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81031 金庸辭世篇

*大俠,再見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 94歲辭世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昨下午病逝香港養和醫院,享壽94歲,一代大俠的人生就此謝幕。金庸本名查良鏞,出生中國浙江,後移居香港,其作品享譽兩岸三地,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等都先後搬上大銀幕,讓他在華人武俠小說圈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為其最佳註腳。



金庸的香港好友、作家陶傑透露,金庸昨下午5時左右過世,「沒有留下什麼遺言……他今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年齡逐漸增大,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說話也不太清晰」。金庸與前妻朱玫所生的小女兒查傳訥昨向媒體證實金庸死訊,但不願受訪,只說「多謝關心,恕不接受訪問」。

傳晚年出現認知障礙
香港作家倪匡與金庸相知相交近60載,昨得知噩耗時,不斷詢問記者「是真的嗎?快去證實這項消息是真是假!」金庸與倪匡、黃霑、蔡瀾並列「香港四大才子」,倪匡昨說,金庸「人生豐富到極點」,是中國歷史上「五千年來第一人……他的小說的好看程度是五千年來第一,古今中外,無以復加。」金庸病逝後,「香港四大才子」只剩倪匡和蔡瀾。
香港《蘋果日報》昨報導,金庸晚年因有認知障礙,所以有時會認不得人,或者會耍性子,像個老頑童,而倪匡的妻子身體也不好,所以幾個香港才子並不常見面。香港《蘋果》指出,金庸據傳晚年只認得妻子,記憶較深刻的也是以前的事,所以金庸的夫人獨力照顧丈夫,相當吃力。金庸一生共有3段婚姻,陪伴他走完人生的妻子林樂怡現年65歲。
金庸生前受訪曾吐露自己的遺願:「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他表示,自己多部作品裡,最喜歡的男主角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同時也喜歡《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最不喜歡的是《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他說:「見到這種人要遠而避之。」

「世紀最傑出文化人」
香港作家陶傑昨接受香港《蘋果》訪問時表示,他最近經常到金庸的家中及醫院探訪,「我認識他20幾年、四分之一個世紀。他是一個非常有修養的人,本世紀最傑出、最有深度文化人。」曾參與《倚天屠龍記》電視劇演出、飾演劇中趙明一角的香港演員汪明荃昨說:「今天聽到這個消息好捨不得,他好有才華,文學方面貢獻好大,又辦報紙。當年能夠演到他筆下角色,我覺得好榮幸。」
金庸1955年以筆名創作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並於香港《新晚報》連載,大受歡迎。接下來的兩年,金庸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之後其他作品陸續橫空出世,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左寫社評右寫小說」
金庸武俠創作始於香港,但他的作品在中國一樣風靡。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曾接見金庸。鄧小平曾向到訪中國的金庸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江澤民則稱讚他:「你的小說在內地有許多讀者,許多領導人也很愛看。」
除了武俠小說,金庸早年在香港創辦《明報》等報章雜誌,曾在《明報》「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如今隨著金庸病逝,「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已全數告別江湖。另外,金庸還是詩人徐志摩的表弟。
金庸讀者遍及全球,本人曾將14部武俠經典作品的字首,串成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華人世界廣為流傳。
印度影星阿米爾罕在微博發文哀悼,他表示幾個月前才讀了《鹿鼎記》,帶給自己很多快樂,「我是他忠實粉絲,我想向他的家人表示衷心哀悼,願他安息。」

筆名「上官鼎」的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曾透露,他高中時瘋迷看武俠小說,金庸等武俠小說家的作品,是他的最愛。他更透露,金庸筆下《天龍八部》的喬峰,還有《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是他最喜歡的武俠人物。
言情小說作家瓊瑤也在臉書發文說,「剛剛才知道,金庸大師走了,不勝唏噓!聽說我和他還有遠親關係,不曾證實。我是他的粉絲,確是事實!從此,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冲……長存人間!」
香港籌備3年、耗資約4000萬元台幣的金庸館去年3月於香港文化博物館成為常設展館,館內共有逾300件與金庸相關的收藏品,包括1968年《笑傲江湖》的親筆手稿及刊載初版小說的陳年舊報紙,向民眾呈現這位近代偉大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

金庸 生平大事記
生卒:1924/03/10~2018/10/30,享壽94歲
本名:查良鏞,1955年以金庸為筆名,發表《書劍恩仇錄》
家庭:有過3段婚姻,第一位妻子杜治芬、第二位朱玫、第三位林樂怡;共有兩子(查傳俠、查傳倜)、兩女(查傳詩、查傳訥)
學歷:
.中國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中國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國際法課程
.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碩士及博士
事蹟.
.1946年到上海《大公報》任外電編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
.1955年於《新晚報》以金庸為筆名寫《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共著15部武俠小說
.1959年創辦《明報》
.1973年曾應我政府之邀訪台,並與前總統蔣經國見面
.文革結束後,1981年與1984年曾訪問中國,先後在北京與鄧小平和胡耀邦會談
.1985年起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等職
.1989年北京發生八九民運。5月20日,「首都戒嚴令」發布當天,辭去基本法草委等職
.1991年明報集團上市
.1993年4月宣布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把集團售予于品海

*作品賣億本 古今第一人 倪匡倡「金學」登學術殿堂

「他的小說,古今中外第一人。」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全球讀者同悲。金庸著作等身,約出版15部共36冊武俠小說,是華文武俠小說界指標,估華人世界銷售上億本。其作品被文壇好友倪匡譽為「古往今來、空前絕後」,倪更首提「金學」,1986年台灣及海外華文文學研討會,首次把金庸學端上學術論壇;199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更開設金庸學選修課。

金庸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創作15部共36冊武俠小說,與古龍、梁羽生被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射鵰英雄傳》銷歐美
金庸熱先從港澳再至台灣,其後影響中國,熱潮延燒華語圈逾半世紀;日本、泰國、韓國、越南等地均有翻譯,但先前完整英譯本僅《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及《鹿鼎記》,今年2月《射鵰英雄傳》英譯本打入歐美市場,出版商更用「華文文學《魔戒》」來形容該書。
倪匡是金學研究鼻祖,他稱讚金庸小說「古往今來、空前絕後」,「他的小說,古今中外第一人」;港、台共出版數十本金學評論集。但金庸生前有點抗拒這名稱,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除了《越女劍》,金庸另14部小說書名首字,被創作成經典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985年在台授權遠流出版。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昨說,1979年就認識金庸,得知老友逝世相當不捨;金庸每部作品都長銷,估華文世界銷量上億本,主因包含原創且常被改編為電影、電視,甚至融入電玩。
金庸創造出郭靖、楊過、韋小寶、張無忌、令狐冲、喬峰、黃蓉、小龍女、東邪、西毒、東方不敗等傳奇角色。曾出版《解構金庸》的台師大國文系教授林保淳說,金庸曾說自己喜歡也像段譽,林認為因段譽懂得多、多情專情且重情義,與金庸很像。林評論20世紀下半世紀是「金庸的世紀」,他是影響最大的文學家,可說「一代天驕」;《鹿鼎記》是金庸最優秀作品,因顛覆武俠世界與自己作品,前無古人,「寫完就不可能再寫」。
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說,金庸是雜家大師,其武俠小說帶領好幾代華人重新認識古代歷史、地理、傳統文化,連少數民族、消失的王朝與風情,也都在他筆下活了過來,「再也找不到另一位武功這麼高強,可以征服華人世界,並深入外國人心的金庸了」。

「最快樂的是鹿鼎記」
金庸好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曾志朗說,得知金庸逝世十分傷心,「華人世界失去了一位值得欽佩的作家」;多數人看金庸小說充滿情、意、智、美、知的感受,心理學家則「往往可在金庸充滿創意的想像力中,找到人類智慧精華」;金庸有一流頭腦、最熟練文筆、豐富想像力,及對文化的了解、歷史的串聯,他對金庸「真的十分崇拜」。
曾志朗曾藉科學觀點分析金庸小說,詞彙表現最快樂的是《鹿鼎記》,最憂傷是《書劍恩仇錄》。他最喜歡《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及《倚天屠龍記》,《倚天》提到拜火教,就有法國文豪大仲馬的味道,與西方魔法師故事有很多相似點,可見金庸小說受到東、西方文學影響。

【金庸作品名句】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無招勝有招。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LA02_001.jpg (640×493)

*創立《明報》曾是抗共言論要塞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查良鏞)也是一代報人,憑著一支健筆建立《明報》報業王國,《明報》在他執掌下曾是對抗港共與左翼的言論要塞。到香港主權移交前,金庸參與政治,為一國兩制的香港政制發展訂下藍圖,卻也被批評出賣香港民主。金庸在香港政治扮演的是岳不群,或只是政治夾縫中的韋小寶?尚待歷史論斷。

會見鄧小平後解禁
金庸一生在政治立場上有多次轉變,他早年曾在《大公報》工作,對共產黨有很大期望,但在文革後即對共產黨失望,同時開始了「反共」之路。1959年,35歲的金庸靠武俠小說賺來的稿費積蓄,與同學沈寶新出資創辦《明報》,金庸任總編輯兼社長。以「明」為報,有明辨是非及光明正大之意。
他創辦《明報》之初的十幾年間,一直親自執筆社評多次批判中共政策,不但公開發表《要褲子不要核子》的社評,批評中共「寧要核子不要褲子」政策,又在《明報》中表態支持文革前後被打倒的鄧小平等人。
1981年成為金庸政治生涯的轉捩點,他獲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接見。鄧開頭就說自己是書迷,曾託人從境外買過一套金庸小說,愛不釋手。當天央視播放鄧小平會見金庸的消息,這次會面後不久,金庸小說在中國「解禁」,並掀起風潮。

