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81009

更新時間:22:23

觀塘案 強行過關 詹順貴怒辭官 官派主導環評

昨上午10時30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臉書貼出3千字的請辭聲明,痛陳:「環評制度的社會信任基礎受到嚴重傷害」、「實有愧職守」,證實早已因爭議多時的觀塘案(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請辭。不到5小時後,環保署環評大會在官派委員強勢動員投票下通過此案,行政院長賴清德隨後對詹請辭「勉予同意」,環保團體痛批昨天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環境律師出身的詹順貴上周三缺席環評大會,《蘋果》當天報導詹因不滿行政院長賴清德要求觀塘案翻案過關,決定請辭明志,但環署當天稱「詹請辭子虛烏有」,行政院也否認詹請辭。昨再次召開環評大會前,詹順貴在臉書貼出長文證實請辭,指「面對既有環評制度再度天搖地動,制度的社會信任基礎受到嚴重傷害,離當初修法目標越來越遠,實有愧職守」、「唯有辭去環保署副署長一職,以為政策、理念負責。」
詹請辭並未動搖賴揆「觀塘一定要過的決心」,環保署改派另一位副署長張子敬代表出席,在有8名學者委員缺席、3人利益迴避的情況下,7名官派委員及3名專家學者勉強湊足半數門檻開會,並迅速以不記名投票方式,在會議主持人、環保署長李應元不投票下,以7票支持、2票廢票,觀塘案通過。

李應元:不顧我死活
李應元會後召開記者會,媒體質疑此案是在官派環委主導過關,是不是台灣實施環評最黑暗的一天?李應元反怪是媒體不斷給環委壓力,讓環委沒有辦法做決定而不來。李應元說,觀塘案歷經11次會議、一年半的審查,就實質面已做了很多縮減及迴避。
針對詹順貴請辭,李應元說,過去共同努力真的做得很不錯,只是最後他還是做了很遺憾的決定,「不顧我死活」、「很沒有江湖道義也很不捨」。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轉述,賴清德肯定詹兩年多來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並體諒其在深澳電廠環差審查會中,招致社運團體批評,勉予同意請辭。

環團號召遊行救藻礁
昨天環評大會是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發難」,指觀塘案是穩定電力供應的指標性案件,從國家整體環境保護來看,不只海岸保育也有空污問題,此迴避替代方案已經外移,對生態影響已降至最低,國家整體保護要做考量。在高提出通過的建議案後,經過幾名官派環委附議下,展開投票。
場外則有過去反對此案的多個環團抗議,連反深澳電廠自救會也到場聲援高呼「救藻礁!反深澳」。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發起人潘忠政說,整個環評程序被官派環委「玩成那樣」,但他們不會氣餒,未來會提行政訴訟,並且在1103救藻礁的凱道遊行號召更多人上街。環團昨晚則轉往總統府遞陳情書。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會後一度哽咽說,台灣的能源轉型在不夠信任、充滿爭議的環境下往前推動,全世界的電源開發都在供電穩定、環保、經濟效益之間抉擇,核電爭議已經非常多年,2025年「非核家園」是順應核電機組除役年限達成。

「把觀塘當交換籌碼」
昨缺席會議的環評委員、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退休研究員劉小如昨發表公開信給賴清德,標題為「神啊!請疼惜我們」,痛陳賴清德把觀塘當成交換籌碼。另一位環委、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在臉書貼文表達不滿,「講了一年多,沒有積極的回應與有效的對話,再怎麼強力要求也沒有用,下午還是決定要靠政治力闖關,身為環評委員,這是痛。」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小檔案
地點:桃園市觀音區觀塘工業區
興建原因:
.天然氣仰賴進口,但僅台中和高雄永安2座天然氣接收站,北部無
.因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機組所需天然氣
面積:原規劃232公頃,已縮減為23公頃
時程:
.估2023年起供氣
.每年供氣300萬公噸,視情況擴建到600萬公噸

觀塘案過關 各界回應
★行政院 發言人 Kolas Yotaka
.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肩負能源轉型的重要任務,對穩定供電,減少空污,落實非核家園目標有其必要性
★中油董事長 戴謙
.感謝經濟部、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的指導,才有現在的替代方案;中油將成立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我將當志工到我死掉為止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
.真的很遺憾,也理解詹順貴經歷多少痛苦做出這樣的決定,希望賴清德可以檢討

LA01_004.jpg (640×304)

蔡延攬社運領袖 已2人求去

民進黨在野時和社運團體關係密切,2016年執政後陸續延攬多名社運領袖到政府體系,外界原充滿期待,然而不到3年,已有2人因政策和理想相左,背負罵名,黯然求去。
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為強化政府與社運的對話,大量進用社運領袖到政府體系,包含任用長期推動住宅政策的學者花敬群出任內政部政務次長、時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理事長廖蕙芳出任勞動部次長、環境律師詹順貴接任環保署副署長、長期關心農運的陳吉仲擔任農委會副主委、曾參與台灣農村陣線的曾旭正擔任國發會副主委等。

不過,去年底執政黨推動修正《勞基法》,包括7休1例假可挪移、放寬每月加班工時上限等,引發勞團抗爭,廖蕙芳也因為反對修法辭職。詹順貴也因政策和理念衝突而辭官。
事實上,外界對這些體制外的社運領袖入閣,原都充滿期待,但蔡政府任期過半,已有2人求去,陳吉仲也曾在今年鳳梨等水果崩盤時,傳出被蔡飆罵請辭獲慰留,近日也再傳他有辭意,但《蘋果》昨未能取得他的回應。

環保阿貴 擊敗當官阿貴

詹順貴上周四在臉書貼出蘇軾的《定風波》,蘇軾當年因得罪當道被貶謫,寫下這首詞抒發心境。回顧詹順貴從靜坐街頭、頭繫「環評已死」布條的社運律師,懷抱改革理想、獲蔡政府賞識進入體制,擔任環保署副署長2年半,如今卻無力抵抗政府破壞環境的開發意志,甚至成昔日戰友口中的變節環保鬥士。對詹順貴來說,風沒有了、雨沒有了,甚至連晴天也沒有了,而他也要「回家」了。

「長期以來社會所見,盡是派系政客、樁腳與紅頂商人,以經濟發展為名,強霸吞噬弱勢人民土地、家園,掠奪自然資源與破壞環境生態,導致富者越富、貧者更貧,人民對政黨、政府越來越不滿,越來越沒耐心。這是2000年後,台灣屢屢政黨輪替的重要潛在原因。」
詹順貴昨在請辭聲明中這樣寫著。2016年進入體制為官前,詹順貴是環保鬥士、俠客律師,台灣近年環保爭議案,包括雲林林內焚化爐、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中科三、四期開發案、大埔案、文林苑都更爭議、台南鐵路東移案等案件,從抗爭現場到法院攻防,都有他的身影。
他堪稱全國最有名的環保律師,也被笑稱是最窮的律師,因為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幫弱勢族群打免費官司,2012年他接受《壹週刊》專訪時,記者曾問他從美麗灣案到中科案都分文不取律師費,「這樣能賺錢嗎?」當時他回:「我的收入講出來很多人都不相信,不瞞你說,在台北生活了20幾年,到現在還在租房子。」
外界解讀,詹順貴一路走來相當關懷弱勢,可能與他的藍領背景有關。他1963年出生於中部農村,祖父是佃農,父親是長子、每天很早就要到工廠做工幫忙家計。他自己也是長子,下有2個妹妹,大學聯考時家裡希望他讀法商比較有出路,因分數正好落在台大法律系,就去讀了。大學畢業後先進入銀行擔任法務。

綁「環評已死」布條靜坐
在1988年台灣平均薪資不到2萬元的時代,他進銀行當法務是從月入3.5萬元起薪,因銀行碰到大型法律案件,都寧可另外花錢聘律師來處理而受到刺激,決定發憤圖強考律師,4年後他果然考上,也就此離開銀行。
剛當律師的那幾年,一開始多接觸商業案件,為了平衡繃緊神經與人爭辯的律師工作型態,他利用午休到心路基金會當志工,假日也用鳥會解說員的身分帶隊去賞鳥,他對外說會從事這兩個活動的原因都一樣,因為賞鳥的時候要靜下來,智能障礙的孩子表達能力弱,當志工就是陪伴,不必一直講話。
這兩個經歷也成他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因為注意到智障者的法律弱勢,他開始擔任智障者家長總會的律師、且一投入就長達10年;至於賞鳥過程則讓他注意到環境被破壞問題。
1990年代台灣的環保運動風起雲湧,詹順貴一開始在幕後幫忙環保團體分析法令、提供法律訴訟協助,後來逐漸站上第一線,抗爭現場也可見到他的身影。2005年,扁政府請來曾任環保聯盟會長的張國龍擔任環保署長,張國龍首創邀請多名民間環保人士擔任環評委員,詹順貴是其中之一。

結果時隔2年,詹順貴不滿環保署對台塑大煉鋼廠、彰工火力發電廠等衝擊重大開發案偏向袒護開發單位的態度,一怒之下辭去環評委員工作,還綁著「環評已死」的布條在環保署前靜坐。
當年他的請辭聲明,如今看來有點似曾相似:
「環保署已全面棄守對台灣環境的保護責任。面對名不符實的行政官署,本人再也不屑繼續與之共事,正式聲明自即日起辭去環評委員一職務。」
從水資源、土地正義到環保運動,詹順貴不計個人榮辱與利益無私投入,但也正因他全力付出、他的第一段婚姻以失敗收場,直到人生的下半場,他和環保圈內有「流氓婆」稱號的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林子淩交往。

詹順貴為民間版《濕地法》起草、林子淩則推動立委連署並將草案送進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後,兩人許願以《濕地法》通過作為結婚條件,法案在2013年通過施行後,兩人結為連理,並把這部守護台灣的重要法案當成「愛的結晶」,成為環保界的佳話。
不過,詹順貴給外界的環保鬥士形象,似乎也從2016年5月入閣後慢慢變了調。他初入體制時曾說,走進公部門就是要改革環保制度,讓環保不再是各方角力犧牲品,他「敢說敢言、直來直往」雖未改變,在環評會上也不時看到他對財團代表、政府官員「嚴厲批判」,但上任後多次面臨環境理念和執政拉扯所做的各種選擇,也讓他屢遭昔日戰友或外界質疑。
遭批判最嚴厲的,是今年3月15日,環保署環評大會討論深澳電廠擴建案,經近4小時激烈討論後表決,在贊成與反對票數相同下,曾力挺禁用生煤的詹順貴竟投下關鍵贊同票,以1票之差讓擴建案順利通過。

「這兩年多來,有人諷刺阿貴熱衷當官,有人批判阿貴背棄理想,但更多人懷抱環境保護理念,與阿貴並肩同行。不管是攻擊或是支持,身為政務官掌握國家資源,阿貴沒有一天不戰戰兢兢,不敢忘記選擇進入體制,是希望實踐更結構性與更長遠的改革的初衷。」
昨天詹順貴請辭聲明仍這樣述說著他的初衷。就像今年3月以來,他多次對外解釋,理念沒變,只是轉為公僕,須穩健務實改革、須遵守法律架構,即使習日戰友無情批判他「換了位置換了腦袋」、「背棄環保理想」,他仍堅持要為建構有公信力的環評制度留在崗位奮戰。

改革必須取得社會共識
或許在他心中,2007年那個綁「環評已死」紅布條的阿貴從未變過;去年9月賴清德接任閣揆、因對賴任台南市長時處理南鐵東移案有諸多不滿,一度選擇求去、以及這次為了觀塘案辭官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是真,但經過2年半的體制洗禮,外界對「環保鬥士阿貴」與「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是否仍是同一人已充滿問號。
「不論誰執政,拼經濟始終是優先施政目標,但經濟發展,應是帶給人民有尊嚴與安穩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而理想必須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社會改革必須取得社會共識,民主社會需廣納多元聲音與付出較多溝通成本,這是一路走來阿貴深刻體悟。」
看來,這回「環保阿貴」還是擊敗了「詹副署長」,更是對民進黨政府重重的一擊。

詹順貴 55歲
原職:環保署副署長(已請辭,昨獲准)
學歷:台灣大學法律系
經歷: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環保署環評委員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
家庭:妻為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林子淩,無子女
任內爭議
.2016/09 聲援高雄十全果菜市場拆遷抗爭,遭民進黨民代批評
.2017/06 在《環評法》施行細則修法公聽會上與環團發生口角
.2018/03 深澳電廠案投下支持通過的關鍵票

千年地景破壞難復原 環團:政客是藻礁殺手

位於桃園的中油觀塘工業港區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規劃案,攸關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成敗,不過此案恐破壞千年大潭藻礁地景,開發案因此面臨阻力,環團說,這些藻礁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一旦破壞,難以復原,批政客是「藻礁世紀殺手」。
據政府規劃,國內到2025年非核家園時,電力供應是燃氣佔比50%、燃煤30%、綠能20%,燃氣比率將較現在增約2成,引發爭議的觀塘三接站就是為供應大潭電廠的8、9號新增機組、台中電廠的新燃氣機組等發電所需天然氣,開發案受阻,台電多次表示,不用到2025年,國內到2022年燃氣電力恐已無法穩定供應。

保護區河水清澈
該規劃案環評歷經1年多爭議仍無法通過的主因,是因選址恐破壞大潭藻礁。桃園北起竹圍漁港,南至永安漁港,共有長約27公里的高純度多孔隙藻礁海岸,其中許厝港濕地於2011年已被劃為國家重要濕地,觀新藻礁2014年被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夾在中間的大潭藻礁,卻受三接站開發計劃威脅。

《蘋果》昨到大潭電廠旁的藻礁保護區,發現海堤使用卵石及消波塊加固,河口遠處可看到大潭電廠,靠海四周則矗立著許多風力發電的風扇,灰濛濛的天空偶爾會有鳥群飛過,流入海灘的河水還算清澈,看不出有混濁狀況,至於海岸邊的礁石則呈現灰褐色,難以判斷是否遭到污染。

長期參興保護藻礁運動的聯盟召集人潘忠政強調,桃園藻礁一旦破壞,難以復原,等於把子孫的財源揮霍了。中油的三接工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騙局。

LA02_006.jpg (640×412)

經濟部:深澳停建是再次和人民溝通的開始

為力拼觀塘案過關,閣揆賴清德日前不惜說出「可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止興建的可行性」,不過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被問到深澳電廠議題時說:「深澳停建是再次和人民溝通的開始。」
為供應北台灣用電所需,台電計劃耗資千億元,在已停止運轉10年的新北市瑞芳區深澳電廠新設2部燃煤機組,於2025年起重啟,不過日前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學界共同發布研究報告,直指深澳電廠營運15年內全台將有576人因空氣污染物PM2.5導致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致死。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昨質詢時問衛福部長陳時中此研究可信不可信,陳時中回應,這是初步的、科學化的研究報告,但科學都需抽絲剝繭,已要求國衛院於1個月內針對可信度完成評估。至於深澳電廠是否停建,曾文生說,該案3月環評通過後有很多討論和爭議,經濟部要台電做完整分析,共識建立需要一些過程,「深澳停建是再次和人民溝通的開始」,目前燃煤發電比率還是高過30%許多,將再往尋找機組和國民共識努力。

(蘋果日報)
--
觀塘案環評 7:2通過 中油三接站預計2023年供氣

7官派加3學者委員出席 達10人開會門檻
關係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置與否的觀塘環境差異影響評估案,昨在環評大會闖關成功。會前因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由請假變為公開請辭,外界預估流會機率高,但最後在七位官派委員、三位學者代表出席下,達到十人出席的開會門檻,會議討論後投票表決,以七票贊成、兩票無效票通過觀塘環差案。

經濟部及中油公司在三接過關後召開記者會,提出三接攸關穩定供電及降低空污,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全案採迴避替代修正方案,以減少對生態環境衝擊等六項說明及承諾,重申將達成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重目標;因環評延宕,三接供氣給台電大潭電廠的初期營運時程將由二○二二年延至二○二三年,全量供氣時程則延後到二○二五年。

環評委員共二十一人,昨出席的包括擔任主席的環保署長李應元、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因請辭由另一副署長張子敬代打,加上其他官派代表共七人,另有李堅明與馬小康、李錫堤三名學者,總共十人;有三人申請利益迴避,上次同樣未出席的八名學者委員鄭明修、李克聰、王价巨、王文誠、劉希平、劉小如、劉溢昌、李公哲,昨仍缺席表達抗議。

開發範圍減、防波堤外移 已降低生態衝擊
為了避開藻礁和柴山多杯孔珊瑚,中油提出三接開發範圍從二三二公頃大幅縮減至二十三公頃,工業港海堤長度由原本的二八六○公尺縮減為一六八八公尺,防波堤也應委員先前提議,再向外平移二十公尺以上,大幅降低對藻礁的影響。委員會昨認為已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因此以七票同意、兩票棄權無效票(李應元未投票)通過。

李應元在會後記者會表示,環保署從保護的角度,已要求縮小開發面積,包括九月二十六日當天有委員提出外海十五公尺底下可能也有礁床,環保署昨在會議上也應委員提議,同意將防波堤向外海平移二十公尺以上,已做出最大可能的迴避,減輕生態衝擊。

以氣減煤 擬捨深澳另建燃氣電廠

除大潭機組外 可再供應一部百萬瓩燃氣發電機組 候選地點︰大潭、林口電廠等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下稱三接)過關,外界關心深澳電廠停建及三接是否能供應北部供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表示,三接通過後除原需供應的大潭機組外,尚可供應一部一百萬瓩燃氣發電機組,地點將儘速進行評估;考量包括電網、供氣管線、空氣逸散狀況等,是要解「聯立方程式(多個未知數)」,除現有電廠用地、也不排除評估北部其他地點,候選地點包括大潭原地增設機組、林口電廠等。

經部開始評估停建深澳可能性
曾文生也透露,經部內部已開始進行停建深澳可能性評估,但需考量多種因素,將儘快評估後對外界說明。曾文生說,深澳電廠設置可降低供電風險,但若帶來爭議與質疑必須調整機組,可能的替代方案就是天然氣機組;天然氣機組所佔用地面積較燃煤小、建設速度也較快;且當再生能源成為企業需求,天然氣電廠因機組起降速度較快,更易與再生能源匹配。

曾文生表示,以三接通過環評的方案評估,四座六十四萬公秉儲槽除可供應原有的大潭八、九號機組,在提高運轉量情況下可再另外供應一部一百萬瓩天然氣機組用氣;而深澳電廠兩部機組共一二○萬瓩,新增的天然氣機組在供電上應可替代。

至於新機組設置位置,曾文生說,得考量天然氣是否能順利調度、電網能力、排放的空氣逸散狀況等,「大潭、林口都在找」,其他北部可用於發電的電業廠址也均在盤點。

中油副總方振仁指出,目前國內天然氣供應相當緊繃,在調度及供氣上已沒有餘裕;目前北部需氣佔四十%,卻全由高雄永安以海陸管供應,中油致力北中南各一接收站降低風險,讓發電或民生用氣都可安全穩定;三接通過並順利建造後,將使中油接收站的設備利用率自目前的一○三%降到八十七%,會更接近日韓約四成的標準。

中油董事長戴謙昨重申中油在三接通過後將致力於藻礁保護;他就算不在中油董事長職位上,也會擔任為保育藻礁成立的「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志工,且「做到我死掉為止」。

桃園市長鄭文燦則表示,桃市府的態度始終一致,即使三接環評通過,仍要以生態保育角度檢視整體工程,務必要對環境衝擊降到最低;地方里長則說,事已至此,只期待做好地方回饋,「不要只會把髒東西留給居民」。

小檔案》三接 可改善南電北送現狀
位於桃園市觀音區的大潭電廠,是台灣北部地區最大單一電廠,新竹以北有8成的工業用電,包含台積電等國際科技大廠全靠它;因核一、核二即將除役,為了避免缺電,及解決北部地區長期缺電,造成南電北送的常態狀況,台電大潭電廠規劃增設8、9號2部天然氣發電機組,每小時將再增加216公噸的天然氣需求。

中油選在桃園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滿足新增的天然氣供應需求,透過北、中、南分區供氣管網相互備援,降低供氣成本及風險。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定興建4座、64萬公秉地上型液化天然氣儲槽及氣化措施,總金額達新台幣600.8億元;原本估計2022年初期營運可供氣約50萬噸,到2023年全面營運,可提供300萬公噸天然氣;但現在要到2023年才能初期營運,全量供氣已延後到2025年。

600_286.jpg (600×300)

600_284.jpg (600×387)

600_285.jpg (600×355)

「回到民間和大家努力落實能源政策」 詹順貴准辭 李應元︰沒有江湖道義

中油觀塘案昨闖環評大會過關,不過在開會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即發出長達三千字辭職聲明,表示自己自九月中提出辭呈後「辭意未變」,盼能回到民間和大家努力落實能源政策。環保署長李應元無奈表示,昨天上午詹還只是請假,卻演變成請辭,他個人認為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江湖道義。行政院表示,肯定詹順貴兩年多來工作表現,勉予同意其辭呈。

詹順貴昨天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發表辭職聲明指出,他的書面辭呈由於環保署署長李應元拒收,於是他已於九月十三日提出書面辭呈,並自行送行政院等待審核。

詹順貴直言,攸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觀塘工業區、工業港環現差、因應對策以及環差等案件,因為賴院長過度期待的發言,釀成部分委員退席抗議,又被迫過於密集加排大會,讓委員更不出席杯葛,不僅環評制度公信力盡失,甚至正常運作都有困難。

他說,初始使命尚未完成,更要面對既有環評制度再度天搖地動,離當初修法目標越來越遠,實有愧職守,唯有辭去環保署副署長一職,以為政策、理念負責。

政院︰未偏離發展經濟兼顧環保
李應元無奈表示,詹也認同觀塘案實質對生態衝擊是有減輕,行政院長賴清德也肯定環差能兼顧生態和經濟發展,而一個案子在程序上從專案小組會議到環評大會,再做出不同決議,過去也有舊例,「沒想到最後阿貴仍做出這個不顧我死活的決定,我其實很不捨,這樣的辭職沒有必要,也沒有江湖道義。」至於環評法制度上的不足,李應元表示,可以待明年修法再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表示,行政院在推動觀塘三接過程,沒有偏離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保的原則,更沒有外界所言拿A(深澳電廠)交換B(觀塘三接)。

谷辣斯指出,行政院體諒詹順貴在深澳電廠「老案新辦」的環差審查會中,基於開發單位依法提出環差,比原方案縮小開發規模,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依職權投下關鍵一票,卻遭社運團體批評,為避免詹再度面對同樣壓力,勉予同意他的請辭。

對於觀塘案表決過關,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則表示遺憾和憤怒,不排除號召更多人走上街頭並提出行政訴訟。

真心換絕情 執政黨對詹順貴切心

趕在昨天下午中油第三接收站環評大會開會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上午就在臉書PO出三千字辭職聲明,自認遭到「突襲」的行政院錯愕不已,執政黨內部則對詹順貴「切心」、「痛心」,「根本是真心換絕情!」

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後,將原三接開發面積二三二公頃方案,大幅縮減為三十七公頃的「迴避替代方案」,由於詹順貴的建議,中油最後調整為剩廿三公頃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因此賴揆才會在八月廿八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三接站沒辦法換地點,將秉持縮小開發面積、迴避藻礁兩大策略,力拚九月底環評過關」。

行政院以為獲得詹順貴的支持後,三接就能順利過關,沒想到九月八日掌握消息,農委會某位官員與某位環評委員私下「串連」,決定在九月十二日的環評會議上主張「異地替代方案、不表決、不處理,退回專案小組審查」;十二日當天,由詹順貴主持的環評會議果然宣布流會,隔天(十三日)詹就丟出辭呈,府院一致慰留。

九月廿六日的三接環評會議則首次改由環保署長李應元主持,環團在會中質疑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的立場,雙方針鋒相對;十月二日環團在記者會更說,農委會應改由另一位副主委陳吉仲擔任官方委員。

十月一日下午,詹順貴及農委會某官員邀中油、經部及環團溝通協調,詹在會中對環團強調三接就是「政治決定」,詹甚至還原九月十二日的會議其實扣除申請迴避委員,出席人數十人就達法定人數,當天是可以繼續開會也可投票,但他仍宣布流會。

十月三日,李應元主持環評會議,有三位委員迴避,九位委員缺席,因詹順貴請假,最後人數不足流會。

黨內人士表示,行政院相當尊重詹順貴等對環保的堅持,因此才會提出縮減至僅剩廿三公頃的替代修正方案,且本案也是由詹建議而啟動修正,沒想到卻一再讓環評會議流會,讓民進黨內相當痛心,對其行為完全無法接受。

(自由時報)
--
取代深澳廠?大潭、林口評估增燃氣機組

觀塘三接案通過環評,外界關心深澳電廠評估停建時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表示,已著手評估是否由新增燃氣機組替代深澳燃煤電廠,大潭、林口等北部既有電廠及民營電廠都是選項。

中油昨舉行記者會,出席記者會的曾文生表示,將要求能源局、中油、台電共同針對氣源調度、在北部設立燃氣機組的潛力廠址,進行各種評估,可能以新增約一百萬瓩的燃氣機組來替代深澳電廠,「會在很短的時間做好評估」,向社會大眾說明。

曾文生說,若深澳廠停建,最可能的替代機組就是燃氣發電。至於考量以新增燃氣機組的原因,包括天然氣機組占地面積較小、建設速度較快,快速起降特性也能配合再生能源調度彈性較大。

深澳不蓋了? 政院:暫時不會動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大會昨天表決通過觀塘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簡稱三接)的環評案。由於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周拋出「有條件」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建的可行性,被解讀為「觀塘交換深澳」,但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昨天駁斥「交換說」,強調「絕對不是拿A來交換B」。

Kolas表示,環評過關後,「經濟部將開始檢討天然氣發電計畫,是否能滿足電力需求」。政院官員指出,下一階段深澳電廠興建與否,將視經濟部重新評估電力供應而定,因此,可說深澳計畫「暫時不會動」,但不表示「確定不蓋了」。

昨天環評結果出爐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先在臉書貼出請辭聲明,「誠摯感謝蔡總統、林全前院長的愛護、李應元署長的充分授權與支持」,卻未提行政院長賴清德,引發揣測。

環評委員之一的中研院退休研究員劉小如,也在「給賴清德院長的一封公開信」中質疑,「觀塘案在行政院的規畫裡,是否也僅僅是未來某個其他開發案的交換籌碼?」表達對於深澳電廠與觀塘三接案「交換說」的不滿。

對於「交換說」傳聞,Kolas 指出,賴院長在立院總質詢時講得很清楚,在三接可以順利推動,且全國電力可以穩定供電時,不排除由經濟部重新評估深澳電廠是否有興建的必要。強調「如果全國電力可以穩定供電」是一個前提,若有人認為是「拿A來交換B」就是明顯誤會。

傳觀塘案過關,是為了讓蔡英文總統在明天國慶文告向國人送這份大禮。政院官員反駁,既然「交換說」邏輯不通,「怎麼會有這樣的可能?」

鄭文燦:生態衝擊降最低 大潭人要求回饋

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差分析,曾簽署「桃園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昨表示,會用生態的角度,檢視相關工程,務必讓它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陳學聖指鄭文燦背棄諾言,並再次邀請鄭文燦,針對環評通過、觀塘議題公開辯論,請鄭文燦秉持良心及初衷,向桃園市民說清楚、講明白,不要再閃躲。

「原以為環評(環差)通過還要很久,沒想到這麼快就過了」,當地大潭里長彭振添表示,中央一定要蓋,在地居民只能要求「絕不容汙染」,且一定要先承諾回饋地方,回饋必須「專款專用」於大潭,不能交由市府統籌辦理,居民犧牲才有價值。

「中央硬幹,地方反對沒有用」,觀音前鄉長、市議員歐炳辰說,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是中油專用港,不像工商港可帶動地方繁榮,對地方無實質幫助;即便是回饋,也無法幫助改善居民生活。

鄭文燦昨表示,中油蓋三接站是前總統馬英九時期重要的能源轉型政策,蔡政府接續推動。媒體問是否憂心衝擊選情?鄭沒有回應,競選團隊表示,難免會有,究竟多大會密切評估。

photo.php (349×671)

觀塘案過關 環團3手段因應:訴訟、停止執行、刑事告發

環評大會8日審查桃園觀塘工業區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全案因官派委員人數優勢,以壓倒性的勝利表決通過,環團表示,除了將針對環評制度的瑕疵提起行政訴訟之外,該案要動工時,還將要求該案停止執行、並且再針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的部分向地檢署提起刑事告發。

義務律師陳憲政表示,這個案子充滿三個程序問題,首先環評委員要求中油釐清所有疑點,但是中油提供書面意見之後,環評委員都還沒表達意見、也還沒審核提問,卻在昨天進行內部表決通過,這不符合環評程序。

再者,陳憲政表示,觀塘案是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案,針對生態的影響,中油都未實質回答,僅不斷表示,該案有縮小開發規模,並未直接回應環委、民間團體的質疑,也有程序問題。

至於未來如何進行訴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待環保署正式公告行政處分後,將先向行政院提起撤銷訴願,但因對行政院已經不抱希望與期待,應該會直接到法院提起。

此外,蔡雅瀅表示,這個案子如果動工,勢必會傷害到當地的生態保育,也會向法院提起停止執行,要求開發單位不能動工,此外,她表示,觀塘案與深澳等其他案件不同的是當地有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野保法騷擾、虐待、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是有刑事責任,將會至地檢署提起刑事告發。

環團批觀塘案粗糙 要3階段抗爭

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案昨表決通過,環團質疑手法粗糙不符程序,此案通過是生態與能源安全雙輸,除將針對環評制度的瑕疵提起行政訴訟外,該案要動工時,還將要求停止執行,並針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向地檢署告發。

環團義務律師陳憲政表示,這個案子有三個程序問題,首先環評委員要求中油釐清所有疑點,但中油提供書面意見後,環評委員都還沒表達意見、也還沒審核提問,就在昨天進行內部表決通過,這不符合環評程序。

陳憲政表示,另個程序問題是,觀塘案是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案,針對生態的影響,中油都未實質回答,僅不斷表示,該案有縮小開發規模,並未直接回應環委、民間團體的質疑。

未來如何進行訴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待環保署正式公告行政處分後,將先向行政院提起撤銷訴願,應會到法院提行政訴訟。

蔡雅瀅表示,農委會林務局委託中研院進行的一年調查目前還沒有完成,大潭藻礁的生態還沒有完整的調查報告,未來施工勢必影響當地的生態保育,會向法院提起停止執行。

觀塘案因有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野保法騷擾、虐待、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有刑責,將提刑事告發。

觀塘翻案 專家批生態與能源雙輸

不到十三天,環保署環評大會連續三次審查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案,因反對的學者代表多數缺席,在官方代表居絕對多數情況下,表決七票贊成通過、兩票棄權,翻案成功,但環團跟學者都認為,是生態與能源安全的雙輸。

三接站在環評大會翻案成功,過程有如深澳電廠環差案翻版;這也是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環評大會翻案成功的第三案,另一案為大潭發電廠「燃氣單循環緊急發電計畫」,三案都是跟能源政策及穩定供應電力有關。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批評,深澳、觀塘案等爭議案都是環評的陳年老案,只因沒有退場機制致最後因「政策」翻案成功,他認為,環評法應修法補上退場機制。

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因涉及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生態保育議題,今年七月環評專家小組會議決議,全案對生態系有重大影響建議退回。

但隨後賴揆對外受訪時表示,請中油努力讓該案於九月底通過環評,環保署也因此連續在十三天內排三次會審查該案,造成環評委員不滿,導致兩次流會。

昨天出席的學者環委僅三位,官派委員有七人。出席的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本來他也不出席,但收到中油回應,覺得滿完整的因此出席。原則上他同意降低藻礁生態衝擊,建議防波堤往外移廿公尺,更可減輕生態疑慮。

另一環委、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認為,藻礁不見得只分布在桃園觀音新屋這一帶,經整體評估,該案開發後,因北部海岸沙岩很少,藻礁應不容易被影響。

未出席的環委、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發聲明,強烈表達本案不該通過,因中油目前的替代方案使得海洋資源損失無法估計,請大會考量中油報告的真實性。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在會中表示,近年來經濟成長停滯,外界直指是台灣「五缺」造成,此外,目前經濟部估計有四十家台商想回流,決定重要因素就是供電是否穩定,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能確保用電穩定。

高仙桂說,環保不只海岸保育,還有空汙問題,中油會成立生態保育委員會,把海岸衝擊降到最低,設置三接也會讓燃煤、空汙減少很多。主持會議的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觀塘案對於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影響已減到最低,討論後即進行表決。

三接案成功,環團跟學者都認為,落腳觀塘絕非妥善的地點。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說,大潭藻礁的生態還沒有完整的調查報告,且未來勢必影響生態。

蔡雅瀅和多位學者也質疑,觀塘是北部海上風速最大的地方,不可進港時間比台北港多許多,海象條件不佳,安全操作天數少,加上腹地縮小、儲槽數量減少,都讓三接站未來無發展空間。

還原現場/觀塘案怎麼翻盤的?

環保署環評大會10月8日審查「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經環評大會主席、環保署長李應元裁決後,大會進行內部表決以7票贊成通過、2票棄權、1票即環評大會主席未投,全案成功翻盤過關。外界好奇,這個充滿爭議未解的案件是如何闖關成功的?

