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21006

上月蔬果狂漲逾1倍 心酸每戶月增1776元 牛丼漲價44元 比魯肉飯誇張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 110.39,較去年同期漲2.96%,年增率創4年來次高紀錄,主因是風災等氣候因素造成蔬果價格上揚;香蕉、番石榴、木瓜都較上月大漲1倍以上。依最 新物價指數,以每月消費支出6萬元的家庭為例,每月要多花1776元。民眾批,薪水沒漲、物價一直漲,已不敢開車上班改搭客運省油錢、「很心酸」。


主 計總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昨說,上月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2.96%,是自2008年10月以來次高,僅低於8月創下的3.42%增幅;在食物、居住、交 通等7大類物價中,上月以食物類大漲6.54%最高,其中水果、蔬菜受天候影響大,分別較去年同期漲29.04%和26.26%。

青蔥漲幅逾1.5倍
據 統計,上月和去年同期相較,漲勢最驚人的是青蔥,漲幅逾1.5倍,香蕉、番石榴、木瓜也都大漲1倍以上,胡蘿蔔、甘藍菜則分別漲68.25%、 56.01%;另交通支出中的95無鉛汽油也上漲13.33%,居住支出中的天然瓦斯則漲11.49%。根據農糧署資料,昨香蕉批發價每公斤為29至36 元,去年同期僅13到15元;昨番石榴每公斤39至43元,去年僅18到19元;木瓜昨每公斤35至36元,去年則為18到20元。
以每月支出6萬元的家庭為例,總花費將較去年同期多1776元,其中食物支出增1093元,佔比最高,其次為家庭用電與燃氣費,需多支出232元,加上油價居高不下,交通類也比去年多花185元。
王 淑娟說,近來蔬菜供應已趨穩、價格回跌,而水果因栽種期較長,上月仍比8月漲了10.04%,創今年3月以來新高,但政府已宣布進口桃子、蘋果、奇異果關 稅減半,對降低價格將有正向幫助。大潤發等賣場也宣布即起上述水果每顆降價約3元。農委會農糧署長李蒼郎則說,隨南部青蔥陸續採收,蔥價會回穩。

不景氣持續到明年
但 昨仍有民眾劉季鑫向本報投訴說,吉野家中碗牛丼8月時從75元大漲至119元,相較鬍鬚張魯肉飯只漲4元就被罵翻,吉野家更離譜;吉野家解釋,漲價是因目 前使用的澳洲進口牛肉價格比之前的美牛多2倍以上。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說,台灣不景氣狀況最少會維持到明年第2季,民眾還是要勒緊褲帶過日子。

上班改搭客運省錢
手 機店員工黃裕至說:「景氣差,業務不好做,但物價狂漲,現在吃早餐會控制在50元以下,很心酸。」家庭主婦陳淑君說:「以前三口伙食費一周3千元有菜有 肉,現在5千元都買不到什麼,近來油價高,老公不開車,每天從台北到桃園上班改搭客運,就是要省錢。」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昨晚說,政院將積極查價。

其他漲幅顯著項目
95無鉛汽油
↑13.33%
蚵(牡蠣)
↑13.05%
天然瓦斯
↑11.49%

(蘋果日報)
--
今年物價指數 「保2」拉警報

八月物價大漲三趴,創下近四年新高後,主計總處昨天宣布,九月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九六,前三季平均年增率也逼近百分之二,學者說,未來三個月如無法有效抑制物價,全年CPI年增率將衝破「百分之二的警戒線」。

經濟成長率「保二」已經淪陷,「百分之二」的物價警戒線也面臨失守危機,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說,與其他國家比較,物價年漲二趴,不算太高,問題在於「薪水不漲」,因此物價一漲,民眾特別「有感」。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的九月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九六,超過「百分之二」警戒線,主因包括水果價格沒有完全回穩,油料費用調漲,加上中秋節慶送禮拉升物價。

如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九月的水果漲價近三成,整體而言,食物上漲百分之六點五四,以每個月消費支出六萬元家庭來說,光是吃,就得多花近一千一百元。

外食族常吃的便當、早餐、鹽酥雞、臭豆腐、蚵仔麵線等「家外食物」,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五六,也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以來最高點。

今 年前三季的CPI年增率已經出爐,依序為:百分之一點二九、百分之一點六五、百分之二點九五,平均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九六,若全年要「保二」,第四季必須 低於百分之二點一一。不過官方預測:第四季CPI為百分之二點三二,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說,若以此預測數字計算,全年CPI年增率「將超過 二」。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國際原物料在九月續漲,政府要「保二」,應趕快端出政策,降低國際糧食對國內物價的衝擊。

孫明德也說,相較於其他鄰國,百分之二並不算高,但因為經濟部長以官位擔保,國人又習慣低物價,「這種痛苦才比較有感」。

劉孟俊說,十月天然氣凍漲、十二月電價緩漲,都壓抑了物價上漲的趨勢;關鍵還是薪資無法提高,國人對物價自然比較敏感。

專家:壓力鍋掀開 物價回不去了

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於外界預估,全年CPI衝破「百分之二」警戒線的可能性升高,主計總處表示,近來國際大宗物資走跌,財政部也實施調降關稅措施,「第四季CPI預估,會再調整」,全年物價仍有「保二」機會。

官員說,近期國際油價與「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行情均走跌,同時奇異果、蘋果、桃子等水果進口關稅也調降,玉米關稅調降延長實施半年,加上十月天然氣緩漲,這些因素在十月底估算第四季CPI時,應該有助下調。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昨天表示,元大寶華原本預估九月的CPI是百分之二點七,沒想到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是百分之二點九六,其中包括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在內的非耐久性消費品,漲幅都超過七趴。

梁國源說,過去政府經常把CPI過高歸咎於天候因素,但非耐久財中有些產品價格,較少受颱風等天候影響,反而跟政府調漲油電價有關。

他指出,外界關注CPI是否超過百分之二警戒線,實際上,「百分之二」與「百分之一點九八」相去不遠,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壓力鍋掀開後,加深了民眾與各行各業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屆時物價就真的「回不去了」。

(聯合報)
--
9月物價上漲2.96% 漲幅4年來次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2.96%,較上月的3.43%明顯下降,但仍寫下4年來次高紀錄。

由 於累計前九月CPI年增率已達1.96%,超過8月全年預測值1.93%,政府部門已展開「防2大作戰」 ,近期調降奇異果等進口水果關稅,玉米關稅調降也延長實施半年,加上10月宣布天然氣緩漲,主計總處表示,10月底估算第4季CPI時,會重新考量「這些 因素」,暗示原估算的第4季2.95%會再下修。

「破2」壓力快速竄升。為何政府如此重視這數字?官員表示,因為消費者物價是國際上觀察通膨常用的指標,我國央行的利率政策,也常以CPI是否超過設定的數據為重要依據。

主 計總處10月31日將重新概估全年經濟成長率(GDP)與CPI。8月中,主計總處八度下修GDP至1.66%,微幅上調CPI至1.93%。主計總處物 價科長王淑娟表示,9月物價較8月回落,主因是不少復耕蔬菜上市,菜價下跌17.02%,抑制部分物價漲幅。不過,水果復育期長,9月仍上漲一成多,加上 油電價、奶類、家外食物價格仍偏高,累及9月CPI仍創4年次高。

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9月核心CPI是0.93%,略低於7、8月核心CPI水準。王淑娟認為,「近期核心物價看來還算平穩」。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聯準會(Fed)9月起推行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不過未如先前QE1、QE2順勢帶動國際油價與「黃小玉」等大宗原物料行情上漲,9月國內躉售物價指數(WPI)較去年同期下跌2.19%,前九月WPI年增率是-0.22%。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昨日說,全年CPI年增率破2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他指出,過去政府經常CPI增長過高歸咎於颱風,不過,非耐久財中有些產品價格較少受颱風影響,反而是跟政府調漲油電價有關。

除了非耐久性消費品易漲難降,更擔心加深民眾對物價上漲預期。

(經濟日報)
--
9月CPI年增率2.96%

食衣住行育樂 統統上漲

物 價漲好凶,痛苦指數居高不下!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二.九六%,漲幅雖然較八月縮小,但仍處於高檔,為四年多來次大 漲幅,且食、衣、住、行、育、樂等通通上漲。其中,食物類大漲六.五四%,包括水果漲近三成、蔬菜漲兩成六;民生用品(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等非耐久 性消費品)更是飆漲七.二六%。

月消費六萬元家庭 增支1776元

主計總處估算,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六萬元的家庭為例,如果購買同樣的商品及服務,平均支出會較去年同月增加一七七六元,食物類支出就增加一○九三元。但不少民眾認為,官方說法與民間感受有落差,增加的開銷應不只如此。

主 計總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說明,由於風災後復耕蔬菜上市,九月蔬菜價格較八月跌一成七,水果則因復育期較長而漲一成。但蔬菜與水果分別較去年同月漲廿六. 二六%及廿九.○四%,兩者合計推升CPI總指數一.四個百分點;加上油、電、燃氣、外食等調漲,九月CPI年增率仍逼近三%。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九月CPI較八月跌○.三三%,較去年同月則漲二.九六%,且七大類指數全面上揚;其中,食物類較去年同期大漲六.五四%最多,除了蔬果大漲之外,水產品漲四.七一%、乳類漲四.一四%、外食也漲二.五六%。

交通類上漲二.二八%,主因油料費漲十二.三五%,但通訊費下跌五.六二%,抵銷部分漲幅;居住類也漲一.四二%,因電費及燃氣分別調漲四.四八%及八.七四%。

若按細項分析,漲幅前十大商品由蔬果、汽油及瓦斯包辦,蔥價飆漲逾一.五倍最驚人、香蕉漲了近一.四倍、番石榴漲一.二倍、木瓜也漲一倍以上;九五無鉛汽油及天然瓦斯,則漲一成以上。

由於家庭經常購買的食物類等民生用品漲幅大,九月低所得家庭CPI年增率三.二二%,高於中所得家庭的三.○一%及高所得家庭的二.七五%,低所得者承受物價上漲的壓力更大。

不過,王淑娟指出,由於蔬果及油價的影響,八、九月CPI漲幅較高;但扣除蔬果、水產及能源的「核心物價」在○.九五%以下,顯示長期物價趨勢仍算平穩。

另外,一至九月平均CPI年增率已經達一.九六%,只要第四季CPI年增率達二.一%,今年CPI就會破二%。

對此,王淑娟表示,CPI是否破二%,目前沒有辦法給明確答案,包括未來天候因素、政府的穩定物價措施及國際農工原料回跌等,都會影響物價。

(自由時報)
--
變革多 霧煞煞 4.6萬人沒領勞退金 滿60歲可領出 「政府應加強宣導」

近 年勞工退休金制度有多項變革,讓許多勞工搞不清有哪些錢可領。勞保局最新統計,有4萬6千名已退出職場的退休勞工,符合勞退新制退休金請領資格卻沒有申 請,近日已發函通知勞工快來領錢,初估部分勞工可能有上萬元退休金可領;如以平均提撥薪資3萬元、年資3年半估算,帳戶中就會有約7萬元退休金可領。

目 前我國勞工退休保障有勞退和勞保兩制度,2005年上路的勞退新制採個人帳戶制,由僱主每月提撥薪資6%至勞工退休金專戶中,60歲可領出;2005年前 進入職場者,若擁有勞退舊制年資,退休時另可向僱主領舊制勞退金。勞保是社會保險,3年前勞保年金上路後,勞工符合請領資格時可選每月領勞保年金或一次領 老年給付。

死後可由遺屬取回
勞保局指出,適用勞退新制的勞工,滿60歲時即可領回僱主每月提撥薪資6%到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的 錢。針對已符合資格者,勞保局會定期清查通知;最新統計發現,約4萬6千名勞工已年滿60歲,且已停繳勞退金1年以上者,這些可能是已退出職場的退休勞 工,已陸續發函提醒他們來領退休金。
勞保局未統計忘記來領的人的帳戶金額,以平均提撥薪資3萬元、年資3年半估算,會有約7萬元退休金可領。勞委會說,勞工若沒來領新制勞退金,死後也可由遺屬領回。

勞保勞退可分開領
58歲的屆退勞工林先生說:「制度太雜亂,但會仔細研究清楚,絕不會放棄自己的權利。」勞務士協會理事長張凱翔說,許多勞工以為勞保和勞退要一起領,不少滿60歲勞工還想再回職場累積勞保年資,就忘記、甚至不知可先領取勞退新制退休金,「政府應加強宣導。」

勞退新制退休金申請資訊
●申請資格:年滿60歲、適用勞退新制的勞工
●可領金額:勞退新制帳戶中的本金(由僱主每月提撥薪資的6%,另可選擇自提)加上歷年損益分配
●申請方式:本人向勞保局提出申請,不需透過公司填寫申請書後,可用郵寄或臨櫃方式申請
●諮詢管道:
.網址:www.bli.gov.tw
.電話:(02)2396-1266

(蘋果日報)
--
衛署研議 醫療糾紛先調解 另擬定「免刑事責任」 法務部反對

為 減少醫療糾紛,衛生署研擬修改《醫療法》增訂醫療人員若因醫療致人死傷,除非是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否則免付刑責最高達5年的刑事責任,並擬定《醫療糾紛處 理法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針對告上法院的醫療糾紛,先找醫、病雙方開調解委員會,以減少對簿公堂機會。但法務部持反對態度,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 宜在特定行業限縮刑事責任。

