住。那應該是任務目標。」

(自由時報)
--
海邊撈魚煮湯 全家1死3傷 疑魚吃毒藻人吃魚 中毒「嘴巴麻麻」

南投縣信義鄉山區兩對夫妻中毒四死案調查才有眉目,台東縣成功鎮海邊也發生離奇一死三傷中毒案。一男子前天到海邊撈捕一堆小魚分給親人,四人煮了小魚湯後 食用,當晚就出現關節痠痛、嘴麻等情形,經送醫急救,一人不治,其他三人幸無大礙。魚類專家初步研判有可能是小魚吃了渦鞭毛藻的毒藻,導致中毒。

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漢強指出,由於事涉食品安全問題,再加上所吃下肚的兩種魚類都相當普遍,為避免造成民眾恐慌,已要求警方蒐尋相關證物,今將相驗釐清死因。
警方指出,中毒這家人分別是林天視(六十七歲)、吳阿金(六十二歲)夫妻和林天視的弟弟林炎祥(六十一歲)、妹妹林金花(五十八歲)均住在成功鎮基翬漁港 附近。其中林天視因吃了較多小魚與魚湯,症狀最嚴重,醫院雖緊急洗腎,仍於昨清晨死亡。其妻和弟弟經急救後狀況穩定。
台東縣衛生局昨已將四人前晚所吃的小魚和魚湯、菜餚,及他們捕撈小魚處的砂土帶回送驗。

疑似渦鞭毛藻釀禍
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經比對四名中毒者送醫有嘴麻、關節疼痛等症狀反應,研判很可能是吃的小魚曾吃了含毒藻類渦鞭毛藻,造成中毒。

院方:待送驗結果
署立台東醫院副院長王裕煒表示,林天視等人送抵時有呼吸減慢、急喘、心跳速度變慢及血液中有高濃度鉀中毒情形,但「我無法確定是吃魚引起,將待送驗結果」。
警方調查,前天一早林家三兄妹的姪子賴安泉(五十五歲)到基翬漁港附近海邊,用小魚網捕撈了一些俗稱「三角仔」的烏依蘭擬金眼鯛和「青鱗仔」的黃小沙丁 魚,全部分給住在不遠的叔叔和姑姑,約二十分鐘後,賴又捕了一批青鱗仔帶回自己吃。當晚叔叔和姑姑家都煮魚湯吃,卻中毒。

「吃的時候有點酸」
林炎祥說:「吃的時候覺得魚有一點酸,味道怪怪的。」不料半夜開始覺得嘴巴麻麻的、關節疼痛,「沒想到會中毒。」吳瑞賢推斷,近日台東下雨吹南風,海中雜 質與養分造成有毒藻類大量出現,在食物鏈中,青鱗仔不太可能,但三角仔有可能吃毒藻的甲殼類或浮游生物,導致人類吃下後中毒。

報你知
渦鞭毛藻
專門研究毒藻的中國醫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盧重光說,渦鞭毛藻是一種海洋藻類,俗稱甲藻,多數含有油溶性神經毒素,毒性超過水溶性毒素上百倍。渦鞭毛藻附著 在大型藻或紅藻表面,以及死亡的珊瑚礁岩上,魚或貝類吃了這種毒藻後毒素會累積體內,若人再食用這些魚貝,就會中毒造成下痢、肌肉痠痛、麻痺等現象,甚至 冷熱感覺會顛倒,嚴重會致命;但目前並沒有文獻統計人體食用多少量毒藻才會致死。

烹食海鮮安全事項
◎不要自己隨便撈捕海鮮吃
◎選材要新鮮,注意防範變質腐敗
◎魚鱗、魚鰓、內臟需清除乾淨
◎料理海鮮刀具要衛生,勿和其它食材混用
◎海鮮最好高溫煮熟,儘量避免生食

海產來路不明 「最好別亂吃」

台東縣發生一家人疑吃到體內含有毒藻的小魚,導致中毒傷亡事件,讓民眾對海產食用安全產生疑慮。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說:「很多海洋生物本身無毒,但牠們吃了含毒藻類變成有毒,因而造成人類中毒事件屢見不鮮。」故民眾別亂吃來路不明的海產。
鄭明修表示,十幾年前台灣魚塭養殖貝類「西施舌」,就曾因養殖池產生紅潮現象,造成西施舌吃下劇毒的渦鞭毛藻後,發生消費者吃了西施舌中毒死亡事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河豚內臟藏劇毒
鄭明修指出,海底珊瑚礁區常見有鮮明體色的蟹類,以及列入保育類、被民眾視為珍饈的椰子蟹,往往都有劇毒,「國外就有椰子蟹吃了有毒的海檬果後,再被人獵 食而中毒案例。」另西部海岸常見的織紋螺,本身就有劇毒,根本吃不得,「所以不了解或不認識的海鮮類,少碰為妙。」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說,魚體無毒但內臟含劇毒的魚類,最常見的就是河豚;另有些鯛魚是釣客最愛,不過一旦遇上紅潮,鯛魚吃下有毒澡類,就成恐怖毒魚,「故熱帶魚類內臟最好不要吃。」

南投毒案「真兇」 鎖定肉毒桿菌 毒物專家「意外」 下周二報告出爐

南投縣信義鄉五人離奇死亡案,經南投地檢署與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等單位比對檢體,昨公布初步結論,林敬儀與王美永、田福榮與伍曉珍兩對夫婦傾向肉毒桿菌感染 致死,但仍待微生學檢驗進一步確認,第五例死者史達海研判是自身疾病併發敗血症死亡。但毒物科專家對這項初判感到「意外」,而五名死者家屬仍盼檢警詳查死 因,不希望家人死不瞑目。

也可能只是幫兇
南投地檢署檢察長朱坤茂昨表示,根據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疾管局的檢驗報告,目前傾向林、田兩對夫婦的死與肉毒桿菌有關,但肉毒桿菌來源是晚餐或醃製品食 物,暫不敢下定論;至於隔壁部落的另一死者史達海,則研判是胰臟炎、蜂窩性組織併發敗血症死亡。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則說,細菌培養報告下周二可出爐,屆時 才能作最後判定。
但曾參與該案諮詢的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對檢方公布結果直言「有點意外」。他表示,一般肉毒桿菌中毒致死,多半先出現噁心、嘔吐,之後肌肉無力、眼皮下垂、呼吸衰竭,缺氧死亡,與僵直死亡狀況有些出入。
亞洲毒理學會祕書長、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則認為,肉毒桿菌中毒與兩夫妻臨床症狀不符,顯然非致死主因,「可能只是幫兇,『兇手』應另有其人。」且毒物種類太多,有的可能未知,或尚未有好的檢驗方法,最後甚至可能無法找出真正毒物。
而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兩對夫妻共進晚餐中毒,不到十小時就發病,比一般情況快,不排除是變異性(非典型)肉毒桿菌中毒。

家屬:無法接受
而死者田福榮夫婦的大哥田福生仍堅稱是遭人下毒,不相信死因是肉毒桿菌造成;林敬儀夫婦的二哥林瑞龍表示,弟弟不會自己醃製食品,若毒素來源是醃製品,也是別人送的;史達海的弟弟史達欽則說,檢方查出的死因,家屬無法接受。

肉毒桿菌 小檔案
◎形式:
●食物型真空食品滅菌不足,醃製食品酸度不足,食物處理或保存不當遭污染
●創傷型細菌在傷口深處增殖引起
●嬰兒型攝食含此菌孢子的食品,如蜂蜜
◎潛伏期:食物型中毒的神經性症狀通常在12至36小時間出現,也有數天後發作
◎中毒症狀:毒素阻斷神經傳導、造成肌肉麻痺。多是先有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之後可能有視力模糊、吞嚥或呼吸困難、無法排汗或流淚等神經症狀,會便祕及尿液滯留,嚴重恐死亡
資料來源:衛生署、楊振昌醫師

南投中毒案 事件簿
◎07/05︰信義鄉自強村林敬儀、王美永夫妻,邀田福榮、伍曉珍夫婦共進晚餐,中毒身亡,4人遺體僵硬呈反弓狀、拳頭緊握、眼睛睜大,瞳孔縮小,嘴角上揚呈苦笑狀,醫師研判神經中毒。
◎07/08︰信義鄉羅娜村民史達海猝死,全身僵硬呈反弓狀,眼睛與嘴唇緊閉,瞳孔放大,表情安詳,醫師研判神經中毒。
◎07/12︰第一次專案會議,研判毒素來源指向林敬儀住處。史達海死因與4人無關。
◎07/21︰第二次專案會議,南投地檢署公布兩對夫妻死因傾向肉毒桿菌死亡,史達海則是自身疾病併發敗血症死亡。

(蘋果日報)
--
信義鄉四死疑點多 初判肉毒桿菌惹禍

南投縣信義鄉一鄉五死命案,羅娜村死者史達海被「研判」胰臟炎、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致死,田福榮、林敬儀兩對夫婦的死因,傾向肉毒桿菌,家屬反應大不同。

承辦南投地檢署檢察官黃建銘強調,目前只是法醫研究所和疾管局專家前晚討論三小時後初步的「研判」,確定死因要等廿六日法醫研究所的最後報告,死因尚未確定前,未排除任何可能。

黃建銘表示,林敬儀、王美永、田福榮、伍曉珍兩對夫妻,「傾向」肉毒桿菌死亡,但全部樣本得再做微生物學檢驗才能確定。至於原先鎖定神經毒,為何轉向肉毒桿菌?他說,是經過疾管局等單位天天進行比對和培菌而出的「結果」。