1985年中共委任金庸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當時民主派尋求特首與立法會全民普選,金庸與另一委員查濟民提出一個方案,建議前3屆特首由選舉委員會推選,立法會分3屆達到半數議席直選。在第3屆行政長官任內再舉行全民投票,決定是否普選特首與立法會。
這樣的「漸進民主」規劃被批評出賣香港民主前途,金庸發動《明報》全力辯護,後來《基本法》大致採用金庸的漸進方案,但特首與立法會全面直選至今無法實現。
19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金庸落淚稱想不到鄧小平殺了這麼多人,辭去草委會職務,同年辭去《明報》社長。1991年他把《明報》賣給商人于品海,1993年宣布辭去董事會主席,告別他一手創辦的《明報》。

*3段婚姻 自認「作為丈夫不成功」

金庸筆下作品無不將情字融入小說中,製造不少讓人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現實生活中,金庸的感情生活相當豐富,先後經歷3段婚姻,最後情歸比他年輕29歲的林樂怡,另外也傳他有過一段得不到的愛情。
1947年,當時23歲的金庸認識比他年輕5歲的杜治芬,迅速墜入愛河並結婚,之後赴港生活。初時二人婚姻生活美滿,但金庸長期在中國與香港來往工作,收入低微,加上杜不諳粵語,關係出現裂痕,最終踏上離婚之路。

其後,金庸遇到影星夏夢,被對方深深吸引,有傳他為了接近夏夢而進入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可惜夏夢早已名花有主,拒絕金庸的追求,但兩人一直維持好友關係。金庸筆下的黃蓉機智聰明、小龍女清麗脫俗,有傳這兩個經典角色的設定就是來自夏夢。
金庸後來認識第2任妻子朱玫,二人在1956年結婚,育有4名子女,金庸創立《明報》期間,新聞記者出身的朱玫是賢內助,一直在身邊扶持,甚至不惜變賣首飾家當,全力支持丈夫。可惜好景不常,長子在美國為情自殺,金庸大受打擊,夫妻經常吵架。金庸常上酒吧借酒澆愁,期間認識服務生林樂怡。他們的感情發展迅速,金庸決定與朱玫離婚,再與年紀小29歲的林樂怡結婚,展開第3段婚姻。

金庸與林樂怡非常恩愛,被書迷比喻為《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和小龍女。林樂怡到澳洲留學時,金庸亦如影相隨,還常陪伴太太到處旅遊和講學。
對於夫妻相處之道,金庸曾向好友表示:「夫妻之間是生活溝通,而不是思想研討。想避免衝突就少說為妙。」面對第一段婚姻,金庸向媒體表示是杜治芬背叛他,讓婚姻走上絕路,但談及第二段婚姻時,他深感愧對朱玫,並說「對不起」,自稱「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

*射鵰英雄傳 翻拍達10次 金庸作品 成影視經典

金庸作品被翻拍最多次的是《射鵰英雄傳》,也是他第一部小說被翻拍成電視劇,多達10次,第二名則是《神鵰俠侶》,翻拍8次,接著依序是《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天龍八部》,不管翻拍幾次,經典永遠賣座。1983年港劇《神鵰俠侶》主角劉德華昨發聲明哀痛說:「金庸老師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願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金庸小說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不斷被翻拍成普羅大眾的電視劇,其一在於他的背景年代清楚,其二是小說經典對白深植人心,其三是男女主角都由當代男神、女神擔任,以《射鵰英雄傳》來說,1983年港劇版黃日華、翁美玲飾演的郭靖、黃蓉蔚為經典,1994年港劇版的張智霖和朱茵、2003年中國版的李亞鵬和周迅、2008年的胡歌和林依晨,屢屢掀起風潮。

歷代令狐冲各有特色
而歷代《神鵰俠侶》的楊過和小龍女更是屢創黃金年代,1983年劉德華和陳玉蓮的版本幾乎無人能及,1998年任賢齊和吳倩蓮版推出後評價兩極,198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的港版《神鵰》則另有一番風情,2014年版的陳曉和陳妍希備受熱議,最終促成一樁良緣。
金庸曾說過,他的小說主角中,最喜歡的就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笑傲江湖》拍了許多版本,各種類型都有,例如第一版的周潤發,容貌最相像的呂頌賢,調皮帥氣的任賢齊,還有英勇冷峻的李連杰,呆得可愛的李亞鵬,還有外型出眾的霍建華等,在他們身上觀眾看到不同面向的令狐冲,好壞也就由觀眾評斷。

台劇《神鵰俠侶》是資深製作人周遊(阿姑)的代表作之一,她昨聽聞噩耗驚呼,也感慨金庸人非常好,「我去香港找他,他說知道我在台灣拍很多戲,並說只要拍得好,價錢不跟我計較,我就把古裝武俠劇版權全部買下來。」該劇播出造成轟動,創下台灣電視史上最高收視率,一度逼近60%,金庸還打電話恭喜。
金庸的作品也改編成不少電影,其中又以《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神鵰俠侶》最著名,而李連杰、張敏演出《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林青霞主演的《東方不敗之笑傲江湖》都屬經典,王家衛監製的喜劇片《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和周星馳的《鹿鼎記》也廣為流傳。

林志穎在2003年版《天龍八部》扮演「段譽」,憑此劇在中國走紅,他說:「我以前根本不碰小說,因為演了金庸的戲,才開始讀他的小說,後來還看了《倚天屠龍記》,很喜歡張無忌這個角色。」「段譽」的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林志穎說,金庸在那個沒什麼太多娛樂的年代,給了大家極致的想像空間,《天龍八部》根本是中國版的《復仇者聯盟》,謝謝他帶來這麼豐富的回憶。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病逝,藝人紛紛哀悼,安以軒在《新倚天屠龍記》中演趙敏,昨聽到噩耗驚訝說「也太意外了」。陳小春曾在《鹿鼎記》演出韋小寶,他在微博難過寫下:「小寶就此別過,查大俠走好。」

任賢齊謝大師留著作
2014年新版《神鵰俠侶》的「小龍女」陳妍希昨悼念金庸:「有幸演出您書中的角色,找到人生的摯愛,走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特別感恩有這緣分。雖然未曾有幸與您見面,但您始終在我心中。一路走好。」
周迅2003年曾演出《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她在微博哀悼說:「先生登仙而去。」也演過黃蓉的林依晨表示:「感傷大師的逝去,那似乎又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曾在《倚天屠龍記》出演張無忌的蘇有朋也寫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演過《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的任賢齊不捨寫道:「感謝大師為我們留下精采的著作,豐富了想像中的武俠世界,樹立了現代金學的典範。願他老人家在天上一切安好!」

LA03_001.jpg (640×560)

*演活韋小寶《鹿鼎記》成周星馳代表作

周星馳(星爺)曾在改編金庸同名小說的電影《鹿鼎記》飾演「韋小寶」,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周星馳跟金庸有段小故事,2004年,周星馳執導電影《功夫》有6個名詞源自金庸著作,分別是太極拳楊過、獅子吼小龍女、火雲邪神、蛤蟆功、如來神掌、神鵰俠侶。電影上映前,周星馳專程拜會金庸表示要付版權費,金庸後來酌收6萬港元(約24萬元台幣)捐作公益。

周星馳創作《功夫》劇本前,曾主動找金庸要付他版權費,金庸認為電影《功夫》劇本又不是使用他的小說,疑惑周星馳為何要付他版權費?原來《功夫》裡2個角色「包租公」和「包租婆」,使用金庸《神鵰俠侶》的「楊過」、「小龍女」名字。
以金庸當年的身分和地位,金錢對他來說不太重要,但他曾表示欣賞周星馳對版權重視,對周星馳說:「《神鵰俠侶》上的名字和名稱,共用了6次,每次就給1萬元港幣吧。」周星馳當下支付6萬港幣版權費,後來金庸用這筆錢,捐給南亞海嘯重災區,成為一段佳話。

*捧紅十大美女黎姿迷倒觀眾

金庸武俠小說是電視、電影最膾炙人口的題材,幫助兩岸三地不少女星上位,曾有媒體評選金庸武俠劇捧紅的十大美女,其中香港女星黎姿2001年在電視版《倚天屠龍記》飾演「趙敏」,演活角色的豪邁直率及熱戀中的柔情,讓觀眾為之著迷,是粉絲心中十大美女之首。

第2名是趙雅芝在1978年電視劇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的「周芷若」,李若彤於1995年電視劇版《神鵰俠侶》飾演「小龍女」則是第3名,她展現出小龍女不食人間煙火的唯美模樣,奠定古裝劇女神地位。

楊冪版「郭襄」奪第4
楊冪在2006年版《神鵰俠侶》飾演「郭襄」,清純可愛的模樣在影視圈嶄露頭角,也是網友心中的第4美女;第5名為朱茵在1994年版《射鵰英雄傳》飾演的「黃蓉」,靈氣和機敏模樣讓人過目不忘;第6名的李綺虹在《神鵰俠侶》飾演「郭襄」。

第7名為劉濤在2003年版《天龍八部》中飾演的「阿朱」,她詮釋角色的智慧與美麗;第8名為陳玉蓮,她在1982年版《天龍八部》中飾演「王語嫣」、1983年版《神鵰俠侶》的「小龍女」,在2個角色中展現溫柔婉約及冷若冰霜,以不同樣貌征服觀眾。已故港星翁美玲以1983年版《射雕英雄傳》登上第9名,被觀眾認為是最有靈氣的「黃蓉」;第10名則為李一桐,她去年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黃蓉」,既可愛又聰明機智。

(蘋果日報)
--
*武俠小說宗師 金庸辭世 享壽94歲

「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寫出多部膾炙人口作品的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昨日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耆壽94歲;文壇、讀者感慨武林一代傳奇戛然而止。

查良鏞出身書香門第,卻在1939年與同學合編升學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成為第一本暢銷書。雖曾任記者、創辦香港「明報」經常批評國民黨政府,導致作品在台灣曾被列為禁書;但金庸自1955年在報紙連載、以首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一炮而紅,接連創作15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風靡華人世界,作品更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等,造就了武俠史上最輝煌壯闊的書劍江山。

