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60203 茲卡病毒篇

*拉警報 茲卡 我防疫升級 全球數千病例 孕婦別去中南美洲

茲卡病毒引發全球緊張,世界衛生組織於台北時間昨凌晨二時三十分宣布,茲卡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行政院昨隨即宣布由衛福部疾管署成立疫情指揮中心,疾管署並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和伊波拉等新興傳染病威脅同級,並籲孕婦與計劃生育的育齡女性暫緩前往中南美洲疫區。



茲卡疫情在中南美洲大爆發,世衛上述宣告如同國際求救信號,意味須籌募更多資源以遏止疫情蔓延。因巴西、法屬玻里尼西亞等傳出茲卡疫情的國家,其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已明顯增加,世衛指專家強烈懷疑與茲卡快速擴散有關。

全球二十八疫區
美國統計爆發茲卡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已增至二十八個,最嚴重的巴西有近四千名確定病例,其次是哥倫比亞近一千零五十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台灣都出現境外移入病例,澳洲昨也證實兩名去過中南美洲者染茲卡。
昨上午政院宣布成立(疾管)署層級指揮中心。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解釋,署層級指揮中心屬三級開設,指揮官為疾管署長郭旭崧;若國內發現帶茲卡病毒的病媒蚊或本土感染個案,衛福部將成立二級指揮中心,部長蔣丙煌任指揮官;若國內有孕婦感染,由政院開設一級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閣揆或副閣揆。北市昨也宣布成立疫情應變中心,由市長柯文哲任召集人。

疑例一天內通報
孕婦染茲卡恐致新生兒小頭症,此症會導致智能不足、發育遲緩,行政院長張善政昨午聽取疫情會報後說,國內現今雖僅自泰國境外移入一例(已治癒),但國人海外旅遊風氣盛,現首重防堵病毒入境。
疾管署昨下午也宣布,茲卡原與登革熱、德國麻疹同列中度危害風險的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現改列第五類,與伊波拉、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等國內尚未發生的新興傳染病同級。茲卡改列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後,醫師收治疑似病例,應於二十四小時內通報指揮中心,若疫情嚴峻可縮至十二或六小時。
疾管署另已將出現茲卡本土病例的中南美洲旅遊疫情建議,提升到第二級警示、須遵守當地防護措施,亞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列第一級注意,即須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措施。周志浩說,現已知十二團逾兩百人春節將赴中南美洲旅遊,將加強宣導落實防蚊。

協調旅行社退費
外交部尚未提升中南美洲旅遊警示,觀光局昨先與旅行業者達成協議,旅客若因茲卡欲取消中南美洲、加勒比海行程,除可依解約期長短而退不同比率團費,也可扣除必要費用、再補償旅行社百分之五已付費用後退費,可擇最有利方式。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警告,茲卡、登革熱都靠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推論茲卡若入侵台灣,南部環境最適合生存,要提高警覺。

國內茲卡病毒防疫措施
●茲卡病毒感染症已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民眾若有相關旅遊史且出現疑似症狀並就醫,醫師將於24小時內通報疾管署
●機場、海港維持邊境發燒篩檢,若偵測到入境旅客有發燒症狀,防疫人員將查問旅遊史,若入境旅客來自茲卡流行地區,將抽血檢查
●疾管署已通知婦產科醫學會,加強對孕婦的茲卡衛教宣導
●疾管署春節前夕將召開會議,邀婦產科、感染科、神經內科、國健署、健保署等專家,釐清茲卡病毒特性

茲卡(Zika)病毒小檔案
●起源:
˙1947年於非洲烏干達茲卡森林中,在獼猴體內首次發現
˙首例人類感染者於1954年,發生在奈及利亞
●傳染:
˙多數經病媒蚊(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咬,人遭帶病毒的病媒蚊叮咬,3~7天潛伏期後發病,此時血中有病毒,若再被蚊子叮咬,病毒於蚊子體內增殖15天後進入唾液腺,即可傳播病毒
˙少數經母嬰垂直傳染、輸血傳染、性行為傳染
●症狀:
˙平均每4人感染,僅1人有症狀
˙常見頭痛、發燒、臉部和四肢出現斑丘疹、關節痛及結膜炎等,少數有眼窩痛、厭食、腹痛及噁心。嚴重仍會致死
●影響:
˙孕婦感染可能產下小頭症畸形兒
˙少數人感染可能造成神經疾病「多發性周邊神經炎」,或造成免疫疾病「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
●比較:
˙茲卡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前者一般會較輕微,最不同處在於少數茲卡感染者有結膜炎
˙醫師也無法從症狀明確區別差異,抽血檢查才能釐清病毒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0203/LN02/LN02_002.jpg

*各國憂墮胎潮 巴西已1例死亡

中南美洲陷入茲卡危機,巴西衛生官員昨坦承疫情比想像嚴重,大舉派出滅蚊部隊,並強制地方政府通報病例。宏都拉斯近日病例呈倍數成長,昨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目前巴西已出現一起死亡病例,且此病毒可能造成畸胎,中南美洲準媽媽相當恐慌,各國政府除呼籲婦女在疫情控制前避免懷孕,也擔心茲卡引發墮胎潮。

里約奧運照常辦
茲卡病毒經病媒蚊叮咬傳播,但八成感染者無症狀。巴西衛生部長昨指,無症狀就是茲卡疫情大爆發主因。巴西下周起強制地方政府通報病例,並設置篩檢茲卡病毒的實驗室。茲卡病毒尚無疫苗或治療藥物,最佳預防方式是防蚊,巴西近日派出二十二萬士兵挨家挨戶檢查儲水設備,並噴灑殺蟲劑滅蚊。
疫情第二嚴重的哥倫比亞政府昨估將有六十五萬七千個茲卡病例,該國近來可能造成癱瘓的神經系統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病例大幅增加,醫界認為可能與茲卡病毒高度相關。宏都拉斯政府昨指,感染茲卡人數三天內增加兩倍,以驚人速度持續攀升,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儘管疫情拉警報,巴西宣布八月里約奧運將照常舉辦,但呼籲孕婦不要去看奧運,中南美其他國家也對孕婦提同樣警告。巴西已有逾四千小頭症嬰兒疑似與母親孕期感染茲卡有關,且專家說超音波等檢查無法查出異狀。薩爾瓦多政府勸告婦女這兩年不要懷孕,但中南美國家多屬禁止避孕與墮胎的天主教,小頭症疫情能否減緩有待觀察。