田福榮的大哥田福生昨天得知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的判定,不合理,要給我合理交代,我仍懷疑是謀害案。」但田福榮妻子的姊姊、信義鄉新鄉國小教務主任伍曉玲表示,她尊重專業與專家判定,「大家心裡的一顆大石頭總算放下」。

林敬儀的父親林石新說,「既然不是人害的,我尊重專業。」但想起兒子和媳婦突然走了,仍紅了眼眶。林敬儀的大哥表示,當初就懷疑兩人可能吃到醃製肉品中毒,「尊重專家認定」,以後吃東西會更小心。

信義鄉新鄉國小校長伍福義說,若確定肉毒桿菌,學校將列為案例教材,全面向師生宣導吃的都要加熱。自強國小值班教師郭明星也說,「要加強宣導飲食安全衛生,不容再發生類似不幸。」

信義鄉民莊水淞說,案發後大家人心惶惶,不敢亂吃食物,現在水落石出,村民了解原因,知道怎麼防範就好了。

毒物科醫師:肉毒桿菌非主嫌 是幫凶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信義鄉命案兩對夫妻的血清檢體裡,證實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不過,毒物科醫師認為,肉毒桿菌毒素非命案「主嫌」,較可能是「幫凶」。此外,有醫師推測可能是「特異種」肉毒桿菌中毒。

法醫研究所委託疾管局檢驗信義鄉死者一百多件臟器上檢體,上周疾管局公布五人排除破傷風桿菌感染,昨天再公布兩對夫妻血清初步檢驗結果,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但仍需等微生物培養,廿六日才能確定結果。

肉毒桿菌素中毒者,主要症狀包括吞嚥及說話困難、視力模糊、眼皮下垂、肌肉無力麻痺及瞳孔固定等,並不會有死前詭異微笑;與一鄉五命死者肢體緊縮等神經症狀不太一樣。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肉毒桿菌毒素作用需八到卅小時,視力模糊、吞嚥困難症狀會慢慢出現,不會來得快又猛,也不會猝死或角弓反張,只要到 醫院時尚未斷氣,插管多能救活。國內外都未看到肉毒桿菌素中毒快速死亡的報告。「應有其他主嫌,肉毒桿菌毒素可能只是幫凶。」

「不覺得像肉毒桿菌素中毒。」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也說,死者與臨床症狀實在不太符合,她覺得「有點怪怪的」。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認為,不排除是前所未聞「特異種」肉毒桿菌素,才導致死者中毒症狀與傳統肉毒桿菌「完全相反」。林杰樑解釋,死後一至三小時、身體會僵硬,四十八小時內肌肉就會放鬆,法醫在三天後才解剖,無法看到角弓反張症狀。

又是離奇中毒! 吃魚後…1死3傷

農委會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表示,三角仔等魚類本身無毒,如果確實是因食用這些魚類中毒,他推測有可能是這些魚類吃的甲殼類、浮游生物曾食過含毒藻類「紅潮」,食物鏈的毒素一層層累積導致。

吳瑞賢解釋,「紅潮」由不同種的單細胞藻類組成,如潮帶般漂浮在海面上,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源,部分單細胞藻類含毒,這陣子天候時晴時雨,陸地養分沖刷入海,紅潮會大量衍生。

死者侄子賴安泉強調,這些魚居民常吃,「以前大家吃都沒問題,這次怎麼這樣?我也搞不懂。」他懷疑捕魚業者在漁港旁洗漁網,殘留的清潔劑汙染港區,有可能是魚體沾到清潔劑導致中毒。

死亡的林天視六十六歲,前天上午他和弟弟林炎祥接獲侄子賴安泉在基翬漁港捕獲的魚後,再分送給妹妹,中午三家分別煮魚湯食用。

林炎祥表示,以前吃這些魚,味道都很鮮美,前天卻感覺嘴巴與喉嚨「癢癢、怪怪的」,但他照常食用,兩小時後出現胸悶、嘴麻、四肢關節疼痛、全身無力等症狀,緊急到署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就醫後返家。

他在醫院和哥哥等人聯絡,才知哥哥比他更早不舒服,自行到診所打點滴後回家,妹妹及和親家也身體不適,到署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就醫,回家再用傳統解毒法把地瓜葉打汁飲用,不適感才消失。

林炎祥說,他返家後還是不舒服,晚間轉診到署立台東醫院總院(署東),哥哥昨天凌晨兩點也轉到總院,但搶救不治。署東副院長王裕煒表示,林天視到院時尚有意識,但驗出高血鉀,因心律不整、腎衰竭搶救之後無效。

衛生局人員昨天分別到林天視、林炎祥家中採取剩餘的魚體樣本及其他食物檢體送驗,追查中毒的禍首。

自製醃製品 先煮沸加醋

近年國內不斷傳出醃製食品肉毒桿菌素中毒事件,民眾如何「防毒」?毒物科醫師表示,掌握徹底洗淨、煮沸滅菌、使用酸性添加物、三度C冷藏、包裝膨脹或有異味食物勿食等原則。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提醒,肉毒桿菌喜歡厭氧及鹼性環境,細菌若跑到真空包裝食物中,一旦孢子成長、釋放毒素,民眾不小心誤食,恐會致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肉毒桿菌素中毒如何防範?民眾若醃製食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食物應先徹底洗淨,以攝氏一百度煮沸十分鐘並均勻攪拌後,再加入檸檬汁 或醋等添加物,讓細菌不易生長,建議平時可放置冰箱在攝氏三度以下的環境冷藏,離開冷藏時間勿逾六小時,食用前應再煮沸、徹底滅菌,一旦發現食物有異味, 切忌別食用。另外,一歲以下嬰兒因腸胃道發育不全,最好不要吃蜂蜜,以免肉毒桿菌素經空氣或土壤,在小寶寶體內生長繁殖。

購買真空包裝食品時,吳明玲建議,外包裝需完整,內容物不可出現液體或「牽絲」,罐裝食品不能膨脹。

(聯合報)
--
離奇中毒案初驗 肉毒桿菌 疑奪南投四命

南投縣信義鄉五人離奇死亡案,南投地檢署廿一日公布初步化驗結果,研判史達海因病死亡;林敬儀等四人則排除他殺嫌疑,傾向為肉毒桿菌中毒死亡,並定調為個案,但最終原因必須等微生物培養結果揭曉,才能做最後判定,預定時間是七月廿六日。

不過,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都質疑,死者臨床症狀明顯與肉毒桿菌中毒不符,「除非疾管局能驗出新的肉毒桿菌型別, 否則很難說服社會大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也表示,從所知臨床症狀觀察,和肉毒桿菌中毒症狀沒有很吻合。

南投地檢署檢察長朱坤茂,為釐清信義鄉五人死亡案原因,廿日晚間邀集衛生署疾管局、食管局人員,在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召開專案會議,經過三小時討論,研判史達海是胰臟炎、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死亡,與其他四人沒有關連性。

林敬儀、王美永夫婦及田福榮、伍曉珍夫婦,則因部分器官檢體內,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因此,傾向肉毒桿菌中毒死亡。不過,全部檢體樣本都要再做進一步微生物培養檢驗,才能確認,屆時,將由法醫研究所提出確定死因檢驗報告。

至於肉毒桿菌來源,朱坤茂表示,因為四人共餐、無人倖存,因此無從查詢何種食物;而且,腸胃內食物都已消化完畢,曾經吃了什麼也不知道,只能從採集的器官檢體檢驗,得知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

中毒案發生後,傳出可能的毒物包括馬錢子、肉毒桿菌、農藥等,但先後被否定,如今又初步認定肉毒桿菌作祟,大眾疑惑仍存。最初負責急救的竹山秀傳醫院,表示尊重化驗結果和專家判斷,不便發表其他意見。

疾管局表示,肉毒桿菌雖有致命危險,但不耐熱,攝氏一百度加熱十分鐘即可破壞,家中自行醃製及真空包裝食品,食用前應先煮熟,以確保安全。

專家:症狀不符 肉毒桿菌非「主嫌」

南投信義鄉兩對夫妻暴斃案,疾管局昨天證實,已在四人血清檢體中檢出肉毒桿菌毒素,將進行微生物培養,結果最快廿六日出爐。但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 昌質疑,死者臨床症狀明顯與肉毒桿菌中毒不符;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說表示,二對夫妻中毒後角弓反張、全身僵直的症狀,和肉毒桿菌中毒全身無力 的表現完全不同,或許是肉毒桿菌「特異種」吧!