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因涉及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生態保育議題,又被民團直指有調查不明確的瑕疵,今年7月被環評專家小組會議決議,全案對生態系有重大影響,建議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過,隨後賴清德對外受訪時表示,請中油努力讓該案於9月底通過環評,環保署也連續在13天內排3次會審查該案,期間造成環評委員不滿,導致兩次流會。

據環評會議規則,環委21人,有7名官派代表,以及14名學者代表,依規定要超過半數才能開會。本案有3位環委吳義林、高志明及徐啟銘,以做過中油研究案等為由申請利益迴避,扣除這3人,18人中必須要出席10位才能過半。

8日會議除了7位官方代表(含大會主席李應元)以及上一次也出席的兩位學者代表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馬小康出席之外,再加上首次環評大會離席抗議的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也出席,使得出席人數過半,達到法定開會人數。

李應元於會中請開發單位、環評委員各自說明報告,李堅明表示,本案攸關國家與生態平衡議題,他強調,會秉持專業角度嚴審本案,馬小康說,本來他也不出席,但是收到中油的回應,讓他覺得滿完整的,所以還是欣然出席,原則上他同意降低藻礁生態的衝擊,但建議若防波堤往外移20公尺應更可以減輕掉生態疑慮。李錫堤則認為,藻礁不見得只分布在桃園觀音新屋這一帶,他也表示,經過整體評估,該案開發後,因北部海岸沙岩很少,藻礁應不容易被影響。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表示,開發沒有覆蓋任何一塊已經裸露的藻礁,工程是於已經建好的凸堤上進行興建,沒有埋掉任何一塊藻礁,他也表示,開發會盡量避免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影響,他說,李錫堤教授有提到,水下礁體有各種來源,他們進行開挖後發現,確實是一些礫石跟礁混和的狀態。

未出席的多位委員則透過書面向大會表達反對意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聲明指出,向大會強烈表達本案不該通過,因中油目前的替代方案使得海洋資源損失無法估計,請大會考量中油報告的真實性等等。

會議進行後一小時由主席李應元裁決進入內部討論與表決,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於內部討論時首先表示,近年來經濟成長停滯,外界直指是台灣五缺所造成,她舉例,彰化之前爭取設立臉書亞洲資料中心,最後是新加坡中選,就是因為臉書擔心台灣的供電量無法達到需求,此外,目前經濟部估計有40家台商回流,決定他們是否回來的重要因素就是供電是否穩定,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是能確保用電穩定。

高仙桂也說,從國家整體環保觀點來看,環保不只是海岸保育還有空汙問題,她說,中油有提到會成立生態保育委員會,把海岸衝擊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設置三接也會讓燃煤、空汙減少非常多,都是國發會支持的原因。

會議隨後透過不計名投票進行甲乙兩案表決,甲案為採取專案小組建議退回目的事業審查機關,乙案為審查通過,最後共有7票贊成乙案、2票廢票、1票即主席未投票通過該案。

不出席的抗議環委指出,他們不出席就是擔心出席了變成背書,還是強勢通過,有環委表示,昨天雖然有2票廢票,但是那2票也可能投贊成票,因此才以缺席抗議想要讓環評大會流會。

李應元會後召開記者會表示,觀塘案對於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影響減到最低,他也提到,日前有委員提到,河床到外海可能有1公尺的礁體,雖然李錫堤委員說這些藻礁可能都是死的,不過環評還是決議防波堤往外平移20公尺,盡最大可能迴避,減輕對礁床的衝擊。

李應元也提到,這是一個很單純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議題,比起深澳單純很多,但是就是因為最近這些陰錯陽差的事情,導致大家不去注意這案有實質減經、縮小的貢獻,他說,過程中當然有一些缺憾,明年修環評法,會探討不足的部分。

觀塘案強行通過 律師痛批:首次看到吃相這麼難看

不到13天時間環保署連續召開三場環評大會審查觀塘案,據傳政院這麼趕,就是為了趕在選舉之前,用較少人關注的觀塘案來換外界抗議不斷的深澳燃煤電廠案,也直接暴露環評機制的缺陷。環境律師直指,首次看到環評被玩成這樣、吃相如此難看、毫不遮掩,並直指環評制度瑕疵要盡快改革,否則容易被操作。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表示,深澳燃煤火力發電廠擴建案是環差案、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則是環現差案,雖然於環評法中歸屬不同的案件,不過他們的共同問題都是老舊環評沒有退場機制。

張譽尹表示,深澳、觀塘都是過去10、20幾年通過環評的案件,可是當時調查較為粗糙、公民監督機制也不健全,導致許多案子草率通過環評,他指,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很想要讓老舊環評退場,可是工商業反對,希望老舊環評永遠活著,就是現在最大的問題。

義務律師陳憲政則表示,官方代表比率過高達到三分之一是個問題,民團認為應該要降到四分之一,而且官方代表如果臨時有事情,可以馬上找人代理,但是民間委員卻不行,這讓官方很容易計算有把握的票數,他說,像是昨天民間委員大多數缺席,基本上會議已經失去代表性,官方代表也變成橡皮圖章,失去審查公信力。

張譽尹表示,有些學術委員跟官方友好,領著政府補助的人大有人在,政院高層要操弄也很容易,他批評,這次的方式讓大家開了眼界,盡管是過去中科三期政府也不敢吃相這麼難看,用政治操作、密集安排會議、讓民間委員行程無法配合的方法,作勢用人治凌駕法治、權力霸凌專業。

對此,李應元表示,總統是否有要列入國慶文告,這個他不清楚,因為沒看到總統文告無法理解,他說,總統會處理所有面向,最近忙著很多中美等國際議題,他說,這個事情應該是賴清德院長會處理。

李應元也提到,這是一個很單純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議題,比起深澳單純很多,但是就是因為最近這些陰錯陽差的事情,導致大家不去注意這案有實質減經、縮小的貢獻,他說,過程中當然有一些缺憾,明年修環評法,會探討不足的部分。

府院冷淡 讓詹順貴明白自己是大石頭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上午發表三千字辭職公開信,下午環評大會就通過觀塘環評案。其實早在九月十三日觀塘案的環評大會上,五名環評委員退席表態後,詹順貴就萌生辭意,且提出書面辭呈,但環保署長李應元拒收不處理。昨天詹順貴發辭職聲明後,行政院也火速同意。

深澳電廠環評案,詹順貴賭上長期在民間累積的清譽,讓深澳案因他一票過關,也讓他重傷,政院等於把他當擋箭牌,送入「加護病房」;這次觀塘案,再次推他上火線,形同要他「死兩次」。

通過深澳案,環團人士至今仍不諒解,認為詹順貴長期從事環境運動,本身又是律師,不可能對環評制度不了解,當他投下同意票時,後續可能效應不可能事先沒評估。然而當下詹並未坦承犯錯,甚至不惜與反對深澳電廠的新北市政府對嗆,環團至今對詹不甚諒解,甚至認為詹早已背棄當初對環境的信念與承諾,向行政院靠攏。

詹順貴的書面辭呈從九月中一直被壓著,上周三傳出他請辭消息時,當天他確實是因感冒咳嗽不適請假,但面對個人理念與高層意志拉扯的兩難,不想繼續參與觀塘環評案也是真的。只是消息傳出後,表面上環保署澄清「子虛烏有」,力挺詹順貴,實際上政院態度卻有微妙轉變,也成為詹順貴最後自己發辭職聲明的轉折關鍵。

據了解,原本詹的辭呈政院不處理,但上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政院發言人被問及詹請辭一事僅淡淡表示「尊重他」,被解讀政院決定要明快處理辭呈,避免觀塘環評節外生枝。隨後政壇即有耳語,指「詹副署長辭職,十月八日生效」,且傳出過程中蔡英文總統並未力挺詹,並說此案「聽院長的」。

府院的冷淡,讓詹嗅到了政治風向轉變,也明白自己是府院要強推觀塘案的大石頭。事實也證明,少了詹順貴這個絆腳石,昨日環評大會不到兩小時就表決過關。

上周末詹順貴返回台中豐原老家,草擬了辭職聲明,趕在觀塘案闖關前堅辭副署長,表達自己的意志,留住環保鬥士在官場走一遭的最後尊嚴。

蔡曾寫「藻礁永存」…綠環保理念破功 能救選情?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周五拋出「有條件」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建的可行性,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案昨迅速過關。雖然行政院否認有「交換說」,仍不免讓外界產生選舉聯想,何況就算能稍微穩住選情,但民進黨長期以來堅持的環保理念瀕於破功,會不會「短多長空」,未來將面臨更大衝擊?

觀塘案環評昨天審查通過,卻是在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明志,以及環團抗議聲中,因官方代表居多數闖關成功。經過這一役,已讓環保團體及學者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

事實上,觀塘案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也曾經提出,當時反對的是民進黨,如今朝野角色互換,政策始終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深澳電廠亦然,這也難怪環團等民進黨的昔日戰友,對民進黨愈來愈失望。

觀塘案環評一過,當年蔡英文總統在桃園藻礁親筆寫下「藻礁永存」諾言,以及桃園市長鄭文燦曾在臉書公開護藻礁、批評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以經濟掛帥」等往事,如今被翻了出來,也顯得格外諷刺。

至於民進黨選擇承擔這些負面評價,背後考量的一項重大因素,恐怕還是與選舉有關。尤其是深澳環評過關後,火力發電帶來的空汙話題,不僅影響新北市長選情、成為台中市長的選舉焦點,更在公投推波助瀾下,成為朝野選戰攻防主軸之一,讓民進黨和黨籍參選人兵疲馬困。

即便觀塘不是為了交換深澳,但在賴清德「有條件」重評深澳的答詢後,在新北市苦於挨打的市長參選人蘇貞昌,或可暫時解決「燃煤」之急,稍獲止血,台中市長也可暫時脫離戰場;只是有得必有失,現在反倒是原本選情穩定的鄭文燦,必須面對承諾跳票的誠信檢驗。

政黨講求選舉得失,民眾在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也愈來愈注重環境永續保育,當民進黨政府以政治決定政策後,最後考驗的還是民意這一關!

(聯合報)
--
官方主導 中油觀塘環差案過關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8)日再度審查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差案,雖然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一早在臉書發出請辭聲明,但該案在達到法定開會人數的十人出席下、以七票同意闖關成功。

中油在會後特別表示感謝,中油副總經理方振仁表示,第三接受站細部施工期程仍須評估,希望搶在2023年1月,開始供應大潭新增機組所需天然氣,趕上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期程。

中油觀塘案7月遭環保署專案小組退回,隨後向環評大會提出申覆,此後共歷經四次環評大會,其中兩次以流會收場,過程一波三折。

由於第三接受站興建攸關蔡政府能源轉型承諾,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對外公開力挺觀塘案,此次會前更提出「以深澳換三接」的主張,可見此環評案對政院而言,是「只許通過,不許失敗」。

昨日環評大會中,21位環評委員中扣掉三人利益迴避,剩下18名環委中,只有十名環委出席,恰好達到法定開會門檻。其中,民間委員更只有李堅明、馬小康及李錫堤等三位出席。

在閉門會議約一小時後,十名環委以無記名方式投票,最後在官方代表出席人數優勢下,以七票同意審查通過,二票空白無效票,會議主席、環保署署長李應元未投票,中油觀塘案順利在環評翻案。

由於環評大會以官派代表優勢人數為民間委員兩倍多,更以投票表決通過該案;環保團體批評,這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吃相史上最難看,環評制度蕩然無存。

面對外界質疑,李應元昨在環評會後立即召開記者會,澄清賴揆並未對環評下指導棋,而是要求中油必須做好調查,並向環評委員說明清楚。

李應元強調,觀塘案環評審查完全公開透明,各方意見也在過程中充分表達,「無論就實質面、審查面來看,都可以被接受」。

中油表示,後續走完行政程序後,將可積極規劃第三接收站施工期程。原先評估2022年7月可開始供氣,但因為環評審查直至昨日才通過,預估供氣期程必須延後到2023年1月,開始供應大潭新增機組,中油仍會儘快趕工。

photo.php (449×343)

發3,000字辭職聲明 詹順貴:討論政策機會減少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8)日請辭,他發表3,000字辭職聲明中,直指最近一年,在行政院可以完整、深入討論政策的機會已大幅減少,而行政院長賴清德對環評過度期待的發言,更影響制度正常運作。

整篇辭職聲明中,詹順貴感謝蔡英文總統、行政院前院長林全的愛護,以及環保署長李應元的充分授權與支持,卻未提到對賴清德的感謝,兩人關係也引起側目。

詹順貴在辭職信中直指,昨天通過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觀塘工業區、工業港環現差、因應對策以及環差等案件,因賴清德過度期待的發言,釀成部分委員退席抗議,接著又被迫過於密集加排大會,讓委員更加不滿,消極不出席杯葛,不僅環評制度公信力盡失,甚至連正常運作都有困難。

詹順貴認為,整體施政或決策,有許多面向的價值要權衡,不可能將單一價值無限上綱。但決策時的價值取捨或排定優劣、輕重緩急時,總要兼顧制度穩定性,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公信力。否則,縱使形式上程序合法,仍會讓制度崩潰,公信力蕩然無存。

詹順貴表示,觀塘案累計召開過逾十次相關環評會議,專案小組做出結論後,提環評大會決議,是程序的必然、制度的規定,民主機制理當尊重大會決議。提送大會後,原本9月12日的環評大會應可依法定程序做出決議,是來自程序外的變數而脫軌,預期落空,才演變現今僵局。

李應元嘆 詹順貴辭職不顧江湖道義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8)日上午請辭,下午中油觀塘案環評過關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即「勉予同意」詹順貴的請辭。

環保署長李應元則表示,詹順貴最後還是做了讓他遺憾的決定,「不管我死活的事情,我個人覺得他非常不顧江湖道義」;但他就是覺得「嘸甘啦(台語:捨不得)」。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特別回應,賴院長從來沒有干預任何環評審查的過程,從過去到現在都尊重環評審查委員會的審查。

風向變了 環保鬥士變絆腳石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天上午發表3,000字辭職公開信,下午環評大會就通過觀塘環評案。早在9月13日觀塘案的環評大會上,五名環評委員退席表態後,詹順貴就萌生辭意,且提出書面辭呈,但環保署長李應元拒收不處理。昨天詹順貴發辭職聲明後,政院火速同意。

深澳電廠環評案,詹順貴賭上長期在民間累積的清譽,太過堅持法律規範,且忽略自己可以不投票,也可延會再議,導致深澳案因他一票過關,已經重傷;為扛住深澳案,政院已把「阿貴」送入「加護病房」;這次觀塘案,再次推他上火線,「簡直要他死兩次」。

上周三傳出詹順貴請辭消息時,當天他確實是因為感冒咳嗽不適請假,當然,夾在個人理念與高層意志間拉扯,不想繼續參與觀塘環評案也是真的,但消息傳出後,表面上環保署澄清「子虛烏有」,力挺詹順貴,實際上行政院的態度微妙轉變,也是讓詹順貴最後發辭職聲明的原因轉折。

原本詹順貴的辭呈行政院不處理,但上周行政院會後,行政院發言人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尊重他」,態度冷淡,顯示行政院已做出了決定,想要明快處理辭呈,避免觀塘環評節外生枝。

上周政壇已有耳語,指「詹副署長辭職,10月8日生效」,過程中蔡英文總統並未力挺詹,且傳出蔡總統說此案「聽院長的」。

府院的冷淡,讓詹嗅到了政治風向的轉變,也明白自己是府院要強推觀塘案的大石頭;事實也證明少了詹順貴這個絆腳石,昨日環評大會投票超順利,四個案子不到兩小時就全數表決過關,展現超高效率。

上周末詹順貴返回豐原老家,草擬辭職聲明,表達自己的意志,留住環保鬥士在官場走一遭的最後尊嚴。

觀塘環評案 中油:避開藻礁區 兼顧保育

中油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環評案昨(8)日闖關成功,中油董事長戴謙昨天重申,三階案開發面積已縮小至原計畫的十分之1,完全避開藻礁區,是以藻礁永存觀念去規劃。興建後可提升供電穩定,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

觀塘案三階環評通過,中油昨天傍晚召開記者會,由戴謙主持,他強調,興建第三接收站是配合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就近提供LNG(液化天然器)給台電大潭電廠第八、第九號機組,以達國家燃氣使用目標50%,讓空氣、環境更乾淨。中油的規劃符合大家對生態關心所提出的要求,也讓國內天然氣的設備利用率從十分繃緊的103%降至87%,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

(經濟日報)
--
觀塘案闖關成功 中油重申6大說明及承諾

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通過攸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否建置的觀塘環境影響評估案,中油隨即於下午舉行記者會提,出6項說明及承諾,重申將達成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重目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評大會今天審查攸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否建置的觀塘環境影響評估案,會議約於下午2時10分開始,討論一小時後表決,決議通過。

經濟部及中油公司在下午4時30分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包括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能源局長林全能及中油公司董事長戴謙均出席。

中油首先表達對環評大會的謝意,也表示將尊重及採納各專家學者、公民團體提出的建議外,並指出,環境永續一直是中油的核心理念,第三接收站的開發是提供國內電廠、工業與民生所需的乾淨能源,以減少空氣污染、降低碳排放,更重要的是要確保電力的穩定供應,提供大潭電廠新機組所需天然氣,達成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中油也重申6大說明及承諾,包括:一、觀塘接收站攸關穩定供電及降低空污,其必要性與急迫性;二、計畫採取迴避替代修正方案,保留自然海岸,減少對生態環境衝擊;三、成立「觀塘工業區(港)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主導生態保育之審議。

四、在觀塘設置第三接收站可帶來更多工作機會,與地方長期發展共榮;五、台灣中油願與大家共同努力,創造經濟、生態與社區永續發展;六、中油願與大家共同努力,創造經濟、生態與社區永續發展。

(中央社)
--
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觀塘強勢過關

在賴揆上周五喊出「觀塘過關換深澳停建」下,流會不到一周的環保署環評大會昨再度審查「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在環評委員比上次多一位出席,達到10位法定開會門檻下,會議只討論40分鐘就進入表決,結果在7位官派環評委員全數投票贊成、2票棄權而「審查通過」,觀塘案強勢翻案成功!

詹順貴請辭 8學者缺席

環委共21人,含官派7人、學者專家14人,吳義林、徐啟銘、高志明因故申請迴避,扣掉3人,18人需10人出席才能開會。昨天出席的環評委員含官派7人、學者3人,共10人剛好過半,達法定人數。

官派環委包括主席環保署長李應元、副署長張子敬(代替請辭的詹順貴)與內政部、科技部、衛福部、國發會、農委會代表。3名學者環委是專案小組召集人李堅明與馬小康、李錫堤。缺席的8名學者環委是鄭明修、李克聰、王价巨、王文誠、劉希平、劉小如、劉溢昌、李公哲。

官派7票硬過 40分鐘翻案

大會開始,李堅明、馬小康、李錫堤先後發言,要求中油落實迴避替代方案,盡力維護藻礁;官派環委則強調經濟開發與防制空汙的必要性,最後並建議就中油迴避替代案及海堤再往外移至少20公尺進行表決,討論不到40分鍾,李應元隨即裁定表決,結果在6名官派環委(不含李應元)及1名學者專家環委同意,2名學者專家投廢票,以7比2,觀塘案順利翻案,但卻也被環保團體批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不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通過後,中油與經濟部即聯合召開記者會,表示將趕工在2023年1月開始供氣給大潭電廠。監督此案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壓力獲得舒緩,會中一度哽咽,紅了眼眶,強調此案通過「挑戰才開始」,拜託中油同仁把此當作最重要的事來做。

中油董事長戴謙除感謝曾文生與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導,讓中油提出替代方案。他興奮之餘,還宣示要終生當未來成立的觀塘生態保育委員會的志工,至死為止。

經次長哽咽 中油挑戰才開始

工商團體昨日對觀塘案環評強勢過關,儘管認為是個案,但過去業界時常反應「環評曠日廢時」,無法有效掌握審查時程,確實影響到廠商投資意願,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表示,看到政府「硬起來」展現魄力,當然會希望將來遇到一些重大開發案,政府能負起責任去維護理性討論的空間,建立業界的信心。

詹請辭 李感嘆不顧江湖道義

昨日下午環保署召開觀塘案環評大會,請假多日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則在上午於臉書發表長達3000多字的聲明,宣布請辭。對此,環保署長李應元說,詹順貴辭職是不顧江湖道義,他很遺憾。

詹順貴明志 深澳經驗已夠了

詹順貴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辭職的想法與理由都寫在聲明稿中,不會再做另外的回應。而離開環保署後何去何從?他目前還未多想,應該會先回到老本行擔任律師。至於會不會再參與環保運動,他未作正面回應,只含糊回答:「還是會在不同崗位繼續為台灣環境努力。」從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起,詹順貴一共在環保署待了2年4個多月。

詹順貴在聲明中說,他在9月12日環評大會首次審查觀塘案流會後,向環保署長李應元遞出辭呈但遭拒收。沒有從政經驗的他,隔天就把辭呈直接遞交行政院,且辭意始終不變。

上周「請假變請辭」風波的隔天(4日)晚上,他就在個人臉書貼出宋代蘇東坡的詞《定風波》以明志,詞的最後一句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其心境與去意已表露無遺。

李應元遺憾「真的不必這樣」

請辭聲明中詹順貴也不忘闡揚自己的理念,回顧進入體制內的初衷指出,當時是希望實踐更結構性與更長遠的改革的初衷。但環評制度的社會信任基礎受到嚴重傷害,離當初修法目標越來越遠,實在有愧職守。而他選擇在環評大會四度審查觀塘案前掛冠求去,就是不想再為行政院背書,畢竟有一次深澳案的經驗已經夠了。

請假變請辭 賴6小時後批准

環保署長李應元則表示:「真的不必這樣的(指詹辭職),我和阿貴是好兄弟,這段期間共同努力,做的很不錯啊!連賴院長也對環保工作的成效給予肯定,如今阿貴卻辭職了,根本不顧江湖道義,我真的感到很不捨!也很遺憾!」至於接替詹順貴的人選是誰則並未提及。

而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詹順貴則發表辭職聲明6小時後准辭。對於政院日前否認詹順貴請辭,算不算是假新聞?行政院發言人Kolas說,沒有假新聞的問題,上周詹順貴的確是請假,不是請辭,不過顯然在過去幾天媒體的熱情報導中,很遺憾「請假變成請辭」。

經濟部擬增設百萬瓩天然氣機組

三接昨通過後,接下來就是深澳退場問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表示,將盡快提出「深澳電廠替代方案評估」,預計會在現有電廠廠址選擇增設一部百萬瓩天然氣機組,取代深澳退場缺口,地點可能選在現有大潭、林口電廠等幾個北部電廠。不過他未承諾深澳不蓋後,以後政府不再蓋新燃煤電廠,強調要看以後技術而定。

針對深澳退場,曾文生強調經濟部內部正在做可行性評估,已要求能源局、台電、中油針對氣源調度、北部設置機組場址做出評估規畫。未來新機組地點,可能在現有電廠中增設,另外,北部還有IPP民營電廠也在詢問,也會接受申設提案。

曾文生說明,選擇天然氣機組替代,有幾個理由,一是佔地面積小,二是建設速度比較快,更重要是彈性大,以後綠電發電較多時,其起降速度比較快,可以調配。

目前北部的大潭電廠、林口電廠,乃至於停建的深澳電廠,都是經濟部可能作為增設天然氣機組場址。曾文生認為,三接天然氣未來供大潭新設8、9號機組,如果再多一步100萬瓩機組,三接未來設立後,其2個氣槽還有多提供天然氣餘裕,但他強調未必就是設在大潭。幾個替代地點,原則會看土地有沒有、氣源有沒有、輸配電網足不足去評估。

台電則說,幾個替代深澳場址都各有經費、氣源、抗爭等不同情況,硬要做當然可以,可是要看合不合那個效益。

因新增機組只考慮天然氣,是否意味深澳電廠後,政府就不再建燃煤電廠?曾文生並未承諾,只說要視未來燃煤技術演進而定。他說,目前北中南都有燃煤發電廠,這兩年陸續更新成超超臨界機組,但還是有很多爭議。現在對燃燃煤後端汙染防治設備要求都有共識,但還需要取得科學驗證,共識建立需要過程。

雖然選擇以燃氣機組取代深澳,但曾文生指出,2025年能源配比,天然氣50%、燃煤30%、綠能20%並沒有改變,現有燃煤機組比例仍超過30%。

b03a00_t_03_04.jpg (656×446)

新聞透視-環評粗糙翻案 執政傲慢

觀塘案行政院動員官派環委護航,強行翻案成功,過程十分粗糙,完全不尊重學者專家的意見。最後僅10人出席勉強過半,投票時只有官派環委6人贊成,出席的3位學者環委有2位選擇投空白票。有人說這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因為即使扣掉主動迴避的3人,11位學者環委僅1人贊成,案子卻通過了。

環團人士斥責這根本是執政團隊的傲慢,展現出「平庸的邪惡」,出席的代表只知迎合上意,殊不知所投下的一票,對已存在7600餘年的天然藻礁地景很可能已宣判了死刑。

所謂「平庸的邪惡」是美籍猶太裔女性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上個世紀所提出的理論。亦即當任何人甘於放棄對善惡是非的判斷力而去服膺權威,連最平凡的人也可能導致最極致的邪惡。最明顯的例子是1960、61年,以色列在耶路薩冷公審前納粹分子艾希曼(Eichmann),面對控訴艾希曼通常回答:「一切都是奉命行事。」因此鄂蘭認為艾希曼只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平庸的邪惡。

但昨日出席的官派環委,平常並未參加專案小組會議,也未曾造訪過大潭藻礁,根本不了解其存在的意義,卻為了貫徹上級的意志,對於學者專家的意見不理不睬,難怪環團要斥其為投票部隊,而這6張贊成票代表的就是一種「平庸的邪惡」。

環團委員共有21人,昨天僅有10出席,不到一半,而投下贊成票的也只有7人,即只有三分之一環評委員投下贊成票,這樣的環評結果如何讓人信服呢?只是凸顯執政的傲慢。

至於詹順貴選擇在昨天下午環評大會召開前在臉書宣布請辭,除了對觀塘案表達反對立場,也對執政團隊失望。請辭聲明稿最後他感謝小英總統、前閣揆林全、環保署長李應元,卻隻字未提及賴揆,印證詹賴兩人心有千千結。

(中國時報)
--
官派強勢護航 觀塘開發過關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在位置桃園市觀塘工業區的開發案昨(8)日四度闖關環評大會決議,環保署長李應元也三度親自主持,面對8名學者委員未出席、勉強達到法定開會人數,最後仍以表決進行,在主席李應元不投票的情況下,以7支持票、2廢票情況下,觀塘開發案翻盤通過。

觀塘開發案翻盤過關,代表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有望、將重新評估深澳燃煤電廠是否有興建必要。對此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接下來要盤點天然氣的供應,天然氣機組未來的發展情形,去找出可以替代深澳的最好方法。

林全能指出,目前的大方向是盤點北部地區可行的現有電廠場域,來看看能不能替代深澳,同時要考量土地、電網、管線等細節,再列出北部可能候選電廠,這細節要讓中油跟台電來評估,還不能確定時程,「但現在的社會氛圍知道,不能給我們太多的時間。」

台電也表示,將盤點調整現有天然氣發電計畫,並在經濟部指導下,與中油研商確認各項供氣環節。在確保穩定供電的前提下,會再次評估深澳電廠計畫的必要性。另外,台電也將積極推動大潭8、9號機組新建工程,並與中油合作相互調整供氣調度,以符機組所需。

觀塘開發案在環評大會頻頻受阻,不僅學者委員集體退席抗議、更以拒絕出席、流會表示抗議,昨下午四度進入環評大會、三度挑戰決議,包含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科技部自然與永續研究發展司副司長郭箐、以及環保署在內的7位官派委員都準時出席,而學者委員僅3位出席,但已達開會人數。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雖然專案小組決議應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但她希望兼顧,外界都很關注台灣五缺的問題,「臉書不在彰化設廠,就是擔心電力供應問題」,另因應中美貿易戰,有幾十家業者想回來,都希望確保供電穩定性,因此建議應通過觀塘開發案,「這是攸關穩定電力供應的指標性案件」。

a04a00_t_01_02.jpg (656×254)

開發面積縮為10分之1 中油:2023供氣

全國矚目的中油觀塘開發案(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歷經18個月的環差及環評審查,昨(8)日在中油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開發面積縮為10分之1,由232公頃變成23公頃下「過關」,中油預計2023年1月起供氣,每年供氣300萬噸。

中油董事長戴謙表示,已規劃由學者、在地鄉親、公民團體及中油專責人員各四分之一組成「觀塘工業區(港)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5年編列1億元預算推動,並認養觀新藻礁保護區、白玉海岸,中油將負責保養及復育工作,並恢復燕窩棲息地;而他自己也將成為永遠的志工,為觀塘生態盡一分力。

另外,由於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通過環評,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也表示,如果能解決廠房土地,天然氣供應以及發電後電網輸送問題,將考慮深澳電廠為改建為天然氣機組。

曾文生表示,天然氣電廠具備用地面積較燃煤電廠小、發電及機組建設速度快,加上綠電已是趨勢,比較有彈性能找到再生能源可匹配。以現有大潭電廠7、8、9號機,加上深澳電廠若能順利改為天然氣機組100萬瓩替代後,估計每年用氣量約為270萬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將有餘裕可以供應。

中油表示,為了觀塘計畫區的生態保育,經環評委員、專家學者與公民團體的指正及指導下,中油除修改組織章程成立生態保育組,並兩次大幅修正計畫內容,採原址迴避替代方案,工業區開發面積從原來的232公頃,向下修正為37公頃,最後再縮減為23公頃,僅占原來的十分之一,並將防波堤外移20公尺。

戴謙指出,此計畫內容只使用既有填區,避開裸露藻礁及柴山多杯孔珊瑚,維持G1、G2、G3區現狀,並保留自然海岸,經過各種生態調查及評估,建站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第一期工程2座16萬公秉儲槽,將於2023年1月可順利供應大潭電廠天然氣,年供氣量約為300萬噸,大潭電廠將新增3部新機組使用。

詹順貴請辭獲准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8)日同意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請辭案。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體諒詹在深澳電廠老案新辦的環差審查會中,依法行使職權而投下關鍵一票,卻遭致社運團體的批評,為避免詹再度面對同樣的壓力,賴揆勉予同意詹的請辭。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日上午在臉書(facebook)公布近3千字的辭職聲明,打臉行政院的「咳嗽說」,他指出,由於環保署署長李應元拒收他的書面辭呈,在9月13日已經自行送政院待核。

詹順貴以環團律師出身、從民間走入內閣,他曾自比為政府的「烏鴉」,他聲明中表示,擔任環保署副署長2年來,不敢忘記當初選擇進入體制,是希望實踐更結構性與更長遠的改革初衷。

Kolas強調,行政院肯定詹順貴兩年多來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協助環保署長李應元及署裡的同仁共同努力,也獲致有別於以往的成就。

詹順貴請辭消息早在上週便滿城風雨,不過當時Kolas曾澄清,為咳嗽請假並非請辭,對照昨日詹順貴在臉書發文坦言早在9月13日便將辭呈送進政院,無異於「一個內閣兩種說法」。

面對外界質疑恐有製造「假新聞」的情形,Kolas強調,沒有假新聞,詹順貴昨才正式在辭呈上簽名,李應元也簽核辭呈,上週咳嗽滿嚴重,的確是請假,不過「滿遺憾請假變成請辭」。

對於8月17日賴清德接受本報專訪時,曾提及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只要在今年9月底前通過,時間上還來得及」,也趕得上2025年推動非核家園等內容。

Kolas指出,此乃賴清德對中油公司的期許,並非針對環評委員會,且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計畫在政委張景森督導下,已取消大面積的填海造陸,改以離岸碼頭停靠天然氣船,以棧橋連接碼頭,並將儲氣槽的位置更動。

(工商時報)

社會

高階警2度酒駕被逮 去年才遭降職 挨批「知法犯法應汰除」

去年3月時任台南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郭蓬生,在新北市酒後駕車,被警方查獲,酒測值0.47,事後郭被記2小過降調台北市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技正,想不到郭未記取教訓,昨晨又在台南市安平區酒駕自撞路口石墩,酒測值0.16,再被自家人依涉公共危險罪嫌送辦。對此,台北市警察局督察室說,郭酒駕記1大過,並改調法規室。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痛批,警政署不應姑息,應該汰除!林美娜說,身為執法的警務人員竟還知法犯法酒駕,且已連2次被查獲,這種人根本無法對自己及別人生命負責,怎還能當警察?他人格已不適合再當警察職務。
郭蓬生(57歲)前晚駕駛自己的轎車到台南訪友喝酒,昨清晨3時48分酒後開車行經安平區育平路與慶平路口時,失控自撞路口石礅,警方接報到場處理,並未認出郭是高階警官,酒測值0.16毫克,依法偵辦。郭蓬生車禍後,在現場等候警方處理,到派出所偵訊時態度配合,但有問才有答,更絕口不提自己是警務人員。

曾偵辦男童割喉案
郭蓬生綽號「小胖」,為警佐班12期畢業,原先是刑事警察局研究員,2010年調至南市警局鑑識中心主任,採證親力親為,辦案能力受肯定,郭曾參與偵辦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等重大刑案,他扮演採集重要犯罪證據的破案角色,沒想到犯酒駕。
警界人士說,郭蓬生就是喜歡喝兩杯,若能找人代駕或搭計程車,就不會讓自己那麼難看;有同僚對郭屢出包也看不下去,不自愛當警界害蟲,這種人應早一點離開警界。

高市已6起警酒駕
面對警察屢傳酒駕,高雄市警局去年成立「安全基金」,代墊酒駕同仁的計程車費用;今年3月,擴大列管2百多名高風險對象,要幹部在連續假期前密集宣導勿酒駕。高市警員涉酒駕案今年已6起,六都排名第2,為減少類似事件,市警局上月起寄發「一戶一封信」關懷信,讓眷屬了解酒駕嚴重性,除被送法辦、移付懲戒,還面臨降職改敘,考績列丙,代價相當高,協助勸說別再酒駕上路。
另針對林姓台大研究生6日晚間遭酒駕男子撞死,多名立委昨在立院交通委員會建議交通部再加重罰則,甚至針對酒駕訂定酒駕罰則專章。對此,交通部長吳宏謀表示,已請路政司針對法規檢討,願朝專章方向來努力,關於罰則再提高,將與法務部研究。

警察酒駕案例
2018/02/26
.北市警員陳正雄酒後騎警用機車上路,遭新北警員攔查,陳一度拿警察識別證「盧」了近1小時,測出酒測值0.5送辦,並追究公務車私用責任
2017/10/18
.新北市刑大警員王金榜餐敘喝醉,騎車撞上民眾轎車,王酒測值0.61,記1大過處分
2017/02/20
.台中市第三分局警備隊員鄭光哲酒駕,在國道1號追撞貨櫃車,下車後未擺放警示標誌,又引發後方兩車事故,鄭肇事後逃跑,遭被害車主追上就逮,酒測值1.13,被送辦調職

(蘋果日報)
--
又酒駕 刑事鑑識專家自毀形象

去年3月還是3線1星的台南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郭蓬生(見圖,資料照),去年3月在新北市酒駕被新北警方查獲、酒測值0.47,郭被降調北市警局鑑識中心技正,郭似乎沒學到教訓,昨天凌晨又在台南市安平區酒駕自撞路邊擋車石柱肇事,酒測值0.16,再被自家人依涉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檢方偵辦。

由於這是郭2年內第2次酒駕,對此,台北市警局說,將對郭記一大過,並調往法規室擔任技正。據了解,57歲的郭此次酒駕被逮,不僅今年度的年終與考績獎金泡湯,他調往法規室後,不僅必須離開熟悉的鑑識領域,更無法領到每個月2萬1千元的鑑識加給,實在得不償失。

警方調查,昨日凌晨3點多,郭蓬生駕車行經台南市安平區慶平路、育平路口時,自撞路邊人行道的擋車石柱。警方獲報到場,對郭進行酒測,酒測值0.16,因為又有肇事,警方只能依公共危險罪嫌送辦。

據了解,承辦警方原本不知道郭是自家人,帶回訊問時赫然發現他是自家鑑識前輩、嚇了一跳!對於再次酒駕被抓,郭蓬生在警局裡顯得很沉默、不願多說,只坦言跟朋友在台南喝了些酒。

外號小胖的郭蓬生是從基層警員一路升上高階警官,在刑事鑑識專業有傳奇一頁,在南市計程車命案、湯姆熊男童割喉案等各類重大刑案中,都扮演採集重要犯罪證據的破案角色,不料在鑑識領域專業受到肯定的郭蓬生,仍戒除不了酒駕的壞習慣,再次被「抓包」,傷了自己也傷了警察形象。

(自由時報)
--
原是明日之星…三線一警官去年酒駕被降調 再犯自撞

去年初台南市警局鑑識中心前主任郭蓬生因為酒駕,遭移送法辦並降調台北市警局鑑識中心技正,沒想到凌晨他又酒駕,在台南市安平區育平、慶平路口自撞路邊石墩,酒測值0.16毫克,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郭蓬生長今是各方看好的三線一星警官、曾參與破獲湯姆熊割喉案等重大案件,原本仕途平順,卻因酒駕誤了前程。

郭蓬生警界綽號「小胖」,警佐班12期畢今年57歲,曾任刑事局研究員8年前升任台南市警局鑑識中心主任, 原本仕途一片大好,卻栽在愛喝酒的壞習慣。

去年3月郭蓬生在新北市酒駕土城分局警員攔查送辦,酒測值達0.47毫克,台南警方記兩小過調離非主管職務,後他調台北市警局鑑識中心任技正。

不料郭蓬生今凌晨3點半與朋友餐敘後又酒後開車,將近3點50分時行經安平區育平、慶平路口自撞路邊擋車石柱,雖酒測值0.16毫克,但因為自撞肇事,警方也只能依規定以公共危險罪嫌移送辦。

警官二度酒駕 基層警:他是指紋鑑識專家

前台南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現任台北市警局鑑識中心技正郭蓬生,今天凌晨3點多在台南市再次酒駕自撞路邊人行道擋車柱被逮。台南基層警員今天說,郭蓬生平日工作認真,指紋鑑識是他的主要專長,是指紋鑑定專家,全國數一數二,2016年維冠大樓倒塌時,郭蓬生指揮刑事鑑識人員進駐台南市立殯儀館七天七夜,憑著指紋鑑識及DNA比對,確認罹難者身分,讓家屬妥善安葬罹難者。

郭蓬生具刑事鑑識專業,在偵破各類重大刑案中,經常扮演著採集重要犯罪證據的角色;如2012年12月1日發生在台南市湯姆熊遊樂場的學童遭割喉命案,就是因現場採證完整,才迅速偵破。

台南基層警員說,「酒後駕車害了郭蓬生!」,郭蓬生平時工作很認真,又有鑑識專業,指紋鑑定是他的專長,在全國數一數二,2016年2月6日維冠大樓倒塌後,郭蓬生當時是台南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帶領鑑識中心人員進駐台南市立殯儀館,日夜比對罹難者指紋及DNA,幫助死者家屬找到親人,專業表現獲得肯定。