*左手辦報 右手寫小說 金庸大俠走了/總統府:永遠是武俠世界最重要的一部分

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寫出多部經典小說,包括《笑傲江湖》、《鹿鼎記》、《神鵰俠侶》與《射鵰英雄傳》等,構建出獨樹一格的東方武俠世界,昨(三十)日於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壽九十四歲。消息傳出,震驚華語世界讀者。媒體向家人查證死訊,其兒子查傳倜回應:「下午走了,很安詳。」證實逝世消息。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指出,「金庸大俠的辭世,是文壇的一大損失,他的作品將會一直是武俠世界裡最重要的一部分。」

查良鏞於一九二四年出身自浙江書香門第,一九三九年、十五歲即與初中同學合編了指導升學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此書為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一九四六年查良鏞受聘進入上海《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翻譯一職。一九五二年調入香港《新晚報》編輯副刊,之後與好友同事梁羽生一同創作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查良鏞把鏞一字拆開成「金庸」作為筆名,首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於一九五五年開始連載,與小說家古龍、梁羽生並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創辦明報 親撰社評20年
一九五九年,三十五歲的查良鏞創辦了《明報》,擔任總編輯兼社長,前後為報社撰寫社評二十多年,期間創作不斷,有「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的美談,一九九三年他將明報集團售出,宣布退休。

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深受華人世界歡迎,共創作出十五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與《鹿鼎記》等,更有讀者將金庸十四部武俠小說的書名第一個字,寫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對聯。

金庸出版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等,不少中港台三地藝人均詮釋過金庸筆下的角色,對華人文化與影視圈具有深厚的影響力與貢獻。

《射鵰》首卷今年才出英譯版
英國麥克洛霍斯出版社在今年完成《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譯本,於二月出版。負責人麥克洛霍斯表示,金庸敘述故事的方式令人著迷,西方出版界早該發現且翻譯它,英譯本小說第一卷《射鵰英雄傳:英雄誕生》出版後,在亞馬遜官網獲得讀者四星評分,超過一半的讀者更給予五星滿分。據出版社表示,第二卷英譯本將在二○一九年出版。

遠流出版社長期負責出版台灣的金庸武俠小說,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昨日透露,與金庸交了一輩子的朋友,相當不捨,曾經看過金庸來台與書迷會面,萬人空巷的景況,金庸的作品可成為如《三國演義》、《紅樓夢》那樣的時代經典,繼續留在讀者心中。

600_145.jpg (600×449)

*影視改編全不滿意 金庸:像兒女被砍手砍腳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昨日逝世,他自一九五五年《書劍恩仇錄》開始,到一九七二年《鹿鼎記》後宣布封筆,共創作十五部武俠小說,影視改編作品無數。去年香港導演徐克還宣布,要開拍心心念念已久的《神鵰俠侶》三部曲,改編熱潮至今未退,不過金庸曾在受訪時表示,對於改動他小說的電影及電視作品「非常非常不滿意」。

台、港、中翻拍眾多版本的金庸電視劇及電影,電視劇被翻拍最多次的是《射鵰英雄傳》、其次《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天龍八部》等,包括劉德華和陳玉蓮的過兒和小龍女、梁朝偉演的韋小寶至今仍是經典,陳妍希則成了電視版改拍中的最後一任小龍女。

電影方面,國際大導演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劉鎮偉惡搞版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都改編自《射鵰》文本;徐克、胡金銓以及程小東改編的《笑傲江湖》三部曲,林青霞以「東方不敗」一角再創演藝高峰,黃霑為電影所寫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詞「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沈隨浪記今朝…」,至今也傳唱不絕。

不過金庸曾在受訪時表示,對於改動他小說的電影及電視作品「非常非常不滿意!」他表示,他的小說及故事就像自己生的兒子女兒,「我把兒子女兒,寄養在親戚朋友家裡,怎麼能夠把孩子請您照顧一下,回來後發覺孩子手給砍掉了,腳給砍掉了,有的耳朵割掉了,鼻子割掉了。」其中,徐克曾因為把東方不敗從男性改成女性,最讓金庸不滿,性別都改掉了,如何「欲練神功,揮刀自宮」?不過目前改編金庸小說的影視作品仍有不少在排程上,改編熱潮不會因為他的逝世而休止。

(自由時報)
--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大俠告別江湖

享譽華人世界的著名作家、武俠大師金庸昨天病逝香港,享壽九十四歲。

消息震撼全球華人圈

昨天傍晚香港部分媒體即時快訊發布金庸過世的消息,金庸創辦的香港「明報」也於晚上七時許在其官網張貼查良鏞(金庸的本名)過世的新聞,一時間消息傳遍全球華人圈,包括大陸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均推播這則重要新聞。

官方香港電台報導稱,金庸在親友陪伴下,在港島養和醫院過世。

我們都讀金庸作品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句首對聯係金庸自題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書名首字,另一部越女劍未入聯),一九五五年起,查良鏞以「金庸」筆名寫下這些名作,奠定武俠泰斗地位。作品內容譏諷兩岸,使金庸小說成為禁書。一九八六年起,台北遠流出版「金庸作品集」,當時作品集說:「從台北到紐約,從香港到倫敦,從東京到上海,中國人所到的地方,他們可能說不同的方言,可能吃不同的菜式,可能有不同政治立場,但他們都讀--金庸作品集」。

就連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也喜愛金庸的小說,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許家屯回憶錄稱,他就曾帶過一套金庸全集給鄧小平。而小說據此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又影響了另一代人。

大陸官方的中國圖書商報和中國出版科研所曾在二○○九年評選出六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六百本書,即包括金庸作品全集。另「天龍八部」的第四十一回還於二○○五年入選大陸高中生的教科書語文讀本。

金庸不只是小說家也是媒體人,一九四七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上海「大公報」後至香港發展,一九五九年創辦「明報」。廿多年來,他為明報寫了許多針砭時政的社論,當年曾是香港反共一大健筆,晚年更成為政論家、政治活動者,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知識分子。

在兩岸關係上,他的明報曾多番批評台灣戒嚴時期的國民黨政府,也導致他的小說被禁,但後來蔣經國也曾和金庸會談。他對中共態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評」,他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但在六四事件發生前夕他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六四事件後他對中共有了另一番看法,他坦言十分傷心,也結束他的政治生涯。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發行百萬冊小說,讓金庸成為「華人社會最暢銷作家」,金庸作品甚至成為「金學」研究對象,金庸晚年還赴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金庸曾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他的人生豐富多彩,藉江湖筆嬉笑怒罵,展現他對國家的肝膽柔情,他在文學界和知識界的地位也應會「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金庸壯闊奇情 開啟三個香港時代

去年三月一日,香港文化博物館辦了首個常設的金庸館,深度展示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歷程,展期罕見地持續到今年十二月卅一日。誰料這個展館會成為金庸向香港的告別儀式,以香港人的風格,今日起此館定成全港熱點,成為港人向金庸告別的焦點場所。

武俠時代/華人世界武林盟主

香港人早已把金庸視為一個香港符號,那是因為過去半世紀以來,金庸開啟了影響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語世界的三個香港時代,包括香港的武俠時代、香港文人辦報時代、香港兩岸橋梁時代。

金庸在《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那是一九五五年初,那是金庸小說的開筆之作,也是香港武俠的開山之作,此後金庸佳作一發不可收拾,十數部創作紛至沓來,相應的港產片和電視劇也一部接一部,影響全球華人社會,包括遲至近年中國大陸的金庸熱。

寫武俠令金庸由窮記者變身為武俠盟主。一九五九年他與同學沈寶新創辦了明報,希望成為香港劍走偏鋒之報,主打市民社會焦點,再佐以武俠小說。初期困難重重,到六十年代中國大陸政治變局,金庸轉頭將明報由小市民報辦成知識份子報,以社評和北望神州的大陸新聞作主打,誰料一舉成功。其後辦文化刊明報月刊、娛樂為主的明報周刊,也大獲成功。

文人辦報/七千篇社評改變港陸

一直到香港回歸前,明報成功上市,他萌生退意,一九九三年將明報轉手于品海,自己全身而退,在香港成為財富可進六十四位的富豪。

文人辦報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公信力和影響力,金庸主持明報期間,最著名的是他那七千餘篇社評,不僅影響了香港社會發展進程,也影響到中國大陸政局,影響到兩岸關係。

當年中共改革開放初期,金庸北訪之後曾有一段對中國發展的評估,大致是三點,一是中國大陸沒有取代中共的政治力量,二是中國幾十年內不可能發展西方式民主,三是他個人贊同中國實行開明社會主義。他的論點當時讚彈不一,但數十年過去再回頭,金庸自有他的先見之明。

兩岸橋梁/堅持和而不流

金庸晚年,跟兩岸領導人都有交情。一九八一年他獲邀訪問北京,當年中共港澳工委主持人廖承志的報告上,鄧小平批了願意見查良鏞先生。其後七月見面中,鄧小平向當年激烈批評中共的金庸披露了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的人事內幕,談了他準備退休的理由,以及他為中國定下的三大走向。

以這些內容而言,金庸算是香港與鄧私聊最深入之人。而令金庸意外的,是鄧小平向他講了中共建政後鎮反中殺了金庸父查民卿之事,金表態那是改朝換代的悲劇,自己淡然不記前仇。其後,他託人送全套金庸武俠,金庸小說由此在大陸全面解禁。

正是跟鄧小平和廖承志的往來,也促成了後來金庸在兩岸的走動和發表促統之論。

金庸早就在其社評中,提出他對台灣的種種評論,以及對兩岸關係的種種看法,一九七三年到台灣,因蔣介石病重未得見,但後來他與蔣經國有深談。他的社評和談話中,一直主張在兩岸執政者間抱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立場,但希望有利國家民族,希望兩岸統一。

photo.php (399×754)

*年少流亡 一世摯愛… 磨出金庸書劍江山

金庸一生寫了十五部小說,創造上百個經典人物。一如筆下的小說主角,金庸前半生漂泊流離、多災多難。但災難磨利了他的筆、漂泊打開他的視野,造就金庸蓋世的才情與豪氣,成就中國武俠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書劍江山。

