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81021

日本制震器造假 台豪宅遭殃 KYB出包品外銷台灣 我營建署擬清查

全球制震器龍頭、日本市佔逾7成的制震器大廠KYB,驚爆建築抗震數據造假,由於包括晴空塔、東京車站等知名建築地標,都採用KYB制震器,除在日本國內投下震撼彈,KYB也坦承該出包產品全球僅外銷到台灣,而台灣多將KYB制震器使用在豪宅建築上,恐有不少豪宅建商中鏢。對此營建署表示,考慮展開清查。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總部在東京的KYB,在上周五舉行的記者會,承認出口未符合日本品管標準的制震及隔震裝置至台灣。KYB子公司KAYABA SYSTEM MACHINERY社長廣門茂喜說,針對外銷台灣的設備,他沒有特定品管數據,但承認標準低於日本。

建商:重新檢討系統
廣門茂喜表示,外銷台灣品質有疑慮的制震器,主要用在住宅大樓,並未外銷到其他海外市場。記者問是否需要更換,廣門茂喜回應:「將和客戶討論。」
KYB台灣代理商強固企業已於粉絲專頁貼出聲明稿表示,這次發生數據造假事件,是因KYB原廠人員方便行事,節省拆解、重新組裝及再次性能測試的時間,才發生違反SOP事件。
據記者實地搜尋網頁,全台北中南確有不少建案採用KYB制震系統作為廣告文案,強調安全多一分保障,如淡海新市鎮等新興重劃區,都有建商願意增加成本,在結構中附加該系統。
如近期預售的吉美建設位於北市大安區預售案「吉美大安花園」,已重新檢討制震系統。吉美建設總經理林進輝表示,會進一步了解KYB系統出錯原因,以作為日後配合廠商的再檢視。至於其他曾標榜使用KYB制震的建案,則尚待建商回應。
營建署建管組長高文婷表示,有關日本KYB制震器數據造假,因為中央負責的是相關耐震法規的制定,並非個案的核准,營建署將請專業結構人員了解狀況。其次,營建署考慮在周一發函給各縣市政府,清查哪些建案使用KYB制震器。營建署強調,須先確認專業看法,認定對結構安全造成多大影響,才會研擬後續對策。
KYB先於上周二坦承,2003年1月到今年9月間,為達到日本國家認定標準,竄改「Oil Damper」液壓制震器性能數據,估計全日本1000棟建築用到數據造假的制震器,預計得花2年才能全部更換完成。

晴空塔東京車站中鏢
KYB制震器大多用在安全要求較高的場所,如地方政府建築、醫院、核電廠、外國遊客眾多的觀光景點等。使用具違規嫌疑裝置的建築以東京最多,達到250處;其次為大阪、愛知等城市圈,連位於東京日本橋的日銀本店舊館也受害。KYB上周五公布日本受影響的70棟建築物,連財務省、內閣府,甚至記者會召開的國土交通省大樓都在列。日本共同社先前披露,東京車站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部分場館,可能也使用KYB的問題產品。日本共同社指634公尺高的東京晴空塔也使用KYB問題產品,但晴空塔營運商表示,塔內制震器沒問題。

KYB工業株式會社小檔案
創立:1919年11月
員工:1萬4754人
社長:中島康輔
地位:全球制震器龍頭,日本市佔逾7成
產品:制震器、懸吊、動力方向泵等
領域:建築、汽機車、工具機、飛機等
代表建築:晴空塔、東京車站、日本銀行、羽田國際機場大廈、國土交通省中央綜合廳舍、財務省本廳舍等
市值:756.7億日幣(約211億元台幣)

LA02_005.jpg (640×586)

台建物已可耐震 制震是附加保障

建物對抗地震,只有制震器是不夠的!自921大地震後,不少建物標榜來自日本或他國大廠制震系統等,讓民眾誤以為,制震與抗震畫上等號。但專家強調,要對抗地震,首先必須從建物本身的梁柱、結構、甚至鋼筋綁紮、混凝土去做加強,「所謂的制震、隔震系統,是為居住提供更多一層的舒適性,僅是一個選配項目,而非標準配備。」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指,自921大地震後,國內針對建物結構有明文規定,如台北市結構耐震須達5級、台中市則是6級,「梁柱等結構部分須達法定規範,而安裝制震器則是額外附加的保障,甚至是增加居住舒適性的訴求而已。」民眾無須擔心安裝到KYB的瑕疵制震系統,會折損結構安全性。
建案標榜制震者不在少數,且安裝阻尼器的「制震宅」,通常會比同級住宅售價高5~10%。戴雲發表示,制震系統是安裝在建築物骨架內的元件,可在地震來臨時,降低建築物搖晃程度,消弭來回震動時,居住其中者的不舒適感。「至於隔震系統,由於成本較高、工法較困難,沒那麼廣泛運用。」戴雲發補充,通常在大地震過後,相關廠商會針對制震器進行檢修,「KYB若要全面更換瑕疵制震系統,除從檢修口著手,另外就必須敲開牆面,雖不會損及主結構,但對外觀包覆石材的建物來說,是件麻煩工程。」

台南2年銷千組 代理商:無異狀

針對日本制震器大廠KYB爆出數據造假風波,國內代理商強固企業在粉絲專頁貼出聲明稿,批評KYB生產人員便宜行事,並強調外銷台灣的產品無此情形。此外,不少建商曾標榜採用KYB制震系統,有建商澄清未採用此批產品,也有人表示尚未收到消費者疑慮。

兩地法規數據不同
國內制震器代理商強固企業,除在聲明稿譴責KYB原廠人員便宜行事,也指出KYB原廠在事發後,已針對2003年1月至今年9月間生產之產品進行檢測,發現日本國內銷售之產品有數據違規,但外銷台灣的產品並無此情形。推測恐是台日兩地法規數據不同所致。
強固並強調,台南經歷2016年大地震後,KYB制震器銷售破千組,目前未有任何災情與漏油的情形發生,且除原廠提供15年保固,強固再提供15年,共30年保固。另針對台灣地區,KYB原廠同意出具各建案書面資料,並載明建案名稱、制震設備數量與設備編號,證明該案所使用的避震器無數據修改行為。
除代理商外,該起風波也殃及全台大小住宅案,其中大安區指標豪宅案也曾聲稱標榜KYB制震系統,而負責該案的建設公司表示,「目前KYB公布有疑慮的免震及制震設備型號,本公司建案並無採用此批產品。」同時強調結構安全,均符合規範要求。
至於曾歷經大地震的台南地區,有建案標榜採用KYB制震系統,且已售7成,其中一間預售大樓現場企劃人員表示,該集團是鋼骨起家,對建案的安全性十分重視,該案全棟採SRC鋼骨結構,已高出市場制震標準,日本KYB制震系統是多一層給消費者的安心,目前現場並未收到消費者對結構、安全疑慮。
另一成屋案現場銷售人員則表示,目前沒有收到公司指示,但現場也無人反映相關安全疑慮問題,會再做更詳細的了解。

(蘋果日報)
--
KYB問題避震器銷台 營建署:全面清查

日本避震油壓機械大廠KYB傳出竄改避震數據,且部分問題產品輸出台灣,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將發函請縣市政府對相關建築進行清查,掌握影響情形。

外電報導,日本避震油壓機械大廠KYB子公司Kayaba System Machinery社長廣門茂喜坦承,部分問題避震裝置已外銷台灣。

針對KYB數據造假事件,營建署表示,將發函請各縣市政府對轄區內有採用KYB避震阻尼器的建築進行清查了解,必要時,應請原設計專業技師進行現況了解及專業研判,如果確認建築設計受到造假數據影響而形成瑕疵,應研提解決方案進一步補救,並回報各地主管建築機關。

營建署指出,會密切注意事件後續發展及各地清查情形,甚至做出必要研商及處置,以維護民眾居住安全。

不過,營建署也說,造假詳情究竟為何,營建署會取得正確資料後,進一步邀集專家學者進行研判,以確認對國內建築物耐震強度的影響程度。

(中央社)

社會

潛鳳中女廁裝針孔 硬拗好奇 扯 準警官偷拍仍可任職

偷拍狼竟是警官!一名許姓警大應屆畢業生,潛入高雄市鳳山高中女廁放置5個芳香劑,其中1個芳香劑內裝針孔攝影機,疑要偷拍女子如廁,幸好女老師機警發現報警,校方檢視針孔未拍到別人,只有嫌犯自己長相曝光。許男遭逮供稱好奇才返母校裝針孔,被依妨害秘密罪函送,離譜的是,警政署還將許生分發。

警方大義滅親送辦
警調查,本月8日晚間,警大應屆畢業生許男(23歲)利用鳳山高中校園整修機會,摸黑溜進校園,他在大樓女廁擺設了5只芳香劑,其中一只內裝有針孔。隔日晚間許男到校園要取回針孔,被教官與警方逮捕,他坦承上網買1組599元的針孔攝影機放女廁。
警方說,針孔沒拍到任何女子,只拍到許男本人,雖妨害秘密罪不處罰未遂犯,但警方不包庇警大學弟仍依妨害秘密罪嫌法辦,並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
警政署表示,許男目前在花蓮港務警察總隊接受實務訓練,需訓練合格,才有資格任用為警察人員。警察大學指,許男是法律系學生,表現一般,已將許男列為案例,將加強性別平等及法治教育,並向社會大眾致歉。

「將評估是否適任」
警政署表示,經查許員雖已畢業且為考試錄取人員,但其涉案時間(10月8日)尚未分配至警察機關實務訓練,且因尚未完成考試程序,因此未取得警察人員身分。
警政署指,有關許涉法部分,已由當地分局報請地檢署偵辦中,惟為求慎重,警政署已先依「107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相關規定,報請權責機關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處置。另該名許姓畢業生於未具警察人員身分期間涉案,警政署將秉持嚴格態度檢視,詳加考核他受訓期間表現,並予以輔導評估是否適任警職。
警改會發言人馬在勤說,警大畢業生到高中女廁裝針孔攝影機,「的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社會的觀感是很不OK,也會讓人擔心日後是否會利用警察職務來逞私慾,對於這種行為,應該從重懲處,假若再犯,就表示此人不適合擔任警察。

(蘋果日報)
--
女性同胞小心!警官針孔偷拍 仍分發到花蓮

警大剛畢業 返高中母校偷拍
花蓮民眾小心,「針孔警官」來了!剛從警察大學畢業的許姓男子,本月8日在高雄市鳳山某高中女廁暗裝針孔攝影機偷拍,所幸及時被如廁的女老師發現,隔日校方趁許男返回「收成」時,報警逮人,警方除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6000元,也依妨害秘密罪嫌將他送辦,不過前天許仍依原定計畫,獲分發至花蓮港務警察總隊受訓,預計受訓至12月18日結束。

芳香劑沒見過 被女老師識破
警方調查,23歲許男沒有前科,是今年警大應屆畢業生,已考上公務人員三等特考,前程似錦,不料他竟於本月8月晚間跑回高中母校,將藏在芳香劑內的針孔攝影機放在女廁地上後離開。不久一名女老師進入女廁,發覺廁所內有1個平時沒見過的芳香劑,連同其他4間女廁的芳香劑總共5個,全部帶回辦公室拆解,赫見其中1個暗裝針孔攝影機。

調整攝影機位置 自己也入鏡
由於當天校方正在進行圍籬工程,校園監視器斷電,未能掌握嫌犯長相,不過警方鑑驗發現,許男調整攝影機位置時,失誤拍下自己樣貌,立刻將影像提供給校方,隔天晚上7點多,許男戴著口罩進入女廁「回收」,發現攝影機不見後,轉身逃走,被教官與警方在校門口攔下。

被逮稱好奇 求學長網開一面
當時許男表明自己是警大畢業生,請求「學長」網開一面,不料反讓員警氣憤不已,痛斥他知法犯法、敗壞警譽。警訊時,許男低頭承認偷拍,辯稱自己只是「好奇」,想「試用看看能否拍人」,針孔攝影機來自網購。

警方指出,該針孔攝影機是劣質品,未拍到他人如廁畫面,只錄到一些如廁聲音,因校方提告,仍依妨害秘密罪嫌送辦。

還在實習中 警方將研究處理

對於準警官變成偷拍狼,警政署表示,許男還沒有未取得警察身分,會先報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確認該員是否符合受訓資格;保訓會表示,若許男還不具公務人員資格,仍應由警政署決定如何處置許男。

警大表示,許男的行為引起社會不安,深覺遺憾、抱歉,將以此案例加強學生們的性別平等與法律知識。

偷拍警官是警大法律系高材生

警方傾向給改過機會
涉嫌偷拍的許姓警大畢業生,日前被分發到花蓮港務警察總隊受訓,港警總隊指出,畢業生必須在此接受2個月實務訓練,這段期間還不算正式警察,因目前司法程序還在進行中,會先依規定正常訓練,未來除會派輔導員對許生進行心理輔導,也會請駐區督察多注意許的狀況,初步了解許生是法律系畢業,成績相當優秀,希望外界能給年輕人一個改過的機會。

無人受害 刑事恐無責

曾任檢察官、法官的律師李善植指出,偷拍行為屬於妨害秘密罪的範圍,最高可處3年徒刑,不過該罪屬於告訴乃論,且不處罰未遂行為,因許男根本沒拍到被害人,恐無法用妨害秘密罪對許究責。

準執法員 重創警譽

一名資深警官指出,因許生犯案時間正好是畢業後、實務訓練前,故不管他最後被起訴、緩起訴或者不起訴,在「制度上」都不會影響他未來取得警官身分,不過因其行為重創警譽,日後受訓勢必會受到嚴格檢視,若是不知悔改或表現不佳,也還有可能陣前落馬,無法順利成為警察。

(自由時報)
--
準警官當偷拍狼 自己入鏡洩底

中央警察大學今年應屆畢業的許姓男子,本月八日回母校鳳山高中,涉嫌潛入女廁放置藏有針孔攝影機的芳香劑,女老師上廁所察覺異狀,報警處理。警方循線查到許涉案,警詢後以許涉妨害秘密罪函送高雄地檢署,並依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

警政署昨天指出,已報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處置,研議是否適任。警政署表示,許雖已畢業且為考試錄取人員,但涉案時間尚未分配至警察機關實務訓練,因尚未完成考試程序,並未取得警察人員身分。

警方表示,許男(廿三歲)是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今年應屆八三一期畢業生,本月十九日分發到花蓮港務警察總隊,還要兩個月實習,實習通過後,才能取得正式警察資格。

鳳山警分局偵查隊說,九日中午接獲鳳山高中報案,女老師上廁所時察覺廁所內本來沒有芳香劑,一下子五個廁所都有芳香劑,深覺怪異查看後,發現其中一個藏有針孔攝影機。

警方將藏有針孔的芳香劑,送鑑識小組採證,雖未錄到影像,但有一張許在調整鏡頭時意外入鏡畫面。

警方拿照片請學校指認,教官發現照片中男子很眼熟,隨後更會同警方在學校大門附近發現許,許當時戴口罩、背包包,一看到警方,坦承犯案,還當場表明他是警大畢業生。

許稱,因為好奇心,第一次在露天平台買針孔攝影機,想試試看能不能拍到影像,相當懊悔內疚。

應屆畢業警官成偷拍狼 警政署送保訓會處置

中央警察大學今年應屆畢業警官許姓男子,本月8日晚間利用母校鳳山高中整修,潛入校園女廁內,放置芳香劑針孔攝影機,女老師上廁所時察覺異狀隨即報警,警方依妨害秘密罪嫌送辦,警政署今天指出,已報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處置,研議是否適任。

警政署指出,許員為107年警察特考三等考試錄取人員,於10月19日分配至花蓮港務警察總隊實務訓練,至12月18日止,許員前於107年10月9日因涉嫌妨害秘密罪,已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函送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偵辦。

警政署表示,許員雖已畢業且為考試錄取人員,但涉案時間為10月9日,尚未分配至警察機關實務訓練,且因尚未完成考試程序,並未取得警察人員身分。

有關其涉法部分已由當地分局報請地檢署偵辦中,警政署為求慎重,已先依「107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相關規定,報請權責機關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處置。

許姓畢業生於未具警察人員身分期間涉案,警政署將秉嚴格態度檢視,詳加考核受訓期間表現,並予以輔導,以評估是否適任。

(聯合報)
--
勞保局追殺令 鎖定200人催繳 妻欠國保 夫恐罰3千

遲繳國民年金保險保費,小心另一半遭「追殺」!勞保局近日再針對200名欠費的國保被保險人開出催繳單,這是國保開辦10年以來第7度「追殺」,收到催繳單後30天內仍不繳,配偶恐得吃上3000元罰鍰。

國民年金保險2008年10月起開辦,335萬名未投勞、農、軍、公教等其他社會保險者,如家庭主婦和失業者,25歲以上到未滿65歲前會自動納保,每月保費為932元。按時繳費者,保險期間可領生育、喪葬給付;繳費至65歲後,每月至少可領3628元老年年金給付。

衛福部曾擬廢條款
遲繳國民年金保費雖沒訂罰則,但《國民年金法》訂有「罰配偶條款」,若欠費者的配偶有工作,不論是丈夫或妻子,無正當理由拒繳保費,恐得吃上罰單。勞保局說,原則上每年都會篩選出200人,屬於長期欠費且配偶所得較高者催繳,目前設定為年收入200萬元者,若本人不繳就會開罰配偶。
從國保2008年10月上路以來,共進行過6次罰配偶,每次均篩選200人催繳,目前累積已催繳1200人,截至上月底共有1009人繳清、413人次配偶遭罰, 45人選擇分期繳納,另有13人因無法送達而暫停催繳。遭催繳案件約有16%拒繳,理由多是「不認同國民年金制度」。
勞保局說,罰緩依欠費時間長短,從3000元到1萬5000元。截至目前為止,以配偶身分遭罰的413人次中,挨罰3000元的有318人次,6000元的有62人次,9000元的有19人次,1萬2000元10人次,1萬5000元有4人次,總計罰鍰已達167萬7000元。
《國民年金法》罰配偶條款,緣起立委認為「老公都在賺錢,應該要幫老婆繳」,明定配偶有連帶繳費義務;但實施至今發現,約有20%是老公不繳,老婆被罰,甚至有部分上班族女性,可能還得負擔沒工作且有家暴傾向的男性被保險人保費,衛福部曾研究是否要提出修法刪除罰配偶條款,但因贊成、反對意見不一,最後並未提案。

淪為夫妻互相陷害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凱翔批評,國民年金只有失業者才會納保,配偶收入較高不幫忙繳,多半是夫妻感情已失和,國保罰配偶的罰單反而淪為夫妻互相陷害的方法,最後這些人可能還是不繳,應盡早廢掉,才不會引起社會動盪。
民眾江小姐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繳不繳錢是個人自由選擇,即便是夫妻也一樣,「要配偶幫忙繳保費,跟討債公司沒兩樣」,如此條款應廢除。

國民年金處罰規定
處罰對象:
.欠繳本人不罰
.本人欠繳保費12個月以上,其配偶無正當理由未幫忙繳保費,經書面催繳仍不繳納者
罰鍰標準:
.第一次罰3000元,若未繳保費且本人新增欠費達12個月者,配偶再罰6000元,之後以此類推為9000元、1.2萬元,最高可罰到1.5萬元
.配偶有家暴、入獄、當兵、重病等情況,或為無戶籍的外配、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夫妻都未實際工作或未參加相關社會保險,配偶免罰
查詢管道:
.勞保局(02)2396-1266
.勞保局官網 www.bli.gov.tw

衛福部帶頭欠國保 2億利息全民埋單

政府近日第7度向積欠國民年金保費的民眾寄出催繳單,若再不繳,配偶恐吃上罰單。但事實上,國民年金主管機關衛福部自2014年11月起,就繳不起當年政府應負擔的國保保費,反向國保基金借款繳保費,每年約2億多元的利息由全民埋單。
國民年金保險2008年10月起開辦,335萬名未投勞、農、軍、公教等其他社會保險者,如家庭主婦和失業者,25歲以上到未滿65歲前會自動納保。目前投保薪資為1萬8282元、費率8.5%,個人負擔6成、每月保費為932元,另外4成由政府負擔。
政府應繳的4成保費,1年約需150億元支出,但衛福部自2014年起就沒繳,反而積欠到次年,次年再編列前一年的保費預算。衛福部每月會視公彩盈餘與給付狀況調整借款,目前平均每月向國保基金借款約100億元繳保費。
據了解,因行政院主計總處不肯編列當年度中央政府應負擔的保費預算,衛福部因此每年向國保基金借款的利息約2億多元。官員稱「付利息也是另一種處罰」,地方政府應負擔的保費都有按時繳,中央政府應負擔的「沒有欠很久」,只欠1年,隔年就會編列前一年應繳的保費,「到目前的政策方向還是如此」。
民眾王先生痛批,民眾繳不起保費也不能向國保借錢繳費,政府卻可以這樣做,「根本是最大的詐騙集團!」

LA14_002.jpg (640×313)

(蘋果日報)
--
衛福部向國保基金借錢給付?衛福部出面說明白

國民年金保險10年的緩繳期限將至,衛福部積極催繳,卻傳出衛福部自己都向國保基金借錢來給付納保人。衛福部社保司表示,公益彩券盈餘不足、營業稅長期未調漲,才會動用到國保基金周轉,但每年有借有還,民眾不用擔心。

社保司司長商東福說明,國民年金保險運作,中央須負擔的經費包括「被保險人的部分保費」、「委託勞保局處理國民年金事宜的相關人事行政費用」以及一筆姑且稱為「老年生活的基本保證」的費用,一年共須支付新台幣500億元左右。其中最大筆的就是這筆「老年生活的基本保證」,近年來一年約250億至300億元,且金額會持續上升。

這是筆什麼樣的錢?他解釋,民國97年10月國保開辦以前,內政部會發給65歲以上長者每月3000元的敬老津貼;國保開辦後,這筆錢改名「老年基本保證年金」開始由政府撥公務預算支出,國保開辦時年滿65歲的人都可請領。

但國保開辦時還沒滿65歲的人,商東福說,假設王先生開辦那年只有64.5歲,他國保繳了半年後就滿65歲了,但此時他已經不能領3000元的敬老津貼,國保年資又僅區區半年,能換來的老年年金給付一定不足3000元,這樣豈不是很慘?

商東福說,因此,國保設計了一個機制,為這群人的老年年金貼補上一筆「老年生活的基本保證」,讓老年年金給付的額度不會低於3000元,隨著物價提升,目前這筆金額提升至3628元。

至於財源,就依《國民年金法》規定,財源順位首位是公益彩券盈餘,公益彩券盈餘過去很龐大,現在每月只有10億元左右,難以支應中央須支付的整體費用;第二財源順位是調漲營業稅1%來作運用,但國保開辦以來政院未曾調過;第三順位是公務預算。過去5、6年來,衛福部開始動用國民年金納保人繳納的國保基金,借裏頭的錢來周轉支付給納保人。

這樣借會不會有問題?商東福回應,國保基金可能應用於海內外投資或定存,衛福部借的錢都是定存這塊。他說,借錢也不會無上限,會經國民年金監理會審議,且每年都還清前一年周轉出來的本金與利息。他強調,《國民年金法》規定,國保財務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意思是,政府無論如何都會生出錢支付給納保人,民眾不用擔心。

(聯合報)
--
中油油管洩漏 重油染黑台中港

台中港西碼頭附近海面前天上午8時許出現大量油污,範圍遍及船修廠、工作船渠及西碼頭海面,經查證油污來自台中港北邊的2、3號碼頭下方,禍首為中油公司的油管洩漏,所幸經工作人員以吸油棉清除,已將污染局限在約一座籃球場大小的海域。台中市環保局表示,將對中油處以最高600萬元罰鍰。

範圍如籃球場大小
《蘋果》前晚接獲民眾爆料,提供照片指稱台中港南端的34號碼頭海面也可看見油污漂散,並說:「海面油味很重,油污隨東北季風四處漂,很嚴重!」記者昨到2、3號碼頭察看,發現海面攔油索截住大片黑色油污,20多名工人使用吸油棉清除油污,中油除派來油罐車抽吸溝渠內油污,也使用怪手開挖尋找管線洩漏位置。
中油公司台中營業處副處長鄭文龍表示,受到污染的海域確實有一條使用中的輸油管,可能是管線洩漏致油污經溝渠流入海面,前天深夜已將管線關閉抽乾,昨一大早派工作人員、油罐車抽取油污,並用怪手開挖管線找洩漏處。
台中市環保局水質及土壤保護科股長廖榮志表示,油污被局限在1、3碼頭間海面,污染面積約300平方公尺(約一座籃球場),前天已派員採樣海水進行檢驗,如確認污染是中油造成,將依《水污染防治法》對中油處以6萬元至600萬元罰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陳孟仙說,港區是魚苗、小蝦生長時避風港,油污會造成水中溶氧度下降,造成水中魚蝦死亡或遭有毒物質污染,呼籲民眾不要食用港區內水產,以免影響健康。

(蘋果日報)
--
醫拒收轉診 北醫院長罵「巴下去」挨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年初開會討論一件急診室未收轉診病患案,拒收的鄭姓醫師不斷表達意見,院長陳瑞杰脫口說:「你這樣講,我開始懷疑你適不適合當醫師」、「你再繼續啊,我就把你巴下去」。鄭醫控告院長公然侮辱,但台北地檢署認為,院長是表達個人感受且轉診為可受公評之事,不起訴院長。
今年1月北醫急診室收到通知有病人要轉診,急診室李姓值班醫師輾轉聯繫上鄭姓醫師,鄭醫認為不宜收治,但李醫認為沒理由拒收,2人吵起來,鄭醫甚至飆罵三字經。
北醫院長陳瑞杰認為需開會調查拒收原因,會中鄭醫不停替自己辯護,陳打斷稱:「你這樣講,我開始懷疑你適不適合當醫師」,鄭醫想繼續,陳再稱:「你再繼續呀,我就把你巴下去」。鄭醫提告,但檢方認為轉診為可受公評之事,陳瑞杰並無誹謗故意不起訴,北醫對此糾紛僅低調表示尊重司法。

(蘋果日報)
--
老人照顧老人// 24萬老人 扛家中長照

台灣邁向高齡社會,老人還得照顧老人!