*孕婦染茲卡病毒後 為何會產下小頭症寶寶

茲卡病毒疫情擴散,全球公共衛生進入緊急狀態,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孕婦在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極可能生出小頭症寶寶,對寶寶的影響極大。

衛福部疾管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病毒會透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胎兒的腦發育遲緩,腦部的體積會比同齡小,導致胎兒出生後,成為小頭症寶寶。寶寶會出現生長遲緩,智力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有可能死亡。

另外,茲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是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家蚊傳播,國內才剛經歷登革熱疫情大爆發,要是茲卡病毒再進來,羅一鈞說,到時病媒蚊身上可能會帶有登革熱及茲卡病毒,到時被該病媒蚊叮咬後,可能一次感染兩種疾病。

(蘋果日報)
--
*茲卡威脅 我成立疫情指揮中心

面對茲卡(Zika)病毒威脅,我國昨日宣布成立疾管署層級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行政院院長張善政警告不排除國內會再出現境外移入案例。但是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提醒,仍要以登革熱防治為先,不要本末倒置了。

中南部多病媒蚊 防疫絕不能掉以輕心

張善政表示,考量東南亞已有病例,春節又是國人旅遊旺季,因此不排除會透過境外移入在台發生疫情。加上中南部多有傳播病媒蚊,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加強把關,中央要扛起責任。

外界質疑登革熱累計上萬例,中央遲遲不成立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茲卡病毒尚未在台引發疫情,就匆匆開設,似乎不合理。張善政強調,國內對登革熱已有一套處理機制,但茲卡病毒的未知性高,現屬於境管問題,要防止進入台灣,兩種情況不同。

蘇益仁提醒,我國最大毛病就是跟著世衛(WHO)起舞。國內出現茲卡病毒的可能性低,還是應先做好登革熱防治,確實撲滅成功,才能有效杜絕茲卡病毒。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對於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仍表肯定,表示可更加強清除孳生源、偵測病媒蚊密度等相關防治工作,兩者都須做好病媒蚊防治。

據疾管署統計,國內登革熱上週新增二十七例本土病例、八例境外移入,新增兩例死亡,疫情明顯趨緩。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目前茲卡病毒無疫苗可預防、無抗病毒藥物可治療,也無快篩,且七十五%患者無明顯症狀,已加強相關宣傳。機場防疫將可過濾掉一部分風險,另一部分就希望醫院醫師要高度警覺,民眾也能做好環境整頓。

疾管署昨日將茲卡病毒從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改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差異之處在於通報時間、病人處置可更加彈性應變,且檢體須送往疾管署或指定實驗室檢驗。

少去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等 「警示」區旅遊

疾管署也已將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亞洲地區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列為第一級「注意」。

觀光局表示,原將參團前往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旅遊、因疫情而解除契約者,可依國外旅遊契約申請退費,不過仍須補償旅行社已支付費用及不超過五%的行政費。若旅客申請解約退費出現消費爭議,可向觀光局或品保協會申訴。

茲卡病毒

●小檔案

■傳染方式: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台灣可傳播蚊種,包含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在流行地區可能經由輸血、母嬰間垂直傳染,也有文獻指出會透過性行為感染
■潛伏期:3至7天,最長可達12天,75%個案無明顯症狀
■症狀: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痛或結膜炎等,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厭食、腹痛與噁心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或免疫系統併發症,巴西則有孕婦疑似因此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已超過4千例
■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已有26國傳出病例

●簡易防治做法

茲卡病毒無疫苗可預防、無抗病毒藥物可治療,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已懷孕或計劃懷孕婦女,宜暫緩前往流行地區。須前往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感染風險,並做好防蚊措施
■從流行地區回國,在旅遊期間或回國兩週後,若出現疑似症狀,可撥打防疫專線1922,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懷孕期間疑似感染,必要時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

http://img.ltn.com.tw/2016/new/feb/3/images/bigPic/600_72.jpg

*茲卡病毒蔓延 巴西政府︰不會取消奧運

茲卡病毒蔓延,南美洲人心惶惶,今年八月五日將於里約舉辦的奧運首當其衝。不過,巴西政府昨發出聲明,指奧運不會因為茲卡病毒而取消。

巴西總統幕僚長華格納表示,除非是懷孕女性,一般運動員並沒有任何風險。茲卡傳染源大多來自蚊子,巴西政府表示,他們努力檢查私人房屋,清除水窪,避免蚊子孳生,目前已檢視全國四千九百萬間住宅的四分之一。

角力奧運測試賽正在里約舉行,選手害怕得躲在飯店不敢出門,美國好手葛瑞表示,教練禁止他們去游泳池,也叮嚀他們穿著長袖衣物,並多噴防蚊液。

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表示,會與WHO保持密切聯繫,也積極與全球兩百零六個國家奧會組織接觸。

台灣目前取得六種、廿二人奧運參賽資格,中華奧會秘書長沈依婷表示,目前還沒收到國際奧會聯繫文件,但國內所有奧運相關資格賽、考察等活動,則不受影響,如期進行。

*茲卡風雲緊急 泰國出現本土感染病例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日宣布,蚊子傳播的茲卡病毒可能引發新生兒小頭症,疫情達國際公衛緊急事件標準。世衛認為,尚不需限制旅遊或商業活動。

這是參考世衛緊急委員會衛生專家建議後做出的決定,也是世衛組織二○○七年訂定全球公衛緊急事件流程以來,第四次發布。前三次則是分別針對新型流感H1N1、西非伊波拉病毒和小兒麻痺。

世衛組織在日內瓦總部成立全球反應小組,統籌因應茲卡疫情,負責孕產婦、兒童與青少年衛生的世衛官員卡斯特洛並警告,茲卡病毒可能散播到非洲和亞洲這兩個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地方。

