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60204 茲卡病毒篇

*美首爆茲卡 性交傳染 印泰韓都有疑例 我加強機艙防蚊

茲卡病毒疫情肆虐中南美洲,美國前天證實這波疫情首例確診病例,患者未前往疫區,是經性接觸感染。在亞洲,印尼和泰國也各證實一起本土感染病例。南韓昨傳出五起疑似病例,其中三起排除,兩起仍在檢測。三十一個國家地區有疫情。因茲卡可能經由性行為和血液傳播,美國紅十字會前天呼籲到過疫區者二十八天內勿捐血。



為防堵茲卡(Zika)病毒病媒蚊斑蚊散布疫情,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由於台灣並無班機直飛中南美洲疫區,即起針對斑蚊盛行的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飛台航班,將派員登機檢查機艙是否有斑蚊,若發現斑蚊會要求航空公司改善,否則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罰一萬至十五萬元;疫情中心明也將首度召開茲卡病毒專家會議,討論性行為、輸血等可能傳染途徑的防疫措施。

呼籲孕婦取消行程
即將到來的春節是民眾出國旺季,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目前掌握四家旅行社組的十三團、兩百五十四人,將赴中南美洲旅遊,已要求旅行社進行防蚊衛教,並盡可能說服孕婦、計劃懷孕女性取消行程,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機場也有衛教資訊,提醒民眾赴疫區應防蚊。

戴保險套降低風險
針對茲卡病毒可能透過性行為或輸血傳染,他強調,這些傳染途徑缺乏充分證據,但建議從疫區返台的民眾,性行為時應戴保險套降低風險。目前茲卡病毒沒有疫苗與特定治療藥物。
台北市政府昨舉行茲卡病毒感染症疫情應變中心首次會議,北市府說,茲卡和登革熱都是透過斑蚊傳播,尤其過年出國的人多,年後將是防疫關鍵,民眾若從中南美、東南亞回國後有發燒、疼痛等症狀,就醫時務必交代旅遊史。

赴疫區穿長袖長褲
已知春節將出團至中南美洲的旅行社有雄獅、近代、晴天國際、理想旅運社等,業者昨皆稱尚無旅客要求退團,會提醒穿長袖長褲、帶防蚊液。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證實,德州達拉斯郡一名病患檢體確定傳染茲卡,病患跟一名曾赴疫區委內瑞拉的感染者有性接觸而遭感染。茲卡一般是經病媒蚊班蚊叮咬傳播,但專家指出性行為和血液也可能是傳染途徑。智利也首度證實茲卡病例。疫情嚴重的巴西,去年十月至今已通報四千七百八十三例小頭症嬰兒。

茲卡病毒疫情
★疫區:
.美洲: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等
.大洋洲:美屬薩摩亞、薩摩亞
.非洲:維德角
註:詳細疫區請見:http://goo.gl/FSkPxC
★注意事項:
.預防叮咬:皮膚裸露處噴防蚊藥劑
.清除孳生源:杜絕積水,清空花瓶水盆等容器及廢輪胎等
.旅遊:世衛認為暫毋須實施旅遊禁令

【報你知】小頭症
小頭症(microcephaly)嬰兒出生時,頭圍不到32公分,比9成8的嬰兒都小。小頭症嬰兒因頭較小,可能造成臉部扭曲,個子較矮,且腦部發育較慢,可能有學習障礙、語言障礙、聽障、視障、腦性麻痺、癲癇、平衡協調問題等。小頭症目前無法治療,但美國梅約診所發現,部分小頭症嬰兒智商正常。

*茲卡尚無疫苗 「糟糕如愛滋」

專家警告
茲卡疫情肆虐中南美洲,英國慈善機構威康信託主席法拉爾警告,茲卡疫情在許多方面都比二○一四、二○一五年在西非造成逾一點一萬人死亡的伊波拉病毒更糟,尚無疫苗可預防。巴西傳染病學者薩維奴也將茲卡疫情與一九八○年代愛滋病爆發相提並論,指愛滋病奪走不少人命後,學界才對HIV病毒有足夠認識。