每年37醫師被訴
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37位醫師被刑事起訴。為減少這類醫病間對立情形,衛生署醫事 處簡任視察周道君昨說,已研議《醫療法》增訂82條之1,明訂「醫事人員因執行醫療業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免刑事上之責任。」他舉例, 重大過失包括開刀開錯部位、給錯藥等。
衛生署也擬定《醫療糾紛處理法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對病患告法院案例,法院未審理前由各縣市衛生局召開調解委員會,病患或家屬也可拒調解,堅持提告。經調解後,病患或家屬最高可獲200萬元救濟金。衛生署預計下周送上述兩案行政院,若通過再送立院,最快年底前實施。
對衛生署修法明定醫療人員涉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病人死傷才有刑責,法務部昨表示反對,因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此項修法有違平等原則;另因業務過失傷害罪是告訴乃論罪,依法需在6個月內提告,若調解期間超過告訴期,將影響病患權益。

(蘋果日報)
--
醫療糾紛 衛署擬立法先強制調解

醫病關係緊張解套有望。衛生署研擬「醫療糾紛處理法」與「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一旦醫病面臨醫療疏失,得先強制調解,有需要才上法院。

不少醫師會採取防禦性醫療以自衛,醫界提出去刑責的聲音也愈發強烈。為此,衛生署研擬增列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對醫事人員因執行醫療業務致病人死傷者的刑事責任,只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

但法界或民間團體反對此草案,批評「重大過失」難以定義。為化解阻力衛生署法規委員會昨天研商醫療糾紛處理法和醫療事故補償法,做為配套;計畫下周將三法案送行政院審議後,排入立法院本會期。

衛生署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說,過去民眾因醫療疏失,常直接向司法機關提民刑事訴訟。醫糾處理法上路後,未來案件需先送縣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由病人、家屬、醫事人員和公正人士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再行訴訟。

對於保全病歷,醫糾處理法也明訂,醫院須在提出申請兩天內提供病歷給病人。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醫院也會成立關懷及協調小組,當出現醫療糾紛時,協助病人先到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不須上法院。

民眾在意的醫療糾紛賠償金額。衛生署已從醫療發展基金,每年編列三億元提供生育事故補償,本月已實施。衛生署也擬「醫療事故補償法」,擬擴大補償科別,以醫師沒有醫療疏失的醫療事故為限,最高補償兩百萬元。

周道君表示,初步將以外科手術、重大侵入性治療如心導管等,及麻醉科,為優先補償科別。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說,目前醫療訴訟曠日廢時,醫病常雙輸;各地衛生局雖設有調處委員會,審議醫療糾紛案,但人員素質不一,或常醫醫相護,功能不彰,樂見衛生署推出新法協助醫糾。

「立意好,但緩不濟急。」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藥品有藥害救濟法保障;但醫界常面臨醫糾病人「以刑逼民」,無限上綱要求賠償金額。美國一些醫院,醫師及病人在解說手術過程中就錄音、錄影,就是為了保障己身權益。

(聯合報)
--
衛署草案醫療糾紛須先強制調解

國內醫療訴訟案件逐年增加,一年約有五、六百件要求衛生署醫療鑑定的案例,造成醫病關係緊張。衛生署已研擬「醫療糾紛處理法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最快下周送到行政院審議。

草案強調「強制調解」精神,未來發生醫療糾紛,當事人或家屬須先到各縣市衛生局調解小組與醫院、醫師先行溝通,如調解不成立,才能進入司法程序;不過,民眾如堅持要告,也可選擇不出席調解會議,直接進入訴訟程序。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此案著重「強制調解」的精神,如法案通過外來將要求各醫院成立關懷小組,如發生醫糾,院方應主動關心,各縣市也應成立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並邀請醫事人員、法界及其他公正人士擔任委員。

林奏延表示,未來民眾遇到醫療糾紛,一定必須先通過調解程序,否則不能提出訴訟。

衛生署簡任視察周道君表示,衛生署希望醫病雙方在法院前能有「多一次調解管道」,不過,民眾也有拒絕調解的權力,若堅持要對醫院或醫師提告,可以選擇不出席縣市衛生局的調解小組會議,保障民眾訴訟權益。

除了強制調解外,新草案也補強醫療事故補償,以維護民眾權益,在無過失醫療補助精神下,設置相關賠償基金,以十月一日已開辦的「婦女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為例,產婦死亡或殘廢最高可獲兩百萬元。

另外,林奏延表示,衛生署將也將提出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的修正,醫事人員因為執行醫療業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才要負刑事責任,草案最快下周送至行政院。

法部:有違憲之虞

衛 生署研擬「醫療糾紛處理先行強制調解」,法務部認為此舉將剝奪民眾訴訟權,恐有違憲之虞,建議衛生署勿以調解不成立作為提起刑事告訴之條件限制;醫勞盟理 事長張志華也表示,醫界不乏看到拖了五、六年還未結案的醫療糾紛案件,雖然衛生署稱草案精神為「強制調解」,但如果是強制就不能稱作調解,因此民眾如果執 意要告,還是會告,「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法務部強調,認同醫療糾紛應有訴訟外之解決機制,以緩和醫病關係。但訴訟外調解機制應係人民選擇解決醫療糾紛之途徑之一,應由主管機關強化調解之公信力及效能,鼓勵民眾選擇調解程序。

若是強制民眾必須先進行調解,俟調解不成立方能提起刑事告訴。依據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七號解釋,此舉對於人民訴訟權不當之限制,恐有違反憲法第十六條人民有訴訟權規定之虞。

醫 改會研發組組長朱顯光則表示,國內「以刑逼民」問題嚴重,不但常拖多年沒結案,也造成醫病雙方關係緊張,醫生不願意選擇風險較高的科別,並出現防禦線治 療,做一大堆不必要檢查,現在各地方衛生局調解委員也素質不齊,希望未來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的成員一定要能讓民眾相信,也有醫療專業知識。

(中國時報)
--
醫療糾紛擬強制調解 法部:恐有違憲之虞

醫療糾紛不斷,衛生署完成「醫療糾紛處理法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強調「強制調解」精神,即須先進入調解程序,否則不能直接提告。法務部則認為此舉限制人民的刑事告訴權,恐有違憲之虞。

衛署推醫療糾紛新法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國內醫療訴訟案件逐年增加,從民國七十六年至九十九年間,要求衛生署醫療鑑定的案例多達七千多件,近年平均每一年有五、六百件,其中有八成都是由檢察官移送的刑事案件。

強調先調解才能提告

他 說,不少民眾以刑事逼民事的方式,想更快獲得民事賠償,以致醫病關係緊張。國內每一年都有近三十七名醫師被刑事起訴,內、外、婦、兒科等科別佔八成五,最 後有四分之一被判刑,不僅使得不少醫師不願繼續留在五大科,也造成醫師有防禦性醫療的心態,不願意提供病患積極的治療。

林奏延指出,將要求各醫院成立關懷小組,如果發生醫療糾紛,院方應主動給予關心,同時在各縣市成立調解委員會。此外,雖然「強制調解」,如果民眾堅持要告醫院或醫師,可以選擇不出席調解會,至於醫療事故補償金額上限則尚未訂出。草案近日內將送交行政院審議。

法務部以新聞稿聲明說,若醫療糾紛須先調解才能提告,將改變刑事訴訟程序,成為「調解先行原則」,會限制人民的刑事告訴權,恐有違憲之虞。

法務部表示,刑事告訴部分,不應採取「調解先行原則」,調解機制應是民眾選擇解決醫療糾紛的選項之一,依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七號解釋意旨,不當限制人民訴訟權,可能違反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訟權」條款。

(自由時報)
--
國道計程 估10公里免費

國 道里程收費最遲明年3月上路,交通部目前規劃6到7個計費方案,依交通部長毛治國宣示長程比現便宜、短途不超過捷運或公車票價的前提,據了解現以免費里程 10公里可能性最高,超過免費里程後,每公里收1元;估計未來台北到高雄通行費332元,比現在省28元,汐止到台北則從現在的不收費變成收5元。

北高將可省28元
交 通部後天將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國道電子收費系統專案報告,並提出里程收費費率,交通部已選出約6到7個方案,依毛治國曾提出的計費原則包括長程變便 宜、短途變貴但不超過捷運和公車路線等,據悉以免費里程10公里被採用的可能性最高,超過後每公里收1元,每日計費1次。
以台北到高雄342公里計算,屆時通行費將比目前少28元,僅收332元;汐止到台北會從不必繳費變成收5元,若用路人1天內來回,因所有里程數會合併計算,往返通行費更會從零元變成20元。
據悉,橫向國道包括國2、國4、國6、國8、國10等目前都未收費,未來將全面採里程計費。交通部表示,後天到立法院的報告方案仍待部長核定。

短程貴挨轟搶錢
民眾鄭先生說,就算免費里程10公里,他從北市東湖開國道到台北市區上班,每天來回約20公里,去程雖可能免費,但來回程里程數合計每天就要繳10元,1個月就要多花220元,加上油價一直漲,政府根本是在搶錢。

(蘋果日報)
--
民眾又要掏錢!國道計程收費 周一拍板

交通部預計下周一公布國道計程收費費率及免費里程,最有可能出線的收費方式,為免費里程十公里,之後每公里收費一元。目前走國道不須收費的汐止—台北路段,計程收費後可能要付單趟五元費用,通行台北、高雄估省廿八元。

但經濟不景氣,民眾荷包緊縮下,對於「價格」格外敏感。交通部雖按多年前就已規畫的時程公布國道計程費率,計畫明年年初上路,即使朝公平付費方向前進,但過去超過一半毋須付費的短程族反彈,成為最大阻力。

交 通部日前送出五十七種國道計程費率試算報告,全程均一價每公里為零點八二元,已形同出局,扣除長程超過現階段計次收費通行費用、計算方式過於複雜的方案 等,僅剩免費里程五公里、十公里兩種模式出線的可能性高。免費里程五公里時,之後每公里費率為零點九元;免費里程十公里時,之後每公里為一元。

不過,在多名立委喊出免費里程廿、卅、五十公里等呼聲中,免費里程的多寡,成為交通部理想與現實間一大考驗。高雄餐旅大學學術副校長陳敦基說,「免費里程最終公里數的多寡,實為政策與民意妥協的結果。」

據了解,交通部將在明天下午陸續將費率試算報告送到交通委員會委員手中,預估將有六到七種試算模式,最後擇一定案。

國道計程收費陣痛期 1成車流擠向市區

國道計程收費後,恐出現短期「交通黑暗陣痛期」,交通部公路總局評估國道全線在計程收費上路後的市區道路移轉量,發現主要省道移轉路段最高不過百分之十六,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公路總局預估,交通黑暗陣痛期最長不會超過兩周,之後絕大多數將回復原國道使用習慣。

不 過,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說,交通部推出計程收費時機點不佳,現階段社會雜音多,對過去免費通行國道的短程族來說,油電雙漲下,連國道 也「喊漲」。建議交通部緩一緩全面實施時間,選擇特定路網試辦計程收費,讓民眾了解計程收費的影響及效益,循序漸進減少推動阻力。

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調查顯示,計程收費上路後,平行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的台一線、台三線,平行國道五號的台九線,短期移轉影響較大。

調查顯示,北部地區以新北市居民對於計程收費的接受度最低,原因出於新北市通行國道多不收費,對計程收費敏感度高。

李克聰認為,計程收費當初盼望都會區移轉量可達兩成,國道行經都會區路段就能獲得紓解,免費里程五公里為最後底線,否則真正該走市區道路的車輛無法回歸市區,最後造成官民雙輸。

國道計程收費 中南部短程族:另類懲罰

國道將改計程收費,衝擊短程通勤族;台中市交通局長林良泰說,大台北替代道路多,中南部路網不完整,部分國道在中南部「等於大台北的快速道路」,收費應因地制宜,否則必生民怨。

台中市交通局評估,中市南北向的通勤族,未來可改走中彰快速道路;但東西向從清水到東勢的通勤族,多數仰賴國道四號,新制實施後,目前無快速道路可取代。

林良泰說,國道收費齊頭式改里程計價,表面看似公平,實質上,他覺得「這是對資源不足地區居民的另類懲罰。」

「政府實行新措施,根本沒考慮城鄉差距!」在清水教書的林姓老師痛批又是「台北看天下」。他說,台中是發展中都市,東西向串連的交通網尚未建構完成,多數人在山海通勤都靠國道四號,才感覺到方便性,政府又要來「搶錢」。

高雄市交通局長王國材也說,國道十號在高雄市區內,情況和其他國道不一樣,「等於就是高雄的東西向快速道路」,若比照其他國道收費,真的不太合理。

「這個政府真的是生雞蛋嘸,放雞屎一大堆。」住在旗山的徐炳雄說,南部建設原本就少,「好不容易有條路讓美濃、旗山一帶到市區快一點,這樣也要收費?那請問台北快速道路這麼多,為何不收費?」

(聯合報)
--
高公局推估 國道計程收費 移轉率約僅1成多

交通部預計下週一要到立院交委會報告國道計程收費案,內容包括免費里程、費率等細節,但高公局推估計程收費後的車輛移轉率約僅一成多,引發憂慮。

最遲明年第一季上路 細節未出爐

國道里程收費最遲明年第一季上路,在交通部規劃的費率方案中,根據部長毛治國提出的長程比便宜、短途差不多捷運或公車票價等條件來看,免費里程十公里可能性最大,第十一公里起,每公里收費一元,屆時走一趟北高(三百四十二公里)需付三百三十二元,比目前省二十八元。

毛治國日前已承諾立委,「一定會有免費里程」,目前以免費里程搭配均一費率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方案有免費里程五公里(超過每公里收○.九元)、十公里(超過每公里收一元),和十五公里(超過每公里收一.一元)。

