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靠近喇叭 聽完演唱會突聾 若耳鳴 應把握72小時黃金治療期
突發性耳聾常發生在冬天、病毒活躍之際,但今年暑假期間醫師卻接獲多起年輕人,因為聽演唱會距離喇叭太近,結果導致突發性耳聾病例。醫師表示,若聽完演唱會後,耳朵一直悶悶的或有嗡嗡聲,應盡快就醫,把握七十二小時的黃金治療期。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力博宏受訪時表示,近來他已接獲四例突發性耳聾病例,患者都是十八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其中有名二十三歲男大學生,日前跟朋友去韓國
玩,在當地聽演唱會後,雙耳持續有嗡嗡聲,他不以為意,照既定行程玩了兩周才回來,同行友人跟他說話都要大吼,才聽得清楚,回國檢查發現雙耳聽力已受損。
延誤就醫損聽力
男大學生自述,他距離喇叭最近,同行者只有他有症狀,所幸經住院治療約七天,聽力已恢復正常;一般突發性耳聾黃金治療期為七十二小時,男大學生就醫時已逾兩周,力博宏推測可能他年輕,神經恢復力好,才有幸痊癒。
力博宏說,其他三例病例,也都是在聽完演唱會當天就耳鳴,耳內一直有嗡嗡聲影響聽力,有人並沒發現聽力受損,而是因耳鳴就醫,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嚇了一大跳。
「可戴耳塞避免」
力博宏提醒,民眾聽演唱會應距離喇叭兩百公尺,多一倍的距離,聲音能量就能減少四分之一,如果要聽演唱會,應謹記不能離喇叭太近,而家族中若有長輩聽力狀況差,可能自己天生基因較敏感,也應避免待在噪音環境。
署立雙和醫院放射科醫師、署立桃園醫院前耳鼻喉科醫師陳建志建議,曾發生突發性耳聾者應注意保護聽力,以後避免到廟會、夜店、搖滾樂演唱會等大音量場所,前往這些地方可戴耳塞,以免聽力受損。
突發性耳聾防治 注意事項
●長時間或近距離處於演唱會等噪音環境下,可能誘發潛在耳疾,出現突發性耳聾
●在噪音環境下耳鳴或突然聽不到應盡快就醫,發病72小時為黃金治療期
●家族中若有長輩聽力狀況差,可能自己天生基因較敏感,應避免待在噪音環境
●在85分貝環境下不要待逾8小時,85分貝相當於常人吼叫
●應距喇叭200公尺,多1倍距離,聲音能量能減少4分之1
(蘋果日報)
--
帶環保杯買飲料 店家暗槓折扣 部分星巴克 85度C 兩杯僅抵1杯
環保署推動自備環保杯買飲料,可折抵現金的好康措施,消費者認真執行,業者施行卻不同調。日前《蘋果》記者至大台北地區多家飲料店抽查,直擊發現85度
C、星巴克、丹堤咖啡部分分店,明明買兩杯飲料卻僅折抵一杯,未按購買杯數折抵,佔消費者便宜。環保署指此舉違規,最高可罰三十萬元。
為推動垃圾減量,環保署今年五月起實施「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政策」,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可折抵金額從一杯一元到十元不等,並指明是以購買
的杯數做為折抵標準,例如買三杯,就應折三杯的現金,但部分業者卻未徹底執行。新北市日前有民眾投訴,指自備一個環保杯去新店的85度C買兩杯咖啡,卻僅
獲一杯的現金折抵,雖向店家反映,卻得到「帶一個環保杯只能扣抵三元」的答覆,令他氣結。
以購買杯數為準
為此《蘋果》記者前往台北市、新北市地區隨機抽查參與回收獎勵金計劃的業者,包括85度C、星巴克、丹堤咖啡、50嵐、清心福全、COCO都可、7-11、全家便利商店、李記古味紅茶冰等業者的二十七家分店消費,記者以攜帶一個環保杯裝兩杯飲品的方式購買飲料。
結果發現85度C、丹堤咖啡、星巴克有些分店未按規定行事,員工以僅自備一個環保杯為由,只肯給一杯現金折扣,其中也有記者主動爭取,才給予第二杯折抵。對此,常買飲料喝的段同學說:「店家應按公告,依杯數來回饋,不然每家店標準不一,會讓人覺得自備環保杯根本沒用。」
早餐店也未遵行
而台北市環保局本月起,亦推行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到北市七家知名連鎖早餐店買飲料,即可獲一元折價。記者於新政策上路首日,也隨機挑選名單內各兩家分店實測,發現過半店家根本不知退費標準。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第二科技士王耀誠表示,日前也接獲民眾對於85度C與丹堤咖啡的陳情案,將派地方環保局前往稽查,若有違規事實,首次勸導,再犯可依《廢棄物清理法》最重處新台幣三十萬元罰鍰。
業者允加強宣導
對此,85度C公關專員杜岳修昨表示,已接獲相關訊息,總公司已發函通知各直營、加盟店,須依規定給予正確的現金折扣金額,若未來消費者仍遇相同問題,可立即撥打客服專線(0800-611-588)反映。
星巴克公關吳雨璇則解釋,部分飲料不建議消費者以一個環保杯併裝的方式消費,以免風味受影響,若消費者堅持,門市也應依規定給予兩次現金折扣優惠,未來會
對門市加強宣導。而丹堤咖啡松江門市店長王雅芳表示,一般買兩杯就會給兩杯折抵,將對員工加強教育宣導,受影響的消費者也可持發票辦退費。
遇業者擺爛 應向環署檢舉
對於部分飲料業者未確實進行消費折抵,消費者基金會董事謝天仁表示:「業者應有誠信,不該欺負消費者!」
獎勵美意打折
謝天仁強調,當民眾購買杯數超過一杯時,應按實際購買杯數來折抵,如果遇到類似狀況,經向業者反映而對方態度強悍,「消費者應向環保署提出檢舉!」
謝天仁也指出,除了提醒消費者保障自己權益,「環保署方面也應主動出擊、進行查核。」他亦呼籲,要落實環保相關政策施行,就必須嚴防業者陽奉陰違或只挑選有利於己的部分執行,如此才不會讓當初施行回收獎勵的美意大打折扣。
保留發票申訴
新北市消保官李大鵬對此亦表示:「不合理!」他認為只要消費者攜帶的容器足以裝盛兩杯以上飲料,店家就應給予對應的現金折抵次數,不能便宜行事。
李大鵬指出,若消費者遇到權益受損的情況,最快的處理方式就是上行政院消保會網站線上申訴(http://www.cpc.gov.tw
/onlineapply.asp)陳情,「這樣最簡單、也很有效率。」此外,也可持購買飲料的發票或收據,親自到各縣市政府填寫申訴書,屆時消保官會進
行調查,並要求業者改善。
(蘋果日報)
--
世界前500大學 台大躍至87 全台10校上榜 歷年最佳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昨公布二○一一世界大學排行榜,前五百名大學中,台灣共十所大學上榜,是歷年來最多,其中台大進步七名至第八十七名表現最佳。台北醫學大學今年首次進榜登上第三百七十三名。
進步7名最出色
此排行榜採六項評比指標,分別為學術界人士評比、僱主評比、教師與學生比例、教師研究報告被引用次數、外籍教師人數及外籍學生人數。調查於今年一到五月進行。全球前三名分別為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
QS公司研究部主任梭特表示,今年台灣的大學排名漲跌互見,表現最出色的是台大,「在全球前百大激烈競爭下上升七名,台大的表現是很重要的一步。」
梭特稱,台大排名躍進的主因是國際聲譽良好,在學術界人士評比排名第三十八,僱主評比也排名前一百,顯示僱主對台大培育的高技術人才感到滿意。但台大在學生與教職員比例這個項目的評比分數偏低,顯示台大在教學資源上有必要再加強投資。
台大研發長陳基旺昨表示,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經費對該校研究幫助很大,可培養出具國際競爭力的學術領域,預期約五年後QS排名可進步到五十名左右。
台北醫學大學今年首次進榜,副校長陳大樑指這是過去五年努力提升教學、研究國際化的成果。今年跌出四百名榜外的中央大學副校長劉振榮說,QS排名可供參考,但校方不會太在意。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台灣今年十校進QS榜歷來最多,有助吸引外籍生來台就讀。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提醒,QS調查有四成來自學者意見、一成是僱主,曾被質疑對象是否恰當,也可視為是英國人的角度,是否符合現況應由各校判斷。
網站漏台大校名
此外,QS網站昨漏列台大的排名,遭讀者質疑被打壓。台大主祕張培仁說,QS上周即通知台大為全球第八十七名,校方後來發現校名在其網頁消失,已向QS反映但尚未獲回應,也不知原因。
(蘋果日報)
--
世界500大學 台大躍至87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五日公布二○一一世界大學排行榜,今年前五百名大學台灣共有十所上榜,是歷年來最多,其中台大排名第八十七名最佳。
