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身段軟 庫克贏賈伯斯 真誠受好評 貝佐斯幽默成典範
蘋果新作業系統iOS6內建的地圖功能Apple
Map問題多多、惡評如潮,日前出面道歉的蘋果執行長庫克,沒替公司找藉口,還建議大家改用其他地圖軟體,讓媒體大讚他比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會道歉多了。其
他指標企業執行長的道歉技巧各有千秋,有人耍幽默,有人則不肯署名負責。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任後,外界總愛比較他與賈伯斯(Steve Jobs)的個人魅力、作風風格與統馭能力,多認為庫克超越不了前任,直到大家見識到庫克迥異以往的道歉風格。
強硬老賈死不認錯
時
光退回2007年iPhone初上市不到2個月,賈伯斯決定調降200美元(約5862元台幣)刺激買氣,讓先出手的蘋果迷跳腳,賈伯斯當時發的「致意」
聲明,毫無道歉之意只強調:「我們盡全力滿足大家對蘋果的期望,我確信自己做了正確決定。」對於早買反而多花錢的消費者,賈伯斯也只提供一半金額的商品折
扣。另外,2年前iPhone 4天線設計影響收訊,賈伯斯也辯稱:「智慧型手機都這樣啦!」
薩克柏感謝抗議者
相形之下,面對Apple Map廣大受災戶,庫克的表達更有同理心:「讓消費者失望,蘋果實在萬分抱歉!我們一定會盡力改善問題。」庫克並真誠地建議用戶考慮選用競爭對手的產品,不像賈伯斯,等同強迫消費者繼續消費蘋果商品。
除
了庫克,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的道歉技巧也大受好評,亞馬遜2009年因為著作權問題,無預警撤掉一本電子書,引起讀者驚慌,貝佐斯道歉時拿書砸自己說:「先前解決問的方
法愚蠢、考慮不周、完全不合乎公司原則,活該被批評!」專家認為是幽默且優秀的道歉典範。
臉書(facebook)2006年曾導入即時新聞服務,把介面搞得一團亂,引起用戶痛罵,執行長薩克柏(Mark Zuckerberg)選擇放下身段套交情:「我知道聽起來很驢,不過,很感謝所有寫信反映問題與組織抗議活動的人。」
Sony道歉不署名
但像日本Sony公司去年4月PlayStation Network(PSN)服務,上億筆遊戲玩家個人資料被竊,但執行長史君格(Howard Stringer)不但裝聾作啞3天,遲來的道歉聲明也不肯署名,落款只有「索尼線上娛樂」。
(蘋果日報)
--
揭越戰祕辛《紐時》前發行人辭世 打贏首宗新聞自由官司 享壽86歲
美國報業鉅子、《紐約時報》集團前掌門人沙茲伯格上周六在紐約家中去世,享壽86歲,他帶頭捍衛美國新聞自由,在經濟困境中率領《紐時》開源節流,力圖革新,使該報成為全國性一流報紙,也是其他同業推崇的資深報人。
獲得31項普立茲獎
沙
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出身發行世家,曾任《紐約時報》母公司集團董事長,並培養兒子接班。最出名的事蹟是1971年刊登出「五角大廈文件」
(Pentagon Papers),《紐時》取得國防部機密檔案,揭穿美國政府隱瞞越戰打不贏的真相。
當時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政府本想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紐時》停刊,沙茲伯格冒著可能坐牢的風險挑戰政府,打贏新聞自由官司首開先例,從此美國歷任政府都不敢輕易禁止
報章機密文件。《芝加哥論壇報》前發行人傅勒推崇他,為新聞自由挺身而出樹立典範:「他就是報紙最重要也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沙茲伯格以高標準要求新聞品質,不干涉編輯方針,勇於質疑權威,他1963年至92年間任發行人期間,《紐時》共獲得31項美國新聞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沙茲伯格率先引用衛星印刷技術,開闢評論專欄呈現多元觀點,又增加科學、體育、宗教、藝文、生活等版面,擴展讀者群。還投資採購新的印刷設備,使《紐時》轉型為全國大報。
同事聞訊:如喪親人
曾與他共事的《紐時》記者史瓦茲推文表示:「報社同事聽聞他的死訊,感覺如喪親人。」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則讚揚他「堅定信仰新聞獨立自由,勇於揭發真相,監督權威,報導必須揭發的新聞。」
沙茲伯格小檔案
●生卒:1926/02/05~2012/09/29,享壽86歲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及歷史雙學位
●家庭:結婚3次,育有1子2女,另領養1女
●大事記:
1963 接任《紐約時報》發行人及董事長,成為《紐時》歷來最年輕的發行人
1971 《紐時》刊出「五角大廈文件」系列報導,震驚全球
1972 《紐時》因上述報導獲普立茲新聞獎
1992 卸下發行人職務,交棒給長子亞瑟
1997 卸任董事長
(蘋果日報)
--
上大夜班 紅疹纏胸繞腿 20歲男拼工讀太勞累 引發玫瑰皮糠疹
一
名男大學生為貼補學費,在超商上大夜班,因日夜顛倒、睡眠不足,日前胸前冒紅疹,他以為火氣大、長痘而輕忽,一周後紅疹竟擴散到全身、胯下,病灶和梅毒很
像才嚇壞就醫,驗血確定是疲累引起的玫瑰皮糠疹。醫師表示,玫瑰皮糠疹患者以習慣熬夜的年輕人居多,秋季是發病高峰期,近期患者已增兩成。
收治病例的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政緯表示,玫瑰皮糠疹為人類疱疹病毒第六型、第七型感染引起,因丘疹顏色與紅玫瑰相似而命名,凡過度勞累、免疫系統減弱,就可能發病,他門診發現患者大多有熬夜習慣,以大夜班人員、熬夜上網者居多。
症狀似梅毒嚇壞
林政緯說,該名二十歲男大學生胸前冒出丘疹前,曾有發燒、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長出紅疹後拖了一周,直到擴散至四肢、胸背部和胯下,友人提醒他症狀很像感染梅毒才嚇壞就醫,所幸抽血篩檢為陰性,排除梅毒感染。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說,玫瑰皮糠疹會脫屑、發癢,症狀類似過敏疹,患者以三十歲以下年輕人為主,很多人都是紅疹擴散後,全身搔抓、癢到受不了才就醫,以抗生素、類固醇治療,平均需一到兩個月才會復元。
林政緯提醒,玫瑰皮糠疹患者在治療期間,洗澡水溫勿超過攝氏四十度,以免皮膚乾燥,癢得更厲害;另減少日曬,盡量穿會吸汗的棉質衣物,保持皮膚乾爽。
應要睡飽多運動
此外,林政緯建議年輕人少熬夜,每天最好睡足八小時,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周運動兩到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以增強免疫系統;若身體、四肢出現紅斑且範圍擴大,應盡速就醫。
玫瑰皮糠疹小檔案
●成因:人類疱疹病毒第6、7型感染,傳染途徑不明
●症狀:皮膚冒疹前2周會發燒、感冒,接著四肢、胸背部、胯下等部位出現局部脫屑、紅斑,且範圍逐漸擴大,症狀與梅毒相似度高
●族群:好發於20~30歲年輕族群
●注意:
◎少熬夜,建議每天睡足8小時
◎飲食清淡為宜,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建議每周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增強抵抗力
◎四肢出現紅斑且範圍擴大,應盡速就醫
(蘋果日報)
--
擦傷後速清潔傷口 防留疤
Q:我最近車禍,手上大面積擦傷,很害怕留疤,請問如何有效除疤?何時可開始擦去疤軟膏?
A:若是車禍造成手部擦傷,應特別注意傷口清潔,當擦傷傷口較深,或含有砂石、碎裂物時,傷口易感染細菌,導致發炎,將增加疤痕生成機會。
癒合後才能除疤
建議擦傷時應盡速清潔傷口內的砂石、碎裂物,避免傷口感染、發炎,擦傷嚴重時,應盡速就醫,由醫護人員清潔傷口,並以藥物治療,降低傷口生成疤痕的機會。
若不幸增生疤痕,須在傷口癒合後才能以除疤凝膠、矽膠貼片、雷射等方式除疤,因傷口未痊癒時,就使用除疤凝膠等,將無助於疤痕消除,甚至可能因傷口接觸外來物質,使得傷口發炎感染。若有蟹足腫體質者,擦傷後更應就醫追蹤治療,避免疤痕異常增生。
(蘋果日報)
--
異位性皮膚炎 皰疹擴散臉險爛
一
名20幾歲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女性,換季時控制不佳,又因抵抗力下降罹患皰疹,剛開始人中附近長出數顆小水泡,後來擴散到臉頰、軀幹,只要有濕疹患部皆
無一倖免,所幸耐心治療後終於痊癒。皮膚科醫師呂佩璇提醒,皮膚抵抗力較差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或免疫力有問題如洗腎、糖尿病患等,一旦罹患皰疹,症狀較
一般人嚴重,一感染最好盡速就醫,口服抗病毒藥物、搭配外用藥膏治療。
患部初期刺癢痛
皰疹依病毒株分第一型和第二型,前者好發嘴唇周圍、顏面皮膚、口腔等,透過唾液、皮膚黏膜感染;後者好發生殖器、肛門附近,經性交、口交傳染。感染皰疹患部初期會刺、痛、癢,之後會發紅、長出群聚小水泡,並糜爛、破皮,最後結痂,5~15天內會痊癒。
曾感染過第一型皰疹者若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導致抵抗力下降,易使體內潛藏在神經節的病毒活化使皰疹復發,像該名病患經切片檢查確認感染第一型,而第二型病毒活化機會較低。想預防復發,日常培養正常作息,睡眠充足,另口服維生素B群助穩定神經,減少神經發炎。
(蘋果日報)
--
術後感染害命 醫挨告判無罪
【案例】
陳
昇達2007年4月發現低頭鼻腔流出透明液體,台中榮總醫師凃智文診斷為腦脊髓液鼻漏,隔月14日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後感染腦膜炎7月19日死亡。陳父自
訴凃智文手術疏失害兒顱底頭骨破裂,控告另名醫師李旭東未確認兒子腦內感染情況即拔除引流管致腦壓遽升,再次開刀置入顱內引流管,致兒子水腦加劇,涉業務
過失致死及業務過失傷害罪。
【判決】
台中高分院根據醫審會鑑定,認定醫師凃智文採竇內視鏡手術修補腦脊髓液鼻漏符合常規,陳男手
術部位無感染現象,研判腦膜炎感染與手術無關。而醫師李旭東移除陳男引流管後腦膿瘍未持續惡化,顯示陳男後來水腦加劇,與拔除腦膿瘍引流管無因果關係,判
2名醫師無罪。陳父未上訴,全案定讞。
【術後注意事項】
˙遵守醫師囑咐,發燒、嘔吐等不適立即詢問。
˙喉嚨痛症狀是麻醉過程插管所致,會漸改善。
˙引流袋保持低於傷口,防引流液逆流回體內。
˙平時採半坐臥姿勢,且多翻身及下床活動,以利引流。
˙導尿管拔除後6~8小時未解小便,應告知醫護人員。
(蘋果日報)
--
人口密度高 易染肺炎鏈球菌 5歲以下嬰幼兒風險高
根
據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今年夏天感染肺炎鏈球菌病例較去年同期略為上升,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肺炎鏈球菌的好發季節雖是冬天,但由於台灣人口密度
高、又常處於密閉空間,不僅夏天也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其實四季都要小心,尤其致死性高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例中,近8成患者皆是5歲以下嬰幼兒,而注射
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呂俊毅醫師表示,氣溫低時病毒較為活躍,因此一般來說冬天才是肺炎鏈球菌的好發季節,而夏天氣候炎熱較不需擔心,
但每年夏天仍有病例發生,這是因為台灣四季的區隔並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地小人稠,又大部分都處在密閉空間,夏天因為流行高峰期尚未到來,反而容易掉以輕
心,建議四季都要小心肺炎鏈球菌,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多洗手,同時也要施打疫苗。
【先了解】密閉空間需注意
台灣人口密度高,加上大多處在密閉空間裡,例如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冬天又經常緊閉門窗,空氣不流通更增加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建議應多開窗戶。
嬰幼兒較易感染
65歲以上老人、學齡前嬰幼兒由於抵抗力較弱,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危險族群,其中5歲以下的嬰幼兒更要小心,較容易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可能會因此併發肺炎等重症。
【這樣做】發燒3天應就醫
感染肺炎鏈球菌的症狀並不明顯,和一般感冒十分相似,因此不易判斷,建議家長若發現嬰幼兒發燒持續3天以上,同時虛弱及活動力差,比平時感冒更嚴重,就應該要趕緊就醫。
施打疫苗防重症
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有時可能致命,可施打疫苗預防,近年來血清型19A肺炎鏈球菌傳染性高,13價疫苗可直接預防血清型19A,嬰幼兒2個月大即可施打,需打4劑,每劑約3200元。
【醫師說】
肺炎鏈球菌疫苗具有6~9成的抗體,並非百分百沒有感染風險,但可減少重症發生,降低死亡率。
(蘋果日報)
--
車上診斷系統 納強制定檢
環保署擬在車輛定期檢驗中新增「車上診斷系統(OBD,On-Board Diagnostics)」檢驗項目,經檢驗不合格未通過複驗或是逃檢逾六個月,牌照恐被吊扣或註銷。新措施預計最快明年中上路,粗估約四十萬名自小客車車主受影響。
OBD是用來監控車輛污染及引擎效能的電腦系統,一旦相關的空氣濾清器、水溫感知器、觸媒轉化器等元件出問題,儀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燈將亮起。
逃檢恐吊扣牌照
環
保署指出,由於去年與定檢廠合作試辦「汽車OBD檢驗計劃」,發現受檢的一千三百八十三車次中,有十三車次的OBD故障燈號亮起,其中有七成七車主認為不
影響行駛性能,不願花錢維修。由於故障將使車輛排放的污染物濃度增加近一倍,環保署因此研擬將OBD納入強制定檢項目。
官員說,最快明年中將強制
二○○八年以後出廠汽車強制檢驗OBD,「如OBD無法正常運作或燈號顯示排污設備有問題,就會判定定檢無法過關。」依交通法規,汽車不依限期參加定檢且
逾期六個月以上,將註銷牌照;檢驗不合格者於一個月內仍未修復並申請複驗,或複驗仍不合格,將吊扣牌照。
開馬自達房車的車主王明進說:「那些都是電腦的東西,擔心到時候會不會動輒就說車主不合格。」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的教授蔣本基指出,OBD的電子元件很敏感,對定檢站的檢驗儀器準確性來說是一大考驗,建議政策上路前,最好有緩衝期。
自小客新增汽車定檢 項目規劃
●現行規定:5年以下免定檢,5~10年每年定檢1次,10年以上每年定檢2次
●檢驗項目:排氣、煞車、燈光、喇叭、車身等
●擬增項目:2008年以後新車擬增「車上診斷系統」檢驗項目,如故障燈亮起或無法運作,將須複驗
●實施時間:最快明年中
(蘋果日報)
--
荒唐的高教評鑑/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
一份由高教評鑑董事進行的後設評鑑,代表的是誰的聲音?