泰國公共衛生部昨天宣布,一名廿二歲男子感染茲卡,患者未曾出國,確認是本土感染。泰國二○一二年出現首起茲卡病例,平均每年確定病例在五例以下。

據泛美衛生組織(PAHO)統計,美洲已有廿四國出現疫情。

(自由時報)
--
*茲卡全球「緊急」 台灣加強邊境檢疫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日宣布將茲卡病毒的擴散列為「全球緊急關注公共衛生事件」,國際間有合作的必要,更呼籲民眾如要前往疫區旅行,最好先徵詢醫師意見。

這是繼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及伊波拉疫情後,世衛組織發布的第四個「全球緊急關注公共衛生事件」,指確定為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尋常事件。

衛福部疾管署隨即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舉行防疫會議,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目前國內雖無本土疫情,但不排除可能再有境外移入個案,春節連假將至,應加強邊境、機場檢疫。

疾管署同時宣布將茲卡病毒由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改列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與伊波拉病毒和MERS同等級。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是國內尚未發生,但對社會經濟與國民健康可能造成影響的傳染病,第一線醫師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檢體應送交疾管署指定的實驗室。

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在一日的緊急會議後表示,專家們檢視相關證據後,最近疑因茲卡病毒造成的新生兒小頭畸形及神經系統併發症,是不尋常的事件,且全球的公共衛生都受到威脅。

陳馮富珍表示,雖然還沒必要限制旅遊及貿易,但國際間對此疫情擴散有必要協調合作。她特別指出,孕婦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如果可以應延後旅行;如果真的必須旅行,除了先徵詢醫師意見外,也要採取保護措施。

巴西目前已出現超過四千名小頭症的新生兒案例,其中確診二百七十例。巴西政府從上周出動軍隊在全國各鄉鎮滅蚊外,一日更採取新措施,允許衛生官員可以進入任何建築物,採取滅蚊措施,避免茲卡病毒持續藉由蚊子擴散。

茲卡病毒在拉丁美洲、加勒比亞、巴西等地區肆虐嚴重,影響範圍廣,在巴西當地,因茲卡病毒引起的小頭症病例,與過去相比增加逾十倍。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2/02/99/1793638.jpg&sl=W&fw=750&exp=360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2/03/1/1795989.jpg&sl=W&fw=450&exp=360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2/03/1/1795990.jpg&sl=W&fw=450&exp=3600

*茲卡列新興傳染病 首重滅蚊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第五類法定新興傳染病。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將邀各界專家討論,加強監測、釐清小頭症與茲卡病毒感染症關聯性,在病例通報時間、感染個案處置方式及檢體送驗的標準作業,會更彈性處理。

昨天舉行的第一次中央防疫會議中,疾管署決定派防疫醫師前往中南美洲,了解疫情現況並協助僑民衛教宣導,另外,也會盡速邀集健保署、國健署、國內婦產科、感染科、神經內科等專家,進行茲卡病毒感染研究,同時持續進行病媒蚊防治孳清。

不過,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正成認為,持續清除孳生源固然重要,但民眾對病媒蚊孳清向來忽略居家附近環境,且病媒蚊之一的埃及斑蚊屬都會型斑蚊,常在住家出沒,清潔環境需要全民及社區參與,不能僅是防疫人員於戶外噴灑殺蟲劑、清除戶外環境而已,室內陽台積水盆栽、水桶及容器也不能忽略。

他強調,冬季氣溫介於攝氏十二至十五度間,斑蚊活動力較低,但若春季回溫,病媒蚊可能再度累積成長,恢復活力,每年六、七月開始蔓延,十、十一月達到疫情高峰,茲卡病毒與登革熱應同步防範。

周志浩表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為廿四小時通報感染病例,但若達緊急嚴重程度,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可盡早通報介入,採集檢體也必須送至疾管署指定實驗室檢驗,而感染個案處理也較有空間,並不強制待在隔離機構,可彈性居家自主管理。

*來了!攻陷全美洲的「茲卡病毒」

一張張頭部縮小畸型的新生兒照片,近日在全球媒體瘋傳。聽說,這種徵狀來自一種叫做「茲卡」的新型病毒;聽說,這種病毒來自巴西;聽說,這種病毒的擴散已經失控…隨著種種消息片段地轉載,已經在台灣等非疫區國家,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這波神祕的疫情迅速蔓延,近日連美國,甚至遙遠的英國、丹麥也都通報了確診案例,除了持續探問茲卡病毒的真面目?該如何預防之外,在台灣的我們也不禁擔心:茲卡病毒,有沒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入侵台灣,重演眼下巴西所見的疫區景象?

茲卡病毒是什麼?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又稱茲卡熱,是一種因茲卡病毒引起的蟲媒傳染疾病,透過在台灣常見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等黑斑蚊傳播。

茲卡病毒其實像極了我們熟悉的登革熱,或其他熱帶地區常見的曲弓熱病毒。除了病媒蚊一致外,茲卡病毒的症狀也和曲弓熱、登革熱高度重疊。大部分的患者會出現紅疹、關節痛、發燒、肌肉疼痛與結膜炎等徵狀,通常在一週內就會痊癒,極少數的嚴重患者才需要入院治療。此外,一如登革熱與曲弓熱,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疫苗或抗病毒療法可以對付茲卡熱,醫療人員僅能給予患者紓緩疼痛上的支持性協助。

究竟茲卡病毒從何而來?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回顧這波疫情:有紀錄的起點是在2015年5月。當時巴西疾管局就已經確認,該國東北部發生了茲卡病毒的原地傳播(在當地族群之間透過病媒蚊展開傳染)。到了同年10月8日,巴西全國已經有14個州出現原地傳播的情況。一週後,哥倫比亞也透過實驗室血液分析,確認在哥國玻利瓦省的口岸城市迦太基港等地的9宗疑似病例。

目前,茲卡病毒已擴散至美屬波多黎各、海地、玻利維亞、薩爾瓦多、巴拿馬、巴貝多與法屬馬丁尼克等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總計共有21個區域國家與屬地通報茲卡病毒感染案例,惟除巴西與哥倫比亞外,各國案例數都不多。美國疾管當局則於1月下旬,證實了在維吉尼亞州與阿肯薩斯州各出現1名確診病例,兩位病患最近都有到中南美洲的旅遊史,屬境外移入個案,而非原地傳播。

小頭症,畸形的併發症?