鑑識專家再因酒駕調職 老友多唏噓

台北市警局鑑識中心技正、三線一星警官郭蓬生去年3月因酒駕遭送辦,自台南市警局鑑識中心主任降調北市警技正,今天凌晨又酒駕在台南市安平區自撞路邊護欄石柱,酒測值零點16毫克,又被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警界友人表示,他以三線一星警階去年他酒駕其實已犯大忌,要不是有高層惜才力保,早已「冰凍」,這次再出包肯宣處分更重,可說仕途已難再發展,令人唏噓。

警方調查,昨天清晨4點左右民眾報案,安平區育平路口有轎車撞上路邊人行道護欄石柱,員警到場郭蓬生站在車旁等候,表示「太累了精神不濟」,不小心撞壞石柱,酒測值超過零點一五毫克「肇事移送法偵辦標準」,依法送辦,郭自稱前晚與友人小酌後休息到凌晨,原以為已清醒,接受違法酒駕及後續處分。

員警表示,郭被帶回詢問肇事過程十分配合,僅低調自稱前晚與友人聚會小酌,為避免酒駕還休息數小時,凌晨認為已酒醒才開車離開,沒想到酒測會超標,既然肇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郭蓬生今年57歲在警方鑑識界風評不差,曾在湯姆熊割喉、夫殺妻再注射藥物自殺、鹽水四人集體自殺及女外勞分屍等重大案件負責刑事鑑定協助破案,前年台南大地震更帶領鑑識中心成員,日夜為罹難者採驗DNA幫助家屬早日確認親人,加上執行市警局鑑識中心DNA實驗室通過TAF認證及建置「DNA實驗室管理系統暨DNA資料庫」,屢次協助偵破南市重大刑案,獲得各界肯定。

不過與郭共事過警官表示,郭蓬生「愛喝兩杯」,也重視同樣愛喝兩杯的老友情誼,即使去年調台北市,仍常回台南與老友聚會,但因上次酒駕造成平順仕途受挫,近來已很小心,沒想到還是出事。

外號「小胖」的郭蓬先從基層一路打拚,刑事鑑識專業有好口碑,台南升格直轄市後自刑事局調任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採證時即使現場惡臭眾人卻步,他也從不戴口罩,且6年前發現罹癌後雖自稱會重視養生,依舊常以辦公室為家,周休才回新北市三峽住家,友人稱他「工作狂」,都沒想到會接連酒駕被查獲。

郭在101年底發現罹癌,治療後相當注重養生,但酒仍無法戒除,沒想到去年休假參加一場廟會平安宴被查獲酒駕。當時他當眾表示後悔作了不良示範,坦然接受處分。警界友人都沒想到他又被查酒駕。

(聯合報)
--
2次上小吃部被抓 高市警員遭記過

高雄市傅姓警員今年2月揪同事去有女陪侍的小吃部被查獲,事後遭記過調職,事隔半年,傅又揪友人光顧同一家小吃部,沒想到又被檢舉,這次雖未查獲有坐檯情事,但所屬單位仍依涉足不當場所,將他簽報記過處分。
年約50歲傅姓警員今年2月27日晚間,揪同事前往一家有卡拉OK的小吃部消費,想不到遭人檢舉,分局督察組率員到場,傅員一派輕鬆,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但警方查出店家有收檯費3百元,以涉足不當場所,將他跟另名同事記過1次。

與老闆娘同桌喝酒
傅被調往其他分局,但似乎未記取教訓,8月20日又利用休假機會,約了友人到該處小吃部消費,警方據報再度前往,當時警員與店家老闆娘同桌喝酒,儘管無女子陪侍,警方仍以涉足不當場所簽報記過,列為輔導對象。
警方說,傅姓警員出勤狀況正常,工作表現平平,與同事互動不錯,2次遭檢舉查獲,讓傅員頗感無奈。對於媒體追問及面臨可能的懲處,傅員表示體制內處理就好。
查緝警官說,傅應與老闆有熟才會頻頻光顧,傅員表現平平,多在警備隊服務,遭調職後,曾被派到勤務指揮中心,讓與他熟識的長官就近「看管」,沒想到還是「看不住」,又趁勤餘空檔去消費。

(蘋果日報)
--
就愛光顧「小吃部」 高市警員遭兩度抓包

高雄傅姓警員今年2月涉揪同事前往小吃部消費,被分局抓包,且當場還有一名女子陪酒,由於該店屬列管場所,他與同事皆遭記過,他另調別的分局;沒想到習性不改,8月份又被查到在同一家店消費,雖此次僅老闆娘陪坐,沒坐檯小姐,仍遭改調北高雄的分局,並簽報記過。

高市警局指出,此兩次皆為警方收到舉報,掌握傅姓警員(50歲)的行為展開自清行動,他疑似與小吃部負責人熟識才去光顧,雖沒發現具體色情服務,但小吃部被警分局列為「風紀誘因場所」,他去消費已屬涉足不當場所。

據了解,任職某分局交通組傅姓員警,平時表現普通,今年2月27日休假時間,揪警備隊的同事前往轄區內的小吃部消費,分局督察組率員到場,發現他們兩人外還有1名小姐陪酒,事後召開考績會,將他與警備隊的同事皆記過,他4月時調至其他分局。

不料8月20日,他任職分局的勤指中心,下班後又約1名友人去同一間小吃部消費,警方接獲消息前去,當時僅傅與友人,再和老闆娘同桌喝酒,雖然沒有小姐坐檯,他再度被記過,列關懷輔導對象,9月並調往北高雄的其他分局。

警方透露,該小吃部外觀不突出,也沒醒目招牌店名,店內為投幣式卡拉OK,消費不高,但因有女陪侍,轄區分局有造冊列管。

(聯合報)
--
謊報「因公」查正妹個資 警賠50萬

台北市中正一警分局警員周于凱,執行巡邏勤務時偷看黃姓正妹IG,還登入戶役政系統偷查她的個資,此舉竟意外捲入黃女與閨密間的戰爭;黃女質疑員警將她違反著作權官司的個資洩漏給閨密,憤而向警政署投訴;台北地檢署查出,周員基於私心偷查個資,卻在職務報告上寫「因公」,考量他已認罪並撰寫悔過書,昨依偽造文書罪予以緩起訴,條件是支付黃女賠償金50萬元。

據悉,從事金融業的黃姓正妹家住高雄,她與黃姓閨密之間,疑因網拍糾紛及男女關係等諸多難解問題反目,雙方互控妨害名譽及恐嚇等罪,現由高雄地檢署偵辦中。

檢方調查,去年9月,黃女不滿閨密嗆她曾有違反著作權等前科,她驚覺有人洩漏她的個資,懷疑是當初承辦案件的員警洩漏給閨密,氣得向警方投訴;警政署內部調查發現,當初承辦黃女案的員警並未查詢過她的個資,反而是台北的周員,曾利用戶役政系統查詢。

周員在內部調查時,原辯稱是在路上臨檢違規女騎士時,「因公」登入戶役政系統查看其個資,後來才改口承認,指自己去年9月某次出勤巡邏時,瀏覽到黃女的IG,一時好奇才根據黃女IG姓名及生日,登入戶役政系統偷查個資,並於職務報告上不實填載「因公」查詢。

由於黃女向警政署檢舉後,對偷查她個資的周員提告違反個資法及洩密等罪;但檢方發現黃女所稱的訴訟個資,均是法院的公開判決,且查無周員與黃女閨密聯繫的事證,周員也沒外洩個資,此部分查無不法,予以簽結。

至於周員在職務報告上不實填載「因公」查詢部分,考量他已撰寫悔過書並支付黃女50萬元,同意給予緩起訴,期限1年。

悔過書沒誠意 正妹想退錢提告
不過據悉,黃女質疑周員就是洩漏她個資的元兇,但悔過書上周員卻沒承認這點,令她覺得毫無誠意,她有意退回周員的賠償金,另起訴訟。

(自由時報)
--
男被爆檢舉7000件違停 遭鄰圍毆 動私刑

高雄市大寮區民和街住著一名「檢舉魔人」,30餘名當地居民疑不滿他連續檢舉車輛違停,荷包失血,本月3日到檢舉魔人家理論,男子也不甘示弱申辯,引發7、8名男子圍毆,其他人在旁不斷喊「惡質」、「白目」,動用私刑影片被PO網路,不過被毆的男子選擇息事寧人,暫時沒有提告。

被毆男子暫時未提告
社群網站PO出男子被圍毆畫面,被毆的男子大聲反嗆,「如果你們沒有違停,我檢舉也不會…」沒想到又是一陣拳如雨下,一旁圍觀的人沒有勸架,反而痛斥「講三小」,男子又說「錢也不是我罰你們的」、「那你們就不要違規呀!」被毆男子的家屬出面,不斷高喊「不要打了」,並以肉身阻擋,但鄰居仍叫喊「要檢舉時,為什麼不通知一下移車?」「天天檢舉」,鄰居們怒氣似乎得到宣洩,才停止這場全武行。

影片PO出後,有網友指稱,該男子從今年1至9月檢舉了7千餘件違停,正義魔人犯眾怒才遭私刑伺候,有網友認為抓耙仔被打活該,但也有人直指打人就是不對,罰單只罰數百至數千元,打人得吃上官司又賠錢。

林園警分局指出,30餘人疑似不滿長期被檢舉違停,到民和街檢舉魔人住處理論,未料口角引起群毆,員警趕抵時,衝突已結束,事後無人提告。

至於該男子檢舉次數,林園分局基於保密規定,不願提供,警方指出,轄內今年度截至9月,共受理檢舉7697件,其餘無法說明。

不過警方也提醒,「違規停車」、「不依道路交通標線行駛」及「闖紅燈」,為民眾檢舉最常違規案件前3名,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

而交通違規檢舉雖不發放獎金,但只要民眾檢具違規事實,警方就必須受理,呼籲只要遵守交通規則,養成守法觀念與習慣,就不怕檢舉達人,也不會造成荷包失血。

(自由時報)
--
整排鄰居接罰單 圍毆疑似檢舉人

高雄市大寮區中庄地區部分居民近來接獲不少違規停車罰單,因懷疑是當地一名男子檢舉,本月三日晚間聚眾約卅人到當事人住處興師問罪,涉嫌鼓噪圍毆被害人。動私刑的施暴影片昨天在臉書曝光,被害人低調暫不提告,也不願接受媒體訪問,但高雄市警方表示會依法究辦,絕不容許暴力。

記者昨天曾到遭圍毆的當事人住處按門鈴,但沒人回應。依曝光影片畫面,一群鼓噪男子兩度圍毆當事人,有女子不時尖叫制止,但動手的數名男子未立即停手。律師高峯祈說,動私刑不是好事,打人可能挨告傷害罪,如果造成被害人四肢或五官無法回復就構成重傷害罪,屬公訴罪。

轄區林園分局表示,中庄地區部分居民近來接獲警方開出的不少違規停車罰單,有不少人是連續挨罰,主要是有人向警方檢舉。中庄里長吳玉訓表示,今年七、八月起,當地中庄、後庄、琉球里有不少人遭罰,且是一整排住戶被檢舉,引起居民不滿。

當地居民調閱監視畫面,懷疑是一名男子檢舉,本月三日晚間聚眾約卅人前往對方住處理論,雙方一言不合,數名男子涉嫌兩度圍毆對方,並大聲鼓噪。轄區員警據報趕到時,未再出現打人情事,被害人在家人勸說下暫不提告,警方並未深究。

記者昨實地走訪,檢舉熱點之一的四維路,寬度約有五、六公尺,違停有無影響交通或消防安全,恐怕見仁見智。有商家表示,違規雖不對,但一次收到十四張罰單,罰金超過五千元。賣餐飲的老闆說,整排透天厝曾遭檢舉車輛違停,經民代找市府會勘,釐清停車地點屬私人土地,成功銷單。

林園分局說,民眾檢舉交通違規已無獎金可領。林園警方今年初至九月底止,共接獲檢舉七千六百九十七件,但依法不能透露檢舉人。但聚眾動私刑施暴影片曝光後,警方大吃一驚,已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及傷害罪嫌偵辦。

(聯合報)
--
今年檢舉7000次 正義魔人遭鄰圍毆

家住高雄大寮的一名男子,遭鄰居懷疑從今年迄9月止檢舉違規停車等交通違規多達7000多次,被諷為「正義魔人」,30多名民眾更在上周登門向對方理論,爆發口角,數名鄰居更憤而圍毆檢舉人,儘管被害人在家屬勸說下表示暫不追究。但警方已調閱相關畫面,將依刑法傷害罪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等偵辦。

至於究竟檢舉多少次?警方只說共接獲7697次檢舉,是不是同一人檢舉,無法奉告。

臉書黑色豪門企業爆料網站昨公布一段影片,指10月3日晚間,再度有鄰居接獲罰單,引發鄰居們不滿一起登門理論。影片顯示,7、8名鄰居圍著他理論,檢舉人認為違規停車錯在先,挺身檢舉並無不妥,一句「如果你們沒有違停…」引爆鄰居圍毆。

檢舉人雖被毆,仍堅持沒有錯,辯駁「你們就不要違規」、「又不是我罰你們」,再度刺激引爆第二波圍毆。其他圍觀鄰居也在旁怒罵檢舉人「白目」,似對他不滿情緒壓抑已久。

(中國時報)
--
造假逼退毒上兵 海巡人事官起訴

海巡署羅姓志願役上兵染毒被列優先汰除名單,王姓中尉人事官想為部隊除害,提前要羅男「走路」,竟便宜行事,明知羅姓上兵沒有參加「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會議,王竟偽造其簽名,甚至在會議紀錄上謊稱羅男「尊重本次會議決議結果,一切依照規定處理」,事後羅男發現被做掉,向部隊詢問,上級赫然發現人事官造假,新竹檢方日前依偽造文書罪將王姓人事官提起公訴。

志願役上兵染毒 人事官看不順眼
檢方調查,海巡署羅姓上兵因持有毒品被警方臨檢查獲,海巡署將他列為優先汰除名單,而王男為海巡署海岸巡防總局北部地區巡防局第二四岸巡大隊中尉人事官,明知羅男並未參與大隊去年1月24日所召開的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會議,仍於會議結束後,在會議簽到冊偽簽羅男姓名,並在會議紀錄記載「上兵羅男:本人尊重本次會議決議結果,一切依照規定處理」等不實事項,以大隊名義將會議紀錄及簽到冊提供北部地區巡防局,召開相關人事評審委員會,案經羅男告訴偵辦。

偽造簽名、代發意見 還拗問過本人
王男坦承羅男並未參與會議,而他仍在簽到簿代簽羅男姓名,且在會議紀錄上填具上述意見,但辯稱簽名前有電話聯絡羅男,詢問其有無意見,羅男稱沒什麼好說的,並同意他簽名。

海巡署官員表示,全案是因接獲羅男詢問其不適服現役會議案一事,經查詢公文系統,並將會議紀錄及簽到簿拿給羅男看,當時羅男說他根本未開這個會議,為何有其簽名?因此決定提告。檢方依刑法行使偽造私文書及行使不實登載公文書等罪起訴王男。

據了解,王男原抱著「為部隊除害」、「為國除害」的態度,處理此事「便宜行事」,沒想到反而被羅姓毒蟲抓到小辮子,事後雙方談和解時,羅男開出百萬天價,讓王男大嘆不如歸去。

(自由時報)
--
遏阻酒駕 交部擬訂罰則專章

林姓台大研究生六日不幸遭林姓酒駕男子撞死,現行法規難以遏阻酒駕,再度引發爭論。立委昨於立法院紛紛建議交通部再次修法、加重罰則,甚至要求以「故意殺人」為處罰方向。藍、綠委昨並於立院交委會共同提案,交通部同意於兩個月內提出「酒駕罰則專章」的可行性書面報告。

吳宏謀︰提高罰則 將與法部研究
立委林俊憲表示,據統計,去年因酒駕接受道安講習者有十萬人,顯示台灣即使已發生多起悲劇、法律也不斷從嚴修正,仍有為數不少的酒駕案例,主因恐是心存僥倖,或自以為清醒。

他指出,立法院早已擬修「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去年多名立委已提案,法案卻卡在朝野遲未協商完成,交通部與法務部對於修法內容見解也不同。法務部認為罰金、刑責部分應修正刑法規範不安全駕駛,要求交通部儘速取得共識,目標本會期完成修法。

擔任本屆會期交通委員會召委的林俊憲強調,酒駕就是有殺人的故意,法律上有直接的故意與不確定的故意,已有法官以此審理酒駕。

立委鄭寶清也建議,針對屢勸不聽者,交通部應該會同相關單位盤點酒駕相關罰則,提出酒駕罰則專章,避免酒駕再度發生。

交通部長吳宏謀表示,已請路政司檢討,願朝專章方向努力;關於罰則再提高,交通部將與法務部進行研究。

北宜直鐵、高鐵南延 尊重專業評估
昨為吳宏謀上任後首度赴立院備詢,國內軌道建設成為質詢焦點,對於北宜直鐵、高鐵南延等爭議均持開放態度,將待專業評估結果出爐。針對遭退回的前瞻基礎建設第二期預算案,吳宏謀呼籲應不分藍綠支持。

立委鄭寶清批評,國民黨堅決反對前瞻建設案,縣市長參選人卻紛紛提出加強軌道建設,是兩套標準。他舉例,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都說要發展軌道建設;台中市盧秀燕認為中央預算太少、彰化縣王惠美要求高架化與捷運,花蓮縣徐榛蔚則要求前瞻納入花蓮─吉安。

600_91.jpg (600×468)

(自由時報)
--
瓦斯凍漲?「月底檢討」

繼電價、油價凍漲之後,經濟部接下來要檢討瓦斯、天然氣是否跟進「凍漲」。經濟部長沈榮津昨天說,「月底會做檢討。」

中油副總黃仁弘指出,要視月底氣價的調整幅度與物價情況,才能決定要不要跟著凍漲。他說,相較於凍漲油價,瓦斯、天然氣凍漲「還好」。

黃仁弘說,截至九月底,中油的稅前盈餘達四五六億元,桶裝瓦斯五月和九月分別凍漲,其中六、七、八月中油已吸收四億多元,而九月中油也吸收二億多元,總計已達六點○九億元,因此決定桶裝瓦斯十月不再凍漲;但「目前確實在評估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氛圍」。

(聯合報)
--
天然氣、桶裝瓦斯 擬凍漲到年底

繼油價凍漲到年底,瓦斯也要凍漲了!經濟部部長沈榮津8日表示,氣價是否跟進,會在月底檢討。中油則透露,天然氣與桶裝瓦斯也規畫跟進,預估同樣會凍漲到年底,將在月底確定後宣布。

油價本周原本要漲0.5元,95無鉛汽油將飆到32元,但中油宣布凍漲到年底,因此停留在31.5元。外界質疑是選舉考量?沈榮津強調跟選舉無關,由於過去油價或電價調漲時,物價連動上揚,但油電回跌卻沒連動調降。因此確認中油經營情形後,為免增加民生負擔決定凍漲。對於天然氣、桶裝瓦斯是否跟進?他說會在月底展開檢討。

對此中油表示,考量物價衝擊,除油價外,天然氣、桶裝瓦斯也規畫凍漲到年底。等國際價格回跌時,以不降來回收。油價也一樣,等回跌時,未降到凍漲前價格,都採不降來回收。

家用桶裝瓦斯本月每桶漲32元,全台零售均價已到852元,天然氣也調漲近3%,都創近4年新高。原本接近冬季燒煤氣高峰,國際價格預估還會上揚,中油還會繼續調升。

中油敢於凍漲民生能源,是因到9月累積盈餘已有456億,「本錢充足」。但先前吸收部分油價未漲金額,已損失7億、桶裝瓦斯6億,天然氣吸收80億,累積已近百億。如果再凍漲到年底,虧損金額將翻倍以上。

(中國時報)
--
與前書記官合謀鑑價 估價師事務所負責人遭起訴圖利

環球不動產估價師事務負責人陳泳學被控未領有證照,卻在9年前與台北地院民事執行處前書記官林峻岳合謀,執行不動產鑑價工作。最高法院去年1月依貪污治罪條例之圖利罪將林判刑3年定讞,法院另向台北地檢署告發陳泳學為共犯,檢方調查後今依貪污治罪條例之圖利罪起訴陳。

檢方調查,林峻岳從2009年起,將法院應輪流發包給民間鑑價公司的245件標案,其中27件民事強制執行案件的不動產,指定交給陳泳學負責鑑價,讓陳收取17萬9500元費用,估計扣除成本後獲取4萬7000多元不法利益。

林辯稱,不曉得陳不具不動產估價師資格,拿到鑑價案後都交給倪姓女執達員處理,未細看鑑價案詳細內容。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認定,林男因與陳男共同投資法拍屋感情交好,違法委託無鑑價師執照的陳鑑價,嚴重戕害承辦法官囑託案件的公平性,依圖利罪判3年徒刑、褫奪公權1年。陳男提起上訴,最高法院駁回定讞。

至於陳泳學部分,他供稱環球事務所負責人是登記合格的蔡姓鑑價師,僅是借牌而已,最後改稱雙方是合夥關係。法院認定陳和蔡「借牌」經營,而非「合夥」經營不動產估價業務,同時認為陳與林共同觸犯圖利罪,依職權向北檢告發。檢方認定事證明確,今依法起訴。

(聯合報)
--
假防火漆 竟入侵故宮南院庫房外露鋼柱

故宮博物院擁有344件文資法定義下的國寶,數量遙遙領先台灣各博物館,古物總藏量也居冠,防災系統向來最完備。然而前年爆出的南院假防火漆事件,揭開不為人知的隱憂,南院現任處長彭子程表示,經調查,假防火漆也有用在典藏文物的庫房區外露鋼柱,不過問題已改善。

南院假防火漆事件爆開時,故宮稱只有東側接待大眾的「虛量體」用到假防火漆,文物安全無虞,立委要求再調查。六月才上任的彭子程坦言,南院後來發現,庫房區外露的鋼柱也用到假防火漆,今年已花50多萬以防火材包覆鋼柱,通過防火檢測。

南院指出,當時發生爭議後,南院找營建署檢測若防火漆未能發揮功效須改善之處,營建署指出庫房區鋼柱因是外露,若發生火災,鋼柱一定先垮,後果不堪設想。南院即依工程契約「材料規範防火時效須達一小時」,要求廠商改善。

南院表示,由於不同防火漆材質各異,若覆上他牌防火漆會影響功能,最後廠商改在鋼柱覆上防火材。南院強調,防火材已達契約規定延緩災害一小時要求,就算原先是用真防火漆,只是再延長一小時、共兩小時防火。

南院除了曾有防火疑慮,負責保衛國寶的駐衛警在今年九月前都掛零,也曾引起質疑。故宮安全管理室主任楊秀娟指出,先前行政院人事總處要求人事零成長,南院沒法招駐衛警,只得外聘保全,直到今年人事總處才准南院招考駐衛警。上月起,南院已有6位駐衛警,希望能共爭取到15位,目前南院較外圍的保安都仍由保全負責。

反觀故宮北院,人力資源遠較南院豐厚,駐警有53位,還有層層保全、管理員、24小時控制中心、派出所連線等。故宮安全管理室科長賴建宏形容,人人都在戰備狀態,控制中心日夜透過偵測裝置、地圖顯影系統和攝影機鏡頭,只要有風吹草動,馬上處理,管理員也每小時定點巡邏,且要用巡邏棒簽到,個個受過防災訓練。

硬體設備方面,北院也建構完整的安全防護網。賴建宏指出,北院從天花板、置物櫃到展間材質都有防火要求,觀眾若抬頭,會發現天花板布滿各種偵煙、灑水、紅外線監視系統,1996年改建部分更使用阻燃材料。萬一失火,各處通道門都會自動彈開,用鐵捲門形成防火區塊,展間門則由管理員負責關,保護文物安全。

巴西博物館大火 台灣的博物館也曾有這些火災

巴西國家博物館九月發生火災,卻因消防栓沒水,造成西半球最古老的人類遺骨Luzia等1800萬件珍貴文物燒毀,震驚全球。「消防栓沒水」的致災理由看似不可思議,卻凸顯承載人類歷史的博物館只要任一環節疏失,都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台灣的博物館在各式天災人禍威脅下,是否又都準備好?

2001年,位於台東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南島民族文化展示區發生火災,55件織品文物、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等慘遭吞噬,價損約800萬新台幣,當時也曾傳出現場消防栓未發揮功能。之後史前館提訴要求保險公司賠償火災造成的工程延誤,2013年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史前館1700多萬,失去的文物卻再也回不來。

2006年,位於台中縣東勢林場的前大雪山林業公司舊製材廠,已規畫轉為林業博物館,卻因疑遭縱火,以上等檜木建造的本體被燒得只剩灰燼,珍稀木材標本也付之一炬。論者指這讓使台灣的林業發展史如遭腰斬,是文資界和產業界的雙重巨大損失,就算花幾百億元也無法重建。

2016年,塗料廠商「恩企」使用假的防火漆瞞騙故宮南院,甚至加入澱粉混充。當時建築界人士指出,若依建築法規,南院恐須拆了重蓋,故宮則稱只有東側接待大眾的「虛量體」用到假防火漆,但該處採玻璃與鋼柱構成,並未外覆水泥,不用重蓋。然而之後調查顯示,實況並非如此簡單。

「台灣的博物館各有強項,很少樣樣配備都齊全。」藝術鑑定專家葉國新跑遍全球博物館探查,是國內不少博物館防災的諮詢對象。他坦言,國內各博物館有的防火災系統強、有的避震好、有的防盜佳,但沒有全部到位的,建議各館隨著國際防災作法日新月異,引進外部專家學者幫忙。

他也建議,文化部應召開博物館防災會議,邀集政府相關單位、館長及學者討論,將重點放在交流彼此強項與歐美先進方式,而非比較誰厲害,會議則可從中央級博物館開始,逐步到地方級博物館,「既保護文物,也保護人身安全。」

巴西大火之鑑 文化部:將開博物館防災大會

17年前,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文物因失火遭毀,掀起博物館界一片討論自省聲浪,甫上任的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談起那場火,沉重稱為「敲響博物館防災的警鐘」。月前,巴西博物館大火燒出全球博物館隱憂,文化部回應「聯晚之眼」訪問專家建議,表示將規畫博物館防災大會相互交流。

王長華表示,當時史前館甫開幕兩月,常設展南島文化展區使用鹵素燈照明作品,燈具則鑲嵌在展示櫃上的木頭頂板。結果木頭在鹵素燈高溫下起火,展區又位於二樓,在煙囪效應下,都為有機材質的展品很快燒毀,釀成慘劇。

「這是史前館最傷痛的歷史!」王長華說,經此教訓,史前館提高所有展示安全規格,燈具都用LED燈,展示櫃都用金屬。後來大部分博物館也都做好規範,遵行施工規範材料、展示管理層面的SOP,且除防火外,也做好防震、防水、防盜等防護。

文化部指出,為確保博物館文物安全,文化部在消防法及博物館法對博物館的相關規定外,已與內政部共同訂定史蹟文化景觀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並與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及地方政府等單位跨域共構文資防護網。

文化部表示,他們還將推動研訂國家文物典藏制度,針對博物館典藏文物的管理維護、災防修復標等建立共同規範,並促進專業人才培育及導入科技修復技術。文化部也將召開博物館防災大會,希望各館多交流並進。

史博館防火 竟然靠祂們

擁有47件重要古物、5件國寶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七月起閉館整修兩年半,加強防火等防災功能是要務之一。在規畫的各式最新防災設備外,史博館還有一對從1955年成立時就保衛館方至今的保護神—畫在史博館大門上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館長廖新田說,史博館一開始就極具防火意識,因為史博館1955年成立時是木造建築,首任館長包遵彭為此天天憂心忡忡,深怕火神祝融哪天上門。一晚,他夢見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告訴他別擔心,交給祂們保護就好,讓他大喜過望,雖然身為天主教徒,仍立刻請人在史博館大門畫上門神。

廖新田說,原本抽菸的包遵彭還特地戒菸,「別人戒菸是怕誤了健康,他是為了文物安全」。在門神和包遵彭守護下,史博館果然一路平安,包遵彭也在書中談史博館門神始末。廖新田說,他還與包遵彭兒子、曾任交大校長的包家駒求證過此事,確認都為真實。

1970年,史博館改建成水泥建築,但特地留住這對畫在木門上的門神,將祂們請到史博館現代玻璃大門後方,繼續守護史博館。廖新田說。這對門神就好像史博館一樣,就是文物的守護者。

在門神外,史博館還另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救火法寶,就是館前的造景水池和館後的偌大荷花池。廖新田說,巴西博物館無法滅火主因是沒有水源,但史博館有這些池塘,水源絕對不虞匱乏。

至於現代專業防災設備,史博館也很齊全,包括號稱20秒就可滅火的電腦全自動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器、消防栓、中控室、防盜系統等,也委託廠商每月定期保養、測試相關設備。

「三年後,史博館防火設備會更提升。」廖新田說,整治期間,史博館將把老舊管線全部換新,也重新設計空間動線、消防設備,優化文物窩身處。目前史博館文物則有九成已分送到故宮、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國美館等存放,都很安全。

防災有道!中研院創防震櫃 國圖有神秘停機坪

巴西博物館大火引發博物館防火關注,藝術品鑑定專家葉國新提醒,博物館災害多樣,須因時因地調整。以台灣的博物館來說,由於消防法等規範,各有乾粉式、新海龍、細水霧等滅火系統,但若說到防震努力,從零自行委外開發防震櫃的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絕對是佼佼者。

陳列館擁有22件國寶,庫房櫃裡也有不少寶貝。陳列館主任黃銘崇指出,過去地震時,文物櫃曾位移達一公尺,嚇得庫房管理員每逢地震就立即趕來查看,館方雖也想過買防震櫃,但美、日製品都是天價。

黃銘崇說,10年前,陳列館主動找地震工程專家訂防震櫃規範,再找廠商製作,條件是得通過國家地震中心檢驗,結果真的作成。如今庫房有五成使用這種能抵消地震力量的防震櫃,汶川地震後,大陸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也跟這廠商訂防震櫃,連台積電都找他們去做防震機台。他笑說,覺得榮幸之餘,也希望台灣能有企業贊助陳列館買齊防震櫃。

擁有13000部善本書、40部國寶的國家圖書館,對古書保存最有研究。國圖特藏文獻組主任呂姿玲表示,善本室內24小時恆溫恆濕,書都安放在具天然防蟲功能的檜木櫃,櫃裡還放天然樟腦,另因台灣潮濕,為防原本布製的古書函套發霉,館方都換成保護木匣。此外,櫃子上方有通氣孔,下面有滑輪,緊急時可以推著櫃子跑。

呂姿玲笑說,國圖還有個1989年完工時就設計好的大絕招,就是屋頂有兩處停機坪,可在必要時停直升機,讓特勤人員打破國圖屋頂天窗,垂吊下來進入善本室搶救國寶。近來為配合政府公家機關都得種太陽光電的規定,其中一處停機坪將設太陽光電板,前輩還提醒他們另一處絕對要保留,好在緊急時發揮功能。

(聯合報)
--
故宮防災「北強南弱」 南院駐警數一度掛零

南院 保安曾靠外包處理

故宮博物院擁有344件文資法定義下的國寶,數量遙遙領先台灣各博物館,古物總藏量也居冠,防災系統向來最完備。然而南院除曾爆假防火漆疑慮,負責保衛國寶的駐衛警在今年九月前都掛零,也曾引起質疑。

故宮安全管理室主任楊秀娟指出,先前行政院人事總處要求人事零成長,南院沒法招駐衛警,只得外聘保全,直到今年人事總處才准南院招考駐衛警。上月起,南院已有6位駐衛警,希望能共爭取到15位,目前南院較外圍的保安都仍由保全負責。

北院 偵測監控時時備戰

反觀故宮北院,人力資源遠較南院豐厚,駐警有53位,還有層層保全、管理員、24小時控制中心、派出所連線等。故宮安全管理室科長賴建宏形容,人人都在戰備狀態,控制中心日夜透過偵測裝置、地圖顯影系統和攝影機鏡頭,只要有風吹草動,馬上處理,管理員也每小時定點巡邏,且要用巡邏棒簽到,個個受過防災訓練。

硬體設備方面,北院也建構完整的安全防護網。賴建宏指出,北院從天花板、置物櫃到展間材質都有防火要求,觀眾若抬頭,會發現天花板布滿各種偵煙、灑水、紅外線監視系統,1996年改建部分更使用阻燃材料。萬一失火,各處通道門都會自動彈開,用鐵捲門形成防火區塊,展間門則由管理員負責關,保護文物安全。

日本防災系統化 訂文化財搶救SOP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多地遭海嘯侵襲,單岩手縣陸前高田市一處遭18公尺高海嘯灌入,博物館、圖書館56萬件資料全泡海,全日本所有博物館關係者動員救災,在泥地裡挖掘、探詢收藏品,並立刻調度大型冷凍櫃保存文物資料,成功回收46萬件。

日本多地震多天災,博物館間已有一套內部聯繫互助系統,也有文化財搶救保存SOP。根據2004年文化廳所擬文化財防災指針,詳列9種收藏品救出與安全場所移放辦法,分別是繪畫、照片、善本書與紙張、膠卷磁帶等電子紀錄、染織品、家具、陶瓷器石頭與金屬、有機素材、標本。

以善本書為例,遇到有洗淨必要時,須將書闔上清洗,緊握沖洗。若只是部分浸濕狀態,將書打開90度立著晾乾;完全濕透時則改為放置在乾淨平台上,夾入小於書本體積五分之一的吸水紙,紙一濕透便替換。

又如,避免文化財生霉緊急處理方式分成自然乾燥、冷凍暫存、除濕、真空乾燥與真空凍結乾燥等,適用不同質地。

(聯合晚報)
--
今年蛋品出包不斷 原來漏洞在這裡

今年蛋品風波不斷,過期蛋品、破蛋,甚至發黴蛋都進入民眾的餐桌。目前散蛋歸農委會管理,僅訂賞味期,未訂有效日期;盒蛋或液蛋由衛福部管理,才訂定有效期限,但盒蛋和液蛋的來源未清楚規範,導致過了賞味期的散蛋也能使用。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坦言:「這是漏洞。」

衛部食藥署十月一日才預告「液蛋製品製造業者良好衛生作業指引」,但指引內容,也未明定液蛋原料的新鮮度。許輔表示,蛋品新鮮度的管理,目前的確是灰色地帶,未來將在指引中明確規範,同時也將對盒裝蛋品來源提出限制,防堵臭掉的爛蛋以新鮮蛋品之姿販售。

許輔說,散蛋無法與食品一樣訂出「有效期限」,散蛋如同市售乾燥香菇,只有最佳賞味期,沒有有效日期,只是散蛋放久了不新鮮,還會腐敗。但依目前法令,超過賞味期限的雞蛋,若作為液蛋或滷蛋原料,並未違法。

農委會畜牧處簡任技正李宜謙表示,雞蛋生產後,經專家建議,最佳賞味期限為廿天,賞味期指風味最佳的時間,超過廿天後,仍可食用,只是風味相對不佳。因此,即使業者販售超過廿天的散蛋給民眾,不僅不需要善盡告知的責任,也沒有違反法律。

經過幾次液蛋事件後,食安辦終於發現,由於並未明確規定原料蛋新鮮度,業者製造液蛋時,可能使用臭蛋,業者自行認定還能吃,就拿來作為液蛋原料,甚至作為盒蛋也不違法。

許輔表示,「液蛋製品製造業者良好衛生作業指引」現在正在評論期,將增補液蛋原料蛋新鮮度的規範,例如使用出場廿或卅天內新鮮雞蛋,確切期限仍待討論。許輔強調,液蛋是今年食安管理重點,將從源頭管理,不要再讓民眾暴露在噁蛋、臭蛋的風險中。