殺蟲劑不能治本
疫區國家積極噴灑殺蟲劑滅蚊,但肯亞著名學家馬丁斯向《衛報》表示,噴殺蟲劑會讓蚊子產生抗藥性,也會殺死其他物種。衛生才是關鍵,減少街上垃圾能大幅降低蚊患。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昨公布「不育昆蟲技術」新方法,透過將雄蚊暴露於輻射,殺死其體內精子。再將不育雄蚊野放與雌蚊交配,讓雌蚊產下不會孵化的卵,達到減少蚊子數量效果,過程毋須用化學物。
此方法在中國成功率百分之百,但不育雄蚊需要一個月繁殖,且要在蚊群達到交配效果,數目至少要比本土雄蚊多十倍,即需要數以百萬計雄蚊。IAEA坦承這方法只適合鄉下,下周將與巴西官員商討此計劃。

*茲卡蔓延 台灣須未雨綢繆/朱真一(在美退休醫師)

台灣在2015年登革熱疫,災情慘重,近4萬4千病例,約214病人死亡。春天一暖起來,疫情看來還會發生,或可能更嚴重。茲卡 (Zika)病疫情在中南美洲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定,茲卡疫情是「國際公衛緊急事件」。因同靠斑蚊傳染,各地交流頻繁,茲卡虎視眈眈而更可怕,台灣須未雨綢繆,防疫不能鬆怠。

茲卡病情類似登革熱,但症候較輕微,只25%的感染病例有臨床症狀,多發性神經炎的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關聯明顯特殊,最可怕問題在孕婦感染,會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
茲卡本只在非洲及亞洲散發病例,近年南太平洋小島爆發疫情後,顯然傳播到巴西。懷疑是2014年世界足球賽時傳入,又從此散布到中南美洲各地。

中南美最多邦交國
2015年五月,巴西才首先診斷本土性病例,目前幾乎所有的中南美洲都有。有可能春夏時會侵入美國,世界各地的登革熱疫區,更可能傳入。
台灣跟中南美洲交流廣泛,台灣移民巴西者不少,最多邦交國在此區域。亞洲的印尼、泰國及馬來西亞,雖沒有大疫情,都有本土性的病例,一月中就有來自泰國本土性茲卡患者進入台灣。春天快來臨,須未雨綢繆。台灣有很好的公共衛生體系,對付靠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瘧疾、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經驗豐富,或許台灣有些防範的優勢。
只有日本腦炎有疫苗,控制良好。台灣戰後能撲滅瘧疾,新畢業的醫師13位去瘧疾研究所工作,全世界絕無僅有。聽前輩說當時目睹腐敗的統治,二二八事變與白色恐怖,瘧疾的防治由本土人士挑起重擔,靠強烈的台灣意識來努力,成功地根除瘧疾。工作人員建立高道德及倫理標準,他們的經驗應可學習。

暖化恐致疫情升溫
台灣有長久登革熱史,早在1872年台灣就有紀錄。最少兩次的疫情(1915年及1943年)的感染人數、百分率及流行區比今年更多、更高及更廣泛。1901年以後的流行,尤其1915、1931及1943年的大流行,都有不少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報告。
戰後約35年,登革熱在台絕跡,1981年開始有境外移入,以後漸開始有本土病例流行,近年越來越厲害。多探討疾病歷史,比較從前到目前的流行以及疾病的演變,分析數據可更了解登革熱,或許對減輕疫情及疾病嚴重性有幫忙,尤其是為何戰後35年會絕跡。
全世界暖化中,2015年是紀錄最暖的一年。登革熱到底有否在台灣本土生根有爭論,暖化後埃及斑蚊會北移。台灣跟外地的交流頻繁,如何拒絕登革熱及茲卡病於台灣境外,是台灣的大課題。多探討歷史,或可從歷史學習。

(蘋果日報)
--
*美疾管中心證實 性行為也會傳染「茲卡」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二日證實,德州一起茲卡病毒感染病例是透過性接觸傳染,這顯示,除了目前所知的埃及斑蚊之外,性行為也會傳播茲卡疫情,更令人憂心正在拉丁美洲快速蔓延的疫情發展。