負責這項調查的QS公司研究部主任梭特(Ben Sowter)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今年台灣的大學排名「漲跌互見」,表現最出色的是台大,「在全球前百大激烈競爭下,上升七名,台大的表現是很重要的一步」。
QS公司自二○○四年開始進行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使用的六項評比指標包括:學術界人士評比(今年有超過三點二萬人參加)、雇主評比(今年有一點六萬名雇主參與)、教師與學生比例、教師研究報告被引用次數、外籍教師人數及外籍學生人數。
這次調查於今年一月到五月進行,參與評比的學術界與雇主人數也是歷年最高。
梭特說,台大排名大幅提升的主因是國際聲譽良好,在學術界人士的評比排名第卅八,雇主評比也排名前一百,顯示雇主對台大培育的人才感到滿意,加上台大的學
術論文被廣為引用,都推升台大排名。不過梭特也提到,台大在學生與教職員比例這個項目的評比分數偏低,顯示台大在教學資源上有必要再加強投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台北醫學大學首次進榜,排名第三七三名,交通大學也由去年三二七名勁升到三○六名,其他大學雖排名下滑,但變化不大,「整體來看台灣的大學表現平穩」。
梭特說,排名下跌的大學主要在學術與雇主評比兩項指標分數下跌,但全球約有兩萬所大學,台灣的大學能排進前五百大並不容易,排名下跌並不表示變差,但因世界各大學都在努力提升排名,如果要維持原排名或提高排名,各大學必須更努力。
(聯合報)
--
台灣10校進500大 台大排名87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五日公布二○一一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五百所大學名單中,英國劍橋大學蟬連榜首,台灣則有十所大學上榜,為歷年最多,其中台灣大學排名更由去年第九十四名上升到八十七名。
台大是台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排名較去年提升七名,創歷年在QS大學排行榜最佳成績。
台灣其他大學排名為清大二一三名、成大二八五名、陽明大學三○二名、交大三○六名。首度進榜的台北醫學大學第三七三名;台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都進入全球前五百大排名。
中國大陸有三所大學進入前一百名,分別為北京大學第四十六、清華大學第四十七,復旦大學第九十一(去年一○三)。
調查顯示,全球前廿名大學仍集中在歐美,劍橋大學蟬連榜首,第二到第五名依序為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
亞洲方面,排名最佳的是第廿二的香港大學,其次是東京大學第廿五,國立新加坡大學第廿八。
負責調查的QS公司研究部主任梭特(Ben
Sowter)指出,今年總共評比全球七一二所大學,為歷年最多。該公司自二○○四年開始進行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評比指標包括:學術界人士評比、僱主評
比、教師與學生比例、教師研究報告被引用次數、外籍教師人數及外籍學生人數比例。今年共有逾三萬三千名學者和一萬六千名僱主參與評比。梭特表示,全球有二
萬所大學,台灣十所大學進入前五百大,已屬不易。
台大排名大幅提升的主因在於,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台大在學術界人士評比中排名第三十八,學術論文被廣為引述;在僱主評比中,台大排名也在前百,顯示僱主對台大培育的人才感到滿意。
梭特指出,今年其他排名下跌的大學主因多為學術與雇主評比兩項指標分數下跌,台大在學生與教職員比例評比分數偏低,顯示台大有加強投資教學資源的必要。梭
特表示,中國一流大學有很強的國際聲譽,北大在學術人士評比中排名第十八,但學術論文引用量上,只有一所大學進入前二百名,顯示跟其他國際性大學比較,中
國大學的學術論文並未帶給全球學術界重要影響。
詳細排行可查閱網址:www.topuniversities.com
5年500億有成 台大目標50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新出爐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大學進步至第八十七名。台大研發長陳基旺指出,QS排名進步,呈現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第一期的成效;第二期計畫今年四月展開,台大以五年內進入QS世界前五十名大學為目標。
他分析,台大在QS大學排名中,學術聲望、論文表現分數均有進步,但生師比及外籍教師比例較不理想。這部分牽涉學校預算及教學環境,難一步達成。
陳基旺說,台大過去五年執行第一期頂尖大學計畫已累積一些動能,未來將積極發展跨國合作計畫,邀請國外學術卓越的研究中心至台大,持續往前邁進。
(中國時報)
--
易心律不整 抗憂鬱藥劑量下調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現,用於治療憂鬱症、含有citalopram成分的抗憂鬱劑,恐增加服藥者心律不整風險,為此已將其每日使用劑量上限,由六十毫克降至四十毫克。國內衛生署指近日將召開專家會議,研議是否調整該藥使用上限劑量。
衛生署食管局簡任技正戴雪詠昨說,美國日前評估一份含citalopram成分的抗憂鬱劑與心律不整研究,發現患者每日服用此類藥品劑量為四十毫克以上時
會增加心律不整風險。國內使用藥品劑量上限為四十毫克,相關藥證有十二張,包括諾華公司的解憂喜膜衣錠、五洲製藥公司的替你憂錠等。
衛署將開會討論
戴雪詠說,含citalopram成分的抗憂鬱劑,多用於憂鬱症、恐慌症等治療,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六千人使用此類藥品,其仿單(說明書)已刊載可能降低心跳速率,近期將開會討論是否調降上限劑量。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含該成分的抗憂鬱劑,臨床多用於治療憂鬱症,提醒患者服藥後有心跳變慢、呼吸急促、頭暈等症狀時,應速回診,評估調整用藥可行性,但不可自行停藥。
(蘋果日報)
--
叩叩叩敲電話 消防員智救啞男
上月二十七日清晨四時,高雄市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接到一通電話,只有喘息聲卻不說話,執勤人員直覺有異,引導對方「需要協助,敲電話三下」,話筒傳來三聲「叩、叩、叩」,警消確認後立即派救護車救援,原來是名無法言語的口咽癌患者,高燒頭痛緊急求救。
罹口咽癌高燒求救
機警的消防隊員楊清甯(四十歲)昨說,當時對方用手機撥打,發出喘息聲,卻不說話,雖然常接到惡作劇報案電話,但仍謹慎告知「需要幫忙,咳嗽三聲」,對方
只傳來三聲喘息,改引導「需要協助,敲電話三下」,話筒傳來「叩、叩、叩」;再問「需要救護車,敲電話五下」,對方敲五下;「現在派救護車去幫你,聽到請
敲兩下」,最後傳來「叩、叩」兩聲。
警消依來電號碼,查出是住高市同心路的歐姓男子(五十歲),立即派救護車趕往救援,發現他罹患口咽癌,因發燒頭痛,不能講話行動不便,無法向睡隔壁房的姊姊求助,只好打一一九。
可傳簡訊傳真報案
高市消防隊過去也曾以敲電話方式,救援一名鼻胃管脫落、險些餓昏的獨居老人;新北市曾有糖尿病患者打一一九求救,卻在電話接通後昏倒,幸查址系統發揮作用,及時送醫救回。
消防署在各縣市都建置聽語障一一九報案系統,讓無法言語的民眾透過手機簡訊或一一九按鍵偵測音報案。高市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主任許金標說︰「聽語障者可利用手機傳簡訊、傳真機傳真,或接通一一九後按住一或九不放約三秒以上求救。」
銘傳大學安全管理學系副教授唐雲明稱讚楊清甯「警覺性高」,也提醒民眾可能虛弱到無力敲電話,最好在手機設定緊急按鍵,或在家裝緊急按鈕備用。
無法言語時如何求助119
★市話或手機撥打119
※電話接通後,救災需求按1;需救護車按9,均持續按壓3秒以上
※聽從指示,利用聲音,如敲電話、咳嗽等表達需要協助
★手機簡訊或傳真報案
※註明求救種類、姓名、地址、體型等特徵及聯絡人電話
※平日可將範本存在手機內或放在傳真機旁
※查詢網址:http://www.nfa.gov.tw/Show.aspx?MID=40&UID=111&PID=40
(蘋果日報)
--
常想清喉嚨 恐心理壓力引發
Q:我常忍不住想清喉嚨,被同事嫌很吵,但不清就像「如鯁在喉」,這有病嗎?