不過,仍有立委要求將東西向國道全改為不納入計程的省道,或免費里程應達五十公里。

免費里程多 學者︰移轉效果不大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計程收費應改善高速公路短程旅次過度使用的情形,最好不要有免費里程,由駕駛者在付費和時間等成本上自行選擇,讓國道和快速道路、市區道路交通量達到均勻分配。

李克聰說,計程收費後若有兩成移轉效果,對改善都會區過於擁擠的國道交通會有很大幫助。但是交通部若在免費里程和費率上退讓太多,移轉效果就會遞減,屆時民眾花錢走國道,又沒感受到交通狀況改善,可能引起批評。

高公局總工程司吳木富表示,現階段國道計程著眼的是付費公平性,中長程使用者的費率一定會減少,不會再出現因為收費站間的距離不同,而有不公平的付費和免費里程,至於能否移轉改善國道交通,只是附帶效應。未來不排除透過尖離峰費率等手段來疏導過於擁擠的路段和時段。

(自由時報)
--
輕度脊椎側彎 可穿背架

Q 我常覺得胸悶,用薄荷棒呼吸才會覺得舒暢,這樣是有脊椎側彎嗎?需開刀或用什麼方式治療嗎?
A 脊椎側彎的成因除先天不明原因,後天因素,如外傷等,可能導致脊椎呈現不正常的側彎曲線,也就是側彎角度大於20度,這可透過X光等影像檢查來協助確診。
脊椎側彎病人可能出現兩側肩膀不同高的外觀,但多不會出現胸悶的症狀,而患者聞薄荷棒,也無法改善胸悶。

嚴重才需開刀
在治療上,通常輕度脊椎側彎病人,不建議開刀,可在醫師、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姿勢矯正,或穿背架等方式來改善,除非嚴重到身體變形,且側彎的脊椎,已壓迫到胸、肺等臟器,造成身體疼痛,才需開刀治療。

(蘋果日報)
--
防冒用 悠遊學生卡將記名

為防堵民眾冒用悠遊學生卡享受搭公車優惠,北市交通局與悠遊卡公司研議,現行300萬張流通在外的學生悠遊卡,未來須強制記名才享學生票12元優惠。交通局長林志盈昨說,估1年內逐步上路。

300萬張流通在外
北 市議員江志銘日前質疑,現行無記名悠遊學生卡有效期限20年,但許多持卡人已喪失優惠資格,依北市審計處調查,去年北市府稽查悠遊學生卡、優待卡刷卡身 分,11.39%民眾提不出優惠證明,疑似冒用,以交通局補助公車業者每段優待票12元與全票15元的3元差額推估,市庫約4581萬餘元疑遭濫用。
北 市與新北市、基隆等周邊通勤大專院校學生,在超商或捷運站購買的悠遊學生卡效期為20年,現流通在外近300萬張,林志盈規劃,1年內推動此悠遊學生卡強 制改為記名,已發行悠遊學生卡持卡人,將來須持證明文件,登錄卡號為記名卡,才可享優惠。悠遊卡公司表示,待交通局敲定上路時程,民眾在超商買學生卡須出 示學生證明,並在限期內登錄為記名卡。
男大生簡同學說,為防冒用,應有管制,記名後盼不會洩露個資;民眾王小姐說,許多年輕人看不出在學或就業,應有查核機制。

(蘋果日報)
--
皮膚細胞造卵 老鼠成功產子 全球首例 人類可望「訂製」寶寶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以老鼠的皮膚細胞成功培養出卵子,並生下健康的小老鼠,為全球首例!未來此技術可望應用在人類身上,協助因病或年紀太大喪失生育能力的女性孕育下一代,甚至篩選基因,「訂製」理想中的寶寶。

美國知名《科學》(Science)期刊前天報導,京都大學齋藤通紀教授率領的團隊,取出母老鼠腹中胎兒的皮膚細胞,改造成萬能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又稱iPS細胞)。

長大具有生殖能力
「誘導多能幹細胞」再誘導分化成可產生卵子或精子的「原生殖細胞」,再混合卵巢細胞,去「重建卵巢」,之後再移植到母鼠體內,4周後取出卵巢產生的卵子,進行人工授精。
研究人員在10隻母鼠體內,共植入163個用皮膚細胞變成的受精卵,其中2隻母鼠生下3隻健康的小老鼠,且這些小老鼠長大後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成功率約僅1.8%,比植入一般受精卵的12.7%成功率低得多。
京都大學去年8月曾用相同手法,讓沒有生育能力的公鼠產生精子,並用來讓卵子受精,生下健康的小老鼠。
日本京都大學用老鼠皮膚細胞,培育出可分化成卵子的iPS細胞(圖),可望成為不孕婦女福音。法新社

技術可助不孕婦女
參與研究的京大副教授林克彥表示,目前的程序「太沒效率」,要用在人類身上「還早得很」。科學家必須先克服老鼠和人類生理構造的不同,將先在猴子身上進行實驗。
但此技術未來可望用來幫助全球數百萬不孕婦女達成生小孩的心願,但礙於技術和道德問題,短期內恐怕很難看到應用在臨床醫學上,因研究人員必須在實驗室製造、甚至銷毀人類胚胎,可能引發道德爭議。

「像拿孩子做實驗」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專門研究卵子發育的克拉克呼籲,政府應該「即刻」開始研議相關政策。
但也有專家懷疑在人類身上是否真的可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幹細胞計劃主任哥斯坦說:「我很擔心這樣製造下一代是否安全,感覺很像在拿孩子們做實驗。」

生育不限年齡惹議
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教授葛瑞里認為,用皮膚細胞製造卵子要比現行採集人類卵子要簡單得多,未來20到40年內,人們可能甚至會開始訂製寶寶,分析胚胎基因,剔除致病基因,甚至決定寶寶髮色等外在特徵。
另外一個可能的爭議是,當女性不管幾歲都可以生小孩,到底幾歲當媽算太老,都是發人深省的問題。

報你知 誘導多能幹細胞
誘 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簡稱iPS細胞)是人造的新型萬能細胞,是用人體皮膚等細胞人工培養而成的多功能細胞,可以被誘導分化成生殖、肌肉、血液等各式各樣的細胞和組 織器官,由於是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培養出來的組織,不會被身體排斥,可望用來恢復因為意外或生病喪失的身體機能。

(蘋果日報)
--
幹細胞變卵子 老鼠成功生寶寶

日本京都大學科學家4日在「科學」網路期刊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已用以成年老鼠皮膚細胞誘導而成的幹細胞,成功製造出可用的卵子,並產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健康小老鼠。這項技術若能用於人類,可為不孕者帶來希望,女性也不必擔心過了生育年齡,甚至可協助夫妻「訂做」寶寶。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對幹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它們轉變得非常類似原生殖細胞。原生殖細胞會在男性體內生成精子,在女性體內生成卵子。

研究人員把「重組卵巢」植入雌老鼠體內,4周後分離未成熟的細胞,並取出發育成熟的卵子。研究人員取出成熟卵細胞在試管內受精,再植入代理孕母老鼠體內,出生的健康小老鼠能繁衍下一代。

基於技術與道德理由,短期內不會用女性皮膚細胞來做實驗。但專家認為,這項技術可幫助無數無法自行孕育存活卵子的婦女,不論是接受癌症治療或年紀太大所致。雖然這項技術應用在人類還很遙遠,但已在生殖醫學的關鍵挑戰上取得進展:為無法自行產卵的女性,培育能存活的卵子。

研究主要撰稿人林克彥寫道:「我們的系統可供作堅實的基礎,用來研究並進一步重新設定試管內的雌性種系發育,不只適用老鼠,也適用於其他哺孔類動物,包括人類。」同一批研究人員去年曾將幹細胞變成可用的精子。林克彥說,與精子不同,卵子「較大且脆弱」。

這項技術若成功應用於人類,可讓不孕男女生下自己的骨肉。撇開倫理問題不談,理論上可讓各年齡層的男女,甚至組織保存完好的已逝者成為父母。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葛瑞利猜測,這項技術可能在20至40年內,讓夫妻更願接受以體外人工受精方式生產試管嬰兒。相關政策和法規的討論,現在可以開始了。



我專家:應用在人體…至少再等十年

日本京都大學以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老鼠卵子,並成功繁殖下一代小鼠寶寶。國內醫學專家表示,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至少還需十年以上。

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醫師張昇平表示,受晚婚與疾病影響,國內約15%婦女有不孕問題,若這項技術成功,確實可造福多數不孕症家庭。

事實上,國內早有實驗室從人類體細胞,轉成幹細胞並培育成人類卵子;無奈培育出的卵子僅具外型,無法受孕。張昇平表示,估計這項技術要成熟應用在人體,至少還需十年以上。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李茂盛說,京都大學這項研究,去年已在歐洲生殖醫學會發表,確實是很大突破,但仍在動物實驗階段。他說,老鼠生理、組織與人體有極大差異,雖在老鼠上成功,人體仍有待突破。

李茂盛表示,今年英國甚至成功以人類幹細胞,在老鼠身上培育出人類卵子;唯因是老鼠身上培育出來的卵子,細胞內恐有老鼠基因,恐不適合人工受孕。

李茂盛說,技術已經具備,若要發展至人工受孕,最終仍須直接從人體幹細胞培育卵子。

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從1980年的23.5歲,到2009年的29.3歲。李茂盛說,超過35歲已非黃金生育年齡,年齡越大卵子越難受孕。

張昇平也表示,就算想做人工受孕,35歲以上婦女的成功率連一半都不到,逾40歲,更僅剩下15%。在幹細胞發展尚未成熟之際,建議婦女如果有生育計畫,應盡早受孕,甚至可在年輕時冷凍卵子,保留健康卵子,以備不時之需。

(聯合報)
--
鼠幹細胞製卵子 不孕症現曙光

日本科學家在「科學」雜誌發表報告說,已成功用老鼠皮膚幹細胞製造出可用的卵子,並生產小老鼠,可能為人類某些不孕症帶來希望。如果技術能運用在人類,未來女性不必再擔心生理時鐘限制生育能力,甚至可能協助夫妻「訂做」寶寶。

雖然這種方法應用在人類身上還很遙遠,但已克服生殖醫學關鍵挑戰:如何為無法自行產卵的女性培育能存活的卵子。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對幹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它們轉變得非常類似原生殖細胞。原生殖細胞在男性體內會生成精子,在女性體內則會生成卵細胞,也就是卵子。

研究人員把「重組卵巢」植入活老鼠體內,讓細胞發育成成熟卵子。研究人員取出成熟的卵細胞在試管內受精,植入代理孕母老鼠,生下的小老鼠很健康,長大後能正常繁殖下一代。

研 究報告主要撰稿人林克彥在報告中說:「我們的系統可供作堅定的基礎,用來調查和進一步重新設定試管內的雌性種系發育,不只適用老鼠,也適用於其他哺孔類動 物,包括人類。」有些專家認為,這可能幫助數以百萬計婦女,她們因為健康狀況或接受治療,或因年紀太大,無法自行產出存活的卵子。

(聯合晚報)
--
無卵生育不是夢 京都大學以皮膚幹細胞培育小鼠

日 本京都大學團隊最新醫學研究指出,他們已經成功將小鼠皮膚幹細胞轉化成卵子,再經培育,最後產下三隻幼鼠,幼鼠隨後長大成健康、能生育下一代的小鼠。生殖 醫學界指出,未來這項技術若是成功適用於人類,女性就可不必擔心太晚生育,也可治療某些種類的不孕症,甚至能幫夫妻「訂製」娃娃。

京都大學團隊先由雌鼠採摘皮膚幹細胞,進行基因改造,讓細胞回歸到極接近原始生殖細胞的程度;原始生殖細胞在男性體內會轉化成精子,在女性則化為卵子。

專家接下來把那些細胞與會變成卵巢的細胞混合,移植到小鼠體內,四周後摘取未成熟的卵子,催化成熟,並在實驗室受精成功,再放到代理孕母小鼠體內,最後產下三隻幼鼠。這項研究成果四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

研究主撰人之一的齋藤通紀教授指出,這項成就可望協助科學界進一步瞭解卵子生成的機制,有助於釐清不孕的原因。但齋藤表示,這項技術尚待更多研究才能應用於治療人類不孕症。

另一主撰人、京都大學助理教授林克彥表示,原始生殖細胞必須與取自別的胚胎的細胞共同培育,而胚胎在過程中會被摧毀,這一點恐引起道德爭議。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教授葛利里指出,他推測廿到四十年間,這項技術可讓夫妻更容易接受體外受精胚胎植入術,進而「訂製」娃娃。但另些專家則質疑藉此方式生育的安全性,並認為透過性行為生殖繁衍的方式不大可能被取代。

(中國時報)
--
全球首例 皮膚幹細胞造卵成功生鼠

日 本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雌鼠皮膚的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成功造卵,並利用體外受精,讓實驗老鼠生出鼠寶寶。這是全世界首次成 功的實驗案例,未來在不孕症治療的研究上頗受期待。這項研究成果五日發表於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電子版。

體外受精 再植入另隻雌鼠子宮

京大研究團隊先以雌鼠胎兒的皮膚細胞培養出iPS細胞,再加入特定的蛋白質分化,在試管內培育出可發育成精子和卵子的「原始生殖細胞」。另一方面,再從別的雌鼠胎兒中取出即將形成卵巢的細胞,將兩種細胞混合培養,之後再移植回成年雌鼠的卵巢中,讓iPS細胞成長為卵子。