茲卡病毒之所以成為全球焦點,起因於今年1月,巴西向泛美衛生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小頭症」(小頭畸形,Microcephaly)的疫情。截至目前為止,巴西已出現了約4,000個疑似案例(270起確診,其餘疑似病例仍待化驗),其中有近百個新生兒死亡(在預估是茲卡病毒首次傳入巴西的2014年,境內小頭症只有140個案例)。

小頭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患病新生兒的頭顱大小,會比一般新生兒的平均值小3個標準差。除了減損腦功能外,患者的預期壽命也會大幅縮短。由於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疫情,在分佈上有高度的相關性,這也讓流行病學專家推測,兩種病況是否有病理關聯;然而,迄今世界衛生組織還沒有辦法定論兩者之間的確切關聯性,亦無法確認茲卡病毒,是否真就是造成小頭症疫情的元兇。

與小頭症的高度相關,也讓茲卡熱這看似輕微的熱帶疾病,產生了令人恐慌的聯想。日前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已針對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各國發布了旅遊警示,並將孕產婦列為高危險群,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疫區。目前,在鄰近台灣的夏威夷,亦有1名新生兒於本月17日被確診為小頭症。

嗡嗡嗡,嗡嗡嗡

為何茲卡病毒蔓延得如此廣呢?除了巴西社區的公衛疾病管制系統,以及邊境檢疫中可能的疏漏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茲卡病毒的症狀,與巴西等熱帶地區流行的登革熱非常類似,讓發病早期難以區辨。加上在開發中國家,能操作「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等檢測、具可辨別病毒種類技術的實驗室並不多(由於對該病毒的陌生,甚至連可供血清抗體試驗的抗原可能都沒有培養),這使得在疫情情傳播初期,很少有個案能透過實驗室判定而確認病毒種類,第一時間才會出現大量誤診;

在通報上,某些案例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既有的登革熱,而喪失追蹤、控管茲卡疾病擴散的先機。

上述因素,也使得巴西本地「確切」的茲卡熱案例數量始終無法確定。根據歐洲疾病管制中心去年10月的預估,巴西全國感染茲卡熱的人數,約莫在44萬人至130萬人之間。周邊各國則是在巴西通報疫情之後,才陸續於邊境口岸加強檢疫,並對境內疑似病例加強判讀追蹤。因此,各國通報數據看似不多,但也不一定代表疫情的真實樣貌。

「我們對抗了病媒蚊30年,而我們正在潰敗中。」在首都巴西利亞一場對抗茲卡病毒的會議上,巴西衛生部長沉重地警告。事實上,巴西早從1950年代,就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清除境內的埃及斑蚊。然而,蚊子卻又春風吹又生地,從巴西與周邊國家之間長長的邊界,慢慢地「反攻」回來。

前幾年登革熱的流行,就是對巴西政府的防蚊警訊,如今又遇上藉由同個病媒傳播的茲卡病毒,對防疫工作更是一記重擊。若不是科學家把近來境內大規模爆發的小腦症跟茲卡病毒的關聯性提出來,巴西當局可能也不知道茲卡病毒已到了野火燎原的險地。

今年1月26號,巴西政府也宣布投入22萬名軍隊到各地社區協助防疫,並在災情嚴重的地區挨家挨戶清除病媒蚊,整理環境衛生。防疫視同作戰,有此可見一斑。

茲卡病毒的環球病史

追本溯源,茲卡病毒並非源於巴西、甚至不是來自美洲,科學家於1947年首次從猴子身上發現茲卡病毒時,其實是在非洲內陸國——烏干達,臨近維多利亞湖邊的茲卡森林。此後逾半個世紀,有紀錄的茲卡病毒案例,陸續在非洲發現蹤跡,如1970年代起於奈及利亞、獅子山、加彭等地的零星個案。東南亞過去也曾被篩檢出零星的帶原個案,不過,在第一次的大流行發生前,全世界只有過14個確診的病例紀錄。

詭異的是,有紀錄的第一次茲卡病毒大流行,並不在非洲,而是2007年,發生於非洲數千公里外、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浦州島(Yap Island)。該次大流行感染了該島嶼73%的居民(約4600人),卻無人死亡。

茲卡病毒從非洲傳播至大洋洲的路徑為何,已不可考,但大流行經過跨島傳播,卻種下了2013年至2014年於南大洋洲上,法屬玻里尼西亞爆發的第二次茲卡熱大流行。流行的範圍之廣,讓鄰近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庫克群島等地都一一淪陷,並因為復活節島Tapati慶典邀請南太島嶼代表參與的習慣,使得茲卡病毒透過流行區帶原者的到訪,意外地被帶到了智利的復活節島。

那麼,這次從巴西冒出來的茲卡病毒大流行,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經由病毒株的種系分析(Phylogenetic studies),發現這次中南美大流行的茲卡病毒株的型態,居然和上述自2007年起,在大洋洲造成疫情的病毒株最為類似——也就是說,這次中南美的疫情,最可能從大洋洲所傳入。

這就奇怪了,茲卡病毒究竟是怎麼飄洋過海,跑到地球另一端的巴西?

世界盃傳染病大賽

根據流行病學者的追蹤,到目前為止,茲卡病毒疫情推論最可能的輸入途徑,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時的境外帶入。雖然當時沒有任何來自疫區的南太隊伍參賽,但主賽事周邊亦同步舉辦了世界輕艇賽,其中便有來自法屬玻里尼西亞等4國的大洋洲隊伍,由於彼時該地仍有疫情,推測可能是這些參賽者們將茲卡病毒帶原帶入巴西,而後因被本地斑蚊叮咬,使病毒得以傳播至巴西當地民眾,再逐漸經由中南美洲的陸路或航空路徑,得以傳開。

這種可能性的提出,也使得巴西當局非常緊張。由於人口稠密的里約熱內盧,即將於2月舉辦世界性的觀光盛事——嘉年華大遊行——以及接踵而至,8月份開幕的2016夏季奧運會,屆時,如果茲卡病毒的疫情無法被進一步地控制,則全世界觀光客與選手雲集的盛事,可能又會成為另一個病毒全球擴散的大好時機;另一方面,觀光客若被疫情嚇跑,經濟上的損失也可能極為慘重。