對肉毒桿菌中毒致命一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也感到奇怪,他表示,肉毒桿菌中毒是屬神經毒性,毒素主要阻斷肌肉傳導,患者會全身肌 肉無力、眼皮下垂,多因呼吸衰竭致命;但信義鄉四死者臨床症狀卻是某種毒素刺激神精過度作用造成全身肌肉抽筋,最後才會呈角弓反張,從目前已知臨床症狀看 來,沒有很吻合。

台中榮總急診毒物科主任胡松原回憶去年苗栗一對婆媳誤食中毒病例,當時媳婦送醫回天乏術,婆婆發病後送台中榮總救治,緊急插管救回一命。胡松原說,他聯想 到肉毒桿菌中毒,症狀相當吻合,對症下藥救回一命,印象中病人沒有角弓反張症狀,是否與食入毒素量有關?他不敢下定論。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則表示,疾管局接受南投地檢署委託,經解剖採集四名死者一百多種檢體,最後在死者血清中檢出肉毒桿菌毒素反應。

至於檢出的毒素量有多少?是否足以致死?因事涉細節,疾管局未經檢方授權,不便回答。

施文儀說,接下來疾管局將利用死者腸胃道等臟器檢體,嘗試在實驗室中進行肉毒桿菌的微生物培養;但他強調,實驗室中的微生物培養原本就不易,若能培養得出來,自然是「完美」的結局,但死者臟器及食物的微生物培養,最終只能算是解讀全案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對於疾管局的說法,楊振昌不解地說,南投兩對死亡夫妻的臨床症狀,明顯與肉毒桿菌中毒不符,就算疾管局在死者血清中驗出肉毒桿菌毒素,其角色充其量也只是「幫兇」,「『主嫌』應另有他人!」

楊振昌說,肉毒桿菌毒素作用需要時間,一般至少要中毒八到卅幾小時後,視力模糊、吞嚥困難等症狀才會慢慢出現,且不會猝死,更不會角弓反張。最重要的是,只要患者到院前未斷氣,經插管治療應該都可以撐過去,這些與南投兩對夫妻的發病過程,均不相符。

家屬:毒菌 是怎麼吃下?

信義鄉五死疑案,南投地檢署廿一日公布死亡鑑定初步結論,其中羅娜部落青年史達海的死因,與家屬及地區醫師之主張完全吻合,為胰臟炎及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死亡;而死前共進晚餐的林敬儀、王美永和田福榮、伍曉珍兩對夫婦,則傾向死於肉毒桿菌感染。

林敬儀父親林石新、長兄古林春(冠母姓)、二哥林瑞龍都說「完全尊重專業」;伍曉珍姊姊伍曉玲也同意檢方及疾管局專家專業判斷,不過田福榮的哥哥田福生仍有疑慮,「是怎麼吃下肉毒桿菌,應該給一個交代」!

與林敬儀、王美永夫妻比鄰而居的古林春,幾天前就聽說弟弟的死因,廿一日會有初步結論,六十五歲的他因久病不良於行,索性待在客廳看電視找資訊。

他對肉毒桿菌無明確概念,但「找到答案、知道怎麼防範,總比成天提心吊膽來得受用」!確認弟弟和弟媳不是被下毒害死,古林春總算放下心中大石。

九十歲林石新,平時多由身體狀況較佳的林敬儀照顧。頓失依靠,他終日以淚洗面,半個多月來已哭到兩眼紅腫。得悉兒子死因,老人家鬆口氣說:「就算有仇,也沒理由一口氣毒殺四條人命!」他希望檢警趕緊還原真相以安定人心。

事發地的新鄉國小校長伍福義、自強國小值班老師郭明星,及鄉民代表林麗英都說,應該利用返校日或親子教育機會,指導並改善部落飲食習慣,不生食醃漬品、不吃過期或脹風罐頭。冷菜加熱到沸點,可以完全破壞肉毒桿菌的毒素。

台東海撈魚吃下肚 一死三送醫

四名台東縣成功鎮阿美族人,疑似吃下俗稱「三角仔」、「青鱗仔」、「肉鰮仔」等小型魚類後,身體不適,經送醫較輕微兩人已出院,另有兩兄弟的林天視因腎衰竭不治、林炎祥仍在住院觀察中。

台東縣成功鎮白守蓮社區的阿美族人賴安泉,十九日清晨七點多在基翬漁港碼頭,以網撈方式捕捉俗稱三角仔、青鱗仔、肉鰮仔等小型魚類近兩台斤,分送給林天視(六十六歲)、林炎祥(六十一歲)兩位舅舅及一位阿姨等三戶親戚。

前天中午,三戶人家分別將部分的小魚煮清湯吃,約過了兩個小時,四人均出現嘴麻、喉嚨癢、關節疼痛等症狀,到署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就醫,打點滴後分別回家休息。

賴安泉的阿姨及阿姨的公公返家,還吃地瓜葉解毒,症狀轉輕微,林天視、林炎祥兩兄弟,到了傍晚仍感身體不適,連夜轉診到署東醫院。

目前仍住院觀察的林炎祥表示,三角仔、青鱗仔很好吃,從小吃到大,但是這次吃時,原本口味鮮美的青鱗仔,味道怪怪的,他不記得吃了幾尾,嘴巴酸酸麻麻,有腹痛及關節痛等症狀,現在腳一碰觸到地板,關節就疼痛不堪。

至於林天視在昨天凌晨兩點多送署東醫院急診,當時意識還清楚,但是心電圖紊亂、出現高血鉀,三點多因急性腎衰竭不治,是否為食物中毒,醫院仍無法確定,台東衛生局已將剩餘的魚等相關檢體送驗。

毒藻、清潔劑 疑食物鏈遭汙染

「從沒聽說過吃三角仔會中毒」,台東縣成功鎮發生離奇中毒事件,餐廳業者表示,這些小型魚都不具毒性;水產試驗所人員則推測,可能是食物鏈的赤潮藻含毒性,累積在魚體內;捕魚的賴安泉則懷疑,與碼頭清洗漁具時殘留的清潔有關。

三角仔的中文學名為「擬金眼鯛」,青鱗仔是「四點青鱗」、肉鰮仔則是「脂眼鯡」,三種皆是近沿岸群游性小型魚類,在台灣魚類資料庫的紀錄中,都不是有毒魚類。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指出,近日因為下雨又吹南風,注入海裡的雜質及養份,造成部分含有毒性的赤(紅)潮藻類大量出現。他推測,在食物鏈中,三角仔吃下吃了赤潮藻類的甲殼類或浮游動物,體內累積了毒素,人類吃下後,也可能引發中毒。

「這些魚常吃也沒事,怎會變成這樣」,好心抓魚跟親戚分享,卻發生憾事的賴安泉一臉無奈,他猜測,可能是漁民在碼頭清洗網具時,殘留地面的清潔劑沾染到漁獲。

(中國時報)
--
檢方與疾管局初判 南投離奇4死 肉毒桿菌奪命

第五名死者死於敗血症
南投縣信義鄉離奇的五死命案,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法醫研究所交叉比對,初步認定林敬儀等兩對夫妻,傾向食因型肉毒桿菌致死,疑似吃了自 製的醃漬食物造成;第五名死者史達海則研判是胰臟炎、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死亡。死者家屬獲悉後,強調一切尊重專業調查。

南投地檢署廿日晚間與疾管局、食管局及法醫研究所召開專案會議,經三小時討論後,終於獲得初步結論。

南投檢方在專案會議中曾探詢七月八日死亡的史達海是否可能是創傷型肉毒桿菌致死?疾管局等專家強調,蜂窩性組織炎與肉毒桿菌中毒的身體細胞切片不同,經由切片結果判斷為蜂窩性組織炎。

需等進一步微生物檢驗結果
至於七月六日相繼死亡的林敬儀、王美永、田福榮、伍曉珍等四人,其遺體部分檢體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傾向是肉毒桿菌中毒致死,唯真正死因將待全部樣本再做進一步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爐後,才能確定。

南投地檢署檢察長朱坤茂表示,林敬儀等四人胃裡食物已全部消化,檢體銳減,比對更形困難,現在要等微生物檢驗結果才能確定。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疾管局從四名死者的血清中,檢出肉毒桿菌素,至於病菌量是否多到足以致死?他卻說:「不方便回答。」

施文儀指出,接下來會針對死者相關檢體進行微生物培養,結果預計七月二十六日出爐,但要培養出肉毒桿菌並不容易,有可能培養不出來,如果微生物培養可以培養出肉毒桿菌,就很完美,但其在流行病學上只是充分證據,而非必要證據,只是更能支持血清檢驗結果而已。

疾管局表示,肉毒桿菌孢子廣泛存在環境中,只要在絕對厭氧環境(沒有氧氣)中,便有機會萌芽增殖,未經完全滅菌處理的食品或包裝過程,都可能遭孢子污染,加上密閉、真空等缺氧保存環境,都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

家屬尊重專業調查
史達海的弟弟史仁發認為,該檢驗結果證實當初家屬的想法;林敬儀等四人的家屬則表示「完全尊重專業調查結果」,林敬儀胞兄林瑞龍強調,重心還是放在照顧年邁的老父,伍曉珍的姊姊伍曉玲則關心田、伍夫婦四名未成年子女未來的生活和教育。

肉毒桿菌致命? 醫師有「異」見

對於南投四死原因指向肉毒桿菌素,多位毒物科醫師感到意外,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症狀會全身癱軟,而非僵硬弓起來,且通常需八 到三十多個小時,症狀由眼睛張不開、全身沒力氣、吞嚥困難到呼吸困難,不會猝死;肉毒桿菌毒素會導致肌肉麻痺,但不會有死前的詭異微笑,肉毒桿菌素或許是 致死幫凶,但並非元凶。

肉毒桿菌是致死幫凶非元凶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說,若以急救現場醫師所描述的症狀,與肉毒桿菌典型症狀真的不太一樣,但也無法完全排除肉毒桿菌,若它真的是肉毒桿菌,只能說是變異型的肉毒桿菌中毒。

與臨床症狀不符 醫師存疑
台中榮總毒物科主任胡松原則認為,不要過度揣測,應尊重專業看法;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則表示「很意外」,其中一位死者「肌肉呈現僵直」,與臨床上肉毒桿菌中毒會呈現「肌肉無力」症狀不符。

對於外界質疑,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很多事大家都在學習,如果症狀都很典型,就可以直接宣布破案了。