第二代鼠寶寶擁有正常生殖功能

接著,研究人員再將成長的卵子取出,與自然成長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後放回另一隻成年雌鼠的體內,最後成功誕生健康的鼠寶寶。研究團隊造出一六三顆卵子,結果實驗老鼠生出三隻鼠寶寶,這些鼠寶寶都很正常,與其他實驗老鼠交配,也能正常繁衍子孫。

京大研究團隊去年八月已成功以iPS細胞製造出精子,短短一年時間又成功造出卵子,理論上,以iPS細胞製造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可以誕生新的生命,不過若運用在人類身上,也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倫理論戰。

研 究團隊認為,觀察iPS細胞造卵的過程,可更加解析至今還無法釐清的卵子生成機制,有助於不孕症的分析。如果運用在人體上,因卵巢疾病而無法造卵或因卵子 老化導致難以懷孕的女性,或許可從皮膚細胞等培育出iPS細胞製造新卵。京大名譽教授也是日本生殖醫學權威森崇英表示,不孕症的婦女中,有六%到七%為無 法自行造卵,除了「借卵生子」之外,以現在的醫療技術根本無法懷孕,這次的研究成果,對這些患者而言無疑是一道曙光。

(自由時報)
--
好友爆 賈伯斯藏保時捷裝窮 逝世周年 家鄉降半旗紀念

在科技迷心中地位如神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逝世至昨滿一周年。他生長的加州古柏帝諾市政廳,昨以市旗降半旗方式紀念他,美國《富比士》網站日前訪問其好友與同事,講述他不為人知的軼事,包括他曾說:「寧可賣狗,也不賣個人電腦」。

賈伯斯(Steve Jobs)1985年離開蘋果另創軟體公司NeXT,力邀好友亞當斯(Randy Adams)共事。當時亞當斯和賈伯斯各買一輛保時捷911,為避免車門開啟時撞到鄰車,兩人還租了3個車位共同停放兩輛愛車。

移車誘大亨投資
某 日賈伯斯突然要求亞當斯一起把車移開,原來是大亨裴洛(Ross Perot)要上門談投資案,「不能讓他覺得我們很有錢。」兩人火速移車,後來曾參選總統的裴洛,在1987年投資了2000萬美元(約5.85億元台 幣),並成為董事。亞當斯回憶,NeXT一度要開發硬體產品,但賈伯斯發現硬體價格已節節下降,決定放棄。亞當斯問:「你何不賣個人電腦 (personal computer,PC)?」賈伯斯答:「我寧可賣狗,也不賣個人電腦。」

讓蓋茲等1小時
此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1986年秋天曾到NeXT開會,當時賈伯斯不怎麼忙碌,卻硬是讓蓋茲在大廳等了1小時,他對生產個人電腦的微軟,敵視可見一斑。
另 外,創投家安德烈森(Marc Andreessen)則憶述,2006年秋他和賈伯斯夫婦共進晚餐,賈伯斯拿出還未上市的iPhone原型機,解釋各種功能。當時是黑莓機愛用者的安德 烈森冒險評論:「你不覺得沒有實體鍵盤會是問題嗎?」賈伯斯瞪著他回答:「人們會習慣的。」

舊愛撰回憶錄 酷又深沉像詩人

《紐約時報》網站前天報導,曾與賈伯斯未婚生女的布列南準備出回憶錄,書中將談及她與賈伯斯的戀情,以及賈伯斯年輕時就難掩鋒芒的雄心壯志。
布列南(Chrisann Brennan)目前住在舊金山灣區,是一名畫家。麥克米倫(Macmillan)出版集團旗下的聖馬汀出版社(St. Martin Press)表示,已取得布列南回憶錄版權,將於明年出版。

布 列南與賈伯斯是高中同學,也是他第一個認真交往的女友。兩人高中畢業後的暑假在小木屋同居,一起沉思冥想,又到印度旅行靈修,過著嬉皮生活。賈伯斯逝世 時,她曾撰文說,17歲的賈伯斯就像二戰結束後垮掉世代的詩人,有又酷又深沉的想法,「在他心中,彷彿是垮掉世代的詩鋪陳出未來的科技」。

女兒從事新聞工作
1978 年布列南生下女兒麗莎(Lisa Brennan-Jobs),賈伯斯拒絕承認是孩子的父親,還辯稱不育。布列南帶著女兒離開,兩年後賈伯斯終於接受DNA測試,證實是麗莎的生父。哈佛大 學畢業的麗莎目前從事新聞工作。在《賈伯斯傳》中,賈伯斯曾表示,很遺憾在麗莎年幼時未善盡父親的責任,「如果能重來,我會做得更好。」

後賈時代 設計師埃維最神

蘋果的產品廣受眾人喜愛,除了要歸功於賈伯斯,其實,蘋果資深副總裁埃維也是公司的靈魂人物之一,身為首席設計師的他在「後賈伯斯時代」持續扮演要角。
45歲的埃維(Jonahan Ive)是英國人,主修設計的他於1992年加入蘋果,第一個設計產品就是有五彩繽紛果凍色外殼的iMac G3,之後的Mac Book Air、iPod、iPod touch、iPhone、iPad等也出自他手。

曾稱他「心靈伴侶」
埃維獲獎無數,也被多家媒體選為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或最有權勢人物。他重視產品細節、盡善盡美的理念,和賈伯斯(Steve Jobs)相當契合,也是蘋果產品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
賈伯斯在回憶錄中,稱埃維是他在蘋果的「心靈伴侶」。

(蘋果日報)
--
賈伯斯逝世周年 蘋果股漲80%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逝世1周年,蘋果股價在這段期間雖然暴漲80%,但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恐怕只增不減。

庫克5日在蘋果網站發表悼念賈伯斯的1封信說:「史蒂夫帶給全世界最偉大的禮物之一就是蘋果公司,沒有企業激發出如此創意或自立如此高的標準。我們的價值源自於史蒂夫,他的精神永遠是蘋果的根基。我們共享這份偉大的殊榮與責任,將他的遺風帶往未來。」

蘋果並在網站放上紀念賈伯斯的1段影片,呈現令人懷念的珍貴影像與賈伯斯打造出的iMac、iPod與iPhone等經典產品。賈伯斯2011年10月5日病逝於美國加州。

今年蘋果股價一路攻克500、600與700美元關卡,屢創新高,晉身為史上市值最高的企業,但大多數功勞仍歸於早已規劃好蘋果今日與未來成長藍圖的賈伯斯。

研究業者顧能(Gartner)分析師嘉騰堡表示,蘋果這12個月的表現許多業者可能花12年也辦不到。

不過,這不保證蘋果能長期獨領風騷。科技股波動大,消費者口味瞬息萬變,高科技業歷史往往面臨景氣循環,變遷快速。

正如iPod逐漸退燒,難保iPhone與iPad未來不會退流行,為維持目前銷售成長率(分析師預期今年達45%),蘋果勢必得在後賈伯斯時代推出石破天驚的新產品。

(經濟日報)
--
賈伯斯:企業領袖要有品味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逝世滿周年,一段塵封十六年的電視訪問,以紀錄片的形式昨在台首映。賈伯斯說,蘋果聚集一流人才,作出最好產品廣布世界,讓人們知道什麼是好東西。他把電腦當作人文學科,要判斷正確前進方向,企業領袖須有「品味」,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

昨日首映的賈伯斯訪談,錄製在一九九六年,當年賈伯斯遭蘋果「逐出家門」已有十年,自己剛創辦新公司,同時間,蘋果快走到窮途末路。這段訪談完成的一年後,賈伯斯重回蘋果,挽救這家已在破產邊緣的公司,如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現金最多的企業。

賈伯斯不只是科技圈的巨人,也寫下商業史上的奇蹟。昨《商業周刊》舉辦這段遺失的訪問首映會,現場冠蓋雲集,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等人出席參與。

很多與賈伯斯共事過的人,都認為他是個暴君,賈伯斯坦誠,他確實會毫不留情的說出「這很爛(Shit)!」也直言不諱的表示,「我蒐集全球最好的人才,我不想與次級的人共事,對於知道自己很棒的人來說,你不用呵護他們的自尊心。」

賈伯斯廿五歲時即擁有億萬身價,但他說,「這一點都不重要!」他想做的事情就是聚集最好的人才,做出最好的產品。雖當年是微軟全盛時期,賈伯斯還是說,「微軟最大的問題是,沒品味!只能做出三流產品。」

一年來 蘋果股價又漲三百美元

蘋 果公司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逝世屆滿一周年,蘋果總部所在的美國北加州庫珀蒂諾市(Cupertino)和蘋果大本營,五日降半旗紀念這位改變世界的偉大 發明家。社群網站一哥「臉書」執行長祖克伯,也暢談賈伯斯對臉書的影響力。但另方面,痛失賈伯斯的蘋果,一年後不但沒兵荒馬亂,反倒茁壯。

祖克伯四日談及臉書用戶突破十億大關時,把該公司成功歸於賈伯斯:「對他(賈伯斯)來說,唯一要緊的就是使用者的體驗,我認為,許多企業都能從中學習…那是打造偉大企業的途徑,史提夫對這點的認知最為深刻。」

庫珀蒂諾市長桑托羅在市府官網的公告指出:「史提夫在庫珀蒂諾成長、求學:隨著他的公司和願景增長茁壯,我們整個社區才開始瞭解,我們能夠改變世界,讓它變得更為美好。」

賈伯斯離世一年來,痛失舵手的蘋果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甚至一飛衝天。蘋果股價過去十二個月大漲八○%,比賈伯斯過世時高了三百美元;光是今年,股價接連跨過五百、六百和七百美元,除坐穩全球市值龍頭寶座,更締造史上市值新猷。

為他生女 賈伯斯高中戀人將出回憶錄

五日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逝世一周年,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曾為他生下一女的高中女友克莉絲安.布瑞南(Chrisann Brennan),將在明年出版回憶錄,追憶賈伯斯多采多姿的人生歷程,和兩人曾經的愛情故事。

這本尚未定名的新書,將由麥克米倫(Macmillan)集團旗下的聖馬丁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出版。

聖馬丁出版社表示,布瑞南的回憶錄主題,除了她和賈伯斯過往的點點滴滴,還有賈伯斯創建蘋果的過程,及賈伯斯「無與倫比的感染力、活力和動力、不斷增長的雄心壯志、在商場上的殘酷無情和待人處世之道」。

布瑞南是畫家,定居舊金山。

(中國時報)
--
魚油禁忌多 吃天然食物最好

英 國針對7~9歲共362名兒童研究,讓他們連續3周每天服用深海魚油保健品,發現服用兒童閱讀能力明顯進步。營養師康甄真指出,魚油含DHA是腦部發育的 重要營養素,但建議從天然魚肉中攝取較佳,可避免保健品過高劑量或金屬污染,營養師劉怡里補充,腦袋要靈光最重要是飲食均衡。

每當有人 說:「最近記憶力變差了。」身邊總會有人好心提醒:「你該補充深海魚油或銀杏了!」好像補充這類保健品,就可讓腦子瞬間變靈光、記憶力突飛猛進,康甄真與 劉怡里兩位營養師異口同聲表示,兩者皆無醫學研究證實服用後會變聰明或增加記憶力,魚油主要具減少血栓形成、抗發炎和降低三酸甘油脂功效,銀杏則具擴張血 管、增加腦部血流量和供氧量,提醒勿亂服用,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先了解】 正服藥物要當心
魚油、銀杏皆有加速血液循環作用,因此正在服抗凝血藥物、凝血功能不全皆不適合服用,且服用銀杏可能影響部份降血糖、降血壓藥的藥效。另魚油對於孕婦、6歲以下幼兒的安全性尚不明,也不建議服用。

注意劑量別過高
根 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魚油劑量一天不宜超過2500毫克,過量易提高自由基形成、反而不利健康,營養師康甄真強調,深海魚油有重金屬污染和劑量過高 疑慮,除非飲食不均、都不吃魚者才考慮服保健品,且注意選擇大品牌及有健康食品認證較安心,還是盡量從天然魚肉攝取最佳。

【這樣做】 多吃魚 飲食均衡
一周吃2~3次深海魚類,並多變換種類如秋刀魚、鯖魚、鮪魚、鮭魚等,以降低重金屬危害;另適量醣類如全麥麵包可提高注意力,卵磷脂如雞蛋、豆漿,維生素B群如綠色蔬菜,有助腦部神經傳導。

每天蔬果少油炸
精緻醣類代謝需要體內大量維生素B群,油炸食物會提高自由基的形成不利腦部神經,可多吃各種顏色的蔬果,建議一天至少3份蔬菜、一份約煮熟1碗,以及2份水果、一份約1拳頭大。

【專家說】
有些民眾誤信「吃腦補腦」觀念,以為吃豬腦、猴腦就會變聰明,這根本是錯誤的迷思,且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很高,吃多反而不利心血管健康。

不少媽媽在生產完後,都會抱怨記憶力變差、感覺變笨,懷疑是否跟生小孩有關,其實是因為養育小孩變更忙,易導致勞累、飲食不均,進而有自己好像變笨錯覺。

(蘋果日報)
--
悼念恩師霍布斯邦/陳文茜

我很高興在我撰寫此文之前,台灣已有兩篇哀悼史學大師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的文章;一篇出自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另一篇出自與我相同畢業於新社會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aserch)的周平教授。