其實,包括連傳播史在內,茲卡熱都像極了同樣藉由埃及斑蚊傳播的曲弓熱:兩者都是從非洲發現,後在亞太地區爆發流行,近年席捲西半球熱帶地區。若將兩者傳播的地區與途徑相比,可謂極其一致。

從近年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的曲弓熱流行經驗來推論,茲卡病毒未來也有不低的可能性,會迅速地跨境傳播。目前,流行病學家已初步建立了基於黑斑蚊、氣溫、人口聚落分佈等生態數據,並結合巴西過去一年來,各大國際機場旅客最終的目的地、與人次等資料的全球擴散模型,推測出未來茲卡病毒可能的傳播趨勢。

其中,每年有270萬來自巴西旅客的美國,在邁阿密等美南較為溫暖的人口密集區,以及中南美洲熱帶的各大人口稠密都市,都會是極有可能讓茲卡病毒「落地生根」,爆發季節性或全年性在地傳播的高風險區域。

台灣,挫著等?!

茲卡病毒等疾病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傳播,其實可被視為全球化時代,跨國界頻繁的人員流動,以及近年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影響下的產物。隨著溫帶持續地往南北極方向退後,適合黑斑蚊生長的溫暖區域也不斷地擴大。於是,茲卡熱會不會如登革熱或曲弓熱一樣,成為包括台灣在內,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常見的「風景」?甚至逐漸入侵緯度較高的歐美等已開發地區,諸多疫情的可能性,其實距離你我也並不遙遠。

至於在台灣,今年1月10日於桃園機場發現的首例境外移入案例,由於這名泰國籍的患者來自泰北,是否屬於本次中南美大流行的一部份?還是來自2013年以來,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與馬爾地夫所發現茲卡病毒的境外輸出?相關結果,還有待當局對病毒株的進一步檢驗。

不過身處亞熱帶地區,甫於去年登革熱疫情大爆發的台灣,一旦茲卡病毒被帶入且造成原地傳播,要真出現大流行,恐怕也不意外。畢竟茲卡病毒好發區域的病媒蚊種類與氣候條件,都與台灣極為類似。在登革熱的前車之鑑下,對於茲卡病毒在地球彼端的肆虐,我們真的無法不持續保持關注與警戒。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1/28/99/1775293.jpg&x=0&y=0&sw=0&sh=0&sl=W&fw=830

(聯合報)
--
*茲卡疫情擴散 WHO備戰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巴西疑似遭茲卡病毒感染而群聚誕生腦部受損的嬰兒,已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呼籲投入更多資源在監控、研究及作業,以控制此病毒的擴散,並開發更多簡便測試方法診斷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可能造成新生兒小頭症,但目前尚未證實。WHO召開國際衛生規範緊急委員會後,秘書長陳馮富珍決定宣布此為緊急事件,將有相關資金投入研究,調查由蚊子傳播的茲卡病毒是否確為巴西數千例小頭症的成因,此外,也將投入資源,用於大規模防疫作業,藉撲滅蚊蟲阻止病毒擴散,避免懷孕女性遭到感染。

陳馮富珍表示:「委員會同意,目前狀況已符合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條件,因此我接受委員會的建議。」

緊急事件宣布後,WHO將可獲得所需的權力與資源,主導國際社會因應茲卡病毒。

陳馮富珍呼籲各國暫緩對傳出茲卡病毒疫情的拉丁美洲國家採取旅遊管制,但建議孕婦如果可能應暫時避免前往疫區;緊急委員會主席海曼(David Heymann)教授強調,最嚴重的問題不在茲卡病毒引發的輕微不適,而是導致新生兒小頭症。目前小頭症集中出現的地區包括巴西與波里尼西亞,顯示病毒正在擴散。

巴西已出動軍隊滅蚊,但當地政府對疫情認識不足,更無對策。2016年夏季奧運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總統羅賽芙的幕僚長2日表示,奧運不會因茲卡病毒取消。

亞洲多國已發出旅遊警訊,日本厚生勞動省打算把茲卡列為醫院須通報的疾病。

*賽諾菲藥廠整軍 推疫苗對抗茲卡病毒

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準備好要大展身手打擊茲卡(Zika)病毒。賽諾菲表示在研發過程中保持領先地位,因為該公司已成功研發疫苗,以對抗與茲卡類似的病毒。

賽諾菲已推出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賽諾菲表示,公司的研發部門及產業設備將能快速發揮作用,幫助瞭解茲卡病毒傳播的狀況,並加速識別能夠進一步研發的候選疫苗。

不過科學家警告,尚無法保證賽諾菲的技術能對抗茲卡病毒。目前應優先研究小頭畸形兒與茲卡病毒之間的關聯性。

相較於2014年爆發的伊波拉疫情,整個製藥產業對茲卡病毒的準備遠顯不足,直到最近,外界還都認為茲卡病毒較不具威脅性。

*拉美跨國企業 恐遭茲卡波及

茲卡病毒肆虐拉丁美洲,對其他地區的企業而言,來自拉美地區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比率愈高,遭遇的衝擊可能就愈大。

茲卡病毒爆發,股市各類股反應不一;許多生技公司的股價走高,一如伊波拉病毒與SARS爆發期間,但觀光與旅遊概念股則受挫。

對茲卡病毒爆發的疑慮目前仍集中在拉丁美洲,FactSet資深分析師巴特斯(John Butters)指出,許多以拉美地區為公司獲利顯著來源的企業,也最可能被此區任何衝擊波及。

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企業中,能源業者AES的營收有66%來自拉丁美洲地區,比率為標普500企業中最高。

(經濟日報)
--
*茲卡病毒擴散 宏都拉斯病例暴增

世界衛生組織(WHO)1日宣布,將茲卡病毒擴散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滅蚊成當前首要工作,國際間有合作必要。

宏都拉斯因為病例暴增,1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宏國12月中迄今已有3649個病例,初步提撥1000萬美元從事防治。