台灣65歲以上人口 5年成長兩成
衛福部最新調查,全台約三百二十二萬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中,高達二十四萬人得承擔長期照顧責任,甚至當中十三萬多人還是主要照顧者;過去五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成長二十一.九%,今年三月,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未來「老老照顧」情況將更明顯。

學者提醒,要改變「只給親人照顧」的傳統觀念,學習接受社會和長照體系幫助,由社會的力量一起來照顧老人,才能減輕「老老照顧」情況。

衛福部每四年做一次老人狀況調查,最新調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家人有需要長照者佔十.七%,需要承擔長照責任者佔七.三%(約二十四萬人),且四.二%是主要照顧者(十三萬人)。

90萬人需要照護 近半是照顧配偶
對這些辛苦擔負長照責任的老人而言,照顧的另一個老人以「配偶」最多,佔四十九.一%,其次為「父母(含配偶父母)」,佔三十四.九%。

這項調查也注意到老人日常的行動能力,有十六.四%(約五十三萬人)在沒有支撐下、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且約有九十.七萬人生活需要有人照顧或協助。

不過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雖然政府大力推動長照2.0和各項社福資源,但調查也顯示,有二十一.五四%的主要家庭照顧者表示,住家附近沒有長照資源,導致無法使用各項服務,例如需求最大的支持服務據點、日間照顧服務等。

學者:改變觀念 由社福體系接手
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楊培珊說,台灣社會至今仍以家庭照顧為主,很多老人觀念認為應該要由親人照顧,其實應逐漸改變觀念,接受社會和長照體系的幫助,現在長照2.0軟硬體服務越來越完善,應透過走入社區和鄰里照顧,由社會的力量一起來照顧老人。

這項調查從去年十一月十日到今年一月三十一日,完成有效樣本六九二○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說,會馬上和相關單位討論內容,並以此做長照2.0的改進參考。

迎接超高齡社會/ 醫療負擔重 長照系統須完備

「七十三歲照顧九十三歲」,老人家照顧老人家的故事,在台灣社會許多地方正不斷上演。

73歲妻顧93歲夫 「老老照顧」故事多
九二一受災戶,七十三歲陳奶奶獨自照顧九十三歲的吳爺爺。陳奶奶說,丈夫心臟有毛病又罹患失智症,常記不住事情或一樣的事情一直問,獨自面對照顧責任,常常令她火氣相當大。陳奶奶說,以前鄰里會相約坐遊覽車出去玩,但大家年紀越來越大,病的病、走的走,加上她之前出車禍傷到腰,子女居住的地方也較遠,只能咬牙撐著。

社福團體適時介入,改善了陳奶奶的困境。陳奶奶說,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一週五天派人到家協助兩個小時,有時幫忙打掃、有時陪爺爺下棋、有時聽她唱歌,讓她鬱悶的心情逐漸開朗。陳奶奶建議政府,不妨提供更多資源給社福團體,協助「老老照顧」家庭,照料者跟被照料者負擔都可減輕。

八十六歲的高奶奶長居桃園市復興區爺亨部落,廿年前罹患糖尿病,還有慢性肝腎衰竭、高血壓等慢性病,多年來靠兒子高先生定期開車載她下山看病。不過,高先生年紀越來越大、視網膜出問題,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更糟糕的是,高奶奶四年前中風半身不遂,家住海拔六百多公尺的拉拉山,就醫困難。

偏鄉就醫難 整合醫療前進拉拉山
類似困難的家庭不少,特別在偏鄉地區。為改善此狀況,健保署、林口長庚醫院、聖保祿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動復興區整合醫療服務計畫,提供拉拉山後山巡迴醫療服務。

長庚醫院家醫科醫師葉維中和護理師每月到拉拉山部落,替行動不便患者診斷、送藥及營養諮詢,讓高先生鬆了一口氣,現在只要時常替媽媽推輪椅出來散散步、到附近日照中心活動即可。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大川認為,目前雖將六十五歲以上定義為老人,但就醫學來看,大概八十歲以上才叫老人,六十五歲以上只要控制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注意別受傷,大多數人應能勝任照顧者角色。

但他也提醒,未來超高齡社會來臨,醫療體系負擔勢必加重,長照系統必須比現在更完備,「青壯年民眾也最好趁年輕時更注意身體健康」,才能有品質較好的晚年生活。

(自由時報)
--
一人看病全家動員 拉拉山居民辛酸無人知

不舒服去看醫生,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簡單的事,但對住在拉拉山的居民而言,「看病」可是一大工程,不僅得全家動員,即便一大清早出門,回到家也已是深夜,箇中辛酸難以想像。

今年86歲泰雅族高黃奶奶,世代居住在桃園市復興鄉海拔600多公尺的爺亨部落,年輕時是織布少女的她,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雙腳也因此特別纖細、沒什麼肌肉,加上常和三五好友喝酒、愛吃零食、喝飲料,雙腳早就無力承受身體的重量,愈老愈不愛走路。

57歲的高先生是高黃奶奶的兒子,平時以種植水蜜桃、甜柿為生,近20年前因媽媽罹患糖尿病,每隔2、3個月就要回診,每次看病都得全家總動員。

他無奈說,從家裡出發,光是開到醫院就得花2個多小時,而且上午的診往往要等到下午才看得到,看完診還得再開2小時車回家,看個病就得耗去一整天時間,曾經一大清早出門,回到家已是半夜。

說到這裡,他揉了揉眼睛,這幾年他因視網膜退化,視力愈來愈差,視野裡總會多出一條白線,開車時常搞不懂哪條才是馬路上的標線,4年前媽媽小中風,半邊身子動不了,只能坐在輪椅上由兒孫照顧,想開車下山看病,更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無奈他們居住的復興鄉拉拉山地區,直到2002年才有了唯一一個醫療站,開車也得花上20分鐘,若遇到緊急狀況,不論半夜還是刮颱風都得和兒子搬著媽媽,開車去求診。

所幸今年開始,拉拉山總算有了居家醫療服務,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維中和護理師每月都會深入部落,照顧年長、失能、行動不便的患者,並提供送藥到府、營養諮詢等服務,高先生也不必再為媽媽的看診問題傷透腦筋。

今年36歲的葉維中,在拉拉山地區已經服務5年,有感一個小小醫療站、每月幾次的巡迴醫療,是山上居民生病時唯一的依靠,認為比起在平地看診,在山上更有「被需要的感覺」,多年來克服暈車等問題,堅持每週往山上跑,今年首次投入拉拉山的居家醫療。

談起這份工作的艱辛,他笑說,在拉拉山做居家醫療並不難,「找路」才是最難的事,即便家家戶戶都有地址,但市售導航軟體根本找不到,經常走著走著,就到了懸崖邊、田中央。

他心想,既然導航找不到,乾脆問山上原住民,但有時原住民明明說那戶人家就在前面不遠處,卻開到另一個山頭才找到,有時道路因落石阻斷,還得和司機一起搬落石,光是前往患者住家就困難重重。

不過,在山上待了這些年,拉拉山居民的單純、每一個真心的感謝,甚至是時不時出現在醫療站門口的竹筍、山豬肉、水蜜桃等禮物,都讓他覺得自己就是拉拉山的一份子,給了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勇氣,他笑說:「拉拉山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中央社)
--
勞動部︰公投日將定放假日

九合一選舉將在下月二十四日登場,今年除了具選舉投票權的勞工,投票日當天可放一天假,未滿二十歲、滿十八歲具公投資格的「首投族」,勞動部也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把公投日指定為「應放假日」,不但「首投族」可以放假投票,未來任何全國、地方性公投投票日均可放假,今年估計約有六十萬人受惠。

根據勞基法規定,選舉日為應放假日。今年將公投門檻從二十歲下修至十八歲,但滿十八歲卻不具選舉投票權的民眾,卻不具放假資格。勞動部表示,這個問題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在十一月二十四日九合一選舉前公告,將公投日指定為應放假日。

(自由時報)
--
今年60萬公投首投族 勞部:不確定能放公投假

九合一選舉下月登場,有投票權的勞工可放假一天。不過因公投年齡首度下修至十八歲,十八歲至廿歲的民眾這次只能公投不能選舉,不符放假資格,上班也無加倍工資。勞動部昨表示,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未來公投將比照選舉日可放假一天,但因距離投票日只剩約一個月,還不確定能否趕在這次公投適用。

根據法令,各類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投票日,凡具有投票權的勞工應放假一日,工資照給,無須出勤者不另外給假,如需出勤,雇主需事先徵得勞工同意,薪資也應加倍。

不過按照往年經驗,公投日、公職人員選舉日都在同一天,但過去勞基法只規定選舉投票日為應放假日,公投並未納入規範內,導致具有公投權、但沒投票權的民眾不具有放假資格。

但是由於公投法下修投票年齡至十八歲,今年將是首度出現能公投卻沒選舉權的民眾,這類首投族多達六十萬人。也意味著想參與公投又沒放假者,得先向老闆請假。

勞動部表示,過去從未解釋公投日就是勞基法所稱的應休假日,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將公投日指定為應放假日。

選舉投票日勞工有假放 公投未來也有

九合一選舉將在下月登場,按照勞基法規定,選舉日為應放假日,具有選舉投票權的勞工,可放假一天,若雇主徵得勞工同意出勤,應給雙倍薪,不過針對公投權的民眾卻不具放假資格,勞動部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未來公投日也可以放假。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7條及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各類公職人員選舉罷免票日,凡具有投票權的勞工應放假一日,工資照給,無須出勤者,不另外給假,如需出勤,雇主需徵得勞工同意,薪資也應加倍。

不過按照往年經驗,公投日、公職人員選舉日都在同一天,但過去勞基法只針對選舉投票日為應放假日,公投並未納入應放假日,勞動部表示,將透過解釋令或函釋將公投日指定為應放假日。

勞動部解釋,因投票權僅能在投票當日行使,性質與一般休假日不同,無法與其他工作日對調實施,雇主最好在投票日前,先徵得勞工同意是否出勤。按現行規定,若雇主不給假或給薪者,可處2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應補給工資。

(聯合報)
--
北市「毛毛蟲」公車 上路恐遙遙無期

台北大都會客運引進「毛毛蟲」雙節公車多年,原定今年四月上路,沒想到在申請交通部補助的環節上卡住。業者今年度向交通部公路總局申請補助遭退件,求助北市公共運輸處二度向公路總局申請,不料公路總局「打槍」,審查後仍不符規定,「毛毛蟲」公車上路恐怕遙遙無期。

雙節公車掛牌 申請補助遭退件
全長十八公尺的雙節公車,五年前由大都會客運率先引進全台第一輛,可用於舒緩交通尖峰時段的高運量,初期無法通過車輛測試研究中心(ARTC)認證,上路時程一再延宕,直到去年才通過認證,並在今年完成車輛測試、安全檢測,終於讓車輛掛牌,沒想到反而因為已經掛牌,導致申請補助遭到交通部退件。

大都會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指出,一般公車補助約九十二萬元,按照公車承載量計畫,雙節公車可獲得約二二三萬元補助,交通部卻規定,車輛掛牌後就不能補助,因此第一次申請遭到退件,但車輛只是掛牌測試,並沒有實際上路營運,因此請北市公共運輸處幫忙重新申請,何時上路沒有時間表。

公運處:將研究由市府補助
公運處科長朱宸佐指出,中央認為車輛領牌後就不符合補助要件,但市府希望公路總局能給予業者補貼,因此幫助業者說明雙節公車提早領牌的原因。

公路總局表示,業者去年申請牌照時,就可透過北市府來申請補助,但當時並未申請,今年才要讓去年已掛牌車輛申請補助,與規定不相符,因此退件,現在北市府補充資料後再來申覆,審查後認為仍不符合規定,建議業者可直接向北市府申請低地板公車補助計畫。

對此朱宸佐說,有收到公路總局的回文,將把公文轉給大都會再討論,雙節公車也是屬於低底盤公車的一環,且北市從無這樣的公車營運,會再研究看看是否由市府給予補助。

(自由時報)
--
散布2千部戀童片 2男列全球百惡榜

FBI通知台灣逮人
丟臉丟到國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去年追蹤出全球散布兒童色情影片最嚴重的「百大名單」,結果住在新北市的何姓、溫姓男子竟高居該名單第30、33名,被網友們砲轟根本是「台灣之恥」;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定2人合計下載、上傳近2千個兒童色情檔案,日前依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及「供人觀覽少年猥褻行為電子訊號罪」等罪嫌起訴2男。

為了遏止兒童色情內容在網上流竄,FBI近年啟動「百夫長強化專案」行動,長期監控全球散布兒童色情內容最多、流量最高的100人名單。刑事局去年8月接獲FBI通報,得知該名單第30及33名竟都是台籍人士,深入追查掌握家住新北市新莊區的36歲何男,以及在新北市板橋區租屋的30歲溫男,均有網路流量異常龐大的情形,送交FBI比對確認2嫌就是「百人榜」上的2名台人。

據了解,何男目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溫男則在電子公司擔任作業員,警方今年2月前往2人住處搜索時,已婚的何男還特別拜託不要驚動妻子。警訊時,2男均承認因好奇而下載影片,但強調只是「自己欣賞」,否認有凌虐兒少行為,也未拍攝相關影像或燒成光碟販賣牟利。

兩男稱僅下載 仍被起訴

檢方根據警方扣得的電腦主機、行動硬碟,認定2人透過P2P(點對點檔案分享)軟體「eMule」下載、上傳大量兒少性虐照片及影片,其中何男的違法檔案有588個,溫男有1385個,容量合計高達20TB,因違法事證明確,將2人起訴。

P2P下載會自動散布 IP一目了然逃不了

律師徐仕瑋表示,P2P點對點軟體的特性就是下載影片的同時,也在公開傳輸,製造給他人下載的機會,形成著作權法上的公開傳輸,下載檔案時就已觸法,且使用者IP位置都會列在P2P上,建議勿下載非法檔案。

徐仕瑋說,也有人會將影片上傳網路免費空間,提供連結讓人下載,上傳並提供連結者也觸法,但民眾到此免費空間下載檔案,較無散布風險,因免費空間網站大多設在國外,不會提供紀錄給台灣查案,然而兒童色情在美國是重罪,FBI仍可能向這些國外網站調資料查緝,故民眾下載前應先確認檔案有無色情或觸法內容。

(自由時報)
--
「跟時間賽跑」打假消息 刑事局首設專責小組

蔡英文總統多次公開抨擊假消息的危害,警政署長陳家欽本月十五日指示刑事局偵查第九大隊與科技研發科及偵查科成立「查緝假消息專責小組」,專責偵辦網路不實言論案件;這是政府第一個專為假消息成立的專責小組,並已發文給臉書公司,追查「李榮貴」身分。

揪選舉謠言…一經提告就偵辦

刑事局指出,在各類型網路平台發表影響選舉的不實言論,一經當事人提告,警方將依法偵辦。

調查局長呂文忠昨天表示,調查局本部目前有專責單位負責追查網路上企圖影響選舉的不實訊息,各外勤處站也有人注意,已掌握部分案件深入追查中;由於網路散布速度快,辦案人員「是在跟時間賽跑」;未來只要查到有人惡意散布不實訊息、企圖影響選舉,會適時對外說明。

憂影響選情…警政署指示成立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十五日邀請中選會、警政署等相關單位針對各類選舉秩序維護計畫進行專題報告,民進黨多名立委質詢時都提及網路充斥假訊息、假民調、甚至假影片,恐影響選情,要求相關單位積極作為,否則可能影響二○二○年總統大選。

警政署副署長邱豐光答詢時表示會成立專案小組全力偵辦,刑事局當天便收到警政署函文,正式成立專責小組。

刑事局指出,成立查緝假消息專責小組,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各縣市警局受理有關選舉人控告誹謗、網路假消息等相關案件,刑事局會派員專責協助地方警局,若公家機關或候選人直接到刑事局提告,會主動偵辦。

李榮貴一案…刑事局介入協查

針對臉書帳號「李榮貴」發文指稱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和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親信,承攬高雄市政府工程,資金達三百多億,陳菊、陳其邁都已在高雄市警局提告,對李及二十多名網軍提告加重誹謗罪和意圖使人不當選等罪,刑事局除派專人協助,目前還在偵辦中。

刑事局指出,偵九大隊等科技偵查單位平時專辦網路案件,本來就會網路巡邏。

統計至十月十八日,各警局已偵辦移送選舉誹謗案件五十六件六十七人,其中屬網路不實言論,如假消息案件卅五件四十一人,目前已破獲包括總統蔡英文南下勘災時,雲豹車上官兵荷槍實彈等四件網路不實訊息,並移送地檢署偵辦。

抓假消息 辦案人員坦言:境內耗時 境外難辦

選舉期間假消息成為焦點,中選會主委陳英鈐曾在立法院坦言「目前我們都有點束手無策」,刑事局雖成立專責小組,辦案人員坦言,臉書、谷歌和LINE等容易散播假消息的網路平台,每個公司各有查帳號IP的規定,不僅公文往返冗長,如果是海外IP,還要透過國際司法互助協助,偵辦並不容易。

辦案人員指出,臉書是美國公司,對言論自由較為重視,若是一般妨害名譽案件,幾乎都不太願意幫忙查詢IP,至少都要涉及兩年以上的刑責罪名;YouTube屬於谷歌公司,規定要經由地檢署的窗口才能調閱資料,無法直接透過警方窗口聯繫。

LINE公司則規定要有法院核准的通聯調取票,不過,我國現行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定,最重本刑三年以上的罪名才能向法院聲請調閱通聯,法院要不要核准都是問題。即便上述問題都獲得解決,往返公文可能都要三到四周,屆時選舉可能已結束。

調查局人員指出,追查來自境外的假消息,本來就要花比較多時間,近來國內常見假訊息轉貼自對岸的內容農場,或是在社群上留言的IP來自境外,僅管追查到來源,有時也難有下一步行動。

辦案人員表示,各大網路平台只允許警方查詢國內的IP,若要查海外,必須透過他國的司法互助。以往主要是針對毒品、詐欺等犯罪集團,恐怕影響當地治安的案件,尤其毒品是萬國公罪,他國及跨國企業才願意協助;但針對妨害名譽和違反選罷法,都與他國治安無關,要透過司法互助的模式相當困難。

一名警官坦言,我們是言論自由的國家,若消息不對就澄清,涉及刑案就法辦,為何要成立假消息專責小組?政府不該讓辦案人員淪為政治打手。

設假消息查緝小組 藍:反應過度 綠:觸法才查

警政署長陳家欽指示刑事局成立查緝假消息專責小組,負責偵辦及機動支援縣市警察局偵辦網路不實言論案件。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昨天直呼「需要嗎?」蔡政府習慣把低民調歸咎於假新聞,這樣的獨裁性,已經令國民黨嘆為觀止。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表示,刑事局是依據有人製造假消息、觸犯相關法律才能去查,有許多消息危言聳聽,會導致民心不安,但也不可能去限縮言論自由,「這樣也查不完」;他認為,大眾不用將刑事局工作當作政治事件,刑事局要查假消息是因有些假消息散播出去已經觸法,不需要誤解執政單位要透過刑事局限縮言論自由。

柯志恩表示,對於似是而非的消息,在馬政府時期受害最深,但秉持新聞媒體自律、言論自由等層面考量,國民黨從未針對這些作為強力打擊;如今民進黨政府選情受挫,就把假新聞推給對岸,不也是製造另一種社會紛擾?蔡總統是否反應太過度?

國民黨團書記長曾銘宗也說,假消息的標準難以認定,執行上或有困難,呼籲警方在偵辦上務必謹慎。

(聯合報)
--
頭顱丟中庭整社區都凶宅? 專家:要有這3要素才算

日前桃園某大社區發生逆子殺母案,嫌犯將母親頭顱丟下社區中庭,引發住戶恐慌,甚至擔心影響房價,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目前各方對於凶宅的定義與解釋多以內政部97年函示做認定,因此只要符合「專有部分」、「持有期間」與「非自然身故」要素,就會被視為凶宅。

換言之,非自然身故若發生在非專有部分,以該案來說,凶宅認定僅有當戶,中庭與其他社區並不被視為凶宅,不過由於國人對於這類事件較為忌諱,一般在出售時,只要知悉,房仲業者多數仍會選擇告知,價格部份也端看買方出價意願。

所以在實務上,該社區除凶宅以外的房屋,若要買賣,屋主基本上是可以照原價開,若是該凶宅,依照坊間慣例,大概會是市價的5到8折。

(聯合報)
--
辯護人多才贏? 法界:法扶花費像無底洞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在立委時告人妨害名譽,卻向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律師協助引發爭議。法扶基金會表示,已向原民會建議增設「資力限制門檻」,此外,殺人、可能被判死刑案件,法扶常指派三名律師辯護,彰顯對生命重視,被不少法界人士質疑濫用資源,花費越來越像「無底洞」。

Kolas因具原民身分,受原住民族委員會法律扶助要點保障,打官司可依法申請法扶協助指派律師協助訴訟;司法院官員說,Kolas的訴訟經費雖由原民會支付,但仍用到法扶的資源,合法但不一定「合理」。

法扶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表示,原民專案設立目的,是為保障原住民族族語、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因此,若原住民涉及與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無關之民、刑事案件,法扶已建請原民會增設「資力限制門檻」,未來將視委託單位政策決定,相應調整。

此外,當被告涉犯死刑重罪時,法扶常會加派人手支援,尤其是重大殺人案件被告,常有三名法扶律師幫忙辯護,看在被害人眼中,益發覺得諷刺,也有法官覺得「看不下去」。

周漢威表示,刑事訴訟法規定,每名被告最多可委任三名律師,由於死刑是最嚴厲之刑,且涉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律師必須了解當事人生命歷程、素行品性等,以對應最高法院對於量刑基準的要求,因此需要指派三名律師協調處理。

法界不少人質疑,法律扶助法立法目的是「對於無資力,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提供必要法律扶助;但數據顯示,國庫一年用來支付犯罪被害人法律扶助的金額才四千二百萬元,與用來支付給被告、犯嫌的律師酬金高達數億元,根本無法相比,尤其當一名殺人嫌犯動用三名律師協助時,便要支付三名律師的費用。

法律扶助基金會經費至今主要仍來自政府,司法院今年、明年都編列逾十三億元的經費「捐」給法扶,有法官形容:「如果人民知道法律扶助的資助對象大多是重刑犯,還願意讓政府把納稅錢這樣花嗎?」

法庭攻防各有分工 免費辯護還被挑三撿四

法律扶助基金會指派律師為重大刑案被告辯護,這些律師常受外界質疑「怎麼要幫這種人免費辯護?」面對被告,這些律師雖然免費辯護,被告卻常挑三撿四。

三年前,龔姓男子持刀割喉殺害北投文化國小八歲女童,龔在法庭上坦承犯行,堅稱「我沒有病」。法扶律師替他辯護強調,精神鑑定報告雖認定龔未達精神障礙標準,但報告中仍指出嫌犯疑似有幻聽、幻覺,彷彿和當事人唱反調,實際上是替當事人爭取免死機會。

小燈泡命案發生後,法扶替痛下殺手的王姓男子指派三位律師辯護,在法庭整體攻防上,三位律師雖各有分工,但主力仍集中於特定律師,發言多以他為主,被法界人士質疑法扶在重大刑案派出的三名律師總是固定的臉孔,每人在法庭上的表現不盡相同,人多不見得有用。

法扶律師雖然積極為重大刑案當事人爭取免死,但當事人接受免費的法扶資源,心態也各異,犯下「小燈泡」案的王姓男子在看守所和父母會面時,要求父母「我要交保啦!你去問律師,他們(法扶)都是免費的!」

在除夕夜縱火燒死父母等六名親友的翁仁賢,一審時被判處死刑,上訴二審後,當庭嫌法扶派的辯護人不牢靠,要求更換律師,還點名要求法扶會指派特定律師,最後法扶也如他所願。

在汐止殺害社區保全的黃姓男子,法扶指派律師協助辯護,律師主動到看守所與黃會見討論,開庭前提早抵達法院,不斷翻閱卷宗資料,但首次開庭時,黃向法官表示,「我不要這個律師」、「花錢請的比較有用」,讓律師一臉無奈。

減少法扶負擔 司法院擬增公設辯護人

法律扶助基金會常為重大刑案被告指派三名律師辯護,不但開庭常起爭執,花費也不低,司法院不排除修法補洞,並研擬義務辯護有償制;此外,曾經被要求廢止的公設辯護人,未來擬增加員額,減少法扶負擔。

法律扶助法保障「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訴訟,法律扶助基金會常派三名律師為涉重大案件被告辯護,多位法官直言「實力夠,一個就夠了」,不論案情需要、律師能力都派三名律師,有時只是心理作用,浪費公帑。

有終審法院法官更直言,打官司不是人多才會贏,法扶要派就派有實力的律師出來,尤其別把錢浪費在會在「法庭上放空」的隊友。

本月三日,因虐死四歲女童一審被處死刑的莊嘉億二審開庭,原先承接的法扶律師「衝庭」未到,臨時受委任的律師手邊無卷證資料,另一名律師稱只律見過一次,還須詳談後才能確認答辯方向的窘境,受命法官忍不住動氣問「庭期不是一個月前定的嗎?」

九日高院審理緬甸華裔李國輝縱火燒死九人慘劇,李有三名法扶律師與通譯協助,但光是為了挑選下次庭期,三個律師時間一直喬不定,惱得審判長回「都得顧及你們三個大律師」。

曾審理八里「媽媽嘴」雙屍命案的高院法官指出,法扶一次派三個律師來,好聽一點是「各司其職」,包括交互詰問、論告、量刑等都由專人負責,但只要其中一人沒來,其他兩人都常說「不能代理」;當時一名女律師稱「要去英國」,結果庭期延宕兩個月都無法開庭。他批評,法扶的安排真有保障到被害人的權利?