霍布斯邦死後,英國《衛報》撰寫其生平,定位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而且《衛報》也很明白地點出,如果他不是共產黨員,他的史學地位將更為舉世推崇。
我 待在紐約那幾年,年年聽他的課。或許是機緣吧,那正是共產世界劇烈變化的年代。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接著德國統一,然後蘇聯崩解。當西方快樂地迎接共 產世界瓦解時,他在課堂上對後蘇聯地區的民族主義崛起,給予極為負面的評論。我很難忘記他在課堂上的表情,1992年他已預言如果波羅的海三小國可公投獨 立,那俄國要如何解決車臣?
霍布斯邦出生於1917年,那年世界史發生俄國大革命;全球眾多知識份子成為人道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信徒,他是其中之一。但正如張愛玲所言,那個年代出身的人,身上好似都長錯一根骨頭;所謂人生,就注定得歷經主義的殘酷;所謂成長,就是目睹大革命一一背叛他的信仰。
課堂上他曾明白地點出,真正的社會主義運動只出現於一次大戰至二次大戰之間;1945年後,所有以共產或社會主義之名的革命,都是民族主義革命。而他對民族主義,向來嗤之以鼻。
他的血液裡,早蘊藏了必須比旁人看透民族主義的因子。他的父親是波蘭猶太人,母親為奧地利猶太人。出生埃及,因為戶政事務所之類的拼字錯誤,使他全家的原名Hobsbaum變成Hobsbawm。從此不只名字,人生命定將錯就錯。
閱讀霍布斯邦的回憶錄,可理解為何他一路擁有那麼多學術界的政治敵人,卻無人能阻擋他成為史學巨擘。他的筆那麼動人,他的熱情那麼召喚眾人,而他的史家技藝與那個極端主義的歲月如此環環相扣。

遲來榮譽獎似刻痕
回 憶錄從一張維也納黑白照片寫起,那是霍布斯邦最快樂的童年歲月;照片有他們全家、鄰居有猶太人、奧地利人、德國人。然後時代的色彩變了,先是他14歲成為 孤兒移居柏林;接著16歲希特勒取得政權,收養他的叔父帶著他們逃至倫敦。不需太多歷史書籍,他已從猶太血液中認清種族主義的瘋狂。
留在倫敦,由於共產主義者身分,冷戰麥卡錫主義高峰階段,他曾長達10年以上被冷凍,一個不被牛津等「優秀大學」承認的學者。霍布斯邦如此形容自己:與宇宙錯開一個小角度。
晚年,他仍想抓住主義中某些真誠,但他所鍾愛的歷史無情地向他攤牌。他已病重許久,根據女兒敘述,死前他的床頭攤著許多報紙。在那些字裡行間裡,已95高齡的他,再次目睹自己年少歲月大蕭條歷史重演。
1998年他領取英國國家榮譽獎,多麼遲來,滿臉風霜。那不僅僅是歲月之痕,是無情歷史徹底的刻痕,像刀刮一般的刻痕。他死於肺炎,享壽95歲;歷經整個20世紀,也撰述整個20世紀。
他走了,地球上少了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而天上多了一顆星星。

(蘋果日報)
--
壹傳媒在港突停牌 出售台媒尚無協議

壹傳媒昨天上午在香港的股市急升,十時開盤後一個小時緊急停牌,但仍成為當日十大升幅股。收市後壹傳媒發布公告,澄清仍未簽下出售台灣印刷媒體業務(指台灣蘋果日報及壹週刊)協議。

香港股市昨天上午開市一個多小時後,壹傳媒宣布停牌,未公布原因。停牌前壹傳媒股價一點零二港元,上升零點一七港元,升幅高達兩成,成為當日香港股市上,十大升幅股之一。

壹傳媒傍晚在香港證交所公告,有關公司股份價格及成交量上升,「董事會已知悉香港及台灣許多媒體報導購買本集團台灣的印刷媒體業務出售價及若干潛在買家的身份。」壹傳媒表示,將於八日恢復買賣交易。

由於市場消息先前指出,對於壹傳媒有意出售的台灣平面媒體業務,台灣富邦集團蔡明忠家族再次開價,收購價調高至4.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九億元。

不過,壹傳媒集團公告澄清「仍與獨立第三方初步討論有關出售,並無議定任何具體條款,包括出售價,亦無簽訂任何協議。」

香港證券界人士分析說,壹傳媒股價急升,疑因香港市場見到近日台灣和香港的媒體,報導壹傳媒不僅已出售其電視業務,還將宣布成功出售其在台灣的印刷業務。市場認為一旦宣布出售,股價將會抬升,因而引來股民追捧,股價急升。

香港傳媒界報導有關消息,初步查證消息來源均來自台灣,當日香港多間報紙有轉載台灣媒體的相關消息。傍晚,壹傳媒發布通告,澄清說相關業務還沒有達到出售的地步,也已向香港交易所申請,下星期一恢復交易。通告這一說法,顯示壹傳媒出售業務還沒有到最後階段。

通告稱,對於其公司股價及成交價上升,壹傳媒表示未知悉任何原因。

蘋果日報員工惶惶:被賣消息 從沒斷過

昨天香港交易所公告壹傳媒股票暫停交易,隨後公告停牌。有蘋果日報員工認為,這件事已經拖了一個月,消息滿天飛,卻都沒人證實;時間一久,他們已經不會人心惶惶,但希望不管如何,趕快落幕。

本周三下午,蘋果日報內部就盛傳要宣布買家,「要被賣掉」的消息始終沒斷過;昨天因為壹傳媒股票暫停交易,蘋果日報易主的說法更甚囂塵上,員工還說:「聽說連堅哥(壹傳媒平面媒體暨印刷行政總裁葉一堅)也一起打包賣出!」

蘋果員工也擔心換老闆之後,優渥薪水不保。「表面風平浪靜,心裡卻膽戰心驚」,看到壹電視、壹網樂被出售,蘋果日報、壹周刊、爽報員工心情矛盾又複雜,壹電視賣掉裁了五百多人,難保日報易主後,也跟著裁員或砍薪水。

有蘋果員工在網路上討論說,看到香港那邊公告的訊息,覺得蠻嚴重的,當下以為會宣布蘋果要賣了,晚上看到公司宣布後才比較安心。另外,社運人士何宗勳昨天在臉書上寫「即時,富邦集團宣布買下壹傳媒」,隨後卻刪除。昨晚又有消息說蘋果日報記者全被召回報社,但也是謠言。

某蘋果日報員工表示,外界盛傳黎智英出售壹電視是「斷尾求生」,紙媒員工也擔心「變天後,會有更大變動」;但這件事情炒作太多天,一開始當然會驚嚇或惶恐,但現在已經「沒有感覺」了;現在煩的是,很多未經證實的消息流竄。

據了解,為安撫員工的情緒,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昨天在報社也主動否認,外傳「蘋果日報以一百廿九億元賣掉」的說法,和事實不符。

天使+魔鬼 黎智英風格難複製

壹 傳媒集團不斷傳出出售消息,港式風格媒體可能退出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前主委彭芸表示,對壹傳媒主席黎智英來說,所有新聞都是商品,為了新 聞賣錢,壹傳媒十年來讓新聞倫理受挑戰、對隱私權的侵害,及一些報導方式讓社會品味走向負面發展的現象,還是值得商榷。

彭芸說,不否認 壹 傳媒的報導對政治權力有監督、一些過去不會被傳統台灣媒體重視的議題也受到重視,黎智英證明香港化的商業媒體在台灣有發展空間,甚至讓集團內的員工覺得自 己做得對。但壹傳媒在台灣引起的爭議不可忽視,例如壹傳媒帶來的狗仔、爆料文化,即使壹傳媒離開,在台灣也不會消失。

彭芸指出,支持者將壹傳媒形容為「天使與魔鬼」的綜合體,但這只是形容,不能因為壹傳媒報導正面新聞,就忽視了它所造成的惡處。有些人認為蘋果日報具備監督政府能力,她認為,現在新媒體、科技發達,很多新聞都會「藏不住」。

中 正大學電訊傳播所副教授管中祥說,壹傳媒十年來在台灣建立的風格或有爭議,他覺得弔詭的是,出售消息傳出後,不少人覺得遺憾,認為台灣的民主、公理正義從 此可能消失,少了媒體監督權力。他說,台灣的媒體和社會應該反思,為什麼會將對媒體監督政府期待,放在來自香港的商業港媒身上。

作家楊照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也指出,黎智英成功的地方,剛好也是台灣媒體過去最弱的地方,是「Do the thing right」,用正確且徹底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在台灣的半人文、半官僚媒體環境中,黎智英的策略相對有優勢。

不 過,做事情厲害,不見得是做好事。楊照說,黎智英在「Do the right thing」的選擇上,讓人不敢恭維。黎智英建立了超級吸引人的媒體機器,卻用來報導各種名人八卦,供大家閒磕牙;或報導許多讀者「就算不知道,也沒什麼 關係的事」;甚至報導的是不斷破壞一個社會正常運作的羶色腥新聞。

對於新買家未來買下壹傳媒後的經營方針,管中祥與彭芸都認為,「黎氏風格」難以複製,新買家也不見得需要走蘋果與壹週刊的路線。

(聯合報)
--
破天荒!擊敗近3千人 博士考上台鐵道班工

一名博士報考今年的鐵路特考佐級養路工程類科,通過筆試及扛沙包跑走測驗;他擊敗近三千人,搶到月薪不到三萬元的「鐵」飯碗,未來將擔任「道班工」,要日曬雨淋步巡維修鐵軌,發生死亡事故還得守屍體。

考選部長董保城表示,博士願當台鐵最基層的道班工,每天幹粗活,是個人選擇,只要做得好又何妨。他說,在人人都受高等教育的時代,公務員應更看重能力,而非學歷;博士願放下身段,從基層做起,應該鼓勵。

考選部指出,鐵路特考分為高員三級、員級、佐級,佐級不限學歷都可報考,月薪兩萬九千多元,是最低階的公職考試;又以佐級養路工程,工作最粗重,今年有史以來第一次錄取博士。

除了養路工程,佐級車輛調度、機械工程、機檢工程類科,也屬於粗活,都要加考體能測驗。今年這四個類科還錄取卅六個碩士及二百七十一個學士,其中包括四十二名女性;凸顯在經濟不景氣年代,「高資低考」的公職考試趨勢。

考選部統計,前年鐵路特考佐級機檢工程類科,也曾錄取一個博士,擔任類似「黑手」的工作。

台鐵這兩年面臨退休潮,鐵路特考開缺大增,今年近五萬四千人報名,錄取八百一十一人;不僅競爭激烈,還有廿四個博士來搶鐵飯碗,其中有六人報考不限學歷的佐級類科,最後只有兩人分別錄取高員三級電力工程及佐級養路工程。

考選部指出,今年養路工程類科共三千一百廿九人報名,錄取一百五十五人,要連過兩關;通過筆試後,加考體能測驗,得扛四十公斤沙包,在廿秒內跑完四十公尺。

董保城說,公職考試目前仍根據學歷分等級,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這種分級已無多大意義;不管博士考上道班工,或成大二年級學生休學考上普考,都是個人選擇,只要勝任工作,學歷不重要。

「鐵路牛」守護軌道 日走5小時

台鐵昨天誕生首位博士道班工王鴻民,創下例來道班工最高學歷。台鐵表示,今年鐵路特考總計錄取一百五十五名道班工,其中以王鴻民的學歷背景最受矚目,將扛下老台鐵人口中的「鐵路牛」工作,成為列車安全行駛背後的「無名英雄」。

過 去報考鐵路特考的博士生,都是集中在高員三級職缺,報考基層佐級非常少見,尤其是需要體能測驗的第一線養護人員,更為罕見。受限於台鐵福利相對較低,從民 國九十五年至今,每年約兩成新進人員離職;台鐵官員透露,一般高學歷考生進入台鐵後,遇到下一次公務考試,考上就離開了,進入台鐵多半「騎驢找馬」。

對於要迎接可能即將出現的博士道班工,台鐵說,這兩、三年來僅在桃園有一名碩士生,雖不擔心博士生難帶,但台鐵已做好「可能留不住人」的心理準備。

不過,也不是台鐵第一線高學歷「黑手」員工都留不住。台鐵兩年前鐵路特考佐級機檢工程,也曾錄取一名博士,目前任職台鐵台北檢車段。台鐵也說,台鐵久任人員無關學歷高低,不少人對鐵路懷有特殊感情,新進人員進入台鐵後將按專長培養,未來也可能依個性、性向轉任其他工作。

台 鐵道班工負責全台鐵路軌道維修保養責任,是老台鐵人口中的「鐵路牛」。台北工務段分駐所主任丁禎松表示,正因工作內容粗重,道班工一人一天徒步巡軌廿公里 路程,檢查鐵道沿線異狀,光走路就要走上四、五個小時。單人操作的電動砸道槍重達廿公斤,四人搬抬的PC枕木重達兩百公斤,發生鐵路事故時,道班工甚至還 須負責「守屍體」。

道班工如「鐵道守護者」,工作內容包括鐵道維修、路線養護、定期檢測等,夏天鐵軌溫度動輒達六十度高溫,道班工需頂著烈日工作,遇上颱風、雨天、嚴寒也不能缺席。

北部地區列車行駛密度高,道班工上工時間多集中在凌晨進行。

不當流浪博士 寧低就領3萬

國內博士人數廿年來激增超過五倍,就業市場卻相對萎縮。

教育部統計過去三年,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待業或失業率最高達百分之四點五;與其失業,越來越多博士報考公職,但不見得考贏大專或高中生。

教育部統計,八十學年博士畢業生只有六百零八人,九十九學年增加至三千八百四十六人,足足多了五點三倍,超過大學生、碩士生增加幅度。

以往博士就業首選,是擔任大學教職或研究工作;近年來受少子化影響,大學開始出現招生危機,學生減少,師資也跟著減少,博士畢業生就業因此碰壁。

教育部調查近三年博士生動向,待業或失業中的比率介於百分之三點七至四點五之間;最嚴重的情況,每年四千名博士畢業生有一百八十人找不到工作,「流浪博士」越來越多,很多只能屈就在私立大專當兼任教師,領微薄鐘點費,且隨時可能被裁員。

博士失業率節節高升,為求穩定工作,很多轉考公職,爭搶鐵飯碗,而且不惜「高資低考」。例如不限學歷的初等考試,月薪近三萬元,今年有廿名博士報名,但全摃龜;鐵路特考佐級考試今年也有六名博士報名,最後只錄取一人。

考選部指出,初等或鐵路佐級考試雖然考科少、較簡單,但都考選擇題;博士若沒有相當準備及練習,還是考不贏別人。

誰說博士不能賣勞力?