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1日的緊急會議後表示,專家們檢視相關證據後,最近疑因茲卡病毒造成的新生兒小頭畸形及神經系統併發症,是不尋常的事件,且全球公共衛生都受到威脅。

她強調:「雖高度懷疑茲卡病毒導致小頭症,但科學上尚未證實。」但防治疫情刻不容緩,沒時間等待研究驗證。

茲卡病毒目前在美洲快速擴散,不但已有23個國家出現病例,世衛的專家上周預估,未來感染人數恐高達400萬人。

世衛才剛處理完伊波拉病毒疫情,如今又得為茲卡病毒焦頭爛額。世衛先前承認,對伊波拉反應過慢,因此面臨迅速因應茲卡的壓力。

*奧運照辦 巴西出動20萬滅蚊部隊

世界衛生組織(WHO)1日宣布茲卡疫情為需要世界協同因應的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目前病例數最多的巴西政府則調派20萬部隊挨家挨戶檢查病毒蚊可能產卵的儲水設備,並宣布8月的里約奧運會不取消,但警告為避免胎兒罹患小頭症,孕婦不宜前往巴西看賽。

WHO宣布茲卡疫情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有助國際加速因應及優先研究相關疫苗,但在疫苗獲得突破之前,巴西唯一選項是設法消滅蚊子,當局已動員所有可能的資源與人力,包括大規模調動部隊挨戶搜索蚊子可能繁殖之處。

巴西總統羅瑟芙並簽發行政命令,強制居民讓衛生人員進入民宅檢查蚊蹤,衛生人員必要時得通知警察強制進門。衛生部表示,巴西4900萬戶民家已有大約25%完成檢查。

巴西絕大多數的州在接下來的一周將會有檢測茲卡的實驗室,屆時政府將強制地方政府回報病例。

總統府幕僚長華格納表示,孕婦不宜前往巴西,以免胎兒大腦受損。他說:「懷孕婦女面臨嚴重的風險,明顯不宜冒這風險來看奧運會。」

其他旅客則不必驚慌。華格納表示:「如果你是成人,男性,或不是懷孕的婦女,大約五天就會產生抗體,疾病就消失。」

8月的里約奧運會不會取消。華格納表示:「我們向即將到巴西的運動員解釋,各位只要不是懷孕的女性,你就是零風險。」

至於巴西要不要放鬆限制,准許感染茲卡病毒的婦女終止懷孕,衛生部長卡斯楚表示,修法取決於國會,政府目前仍然執行現有法律,強暴造成、對母親生命有危險的懷孕之外,所有墮胎都違法。

*不同一般病毒 茲卡演變快

恐引起孕婦產下小頭症畸形兒及神經系統異常的茲卡病毒,引起全球恐慌,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茲卡病毒演變極快,與之前認知病毒完全不同,高度懷疑與小頭症、多發性神經炎有關,國人不可大意。

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個案為一名24歲泰籍男性,今年1月10日入境桃園機場,經發燒篩檢站攔截並採檢送驗後確認,該患者已回泰國。

為防茲卡病毒入台,疾管署最近行文給國內所有醫療院所及醫師,頒布治療指引。一旦發現孕婦曾至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旅遊,且於旅遊期間或之後二周內出現疑似症狀,就應立即通報、採檢送驗,還應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小頭畸形或顱內鈣化;如果懷孕婦女確診茲卡病毒感染症,應每隔三至四周接受超音檢查。

周志浩表示,一旦遭帶有茲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後,經過大約3至12天潛伏期,約五分之一感染者會發病出現症狀,發燒、厭食、腹痛、噁心、頭痛、眼窩痛、結膜炎、關節痠痛,與登革熱不同的病灶為斑丘疹。

為何茲卡病毒疫情於2015年起快速擴散,周志浩指出,2007年之前茲卡病毒僅偶發於亞、非洲,2013年法屬玻里尼西亞出現一例個案,短短一兩年內擴散至巴西。茲卡正循著2013年屈公病在中南美洲大流行的傳播軌道擴散中。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2/02/6/1793416.jpg&sl=W&fw=750&exp=3600

*茲卡「緊急」我設指揮中心 張善政親坐鎮

世界衛生組織凌晨宣布中南美洲茲卡病毒疫情已達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疾管署上午開會決議提升防疫等級,除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為與伊波拉同級的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並成立署級指揮中心。

疾管署今天上午在署長郭旭崧主持下,整合戰情室、疫情中心、急性傳染病組、檢疫組、研究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等單位成立指揮中心。會中決議,指揮中心將盡快邀集健保署、國健署、國內婦產科、感染科、神經內科等專家開會討論,並加強監測,並釐清小頭症與茲卡病毒感染症關聯性。

郭旭崧表示,台灣目前非疫區,僅有一例境外移入病例,該病例已經回到泰國,並未發現有其他人感染,現階段防疫重點在於阻絕病例於境外。

行政院長張善政下午親臨疾管署聽取疫情簡報,親自指示疾管署及國內醫療院所等單位,依醫療整備、境外防疫、邊境檢疫及病媒控制四大策略建構國內防疫網,預防發生本土疫情。

疾管署提高茲卡病毒防疫等級,從原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提高至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從今天起,疑似檢體檢驗工作需交由疾管署所制定的實驗室,病人處置也更為嚴謹。

此外,在通報時效方面,原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通報時限為24小時,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第一線醫師如果發現疑似病患,應該立即通報不可延誤。

周志浩表示,茲卡病毒後遺症更嚴重,恐將引起小頭症畸形兒及多發性神經炎,巴西已出現近4000例新生兒小頭畸形,才讓世衛組織擔憂。

由於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周志浩強烈建議,懷孕婦女或計畫懷孕女性,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原本計畫至中南美洲地區蜜月的夫婦或計畫懷孕女性,最好改變行程,或在當地性行為時要採取保護措施。

(聯合晚報)
--
*和MERS、伊波拉同級病毒!戰備升級 台灣防茲卡

世界衛生組織(WHO)昨凌晨宣布茲卡病毒(Zika virus)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衛福部昨日也將茲卡病毒列為第5類傳染病,與致死率高的MERS、伊波拉同級,行政院立刻成立「署級」茲卡病毒感染症指揮中心,行政院長張善政親自主持第一次會議,他表示,未來不排除台灣會出現病例,而目前防疫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不讓茲卡病毒入境。