疾管局表示,肉毒桿菌共分四型,即食因型(傳統型)、腸道型(嬰兒與成人型)、創傷型及其他型肉毒桿菌中毒。前三種形式的肉毒桿菌中毒,產生毒素的部位不同,但都會造成肌肉鬆弛麻痺。

檢方指出,林敬儀等四人的「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是很嚴重的中毒,肇因於吃下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最初不適症狀為視覺障礙、吞嚥困難及口乾,之後漸有弛緩性麻痺現象,也可能有嘔吐、便秘或下痢,嚴重時會因窒息而死亡。

疾管局提醒,預防肉毒桿菌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物煮沸十分鐘以上才吃;未開罐頭有膨脹的情形就丟棄勿食;一歲以下嬰幼兒不要餵食蜂蜜;民眾若自行醃製食品,酸鹼值要控制在酸性、即四.五以下。

吃港邊小魚中毒 台東1死3傷

初步推斷為神經毒
台東縣成功鎮四名阿美族人,疑吃了在基翬漁港捕撈俗稱青鱗仔、三角仔等魚類中毒,造成一死三傷,台東縣衛生局初步推斷為神經毒所致,已採樣送驗。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根據患者症狀研判,懷疑他們吃下體內有砂岩海葵毒素的魚類,但因未出現明顯肌肉溶解症狀,無法排除其他珊瑚礁毒素,確切原因須待檢驗結果出爐。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表示,青鱗仔、三角仔、肉?仔等魚類肉質細緻,多為野生,大多是漁民自抓自賣或食用,本身無毒,但魚如吃了有毒的藻類,再進入人體,就有可能讓人中毒。

成功鎮白守蓮社區阿美族人林天視(六十六歲)、林炎祥(六十一歲)及妹妹、親家公三戶共四人,二十日下午陸續出現肚痛、關節痠痛、胸悶等不適症狀,前往台東醫院成功分院就醫,其中林天視中毒最嚴重,轉送署東醫院治療。

署立台東醫院副院長王裕煒表示,林天視昨天凌晨二時許,轉送至該院時仍意識清醒,呼吸喘、心跳慢,有高血鉀現象,後因急性腎衰竭送進加護病房,五時許宣告不治。

兄妹三戶人家午餐都吃了姪兒賴安泉前天一早在基翬漁港捕撈後分送大家的青鱗仔、三角仔、肉?仔等小型魚類所各自烹煮的魚湯。

「吃下去,嘴就像吃芋頭般發癢」,昨天在醫院觀察的林炎祥說,這種魚吃了幾十年都沒事,下午三時許,筋骨痠痛,牙關緊繃,到醫院看診後返家,直到晚間八時許還是痛到不行,再度就醫。

林炎祥說,妹妹與親家公吃了一兩口後,發覺不對勁,立刻停吃,在親家公建議下,摘了地瓜葉搗碎服用解毒,症狀輕微,就醫後無礙,但下肢碰地仍有刺痛感。

親友初步推斷中毒與魚有關,也或許附近環境受到污染。不過,送魚的姪兒賴安泉說,「絕對不是魚本身的問題」,前幾天豪大雨,漁民在碼頭邊整理定置魚網,用清潔劑洗魚網,漁獲捕撈上岸後,也在碼頭邊處理分送,懷疑因此受到污染。

台東縣衛生局接獲通報後,昨天上午趕赴成功鎮採樣, 將廚房所有可疑食材及剩下的鮮魚一併帶回檢查。局長陳照隆表示,將送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結果最快一週後出爐,以確定致死原因。

吳瑞賢指出,三種小型魚類仍在基翬漁港內優游,並無中毒現象,近來天氣多變,時晴時雨,從地面沖刷入海的養分充足,造成海裡的單細胞藻類大量滋生,形成紅(赤)潮,其中部份藻類有微弱毒性。

吳瑞賢推斷,甲殼類或浮游生物吃了有毒的藻類,三角仔再經食物鏈吃下肚,累積在體內所致,但這類情形相當少見。

(自由時報)
--
黑襪案 被枉判失格 楊淑君突喊撤告 傻眼 網友幹譙:默認作弊

去年廣州亞運我國跆拳道女將楊淑君被判失格的「黑襪事件」,有令人傻眼的結局。就在事件發展滿226天、我國向國際仲裁法庭控告世界跆拳道總會即將召開聽證會之際,楊淑君突然在昨天宣布撤回告訴。

去年11月廣州亞運跆拳道賽女子49公斤級首戰,楊淑君被無理指控「電子襪不符規定」失去比賽資格,被稱為「黑襪事件」。體委會委請律師,代她向位在瑞士 洛桑的國際運動仲裁庭,遞狀控告世跆會。由於楊淑君是亞運奪金指標,行政院長吳敦義當時向友人募得300萬元等同亞運金牌獎金,贈予楊淑君,以彌補她無法 在亞運出賽的損失。

「專心倫敦奧運」
黑襪事件爆發後,台灣全國激憤,還因為南韓籍的世跆會祕書長梁振錫多次無理指控楊淑君與台灣企圖作弊,引發國內「反韓潮」,燒南韓國旗、蛋洗台北的南韓小學。而當楊淑君隨亞運代表團返國時,機場更有近千人接機,為她加油打氣。
楊淑君昨也為她撤告提出解釋:「為了讓跆拳道還能繼續留在奧運殿堂,讓所有台灣的跆拳道選手都抱有奧運夢,不該受到我個人事件的影響,我願意終止向國際運 動法庭提出仲裁程序,但這並不影響我追求真理和清白的堅持,我將會在明年倫敦奧運拿下金牌,來證明我的清白和實力。」記者會後她匆匆離開,僅說:「現在心 情很平靜,只想專注在練習。」
撤告消息傳出後,網路上幹譙聲不斷,當初力挺楊淑君的人都有被耍的感覺,網友carlos5978說:「當初力挺真是白癡。」isolaX也質疑:「都拗到一個在北教大的教職工作,當然河蟹(和諧)。」

「想看她被狠打」
MINAMIKE更直白:「會吵的小孩有糖吃,糖吃到了就不吵了。」nature1131說:「真枉費支持妳的人,當時我還哭了,還我眼淚!」WilliamWill痛批:「撤告就不要怪別人叫妳作弊君。」Colinham說:「好想看她出國狠狠地被打臉哭哭。」
跆拳道協會理事長許安進也陪同召開記者會,他說:「現在不是要爭論誰對誰錯的問題,我們要以整個跆拳道的大格局來看,要讓人有family(家庭)的感覺,更何況亞洲跆拳道聯盟也針對當初在官網上的批評言論來函致歉,算是表達善意,大家都應以大局為重。」
只是,許安進的以大局為重,太遲了,因為在此之前,體委會前副主委陳顯宗就曾在黑襪事件爆發時,希望以大局為重,將委曲「吞下去」,就這一句「吞下去」也讓他丟了烏紗帽。Owerword就幹譙:「下次再發生的話,就直接認輸回家吧!」

體委會:無奈接受
其實之前就有撤告風聲,但礙於輿論,協會一直不敢公開宣布。體委會副主委陳士魁昨出面回應時也很無奈:「整個事件,體委會都是站在力挺選手的立場,對於楊 淑君撤告的決定,體委會雖不滿意,但也只能接受,畢竟提告當事人是楊淑君。」從事件結果論,上訴國際運動仲裁法庭,成了體委會一頭熱。

上訴已300萬公帑
國際運動仲裁法庭聽證會原本將於8月9~10日在洛桑召開。陳士魁說,上訴過程已核銷300多萬元,到正式結案前還會再增加。據悉,整筆費用為500萬 元,若以台灣2300萬人估算,每人都贊助楊淑君3毛錢。陳士魁說:「這些費用都是體委會出,不會向任何人索討,只能當做學經驗。」

楊淑君事件簿
◎2010:
●11/17:楊淑君在廣州亞運跆拳賽賽前檢查,遭指控穿了不合格的電子襪意圖作弊,被判失格。
●11/18:亞洲跆拳道聯盟在官網貼文「中華台北─驚人的騙術」,指我方作弊,體委會揚言提國際告訴。
●11/19:體委會副主委陳顯宗因要求我方忍氣吞聲,失言請辭獲准。
●11/20:馬總統首度就此事件發表談話,行政院同意發等同亞運金牌的300萬元獎助金給楊。
●11/22:楊返國,近千人到機場聲援。
●11/25:體委會副主委陳士魁赴楊家,致贈300萬元企業捐款。
●12/08:體委會委託律師正式向國際運動仲裁法庭所在地瑞士洛桑,以楊為告訴人,遞狀提告。
●12/21:世界跆拳道總會懲處楊淑君禁賽3個月,教練劉聰達禁賽1年8個月,中華跆拳協會罰款5萬美元。
●12/31:國際運動仲裁庭正式受理楊案。
◎2011:
●7/21:楊召開記者會宣布撤告。

(蘋果日報)
--
楊淑君撤告 電子襪恥辱吞下去

經過八個月身體與心理的折騰後,跆拳道「漂亮寶貝」楊淑君昨天決定向國際運動仲裁庭(CAS)撤告。楊淑君表示,「為了能讓跆拳道運動繼續留在奧運殿堂,讓台灣選手有目標可以追尋,我願意中止向CAS提出電子襪事件的仲裁程序。」