清大碩士生到澳洲打工當「台勞」,最近成為當紅話題;如今又有博士生自願幹粗活,考上台鐵道班工。

國人在大嘆「學歷無用論」之際,或可換個角度想:誰說碩、博士不能靠勞力賺錢?只要善盡本分,甚至能在付出勞力時找到樂趣或自信,博士當道班工,說不定能找到另一片天。

台灣早期不到五十所大學,大考錄取率只有兩三成,很多高中職畢業生考不上大學,乖乖去工作。真正讀到博士的,少之又少。

不過,近廿年來,大學激增到超過一百五十所,大考錄取率接近百分之百;碩、博士生增加的比率更高,很多人高中畢業後,一路讀大學、碩士班,甚至到博士,卻只是為了延遲就業,即使讀到博士,還抓不準人生方向。

博士班這幾年廣設,但在少子化之後,大學卻又不需要那麼多博士擔任教職或研究工作,博士因此快速貶值,報考人數銳減,有的博士班甚至報名人數比招生人數少。

在博士滿街跑的時代,文憑不再值錢,博士的光環自然褪色。在供需就業市場人人平等,博士想要謀生,一定要放下身段,先求有,再求好。不管到企業或擔任公職,只要能認真工作,即使出賣勞力,我們也應給博士喝采,何必給他們那麼多壓力。

(聯合報)
--
明年起 擴大研發替代役名額

配合拚經濟,內政部推出有感措施。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表示,明年元月起,將再擴大研發替代役名額,並首度擴及文、法、商領域的博碩士役男也可申請,讓他們有機會及早投入職場,也增加企業研發人力。

役政署副署長李忠敬表示,研發替代役是以國內博碩生為主,服三年兵役。

李忠敬說,如能投入研發替代役,退伍獲企業留下聘用,月薪可達四至五萬元。在「服研發替代役」期間,每月也有一萬八以上的薪水。

李鴻源表示,為紓解兵員過剩,讓年輕人及早投入職場,內政部役政署已決定擴大研發替代役的名額,放寬審核規定,從寬解釋研發替代役的定義。

過去以理工領域為主的研發替代役,明年將首度增加文法商農領域的研發替代役。李鴻源表示,在企業內的研發,豈止技術,法令、制度都可以研發。

內政部並且表示,役政署鼓勵用人單位增加錄用文、法、商等領域的役男,經錄用者,將於明年七至十二月分梯次入營訓練後分發至用人單位服務。

李忠敬表示,役政署最近與國內企業溝通,轉達李鴻源的指示,希望企業能擴大延攬研發替代役名額,並擴及文法商農。

今年申請的研發替代役男,屬文法商領域只有一百六十六人;部分企業同意聘文法商領域的研發替代役名額,但希望再搭配增加理工名額,其中有一家企業,就要求二百位研發替代役男。

內政部統計,明年度研發替代役第一次申請的合格用人單位共六百九十八家,以半導體、資訊、通訊、光電、電子、機械產業別研發人才需求最大。

(聯合報)
--
天文迷預備!3場流星雨 畫滿10月夜空

天文迷注意了!本月星空相當熱鬧,先有天龍座流星雨造訪,緊接著是獵戶座、金牛座流星雨。台北市立天文館預估,天龍座流星雨每小時最多可出現十幾顆流星,民眾不要錯過。

北市立天文館研究員張桂蘭表示,天龍座流星雨活躍期落在每年10月6日至10日之間,又稱為「國慶流星雨」。國際流星組織預測,今年極大期發生在8日晚上7點15分。

因天龍座流星雨活躍期適逢下弦月,沒有月光影響,觀測條件非常理想。張桂蘭表示,若天龍座的流星大爆發,就會出現火流星,非常適合觀測。

本月下旬另兩場流星盛會,就是獵戶座及金牛座流星群。獵戶座流星雨的極大值出現在10月21日,平均每小時20多顆。

張桂蘭表示,獵戶座流星雨與5月初的寶瓶座流星雨同樣源自哈雷彗星,獵戶座流星群的速度相當快,每秒約66公里,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流星,餘跡至少持續一秒以上。

金牛座流星雨的活耀期約在10月底到11月初,張桂蘭說,往年金牛座流星雨數量不多,有天文學家預測,今年適逢金牛座61年周期,可能會有流星雨大爆發,甚至出現火流星。

張桂蘭表示,流星雨是最容易觀賞的天文現象,民眾不須準備任何望遠鏡,只要到沒有光害、視野遼闊的地方就能觀測。但因大台北地區開發過度,大多不適宜觀測,除了到鄉下地區觀賞外,若以大台北地區為例,陽金公路、北宜公路的雲海國小都是不錯的觀星點。

若想拍下流星雨的美麗瞬間,張桂蘭建議,可利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或攝影機,對準天空、按下快門後長時間曝光, 即可拍攝。有關流星雨的更多圖文資料,可以上天文館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tam.gov.tw/MP_104051.html。

(聯合報)
--
國慶流星雨 8日晚爭輝

又稱「國慶流星雨」的天龍座流星雨,極大期將發生在八日晚間七時十五分,每小時可能出現數顆到數十顆流星。十月星空除天龍座流星雨外,獵戶座、金牛座流星雨將緊跟在後陸續來到。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研究員張桂蘭表示,天龍座流星雨活躍期落在十月六日至十日,「國際流星組織」預測極大期時間在八日晚上七點十五分。

天龍座流星雨向來非常集中,極大期時間前後不超過三小時,今年台灣地區恰好落在最佳觀測區內。天龍座流星雨速度緩慢,每秒廿公里、流星平均亮度不高,偶會出現明亮的火流星。

張桂蘭表示,觀察流星雨不需要特殊工具,僅需找個視野遼闊、沒有光害的地方即可。大台北地區陽金公路、北宜公路的雲海國小都是很棒的觀星點。

十 月下旬重點是獵戶座及金牛座流星群。獵戶座流星雨的極大值出現在十月廿一日,金牛座流星雨的活耀期約在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張桂蘭說,有天文學家預測適逢金 牛座流星群的六十一年周期,可能會有流星雨大爆發,甚至出現火流星。詳查閱http://www.tam.gov.tw/MP_104051.html。

(中國時報)
--
網路成癮 美國擬納入精神疾病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明年五月出版的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將建議對網路成癮現象「做進一步研究」,以決定是否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這本手冊堪稱精神醫學的聖經,廣為心理學家與精神科學家接受。

紐西蘭新聞網站「Stuff」報導,美國專家認為此舉矯枉過正。不過一些澳洲心理學家認為,應該放寬兒童網路成癮症的診斷標準,讓使用簡訊、平板電腦和任天堂掌上型遊戲機成癮的孩童也都能接受治療。

澳 洲墨爾本旋濱科技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奇里洛斯已推動修改手冊內容,將網路成癮的範圍擴大到電玩之外。奇里洛斯曾說,已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讓醫護人據以診 斷並妥善治療兒童過度使用科技產品成癮的行為,這些治療方式包括改變兒童對網路的依賴。奇里洛斯說:「對小孩來說,電玩是最顯著的問題。但總括來說,使用 科技產品可能是潛在的問題。」

雪梨市中心執業的心理醫師霍迪克說,有愈來愈多受挫的家長帶著生氣的小孩來求診,這些兒童平均年齡僅十二歲。霍迪克說,近七成的患者是兒童或青少年,他們焦慮、沮喪,「無法在網路或遊戲外的世界承受壓力」。

新南威爾斯大學兒童心理學系系主任洛雪兒‧林魯特說,目前仍難以判定過度使用科技有害,「科技與生活取得平衡沒有錯,但若忽略問題就有危險」。

醫師:醫療及早介入 網路解癮比較快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考慮將網路成癮症納入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說,網路成癮以青少年居多,將成癮當作疾病,可讓醫療專業及早介入治療,以免影響到孩子學習及人際關係發展。

愈來愈多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沉迷網路成癮,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天舉行「3C時代,樂活人際」論壇,將討論網路成癮的社會心理因素、腦科學解釋及解癮方法。

「網路成癮就像菸癮或毒癮。」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網路成癮是大腦依核的多巴胺分泌失調,人會感到快樂,就像談戀愛有幸福感。

但網路會刺激依核的多巴胺活化,如吸毒及菸癮,耐受性愈來愈低,成癮者易出現強迫行為,個人滿足逐漸下降,上網時間愈來愈多。

對於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計畫將網路成癮症納入精神疾病,許正典說:「應儘早納入。」因兒童不會太早染上菸癮及毒癮,但網路取得的便利性,觸控螢幕易致孩子出現強迫行為,一沒網路就焦慮不安,恐影響日後學習、專注力及人際發展。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說,網路成癮納入精神病並非貼標籤,而是提醒大眾及早讓專業醫療介入,避免網路成癮慢性化,影響孩子正常生活作息。

網路成癮以國高中生居多,許正典曾收治一名國二男學生,學業成績列前茅,但自從迷上網路,成績排行班上倒數,家長拔除電腦插頭,沒想到男學生竟毆打母親,後來被父母強押就醫,許正典說,門診這類案例常是「憤怒父親、沮喪母親,及自以為是的孩子。」

許正典說,治療網路成癮需配合藥物;多巴胺及血清素調節藥物可阻斷大腦成癮迴路、穩定情緒。

家長也應多陪伴孩子,透過運動或參與有興趣事物,培養自信心、累積正向成功經驗,逐漸擺脫網路成癮症狀。

(聯合報)
--
冠心病治療 選繞道or支架?

前總統李登輝曾在電視上,公開自己置放10多支心臟支架,保持心臟血管暢通。有冠心病的人不禁想問:「應選心臟繞道手術,還是心導管術好?」就數字來看,國人治療冠狀動脈阻塞,大多選擇心導管術置放心血管支架。

台大醫院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黃瑞仁說,近4年來,做心導管術置放心血管支架者,平均1年有3萬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翁仁崇指出,心臟繞道手術不到3千例。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加護中心主任張效煌說,心臟繞道手術3年存活率達九成五,心導管放置支架術約九成二;置放支架心血管再狹窄機會,也比心臟繞道手術高。

張效煌指出,有的病人不喜歡開胸做心臟繞道手術,就會選擇置放支架;心臟有3條主血管,一般建議,每條血管不要放超過2支。值得注意的是,放了心血管支架,若再有阻塞,再做繞道手術,手術難度將變高。

張效煌表示,心臟血管會包覆住支架,支架無法拆下,且手術也切不開支架金屬網;同時支架撐開血管後,若開刀接血管,血管不易吻合。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心臟繞道手術,是接在阻塞部位後面,若阻塞血管長度太長,或在中段部位,放支架後要重做繞道手術,不易找到適合接合血管。但也有例外,如近端血管阻塞,但遠端血管仍好,一旦再阻塞,仍可在放支架後,以繞道手術接遠端血管。

殷偉賢說,如果病人是左主幹(有左前降支和左迴旋支兩條分支)阻塞,尤其是其中最大支的左前降支塞住,通常心肌損傷較大,會建議做心臟繞道手術。

由於心臟病人常對接受外科或內科治療感到困惑,去年美國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學會,首度發表共同治療指引,即是希望提供最適合病人的建議。

目前心臟內科及外科,會透過「SYNTAX Score」和「EURO Score」兩種分數加以評估。

SYNTAX Score稱為心臟解剖分數,透過血管造影,評估心臟血管阻塞情形,一般超過32分,較建議考慮做繞道手術。

EURO Score分數,在評估病人的麻醉風險。即病人若合併有腎臟病、肺炎等問題,分數高代表麻醉風險高,則較不建議做心臟繞道手術。

翁仁崇說,近年國外有「混合式手術」,由心臟內科醫師先以心導管術,了解患者冠狀動脈阻塞程度,再由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師共同會診,做混合式治療。

何種狀況該選擇心臟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左主幹阻塞
●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等三條心臟血管阻塞
●做心導管氣球擴張置放支架術後,仍有胸痛或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後,藥物無法緩解,仍有胸痛
●冠狀動脈阻塞,合併出現如心室中隔缺損、瓣膜脫垂、動脈瘤、心包膜填塞等情況

心臟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當發生狹窄或阻塞,心臟肌肉就會缺氧壞死,出現胸悶、胸痛、頭暈或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

患者可接受心導管術,用氣球擴張置放金屬支架,撐開血管使血流通過。或接受心臟繞道手術,視個人狀況,使用內乳動脈或大隱靜脈,一端接到冠狀動脈,一端接到主動脈,使主動脈血流,繞過阻塞部位達冠狀動脈未阻塞部位。

如果要用道路來比喻,繞道手術有點像在塞車的道路外,再開一條高速公路,新血管增加血流,狹窄阻塞血管就留在原處,不必切除。

做完心臟手術 抗血小板藥別斷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因心臟繞道手術併發症去世。國內醫師提醒,無論做心臟繞道手術或心導管術,術後仍應嚴格按時服藥,以免再阻塞。