高教工會在9月25日發表來自基層教師的高教評鑑之評鑑結果報告,結果令人遺憾。就像學生不願接受成績死當的結果,高教評鑑中心馬上以考題不公、施測對象有問題及高教工會不是經認證等理由,來回應第一周期評鑑成效不彰,已引發基層教師不滿與批判的事實。
本
次調查恪守研究基本精神,問卷設計精神在「彰顯評鑑制度對大學的貢獻」,因此主要題型皆採正面表列方式,避免引導式的負面性引導作答,以減少對大學評鑑
「污名化、混淆化」。調查目的是針對第一周期系所評鑑作業成果,廣徵大專院校同仁意見,盼提供關心高教發展的社會大眾、教育部及高教評鑑中心參考。
問卷填答者都是基層教師,在自然作答狀況填寫回應。所有學過社會研究方法者皆知,問卷回收率高低所代表的意義,在自然填答狀況下,一份調查問卷回收率70.1%,及另外一份問卷1.5%,兩者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100
年度校務評鑑後設評鑑於各大學接受實地訪評時至學校發放問卷,填寫完畢再由學校統一寄回,評鑑在即,高達70.1%的問卷率代表高教評鑑中心的威嚇成效,
如何反映受辦單位真正的心聲?而高教工會發給教師自由填答的網路問卷回收率低,真正反映教師真實狀況與處境,在評鑑壓力下不願表態,及無暇顧及公共事務參
與。
我們很遺憾,高教評鑑中心仍自我感覺良好,繼續以作假的精神來製造大家對評鑑滿意的佳績。我們也很難過,有這麼多學校的工作人員屈服在評鑑中
心退場機制的淫威下配合演出。更令人不齒的是高教評鑑中心宣稱以公開招標方式委託第三公正團體辦後設評鑑,但卻是以高教評鑑中心5位董事掛名的台灣高等教
育學會得標,用納稅人錢,再次進行評鑑的假後設評鑑。
聽基層教師聲音
何謂第三公正機構?高教評鑑中心以教育部官員為班底的權力結構,及用大量教育經費支持的專業作假能力,確實不是高教工會及一般社會團體有辦法做到的,高教工會沒能力動員一堆行政人員填答問卷,更不可能被認證為第三公正機構。
不
用利誘、無須加權,願花時間上網填答問卷的701位受訪者,代表的是無法或不願站出來反映大專基層教師的真實處境。我們希望高教評鑑中心不要再假科學評鑑
的說法,浪費公帑地自己評鑑又自己做後設評鑑,認真到各學校去開第一周期高教評鑑座談會,應可聽到各校基層教師與職員真正的聲音。
(蘋果日報)
--
台灣甘溫=有「輻」同享嗎/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日本進口的蔬菜,100元3袋!請支持日本東北農民災後振興!」工讀生賣力地叫賣一袋袋綠意盎然、葉形完美的蔬菜。
9月至10月中旬周末,天母忠誠路誠品的門口,6座帳篷擺著日本東北出產的農產品,從生菜到醃菜,以311日本東北震災劫後餘生農民種植的產品為訴求,廠商塑造出一片溫馨感人,打著「台灣甘溫」的旗幟,但現場工讀生比看的人多,看的人又比買的人多。
「岩手來的?岩手不是受到福島核災的輻射污染嗎?」
「我們的產品全都在日本檢查過符合安全標準才出口,台灣政府也有檢驗,請放心。」「我們的蔬菜都是在溫室水耕栽培,沒污染。」廠商和工讀生反覆回答顧客問題。
「就算水耕的,水還是當地的,連東京的自來水都受污染了,現在大部分人都在喝礦泉水,更何況東北附近的土壤、水?」
從311福島核災後,再度引起全球對輻射的恐慌,從中國人搶鹽開始,各地陸續檢出空氣、日本出口農、工、水產品含有超量輻射,到近日美國西岸魚穫驗出含福島核災釋出的放射線物質,福島核災輻射籠照整個太平洋,各國紛對日本產品禁運或限運。
唯獨台灣對日本產品極為友善,且從去年3月11日台灣政府比日本政府更積極對人民洗腦,從核電廠如菩薩的蓮花座一樣安全,到「低放射性可以治百病」,如此沒依據的荒唐說法,都透過一些原能會退休人員四處散播。
在
台日政府聯手下,台灣對日本輻射食品進口幾乎不設防,衛生署宣稱對日本進口食品進行「逐批檢驗」,從衛生署提供給立委田秋堇資料顯示,多達649頁,2萬
8410項檢驗全合格,且絕大多數沒檢出任何放射線物質,「符合標準」,只有100項左右檢出每公斤一至數十貝克的銫137、銫134,不到10項檢出
碘、碲、鉀的放射線同位素。
台日政府聯手洗腦
旅日作家劉黎兒更舉證歷歷,台灣可說是全世界對食品輻射管制最鬆散的國家,因大多數國家包括歐盟、南韓、新加坡都把容許量訂在每公斤100貝克以下。全世界都檢出日本輻射時,唯台灣獨排眾議,政府一再宣稱不受福島輻射影響,人民還相信嗎?
台灣竟然要把一般食品放寬到300至370貝克。國際一般以每公斤100貝克以上物質當成核廢料,換句話說,台灣人「依法」可吃許多蘭嶼存放的核廢料養出的農漁牧產品了。
核
武、核電放出的放射線物質,只能透過千萬年的「半衰期」,非常緩慢減少對生物的毒性傷害,自福島核災後,要數萬年才可能「消毒」,台日政府有志一同為輻射
「消毒」,不斷宣傳輻射無害論,讓老百姓吃下輻射,1年半後,有計劃的把日本東北大範圍受輻射污染土壤的農產品銷往台灣,讓台灣消費者在無知、被洗腦的情
況下吃下去。
台灣政府擁抱日本輻射,主動放棄保護人民健康安全的主權,也算獨樹一幟了。
(蘋果日報)
--
集體智慧的憂鬱/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中秋節前夕,經建會公布台灣經濟的壞消息。8月份景氣對策信號亮出第10顆代表衰退的藍燈,僅次於2000年網路泡沫時的連15藍燈。此波衰退時間之長,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紀錄。
經建會報告,再次印證集體智慧的威力。9月底才揭曉的結果,「未來事件交易所」早在7月初開始,就已領先、即時、連續、長期精準預測這個憂鬱的8月燈號。事實上,該交易所自今年3月開啟「台灣經濟景氣燈號預測」以來,已連續6個月準確預測景氣燈號。
然而金融市場上,美股三大指數徘徊在4年高位,台股也比1年前高出7%。為什麼實體經濟表現,遠遜於股票市場呢?
不
幸的是,2012年的全球經濟走緩,恐怕將是慢性、長期、低迷的結構調整,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急性衰退後的後遺症。最新公布的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採購
經理人指數(PMI)明顯下墜,包括中國出現連續11個月的製造業收縮,新出口訂單見42個月最大減幅。美國芝加哥PMI也是3年來首次低於50大關,顯
示景氣陷於萎縮狀態。新訂單分項指數更大幅下挫至47.4,反映製造業疲弱,新增訂單不振。
9月初,美國、歐洲、日本不約而同提出新的量化寬鬆方
案,盼進一步提高流動性以刺激經濟活動。但在歐債危機得到短暫舒緩後,人們了解到問題不在流動性,而實質解決方案難產,轉眼歐豬國債又被拋售。評級機構
Egan-Jones將西班牙信評打入垃圾級,西班牙國債利率又衝上6厘。希臘紓困談判也進展遲緩,退出歐元機率愈來愈高。
在全球諸種不確定因素環繞下,大規模投資活動都在觀望,不少人還在等金融海嘯引發的「第二隻腳」落下。
因此,全球主要央行的寬鬆行動對提振信心程度有限,反而鼓勵短線商品和貴金屬投機,進一步扭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美國聯準會所期待撒錢帶來的「財富效應」,恐怕效益微薄。
衰退恐破史上紀錄
在
失業率仍高居不下,全美仍有2300萬人失業,商品價格卻因投機炒作而攀升,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消費者,只好繼續減少消費、提高儲蓄。聯準會超常規的撒錢
政策,像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實驗。「直升機阿班」柏南克盼大家用低利率消費投資,就像「何不食肉糜」荒謬典故一樣,人們面臨失業與通膨雙重夾殺,還債猶
恐不及,怎有心借錢?
作為小型經濟體,台灣景氣受國際環境影響甚鉅。大環境如此,馬總統要求陳揆的內閣團隊須在1個月內拿出成績,不啻是緣木求
魚。追求短線的亢奮,會不會反而戕害經濟長期潛力?馬總統是否應改弦易轍,仿效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大刀闊斧進行勞動法規改革?雖因而犧牲執政權力,但卻為德
國創造更大就業,讓更多勞動人口找到工作,同時強化國家中長期的經濟競爭力?