對於楊淑君撤告一事,行政院昨回應說,尊重當事人決定。體委會副主委陳士魁也表示:「政府力挺選手的方向不變,但既然這是楊淑君的最終決定,我們尊重她的個人意願。」

去年廣州亞運會因「電子襪」事件影響,楊淑君遭世界跆拳道聯盟處以禁賽三個月,教練劉聰達更遭禁賽二十個月。中華跆協也被罰款五萬美元。為了幫楊淑君平 反,體委會於去年十二月八日委請律師上告CAS;原已安排好八月九日、十日兩天進行聽證會,現在隨著楊淑君撤告,整起事件也將到此結束。

楊淑君在禁賽令結束後先奪得世錦賽銀牌,緊接著又在倫敦奧運世界區資格賽,替我國搶下女子第一量級的入場券。

然而,楊淑君上告CAS一事並未因此而落幕,反而傳出說法指世跆盟若敗訴,就會找理由祭出將中華跆協「停權」的報復手段。這些排山倒海的壓力,讓中華跆協和楊淑君幾乎喘不過氣來。

楊淑君在聲明稿中表示,中止仲裁程序並不影響其追求真理與清白的堅持;她也相信,如果可以在倫敦奧運跆拳道比賽奪得金牌,就可以贏得該有的尊重。

「國人是我這段時間能夠繼續站在賽場上的力量,現在我決定撤告,接下來將全心備戰倫敦奧運。」楊淑君說,「希望世跆盟能了解我的訴求,讓支持我的教練們,接下來可以一路陪我到奧運擂台。」

陳士魁說:「我方是提告人,原本就應負起舉證的責任。但發展至今,雙方手中都沒有絕對的證據,誰勝誰敗不得而知?倘若堅持上告,恐怕會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最終恐將演變成為羅生門事件。」

中華跆協理事長許安進則表示,亞跆盟主席李大淳曾針對廣州亞運期間官網刊登「中華隊是大騙子」一文,表達遺憾與歉意。既然對方已釋出善意,我方就不宜再追究到底。體委會也持相同看法。

陳士魁表示,體委會和楊淑君相當委屈,畢竟體委會因而犧牲了一位副主委(陳顯宗)、丟掉一面可能獲得的亞運金牌。但事情將隨撤告而落幕,對於這樣的結局,體委會雖不滿意也只能勉強接受。

中華跆協也說,將向世跆盟爭取縮短劉聰達教練的禁賽時間,讓他能夠參與明年奧運,幫助選手在賽場上爭取佳績。

(中國時報)
--
用硬毛牙刷 23歲美眉有60歲牙 過度用力 天天刷仍牙周病

選錯牙刷或錯誤的刷牙方式,可能造成牙周病、滿口爛牙。女模特兒雅如長期使用硬毛牙刷並過度用力刷牙,造成敏感性牙齒、十一顆蛀牙。牙醫師表示,牙刷應選軟毛,且三個月就得更換,刷牙力道要用巧勁不要用蠻力,以免琺瑯質受損。

九成不知如何選購
二十三歲女模特兒雅如昨出席一場潔牙衛教記者會說,她有蛀牙困擾,因此使用硬毛牙刷,以為刷得較乾淨,卻因過度用力造成琺瑯質受損。
雅如說,琺瑯質受損後,她依舊用力刷牙,結果牙齦也萎縮,出現敏感性牙齒,蛀牙多達十一顆,每次試鏡都不敢大笑,喪失許多工作機會,牙醫師更說她的爛牙就像六十歲老翁。
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醫師黃仁勇昨說,很多患者跟雅如一樣,每天很認真刷牙,卻還是有牙周病、蛀牙困擾,細問才發現,患者都是選錯牙刷或過度用力。
根據牙刷業者最近一項針對一千人的網路調查也發現,高達九成二民眾無正確挑選牙刷觀念,以為刷毛硬、便宜、間距密才好。
黃仁勇說,牙刷刷毛不能太硬,否則易傷琺瑯質,過軟刷毛則刷不乾淨;應選註明是軟毛牙刷者,開封包裝後,手指按壓刷毛,不刺痛的牙刷即可,而牙刷密度以每排六到八束最好,每三個月須換一次,以免細菌過多,可能比馬桶還髒。

45度角刷淨牙齦縫
黃仁勇表示,刷牙時應以四十五度角刷淨牙齒和牙齦間的牙齦縫,且牙齒表面與內側都要刷,力道以聽到微小刷刷聲即可,不須用刷鍋子的力道,以免牙齒和牙齦受損。
振興醫院牙科部主任彭志綱建議,選牙刷時,刷毛在整支牙刷所佔的尺寸,以兩顆牙齒寬度為準,一次刷一到兩顆牙最能清潔乾淨。

(蘋果日報)
--
普考逮作弊筆 小抄微雕 好精細 「雕的時間不如拿來念書」

今年剛結束的公務員普考,有一名考生將法規小抄刻在原子筆的白色筆管上,眼尖的監考人員注意到「怎麼有人一直在翻轉筆面?」細看才發現上頭刻滿密密麻麻的 小字,一舉查獲作弊,當場扣考,所有科目不予計分。考選部官員說,該筆刻工相當精細,將放到考選部展列館展示,告誡考生。
考選部主任祕書林光基說,本月十五日公務人員普考的都市計畫技術科考試,一名年約三十歲的女考生應考時,右手拿筆作答,目光卻在另外一枝放在桌上的原子筆和答案卷間來回,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將筆「翻面」。
監考人員見狀覺得可疑,上前細看才發現,原子筆的白色筆管刻滿密密麻麻小字,全是與應考科目相關的法規摘要。

用手摸也難察覺
林光基說,共有三枝同款原子筆,每枝六面、三枝共十八面,每一面都刻字,由於幾近微雕,就算用手觸摸也無法察覺刻字痕跡,刻工相當精細;試務人員最後把紅色印泥塗在筆管上,才能辨識刻了什麼。
該作弊考生被抓到後,林光基把她叫到辦公室訓話:「如果妳把刻的時間拿來念書,早就考上了!」考生自知理虧,雖未接話但頻頻點頭。林說,依「試場規則」規 定,這名考生當場被扣考,已考科目都不計分;考選部正研擬修改《公務人員考試法》,未來參加公務員考試作弊者,五年內不得再報考。

高考赫見小抄桌
林光基指這種筆雕作弊已五、六年未見。考選部高普考司司長黃慶章說,在手機、PDA等3C產品逐漸普及後,以小抄作弊的方式一度減少,但近年電信警察出動電子偵防車及移動式偵測器巡邏後,電子舞弊大幅下降,竟讓小抄作弊重現江湖。
今年高考考試,師大附中考場也出現考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將小抄抄在桌子上,被其他眼尖考生發現事後檢舉。
林光基說,考選部有個展列館,專門收藏過去查獲的各種作弊道具,包括超迷你小抄本、已泛黃的筆雕等,考選部已將小抄桌子「扣押」,將連同上述三枝筆,放到展列館永久陳列。

國家考試常見作弊手法
◎傳統手法:
●在原子筆上刻字
●在尺規上刻字
●將小抄寫在手掌裡
●利用休息時間在桌上抄小抄
●偷藏特製迷你版小抄
●將小抄寫在准考證上
◎現代手法:
●將小抄輸入PDA,夾帶進場偷看
●戴內藏式耳機,由外頭槍手報答案

(蘋果日報)
--
不雅 站牌「縮得妙」廣告 擬開罰

不少民眾搭公車和客運,還沒看到路線編號和時刻表,就先看到「徵信」、女性緊縮陰道產品「縮得妙」等廣告,還有交通部公路總局官員曾在苗栗搭客運,發現站 牌除寫有站名與客運名,其他篇幅全是徵信的「抓猴」廣告,令人傻眼。交通部擬修法禁止公車客運站牌正面刊廣告,最快十月上路,違者可罰九千到九萬元。

正面不得刊廣告
交通部表示,北市交通局雖已禁止新公車站牌刊登廣告,但多數縣市公車客運站牌仍廣告滿天飛,以中南部最嚴重,因公車和客運站牌大多與廣告商合作,由廣告商設置和維護換取刊登廣告,廣告篇幅常比搭車資訊所佔篇幅大。
為維護民眾搭車權益,交通部近日研議修改「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交通部官員說,未來公車客運各車站須公告時刻表,還要上傳到動態資訊管理系統供查詢,站 牌正反面都要揭露路線名稱、編號、本站站名、客運公司名稱,正面不得刊登廣告,且一定要有時刻表、發車班距和路線圖及業者服務電話,最快十月實施,違者可 罰九千到九萬元。

「連站名都蓋住」
家住南投的民眾洪書妤說,曾看過廣告連站名都蓋住了,不熟悉客運路線的人根本不知怎麼搭車。中部不願具名的客運業者說,廣告商若不接受,倒楣的還是客運業 者,因一家客運需要兩千到三千支站牌,每支成本約三千多元,等於客運業者以後要自付約九百多萬元設置站牌,且還不含養護費,政府若要禁止站牌正面刊廣告就 應幫業者吸收成本。

(蘋果日報)
--
整頓站牌亂象 喧賓奪主廣告OUT!