專家憂心拉丁美洲疫情恐快速蔓延

德州達拉斯郡二日聲明:「這名患者與一名今年從有茲卡病毒國家返國生病的人發生性接觸後感染此病毒。」CDC主任佛里登(Tom Frieden)隨後發出聲明,檢驗證實達拉斯這名患者感染,並且是經由性接觸感染;這名患者沒出國旅遊,但是其性伴侶去過委內瑞拉、在當地感染茲卡病毒後出現症狀。CDC說,數日內將發出防範茲卡病毒透過性傳播的指南,著重已經或者可能懷孕婦女的男性性伴侶。

這是美國境內首例茲卡病毒傳染案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此表示關切,發言人哈特(Gregory Hartl)說:「需要進一步調查以了解情況、性傳染發生機率,以及其他體液是否也會受到影響,這是第二起未經證實的性行為傳染病例。」

此前國際衛生官員曾提及一起可能經由性行為傳播的案例,但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表示,需要更多證據證明性接觸是茲卡病毒傳染途徑。醫療文獻也有一起在精液發現茲卡病毒的病例。

衛生官員建議性行為要戴保險套

約八十%的茲卡病毒感染者都沒有出現症狀。達拉斯衛生局局長湯普森(Zachary Thompson)說,這起性接觸感染案例「改變情況」,但他希望民眾不要反應過度,衛生官員提醒性伴侶使用保險套避免遭感染。

到目前為止,這波疫情多半發生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智利二日確認首例,患者為一名去過哥倫比亞的男子。歐洲的愛爾蘭也出現首批感染者,兩名感染者為一男、一女,彼此無關聯,兩人都到過疫區。

中南美國家警告婦女暫時別懷孕

擔心茲卡疫情在大部分禁止墮胎的拉丁美洲挑起非法墮胎潮,危害孕婦安全,荷蘭婦女權益團體「網路女性」(Women on Web)開始提供免費墮胎藥給拉丁美洲的懷孕婦女。目前哥倫比亞、厄瓜多、薩爾瓦多、牙買加和波多黎各都警告婦女暫時不要懷孕。

除了蚊子叮咬外,對於茲卡病毒傳出也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我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強調,目前欠缺充分科學證據,全球尚無一致性建議,預定將於明日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討論相關防治建議。不過若於流行地區返國,建議性行為要使用保險套。

*茲卡入侵亞洲 往返東南亞航班強制滅蚊

茲卡病毒肆虐中南美洲,又逢春節正值國人旅遊旺季,疾管署表示,目前掌握四家旅行社、十三團共二五四人將前往流行相關地區,已經請旅行業者加強對旅客的防疫衛教宣導,並溝通孕婦暫緩前往,同時將針對往返東南亞地區的飛機航班加強抽查滅蚊措施,不符規定將強力要求改善,否則開罰。

254人準備到中南美旅遊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航空業者的滅蚊措施是在旅客登機前或下機後噴灑殺蟲劑,目前我國與中南美洲並無直航班機,將優先針對已出現本土病例的東南亞地區往返航班提高抽查頻次,確認有無落實滅蚊措施,該署會出動專業工具上機捕蚊,只要捕獲瘧蚊或埃及、白線斑蚊等可能致病的蚊種,將要求立即改善,若是仍未改正,可依「傳染病防治法」處一萬元至十五萬元罰鍰。

四大機場加派檢疫人力

周志浩指出,四大機場已張貼海報宣導預防茲卡病毒,春節期間也會加派檢疫人力,若是入境發燒超過卅八度,會進一步詢問旅遊史,只要曾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就須進一步抽血檢驗。

登革熱防疫提前到二月

傳染病學專家、新科國民黨立委陳宜民表示,茲卡病毒屬於黃熱病毒,傳染途徑與登革熱相同,如果未來台灣出現疫情,中南部民眾會是首先受害者,台南市與高雄市往年登革熱疫情較嚴重,這兩地衛生局都應列入疫情指揮架構。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往年登革熱防疫四、五月才啟動,如今已提前到二月開始。

世衛組織(WHO)已將茲卡病毒感染症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目前我國也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將其列為與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同等級的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對於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警示」,亞洲地區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為第一級「注意」,懷孕婦女宜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須前往則要全程做好防蚊措施。