一名法官說,「司改很貴」,目前情況是法扶基金會提需求,司法院提預算「捐助」,隨強制辯護範圍擴大,捐助的金額勢必攀高。

為避免法扶的「無底洞」持續擴大,司法院不排除修法增訂門檻,也擬增加法院內公設辯護人,畢竟很多公設辯護人在法庭上表現不輸法扶律師,同樣是國家公費支付,實務界多數認為,聘用一名公設辯護人辦的案件,絕對比把錢給法扶划算。

(聯合報)
--
全台逾40萬人註記同意器捐 但...為何有人簽了又撤銷

台灣器捐風氣愈來愈盛行,去年在健保卡上註記器捐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比往年暴增一倍,以前平均一年約有180人左右願意簽下器捐卡,去年則突破330人。不過,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院備詢時表示,每月平均撤銷器捐登記的人數,約50人。

為何簽署器捐意願 又撤銷註記?

簽了器捐卡若想撤銷,可上網下載申請書,本人簽署後寄送至器捐中心;若沒電腦,中心可寄發申請書,再請民眾回填。但為何民眾簽署器捐意願後,卻又想撤銷註記呢?

器捐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表示,過去每月平均都有五十到六十人撤銷器捐註記,原因不外乎是家裡人反對,不然就是說還得再想想,但多數人不會明說。

中華民國器捐協會秘書長吳美如表示,她自己碰過的撤銷案例,是多數年輕朋友一腔熱血簽署,但家長知道後,無法接受,為避免家人不高興,妥協之下註銷。不過,這些註銷者中,也有人再回來登記表明器捐意願。

年輕人樂做好事 家長反憂觸霉頭

22歲的大學生李曉明日前才在醫院簽署器捐意願,他是去探望生病同學,看到醫院有人宣導,認為器捐是好事,便簽了。但回家後,媽媽完全不能接受,認為他這樣觸霉頭,他不想讓媽媽不高興,只好註銷。但他說,如果將來真有器官用不上的一天,他很樂意捐贈。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過去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器官捐贈,且高達67.3%願意器捐,78.5%支持家人器捐。認同器官捐贈的受訪者中,81.9%想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今年截至九月 有3萬4千多人簽署

器捐中心統計,目前全台同意器官捐贈且註記完成人數,共40萬1327人。今年截至九月為止,有3萬4千多人簽署。陳時中強調「器官捐贈登錄人數只有上升沒有下降」,每月平均增加三千九百人。

劉嘉琪說,其實過去發生重大事件或負面新聞,例如八仙事件或台大愛滋器捐事件等,國人器官捐贈量不減反升。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深陷器官移植爭議,吳美如說,註銷器捐意願者並沒有增加,但器官捐贈者家屬心情多少有影響,特別是還未走出親人死亡陰影者,容易陷入「是不是當時沒想清楚」的悲傷情緒中。

其實靠著器捐大愛 多人延續生命

器官移植登錄中心公布從2005年4月至去年年底,器捐移植後存活率數據,目前移植案例最多的為親屬捐肝臟,移植後十年存活率最高的為親屬捐贈腎臟,移植十年存活率最低的則為肺臟移植。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肺臟移植後存活率低,與肺臟容易感染有關,加上執行肺臟移植的醫院不多,母數少,比率看起來也相對較低。

photo.php (499×543)

(聯合報)
--
前3季汽油加油量 創3年新低

加油的人變少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1~9月)全國汽油銷售量為761萬公秉,比去年同期少1.5%,足足少賣1.1億公升,其數量創下3年來同期新低。加油站業者對此「憂心匆匆」,指出油價高漲、電動機車熱銷都是加油車潮變少原因。

目前95無鉛汽油凍漲在31.5元,即使如此,汽油價格每公升今年也已大漲3.6元,漲幅1成3。今年9月汽油當月全台賣了86萬多公秉,更比去年同月少掉3%。

攤開官方全台汽柴油銷售統計,今年1到9月汽油共賣761萬多公秉,比去年同期少掉11萬多公秉,也就是發油量少1.1億公升以上,減少1.5%。這數量是自2015年以後的新低。不過前三季柴油銷售339萬公秉,倒是不見受影響,仍微幅上升。

對比2016年1月時95無鉛汽油零售價僅21元,比現在少10.5元,油價的高低顯然是加油量減少的重要原因。中油加盟站聯誼總會總會長余建良說,因為油價貴得不合理,確實影響發油量。加上電動機車熱,也會少掉一些。

今年10月中,電動機車銷量逼近6萬輛,超越去年全台總掛牌數,讓加油站一致感到威脅。西歐加油站主管說,電動機車影響不能小覷,像它們手上10幾個站,一個月少說也有7、8000輛機車來加油,現在會發覺少個幾十輛,其他像台北捷運推跟公車結合套票等都會有衝擊。

另外,公司在左營高鐵站,發現因為自由行旅客減少,周遭格上、小馬等租車業來加油的數量也明顯下降,這跟景氣有關係。

「我們感到憂心匆匆」,余建良說,面對加油人潮逐漸減少趨勢,本月26日中油聯誼會將在高雄開例會,加盟站業者一起商討轉型因應之道。

加油站轉型 充電或加氫?

汽油銷量減少,加上2035~2040年禁售燃油汽機車,加油站轉型勢在必行。但要轉到哪裡?國內加油站業者看法不同。全台最大的中油已定調走「智慧綠能加油站」,也就是為電動車服務的「充電站」。但是台塑系統的全國加油站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氫動力車才是未來方向,加油站應該轉型成「加氫站」。

中油推動的智慧綠能加油站,是要自家加油站裝上太陽能電板,以及用LNG(天然氣)產出電力,然後建置儲能系統,供電動車充電之用。目前中油已在嘉義信義路與台南前鋒路建置兩座示範站,預計年底就會完成實驗結果。中油表示,屆時會根據資料決定下一步推動進程,這還有法規修正等問題。

但對於轉型充電站想法,全國加油站總經理蔡佳璋有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鋰電池電動車充電時間太久,不符人性。反之,氫動力車(燃料電池)使用電解水即可,3到5分鐘即完成。

他進一步說,且加油站改成加氫站,只要更改儲槽即可,加油站從賣汽柴油轉為賣「液態氫」,變動也較小。而未來上游台塑石化也可能因應氫動力車普及,把原油煉製的汽柴油減少,把產能拿去生產液態氫,成為加油站氫能來源。

對於加油站該轉型成「充電站」還是「加氫站」?蔡佳璋強調,這是屬於未來議題,業者要怎麼走還沒有明確方向,等車廠搞定規格後,下游加油站業者再來選擇。

(中國時報)

生活

松機賞機巷 最快109年封閉

台北市濱江街180巷,俗稱賞機巷,最近傳聞松山機場要擴建,11月要封巷,因此每天都湧入大批民眾賞機,臨場感受龐大的機體從頭頂呼嘯而過、緩緩起降的震撼感,並感嘆此情此景將不再。

民航局強調,擴建計畫尚待拆遷地上物、整地、設計規劃、新闢替代道路,預計109年才會封閉,未來從民族東路轉進濱江街180巷,經右邊廟宇後往左改道,還是可以賞機。

傳年底納管制區 「飛機巷」擠滿人拍照

民航局︰後年才會封巷 不遠處也可賞機
為提升飛航安全,民航局從前年開始陸續編列八十億預算,取得松山機場十號跑道頭外,約二.七公頃土地做為安全區,深受國內航空迷喜愛的賞機秘境—濱江街一百八十巷、俗稱「飛機巷」,年底傳將納入管制區,最近湧現民眾前來「致敬告別」。不過民航局表示,後續還要拆遷地上物、整地、設計規劃、新闢替代道路,預計一○九年賞機秘境才會封閉,且不遠處仍可賞機,民眾不用太擔心。

松機接軌國際 外擴2.7公頃列安全區
國際機場規範當中,機場周圍需規劃跑道空間,跑道上下兩側至少要有一百五十公尺、跑道頭要有六十公尺的延伸;松山機場為接軌國際規範,去年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將徵收土地地目改為機場用地,並陸續與超過百名地主洽購土地。

民航局場站組組長林宏憲表示,前年、去年取得土地,今年徵收地上物,領取補償金者需自行在十一月中旬完成地上物拆遷;若未自行拆遷,民航局將於十一月中旬過後安排時間拆除。地上物拆除後,就要發包做規劃設計,再進場整地。

民航局表示,嚴格說起來,濱江街一百八十巷並不會廢巷,只是稍微改道,現行從民族東路轉進濱江街一百八十巷後,經過右手邊的廟宇,原本是繼續直走,未來往左改道,民眾還是可以在此看飛機起降。

最近傳出飛機巷十一月就要封巷,大批賞機民眾昨將飛機巷擠得水洩不通,不只飛機迷,還有許多父母帶小孩、情侶檔,拿著手機拍得很開心;不過當地車流大,車輛喇叭聲此起彼落,民眾拍飛機同時還要跑到路旁閃避車輛,險象環生。

大學生陳小姐表示,聽說要封巷,趕快跟同學帶著學士服來跟飛機合照;楊姓婦人表示,自己時常會到飛機巷拍飛機,出門前還特別上網看松山機場航班起降時刻,找尋飛機較密集起降的時段來拍飛機。

(自由時報)

國際

《華郵》記者案 沙國硬掰:記者死於鬥毆 抵賴18天 首認命喪領館 《華郵》轟「鬼扯」

終於認了!沙烏地阿拉伯流亡記者卡修吉人間蒸發18天後,沙國昨首度承認,卡修吉本月2日就死在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領事館內,但沙國在聲明中強調,卡修吉是死於和沙國人員的「鬥毆」中,但未交代其遺體下落。曾經手卡修吉稿件的美國《華盛頓郵報》編輯阿提亞痛批,卡修吉一個人如何和15名特務「鬥毆」,沙國的解釋根本是「鬼扯」。

卡修吉(Jamal Khashoggi)2日下午到領事館辦理證件,以便和土耳其籍未婚妻結婚,不料從此消失蹤影。事發後,土國官員和媒體陸續指稱沙國特務是幕後黑手,監視錄影器也拍到沙國王儲穆罕默德的隨扈穆特勒布(Maher Abdulaziz Mutreb)2日進出領事館,但沙國堅稱卡修吉當天是活著離開領事館,且沙國也很想知道其下落。直到昨上午,沙國檢方才發聲明,承認卡修吉2日在領事館內和沙國人士見面「討論」後,因發生爭執而身亡。

「如何和15特務鬥毆」
沙國檢方發布聲明後,沙國外交部在推特發出更完整的聲明,指根據初步調查,當跡象顯示沙國有可能將卡修吉帶回沙國後,沙國人士即前往伊斯坦堡與卡修吉見面,但過程「未如預期」,導致卡修吉和這些人發生鬥毆。沙國涉案的兇手「除了企圖隱藏所發生的事和粉飾太平」,而將卡修吉殺害。沙國聲明指稱兇手企圖「粉飾太平」,疑似是為了替當初的說法找台階下。
卡修吉在沙國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展開打壓異己的行動後流亡美國,並在《華盛頓郵報》撰寫抨擊穆罕默德的專欄文章。《華郵》全球評論版編輯阿提亞在得知沙國的聲明後質問,「卡修吉是個60歲的老人,他拿什麼和15個男人『鬥毆』?誰會帶骨鋸去參加『討論』?」沙國的解釋是「徹底的鬼扯」。 據傳,卡修吉遇害後,屍體立刻遭骨鋸肢解。

5高官撤職18人被捕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薛佛也表示,沙國的說法並不可信,「如果卡修吉在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內鬥毆,那麼他是為了活命而和那些派去抓他或殺他的人對抗。」一名不願具名的美國高層官員說,兩名被革職的沙國官員都是王儲穆罕默德的親信,不可能在王儲沒有授意的情況下動手。沙國截至目前為止,已將5名高官撤職,其中包括情報局副局長阿西里和王儲的公關顧問卡坦尼,另包括穆特勒布在內的18人被捕。
美國總統川普昨被記者問及是否相信沙國說詞時,反覆說:「我相信、我相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周一曾引述消息指,沙國已考慮改口,準備聲稱是沙國特務在審訊卡修吉時失手將他殺害。當時外界就說,川普執意要把約3.4兆元台幣的武器賣給沙國,且美國還需仰賴沙國增產石油,以免制裁伊朗後導致油價大幅飆升,所以川普會附和沙國的說詞,協助沙國度過外交危機。

沙國聲明7大疑點
1.既然卡修吉死在領事館內,之前為何聲稱卡修吉活著離開領事館?
2.沙國當局為何在事件發生18天後,才終於得知卡修吉死亡的「真相」?
3.領事館為公眾場所,若非精心設計,卡修吉如何可能被活活打死?
4.就算卡修吉是被打死,到底是什麼衝突點導致場面一發不可收拾?
5.沙國派出15名特務足以壓制卡修吉,何需置之於死地?
6.既然知道卡修吉死在領事館內,為何沒交代屍體下落?
7.倘若掌握實權的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沒有下令,誰膽敢把卡修吉活活打死?

法媒爆料:沙國王室擬撤換王儲

卡修吉案對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聲譽是一記重擊。法國《費加洛報》刊出爆炸性報導,指沙國王室已經在考慮撤換王儲,改由穆罕默德的弟弟哈立德(Khalid bin Salman)取而代之。
《費加洛報》前天引述匿名外交消息人士報導,負責制定王位繼承順位的機構忠誠委員會正在秘密開會。該委員會由沙國各大宗室家族、至少有7個家族的代表組成,正研究卡修吉案所衍生的問題,並設法要讓穆罕默德的弟弟哈立德取代他。

弟弟曾任駐美大使
現年28歲的哈立德的野心不如33歲的穆罕默德,性情也較容易捉摸,去年開始擔任沙國駐美國大使,但上周被召回。他在擔任大使之前,曾是華府沙國使館和沙國國防部的顧問。在此之前,他曾任沙國空軍飛行員,駕駛過F-15戰機,並在敘利亞和葉門參與50多項作戰任務。
若統治家族力求撤換穆罕默德,為緩和沙國當局承受的壓力,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公布,一般認為哈立德能改善沙國在西方的形象。
穆罕默德攬權以來,對外向葉門發動戰爭,對內大肆逮捕王室成員與異議份子,撕毀許多沙國的傳統。穆罕默德還發動圍堵卡達的外交戰,甚至「綁架」黎巴嫩總理。
另據《紐約時報》報導,沙國王室宗親明白讓王儲穆罕默德獨攬大權的後果,一些王室成員甚至懷疑高齡82歲的國王薩爾曼沒有完全掌握卡修吉案的嚴重性,有王室僱員說:「國王沒有能力處理此事。」他還說,穆罕默德獨佔全國「第一、二把交椅」。
報導也指出,穆罕默德狠狠清算重臣的過往紀錄,已經嚇壞可能的王儲人選。有西方外交官認為,薩爾曼會退而求其次先削弱穆罕默德權力,可能把國安權力分給其他有威望的親王,例如明顯獲他信任的哈立德親王。

土耳其擠牙膏式爆料 重挫沙國

卡修吉在沙國駐土耳其領事館內慘遭殺害,是震驚全球的消息。然而,若沒有土耳其政府透過媒體不斷擠牙膏釋出消息,描述卡修吉慘遭肢解的噁心內幕,這個新聞恐怕不會像現在這麼燙手。有分析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藉此打擊沙國、分化美國與沙國關係,但表面上還是保持靜默,控制新聞步調,期望藉此獲得更大的利益,要沙國提供經濟補償。

「最終目的提高喊價」
土耳其親政府媒體《新曙光報》以及《晨報》,平常很少有內幕報導,這次卻接連踢爆沙國派遣15人暗殺小組、特地到沙國領事館虐殺卡修吉的爆炸性內幕。
在上周初,有報導稱美方似乎已準備接受沙國的說詞,說殺害卡修吉的人是「失去控制」的沙國特務,與沙國當權王儲穆罕默德無關;但土國再度透過媒體釋出內幕,指稱卡修吉活活遭到肢解,使新聞熱度再度升高。
艾爾段與穆罕默德早有過節,土國支持沙國圍堵的卡達,穆罕默德則罵土耳其、伊朗與伊斯蘭激進份子是中東「邪惡鐵三角」。但艾爾段在公開場合只說交給檢調調查,沒有公開指控沙國王儲穆罕默德,顯得相當謹慎。
曾在美國務院任職的土耳其專家沃克說:「我估計土耳其人擠牙膏式爆料,最終目的是要提高解決事情的喊價。」土國正面臨匯價崩跌、內外交困的經濟問題,西方外交界估計,要土耳其「相信」案件與穆罕默德無關,沙國可能要免去土國欠下的巨債。

(蘋果日報)
--
認殺華郵記者 沙國逮18人撤5高官

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月初失蹤一事,原先矢口否認涉案的利雅德當局二十日首度證實,哈紹吉是在與沙國官員爭鬥後身亡,當局已逮捕十八名沙國公民、撤職五名王室高官、整頓情報部門,但仍未說明王儲穆罕默德與事件的關係。雖然美國總統川普稱相信此說法,但利雅德當局未提證據及解釋疑點,遭輿論質疑為棄車保帥、捍衛王儲的權宜之計。

沙國稱因爭吵失手殺害 川普相信
哈紹吉二日赴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準備領取結婚用文件時失蹤,兩週來諸多消息指他被利雅德當局派出的十五人暗殺隊殺害、分屍,且幕後主使正是王儲穆罕默德,但利雅德當局卻指哈紹吉已「活著」離開使館,否認有任何不法情事。在國際壓力下,沙國檢察總長莫杰布二十日透過官媒發表官方聲明,指哈紹吉確實是在使館內與人討論失和、並演變為拳打腳踢後,才遭到對方失手殺害,並無蓄意滅口之事。

王儲捲入疑點未解 被批棄車保帥
聲明指出,利雅德當局已逮捕十八名沙國籍嫌犯,指他們在闖禍後隱瞞真相,導致利雅德當局無法及早掌握事件梗概。與此同時,沙國國王沙爾曼亦下令將王儲穆罕默德的左右手、王室法律顧問卡塔尼(Saud al-Qahtani),以及情報總局副局長阿希里(Ahmed Asiri)少將等四名情報高官革職,還指示王儲穆罕默德率領部長級官員重整情報機構,顯示王儲仍掌大權。先前法國「費加洛報」指出,沙國王室「忠誠委員會」正考慮撤換王儲,改由其弟哈立德(Khalid bin Salman)上位。

值得留意的是,利雅德當局未交代雙方衝突原因、哈紹吉遺體下落,甚至也沒有為自身說法提出佐證。但美國總統川普二十日率先表示,沙國官方說法具可信度,並指沙國已踏出「良好的第一步」,他將與國會商討美方的後續回應。

然而,川普盟友、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在內等多位國會議員,對利雅德當局說法嗤之以鼻;同黨保守派參議員保羅指美方應立即中止與沙國的軍售、援助及合作。土國也表示,永遠不會允許真相被掩蓋。「無國界記者組織」則警告,若與沙國妥協,等同「認可沙國王室行使殺戮」。

為華郵記者報仇? 川普硬不起來

石油、軍售等利益密切
經常撰文針砭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證實月初在沙國駐土耳其領事館內慘遭沙國官員殺害。外界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是否履行其諾言,對利雅德當局祭出嚴厲懲罰,但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商業內幕」等媒體分析,美方在伊朗問題、石油價格、軍售等利益上與沙國關係密切,可能會在不重創兩國關係的前提下,輕描淡寫地制裁沙國。

嚴懲沙國恐淪空話
哈紹吉事件曝光以來,川普對於利雅德當局始終「口下留情」。即使利雅德當局廿日坦承哈紹吉是在駐土國領事館內遭殺害,川普在共和黨、國會議員和媒體壓力下,也仍強調沙國是美方重要盟友,再三表示須釐清事件真相再行處置。「商業內幕」指出,美方以往針對沙國人權問題採取的懲罰措施總是不夠強硬,川普政府或國會此次也可能輕縱沙國。

川普上任後即與沙國王室密切往來,尤其與以改革者姿態掌實權的王儲穆罕默德建立良好關係,這是因為美方在中東政策、包括反恐和伊朗問題上,亟需借助沙國之力。例如,在美方將於下月六日舉行國會期中選舉、下月四日重啟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之際,沙國石油產量的重要性大幅上升;事實上,美方已要求沙國提高石油產量,以抵銷屆時油價上升的空間。

制裁軍售 等於自我懲罰

與此同時,美方也可選擇暫緩與沙國在葉門的軍事合作。沙國介入葉門內戰,目的是打擊與伊朗結盟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抗衡伊朗勢力擴張。但川普自事件之始就明言,針對軍售向沙國制裁,等同是在「自我懲罰」,因為這將影響美國本身的就業市場。再者,廿二名參議員提出制裁沙國高官,限制他們接觸美國銀行和投資業務的管道,但在君主獨裁制的沙國,可根據需要調整內閣,規避相關風險。

「商業內幕」分析,美沙結盟從來不是立基於共同價值,或沙國在社會改革方面的進程;任何國家或企業與沙國的往來,都是因為沙國為每日原油出產量將近一千萬桶的全球最大石油輸出國,哈紹吉之死無法改變這個既定結構。美國財政部前恐怖主義金融分析師尚澤爾(Jonathan Schanzer)認為,川普可能會在其「強硬」聲明中羅列幾項制裁,包括中止部分軍事合作,但都是以不使雙邊關係告吹為前提。

(自由時報)
--
沙國記者遇害 川普改口:不滿意沙國說辭和處理方式

沙烏地阿拉伯流亡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證實遇害,美國總統川普原先表示沙國的說辭可信,20日卻改口稱對沙國的說辭和處理方式不滿意,表示仍有許多問題未解。

哈紹吉因批評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得罪當局流亡美國,自本月2日失蹤以來,沙國始終堅稱他未死,直到19日才坦承哈紹吉在領事館內因打鬥而身亡。沙國的說法受到各方質疑。 

川普正在內華達州訪問,被問到是否滿意沙國官員因哈紹吉之死而被開除時,他表示:「不,在找到答案前,我不會滿意。但這已是重大的一步、好的一步。不過,我要求找到答案。」

川普也表示,對於哈紹吉之死,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可能並不知情。

川普指出,似乎沒有人知道哈紹吉的遺體下落。他強調,對於沙國領事館內發生的事,至今美國政府沒有任何一位官員看過影帶或書面文件。

川普補充說制裁是可能的,但停止對沙國軍售「會傷害我們,而不是他們」。

相較於中東國家仍力挺沙國,西方國家則是予以譴責。德國和法國在20日都表示,沙國就哈紹吉之死提出的解釋,並不完整。英國外交部稱這是一項可怕的行為,殺人背後的兇手必須承擔責任。

目前多國相繼退出將在23日登場的沙國投資峰會,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法國和澳洲。