國際環境不佳,執政者卻又追求短線,也難怪「未來事件交易所」集體智慧預測持續悲觀。目前交易數據顯示,10月、11月燈號在「藍燈」與「黃藍燈」中擺盪。國際政治若生變,或歐債大震盪核爆,使台灣在年底出口旺季未能一舉突破藍燈,恐怕這次衰退還將打破史上最長憂鬱紀錄。
(蘋果日報)
--
國學大師南懷瑾病逝 享壽95歲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前天下午四點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壽九十五歲。昨天早上火化,他的近親在場,據了解,現場並宣讀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唁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國慶上周六在微博透露南懷瑾去世的消息,溫州樂清人大主任趙樂強周日也證實。南懷瑾是溫州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在聽聞南懷瑾去世的消息後,樂清不少市民自發前往南懷瑾紀念館悼念。
十九日上海就傳南懷瑾病危消息。上周五太湖大學堂秘書處公告稱,南先生「四大違和」,不希望受到打擾,「懷師數十年來為法忘軀,近來四大違和,現正住於禪定,我們在護關中,敬請各位勿來打擾。如有進一步確切消息,會敬告各位。」
中通社報導,位於江蘇吳江市的太湖大學堂,昨天湧進大陸各地的客人和信眾,但他們只能在學堂門前打坐或瞻望。報導說,昨天是中秋節,記者等候的一個小時內,約廿輛車輛駛入太湖大學堂,從車牌可看出浙江和上海最多。
一九一八年出生的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也是詩人,致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岸擁有眾多信眾。大陸學界對南懷瑾的評價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給自己的評語卻是:「我的一生,八個字: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沒有一樣是對的。」
南懷瑾對儒、道、佛都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不少兩岸民眾家裡都擺放他的全套書籍。今年四月,兩岸學界人士訪問太湖大學堂,曾獲南懷瑾年初所寫的墨寶,上面寫道「一生猶欠詩書債,萬事終須留有餘。九四頑童南懷瑾」。
南懷瑾學問跨兩岸 影響入九流
說起當今在兩岸中國文化學界都擁有巨大聲望的人,南懷瑾應算最重要的人物。曾被列入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的他,在兩岸政壇、學界都受敬重,也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兩岸學術界都認為他有以下重大建樹:一、傳統國學的學習和教學;二、個人修行境界的提升;三、有國家、民族大義理念,與知識分子應有的道德及使命;四、讓三教九流、不同學派、不同政黨的知識分子,都受他的學問道德所影響。
南懷瑾以一個民間關心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由其弟子成立光華教育基金會,協助大陸南北數十所大學,培育社會人才。如北大、浙大光華學院。
南懷瑾的書是知識分子進入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捷徑。他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美國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近年則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工作。又因黃河斷流、南水北調,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
其弟子透露,今年開始南懷瑾的眼睛看不清了,所以不太見客人,熟悉的弟子去見他,南就說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這幾年他生活作息完全改變,白天睡覺,傍晚起來,晚上寫書、口述,處理事務,凌晨再入睡,只有晚餐時間可以接見少數弟子。
透過個人修行的成就,南懷瑾成功地影響了當代知識分子。他對國學的認識,和國學發展方向的啟迪,與對其弟子的影響,在過去廿年間,和佛教界的印順法師、新儒家的牟宗三,都有同等地位。
南
懷瑾去年初,請秘書室回覆一封給弟子的信說,「大家都說向我求法,我也沒有認為自己開悟得道了,也沒有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也沒有所謂的山門,也不收弟
子,幾十年都是如此」。他認為自己的著作中「論語別裁」是核心。若真相信因果,就要從自己起心動念處檢點,才是智者所為,也是修行核心。
李登輝主政初期,適逢兩岸接觸之始,透過南懷瑾的穿針引線,時任總統府秘書室主任的李登輝親信蘇志誠,在港台扮演密使角色,這段過程,後來經南口述弟子整理後披露,一度轟動兩岸政壇。
權貴之師…引介密使 精算榮枯
南懷瑾在台灣政壇,從掌權的總統、問鼎大位的政治人物、權傾一時的權貴,企業界大老,競相拜師、開示、請益,地位崇隆,被尊為「國師」。
八○年代,蔣經國主政時期,南懷瑾已經跟國民黨權力核心結下深厚關係。一九八三年,蔣經國準備「物色」副總統人選。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拜會「老師」南懷瑾。馬紀壯問:「老師,你怎麼看邱創煥、林洋港、李登輝這三個台灣人?」
南懷瑾告訴馬紀壯,「若以蔣經國立場來看,最好的是李登輝。第一、他是農業專家;第二、他是本省人;第三、中國人都是傳後代的,而他沒有兒子,無後顧之憂。」
後來,李登輝當上副總統。南懷瑾離台前,給前來看他的蘇志誠「三個錦囊妙計」:軍事可以請教劉安祺,情治的事可以問焦金堂。再要有緊急的事,找高雄的一位洪醫師,他可以到美國來傳話。
後來被曾任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澄清,所謂南懷瑾給李登輝的三個錦囊妙計,只是南氏弟子經常在外面自我吹噓的說法。
在政壇,南懷瑾與李登輝、蘇志誠三人關係,就以「兩岸密使」事件最具張力。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七日春節,在南懷瑾穿針引線下,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政協常委賈亦斌與當時的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華視企畫部經理鄭淑敏,在香港秘密晤談兩岸情勢。
當天提及兩岸共同簽訂「三停止」的和平協議:停止軍事對峙、停止一切敵對行動,停止一切危害兩岸關係和統一的言論和行動。
雖然立委郁慕明在一九九五年,揭露「兩岸密使」事件,一直到兩千年政黨輪替,相關當事人,才承認有「密使事件」。
南懷瑾語多禪機、博通古今,有料事如神的能力。一九九○年,南懷瑾曾告誡弟子劉泰英,不要接下國民黨黨管會主委職位,以免「身敗名裂」。十年後,南懷瑾的預言成真,曾攀登權勢高峰的劉泰英鎯鐺入獄。
南懷瑾在台有不少財經、企業界的弟子。一九九二年,潤泰建設投資興建金華到溫州的鐵路,潤泰企業集團負責人尹衍樑表示,金溫鐵路實際主導的投資者是他的老師南懷瑾。
南懷瑾自評「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此語若是真,被他通吃的台灣政治人物,除緬懷「老師」辭世,內心想必別有滋味。
(聯合報)
--
太湖大學堂稱「禪定」中 陸媒報導 南懷瑾95高齡逝世
據
《新華網》、《錢江晚報》、《浙江線上》等陸媒報導,國學大師南懷瑾於九月廿九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壽九十五歲。經由多家陸媒發布後,在網路上
引起大陸網民的廣泛關注與哀悼。但中新社引述太湖大學堂秘書處發布的公告說,懷師(南懷瑾)現正住於禪定,我們在護關中,敬請各位勿來打擾,並以本大學堂
消息為準。如有進一步確切消息,會敬告各位。
來自台灣太湖大學堂一名弟子則透露,南懷瑾確實已過世,遺體已於九月卅日火化。至於大學堂遲未發正式死訊,他認為,由於親近南懷瑾的旗下弟子眾多,對於聲明各有意見,還在協商中。
站在太湖大學堂的門口,門外的保全人員稱不能進入。昨日更有不少驅車前來哀悼南懷瑾的大陸民眾,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中央社則報導,太湖大學堂的相關人員證實,南懷瑾已於昨天下午四時去世。
《錢江晚報》昨在微博上報導,該報記者係從溫州樂清人大主任趙樂強獲悉南懷瑾逝世訊息。《浙江線上》報導,樂清市委宣傳部、市新聞辦的官方微博發布了消息。
在聽聞消息之後,多位樂清市民就自發性前往南懷瑾紀念館拉起「家鄉人民懷念南懷瑾先生」的悼念橫幅。
南懷瑾於一九一八年出生在浙江樂清市,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學社會福利系。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在四川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隨即潛心於佛典,抗戰勝利後曾前往川、藏各地參訪,閉關修行三年。
一九四九年,南懷瑾隨國民政府赴台,先後任教於輔仁、政大等校。曾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十方叢林書院,創辦《人文世界》雜誌。一九八○年代後期,因與政商界交往密切,遭當局懷疑意圖干擾人事接班布局,移居美國。
一九八八年後,南懷瑾從美國移居香港,兩岸學生曾不斷前往寓所請益,包括李登輝總統的秘書蘇志誠、江澤民總書記的「紅朝帝師」汪道涵,都曾在其香港寓所密會,幕後促成「辜汪會談」與兩岸當局秘密授權的密使對話。
八○年代後期,南懷瑾曾籌資興建中國第一條合資的鐵路金溫鐵路(金華至溫州),一九九八年通車,總計籌資四千五百餘萬美元,在鐵路建設完成之際,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金溫鐵路目前隸屬於上海鐵路局管轄。
南懷瑾在晚年先後移居上海、江蘇,並在蘇州創建「太湖大學堂」。
十方叢林書院、太湖大學堂 啟迪民間 影響深遠 國學、禪學大師 縱橫兩岸傳奇人物
南
懷瑾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浙江溫州樂清,從小接受私塾教育,讀遍諸子百家經典,精研儒釋道,也精通醫學、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南懷瑾一九四九年來台,曾
任教於文化大學、政大、輔大等,並在民間開設「十方叢林」書院。一九七七年他的學生以他名義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他的《論語別裁》、《中國佛教發展
史略述》、《禪話》等卅多套著作及講述結集,以發揚中國傳統為理念。
南懷瑾既是國學、禪學大師,更是個民間傳奇人物。他一九四九年來台
後,多位政壇人士包括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都曾旁聽他講學,儼然有「國師」之姿。八○年代他短暫旅美,在美國、加拿大成立文化書院,八○年代末赴
香港長居,二○○四年移居上海,二○○六年在蘇州吳江廟港創「太湖大學堂」,在此定居講學。
他回大陸後對地方建設貢獻良多,九○年代他在
家鄉溫州成立醫藥、農業相關基金會,最著名的是籌資倡建金溫鐵路,對當地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曾譯為英、法、德、西等多國文字,因為他的作品常被視為治國寶
典或企業管理之學,影響不只在文化界,更遍及政界、工商界、教育界,備受尊敬,但私下為人風趣好親近。