很多人都有類似經驗,在公車站牌看到的竟是斗大徵信社「抓猴」廣告或痔瘡、隆乳廣告,路線資訊被擠到只剩一小塊小字,乘客看得好吃力。交通部決定出手整頓站牌亂象,修法規範統一格式,最快十月上路後,正面嚴禁廣告,雙面都要有路線資訊。

交通部路政司說,很多縣市公車站牌「最好的位置都被廣告佔走」,多年來屢遭民眾反應乘車資訊不足,甚至被投訴部分廣告內容有妨害風化之嫌。

經公路總局提案,交通部開會討論增修《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統一規範全台公車站牌格式,正反兩面都應提供路線名稱、編號、本站站名和客運公司名稱;正面應顯示時刻表、早晚班發車時間和尖離峰班距、路線圖及服務電話。

修正條文還規定,站牌正面不得張貼或印刷無關資訊或廣告,違反規定可依《公路法》處以九千到九萬元罰款。未來廣告必須退到背面,不能排擠乘車資訊,預計最快十月上路。

路政司強調,政府未限制站牌登廣告,但站牌應以路線資訊為主、廣告為輔。民眾江小雯大讚修法,直說站牌被廣告「喧賓奪主」,幾乎成了廣告看板,小小一塊站牌應單純提供乘車資訊,廣告最好全退出。

路政司營運科說,公車站牌應由客運業者設置,但為省錢,業者幾乎都結合廣告、委由廣告商設置維護。台北市一年多前即主動要求公車站牌全面禁刊廣告,路上站牌廣告已不多見,但多數縣市站牌廣告亂象還是相當普遍。

(中國時報)
--
打退奶針 胸部不會變小

Q:我連吃一周的韭菜,還是脹奶,如何可退奶?打退奶針是否胸部會變小?
A:退奶針要在生產完24小時內打才有效,超過時間就失效。

吃韭菜退奶較慢
至於打退奶針只會讓胸部縮小到未懷孕前原來的罩杯尺寸,但不會變得比原來更小。
一般食療退奶法,例如吃韭菜、麥芽等,雖然可退奶,但因效果溫和,不會立即見效,需要有點耐心,若想效果快一點,可就醫服用退奶藥物。
已在退奶時應別擠奶,等到脹奶時擠到不脹就好,此外,少喝湯湯水水,以免湯汁發乳。
一般若有用退奶藥,約10天即可退奶,不用藥慢慢退的話,約需20天左右,而刺激發奶的食物如花生、香菇、蝦子、麥仔茶、黑麥汁等,建議都少吃。

(蘋果日報)
--
急診專科醫師要在急診把關/蔡維德(台灣急診醫學會副祕書長)

全台唯一沒有提供一般民眾急診服務的和信治癌醫院謝炎堯副院長多次發表意見如何改善急診醫療業務,身為急診室的第一線醫師實在感到困擾,在這裡回應其發言避免其錯誤的言論誤導我們的民眾和馬總統。
當你有急性腹痛時,如果處在20年前沒有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來看診處理,依照謝醫師的任務分組方式,是那一科的醫師去看腹痛的病人比較適當?
肚子痛的原因太多,一般民眾會直覺的想到腸胃科醫師,吃壞肚子胰臟炎等疾病可以讓腸胃科醫師看;但如果是盲腸炎要開刀?腸胃科醫師不會開刀應該找外科醫師 吧;如果是腎臟結石在痛,這是泌尿科醫師的領域;如果是女性,會不會是骨盆腔發炎或是嚴重的子宮外孕?那就必須讓婦產科醫師處理。
所以依照任務分組理論,腹痛病患急診掛號後會碰到很實際的問題,到底要那科醫師看診的困擾,是要病患自己決定哪一科看還是掛號的檢傷護理師決定?
全人醫療整體評估

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在此時有一定的重要性與價值,有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第一時間處理病人,不分科一併考量所有急性腹痛的原因去做處理和檢查,避免掉入頭痛 醫頭,腳痛醫腳的就醫模式,這樣才是患者應享有的全人醫療整體評估的急診專業服務,不是退步回到隨意給任何一位次專科醫師看診的模式。
很多人以為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就只會在醫院看病,其實急診專科醫師和急診醫學會都積極投入院外的緊急醫療系統、協助政府處理緊急災難應變、離島轉診、空中 救護、訓練119到院前救護人員、推廣民眾急救教育,急診專科醫師是院內院外完整緊急醫療系統的重要成員,而不是單純扮演在醫院急診室內提供醫療服務的角 色。
台灣急診醫療面對多重問題,包括急診室醫護人員安全、輕症民眾濫用急診室為快速門診、急診過度壅塞、急診就醫人數無上限造成醫護人員過勞等,這些問題急診 醫學會都很了解,也積極和衛生署及相關單位持續溝通研究改善方法,包括推動比照歐美先進國家急診室做法,區分急診室候診區和治療區。
誠懇的建議謝副院長如果真的有心要幫忙解決當今急診醫療問題,請先把自家醫院的急診室比照全台其他醫院,完全無條件開放給民眾就醫,不要拒絕病人,加入大 台北地區緊急醫療網,收治119運送的病人,幫忙解決其他醫院急診壅塞的狀況,自己第一線去面對酒醉、藥癮、不耐等候的家屬、患者的情緒和不理性的吵鬧。 這樣有所本的建言才會有說服力,而不是引用電視影集和電影來評論急診醫療。

(蘋果日報)
--
陽光傷眼 光照性角膜炎增1成 戶外戴墨鏡 撐傘保護

眼科醫師張朝凱指出,近來因光照角膜炎求診患者約增1成,多半在戶外活動,又沒戴墨鏡、撐傘防護,他提醒經強烈陽光照射6~8小時,可能導致急性光照角膜炎,長期暴露過量紫外線會增加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到戶外親近陽光時,眼睛應做好防曬抵禦紫外線。

張朝凱醫師指出,近日有一名28歲男病患待在海水浴場半天,返家後雙眼出現畏光、視力模糊,就醫檢查發現為光照性角膜炎,所幸開立低濃度類固醇眼藥水、人工淚液和眼膠治療,約2~3天痊癒,這些健保有給付,若選無防腐劑人工淚液、多功能性眼膠則要自費。

報你知
上網查紫外線
紫外線指數達6~7中量級就應擦防曬乳,在戶外戴太陽眼鏡、帽子、撐傘,若達8以上、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避免外出。查詢紫外線可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taqm.epa.gov.tw。

6場所最危險
雪地、高山、沙漠、沙灘、海水、柏油路6場所紫外線強,做好眼睛防護措施,以免接收過量紫外線造成視網膜老化、水晶體蛋白質氧化變性,導致視力退化、眼睛病變,甚至失明。

這樣做
選購合格鏡片
選經過防紫外線鍍膜處理、能過濾99~100%的太陽眼鏡鏡片,可到眼科或眼鏡行,用紫外線係數檢定儀測試。太空鏡片最佳,其次是樹脂,玻璃易透光且不安全。

用紫外線係數檢定儀實地測試,螢幕顯示UV400,代表能過濾99~100%的紫外線,一般有UV375以上就算合格。

灰和咖啡較佳
鏡片為灰、咖啡和墨綠,影像最不失真,紅、黃、藍、紫色,易讓眼睛疲倦,且前3者還會吸光。購買前先試戴,若產生虛浮、扭曲、暈眩感,就別買。

左邊墨鏡採明顯弧形設計,能從正面到側面完整遮蔽,防止陽光從兩側縫隙照射眼睛,防紫外線效果佳。

可選變色鏡片
戴隱形眼鏡者,即使隱形眼鏡有防曬功能,但因其材質較單薄,白天外出時還是戴墨鏡,眼鏡族可選變色鏡片,省去出入室內戶外要換掉眼鏡的麻煩。

戴帽撐傘保護
除了可戴合格墨鏡外,另可戴有寬帽沿的帽子、球帽,或撐有經過一層UV銀膠處理的傘。若發現墨鏡鏡片有刮傷、顏色脫落時,就應該換副新的墨鏡。

利用飲食補眼
多攝取有益眼睛的營養素,如類胡蘿蔔素,有益眼睛黃斑部和水晶體、增進視力健康,維生素A、C、E具相當好抗氧力,助預防白內障與黃斑部退化或病變。

醫師說 兒童更要護眼
兒童用散瞳劑治療近視時,瞳孔會放大、進入眼睛光線會增加,另小朋友瞳孔較大、水晶體較薄,紫外線較易穿透造成傷害,外出時更應做好眼睛防護。

(蘋果日報)
--
趁假期戒菸癮 別光靠意志力

許多癮君子菸戒不掉,家醫科主任葉國基醫師建議,趁暑假跟家人或朋友外出旅遊宣告戒菸決心,藉旁人督促,旅遊時看風景、呼吸新鮮空氣,轉移抽菸欲望,另可到戒菸門診諮詢、選合適戒菸藥物。

戒斷症狀 影響身心
癮君子戒菸前3~5天最難熬,會持續1~2周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等戒斷症狀,戒除時間愈久會逐漸改善。別光靠意志力,透過家人、朋友支持,並諮詢戒菸門 診醫師,選用合適戒菸藥物,如習慣邊想事情邊叼菸,適合採尼古丁吸入劑,長途開車適合吃口嚼錠。有研究發現,使用戒菸藥物,成功率從5%提高至 20~40%。

藥物最少用3個月
戒菸藥物分尼古丁替代品及非尼古丁藥物,前者包括貼片、吸入劑、口嚼錠等,給患者比抽菸劑量還低的尼古丁,以減輕戒斷症狀。非尼古丁藥物包括口服戒菸藥品 「戒必適」(Champix)和「耐煙盼」(Zyban),前者含Varenicline成分,可抑制大腦對尼古丁的渴望,減少抽菸快感進而戒除,後者含 Bupropion成分也有戒菸效果,與貼片用提高成功率。
可先到戒菸門診諮詢,選用合適戒菸藥物,至少用3個月,菸癮大者需更多時間。戒菸藥物為自費,國民健康局提供每周250元藥品補助,可上ttc.bhp.doh.gov.tw/quit查詢。