2類轉5類 設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指出,若國內發現帶茲卡病毒病媒蚊或本土感染個案,將成立部會層級指揮中心(二級),若國內有孕婦感染將建請行政院開設一級指揮中心。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第2類與第5類傳染病差異為防治方法、病人處置方式以及造成人體疾病嚴重度不同,第2類傳染病為德國麻疹、霍亂、傷寒、小兒麻痺症、瘧疾等疾病,這類疾病民眾及醫師較為廣知,也明確知道治療方式、預防方法,所以無需成立指揮中心。

但第5類傳染病的則有SARS、MERS、伊波拉等重大傳染病,對人的生命財產影響大,從目前中南美洲陸續出現的案例,可知茲卡病毒一旦在台灣出現,預期也將出現重大疫情,所以衛福部改將其列為第5類傳染病,並成立指揮中心因應。

孕婦嚴防 嬰兒小頭症

周志浩表示,感染茲卡病毒可能使新生兒罹患小頭症,流行疫區巴西當地的小頭症病例已較過去增逾10倍,但僅25%感染者會有症狀,也就是說,孕婦有可能罹患茲卡病毒而不自知,最後卻產下有小頭症的嬰兒。

周志浩提醒,目前茲卡病毒的病症與登革熱類似,要想分辨只能透過驗血。雙和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賴鴻政表示,小頭症的嬰兒通常可以透過懷孕20至24周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出來,而國內合法終止妊娠的周數為24周。

東南亞4國 一級注意

周志浩說,目前中南美洲已有26國家地區出現疫情,已將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提升第二級警示(Alert),亞洲地區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4國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指揮中心建議,懷孕婦女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一般民眾如必要前往務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防蚊藥劑,返國後兩周內如有不適,應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除了成立指揮中心外,衛福部疾管署也要求邊境加強檢疫,且24小時內就要通報。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03/clipping/656/b01a00_t_01_04.jpg

*茲卡疫情肆虐 基改蚊是禍首?

茲卡病毒肆虐,有人懷疑是3年前英國生技公司Oxitec在巴西野放基因改造蚊惹禍。但是該公司駁斥此說。

原意防登革熱、瘧疾

Oxitec是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於2002年成立的公司。該公司在2012年培育出基改「不育」蚊,以防止登革熱和瘧疾擴散。他們將埃及斑蚊進行基因改造後野放,使其後代在有繁殖能力之前即死亡,以減少可傳播登革熱等疾病的蚊子數量。埃及斑蚊是茲卡病毒與登革熱的主要病媒蚊。

這些基改蚊在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和開曼群島放飛,目標是減少多達8成的埃及斑蚊。Oxitec指出,這種方式比起輻射滅蚊對環境的危害更小。

學者質疑恐弊大於利

當時就有人批評決策過程太倉促。英國非政府組織「基因觀察」的瓦勒斯博士就質疑說,這是「實驗性做法」,可能弊大於利。現在更有人懷疑引發這波茲卡病毒疫情的禍首是基改蚊。

英商強調基改蚊有效

Oxitec執行長派瑞反駁說:「這完全不是事實。」他說,病媒蚊愈少,染病的風險愈低,基改蚊已經證明有效,而且比起其他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

Oxitec已經被要求擴大在巴西的基改蚊計畫,以協助防堵茲卡病毒疫情。該公司一位發言人說,Oxitec將在聖保羅州城市皮拉西卡巴附近蓋第2間廠房,來控制埃及斑蚊數量。

皮拉西卡巴的衛生當局也為Oxitec辯護說,其研究計畫已幫助當地居民避免感染茲卡病毒等不同病毒。許多科學家已表態力挺Oxitec。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03/clipping/656/b02a00_t_01_04.jpg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03/clipping/656/b02a00_t_01_05.jpg

*WHO發布全球公衛緊急事件 懷疑茲卡病毒引發新生兒先天缺陷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1日表示,由於南美洲新生兒出現先天缺陷的案例激增,專家「強烈懷疑」係茲卡病毒引起,因此宣布疫情已達到「國際關注的公衛緊急事件」標準。

WHO建議孕婦暫緩前往疫區,但認為目前尚毋須限制疫區旅遊或貿易。

WHO專家卡斯特洛2日也表示,WHO擔心茲卡病毒也可能在非洲及亞洲地區擴散,因此已集合在各地區及總部的專家,成立了一個全球因應單位。

WHO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檢視各項證據後,專家小組認為南美洲密集出現新生兒小頭畸形症及其他神經併發症,是不尋常的事件,對世界其他地區公共衛生也會構成威脅。」她說,雖然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茲卡病毒跟新生兒小頭畸形症有直接關聯,但專家「強烈懷疑」兩者有因果關係。

WHO專家評估,可能還需要6至9個月,才會有科學證據確認小頭症是否為茲卡病毒所造成。在此之前,各國應協調國際行動加強檢疫、加快疫苗研發並提升診斷能力。陳馮富珍表示,目前還不需要採取旅遊和貿易限制,但孕婦「可考慮」暫時別前往疫區,若非去不可,建議要穿長袖衣物並使用防蚊液。

這是繼H1N1流感、伊波拉病毒、小兒麻痺症疫情後,WHO第四次發布全球公衛緊急事件。上周WHO估計,光在美洲地區,今年的茲卡病毒感染人數可能達到400萬。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1日新增了4個茲卡病毒旅遊警戒地區,目前共有28個國家與地區名列CDC的警戒名單。

*茲卡病毒警示區 旅遊中南美退費 擇優適用

由於馬上就是農曆春節,這次假期又高達9天,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在農曆年期間,預定前往中南美洲的觀光團達12團,約200人,將會針對該旅行社工作人員加強宣導,並呼籲若觀光團中有孕婦,做好重新評估是否前往。

由於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強烈懷疑小頭症與茲卡病毒具有因果關係,再加上病毒在中南美洲快速擴散,因此提醒孕婦最好不要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