學者林谷芳表示,南懷瑾的學問特殊處在於他是個「通人」,但與其說他匯通儒釋道三家,不如說他更接近於先秦時代九流十家的方士傳統,「他的學問是走向源頭,不是從末端匯流各家。」
他認為,南懷瑾的禪學在台灣影響尤其大,他一九五○年代在台出版《禪海蠡測》前後,台灣剛好引進禪學大師鈴木大拙的書籍,掀起禪學風潮,不少人便在南懷瑾講堂跟他習禪,如書法家杜忠誥便是親炙於他的學佛弟子。
但林谷芳也坦言,台灣學界對南懷瑾評價兩面,尤其新儒家學者,會從經學角度認為他不正宗,「但他不是狹義的學問家,還是個修行人、縱橫家,他是在世和出世之間出入的人,更是個傳奇人物,所以他的影響不只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人,而是民間的三教九流。」
近
年南懷瑾在大陸備受推崇,在大陸書店書架上,哲學類書除了馬列、毛澤東,其次就是南懷瑾,他對大陸實務界與思想界的影響,遠大過於任何其他台灣文人。林谷
芳認為,「這批大陸文人因為一九四九年來台,未經歷文革斷裂,而有堅實的傳統基礎,發展出更深的學問與影響,這也正是台灣所能跟大陸起的作用。」
兩岸密使始末 南懷瑾:告訴叔叔 那邊朋友來了 《協商手札》證實1988透過學生蘇志誠居中牽線 後因李登輝認為南對統一有定見 漸行漸遠
一九八八年四月間,李登輝繼任總統不久。南懷瑾從香港打電話給他的學生蘇志誠:「志誠,你告訴叔叔(指李登輝),那邊有賈亦斌帶朋友來,你懂不懂朋友啊?」蘇答:「聽懂了。」南說:「你告訴他,快派人過來!」
南懷瑾在香港的學生魏承思,在二○○○年揭露兩岸密使內幕時,首度披露南懷瑾當年在兩岸高層穿梭、牽線,搭建密使管道的核心內幕。南懷瑾的名字自此從國學、哲學、文化研究領域,橫跨至高度敏感的兩岸密使領域。
南懷瑾雖曾為兩岸當局幕僚在香港搭建溝通平台,但因彼此對後續互動有不同見解,加以李登輝認為南懷瑾對統一有定見,並想運用關係作為前進大陸的踏板,雙方漸行漸遠,終至南懷瑾在密使溝通過程的中介角色漸趨疏遠。
李登輝卸任後,在監院調查密使案時曾說:「蘇志誠當年擔任所謂密使,實屬偶然,因蘇先生認識南懷瑾,而南先生又與大陸重要人士有往來,在南先生處所,逐漸衍生接觸,並就兩岸關係交談,並非自始即有計畫進行。」
曾任李登輝總統辦公室主任的蘇志誠在接受監委約詢過程,也曾提供兩岸當局指派的密使在南懷瑾香港寓所祕密晤談的《協商手札》,其中寫著:「南(南懷瑾):本人準備《建議書》,由雙方帶回請示,以做下步參考。」
蘇志誠在提供監委參考的《協商手札》提到:「關於南老之《建議書》分成兩段談:A如只給李先生看,除了日期外,應沒有問題。B如果將來要拿出來當討論文件,則以蘇之名簽字會有問題,因為李先生希望蘇不簽名。」
從李登輝、蘇志誠所提供極為有限的資訊即可窺見,南懷瑾在李登輝、江澤民各自執政初期,因緣際會,扮演了推進兩岸高層幕僚祕密對話的角色,並提供了重要的互動平台,也為後來持續進行的「李江密使」完成牽線作用。
南懷瑾近年來在江蘇「太湖大學堂」潛心推動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他的哲學思想著作在大陸流傳甚廣,政學工商各界請益者眾,諸多大型企業的老總更將南懷瑾的思想轉化為經營企業的管理哲學,影響層面相當深遠。
大陸高官、太子黨 聽學成粉絲
國學大師南懷瑾,門生弟子遍及兩岸三地,先後在台灣、美國、香港與上海講學多年,許多大陸在位與卸任的高官、太子黨,都曾聽他講國學或習佛法。
大陸政商界名人,包括海南航空董事長陳峰、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都曾前往南懷瑾的太湖大學堂聽課;對佛學極有研究的陳峰,因為崇敬南懷瑾老師,還曾把他的講課部分內容,編進公司教育訓練的教材內。
劉明康也曾多次率銀監會的高階官員前往蘇州聽課,他個人也是南懷瑾的粉絲,不僅向他請益國學、佛學,這位曾是大陸銀行業監管部門的掌門人,對南老師以國學觀點解讀現代經濟學,更是表達了極高的敬意。
此外,大陸領導人的第二代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在就讀北京清華大學EMBA時,就曾率同屆學員邀請南懷瑾到上海講課,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琳,則曾多次到蘇州聆聽南老師傳授佛學。
向南懷瑾學習佛學與國學的大陸台商也不在少數,上海斯米克集團董事長李慈雄,也是他在大陸的真正關門弟子。
從南懷瑾一九八八年住香港後,李慈雄每年總要多次前往拜訪學習,二○○○年,南老師移居上海淮海路興國路的公寓,後來再搬到番禺路的住所,李慈雄都曾居中安排協助。
據了解,南懷瑾在他平日授課的吳江太湖大學堂閉關多時,從九月中旬就呈現入定情況,身邊弟子透露,他日前已交代生平重要事項,可能感覺到自己在重感冒後,生命似乎快走到了盡頭,必須預做準備,大家就感到不太尋常。
(中國時報)
--
敘利亞激戰 阿勒坡500年古市場燒光
為奪取最大城阿勒坡的控制權,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抗軍30日進入第四天激戰。阿勒坡古城裡的一個中世紀市場連續兩天陷入火海,報導指出,古市場有數百家商店付之一炬。
馬迪納市場吞吐熊熊烈火後數小時,政府軍與反抗軍再度於市集所在的古城內外爆發激戰。兩軍上周開始以古城為戰鬥焦點,古市場的起火原因不明,據信來自砲火。
阿勒坡是全世界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古城裡的市場始於17世紀,已有500年歷史,是中東保存最完好的市集之一,也是著名觀光景點。對許多當地居民來說,古城是阿勒坡的靈魂所在。
當地一位醫生說:「我們的心都在燃燒。古城不只是市場和商店,也是我們的靈魂。」
將古城列為世界遺產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說,古市場遭破壞是一大悲劇。市場28日起火後,29日仍不斷延燒。Unesco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勞爾說:「這是一大損失與悲劇,古城已受到影響。」這個古市集是第五個在敘國內戰裡被破壞的世界文化遺產。
市集的貨攤,聚集在古城的一座13世紀高聳的城堡下。政府軍在制高點部署有狙擊手。因為有狙擊手,馬迪納市集已無法靠近。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約700至1000家商店遭祝融摧毀。當地人士說,敘國當局切斷水供應,反抗軍與市民僅能以一些滅火器滅火。
大火快速竄燒,商店的木門、衣服、織品、皮革全成了助燃物。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說,政府軍29日連夜攻擊反抗軍,衝突重點在城內西南,反抗軍的重要據點薩拉丁區,政府軍的砲火天亮後仍未止歇。
法新社報導,政府軍30日於敘國全境內,對反抗軍占領地區發動猛轟。在大馬士革省,反抗軍30日則在首都大馬士革附近,攻擊一個軍事檢查站,9名軍人死亡。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說,29日敘利亞至少有118人死亡。
(聯合報)
--
國道6大亮點 橋聳雲天絕美啊!
國道六大絕美亮點出爐,國道六號國姓交流道相當廿三層樓高的全台最高姿態,以「橋聳雲天」氣勢入選國道絕美景點。交通部高公局同時公布國道六大絕美亮點及探訪路線,引導民眾徜徉國道美景。
公路迷組成的社團「公路邦」,去年起進行公路八景票選。高快速公路八景出爐後,高公局近期歸納國道沿線六大絕美景點並公布在網站上。
高公局指出,國姓交流道總計有六十九支橋墩柱,平均高度五十五公尺,為全台最高交流道。車輛由國道六號主線下國姓交流道時,沿途可飽覽烏溪河谷風光,交流道線形優美的匝道、環道與高聳墩柱。
高公局建議的拍攝點,為國姓交流道右轉台十四線,至國道六號高架橋前右轉產業道路,抵達國姓交流道高架橋下的烏溪堤防上或產業道路。
國道五號通車大幅縮短台北與宜蘭間距離,車輛行經彭山與坪林路段,可見到國道五號以優美弧線,蜿蜒迤邐在山林溪壑間;因此名列國道六大絕美景點。高公局指出,最佳拍攝位置坐落石碇老街轉一○六乙縣道上。
此外,高公局表示,國道三號高屏路段由佛光山道場北側附近通過,因地形高差達六十公尺,為配合地勢變化而設計出國內首座單塔單面非對稱複合式斜張橋,也入選六大美景。
其他入選的絕美景色還有:國道三號碧潭橋倩影,映照湖光山色及碧潭吊橋,一百六十公尺長的跨徑,創下國內弧形曲線拱橋紀錄。國道一號泰安路段的火炎山景緻,為俗諺「南邊太陽北邊雨」的氣候分界線,因為礫石風化、侵蝕嚴重,成為少見的特殊惡地形,夕陽照耀下有如火焰跳動。
國道三號西湖跨越橋銜接兩側遭阻隔的地方道路,宛如彩虹般凌空跨越高速公路主線上,也躋身六大美景之列。
◦國道六大絕美亮點,以及探訪路線:http://www.freeway.gov.tw/Upload/Html/2011121444/page01.html
(聯合報)
--
eTag餘額 下月起一小時後查得到
eTag餘額查詢困難,備受車主批評。遠通電收將推出「過站試算功能」,原本ETC過站四十八小時才能查詢餘額,將縮短為一小時。另外,遠通電收官方版智慧型手機App,也將推出餘額不足的自動提醒及線上轉帳繳費、儲值功能,最快十一月一日上路。
國道計程收費明年上路,至今逾一百卅萬輛車申裝eTag,加上原有的一百廿萬OBU車上機用路已陸續轉換eTag,也就是約三成多的自小客車主已申裝;ETC車道使用率也高達六成。
車輛通過ETC車道感應扣款後,過去需在過站後四十八小時才能得知過站紀錄及餘額數字,也就是今天開上國道,後天才能透過智慧型手機App、網路、客服中心等通路,查詢eTag扣款後實際所剩餘額;使用不便,讓車主抱怨連連。
遠通電收正著手建置「過站試算功能」,遠通電收表示,最快十一月一日起,車輛通行ETC車道過站後一小時,就能得知過站資訊及所剩餘額。
日
前遠通電收推出智慧型手機App「遠通電收ETC」,適用智慧型手機Android、APPLE版本。官方版App雖免付費,卻僅有欠費查詢及預儲帳戶餘
額兩個功能,缺乏即時扣款紀錄、提醒功能、線上轉帳儲值等,功能簡陋造成網路上罵聲一片。不少eTag用戶寧願花六十元,購買民間版App「eTag餘額
通知」。
遠通電收表示,未來手機App新增餘額不足提醒功能,不需打開App,只要帳戶餘額不足,就會跳出視窗提醒用戶儲值,還能透過手機App直接線上轉帳。
(聯合報)
--
老師的臨別贈言/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當老師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當個讓人懷念的好老師就更難了!每當教師節,我總忍不住想起我學生生涯中遇到的良師並反躬自省是否還算得上是個及格的老師。
我相信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幾位讓他難忘的老師。有人難忘老師的鼓舞讓他奮進;有的難忘老師的提攜讓他少受挫折;有的常常想起老師的博學多聞,有的感謝老師在他遭逢困境時的溫婉慰藉;但不容否認的,也有些人忘不掉某些時刻受到老師言語或行為的傷害。
大
學和研究所時,我很幸運的受教於許多國學大師,譬如:臺靜農、王夢鷗、屈翼鵬(萬里)、鄭因百(騫)、張清徽(敬)、潘重規、盧元駿……等教授,每一位的
名號都響叮噹的。說實話,這幾位教授在課堂上並非人人都能言善道,有些甚至還拙於言辭,但他們各自以不同的風範引領:臺老師的豁達大度;王老師的深厚學
養;屈老師的好學深思;鄭老師的慈藹慎微;張老師的犀利論辯;潘老師的勇於質疑……,我都分別從他們身上得到各式的啟發。
大三、大四時,
東吳中文系的徐主任延聘了當時頗富盛名的曲學大師盧元駿先生來教授我們「詞選」及「曲選」課程。盧先生真是教書高手,上課不帶課本,所有的學問似乎全記在
腦袋裡。上課時,無論短製或長篇曲文,一逕朗朗上口。他除旁徵博引將詞曲的意境,解說得淋漓盡致外,還邊說邊繪畫,讓年輕的我們看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
體投地。
難忘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盧老師語重心長的叮嚀我們:
「各位將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大家一聽說你是中文系畢業