A:常想清喉嚨或喉嚨有異物感,分為有痰與無痰兩種狀況。若清喉嚨時有痰跑出,可能是支氣管問題引起或上呼吸道鼻竇炎、過敏性鼻炎。
也可能抽菸導致
但若是清喉嚨時沒有痰,有可能是胃酸逆流,造成喉嚨發炎,時間久了聲音會變質、沙啞,無法飆高音,但也有可能是心理問題引發,因心理壓力,導致常覺得喉嚨
有異物感。另外,水喝的太少、常吹冷氣、抽菸或吸二手菸,也會刺激喉嚨,導致喉嚨有異物感。建議平日多喝水、睡眠充足、適時紓壓,若經上述努力,症狀仍未
改善,即應就醫,以利找出病因。
(蘋果日報)
--
賽德克.巴萊 我方的歷史/李志德
2004年10月,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陳平,出版了他的回憶錄《我方的歷史》。這個名字,點出了「視角」,往往是歷史書寫中的重要變數,饒富深意。借用陳平的概念,也可以這麼說:直到《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出現,賽德克族人才有了「我方的歷史」。
從1930年,霧社事件發生迄今,莫那魯道的面孔和霧社事件的本質,事實上也被政治宣傳機器扭曲了80年,而且還在持續進行中……。
去年10月23日,中國全國台聯舉辦了一場「台灣少數民族抗日史實圖片展」,其中自然少不了霧社事件。今年3月29日,莫那魯道的後人受邀出席了台北忠烈
祠的「春季國殤大典」。顯示不論國民黨或共產黨,到今天為止,仍然持續在中華國族的大帽子下,將霧社事件定性為「抗日行動」,把莫那魯道收編為「抗日英
雄」。
但這是歷史事實嗎?
台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在城牆邊倒下,一名日本軍官揮刀將它斬成兩斷。電影開頭,如實交代了1895年日軍佔領台灣時,中華民族起而反抗的歷史。但魏德聖導演卻保持了珍貴的清醒,沒有把這段漢人的「家國之痛」,理所當然地聯繫到霧社事件上。
「這些異族人真是不要命了,敢進到我部落門口。」保護獵場,是賽德克祖先的教訓。沒有任何史實證明,馬赫坡社的莫那魯道,對於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有任何與「中華國族主義者」相互感通的屈辱心理。
尊嚴遭殖民者踐踏
換句話說,莫那魯道反抗的動機,和大山外的那個民族國家全無關係;維護本族人的生存空間,以及做為一個自由人的尊嚴,才是逼使莫那魯道起而反抗日本的根本
因素。在霧社事件中,對立和衝突的價值,僅存在於「原住民」和「皇民」之間,中華國族主義,在霧社事件中是沒有角色的。
《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獲得兩極評價。大陸新浪網的一篇影評認為,片中對於支撐部落民眾反抗的精神力量,「太過輕描淡寫」;更看不到賽德克
男女老少們一心赴死的背後,「是一種怎麼樣的力量在驅使著」。因此少了「歷史厚重感」,根本是一部「華而不實的偽史詩片」。
這是中華國族主義者很典型的疑問。但對賽德克族人而言,傳統生存領域的淪喪,加上做為一個人的尊嚴被殖民者無休止地踐踏,事實上就足以構成以死相搏的反抗理由。賽德克族並不是沒有足夠的抗日動機,只是其中沒有中華國族主義者熟悉的元素。
事實上,不只日本殖民者,早從漢人移民台灣以來,原本生存在島上的原住民,始終是被新移民和外來政權剝削的對象。
從最早用原住民不熟悉的交易地契,大筆大筆侵吞他們的土地;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迅速消失;最重要的傳統生存領域,更遭到國家機器無情侵奪。就連以傳統語言命名的權利,也要到1995年《姓名條例》修正後才獲得合法保障。
如果明白原住民從清代到今天的處境,就不會覺得他們反抗的動機如此「薄弱」。史詩的厚重感一直都在那裡,端看觀影者有沒有一顆柔軟的心,設身處地去體會台
灣原住民族的處境。《賽德克.巴萊》挑戰的,正是兩岸執政者對霧社事件,牢牢掌控了數十年的話語權,更是對賽德克人的民族認同重新定向。
魏德聖的還原與感動/張大春
就一部電影的製作面向而言,魏德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整個過程應該夠得上是一部教科書。讓台灣新一代的電影導演看見求難的執念和實踐,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這要從邱若龍談起。
大約從26年以前開始,漫畫家邱若龍花了將近6年的時間,畫出一部反映日本在台灣殖民統治歷史的《霧社事件》。這部漫畫初發表於《幼獅少年》,幾乎沒有任
何主流媒體的迴響或反饋。邱若龍對於史料所稱述的「霧社事件」似乎並不以傳統的詮釋和他本人的理解為足,在日本漫畫席捲台灣市場的那個年代,仍持續從事對
賽德克族文化的深入探勘,他本人甚至還成為賽德克族人的女婿,有了個賽德克族的名字──巴萬;這個名字,日後在魏德聖的電影中成了具體的角色,是一個剛步
入青春期,像鬼魅一樣出入於族人抗日戰鬥的山林之中,體驗生死洗禮之艱辛的少年。
邱若龍專心致志於對一個近乎消失的族群之墾掘,一點一滴地還原那一個被漢族論述碾壓得扭曲不成首尾的抗日主題,在時人不知不識且不太關心的角落裡,長達
20年,不意卻觸動了另一個藝術工作者。魏德聖早在《海角七号》締造台灣影史佳績、成就了一個「電影現象」之前,就已經下定決心拍攝《賽德克.巴萊》。
從完整版四個半小時的成品(《太陽旗》以及《彩虹橋》)看來,魏德聖把「抗日」鬥爭的表象自現代國家之間的主權與資源掠奪糾葛之中抽離出來,置諸賽德克族
人所執著、捍衛的價值核心。片中反覆出現的一個主題是「彩虹橋」,魏德聖以此為賽德克族人祖靈召喚的象徵,透過血祭,將殺戮視為與同胞和仇敵重逢與和解的
儀式,更簡明地說:《賽德克.巴萊》讓我們認識了賽德克族人的生死和價值觀:一個透過死亡來獲得重逢與和解的信仰。
回歸最真實的生活
許多人關心這部片子的投資額,關心這投資能否回收,也關心觀眾會不會認同或滿意這樣鉅額的花費究竟能帶給市場多麼大的震撼或啟示。看起來好像魏德聖所從事
的不是一次創作,而是一局成敗都令人咋舌的豪賭,一場金錢與名聲鬥陣的熱鬧。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這些都還是浮泛而次要的問題。
電影不是空口白話,《賽德克.巴萊》重建了數以千計的賽德克族人在1930年的強權之下,以血肉之軀為代價,所爭取的究竟是什麼。這畢竟是昂貴但值得的投資,因為這樣的投資不但要具備難得的史識,更需要具備充分的執行能力,充分展現了台灣創作者苦心孤詣的追求。
這樣的追求,在白紙黑字的文章裡或許只能反映出作者皓首窮經的心血,但是在電影這一行裡,就不能不牽涉到複雜的工業和技術支援。根據我側面的理解,該片的
攝製組以胼手胝足的努力,儘量讓每一個呈現在銀幕上的細節,都出於自力打造。魏德聖能夠做到,除了意味著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有能力「拍攝一部史詩大片」之
外,更實際的一點是:基於對創作者的信賴,投資人和觀眾都能夠成為再一次建立台灣電影新類型的見證者。
很多人遲疑著要不要進戲院之前打聽:好不好看?我的答覆很簡單,僅只是看到第二部《彩虹橋》裡的素人演員林慶台(飾莫那魯道)與父親在瀑布邊上的一幕二部合唱,就已經值回票價。
林慶台是泰雅族的牧師和獵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堅持自己的生活,我們是住在山上的,我們有山上的文化和生活。有一些文明來侵蝕我們,我們就會做出一些不一樣的舉動,我們所堅持的,是回歸最真實的生活。」
(蘋果日報)
--
《賽德克.巴萊》的資金焦慮症/林靖堂
魏德聖執導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上映,媒體報導、電影宣傳與網路討論不斷出現。在討論與新聞文本背後,除表面上對魏導的成功大加讚揚,政治人物錦上添
花外,不知是否有人看到了更多值得政府與業者關心的焦慮。那就是電影將賣座與否?如何還債,以及台灣電影產業需要怎樣的「天使」?
在近幾日有關魏導與《賽》片的新聞中,我們可以不斷發現「錢」這個字出現的頻率。《賽》片成本七億元,台灣的觀眾至少要捧場十四億以上,魏導的電影團隊及
其投資者,才能見著利潤回收的可能,若無,恐怕那些曾經資助魏導的「天使」將成為魏導的夢魘。魏導一句:「得獎與否不在意,我比較擔心票房」,恐怕真切而
實際。
什麼原因讓魏導乃至於其他國片導演、監製總為錢愁,不能專心拍片?是什麼樣的國家影視產業制度與文化,讓一位國片導演必須用「四處借錢」、舉債度日的方
式,只為一圓十二年電影夢?豈知,這不只是一位導演的問題,此更為台灣電影環境長期的困境。是不是我們的電影政策出了哪個環節的錯誤?