78歲的日本明仁天皇今年在東京大學附屬醫院接受心臟繞道手術。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都曾接受心臟繞道手術。這些政要術後健康良好,但阿姆斯壯接受同樣手術,卻為什麼會出現併發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翁仁崇說,據統計,心臟繞道手術,術後1個月死亡率約3%,手術還是有風險。

翁仁崇表示,冠狀動脈阻塞患者無論做心導管置放心血管支架或心臟繞道手術,疾病仍處於進行狀態,所以,術後須嚴格遵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否則可能再阻塞。

心臟繞道手術的併發症,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加護中心主任張效煌指出,患者術後容易發生腦中風、肺炎併發症,同時可能有心律不整等麻醉風險,手術時還可能發生主動脈剝離。

心導管術一樣有風險。台大醫院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黃瑞仁指出,最怕血管鈣化嚴重,氣球置入擴張時使血管破裂,也可能發生嚴重的血管剝離、冠狀動脈血栓、冠狀動脈急性回彈,或嚴重冠狀動脈攣縮。但常規心導管術,死亡率約在1%以內。

置放完支架,離開醫院回家以後,醫師也會要求病人嚴格遵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黃瑞仁表示,若使用未塗藥支架,必須服藥3個月;塗藥支架服藥9到12個月,不能中斷,避免發生「支架內血栓」。

多數心臟疾病病人年事高,常會因為拔牙、植牙、做白內障、攝護腺肥大手術,或跌倒骨折開刀而停吃抗血小板藥。醫師建議,一年以後再做相關手術。另外,小心走路不要跌倒,以免需要開刀而停藥。

(聯合報)
--
拔牙後狂咳嗽 翁咳出肺膿瘍

拔 牙竟拔出肺膿瘍。一名70歲的老先生要植牙,一個月前先拔牙準備,沒想到拔牙後兩周開始不斷咳嗽,甚至咳出血來,緊急就醫治療,醫師檢查後發現,老先生兩 側肺葉下各有一個肺結節,經過痰液細菌培養後,竟發現是「綠膿桿菌」作怪,老先生罹患肺炎合併肺膿瘍,若不就醫,嚴重時恐敗血死亡。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任許峻榮表示,所謂肺膿瘍,就是肺部被細菌感染化膿,造成組織壞死,透過電腦斷層掃瞄發現,老先生肺葉有開洞,就是肺部化膿現象。

大多數肺膿瘍的患者,都是中風長期臥床病人或酗酒者,還有阻塞性肺炎、糖尿病、腎臟病或慢性肝炎等抵抗力較弱者。最常見的感染病菌為口腔黏膜的厭氧菌,還有葡萄球菌與腸道的格蘭氏陰性菌感染。

許峻榮說,這位患者身體十分硬朗,也常參加馬拉松比賽,雖然5年前有鼻咽癌病史,但都控制得宜,因此懷疑是日前拔牙造成感染。他表示,口腔細菌極多,且老先生有蛀牙及牙周病,拔牙時若傷口沒有處理妥善造成感染,細菌隨著傷口進入體內,就會發炎化膿。

許 峻榮建議,若患者拔牙後有發燒、咳嗽、咳血、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治療。他也建議患者,拔牙前可先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甚至用優碘先將口腔患 部擦拭一次,可減少拔牙時細菌入侵機會,且拔完牙後,牙科醫師也會給予3天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病患一定要按時服用,可降低感染機會。

(聯合晚報)
--
土耳其開火 欲解決庫德反抗軍

再也按捺不住的土耳其終向敘利亞開火!不只報復邊境衝突,還要解決庫德族問題。3日晚間,土耳其對敘利亞的轟炸,主要是敘利亞對庫德分離主義的支持,讓安卡拉當局無法忍受。土軍更隨時可能進入敘利亞,一舉掃蕩躲藏於敘利亞境內的庫德反抗軍。

而現正火熱的敘利亞內戰中,阿薩德政府積極拉攏北方的庫德人,希望能藉其力量壓制各省的動亂。同時,為報復土耳其對敘利亞反抗軍的支持,安卡拉當局也指責阿薩德唆使庫德分離份子「庫德工人黨(PKK)」再對土國發動恐怖攻擊。

這樣區域動盪的連帶影響,也使2011年6月以來,土耳其與庫德族的衝突達到10年來的高峰,雙方交火更造成700人以上死亡。

而對土耳其而言,支持反抗軍形同站在「阿拉伯之春」的光明面。根據標準普爾過去五年的調查結果,土耳其總理埃多爾安一直是穆斯林世界中最受歡迎的政治領袖。而若能影響敘利亞走向民主化,除區域安定外,對土耳其重拾中東影響力也有長足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在缺少歐美的軍事承諾下,即便對敘利亞血腥的內戰芒刺在背,土耳其也一直不敢獨自進行軍事行動。以7月22日土空軍戰機遭敘利亞擊落一事而言,土國雖表憤怒,但也未以軍事回應作為報復。而此次的反擊行動則因平民死傷,土耳其才下定決心,強硬回應。

土耳其境內收容超過8萬名敘利亞難民,並提供反抗軍武裝支援與訓練,在18個月的內戰中土耳其選擇了站在反抗軍這方,並持續要求阿薩德政府「面對現實」及早放棄困獸之鬥。

約3000萬左右的庫德人是目前世界最龐大的少數族群,主要分布在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及敘利亞四國交界山區,之中,超過2000萬以上的庫德人定居在土耳其東南部。

在1923年《洛桑條約》後,庫德人的傳統生活區被瓜分為四,並被剝奪民族自決、建國的權利。雖多為穆斯林,庫德人卻擁有獨立的語言及文化,驍勇善戰的傳統更讓其族群有自成一格的族群認同。

但強大的向心力,也引起各國壓力。以土耳其為例,近五分之一的庫德人口聚集在東南,即造成安卡拉方面對分離主義的憂慮。而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軍(Kemal Atatürk)更是拒絕承認庫德文化的存在,禁止庫德語的教學,也限制庫德人參政的權力。

諸多壓迫反倒促使分離主義生根,70年代以來受蘇聯支持的庫德工人黨PKK即是武裝起義的代表,恐怖攻擊等反抗行動也長期影響土國安定。敘利亞則受冷戰影響,配合蘇聯支援外,也利用PKK來牽制土耳其對國境的壓力,以增加外交談判的籌碼。

但對PKK的支持也讓土方惱火,90年代後期更多次以開戰要脅大馬士革,停止支持分離份子的「恐怖行動」。

而 自現任總理埃多爾安上台後,土耳其改與庫德人和解,開放庫德文化與語言的教學,並同意讓庫德代表進入國會,雙方維持了一段和平的日子。但在阿拉伯之春後, 區域現況的不穩,也讓庫德問題再起,伊拉克境內700萬庫德族人也積極支持庫德斯坦的獨立運動,而暴力抗爭的事件也再度上演。

近日土國境內庫德攻擊事件頻傳,9月25日就有7名土耳其士兵因而陣亡。而安卡拉當局也指控大馬士革,鼓動庫德人以報復土國對敘利亞反抗軍的支持。9月26日更有土軍將領揚言將攻入敘利亞,一舉掃蕩藏匿敘利亞的「庫德恐怖份子」。

在過去兩年,土軍為掃蕩庫德反抗軍,曾多次闖入、並轟炸伊拉克北方庫德區域,造成土、伊兩國關係破裂。而日漸頻繁的恐怖攻擊活動,更讓安卡拉方面下定決心,要以更積極的軍事行動,重挫分離主義的勢力。

土 耳其砲擊報復敘利亞,象徵持續18個月的敘利亞衝突將進入另一個階段。超過3萬2千人死亡,150萬平民流離失所,面對遍地烽火的反抗軍起義,敘利亞阿薩 德政權的倒台似乎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即便這個「遲早」的預測已經超過一年半,周邊各國也終將無可避免地牽涉進混亂當中。

舊恨新愁齊發 土耳其、敘利亞等同開戰

自 從十月3日晚間開始的邊境互轟,土耳其與敘利亞正處在全面開戰的沸點邊緣。土、敘兩國舊仇新恨由來已久,邊境衝突下,埋藏的更是數十年對領土、水源爭奪的 種種恨意。過去18個月,土耳其大張旗鼓地支持反抗軍,更讓大馬士革的阿薩德政府滿腔怨懟,而現在,無可避面的對決看似也將爆發。

敘利亞政府軍3日對土耳其境內的反抗軍發動攻擊,在砲火之下造成5名土耳其平民死亡。這是在鄰國長達18個月內戰中,土敘雙方爆發的最嚴重衝突。

但在阿拉伯之春前,土耳其埃多爾安政府曾主打的「零問題」睦鄰和解政策,並使土敘關係變得相當緊密。

現已戰況慘烈、難民四散的土敘邊境,過去更是商驛不絕,大量土耳其製造的家電產品、工程物料,都經由這道關卡輸入中東市場。

安卡拉當局更一度視敘利亞為「重要的區域盟友」,希望藉由和平的經貿合作,再現榮光讓過去鄂圖曼土耳其的中東。

不過這段蜜月期,在兩國歷史上卻只是個案。土敘兩國長期因領土、水源、以及地緣政治的角力而多有衝突。雙方對地中海東北隅,阿勒坡西方的哈塔伊(Hatay)省,更有長達近一世紀的主權爭議。

哈塔伊是1923年《洛桑條約》以來的歷史產物,安卡拉當局以歷史認定為由,宣稱其屬土耳其的核心領土;而大馬士革方面卻主張,應依行政劃分和人口結構,將哈塔伊歸入敘利亞北方的阿勒坡大區。雙方主權各自表述,自始不曾退讓。

該省人口約有三分之一為阿拉伯人,其濱海地形也擁有良好的港口條件提供商業貿易。更重要的是,哈塔伊省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幼發拉底河的分支流經讓該區也相當適合農業生產,對水資源貧乏的中東國家而言更形珍貴。

水源分配也使土敘雙方長期對峙。孕育中東文明的兩條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皆從土耳其東南山區發源,其延伸流域往下流經敘利亞及伊拉克,是兩國最主要的淡水來源。

水力資源雖多,但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卻一直難達到流量分配的共識。土耳其宣稱擁有對境內水系的建設權,其東南各省多高山,地勢配合水源充足形成築壩發電的有利條件。

而自1970年代開始,土耳其陸續提出「阿塔圖克大壩計畫」,意在兩河源頭興建數十座大壩,蓄水、發電,提供農業與工業發展使用,並希望以此促進經濟建設,加強對東南各省的政治掌控。

但另一方面,大壩的興建卻明顯阻斷下游國家的使用權利。特別近年來的氣候變遷,造成全球降雨不穩,自2002年,土耳其以自用不足為由拒絕釋放更多下游水量,更使敘利亞北方陷入大旱,百餘萬農民因而被迫休耕。

同時,敘利亞與伊拉克方面更不能接受水源被土耳其緊緊掐住的政治風險。作為北約的第二大國,土耳其即便不是敵人,但也很難稱得上朋友。大馬士革方面為牽制土耳其,展開對分離主義「庫德工人黨(PKK)」的支援。

敘利亞對庫德反抗軍的支援,讓土國陷入長期不安,土耳其過去更多次威脅對敘利亞宣戰。

但進入21世紀後,甫於2003年上台的埃多爾安政府,除對外採睦鄰政策外,為加入歐盟也積極與庫德人和解,陸續在文化教育、及政治參與方面解禁。對內安撫庫德人,對外也以經貿合作的方式與鄰國擱置領土、水源等爭議。

而近18個月來的紛爭,不但扭轉十年來土敘交好的氣氛,雙方正面衝突也在把庫德人的問題拉上爭執檯面。新仇配上舊恨,土耳其與敘利亞的衝突,也以最苦澀的滋味再次爆發。

敘利亞戰火 炸開敏感國際關係

長久以來,土耳其與敘利亞都是緊密的夥伴關係,土敘關係加上伊朗問題、埃及對以色列關係,三者基本上牽動著當今中東局勢。只要任何一邊有所變化,整個中東周邊地區,甚至背後的美國、北約組織、俄羅斯與中國局勢,都會跟著動盪起來。

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清晨,位於土耳其邊界城鎮阿卡卡爾(Akcakale)的軍事單位向敘利亞的軍事目標開火攻擊,以報復3日敘利亞造成5名土耳其公民喪生的軍事行動。九月底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議結束後,早已緊張多時的兩國關係,對峙情勢急遽升高。

長達18個月的兩國邊界對峙,因砲彈擊中土國邊境小鎮阿卡卡爾(Akcakale)住宅區,並造成5名當地居民喪生、10多人受傷,土耳其隨即展開報復。根據國外報導,死者當中包括1名婦女及3名兒童。這也是土耳其公民第一次在敘利亞的越界開火中喪命。

這次砲火攻擊顯然來自敘利亞政府軍,土耳其總理辦公室也發表措詞強硬的聲明,譴責這起攻擊事件,而部署在邊界的土軍回應也相當明快,只要在雷達螢幕上的靠近土耳其的敘利亞軍事據點,都是回擊目標。

聲明中表示,根據交戰守則和國際法行事,任何來自敘利亞的威脅,挑釁土耳其國土安全的舉動,都會馬上做出嚴厲的反擊。

從一個禮拜以前開始,土耳其軍方早已沿著緊鄰敘利亞的邊界,部署了砲火和防空飛彈。而民眾也陸續在土耳其官方的勸說下,離開土敘邊界。另一方面,在邊境上的一百多所學校,也已經停課逾2個星期。

近日來,因為土耳其的要求,北約組織(NATO)理事會於3日晚間召開緊急會議,就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衝突進行討論,商討因應之策。