的,一定會交給你一些和中文相關的工作,譬如寫訃文、輓聯、行傳、公文、書信,甚至講稿等等;也許你在學校不一定都學過,但你不要怕,都把它接下來,當作
是一種考驗,慢慢再從中去學習。不會的,找書幫忙;再不行,老師永遠在這兒做你們的後盾,你們隨時可以來找我!」
然後,他在黑板上鄭重寫下他家的電話號碼。在那一個蟬聲高唱的夏日,同學們即將步出校園,心中無不充滿了猶疑惶惑;聽了老師這一番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儘管前途依舊未卜,卻覺得心頭篤定,幾乎已經可以隨時正面迎接挑戰了。
其
後,我走入社會,果不其然,舉凡和中文直接或間接相關聯的活兒,不論學過與否,常常被過度期待並賦予重任。而我總牢牢記住老師的叮嚀,非但不推諉,甚且進
而欣然接受。在慢慢琢磨的過程中,果然學得了許多課堂裡未曾學到的新本事;而賴以維繫這種信心的根本,就是老師那番懇摯的臨別贈言。我不停的告訴自己,再
不濟事,我還可以去向老師尋求援助,雖然,實際上,我一回也沒去找過他。
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我也學盧老師,誠懇的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做出承諾—永遠做他們的後援,也將手機號碼鄭重的留給學生,希望學生當中或者也有如我一般,走在荊棘滿地的人生行道時,能因這般不吝惜的支持而覺得勇氣百倍。
教師節時,我照往例以盧老師留下的教誨自勉,並取以和全國的老師相互切磋,祝大家快樂。
(聯合報)
--
西、葡群眾:政府偷我的錢
西班牙與葡萄牙人民29日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撙節措施造成的經濟災難。不到一周的時間,西班牙群眾第三度上街示威遊行,在馬德里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在里斯本,葡萄牙群眾也指責政府撙節「偷走人民的薪水與退休金」。
上千名西班牙群眾昨日遊行到國會大樓外抗議,維持數小時和平。然而遊行未經許可,晚上遭鎮暴警察強制驅散,部分群眾對警察丟擲瓶子與石塊。一名美聯社攝影記者目擊警方粗暴毆打一名抗議者,該人隨後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馬德里當局估計示威人數4500人。根據西班牙國家電視台今早報導,抗爭造成2人受傷,12人被拘留,國會大樓外豎起柵欄保護。電視畫面顯示,警察衝向抗議者,用警棍毆打他們。25日的抗議較嚴重,有64人受傷,38人被捕。
西班牙群眾在遊行時大吼「開除他們,開除他們!」,怒指總理拉霍伊與其保守政府的加稅與減支政策,及該國在歐元區17國中最高的失業率,造成人民的苦境。
拉霍伊政府28日發布2013年預算草案,目標減支400億歐元(517億美元),撙節措施包括凍結公務員薪資、減少失業補助,甚至連明年王室家族的花費都要減少4%。
另一方面,葡萄牙財長賈斯帕爾也表示,將宣布新的減支政策。上萬葡萄牙民眾昨在里斯本抗議,政府為了780億歐元(1000億美元)紓困資金,將施行更嚴苛的撙節措施。在CGTP 工會號召下,他們群聚商業廣場,指責撙節「偷走薪水與退休金」。
CGTP秘書長卡洛斯呼籲「所有撙節的受害者應該團結起來」,並說工會領袖將在3日開會討論是否發起大罷工。
(聯合晚報)
--
抗議撙節 西葡數萬人上街
西班牙政府計畫明年舉債二○七二億歐元(二六六五億美元),整體負債水準將大幅升高,可能被迫向歐洲紓困基金尋求紓困。西班牙以及葡萄牙上週六有數萬人上街,抗議政府實施新撙節措施。
西明年舉債二千億歐元
西班牙預算部長蒙托洛表示,由於向財務困窘的地方政府及問題叢生的銀行體系大舉注資,加上融資成本升高,明年西班牙負債佔GDP比重將擴大到九十.五%,今年預算赤字佔GDP比為七.四%,若扣除銀行紓困成本,應能符合六.三%的目標。
恐將求助歐洲紓困基金
西班牙舉債計畫將考驗投資人繼續對該國融資意願,而歐洲央行還在等,一旦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同意紓困條件,就會開始購買西班牙公債。
西班牙政府上週公布二○一三年預算案,端出四十三項提振經濟成長措施,包括調降公務員薪資、教育、健保及社福支出等,以削減四百億歐元支出,並加稅約一三○億歐元,讓預算赤字佔GDP比能降至四.五%。
上週西班牙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突破六%,利息支出預料將增加三八六億歐元,佔明年GDP的三.六%。西班牙明年到期債務達一五九二億歐元,高於今年的一五三二億歐元。
為抗議政府端出的新撙節措施,上週六西班牙有數萬民眾在首都馬德里街頭示威抗議,並與警方爆發衝突。鄰國葡萄牙也不平靜,也有大批民眾上街抗議政府撙節措施。
(自由時報)
--
吉普賽人去留 法國處理兩難
9月27日晚間,法國馬賽北部居民驅逐來自東歐的羅姆人,並燒毀他們居住的簡陋棚屋區,引起法國社會關切,因為這是民眾面對市政府公權力不彰,再也忍無可忍的洩憤行為。
又被稱為吉普賽人的羅姆人,主要定居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自從這2個國家加入歐洲聯盟,1200萬羅姆人就開始利用申根協定的規定向西歐國家遷徙,約有1萬5000人進入法國,在城市邊緣搭建臨時棚屋。
羅姆人問題讓歷屆法國政府夾在人權和民怨之間進退兩難,沒有衛生設備的棚屋散發惡臭,讓住在附近的法國居民怨聲載道,但是當地方警察以安全和衛生理由,強行拆除羅姆人棚屋時,都遭到人權組織同聲譴責。
馬賽居民的憤怒還在於,自從羅姆人進駐,偷竊搶劫事件層出不窮,他們求助於地方政府,卻遲遲不見有效改善,於是自力救濟,在驅逐羅姆人後,一把火燒了他們的棚屋以宣洩怨氣。
人權組織講得頭頭是道,但27日的驅逐放火,顯然證明這種說法無法打動位在第一線深受其害的居民。
(Upaper)
--
丈夫家事做愈多 離婚率愈高
家庭兩性平等亮起紅燈,丈夫多幫忙家事無助維繫婚姻?挪威研究發現,平均分擔家事的夫婦,離婚率較妻子扛起泰半家事的夫婦高近五○%。
研究報告名為《家務平等》(Equality in the Home),共同撰寫人漢森(Thomas Hansen)說,調查數據顯示,「丈夫做的家事越多,夫妻離婚率就越高」,家務平等與家庭生活品質高低並無正向關係。
研究團隊對此結果頗感訝異。漢森解釋,或許夫妻彼此界定清楚的角色扮演,不要互相踩過界,有助於減少口角紛爭。但他認為,家事分擔多寡只是部分原因,深一層去探究,丈夫多做家事的夫妻離婚率較高,其因應是出於「現代夫婦」的價值觀。
漢森說,新世代夫婦看待婚姻不若往昔老派夫妻「神聖」,而通常妻子教育程度與薪資所得也高,財務上較不仰賴另一半,即使離婚,很容易適應新生活。
挪威家庭深具兩性平等傳統,七○%的夫婦共同分擔養育兒女責任,但有七成夫婦仍是「女主內男主外」,泰半家事落於妻子頭上。漢森的研究報告強調,妻子扛起泰半家事是出於「自己的意志」,也與所謂「現代夫婦」中的女方,同樣感覺「幸福」。
英
國社會學家福雷迪(Frank
Furedi)說,挪威的研究發現言之成理,因為中產階級職場夫婦分擔家事的情形較普遍,而這個階層的離婚率也較高。他解釋,針對事務分擔,中產階級職場
夫婦講究按部就班的鋪排,夫妻關係形同商務往來,緊張或矛盾產生時,有如發生「利益衝突」,彼此寬諒而承擔不快的格局就小了。
倒是,挪威研究的結果和最近一項涵括英國等七個國家的國際研究成果相牴觸。後者發現,丈夫若分擔較多家庭責任,會增強其幸福感,也更易於工作與家庭生活間求取較佳的平衡。研究團隊原本假定,丈夫承擔較多家計與家事,妻子的幸福感較高,但卻發現丈夫的幸福感較高。
(中國時報)
--
iPhone5登台 恐延至12月
蘋果iPhone 5熱賣,第二波前天在歐洲為主的22國開賣。蘋果宣布第三波銷售名單將於年底前達100國,但因供貨吃緊,會不會影響估計11月在台開賣的時程?3大通訊業者昨稱未收到訊息。
22國開賣供貨緊
奧地利、丹麥、愛爾蘭等22個國前天開賣iPhone 5,各地都出現排隊人潮,粉絲的搶購意願顯然不受iPhone 5陸續傳出瑕疵的影響。蘋果在香港的第二家直營店昨在九龍塘開幕,顯示蘋果看好中國市場。
國
內業者揣測,若供貨吃緊,台灣上市日期也可能延後。中華電信昨稱iPhone
5未正式上市前,都會有未證實的推測,目前未收到蘋果公司通知,無從評論。台灣大與遠傳均稱,尚未收到訊息。想買iPhone
5的民眾邱偉閱不爽說:「聽說可能延到12月,希望新年前等到手機開賣,等得很辛苦。」
地圖爛庫克致歉
蘋果新版作業程式iOS
6改用自家開發的地圖,但錯誤百出。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前天在官網發表公開信道歉,「我們盡可能給顧客最好的體驗。上周推出的新地圖沒能達到此承諾。讓顧客失望,非常抱歉。」他稱用戶可把網頁版的其
他地圖網站存取在桌面,方便查詢,或下載其他地圖應用程式。
(蘋果日報)
--
12月21日 末日預言「馬雅曆沒提」 專家集會澄清 僅為大周期結束日
離馬雅文明中長曆法所謂「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只剩不到100天,相信世界將在年底毀滅的人已開始焦慮。但專家聯合呼籲,馬雅曆沒有提到世界末日這檔事,請民眾不要緊張。
馬雅文明預言2012世界末日之說從數年前開始流傳。散播者指,馬雅曆結束於今年12月21日,之後未有新曆,表示這天將有大事件,嚴重到毀滅世界。
成了商人牟利工具
穿鑿附會者稱,當天太陽表面將發生史無前例的大風暴,地球受嚴重干擾,磁場將完全錯亂。此說曾引起馬雅遺族不滿,認為先人的智慧遭曲解,還變成電影題材,成了商人牟利工具。
考
古學家、人類學家等專家前天齊聚墨西哥開會,再度澄清馬雅曆沒有「世界末日」這回事。專家指,馬雅曆中的長曆法約每394年為一個大周期,且馬雅人相信完
成13次循環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即5125年,13次大周期結束日約落在今年12月21日。專家稱,馬雅文明確有預言習慣,但多是旱災或疾病之類的災害,
從未預言世界末日。
「曾談論更久的事」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人類學教授布拉斯威爾說:「許多馬雅遺址皆顯示,他們曾談論比
現
在更久以後的未來之事。」西元300至900年間的馬雅文明全盛期,留下的占星、寫作等內容,也顯示他們思考過比2012年12月21日更長遠的未來,布
拉斯威爾將馬雅曆喻為車子的里程計,計數達最大值,就歸零重新算,但不代表車子壞了。
【報你知】馬雅曆大周期 一次約394年
馬
雅曆包含太陽曆、金星曆、火星曆等多種曆法,各有不同周期與計算方式。其中引發世界末日說的是長曆法,以20為基數,每一次大周期「伯克盾」
(baktun)約394年,是計算曆法常用的最大時間單位。長曆法約始於西元前3114年,因此13次大周期結束日約落在今年12月21日。13及20
對馬雅人而言是很重要的數字,他們相信,完成一次「13的循環」是重要里程碑。
(蘋果日報)
--
博士失業比率飆高 「要他們端茶都很難」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過去五年來,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平均失業率為各類學歷之冠。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待業或失業比率最高達百分之四點五;換句話說,每年約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中,就有一百八十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教育部民國一百零一年版教育統計,博士畢業生近廿年來成長快速,在八十學年度時,博士畢業生有六百零八人,九十九學年度則增加至三千八百四十六人,足足多了五點三倍,超過大學生、碩士生增加幅度。
但
博士畢業生在就業職場上卻處處碰壁,教育部近三年調查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動向,待業或失業中比率介於百分之三點七至四點五間。這群高學歷菁英,求職時不願屈
就,寧可回到校園擔任助教或進行博士後研究。獲博士學位者近八成進入教育界、一成進入政府部門,進入民間企業者不到一成。