「乃卡巴精」毒蛋改包裝出貨 恐上萬顆下肚

高雄橋頭地檢署獲情資指國內前5大蛋品供應商義進金公司涉將含有「乃卡巴精」的雞蛋,重新包裝出貨,但該批蛋7月間就被檢出問題,檢方上月20日指揮搜索公司及牧場,疑早已賣光,估算高達100多箱、1萬4000多顆「乃卡巴精蛋」流入超市、賣場,或以蛋液銷給餐飲業,全進民眾肚子。

橋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宋文宏、檢察官倪茂益9月20日指揮屏東憲兵隊,並會同衛福部食藥署及各地衛生單位,搜索義進金在新北中和區總公司、高雄左營分公司及彰縣王功鄉的牧場,帶回蘇姓負責人等6人,複訊後認定涉犯加重詐欺罪、偽造文書罪、違反食安法,裁定蘇50萬元交保、蘇的2名弟弟各30萬及20萬,蘇的顏姓妻子3萬元、蘇的曾姓會計2萬元。

檢方調查,義進金公司7月間被驗出有CAS標章的產品「金愛蛋」,含有動物用藥乃卡巴精殘留的陽性反應,依法不得檢出,不料義進金疑似將該批100多箱蛋回收後,並沒銷毀,反而包裝成別的產品、來源的畜牧場名稱也改過,重新出貨。

令檢方憂心的是,搜索當天在義進金公司發現送驗報告,得知嘉縣府農業處抽樣驗出,僅交由驗證機構通知義進金,並無轉報衛生局,以致沒即時全面清查下架、封存。

義進金之後複驗通過,由於檢方無法查扣該批蛋,只能採樣公司目前的產品送驗,再分析比對出貨資料、帳冊及交易明細,深入釐清乃卡巴精蛋數量、被換包裝成什麼產品及流向何處。

此外,檢方還掌握義進金公司疑似也回收即期蛋品,混合成俗稱的「盤蛋」,配送雜貨店,檢方另將深入調查。

蛋品含乃卡巴精會怎樣?專家分析給你聽

農委會每年進行例行性的動物用藥稽查,委託相關單位於市場端與畜牧場抽驗蛋品,今年七月十七日於嘉義縣一家全聯抽驗義進金出品的「金愛蛋」,驗出含有不得檢出的動物用藥「乃卡巴精」達0.05ppm(百萬分之一),農委會追出上游為彰化家和蛋場,但抽驗未發現違規。

農委會畜牧處簡任技正李宜謙表示,農委會每年都會針對動物用藥抽驗市售與畜牧場約950件左右的產品。防檢局主秘鄭純彬說,乃卡巴精是合法使用的動物用藥,主要是預防禽類罹患球蟲症,禽類染上球蟲症會引發食慾不振等症狀,乃卡巴精可添加在飼料中,但肉雞體內的乃卡巴精不得超過0.2ppm,蛋雞則是不得使用。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乃卡巴精屬於低毒性的動物用藥,但是高劑量會在產生腎臟毒性,會造成腎小管內出現結晶,進而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影響發育,對於體質敏感的民眾而言,容易誘發過敏,過度食用也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歐盟建議的ADI值(每人每日容許攝入量值)為每人每公斤每天0.77毫克,若以一位60斤體重的成人,每天可接受的攝食量為46.2毫克。

喊冤無毒 義進金蛋商:下架的蛋非常確定沒問題

冤大了?鏡週刊今報導,義進金蛋品遭員工爆料,手撈蛋黃的噁心畫面流出,且疑似毒蛋改標再售,引發通路全聯緊急下架,造成「毒蛋竄全台」的恐慌。義進金負責人蘇文源及高雄廠長蘇文仕今下午稍早出面喊冤,義進金表示,今下架的蛋「非常確定是沒問題的」,都有SGS檢驗,自己是良心企業,「不會拿大廠牌開玩笑」;至於影片是離職員工惡意所為,並非事實,不排除採法律行動。

蘇文源針對「手撈」及「毒蛋改標」一一解釋。他表示,7月26日嘉義縣衛生局通知他們7月12日蛋品有問題,驗出「乃卡巴精」0.05ppm殘留,他們當下急召回7月12日蛋品,但因為蛋賣得不錯,全台只收回1盒。同步也自主全面下架7月26日新一批蛋。

蘇文源喊冤,公司成立多年不曾出錯,乃卡巴精毒蛋是上游養雞場要追究,自己不可能去摻,他們也算受害者。他解釋,乃卡巴精是摻在飼料給肉雞吃的,才不會有寄生蟲(球蟲症),蛋雞規定不可添加。上游雞場後來追查發現,疑似是飼料廠在運送過程中,將蛋雞和肉雞飼料交叉擺放,造成污染所致。

蘇文源說,他們後來自行送驗7月12日同批蛋品,0檢出乃卡巴精,對來源有問題,「純屬偶發的個案,請消費者不需要恐慌」。

至於改標再售,蘇文源說,7月26日自主下架的新一批蛋也送檢,8月2日確認蛋本身合格後,因為原本可以冷藏販售的蛋,經過一定時間後,只能常溫販售,才改包裝再售。蘇文源表示,因為改標,才被高雄橋頭地檢署搜索。不過他坦承,公司在改標中把「來源」寫錯,是他們疏失,但他們沒有毒蛋,已向地檢署說明。

而「手撈蛋」影片流出,蘇文仕說,是自己與員工勞資糾紛,員工對抽成有疑慮,才離職後惡意拍影片,他們打撈作業都有頭套、手套等。他說,對此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維護信譽。

蘇文源一再保證,今天鏡週刊報導出來,全聯預防性下架,但他們下架所有的蛋「非常確定是沒問題的」,都有跟SGS安心平台合作定期送檢。他嘆來源寫錯引起大風波所料未及,商譽損失估恐超過千萬。

(聯合報)
--
義進金蛋品驚傳回收改標重賣 全聯:全數下架

國內前五大蛋品供應商義進金,被爆出公司回收蛋改標換裝重賣,疑似賣入全聯。全聯表示,媒體報導三款蛋品已下架,並提供退貨服務之外,也將所有義進蛋品全數下架。

全聯表示,因蛋品廠商義進的品質及作業流程有疑慮,蛋品義進金愛蛋600g(10入)(紅)、義進力優蛋600g(10入)(白)、義進金雞蛋機能卵600g(10粒入)(紅)已下架,並提供退貨服務,需憑商品加發票,退貨受理時間從今(9)起至12月8日,也已將所有義進蛋品都下架。

(經濟日報)
--
傳涉嫌賣問題蛋 義進金彰化蛋雞場出貨喊停

媒體報導,義進金公司涉嫌將逾期、變質雞蛋改標或以液蛋形式賣給超市等通路,義進金彰化蛋雞場今天仍生產雞蛋,不過已無法出貨,員工說,場內有報廢區,問題蛋都製作成廚餘。

鏡週刊今天報導,義進金公司遭離職員工爆料,涉嫌將快過期的雞蛋混在新鮮蛋品中,改標、換包裝後再送到賣場以「即期蛋品」上架,更把將過期的雞蛋混成盤蛋送到雜貨店販售,甚至將蛋液有異音、代表變質的逾期蛋打破製成液體蛋販售 ,檢調也到義進金位於新北市的總公司、彰化蛋雞場以及高雄等地進行搜索,約談負責人。

記者今天前往義進金公司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蛋雞場,雞場內的蛋雞仍正常下蛋,雞場工作人員則忙著把新鮮的雞蛋裝籃整理,一籃一籃搬上貨車,等總公司下令要如何處理。

蛋場員工指出,對於媒體爆料內容,由於檢調已介入偵辦,他也不是被約談的當事人,不方便對於爆料內容發表看法,不過他說明,蛋雞場內的設備都符合政府法令規定,也經常參加衛生單位的食安講習,場內也設有報廢區,如果有問題雞蛋,通常都會在報廢區進行銷毀,然後通知作廚餘的廠商來回收製作成廚餘。

這名員工說明,除了自家蛋雞場所生產的雞蛋之外,雞蛋來源也有一些是來自於附近蛋雞場所生產的雞蛋,而他們主要供貨給超市通路,也零星供貨給餐廳等,不過今天新聞曝光後,原本要出貨的雞蛋都喊停,只能暫時先裝籃放在蛋場內,聽候總公司的指示再決定如何處置。

(中央社)
--
當初漲太凶 東區房東降租二成仍挽不回租客

戴德梁行調查,東區商圈租金開價已較先前下修15%~20%,不過租況還是不佳,將特賣會計入空置,今年第3季空置率又攀升到一成以上,達11.2%。

戴德梁行研究顧問部協理薛惠珍分析,東區房東目前租金開價,已回到十年前行情,還是租不掉,主要是在信義和西門兩大商圈拉扯下,東區人潮已不若十年前,商家過去排隊求租,現在卻不願再用以往租金承租。

另外,東區先前租金漲太高,降租二成,一坪仍要1、2萬元,一線店面坪數大,租金總價高,也讓房東降租拉客效果不明顯。

戴德梁行近日發布不動產市場調查,第3季台北市主要零售商圈,除東區商圈外,其他商圈店面租金水準與空置情形都無明顯變動。忠孝商圈店面空置率大升3.8個百分點來到7.8%,如將特賣會視為空置,整體空置率更超過一成,達11.2%。

店面租金部分,第3季一線東區店面成交行情略微下滑,在每坪每月1.2萬至2萬元之間。

薛惠珍表示,目前東區多數空置店面租金開價相較兩年前已下修15%~20%,目前開價大多在一坪1.5萬元到2萬元之間,已大約回到2009年,十年前的開價水準,但是先前空置的店面很多仍然空置,由於近期部分服飾品牌撤點,空置率還升高。

薛惠珍分析,關鍵還是在人潮,年輕人、觀光客持續往西門町、信義計畫區移動,讓東區店效持續下滑,現在國際品牌、運動品牌進駐東區,往往更偏重忠孝東路車流所帶的廣告效果,店面實際能帶來的營收大不如前。

相較東區,西門商圈店面市場仍在走升,目前一線店面租金行情已從一坪1.7萬起跳,落在1.7萬到2萬元之間,各大藥妝品牌爭相進入商圈,如日藥本舖及來自北海道的札幌藥妝,不吝付出高額租金搶進商圈主要路段。

(經濟日報)
--
漠視病患麻醉醫療安全 監院糾正衛福部

監察委員張武修、尹祚芊今天表示,7年間高達350萬人次麻醉執行業務,是在無麻醉專科醫師嚴謹把關下進行,衛福部長期漠視病患麻醉醫療安全,監察院日前通過糾正衛生福利部。

監委發布新聞稿指出,目前國內麻醉意外事件頻傳,相關主管機關各項改善措施,包括麻醉相關併發症與死亡分析、麻醉醫護人力改善規劃、麻醉品管登錄,以及其他改善全國麻醉安全的具體方案等情形,監察院日前通過監察委員張武修、尹祚芊的調查報告,並糾正衛生福利部。

監委指出,監察院2010年已提出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改善麻醉醫師人力規範不足的情形,然至今7年間仍未改善,至少高達350萬人次麻醉執行業務在無麻醉專科醫師或受過麻醉訓練的醫師資格嚴謹把關下,進行高危險之全身麻醉及深度鎮靜,多年漠視病患麻醉醫療的安全。

調查報告指出,國內各醫療機構長期輕忽麻醉醫療人力的補實,致有麻醉專科醫師疲於穿梭地區醫院、基層診所間施行麻醉,或遙控護理人員執行麻醉等情事發生。

調查報告指出,近年雖經衛福部提出多項改善措施,然仍持續發生麻醉醫師跑臺等多起麻醉醫療疏失案例,所幸現階段衛福部已修法將部分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的麻醉施行加以規範,但後續臨床執行上的管理更待落實。

此外,現行麻醉醫師人力及培育的評估機制,仍無法充份反應現階段醫院及基層診所執行麻醉人力之需,衛福部允宜研議定期透過相關研究,據以推估國內各專科醫師人力需求的機制,合理調控各專科容額,以符臨床醫師人力需求。

(中央社)

生活

情境題多1倍 機車考照變難 考前講習改2小時 下月實施

最快下月起,機車考照又要變難了!交通部長吳宏謀昨宣布,為落實交通安全,機車考照筆試將增加更多情境題,原本考5題將增為10題;考前道路交通講習內容,從現行的90分鐘提高到120分鐘。

根據統計,去年交通事故總件數29萬6826件,造成1517人死亡,39萬4198人受傷;其中機車事故佔15萬5669件,受傷30萬2739人,機車車禍死傷人數佔約7成7。吳宏謀昨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業務報告指,為落實交通安全,交通部的目標就是要降低交通事故死傷人數,2015年交通死亡人數共2723人,希望明年可降到2500人,2022年再降為2300人。

題庫擴充至120題
針對機車考照部分,吳宏謀說,短期將精進筆試內容、加強考前訓練。目前機車考照的情境題庫共60題,考試時會出情境題5題,未來將擴充題庫到120題,出題也會增加1倍到10題,並建置風險感知雲端學習區。中長期目標則將把風險感知影片納入筆試題庫及駕訓班訓練教材。
公路總局表示,目前機車考照筆試出題是文字與情境題庫隨機抓50題測驗,其中含5題情境題;未來50題考題中,將有10題為情境題,透過圖像情境呈現,可減少考生對文字解讀的錯誤,考生會更容易看懂題目。

學者:大方向正確
家中正好有孩子準備報考機車駕照的高太太說,騎機車真正需要學習的是遇到緊急狀況如何應變,很多人就算考到駕照,離真正可以上路還有一段門檻;情境題庫增為10題還是不夠,另外,考前安全講習內容若設計得太枯燥乏味,考生聽了不專心,就算時間延長,也不見得能達到好的傳遞效果。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認為,交通部此措施的大方向正確,過去的研究顯示,透過情境考題、風險感知影片,能協助考照者提升對於交通安全的風險認知,對於考生的學習成效多有幫助。對於未來機車考題更改後,是否有效降低初取得機車駕照者的肇事率?他建議交通部可進行追蹤研究,以剛拿到駕照半年者的狀況,對照拿到駕照1年以上者的事故比率,若有明顯落差,則可證明機車考題更改對於降低機車肇事率是有效益的。
張勝雄也指出,雖然研究顯示觀看考前安全講習內容,有助於未來的駕駛行為,不過實際在考照時,有多少考生看影片會真的很專心?這是研究和實際情況會有落差之處。

機車考照變革
現行作法:
.筆試題庫情境題庫60題、實際出題5題
.考前講習時間90分鐘
未來作法:
.筆試題庫情境題庫增為120題、實際出題10題
.考前講習時間120分鐘
.針對學生事故率較高的學校辦理訓練
.建置風險感知雲端學習區
上路時程:
.預計11月起

住宅學校巷道 擬限速30公里

為落實交通速度管理,交通部推行區間速率執法,其中新北市政府警局率先在今年7月開始在萬里隧道執行,有效降低違規率。交通部長吳宏謀昨表示,未來將再針對易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其中擬對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實施每小時30公里速限,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
新北市警察局7月起在萬里隧道實施區間平均速率科技執法,以均速超過70公里優先舉發,自5月設置相關告示牌面全面宣導後,違規率降為6.02%,6月份再降低至4.6%,7月1日正式執法後,更下降至1.1%。
交通事故方面,5月開始設置相關告示牌面宣導後,發生交通事故比率也較未設置前大幅減少,交通部認為這顯見絕大多數用路人行經萬里隧道,已能夠依速限穩定行駛,也使萬里隧道的道路安全性更加提升。

縮車道留設人行道
根據交通部統計,車速從每小時30公里增加到每小時50公里,死亡機率會由10%大幅增加到80%,因此交通部要從速度上管理,落實交通安全。
吳宏謀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交通部業務報告時指,將針對易超速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其中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速限每小時30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
民眾林小姐說,汽車開到住宅區附近限速30公里,可有效降低車速、保持住宅區安靜;在學校附近,車速較慢也可以避免有學童突然跑出來不慎遭撞的情況。

(蘋果日報)
--
交部將擴大區間速率執法 住宅學校周邊擬限速30

每年超速違規 高達近280萬件
小心超速!交通部長吳宏謀昨首度赴立法院業務報告,重申交通安全為施政重點,並提出兩項新政策,目前每年超速案件逾兩百萬件,未來擬擴大區間速率執法,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將限速三十公里;機車考照制度也將變革,情境題翻倍至十題、延長考前講習。

吳宏謀指出,去年平均每天有八人死於車禍,三十日內死亡人數雖小降至二七二三人,但年輕人與高齡者死亡比例仍高,目標一一一年要降至二三○○人以下。

萬里隧道區間速率 違規大減
為強化交通安全、加強速度管理,交通部今年起推動區間速率執法,新北市率先於萬里隧道執行,違規率大降近九成,明年將擴及北宜公路。據統計,車速三十增至五十公里,死亡率由十%增為八十%。

公路總局統計,目前每年超速高達近兩百八十萬件。吳宏謀表示,未來擬針對易超速、易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針對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將限速三十公里,並將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行人道。

通勤族陳先生認同指出,對於通勤族以及學童,可有一條安心回家的路;但開車族張先生認為,目前一般道路限速六十公里,油門一踩就易超速,限速三十「比走路還慢」,不切實際。

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一般超速罰鍰一二○○至二四○○元;行政院四日通過修正草案,嚴重超速認定將從超速逾六十公里下修為四十公里,開罰六千至二.四萬元,連續兩次扣照三個月。

機車考照 情境題翻倍至10題
另外,機車考照也將大變革,目前情境題庫六十題、考試出五題,將擴充題庫至一二○題、出題數增為十題,十一月一日上路。公路總局表示,另將強化考前安全講習,從現行九十分鐘增至一二○分鐘。

(自由時報)
--
住宅、巷道、學校周邊 擬限速30公里

交通部長吳宏謀昨天首度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業務報告。吳宏謀表示,為落實交通安全,規畫在易超速肇事地點擴大實施區間速率執法,針對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實施速限三十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等,期望能強化安全。

另外,日前發生設計師酒駕撞死台大研究生的憾事,立委鄭寶清昨天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建議,交通部應提出酒駕罰則專章,避免酒駕再度發生。吳宏謀允諾兩個月內提出可行性書面報告,朝著專章方向努力。

吳宏謀上任近三個月,昨天首次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

依交通部提出數據,從二○一四年至去年,交通事故三十日內死亡人數,從二○一四年的三千一百二十人,降至去年二千七百二十三人,已有明顯下降。

儘管死亡人數已有下降,但交通部指出,車速從每小時三十公里增加到每小時五十公里時,行人死亡機率會由百分之十大幅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落實交通安全仍是交通部首要目標。

目前交通部除了執行違規駕駛人記點制度,回訓道安講習,以及擴充駕照筆試題庫,增進考照制度改革外,吳宏謀表示,在速度管理上,擬定在易超速肇事地點擴大實施區間速率執法;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實施速限三十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

在七十五歲以上高齡駕駛人管理部分,吳宏謀提出,自去年七月起實施七十五歲以上高齡駕駛人每三年換照一次,並定期實施體格檢查與認知功能測驗,截至今年八月底止,計有三萬四千七百七十一人完成換照,三千六百三十九人自願繳回駕照,未來將持續管控。

此外,台灣失智症協會也特別呼籲交通部,應建制警示系統,針對五十歲以上,短時間內一再發生車禍事故的駕駛人,要求就醫接受失智篩檢。吳宏謀表示,現代國人愈來愈健康長壽、健康,「一切慢慢來」。

立委林俊憲也指出,酒駕者明知可能造成危險仍繼續開車,有法官以不確定故意殺人來辦理酒駕案,希望交通部跟法務部協商修法。

交通委員會因此通過臨時提案,要求交通部檢視相關法規,於兩個月內提出酒駕罰則專章可行性書面報告。

(聯合報)
--
交部規畫區間速率執法

交通部長吳宏謀上任近3個月,今日首度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業務報告。吳宏謀提出,為落實交通安全,規畫在易超速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針對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實施速限30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等,期望能強化安全。

依交通部提出數據,從2014年至去年,汽車數量從755萬4319輛,成長至794萬8783輛,機車數量也從1373萬5960輛,成長至1375萬5582輛,而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已從2014年的3120人,降至去年2723人,已有明顯下降。

儘管死亡人數已有下降,但交通部指出,車速從每小時30公里增加到每小時50公里時,行人死亡機率會由10%大幅增加到80%以上,落實交通安全仍是交通部首要目標。

除了現行違規駕駛人記點制度,回訓道安講習及擴充筆試題庫,增進考照制度改革外,吳宏謀表示,在速度管理上,擬定在易超速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實施速限30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人行道。

在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管理部分,吳宏謀提出,自去年7月起實施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每3年換照一次,並定期實施體格檢查與認知功能測驗,截至今年8月底止,計有3萬4771人完成換照,3639人自願繳回駕照,將持續管控。

(聯合晚報)
--
2大新制11月上路 機車考照 情境考題倍增

面對機車事故頻生,一年死傷超過30萬,機車考照將有大變革。交通部長吳宏謀昨日表示,機車考照要增加情境考題,將從5題倍增至10題,考前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也將延長,由目前的90分鐘延長至120分,預計11月1日上路。另針對易超速地點也將實施區間速率執法,預計針對住宅、學校周邊巷道等,實施限速30公里。

延長考前講習 擴大區間測速

公路總局統計,去(2017)年考機車筆試有28萬7千人,路考則有40萬6000人次,去年發出機車駕照共25萬7000張。

立院昨(8)日召開交通委員會,吳宏謀在業務報告中指出,去年交通事故總件數29萬6826件,受傷人數為39萬4198人,1517人死亡;其中機車事故發生件數15萬5669件,24小時死亡人數高達864人,受傷也有30萬2739人,機車車禍死傷人數占整體約7成7。

由於機車車禍死傷人數多,吳宏謀指出,將針對機車考照做調整,目前機車考照的情境題庫共60題,未來將增加筆試題庫情境題至120題,出題比例也會增為20%,從現行考5題情境題倍增到10題,並建置風險感知雲端學習區。

情境題庫是以圖片為主試題,讓考生更容易看懂題目。講習內容將強化防禦駕駛觀念,讓考生預判危險,像是前方有突發狀況,要如何應對等。

未來公路總局將把風險感知影片,納入筆試題庫及駕訓班訓練教材,也會建立機車及駕訓班考前線上學習機制,預計在3年內推動。

住宅、學校周邊 限速30公里

另外,交通部統計,車速從每小時30公里增加到每小時50公里,死亡機率會由10%大幅增加到80%。吳宏謀說,將針對易超速肇事地點實施區間速率執法,其中住宅區、學校周邊巷道速限時速30公里,並縮減市區車道寬度、留設行人道。

新北市警察局在萬里隧道實施區間平均速率科技執法,今年7月1日起開始執法,以均速超過70公里優先舉發,自5月宣導並設置相關告示牌後,違規率降到6.02%,6月再降低至4.60%,7月1日執法後,下降至1.10%。

(中國時報)


政經

選務人力荒 22縣市5萬缺額待補

年底公投綁大選確定,但選務卻鬧人力荒,中選會估22縣市目前選務人員缺額高達5萬7000餘人。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昨說,中選會及各地方委員會仍依進度招募,並藉由提高工作費用、增加補休等配套,有信心完成招募。

選票查核就須分2次
因《公投法》修法提案、連署門檻都降低,這次公投案最多達10案,加上九合一選舉,下月24日投票時,選民手上最多會拿15張票。新北市負責選務工作的里幹事說,年滿18歲可投公投票、年滿20歲才能選舉,光是發選票查核資料就要分2次,選舉程序複雜、工作量大,讓許多過去支援選務工作的公教人員都不願來。
高市選委員會代表日前參加中選會公聽會坦言,目前有1萬7000名缺額;台中市統計也有4700個公教人員缺額;新竹市選委會也指出,目前缺1400名選務人員,陷入選務人員難求的窘境。
陳朝建則強調,這次選舉全國投開票所共1萬5886所。為縮短公投案投票時間,規劃3或4案投進1個票匭。至於投、開票流程,依序是選舉票先領、投,再公投案領票、投票;開票則是開完選舉票後,再開公投票,以深夜前完成開票為目標。

(蘋果日報)

國際

氣候變遷 科技創新融入經濟發展模型 美雙傑 獲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於台灣時間昨下午5時55分公布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羅默(Paul M. Romer)分別因為將氣候變遷和科技創新整合進經濟發展的模型中而獲此殊榮。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兩人的發現讓我們距離全球經濟的永續發展邁進了一大步。

誤認行銷電話沒回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表示,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在於管理地球有限的資源,而有限的天然資源成為了經濟成長的主要約束條件,人類的知識則決定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今年,得獎人透過解釋市場經濟與自然、知識的相互影響,拓寬了經濟學分析的範圍。」
羅默昨受訪時表示,他昨天早上有2通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未接來電,但他誤認是產品行銷電話,所以都沒有回,「我沒有預期到會得獎」。他說:「我希望這個獎可以幫助人們看到,當人類試著去做點什麼的時候,他們是有能力達成驚人成就的。」

諾德豪斯的研究貢獻涉及社會和自然的相互影響。197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燃燒化石燃料將會導致氣候暖化,而諾德豪斯正是從那時開始研究此一議題。到了1990年代中期,他首創了量化的「綜合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展示了經濟發展和氣候變遷的相互影響。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綜合評估模型整合了來自物理、化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實證結果,可用來預測碳稅等氣候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諾德豪斯的洞見,讓美國產生了「碳的社會成本」的概念,美國政府更據此制定了多項法規,讓二氧化碳造成的社會成本納入投資與氣候政策中。

經濟力影響創新意願
羅默則展示了知識如何成為促使經濟長期成長的動力。傳統上,總體經濟的研究強調技術創新是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力,但沒有去模擬經濟決策和市場條件將如何促進科技的創新,直到羅默透過經濟模型,展示經濟力可以如何改變公司在產品創新上的意願,才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羅默在1990年就提出了上述的研究成果,並成為了「內生增長理論」的基礎。該理論認為,想法化為實際的過程中,尚需要市場提供相對應的具體條件。羅默的理論為促進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繁榮的法規和政策提供了大量新研究。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唯一非根據諾貝爾獎創始人諾貝爾(Alfred Nobel)遺願而設立的獎項,而是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成立300周年之際,為紀念瑞典化學家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昨公布後,今年的諾貝爾獎得獎名單除了文學獎將延至明年公布外,所有名單已全數公布完畢,諾德豪斯和羅默可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3200萬元台幣)的獎金。

LA03_005.jpg (640×571)

LA03_004.jpg (640×556)

氣候影響經濟 20年前已提出

元大寶華綜合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昨天讚許兩位新科得獎人都是實至名歸。經濟學者楊家彥則指出,諾德豪斯是很早就開始研究氣候變遷對經濟發展的學者,羅默較有名的是內生增長理論,許多研究經濟的學者多會看他的著作,從他的研究中可以從舊有的觀念看到新突破。
楊家彥說,羅默倡導傳統經濟內生成長因素我們可以掌控,過去大家認為經濟增長是科技進行,但深究其實背後所代表是人力資源成長、教育推動等等,是取決於我們如何進行調控,而非單純傳統認為資本增長、勞動力、科技進步等所帶動。

至於諾德豪斯,楊家彥說,是一位很早就在研究氣候變遷的學者,舉例來說,二十年前誰會相信氣候變遷跟經濟的關係,但放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知道氣候變遷與經濟息息相關。
清大經濟系教授劉瑞華說,諾德豪斯是很老牌的經濟學家,羅默也是很資深的經濟學者,他是最早提出內生增長理論的人,對後面相關經濟學者的研究影響蠻大的。
劉瑞華指出,一般外界看到對經濟影響多為貿易或是產業,一些外在的資金等因素,羅默則強調內生增長對經濟的幫助,比如教育、儲蓄等,他認為只要投資到可回饋的項目,就可達到自動成長的目的。

(蘋果日報)
--
氣候變遷、科技創新融入經濟學 美雙傑摘諾貝爾經濟獎

二○一八諾貝爾經濟學獎週一揭曉,兩位美國學者摘桂冠。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以研究氣候變遷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獲獎;羅莫(Paul Romer)以研究科技創新如何影響經濟成長獲獎,兩人可平分九百萬瑞典克朗(約三千一百萬新台幣)獎金。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歐新社)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諾德豪斯和羅莫設計出方法,針對如何創造長期持續而且能夠永續的經濟成長,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迫切的部分相關問題」;「藉由建構模型解釋市場經濟是如何與自然及知識互動,他們的發現大幅拓展經濟分析範疇。」

諾德豪斯 氣候經濟學大師
七十七歲的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暖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他發展的DICE(持久、整合、使命與努力)和RICE(氣候與經濟區域性整合)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在環境評估及永續發展政策,還有檢討氣候政策干預結果,例如碳稅,對氣候經濟學的發展極具貢獻。其研究顯示,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全球所有國家共同推行一致的碳稅制度。

羅莫 研究科技創新與經濟成長關聯
六十二歲的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羅莫是「內生增長理論」先驅,該理論闡述創意累積如何支持長期經濟成長,並證明經濟力量如何左右企業創造新想法及創新意願;羅莫認為,科技進步是人類有意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人類透過研究發展促使科技進步,進而帶動經濟成長。其研究鼓勵企業投入研發,並協助政府制定科技政策。

羅莫說,「今早有兩通電話鈴響,但都沒接起來,認為大概是垃圾電話」,但對獲獎後,他的學術理論有機會獲得擴展,感到很高興。

這次經濟學獎頒給兩人,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兩位學者主要研究分別是氣候變遷和科技發展,似乎沒有交集。但瑞典皇家科學委員會表示,兩位學者研究都是在關注長期全球經濟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對經濟政策和市場失靈都有相似看法。

諾貝爾經濟獎》 學者:反映社會對永續發展的焦慮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昨揭曉,由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前世銀首席經濟學者羅莫(Paul Romer)共同獲獎;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認為,這次獲獎者反映了社會對環境、經濟能否永續發展的焦慮。

他說,這次獲獎人中,諾德豪斯長期關注氣候變遷導致的損害,並將氣候變遷整合進長期總體經濟分析而獲肯定;羅莫則將科技創新整合進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並為「內生增長理論」先鋒。

梁國源說,外界可能無法理解兩人為何共同獲獎,但諾貝爾獎協會認為兩人有許多共同點,且同樣關注永續等全球議題;儘管兩人學術意見南轅北轍,但在經濟政策、市場失效上,兩人有相似的洞見。兩位獲獎學者同樣關注「長期、永續經濟議題」,近期極端氣候、經濟問題頻傳,這次獲獎名單就回應了社會對「永續」議題的焦慮;雖然氣候變遷、經濟永續等議題「不可能提出完美的解方」,但兩位獲獎人提出的分析方法現已廣為學界認同,並獲政策制定者接納。

一般學術界普遍認為,羅莫在學界知名度較高;一九五八年時,前諾獎得主梭羅(Robert Solow)提出「技術創新是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但未解釋技術創新是如何產生,並與經濟體系互動,但羅莫以模型解釋了相關問題。

(自由時報)
--
經濟學諾獎兩得主 找永續成長答案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八日揭曉,由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羅默(Paul M. Romer)共獲殊榮,以表彰他們將氣候變遷、創新等關鍵問題與經濟成長相結合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設計出一些方法來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最迫切的問題:我們如何建立長期持續與永續的經濟成長」,他們「藉由構建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的模型,明顯擴大了經濟分析的範圍」。

七十七歲的諾德豪斯,於一九七○年代初期開始研究環境問題,並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嘗試計算全球暖化的經濟成本。為實現此目標,他構建了綜合經濟和科學的電腦模型,以決定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方法。

六十二歲的羅默,今年甫辭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的職務,他主張決策者應該停止嘗試微調景氣循環,而應採取措施提倡新科技,才能確保長期成長。他呼籲政府提供補助,以吸引更多的學生進入科學和工程領域。

在一九九○年代末期的電腦榮景期間,他的學說引起廣泛注意,一些支持者認為,他的學說可能是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的基礎。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經濟學獎桂冠得主的貢獻「是在方法論上,提供我們對科技創新和氣候變遷因果關係的基本見解」,他們兩人「沒有提供無可置疑的答案,但他們的發現,使我們更接近於找出我們如何達成持續與永續全球經濟成長的答案」。

得獎讓羅默吃了一驚,他透過電話在記者會上說:「今天早上我接到兩通電話,但我都沒接,以為是推銷,沒想到會得獎。許多人以為保護環境花錢又費力,於是暫時擱著不做,但其實我們絕對可以大幅改善對待環境的方式,同時不放棄永續成長的機會。」

這是瑞典皇家院自一九六九年以來頒發的第五十個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年的兩位獲獎人將平分九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萬元)獎金。

去年的經濟學獎得主是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創始人之一、芝加哥大學的塞勒,在其他經濟學家仍視人們為理性行為者的年代,他的著作研究人類偏見。

羅默內生性成長理論先鋒 研發當成引擎

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羅默,是「內生性(endogenous)經濟成長理論」的先鋒,強調研發對促進技術進步、帶動經濟成長的重要性,也是蜚聲全球的經濟成長專家。他曾經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且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呼聲甚高的得主人選之一。

羅默在經濟學上最重要的貢獻在經濟成長領域。他在一九八三年發表的論文中建立數學模型,闡明科技進步是人們有意行為造成的結果,例如研究發展等;之後又於一九八六及一九九○年分別發表論文,開創「內生性成長」理論。

羅默的名言是「浪費危機(的教訓)是可怕的事 」,促使許多經濟學者及投資專家從二○○七到二○○九年的經濟衰退尋求教訓。

他近年來的貢獻,是致力於讓「特許城市」成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引擎。他主張低度開發國家如果能實施更好的法規及體制,便能走上更好的成長軌道。

羅默曾於二○○一年「下海」創立Aplia新創公司,提供線上家庭作業,讓學生準備好適應大學程度的課程,該公司後來被全世界第二大出版集團Cengage Learning購併。

諾德豪斯研究暖化經濟學:未來碳價更高

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榮膺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他主要的研究領域之一,是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他也是「DICE(持久、整合、使命與努力)模型」及「RICE (氣候與經濟區域性整合)模型」的開發者,評估經濟、能源耗用與氣候變遷之間的交互作用。他嚴肅地主張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災難性的衝擊。

諾德豪斯在此一領域的著作甚豐,包括「管理全球公地:氣候變遷經濟學」,並與經濟學者鮑伊爾合著「世界正在暖化:全球暖化經濟模型」;最近的著作是「氣候賭場:暖化世界下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

他在「氣候變遷經濟學」書中指出,「人類透過多層次的干預行為,像擲骰子一樣跟自然環境賭運氣:對大氣注入溫室氣體,或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並以砍伐森林的作法嚴重改變地貌,將多種生物的棲息地破壞殆盡,並累積大量足以毀滅人類的核子武器」。

依據他所開發的氣候變遷模型,生態系統對降雨、水流或氣溫等氣候變遷因素最為敏感;農業、森林、戶外娛樂及海邊活動等都在模型範圍內。

他在二○一六年發表的報告中,採用最新的DICE模型,論證世人若不採取大規模的氣候變遷政策,下個世紀氣候可能迅速變遷;即使短期內就實施重大政策,也非常難以達成巴黎氣候協定中所訂的「攝氏兩度目標」。由於碳價政策實施進度落後,未來碳價必須再提高。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2學者獲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台灣時間8日下午5點45分揭曉,得主是美國經濟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表彰他對氣候經濟學的貢獻,另一名是羅默(Paul M. Romer),表彰他對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研究。

諾德豪斯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獲獎原因是「將氣候變遷整合到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中」。

羅默是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獲獎原因則是「將科技創新整合到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中」。

諾貝爾委員會說,諾德豪斯和羅默建立的模型,對經濟發展和遏制氣候變遷都有幫助。他們將宏觀經濟學帶到全球層次,處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問題。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獎落兩美國學者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美國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羅莫(Paul Romer)獲得殊榮。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獎落美國學者塞勒(Richard H. Thaler),得獎原因是「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他以經驗為依據的發現和理論上洞見,有助創造嶄新且快速發展的行為經濟學領域,對許多經濟研究和政策層面帶來深遠影響。

諾貝爾醫學獎1日揭曉,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和平獎於2日和3日、5日陸續出爐,今天公布的經濟學獎為2018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今年諾貝爾獎每一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100萬元),若得主超過一位,則獎金平分或者依比例分配。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今年將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延後,並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