拗不下去了?沙國改口:哈紹吉「鬥毆致死」

沙烏地阿拉伯對於本國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二日進入伊斯坦堡領事館後人間蒸發一案,在堅稱他自行離開後的十八天突然改口,廿日坦承他在館內爆發打鬥後遇害,但未交代遺體下落。美國總統川普給予肯定,但輿論痛批鬥毆致死的說辭太離譜。

耐人尋味的是土耳其的反應。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AKP)副主席庫圖木許(Numan Kurtulmuş)揚言,土耳其絕不允許案情有任何遮掩,如果證實沙國政府有罪的話,也不可能讓其脫罪。庫圖木許的發言似乎顯示,土耳其並不準備對沙國的說辭埋單。

沙國通訊社廿日清晨發布最高檢察署的聲明稿,稱檢察總長依土國資訊等消息進行初步調查,發現哈紹吉與派去「說服他回國」的人士交談,但是過程並不平順,雙方發生爭執後拳腳相向,導致他不幸身亡。

路透報導,哈紹吉一直嚷嚷,友人試圖讓他安靜下來,不慎將其勒斃。相關人事後試圖掩蓋,目前調查仍持續進行,沙國當局已逮捕十八名涉案的本國公民。

官方同時宣布,在宮廷負責媒體事務的蓋賀達尼(Saud al-Qahtani)與情報總局中將副局長阿西里(Ahmad al-Assiri)等五名高層已遭撤職。蓋賀達尼專責經營王儲穆罕默德的媒體形象,阿西里則與情報蒐集有關,堪稱是穆罕默德身旁的哼哈二將,要當替罪羔羊,分量也夠。

蓋賀達尼擬定批評沙國政府人士的黑名單,曾試圖引誘哈紹吉回國,後者是阿拉伯聯軍入侵葉門的主要發言人,多個消息來源指他親手挑選涉及哈紹吉命案的行刑隊。

蓋賀達尼去年八月曾推文表示:「各位以為我做決定都不用接受任何指令嗎?我是國王與王儲命令的忠實執行者。」在廿日的推文他感謝國王與王儲對他的「很大信賴」。

川普讚揚沙國動作「比想像的還要快」 。他認可沙國對哈紹吉失蹤案給出的初步調查結果,將與國會協商後確定下一步行動,還說希望與穆罕默德通電話,了解更多情況。

哈紹吉生前供稿的華盛頓郵報提出三個疑問:哈紹吉證實遇害,屍體下落?為何領事館要謊稱他已離開?扭打的證據何在?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官員卡爾也批評,沙國的扭打致死說太荒謬:「一個六十歲的人走進領事館,單挑十五名惡漢?這種說法太蠢,侮辱人的智商。川普說他相信一樣愚蠢且無禮,卻是他的典型反應。」

photo.php (1279×749)

記者分屍案/沙國廢王儲難度太高 頂多立副王儲

法國費加洛報十八日報導,巴黎外交消息人士透露,負責決定沙烏地阿拉伯王位繼承人選的「效忠委員會」七名王室代表,最近密集開會,討論把王儲穆罕默德換掉的可能性。消息人士說,王室考慮任命一位副王儲,人選可能是現任王儲的弟弟、沙國駐美大使哈立德.賓.沙爾曼,在哈紹吉失蹤案爆發後,哈立德已從華府返回沙國。

不過,觀察家和沙國異議人士都認為,穆罕默德不太可能被廢,因為王室成員都看好穆罕默德接班,有必要跟他打好關係,此外,廢王儲會造成內鬨,勢將動搖政權,王室成員可不樂見。

一名與沙國王室關係密切的沙國異議人士說,王室成員會團結在一起,避免「內鬥」,他們相信穆罕默德終將繼位,會想跟他「搞好關係」。

倫敦國王學院波灣安全事務專家克瑞格說,華府政界許多人都看好,哈立德將被任命為副王儲,不過「華府出現這種討論不是偶然,是穆罕默德策劃的結果,目的是淡化他專制、自我中心的領導風格,展示他接納其他人」。

克瑞格說:「穆罕默德已經多多少少變成一個麻煩,王室將密集討論如何處理,不過他們也知道,沒有人能真正撼動穆罕默德的地位。」

穆罕默德從二○一五年以來擔任國防部長,掌握沙國軍隊,另外還身兼經建會主委,主導沙國經濟事務。去年六月,沙國國王兼總理沙爾曼發布命令,免除侄子納伊夫的王儲、副總理和內政部長職位,另立自己兒子、副王儲、第二副總理穆罕默德為新王儲和副總理。

沙爾曼廿日發布命令,指示穆罕默德帶頭組建一個部長級委員會,負責整頓沙國情報機構,並在一個月內提交工作成果。可見沙爾曼並沒有廢王儲的意思。

廢王儲?觀察家:動搖國本 弟弟將任副王儲是假新聞

法國費加洛報18日報導,巴黎外交消息人士透露,負責決定沙烏地阿拉伯王位繼承人選的「效忠委員會」七名王室代表,最近密集開會,討論把王儲穆罕默德換掉的可能性。消息人士說,王室考慮任命一位副王儲,人選可能是現任王儲的弟弟、沙國駐美大使哈立德‧賓‧沙爾曼,在哈紹吉失蹤案爆發後,哈立德已從華府返回沙國。

不過,觀察家和沙國異議人士都認為,穆罕默德不太可能被廢,因為王室成員都看好穆罕默德接班,有必要跟他打好關係,此外,廢王儲會造成內鬨,勢將動搖政權,王室成員可不樂見。

一名與沙國王室關係密切的沙國異議人士說,王室成員會團結在一起,避免「內鬥」,他們相信穆罕默德終將繼位,會想跟他「搞好關係」。

倫敦國王學院波灣安全事務專家克瑞格說,華府政界許多人都看好,哈立德將被任命為副王儲,不過,「華府出現這種討論不是偶然,是穆罕默德策劃的結果,目的是淡化他專制、自我中心的領導風格,展示他能接納其他人」。

克瑞格說:「穆罕默德已經多多少少變成一個麻煩,王室將密集討論如何處理,不過他們也知道,沒有人能真正撼動穆罕默德的地位。」

沙爾曼20日發布命令,指示穆罕默德帶頭組建一個部長級委員會,負責整頓沙國情報機構,並在一個月內提交工作成果。可見沙爾曼並沒有廢王儲的意思。

穆罕默德從2015年以來擔任國防部長,掌握沙國軍隊,另外還身兼經建會主委,主導沙國經濟事務。去年六月,沙國國王兼總理沙爾曼發布命令,免除侄子納伊夫的王儲、副總理和內政部長職位,另立自己兒子、副王儲、第二副總理穆罕默德為新王儲和副總理。

沙國承認哈紹吉遇害 官方說法川普信了

沙烏地阿拉伯20日首度證實,在該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人間蒸發的美國華盛頓郵報特約專欄作家哈紹吉 (Jamal Khashoggi)已經死亡,並已逮捕18名涉案的沙國公民。美國總統川普讚揚沙國動作「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快」 。

這是沙國官方首度證實哈紹吉死亡,一改之前聲稱他在2日當天平安離開領事館的說法。沙國聲明稱總檢察長依土國資訊等消息進行初步調查,發現哈紹吉與派去「說服他回國」的人士交談,但是過程並不平順,雙方發生爭執後拳腳相向,導致他不幸身亡,這些人士事後則試圖掩蓋,目前調查仍持續進行。

官方同時宣布,在宮廷負責媒體事務的卡塔尼(Saud al-Qahtani)與情報機構副首長阿西里(Ahmad al-Assiri)等5名高層已因此事遭到撤職。卡塔尼與阿西里被視為王儲穆罕默德心腹親信,前者打造一份沙國網路批評者的黑名單,曾試圖引誘哈紹吉回國,後者是阿拉伯聯軍入侵葉門的主要發言人,據報多個消息來源指他親手挑選涉及哈紹吉失蹤的特工隊伍。

沙國國王沙爾曼據報已跟土耳其總統厄多安通過電話,並指示國安、內政與外交等部門成立部長級委員會,由王儲穆罕默德擔任主席,對情報機構進行重組。沙國官方承諾會用一個月時間查個水落石出,並將涉案人士繩之以法。

沙國聲明並未提及哈紹吉遺體的下落,但有匿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特工隊將遺體交給一名協助掩蓋本案的當地人,沙國方面不知道哈紹吉遺體去向。這名消息人士堅持,將異議人士帶回國是既定政策,王儲穆罕默德不知道行動的具體行動;特工隊並未被指示殺人,甚至並未被具體指示綁架哈紹吉,命令被「過度解讀」,其後指示也「越來越不具體 」,這才導致憾事的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稱沙國是「偉大盟邦」,雖然哈紹吉案仍「不可接受」,但也認為沙國的陳述可信,18人被捕是重要的「 第一步」。川普並未排除因哈紹吉案制裁沙國,但不希望損及美國企業與就業崗位,特別是不希望波及價值1100億美元的軍火合約。土耳其檢方已偵訊多名沙國領事館員工,稍早則擴大搜尋哈紹吉的遺體下落,消息來源指他可能埋屍於附近的森林或農田。

(聯合報)
--
沙國認了殺人案 逮捕18嫌

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哈紹吉 (Jamal Khashoggi)失蹤兩個多星期,沙國面對嚴重國際危機,利雅德政府19日終於承認,哈紹吉是在其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內喪生,已逮捕18名嫌犯。

沙烏地國營媒體發表檢方的聲明說,初步調查顯示一干嫌犯前往伊斯坦堡會見哈紹吉,因為跡象顯示他可能返回土耳其,而嫌犯在領事館內與哈紹吉進行的討論不如預期,導致爭吵和動拳頭打架,最後導致他死亡,而他們企圖掩飾和隱藏事實。

沙烏地一直矢口否認殺害哈紹吉,可是日益強大的國際壓力,以及川普總統等美國官員的談話,迫使沙烏地承認殺人。

法國費加洛報18日引述巴黎外交消息人士報導,負責批准王位繼承權的效忠委員會7名王室代表,最近密集集會,討論把王儲穆罕默德換掉的可能性,此消息已經沙國一名消息人士證實。

費加洛報報導引述外交消息人士說法,王室考慮任命一位副王儲,人選可能是現任王儲的弟弟、沙國駐美國大使哈立德.賓.沙爾曼(Khalid bin 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在哈紹吉失蹤案爆發後,哈立德已從華盛頓返回沙國。

沙烏地也把副情報首長艾沙瑞 (Ahmad al-Assiri)和宮廷媒體顧問卡塔尼(Saud al-Qahtani)革職,兩人都是因哈紹吉事件面對日益強大壓力的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的高級助理。

沙烏地雖開除王儲的親信,目前還沒有把王儲拖下水;他的父王沙爾曼還指派他主持新成立的部長委員會,以改組沙烏地情報機構和「正確定義其權力」。

沙烏地官員說,沙烏地早就下令把哈紹吉帶回國,不過王儲穆罕默德對卡舒吉事件的實際作業毫不知情,也絕對沒有下令綁架或殺掉任何人。

他說,哈紹吉的遺體被交給一個「當地合作者」,目前所在不明,不過沒有跡象顯示遺體仍在領事館內。

沙烏地也似乎有意淡化土耳其宣稱包括王儲扈從的「暗殺隊」,以及一個「解剖專家」,從沙烏地搭機到伊斯坦堡等待哈紹吉到領事館的說法。

川普:很棒的第一步

川普總統對沙國逮捕殺人嫌犯,表示是「很棒的第一步」,他也會和沙國進一步討論案情;如果國會要制裁沙國,他希望最好不要影響兩國軍售。

擠牙膏式爆料向沙美施壓 土耳其盤算的是…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針對沙國記者哈紹吉在沙國駐土耳其領事館失蹤一事,土國總統厄多安玩兩手策略,他的公開發言很謹慎,卻一點一滴向媒體放消息,讓土耳其和國際媒體得以報導這件案子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藉此把新聞炒熱,向沙國和美國川普政府施壓。

土耳其顯然經過精心安排,每次新聞發布時間都抓得恰到好處,讓國際社會對案子熱度不減,並藉此逼迫沙國必須改口,19日終於承認哈紹吉死在領事館內。媒體大肆報導也讓川普政府受到極大壓力,不得不與沙國畫清界線。

有關這件謀殺案的細節震驚世界,使沙國的說辭站不住腳。在媒體報導沙國考慮讓沙國情報總局副局長阿西里擔責後,土耳其外長隨即警告:「對於哈紹吉的遭遇,以及誰該負責,我們手上握有資訊和證據。」

分析家說,厄多安的終極目標也許是削弱沙國王儲穆罕默德的權力,但他未直接指控穆罕默德,以免危及土耳其脆弱的經濟,反倒轉向對沙國最重要的盟友、美國總統川普施壓。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艾丁塔斯巴斯指出:「我認為在不確定美國會如何處理前,厄多安不想獨自應付沙國。他一方面向媒體洩消息,一方面在外交上小心翼翼,設法讓他處於強勢地位。」

目前還不清楚厄多安將如何用他手上的牌。他可以向美國和沙國尋求好處或讓步,以交換他不公布手上的證據,特別是哈紹吉被殺和分屍的錄音檔。

土耳其反對派領袖表示,厄多安可能向沙國尋求金援以支撐經濟。但有跡象顯示,厄多安的野心更大,他要煽動國際對沙國的憤怒,促成區域權力轉移,緩解土耳其及其盟友的壓力。

土耳其與沙國一直互相較勁,搶著登上中東地區霸主寶座。

在「阿拉伯之春」起義後,土耳其與沙國站在對立面,土耳其支持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但沙國視其為威脅,並支持推翻埃及總統穆西的政變。在卡達面臨沙國封鎖後,土耳其也立刻向卡達伸出援手。

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正積極推動更具野心的區域政策,現在他被指控下令殺害哈紹吉,厄多安身邊的顧問抓住機會痛批他,巴不得他垮台。

記者命案燒成全球風暴 沙國國王介入

消息人士說,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沙爾曼對記者哈紹吉遇害事件,一直被王儲兒子穆罕默德的助理蒙在鼓裡;可是面對危機不斷擴大,沙爾曼國王已親自介入此事,甚至可能更換王儲。

82歲的沙爾曼賦予穆罕默德極大權力,沙烏地王國的日常運作都交由其督政;現在33歲的穆罕默德窮於應付哈紹吉在沙國領事館慘遭殺害引發的危機,問題嚴重到沙爾曼不得不親自出面,也使正大張旗鼓推動社會和經濟改革的穆罕默德顏面盡失。

法國費加洛報18日引述巴黎外交消息人士報導,沙國王室七名代表秘密集會,討論撤換王儲穆罕默德的可能性。

雖然最新消息稱穆罕默德可能不知情,但曾任英國祕密情報局(MI6)局長的紹爾斯(John Sawers)說,有關證據顯示哈紹吉是由穆罕默德下令處決;他也駁斥沙烏地軍方有人擅自作主殺害哈紹吉的說法。

沙爾曼本月11日派遣他最信任的麥加省長哈利德親王(Khaled al-Faisal),到伊斯坦堡試圖化解危機,沙烏地和土耳其才同意共同調查。

消息人士說,哈利德奉命出動意義重大,因為他是地位崇高的高級王室成員,也是國王的私人顧問和得力臂膀,而且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交情很好。

消息人士說,沙爾曼原來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穆罕默德的助理引導他只看沙烏地電視報導的好消息,可是哈利德與厄多安會面後,沙爾曼就積極管控這個事件。

消息人士說,沙爾曼也開始詢問助理和兒子,而哈紹吉事件變成全球危機後,穆罕默德不得不告訴父親,並請他出面。

穆罕默德雖是沙爾曼最寵信的兒子,但事情竟到國王得親自出面,顯示一些王室人員對他是否適合治理國家愈來愈不服氣;尤其穆罕默德掌權後,把王室高級人員擠走,並控制安全和情報機構。

(聯合晚報)
--
記者之死 沙國檢察總長:討論變吵架所致

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失蹤逾兩週。沙國今天坦承哈紹吉在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與人衝突而死,檢察總長說,哈紹吉與對方的討論演變為爭吵。

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失蹤案今天出現新發展,沙國檢察總長莫杰布(Sheikh Saud al-Mojeb)表示,哈紹吉在領事館內與他人之間的「討論」演變為爭吵後,造成哈紹吉的死亡。莫杰布未說明哈紹吉遺體下落等細節。

莫杰布在聲明裡說:「他(哈紹吉)與會面的人展開討論…在沙國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內的討論後來演變成爭吵與互毆,造成哈紹吉的死亡。願他靈魂安息。」

哈紹吉本月2日進入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後人間蒸發,儘管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哈紹吉凶多吉少,川普政府拖到近日才開始批評美國的波斯灣盟邦沙國,明顯比其他西方國家慢半拍。

位於華府的「阿拉伯波斯灣國家研究所」(ArabGulf States Institute)專家德旺(Kristin Diwan)說:「沙國無視國際社會兩週來強烈譴責,到現在才坦承哈紹吉在沙國領事館內身亡這樁外界早已認定的事,可見美國與沙國及其領導階層間的夥伴關係,存在龐大的資金與戰略利益。」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專家伍瑞克森(KristianUlrichsen)說:「沙國所提出的每一項有關哈紹吉案的說明,都很難讓人信服。這是因為沙方仍無法或不願拿出絲毫像是遺體這種能證明所言不虛的證據。」

遇害沙國異議記者 生前即感苗頭不對

沙烏地阿拉伯當局今天證實異議記者哈紹吉遭到殺害。彭博今天披露,在2年前的訪問時,哈紹吉就感覺苗頭不對,上月初還說沙國官員曾試圖引誘他回國。

彭博專文報導,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被殺害,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抗議,但他似乎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被盯上。

沙烏地王儲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2年前公布經濟轉型藍圖,被全球銀行家、投資人和美國官員盛讚,世界各地將沙爾曼視為帶領沙國邁向21世紀的改革者,但哈紹吉當時就看穿王儲的真面目。

2016年11月,哈紹吉在沙烏地吉達(Jeddah)一間餐廳吃午餐時受訪說道:「我們有一人專政,他在晚上發布決策且沒跟任何人商量過,沙烏地阿拉伯從未發生過這種事,人民活在黑暗中。」

這是哈紹吉在沙烏地境內最後一次接受彭博當面專訪,說了一些沒有對外公開過的談話,也談到自己為何緊張。

哈紹吉透露自己曾被「建議」行事要「機靈點、保持沉默」。他很快被禁止在總部設於倫敦的「生活報」(Al-Hayat)撰稿,且禁止在社群媒體貼文。這對身為記者的哈紹吉來說,等於被關進監獄。

彭博指出,當天哈紹吉與平常的開朗形象不同,感到害怕,不敢相信在沙國也能感受到這種恐懼。沙烏地從未像海珊(Saddam Hussein)統治的伊拉克、格達費(Moammar Gadhafi)統治的利比亞般專制。

在訪問結束數小時後,哈紹吉傳來簡訊,說自己不想被引述在報導內,但沒有說明原因。

另在今年9月初一次電話聊天中,哈紹吉還談到沙烏地高層官員試圖用優渥的工作引誘他回國,「但我不會掉入陷阱,我不想最後進到牢裡。」

彭博另披露,哈紹吉遇害前幾天,人還在英國倫敦且心情不錯。

哈紹吉在英國的一名友人試圖勸阻他前往伊斯坦堡沙國領事館領取結婚所需文件。友人指出,哈紹吉為與土耳其籍未婚妻結婚,下定決心要申請和前妻的離婚證明,因為土耳其禁止一夫多妻。

哈紹吉於失蹤前一天、10月1日抵達土耳其時還與這名友人通過電話,友人透露,哈紹吉沒有因將前往沙國領事館而焦慮。

既然先前已有苗頭不對的感覺,為何還要去沙國領事館。彭博認為,可能是哈紹吉以過去與沙國政府、官員的交手經驗,自認不致有性命之虞。

哈紹吉出生於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Prophet Mohammed)下葬城市麥地那(Medina)。他是伊斯蘭政治的專家,部分知識是他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在當地採訪時所獲,也在那裡遇到蓋達組織(Al-Qaeda)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見證賓拉登崛起。

哈紹吉家族歷史與中東地區的政治陰謀和重要人物緊密相連,他的祖父是近代沙烏地阿拉伯第一任統治者阿不都阿齊茲國王(King Abdulaziz Al Saud)的私人醫生。

哈紹吉2017年6月逃離沙國,並旅居美國維吉尼亞州,每次他聽說沙烏地有新的逮捕事件時,哈紹吉都會在電話中說道:「我很高興自己做出離開的決定。」

沙國異議記者哈紹吉 死亡案事件簿

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失蹤逾2週,傳遭沙國特工殺害分屍。沙國今天終於證實,哈紹吉在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與人互毆而死。

沙國宣稱59歲的哈紹吉(Jamal Khashoggi)死於互毆,讓全案衍生出更多新謎團。以下是英國「衛報」等相關外電整理的全案大事記。

--9月28日,哈紹吉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領取結婚所需的文件,獲告知下週文件備妥後再來領取。

--10月2日,哈紹吉二度到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他的未婚妻、土耳其籍的成吉茲(Hatice Cengiz)拿著包括手機在內的哈紹吉私人物品在館外等候,因為館內不准帶前述物品。成吉茲苦候數小時不見人出來,隨後報警。

--10月3日,沙國政府發聲明證實哈紹吉失蹤,但指哈紹吉是10月2日離開領事館後失蹤,沙國表示已與土耳其當局合作尋人。不過土耳其官員表示,他們相信哈紹吉應仍在沙國領事館內,若未接獲請求,他們不能進入沙國領事館搜索。

--10月6日,路透社記者進入沙國領事館,以確認哈紹吉未遭拘禁,領事館為一棟6層樓建物。土耳其檢察官證實已展開調查。路透社宣稱2名土國官員透露,他們的情報顯示哈紹吉進入館內不久旋遭殺害;衛報獲得的消息為哈紹吉遭刑求,遺體已被移走。沙國以「毫無根據」駁斥西方媒體說法。

--10月7日,有官員透露,據信一支15人的沙國攻擊小組(hit team)9月29日抵達土耳其,哈紹吉失蹤當天,這支小組就在沙國領事館內。

--10月11日,在美國要求沙國給交代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沙國已在調查,但堅持無論結果為何,都不放棄對沙國的龐大軍售。

--10月15日,沙國表示若因哈紹吉案遭制裁,他們必定報復,但包括摩根大通(JP Morgan)與福特汽車(Ford)等大企業已決定不參加原訂在利雅德舉行的商業大會。法、德、英等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沙國政府為哈紹吉案負起全部責任;川普則推測,哈紹吉之死可能是因自作主張的惡棍特工所為。

--10月17日,土耳其官員表示,一段錄音顯示哈紹吉在進入沙國領事館後即遭一名沙國攻擊小組人員攻擊。錄音顯示,一名法醫專家下令攻擊小組,在肢解哈紹吉時帶上耳機聽音樂。華郵於17日晚間刊出哈紹吉生前最後一篇專欄,哈紹吉文章標題是「阿拉伯世界最需要的是言論自由」。

--10月18日,川普說如今他相信失蹤的哈紹吉已死,並首度撂重話指若證明沙國需為此負責,將面臨「非常嚴重」後果。

--10月20日,沙國終於承認哈紹吉已死,宣稱他死於和沙國官員互毆。沙國並宣布整肅高階官員,包括一名對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頗具影響力的幕僚及一情報局高官,據報有18名沙國人員因本案被捕。

外電引述了解調查過程的沙國官員指出,先前有一道指令要求將異議人士帶回國,未下令殺人或綁架,但可能領事館內的人「過度解讀」指令,沙國王儲並不知情。

川普稱沙國的解釋應可信,但沙國的說法卻成美國國會議員的笑柄。

(中央社)
--
沙烏地證實卡舒吉遇害 逮捕若干嫌犯 川普讚揚沙國調查動作快

沙烏地阿拉伯一改之前說法,20日首度證實流亡美國的異議記者卡舒吉已在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總領事館內遇害,沙國也逮捕了若干涉案人士。美國總統川普讚揚沙國的調查動作「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快」,並稱沙國的解釋「可信」。他將與國會商議後考慮下一步該如何回應,但不願取消與沙國的軍售合約。

川普不取消軍售合約

卡舒吉遇害不僅令沙國備感壓力,外界也關注川普政府的對沙政策。隨著沙國涉案證據逐漸曝光,川普從捍衛沙國,到轉趨強硬,如今沙國的聲明讓他又找到下台階。川普肯定沙國的作法,稱:「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只是第一步,卻是很大的一步。」

川普表示,他計畫與沙國王儲穆罕默德通電話,之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並將與國會合作研究美國應如何回應。

至於美國是否會因卡舒吉案制裁沙國,川普並未給出明確答覆,僅表示不希望看到因美方的制裁而影響美國對沙國的武器出口,從而造成美國數千人失業,損害美國企業利益。川普此前就已表明,不會採取停止軍售這種制裁方式,因為沙國是美國武器裝備的大買家。