(自由時報)
--
*美爆首例茲卡病毒 經性交感染

美國德州達拉斯郡傳出美國首起境內感染茲卡病毒病例,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證實,這起病例是經由性接觸感染。

達拉斯郡衛生及公共服務局(DCHHS)二日發表聲明指出,這名病患因為和遭受茲卡病毒感染的性伴侶發生性行為後染病,而其性伴侶先前到委內瑞拉旅遊感染茲卡病毒;委國是茲卡病毒疫區之一。

CDC官員表示,德州這名病患是美國首起境內感染病例。DCHHS局長湯普森指出,該局會加強茲卡病毒的宣導,而除了禁慾之外,從事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是避免受到感染的最佳措施;此外,當地目前沒有接獲經由蚊蟲傳染的通報病例。

目前已知全美有超過卅人感染茲卡病毒,但這些病例都是到國外旅遊時感染,造成大規模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美國本土目前尚未被視為疫區,因為並未傳出蚊蟲傳播的茲卡病例。

儘管科學家已知茲卡病毒會經由性行為感染,但病毒主要散播方式還是經由蚊蟲叮咬導致,與瘧疾和西尼羅病毒的傳染方式十分類似。

另外,擔心茲卡病毒入境台灣,衛福部疾管署昨日宣布,加強機場「捕蚊措施」,針對來自疫情流行區的班機,增加防疫人員登機抓蚊的頻率,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將於明日,召開第一次茲卡病毒感染症專家會議,研討具體防疫措施。

因應世衛組織將茲卡病毒感染症,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疾管署成立署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航空公司原本就會針對機艙噴灑防蚊藥劑滅蚊,但如今提高防疫嚴謹度,增加防疫人員手持捕蚊網,登機抽檢、抓蚊的頻率,以確保無瘧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飛入國境。

周志浩表示,防疫人員登機抽檢機艙,若發現斑蚊,則航空公司將被列名警告,若未加改善,可依《傳染病防治法》處一至十五萬元罰鍰。

(聯合報)
--
*不是蚊子叮…美本土茲卡首例 性行為傳染

美國德州衛生部門2日證實,一名病患確診感染茲卡病毒,是美國本土感染首例,該名病患和一名自委內瑞拉返回的民眾有過性接觸,可能因此感染。

這起病例通報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後獲得確認,CDC表示,這起感染病例對胎兒發育沒有危險。基於保護病患隱私,德州達拉斯郡衛生人員沒有公布感染者個人資料。

達拉斯郡衛生及公共服務局指出,儘管這個病例是以前感染的,但他們一直認為,茲卡病毒可通過性接觸傳染,此病例可能即是佐證。目前尚未接獲達拉斯郡出現蚊蟲傳播的茲卡病毒病例。

官員透露,第一個帶有茲卡病毒的人曾去過委內瑞拉,不過未說明此人和被傳染的第二人在何時何地確診,第二個人沒有去過南美。衛生官員表示,性接觸傳染確有影響,但也呼籲民眾不要過度反應,建議性伴侶使用保險套。

世界衛生組織(WHO)2日表示,已成立茲卡病毒全球因應小組。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茲卡和小頭症有關聯,但在疫情嚴重的巴西,小頭畸形新生兒人數暴增逾4000例,世衛對於疫情可能在非洲和亞洲擴散表示擔憂。美國紅十字會2日也發出緊急通知,呼籲曾去過茲卡疫區的人,返美後至少等候28天再捐血。

茲卡病毒主要透過蚊子叮咬傳播,然而研究人員也在調查性接觸傳染的可能性。科羅拉多州一位研究人員2008年自塞內加爾返國時帶有病毒,並且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給未出國的妻子。

2013年法屬玻里尼西亞爆發茲卡疫情時,一名大溪地男子血液篩檢未發現病毒,但研究人員卻在他的精液中發現病毒。

CDC即將公布防止性接觸傳染茲卡病毒的指南,重點是限制與懷孕和可能懷孕的婦女有性接觸的男子。CDC已建議懷孕婦女延後前往茲卡病毒疫區的20多個國家旅行,一般旅客最好使用防蚊劑,或採取防止蚊子叮咬的其他措施。