(聯合報)
--
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出雙桂冠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8日揭曉,由耶魯大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共獲殊榮,以表彰兩人把氣候變遷、創新等關鍵問題,與經濟成長相結合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兩人「設計出一些方法來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最迫切的問題:我們如何建立長期持續與永續的經濟成長」,並「藉由構建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的模型,明顯擴大了經濟分析的範圍」。

77歲的諾德豪斯於197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環境問題,從那時開始一直嘗試計算全球暖化的經濟成本。為實現此目標,他構建了綜合經濟和科學的電腦模型,以決定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方法。

62歲的羅默,今年甫辭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的職務,他主張決策者應該停止嘗試微調景氣循環,而是應採取措施提倡新科技,才能確保長期成長。他呼籲政府提供補助,以吸引更多的學生進入科學和工程領域。

在1990年代末期的電腦榮景期間,他的學說引起廣泛注意,一些支持者認為,他的學說可能是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的基礎。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經濟學獎桂冠得主的貢獻「是在方法論上,提供我們對科技創新和氣候變遷因果關係的基本見解」。他們兩人「沒有提供確鑿的答案,但他們的發現,使我們更接近於找出我們如何達成持續與永續全球經濟成長的答案」。

這是瑞典皇家院自1969年以來頒發的第50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一屆...警世意味重

諾貝爾經濟學獎昨(8)日揭曉,由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德豪斯、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羅默共獲殊榮。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認為,當代追求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往往忽略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猶如暮鼓晨鐘,警惕眾人重視相關議題。

蕭代基是台灣環境與資源經濟的知名學者,曾於1994年與諾德豪斯及另位耶魯大學教授合作,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論文,以嶄新的社會實驗方法,評估全球暖化對農業的衝擊,當時也引起熱烈迴響。

蕭代基指出,諾德豪斯是以經濟學分析氣候變遷問題的開創者,羅默則是「內生成長理論」的先鋒,都將環境汙染及天然資源稀少性納入總體經濟的模型,對於社會發展、人類生存至關重要,避免淪於經濟、環境「雙輸」的窘境。

他也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布的報告,對於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希望渺茫,只能設法減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 開創內生性成長理論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保羅.羅默是「內生性(endogenous)經濟成長理論」的先鋒,是蜚聲全球的經濟成長專家。同獲殊榮的威廉.諾德豪斯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則在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嚴肅地主張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災難性的衝擊。

羅默專攻研究發展以促進技術進步,以帶動經濟成長,曾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他曾在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任教。

羅默在經濟學上最重要的貢獻在經濟成長領域。在他1983年發表的論文中建立的數學模型,闡明科技進步是人們有意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他之後又於1986及1990年分別發表論文,開創「內生性成長」理論。

羅默備受稱頌的名言是「浪費掉危機(的教訓)是件可怕的事 」(A crisis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促使許多經濟學者及投資專家都從金融海嘯中尋求教訓。他近年的貢獻是致力於複製「特許城市」(charter cities),作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引擎。他主張低度開發國家若能有更好的法規及體制,便能建立一條不同且更佳的成長軌道。

諾德豪斯則是「DICE(持久、整合、使命與努力)模型」及「RICE (氣候與經濟區域性整合)模型」的開發者,評估經濟、能源耗用與氣候變遷之間的交互作用。他先後共撰寫及編纂20多本著作,並曾與已故經濟學大師薩謬森共同撰寫著名的「經濟學原理」(Economics)教科書初版;此書迄今已印行第19版,且至少翻譯成17種文字流通於世。

依據他開發的氣候變遷模型,生態系統對降雨、水流或氣溫等氣候變遷因素最為敏感;農業、森林、戶外娛樂及海邊活動等都在模型範圍內。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諾德豪斯 學說主張大揭祕

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榮膺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他主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在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他也是「DICE(持久、整合、使命與努力)模型」及「RICE (氣候與經濟區域性整合)模型」的開發者,評估經濟、能源耗用與氣候變遷之間的交互作用。他嚴肅地主張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災難性的衝擊。

諾德豪斯在此一領域的著作甚豐,包括「管理全球公地:氣候變遷經濟學」,並與經濟學者鮑伊爾含著「世界正在暖化:全球暖化經濟模型」;最近的著作是「氣候賭場:暖化世界下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

他在「氣候變遷經濟學(1993年)」一書中指出,「人類透過多層次的干預行為,像擲骰子一樣跟自然環境賭運氣─對大氣注入溫室氣體,或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並以砍伐森林的作法嚴重改變地貌,將多種生物的棲息地破壞殆盡,並累積大量足以毀滅人類的核子武器」。

依據他所開發的氣候變遷模型,生態系統對降雨、水流或氣溫等氣候變遷因素最為敏感;農業、森林、戶外娛樂及海邊活動等都在模型範圍內。

他在2016年12月發表的報告中,採用最新的DICE模型,證實世人如果不採取大規模的氣候變遷政策,下個世紀氣候可能迅速變遷;即使短期內就實施重大政策,也非常難以達成巴黎全球氣候協定中所訂的「2°C目標」。由於碳價政策實施進度落後,未來碳價必須再提高。

諾德豪斯先後共撰寫及編纂20多本著作,並曾與已故經濟學大師薩謬森共同撰寫著名的「經濟學原理」(Ecomomics)教科書初版;此書迄今已印行 第19版,且至少翻譯成17種文字流通於世。

(經濟日報)
--
研究徵收碳稅 諾德豪斯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今天公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的研究顯示,「要解決溫室氣體造成的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在全球統一徵收碳稅」,因而榮獲桂冠。

77歲的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1967年開始任教於耶魯大學,研究著重於經濟成長和自然資源,以及氣候變遷經濟學。他197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環保議題,自此之後就不斷嘗試估算全球暖化的經濟成本。為了更上一層樓,他建構結合經濟與科學的電腦模型,來找出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有效率途徑。

他的研究主題還有薪資與價格行為、健康經濟學、政治景氣循環、生產力和「新經濟」。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Sciences)表示,諾德豪斯是創造描述經濟和氣候間相互作用的量化模型的第一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聲明中表示:「他的模型整合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經驗數據。」

「如今諾德豪斯的模型受到廣泛使用,不僅用來模擬經濟和氣候是如何共同演化,也被用來檢視氣候政策干預的結果,例如碳稅。」

諾德豪斯對經濟史也有研究,曾在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伊拉克之前,發表一篇著名的研究報告,預估若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經濟成本最高將達2兆美元。

諾德豪斯1941年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Albuquerque),在耶魯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67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耶魯大學任教至今,1977到1979年曾擔任當時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

他曾與已故的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合著獲廣泛採用的經濟學教科書。

諾德豪斯和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莫(Paul Romer)分享今年經濟學獎。皇家科學院聲明指出:「諾德豪斯和羅莫設計出方法,針對如何創造長期持續而且能夠永續的經濟成長,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迫切的部分相關問題。」

「藉由建構模型解釋市場經濟是如何與自然與知識互動,他們的發現大幅拓展經濟分析範疇。」

宏觀經濟研究整合創新 美兩學者獲諾貝爾獎肯定

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揭曉,耶魯大學學者諾德豪斯因將氣候變遷整合入宏觀經濟分析的成就獲獎,紐約大學教授羅莫則因將科技創新納入宏觀經濟因素而獲肯定。

77歲的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是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最高學術等級的史特林講座教授(Sterling Professor)。他在耶魯攻讀學士和碩士後,1967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學位。

諾德豪斯不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也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他2004年獲選為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Economic Association)的傑出研究員,2013年當選學會會長。1999年起,他成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的外籍院士。

羅莫(Paul M. Romer)生於1955年,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羅莫曾任教於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2016年起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兼資深副總裁,直到今年1月卸任,轉任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紐約大學教授羅莫感意外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of Business)教授羅莫(Paul Romer)今天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本人表示深感意外。

羅莫說:「我今早聽到兩通電話響,但都沒接起來,因為我以為大概是垃圾電話(spam call),所以我並未期待得獎。」不過他對得獎之後,自己的學術理論有機會獲得擴展,深表歡迎。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Sciences)在宣布經濟學獎得主的記者會打電話給羅莫,他接受現場訪問時表示,他有信心,全世界可在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同時,仍維持未來的生活水準。

他說:「我們絕對可以在保護環境上獲致重大進展,無須放棄持續成長的機會,就能做到。」

「在目前情況下,問題之一就出在許多人認為,處理環境保護問題既花錢又困難,因此他們對問題只想視而不見,不承認問題存在。」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羅莫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另一位得主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分別在1990年代開發理論模型,「顯著擴展經濟分析的範圍」。

羅莫表示:「我希望這個獎能幫助大家看到,當我們嘗試做些事情,人類有能力達成令人驚喜的成績。」

現年62歲的羅莫因「將科技創新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因素」,成為今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羅莫為「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theory)奠定基礎。這項理論闡述知識和其他商品有何差異,以及須在特定條件下才能茁壯發展。

他的研究證明,經濟力量會左右企業孕育新構想和創新的意願。

羅莫目前在紐約大學教授經濟學,校方的「史登都市化計畫」(Stern Urbanization Project)即是他所創辦。此計畫研究政策制定者如何能控制城市的快速成長,以創造經濟機會和從事系統性社會改革。

羅莫目前還擔任紐約大學馬隆城市管理研究所(Marron Institute of Urban Management)所長,致力和公民創新推動者合作。

紐約大學表示,羅莫曾創辦新創公司Aplia,學生透過公司開發的教育科技應用程式,針對作業問題提出的答案共逾10億個。

(中央社)
--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2學者分享

2018年諾貝爾獎季最後獎項─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將經濟學獎授予研究氣候變遷經濟學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與另一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M. Romer),以表彰兩人將氣候變遷和技術創新引入長期宏觀經濟模型分析架構的貢獻。

模型廣為全球政府使用

本屆經濟學獎,聚焦於氣候變遷的風險及全球相關爭論上。諾貝爾委員會指出,諾德豪斯和羅默「就如何建立長久及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透過建立模型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從而擴展經濟分析的範圍」。兩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100萬元)獎金。

在耶魯大學任教的諾德豪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已關注燃燒化石燃料的影響。主要貢獻則在一個原本相對冷門、如今卻相當熱門的經濟學分支領域─「氣候變遷經濟學」,他也因此被譽為氣候變遷經濟學的創始人。他率先提出「氣候變遷綜合評估模型」,採用量化方式描述經濟與氣候在全球的相互影響。

促成碳稅對抗氣候變遷

諾德豪斯的模型目前被全球政府和機構廣泛使用,用以檢測環境政策推行的結果,並促成不少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例如「碳排放稅」(carbon taxes)。諾德豪斯極力主張從排放許可制度轉向徵收碳排放稅,認為採行全球一致的碳稅是對抗氣候變遷的最佳方式。

而在同一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暖化維持現有速度,到了2030至2052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5度。一旦升達2度,東亞和北美地區遭受暴風雨的機會會大增,珊瑚礁也將消失。專家疾呼,控制氣候升溫已所剩時間不多了。

經濟增長分析全面復興

至於來自紐約大學的羅默,則被視為經濟增長領域的專家。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他把技術創新與宏觀經濟整合,展示知識可作為長遠經濟增長的驅動者。羅默的觀點奠基於1986年期提出的「內生增長理論」(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羅默的理論糾正了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侷限性,把知識完整納入到經濟和技術體系之內,使其做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羅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長理論,在經濟增長的曲線上,除了新古典經濟學中的資本和勞動外,又加上了人力資本和新思想(強調技術創新)。其貢獻促成了經濟增長分析的全面復興。

bs2a00_t_01_05.jpg (656×716)

bs2a00_t_01_04.jpg (656×401)

羅默樂觀面對環境「減碳根本不難」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與羅默(Paul M. Romer)2人抱回殊榮。他們分別將氣候變遷及技術創新與長期總體經濟分析結合,因而獲得諾貝爾獎肯定。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詞指出,「諾德豪斯和羅默均設計了新的研究方法以解決我們時代最基礎、最緊迫的問題,探究如何創造長期、持續且穩定的經濟增長」。羅默則表示,他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得獎,所以錯過了2通獲獎通知電話。他稱,「樂觀是應對環境問題時的重要態度…一旦我們開始嘗試減少碳排放,我們就會驚訝,這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諾德豪斯於1941年出生於新墨西哥州,以氣候變遷對經濟損害的研究聞名。他目前擔任耶魯大學史特林經濟學教授(Sterling professorship of Economics,史特林講座為該校教授職位的最高榮譽),同時身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人文科學院院士。此外,諾德豪斯被學界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50名經濟學家」,1977年至1979年擔任前總統卡特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1999年成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55年出生的羅默則是「內生增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研究先驅,近年一直是呼聲甚高的諾貝爾獎熱門人選。他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並曾任教於史丹佛大學與紐約大學,1997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美最具影響力的25人」,2000年又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研究院院士。

(中國時報)
--
美兩學者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今年諾貝爾壓軸獎項─經濟學獎的得主周一出爐,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由2名美國經濟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與羅默(Paul Romer)共摘桂冠,表彰他們將經濟理論與氣候變遷、科技創新等議題相互整合的開創性貢獻。

負責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德豪斯及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羅默的研究,有助解答最根本的問題:如何促進長期且永續的經濟成長,以及強化人類福祉。

兩位學者建構出的模型,說明市場經濟是如何與自然環境及知識相互作用,他們的研究「大大拓展經濟分析的範疇。」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77歲的諾德豪斯率世界之先建立的量化模型,闡述全球經濟與氣候是怎麼相互影響。「他的模型時至今日已被廣為運用,用以檢視氣候政策干預的結果,例如徵收碳稅。」

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羅默,是「內生增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始祖,針對政策取向如何加速科技革新提出解釋,證實經濟力量是怎麼影響企業的創新意願,為新的發展模式奠定基礎。

諾貝爾委員會通知羅默獲獎時還發生一段小插曲。63歲的羅默對自己諾貝爾桂冠加身大呼意外,他透露大清早電話鈴聲響時,以為是騷擾電話而拒接,沒想到是諾貝爾委員會打來報喜。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表揚其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貢獻。這幾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幾乎是由美國學者壟斷的局面。

全球第一人 諾德豪斯 首倡氣溫升高危害

最新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美國經濟學者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及保羅.羅默(Paul M. Romer),兩位學者分別在氣候變遷經濟學及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研究貢獻,曾與諾德豪斯在美國耶魯大學共同研究氣候變遷經濟學的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強調,諾德豪斯是提出全球氣溫升高危害問題的第一人。

針對地球暖化效應,當氣溫上升2度C將造成重大危機。蕭代基指出,諾德豪斯是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學者,且從1990年就開始專注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1992~1993年期間,他與諾德豪斯及另一位經濟學者羅伯特.孟德爾生(Bobert Mendelsohn)一起提出研究論文,主要針對氣候的溫度、雨量變化,對農業造成的影響,從經濟學的觀點進行深入研究。

蕭代基說,諾德豪斯從1990年至今,長期投入研究氣候變遷對農業經濟的影響,透過他的DICE模型,分析全球暖化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可說是起始者及權威學者。

他廣泛運用美國3,000多個縣的相關資料,導入包括農業產值、農地價格等的影響,四季溫度、雨量的變化等長期數據,即完全天然的實驗數據,再經過模型運算出來的結果。

過去的研究模型,都是在實驗室中衡量出來的結果,相關的數據經過事先設定。蕭代基強調,無法反應出全美國農民實際狀況,因為農民是根據不同的農地、不同的氣候,再去選擇不同的作物和栽種方法,也因此,諾德豪斯從氣候變遷對總體經濟影響的研究模型,對濟經學界具有非常大的貢獻。

(工商時報)
--
氣候變遷結合經濟成長 諾貝爾經濟學獎雙桂冠

諾貝爾經濟學獎8日揭曉,耶魯大學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與紐約大學教授羅莫(Paul Romer)共獲桂冠,彰顯諾德豪斯將氣候變遷整合納入宏觀經濟分析,以及羅莫將科技創新納入宏觀經濟因素,結合經濟成長與氣候變遷和創新等關鍵議題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RSAS)在頌辭中表示,諾德豪斯羅莫與「設計出方法,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最迫切的問題,即如何創造永續的經濟成長」;頌辭指出,兩人「藉由構建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的模型,明顯拓展經濟分析的範疇」。

77歲的諾德豪斯被譽為「氣候變遷經濟之父」,他研發的模組建議政府對抗全球暖化,主張解決溫室效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全球統一開徵碳稅;諾德豪斯說,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接受氣候變遷科學,企盼美國能夠跟進。

諾德豪斯1999年起成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外籍院士,現為耶魯最高學術等級的史特林講座教授(Sterling Professor)、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AAS)院士。

62歲的羅莫研究為何特定經濟的發展速度較快,結果發現政府可以加速創新;他自述研究讓他保持樂觀,就算是極具挑戰性的地球暖化問題也能解決。

羅莫說:「許多人覺得處理環保問題勞神傷財因而忽略此問題,我希望諾獎能協助人們看見,當人們決定處理某些事情,人類擁有絕佳解決能力。」

羅莫曾於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執教鞭,2016年起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兼資深副總裁至今年1月卸任,轉任紐約大學(NYU)經濟學教授。

(世界日報)
--
聯國示警 地球暖化升溫上限1.5°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昨發布由全球頂尖科學家共同撰寫的重量級報告,警告地球均溫上升幅度必須在1.5°C以內,而非過去提出的2°C,才能降低乾旱、洪災和極端高溫等災害,讓數億人民免於貧窮之苦。
聯合國195個成員國2016年簽署的《巴黎協議》,目標是讓地球均溫維持在比工業革命前增加1.5°C至2°C。這195國代表上周又在南韓仁川開會協商,昨天正式發布這份引用6000項研究的最新報告。
綠色和平組織代表柯索南(Kaisa Kosonen)指出,科學家應該很想說:「笨蛋,現在就行動!」但他們必須提出事實和數據。
報告指出,地球均溫目前上升1°C,但很可能2030年就達1.5°C。在美國致命颶風不斷、北極也發生森林大火等極端氣候現象之後,氣候變遷已經發生,均溫再略升一點,都會帶來重大影響。
若地球均溫上升2°C,珊瑚礁百分之百會消失,海平面會升高10公分,受影響的人口會比升高1.5°C多出50%,約1000萬人。

用煤量須幾近於零
要讓地球均溫維持在上升1.5°C以內,全球在2016至2035年間約需投入2.4兆美元(約74兆元台幣),要採取的步驟包括:讓全球碳排放在2030年降至比2010年低45%、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2050年達到再生能源佔全球電力供應85%、用煤量降至幾近於零,以及近700萬平方公里(略小於澳洲)的土地須用於種植能源作物等。

(蘋果日報)
--
全球暖化 2030年氣溫增幅恐破1.5度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八日在南韓仁川發表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報告《決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警告全球暖化的速度已超越人類掌控,各國距離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比前工業時期高攝氏一.五度)的時間所剩不多,「我們只有很少的機會可以避免氣候變遷對未來構成難以想像、最嚴重的破壞」。

北極海恐出現夏日無冰
這份厚達四百頁的報告書,參考六千份經同儕審查的科學論文,由九十一名專家編纂,並由一百九十五國代表歷經一週時間討論定案。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已導致全球氣溫增幅較前工業時期高約攝氏一度;若按照目前的暖化速度,最快二○三○年(最晚二○五二年)氣溫增幅就會突破攝氏一.五度;若要將增幅控制在攝氏一.五度以下,各國必須在二○五○年之前達成「碳中和」,才有五十%機會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報告指出,氣溫增幅若達攝氏一.五度,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再高出攝氏三度,北極海本世紀就可能出現夏月無冰的情形,七十%至九十%的珊瑚會發生白化;增幅若達攝氏兩度,幾乎所有珊瑚都會白化,北極海夏月無冰的週期恐達每十年一次,全球漁業捕獲量預期減少三百萬公噸,糧食產量減少十%至十五%,物種將加速滅絕,對生態系造成無法恢復的嚴重破壞。

報告也提出控制全球氣溫增幅在攝氏一.五度以下的四項方案,包括策略性地降低對化石燃料的能源需求、大幅度改變消費習慣(少吃肉、少搭乘使用化石燃料的交通工具)、大規模造林及使用生質燃料,以及發展碳捕獲及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若要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二○一六年至三五年,全球每年須投入約二.四兆美元(約七十四.八兆台幣)採取相關行動。

(自由時報)
--
地球發燒!距危險門檻僅0.5℃ 只剩12年能改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八日發布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必須採取迅速、深遠及前所未有的改變,否則根據當前溫室氣體排放水準,全球均溫最快將在二○三○年時達到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一點五度的關鍵門檻,全球將因暖化發生更嚴重的氣候變遷相關災難。

報告稱,目前全球均溫已比工業化前增加約攝氏一度,距危險門檻只剩下零點五度。若要避免氣溫持續上升,必須在未來幾年採取重大行動。

墨爾本大學氣候科學講師金恩說:「這是令人擔憂的,因我們知道若讓全球氣溫上升超過攝氏一點五度,將出現更多的問題,包括更多熱浪和酷暑、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以及對世界許多地方來說,更嚴重的乾旱與極端降雨。」

報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在二○三○年前的淨排放量,必須較二○一○年水準下降約百分之四十五,並在二○五○年左右達到「淨零」排放,以使氣溫增幅維持在攝氏一點五度左右,而為了將排放量降至此一程度,將必須在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與城市方面進行「快速和深遠的」轉型。

報告還清楚表示,氣候變遷已經在發生,世界各國若不緊急採取政治行動,接下來可能會更糟。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說:「這份報告釋放的一個強烈訊息為,更多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減少及其他變化已讓我們目睹了全球升溫攝氏一度的後果。」

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史基亞也表示,將升溫限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在化學和物理定律範圍內是可能的,但這樣做需要有前所未有的改變」。

不過,即便升溫維持或略低於攝氏一點五度,影響也將廣泛且顯著,報告指出,夏季熱浪期間的氣溫料將增加攝氏三度。此外,珊瑚礁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將減少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若升溫兩度,則將消失殆盡。

報告最後指出,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有兩種主要方法,分別是增加已實現此目標的自然過程,以及實驗性的碳儲存或去除技術,但這些技術是否有效尚未獲大規模驗證,有些甚至可能為可持續發展帶來重大風險。

地球發燒! 發展綠能、2050前淘汰煤電 才有救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八日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在二○三五年前必須每年投資二點四兆美元發展清潔能源,並且要在二○五○年前幾乎淘汰燃煤發電,如此方能將全球均溫上升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之內。

根據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議,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要控制在比工業革命之前水平高出攝氏二度之內,最好致力將上升幅度控制在一點五度以內。

IPCC這項最新報告,建議對低碳能源科技的年平均投資規模,是二○一五年建議投入金額的五倍。

根據彭博研究機構Bloomberg NEF估計,去年全球投入再生能源的金額為三千三百卅五億美元,只有IPCC建議應投入金額的七分之一。

IPCC的科學專家在報告中建議,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一○年為準,須在二○三○年之前減少百分之四十五,並在二○五○年前降到零排放。二○五○年前,燃煤發電占電力供給比率要降到百分之二以下,再生能源應占發電量的七成到八成五,目前占比約為二成五。

依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資料,現今的全球電力能源系統,燃煤占三成七,天然氣占二成四。如果要實踐IPCC的雄圖,能源產業必須要有巨大變革。

報告也特別強調繼續投資燃氣發電廠的風險,希望業者儘早改投資再生能源,因為燃氣發電廠完全不符未來需求。

世界媒礦協會執行長渥瑞克認為,控制全球均溫上升,焦點應該放在溫室氣體排放量,而不是用什麼「燃料」。

photo.php (399×469)

全球暖化如虎進逼 靠它成為地球的最後防線

英國衛報報導,最新的聯合國氣候報告稱世界正面臨嚴重的暖化威脅,呼籲在2030年之前控制氣溫升高在攝氏1.5度之內。不少人逐漸關注地球工程,將它視為一種臨時的「補救措施」。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8日在韓國仁川發布《IPCC全球升溫1.5ºC特別報告》,這份報告集結來自40國、91位專家共同協作。部分專家一致認為將二氧化硫注入平流層,可以有效阻擋光線的作用,進而提高地球的反照率,削弱太陽輻射對地球產生的升溫作用。此技術又稱為太陽輻射管理。

這份400頁文件中提到多種人為介入氣候系統的方法,像是海洋施肥、二氧化碳清除、雲增亮技術和地面反照率的修正等。但專家最看好的仍為太陽輻射管理,二氧化硫本身即不具備光反射性,但雨水氣結合後會形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即模擬了火山灰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陽光熱。

儘管專家們仍未將此些策略列為必要措施,但如果錯過「1.5度」的目標,專家們不排除會將太陽輻射管理用於補救項目。

然而報告指出,IPCC顯然不願意為此項補救措施背書,讓各政府領導人得以將問題推向未來,因為當中涉及龐大風險。

報告提到,注入二氧化硫會改變降雨模式和氣候循環,同時破壞平流層的化學和冰層的形成。它還可能導致更多的紫外線輻射,將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這項技術的有效性也遭質疑。二氧化硫的注入或許能抑制地球氣溫上升,但並不會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積累和海洋持續酸化。當這項補救措施停止後所衍生的問題也令人擔憂,因為行星系統可能受到溫度激增的影響。


環境科學家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om) 表示,IPCC的這份報告將激發大眾對這項緊急措施的討論。

他說:「這將太陽輻射管理提升至最高政治層面,目前我們沒有這方面框架,我非常害怕這項技術,但現在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面對。」

(聯合報)
--
搶救暖化 科學家擬阻擋陽光

英國衛報報導,最新的聯合國氣候報告稱世界正面臨嚴重的暖化威脅,呼籲在2030年之前控制氣溫升高在攝氏1.5度之內。不少人逐漸關注地球工程,將它視為一種臨時的「補救措施」。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8日在韓國仁川發布《IPCC全球升溫1.5ºC特別報告》,這份報告集結來自40國、91位專家共同協作。部分專家一致認為將二氧化硫注入平流層,可以有效阻擋光線的作用,進而提高地球的反照率,削弱太陽輻射對地球產生的升溫作用。此技術又稱為太陽輻射管理。

這份400頁文件中提到多種人為介入氣候系統的方法,像是海洋施肥、二氧化碳清除、雲增亮技術和地面反照率的修正等。但專家最看好的仍為太陽輻射管理,二氧化硫本身即不具備光反射性,但雨水氣結合後會形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即模擬了火山灰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陽光熱。

儘管專家們仍未將此些策略列為必要措施,但如果錯過「1.5度」的目標,專家們不排除會將太陽輻射管理用於補救項目。

然而報告指出,IPCC顯然不願意為此項補救措施背書,讓各政府領導人得以將問題推向未來,因為當中涉及龐大風險。

報告提到,注入二氧化硫會改變降雨模式和氣候循環,同時破壞平流層的化學和冰層的形成。它還可能導致更多的紫外線輻射,將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這項技術的有效性也遭質疑。二氧化硫的注入或許能抑制地球氣溫上升,但並不會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積累和海洋酸化。

(聯合晚報)
--
避免氣候災難 聯合國:所剩時間不多了

聯合國今天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中說,要避免全球氣候混亂,需要社會和世界經濟展開「規模前所未見」的重大轉變,並且警告避免災難發生的時間不多了。

地表溫度增加攝氏一度,就足以使海平面升高,引發威力愈來愈強的致命風暴、洪水和乾旱,而全球暖化幅度正朝著不宜人居的攝氏3度或4度增加。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報告肯定表示,按照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程度,全球氣溫增幅最快將在2030年突破攝氏1.5度門檻,最晚不會超過本世紀中期。

南非德班(Durban)環境規劃和氣候保護部門負責人、IPCC聯合主席羅伯茲(Debra Roberts)說:「接下來幾年可能會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時期。」

這份400頁報告中的「決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強調全球暖化的速度已超越人類掌控範圍,並且列出典範轉移選項,以避免氣候變遷對未來構成最嚴重程度的破壞。

在2015年達成巴黎氣候協定前,近10年的科學研究都假設,攝氏2度是氣候安全世界的護欄。

不過,IPCC的報告顯示,全球暖化的影響比原先預期來得快,衝擊也更大。

綠色和平國際總部(Greenpeace International)執行長摩根(Jennifer Morgan)說:「科學家以前說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如今正在上演。」

根據報告,要取得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以下至少50%機會,全球必須在2050年前成為「碳中和」的世界。

研究共同主筆、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氣候研究計畫(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負責人艾倫(Myles Allen)說:「那意味我們每排放一公噸的二氧化碳,就必須藉由免除另一公噸二氧化碳的釋放來達到平衡。」

這份報告從最近6000多項科學研究中汲取經驗,提出4個可能達成目標的「說明」辦法,而最雄心勃勃的計畫,便是從2020年開始大幅縮減能源消耗、快速轉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迅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030年全球升溫1.5度 台灣要留意極端氣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天預估最快西元2030年,地球升溫將突破攝氏1.5度,中央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也警告台灣要留意極端氣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天於韓國松島發布IPCC有關地球將升溫突破攝氏1.5度的特別報告,報告指出相較工業革命前,人類活動已導致約1.0度的升溫;若依目前的升溫速度,大約在2030至2052年間,地球的升溫就會突破1.5度。

這份報告指出,地球暖化升溫1.5度情境下,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的高溫再增加3度,北極海本世紀就可能出現夏月無冰的情形,現存70%到90%的珊瑚礁將消失,呼籲各國努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度的抗暖化基準線,避免升溫超過1.5度影響生存及環境永續。

程家平今天警告,台灣的增溫比鄰近東亞國家稍高,尤其是都會區的熱島效應,更讓台灣溫度高於鄰近國家的因素之一,加上近年雨日變少、降雨強度增加、高溫日變多等極端氣候發生,社會大眾都需要提高警覺。

他也表示,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已經優於其他國家,無論是在節能減碳,或是調適及面對氣候變遷,政府都有一系列計畫在進行。

氣候若持續暖化 32年後法國風景恐生變

聯合國機構最新報告再度對氣候暖化示警。若持續暖化,2050年的法國風景將生變,葡萄種植範圍恐往北延伸到巴黎,阿爾卑斯山冰河只剩回憶;學者提醒,這些預想很可能成真。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發表最新報告表示,若依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程度,全球氣溫增幅最快可能於2030年突破攝氏1.5度的門檻,人類未來幾年的作為至為關鍵。

全球氣溫升高,世界各地地貌、農業活動、生態環境和人民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可能將大幅改變。

費加洛報(Le Figaro)依據氣溫變化預測,試圖描繪2050年法國的可能樣貌。

屆時,涼爽夜晚不再,10月底的凌晨4時半,氣溫可能仍達24度,許多巴黎人夜裡也必須打開窗戶通風,夏季越來越長,秋天似乎越來越晚到來,一向多雨陰暗的11月天氣會變得與現在的9月初差不多。

冬天將變得更暖和,夏天幾乎年年要防範熱浪,現在還不常見的空調設備,將成為多數巴黎人的必需品,政府也必須補助居民改善居家隔熱設施。

此外,法國的風景會有所改變。以地勢來說,全球氣溫升高導致海平面上升的程度不至於淹沒法國,但南部及西部海岸地帶的諸多城市和自然區將受到嚴重威脅,西北部沿海的桑島(Ile de Sein)將與水面齊平,島民可能得考慮遷徙。

若人類無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100年之前,海平面可能升高約一公尺,發生水災機率增加,海岸城市將必須修改土地利用方案和都市計畫,農地風貌改變,連大巴黎地區或諾曼第(Normandie)都種得出大片葡萄樹。

由於缺水,西南部現有的廣袤玉米田會漸漸消失,改種穀物和豆科植物;中部農業大區的沃土會乾枯,不能再種植用於飼料的麥子。

到了2050年,法國人只能看著舊圖片,遙想阿爾卑斯山區冰河的樣子,也只有海拔較高的滑雪場能奢望在冬季等到一點雪,法國必須適應變成一個地中海型氣候的國家。

報導表示,這些可能性目前還只是預想,但氣候學者儒塞爾(Jean Jouzel)認為,真到了2050年,法國非常可能變成這種情況。

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訂下目標,要在2100年之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把全球暖化程度控制在2度以內。儒塞爾說:「若什麼都不做,氣溫持續以現在的步調上升,我們有很多專家認為,再過20到25年,就達到無法挽回的轉折點。」

法國國家氣象研究中心(CNRM)等單位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的報告為依據進行研究,推估2021年到2050年間,法國全年平均氣溫會升高0.6到1.3度;生態部也預計,夏季熱浪天數會增加,冬季異常寒冷天數則會減少。

報導引述國家氣象研究中心暨法國氣象局(Meteo France)研究員普朗桐(Serge Planton)的看法表示,2017年熱得驚人的夏天,到了2050年,可能會在南歐變得司空見慣。

氣候暖化使得居民生活更易受天災牽連,農業也面臨危機,例如乾旱和氣溫升高會造成作物減產,害蟲在冬天也仍活躍,可能傳播疾病的斑蚊活動範圍已有北移趨勢。

儒塞爾表示,理想情況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達到高峰後開始減少,然後在2050年之前降到剩三分之一,「這很艱難,但還不是不可能」,一般人可從生活習慣做起,許多企業也開始採用新科技,多數專家認為,即使努力也無法避開暖化的事實,但至少不要讓暖化致命。

(中央社)
--
全球溫度升幅超出巴黎峰會目標 聯合國籲:抗暖化要有更積極作為

聯合國發布最新報告,表示以目前暖化速度來看,全球溫度在2030~2052年間就可能上升攝氏1.5度,持續暖化勢必會對地球生態造成嚴重威脅,呼籲各國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展開「前有未有」的改變,以達到巴黎峰會期許目標。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召集91位科學家發布最新報告,全球溫度升幅將超出巴黎峰會目標,預料本世紀結束時,平均溫度甚至可能攀升攝氏3度。

根據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協議,逾190國同意致力控制全球暖化,在本世紀結束之前,上升溫度控制在少於攝氏2度,並且追求不超過1.5度的更高目標。

IPCC氣候影響工作小組聯合主席波特納(Hans-Otto Portner)表示:「每暖化一點點都有重大影響,溫度上升攝氏1.5度以上,會使地球出現不可逆轉變化的風險增加。」

全球均溫若增加攝氏2度,將使地球上的珊瑚礁死亡,倘若只升1.5度,有些還能存活。

倘若溫度走升攝氏1.5度,北極夏季每世紀會有1次呈現無海冰狀態,如果上升2度,可能每10年就會出現1次。與均溫上升1.5度相較,若溫度上升2度,全球面臨海水上升危機的人口也會增加1,000萬人。

該報告作者之一、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史基(Jim Skea)表示,要達到氣溫上升在1.5度以內,就需要展開前所未見的改變,「我們需要加強進展,讓再生能源進入運輸、土地管理等其他領域」。

該份報告發現,要讓全球暖化限制在1.5度以內,就必須採取迅速且深遠的改變,目標在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量減少45%,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的水準。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畢洛(Faith Birol)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可能持續成長,因為煤、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耗量上揚」。過去一年,全球天災頻傳,像是熱浪、水患、森林大火等,在在凸顯全球持續暖化所帶來的衝擊。

(工商時報)
--
氣溫若升高0.9℉ 地球會生病、4億人將嚴重缺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公布全球升溫特別報告指出,19世紀以來地球溫度已升高華氏1.8度(攝氏1度),未來若持續升高華氏2.7度(攝氏1.5度)或甚至華氏3.6度(攝氏2度),這0.9度溫差對地球有天壤之別。

舉例來說,多了這0.9度,全球數千萬人口將面臨致命熱浪侵襲、缺水與沿海淹水等災難,北冰洋在夏天也可能沒有結冰,熱帶地區的珊瑚礁也會消失。

「紐約時報」從報告中整理出以下七大項目,探討地球在升溫華氏2.7度與3.6度之間,這0.9度溫差有什麼差別。

北冰洋: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夏天大多數時間仍有海冰;若升高2.7度,北冰洋無海冰的機率大增十倍,導致北極熊、鯨魚、海豹與海鳥的棲息地大片消失。

熱浪: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估計全球14%人口將受到嚴重熱浪影響;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受影響人口將倍增有餘至37%,而且熱帶地區出現極不尋常酷暑的天數將增加最多。