立委陳學聖說,不少人拜託他替子女介紹工作,他們的學歷不是碩士就是博士;但博士對企業主而言「很難用」,擔心他們太有主見、放不下身段或把公司當成跳板。他在找研究助理時,也不喜歡博士,因為要他們端個茶都「很困難」。
立
委鄭麗君也說,身邊有許多博士畢業的朋友,正面臨求職困難的窘境,有些人無法進入校園擔任正式教職,只能當流浪兼課講師,「一個禮拜即使兼滿了課,還是只
有兩萬多元」。她感嘆,「現在年輕人好像不讀碩士,就會被笑。」但一味鼓勵深造,只會讓學歷貶值,而文憑也不該是唯一辨識標準。
鄭麗君指出,「高學歷、高失業率」起因於就業機會減少與低薪化趨勢,政府應帶動產業創新、發展知識經濟,此外也要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加強技職體系,而非催眠孩子「念得愈高愈好」。
立委李貴敏建議高等教育建立「產學合作」制度。立委陳碧涵則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教育政策缺乏「前瞻性」,沒有考慮到未來產業趨勢及各類人才需求數目,導致部分領域博士過剩。
博士失業問題 教職搶到爆 高學歷變阻力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天指出,台灣多數博士畢業後都想教書,但受少子化影響,大學教職飽和,教育部已控管博士招生名額,「只會少,不會多」。多位大學校長則建議,讀博士前要思考自己的興趣和將來要做什麼。
陳德華說,台灣博士畢業後到大專校院教書比率高達七、八成,不像國外博士畢業後很多到產業界工作;目前一年畢業的博士生人數約三千五百人,教職不可能那麼多,教育部已要求系所招博士生連續三年報到率未達七成,就要減招。教育部也希望大學替學生想出路,不要只是一味招生。
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社會傳統觀念是學歷愈高愈好,實際並非如此,「現在拿博士身分找工作,反而是阻力。」 各大學培養出的博士良莠不齊,且因在學校的訓練就是發表論文,能力可能也不符企業需求。
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說,博士就業情況不好跟課程不活絡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應增加跟產業互動。
政大校長吳思華指出,台灣應該培養具國際移動能力的博士生,「做到全世界都想來挖你的博士畢業生,才是頂尖大學。」
回校做研究…企業愛碩士 博士走回頭路
「現在台灣的博士已經供過於求了!」畢業於成大資源工程學系博士班的「志偉」(化名)說,不少博士找不到大學教職,業界又偏好聘請碩士,導致求職期長,最後還是只能重回學校做「博士後研究」,暫時圖個溫飽。
志偉三年前取得博士學位後,陸續向幾家民間企業投履歷都石沉大海,後來擔任博士後研究,每月領取國科會約五萬多元薪水。但博士後研究是一年一聘,並非穩定工作,他做了兩年,終於在去年找到業界工作。
志偉表示,身邊許多博士朋友也面臨求職問題,待業期長達一年半載。他說,以前博士少,畢業後可順利找到教職,後來大量增開博士班,產生一堆「土博士」,在就業市場上供過於求,「現在學弟妹們也不太想念博士班了」。
「擔心找不到工作是一定的!」正就讀中山物理所博士班四年級的陳芋廷說,讀博士雖對學術研究有幫助,但不一定有助於求職,「業界可能找碩士生就好了」。
但他並不悲觀,因為讀博士班仍有助益,除學習如何解決問題,還能研究新題材,人生觀也會改變,「當初想讀博士,就是對學術研究有興趣啊!」他不怕求職困難,也期盼老闆看到的是他的能力,而非學歷,「先減薪也沒關係,讓老闆看到工作能力後,再爭取加薪空間」。
(聯合報)
--
忽視飛蚊症 視網膜恐剝離
3C產品的高度愛好者、常近距離用眼等,罹患飛蚊症的機率都會提高。由於飛蚊症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等嚴重後果,眼科醫師提醒,當眼前的「飛蚊」黑影變多,或是出現視野缺損等徵兆,代表狀況惡化,一定要盡快就醫。
台灣高鐵董事會主任秘書賈先德去年發現罹患飛蚊症,推測長期盯電腦螢幕忙公事,可能是主因。大學眼科院長林丕容表示,因看書、看電腦,長期用眼過度、眼睛疲勞,都容易導致眼睛的黃斑部病變等退化疾病。
林丕容說,飛蚊症患者眼前會感覺有黑影飄動,嚴重時可能視網膜剝離導致失明,因此發現飛蚊症後,應盡量維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並避免眼睛疲勞,平常要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最好打電腦、讀書20到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
如果有老花眼、近視,則要配戴合適的眼鏡矯正,若度數不對,卻勉強自己看清楚,會讓眼睛更疲累。平時可以服用葉黃素、山桑子等保健食品保養眼睛,減緩退化。
但
林丕容提醒,當飛蚊症出現下列三個症狀時,要小心狀況惡化。像是眼前的「飛蚊」從少數幾隻,一下子跑出幾百隻,呈現黑影變多;或是出現視野缺損,眼前像被
一塊黑色簾幕遮到;以及外面沒有打雷,眼前卻好像出現閃電一樣的光影,這些些就是惡化徵兆,應盡速就醫,進行仔細的視網膜等檢查。
(聯合晚報)
--
媽媽不要走…孩子分離焦慮 父母不知所措?
「不要、不要,媽媽你不要走…」每到新學期,幼兒園總會傳出小朋友聲嘶力竭的哭聲,教人聽了好不心疼。醫師表示,前述情況學理上又稱為「分離焦慮」,雖說它是每個人幼兒期必經的歷程,但若處理不好,可能會連帶影響到青少年期的學習成效,甚至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不可不慎!
台
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表示,幼兒分離焦慮多出現在14個月到18個月齡左右,此時不但是幼兒的學步期,在心理層面上,也是他們開始嘗試脫離主要照顧者,
探索外面世界的時期;偏偏這個階段的幼兒尚未具備自我照顧的能力,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就造就了分離焦慮。
由於幼兒分離焦慮常隨著孩子生活中的重大改變,例如開始上學、弟妹出生等事件發生而愈發突顯,因此,多數父母都是事到臨頭才開始緊張,對孩子的哭鬧、掙扎、不配合等各種負向情緒及行為,感到不知所措。
許正典強調,嬰幼兒6到12個月大時,就會開始對陌生的人事物感到畏懼,也就是所謂的「陌生焦慮」,此時若能妥善因應,自然就能縮短接下來幼兒期分離焦慮的持續時間,也能降低焦慮強度。
舉例說,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就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園、超市等不同的環境四處逛逛,鼓勵孩子多看、多嗅、多聽、多感受,增加他們的探索經驗,孩子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想像中恐怖。
亞
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江淑蓉表示,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有的家長一味順從,也有的則過於決絕,其實最重要的在於充分的愛、安全感與鼓勵。就如兒童精神學
家溫尼考特所說「溫柔地督促」(gently push),意即「父母應先扮演孩子的安全堡壘,然後才能適時輕輕地把他們推向外面的世界。」
以初次就學的幼兒為例,現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獨生子女,從父母的懷抱到必須獨立適應學校生活,除了分離焦慮,還要同時面對課業挑戰、同儕互動、物質分享等課題,對一個才3、4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小的壓力。
江
淑蓉建議,家長不妨在孩子正式入學前2到4周,就提前帶孩子去認識環境,必要時也可以從先上單堂課或半天課開始,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適應。此外,對
於一些生性特別敏感的幼兒,留下一些貼心的替代小物,例如媽媽的衣服、家裡習慣蓋的小毯子…,對於緩解分離焦慮,也會有幫助。
(中國時報)
--
中杯可樂就好
■從明年3月起,大杯含糖飲料將在紐約市銷聲匿跡!紐約市日前通過美國第1項禁售超過16盎司含糖飲料的法案,企圖解決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
■New
Yorkers will soon consume fewer junk calories and eventually begin
turning the tide of the obesity epidemic that is destroying the health
of far too many of our citizens,"Bloomberg said.
為向肥胖宣戰,紐約市最近通過一項美國前所未見的爭議法案,禁止銷售超過16盎司(約474cc)的大杯含糖飲料。但是軟性飲料商與販售業者則批評紐約市政府「管很多」,認為該禁令剝奪民眾選擇自由,也讓他們生意更加難作。
紐約市衛生委員會9月13日以8票贊成、0票反對,以及1票棄權,通過市長彭博提出禁售16盎司含糖飲料的法案,並將在明年3月12日正式生效。
16盎司含糖飲料 禁售
該法案要求紐約市日後在速食店、餐廳與其他公共娛樂場合,例如體育場內不得販售超過16盎司的大杯含糖飲料。至於低熱量飲料、百分之百果汁與酒精則不在禁售名單內。違反者將處以2百美元罰款。
在得知這項爭議性法案通過後,市長彭博在他的推特上表示歡迎,指出該政策將能拯救更多生命。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紐約市每年約有6千人死於肥胖相關疾病;每8人當中有1人患有糖尿病,很可能因為過度攝取糖分而讓病情更加惡化。
不過反對者則譴責這項法案已經嚴重侵犯個人選擇自由,他們矢言將透過提訴來對該案進行抗爭。
由美國飲料協會資助的遊說團體「紐約客飲料選擇協會」負責人,本身也是一名企業主的柏嫚批評該法案「充滿歧視」。她發布聲明指出,「衛生委員會限制我們選擇的做法,令人感到遺憾。」她強調:「我們有足夠智慧,能對自己吃什麼、喝什麼作出決定。」
相較於飲料業者的激烈反彈,紐約市衛生委員會委員法利則表示,假若該法案有助於民眾減少攝取含糖飲料,這將能大幅減少肥胖與許多不必要的疾病發生。他還強調,紐約這項措施將引發全美各地,甚至全球起而效法,就如同紐約市過去率先立法限制反式脂肪與香菸一樣。
飲料業者 大反彈
耶魯大學食品政策與肥胖中心的主任布朗威爾也指出,美國其他都市跟進紐約腳步的機會極大。他向媒體表示,一旦有人先行採取行動,「這樣想法似乎就不會太過瘋狂」。
不過在這次投票當中,唯一投下棄權票的委員,同時也是一名內科醫生的卡洛認為,這項法案實在難以說服他在對抗肥胖上會有什麼實質的效果。
還有質疑者指出,美國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其影響因素眾多,它可能是缺乏運動,或是吃太多垃圾食品,像是薯條,而不單只是汽水飲料等。
目
前肥胖已經成為美國民眾健康的最大公敵,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指出,現在全美約有3分之1民眾有肥胖問題,美國的健保支出約有10%
是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有關。因此衛生委員會委員法利強調,儘管限制飲料容量絕非是對抗肥胖的萬靈藥,但總比什麼都不做的好。
(工商時報)
--
煤電新環保革命
■德國為推動全面廢核目標,現在要以革新的燃煤火力發電技術,來彌補再生能源供應不穩的缺陷。
■Coal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heir dirty alternative, but a new generation
of power plants may herald a glowing future for the fossil fuel.