(聯合晚報)
--
*性接觸染茲卡病毒 美爆首例

茲卡病毒迅速蔓延!美國德州達拉斯郡衛生及公共服務局2日宣布,達拉斯出現美國首起境內感染病例,該名病患因與從南美洲委內瑞拉疫區返國的病患有過性接觸而感染。不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並未證實該案例係經性行為染病。

性伴侶來自疫區

世界衛生組織(WHO)2日緊急成立全球反應小組,集合世衛及各區域專家共同因應茲卡疫情。世衛專家柯斯蒂羅擔憂,肆虐南美洲的茲卡病毒,恐襲擊非洲大部分區域、部分南歐和眾多亞洲地區,尤其是南亞。

茲卡病毒的感染病例目前多集中在巴西、智利、哥倫比亞等南美洲諸國,南亞的泰國、印尼和歐洲愛爾蘭近期也相繼淪陷,其中,泰國2日還傳出首起境內感染病例。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已遭到茲卡病毒的入侵。

專家:恐肆虐南亞

針對美國出現因性接觸感染的首起境內病例,世衛呼籲美國衛生當局應進行更深入調查。世衛發言人哈特3日表示,這僅是經由性接觸傳染茲卡病毒的第2起病例,有必要進一步調查,了解相關狀況,以及病患性行為頻率和可能的性傳染方式等。

達拉斯郡衛生及公共服務局2日在聲明中說:「這名病患是與從茲卡病毒疫區國家返回病患有性接觸後,因而感染病毒。」不過CDC則強調,該中心並未調查該名病患是如何感染茲卡病毒,一切的相關事宜將由達拉斯方面負責處理。

CDC主任佛利登表示,該名曾前往委內瑞拉且在當地染病的患者,出現茲卡病毒感染症狀,他從未離開美國本土的性伴侶也出現同樣症狀。CDC建議,男性前往茲卡病毒疫區最好使用保險套,孕婦則應避免接觸到暴露於茲卡病毒的男性精液。

精子傳染疑團未解

茲卡病毒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因而引發全球對疫情快速擴散的不安。英國牛津大學新興傳染病與全球衛生教授何比表示:「尚未出現症狀患者可否透過性行為傳染他人?精子具傳染性的時間有多長?目前我們對這種病毒仍有許多不解。」

*印度研發茲卡疫苗 將進入動物臨床

印度生物科技公司「巴拉特生技」3日指出,正在研發2種可能可以對抗茲卡病毒的疫苗,而第二種將在未來2周進入動物臨床前試驗。印度生醫研究最高機構ICMR表示,已指派專家組成團隊檢驗該公司疫苗的有效性。

茲卡病毒正在中南美洲快速散播,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2日表示,亞洲與非洲也可能遭茲卡侵襲。對付茲卡的疫苗至今尚未研發出來。

巴拉特生技公司位在印度中部海得拉巴市,執行長艾拉指出,該公司從一年前開始研發茲卡疫苗,「我們認為在研發疫苗方面,我們有早期優勢,而且我們可能是全球第一個茲卡疫苗候選株的全球專利申請者」。

艾拉表示,該公司正在開發2種疫苗候選株,第一種是「基因重組疫苗」(recombinant),透過DNA重組技術製成;第二種則是「不活躍狀態疫苗」,亦即被化學物、加熱或者雷射殺死的病原體。

病原體被殺死後,複製增生的能力也隨著消滅,但免疫系統仍能辨識出來。這種疫苗比活病原體疫苗來得穩定與安全。

該公司表示,疫苗的動物臨床前實驗將在接下來5個月完成,然後才會送交當局審核。

印度生醫研究最高機構「印度醫學研究會」(ICMR)會長史瓦敏阿坦表示,現在對這2種疫苗候選株下評論還太早,不過該機構已組成專家團隊檢視其有效性。

*北市提前啟動登革熱防疫 防堵於境外 疾管署登機抓蚊子

茲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全球矚目。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即日起加強「登機抓蚊子」措施,主要鎖定來自疫區班機,避免有病媒蚊隨著飛機飛來台灣,並於明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防疫措施。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國外病例顯示茲卡病毒會透過性行為或輸血傳染,周五的專家會議將會提案建議從疫區返台的民眾,回國後若從事性行為最好能戴保險套,並自主健康管理。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要多久?相關細節有待專家會議再討論。