美議員主張嚴厲制裁

對於川普一再「包庇」沙國,多位國會議員表示不滿。從一開始就主張嚴厲制裁沙國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蘭姆質疑沙國的解釋,稱:「在卡舒吉這件事上,說我對沙烏地最新編的故事有所懷疑,那簡直是輕描淡寫。」

另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科夫曼指出,美國應要求沙國尊重人權,要求川普立即召回美國駐沙國的代理大使。

民主黨參議員則施壓川普,呼籲他與家族公開與與沙烏地王室的生意關係。其實川普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出國訪問,就選擇了沙國,並與沙國敲定1100億美元的軍售案。

邀卡舒吉投稿的《華盛頓郵報》編輯阿提亞(Karen Attiah)對沙國官方解釋怒不可遏,推文稱:「作為一個60歲的男人,他怎樣跟15個男人打架?又有誰會帶著骨鋸去談判?沙國給出的解釋愚蠢之至,簡直難以想像。」

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前負責人索沃斯(Sir John Sawers)罕見地接受BBC訪問,稱:「我認為川普和他的團隊到現在才意識到,讓某些人以為他們和美國有特殊關係就可以為所欲為有多危險。若證明沙國王儲確實下令處決了卡舒吉,這件事真的超出了一般範圍,英國、歐盟和美國將不得不對此做出反應。」

暗殺行動 越來越明目張膽

沙烏地記者卡舒吉遇害、前俄羅斯特工史柯里帕遇襲、一名越南前高官在柏林遭越南特工綁架、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哥哥金正男在大馬被毒殺,諸如此類的情況愈發頻繁。種種跡象表明,某些政府及其情報機構在全球各地的活動越來越明目張膽。

德國之聲20日報導,德國情報機構專家施密特-恩波姆(Erich Schmidt-Eenboom)認為:「清洗行動再次盛行。」「清洗」(mokryje dela)一詞緣於蘇聯克格勃(KGB)的祕密用語,意指殲滅目標的任務。2006年,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工李特維能科在倫敦遭人以放射性元素「釙-210」毒殺,外界懷疑他因為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丁而惹來殺身之禍。

今年3月初,前俄羅斯間諜史柯里帕在英國小鎮索爾茲伯里遇襲,手法與李特維能科一案類似。史柯里帕及女兒尤利婭都因為神經毒劑嚴重中毒,但兩人皆保住性命。襲擊者使用的是前蘇聯研發的軍用神經毒氣「新手」(Nowitschok)。

究竟是情報機構草率行事留下線索,抑或是新策略?馬爾堡大學國際情報機構專家克里格教授(Wolfgang Krieger)指出:「情報機構確實不似以往在暗地裡行事,以偽造車禍等手法殺人。此類模式不再是主流,情報人員如今毫無忌憚。」

卡舒吉本月2日進入沙烏地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後人間蒸發,直到20日沙烏地才證實他已死亡。土耳其調查機構鎖定一支2日當天抵達的疑似特工隊伍,而施密特-恩波姆說,「跡象顯示,在這支15人的小組中還包括一名醫師。」「我們知道,現代的刑求手段經常是在醫療人員的陪同下進行。(古巴)關達那摩灣和(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美軍虐囚事件便是如此。」

使用來源特殊的毒氣,或是在土耳其安全機構的監視器監控下出手,這些特工直接暴露了自己的身分。是手法拙劣嗎?撰寫多部情報機構相關著作、聯邦情報局研究專家穆勒(Michael Mueller)表示:「這些情報機構並非手法拙劣,更大的可能是對潛在模仿者發出訊號:我們有實力也辦得到,我們敢於出手,而且誰都奈何不了。」

傳沙國擬換王儲 28歲親弟繼位

《華盛頓郵報》沙烏地籍異議記者卡舒吉在沙駐伊斯坦堡領事館遭到殺害,引起愈來愈猛烈的政治風暴。法國媒體19日披露,沙國王室代表正召開祕密會議,討論把王儲穆罕默德換掉。

《費加洛報》(Le Figaro)引述與利雅德有聯繫的巴黎外交人士指出,沙烏地王室中的「忠誠委員會」(Allegiance Council)最近連續密集開會,討論卡舒吉橫死事件造成的衝擊。此委員會負責批准王位繼承權,由各宗族派代表組成,人數至少7人。

卡舒吉事件一般相信是王儲穆罕默德下令取他性命,導致沙烏地王室承受近年來最嚴厲的國際壓力與批評。王室考慮重新任命王儲,人選可能是穆罕默德的親弟弟:沙國駐美國大使哈立德。

沙烏地國王薩曼2015年繼承王位後,免去異母弟弟穆克林的王儲之位,改立姪子納伊夫;去年6月薩曼又突然撤換納伊夫,改立親生兒子穆罕默德為新王儲。由此可見,薩曼早已打破王室繼承傳統,「忠誠委員會」僅扮演橡皮圖章,聽從國王決定。

哈立德年僅28歲但經歷輝煌,曾是空軍飛行員,參與逾50次敘利亞及葉門戰鬥任務,現在兼任駐美大使與國防部長。他被認為較不具野心且守規矩,在國內外均有人望。如果他成為王儲,可以提高王室在西方世界的形象。

《紐約時報》18日一篇名為「為何沙曼國王必須撤換穆罕默德」的社論指出,穆罕默德行事魯莽,使沙烏地介入葉門內戰,與加拿大陷入外交爭端。如今這場顯然是謀殺的死亡事件,恐怕讓沙烏地淪為「被放逐的國家」。如果沙曼國王等王室核心圈夠聰明的話,就會面對現實,毅然決然剔除穆罕默德。

(中國時報)
--
《觀察站》美沙若撕破臉…雙方有何籌碼

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卡舒吉遇害,美國和沙國若交惡,石油、債券及伊朗問題將是雙方可相互牽制的籌碼;彭博(Bloomberg)整理出一旦美沙撕破臉,沙國可能減產石油與減持美債,但美國也可以削減軍售與凍結沙國在美資產制裁。

沙國每日超過700萬桶原油出口,高居世界第一,川普總統多次敦促沙國提高原油產量,以將目前已處四年來最高的國際油價壓低;沙國也是川普對抗伊朗的重要盟友,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下月生效後,川普需仰賴沙國頂上伊朗遭制裁後的產油缺口。

因此,若沙國作梗,國際油價恐漲破每桶100元,對正面臨期中選舉硬仗的川普會雪上加霜,也不利美國制裁伊朗的力道。

沙減持美債 殺傷力不大

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教授葛吉斯(Fawaz Gerges)認為,他不相信沙國會減產石油,因為這會傷到自身,他也懷疑沙國會撤回投資。

減持美債也是沙國可打的牌;美國2016年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當年,沙國持有1170億元美國公債,雖是前12名持有美債的國家;但畢竟不像中國、日本等動輒持有破兆元的美債,沙國減持美債的殺傷力不大。

若美沙交惡,遜尼派的沙國可能重新思考自身的地緣政治關係,甚至與什葉派的伊朗及伊朗盟友的黎國真主黨改善關係;但為對付伊朗日增的影響力,沙國已砸數十億元在已持續三年的葉門戰事裡,包括葛吉斯在內的分析家認為,沙國地緣轉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削減軍售 或經濟制裁

美國牽制沙國的最大利器,則是削減對沙軍售。美國對沙國軍售估計約1100億元。川普總統已表示,為卡舒吉案削減對沙軍售很「愚蠢」,任何措施都不應傷及像波音、洛馬、雷神等與沙國有合約的美商,且一旦美國放棄軍售,沙國會轉向中、俄軍購做為替代。

其次是投資;多名全球大企業高層已因卡舒吉案,放棄參與10月23日在沙國首都利雅德的重要商業投資大會。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已將沙國主權基金投資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太空探索的計畫喊卡。

政治或經濟制裁也是選項;若最後確認有沙國高官涉入卡舒吉案,經濟制裁、驅逐沙國外交官及降低與沙國關係是美國的選項;如果參院援引全球馬尼次基人權問責法啟動人權調查,恐會使沙國官員與企業實體面臨制裁,屆時在美資產會遭凍結。

(世界日報)
--
鷹派建議 川普最快下周告知俄 抗中 美擬退出限武條約

為反制中國在西太平洋快速上升的軍力,美國有意退出冷戰期間與蘇聯簽訂的重要限武協定《中程飛彈條約》,外界憂此舉恐讓全球陷入美、俄、中主導的新冷戰格局,甚至掀起軍備競賽。外媒稱在立場鷹派的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建議下,川普政府最快於下周向俄方告知退出決定。

美國《紐約時報》前天引述多名官員說法指,美國上周已就退出30年歷史的《中程飛彈條約》決定知會北約主要盟友,未來數周內川普有可能為相關決議簽字。
鑒於當前中國正全力鞏固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且其不受《中程飛彈條約》制約,可自由研製和部署中短程飛彈與核武,這讓受制於條約的美國無法在太平洋部署制衡中國新武器。而在退出該條約後,美國就能名正言順發展中程核武,儘管研發、部署需時數年,但過渡期間美方可改良現有武器,如將原本部署在船艦上的戰斧飛彈改為陸基模式,並讓戰斧首次登陸亞洲,部署在日本或關島等地。

川習料下月會面
英國《衛報》前天揭露,波頓以俄方違約為由,積極敦促川普退出《中程飛彈條約》,美國官員也透露,明天出訪莫斯科的波頓將會傳達美方退出該條約意向。
外傳可能接替馬提斯成為下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美國參議員柯頓,也積極呼籲川普政府退出該條約,其稱該條約「過去30年確實是前總統雷根的非凡成就,但如今俄羅斯公開欺騙和違反這一條約,中國正在大規模囤積這類飛彈,因為他們根本不受約束。」
美國知名核武專家克利斯坦森坦言,該條約的瓦解「恐將在歐洲與其他地方開啟新一輪軍備競賽」。曾任歐巴馬政府武器管制與核不擴散特別顧問的伍爾夫索也稱,美國退出《中程飛彈條約》勢必將在歐洲等地「攪亂滿池春水」。
在美中摩擦增溫的同時,外傳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初步同意下月29日於阿根廷舉行20國集團(G20)峰會之際,藉著場邊會談再開「川習會」。

【報你知】《中程飛彈條約》
1987年12月8日,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華府簽署《中程飛彈條約》,規定雙方不得持有、必須銷毀所有射程介於500至1000公里、1000至5500公里的傳統飛彈及核飛彈,包括發射器。條約並未管制海基飛彈。至1991年5月,兩國共銷毀2692枚飛彈,之後10年須進行現場確認檢查。2014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指控俄羅斯早在2008年開始違規試射新型陸基巡弋飛彈。

(蘋果日報)
--
美國制中 擬退出美俄飛彈條約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波頓二十日啟程訪問莫斯科,預料他將告知俄方,美國計畫退出雙方簽訂的中程核飛彈條約(INF)。這將是川普首度廢除武器管制協議,專家說,此舉對美國的亞洲防衛政策意義重大,使美國得以解除束縛,致力抗衡中國在太平洋的擴武企圖,但同時恐將引發美、俄、中三大超級強權的軍備競賽。

這項一九八七年簽署的條約,禁止美俄擁有、生產或試射射程範圍五百至五千五百公里(亦即短、中程)、裝載核子與傳統彈頭的所有陸基飛彈,不過,海基與空射飛彈不在此限。該條約促成美國摧毀八四六枚飛彈,莫斯科一八四六枚飛彈。

紐約時報報導,至少自二○一四年起,俄羅斯即違反該協議,美國指控俄國部署禁止的陸基核子武器,以恫嚇歐洲及親西方的前蘇聯國家,但前總統歐巴馬選擇維持協議,因為歐洲盟邦、尤其是德國,因忌憚重燃軍備競賽而反對撤銷。不過,川普顯然無此顧慮,今年二月公布的國防部核子政策文件顯示,美國開始檢視傳統的中程陸基飛彈系統之選項,以因應俄方的毀約。

資深美國官員表示,該條約名存實亡。國防部長馬提斯近期數度表示,俄國的違約是「站不住腳的」,除非改弦易轍,否則美國將祭出回應。

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副研究員塞耶茲表示,美國撤出該條約對美國的亞洲防衛政策及其主要的區域戰略對手影響重大。中國並非締約國,在其「反介入/區域阻絕」戰略下,已挹注重金發展傳統飛彈,但該條約卻嚴禁美國握有陸基短、中程彈道與巡弋飛彈。他說:「這將賦予國防部與印太司令部新的傳統選項,以恢復該區的軍事平衡。」

紐時報導,五角大廈正發展足以匹敵、反制中國的核子武器,不過該計畫恐耗費數年,在此過渡階段,美方準備改良現有武器,包括非核的戰斧飛彈,並可能首度將之部署於亞洲,消息人士說,部署基地可能在日本或關島。「美國科學家聯盟」核武專家克里斯騰森則警告,該條約的瓦解恐將開啟歐洲與其他地區的飛彈競賽。

(自由時報)
--
川普證實 美國計劃退出核飛彈條約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證實,美國計劃退出與俄羅斯簽署的「中程核飛彈條約」,稱莫斯科當局違反條約內容。

30年歷史的「中程核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簡稱INF,1987年由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協商達成,1988年獲聯邦參議院審查通過。

條約要求兩國消除短程及中程核子飛彈和傳統飛彈。

川普今天在內華達州艾科(Elko)告訴媒體:「我們是留在協議的一方,一向遵守協議內容,但遺憾的,俄羅斯沒有依約遵守,因此我們將終結並脫離這項協議。」

「俄羅斯違反協議內容,多年來一直如此。不懂為什麼歐巴馬總統沒有進行協商或退出協議。我們不會讓他們違反核子協議、逕自生產武器,而我們卻不得這麼做。」

(中央社)
--
反脫歐示威 英57萬人上街

英國反脫歐人士昨天在倫敦發起「人民投票大遊行」(People’s Vote March),要求就脫歐最終協議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主辦單位稱有57萬人參加,是至今最大規模反脫歐示威。

主辦單位安排150輛巴士載全國各地的示威者到倫敦,當中不少巴士由名人贊助,如利物浦名將卡拉格和影歌星奧利亞歷山大。遊行隊伍由公園大道出發,遊行至國會廣場集會,並由逾1000名年輕人帶頭。75歲自由民主黨黨魁凱布爾在《獨立報》撰文指:「這次遊行展示年輕人為他們的未來不必要地受損而憤怒。」許多示威的年輕人在上次脫歐公投中因為年齡太小,不能投票,他們上街要爭取參與決策的權力。
工黨籍的倫敦市長薩迪柯汗在集會發表演說,指脫歐派人士的謊言已戳破,人民的意願已轉,「沒有人投脫歐票是想令自己變窮,沒有人投票想令自己子孫生活更艱難」。工黨上議員阿多尼斯指脫歐談判上周再陷僵局和混亂,堅持脫歐不給人民最後決定權的政客,選民勢不原諒。

梅伊稱不辦二次公投
不過英國首相梅伊上周重申不會舉行二次脫歐公投。有組織者亦承認,工黨黨魁科賓如不改變有留歐選項就不支持二次公投的立場,國會票數不足以逼政府舉行二次公投。
英國《泰晤士報》委託YouGov進行的民調顯示,47%選民認為英國人前年公投決定脫歐是錯了,41%認為正確;但就算有二次公投而結果是支持留歐,只有16%選民認為這會是最終決定,31%認為有人會爭取再辦脫歐公投,另外31%認為人們會不接受結果,引起內亂。

(蘋果日報)
--
反脫歐要求2度公投 70萬人倫敦大規模遊行

將近70萬名反對英國即將脫離歐洲聯盟的抗議民眾,今天在倫敦市中心大規模遊行,要求舉行新公投以及對英國政府的最終脫歐協議擁有發言權。

美聯社報導,主辦單位表示,由於自2016年選民於公投中決定脫歐以來,有關脫歐的代價和複雜性等出現諸多新事實,有必要舉辦另一場公投。

主辦單位估計,約70萬人參與今天的「人民投票大遊行」(People's Vote March)。來自英國各地的抗議民眾搭乘150輛遊覽車,湧入首都倫敦共襄盛舉。警方未提供遊行群眾估計數字。

加入遊行行列的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很清楚的是如今首相(梅伊)的檯面上唯一選項是糟糕脫歐協議,甚至是毫無協議。那與2年半前的承諾,相差十萬八千里。」

沙迪克汗表示,今天的示威抗議,是為了包括那些因太年少無法參與2016年脫歐公投的年輕英國人的未來,而走上街頭。當年的脫歐公投,結果有52%選民支持英國脫離歐盟。

隸屬在野工黨的沙迪克汗先前支持要求重新舉行公投的不斷高漲聲浪,讓民眾能針對是否同意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脫歐協議表達意見或選擇續留歐盟。

保守黨領袖梅伊已排除針對此議題再度舉行公投的可能性。

路透社報導,數十萬名支持歐洲聯盟的民眾今天走上倫敦街頭示威抗議,這是要求英國政府針對脫歐條件舉行公投的迄今最大規模集會遊行。

抗議群眾揮舞歐盟旗幟,高舉「脫歐一派胡言」等標語,要求針對英國脫歐最終協議舉行另一場公投。在此之前,英國首相梅伊經歷另個混亂一週,未能在布魯塞爾與歐盟領袖就脫歐協議達成共識,且因在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而激怒黨內同志。

距離英國預定脫歐日期僅剩略超過5個月,但英國與歐盟的未來貿易協議仍無明確頭緒,梅伊的保守黨內部分議員揚言,倘若梅伊達成協議,他們將會投票否決。

「人民投票大遊行」主辦者之一麥葛羅利(JamesMcGrory)表示,由於這項決定將會衝擊好幾個世代的生活,選民理應擁有改變心意機會。他說:「民眾認為脫歐協商一團糟,他們對政府兌現承諾毫無信心,部分是由於根本無法兌現。」

主辦單位表示,約70萬人上街遊行,成為自2003年反伊拉克戰爭示威抗議以來英國境內最大規模抗議遊行。

抗議民眾先在海德公園(Hyde Park)附近集結,然後遊行通過唐寧街(Downing Street),最終在國會大廈外面聆聽來自主要政黨的政治人物發表演說。

(中央社)
--
萬年頭骨逃火劫 「露西亞」可拼回8成

「露西亞」奇蹟躲過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該博物館前天在記者會中宣布,確定找回鎮館之寶,1.2萬年前的女人頭部化石「露西亞」碎片,學者說可望復原。

受金屬外盒保護
巴西國家博物館上月發生大火,大量珍貴館藏付之一炬,學者原以為露西亞也凶多吉少,沒想到團隊日前在搜索廢墟時,發現露西亞因為受金屬外盒保護而逃過一劫,雖有受損,但已找回全部碎片。學者已辨別出80%的碎片,副館長瑟瑞荷稱,接下來只要參考3D數位影像「拼拼圖」,就可以完整復原,「我們在這場悲劇中得到好消息,簡直像奇蹟。」
博物館館長凱爾納上周向政府申請約4.2億元台幣的補貼款,此款項只夠修復博物館外牆,據凱爾納估計,其餘修復另需約25億元台幣。
巴西國家博物館是200年前由舊皇宮改建而成的,館藏多達2千萬件,擁有全美洲最龐大的歷史文物收藏。露西亞於1970年代在巴西西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被發現,是一名約20歲的年輕女性,迄今為巴西最古老的人類化石,考古學家認為她是第一批移民到南美洲的人類。博物館失火原因仍在調查中。

(蘋果日報)
--
探索水星之謎 歐日探測器升空

水星的核心到底是液體或固體?為何太陽系最小的這顆行星的核心會這麼大?昨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順利升空、由歐洲和日本合作的太空計劃「貝皮可倫坡」(BepiColombo),就想解開關於水星的謎團。

7年後才能抵達
由亞利安5號火箭搭載升空的探測儀器,得飛行7年、900萬公里才能抵達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參與任務的法國工程師布斯蓋說,水星異常地小,引發懷疑它可能在形成初期曾遭遇巨大撞擊。
水星表面溫差極大,介於430℃和-180℃間。先前的水星探測任務已偵測到其極地隕石坑底有冰的證據,巴黎天文台天文學家朵倫索蘭說,若確認水星表面有冰的話,代表這些水跡可追溯到近乎太陽系的起源。
抵達後,貝比可倫坡將放出2個軌道飛行器,一是歐洲太空總署(ESA)的水星行星軌道器(MPO),將調查水星表面和內部成分。另一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將研究水星周遭受其磁場影響的空間區域。這項任務耗資約463億元台幣,由於水星氣溫極端、太陽強烈重力牽引,加上猛烈的太陽輻射影響,相當具挑戰性。太空船預計2025年12月抵達目的地。

(蘋果日報)
--
2025抵達水星 歐日探測器升空

史上第3次 預計航程7年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的「貝皮可倫坡號」(BepiColombo)水星探測太空船二十日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攜帶兩枚探測器(軌道衛星)展開九十億公里、長達七年的漫長航程,預計於二○二五年底抵達水星。科學家指出,該計畫旨在揭露水星的神秘面紗,探究其核心是液態還是固態,以及太陽系如何形成。

歐日合作 耗資570億台幣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人類只探測過水星兩次,都是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進行,第一次是一九七三年發射的「水手十號」,第二次是在二○○四年發射、二○一五年結束任務的「信使號」。前述任務發現水星居然有磁場,以及稀薄的大氣層。「貝皮可倫坡號」定於二○二五年十二月進入水星附近軌道,於二○二六年初與探測器分離開始作業,該計畫共耗資十六億歐元(約五百七十億台幣)。

水星的未解之謎包括,為何其核心佔質量五十五%,而更大的地球核心僅占三十%?行星的磁場只會在液態核心的狀況下產生,但水星如此小,其核心早該像火星一樣冷卻變硬。天文學界猜測,水星可能在年輕時遭遇強烈撞擊,其地表上的巨大坑洞就是證據。

「貝皮可倫坡號」取名自參與水手十號任務的義大利科學家可倫坡(Giuseppe Colombo),他的暱稱就是貝皮。這艘太空船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由ESA打造的「水星傳輸艙」和兩枚探測器。當「水星傳輸艙」抵達水星附近軌道後,將卸掉一個保護遮陽板,發射日製「水星磁層軌道器」(MPO)及歐製「水星行星軌道器」(MMO)。之後,兩枚探測器將各自從不同軌道獨立調查水星表面及磁場。

「貝皮可倫坡號」探測水星需克服兩大障礙,第一就是水星距離太陽很近,僅有五千八百萬公里,因此表面溫度極高,但水星表面又溫差懸殊,向陽面熱達攝氏四百三十度,陰暗處則冷至攝氏零下一百八十度,而探測器不過數十分鐘就會飛越兩端,但是所裝備的器材必須在室溫下操作。為此MPO將每分鐘旋轉十五次,避免遭燒烤。MMO則由多層特殊毯子包覆,並有散熱器保護。

須克服水星溫差、太陽引力
另外,太陽的強烈引力也是一大難題。太空船去水星其實很容易,直飛數月即可抵達,但問題是停不下來,因為水星太小,太空船會遭太陽引力捲入,因此需採橢圓形路徑航行,多次行經金星及水星,才能進入水星軌道。所以「貝皮可倫坡號」將採一次飛越地球、兩次飛越金星、六次飛越水星的方式,藉由星球引力改變下一步方向。

600_269.jpg (600×516)

(自由時報)
--
破解彩色視覺之謎 美研究指與甲狀腺有關 可望治療色盲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家最近宣布,他們透過在實驗室培養9個月的人類視網膜,了解到讓我們看到顏色的細胞是如何產生。他們發現甲狀腺與彩色視覺之間有著迷人的關聯。未來進一步研究,可望替色盲和黃斑部病變等眼疾找到解方。

研究共同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展生物學家強斯頓說:「終極目標是找到培養可供移植的視網膜的方法,或可用於治療的幹細胞,取代造成視力喪失的眼睛缺陷部分。」
強斯頓團隊的研究鎖定讓人看到紅藍綠3種光的細胞,即3種錐狀感光細胞如何長成。多數視覺研究都以小鼠和魚為對象,但牠們缺乏人在白天那麼強的彩色視覺。因此,研究人員決定用幹細胞來製造所需的眼睛組織。此研究第一作者、研究生艾崔德說,研究想知道這些細胞經歷什麼過程,而讓人擁有特別的彩色視覺。