(蘋果日報)
--
欲上青天攬明月/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大物理系與天文所教授)

隨著一聲巨響,大講堂的銀幕上,太空梭兩旁白色加力火箭的底端瞬間噴出大量橙黃色的火焰,太空梭在火焰煙霧之中冉冉上升,坐在我四周的美國同事忘情地躍起歡呼,眼眶濕潤地拍手叫好互相擁抱,這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太空總署的每個中心發生的實況。

我到太空總署工作後不久,就知道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在佛羅里達州的卡拉維爾角有太空梭要發射,在發射前的半個小時,全美各地每個太空總署中心的人員 都可以放下手邊的工作,齊聚在各中心的大講堂內,從大銀幕上觀看發射的實況。我雖然經歷了多次的實況轉播,但每次觀賞都仍然是一次地動天搖震撼心肺的體 驗,即使是從遠在千里之外的銀幕上。

太空梭升空之後不過兩分鐘左右,一左一右兩支白色的加力火箭就已經燒完內裝燃料,瞬間彈離主燃料箱,看到了兩支白色的巨大火箭順利分離墜向海洋,這時開始 鼓掌的才是內行人,因為他們知道太空梭剛過了第一道難關!接下來太空梭會脫離主燃料箱,不過這時因為太空梭已經離地面太遠,無法目視。起飛之後八分鐘,太 空梭的駕駛伸出手去,關掉主引擎,瞬間艙內所有沒繫緊的東西都飄了起來,這就已經進入了太空!不過八分鐘的時間,太空,真的離我們不遠!

一九七二年底,當美國人民已經對第六次登月的阿波羅十七號任務失去了熱情,美國政府希望能用壯觀的架構、全新的思維,再一次激勵美國人心,於是醞釀已久的「太空梭」計畫應運而生。這個計畫的最大野心,就是要「讓人類自由地進出太空」!

但是「自由地進出太空」不過是一種手段,重點是搭乘太空梭到了太空要作啥?其實到了太空,在無重力的狀態下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可以作了!大焉者運載巨型模組 進入繞地軌道,組裝國際太空站;或是來回不停地幫國際太空站運送補給,載運人員;或將重達十一噸的哈柏望遠鏡送入太空,觀察宇宙奧秘;小焉者,在工程層面 上,可以在無重力的環境下觀察完美結晶如何形成;在物理層面上,可以觀察火焰在無重力的環境中如何燃燒;在農業上,可以觀察植物的根部在重力消失的情況下 會如何生長,或是小麥大米在太空中發了芽,回到地面是否會增產報國;在商業上,可以收集在太空中綻放的玫瑰花香,帶回地球做成「太空香水」,賣得貴的不得 了……。

然而兩次太空梭的災難,讓美國人心裡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九八六年一月廿八日,載著一位小學女老師準備到太空中去,對所有美國小學生上課的挑戰者號, 升空不到兩分鐘,就因為加力火箭的燃料洩漏,在眾目睽睽下爆成一團火球;二○○三年二月一日,在太空中作出了許多重要物理實驗的哥倫比亞號,在返航進入大 氣層時,機翼上當初升空時撞出的破洞吸入了大量的高熱電漿,短短幾分鐘之內在美國上空解體,殘骸散落在五個州的地面上……。至此,美國人方才驚覺,太空梭 並不是一個安全舒適、到點就開的民航班機,而仍然是一個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實驗飛行器!也才開始認真思考,要在太空中作的事,是否都要「人」去?

亞特蘭提斯號已在昨天返航,當它的機輪再次觸地的那一剎那,也就標誌著美國太空梭時代的結束。海外戰爭打得師老兵疲以致經濟觸底的美國,往後幾年也只能期 待俄國的太空船擔任國際太空站的運補工作。心中常存「俱懷逸興壯思飛」的美國民眾,恐怕也只能遠眺天邊,看他人的長風萬里秋雁行了。

(聯合報)
--
塑膠餐盒 須有中文標示

衛生署昨天公告塑膠盒、水壺等,必須標示材質及環保回收符號等,明年七月起,先由重複使用的塑膠容器實施;用過一次即丟的塑膠容器,則自後年七月實施。

衛生署日前預告塑膠容器、包裝,必須有耐熱溫度、材質名稱、環保回收代號、有效期限等內容,並以中文標示,並於昨天公告,將分兩階段實施。

塑膠容器或包裝,種類繁多,對可重複使用的塑膠類水壺、水杯、奶瓶、餐盒、保鮮盒等,必須在公告後一年,即明年七月廿一日起標示。

使用一次即應拋棄的塑膠類器具、容器和包裝,如路邊攤常見的紅色免洗餐具、冷熱飲杯、塑膠袋、寶特瓶、攪拌棒等,則須在公告後兩年,即後年七月廿一日起實施。

屆時若廠商未完整標示,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要求業者限期回收、改善,並罰業者三萬至十五萬元。

(聯合報)
--
塑膠食品容器 須標明耐熱溫度

總是搞不清楚身邊的隨手杯是否夠耐熱嗎?明年起,你將可以擺脫這項困擾。衛生署昨日正式公告塑膠類食品器具最新標示規定,明年七月起,包括塑膠水壺、奶 瓶、餐盒(含保鮮盒)等三大類可重複性使用的塑膠食品容器,必須在容器「本體」上,直接標示耐熱溫度;產品材質除了原有的英文與符號標示之外,也要附上中 文標示。

三大類產品 明年七月上路

這項塑膠食品容器標示新制將分兩階段執行,明年七月先要求這三類可重複性使用塑膠食品容器,優先加強標示;兩年後包括拋棄式的塑膠免洗餐具、冷熱飲杯、塑 膠袋、攪拌棒等食品容器、器具,也都必須在最小包裝上清楚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資訊,供使用者參考。屆時查獲違反規定者,不僅展品必須下架,也將處三 萬到十五萬罰鍰。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鄭維智指出,衛生署去年已數度與業者溝通,且距離確定實施還有一年緩衝期,相信業者都會配合。

不過,市面上的一般塑膠碗盤、美耐皿碗盤等,並不在衛生署公告範圍內,經濟部商品標示法的規定辦法,是否不夠完備?鄭維智表示,現在是依據最常有疑問的產品優先處理,也就是隨手杯、微波餐盒等。

至於不少上班族習慣用來泡三合一咖啡的紙杯等,部分內層也有一層PE膜(聚乙烯);若是低密度的PE膜,只能耐熱到九十度,這類產品未來也會標上耐熱溫度 嗎?官員表示,這次公告的拋棄式塑膠容器主要是針對塑膠免洗餐具、冷熱飲杯、塑膠袋、攪拌棒等。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可挑選有清楚標示的產品購買。

(自由時報)
--
台鐵浮洲站下月底通車

板橋浮洲地區沒有捷運、公車班次少,居民長期交通不便。台鐵推動捷運化,浮洲站預定8月底啟用,有助解決浮洲居民交通不便的困擾。

昨天台鐵在交通部部務會報簡報浮洲站新建工程,浮洲站使用執照預計本月底可取得,月台雨棚、旅客動線指標、照明系統和列車資訊系統會在8月中旬完成,預計8月底車站正式啟用。浮洲站啟用後,當地約1萬4千多名居民將受惠。

(聯合報)
--
打籃球過度跳躍 膝蓋骨折

一名即將升國三的男學生,平時愛打籃球,每天常常不休息連續打兩、三小時,雖然雙腳常扭傷,往往自行休息幾天就好了。最近他感到雙膝持續疼痛,不但無法打籃球,連上下樓梯都會感到痛苦難耐。醫生診斷後發現,因為他過度跳躍,膝蓋骨折了。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病人還是青少年,脛骨上端被稱為生長板的部位還未閉合,骨質較一般韌帶軟。

青少年過度跳躍時,臏骨韌帶撕裂後拔起,連帶把脛骨表面一起拔起,「就像拔青草時連根把泥土也順便拔起」,造成脛骨撕裂,也就是骨折。

武俊傑說,脛骨骨折又稱奧斯戈德症,較為少見,約一年才會碰到一、兩例,又因傷到骨頭,要特別小心。

武俊傑表示,因為病人及早發現,撕裂程度不嚴重,足夠的休息及物理治療如冷敷、熱敷、超音波等就可改善,不過起碼半年不能再打球或進行跑跳等動作。

撕裂程度嚴重者,則需打入鋼釘或鋼板來固定。不過,若使用鋼板固定,會破壞生長板組織,導致該部位停止生長,造成長短腳。若病人是青少年,醫生會盡量避免開刀。

醫生也提醒,臨床上奧斯戈德症病人都是運動過度的狂熱者,每個人運動時應量力而為、適時休息。另外,最好能達到運動多樣性,輪流做不同運動,使用不同肌群。而青少年們愛穿戴的護腕護膝,其實沒有保護效果,最好是運動前熱身。

(聯合報)
--
肥胖族小心 結石風險高4倍

身為肥胖一族的民眾,尿路結石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35倍。高醫分析院內907名腎臟、輸尿管、膀胱等尿路結石患者的BMI值,結果發現,有高達7成2患 者BMI大於24,屬於體重過重或肥胖。醫師推論,肥胖者易代謝出酸性物質,若尿液沒排乾淨,就容易形成結石,建議減重、多喝水才能遠離結石疼痛。