政府長期以來喊著要振興文創產業,然實際行動及成果卻不見成效,筆者相信魏導《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能有現在的成績,絕不是台灣中央、地方政府,
以及文建會等影視文創產業相關政府機關喊著振興文創產業口號所創造。若有足夠幫助,魏導的電影新聞不該是六成以上都在「喊窮」,李烈導演也不會說:「大家
都需要天使」。
電影產業不能只靠政府輔導金,也不能只靠少數「天使」;一部電影成功,也不足以代表此產業的成功。大環境不改變,沒有足夠強大的電影政策、產業環境與國家
支持,國片導演依舊要彎腰四處懇求「天使」幫助,那麼《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也僅只能是國片史上的曇花一現,再多馬總統的感動、蔡主席的震撼,也
於事無補。
首映會上,筆者相信魏導邀政要出席,有其用意。總統候選人到場觀影,不該只是「錦上添花」,作為一位國家現任領導者以及未來可能的領導者,除了看片後感動
與震撼,更應該反思當前台灣影視製作環境的困境與問題。拍電影不僅是藝術,更是一門政治經濟課題,沒有適當影視環境,何來更多《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
萊》?然,我們卻未見國民黨馬政府的傳播媒體工業政策規劃政見;亦未見蔡主席「十年政綱」中,對台灣影視媒體產業的政策藍圖。
在政要們大加激賞電影好看同時,卻未能給予台灣電影產業帶來振興的思考,孰為可惜。眾演藝人員在首映會上對錢開玩笑同時,正不就是在暗示台下兩位總統候選人,思考如何讓電影產業裡的人們,幫他/她們建構適合生存的環境。
(中國時報)
--
健保卡應註記感染愛滋病毒/林萍章(長庚大學醫學系外科臨床教授)
台大醫院發生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引發健保卡是否註記愛滋病正反討論。
反對者表示,(1)器官捐贈時本應檢驗,註記無助於器官移植安全。(2)註記與否要考量比例原則。目前愛滋病患累積是2萬多人,一年器官捐贈只有兩百個,
不能為這兩百例犧牲兩萬多人的權益。(3)感染者因為身分揭露,遭拒絕提供醫療服務,有涉及人權保障之虞。(4)鬆懈醫事人員專業的要求,若健保卡有註
記,醫護才謹慎對待,醫事人員應該正視所有血液傳染病都必須遵守落實「標準防護措施」。(5)註記後,掛號人員等非醫護人員也會看到,增加洩露感染者資料
的機率。(6)估計尚有7、8千名潛在感染者還沒有確診與列管,因此註記意義不大。故而,愛滋團體認為把防護責任放在已感染者身上的作法,不能解決問題。
我國器官移植前,皆會檢驗捐贈者是否有愛滋病毒抗體。但檢驗結果有可能「偽陰性」,即愛滋病人血液測不出抗體。究其原因,除檢驗技術好壞與敏感度外,愛滋病人極為虛弱而無法製造抗體或器官移植前捐贈者因外傷出血而曾接受大量輸血亦是可能原因。
愛滋病人就醫時傳染愛滋病毒並不只發生在器官移植,而多發生在一般疾病診治時。關於愛滋病,我國特別制定的法律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
1一項後段明文規定:「就醫時,『應』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若病人未告知,該法第23條第一項尚訂有罰則。故而,我國法律規定愛滋
病人在就醫時,「一定」要將感染病毒的資訊告知醫事人員。從而,健保卡註記反而可確保病人在就醫時「一定」告知。目前臨床實務上,病人常怕醫事人員拒絕提
供醫療服務,而「違法」不告知。愛滋關懷團體要求醫事人員應該正視所有血液傳染病都必須遵守落實「標準防護措施」。但是,「標準防護措施」是有等級的,若
醫事人員將台灣2300萬人皆當作愛滋病人,而作最高級防護,則不僅是浪費醫療資源,也是違反比例原則。
規範醫事憑證IC卡
該法第12條第3項明文規定:「感染者提供其感染事實後,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不得拒絕提供服務。」若拒絕提供服務,該法第23條第2項亦訂有罰則。從而,
愛滋病人應可放心。至於醫事人員可能洩露愛滋病人資料,該法第14條與第23條亦訂有禁止規定與罰則。技術上,必須使用衛生署核發的「醫事人員憑證IC
卡」與個人密碼方可閱讀健保卡中的註記。因此若有洩密情況發生,將可輕易找到閱讀者。掛號人員等非醫護人員沒有「醫事人員憑證IC卡」根本看不到,因此不
會增加洩露感染者資料的機率。其實,健保卡中的註記項目已不少,例如,各種「重大傷病」(如癌症、先天性疾病、精神分裂等)、「器官捐贈意願」、「不實施
心肺復甦術意願」等等。《醫療法》第72條、《醫師法》第23條、《護理人員法》第28條、《刑法》第316條皆有「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
訊,不得無故洩露。」的類似規定。從而,台灣醫事人員很少洩露病人資料。經由健保卡中的註記洩露病人資料更是未曾聽聞。某名模在台大醫院住院及某歌星在長
庚醫院住院,即為明證。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規定已面面俱到,愛滋病人所擔心的事,皆已防護。將健保卡註記愛滋病,有如註記重大傷病一般,使醫事人
員不用提心吊膽的提防所有病人,反而不會將愛滋污名化。更進一步,有助於潛在感染者走出來,接受診斷與治療。衛生署應盡快將感染愛滋病毒的病人資料加註在
健保IC卡中,以避免愛滋病人就醫時,因未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愛滋病毒而「違法」。
有誰在乎我們的夥伴/吳佳璇
我是台大醫學院與醫院培育出來的精神科醫師,也是移植醫師的家屬,雖然暗暗慶幸外子因出國和這回震驚社會的愛滋器官移植事件擦肩而過,但想到5位剛接受移
植的病人及家屬深陷罹患愛滋病無以名狀的恐懼,以及台大、成大兩院數十位參與手術同僚亦因不知情暴露於高風險情境忐忑不已,我為自己內心些許僥倖之心深感
慚愧。
期待安全醫療環境
我的強烈不安除了來自近日衛生署與台大醫院發布之訊息,似有定調此一不幸事件為個人失誤之傾向,更來自10多年前一件罕為人知的醫師自殺悲劇。
1995年10月,台北榮總爆發院內感染事件,6位病人因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時未遵照無菌操作標準流程,重複使用螺旋導管注射顯影劑而感染瘧疾,其中4位不幸身亡。
喧騰一時的案子也改變許多醫療人員的命運,但最最遺憾要屬那年八月才上班的第一年住院醫師賴醫師,因執行當天6位病患的檢查從此承受莫大心理壓力。隔年一審雖獲判無罪,事發2年半,仍不幸自殺,得年30未滿。
因此,在檢討、究責,甚至撻伐整個事件的高壓氛圍中,尤其是日後進入司法程序,相關醫療人員除了擔心感染,另一不能承受之重便是被視為「罪犯」。且不論司
法最終裁決(包括可見的巨額賠償)為何,漫長的調查訴訟過程,就可能讓這群原本一片救人赤忱且大多數無辜的醫護人員懷憂喪志(其中肯定不乏自責傾向強
者);榮總賴醫師殷鑑不遠。
當兩院精神醫學、臨床心理與社工專業人員竭盡所能關注移植病人以及家屬後續心理反應時,請別忘了你們的同事;當媒體及社會大眾睜大眼睛看台大醫院如何痛定
思痛從錯誤中反省學習,能不能給相關醫療人員稍留餘裕。畢竟大家衷心期待的是更安全的醫療環境,絕不止於揪出幾個人下台或判刑。
(蘋果日報)
--
醜人求職難「應立法保障」 學者:一輩子比帥哥美女少賺667萬
帥哥美女在職場上真的比較佔優勢?美國學者哈默麥許指出,外貌美醜確實會影響人的就業與收入,「外貌至上主義」造成的歧視宛如種族歧視或殘障歧視,他甚至建議應立法保護外貌弱勢者。
德州大學經濟學者哈默麥許在新書《美麗有價》(Beauty
Pays,暫譯)中指出,如果把人的外貌美醜分級,外型最不討喜的一群(後段,約為最後的7分之1),跟外貌最佳的前段者(約為前3分之1)相比,收入約
少10至15%,根據哈默麥許(Daniel Hamermesh)的估算,外形不優者平均一輩子比帥哥美女少賺23萬美元(約667萬元台幣)。
庫妮可娃靠美吸金
網球正妹庫妮可娃就是靠外貌佔優勢的範例。她過去最佳紀錄是世界排名第8,從未贏過4大公開賽冠軍,但美貌的她廣告代言豐厚,超越許多球技勝過她的實力派運動員。
近來美國出現不少員工控告僱主歧視外貌的官司,61歲的艾薇女士就因為僱主對她說:「如果妳漂亮一點,我會更喜歡你。」決定控訴僱主歧視。
PRADA店長太醜被炒