缺水: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全球都會區面臨嚴重缺水的人口估計有3億5000萬人;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受影響都會人口將增加至4億1100萬人口,其中地中海地區的乾旱將明顯增加。

動植物: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6%昆蟲、8%植物與4%脊椎動物將失去棲息地;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將有18%昆蟲、16%植物與8%的脊椎動物失去棲息地。

珊瑚礁: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全球珊瑚礁將經常出現大規模死亡;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大多數珊瑚礁將消失。

海平面:若溫度升高華氏1.8度,估計在2100年因為海平面上升導致沿海地區淹水而影響的全球人口,將達3100萬至6900萬人;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受影響人口將達3200萬至8000萬人,其中小型島嶼國家恐成重災區。

農作物:若溫度升高華氏2.7度,全球農作物收成將低於只升高1.8度,特別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東南亞與中南美。

(世界日報)
--
美10年最慘車禍 20死 禮車時速近百下衝 慶生4姊妹同送命

美國紐約州小鎮上周六傳出美國近10年來最慘重的車禍,共20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家四姊妹和他們的丈夫,一趟歡樂的慶生行程,最後悲劇收場,令人不勝唏噓。警方還在調查肇事原因。

這起車禍發生在大城艾本尼西方約64公里的小鎮斯哥海利(Schoharie)。目擊者指出,上周六下午2時前,一輛2001年福特Excursion休旅車加長的禮車,從紐約州30號公路下坡路段駛來,行經與30A公路交會的T字路口時,衝過紅燈和警告標示,越過30A公路後,衝進一家商店旁的停車場,並撞上停在場內的一輛Toyota休旅車空車,最後墜入7、8公尺深的溝壑。出事車輛在泥地留下深深的胎痕,後車燈碎片和死者的鏡子、髮梳散落一地。
車上17名乘客及司機,2名站在停車場的路人,共20名成年人喪命。禮車乘客中有4個親姊妹,當天是么妹艾咪的生日,她丈夫租了一輛加長禮車載著親朋好友,一起去釀酒廠參加他替妻子安排的驚喜派對。怎料,遇上死亡車禍。艾咪夫婦,還有艾咪的大姊、大姊夫、二姊、二姊夫和三姊無一倖免。艾咪與艾克瑟6月才結婚,艾克瑟的胞弟也在死亡名單內。

家屬聞訊「六神無主」
艾咪的姑姑轉述警方說法,「他們不確定是煞車失靈,還是其他原因,只告訴我哥哥他們全死了。我哥、嫂六神無主。當一個人頓時失去4個女兒,沒人能理解發生了什麼事。」警方前天下午尚未公布死者名單,表示須先通知家屬。

危險坡道頻出意外
事發地在一個頗受歡迎的餐廳兼禮品店外。店東柯比表示,禮車「大概以96公里的時速從坡上下來。」當地速限每小時80公里。車禍發生時,店內客人和附近居民曾聽到巨響,然後有人從商店跑出來、打破車窗,試圖搶救受困者。有目擊者事後表示,看見店外地上有幾具屍體。
當地人表示,出事地點多年來車禍頻傳,曾有3次拖車從險降坡上往下衝。小鎮議長塔文納表示,「那幾次沒人死傷,是奇蹟。」雖然州交通局7年前改善過防護措施,但仍有民眾認為,政府應在坡道中段增設減速標示。

(蘋果日報)
--
9年最慘 美禮車車禍20死

美國紐約州六日下午發生重大車禍,造成廿人死亡,是二○○九年紐約州水牛城發生飛機失事造成五十人死亡以來,美國死傷最慘重的交通事故。

一輛載有十八人的加長型豪華禮車在紐約州史科哈里縣行駛時,疑似因為下坡車速過快而失控,撞上兩名路人和停在停車場的一輛空車後翻覆,車上乘客全部身亡,包含兩對新婚夫妻、四個姊妹和他們的丈夫,及育有四歲和十六個月大女童的一對夫妻,兩路人也傷重不治。

美聯社報導,租下禮車的是一群自高中時代就相當親近的朋友,他們從阿姆斯特丹鎮出發開往古柏鎮,慶祝一個朋友的卅歲生日。

未料禮車在下午兩點行經一間咖啡廳附近時,疑因下坡車速過快而失控,先撞上人行道的兩名路人,後來撞上停在咖啡廳停車場的一輛空車後翻覆,滾入坡下樹叢中。

咖啡廳經理表示,當時禮車下坡時速約九十六公里,但該路段限速八十公里。

死者包括麥戈萬和史汀柏格兩對新婚夫妻。

麥戈萬夫婦今年六月才結婚,從臉書上可看到兩人經常合照,妻子愛琳的臉書上更寫著「有一天某人會走進你的生命,並讓你知道為何你與其他人不適合」。

愛琳的姑姑說,愛琳的丈夫尚恩、另外四個姊妹和她們的丈夫,以及愛琳的表兄弟卡辛,全都在車禍中喪生。

事故發生後,紐約州警、史科哈里縣警、紅十字會隨即派人救援。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也派出調查組趕到現場調查。

在警方證實車禍消息後,許多罹難者的家屬到事故現場獻花。

(聯合報)
--
太慘了 加長禮車衝下坡20死

美國紐約州斯科哈里郡6日下午發生美國近10年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一輛加長型禮車載著正要前往參加生日派對的乘客,行經一處下坡T字路口該停未停,失控撞上停在停車場一輛沒有人的休旅車,造成20人死亡,其中有2名是路人。

紐約州警局第一副局長費奧瑞表示,一輛2001年款的福特Excursion白色加長型禮車在州首府奧爾巴尼附近的斯科哈里鎮30號公路往西南方行駛,但行經30號公路與30A公路的交叉路口時,卻未依規定將車停下,還衝進一處餐廳的停車場內。

禮車猛烈撞上一輛2015年款豐田Highlander休旅車,雖然休旅車上沒人,禮車上的駕駛與乘客18人卻全數喪生,乘客包括4個姊妹和其中3人的丈夫,還有一對兄弟。另外,附近有2名行人也被撞死。禮車最後翻覆,滾進路旁樹叢中。

這是繼2009年2月紐約水牛城發生飛機失事造成50人死亡後,美國死傷最慘重的交通事故。

一名死者家屬表示,禮車上的乘客正前往參加生日派對,未料發生憾事。一名目擊者說,車禍發生時,聽起來像是「發生爆炸」。他看到停車場上有很多人,還聽到尖叫聲,很多救援人員打破了汽車的窗戶,試圖救出車內的人。

斯科哈里鎮鎮長特夫納表示,根據目擊者描述,儘管路旁設有停車標誌,但禮車仍以超過時速60英里(約96公里)速度呼嘯而過。該路段時速限制為50英里(約80公里)。

紐約州交通局近年禁止重型卡車行經這處斜坡,因為過去有卡車無法在這邊斜坡剎車而失控。

當局並未說明肇事車輛是否超速、煞車失靈和是否繫安全帶,也未公布死者姓名和其他細節。

罹難者家屬艾貝林證實,她的34歲侄女艾琳和丈夫麥高文(Shane McGowan)6月才結婚,兩人不幸在車禍中喪生。聽聞噩耗,艾琳的父親在網上留言:「我的心停止跳動了,我不明白這場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悲劇,永遠無法理解。」

(中國時報)
--
歐盟批 港府扼殺新聞自由 英記者馬凱返港 僅獲7日簽

港府這款封殺手段實在太難看!繼上周拒絕了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的工作簽證延長申請,創下對外國記者拒簽惡例後,港府前晚再對以旅客身分入港的馬凱,給予僅7天的停留許可,換言之要馬凱在一周內離港,嚴重違背港府對英國護照持有者給予免簽停留180天的待遇。惡質行徑連歐盟都看不下去,昨公開質疑港府做法已影響法律保障的言論與新聞自由。

前晚由泰國飛抵香港的《金融時報》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不但入境時遭港府多名官員嚴密盤查至昨凌晨才終能步出機場海關,其在機場面對媒體提問時更疑遭當局施壓,低調稱:「回到香港很高興,香港是我多年的家」,並反覆強調:「很遺憾暫時什麼都不能說」,之後快速離開機場。

1.5萬人連署聲援
《金融時報》昨發聲明證實,港府此次對持英國護照以遊客身分入境的馬凱,僅給予7天停留許可,遠低於港府入境處對英國護照持有人提供免簽證逗留香港180天的既定政策。此前《金融時報》還發表社論,質疑港府的拒簽與馬凱曾主持涉及港獨議題演講的「報復」有關,並斥港府拒絕提供拒簽理據,是「向香港每個人傳遞出令人不寒而慄的訊息」。
據了解,馬凱原預計下月赴巴黎展開新工作,港府的拒簽對其實際影響並不大。但在此情況下,港府仍大動作兩度對馬凱的簽證採「差別對待」,鴨霸作風不僅英、美相繼抨擊港府做法,連歐盟駐港澳辦事處發言人昨都發聲,期望港府澄清拒絕向記者發出簽證的原因,歐盟並強調香港原應受法律保障的言論與新聞自由,在此事件中已浮現強烈問號。
而包括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獨立評論人協會等多個組織,連日來共計收到1.5萬份聲援馬凱的連署,相關組織代表昨中午在港府總部外請願並遞交正式信函,強調馬凱不獲港府續發工作簽證,「是立下了可怕的先例」,呼籲釋除外界對香港新聞自由遭無端打擊的疑慮。

仍不說明拒簽原因
香港法律界昨也陸續就事件發聲明,由律師等人組成的專業群體「法政匯思」質疑港府作法的合理與合法性,並擔心事件將向外媒發出災難性訊息,即外媒若拒絕跟從港府立場便不再被歡迎留下,強調「任何外媒被逼離港都是香港的重大損失。」但港府昨仍強調不會公布拒簽原因,並重申外媒享有言論自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也強調港府有權審批簽證,且「看不到事件對香港聲譽會產生影響。」

馬凱「簽證風波」事件簿
08/15
.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應邀到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演講,《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兼任FCC副主席馬凱主持演講,港府與中國外交部同聲譴責FCC作法
09/24
.港府援引早期懲治黑社會的《社團條例》,頒發命令封殺香港民族黨
10/05
.馬凱被證實其申請展延的工作簽證遭港府拒簽
10/06
.英國外交部要求港府對馬凱事件做「緊急解釋」,美國駐港領事館也稱港府決定違反香港《基本法》相關原則。中國外交部則強調外國無權干預簽證
10/07
.1.1萬人連署聲援馬凱,並抗議港府對新聞與言論自由的踐踏,要港府做出解釋
10/08
.《金融時報》再發聲明證實馬凱遭港府「二次拒簽」,其以旅客身分返港時只獲批停留7日,違反港入境處對英國護照持有者提供免簽證逗留180天政策

(蘋果日報)
--
外媒主編工作證被拒續簽 港人請願促說明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英國金融時報(FT)亞洲新聞主編馬凱(Victor Mallet),近日遭香港政府保安局入境事務處拒絕續簽其工作簽證。FCC、香港記者協會等香港和國際新聞組織的代表與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八日前往港府請願,要求特首林鄭月娥與港府說明馬凱被拒原因,並遞交自六日以來所蒐集、促請入境處撤回決定的一.五萬個網路連署簽名。

願人士強調,香港乃法治社會,言論自由受到保障,馬凱被拒立下「可怕的先例」。北京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控制的「大公報」八日頭版頭條則稱,去香港「搞分裂活動,只把你請走,沒拉你槍斃,算最文明的抗議了」。

由於FCC八月間曾邀請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發表演說,並由馬凱主持,記協主席楊健興質疑港府此舉乃「秋後算帳」,香港新聞自由和制度恐已「中國內地化」。他認為,此事已令國際社會質疑香港理應享有的高度自治。

香港媒體八日引述港府消息人士報導,馬凱係因不符合「對香港有好處或貢獻」的工作簽證審批準則而遭拒。FCC主席陳翡(Florence de Changy)被問到是否擔心自己的工作簽證日後也會被拒簽時,只說「擔心也沒用」。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發言人表示,港府的決定令人不安,此事與外國記者在中國的遭遇類似。英國外交部也敦促港府提出解釋。香港美國商會則聲明,此事令人擔憂,若無新聞自由,資本市場及商貿活動皆難以正常運作。

FT八日社論特別以「香港違反言論自由的舉動」為題,認為馬凱被拒等於是對他的「報復」,也對所有港人傳達令人不寒而慄的訊息,凸顯北京持續加強對香港的掌控力道,香港法律及國際協議保障的基本權利也不斷遭受侵蝕。

馬凱七日晚間搭機從曼谷入境香港,但這次僅獲准七天旅遊簽證。港媒報導,他入境時「被查問一輪後」才過關,至少花了約一個半小時。曾對FCC邀請陳浩天演講感到「遺憾」的林鄭月娥,七日被記者問到馬凱簽證續簽遭拒的原因時未予回應。中共黨媒「環球時報」七日社論則強調,這是「典型的主權權力,可以不做解釋」。

(自由時報)
--
香港拒續英記者簽證 各界憂新聞自由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副主席馬凱,被港府拒續工作簽證。金融時報昨社論批評港府,香港六大新聞團體聲援馬凱,香港全體法律界選委促港府重新審視決定。

馬凱在主持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昊天到外國記者協會的演講後,被拒續發在港工作簽證。馬凱星期天晚由泰國返港,據報獲得七日簽證入港。

金融時報在社論中說,香港政府拒批馬凱續工作簽證,打擊言論自由,對此表示遺憾。社評指馬凱是一名資深編輯,從未有人批評他的媒體工作,港府拒批簽證,又不作任何解釋,難以令人懷疑這與他擔任外國記者協會第一副主席有關。

社評說,金融時報不支持香港獨立,但強烈捍衛言論自由,這次事件向所有港人傳達的不寒而慄的可怕訊息,證明北京加強管控香港,侵蝕受香港法律及國際協議保障的基本權利。

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外國記者會等六個新聞工作者團體,昨中午在香港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當局解釋拒絕續發工作簽證給馬凱的原因。

選舉特首的全體卅名法律界選委發表聯合聲明,促請香港政府重新審視馬凱工作簽證續期的申請,如果維持拒簽決定,必須提供充分理由。聲明指,當局決定前所未有,對香港新聞自由有深遠影響,應得到一個圓滿解釋。

香港美國商會發表聲明,指馬凱工作簽證續期申請被拒令人擔憂,引起商界關注。一旦沒有新聞自由,資本市場無法正常運作,商貿活動也難進行;任何阻礙香港新聞自由的事,都可能損害香港作為主要金融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希望香港能向國際商界明確指出,香港仍享有言論自由和訊息自由。

(聯合報)
--
巴西大選將入第二輪 極右、左派對決

巴西七日高度兩極化的總統大選,十三名候選人均未取得直接勝選的過半以上選票,巴西選民因而須在二十八日的第二輪投票中,從得票率分居一、二名的極右派社會自由黨(PSL)煽動家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與左派工黨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兩人間做出抉擇。

波索納羅七日擊敗其他候選人拔得頭籌,但四十六%的得票率不足以迴避與得票率二十九%的聖保羅前市長哈達德進入第二回合對決。儘管結果一如選前民調預期,但波索納羅指控「投票問題」使他未能直接當選,他的支持者則在首都巴西利亞的國家選舉法庭外抗議,高喊「舞弊」。

第二輪投票的勝負難測。調查顯示,波索納羅雖占優勢,但哈達德在取得落敗候選人的支持後,聲勢幾乎平分秋色。哈達德向支持者強調,第二輪投票是「黃金機會」,他要求與波索納羅辯論。身為執政黨候選人,哈達德面臨選民對巴西最嚴峻的經濟衰退及工黨連串貪腐醜聞的不滿,但波索納羅詆毀女性、同志及貧民,他對一九六四至八五年殘暴軍事政權的懷舊,也讓許多人心寒。

巴西川普崛起 擁抱恐懼政治
觀察家指出,這場大選已成為巴西史上最令人訝異的選舉之一,「波索納羅旋風」為傳統政治掀起一場海嘯,讓新保守主義在巴西政壇崛起,認同波索納羅的州長,國會參、眾議員與州議員候選人也都有不俗表現。但分析家指出,「巴西川普」波索納羅的崛起,對巴西乃至拉丁美洲並非好事,因為他擁抱「恐懼政治」,恐將危及原已搖搖欲墜的拉美民主。

(自由時報)
--
巴西大選首輪 「熱帶川普」領先

巴西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的初步結果出爐,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取得領先,但因得票率未過半,將在十月廿八日對決得票率居次的左派勞工黨候選人哈達德。

現年六十三歲、代表自由社會黨參選的的波索納洛贏得百分之四十六選票,差點越過毋須舉行第二輪投票的百分之五十門檻。主要對手是曾任聖保羅市長的哈達德,得票率百分之廿九。

波索納洛把自己塑造成強勢的政治圈外人,聚焦三大關鍵議題:提振經濟、肅貪和打擊犯罪。他雖然因為曾對女性、少數族裔和同性戀者出言不遜,在社群媒體上被痛批,但開票顯示他從亞馬遜地區一路贏到到里約熱內盧海灘,票源甚至包括他侮辱過的群體。

波索納洛的得票率遠超過民調預測。一九八五年巴西軍事獨裁政體結束以來,民選政府弊案頻傳,民眾極度不滿,波索納洛乘勢崛起,但他因民粹政見和走極端的風格,被拿來和美國總統川普相提並論,不少媒體封他為「熱帶川普」。

六十三歲家庭主婦奧利維拉說:「我投票給波索納洛,因為受夠了政客都一個樣。雖然他有點瘋狂,但需要有人帶來改變。」

波索納洛的表現也代表右派國家主義分子掀起的全球運動正快速發展,他們已在美國、東歐和菲律賓奪下最高政治職位。波索納洛的強人風格和對前軍事獨裁政體的讚美,讓外界擔心,他可能將巴西帶離自由民主。波索納洛否認有此意圖。

波索納洛旋風也伸及國會。本屆選舉,他的自由社會黨拿下眾議院五十二席,僅次於勞工黨的五十七席。

與自由社會黨在意識形態上理念較接近的其他政黨,也都有不錯表現。巴西傳統政治菁英卻紛紛落馬,勞工黨的前總統羅賽芙等人都沒能選上參議員。

「巴西川普」波索納洛 歧視言論一次看

巴西7日進行總統大選首論投票,開票結果如民調所預測,代表自由社會黨參選的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位居第一,以46.6%的選票遙遙領先,但因為得票率未過半,他必須在10月28日對決得票率僅28.7%的左派勞工黨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

軍人出身的波索納洛原本在巴西政壇默默無名,近年因巴西民眾對經濟蕭條、治安不佳和傳統政治人物貪腐醜聞不斷的強烈不滿,他將自己塑造成強勢的政治圈外人,趁勢崛起。口無遮攔風格、民粹政見加上善用社群媒體自我行銷,在推特有近150萬名追隨者,更擁有高達630萬名臉書粉絲,行事作風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頗相似,被媒體封為「巴西川普」或「熱帶川普」。

《美聯社》列出波索納洛從政以來做出的部分爭議言論,當中可以看出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同志、少數族群及女性的歧視。

2002年 談同志

「我不反對也不歧視,但如果我看到兩個男人在街上親嘴,我會揍他們。」

2011年 受《花花公子》雜誌訪問,談及如果兒子有同志傾向。

「我寧願兒子死於意外,也不願他帶著另一個男人出現。」

2011年 受電視訪問,被問到如果兒子愛上非裔女子。

「我拒絕討論亂交,我絕不會冒這種風險,因為我兒子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2014年 在巴西眾議院,辱罵左翼勞工黨女議員羅薩里奧,因對方曾罵他是性侵犯、稱他鼓勵性侵。

「我不會性侵妳,因為妳不配。」事後受《Zero Hora》報社訪問時,強調自己不是性侵犯,但如果是的話也不會對羅薩里奧下手,因為她「長的醜」、「不是我的菜」。

2017年 演說上談自己家庭

「我有5個小孩,4個是兒子,但那時身體變虛了,所以第5個生女兒。」

巴西大選「熱帶川普」得票幾達半 三周後可望登大位

巴西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的初步結果出爐,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取得領先,但因為得票率未過半,他將在10月28日對決左派的工黨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

目前選票已經開出98%,現年63歲、代表自由社會黨參選的的波索納洛贏得46.4%的選票,幾乎越過毋須舉行第二輪投票的50%門檻。距離他最近的對手是曾任聖保羅市長的哈達德,得票率28.7%。

波索納的成績優於民調預測。他趁著巴西民眾極度不滿自1985年軍事獨裁政體結束以來執政官員貪贓枉法而崛起,常因民粹政見和極化風格被拿來和美國總統川普相提並論。英國媒體封他為「熱帶川普」。

波索納洛把自己塑造成強勢的政治圈外人,聚焦三大關鍵議題:提振經濟、肅貪和打擊犯罪。他雖然因為曾對女性、少數族裔和同性戀者出言不遜,在社群媒體上被痛批,但周日從亞馬遜地區一路贏到到里約熱內盧海灘,票源甚至包括他侮辱過的群體。

63歲家庭主婦奧利維拉說:「我投票給波索納洛是因為受夠了政客都一個樣。雖然他有點瘋狂,但需要有人帶來改變。」

一位任職電腦程式設計師的波索納洛支持者周日推文說:「今天,我們將開始讓巴西再度偉大。」

波索納洛的表現也代表右派國家主義分子掀起的全球運動正快速發展,他們已在美國、東歐和菲律賓奪下最高政治職位。波索納洛的強人風格和對前軍事獨裁政體的讚美,讓外界擔心,他可能將巴西帶離自由民主。波索納洛否認有此意圖。

巴西的選舉結果特別令人感到訝異的地方在於,不過幾年前,這個國家在前總統魯拉時期還被視國際左派勢力的領導者。但魯拉現在入獄,他面臨的貪腐調查已導致多位巴西政壇人物下馬。

被禁止參選的魯拉欽定現年55歲的哈達德代表出征。但長期執政的工黨在關鍵的幾州兵敗如山倒。哈達德甚至連主要根據地聖保羅都以可觀差距落敗。另位11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數也很難看。

(聯合報)
--
巴西版川普 總統之路近了

巴西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果出爐,有「巴西版川普」之稱的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成功掌握選民厭倦經濟衰退、貪腐及犯罪活動惡化的情緒,以大幅領先的得票率進入月底的第二輪投票,且可望勝出當選成為總統,激勵巴西股匯市8日盤中大漲。

根據巴西開出的逾99%選票,波索納洛在第一輪投票的得票率為46.09%,雖未達過半的直接勝出門檻,但大幅領先工黨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的29.2%,兩人將在28日的第二輪投票對決。

不過,由於波索納洛在首輪投票的得票率高於選前民調預測,加上巴西瀰漫強烈的反體制氛圍,歐亞集團(Eurasia)美洲部門常務董事戈爾曼指出,波索納洛當選總統的機率升至75%。

這個消息帶動巴西聖保羅證交所指數8日盤中大漲5.3%,巴西里爾兌美元更跳升4.9%至3.6502里爾兌1美元,與巴西連結的資產價格也勁揚。在左派政府多年來的政策失當下,巴西經濟已一團糟,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7%、失業人口達1,300萬人,犯罪率也居高不下,促使投資人偏好波索納洛。

花旗更預測,若波索納洛勝出,里爾可望強升至3.55里爾。分析師指出,波索納洛的得票率比預期還高,可望促使哈達德朝溫和派靠攏,以贏得還沒決定的選民支持,也有利市場。

波索納洛把自己描繪成手法制的候選人,承諾打擊貪腐與犯罪,贏得厭倦貪腐與犯罪潮的選民青睞,並自承不太懂經濟,將把經濟決策交由顧問古埃德斯(Paulo Guedes)負責;古埃德斯偏好民營化、降低稅負與政府債務,並支持央行獨立性,也獲得投資人偏愛。

經濟學家指出,在選舉的最後衝刺階段,須關注這兩位候選人如何詳加說明要怎麼扭轉經濟頹勢,特別是波索納洛鼓吹民營化、貿易開放及減少政府規範,卻與他過去擔任國會議員的發言相牴觸,引人懷疑他目前親近市場的程度有多高。市場將留意波索納洛未來宣布的財政措施,因為他目前的政見仍不足以抑制債務增加。

photo.php (599×395)

(經濟日報)
--
巴西川普誓當救世主 恐成拉美民主大麻煩

波索納洛誓言不負「彌賽亞」之名為國家帶來救贖,但他的竄起,對巴西乃至拉丁美洲卻是威脅,因為這位「巴西川普」擁抱「恐懼政治」,恐危及原已搖搖欲墜的拉美民主。

「上帝是巴西人」,巴西俗語是這麼說的,巴西的美景、巴西的天然財富、巴西的音樂,在在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得天獨厚;但這些日子以來,巴西人肯定懷疑上帝度假去了,因為國家經濟疲弱,政治爛到了骨子裡,街頭犯罪激增,全球前20大暴力城市,巴西更有7座榜上有名。

總統大選給了巴西重頭再來的機會,然而信奉極右派民粹主義、中間名為「彌賽亞」(Messias)的波索納洛(Jair Messias Bolsonaro)首輪獨占鰲頭後,若一舉贏得28日的第2輪決選,國家情勢非但不會變好,恐怕反會雪上加霜。

以美國總統川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近來席捲全球,在菲律賓有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義大利政府內則有右翼民粹主義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Salvini)為代表,在拉丁美洲,則看到左翼的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12月將接任墨西哥總統,而最新進入這個俱樂部的波索納洛又特別讓人討厭,「經濟學人」雜誌近日更以「拉美最新麻煩人物」(Latin America's latest menace)稱之。

「華盛頓郵報」更撰文指出,波索納洛擁抱「恐懼政治」,嚴重撕裂了巴西這個拉美最大國家。

波索納洛曾說,為解決犯罪猖獗失控的狀況,警察得擊斃更多罪犯;他還說,小學裡不該討論同性戀,「兒子變同性戀,就是欠打的後果」;他把左派對手妖魔化成貪汙、無能的激進分子,右派政敵則是無法「強有力」體現保守派志業、軟弱無為的中間派,讓人不禁憂心,若他當選,會不會威脅巴西、甚或拉美的民主。

經濟學人指出,波索納洛矢言讓家庭價值回歸的政見,聽在保守派天主教和福音派耳裡,真是再悅耳也不過,以至於沒人在意他已經娶了3任妻子;他遭暗殺未遂之後,甚至有人在推特上引用聖經經文,宣稱他的死裡逃生是「神蹟」。

華盛頓郵報表示,在波索納洛的世界,陰謀論主宰一切,他曾說,「我不會接受敗選結果」,換言之,如果他選輸,唯一可能就是有人陰謀造假,偷走了總統大位。

聖保羅高等學院瓦加斯基金會(Getulio VargasFoundation)的比較政治教授卡薩羅斯(GuilhermeCasaroes)認為,視川普為偶像的波索納洛,和川普相似的地方是「刻意」,「波索納洛利用精心雕琢的語言,打著『巴西至上,上帝至上』的口號接觸自覺被政治階級拋棄的各色選民,這些人對他言行中的負面因素視而不見,傾向忽視所有不利於他的批評」。

在號稱「洗車行動」的反貪調查發起前,波索納洛就以敢言著稱,曾說不會強暴一位女議員,因為她「非常醜」,還說如果兒子是同性戀,那不如讓他死了乾淨,但他雖7任國會議員,卻未特別引人注目。

而在「洗車」之後,原本對貪污抱持宿命論、以「他污錢,但他有在做事」麻痺自己的巴西人,轉為渴望擺脫貪污政客和兇殘毒梟,正是這樣的民情激憤,讓波索納洛趁勢崛起。他把自己塑造成不囉唆的警長形象,讓大家認為,他的勇於打破禁忌,足證他能揭惡除弊,和其他政治人物不一樣。

波索納洛主打的經濟政見揉合社會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延攬曾在自由市場理念搖籃美國芝加哥大學受教育的葛德斯(Paulo Guedes)為顧問;但另一方面,波索納洛主張鐵腕治理、景仰獨裁,副手挑的又是從軍中退役不久、曾說軍人可能插手解決國家問題的莫勞(Hamilton Mourao),讓人不免心生疑慮。

放眼歷史,拉美在智利強人皮諾契特(AugustoPinochet)時代就曾實驗獨裁主義政治結合自由主義經濟。皮諾契特1973至1990年執政期間起用「芝加哥男孩」(Chicago boys,指在芝加哥大學就讀過的經濟學家),為今日智利相對繁榮的經濟奠基,卻也付出可怕的人道和社會代價。

倘若波索納洛順利當選,就算他有心,可能也無法把民粹轉為皮諾契特式的獨裁,但巴西民主還在萌芽階段,就算只沾上獨裁的邊,都會讓人擔憂未來;更有甚者,由於波索納洛在政壇朋友不多,若要順利執政,可能不得不使出更惡質的政治手段,恐導致更糟的人趁勢崛起。

巴西總統決選左右對陣 決定國家截然不同走向

巴西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由右翼的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和左派的哈達德(Fernando Haddad)出線,將在第2輪投票對決,兩人對國家未來觀點迥異。

進入10月28日決選的這兩位候選人政策比較如下:

●經濟
波索納洛:推行系列民營化措施,出售國家資產,以削減公共債務20%;建立平行的民間退休金體系;減少部長人數;重新分配「稅務負擔」。

哈達德:翻轉現今政府政策,解凍公共支出,讓勞工法令更有彈性;凍結民營化;鼓勵就業,打擊逃稅,資助修改支出龐大的退休金制度。

●安全
波索納洛:放寬槍枝管制法令,因為「槍枝是工具,要用來殺人或救人,就看使用的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到16歲。

哈達德:擬加強槍枝管制措施,更密切追蹤武器去向。「現行壓制毒品的政策錯誤」,巴西應研究「毒品貿易除罪化及監管」。

●貪腐
波索納洛:「我們要的是正派的政府,有別於讓我們深陷倫理、道德和預算危機的那些政府。」

哈達德:打擊貪腐應更為透明化,宣揚反貪腐「不能用來將政治定罪」。

●外交
波索納洛:「我們將不再為凶殘的獨裁政權(指委內瑞拉)喝采,以及貶抑如美國、義大利和以色列等民主大國。」不談包含巴西等4國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轉而強調雙邊關係和協定。

哈達德:「巴西必須恢復並深化拉丁美洲整合」,以及加強與非洲的關係;強烈反對「干預政治和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紛爭。

●墮胎
波索納洛:政見未提及,但承諾將否決任何放寬巴西嚴禁墮胎法令的行動。

哈達德:工黨政見未提及墮胎,但哈達德2012年曾說,「個人反對」墮胎合法化,但呼籲「建立公共政策,給予婦女可自行規劃生命的環境」。

●LGBT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
波索納洛:政見未提LGBTI權益,但有好幾次公開發表恐同言論。

哈達德:政見有一章專寫LGBT權益,提議「將恐懼LGBTI的行為定罪」。

●環境
波索納洛:政見未提及森林砍伐和全球暖化,並計畫合併農業與環境部,反映出他獲得國會中勢力強大農業遊說團體的支持。

哈達德:希望藉由更有效的土地運用,「在未減少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於2022年達到零森林砍伐」。他還提出控制全球暖化的作法。

巴西選舉 國會新保守主義崛起

2018年的選舉已成為巴西史上結果最令人訝異的選舉之一,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波索納洛旋風」為傳統政治掀起一場海嘯,讓新保守主義在巴西政壇崛起。

本屆選舉首輪投票結果顯示,自由社會黨(PSL)籍總統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不但以第一名的姿態挺進總統大選第二輪,認同波索納洛的州長、參眾議員與州議員候選人,也都有傑出表現。

巴西政治學家舒勒(Fernando Schuler)指出,這都因為新保守主義崛起,重視個人努力和社會肯定其能力的價值觀,「人們明白地拒絕資金補助選舉,社群網路的影響力首次超越電視與電台,推翻既有的權力關係體系和傳統政治菁英。」

最明顯的例子是基督社會黨籍里約州長候選人偉澤(Wilson Witzel)和新黨籍米納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長候選人傑馬(Romeu Zema)這兩匹黑馬。

他們倆人都在選前宣布支持波索納洛,且認同波索納洛的一些理念,如打擊貪腐、捍衛家庭價值觀和支持市場經濟。

波索納洛旋風的影響力也伸及國會。本屆選舉,自由社會黨拿下眾議院52個席次,僅次於工黨57個席次。

此外,與自由社會黨在意識形態上理念較接近的其他政黨,也都有不錯表現,如新黨(Novo)拿下8個席次,前進黨(Avante)7個席次,愛國者黨(Patriota)5個席次。

另一方面,巴西傳統政治菁英澤慘遭滑鐵盧,尤其是左派的元老級政治人物,如工黨籍的前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前參議員蘇普利西(EduardoSuplicy)和前眾議員法瑞亞斯(Lindbergh Farias)都沒能選上參議員。

勞工黨(PDT)的政治素人奧里維拉(Arolde deOliveira)則因支持波索納洛,和波索納洛的兒子佛拉維歐(Flavio Bolsonaro)一起高票當選參議員。

就連東北部傳統政治世家出身的巴西民運黨(MDB)籍現任參議院議長奧里維拉(Eunicio de Oliveira)也沒能保住席位,輸給也是支持波索納洛的社會秩序共和黨(Pros)籍政治素人吉勞(Eduardo Girao)。

舒勒指出,經過這次選舉,巴西的保守主義將更組織化,新國會將趨向保守主義和支持市場經濟,成為一個更具有波索納洛特色的國會,「甚至很快就會出現一個非常類似於今天在美國代表共和黨的政治團體。」

舒勒表示,巴西的保守主義只是表達「普通人」的概念,稱巴西正處於法西斯主義邊緣,或民主存在風險的言論完全是聳人聽聞,是知識分子無法理解普通人思維的典型謬論。

巴西總統選舉第2回合 哈達德工黨包袱沉重

巴西總統大選因無候選人首輪得票過半,將在28日第二輪決選。首輪投票居次的左翼工黨候選人哈達德雖背負工黨執政包袱,終究還是取得與極右翼候選人波索納洛決戰的機會。

哈達德(Fernando Haddad)代表左翼的工黨角逐這次大選。巴西2003到2010年工黨執政期間,總統為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現已入獄),雖然一開始讓巴西蓬勃發展,但最後卻帶來巴西史上最慘的經濟蕭條。

這次大選原本工黨是由魯拉捲土重來,但在魯拉因收賄被判刑12年入獄並被剝奪參選資格後,哈達德臨危授命接替魯拉。

藉接收魯拉的人氣,55歲的哈達德從民調尾巴一路攀升,但曾任巴西最大城聖保羅市市長的哈達德,甩不掉工黨多年執政的包袱。巴西的經濟混亂與層出不窮的貪污,都被怪到工黨頭上。

此外,黎巴嫩移民之子的哈達德,還面臨與自己2012年市長選舉時有關的貪污指控,讓選情雪上加霜。

巴西總統選舉二輪對決 候選人態度是關鍵

巴西公布總統選舉開票結果,自由社會黨候選人波索納洛和工黨候選人哈達德將在第2輪決定誰能勝出。分析家認為,第2輪將是一場全新戰役,結果將取決於兩位候選人的態度。

分別代表極右和極左的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和哈達德(Fernando Haddad)都是第一次角逐總統大位,在本屆13名總統候選人當中獲得最多選票。

這是巴西自1980年代末恢復民主後,舉行的第8次總統直選,首輪投票結果也打破工黨和巴西民主社會黨連續6屆總統選舉的對戰。

根據已開出99.57%選票結果,波索納洛獲得46.13%的有效票,較選前民調多出5、6個百分點;哈達德獲得29.13%,比選前民調預測的低4個百分點。

選前民調排名第3和第4的中間派候選人葛梅斯(Ciro Gomes)和奧克明(Geraldo Alckmin),分別獲得12.49%和4.77%的有效票。

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政治專欄作家蓓嘉摩(Monica Bergamo)指出,這樣的結果顯示原本支持中間派候選人的選民,其中一部分改投波索納洛;而原本支持哈達德的選民,也有部分在最後一刻改變立場。