金庸生於一九二四年,浙江海寧人,詩人徐志摩是其親舅舅之子。他受訪時曾表示,這輩子最大心願是當歷史學者。他原可像「表哥」徐志摩般喝洋墨水,念初中時卻遇到八年抗戰爆發,開始流亡學生的漂泊生涯。

一如令狐沖、楊過,桀驁不馴的金庸曾兩度被學校「逐出師門」,還因戰亂拿不到大學證書。但他憑藉過人毅力,在中央圖書館工作時博覽群書,奠定寫武俠小說的文史基礎。金庸八十多歲還到英國劍橋攻讀學位,以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完成他當歷史學者的夢想,二○一○年並獲劍橋博士學位。

一九四八年金庸被上海「大公報」派往香港,展開新的人生。他寫武俠小說其實是偶然,一九五五年梁羽生結束「新晚報」連載,總編輯羅孚便要求金庸接下重任,金庸被逼寫出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一炮而紅。

一出手驚動武林,金庸從此欲罷不能。他本打算創辦一本專登武俠小說的刊物,在報販的勸說下改成辦報。一九五九年「明報」創刊,創刊號連載的便是風靡華人的「神雕俠侶」。

金庸辦明報,先以武俠小說引起讀者注意,再以犀利社論剖析大陸政局、主持社會正義,最後建立了明報報業王國。

如果說,武俠小說是金庸的屠龍刀,報紙社論便是金庸的倚天劍。金庸主持「明報」卅年期間,總計寫了七千篇社論,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他因此成為共產黨的眼中釘。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曾透露,文革初期他名列「暗殺榜」第二名,香港警察為了保護他,送他十四個假車牌替換。

金庸擅寫情,筆下愛情千迴百轉、迴腸盪氣。金庸第一任妻子杜治芬,隨金庸赴港後沒多久隻身返回大陸。第二任妻子朱玫,與金庸一起創辦「明報」具商業與政治才華,「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據說便以朱玫為原型。

金庸第三任妻子林樂怡,兩人相差廿七歲。林樂怡外表冷若冰霜,對金庸卻深情體貼,贏得「小龍女」封號。金庸任職香港長城影業編劇時,據說曾暗戀「同事」大明星夏夢。夏夢被導演李翰祥評為「全中國最美女明星」,金庸好友形容她,融合黃蓉、小龍女、王語嫣特質於一身。

*他的武俠/筆下江湖人「又廣又深又鮮活」

曾被金庸譽為「古龍第二」的作家上官鼎、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表示,很遺憾金庸離開人間,他推祟金庸刻畫塑造武俠小說人物,又廣又深又鮮活,小說作家中無人可及。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曾經這麼盛讚六O年代的新派武俠小說家上官鼎:「台灣在全盛時期,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上官鼎的代表作包括「沉沙谷」、「金刀亭」等,但之後封筆四十六年。

「幾年前寫完小說,本來想給金庸看,但當時他已經不大看書了。」劉兆玄惋惜地說,自己在年輕時的作品曾獲得金庸稱讚,雖然後來封筆了,但幾年前他再以「上官鼎」筆名出版八十八萬字武俠小說「王道劍」,覺得作品成熟很多,當時曾想拿給金庸看,但獲悉金庸身體不太好了,已經不大看書了,因此作罷。

劉兆玄推崇,金庸是最高水準、大師級的作家,他改變了武俠小說的風貌,寫小說者不受金庸影響的很少,最不可及的就是他對人物的刻畫,「金庸塑造的人物大致成功,而且有各式各樣的人格,他的人物塑造刻畫又廣又深又鮮活,無人可及。」

倪匡讚金庸「五千年第一人」

面對金庸的離去,另一位同代的武俠小說家倪匡接受訪問稱,起初他仍有點不相信,在電話中多次反問消息是否真實。兩岸三地的媒體圈則是相互查詢消息的真偽。

與金庸相知相交六十年的倪匡盛讚金庸文學成就是第一,小說好看的程度是中國歷史上「五千年第一人」、「他的人生豐富盛到極點」,古今中外、無以復加。八十多歲的倪匡表示,沒有太多人可以活到九十多歲,沒有什麼好傷心了,辭世是必然的事。

*他的禁書/書商鬥警總「鹿鼎記變小白龍」

金庸武俠小說既是武俠,也是政治;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後記就直接表明,「這部小說並非有意的影射文學,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金庸正大光明地自白,等於承認了他寫武俠的同時,也在透過小說裡的人物做了政治的抒懷。

金庸小說曾在台灣是明令禁讀的禁書,何以被禁?小說裡只要有任何艷情、黑社會幫派的影子或更嚴重的,若有可能歌頌中共的可能,亦即涉及黃、黑、紅的成分,都會被禁。於是租書店就跟前「警總」展開鬥法,把書名都給改掉,例如「鹿鼎記」改叫「小白龍」,主角「韋小寶」變成了「任大同」;「笑傲江湖」變成「獨孤九劍」;「書劍恩仇錄」改為「劍客書生」。最離奇的是「倚天屠龍記」,變成風馬牛不相及的「懺情記」。

而「射鵰英雄傳」所以變成了「萍蹤俠影錄」,據說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詩詞有關,詩中有「只識彎弓射大鵰」句,在前警總眼裡,金庸難不成在歌頌毛主席?後來即便解禁,書名也先改成「大漠英雄傳」,「射鵰」還是不太敢用。

書裡的情節也可能影射當時政治,「雪山飛狐」寫於五十年代,述說的是中國人在大敵當前還照樣窩裡反的負面性格,被認為頗有嘲諷抗日戰爭時期,蔣委員長「攘外必先安內」的意味!「射鵰英雄傳」結尾,郭靖在跟成吉思汗的對話中說:「自古英雄而為當世欽佩,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的人多卻未必算得英雄。」這亦是對寫作當下的兩岸,蔣、毛兩人沾染多少人的鮮血的慨嘆!

更有文章指出,「笑傲江湖」的故事情節是文革時期及文革後撥亂反正時期重大政治事件的演義,金庸「在江湖世界導演了一齣與現實社會的對應戲」。甚至前七回的內容是直接進行江湖與現實的對照,例如,書中福威鏢局忽遭滅門之禍,這似在影射文革突如其來,大批高級幹部受到批判、被打倒,多數領導人都遍感不解。

*武俠傳奇隕落 王榮文:金庸作品永傳於世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今日去世,享耆壽94歲。而今年4月才到香港探望金庸的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聞此消息,表示有些驚訝,「但人的生命是有年限的,金庸作品將永傳於世」。

金庸去世結束傳奇一生,其武俠小說作品在台灣多由遠流出版,與金庸有30多年交情的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今年4月6日王榮文全家才去探望金庸,「當時他的精神狀況還不錯」,金庸去世消息對王榮文而言,有些驚訝。

王榮文與金庸認識39年,「人的一生有39年可以和一個長輩學習,是很好的」。王榮文說,金庸是位謙和又有堅定原則的人,「他學國際關係法律,因此對權利義務關係非常講究,此外他又有文人的浪漫」。

王榮文表示,「我與金庸從1986年開始合作到現在,這多年來,金庸對我來說亦師亦友,他不僅對人客氣,也很樂意與我做朋友。」王榮文說,他與金庸兩家人有著比普通朋友往來再多些關懷問候的交情,金庸夫婦慷慨又謙和,「就像他寫信給我這個晚輩,會稱呼我為『榮文兄』,但實際上我比金庸小25歲,他是如此稱謂對待一位晚輩的」。

王榮文認識的金庸,記憶力驚人,文字力強大,「他筆下所描述的地方即使沒有去過,但仍能寫得毫無破綻,這就是天才」。

在王榮文與金庸的幾次旅行印象中,金庸一有空閒就是讀書。王榮文去英國參加金庸拿劍橋大學博士時,兩人曾長談6個小時,「我們聊了些共同朋友,在哪裡吃了什麼,發生什麼事,他都記得,甚至講過什麼話他都沒有忘記」。

幾次遠流邀金庸來台訪問,會面書迷朋友,金庸對讀者甚至每個人都很客氣,王榮文表示,「一位創作力如此強大之人,卻無任何驕傲之心,這是金庸的文人風範」。

「人的生命是有年限的,老去離世雖然讓我覺得惋惜,但不可能要求一個人長命千歲。」王榮文從出版人的角度強調,即使人的肉體會消滅,但作品能夠永存。

金庸從31歲開始創作,其作品歷經3次大修正,「對一個作家而言,這是何其用心又何其幸運。幸運的是有這麼多讀者願意等他,願意支持他。金庸用心的是,他修正的每個版本,對待他的創作都能如此饒富趣味又深具價值,這不是一般作者可以有的機會」。

王榮文表示,金庸武俠小說筆下的諸多角色,個性特色鮮明,好像跟各個時代都能相互輝映,「因為他具有非常獨特的創造力,使之成為武俠小說經典。」如今金庸的離開,相信那些經典巨作也能像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般,是留給華人世界傳世的經典。

*韋小寶簽中俄條約?金庸寫歷史武俠寫到真偽難辨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今辭世,享壽94歲。他曾多次表示,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當歷史學者。雖然烽火打碎了他的學者夢,但他將興趣融於事業,以史筆寫「明報」社論、武俠小說,豐富、提升了兩者的層次與境界。暮年更以八十歲高齡,赴劍橋大學完成英文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圓了年少夢想。

金庸喜讀史書,尤其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寫社評時便以司馬光為師。司馬光以史為鑑,向皇帝進言。金庸同樣以史為鑑,卻是向讀者進言,形成明報特色。

從以乾隆身世之謎為背景的「書劍恩仇錄」開始,金庸嘗試在武俠小說融入大量歷史背景。十五部作品中,除了白馬嘯西風、笑傲江湖,部都有歷史背景。

金庸筆下人物雖是虛構,但歷史背景卻力求真實準確。「神雕俠侶」中汙辱小龍女的尹志平史上確有其人。經後人抗議,金庸便在新新版中改成另一名道士。他也認真考據各時代的禮法,證明楊過、小龍女的「師生戀」在宋代的確不為禮法所容,而韋小寶娶七個老婆在清代卻是絕對可能的。