去年3月義大利名牌PRADA日本分公司,傳出有十餘名店長級員工遭執行長嫌棄「太老太胖太醜」,被迫辭職,資深零售經理波芙莉絲,也被要求減重及換髮型,她因而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告。
惡僱主逼員工整形
哈默麥許認為外貌就跟膚色、種族或肢體殘障一樣,人無法自行選擇,但卻可能因此遭到歧視,補救之道就是要求當局立法保障弱勢者,而他建議相貌平凡者應多凸
顯自己的才智與個性,來彌補外貌的不足。在國內,去年1月屏東縣有名在路邊賣菱角的女子指控胡姓僱主嘲諷她說:「叫她去整形!不然就別做了!」,後更加以
開除,屏東勞工處也認為涉嫌就業歧視。
勞委會職訓局長林三貴指出,我國《就業服務法》訂有16種就業歧視條款,其中包含容貌和五官,若僱主因員工或求職者的外貌而給予差別待遇,勞工可向地方政府檢舉,由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的專家進行調查和認定,若屬實則罰僱主30萬到150萬元。
(蘋果日報)
--
坐學步車暴衝 不利發育又危險
許多父母為讓寶寶盡快學會走路,在孩子未滿9個月大、尚不會扶著站,就提早讓他使用學步車,又稱螃蟹車,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警告,跳過6~8個月大學爬階
段,不利掌管平衡、感受空間概念的前庭覺發展,還可能讓下肢負擔過重,使O型腿更明顯;且許多家長常把幼兒放在學步車,就去忙別的事,稍不注意,學步車可
能暴衝導致翻倒、撞到、跌落等,提醒即使小孩放學步車內,大人也應在旁看顧。
9個月大後才可用
盧英仁醫師表示,應讓孩子在自然時程下學爬、學站、學走,一般6~8個月學爬、9個月可扶著站、10~11個月能自行站立,並在扶東西或大人牽引下學走,
通常1~1歲半,多數幼兒學會走路。如使用學步車,應等9個月大、已會扶著站再用,且推的比坐的學步車好,因前者可分擔上半身重量在學步車上,後者幾乎是
下肢承受全身重量。
盧英仁醫師指出,9個月大後開始學走,若幼兒在學走過程中,扶著走都走得很好,一放手就跌倒,大多是懼怕,可讓孩子用推的學步車作輔助,或讓孩子踩在大人腳背上,大人雙手拉孩子雙手,踩蹲低姿勢牽引、鼓勵孩子學走,不一定要用學步車,又可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在學步階段,活動力和範圍大增,常易發生意外,盧英仁醫師建議,應注意地點是否安全並將危險物收好,家長要在旁看顧。
(蘋果日報)
--
趕繡學號 最後一夜排隊
苗栗市光復路前晚有一場繡學號大作戰!學生與家長帶著制服,搶在最後一刻繡學號,為的是趕上昨天的學校檢查,排隊長龍影響交通,警方出動維持秩序。
繡學號要排一、兩個小時,排隊的民眾始料未及,警方直說「讓人大開眼界!」在現場排隊一個小時的賴姓家長一肚子氣說「才開學,學校這麼趕,是在玩整人遊戲?」他說,鄉下地方繡學號店不多,如此短的時間才會大排長龍。
苗栗市多家繡學號店昨天都大排長龍,尤其光復路一家老店,晚上九點直到十一點多,一百多公尺人龍才散去。
店裡的制服堆積如山,店家五口人、全家總動員挑燈夜戰趕工,業者表示,開店四十多年,這次數量最多,整夜不睡加班,「沒時間統計繡了多少學號?」
業者說,剛開學,多所學校集中在昨天(五日)要求檢查學號,加上苗栗市某國中原本體育服裝不用繡學號,這次也規定要繡,有學校臨時在上星期五(二日)宣布,只給兩天的時間,才會讓繡學號的數目暴量。
學校表示,學號檢查日是下星期,可能溝通誤會,也不會因此處罰學生,家長不用擔心。
(聯合報)
--
蔚為奇觀 繡學號大排長龍 警維持交通
開學後又是繡學號旺季,苗栗市一家繡學號老店昨天晚上擠滿人潮,店外馬路大排長龍,綿延數百公尺,還動用警力維持交通,蔚為奇觀。店家徐媽媽說,她開店繡學號四十多年,這次是首開眼界,連兩晚都忙到半夜才吃晚餐。
數百名學生家長連夜排隊等候繡學號的奇特現象,看在家長眼裡卻覺得「未免太誇張了」,有家長心疼子女,有人抱怨學校怎不多寬限幾天。
苗栗市只有三、四家繡學號店,在西勢美北這家因周邊有苗商、建台中學、明仁和苗栗國中等校,又是老店深獲家長信賴,因此收件量爆增,店家被迫張貼公告暫不收件,家長更急得像熱鍋上螞蟻。
明仁國中家長說,新生上周四才拿到學號,周五得穿制服或體育服上學。但有老師規定,本周一要檢查學號,國三畢業旅行也要穿繡好學號的制服。於是只有周休二日兩天可繡學號,加上今年新規定連體育服都得繡,使得業者無法負荷,學生、家長都焦急。
明仁校長黃慶瑜說,校方上周即公告,本月十三日才實施第一次服裝儀容檢查,未硬性規定這幾天就檢查,可能是少數老師求好心切提前初檢,造成學生和家長困擾,實在抱歉。
同時湧入成千上萬件制服和體育服要繡學號,徐媽媽忙到臉上看不到喜悅,尤其客人在店外大排長龍,她反而承受不小壓力、頻說抱歉,請家長送到別家去繡。
「一年只能做一、兩周工作,我堅持用手工繡學號,不想花太大成本添購電腦設備。」徐媽媽昨天受訪時根本沒時間抬頭,戴著老花眼鏡趕工,她說,小本經營,手工不輸電腦。
徐媽媽說,「已經三、四天了,全家總動員,分工繡學號、收件、發件及收費。第一晚十一點休息,凌晨二時又起來趕工;前晚不忍讓客人白等,做到深夜十二點才吃晚餐。」苦歸苦,她還是感謝老客戶的青睞。
(中國時報)
--
健保金鐘罩!小病大病不煩惱
十五年前,小琪只在媽媽肚子裡待廿五周,就急著出來報到,剛出生時她重僅六百卅八公克,很多器官都還沒長好,斷層掃描的影像,左腦組織只長不到一半,漆黑一片。
巴掌娃 有了生命通行證
像小琪這樣的「巴掌仙子」,一年總有數百至上千人,活下來的寥寥可數。這些幸運兒不是生在富貴之家,就是父母賣田、賣地,賭上全家生計,從死神手中搶回來。
馬偕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每想起那段過往,就是一陣心痛。她說,當年醫療技術雖救得了出生體重介於一千到一千五百公克孩子的命,但後續的龐大醫療費用,仍難逃被棄養的命運。
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賴惠珍說,過去她最怕接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電話,那意味著,又有家長敵不過現實壓力,想放棄早產兒。
幸運兒 擴及重大傷病患
但這一場場生命的拔河,在民國八十四年戛然而止。那一年三月,全民健保開辦。像是上帝特准這些極低體重早產兒的特別簽證一樣;從此,決定早產兒存活的最大變數是醫療技術,醫療費用不再是駁回生命簽證的特別權力。小琪就是首批拿到這張特別簽證的幸運兒。
全民健保的及時雨,讓原本可能被棄養的小琪有活命的機會,後續的修補手術及照護費用,健保全部埋單。現在的小琪,雖然走路時不太靈活,但健康活潑,準備要考高中了。
幸運兒,不只小琪。健保上路,癌症、洗腎、呼吸器依賴、肝硬化,以及血友病等重大傷病患者,感受更是深刻。
健保費27趴 用在82萬人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說,健保每年花在早產兒身上大約十一億元,照顧七千名左右的早產兒。其中,不滿一千五百公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每年約有一千人,一名寶寶平均要在醫院裡養四十七天,花費近五十萬元。但這只是出院前的費用,還不包括後續治療。
健保局統計,去年,國內重大傷病領證人數已突破八十二萬人,占全人口百分之三點五六。每一百元健保費,就有廿七元用於重大傷病。
血友病患因需長期使用凝血因子,平均每名患者一年要花約兩百五十六萬元,高居重大傷病第一名;第二名的呼吸器依賴患者,約為六十七萬元,位居第三的洗腎,每人每年平均用掉五十六萬元。
洗腎族 能工作不必等死
目前,國內洗腎患者約有六萬兩千人,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健保每年花在洗腎上,多達三百億元。反觀民國八十五年,國內的洗腎人口只有兩萬兩千多人。
醫院、診所洗腎室裡不斷轉動的透析儀器,讓五萬多名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得以延續,還可以繼續工作。據統計,民國八十四年健保開辦,國內洗腎總病床數只有三千六百四十床,九十八年已增至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九床,為原來的四倍多。
今年五十八歲的桃園縣腎友協會前理事長簡元章,卅二歲開始洗腎。他在沒健保的時代,是靠勞保身分,才洗得起腎。可是簡元章的朋友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無力負擔一次近五千元的洗腎費用,只能減少洗腎次數,一個月洗一次,待家產洗盡,親友也無力接濟,只能「等死」。