北市府防疫方面,昨天下午立即召開跨局處應變會議,要以去年防治登革熱經驗,加強疫情監測及衛教宣導,提前做好防範。

茲卡病毒傳播途徑與登革熱相同,北市府昨集合跨局處57單位,不僅針對茲卡病毒,也提前啟動登革熱防疫措施。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茲卡病毒主要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布,登革熱死亡案例多發生在老人,而茲卡病毒則可能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感染孕婦也有死亡風險。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認為,感染者在發病第1天至發病後11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倘若從返台的民眾有症狀,發病時間確實可以建議建議性行為時要戴上保險套,但若是沒有症狀的一般民眾,應該不須這樣規範。

由於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周志浩說,已確定春節期間共有4家旅行社、13旅行團,共254人即將赴中南美洲旅遊,已聯繫旅行社進行出國前衛教,並強力說服孕婦停止出團。

周志浩表示,為了防範茲卡病毒入境,目前除了加強邊境檢疫外,也會加強抽驗班機內蚊子的措施,他指出,航空公司本來就會針對各個班機噴灑防蚊藥劑,即日起將再嚴格管控,以確保瘧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不會踏入台灣,並特別鎖定直飛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曾出現過病例的班機。

(中國時報)
--
*茲卡疫情升溫 全球藥廠備戰

據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茲卡病毒(Zika Virus)在南美洲爆發大規模疫情,促使全球製藥公司進入早期疫苗研發階段,不過疫苗研發成功並上市可能還要數年時間,恐怕無助抑制這波疫情擴散。

南美感染茲卡病毒人數急速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該病毒已構成全球公衛緊急事件。雖然茲卡病毒只會讓成人出現幾天輕微的不舒服症狀,但可能導致新生兒嚴重腦部缺陷,也就是頭顱和大腦異常小於平均的小頭症。

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表示,將用近期才獲得批准的登革熱疫苗,來研發對抗同樣由病媒蚊傳遞的茲卡病毒。賽諾菲旗下疫苗部門Sanofi Pasteur全球研究主管傑克森(Nicholas Jackson)表示:「理論上應有些交叉免疫性。」

華盛頓大學傳染病專家戴蒙(Michael Diamond)表示,賽諾菲研發出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也讓該公司在研究茲卡疫苗取得有利的開始。

美國生技公司NewLink Genetics亦表示,公司正投入治療茲卡病毒的方法,不過執行長林克(Charles Link)也說:「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和心力,才會看到成果。」

韓國GeneOne生命科學公司上個月宣布,已與美國生技公司Inovio製藥進行聯合研究計畫,研發以DNA為基礎的疫苗來治療感染茲卡病毒的患者。

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上周指出,公司已評估旗下研究部門開發出茲卡疫苗的可能性。  過去製藥公司通常不會為傳染病投入大筆研發經費,因為此類疾病只是偶爾發生,且藥品的需求也無法預期。

不過在西非傳出伊波拉病毒,以及茲卡病毒等新疫情爆發後,WHO、美國政府和製藥產業等正努力改善流行病相關研發。

(工商時報)
--
*3國爆茲卡本土感染 WHO:亞非洲小心

泰國公共衛生部2日宣布,1名22歲男子感染茲卡病毒,患者未曾出國,確認是本土感染。

公共衛生部發布新聞稿指出,這名22歲男子出現發燒、疹子和紅眼的症狀,經過檢驗確認為茲卡病毒感染,由於患者未曾出國,因此確認是本土感染病例。

泰國首例茲卡病例是在2012年出現,平均每年確定病例在5例以下。

此外,西非國家維德角(Cape Verde)、印尼也傳出境內感染茲卡病例。

南美洲新生兒小腦症的案例激增,很可能是由病媒蚊傳播的茲卡病毒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 )2日表示,對茲卡病毒會在非洲和亞洲蔓延擴散表達擔憂。

愛爾蘭也被「叮」上

另外,愛爾蘭2日首度發現茲卡病毒病例,受到感染兩人都曾前往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目前已完全康復。