至於是否能要求退費,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旅客是否能進行旅遊費用退費相關事宜必須由交通部決定,疾管署主要是提醒民眾旅遊風險。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針對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提升第二級警示(Alert),已和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品保協會和消保處開會研議,前往第二級警示地區旅遊的旅客若要退費,可依定型化契約27條,以出發天數遠近,按比例扣除費用,最多出發前一天扣團費50%;或第28條之1,扣除必要費用後,最多賠償團費5%;消費者可擇優適用,若有爭議,也可提出申訴。

亞洲地區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4國目前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若旅客要退費,就是以定型化契約第27條處理,若未來疫情提升,觀光局會再召集相關單位研議退費標準。

*巴西向茲卡宣戰 動用軍隊防疫 奧運照辦

茲卡病毒在美洲蔓延越演越烈,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即將於8月在南美洲首次舉辦奧運的巴西,已動用軍隊全面進行防疫,總統羅賽芙日前向茲卡「宣戰」,幕僚長華格納則再度強調,里約奧運絕不會取消。

里約奧運將於8月5日至21日登場,屆時有來自世界各地206個會員國或地區、10500名運動員將參與盛會,伴隨著各國隊職員,以及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來訪,讓巴西政府面對茲卡病情不敢大意,目前檢疫人員可動用公權力強制進入各家戶檢查,全力消滅病媒蚊容易孳生的環境。

華格納對世界衛生組織將茲卡列為嚴重威脅表達歡迎之意,他強調這將有助於全世界更重視疫情發展,對防疫是正面措施。

中華奧會秘書長沈依婷表示,里約奧運雖是8月舉行,但3月有賽前參訪團,接下來還有各項目的奧運測試賽,相信里約市政府早已繃緊神經,中華奧會將與國際奧會維持聯繫,目前相關活動都不受影響。

*登革熱陰影 還沒有褪去 專家預警南部 適合病毒生存

面對來勢洶洶茲卡病毒疫情,國內感染症專家皆認為,茲卡病毒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靠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這兩年南部縣市出現登革熱大流行疫情,顯示茲卡病毒若是入侵台灣,南部高溫的環境最適合茲卡病毒生存,當地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茲卡病毒的症狀與登革熱類似,雖致死率低,卻對孕婦造成極大威脅,易產下患有小頭症的孩子,若是入侵台灣恐怕不易根除,民眾這兩年養成的清理孳生源的習慣務必要保持下去。

王任賢說,目前台灣氣溫低,病媒蚊活躍度也低,因此有茲卡病毒境外移入個案也不容易被傳播,因此,南部民眾應趁現在為家裡附近的環境進行徹底大掃除,地方政府也要加強病媒蚊監測,建立一道道防護網,才能避免茲卡病毒入侵台灣。

王任賢指出,茲卡病毒與登革熱較大的差異是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免疫反應,像是皮疹這類狀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告知醫師旅遊史,才能進行檢疫確認是否感染茲卡病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茲卡病毒被稱為「溫和型登革熱」,症狀與登革熱類似,卻比較輕微,有高達75%感染者沒症狀,易被民眾忽略,除了加強機場檢疫系統外,民眾自主健康管理很重要。

黃高彬說,春節即將到來,民眾若要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回國後也要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相關症狀,要趕緊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控制不好登革熱,怎麼可能防得了茲卡。」前疾管局長、成功大學講座教授蘇益仁認為,茲卡病毒與登革熱都是透過蚊子傳播,但接連好幾年南部縣市都爆發登革熱,若沒有控制好病媒蚊,茲卡病毒若是入境,就很容易傳播出去,無論是地方政府或是民眾都要提高警覺。

*茲卡病毒防疫應變 北市今會商

世界衛生組織昨天宣布茲卡病毒感染症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立刻指示衛生局成立疫情應變中心,今天下午就要召開第一次跨局處會議,擬定過年期間的應變措施。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陳少卿表示,雖北市尚未出現茲卡病毒感染症案例,但年假即將到來,必須有相關的緊急應變。衛生局昨天下午2點36分成立應變中心,由柯文哲擔任召集人,副市長鄧家基是副召集人。

防疫規格比照登革熱,今天召開首次跨局處應變會議,針對加強醫療院所監測及通報、春節期間入境旅客的健康追蹤、病媒蚊密度監測、防疫物資整備等討論。陳少卿說,未來北市的專責醫院將是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台大醫院支援。

衛生局表示,茲卡病毒主要傳播途徑和登革熱相同,都是帶病毒的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透過叮咬人而感染。多數症狀都很輕微,或僅出現發燒合併肌肉痛、關節痛、結膜炎,持續2至7天。

如有茲卡病毒感染症防治與通報問題,可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或市民當家熱線1999。

(中國時報)
--
*巴西:茲卡恐怖勝伊波拉 研發疫苗要兩三年

拉丁美洲爆發茲卡(Zika)病毒疫情,專家警告,這對全球衛生的威脅可能比在非洲造成1萬1000人死亡的伊波拉(Ebola)病毒更可怕,且目前並無疫苗。巴西則表示開發茲卡病毒的疫苗約要二到三年。

美聯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1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茲卡疫情威脅列為全球衛生危機。茲卡病毒感染與令人憂心的嬰兒小頭症病例增加有關。

路透報導,士大夫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負責人法拉爾(Jeremy Farrar)表示,「茲卡病毒疫情在許多方面都比2014-15年的伊波拉更糟糕」,「多數病毒帶原者都無症狀。抵抗力最弱的族群─孕婦─默默受到感染,腹中胎兒遭受可怕後果」。

相較於伊波拉病毒有多種疫苗在進行試驗,茲卡現階段並無疫苗。而且由於至少有八成茲卡病毒感染者都沒有症狀,這個疾病非常難以追蹤。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由於沒有疫苗,1930年代對付登革熱的老式方法反而成為目前最有效的防治,例如暫時不生育,穿著長袖避免蚊叮,避免家中有花盆、水池之類的死水,使用殺蟲劑以及驅蚊水。

據美聯社1日報導,世衛組織剛宣布將茲卡病毒疫情列為緊急情況後,巴西總統幕僚長華格納(Jaques Wagner)表示,開發茲卡病毒的疫苗大約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他表示巴西的科學家正在與美國科學家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幸運,那只需要三年時間。但可能需要三至五年。」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