儘管首輪投票集中在「反工黨」與「支持工黨」的拉鋸戰,分析家普遍認為,第2輪將是一場全新戰役,結果將取決於兩位候選人的態度,亦即他們是否能清楚說明政見方針,而不是淪為只是提出一些口號。第2輪的投票日為10月28日。

經濟學家暨政治分析家謝尼斯(Ricardo Sennes)表示,波索納洛必須尋求中間派的支持,讓社會各界更清楚了解他的執政計畫與工黨的不同,並與其他政黨達成某些必要共識,確保執政能力在建設方面能取得成效,增加選民的信心。

經濟學家巴羅士(Mendonca de Barros)認為,進入第2輪的工黨將面臨兩難處境,如果不改變一貫的左派言論,將很難在第2輪爭取到更多選民支持;但一旦改變立場,則可能失去政黨屬性的認同,讓左派選民對工黨失去信心。

XP投資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拉提夫(ZeinaLatif)指出,未來的國家領導人必須正視當前巴西的真實狀態,兩位候選人應該對選民有所交代,提出資源合理使用又符合永續經營的內政方針,尤其是到目前為止候選人都還迴避有關財政、經濟、福利等的各項改革問題。

拉提夫表示,選民對波索納洛和哈達德在第2輪的期待,將不再滿足於右派或左派的口號,而是要求講清楚他們各自對未來國家遠景的政策規畫。

巴西大選首輪民粹右派勝 二輪投票未定之天

巴西總統大選,民粹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是首輪最大贏家,但能否在28日決選勝出仍是未定之天。

巴西最高選舉法院表示,波索納洛今天首輪獲46.7%選票,左派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28.37%,由於沒有人票數過半,這兩名得票數最高的候選人28日將行第2輪投票。

現齡63歲、當過傘兵、誓言嚴格掃蕩犯罪的波索納洛,今天得票率距離直接勝選的50%門檻只差一小步。

波索納洛首輪雖然大贏,不過第2輪與哈達德對決能否勝出,還很難說。選前多數民調顯示,兩人的支持率只有2個百分點差距,而首輪其他11名落選候選人的支持者,很可能在第2輪把票投給哈達德。

波索納洛因屢出狂言,毫不掩飾對女性和同志的歧視,引發部分選民反感。在里約熱內盧,選民奧里維拉(Clara Gentil de Oliveira)穿上印有「不選他」(Not Him)標語的T恤,展現反波索納洛立場。

她說:「巴西人被操縱、帶著仇恨情緒投票,因此這次選舉格外重要,今天,巴西經濟衰退,人民飢餓露宿街頭。」

另有哈達德的支持者說,如果波索納洛當選,會是場「大災難」。

他表示:「很多年輕人投票給波索納洛,但他們不知道被獨裁統治的滋味。」

不過58歲退休人士丹塔希(Rubens Dantas)表示:「我們不能總是投票給同一候選人,給同一政黨,必須要變天!」

巴西總統大選 極右派波索納洛挺進第二輪

巴西今天舉行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先前民調預測獲得證實,自由社會黨籍候選人波索納洛以第一名出線,將與第二名工黨籍候選人哈達德在10月28日第二輪進行決選。

根據目前已開出96%選票結果,波索納洛(JairMessias Bolsonaro)和哈達德(Fernando Haddad)分別獲得46.7%和28.37%的有效票數,順利挺進總統選舉第二輪。

波索納洛,63歲,1955年出生於聖保羅州內地,1977年自黑針軍校(Academia Militar das AgulhasNegras)畢業,曾為陸軍空降部隊一員,軍階上尉。他在1986年因領導軍人示威抗議薪資低,被判入獄15天,卻因此在巴西軍人心目中成為英雄。

1988年波索納洛被高等軍事法庭宣判無罪,同年參選里約熱內盧市議員,由此展開政治生涯,並在兩年後當選眾議員,連任7屆至今。

雖然從政近30年,換了8個政黨,波索納洛並非巴西政壇受到矚目的人物,政治影響力微乎其微,只有在發表帶有種族歧視和激烈的反人權和同性戀言論時,才會引起公眾注意。

由於波索納洛經常大放厥詞,加上許多主張及觀點與美國總統川普接近,西方媒體封他為「巴西版川普」或「熱帶版川普」(Trump of the Tropics)。

2014年,波索納洛高票連任眾議員後,有意逐鹿總統大位。特別是在他親近巴西福音教會「上帝會」領導人瑪拉法雅牧師(Silas Malafaia)和里約其他福音教會領導人之後,從那時起,波索納洛口中的「使命」,不再只是隨口無意之言,而是指上帝賦予他的使命,讓他改變國家的命運。

波索納洛出身天主教家庭,離婚兩次,第3任妻子蜜雪兒(Michelle Bolsonaro)正是瑪拉法雅牧師撮合的福音教徒。

過去兩年,波索納洛頻頻上電視宣傳理念,讓全國民眾認識他。他捍衛傳統家庭和宗教價值,支持槍枝合法,反對任何毒品合法化,也反對擴大現行墮胎範圍。

波索納洛的保守態度和爭議言論,博得激進派選民好感;他的強硬形象和以暴制暴的觀點,也被解釋為軍人出身、個性鮮明,富膽識和魄力解決貪腐和公共治安等問題。支持者相信波索納洛可以重建倫理道德秩序,進而將他奉為「神話」(Mito)。

九月初,波索納洛在街頭掃票遇刺受傷,更加鞏固他在支持者心目中的形象。

波索納洛成功挺進第二輪的即時效應是,許多先前態度不明的其他政黨人士,馬上見風轉舵,在第一時間向他靠攏,表態支持。

波索納洛的競選團隊督導之一、國會議員賈西亞(Luiz Antonio Garcia)表示,這一點對構築波索納洛的勢力非常重要,因為「拉攏人是一回事,人們自動靠攏又是另一回事。」

(中央社)
--
巴西大選二輪決勝 分裂更嚴重

巴西總統大選7日登場,計票結果顯示,有「巴西川普」之稱的極右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取得46.7%票數,大幅領先對手勞工黨的哈達德達(Fernado Haddad),後者得票率僅28.5%。由於兩人得票率均未過5成,將於本月28日再戰第二輪。

波索納洛將第一輪得票未過半,歸咎於選舉舞弊。他指︰「若選舉舞弊這問題沒有出現,我們今晚(7日)就可知道總統的名字。」

儘管波索納洛在首輪投票領先哈達德17個百分點,但各家民調指出,若進行第2輪選舉,波索納洛將與哈達德達陷入拉鋸戰。政論家擔心,接下來幾周巴西會分裂得更嚴重,雙方會使勁抹黑,波索納洛會翻出所有哈達德達的骯髒事,哈達德達也會揭露波索納洛全部的醜聞。

波索納洛的支持者對於要進入到第二輪決選感到不滿。其中一名77歲退休人士指︰「我們預計會在首輪勝出。現在情況變得艱難,第二輪會有危機。」

哈達德達則指第二輪投票是黃金機會,但專家認為,雖然波索納洛的立場導致社會分裂,但對手哈達德達要在第二輪獲得過半選民支持並非易事,必先從經濟議題著手。

波索納洛和哈達德達在財政、外交、內政等立場上都有明顯不同。財政方面,現年63歲波索納洛提議將國營企業民營化,減輕國家債務。也主張強化警察執法、誓言打擊犯罪和貪腐,得到不少選民的支持。不過,他歧視女性、反對同性戀的激烈言論也招致不少反彈。

「巴西之子」魯拉欽點的接班人哈達德達則認為要解凍公共開支,並修法讓勞工法更有彈性。外交方面,波索納洛認為應抨擊委內瑞拉馬杜羅的獨裁政權;但哈達德達認為,應重新深化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合作。

(中國時報)
--
加拿大最大煉油廠爆炸 火勢已控制無重大傷亡

加拿大新布藍茲維省(New Brunswick)聖約翰(St. John)的厄爾文煉油廠(Irving Oil Refinery),於當地時間8日上午10時左右驚傳爆炸事件,現場引發大火,濃濃黑煙直竄天際,所幸沒有造成嚴重傷亡,目前火勢已控制。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煉油廠爆炸原因初步研判是柴油處理裝置故障導致爆炸,目前造成數人輕傷,已送往醫院治療,煉油廠已停止營運。


厄爾文煉油廠在事故發生後隨即透過推特證實爆炸意外。聖約翰警方呼籲民眾不要靠近煉油廠周圍,並且將附近道路暫時封閉。 


厄爾文煉油廠負責人斯科特表示,已將故障裝置隔離,並「非常謹慎地」關閉煉油廠內的其他設備。

事故發生時,當地不少周遭居民皆受波及。有居民形容自己住所只距離煉油廠幾條街,爆炸發生時感覺「整棟建築都在搖晃」。

爆炸發生後,當地的聖約翰地區醫院(Saint John Regional Hospital)已經啟動「橘色警報」,表示醫院準備應對即將湧入的大量批傷患。

據悉,厄爾文煉油廠是加拿大最大的煉油廠,員工人數多達1400人,每天煉油能量超過32萬桶。當地時間8日為感恩節,有100名員工到場,油商則有3000人。

(聯合報)
--
想到日商工作? 未來須挑戰職場用新日語檢定

日本政府正研擬放寬外國人赴日工作門檻,將為外國籍勞工制定新的日本語能力檢定測驗,新測驗的重點將放在在職場順暢溝通的實際能力,預計2019年4月推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經在2019年預算編列22億日圓經費,將透過國際交流基金之類的團體籌辦,在日本國內外實施。

目前主要的日本語測驗包括關方的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日本留學試驗(EJU)以及民間承辦的實用日本語檢定、日本語能力試驗(JPT)及商用日本語能力測驗(BJT)。

由於現行的日本語相關試驗大多是針對留學生,內容偏重學校的授課、學生生活等相關的內容,利用者眾多的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中,報考者約高達三分之一是留學生,被批評難以評量外國籍勞工是否具被職場需要的語言能力。

新測驗著重日常生活與業務合作必須的語言能力,包括電話應對、確認行程等職場使用的語彙、表現能力等。為了讓考生能盡快知道成績,將考慮使用電腦受試,考題將分成聽解與讀解兩部分,未來還可能追加寫作與會話能力測驗。

希望到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可以在赴日前先行受試,新檢定制度的海外考試地點預計將從東南亞國家開始。

厚生勞動省計畫在2019年4月創設新的就勞資格,針對日本缺工嚴重的建設、農業、戒護等領域開放最長5年的工作簽證。

(聯合報)
--
日擴大引進外勞 擬新設日語檢定考

日本外務省為因應政府擴大引進外勞的措施,計畫自明年4月起以新的日語檢定考試做為接受外國人才的條件,以彌補建設業、農業及照護業等人力不足的問題。

這項措施考慮先針對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勞工開始實施。勞工赴日之前就可接受考試,考試通過後最長可在日本停留5年。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外務省已在2019年度預算概算中編列22億日圓(約新台幣6億元)的經費,將由日本的國際交流基金等實施測驗,在海內外實施檢定考。

有鑑於日本現有的日語檢定測驗幾乎都是針對留學生所設的考試,內容大多是有關學業測驗。較多人參加考試的「日本語能力測驗」,考生有1/3是留學生,多種日語檢定考被指難以測出外勞所需的日語能力。

這次外務省針對外籍勞工的日語測驗內容著重實用性,包括日常生活、與交易對象的會話,並模擬電話應答、確認班表等工作上所需的日語詞彙及用法等。

報導說,為了讓考生能迅速得知結果,考慮全程以電腦作答。出題內容包括聽力考試、閱讀能力考試兩種,將來也可能實施筆試與口試。

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指出,截至2017年10月底,在日本的外勞約有128萬人,比前一年同期增18%,創下新高。

(中央社)
--
印尼花至少16億元辦IMF世銀年會 被批豪奢不顧救災

印尼反對黨痛批執政當局,花大錢在峇里島主辦明天登場的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年會,枉顧印尼在蘇拉威西強震和海嘯過後正逢危機時刻。

印尼總統候選人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的支持者說,當局花數千萬美元辦這場會議並不恰當,因為國內還有許多災民日子苦不堪言。九天前蘇拉威西中部地區發生強震並引發海嘯,目前已造成至少逾1500人死亡,而外界預料死亡人數還將大幅攀升。

在野的公正繁榮聯盟主張,印尼做為主辦方,只需提供場地、簡單外燴服務,以及住宿安排,但印尼花的錢卻遠超過過去的主辦國家。曾擔任財長的反對黨資深議員拉姆尼說:「豪奢氣息太誇張。我們正處於艱困期,國內災情眾多。我們必須顧念受害者。」

反對陣營要求政府刪減預算,他們說,在別人為生命掙扎奮鬥時舉辦這種昂貴活動「很丟臉」。

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根據印尼官員,主辦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這場年會將花逾7500萬澳元(約5335萬美元或台幣16.64億元),部分人士稱超過9300萬澳元 (約6615萬美元或台幣20.64億元)。

中央政府在年會開幕前的數個月,還撥款改善峇里島多處基礎設施,包括伍拉賴機場地下道、貝諾瓦港和一座垃圾處理場,總計又花掉4.68億澳元(約3.33億美元或台幣103.85億元)。

這場年會約有3.2萬人參加,包括來自180個國家的財長和央行總裁,超過印尼政府原先估計的1.9萬人。

普拉伯沃的發言人席曼強塔克表示,「如果能把錢省下來幫助災後復原會更好」。普立伯沃四年前大選敗給佐科威 此次捲土重來。為表抗議,該聯盟不會派任何成員出席這場年會。

公正繁榮聯盟否認他們的批評是選舉戰術。

(聯合報)
--
為嚇阻俄國攻擊 英國演練以網攻切斷莫斯科電力

星期泰晤士報7日報導,英國官員表示,為回應俄羅斯可能的攻擊,英國已在演練可切斷俄國首都莫斯科電力的網路攻擊,這是英國自認在不動用核武的情況下,回擊俄國的策略之一。

該報指出,英國軍方正在規畫,如果俄國總統普亭為測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決斷力,攻占愛沙尼亞小島、控制利比亞石油,或動用「非正規部隊」攻擊英軍,英方有哪些因應選項。

一名英國高官告訴星期泰晤士報,如果俄國以裝有核彈頭的魚雷擊沉英國航空母艦,英國除了擊沉俄國潛艇或朝俄國堪察加半島北部發射核武,別無他法,而「這就是網攻何以如此重要的原因;你可以發動攻擊,讓莫斯科停電,藉此告訴他們,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錯的。」

網路媒體石英指出,為與俄國非傳統部隊對抗做準備,英國近來已舉行了1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習中包括6艘海軍艦艇和5000名以上部署在阿曼沙漠的部隊。而為避免直接軍事衝突,網路戰已被視為可能的嚇阻工具。

英國國防官員是在一連串俄國駭客攻擊後,談到了英國在網路戰上的優越能力;美國司法部上周也起訴7名俄國情報官員,稱其涉嫌攻擊美國核能公司西屋電氣。這些消息顯示,世界領袖正在迎戰俄國日漸挑釁的網路戰作法。

(聯合報)
--
Google承認早已發現Google+安全漏洞 擬關閉消費者功能

Google坦承,今年3月在Google+社交網路中發現了一個「軟體漏洞」,導致多達50萬用戶的個人資料有曝光之虞,但Google始終未不予披露。

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決定不公開此瑕疵,主要是擔心會引起監管審查,特別是在Facebook因保護隱私不力而飽遭批評之際。華爾街日報報導才過幾分鐘,Google隨即在網誌上發布新聞稿說,計劃關閉Google+所有消費者功能,並推出新的隱私工具,對開發人員在電子郵件、檔案儲存等方面使用上予以限制。

Google工程部副總裁Ben Smith在聲明中表示,公司3月在對所有產品進行廣泛的隱私和安全審查時發現了這一漏洞。公司內部委員會決定不向外發布這個漏洞可能讓Google+遭侵入,因為沒有找到任何數據遭到濫用的證據,其中包括姓名,電子郵件信箱,年齡和職業。他說,這個漏洞在當時已經得到立即修復。

受此消息影響,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下跌1%收1,155.92美元,曾跌至1,135.40美元,為7月 5日以來的最低盤中價格。

Google+從未成為社交平台。Google表示將在未來10個月內關閉Google+的消費者功能,但仍保留供企業用的版本。

(經濟日報)
--
義預算案槓歐盟 拖累股債

義大利政府在預算案與歐盟當局大打口水戰,導致義大利股債市8日盤中重挫,連帶拖累歐洲股市與歐元走低。

義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8日在與法國極右派領袖雷朋(Marine Le Pen)的聯合記者會上,指責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爾與歐盟經濟事務執委莫斯科維奇是歐洲的敵人。

歐盟執委會向義大利表示,歐盟關切義國未來三年的預算赤字計畫,因為這些計畫違反歐盟7月對義國的要求。

薩爾維尼也說,義國政府不會屈服於市場壓力,不會在明年增加預算赤字計畫上退讓。

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8日一度跳漲30個基點,至2014年2月以來最高的3.63%,與德國同天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擴至近310個基點,為逾五年來最大。義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也跳漲30個基點,至四個月最高的1.656%,分析師說,短債價格急跌,是市場不惴惴不安的另一跡象。

債市動盪波及股市,義國股市大盤富時MIB指數也大跌2.5%至2017年4月以來最低,以銀行類股重挫4%最慘,因為義大利本國債券占該國銀行10%總資產,銀行很容易受到債券成本上升影響。

歐元兌美元也貶0.4%,兌瑞士法郎更是貶0.5%,為一個月內單日最大跌幅。

ING集團資深利率策略師范弗列說:「言詞交鋒正在強化義大利與歐盟將為預算起衝突的看法。」、「薩維尼清楚表示,不打算撤回赤字預算案。」義大利將向歐盟執委會遞交預算草案,執委會將在15日前審查是否符合歐盟規定。

(經濟日報)
--
保加利亞女記者慘遭殺害 警方拘留一人調查中

保加利亞電視台女記者馬里諾娃遭人殘忍謀殺引起國際社會譴責,保加利亞當局面臨沈重緝兇壓力,警方今天表示,已拘留一名烏克蘭裔羅馬尼亞公民24小時,正調查他的不在場證明。

30歲的馬里諾娃(Viktoria Marinova)6日被人發現陳屍在魯塞(Ruse)一處公園,她生前是魯塞小型私營電視台TVN董事,還主持名為「發現者」(Detector)的時事談話節目。

魯塞地區警察首長艾特納索夫(Teodor Atanasov)表示:「我們拘押一個人,正在查證他的不在場證明,但我們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嫌犯。」

數百位民眾昨晚前往魯塞的中央廣場參加哀悼會,許多人不捨落淚,有民眾點燃蠟燭並在馬里諾娃的照片前面擺放鮮花。首都索菲亞也舉行類似的哀悼活動。

保加利亞首席檢察官察察洛夫(Sotir Tsatsarov)昨天表示,調查人員正檢視「所有線索」,包括馬里諾娃工作活動的可能關聯。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這起謀殺案可能跟馬里諾娃的工作有關。當地媒體報導,馬里諾娃最近在採訪一批同業對一些公司進行的調查工作,這些公司涉及獲歐洲聯盟資助而由地方政府監督的基礎建設案。

保加利亞當局稍早透露,馬里諾娃曾遭性侵,頭部受到重擊並因窒息身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秘書長阿祖萊(Audrey Azoulay)譴責這起謀殺案,她說:「用性侵害和身體虐待使女記者噤聲,這是不顧每位女性尊嚴和基本人權的暴行。」

馬里諾娃是過去1年內歐洲第3位慘遭謀殺的記者。去年10月,馬爾他調查記者加利西亞(Daphne Caruana Galizia)因座車爆炸身亡,斯洛伐克記者庫奇亞克(Jan Kuciak)今年2月在家遭槍殺身亡。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數據顯示,保加利亞新聞自由在180個國家中排第111名,且在歐盟地區排名後段。

曾報導歐盟資金弊案 保加利亞記者慘遭姦殺

保加利亞一名曾報導歐洲聯盟款項疑遭挪用的記者,在保國北部多瑙河畔城鎮魯塞(Ruse)遭人性侵並謀殺身亡,引發同業震驚及國際社會譴責。

魯塞地區檢察官喬吉夫(Georgy Georgiev)今天表示,30歲記者馬里諾娃(Viktoria Marinova)的遺體昨天在當地一處公園被人發現。

喬吉夫表示:「她因頭部受重擊和窒息死亡。她的手機、車鑰匙、眼鏡及部份衣物遺失。」喬吉夫表示,檢方正在調查所有線索,包含死者私生活及工作,並表示,凶手可能是在光天化日下犯案。

保加利亞內政部長馬林諾夫(Mladen Marinov)表示,「這是起性侵案及謀殺案」,並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案情與馬里諾娃工作內容有關,也沒有資料顯示她生前遭遇過威脅。

儘管如此,馬里諾娃慘遭毒手仍引發國際譴責。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新聞自由代表戴希爾(Harlem Desir)推文表示:「對保加利亞調查記者馬里諾娃的可怕謀殺感到震驚,緊急呼籲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必須追究負責人的責任。」

美國保護記者委員會(CPJ)同樣對這起「野蠻謀殺感到震驚」。

馬里諾娃是魯塞電視台TVN董事成員。據當地媒體報導,馬里諾娃最近在追一起同業組團展開的調查工作,調查對象是獲歐盟資助、由地方政府監督的基礎建設企劃案負責公司。

馬里諾娃是歐盟一年內第3位慘遭謀殺的記者。去年10月,馬爾他最知名的調查記者加利西亞(DaphneCaruana Galizia)因座車爆炸身亡;今年2月,斯洛伐克記者庫奇亞克(Jan Kuciak)在家遭槍殺身亡。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Borders)今年發布的新聞自由指數,保加利亞新聞自由在180國中排名111,歐盟會員國中排名最低。

(中央社)
--
波蘭首見反戀童癖大遊行 抗議天主教士伸狼爪

大約200名民眾今天走上波蘭華沙街頭,抗議天主教會屢傳兒童性侵事件。在多數人虔誠信仰天主教的波蘭,首見如此大型抗議教會的集會活動。

示威群眾在華沙遊行,手中揮舞旗幟,上面寫著「主教,偏護戀童癖者是種犯罪」,以及「我們受夠了神職人員的怯懦」。

遊行隊伍也帶著一幅波蘭地圖,上面用黑色標出一些地名,這些地方曾被投訴有神職人員性侵兒童。

到底有多少神職人員因性侵兒童而遭定罪,目前並未有官方統計,但依據一個協助受害者的波蘭團體估計,近20年來約有56人,其中包括神職人員持有兒童色情刊物。

抗議群眾在華沙的4座教堂前停下來,宣讀受害者的陳述。

在大主教座前,示威人群配合鼓聲,讀出一長串涉有戀童癖案的波蘭城市與鄉鎮名單,過程中不時有群眾高喊「可恥」。

「不要怕」組織(Don't Be Afraid)成員利辛基(Marek Lisinki)表示:「我們抗議是因為教會仍處於被動,對於那些該為犯罪負責的人一點作為都沒有。」

這個組織追蹤教會兒童性侵案,並負責籌組今天的集會遊行。

(中央社)
--
聯合國報告:先進科技改善生活 恐加劇不平等

聯合國(UN)今天發布報告指出,從人工智慧(AI)到基因編輯等新科技,雖有巨大潛力改善人類生活,但也會造成更嚴重不平等及社會秩序混亂。

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與社會調查報告」(World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2018),主要探討尖端科技能否協助達成聯合國2030年目標,也就是終結赤貧、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成長。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從DNA定序到3D列印,從再生能源技術到生物可分解塑膠,從機器學習到人工智慧,這些尖端科技對達成2030年計畫而言,具有龐大潛力。」

古特瑞斯在報告序言寫道:「如果我們駕馭這些創新科技的全面力量,世人享有健康、長壽、經濟繁榮和環境永續便觸手可及。然而,相同科技也帶來嚴重疑慮。」

古特瑞斯強烈要求各國採取政策,確保尖端科技「不只在商業上可行,也符合公正和倫理」。

報告中說,較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努力開拓新科技帶來的機會,包括協助消滅疾病,以及將手工和重覆性的任務自動化。但「許多開發中國家仍尚未充分收穫現有科技帶來的好處」。

聯合國專家指出,全球「仍存在巨大科技落差」,開發中國家有超過10億人沒有電力供應,另有25億人的連線脆弱且經常面臨斷電。

這份175頁報告寫道,數以百萬計的人仍仰賴「人力或動物肌力」耕作和從事其他種類生產,也缺乏接受現代教育的管道。而要懂得採用許多新的尖端科技,現代教育不可或缺。

不過報告也說,開發中國家有可能「大躍進」進入一些新科技領域,例如跳過安裝固網電話,直接使用手機;或繞過鋪設電線,直接使用太陽能。

但報告表示:「就算有了必備的電力和網路連線,若缺乏最基本教育,舉例來說,便不可能使用數位科技,在網路上買賣貨物、提供叫車服務或出租公寓。」

(中央社)
--
IMF:尚未接獲巴基斯坦經濟紓困要求

巴基斯坦政府昨天才宣布,將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協商尋求紓困可能性,以避免國際收支危機。但數小時後,國際貨幣基金今天表示,伊斯蘭馬巴德尚未和他們接觸以展開協商。

巴基斯坦新總理前板球明星伊姆蘭汗(Imran Khan)8月上台,為替國家尋求其他融資管道,他的政府承諾將評估是否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紓困,以穩定國家經濟。分析家警告,巴基斯坦浮現的財務危機越來越迫切。

國際貨幣基金正在印尼峇里島召開年會,其首席經濟學家歐布思費爾(Maurice Obstfeld)表示:「我們尚未接獲正式接觸。」

國際貨幣基金的發言,讓巴基斯坦突然宣布的決定看來令人更加困惑。

巴基斯坦財政部長6日告訴國內「黎明報」(Dawn),政府尚未決定是否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也尚未擬定請求金援的正式提案,趕上峇里島峰會遞交。

但歐布思費爾說:「如果他們來找我們,我們將會非常、非常專注傾聽。」

(中央社)
--
直升機越獄敲警鐘 法國要求Google移除監獄照片

法國要求Google將監獄照片從網路上移除,包括被稱為「越獄之王」、惡名昭彰的法國大盜今年7月利用直升機脫逃的監獄照片。

路透社報導,法國司法部長貝魯貝(Nicole Belloubet)表示,她已致函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要求移除敏感照片,但Google至今仍無動於衷。

貝魯貝接受法國RTL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像是我們的監獄這類建築物的照片在網路上流傳,這並不尋常。」

她說:「我已致函Google,要求採取行動移除這些監獄(的照片),但至今仍沒有任何動靜。我可能需要提出與收信者見面的請求。」

Google發言人表示,像是Google地圖和Google地球等應用程式是從外部來源取得圖像。

Google發言人說:「我們提供我們的供應者一份敏感地點的清單,並要求他們盡可能採取必要措施來遵循法律。」他也說,這份清單也包括核電廠和軍事基地。

法國大盜法伊德(Redoine Faid)在位於巴黎南邊的監獄服刑,7月從監獄中庭搭乘直升機越獄,這起事件讓大家注意到,此場所未裝設防直升機的安全網,以及網路上存在這座監獄的清楚空拍照片。

(中央社)
--
印度最高院裁可婦女入廟 知名神廟拒絕

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印度教沙巴瑞瑪拉神廟禁止10到50歲女性入廟違憲,下令神廟允許所有婦女入廟,但神廟祭司昨天公開拒絕執行法院命令及政府就執行法院命令對話的要求。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今天報導,克勒拉省(Kerala)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Shrine)祭司和與阿雅帕神廟(Lord Ayyappa temple)相關人員,昨天拒絕省長維加揚(Pinarayi Vijayan)有關政府準備執行最高法院裁定、寺廟應允許所有年齡層女性入內祭拜的對話要求。

沙巴瑞瑪拉神廟3名吠陀祭司之一的坎達勞(Mohanaru Kandarau)宣稱,允許可生育年齡層婦女進入神廟將影響寺廟的習俗,也破壞神廟的神性。

他又說,與克勒拉省政府對話毫無意義,因為省府已經決定執行最高院命令。省府應先向最高院就上述裁定提出複審,然後才與廟方對話,廟方也將向最高院提出複審的訴願。

克勒拉省宗教事務廳長蘇蘭德倫(KadakampallySurendran)則表示,省府別無選擇,將會執行最高院的命令。

由於沙巴瑞瑪拉神廟將於18日重新開放舉行祭祀,一些信徒已威脅將阻止女性進入神廟,克省警局局長比赫拉(Loknath Behera)說,將派約600名女警駐紮沙巴瑞瑪拉神廟。

印度最高法院在受理有關沙巴瑞瑪拉神廟拒絕10到50歲婦女入廟參拜違憲的訴願後,9月26日裁定這項禁令違反憲法保障信仰自由的規定,下令克勒拉省政府應執行法院命令,讓神廟允許所有年齡層婦女入內參拜;但這項裁定隨後引起神廟數百名信徒抗議。

由於印度明年將舉行大選,印度中央政府的部長和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領袖、前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都批評最高院的裁定是「選擇性判決」,且與克省BJP與國大黨地方領袖都呼籲最高院複審先前的裁定。

印度教許多神廟傳統上普遍認為,經期來潮女性為不潔。印度少部分農村地區,許多女性經期期間仍單獨睡覺和吃飯;因此,包括沙巴瑞瑪拉神廟在內,有許多印度教神廟都禁止擁有生育力時期的婦女入廟。

(中央社)
--
目標轉移平民 阿富汗自殺攻擊死傷暴增

聯合國今天表示,阿富汗今年前9個月自殺攻擊傷亡人數飆升46%,主因激進分子逐漸將目標轉往平民。

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UNAMA)關於阿富汗衝突中使用急造爆炸裝置(IEDs)特別報告表示,自殺炸彈造成2343名平民傷亡,比地面戰鬥等其他手法攻擊造成的傷亡人數多。

自殺炸彈和壓板地雷等各式急造爆炸裝置所釀平民傷亡數較一年前增加21%,達3634人。

聯阿援助團警告,對平民「蓄意且濫殺攻擊事件」愈來愈多,「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可能構成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

聯阿援助團說:「這類攻擊不可預測,通常遠離戰區並在平民居住區進行,導致阿富汗百姓活在下一秒會遇到爆炸的恐懼中,嚴重限制他們正常生活的能力。」

急造爆炸裝置所釀平民傷亡半數以上歸咎於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40%則歸咎於阿富汗最大激進組織塔利班(Taliban)。

聯阿援助團說,許多攻擊「似乎特別針對」居少數的什葉派(Shiite)社區。

像伊斯蘭國一樣的遜尼派(Sunni)極端分子將什葉派視為叛教者,先前對阿富汗各地的什葉派發動致命攻擊,屠殺數百人。

上次大型自殺攻擊發生在2日阿富汗東部南加哈省(Nangarhar)舉行的選舉集會上,造成13人死亡,40多人受傷,伊斯蘭國宣稱犯案。

(中央社)
--
移民恐變人球 德國義大利互踢

鑒於有媒體報導,德國計劃將一些從義大利上岸進入歐洲聯盟、尋求庇護未獲批准的非洲移民,以包機方式送回義國,義國極右派內政部長薩爾維尼今天揚言要關閉機場。

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在推特表示:「如果柏林或布魯塞爾當局有主管打算透過非授權包機把數十名移民丟在義大利,那麼他們應該知道,目前和未來都沒有機場可以讓他們使用。」

薩爾維尼並提到義大利今夏針對禁止移民救難船進入義國海港的決定,說:「我們將關閉機場,如同關閉港口一般。」

德新社(DPA)今天報導,柏林政府有意開始以包機方式,將部分庇護申請未獲批准的移民送回到義大利。薩爾維尼對相關導作出上述回應。

德新社說,第一班包機預定8日出發,另一班安排在10月17日。這些移民主要來自奈及利亞,先前是經義大利進入歐洲聯盟國家。

(中央社)
--
西班牙流感100年 全世界對大流行仍準備不足

100年前爆發西班牙流感,全球3分之1人口受感染,當中約5000萬人死亡。科學家說,儘管人類從歷史上致命傳染病學到許多教訓,全世界對下一個殺手仍準備不足。

科學家特別警告,人口老化、抗藥性和氣候變遷,都使得未來疫情更加複雜。

墨爾本大學的范德桑特(Carolien van de Sandt)今天在杜赫蒂感染及免疫研究院(Peter Doherty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對記者說:「我們如今面臨新的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肥胖和糖尿病等潛在疾病。」

科學家預測下一場流感大流行,很可能來自禽流感病毒株感染人類,透過航空旅行迅速傳播到全世界,恐導致高達1億5000萬人喪命。

范德桑特和她的團隊檢視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大量資料,也研讀另3場傳染病疫情:1957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及2009年豬流感。

他們的研究發現,儘管有1/3人口感染西班牙流感,許多感染嚴重病患仍存活下來,還有病患僅出現溫和症狀。

在1918年,全世界正奮力應付世界大戰對經濟造成的影響,當時營養不良比例非常高,使得流感病毒殺傷力更強大。

范德桑特團隊的研究刊登在「細胞和感染微生物學前沿期刊」(Journal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Infection Microbiology)。

研究團隊堅稱,當今各國政府可從西班牙流感學到很多教訓。在發明萬用疫苗前,「政府必須告知大眾爆發大流行時,會發生什麼及該如何因應。」

范德桑特說:「我們從1918年流感大流行學到的重要教訓,就是充分準備的大眾回應,可拯救許多性命。」

(中央社)
--
沙烏地記者失蹤案 傳土耳其要求進領事館搜查

土耳其電視台今天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知名記者哈紹吉上週進入沙國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後失蹤,土耳其政府已要求准許進入領事館搜查。土耳其警方說,他未曾離開領事館。

NTV電視台報導,為「華盛頓郵報」(WP)撰稿的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失蹤後,土耳其外交部兩度召喚沙烏地大使。當局隨後要求搜查領事館。

土耳其外交消息人士證實,沙烏地駐安卡拉大使昨天又「應邀」到外交部,副外長約那(Sedat Onal)負責接見。外交部第一次是在3日召喚沙烏地大使。

這名消息人士說:「大使獲告知,我們希望他們能充分配合調查。」

59歲的哈紹吉準備與土耳其未婚妻結婚,為取得官方文件進領事館。土耳其警方說,哈紹吉從未離開領事館。

不過,利雅德當局堅稱,哈紹吉的確離開了領事館;土耳其政府消息人士上週末透露,他們認為他已遭殺害。

沙烏地領事館昨天否認這樣的說法,發推文說,宣稱哈紹吉遭謀殺,毫無根據。

知名記者疑遇害 華郵:美應要沙國給答案

沙烏地阿拉伯知名記者哈紹吉人間蒸發,沙國被控是殺害他的幕後黑手,「華盛頓郵報」(WP)今晚報導,美國應要求沙國「給個答案」,倘若沙國不願合作,則應祭出懲罰。

經常批評沙國王儲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哈紹吉(Jamal Khashoggi)為華郵撰寫文章,他2日造訪沙國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後,自此下落不明。

土耳其政府消息人士說,警方認為哈紹吉已遭人謀殺,不過利雅德當局否認這項說法。

華郵在一篇社論中說,「美國如今必須一同努力,以釐清所有關於哈紹吉先生失蹤的事實」,還說華府應該「大聲且清楚地要求(沙國)給個答案」。

華郵說,美國總統川普以「優待盟友」的態度對待沙爾曼王儲,沙國如今應向美國提供有關哈紹吉下落的資訊,作為回報。

華郵說:「假如王儲不願以全面配合作為回應,國會首先必須暫停與這個王國的所有軍事合作。」

華郵呼籲土耳其揭露任何有關哈紹吉據稱被謀殺的證據,並「竭盡全力調查」。

華郵還說,包括官員在內的約15名沙國公民2日搭機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堡,與哈紹吉同一天進入沙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利雅德當局應對此作出解釋。