為看病 華僑特地飛回台
無力自費洗腎,有人想盡辦法加入勞保。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記得,那時,勞保局很努力抓「帶病投保」患者,一旦查到投保前的腎病紀錄,不但要自費洗腎,還要回吐過去所有洗腎費用。
除了重大傷病,台灣健保有多好用,因為連感冒、蛀牙等小病都給付,健保局每年花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醫療費用,高達兩百五十億元;每人每年平均有三次,比起美國人因感冒看病,一年平均一次不到。
台灣健保「俗擱大碗」,更有不少華僑返台探親、經商兼看病。歐美國家醫療費用昂貴,若是沒立即致命危險的疾病,常要排隊等候,不少華僑專程回台,辦理復保,就為了換人工關節或看牙,就算花來回機票錢都划算。
滿意度第1 克魯曼讚:世界最好的制度
儘管醫界對健保的抱怨從沒斷過,但民眾對健保滿意度,卻總是政府施政項目最高的一項。
健保影響有多深遠,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最常舉例,「連續劇以前常看到,為了治病被迫賣房子、賣女兒的劇情,現在都沒有了。」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則形容,健保卡是「無窮卡」,誰也無法預料哪天會用這張卡花健保多少錢。
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曾稱許台灣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二○○○年,英國經濟學人集團的期刊的全球健康國家排名大調查中,台灣在世界廿七
個主要國家中名列第二。二○○八年,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在介紹全球五大先進健保制度的節目中,就盛讚台灣健保方便、高效率,而且行政費用是全世界最
低。
不過,健保提供的醫療裡,也有相當比率屬於無效醫療。楊志良指出,每年有近百分之卅的醫療支出,即一千五百億元以上,是花在病患往生前的三到六個月。有相
當比率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意識早已不清,仍靠外部支持維持心跳;還有研究發現,急診患者死亡當天,逾半還在抽血、照X光、洗腎及打強心針。
還有意識昏迷、生命跡象不穩定的癌末患者,只因家屬不肯放手,讓痛苦的生命又殘喘數日。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強調,洗腎不是無效醫療,九成二的患者都能行動自如,逾半數的人可擔任一般工作;但醫學會已成立安寧透析小組,評估無效洗腎。「如果拖延的只是痛苦的生命,還要不要做昂貴的無效醫療?」楊志良說,醫療科技進步,已超過健保所能支付。
他以質子治療為例,做一次要一萬美金,一個療程約要六到十次,還有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科技進步已超過相互幫忙的極限了。」
他說,社會要嚴謹地面對這些問題,哪些有效醫療要加入,錢要從哪裡來,須就成本效益訂定優先順序。
(聯合報)
--
冰島破產 前總理恐坐牢
冰島三大銀行因過度擴張並進行高風險金融操作而在二○○八年秋倒帳,冰島政府無法償付外國存戶存款,形同舉國破產被迫接受紓困。冰島檢方近三年來追究大批
金融界相關人士責任,國會日前通過一項極不尋常的提案,以怠忽職守為由起訴當時的總理哈德。如定罪,哈德將面臨最高兩年監禁。
冰島經濟土崩瓦解後,特別檢察官立即追究責任,點名超過二百個冰島銀行界人士展開刑事調查。長期執政的保守派獨立黨早已付出代價,在二○○九年的大選中下台。
紐約時報報導,由於選民追求公義與報復欲望極其強烈,冰島國會最近採取一項非比尋常的步驟:刑事起訴前總理哈德,以追究他當時在主政期間,未能領導國家免於災難的責任。
起訴書指控哈德「自二○○八年二月起至同年十月初為止,因為蓄意或嚴重疏失而違反有關內閣職守的法律。在冰島金融機構與全國財政面臨嚴重威脅之際,他擔任總理的表現嚴重失職」。國會究責委員會表示,毫無具體作為是哈德的最大過失。
但最近公布的多項民調結果顯示,冰島人對國會的信任程度已經降到歷來最低。
哈德的律師說,此案未經確切調查,罪名也太模糊,應該駁回。哈德則說,這是一場政治追殺,他會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
(聯合報)
--
歷史山林的找路人/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
傳統對歷史學者的刻板印象,總是孤燈斗室,案牘勞形,但會不會也有另一種歷史學者在博覽群書之後,背起竹簍,穿上登山鞋,在莽莽山林中掄起山刀,砍出一條時間的古道。
金融家林克孝先生墜崖辭世,震驚整個台灣社會,這份震驚不僅來自他多重交錯的身分讓人驚呼不可思議,詩人CEO,獵人經濟學家,泰雅化的平地漢人,更來自他親切良善的性格與浪漫人文的情懷,集台灣人最美好的品質於一身,讓所有相識與不相識的人都為之不捨。
但在我們哀悼傷痛之餘,更該認真去問一個問題,克孝先生不在台北金融圈運籌帷幄,休假之餘跑到人煙罕至的宜蘭南澳束穗深山做什麼?他不是在登山休閒,不是在尋幽訪勝,他是在找路,用身體在崇山峻嶺間找台灣史,那淹沒在荒煙蔓草中的古道,三百年前泰雅祖先的遷徙路徑。
而這次他跌落在歷史山林的深淵,沒再回來,就如同他一生崇拜景仰的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詳繪台灣高山的動植物地質山形後,消失在硝煙瀰漫的南洋戰場,沒
再回來。他們都是台灣山林的吟遊詩人,對他們而言,山林不是歷史的隱喻,山林就是歷史的現場。他們必須以滿腔的熱情與勇氣走入山林,用渺小脆弱的血肉之
軀,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攀爬在山壁間懸空的秘徑,找出被大自然無情吞噬的歷史。而他們從不張狂,一如克孝先生在《找路》一書中所言,「我的活動不過是螻
蟻在一片山水的幾度爬梭而已」。
克孝先生作為一位台灣原始山林的歷史考掘者,始終有著發自內心深處的巨大謙卑。面對山的不可測、大自然的無情,他早已了然於胸,鬼門關前來回,還是要繼續找路。他佩服讚嘆泰雅獵人的山林神技與原始本能,他滿心歡喜願認真學做一個沒有泰雅血統的泰雅人。
在族群融合口號喊得震天嘎響的台灣,在社會公益上山下海愛土地的當下,誰能像他這樣真心誠意、心悅誠服地「回歸」原住民文化,並且深信原住民的歷史就是台
灣的榮耀,原住民本非弱勢,原住民是山林的王者。但同時他亦憂心忡忡,看著耆老凋零、老部落加速廢墟化,他想要趕在森林安葬一切、遺跡灰飛湮滅前的那一
刻,找出有如魔幻寫實般的歷史現場。於是他下定決心,加入古往今來找路人的探險行列,在深山部落前仆後繼,因為他深信「這些人的勇氣與好奇心,最後如同絲
路沙漠邊的人骨,一起撐起人類文化的光輝」。
所以他的離去,不是一語成讖的山難,不是預知死亡紀事的傳奇,而是早已懂得「命運本身就是不須解釋為什麼,這個事件就是命運最極端的呈現」。他曾在書中用
這句話來回答世人的無限惋惜,為何泰雅少女沙韻就在目的地已然在前的剎那失足落水,而此刻是否也可借用這句話來回答我們的無盡思念,為何克孝先生會忍心留
下高堂愛妻稚子,在他最心愛的南澳山區化身為追風捕星的泰雅獵魂。
山林無語,歷史最靠近生命哲學的地方是詩。
(聯合報)
--
導師費調高 恐爆行政辭職潮
明年元月起,全國國中、小學導師費一律由目前的二○○○元調高為三○○○元,但這次因應明年起國中小教師課稅的問題,福利調整沒有考慮到行政職人員,再加上教師授課節數再調降,部分國中小學校長擔心,明年五、六月間將會爆發學校行政職的辭職潮。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校務發展依賴高品質的教學專業團隊與高效能的行政團隊,制度上應支持這二大區塊。導師費與行政加給之間如何取得合理、平衡的環境,是全國國中小學應該嚴肅面對的問題。
她表示,教師不願擔任行政職的問題已很嚴重,不少學校都請新進教師當組長,當了一、二年,學校又有新進教師進來,原來的就放手,這種循環使得經驗無法傳承。
國中小學導師費從民國七十七年八○○元、七十八年調為一○○○元、八十二年二○○○元,民國一○一年將調高為三○○○元。反觀,行政職(主任、組長)行政