藍感光細胞先長
視網膜是眼睛裡一條細長組織,覆蓋數百萬個感光神經元,即感光細胞(photoreceptor)。這些神經細胞根據形狀命名,稱桿狀細胞或錐狀細胞。光線在這裡轉變成電子訊號,經由視神經,傳到大腦視覺中樞。我們白天的視力仰賴錐狀細胞,因它們對光線反應最好;桿狀細胞則對暗淡光線較敏感。金字塔形的錐狀細胞分3種,分別是藍、綠、紅,根據其感應的光線顏色而定。我們得靠這3種細胞才能看到五顏六色。最常見的色盲是因紅錐狀細胞或綠錐狀細胞有先天缺陷,使人無法看到這兩種顏色。
數月後,幹細胞在實驗室變成了成熟的視網膜組織,研究人員發現感應藍色的細胞最先長出,接著才是感應紅色和綠色的細胞。這些分子改變關鍵在甲狀腺素濃度,而且甲狀腺素濃淡,不是由甲狀腺控制而是由眼睛組織所控制。
甲狀腺素對於製造紅─綠錐狀細胞很重要的發現,有助理解早產兒為何較易有視覺障礙,因他們乏缺母體的供應,甲狀腺素濃度較低。未來一旦研究人員能掌握以多少甲狀腺素,決定這些細胞變成藍或紅和綠感光細胞的技術後,可望幫助早產兒,透過給予足夠甲狀腺素,讓他們發育出完整的紅錐狀細胞和綠錐狀細胞。
艾崔德稱,解開感應不同顏色的錐狀細胞形成原理,離幫助感光細胞受損者重拾視覺更近一步。未來研究人員將使用類器官,進一步了解彩色視覺和眼睛其他部位,例如:黃斑的產生機制。黃斑部病變是造成人失明的主因之一,了解如何培養新的黃斑,有助發展出治療方法。

培養類器官研究
強斯頓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建立了以人的類器官(organoid),做為研究人體發育機制的模型系統。」類器官是幹細胞在實驗室培養皿長成的簡單版器官。他稱,「真正突破極限之處在於這些花了9個月培養的類器官有如人類嬰兒。也就是說我們真正在研究的是胎兒發展。」這項研究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不過,類器官有些限制,人類視網膜約是視網膜類器官的15倍大,欠缺其他眼球周圍結構,它們能映現多少胎兒眼睛發展的過程,仍有許多問題待釐清。

(蘋果日報)
--
警告外國勢力/假新聞擾亂選舉 美起訴俄女

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FBI)、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ODNI)十九日發布聯合聲明,警示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外國勢力正在利用社群媒體炒熱引起社會分歧的議題,散播有關政治候選人的假消息,企圖干預十一月登場的國會期中選舉。與此同時,俄國女嫌庫斯亞諾娃(Elena Alekseevna Khusyaynova)十九日被司法部正式起訴,成為第一名因涉嫌干預期中選舉,遭聯邦檢察官控罪的俄國人。

聯合聲明指出,外國勢力干預美國選舉可謂「民主威脅」,查明並防止這類干預行為是聯邦政府的首要任務,俄羅斯、中國和包括伊朗其他外國勢力正努力破壞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影響輿論和政府政策,試圖左右選民對選舉的看法和決定;他們利用社群媒體炒熱移民、槍枝等引起分歧的議題,在英文媒體投放「宣傳廣告」,還散播關於政治候選人假新聞。

點名中、俄、伊朗
聲明顯示,已有部分辦理投票所業務的州級與地方政府通報,發現有人企圖進入他們的網路;不過,沒有證據證明有任何外國人士企圖破壞投票系統。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曾指稱中國正在干預美國期中選舉,國防部長馬提斯則認為中國透過網路滲透干擾美國選舉。資深官員表示,中國干預美國選舉的方式,包括針對因貿易戰加徵關稅而受害的某些州和地區。此前,中國英文官媒「中國日報」在愛荷華州狄蒙紀事報刊登四版廣告,企圖削弱愛州農民對川普的支持。

司法部十九日也起訴俄羅斯聖彼得堡「網路研究社」(IRA)轄下政治干預行動「拉赫塔計畫」(Project Lakhta)的會計主任庫斯亞諾娃。檢方指出,四十四歲的庫斯亞諾娃二○一四年開始管理拉赫塔計畫的財務,其預算超過三千五百萬美元,但該計畫旨在透過網路假帳號發表大量「製造及擴大美國社會分裂」的言論,而外國公民依法不得影響美國選舉,也不能在未登記情況下從事政治活動。

起訴書顯示,俄國人利用這些預算購買社群媒體廣告、分析數據等服務,在二○一六年十二月至一八年五月間,就移民、槍枝管制、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種族、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等議題「煽動民眾情緒」,還創建假帳號發表上千則爭議性言論。此前,已有十三名「網路研究社」成員遭主導「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起訴。

(自由時報)
--
展望穩定 穆迪調降義大利信評一級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調降義大利主權債信評等一級至「Baa3」,僅高於垃圾(投機)級一級,主因預算赤字擴大和公共債務居高不下,結構改革停滯,使其財政實力被大幅削弱;義大利目前公共債務接近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三○%,且未來幾年恐仍維持在這個水準,造成該國易受內外衝擊、弱化經濟成長。

目前義大利公共債務占GDP的比率在歐元區內僅次於希臘,歐盟執委會十八日已發出警告,指嚴重關切義大利二○一九年預算計畫違反了歐盟預算規則、大幅偏離財政目標;若義大利未遵守對歐盟的承諾,推進該高風險預算案,恐使義大利受到前所未見的制裁。歐盟已要求義大利在週一前回應。

受此衝擊,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十九日曾攀升至三.八一%,德、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差距創五年半來最大。義大利公共債務總額達二.三兆歐元,明年預算赤字預期達GDP的二.四%,為先前目標的三倍。

歐盟已要求義大利刪減支出、降低公共赤字,以減少債務負擔,但義大利民粹聯合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提出增加總支出的預算草案。穆迪宣布對義大利降評一級、展望「穩定」,但警告義大利政府未來數年預算赤字目標攀升,財政實力大幅減弱,經濟和財政結構性改革計畫頻頻卡關,對其經濟成長展望和債務造成負面影響。

(自由時報)
--
議員補選落敗 澳洲執政聯盟淪少數政府

因澳洲前總理滕博爾下台後也辭去國會議員而導致的一席議員補選廿日投票,執政黨自由黨落敗,使執政聯盟痛失在國會「只比過半多一席」的多數優勢,淪為少數政府,總理莫里森往後必須爭取無黨籍議員支持,才能繼續執政。

澳洲聯邦眾議院總共一百五十席,補選後自由黨剩下七十五席,反對黨勞工黨有六十九席,無黨籍共六席。已有兩名無黨籍議員明確表示不支持政府,其他議員則說,莫里森必須提出夠好的條件,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持。

澳洲雪梨富裕的溫特沃斯選區國會議員補選已開出六成選票,計票結果顯示,近兩成三選民改變投票意向,捨棄自由黨候選人夏爾馬,轉投無黨籍候選人凱琳.費爾普斯。夏爾馬已承認敗選。

費爾普斯在雪梨對支持者說:「今天的勝利意味著,澳洲政府應該回歸正直、正派的作風。」莫里森承認自由黨敗選,強調已聽到選民的心聲,承諾繼續打拚,直到明年五月的下次大選。如果執政聯盟爭取不到無黨籍議員支持,可能將提前大選。

這是自由黨成立一百一十七年來,首次失去溫特沃斯選區,顯示選民對自由黨忙於內鬥導致總理頻頻換人深感不滿。

自由黨八月上演逼宮大戲,黨魁滕博爾被逼下台,總理也換人做,滕博爾八月底辭去國會議員職務。

(聯合報)
--
觀光客搶進體驗 北韓措手不及

貧窮、封閉是外界對北韓的刻板印象,但隨著川金會後美朝融冰、北韓加速開放腳步,神祕北韓已不再遙遠,全球各地搶著來此體驗這曾經封閉的國度;台灣旅行業看準商機,上周出動十餘年來最龐大踩線團前進北韓,除了希望分食旅遊市場大餅,也看見北韓急於跟上世界腳步的措手不及。

今年五月後的北韓外國旅遊人數,從每天不超過兩百人暴增到兩千人。進入平壤市區,有著顛覆外界印象的繁華。除了名車、智慧型手機,人手一卡搭乘地鐵、輕軌,更是家戶都有太陽能板。不過他們只是北韓百分之十的菁英階層,市區外有如五○年代的台灣,農人趕鴨、趕羊,推著牛車載送乾草準備過冬,四處可見在路旁拔草的婦人、工人則用雙手鋪鐵軌道碴。

南北韓昨天結束為了解除「板門店共同警備區」武裝的掃雷工作,雙方也將在廿五日前撤出板門店的兵力與武器。

如今的板門店氣氛明顯緩和,從早到晚大批遊覽車進入,警備人員手上雖仍少不了槍械,臉上卻多了笑容,為滿足觀光客,「和平之家」旁更賣起冰淇淋、炒栗子。

前進北韓雖可搭飛機、火車,但載客量少與飛機老舊的高麗航空不確定性高,火車還是旅客重點的選擇。然而光從大陸遼寧省丹東市出境,歷經排隊讓陸方海關檢查、北韓新義州搜身、搜查行李等邊境檢查,往往上午八點半開始排隊、下午五點列車啟程,抵達平壤幾乎已是深夜十一點。耗費將近十五小時,四人臥鋪擠滿八人是家常便飯。

(聯合報)
--
遭陸植入惡意晶片? 庫克罕見要求彭博撤回報導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十九日接受線上媒體專訪時以報導不實為由,呼籲彭博資訊撤回本月初一篇指稱蘋果內部電腦伺服器曾遭中國大陸間諜植入惡意晶片的報導。但彭博資訊仍力挺這則報導。

這是庫克首度公開評論這篇引起爭議的報導,且罕見地採取異於平日風格的強硬立場,力促撤回報導更是蘋果史上前所未見。

在此之前,蘋果已在第一時間發布否認聲明(有收入彭博的報導),另在蘋果官網貼出聲明並致函美國國會議員,在在顯示對彭博的報導十分介意。蘋果拒絕表明是否打算對彭博資訊採取法律行動。

庫克在新聞網站BuzzFeed News專訪中說:「他們對蘋果的報導不實。他們必須做對的事,把它撤回。」庫克表示,他從一開始就參與蘋果對彭博相關採訪的回應,但「每回我們調查,都發現並無此事」。

蘋果公司向路透證明BuzzFeed News的報導內容正確,但未進一步發表評論。

回應路透記者詢問對庫克要求撤回報導的看法時,彭博資訊十九日重申,對那則費時年餘才完成的報導有信心,指出報導引述的十七個消息來源都證實「硬體被動手腳及其他攻擊元素」。

彭博資訊這篇報導指稱,中國大陸人民解放軍的特務情報單位滲透到美超微公司(Super Micro Computer)供應鏈,在美超微製造的伺服器主機板植入惡意微晶片,用戶包括蘋果、亞馬遜等幾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這些晶片據說被設計用來在伺服器上開「後門」,以竊取美國企業和政府機密資料。美超微否認有此事。

(聯合報)
--
印尼海嘯頻傳 為何最近這一次還防不了災難?

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為何海嘯又一次在印尼造成災難性後果?專家認為,主因是受災城市發生土壤液化,特殊地形擴大海嘯的威力與海嘯警報系統失靈。另外,這次海嘯的成因也不尋常。

這次受災最嚴重的是距震央80公里的巴路市。印尼萬隆理工學院專家哈姆薩指出,巴路土壤厚厚的沉積物擴大了地震破壞力,岩石遇地震只會搖晃,沉積物卻會像液體一樣攪動,一般建物很少能禁得起這樣嚴酷的考驗。

此外,巴路海灣特殊的狹長地形助長了海嘯的殺傷力。美國「地震研究快報」主編、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彭志剛說:「巴路位於海口,兩邊高、中間低,就像喇叭口,對海嘯有明顯放大作用。」

印尼曾建立一套由22個浮標組成的海嘯預警網絡。這些浮標與海底傳感器相連,可監測微小的壓力變化,從而發出海嘯警報,但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發言人蘇托波說,由於缺乏經費,這些浮標自2012年以來「沒有一個在運作」。

這次地震主震發生在巴路—科魯斷層,出乎專家意料,因為這兩個板塊水平移動,不是通常會引起海嘯的垂直移動。海嘯在巴路附近掀起6公尺巨浪,彭志剛說:「部分地震學者猜想是主震導致海底山崩,引發了巨大海嘯,但這只是猜想,還需驗證。」

土地變流沙吞掉1333間房 沉默大地翻臉如此可怕

印尼蘇拉威西島9月28日發生規模7.5強震,隨後6公尺高的海嘯襲擊島上第三大城巴路,地震與海嘯至少共造成2088人死亡。許多倖存者都驚恐地回憶,腳下的土地攪動並突然升起,吞掉每樣東西。在某些例子裡,土地隆起數公尺,吞噬整棟房屋和整個社區,並將重型車輛翻攪到屋頂上。

這就是「土壤液化」,強震把土地撼搖到微粒鬆動,土裡又飽含水分,於是土壤開始變得像液體或流沙。印尼公共工程與住房部部長巴素基說,強震後的土壤液化導致多人死亡,並吞噬一個總共1333戶的社區。以下從幾個面向解析土壤液化。

●如何發生?

強震撼動土地,以致沙子和構成土壤的泥沙顆粒之間的連結鬆動,就在此時,強震發生後水壓變高的地下水灌進縫隙,導致土壤一時間變得像液體,自動流向低處、河流或排水系統,可能導致沙子噴到地表,並將地下基礎設施如下水道抬高。

●在哪發生?

液化主要發生在近海低處平地,這裡的地下水位本來就高。東京理科大學教授塚本良道說:「日本填海造陸區已經領教過土壤液化的危害。」科學家警告,東京灣遭遇強震時將容易發生土壤液化。美國的舊金山則已因強震發生過液化。

●為何危險?

強震造成死亡與破壞的主因,除了立即的劇烈搖晃和可能的海嘯之外,就是土壤液化。鋪砌地面無法減輕土壤液化的破壞力,因為地下水水壓高,沙子又鬆軟,可能使路面裂開或塌陷。塚本說:「土壤液化會破壞地下的水電瓦斯管線網,嚴重衝擊生活。」

●最近的例子?

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強震,土壤液化造成重大破壞,把基督城一部分土地變成爛糊,還導致市內原本要在同年世界杯橄欖球賽使用的體育場場地隆起。

2011年日本大地震,建在東京灣填海造陸區的東京迪士尼樂園發生土壤液化,樂園停業五周。

日本最著名的土壤液化案例是在1964年,日本北部新潟縣外海發生規模7.5強震,造成巨大的海嘯和低地土壤液化,破壞了一個四層樓公寓社區的地基,導致公寓傾斜。

(聯合報)
--
星期人物/英喊「分手」 歐盟有請「老司機」來送行

「巴尼耶對脫歐談判提出最後通牒!」「巴尼耶稱脫歐談判可望達成協議  英鎊聞訊大漲」、「巴尼耶:我們不受脅迫」。

英國首相梅伊為了脫歐提案內外交迫之際,歐盟負責英國脫歐談判的首席代表巴尼耶也成為英國媒體的標題人物。

法當年最年輕議員

六十七歲的法國政治老將巴尼耶(Michel Barnier),二○一六年十月一日以屆退之身接下脫歐談判首席代表,不僅開啟個人仕途的第二春,更成為英國媒體的話題人物。

巴尼耶與歐盟的淵源可追溯至他出生的那一年。一九五一年,西德、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六國簽署「巴黎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是為歐盟之濫觴。

巴尼耶首次行使投票權,是在一九七二年的法國公民投票,贊成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盟前身)。現在,他是英國脫離歐盟的送行者,宣稱要讓英國一路好走,與歐盟好聚好散。

廿七歲當選法國最年輕國會議員,當過環境部長、農業部長、外交部長的巴尼耶,沒進過法國培育高級文官菁英的「國家行政學院」(ENA),也沒有滿口的理哲學思想。

法國前歐洲部長拉瑪索稱他為法國政壇的「稀有品種」,因為他的務實面大於意識形態。

後來轉戰歐洲議會和歐盟執委會的巴尼耶,主張歐盟整合不遺餘力,二○一○年當上歐盟財委會主委,二○一四年有意更上一層樓,問鼎歐盟執委會主席,他所屬的法國保守政黨在歐洲議會的黨團卻不捧場,最後由盧森堡前總理容克登上大位。

在歐盟吃不開,巴尼耶想回老家薩瓦省角逐議長,結果當地政黨山頭不給力,再次飲恨。一名黨政要員私下透露:「巴尼耶代表歐洲的一切,我們的選民不想與其有任何瓜葛。」

仕途看似山窮水盡,只能默默養老的巴尼耶,拜英國脫歐公投過關所賜,突然又見柳暗花明。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就職後,任命巴尼耶擔任防衛與安全事務的特別顧問,然後指派他出任歐盟首席談判代表,與英國洽談脫歐事宜。

兩年過去,巴尼耶尚未敲定脫歐協定的條件,英國主談代表已經易人。英國報紙的社論和諷刺漫畫很少拿歐盟官員開刀,主因是知名度不夠,巴尼耶是少數例外。

連看幅畫也被詆毀

他也不缺詆毀者。英國財政部前次長麥納斯對巴尼耶任職歐盟財委會期間改革信評業者的提議不以為然,二○一一年在上議院透露一段往事:

「我看見巴尼耶在英國財政部走廊懸掛的每一幅畫作前駐足,讓我相當佩服;不過我隨即發現他其實是在注視玻璃畫框的映像,調整自己的頭髮或遮禿的假髮。我認為,跟這樣的人打交道必須格外小心。」

可巴尼耶堅稱,一再強調談判脫歐不是要徹底擊潰英國:「我不會咄咄逼人,而是對一個偉大國家保持敬意,因為英國仍將是歐盟的盟邦夥伴。」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在歐洲議會的黨團總召凱默坦承:「假如不是像巴尼耶這樣務實又有經驗的人來主談,英國現在的情況恐怕會更糟糕。」

(聯合報)
--
臉書雇用英前副首相

臉書雇用前英國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擔任全球事務與通訊傳播副總裁,時機正逢劍橋分析個資外洩醜聞和愈來愈嚴格的政府管制,這家矽谷公司可能想藉此拉近與歐盟的關係。

金融時報報導,現年51歲的克萊格將接下6月宣布離職的史瑞吉(Elliot Schrage)的職務,22日到職,明年1月移居矽谷。他投身矽谷讓許多英國政壇人士大感震驚,因為少有歐洲政治人物能在矽谷裡享有高度關注。

這位前副首相在2010至2015年間,於前首相卡麥隆的聯合政府下領導自由民主黨,但2017年的大選使他失去國會席次。他在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數月來的示好下同意加入臉書,查格柏格告訴他,他將負責主導規劃臉書的策略。

臉書決定雇用這位前歐盟執委會貿易談判專員暨歐洲議會議員,暗示該公司試圖強化與歐盟的聯繫,因為臉書可能在歐盟面臨巨大的監管挑戰。

克萊格將能提供臉書在應對歐洲監管機構上的建議,以及如何因應來自「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的法規挑戰。

臉書近兩年來接連遭遇危機,從俄羅斯可能透過臉書散布假新聞和干涉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到最近導致3,000萬用戶個資外洩的劍橋分析醜聞皆是。

鑒於克萊格在美國政治方面的經驗有限,聘請他擔任此職位看來似乎有些不尋常。不過,做為2016年美國大選後第一名招聘進入臉書高階領導團隊的外部人士,克萊格將能幫助查克柏格抵擋外界對他太過孤僻、經營團隊僵化的批評。克萊格說:「這家公司正走在肩負新責任的路途上,希望能在幫助指引路途上貢獻心力。」

photo.php (349×223)

(經濟日報)
--
國際油價 兩周跌掉10%

國際油價上周五(19日)反彈收高,因美國總統川普對沙國異議記者遇害消息的態度似乎轉趨強硬,但沙國持續增產的前景和美國庫存增加,都為漲勢踩下煞車,周線連續第三周收黑。

布倫特原油期貨上周五收漲0.62%,報每桶79.78美元,周線收跌0.8%。周五盤中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主因沙烏地阿拉伯首度證實華郵記者哈紹吉已遇害;川普曾表示,一旦證實沙國王室是幕後主謀,將面臨嚴重後果,但同時也強調美沙關係的重要性。市場目前普遍仍認為沙國原油產量受限的可能性很低。

西德州原油期貨上周五收漲0.7%至69.12美元,周線跌3.1%,短短兩周多跌幅累計將近10%。美國原油厙存上周已連續四周上升,國內供給在這段期間內累計增加2,200萬桶。美國活躍鑽井平台數量上周增加四座至873座,為2015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

分析師指出,上周油價也受全球股市疲軟拖累,凸顯全球對長期展望的疑慮,打壓包括多數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產需求。

避險基金對油價的興趣也降至一年來低點。避險基金已連續六周減少押注西德州原油上漲的部位,多單降至2017年10月以來最低。

(經濟日報)
--
WhatsApp淪巴西大選戰場

臉書旗下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儼然已成為巴西總統大選的戰場,聲勢領先的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遭控曾鼓勵支持者透過WhatsApp散播不實消息,敵對陣營要求當局展開調查,雙方網路攻防戰打得火熱,凸顯擁有1.2億用戶的WhatsApp在巴西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聖保羅頁報18日報導,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的支持者,出資針對左派對手哈達德(Fernando Haddad)發動大規模的訊息攻擊。波索納洛透過網路影片否認對攻擊行為知情,並呼籲支持者停止這樣的行為。

哈達德與其盟友敦促應展開調查,並威脅說要展開法律行動。巴西最高選舉法院19日准許對此事展開調查。波索納洛在巴西總統大選首輪德票率大幅領先,預料將在28日的第二輪投票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雙方相互指責,凸顯了WhatsApp在巴西選舉扮演的重要角色。巴西人口近2.1億,WhatsApp則有逾1.2億用戶,可與臉書在巴西的用戶數相提並論。

WhatsApp已表示將「立即展開法律行動,停止企業大量散布訊息」,並針對可疑企業發出存證信函。該公司在巴西選戰期間已停用了10萬個帳號。

(經濟日報)
--
民主價更高 350名經濟學者反對巴西川普當總統

逾350名經濟學者簽署宣言表示,聲勢領先的極右派候選人「巴西川普」波索納洛並非巴西最好的總統人選,他的左派對手哈達德才是維護巴西民主及法治體系的最佳替代選擇。

在巴西28日總統決選僅剩一週之際,這則聲明與熱情迎接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投資人呈現強烈對比。

投資人支持波索納洛,主要與他的經濟部長人選葛德斯(Paulo Guedes)有關。受美國教育的自由派經濟學者葛德斯曾談到,將減少巴西臭名昭著的保護主義政策,出售國有資產以減少公共債務,並簡化稅收。

這份宣言的簽署者約200位為巴西經濟學者,而其餘160人則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印度等其他國家,當中不乏教授、經濟學家、研究學者以及曾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組織的顧問。

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榮獲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教授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以及提出「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這個名詞的英國經濟學家威廉森(John Williamson)。

這篇反波索納洛宣言表示,許多名單上的學者在哈達德(Fernando Haddad)所屬巴西工黨(Workers'Party)2003至2016年執政時,曾批評這個黨制定的經濟政策。

但他們認為,在這場選舉中,民主、公民自由、處理偏見和不平等的「基本價值」受到威脅。因此,「為了政治和經濟穩定、環境永續的發展、社會包容和反貪腐」,他們支持哈達德。

波索納洛7日在首輪總統選舉輕鬆高居第一,決選聲勢大幅領先。民調顯示,他在決選的得票率將高達59%,哈德達則為41%。

(中央社)
--
權利被打壓 維基解密創辦人告上厄瓜多

維基解密(WikiLeaks)創辦人亞桑傑今天控告厄瓜多政府違反他的「基本人權」,並限制他和外部世界的聯繫。6年多來他一直在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內接受庇護。

47歲的澳洲人亞桑傑(Julian Assange)之所以採取法律行動,因為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厄瓜多正準備結束和英國政府間的僵局,終止對亞桑傑的庇護。

亞桑傑2012年起在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內受庇護,因一名英國法官判定,亞桑傑必須被引渡到瑞典面對性侵犯指控。

儘管瑞典的訴訟已撤銷,但亞桑傑仍擔心,由於維基解密網站公布敏感的美國政府機密檔案,他可能會被引渡到美國受審。

維基解密表示,他們的法律顧問賈爾松(BaltazarGarzon)將以「違反(亞桑傑的)基本人權和自由」為由,對厄瓜多政府提起訴訟。

通訊社英國聯合社(Press Association)報導,本案預期下週在厄瓜多開庭審理。

維基解密說,接近7個月前,厄瓜多政府「威脅取消對他(亞桑傑)的保護,並即刻切斷他和外界的聯繫,包括不准記者和人權團體和他見面」,因此他們決定採取行動。

維基解密還說,厄瓜多大使館要求亞桑傑的訪客必須透露「私人或政治上的個人資訊,例如在社群媒體的使用者名稱」。這些訪客包括記者和律師。

基多當局證實3月曾封鎖亞桑傑的網路和手機通訊,原因是他違反不干預厄瓜多外交政策的「書面承諾」。

厄瓜多網站Codigo Vidrio曾披露,一份管理亞桑傑在厄瓜多大使館受庇護事務的協定警告,若亞桑傑進一步違反規定,將引發厄瓜多「終止庇護」。基多從未否認這份協定。