金庸甚至在「碧血劍」、「射雕英雄傳」書中加入「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與其家族」等歷史論文,讓歷史人物與虛構小說參差對照,開創武俠小說的新局與高峰。

金庸寫武俠歷史寫到真偽難辨。早年台灣考歷史,考題出「誰訂定中俄尼布楚條約」,竟有考生回答「韋小寶」。

金庸不僅用武俠戲說歷史,還想用武俠批判社會。他在第三版的「神雕俠侶」中註明,楊過、小龍女不為社會所容的「師生戀」,是向當時嚴格控制婚姻的中國挑戰。在中國,結婚須向上級批准,批准與否的標準為「階級成份」,釀成無數悲劇。

*金庸三修小說 為當歷史學者放韋小寶一馬

武俠大師金庸今天辭世,享壽94歲。據親近金庸的人表示,金庸走得安祥,但家人暫時不想對外說明。

金庸十五部作品,總共經歷兩次大幅修改。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前後共有三種不同版本在市面上流通,讓不同世代的讀者有不同記憶。此舉在文學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一九五四年發表「書劍恩仇錄」到一九七二年「鹿鼎記」,金庸共創作小說十六部。期間盜版無數,均未經過金庸授權,稱為「舊版」金庸。

「鹿鼎記」連載完畢之後,金庸再用八年時間重新修訂十六部小說,結集出版。金庸認為,在報上連載的舊版有時間壓力,無法細細思考,人物、年代常有錯亂之處。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成名作,也是金庸第一波修訂中,更改幅度最大的一部。舊版中,楊過的親生母親不是穆念慈,而是被楊康強暴的秦南琴。成書後不僅秦南琴與穆念慈合二為一,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情節也一一刪去,卻加上曲靈風盜畫、黃裳撰九陰真經的經過等情節。

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形容自己看到成書的「射鵰」後,「懷疑自己得失憶症,因為改動得實在太多了!」

一九九九年,金庸在遠流出版社的協助下,整理各地金迷意見,逐一修改小說情節。據遠流編輯回憶,原本金庸只打算更動原作中不合理處,比方按梅超風回憶,如黃蓉應比「靖哥哥」大五歲。沒想到「越改越大」。

金庸修訂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時,幾無更動。到了「碧血劍」卻突然大筆一揮,將原本專情於溫青青的袁承志,改為對阿九一見鍾情。在「射雕英雄傳」中,金庸輕描淡寫點出黃藥師對梅超風之間的師生戀,更引起金迷大嘩。

金庸接受專訪時表示,一開始只是想小修,然而看稿時,對一些角色的行為怎麼都不能「認同」。比如袁承志怎麼會愛上刁蠻任性的青青?卻不愛楚楚可憐的阿九?他很自然便拿起筆改了起來。

金庸認為「武功可以誇張,性格一定要真實。」他說自己年輕時想事情比較「簡單」,到了一定年紀,對人性與愛情都有更複雜的看法,認為「專情不符合現實」。因此「新新版」中的男主角,包括段譽、袁承志、黃藥師都不再專情,而原本花心的張無忌則變得更花心。

金庸原本還想大改「鹿鼎記」中七女共侍一夫的結局,讓阿珂、方怡、蘇荃、建寧公主全都跑了。不過後來他專心寫歷史論文,放了韋小寶一馬。

*文人辦報 金庸成「中國五千年首位致富知識份子」

武俠大師金庸今天辭世,享壽94歲。金庸的人生故事,傳奇不遜於他筆下的小說人物。1991年的「香港華人億萬富翁榜」中,金庸明列第64名,明報集團年盈利當時達到一億港元。倪匡曾說,金庸是「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致富的知識份子」。

「明報」的崛起可以分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武俠小說引起讀者注意;第二階段以犀利社論剖析大陸政局、主持社會正義,贏得民心與知識份子敬重。第三階段則建立了明報報業王國。

明報剛創刊時只是小報。當時香港有五份左傾報紙,只有明報沒有政黨立場。在關鍵的政治、社會議題上,明報多次與第一大報「大公報」筆戰,因堅持「公正與善良」、「說真話」聲譽鵲起。明報就像「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憑著對武林正義的堅持,從小教搖身變成名門正派。

金庸的商業才能,讓他將明報打造為報業王國。他在明報的基礎上,先後辦了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明報晚報、新門日報新馬版、「武俠與歷史」雜誌等。又創辦了明窗、明河、明遠出版社與旅行社。

一九九二年明報上市,金庸將股權賣給于品海,退出了他一手建立的「書劍江山」。

資深媒體人卜大中曾表示,金庸治理明報的方式與政治理念,印證他小說中流露的儒家、民族主義信仰。資深媒體人金恆煒則認為,金庸是「文人辦報」的典範與極致,他所開創的格局,後繼者很難超越。

*金庸多情 3段婚姻和一位夢中情人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今天病逝於香港,享壽94歲。

金庸擅寫情,筆下愛情千迴百轉、迴腸盪氣。真實生活中,金庸也是多情之人。

金庸第一任妻子杜治芬,是杭州世家小姐。她隨金庸赴港後沒多久,因不熟粵語、吃不了苦,隻身返回大陸。

第二任妻子朱玫,與金庸一起創辦「明報」,曾任「明報晚報」採訪主任及「華人夜報」社長。朱玫美麗能幹、具商業與政治才華,「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據說便以朱玫為原型。

朱玫為金庸生了兩子兩女,卻離婚收場。她在孤獨與貧困中度過餘生,63歲病逝於醫院時,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還是醫護人員為她辦理死亡證明。金庸從記者口中知道前妻死訊,痛哭流涕,直說自己對不住她。

金庸大兒子查傳俠,19歲赴美念大學時,與女友通電話發生口角,從高樓一躍而下身亡。另一說法是,他不諒解父母的離異,以死抗議。

兒子的死亡對金庸打擊甚大,他為此鑽研佛法。金庸曾在新版「倚天屠龍記」的後記中寫道:「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金庸第三任妻子林樂怡,兩人相差27歲。林樂怡外表冷若冰霜,對金庸卻深情體貼,贏得「小龍女」封號。

金庸任職香港長城影業編劇時,據說還曾暗戀「同事」大明星夏夢。夏夢被導演李翰祥評為「全中國最美女明星」,金庸好友形容她,融合黃蓉、小龍女、王語嫣三大美女的特質於一身。

金庸不曾在文章、訪談中提過夏夢。但夏夢赴歐旅游時,「明報」寫了一系列專欄,報導她歐遊的點點滴滴。夏夢赴加拿大息影的新聞,明報是以頭版頭條處理。金庸對這位「夢」中情人的感情不言而喻。

*「笑傲江湖」隱喻文革 金庸曾名列暗殺榜第二名

武俠大師金庸今天辭世,享壽94歲。金庸筆下大俠忠肝義膽、如郭靖總教誨楊過「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現實中,金庸本人亦是執筆為劍、為國為民出生入死,還曾因社論在文革時期被列入暗殺榜。

1962年,大陸遇上旱災,每天都有上萬移民從廣州偷渡到香港,貧病交迫。這激發了金庸的俠義之心,他無視得罪中共,要求旗下記者深入報導移民困境,引起民眾同情;並在報上刊登啟事募資救助災民。「明報」為此和共產黨控制的「大公報」發生多次筆戰。

金庸認為,社評是報紙的靈魂。他一天要趕兩部武俠小說的專欄,仍堅持寫社評,幾乎一天一篇。

文革期間,金庸以社論批評紅衛兵、預言江青崛起、林彪垮台。當大陸決定研製核武器,媒體一遍歌功頌德。只有金庸批評人民連飯都吃不飽,政府憑什麼去研製武器。

如果說,小說是金庸的屠龍刀,社論便是金庸的倚天劍。金庸主持「明報」卅年期間,總計寫了七千篇社論,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他執筆為劍,成就了一片江山。

金庸因此成為共產黨的眼中釘。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曾透露,文革初期他名列「暗殺榜」第二名,「第一名林彬已壯烈成仁」。香港警察為了保護他,送他十四個假車牌替換。但他談起這段殺機重重的歲月,卻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懷念的日子。

對金庸來說,小說是紙上江湖,辦報是真實江湖。在「笑傲江湖」裡,這兩個江湖合而為一。

1967年,文革如火如荼之際 ,金庸提筆「笑傲江湖」。他在「後記」中寫道,當時他每天為「明報」寫社評,「對政治中齷齪行徑強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的武俠小說中」。

「笑傲江湖」以五嶽劍派、日月神教等門派的鬥爭,暗喻文革中的階級鬥爭。任我行、東方不敗、岳不群、林平之、左冷禪等奸雄、梟雄,對金庸來說,他們「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雖然金庸說了,笑傲江湖並非有意影射文革,「而是透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他認為,影射性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長期價值。」

金庸還刻意讓「笑傲」成為他少數沒有時代背景的作品。「這表示,類似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

但讀者還是「入戲」,將小說人物一一對號入座──要群眾下跪磕頭喊「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任我行,人物原型是「搞群眾崇拜」的毛澤東。而左冷禪影射的是蔣中正,向問天影射的是林彪。即便到了今日,許多政治人物還是被拿來跟「笑傲」人物類比,謝長廷便曾形容馬英九是「岳不群」。

*金庸為辦報寫武俠 擔心閱報率不敢賜死小龍女

武俠大師金庸,今天於香港辭世,享壽94歲。

很多人不知道,金庸寫武俠是偶然,偶然卻成為傳奇。

1947年,金庸考上上海「大公報」記者,一年後派往香港服務。1952年轉調「新晚報」,編副刊、寫影評。

1955年,武俠大師梁羽生結束「新晚報」連載。總編輯羅孚便要求金庸接下重任,金庸被逼寫出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一砲而紅。金庸日後回憶,「書劍」第一回出現的老者,原型便是報社派來催稿的老工友。