華郵說:「我們抱著一絲希望,期盼哈紹吉先生毫髮無傷,早日重返工作崗位。」

59歲的哈紹吉曾擔任沙國政府顧問,他經常批評沙爾曼王儲的政策和政府介入葉門戰爭。

哈紹吉擔心自己對沙國政策的批評引發後患,過去一年自我流放美國,為華郵效力的他針對沙國事務撰寫一系列專欄文章。

(中央社)
--
投票率未達門檻 羅馬尼亞反同婚公投流產

羅馬尼亞選務官員今天表示,羅馬尼亞針對婚姻定義是否排除同性戀者結合舉行的修憲公投,因投票率未達30%門檻而作廢。

兩天的公投結束後,僅20.41%登記選民投票,未達30%門檻。公投最終結果預計明天公布。

這次公投徵詢選民詢問羅馬尼亞選民,是否同意修憲以明確定義婚姻僅限「一男一女」,而非現行憲法所用「配偶」一詞。

5日民調顯示,多達9成選民贊成修憲。

羅馬尼亞現行法律已明文禁止同性戀者在國內結婚或建立民事伴侶關係,但批評人士在公投前表示,修憲將使同性戀者幾乎不可能在未來贏得婚姻權。

在羅馬尼亞強大的東正教會支持下,支持修憲的民眾堅持捍衛傳統家庭價值。

一名退休男子昨天表示:「如果我們允許同志結婚,明天他們會要求領養小孩,而那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其他人批評了這項動議。另一名退休人士波皮斯庫(Ileana Popescu)今天在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參加完彌撒後表示:「這是個天大的謊言而且浪費金錢。」

她說:「無論性向,我們應該讓每個人都能選擇是否結婚。」

(中央社)
--
納粹飛行員空拍照藏線索 俄史學家找到萬人塚

一群俄羅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透過一名納粹轟炸機飛行員拍下的照片,找出莫斯科埋有數千人的萬人塚確切地點,這些人當年遭獨裁者史達林的祕密警察槍殺。

莫斯科西南部科穆納爾卡地區(Kommunarka)存在萬人塚,是在蘇聯即將解體之際曝光,當時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開放檔案。

這是史達林祕密警察NKVD於1930年代的莫斯科3個處決場之一。

歷史學家認為,在1937至1941年,至少6609人遭槍殺丟入科穆納爾卡的萬人塚。

一名納粹戰機飛行員在1942年飛越莫斯科拍下的科穆納爾卡空拍照,成了調查關鍵。

至關重要的是,照片顯示當時那個地區的樹木高度。

歷史學家認為,有些樹是種在新墳上。那是NKVD常用手法,以掩蓋惡行。

共同領導調查的古拉格歷史博物館(GulagHistory Museum)館長羅曼諾夫(Roman Romanov)表示,下一步是找出哪些墓埋有受害人屍體。

羅曼諾夫說:「較小墓地可能埋有30人,其他可能達100人。我們想知道誰被埋葬在哪裡。」

(中央社)
--
韓逮20台籍毒販 外交部:持續推動台韓打擊犯罪

南韓檢警治安當局今天透露,破獲從台灣走私62.3公斤安非他命入境南韓,逮捕20名台籍嫌犯。外交部今天說,駐韓國代表處將持續推動台韓共同打擊犯罪,以斷絕毒品等跨國犯罪行徑。

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晚間表示,韓國仁川、大邱等檢警今年迄今已陸續逮捕並起訴20名台灣籍嫌犯,涉走私市價約20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60億元)的62.3公斤安非他命。

李憲章表示,今年以來,台灣人涉嫌走私毒品遭韓國警方逮捕案件持續增加,外交部提醒,若赴韓國觀光旅遊,務請提防周遭陌生人搭訕,絕不攜帶來路不明的行李,切勿淪為販毒集團工具,造成令人遺憾的結果。

李憲章說,外交部已請駐韓國代表處持續推動台韓共同打擊犯罪合作,以斷絕毒品等跨國犯罪行徑。

(中央社)
--
意外? 滅口? 普亭心腹墜機亡 機師遺體疑似有彈孔

俄羅斯副檢察總長卡拉佩特楊( Saak Karapetyan )3日帶著姪子搭直升機前往打獵,途中發生墜機意外身亡;有知名記者爆料,直升機駕駛身上發現兩個彈孔,由於卡拉佩特楊生前曾協助俄羅斯總統普亭主導多起暗殺案,懷疑是遭殺人滅口,掩蓋真相。

綜合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的得力助手、副檢察總長卡拉佩特楊3日帶著姪子AS-350搭直升機去打獵,卻不幸發生意外,機上四人全數罹難。

俄國官方稱,直升機是因為「超載」撞樹墜機,但俄國知名記者多倫科(Sergey Dorenko)上電台「莫斯科之聲」爆料,批評當局隱瞞事實,指54歲直升機駕駛經驗豐富,他是在墜機前被槍殺,「駕駛身上有兩個5.45毫米口徑的子彈孔,直升機的螺旋槳也有子彈痕。」

也有匿名人士在網上透露,卡拉佩特楊的死「將會解決俄羅斯政府內幾件惱人的事件」,而且「能阻止有人向西方(英國、美國及瑞士的情報機構)洩漏高度機密資料」。不過,俄國調查委員會否認死者身上有子彈孔的說法。

58歲的卡拉佩特楊生前被指介入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並主導前雙面諜史柯里帕(Sergei Skripal)父女謀殺案、2013年普亭政敵比瑞索夫斯基離奇自殺案等案件的調查。俄國有評論指,卡拉佩特楊負責這三起案件,目的是想掩飾莫斯科政府參與的證據。

(世界日報)
--
分離派當選總統 波赫種族對立恐惡化

「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塞爾維亞裔的人民!」東歐波赫7日舉行總統大選,主張塞裔人民脫離波赫的多狄克當選塞裔總統。外界分析,波赫政府由3大族裔「三族分治」,政客往往激化種族議題來吸引同族裔的選民,多狄克主張塞裔人民脫離波赫的立場可能會加重波赫種族對立。

位在東歐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族裔問題複雜,總統由境內的波士尼亞裔、克羅埃西亞裔和塞爾維亞裔分別選出1名相同族裔的總統,最後由不同族裔的3人組成「總統團」。波赫的政府體制則是兩大政治實體組成,分別是由波裔和克裔人民組成的波赫聯邦,以及由塞裔人民組成的塞族共和國。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波赫7日舉行總統大選,塞裔總統由主張分離的多狄克當選。多狄克在選前便曾多次主張,由塞裔人民組成的塞族共和國應該脫離波赫。他在勝選後更表示,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塞爾維亞裔和建立塞族共和國。

波赫分裂加劇

由於波赫人種複雜,波赫政客往往利用種族煽動選民來獲取選票。除了多狄克,尋求連任的克裔總統科維奇也在選前表示,他希望克裔人民能脫離波赫聯邦成為獨立的政治實體,而不是讓塞裔人民有自己的塞族共和國,克裔人民卻要和波裔人民「共享」波赫聯邦。儘管科維奇連任失敗,但已反映出波赫聯邦內的波裔和克裔人民彼此不和諧。

在選前《半島電視台》分析就指出,此次選舉將決定波赫會選擇合作,還是停留在種族內鬥。此外,由於多狄克是俄國總統普丁好友,普丁更曾公開表態支持多狄克,外界分析多狄克勝選代表俄國會對波赫更有影響力,波赫可能遠離歐盟和北約組織。

(台灣醒報)
--
保護北極生態 北冰洋將禁捕魚

還給北極原始面貌,北冰洋將不得捕魚。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面積擴大,北冰洋海水範圍也開始增加並吸引大型船隻前往探索。因此,包括美國及中國共9個國家上週簽署協議,將禁止商業捕魚船前往當地捕魚為期16年,希望能保護北冰洋的原始生態系統。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日本、南韓與歐盟歷經多年談判後,已正式在格陵蘭簽署這項名為《北冰洋中部防止不受管制公海捕魚協議》,共同保護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中海的北冰洋中部地區長達16年。

美國代表波爾頓指出,「北極特殊之處在於當地暖化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是全球平均的2倍。當地的改變與漁獲遷徙及其他動物往北極靠近等因素,也將影響我們決定未來何時以及如何開放商業捕魚。」目前商業漁船並未出現在北冰洋,但大型船隻已開始前往探索。

隨著溫度升高後,目前船隻已可航行穿越北冰洋部分地區,不過,今年夏天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北極最大冰山分裂後,將可能對北極熊與海豹帶來災難性威脅。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也指出,逐漸升高的溫度已導致夏季與冬季海冰大量減少,因此,將影響地球的氣候模式與洋流。

據《Mongabay》報導,代表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與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的伊努特極地委員會(Inuit Circumpolar Council)也參與協議討論。加拿大政府也指出,「原住民將持續在執行該協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提供的傳統知識也將是我們往前發展的參考來源。」

丹麥漁業部長韓笙也指出,這是全球首次在捕魚活動開始之前就在如此大範圍地區實施漁業協定。

(台灣醒報)
--
脫歐與信仰有關? 英期刊分析心結

《經濟學人》記者不久前和英格蘭北部一間家具售貨員聊天。他是英國「硬脫歐」的支持者,只是給出的理由令人出乎意料:他看到這個國家正在重溫亨利八世的時代,這是「讓英國重新偉大」的記號。根據《宗教、邦國與社會》期刊新發佈的社會分析,宗教信仰果然左右了英國人對脫歐的看法,而且朝與美國迥異的方向發展。

國教派66%要脫歐

2016年英國脫歐的選擇,以53%略微過半的支持率壓倒留歐派的47%,至今仍尚未完成分手談判。英國威連天普基金會和蘭開司特大兩名學者最新發表的調查則發現,「英國國教派」信徒「脫歐」的傾向特別高,高達66%。

《經濟學人》指出,蘭開司特教授伍德黑德在嘗試交叉分析「英國脫歐選民」和「英國國教派信徒」、「年長者」、「非倫敦居民」這幾項重疊特徵後,肯定地指出「英國國教派」與脫歐具有單獨的正向變量關係。在鎖定年齡、性別、經濟地位後,「英國國教派」都比對照組有更高的脫歐傾向。

非敬虔信徒脫歐高

伍德黑德的研究也發現,並不是愈多地參與在英國國教派的教會生活,就會愈傾向脫歐。事實正好相反: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國教會禮拜的信徒,「脫歐率」只有55%;例如如羅安.威廉斯、賈斯汀.威爾比等英國國教會的核心人物,都不支持脫歐。反之,英國國教會的脫歐主力在「每月聚會不到一次」的那些人,他們脫歐率高達69%。

倫敦政經學院脫歐專題部落格引述一項單獨民調發現,當英國人說自己是國教派時,他很可能信的不是上帝,而是文化。英國國教派信徒自我認同的最重要三個記號分別是:「英國國教是英國文化不可或缺的成分」,「它是社會上的道德安定力量」和「我們遺產的一部分」。

亨利八世於1534年宣布拒絕了教皇的權威,宣稱自己是教會的領袖,奠定了英國國教會的基礎,其中包括政教合一、君權神授,都寫在英國國教會《三十九條信綱》中的第37條「我們將主要掌管權歸於女王、羅馬的主教在英國無管轄權」;500年來,信仰歷史與其民族、語言、文化和習俗一同前進,形成一種融化在公民宗教中的政治神學。

篤信文化或上帝?

《衛報》專欄作者吉爾斯‧弗雷澤指出,英國的「疑歐論」和本土主義承自宗教改革。

「在(歐洲)新教國家,歐盟仍然感覺有點像神聖羅馬帝國的半世俗迴聲」、「一個試圖用強制法規達成意識形態大一統的官僚主義怪獸」。法蘭克福大學社科學者瑪格麗特‧舍赫在《共同市場研究期刊》的發表被用於支持這個分析,她發現歐洲新教社群的「疑歐論」強度明顯高過天主教社群。

但威廉天普基金會的格雷格.史密斯進一步發現,對聖經和教會具有高度熱忱的「英國福音派」新信徒,在控制各個其他類別後,也持有較高的「留歐」傾向,與美國福音派在2016年有8成選民票投川普剛好相反。史密斯分析,英國的福音派人士雖然只有少少的2百萬人,但跟美國福音不是同一社經階層;他們多半教育和社經地位高、具有更加全球化的國際化視野,傾向留歐。

讓英國再次偉大?

《基督教箴言報》報導,諾丁漢大學的公共神學家米爾班、威爾士社經研究所的福克斯也傾向注意到國教會已經成為「高齡、英國本地人、保守黨」大本營,教派政治傾向的識別,除了「垂直」的神學層面外,有更多「平行」社經結構因素的摻和。

自都鐸時期(1485至1603年)以來,一個「尊爵不凡的島嶼,自豪地遠離大陸」、「一塊珍貴的寶石,置於銀色的海洋中」一直是英國人的驕傲。「當初亨利國王徹底地跟歐洲的天主教決裂,英格蘭很快開始在各方面發展超越歐陸。英國脫歐後也會如此。」上文那位家具售貨員對著國家前景滿懷信心地如此表示。

(台灣醒報)

健康

吃辣助健康 過量傷腸胃

天氣轉涼,不少民眾開始狂吃麻辣鍋,不過,營養師提醒,適當吃辛辣食物,雖能讓身體更健康,但若吃辣過量,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建議胃功能不好的民眾,最好少吃辣,以免增加腸胃刺激。

辣椒去籽再食用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吃辣的刺激性可增進食欲,且辣椒含辣椒素,研究顯示可預防高血脂、高膽固醇等,適當吃辛辣食物,確實能讓身體更健康。但吃辣若過量,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張斯蘭說,想健康吃辣,可將辣椒去籽後再食用,辣椒籽含大量的辣椒素,會對腸胃產生刺激;辣椒表面的紅色部分含有辣椒紅素,是真正有營養、可達防癌、保護血管等功效,即便去掉辣椒籽,也有保健功效。另外,市售辣椒醬等醬料,含鈉量通常偏高,用量需斟酌。

(蘋果日報)
--
癌症動刀會擴散? 醫:能改善病情活更久

不少人認為癌症開刀切除腫瘤,會使癌細胞擴散,加重癌症期別,因而拒絕手術,但醫師澄清這是誤解,手術前做影像檢查最多只能看到9成病況,術後將腫瘤做病理檢查才能確診期別,有可能發現期別加重,但是能切除的腫瘤及早開刀,可控制病情,增加長期存活的機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倍豪指出,手術切除腫瘤不會使癌症擴散、惡化!癌症分期為臨床期別與病理期別,癌症做檢查包括:內視鏡、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初步判斷大小、位置、期別,但仍有侷限性,無法看到所有的癌症資訊。

醫師在手術後,會將腫瘤等相關組織送病理檢驗,病理科醫師利用顯微鏡、免疫染色等方法,放大數百倍影像檢查,更能準確診斷癌症期別,因此可能有患者術前評估是第2、3期,術後確診期別卻加重,變成第4期,產生手術造成癌症惡化、擴散的誤解,但「絕對不是開刀開壞了!」

許倍豪說,今年就有一名50歲患者發現罹患大腸癌第1期,認為開刀切除腫瘤,會使腫瘤擴散、變嚴重,半年後再檢查已經惡化變第2期,腫瘤變大、深度加深,又遲疑了2個月才決定開刀,病理確診已經第3期,5年存活率從90%以上降至60%,悔不當初;另外也有癌友拒絕正規治療、尋求偏方,導致病情加速惡化,腫瘤長太大、太多、多處遠端轉移,嚴重無法開刀,甚至死亡。

許倍豪說,癌症手術除了完整切除腫瘤,同時需要將周圍可能受侵害的組織一併清除,以及足夠的淋巴廓清術(除了肝癌),減少癌症轉移的機會。早期癌症甚至有根治的可能性(存活期超過5年)。

(自由時報)
--
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 新療法有效控制病情

60歲賴先生3年前出現手腳麻木、無力,甚至有類似針刺痛,無法拿筷子、爬階梯,並伴隨腸胃不適、便秘、拉肚子等症狀。經就醫確診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台北榮總參與跨國臨床試驗發現,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機轉,可降低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而控制病情,未來可望成為患者的一線曙光。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是一種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主要是與運輸甲狀腺素、視網醇結合蛋白有關的轉甲狀腺素發生基因突變,造成類澱粉纖維囤積在人體器官組織上,無法被有效清除,進而侵犯腦膜、心臟、血管、其他臟器或腸胃道系統、眼睛等,影響周邊神經系統相關功能。

林恭平指出,台灣約有100至150個家族有此疾病,患者後代有50%的遺傳機率,發病年齡平均值為男性約55歲、女性約65歲,通常從發病到死亡約8至10年,可能首次門診走進來,但1年後回診就變成坐輪椅進來,再過幾年則臥病在床,甚至失去生命。

林恭平強調,現有藥物可用,效果卻十分有限。不過,國際上有研究團隊發現,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基因治療,可降低產生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及其後續的囤積,進而有效控制、延緩病情,經19個國家、共225名患者參與臨床試驗已證實療效。

賴先生於2014至2016年參與該臨床試驗,每3週接受注射1次,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降低至原本的20%以下,至今仍可自行走路,其他身體機能也恢復穩定。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李宜中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且該藥日前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預估之後也有機會引進台灣。

(自由時報)
--
類澱粉神經病變 未治療存活期僅10年

恐怖遺傳疾病!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累積收治55個「類澱粉神經病變」家族,主要症狀為年過50歲,體重無故下降,且手麻腳麻,手腳無力,腸胃不適,經常便祕、腹瀉,其中一個家庭四兄弟均發病。醫師警告,如果沒有治療,平均存活期僅八至十年。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為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推估台灣約有100到150個家族成員帶有此遺傳疾病基因。

臨床顯示,發病年齡男女不一,男性約55歲,女性約65歲,由於轉甲狀腺素基因突變,導致結構改變,造成類澱粉纖維囤積在人體的器官組織,一人罹病,他(她)的子女遺傳機率高達50%。

57歲賴先生今天出席北榮記者會現身說法,他表示,六、七年前,身體出現症狀,首先是體重下降,手腕痠痛,且四肢末端麻木,難以行走,且伴隨腸胃不適、便祕、腹瀉等症狀。

由於賴先生的堂叔也有類似症狀,被確診罹患「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賴先生心裡有底,知道自己躲不過遺傳基因的影響,立即至北榮就醫,希望透過治療,延緩疾病惡化速度。

林恭平指出,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結果顯示,賴先生的轉甲狀腺素基因突變在93位置,為台灣常見的突變位點,帶有此突變基因,發病機率超過六、七成,必須要長期接受治療。

在治療上,以往只有肝臟移植一途,如果能在50歲以前接受移植手術,效果良好,但許多患者發病時,都已超過55歲,錯過治療時機,且肝臟取得不易,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北榮神經病變團隊參與一項19國家跨國研究,透過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機轉,有效阻斷訊息傳遞,進而控制並延緩病情。

以賴先生為賴,2014年參與此臨床研究,注射藥物,延緩神經病變惡化速度,原本是坐著輪椅進入診間,現在可以自行走路。

(聯合晚報)
--
嬤講話突然顛三倒四 原來是梗塞性腦中風

71歲的許阿嬤日前突然一覺醒來講話顛三倒四,連字都不會寫,家人原以為只是年紀大,記憶力衰退,但隔天行為舉止仍然怪異,趕緊帶她就醫檢查,才發現腦部頂葉中風,引發「格斯特曼症候群」,經藥物及復健治療逐漸改善。

台中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表示,許阿嬤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支阻塞,導致腦細胞壞死,因阻塞部位在頂葉,導致此處腦部功能喪失,造成語言理解表達和使用物品的能力受損,許阿嬤原本就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研判因此引起梗塞性腦中風,出現「格斯特曼症候群」。

陳惠萱指出,「格斯特曼症候群」通常會出現左右混淆、手指辨識困難、計算困難、書寫困難等4個特徵,這些特徵都明顯出現在許阿嬤身上,廣義上算是「血管性失智症」。

陳惠萱提醒,眼歪、口斜、手腳無力、講話吞嚥困難是一般人較易分辨的中風症狀,但出現認知困難,容易讓家人誤以為是年紀大退化,而延誤治療時間,因此當發現家人突然出現記性、語言、理解、聽說讀寫等問題時,都可能是中風的症狀,要趕緊就醫。

(自由時報)
--
突然不會拿筷子 奶奶竟是中風

許奶奶突然不知怎麼拿筷子、原本用LINE用得很習慣,也突然不會用了;講話詞不達意。經腦部核磁共振發現,她的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支阻塞,造成腦部頂葉區域中風,因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醫師診斷,許奶奶因三高引起的梗塞性腦中風,也就是所謂的「格斯特曼症候群」,經兩周藥物及復健治療,症狀才獲改善。

台中市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昨天指出,71歲的許奶奶因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支出現阻塞,導致腦部灌流不足,且因阻塞部位是頂葉,造成腦細胞壞死和此處腦部功能喪失,臨床上稱為格斯特曼症候群。

格斯特曼症候群通常有四個主要特徵:一、左右混淆,沒辦法分別左右手;二、手指辨識困難,無法分清那隻指頭是什麼指頭;三、計算困難,例如失去買菜的社會功能;四、書寫困難。

這些都明顯表現在許奶奶的行為上。其他還可能包括使用物品功能喪失,有時語言理解和表達也會受到影響。

此症候群因許多原因引起,中風是其中之一。中風也可能導致「血管性失智症」,它和一般神經退化性失智慢慢的退化表現不同,一般都是突然發生或因不同時間多次中風引起,臨床症狀會像下樓梯一樣,一階一階的開始逐漸惡化。

陳惠萱提醒,眼歪、口斜、手腳無力和講話吞嚥等,是中風的典型表現,一般較容易分辨,但發生認知功能問題,家人常誤以為是老人家退化造成,往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她建議,長輩若突然發生記憶、語言、理解和聽說讀寫等問題,都可能是中風的表現,應趕快就醫。

聽說讀寫突然遲頓了 別輕忽可能是中風了!

71歲許姓婦人突然不知怎麼拿筷子、不會寫LINE、講話也詞不達意,腦部核磁共振發現,原因出於她的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支有阻塞,造成腦部頂葉區域中風,因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醫師診斷認為她是因三高引起的梗塞性腦中風,也就是所謂的「格斯特曼症候群」經兩週藥物及復健治療,症狀已改善許多。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說,許婦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支出現阻塞,導致腦部灌流不足,因阻塞部位位於頂葉,造成腦細胞壞死和此處的腦部功能喪失,臨床上特殊的表現稱為格斯特曼症候群。

此症通常會出現4個主要特徵:第一、左右混淆,沒辦法分別左右手;第二、手指辨識困難;第三、計算困難,例如失去買菜的社會功能;第四、書寫困難;這些都明顯表現在許婦的行為上。其他還可能包括使用物品功能的喪失,有時語言理解和表達也會受到影響。

此症候群因許多原因引起,中風是其中之一。因中風也算是「血管性失智症」,它和一般神經退化性失智表現不同,一般是突然間發生或因為不同時間的多次中風引起,臨床症狀會像下樓梯一樣一階一階的惡化。

陳惠萱提醒,眼歪、口斜、手腳無力和講話吞嚥有問題是中風的典型表現,一般較容易分辨,但發生認知功能問題,家人常誤以為是老人家的退化造成,往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因此,突然發生的記憶、語言、理解和聽說讀寫等問題,都可能是中風的表現,必須趕快就醫。

(聯合報)
--
不只天氣要注意 壓力也讓人過敏

最近天氣轉涼,許多過敏兒開始不好過。醫師指出,除了季節、環境之外,壓力也會造成過敏。天氣逐漸轉涼至春節前,通常會有兩波過敏就醫熱潮,一波是秋冬交界之際,因為季節轉換誘發過敏,另一波落在農曆年前,不少上班族因工作壓力大而造成過敏反應。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映庄表示,依據門診經驗,開學後是孩童過敏的高峰期,就診人數上升3至5成。他提醒,別以為過敏只和環境有關,包括作息不正常、課業壓力、不當飲食等,都有可能會誘發兒童過敏。

腹痛、頭痛 也是過敏反應

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則指出,臨床觀察發現,除了孩童過敏之外,20至40歲青壯年族群,有過敏體質者也不在少數,除了常見的流鼻水、眼睛癢、皮膚症狀,也有不少患者出現腹痛或頭痛等過敏反應。

症狀改變 要盡早就醫

陳欣湄收治過一位最特殊的患者,主訴嘴巴裡一直有金屬味道,後來才發現是食物引起的慢性過敏。

陳欣湄表示,過敏體質者通常都在特定季節出現某些基礎症狀,如果今年到了過敏季,卻出現與往年不同的症狀,例如往年都是流鼻水,今年卻轉為頭痛,建議盡早求醫治療。

陳映庄說,許多小患者上門求診的原因包括「反覆感冒」和「感冒讓過敏惡化」。

事實上,過敏與生活作息不正常息息相關。根據調查,晚睡或熬夜、愛吃零食、炸物,多待在室內,沒有固定運動習慣,都是過敏兒發作的危險因子。另外,許多過敏兒家長重視家中清潔和空氣品質,但孩童上下學經過交通要道,可能吸入空汙廢氣,誘發過敏發作。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表示,生活中最常造成過敏的因素包括食物、藥物、空氣汙染等,也有人對塵蟎、蟑螂分泌物、狗毛、貓毛等物品過敏,而壓力則會導致體內荷爾蒙變化,誘發身體發炎反應,進一步造成疾病。

因此,要遠離過敏,可至醫院做過敏原檢測,並遠離這些會造成過敏的因素,才能降低過敏發作機率。

photo.php (399×799)

(聯合報)
--
社區型肺炎 6成不知感染源

77歲阿公有糖尿病,腎臟功能不好,還抽菸。他因為咳嗽、 發燒長達10天都沒有改善,被家人送來急診。醫師診斷是肺炎,病程進展迅速,阿公隔天就急性呼吸衰竭,必須插管治療,使用呼吸器20天,給予抗生素,住院整整一個月,好不容易才順利出院。

收治阿公的衛福部彰化醫院急重症醫學部長黃伊文說,幸好肺部培養出的菌種有抗生素可治療。有研究顯示,高達六成社區型肺炎病人無法確認感染源,且長者痰液培養不易,只能依賴經驗性投藥,第一時間難以做到精準治療,治療效果可能會打折。

也是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感染委員會召集委員的黃伊文表示,所有肺炎中,半數養不出菌種,能培養出菌種的肺炎,肺炎鏈球菌占23%,比率相當高。感染侵襲性的肺炎鏈球菌,死亡率達15%,流感季節來臨,除了打流感疫苗,高危險群如吸菸、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可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指出,研究發現,相較於只接種流感疫苗,同時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後,肺炎死亡風險下降26%。台灣一年四季幾乎都有流感個案發生,幾乎沒有「靜止期」,也凸顯打疫苗的重要。

黃立民說,歐美已有部分國家將肺炎鏈球菌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而在台灣,除7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其他民眾需自費施打,一針約3000元,可5年打一次,可避免感染高致命性的肺炎鏈球菌。

時序入秋,天氣轉涼,流感流行旺季將至。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預定十月十五日開打,比往年晚了半個月,開打時間較晚,但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依照往年經驗,疫苗到年底前應可打完九成,直到農曆春節前都還可繼續打,民眾無需擔心。

黃立民表示,歐美日等主要市場近年都以採購四價流感疫苗為主,但台灣今年公費流感疫苗仍採購三價疫苗,但據了解,國內將有五十萬劑四價流感疫苗進口,國人若擔心三價疫苗保護力不夠,也可自費施打四價疫苗。

photo.php (1280×1874)

(聯合報)
--
嘴巴裡一直有金屬味 醫師說原來是這毛病

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臨床觀察發現,除了孩童過敏之外,20至40歲青壯年族群,有過敏體質者也不在少數,除了環境因素之外,最主要原因是青壯族群從小生長的環境衛生較佳,過度乾淨的成長環境反而造成了過敏體質,使得過敏成了文明病。

除了季節、環境之外,壓力也會造成過敏。陳欣湄説,天氣逐漸轉涼至春節前,通常會有兩波過敏就醫熱潮,一波是秋冬交界之際,因為季節轉換誘發過敏,另一波落在農曆年前,不少上班族因工作壓力大而造成過敏反應。

除了常見的流鼻水、眼睛癢、皮膚症狀之外,也已不少患者會有腹痛或頭痛的過敏反應。陳欣湄收治過一位最特殊的患者,主訴嘴巴裡一直有金屬的味道,後來才發現那是食物引起的慢性過敏。陳欣湄表示,過敏體質者通常都在特定季節出現某些基礎症狀,如果今年到了過敏季,卻出現與往年不同的症狀,例如往年都是流鼻水,今年卻轉為頭痛,就有可能是過敏反應,建議盡早求醫治療。

(聯合報)
--
這個疾病很常見 但醫師卻覺得診斷好難

通常一般人頭暈不舒服,會用「暈眩」這個詞,但「暈」和「眩」其實是兩種不同種類的感覺。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發生暈眩的原因很多,這是醫學中最常見的名詞,卻是最難診斷的疾病。

陳欣湄說,最常見暈眩的原因是姿勢性低血壓、缺血性貧血所造成頭暈的感覺,當血壓過低時加上姿勢變化,往往造成患者蹲下去再站起來時,特別容易暈,甚至會出現眼前一片黑、幾乎站不住的感覺。

另外,包括內耳不平衡,或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也會造成暈眩感,而感冒引起的頭暈,只要感冒好了就不會持續下去,但不少人在頭暈時還會伴隨嚴重耳鳴。自己曾收治一位患者,長期有耳鳴問題,檢查之後才發現該患者是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由於姿勢不良、頸部肌肉長期緊繃,讓耳朵附近肌肉僵硬,不但造成時常頭暈,也伴隨耳鳴問題。

原來這些問題會造成暈眩? 專家一次解答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表示,「暈」通常都是有昏沉感覺,有時會讓人感到頭重腳輕,但「眩」的感覺就非常嚴重,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輕則覺得四周物品會有移動感,重則會覺得四周物品都在轉圈圈,甚至伴隨噁心、想吐之感。

造成暈眩的原因有很多,王培寧舉例,像是掌管平衡的半規管疾病、血壓過高或過低、貧血、營養不良等,都有可能造成頭暈不舒服的感覺,其他像是腦血管疾病、血管狹窄造成血流不足,腦中風、腦幹中風等,也都會造成暈眩感。此外,會造成嚴重眩暈感的「梅尼爾氏症」,以及長在腦幹上的腫瘤,都會造成暈眩。

王培寧表示,若發生急性暈眩狀況,最擔心的就是中風,因此不論幾歲的患者,如果出現急性暈眩,第一個就是要檢查是否有中風的問題。而中風型的暈眩不會好轉,症狀也比較嚴重,有時會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尤其是腦幹或是小腦梗塞出血,都會影響小腦平衡而造成嚴重暈眩感。而通常中風型暈眩患者,還會伴隨手腳麻木無力、講話不清楚等症狀。而要避免中風,最主要就是要控制三高、避免抽煙、酗酒等危險因子。

至於耳內半規管問題造成不平衡而暈眩,儀器不見得檢查得出來,但半規管不平衡主要的症狀就是暈眩,躺著或靜止不動,症狀就會改善。而梅尼爾氏發作時的症狀有時會非常嚴重,天旋地轉的暈眩感有時會持續幾個小時或是一、二天,症狀就會好轉,不過梅尼爾氏症發作時,會讓人暈到無法走路,需躺著休息才能改善。

至於腦部腫瘤引發的暈眩雖然不常見,但有時連不動也會暈,讓患者感到相當不舒服。例外,如果頭部受到外力撞擊,出現腦震盪、頭暈甚至暈眩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通常幾個星期後就會好轉。

(聯合報)
--
美爆發跳蚤斑疹傷寒 專家:台灣少見

美國洛杉磯爆發「跳蚤斑疹傷寒」疫情,這人畜共通的傳染病,患者的症狀包括發高燒、畏寒、身體發疹等。洛杉磯郡公共衛生部門表示,跳蚤斑疹傷寒(Flea-borne typhus)的病菌常見於跳蚤,而居家常見的寵物如貓狗,以及在街頭流竄的老鼠,則是跳蚤寄居的載體,屬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跳蚤斑疹傷寒屬於立克次體細菌感染的疾病,通常被帶菌的跳蚤類叮咬之後發病,但此症狀在台灣少見,台灣常見的立克次體疾病是恙蟲病,在花東、金門、高雄等地都曾傳出感染案例,發病的樣態與跳蚤斑疹傷寒類似,都會出現發高燒、畏寒、出疹子等症狀。

由於洛杉磯是華人聚集處,與台灣往來頻繁,如有感染者入境,是否會將疾病帶入台灣?黃立民指出,該疾病不會透過空氣飛沫傳染,必須要有傳染媒介也就是跳蚤、蝨子等,感染者入境再傳播的機率相當低。但他呼籲民眾,由於台灣流行的是恙蟲病,如去野外被蟲子叮咬,而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

(聯合報)
--
大學志工團赴非洲烏干達 2女大生帶瘧疾回國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近期發生一起國人赴非洲烏干達群聚感染瘧疾事件。個案為2名北部大學女學生,前往該地進行志工服務,2人出國前雖都有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服用瘧疾預防性藥物,但1人僅服用2天,另1人未規律服藥。目前症狀均已改善,住院治療中,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個案至檢體檢驗結果陰性為止。

疾管署醫師林詠青說明,2個案於9月10日至23日與同校另10名師生前往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2人返國後分別於10月4日及6日出現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熱帶瘧。

林詠青表示,其他10名同行者中,1人於烏干達期間曾出現症狀並診斷為瘧疾,於當地完成瘧疾藥物治療後,返國前已痊癒;另有1人返國後曾出現頭痛症狀,衛生單位已予以衛教就醫,仍在持續觀察中,其餘8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

據疾管署統計資料,今年截至10月8日國內共計5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烏干達2例,印度、肯亞及索羅門群島各1例;檢出病原體為熱帶瘧3例,間日瘧及混合瘧各1例。近5年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熱帶瘧為多,其次為間日瘧。

林詠青提醒,瘧疾最嚴重的就是惡性瘧,一般瘧疾不會致死,只會出現發燒、忽冷忽熱症狀,但惡性瘧疾致死率約10%;惡性瘧疾除出現一般瘧疾的症狀,還會出現腦部病變、呼吸衰竭、肝腎衰竭等,台灣每年都有境外移入個案。不論是一般瘧疾或是惡性瘧疾,都可以預防,這次群聚個案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按時服藥,或未把抗瘧疾藥物吃完。

林詠青強調,目前國內有4種成分的預防藥物可選用,分為每週或每天服用,以每日服用為例,必在到達高風險區前2天開始服用,在當地也應每天吃,並於離開高風險區後繼續服用7至28天不等,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才能達到足夠高度,達到最佳的預防效果。旅遊期間應做好防蚊措施,如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防蚊藥劑、居住於裝設有紗門紗窗且衛生設備良好的場所。

(聯合報)
--
醫師研究 慢性鼻竇炎患者普遍欠缺維生素D

台中市澄清醫院耳鼻喉科醫療團隊今天發表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研究結果指出,這類患者普遍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因而易導致鼻竇炎復發或轉趨嚴重。

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忠雄表示,這項臨床研究去年6月進行至今年6月,並從41名經藥物治療成效緩慢而開刀治療的鼻竇炎患者血液中化驗維生素D濃度,結果發現全都低於一般人的正常值,經分析並推論缺乏維生素D極可能是鼻竇炎患者病情轉趨嚴重的原因之一。

陳忠雄指出,一般人維生素D正常數值為30ng/ml,41名手術治療鼻竇炎的成年患者,26名有鼻竇息肉且維生素D的血液濃度平均為20ng/ml,最低為7.4ng/ml;另15名無鼻竇息肉患者平均為21ng/ml,最低為12.8ng/ml,顯示鼻竇炎越嚴重的病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越低。

陳忠雄分析說,感冒、鼻竇炎、鼻竇息肉、嚴重鼻竇炎、開刀治療,是鼻竇炎致病和治療的進程,從這次研究發現,患者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的確影響病情的嚴重度,換句話說,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與罹患鼻竇炎及惡化有密切關係,這項研究結果將發表於耳鼻喉科醫學會刊物上,供國內外醫界參考。

陳忠雄說,長久以來都認為服用維生素D能增進鈣吸收,幫助骨骼與牙齒生長發育,還有助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澄清醫院耳鼻喉科醫療團隊這項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還具有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尤其是鼻竇炎患者須補充的一種很重要的維生素。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