在德國萊因河流域、科隆市附近的一個小鎮尼德豪森(Niederaussem),矗立著一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廠內高聳著的煙囪與冷卻塔,似乎與德國的再生能源目標格格不入。但現在,這座看似高汙染的火力電廠,卻是德國發展為下一波能源革命的利器。
自日本311強震引發福島電廠嚴重核災後,德國便決定推動全面廢核。德國國會去年中旬以壓倒性的票數,立法要在2022年前關閉該國所有核能發電廠,改用綠色再生能源。
儘管德國再生能源產業已位居領先地位,然而再生能源如風力或太陽能等,都高度受限於自然天候條件影響,供應非常不穩,現階段根本無法取代核能。所以在過渡期間,德國轉向傳統上汙染性極高的燃煤發電,來填補供電不足或不穩的缺口。
煤灰燃量 精準掌控
是的,燃煤發電,但不是用傳統的方式。
傳統燃煤火力發電廠是先將煤炭輾碎成粉,再送入鍋爐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汙染物質與溫室氣體。
但德國科隆的尼德豪森電廠則會將研磨成粉狀的煤灰,先行存放在一個筒型煤倉裡面。這個設計有助於更精準地控制煤灰燃燒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與汙染。
筒倉式電廠在有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把發電量縮減至1成,這是傳統火力發電廠所無法做到的產能彈性。
尼德豪森電廠母公司,即德國能源巨擘RWE,最初主要是為了提升效能才設計出這種筒型煤倉,但現在這項設計,卻因為能明顯降低汙染,而大大提升了煤炭的替代能源地位。
RWE更在同樣位於科隆附近的Grevenbroich-Neurath,設立一座新的燃煤電廠。RWE表示,以發電量達2,200百萬瓦、效率為43%而言,這座新電廠每年可較舊式電廠降低6百萬噸碳排量。
德國環境部長Peter Altmaier也盛讚這種新式燃煤電廠「不僅有助於減少排碳,還可以為能源產業的轉型做出傑出貢獻。」
話雖如此,以煤炭取代核能畢竟仍難免導致整體碳排量增加。
成本低廉 供電穩定
自福島核災爆發促使梅克爾政府宣布廢核計畫以來,德國的煤炭消耗量已成長4.9%。巴克萊分析師Trevor Sikorski指出,由於燃煤電廠的煤炭燃燒量增加,今年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將不減反增,多出4,300萬公噸。
其實以環保角度而言,天然氣是彌補再生能源供電不穩缺陷的更理想選擇。燃煤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天然氣電廠的1.5至2倍之多。
但問題在於,天然氣發電的成本卻遠高於燃煤發電。根據彭博統計資料,扣除發電及碳稅成本後,德國燃煤電廠每百萬千瓦小時的發電量,約可獲利9.75歐元(12美元)。相較之下,天然氣電廠每百萬千瓦小時卻得虧損約10歐元。
因此,在歐洲經濟積弱不振的此刻,以廉價穩定的燃煤發電來持續推動廢核,看來也將是德國的不變政策了。
(工商時報)
--
履歷表癱瘓網路
■韓國青年就業難,凡各大企業徵人,今年都出現「塞」人的應徵人潮,有以網路徵人的企業,更首次出現塞爆網路、電腦當機...。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osted job fairs on six occasions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with 336 people landing positions as a
total of 180 companies showed up.
首爾市政府今年4月到9月共辦了6場的就業博覽會,共為336人、及180家公司相互「面試」的機會。
在韓國青年(15至29歲)實際失業人口破110萬人大關下,能為336人找到面試的機會,從某種程度而言,算是差強人意。
三星徵才 20人搶1職缺
然而,若看韓國正式公布的青年失業率的數字,並與國際間相比,可以說是「非常」好,只有8.7%,但是,實際情況是,三星集團今年應徵人數與實際用人數的比例已高達20:1,過去從來沒有超過10:1的情況。
不只是三星,今年各家都出現「壅塞」的應徵「人潮」,現代重工更因為網路應徵者「湧進」而造成電腦當機,因無法再登錄應徵履歷表,而不得不把收件日延長5天。
接近收件截止日時,登錄件數會劇增,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但是,會導致網路癱瘓、電腦當機,對現代重工、還是對應徵者,都是第一次。
這也顯示韓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而其競爭激烈的程度,從韓國青年雇佣率只有23.8%的數據中,可以發現很多人連第一次工作機會都很難得到。
為了能在應徵者中勝出、也為了能夠得到第一次的工作機會,韓國青年從學生時期就要具備多項技能,而且不只是求職青年,青年父母們也都使出渾身解數運用人脈為子、為女求出路。
求職 比學歷也比資歷
韓國駐台北代表丁相基就說,在韓國求職,不只要比學歷,還比資歷。然而,青年大學剛畢業能有什麼資歷呢?丁相基說,所以就需要父母的人脈了。
丁相基就常被親朋好友們「拜託」,每到寒暑假時,都會有人到拜託他能否在大使館或代表處安插實習的機會給他們的子女,「不給薪水都沒關係,只要有實習的機會」。
有了實習的機會,就會有資歷,有了資歷就比別人有競爭力,也才有進入大企業就職的機會。
而愈是就業難,韓國年輕人就愈是把希望寄託在大企業身上,當然,這與韓國的經濟結構主要是以大企業為主有關。不過,更重要的是因為明年以後韓國經濟難以樂觀期待,因此更加的讓青年急於找到可以「長久」從事的工作,能夠提供可以「長久」從事工作的,只有大企業。
這也讓今年韓國各大企業的徵人的截止時間都往後推延,因為擁入了讓企業無法負荷的太多應徵者,像LG關係企業今年的應徵者比去年多了2倍,韓華集團的應徵者人數則比去年多出近1萬人,三星集團則有8萬多人應徵。
就業難,也與不少內需型企業,如金融、建設等,今年都縮減了用人數,雖然,三星、SK等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都增加徵人數,但是在加減後,總數是負。
就業難,也使韓國青年的實際失業率從2007年後一路走高,2008年9.4%、2009年11.1%、2010年11.2%,去年是11.7%,以現況來看,2012年恐怕會超過12%,而應徵函塞爆網路、電腦大當機的情景,明年只會多不會少。
(工商時報)
--
西班牙的金融教育
■處於歐債問題核心的西班牙為了防患於未然,推出4年國民金融教育計畫,並以學童為主要教育對象。
■In Spain, they hope to reach all age groups but see getting to students with money basics as the long-term fix.
馬德里現在一切以孩子為重,尤其將學童金融教育視為重要課題。西班牙全國證券市場監察委員會研究部副主任努尼斯(Gloria Caballero Nunez),近日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孩子是未來的投資者與消費者。」
由努尼斯及多位金融專家規劃的4年國民金融教育已進入最終發展階段,將一路實施到2016年。目前全球共有36國為提升國民金融知識提出具體政策,而西班牙是其中一國,但與美國強調成人金融教育的政策相比,西班牙及多數歐洲國家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童身上。
提升人民自保能力
西班牙自2002年網路泡沫瓦解後便開始宣導投資人分散風險,並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首度實施正式金融教育,而內容大綱也延伸到房貸及各類「家庭債務」。西班牙深陷歐債危機後,個人金融教育的內容更深入預算控管、儲蓄、退休規劃及一般消費金融。
西班牙為了盡速降低國債,已調漲各項稅務,且國內醫療、教育、電力及交通等費用全都漲價。現在西班牙人去餐廳吃飯連一杯水都要錢,更不用提嚴重的失業問題與公共退休金快撐不下去的慘況,因此政府更加認為應從金融教育著手提升人民的自保能力。
西班牙政府建立的finanzasparatodos.es網站作用和美國政府的mymoney.gov網站類似,提供各種金融與消費資訊供民眾參考。為了強化學童金融教育,西班牙政府另外設計了學生專用的gepeese.es金融知識網站。
2002年西班牙銀行所做調查顯示,有75%的西班牙人「對風險避之唯恐不及」,可見西班牙人本是天性保守的民族,只是後來國內房市大漲後,許多屋主一夕致富才開始冒險涉入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領域。
努尼斯表示:「當年我們經歷一場價值危機。當時大家都以為自己很有錢,但現在大家有了警覺心,懂得三思而後行。」
考慮列為畢業門檻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美國人也曾有過類似行徑,而美國財政部也在危機爆發後推行全國性的金融教育政策。但努尼斯表示,美國人對於財政部金融教育的方針始終抱持正反兩派意見,不像西班牙人全盤接受政府政策。
她表示:「我們了解這是個艱難的長期目標,但我們會按部就班進行。」
西班牙在2010至2011學年針對32所中學14歲及15歲學生試辦金融教育課程,而今年參與學校增至200所。教育部將在明年6月進行審查,再決定是否將個人金融學分列為中學畢業門檻。
相較之下,美國教育部還沒打算將個人金融或經濟學列入學校必修課程。美國中學科目由各州政府主導,而全國只有14所學校開設個人金融課程,其中只有4所要求學生在畢業前修完整學期的金融課程。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目前全球只有11國的部分學校將個人金融或經濟學課程列為必修學分,因此若西班牙的金融教育計畫貫徹始終,將成為該領域的領導國家之一。
(工商時報)
--
痛苦指數該怎麼解讀?
■經濟學家經常能洞悉兩項指標間的規律性,例如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存在歐肯法則,工資率(通膨率)與失業率構成菲利浦曲線,缺工率與失業率畫出了貝佛里奇曲線。
■兩項指標經過創意的整合,會有更強的描述力,以通膨率加上失業率可呈現民生痛苦,以匯率貶幅加上股價跌幅可以反映金融痛苦,以出口物價除以進口物價可勾勒出貿易條件。
這段期間痛苦指數成了熱門話題,經常可以聽到名人、專家們拿著近月的痛苦指數變化,斥責政府無能,但痛苦指數能這樣用嗎?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由經濟學家歐肯所提出,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則是雷根,雷根以七十歲高齡角逐總統大位,在1980年參選演說中一再問民眾:「你們的生活是否比四年前過得更好?」
是否比四年前過得更好,原本有點抽象,但雷根以痛苦指數把民眾的苦悶、失望化成了數字,讓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百口莫辯,1980年美國通膨率13.5%,失業率7.1%,合計痛苦指數高達20.6,確實比四年前高出許多。
雷根演講打響痛苦指數
當痛苦被量化成數字之後,雷根便理直氣壯地向選民說:「過去三年八個月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那是一場美國悲劇。」感人的演說讓雷根勢如破竹,獲得壓倒性勝利,痛苦指數從此家喻戶曉。
雖然痛苦指數名氣愈來愈大,但直到如今對痛苦指數持保留者也不少,他們認為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與一個百分點的失業率意義全然不同,怎麼可以相加?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但如果我們不要那麼嚴格看待,痛苦指數仍有其象徵意義。
事實上,通膨與失業還是有些相同的內涵,通膨讓所得縮水,失業讓所得無著,都與所得變化有關。雖然一個百分點的失業率與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帶來的痛苦未必等價,但兩者相加仍能適度反映民生痛苦的變化。
經
濟學上非常有名的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揭示通膨率與失業率具有穩定的抵換關係,也就是如果要維持低失業,就得忍受高通膨;若要降低通膨,就得忍受高失業,但這一完美的抵換法則在
石油危機年代裡已不復存在,1970年代通膨與失業同步升高的停滯通膨現象,在幾何意義上是菲利浦曲線右移,在算術意義上則是痛苦指數升高,由此可知痛苦
指數也並非全然沒有理論基礎。
長期觀察痛苦指數 較準
經濟學家菲利浦是用了一個世紀的資料才發現了菲利浦曲線的規律性,由此可知我們在運用痛苦指數時也應該做比較長期的觀察,宜以年資料觀察,而不宜以月資料認定,因為月資料深受季節因素干擾,如此衡量出來的痛苦指數忽高忽低,意義不大。
以台灣而言,每年七、八月適逢畢業生投入職場的高峰期,同時也是颱風季,無需有未卜先知之能,即可猜出這幾個月的通膨率、失業率會走高,算出七、八月的痛苦指數,然後認定經濟社會變痛苦了,以如此短期的變化,來論斷一個長期的趨勢,有意義嗎?
我們觀察二次石油危機年代與金融海嘯年代的痛苦指數會發現,各國在這兩個年代的痛苦指數都呈上揚,但相較之下,1976~1980年的升幅要遠高於2007~2012年,若以當年台灣通膨率19.1%,痛苦指數20.3的標準看來,台灣如今哪能稱得上停滯性通膨?