出手驚動武林,金庸從此欲罷不能。一九五八年,金庸在「新晚報」連載「射鵰英雄傳」,每七天就被盜印成單行本出版。金庸老同學、任印刷廠經理的沈寶新看不過去,建議金庸辦武俠小說雜誌,兩人打算聯手出版十日刊「野馬」。

沈寶新是商業奇才,有「銅筆鐵算盤」之稱,這個綽號後來被金庸用在小說「碧血劍」中。

金庸原本只是要辦一本登載武俠小說的刊物。「野馬」籌備了三個月後,報販建議他們改辦天天出的報紙,賺錢更容易。沈寶新也說,辦大報既有影響力,又能盈利。「野馬」一變而為「明報」。

1959年5月20日明報創刊,只有四個版,頭版登時事、二、三、四版登雜文、小說與漫畫,儼然是一份小說報。第三版頭題便是日後風靡華人世界的「神雕俠侶」。

曾撰寫「金庸與明報傳奇」的香港人張圭陽表示,從創辦明報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金庸非常懂得抓緊潮流、連小販的意見也樂於聽取。

初出江湖的明報慘澹經營,曾有八個月沒「出糧(發薪水)」。在楊過與小龍女的人氣加持下,「明報」一年後收支平衡。

「神雕俠侶」喜劇收場。據倪匡說,金庸原想讓兩人終身不能相見。但那時正是明報初創時期,若讓小龍女躍下絕情谷後消失,楊過鬱鬱終生,恐怕讀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報。

連載的特性有時也改變了金庸筆下人物的命運。一九六五年,金庸赴倫敦參加國際新聞協會,順便來趟長途旅行。但他手上還有明報的「天龍八部」不能斷,於是請來摯友倪匡代筆。倪匡「代筆」了六萬字,順便把他一向討厭的阿紫弄瞎了。

金庸回來,赫然發現阿紫瞎了!但他處變不驚,反而順水推舟,續寫游坦之為愛贈眼,但阿紫又頑強地把眼睛挖出來,將兩人極端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會開槍、丟手榴彈 多難少年讓金庸打造書劍江山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今天病逝於香港,享壽94歲。

一如筆下的小說主角,金庸前半生漂泊流離、多災多難。但災難磨利了他的筆、漂泊打開他的視野,造就金庸蓋世的才情與豪氣,成就中國武俠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書劍江山。

金庸生於一九二四年,浙江海寧人。詩人徐志摩是其親舅舅之子,但兩人年紀相差甚多,並無交流。

查家書香傳世,康熙年間贏得「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的美譽。金庸從小對家中掛的康熙題字「澹遠堂」印象深刻,對康熙特別有好感,康熙也成為「鹿鼎記」中的重要角色。

金庸原可像「表哥」徐志摩,十幾歲就到海外喝洋墨水。但就讀嘉興中學時,八年抗戰爆發,金庸失去家庭經濟援助,隨學校遷入浙江山區,開始流亡學生的漂泊生涯。

金庸很早就展露出版才華。十五歲時,他和同學合作出版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成為暢銷書,所得版稅足以支付他和妹妹的生活費。

金庸曾受軍事訓練,會開槍、丟手榴彈。他也曾在西南苗人和漢人聚居之地生活兩年。冬夜苗族漢族圍著火堆唱歌,金庸拿鉛筆一首首記下,總計一千多首。這些民歌豐富了金庸文采,也讓金庸作品多了瑰麗的民族色彩。

一九四一年,金庸進入位於重慶的中央政治學校(即政大前身),就讀外交系。他回憶,當時生活刻苦,他常躺在一張長凳上睡覺,「一睡一個小時,怎麼睡都掉不下來」。小龍女睡在繩子上的橋段,靈感就來來自這一段「睡板凳」的經驗。

金庸筆下的大俠令狐沖、楊過,因「膽大妄為」遭逐出師門。金庸本人亦是如此。念浙江省聯合高中時,金庸便曾因寫文章諷刺訓導主任遭開除;到了政大,他因又看不慣國民黨職業學生的橫行,和訓育長產生爭辯,遭學校勒令退學。

毅力過人的金庸,總能把絕境轉成助力。離開政大後,他到表兄蔣復璁當館長的中央圖書館任職兩年。期間金庸閱讀大量西方文學,包括大仲馬、狄更生、雨果、希臘悲劇等。日後他將西方文學融入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之中,為武俠開創一片新江山。

曾有人分析金庸小說主角特色,如郭靖、楊過、張無忌、段譽等,必須經過重重難關,才能練成絕世武功。不像古龍筆下人物如楚留香,一出場就是大俠。這其實反映金庸的人生經歷與處世哲學─—所有的苦難都是成功果實的養份。

(聯合報)
--
*太多荒謬聯想 金庸小說曾是禁書

金庸小說風靡華人世界,但在戒嚴年代,卻是禁書榜上的黑名單,從小就是金庸迷、後來更以喬峰入戲的劇場導演梁志民回憶,「那時鹿鼎記改叫小白龍,射雕英雄傳叫大漠英雄傳」。

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從小學開始看武俠小說,從平江不肖生、古龍到金庸,他一概不放過,對於金庸,他最為推崇。

也是那樣的熱愛,促使梁志民在1996年推出武俠舞台劇「天龍八部之喬峰」,由現今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執筆編劇,已故歌手張雨生飾演劇中的無名高僧。

梁志民回憶,「從識字起,我就開始讀金庸小說,在他的書仍為威權時代的禁書時期,我的書包、家裡書桌的抽屜、床下的餅乾盒裡,從來都不缺一本又一本的盜版金庸小說」。

他說,當時「鹿鼎記」叫「小白龍」,「射雕英雄傳」叫「大漠英雄傳」,因為是禁書,又改了書名,一開始讀並不知道作者,但一回回讀下去後心中開始有了懷疑,那根本就是金庸。

戒嚴時代,言論與出版都受到箝制,只要稍有批評直言或被懷疑影射暗喻,就難逃被查禁的命運。

金庸的「天龍八部」被列為禁書,據說原因是一句對白,「王語嫣見兩個人在打架,就隨口說:這是江南蔣家的名招過往雲煙啊!」被政府認為是「指桑罵槐」。

另一本「射鵰英雄傳」,據稱也因為毛澤東曾寫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被認為有為「共匪」宣傳之嫌,最終改名為「大漠英雄傳」才能出版。

關於那些被禁的理由,梁志民笑說,都是有太多荒謬的聯想導致。他記得,「什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都被引喻為兩岸政治人物;鹿鼎記的神龍教、笑傲江湖的日月神教也都被人比喻成權力腐化的國民黨」。

梁志民說,金庸筆下創造的人物,是陪伴少年時代最重要的朋友,也是金庸教了後來走上劇場的他說故事、創造角色,教會了他剪裁事件、組合情節,架構戲劇,「在沒有電視的時代裡,金庸書中的詩詞曲賦給我無限情感想像」。

他認為,金庸的辭世,是一種獨特而偉大文體的句點,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

*金庸小說翻拍影視 武俠情緣不退流行

武俠小說巨擘金庸一生創作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多年來也在中港台被翻拍成眾多影視作品,對華人影視產業影響甚鉅,加上翻拍往往會吸引目光與討論,金庸戲劇可說是永不退流行。

香港媒體報導,享譽華人社會的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今天去世,享耆壽94歲,消息一出也震撼華人界,眾多曾受金庸作品影響的人,紛紛透過社群媒體悼念一代傳奇大師。

在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劇情跌宕起伏、情感真摯動人,豪情俠女性格鮮明,相當適合翻拍改編成影視戲劇作品,男、女主角往往找來一線男女演員詮釋,各個出彩吸睛,也讓不同世代的觀眾總是百看不膩。

金庸著名的作品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等,更一手創造出郭靖、楊過、韋小寶、張無忌、令狐沖、黃蓉、小龍女、周芷若、東方不敗等傳奇武俠角色。

金庸戲劇裡的女性武俠角色,往往是相貌姣好、武功高強,以往在射雕英雄傳飾演過黃蓉一角的女星就有陳玉蓮、朱茵、林依晨和周迅等,而倚天屠龍記的周芷若更從1978年到2018年都有不同女星詮釋,包括趙雅芝、周海媚、高圓圓等。

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與潘迎紫的「小龍女」,都讓兩人俠女形象深植人心,而近代中國大陸演員劉亦菲更因演出天龍八部的王語嫣和神雕俠侶的小龍女,以不食人間煙火的演出獲「仙女姐姐」的美名。

男性角色更不用說,必須「顏值」高,人氣也得高,就楊過一角來說,歷年來曾有劉德華、古天樂、任賢齊、黃曉明、陳曉等人飾演,而鹿鼎記的韋小寶更曾被周星馳、張衛健等人經典詮釋,也捧紅梁朝偉成香港一線小生。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中,以倚天屠龍記最為暢銷,要挑起主角張無忌的角色實屬不易,絕對得由一線人氣男星詮釋,多年來包括鄭少秋、劉德凱、馬景濤、鄧超等人皆飾演過,也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金庸影視劇從80年代風靡至今,已蔚成華人界傳奇經典,無論是哪個世代都擁有廣大的金庸粉絲,然而,已被翻拍無數次的金庸戲劇,儘管外界有「拍到爛」的聲音,但因觀眾心中都有個武俠夢,可以說金庸武俠作品永不退流行。

*武俠泰斗金庸 小說暢銷華人世界成經典

香港媒體報導,享譽華人社會的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今天去世,享耆壽94歲。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憑多部傲人武俠巨作,享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盛讚。

出生於1924年的查良鏞,從1950年代開始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歷年屢次改編為影視作品,對華人文化圈影響重大。