Codigo Vidrio還報導說,厄瓜多大使館有意在12月停止支付亞桑傑的食物和醫療費用。

(中央社)
--
加拿大以舉國之力 成為大麻合法化實驗地

台灣移民李琪芬10月17日從台灣飛抵加拿大,還在時差混亂中的她發現,安居樂業多年的第二個家園,一夕間大麻全面合法化。不論願不願意,她已加入這場大麻合法化全國實驗。

大麻合法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活、法律、醫學各層面,和素來不問大麻事的琪芬不同,在多倫多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大衛,對於大麻全面合法化的反應卻很平常。

大衛說,大麻合法化是早就該做的事,他和不同社會地位的一票高中同學,不定期相約見面時,都會吸大麻取樂。對他們來說,吸大麻根本和抽菸一樣稀鬆平常。昔日同窗有人是校長、有人是大老闆,他們都沒有因為吸食大麻,而成為華人口中的「墮落失敗者」。

琪芬回到多倫多後打開臉書,發現版面被「大麻合法化」話題洗版,忍不住留言發出諸多疑問:「cannabis(大麻)是什麼東西?世界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先進國家值得驕傲嗎?被禁止那麼久,必有其重要原因吧?對乾淨空氣與社會人心有什麼影響?聽到很正派的朋友及年輕人說要投資、種大麻,有說不出來的奇怪感覺!聽說大麻可以加入食品中,以後如何辨識呢?」一連串的問號,不難感受到琪芬的不知所措。

琪芬的困惑與大衛的淡然,正是加拿大人民對大麻合法化的兩種極端心情。繼烏拉圭之後,加拿大是全球第二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先進國家。

在台灣成長的琪芬,是乖乖牌,始終認定「大麻是毒品」,過去連正眼也不願一顧,也毫無了解它的動機。如今赫然發現,大麻這隻「洪水猛獸」,竟然可以在加拿大合法「出沒」,她不但不知如何「防禦」,甚至不知如何面對身邊準備張開雙臂迎接「大麻新紀元」的朋友。

像琪芬這樣滿臉問號的人,不在少數。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確實將加拿大變成一個受到全球矚目、充滿未知的「大麻合法化實驗國」。

大麻全面合法化以後,許多人的疑問包括:原本活躍的大麻黑市是否會被消滅。如何杜絕未滿18歲的青少年吸食(部分省分規定19歲,甚至21歲才能合法購買、持有和吸食),加拿大不允許在車內持有或吸食大麻,也不允許駕駛在吸麻之後開車,這表示,除了違規「酒駕」,現在又多了「麻駕」,執法警力是否會不勝負荷、防不勝防。

聯邦政府允許每人在家裡種植四株大麻,但已有不少公寓大廈明文公告不允許住戶吸食。外界預期,公寓住戶有關種植和吸食大麻引發的紛爭,勢必層出不窮,也引來「是否會造成新的社會不滿」的另一波疑問。

大麻煙氣味極重,加拿大法律允許在所有可吸菸場所吸食大麻,也允許在國家公園內吸食大麻,二手大麻煙吸太多是否會不適。如何兼顧吸食者的自由同時尊重不吸食者的權益,也是要思考的問題。

此外,大麻合法化之後,加拿大吸食大麻人口會以何種速度增加,對老年人、孕婦和嬰兒、青少年健康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深遠。加拿大公共衛生系統,是否會因此承受額外壓力。

與此同時,大麻產業勢將引發一波新「錢潮」,除了已有多所學校開設大麻相關課程之外,專家估計,大麻合法化第一年可以為加拿大帶來高達87億加元(約合新台幣2076億元)收入,世界各國都密切關注大麻合法化對加拿大財政經濟的助益。

至於琪芬、大衛和所有加拿大人,不管是否心甘情願,都已置身在這一場全國大麻合法化實驗之中。那些通宵排隊搶購大麻的人潮,固然會在一時興起後逐漸散去,但琪芬已然明白,如果不想被直衝而來的「大麻新紀元」撞得人仰馬翻,好好充分理解有關大麻的一切,在人云亦云中明辨是非真假,是在加拿大自在生活的必要功課。

(中央社)
--
聯軍空襲敘利亞 62平民慘死

敘利亞阿拉伯通訊社(SANA)援引當地消息人士的話說,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空襲敘利亞代爾祖爾省的兩個村莊,造成62名平民喪生。

報導指出,聯軍空襲了代爾祖爾省東部的索薩村和布巴德蘭村,造成62名平民喪生,數十人受傷,但沒有說明空襲日期。

俄羅斯駐敘利亞衝突各方停火中心主任薩夫琴科指出,由於親美部隊無能,恐怖分子完全控制了幼發拉底河東岸哈金鎮和索薩村之間綿延約20公里的地帶。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的發言人表示,艾爾多安27日將在伊斯坦堡就敘利亞衝突,與俄羅斯、德國和法國領袖召開峰會。

土耳其國營安納杜魯新聞社引述艾爾多安發言人卡林的話指出,峰會出席者將包括俄國總統普丁、法國總統馬克洪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

卡林表示,峰會將就敘利亞衝突和反抗軍最後據點伊德利布省的情勢,尋求「長久解決之道」。艾爾多安原本計畫在9月舉行這場國際峰會,但未能如期召開。

另外,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20日在第5屆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上說,俄方在敘利亞獲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行動期間,總共消滅了8.75多萬名武裝分子,95%以上敘利亞領土。

紹伊古還表示,俄羅斯空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期間進行了4萬多次作戰飛行,其中2.1萬多次在夜間。他說,在作戰期間,擊毀恐怖分子設施約12.2萬個,消滅了大部分武裝份子。他說,目前敘利亞的和平生活正在積極恢復中。

(中國時報)
--
黎明宮魔咒 巴西總統都沒好下場

名家設計的巴西總統官邸「黎明宮」美侖美奐,稱得上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幻住宅。離奇的是,只要當上巴西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從自殺、政變、彈劾、醜聞到入獄都有,宛如南韓「青瓦台(總統府)魔咒」,歷任總統多不得善終。

巴西總統特梅爾去年住進去才2周,就匆匆帶著小他43歲、選美皇后出身的嫩妻瑪塞拉與7歲兒子,搬回先前居住的副總統官邸。特梅爾抱怨他的豪華總統官邸磁場不佳,懷疑房子有鬼,被媒體稱為「最美的第一夫人」還找神父來驅鬼,但仍舊無濟於事,最後決定搬家。

特梅爾說:「我覺得那裡怪怪的,搬進去的第一晚就睡不好,磁場不佳。我們懷疑:會不會有鬼?」他還說,連妻子也覺得毛毛的,只有兒子喜歡那裡,因為可在各個房間跑來跑去。

位於首都巴西利亞的「黎明宮」建於1958年,並不是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宅。可是特梅爾伉儷卻覺得這棟豪宅陰森可怕,找人驅魔無效後,乾脆舉家搬回同樣奢華但面積較小的大鸛宮。

大鸛宮是特梅爾之前擔任副總統時的住所。在前總統羅賽夫女士因非法操縱國家預算遭彈劾下台之前,特梅爾就住在大鸛宮。羅賽夫被罷黜後,特梅爾扶正並搬進黎明宮,但他留下的副總統職位一直懸空,因此他才能選擇搬回附近的副總統官邸。

現年78歲的特梅爾貪腐醜聞纏身,與35歲的第二任妻子瑪塞拉生活窮奢極侈,讓巴西人民非常反感。有網友就酸,他們是心理有鬼,不是房子有鬼。

科學怎麼解釋鬧鬼?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懷斯曼做過實驗。他在一個音樂會現場演奏的4首曲目中加入振動頻率低於20赫茲的次聲波。演奏完,他請聽眾描述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在場的聽眾說,樂曲演奏時他們有一些詭異的感覺,比如:不安、悲傷、厭惡、害怕等,有的人甚至感到背脊發涼,這和人們覺得「有鬼」時的感受極相似。

這項實驗證明了次聲波與詭異的感覺有關,而且次聲波頻率低於20赫茲,超出人耳的聽覺極限,所以人們就會把這歸因於幽靈鬼怪等,從而產生更加恐懼的感覺。有人認為這與內耳的淋巴液受到震動,影響了平衡系統有關連。次聲波也可使眼球震顫,因而扭曲了視力,譬如看見眼角處有模糊的灰色陰影,讓人誤以為見鬼。

鬼出沒注意 靈肯逛白宮

編按:月底就是西洋鬼節「萬聖節」,台灣人也愈來愈瘋以萬聖節為主題的變裝開趴等各種「搞鬼」、「搞怪」的活動。因應萬聖節到來,本報特別介紹外國領導人官邸的靈異傳說,當然信不信還是由您決定。

台灣總統府被說成陰氣很重,甚至有立委建議辦超渡法會告慰亡靈。美國國家的象徵「白宮」矗立200多年,歷經滄桑,更是鬼影幢幢!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說過,只要晚上一熄燈,白宮就變成鬼片場景,陰森詭異。據記載,有至少8位美國總統繪聲繪影地談及在白宮內撞鬼的經驗,一些夜宿白宮的外國貴賓更是言之鑿鑿,彷彿確有其事。

邱吉爾 裸身驚見林肯

今年有一本新書爆料,自以為是「美國公主」的第一千金伊凡卡要求住在白宮的林肯臥室。殊不知「林肯臥室」是白宮裡鬧鬼鬧得很凶的地方。如果多位前總統和其幕僚人員說的話可信,那麼最常顯靈的「阿飄」就是前總統林肯。

林肯在1865年遇刺身亡後似乎陰魂不散。最戲劇性的靈異事件就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與林肯的鬼魂不期而遇。1940年邱吉爾下榻在林肯臥室,洗完澡後一絲不掛、叼著雪茄,端著一杯威士忌,猛然瞥見「林肯」站在壁爐邊,「兩人」對望幾秒鐘後,「林肯」就自行飄走了。邱吉爾從此拒絕在林肯臥室過夜。

荷女王 夜宿慘遭嚇暈

兩年後,荷蘭女王威廉敏娜造訪白宮,睡在後來做為客房的林肯臥室,當時她聽到敲門聲後去應門,開門赫然見到林肯的鬼魂,當場嚇暈。柯立芝總統的妻子葛蕾絲也爆料,曾目睹「林肯」站在他以前辦公室的窗前往外看。雷根總統則

透露,他的愛犬喜歡在白宮亂逛,但死也不願進林肯臥室,「牠只在房門外狂吠」。

據說「林肯」經常在白宮二樓走廊徘徊,並將雙手放於背後,站在某個窗戶旁。杜魯門總統在寫給太太的一封信中提到1946年有一天凌晨被敲門聲吵醒,開門後卻發現外頭沒人。

小布希總統的雙胞胎么女珍娜,曾在脫口秀節目中描述她在白宮生活8年的靈異經驗。「我在睡夢中,突然房間的壁爐傳出1920年代的音樂,我感覺有鬼,嚇得直奔姊姊的房間,但她卻嗤之以鼻。」 於是珍娜硬要姊姊陪她一起睡覺。某晚,電話鈴響。她說:「我們突然聽見壁爐傳來歌劇的樂音,真是難以置信」。第二天詢問白宮工作人員,他們說已經司空見慣。珍娜倒是想見「林肯」,可是始終緣慳一面。

幽靈貓 現身必招災難

除了林肯,另外還有兩位前第一夫人的鬼魂遊蕩。一位是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之妻艾比嘉,在世常到東廳洗衣服,她死後就傳出有人曾在東廳見到艾比嘉疑似拿著洗衣籃的身影;另一位則是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的夫人桃莉。據傳威爾遜總統夫人下令整建玫瑰花園時,就有幕僚看到桃莉顯靈阻止,最終他們決定放棄翻動桃莉最愛的玫瑰花園。

玄的是,傳說白宮地下室有隻幽靈貓,只要牠現蹤,就表示美國即將遭逢災難。據說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一周和甘迺迪總統遇刺前幾天,都有人驚見牠的魅影。

日首相公邸 水龍頭會流血

比起白宮靈界「好兄弟」,日本首相公邸和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的阿飄怨念更深,更囂張。別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兩個人男子氣概滿滿,他們都因為怕鬼,遲遲不願入住。

安倍2013年6月接受「讀賣電視台」專訪曾談首相公邸「鬧鬼」的傳聞。他表示,雖然大家都說鬼沒有腳,但聽說前首相森喜朗在府內見過鬼,而且沒有上身只有腳。被問及是否怕鬼時,安倍回答:「沒這回事」。但一個月後,安倍卻笑說:「阿飄跑出來很可怕,不如大家陪我住。」

現今的日本首相公邸建於1929年,1932年5月15日,首相犬養毅在此遭海軍軍官刺殺身亡,1936年又發生陸軍軍官政變失敗的「226事件」,從此就盛傳有鬼。

《新潮》周刊曾報導,宇野宗佑首相1989年透露,在府內打開水龍頭竟流出血水。森喜朗2001年直言「半夜聽到可怕的腳步聲」。羽田孜首相夫人也說過,「通靈者」告訴她(首相公邸)庭院裡有很多軍人,建議驅邪。

說來邪門,前首相小淵惠三在1999年決定改建官邸,之後突然腦溢血身亡。安倍2006年首度拜相時入住公邸,做不到一年就因宿疾潰瘍性大腸炎惡化而閃辭。之後歷任首相任期都只有一年左右。

當然,也有八字硬的首相,例如小泉純一郎就幹滿5年。他還表示,如果官邸真的有阿飄,他真想見識見識。

怕睡到半夜身邊多個伴 杜特蒂拒住馬拉坎南宮

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修建於1746年,傳聞有猛鬼出沒。2012年11月1日亡人節,馬拉坎南宮官網張貼一張大門口站著一名無頭侍衛的照片,且不諱言種種靈異傳說。當時總統艾奎諾三世說,多名總統侍衛聲稱看見府內音樂廳的鋼琴無人自彈,晚上還聽到踱步聲。

馬可仕總統曾告訴子女說,有1名侍衛突然現身總統書房內,然後穿牆出去。許多馬拉坎南宮員工宣稱,看過羅哈斯總統和麥格塞塞總統在國宴廳抽雪茄。

杜特蒂競選時就表明不住官邸。他曾開玩笑說,「我不會在馬拉坎南宮睡覺,因為這裡的鬼肆無忌憚,不等到晚上,白天就會出來。」「我怕睡到半夜身邊多個伴,如果是白衣女還好,可以抱一抱,萬一是鬍鬚男呢?說不定是西班牙人咧!」

(中國時報)
--
避免挨告!OPEC開會不談油價

知情人士指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律師的指導下,敦促成員國的代表在出席討論石油政策的會議時,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提到油價,以避免美國未來通過反石油壟斷法案,以操縱油市為由對OPEC提出訴訟。

美國早在2000年已提出反石油生產與出口壟斷(NOPEC)法案,2007年甚至在參眾兩院通過此法案,但時任總統的小布希拒絕簽署而讓法案被擱置到現在。

但是,川普最近指責OPEC在2016年聯手減產讓油價上漲至約4年新高,並要求OPEC增產來抑制油價後,讓OPEC擔心川普最後會讓NOPEC通過成為法律。

到時候美國政府就有法源依據,以操縱油價為由對OPEC成員國提出訴訟,指控其限制石油天然氣產和設定價格等行為來採取法律行動。

知情人士指出,多位OPEC資深官員7月時在其總部所在的維也納,跟紐約偉凱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討論與NOPEC法案相關事情。

偉凱建議OPEC要避免公開討論油價,並提出OPEC各成員國應該同時尋求多個外交遊說管道,以試圖防止美國通過NOPEC法案而成為法律。

OPEC秘書處8月1日即致函給各成員國的能源部長,去進行外交遊說和避免公開談論油價。像主導OPEC的沙烏地阿拉伯過去在討論石油政策時,經常會暗示油價的理想水準,但OPEC要求成員國以後不能再這樣做。

路透取得的信函內容顯示,今年擔任OPEC主席的阿聯能源部長阿瑪茲盧尼(Suhail al-Mazroui)在信中要求OPEC成員國與非OPEC產油國,往後不要公開討論油價和油市狀況。

儘管美國今年通過NOPEC成為法律的機率不大,但OPEC與非OPEC等產油國愈來愈擔心,在川普一再批評OPEC是推高油價的元兇下,美國國會最終會支持他通過NOPEC。

(工商時報)
--
極端氣候頻傳 啤酒恐變貴

全球暖化剝奪生活小確幸,繼巧克力、咖啡、紅酒之後,未來連邊看球賽邊喝啤酒都成了奢侈。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示警,極端氣候料使啤酒原料大麥收成減少,啤酒這種庶民飲料恐因供應短缺而變貴。

《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21世紀乾旱、熱浪等氣候異常現象頻傳,恐導致啤酒主原料大麥的全球產量驟減,進而影響啤酒供應。

撰寫該報告的研究團隊預估,地球暖化引發的極端氣候,會害大麥收成量損失3%到17%,尤以中南美洲等熱帶地區的大麥產區受創最深。

研究人員將大麥受極端氣候影響的收成變化,套入說明全球啤酒市場供需變化的經濟模型中,以檢視大麥減產何以衝擊各國啤酒的價格及消耗量。

情節最嚴重的模擬結果顯示,全球大麥供給因氣候異常而銳減,將導致全球啤酒消耗量減少16%,平均價格也因此翻倍。以嗜酒成性的愛爾蘭為例,每瓶500毫升啤酒的售價將多漲將近5美元,是目前價格的3倍。

而全球最大啤酒消費國中國,每年啤酒消耗量預料暴減43.4億公升。美國是少數大麥產量未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國家,然其啤酒消耗量同樣下滑。

該研究共同作者、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氣候變遷經濟學家關大博(Dabo Guan)指出,已有多份研究探討氣候變遷是如何影響小麥、稻米等主食作物產量,使紅酒等奢侈品變得更高不可攀,但尚無人想過啤酒也會受暖化牽連。

關大博強調,做此研究的目的,並非鼓勵消費者趁現在狂飲啤酒,而是盼大眾深切了解全球暖化恐影響到日常生活,激勵他們起而行動對抗氣候變遷。他說:「如果大家還想一邊喝啤酒一邊看足球賽,我們必須有所作為。」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工商時報)
--
法國總統失去民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民意支持度不斷下滑,從今年年初的50%降至9月的29%,創下上任以來最低紀錄。

法國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因「整合歐盟」的主張在國際間備受讚譽,但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卻一路下滑。由於法國經濟成長放緩、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多位內閣成員因理念不合辭職,導致馬克宏聲望一落千丈、在國內孤立無援。

馬克宏的民意支持度不斷下滑,從今年年初的50%降至9月的29%,創下上任以來最低紀錄。

此外,雖然他所屬的共和前進黨(Republic on the Move)在國會仍占據多數優勢,但黨內左派勢力卻不再力挺他。

帥氣總統 人氣不再

近來便有多位部長相繼宣布請辭,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內政部長科隆博(Gerard Collomb)。科隆博是社會黨(Socialist Party)重量級政治人物,他於2017年總統大選時率先跳出來支持馬克宏,被視為是馬克宏勝選的關鍵人物。

科隆博在請辭前批評馬克宏執政「過度傲慢」,而這番論點也受到許多人認可。科隆博日前接受法國電視台專訪時指出:「希臘話裡有個詞叫做『hubris』,意思是傲慢、狂妄。在某些時刻,你開始變得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得到。」

事實上,馬克宏支持度不斷下滑、推動改革困難,部分原因在於他失去感動人心的能力,與民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今年夏天,馬克宏的隨扈貝納拉(Alexandre Benalla)在5月1日勞動節遊行中強力鎮壓示威民眾,由於他不具備警察執法資格,因此參與鎮暴行動明顯違法。而貝納拉事後更被爆出享有多項特權,包括入住巴黎市中心公寓、使用政府座車等。

雖貝納拉隨即遭到開除,但馬克宏事後表示自己對於雇用他「深感驕傲」,並將此醜聞形容為「茶壺裡的風暴」,不思反省態度令外界相當失望。

除了這次醜聞外,馬克宏有次遇到失業民眾陳情,這名民眾抱怨工作難找,正試圖解釋時卻遭強行打斷,馬克宏訓斥「機會滿街有,是你不夠努力」。這番景象透過媒體強力放送,導致馬克宏形象大傷。

法國失業率仍居高不下

此外,雖然馬克宏大力推動勞動市場等改革,試圖提振法國經濟成長,但上任一年多來成效有限,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馬克宏上任初期時的失業率為9.4%,今年7月失業率卻僅略降至9.1%。而法國今年經濟成長僅約1.6%,在歐洲國家排名墊底。

馬克宏今年1月時曾表示,全球多家科技巨擘計畫在法國投資約35億歐元,包括臉書、谷歌母公司Alphabet與豐田汽車等,未來5年內可望帶來2,200個工作機會,但這些計畫對於就業市場帶來的幫助卻尚未顯現。

法國多名資深官員為馬克宏叫屈,他們認為總統推動多項重大改革落實需要時間,想在極短時間振興經濟並非易事。而企業雇主也指出,法國失業補助金與一般員工起薪約略相同,這也是民眾寧願失業在家也不願找工作的原因。

(工商時報)
--
每周上學四天的好處

全美愈來愈多學校開始採取每周上課四天的新制。學生為此樂不可支,父母卻氣得跳腳。

■More schools adopt a four-day schedule to save money,retain teachers.

自今年起,南科羅拉多州的Pueblo City學校加入每周上課四天的行列,希望能節省學校開支,並吸引教師留在此地教學。

不過為彌補少一天的上課時間,該學校將周一到周四的上學時間多增加5到45分鐘,主要依照年級而定。該學校的上課時數原本就已超過該州要求的規定。還有其他學校把每天上學時間額外增至90分鐘。

上課四天制度剛開始只被鄉間採用,如今卻逐漸擴散至郊區與都市地區。這個學年,全美至少22州約6百個學區已經採用上課四天制,遠超出10年前的17州、120個地區。

上課時數少 翹課也變少

剛開始該制度是為了協助地方節省交通與電力費用,不過許多學校發現,在改用四天制後,卻出現意想不到的好處。根據調查發現,學生與教師缺席率下降,學業成績不受影響,學童對學校的滿意度也增加。

在科羅拉多州Salida學區擔任教育總監的布萊克本(David Blackburn)聲稱,自從他的學區採取上課四天制後,平均每年可省下6萬美元,以用來協助支付新的教學計畫,例如利用不用上學的日子進行補救教學,與教導學生如何興建房子等。

他還補充,該制度也大幅提升教師士氣,「這是省錢,沒錯,但並不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丹佛市外的27J學區,從今年起成為採用四天制的全美最大學區。該學區預估有超過1萬8千名學生。這項轉變預料將節省學校經費,並提供師生更好的生活品質。

該學區的資深教師魯拜爾(Gus Ruybal)表示,以往教師在周末都要花費許多時間批改作業、設計課程或是做行政工作,如今他聽到這些教師終於可大鬆一口氣,興奮的說「我終於也可以有周末了!」

不過仍有一些父母反對這項制度,最大原因是他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照顧小孩。

家長不滿情緒高漲

在醫院擔任廚工的卡斯蒂羅(Sylvia Castillo)抱怨,上課時間縮短,意味她必須另找保母照顧她的7歲孫子羅爾(Damien Rael)。

她坦言「這真的很難」,若沒有Boys&Girls俱樂部舉辦的育樂營,她真的不知道可以將孩子交付給誰照顧。不過羅爾卻直呼只要上課四天的制度實在太棒了,因為他可以睡到飽,以及好好玩樂。

也有一些學區在採用上課四天制後,最後又回到五天制。明尼蘇達州的North Branch區公立學校,過去曾實行每周上課四天計畫,不過在該地區財務情況出現改善後,該學校最近又改回五天制。

North Branch教育總監漢頓(Deb Henton)表示,「這個世界是五天工作制,因此外界預期學童也應該一周上課五天。」不過她也不否認,先前四天制的計畫讓該地區一年節省30萬美元支出,主要是在交通、電力上可降低費用與減少代課教師的聘僱等。

(工商時報)
--
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

美國與中國大陸、其他國家發生的貿易糾紛會讓俄羅斯的小麥在國際市場更有吸引力。

■U.S.trade disputes with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could make Russian wheat even more attractive.