加給由民國七十七年二五○○元,到民國一○○年加給為五一四○元,每個月只比導師多二一四○元。更慘的是,資淺「菜鳥組長」加給只有三六三○元。
北市國中校長指出,國中小學的主任、組長每年寒、暑假約三個月都要到校上班,導師都跟著學生放寒暑假不必到校。明年起,導師費與行政主管加給差距極近,相信很多行政職人員評估後,寧可選擇導師職。
國中校長指出,國中教務處內的教學組長要忙排課、專案、評鑑;註冊組長每年要搞學生的各類升學。學務處的生教組長要管理難管的國中生行為,一早站校門口、傍晚校外要巡邏,這幾個組長職務最沒有人要幹。
調降教師節數方面,國小為例,北市東門、忠孝國小校長陳順和、林芳如表示,導師費提高及教學節數下降,可能會導致好的行政人員回流擔任導師,學校行政效能會受到衝擊,規畫中國小導師每周上課節數調降為十五節,國小的組長職每周要上課十一節。
部分國中校長表示,主任、組長以「學年」為單位聘任,明年五、六月間校長就要開始找下個學年的主任、組長,屆時,主任、組長將會丟出不願續聘,爆發一股行政職的辭職潮,即將面臨找不到人接行政職務的窘境。
教師薪資課稅 輔導課恐開天窗
全國國中、小學教師明年起薪資所得開始課稅,未來除調高導師費,另以降低教師授課時數安撫,但不少國中小學為因應少子化,都在控管教師人數,未來將引爆超鐘點課、平時學期中與寒暑假輔導課,很多教師將不願上,避免課上的愈多、課稅愈多。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指出,明年起若國中小學教師每周授課時數各減二小時,在員額編制上將增加十分之一,未來勢必要修國中小學教師授課時數表、組織編制,全國國中小教師人事費將大幅上升。
以國中為例,擔任導師且教國文科者,每周教學節數由原先十四節降為十二節;擔任導師、教其他科目每周教學節數由原先十六節降為十四節;專任老師由原先廿節減為十八節。
北市實踐國中教務主任、北市教師會副理事長吳明從表示,未來國中教師減少授課後多出來的課程節數,以實踐四十五班,未來一周將多出二百廿節課,以及原先因
應少子化而控管遇缺不補的教師,這些龐大的課程誰來上?是要增加員額編制?或由老師超鐘點授課?還是外聘代課教師?目前都還沒譜。
問題還不只如此,吳明從表示,明年起國中小教師開始課稅後,各國中在八、九年級學期中、以及寒暑假都會開設的輔導課,教師對上輔導課都興趣缺缺,避免因累進稅率的影響,不想上課愈多、課稅愈多。
據了解,國小方面接收到的初步規畫,未來國小擔任導師者每周授課由十九節調降為十五節,專任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由廿一節調降為十九節。
北市教育局國教科長謝麗華表示,北市國小因應少子化控管的教師缺額達二五○人未補。
北市東門國小校長陳順和表示,學校因應少子化控管的教師缺額、明年教師減少授課而多出來的課程,如何消化實在是麻煩事。
(中國時報)
--
日抽1包菸 自殺風險增2倍
吸菸不只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增加自殺風險!國內一項卅八萬人的大型世代追蹤研究顯示,吸菸者自殺風險較不吸菸者多一倍,風險又隨每日吸菸量節節升高,但每天菸量超過一包以上的重度吸菸者,戒菸後自殺死亡風險可顯著下降四十九%,減少近一半。
董氏基金會舉辦「第五屆兩岸四地菸害防制交流研討會」,會中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的「吸菸者戒菸後自殺風險減少」研究,指出吸菸與自殺風險息息相關。
溫啟邦說,過往有研究顯示尼古丁將影響大腦內分泌,提高憂鬱症風險,且有相當多研究觀察到吸菸者自殺率較高,此次研究發現,吸菸者相較於戒菸者,較常飲酒且不運動,自殺與吸菸劑量更密切相關。
隨著每日吸菸量增加,自殺風險也隨之升高,每天吸少於半包菸、半包到一包菸,自殺風險各提高為一.八倍、二.一二倍,若每天抽一包以上癮君子,自殺風險更增為二.七九倍。
但當吸菸者戒菸,自殺死亡風險將明顯下降,原本每天要吸一包菸以上者,戒菸後自殺死亡風險下降比率可達四十九%,近五成,降到與不吸菸者相當。溫啟邦說,若從事運動,自殺風險可望再減少。
此外,二手菸暴露對青少年睡眠品質息息相關,要讓家中小孩睡得好、一覺到天明,家中大人可要考慮戒菸了。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醫師林明弘,二○○九年針對北台灣共四百五十一名十到十六歲的學童進行的睡眠品質分析及鼻眼過敏分析。
在調整干擾因素,包含年齡、性別、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家中黴菌斑等環境因子後,發現青少年二手菸暴露程度越高,睡得較不安穩,睡眠不佳的危險性是
家中沒有二手菸暴露者的二.六九倍;若家中二人吸菸,危險性是更家中無吸菸者的四.六六倍,且對女孩和有氣喘病史的青少年影響較大。
毒氣家具 三手菸傷童
抽菸對周遭親友危害,除了二手菸,「三手菸」也不能輕忽!近來公共場所禁菸,逼得菸槍只有回家「哈」幾口,但香菸中的有毒氣體與微粒會附著在室內家具、地板長達兩個月,歐美已有醫學文獻證實這種「三手菸」會影響兒童智能發展,增加嬰幼兒哮喘、中耳炎風險。
一對六十歲的阿公、阿嬤攜手到醫院戒菸門診要求協助戒菸,菸齡超過卅年的夫妻倆這半年來為了帶小孫女,每每想抽菸時就將小孫女安置到臥室並關上門,兩人在客廳抽菸解癮,並用電風扇將菸霧往窗外吹,以為這樣就不會讓小孫女吸到二手菸。
但躲躲藏藏抽菸真得太辛苦了,小孫女又會經常抱怨「客廳有菸味」、「阿公、阿媽身上臭臭的」,讓夫妻倆只好求助醫師想戒掉菸癮。
澄清醫院戒菸門診醫師蔡崇煌指出,許多吸菸者和這對阿公阿嬤一樣,誤以為閉門抽菸就不會危害別人,卻也因而在居家環境製造了「三手菸」,「三手菸」或許是無煙無味不易察覺,但香菸中的有毒氣體與微粒已殘留在室內的家具或地板表面,對小孩或其他家人的傷害有如無形的毒物。
蔡崇煌說,煙霧消散後,有毒氣體與微粒仍會殘留在抽菸者的頭髮與衣物、或桌椅家具及地板上,即使房間裡的煙霧已完全散去,這些毒物仍不會消失。當抱小孩或讓小孩在些房間中爬行或玩耍,很容易用手碰觸到「三手菸」的有毒物質並吃進肚子裡。
早在二○○八年美國即有醫學文獻探討菸霧中的微粒,可能會使兒童認知能力出現缺陷,暴露在「三手菸」環境中愈長,孩子的閱讀能力便會愈差,且易會引起嬰幼
兒的呼吸系統問題,增加嬰幼兒哮喘機率,讓他們體質下降,增加中耳炎風險等。蔡崇煌呼籲,想保護家人及嬰幼兒免受「三手菸」危害的癮君子,應即早戒菸。
(中國時報)
--
每日一包菸 自殺風險增2.79倍
國內首見的吸菸與自殺大規模研究顯示,吸菸者自殺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兩倍之多,並證實若能戒菸,則自殺風險可顯著降至與不吸菸者相近的水準。專家指出,自殺防治若能密切結合菸害防制、多運動,將可有效降低整體自殺率。
「第五屆兩岸四地菸害防制交流研討會」昨在台北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日前發表運動延壽研究轟動國際的國衛院與中國醫藥大學客座教授溫啟邦,這次以同樣的大規模資料庫分析後,證實吸菸會顯著提高自殺風險。
該研究以三十八萬五千多人的健檢資料庫,串連比對全國死因資料檔,經追蹤八年半後,最後有兩百六十八人自殺身亡,包括一百零九名吸菸者與二十二名戒菸者,其他是未抽菸。吸菸者死亡率最高,每十萬人十.二人,不吸菸者死亡率則只有每十萬人四.八人。
該研究排除了年齡、性別、教育、飲酒、婚姻 、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長期使用鎮靜劑、助眠藥、 癌症病史等干擾因子後發現,吸菸者自殺風險是不吸菸者的二.一七倍。
每日一包菸 自殺風險兩倍
此外,每日吸菸量越多,自殺風險越高。每日吸菸一包以上,自殺風險增加到二.七九倍。戒菸者與不吸菸者的自殺風險相差不大。長期用藥的各種精神病患,自殺風險原本就比一般人高十六倍,若又同時吸菸,自殺風險更高達一般人的四十四倍。
尼古丁影響大腦→產生憂鬱傾向
至於吸菸與自殺間的因果關係,溫啟邦表示,文獻顯示,菸中的尼古丁不但會使人成癮,更會透過化學機制影響人類大腦,使產生憂鬱傾向,而憂鬱症正是自殺的主要原因。建議除了立即戒菸外,最好要搭配足量運動,才能改善精神狀態,有效降低吸菸者自殺風險。
此外,無喉者復聲協會名譽會長黃東源、林家修等二十多位病友昨也以切身之痛出面宣導菸害防制,該會成員多因吸菸罹患喉癌而切除咽喉,只能以發聲器或食道發音法發聲,呼籲各界共同推動無菸環境,以維護民眾免於菸害的權利。