(工商時報)
--
荷包蛋愛好者…性慾特別強
英國針對人的性格與對蛋的喜好進行調查,發現愛吃荷包蛋的人性慾強、愛吃水煮蛋的人離婚風險最高,而愛吃炒蛋的人位居高位的機率比其他人高。
英
國蛋業協會委託「國際思維研究室」(Mindlab
International)進行調查,在英國訪問了1010位成年人,問題包括性格特質等及喜歡吃哪種蛋,以數學和資料採礦技術統整資料,產生研究結果
後,只要看人喜歡吃哪種蛋,就可知道其性格、生活型態、社會階層,甚至性慾也表露無遺。
研究顯示,好吃水波蛋(或稱無殼水煮蛋)的人外向、愛聽曲調輕快的音樂、也更快樂。愛吃水煮蛋的人則毫無組織。荷包蛋愛好者性慾強,喜歡吃炒蛋的人防衛心較高,愛吃(西式)蛋餅的則較為自律。
研究還發現,愛吃水波蛋的人有兩個小孩、手足不超過一位的機率較高,而且女性多於男性。水煮蛋愛好者則比較粗心且衝動,而且離婚風險最高。喜歡吃荷包蛋的人,大多年紀較輕,而且以男性居多,不少是有特殊技能的勞動階級。
和其他人相比,愛吃炒蛋的人多處於公司的管理階層或是高層,擁有自己的房子,而且很多沒有小孩。而喜歡蛋餅的人,家裡通常很乾淨。
(自由時報)
--
超薄醫療裝置 任務完成溶於血
一篇刊載於「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研發出可在血液中分解的超薄醫療電子裝置,並成功完成老鼠試驗。雖然這項科技距離臨床應用還需一段時間,不過各種醫療電子裝置在人體內完成任務後,「煙消雲散」的遠景指日可待。
目前醫界已使用可釋放藥物或提供電子刺激的植入物,然而這些物質不會消解,反觀上述發明可讓相關裝置在需要時發揮功能,一旦任務完成就分解,無須開刀取出或讓人體承受長期副作用的風險。
可產生熱殺病菌 約三週後消失
該研究撰文者、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羅傑斯指出實驗中,外觀像電腦晶片的裝置可產生熱殺死病菌,避免手術後感染。該裝置由矽與氧化鎂製成,並放於絲質保護膜內。
他說,該裝置在老鼠體內運作超過一週,直至保護膜外層溶解到足以讓血流侵蝕裝置的關鍵部分為止。約莫三週後,這個微小裝置基本上完全消失。
羅傑斯指出,在未來臨床應用上,可程式化類似裝置,以監測人體,並依設定釋放藥物,或產生電流以加速骨質的復元。他也表示,絲質的保護膜在經特殊處理後,可維持數秒、數週甚至數年完好無損。而溶於水的矽、鎂電路本身可在體內降解。
報告表示,除了醫療用途,這項科技也提供減少電子廢棄物的方式。羅傑斯也提出另一個可能的用途:將類似裝置散播在化學漏液周邊,以監測化學物的濃度等資料,而之後無需將之回收。
(自由時報)
--
蘋果、三星攻城掠地 日消費電子大廠 存亡未卜
正當蘋果和三星這兩家電子產業龍頭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主導權,爭先發表各式新產品,並為了產品專利權鬧上法院之際,全球知名的日本消費電子業者卻發現他們離市場愈來愈遠,連能否繼續生存都是未知數。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索尼、松下和夏普等曾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的大公司,現在卻成為日本企業過去20年來努力調整方向、精簡人事、力求創新,卻始終無法突破困境的代表。
產品未讓人感到「非買不可」
日
本經濟陷入停滯期,消費電子業公司卻因未掌握住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數位商品風潮而與市場脫節,儘管他們不斷更換高層主管和裁員,如夏普最近就宣布,將
裁減近5分之1人力,但這3家大公司已有數年未見獲利,股價也持續下滑,3家公司的總市值只有320億美元,約為三星的5分之1,或蘋果的20分之1。
雖然這些日本大廠仍是赫赫有名的品牌,他們所生產的硬體裝置品質也依舊是世界第一,但這些公司卻面臨著攸關存續的最根本問題,那就是他們已經多年未能推出讓消費者覺得非買不可的產品。
過去10年來,日本企業曾多次誤判情勢,這些龍頭業者把焦點集中在電視、電話與電腦等獨立裝置上,卻沒有多費心思開發相關軟體及讓這些裝置彼此同步的方式,導致這些產品之間無法像iPhone連結到筆記型電腦和數位音樂商店那樣順暢地協力運作。
此外,日本企業太晚才想到把手上所擁有的尖端科技轉化為日常使用的技術。如索尼公司早就開始研發電子書技術,卻無法搭配相關軟體或方便下載的電子書籍。智慧型手機的迅速竄起,也讓日本企業措手不及,只能坐視蘋果和南韓的三星搶去大部份市場。
隨
著消費者喪失付出高價以享受高品質產品的意願,日本企業原本的強項就不再重要。夏普、索尼和松下所製電視機品質獨步全球,但南韓的LG和三星卻能製造出品
質幾乎跟日本製電視一樣好,但價格卻更為低廉的產品。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產業分析家加騰堡指出,過去第一名和第二名產品的品質有一道鴻溝,現在索
尼的高解析度螢幕和LG螢幕的品質或許還是有差,但大多數消費者已無法分辨,若消費者看不到差別,差別就等於不存在。
面對公司存亡的重
要
關頭,日本企業不得不採取更劇烈的改革策略,索尼和松下現已大量減少電視機產量,索尼旗下的壽險業務,去年是全集團獲利最高的部門,松下和夏普也正開始生
產太陽能面板,夏普甚至打算跨入醫療影像顯示器、立體高解析度數位鏡及電子教科書等全新領域,希望能夠重新站起來。
(自由時報)
--
蘋果地圖頻凸槌 執行長庫克道歉
Google趁機教iPhone 5用戶 建Google Maps捷徑
蘋
果公司和iPhone 5一同推出新地圖服務出現多處瑕疵,使用者惡評如潮,迫使執行長庫克在iPhone
5第二波國家開賣時,不得不發表公開信向消費者道歉。Google則善加利用敵手蘋果凸槌的良機,適時發表文章,教導消費者如何使用瀏覽器連上
Google Maps,並建立捷徑。
蘋果新一代手機作業系統iOS6捨棄原本預設的Google
Maps不用,改用自家開發的地圖服務,地圖內容頻頻出錯,執行長庫克28日終於在公司官方網站發表公開信道歉,不到幾小時內,Google就發表一篇部
落格文章,向iPhone使用者一步一步詳細解說如何透過網路瀏覽器使用Google
Maps。本週稍早,Google執行長施密特也曾批評蘋果,表示「依我所見,蘋果留著我們的地圖會比較好。」Google至今尚未表示會不會推出新的地
圖程式給iOS6使用。
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中,無論是軟體或硬體,Google與蘋果堪稱兩大死對頭,相互搶奪市場的領先地位。蘋果以iPad、iPhone、iOS取得領先,Google則有Android軟體與裝置為最大武器。地圖爭議是兩大科技龍頭最新的一起衝突。
庫克在官網的道歉聲明表示,「蘋果一向致力創造世界級的產品,並提供顧客最優質的服務,但這次卻沒能滿足這項承諾……讓消費者失望,蘋果感到非常抱歉。」
庫
克也呼籲消費者繼續使用蘋果地圖,「使用者越多,地圖服務就能變得更好」,之後才建議消費者可以從應用程式商店下載其他地圖應用程式,如微軟公司的
Bing,或透過瀏覽器使用Google或Nokia的地圖。蘋果公司也在庫克道歉後,迅速在應用程式商店開設地圖程式專區。
未見消費者改買Android商品跡象
庫
克道歉的時機,恰好是iPhone 5在第二波的22個國家開賣之時。部分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表示,他們暫時不會購買iPhone
5,想等軟體更新或Google針對iOS6推出新的應用程式。不過,並沒有強烈跡象顯示,消費者會因為這個問題改買Google的Android手機或
平板電腦。
蘋果為產品問題道歉 並非首例
蘋果發表道歉聲明看似罕見,但這不是蘋果的第一次。過去蘋果曾為了第一代iPhone開賣兩個多月後突然降價200美元、iPhone 4「訊號顯示」功能錯誤、惹出虐嬰爭議的「搖嬰兒」(baby shaker)應用程式等事件而在官網道歉。
除了地圖服務不盡理想之外,許多用戶在拍照時發現,iPhone 5在逆光時拍照,照片邊緣容易出現紫色光暈,影響照片品質,研判可能是內部零件不夠牢固所致。
(自由時報)
--
保持減重成果 餐前喝杯水 每天做記錄
減重最困難的部份是維持減重成果。醫師表示,想要永遠擺脫好不容易甩掉的贅肉,至少要維持5年的減重心態。
怎麼做,最有效呢?研究發現,三餐前喝一杯500西西開水,每天記錄體重以及蔬果份量,這樣做,不僅可在減重後一年,維持減重成果,甚至可以讓體重繼續往下掉!
美最新研究 1年後仍可維持
這
項研究刊載在美國營養協會雜誌上,研究人員將40名先前已經參加了12個月減重計畫且成功瘦下來的受試者分成兩組,其中控制組的受試者每天記錄當日體重以
及當天走了幾步路、吃了幾份蔬果,另一組實驗組的受試者除了記錄體重、步行數以及蔬果攝食量之外,還額外在三餐餐前喝一大杯500西西的水,同時記錄飲水
量。
經過12個月發現,這些受試者的體重都能持續維持下降的趨勢,兩組看來並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如果與先前減重期間體重下滑情況相較,只做飲食記錄的控制組體重下降趨勢減緩;但餐前喝水加上記錄的實驗組卻沒有。
台灣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不論何種減重方式、配合飲食筆記,都能增加減重成效。體重控制藥物「諾美婷」的一項臨床研究就發現,服用諾美婷配合減重筆記一年能瘦18公斤;但是單靠藥物一年只能瘦12公斤,換算下來,加做減重筆記讓減重成效提高了5成。
醫師提醒 別忘規律運動
也
因此,想要維持減重成果也一樣,如果能夠持續記錄一定會有效。至於該如何記錄?蕭敦仁指出,其實比較困難的是維持做記錄的習慣,一般建議每餐之後就要做記
錄、不要等到一天過完才來回想今天吃了什麼。這樣的完成度會比較理想。此外,還不能忘了要規律運動,「以前動30分鐘、維持期要動60分鐘才行」。
常常提醒自己減重的初衷
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執行長謝明家指出,以該院進行的遠距減重來說,也會鼓勵完成減重者繼續上傳飲食資料。此外,心理建設也很重要,「一定不能忘記當初減重的動機,要記得當時減重有多不容易」。
此外,減重者如果有復胖跡象,不要等到體重完全回來才想辦法,「那時候要再減回來就真的很辛苦了」。
(自由時報)
--
作息不正常 夜貓族容易變胖
現代人工作忙碌、活動消遣多,連帶地影響到正常作息的時間,晚上超過12點睡覺的人數,有節節升高的趨勢。根據2010年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半夜1點之後才入睡的民眾高達27.3%,一天中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者大約是35%,真正睡滿8小時的民眾不到10%。
當人們都變成貓頭鷹一族時,除了會干擾原有的工作、家庭及生活外,這樣的作息改變也會使人在不自覺中,體重逐漸上升。
◎體重上升的原因如下:
●內分泌系統紊亂:當一個人熬夜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會有所改變,其中用來促進食慾的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食慾的瘦體素分泌減少,所以熬夜者通常有越晚越想吃東西的衝動、無法控制。
熬夜也會讓大腦分泌的生長激素減少,它可以掌管人體的新陳代謝,所以熬夜者的新陳代謝通常較差原因就是這個。吃得多又消耗得少,體重自然逐漸上升!
●飲食不容易控制:一項由美國西北大學所發表的成人睡眠及飲食研究指出,晚睡者通常不吃早餐或沒有食慾,但是到了下午跟晚上時,攝取的熱量急速上升,並且通常是在晚上8點之後才會進食,晚睡者也會傾向吃較多的高熱量速食、喝較多可樂、汽水等含糖類的飲料。
熬夜 新陳代謝會較差
根據其統計,熬夜者一天至少多攝取了248大卡的熱量,也就是說,一個月下來,至少胖1公斤跑不掉!
●
「肥胖共病症」增加:熬夜會造成人體交感神經興奮,也容易使人體血糖代謝變差。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09年的統計,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
21.8%,每4個失眠症患者中,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三高」疾病;肥胖者本身即為三高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族群,加上熬夜後,罹患心
血管疾病的機率非常高。
可怕的是,不僅是熬夜者會有上述影響,作息日夜顛倒以及工作方面需要輪班工作者,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比例也是相對較高的。減肥除了要少吃、多運動外,最好在晚上12點之前入睡,至少要睡滿7小時,才可以好好地控制體重,避免變成肥胖的貓頭鷹。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