會後表示,除譴責敘利亞的攻擊行為外,也表態支持土耳其的反擊,且要求敘利亞立即停止侵略行徑,避免公然違反國際法。華府方面,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與其官員們,亦同聲表達對安卡拉當局的支持。

從敘利亞人民開始反抗政府軍開始已將近19個月,境內衝突事件持續增加,超過9萬多名的敘利亞國民紛紛逃至土耳其避難。而土耳其當局支持的反對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l-Assad)勢力,對於一些敘利亞反對派組織,當然也是表示歡迎。

(台灣醒報)
--
環署嚴管「風車」噪音 外商批阻礙投資

環保署計劃針對風力發電機組全頻噪音整體音量超過四十分貝者,採噪音增量管制,噪音增量不得超過背景音量五分貝。德國廠商英華威公司(Infra-Vest)重炮抨擊,認為過於嚴苛,將阻礙外商來台投資意願。

經部能源局表示,將協助業者和環保局溝通。台電說,台電風力發電機組設備新,距離民宅超過二百公尺,對民眾影響不大。能源局組長蘇金勝指出,能源局站在鼓勵業者設置風力發電機的立場不變,如業者覺得環保局修法管制音量標準太嚴苛,能源局會找環保局和業者一起溝通。

不同於能源局的樂觀看法,英華威發言人王雲怡說:「國外大廠風起雲湧的到中國興建風力發電,在中國我們擔心的是和其他大廠的競爭,但台灣太爛了,因為行政障礙,沒人敢來,現在又要把音量管制變得更為嚴苛,簡直讓我們的營運雪上加霜。」

王雲怡說,英華達設風力發電機組前會先事先規劃,測量當地的環境音量,距離民宅一百公尺內的地方儘量不設風力發電機,但是仍有居民陳情,認為風力發電機產生噪音,為平息民怨,只好給予補償。

王雲怡說,英華威公司蓋一座風力發電機組需一億二千萬台幣,在台灣已蓋了一百二十二座,可提供電力二十八萬千瓦,已投入金額超過三百億元,而一座風力發電機壽命只有二十年,而台電收購價今年是一度電二點五九元,比中國收購價二點九元還要低。

王雲怡強調,英華達願在台灣慘澹經營是看好整個台灣光是陸上地區可設二千座風力發電機組,可供全台四百到五百萬家庭使用,佔台灣總供電量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
--
風 力發電機的噪音影響甚遠。桃園縣後龍鎮居民劉有傳說,他在當地居住六十七年,四年前有了風車從此不得安寧,風車轉速快時有如噴射機起飛,這兩年已習慣「逆 來順受」,樂見政府嚴加管制。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未來風力發電以離岸為主,低頻噪音對白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的傷害,須加強研究管制。

明年開罰 最重停業

風 力發電機運轉時的「轟隆聲」若干擾居民安寧,明年將開罰!環保署《噪音管制標準》修正草案月中將開公聽會,針對風力發電機的全頻噪音明訂「增量管制標 準」。當居民家裡窗戶打開時,風車運轉時聲音不得超過背景音量五分貝,違反規定將可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嚴重可令其停業,最快明年上路。

目前風力發電無論全頻、低頻噪音,皆比照工廠噪音辦理,住宅區夜間全頻噪音不得超過四十五分貝。不過,環保署空保處官員指出,多數居住在風車附近的居民,原本居住環境清幽、安寧,風車運轉一點點聲響也會影響居民生活品質。

環保署指出,未來當民眾在家中若感受到風車噪音,陳情後環保局將派人到府量測,先決條件是整體音量需超過四十分貝。量測員會要求風車「關機」量測,再「開機」測量,噪音增量不得超過背景音量五分貝。

到底增量五分貝有多大聲?環保署空保處科長周禮中形容,平常講話大約有六十分貝,四十分貝聲音有如「風吹過樹林」,但只要民眾感覺到聲音「有變大」,至少已增加三到五分貝。

全台有二六八座風力發電機豎立於沿岸及離島,經部近年積極輔導風力發電,計畫將再增設逾千座風車。近年「噪音擾民」陳情案件從干擾睡眠到羊群異常死亡,各地抗爭未曾停歇。主要包括彰濱工業區、桃園沿海、苗栗通霄、苑裡、雲林四湖、新北市三芝及澎湖縣等。

環保署官員表示,這是國內首度針對「開放性設施」訂定噪音管制,並比照英國、紐澳祭出全頻噪音增量管制。至於低頻噪音「嗡嗡」低鳴,則比照工廠管制標準,明年起加嚴三分貝,住宅區夜間音量不得超過二十七分貝。

環 保署近日也公布調查報告,彰濱、桃園等五座風力發電機在冬天音量明顯偏高,室外全頻音幾乎都在六十分貝左右,室內則約四十五分貝,即使與風機距離逾兩百公 尺,室外仍可測得六十五分貝,躲進磚造建築物也還有四十七分貝。環保署表示,這項研究也有量測纜車與港區,將是明年重點修正目標。

(中國時報)
--
全台瘋吊橋 嘉義雲梯下月發包

南投天空之橋啟用後,人潮湧入帶動觀光,各縣市掀起吊橋熱!交通部觀光局計畫斥資台幣一億八千萬在嘉義梅山興建國內最高、最長的天梯,暫名為「太平雲梯」,預計下月發包,一○四年中完工。

太平雲梯從嘉義梅山太平村望風亭跨越山谷銜接一○五一高地,海拔一千公尺,全長兩百八十一公尺,將是國內前所未見單跨最長吊橋。

太平雲梯基地就在太平公路三十六彎的最高點,雲嘉平原盡收眼底,最遠還可看到台灣海峽,號稱可看到七個縣市景觀,視野極佳,且雲霧較大時,遊客行走其間如穿越雲海間,因而稱為雲梯。

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說,太平雲梯旁有太平老街、孝子路步道、龍眼大二尖山步道,可串至雲林古坑、華山,或奮起湖旅遊帶。

太平雲梯因位於空曠山谷,參與建設計畫審查的學者專家擔憂,側向風力恐會造成橋體擺動過大而導致結構體破壞,要求進行專業之風洞試驗,以確保啟用後遊客安全,但因地方要求盡快動工壓力大,因此,太平雲梯分二期施工。

第一期工程為服務區與停車場等周邊遊憩帶,建設經費三千萬,十一月發包;吊橋主體及入口區則列為第二期工程,經費一億五千萬,預計明年九月完成風洞實驗,明年十二月發包,一○四年中完成啟用。

阿管處規畫將周邊服務區以OT方式委外營運,門票暫定五十元,以支應設備維護、監督與人事成本支出。

阿管處說,以每年保守卅萬遊客量估算,預估可收入一千五百萬元,除應付支出外尚有收入挹注國庫;預估雲梯興建後五年內地方觀光產值可望達到卅六億元,每年遊客量將從目前的十八萬增加到六十八萬四千人次。

學者:結合地方特色 才能永續經營

「興建吊橋若只為增加觀光景點,很快就會退燒。」高雄餐旅大學觀光學院院長黃榮鵬表示,景點必須具備地方特色,有故事性或主題性才能具有永續的觀光魅力。

逢 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國際上長吊橋多以交通功能為主,像台灣這樣專為景觀而建長吊橋,案例不多。吊橋若以景觀功能為主,設計時常未納 入水土保持、地質等整體安全規畫,完工後也常缺乏安全承載量管制,安全係數不如交通功能的吊橋,若地點又選在易受風力的山谷,設計安全標準更要提高。

黃 榮鵬指出,隨著越來越多觀光客來台,要讓旅客分流、吸引旅客重遊台灣,國內的景區數量確實有些不足,但景區的設立必須具備特色與主題性,如紐西蘭南島的高 空彈跳區、美國大峽谷的天空步道等,嘉義梅山想要成觀光亮點,單靠一座太平雲梯絕對不足,必須與周圍景點串成遊憩廊道,找出主題與特色。

南投天空之橋七月廿三日啟用後,觀光客蜂擁而入,平日一天約有六、七千名遊客,假日一天則多達一萬兩千至一萬五千人次。

黃榮鵬說,新景點啟用時一定會掀起觀光熱潮,但景點若重複性高,吸睛度必降低,甚至造成景點競爭,唯有與地方景觀、地質、地貌等結合,具故事性的景點才會有溫度、令人感動。

(中國時報)
--
退汽燃費沒誠意 49萬筆僅一線傳真

挨罵4天增線路 卻沒公告

溢收四十九萬多筆汽燃費,台北區監理所辦理退費時卻只給一線傳真電話,導致辦理退費的車主頻頻受阻,怒批政府退費沒誠意,效率太爛!

公路總局被罵了四天後,昨天緊急增添線路,紓解「塞車」問題,但卻又因未正式公告,照樣被罵!

汽燃費過去二十幾年因計算錯誤,年年向車主溢收款項,公路總局七月起開始退費,本月進入第二階段,三百多萬輛車輛曾辦理異動的車主陸續收到通知單,估計總退費金額超過六億元。

但車主收到退費通知單後,依據單上所列電話號碼,欲傳真退款帳戶等相關資料時,電話卻一直撥不通。一位讀者向本報爆料,表示通知單上特別註明傳真是「廿四小時無休」,但他傳了好幾個小時,電話都忙線中。

傳真忙線 投訴電話也不通

更讓他氣結的是,不但傳真無法撥通,轉而撥打通知單上所列的投訴電話,同樣也是六組號碼沒有一支能打通。

他怒批,政府徵稅特別快,退費卻如此擾民,這種行政效率,國家怎麼進步?弄了一支永遠無法打通的電話,難道是要考驗民眾的耐心?「不想退錢,就說一聲!」

記者據報後實地測試,從本月二日至昨天,無論在上午、下午、夜間與半夜撥打,先後測試超過二十次,該退費傳真電話確實無法撥通。

公路總局組長謝界田坦言,公總近日來也接獲類似抱怨,主要抱怨都集中在台北區監理所轄區,他自己測試,也發現這幾天台北所電話確實不好撥通,緊急瞭解後,發現是通知單量太大,台北所傳真與電話全被「塞爆」所致。

不反映就不理睬 民眾罵翻

謝界田說,此次全台共有三百多萬筆退費資料,台北所轄區就佔四十九萬多筆,除了電話傳真外,台北區監理所還有臨櫃、網路辦理等方式,但因台北所位在樹林,民眾要臨櫃並不方便,透過傳真來辦理確實比較快捷,需求量因此大增,偏偏傳真機只有一部,才導致大塞車。

台 北所所長張朝陽說,一部傳真機全天候運轉一天也只能收八百多件,昨天已將全所所有傳真機投入汽燃費退費業務,連政風、人事單位傳真機都一併「徵召」,線路 一舉擴充至十一線,只要民眾透過投訴電話反映傳真佔線,就會告知其他號碼,狀況已有改善。但是好不容易才完成傳真的民眾,對於台北所這種「不反映,不理 睬」,不願主動告知的態度,依舊痛罵「傳真小事都做不好」,真是顧人怨。

(自由時報)
--
蘋果17日發表iPad mini

日 前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iPad面板供應商韓國LG與友達,上月起開始大量生產7.85吋的螢幕,解析度不如新iPad螢幕的視網膜,應是供給iPad mini使用;外傳,蘋果iPad mini已經在巴西富士康工廠開始組裝,蘋果將於10月10日發出邀請函,10月17日正式發表。

記者造訪台灣網拍業者,發現真有iPad mini模型機,據說是蘋果公司訂製給保護套業者使用,以便屆時同步上市。

iPad mini寬度比iPad短一些,電源開關也比iPad略小,前後鏡頭都差不多,且有nano SIM卡槽與新的閃電接頭,重量接近500公克,無法一手穩定握住。

(自由時報)
--
類固醇止痛劑污染 美5死

至少35人感染真菌性腦膜炎

美國衛生官員警告說,由麻州「新英格蘭藥品調劑中心」(NECC)所供應的一種治療背痛用的類固醇遭真菌污染,注射這種藥物的患者至少有三十五人感染真菌性腦膜炎,已有五人死亡。

據 聯邦衛生官員表示,今年七月至九月間有數目不詳的類固醇藥瓶被送到二十三州的七十五間診所和醫療機構,印地安那州艾文斯維市的一間診所就有逾五百人恐已注 射了這批問題藥物,田納西州的兩間診所更有逾九百人接受注射。目前田納西州感染病例達二十五人最多,並包括三名死亡病例,維吉尼亞和馬里蘭州也有患者不 治。

衛生當局警告說,全美二十三州恐有數百、甚至數千人有遭到感染的風險。但目前並不清楚曾注射問題藥物的患者人數,也無法確知這些患者是否都會受感染。

據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已知包括田納西、維吉尼亞、馬里蘭、佛羅里達、北卡羅萊納及印地安那等六州共三十五人感染了真菌性腦膜炎,並有五 人死亡,這些患者都曾因背痛接受類固醇藥劑注射這種常見的療法。不過這種真菌性腦膜炎並不會傳染,而且可透過靜脈注射高劑量的抗黴菌藥物治療。CDC指 出,從感染到症狀出現的時間可能從數天到一個月,因此受感染的人數恐繼續上升。涉案藥局也已暫停所有作業。

美處方調劑藥物 不像藥廠受到嚴格規範

藥品調劑中心負責依醫師處方來調劑特製藥物,並不像藥廠受到嚴格規範,所調製的藥品也不需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同意即可上市。過去數年來也曾有類似案件,但由於美國許多藥品短缺,迫使醫師不得不使用由這些藥局特別調製的藥品。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