根據在台灣出版金庸作品集的遠流出版社統計,金庸小說的發行總數,包含平裝典藏或文庫各種版本,銷售至今達數百萬冊,「毫無疑問的,金庸早已是華人社會最暢銷的作家」。

而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中,以「倚天屠龍記」最為暢銷,原因在於1994年台視播出「倚天屠龍記」連續劇後,使該小說發行量銳不可當,至少賣破百萬冊,是金庸作品中銷路排行第一的著作。

不少讀者除了熱愛金庸的武俠小說外,更興起「金學研究」熱潮,甚至維持數十年,更有人以「金庸作品集」為題撰寫博士論文。

金庸與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相識多年,兩人在香港巧遇互相問候之間,遠流因此獲得金庸小說授權,使得金庸作品得以重新透過遠流出版推出。當時在台灣造成不小旋風,甚至是出版界的經典神話。

1986年開始,遠流首度推出「金庸作品集」時,重新定義與包裝,當時是如此形容的:「從台北到紐約,從香港到倫敦,從東京到上海,中國人所到的地方,他們可能說不同的方言,可能吃不同的菜式,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但他們都讀——金庸作品集。」

遠流以「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定位金庸作品,並將其典藏版的每一冊都印有金庸授權編號,金庸作品在台灣開啟了經典之路,不僅曾是出版界熱門話題,更自此讓金庸小說成為出租小說店的熱門首選,還有家戶鄰友間分享討論小說內容。

金庸的父親在50年代初曾被中國當局以一場「鎮反」運動,以不法地主罪處決,但在30餘年後平反宣告無罪,1981年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還曾親自接見金庸。這也成了外界議論他從反共到親共的話題。

金庸除了是武俠小說作家,也是媒體人。1959年金庸與友人在香港創辦明報,在該報撰寫社論20餘年,明報社論「自由談」針對1959年起中國的大饑荒及香港的難民潮大聲疾呼,在那個時代他是香港新聞界的反共英雄,因此也有人形容他是「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香港明報也由此奠基。

*金庸俠筆 創造數代人心中的武林

有人說,古龍是才子,金庸是通儒,但金庸的筆寫出來的,卻絕對不是八股文,字裡行間,就像他用郭靖之口吐出的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道盡其人其文的俠氣。

金庸寫過15部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曾在華文文壇大紅,然而金庸卻透過小說,創造了數代讀者腦中的「大武俠世界」。舉例來說,五嶽劍派,華山嵩山躍然紙上,在現實歷史中沒出現過的武林派別,都因他透過故事,真實地存在於人心。

他的小說格局宏大,15部小說年代從春秋吳越到清朝盛世,包羅了中華歷史,虛實交錯。他也擅長摹寫場景、動作,內家高手一站著,淵渟岳峙,輕功絕塵萬里,凌波微步,金庸一招一式都能寫得淋漓盡致。古龍的小李飛刀一招殺人,金庸卻能建立一套複雜的武功系統,引讀者進入他的世界。

金庸的俠氣與國學底蘊,更造就了他文中的俠氣,他著作中的武俠不只是人,更是儒者,耍功夫為的是實踐信念。金庸文風更非腐儒文風,他在「射鵰」三部曲中,將契丹、女真、漢人、大理界線打破,正邪間也沒有絕對的道德判斷,卻回歸人心善惡最初的本質,此乃金庸任俠之道。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歸來兮,哀我何悲。」他在「天龍八部」裡這麼寫了,金庸如今離開了他的江湖,而他的生命或者也如佛法「一夢如是」,但金庸創造的武俠大夢,讀者們可能永遠就會這麼沉醉其中,不願醒。

(中央社)
--
*金庸走了!笑傲江湖俠客行 書劍恩仇錄傳奇

金庸,這位被全球華人視為武俠小說泰斗、幾代人記憶中皆有其地位的大師,於30日下午過世,享壽94歲。永別了!我們一生笑傲江湖的金大俠!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

慈父傻爸爸 小說即生平

金庸的么女查傳訥去年接受《明報》專訪時指父親是其筆下武俠小說人物「王重陽」,又形容「父親是一位慈父,在我眼中他是傻爸爸」。查傳訥表示,父親不喜歡別人為他寫傳記,是因為「他的小說就是他的平生,所以他寫完一本又一本,每本都是他的人生經歷,霍青桐就是我媽媽」。

左手寫社評 右手寫小說

出版人傅月庵表示,金庸有兩個身分,一是武俠小說作家,二是創辦香港《明報》的報人,但還是以武俠小說的身分最為人熟知。1955年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香港《新晚報》發表。1959年,金庸創辦香港《明報》,撰寫社評20多年,「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金庸小說改編影視作品的熱潮從未間斷,從早期邵氏武俠電影,到後期王家衛改編的《東邪西毒》,都深受歡迎;電視連續劇則從香港、台灣到大陸,多部經典一再被改編,成為不同年齡層的共同記憶,連帶捧紅許多明星,如飾演楊過的劉德華、韋小寶的梁朝偉,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金庸與台灣結緣,緣於圍棋。金庸喜歡下圍棋,曾在1985年和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約下圍棋,在香港的旅館偶然遇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促成後來遠流出版金庸的武俠小說。

風靡華人世界 打入國際

王榮文表示,金庸曾經來過台灣十次,最早第一次是1973年以《明報》記者身分來台,第二次則是應前總統蔣經國邀請,於1979年參加「國家建設會議」,第三次是1983年在應昌期圍棋基金會邀請下來台,跟旅日大國手林海峰對奕。

金庸武俠小說風靡華人世界,但今年二月才在英國出版,正式打入國際文壇,當地出版人喟嘆:「為何等了這麼多年,才終於有人將金庸小說引進西方國家?」

*家人陪伴身邊 金庸走得安詳

香港《明報》創辦人查良鏞昨晚逝世於香港養和醫院。他的兒子查傳倜說,父親走得安詳,彌留時家人均在身邊陪伴。消息傳出後,香港媒體聚集在醫院門口,希望能多瞭解查良鏞的病情,但院方或是家屬未出面說明。

香港媒體聚集 家屬未多說明

「The Culturist文化者」臉書專頁引述金庸兒子查傳倜短訊回覆父親離世消息,稱金庸走得安詳,彌留時家人均在身邊陪伴。

《成都商報》引述香港作家陶傑表示,金庸去世時並沒有留下什麼遺言,據瞭解,他今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年齡逐漸增大,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說話也不太清晰。」

1995年曾急性心臟病發

據《茶杯》雜誌之前的報導,查良鏞在1995年時急性心臟病發,有富豪御醫之稱的謝德富,曾半夜被急召到醫院替金庸檢查,發現金庸心臟的3條主要血管栓塞,立刻安排心臟外科專家為他做心臟搭橋手術。

金庸除了以武俠小說走紅華人世界的文學成就外,他也是著名的報人。他在200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表揚他在中國文學和新聞工作方面的超卓成就,及在公共服務方面的貢獻。

1967年8月,疑因《明報》社評譴責左派放炸彈,招致左派不滿,有人把炸彈郵包寄至查宅,幸及早發現無人受傷,查良鏞其後到海外暫避風頭。

香港主權移交大陸前,金庸於1985年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1989年卸下《明報》社長職務。1991年明報上市,同年于品海的智才管理顧問收購《明報》,金庸在明報董事會改任名譽主席,至1994年全面退休。

b02a00_t_01_07.jpg (656×631)

*演楊過是緣分 劉德華惋惜武俠奇人

金庸筆下捧紅了華人演藝圈無數巨星,揮灑出影視圈半壁武林江山,經典作品數十年來不停翻拍,金庸30日逝世,曾演出經典作1983年《神鵰俠侶》的天王劉德華惋惜說:「金庸老師是一個武俠小說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夠演出他筆下的角色楊過是一個緣分。」

劉德華表示,當年成立天幕製作有限公司的創業首作《九一神鵰俠侶》,即是金庸將小說《神鵰俠侶》給予他的電影命名。「一直以來都有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他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願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

任賢齊演出2000年八點檔《笑傲江湖》男主角令狐沖,他昨說:「感謝大師為我們留下精采的著作。」曾被金庸點名是「最喜歡的黃蓉」的周迅昨寫下:「先生登仙而去。」飾演過韋小寶的陳小春說:「小寶就此別過,查大俠好走。」

2014年新一代小龍女陳妍希則說:「我最愛的作家金庸老師,謝謝您的書陪伴著我在高中大學無數個白天夜晚,教導我俠義精神。有幸演出您書中的角色,找到人生的摯愛,走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也感恩有這緣分。」

金庸晚年最親近的藝人,應屬在2013年版《笑傲江湖》電視劇演過他筆下「東方不敗」的陳喬恩。她曾說,每次去香港都會找金庸夫婦,而且每次都住他們家,感情好到一度被誤以為她是乾女兒。

陳喬恩2013年受訪時曾透露,那年的跨年跟金庸夫婦一起度過,彼此相處的方式也很簡單,金庸喜歡在客廳看書,她就跟金庸的妻子May一起坐在旁邊看書聊天,「相處得很愉快,讓我很自在,也找到自我。」她的經紀人昨表示,陳喬恩第一時間已經收到通知,她人正在麗江出外景,很震驚也很難過,一時之間還緩不過來,已慰問了金庸家人。

資深製作人周遊製作過中視《神鵰俠侶》,她聽聞噩耗時難過哭了。周遊回憶37年前在李朝永的建議下想拍古裝劇,兩人特地飛到香港找金庸,希望買下金庸小說所有台灣電視劇翻拍版權,當時金庸不計較價錢,唯一開的條件是「妳一定要拍得好」。周遊說,金庸曾公開說過在各種《神鵰》翻拍版本中,她製作的中視版本拍得最好,「我覺得很驕傲,沒有對不起金庸!」周遊並透露她的「阿姑」封號也是從這部戲開始的。