正當中美貿易戰衝擊美國黃豆對中國大陸出口,讓巴西黃豆農從中受惠之際,俄羅斯農業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後,已開始要挑戰美國做為全球最大穀物出口國的地位,光去年度的小麥出口增長幅度之高,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匹敵。

雖然全球穀物價格自2012年高點開始持續下滑達數年之久,但俄國農業在此期間卻因為進行革新而興起。

其迄6月底止的前種植年度,小麥出口逾4,000萬公噸,年增幅度約50%,這是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小麥出口量能達到如此高的水準。

俄國曾在2016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去年讓出冠軍寶座,今年可望再次超越美國。

俄國農業產值直追美國

俄國農業競爭力不斷成長正不斷威脅著美國農業,尤其美國農業正面臨其自1980年代以來最大的農場倒閉浪潮。

因為全球穀物出現供過於求問題,目前價格較2012年頂峰將近腰斬,尤其美元走強後,讓以美元計價的穀物行情表現更弱,美國農民愈來愈難從中獲利。

當美國與中國大陸、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即令俄國小麥在國際穀物市場裡更具吸引力。

交易商Solaris Commodities經理史提爾(Swithun Still)認為俄國農業崛起並非貿易戰造成,其種植的穀物品質愈來愈優良而售價愈來愈便宜才是主因。

俄國盧布兌美元匯率自2014年初約33盧布,貶值到目前約66盧布。除了對美元匯率走低,盧布兌歐元等貨幣也貶值。歐美都是小麥出口地區,在貨幣貶值因素下,大幅提升俄國穀物的出口競爭力。

隨著俄國小麥價廉質優,近年在依賴穀物進口的中東與北非等市場裡,不斷排擠歐美穀物而擴大其當地市占率。

石油、穀物成俄國主要經濟

俄國致力讓經濟多元化來降低對原油出口的依賴,因此積極推動農業革新,讓包括穀物、魚和肉類等農產品出口不斷大幅成長。俄國的聯邦預算收入來源,過去曾經有一半是來自石油與天然氣的出口收益,目前比率下降至約40%。

2016年時任俄國農業部長的特卡契夫(Alexander Tkachev)就曾經說過,假如油價大跌而穀物價格表現超越石油,那穀物就是俄國的「石油」。

俄國2017年農產品出口金額達207億美元,超越其軍事工業成為俄國第二大出口收益來源。在整體農產品出口裡,小麥即占約四分之一。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源,迄6月底止的前種植年度裡,俄國的小麥產區面積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大。美國農民因為愈來愈難獲利而減少種植,使其目前小麥產區面積創一個世紀來最小,讓小麥產量在前種植年度裡萎縮25%。

(工商時報)
--
巴西將進入狂人時代

素有「熱帶川普」之稱的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極有可能贏得10月大選,使巴西步上美國及菲律賓後塵進入狂人執政時代。

■In his bid to capitalize on Latin America's lurch to the right, Bolsonaro paints himself as a tropical Trump:a pro-gun, anti-establishment crusader set on draining the swamp into which Brazil's futuristic capital has sunk.

今年4月某日,位於巴西北部邊境城市博阿維斯塔(Boa Vista)的機場入境大廳擠滿人潮,他們手中揮舞旗幟、大聲歡呼,看似準備迎接巨星蒞臨,但她們等候的不是偶像歌手,而是角逐巴西總統大選的社會自由黨(PSL)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

一名夾在人群中的支持者維埃拉(Fernando Vieira)表示:「他是巴西的希望!他是隧道盡頭的明燈!帶領我們進入全新的世界!」

從波索納洛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像維埃拉這樣熱情的支持民眾便一路跟隨,不斷高喊「傳奇降臨」,就連當天活動主持人也以「巴西民主盛宴揭幕」來介紹他出場,只是國際間有許多人質疑他和民主無法劃上等號。

主張以暴制暴 獲擁護

曾當過職業軍人並以上尉身份退伍的波索納洛,在過去28年來擔任國會議員,不僅在軍人及警察界備受擁戴,且他主張以暴制暴、嚴懲犯罪的政見,也在近年經濟走下坡、政局治安動盪的巴西吸引大批擁護者。

他在去年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曾表示:「我在巴西軍隊待了17年。我很明白階級和紀律的意義。我們必須堅守這兩大原則才能建立秩序並推動進步。」

然而,他從政以來的行事作風狂妄,也讓他被國際間視為美國總統川普與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合體,甚至有「巴西川普」以及「熱帶川普」的封號。

波索納洛擔任國會議員期間不僅公開辱罵左派女議員「連強暴都嫌不值」,也曾推崇專制強權的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與他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退役上將穆拉奧(Antonio Hamilton Mourao)也不例外,曾在近日電視專訪時主張在動亂時派軍力鎮壓,甚至表示「英雄都會殺人」。

儘管波索納洛各種歧視言論飽受國際批評,且他的專制獨裁形象強烈,但在巴西前總統魯拉無法參選的情況下,波索納洛成功在10月初第一輪投票中拿下將近50%得票率,領先魯拉欽點的勞工黨候選人哈達德(Fernando Haddad)17個百分點。雙方即將在10月28日第二輪投票中決勝負,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哈達德逆轉勝的機率不高。

巴西川普 擅長煽動群眾

自選戰開打以來,波索納洛的套路和川普極為相似,就連英國媒體都認為波索納洛雖愛胡亂放炮卻擅長煽動群眾。波索納洛也和川普一樣善用社交媒體。今年9月推特上關於巴西總統大選的討論串中,提及波索納洛的次數就占所有候選人的35%以上。

《美洲季刊》總編輯溫特(Brian Winter)認為波索納洛擺明複製川普的競選策略。他表示:「川普當初參選時主張改善內陸城市治安敗壞、經濟走下坡及政治腐敗等三大問題。巴西同樣存在這三大問題,因此若川普當時靠這樣的政見當選,現在巴西也有可能如法炮製。」

(工商時報)
--
南非女大生遭輪暴 4嫌拿石頭砸死她

南非西開普省高等法院近日審理2017年震驚全國的一起性侵案。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大生柯涅留斯遭劫車、集體性侵,還被殘忍殺害。嫌犯的自白、犯案過程與相關監控影像也在此時公諸於世。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當時21歲的柯涅留斯凌晨3時30分開車將同學馬許送回家,接著坐在車上聊天。原本要前往附近住處的四名兇嫌路過,見到車內有人,遂動手打劫,用螺絲起子與彈簧刀將兩人挾持。

這輛車後來出現在一處加油站,馬許被關到後車廂,柯涅留斯則被擠到駕駛座旁的位置。一名兇嫌拿著馬許的提款卡想領錢,卻因馬許沒有說出正確的密碼導致空手而回。

根據馬許的證詞,兇嫌指他沒有給出正確密碼,要他躺在地上,他只記得兩人手上拿著石塊,隨後就失去意識。提交給法庭的照片則顯示,馬許不只頭部被打到流血,身上還滿是傷痕,他的一隻耳朵聽力完全喪失,也因心理嚴重受創,迄今仍無法復學。

柯涅留斯則遭三人多次性侵得逞,之後疑似遭螺絲起子刺中頸部,再被大石砸中頭部,最後棄屍荒野。病理學家作證指出,柯涅留斯私密處與頸部都有重傷,「死前經歷極大痛苦」。

(世界日報)

健康

月經前4天服用 四物湯緩解痛經

四物湯向來被女性視為補血調經聖品,中醫師提醒,四物湯要依不同症狀在不同時間服用,才能達到緩解痛經或補血的效果。

須中醫師把脈問診
中醫師陳潮宗指出,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等四物湯藥材各有其功效;熟地可補血,當歸、川芎為活血化瘀,白芍可抑制子宮痙攣,確實可以調理痛經、月經不規則、貧血等婦科疾病。
不過,四物湯應依不同症狀在不同時間服用,例如痛經,應在月經來前3到4天開始服用;月經不規則要在月經來前1至2天服用;貧血體質者在月經結束後1天開始服用。1次療程約喝5天即可緩解不適,切忌在經期前、中、後隨意服用。
陳提醒,四物湯為中藥材,服用前須經中醫師把脈問診,有口乾舌燥、便祕、青春痘等燥熱體質,或有腸胃炎、腹瀉、腸道出血等腸胃不適都不建議服用。

(蘋果日報)
--
預防骨質疏鬆 補鈣 運動 篩檢不可少

別忽視骨頭健康!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根據健保署資料,國人在骨科的醫療花費10年來成長了42%,追蹤這些患者也發現,其中只有4分之1有接受骨密度檢測,等於8成的患者沒有好好預防。

骨鬆 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骨質疏鬆是沉默的疾病,許多人直到骨折後才驚覺有骨質疏鬆;骨鬆學會點出,我國民眾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一年死亡率將近兩成。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醫骨科醫師林高田說,骨質疏鬆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50歲以上平均3分之1的女性、5分之1的男性,一生中會發生至少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如脊椎體、髖部或腕部的骨折。

骨鬆的症狀不明顯,不過一些日常的小症狀如「背部彎曲駝背,出現瀰漫性慢性背痛」、「起床時背部、腰部疼痛」、「向前彎腰的姿勢會感到痛苦不堪」,林高田說,這些症狀民眾常以為是普通的腰酸背痛,但其實也是骨鬆的警訊。

響應每年12月20日是世界骨鬆日,林高田提醒,骨質疏鬆症從年輕到老年都必須及早養成疾病意識,因此呼籲民眾平時就要「日常補鈣」、「負重運動」、「篩檢追蹤」才能有效避免骨質疏鬆纏身。

骨質疏鬆症學會推廣「骨折聯合照護服務」,秘書長陳崇桓說,這項照護模式可以提升八成到九成的病患治療率,這些高風險群的病人需要受到照護,而追蹤這些病人接受應有的治療與督促病人持續服藥,這才是骨折聯合照護服務最主要目的。

除了檢測,防止骨鬆也能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林高田建議,除了日常均衡飲食外,包括鮮奶、優格、起司等乳製品都是優質鈣質來源,且多去曬太陽也能使身體產生維生素D,可強化鈣質吸收。

另外,多運動也能強健肌肉、增加骨質密度,並改善身體協調和平衡,減少因跌到而骨折的風險。

(自由時報)
--
拒絕疤痕 從傷口照護開始/蒲啟明(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暨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門診中,常有患者因疤痕問題前來諮詢。有的疤痕是因外傷造成,有的是手術、燒燙傷或感染而留下。每道疤痕就跟患者的經歷一樣,有著一段辛酸的過往,明顯的疤痕不僅會造成患者身體活動受限,嚴重的甚至因自卑而無法正常生活。

整形外科醫師就像心理醫師需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一樣,必須了解每道疤痕形成的原因,並針對原因提出治療方法。

理想的疤痕外觀是細白平整的痕跡,嚴重一點會有紅色、咖啡色,甚至黑色的色素沉澱,更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肥厚性疤痕、蟹足腫或攣縮。這些疤痕除了不美觀以外,較嚴重的疤痕甚至會引起搔癢、疼痛、僵硬或者攣縮,使得身體活動受限。

所謂「肥厚性疤痕」,指的是疤痕增生範圍沒有超出原本傷口的範圍;「蟹足腫」疤痕增生則會超過原本傷口的範圍,且會持續增生擴大。

認真照顧傷口及疤痕,是預防疤痕增生、減少後續困難疤痕處理的不二法門。因此,一旦有手術或受傷後造成的傷口,一定要避免其感染並讓傷口快速癒合。

待傷口癒合後,要避免日曬,且使用含矽膠成分的貼布或凝膠壓迫,以保持傷口含水量,這樣做也可以有效預防疤痕增生。

有時,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可減少疤痕所受的張力,預防疤痕擴大。

回診追蹤疤痕變化半年以上
疤痕的變化和發展,無法在受傷時就預知,所以必須定時回整形外科醫師的門診,認真追蹤疤痕變化至少半年以上。一旦出現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的變化時,需加上局部類固醇注射或穿緊身衣,加上矽膠貼片壓迫,甚至局部低劑量放射線治療。

若是影響肢體活動的攣縮疤痕,常須以外科手術處理,但術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

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有許多研究和論文都發表使用脂肪移植治療困難性傷口及嚴重疤痕的成果。

疤痕的治療及照顧,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長期工作,好好呵護疤痕,才會有令人滿意的疤痕外觀。

(自由時報)
--
耳痛一年醫不好 竟是喉癌作怪/陳建志(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1位70歲男性右耳疼痛已經持續了快1年,原本以為是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接受過抗生素、止痛消炎藥或耳滴劑等治療,沒有改善;後來以為是顳顎關節痛或三叉神經痛,接受過抗癲癇藥物及物理治療後,依然沒改善。

患者一進診間,就用略帶沙啞的嗓音,滔滔不絕地闡述耳痛的困擾。我仔細檢查他的耳道及耳膜,確實是完全正常,就連顳顎關節的動作也良好,沒有任何觸痛。我建議他順便檢查一下喉部,內視鏡檢查竟然發現右側聲帶上,長了1塊邊緣不規則的腫塊,好像1顆「牙齒」,後來轉診到醫學中心,病理切片後證實是喉癌。

由於喉部的感覺受到迷走神經分支的支配,而耳道的感覺也是由迷走神經分支支配,一旦喉部腫瘤向下侵犯到黏膜深處,疼痛訊息向上傳遞進入腦幹、大腦後,會把喉部的疼痛誤認為耳道皮膚的疼痛,很像是三叉神經痛、顳顎關節痛或局部肌肉痛,這稱為「惡性耳痛症候群」,有別於一般常見疾病(中耳炎、外耳道炎、扁桃腺炎等)引起的良性耳痛。

喉癌常見於吸菸者,特別是老菸槍,故往往會合併肺癌,症狀大多從聲音沙啞或喉嚨卡卡開始,會讓人誤以為是「感冒沒有好」或「慢性咽喉炎」而輕忽,以為吃喉糖或八仙果可以解決問題。

但隨著腫瘤成長與侵犯,出現聲帶麻痺,長出頸部腫塊,演變成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倘若侵犯鄰近器官或遠處轉移,會危及生命。

早期處置 放療治癒率高
治療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只要早期處置,治癒率近乎百分之百,尚可保留聲帶與聲音品質;倘若晚期治療,就只能接受全喉切除術,術後仍須接受放射線、化學或標靶治療,勢必永久喪失喉部發聲功能,只能仰賴食道語、手語、人工喉或其他電子設備來發聲。

(自由時報)
--
小心眼翳病 眼睛也要防曬/梁中玲(亮晶晶聯合診所院長)

最近門診經常有長輩們劈頭就問:「我目睭卡一層白白的東西,是不是白內障啊?」其實是罹患「結膜增生」(俗稱「眼翳病」)所造成,與白內障截然不同,原因多半是紫外線曝曬過多所引起,即便開刀治療,仍有9成機率復發,雖是常見小問題,卻會造成日常生活大麻煩,提醒民眾外出也要為眼睛做好防曬。

隨著夏天氣溫不斷攀升,多數民眾出門總會先做足皮膚防曬工作,就怕白不回來,但卻忽略了眼睛更需要防曬,因為光線的波長越短、能量越強,對眼睛傷害就越大,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就是屬於短波長光源,如果過度曝曬在太陽底下,沒有做好保護,可能會加速惡化與年齡相關的眼疾,「眼翳病」就是其中一項。

紫外線曝曬過多引起
當眼睛的結膜纖維組織因外在因素,例如紫外線照射、灰塵累積等原因,不斷刺激增長,因而延伸到眼角膜上面,合併新生血管及結膜上皮增厚,就會產生所謂的「眼翳」,通常會由內眼角的眼白部位,漸漸往眼角膜方向長過去。

眼翳初期面積不大,但可能會逐漸蓋住眼角膜,甚至蓋到瞳孔而影響視力,有如一層白膜覆蓋在眼部表面,因此常有患者誤以為自己是白內障而就診。

破壞角膜害視野模糊
由於眼翳會破壞角膜,使得角膜從原本透明清澈,變成混濁硬化,導致角膜不透光,或造成角膜表層不規則的曲面,出現散光的症狀,視野會變得模糊,即便戴上眼鏡後,矯正效果也不好,就如同正常視力狀態下,戴上「表面不規則的眼鏡鏡片」,仍會覺得眼前一片視茫茫,尤其若常夜間駕駛更是十分危險,很容易因視線不清而肇事。

建議若眼翳增生速度過快,已經擴展至視軸,可以諮詢專業醫師意見,選擇開刀刮除退化的結膜組織,目前手術還可搭配「排多癌」(mitomycin-C)眼藥水,降低復發的機率,但得注意術後風險;另外若是較大範圍的眼翳,則可考慮施作羊膜移植或是自體結膜瓣手術,增加手術成功率。

(自由時報)
--
鞋子發霉了 繼續穿會得香港腳嗎?

鞋子發霉了,繼續穿會得香港腳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 :皮革衣物或鞋子上的「香菇」,雖然有礙觀瞻,但這並不是會造成皮膚病的致病菌,只怕手觸摸到、不慎吃下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反應,因此必須清理乾淨,之後還是可以繼續穿。

黴菌有許多種類,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癬菌。肉眼看不見的皮癬菌喜歡生長在潮濕溫熱的環境,台灣的氣候很適合它增生,它的的菌絲在地上隨處飄,生活中到處都有,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地面特別多。

由於皮癬菌吃角質維生,因此即便是健康、沒有傷口的皮膚,只要踩到、沾染到,它就可能住進角質層,進而引發皮癬、股癬、頭癬、香港腳、灰指甲等黴菌感染疾病。有報告顯示,糖尿病病人可能因免疫功能不佳,沾染後發生皮膚病的機會更大。

要預防皮癬菌感染,建議在游泳池、溫泉池或健身房浴室穿上乾淨拖鞋,減少腳與公共場所地板接觸的機會;流汗後宜盡速沖洗乾淨,並趕快將身體各部位擦乾,別讓皮膚皺褶又濕又熱的環境助其滋長;避免讓鞋子淋雨、淋濕後長時間悶住腳,降低腳部感染黴菌的風險。

另外,農夫或愛好園藝工作的人在種植過程中,經常不慎讓皮膚上的傷口感染著色芽生菌。這個菌常見生長在土壤中或腐爛樹木上,要避免感染,就得在種植過程著鞋、盡可能戴上手套。

(聯合報)
--
國一女生愛喝含糖飲 才11歲竟大量掉髮

11歲的巧巧剛就讀國中一年級,應是青春可愛的年紀,但她卻因為頭頂與後腦杓掉髮問題而自卑不已,抗拒與同學接觸。母親帶她就醫檢查,醫師原先以為她壓力大自己拔頭髮,她說沒有;接著觀察發現,巧巧的頭皮有一顆顆紅腫的病灶,判斷為毛囊發炎,因此造成長期掉髮。

醫師進一步詢問巧巧的生活習慣,得知她不一定會天天洗頭,恐因此讓頭皮屬油性的她毛囊遭阻塞、遭破壞。另外,曝曬太陽與愛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可能也都是她大量掉髮的主因。

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明,每株頭髮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休止期三個階段,生長期約為三年、退化期約為三個星期、休止期約為三個月,在健康的情況下,每天約會落下50至70根休止期的頭髮,年齡到了50歲之後落髮量會慢慢增加,毛髮會漸漸稀疏,但是整體髮型外觀不會有太大變化。

毛囊不健康可能會增加掉髮量,舉例來說,頭皮未清潔乾淨會致使油脂阻塞、影響正常代謝,曝曬大量紫外線、經常淋雨或經常染燙髮都會帶給頭皮累積性的傷害,貧血或營養不良可能影響毛囊健康,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少造成高血糖而影響蛋白質合成與頭髮生長,免疫疾病患者可能有抗體破壞自身組織(包括毛囊)的問題。其中,病理性的掉髮不僅掉髮量較正常情況多,髮型也有可能明顯改變,也就是某個頭皮區域掉得較厲害。

趙昭明說,平時可觀察落在地上的頭髮,病理性的掉髮往往較細,有時會粗糙、表皮不規則甚至斷裂,如果發現頭髮不健康、落髮量好像變大了,可至皮膚科求診,確認是生理性或病理性掉髮,再循醫囑治療。

想要有一頭美麗的秀髮,趙昭明建議,飲食上應避免甜品、油炸與重口味等可能增加出油量的食物;清潔工作要做好,但並非一律要選擇清潔力最強的產品,清潔原則是「乾淨而不乾澀」,視頭皮性質選用合適的洗髮精即可。

此外,清潔時應注意不要使用太高溫的水,吹髮時別讓太熱的風長時間吹著頭髮,這些動作可能傷害髮質;應減少染燙,真要染燙的話,應避免讓化學製劑接觸頭皮、不可以洗髮搓揉的方式染髮;另外,睡眠品質與情緒壓力也會影響落髮量,平日應有充足的睡眠並保持好心情。

(聯合報)
--
初期如感冒、氣喘 小心致命肺動脈高壓

爬一下樓梯,稍微運動就喘?當心是肺動脈高壓!明天出刊的元氣周報將為您介紹,由於肺動脈高壓初期症狀像感冒和氣喘,不易察覺,加上自體免疫疾病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國人容易忽略,一旦未即時接受治療,嚴重恐導致吸吸困難、右心室衰竭、甚至猝死,不可輕忽!

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張西川表示,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壓力過高,心臟需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因此當肺動脈壓力愈高,心臟負荷會越來越沉重,導致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死亡。

台北榮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中偉指出,人靜止時肺動脈正常值為11-17毫米汞柱,上限是20毫米汞柱,若超過25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

周中偉說,由於肺動脈高壓初期症狀像感冒和氣喘,加上容易與其他心臟疾病混淆,不易被發現和診斷,等到出現昏倒、尿量減少、體重增加、人靜止時仍喘不過氣,恐怕病情已惡化。因此他建議若人稍微運動就疲倦、呼吸困難、眼眶水腫、剛起床時聲音沙啞、哮鳴等,最好盡早去胸腔科或心臟科檢查。

肺動脈高壓依致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通常病因不明,續發性則與許多疾病相關,其中自體免疫疾病是高危險群。據美國研究顯示,「15%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併發肺動脈高壓」,因此他建議,先控制自體免疫疾病本身,需要時搭配肺高壓藥物,避免更嚴重危害。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是指免疫系統失調,原本應對抗外來細菌或病毒,變成對抗身體正常細胞。所幸現今醫療精進,這類病人的存活期延長,幾乎與正常人無差異,但後續的合併症如肺動脈高壓疾病也隨之出現。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廖顯宗指出,據英國和美國研究顯示,硬皮症、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華人研究則以紅斑性狼瘡為主。紅斑性狼瘡通常發生於年輕女性身上,女性罹患機率是男性的十倍,研判與荷爾蒙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它會經身體血液攻擊全身器官如心、肺、腎等,導致各種疾病,其中侵襲肺部的長期機率約有10%,容易誘發肺動脈高壓。

廖顯宗也說,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高壓的危險徵象是「雷諾氏現象」,這是在天氣寒冷、壓力增加等情形下,身體的小動脈收縮引起血流減少,導致手指及腳趾等部位顏色,出現蒼白、發紫、發紅的現象。對於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而言,因抗體與抗原會結合起來攻擊血管,使得早期肺部血管變化就像雷諾氏現象,讓肺高壓逐漸惡化。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劉志偉說,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過去以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現在已有新的生物製劑和免疫調節劑等。他也建議患者應維持正常作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減少壓力,特別注意睡眠充足,休息有助器官與系統修復。

周中偉指出,先將自體免疫疾病控制好,便可降低肺動脈高壓的發生,而目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方式,初期以傳統口服藥物為主,後期有新型藥物或合併兩種以上藥物的治療,主要是讓血管舒張,可改善病症,但需留意頭痛、畏光等副作用,最好與醫師討論,尋求適合的藥物選擇。

此外,肺動脈高壓患者需定期檢查追蹤,施打流感疫苗,避免過度鹽分攝取,減少過度勞累行為,例如搬重物、至高海拔山區爬山等,才能減少致命風險。

(聯合報)
--
骨鬆悄悄上身而不自知? 先觀察有沒有這四個症狀

一名60多歲的奶奶,過50歲停經後,背部漸漸彎曲駝背、無法仰睡,甚至翻身時都會被痛醒,但她都認為只是普通的老化導致腰痠背痛,忽視身體的警訊,直到有一天走路走到一半卻沒來由跌坐在地,就再也起不了身,送醫檢查發現,竟然是走路走到髖部骨折,才會跌倒。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說,國內50歲以上女性3人中就有1人、男性5人中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因症狀不明顯,許多人都是在骨折後才驚覺骨鬆已找上門。年過半百的長者、長期服用類固存藥物、切除卵巢或在45歲前更年期提早報到的女性,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出現「駝背」、「無法仰睡」、「身高變矮」、「向前彎腰會感到疼痛」,這些都是骨鬆警訊。

據健保署資料,國內每年近2萬人髖部骨折,發生率是全亞洲第一,大多數是因骨質疏鬆症導致。林高田表示,一般認為跌倒導致骨折,但其實有1成骨鬆患者是骨頭先被掏空, 一個簡單外力使其髖部骨折才倒地。不論跌倒、骨折先後順序,一旦髖部骨折,8成患者會失能,長期臥床併發泌尿系統或肺部感染,2成患者一年內就死亡。

但依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國內近8成骨鬆高風險族群在骨折發生前,從未進行預防及骨密度檢測。林高田提醒,高危險群應定期就醫檢測骨密度,若經醫師評估屬於骨折高風險,建議積極接受治療與並期追蹤,採用正確生活飲食與藥物治療最多可降低50%的骨骼發生風險。

除定期檢測骨密度,預防骨折,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則強調,應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日常均衡飲食,多食用鮮奶、優格、起司等乳製品取得鈣質,多曬太陽也能活化身體維生素D、強化鈣質吸收;另負重運動可強健肌肉、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平衡感,可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