高醫泌尿科醫師李威明指出,這些病患資料顯示,僅27.7%有理想體重,33.5%體重過重(BMI大於或等於24,小於27),38.8%屬肥胖一族 (BMI大於或等於27)。且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比1,50歲以上男性更是屬於高危險群;另一方面,台灣南部罹患尿結石比率也高於北部,研判與肥胖、代謝 及水分攝取有極大關聯。

李威明舉例說,日前一名38歲男性患者就因左側腰痠痛就診,身高188公分,體重卻高達131公斤,過去他就有尿結石病史,並已接受多次體外震波碎石治 療,然而未定期追蹤。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不但又有結石,還出現腎水腫,因為陳先生工作要跑外務,平時很少喝水,果然沒多久結石就復發。

李威明說,另名體重近100公斤的50歲男子,尿結石甚至占滿整個腎臟,形成鹿角狀結石,竟等到體檢才被發現,該顆腎臟幾乎報廢。

(聯合報)
--
聖母峰多高? 尼泊爾將重測

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到底多高?尼泊爾說是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中國說是八千八百四十四公尺,兩國長期爭論不休。加德滿都當局廿一日宣布,將採用新方法重新測定聖母峰高度,徹底解決相關爭議。

聖母峰位於尼泊爾與中國交界, 中國認為應該測量「岩面高度」,尼泊爾則主張以「覆雪高度」為準,因此同一座山峰,海拔卻有四公尺差距。

尼泊爾政府發言人基瑞表示,為了釐清困惑,尼泊爾政府決定借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首度自行測量,測定工作預計兩年完成。

二○○五年,中國國家測繪局花了兩個月時間進行探測,認定聖母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四三公尺,號稱是至今最準確的測量值。

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是一九五五年印度測量的結果。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支美國探測隊使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測量,測得聖母峰海拔八千八百五十公尺,此一數據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採用,但未被尼泊爾官方認可。

(中國時報)
--
女性個子高 罹癌風險高

英國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身高較高的女性和一般身高的女性相比,容易成為癌症高風險族群,原因可能和體內荷爾蒙分泌有關。以一百五十二公分為基準,身高每增加十公分,罹癌風險上升一六%。

雖然此項研究對象以女性為主,但學者整合過去十項研究後認為,其結論也適用於男性。相關論文發表於英國《刺胳針腫瘤學》期刊。

研究人員針對一百卅萬名中年女性進行調查,發現身高超過一百七十四公分的女性,罹癌率比身高一百五十二公分以下的女性高出三七%。

與身高相關的十項癌症為結腸癌、直腸癌、皮膚癌、乳癌、子宮癌、卵巢癌、腎臟癌、淋巴癌、非何杰金淋巴癌以及血癌。

身高和癌症風險的實際原因尚未有明確的解釋,研究領導人格林博士表示:「身高的高度本身並不直接影響罹癌機率,但可能和當中的生理機制有關連。」

研究者推測,人體的荷爾蒙可能就是罹癌原因的解答。因為高濃度的生長因子將導致細胞增生,身高較高的人因此容易發生細胞突變並產生腫瘤,此外也可能增加細胞分裂和轉移的機率,提升罹癌的風險。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專家對此指出,高個子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多數人的身高皆在平均範圍內,因此身高對罹癌風險的影響並不顯著。

(中國時報)
--
牛津大學研究:高個女性 罹癌風險高

每高10公分 罹癌風險增16%

牛津大學二十一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身高較高,罹癌風險也較高;身高在一百五十二.四公分到一百七十五.二公分之間的女性,平均身高每高十公分,整 體罹癌風險增加十六%;男性也有類似情況。研究報告推測,原因可能是高個子的生長激素(荷爾蒙)較多,導致細胞分裂癌變機率升高。

這項由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部門流行病學家葛林博士主持的研究,分析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間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登錄的一百三十萬名中年婦女身高 與癌症發生情況,她們平均身高一百六十一公分,到二○○八年六月為止,有九萬七千多人罹癌,其中身高最高那組癌症風險比最矮的多出三十七%。

以往的研究已發現身高與罹癌機率有關,但這份最新研究擴大了高個子可能罹患癌症的種類,找出亞洲、歐洲、北美等不同地區女性之間存在某種共通性。

患皮膚癌風險最高

這篇發表在「刺胳針腫瘤學」的報告指出,他們探究十七個癌症發生部位與身高的關係,其中十種癌症風險顯著增加,比以往所認知還多,包括乳癌、腸癌、卵巢 癌、血癌、腎臟癌、淋巴癌、子宮內膜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身高每高十公分,乳癌、卵巢癌風險增加十七%,皮膚癌風險增加最多,達三十二%。

推測和生長激素有關

研究團隊還不清楚身高與罹癌風險增加有關的原因,但推測可能是因為長得較高的人通常生長激素也較多,會讓細胞分裂較快、細胞數量較多,這些都可能增加癌變 機率。「英國癌症夥伴組織」醫學主任席克拉教授也認為,與長高有關的荷爾蒙變化可能也與生長異常有關,尤其是乳房,而導致癌症。此外,童年時期的飲食習 慣、感染等環境因素也可能有關。

男性也有類似情況

葛林還加入另外十份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男性也有類似情況,男性身高每高十公分,罹癌風險多十%,而且無顯著地區性差異。「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健康部門主任修姆也認為,大多數人都沒比一般人的平均身高高或矮很多,身高對罹癌風險的影響很小。

中研院院士、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彭汪嘉康也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指出,癌症患者並非都是高個子,身高與癌症的關係並不十分明顯。不過,若兒童成長期間長得 很高、很快,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細胞管不住自己」,就會易生腫瘤。一旦長大到某個程度,生長素分泌下降,罹癌風險也自然降低,所以癌症與身高的關聯主要 是發生在生長期,而非成人身上。

(自由時報)
--
教師甄試跑全台 萬人連署促改

教師甄選正如火如荼進行,每年都上演的流浪教師「環島」考試戲碼,不少人大喊體力、荷包吃不消!有考生在臉書發起連署,呼籲教育部要求各校簡化教甄報名程序、公告試題,並提高聯合招考比例三項連署,合計超過一萬人加入,疾呼教甄必須改革。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黃新發回應,甄選教師是各校權責,但為方便考生,公立高中職可參與中辦辦理的教師聯合甄選,今年有一百十三所學校加入,聯合甄選有網路、現場及委託報名三種方式,並非只有現場報名。

但部分國中與絕大多數高中職教師甄選為獨自招考,幾乎都要求現場報名繳費、檢驗學經歷證件正本。再加上初試與複試,光是一所學校就要跑二、三趟。報考一、二十所學校的流浪教師不在少數,報名費、交通費、住宿等支出加起來相當可觀。

「都什麼年代了,網路那麼發達,為什麼還需要現場報名?」「每次報名都勞民傷財,這樣南奔北走,根本毫無意義可言。」「報個名就要千里迢迢至現場,真是浪 費地球資源!」「國考都能通訊報名,教甄為什麼不行?」還有人自嘲,每年教師甄選開鑼,教甄考生成了最龐大的「環島團」。

發起連署的張哲維說,教育部有教師證核發資料庫,可供各校查詢;考生應該只要網路報名、但簽切結書,若複試時發現身分不符,招考單位直接取消資格即可。

黃新發說,今年公立高中職聯合教師甄選,考生報名就要繳清全部一千一百元的費用。明年打算改為初試、複試兩階段收費,如果沒有進入複試,另一半費用就不用繳了。

去年台東縣的國中教師聯合甄選初試採網路報名、郵寄表件與審查資料,今年擴大至複試。承辦單位寶桑國中教務主任鄭瑞銀說,這是為免考生舟車勞頓,考試當天試務人員再加強核對身分即可。

採現場報名的學校,多半是希望嚴格查驗考生身份,以及專業科目是否符合報考資格,以免日後衍生爭議。高雄市高中聯合教甄承辦單位表示,傾向一開始就嚴謹一點。

有人3年考近70校 花錢受罪

今年考上正式教師的楊先生,沒有太多金榜題名的興奮感,只淡淡地說,「也該輪到我了。」三年中,他考近七十所學校,不折不扣的全台考透透,連離島也不放過,至少花十萬元在報名費和交通費。但比他拚更久、花更多錢的,大有人在。

教師甄選各校獨招比例高,加上現場報名制度對外縣市考生相當不便,不少人批評「勞民傷財」,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要求教育部站出來統合考試。儘管楊先生已脫離流浪教師行列,他還是參與連署,期待之後有心考教職的人不用再經歷無謂的奔波。

楊先生說,他曾一天趕三場考試,「早上考苗栗的學校,中午飆車回台北市應考,接著趕新北市學校的考試!」考到身心俱疲。薛姓考生今年初次踏入教甄戰場,要考十五所學校,已經花了兩萬多塊。她說,抱著不確定感四處奔波應考,熱情與精力消磨得很快,「真的很累!」

面對教甄制度的不友善,考生只能相互支援,因此衍生出代報名、共乘、共住等現象。今年拚廿間學校、花費三萬以上的魏姓考生說,他曾因無法現場報名,又無熟人幫忙,只好在網路上委託在地的「代報者」幫忙跑一趟學校;代報行情一件約二百元,但也有不少代報者提供免費服務。

魏姓考生無奈說,要將個人證件及私章寄給從未謀面的人,內心實在很忐忑;他還擔心,「東西若寄丟了,整個考季跟著泡湯!」另有不少考生盼望教師甄選多採聯招,省時省力,也提高公平性。但有些人認為,與其「一次考試定生死」,不如多考幾所學校,多幾次希望。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