*翻拍電影眾星雲集 膾炙人口多傳奇

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僅是洛陽紙貴的暢銷書,更經常被翻拍為電影,但相較於電視劇多叫好叫座,電影卻常顯得吃力不討好,畢竟要在2小時內演出原著小說的精髓片段,並傳達每個人物的心境轉折,是一大考驗,幸好仍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也捧紅不少明星,在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快意恩仇與刀光劍影間,張國榮、林青霞、李連杰、周星馳、邱淑貞和香港四大天王,都經過一翻驚天動地洗禮。

張國榮在1983年和翁靜晶主演《楊過與小龍女》,被譽為史上最清秀的楊過,該片出自香港邵氏影業,而邵氏最早改編的金庸作品應屬奠定王羽影壇地位的《獨臂刀》,該片主角和《神雕俠侶》楊過的遭遇近似,還都被師妹砍斷右臂,但當時未表明參考金庸小說,角色名稱也完全不同,算是「高度致敬」。

不過金庸和編劇倪匡、導演張徹是好友,他大氣度沒有多追究,張徹之後執導《射雕英雄傳》三部曲,邵氏則持續推出多部改編片,直到武俠熱潮退去,銀幕上的俠情仍激盪在武俠迷的心中。

新一代武俠電影開創者徐克當然沒錯過金庸小說,執導《笑傲江湖》和監製《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林青霞飾演雌雄同體的東方不敗,剛柔並濟的氣質可說無人能敵。但徐克買下改編版權後大改劇情,引起金庸不滿,電影卻意外受到好評,金庸率性表示:「我們朋友照做,但是我的小說不會再讓你拍。」

1992年由「星爺」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是叫好叫座的代表,成為星爺代表作之一,據知,對於周星馳飾演韋小寶,金庸曾發傳真給劇組評道:「不做第二人想。」足見星爺確實演活作家心目中的人物。

最曲折的莫過於1994年的《東邪西毒》,由王家衛集合張國榮、梁家輝、林青霞、梁朝偉、劉嘉玲、楊采妮、張學友、張曼玉和王祖賢合演,片中名字和角色的設定都來自《射鵰英雄傳》,但主要故事和原著大相逕庭,幸好影壇大多給予高度評價。

*《射鵰英雄傳》翻拍成電視劇10次!每一代人 都有屬於自己的金庸群俠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無數,更是電視劇、電影翻拍熱點,從而造就無數大明星,每部作品經典角色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射鵰英雄傳》是他第一部被翻拍成電視劇的小說,也是被翻拍最多次的小說,共10次,其次是《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被翻拍8次,影帝劉德華、梁朝偉當年都因金庸的電視作品一炮而紅。

金庸小說膾炙人口,探討其不斷被翻拍並受電視觀眾喜愛原因,除了經典對白深植人心、人物個性鮮明,詮釋金庸筆下人物也大多是兩岸三地高顏值的男神、女神。以《射鵰英雄傳》來說,1994年版的郭靖、黃蓉分別是張智霖和朱茵;2003年則是李亞鵬和周迅:2008年是偶像版的胡歌和林依晨,每一版都掀起一股風潮,讓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面貌的金庸群俠。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和小龍女,在不同年代都創下傳奇,1983年是劉德華和陳玉蓮,被奉為經典;1998年任賢齊和吳倩蓮版播出後評價兩極,198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的港版則有不同風情;1998年新加坡版是李銘順、范文芳,兩人因戲結緣成為夫妻,2014年版的陳曉和陳妍希雖引來熱議,不過兩人因演出《神鵰俠侶》,戲外也締造一樁良緣美談。

對於華語影視圈來說,金庸系列的武俠劇永遠不會過時,大陸名製片張紀中、周遊、楊佩佩及香港導演賴水清的金庸劇漸成品牌。張紀中的最大特點是對金庸原著的忠實,翻拍中體現出的俠客精神,胡軍版喬峰、劉亦菲版小龍女、劉濤版阿朱都被認為演繹得恰到好處,尤其是2003年電視劇《天龍八部》中胡軍扮演的喬峰,成為金庸劇中指標性人物。

香港導演賴水清以馬景濤版以及蘇有朋、高圓圓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則獲大陸金庸迷認可。

*倪匡譽他「空前絕後」!雅俗共賞 金庸撐起文學大旗

金庸的離世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研究武俠小說的學者、師大國文系教授林保淳表示,「倪匡曾說金庸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後』。雖然『絕後』還不敢說,但他絕對是『空前』,目前也真的還沒有任何人能夠超過他的高度。他的離世是華文文學界的損失。」

諾獎作家 無人能及

林保淳表示,20世紀以來的華文作家,即便是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沒有一個人能及的上金庸的影響力,「20世紀下半等於是金庸的世紀,他一個人就撐起了華文文學最大最耀目的一面旗。也是他把別人瞧不起的武俠小說帶進了文學的殿堂。過去大家都排斥通俗文學,金庸的出現讓人了解,通俗文學也能寫的很好,擴大了文學的範疇。」

林保淳表示,金庸對自己的作品非常嚴肅,「他對作品要求很高,像是人物形象的設計,他十幾部武俠小說裡沒有一個男主角性格是重複的。一般作家作品中很難避免結構重複的情形,金庸的小說情節都非常特殊,完全沒有重複的狀況。」

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表示,金庸不太愛說話,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不只閱讀量大,記憶力也絕佳,過目不忘,讀書時是看一頁撕一頁,也因此對於自己筆下的人物、情節都記得非常清楚,「他曾說過,這幾千個人物都在他肚子裡,每天跟他一起生活,甚至會想像和筆下的角色吃飯、對話。見到這樣的人,才知道原來是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學問家和好的小說家。」

自我要求 非常嚴格

「女版金庸」之稱的武俠小說家鄭丰表示,自己才識字不久就開始讀金庸了,小學三年級便自稱「華山派小師妹」。赴美讀大學打包行李時,怎麼都得帶上一套已看過無數遍的《笑傲江湖》。鄭丰則曾表示自己最喜歡的金庸武俠角色是任盈盈和令狐沖。

*楊過等不到小龍女 大師擱筆痛哭

金庸寫武俠,卻不只寫武俠,其中《神鵰俠侶》的淒美故事,融合師生戀、老少配,男主角苦等女主角16年,賺了不少書迷眼淚,書中援引元朝詩人元好問詩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更成為經典名句。

金庸本人的情史也不遑多讓,晚年的金庸接受採訪時簡單談到過家庭生活。

金庸共有3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兩人於1948年結婚,聰明刁鑽、辯才無礙,被視為「黃蓉」的原型;第二任妻子朱玫為記者出身,聰明幹練,為金庸穩住《明報》事業,更為他生了4個孩子,有「趙敏」的風範,後因金庸外遇而離婚。

第三任妻子林樂怡比金庸小20多歲,認識金庸時才16歲,兩人相識之後即成為忘年之交,林樂怡更成為金庸後半輩子的伴侶,有人認為她是小昭的化身,也有人認為她是小龍女的典型。

不過雙魚座的金庸生性浪漫,難以捉摸,《神鵰俠侶》讓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當年連載,許多人生怕小龍女再也回不來了,後來果然喜劇收場,卻又被評者認為是敗筆。作家倪匡則表示:「他這樣寫絕對可以諒解,因為當時正是《明報》草創初期,《神鵰》在報上連載,若是小龍女忽然從此不見,楊過淒涼一生,只怕讀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報》了。」

不過當金庸寫到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的那段,寫完擱筆,竟痛哭失聲,嚇壞身邊的人,用情至深,亦可見一斑。

b03a00_t_02_03.jpg (360×767)

*曾列禁書 韋小寶改名任大同

家喻戶曉的金庸小說,早期曾經是台灣的禁書,原因一說是《射鵰英雄傳》跟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只識彎弓射大鵰」相關,有「為匪宣傳」嫌疑,因此早期台灣流傳的金庸小說多是盜版。研究武俠小說的學者、師大國文系教授林保淳表示,他記得以前讀的《鹿鼎記》叫《神武門》和《小白龍》,主角是「任大同」,後來才知道叫「韋小寶」。

林保淳表示,在「違反戒嚴法」、1959年底查禁武俠小說的「暴雨專案」和「違反出版法」的項目中,都曾看到金庸小說列在其中,「早期在台灣的都是盜版書,後來是《遠景》爭取出版,1980年金庸小說才終於正式在台灣出版。」1985年之後迄今,台灣的金庸小說則是由遠流出版社出版。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表示,1985年時他在香港,在飯店遇到金庸,兩人聊了5分鐘,金庸突然問他,「你有沒有興趣出版我的小說?」

(中國時報)
--
*金庸辭世 告別武俠大師

一代武俠小說宗師、高齡94歲的作家金庸,30日下午過世,享壽94歲。金庸被視為是華人武俠小說代表。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寧人,1940年代後移居香港,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

出版人傅月庵表示,金庸其實有兩個身分,一是武俠小說作家,二是創辦香港《明報》的報人,但還是以武俠小說的身分最為人熟知。1955年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香港《新晚報》發表。1959年,金庸創辦香港《明報》,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多年,「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金庸小說改編影視作品的熱潮從未間斷,電影從早期邵氏公司的武俠電影,到後期王家衛改編的《東邪西毒》,都深受歡迎;電視連續劇則從香港、台灣到中國大陸,多部經典一再被改編,成為不同年齡層的共同記憶,連帶捧紅許多明星,以香港為例,包括飾演楊過的劉德華、飾演韋小寶的梁朝偉,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金庸與台灣結緣,緣於圍棋。金庸喜歡下圍棋,曾經在1985年時和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約下圍棋,在香港的旅館偶然遇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促成後來遠流出版金庸的武俠小說。

王榮文表示,金庸曾經來過台灣十次,最早第一次1973年時以《明報》記者的身分來台,第二次來台則是應前總統蔣經國邀請,在1979年參加「國家建設會議」,第三次則是1983年時在應昌期圍棋基金會邀請下來台,也跟棋王林海峰下棋。

雖然金庸武俠小說風靡華人世界,卻是今年二月才剛在英國出版,正式打入國際文壇,英國出版人更直言:「為何等了這麼多年,才終於有出版人將金庸小說引進西方國家?」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