法藥廠研發疫苗

法國製藥大廠賽諾菲(Sanofi)2日宣布,已開始研發對抗茲卡病毒的疫苗。透過蚊子傳播的茲卡病毒被認為是造成嬰兒腦部受損案例大增的元兇。賽諾菲表示,旗下疫苗事業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研發登革熱疫苗的成功,將能「迅速用來」對抗茲卡病毒。

*染茲卡病毒 胎兒傷大腦、成人失聽覺

茲卡病毒的危害嚴重,衛生人員仍在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全面了解茲卡病毒的影響和實現免疫。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婦女孕期如果感染,子女出生時大腦可能受損,成年人染上後,聽覺可能喪失。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由於缺乏資料,研究人員對茲卡病毒的發病率和實際影響都缺乏了解,不知道茲卡病毒與大腦損傷有何關係,是因為很難知道孕婦是否染上了茲卡病毒。

巴西的醫生認為,最重要的是盡快找到茲卡病毒的檢驗方法,目前最難的事,是確診一個人是否攜帶茲卡病毒,和是否傳染給其他人。巴西格拉斯哥大學免疫學家佛朗扎的團隊,就在探索茲卡病毒的快速檢測方法,他表示,確定是否感染的唯一途徑,是在可能遭感染五天內驗血。

但問題首先是多數人沒有症狀,因此就無法知道是否染上病毒。第二個問題是設備短缺,巴西只有16個實驗室有檢驗病毒的設備。設備的不足影響了醫生的診斷,查不出多少嬰兒的腦損傷是與茲卡病有關。

在巴西部分地區,醫生是重點檢查感染茲卡病毒的成年人。醫生表示,成年人感染茲卡病毒的最初跡象,是身上起紅疹,是何因素造成腦損傷的嚴重感染,還要進一步研究。

有跡象顯示,年輕人感染茲卡病毒可嚴重影響神經系統,出現頭暈、聽覺喪失和耳鳴等症狀,但醫生認為症狀可能更嚴重,感染不到兩個月,就會出現聽覺嚴重衰退和頭暈。

醫生認為,對茲卡病毒的發病症狀仍要深入研究,還要在掌握病毒之後,研究如何免疫的問題。

*巴西小腦症記者:我走出活路

茲卡(Zika)病毒疫情不斷擴大,墨西哥和巴西等25國已成為高度傳染疫區。根據路透報導,去年以來,巴西已通報3700起新生兒罹患小腦症的個案,這些患者都和茲卡病毒有關。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專訪出生就患有小腦症巴西女記者卡塞雷斯(Ana Carolina Caceres),她的病情可能與茲卡病毒有關。

據了解,小腦症是腦畸形疾病,影響嬰兒的腦部發展。24歲的卡塞雷斯表示,她出生時醫生就研判沒有活命的機會,「醫生說,我不能走路、不會說話,不久後就會進入植物人狀態,然後離開人世。但事實證明醫生和多數人都是錯的。我長大了,還上大學,現在成為一名記者,也寫部落格。」她提到選擇走新聞這條路就是為了替小腦症患者發聲,近來巴西病情愈來愈嚴重,訊息的傳播十分重要。卡塞雷斯認為包括衛生部長在內的所有人都必須對這項疾病有更多認識。

她並表示,小腦症病情十分難掌握,很可能有嚴重症狀,也可能不會。但不管如何,醫療成本都十分昂貴,儘管健保給付部分支出,但絕大多數的治療仍需自費,因此在她成長過程中,全家人時常聚在一起想辦法籌措她的醫藥費。卡塞雷斯12歲開始停藥,現在狀況已經好到可以拉小提琴。她認為墮胎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仍是找到治療的方法。

不過卡塞雷斯也明白自己是患者中較幸運的一群,因此建議孕婦保持冷靜,完成所有產前檢查。許多小腦症的胎兒是到懷孕後期才被發現,若胎兒被診斷出是小腦症患者,最好在出生前和醫生詳細討論。

茲卡病毒主要經由蚊埃及斑蚊傳播,若孕婦遭蚊子叮咬而感染,可能會產下「小腦症」嬰兒。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