(自由時報)
--
疾管局:輸血修法 把關防愛滋
台大醫院發生誤植愛滋器官的重大醫療疏失,四位在台大醫院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為預防血液傳染愛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五日決定修法加強把
關,為保障接受輸血者權益,未來捐血者不只要填表格,還要面談。若未如實陳述,第一次處以衛生教育,再犯將處三萬到十五萬罰鍰。
疾管局也將增訂捐贈或移植者愛滋陽性通報系統,以利相關單位可即時介入處理。是否修法開放愛滋感染者器官移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目前沒有人提出這種需求,如果臨床上有實務需要,將廣徵各界意見研議。
台大校長李嗣涔昨出席新生入學活動,首度對此事表示意見說,目前台大醫院正檢討相關程序,院長只負責建立政策,過去幾年,台大在改善安全措施、訂定標準作
業程序(SOP)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有所成就,若中間出問題,「該負責的人就該負責」。但他認為院長在政策建立方面沒有錯。
據透露,在台大醫院分別接受肝、肺、腎臟移植的四位病患目前植入的器官已開始發揮功能運作,部分病患被告知植入愛滋感染者器官,在醫院關懷小組介入下,情緒慢慢平復。雖然可能一輩子活在愛滋的陰影下,但能有器官救命,就是值得感謝的新生。
愛滋關愛之家祕書長:為救命 不排斥愛滋器捐
台大醫院發生誤植愛滋器官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愛滋患者的關注。多年來收容安置愛滋病患的台灣關愛之家協會祕書長楊捷說,如果她因器官功能衰竭,活不過幾天,植入愛滋器官可以延長生命,她可以接受這樣的器官。
關愛之家協會收容超過五百位愛滋感染者,提供千人以上諮詢輔導,昨天發起慈善募款活動,華裔珠寶設計師張煦棻捐出一百只環戒,募到的經費供愛滋寶寶和感染者休養復康之用。
楊捷說,器官衰竭的病患馬上就面臨死亡,但感染愛滋病毒可能五年、十年後才會發病,而且現在有藥物治療,愛滋病已形同一種慢性疾病。如果她亟需移植,不會排斥愛滋感染者捐贈的器官,寧可馬上救命。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被發現至今剛好滿卅年,台灣目前感染者逾二萬人,除了各種途徑感染的成人,也包括母子垂直感染的幼童。
楊捷說,是否開放愛滋器官移植,需要獲得社會共識。此次事件衍生的愛滋感染者在健保卡中註記爭議,她希望大家多接納關懷感染者,適度保護隱私,別讓他們連看個小感冒都備受排斥。
(中國時報)
--
南韓自殺率 10年暴增1倍
南韓保健福祉部五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二○○九年南韓全年自殺人數達一萬五千四百一十三人,每天平均四十二.二人自殺,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各成員國當中最高,比十年前暴增一倍以上,與一九八九年南韓全年三千一百卅三人自殺相比,增加將近四倍。
這份數據指出,自殺已成為南韓十歲至卅九歲年齡層的第一大死因,在十至十九歲、廿至廿九歲和卅至卅九歲等三個年齡層中,自殺占死亡人數比率分別高達二九.五%,四四.六%和三四.一%。
專家說,南韓自殺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係因有些年輕人在網路上組織自殺團體。但自殺在南韓不僅是年輕人的問題,根據統計,在四十歲至五十九歲年齡層,自殺是僅次癌症的第二大死因。
在自殺已成為嚴重社會問題的情況下,南韓國會今年三月通過「自殺預防法」,由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自殺預防中心」,積極展開社區自殺預防服務,包括在各地橋樑設置緊急電話,讓有意自殺者在最後關頭還有求救管道。
(中國時報)
--
信不信由你 英研究︰出生月份決定職業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上次人口普查的資料,對十九種職業從業人員的出生月份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個人的出生月份,與其從事的職業和健康有微妙關聯。
一月任醫生 二月畫家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調查,在一月出生的人,擔任醫生與債務催討人員的比率最高。二月出生的人成為畫家、交通警察的比率較高,三月則是飛行員、音樂家,女神卡
卡就是生於該月份。四、五月各職業的分布相當平均,但歷史上的獨裁者有頗高比率出生在四月,例如希特勒、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等。
六月多為企業執行長
此外,夏季月份出生者成為高所得的職業足球員、醫師或牙醫的比率相當低,但六月出生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大企業的執行長,近期二十二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也有五人出生在六月。七、八月出生者成為泥水匠的比率頗高,最近的美國總統,包括歐巴馬與柯林頓,都出生在八月。
九月出生者成為運動員與物理學家的比率最高,擔任泥水匠與髮型師的比率最低,十二月份出生者成為牙醫的比率也很高,宗教與世俗的「救世主」也多半出生在十二月,如耶穌、前蘇聯獨裁者史達林與中國的毛澤東等。
月份也與健康有關聯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上述趨勢的原因難以說明,但出生月份與特定健康問題的關聯卻有科學上的依據。科學家認為,出生月份會影響智能與壽命等各層面。例
如,春季寶寶罹患氣喘、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智商也可能比出生在其他季節的同學低。研究推測,其原因恐與母親懷孕時暴露於陽光下的
情況有關,陽光會引發體內維生素D的產生,而生命最初數月缺乏維生素D,將造成長期影響。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佛斯特曾表示,人類對於季節性的干擾無法免疫,「你能活多久、能長多高、在學校的表現能有多好、你成年後的身體質量指數,以及日後可能罹患什麼疾病,就某種程度而言,都與母體子宮內的發育階段有關」。
(自由時報)
--
幹細胞轉換精卵 瀕危物種可望重生
結合保育和現代科技,英國期刊「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已運用皮膚細胞,首度成功製造出瀕危物種的幹細胞,將來或可使用幹細胞轉成的精卵細胞,透過人工授精繁衍瀕危物種,為延續物種生命帶來莫大希望。
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遺傳學主任賴德,多年前開始蒐集各物種皮膚細胞與其他細胞組織,並將其冷凍在所謂「冷凍動物園(Frozen
Zoo)」,賴德並與施貴寶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羅琳教授,研究此細胞銀行製造並儲存幹細胞的可能性。
當時嘗試利用幹細胞治癒人類疾病的科學家,尚未找到可靠技術,來達成將成體細胞轉成幹細胞的「誘導多能性」過程。賴德與羅琳合作後,先從與目標物種相近動
物下手,取出這些動物的基因,希望誘導轉化。雖然實驗並未成功,但兩人在失敗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能在人體誘導多能性的基因,對瀕臨絕種的北白犀牛與西非猴
鬼狒也能奏效。雖然這種方法一次只能製造少量幹細胞,但已足為「幹細胞動物園」揭開序幕。
由於幹細胞理論上可轉換為各種形式細胞,如果瀕危動物幹細胞可成功轉為精子與卵子細胞,科學家就能將之用於繁衍瀕危物種後代;即便是已滅絕的物種,只要是冷凍動物園有儲存其皮膚細胞,科學家就可用以製造幹細胞,進而以同樣的方式幫牠們借屍還魂。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